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寒门崛起TXT下载寒门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寒门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朱郎才尽     寒门崛起txt下载     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九章 平安破案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当初在春秋的时候,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周游列国推销他的政治主张,去了两次卫国,但是都没有将他的政治主张推销成功,于是孔子只好又带着弟子们去陈国碰碰运气,在途经宋国和郑国的时候遇到了一场灾难,先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生了大病,昏迷了几次,然后孔子也得了类似的病,也昏迷了数次。在他昏迷醒来后,他的爱徒子路劝孔子向鬼神祈祷,孔子坚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观点,拒绝了子路的劝说,并且说了“敬鬼神而远之”这番话。

    敬鬼神而远之,这也是古人对待鬼神之说的主流观点。

    此刻如果不是周侯杰周大人说的这件衙门遇鬼之事,翰林院的人定然是不相信的,可是在周侯杰嘴里说出的话,却又不由得让翰林院的众人先信了三分。

    要知道周侯杰此人的人品和能力在整个京城都是很有名的,精神也没有问题,另外这人可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谎话的。

    周侯杰描述的非常到位,即便是在座的翰林没有亲身经历,可是却也像是随着周侯杰一同经历了似的,颈项后隐隐都有凉风。

    “这......”李春芳一时有些语塞。

    “没想到往常灵异志怪的事情竟也能遇到一次,以前就曾听闻有冤鬼找包公断案,此案怕是有些类似,看来周大人清正廉明之名远播。连鬼魂皆知。”袁炜捧着热茶,喝了一口茶暖暖身子,光是听周侯杰描述都能感到凉意了。

    “哪里哪里......”周侯杰摇了摇头苦笑道。

    张居正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对于周侯杰所说的衙门遇鬼之事似乎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看样子却又有些不太确定,毕竟周侯杰此人名望在哪呢,怀疑的层面相对大一些,不知从何处着手,因此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朱平安旁边的张四维也是将信将疑,但是看着周侯杰说的信誓旦旦。而且他也知道周侯杰的名望,大约相信的层面比怀疑更大一些。

    “还望大人三思,下官审断此案人证物证确凿。当初那在押的犯人确系凶手无疑,这张大林与此案无关啊。”坐在周侯杰下首的那位宛平县令拱手向周侯杰劝言道。

    “确凿?那鞋上的池塘泥垢如何解释?带血的凶器在张大林家门前发现又作何解释......”周侯杰指出了他在查看卷宗以及审讯中发现的数个问题。

    “大人......”宛平县县令再次试图说服周侯杰。

    “好了,休要多言,南山可移。北海可填。此案不可再翻。”周侯杰意志坚定的拒绝了。

    “周大人此案定可成为一桩佳话。”袁炜非常赞赏周侯杰的做法。

    “我不图名,不图利,只求问心无愧,还死者一个公道。”周侯杰摇了摇头,眉宇间全是问心无愧。

    周侯杰说的话都是发自肺腑,众人都能感受到,厅堂里似乎都充满了浩然正气,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然而。就在这浩然正气荡漾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那个。周大人请问那死鬼是怎么走的?”

    众人顺着声音看去,便看到了声音的主人朱平安,朱平安一双眼睛像是被清水冲洗过一样干净,嘴角微微上扬,看着周侯杰问道。

    现在是好奇这个的时候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破坏了气氛懂不懂!翰林院的袁炜等人用责备的目光看向朱平安,不过朱平安一点也不受影响。

    “他是翻墙离开的。”周侯杰尽管有些奇怪朱平安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但是还是回答了朱平安的问题。

    果然如此

    听了周侯杰的回答,朱平安的嘴角更是上扬了起来。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朱平安在听到周侯杰说这个衙门遇鬼之事的时候,就一点也不相信,朱平安在现代是接受过二十年无神论教育的人,虽说来到大明这件事让朱平安无法用无神论来解释,另外自己看到气运的事情也很是诡异,但是根深蒂固的无神论思想还是让朱平安第一反应便是否定遇鬼一说。

    另外在大明这么多年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基本确定这个世界也是个没有鬼神的世界,至少没有鬼。

    当然,你不能用无神论思想来给他们解释,不然距离自己被绑到柱子上烧成灰的日子就不远了!

    好啊,你敢说无神论,这是打圣上的脸啊,咱们圣上嘉靖修仙炼丹是干嘛的!这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神仙都救不了,哦,对了,也没有神仙救你,你不是无神论嘛!

    尽管不能用无神论来解释,但是装神弄鬼总有漏洞,总是会有蛛丝马迹留下。

    朱平安也get到了一点。

    比如,朱平安问周大人的这个问题就是解开这个遇鬼之事的关键。周侯杰的回答也没有让朱平安失望,所以才会了然的勾起唇角。

    只是,显然在座的大部分人并不理解朱平安问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比如袁炜看朱平安的目光就带着不满,感觉朱平安无理取闹,好奇心太重!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张居正的眼睛此刻就亮了,嘴角也是勾了起来,看向朱平安的目光头次带了认真的意味。

    “看来这鬼是假的了。”

    在周侯杰回答后,朱平安便笑了,十分确定的将结论说了出来。

    什么?

    鬼是假的?

    一阵惊讶的声音在厅堂响起,大部分人对朱平安的话表示严重怀疑,嘘声四起。

    “状元郎何出此言?”周侯杰也满是怀疑。

    “鬼有形而无体,飘忽不定,来无影去无踪,若真是鬼的话穿墙而过就是了,或者飘出墙外也说得过去,怎么会翻墙呢?”朱平安淡淡的开口,将其中的关键之处点了出来。

    朱平安的话像是醍醐灌顶一样,张四维一下子就叫了一声,瞬间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其他人也都是若有所思,然后也都是露出了了然的神情。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现在周大人所在的府衙墙上应该会留有脚印,当日有雨,地面潮湿,势必会有泥土沾染鞋子,翻墙而过势必会留下脚印。料想周大人派人一查必有所获。”朱平安又补充了一句,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某先失陪一下。”周大人闻言幡然醒悟,告了一声歉,便领着宛平知县快步走出了厅堂。

    大约一个时辰吧,周侯杰一脸感激和笑意的再次进了翰林院,专程向朱平安道谢。

    周侯杰回去之后,果然在后衙的墙上发现了新鲜的脚印,另外在外面其他几堵墙上也发现了温和脚印,于是周侯杰便下令将昨日释放的嫌疑犯重新缉拿归案,严加审讯后发现是这个嫌疑犯趁家人探监之际买通了一个轻功了得的小偷,让他假扮死者,故意演了前晚的那一场鬼申冤的戏码,就是为了翻案。

    不过也是因为这嫌疑犯自作聪明,露出了马脚,严加审讯之下承认了害人之事。

    “今日之事多亏子厚了,不然我这一世英明泡了汤是小事,这办错了案子冤枉了好人可就罪大了。今日之事,我已上书,为子厚请功。”

    周侯杰真是一个实在人,拉都拉不住,非要将朱平安加到了请功折子上,谁说都不管用......(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章 忽闻圣上传纸片

    等周侯杰走后,翰林院中午饭点的时间也就到了,翰林院也有公厨,按照官员的品级提供不同等级的午饭,当然都是免费的。朱平安沾了品级的光,午饭比张四维多了一道荤菜,两人将饭菜合作一处一起吃了起来。

    翰林院虽然有公厨,但却没有公共宿舍,没有睡午休的地方,只有一个值班房里有两张床,但这是属于值班人的。朱平安吃过午饭便回了藏书阁,在藏书阁找了一处向阳的窗,搬了椅子斜躺着闭目养神起来。

    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非常舒服,有一种回到了下河村在河边吹着微风晒太阳的感觉。

    下河村

    再上一周左右班就有新官上任的两月长假了,两个月的假可以好好在下河村待上一段时间了。

    朱平安想着想着就慢慢的就沉入睡乡之中,睡梦中母亲陈氏又炖了一锅喷香的鸡汤,父亲从山上猎了两只野兔子正跟大哥在水井旁处理......

    “喂喂,子厚,快醒醒......”

    正在朱平安要对着母亲炖的喷香的肌肉大快朵颐的时候,却被张四维那破锣嗓子给唤醒了,这人还不只是唤,完全是丧心病狂的一边唤一边用手摇,朱平安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脑袋都快被张四维这货给晃成拨浪鼓了。

    “晕,你这要谋杀啊。”朱平安揉了揉眼睛,一脸无语的看着张四维。

    “谋什么杀啊,快起来跟我一起去厅堂。圣上传来纸片了。”张四维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下就拉着往前厅快步走去。

    圣上传来纸片?

    嘉靖帝的纸片传到翰林院来做什么,呃,该不会是这会就要找书了吧。藏书阁我还没有来得及排序好呢,朱平安心里面有些淡淡的不安。

    到了前厅朱平安就知道张四维为什么这么着急了,因为代表圣上来传纸片的不是一般的小太监而是嘉靖帝身边的大红人黄锦黄公公。这黄锦在嘉靖帝身边可是很受信任的,翰林院前昨天才草拟了一道诏书,诏书就是关于黄锦的,诏书中将黄锦封为了“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这官职简称就是“提督东厂”。尊称是‘厂公‘或‘督主‘,也就是从东厂头子。皇帝亲信、东厂头子黄锦亲自将嘉靖帝的小纸片传来,肯定是非常紧要的事情。也不怪乎张四维这般着急。

    “黄公何须迂尊亲至,差人来就是了。”袁炜笑着上前与黄锦说话。

    “袁大人客气了,此事事关圣上龙体,咱家怕那些小崽子误了事。”黄锦摇了摇头。脸上还带着着急的神色。

    黄锦亲自来。袁炜、李春芳等人就已经非常重视了,现在听了黄锦这样说,再看着黄锦脸上着急的神色,袁炜李春芳等人心里不由打起了嘀咕,这圣上不会是龙体有恙吧?不过,如果圣上龙体有什么意外的哈,应该找太医院啊,怎么来翰林院了?

    袁炜等人既疑惑又担忧。不知道嘉靖帝这次传来的纸条是什么。

    朱平安也是好奇的看着黄锦手里的那张残破纸片,不过看清楚黄锦手中纸片的材质的时候。朱平安就没有多少担忧了,这纸片一看就是嘉靖帝随手从青藤纸上撕下来的一块,估计是嘉靖帝向上天行斋醮的时候随手撕裂一角写了个纸条。嘉靖帝还能行斋醮,肯定没什么大事。

    即便是一个纸条,翰林院的众人也是下跪迎接,李春芳在官职最高的人当中年岁最长,由他代表翰林院接过了这张纸条。

    “进献有食欲之诗词数首。”

    等到李春芳将纸条打开,看清楚纸条上的内容的时候,李春芳脸上的表情是非常诧异的。

    见状,袁炜心里更好奇了,等到李春芳将纸条传到袁炜手里的时候,袁炜的表情几乎跟李春芳一样了。袁炜看后将纸条又传给了在一旁的张居正,然后张居正看完又将纸条传给了旁边的人,很快翰林院的众人都将纸条看了一遍。

    有食欲的诗词?什么鬼?

    若说进献青词,大家都一点也不好奇,以前嘉靖帝也时不时的传纸片到翰林院让进献青词。可是,这进献有食欲的诗词,这可是头一回啊。话说,有食欲的诗词是什么的诗词啊?

    “圣上这几日食欲非常不好,昨晚吃了一些,咱家还高兴了许久,可是到了今日,早餐、午餐都是滴水未进,咱家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昨晚圣上就是看了一首诗才有了食欲,今日圣上耐不住咱家的劝说,才在打坐之余写了这张纸条。诸位翰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务必要多做几首诗词,圣上龙体就拜托诸位了。”黄锦说着向着翰林院的众人重重的行了一礼。

    开玩笑,你可是东厂厂督啊,谁敢受你的礼啊。李春芳等人赶紧的拉住了黄锦,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不负所托。

    圣上昨晚就是因为看了一首有食欲的诗词才胃口大开?

    什么样的诗词才叫有食欲的诗词?

    这会没有人联想到朱平安昨晚醉酒时写的那首诗,谁会将一个小宴会的一首半伦不类的诗联想到嘉靖帝昨晚胃口大开的那首诗,咳咳,另外那叫诗吗!俗!

    不过尽管嘉靖帝的这张小纸片有些突然,不过还是难不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翰林们。

    尤其是袁炜更是才思敏捷,就像当初进献青词美赋一样,几乎半盏茶的时间,袁炜就提笔落下了一首文采盎然的诗词: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袁炜这么快就写好了一首诗词,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有数位翰林围看袁炜的诗词,对袁炜诗词的赞不绝口,文采盎然、观此诗宛如看到了八珍美味,宛如看到了御厨**的手艺,大赞佳作。

    袁炜听着赞美,看着尚未提笔的朱平安,不由得露出了自得的神色,什么少年状元第一人,浪得虚名,能比得上我袁炜?!

    (ps:咱请忽略杜甫的《丽人行》、《观打鱼歌》,权当此作始于袁炜。)(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胡闹

    前来传纸条的黄锦对于袁炜的一挥而就,一点也不吃惊,这袁炜素来才思敏捷,以前圣上有时夜半传出片纸御征青词,袁炜总是举笔立成,而且甚得圣上喜欢。

    此时见袁炜一挥而就,黄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然后踱步过来观赏袁炜的大作。

    字走龙蛇,苍劲有力,一气呵成,书法非常精湛。文采也好,诗作也是上上之作,堪称绝佳,只是好是好,在书法上堪称大成,在文采可以拍案叫绝,可是却在胃口上却无多少冲动,可惜了。

    “袁大人有心了。”黄锦不露声色,向袁炜点了点头。

    得到了黄锦的赞赏,袁炜脸上的傲色更是浓郁,下巴都抬起四十多度了......

    袁炜写完后,其他人也都开始逐渐动笔,下一个写完的是李春芳,跟袁炜一样,李春芳也是经常给嘉靖帝写青词,在翰林院这些日子诗作功力更是之上升:

    京郊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神仙亦为啖鱼回。

    相对于袁炜的诗,黄锦在看完李春芳的诗时表情稍丰富一些,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惋惜,这诗词虽说也是贴了点饭味,让人对鱼稍微动了点心,可是却也是点而已,还是无法让人胃口大开,可惜啊。

    “李大人有心了。”黄锦点了点头,看不出他的情绪。

    在李春芳写完诗后,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写完了一首诗。张居正和张四维也都各自写出了一首诗。

    张居正的诗词也绝对是上上上乘之作:

    龙王知鱼美,山神觉笋香。

    甘酿白玉杯,半酣味尤长。

    张四维也没有辜负他的文采。也是紧随着张居正写出了一首上佳之作。

    在座的众位翰林也都基本上落笔写好了一首佳作,目前没有落笔的也就只有朱平安了。朱平安是状元出身,可是此时却尚未提笔,众人不由的将目光都转向了他身上。

    难道说状元郎初次接到圣上的命题,懵了?

    黄锦此刻也将目光放在了朱平安身上,他此次来若说对谁寄予厚望,那便是朱平安了。昨晚就是朱平安在酒桌上的那首诗让圣上多吃了两大碗米饭啊。

    其实在看到嘉靖帝的小纸条的时候,朱平安第一反应便是在现代看到的那些吃货创作的食物体诗,昨晚自己那个玩笑之作便是曾经在网上看到的食物体诗之一。话说在现代自己看到这些诗作的时候可是胃口大开的,吃泡面连老干妈都省了......比当初看舌尖上的中国更下饭。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在这个年代不知道能不能接受,而且这可是给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看的。

    “状元郎缘何尚未动笔啊?”黄锦问道。

    “敢问黄公。诗作有何限制?”朱平安没有回答。而是拱手问了黄锦一个问题。

    “无他,开胃即可。”黄锦摇了摇头,然后意味深长的补充了一句:“无需多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即可。”

    这是话里有话啊,不过我喜欢,朱平安微微点了点头有了主意,如果按照常规的来写的话,自己文采比不上袁炜、李春芳、张居正他们。而且说实话,看他们的诗作也真的是没有多大的胃口。

    想一想。嘉靖帝食欲不振,食不下饭,目的就是开胃,至于文体什么的,反正我问过了,黄锦说没有的;另外,即便文体不好,最多惹来几声笑而已,能让嘉靖帝笑两声,好像也不错哦。

    面子?

    咳咳,那玩意值几个钱,戴着还挺累的。

    朱平安想清楚后,便勾起了唇角,带着玩笑的感觉提起了毛笔,顺手在砚台里饱蘸了墨汁。

    一时间众人全都将目光集中到了朱平安的浓墨欲滴的笔尖上。

    提笔帅,落笔稳,可特么你停在纸上一动不动是几个意思啊?!众人看着朱平安提笔、蘸墨、落笔后,就等着看朱平安写的诗呢,可是在这关键时候却见朱平安将笔落在纸上就没有下文了,一动也不动,好像熄火了一样。

    怎么,这是紧张的懵了?

    难堪大任,徒有其表,袁炜看向朱平安的目光,不屑的意味更浓了。

    “咳咳,叨扰了黄公,冒昧的问一句,今日御膳房想要给圣上进些什么吃食,唯恐乱了圣上的饮食安排。”

    朱平安的声音在落笔后半秒左右响起。

    张居正闻言,不由多看了朱平安两眼,心思缜密啊,朱平安考虑的这一点自己怎么没有想起来!

    其他人也都似乎有同感。

    “陛下前些日子斋戒吃素良久,御膳房想着多做些肉食为圣上补补气血。”

    黄锦看向朱平安的目光赞赏不已,对于朱平安的细心很是满意,能设身处地的为圣上考虑,而不是单纯的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这样的臣子才是陛下欣赏的臣子。

    哦,多吃肉啊。

    朱平安点了点头,然后手里的毛笔开始龙凤凤舞起来,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一开始众人还被朱平安高超的书法给震住了,朱平安的书法可以说冠绝翰林院,可是等朱平安写完诗,众人便愕然了。呃,这是打油诗?可是却比打油诗要高雅几分。朱平安的这首打油诗化用了苏轼的那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苏轼这首诗中摘了两句,可是却又将其完善添加成了一首诗。

    先不管文采怎么样,看到这首诗的确让人有强烈的想要尝尝这个不俗又不瘦的竹笋焖猪肉的冲动,很强烈。

    不过若是论文采,朱平安这首诗跟袁炜、李春芳他们比都不能比,这也叫诗?!想了这么久就写了这么一首诗......袁炜及数人看向朱平安的目光都带着不屑。

    “其实我比较爱吃,有时候在看古诗的时候,都忍不住想到吃的,然后就试着做了些有意思的句子。差不多就像这样。”朱平安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就提笔写给众人看: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迢迢买鱼头!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相见时难别亦难,清蒸螃蟹别放盐。

    朱平安写完这几个句子,四周便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伴随着胡闹、什么啊乱来之类小声的话。如果一开始朱平安那首诗还可以称为诗的话,后面写的这个就完全不能用诗来形容了,说它是打油诗都是抬举。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这都是什么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看饿了

    “这根本不是诗嘛......邻家之东翁犹善于状元郎!”

    有翰林官员看完朱平安写的第二首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摇了摇头一脸的叹息不已,觉的朱平安的这首诗简直是拉低了翰林院的整体水准。

    其他的官员也是侧目不已,有些欣赏不了朱平安的酱油大作。

    就在众人一阵嘘声时,却听到一声很不和谐的肚子的咕咚叫声从众人身影中传了出来。

    咕......咚......

    谁?

    众人纷纷转头顺着声音的轨道探寻,然后就发现一个三十余岁的翰林官有些不好意思的微红着脸看着众人。

    “咳咳,对不住了诸位,那个,我中午修史书忘了吃饭,看着朱大人写的这两首诗看的有些饿了......”三十余岁的翰林官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指着朱平安UU小说的大作,有些窘迫的解释道。

    看饿了?!

    这位翰林官说的是实情,他最近负责修宋史,上午修到靖康之耻那段的时候心思沉入其中难以自拔,感受到浩浩华夏沦为异族铁蹄玩物,顿时没有了一毫的胃口,坐在那发了半天呆。

    然而此时看了朱平安的第一首诗,他就有了胃口,等到了第二首诗他就有些控制不住五脏六腑对于什么竹笋焖猪肉啊什么鱼头螃蟹和炖鸡的觊觎了,到最后那一声咕......咚......天知道他忍了多久还是没忍住。

    虽然有了肚子叫这个小插曲,但是众位翰林官对朱平安的诗作并未有多大的改观。

    对于众人的目光。朱平安早就预料到了,但也没当回事。诗词歌赋本就是玩笑之作,况且嘉靖帝传来的纸条要求就是有食欲的诗词。单单是这个有食欲的诗词,这几个字就带着浓浓的非正统的感觉,正经的诗词歌赋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谁给你促食欲啊!

    所以,有食欲就好了,管它什么文体文采的。

    “其实我以前也有些其他玩笑之作,不过却不是诗词。权当讨陛下一笑了,哦,当然也很下饭。”

    朱平安在一片唏嘘声中泰然自若。分毫不受影响,言笑吟吟的将毛笔重新在砚台上再次饱蘸浓墨,一行行堪称书法大家的字体便浮现在了宣纸上,一笔一画都是艺术中的瑰宝......但是这写的内容是什么啊!

    “余兮徜徉大海之糖醋鱼

    君兮翱翔苍穹之麻辣翅

    一日午后

    君临水面问余曰:

    吾与汝

    孰更下饭 ”

    这些的是什么啊。我的眼睛都瞎了。这何止是玩笑之作啊,感觉我们自己的玩笑之作都比这正经几百倍!

    然而,貌似,好像,确实看完有让人想要来一条糖醋鱼啃个麻辣翅的冲动啊。

    咕......咚......

    不用看就知道是那个没有吃午饭的翰林的肚子又叫了,肯定又是被糖醋鱼和麻辣翅看饿了。

    确实,朱平安的这首诗没有过人的文采,但是却满满的都是食欲。

    这一首食物派诗词也是朱平安精选的网上那位河南高三吃货小诗人的一首诗,“我是在大海自由徜徉的糖醋鱼。你是在天空肆意翱翔的麻辣翅根,那天午后。你飞到水面问我:‘你我之间,究竟是谁,比较下饭?’”

    当然朱平安将这首诗文言化了,毕竟白话文在现代大行其道,在大明白话文却行不通,入乡还是要随俗的。

    黄锦将在座的每一位的诗作全都收了起来,将朱平安的诗作放在了最后,然后没有一刻停留,便带着这些诗作往西苑而去。黄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嘉靖帝看看这些诗作了,想必圣上看完后必然会有一个好胃口。

    黄锦走后,朱平安就没有再把写的那几首诗当回事,虽然他当初在现代看这些食物派诗作的时候很有食欲,但是也不能保证嘉靖帝就喜欢。

    所以,写完后,朱平安就当作事情没有发生过,返回了自己工作的藏书阁开始慢慢的整理起图书来。

    整理图书的话,朱平安有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优点,那就是超强的记忆力,朱平安虽然不是过目不忘,但是也差不多少了,看过之后十之**都能记得下来。朱平安将第一个书架暂时搬空,然后写了一张纸条贴在了书架上。

    朱平安已经写好了好多张精致的纸条了,这些纸条就像现代图书馆的书架标签那样,不过却不是拼音和数字,而是用经史子集等分类和洪武正韵。

    朱平安决定将一楼二楼的图书按照现代图书馆的方式重新排列起来,当然这是一个任务量很重大的工作,不过借着朱平安超强的记忆力,大约用不了太久就可以完成,当然也不会太短。

    朱平安将第一个书架腾空之后,便开始在一楼的各处书架前翻阅查看浩若烟海的书籍,将自己所看到的每一本书按照经史子集洪武正韵中的顺序重新放到一处空地上。

    朱平安看书的速度很快

    用在一旁扫地的老李的话说就是,朱平安看书的速度就像是在搬书。

    在老李眼中朱平安是这样看书的,站在书架前将一架书挨个翻一遍,每本书都用不了几秒钟,看完后朱平安就开始往外搬书,一本一本又一本。看着随意,但每一本书放的位置却不同,很快一架子书就搬完了。

    除了有五本书被朱平安放到了第一个书架外,其余的都是放在了空地上。

    朱平安将第二个书架搬空后,又去了一张写好的标签,将标签贴在了第二个书架上,然后又从空地上取了七本书排在了这个书架上。

    完成后,朱平安便踱步到了第三个书架,然后在老李震惊的目光中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把这一架子书看完,接着便是搬书,每一本书都按照规律重新放好了,又有数本书被放在了第一、二个书架上。

    第三个书架搬空后,朱平安又在这个书架上贴了一个标签,又有近十本书被放在了这个书架上。

    朱平安整理了五个书架后,就活动了活动酸痛的手,然后又晃了晃脖子,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取了一本感兴趣的书,坐在座位上边看边和茶,就当是休息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嘉靖又传纸条

    在西苑众多的建筑群中,有一处建筑群不可忽视,临近这栋建筑就能嗅到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UU小说,www.uu234.com

    这处建筑群便是御膳房。

    嘉靖帝修仙炼丹夜以继日,然而除了给自己御封了一个又一个长的让人一口气读不完的仙号外,浑身上下就没有一点跟仙沾边的了,**凡胎的嘉靖帝自然不能靠喝风饮露生存,离不了一日三餐,所以这御膳房便是西苑中的重点部门。

    御膳房本来是在紫禁城的东南方向,按照易经八卦东主木、南主火,木又生火,御膳房属性属火,所以分布在紫禁城的东南方向。不过随着嘉靖帝避居西苑之后,御膳房也就从紫禁城转移到了西苑,方向也是在西苑的东南方向。

    西苑的御膳房主要是为嘉靖帝服务的厨房,整个世界最美味的珍馐异馔大都是诞生在这里,别看御膳房只是为嘉靖帝一人服务,这御膳房的规模可是不小。御膳房是一个独立的大殿,光大房间就有三十余间,御膳房内有御厨二十余人,这些都是掌勺的大厨;还有厨役50人,这些是给御厨打下手的小厨师,负责摘菜洗菜切肉和面等下手活;另外有夫役30人,这些都是做一些体力活,打水、抬菜等等。除了这些人,御膳房还有八十多名司膳太监,御厨不能在西苑行走,这些太监负责上用膳馐,具体负责传膳、随侍、坐更等事。

    其实,不得不说嘉靖帝在饮食上是个节俭的皇帝。这些人员规模总体上比正德等前任要少了一百余人了,更不用说和后世满清相比了,如果和后世动不动一餐一百多道菜的慈禧太后相比。嘉靖帝在饮食上可以用简朴来形容了。

    此时已经过了中午了,阳光照在御膳房的琉璃瓦上反射着七彩的光。

    御膳房门口有两个司膳太监,两人在御膳房门口焦急的往外看着,捧着佛尘来回踱步,偏阴柔的叹息声一阵又一阵。两人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时辰了,可是还未看到前去送呈膳单的小太监归来,已经遣去了两个小太监打听消息了。传来的消息也只是暂侯。

    “圣上这都已经两餐未食了,饿坏了龙体可怎么办啊。”一个稍矮的司膳太监一边踱步一边叹息。

    “可不是啊,咱家这心都揪起来了。不会是咱御膳房哪里做错了什么吧。”另一个司膳太监也是同样的焦急,还带着抹不平的担忧。

    “你这乌鸦嘴瞎说什么,昨晚进膳都获赏了呢。”稍矮的司膳太监赶紧挥了两下佛尘,放佛可以挥掉晦气似的。

    “是是。刘公公说的是。”另一个司膳太监连连点头。心里稍宽。

    也不怪他刚开始担忧,嘉靖帝可以说是除了元璋大帝和永乐大帝外对太监最为严厉的帝王了,嘉靖帝很看不上太监,觉的太监也就只配打扫厕所到马桶的差事,若是被嘉靖帝发现太监哪里犯了错,杖责一顿都是轻的。

    “敢问两位公公,膳单还没到吗,这要做什么菜呢?”

    在两人等待的时候。御膳房的大厨刘御厨走了出来,向着站在门口的两位司膳太监拱手问道。

    “刘大人。咱家可是比你还急啊,可是今日非同往日,圣上已有两餐未曾进膳,可得请示妥当了才能坐,若是做的不合圣上口味了,我们受顿责罚是小,圣上饿坏了龙体可是大事呐。”司膳太监也是急的不行。

    “圣上斋戒半月也已经茹素半月了,得进补些荤肉才好。”刘御厨说。

    “刘大人说的咱家都懂,但这膳单尚未传回,要不刘大人还是先按照你们提的膳单准备着。”司膳太监想了想,对刘御厨说道。

    “也只能这样了。”刘御厨点了点头,便要准备返回御膳房内准备圣上的膳食。

    就在这时,忽听另一个司膳太监兴奋的声音,“快快,快看小德子回来了。”

    这个司膳太监口中的小德子就是他们差去呈送膳单的小太监,小德子跑的很快,大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就像是打了大胜仗的将军一样,激动的将手中的膳单郑重的交到了在门口等待的司膳太监手中。

    司膳太监接过膳食单子,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看完脸色有些奇怪。

    等到刘御厨看到膳食单子才明白为何两位司膳太监表情有些怪怪的,这个传回的膳食单子跟他们递交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一道菜相同的。

    竹笋焖猪肉、清蒸鱼头、红烧茄子、油焖鸡、鱼香肉丝、卤鸡腿、清蒸螃蟹(不要放盐)、糖醋鱼、麻辣鸡翅.....

    刘御厨越看这个菜单越觉得怪,这些菜品一般而言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不清楚怎么圣上突然想吃这些菜了。

    不过,总算知道该做什么了。

    刘御厨拿着膳食单子便快步返回了御膳房,将手里的菜单传阅给诸位大厨,然后御膳房这个美食的机器便开始动了起来。御厨不愧是御厨,膳单上的菜很快便色香味俱全的一一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膳单上一共有九个菜,乎对于普通人来说一顿饭九个菜肯定是奢侈了,可是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太少了。

    为了丰富圣上美食,御厨们还另外准备了六道菜,凑了十五道菜,一并由司膳太监传膳到了嘉靖帝所在的宫殿。

    当朱平安在整理第十个书架的时候,张四维又来了,说是圣上又传了一张小纸条过来。听说圣上又传来了纸条,朱平安便放下手里的书,跟着张四维去了翰林院的厅堂。

    这次给嘉靖帝跑腿前来送纸条的是一个小黄门,是朱平安的熟人冯保,不再是上午的黄锦了。也是,黄锦是嘉靖帝身边的大红人,又是初掌东厂,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做跑腿的活。

    朱平安进了厅堂的时候,感觉到厅堂的气氛有些怪,厅堂的翰林们都在看着自己。

    “朱大人,这是圣上给你的。”冯保展开了手里的小纸条,向朱平安说道。

    给我的?

    怪不得厅堂的气氛这么怪,怪不得都看着自己,原来圣上这次是专门给自己的小纸片。自己初来乍到,就收到了嘉靖帝的小纸条,也无怪乎让他们这样了。只是,嘉靖帝给自己传什么纸条啊,自己不过是刚入职,朱平安对于小纸条的内容很是好奇。

    “臣,领旨。”朱平安下跪接过纸条。

    朱平安接过纸条后,打开,看了小纸片的内容后便有些哭笑不得了,因为上面就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糖醋鱼比较下饭。”(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请宽海禁

    朱平安是在一片红眼下返回藏书阁的,尤其是翰林侍读学士袁炜看向朱平安的目光更是红光闪闪!

    嘉靖帝给朱平安的纸条内容,袁炜也看到了,糖醋鱼比较下饭,这句话明摆着就是朱平安写的诗词受到了嘉靖帝的青睐,这让袁炜对朱平安很不耻,觉的朱平安就是一个投机分子,在袁炜眼中朱平安的诗词水平太一般了,不过是投机取了个巧!

    以往,嘉靖帝传纸条要翰林院进献青词也好诗词也好,哪一次不是我袁炜最得圣心,如果你朱平安写的比我好也算了,可是你写的那是什么嘛!在座的几乎所有人都比你写的有诗情画意!

    越想,袁炜就越是看朱平安不爽,就像一群孔雀中混进了一只杂毛小公鸡,然而就这么一只杂毛小公鸡却踩在孔雀头上得到了开屏最美奖一样。

    朱平安回到藏书阁后就又继续自己的整理图书大业,浩如烟海的藏书实在是太多了,整理好的十个书架相对于六间房大小的藏书阁来说太过渺小了,工作任重而道远啊,不过朱平安早就有心理准备,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持慢慢来嘛。

    在朱平安整理图书的时候,吃饱喝足了的嘉靖帝恢复了精气神,服了一颗鹌鹑蛋大小的“仙丹”,便开始处理起了内阁承上来的奏折。

    嘉靖帝也并非只知道修仙炼丹,如果是只知道修仙炼丹不理朝政的话,这大明可能早就易主了!

    嘉靖帝只是不上朝而已。大明的权柄还是要紧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点嘉靖帝在他年少与朝臣“大礼仪”之争时就彻底领悟到了。

    当然,嘉靖帝处理的奏折可不是原始的奏折。而是由内阁处理后的奏折。原始的奏折先由内阁处理,内阁处理奏折,将意见用黑笔写好票拟,这也就是草稿。这个奏折和草稿由内阁送呈嘉靖帝,嘉靖帝同意草稿了,就用红笔批写。

    这种内阁票拟制度,大大节省了皇上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嘉靖帝更省事。他将红笔批写的工作下方给了司礼监太监,也就是他的黄伴黄锦。

    其实在某些方面来说,嘉靖帝是最会做皇帝的人。他不上朝却能将大明紧紧握于鼓掌,用一种省心省时省力的方式。

    嘉靖帝服了丹药,坐在八卦垫上打坐,身边放了一个用晶莹剔透玉石做的钵状磬。盘坐的腿上放着一根用上好的沉香木做的手柄。看着黄锦点了点头。

    嘉靖帝的一个眼神,黄锦便明白其中的意思。

    于是,黄锦很快便抱来了一摞票拟好的奏折,放在了一边矮几上,接着又将朱笔和砚台准备好,然后跪在地上向着嘉靖帝行了大礼。

    行礼完毕,黄锦便将最上方的奏折取在手中,打开然后读了起来。读完奏折。黄锦接着又将内阁票拟好的处理草稿读了一遍,读完后黄锦便放下奏折。支起了耳朵。

    甑......

    嘉靖帝手持沉香手柄轻轻的敲了一下钵状磬,金石交鸣的声音便从敲击中发了出来。

    听到了磬响,黄锦心领神会,手执朱笔蘸了下红墨汁,然后将内阁票拟用红笔重新抄写了一遍。这就是嘉靖帝处理政事的方式,负责朱笔批红的司礼监太监只有在听到嘉靖敲击了磬之后,才能下笔批红。

    一声磬响,意味着嘉靖帝同意内阁的票拟,如果嘉靖帝不敲磬,那黄锦是万万不敢朱笔批红的。

    朱笔批红完这份奏折,黄锦又读了两份奏折,嘉靖帝听完后也都敲响了罄,黄锦在罄响后一一按照票拟草稿重新用朱笔抄写了一遍。

    就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就已经批阅了五份奏折了。当黄锦拿起第六份奏折的时候,看了一眼便愣了片刻。

    “怎么了?”打坐的嘉靖帝问了句。

    “回圣上,这份奏折是浙江御史董威上呈的,董大人请宽海禁,以便渔樵,裕国课。”黄锦在嘉靖帝询问后,便将手里的奏折言简意赅的向嘉靖帝陈述了出来。

    每一份奏折少说也有几百字,即便黄锦有耐心逐字读,嘉靖帝也没有这个耐心听得,所以每次都是黄锦将奏折的大意概括出来,这也是黄锦受宠的原因,他每次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奏折最准确的概括出来。

    黄锦之所以在看到这份奏折的时候愣了一下,是因为这个奏折太敏感了,最近一直以来朝堂上关于海禁分为了两个截然对立的派别,一派是“弛禁派”,他们主张开市舶,用抽成法征收税收,顺应海上贸易的发展;另一派则是“严禁派”,严禁派以浙江、福建倭寇猖獗,海防压力为由,主张严格遵守海禁,片帆不得入海,认为开市舶是倭寇盛行的原由。两个派别在朝堂各有拥护官员,即便是严嵩党羽中也是各有弛禁派和严禁派,更不用说朝堂的其他势力了。

    这里面利益大着呢,市舶司的收益前朝都有记载,宋元时期,市舶司的收益可是土地税赋的数倍之多,可以说是一船一船的拉银子啊。

    另外严禁派中也并非都是单纯的海禁派,也并非全都是出于倭寇的考量,其中还掺杂着一些暗地里的利益。严禁海禁,市舶司也不开,那么走私便猖獗了,其中便有一些海商走私派重金贿赂地方官员请求庇护,如果市舶司开了,走私就大受影响了。

    这两点也只是冰山一角,内里的勾当缘由多着呢。

    一驰一严,字眼上看着干净明了,可是争斗起来却是复杂而血腥。三年前大明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提督浙﹑闽海防军务的朱纨便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朱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禁派,一方面抵抗倭寇,一方面率军攻破走私聚集地双屿岛,擒杀走私头子李光头,与佛郎机贸易的沿海百姓被他抓了也是毫不留情的斩首。就是因为朱纨斩首了与佛朗机贸易的百姓,让“弛禁派”抓住了口实,以“不等朝廷批复,私自刑戮”为名要求罢免朱纨。当时嘉靖皇帝下旨:逮朱纨至京审讯。

    “我贫穷而且有病,又意气自负,不能对簿公堂。纵使皇帝不想杀我,闽、浙人一定会杀我。我死,自己解决,不须他人。”

    留下这么一句话,朱纨便面朝大海,饮毒酒自杀。

    类似的例子还多着呢,海禁就是这两年一个闻之色变的词汇,黄锦正是因为明白其中的沟壑,才有所迟疑。(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朝堂失火,殃及翰林

    “内阁如何票拟?”

    听了黄锦的描述,嘉靖帝闭目了片刻,从他脸上看不出嘉靖帝有何情绪,恍若寻常的问了一句。UU小说,www.uu234.com

    “回禀圣上,内阁意见不一,分歧附议在下。一则曰海禁乃祖制,万万不能违背,渔樵可于内陆湖泊河流之中,片帆不得入海,况倭寇之祸于市舶,故海禁之制,万不得宽。

    另一则曰:倭寇之起,非因罢市舶,因闽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众盛,遂起狂谋。往年只在沿海侵犯,自市舶罢后则各地深入。据报,真倭数不满千,皆系漳温近海贼徒结伙导引,一如北虏我逆之导也。若宽海禁,则沿海之居民可得于市舶海外之贸,以往之“海寇”亦可转而为海商,不复乱焉,国库亦可充裕数倍。诚然倭寇之中有民专职为寇,此类概不姑息,亦以刀兵施以雷霆之怒。”

    内阁的意见不一致,这并不是第一次,以往惯例内阁意见不一致的话就将所有意见罗列到后面,最后由嘉靖帝再行定夺。

    “惟中是何意见?”嘉靖帝听后又问了一句。

    惟中是严嵩的字,嘉靖帝用严嵩的字代指严嵩,表明严嵩在嘉靖帝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此时严嵩和嘉靖帝还正处于蜜月期,君臣关系还是融洽的很。

    在嘉靖帝眼中,忠勤敏达、胆小谨慎的严嵩可比以前动不动就拍桌子吹胡子性格强悍的张璁、夏言好使听话多了,这样听话、能办事、肯办事的奴仆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奴仆。

    “回禀圣上。严阁老言:严海禁有理,宽海禁亦不错,臣头乱如麻。此中曲直还请陛下定夺。”黄锦一字一句的将严嵩的意见读了出来。

    “呵呵,这老东西,滑头……”嘉靖帝笑骂了一句。

    这也就是严嵩的风格了,严嵩是个胆小谨慎的人,在这种引火上身的事情上,严嵩胆小的属性就暴露无疑了,他两种意见都不得罪。也都不明面支持,而是将事情推卸到嘉靖帝身上,当然他推卸起来也很有手法。说我头乱如麻,嘉靖帝你英明,还是你来定夺吧。即推卸了责任又不着痕迹的拍了下圣上的马屁。

    这也是严嵩的能力,揣摩掌握了嘉靖帝的喜好。推卸了责任还不会让大领导生气。

    “黄伴。着内阁阁臣、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入殿朝对。”嘉靖帝思考了片刻,便着黄锦遣人通知以上人员入殿朝对。

    “奴才遵命。”黄锦行礼后,便起身去吩咐小黄门遣人去通知以上的大臣入殿。

    海禁宽严与否的事,在朝野已经讨论了数年了,一直没有结论,看着嘉靖帝这样子似乎是要在这一天将这个问题解决掉。

    很快,便有数位小黄门手持佛尘急匆匆从西苑往外而去。

    没过多久,便陆陆续续有大佬们从各处衙门进入了西苑。小黄门领着去了一处殿堂稍候。

    各位大佬们汇聚殿堂后,隐隐分为了两派。一派以吏部尚书李默为首,另一派则自然是以严嵩父子为首。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不知何时徐阶已经和严世蕃打的火热了,两人在殿堂小声的说笑着。

    李默看向徐阶的目光颇为不屑,当初还以为徐阶能跟自己站在一队,合两人之力对抗严嵩的话,倒也差不多可以跟严嵩平分秋色,甚至努力一二的话,压过严嵩也是很乐观的事情。可是没想到,徐阶这个没卵子的怂包,竟然跑去谄媚严嵩。

    最令李默不齿的是,严世蕃前些时日新娶了一房小妾,徐阶竟然不顾自己礼部尚书的身份上赶着送礼,还特么舔着脸说严世蕃才两岁的小儿子才俊不凡,有意将他的小孙女许配给严世蕃的小儿子。当严世蕃说他两岁的小儿子已经定下娃娃亲的时候,徐阶这个不要脸的竟说让他的小孙女将来做妾……

    自己当初瞎了眼,还以为徐阶是个有骨气的,没想到竟是一个没卵子的、谄媚的怂包!

    还特么跪舔!

    真是老不要脸!

    李默看了徐阶两眼,冷哼了一声,便高高的昂着头站在了自己这一派的最前方,将背挺的直直的,和老态龙钟直不起腰来的严嵩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小黄门向嘉靖帝禀报大臣们到齐后,嘉靖帝依然将这帮大臣晾了许久,不换不忙的打坐运行了数个周天,才缓缓收功,喝了一杯茶,方不急不慢的去了殿堂。

    驯服这帮子大臣就得得跟熬鹰一样……

    这就是嘉靖帝的作风,自学成才的心理学宗师级人物。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等的口干舌燥的大臣们见到了姗姗来迟的嘉靖帝,忙不迭的下跪参见,也是累。

    “黄伴,传看奏折。”嘉靖帝高坐到龙椅上后,看着下面精气神低迷的大臣们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黄锦传看奏折。

    黄锦早就把奏折抄写了数份,听到嘉靖帝吩咐后,便走下高台将手里的奏折分发给恭候在殿内的大臣们。

    大臣们到手的奏折便是那封浙江御史董威上呈的请宽海禁,以便渔樵,裕国课的奏折。

    这份奏折早就在严嵩的意料之中,严党众人早就得到了严嵩的提醒早早做好了准备。不过李默等人倒是才知道今日朝对是要议海禁,不过没关系,海禁这个事讨论了好几年了,李默等人对此也是熟络的紧,因此倒也没有处于太大的劣势。

    “各抒己见,勿要隐瞒,今日所议,朕一概不予追究,弗以言治罪。诸位皆朕之股肱之臣,且畅所欲言,朕且洗耳。”嘉靖帝坐在龙椅上,让下面的大臣对董威请宽海禁一事,各抒己见。

    在嘉靖帝发话后,下面的大臣们皆是行礼称遵旨。

    “圣上隆恩浩荡,吾等沐浴隆恩,当思为陛下分忧。海禁一事由来已久,牵扯众多,还望诸位务必尽心尽力,开始议事吧。”严嵩在向嘉靖帝行礼后,便慢悠悠的看着诸位朝臣,定下了议事的调子,然后看着李默说,“李大人可有高论,还请言之。”

    严嵩话音一落,李默便昂首而言:“海禁之制乃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夫今倭患之乱便是明证,海禁当严不当宽,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片帆不得入海。市舶司亦万万不能重开,请宽海禁之言乃大逆不道,董威之徒亦当严惩。”

    李默说完,严嵩党羽中赵文华便提出反驳,“李大人所言倭患始于宽海禁,请恕下官不敢苟同。海禁之严时,倭寇便已猖獗矣。想来李大人行保甲搜捕奸民,亦是得知所谓倭寇者,真倭数不满千,皆系漳温近海贼徒结伙导引也。倭寇之乱非因罢市舶,因闽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众盛,遂起狂谋。”

    说到这,赵文华便总结了一句:“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闻言,严嵩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默党羽也不甘示弱,很快便用太祖下令海禁的例子再次反驳,一时间殿堂之上争论不休。

    从海禁、倭寇,慢慢的到了引经据典互相攻讦的地步了。

    看着朝堂上引经据典各自反驳的大臣,嘉靖帝面色不变,饶有兴致的听着底下的大臣们炒作一团。

    这是展现各自实力和功底的时候了!

    这些大臣们引经据典,论的兴起,为了压倒对方,把自己压箱底的知识都搬了出来,所引的经典也越来越偏,很多几乎都没怎么听过的经典也被搬了出来。

    到最后,辩论似乎成了偏僻经典的论剑场了。

    嘉靖帝听的兴起,发现有数本经典竟然是自己没有听过的,来了兴致,于是便写了一张小纸条,让随侍的小太监传到了翰林院,让翰林院将纸条上的经典从藏书阁进献至西苑来。

    当小纸条传到翰林院的时候,翰林院众人看着小纸条上生僻到姥姥家的典籍,忍不住想骂娘了,朝堂失火,殃及翰林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 你跟皇上串通好了吧

    《燾堃志异》、《沧海格物志》……

    看着这小纸片上的两本书,翰林院的众人都想将这张纸条拍在送纸条的小黄门脸上!

    你特么的能把这第一本书的名字给我读出来不?!这特么让我们怎么找啊!

    你给我找找看看啊!一年内你能找出来,就算你腻害!

    咦,等等,那个,好像,找书的事情是属于藏书阁的吧,李默李院长已经将朱平安分配到藏书阁了呢。

    在翰林院的众人忍不住想要骂娘的时候,忽然想起翰林院找书这事是属于藏书阁啊,藏书阁是朱平安在负责,不是我们,于是又暗暗的窃喜起来。

    死道友莫死贫道。

    这个伟大的定律再一次发挥了作用,只要我没事就好,哪管它洪水滔天。

    “嗯,那就麻烦公公将这个小纸条传给藏书阁的朱平安朱大人吧,藏书方面的事情由朱大人负责。”袁炜笑着将小纸条重新还给了送传的小黄门,然后指着藏书阁的方向向小黄门解释道。

    与此同时,袁炜脸上伴随着幸灾乐祸的笑容。

    其他人也都颔首附和,这个时候可不是发扬风格的时候,这两本书我们几乎听都没听过,更别提要在藏书阁那十余万卷藏书中将这两本书找出来了。

    而且,他们也听小黄门说了,这个时候圣上可是等着要呢,圣上和内阁及各部的大人们在殿堂朝对,这种规模的朝对可是好几年没见了。若是误了这些大人物的事,打一顿廷杖都是轻的!

    呵呵,糖醋鱼比较下饭。这次让你看看廷杖下不下饭!

    袁炜看着小黄门往藏书阁方向而去的身影,忍不住想起了朱平安被锦衣卫按在地上打廷杖的场景,啧啧,似乎心情忍不住好了起来呦,嗯,下午出去喝两杯小酒吧,再来点小菜和烧鸡。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小黄门带着纸条到了藏书阁,在给朱平安小纸条后,将纸条的背景交代了一下。说是嘉靖帝正在跟内阁还有各部尚书们在朝对海禁的事情。

    朱平安听后,真有一种冲到朝堂给他们普及一下欧洲大航海的知识。

    嘉靖后期海禁有所反复,但是总体上还是以严海禁为主的,不管是严禁派还是弛禁派。其实本质上都是海禁派。所谓的弛禁派也不过是开一两个市舶司而已,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海禁,跟历史上宋元时期航海时代相比,差太远了。

    这个时候,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了,海上贸易还有殖民扩张正是炽热的时候。

    大海上欧洲一艘艘帆木船满载沾染着殖民地血腥的黄金、白银、香料和宝石,在大海上迎风破浪。

    大海上一艘艘满载黑奴的商船,正在进行着罪恶的黑奴贸易。

    大海上某位海盗正在跪在甲板上接受女王对他爵士的敕封。而更多的海盗正在大海上寻觅着敌国的商船……

    但是,现在。我们还在讨论海禁是严一点好,还是松一点好。

    现在的潮流已经是大航海了啊,哥!别人都在玩现实版的海贼王了,我们还在玩海禁!!!

    算了,这是历史,自己一个小小的小翰林改变不了,可是真的不甘心等到两三百年后被人用坚船利炮轰开这闭关锁国大门,整个家国被人当成******,谁都来捅几下!

    尤其是某个蕞尔岛国简直了,呃,貌似这个垃圾现在就在沿海肆虐!

    话说,这个岛国现在正值战国混战的年代,如果这个时候……

    拉倒吧,别想了,洗洗睡吧,现在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翰林而已,说话都没人听!

    丫的,我一定要掌权,掌权,掌大权!有权说话才好使!

    “咳咳……朱大人……”一边的小黄门看着朱平安一会痛心疾首,一会咬牙切齿,一会又跟抽风了似的,把小黄门看的有些同情,他也知道翰林院的那些人将这张小纸条推到朱平安这抱的是何居心,还不是祸水东引嘛。

    突然间,看着年纪稍显青涩的翰林官,小黄门有些同情。

    在小黄门看来,朱平安之所以这么失态,肯定也是因为这个小纸条上的书籍太难找了,小黄门送翰林院其他人脸上就看出来了,那些看到纸片上要找的书籍的时候,那眼神都恨不得吃了自己。另外,话说纸片上第一本书的前两个字,自己还真不认识呢。

    “咳咳,朱大人这找书之事属于咱藏书阁分内之事,朱大人多多辛苦了。”

    在小黄门前来给朱平安传纸条的时候,还有数位好事的翰林也跟了过来,只为了看一眼状元郎朱平安束手无策的样子。

    “子厚莫急,待我们忙完手头上的事,就来帮你分忧。”袁炜不知何时也过来了,一脸关心想帮朱平安的样子,嘴里面也说着忙完手头上的活就来帮忙。

    但是,是个人都能听出来这是托辞,等你忙完手头上的事,黄花菜都凉了!

    风凉话,谁不会说啊。

    听了袁炜的话,周围的其他翰林眼睛一亮,也都围过来一副要为朱平安分忧解难的架势,这个说等我元史修完就来帮你找书,那个说等我手下那十个敕书弄完就来帮你……修完元史不得个几年啊,十个诏书还靠谱点,但也至少得好几天了……

    大家都很热情,拉着朱平安各种送温暖,有的没的,唠起来没完了。

    “哪个,诸位仁兄稍等片刻,平安去去就回。”朱平安向着各位送温暖的拱了拱手,歉意的说了一句。

    说完后,朱平安便转身进了藏书阁。

    怎么了,状元郎这是干什么去啊,去去就回,干啥啊这是,整理整理悲伤的情绪吗?还是说是要给我们端茶倒水,然后请我们帮忙吗?

    我感觉,这小子肯定是去倒茶去了,一定是想要让我们帮忙!

    不行,得找个借口拒绝下,至少得先看看这小子焦头烂额的样子啊。

    嗯,等他出来,一定要找个借口,嗯,我去修史(上峰催的紧,要去起草敕书)……

    等到这些翰林才刚把理由想好,那边朱平安就已经出来了。

    “那个,子厚我那敕书上面催的紧……”

    朱平安刚出来,门口的翰林边有人开口将理由说了出来,然后其他人也都紧随其后说了起来,唯恐朱平安上来就说请他们喝茶然后帮忙。

    “哦,那诸位仁兄且去忙。”朱平安闻言想也没想,便点了点头。

    咦?

    哈?

    这一下轮到众人愣了,没想到朱平安就这么点头了,想都不带想的。

    你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自己能行吗?!

    然而就在众人情绪泛滥的时候,就听见朱平安又说话了,然后就看到了让他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一幕。

    “有劳公公了。”

    朱平安说着,便将手里的两本书递给了在一旁送小纸条的小黄门,两本书不多不少,最上面那本名字便是《燾堃志异》,这四个字把众人的眼珠子都快晃出来了。

    见鬼了吧,这么快就找出来了,这是跟皇上串通好了吧!!!!!

    ps:请求月票,马上到月底了,请求月票,还请手里尚有月票的书友们支持一下寒门,多谢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意外

    在门口准备看朱平安笑话的众人,目瞪口呆的看着朱平安将两本书交给了小黄门,最上面那本封皮上《燾堃志异》四个大字,毫不掩饰的嘲讽着他们。

    “这是蒙的吧。”一个翰林官难以置信的发出了惊呼。

    这一幕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以往嘉靖帝传的纸条让翰林院找书,哪一次不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按时完成,哪一次不是将嘉靖帝惹的怒气中烧,哪一次不是得花上半天甚至一两天才能找到!

    可是这次两本几乎闻所未闻的书籍,竟然这么快就找出来了,探囊取物也没有这快啊,这也就是倒杯水的工夫吧!

    其他人包括袁炜也都是一副活见鬼的样子,难以置信朱平安竟然如此效率,如果不是知道嘉靖帝高高在上,他们甚至都怀疑朱平安是跟嘉靖帝串通好的了。

    其实不仅是他们,就连在门口等候的小黄门也是一副傻眼的样子,哪怕是朱平安将两本书交到了他手里,他也无法相信朱平安竟然会这么快。

    “有劳公公久侯了,希望没误了圣上的大事。”朱平安将书交给小黄门后,又客套的说了一句。

    这个时候小黄门才兀自清醒过来,不可置信的将手里的小纸条展开对比下书上的字。

    第一本《燾堃志异》,嗯,虽然不认识,但是看字体笔画是和小纸条上一模一样。

    核对好第一本,小黄门又开始核对第二本。

    这个时候其他翰林官也都围了过来。或许第一本《燾堃志异》朱平安就是蒙的,走了****运一下就找到了。第二本肯定不会那么容易,或许第二本找错了呢。

    抱着这种想法。他们便围了过来,比小黄门看得还认真。

    小黄门将第一本书放在下面,将第二本书放在上面,然后将手里的小纸条重新展开核对。

    “啊..”

    看到第二本书的名字,翰林院的某位好热闹的人又没有控制住惊呼了一声。

    第二本书《沧海格物志》,竟然真是的《沧海格物志》,朱平安竟然真的在这么倒杯水的工夫就将这两本书全给找出来了。分毫也不差,这太出乎他们意料了。

    小黄门核对好两本书后,向朱平安道了谢。便用一卷黄布将这两本书籍包好,跟翰林院的众人告辞快步向西苑交差去了。

    在一边围观的袁炜在看到这第二本书的名字,便臭着一张脸说了声还有事要忙先告辞了,便拉着长脸走人了。

    袁炜在朱平安身上看到了浓浓的威胁。翰林院靠近圣上。正是因为可以和圣上关系近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才素来被称为储相之所。在朱平安没来之前,给嘉靖帝写青词啊,歌功颂德写诗词啊,几乎所有的风头都被袁炜给出了,李春芳也难以望其项背。嘉靖帝还褒奖过袁炜数次,按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升官入阁封侯是稳稳的事。

    可是在朱平安到来之后呢。虽然才这么几天,可是袁炜就感觉到朱平安的威胁了。上次写有食欲的诗词。朱平安出了风头,嘉靖帝回的那句“糖醋鱼更下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平安的那首诗词让嘉靖帝胃口大开,嘉靖帝心情好之下用玩笑的口吻给朱平安回了一个小纸条。嘉靖帝用玩笑的口吻写小纸条,这种待遇自己可是从没有受到过呢。

    开玩笑,这得是关系近才开的出来!翰林院的优势,就是跟皇上走得近,跟皇上走的近了,升官啊,入阁啊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

    与其说在翰林院熬资历练能力,倒不如说培养跟圣上的关系!自己呕心沥血写青词献给嘉靖帝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在嘉靖帝面前刷关系!

    朱平安这才来几天,就凭几首食物派诗词得了圣上的眼缘!现在这么快找到圣上要的书籍,跟以往几次费了一两天才找到相比,这次朱平安肯定又在圣上心目中大大的露了一把脸!以后若是发展下去,岂不是自己就没有了出头之地。

    袁炜越想脸越长,走到自己办公的场所,坐在椅子上沉着脸不知道在谋划什么。

    “朱大人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这两本书即便是我们大家一起找,没个小半天的工夫也找不出来。朱大人,可真是让我等刮目相看啊。”有位翰林官看着第二本书,忍不住恭维了一句。

    “哪里哪里,侥幸而已,恰好我上午整理书籍整理到了这两本书。”朱平安摇了摇头解释道,这两本书都是在一楼,在洪武正韵中一个是排列在前的,一个虽然在后但是在整理书籍时看到过,凭着朱平安的超强记忆力,将它们找出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嗯,也只有这个解释了。

    这朱平安真是走了****运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运,这么难的书都被他碰到了。

    还真是好命啊,这样的****运都能落到他头上。

    众翰林一边感叹着朱平安的****运,一边向朱平安拱手告辞,一脸感叹的返回了各自的办公场所。

    当小黄门抱着黄布包着的两本书返回西苑的时候,殿堂里大佬们关于海禁的争执还在如火如荼,别说嘉靖帝了,就连在嘉靖帝身边伺候的黄锦听的都上火了。

    看到小黄门这么快就回来了,黄锦不由得脸变灰了。

    咋这么快就回来了,难道说翰林院又像以前那样掉链子,找了半天都找不到!急着告罪了!

    于是乎,黄锦又想到了前几次嘉靖帝传纸条让翰林院找书的事,每次都是拖了至少一天才找到,每次都把嘉靖帝惹得大发雷霆。

    我的祖宗哎,圣上现在还上火着呢。

    翰林院怎么还这么不长记性呢,真是急死个人了,圣上现在都上火了,这次翰林院还这样,圣上指不定发多大火呢,一顿廷杖估计都是无量天尊慈悲为怀了。

    黄锦还想着使眼色让这小黄门先退下,待会等嘉靖帝火气小一点了再上来,可是还没等黄锦使眼色,龙椅上的嘉靖帝便看到小黄门了,向黄锦点了点头。

    见状,黄锦脸色更灰了,嘉靖帝的一个眼神黄锦便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是让黄锦下去将小黄门带上来呢。

    哎,希望圣上别气坏了身子,这才多吃了饭,可别气的又吃不下了。

    黄锦心里叹息着,迈步下了台阶,看向小黄门的眼神都带着强烈的埋怨,这个不懂事的小崽子,不知掉圣上上火了啊,不知道看眼色啊!

    小黄门缩了缩脖子,不知道干爹为啥这么大脾气。

    黄锦领着小黄门走到了嘉靖帝跟前,小黄门跪在地上将手里包着两本书的黄布打开,双手托着书籍向嘉靖帝交差。

    “回禀圣上,奴才从翰林院将书籍带回来了。”小黄门跪在地上上呈书籍。

    啥玩意,书籍带回来了?黄锦脸色一下子由灰转喜,胸腔起伏的厉害,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有点没做好心理准备。你个小崽子怎么不早说,害得咱家担心了这么久。

    不过黄锦能做嘉靖帝身边的红人,水平还是有的,失态了半秒便恢复过来了,走到小黄门跟前将书取在手中,双手转交给了嘉靖帝。

    “嗯,不错,翰林院这次倒是没让朕失望。”嘉靖帝也颇有些意外,将书取在手中,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ps:  今天单位干部培训,我下午四点才偷溜回来,更新晚了些,希望书友见谅。晚上较晚一些还有一章,大约要在十二点后了,大家可以明天再看。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另外,手里还有月票的书友还请支持下寒门,不胜感谢。

第四百一十八章 传旨召见

    殿堂内的大臣们还在为海禁弛点好还是严点好争论不休,高坐龙椅上的嘉靖帝却视若无睹的翻阅着手里的书籍,查找着刚刚底下大臣争论中所援引的句子。

    在旁边伺候的黄锦暗暗松了口气,圣上的火气渐渐消了。

    很快嘉靖帝便翻阅到了大臣们刚才所引的地方,看完后似乎有些不屑的扁了扁嘴,然后便将书籍合上,饶有兴致的看着台下大臣们争辩。

    争的好,不争的话,朕怎么控制你们呢。

    在嘉靖帝注视下,这些大臣们更是打了鸡血似的,脸红脖子粗的为自己所主张的严禁或者弛禁援引各种支撑材料。

    “当今我朝边患也好,倭乱也好,及至近前山东等地刁民聚众寇叛,其实究其原因都与一个“钱”字有关。没钱,边军粮饷后勤紧张,抵抗不了蒙古俺答;没钱,沿海军备紧张,剿灭不了倭寇;没钱,在水旱蝗天灾之时,赈不了灾..若是我朝钱粮丰沛,边患倭乱等等疥鱗小疾也,在圣上英明领导下,覆手可得天下升平。”严嵩阵营里一位官员高声说道。

    “汝意如何?”李默那边有官员接话。

    “重开市舶,官定税制。”

    严嵩阵营的那位官员斩钉截铁的说道,然后越说越激动起来,“市舶一途,税制收入倍于它制。就南宋而言,南宋偏安一隅,北方沃土俱被胡虏所占,然南宋缘何能绵延百余年。盖因市舶所创税收颇丰为南宋输血,方得绵延。据臣所知,南宋之时。单是闽广两市舶司便岁得息钱二百万贯,若是所有市舶之入,岁得息数千万贯矣。单是市舶之入,便可使我朝税赋倍增。”

    “荒唐,倭寇之祸于市舶,早有公论,任汝天花乱坠。为我朝安全计,市舶定不可重开。”李默一甩袖子,黑着一张脸指责道。

    李默这边一发飙。严嵩这边的有些人不由有些惧意,李默可是吏部尚书,掌握官员升迁大权呢,严阁老尚且礼让他三分。更何况是我们了。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南宋偏弱,市舶尚且不损国之安全,更何况我朝甲兵之利哉。”

    别人怕李默,严世蕃可是一点也不怕,在李默话音刚落便冷笑着反驳道。

    嘉靖帝此刻听的认真,刚才那位臣子所说的宋朝市舶收入让嘉靖帝很是感兴趣。大明朝一年的岁入也不过是两千余万贯,没想到南朝这个仅仅占据了南方的偏安朝代。光是市舶司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数千万贯,那可是跟我大明全年的所有赋税几乎相当了,若是我朝也开市舶司呢?

    想到这,嘉靖帝不由亮了眼睛,赋税别说增加一倍了,就是增加一半,自己治理江山起来那就容易多了。另外就是,增加了赋税,那就可以有更多的银子来炼丹了。

    于是乎,嘉靖帝越想眼睛越亮,为了得到南宋市舶司更为准确的数据,嘉靖帝又写了一张小纸条,让黄锦差人送去翰林院,让翰林院将南宋市舶司收入及南宋岁入的相关典籍准备好呈上来。

    还是刚刚送传纸条的小黄门,这次又是他带着嘉靖帝写的小纸条再一次匆匆赶到了翰林院。

    小黄门带着小纸条回到翰林院时,袁炜眼睛都歪了。

    在袁炜看来,这次的小纸条定是像上次嘉靖帝写的那个“糖醋鱼比较下饭”一样,又是一个表扬朱平安的小纸条,那么快就找到了皇上要找的书,得到褒奖很自然。

    然而,当袁炜真正看到小纸条上的字的时候,却是忍不住笑了。

    纸条上写的是,“查找南宋市舶司之资料。”

    这又是让找典籍了。

    好,刚才朱平安走了****运,竟然碰巧看到过圣上要找的两本书,不仅逃过一劫,还隐隐立了大功。

    哼,这次可是要找南宋时市舶司的资料,这可没那么简单了,藏书阁的典籍浩若烟海,就不信你朱平安还看到过这种资料!

    这次看你朱平安怎么办?!这次圣上书籍都没有指明,看你朱平安能怎么办。

    看着小纸条上的字,袁炜心里面终于畅快了起来,抑郁之气一扫而尽,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舒爽。

    像上次一样,袁炜再一次跟着小黄门到了朱平安所在的藏书阁,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翰林官,几乎上次好事的翰林这次又都来了。

    “市舶司啊,让我想想,好像有本名为《海图堪舆》的典籍记载过,只是不知道这本书现在在藏书阁的那个角落里。”有翰林官在小黄门给了朱平安小纸条后,向朱平安建议道。

    “我也记得有本《南宋赋税略》的合订本似乎有过市舶司税赋的记载..”

    “还有一本叫《南宋食货志》的,我早年间似乎在藏书阁二楼见到过,只是时间久了,具体在哪个书架不记得了,只记得是在二楼东侧的书架..”

    不时有人在朱平安耳边献上建议,不一会便推荐了n多本典籍了,不过典籍虽然推荐了不少,可是都不知道他们所推荐的典籍在藏书阁的那个角落里躺着。

    袁炜看着这一幕,暗暗的笑了,对,没错,就是这样。

    “谢过诸位仁兄了,如不嫌弃,还请阁内稍坐用杯薄茶。”朱平安打断了诸位翰林推荐书籍的声音,拱手邀请他们去藏书阁内稍作喝杯茶。

    喝茶?

    当我们傻啊,你这会请我们喝茶,待会肯定是要我们帮你找书,不好,不好。

    于是,翰林们纷纷推辞。

    见状,袁炜勾起的嘴角,绽开的更灿烂了。

    不过还未等袁炜的好心情持续,便见朱平安又重复了上次的话和动作,拱手道谢了一句就又进了藏书阁。

    这次还听到了朱平安上楼的脚步声。

    “咳咳,你们猜,朱大人是不是又凑巧看到过类似的典籍?”

    翰林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有位翰林官忍不住红白着脸说了一句。

    不可能吧,不会次次都这么巧吧,****运一次都是侥幸了,哪能次次都走****运的,众人对此深以为然,觉的朱平安这次应该,大约,讲道理的话,应该不会了吧。

    然而,没过多久,便见朱平安抱着一本厚厚的大书出来了。

    乌鸦嘴!

    于是,众位翰林纷纷将眼睛看向刚才那个说话的翰林官,没想到朱平安竟然像他说的那样,还真是把书给这么轻松的找出来了。

    “这册永乐大典便是有关南宋市舶司的详细资料,在这我夹了一个书签,书签处开始便是南宋市舶司的记载。有劳公公了。”朱平安将典籍双手递给了小黄门,指着这册厚书中的一个带着璎珞的书签向小黄门提醒道。

    “朱大人客气了,如此那咱家便去复命了。”小黄门接了朱平安递来的典籍客套的说了一句,然后小心翼翼的抱着厚厚的典籍告辞了。

    “哦,我猜想永乐大典中定有市舶司的记载,便试着按洪武正韵按图索骥,还真被我找到了,那卷永乐大典中恰好便有市舶司的记载,从机构设置到每岁收入一应俱全。”

    朱平安如此向门外好奇的翰林官们解释道。

    呃,永乐大典啊,是啊,永乐大典囊括万物,又怎么会没有市舶司呢。

    众位翰林官闻言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啊,对朱平安如此快的反应有些诚服。

    袁炜再一次阴沉着脸,迈着步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脸沉的都能滴出水来。如此小子,不能再留在翰林院了!

    如果说刚刚找书让嘉靖帝有些意外的话,那么这次小黄门捧着这卷永乐大典返回西苑大殿复命的时候,嘉靖帝就很意外了,完全没想到翰林院效率竟然变的如此出众了,跟以前简直是判若两人。

    如果上次找书只是撩起来嘉靖帝的一丝心弦,那么此次找书便是足够引起了嘉靖帝的兴趣,嘉靖帝在看完这卷永乐大典关于市舶司岁入的记载后,便好奇的让黄锦将那小黄门唤来询问了几个问题。

    面对嘉靖帝的询问,小黄门没有一丝隐瞒,将翰林院,将藏书阁,将朱平安,将他的所见所闻全都交代给了嘉靖帝。

    “有趣,有趣,竟然是朕的状元郎。黄伴传旨,诏朱平安觐见,朕要好好赏赐与他。”嘉靖帝听闻之后,便笑着开了金口。(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章 升官了

    黄锦拟旨,跑腿的活还是由小黄门负责。

    当小黄门再次出现在翰林院的时候,翰林院的众翰林心里面一万头草泥马在奔腾,你怎么又来了,一趟又一趟你不累啊,还有完没完了!

    当小黄门在藏书阁外叫人的时候,朱平安正在藏书阁整理藏书,手边的桌上放着两本薄册,一本看着好象是游记,另一本则是一个鸿胪寺的记录册。

    “敢问公公,圣上这次是要何种典籍?”听到小黄门的声音,朱平安迎出门外拱手问道,这小黄门来了两次都是要书,这次朱平安觉的应该也是要书。

    “这次不要典籍,要人。”小黄门笑着回道。

    “要人?”朱平安一怔,有些没太明白小黄门的意思。

    “呵呵,咱家给朱大人道谢了,恭喜朱大人,贺喜朱大人。”小黄门笑着双手抱拳向朱平安恭贺起来。

    “敢问公公,喜从何来?”朱平安又问了一句。

    “朱大人找书有功,圣上要嘉奖于大人,请大人收拾一下与咱家进西苑面圣领赏吧。”小黄门笑的像朵菊花似的,好像要领赏的人是他似的。

    咝..

    在门外闲来围观的翰林官们听到小黄门的话,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朱平安的目光充满了羡慕啊,尤其是远远围观的袁炜看向朱平安的目光完全是羡慕嫉妒恨啊。

    虽然早就意识到朱平安找书这么效率,肯定会在圣上那留下好印象。可是万万没想到,朱平安竟然在圣上那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都到了皇上要召见嘉奖的地步了。

    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不久找两本破书嘛。怎么就到了皇上要召见嘉奖的地步了呢!我写了那么多青词,圣上也没有单独召见我嘉奖啊!

    想着想着,袁炜那双小眼睛都变红了!

    “烦请公公稍等一二。”朱平安歉意的向小黄门说了一句,得到小黄门点头后,朱平安便转身进了藏书阁,快步走到一张桌子上,将说桌上放的那两本薄册子取在手中卷了一下。放入了袖子里。

    这次圣上召见说是嘉奖,但是朱平安觉得自己还是得早做准备,刚刚在整理藏书时。朱平安找到的这两个薄册子就是朱平安做的准备。

    这次来到西苑,朱平安更觉西苑风景美不胜收了,花花草草将西苑衬托的如仙境一样,穿过西苑中海和南海的桥梁时。朱平安还看到了有几只白鹤在其中嬉戏。仙气一下子更是升了几分,怪不得嘉靖帝赖在西苑不肯去紫禁城啊。

    小黄门领着朱平安进了嘉靖帝所在的殿堂的时候,大臣们还在争论海禁的问题,旁边放了放了茶水,大臣们争论的口渴了便喝杯茶水润润嗓子继续争辩。

    海禁弛严与否,干系重大,不仅仅是国计民生更是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大臣们才会如此较真。

    “微臣朱平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平安进了殿堂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旁骛。一进殿堂便向高坐在龙椅上的嘉靖帝行大礼拜见。

    朱平安的声音很大,一下子就吸引了殿堂内所有人的注意,辩论正酣的大臣们也不觉的暂停了争论,将目光转向了朱平安,难得有了默契,喝喝茶啊,稍休片刻。

    “爱卿平身吧。”嘉靖帝点了点头。

    “谢陛下。”朱平安行礼谢过嘉靖帝后,从地上站起身来。

    “爱卿虽是年幼,然近日却颇令朕刮目相看呢。”嘉靖帝在龙椅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缓缓说道。

    “微尘惭愧。”朱平安赶紧回道。

    “你有何惭愧,年纪尚幼却思报效家国,该惭愧的是某些尸位素餐、不思报国的人!”嘉靖帝在表扬朱平安的同时,还把在场的大臣们膈应了一下。

    “臣等惭愧。”在场的大臣们纷纷应声检讨。

    “行了,朕说的也不是你们。”嘉靖帝扫了殿下的大臣一眼,摆了摆手。

    “爱卿知道朕为何要宣召你吗?”嘉靖帝看着朱平安问道。

    “微臣听闻陛下要嘉奖微臣。”朱平安很实诚的回道。

    “不错,朕是要嘉靖于你,那爱卿可知朕为何要嘉奖于你吗?”嘉靖帝又问道。

    朱平安想了想回道,“应该是微臣送呈典籍及时,陛下才要嘉奖微臣。”

    “这只是其一,前日顺天府知府周侯杰给朕上了一封折子,将你列为了顺天府破解疑难杀人案的首功;还有上次爱卿进献的诗词虽说有些胡闹,但却令朕食欲大开。尤其是今日,朕遣人去翰林院征用典籍,爱卿送呈典籍之快让朕颇为欣慰,要知往日便是朕三令五催,翰林院也要拖上半日一日的才给朕送呈!”嘉靖帝摇着头说道。

    “黄伴,宣旨吧。”嘉靖帝说完,便挥了挥手让黄锦宣旨。

    黄锦得了嘉靖帝的吩咐,便向前走了两步,站在了大殿高台前一步的地方,展开了一卷黄布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翰林院修撰朱平安尽心职守..特升为翰林院侍读,赏白银十两以示嘉奖..”

    升官了?这就升官了啊?也太容易了吧。

    殿堂内的阁老还有六部官员听完黄锦宣读的圣旨,再看看后面那个似乎被升官的惊喜冲傻了的朱平安,一阵无语,这官升的也太容易了吧。朱平安这个新晋状元郎这才不过是刚刚上任,这还没几天呢,这就升官了!以前我们升官,哪个不是熬了好几年才把屁股下的位置换了换。他朱平安这倒好,不过是找了两本书,不过是写了首诗词这就升官了!

    如果不是知道朱平安的底细,个别大臣都怀疑朱平安是不是嘉靖帝的私生子了,这官升的跟喝水似的!

    大臣中最为不满的是吏部尚书李默!李默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升迁,在李默任上,他一直公平持正、严格把控官员升迁,必须要有足够的政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行,李默才考虑这种官员的升迁!

    在李默眼中,朱平安是万万不够升迁资格的!

    他朱平安有政绩吗?!找两本书就是政绩了吗,他为老百姓做事了吗?他为江山社稷出力了吗?

    他朱平安品行好吗?!跟严党走的那么近能是什么好货色!尤其是刚刚圣上所说的朱平安的功劳里,那个进献诗词!不思进取,不思报国,不思牧民,整天想着投机取巧拍皇上的马屁!谄媚之徒,阿谀奉承之辈!

    在李默看来,朱平安之所以能够升官,更多的肯定是走的严嵩的关系,而严嵩又在嘉靖帝面前美言了几句,才使得朱平安升了官!

    不屑!李默看着朱平安冷哼了一声,压根不屑于用正眼瞧朱平安这种无耻之徒!(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口出狂言朱平安

    溜须拍马之徒易升官啊!

    李默阵营中不少人,摇着头感叹了一句。

    翰林院侍读是正六品官职,朱平安原先的职位是翰林院修撰,那是个从六品的官职。

    从六品到正六品,这是官升了一级。

    别小看这一级,在京城升官可没那么简单,多少人蹉跎了十余年还是挂着一个“从”字,用了多少手段想升“正”都升不了了。如果要是走关系的话,这花的银子都得海了去了。

    另外朱平安几乎创造了大明朝一个升官记录了,新晋进士升官最快的人。自从大明立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哪个新晋进士能在授官后这么快升官的。从朱平安中了进士被授官分配到翰林院,到现在也不过仅仅过去了三五天的时间,就这几天时间朱平安就升官了,可以说是大明朝升官第一人。

    朱平安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升官了,想着嘉靖帝可能就是召自己面圣嘉奖几句赏点东西,没想到竟然是给自己升官了,官也升的太快了,这真是有些出乎朱平安的意料,以至于朱平安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

    “微臣,谢主隆恩。臣当再接再厉、尽心尽力,为陛下效力。”朱平安愣了两秒才在小黄门的提醒下反应过来,再一次向着嘉靖帝行了大礼。

    嘉靖帝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

    嘉奖完朱平安后,嘉靖帝并没有让朱平安退下,而是让朱平安旁听了大臣们关于海禁的争辩。

    大臣们这个时候也休息好了。厅堂再一次恢复了争辩的热闹场景。然而,争论了一时片刻后,他们也没有争论出什么来。嘉靖帝听的索然无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停止争论,嘉靖帝挥手后很快这些大臣们便停止了争论。

    “朱爱卿,听后有何感想啊?以卿之见,海禁当严禁还是弛禁?”嘉靖帝向朱平安询问道。

    果然会问自己关于海禁的看法,幸好早先在来之前就已经准备了回答。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什么严禁还是弛禁,这都落后于时代潮流了。现代的潮流是大航海!至于什么海禁之类的,全都该丢的远远的。现在不快点追逐大航海的红利,到时候被时代抛弃了。就只能等着舰船礼炮洞开国门了。

    虽然自己知道大航海,虽然自己知道海禁是今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虽然自己知道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危害,可是在嘉靖帝面前。朱平安却不能这么说出来。

    “回禀陛下。微臣刚刚听了严大人、李大人等人的言论,受益良多。臣以为严禁也好,弛禁也好,都有它的道理。”朱平安俯身回禀道。

    什么叫都有道理,你这话完全是和稀泥的吧你。

    朱平安话音刚落,殿堂内便有了数声嘲笑,对朱平安发表的意见嘲笑不已。在他们看来,朱平安这话就是万金油的话。相当于什么话都没说。

    “爱卿这是耍滑呢。”嘉靖帝笑骂道,“都有道理。那朕问你何用。”

    骂的好,李默听着嘉靖帝的笑骂,心里面只喊爽,觉的朱平安这种人就是欠..

    “微臣该死,其实微臣在来前,在翰林院却也查阅过相关资料,可是微臣见识有限,关于海禁严弛与否,臣愚鲁,查阅资料后也尚未得出结论。”朱平安俯身请罪道。

    “没有查到结论,那你说来有何用。”嘉靖帝又是笑骂了一句。

    “回陛下,微臣虽说尚未查处海禁弛严与否的结论,不过却是在查海禁相关资料时偶然得到一个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当然微臣也只是初看,并不确定方法是否切实可行。”朱平安躬身回道。

    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

    朱平安的声音不大,但是在这一刻却是如同雷震一般,将整个殿堂的人全都镇住了。

    继而,便是一阵轰然议论声,阁老和大臣们对朱平安指指点点,还不时的摇头。

    这一刻,严禁派和弛禁派终于达成了一致!

    哗众取宠!

    一派胡言!

    几乎没有人相信朱平安说的话,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注意哈,这小子用的还是“倍增”这个词!你以为你是宋朝王安石啊,另外人家王安石多大牌的人物啊,人家说的也才只是《民不加赋而国富饶》,看到没“富饶”,人家也只是说让国库的钱多点够花的,这你朱平安倒好,还敢用“倍增”,你这话是说让国库的钱翻一番增长一倍啊!太猖狂了!

    无稽之谈,民不加赋,如何国库倍增!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哗众取宠,这小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吏部尚书李默看向朱平安的眼神更是反感!在李默看来,自己跟朱平安站在同一个殿堂上,对于自己来说都死一种耻辱。这小子不仅是谄媚阿谀奉承之徒,还是一个信口雌黄的狂妄之徒!这种人简直是没救了!

    “爱卿,可知自己所言?”嘉靖帝颇感兴趣的看着朱平安问道,不过眉宇间也是怀疑的紧。

    “回陛下,微臣知道,微臣也是今日才有这个想法的,因为圣上遣人征用海禁方面资料,微臣也就对这方面资料上了心,在藏书阁查找了一批资料,想要查找论证海禁弛严与否的道理,不过微臣才疏学浅并未查证得出结论。不过侥幸的是,微臣在这些资料中搜集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信息,微臣好奇之下便多看了些,侥幸得到一个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微臣私下初步论证下,大约是可行的。不过,或许也是微臣才疏学浅,弄错了也有可能,但是目前来看,大约是可行的。”朱平安拱手行礼道。

    猖狂,还敢说大约可行!

    李默等人看向朱平安的目光更是反感。这小子说是从海禁方面查找到了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真是一派胡言,我们研究海禁几十年了也从来没有查到过有什么可以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这小子还真敢说!年轻人说大话也不分场合,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待会定然要你好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一章 廷辩李默

    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

    好大的口气,好一个信口雌黄的狂妄小辈!

    李默等人对朱平安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一事,是一千万个不相信。历史上有多少大能,多少牛人,都不敢说这样的话,朱平安只不过一个十多岁的小辈就敢说这样的大话,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信口开河!

    “哦,爱卿是说民不需加赋,国库即可倍增?”嘉靖帝听朱平安说是在查海禁资料的时候,从中得出的这个所谓的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不由来了兴趣。

    “回陛下,正是。”朱平安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

    “启禀陛下,此人所言逻辑不通,大缪至极,臣请将此等信口开河之徒,逐出宫外,以儆效尤!”李默实在是忍不住了,走向前两步个拱手向嘉靖帝行礼,言辞颇为严厉。

    “爱卿何出此言?”嘉靖帝面上看不出表情变化,淡淡的问道。

    “请允臣辩之。”李默向嘉靖帝再行一礼,然后便转过身大步走向朱平安,站在朱平安跟前咄咄逼人的问道,“汝所言,民不加赋,即可国库倍增,是与不是?”

    “是。”朱平安点了点头。

    “荒谬!大缪!”李默闻言便忍不住冲朱平安训斥道,若不是朱平安及时扭开了脸,都被李默吐沫星子喷一脸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民加赋则国富饶,民减赋则国用寡!汝之所言不过是变相加赋于民,其害尤甚乱国奸贼!西汉之时。桑头弘曾提过此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其何所为,禁私铸钱,盐铁专卖,不过是变相盘剥民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力盘剥殆尽。****乱风起云涌,叛乱不断!”

    “汝,堂堂状元。不思报国,却做乱国奸贼,汝何居心?!”

    李默火大了,指着朱平安一通臭骂。将朱平安归类到了乱国奸贼的地步上。按在奸贼的十字架上,踏上了千万只脚!

    “大人所言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下官对此深以为然。”朱平安仿佛瞎了聋了一样,对李默火大的攻讦谩骂是若罔闻,语气和缓淡然,跟脸红脖子粗的李默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官不需汝来溜须拍马!”

    李默听了朱平安说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深以为然后,非常不以为然。觉的朱平安这小贼太无礼义廉耻了,拍完皇上马屁就来拍自己马屁。泥奏开,老夫才不吃你这一套!

    哈哈哈..

    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不知道我们李大人最是反感官场上这种溜须拍马的作风了吗!

    不少官员听了李默的话,纷纷小声的笑了起来,边笑边看着朱平安,觉的朱平安就是一个大写的“傻逼”!都这样了,还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呢!

    在众人嘲笑声和李默的鄙夷目光下,朱平安只是微微摇头笑了笑,然后拱手向李默说道:“大人多想了,平安不过是说大人刚才所言‘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言之有理。”

    李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财富是有数的,财富不是在老百姓那,就是在国家这。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说国家有钱了,那必定是老百姓的赋税增加了,或者是变相盘剥了老百姓。

    “我多想,呵呵,汝说我言之有理,那汝之所言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岂不是大缪特缪!那汝信誓旦旦向陛下所言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岂不是欺君罔上,汝可知罪?!”李默对朱平安的回答非常不屑,抓住了朱平安言语中的漏洞,直接给朱平安定下了欺君罔上的罪名,并且咄咄逼人的问罪于朱平安。

    如果是寻常人,在李默这般气势压迫下,早就丢盔弃甲了!

    不过,朱平安却是不然,看着咄咄逼人的李默,朱平安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很是镇定自若。

    “大人所言有理,平安所言亦是有理,下官对圣上赤胆忠心,又怎敢欺君罔上。”朱平安镇定的摇了摇头说道。

    “荒谬,若我言之有理,汝便是信口雌黄!”李默火大。

    “非此即彼?为何不能是亦此亦彼?还请大人恕下官无礼。”朱平安淡定的说道,然后向着李默拱手行礼道,“大人所言‘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言之有理,但却也言之有失偏颇。”

    “我所言有失偏颇?”李默气笑了。

    “还请大人息怒,请听下官解释,如若下官言之有理,还请大人恕罪;如果下官言之无理,那下官便向圣上请罪。”朱平安拱手道。

    “老夫就听你一言。”李默根本不拿正眼看朱平安。

    “所谓有理者,上善若水,下官便以水来举例。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若以河流比作天下财货百物,则可将上流比作官,下流比作民。河流水量恒定,若上流水多,势必下流水少。故下官说大人所言,言之有理。”朱平安解释道。

    哼,李默冷哼了一声,算是默认朱平安说的这句话。

    “所谓无理者,下官还是以水来举例。河流为财货百物,上流为官,下流为民。大人所言有理的基础是至有此一条河,如若此时附近又有一条河流,下官将另外一条河流之水引入我们举例的这条河流上游,那岂不是上流水变多了,下流河水却不用变少。因为将另一条河水引入了本河上游。”朱平安接着道。

    咦?

    听了朱平安的这个比喻,有些官员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恍然大悟的咦声。以前他们只是局限于一条河流,却忘记了附近的其他河流,听朱平安这么一说,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汝..狡辩也。”李默冷哼一声,用力的甩了下袖子。

    “下官方才所言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便是同一道理,为何要将目光一直放在我大明呢,在我大明之外亦有数不尽的财富,下官所言便是不增加黎民赋税,但可将他国之财富引入我大明国库,如此一来岂不是我大明国库倍增,但却不用增加百姓赋税。”

    朱平安站在那看着李默以及众位大臣侃侃而谈,仿佛身上也带有了某种光环一样,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银岛

    “安有此理,且不说初我大明外皆化外蛮夷,只说他国之财富焉能入我大明之府库,汝何许人哉!他国无人乎!安可听命与你!”李默在朱平安话音刚落便喷了起来。…≦UU小说,www.uu234.com

    其实李默的意思翻译下来就是,人家国家傻啊,白白把钱给你,你朱平安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

    “就是,我****上国,礼仪之邦,可不能对他国乱加刀兵。另外,我大明目前北虏南倭,分身乏术!焉能再兴战火!”李默身后一位官员也站了出来为李默摇旗呐喊,加入了声讨朱平安的队列。

    “他敢!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若他敢将我大明随意引入战火,落入万劫不复之地,老夫必手刃此獠。”李默听了当时就吹胡子瞪眼了,说话也是一点也不顾及朱平安的感受。

    此獠,此獠,说的就是这个畜生啊!

    李默说话很过分,张口小贼,闭口畜生的,尽管这人在历史上被定性为了忠臣、正臣,但是朱平安听到李默如此言论还是非常不爽的,这种人很固执,固执到不能接受与他相反的意见。

    不过,总归此人还是从家国出发的,另外此时李默官居吏部尚书,自己这条小胳膊也掰不过人家大腿,朱平安也就忍住了。

    “啧啧,瞧瞧我们老大人这火气大的,怎么就不能让人家状元郎把话说完呢。”严世蕃斜着独眼看着李默,冷笑一声讽刺道。

    “哼。且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李默用力的甩了一下袖子。

    朱平安在说话前先是拱手向李默等人行礼,行礼完毕之后朱平安从袖子里取出了两本书,一一的向众人展示了一下。然后将书籍上呈给了嘉靖帝,由小黄门送了上去。

    “臣便是看着两本典籍的时候才有的这想法,这第一本典籍是《西洋番国志(贰)》,该书是由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的随行人员巩珍所著,在该典籍中有两段有意思的记载,其中第一件事是这样的:巩珍在随船队航行到东瀛倭国,也就是现在在我大明东南沿海倭寇的贼窝。在接受倭酋朝贡之后,巩珍等人在倭国补给淡水和蔬果食物的时候,有负责采买船员去了一家屠户买羊肉。共需白银30两。船员当时只带了20两白银,其余皆是黄金,见状,屠户言道:30两白银。若是白银不够。黄金也可以,6两黄金即可。船员侧目,返回凑足白银付羊肉资。将此言之与众人,皆笑屠户之奸。”

    在嘉靖帝取到两本书籍后,朱平安才开始不急不缓的说了起来,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

    “倭人奸诈,30两白银等于3两黄金,倭人屠户却要6两黄金。真是贪婪至极,无耻之极!”有官员听了朱平安讲的这个故事。摇着头愤慨的批判倭人的狡诈。

    “倭人屠户贪婪而愚蠢,一两黄金等于是两白银,此小儿亦知也。蠢而不自知,却反倒妄图以此图谋我大明百姓,真是可笑。”有人笑着摇头道,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第二段有意思的记载,倒是和本次记载类似,不过此次乃是倭酋遣人去宝船朝贡,朝贡时倭酋中一文职官员看中了一匹丝绸,需银5两,该倭官员却付了1两黄金取走了丝绸,扬长而去。船队负责人员急忙追去要找回其5两白银,然而无奈该倭官员走得太快,未能追上。航海途中,负责人员兀自记挂不已。”朱平安缓缓的说了起来。

    众人一阵笑,怎么倭国人都这样啊,屠户傻傻分不清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的道理,怎么倭国官员还这么马虎!真是化外蛮夷,不通风化!

    “朱子厚,你不讲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反倒是讲这些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作何,以为我等似那倭贼那般傻子吗?”李默身后一名官员听了朱平安讲的这两个无关紧要的游记,忍不住的站出来指责起了朱平安。

    “大人勿急,平安讲的便是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方法。”朱平安微微笑了笑。

    什么?

    这算哪门子的国库倍增的方法,不就是讲的两则无关紧要的游记吗,不就是一个傻屠户一个马虎的官员嘛!难道说是要从这一个傻屠户和一个马虎官员身上赚钱吗,开玩笑,就是把他们榨干了也不过是三瓜俩枣的!于事无补!

    官员们一阵鄙夷的声音,尤其是刚才那个开口的官员更是如此,都笑出声来了。

    “朱子厚,汝乃玩笑乎?”李默忍着怒意,几乎是吼的了。

    “平安怎敢在这金殿玩笑,我所说的正是国库倍增的方法,可能这两则游记还不明显,那我便说下另一本书,我所看到另一本书是鸿胪寺的记载,其中记载了二十年前倭国东瀛朝贡的记载,其中记了这么一件事,在倭国东瀛朝贡献礼后,鸿胪寺按照旨意赏赐了使臣黄金一百两,倭国使臣以人多黄金不便分配为由,请求将黄金更换为等值的白银500两。”朱平安摇了摇头,接着又说了一个记载故事。

    什么啊,还是听不懂啊,这算哪门子国库倍增的方法!

    不少官员依旧不明白朱平安说的是什么,这三个记载跟国库倍增有个毛线关系啊。

    “子厚,你是说倭国黄金和白银兑换是一两黄金兑换五两白银?”严世蕃第一个反应过来,然后满脸喜色,两个眼睛都在放光,似乎看到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捷径。

    “严大人所言正是,下官多方查证,基本可以确定倭国黄金白银兑换比,与我大明相差甚大。在我大明十两白银方可兑换一两黄金,而在倭国十两白银则可兑换贰两黄金,整整多出一倍。”朱平安点了点头,然后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将这个结论揭露了出来。

    朱平安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要将金融战争的萌芽植入到众人心中,用利益想要将众人的视线引向国外,希望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大明人睁眼看世界。

    什么,倭国的黄金白银兑换比竟然是1:5,怎么还有这样奇怪的兑换比啊,大殿内的官员惊讶不已,这种事情他们是第一次听说。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相差如此之大,转手一番就是两倍黄金啊,不用朱平安多说众人也能朴素的察觉到其中的巨大商机,现代的中国大妈都能在华尔街都立下的赫赫威名。

    “倭国能有多少黄金?”有官员问道。

    “蒙元时期曾有一位叫做马可波罗的西蕃自大海坐船来到中原,他在一本游记中将倭国称为了zipangu,翻译过来就是黄金之国,在游记中记载道,说倭人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黄金,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许多房间内都摆有很厚的纯金小桌,窗户也用黄金装饰。说日本有一座寺庙有一个十丈高的大佛完全由黄金铸造而成,在游记中还将倭国称为银群岛,说倭国银矿数不胜数,有露天连绵的山脉俯身即可取的银沙。”

    朱平安夸张的描述了一下根据马可波罗口叙而成的一本游记中的内容,这本游记并不是后来的那本马可波罗游记,而是另一本在元朝时口叙的游记,这本游记在藏书阁的一个角落,是前天朱平安整理书籍时翻出来的。

    至于真实性?

    呵呵,管他呢,不过历史上确实记载日本这个时期金矿银矿正是多发期,日本现在的战国时代就是靠着金银矿支撑的。(未完待续。)

    ps:  这一章是补的昨晚的,今天的晚上再更新。

第四百二十三章 黄金套现

    金银岛?

    没想到原以为蛮荒不开化的倭国东瀛,竟然还有金银岛的称号,这种称号岂不是意味着我国东瀛金银遍地。√∟UU小说,www.uu234.com还有刚才朱平安说的我国东瀛用黄金铸造了十多丈的佛像,啧啧,咱大明的佛像最多是镀金,那还觉得不得了了,没想到倭国竟然用纯黄金铸造佛像。

    朱平安的说法让大殿内的众位官员对倭国产生了兴趣。

    “一派胡言,若是倭国遍布金银,那他们为何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还要到我国沿海为寇为贼?!”李默并不相信朱平安所说的。

    “这个简单,倭国东瀛金银矿产丰富,但是自然资源缺乏,它是有数个大岛组成蛮夷,适合耕作的土地有限,天灾地动频繁,粮食等缺乏。民以食为天,金银再多食物不足,也是无用。”朱平安轻声解释道。

    朱平安的解释很有说服力,比如发生了洪水,只有两人在树尖上侥幸逃生,下面是汪洋大海似的洪水。树尖上的两人,一个是带了十两黄金的地主,一个是带了十个馒头的乞丐,肯定是乞丐可以活到最后,没有吃的,有再多的金子也没用啊。

    “子厚提到蛮夷倭国金银兑换是说?”有官员若有所思的问道。

    “东瀛倭国金银比价和我大明相差悬殊,倭国之金价大大低于我大明,在倭国套取黄金的话,岂非暴利?”朱平安微微笑了笑,轻声回道。

    历史上。大约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段时间,西方各国就是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于国际价格,大量套购。攫取暴利,从日本赚取了海量的黄金,赚得满载而归。

    欧洲做的,我大明为何做不得,为何要将这机会留给数百余年后的欧洲列强呢。

    这大约便是最为粗糙的金融战争了吧。

    “荒唐,我大明堂堂****上国、仁义之国,焉能用如此手段取此不义之财!我等孔门之后。此等行径不可为也。”在朱平安提出了黄金套现之说后,便有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站了出来指责朱平安。

    这位老臣还真是道德界的标杆!倭寇都在家门口杀伤抢掠了,我不过提了下去倭国套现下黄金。这都不行,****上国、仁义之国、孔门之后等等全都出来了。

    话说,真想让这老大人去沿海给倭寇讲讲道德课呢,说不定倭寇就感动的稀里哗啦剖腹谢罪了呢?

    “你所说之事倒也算是个充盈国库的方法。可是不知你是否知道我大明白银紧俏呢。我大明疆域万万里,可是产银却不多。目前支撑我大明运作已属不易,怎可用我大明之银兑换黄金。我大明民生多赖白银,以白银换黄金,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户部的一位官员在权衡了利弊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明朝以前的王朝,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钱。白银啊黄金啊都只是辅助;一直到了明朝,才确立了白银本位制。如果白银不足。大明的经济体制也就崩溃了。

    虽然户部的官员不懂的什么叫白银本位制,不懂的什么是金融,但是对此大体还是有一个粗略的认知的。

    “这位大人所言极是,不过黄金套现可并不仅仅是用白银套现,还有其他方法。我大明盛产陶瓷、茶叶、布匹等物,很多都是东瀛倭国所缺乏的,售之于倭国,但要其以黄金结算,如此以来一举两得。”朱平安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

    朱平安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用白银换黄金,他说这么多,所想的只是想要将大明有志之士的视线拉长些,不要再只是盯着大明朝的一亩三分地,大明之外还有更多的天地。

    这个时候的欧洲已经在追赶超越中国的路上了,大明朝如果现在就开始睁眼看世界的话,此时还有很多的机会,大明朝此时并不逊色于西方。

    不过,如果按照历史进行下去的话,海禁,闭关,锁国..距离西方的舰船利炮轰开我国大门也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近代中国的屈辱,朱平安一万个不想让它重现,所以朱平安才会利用机会,将国人的视线拉长些,尽可能的诱导着他们正眼看世界。

    “呵呵,你说了这么多,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还不是说的松弛海禁!哼,海禁乃是祖制,片帆不许如海更是明文规定,海禁松不得。”

    李默冷笑了一声,看了看似乎早就有所预料的严嵩、严世蕃等人,然后很是讥讽的看了看朱平安。很显然,李默将朱平安再一次归结到了严嵩党羽的范畴。

    也很容易理解,严嵩党羽大部分人,尤其是严世蕃,对于松弛海禁呼声最大。在李默眼中,朱平安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什么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啊之类的,全都是扯淡,全都是障眼法,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松弛海禁!

    朱平安这个小贼还真是卖力的替严世蕃等人摇旗呐喊,也是,毕竟严嵩帮着朱平安升官说了不少好话吧。

    李默重新将问题拉回到了海禁弛严与否的问题,两派势力在殿堂再一次辩了起来。因为朱平安刚才讲的事情,弛禁派越辩越勇,当然严禁派也不甘示弱。

    不过这次嘉靖帝没有给他们更多发挥的机会,只听了片刻便让黄锦下台叫了几个名,留下了严嵩、李默、徐阶等五人,其余人员便由小黄门领着送出了西苑。

    朱平安也是跟着众人被一并送出了西苑,虽说朱平安今日面圣表现还可以,但朱平安还不够留下的资格。

    朱平安走到翰林院的时候,翰林院的众人已经知道了朱平安升官的消息,除了张四维发自肺腑的恭喜外,其他人皆是一脸羡慕嫉妒恨的表情,尤其是袁炜,那张脸拉的都快掉地上了,对朱平安怨念更多了。

    “恭喜朱大人了。”

    张居正刚开始看向朱平安的目光也有些异样,不过一闪便就消失了,一脸笑了走来恭喜朱平安高升。(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40/ 第一时间欣赏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朱郎才尽所写的《寒门崛起》为转载作品,寒门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寒门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寒门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寒门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寒门崛起介绍:
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回到了明朝中叶,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
木讷父亲泼辣娘,一水的极品亲戚,农家小院是非不少。好在,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四书五经八股文,专业也对口,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
国力上升垂拱而治;
法纪松弛,官纪慵散;
有几只奸臣,也闹点倭寇;
但总体上可以说,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
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
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
寒门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寒门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寒门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