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雄TXT下载北雄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雄全文阅读

作者:河边草     北雄txt下载     北雄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52章攻城(四)

    (看了看前面,确实是陈圆和李年守黄河北岸,文章错误已经改动,可能没改全,希望大家指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韩城,时人又称西龙门,原属冯翊郡治下,李渊称帝后,撤郡改州,冯翊郡也就成了同州。

    后因李破袭晋阳,并迅速南下占据河东,于是,唐设陕东道行台,以御李破。

    原领陕东道行军总管的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随之兼任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如此一来,李世民的权力无限放大了起来。

    几乎整个长安北部,黄河西边儿李唐治下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在了秦王李世民手中。

    可话说回来了,这里到底是和西北不一样,太子李建成领兵守,手握十数万人马,所以李世民的权力也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此时李世民又因战事需要,改韩城县为韩州治所,从同州分了出来,辖下三县,以唐俭所部驻于韩城,守蒲津桥。

    李破率军猛攻蒲坂,龙门渡口这里,除了东岸敌军游弋来去的斥候依稀可见外,竟是一点动静也无。

    李世民又得知李破分兵守风陵渡口,俨然是防李建成率军北上之势。

    其实至此,李世民为这一战做出的种种准备,却反过来让自己陷入了两难之地。

    本来按照李世民和部下们的谋划,李破二月初率军南下攻蒲州,正在其料中,若是对方在黄河解冻之后,移师南来,那么李世民也就没什么其他选择了,只能死守蒲坂。

    可在黄河解冻之前来攻,那么李世民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

    他那会儿的野心可不止是在黄河沿岸滩头消耗晋地兵力那么简单,他仔细估算着李破兵力,其实也给李建成从潼关率军北上河东留出了一番余地。

    他的兄长李建成建功之心迫不迫切?会不会抓住机会渡河北上?那还用问吗?

    太子身上的战功已被他这个弟弟甩出了老远,别说太子了,就是齐王李元吉可也不是总想到阵前立下战功吗?何况是太子了……

    这样看似不错的机会送到太子嘴边儿,他还会弃而不顾?

    当然了,兄弟相争至今,已如仇敌,李世民断然不会存了送给太子军功,帮助太子稳固权位之心。

    李世民看到的是,太子若率军渡河北上,那一定是分兵了,李建成也是从军多年,不会做出使潼关空虚,让王世充来捡便宜的事情。

    那样一来,景象会非常美妙。

    代州铁骑是李破手中最犀利的武器,不管是在蒲津桥,还是在龙门渡口,大规模渡河参战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太子率军渡河,那么他遇到的很可能就是大队的骑兵……

    若他是李破,一定会给潼关守军以渡河的机会,引诱潼关守军北上,一战破之,而那样一来,也一定会给他李世民一些机会。

    倒时不管太子怎样,秦王都是有功无过。

    这就是李世民没跟众人说起,自己私下里打的如意算盘了。

    可见,秦王李世民既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同时,他也是一个合格的王者。

    如果李破知道他的心思,一定会十分配合,很可能会和李世民私下里商讨一下,咱们大家到底占多大便宜合适,又不损了大家交情。

    当了,战事双方的统帅要是能这般心平气和的同流合污,君王们恐怕也就都活不长久了。

    所以说,李破显得极为不配合。

    先是派兵封住了黄河北岸渡口,接着率军猛攻蒲坂,大有先下蒲坂,再渡河一战的意思。

    此时李世民便知道,最糟糕的情形出现了,敌人选择了稳固而又保守的战略,在这次战事中隐隐占据了上风。

    留给他最大的难题就是,救不救蒲坂。

    这个时候,李世民显示出了他果断的一面儿,立即率人皆温大有灵柩回乡之际,率人直入永丰仓城,杀独孤怀恩,先除了一个后患。

    接着他便留宇文士及驻守永丰仓,顺便清洗独孤怀恩党羽,捞取罪证。

    他自己呢,则马不停蹄的率两千骑趁夜进入韩城,同时传令坐镇冯翊的段志玄,侯君集等立即凿穿冰面儿,一举杜绝了敌军在龙门渡口过河的可能。

    随着两军战略的展开,唐军毫无疑问的处于了下风处。

    这个很容易就能看的清楚,李破贯彻了他自己的战略意图,唐军却只能随着战事的进行而调整战略,优劣几乎一目了然。

    而这会儿,才清晰的显示出战场上攻守之势。

    ……………………………………

    蒲坂,两天的试探性攻击过后,蒲坂城墙已被鲜血染的斑驳无比。

    唐军的旗帜依旧高高飘扬在城头之上,只是城头的两处箭楼在投炮的轰击之下,已在第二日轰然倒塌,只剩下了参差不齐的残骸。

    在接下来的两日间攻下蒲坂城的念头已在李破心里升起,结束这场没多大意义的战事的念头同样清晰无比。

    可这一天傍晚,回到大营的李破正准备召集众将前来,督促他们率军猛攻的时候,对岸来人了。

    在战事当中看到敌人的使者,李破已经不觉稀奇,在他看来,李氏父子颇为卑鄙,人家李神通派来使者,也不过是用了用激将法而已,你们父子倒好,派来使者还兼有离间,以及探查敌情的作用。

    这会儿还敢派人前来,觉着他李破颇好瞒哄是吧?

    可令李破郁闷的是,这一次李氏父子好像又得逞了。

    本来,说什么温大有死了,要送其灵柩回乡,请派人善加接应,以免误伤无辜云云,李破开始听了没怎么在意。

    温大有就算是温彦博的兄弟,死了也就死了,你不好好在晋阳呆着,却去给李渊鞍前马后的效力,如今死了还要我多予礼遇怎的?我认得你温大有是哪个?

    可过后仔细想想,接下来还真就得来个高规格接待……

    道理其实并没有多深奥,温彦博如今是他的长史,兼晋阳令,不但是他的心腹之人,而且权力上并不比任何人差了分毫。

    而这人说话虽然不怎么动听,可才干上极为难得不说,用着也很顺手,时至今日,当日的幽州降人早已迈过了降人的门槛,成为他麾下最为信任重用的人物之一了。

    人家亲兄弟死了,你若不管不顾,草草处置了事,让别人见了,怕就成了让人极为寒心的一件事了。

    要知道,李渊可是摆足了姿态,你若反其道而行之,那成什么了?

    想到这些,李破心里不由大骂,李渊这个混账东西,在晋阳时就分外的奸诈,如今当了皇帝看来是变本加厉了,连这等下作手段都用了出来。

    于是,第三天战场上一下平静了下来,李破率人亲迎温大有灵柩于河畔,不过李破恼怒之下,随行的不管是唐军士卒,还是温氏扈从,甚或是李渊派来想要去晋阳拜见萧皇后的使者,都被李破一股脑的赶走了。

    吃亏一次两次的也没什么,要是之后还容你使者过河一步……他娘的,我李破的名字就倒过来写。

    别小看这一段时间的缓冲,它打断了战事的进程,给予城内唐军喘息之机不说,也一定会影响攻城大军的士气。

    而且还是引灵归乡,平日里人们见了,也要躲的远一些,以免沾了晦气,如今在大军当中一路行过,你让军中将士怎么想?肯定不会出现哀兵的效果,倒很可能让大家觉着霉运当头,很不吉利……

    之后呢,李破也不得不分心旁顾,先后写了两封书信出去,一封给太原郡守陈孝意,让他为温氏丧葬事宜做好准备,另外一封给妻子李碧,让她安抚一下温彦博。

    为了一个根本没见过面儿,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又死在长安的人操心费力,李破承认自己确实被李渊恶心的不轻。

    将灵柩送走,他还要面对蒲坂城,这个时候,李破自己都觉着心意动摇,士气降低了不少,何况是他麾下的兵卒了。

    所以李破索性又休兵一日,晚间召集各部将领,让他们善加安抚军心,激励士气,接着第二日里他不得不亲自巡视四营,不顾“危险”,弄的盔明甲亮,高高骑在战马之上,尽量让更多的士卒看见他的模样,很是做了一回秀给人来瞧。

    尽管如此,大军还是受到了影响,歇了两天的军卒,在这一天的攻城战事当中,只登城两次,看上去还是勉勉强强,让李破愈加恼火。

    这和当初辽东城下的功防战很有些相似之处,这种间歇式的攻城方式,是非常愚蠢的,由此会多流很多血,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会困扰住军中上下,并随着时日的延长,最终导致最为可怕的后果。

    当夜,李破不得不再次召集众将前来,并用非常刻薄的语气和言辞讥讽众将的无能,并给众将定下了两日之期。

    之前非常有耐心的他,眼见战事竟然有拖延之虞,基于他那敏锐的战场直觉,耐心也就立即被紧张所替代了,他要尽快拿下蒲坂……

第553章攻城(五)

    直觉这东西听上去很虚幻,也很不靠谱,可很多人的直觉都很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其实这并不难解释,因为所谓的直觉,很多时候都是一系列事件带给你最为直观的感觉,你自己暂时没办法解释因由,却已受到影响,于是便也成了直觉。

    而战场上所谓的直觉又不一样,那几乎都是经验给予一个人的本能反应。

    就像现在,李破感觉到了危险,这不但是因为蒲坂很可能久攻不下,与他的战略意图相悖,还因为西岸的唐军太过安静,让他感觉非常不好。

    而接下来从龙门传来的消息也让李破有了紧迫感,唐军在龙门渡口凿穿了冰面儿,那么驻于龙门的大队骑兵也就不可能在龙门过河了。

    布于龙门的骑兵,实际上也是李破给布置下的战略留下来的余地所在,一旦他在蒲津桥吸引住了唐军主力,那么便可渡河,袭于唐军之后。

    所以说,再保守的战略,也会为进攻做出准备,一开始就打算死守的将领,肯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

    如果一支大军陷入了必须死守一处的境地,其实大概也就意味着这支兵马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

    就像当初王世充守洛阳,开始的时候跟李密你来我往的较量,旁观者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王世充还有着传略回旋的余地。

    可到了击败宇文化及之后,他和李密再次交手惨败而归的时候,他就只能缩在洛阳城中不敢出去了。

    最终还是李密没能熬得过王世充,其实不在于其他什么,只在于洛阳城不是别的城池,那是杨广修建的新洛阳,这个时空中最伟大,也是最坚固的城池,连长安都要略逊一筹。

    此时,韩城当中,和李破其实差不多,李世民也没有了多少选择。

    蒲坂作为当年的河东郡城,一直以来都是联通关西的粮草转运之地,裴氏所在的绛郡则是整个河东的中心,与晋阳王氏一南一北,分庭抗礼,其实两家能够传承至今,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两家所在的位置。

    无论平安时节,还是战乱之际,晋地的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往两处战略要地集中,这保证了两处的繁华与兴盛,同时也为两个晋地大族带来了诸般好处。

    如今呢,对于李唐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绛郡和晋阳了,战略环境让蒲坂的战略意义终于凸显了出来。

    同时也就成为了李破和李唐争夺的重点,李破猛攻蒲坂,想要封住李唐进袭晋地的道路,李世民呢,也就不用问了,短时间内收复晋地的希望越来越是渺茫,蒲坂再失的话,按照当下的说法,那就是晋地将不复有矣。

    这一晚,秦王李世民在韩城与内史令唐俭等商议许久。

    唐俭此时也感到了挫败,“敌军至已多时,未显过河之意,如今之计……可与李定安划河而治焉?”

    这显然是承认失败的言语,众人一下便安静了下来,唐俭地位非同寻常,身在中枢之外,也有着从龙之功在身,之前还与李渊交好,和诸王多多少少都有着交谊,这样一个人担任内史令是非常合适的。

    劝谏皇帝,平衡诸王争斗,既非太子心腹,也非秦王府门下,深得李渊信重。

    所以说,旁人说这样的话之前要考量一下得失,唐俭不会,他言下之意,该是与李破谈和,并布置沿河防御的时候了。

    之外呢,他也认为,时间紧迫,若是等李破攻陷蒲坂之后再与李破相谈,除了徒增伤亡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也就是说,他想将被困蒲坂的唐军接出来,因为就这样在西岸眼瞅着蒲坂陷落,怕是会让唐军上下寒心。

    李世民听了,面沉如水,现在他心情非常恶劣,独孤怀恩之事好像一块大石压在他的心头,他感觉到,自己应该回京一趟了,不然的话,那些跳梁小丑不定怎么在父皇面前编排他呢。

    所以,当前战事要速战速决,而且还得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让他回朝之时也好说话。

    唐俭的建议很稳妥,却不是他想要的……

    此时他对唐俭已经非常不满,当初他便有意让王行本等自守城池,守住了有功,守不住也没什么。

    其实呢,就是将蒲坂扔给李破攻打,以骄敌之心,轻易夺下蒲坂,士气正盛的李定安定会图谋过河……

    唐俭那会儿说的是什么?以弃王行本等人于不顾,定有伤晋地人心云云为由,派了独孤彦云等率军助王行本守城。

    和如今的说法多有相似,看似图谋长远,但犹犹豫豫,畏首畏尾之处,实是让人着恼。

    谈和?过后你唐茂约没什么,我却要备受攻讦……你倒真不愧是父皇的心腹臣子……

    想到这些,李世民心意已定,环视众人良久,才道:“我有意率军过河援蒲坂,尔等可愿随我一战?”

    拍击胸甲的声音顿时响作一片,将军们其实不管那么多,就算有人觉着唐俭说的有道理,可说到作战,他们却更愿意跟随在秦王身后。

    其实如非唐俭身份特殊,李世民不愿与其为难,不然的话,将唐俭架到半空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唐俭这人的弱点和裴寂很相似,没多少战功在身,也就不用提什么军中威望了,当初出征很多人提议唐俭领兵,其中有多少皇帝授意的成分在里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其实李神符,屈突通等来陕东道才更合适一些。

    唐俭皱着眉头刚想说话,李世民已经先一步笑道:“唐内使莫要担忧,我非无谋之人,今日一战,只为保住蒲坂,稍挫敌军锋芒尔……”

    “我与敌军相持已有些时候,敌军定有懈怠,再加蒲坂屡攻不克,敌军必然焦躁,我与对岸又只有浮桥相连,如此敌军对我定是疏于防范,趁隙攻之,当收奇效也……”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战谁愿领兵先行?”

    声音未落,已经有人道:“末将愿往。”

    正是继任慕容罗,统领秦王亲卫的翟长孙。

    ………………………………

    等士气满满的众将散去,唐俭颇为钦佩的看了一眼高居于上的秦王殿下,在这等关头,稍微聪明的人都能看的出来,战事处境已极为不利。

    可秦王三言两语间,便激起众将士气,让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跟随自己一战,这是非常难得的领兵才能。

    而且,秦王并非鲁莽行事……

    想到这里,唐俭暗自道,若光以领兵之能观之,秦王确为诸王之首。

    可以说,他对秦王观感很是不错呢。

    可话说回来了,作为陕东道行军副总管,他没有什么拖秦王的后腿儿的意思,要评价他的作为的话,用一句尽忠职守来形容并不为过。

    此时就是这样,虽说李世民不同意他的建议,他见秦王心意已决,便也没有在众将面前多做反驳。

    可私下里,有些话他却不能不提。

    “殿下欲过河一战……臣虽疏于韬略,可也知晓与殿下当初所定之谋大有相悖,仓促行事,胜则罢了,一旦……敌军乘势过河,可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脑袋已经隐隐作痛的李世民当即就在心中大骂,他娘的真是晦气……

    当然了,古人有云,未虑胜先虑败,挑不出毛病来,而且还没在众人面前说,而是两人相谈,分寸把握的很好。

    李世民揉着额头,压下了满腔的火气,道:“兵凶战危,此战本王……胜算不多,可要说敌军过河来攻……”

    说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自主的笑了,既笑唐俭不知军事,问出了蠢问题,也笑自己却还得耐心给他解释,再者,那就是笑父皇“知人善用”,身边出了裴寂那样的废物不说,李元吉,李神通等无能之辈也都领兵出战,才招致今日之局。

    可父皇好像没什么自觉,却还派了唐俭来这里,若他这个秦王回京,是不是守在黄河边儿上的就成了唐俭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却是觉得,如果他回去京师,让太子全领陕东道兵权看上去会更稳妥一些呢。

    不过,这样的念头也是一闪而逝罢了。

    于是心不在焉的随口接着道:“以如今情势观之,李定安若有渡河来攻之意,又怎会逼得本王率兵去救蒲坂?”

    说的不很实在,唐俭默然,却是打定主意,要多领些兵马驻于河滩,一旦前边儿战事不利,接应秦王所部退后之外,就全力守住滩头。

    这个时候,唐俭对太子李建成也多了几分不满。

    十余万大军驻于潼关,无所事事,他去信几次,都没能劝动太子分兵,致使黄河西岸兵力一直颇为薄弱。

    若非如此,有潼关兵马来援的话,不论进退,都不会有行险之说,可现在……

    如此只以争位为先,置大局于不顾的行径,太子在他眼中看上去可就不是那么英明了呢……

    实际上到了此时,无论是李世民还是唐俭都没有怎么意识到,战略目标一改再改之下,已经完全进入了敌军的节奏,和当初李神通也没什么区别。

第554章攻城(六)

    (阿草把韩城和冯翊弄混了,可不太好改了,下面的情节韩城和冯翊会回到自己的位置。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高如木楼的登城车终于出现在了战场之上,因为吊桥已被斩落,撞车也有了用武之地。

    这一天的攻城战在开始的时候,攻城大军便狂暴了起来,不再顾忌伤亡,一**的攻势再无任何停歇。

    攻城士卒密密麻麻几乎铺满蒲坂城墙,人人争先,各个奋勇,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时近正午,东城两尊登城车终于在牛马拉拽之下缓缓靠近城墙,蒲坂城内的守军也就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登城车这样的大家伙一般来说没有太多对付的办法。

    想要将其摧毁,一个是投炮,可在几天的攻城战当中,城内投炮早已损失殆尽,石块在天空肆虐,却是敌人的投炮在屡屡发威,城内的早已没了什么声响。

    然后是火攻,这种效果就很不理想,想要将登城车点燃烧毁,除了你有燃油,这个时节的油料肯定是不成了。

    再有就是出城作战,将敌军击退,顺势拆毁登城车。

    无数的撑杆,圆木从城头伸出来,想要抵住楼车的靠近,可在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怪物面前,都是螳臂而已。

    长一些的,刚一接触,不是被顶飞就是干脆折断,短一些的却根本无法靠近楼车身边。

    当车顶上厚实的木板砸下,轰然一声大响,拍在城头垛口处,终于露出车中拥盾持刀的士卒……

    “报,南城数百骑出城。”

    “传令给阿史那吉乎,让他领一千骑去南城。”

    这样的垂死挣扎,李破并没放在眼中,蒲坂守军已是瓮中之鳖,这会儿出城纯属找死,实际上,在李破看来,蒲坂之所以能屹立至今,还没谁能攻入城池。

    一个是确实有点险峻的意思,一个呢,则是没人愿意耗费兵力用在这里罢了,不然的话,大军环城而上,就尧君素那点兵力,早就被李唐灭的渣也不剩了。

    唐军可不是突厥人,他们的攻城手段未必比自己差了多少呢。

    军令很快传下,旁边的一队骑兵立即离队绕城南去。

    “传令,敲响战鼓,告知各部,成败在此一举,率先登城而入者有功,后退者斩。”

    到了这会儿,李破也不做他想,先全力破了蒲坂再说。

    此时,城头之上已是杀声大作,无数守城兵卒猬集在一处,和登城车涌出的敌人杀做一团儿,飞射的箭矢一下便密集了起来。

    攀城的将士也受到了鼓舞,奋力攀爬而上,跟守军激战于一处。

    此时城上城下,喊杀声一片。

    石块在天空中尽情飞舞,流矢四射,带着锐啸时不时饱饮鲜血,两军士卒在城头忘我厮杀,人影如同饺子一般从城头落下,各式各样濒死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足矣令常人毛骨悚然。

    就在这纷乱之际,徐世绩带着五百兵悄悄来至城墙拐角处,随即便竖起了云梯。

    这位从河南战乱之地走出来的乱世豪杰,对攻城战那是一点也不陌生,之所以这会儿跟元朗请令攻城,也是看着城池陷落在即,要来争一争功劳了。

    随元朗南来的他,渐渐得到了元朗的信任,帮其出谋划策,很是努力的样子,但徐世绩知道,这年头儿没兵没将官儿再大也就那么回事儿,人们想看到的,也是敢打敢杀的汉子,没有军功在身,走到哪儿都得被旁人压上一头。

    所以这个时候带兵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河南乱军将领的狡猾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他没打算在正面跟他人挤来挤去,而是寻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上面就是箭楼,被投炮砸塌了的箭楼。

    所以云梯要长一些,爬上去的时候也要多爬一段儿,但没关系,别看城破在即,他觉着守军的劲头儿还足,可得厮杀上一阵儿呢。

    此时,云梯已然竖起,徐世绩脸色渐转狰狞,被鲜血和厮杀声刺激的早已有点忍耐不住的他,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死死握着刀子,举起来在头顶挥舞了几下,没有任何废话,率先爬上云梯……

    在城南拐角处,五百唐军骑卒迎头便碰上了晋地铁骑,双方都有着准备,也并不畏惧对手,在狂奔的战马上,骑士们挥舞起雪亮的环首刀,在疾驰中交错而过。

    随即,一蓬蓬的鲜血喷洒而出,惨叫声连成一片,无数的身影栽落下马,骑兵的交战向来短促而又激烈,当高大的阿史那吉乎意犹未尽的策马而回的时候,已没有几个唐军还能安然坐在马上回头再战了。

    随后他们便被后面防备有人冲过阻拦的一百骑卒淹没了,代州铁骑到底有多精锐已经不用多说,斩杀这五百唐军骑军用不了多少功夫,也没怎么费劲儿,即便他们都是关西骁果,正经的皇室卫士,也是如此。

    而这些骑卒明显出来的早了些,即便战术上是正确的,也没什么意义可言,在李破麾下马步军旅齐全的时候,确实如李破所想,出城求战的人都是在找死,此时派兵出来,也确实带出了垂死挣扎的意味。

    …………………………

    “报,尉迟将军命我禀报将主,对岸唐军有过河之意。”

    听到这个消息,李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早有预感之事,只是看早晚而已,如果他兵力再雄厚一些,一定会放唐军过河,然后歼其于城下。

    现在却是不成,城破在即,若让唐军过河站稳脚跟,依城而守,他短时间内撼动不了这样一个蒲坂城,加上后面又有源源不断的补给送上,就算他召回各部,到时也就成了和唐军决战于蒲坂城下的一场战役了。

    那样一来,不管李唐如何,对于他李破治下的人们来说,影响却将是全方面的。

    所以他的处置也就可想而知了,“传令给张伦张将军,让其退后整军,若唐军过河,视情形援尉迟偕,守住河滩。”

    “来人,去传令给宇文将军,让他率军加紧攻城。”

    “传令罗士信,率两千骑去北城,受张伦辖制,若城中守军出城,破之即可。”

    ……………………

    蒲津桥头之战爆发的非常突然,守卫黄河滩头的唐军只稍一修整,便鱼贯冲上了蒲津桥,与察觉异样,刚刚列阵完毕的尉迟偕部展开了夺取滩头的战事。

    箭矢一蓬蓬的升起,落在桥上,顶着盾牌的唐军士卒不时中箭,落入黄河冰水当中,迅速将河水染成红色。

    唐军的攻势同样的狂暴无比的,一个个身披重甲,从西北风沙中走出来的关西精锐,仆一熬过箭雨的攒射,便露出了他们的狰狞面目。

    挥舞着各式各样重武器的他们,本就是秦王李世民麾下最为骁勇善战的亲军卫士,同时在历次战事当中,也是破阵陷城的先驱所部。

    他们将秦人的武勇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他们走过浮桥,踏上河滩的一瞬间,便迅速的以五人为一队向列阵于河滩的尉迟偕部发动了猛攻。

    前秦以来,自古精兵出秦地便是人们的共识,秦人的勇名不用作太多描述,尤其是西魏立国之后,秦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再一次横扫天下,威名更上层楼。

    这样的历史传承,加之天下大乱之际,秦人的骄傲和彪悍顺势来到了巅峰时期,当他们身处战阵之时,什么幽州步卒,什么河南健儿,什么晋地壮士,什么两淮精兵,都不会放在他们眼中。

    充满野性的嚎叫在河滩上响起,一个个高大健壮的身影披着重铠,像蛮荒走出的怪物一样依次撞上了排列严整的盾墙。

    有的直接被长枪刺穿,有的被盾墙反弹回去,立即遭到长枪攒刺,有的则凭着蛮力直接破墙而入。

    唐军渡河之战开始的很突然,却显得尤为坚决而果断,只一接触,便直接带过了序幕,将**处呈现在人们眼前。

    有的人会说,这样过河也太简单了些,可战争就是这样,只要水面上有借力之处,渡河大军又兵力雄厚的话,一般来说是很难阻止他们渡河成功的。

    渡河大军最怕的其实不是渡河过程中遭到攻击,而是如何在河滩站稳脚步的问题,而且,对于渡河大军而言,最可怕的是半渡而击。

    唐军以精锐为先导,鱼贯过河,好像顷刻之间,黄河两岸,喊杀之声便以震天动地。

    箭雨不断在黄河东岸升起,落在浮桥之上,浮桥上的唐军士卒像下锅的饺子般中箭掉落河中,很快河面上便有无数人头浮浮沉沉,有的顺流而下,有的则聚集在浮桥左近,流出的鲜血将河水慢慢染成红色,景象骇人之极。

    可活着的人依旧在拼力搏杀……

    尉迟偕所率数千步卒可不是薛举的义军,他们中间充斥着府兵,很多人也都曾面对过辽东风雪,又在晋北诸般战事中得到磨砺和补充。

    他们的勇悍和坚强同样不用过多的描述,作战经验比唐军其实更胜一筹,在面对唐军先驱猛攻的时候,表现的游刃有余……

第555章攻城(七)

    黄河滩头的战事激烈而残酷,唐军汹汹而来,尉迟偕部也并不畏惧,与唐军在滩头短兵相接,只不到半个时辰,便将黄河滩头变成了尸骸累集的地狱。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也真应了李世民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步军一旦迎头碰上,纠缠在一起的话,就看谁的攻势更猛,谁的求生**更强,谁又能坚持的更久了。

    唐军过桥的人越来越多,在黄河岸边渐渐排成阵列,这是唐军在岸边站稳脚跟的先兆,而前面厮杀声越来越大,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上前,鲜血开始肆意流淌,人命在快速消逝。

    当然,别看厮杀越来越是惨烈,背后不远便是营寨的尉迟偕所部却没多大危险,两边儿在河岸上同样都没有设置过多的障碍,想放对方过河一战的意图其实都很明显。

    之前战略上的你来我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唐军过河求战,李破大军则成了守卫滩头的角色,这无疑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

    就在战鼓隆隆,唐军帅旗慢慢前移,督促众军过河的时候。

    蒲坂西城门终于大敞四开,一群人乱纷纷的冲出了城门,看上去像要对尉迟偕来个前后夹击。

    大军偏后一些的地方,一杆大旗之下,尉迟偕神色如铁,听人禀报唐军出城的消息,只是微微撇了撇嘴。

    “传令给王大贵,让他拦住城里出来的兔崽子,放过一个来,我唯他是问。”

    腹背受敌?作为杨氏子弟,又在晋地随李破征战多年的他,既然带兵来到这样一个“险要”之处,又怎么会怕什么腹背受敌?

    他的目光此时只死死盯着对岸的唐军帅旗,上面一个大大的李字,显示出应该是李二到了,尉迟偕暗自嘟囔,这要是平地上,老子定要率人砍下李二的脑袋,倒时众人谁还敢在他面前昂首挺胸?

    那些连续撞开三道盾墙,慢慢向他中军前行的唐军精锐,都不能阻止他那美好的yy。

    实际上,到了这会儿,别看唐军攻势越来越盛,可河滩之战却已然接近了尾声。

    张伦的战旗出现在了尉迟偕部侧后,两千骑兵随之而来,如风卷残云般将出城守军一扫而空,更是差点冲入了西城城门,抢了步军的功劳。

    一看形势不妙,便开城逃走的吕崇茂死于乱军之中。

    李世民这次并没能创造什么奇迹,训练有素,屡经战阵的晋地军旅用更为强悍的身姿,和更为有序的战略战术,让唐军了无所得,并损伤惨重。

    在张伦部到来之时,唐军战旗摇曳,退兵的号角声呜呜咽咽的也响了起来。

    颇有损伤的尉迟偕部自然不会任由唐军施施然退回西岸,战鼓声中,兵卒齐力向前,到底撕下了唐军一个血淋淋的尾巴,而退回西岸还要过黄河浮桥。

    蒲津桥上的唐军承受着一**箭雨的洗礼,一战过后,河滩上,浮桥上,唐军的尸体铺了一层,鲜血让是将桥面染的通红。

    算是立下一功的尉迟偕在见到张伦的时候,头一句就是遗憾的道:“可惜,未能等到李二过河,不然咱们兄弟齐心合力,定能擒了李二送予将主……”

    嘴巴上说着,其实看着来援的竟然是张伦这厮,尉迟偕心里也大跳了两下,要知道去岁冬末龙门一战,张伦虽受重赏,可名声在各部将领中间也坏了不少。

    这要是张伦隐在一侧,想要等李二过河再来抢功……尉迟偕不由暗骂了一句,他娘的好险。

    张伦有没有这样的心思?那根本不用问,如果是他统帅大军,就算眼瞅着尉迟偕部全军覆没于河滩之上,他也一定要等到唐军中军过河再说。

    因为以现有的兵力,是有着将李二留在黄河东岸的可能的,既然有这种可能,那也就不妨试一试嘛,至于尉迟偕的死活,张大胡子这样的人才不会去想呢。

    可惜,他既不敢旁观尉迟偕部与唐军死战,也不能真的放了唐军中军过河,他的顾虑可多着呢。

    作为新降之人却能占了一个卫府将军的位置,军中不知多少人在眼红,而且,隐约间他在军中已经有了些见死不救的名声,若再胡乱行事,就算李破不砍了他的脑袋,同僚们也必然会群起而攻。

    他在晋地军中根基本就浅薄,如果被同僚大肆排挤,最终会落得什么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军令很明白,不需建功几何,只需阻拦唐军过河而已,根本没有让他们放手施为的意思。

    所以张伦这会儿挠着大胡子,心下也是颇为遗憾,两次都见了秦王的影子,却都没抓住,他这里也很不满意呢。

    可他和尉迟偕一样,也嘿嘿笑着道:“尉迟将军说的是,听闻李氏二郎勇猛善战,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还不是让人前来送死,自己却缩在后面当个龟儿?可惜,可惜……”

    等到两人合兵一处,牢牢守住滩头,并派人报于李破,他们两个就再没等到后续的军令,只能眼巴巴的瞅着罗士信的骑兵在城下转圈挑衅。

    当然,他们也没等多久,这次没有陈圆相争,宇文镬中奖了。

    他部下悍将赵世勋再次首建登城之功,在城头连斩数人,成功站稳了脚跟,王行本所部不出预料的成为了攻城大军的突破口。

    因为他面对的不是攻城大军主力,又见城下大军分兵而去,各人先就松了一口气,这样的松懈看似不起眼儿,可在胶着的攻城战中,却显得尤为致命。

    加之不久传来的吕崇茂开城脱逃而走,一时间王行本心神大乱,立马便有了逃命和归降的心思。

    主将分心旁顾,还能指望部下士卒去拼命厮杀?

    当然了,像王行本这样无端陷入进来的草头王,大多都是为人所并的命运,他们作战意志并不坚定,也看不清前路如何,胡乱站队的下场皆是如此,即便活下来得个一官半职,以他们的才能和品性,多数也落不了什么好下场。

    北城城破在即,王行本当即就降了……

    随之,东城徐世绩率五百兵登城而上,在东城建功,独孤彦云眼见城头即将失守,率众退入城中,死战不降。

    等大军从城门蜂拥而入,他这种垂死挣扎除了显示出几分关西人的壮烈之外,也就激不起太多的浪花了。

    独孤彦云战死,按照既定的命运,到了如今,日后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九将如今还剩下了几个呢?

    至此,围绕着蒲坂的战事也便告一段落了。

    插在蒲坂城头的唐军战旗冉冉而落,日月星辰旗重新占据了那里,除了为这个人命如草的乱世添了几分注脚之外,并没有改变什么,也不足以改变什么。

    两个巨人在这里碰的火花四射,夹在中间的蒲坂自然不会安然无恙。

    蒲坂城中的百姓已经不剩多少了,当初尧君素在蒲坂抗拒李唐,被围多时,蒲坂城中军民就差不多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等到尧君素被人所杀,王行本率众先投李破,接着叛而投唐,吃了几天饱饭的蒲坂百姓再次迎来了战乱。

    到了如今,当初颇为繁华的蒲坂城,已然面目全非,一城百姓十不存一,可以说这里的人们是晋地遭受战乱之苦最为深重的地方之一。

    当李破一战而定蒲坂的时候,城中已经看不见多少壮年人的身影,连孩子和老人都不见几个,剩下了大多都是一些女子妇人,景象和北边儿的马邑有那么几分相似。

    王行本和吕崇茂的人头很快就爬上了城头的旗杆,虽然李破对这种野蛮至极的手段多有厌恶,可若不让众人很直观的看见这些罪魁祸首的下场,以这年头人们的秉性,有那些胆上生毛的家伙就敢重蹈覆辙。

    对于独孤彦云,李破做的就很符合当世的规则了。

    他将独孤彦云和那些战死的关西骁果的尸体都挑了出来,陆续送去了对岸。此时,他的图谋已经变得长远了起来。

    如果独孤彦云还活着,下场估计和王行本也不会有什么区别,可人家已经死了,那就不妨大方一些。

    而且,如今西入关中,挥军长安的想法已在李破脑海里生了根,让关西人在见过他的威风之后,展现一下他那“仁慈”和“礼貌”的一面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了,听到张伦和尉迟偕的禀报之后,他心里也有些遗憾,要是知道李二亲自率军渡河,那么将其放过来……

    好吧,确实有些贪心不足了,如今一心求稳的他,已经完全实现了他之前锁定的战略意图,再要强求其他,说不定就要被崩了牙齿呢。

    李破并未在蒲坂多做停留,这一战在他看来,意义不大,而且有着重锤敲骨头的嫌疑。

    一些精力旺盛的家伙再次提出乘胜渡河的建议,都被李破不客气的压了下去,之后几个家伙或多或少都被收拾了一番。

    随即,李破令李年率两千骑沿黄河北岸哨探,一旦有人有过河之意,也不需守住渡口,有着蒲坂作为依托,谁要过来,都将在野战中面对代州骑兵的扫荡。

第556章回军

    虽说李破认为蒲坂之战有些得不偿失,远不如取晋阳,破李神通两战意义深远。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可战争这东西,只要打了,而且赢了,那么一般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好处。

    就像此战,一来呢,确如他自己念叨的那样,有了蒲坂在手,和龙门立呈犄角之势,唐军再想渡河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呢,整个晋地的战略版图一下完全了起来。

    随后,李破也便令李年驻守黄河北岸,尉迟偕领孙仁祖等驻守龙门,尉迟恭兼临河郡郡尉率兵守蒲坂,在黄河沿岸筑起了防线,和李唐隔河对峙。

    还有个好处是,徐世绩在破城之际出力不小,算是过了试用期,可以用上一用了,人家徐世绩毕竟是名人,命大不说,能文能武的样子确实有点潜力股的意思。

    宇文镬的部将赵世勋也渐渐崭露头角,两次攻城都能率人登城而上,勇力已不用多说,总管府左二领军的位置也就有了人选,亲军卫士嘛,总归要敢打敢杀的汉子来统领。

    破城之后还有惊喜,俘获秦王府主簿薛收,参军薛元敬叔侄两人。

    这两位都是河东蒲州人,也就是现在李破治下临河郡人氏,侄儿要比叔叔大上一些,薛收年纪还不到二十,薛元敬二十出头儿。

    看他们的年纪就知道,这叔侄两人如今并没有多大的名声,而河东薛氏也算不得什么门阀。

    只是薛收的父亲很有名,他的父亲叫薛道衡。

    薛道衡生于东魏静帝兴和二年,曾仕北齐,北周,前隋,尝以文史通达而闻名于世,在世时更与李德林,卢道思等齐名。

    可以说是当时文坛泰斗一样的人物儿。

    直到大业五年,因触怒杨广,而被杨广赐死。

    后来许多人为薛道衡喊冤,没办法,作为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儿,这人在当时名气非常大,门人弟子以及友好数不胜数,真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是门阀胜似门阀。

    如今杨广已死,喊冤的人声音就更大了,各处诸侯的史官儿们在历数杨广之罪的时候也不会绕开薛道衡,大多都言杨广嫉妒薛道衡文采,所以杀之。

    当然了,这也是有依据的,杨广自诩文韬武略皆在超等,换句话说就是自古以来,文武第一的非他莫属,所以既看不得什么名将,也容不下贤才,于是薛道衡也就死了。

    可实际上呢,杨广并非一个嫉贤妒能的皇帝,他只是太过自负了,一国君王能自负到他那个程度,才叫亘古皆无。

    其实只看薛道衡死的这个时间点就知道,他的死和高脱不开干系,而身在中枢,参与机要的他又怎么会脱开当年的储位之争?

    当然了,说这些并无多大意义。

    薛收是薛道衡的老来子,借了父亲的光儿,文名颇显,还很孝顺,薛道衡死后,薛收发誓不仕于隋,在晋地文坛名声很不错的样子。

    实际上以当时他的年纪也当不了什么官儿,如果非要进官场的话,杨广还在呢,还能有他的好儿?

    巧的是,杨广气数儿渐尽,没过几年就弄的天下大乱了。

    李渊率兵南下长安,薛收动了心思,在首阳山聚众准备起事,可惜,河东有个尧君素,闻听消息立即取了薛收家人逼着他老实的回到蒲坂。

    后来李渊投机成功,在长安招贤纳士,贤名日甚一日。

    在蒲坂城中饿的眼睛发蓝的薛收又忍不住了,这会他没顾忌什么家人不家人的,偷着逃出蒲坂去投了李渊。

    那会李渊身边的人多不胜数,可显不出晋地来的小年轻儿,还是因为他是薛道衡的儿子,房玄龄举荐他入了秦王府供职,正好他的族兄薛德音,侄儿薛元敬也在此处,三兄弟算是团圆在了一起。

    这个年月,晋地还是很出人才的,除了刘武周那样的大反贼,文人这边儿都是三个三个的出。

    晋阳温氏兄弟被后来人称之为温氏三杰,颜氏兄弟则有颜氏三雄的名声,薛氏这边也是三个,官儿没人家大,名气却不小,被后来人称为河东三凤。

    实际上,从如今的情形看就知道,人家那兄弟几个算是名副其实,薛氏这三位因为年纪的关系,无论名望还是才干,与其他两家人都无法相比。

    可他们扎堆在了秦王府,算是祖坟冒了青烟,成了标准的潜力股。

    可惜,很多人的命运都已改变,包括薛收和薛元敬叔侄两人,他们随秦王李世民出掌陕东道行台,因为是蒲州人氏的关系,被唐俭派来蒲坂。

    打着什么样的算盘不问可知,没指望他们助独孤彦云守城,只是想借助他们薛氏的名望安抚蒲州人心罢了,野心不大不小,却害得叔侄两人成了俘虏。

    捉住了秦王府的狗腿子,李破自然要见上一见。

    说实话,李破已经见了不少晋地英才,他对其中文人的优容也已不是什么秘密,可这两位……

    嘴上没毛不说,还口口声的不仕于隋,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谁告诉你晋地李定安是隋室之臣了?

    好吧,李破见了这两个人之后挺失望的,一来呢,两人年纪太轻,为官经历上也很浅薄,就算效力于他,也托付不了什么重任,最多是给他们些抄抄写写的活计。

    换句话说,两人难当大任,妄自有着秦王府近人的名头儿。

    二来呢,他在这两个人身上明显感觉到了他和李渊的差距,人家李渊随手一招呼,两个人屁颠颠的就从了,到了他这里,就翘起了尾巴。

    再者说了,薛氏在屡经战乱的临河郡也谈不上什么威望不威望的了。

    你个三无人员还这么傲娇,李破非常的不满意,于是大手一挥,两个薛氏子便被送去了晋阳牢狱看押,跟李神通等人作伴儿去了。

    临去之际,李破还颇为刁钻的问了薛收一句,“即有孝悌之名,汝之家眷如今何在?”

    好吧,李破若是看谁不顺眼起来,那肯定是拿起刀子就往对方痛处乱捅,还保准能捅的你很疼。

    薛收的家眷……好吧,尧君素既不是君子,也不是什么吃素的人,薛收一走,就将其在蒲坂的亲人杀了个精光。

    薛收听了心里不管什么滋味,不过整个人看上去都蔫了。

    嗯,这只是个插曲,李破看的其实很准确,这叔侄两个不是没有才干之人,可比起他们的长辈薛道衡来,那是天差地远,当然了,他们最大的缺点其实就在于一个年轻上面。

    在这个时不我待的年头儿,他们多数只有静待承平的份儿,潜力股毕竟只是潜力股而已。

    …………………………

    李破在蒲坂其实只留了两日,便率军回转绛郡。

    好在,裴世清没弄什么幺蛾子,不然打了胜仗,心情却不太好的李破一定会让他知道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别看李破对裴世清提防有加,瞅着人家也不太顺眼,可裴世清做的事情却让李破非常欣赏。

    作为河东裴氏大阀的阀主,又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年头儿,能将大部分精力致力于春耕秋收这样的事情,可真不多见。

    裴世清确实也是当世世族人家中,少有的认为使百姓饱暖,祸乱自平的人物之一。

    所以这位裴氏阀主对征伐之事不太上心,却极力建议李破安心种田,好让晋地百姓快点能吃饱肚子。

    不管是邀名之举,还是韬光隐晦的策略,反正在李破率军攻蒲坂的时候,他在绛郡算是兢兢业业,已经为春耕做好诸般准备。

    他做的很对,因为这非常合李破的胃口,所以李破也不去管这人到底作何想法,只是对他所做的事情做出了肯定。

    当然了,欣赏归欣赏,已经定好的安排是不会变的。

    至绛郡的第一天,李破令大军各部就地修整,晚间没用裴世清给他接风,而是邀裴世清入府共饮。

    当裴世清喝的晕晕乎乎走出来的时候,嘴里也是一阵阵的泛苦。

    绛郡太守看样子是做不成了,那位在将李唐整个逐出晋地之后,回过头来,终于要拿东边那些没眼色的家伙们开刀了。

    方才话说的可是好听着呢,裴氏居于闻喜一隅,威望却著于河东,当日晋阳王氏助他平定太原,出力犹多,裴氏呢……

    响鼓不用重锤,聪明如裴世清怎么会不明白这话的意味?

    晋阳王氏和闻喜裴氏一南一北,领袖晋地门阀世族多年,晋阳王氏如今被连敲带打,已是全力助这位成事。

    裴氏又做了些什么?除了望风而降之外,好像还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看上去裴氏比王氏损失要小的多,可话说回来了,这也意味着裴氏在人家眼中有着三心两意之嫌。

    如今这位虽还没有称王称帝,可已有晋王之实,用得着裴氏威望之处还能有什么呢?

    有着这样一位主公,其实裴世清乃至于裴氏都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裴世清望了望星空,估计是想观测一下天象,看有没有什么大星闪耀之类的异象,可惜,除了满天的星斗,他什么也没看出来。

    垂下头的他终于心里暗自叹息一声,上党,长平啊……

第557章布置

    上党郡太守严宗,长平郡太守陆浩然两个人都是当地世族的代表人物儿,他们之前一个是上党郡别驾,一个则任职长平郡通守,如果想要升迁,按照隋律他们基本不可能在当地任职。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两人如今之所以爬上了郡守的位置,只是沾了隋末战乱的光儿,没有什么别的说法,陆浩然是大业十年因郡城有人作乱,他带兵平叛而得太守之职,严宗也差不多,比陆浩然晚了一年成为上党郡太守。

    这么一来也就清楚了,两个坐地户上下其手,篡夺郡地,之后便也将郡地看成了自家地盘儿,护的还挺严实。

    他们倒也没多大的野心,李渊率兵南下的时候因为兵力并不充足,前面又有宋老生,屈突通等大敌,也就没怎么顾得上他们,只派张伦等略上党,长平两郡。

    张伦当时领兵不多,先攻严宗,几仗下来,严宗就顶不住了,向陆浩然求援,陆浩然可好,想都没怎么想,就言曰,李渊乃太原留守,治有晋地,正是我等上官,怎好相抗?

    于是人家直接降了李渊,严宗则被吓了一跳,这是要腹背受敌的节奏嘛,随之投顺。

    等到李破引军破晋阳,随即南下河东,一战之下大败李神通,势如破竹,几个月下来,就将河东搅的天翻地覆。

    这两位不约而同的又降了李破,按照他们养成的习惯,不管你王旗变幻,两郡之地还是要咱们来治理,不然的话,那么多的诸侯,咱们投谁不是投?

    不用多说什么了,这两个都是隋末战乱催生出来的怪物儿,而每逢战乱时节,这样据地而守的人都不会少了。

    只是像他们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过自己小日子的人物儿却也不是很多。

    一年半载过去,没怎么理会他们的李破终于将目光转了过来,因为到了给家里除除草的时候了。

    在率军攻打蒲坂之前,他对这两个自以为是的坐地户就已经非常不耐烦,有多大本事抗多大的担子,你没那个能耐,却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谁也动不了你,那就有点不对劲儿了。

    实际上,让李破最为恼火儿的是,严宗和陆浩然显然将他李破当成了冤大头,要粮要人都是理直气壮,还不干正事儿,你家乡所在,匪患迭起,却还要他派人前去剿平……你怎么不去死……

    第二天,李破又招来了张伦,罗士信两人,令他们整顿兵马,过上几日随裴世清去上党。

    说的话很是平淡,李破也不认为严宗,陆浩然之辈能翻起多大的风浪来,可最后吩咐的几句却是杀气凛然。

    “此辈聚族而居,上不侍君王,下不安黎庶,着实可恨,此去……严宗族诛,郡中但有怨言者,皆可杀之,不需特意禀报于我,陆浩然嘛……取其一族来晋阳,之外皆与上党同例。”

    “之后,张将军可任上党郡尉,辖两郡军事,给你两年的时间,倾力剿除各处匪患,助裴郡守治理好两郡之地,三郎呢……诸事一定,留一半儿骑兵给张将军,便可回军晋阳了。”

    罗士信咧开大嘴就笑了,他可是好长时日没怎么活动过筋骨了,有段日子,连李年那样不要命的家伙都要躲着他走,要知道,当日破李神通时李年凭运气可是抢了罗士信的风头儿呢。

    “哥哥放心,过些日子俺定将严宗狗头送到哥哥面前。”

    张伦也无二话,罗士信是什么人他早已知晓,军中也早有传闻,一旦罗将军率军到了,那一定是总管起了杀心。

    而此行……杀鸡骇猴的意味很浓,那么张伦也不会手软什么,可他想的比罗士信多,有裴世清主事,也就有了适可而止的意思,这样一来,他觉得分寸上要拿捏的准一些,不然的话,说不定就是有过无功了呢。

    当然,想一想管辖两郡军事,心里也是热了热,这次故地重游,他张伦可不是当初的张伦了。

    这一日午间,李破的军政命令便已发下。

    裴世清卸任绛郡太守,领军出上党,调龙泉郡太守赵瀛接任绛郡太守之职,临汾郡别驾裴延谦补龙泉郡太守。

    裴氏上下鸦雀无声,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

    办了几件事,死了不少脑细胞,李破觉着该好好歇歇了,随即下令大军各部休整十日,然后准备回军晋阳。

    又过了两日,杨续和张亮两位终于来到了大军环绕的绛郡。

    瞅着连绵不断的军营,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这一路走的可真不安宁。

    温大有亡故,温彦博迎灵于介休,痛断肝肠,他们两个正好赶上,杨续是温彦博举荐之人,又在其手下当了一段日子的主簿,所以说,温彦博不但对其有恩,同样是他的上官,他也极为敬重温彦博为人。

    至于张亮呢,温彦博作为总管府的长史,遇到这样难得的机会,张亮自然要讨好一番。

    于是他们在介休也没闲着,借着身份前前后后一通忙碌下来,腿都被累软了,还要继续赶路来绛郡。

    到了临汾两人正想好好歇歇,没想到只是见太守刘翰的那么一会儿工夫,出来的时候竟然遇上拦路喊冤的人了。

    张亮觉着挺新奇,还想问一问,也许能过上一把清官儿断案的瘾呢,要知道,他在魏公身边的时候可是掌过刑律的。

    可那边儿的杨续当即就恼了,他可不是从草根下面儿走出来的人,他出身观王杨氏一脉,是正经的关西权贵人家,别看生存能力有点差,可说到为官的经验能甩出张亮几条街去不止。

    拦住跃跃欲试的张亮不说,立即命左右将喊冤的两个家伙捉住,送入了太守府,就算如此,很快太守府的消息就传到了两个人的耳朵里,喊冤的人告的是将要离任的临汾郡别驾裴延谦。

    侵吞民田?这样的官场倾轧杨续见的多了,根本理都没理,便招呼张亮尽快启程去绛郡,不管谁对谁错,他反正是把临汾郡太守刘翰记在心里了。

    想把杨氏子弟当刀来用,对付的还是河东裴氏子弟,嗯……算你是个人物儿。

    张亮被弄的稀里糊涂,可他这人就有一点好,肯学,在路上便细心向杨续讨教,杨续被这人弄的很不耐烦,可一路行来,张亮一直对他执礼恭敬不说,还颇多照看,这让他心里那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也渐渐淡了不少。

    于是简单的说了两句,“裴延谦乃裴肃之子,裴侠之孙,裴侠裴肃父子二人都颇有名望,我也听过他们的名声,尤其是裴侠,官至北周民部尚书,文章通达,官声廉能,其子裴肃则乃高门下,受高所累,壮年而殁……”

    “这样的人家,且离绛郡咫尺之近,又怎会去侵吞民田,自毁名声?”

    就这几句,张亮再问,人家也不搭理了,门阀高峻,你没进入其中,只在门外很远处观望,其实很难体会此中事故。

    像张亮就琢磨了很久,终于明白了过来,杨续可不是在跟他叙述裴氏家谱儿,真正要说的其实是人家裴延谦的父祖都不简单,又背靠裴氏那么一颗大树,咱们两个如今官微职小,就不要瞎琢磨了。

    张亮如今眼界也有些了,在晋阳时那些晋阳族群就已让他眼花缭乱,现在又稍稍窥探了一下河东裴氏……好吧,井底之蛙的感觉其实一直在伴随着他。

    到了绛郡,两人早已知晓大军回转,杨续没什么,张亮却颇多遗憾,咱可是攻打过洛阳城呢,若是赶的快些,不定还能立下些军功……

    两人办了交接文书,立即结伴儿来见李破。

    作为李破的记室,杨续早已摆正心态,到了李破面前,除了礼仪上还能看出门阀的影子,其他诸如傲气什么的,就全都没了。

    李破的出身要是计较起来,也不算多高,可毕竟是关西门阀中的一员,不管杨续是自我催眠,还是为时事所迫,都非常的认同这一点。

    杨续长的很高大,有着关西贵族的诸多特点,头一次见面,早已在书信中知晓杨续来历的李破还在腹诽,看着不怎么样嘛,竟然还是隋室亲族,这基因优化的可不成啊。

    可仔细瞧了瞧,李破心里有了几分怪异,这人长的普普通通,可他看着就是觉着哪里有点不对劲儿。

    至于张亮这厮,李破见过一次,长手大脚的像个农夫,却长的颇为俊秀,满肚子的心眼儿,薛万均对其人颇多赞誉,算是在李破心里挂了号的人物儿。

    是的,回到晋阳之后,军法司要扩充一下了,卫府多了,一些家伙有了卫府撑腰你来我往的故事已经有了端倪,需要更为严厉的人来压制他们,张亮就是待选之人中的一个。

    谈说几句过后,杨续顺势递上了温彦博的书信,李破拆开一看,竟然是温彦博在请辞,说什么兄弟突然亡故,心神大乱之下,难受重任云云。

    李破心里当即就道了一声,添乱……

第558章诸事

    过后李破给温彦博回的是,“兄弟之亡,自有礼仪,过犹不及,此正用人之际,众人翘首相盼,待有承平,何能半道而终?万望节哀,以全大事。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是李破能想出来的最为温和的言语了,实际上隐约间还是对温彦博有所指责,只是看在其兄弟刚刚亡故的份儿上,没有苛责罢了。

    也不怪他不满,世人重礼不假,可在今时今日,天下死的人堆在一处,估计比泰山都要高了,即便是礼仪保持的一直不错的权贵之家,扔下父母妻儿各处投效的也大有人在,死一个兄弟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李破看来,温彦博多少有点故作姿态,温氏兄弟感情真那么要好?哼,不见得吧,不然的话,温大临还能在晋阳待的那么安稳?

    他这里想的有点不厚道,可世情就是这般,门阀中人的亲情拿出来称称,几斤几两大家都心里有数儿。

    再是亲厚的父子,兄弟,一旦涉及到家业,权势等等,也会变了味道,远不如平民百姓之家的感情来的那么真实。

    杨续第一次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为李破代笔了一下,交回到李破手里,李破仔细品鉴了一下人家的字迹,嗯,比他强的“不多”,照温大临差的远呢。

    等到李破摆手,杨续躬身退了下去,张亮却在那里站的稳当。

    李破瞅过去,呲牙一笑,道:“还有何事?”

    这显示他心情很不美妙,张亮新降之人,却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躬身道:“回禀总管,我等路过临汾郡时,有人报说别驾裴延谦侵吞民田事,只是我等押送粮草,不便细问……”

    本来经过杨续的言传身教,张亮可以不多这个嘴,也确实没他什么事儿。

    但这就是张亮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眼中从来就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李密身边的时候,他眼中只有魏公,到了徐世绩那里,也就只认徐世绩一个了。

    而在晋阳,除了总管府的几个女主人之外,眼中也就只有他的上官薛万彻了。

    来到绛郡,那就更不用说,什么河东裴氏之类的都不会放在他心上,只要李破一句话,他就敢把裴延谦捉来严刑逼供。

    这显然是他在河南琢磨出来的处世之道。

    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抱大腿要抱最粗实的那根,而且要抱的瓷实一点,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个忠心,忠心怎么表现出来,张亮觉着自己已经深得其中三味儿,忠心就是要旁的什么使唤不动。

    比较粗糙的为官哲学,却能让张亮在乱纷纷的河南活了下来,这说明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破盯着张亮看了好一会儿,直到张亮本能的垂下头,脸上露出招牌式的憨笑,李破才似笑非笑的道了一句,“既然有这事儿,那你就去查探一番,再回来禀报于我。”

    张亮闻言,多有惶恐,因为这套路不怎么对啊。

    要是魏公,大事小情都要抓在手中,只要你说了谁的坏话,那就一定会有反应,即便当时未说什么,也一定是记在心里了。

    徐世绩和薛万彻都差不多,肯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关乎自身,小事儿会放过去,只有大事才能让他们较真儿。

    总管府的女主人他还未曾得见,据说那是个火爆脾气,估计会直接叫人过来讯问一番。

    眼前这位可好,你扔过去什么,啪的又给你扔回来了,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真想让你查查裴延谦呢,还是恼了你告刁状的模样,想要给你个难堪。

    哎呀,心急了啊,凭着在晋阳道听途说的那点东西,就敢在这位面前说话,可不是过于心急了怎的。

    见张亮讷讷不言,也不知是吓的还是羞的,脸色渐渐涨红,李破终于觉着这个河南出来的土匪头子有那么点意思了。

    “我给你出个主意……”

    李破笑眯眯的来了一句。

    张亮这下心都抽了,赶紧摇晃起他那颗项上人头,“不用……不用总管费心……”

    “怎么?你这是有主意了,那说来听听?”

    啊?俺还没想呢,就算想到了,这会也得被吓没影儿了,“俺……俺觉着……”

    李破向来乐于耍弄一下心眼比较多的家伙,比如说步群,比如说程大胡子,当然,这也要分人的。

    一些家伙,尤其是门阀中人开不得玩笑,你逗他两句,说不定人家就要死要活的辞官不做了,尤其是关西人,威严肃穆是他们的基本特征,不疼不痒的说笑几句还成,要是让他觉着受辱了,那闹起来可就不是什么玩笑了。

    不过呢,像宇文歆这种官儿迷,你开的玩笑再离谱儿,他也能给你圆回来,说不定还能蹬鼻子上脸呢,属于关西人当中比较无耻的一类。

    像河南来的几位,承受能力就都比较强悍,也都狡猾的厉害,眼前这人就是如此,瞧他那样子就知道,眼睛滴溜直转,心里不定有多少坏主意冒出来呢。

    “好了,你呢,先持我军令去龙泉郡寻裴延谦说话,他定要自辩一番,先且听听他怎么说,然后你找与其人相熟的,问问这人为人如何,官声又如何,也就差不多知道这人说的有几分真假了。”

    “照我估量,裴氏子弟啊……战乱过后,那么多的良田都荒了,却去侵占什么民田,多数是诬告,不然便是亲戚做法,本人并不知情,或是纵容亲戚作恶……”

    张亮的心忽上忽下,李破说的他都明白,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弄明白,出了屋子的时候,冷风一吹,张亮激灵灵打了个冷战,没让脑子明白过来,却还是一团浆糊相仿。

    走出去很远了,他才暗自嘀咕,这是给自己找了一堆麻烦回来?马上要去龙泉郡一趟了?

    李破却很乐呵,帮人出了点鬼点子,找了找当年的感觉,看着张亮稀里糊涂的走了,他这心情立马由阴转晴。

    当然了,既然这事传到他耳朵里,那就是一定要查一查了,裴延谦可是刚被他任命为一郡之首,算是对裴世清离任绛郡太守的一种补偿。

    可你要是在临汾拉了一屁股债,那就太让人恶心了,你坏的是裴氏家声呢,还是想让他李破背上识人不明的名声?

    若是诬告,那诬告之人就实属该死,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如何如何,而是因为你选的时候不对之极。

    实际上,这确实不算一件大事,只是年纪轻轻的张亮要被委以重任,他要看一看这人是不是真的那么聪明能干,重要的是能够领会他的意图,跟上他的想法。

    怎么才叫能干,军法司啊,心狠手辣是先决条件,听话和忠心是核心,能够领会上命就是必要条件了。

    如果是个榆木脑袋,那你就飘着吧……

    …………………………

    从绛郡离开之时,李破身边多了一男一女,男的矮粗,女的高壮,正是顾燕来,黄渠夫妇两个。

    如今李破已经知晓,顾燕来废号鹰击,乃荆襄地带有名的击刺大师,她的剑术和杀人如麻的严闾人所学完全不一样,给他一把宽刃大剑,她用出来的剑术就是大开大合,有如破阵勇士一般。

    给她一把细剑,她便能用的快捷如风,变化莫测。

    和人家一比较,严闾人的剑法就……太缺技术含量了……

    这就很符合李破心目中侠客的标准了,当然,两个人如果不是那么奇怪的话,要更好一些。

    红眼珠儿对这两位就比较嫌弃,西突厥的粗糙汉子多了,可长黄渠这么难看的,估计出了娘胎就得被父亲掐死,顾燕来长的倒是威风,可她只要一开口,红眼珠儿的身上就酥酥的过电,难受的恨不能一刀斩过去。

    李破却还能忍受,严闾人现在是大爷,有徒儿孝敬,轻易不肯跟着李破身边了。

    袁牧野那厮精神有点不正常,李破可不想带个时常欧阳锋在身边,所以袁牧野差不多也失业了。

    如今有了顾燕来,虽说也挺稀奇古怪的,可起码思维还在正常人的范畴之内嘛,可以用一用。

    现在李破其实很想知道,顾燕来和严闾人交手,是怎么一个情形。

    当然了,现在满脑子大事的他很少有闲暇去找这种乐子了,回到晋阳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

    头一个不用问,那就是称王,王号他已经想好了,不过称王之前,他要先见一见萧皇后,天下第一美人啊……

    李破稍稍想象一下,却怎么也想象不出号称天下第一美人的女子到底能长成什么模样,难道世间还真有那种倾国倾城之颜色?

    作为一个男人,李破确实有所期待,并很希望得到一个惊喜……

    接下来就是税制,今年代州三郡要收税了,前隋旧制肯定不成,就算是开皇年间的税制对于现在的代州而言也太重了些。

    可定在怎样一个程度,却还要跟旁人商议一下。

    再有就是用人,官吏他这里不缺,晋地的族群确实都饱受重创,可还是剩了不少下来,可他却不想让晋人充斥于晋地官场当中……

第559章兴旺

    三月初,春风渐起,冰雪消融。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北归各部军旅旌旗浩浩,前后有序,从绛郡拔营而起,依次踏上归途。

    大军行进的很快,只用了三天,大军中军便已进入了西河郡,太守张云智率人迎于雀鼠谷北,晋阳方向的传骑也往来于路途之上,除了时刻探知大军到了哪里之外,也要通知沿途各郡准备迎接大军北归事宜。

    这一次李破率军南下一载,又是建功赫赫,破唐军数十万众,虏获无算,也真正成为了晋地之主。

    这对于他治下的人们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

    官吏们欢欣鼓舞,主公英明神武,不但战阵之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治政上面也让人无话可说,因为他的治下正快速的从战乱的漩涡中拔出腿来,向着治平大步前行。

    官吏们的目标由此也渐渐明确了起来,战争上的胜利,能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之外,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希望,长此以往,荣华富贵可期啊。

    是的,世间能安邦定国的智谋之士毕竟少有,多数官吏都不过是跟随别人脚步前进的跟屁虫而已。

    前面的人走的不紧不慢,顺顺当当,那么他们也就能推你一把,让你走的更快更稳,如果你弄的磕磕绊绊,笨拙无比,大部分走的也就战战兢兢,照顾自己还勉强呢,也就别提什么助力了。

    说不定看你摇摇欲坠,身后就会给你一棒子,直接将你打趴在地,众人走过去的时候,也不会再瞧你一眼,前面自也换了带头之人领他们前行。

    这才是官僚群体的特征,不用褒贬什么,世间多数官员都是如此,攻击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而李破用不断的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人心,又用颇为宽容的治政策略,规划了官员们前行的速度和方向。

    几年下来,在军政两事上,可以说是建树颇丰,大体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晋地军政集团。

    实际上,最兴高采烈的还是李破治下的百姓,他们没有官员那么多的心思,他们要的是衣食饱暖,要的是远离战乱之苦。

    为了这个简单的目的,他们甚至自愿拿起刀枪,为能给予他们这些的人而战,就像之前战事正紧的时候,并代两州的壮年男子自愿从军而征的声音很是不小。

    因为他们终于在饱尝了几年战乱之苦后,终于尝到了安定的滋味儿,那么也不用你再强自逼迫,他们便已感恩戴德,愿意为你出力。

    就像当初义军蜂起之时,也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拿起了刀枪,杀死官吏开仓放粮,做起了用人命换生存的买卖。

    两者看上去截然不同,可里面蕴含的道理却是一般无二,百姓思安这句话,理解起来可并不那么简单呢。

    后来有人说过,人民的力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其实和老祖宗们说的是同一件事,当人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会爆发反抗,求的就是个平安。

    当战乱迭起的时候,人们受够了苦痛,所迫切希望得到的还是个平安,当平安到来之际,人们也就非常愿意拼死保护它。

    所有一切,都跟战争相关连,却又好像截然相反,这样一个模式,才是华夏大地分分合合的根源所在。

    而李破却也正在用实际行动验证他当初说过的那句内安黎庶,外却强敌的豪言壮语。

    效果也非常明显,内里轻徭薄赋,百姓拥戴,匪患渐绝,外间则打的敌人稀里哗啦,善战之名传于天下。

    当他率军归来,渐渐靠近老巢的时候,受到的欢迎也是前所未有的。

    越是靠近晋阳,人迹也就越盛,看见那高高飘扬的帅旗,府兵锤击着胸膛,百姓则拜伏于地。

    好在没有弄出敲锣打鼓,送衣送饭的幺蛾子,不然的话,不但地方官吏要倒霉,说不定李破就会觉着大家日子过的挺不错的样子,咱们收些税也是应该的吧?

    大军渐渐将西河郡甩在了身后,对于沿途所见,李破还算满意,张云智做的不错,其实只要西河郡没有误了今年春耕,李破就会给他记上一笔功劳。

    而且,西河郡的户籍他也看了,人口数量虽还有点可怜,但比起去岁他带兵南下时所见,却多了不知多少。

    西河郡的耕地比北边更肥沃,也更多,只要治理的好了,是可以作为晋北粮仓的好地方,代州那边儿再是兴盛,和西河郡也无法相比。

    当然了,光论田亩,西河郡还是无法跟南边儿的绛郡等相提并论,只是位于太原盆地南方边缘的西河郡,地理位置却非常优越,在和李唐连年交战的今日,好好治理一下西河郡是非常必要的。

    大军不知不觉间加快了行进速度,大军中多为并代士卒,出来了一年,也都有了思乡之意,尤其是在回归的路途之上,乡情渐渐笼罩在了士卒心头。

    晋阳坚城在望,大军前锋所部不由自主的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晋阳的官吏在太原郡守陈孝意率领之下,迎出来老远,一直等到中军到来,远远的便都躬身施礼。

    看着陈孝意花白的头发,以及那日渐苍老的面容,李破也是暗自感慨,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能不能迎来那个风光无两的时刻。

    陈孝意这些老臣缺的是时间,是寿数,而年轻力壮的自己,和那些年轻人,也许缺的就是运气了。

    没工夫细聊,寒暄几句过后,大军继续前行,加上晋阳的官员,中军越发庞大了起来。

    入了晋阳,李破随即下令,大军可在晋阳休整三日,之后各部自行回去地方,因为跟随他征战一载的人们,几乎都是并代守军,换句话说,到了晋阳这里,除了李破的亲军之外,大军各部也就可以解散了。

    这一日的晚间,总管府灯火通明,酒肉飘香。

    接风宴加上庆功宴,晋阳城中的军政首脑们凡是接到请柬的,纷纷来到总管府,华灯初上时,总管府的大门之外,车马很快就排起了长龙。

    人们穿戴整齐,面带喜气儿的陆续来到,并向于府门处迎客的总管府司马参军苏施礼问好,也在不停的探问着总管如何如何。

    苏应付自如,这一年他过的很不错,事业蒸蒸日上,身体也保养的好了,精力越加旺盛,终于展现出了世阀子弟,丰神俊朗的一面儿,和当年风雪来归,冻的和个鹌鹑相仿的样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苏正在应付步群几个,这些家伙征尘未去,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让苏极为不舒服的气息。

    插科打诨也尽是拿苏来开玩笑,让苏穷于应付之际,不免在心里腹诽,要不是咱们在后面筹措粮草,怎能养的你们几个如此活蹦乱跳的?

    正在这个时候,一辆马车缓行而来,越过旁人车马,慢慢停在总管府大门前面。

    几个将军侧目而视,都是心说,谁这么大的脸,在总管府门前如此放肆,奶奶的,要不要一会儿上去揍来人一顿,拔个头彩再说?

    苏却像是见到了救星,跟各人告罪一声,几步就下了台阶,喝退扈从,来到车旁亲手将车门打开,掀起车帘儿,将里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扶了出来。

    其他几个人瞅着都不认得,只步群乐了,“呀,这老东西可变了模样了……”

    来的不是旁人,正是官迷何稠,确实也变了模样,将养了大半年,再加上饱受尊崇,心意顺遂,就算无官无职,那精气神儿和当初也有了天壤之别。

    若非步群眼尖,还真就认不出来这就是去年那个衣衫褴褛,比道边儿的乞儿也强不了多少,看上去只剩下了一口气儿的老家伙。

    别看步群老东西老东西的叫着,可这老家伙有几斤几两他可清楚的很呢,他和何稠在介休见过一面,对尉迟恭礼送回来的人比较感兴趣,还打问了一番,当时就被吓了一跳,他娘的,太府少卿,左屯卫将军,有这种官职在身的人,他是一辈子也没见过一个。

    此时苏一边扶着何稠下车,一边笑道:“何公姗姗来迟,总管可都问了几次了,过后何公可要多吃几杯,不然就算总管答应,咱们这些小辈儿也是不答应的。”

    何稠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略一打量四周,便甩开苏的搀扶,声音颇为洪亮的道:“不迟不迟,若非在贤达云集之时到来,又怎能得见如此兴旺之像?”

    苏笑着应和,心里却道,要不是皇后寻你入宫,又怎么会来迟呢?

    那边儿尉迟信捅了捅步群的腰眼儿,笑道:“这位老是老了些,可却了不得呢,你若能哄的他高兴了,稍施手段做些东西出来,管能让你大开眼界。”

    步群瞪了瞪尉迟信,心说,老子还不知道你,又想让老子当众出丑,他娘的,姓尉迟的就没个好东西。

    心里这么想的不假,可腿脚和嘴巴就是不听使唤,当先领着几个将军下了台阶,躬身抱拳道:“老爷子……何公,许久未见,可还安好?”

第560章团圆

    总管府后宅,总管府的男主人正龇牙咧嘴的吓唬自家孩儿。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孩子也很给面子,哭声越来越是嘹亮,很是满足了一下父亲的恶趣味儿。

    李破再次哈哈大笑,旁边的李碧眉毛都凑到了一起,从开始时的欣喜若狂,到现在的满心烦厌,转换之快,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

    可她也拿丈夫没什么办法,自他们相识之初,一直到如今,看着变化挺大,可她却知道,丈夫的一些性情从始至终就非常固执的跟随着他。

    有的时候你越是气恼,他瞅着越是兴高采烈,这个“巨大的缺点”向来是李碧心中的痛处,好在近几年丈夫渐渐位高权重,除了在内宅之中偶尔胡闹,在外间却是威严日增,几乎完全是一副关西男儿的模样了。

    所以,现在就算她很是心烦,很想上去跟丈夫比量一下拳脚,她可是手痒了很多日子了呢,可到底还是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出来,任由孩子哭了又笑,笑了又哭,一点也不心疼。

    李春在旁边瞅着哥哥的模样很不满意,心说果然是有了孩儿忘了妹子,和自己还没说上几句话呢,就知道逗弄孩子了。

    于是李春说上了公道话,“大哥,哪有你这样逗弄孩子的?知道的是亲生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从哪里捡回来的呢。”

    公道话是公道话,可李碧听了是满头的黑线,同时也是无奈的很,这兄妹两个,她是一个也管不住,尤其是这个小姑……

    随着前方捷报频传,位于晋阳城中的总管府也愈显高大肃穆了起来。

    于是,总管府大娘子云英未嫁的故事在晋阳乃至于整个并代两州都变得广为人知了起来,想要攀附一番的人家那是数不胜数。

    上门试探,或是直接请了媒人上门,想要跟总管府结成秦晋之好的越来越多,这里面不乏晋阳王氏,河东裴氏这样的门户。

    萧皇后南归之后,这样的情形是越演越烈,有的人家已经求到皇后那里去了。

    有的人可能要说,这些人太过心急,如今天下诸侯割据,最终谁胜谁负还未可知,你把自己一家绑在一条船上不说,还想高高的挂在桅杆上,这不是找死呢吗?

    这样想的人可就错了,想要求娶总管府大娘子的人家,都不会太过简单,人家也不是鼠目寸光,只图眼前的傻子。

    他们其实求的就是日后那一丝的可能,成了,作为长公主驸马的家人,那是正经的外戚人家,这无疑是一条从晋地土著走向长安门阀的捷径,诱惑之大,对于世族中人来说,几乎无可阻挡。

    再者,即便李破事败,门阀的规则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他们,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最多最多,也就是舍弃几户人家的性命而已,这个代价他们付得起。

    往更深一层想一想,真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为安抚李定安旧部,他们还能因祸得福呢。

    说实话,若非忌惮于李碧的名声,不然的话,估计想要将自家女儿送进总管府的人也许比想要求娶总管府大娘子的人还能多出不少。

    李碧确实也有意将小姑嫁了,除了李春早已到了嫁人的年纪之外呢,也省得有个老是拿剑乱捅的家伙在总管府里转悠,太危险了。

    当然了,藏在李碧内心深处的焦虑是不会有外人知晓的,李春和兄长太过亲厚,有的时候看着根本不像兄妹,倒像是……

    这要是闹出什么事情来,他们夫妇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长安门阀中不乏这种丑闻诞生,最后闹的都是一地鸡毛,丈夫名望正如日中天,要是出了这种丑事,定然会叫众人离心离德。

    所以说,李碧非常愿意促成这一桩婚事,给李春选个婆家出来,当然,这事儿还得李破点头才成,可咱们先选几个人选出来,总归不会错吧?

    在这事儿上,她聪明的使起了水磨功夫,是不是就在李春耳边念叨,弄的李春烦不胜烦,最终李碧算是得逞了,可细想一下,却又一无所得。

    因为一天深夜,李碧从睡梦中惊醒,李春就站在她床头处,惊悚的地方在于,李春手里还拎着她那把长剑。

    那天可是将李碧唬的不轻……

    吓唬了一下“没良心”的嫂嫂,人家李春绷着小脸儿,啪的一声将长剑拍在桌子上,算是给了准话儿,我要嫁的人,定然不会出身晋阳人家。

    咔嚓一刀下去,砍掉了一大半儿。

    李碧就小心的问,为什么呢?

    李春就说了,大哥起于晋地不假,可将来必然不会居于晋地,我要是嫁在了晋阳,就算能随哥哥嫂嫂去旁处,可还要照看着晋阳的家人,说不定偶尔还要回来祭祖什么的,太过麻烦。

    李碧点头,想的还挺长远,不愧是你大哥的妹妹。

    人家李春接着又发话了,不过这次说的就比较正常了,咱要的夫婿,一定要顶天立地,不说勇力绝伦吧,总也要对大哥有用才成,肯定不要那种文文弱弱的,不然动起手来太没意思。

    说了一大堆,李春溜溜的走了,李碧苦思一晚,也没挑出个合适的来,要是在关西,这样的年轻人肯定有不少。

    可在晋地……好吧,别看晋地也属民风彪悍的地界,但晋地大族跟关西的可不一样,有晋阳王氏,和河东裴氏在,晋地门阀的风气也就可想而知了,文武双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能不被李春那丫头打趴下的年轻人,定是要去军中寻觅,可家世上却又不那么匹配了……

    最终,李碧狠狠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心说李碧啊李碧,你和这兄妹两个相处多年,怎么就又被人家给糊弄了呢?

    显然李春早有准备,先就吓唬了她一下,接着便用各种条件把求亲的人一扫而空,狡猾之处,和他兄长那是一模一样。

    想到这些,李碧牙齿都要咬碎了,同时也下了狠心,我还真就不信了,你等着,待咱找到合适的人选,再跟你来计较。

    总管府后宅的人们勾心斗角起来,可也是花样百出,很是精彩呢。

    如今李破归来,李碧牟着劲儿想要告一次刁状,他已经不求丈夫能把小姑怎么样了,只求压一压李春的气焰即可,拎着剑半夜来吓唬嫂嫂,他娘的,满长安打听打听去,也没听说过一个儿吧?

    还有就是阿史那天香,如今被李春带的也上蹿下跳的不老实了,近日出去行猎,也不知怎么卖弄了一番,竟然让一个晋阳车氏子弟迷了心窍,茶饭不思之下,现在已经奄奄一息的躺床上等死了。

    晋阳车氏人丁单薄,却已医术闻名于晋地,据传祖上乃扁鹊弟子,叫车子的一个人,是晋阳门阀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同样也是官宦世家。

    总管府中便有车氏子弟供职,传承久远不说,医术也很是高明。

    还好车氏阀主是个明白人,不然的话,来总管府门上提亲那可就要闹出大笑话儿了。

    即便如此,风声还是传到了李碧耳朵里,传言还很不好听,也就是这会儿民风开放,人们对名节之类的东西并不算看重,不然的话,就算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估计也能闹出几条人命来呢。

    于是,李碧一怒之下,阿史那天香又只能委委屈屈的看大门去了,可以说,李破不在,李碧为了一家子人可是操碎了心。

    还有李春那个小徒弟,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古怪的是,这师徒两个名声在外,可提亲的人还就不在少数。

    那小丫头丁点大个人,却大言不惭的说,只要师傅不嫁,自己就随在师傅跟前一辈子,李碧听说了之后,又是一番气恼。

    神思不属间,啪的一声脆响,将李碧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回来,定睛一瞧,当即眼儿弯弯,就差乐出声儿来了。

    李春挨了一巴掌,打的她脑袋点了好几下,样子确实挺可笑的,小娃娃见了,也破涕为笑,小手不断挥舞着,许是也想去拍上一巴掌。

    可人家李春不当回事儿,揉了揉后脑勺,随即眉开眼笑,往兄长面前又凑了凑,转了转眼珠儿,却是对自家侄儿道:“姑姑为你挨了打,你却笑的这么欢,良心何在?”

    说着还用手去捅孩子的肋骨缝儿,纯是习惯使然啊,孩子一下不乐意了,蜷起小身子又哭了起来。

    李破只笑嘻嘻看着,他认为男孩儿,就是哭要哭的大声,笑要笑的畅快,一个健壮的婴儿才是将来的希望所在。

    可以说,他在北地待的太久了,不知不觉间思维中便带上了北地彪悍的不像话的风气。

    李碧一把抱过孩子,对这兄妹狠狠翻起了白眼儿……

    当然了,也不是真的气恼,看的出来,丈夫是真心喜欢孩儿,没因孩子太过哭闹而有所嫌弃,这让她放心不少,因为关西人家的父亲都不怎么喜欢爱哭的儿子呢。

    实际上,别看家里人闹来闹去,孩子也一阵儿一阵儿哭的震天响,气氛却是温馨的很,不一会儿功夫,洗漱一新的红眼珠儿领着阿史那天香也寻了过来。

    一家人终于算是团圆了……

第561章王号(一)

    李破家里人丁还很单薄,可他这里离着三妻四妾的日子其实已经不远了,去年的时候,李碧已经遣人去突厥求亲,突厥那边儿在冬天里也回了信。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没有什么不情不愿的,只说要等李破称王,才能娶阿史那天香为侧妃。

    而南北都不平静的时节,无论阿史那杨环还是李破都力图省事儿,没提那些繁文缛节,不然的话,南北联姻,你可得花上些功夫呢。

    也就是说等李破称王之后,就能娶阿史那天香过门儿了,加上红眼珠儿,李破身边就已经算是娶了两位草原公主,这门户一下也就拔高了起来。

    一晚欢宴,没说什么正经事儿,就是喝酒吃肉了。

    瞅着手下人才济济一堂,李破很是得意,十年过去,他从一无所有走到如今这一步儿上,终于算是闯出了一片基业。

    虽说和当初设想有了很大的偏差,也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可如今这一切,却是他流血流汗,还有许多人用性命造就出来的,有些时候他是会矫情一下,说以前是怎么怎么想的,可正经来说,他不后悔,同时也是非常自豪的。

    人们轮番敬酒,李破是酒到杯干,喝的爽快无比。

    底下的文武一瞧,那气氛就更热烈了,他们瞅着年轻而又意气风发的总管,其实比李破本人还要兴高采烈。

    一年走过来,地盘急速膨胀,比之前翻了一番还有余呢,众人由此纷纷水涨船高,已有富贵之像。

    照这模样走下去……好吧,他们也在憧憬着那最为辉煌的一天快点到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土匪一般的宣言竟然会在陈孝意这等老臣心里浮起,可见人们意愿之强烈了。

    如果这会来个道士和尚之类的人,说李破脑袋上盘着一条龙,估计这里大多数人不但会相信,而且还要出去大肆宣扬一番,自己真的见了一条龙,就蹲在总管头顶上呢。

    ***宴,宾主融融,尽欢而散。

    李破被人扶着回去了后宅休息,本想跟自家婆娘折腾一下的心思也被酒气冲没了踪影,最后还留着点清醒,想的却是自己酒量还得练练啊,不然哪天被个愣头青灌翻在地,那可就太丢人了。

    好吧,喝多了的人想法都差不离……

    此时何稠溜溜的出了总管府大门,见到他的人都纷纷施礼。

    何稠倒是没怎么喝酒,他年纪大了,已经到了酒要少饮,饭要少吃的时节,加上资历年龄在李破治下独一无二,也没什么人敢于逼他饮酒。

    他只是跟李破碰了几杯,也是浅尝辄止,李破的姿态一如既往,对他尊敬中透着亲近,只不过是说了一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让何稠心里紧了紧。

    为官多年的他,立即就上了心,他在晋阳过的是够随心所欲的,可却不能逾越一些规矩,规矩在哪里,和皇后走的太近了呗。

    不管你官多高,位多重,其实都有一根线在前面,你过了线,就又倾覆之危,无论帝王将相,都是如此,无有例外,这个道理到了何稠这个年纪,不可能不明白。

    和萧皇后走的那么近便,其实也不是他想做什么,而是人到了年纪,就分外的念旧,当初文皇帝病危时,曾拉着他何稠的手,让他尽心辅佐杨广。

    可杨广那败家子却弄的一地狼藉,如今颠沛流离的皇后回到了晋阳,他何稠自是要照顾一番,稍尽臣下之节罢了。

    他想的其实也很清楚,杨广已死,大隋也随之烟消云散,看看天下这些如狼似虎的诸侯们就知道,重扶隋室,中兴旧朝的可能。

    换句不好听的话,死了丈夫儿子的萧皇后也就只剩下那么一丝儿的利用价值了,他一个无官无职的老人,和皇后走的再近,也无关痛痒。

    而他让儿子出掌太府,就纯是出于私心了,他这个幼子本事不大,勉强在他这里学了点皮毛,就有点不耐烦的意思了,远不如他现在看好的那些年轻人,孜孜求教,满身的机灵。

    不过呢,虽说这个儿子有点不堪造就,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尤其是孝心上面,他的兄长们都比不得,千里逃亡,若非儿子在身边照看,他能不能走出太行山都是两码事儿。

    所以他要为儿子想个出路,别看如今皇后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可江南萧氏啊,那样的门阀可不是说倒下就能倒下的,那是世间一等一的门阀大族。

    将来那位一旦过了黄河,欲收萧氏为己用的时候,今日种下的种子,会得出怎样的果实呢?

    凭着与皇后的情分,足以让儿子有个进身之阶了。

    他想的挺好,可那位发了话,何稠咂摸了一下滋味儿,觉着自己以后待人和气点也就是了,不用想太多。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能说的也是他凌于众人之上,有点傲慢的意思呢。

    此时,旁边有人走近,并笑道:“何兄神思不属,可是有心事?”

    听了声音,何稠胡子顿时一翘,如今在晋阳能称他一声何兄的,也就那么两位了。

    一个是前王氏阀主王丛,那个老东西还和当初一样无趣,官儿做的没多大,脾气架子却不小,很是让人厌烦,你瞧瞧,当年在朝中就不讨喜,如今老了老了,还挨了棒打,连阀主的位置都弄丢了。

    另外一个其实也挺讨人厌的,那就是太原郡守陈孝意了,这人按岁数将,堪堪能称呼他一声何兄,其他无论官职家世都没法和他相提并论。

    可这人当年也不能说简单,官声不错,更和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内史令李德林等交好,是洛阳门阀中比较显眼的一位。

    如今时过境迁,这人在代州边地死中求活,竟然老树开花儿,重又生发了起来,这乱纷纷的世道,真他娘的什么怪事都能出,老天没眼啊……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清楚了,两个人当初是有些恩怨在的,王仁恭,陈孝意等人屡屡进谏皇帝不要再征辽东,不得杨广心意不说,和杨广的近臣们自然也就不同路,遭到排挤那是一定的了。

    何稠嘛,自然是在杨广近臣之列,说两人坏话没商量,不然这两位也不会被派去代州边塞,除了掣肘李渊之外,还要面对突厥人的进攻,几乎是处于了绝境。

    如今再碰头于晋阳城中,两个人相处也就可想而知了,总爱掐上几句,当然了,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其实并不多,不然的话,晋阳不定就能传出点趣闻出来呢。

    老年人,总是爱回忆往事,因为可供他们回忆的事情非常多。

    陈孝意其实也是如此,他不喜欢何稠,何稠说再多,实际上也就是嫉妒于陈孝意的年纪还能蹦几年,还有就是陈孝意的好运气了。

    而陈孝意呢,他心底却认为何稠等人是隋亡的罪魁祸首,加上裴矩,宇文述,虞世基,裴蕴等都是佞臣之属,如今何稠老了,却好像还能安享晚年,过的很不错的样子,这让陈孝意也在暗叹,老天不长眼啊。

    老天爷要是知道这两位的心思,说不定就得一个雷劈下来,将俩人都弄死完事儿,给你们脸了是吧?

    可别看他们不对付,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但面对面说起话来,却都笑的连脸上的褶子都少了不少。

    “有贤弟在此,吾有何忧?娘娘托我传话于总管,奈何总管兴起,有不谈公事之言在先,老夫……呵呵,如此,却是有负娘娘所托了,正巧,贤弟乃总管近人,老夫说于贤弟听听,却也无妨。”

    “娘娘问于总管,王号可曾有所定计,如今天下纷扰,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此事应速做决断才是啊。”

    说完,何稠告罪一声,乐呵呵的快步上了马车走了,身法快捷,那样子哪里像个七老八十的老人?

    陈孝意有点发呆,半晌才满头黑线的骂道:“老匹夫,到得如今,竟还如此奸猾,可恨可恨。”

    可这事儿……好吧,称王之事之所以现在没人提起,并非众人不上心,其实包括陈孝意在内的人都明白,总管称王就在眼前了。

    此时没一个人首议,却是因为当初李破的话说的很死,众人都怕自己说的不是时候,弄的总管一个不高兴,拿当初说过的话出来兑现一下,谁也受不了。

    现在皇后问起,看来已经是不能再拖了,这是好事儿无疑,皇后颁下封号,虽说欠了点分量,可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正统性。

    至于这有什么好处,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人也就不明白了。

    陈孝意想了良久,暗道,看来……正好也是个说话的机会……

    转身想再进去,趁着那位高兴,将此事大致定下来,他可是也想知道,那位到底想要讨一个什么样的王号呢。

    不过他又止住了脚步,想起那位喝的醉醺醺的,连站都站不稳了,这样的大事可不能马虎,遂招呼从人过来,也钻进了马车,决定明日里再去进言了。

第562章南北

    (听人说,王号是君王的称号,那应该是春秋战国时留下的习惯,也有人说是亲王的封号,后来应该是和帝号区别开了,得,也不管了,这里就是亲王的封号。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第二天,陈孝意也是庶务缠身,没得什么空闲。

    因为大军要在晋阳休整多日,晋阳令温彦博休的是丧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上任呢,许多事也就必须是他这个太原郡守来操劳了,顶替温彦博的是前临汾郡守吴伯远。

    这人是裴氏门下,之所以被调回晋阳任职,一来是他师从裴世清,李破不愿将大军后路交在这样一个人手中,二来呢,也算是裴氏伸往晋阳的一个触角。

    实际上呢,这人虽说丢掉了郡守的职位,可说起来运气真的很不错,晋阳官场上正在分蛋糕,他赶上了个尾巴,直接入总管府为户曹参军。

    以平常总管府的职能来讲,权力上肯定要比郡守大上一些,职衔呢,却要低上一级,而且过程肯定弄反了。

    一般来说,都是从总管府外派官吏,那叫实打实的升转,没有说一郡郡守回流的。

    可这并非是一般时节,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吴伯远的运气其实在于,李破称王在即,如今总管府的户曹参军,之后会是什么职位呢?一些人肯定要水涨船高,里面八成就有这位吴大郎一个。

    而吴伯远运气爆棚的是,正在这个时节,他的上官温彦博去给兄弟办丧事去了,于是又暂代晋阳令,你说运气好不好?

    吴伯远正在壮年,精力充沛,家世能力也都不缺,很是为陈孝意分担了些压力。

    可陈孝意并不觉得欣喜,一个个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般在他眼前冒出来,你说作为前浪能好受吗?

    当然了,除了何稠那个越活越精神的老东西,也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若非并州并未设下并州总管一职,不然的话,陈孝意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

    所以说,如今晋阳总管府的称谓真的是越来越尴尬了。

    陈孝意忙了一天,瞅瞅天色,终于琢磨着去总管府蹭个晚饭什么的了,他还有点失望,总管回到晋阳宴饮众人之后,按理说应该召集众人议事了,可这会儿也没消息……

    好吧,和他一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准备好了,等着总管召见呢。

    陈孝意命人打听了一下,不多时,心腹便回来禀报,总管早间出门,去了城南王氏宅邸,午后又去了城东。

    好吧,如今对晋阳已然了若指掌的陈孝意一听就明白了,王氏修订的律法早些时就说有了眉目,当然,要修订完成,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

    只能说是王氏那边终于有了章法,接下来会进入最重要的修订环节,在王宅能留总管午宴,说明王氏这次算是过关了。

    王氏确实接了个好买卖……陈孝意不无妒意的暗道了一句。

    至于城东那边儿,温氏就住在城东,这肯定是去探望温彦博了,得,自己这边儿还得等一等啊。

    此时李破确实已至温氏宅中,先是给温大有上了一炷香,丧事李破已经见的多了,可亲身参与其中的其实也就三桩。

    一个是在去往辽东的路上给兵部尚书段文振打过幡,当时挺不满意,可听李碧将起段文振生平来,李破咂舌之余,随之觉着给这样一个人当回孝子贤孙倒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第二位就是王仁恭,王老头儿是个硬骨头,他鄙夷其行事,却敬佩其为人,在埋葬王仁恭的同时,也像是给大隋添了一把土上去。

    第三桩则是埋葬几位叔伯的遗骨,那才是他最真心诚意的一次,为死者祈祷。

    至于温大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没什么建树可言,他只看在温彦博的面子上,上一炷香已是极限。

    温氏的人看着还不错,也没弄出什么幺蛾子来,子弟都文质彬彬的,和温大临不太一样,正经是诗书传家的样子了。

    总管驾临,温氏少不得一番折腾,与有荣焉之外,还不能失了礼节。

    于是,李破见了几个人,说了些话,头一次觉着安抚一个家族虽说有点繁琐,可也挺有趣儿的。

    来到温氏主宅后面的书房,看着虽说面带戚容,可精气神儿还好的温彦博,李破心里道了一声果然,连温彦博这样的人在名声面前也多了许多虚伪出来,何况是其他人了。

    如果温大有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呆书生,温彦博还会这么郑重其事的给兄弟办丧礼吗?

    李破觉着答案是肯定的,李渊礼送温大有灵柩回乡,李破不得不就此暂停战事,身为兄弟的温彦博便也不得不郑重接下,这就是儒家最看重的礼仪道德,但凡出了点差错,你名声中也就有了污点。

    对于李破而言如是,对于温彦博来说尤其如此。

    说不上好坏,有礼仪道德约束的人,终归是好事儿,只要别约束的太紧,造就些怪物出来,那就还说的过去。

    琢磨了下措辞,李破先开了口,“温氏三郎早殁,令人闻之扼腕,然,此正大事初举,众人奋力之时,望你能节哀顺变……”

    “我不是不通情理之人,自幽州相遇,我从来视你为肱骨,倚你为心腹,若父母有丧,我断不至以外事而绝人伦,可如今,兄弟之亡,你还要守孝不成?”

    这话说的有点直接,后面也偏于严厉,可温彦博却是心生感激,因为按照当世礼仪,兄弟死了,即便是兄长殁了,过了头七,其他兄弟也就能除孝了,接下来便大都是儿女的事情,除非你想夺人产业,不然的话,以如今这世道,其实没后来那么多的讲究。

    温彦博心伤兄弟之死不假,可也有作态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只要李破一声令下,温彦博立即便有理由在丧事中脱开身来。

    而现在李破亲自登门,亲厚之意一览无余,温彦博怎能不感激,又怎能不做出回应?

    这年头人们的眼泪好像不要钱,眼圈一红,金豆子就滴滴答答的下来了,倒把李破吓了一跳,心说,我家里女子都见哭过几次,你个大男人眼泪来的倒快,说好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呢?

    温彦博却是顺势拜伏于地,哽咽道:“主公如此信重……臣实是愧疚无地,唯愿主公不弃,臣必竭尽所能,辅佐主公成就大业……”

    …………………………

    从温氏府中出来,李破稍稍松了口气,温彦博还算痛快,没让他白来一趟,不然温彦博管的那一大摊子,还真不好找代替人选,说不得就要把宇文歆调回来,其他人好像都差了一些。

    今年刚开了个头儿,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等着呢。

    南边儿的王世充,和东边儿的窦建德可以先不用理会,这两个家伙除非脑子抽了,才会来打他李破。

    说起来,还是李氏父子威胁最大,不过有黄河拦着,他们可也没那么容易上岸了呢。

    再有就是北边儿了,突厥乱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突厥王庭北迁的很突然,这个矗立于北方的庞然大物儿终于摇摇晃晃了起来。

    据闻,东边儿的叛乱最多,阿史那俟利佛一死,许多东方草原部族立即失去了向心力,随之叛乱也就多了起来,而且还很不好甄别。

    你说参加了去年突厥盟会的就有多忠心吗?没来参加的就都是叛逆?所以说,今年突厥东方汗治下,还有的乱呢。

    再有就是西边儿仆骨部的叛乱,突厥王庭北迁无疑就是针对于他们,可仆骨部其实已经被撕裂了,西域的射匮可汗恢复了活跃,他看到了重回突厥租地的希望,就算突厥能够很快的平息仆骨部叛乱,也得随之面对西方同族们的进攻。

    突厥王庭一旦北迁,留在身后的又是个烂摊子,云中草原上一些突厥部族留了下来,算是保住了一些始毕可汗留下的成果,占据了大片云中草场的突厥部族,假以时日,会将整个云中草原变成突厥人的牧场。

    失去了汗账强有力的约束,去年秋末的时候,一些突厥部族徘徊于长城沿线,看着很不甘心。

    实际上李破听到这个消息都立马就明白,他们看上的不是别的什么,连年南下连根毛都没得到的他们,是不会再觊觎隋地的财富和人口的。

    他们一准儿是看上了放牧在云内草原的牛羊,以及他们那些被俘的同族了。

    他们滴着口水有所犹豫的,一个是南边儿的隋人跟王庭结盟了,而且还要摘下王庭中那颗最耀眼的珍珠,这让他们担心一旦南下侵扰,会受到王庭的惩罚。

    二来南边儿的隋人可不好惹,南下进攻这样一个敌人,是能咬下一口肥肉呢,还是来个羊入虎口,将自己变成隋人的奴隶?

    所以去年秋末,李破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犹豫中的云中突厥部族并没有南下越过长城,只是让人感受到了他们贪婪的目光而已。

    今年呢,说不好,总会有胆上生毛的家伙第一个去品尝螃蟹的滋味儿的……

第563章钱粮

    不管什么时候,北方草原部族,向来都是中原帝国的大敌。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如果李破未曾领兵南下,那么这会一定会向云中伸伸爪子,最起码,应该恢复一下定襄郡,可如今情势不同,突厥王庭刚走,你就去把定襄郡占了……

    好吧,李破觉着还是不要去刺激北边儿那个女人为好,女人抓狂起来……尤其还是一国之主,那后果可能比始毕可汗一怒南下还要严重的多。

    实际上,李破回军以后,对北方的边患也就不是那么担心了,他主要是怕突厥部族内外勾连,将云内变成战场,大军只要回转,这种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了。

    只论外敌的话,北方边境其实要比黄河沿岸稳固的多。

    从温氏府邸出来的时候,天已擦黑。

    李破瞅了瞅天色,心里也是暗叹,日子不禁混啊,这一天过的很快嘛,而且就办了两件事,想想这两件事的内容,李破晃了晃脑袋,终于叹息了一声出来,他娘的,相当于什么事儿都没干。

    也就是去给王氏吃了颗定心丸,然后又来给温彦博送了个大大的台阶,一来一回,就耗了一日时光。

    本来还想巡视一下晋阳仓储,再把将军们陆续叫过来叮嘱一下。

    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粮草储备一点都不能放松,吏员都是什么德行,李破清楚的很,你放松个一年半载,他们就敢钻进粮仓去当米虫,加上还有大族子弟们兴风作浪,就更不得了了。

    军将那边儿也得盯着,出去打了一年仗,军中从上到下到底是怎样一个情绪,李破同样很清楚,在晋阳休整数日,别闹出什么大案子来才是真的。

    是的,现在李破考虑的都是些琐碎事务,那些正经的大事却需召集众人一起商量,李破有意延后一些。

    一个是给众人多点时间考量,他自己呢,也想稍微休息几天。

    二来呢,他也要做些准备,等到和众人商量完了,就要把事情都定下来,因为今年在他看来,至关重要。

    这应该是近几年来一段难得的平静时光,必须加紧时间修明政治,不然等战事一起,就又要以战争为主导了。

    而且他还想等一等裴世清的捷报,若是上党,长平两郡难克,策略上就还要变动一些……

    满脑子官司的他回到总管府,随即命人招陈孝意,苏,薛万均等来见。

    家里的事情要仔细过问一下了,毕竟离开了一载,大事上不会有什么遗漏,可家业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得这些亲近之人报说,才能看得更为清楚。

    总管府的吃食很不错,几个人到的都挺快。

    酒菜摆上,边饮边谈,和昨晚的宴饮肯定不一样,没那么热烈,也不用李破先慷慨激昂几句,带动气氛,更不会交杯换盏,弄个杯盘狼藉。

    几杯过后,苏就先说起了正事儿,和后来汇报工作其实差不多。

    作为总管府的大管家,苏所说自然便跟钱粮有关,新币早已发了下去,效果很不错,就是新币制作的有点太过精美了,一些人家动了收藏的心思,一下把币值给抬高了一些,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但总体而言,几个月下来,苏确定了铸造银币的可能性,民间接受的很快,尤其是一些商人,非常喜欢银币,因为银币更加轻巧,有助于商事。

    其实冬天里,代银的名声就已经流传开来,因为银币是先行于代州的,于是也就成了代银。

    这个称呼很不正统,就和大业白钱相似,官府肯定不能这么去叫,可起名这件事,还得李破亲自定夺,按照苏心里的想法,应该在其中加入王号最好。

    这个苏没有明说,他才不会在此事上多嘴呢,温彦博,陈孝意,甚或是代州行军总管宇文歆都比他有资格提议此事,旁人嘛,还是不要去争那首议之功为好。

    这是个很不错的开头,果然比书信往来更为仔细直观,苏也说了,如今银币不宜流通过多,应该适可而止,毕竟晋地还是太小了。

    对于苏所言,李破非常满意,一个有头脑也很清醒的钱袋子,不愧是苏氏后人,长才之处,其他人还真就比不了。

    接下来苏又说起了粮产的问题,苏大体上将这分为三部分,一个是代州,那边儿牛羊越来越是丰盈。

    去年一场场战事打下来,牛羊消耗了不少,可还售卖了许多给北上的商人们,在雁门,马邑,牛羊买卖也越来越是兴盛,可以说,李破这些年抢劫突厥人的行动是大获成功。

    许多代州牧户现在都很想让官府继续向北拓展草场,因为云内牧场现在比较拥挤了起来,养育的牛羊数量开始受到了限制。

    当初元朗想要出兵云中,其实就是受到了这个的影响,战争的到来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抢夺生存空间罢了。

    第二部分就是并州,并州北边儿去年是个丰年,战争对于农耕影响不大,又能免三年钱粮,人们的日子比代州的人们要好过的多。

    南边儿就有些糟糕,其实不论并州南北,面临的都是一个问题,劳力缺乏。

    大业末年的劳役对并州影响比较大,雪上加霜的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南下的时候又征发了很多府兵,民壮。

    造成的后果却要李破来承担了,和蒸蒸日上的代州相比,并州的土地更加肥沃,如今粮产却勉强只能跟代州持平,这无疑是件令人比较心塞的事情。

    这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等下去。

    所以现在并州人想起前太原留守李渊来滋味儿比较复杂,一个呢,李渊在并州任上的时候,确实为并州人做了不少事情,没让乱纷纷的盗匪破坏大家的安宁。

    可现在一瞅,李渊把并州祸害的也不比杨广轻嘛……

    嗯,情形说不上有多好,却也不算坏,按照苏隐约流露出来的意思,没有西河郡的拖累,面子上应该能更好看些。

    另外一部分就是河东诸郡,最糟糕的也是河东,今年河东的粮食肯定撑不到秋收,需要北边接济,至于接济多少,还要看诸郡的具体情形而定。

    这无疑会拖累并代两州恢复元气的脚步,苏说这个的时候,心里也觉着有点古怪,自古至今,并代两州这样的边塞之地,从来都是伸手向南边儿要粮要人,没想到今天却反过来了。

    这和去年一路打到绛郡时李破,以及王庆等人的估算明显有着偏差,那会儿大家都认为就绛郡,临汾等地所得粮草以及去岁河东诸郡秋收的情形来看,大致上能让河东的人们吃上一年饱饭,等到第二年秋收。

    现在苏又是另外一番说辞,那当然是居中统筹的苏的话更为可信了。

    也就是说,今年一年还得稍稍勒紧腰带,还得看看今年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不然的话,闹个什么旱灾啊之类的,也许近两年来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呢。

    苏最后总结了一下,觉着今年各处粮仓应该会空一些下来,可百姓之家都能缓上一口气,等到并代两州陆续开始缴纳税赋,情形会迅速好转。

    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一年到两年为期,中间或者以后再要用兵,时间还要延长开来。

    有苏这样精于统筹的人在,李破确实省事不少。

    当然了,对于苏来说也足够幸运,不像旁人那里,有着乱七八糟的众多掣肘,又有着李破的鼎力支持,做起事来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也是李破一直在剥夺军将们对一些方面的话语权的努力在起着作用,他几乎从不跟军中将领们商议民生等问题,久而久之,将领们对这些也就不感兴趣了,没了乱纷纷的声音,于是文臣们也就压力巨减。

    像窦建德,王世充,甚或是李渊那里,有功将领们不但要争功,而且对人事任免,粮草分配,以及人力物力的征用吵的沸反盈天,而因为身有军功,话语权还很大,这样一来,对于战乱过后恢复民生的进程可谓是影响巨大。

    将军们的思路本就和文臣不一样,再加上战事延绵,以及文武混成的制度,所以,北方其他诸侯那里,恢复起来都是磕磕绊绊,甚至王世充空有洛阳城中一班文臣武将,却最终弄成了以战养战的模式。

    远不如李破治下这样杂音疏少,各人做起事来,也就专注的多,产生的效果自然也就和其他人治下不可同日耳语了。

    李破对苏做出的努力很满意,待其说完,便举杯相敬道:“元宰与我年纪相仿,却有大才在身,有元宰在侧,哈哈,今后咱们肯定不用再饿肚皮了……”

    玩笑一出,陈孝意抚须而笑,薛万彻也咧开了嘴巴,苏起身相谢。

    三个人心思都够用,李破话里的意味很明确,苏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其才干,而在于他的年纪,只要没病没灾,跟随在这位身边,将来前程定会在其他两人之上……

第564章王号(二)

    之后薛万均也说起了自己的一摊儿。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他管的事情也不少,自李碧有孕,薛万均顺势与苏并列,任职总管府司马参军,掌士卒招募,练兵,军中刑责,牧养马匹,督造军械等事。

    这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从军府手中剥夺下来的职权,换句话说,薛万均的权力很大,可以直接问责于军府兵将,并在一些时候,能够直接指挥军府士卒行事。

    当然了,他能来到这个位置是有着幸运加成的,一个是李碧生孩子去了,他又正好在李碧手下当练兵大使,于是接替了李碧的职权。

    另外一个呢,那会儿大军在外,没什么人跟他争,再有就是他的兄弟薛万彻统领李破近卫,越来越得李破信任,连带着薛万均也得了好处。

    不然的话,没有这些机缘巧合,如此重责又怎么会落在薛万均头上。

    当然,战乱时节造就了很多青云直上的家伙,不多薛万均一个,这里面的一些其他原因,也不用一一细说。

    说起来,为了与民休息,募兵这一重要职能如今已陷入停滞状态,各部军旅的膨胀被人为的压制住了。

    只有北边儿被俘的突厥部族在不断的充入骑兵军旅。

    这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里,薛万均最重要的任务其实就是两个,一个呢,就是操练突厥人士卒,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代州骑兵集群里面去。

    然后就是严格军律,约束这些曾经在大草原上撒欢儿的突厥人,如今看来,可谓成绩斐然,骑兵各部的扩充一直在持续当中,突厥士卒能够很快适应隋地的军旅生涯,薛万均功不可没。

    可薛万均也说了,突厥人成军受到了战马的限制,突厥人从军征战的愿望非常强烈,可战马有点供应不上了。

    没办法,为了恢复北地元气,草场上放养了大量的牛羊,战马的牧养也就受到了影响,而且薛万均也觉得,牧草冬储也有其极限,骑军再多的话,牧草也会跟不上。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骑兵最好保持现在的规模,再多的话也只能向云中用兵一条路可选了。

    另外骑兵的战损补充根本不是问题,有很多突厥战士抻着脖子等着别人战死,好留给自己一个位置呢。

    显然,被俘的突厥部族非常想摆脱他们如今的生活状态,而连番的清洗,让突厥人中间的贵族在急剧减少,那些普通的牧民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他们对于回归草原的愿望日益淡薄,只想摆脱奴隶的身份,并为此做着努力。

    有了薛万均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李破下的决定就非常快了。

    允许突厥人和当地百姓通婚,一旦与当地百姓合籍,可以给他们府兵的身份,但有前提条件,改个汉人姓氏,学会说汉话。

    没什么奇怪的地方,无论是薛万均还是陈孝意都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自秦汉以降,对内附的胡人其实都是这么干的。

    晋时干的活儿太糙,元气也被汉末战乱伤的太重,于是被内附胡人给反噬了。

    现在的情形其实也很凶险,李破早已有心将突厥人移入雁门,可这看起来并非良策,突厥人需要的生存空间很大,雁门并不能满足这个条件,而且雁门百姓与突厥人有大仇,突厥人一来,说不定就要生出内乱了。

    所以说,突厥人和代州百姓通婚也不那么靠谱儿,马邑城中寡妇最多,可真能嫁给突厥人的能有几个?

    这必定是个长远功夫,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防着突厥人北归或者就地叛乱。

    说的差不多了,薛万均也有自己的建议,如今府兵人家农闲时操练也已恢复了隋时旧制,兵器铠甲也在发放之中。

    可军府辖地还没有确定,也就是说,军府制在李破这里上下脱节了,卫府将军们都有实实在在的兵权,募兵操练等事又归了总管府,于是他们对地方府兵如何如何也就失去了兴趣,竟然没有一个人就此事发声。

    薛万均的意思是,府兵军籍彻底归于中央,之后由总管府责令各个卫府派人去地方操练府兵,总管府派人行使督察之权。

    一旦有事,则以军籍为准征发府兵,归于卫府将军节制。

    李破稍一琢磨,就觉着并不不可,府兵制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中央集权,防止将领运用个人威望而行割据之事。

    好处显而易见,他确实在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又能抑制将领们的野心和实力,有名有姓的将领都在中枢任职,地方上那些人自然而然也就不敢太过放肆。

    至于弊端嘛,看看现在这世道就能明白,府兵制一旦崩坏的结果了。

    薛万均的提议,是在府兵制的基础之上,继续剥夺将领们的权力,李破之所以觉得可行,不在于此,而在于这种微调不至于激起将领们的反感。

    薛万均聪明的将练兵的权力分给了卫府,却将本应存于各个卫府的府兵军籍拿过来了,也就是说,将错就错,反正如今卫府辖地不明,索性再动些手脚,继续加紧控制卫府兵员。

    虽说李破觉着这个想法不错,可他没有立即决定下来,涉及到卫府核心的事情,已经算是大事了,仓促做出判断,太过草率。

    对于薛万均,李破也很满意,用心做事的人,他也向来很是赞赏,能说出这样的建议,说明薛万均很有些远见,这人的缺点只有一个,不够心狠手辣,掌管军律刑责就不合适了。

    这会儿李破自然不会对此苛责于薛万均,反而觉得出兵幽州一趟,捡的便宜可真就不少,除了人口兵员之外,以温彦博为首的幽州降人,很是有些人才呢。

    轮到陈孝意的时候,说的东西就很是庞杂了。

    北边突厥王庭回去祖地了,以后继续和突厥人交好,还是来个不闻不问,都有着利弊存在。

    陈孝意认为,和突厥人保持现状最好,走的太近,之前就有让这边儿出兵剿灭榆林悍匪郭子和的事情,之后会不会再让去攻打窦建德,李渊等人?若和这边儿策略相悖,听还是不听?

    不想做突厥人的刀箭,那就得离着远些,可离的太远也不成,突厥人脑子一热,记起当初结下的血仇来,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所以说,这需要非常灵活的外交策略,陈孝意建议,借着与突厥联姻之便,让代州行军总管宇文歆亲自去一趟突厥王庭,交好一些突厥权贵,为将来做好打算。

    在这事儿上李破其实已经有了决定,要拖一阵儿再派人北上,既然陈孝意提议了宇文歆,那人选就是宇文歆了。

    稍稍示意,陈孝意立即就聪明的转开了话题,说起了人事任免上的事情,近来晋阳这里的官员们举荐的人越来越多,陈孝意觉着有些不妥。

    所以他提议将代州的一些老人儿召回来,当然,他说的不会这么直接,只是说代州诸人劳苦功高,叙功之时却往往居于人后。

    久之,岂不令人心寒?不若以功叙职,另行任用。

    这又和李破想到一处去了,李破瞧了瞧陈孝意,心中也是暗自叹息了一声,若是那颗脑袋上的白毛少上一些该多好啊。

    可以说,论起远见卓识以及做事的分寸来,他如今身边的这些人没一个人能比得上陈孝意,可惜,陈孝意确实已经老了……

    这事不用犹豫,李破已经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点头便赞同了陈孝意的建议,让他尽快拟出一份名单来,好在之后升赏有功之人。

    陈孝意老奸巨猾,稍微瞧了一下李破颜色,便笑道:“总管莫急……臣觉得,此事还需等总管称王之后行之,其效才佳啊……”

    此言一出,其他两人身子微颤,一个放下了酒撰,一个也放下了筷子,齐齐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目光灼灼的瞅了过来。

    这是李破第二次在他面前自称臣下了,以往可都是下官下官的自称,如今不约而同变了过来,可见,温彦博,陈孝意两个不愧是他最为信任看重的心腹之人呢。

    如今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李破摇头一笑道:“此等大事,却还要见过皇后再说……哈哈,能走到今日一步,全赖诸位贤才鼎力相助之故,来,我敬诸位一杯。”

    就算明知道这位不会推据王位不受,几个人这会儿还是有松了口气的感觉,因为李破对日月星辰旗的偏爱谁都看的出来,所以也就都提着一颗心呢。

    三个人谦逊几句,一杯饮尽,就都露出了欢容。

    薛万均随即拱手问道:“即欲称王,不知总管可已定下王号?”

    李破哦了一声,反问了一句,“司马可有良见予我?”

    薛万均当即愣住,他是真没深想这个问题,可话说回来了,世阀出身的他对王号可不陌生,稍一沉吟,又瞅了瞅其他两人,暗道,这事肯定不能听俺的,随便说说又有何妨?反正这里还有一只老狐狸和一只小狐狸呢。

第565章王号(三)

    “自古以来,王号多不胜数,秦王嬴政未称皇帝以前,商周,春秋,战国,无论天下共主,或各地诸侯,皆称之以大王,然自秦汉以来,皇帝,诸王终有所别……”

    “到得今日,王号当以雍者为尊,秦王稍次,齐楚晋再次,之后又有赵魏燕韩者,其他别号多以成败而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说到这里,薛万均笑了一声,接着道:“譬如唐王之号,循于上古,此乃权臣自封,自有王霸之意含有其中,又如宋王等,皆为小王,或乃自封,或为异姓有功之臣得之,又或皇帝子嗣繁茂,庶子别无所封,便也勉强为之,与郡王等同。”

    “臣之所见,多有偏颇,今总管欲上尊号,或可依此斟酌一二?”

    一番话下来,陈孝意和苏都是频频点头,薛氏子弟见识颇有不凡啊,他们看到的自然不在于这些王号的知识,而在于话里隐含的意味。

    人家含而不露的意思肯定不是在说王号有多少,又有哪个高了,哪个又低了,而是在含蓄的劝谏,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弄出来一个不靠谱的王号,那大家可就都没什么脸面可言了。

    这无疑会让陈孝意和苏产生共鸣。

    没办法,眼前这位主意太正了,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点吓人,就像之前干脆的拒绝称王一样,非常突然,却又令众人不敢多言。

    其实说到底,他们所担心的还是李破出身太低,不知其中轻重,弄出个稀奇古怪的王号出来罢了。

    就算李破之前说的再多,这种担心依旧伴随着他们,可见,出身这东西已经深入人心,轻易之间根本无法扭转过来。

    其实呢,薛万彻说的也并不算完整,一些开国功臣和功绩显赫的臣子也会得封比如秦国公,魏国公等爵位。

    像杨素父子,便都有着楚国公的爵位……

    所以说王号和帝号,公爵爵号相互牵连,是一套有很多讲究,也颇为复杂的系统,千多年下来,也已非常完整,没有多少推陈出新的余地了。

    不管哪类封号,只要不是世袭,那么头一个就得看祖宗籍贯,第二个再瞧任职经历,接下来还要考量功绩,这里面还有实封和虚封的区别。

    王号越是尊贵,越离不开这个范畴,李破其实看的没错,什么漫天王,西楚霸王,迦楼罗王之类的,都属于野外品种,上不了台面儿。

    既然有薛万均开了头儿,陈孝意也便开口道:“薛司马所言甚是,王爵不比其他,尊贵者多以辖地而论,并无前后之别,今各处王爵颇泛,多乃滥封,总管许要求别于众人乎?”

    那边儿苏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接上敲定边角儿,“以臣之见,总管万万不能如此啊,我今与众人不同,可得皇后钦赐王号加身,名望重于天下,其他诸人,便乃伪号,日后削之即可,今若耽误于此,而取轻贱之爵,实属本末倒置之举也……”

    薛万彻听着听着眼睛已经瞪了起来,心说,俺都说什么了这是?这两位怎么听着越说越难听呢?

    实际上这就是心腹和新来之人的区别所在了,新来之人比如说薛万彻,就时常心怀惴惴,建言的时候也就委婉的多。

    而其他两人跟随李破日久,却是知道李破既然容他们讨论此事,便也不妨直言了,他们之前担心的,其实只是李破心意早决,根本不想让他们说话罢了。

    李破频频点着头,一副善纳人言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早就骂开了,几个狗东西,怎么就知道老子起的名号不靠谱儿了?

    要按照你们说的,老子祖籍在扶风,那称个秦王也是应该的了,再要对上李二郎,好嘛,两个秦王打的头破血流,真假美猴王吗那是?

    倒是雍王听着还成,可雍州在秦境,和老子不沾边儿啊……

    心里挺恼火儿,不至于拿眼前几个人做法,可本来有心跟几个人商量一下这事儿的心思立马变了,嘴巴越发紧了起来。

    陈孝意,苏两个确实对他的脾性比较熟悉,知道他不可能为此苛责于人,可他们还是忘了,这位心里一不痛快,定是要旁人跟着不舒服的。

    只见这厮拿起酒杯来,像是要跟几个人饮上一杯,却又慢慢放下,眼神儿也慢慢失去了焦距,犹豫两难的样子昭然若揭。

    良久才道:“这般说来,晋王,唐王,秦王皆可,让人好生难决啊,也无须多言,你们的意思我已清楚,容我思量一番再做道理吧。”

    陈孝意胡子抖了抖,苏有些茫然,薛万彻最是轻松,事不关己嘛,看着其他两人的样子心里却也暗笑,一刀砍下去,砍空了吧?还用力过猛……可别闪了腰……

    之后再谈别的事情,陈孝意和苏明显精神便没那么集中了,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像他们这样充满进取精神,又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点偏执。

    像称王这样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分量非常之重,这次好容易得个机会,却不能知道结果如何,那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折磨了。

    这会儿他们两个都想安静的思考一下,或者招来心腹商量一番,李破却还频频举杯,嘴上也问这问那,他们却还不能不答,那难受的滋味儿就别提了。

    等到月上中天,李破才放了醉醺醺的几个人离去,瞅着他们的背影,李破哼哼了两声,先略施薄惩,过后却要让你们知晓,老子做事向来有始有终,,在政治正确上面,甩你们两条街都不止呢。

    站起身来,身体却晃了晃,呀,脑袋有些晕,光顾着和人耍心眼儿了,自己也没少喝了,他可不是什么千杯不醉的酒桶,以一对三的结果就是人家陈孝意那么大岁数了,走的时候还挺稳当呢,他却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丈夫连着两晚饮酒过度,让李碧很不满意,第二天起床,找着茬儿便想拳脚伺候。

    可李破多狡猾,不管你说什么咱也不动气,他可是明白着呢,这出去一年多,可没吃香的喝辣的,今次回转,却又饮酒过量,身体上肯定不如养精蓄锐许久的婆娘壮实,一旦动起手来,吃亏的肯定是他。

    于是早间先例行公事般的逗弄了一下儿子,又教训了妹子两句,稍微让自家婆娘开了开心,吃过早饭,麻利的溜出了内宅,今天他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绝对不能弄个鼻青脸肿的。

    哼,想拿小崽子的名字来难为人,亏这婆娘想的出来……

    这名字啊,和老子的王号一样,得好好琢磨才能起的有意义,等孩子大了,也好有吹嘘的资本,懂不懂?

    心情还算不错的李破先招来步群等人,加上总管府司马薛万彻,军情司佐判张亮,以及记室王琦,杨续等人。

    令各卫府,以及军情司严肃军纪,不得懈怠,再有,各卫府务必加紧处置军功录转等事。

    一年多下来,军功赏赐在去岁年末做过一次,可如今面临一个阶段性的时刻,却无法照例于年末赏功了。

    所以卫府将军们这会儿还不能闲下来歇歇,尉迟恭,李年,尉迟偕等都不在,就以步群为首行之,接着还有换防的事情。

    尉迟恭等人不可能一直守在黄河边儿上,今年肯定要有一次大规模的换防,按照李破的估算,应该是在秋末时节,却也要早作准备。

    还有就是河东各郡驻军的事情,李破也没当小事儿来办,如今各郡都有自己的守卒,受郡守郡尉辖制,这是隋末乱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各郡割据以图自保,即便投顺于人,也不肯放弃本郡兵权,不然的话,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常备军出现?

    李破的意思是,逐步把这一部分常备军消减下来,替代以五百至一千不等的卫府兵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地方剿匪。

    匪患是地方治平的最大一个障碍,晋地多山,并代两州匪患至今未绝,这年月,很容易就会发展成为农民起义似的匪伙儿。

    所以就算各部回转驻地,剿匪也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李破早已下了狠心,只要他还在领头儿,那么剿匪的事情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从这些事情上李破已经觉得,如今晋阳作为老巢已经越来越不合适了,主要的敌人都在南边儿,抵近指挥才能做到如臂使指,晋阳离着远了些。

    可晋阳的优越性现在还很突出,不到放弃的时候,只能将就了。

    和将军们说话要简单的多,一条条军令从李破嘴里冒出来,商议几句就定下来了,晋地的军人们在李破的压制下,渐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

    勾心斗角肯定少不了,可绝对不会像别处那样,什么样的事情军人都能插上一脚,而且分量还不轻,弄的上下一团糟滥。

    其实步群等人听着听着也在暗自叫苦,这么多事情一股脑做下来,过后可有的受了,而且,其他几个卫府建成的日子还短,战事结束之后,内里也需梳理一番。

    这么下来,今年各大卫府是别想消停下来了……

    李破可不管他们苦不苦累不累,老子在这里兢兢业业的,都没闲着,你们还想停下来歇歇?做梦去吧。

第566章名将

    时光过的飞快,眨眼间好像便到了正午。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事情还没说完,李破索性又留众人吃了一顿午饭,接连请客的他倒没像以前那般觉着亏了,而是感觉再是精美的菜肴,这么吃下去的话,也味同嚼蜡了。

    对吃喝向来很讲究的他,颇为矫情的想着,吃饭喝酒,应该是三五人为佳,人少了不热闹,人多了吧,看看现在就知道,人多嘴杂,还吃什么吃啊?

    这还只是些将军,没那么多的规矩,若是陈孝意等人在的话,那吃的就不是饭了,吃的是权势,是礼仪,根本跟酒菜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破恶意的想着,怪不得文人们中间很少有胖子出现,背的东西多,自然也就胖不起来。

    想到此处,稍微扭头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王琦和杨续,杨续吃的挺香,估计是在晋阳大牢里给饿坏了,不然观王一脉,怎么会是这么个吃相?

    王琦就可爱多了,细嚼慢咽的,而且被如狼似虎的男人们时不时盯一眼,很快一张圆脸儿就红了起来,李破觉着,要是一直将她带在身边,估计没几天,就能把那张圆脸儿给饿成竹子样。

    午后继续,又过了一些时候,众人才陆续散去。

    随后,李破又招来苏和王庆两人,商谈良久,为的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当前的春耕,一个呢,则是裴世清那里的粮草运送。

    春耕其实不用李破再来督促,各郡今年大多安定了下来,上面对春耕又是如此重视,没谁敢于怠慢,不然秋收的时候,你少收了粮食,倒霉的肯定没有别人。

    实际上,局面一旦安定下来,一些事情自然而然便会做起来,只是过程视努力程度而有所差异而已。

    裴世清那边儿李破也不很担心,严宗和陆浩然要真有本事,也不会是现在这么一副模样,再加上裴世清也不是不通军事,再有精兵良将助之,若是败了,那才真叫奇怪呢。

    苏,王庆之后,李破又将刘敬升单独叫来嘱咐一番,刘敬升和罗士信率领的是他的亲军,要长时间驻防于晋阳。

    罗士信如今不在,刘敬升便也成为了晋阳的城防官儿,和晋阳城内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很多。

    倒不是怕刘敬升不懂分寸,得罪了谁谁谁,或是放松了军法约束,让晋阳变成第二个洛阳。

    李破只是觉得自己的亲军都是杀人如割草的家伙,罗士信那个活土匪不在,那么他便有必要亲自颁下军令,防患于未然。

    刘敬升离去,李破缓了口气儿,喝了点茶水润了润喉咙,接着便令徐世绩等备马,他要去巡视一下晋阳仓房。

    徐世绩现在是总管府右二领军,和赵世勋相对,两个在蒲州城冲上城头,却性格迥异的家伙,都升迁了。

    赵世勋随罗士信去了上党,徐世绩也就成了李破的亲卫统领,随扈在李破身边,等到战时,他和赵世勋如不随于罗士信,刘敬升麾下,便可独自领兵。

    要不怎么说战争年月升迁快呢,从徐世绩身上便可见一斑,不过几个月的功夫,这就又有出头的迹象了。

    而且徐世绩祖籍山东,和李破的亲卫们比较契合,只是他在河南乱军中厮混了几年,可以说和张须陀的部下们有着大仇,罗士信见到他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比较想一刀宰了这小子。

    而张进等人对他也颇为抵触,所以说,想要做好这个亲卫统领对于徐世绩来说也并不容易。

    当然了,他自己却不怎么在乎这些,现在他欢喜的很,因为能自由出入总管府了嘛……

    李破可不知晓这河南贼正在惦记自家妹子,看着徐世绩鞍前马后的忙活,心里还是比较得意的。

    都说唐之名将,以李靖,李为首,现在两个人一个成了他的岳父,一个在他麾下奔走效力,就算他对名人不太感冒,成就感却也不会少了。

    可这两位在后来好大的名声,如今他瞅着却有点悬乎。

    李靖看着那倒霉程度,让他实在不敢相信,这个老丈人是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靖李卫公。

    徐世绩呢,年纪轻轻,却很狡诈的样子,有点名不副实啊。

    嗯,说不定以后给他改个名姓,也就会变个模样?

    徐世绩呢,却是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儿,这位主公在他眼中印象可不怎么好,心眼太多,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心意难测,动辄得咎,所以他又拿出了在李密麾下时的做派,少言寡语的装起了老实。

    “你家中还有何人?”

    一行人在总管府迤逦而出,李破招手唤过徐世绩,并马而行间问了一句,既然有名将的潜质,又来到了他的身边,那和之前的待遇可就不一样了。

    徐世绩心里跳了跳,瞄了瞄李破的神色,在马上躬身道:“末将祖籍山东曹州,后迁居河南滑州,末将家中颇有积蓄,但人丁不多,只有父母,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其余亲族……皆在山东,父亲不提,末将也不知那边儿还有些什么人在……”

    说的挺详细,也都是实情,可徐世绩还是没有按照当下的规矩彻底道出自己的家世来。

    实际上,他父亲徐盖只是个山东富户不假,可他们徐氏祖上也是官宦之家,他曾祖曾在北魏为官,他的祖父又仕于北齐。

    到了他父亲徐盖这一代,和几个叔伯在山东闹的很不愉快,不然的话也不会在没有任何官职加身的情况之下,带着妻儿毅然决然的离开山东老家去到河南,投奔了妻族。

    徐盖的妻族在河南也不是什么大族,人丁寥落,比之徐氏还要不如呢。

    其实呢,从徐氏家族这一支的轨迹可以看得出来,从开皇到大业年间,北齐余孽们纷纷就都走起了下坡路。

    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在战争中被连根拔起,留存下来的这些,一部分融入了关西世阀当中,另外一部分则在故土苟延残喘,一直受到持续的打压,几十年来,当初可以于关西门阀抗衡的山东河北军事集团,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焉了。

    而山东徐氏其实只不过是个缩影而已,也可以说是时代进程中的牺牲品。

    当初李密麾下的秦琼等人,其实和徐世绩都差不多,祖上多少风光过,可到了他们这一代,也就没剩下什么了。

    出去之后,还不敢正大光明的将祖上挂在嘴边儿,唯恐遭了打压排挤,甚或是引来杀身之祸,要知道,当年北齐兵强马壮,可没少和关西人厮杀,你知道祖上结下了多少仇怨?

    这会儿李破听了,心里直接道了一句,哼,这小子说话不尽不实,无他,只因为这年头人们说话的习惯李破已经看的透透的了。

    家世不论贵贱,先说的都是祖上如何如何,你祖上就算是个农夫,也得先提一句我家祖上务农为生的话,让别人不要误会你隐瞒家世,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家族怎样,给别人一个评判的标准。

    接着才是父亲兄弟等等,没有说从父亲论起的,除非你的家族特别有名,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徐世绩显然不在此列。

    可李破还是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没有追问什么,因为他听的出来,这厮的父母家人都还活着。

    这就很不容易了,出身山东,又迁在河南,挺倒霉的一家人。

    山东就不用提了,留在那地界的人存活几率可不高,河南滑州嘛,瓦岗匪起家的地方,接下来李密和王世充撕咬的一地鸡毛,一家人的老弱妇孺竟然还能活下来,估计是沾了徐世绩的光儿了。

    “父母有养育之恩,姊弟有血脉之情,若是有便,尽可接来晋阳安居。”

    徐世绩苦笑道:“多谢总管……可……当初魏公……李密追迫甚急,末将也不知如今家人安在了。”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他对家人确实看顾非常,不然的话,当年也不会孤身从匪,若能将家人接来晋地生活,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可这两年他走起了背字儿,被人追的兔子般乱跑,哪里还顾得上家人。

    当然了,他这人脑子够用,和那些不管不顾的人不一样,早将家人藏了起来,只是以如今情势,将家人接过来却是不可能了。

    李破笑笑,心说没有家人在晋地的你,很让我不放心啊……

    可转念一想,他的岳父大人还在长安呢,也不知过的是怎样一个提心吊胆的日子,心下也便释然许多,这真是一个扯淡的年月啊。

    遂也没了其他心思,只随口道:“不急,待我平了王世充,你家人若还无恙,也就能过上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了嘛。”

    徐世绩面露感激,重重点头,心里却道,那是他娘的猴年马月的事情,还不若……给俺寻个婆娘来的便宜。

    不过能和李破近距离说上几句,对他的权威是有很大好处的,听着两人说话,一群山东河北以及代州的汉子们,心有戚戚焉之余,对徐世绩的敌视排斥之心却是大减,毕竟,大家伙儿都是从战乱中一路走过来的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201/ 第一时间欣赏北雄最新章节! 作者:河边草所写的《北雄》为转载作品,北雄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雄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雄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雄介绍:
大业六年,强盛的大隋迎来了转折点。 这一年,隋帝杨广开始准备征伐高句丽,顺势拉开了隋末战乱的序幕。 接下来的几年间,天下板荡,群雄并起。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草莽豪杰,门阀世家,纷纷粉墨登场,逐鹿天下。 北方突厥汗国,雄踞漠北,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之下,一个强大的帝国,最终轰然崩塌。 这是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也同样是中原大地最为混乱黑暗的时节。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一个来历奇异的边塞少年,带着草原的风寒,和一股满不在乎的劲头,一头扎进了这乱世漩涡之中。北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雄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