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方之王TXT下载北方之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方之王全文阅读

作者:追忆     北方之王txt下载     北方之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九章 报复9

    大内义秀手绑着纱带望着浓烟滚滚的港口,四处的人们都忙着扑灭燃烧的大火。港内水面上的油污早就在中国的飞行员的疯狂射击中起火燃烧起来,厚厚的油污连同水面上的逃生的人群全部被大火吞灭,而别人只能站在他们面前却无能为力。他亲眼看见在火海中挣扎的士兵,却一点点被火吞噬,凄惨的叫喊声就那么以点点的变小以致完全消失,因为他们已经完全的消失在视线中,好像完全不曾存在过,那个情景让他们永远也无法忘记……

    那是个他永远不想在想起的夜晚,怎么也不相信重达三万八千吨是帝国的象征“长门号”战列舰就这么被击沉在自己的军港,超过一千四百名舰员仅仅有不到六百被营救了起来,跳水逃生的人稍微慢点的就被活活烧死在海面上,其中就包括自己的两个同乡。而和自己关系最好的高崎隆治少尉早就战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至少他在战死前也击落了一架敌机。

    面对中国航空兵的肆虐,大内义秀甚至在想,战列舰是否还能跟上现代海战的潮流,如果敌人有足够多的舰载机的话,对于战列舰来说简直就是灾难,除非发生和一战一样的舰炮海战,否则战列舰的作用就会大大折扣。至少目前对中国的作战中就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他甚至还不比航空母舰来得有用。既然如此,那么花费了如此大的代价建立起来的世界上最新火力最强的战列舰是否值得呢?

    黑夜的战斗中,他看见了中国人的顽强,当他们的飞机被击中后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飞机撞向水面上的舰艇,而帝国的防空部队同样的出色,他们在成群结队的中国歼击机和俯冲轰炸机的干扰和射击下,死伤惨重却依然坚守阵地,从未退缩。在这种突发的事件面前表现出了优良的战斗素质,正是他们的保护,使得中国的航空兵被迫放弃了其他军舰的轰炸,无奈的返航。

    中国人一开始就没有完全的把他们所有的飞机都用来轰炸这些战舰,对港口设施和港口附近的军工厂油库和弹药仓库的破坏更要严重些。他们也明白即使击沉这些战舰,也仅仅只能保证一段时间内无法使用,在内港这些军舰除非发生剧烈的爆炸,舰艇完全摧毁,还是有很大可能被打捞上来经过修理正常使用的。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了第一次被他们击沉的三艘航母中的两艘已经被打捞起来送往了造船厂了,过段时间这些军舰同样可以重返战场。

    相对于日本现在紧缺的能源,他们更愿意来轰炸这些目标,从他们开始携带的鱼雷飞机严重不足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原本对这些目标并没有耗费太多的精力,看样子他们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的目标还是固定在了满洲地区。以他们几乎被消灭殆尽的海军力量,根本无法来抵抗帝国的海军,所以他们在一开始轰炸帝国海军的时候就没有打算通过这种方式了来削弱海军的实力。

    他们的想法是先消灭可以支援陆军的海军航空兵,尤其是海军航空兵的载体的航空母舰,这也是他们从开战至今严格执行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别的军舰受到的攻击不大,航空母舰却频频被进攻,被击沉的原因所在。这次攻击中,舰队对空射击效果十分不明显,军舰进港后基本上没有留守人员,高射炮都用帆布罩子罩住保养中。取得巨大战果是一年来加强的港口的防空部队,他们的高射炮给中国人以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中国人的轰炸机认准了港口上的那些防卫严密的燃料和弹药仓库,才使得他们受到的损失异常的严重。

    在忙于灭火和帮助抢救落水的士兵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市中心发生的变故,天空中如蝗虫一样飞过的轰炸机将炸弹不断的扔到了城市中间,整个城市都仿佛燃烧了起来。巨大的火光即使在海边的军港中也能清晰可见,在这个干燥和大风的夜晚,大火注定了它是无法扑灭的,整个晚上的轰炸到底造成多达的损害他并不清楚,他唯一明白的是东京很可能在这次轰炸中毁于一旦。

    在晚上的战斗中,总共有五名中国航空兵被抓获,愤怒的海军士兵甚至想当场枪毙他们,却被军官们阻止了,他们需要这些人提供更多的资料,对于这些人来说死并不是困难的。但是愤怒的内阁却在上午就传来了立刻将他们处死的命令,内阁已经完全被这次轰炸所激怒,在他们眼中除了报复中国人的行动外根本就看不进去任何的东西。

    首相、外相、海相及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总长邀请裕仁天皇参加的会议并没有达成任何的一致的意见。海军军令总长永野大将一再的提及由于美国的禁运使得日本原油极度短缺,要求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库存的原油最多只能够维持四个月,如果前线战事激烈的话,很可能只能维持三个月的供给,取得原油仅仅有两种方式,要么占领东南亚,要么占领黑龙江。

    海相和海军军令总长都不愿意对美国发动战争,而如果要掠夺东南亚的石油资源必定要和美国发生冲突,这是他们所不希望看到。陆军却表示此时占领黑龙江绝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任务”,如果要选择,他们宁可对美国宣战,只要消灭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美国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对帝国形成威胁,这对帝国占领东南亚已经提供了必要的时间。

    双方均争执不下,陆军主张首先进攻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理由是按照目前形势发展下去,日后美国必然参战,与其受制于人,不如主动出击先解决掉这个大威胁,更可以取得战争必须的资源。海军则主张先解决中国问题,占领了黑龙江同样可以取得必要的资源,而且只用将东北合并到满洲国,顺便在华东打几个漂亮仗,控制华北地区拱卫满洲国统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用惹上强大的美国也同样可以为帝国谋取巨大的利益。

    裕仁看着地图上两个黑点,一南一北。南下必定和英美起冲突,目前为止他们虽有对日本极为不利的各种举措,但保持了克制态度,他们的政府和民众在目前也不愿意招惹帝国,可是周游过欧洲各国的裕仁知道,这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表面的现象,只是他们暂时无力来对抗帝国的正常反应。等他们喘过气来了,矛头首先对着的必然是做为亚洲第一海军强国的帝国海军。

    英国现在在德国的铁蹄下苟喘,根本毫无能力来对抗帝国海军,在东南亚地区唯一麻烦的就是美国控制的菲律宾群岛。为此和美国交战到底是否值得尚且值得估量,即使不愿意和美国交手,占领他们周围的英国和荷兰等国的殖民地也难保会引起美国人兔死狐悲的感觉。看看现在美国面对英国的节节败退仍然全力英国就可以看出两个传统盟国之间的关系。

    法国荷兰现在灭亡了,英国也到了覆灭的边缘,这些殖民地是快肥肉,对资源紧缺的帝国的吸引力是难以想象的。陆军和海军中的一些军官均建议首先攻击美国,以免除其后攻击其余地区的时候受到美国的打击。海军大臣和海军军令总长都不赞成对美国的袭击,他们清楚的知道美国强大工业至少是日本的十倍以上,如果进入战争将是资源缺乏的帝国所难以抵抗的。

    兼任陆相和首相的东条英机听了他们的发言,大怒:“你们的眼光简直短视之极,难道没有想到,我们如不首先消灭他们太平洋舰队,美国却因我发动了南亚攻势对我国宣战,我们的损失将会有多大?我们不得不将我们的几乎全部的海军掉去和美国人在太平洋上苦战,我们苦苦营造的对中国的海军优势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目前陆军在中国的苦战,海军又被美国所牵制,那么我国未来的命运将会很难预测。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我国二百万将士和亿万国民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彻底的解决满洲问题,满洲乃帝国之命脉,绝不允许有失,否则战争将无法再进行下去。我们要做到的是最主要的目标是消灭中国的李成坤,其他地区我们大可不必理会,如中国政府愿意和谈,我们可让其付出一定补偿退出,唯一的条件是让他们承认我们满洲国的利益,不北方的李成坤对日敌对行动。

    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勒制住李成坤日益高涨的进攻,巩固现有的土地,抓住有利的时机对他们实行大反击,将他们赶回去,乃至彻底消灭。依我国和他们作战的经验来看,我们短期内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和长期准备来赢得这场战争。帝国皇军在初期对李成坤部的交战中一再失利,是因为他们他们装备了远超于中国其他军队的武器装备,战斗力远比那些中**队强大,也让毫无准备的皇军措手不及。

    前线的将士并非没有为陛下为帝国献身之精神,实乃因为中国人之狡诈,他们为了战争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准备,至从和帝国第一次作战后时时刻刻为击败皇军而准备,我军将士对他们情况却不了解导致了前期的失利。所以我们为了赢得战争有必要让工业进行近一步的向国防工业倾斜,依靠我们远比他们强大的工业和强大军事实力来取得这场战争胜利。

    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取得我们现在紧缺的资源,夺取石油。只要歼灭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那么他们至少在六个月到一年内无法恢复战斗力,我们也赢得了必要的战争时间,对英法荷则根本不需要理会。北上作战是必须的,但是短期内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南下作战已经不可避免,既然德国可以做到横扫整个欧洲,我们大日本帝国也必定可以横扫亚洲……”

    海军大臣对于南下作战,并不反对,唯一感到担忧的是美国而已,只是不愿意和美国现在开战。从内心来说他感觉不到和美国作战的胜利的希望,即使在短期内可以重挫美国,但是也绝不能动摇美国之根本,美国距离日本实在是太遥远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南下是必然的结果,“我认为,只要不去首先攻击美国,和他们占领的菲律宾,我也不反对南下作战!”

    海军军令总长抬头望了望坐在御座上的天皇,又看了一眼在他上方的首相,“如果南下,陆军从那里派遣?”东条英机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我们将会从中国华东战场第十一军扩充后派遣过去,另外从朝鲜派遣二个师团,加上国内刚刚组建的师团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发起南下作战。”永野大将生气说了句:“谁给你们权利,就那么轻易的放弃牺牲了无数将士鲜血才占领的华东地区?这可不仅仅是你们陆军的努力!”

    陆军军令总长马上接过话来,“这是经过了我们详细的分析后得出来的,应该没有问题。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都在和帝国的交战中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余下的部队野被帝国进攻吓破了胆,作战力不足,从战场上调遣下来的军队空缺可以由新组建的部队代替,他们可以在对手比较弱的战争中能更快的成长,以后派遣去了满洲才能和那里的中国精锐部队抗衡。如果中国的蒋介石同意了我们的和谈提议,我们甚至可以将那里的部队全部撤出来,但是这种可能性现在并不是很高,所以我们的计划还是用新组建的部队去代替他们。”

    永野听了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同意你们的看法。但是我认为在美国没有参战倾向的情况,不宜现在就首先进攻美国。如果要进攻也必须要等到美国有参战的意图,却没有准备好战争的时候最佳!这段时间对我们海军甚至日本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已经下定了大决心,只要我们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那么他们如此高强度不顾一切的支撑军事的经济后盾就会崩溃掉,实力远胜于他们的我国必然在后期取得巨大的优势。

    他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满洲战胜帝国陆军,占领满洲全境,所以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对满洲发起疯狂的进攻,接下来的时间对我国非常重要,在满洲事件没有完全解决以前我不赞同对美国发起任何形式的进攻。这段时间我们必须要全力解决满洲问题,对于美国我们也不能放松,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将和美国彻底决裂的时间拖延而已。

    只需要在美国有对我国开战的意图之前袭击他们的舰队就可以了,这点信息对于美国这个需要民意国家还是比较容易取得的。我们海军也会加紧在这方面的训练,时机成熟的时候随时可以发动对美国的进攻。依照目前的情况,美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对我国发起战争,按照他们一贯坚持的先欧再亚的政策,目前连参加对欧战的决心都没有,更不要说在亚洲参战了。

    他们目前才刚刚开始整顿军备,库存的武器弹药都已经卖给了英国,少量的运送到了中国方面,军队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没有开始征兵意图,要等他们完成军事准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近期内发动对美国的作战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仅仅能做到的是近期内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让他们无力插手亚洲作战,而不能消灭他们的海军实力,也不能削弱他们的战争实力,只能提前把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拖入战争中来。”

    东条英机也认识到这是海军最后的退步,即暂时不进攻美国,至少也要做到延缓进攻,现在进攻美国并没有实质的好处。可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强大实力还是让他心悬在那里,如芒在背丝毫感受不到安全的感觉,在他心里认为美国必定参战,且美国实力强大,必要先下手才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目前美国国内并没有战争的气氛,虽然法国和英国的遭遇给他们很大刺激,他们内心还是不希望参战,他们可能也想和一战同样在战争最后获取胜利的果实。

    东条英机委实难以说服海军,只要把头抬向了天皇,请求天皇的裁断。裕仁仔细听取了内阁官员们的争论,最后争论的焦点由南下还是北上变成了,南下作战,但是对是否进攻美国陷入了僵局。对于发动起这场战争的他,很快就找到了让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__

    对于某些朋友指出的年份时间比较混乱的问题,我这里向大家表示一点歉意,因为写这样的东西,和时间关系太密切了不好,不遵循也不行,世界大格局有所变化,国内也有所变化。按照旧的时间来并不适合,然而太脱离这个时间段更是不行,所以有国际方面的时间尽量遵循,国内稍有模糊概念,很多具体时间都隐去了。如大家觉得不方便阅读的话,尽量改正。

第四十章 报复10

    年近四十,在位已经快十四年的裕仁使得天皇在日本军中和民间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早在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期间,裕仁与日本陆军强硬派结盟,拼命削弱政府的党派内阁制,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日本军方最终得以顺利地击倒了日本各民主政党,走上了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体制。紧接着,裕仁开始推行基于以天皇为核心的**思想,对反对派政治人士和任何敢对天皇权力提出质疑者进行无情的打击。

    随着日本本来就很脆弱的民主力量的削弱,裕仁自己的地位,特别是他在日本军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强,裕仁因此成为至高无上的日本元首。他是日本人心目中活着的日照神,是日本政坛最杰出的领袖,是日本三军最高统帅。他有任免日本陆海空三军将帅、政府首相内阁大臣的权力。日本军方将领可以绕开政府内阁,直接对天皇负责。裕仁和几个少数的幕后权臣对日本国策的制定有决定性的权力。

    虽然表面上看日本也和英国一样是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但是日本的天皇却和国家元首毫无区别,仍然是天皇来领导这个国家,整个战争过程正是天皇和军队强硬派一手策划,民众在天皇的鼓动和他们内心疯狂的**下狂热的着战争。接受了欧洲现代思想的日本皇室深刻认识到了工业对国家的重要,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了大力发展工业。

    日本做为一个资源缺乏的海岛国家,却注定了无法独立支撑工业的事实,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只能采购原材料运到日本加工然后加以销售,这种现实迫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催生了日本的近代国策“田中奏折”的出笼。在亚洲,没有比软弱战乱不堪却资源丰富的中国更适合做为侵略对象了,其中最富饶离自己殖民地朝鲜最近的东北是最好不过的目标了。

    原本对中国存在的畏惧,即使在大清帝国数次被外敌入侵,被太平天国起义大伤元气的时候,也没有指染中国领土的勇气,只敢派出浪人到中国劫掠而已,日本的女子也以嫁已中国男人为荣。甲午海战彻底打碎了中国的遮羞布,对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敬畏的日本实实在在的发现了这个巨人的虚弱,贪婪的本性立刻暴露无疑。在满清灭亡后,中国更是不堪,战乱不止,更谈不上国力,他们从此对中国再无一丝的顾及。

    在日本的军人和政客眼睛中,中国这块肥肉正好可以提供日本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只要占领了中国,困扰日本发展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天皇会和陆军的强硬派结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无论是内阁还是军队中的强硬派和温和派,都被天皇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因为他们成功培养了一批经过军国主义洗礼,立誓为天皇效忠的军队。

    已经换上了陆军军服的天皇,一丝疲惫爬上了脸颊,眼睛中少有的出现了血丝,“帝国与中国之争已久,前线战局却无法好转,一决胜负也非一时之力。帝国希望寄托在短期内解决满洲之问题,实为不智!帝国处于多事之秋,必下决断,扭转此不利局面,但帝国已无国力和美国发生冲突,唯有占南亚以挽救帝国颓势,对美国近期只可拖延,不可拖入战争。只待解决东南亚,再图谋一举解决满洲问题,只有完全解决了满洲问题,帝国才有和美国开战之基础!”

    裕仁说完,内阁立刻召集了军方将领来参加御前会议,既然南下作战的决定已下,剩下了只是来讨论如何作战。裕仁看着忠于自己的军队在眼睛下面策划各种作战方案,眼睛伸向了远方。对南下作战,他对帝国的海军还是信心十足,美国人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们更不可能直接来支援英国人。他想到的是满洲,对于中国人,他是矛盾的,他清楚的知道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可是没有任何外国人比日本人更了解中国。

    中国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一次次的击败外敌,将自己的领土不断的扩张,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望而生畏,不敢直视。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文明的国家却一再的受到了外敌的入侵,外族用血腥的屠杀迫使他们的融合。中国人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用儒学用伦理将一个充满血性和创造的民族慢慢演化成如今只能在统治者的铁蹄下苟喘。

    中华的文明在数次的外族入侵下出现了大的断层,唐末战乱,宋末的蒙古入侵,明末的满清入侵,他们带来的只是野蛮,毁灭的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面对那些被中国的统治者磨干了锐气的龙的子孙,外族轻易的用他们眼睛中无比鄙视的野蛮战胜了他们的文明,至从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再也没有创造过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汉唐盛世般的盛况。

    日本强盛原本可以依托资源丰富地产富饶的中国来实现的,见识了中国在外国入侵下毫无反抗之力,使得日本大为心动,但是满清权威尚存,日本只得百般试探,占琉球,中国竟然置之不理。其后更是派遣数之不尽的人员收集中国情报,终于了解中国的软弱可欺,倾全国海军抱决一死战的决心终于击溃了满清王朝倾二十年花费巨资建立的远洋舰队,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那时起,中国在日本眼中地位就一落千丈,数次对中国战争均以胜利,掠夺无数财富而告终。中国的软弱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才有田中奏折中对中国的建议被列为日本国策。但是裕仁却从九年的满洲事变后对中国有了种难言的感觉,近代的中国人是缺乏进取和血性的,这才让他们更易被统治,正是看中了这点才下决心来占领中国。三百年前仅仅百万满族人可以做到,面对如今懦弱的中国日本没有理由做不到。

    千百年来在气候和大自然百般刁难下艰难生存的大河民族,对陆地有种难以言述的感情,骨子里都有种无法磨灭的登陆情结,工业化国家的需要更是把这种情结发挥到了极至。然而对于那些高傲的民族,是没有办法征服的,正如明清两代耗费无数国力也无法征服草原上的种族,面对那些民族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他们灭绝,屠杀是不能让他们屈服的。

    北方的中国人生活在比南方更为严酷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铸造了他们刚强的性格。近几年来在经历了数次和他们大规模的交战后,不得不承认,他们越打越狠,越打越疯狂,原本在血液中已经冷却的血性又开始了燃烧了起来。失败并不可怕,若比肩国力,中国此时绝不是帝国的对手,但是这种血性才是最可怕的,如果让他们燃烧起来,帝国即使打败了他们,也无可能占领,唯一的结果必是玉石俱焚。

    正如自己和自己的父亲将国民和军队改造得完全服务于天皇,北方的中国人也在那个人的改造下有了显著……虽然时间还不长,可是却有了明显的成效。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而富有侵略性,变得更加唯利是图,只要对他们更有利的事情,即使与魔鬼打交道他们也在所不惜。最明显的还是他们思想的转变,这才是最可怕的,以前总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可是得到的关于教育和民众的情报却让自己心冷了一截,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如果他们不是疯子,那么他们对帝国的威胁要远比**和中国国内那种简单的反日情绪要大得多。仅仅看看他们毫不犹豫的和强大的苏联开战,就知道他们不会畏惧任何敌人了。现在被苏联牵制了相当大的力量就知道他们行动的愚蠢,可是所取得政治上的影响却是难以言述的,给民众注入了强力的兴奋剂一样,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他们的政府再也不会动摇,即使以后再发生挫折,他们也会相信政府可以带领他们走向辉煌。

    他们现在就好像当年和清帝国的北洋舰队决战时的日本,战胜了北洋舰队后,不仅得到了巨额的赔款,更是让民众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他们的信心。日本也是借此和欧洲列强一同瓜分了中国,其后的对俄海战的胜利也是顺其自然了。正是对北洋舰队决定性的胜利让日本得以列入世界强国,深知历史的裕仁正是如此才对中国人战胜了苏联几十万大军如此的忌惮,在他们战胜苏联后欧洲列国和美国对他们反应无一不证明了他的想法。

    北平事变完全打乱了布置的阵脚,一场小的争端完全引爆了两个国家潜伏已久的矛盾。更想不到蒋介石居然倾其精锐在淞沪开辟新战场,正是他们的开战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军队乘机和苏联夹击李成坤部的计划。虽然李成坤部有所防备,即使不能给予他们毁灭性的打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让他们同时面对两场战争,即使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必然是惨胜,绝不至现在这样游刃有余。

    “对昨夜的轰炸有何意见?应该有何对策?”裕仁突然对御座下的将军问道。海军和陆军的将军们一下安静了下来,来参加会议的途中,他们看到了东京被轰炸后的凄惨景象,心中充满了愤怒,可是天皇问起来的时候却不知如何应答。对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和对外可以直接否认在中国的屠杀以及一系列的暴行,可是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清楚知道前线发生了些什么。

    他们对田下的做法并不反感,相反他率全体将士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为天皇献身,他们的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本从左翼穿插的中**队的攻势一下就停顿了下来,就连他们主攻方向的进攻也有了减弱的迹象。这种做法却是愚蠢的,外国记者和中国人拍摄的证据把所有的一切都公布于世界,这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果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如果是在李成坤的势力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就要容易解决得多,可是事情却发生在帝国“帮助”管理的“满洲”境内,这对帝国在“满洲”乃至中国计划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事实上,参谋本部在接到事件的详细报告后,就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命令,如不是关系维系“满洲”统治的紧要时刻,此容易造成被动局面做法严禁实施。

    这并不是怕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而刻意下达的命令,这仅仅是为了进一步的维系他们在“满洲”已经摇摇欲坠的统治。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件,那么即使李成坤不发动进攻,现在的“满洲国”也将发生大规模的暴乱,现在帝国在“满洲”利益甚大,在此关键的时刻,不可再刺激满洲人。在他们眼里,即使死伤了这些中国人也并无什么不妥之处,中国人历次在国内战争中死伤的老百姓远远不止此数,就是每年饿死的饥民都几十倍于此,了解中国情况的人都非常清楚,在中国最不值钱最低贱的就是那些老百姓的性命。

    在旅顺屠城后不仅没有任何的报复措施,还威慑了其余各城市,要塞,其后的进军顺利无比,战争最后同样也赢得了巨额的赔款,那些被杀戮的中国人根本无人理会。这种残暴的杀戮让中国人害怕恐惧,也让杀戮者更加的有恃无恐,因此对于这种屠杀,大部分的日本军人并不反对,有的军人甚至疯狂。甚至军队禁止发生类似的情况也仅仅是因为害怕动摇了在“满洲”统治基层,也仅此而已。

    对中国人的报复,关东军和本土的守备部队都做好了准备。参谋本部的意见中国人很可能将矛头指向在“满洲”的关东军,因此关东军已经高度戒备,严格监视起中**队的情况。本土的守备部队分析,中国人如果想对日本进行报复,必将使用轰炸机,为此航空兵做好了迎敌的准备。可是他们错误的估计了时间,认为要进行精确的轰炸,必须要在白昼实施,也没有预想到会使用使用范围非常大的燃烧弹来轰炸居民区而不是主要的工厂和军事设施。航空兵和防空部队夜战设备和训练的缺乏,似的夜晚的日本如同不设防的堡垒,只能看着中国人将整个东京点燃……

    东条英机从心里痛恨鄙视那些中国人,却不得不承认,这次东京被炸的苦果很可能要自己咽下去。大规模的报复措施在短期内都是不现实,也是不切实际的,必毕竟前线的局势还是十分危机,南下作战也迫在眉睫,根本抽调不出更多的力量出来。短期内不可能实施大规模报复但是决不可就此罢休,天皇也正是如此考虑,才会如此发问的。

    作为内阁首相,陆军大臣,他不得不站出来说话,“鉴于陛下已经决定发起南下作战,这个期间必须要派遣一部分的部队奔赴东南亚战场。满洲地区兵力非但不能有所减少,还需有略微有所加强。所幸中国并无海军,除了部分封锁中国港口外,其余都可调遣至东南亚战场,兵力并无问题,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调遣的相当数量的航空兵去支援东南亚战场,这样会削弱满洲和本土的防卫力量。

    目前帝国对中国报复措施也十分有限,如依照他们轰炸东京还以轰炸他们的工业军事以及民用设施。如果那样就需要大量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护航。最麻烦的事情是,如果要实施,必将导致他们的又一次报复性轰炸,将会把帝国航空部队拖入和他们一场长时间的空战中,大大的延缓发起南下作战的时间,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即使我对中国人在东京的暴行如此的愤怒,却不得不暂时压下愤怒,等到平定东南亚后再将今日之耻全部奉还……”

    对于目前的窘况,国家和军队是没有做好准备的,现在飞机使用的全部都是保存的原油储备,钢铁厂很多因为无材料已经开始了停工,导致了制造业也开始了萧条。正是这种局面迫使军队必须先要取得必要的战争资源,而后才有和中国决战胜利的资本。所以即使面对东京轰炸这空前的浩劫,以陆军为首的军队仍然发挥了日本隐忍的性格,把它埋藏在心里,准备等到时机成熟以便秋后算帐。

    永野听了,摇摇头,帝国皇军暂时无能力发起大规模发起反击,却必须要纠缠住中**队,甚至发起反击,至少是让他们腾不出多的兵力来轰炸本土。我清楚这对于前线的将士来说是很艰难的,但必须这样做。依我看来中国人的轰炸不会就此罢休,必须极力加强国土防空力量,配备更多的高射炮,以及更多可以在夜间拦截轰炸机的战斗机。问题在于这些应变的措施短期内不会对局势有大的改观,我们仅仅能做的是加强在空袭后的抢救和灭火准备,教育国民正确的躲避轰炸的知识。

    “帝国依靠海军战胜大清的北洋舰队,随后又战胜了沙俄舰队,树立了在亚洲海上霸主的地位。正是因为我们的海军,为帝国牟取了巨额的财富,也拱卫了四面环海的帝国的安全。海军一直以来是帝国生存最可靠的保障,也正是如此以我们远为落后欧美的国力却建设了可以与他们比肩的强大海军。长期以来我们却忽视了对陆军和航空兵的发展,他们的作战手册甚至还有不少是沿用日俄战争时期编写的,作战的武器和思想已经落在了经历一战的欧洲诸国之后。

    帝国皇军数次被中国人击败,并非中**人强于帝国将士,而是他们学习了欧洲现代的战争思想,装备了比帝国陆军更为先进的武器。他们借鉴的德国在波兰战役中对武器装备落后的波兰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了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对战争结果的非凡的影响。做为帝国海军将领,对陆军在满洲事变中几乎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我等深以为憾。因此我希望可以在国力允许之范围内加强陆军和航空兵,依靠帝国远比中国强大的国力,战胜中国并非难事情。”

    谁也没有想到,帝国正耗费巨资为海军打造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身为海军军令总长的永野大将居然发出了这样的言论。东条英机询问道:“难道削弱海军的军费来支援陆军吗?难道要削减海军正在建设的两艘战列舰所用的军费么?”米内海军大臣虽有对陆军有所妥协,但也不会轻易放弃海军的建造计划,更何况是海军已经耗费了绝大多数军费开支建造中的战列舰。

    仅仅只是两艘战列舰已经让海军的每年的军费十分紧张,在建的军舰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战舰,目前已知的战列舰仅仅为它设计排水量的一半,这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造船业上的巨大成功。当时无论是强硬派还是温和派都对造舰计划十分的重视,意见也异常统一,这才让国家倾国之力大力主张建造。这和当初为打败满清海军所做的完全一样。

    不管是日俄海战,还是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战列舰的重要性,其后的裁军协议中也将战列舰列为重中之重,就是看到了战列舰在海战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为海洋国家,海军就是国家之命脉所在,故无论耗资多少,对于海军要求,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在中国陆军遭受何种失利,只要还有这支强大的海军,任何人都无法入侵帝国本土。

    “第一艘战列舰已经快要下水了,两艘战列舰已经耗费了巨额的军费,如果建成将会对海军的实力有质的飞跃,如现在停工,不仅对海军是巨大的损失,已经投入的开支也将付之东流!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永野大将的建议也并非毫无道理,但海军是帝国的基石,只能加强,决不可有所减弱。所以我建议,削减其它部门的开支,加大对军事的投入,目前正是危机关头,在一定时间内加大军事投入并不会对国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只要赢得了战争,我们所有付出的代价都会得到高额的回报。”

    永野也接口说:“海军建造的两艘战列舰是日本造船工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最高结晶,为了建造这两艘战舰,多年来耗费了巨额军费,为确保帝国海军对世界强国未来海战中占据优势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此刻不仅海军的军费不能得到削减,也应该有所加强,特别是东京湾还炸沉的军舰要尽快打捞起来修复,新舰的建造也要加快,南下战役海军的责任重大。我们不希望此时与美国交战,却也不得不防和他们发生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加强海军力量,以应付未来的战争需要。”

    被裕仁召集来的重臣,不久前从首相位置上退下来的近卫想了想:“如果如海军方面的说法,就是全面的倾向战争,让全国的工业开始向战争转变,这未尝不是缓解目前帝国矛盾和前线颓局的好办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对国家经济会产生严重的打击,要防止过度的军事开支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在目前情况下,这也是必须的,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军事回旋余地很小,只有发展强大的帝国舰队才能确保帝国利益,海军是帝国的根本,不容动摇。陆军却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大岛在德国已经和他们谈判得到了相当的德国武器资料的设计图纸,我们可以依据此对帝国的武器加以改良。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加强帝国的航空兵力量,生产更多,更先进的战斗机来应付中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不仅要取得战场上空的优势,也要担负起国土防空的重任。这些生产任务可以交付给大量原本生产民用产品的工厂来生产,各种物资必须绝对优先的供给给生产军事物资的工厂……”

    ………………

    当东条英机说完,恳求裕仁天皇的意见的时候,裕仁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他的心早已远离了日本列岛。他知道岛国的命运最终将会覆灭于海底,匮乏的资源将会导致民族前进动力的绝断。唯一的出路就是军事扩张,运用大和民族的勇武、智慧与精神去征服亚洲乃至世界。

第四十一章 合作1

    “笃笃”门外响起了低沉的敲门声,李成坤放下了拿在手上的浅黄色书皮的书,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听见敲门的声音,他就清楚,顾正宏邀请的神秘客人到了。马贲在敲门声响起的同时就打开了办公室的大门,门外的人显然让他吃了一惊,然而多年来良好的训练,脸上惊讶的表情一闪而过,很快恢复了平静,把顾正宏和客人引了进来。

    “恩来兄?我说我们的顾大哥怎么还跟我玩这一手,原来是你这个大忙人到了,你可是稀客啊!这次到了哈尔滨,我们也做次东,好好招待下你,延安见面后我们有几年未见了,今天我们好好谈谈。”李成坤发觉马贲开门后带进来的人居然是**中自己最敬佩的周恩来时,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快步迎了上去,紧紧的握住了周恩来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顾正宏发回的电报中表示,和中国**的谈判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有争议的几个主要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让原本就没有准备这么快就达成什么协定的李成坤喜出望外,连续派遣了三批次的各种专家由邓演达带队奔赴延安负责和他们的详细的谈判。在几个重要的问题达成共识后,**方面提出派遣部分人员到哈尔滨进行沟通,以便顺利的完成谈判事宜。

    对周恩来抱有好感的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高尚的节操,早在东北读小学的时候就感怀日俄为争夺在东北的利益,而在东北发动造成中国人死伤惨重的日俄大战而写下了“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的诗句,更是在课堂上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个誓言也跟随了他的一生。年轻的他忧国思国,完全是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

    正是他的这种情操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钦佩,蒋介石对他评价甚高,数次许以优厚条件,他看到国民党并非拯救中国的真正力量,断然拒绝了蒋介石,毅然投生艰苦的革命事业。他政治上有很大的弱点,他是个大好人,所以他做不了独挡一面的帅才。当年在党内具有巨大威望,却甘心辅助**,就是他认清楚了自己,找准了自己位置,长期负责具体执行工作,根本做不到帅才所必须的举重若轻。然而他却擅长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活动交际能力强,能很好解决各种事情,有他当家别人在前面都放心。

    李成坤不止一次羡慕**能拥有这么一个好军师,好参谋。邓演达虽然在国民党内有比较高的威望,在三省的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少作用,但是处事和能力就均不及周恩来,尤其不擅长军事方面的决策。对于周恩来的能力,李成坤是非常清楚的,短短的几次交道,就见识了他滴水不漏的作风。做事所时候,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周密细致,扎实稳妥。

    这段时间未见,周恩来又消瘦了几分,眼睛却还是炯炯有神,握手的时候能从他双手上感受到他的老道。李成坤久久的握住周恩来的手,等顾正宏过来的时候才不好意思的笑笑,“你看,来了客人,都忘记请人坐了。来来,恩来兄,请坐!”周恩来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身着军服的李成坤从书桌后快步走过来,紧紧的握住了自己的手,周恩来也感到一丝的激动,眼前这个人现在已经是中国最神秘的人了。

    马贲泡好茶后,李成坤亲自双手将茶杯递了过去,“恩来兄,现在战乱之际,也找不到什么好茶,现在将就一下,等胜利后我再请一次,一定会好好招待以补偿今日之过。”周恩来,拿起茶杯就喝,喝完了才说:“这是什么话?我们在陕北喝的最好的茶叶也不及这个的一半,能有得喝就不错了,那里还顾得了这么多,还是你们这里好啊!”

    刚刚说完,他突然愣了一下,看见了桌子上的一本书作者好像……连忙表示,“可以看看么?”李成坤笑着点点头,周恩来站起来拿来一看,越翻心越感到了震惊,并非书中有什么惊人之处,也并非这本书他没有见过,恰恰相反,这本书的内容是他熟得不能再熟,因为它的作者就是中国**的现在领导人**。他看书的时候,心中只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把这本书带回去给**看,他的震惊绝对要比自己大得多。

    看了看浅黄色的书面,里面熟悉的印刷体告诉他,这些书印刷的数量并不会少,书空白处同样满是钢笔小旁批。有的看上去有些时日了,有的却油墨未干,显然是最近才写上去的,这些都足以表明看书的人是用了心来思考的。从已经翻旧的书和他摆放在书桌的位置看,这本书是经常被翻阅的。李成坤看周恩来拿起那本书,半尴尬的说了句让周恩来哭笑不得的话:“这个,这个书我们是偷偷印的,还没有给毛润之先生稿费的……”

    作为**情报机构的负责人,仅仅粗略翻阅了几篇刊载于书中的文章,他就感受到了一阵凉意,如果是敌人的话,对自己研究是如此之深,那么以后和他们交手就没有可能不吃他们的亏。这些文章全部都是**在党内外发表或者演讲的文章,很多的没有公开甚至是即兴的口头演说,然而在这本书里面却一一被编辑入内,还有详细的讲解,连一些引用文献出处和举例都毫不例外的被全部引用。

    从这些小的方面反应出了他们强大的情报收集能力,不得不说党的内部很可能有问题,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苗头。这些事情要追究也追究不出什么,回去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周恩来甩开脑海中的想法,拿起书对李成坤说:“李将军,这种书你们还多么?有多的回去我也带去给主席看看,他看见了一定会高兴的。”“当然没有问题,我们久仰**先生,却无缘拜读他的大作,只好出此下策,收集他的各种演讲和发表的文稿编辑成这本书。印刷的时候也留了一点,只希望**先生不要生气才好!”

    马贲在一旁听他们的说话,心里直感好笑,这些东西是李成坤想尽千辛万苦才好容易编辑起来的,说是要研究一下**和他领导下的**,如今这个周恩来就一句话什么力气都不用费就捞了回去。这些书可不是因为久仰他们而编辑的,而是为了研究透他们的思想和特点加以编辑的;印刷的数量也不是一点点,而是军官们几乎都得到了配发,书店更是删节版的出售。

    看到其中收录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地方,发现不仅空白的地方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注释和自己的意见,甚至还有专门夹带纸张在其中,上面也满是对文章的批注和所作的议论。所议论的范围更远,有粗略的建议,也有实际工作的建议。这些东西一下子就把周恩来给吸引了过来,原文已读过多遍,可是看了李成坤在上面的批注和议论后,许多观点是自己所未想到的,对书的内容理解近了一步。

    李成坤看他盯住他的批注思考,笑着说,“随手涂鸦,不入大家之眼,对你们来说也算得上板门弄斧了!”周恩来马上严肃的说,“那里,看了李将军的批注,方知这些问题可以如此理解的,真是大开眼界。”李成坤不好意思说,“还是毛先生写得好啊,这些东西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都可以从中吸取精华。”

    周恩来指着自己看的地方,“你也喜欢这两篇?”李成坤点点头,“我认为这是毛先生思想的精华,对我们判断事务,对现实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非常喜欢这些。为此我还特地阅读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加以对照理解,甚至后来还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看来我的书还是读得少了点,还必须努力。”

    周恩来听着李成坤说话没有出声,事实上,**对他写下的东西中,对《实践论》和《矛盾论》也是最为看中,认为这是他自觉它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突破,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之理论分析。《实践论》主张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而非读死书而来。《矛盾论》使人了解解决任何问题的方式在于找出主要的矛盾所在——即寻求解决根本问题之道,而不是专注在外表征兆上的小节。

    周恩来感到寒意原因也正是如此,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借别人的长处为己用,这样的人头脑也许并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可怕的人。他更想不到的是,除了大力宣扬**,主张暴力推翻政府的书籍,所有的**哲理或相关方面的书籍在各个书店均有出售,而且销量相当不错。因为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缔造者深厚的哲学造诣,这些对现实的中国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所以并未加以禁止。

    事实上,即使如此宽松的环境,并未有多少人真正的接受**的主张,这和这些地区没有**组织是很有关系的,更由于政治环境不利于传播**,在可以看到希望和明天的情况下,老百姓更愿意接受更为温和和民主的李成坤等人政治主张。苏联的作风让民众从内心对他们感到了一种不满,他们的作风和帝国主义并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斯大林的血腥大清洗让人们感到到了真正的社会主义也并非是个乌托邦的社会。

    周恩来在后来大学的访问中,发现了有相当数量的研讨关于**思想和主张的各种研究会。这些会员对那些哲学了解的程度非常的高,却完全和关内的**组织没有任何的关联,他们完全是纯学术性的讨论。这才发现在李成坤的书桌上发现**领袖**著作绝非偶然的,这只是他们的一贯作风,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东西,他们不管出处,均加以利用。

    李成坤和周恩来互相讨论的时候,顾正宏望着马贲微微一笑,马贲也只是无奈耸耸肩膀,轻轻摇摇头。好半天后他们的注意力才从那些话题上转移过来,“我只是转叙了主席写这些东西时候的感想罢了,算不得什么……”李成坤叹了口气,“上次短短一聚,没能详谈,如下次有机会一定登门求教。”说完两个人相视而大笑,忽有知己,相遇恨晚之感。

    周恩来的视线转移到书桌和书桌后的书柜上,略看一眼,发现这些书籍至少有五种不同的文字,吃惊的问:“这些书你都看了么?”李成坤不经意的说,“那里谈得上看,不过是不求甚解翻翻而已。有的需要对着词典和注释看,有时候偶尔也看看汉译本的。”书柜中大致有兵法书籍,哲学书籍,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还有一些翻译方面的资料以及一些文学著作。

    其中古今中外的兵法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兵法接要》,《李卫公问对》,《岳武穆遗文》,《练兵实记》,《楚军营制》;苏沃洛夫《致胜科学》,拿破仑《拿破仑文选》,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在这些书籍一旁的是各种战术战役手册和各种军事教材和书籍。那些兵法还好,至少还有所耳闻,那些战术战役手册和教材却全无所知,看来是他们自己编写出来的。

    兵法一旁的是各种政治文献和哲学书籍,作为一个**人,对此决不陌生,作为一个军政领导人,仅仅了解军事是绝对不行的,那是要吃亏的。李成坤指着这些书苦笑说,“蒋先生有三宝,《俾斯麦传》、《曾胡治兵语录》、《曾文正公家书》。而贵军也有马列主义来作为指导,我孤家寡人,只好偷师学习,混乱摆些书看看。好在这些书对我作用还是很大的,只要对我们有所帮助的,我没有理由去拒绝学习的。

    其实这么多的兵书,很多只是学习一下而已,吸取其中有利的精华,真正认真读的也就那么两三本而已,按照毛先生的话来说,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而不是读死书来的。读得多些的反而是《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这样的历史书籍,以史为鉴,这些东西对我们现在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读书的时候才感到人的渺小,自己懂得的东西还是太少……如果战争胜利了,希望有机会可以真正的进入大学深造……”

    看着周恩来惊愕的面孔,李成坤突然笑了,拍拍周恩来的肩膀说:“只是希望而已,其实我也知道,要做到真的很难,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陶公那种悠然南山下的意境我怕是很难达到了!”不知道为什么,李成坤对周恩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如果周恩来知道李成坤心里现在打的什么主意,肯定会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李成坤读汉史的时候,敬佩的是英雄盖世的项羽,然而学习的却是无赖小人般的刘邦。他深刻的知道,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就是有,他也发现不了。发现了,也不肯用,留不住。所以他经不起失败。

    对照历史,发现自己的处境和作风虽远强于当年的项羽,手下也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人才,但是缺乏的就是张良和萧何般的军师,谋士和宰相。所以对**能拥有周恩来这样的治国安邦之才是嫉妒不已,他甚至打定注意,如果真的和**达成了协定,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一定要把这个人挖过来,这种人是在是太难得了,整个中国这么一个。

    长期以来军队方面军官们即使没有十分之高超的指挥技巧,却也能稳扎稳打,都经过了实战和多次的军事培训,加上从军校以及战争中涌现了大批的军事人才,他们的能力还足以应付战争的需要。政府人才从公开的招募和考核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也不是让人操心。科研和其它方面技术人才也比较充足。唯一的确点就是缺乏周恩来这样的人才,如果有了这种人稳定后方,那么在前线作战只需要专心思考战局,确定大的方向即可。

    l

第四十二章 合作2

    早在来到哈尔滨之前,**就和周恩来彻夜长谈,讨论党将来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在窑洞中昏暗而跳动的烛光下,多有嘱咐,“恩来啊,你这次不仅要去和他们谈判,也要去他们那里仔细的多看看,多听听,把看到的东西回来告诉我们。他们在日本人这么多年的威胁下,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更加强大起来,屡战屡捷!很是不简单啊,他们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希望你去了能让我们对他们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对我们来说还是神秘得很哪!

    我们要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从党内军内都很可能产生巨大的震动。对这件事情,反对意见肯定是难免的,我最担心是我们自己的同志想不通,头脑转不过弯来,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搞不好就会引起我们内部的分裂!所以这次你去的责任重大啊,从他们各个方面都要认真考察清楚,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先放一放,就在他们那里详细的考察,我们也不规定时间了,你可以在那边呆得久些,这样我们认识问题也更加清楚。”

    到达哈尔滨后,下了飞机就和顾正宏等上了汽车赶到了军队司令部所在地,车窗上挂着厚厚的窗帘遮挡住了向外的视线,实际上更多的时间他是在思考而不是观察。他总算见识到了哈尔滨式的严密的警卫体系,哪怕是军政第二号人物的车,也要被拦截接受检查。听着顾正宏笑着歉意说:“没有办法,这是他们的职责,这里任何进入的人都要接受这些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下了那辆半新不旧的轿车后,这才发现作为军事枢纽的指挥部居然是如此的景象,除了戒备深严外,环境格外的优雅,“刚建起来的时候这里也特别的单调乏味,这都是我们警卫人员和参谋们在空余时间一起动手做出来的,感觉好多了。”顾正宏刚下车就向周恩来介绍起情况来,周恩来注意到除了军车外,这里停靠的大量轿车型号都比较旧,就是自己来的时候乘坐的车也远不及在国民政府时乘坐的舒适。

    周恩来很注意小的细节,关注琐事,但是不会像别人一样被这些东西遮挡住了视线,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对他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虽然亲自照料每一棵树,但也能够看到森林。后来一次无意间问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很令人惊讶的,各个机构主要负责人因为工作需要配车的,汽车使用未到很长的规定年限决不允许更换,更多的是很多人共用一车的情况。

    和顾正宏交谈越久,越感到惊奇,原本别人叙说的可以不信,亲眼见到的东西却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纪律和严格规章制度严格的约束包括了李成坤在内的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所享受到的待遇都是经过了详细研究后由法律给予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仅仅是这一点就要比国民政府要清廉民主得多,这可能也是他们会和**首开谈判的原因。

    周恩来看见李成坤的时候,他正在看书,而且看的居然是主席写的著作被他们收集起来编辑而成的,里面收集的文献和资料比发到党内和抗大的还要丰富详细,只要感觉稍有意义的发言都被收录进来,真不知道主席知道别人这么看重他的作品会有什么样子的反应。李成坤的办公室很大,在炎炎夏日,这间办公室却有些凉意,书桌和书柜都是普通木料制成的,唯一比较值钱点的就是待客用的沙发了。

    党内对李成坤的看法不一,有褒有贬,有人说他是个军阀,顶多在军阀前面加上爱国和比较开明的帽子。周恩来却从未这么认为,至少在他御下,老百姓的日子的确比中国其它地方要好得多,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多些这样的人也未尝不是老百姓之福。他占据的三省百姓生活,要比在那些贪官污吏欺压下民不聊生的地方好太多了。

    早听说李家也是黑龙江一大家族,家业颇丰,当年李成坤举兵的时候军火购置多仰仗家族之力,按理来说颇有家业的李成坤本不应有如此简朴,全无豪门子弟作风。直到后来才得知,李成坤初期虽仰仗家族颇多,除了初期和他一同抗击日寇的族人,从未以公谋私。相反为了号召国人支援抗战,不仅将家族留给的巨额资金全部捐献出去,而且变卖家产加以拍卖,得到资金全部用于了抗战。正是他从自己本身做起,感染了所有的人,出现了轰轰烈烈支援抗战活动。

    如果当初蒋介石没有发动清党,如果他的胸怀再宽广点,也如果……那么中国的内战在三十年代就很有可能终结,东北军也不需入关,或许很多事情都不用发生,日寇即使发动侵略也会延缓,或许中国会是另一番情景。但是铁铮铮的事实却摆在了面前,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战斗后,国共终于又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走到了一起,但是**这次不会轻易放下自己手中的枪,对任何人。

    …………

    “这次我遵照**的委托来哈尔滨来具体负责谈判事宜,首先我代表**中央先表个态。前段时间对我党王明同志完全绕过了**中央发出的指示,导致了贵军惨重的人员伤亡,我党深表歉意,并停止了王明同志在中国的一切职务,他在**中央决议下达前已经起身前往苏联。我党愿以最大诚意和贵军通力合作,共同抗日……”

    周恩来说这的时候,内心暗自一叹,王明走了倒好,如果不走,倒是还是个问题。这尊神动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好歹王明也是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更何况,这一次,他是带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回国的。共产国际在党内的影响非常大,对他顶多也就是批判,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实际的处罚,就算最坏的情况也顶多也就党内记过而已。

    这样事情王明也并非头一次做,当年东北军收回北满铁路权利的时候,时任**实际负责人的王明就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联人一边。虽然东北军只能算得上是中国的军阀,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毫不犹豫的站在外国的立场上,为他们的军事行为辩护却非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当时还有两名**的高级将领也在苏联远东军区受训,苏联和中国的利益关系让中国**十分之头疼。

    一直以来,中国的革命和共产国际都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在其领导行动,而共产国际正是在苏联的帮助和领导下成立的,中国和苏联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中国**就处于十分尴尬的地步。当初王明苏联的行为就导致了国内的一片声讨,他本人对这些毫不关心,但是还要在国内开展工作的同志却苦恼不已。相比他毫无经验的教条主义领导,这还算比较好的,在他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的组织几乎完全损失,而他却直接飞回苏联重新被招到共产国际工作去了。留下一堆乱摊子,这些年好容易恢复了点元气,他又来这么一下……

    苏联毫无理性的出兵也让中国**感到了一些心寒甚至是愤怒,他们在其后还通过共产国际传达了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帮助苏联消除远东之威胁。允诺只要打通了通往苏联的通道,将会把**军队完全武装起来,**取得中国北方地区的统治权。苏联的诱饵是很香,但是决不好吃,吃下去是要付出代价的。用主席接到电报时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就是天上掉馅饼也不会砸到我们头上来!

    中国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苦苦思考的问题,就现实局面而言,中国**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在北方抗日的紧要关头,苏联却在中国的背后捅了一刀,但是他们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倒被李成坤打得惨败,颜面扫地,却又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报复。这个时候他们想起了中国**,要求武装他们来牵制甚至消灭李成坤部。

    但是中国**人也是中国人,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他们的做法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接受**的人不是为升官发财来的,是看到了中国的落后和黑暗,立志为了改变中国,拯救中国而来的,是为了救国才选择了**。如果依附了苏联却干些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决大多数人从感情上都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决大多数的党员并不是长期生活学习甚至工作在苏联,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远远强于对苏联的感情。

    李成坤派遣顾正宏秘密造访延安后,**中央的考虑又多了一层,如何在中国发展壮大成了所有人关心的一个问题。**早在苏联和李成坤战后就发表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他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他说:“我们**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他所提出的理论和现在李成坤实现的政策方针几乎没有太大的冲突,李成坤数次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提出的这个新的理论,认识到如果可以按照这个目标来前进的话,未尝不是一次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机。在经历了日寇血腥屠杀后,国家不团结之痛让他感受良深,中国要崛起,就不能不完成统一。他已经下定决心,为中国未来无论付出何等的代价,都要完成这个目标。

    **讲到:由于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也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就决定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在这篇文章中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无产阶级和**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的领导权。

    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构想,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思想和现在在北方三省取得成功的各种政策大体上是不矛盾的,即使有厉害的冲突也将是中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之后很久的事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能为国家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没有道理将**排除在外,信仰的不同并不妨碍大家作为中国人愿意共同为中国强盛而携手共进。

    听说周恩来和顾正宏刚下飞机还没有吃饭,立刻拉他们一起进餐。周恩来看了一下桌子上的菜,一盘红烧狮子头,一盘红烧肉,一盘回锅肉,一盘鱼,一碟油炸花生米,二三个小菜外加一汤,分量都还足,香气扑鼻,让刚下飞机的两人突然感觉到了肚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食了。李成坤说了请后,周恩来尝了尝,虽然很普通的几个菜,但是味道非常不错,一旁的顾正宏也饿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闷头就吃了起来。“这是我家里的一个老厨子做的,天南地北的闯荡了二十多年,各种风味的都能做点,吃了二十多年他做的饭,也习惯了,后来就把他给请到这里来当厨师,好在大家都还喜欢他做的菜。”

    “恩,味道很是不错,做法也地道。”周恩来吃了也赞不决口,心中也是大为感叹,自己刚刚到来没有多长时间,就可以准备出可口的饭菜,而且是极为符合自己的口味的。按照李成坤见面来看,顾正宏是给他惊喜的,提前准备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是他们早就清楚自己的口味,到的时候只要做就成了。这里唯一进出的只有李成坤的侍卫长,不需要吩咐中就完成了这许多的事情,真是应对了主席说的:他们可不简单哪!

    看见周恩来喜欢吃,李成坤感到这番功夫也并非没有下对,幸好早些时候调查清楚了周恩来的喜好。李成坤在周恩来谈话的时候悄悄向马贲打个手势让他拿出了关于这方面的情报,找出了周恩来对食物的喜好,这才让让厨师做出了这些菜来。周恩来虽然没有注意到这点,却也发现了这顿饭好像早已按照自己的口味准备好了,心生感叹,他们对自己了解颇深,而自己对他们了解仅仅只在皮毛之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突然想起一事,周恩来放下筷子问道:“据说,李将军下令严格控制各种配给,想必是食物紧缺,为招待我做出这些菜来,是否合适?”李成坤微微一笑,低下声音说:“我可是偷偷告诉你,每次招待贵重客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厨师多做一点。但也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多出预算的一大笔钱可是要请客的人自己付帐的,我们这也是沾了恩来兄的光,改善改善伙食。”

    听到这句话,他才突然想起流传出对李成坤的评价,无论在日本之留学生活,还是长期军旅生涯,均严格控制自己。在军队中和士兵同吃同住才能有如今之成就,在中**队中除了**外,也是仅有做到这点的军队。外人甚至盛传,正是他们这些高级军官和士兵同吃,利用他们丰富的资源,才使得士兵的食物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飞跃的提高,远远超出其它军队。从这点来看,他也决不是贪图吃喝的人物,相反是个性格坚韧的人。看来这次加餐真的是用来招待自己的,否则大可不必用这几个自己喜欢的简单菜来招待,大可以做得更好些,那就不仅仅只有这几个简单的菜了。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三章 合作3

    警卫人员关上窗户,拉上厚厚的黑色窗帘,出去的时候悄悄的把门带上。门窗关紧后却丝毫感受不到空气的闷热,头顶上的吊扇高速而低沉的运转,本来就不甚热的会议室内也能感受到一丝清凉,这让怕热耐寒的周恩来感到非常满意。刚吃完饭,大家休息了会,随便聊了聊,原本李成坤建议周恩来晚上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再谈,但周恩来有些问题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弄明白,提议晚上就开始。

    “我这次是受到**中央的嘱托来和李将军就前段时间顾正宏将军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来磋商的。我们和顾正宏将军的谈判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还有些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仔细的斟酌一下才行,另外我们也希望在这里多看看,多学习,多一些了解,只有我们都了解清楚了,才好说服我们党内的同志。我们是相信李将军的诚意,我们也是有充分的诚意而来的。”

    听了周恩来的话,李成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慢的说:“对于贵党的诚意我是相信的。说实在话,我们去延安的时候是抱有希望而去的,却没有预料贵党的反应如今的强烈和迅速。从这点上来看,贵党也认识到了目前中国分裂和无休止的内战方是中国落后于世界,被动挨打的最大弊端。为改变这一切,首要做的是全国的团结,而后才是民族的强盛,没有前一个前提,后面的目标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谈判的电报和进展我都已经仔细看过了,我认为我们在大的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在将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很大合作可能。对于已经取得的共识感到非常满意,这是我们之间走出的重要一步,大家作为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理应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而不是大家为了争权夺利,兵戎相见,搞得民声怨道,徒让外敌欺凌,如此下去非中国之福,非百姓之福!”

    “这一点主席来的时候也谈到了,我们中国**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才决心和贵军谈判,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愿意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联合抗战。我们中国**从来都不希望祸起萧墙,这些年来的战争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我们中国**愿意与孙中山先生一起合作,消灭那些反动军阀,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但是我们在孙先生去世后,遭到的却是那些违背他遗愿之人的血腥的屠杀。

    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生存和理想而战斗,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都没有放弃我们的理想,我们所坚持的信念,毫不动摇。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压迫。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都能坚持下来,依靠的就是老百姓。按照主席的话就是: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得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

    李成坤仔细的听了他的话,笑笑说:“你说的这点,我也觉得很对。既然你来了,我们就要好好招待,虽然谈不上山珍海味,让人吃饱还是不成问题的。你来了,希望你也多看看,也多给我们提点意见。谈判嘛,我们先把几个大的问题给确定下来,其余的都可以慢慢来,也不需要太着急嘛!”他明白周恩来说的意思,他这次来恐怕也带有考察的意思,对此他是信心十足,丝毫不觉得担心。

    马贲看了看夜色,满天繁星将地面照得发亮,已经是凌晨了,远处的景物却清晰可见,如同昏暗的午后。乘他们谈累的休息时间,马贲马上准备好了冰镇西瓜送了过来,周恩来吃了,连叹道:“你们这里生活条件真是不错啊,什么都有,我对你们兴趣是越来越大了。”李成坤摇摇头,“这些只是外国人发明的新的技术,我们只是引用而已,恩来兄早年在外国留学多年,也清楚现在科学对国家的重要,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太薄弱也太落后了。”

    “要追赶他们也非一日之事,这些在战争时期又有多少人来关心那?大家连自己最基本的生存的权利都得不到保证,整天为了生计而发愁,根本就没有可能追求更多的东西。我在外国留学之时看到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虽然贫穷,但是他们所受到的教育远非国人可以与之相比的,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用在了战争和内斗之中,原本有机会追赶他们的机会都从我们眼前溜走……”

    ……………………

    “至于军队,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来完成整编,当然,现在整编也是不现实的。我们是为了建立一支国家军队①,就必须有相应的政府和权利机构,也就是政治的民主化,这些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建立这样的军队只会让军队失去了效忠目标,反不利于现阶段的抗战。我的提议是,在战争后对军队进行整编,削减军队的数量,提高军队的作战素质,把军队建成真正的国家之军队,而不是某人某党的军队。

    我们目前不急于整编,并不代表我们不有所行动,我们必须要对军队加强类似的教育和准备工作,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便可以完成整编。现在我们可以加强军队的接触和联系,我们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联合的作战,培养军队之间的默契,加强联系,并且定期交流。只有建立了国家之军队方可解决战乱不休的内战,也不至发生类似清党的大屠杀,这样也是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的。”

    军事问题是个核心问题,当时无论是党内同志还是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谈话,**争取的第一种命运都是和平民主建国。我们确定的建国方针并不是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实行三民主义,并且明确以民国十三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为标准。甚至明确表示“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但是,蒋介石国民党必须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和平等地位。

    结果,蒋介石不仅不允许平等,更不允许合法,就是**交出武装后,换取的也只是血淋淋的屠杀。十多年过去了,国难当头,国共两党又走到了一起,这时候又有人说要谈起合作的事宜,**却不得不防,在服从国民政府的管辖的同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谨防被国民党从背后插上一刀。这些血的教训让中国**得出了一个结论: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次商讨的最主要问题还是包括了军事问题,对于李成坤的回答周恩来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建立国家军队是民主建国的大势所趋,也是维护各个民主党派合法平等地位的基石。更何况并非现在就要立刻进行,更可以多的时间来思考来观察,如果真的如他们保证的那样,建立国家军队对**来说百异而无一害。就是初步达成的协议,也包括他们对现在八路军的各种援助。

    “我们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那么蒋介石是否会赞同这个方针呢?依照他的个性,我觉得让他放弃到手中的权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让他放弃对军队的领导,将军队置于国家的直接领导下将会非常的困难。虽然我们对他们抱有希望,心中却担心以后和他们终归是要决裂的,甚至又有可能要兵戎相见,实不是国家之福……”

    周恩来的话说到这个嘎然而止,李成坤当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做为中国表面意义上的统治者,即使有各种不良的作风,松散的统治,但是国民政府在国家中还是有很大的能量。要谈到民主建国的问题,就不得不将他们牵扯进来,而他们又自持正统,不屑于其它党派分享国家权利,妄图保持住国民党在中国的一支独秀的地位。要他们将手中的权利交出来,分享给别人谈何容易啊!

    能这么快争取来**是很多方面造成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的政治权利远远不足以左右全国政局,理所当然希望扩大自己的合法的政治地位,这一点在**发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很清楚的可以表现出来。**目前处于活动的低潮恢复期,但是处于贫瘠的大西北,如果不走出大西北,很难有所作为,这个时候给他们伸出手来,才得到他们如此热烈的反应。

    **很多作风都和现在北三省很适合,国民政府下的那些官僚却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他们只会想尽办法来抗拒这些事情的发生。国民党也曾经想执行孙中山先生的一些主张,可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最后只能成为一纸空文,起不到丝毫的效果。如果中国真正的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要建立一个民主而强大的国家,那些国府官僚就是最先被清除打击的目标,他们的利益受到的损害也是最大,为此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是个难题,可是李成坤早有考虑,对此也有了个基本的对策,“我们将来很可能要和他们好好谈谈,希望他们没有看错形式,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会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当然我们还是尽最大的诚意来谈判,中国人自己流的血已经够多了。”以前的几次浅谈就发觉了周恩来精明和学识渊博,这次谈判更是发现了他坚韧强硬的性格,在整个中国都很难在找出像他这样的人来。

    周恩来是很清楚蒋介石的性格的,如果不能对他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让他们自己放弃妥协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真正的建立以国民党为主导地位的民主中国,他们能对中国改变多少也很值得怀疑的。国有能征善战之士是好事情,但在乱世之下之下多了却也未必是百姓之福,中国就是这样的光景,现在的各地武装那一个不是从不断的征伐中壮大起来的,他们将权利看做了第二生命,要把这些武装都统合成为国家军队谈何容易。②

    这个大的原则其实早已达成了一致,来的只是和李成坤商讨一下而已,原来在延安的时候,他们已经给出了他们的保证,并且为两军的接触特地在山西安排了一次小型的战役,用那些从北平溃败下来的日军作为两军联合的第一步。八路军司令部和各级指挥部对此都非常重视,各部均不甘落后。从**从淞沪战场回来后,八路军对李成坤部充满了好奇,他们清楚的记得询问**时候,他脸上一闪而过的……

    “我们八路军对李将军的治军都感到非常的好奇,我们也即将和贵军展开的一系列的合作,联合打击日寇,所以我这次来很希望看看真实的军队体系,以作为我们借鉴的对象。当然我们也希望展开更近一步的合作关系!”李成坤点点头,“丑媳妇总归是要见公婆的,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只是日寇对我们情报收集能力太强,我们不得不防,所以戒备稍微深严了点,外界对我们了解也稍微少了点而已。恩来兄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会妥善安排好恩来兄在我们这里的活动,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

    “我们这样做到底是对不对?即使我们相信他,其他人呢,我们能完全相信么?现在苏联人和日本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我们的底牌暴露一点,我们的优势就低了一点,前线就要付出更多的牺牲。这不是我们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要对前线将士,对百姓负责的问题!”顾正宏送周恩来到到达下榻的住宿地后又驱车赶回了司令部。

    李成坤拿起笔,在那些打着问号的地方,划了过去,“我一直也在想这个问题,有时候我觉得合作就要有足够的诚意,因为这些东西他们现在不知道,以后也会知道的。可是就是下不了决心,如果不是苏联,我会毫不犹豫的就下定了决心,正如你说的那样,我们稍微有决策失误,我们的将士就要付出千百倍的代价去弥补这个失误,我们不得不慎之又慎啊!

    现在我考虑到,他们需要了解的很可能只是我们基本的东西,并非我们想象中要知道所有的,这就比较好办了。相信我们这么多年建设起来的东西也足以让他们研究思考一阵子了,我对我们这些年的成就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他们要看的东西是很多的,那里有那么多时间来深入研究的?所以这些东西暂时咱们也没有必要说出来,即使以后他们怪罪,我去亲自赔罪好了。”

    顾正宏这听了这才送了口气,呆呆的望着已经开始微微放亮的天空,在李成坤手上,那张字条被装入了档案袋送给了站立一旁的马贲,大的原则被确定了,剩下的是那些参谋们思考的问题了。档案袋中标识级别为绝密和严格保密级别的所有单位和情报被划去,剩下的参谋们要在早晨的时间内制定他们访问的目的,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李成坤收拾完东西才发现天已经开始亮了起来,忙说:“大哥,你看天都快要亮了,你已经一天一夜都没有好好休息了,回去赶紧找点时间休息一下吧。今天还有得忙的,中午要出席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庆功会,晚上你陪周先生多聊聊,也可以出去看看,我去出席那些飞行员的庆功会,你到时候帮我好好招待一下人家。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尽量的满足,人家是有诚意来的,我们至少也要有所表示,今天我答应了他考察我们的军队体系,要是他有时间的话,先带他熟悉一下,我回来后再带他到各个部队去转转,顺便去视察一下也好。”

    ……………………………………………………………………

    ①46年2月26日下午,周恩来代表中国**签署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部队为**之基本方案》,就是通常所说的“整军方案”。蒋介石明白,统编**军队为**,这个“**”是国家军队之意,而非国民党军队。这是他决不能容忍的。此时**的确是不想打,人民也是不想打,按照**的话就是“大家民主建国”这句话是有诚意的,但是国民党却是春风得意之时,当然不加理会。历史不会重演,抗战时期**对美国人是有好感的,但是美国人大力蒋家王朝发动内战开始,这种好感就荡然无存了。蒋介石召开没有**代表参加的“国大”也就宣布了和平的破灭,内战的开始。

    我很多时候都在想,依照当时中国**的现状,依照**在中国要走的道路,按照**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那样建国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谁也不会预知历史,蒋介石也不会想到短短数年后他只能站在小岛上远眺故乡。他没有听见当年周恩来在离开重庆的时候,凝重庄严,又含了一丝讥嘲说的话:“这次蒋介石看错了形势哟!这一错,历史就变了。他不打,大家可以民主建国。他这一打,就没有他的份了。”

    ②借助抗战,蒋介石成功削弱了各地军阀武装的实力和影响,大军阀间的混战已经基本成为历史,正是看到这点,人民才对和平抱有奢望。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四章 合作4

    “小何,你这么晚还没有睡的?”何树英低头说:“今天没有跟副主席一起去,我都很担心了,副主席没有回来,我哪能谁得着觉?”周恩来大笑起来,“小何啊,这你就错了,李成坤不是蒋介石,对于这种事情他还是不屑于干的!不过你今天没有去可是损失大了,他请客吃的红烧狮子头和红烧肉都地道得很哟!”何树英也笑了起来,“我们这边吃的也不错,我们是和顾将军的警卫员一起吃的,吃得也不错!”

    周恩来一听,也没有睡意,“你过来坐下,说说看,我也听听。”知道周恩来的习惯,何树英听了他的话就直接坐在了周恩来旁边的沙发上,“我们这次从延安也带了不少的东西来了,他们说要帮我们搬,我们不放心,也就让他们帮忙搬了那些不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我们都是亲自搬的。把这些东西搬到了卡车上,我们就被卡车送到了这个饭店,一路上他们对我们都非常的友好。”

    “你们来的时候都看见了什么,我可是跟着顾正宏什么都没有看到哦!”周恩来放下心来,又开了个玩笑,何树英仔细想了想:“我们坐的是卡车,我坐的是司机座那里,给我第一眼印象就是繁华,说句老实话,一路看来我眼睛都看花了。这比我到过的其它地方都要好得多,街道特别的整齐,路也非常的平整。很少看见街上有闲逛的人,每个人走路的节奏都很快,好像赶时间一样。

    对了,我还发觉了很奇怪的一点,一路下来我都没有看见过任何的乞丐,我想他们可能不允许在这乞讨被驱赶了吧。我对那个司机兄弟问了这个问题,他笑了笑告诉我:没有劳动能力的,政府会有专门的地方供养他们,足以保证他们的生活。要是战争中受伤丧失劳动力的,都有国家负责抚养,当然他们的待遇要好得多,甚至比普通人还要强多了。工伤则由工厂负责承担,这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是还有劳动力却乞讨的,会帮助他们找事情做,但是最多只有三次机会,如果帮他们找了三次后他们还在乞讨,就会被逮捕送去强制劳动,所以没有人敢偷懒不做事。政府前段时间开了个会,说什么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在未来给老百姓和士兵都上保险,平时投点钱进去,自己有个什么病灾什么的,就不用操心了。听说老美那很盛行,等战争打完了我们也应该可以搞起来的。

    这里布满了高压电线,密密麻麻的,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电线。路上的轿车很少,有的很多都是卡车。而且老百姓穿的衣服虽不奢华,却也大方,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最多的不是各种铺子,而是工厂,简直密密麻麻,一家挤着一家的的,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可以看到这么多的工厂,简直以为到了外国,听说这里居住的大多数人都是工人,全部在附近的工厂工作。”

    周恩来听了深深叹了口气,心里暗叹:“他们何止是不简单!这么多的工厂存在,无产阶级力量也强大无比,他们却想到的是控制资本家的剥削,将他们剥削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分担出来提高工人的福利,用保险来利用社会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困难。不过他们的工业到底发达到了什么程度,真要好好看看。”何树英看见周恩来在思考,也没有继续说,周恩来发现了,连忙说,“你接着说下去!”

    “我还注意到街道上有很多高鼻子的外国人,我没有仔细数,可是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身影,他们穿的衣服和中国人区别比较大,一看就看了出来,不过也有些外国人穿的是咱们中国人的衣服。帮我开车的司机姓李,年龄只比我还要小两个月,可人家知道的东西比我可多多了,他说像他这样的人,都至少是读完中学毕业的,可不是我们这些大字不识几个人可以比的。

    他就告诉我,那些外国人,大多都是犹太人,他们也和中国人一样受到迫害,李将军就把他们带到了中国。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来传授给中国的老百姓,而中国的老百姓却提供给了他们土地房屋和食物,救活了他们,他还说因为两个民族命运都很悲惨,所以大家都是相互帮助,很团结。他告诉我,他读中学的时候外语老师就是犹太人,非常漂亮的一位女士。她不仅教会了他们德语,还教了他们英语和法语……这样的情况在各个学校都非常的普遍。”

    在犹太人困难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就换取了犹太人的信任,这手棋下得太妙了,曾经旅欧多年的周恩来清楚的知道犹太人的价值,他们的头脑和知识就是一个大宝藏,这些人可是宝啊,他们是天生的商人!这个李成坤居然只用供给他们食物和住房就得到了他们的友谊,这仅仅只是开始的简单付出而已,他们为了生活必然要工作,这时候他们发挥的余热就远远大于提供给他们的那些帮助,但是就是这样,犹太人必定还是会终身感谢李成坤为他们做的一切,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会赔本。

    “他谈到了在中学学习外语的情况,你有没有问这方面的情况?”周恩来很快平复了心中涌起的波澜,何树英嘿嘿一笑,“那会没有,我一听他会外语,羡慕得不得了,我知道副主席是懂五门外语的,他却会三门外语,所以很感兴趣,问得很详细。他虽然是个军人,很有可能受到了吩咐,对我们没有问什么问题。对我的问题是有问必有答,他们都很热情,偶尔问的问题也是出于关心问出来的。”

    “那他是怎么说的?”“他就告诉我,其实学习语言环境很重要,教的老师也很重要,然后加上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学得好。犹太人是天生的学习语言大师,他们每个人都至少掌握几门外语,所以他们教的时候方法也特别的多,加上学习的环境都非常好,学起来除了辛苦点还算比较快的。我问他为什么学习外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当初设立外语课的时候李成坤将军就讲了,现在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外国一切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将来则是为了更好的从外国人的口袋里赚取更多的钱。当时我就懵了,原来他们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这呀,我想我们不赚老外们的钱,也不用学了!”

    “小何啊,他们说得很对呀,我们现在还是很落后的,必须要学习外国人的好的东西。只有我们学会了,学好了,以后我们再面对他们的时候就不会受到欺负了,学习外语正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技术何经验。至于赚钱嘛,能赚他们的钱总是好的,你晓得当初鸦片战争的时候,就是洋鬼子没有办法从中国赚到钱,就想出了贩卖鸦片来赚取暴利。如果以后我们强大了,当然不能学日寇侵略别人,但是把别人钱赚干净还是可以的!”周恩来仿佛想到了什么,忽然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

    何树英也笑了,“当时我可没有想这么多,就没有再问他学习外语的事情。我没有上什么学,参加红军才开始学文化,所以对他上学的事情很感兴趣。他就一脸怀恋的告诉我,上学的时候是他最怀恋的时光,前线军队在苦战的时候,后方却开始大兴建校,小学,中学,技术学校,高等学府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学习虽然是辛苦的,受到的却也是最好的照顾。”

    咽了口水后,何树英接着说起来,“他说的东西不说我没有听说过,就是现在来自于全国的延安抗大和鲁迅艺术学院学生都没有听他们说过,虽然他说的是那么回事,可我不大相信会有这事情。天下哪有白费的午餐,这么便宜的事情,要是这样我们当初也不需要造反打到土豪劣绅来翻身了。如果说免费教育还说得过去,但是要包办他们学习费用除外,还要包办他们的生活费用这也太能扯了,而且生活还要比大多数人都要好,早上还有可能喝到牛奶或者豆奶这东西。这不明摆不可能的事情么?”

    说完他笑了起来,好像还在嘲笑那个司机向他吹的那个蹩脚的谎话,周恩来却没有没有笑,反而沉默了起来,“他真的是这么说的?”“那还有假?我听着清清楚楚,不过看在咱们是原来人家的地方,人家对我们也这么热情,不好意思去戳穿他们的话。要他认为自己的故乡好,我相信,但是他说的这个,我却怎么也不相信,我读书还是参加红军才学习了知识,中国有多少地方吃都吃不饱,还谈读书,更不要说象他吹的这么厉害?”

    “小何,那可说不一定哟,要清楚还不简单么?我们亲自去看看就可以了,我跟李成坤将军谈过了,我们一边谈判,一边还可以在这里参观学习。按照你今天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应该有不少地方要学习的。等我去参观他们学校的时候,一定把你带去,亲眼看看那个司机小兄弟到底是不是说了谎话。”周恩来和何树英不同,他早就收到了各个方面总结的各种情报,都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对这些事情心里是有个底,虽不是很确信,也不至如何树英那样完全不信,一味的否定,在他心里更希望是亲眼看看,正如主席说的那样: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何树英看看天,大吃一惊,天已经开始亮了起来,马上站了起来,对周恩来说,“副主席,都是我不好,又犯错误了,耽误副主席休息时间了。周副主席,您现在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吧,今天肯定还有很多事情,一旦忙了起来,就没有时间休息了。”周恩来摆摆手,“不碍事的,我等下稍微躺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现在到这里,对这里情况都不清楚,所以才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对心里也算稍微有个底。再说,顾正宏送我回来的时候,就说了,今天上午要好好休息一下,除了中午有个宴会要出席外,今天都可以休息。不碍事的!”

    “是这样,那好吧。其实我们后来就是天南地北的聊了会,他告诉我他是去年才参加军队的,军龄太短了,也太年轻了,军队不让上战场,只在后方担负各种任务。听的话,是对不能上前线非常的不满意,这点和我们军队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聊了起来。可惜他们虽然可能被吩咐尽量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但是我稍微问了问他们军队的情况,他都笑了笑,没有说话。我这才发现他们之前告诉我们的东西是被允许告诉的范围内,我又问了其它的问题,果然他很爽快的回答了我。

    虽然没有过多的谈到他的军队,可是我还是从他那里听到了不少的东西。他告诉我他们这里学校的有体育课外还有军训课,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军事训练。他介绍说每个人过了十六岁后,只要身体良好的人都会被登入征兵名册,从这年起到四十五岁,就要担负起保卫家园的义务。当然被登入征兵名册的人很少,不,他是咬牙切齿的说的是,极少一开始就被征兵入伍的,看得出他是很在意自己好容易才进入军队的。

    他自豪的向我介绍说,这三省能成功抵御住日寇的进攻,就是建立起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国防体系。十六岁后的年轻男子必须要定期接受预备役训练,每年还举行一些合练以及一些演习。征兵不是向别的地方从老百姓中甄选,而是把这些已经经过了比较长时间训练的预备役士兵转入现役,接受更为严格和专业的训练。由于预备役平时都打下了很牢的基础,因此他们现役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非常快,极易大规模的扩军。

    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机制,才使得在长春惨胜后,能保持住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威慑了日寇,打击了反击气焰。那时候这一机制只不过实施数年,就发挥了巨大的成效,现在这几年对这一机制又近一步的完善起来,对战斗力的提升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都把打仗,和日寇作战当做了义务,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高高兴兴的送自己的子女兄弟上的战场,在这里逃兵役是件最可耻的事情,参军在这里是最光荣的事情,进军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荣耀。

    我认真仔细的观察过他,他开车的技术非常好,年龄也足够了,训练成绩也是优秀。可是就他这样一个申请到作战部队,甚至到作战部队担任汽车司机的请求都被驳回了。他苦笑的告诉我,前线的那些家伙个个都是老兵油子,什么路况都难不倒他们,要进入他们的视线太难了。原本以为扩军的同时能混进作战部队,但是谁知道穿上了军装,还是得在后方城市里呆着。我当时听他说了,就感到了他们这种机制的可怕,照他们说的,对伤兵的照顾,加上他们这样年轻人好战,以及这种氛围,不说日寇,就是国内也很难有人可以与他们相抗衡,他们能打败……”

    周恩来脸上仍然是那幅坚毅的面孔,了解他性格的何树英却知道他的内心已经想到了很远……好一副藏兵于民的景象,这就是他不惧苏联,顽强抗击日寇,付出数之不尽的鲜血后仍然不低下他高贵的头颅,顽强的挺立的最大原因吧。蒋介石在这方面和他相比,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蒋介石有一战的决心,却经不起高强度战斗带来的高消耗,后劲严重不足,不得不借助中国广袤的土地来节节抵抗日寇。如果他也有如此远见,有如此健全之机制,想必会是另一个结果。

    别人都看到了他们在北方屡战屡捷的风光,却看不到这背后有多少士兵永远的埋藏于这白山黑水之间。他们为了抵抗日寇,多少年轻的生命因此凋零,他们为此又付出了多重的代价,当他们的目睹自己的子女兄弟在战场上牺牲后,又送他们的兄弟上战场是何等的难受残酷。这些年的胜利都是用鲜血和无数战士的英魂堆积而成的,正是他们的献身保卫了他们的家园,也锻造了一直铁血无敌之师!多年征战仅仅军队伤亡便达百万之数,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后他们并未屈服,反而越战越勇,一点点把胜利的天平转向了向自己有利的一边。如果中华神州大地均是如此,何惧日寇,外敌之入侵,何愁中华之振兴?

    ……………………………………………………………………

    早上起来又翻了下书架最下面杨叛写的《简单武侠》,我并不是很喜欢看短篇,这却是个例外,有空的时候总会时常翻起。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五章 合作5

    “来,来,恩来兄,我向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副参谋长周正刚,这是我们炮兵司令傅宗正,这是我们主管后勤的黄汉祥老板,这位是我们政府主管工业的处长……”李成坤把周恩来带到这些人的面前,一一介绍给了周恩来,这些人可是很少出去,外人只是久闻其大名,而很少人亲眼得见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周恩来的很认真的观察每一个被介绍给他的人,立刻结合脑海的情报来分析,他有一种很特别的能力,就是下至黎明百姓,上至高官达贵,只要认真看过了,不会像其它人一样时间长了就被遗忘,往往很多年后还记得很清楚。

    他从见到周正刚开始就一直在注意他,他很快就发现周正刚和自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应该也是个性格十分坚韧的人,他很少说话,很多时候都是静静的听,也并不争论,有不同意见只是表示不赞同,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只有在这个时候一直感觉涣散懒散的脸上才会出现一丝红润,眼睛也会变得发亮有神。从他短短的语句中,周恩来可以分析得出,这人工作职能很可能是和自己一样的,都是属于那种参谋军师类型的人,并不太适合亲自指挥作战。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也和自己一样负责强大的地下情报机构。

    周恩来有意无意间走到了周正刚附近,两个人眼睛里立刻摩擦出了一丝火花,不约而同的伸出手来,望着对方,都发出一股出自内心的微笑。“这个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巧合的事情。居然还是本家的,你看我们两个人都是差不多做的同样的事!”周正刚苦笑了下,“其实我们只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罢了,有些事情我们做了反而是事倍功半,至少在现在我们都感觉不错,人最宝贵的是有自知之明!”说完笑着望了正要走过来的李成坤一眼,周恩来也微微一笑,“是啊,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是最难的,你比我要强,我可是走了不少弯路的哟!”

    两人相视一笑,“两位周老爷,在讨论什么问题呢?谈得这么开心?”李成坤刚走过来就看见他们两个谈着谈着就笑了起来,看上去相处不错,也笑着问了句。“没有什么,我和周先生谈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忍不住笑了。”李成坤看了看表,对两个人说,“现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也应该准备入场了,恩来兄,等下可以和各界人士认识一下,以后还是要和他们打交道的。”周正刚也站起来,对周恩来说,“去认识下他们吧,我们在前方打仗,就是靠的后方大力,没有他们我们一天也难以坚持,这点你们应该是最深有体会的!”

    刚要走出休息室,就碰见了一个被阳光晒的发黑的大汉,汗流浃背的冲进来,抓起桌子上李成坤的杯子,仰头就喝。喝完了豪爽的擦了擦嘴角的水,这次对着见怪不怪的众人意犹未尽的说:“他***,这个鬼天气,真是热。还是司令的茶解渴!”说完了才整理好仪容,气势突然就一变,对着屋里的军官们极为标准的敬了礼,李成坤指着他对周恩来说,“这家伙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哟,我们都是来做陪衬的。可惜其它人都不能来,只能派个代表出来。”周恩来是一点就通,惊奇的问了句:“他就是那个威名赫赫的高志航将军?”

    “谈不上是有什么威名,我们只是做了早就渴望却一直没有做的事而已,这些功劳都是我们无数飞行员用浴血的战斗换来的。”高志航听到周恩来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李成坤看了看,对高志航说:“忘了给你介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恩来,这你可不陌生吧!”高志航原本看周恩来穿的是便服也没有敬礼,听李成坤介绍后,连忙敬了个礼,“早就听说过周将军的威名,今日才得一见,行事鲁莽,倒是让将军见笑了。”周恩来对他的这种性格倒是喜欢,这时候马贲走到李成坤耳边说了什么,李成坤叫高志航说:“老高,你快去洗个脸,马上我们就要入场了,迟到可不大好。”

    走进会堂首先入眼帘的是挂在主席台两旁的黑字对联:碧血丹心铸就民族忠魂,永世不忘誓报国仇家恨。看到这副对联的时候,他首先就愣住了,简简单单的对联迸发出来猛烈的杀伐之气,他们就是如此和日寇抗争的。对日寇他们已经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除了战斗,除了仇恨!这种切齿之痛,国人哪能体会得到?即使日寇占据大上海,到了武汉后,政要显赫都立刻忘记了如丧家之犬的狼狈逃脱,投身于灯红酒绿之中。仗还没有打完,他们和一些国人一样却又似乎忘记了民族和国家的灾难,如此下去怎么能指望他们来抵抗日寇的进犯?

    李成坤神情严肃的走上了讲台,“在今天我们为空军和前线奋战的小伙子们的取得的成就欢呼之前,我提议为历次战争中捐躯的将士,为死难的无辜百姓哀悼三分钟!”杀那间,整个会场只听见参加会议代表起来的声音,“我们在日寇犯下滔天罪行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我们和日寇的不死不休的死局。不抵黄泉终不返,我们的空军的小伙子们今天是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给日寇以沉重之打击,复仇之剑一出,就要誓取敌寇之首级。战争还在继续,今天我们的最大的功臣都无法出席这个庆功会,只能派遣出代表来。”

    在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中,高志航被请到了主席台上,“这些年,空军在李主席和顾副主席的关怀下,茁壮成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里倾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今日之胜利来之不易,空军将士在军队和民众的鼎立下才有今日之成就。我们时刻没有忘记李主席的教导:作十年血战之期,磨吾刃,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以驱除凌辱我之日寇,压制我之日寇,屠杀我之日寇,好淫我之日寇,以恢复我声明文物之祖国,以收回我天赋之权利,以挽回我有生以来之自由,以购取人人平等之幸福。

    从日寇占我东北已经过去了近九个年头,未来的一年是关键的一年,它直接关系到了中国民族的盛衰,胜则为我们打出一个民主自由的新的国家出来,败则意味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的衰退甚至灭亡。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来,永不妥协,勇往直前。这些年来,我们和日寇以及其它对中国抱有企图的野心狼的交锋中,越战越勇,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怕牺牲,将日寇驱逐出中国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除了做报告,所有会议都必须要长话短说,讲究的是高节奏办事,连这种庆功宴也是如此,这在战争年代是很有必要的。”周正刚在高志航讲话的间隙,低头悄悄的给周恩来介绍情况。“所以在这里长篇会议是很少召开的,会议开长了都是在浪费时间,这是很不值得可取的。像今天的高大哥来做报告就是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的,他的部队现在还在激烈的战斗,他现在应该是在他的指挥部而不是在这里。他开会完了马上就要飞回指挥部去。要不是为了对民众有个交代,鼓舞民众的士气,他根本不会从他繁忙的司令部里飞过来……”

    正如周正刚所说,每一个上台发言的人讲话的时间都不长,他们追寻的是力气用最言简意骇的话来表述自己的意见。不仅主席台上这些人是这样,连上台讲话的各界代表也是如此,看来他所言非虚,是长期潜移默化和贯彻执行的结果。所有人的报告,周恩来都在认真的听,很多东西都可以从人的讲话中分析出蛛丝马迹的,这种场合能得到有用的东西是很多的。这些人虽然只说了很小的一些事情,在周恩来眼睛里却大有价值,很容易对比出有所不同来。参加完这次庆功宴,他更加迫不及待的想真正的了解实际的情况了。

    “恩来兄,我给你介绍这些各界代表,你们可以好好的聊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问他们。”在讲话完了后,大家都为空军取得的胜利而举杯,李成坤也乘机把周恩来带到这些代表面前。在会议上周恩来已经被介绍给了参加会议的代表,所以大家对他都不陌生,李成坤喊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一的向周恩来介绍。李成坤对这些人性命和所在的职务都了如指掌,详细向周恩来道来。

    周恩来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却也是很是钦佩李成坤有这么好的记忆力的。却不知道上了李成坤的大当,李成坤那里有他那种过人记忆力,他只不过耍了个小聪明,在会议前就把这些人的资料拿了过来,只要有印象的人都认真的看了几遍,所以对他们的情况都是信口说来,也为他赢得了不少的赞誉。那些人以为李成坤对他们记忆深刻,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对士气也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好容易清净下来,李成坤对着周恩来一脸歉意的说:“恩来兄,我今天还有的事情要办,今天就不能陪你了。我让顾大哥今天多陪陪你,等我回来一定向你赔罪,希望不要见怪就好。”周恩来忙说:“那里,那里,是我们打扰你们才是,李将军有事尽可放手去做,顾老弟也有自己的事情,就不用陪我们了。反正我们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只需要给我们配个人向导既可。”

    “你们怎么说也是客人,我们做主人的把你们丢在一边怎么也说不过去。我看这么着吧,这段时间我们陪着你,等你们对这里稍微熟悉了后,我们再派遣向导和司机给你们,这样我们心里会好过点。”周恩来略一沉思,感觉在陌生的地方也不能太执着了,不要辜负别人的一片好意,不管怎么说,别人也是为了自己好,于是点头同意了李成坤的建议。

    李成坤在会后和周恩来打过招呼后,就和高志航悄悄的离开了,其余的人也因为工作的关系纷纷和周恩来告辞,也希望周恩来有时间去他们工作的地方和家里做客,周恩来都一一笑着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回到了下榻的饭店后,周恩来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到哈尔滨来的所见所闻的一系列的事情,回味见到哈尔滨的那些高级军官和所接触的人,越发的感受到它的神秘,对它也越来越好奇了。

    一天一夜未睡觉,更加上参加这个会议都没有休息,帜热的天气让他感受了一阵的乏意,他想了想,把李全德叫了进来,“小何休息了没有?我可是给他下了任务的哟!”李全德回答说:“他吃了点东西就休息了,是不是让我去叫醒他?”周恩来摇摇头,“这段时间他都没有睡觉,太辛苦了,让他多休息一下。我看现在还有点时间,我和顾正宏将军约好了下午出去看看的。到约定时间还有早,我休息一下,要是我没有醒,你过一个小时来叫我!”

    李全德面有难色,“周副主席,我们这里就您睡的时间最短,这么长的时间都忙个不停,要不跟顾正宏将军说说,要他改个时间?”周恩来听了脸色一变:“我们原来比这个要辛苦得多的日子也经历过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少睡两个小时而已,这点小事还难不倒我周恩来。再说君子说话,一字千金,怎么能说反悔就反悔的?”

    ………………………………………………………………………………

    /qm(中文)英文)英文)中文)英文和朝文)

    这是一段越战的FLASH,有朋友介绍的,可以看看,相当不错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六章 合作6

    “今天的时间也不多了,咱们好久没有聚聚了,要不我们就这样出去转悠转悠,亲自去体验一下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吧,人多了反而麻烦,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个警卫就够了。”周恩来听了也颇为心动,他来这里所见所闻都是道听途说的,没有亲眼见过,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最能反应他们的治理一方水土的能力。看周恩来的样子,是要答应了,他倒没有什么,但是警卫们却紧张了起来。

    首长跑出去了,却把这些负责保卫他们的警卫员给扔下了,要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他们也难逃其咎。可是当着顾正宏却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在人家的地方,建议也是人家提出来的,周副主席都没有说,他们这些小警卫员能说什么?顾正宏看见周恩来身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警卫员,打趣说:“小鬼呀,你们的周副主席可是救过我的命啊,要让他在我这里出了什么事,我这一辈子都别想抬起头了哟!”

    周恩来身边的那些警卫员一下子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周恩来拍拍顾正宏的肩膀,“老顾啊,你呀,这么多年的脾气还是改不了!”转头对警卫员说,“叫小何陪我一起去吧!”顾正宏笑了笑,旋即低下声音对周恩来说,“其实我们带人去,是要人帮忙我们跑腿付帐的,不然一个都不带都可以。不说别的,就是有一个陌生人出现,我们都可以查出来。再说,目前你们可是没有啥子仇人,恨我的人却很是不少哟,要有人也是来找我的!”

    声音虽低,却也没有刻意的压抑,警卫员也能清楚的听见,这好歹也让他心里安心了点,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警卫员们的神经都是崩得很紧的。顾正宏看了看周恩来穿戴整齐的黑色外套,皱了下眉头,叫来自己的警卫员,低声说了几句,警卫员听了后立刻打了电话回去。还不到半个小时,就看见几个警卫提着几个箱子走了进来。

    周恩来不解的问顾正宏,“这是什么?”顾正宏让那些人放下东西就走了,屋里只留下了周恩来和顾正宏以及两个人的警卫员。“恩来兄,这次我们是便服出去,就不用穿戴这么正式了,我想我们还是如乡随俗点比较好。我看恩来兄和我的身材相仿,就把自己的几件没有穿过的衣服拿了过来,恩来兄试试,看看合身不合身?”周恩来听了,忙说:“这怎么好意思,我们也带了夏季的衣服,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我顾正宏知道恩来兄的作风,所以没有帮恩来兄准备,我只是把我自己衣服拿出来了,要是以前我想恩来兄是不会拒绝的,现在我顾某人现在没有在**,难道恩来兄就不认我顾某人了?如果是这样,我也没有什么话说了。”周恩来看他为了劝自己居然说出这种话来,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心里只好暗自思量至少在回延安前送他点东西还他的人情也就可以了,如此一想也就释然了。

    “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等周恩来换上衣服后,才发现,这些衣服比自己从延安带来的衣服要舒服多了,同样是的确良,他们的从款式和舒适性却要好的多,最主要的是透气性比那种要好。何树英和周恩来的个头差不多,衣服可以换穿,也没有什么麻烦。顾正宏送他的几件衣服,对他后来的访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些衣服也十分经穿,他一直穿了很多年直到穿破都没有换别的衣服。

    “你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总得尽点地主之谊!这样吧,我们先坐车到市区内,然后我们就下车步行好了。”等都准备妥当的时候,已经快到下午四点了,“现在因为还是上班时间,所以路上行人不多。等晚上五点半到六点左右的时候,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白班的人都下班,上夜班的去换班了,那个时候大街上满是人流。所以我们要提早出来的。”

    周恩来若有所思,“你们现在是换班生产的?”顾正宏点点头,“很多重要工厂除了机器改造和正常的检修外,好几年都没有停下来过,我们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加强改造和引进新的技术,最大可能的提高生产的效率。当然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重要工厂都是人停机器不停,每天二十四小时运转,全力生产,工人一般都是三班倒来工作的。现在我们征兵过多,大量的妇女都被招进了工厂顶替男子被征召入伍后的生产空缺。”

    周恩来笑了笑,“外人都盛传,李老板兵精粮足,也搞了这么多年,武器弹药也足够了吧?”顾正宏叹了口气,“要说打日本人,不出什么大的意外,应该是够了吧。但是战争不会因为我们把日寇赶出了中国就结束了,头疼的事情多着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准备都是不够的!”周恩来也没有继续问下去,得到这个结论已经够了,至于他们说的多少为够了就不是自己要去思考的问题了。

    窗户打开稍微缓解了一下车内的闷热,顾正宏笑着说:“听说美国人,已经可以把冷气设备装进汽车里了,打完仗后,我们中国人要是,每家每户都有一辆装有这玩意的汽车,那该是多好啊!”周恩来却笑不出来,闭上眼睛悲伤的说:“老顾啊,现在不要说汽车不汽车的,这一天太远了,远得我不知道还看不看得到!老百姓只希望把日寇驱逐出去,能给他们口饭吃,给点活路就谢天谢地了。”

    顾正宏只是神秘微微一笑,没有说话,有些事情说出来别人只认为是夸夸其谈,要是原来参加革命的自己,也决不会说出这种话来,只要努力,又有什么奇迹不可以发生?现在南京政府连一门现代的大炮都不能制造出来,这里却已经可以仿照出世界上第一流的战斗机,坦克和轻重武器。当南京当年对日本为战为和争论不休的时候,这里已经和日寇展开了无数的血战,不仅没有退让,反而越来越强大。

    要看多了中国人悲惨遭遇的人,来想这个问题,哪怕是周恩来这种一心希望中国强大的人也不能相信。中国的问题还是统治者的问题,掌握了国家政权,采取强硬的手段很容易解决土地及其它的关系老百姓生产的基本问题。中国人的眼光大多还在国内,闭门造车,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并为此痛苦不已。所有的人都谈教育,却又谁真正的把教育当做了国家之根本来看待的。

    当初去德国的时候,德国也经历的一战的浩劫,他们也有土地被分割,身上也有巨额的战争赔款,可是他们却很快得到了复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拥有中国人难以想象的高素质的人才,在他们那里最穷困的人也不会是文盲,庞大而成熟的教育体系为他们国家的复兴提供难以想象的强大动力。因为他们都掌握了社会发展动力——科学,当时就李成坤就曾经感叹:这样的一个民族哪怕在废墟上他们都可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来!

    李成坤为什么耗费巨额的资金来投入教育,就是看到了中国这方面的匮乏,如果不尽早开始抓起,那么就是战场上取得了胜利,民族国家也不可能得到飞跃的发展!即使能有一时的繁荣,最后也会因为缺乏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后劲停滞不前,教育为国家之本,这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这是真正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

    “多少仁人志士看到祖国落后都奋发图强,纷纷出国学习列强先进的知识以求报效国家。却有多少人看到了这些国家强盛和他们教育的关系,在日本侵略中国前无数的留学生去日本求学寻找拯救中国的真理,他们却没研究出日本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如今远远超过中国的强国。他们在历次战争的赔款用来干什么?是建立了庞大的教育体系,建立完备的近代工业体系,这才有日本的今天。

    知识只掌握在一两个人手中,一部分人手中,中国是难有所作为的,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体系就绝对不行的。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换取将是民族和国家的辉煌未来,这种买卖无论现在付出多少,以后都决不会亏本!①现在投入大点,我们得到的回报将会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如果不信,你可以过二十年,或许用不了这么久你就会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了!”

    红润的脸上神采飞扬,剑眉如飞,这还是当年那个稳重沉着的顾正宏么?不过想想,他说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不管是去日本还是欧洲,教育水平远远超出中国,这也可能是他们强大的基础。可是具体情况就要具体的分析,中国现在的能力的确也不允许兴办如此大规模的教育,中国有四万万人,要建的学校该有多少?投入有多大?这都是天文的数字,一步步来还可以,一口是不能吃下一个胖子的。

    “我说什么,你估计也不会相信的,反正也不着急,慢慢看。”顾正宏自信满满的对周恩来如此说。周恩来走下车,仔细的打量这片在外人眼中显得格外神秘的土地,正如何树英告诉他的,首先入眼帘的是无数的高压电线,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刚一下车,扑面而来的人流,他甚至以为又回到了大上海的日子,仔细一看这里却比上海多了些工业的气氛,少了些他们灯红酒绿的繁华商业氛围。

    “普通的商业不少,娱乐方面的被我们控制比较严,一般来说我们提倡的大众娱乐,那种高消费的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们是反对的,不提倡却不明文严厉禁止各种歌舞厅之类的营业。”说完,又好像想起什么:“当然,我要征收的高消费税可是不少,只要他们付得起钱,我们也不加以制止的。这些措施很有可能只是暂时的,现在战争期间,所有的开支都尽量的做到了节约,也没有多少人来的。以后我们胜利了,我们是不会过多限制的,还是会大力发展大众娱乐,高消费税可能也会被取消的。我们只是说说,以后这些决定权就不在我们手上了!”

    “怎么这么说的?”周恩来感到奇怪,少了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正好,对一般人也没有什么影响的。顾正宏说:“那就要看,老百姓让不让了。要是真正有天民主建国了,我们军人就不能管这些事情了,这些事情应该由老百姓选的代表们商议,权衡利弊,到底是否应该加以限制的,不然怎么叫做民主呢?不让老百姓说话和独裁统治有什么区别?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么?搞不好以后工业发达了,就很有可能变成无商不富了!”

    周恩来没有说话,他身边的警卫何树英却大不以为然,心里暗暗想:“这里人,怎么都一个样子,喜欢夸夸其谈。昨天还以为只有那位李兄弟是这样,谁知道顾将军也喜欢这样,看来他们这里人是有这个习惯的。可是为什么以前在延安的时候没有这个毛病呢?”在顾正宏毫无察觉的时候,就被人“扣”上了“夸夸其谈”的帽子!顾正宏说的东西对他来说的确有些匪夷所思了,有这种反应也属正常。

    周恩来边走边仔细的观察,这是他一贯养成的习惯,他的观察力非常好,对事情观察也是一针见血,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能哄骗得了他。小何早上说的情况基本上都没有错,和他说的也极为相识。大街上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可是步伐都比较快,而自己这几个人边走边看边谈,走的比较慢,对比周围人的步伐也算得上稍微显眼了点。

    “走吧,我问了下别人,他们告诉我就在前面有个酒馆,厨师还不错的,我们上去坐坐,就那么几种食物,他们就是能整出不同的口味出来,所以生意一直很好。”顾正宏对周恩来指着街道拐角处的那座酒馆说。周恩来走上去的时候,还远未到吃饭的时候,大堂里已经有了七层满,看来生意的确是很不错。“这里到晚上一般都是很难找到位置的,现在我们来得早,所以可以来尝尝这里的口味。”说完就带周恩来走到一个靠近窗子的地方,坐了下来。

    “小二,我听到过这里的人都说你们食物缺乏,价格奇高,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么回事?要没有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里吃饭的?”刚刚坐下,就有一个小二过来了,还未点菜周恩来就问了句。“听您这话,您应该是最近才过来的吧!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要说缺乏食物,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了,就看您怎么看了!”“这话又怎么说起呢?要缺就缺,不缺就不缺,哪有说不对就是不对,说对就是对的道理?”

    “这话怎么说呢?这样告诉您吧,我们粮食是不缺的,李主席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开荒,机垦,兴修水利,只要能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都用上了,这两年我们这里还算得上收成不错,供我们吃是绰绰有余。所以我们说我们的粮食是不缺乏的。”何树英忍不住说了句:“那么你们又说缺是怎么回事呢?”“早些年我们用粮食这些农产品换取了机器设备,这些年我们又要为战争囤积粮食,所以控制比较严格,政府为了节约粮食实现了供给制。这打仗谁说得准,要是歉收或者其它的原因,没有粮食是要出大篓子的,这样做叫做有备无患。这一控制,所以食物也就比较紧缺了。”

    周恩来想了想,“这么说来,为了提倡节约,你们可以从政府购买粮食,只是价格要远远高于供给你们作为口粮的粮食价格了?”小二笑着点头,“您说得没有错,政府就是不让任何人饿肚子,却又不想浪费,所以提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来控制。不过好在,谢主席在绥远,那里辽阔的大草原上有丰富的水草加上我们这里本来就不缺乏的牛羊,各种肉食还算供养很足,肉食也算得上比较便宜,倒也不用为没有东西吃而担心。”

    何树英听了有些明白了,“难怪这几餐都可以吃到肉啊,原来他们这里本来就比较多点。”顾正宏笑了笑,把小二打发出去上水后,低声在周恩来耳边说:“这里的猪肉要比羊肉贵不少,牛肉的价格也不算是很高,这些牛都是养的肉牛,还不错。就是这样,也不是每家都可以吃到肉的,所以每次打胜仗了都会给每家每户发一些肉食和被我们控制得很严的酒。每年多出的肉,我们都尽量做成了各种罐头保存,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到那里都喜欢带那么多罐头吧?做的罐头太多了,这些罐头根本就吃不完的!为了储存这些多余的肉食和各种不易保存的粮食,还建立了一些大型冷库。”

    周恩来点点头,小二刚给上完茶,就问他们想吃点什么。顾正宏早有准备,“早听说你们这里的特色菜做的不错,这次特地带朋友来尝尝的,看看到底是不是像他们口中说的那样名副其实!就把你们你们的这几个特长菜都上了,再加两小菜就可以了。”小二听他说:“您说的那里话,我们这里要是不好的话,能有那么多人说咱们这里好吗?这不还没有到开饭的时间么,就有这么多人来吃饭,就是为了尝尝我们大厨的手艺,您吃了一定不会后悔到我们这里来的!”

    小二刚刚走,就看见大门外走进几个身穿工作制服的人走到他们旁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刚坐下就听见他们中有人说:“听说,今天中午李主席为空军轰炸日本本土的首战告捷举行了庆功会,只是可惜那些将士都不能回来,空军只有高志航将军回来代表他们讲话。开完会他们就说看见高志航将军已经离开了,或许是又回前线了。”“今天老吴还去参加了,他是明天的早班,不然可以问问是怎么回事。”

    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戴眼睛的工人,“我想,事情没有这么快就完了,决不会简简单单就这么放过他们的,我估计高将军这么急忙赶回去肯定是有这种原因的。”开始发话的长满络腮胡子的中年工人点点头,“得把这些***打狠了,打疼了,他们才会知道我们中国人也是不好欺负的。我那小子写信告诉我,这段时间没有大的动作,可是没有停下来,他听他们团长说很可能要有大动作了。小鬼子也知道,吓得厉害,正疯狂的征兵修工事呢!”

    “那是,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呢?真想早日赶走这小鬼子,也好让咱老百姓过几天安稳舒心的日子。咱说要么就不打,拼着咱们也要往狠里打,最好打得它没有翻身的机会,不然三天两头和他们打来打去我们损失还要大些!”在何树英背面对着的那个高高壮壮的人高声说了句,“我说老马,不是我说你,征兵被刷了下来你就这么郁闷啊,你也不想想你今年都快三十六了,还和年轻人争什么?”

    那个被叫做老马的人不做声了,忽然想起了什么,对那个戴眼睛的青年说:“小王,你今天晚上不是要去研究一下改良我们那个机器的么?那今天晚上夜校是不是又是胡丫头去上的?”“对啊,怎么了,最近我有事的时候也不是经常要她去帮忙带的么?”络腮胡子笑了起来,“上次老马笑这胡丫头是个小屁孩子,被那丫头听到了,上课的时候可被整惨了,现在他看见她就害怕了,躲都躲不及呢!”

    “哈哈哈,老马啊,你也有这个时候啊,以前就怎么没有发现呢?看来以后应该多让她去上课,反正现在她也在放假,我正好可以去看点书,顺便也去哈大夜校听听课!”小王一听原因是这,也开始打趣起老马来。老马急了:“别!算我怕了还不成?那丫头是住我家那条街老胡家的丫头,去年才上的黑大,我不就是和人开个玩笑说了句,谁知道隔这么远都被她听见了。好歹我也是她长辈吧,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

    “好了,老马,我回头去和她说说好了,你要是平时说的话,她也不会在意的。你在课堂上这么说人家一小姑娘,当然要人下不了台,不生气才怪!对了,老马,你的就餐券拿来了没有,要是没有带咱们就只能将就吃点普通的了!”老马从口袋拿出拿出几张和政府发行的军券类似的就餐券来递了过去,小王看了一眼,“有这东西我们可以大吃一顿了,虽然家里有发的肉,但滋味总赶不上这里做的好吃!”“可不是么,我还特地把发给小王的两瓶酒带来了,咱们今天也可以喝上一喝了,反正小王也不喝酒的,咱们几个人分了就好……”

    顾正宏知道他们的疑问,“就餐券和我们这里实际流通的纸币军券都是同一个地方制造出来的,也有面值,可以根据面值来就餐的。和军券无论那里都可以流通不同,这只是在餐馆酒店可以使用的,就餐券可以在这些地方吃饭的时候免除比实际价格高出来的那部分。使用这种就餐券的人在餐馆就餐的时候把它给餐馆或者酒店,就可以吃食物价格就要低廉得多。

    餐馆酒店用这些就餐券去购买粮食和相应的食物的时候,购买的价格和政府低价供给给老百姓的价格是一样的。各种到外地出差的人都会派发面值不等的就餐券,方便他们就餐。我们严格控制的是食物,却不是禁止,要过那种奢华的生活就要付出比以前高得多得多的代价,这些钱全部都用在了我们军队和教育以及发展工业上,也算得上是‘劫富’吧!毕竟老百姓可以吃饱肚子,如果为了吃得更好,更奢侈。付出更多的代价也就没有什么了。他们拿的是应该是他们出差的时候没有吃,节省下来的,凑足了几张才拿来大家一起吃的!”

    ①“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学生为赚钱的对象。没有哪个国家把学生作为商品和财源来榨取的。”这是我很早在慈生堂看到2003年最令人震撼的网络照片中一个老教授高举牌子抗议**教育收费上的话。我还曾经发过,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国家要富强,就少不得教育,国家以教育文本,科教兴国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做了多少?

    看了些东西,也上传给大家看看吧。

    这是历史大是大非问题,不是什么都可拿来换钱的,怎么能拿原则换蝇头小利。我三千五百万死于日寇铁蹄的冤魂、无数为抗战血战到底仁人志士的鲜血,是断断不可拿去与鬼子换所谓的“利益”的。如果把这场阻日进入安理会看作战斗,怎么能还没战就自己缴械投降?再说就是你不阻拦,鬼子也不会感谢你的,放弃赔款的事实还不能证明?我们有十三亿人口,再加上东南亚受过日本侵略的,占世界四分之一强。以此为基础,联合韩国、朝鲜、东南亚等国,走向世界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从心理上震慑日本。

    今年还是二次大战和抗日战争结束和胜利六十周年,我们要到全世界去宣传日本过去的罪恶、残,在中国和亚洲犯下的罪行,而且至今死不悔改。比如让驻外使馆在所在国办抗战展览,领导人到欧洲、俄罗斯去参加各种反法西斯纪念会议,借此宣传,我们自己也可以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大会,国家办、各省办,利用各种渠道把外国人请来,甚至对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顺便参加这类会议的给予住宿费、门票减半优惠,等等,办法要多想,扩大宣传,让世人知道日本的道德瑕疵,告诫全世界,这样不负责任的国家进入安理会,最终会危害世界和平。让日本过不了三分之二,就是我们宣传的最终目的。

    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我们还可以把新任常任理事国与道义挂钩,与历史责任结合,把日本与德国等国摘开,要使分离计,孤立日本。当然我们还可以赞同B方案,或者另提C方案、D方案,最后一招就是行驶否决权。

    要我说,中国拿了这个否决权也没爽过一回,这一会就用鬼子来爽一爽。再说,咱这个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也是先人烈士奋力抗战取得战胜国地位得来的,把否决票投给日本,也对抗日烈士的最好交代!

    有什么“后果将是相当严重”说来听听?按你说法那么多人反对就为了玩口水,最后缩回去,中国人没那么熊吧。投否决票又怎么了,就是谁能把我们怎么样。我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吓唬一下官僚或许有用,老百姓没那么傻,吓唬是吓不住的。比比当年当亡国奴的危险,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否决票投下去就是让小日本刻骨铭心一百年!

    (注:安理会一票否决,但是翻盘就是会员大会三分之二多数,当初我们进联合国就是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进去的。)

    ……………………………………………………………………………………………………………………

    看来大家对对吉尔吉斯坦局势非常忧虑,其实局势走到这一步,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当初阿卡耶夫允许美国驻军,各方不是没有阻拦过,中国也是出了大价钱的,最后只维持住不让美军间谍飞机进驻,中国对此岂不寒心?

    现在中亚能对付美军的,就看上海合作组织了,但是中俄在这上面有很大分歧,关键是“政先”、“经先”还是“军先”。本来也是可以协调的,但是俄罗斯在石油问题上的小动作,用日本对付中国,这不是“准盟友”应该干的事情,两个大佬都有摩擦,这个组织能起多大作用?我觉得主要责任在俄罗斯,普京从这几方面看,也就是个机会主义者,成不了大事。

    现在美国人和欧盟搞的“**革命”,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他可能会拿出点真心与中国同仇敌忾。记住历史上,德国扩张时苏联也是跟着吃波兰大餐的,到希特勒把拳头挥向东方,苏联才发力。不把他逼到墙角,他老是干机会主义的事。不过这个民族后劲和爆发力也是了得,现在不知道还留得几分在。

    中国不是不想作为,我们刚开始经营,那些以前属于苏联的地盘,我们没有什么根基在哪儿。如果俄罗斯顶的话,中国不会袖手旁观。但是俄罗斯若拿自己的肉与人交换,我们顶上去被人卖了怎么办?

    我们不能跟着人家舞步走,但是破局从哪儿下手?这个问题,我想有时间写一点东西,抛砖引玉,大家可以讨论的。人民解放军(包括武警)在中亚存在是肯定的,我去年初就写过文章。至于如何存在法,当然要看形势、任务,还有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我们知道的,只能事后,事先知道具体行动,那就糟糕了。必须提醒,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反恐”,不是军事同盟,中国与吉尔吉斯不是军事盟友,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对与吉尔吉斯的形势,很多人提出中俄应该如何如何。俄罗斯出手,与吉尔吉斯还有军事条约,中国出手“师出”之名何在?所以,俄罗斯出手,中国助推一把,还有点眉目,人家不动我们想动也师出无名。至于中国如何应对,我也认为应该有所为,但是,是不是跟着美国人起舞,那倒不一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那个地方离中国近,要出手办法很多。

    那里是危及中国西域,我同意你说的。但如何解决,那按你说,是不是我们直接派解放军进驻吉尔吉斯坦?名义呢?现在很多嚷嚷以SCO名义进入,人家没有邀请,再说那是反恐合作组织,主权政府没有说这是恐怖活动,你凭什么去反恐?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美国在吉尔吉斯的投资不是始于今日,三年前美国就给了5070万美元,而且规定1400万美元用于民主改革,1200万美元用于市场改革,还有1000多万用于安全领域。总共一万多人的军队,都是美国出钱训练的,所以主要的军警头目关键时刻倒戈。这次局势突然骤,反对派开始并没有用武力,外界军事干预就没有借口,俄罗斯都没动手。那个阿卡耶夫既不信任俄罗斯、俄也不信任他,出逃都去的哈萨克,中国如果去算哪门子事情?谁,弹压谁,方向都没有。

    美的反对派的头头都是原政府里面的高官,与阿卡耶夫差不多,都是原来**的“改革派”人物,不是亲西方自由派,美国利用了内部倾轧,但现在同样头疼,找不到可信的代理人。在倾扎各派中,阿卡耶夫还是最亲西方的,他也是会见了欧安组织的代表以后才走的,然后又是美国驻吉尔吉斯大使出面否认阿卡耶夫辞职的,美国找谁做朋友,还在动摇呢。中国要有动作,总得先得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吧,要把握有利时机吧,还有要“师出有名”吧。这些搞不清楚,干着急是没有用的。

    近期来说,如果局势演变成大规模暴力冲突,与SCO第三项任务“恐怖主义”就可以挂上钩,更何况吉尔吉斯还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这个军事同盟的成员,俄罗斯有足够的理由干预。中国只有在俄罗斯出手以后助推,单打独斗我们在那里没有根基,敌人、朋友是谁都没方向。远期来说,吉尔吉斯今年10月举行大选,可以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各种手段,明的暗的都可以,和俄罗斯联手,挫败美国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七章 合作7

    “这次恩来准备带你去的,后来想了想,只是去谈判,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如就留在这里,还可以干些事情,就没有说。当时你也到七六九团,周副主席因为乘坐的是他们提供的飞机,时间上也赶不急,他只好先走了。”刘伯承对刚赶回师部的政委邓小平简单介绍了周恩来去哈尔滨的情况,邓小平听了没说话,“这不急,总还是有机会见识一下的。我回来的时候听说中央要对鬼子动手了?”

    刘伯承看着地图,心里陷入了沉思,以日军之优势兵力和优势的武器装备,八路军却弹少炮打阵地战乃大忌。正如主席说的那样,八路军目前的情况只能适合打熟悉的游击战,寻找有利时机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进行运动战,对于这点他是深以为然。客观的条件决定了八路军不可打阵地战,一一五师在淞沪还算蒋介石有点良心,就是如此损失之大也是历年所罕见,牺牲的将士大多都是经过了长征存活下来的经验丰富的老红军。

    可是**这一仗也打出了**的名气,中日之战已经全面爆发,可是日军大部分被困在了东北和华东一带,其余日军并未攻入中国之纵深,要打游击战十分困难。蒋介石一直以八路军不抗日来宣扬**,在这种情况下出动**的一一五师也是万不得以。目前的状况是日军在华南战场的攻势开始减弱甚至有停止的倾向,他们在华北和东北却吃了败仗。仅仅从华北战场上溃败逃窜之敌就把阎锡山搅得焦头烂额,不得安生。

    “中央和李成坤达成一个初步共识,过段时间恩来回来后就很有可能要有大的动作了。”刘伯承轻轻的对邓小平说,邓小平知道刘伯承是怎么想的,自从苏联出兵绥远地区开始,刘伯承就没有睡好过一觉。他对苏联的感情是很深的,早年在苏联也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当年苏联搞的中东路事件的时候他正是在发起进攻的远东军区学习,可是这次真的对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李成坤如落花流水般的击败了苏军,却也无法让他感到一丝的高兴,这让他感到矛盾不已。当年还可说是军阀和苏联的战斗,如今李成坤是中国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们所作所为要比中国的其它地方好得多,名声在外,所有的都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做的。他和苏联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冲突,苏联就以那种“莫须有”理由发起了战争,这不能不叫人感到辛酸,其后他们的做法更是让人无法容忍,居然勾结支援日寇对中国的侵略。

    “这次来的是顾正宏,他问恩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现在**和民族主义,那个比重大?’恩来想了想回答:‘我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想这也是他代表我们党做的回答,也是我的回答。”邓小平看着刘伯承,狠狠的抽了口烟,拍拍刘伯承的肩膀,“老伙计,不要想太多了,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是为了什么,是救中国!我们投身革命,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别人帮助我们,我们会记得他们的恩情,他们不帮我们,我们也不怪罪,这毕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们要拖我们后腿,给我们背后捅刀子,我们同样不会忘记对他们的仇恨!”

    刘伯承从内心承认,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远没有邓小平来得决断,他对这些事情能够立刻下定决心,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明白自己的责任,更难得是对事情看得很准,办事很有一套!这次周恩来就准备带他去哈尔滨,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去成,他本人也对李成坤和哈尔滨十分感兴趣。十分想了解清楚他们那里的实际情况,想知道他们凭借的是什么打败了强大的苏联现代化的军队,抵抗了侵华日军的大部,丝毫不觉吃力……

    “对了,小平,总部还发来电报,说要我们一一九师和李成坤部展开一次联合作战,建立起初步的合作。总部发电报指示我们派遣陈庚的三八六旅参加这次作战,根据和他们谈好的时间,今天中午他们就会派遣人过来和我们联系。你有没有兴趣去陈庚那里去凑凑热闹,陈庚可是救过顾正宏的命,他应该不会让陈庚吃亏吧!”刘伯承往着邓小平笑了笑,从**自淞沪战场回来后,全军上下对这个李成坤的部队可是好奇得很!

    八路军将领中,邓小平的思想最灵活,办事也不拘一格,做事情举重若轻,是个难得的人才,对新鲜的事务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是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果然邓小平就上了刘伯承的当,“当真?上次他们只派遣两个炮兵教官就把炮兵训练得似模似样了,**的部队只和他们一起打了几个月仗,回来部队就完全变样了。自己的本色没有丢掉,学会的东西倒也不少。就是一直没有机会见识一下,这次就认真看看他们到底是何妨神圣!”

    “陈庚的三八六旅已经乘火车抵达太原,正在赶赴阳泉的途中,日军最近很反常,进攻入山西后却又停滞不前,只是加大了烧杀抢掠,根据郝永良他们从北平发来的情报,日军弹药和粮食极度缺乏。粮食可靠从当地老百姓搜刮而来,弹药却极度依靠空投,山西方面的高射炮已经打下来七八架日军的运输机,北平郝永良和绥远谢晋元的航空兵也击落了不少日本的运输机和护航的战斗机。从现在的情况看,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

    刘伯承指着地图上的目标,对着邓小平简单介绍了下情况。当初要八路军进入山西境内帮助他守卫山西的是他阎锡山,可是八路军到了却拒绝提供任何山西的军用地图。八路军使用的还是中学地图册上的简单地图,好在后来**带着部队打了个漂亮仗,消灭了一千多日军,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其中就缴获了日军携带的中**事地图,不仅有山西的,整个华北地区都有。正是这些地图才让八路军结束了使用中学生地图册来指挥作战的历史。

    邓小平仔细看着地图对刘伯承说:“依我看来,日本人原来溃逃下来的时候是没有选择,只能一个劲的向山西奔过来,因为后有追兵,不得不跑。他们没有从河北逃窜出去,而是奔向了山西,一方面是他们饥不择食,一方面也很有可能是李成坤有意无意的驱赶过来的。你来看他们的溃逃的路线,只要他们在河北境内有迂回转向的时候,必定会遭受到北平追兵的猛烈攻击,他们只能沿着平汉路直下。

    我并没有认为北平的郝永良有什么不好的想法,相反,我是很赞同他的做法,如果让这股日军东转,穿过河北,他们必定可以打通到沿海的通道,那个时候要消灭有海空支援的他们就难于登天了。他们之所以往这边驱赶,是因为他们希望可以全歼这股日军,如果这么多**加上兴建的国防工事还不能抵挡这股溃兵,任由他们在山西纵横的话,那只能说老天也不愿这么早消灭这股日军!”

    刘伯承点点头:“你说得很对头,我也有这种想法,我研究了下他们的一贯对日军的战术,就是力求全歼。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把日军全歼,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日军溃败,因为这样日军还能恢复元气。只有全歼才能彻底的消灭掉他们,那么在原编制基础上新组建的部队远不及原来的部队可怕,只要持续下去,那么他们部队的素质也会越来越低,仗也会越来越好打,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中央是让我们去前线还是有其它的安排?”刘伯承头都没有抬,仍然在研究他的地图,“中央的意思,我们现在没有战斗任务,有时间和他们合作一番,也为以后可能的大规模的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再说听说他们那边派遣的也是一个旅的编制,带队的却是一个师长,人家都这样了,我们要是不去,也实在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也太小家气了。”

    邓小平奇怪的应了声:“哦,原来如此。不过他们一般的战斗部队很少下辖旅的编制的,他们是加强的?”刘伯承把眼镜拿下来擦了擦,又戴了上去,拿起放大镜又看起地图来,“那倒不是,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普通步兵师,没有旅的编制,这次他们是为了这次合作,特地组建的,估计打完了仗就要返还原编制的。同样是一个旅,这里头的名堂可就多了。对了,他们的旅长好像还是他们副师长下派担任的,为了这次合作,他们是下了些功夫的。”

    “这样我们就不能不去了,正好也去长长见识,看看他们这些能把苏联红军,日本人打成这样的军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的?”“我们今天是要等他们到了就可以走了。我们和他们师部组成的联合指挥部,从全局协调指挥战斗,具体的战斗还是要靠两个旅长去打的。”邓小平随口问到:“我们是不是要在战斗前演练一下,不要第一次就捅出漏子,搞出笑话来?”

    刘伯承也定住了:“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不好说,总部没有明确的指示,我们等他们的指挥官到了后再商议一下,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好。”邓小平也觉得暂时只有这样了,“那好吧,就这么办!”“报告师长,三八六旅来电。”刘伯承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和铅笔,接过情报后,认真读了一下就递给了邓小平,“他们的动作倒是满快的。”

    邓小平笑了笑,“他们提前见见面,熟悉下也好。如果不是一个性格特别古怪的人,陈庚都应该可以和他们搞好关系的,他们要是有诚意的话,就不可能搞不好关系的。别人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呢,我们还是思考一下我们的问题好了。”刘伯承想起了陈庚的古灵精怪,叹了口气,“别的我倒不担心,我是担心这个陈庚一高兴起来什么都忘了,又拿他们胡乱开玩笑,不要让他们下不了台才好!”

    “陈庚这方面还好,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开玩笑,什么时候应该做正事的,不用担心,他耽误不了事情的。”邓小平说这个话的时候,陈庚带着先遣部队以及抵达了阳泉和黑龙江第五师的部队汇合了。而第五师的师长宋锦河却带着参谋和师部人员已经离刘伯承邓小平的一二九师师部仅二十里之遥了,在刘伯承和邓小平刚刚吃完中饭的时候,宋锦河也踏进了一二九师师部的大门。

    中等身材,圆脸满是康健的红色,被那沿着脸腮而生的黑的胡子衬托着,显得十分英武。眉浓宽而向上斜扬,眼睛望人的时候圆睁着,带着一种探索注意的眼神,使你感到他的眼光很锐利。一口细小的牙齿,薄的嘴唇,以此来断定那性格该是属于刚毅和冷静一类的,却和传说中的陈庚有所不同。沈雨第一眼见到陈庚时的想法,怎么跟传说的不一样?

    不管怎么说,双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就此拉开了序幕,其后合作的规模和等级不断的扩大……但是这次规模不大,却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合作的合作被人深刻的记忆在脑海里,战后的各种历史书籍和文献对此也是大书特书。试图从中找出各种卖点出来,可惜当时虽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除了当事人谁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这次合作的最后一个高级指挥官的去世,其家拿出他当年写的日记,这些历史才暴露在人们眼前,但是此时已经距事情发生的时间过去三十七个年头了……

第四十八章 合作8

    微胖的脸上,双眼炯炯有神,脸上带有一丝真诚的微笑,不是很高,却给人以壮实的感觉,阅人无数的刘伯承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勇将。早就听说他们那里成为军队的主官必须要作风强硬,敢打敢拼,能给士兵士气最大的鼓舞,那种作风偏软的军官如没有一技之长是素来不为他们的上级所喜的。正是他们的这种作风,导致了部队打仗从不知后退,一打起来就打疯狂,越战越勇。

    这点八路军是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比的,八路军从红军改变而来,红军又多是贫困的工农子弟,大多不识字,更不要说有什么文化水平了。在苏区的时候对那些中间摇摆不定的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好感,“肃反”的时候大批的知识分子被打到,军队懂得文化的人更少了。当初到陕西的时候,红四方面军除了总部保留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干部外,军以下清一色的工农干部,有些师团干部,连作战命令、书信也不会写,受领任务,传达指示,全凭记忆力。

    一二九师主要是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的红军一部改编,一二九师成立后,刘伯承首先做的事情就是选调了一些有一定文化和军事素养的年轻干部充实参谋队伍,要求参谋人人都要天天练字、天天记日记。他还强调参谋都要学会测绘知识,能勘察地形,会标图、识图和用图。然而这些东西也只是军官最基本的素质而已,好在各级指挥官身经百战,倒也不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一定程度弥补了他们其它方面的缺憾。

    黑龙江军队主官也要求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打仗一定要作风硬。他们配备的高水平的参谋班子很大程度上为军事主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加上完善的军队结构体系,掌握他们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要比其它军队容易得多。刘伯承是个高明的战略和战术家,他对**在中国实施的那套灵活务实的作风非常欣赏,长征途中**指挥的重要战役中都可以看到刘伯承的影子。

    可是在他三年在苏联军官学校-高级步兵学校学习的时光,在系统地学习了马恩列斯的许多论著,以及苏联红军的各种条令,司令部建设和军队指挥等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被打上了深深的苏联印记。好在他的眼光十分敏锐,意识到中国国情与外国的巨大区别,当年在苏联学习和同学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就赞同**的做法:要想以弱小的力量在反动势力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上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宋锦河听说一二九师师部已经做好了准备后,二话没说就叫来参谋长,准备出发。他们初次见面,刘伯承和邓小平总算见到了干脆果断的作风,看来这方面的传言不虚。邓小平笑了笑,在宋锦河的邀请中坐上了他的车身十分矮,外形独特的汽车,宋锦河让身体比较差点的刘伯承坐在了前排,自己和邓小平坐在了后排,加上司机,正好四个人。邓小平上车的时候才注意到宋锦河带来的车队中卡车后面都拖曳着双联的二十口径的高射炮。

    没有车顶的汽车开起来,在这个天气感觉非常的凉爽,如果不是太阳晒到人身上的感觉,感觉将会非常好。邓小平注意到这种汽车越野性能比轿车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是轿车根本不能在这种路况上行驶,而这车却跑得飞快。整个车队都保持了比较快的速度绕山而行,这个车的棚顶拆除后,视野相当的开阔,在战斗的时候十分方便射击和上下车。

    “宋师长,你们这车怎么没有见过?”邓小平仔细观察了一下汽车后问在自己身旁的宋锦河,“这车是两年前德国才从他们的甲克虫汽车上发展出来的,这种车造价比较低廉,速度也不错,重量比较轻,易于仿制,所以我们引进了这款车。这车虽然也有不少的缺点,但是比现在其它车辆更便宜也更适合装备军队,也只好先装备了一部分。我们本来准备和他们联合改造这种车型的,一直到今年我们和德国的关系还都算不错,可惜……”

    “仿制?这车难道是你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宋锦河摇摇头:“那倒不是,我们这批车还是去年夏天从德国进口的,原来准备先进口一部分装备部队的,后来交通线出了问题,所以整个军队也就引进了这一批。这还是原来的常备师才勉强装备,一个师也不过三十辆而已。这车在德国是为下级军官配置的,我们没有那里多钱,只能给中级军官配备一点。因为制造卡车和这种汽车的很多部件都不合适,很多设备都要引进,现在勉强造出来的性能和实用性都比较差,不适合装备野战部队,只装备给了后方军队和政府使用。”

    “原来就听说原来张学良将军就在东北建设了一个民生汽车厂,来不及撤出来工厂就被日本人接管了,后来你们好像把这个厂连带人员给整个迁移了过去吧?你们汽车工业是不是从这里搞起来的?”宋锦河点点头,“开始的时候我们依靠的就是这个工厂发展起来的,当时发动机和部分的零件还是靠从外国的引进,好在这些问题后来引进了生产线后都一一解决了……”

    …………………………

    “这是我们的三五三厂,是我们最大的制造工厂,专门生产各种型号的汽车,坦克,摩托车和特殊车辆。他的前身就是沈阳的民生汽车厂,就是生产当时引起轰动的民生牌七五型汽车的那个厂。这是我们军用车辆的主要的生产厂家,当然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生产一点五公吨,二点五公吨和四公吨三种主要的卡车,其中生产最多是四吨的载重卡车。”

    三五三厂的厂长李春宜简单向周恩来介绍了工厂的情况,周恩来刚刚抵达这里的时候就被惊呆了,原来在欧洲留学的时候看到的工厂也不过如此,工厂厂房和配套的工厂规模之大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从汽车进入工厂范围到抵达要参观的厂房足足开了半个小时。“我们所有的工厂都在这里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率,我们把所有的工厂都设立在这里,要是这里被摧毁我们的汽车坦克工业就要几乎完全被毁灭。”

    周恩来有些想不通,“那为什么不把他们分散呢,至少这样的风险小点,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么好的工厂要是被毁了多可惜!”顾正宏笑了笑,“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当时还经过了几次大的讨论,最后才是成坤拍板定下来的。分散了虽然风险小了,效率也会低得吓人,汽车本来零件就多,要一分散,就会散布在周围百公里范围内,那样的话,成本效率都太高昂了。”

    “要是和平时期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子成本,但是战争事情为这点好像也有点得不尝失,我想你们不会连这个都没有想到,那么你们就是有办法降低风险了?”周恩来从顾正宏轻松的话语中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反将了顾正宏一军。顾正宏点点头自信的说,“重要的工厂和设备尽量建在了地下,周围加强了防空和航空兵力量,这里的战斗机很少出动的,只负责这一片的空域作战。这里的预备役部队也以防空防敌特破坏为主,我们不敢夸口天网不露,但也算得上可保这里不失吧!”

    要在残酷的战争中保全下来,就必须要有过人的手段,否则也不会如此夸口。晚上周恩来在这里呆的一晚上的时候,才发觉了一丝的奥妙,在晚上出来的时候,只看见厂区内居民用电的微弱灯光,所有工厂均没有任何的光线发出来,远远看去就是一座座沉寂而庞大的建筑群,完全无法想象在那些建筑中,工人正全天候的加大马力生产前线所必须的各种车辆。

    顾正宏告诉他,如果有敌袭的时候,只要警报拉响,整个城市的供电全部会立刻中断,居民也会根据平日的演习进入各种防空设施,各种高射炮和战斗机群都会全力戒备状态。白天如果他们侵犯的话,那么首先就会被布置在边界附近的防空部队拦截,等他们深入之后,各个航空兵部队也会抽调歼击机对他们进行大规模的拦截作战,如果他们还是突破了,就会遭遇这里完备的陆空防空火力的猎杀,即使能对我们造成损害,也是相当的有限,不足为惧。

    “你们这个厂大概多长时间建成的?”李宜春想了想,“这个倒不好说了!因为我们开始建设的时候预计的规模就很大,不是简单的设置了一个目标来建厂的,有很大的发展性。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最开始一期重点建设的三吨载重卡车项目,是我们第一上的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项目。从三三年开始建设,到三七年九月才完全完工。”

    周恩来点点头,“这么说来,一个重型卡车的项目完全建设好了大概花费了四年,按照中国的底子来说,也不算太慢了。你们建设起来很困难么?”李宜春苦笑起来,“您不知道,当初我们在沈阳搞的民生汽车①,都是什么?用机床或者有的部件都是直接用手工加工的,有的主要部件还要进口,就这样也就能产个几百辆,过几年可能会有所提高,可是要搞出这么大,难!

    中国懂汽车的人太少了,从工人到技术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搬迁到了黑龙江来的时候,在全国聘请了许多汽车修理行里的技术工人,还从外国聘请了不少汽车技术员来我们这里工作和培训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都远远不够,我们还从大学生选取了大批的学生分别送到了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的福特公司学习。另外还抽调了一部分学生进入美国和德国的大学学习汽车制造。

    四年里我们向外输送了近两千人到国外进行各种长短期的学习,我们自己大学和技术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全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走出第一步难,跨出这一步后,就要好办多了。我们厂房自己都无法设计,图纸都是根据我们提出的要求让在经济大萧条中聘请的外国设计师来帮助设计建造出来的,我们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占地也相当的庞大。

    到三八年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被输送出来,正在建设的二期和坦克工厂的困难就要小得多了。原来设计年生产二万的载重汽车,其后又增加了一些机床,加上我们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长期的三班作业,生产能力增到了近三万辆,加上其它的各型载重汽车,去年一年生产了近四万辆,还有摩托车和坦克等车辆未计算在内。”

    他说的时候,周恩来都在认真的听,生怕漏调了一个字,最后说到产量的时候,还是让他吃了一惊,这个数字对于依靠双脚从南方跋涉二万五千里来到陕北的周恩来说是惊人的。这个李成坤是和苏联人和日本人打,毫无畏惧,是有他自信的本钱的。他看了顾正宏给他的行程安排,上面还有飞机制造厂,大型的军工厂和其它工厂和研究所,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业规模,这是关内闻所未闻的,不到这里,不亲眼看看,真的不敢相信这一切。

    李宜春把他们带进了最后的装配车间,宽阔明亮的厂房里,首先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已经成形的汽车在工人们手中安装调试完毕,顺利下线,“每天至少有一百辆汽车从这里下线运送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当然目前重点是供给给军队使用。我们还在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力求更近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二期也开始初步生产,等您过两年再看的时候,肯定又是大变样了!”

    接着带周恩来看的是,零部件流水线加工,一个零件的数道工序全部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每个工人只负着一个工序的加工,并且每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淘汰次品。经过数次的严格加工后,这些零件变成了汽车的标准配件,直接输送到了相应的装配车间。看着这些汽车生产被生产出来,周恩来身边从延安带来的陪同人员充满了好奇,汽车制造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不仅是没有看过,就连听都没有。

    从上午九点开始参观,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勉强看完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生产车间和配套工厂,周恩来记忆最深刻的是工厂领导和技术工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现在生产汽车没有什么,因为我们仅仅是掌握了别人给我们的技术,就连生产的设备也都是卖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我们希望的是,以后我们可以完全设计生产自己的汽车,使用自己的生产线和机床,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值得骄傲!”

    周恩来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在那些车间里摆满的各式的机床,光是成套设备就有六千台,这里决大部分都是从外国购买的。依靠这些设备也仅仅只能生产各型载重汽车,其余特种车辆制造均比较麻烦,需要新的设备,这都是中国所不能生产出来,仅能靠进口的。在没有进口这种设备情况下,这些车辆仅仅能依靠可以从现有机床上生产的零件加上手工制作不能生产的零件来制造。

    这些都是这些汽车制造工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心中的痛,不能独立制造这些机床设备,就不能有所创新,即使有能力设计出优良的车,也无法独自批量生产出来,还是要依靠别人。现在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汽车制造厂,能够独立生产大批量的汽车。汽车行内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会造卡车是小学水平,会造客车是中学水平,会造小轿车那才是大学水平呢!

    要走的路还是很长的,好在五年计划中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工业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现代化钢铁、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工的原材料工业建设步入了正轨,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采矿设备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各种新型大型机床的研制成功,很让汽车拖拉机和航空、坦克、武器和弹药等国防工业工厂感到无比的兴奋。虽然还是有很多机床必须要从国外进口,可是这些机床的研制成功让人看到了希望。

    中午和晚上时候,周恩来都是在工厂领导的陪同下和工人一起们一起进餐,菜比较简单,味道却也不差,每逢加班和节假日都会有加餐。李宜春对周恩来说:“如果是节假日来的话,还可以吃顿不错的,现在却只能将就点吃了。这方面有很严格的制度,我们也不能违背的,这可是顾副主席亲自制定出来的。”吃这些大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饭,这如果是**他还不会感觉什么,可是在这里,周恩来却感触良深。

    吃过了晚饭,在天黑以后,顾正宏叫了周恩来登上了汽车,在周围一片漆黑中驶向了一条戒备深严的公路。进了一扇大门后,汽车停下了,顾正宏示意周恩来下车,带着周恩来换了一辆在这里停靠多时的汽车。周恩来知道他这样做必有深意,反正到了地方他总会加以说明的,也不急于询问顾正宏到底去那,干什么。当他想向窗外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他惊奇的发现这辆汽车根本就没有开任何的车灯前进。

    “这是保密制度,没有办法的事情,日本人和苏联的谍报人员都非常厉害,很难对付的,所以我们相对应制定的保密制度也十分严格。有些重要单位路段都是分司机开的,每个司机开五至十里的路程就更换司机,很多人开几年车都是那几里路。因为保密级别的关系,我仅仅只能带你一个人进来看看,而且是晚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到达目的地后,他才知道为什么顾正宏这样把他带进来。他不知道的是,这里表面上就像一个小型的拖拉机厂,所有的建筑和厂房和拖拉机厂都没有区别。进来后才知道别有一番天地,里面全部是生产坦克的车间,对于坦克,周恩来认识不多,可是也看得出这坦克的厉害之处来。精细的加工让整个坦克看上去更像一个工艺品而不是杀戮厉器,修长的炮身指向前方,散发的是阵阵杀气。

    “这是德国的四号主战坦克,他***,这玩意好是好用,就是太难造出来了!”周恩来看着顾正宏拍拍坦克厚实的装甲少有的骂出声音来,也感受到了这东西在他眼中的分量。周恩来看了看车间,零散的二十几辆坦克,大部分还没有完工,明白了他说的意思。刚刚看载重汽车制造车间不断从生产线下来的汽车,再看看这零散的坦克,是个巨大的反差。

    “不管是打日本人还是打苏联,这家伙可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至少现在现役的坦克还没有多少是它的对手!只要灵活运用了他们,将是敌人的恶梦,如果我们和苏联的那场战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那么德国人横扫欧洲就很能证明这种武器被利用起来强大的攻击力。可惜,就是德国那么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生产的坦克也极其有限,我们就更少了,这里你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了!”

    顾正宏又带着周恩来在这个工厂转了一个小时才回去,中途也参观了下轻型的三号坦克生产车间,回去晚上周恩来想起这段时间在黑龙江参观的情况,感触良多,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这些日子看到真实情况让他大感到惊奇,每到一个地方给自己的感觉都是很惊讶,也大感新鲜。看到的是百姓安家乐业,工业极其发达,教育生机勃勃。这里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抗日最前线的黑龙江百姓甚至比一向富裕的南方还要好,为什么他们能在顶住了日寇侵略的时候还能发展起强大的工业?

    在他们这里,大型的企业都属于国有,却管理先进,在未全面备战前生产了大量的民用的产品,销售往全国甚至大量的出口,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工人各项的福利待遇都非常好,但是工资却不高,而且这些工资发下去后大部分的人都用来了购买战争债券来战争了。相比之下,美国人发现中国极度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国富人却在美国银行有高达三十三亿美元的存款,却没有任何人用来支援抗日战争和救助穷人,这两者对比巨大的反差是很能让人看清楚的。

    周恩来去不知道,在回来后,顾正宏和周恩来谈了会话就告辞离开了。他并没有立刻回去睡觉,而是马上驱车前往了另一个工厂去视察。本来,坦克制造工厂属于内部机密,尤其是产量要严格保密的,可是他还是带周恩来去了,因为他是值得信任的。他要视察的工厂是不能让周恩来知道的,因为这个工厂正是秘密仿制苏联的T-34坦克的生产车间,经过这段时间和德国专家一起的认真研究后,终于搞清楚了他的内部构造和生产方式,已经生产出来了二十辆作为测试之用,他正是去看这种坦克的。和苏联的原型最大的不同是,加装了长管仿德国制坦克炮和电台。

    负责改造的总工程师向他介绍了这次试制的经过,“在我们和德国技术人员的共同攻关,很快就分析出了他们的构造,并且用制造了三辆样车,试验很顺利,和苏联的坦克质量没有什么区别,加装了长管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后威力比苏联的七十六毫米炮威力还要稍强。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解决,能够利用我们现有的生产线和能够生产的机床来生产这种坦克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我们勉强可以达到要求。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来把生产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来,利用现有的拖拉机厂房和我们能够调用的设备,估计今年年底就能够生产了……”

    ………………………………………………………………

    当时日本的汽车制造工业也是比较落后的,主要生产汽车的还是美国在日本设立的两家汽车公司福特和通用,三十年代初两家产量为二万余辆。他们把日本的汽车制造工厂杀的七零八落,剩下的仅仅依靠制造军车为生。三七年支秉渊生产出了柴油机,在武汉沦陷后他又在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生产出了六十五马力的柴油机。民营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三七年也试制成二点五吨的载重汽车。战争……过二十年后新中国才从新走上了二十年前的起点,生产的苏联吉斯一五○载货汽车也不过是仿制四十年代美国的道奇汽车,第一批下线时许多部件还是从苏联进口的,不过由于历史原因有远胜于无,好歹自己可以大规模生产了,但其后中国汽车制造业不思进取,一款解放汽车生产三十年而不改进也算是世界少有了。如果即使从三一年开始搞汽车,那时候和外国合作生产汽车得到技术比较容易,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未必落人后,历史不能假设,然而历史会悲伤。当然这是后话。

第四十九章 合作9

    在抵达山西后,阎锡山调派了火车过来接应,宋锦河在士兵们忙于把军车加固在火车上的时候,对刘伯承和邓小平说:“这个阎百川,山西是无人不知,一个山西就是被他弄得滴水不漏,别人是针插不进。这个铁路,不说也罢,上次淞沪战役,我们还能多运点弹药,可是就只能堆在我们的车站,等他们调出机车。这个人眼光不足,不足以谋大事!这次要不是他火烧眉毛了,他才不会如此心急。”

    刘伯承记得因病离职一二九师政委的,出生地的距离阎锡山家乡仅一村之隔的徐向前说过的话,“阎锡山为人精明,善于算计,却无大略,眼光较为狭窄,但相比南方诸省,也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了。”宋锦河问道:“你们的部队到山西的时候,阎百川给了补给没有?”邓小平说:“先遣队到的时候,他也派遣来了一列火车,随车还送来了很多衣服、粮食,但对八路军最需要的枪支、弹药却只给了很少的一点。”

    宋锦河听了大笑,“这个阎百川,又玩老花样,要别人为他拼命连点本钱都不想给,当年西北军是上了他的大当,差点完蛋,他自己的晋军却安然无恙。如今如果不是因为抗日,再也不会有谁这么傻,谁会理他?对了,你们有军用地图么?我们从鬼子那里别的没有得到什么,地图倒有一堆,有的鬼子还是鬼子自己测量的,居然比中国的还要准!”

    刘伯承也笑了笑,“我们也是从鬼子手里得到了一点,可是还是很不全,既然宋师长有多余的,我们就却之不恭了。”在列车开动,前往战场的时候,经过车站的时候,发现车站都贴满了各种抗日的标语,车站上站满了欢迎的群众,高喊各种抗日的口号,“热烈欢迎抗日的八路军将士上前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鲜血保卫我们的每一寸土地!”“中华民族万岁!”“抗战胜利万岁!”

    这些群众的抗日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指战员。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希望,自己的重任,一切的一切都摆在了眼前。那些在列车开动时一闪而过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记忆中。与他们相比,黑龙江的将士虽然也很高兴,却表现得有些玩世不恭,不时把自己身上的东西扔给老百姓,很多胆大的人居然从开得很缓慢的火车上冲下去从老百姓手里拿过慰劳品后爬上火车,这让纪律严明的八路军微微有些意见。

    邓小平和刘伯承也看见这一幕,宋锦河有些不好意思,叫过身边的参谋:“你去告诫一下这些兔崽子,这里不是咱们家乡,让他们收敛点,别尽丢老子的脸。”参谋走后,他笑了笑,“这帮兔崽子在家乡搞习惯了,都不知道收敛了,让两位见笑了。”刘邓都是从山上下来的,打游击队出身,对这些也并非很在意,何况这些人也会扔给老百姓一些东西,拿上来的都是些吃的东西而已,并无什么大不妥。

    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就是这些人兵,能够在战场上和那些训练有素的日寇刺刀见红,打得他们节节溃退,在华北战场一战扬名!他们清楚的看见了,刚刚跑下去的不仅仅有士兵,甚至不少军官也跑了下去,邓小平就亲眼看见一校官从老百姓手中拿过一篮子的食物,好在这个校官对老百姓说了一句话后,还给了老百姓一些东西才上车。

    宋锦河派出去的那个参谋回来了,从口袋里拿出几个鸡蛋放在了宋锦河的桌子上,“我去的时候,车都快离站了,下去的人都上来了,我就狠狠训了邹副团长一顿,顺便把他从老乡手中拿的几个鸡蛋缴获了。”宋锦河好像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也见怪不怪,“你去这么长时间,是和他分赃了吧!刚才我看他小子下车了,一篮子的东西可不止这几个鸡蛋吧!”

    那个参谋大叹倒霉,那个姓邹的也太倒霉了吧,怎么和他在一起准没有好事,“这个,他一上车,就被人抢得差不多了,我还算去得及时,晚一点就这都没有了。”宋锦河看了看桌上的鸡蛋,“你刚才吃了,这里就没有你的份了,我们这里正好三个人,一人两个正好。还有下次再偷吃鸡的时候要记得擦干净嘴上的油水!”说完不理参谋,把鸡蛋递给了感到惊愕的刘伯承和邓小平,他们实在有些搞不清楚去训斥怎么就一下变成了和部下分赃了!

    邓小平先转过弯来,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伸手接了过来,刘伯承也摇摇头拿了过去。宋锦河打破鸡蛋壳一点点的拨开,“这小子,就是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抢的,刚才他肯定把他缴获鬼子的什么东西给老乡了,要拿去换钱应该也够了吧,也算不得拿别人东西了。对了他说了拿的什么去换的?”参谋说:“是个手表,他说他都有三个了,正好送人一个!”邓小平听了哈哈一笑,也不说话,也拨开壳吃了起来,刘伯承心思却细密得多。

    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却也有很多可疑的地方。他们为什么敢于下车,火车正在行驶,这也算得上是军列,这样毫无组织的行动是军队的大忌,如果是些杂牌部队还好说,是他们这支在战场上和日寇血战厮杀下来,就不能做此判断。他们的行止举走,和路上的接触,他们都是受到过非常良好和系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军人,不可能没有一个铁的纪律。

    他们的主官并没有多加指责,训斥最厉害也仅仅是说到“丢了老子的面子”而已,并无谈到纪律,那么就是说这在纪律内还是容忍的。其次他们从师长参谋到团长都对此事并不加以制止,甚至亲自参与,很能说明他们部队对这的态度。火车更是奇怪,等最后的一个士兵跳上火车后,就开始了加速,这是整个事情中最关键的地方,或许正是在火车头内的军官们怂恿下才造成了这种情况的。

    他们和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所不同,可是和国民政府其它的部队劫掠也是大不一样,像他们那个副团长,居然拿个手表去换一篮子食物,而且是老百姓原本就准备免费送的。说明在他们这些行为的背后必然有一套不为人知的行为准则,也许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格程度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表现的形式有很大的区别罢了。

    在五号车厢内,邹成抹了抹嘴,“他***,这两只鸡味道真不错,用表换这个也值了,可惜太少,还没有吃够,打完了仗老子肯定来这里狠狠的吃上一顿。”旁边的通讯员笑着咧了张嘴,“还是邹副团长眼尖,跑得快,听说高参谋看我们分鸡吃,羡慕得要死,一个劲的埋怨自己怎么就慢了那么一步,被抢了!”“他们下去的拿回来的都是些小东西,手上能拿多少?咱们这一下去的连老乡的篮子都带上来了,大家都有份了!”

    邹成笑了笑,“那是,也不看看是和谁争。最可气的是张参谋。先借师长把咱训斥了顿,你说训斥就训斥吧,还说什么要缴获咱们好容易搞到的两只鸡。要不是看在师长那里有客人,我才不会和他分鸡吃呢,闹师长那我都不怕,他要吃自己去换去!这小子吃饱了还把顺手装了几个鸡蛋说是回去交差,碰上他算是倒大霉了,下次一定找个机会狠狠宰上他一顿,让他知道咱老邹的饭也不是这么好吃的!”

    八路军的指战员从被老百姓鼓舞的情绪中恢复过来的时候,看见的是和他们在一起的黑龙江第五师的那些军官和士兵忙着跳下火车从老乡手中拿食物上车。当他们要分食物给他们的时候,让他们以有纪律为由拒绝了。第五师的官兵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仅仅耸耸肩膀,“很可惜了,那你们就没有口福了,我们就不客气了!”拿起来给自己人分了。

    还有一点让他们感到很奇怪的是,在闷热的火车内,他们毫不在乎的脱掉了身上的军服,赤胳膊上阵,有的甚至还穿起了大裤衩。他们吃完了,从背包里拿出扑克和象棋就玩了起来,有的人还拿起书看了起来。八路军的将士很是不解,这那里是正规军,简直比他们原来上山打游击的时候还要松散,真不明白日本人怎么就被他们这群人给打得鸡飞狗跳。

    他们的这些动作却给他们很亲切的感觉,尤其是他们**出来的身体上的各式的伤疤,有的甚至还贴着纱布。更是让那些从百战重生的老红军的好感。他们不是打中国人,是打日本鬼子留下的,就仅仅是这点就足以让人收拾起小视心理。能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他们更是发现,这些士兵的身体普遍强壮,身体上根本没有赘肉,手和肩膀上都有厚厚的老茧,这些细小的地方才能真正表现他们的能力。

    在路上遇到一个小插曲的时候,八路军的将士才对他们作战力有了新的评价。一些溃逃下来的士兵,看见有火车经过的时候,就拦截在铁路中间,要求转头将他们运送出去。火车突然一下就停了下来,军官们大喊准备作战,原本那些脱掉了身上的军服,赤胳膊上阵,甚至还穿起了大裤衩的第五师的官兵,在八路军指战员的惊愣的一瞬间已经那起武器,上膛,背上了弹药袋……

    他们行动之迅速让八路军感到吃惊,那些原本围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看书的人,一下子就把自己给武装了起来,就好像他们手中的枪从来就没有放下过。他们脑海中这才有些清楚的把这支部队和传闻中那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联系起来。这些东西不是说教就能教会的,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们善于放松自己神经,却没有放松警戒,或者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神经发射,遇到情况根本不用思考,下意识的就能反应过来。他们这才发现这些人在放松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都随手把武器拿到了自己身边,在他们看似杂乱的行动中,始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刘伯承看着那些冲下火车人群中,很少看见八路军的影子。虽然第五师下去的人中很多都没有穿衣服,可是看他们的神情毫不受到影响,丝毫不见慌忙。在他们之后,大部分的八路军才下了火车,衣冠相比之下都要整齐得多,可是其中细小的差别还是一看就出来了。事情很快就解决了,当一个黑龙江的中校军官上前说了一番后,这些残兵自动的让出了路来。

    残兵问下令让他们让路的军官,“长官,为什么让他们过去?我们这里还有不少受伤的兄弟,这样走太累了,好容易看见了火车怎么放他们过去了……”他还没有说完,“啪”耳边就听见一声巨响,被他称为长官的人就是一巴掌扇了过去,“他***巴子,你***找死啊!没有看见这上面有黑龙江李长官的军队?你***活得不耐烦了敢抢他们的车,不说抢不抢得回来,就是抢了你们这群兔崽子也没有命去坐!”

    火车又缓缓开了起来,参谋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宋锦河看看没有什么事情,又和他们聊了起来,刘伯承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睛里。那些士兵看到事情解决后,慢慢的上了车,他们坐在车厢口,手中握着枪,到军官们下令解除戒备后才放下了武器,又投入到他们自己的事情中去了,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上车后八路军看他们的眼光也顺眼多了,至少不是那么可恶了。

    “报告,宋营长的战报!”宋锦河晚上深夜还没有睡觉,正和邓小平谈得投机,说的都是家乡的一些事情。他接过电报,看了一下,笑了起来递过去:“刘师长,邓政委,贵军陈庚将军可是打了一个胜仗哟。”邓小平接过电报一看,是陈庚的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三营在第五师的配合下消灭了一股日军,也算得上是初战告捷吧,看完递给了刘伯承。

第五十章 合作10(1)

    一个半小时后,陈庚的三八六旅也发来电报把刘伯承吵醒了,刘伯承看了之后一言不发,传给了邓小平。邓小平看了之后也不说话,这份情报要比远比宋锦河给他们看的电报要详尽得多。陈庚的电报中说明的情况远远没有第五师发来的电报那么好,三营在副团长王近山的带领下突然发现有股偷偷行动的日军,此时向上级请示已经来不及了。一向果断、坚决的王近山立即命令部队利用两侧山地的有利地形,作好战斗准备。

    王近山立刻布置了一个包围圈,等毫无察觉的一百多日军全部进入包围圈后,所有的轻重火器同时开了火,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了一片。在猛烈打击下,日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毫无还手之力。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大部日军被歼,只有一小部日军被压缩在村子里的一个空场院里。本来所有的将士都憋足了一口气,眼看就要全歼敌人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点失误。

    正当准备发起冲锋消灭眼前已经毫无抵抗之力的敌人的时候,突然一个指挥员喊了声“捉活的”,使得事情发生了巨变。他们面前的不是国民党的白匪军,而是被武士道精神所支配的日军,他们的做法对他们毫无效果,向残敌发起冲锋时有十一名将士倒在了残敌的枪口下,残敌也乘机逃脱了包围圈。打扫战场的时候只缴获了十多支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然而这股日军的下场并没有好到那里去,在他们刚刚脱离战场的时候,却又遭遇到听到枪声赶来的第五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十分狼狈挟带伤员的日军,根本经受不起又一轮的更强大火力的打击,原本就不多的日军被全歼在距离八路军发起进攻的地点二里的山脚下。等到王近山带着部队赶到的时候,只发现了满地的日军尸体和全副武装的第五师先头部队。

    “还是缺乏经验,我们和国民党斗争的经验很多对他们都可能是不管用的,我们有必要向宋师长他们请教一下。他们可是和日本打了近十年的交道,这方面的经验比我们强。这次部队表现总的来说也是开了个好头,虽然后来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这也是我们所未料到的事情,这告诫我们在以后的战斗中要引以为戒。整个战斗还是胜利中有教训的。”邓小平看了情报冷静的分析了下,对战斗的性质有了个定论。

    刘伯承也点点头,好歹是打了胜仗嘛,虽然除了点篓子,但是也算得上两支军队的头次合作,这次合作看上去无疑是成功的,这也算开了个好头。“他们发电报来的时候就把功劳归公于我们身上,缴获的武器弹药都给了我们。我们却不能就这样领了他们的功劳,这点要实事求是嘛,不过可以适当的表示成两支部队的通力合作打胜了这次战斗。”

    忽然又是一阵感叹,“小平啊,不是我们贪图他们的武器,是人家根本就看不上眼的。我们使用的武器是他们民兵装备的武装,他们正规部队早就淘汰了日制枪械,也用不着,我们现在正缺乏,多一点就能增加一分力量。”邓小平拿起电报,“就这电报来说,我们得到的情报比他们晚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我们的部队,必须要报告旅部才能向我们发报。听**回来说,他们可能每个连部都装备了电台。这都是时间啊,战场是分秒必争,如果我们和势均力敌的敌人交战,双方都需要支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改写战局了!”

    在他们接到电报前一个小时,王近山看着那些日军的尸体一阵目瞪口呆,心里直想骂娘:***,没见过这么抢东西厉害的军队——几十具尸体在那些北方来的军队手中极为熟练的变成一个个浪里白条。每个尸体都被他们剥得干干净净,不过他们把衣服都只是扔在一边,武器弹药都堆积起来,他们只取走了些日本兵的私人的物品,如手表、照相机、手枪和指挥刀等等。

    对面走过来一个中尉,对王近山敬礼后说:“第五师十四团一营二连连长史可达。”王近山马上回道:“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王近山。”史可达看了看正在忙活的士兵,“王团长,不好意思,这股是贵军要追击的敌人吧?”王近山点点头。“这样吧,我们除了手上拿的,地上的武器和弹药以及这些衣服都归你们了,你们看可以么?”王近山马上说:“这怎么好意思,这些都是贵军击毙的,理应归你们的,我们怎么好意思呢?”

    史可达这才放下心来,如果是这样,事情好办多了,“我们和他们的武器口径不同,我们现在没有使用日制武器的,所以要了也没有多大用,还不如就给你们用来打鬼子。”既然他们都这么说了,王近山看了他们手中的武器一眼后,就觉得不要白不要,现在武器弹药正缺乏,能补充一点就是一点,多出来的这些武器还能拉起一个连的部队呢!

    史可达把东西转交后,就对王近山说:“王团长,我们还有公干,要先走一步了。我们和贵军这次合作作战,有缘我们再见面的!”王近山只好对他们说希望他们一路顺利云云。史可达走了之后,立刻命令电台向团部发了个电报,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发完电报后。史可达边走边笑了起来,“连长,你笑什么呢?有什么高兴事说来听听,仅仅就打那么点鬼子值得高兴么?”

    史可达敲了敲他的头,“你这个笨蛋,你想这一大热天跑去挖坑埋那些鬼子么?”“当然不想!”“你知道就好,我们这一走,把东西都给了他们,他们要清理吧。起码要打扫战场,要把这些死人埋了或者烧了防止瘟疫,我们跑得早,这种事情就不用我们亲自动手了。有人代劳,这种好事那里去找的?再说你们想要的东西都不到手了?不走按照战场纪律要背那些鬼子这么长时间没有洗都散发出臭味的衣服走这么远的路,你想么?”“当然,不想……”

    军列经过太原的时候并没有停留,一直开到了阳泉才停了下来,然后乘坐汽车开往了三八六旅旅部的驻地。在刘伯承的邀请下,宋锦河同意在这里设置联合指挥部。选中了一个当地大户人家宅子做为指挥部,这些时候日军的屡次侵犯都让这些稍微有些家产的人都往后逃难去了,这段时间日军的在这里的暴行让他们从内心感到了恐惧,所以不难征调出房子来。

    到了村子里,那些军车都被拉上厚厚的伪装网,藏在附近,那些高射炮则根据他们经验丰富的军官散布在适合而隐蔽的地点。在设置指挥部的决定下达后,师部警卫部队就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布置火力点,设置明、暗哨和巡逻分队。八路军的师部干部看得一愣一愣的,不说原来的红军,就是国民党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也没有这么夸张的作风,不就是设置一个指挥部么,至于搞得这样复杂?

    “宋师长,这是?”邓小平看了他们下了车就开始忙个不停,宋锦河哈哈一笑:“这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按照操典来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处于交战区时,无论处于何等疲惫的状态下,首要的就是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和警卫力量。一般用不着,以防万一而已,万一碰到了什么情况能起点作用。他们在平日训练中都被训练成习惯了,也就没有什么了!”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参谋们已经开始布置好了指挥部的情况,作战指挥室是共同使用的。宋锦河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了那间离主屋稍远,有里外两个房间的房间。邓小平看见了他们的参谋们,搬进去了好几个大箱子。宋锦河笑着带他们走了过去。“这是我们的情报科办公的地方。”邓小平首先看到是,那一字排开的电台,参谋们已经在里面开始忙了起来,八路军就是太缺这个东西了……

    具体这个情报科是干什么的,宋锦河并没有介绍,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了一些他们内部的机密。邓小平和刘伯承走出来的时候注意到了,门外站着两个全副武装的哨兵,而在附近起码有四个以上的人可以支援这两个哨兵,不远的联合指挥部却只有两个八路军警卫守卫门口。别人没有说,他们也不好问,这可能是人家不想说的东西。后来和宋锦河再相遇的时候,邓小平无意问了这个在自己埋藏已久的问题。

    宋锦河笑着告诉他:“我们原来经常派遣部队去偷袭他们的指挥部,夺取他们的电台和密码,消灭他们的指挥官,我们的小伙子很不错,他们很多指挥官因此丧命。他们也干过这种事情,我们付出了一些代价,幸好电台和密码这些机密文件无失。再在后来,我们对这些东西防范都十分的严密,即使不能保卫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销毁这些东西,所以警卫严密是必然的。至于注重防空也是被我们挑起的,我们的飞机原来专门找他们的指挥部炸,效果斐然,他们后来也报复,所以我们就变成这样了……”

    邓小平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他们挑起来的,搞得别人报复所以才搞得这么严密的。不过这些事情从未有外人知道,日本人吃了暗亏不想声张,他们得了好处更不想张扬,毕竟这些东西保持些隐蔽性对敌人有威慑,对自己也是种保护。要他们不说,中国都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这些活动,要是他们用来对付……别人根本无从知晓,更加无法防范了。日本人怕他们恐怕也并非不是没有原因的!

    设置联合指挥部后,在刘伯承眼中,差距一下就显示了出来。他们的参谋不仅总结各种情报,从微小的情报中推测出日军的意图,更是策划出各种计划来协助主官的决策。当主官命令下达后,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实施。他们的参谋都是具有相当水准的,而且是有一定的战争经验。而自己的参谋就是执行计划的工具,所有的决策意图计划都需要主官制定,他们只是负责实施而已。

    这和教育的程度都是很有关系的,他们的参谋至少都上过两年以上的正规军事院校学习,有四年的从军经历,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对日军作战方式和特点都十分的了解。相比之下,自己手中的参谋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来作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学习,这点是落在人家后头了,可是他对自己的士兵还是十分信任的,只要给他们好的环境他们一定也可以成长起来,并不会比他们逊色多少,加上这么多年征战的经验,还是很有看头的。

    “师长,政委,你们来了!”陈庚还没有开始说话,副旅长许世友的大喉咙就叫了起来。他们刚从七七二团那里回来,许世友还带了一把日军的军刀,“诺,这是三营缴获的日本军刀,师长来这里也没有啥好东西给的,只好把这个送给师长。”刘伯承抽出军刀,在阳光下刀光闪闪,“是把好刀!”

    许世友嘟嘟说了声:“当然是好刀,可惜,我们打死的日军里面就这么一把。好像被第五师打死的日军里面还有,他们留下枪支弹药,自己把手枪和军刀拿走了。没有办法只有这把刀凑合凑合了!”刘伯承把刀插进了刀鞘,递给了许世友,“君子不夺人所爱,这次我还送给你,下次你打了胜仗再送给我一把好了,你看怎么样?”许世友高兴的接过来,满口答应了,“不说一把,只要师长要,就是十把,一百把我老许也帮师长弄来了!”

第五十章 合作10(2)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宁静的夜空,正在休息的八路军被这声枪响惊醒了,从枪声的位置判断是近哨,远处的哨兵没有动静。还没有明白是否是走火的时候,就听见接连两声枪响,“是敌袭!”这时候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日军已经冲到了眼前,猝不及防的七七一团很快就被这股从谷底小沟绕过去的日军击溃了。面对五个大队的日军,警戒不严的七七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防御,被冲散了。

    “报告。旅长,七七一团已经和我们失去联系两个多小时了,看情况十分不妙。”陈庚坐地图静静的看着地图,“报告师长没有?”“在一个小时前已经报告上去了。”刘伯承焦急的等待消息,邓小平又点燃一支烟,也不说话。宋锦河看他们这个样子也明白他们心里的难受劲,要是自己的部队这么丢了,自己也许比他们还要急!更不要说八路军就这么点家底了,这些人都是经过长征血战厮杀过来的,每个都是宝啊!

    “刘师长,你看这晚上我们也不能帮你们什么忙。我已经命令部队向七七二团那边靠拢,天一亮我们就叫飞机过去侦察,只要他们还在我们就能把他们接应出来。”刘伯承紧紧握住宋锦河的手,“那就谢谢宋师长了。”“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兄弟?”这一等就是七个小时,半夜的时候,宋锦河派遣的离出事地点最近的一个连遭遇到日军一个大队兵力半途的攻击。

    陈庚皱起眉头对许四友说,“这个徐琛吉,刘师长早就提醒他不要使用那些蒋介石和阎锡山中原大战时使用的旧工事,告诉他那些工事都不可靠,他就是不听。这下捅出篓子了吧!”许世友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刘师长已经要部队向他们靠拢了,第五师也开始向他们那里运动,老子就不信他们连一晚上都顶不住,要是这样也不配是咱们第四方面军出来的!”

    实际上七七一团的情况也是十分危急,在日军炮火掩护下,突入了七七二团阵地。七七二团不仅失去了和旅部和师部的联系,而且团的建制完全失去了作用,上级和下级都失去了联系,从上而下的指挥已经完全不存在。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的生存能力与战斗能力真正的被表现出来了。被冲散的各个部分自动的组成新的战斗集体,自动形成新的指挥。

    成排建制的就以排为单位,成班建制的就以班为单位,总之是各自力战,形成了一个个的堡垒,并在单打独斗中,堡垒与堡垒间逐步发生了火力联系,相互掩护着向山上转移,利用山势在山上与日军形成对峙。兵法中说一溃千里的情况并没有在他们身上上演,这些并不是说教就教会人的,这是经验和平日的教育的积累。

    吃败仗并不要紧,关键看部队吃不吃得起败仗,有的军队打胜仗还可,一打败仗就一溃千里不成军,这样的军队打了再多的胜仗到最后总难免覆灭的命运,没有一支军队一辈子只打胜仗的。像他们这样,胜仗打了不少,就是偶然打了败仗的时候,还能够坚持下去,无论怎么困难的情况都不会被拖跨,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可怕的。

    宋锦河也很焦急,这次作战中,他有意把左翼以北的地方留给七七一团防守,比较危险的左翼留给了自己的十四团。七七二团和手中的十五团迎头痛击来犯之敌,这是一次极为简单的联合作战。可是他低估了日军对他们的那种畏惧情绪,中路和左翼连吃了几次亏,损失了一些兵力后,他们舍近求远,在侦察机侦察的情报指引下,避开大路,从小路偷袭左翼的七七一团阵地。

    早在日军数次进攻没有讨好后,刘伯承就电告徐琛吉不要依赖那些旧而无用的工事,并计划向他们那里再派遣一个营的兵力过去支援。可是七七一团看到的是日军四处碰壁,对日军的避实击虚的行动失去了警觉,对阵地的警戒十分松散,这才让日军偷袭一击得手。好在阵地丢失后,军队还和日军对峙起来,日军并没有来得及长驱直入,迂回作战就撞上了十五团的先头部队一营三连,日军大约可能有一个大队的兵力,正在和三连激烈交火。

    两支部队都在黑暗中急行军,直到相距不到两里的地方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三连因为怕误伤友军,加之黑暗中判断不明,仅仅做好了战斗准备。日军却无次顾虑,他们心里很明白,这里除了他们外都是中**队,所以发现了有军队后立刻开火。在日军开火后三连长立刻下达了还击的命令,这时候不管是谁的军队,只要开了枪就要将他们歼灭,否则只能让自己付出流血的牺牲。

    铃木明听见枪响后就感到了一阵不妙,耳边响起了极为熟悉的急促射击声和他们的重机枪连续射击发出的特有的“声音。“八嘎”,好容易将自己这支没有什么损伤和战斗任务的大队派遣出来,担任先头部队,偷袭无防备的中**队,南下后北折出晋东窜。只要逃脱了后面的追击,要打通前往港口的道路易如反掌,海军会派遣部队接应,回家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这段时间在华北的山沟沟里打转,要吃的没有吃的,要喝的没有喝的,就连洗澡的水都缺乏,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远远都可以闻到一股股的异味。开始的时候还能抢点老百姓的,后来老百姓的抢完了,士兵们被逼急了胡乱杀戮一番,剩下的稍微远些的老百姓也都逃干净了,再也找不到粮食。从北平开始追击的中**队不断的进攻,为了活命只好不停的溃退。

    为了活命,只好进犯阎锡山重兵把手的山西,好在山西守军虽然有半永久和永久钢筋水泥工事,战斗力却不甚强,防线屡次被突破。日军则乘机大肆劫掠一番,一点点蚕食这些防线。打晋军不仅可以得到必须的水和食物,更可以补充武器弹药,晋军和日军的步兵武器很相似,如他们大量装备的三八式步枪,七五口径步兵炮都是仿制日本的,弹药口径也大多一致,这为日军补给解决了很大的难题,这些日子连续作战的消耗仅仅靠空运是无法维持的。

    从开始遂不急防的遭遇中冷静下来,铃木明仔细观察了黑夜中交战的情况,中**队的火力很强,他却发现人数却不是很多。装备有轻重机枪……正认真观察火力点并根据声音来判断情况的他突然趴倒在地上,大叫“是迫击炮,快卧倒!”两发迫击炮弹呼啸而来,就在他右方三十米的地方爆炸了,四个躲避不及的士兵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

    在炮弹落地周围的士兵均被杀伤,连卧倒在三十米外的他溅起一身的土在他身上,看见炮弹爆炸造成的巨大伤害,心中还心有余悸,在历次的规模稍小的战斗中,距离稍远的时候最为惧怕的就是,他们威力远为自己装备的掷弹筒要大的迫击炮。他们装备的这种连级支援火力的迫击炮的杀伤半径达到了十五米,射出也极远,对战场的威胁非常大。他站了起来,恨恨的看着远处,心里算计,要是还带着原来的两门步兵炮,那里轮到他们嚣张?可惜那两门步兵炮因为炮弹所剩无几,加上需要急行军,携带十分不方便,所以留给了进攻七七一团的部队。

    虽然中**队多了两门迫击炮,他对比了一下手中的力量,发觉胜算还是很大的,他叫来三个中队长,对着交战的地形一番比划,其中两个刚刚赶到的中队长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悄悄的把自己的部队带了出来。王锡富在和日军交上火后,稍微观察了一下,听出了有重机枪射击的声音,大约推算了一下敌人的人数,“乖乖,很可能有一个大队的人马!”初步确定了人数后,立刻向上级发报报告了遇到的情况。

    发完报后,王锡富就蹲在土墩子上和副连长苏权商量,这仗到底该怎么打。单兵火力占优,可是人数的劣势摆在这里,二百多号人正面对抗人家一千多人,这明摆了吃亏。可是不打更是不行,不说上级没有命令撤退,第五师也从来没有这个传统,从来没有人遇见硬仗就开始逃跑的,更何况即使想,日本人也不会这么轻松让自己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

    苏权看了看情况,还是照老规矩,先占据有利地形,看看情况再说吧,让迫击炮换照明弹,通知机枪手和步枪手准备好。两发照明弹打在了日军上空,把日军的阵地照的雪亮,已经停止了射击的士兵,抓紧时间对着已经暴露的日军猛烈开火。短短十数秒种的时间,已经足够为黑暗中无法有效瞄准的士兵找到目标了,在人群中仅仅有那么三四个士兵抱着步枪依然没有开火。

    几乎在第一发照明弹失去效果的同时,又是两发照明弹打了过去,日军已经吸取了教训,照明弹照亮阵地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隐蔽,准备等照明弹失去效果后乘着黑暗再转移一下。在激烈的枪声中,铃木明看见两个尉官被击倒,闪光弹的效果刚刚过去,阵地又变得一片漆黑的时候。早已被他们的行为已经气急的铃木明举起了指挥刀,指挥轻重火力还击,却冷不防在几百米外的地方火光一闪,他的身体猛的一沉,往后一退,手摸腹部才发现已经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腹部……

    “你看到了什么?”王锡富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芒,苏权没有说话,两只手环抱,两个指头相对。在闪光弹打出去的时候,在日军左翼和右翼都暴露出了一些模糊的身影……“你说怎么干?”苏权笑了笑:“你都决定了还问什么,还是老办法吧!”王锡富也不争辩,“二排长,三排长,你们跟我来,带上地雷,咱们去欢迎欢迎客人。一排长你们任务比较重,注意防守左翼,鬼子肯定要从那边偷袭。同时也要分担一点四排正面阻击敌人的任务,防止他们乘机从正面向我们发起进攻,我把重机器和迫击炮留给你们,不管他们的攻势有多猛烈,至少要坚持完我们消灭了右翼的鬼子才行。”

    黑灯瞎火下,根本不可能也来不及对埋雷的地方加以掩饰,只是简单的埋上土就好,还有的只是放在几个石头垒起来的缝隙中,人从附近走过都容易触动这些地雷。迫击炮也根据他们设伏的地点,悄悄的把一门迫击炮对准他们的前方,当一个中队的日军看见不远出机枪不停的向前方射击。心中暗喜,他们还毫无察觉,中队长命令部队加快了速度。

    “轰”的一声巨响将走在路中间的两个人掀上了天,火光冲天,“不好,有埋伏!”他们按照日常的训练马上就散开了,就在他们散开的同时又是连续的几声巨响在他们的身边响起。这些地雷并没有安在前面,而是根据日军作战的习惯埋藏在路的附近,尤其是有遮挡物的地方。地雷爆炸的巨大火光为迫击炮指明了目标,又是一发闪光弹打了过去,早已埋伏多时的火力同时开始射击。

    剩余的日军看见这里发生的激战,却因为原本准备亲自准备进攻的铃木明的中弹昏迷而发生了迟疑,只有那个知道计划的中队长带领部队发起了进攻,其余的部队因为情况不明还是在原地还击。左翼的敌人也发现了情况的不对,全力发起了进攻。他们遭遇的却是躲避在各个遮挡物后的一排和四排自动火力的全力打击,他们在近距离不计弹药消耗的使用冲锋枪,以仅仅为来犯的敌人五分之一的人数却将他们的火力压制了下去。

    日军眼看被火力压制无法动弹,只好撤退了下去,试图重新组织起力量发起新的一轮进攻。右翼的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第一轮的火力打击就让他们倒下了三四十个,迫击炮也不停的向他们那里倾泄炮弹,到消灭了这股日军的时候才发现这门迫击炮携带的迫击炮弹都打干净了。由于地雷埋设的地点距离设伏地点仅仅不到三百米,加上日军被发现后不退反进,处于冲锋枪正好可以发挥威力的绝佳地点。

    等日军靠近后,手榴弹和手雷不断的从他们头上落下,吓得他们慌忙退了下去,机枪持续的射击把枪管都打得通红,激战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日军的抵抗才慢慢弱了下来,慢慢被完全击溃。王锡富命令二排追击那股溃退下去的日军后,立刻带着三排赶往一排的防御阵地。还来不及停下休息,就在王锡富的带领下对日军发起了一次冲锋,将快要突破正面阵地的日军又赶了回去。

    看见王锡富他们返回了,苏权总算松了口气,“怎么样?你那边打完了?”王锡富点点头,“差不多,你也知道鬼子顽强,又是深夜,难免有些残余不易清楚。日军约还有三四十人逃窜,我派二排去追击了,要是运气好还可以给他们一下子。你们呢,怎么样,伤亡大不大?”苏权抬了抬用纱布紧紧包住的手,“伤亡很大,但是大多都是负伤,有三十多个士兵牺牲了,你们要是来晚点,情况恐怕就有些不妙了。”

    因为刚才激烈的战斗,医务兵根本就忙不过来,乘把日军赶下去的空挡,一部分人从新设置火力,一部分人快速帮助负伤的士兵包扎起来。忽然日军方面一阵爆炸声后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王锡富大叫了起来:“迫击炮,机枪给他们点火力支援,把他们接应上来!”过了好大会,二排长带着部队跑了上来,每个士兵都至少背了三四支步枪和钢盔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尤其是打扫战场带回来的四挺机枪和三具掷弹筒使得火力又增加了几分。一番恶战下来,伤兵都没有休息,失去战斗的伤兵就帮助能战斗的士兵压子弹。每个人面前几乎都摆放了两支以上的枪支,静静的等候日本的下一轮的进攻。“老苏,右翼的日军情况怎么样?”苏权想了想,“他们那里有些奇怪,在开始被四排击溃了三次后,就撤退了回去,四排可以腾出手来支援我们,不然我这里压力就要大多了。”

    “对了,刚才师部发来了电报询问这里的情况,因为战斗比较激烈,我们没有来得及回复,你发个电报过去报告一下这里的情况。”王锡富找来通讯员,让他发报:“我部已证实与我遭遇之敌为日军一大队,因无夜战中仅仅击退日军,未能确认日军具体番号,从缴获的实物简单判断为应该是属于日军第二十师团。我部击毙日军近三百余人,伤亡无法统计,日军武器携带弹药并非充足,尤其缺乏炮弹、掷弹筒弹和手榴弹等,此处遭遇之日军并无携带火炮很可能亦跟此有关。我部亦伤亡较重,但仍然可以坚持战斗……”

    发完电报,却看见日军原阵地又响起了激烈的枪声,“老苏你看是怎么回事?***又在玩什么花样?”苏权看了看,摇摇头,“我看来不像是他们玩什么花样,是真的遇到麻烦了,难道是?”他狐疑的看着王锡富,王锡富绝得大有可能,“通讯员,叫迫击炮再放一颗照明弹看看情况再说。”通讯员飞跑回来,“报告连长,他们说刚才紧急的时候本来就携带不多的照明弹都打干净了。”

    王锡富把手枪插进了枪套,拿起一支冲锋枪,对苏权说,“老苏,光看着可不行,枪声这么密集,可不像是演戏,还有那喊的声音也不对。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去看看。我们目的就是来接应友军的,他们被消灭了,我们就是打了胜仗也不光彩。再说现在***火力不足,乘天黑我们发现情况不对还可以撤回来。要是那里真的是友军,我们搞不好和他们可以联手把这股鬼子给吃掉也说不定了!我带三个排能冲锋的人去,剩下的一个排和受伤的兄弟都拜托给你了,你们在这里给我们火力支援。”

第五十章 合作10(3)

    看见王锡富带部队冲下去了,苏权心里总有些不安,在阵地上走来走去,忽然想起了什么,把所有在的士兵都组织了起来,高唱起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激烈的枪战中声音很可能被枪声所掩盖,但是这样也许能联系一下友军也未尝不可。和日军交战的那股军队没有听见,倒是又一股被这里持续的战斗吸引来的军队听见了。

    “同志们,赶快点,前面很可能是我们的部队遭遇到了敌人……”七七一团一营二连连长对着急行军的部队高喊起来,晚上遇袭后,因为二连的阵地靠后,日军突入阵地后,整个部队的编制都乱了套,部队被日军分割开来。二连虽然没有被击溃,可是也无法和找到上级指挥,更无法和友军汇合,在日军的强势攻击下被迫撤退,和日军兜起了圈子。

    二连长正感到心烦意乱,什么时候打过这么憋气的仗,在转移过程听到了远处有密集的枪声,而且有火光四射,他就感到那里肯定有大部队和日军干上了,立刻带着部队往这里赶来。“连长,你听,好像有人在唱歌!”二连长,侧耳听了听,除了枪声外还有一些细微声音断断续续的传过来,“你听清楚唱的是什么?”“听不清,不过我听得出来是咱们中国的人……”

    二连长带着部队赶到的时候,整个战场范围全部都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火力之密集闻所未闻,各种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这里他们听清楚了正在交战中的人还在高声的呼喊,“兄弟你们那部分的?”“我们是第五师的,你们呢?”“我们是一二九师的……”二连长毫不迟疑的将部队投入了战场,本来陷入苦战中的日军,被这股生力军冲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从他们冲入战场发出的巨大喊杀声,王锡富和已经和日军交战的八路军就知道是自己的援兵来了,心下大定,原本就混战在一起的士兵们,甚至在战斗中套起了近乎。一边对敌人开枪扔手榴弹,一边在间隙中互相询问,“兄弟,你那人?”“我四川的。”“是天府之国啊,我们山东的,几年前举家迁到了黑龙江。”“你们那里听说很不错啊,听说都没有了地主老财了?”“那是,我们去了就分了田地,只交政府一些就够了。”“我们原来也是,要是有饭吃,有田种,谁想造反啊?可惜蒋介石和那些军阀不让咱们过好日子,我们只好拿起枪和他们对着干了,就是不知道现在家里怎么样了,我们走了估计他们又要遭罪受了,现在我们为了抗日,不得不和他们合作打日本,想想现在还有气呢……”

    王锡富看见了那个还猫在那里放枪的司务长黄绍,一脚踢过去,“你个兔崽子,都冲锋了,还磨蹭什么?快跟上来。”八路军的战士小声问他,“怎么,你们部队也怎么跟别的部队一样打人的?”黄绍点点头,“是啊,不过一般都只打熟人,不打那些新兵蛋子,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我也踢这家伙两脚的。打人是不允许的,犯了错误自然有处罚,但是无故打人也会被处罚,哪怕是你上级。”“哦,是这样的啊!”

    黄绍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拉起那个八路军战士,一边跑一边说,“坏了,光顾着说话,差点忘记了正事!”他冲起来的劲头十足,马上赶上了激烈交火的地方,也不说话,看见了日军就打。八路军的指战员看他那种战斗的激情,都受到了感染,很快就把这股敌人消灭了。一直跟他在一起战斗的八路军的战士,对他突然爆发出来的那种战斗**十分不解。

    在战斗结束后,黄绍才拉着他返回他们原来战斗的地方,逐个的寻找,寻遍了整个战场,终于从地上一具日军尸体手中抽出一支手枪,擦干净后插在了皮带上,然后把尸体身边的文件包拿起来叫附近的一个战士送了过去,这才说:“诺,他们几乎有了手枪,就我们少数几个参战很少的人没有,这次我可是特意跟来的。”八路军士兵从他指的地方去看,发觉那些士兵每个人都拿着长枪,皮带上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把手枪,手枪五花八门,大多却是国民党装备比较多的盒子炮,像他这样的手枪日本手枪很少。

    他惊奇的问到:“他们这都是缴获的?”黄绍点点头,“***小鬼子手枪最不好使,可是少,所以我们这样战斗比较少的人员带上一支回去也比较威风点,好歹是从鬼子手里夺过来的。”说完偷偷指着王锡富皮带上的手枪,“那玩意,大口径的勃朗宁手枪,我们都很喜欢,可惜没有咱们的份。只好自己去弄手枪了。”“你不是有这枪么,怎么还要手枪?”“这你就不懂了,带一支自卫手枪关键的时候很可能会救你一命的。”

    “咱们打白匪军那会,几个人使一支枪,不要说手枪了,就连步枪都搞不齐,现在在边区的部队还是很多武器不足……”“对了,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我叫黄绍,是第五师第十四团一营三连的司务长。”八路军的战士说,“我叫张亚平,是一二九师七七一团二营五连三班班长的。”黄绍点点头,“那我就叫你老张了好了,你也可以叫我老黄。”

    “老张,这么多枪,捡两支吧,还有弄个钢盔带带,我要了手枪就不用别的东西了。”张亚平应了声就拿起了地上还算完好的枪支,黄绍却跑到周围转了一圈,好大会功夫才跑回来,给他递过来两个东西,“伙计,这次可发了,居然被我找了个照相机,等天亮了咱们一起照几张相片。这个手表给你……”“你那里弄的?”“日本人的呗,拿着吧,不要白不要,这些狗日在中国干的坏事还少啊,还怕什么?来我帮你带上,这样看上去好多了。”

    八路军对第五师比较难接受的是他们对那些失去了反抗能力的日本伤兵也没有放过,可是想想前段时间师部下发的关于七七一团三营战斗后的检讨也不好再说什么,再说这场战斗也是他们打响的,最大的功劳也是属于他们。士兵们都混杂在一起打扫战场,经过一起战斗,在战后余生后虽然不熟悉,也很快热闹起来。指挥官们则聚集到了一起。

    一阵寒暄后,才发现,这次战斗居然有来自八路军三个不同的连队的部队参加,开始投入战局的是来自两个不同连队,被打散了的班排组建起来的部队,而后才是建制比较完整的一营二连。王锡富建议先向上级发报报告这里的情况,打扫战场,派遣部分的军队把伤员送到后方去,其余的部队继续前进,收拢接应被打散的部队。对于他的这个建议,八路军的指挥员都没有什么意见,别人非亲非故的这么热情帮忙,自己要是不同意还算是八路军么?

    “刘师长,我们的先头部队发来电报,在贵军近两个连的配合下,打掉了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根据他们得到的情报,这个大队是隶属于日军二十师团。可喜可贺呀!”刘伯承闻言精神大振,拿起宋锦河递过来的战报就认真看了起来,正在门口抽烟的邓小平也赶紧走到了刘伯承的身边,前线部队的任何消息对于已经和他们失去联系多时的师部都是珍贵的。

    刘伯承发下电报,略微松了口气,从他们报告的情况来看,当时日军打得很突然,团部那边比较危险,其余地方还好。部队撤退出来了,编制全部混乱了,但是没有丧失战斗力,没有逃跑,这是好现象,怕就怕吃了败仗一溃千里呀。宋锦河看了看天色,还有一个小时天就亮了。“刘师长,邓政委,我们要不要也到靠近前线的地方去看看?”

    这段时间相处,商讨作战情况,宋锦河清楚的知道,刘伯承比较专注于作战指挥中的战略战术问题。一分一秒,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一丝一毫,一个山头,一条小路,一棵树,计算得很精确。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很放心不下那里的情况,所以适时提出了这个建议,刘伯承也不推迟,点头同意了。自己手头上就这么四个团,带出来两个团,一个团经过无数战斗锻炼出来经验丰富的兵力不仅对他来说,对整个八路军都是十分宝贵的,在这种时候,他不能不着急。

    当那些受伤的士兵经过行军出现在他们视线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些伤兵望着师部的领导脸上虽然略有惭愧,却难以掩饰他们眼中的兴奋,虽然是配合友军消灭的日军,可是那是整整一个日军大队,一千多人的日军被消灭了,这仗打得舒心。他们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两支三八式步枪,戴着日军的钢盔,伤员手里还拿着步枪当做拐棍来行走……

    前线的好消息也不断的传来,从前线起飞的侦察机发现了那些失散的军队,他们并没有发生溃败,互相掩护有条不紊的撤退。为了支援他们,原本就兵力紧张的航空兵部队还是派遣了十三架俯冲轰炸机前往战场对他们进行支援。在红军历史上蒋介石的空军很让他们吃了些苦头,在长征途中更是如此,在湘江之战渡河前八万六千人的部队,在渡河时完全暴露在国民党飞机火力下,飞机扔完炸弹后,不断在江面和对岸扫射,加上地面部队的打击,渡江后红军锐减到了三万,元气大伤,那些从长征途中血战而来的指战员对飞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当飞机刚刚出现在他们头上的时候,地面的机枪火力已经准备好了对空射击,步枪也瞄准了天空。可是飞机刚刚飞到了和他们交战的日军上空就开始俯冲,扔下了一个个炸弹,机翼上的机枪也同时响了起来,这个时候才有人看清楚了飞机上的标识,“是我们的飞机!”,顿时战地上欢声雷动,大家都激动说不出话来。从来都只有自己的部队被飞机炸,这次也轮到了敌人受到这个待遇了,那些原本还气焰嚣张的日军,被飞机强大的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

    ——————————————————————————————

    抱歉,前两天忙着帮朋友的忙,原来大学的同学,关系很好,他们有点事情要办。自己在外地没有办法回来,我只好辛苦下了,这两三天给累得够呛。

第五十章 合作10(4)

    索非亚教堂别致的钟声准时响起,旅店早已准备好了早餐,面包和牛奶。曾经在东北生活过的周恩来知道在东北,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十分欧化,早餐喜欢的是面包和牛奶,他们的习惯从市区内建筑风格就可以看出一二来。几乎世界上近代建筑的所有流派都可以在此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从洛洛可到巴洛克,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从歌特式的顶尖到俄罗斯的洋葱头,从中央大街花岗石路面到成片的俄罗斯别墅式住宅……

    如果说那些都是简单的仿造的话,那么他们已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起来的建筑群,却格外的简洁和大方,在使用工料和花费极少的情况下将这些建造修建得赏心悦目,不能不赞叹他们头脑里非凡的创造力。在参观的这些日子里,周恩来看到了不仅仅是简单的仿造别人①,更多的是学习后一点点的尝试加以创新。简单的仿造只会永远落在人后,虽然现在创新出来的东西还无法和外人相比,可是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积累,终会有天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警卫员和秘书大多都是到哈尔滨才第一次体验了一下外国人早餐的习惯,吃惯了苦的他们,对面包和牛奶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在这里的这些日子,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东西。“李秘书,今天有什么新闻的?”在这里入乡随俗,每天早晨旅店和招待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在早餐的时候送上一叠当天的报纸,用于了解些情况,周恩来没有时间安排得很紧张,就让秘书在报纸里找出一些有用的新闻来读给他听听。

    在哈尔滨报纸的发行量相当大,报纸上各种信息都可以找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发生的事情都会被报道。每期报纸都会关注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情况,普及各种科普教育知识,这项工作在战争期间也没有被放松,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一直是关于战争报道和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并举为报纸三大报道重点,可以看出他们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情况。民族要有尊严,是靠枪杆子的,民族要复兴,还是要靠知识的!

    “今天关于昨天战报只是简单介绍了胜利,按照他们的习惯,除非仗打完了才让完全报道。前线的从前几天恢复进攻以来,这么些时日没有报道什么,很可能是因为在酝酿什么大的行动,所以才如此这般。可是他们一篇报道的关于国民政府的消息里面很有些名堂,颇值得玩味一番。我怀疑这是他们向国民政府吹风,估计接下来的几天这样的报道会多起来的。”

    周恩来一听就听出了问题所在,连饭也不吃了,“报纸在那里,我来看看。”看完后,周恩来靠在椅子上,“这个报道真是一针见血,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却用些事实把他要说的什么意思都表达出来了,他们这是在堵蒋介石的后门呐!”“我也是这么认为,蒋介石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日本人,所以吃了大亏,所以难免有些想法,事到如今也不允许他后退。可是要是日本人和他们私下达成什么协议那就很不好说了……”周恩来眼睛盯着报纸也开始了思考这件事情可能引发的后果,从他的眼睛上看比较醒目的地方清晰的地方黑色的大标题《日寇意撤出华南,全力解决华北与东北之事端》……

    “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周恩来点点头没有说话,警卫员就跑到了门前,门外的是一个黑龙江上校军官,对于这个人,警卫员并不陌生,这段时间经常跟随在顾正宏身边陪同周恩来的就是他。上校进来后,对周恩来说:“周将军,这是今天上午才收到的一封电报,顾副主席要收到后立刻叫我给您送过来了。”说完从文件包里拿出一个密封的档案袋递给周恩来,并让周恩来在一个文件上签了字,确认收到。这些日子,周恩来对他们的这套作风也开始习惯了起来,周恩来本来为人谨慎,对他们这种严格的制度也不反感。

    上校送完了东西就离开了,周恩来打开文件,一看马上高兴了起来,“伯承和小平他们这次可是打了个不小的胜仗哟!”一听打了胜仗,所有的陪同人员都兴奋了起来,“这次伯承和小平他们配合李将军的第五师在山西打了一个漂亮仗,歼灭了从北平流窜至山西的日军二十师团残部七千余人。缴获步枪四千余支,轻重机枪五十多挺,还有掷弹筒和迫击炮以及少量的步兵炮。这些战利品第五师只取了少量,剩下的都转交给了伯承的一二九师,这下他们的力量又强大了一分!无论是为了伯承、小平打败了日军,一二九师取得辉煌战绩,还是我们第一次和李成坤将军合作顺利,都是值得可喜可贺的!”

    后来,看了详细的战报,才知道这场战斗的曲折,先是担负防御的七七一团被日军偷袭,部队编制完全被打散。好在军队强大的凝聚力已经丰富的战斗经验让部队淘汰了溃败的结局,也为后来取得的胜利打下了伏笔。当晚距离他们最近的第五师一个连队就开始去接应,反而遭遇到日军的一个大队,双方陷入苦战,其后而来的近两个连的八路军部队加入战局后,原本已经在第五师强大火力下吃了不小亏的日军终于顶不住了,经历三个小时苦战终于完全消灭了这股日军。

    从缴获的日军物资来看,他们极为缺乏武器弹药,食品也极度缺乏,这段时间的战斗,让他们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也是他们战斗力大为下降的主要原因,否则要这么快剿灭他们也并非这么容易。在战斗结束后他们又向发生战斗的地方靠拢,一路收集打散了的军队,整个队伍越来越庞大起来。加上空中的飞机支援,后续部队也在陆续的赶来,日军在苦战一番后被迫退却了下去。

    当指挥部向前线转移后,看到的那些回来的游兵散勇都是副惭愧的表情,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战利品。一个战地记者看到了这种情况,感叹说,他们打了胜利仗并不叫我感到什么惊奇,可是他们打的败仗才真叫人佩服!后来,刘伯承看见一直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的时候对他说了很多次:你培养起来的队伍是打不跨的!

    邓小平一直很感兴趣的那些情报科的人员,从战斗开始打响后,就忙个不听,拦截日军的各种电报,搜刮所有可以在日军尸体身上找到的文件和物品。他们甚至根据士兵的特征来大概判断出是什么地方的士兵,结合华北战场的情况分析出他们属于那个师团,甚至可以分析出是那个联队的。邓小平明白这些简单的判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里所蕴涵的东西太多了,不对日本人了解到了极致的人是做不到这点的,由此可见他们为了打败日本,对日本研究之深。

    刘伯承看到部队损失不大,心中大定,宋锦河又乘机把缴获的物资都送给了七七一团,名曰补偿一下损失,对这种好事他们当然不会拒绝。面对敌情,刘伯承又动起了脑筋,这股敌人伸出了脑袋,不打也太可惜了!关键是看怎么打,日军并非单独行动,就这点部队要吃掉他们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不考虑附近的日军,在这里的晋军他们能固守已经是不错了,根本不能奢求他们能有其他的举动。

    宋锦河看出了他的想法,笑了笑,“我发个电报,让北平命令的追击部队给日军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可以了!”刘伯承拍拍头,笑起来,“我怎么就忘记了我们手中还有这么多牌,现在我们也不是孤家寡人了哟,你不说我都搞忘记了!”对于刘伯承的水平宋锦河是完全放心的,所以战斗计划交给了他来制定,唯一的不同是派遣了两个参谋给他当助手,协助他来完成。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好办多了,刘伯承关于战略战术问题的水平在中国也算得上凤毛麟角,对这样的计划当然是手到擒来。宋锦河看了他制定的计划才知道,原来军内的一些将领对他的推崇也并非毫无理由来的,当年的红军总参谋长,带领红军突破层层重围的他果然名不虚传。一个简单的伏击在他的指挥下滴水不漏,只要给他了他所需要的,就可以完全放心让他甩开膀子去干。

    首先交给各个作战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掉日军的后勤补给,这样的行动很快就触动了原本就物资缺乏的日军的神经,正如刘伯承所预料,他们渐渐把分散的兵力收拢了回来,被迫转向以掠夺进攻为主要目标。适当的诱饵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被吸引过来,剩下来就是简单的伏击战,把已经缺粮少弹的日军打得措手不及。

    周恩来亲身体验他们的日常军事训练后,一句话也没有说,事实上也无话可说。大规模的预备役训练,和军队内残酷的军事训练,都为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军队内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个战士都锻炼成钢,在预备役则要宽松得多,却也掌握了很多军事方面的技能。一般情况可以由军队应付,到了紧急关头,双方损失都很大的时候,大批数目庞大的由预备役征召来的士兵在这个时候足以决定战争的结局。

    他们军队的训练内容十分丰富,从阵地进攻,攻坚战,防御战,运动战,夜战……都得到了足够的训练,唯一的区别是有些部队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专长而已。例如在经历了长春血战后,他们十分重视城市战的训练,教会军队如何在城市中作战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防御战尤其是城市的防御战也是军队训练重点,正是因为他们这方面强大的能力加上庞大的预备队,才使得日军不敢贸然进犯,也拱卫了这些城市的安全。

    到了军队才知道他们政府和现在实现的保密措施仅仅是冰山一角,有些部队使用旧的武器系统训练很长的时间,而仓库里却秘密堆满了更好武器,仅仅是封存了起来,使用旧的武器系统,却按照新的武器来训练。当然士兵们甚至军官们都不清楚就在他们驻地的密封仓库里,封存着以后即将给他们装备的武器,战争打响了他们直接放下自己手中的旧武器留在军营,使用新的武器系统上了前线。

    后续组建的部队来到军营使用他们留下的武器,又是一支部队组建完成了。虽然对于新的武器系统可能还会有些问题,可是对于平日已经有针对性训练并且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苏联也是吃亏在于此,当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发觉根本没有有效的情报,所有收集的关于他们战斗力和装备情况的情报和他们的实际情况都有很大的出入,可是为时已晚,所造成的损失也极为严重。

    “在这里呆了也有段时间了,你们这里的人给你们什么印象?”周恩来合上手中的文件,问了问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我认为他们这里人性格直爽,有股豪气!”“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里的工人农民兄弟直爽、厚道,可是他们的商人却奸诈无比,嗜钱如命。好在他们并没有太压榨工人和农民,所以只是看不惯,也没有什么怨恨!”“我认为他们这里的人有股蓬勃向上、健康饱满的朝气,和他们相处有股青春焕发的感觉……”

    周恩来笑了笑,这段时间,这个地方给大家带来的大多都是好的印象,这也难怪,相比其余仍受到压迫、剥削的中国各地,这里的确算得上是块乐土,虽然它处在了抗日的最前沿。有些动些虽然还不是很认同,却给了人极大的启发,至少他们的出发点绝没有错。朴实的工人和那些嗜钱如命的商人,他们工作的对象却几乎都是相同的,这些商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为政府工作的,他们仅仅获得了他们赚取的利润的很少一部分,他们却是黑龙江制定的复兴计划重要组成的部分。

    战争终有天会结束,一片废墟的世界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中国缺乏科学知识,可以学习,缺乏资金,也可以凭借中国人聪明的头脑,抓住有利的时机来赚取!只要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他们眼中看到的却是希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在这个懦弱的国家里还有什么精神比这个更为重要?脑海中突然涌出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想起了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却异常聪明机灵古怪的学生们,想起了那些在工厂里长期加班却毫无怨言的工人,想起了研究所里那些彻夜不眠的教授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想起了那些在练兵场上洒汗如水的军人……有了他们,中国怎么会没有希望?在外界还是一片争论之声,民不裹腹的时候,他们就在这片黑土地上默默的做出了难以想象的成就,这也仅仅是个开始,他们庞大的计划从这些天的访问也仅仅只能窥见冰山一角,如能为中国之民主富强而努力也是每一个中国**员终身所为之奋斗的目标!

    …………………………………………………………………………

    ①中国目前成为世界中低端产品的制造工厂,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更无从谈创新二字。最近最为突出是中国DVD生产厂家,原本DVD销售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外国公司收取的巨额专利费还算可以接受,中国生产越多,外国人不费丝毫之力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而这钱全部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多转嫁给了国人。等如今DVD价格大幅度降低的时候,DVD厂家的寒冬到了,他们如要支付巨额的专利费用后,再要面临这种市场价格,很多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破产。

    ②曾有报道中国一年用于研究创新的支出仅仅等同IBM一家,我们从外国是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可是我们的创新在那里?日本之所以腾飞是因为它引进并消化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并近一步研制开发出更好的,更适用的,日本产品才为人所接受。我们可以不购买日本产品,可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在很多方面的确比我们强,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强,这就是差距。只有看清楚了差距,找出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进而超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114/ 第一时间欣赏北方之王最新章节! 作者:追忆所写的《北方之王》为转载作品,北方之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方之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方之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方之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方之王介绍:
1931年日本以1.05万人侵占东北(到1933也不过4万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兵力不过70万(不包括东北关东军),而抗日战争8却整整打了8年,我为我们民族感到悲哀!
本文讲的是乱世中用铁与火改变中国历史。
本书纯属虚构,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的未来幻想,请勿与现实挂钩北方之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方之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方之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