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抗战之中国远征军TXT下载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txt下载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章 飞虎队

    抱歉,由于出现点意外状况,所以五更变成两更,等士兵身体恢复些再爆发!

    *******

    说起来也有些讽剌……自从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来,中**队一直都在谋划着能与鬼子打一场大战,但是从同古会战到平满纳会战再到曼德勒会战都没能打成,却没想到在密支那这个地方,却是结结实实的与日军打成了一次会战。

    日军对伊诺瓦底江的封锁很快就变本加利,后来甚至都到了像工兵团一样改装民用船做为炮艇开到江面上耀武扬威了……那些民用船是日军在曼德勒征用的,然后再装上几门加农炮,在空中飞机的掩护下就沿着伊诺瓦底江开到新22师防线的侧后开炮,企图以这种方式配合第18师团对新22师的进攻。

    但应该说,日军也太大胆了些,要知道那些是民用船,而且密支那还有大量英军留下的来的榴弹炮、加农炮,这些炮火因为忌惮日军的空中力量所以一直不敢放心的开炮,但是到了这时候也就顾不上许多了,瞄准那几艘“轰轰”的几声,很快就将其打沉到江底。

    当然,随后日军战机又俯冲下来朝我军炮兵阵地一阵扫射和轰炸,再次对我炮兵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由此也可知空中力量在近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原本密支那可以说是牢牢的掌握在中**人手里,而且还依靠着地利及对伊诺瓦底江的控制掌握着主动权,但因为没有空中力量,所以对伊诺瓦底江的控制很快就丧失殆尽并易手到日军手里。甚至就连工兵团手里的坦克和装甲车都只能窝在丛林里不敢动……坦克和装甲车的速度相比起飞机来说太慢了,日军战机只要一个俯冲然后打下一梭子弹,那就是居高临下的攻击坦克最为薄弱的顶部装甲,就算谢尔曼中型坦克其顶部装甲也只有13mm,根本就经不起战机的扫射。

    所以。近现代军事专家往往有一种说法,就是:“谁拥有制空权谁就拥有胜利”,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没有制空权的志愿军却能屡屡打得以美军为首的联合**满地找牙。

    当然,那与长期处于弱势装备的志愿军有研究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有关。

    此时承受着这种几乎可以说是海陆空,其中陆军又有炮兵、步兵、坦克等全方位各兵种紧密动同的立体进攻,新22师就渐渐有些吃不消了。

    但战士们又知道密支那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也是远征军唯一的希望,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于是面对一队队冲上来的日军全都没有后退半步。一排排战士在日军那有如狂风暴雨般的轰炸中倒下,又一排排的补充了上来,来不及构筑隐体,就躲在弹坑里,子弹没了就上刺刀,刺刀扎进鬼子的胸膛里拔不出来,就拉燃了手榴弹往鬼子方向冲。

    然而,就算是这样日军还是一队队的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冲进了新22师的防线,眼看日军就要突破新22师的防御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阵密集的机枪声和爆炸声。

    起初战士们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样,只是感觉头上压力突然一轻……好像日军战斗机、轰炸机突然就不打枪不投弹了。

    接着在看到一架架日军飞机冒着黑烟栽倒在地上时,才感觉有些不对……密支那的防空火力已经让鬼子给打得差不多了,而且也没听到我军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开火的声音。那鬼子的飞机怎么会被打下来了呢?!

    抬头一看,不由欣喜若狂,天空中正有十余架印有鲨鱼头的战机在与日军战机缠斗呢,它们张开的血盆大口使它们就像一只只插着翅膀的老虎似的凶猛的朝日军战机扑去。不一会儿又有几架日军被打得冒着黑烟往下掉,接着就有两架“鲨鱼头”俯冲下来向日军坦克扫射……日本坦克装甲本来就薄,其顶部装甲对于美式40战机上的12.7mm口径机枪来说就更是有如纸糊的一般。于是霎时就有五、六架坦克被打得冒起了黑烟,其中有一架也许是被击中了炮弹直接就爆成了一团火球!又有两架战机俯冲下来,往正在冲锋的日军群中投下了几枚炸弹……随着“轰轰”的一片爆响,成堆的鬼子被高高地掀到了空中。

    接着这些战机又发现了鬼子的炮兵阵地,于是不用说了,飞了上去又是一阵狂轰滥炸,只片刻工夫就把鬼子的炮火给打哑了。

    “是我们的飞机!”不知道是谁大叫了声:“是我们的飞机!”

    这时战士们才反应过来,看到那些战斗机的机翼上果然印着青天白日徽标,不由个个士气大振欢呼着杀再一次杀退了日军的进攻。

    鬼子哪里会想得到中**人会突然有空中力量来助阵,只被打得一阵丢盔弃甲的大败而逃,最后不只没有突破新22师的防线,反倒是损失了一大批的飞机、坦克和大炮……

    前来助阵的正是被称为“飞虎队”的中国空军。

    据说,其之所以会被称之为“飞虎队”,是因为有些战士没看过鲨鱼,于是把那战机机头上的鲨鱼牙齿误认为是老虎牙,同时那老虎还插着翅膀,正合了中国那句“如虎添翼”的成语,于是就把它们称之为“飞虎队”。

    其全称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就是在中国耳熟能详的陈纳德。他们刚刚在怒江一带配合宋希濂的部队挡住了沿着中缅公路穿插到滇西的日军,就马上奔赴密支那支援远征军来了,而且一上来就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战绩……击落了日军五架击伤两架战机,剩余的日军战机则见势不妙逃之夭夭,接着“飞虎队”又将剩余的弹药倾泻在日军的坦克和火炮上后,才满意的打了个转返航了。

    他们,就是张弛等的第一件事。

    张弛知道远征军占领密支那对中国、英国甚至美国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他们不可能会任密支那的远征军遭日军围攻而不闻不问。(未完待续。)

第七章 输血

    其实,飞虎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那么大的战果,固然与飞虎队队员都是训练有素的美军飞行员有关,但同时也与日军轻敌有关。

    日军为什么会轻敌那就不用说了……此时的中**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空军,以前原本不多的空军已经消耗殆尽,苏联援华也基本取消,日军的轰炸机甚至都嚣张到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飞进中国狂轰滥炸。

    在密支那的战场也同样是这样……远征军所有的防空力量就是英军留下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而这些装备一旦被日军消耗掉之后,那么密支那的上空几乎就可以说是属于日军的了。

    有句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这种“安乐”之下,日军几乎所有部队和兵种包括航空部队在内都没有防空意识。

    于是,在“飞虎队”突然出现在密支那上空时,日军战机才惊愕的发现……他们战机的子弹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无法与其对抗了,再加上又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很快就败下阵去。

    日军战机一被打下去,其陆军又吃惊的发现……他们手里竟然没有一样武器是可以防空的,而且坦克、火炮等连基本的防空工事都没有,全都**裸的暴露在这些突如其来的中国飞机之下。

    飞虎队又哪里会跟他们客气,于是冲上前去就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一顿。

    这一来日军那嚣张的气焰立时就被压了下去,中国远征军却是士气大涨。紧接着,又有几架运输机往密支那空投来一箱箱的弹药,这又惹来战士们的一片欢呼。

    有些战士甚至喜极而泣,嘴里喃喃的说着:“祖国没有忘记我们哪,祖国没有忘记我们!”

    所以,来自中国方向的这次空中支援,其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战术上的一种支援。更是对数万远征军战士心理上的一种支持。

    这种心理支持虽然说看不见摸不着,但外人却无法想像这对于一支在异国他乡拼死奋战的部队有多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作用都不亚于飞虎队给他们实质上的帮助。

    但其实,飞虎队支援密支那看起来是偶然的但却是必然的。

    首先当然是密支那的重要性。

    密支那有机场,而且还是缅北一带唯一的机场,其它地方都是崇山峻岭甚至想找一块平地都困难,就更别说建机场了。

    如果密支那一丢,那么日军的战机就会转场进驻密支那机场,然后再以密支那机场为圆心,以日军零式战机航程的一半为半径划一个圆……这个范围就是日军战机的控制范围了。所有运输机要进入这个范围都要考虑到日军零式战机的威胁。

    另一方面,腊戍失守后就意味着联军从陆上向中国输血的通道已经被切断,而联军尤其是美国若是不往中国输血那就跟要了他的命一样……

    对于美国在二战时对中国的援助,许多人觉得中国该对其感恩戴德,实际上这全都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且美国对华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比如飞虎队的战机及飞行员都是中国高价从美国购入,飞行员的薪水甚至是美国飞行员薪水的两到、三倍。

    美国方面的考虑很直接,如果没有给中国输血。中国在两到三个月内就被日军给拿下的话,那么深陷中国泥潭的日军就可以从中国抽身而出……那可是数十万的日军,而这些日军最终是要投入到太平洋由美国人来将其消耗掉。

    所以,美国给中国输血。实际上是既做生意又获得国家利益,甚至还可以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比如用输血来要挟中国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史迪威其实就是美援之下的一个产物。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举数得的便宜事。

    最重要的。还是中国方面甚至无法拒绝……拒绝就只能坐等亡国了!

    所以这陆上往中国输血的通道一断后,中国急美国也急,中国担心的是亡国。美国担心的是中国亡国后那数十万鬼子的刺刀就是美国要对付的了……于是说什么也要给中国输血,就算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因为那其实就是在保护美国人自己!

    “国与国之前就只有利益”,这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既然陆上输血通道断了,那就只能从空中输血了。

    假如密支那被日军占领,由于日军可以依托密支那机场进行巡逻……日军零式战机的最大航程达到了十分变态的三千公里,而此时美国p40也就是飞虎队所用的战机其最大航程才只有一千一百公里。

    这使得从印度起飞飞往中国的运输机只得不断的把航线往北往北再往北,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驼峰航线。

    但是如果密支那是在中国部队手里而不是在日军手里……这种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可以想像,中美可以在密支那布署大量的防空火力,甚至还可以布署战机在密支那,在防空火力及战机的双重作用下,可以将大多数日军战机挡在密支那以南,于是运输机可以很舒服的在缅北上空朝中国运送物资而不需要跨过令人不寒而栗的珠峰。

    要知道在驼峰航线存在的短短三年时间里,美军就损失了1500余架飞机,牺牲了优秀的飞行员3000余人,仅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也损失了48架飞机,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当然,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而且也因为密支那还在中国远征军手里所以很有可能不会发生,美国可以用极少的伤亡极小的代价就可以运送更多的战略物资到中国。

    所以,张弛觉得中美两国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救援密支那,甚到他还猜到了会来增援的很有可能是中国的飞虎队……美国空军远在太平洋另一边,英国空军刚刚被打败无意参战,那就只剩下驻扎在云南的飞虎队才有这个能力了!(未完待续。)

第八章 牟田口廉也

    但是飞虎队的出现并不足以阻挡日军对密支那的进攻,那也不是牟田口廉也的性格。

    不过话说回来了……牟田口廉也的性格其实并不像他要求他的部下或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的,牟田口廉也是个十分典型的虚伪的日本人,他对自己部下的要求甚至到了无耻的地步,比如在部下没有食物要求补给的时候,他的回电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然而,就像军统别动队的刘伯龙能对别人残忍却不能对自己残忍一样,牟田口廉也在明显由于他指挥失误而导致大量士兵无辜死亡后,却没有勇气剖腹谢罪,之后的确有自杀过一次,但却没有成功……他的余生都是生活在懦弱的阴影之中,因为只要一有部下的家属来拜访,他都要躲藏起来,并且不放过任何机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在自己的葬礼上他都没有忘记交代儿子替他散发辩解的传单。

    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牟田口廉也其实已经意识到那是自己犯下的错,同时知道自己在片面要求部下勇敢、坚强时,自己反而是懦夫。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只能不断的欺骗自己、欺骗别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些毫无意义的辩解,希望别人能相信自己的谎言。

    很明显,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是不需要像他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为自己辩护的。

    此时的牟田口廉也就再次发挥他强硬的本色,一声令下就让日军冲了上来。

    应该说他这么快就发起冲锋还是有道理的……虽然他知道中**队现在有飞机,但飞机的数量与日军不成比例,制空权还是皇军的。另一方面。中**队在近两个月的作战中已经疲惫不堪了,皇军在封锁伊诺瓦底江兵,东岸的中**队在弹药补给方面很快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不给中国人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突破中**队的防线。

    牟田口廉也不知道的是,在弹药补给方面已经让张弛用钢索给很好的解决了。尤其是此时伊诺瓦底江西岸的部队已全部换装英式装备,于是剩余的弹药以及刚刚收到空军空投下来的弹药,就可以全部供给新22师使他们暂时没有弹药方面的担忧。

    但新22师是强弩之末是事实,飞虎队只能对远征军提供有限的支援也是事实,于是在战火重新燃起时远征军还是在日军强大的火力下左支右补的十分狼狈。

    就在密支那交战双方打得如火如荼时,天空不知不觉的布满了乌云,接着一个炸雷后就下起了瓢泼似的大雨。

    这就是张弛等待的第二件事……五月的缅甸已进入雨季,而雨季一来往往就是连续下几个月不停息,这显然对驻守在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是有利的。这不只是因为雨水使高地到处都是烂泥几乎无法攀爬,更是因为雨季来了之后公路会出现塌方、积水、泥泞等现像,使原本就十分漫长的日军补给线变得十分脆弱。

    如果是按历史那样发展,日军也许不需要顾虑这些,因为他们在腊戍和密支那缴获的补给足够他们使用甚至还有富余。

    但是现在……腊戍的物资被工兵团烧了,密支那的物资又在远征军手中,于是雨季的到来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日军的噩梦。

    反观中国远征军,他们只需要守着密支那就可以了。英军留下的物质足够他们用上几年了,何况中美还会不断的为其空投物资。

    但是牟田口廉也却并不会这样放弃对密支那的进攻。在两次进攻失利后,牟田口廉也就挎着指挥刀在雨中对18师团的士兵们训着话:“我们大日本皇军的部队,就连死都不怕一点雨又能算得了什么?它还可以让我省下了携带饮水的重量和体力,让我们可以多带一点弹药!路会滑不容易往上爬,但是中国人的路就不会滑吗?我们补给困难,中国人补给就不困难吗?在我们面前的中**队……他们还要跨过伊诺瓦底江才能得到增援得到补给。而且他们已经连续作战两个月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拿不下他们的阵地?!”

    应该说牟田口廉也的话很具有煽动性,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符合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于是日军就再次在炮火的掩护下朝新22师的阵地冲上来。

    但很遗憾的是,牟田口廉也有些话是不顾事实的糊说。比如中**队补给困难……中**队坐拥英军留在密支那的数十万吨物资,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打几个月的战不是问题,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支撑个几年。

    还有中国人的路也会滑……这乍听之下的确也对,但事实却是驻守在高地上的中**人几乎不用走路,他们只需要趴在战壕里朝日军打枪。

    当然,中**队也有中**队的困难,比如在雨水的冲刷下猫耳洞进水无法躲人,再比如工事坍塌战壕被水淹等等,但比起日军要在泥泞的斜面上顶着远征军的子弹和炮弹往上冲那却是好太多了。

    于是日军的冲锋就毫无意外的一次又一次的被新22师给打了下来。

    其实,张弛还更希望日军会继续这样打下去,原因这样下去就意味着日军将消耗更多的子弹和炮弹,时间一长,这些被消耗掉的子弹炮弹如果没来急补充的话,那么眼前的这些日军反而会被远征军给耗死,那么远征军甚至都可以发起反攻把日军给赶下海了。

    只可惜的是,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是河边正三而不是牟田口廉也,河边正三马上就看到了这个危险,于是下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原地组织防御。

    据说牟田口廉也对河边正三这个命令还抱有怨言,说总司令阁下的指挥过于保守,使日军坐失突破敌人防线的良机。(未完待续。)

第九章 一个人

    ps:  士兵祝各位兄弟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所以战场上的事有时也是说不清道不明。

    谁又敢说牟田口廉也的指责不对呢?再坚持进攻下去,说不定还真能像拿下新加坡那个“第一要塞”一样攻下密支那防线,河边正三的决策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战场有时是不能用理论来解释的,否则牟田口廉也在新加坡也无法以三万余人的兵力就逼降十万联军了。

    但不管怎么样,日军的进攻还是在河边正三的命令下停了下来并在密支那防线前组织防御,于是密支那很快就安静了下来,阵地前除了一具具还来及收拾的死尸外,就只有雨水在“哗哗哗”的下,将阵地上的鲜血和污洉冲刷得一干二净。

    不久,那些雨水很快就汇聚成了一条小河,伊诺瓦底江的水位也涨了起来,渐渐的就涨到了靠近河边的尸体,不一会儿就把尸体冲到河里随波逐流。

    直到这时杜聿明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现在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了,远征军终于得到了一个喘息休整的机会。

    “军座!”副官有些迟疑的走上前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说道:“刚刚收到重庆方面的电报,史迪威将军和罗司令下午四点会搭乘飞机赶至密支那,令我们做好迎接准备!”

    闻言杜聿明不由一愣,他先是一阵气愤……这个史老头和罗胖子,远征军无路可走时他们就丢下部队独自逃走,现在远征军在密支那站稳脚跟了,他们又要来对远征军指手划脚乱指挥了。

    但随后一想:史迪威之前不是说除了撤至印度外别无选择吗?现在看他还有什么话好说,看他还怎么对远征军指手划脚!

    于是当下就点头道:“传令下去。清空机场做好迎接准备!”

    但其实却是杜聿明低估史迪威了,史迪威在军事上虽说没什么才能,但他却是代表美国,而此时腊戍一丢,中国就只有靠美国从空中为中国输血这一根救命稻草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远征军也同样如此。

    也就是说。史迪威手里握的几乎可以说是远征军乃至中国的生杀大权……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因为史迪威真要毫无理由的断绝向中国输血的话,美国方面为了其国家利益也不会答应。

    所以,虽然史迪威之前的表现不怎么样,甚至还可以说是缅甸联军战败的原因之一,但这个世界是现实的,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不谙政事只会打仗的杜聿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史迪威会给他带来什么。

    下午四点整,一架运输机就在十余架英军战机的掩护下降落到了密支那机场。

    那十余架英军战机甚至都没有降落……这是因为此时密支那是高危地带。密支那没有防空火力所以机场也不安全,万一战机降落到机场而日军战机又恰好飞来,那么英军战机就只有等着挨炸了。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战机不降落,在空中滞留一段时间担任警戒任务,等运输机上的人和设备匆匆卸下来后再护着运输机迅速返航。

    史迪威等人也是这样做的,运输机一停下十几个美军校官就跳下飞机七手八脚的卸着从印度方向带来的电台以及一些必要的装备,史迪威甚至也在帮忙之列。反观罗卓英就两手空空,行礼都由勤务兵背着。只不过因为要让史迪威走在前头所以他只得略带尴尬的站在一旁远远的望着杜聿明微微点头示意。

    从这一点来看,史迪威这个将军要比中国将军要接地气的多……不过美国将军往往都有这个特点,他们就算是将军也喜欢大声呼喝着直接指挥小兵干一些很普通事,比如现在的史迪威就是这样,这可以使他们看起来很干练而且这种表现也很酷!但**的将军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觉得自己以将军之尊去干这些事那是很没面子的。会让别人耻笑的。

    史迪威年纪虽然有些大了但却十分干练,一身几乎就与其它美军校官没有区别的军装,再加上手里还提着东西使他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个将军,于是一眼看上去这群人好像都是罗卓英的兵似的。

    “史迪威将军!”杜聿明热情的迎了上去与史迪威握手,脸上带着点得意的笑容。

    “杜将军!”此时的史迪威似乎已经忘了与杜聿明之间的不合。回握着杜聿明的手说道:“你们打得很好,是我低估了中**队的实力!”

    看着史迪威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杜聿明隐隐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史迪威就是张弛要等的那个人。

    虽说史迪威之前在缅甸战场上只站在美国的利益上考虑问题,但此时的中国和美国其实已经有共同的敌人……日军。

    当然,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还是有些不同的。

    中国是的利益是希望能彻底打败日军将他们从中国的国士上赶出去,但美国更希望的却是中国能够缠住日军使他们无法抽身至太平洋战场。

    但是在密支那这个地方,中美的利益是相同的,那就是守住密支那保证美国向中国输血的空中通道,有可能的话还要打通从印度到中国的陆地通道。而此时的中美两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个绝配……美国有的是装备和物资,但是缺人;中国有的是人,但缺装备和物资。

    于是此时的史迪威出现在密支那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这几乎就是在告诉所有人美国的物资也不远了,中美双方已经决定要合力守住密支那了。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还知道一点:一心想做英雄的史迪威会将密支那看作他难得的机会,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原本想要像他所说的那样打回缅甸那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

    但现在密支那却有一支被困的中国部队,经过战争考验的部队……一直手无兵权的史迪威就敏感的意识到,这支军队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兵。

    这也正是张弛所乐见的,因为他知道,史迪威还是会像史上打造驻印军一样打造密支那的中国部队。(未完待续。)

第十章 翻译

    “杜将军!”一走进指挥部史迪威就握着杜聿明的手说道:“你们打得很好,中**队的顽强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对此我表示抱歉,这是我判断失误!”

    闻言杜聿明不由一愣,他本来还以为史迪威会找什么话来掩饰一番,甚至都已经做好反驳他的准备,没想到史迪威却这么大方的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这也正是史迪威的高明之处……他这样反而会给别人一种敢做敢当的好印像,于是还会赢得战士们的尊敬。

    接着史迪威就不再理会在原地发愣的杜聿明,说道:“我需要一个指挥部,还有一个会英语的中国人!”

    虽然史迪威会中文很流利不需要翻译,但他带来的那些美军校官却不会中文,同时史迪威作为一名指挥官有重要的事情处理,自然也不适合担任翻译。

    见此杜聿明不由皱了皱眉头,原本他还以为史、罗两人或许是来一下过几天就走了,现在看他们这架势,只怕是要在这里长驻了。

    杜聿明没想到的是,其实要走的恰恰是他自己而不是史迪威……

    史迪威会来到这里,其目的就是要把密支那的兵权抓在手里然后带着这些兵打回去。

    同时史迪威又认为中**队的指挥系统甚至包括中上级军官都是不合格的……当然,这很有可能只是史迪威想把中**队转变成类似英印军、英缅军一样的殖民地军队的一种借口。

    在这一方面上,史迪威没有搞清楚一点,那就是英印军、英缅军都是在英国打败印度及缅甸之后建立起来的,而中美是同盟关系,甚至还可以说美国大兵各方面的战斗素质和指挥经验与中国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兵有很大的差距……此时的美国大兵绝大多数都没有参战经验,他们的训练和素质更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且还极度不适应缅甸这样的山地地形,所以想要把中**队变成类似英印军、英缅军一样的部队那基本是不可能的。美国大兵在中国士兵的眼里那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甚至还有许多美**官会极其恶劣的将胜仗归功于自己的指挥,败仗就一律推托说中**队不够勇敢,于是不引起中**队的强烈反抗那才是怪事了。

    简单的说,就是史迪威这个人一味挑中**官的毛病,说这不好那不好,他挑的毛病有许多是事实,比如吃空饷之类的情况十分普遍,但这些军官好歹是打过仗的,而且还是中国人不会把中**队当作二等公民。而美**官却是相反……史迪威也不撒泡尿照照,看看他自己带来的美**官是什么角色。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因为需要英文翻译,于是张弛就走进了史迪威的指挥部。

    这是张弛第一次看到史迪威……他跟现代时看到的照片有些不一样,真人看起来更精神一些。

    张弛想,这也许是手里没有一兵一卒的史迪威终于发现一个可以让他一展抱负的机会了。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史迪威就处于这种状态中。

    不过这其中的难处却只有史迪威自己知道:

    难处首先是来自中国方面……守住密支那的数万军队毕竟是中**队,而且还是支相当有战斗力的中**队,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把这支军队拱手交给史迪威的。

    但对于这一点史迪威并不担心。原因是此时腊戍已丢中缅公路已经被切断,中国事实上已经被日本全部包围,其自身都自顾不暇当然也就不可能再为远在缅甸的远征军提供什么补给或是支援了。

    所以,史迪威只需要祭出向中国输血的大旗……蒋介石那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让史迪威头疼的反而是美国的盟友英国方面。

    比如史迪威想在缅北的孙布拉蚌建立一个训练基地,这本来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原因是英军早就从缅甸逃往印度了,守住整个缅北的是中国远征军。也就是说中国远征军对缅北完全有使用权。

    但出乎史迪威意外之外的,在他提出这个建议时却遭到韦唯尔的拒绝。

    “那是我们英国的领地!”韦唯尔摆出一本正经的表情大言不惭的说道:“我们不能轻易的把它交给中国人使用!”

    这话只气得史迪威在心里直骂“**!”……英国人的领地,要不是中国人在密支那守着。那里早就是日本人的领地了。

    “将军!”史迪威反问着韦唯尔:“你的意思……是让中国人先撤出密支那把有缅北让给日本人,然后再打回去是吗?这样它就不属于英国的领地了!”

    韦唯尔被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还是坚持跟史迪威谈起了条件,比如加大对英国的美援力度等等。

    由于在缅甸建立训练基地甚至将来的作战都需要英属印度的大力合作,于是史迪威只能把这口气给咽了下来,同意了韦唯尔的部份要求。

    从这一点来看,英国人更像是个精明的商人,他们才不管什么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他们只知道尽一切可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史迪威将军!”张弛走到史迪威面前敬了个礼,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我是你需要的翻译,我叫张弛!”

    “嗯哼!”史迪威瞄了张弛一眼,在看到张弛这么年轻就是个中尉时眼里不由露出了一丝厌恶,嘴角带着一丝讥讽用中文说道:“在分配你任务之前,请先告诉我你是哪个高官的儿子,好让我有些心理准备!”

    张弛不由一愣,暗道这史迪威“醋酸乔”的外号果然名不虚传,这话说的让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过史迪威说这话似乎也有点道理,一个年轻的中尉,而且还满嘴流利的英语……这在中**队中绝不多见。

    然而张弛也不示弱,他迎上一步回答道:“将军,那么也请你告诉我,你是哪个高官的儿子?好让我也有心理准备!”(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防空带

    张弛这话不由让史迪威一愣,接着就面带怒容的冲着张弛说道:“你们中**人就是这么对长官说话的吗?”

    “将军!”张弛回答道:“首先你是美国的长官,我是中国的兵。其次,我们中**人只尊重与士兵同生共死一起打胜仗的长官!”

    这话张弛虽然没有挑明,但任谁都知道张弛指的是史迪威在关键时刻弃中国远征军而去,在中国远征军稳住阵脚时又回来指手划脚。

    这一来当即就说着了史迪威的痛处,让史迪威的脸色十分难看。

    罗卓英当即就走上来冲着张弛吼道:“大胆,你什么态度?马上向长官道歉!”

    “是!”张弛不由咬了咬牙,如果说史迪威是美国长官的话,那么罗卓英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官了。

    “不用道歉!”这时杜聿明走了进来,他轻轻一笑站在张弛身边道:“史迪威将军,尤青兄……我忘了向你们介绍了,这位是工兵团一营一连连长张弛,他在瓦阶铁桥带领一个排打退了日军一个大队并从日本人手里缴获了大量的装备,之后接连打了同古突围战、仁安羌、棠吉等战役,甚至工兵团抢占密支那都是他的主意……可以这么说,你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说话,有相当一部份是这连长的功劳。所以我认为他有足够的资格说这些话,你们认为呢?”

    罗卓英不由铁色铁青,只是不满的哼了一声,史迪威眼里则露出了几声意外,脸上的怒容很快就缓和了下来。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罗卓英和史迪威两人的区别了……史迪威明显更有城府也更实际一些,而罗卓英则更好面子。

    顿了下,史迪威就走到张弛面前点了点头,拍了拍张弛的肩膀幽默的说道:“干得好,中尉!你该不会介意一个六十岁的老头眼力不够吧!”

    “当然不会。史迪威将军!”虽然张弛对史迪威没有多大的好感,但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的风度。

    “很好!”史迪威主动伸出手来与张弛握了握,说道:“我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愉快的!”

    “嘿!”说着转头就向周围纷纷侧目的美国校官介绍道:“瞧瞧你们的翻译官,他是个英雄!在他立下的无数功勋中,有一个就是带着一个排击败了一千多名日军!”

    “哇噢!那是真的吗?”

    “这太了不起了!”

    ……

    周围很快就传来了美军校官的惊叹声,甚至还有人主动上前来与张弛握手介绍道:

    “嗨,我是汤姆,很高兴见到你!”

    “我是威廉,有机会想听听你的经历,那一定很精彩!”

    张弛也十分有礼貌的一一回应。事实上张弛还是挺喜欢美国人这种开朗、随意的性格的,比如在这个指挥部里,将军、校官和士兵可以这样轻松愉快的交谈,而这在中国的军队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弛的任务很轻松,简单的说就是构成中**队与美军校官之间的一个桥粱,美军校官想了解哪些情况就可以让张弛用中文打电话去询问,而中国部队的回话又由张弛翻译并告诉美军校官。

    只是美军校官们似乎对中**队的一些情况并不太感兴趣,反而是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忙问着张弛的作战经历,在说到惊险及精彩处总是会让那些校官惊叹连连。

    对此史迪威总是微笑着推一推鼻粱上的眼镜。对美国校官们说道:“孩子们,多向这个中国人学习学习,他说的就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战场!”

    因为担任了这个翻译工作,所以张弛没过多久就猜到了史迪威的计划:

    史迪威的第一步是要在密支那防线一带布置一条防空网。

    这个防空网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他不仅仅是降低日军对密支那防线的空中威胁,更是缅北空中运输通道的保障……只有将日军的战机挡在密支那以南,美军的援华物资才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缅北上空输送到远征军甚至是中国。

    而这一点要做到似乎并不是很困难。

    原因是此时的日军虽然占领了缅甸大部份地区却并没有得到多少物资……史上日军占领缅甸抢夺到的物资主要来自三大块,分别是仁安羌的油田以及分别位于腊戍的美援物资和位于密支那的英军物资。

    但是现在。仁安羌被结结实实的炸了两遍(英军撤走时炸一遍,工兵团突围时又炸一遍),于是仁安羌的损失比史上的惨重得多。短期之内想要恢复产油基本是不可能的。

    腊戍的物资被工兵团给烧了,密支那的物资又落到远征军手里。

    此消彼长之下,日军很快就出现补给不足的问题,此时的日军正忙着修复铁路把物资一路从仰光往曼德勒运,而这在雨季又相当困难。

    于是日军能出现在密支那上空的战斗机、侦察机也随之越来越少了……日军需要时间积蓄力量。

    反观中美联军,美军本来就有大批的物资滞留在印度准备投入缅甸战场的,现在只需要把这些物资运到缅北也就可以了。

    接着就是各种防空火力比如高射炮、高射机枪等进驻密支那防线,再在印度的机场里投入几个飞行中队在中国方向飞虎队的配合,很容易就能抢到缅北的制空权。

    (注:密支那的机场只适合作为紧急降落的应急机场,原因是距离前线太近了,这么近的距离别说对日军战机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日军火炮一阵乱轰都能将停在密支那机场的战斗机炸个机毁人亡。)

    将缅北的制空权拿到手后,接着就是在距离密支那160公里左右的军事重点孙布拉蚌建立一个训练基地。

    在那里,史迪威将用全副美式装备来装备及训练远征军,打造出一支兼有中**队及美**队优点的超级军队。

    这时的张弛就觉得历史好像又重演了……史上史迪威也有打造这么一支军队,只不过那是在印度的蓝姆伽而不是在缅北的孙布拉蚌。(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训练基地

    这时候工兵团在密支那火车站接收的英军物资就派上大用场了。

    如果没有这批物资的话,史迪威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满足位于密支那的中**队的补给问题……要知道那可是一支四万余人的大军,粮食、衣物、弹药等都够印度方向的美军运输机忙上一阵的了。而这些又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否则密支那防线就无法将其称之为防线。

    但是现在,史迪威就完全不需要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中**队想要什么东西尽管去仓库取就是了,而且还是应有尽有种类齐全,甚至就连挡雨的雨披都有……这倒不是英国佬心思细腻,而是他们的军队在缅甸殖民了近百年,他们的部队早就适应了缅甸的气候并配备了相关的装备了。

    于是史迪威在印度组织起的数十架运输机就可以腾出手来专心为密支那空投防空装备……之所以要空投,是因为缅北的两个机场一个位于密支那另一个位于孙布拉蚌西面的葡萄。

    密支那机场因为距离前线太近而不适合运输机降落,葡萄则是因为机场太小同样也不适合大型运输机起降。

    所以几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远征军战士们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找到运输机空投下来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弹药并将其运送到合适的地方拼装起来。

    日军方面当然不甘心战略物资就这样成批成批的运进缅北,所以几次三番的派出战机来拦截,但日军很快就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途劳……原因是日军的战机是从曼德勒起飞的,在它们飞往密支那的过程中其侧翼就会暴露在西面的英帕尔面前,这就意味着驻扎在英帕尔的美国空军可以用更少的油料和更充足的时间对日军战机进行拦截。

    (注:投入空战的是美国驻印度的第十航空大队,这支航空大队是同年一月在印度成立。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中英联军提供空中掩护抢夺制空权,只是因为英军的消极作战导致几个会战接二连三的没能打响,所以美军第十航空大队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历史上的这支航空大队随后因日军已经占领缅甸全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就调往北非投入英军主导的阿拉曼战役。此时缅北既然还在中**队手里,那么第十航空大队也就没必要再像历史一样调往北非了。)

    更重要的还是,印度英帕尔的美军有来自美国方面源源不断的物资。而日军在曼德勒的物资这其中也包括战斗机的弹药和燃料都需要从日本本土运至仰光再用还没全面的开通的在雨季中泥泞不堪的公路和铁路运往曼德勒,这脆弱的运输线甚至还要时不时遭到美军战机的轰炸。

    所以,日军根本就耗不起也打不起。随着远征军手里的防空装备越来越多,密支那的上空也就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这使得美军运输机更加快速的往密支那运送战略物资,有时甚至还降落在密支那机场卸货。

    有句话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是物资,这话也的确有一定道理……就比如这会儿,因为中美联军的后勤运输及物资情况要比日军好得多,于是很顺利的就夺取了缅北的制空权。

    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要在孙布拉蚌建立一个训练基地并开通从密支那到孙布拉蚌及孙布拉蚌到印度的公路。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开通”。因为从密支那本来就有公路到孙布拉蚌及印度的雷多,只是这些公路太窄不适合大量运送物资,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役将其拓宽。

    在这一点上也许中国士兵能够承担,但史迪威却认为远征军总人数不过四万人,这些兵力防守密支那防线建立防空火力网都已经略显不足了,如果还要抽调人手去修公路、建基地,在不远的将来还要训练,那无疑会给密支那防线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既然不用中国士兵。那自然就只能用缅甸百姓了。

    于是英军留下的物资又发挥了作用……能够让百姓干活的就只有食物。

    在这时候就别管什么钱了,钱这玩意归根结底是要能够买到东西。而在缅北这到处都是崇山峻岭的山地,交通和商业都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再加上这时还是战争时期,就算是大把大把的美元在手里也跟擦腚的草纸差不了多少。

    而密支那却有大批逃难过来的华侨及部份缅甸百姓却因为缺食少穿而挨饿受冻,于是就不用想了……让他们去修路建基地,工资用粮食结算。

    这一来可是把那些华侨及缅甸百姓乐坏了。只需要付出劳动力就能填饱肚子何乐而不为。

    这其中尤其是华侨,他们本来就很支持中**队打日本鬼子,这时又能支持自己的部队又能赚到粮食,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意见,有些华侨甚至全家老小都带着去修路而要求的粮食却只需要裹腹就可以了。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中**队是来帮咱们打鬼子的,战士们付出的是血、是命,咱们不过是出点力,如果这都要求更多的报酬,那咱们还算是中国人吗?”

    还别说,在这异国他乡尤其现在可以说是远征军“虎落平阳”时的异国他乡能得到老乡的帮助,还真是让战士们感激涕零。

    流氓就感叹道:“有这些老乡的支持,咱们在这鬼地方跟鬼子拼命也值了!”

    缅甸百姓的积极性虽然会比华侨差一些,但在乌那塔的号召下也算是十分卖力的参与了拓宽公路及其保养的工程中。

    在缅北百姓及华侨的共同努力下,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印度雷多到孙布拉蚌的公路就拓宽到足够两辆汽车并排行驶的宽度了。

    在公路开通的那一刻,早已汇集在印度雷多的美援物资就像潮水一样沿着公路驶进了训练基地,这其中包括用于给中**人训练和换装使用的大量的坦克、大炮等美式武器、英式军装及大批生活物资等。

    于是一个训练和换装基地就这样在密支那的后方形成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将军归国

    “杜将军!”这天,就在杜聿明坐在办公室里发愣的时候,史迪威大踏步的走进了杜聿明的指挥部,手里拿着一封电报晃了晃,说道:“这是你那个校长发来的电报,他同意将你调回国内休养一段时间!”

    杜聿明不由一愣,随后就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他已经感觉到会有这么一天了……做为第五军军长兼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的他,这些天来甚至都闲到没事干在指挥部发呆,这明显就是把他的指挥给架空了。

    但对此杜聿明又无能为力,这一方面是因为罗卓英是自己的上峰有权这么做,另一方面则是所有的美援物资都掌握在史迪威手里……以此时远征军的情况,就是谁掌握了美援物资就是谁控制了生杀大权。所以就算真让自己来指挥,史迪威只需要把美援物资一卡,那自己说的话就全是空的。

    于是他就只能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想了想,杜聿明就问了声:“什么时候?”

    “两小时后就会有一辆运输机在机场做短暂的停靠!”史迪威说:“所以我建议杜将军最好去准备一下!”

    “这么快……”虽然杜聿明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么急促还是让他有些意外。

    史迪威点了点头,只说了四个字:“军情紧急!”就面无表情的离开了。

    其实这时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军情紧急,杜聿明在这里多呆个一、两天又哪里会影响到什么军情?这其实是史迪威急着把杜聿明给调走。

    当然,杜聿明必须得走,原因一个是杜聿明不像罗卓英一样听史迪威的话,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杜聿明在中国远征军中影响颇深……所以只要杜聿明一天没有离开缅甸,史迪威就一天无法实际控制中**队。

    两小时后。随着一声刹车杜聿明就身着笔挺的军装缓缓走出吉普车,后面仅仅只跟着一个提着包的勤务兵。

    杜聿明戴上军帽抬起头,接着就一愣,不知道什么时候机场两侧已整齐的站着一排排官兵,他们看到杜聿明下车,只一声响亮的叫喊:“敬礼!”

    “唰”的一声。战士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朝杜聿明敬礼。

    杜聿明也缓缓举起了手,十分沉重的回了个礼,叹着气说道:“弟兄们,光亭无能,不能与弟兄们继续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了!但光亭会在国内等你们的好消息,等你们打回缅中收复滇缅公路,至时光亭必在国内摆酒迎接各位兄弟凯旋归来!”

    “军座!”

    “军座!”

    ……

    战士们一声声叫着,个个眼神里都透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就连在列的张弛也不由叹了一口气,杜聿明是个会打仗的将军。虽然有时候也会犯糊涂,但比起罗卓英之流那是好太多了。

    然而,张弛又知道此时的缅甸不会有他的立足之地,甚至不只是他,不久后远征军里绝大多数的中、高级军官都会被史迪威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撤换掉……史迪威天真的以为只要把中**官给换成美**官,就可以牢牢的把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给控制在手里。

    由于张弛知道这个结果最终也没有发生,所以他根本就不担心,而是任由史迪威去折腾并把最好的美援装备及训练交到中国远征军手里。

    张弛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史迪威以为自己能控制得住中**队。所以才会放心的把最好的美式装备交到中**队手里,其装备的先进程度甚至都与美国自己的军队不相上下。

    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史迪威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其实无法真正控制这支军队。那他还会这么不遗余力的打造它呢?

    从国家利益方面来考虑,美国其实只是希望中国能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拖住大量的日军使其无法脱身,但真要说支持中**队能够强大到打败日军的程度那也未必……因为这样也同样会使日军过早放弃中国战场而把兵力转投到太平洋。

    所以对美国来说,美援能让中国战场不死不活的使日军以为再加一点兵再使一把力就能把中国给拿下那就是最理想的效果了。

    这也是历史上蒋介石总是抱怨史迪威给的美援不够多、不及时的原因,这其实不是史迪威的错。而是美国方面有意为之。

    但位于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就不一样了,美国以为能将这支军队转化为殖民军队,于是各种装备都毫不吝啬的往远征军身上堆……而张弛等的就是这一刻。

    杜聿明缓缓走上了运输机,再次向战士们敬了个军礼,接着就消失在舱门之后。

    望着那呼啸着升上天空的运输机。张弛不由感慨万分……没有人会比自己更清楚缅甸这一仗在杜聿明心里烙下的印。

    由于多头指挥导致杜聿明在缅甸战场上有力无法施展,最终逼着他带兵走进野人山使自己的部队死伤过半……杜聿明心中的怨恨及气愤就算是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今后的战场上,杜聿明就抱着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在碰到上峰胡乱指挥时,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随他去吧……”

    此时,张弛希望的是……野人山的伤亡并没有发生,或者说并没有大规模的发生,绝大多数的远征军战士要么是退回了国内要么就是在密支那生存了下来。只有一小部份比如200师一部还是走进了野人山。

    那么,对于杜聿明来说就不该再像历史上一样心灰意冷了吧!

    但同时,张弛又知道一点,其实真正造成杜聿明心灰意冷的不是缅甸战场,而是**的指挥系统。对于这种指挥系统,史迪威也同样是痛恶痛绝,他现在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这种指挥系统在国内不但不会有丝毫的改善反而还会变本加利。

    所以,只怕杜聿明这个将军的心灰意冷只是早晚之事。(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教官

    孙布拉蚌是缅甸最北端克钦邦下辖的一个镇,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更是因为它正好处于密支那通往缅北另一个重要城市葡萄的中点,可以说是葡萄甚至是孙布拉蚌以北地区的一个门户。

    这或许也是史迪威把训练基地建在这里的原因之一……万一密支那失守,那么孙布拉蚌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密支那。

    两天后工兵一团就带着全副的装备赶到了孙布拉蚌。

    工兵一团能够成为首批进入孙布拉蚌参训的部队倒是让张弛有些意外,张弛原以为这该是孙布拉蚌还有些营房什么的没建好需要工兵团去修建。后来张弛才发现自己想错了,孙布拉蚌的营房不但已经建好而且还足够容纳上万人。

    史迪威之所以会让工兵一团成为首批参训部队,一是由于此时密支那防线还需要新22师之类的主力部队防守,另一方面则是他觉得……工兵一团这支“非专业”部队在战场上能打得那么好必定有他的道理。这样的部队如果再进行专业的军事训练进行强化,其战斗力很有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这一点史迪威手下的校官就有不同的意见,其中一个叫汤姆的中校以为……首批参训部队应该成为其它部队的榜样,如果首批训练后效果不嘉,则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参训工作,所以建议以目前远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新22师作为首批参训部队。

    (其实远征军中新38师的战斗力与新22师不相上下,只不过由于主角抢了新38师的功劳,所以使新38师不再像历史一样倍受瞩目。)

    但最终史迪威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让工兵一团首批参训,他的理由就是:“这是一支能打仗的部队,它经过实战的检验被证明是十分出色的,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它参训后的表现!”

    于是工兵一团就把装备都留在了密支那……对此战士们还有些舍不得,尤其是对那些坦克、装甲车、大炮。这些玩意都是战士们用命换来的,现在哪里是说给别的部队就给别的部队的。

    这让张弛一阵好说歹说,就连王麻子都将信将疑的问着张弛:“我说一连长,美国佬这不是在骗我们交出装备的吧!等我们训练完了还会有这么多坦克这么多装甲车?”

    “团座!”张弛苦笑道:“俺就是骗谁也不会骗你啊!而且这些装备都是留在密支那给咱们自己部队打鬼子用的,美国佬骗咱们干啥?这对美国佬有啥好处啊!”

    “这么说倒有些道理!”王麻子点了点头,又犹豫了一会儿后才咬牙下令道:“执行命令,把装备都留下!”

    于是战士们只得恋恋不舍的从坦克和装甲车上下来,有些战士还不甘心,拿出军剌就在坦克上做了记号,一边刻还一边对来接收装备的战士说道:“你给俺好好照顾着。俺训练完了就来找你要,它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俺就找你算帐!”

    这一幕只让张弛有些哭笑不得。

    战士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美国是个工业大国,比如这斯图亚特坦克对于中国来说也许是宝贝,可在美国人眼里就是火力小、装甲薄外加拙劣的内部配置的玩意,他们又哪里会稀罕这些。

    一番折腾后战士们终于留下了装备搭乘汽车来到了后方的孙布拉蚌,沿途张弛等人还不断的看到有许多华侨而缅甸百姓在冒雨修路,有些百姓还冲着张弛等人挥着手欢呼……这让战士们有种回到祖国的感觉。于是再次引起车厢内一片唏嘘。

    刚到孙布拉蚌训练基地,大门正面木制照壁上的一句用中文和英文写成的口号立即就让每一名战士热血沸腾、豪气冲天:“一切为了把日本人赶出缅甸!”

    “一切为了把日本人赶出缅甸!”

    “为了把鬼子都杀光!”

    “为了替死在鬼子手下的亲人和战友们报仇!”

    ……

    战士们一声声的叫着,这时代的中国人,在一听到日本一说起鬼子来。那总是会有无穷无尽的恨。

    在群情激愤的叫声中,车队就缓缓开进了训练基地并在一排营房前停了下来。

    哨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接着就听到英语及汉语的叫声:“下车下车,列队!”

    战士们迅速跳下了汽车冒着雨在指定的位置排好了队。三千余人在空旷的广场上排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站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一名美军上校,他举着小喇叭冲着台下的战士们用英文喊道:“我是你们的总教官,我的名字叫希尔!从现在起。直到你们走出这个训练基地,你们就只有一个长官,那就是我,听明白了没有?”

    希尔上校身边站着一个翻译,当翻译把希尔上校的话用中文重复了一遍之后,战士们就不由面面相觑,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王麻子。

    战士们的意思很明显……该不该服从美国人的命令?

    虽说美国是中国的盟友,但他们毕竟是外国人,而且还是跟英国佬一样操着英语的外国人,谁知道这些美国人会不会把战士们都带进地狱。

    王麻子则把目光朝张弛望了望,见张弛微微点了点头,就下令道:“服从命令!”

    “是!”战士们稀稀拉拉的应着。

    希尔上校显然对战士们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又加重语气问道:“都听清楚了吗?”

    “是!”

    “我听不到!”希尔上校恶狠狠地冲着战士们大喊。

    “是!”战士们大声回应着。

    “很好!”希尔上校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一挥手,就有一队美军军官列着队走上前来排成一排站在战士们的队伍前,每名军官还配着一名翻译。

    对此张弛不由有些疑惑,美国佬这是从哪里找来的那么多翻译。要知道这里可是落后的缅北,虽说缅甸长期在英国人的殖民之下,但会说汉英双语的人毕竟不多。

    张弛不知道的是,这些翻译都是美军从印度聘请的华侨……印度同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在那生活的许多华侨为了生活更加方便,有一部份就学会了英语。(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参训

    参训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随着教官一声令下,几千人都在操场上脱了个精光拿着衣服在洗澡房前排队。

    这时的张弛就在想:还好白萍那几个女兵没有跟来,否则这下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躲了。

    洗澡房是一栋栋长型的木板屋子,张弛原以为那是一座座存放物资的仓库,这时才知道那是个能同时容纳两百人洗澡的洗澡房。它的两端门都洞开着,一头进人一头出人,长长的队伍排列在进门处,每批只放行200人进入。

    进去之前,战士们都必须把衣物丢在洗澡房前已经挖好的一个大坑里……那是一个两米深十余平米宽的大坑,为了避免雨水流进坑里还在顶部临时架了张大帆布,等到坑里堆积的衣服足够多的时候,就有两名美军士兵在上面浇上汽油将其点燃。

    洗澡是流水作业,赤身**的战士们一走进澡堂就有两名美军士兵用竹片往战士们身上甩东西……那玩意粘乎乎香喷喷的,战士们都不知道是什么。

    做为现代人的张弛当然知道……那其实是沐浴露,只不过是美国佬特制的沐浴露,他们在里头加了点消毒杀菌的药物。

    战士们走到喷头下方,接着就是腾的一声,几百个喷头“哗哗”的往下喷洒出冒着蒸汽的热水。这让战士们再次惊奇的叫了起来。

    “嘿!美国佬的东西就是新鲜!”小浙江一边洗着一边说道:“他们就连洗个澡都要折腾出这玩意!”

    “这不叫新鲜叫浪费!”同乡人接嘴道:“洗澡这么个洗法,那得用多少热水啊!”

    “谁让人家是美国佬呢?”流氓发出一阵舒服的哼叫声:“他娘滴,想不到咱也有今天,也享受到了美国佬的待遇了!”

    这些话听在张弛耳里不由觉得好笑,如果这都能算得上是“美国佬的待遇”的话,那到美国还不成了天堂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此时的中国因为被日军全面封锁各方面的物资都紧缺,相比之下说此时的美国是天堂还真是不过份。

    洗澡的确很舒服。不过时间只有短暂的两分钟。

    两分钟后热水就停了,战士们在教官的命令下走了出去。

    一出门马上就走进另一间屋子理发……头发胡子一律不允许留,全部剃得干干净净。

    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寄生虫比如虱子之类的传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负伤时方便救治。

    此时战士们又对美国佬手里的电剪大感兴趣,随着一阵“嗞嗞”的响声后,不一会儿头发胡须就被剃光了。

    “他娘的!”小浙江摸了摸光头感叹道:“那玩意叫啥?俺要是有这么一个,回国后开个理发店,包准能赚大钱!”

    理完发后紧接着就是打预防针……这下可就热闹了,战士们在战场上面对鬼子的机枪大炮都不怕,此时却对那小小的预防针怕得要命。甚至还有人大呼小叫的问那是不是毒针,不管怎么说怎么劝也不肯打。

    几个美国大兵看着有些不耐烦了,上前压住那名战士就要硬打。这一来就引起了更多战士的恐慌,同时他们又容不得美国大兵对自己人胡来,于是上前一围眼看就要爆发冲突,最终还是让张弛给制止了。

    “弟兄们!”张弛挡在美国兵面前解释道:“这是预防针不是毒针,知道啥是预防针吗?比如那天花、麻疹之类会传染的病,打了这预防针后就不传染了!一般人想打都没得打呢!”

    张弛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此时的中国又哪有几个人有条件打预防针。

    “连长。你说的是真的?”战士们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张弛回答:“你以为美国佬吃饱没事干,要给咱们打毒针还要先让咱们洗澡、理发?弟兄们放心,美国佬还指望着咱们帮他们打仗呢,所以才要让咱们少生病多打几个鬼子啊!”

    “哦!”这么一说战士们这才放下了心愿意配合。

    “长官!”张弛对身后的已被吓得有些不知所措的美国兵说道:“他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杀人杀习惯了。所以……最好对他们多点耐心,否则吃亏的很有可能会是你们自己!”

    “谢谢!”美国兵忙不迭的点着头。

    然而战士们虽然愿意配合,但在打针时还是个个都发出杀猪般的叫声,而且还是此起彼伏一个接一个。这让张弛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打完预防针后就到了最后一个房间。

    那是分发军需品的房间……这会儿战士们总算是彻底放下心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刚才打的是“毒针”的话。那么这会儿美国佬发东西给他们就是多此一举了。

    接着战士们就对美国人在物资上的奢侈再次感到了惊讶,而且还是极大的惊讶……每一名战士都领到了卡其布战斗帽、钢盔各一顶,钉有铜扣的夏冬军装各两套,羊毛衫夹上衣一件,棉织****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副;此外还有帆布胶鞋、大头皮靴、毛毯、雨衣、垫褥、水壶、手电、遮风镜、防蚊头罩等等。

    进门时赤祼祼的,出门时就一个个昂首挺胸的整个人就像变了个样似的,各自都有点认不出来了。

    当然,这些军装、头盔什么的都是英式制服……这主要是因为英军的军装、头盔等物在印度就可以生产,于是就不需要浪费运力千里迢迢的从美国运。

    但是这一点后来被证明似乎有些不妥当,原因是英军的蝶形头盔其防护性不如美式头盔,且在作战时还有许多不便。

    小浙江手里拿着一大包的东西勿自不敢相信,嘴里喃喃自语的说道:“这些……都是给咱们的吗?这……哪穿得完哪?!”

    “穿不完就省着点穿!”同乡人回答道:“留下几套来回国后就能换钱!”

    战士们这是在国内穷怕了,这会儿一时半会儿还是没有适应过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美国体制下当兵,仅仅只是那军饷就可以让他们发大财了。(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新兵

    折腾完这些后,穿着整齐干净的部队就被各自的教官带到了宿舍。

    在宿舍门前,就以连为单位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训话。

    “我叫皮特!”美国教官双手靠后往战士们面前一站,面容严肃的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打过仗,也杀过人,甚至还可能不只一个,你们中或许有些人的军衔比我还高。但是现在,你们必须把这一切都忘掉,并且牢记着一点:你们什么也不是,你们只是新兵,第一天入伍的新兵。至于你们将来是什么军衔或是什么官,那就要看你们将来的表现。都听清楚了吗?”

    “是!”战士们应着。

    教官说的也许是真的,因为所有人的军装都一样,包括原工兵一团团长王麻子也是一身新兵服,那就意味着在脱下军装的那一霎那所有军官都被解职了。

    甚至还可以说,这些军官的名单还会被记录在册受到“特殊待遇”。

    当然,这所谓的“特殊待遇”并不是正面的,这种“特殊待遇”指的是万一这些军官在训练中表现良好的话,本应该晋升的他们很有可能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其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史迪威不希望这些有声望的军官干扰他对中**队的控制。

    尽管如此,史迪威也知道一支军队是必须要有能打仗的军官指挥的,所以他会留下一些曾经在战场上有出色表现很合他胃口的中**官并加以重要,比如在真实的历史里史迪威就重用孙立人及寥耀湘。

    其实这两人之所以会受到重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立人和寥耀湘都不会玩政治。

    寥耀湘就不用说了,其性格简直就可以用木讷来形容,酒桌上他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开餐敬一杯酒,之后就埋头吃自己的饭谁也不理。

    孙立人吧……他就是心里有什么话就直接倒出来。他曾经因为不满蒋介石重视空军、海军,就到蒋介石面前说:“总座,我们可以比比啊,国文也行,英文也行,操练、作战也行。比比看谁本事!”

    这让蒋介石哭笑不得,只摇着头说道:“孙立人不懂政治!”

    但也恰恰就是这种不懂政治只会打仗的人才让史迪威更加放心,于是就毫不犹豫的就加以重用。

    所以教官说的并不绝对,比如张弛就相信工兵一团的团长最终还会是王麻子,这不仅是因为工兵一团在王麻子的带领之下表现不俗,更是因为王麻子同样也不懂政治。

    “身后就是你们的宿舍!”教官继续说道:“今后的三天,你们要做的就是熟悉环境并恢复体力!解散!”

    “是!”战士们嘴里虽应着,但脚下却没有动,有几个兵把目光投向了张弛。

    这让张弛意识到了战士们并没有在心里认同这些洋人。他们还在等着他的命令。

    “都愣着干什么?”张弛说道:“没听到教官说解散了吗?”

    “是!”

    “是!”

    ……

    战士们这才各自放松下来。

    这一幕自然没有逃过美国教官的眼睛,皮特不由皱了皱眉头……他以及其它教官早就向史迪威建议过了,如果要更好的训练就必须将这支部队的建制打乱。但史迪威却固执的认为这样有可能会降低部队的战斗力。

    当然,史迪威的话是正确的,打乱建制会影响本已互相熟悉的战友之间的配合,但不打乱的结果就是……教官很难实际指挥并控制这些中国士兵。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士兵,更重要的还是不同国籍的,这并不是美国教官几句话就能让他们无条件服从的。

    宿舍是用圆木和木板搭建的。屋顶是用波纹状的石棉瓦铺盖着,再加上几个镶着玻璃的窗户。使其内部又通风又明亮。

    张弛看了看宿舍内部,每间宿舍里都是刚刚搭架好的散发出好闻的木质新香的床位,整齐而干净,分为上下两层,一间屋子大慨有40个床位……每间宿舍住进一个排都绰绰有余。

    张弛随便找了个床位把手里抱着东西放下,把军毯一辅就躺下了。

    身边到处都是战士们兴奋的叫声:

    “嘿。这地方真是给咱们住的吗?”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就别说当兵打鬼子了,就是当苦力也愿意啊!”

    “瞧你说的,当兵要上战场挨枪子,当苦力只花点力气。谁不愿意啊!”

    “那也是当兵打鬼子好,这要真是让俺当苦力不上战场,俺还不乐意呢!”

    ……

    躺在床上的张弛是全身轻松,要知道他是个现代人,在来到这个时空后还真没有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在床上躺一躺,尤其还是不用担心有敌人的骚扰不用担心生命安全,所以别说生活原本就十分艰苦的战士们了,就连张弛也觉得这里就跟世外桃源一样。

    但是一想,又觉得这也不能啊……工兵团不过三千人,要是一批只训练三千人的话,那什么时候才能把密支那的四万多人给训练完!

    正想着,就听见床位靠近门口的小浙江叫道:“嘿,弟兄们,又有汽车来了!”

    众人探头一看,果然就见又有几十辆汽车停在广场旁边。

    战士们原以为汽车上下来也应该是像他们一样的兵,但让他们意外的是,跳下来的却穿着普通服装的百姓……而且看那着装还是中国人。

    战士们不由面面相觑,这里是缅甸,中缅公路已经被封锁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到这……

    张弛很快就明白了,解释道:“他们是搭乘美国佬的飞机到印度,然后再从印度转运到这里来的!”

    美国佬的飞机是满载着物资飞往中国,回来时基本上是空着机舱,而缅甸又缺乏兵源……于是这空着的机舱就恰好将国内的兵源带来。

    战士们闻言不由一愣,接着就一声欢呼不顾外头的倾盆大雨朝那些新兵跑去。

    初时张弛还没反应过来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但看着战士们围着卡车一声声叫唤着:

    “有没得四川成都来的兄弟伙?”

    “长沙的兄弟冒个声!”

    “有长春的弟兄吗?”

    ……

    于是张弛就知道,战士们这是想家了,他们想听听来自家乡的声音和消息,哪怕只是一点点支言片语。(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士兵守则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个训练基地并非一次只能训练三千余人,而是足够一次训练一万人。

    按照史迪威的想法是,他是要把中国远征军给扩充至三倍也就是一支总人数为十二万人的部队。

    以这个比例,那就是平均每一个老兵要带两个新兵,于是工兵团三千余人就应该扩充至九千余人,也就是一个师。

    美国人对战地的后勤保障工作也让张弛和战士们大开眼界,因为陆陆续续由印度运到训练基地的,就是一车车身穿白大褂的美国医生和随军护士,这其中尤属那一个金发碧眼的随军护士,她们不停的向两侧看得口水直流的中**人绽开了笑容挥着手,有些甚至还十分大胆的抛来一个个飞吻,只让战士们一阵阵的起哄和欢呼。

    这些随军护士的到来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战士们害怕打针的习惯霎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战士甚至有事没事还会装出点小毛病去让护士给检查一下。

    部队的伙食也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步兵有充足的面包、牛肉罐头,各种脱水蔬菜,有时甚至还有牛奶。平均每天分配给每个班12名战士的食物,单是牛肉和蔬菜罐头就有五、六个,每个有五斤重。分下来的大米无论怎么吃也吃不完。

    穷怕了的战士们一开始还将这些罐头省下来东藏西藏的……这也不是说战士们小气,而是这些玩意要在国内想要吃上一顿那基本上是奢望,但现在却能餐餐都吃。

    不过战士们很快就发现这完全没必要,因为每天都发这么多,要省着藏起来的话,只怕不到半年就会把宿舍给堆满了。

    有意思的是,后来蒋介石夫妇有一天来孙布拉蚌视察时看到自己的士兵这么好的伙食有些不敢相信,以为是史迪威和英国人联手做的表面文章来蒙他们的。于是亲自深入伙房检查,还派随从人员到士兵中间调查问卷,最后他是不得不相信。然后说了一句让陪同他的史迪威等美英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应当让中国士兵适应艰苦的生活,不能吃得太好,中**人和外**人不同,要是让他们吃得太好,以后就不能打仗了!”

    这话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个人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反正都是过着苦日子的烂命一条,没什么好留恋的,拼就拼了吧!但如果在基地里过的是这样有如天堂般的生活。那么走上战场时就有可能会思前想后的不希望太早送命。

    但蒋介石没有考虑到的一点:这些战士,在训练基地里的每一名中国士兵,他们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国征战。

    有句话叫“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远征军战士的心里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回自己的祖国打回家去!

    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就不存在蒋介石所说的那种“吃得太好,以后就不能打仗了!”的情况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接着战士们就拿到了一份《士兵守则》。

    张弛随手翻开这《士兵守则》一看,开篇的一条便是:你不是超人,不要无谓的冒险。

    接下来还有诸如:“如果一个蠢方法在作战中有效。那它就是一个最聪明的方法。”、“不要太显眼,因为那会引来对方的火力攻击”等等。

    这在张弛眼里看起来很平常,因为他在现代时就见惯了这种轻松幽默的美式调侃,但战士却觉得十分新鲜。

    流氓就笑道:“这美国佬咋把打仗的话说得跟开玩笑似的?”

    “瞧瞧!”同乡人一边翻着那《士兵守则》一边念了一条:“在火线上尽量使自己显得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可能弹药不够,他会先挑选最重要的人瞄准……这教的咋都是怎么保命的?”

    “这是《士兵守则》吗?”就连有文化的特困生都表示质疑:“如果按这上头说的做,在战场还不几下就让鬼子给打下来了?”

    “唉!要不你说英国佬在战场上怎么会是那个孬样?!”魔头一边吐着口水擦着鞋子的脏处一边说着。

    “这美国佬跟英国佬不一样吧!”小牛问。

    “我看差不多!”特困生回答:“他们说一样的话,虽然是不同国家的人。但模样啥的都一样,《士兵守则》只怕也一样!”

    “哦!”战士们想想觉得也是,于是一个恍然大悟的点着头。

    张弛不插嘴。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解释也是说不清道不明。

    这跟东西方文化有关系,也与实际情况有关系。

    欧美文化更重视保存士兵的生命,他们认为在无力改变战局的情况下投降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回去还会被当作英雄,而东方人讲究的却是死战到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绝不能投降。

    在实际情况方面,那就是欧美等工业强国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多得数不胜数,但能够走上战场参战的人却不多,这个客观条件也决定了欧美等国不重视装备而更重视士兵的生命。就像史迪威说的一样,如果把枪丢了,那么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再造出一支来,但是如果士兵牺牲了,成长期却需要几十年。

    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于是中国士兵就更加强调“武器是士兵的第一生命”、“人在枪在”等等。

    在中国的军队里,如果军人丢掉了武器活着回来的话,长官就会严厉的训斥:“武器都丢了,你的脑袋为什么还长在你脖子上?”

    由此张弛也认识到了一点:美国人最终也无法控制中国远征军,或者说无法将其转化为殖民地军队,很可能也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及军事理论有关系。

    比如说现在,战士们根本就不相信美国佬那所谓的《士兵守则》,不仅不相信甚至还对其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贪生怕死的写照,是英**队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的一个明证。他们之所以还愿意呆在这里等着接受美国佬的训练,只是因为在这里吃好、喝好、住好……他们没理由要离开而已。(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步枪

    第三天是正式开始训练的日子,这一天当然少不了史迪威,他把密支那防线交给了罗卓英之后就迫不及待的驾车赶到了孙布拉蚌。

    当然,史迪威把密支那的防务工作交给罗卓英只是个幌子,他在离开密支那时就交代罗卓英万一有什么情况都得向他报告,甚至这还可以说这是个圈套,一个想找个借口把罗卓英赶回国去的圈套……这个圈套很简单,十几天后史迪威就发现罗卓英在分配军饷时存在吃空饷的情况,于是向蒋介石打了个报告就把他给调回国去了。

    史迪威早就料到罗卓英会这么干了,这基本是**部队里的惯例,甚至罗卓英还有可能是无辜的,原因是他手下的军官在吃空饷,罗卓英只是没有清点清楚而已。

    对史迪威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的罗卓英只怕是做梦都没想到史迪威会来这么一招,于是有苦说不出,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搭乘飞机回国了。

    接着蒋介石从国内调来了郑洞国担任远征军司令,但他的职权实际上已经被史迪威给架空了,做为一个司令的郑洞国,想要调动一个排的兵都难,平时做的事就是宪兵性质的维护部队纪律。

    至于部队里其它中高级军官,史迪威倒不那么急着对付,因为密支那防线暂时还需要这些军官来驻防,但是等这些部队从前线撤下来到训练基地训练的时候……就像工兵团一样,在脱下军装那一刻就被解职并安插上美国教官同时也是军事顾问进行控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史迪威脸上显现出了十足的自豪,他炯炯有神的眼神也流露出自信,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讲台上,举起手对台下的上万名官兵行了个美式军礼,大声说道:“中**官和士兵们,我奉蒋委员长的命令但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你们必须绝对服从我的指挥。正如你们这几天感受到的,我们美国有的是物资,我们有充足的食物、子弹和炮弹,甚至还有飞机大炮,这些都比日本人先进得多。从今以后,你们可以放心地打仗,武器装备消耗了,仓库里有的是……我们强大的美国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宝洞,只要你们闭上眼睛喊一声‘芝麻开门’,枪支弹药就会从天而降!”

    这一点是真的。战士们在今后的训练和战斗中就感受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

    在中国国内的新兵训练,那是只用嘴巴讲,顶多发几发子弹让你打打靶,许多新兵是一枪没放就走上战场了……这也是没办法,弹药紧缺,前线都没有弹药何况还是后方。

    而对于美国,或者说在这孙布拉蚌的训练基地里……那是规定每天必须打完几箱的弹药才成,否则就会被认为训练不刻苦、不合格。

    “中国士兵们!”史迪威高昂着头继续说道:“在之前的战斗中我看到了……看到了你们的勇气、你们的精神。在你们简单和诚实的脑袋里,或许从未想过自己能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战绩。但是作为一名美国将军。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的勇气和精神,再加上美国的军事理论及装备,将毫无疑问的能够完成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孩子们……我要带你们一路打到东京去!”

    “好!”台下发出了一遍又一遍的欢呼。

    应该说史迪威的演讲很有煽动性,尤其是最后一句豪气冲天的“打到东京去”……这对战士们来说几乎是无法想像的。此时对他们而言能够打败日本鬼子把他们从中国的领土里赶出去似乎就已经是遥不可及了,如今却要打到鬼子的老窝东京去,这种自信霎时就感染了战士们并诚心的为这个美国将军欢呼。

    接着就是授枪仪式。

    授枪仪式是以连为单位进行的,队伍前堆着一箱箱的枪。翻译拿着名单逐个喊名字,叫到名字的就上前从教官手里接过步枪。

    原本张弛还以为美军用于装备远征军的步枪是春田……美国给中国的步枪就是春田,不过应该说国内用春田也是合理的。这一来是美国换装后淘汰下大批的春田步枪,二来则是国内物质紧缺,如果使用半自动步枪弹药经不起消耗。

    到这会儿发枪时,张弛就不由擦了擦眼睛难以置信……战士们领来的步枪竟然是m1伽兰德。

    要知道这玩意可是半自动步枪,八发子弹压进去不用拉栓,每扣一下扳机就打出一发子弹,所以它的射速甚至都比恩菲尔德都要快也方便得多。

    然而,有些战士在领到枪时就开始小声抱怨了:

    “这啥枪啊?这么沉……”

    “弹药跟英国佬的枪能通用吗?”

    “这枪好用吗?”

    ……

    也难怪战士们会对这步枪信心不足,他们没见过这种步枪对它一无所知,那就意味着又需要时间去适应,而且它的重量也会比一般的步枪重上八两左右,这重量对于身高体壮的美国大兵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个子相对矮小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来说就显得很难适应了。

    但张弛却完全不担心这一点,因为他相信战士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枪要比他们想像的还要好得多,而且也完全值得他们花一点时间去适应它的重量。

    “张弛!”

    在报到张弛的名字时,张弛就大步走了上去。

    原本张弛以为教官交给他的应该也是与其它战士一样的伽兰德,但教官朝张弛敬了个礼后就递给了张弛一个长形盒子。

    张弛不由一愣,有些意外的看着教官。

    教官耸了耸肩,说道:“这是史迪威将军给你带来的礼物,他听说你在战场上表现优秀!”

    张弛打开一看,不由半张个嘴巴半天也合不拢……木盒里装着的是一把狙击步枪,m1狙击步枪,瞄准镜、消焰器等一应俱全。

    “孩子,这是你应得的!”不知什么时候史迪威已经走到了张弛身旁,鼓励到:“带上这把枪,带着你的部下,到战场上去给日本人好看!”

    这一刻,张弛几乎就忘了史迪威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才这么做的了。(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理论

    训练是从理论课开始的。

    这一点与此时国内训练新兵的模式有些不一样……不过话说回来了,国内训练新兵那基本不叫训练,那叫“学打枪”,只要会打枪的也就差不多可以上战场了。

    而在孙布拉蚌的训练基地里,一间间教室里整整齐齐的摆着上百张桌椅,正中一个黑板,每人发上一本课本,美国教官往中间一站,拿着粉笔就又写又画的讲开了。

    初时还好,因为开始讲的是步枪保养方面的知识,战士们都是老兵油子,再加上国内的装备是万国造,苏联枪、德国枪、英国枪等都玩过,正所谓内行看门道,枪玩多了就知道也就那样,拆拆装装都差不多,所以看着美国教官在讲台上演示一遍,战士们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m1伽兰德步枪安全性比较高,如果是像m16那样随便进一点灰尘都打不响,那战士们只怕也没办法对付。

    美国教官对战士们的反应也很满意,他原本担心语言不通需要翻译转述一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他还有些不相信的随机点了两名士兵上去,结果都很顺利的将步枪拆了再装上。

    看到这情况教官就不由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讲弹道的时候就麻烦了……子弹和炮弹的弹道都是抛物线,于是就需要一大堆的慨念、定理、公式等等,要知道战士们中许多人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哪里还会知道什么定理、公式,只听得一头雾水两眼茫然。

    美国教官倒也有几分耐心,战士们不会他就再讲一遍,又不会又讲一遍,然后傻傻的问着:“明白了吗?”

    战士们依旧呆若木鸡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教官只能叹了口气。摇着头哀叫:“god save me!”

    这些知识对于张弛来说并不困难,高中时就学过不是?怎么说在现代也是个大学生,如果这点定理啥的都不懂那几十年的书还不是白念了……不过其实,这些知识张弛早就还给老师了,刚才美国教官那么一说他才回忆起来。

    张弛本来也不想出头,但看到美国教官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没办法,于是就起身对教官说道:“长官,可以让我试试吗?”

    “当然!”美国教官正手足无措,见有一个士兵主动请缨,那自然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张弛走上讲台。说道:“弟兄们,这其实很简单嘛……这就是告诉你们子弹出膛后是怎么飞的,这子弹有重量,一边飞它还会一边往下沉……所以当它击中目标时,子弹往往会往下沉一点!”

    “哦!早说嘛……”张弛这么一说战士们就明白了。

    “美国佬那又是重力又是啥加速度的,整了半天原来就是这么个玩意!”

    “还是连长说的好!”

    ……

    美国教官一看有反应了,当下就把翻译给赶到了一边让张弛来解说。

    于是张弛就用通俗的说法,比如那加速度、时间啥的全都丢掉,用的是快慢等词跟战士们说。甚至后来干脆让他们记住哪几个数字,相加相乘这么一弄,就能得到子弹大慨会偏多少了。

    这虽然还是有点难度,但战士们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很快教室里掀起了一片学习的热潮,只看得美国教官不住的点头,连声赞着:“good!”

    但这样一来却是把张弛给忙坏了……原因是这种情况在其它教室也同样存在,各个美国教官都对下面大字不识几个语言还不通的学生十分头疼。再加上翻译的英文又不好总是出错,他们一听说张弛这边能顺利解决问题,于是个个都来拉张弛帮忙。

    要知道这教室可是以连为单位的。九千余人就意味着有八、九十间的教室,而且各个教室的教的知识还不一样,有的是炮兵,有的是坦克兵,只忙得张弛在兵营里团团转。

    最后张弛一看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从学生里抽出一部份学习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好的,教会了他们后再让他们分散到各个班级去帮助美国教官教学。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后来加入的新兵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这是史迪威对蒋介石提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能够让部队更快更好的学习军事知识,所以兵源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上的学生,这其中甚至还有大学生。

    当然,这年头没有那么多初中生、高中生,而且知识青年也不一定愿意到缅甸来当兵打仗,所以后来实在补不上这个数就连上过小学的也上。

    但不管怎么样,小学也总有学过乘法,所以教起来还是比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兵容易。

    就这样折腾了几天后,大多中国官兵都奇迹般的通过了美国教官设置的理论考试,这让美国教官都觉得有些难以想像。

    然而张弛却知道这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不过关就会被踢出部队……关于这一点史迪威从一开始就说过,不管是谁,也不管以前立过什么战功,如果在接下来的各种训练中达不到要求,那么对不起,就只能让他离开基地并搭乘运输机回国。

    虽然回国与家人团聚一直都是远征军战士的梦想,但谁也不希望是以这种方式回国的,那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

    另一方面,还是战士们知道这些知识与战场上的生死搏杀有关。

    就像流氓说的:“以前打枪总是凭感觉,直到现在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道理,被美国佬那么一说觉得还真像是那么回事……”

    所以,为了能够在战场上多一点生存的机会,为了能够打败日军,为了能够早日打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为了能够替亲人和战友报仇……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战士们学会这些知识。

    于是乎,有些战士就算连乘法都不会,却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步一步的把这些问题给啃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射击训练

    整个训练中理论课对战士们来说是最困难的,理论课一过接下来的训练就轻松了。

    比如射击、班排战术、营连战术等。

    这其中尤其是射击训练,那对战士们只能用“畅快”两个字来形容……以往在国内的训练甚至在打仗的时候,那子弹都像宝贝似的舍不得打。而现在的射击训练却是堆了一堆的弹药在面前,然后教官丢下一句话:“你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弹药全打完!”

    张弛还记得战士们最初听到教官这话时脸上吃惊的样子,他们原本还以为那是给他们训练一周的弹药,没想到却是一天的,而且还必须打完。

    接着战士们就一声欢呼,各自领了几百发子弹二话不说就走上了靶场。

    中国的部队,也许是因为弹药较少的原因所以更讲究枪法,有时甚至还要求士兵能够“每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而枪法又是用子弹喂出来的,于是这就出现一种矛盾:因为弹药不足没法提高射击准确率,而战场又因为弹药不足要求士兵要有极高的准确率。

    这个矛盾可以说是从始至终都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士兵,这时突然间就得到了几乎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弹药随战士们怎么打,于是战士们就像坐在一座金山上似的乐此不疲的打枪。

    这种现像还不只是一支部队,而是整支中**队都这样……这让美国教官不得不暗赞中**人的吃苦精神,因为这要是美国大兵,他们只怕还没练上一会儿就要叫苦不迭了,而中**人却自发、自觉的,满怀热情的训练,以至于他们有时还得再去领上一批弹药来补充。

    美国教官不知道的是,战士们的这种热情其实并不完全是“吃苦精神”,而是带有一种穷怕了、饿怕了的味道……以前总是缺弹药。现在突然间不缺了,那能多打一点弹药就能填补心里的一种不安全感,甚至还觉得是占了大便宜。

    在射击训练时战士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m1步枪。

    流氓才打了几个弹夹就感叹道:“他娘滴,美国佬的东西就是好,这枪都不用拉栓的……还有八发子弹,一口气就能把八发子弹打完!痛快!”

    “是啊!”小浙江抬起了头擦了一把汗,说道:“这枪重是重了点,但是火力却不知道要比鬼子的三八大盖要大多少了!”

    “何止比三八大盖要好?”特困生为步枪压上了一个弹夹,一边瞄准远方的靶子一边说道:“比起英国佬的枪都要好多了!”

    “他姥姥的!”魔头抖了抖步枪有些生气的骂道:“美国佬有这么好的玩意却不拿出来,要是一早就装备咱们部队……那日本人还不早就让咱们给打得落花流水了?”

    “就是啊!”战士们又你一声我一声的应和着。

    但其实这也怪不得美国佬。射速快也就意味着弹药消耗也快,以此时中国的后勤补给能力可以说根本就不适合装备这种半自动步枪。

    战士们还没说几句话,不远处就传来美国教官粗鲁的骂声:“我看到几个老太太在交头接耳,这如果是在战场,你们已经死了明白吗?”

    当然,这骂声就只有张弛能听得懂。

    不过战士们虽然听不懂,却也知道教官这是让他们专心训练,于是赶忙收住了嘴将注意力集中到远处的半胸靶上。

    训练进行得井然有序,相比起中**队更注重勇气和精神。美军的训练则更注重战术和配合。

    这有时会让战士们有些不适应,比如在步坦配合时许多战士会“英勇”的冲在坦克前头……这在中**队应该受到鼓励和称赞的,但他们却很快就遭到了教官的喝斥:“嘿,你们已经是死了。你们已经是尸体了明白吗?死人在战场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如果说有什么作用,那就是给野兽添上一顿丰盛的晚餐!”

    不久后张弛就很顺利的再次当上了连长,军衔也正式晋升为上尉。每月领着160卢比的军饷。

    之所以军饷是用卢比发,那是因为此时的缅甸是在战时,其货币早已崩溃得不值几个钱了。因为战火没有蔓延到印度。而缅北百姓也可以用卢比从美国大兵手里甚至去印度买到东西,所以能用的反而是卢比。

    这160卢比可不是个小数字,因为此时3卢比就可以换上一美金,于是这么一换算那就是每个月有五十几美金的军饷,这要是拿到国内铁定是高薪阶级不用想了。

    不过普通的兵就没有这么高的军饷,新兵每月12卢比、中士14卢比、上士16卢比……这军饷虽是比起张弛这个上尉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与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比起来无疑也是从地狱到天堂了,所以战士们个个心满意足,都觉得这样的当兵生活没什么好挑剔的。

    让战士们心里有些不爽的……就是这些美国人口口声声的说着“民主、自由、平等”,但说一套做一套,他们在基地里采取了严格的种族歧视措施。

    比如在这个训练基地里,几乎可以说是美国人主宰了一切,虽然没有明说,但美国教官会自觉的把人分成截然不同的四种公民:一等公民理所当然的美国白人,二等公民就是中国官兵,三等公民是美军黑人士兵(注:美国直到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才在法律意义上还黑人平等的权利,在此之前法律甚至有明确的歧视黑人的条文),四等公民则是在基地里干着杂役的缅甸百姓和征召自印度的印度百姓。

    这四等人的生活设施是严格分开的,尤其是美国人,他们有单独的食堂、俱乐部、电影院、医院、宿舍、洗澡房等等,甚至美国人还在他们的生活区张贴告示:“此处只允许美国人进入,其它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违者将受责罚”。

    对此张弛也感到十分愤怒,但转而一想,又觉得这未尝不是好事……美国人如果理所当然的把中**队当作二等公民,而中国人又讲将心比心,那么他们又怎么会甘心受美国人指挥和控制呢?(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279/ 第一时间欣赏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抗战之中国远征军》为转载作品,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抗战之中国远征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抗战之中国远征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介绍:
历史没有如果。 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 缅甸、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硫磺岛、冲绳岛…… 史迪威说:“小伙子们,我将带着你们一路打到东京去!”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