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寒门崛起TXT下载寒门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寒门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朱郎才尽     寒门崛起txt下载     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恍若当年

    又是子时夜半,一盏灯火照亮书房,朱平安临窗伏案挥毫,狼毫与宣纸摩擦的沙沙声不绝于耳,手边一杯浓茶冒着热气,旁边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银耳莲子羹。书桌近门一角,画儿抱着托盘坐在那托着香腮,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

    书房里侧,霸占了小床的妖女若男,一时双眸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安庆府客栈那段最为放松的日子:油灯,临窗,少年郎,一夜笔不释卷......

    “朱平安,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都科考通过中状元,怎么还不睡?!”

    妖女若男一只纤纤玉手托着香腮,打了一个哈哈,轻浮的伸出小脚冲朱平安点了点,撅着小嘴娇声嗔道,半是挑逗半是埋怨朱平安熬夜连累影响了她休息。

    在她看来朱平安都已经考中状元了,没必要再这样熬夜看书写作了。

    “明日便要以工代赈了,我要将方案拟定好。你们不用管我,都去睡吧。”

    朱平安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继续全神贯注于拟写以工代赈方案。

    “不就是以工代赈嘛,你直接下令不就行了。”

    原来是在拟写以工代赈的方案啊,妖女若男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

    在她意识中,做官是天底下最容易做的事情了,比农夫种田、商贾经商容易多了,当官只需要端坐明堂,发号施令就是了,自然有下面的人操心。

    “不做尽调预案,直接下令?官是这么做的吗?!以工代赈工程几何,规模几何,预算几何,工期几何,如何组织施工,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发放工钱,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若不提前做好统筹规划,那我筹谋救灾的以工代赈岂不是成了‘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豆腐渣工程了吗?!这是救灾啊,还是添祸啊?!”

    朱平安抬起头扫了妖女若男一眼,向下扯了扯唇角,一脸无语的说道。

    怪不得妖女若男对当官的没有好感,她对当官的认识压根就不对。

    不过,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官员如此,但我朱平安可不是这样的官员。

    “你......”妖女若男习惯性的要拌嘴。

    “求你了,别再打扰我家姑爷,浪费我家姑爷的时间了好吗?姑爷总要写完才会睡觉,你打扰姑爷,姑爷就又得多熬一会,我家姑爷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早休息过了!就是铁打的也扛不住,你还浪费他时间!”

    包子小丫鬟画儿爆发了,杏眼圆瞪,像是一只护崽的小母鸡一样,气鼓鼓的冲妖女若男喊道。

    其实,画儿她明明很怕妖女若男的,可是这一刻,却勇敢的一塌糊涂。

    已经连续一个多月都这般熬夜么?!

    妖女若男闻言,不由得怔住了,原来朱平安为了靖南洪灾如此殚精竭虑,辛苦到如此程度......可是外面的老百姓却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老百姓还不理解,尤其是在朱平安降低避洪区待遇、提高粮价之后,老百姓对他的谩骂不绝于耳,尤其是一想到自己等人也是曾经谩骂的一员。

    妖女若男不由有些愧疚。

    朱平安为靖南付出了这么多,可是却换来了骂声一片......好可怜啊。

    一时间,妖女若男看向朱平安的目光,都带上母性光辉了......

    在知道朱平安熬夜制定以工代赈的预案后,妖女若男也识趣的不打扰朱平安了。

    她就这么躺在床上安静的看着朱平安,看着朱平安喝了三杯浓茶强行提神,看着朱平安用力的揉脑门沉思,看朱平安挥毫泼墨写了一张又一张宣纸,终于,朱平安又写了一张宣纸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将手里的毛笔放置在笔架上,伸了一个懒腰,似乎是大功告成了。

    “姑爷,写好了么?趁热喝了这盏羊奶吧,卖羊奶的王婆子说有助于睡眠呢。”

    画儿殷勤的奉上一盏羊奶,小手打开盖子,里面的羊奶还冒着热气。

    这些日子看着朱平安一直熬夜,画儿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买菜的时候听到卖羊奶的王婆子与别人说晚上喝羊奶有助于睡眠后,便毫不犹豫的买了羊奶。若非她没有时间喂羊,她甚至都想把羊买回来呢。

    “辛苦了。味道不错。”

    朱平安温和的笑了笑,没有拒绝画儿的好意,伸手接过羊奶,一饮而尽。

    “嘻嘻,姑爷喜欢,那我每天晚上都给姑爷热一盏羊乳。明日,我要问问王婆子,看看羊乳有没有其他做法,要多换几种花样,姑爷才不会喝腻。”

    画儿是个很称职的侍女,一边说着,一边掏出绣帕,帮朱平安擦拭唇角。

    朱平安现在也习惯画儿服侍了,果然是由俭入奢易。

    “若男姑娘,你和画儿去里屋就寝吧。我在书房休息。”整理好了书桌后,朱平安看到妖女若男还没有睡,便对她说道,请她去里屋和画儿休息,自己留在书房休息。

    “咯咯咯,我才不要做大煞风景的事儿。你自搂着你的小情人去睡吧。”

    妖女若男闻言,吃吃笑了。

    画儿羞红了脸。

    什么啊?!朱平安无语的扯了扯嘴角,坚持将妖女若男赶去了里屋。

    “什么,朱平安从没和你一起睡过吗?”

    等妖女若男和画儿去了里屋安置,妖女若男兀自不敢相信画儿说的话。

    “你小声点......”画儿红着脸嗔道。

    “你不是陪嫁丫头、通房丫头么?长的好看,身材也丰腴诱人......”妖女若男上上下下打量画儿,忽地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捂着小嘴咯咯笑道,“咯咯咯......送到嘴边的肉都不吃,朱平安怕不是个不中用的吧?”

    “你浑说什么!不许抹黑我家姑爷,我家姑爷中用着呢,我们小姐都有身孕了呢。”

    包子小丫鬟画儿听到妖女若男说朱平安不中用的坏话,不由得炸毛了起来。

    (⊙o⊙)…

    妖女若男闻言,不由吃惊了。

    朱平安还真是让人想不透呢,若是自己是男儿,设身处地,怕早就吃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推行以工代赈

    翌日早晨,朱平安便带着十余位县衙胥吏以及刘牧、刘大刀等人去了北郊避洪区。

    在北郊避洪区一种百姓、难民用了早膳后,朱平安将所有人聚集起来,自己站在高处,用自制的喇叭扩音器,向大家宣布以工代赈的政策。

    “诸位父老乡亲,自今日起,我靖南开始推行以工代赈。何为以工代赈,简单来说就是......”

    朱平安才说了一个开头,底下避洪区的一种百姓、难民便瓮声炸开了。

    “啥?俺没听错吧?从今儿起,让俺们干活,还不再给俺们供饭了?!”

    “老天爷啊,这是不给俺们活路了啊。”

    “狗曰的,县令也忒不是东西,前几天给俺们减量,现在索性连饭都不供了,还口口声声说是俺们父母官,我呸,他不给俺们活路,把俺们往死路上逼,与其饿死,不如抢他娘的。俺就不信了,咱们这么多人,他们能拦得住......”

    一时间,底下的百姓和难民群情激愤,眼瞅着局势秩序都要失控了。

    “诸位父老乡亲,大家别激动,且听我说完。我靖南不再免费施粥,但是会发工钱。只要诸位参加县衙组织的工程建设,县衙每日给诸位发放工钱,每人每天不低于二十文。当天干活,当天结算,绝不会拖欠大家哪怕一文钱!待会以工代赈的公文就会张贴满城,本官的承诺都是白纸黑字,还盖着本官的大印,绝无虚言,就像当时打倭寇守城一样!若有违承诺,诸位都可以揭下公文去府城向府尊告发我朱平安!”

    朱平安站在高处,像是跟定海神针一样,举着扩音器大声的对众人说道。

    “啥?不施粥,但是发工钱,每人每天还不低于二十文?!那一个月下来就是600文呢?!还有这好事?!俺以前托人找关系,好不容易在镇上刘老爷家找了一个帮厨的活计,一个月下来也才给俺400文钱。”

    “发工钱?!真的吗?知县大老爷真是我们的父母官啊,我们给知县大老爷磕头了。”

    “咋还让俺们干活啊,干啥活,累不累啊......像以前施粥多好啊。”

    “我呸,刘老孬,你真是个懒货,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啊,你还想白吃一辈子啊。干活给工钱,这是多好的事啊,每人每天不低于20文呢。一家人攒上个把月,盖房子的钱都有着落了,你好好干,老婆本也能攒下。”

    听了朱平安的话后,底下的老百姓和难民都兴奋了,一天不低于二十文工钱呢,还是当天结算,便是有些人偷奸耍滑想要起哄,也被周围人好一顿教育。

    有当初打倭寇发赏银一事的背书,老百姓对朱平安所做的承诺深信不疑。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担忧。

    “知县大老爷,俺有一把子力气,自是能去以工代赈,可是俺婆娘还有俺崽子咋弄啊?!俺家崽子才三岁,除了吃喝拉撒玩,啥也不会啊。”

    “就是啊知县大老爷,我老爹都是七十岁高龄了,他咋去干活啊?”

    众人的担忧都在朱平安的考虑之中,朱平安安抚众人道,“诸位不用担心,这些本官都有考虑,老弱妇孺可以做帮厨做饭、洗衣缝补、捡柴打水等轻巧、力所能及的活计,一样发放工钱。当然十岁以下的孩童,生病的人,还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等例外,他们即便不参加工程建设,也可以免费用膳。”

    听了朱平安的话后,避洪区的老幼妇孺也都放心了,知县大老爷想着他们呢。

    “知县大老爷,俺叫虎子,俺今年八岁了,可是俺有力气,俺也想干活领工钱。”

    近前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就在前头,距离朱平安不远,大着胆子伸手道。

    “臭小子,你浑说啥呢嘛。”一个妇人见自己儿子大胆乱说话,吓坏了,唯恐他冲撞了朱平安,赶紧一把将他拽了回来,训斥了他一通,然后急急忙忙跪下,向朱平安磕头,“知县大老爷,俺娃子不懂事......”

    “这位大姐快快请起,令郎年纪虽小,却勇于担当,本官表扬还来不及,如何会怪罪于他。”朱平安虚扶了一把,请妇人起身,温声宽慰道。

    “虎子是吧,你有这份上进心,很好。你,还有其他小朋友,想要参加以工代赈,都可以,你们可以捡柴、摘菜......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只要用心,一样可以领工钱。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免费用膳。”

    接着,朱平安表扬了虎子一番,让虎子在一群小伙伴面前得意非常。

    捡柴、摘菜、洗菜......这些小活对于这个年代的小孩来说,再容易不过了,他们在家里也都经常会被父母指使干这些活,不累不重没有危险,不仅免费吃饭,还能领工钱,有小孩的家庭都乐开了花,这对他们来说是意外之喜。

    “知县大老爷,以工代赈都是干啥活啊?够俺们干多长时间啊?”

    有人关心的问道。

    “第一类是事关大家公共利益的公共工程,比如修建水利设施、修补城墙、开垦荒地等等;第二类是灾后重建,就是重建诸位父老乡亲的家园,盖房子等等;第三类是防倭工事,诸如哨塔、堡垒等等......工程很多,有父老乡亲辛苦的了。”朱平安在高坡上,用扩音器对众人简单解释道。

    “啥,给俺们盖房子,还要给俺们工钱?知县大老爷真是俺们的父母啊。”

    “县尊真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啊。这些工程都是为了我们靖南长治久安啊。”

    “俺们不怕辛苦,就怕活少不够俺们干的。县尊快下令吧,我们早就想活动活动筋骨了。”

    台下众人激动不已,一个个脸上干劲十足,恨不得立马就撸袖子开工。

    民心可用。

    朱平安站在高坡,将下面众人的表情收入眼中,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工代赈亦然。规矩很简单,第一,遵守纪律,听指挥;第二,不得偷奸耍滑,一旦发现偷奸耍滑,视情况扣减工钱,若是连犯三次,无论是谁,无论何种情况,一律逐出,再不许用。”

    为了保证以工代赈顺利进行,朱平安当众宣布了以工代赈的规矩。

    “县尊放心,我们肯定好好干。谁要是敢偷奸耍滑,俺们都不饶他。”

    底下众人纷纷表态。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欣欣向荣

    嘉靖三十一年秋末,江南洪灾方兴未艾,在台州府各地被水患蹂躏挣扎的时候,靖南县拉开了“以工代赈”的序幕。这一日,靖南县共有六项工程同时施工,朱平安亲领最大的以工代赈工程——东湖工程。

    为了以工代赈顺利开展,朱平安已经提前令人去附近太平等县兑换了6万两银子,全都兑换成了铜钱,放在了县衙钱库里。开工后,由马车拉着一车车的铜钱奔赴各工程区,一车车的铜钱晃花了一众百姓、难民的眼睛,让他们把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再也不担心干活领不到工钱了。

    当然,马车由持刀的差役看守,也没有哪个不长眼敢打马车的主意。

    东湖工程区是朱平安此次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

    朱平安查阅过县志,靖南这个地方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隔三五年都会闹一次小水灾,每隔七八年都会闹一次大水灾,靖南老百姓总是面临着水涝灾害的威胁。

    朱平安在洪灾前后,翻山越岭,下河涉水,计算河床比降,将靖南地形勘察了两三遍,借助于现代学到了地理经验知识,总算是摸清靖南经常闹水灾的原因了。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地势。靖南依山面海,地势总体是是西高东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边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中部丘陵缓延,东部平原滩涂宽广。靖南境内的河流曲折蜿蜒,流向总体与地势相同,由西向东注入大海,东部山脉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洪峰也就势高量大,水位也就自然暴涨暴落;中东部丘陵和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顿减,每当遇汛期的时候,西半段过来的迅猛河水、山洪,往往来不及渲泄,所以也就容易河水泛滥造成水灾了。

    朱平安勘察出原因后,便有了这东湖工程。

    在靖南县城以东十五里地方,紧挨着三里河、苕溪,开挖一个周长十余公里的东湖。每年汛期一到,河水暴涨时,便开闸泄洪进入东湖,蓄水分洪;而当旱期时,三里河、苕溪水位下降,东湖水位高于三里河、苕溪时,所蓄积的湖水随时可以归还三里河和苕溪。如此以来,可保靖南百年无水患之灾,还可以灌溉周围的田地,可谓是一举多得。

    “东湖分为上东湖和下东湖两部分,上东湖规划周长18里,下东湖规划周长20里。东王乡八角亭为东界,西界为青屿村八宝庙,南界为多宝山,北界为凌霄阁,其中上东湖和下东湖中间不设分界......”

    “东湖事关靖南百年大计,施工过程中,务必注意质量,不用贪求速度......”

    开始施工之前,朱平安将随行胥吏差役叫至跟前,将施工方案及施工图展开,将东湖的施工规划以及以工代赈的注意事项,仔细与他们说了一遍。

    “县尊放心,我等必不负县尊所望,一定挖好东湖。”胥吏差役纷纷领命。

    为了精准起见,朱平安带着刘牧、刘大刀等人先头策马将东湖地界通过插竹竿标记了出来,以一根根相距百米左右的竹竿作为东湖界线,一目了然。

    湖界标出后,“东湖以工代赈工程”便轰轰烈烈的开工了起来。总共有五万多百姓参加了东湖以工代赈攻城,男男女女,肩挑土筐畚箕,手拿锄头铁耙,掘土挖湖,以草和泥筑堤;妇孺孩童在规划好的伙房区,准备午膳,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因为以竹竿作为东湖界线,老百姓们私下都称东湖为“竹竿湖”,说“朱青天策马圈湖,靖南县再无水患”。

    除了东湖工程,还有五项工程在靖南不同地方开展,包括修补城墙、重建村寨等。六个以工代赈工程,将靖南十万百姓和难民几乎都发动了起来。

    朱平安在东湖工程步入正轨后,便带着刘大刀等人巡视督导其他几个以工代赈工程。

    东王乡重建工程就在东湖工程边上,由户房典吏刘夫子和库房典吏章先生两人负责,东王乡重建工程就是重建东王乡村镇被毁的房舍建筑。

    朱平安一行巡视的第一站便是东王乡重建工程。

    东王乡重建工地工程总人数越有八千余人,与东湖工程一样的热火朝天。

    工程有序推进,老百姓、难民奋力劳作,秩序井然......朱平安满意的点了点头。

    “县尊,每人每日20文工钱,是不是有点多了啊。咱们靖南全县共有近十万人参加以工代赈,每人每天20文,这一天下来光工钱都得两千两银子,一个月下来就得6万两。这还没有算粮草等消耗。便是有县尊从粮商那收来的‘捐赠’,加上咱们县衙库房的积余,也就恰恰够一个月而已。而按照县尊的规划,这以工代赈至少要持续两个多月才能完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月之后,属下库房便再也拿不出一个铜子了。属下恳请县尊三思,降低工钱,限制以工代赈人数......”

    库房典吏钱先生在陪同朱平安巡视工程时,小声的对朱平安建议道。

    “县尊,现在是非常时期,可以稍降三成。”户房典吏刘夫子也附议道。

    “不可。”朱平安很果断的摇了摇头,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道,“想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早。每日二十文的工钱,是底线,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可是县尊,这银钱......”钱典吏为难道。

    “钱典吏,刘典吏,银钱你们不用担心。首先,我们在工地组织老幼妇孺做大锅饭,向人们供应,这个膳食不是免费的,标准早餐1文,午餐2文,晚餐1文;也供应小灶,根据荤素菜种类数量,另外再收费。通过膳食,每日每人大约可以回收5文;其次,来我靖南卖粮的粮商越来越多了,我们‘收’上来的‘捐款’也越来越多。这种捐款,我每个月都会派人去收一次,在我靖南发洪灾财,不做些贡献那可不行。所以,银钱方面,你们就不用担心了,起码能做到收支平衡。”

    朱平安胸有成竹的说道。

    “咳咳,县尊,这个每月派人去粮铺‘募捐’,岂不有损县尊名誉。”

    刘夫子担心的说道。

    “名誉值几个钱......”朱平安毫不在意的扯了扯嘴角,伸手指着劳作的众百姓、难民,对刘夫子说道,“治下百姓吃饱肚子才是正理。”

    灵魂在红旗下长大的朱平安,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不一样,务实不务虚。

    闻言,刘夫子、钱先生以及随行胥吏,皆对朱平安报以深深的敬意。

    县尊忍辱负重,不求名利,一心为民,何其伟大......

    在全县共同努力之下,靖南以工代赈系列工程渐入佳境,全县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群起而弹之

    朱平安拉开了靖南以工代赈的大幕,带领靖南十万百姓和难民化身中国最早的基建狂魔,挖掘水利、修桥铺路、修建城墙、建造防倭哨堡......

    在其他郡县被洪灾蹂躏,在绝望中哭泣挣扎的时候,靖南却是一片生机勃勃、日新月异,不管是老百姓还是逃难来的难民脸上充满了希望,他们每日都有饭吃,每天都有钱呢,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朱平安带领靖南人轰轰烈烈的以工代赈的时候,一封又一封弹劾朱平安奏折,在一些或明或暗、或公或私、或本心或经人授意的官吏推波助澜之下,像是雪花一样飞入了紫禁城。

    其实,第一封弹劾奏折出自新任太平知县之手。数日之前,他将揭发检举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靖南粮价,谋取暴利”的公文送呈给台州知府谭纶后,等了几日,一直没有见府尊的动静,通过拐弯抹角的关系打听,据说府尊看了后,一开始怒不可遏,后来因为顾忌朱平安抗倭有功官至五品,且朱平安座师乃是当朝阁老徐阶,遂按过不提,说是等过些时日待靖南局势失控,将有关情况坐实后,再行处置朱平安......哼,等过些时日,等过些时日黄花菜都凉了!府尊这是要包庇朱平安不成?!

    于是太平知县生气了,他联系了他同科同年好友,南京吏科右给事中刘万年。

    太平知县无法直接上书圣上,通过通政司衙门上书的话,担心靡费时间、夜长梦多,又担心朱平安的座师徐阶对通政司衙门有影响力,所以他便想通过刘万年上书。

    刘万年为吏科右给事中,虽然只是个七品小官,但毕竟是科道官员,权力极大,他们不需要对任何部门负责,他们只对皇帝负责,不仅有参政议政大权,还享有对满朝文武百官的监察和弹劾的权力,弹劾奏疏可直达圣听。

    所以,太平知县找了刘万年,并将朱平安发布的盖有靖南知县大印的公文展示与刘万年。

    作为一名给事中,不弹劾官员,不闹出来点动静,还做什么给事中啊!

    作为一名给事中,不弹劾官员,不闹出来点动静,如何受人瞩目啊?!

    作为一名给事中,不弹劾官员,不闹出来点动静,如何做出成绩啊?!

    作为一名给事中,不弹劾官员,不闹出来点动静,如何步入升官的青云大道啊?!

    刘万年身为给事中,一直有一个“一封奏疏动朝野,青云直上坐高堂”的梦想!收到好友太平知县的手书以及附带的靖南界定粮价公文后,顿时喜不自胜,忍不住留下了两行激动的眼泪,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啊。

    刘万年对“朱平安”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陌生,确切的说,对于近在咫尺的江浙官场圈子以及南直隶官场圈子里的每一个官员,刘万年都不陌生,作为一名胸怀“一封奏疏动朝野,青云直上坐高堂”梦想的给事中,他对这些官员的身世背景他都调查了解过,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朱平安者,大明最年轻的状元郎,座师为当朝阁老徐阶,初入官场便名噪一时,不到半年,便官升至从五品的裕王府侍讲学士,数封弹劾奏疏,无一失手,拉下马数十官员,光屁股稽查太仓银库,千余名官吏被罚,一时间声名鹊起,素有“大明第一奏神”之称;据说青词功力也不下其八股,进献青词,屡得圣心;后因卷入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严阁老一案,得罪了严阁老,恶了圣上,被为贬靖南知县。原以为朱平安也就是官场的一颗彗星,倏忽明亮一时,自此也就陨落,再无翻身之日了。谁曾想,朱平安竟然不声不响的在靖南任上立下了抗倭大功,守一城收一城,斩首倭寇首级八百余,捷报入京城,龙颜大悦,惊动了京城,因功被擢升为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如今算是炙手可热的官场新秀。

    弹劾如此一位才搅动京城风云、在圣上心中有名、有热点有话题的官员!

    我刘万年岂不是一下子就出名了吗?!

    朱平安!

    你真乃天赐与我!

    在古代虽然没有蹭热度这个词,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刘万年也深谙此道。

    所以,太平知县与刘万年两人一拍即合。不出一晚,一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就新鲜出炉了,刘万年主弹劾,太平知县副署名于奏疏之上。

    一封朝奏九重天。

    很快,这第一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就快马加鞭的送呈到了紫禁城。

    这一封奏疏一抵达西苑,就引起了高度重视。

    无逸殿有人知道袁炜与朱平安不合,在看到这封奏疏后,第一时间告诉了袁炜。袁炜在看到这封弹劾奏疏副本后,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朱平安勾结粮商,以官府名义哄抬粮价,收受粮商贿赂八万余两白银?!

    真的假的?!

    朱平安这厮竟然如此大胆,在江南洪灾民不聊生的时候,以官府名义将原价每石400文的粮价哄抬至每石两千五百文?!这哪里是哄抬粮价啊,这是明抢啊!

    朱平安竟然如此丧尽天良?!不顾百姓死活?!一点脸都不要了?!

    被贬靖南后,感觉仕途无望,索性自暴自弃,大肆敛财享受生活?!

    不应该啊!

    朱平安上个月才因为抗倭有功,被擢升为正五品的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啊!

    虽然不解,但是那张盖有靖南知县大印的界定靖南粮价的布告做不了假!

    大灾当头,不顾百姓死活,谋取私利,还被人抓住了把柄!

    看到宿命之敌如此境地,袁炜还是忍不住勾起了唇角,然后毫不犹豫的踏上一万只脚,将消息大肆传播,为朱平安被弹劾一事在京城的传播出了好大一把子力气。

    除了袁炜,还有很多严党官员看到这封奏疏后,也是奉为至宝,惊喜不已。朱平安你这是自作孽啊,我们岂能容你活!

    有这一封弹劾奏疏为引子,顿时很多的弹劾奏疏纷至沓来,如雪花一样飞入西苑。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学生被弹,老师乐见

    “哈哈哈,我的欧阳贤弟啊,老哥哥我有一桩大好消息与你分享啊。”

    罗龙文在放衙后,特意绕路寻到同样放衙的欧阳子士,一脸兴奋的上前搂住欧阳子士的肩膀,挤着小眼睛,嘴上止不住的笑着对欧阳子士说道。

    欧阳子士也是同样一脸笑容,“哈哈哈,我猜罗兄要与我说的是朱平安被弹劾一事吧。”

    “哦,原来欧阳贤弟已经知晓了,也是,朱平安毕竟也算是裕王府一脉旧人,景王府对此消息自当是分外敏锐,呵呵,裕王府旧人吃挂落,景王府当然是乐见其成了。”罗龙文稍一怔,便想明白了,笑着说道。

    “咳咳,小弟不才,也随徐溥徐大人附议上了一封奏疏。对朱平安此等无耻败类,自当为民除害。”欧阳子士自鸣得意的说道,眸子里闪烁着大仇得报的光芒。

    这一日欧阳子士已经盼了无数天了,之前好不容易将朱平安贬谪靖南必死之地,原以为朱平安必死无疑了,熟料想这狗曰的运道太好了,倭寇进犯江浙,这狗曰的不仅没死,还立下了守城、复城、杀倭三件大功,一下子连升数级,摇身一变成了正五品大员,比他被贬前还高了一级!得知消息时,欧阳子士别提有多糟心窝火了,一连好几日没吃下饭!尤其是当时自己还在严兰面前夸下海口,说再听到朱平安消息之时,便是凭吊朱平安之日,没想到当时听到的消息就是朱平安立功升官的消息!

    一想到严兰看自己的眼神,欧阳子士的糟心窝火就更甚!当场差点没堵得吐血!

    朱平安!

    某一生之敌!

    哈哈,现在总算是苍天有眼,朱平安这个垃圾败类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泥腿子出身的朱平安,果然是个眼皮子浅的,没见过银子,竟然如此贪得无厌,还被人抓住了把柄,这一次便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心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这一刻,欧阳子士心情舒畅的恨不得仰天长啸!明日休沐,我定要去寻严兰表妹不可,也将弹劾朱平安小贼的奏疏,一个不落的读给严兰表妹听听!也好让表妹严兰看看,我欧阳子士不知比朱平安小贼强了多少倍!

    “哈哈,欧阳贤弟果真是嫉恶如仇,真乃我辈楷模,老哥哥我佩服佩服。”

    罗龙文适时的拍了一记马屁。

    “哪里哪里,罗兄过奖了,小弟只是看不顺眼朱平安如此鼠辈而已,哈哈哈......”

    欧阳子士笑的一脸得意,现在他平生大仇得报,心情好的一塌糊涂。

    “哈哈哈,朱平安这次是死定了。哼,若是放在开朝之初,朱平安定要被剥皮充草不可!便是现在,朱平安他不死也得脱层皮,至少仕途是完了!如此大喜之事,当浮一大白。走,老哥哥我做东,欧阳贤弟咱们去醉仙居吃酒去。”罗龙文勾搭着欧阳子士的肩膀,哈哈笑着的邀请道。

    “醉仙居虽好,可是说话却不方便,罗兄不嫌小弟叨扰的话,不如去罗兄府上饮酒可好?”

    欧阳子士迷离着眼睛说道,咳咳,话说罗龙文府上的女装书生可真乃人间绝色,上次趁罗兄大醉,一亲芳泽,果然是**蚀骨,难以忘怀......今日争取再将罗兄灌个大醉,呵呵,岂不是又可以一亲芳泽了。

    “怎会,欧阳贤弟能来老哥府上,那是老哥的荣幸。走,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罗龙文拍了拍欧阳子士的肩膀,豪情万丈的邀请道。

    欧阳子士听得一醉方休,眼睛不由放光,嘴上客套道,“如此便又叨扰罗兄了。”

    于是,罗龙文和欧阳子士勾肩搭背,一边幸灾乐祸着朱平安,一边往罗龙文府上而去。

    裕王府。

    高拱与张居正相对而坐,放在他们中间桌案上的便是一摞七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

    “子厚之事,叔大以为如何?”高拱正襟危坐,开口问道。

    “肃卿,我与子厚相交不深,但以我平素眼观耳闻,子厚非乃贪官污吏之辈。不过,吾观刘万年弹劾子厚奏疏所附靖南界定粮价之公文,其上字迹确实出自子厚之手,其上所盖的官印也确实靖南知县官印。以吾之见,子厚界定提高粮价是真,贪污受贿为假,只是奏疏言之凿凿,令人费解。”

    张居正苦笑着回道。

    “然也......我初闻消息,还以为某些人故意造谣生事,打击报复子厚。但是看到奏疏,尤其是这份界定靖南粮价的公文后,我虽不信子厚是那等眼皮子浅薄、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之辈,却也不得不认真看待此奏了。”高拱深以为然,点了点桌上界定粮价的公文,微微皱了皱眉头。

    虽然朱平安在他心中不如张居正分量重,但是也是难得能被他看入眼的人。满朝文武就没有多少能被他看在眼中的,大都是一些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徒。

    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贪腐暂且存疑,但朱平安确确实实抬高粮价了。

    “江南正闹洪灾,按理来说,当前第一要务应当稳定粮价以安抚百姓。子厚缘何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粮价抬升至每石两千五百文?”

    高拱不解的说道。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朱平安与粮商之间存在什么猫腻了。

    “确实令人费解。”张居正跟着点了点头。

    “叔大,汝今日可有见徐阁老?”高拱问道,“徐阁老对此有何反应?”

    “恩师今日在无逸殿司直,我却是无缘拜见。不过中午却是碰到了子实(李春芳),子实与我说,今日内阁中只有恩师坐镇,严阁老偶感风寒,并不当值。对于子厚之事,无逸殿已是沸沸扬扬,但听子实说,恩师对于众多弹劾子厚的奏疏并无任何压缓之意,似乎还乐见其成......”

    张居正缓缓摇了摇头,微微皱眉道,对于座师徐阶的态度,颇为费解。

    “什么?”

    听闻徐阶的态度后,高拱顿时大为吃惊。

    不应该啊。

    朱平安与张居正可都是徐阁老的得意门生,或许朱平安还更得徐阁老看重一些。当初张居正仕途遇挫之时,徐阁老都多有维护,朱平安如今被人弹劾,徐阁老不维护也就罢了,怎么还乐见其被弹劾呢?!这不正常啊......

    除非......

    高拱若有所思,脑海中忽地闪过了一道光,可待要抓住时,却又消失不见了。

    “肃卿兄,子厚行事多有非同寻常之举,其界定高粮价,或有深意......”

    张居正若有所思道。

    “有何深意?”高拱问。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我一时却又难窥其意。”

    高拱和张居正对坐沉思。

    约莫盏茶之后,两人似乎想到了什么,几乎同时抬起了头,对视而笑。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给朕查查

    一封二封三四封,五封六封七八封,九封十封无数封,飞入西苑堆成片。

    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很多,但坐镇内阁的次辅徐阶对自己的学生朱平安丝毫不包庇,丝毫未动用手上的权利对这些奏疏进行横在阻拦,反而乐见其成的给予各种便利,使得这些弹劾奏疏很快就堆到了嘉靖帝面前的几案上。

    对于徐阶的识趣,无逸殿中的严党一伙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一开始无逸殿中的严党一伙,还有些担心。因为,今日严阁老染病在家休养,内阁中坐镇的徐阶,而徐阶又是朱平安的座师,担心徐阶徐阶会包庇自己的学生朱平安。没想到徐阶竟然如此识趣,完全偏向了我等。

    不错,不错,果然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严阁老已经彻底驯服了徐阶。

    也是,徐阶自入阁以来,这一年多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都不敢与严阁老同起同坐,几乎无论大小事都以严阁老马首是瞻,对严阁老只敢“肩随”,不敢“钧礼”。还多次对人言:无严阁老提携教导,无今日之徐阶。

    徐阶是自己人啊,却是我等多心了。

    由于徐阶的纵容,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很快就堆到了嘉靖帝面前的几案上。

    嘉靖帝在做完了每日例行的打坐修炼后,就着晨露服食了一颗新鲜出炉的仙丹,开始翻阅堆积在几案上的奏疏。一手抓修炼成仙,一手抓朝政大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嘉靖帝一贯以来奉行的原则。

    圣裁独断,大权不外。而权力这东西,一旦沾上了,就像长长久久的占着。

    其实,与其说嘉靖帝沉迷修仙无法自拔,还不如说沉迷权力无法自拔。

    嘉靖帝修仙的目的,便是希望可得长生不老,将屁股底下的龙椅坐穿。

    “嗯?今日的奏疏比前几日多了不少,可是朝野又出什么大事了?”

    嘉靖帝看到几案上的奏疏比往日多了不少,不由皱了皱眉头,前些时日这江南才闹了洪灾,下面又有什么坏消息了不成,朕怎么就这么难呢。

    “回圣上。托圣上洪福,这几日朝野上下并各地方,一切安好。”

    一旁服侍的黄锦很有眼色的躬着身子上前,低着脑袋,恭敬的回道。

    黄锦不仅是司礼监掌印,还是东厂掌印太监,东厂乃是大明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相当于皇帝的看家犬,负有监视朝野上下,替皇帝看家的职责。

    “一切安好?缘何多了如此多奏疏?”嘉靖帝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

    “回圣上,奴才知道一点,这些奏疏或许是弹劾小朱大人的。”黄锦低着脑袋回道。

    “朱平安?”嘉靖帝略有诧异。

    “圣上英明。”黄锦低着脑袋恭维道。

    “这是奇了怪了,以前都是朱小子弹劾别人,听说还有人给朱小子安了一个什么‘大明第一奏神’的诨号,今日怎么反过来被人弹劾了?”

    嘉靖帝对朱平安印象很深刻,听说是弹劾朱平安的奏疏,不由很感兴趣。

    以前都是朱平安弹劾别人的份,今日怎么反倒被人弹劾了,还被这么多人弹劾。前些时间,朱平安不是才立下了抗倭大功,论功行赏吗?!

    这才多少天啊,竟然被这么多人弹劾?

    这让嘉靖帝很感兴趣。

    嘉靖帝一边说着,一边翻看起了奏疏,第一本奏疏是许宗鲁上疏请求致仕的,许宗鲁抚辽东,辽人赖之,素有功绩,不过前段时间被人弹劾,如今以年老患病请求致仕归养,嘉靖帝顿了片刻,批了一个“准”字。

    在嘉靖帝翻阅奏疏的时候,黄锦恭敬的侍立一旁,安静的像一个雕像。

    嘉靖帝批完第一封奏疏,打开第二封奏疏,果然,这一封便是弹劾朱平安的奏疏,正是刘万年和太平知县两人联名所上的第一封弹劾奏疏。

    嘉靖帝很感兴趣的翻看,想要看看朱平安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惹得这么多人弹劾。

    “什么?洪灾之时,朱平安不顾百姓死活提高粮价,收受粮商八万贿赂?”

    这一份奏疏内容很尖锐,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嘉靖帝看完不由皱起了眉头。

    翻到奏疏后面,嘉靖帝还看到了奏疏后面所附的靖南界定粮价的公文原件。

    这可就很有说服力了。

    看完之后,嘉靖帝面无表情的将奏疏放在一边,又翻阅了下一封奏疏,果然又是一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内容与上一封弹劾奏疏大同小异,都是弹劾朱平安在洪灾之时勾结粮商,提高粮价,收受巨额贿赂。

    又一封,还是弹劾朱平安的奏疏。

    这一封内容就不同了,这一封弹劾奏疏以人品为切入点,弹劾朱平安道德沦丧,不敬上官,不爱百姓,将朱平安描述成了一个毫无人品的小人。

    接下来,有陆陆续续翻阅到几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总体都是以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为切入点,不过也有几封弹劾内容从其他角度弹劾,比如朱平安在京城开了一个名为“朱记快餐”的食肆,公然以肮脏不堪猪下水为原料,烹之意作肉食,坑害百姓,与民争利云云。

    “黄伴,你怎么看?”嘉靖帝翻阅完奏疏后,淡淡的问一旁的黄锦。

    “回圣上,小朱大人远在靖南,其所作所为,没有调查,奴才却不敢枉言。不过,京城之事,奴才倒是知道。小朱大人所开的这家‘朱记快餐’食肆,是在小朱大人稽查太仓之后,为缴纳太仓罚银借用了其内人的嫁妆,小朱大人才开了这家食肆,主打卤煮,也就是卤制猪下水。价格便宜,味道不错,周围很多力夫、平民百姓捧场,生意很是红火。老奴有此办差经过,也尝了一次,两荤一素三道菜仅需才十文,味道确实不错。”

    黄锦躬身回道。

    “哦?还有这等事。能让黄伴说味道确实不错的,朕倒是也有兴致了。”

    嘉靖帝似乎有兴致了。

    “回圣上,朱记的荤菜都是以下水所作,有些上不了台面......”黄锦委婉的劝道。

    “那便算了。”

    嘉靖帝也只是说说,作为九五之尊,猪下水这类上不了台面的,如何会吃呢。

    “黄伴,着内阁合议,派人去靖南走一趟,给朕查查朱小子的所作所为,回来再行处置。嗯,你从东厂也派两个人跟着,一起跑一趟。”

    末了,嘉靖帝淡淡的吩咐道。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调查组抵达

    无逸殿的工作效率很高,嘉靖帝这边发话没多久,无逸殿就已经组建完成靖南调查组了。调查组组建完成后,一刻也没有耽搁就启程南下了。

    靖南调查组一共有六名成员,组长是吏部考功清吏司的郎中徐海,组员分别为户部主事王猛、刑部主事张文博,浙江道监察御史彭成以及东厂理刑百户张谷一、东厂档头户三阁。

    别看靖南调查组只有六名成员,但是成分复杂。组长徐海是吏部尚书李默的人,李默与严党不合是公认的事实;户部主事王猛、刑部主事张文博,浙江道监察御史彭成三人都是铁杆的严党分子;张谷一和户三阁则是东厂的人。

    当然,靖南调查组也不仅仅是他们六人,除了他们外,还有数名跟随他们充作文书记录的小吏,以及一队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东厂番子。

    “徐阶这次真的很不错,一个人手也没有安插......”户部主事王猛等人对调查组人员配置很满意。

    靖南调查组共有六人,他们严党就占据了一半,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一次一定把朱平安这个给严阁老添堵的小子,彻彻底底的拿下!

    王猛等人对此信心十足。从刘万年的弹劾奏疏及靖南界定粮价公文来看,朱平安勾结粮商搞贪腐,已经是铁一样的事实,他们这一次绝无失手的可能!他们这一次过去,一是进一步固定证据,二是深挖朱平安的罪证,当着东厂的面,将案子办成铁案!将朱平安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们也好在严阁老和严公子面前好好露下脸,获得晋身之资。

    靖南调查组一行负有两道使命,一道使命自然是核查朱平安粮价贪腐之事,这也是调查组成立的初衷,另一道则是顺路考察调研江南洪灾情况,江南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作为朝廷虽然一时无力救援,但是动作还是要有的。

    靖南调查组出了京城,一路南下。

    出了京城,在北直隶还没有什么感觉,进了山东地界就有一定的感觉了。

    山东的粮价涨了不少,从原来的的每石400文,现在都已经涨到每石500文左右了。除了粮食之外,油、肉、蛋、菜、水果等但凡可以吃的,现在都跟着涨价了,平均比原来都涨了两成左右。另外,他们在济南府,甚至还发现了一些从江南逃难过来的难民,面黄肌瘦,携老扶幼,很是凄惨。

    出了山东地界,越往南走,调查组一行对于江南洪灾的感受也就越直观。

    饥民无数,逃难者盈于野,哭嚎声不绝于耳,每天都能碰到饿死在路边的灾民......

    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如今已是哀鸿遍野,凄凄惨惨,宛若人间地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还是那个人人尽说好的江南吗?!唉,没想到江南水患之灾,竟然如此严重。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如今已经是满目疮痍,不堪入目了......”

    一路上,看到江南洪灾悲惨景象的徐海已经不止一次唉声叹气了。

    王猛、彭成等人也是深有感触。

    徐海他们路上想要献献爱心,将他们富余的吃的给灾民分一些吃,东厂百户张谷一提醒反对无果,还被徐海他们暗中讥讽了一顿,坚持分发给灾民。

    没想到一分就引发了灾难,周围饿红了眼的灾民看到后,像是饿狼一样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差点从哄抢变成民变。若非张谷一果断的指挥东厂番子以雷霆手段,以棍棒强行驱散了灾民,徐海他们怕是被抢的连裤衩子都不剩。直到现在,徐海他们才明白张谷一的良苦用心。

    经过这一劫后,徐海、彭成他们对于江南洪灾的严重程度,感受更深了。

    “人们饥寒交迫已至如斯悲惨,朱平安竟然还将粮价哄抬至每石两千五百文!唉,这些地方没有哄抬粮价,尚且如此悲惨,靖南岂不是人间地狱?!”

    徐海一行到达江浙后,看着一片饥寒交迫、哀鸿遍野,徐海忍不住义愤填膺道。

    “洪灾未去,又来朱平安这**,靖南估计十室九空,老百姓怕是快要死绝了吧......”王猛接过话茬道,不失时机的大肆贬低朱平安。

    “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知县无能累死全县百姓啊,尤其是碰到朱平安这种又贪腐又无能的知县,其害尤甚,靖南的老百姓最惨啊。”

    张文博跟着点了点头,咒骂了一通朱平安,悲天悯人了一番靖南百姓。

    “以杂家看,未必吧......”

    一旁骑马的东厂理刑百户张谷一听了他们的非议后,无声的扯了扯嘴角。

    对于朱平安,他可不陌生了。当初朱平安稽查太仓,他奉旨带一帮手下在一旁协助,亲眼目睹了朱平安以一己之力揭开了太仓银库亏空大案,无论是不着痕迹的谋算太仓诸人,还是超神入化的算账理账,还是光屁股稽查太仓,他张谷一都是见证人。

    朱平安的机智谋略和勇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平安是不是贪官,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朱平安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很聪明的人。

    像朱平安这种聪明人,怎么会在洪灾这种敏感的时候,用抬高粮价、索贿粮商这种粗浅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段搞贪腐?!还张贴满城?!唯恐天下不知?!

    朱平安如果贪腐的话,现在大家应该都还在称颂他清廉如水、爱民如子,这样才合常理吧。

    是以,张谷一觉的其中必有蹊跷,或许到了靖南,朱平安会让大家大吃一惊吧。

    救命如救火!

    靖南调查组进了江浙后,抱着救靖南百姓于水火、解靖南百姓于倒悬的心态,一路马不停蹄的直奔台州府,径直进了台州知府衙门,将来意告知了台州知府谭纶,令谭纶随行,一同奔赴靖南,调查朱平安。

    毕竟靖南是台州府下属郡县,谭纶这个知府,于情于理于规矩都要陪同。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邀请太平知县

    “台州知府谭纶,见过诸位上差。”台州知府谭纶闻讯匆忙赶来拜见,执礼甚恭。

    虽然谭纶官职比徐海等人都要高,但是谁让人家徐海他们从京城权力中枢来呢,京官大三级这句俗语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况且人家执行的是皇命呢。

    “谭知府多礼了,我等愧不敢当。我们此次自京城来贵宝地,乃是奉圣上谕旨。主要有两项要务在身,一是核查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行靖南知县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家、收受巨额贿赂一案;二是调研江南洪灾情况。今日来贵宝地,主要是核查朱平安粮贿一案,顺路调研贵府洪灾受灾情况。”靖南调查组组长徐海很是客气的对台州知府谭纶说道。

    调查朱平安贪腐案?!

    台州知府谭纶听闻后,不由怔了一下,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家、收受贿赂之事,竟然都已经传到京城了吗?!这才半个多月啊,怎么消息传的这么快?!

    他半个月前收到太平知县的揭发检举后,鉴于一些原因,暂且搁置了此事。最近正考虑着,半个月过去了,靖南局势应该发展的不可收拾了,正准备收网呢,没想到这事竟然都捅到上面去了,京城都已经派人下来调查了。

    这是个问题啊!

    自己辖区属官出现问题,自己没能及时处置,反而是京城派人下来处置。

    如果真要追究的话,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自己辖区出了问题,别管是不是自己犯事,自己这个知府可都要担责。往小了说,不作为;往大了说,岂不是包庇?!

    想到这里,台州知府谭纶不由皱了下眉头,一是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二是不满太平知县将事情捅到京城去,越权上报,自古以来都是大忌!

    虽然徐海等人未说,但是谭纶心知,将朱平安捅上去的定是太平知县。之前就听人说,太平知县拐弯抹角的来打听他揭发检举朱平安之事!后来听人说,南京吏科右给事中刘万年来台州府拜访太平知县,现在想来,刘万年定是受太平知县邀请而来,借助刘万年给事中身份,弹劾朱平安。

    这个太平知县......

    本官又岂会包庇贪官污吏!台州知府谭纶忍不住在心里给太平知县打了一个差评。

    “本官一定竭力配合上差。其实,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一事,本官在半月前已经收到太平知县等人的揭发检举,不过鉴于朱平安方因抗倭之功晋升为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风头正盛,仅凭一张界定粮价公文,怕是多有推脱狡辩之词,难定其罪,反而打草惊蛇,故而本官张网而不发,留下固定罪证时间。本官这几日正要收网,没想到上差们也来了。都是本官的错,累上差们千里迢迢跑这一趟。”

    台州知府谭纶向徐海等人拱手,一脸歉意的说道,不着痕迹的为自己辩解了一波。我在半月前就已经收到大贪官朱平安的犯罪线索了,已经张开网了,之所以未当场处置朱平安,是为了固定罪证,为了更好的处置朱平安。

    徐海闻言,微微皱了下眉头,在他看来既然早就收到揭发检举朱平安的线索了,就应该及早处置,每多拖一天,靖南的老百姓就多遭一天罪,这半个月的时间,不知道靖南百姓被朱平安给祸祸成什么样了。

    不过,台州知府谭纶的做法也情有可原,朱平安刚立下抗倭大功,只是刚刚下发了界定粮价的公文,仅凭此就要定朱平安贪腐之罪的话,证据不够充分,且朱平安必然也多有狡辩之理、推脱之举,难以定罪。

    只是,徐海觉的还是应该及早处置,虽然不一定能定朱平安的罪,但是靖南老百姓一定可以少遭罪啊。

    “谋而后动,不打无把握之仗,谭知府做的很好,朱平安乃是奸诈狡猾之徒,我在京城就多有见识,若是谭知府当时便动手的话,朱平安必然狡辩脱罪。”刑部主事张文博对台州知府谭纶的做法很满意,对其赞不绝口。

    从他的角度来看,靖南百姓死活什么的,他不care,他care的是朱平安!这半个月的时间,靖南的局势定然已经糜烂不堪,朱平安的罪证坐的实实的,他们这一趟定然漂漂亮亮的将朱平安贪腐案办成铁案!

    “然也,不动则已,一动必胜,谭知府深得兵法之奥妙。若无谭知府前期铺垫,此次我等恐怕会无功而返。此次案毕,我们定会如实上奏,不会忽略谭知府前期之功。”浙江道监察御史彭成附和的点了点头。

    户部主事王猛也是点了点头。

    听到张文博等人并无追究自己责任的意思,谭纶提起来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只是没想到上差竟然这么好说话,谭纶还是忍不住诧异了一下,不过很快,谭纶也想清楚缘由了,张文博、王猛还有彭成都是严党,他们想要至朱平安于死地。朱平安当初在京城得罪了严嵩,参与了杨继盛弹劾严嵩一案,在杨继盛未上奏前,针对杨继盛奏疏的致命疏漏提出了修改意见,只是杨继盛没有采纳朱平安的意见,不然成败还是两说......所以,张文博他们想要想要借此机会,除掉朱平安。自己当初张而不发、坐实罪证的做法,正和他们的意,所以他们才会如此好说话。

    徐海本来还想说什么,不过看到张文博等人如此说,他也就不作声了。

    这次来是为了核查朱平安勾结粮商搞贪腐一案,其他的就算了吧。

    “谭知府,此次奏疏,也是由贵府属地太平县知县与六科给事中刘万年联合上的第一奏。或许,其手上还有朱平安贪腐案的其他线索。我们此次去靖南核查朱平安之时,先前往太平县,请太平知县一同前往。”

    徐海在启程前对谭纶说道,邀请太平知县一同前往,这是他们在路上就敲定了的。

    “理当如此。”

    谭纶拱手点了点头,心里面默默的给太平知县记了一笔,果然是你!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台州府水患实情

    嘉靖三十一年,秋末,上午巳时,阳光正好。

    台州府城,城西坊。

    徐海等人已经更换了便服,在台州知府谭纶及左臻等陪同下,实地走访城西坊。城西坊是台州府城最大的坊市,交易额约占台州府城的四分之三左右。此地也是台州府城最大的粮食销售地,府城大小粮商尽在此地。

    为了着急处置朱平安,靖南调查组只选择了城西坊这个典型作为考察地。

    “坊市井然有序,整洁干净......洪灾时期,实属难得,谭知府很不错。”

    徐海进入城西坊后,目视坊市的环境,给与台州知府谭纶一个肯定。

    他们此次视察几乎是突然袭击,台州知府谭纶基本没有准备的时间,这就是城西坊最真实的情况,井然有序,干净卫生,台州知府谭纶能力很不错。

    “徐大人谬赞,谭某实不敢当。”台州知府谭纶连声谦虚道,面上红光满面。

    徐海等人可是肩负视察调研江南洪灾的重任,现在能得到他们的肯定,等他们完成使命返回京城,那自己执政台州府的成绩岂不是有可能传到圣上耳中。若是因此入了圣上的眼,那自己岂不是有可能平步青云?!

    所以,尽管谭纶嘴上谦虚不已,但是心底的兴奋和激动却是溢于言表。

    徐海一行人走进坊市没多远就看到了一家粮铺,粮铺店面很大,实力不凡。

    “走,去这家粮铺看看。”徐海面上一动,轻声说道。想要了解台州府受灾情况,粮铺是必看之地,通过粮铺这一个点,就可以窥测受灾这一个面。

    “上差请。”台州知府谭纶礼请道。

    谭纶一边请,一边向徐海、张文博、彭成等人讲解道,“这是富甲粮行,取名自‘富甲天下’一词。之前是我台州府第二大粮商,现在是我台州府第一大粮商。”

    “哦,原先第一大粮商是哪一家?是经营不善,被富甲粮行超越了吗?”王猛随口问道,他很满意谭纶“纵然”朱平安以固定罪证的方式,所以此刻很给面子,愿意多与谭纶攀谈,以表示他的亲近和友善。

    “非也。原先的第一大粮商是糜氏粮行,二十天前,糜氏粮行哄抬粮价破坏救灾、发灾难财,其东家被某当街给砍了脑袋。所以,富甲粮行才成了第一大粮行。”谭纶轻轻的摇了摇头,云淡风轻的将自己以雷霆手段严控粮价的功绩讲了出来,不着痕迹的向徐海等人表功。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手段。谭知府果敢任事,真乃令人佩服。”彭成点了点头。

    “彭大人过奖了。谭某也是没办法,这些奸商不顾百姓死活,哄抬粮价,百姓苦不堪言,为了严控粮价,谭某也只能杀鸡儆猴,当日一共砍了两个大粮商的脑袋,这才震慑住了一众奸商,我台州府的粮价也终于稳定了下来,从粮商哄抬的每石一千三百文稳定在每石五百文。”

    谭纶谦虚的解释道,将台州府粮价已经稳定的信息,不着痕迹的表露了出来。

    果然,徐海闻言,对谭纶的作为大加赞赏,顺便狠贬朱平安,“粮价稳定,老百姓才能稳定,谭知府这才是为民请命的官员该有的样子,不像某些人,洪灾当前,民不聊生,其竟然为了一己私利,勾结粮商,以官府名义哄抬粮价!这样的官员真是我辈之耻,我辈羞于与其为伍!”

    一边说着,徐海等人一边抬脚迈入富甲粮行。

    还未等他们的脚落地,就看到富甲粮行走出来几位气呼呼的老百姓。

    “呸!一点粮食都没有,还开什么店!”

    “就是,昨天的时候还说今天有粮,结果今天俺们揣着钱来,竟然告诉俺们没粮了?!”

    “我呸!他们那时没粮了,他们是嫌粮价低,都偷着在黑市卖粮呢!黑市那粮价都上天了!上次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了一趟黑市,妈的,死贵不说,粮食还少的可怜,去的晚了就没了,咱们快点走吧。”

    几位老百姓气呼呼的骂着,走出了富甲粮铺,出门后觉得不解气,扭头冲粮铺吐了几口痰。

    怎么回事?粮铺没有粮食了吗?

    徐海等人步入粮铺,还未开口询问,便听得粮铺伙计语气冷漠的对他们说道,“对不住了几位爷,小店已经没有粮食了,你们去别家看看吧。”

    “我看你们店才开门营业啊,怎么这么快就没有粮食了?”徐海好奇的问道。

    “实在对不住,小店的存粮早在五天前就已经售光了。今儿开门是为了整理店铺,小店这就要打烊了,等到小店有了粮食,小店再开门营业。”

    店铺伙计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粮铺柜台上的东西,打包归档,真是一副准备关店的架势。

    “不知咱们店铺何时才能有粮食?”徐海又问。

    “这就说不好了,可能十天半个月,也可能一两个月,谁能说得准呢。”

    店铺伙计头也不抬的回道,语气冷淡的很,就像故意将客人往外赶似的。

    “不知咱们店铺的粮食怎么卖?”王猛询价道。

    “五百文,当然是每石五百文,这是府尊定的价,小店守规矩的很。”粮铺伙计好像经过训练似的,一听人问价格,条件反射的就将价格给报了出来。

    台州知府谭纶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向徐海等人看了一眼,似乎在说,看,我说的没错吧,我们台州府的粮价已经稳定了,维持在每石五百文这个价位。

    “不过可惜,有价无粮。”店铺伙计扯了扯嘴角,语气里充满了哂笑。

    “几位爷,你们去其他店看看吧。”店铺伙计一副送客的说道。

    待徐海等人转身,正要去其他粮铺看一下,却听到身后的店伙计说道:“其实,你们去其他店,估计也是白去。其他店也都是这,有价无粮。”

    “你们若是真要买粮,不妨去黑市看看,那里应该有粮,我怎么知道,呵呵,你们别问,问我也不会说,说也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

    店铺伙计一脸神秘某测的对徐海等人说道,说到这,再问就什么也不说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

    从富甲粮行出来后,徐海等人的表情有些严肃,尤其是台州知府谭纶神情凝重。

    徐海等人在谭纶的陪同下,又去了几个粮行。果然如富甲粮行的店伙计说的那样,这些粮店虽然粮食的售价都是每石500文,但是基本都是无粮可售。在城西坊走了一圈,也仅看到了两家粮行还在售粮,但也都是限量售粮,每天只有100斤的粮食可售,每人只可买1斤粮食,等徐海他们到店的时候,今天的份额早就卖光了,店伙计请他们明日请早。

    徐海等人问他们为何限量售粮,伙计答曰,店铺无粮,运粮困难,只能如此。若是强行放开售粮,他们的粮铺卖不了一炷香就得关门歇业。

    “看来江南洪灾形势还是很严峻啊。”

    从城西坊走出来后,徐海不由悲天悯人的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的说道。

    台州府虽然稳定了粮价,但是粮食有价而无市,大部分粮行都无粮可售了,仅有的几家粮行也都是限量销售,每日限量销售100斤粮食够干什么啊,对于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台州府城来说,这一点粮食连塞牙缝都不够。

    “幸亏台州府稳定住了粮价,不然情况更严峻。”王猛帮谭纶说了一句话。

    听了王猛的话,台州知府谭纶尴尬的申请略有缓解。

    “大人,已经查清最近的一个粮食黑市的地址。”就在此时,一个便衣东厂番子走了过来,向东厂东厂理刑百户张谷一小声的禀告道。

    声音不大,但是徐海等人全都听到了。

    张谷一微微一笑,对徐海等人说道,“杂家听几家粮行店伙计提到了黑市,心生好奇,特意让手下的儿郎打探了一番,虽然慢了些,但总算没有让我失望。我有意去黑市走一遭,不知诸位大人是否要同行?”

    这么快了,还嫌慢?!前脚才刚得到黑市的消息,后脚就查出地址了!

    众人闻言,不由侧目。

    东厂不愧是东厂,虽然现在被锦衣卫压了一头,可是其能量及缉访刺探之力,依旧骇人听闻啊。

    “劳烦归属带路,我们一起走一遭吧,看来这黑市已经是粮食供给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不去黑市看一看,我们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徐海点了点头。

    于是,一行人在东厂番子的带领下,奇怪八绕的走进了一个半密闭的老旧巷子里,黑市便到了。

    黑市里人流很多,一辆辆马车组成黑市的小摊位,卖粮的人都遮着面,黑市立德粮食也不多,不少卖粮的马车都已经空了,正在赶车往外走。黑市里只剩下六七个马车还在卖粮,很多人围着马车,争抢粮食。

    “店家,这粮食咋卖啊?”徐海等人好不容易挤到一辆正在售粮的马车前,询价问道。

    “每石粮食3500文,概不议价。”蒙着面的卖家头也不抬,很拽的回道。

    “什么?!3500文每石?!你这是卖粮啊还是抢劫啊?!”

    徐海等人闻言,震惊的倒吸了一口凉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每石粮食售价3500文!这粮价已经上天了啊!忍不住对卖家喊道。

    “呵!嫌贵啊,出门左转,没人求你买。”卖家抬头扫了徐海等人一眼,冷笑了一声。

    “你这是什么态度!”左臻牛眼一瞪,勃然大怒,“你可知我们是谁?!”

    “噤声。”台州知府谭纶拉了下左臻的胳膊,瞪了他一眼,免得他破坏了上差暗访大局。

    “呵,你们爱谁谁,老子卖粮就这个价,爱买买,不卖滚!告诉你,小店只剩下两袋粮食了,今日卖完,等下次再来至少是十天之后了。”

    卖家态度比左臻横多了,对左臻反唇相讥,真可谓是一粮在手,天下我有。

    左臻被谭纶拉住后,也知道此时不是亮身份的时候,万一破坏了上差暗访大局,到时候倒霉的是府尊大人,所以他努力的克制住了愤怒的情绪。

    “不买让让。店家,他不买,我买,我买,我全要。”后面的人早就不耐烦了,挤开左臻等人,挤上前去,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数也不数的丢到马车上。

    “我,我买。”

    还有不少人削尖了脑袋挤上前,挥舞着手里的钱袋子,喊着买粮。

    于是,店家得意洋洋的白了左臻一眼,掀开面巾,啐了一口痰,骂了句“穷逼”。

    气煞我也!自己何时受过这种屈辱,左臻忍不住又要勃然大怒,不过总算是记得不能给府尊惹麻烦,硬生生又给忍住了,用力的瞪了卖家一样,在心里给他记上了一笔,小子,我记住你的脸了,你给我等着!

    “后生,别跟他一样的,告诉你啊,现在买着就是赚着。等明天再来买粮,这黑市还有没有粮都不好说,即便是有粮,价格也不是今天的价了,要是不涨个一二百文,太阳都打西边出来了。今儿的粮价就比昨日每石涨了一百五十文。唉......这世道,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算了吧。”

    一个老者好心拍了拍左臻的肩膀,对他摇了摇头,语气萧瑟的对其提点道。

    老者教导完左臻后,也加入了抢粮的大军之中。

    徐海他们不由神情严峻,很快,也不过是盏茶时间,方才还在卖粮的六七个马车就已经卖光粮食,赶着马车走了。不少人挥舞着钱袋子,都买不着粮食了。

    情况竟然严峻至此。

    台州府虽然稳定了粮价,但是市面上几乎无粮可卖了,而黑市的粮价已经涨到每石粮食三千五百文了,即便是价格昂贵到这种地步了,黑市的粮食也是严重不足,常常有价无市,拿着钱袋子都买不到粮食。

    至于打击黑市,严控黑市的粮价?!这是不现实的,也做不到。这粮食黑市就是一辆辆马车,你封了这里,他们就会跑到别处,像割韭菜一样割之不尽。黑市之所以称为黑市,就是因为阳光照不到,不为官府所控制。

    徐海等人从黑市出来后,脸上的神情比在城西坊出来时还要严峻几分。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

    谭纶陪同徐海等人从黑市出来后,神情便有几分失落,他这些时日为了台州府呕心沥血,真可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是今日一番走访,没想到台州府形势竟然还如此严峻。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如何不让人失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盖因形势使然,非人力所能为也,谭知府做的已经很不错了。”王猛注意到谭纶的失落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励了一句。

    “谭某有负皇恩,深感惭愧......”谭纶还是难忍失落。

    “谭知府如此用心为民,形势尚且如此,靖南不知糜烂至何种地步!”

    徐海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朱平安之于太平百姓,宛若烹锅耳,靖南百姓尽在烹煮之中矣。此间不容发,一刻也不能耽搁了,我们速去太平县,叫上太平知县,直奔靖南,为靖南百姓除此祸害吧。”

    张文博趁机说道,催促众人启程,奔赴靖南,将贪官朱平安绳之於法。

    “然也。”

    彭成等人连连点头。

    朱平安是他们此行的最主要任务,于是徐海等人在谭纶的陪同下,直奔太平县城。

    徐海等人一进入太平县地界,就发现太平县的形势比台州府城严峻多了。

    饥民多如牛羊,扶老携幼哀鸿遍野,光饿死的灾民尸骨,徐海等人就看到了十几处,原野里一望无际看不到一色绿色,草木枯萎,赤地百里,因为饥民们将树叶、树皮、草根但凡是能入口的全都给吃干净了。

    “这是洪灾还是旱灾啊?”看着这一片惨像,徐海等人忍不住扼腕长叹。

    太平知县得知台州知府谭纶陪同京城上差前来的消息,一面组织县衙胥吏及乡绅里老富户前往迎接,一边派人驱赶县城北门的流民,维护形象。

    不过在太平知县在城门口还在组织的时候,徐海、谭纶等一行人就来到了。正好看到太平知县吩咐差役推搡、驱赶流民,粉饰门面的情形。

    看到此情此景,台州知府谭轮忍不住扶额......

    “不知上差和府尊驾临鄙县,下官未能远迎,真是罪该万死......”

    太平知县认出了便装的台州知府谭纶,便知其陪同的人是京城来的上差,慌忙上前行礼问好,脸色尴尬无比,恍若小媳妇被人捉贱在床一样。

    “行了,别折腾百姓,胡闹!”徐海扫了他一眼,一脸不悦的喝令道。

    都说先入为主,就因为城门口这一幕,徐海就对太平知县好感尽退,反感大增。驱赶流民灾民,粉饰太平,这种弄虚作假、整表面文章的地方官员,是吏部官员最为鄙夷的。

    “是,是。”

    太平知县狼狈不已,慌忙下令差役住手。

    一个粉饰太平的欢迎场面,搞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十足的辣眼睛。

    台州知府谭纶本来就不满太平知县,此刻看到太平知县拙劣的表演,更是皱眉不已。太平知县是他属下官吏,太平知县弄虚作假被抓个正着,他脸上也无光。

    “我等此来,想必你也心中有数。还不速速更换便服,与我等一同前往靖南,核查靖南知县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巨额贿赂之事。”

    徐海待太平知县停止了城门口的闹剧后,拉着一张长脸对其说道。

    果然是为了朱平安而来,看来我那封奏疏已经上达圣听了,那我岂不是时来运转......狼狈不已的太平知县顿时振奋了精神,一脸激动不已,当场借了一位乡绅的衣服,就在城门后犄角旮旯里脱掉官服换上。

    在去往靖南前,太平知县为了表现,挽回城门口的形象,特意要求徐海等人顺路去看一看他们太平县的粮行,表明他已经稳定了太平县的粮价。

    一来太平知县盛请,二来顺路,徐海等人也就遂了太平知县的愿望。

    台州知府谭纶对此冷眼旁观,随着徐海等人一同视察太平县城情况。

    不过,太平县与台州府一样,甚至更不如。太平县虽然也是稳定了粮价,粮价都是每石500文,但是有价无市,顺路看了几个粮铺,跟台州府一样,都空有粮价、无粮可卖,好多粮铺都关门了,只有一家还在售粮,也是限量销售。

    粮市看都看了,黑市也看看吧,东厂百户张谷一又令人找了附近一个黑市。

    结果太平县城黑市的粮价比台州府城黑市的粮价还要贵的离谱,价格都已经是3800文一石了,而且黑市规模小,供应的粮食也少的可怜,粮食供不应求,黑市里买粮的人争抢买粮,发生了好几起打架斗殴事件,整个拉胯稀碎......

    从黑市出来后,太平知县额头冷汗直冒,脸上的尴尬和狼狈比之城门口更甚,慌忙向徐海等人表态道:“待下官手书一封,令差役荡平此处黑市!”

    “愚蠢!”台州知府谭纶闻言,忍不住斥了太平知县,“黑市居无定所,如韭菜割之复生,焉是一时能荡平的?!方今上差们的重任是核查靖南朱平安勾结粮商贪腐一案,焉有时间在这里等你手书一封?!”

    “是是,下官乱了分寸,差点误了上差和府尊大事......”太平知县慌忙躬身认错。

    “走吧,去靖南。”

    徐海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声。

    于是一行人便从太平县城南门径直往靖南而去,方出了太平县城南门不远就看到了一处好大的空地,空地里残留一片漆黑的破烂棚户残垣,似是被焚烧过,原本应是灾民聚集地,只是此时被烧了,也没人住了,萧条的很,一群又一群吃腐肉的乌鸦在破烂棚户飞起飞落,似乎里面有它们的食粮......

    “这里本是下官设置的灾民安置区,可十余日前,县衙便已无粮赈济了......前几天这里闹了瘟疫,人们就散了,下官担心瘟疫传开,便焚烧了此处......”

    看着徐海等人探究的目光,其中还有东厂的人,太平知县只好一脸窘迫的解释道。

    过了这处灾民安置区,一路往南,径直向靖南而去。

    这一路上都是哀鸿遍野、凄惨无比的景象,快要到靖南的时候,情形稍好一点,虽然道路两旁的村子都是一片片废墟,村子也都空了,没有一个人,十里无人烟无几名,但是却有了绿意,树木草丛却能得以保全。

    再往南走,路上见到了很多成群结队的灾民,携老扶幼,似乎是往靖南的方向逃难。

    方向错了吧?!怎么往靖南逃难,那里可是有吃人不眨眼的朱贪官啊!现在都是人间地狱了吧!

    “几位老丈,你们这是往哪逃难啊?”徐海等人忍不住拦住一伙灾民问道。

    “当然去靖南啊,还要到了靖南,人人都有饭吃。”灾民有人答道,一脸的笃定和向往。

    什么?!

    到了靖南,人人都有饭吃?!

    你们莫不是饿傻了吧?!

    徐海等人愕然,一脸的难以置信,觉的这些灾民好生可怜,竟然要去地狱逃难!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

    “这些灾民还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为他们着想,免得他们羊入虎口,被人家吃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却凡被他们反咬一口。”

    王猛好心劝说灾民转向无果,反被灾民给骂了一通后,忍不住气恼道。

    “王大人算了,眼界不一样,他们鼠目寸光,何须与他们一般计较。要说他们也算是有福的,我们此去靖南铲除了朱平安这个贪官祸害,他们去靖南也不算走错路。”

    彭成轻轻的拍了拍王猛的肩膀,笑着调侃了一句,宽慰王猛道。

    “嗯,如此说来也是,遇到我们,他们算是遇到贵人了。”王猛苦笑道。

    一行人继续往靖南前行,越靠近靖南,途中遇到的逃难的队伍也就越多。有的是太平县本地的难民,更多的是借道太平县的外地难民,携老扶幼,拖家带口。一个个逃难的队伍从三面而来,在通往靖南的官道上汇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逃难群,徐海等人粗略数了一下,足有上千人之多。

    不止如此,人流还在源源不断的从三面汇集而来,像蚂蚁一样走向靖南。

    这还不是最令徐海等人震惊的,最令他们震惊、最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汇集来向靖南逃难的人们,一个个看着靖南的方向,眼睛里面充满了信任和希望,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激动,一个个宛若朝圣一样。

    “看靖南,过了这个山脚,前面就是靖南!”

    “爹,您老打起精神来,我们要到靖南了,我们有救了......”

    “好,扶着我,爹还能坚持。”

    “孩他娘,太好了,我们终于快到靖南了,我们有救了,呜呜呜......”

    一个个面黄肌瘦、饱经磨难的灾难民们,看着近在咫尺的靖南,禁不住激动的泪流满面。

    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

    徐海等人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瞠目结舌,怎么饿傻了的灾民这么多?!

    一个个难道不知道靖南有个不顾百姓死活、勾结粮商、哄抬粮价的贪官朱平安吗?!

    一个个难道不知道靖南不是什么希望之地,而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地狱吗?!

    一个个难道不知道他们此行一去靖南,就会被朱平安给啃得的骨头渣子都不剩吗?!

    徐海等人看着这些朝圣一样逃往靖南的难民,禁不住眼角都湿润了。

    朱平安这个大贪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哄骗了这些难民,今天就有这么多灾难民,那昨天呢?前天呢?这样的场景持续了多长时间了?!朱平安骗到靖南多少难民了?!怀着希望步入靖南,然后被朱平安先是抢走身上携带的金银细软,然后剥皮,然后嚼巴嚼巴,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来......

    “走,我们快些进靖南,为已经受害的老百姓讨回公道!为即将受害的老百姓铲除一大祸害!”徐海顿时坚定了目光,对王猛等人说道。

    “走!”

    一行人快马加鞭,约过庞大的难民,快速奔向靖南。

    绕过一个不高的山脊,就进入了靖南地界,一入靖南地界,徐海等人就傻眼了。

    卧槽!

    靖南怎么......

    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草是青的,河流清澈,稻田里绿油油的小菜迎风摇曳,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入目皆是画,满眼便是诗,这才是江南!

    只是

    靖南怎么......如此江南?!

    徐海等人已经做好了看到尸横片野、易子相食这等悲惨地狱场面的心理准备,可是入目的并不是这等地狱凄惨场面,而是山清水秀、炊烟袅袅的江南,久违的江南,徐海等人忍不住傻眼了,一个个呆若木鸡。

    “各位远道而来的父老乡亲们,先洗手再吃饭,大家不要挤,也不要抢,人人都有份。大爷,还有那个大娘,您老慢点走,不用急,我们这粥多着呢,足够呢......窝头刚出锅,大家都小心烫嘴哈......吃完后,大家往前走,前面有人安置大家,只要大家踏实肯干,不仅有饭吃,还有钱拿。”

    “您老快请起,大家都请起来,我们可受不起,你们要谢就谢我们知县大老爷,这一切都是我们知县大老爷吩咐的,我们只是跑腿的......”

    再往前走,就看到一个宽阔的场地,十口大粥锅一字排列,一个个蒸笼冒着热气,三辆鼓囊囊的粮车就停在场地上,锅里的粥喝完了,随时打开袋子取粮,就地取溪水如锅开煮......场地前面有几个穿着衙役服饰的人在场地里指挥灾难民排队在溪边洗净手脸,然后再领粥,分窝头,整个场地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场地里满是逃难至此的难民,捧着粥碗,吃着窝头,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

    再往前,吃完了饭的难民,陆陆续续的在接引人的指挥下,前往前面的安置点。

    这里风景如画,这里有吃有喝,这里的人们洋溢着幸福和希望。

    这里哪里是什么悲惨地狱啊!同江南其他地方相比,尤其是和近在咫尺的台州府、太平县等地方相比,这靖南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徐海等人脑海中忍不住浮现了陶渊明那首经典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这不科学啊!

    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徐海等人忍不住摇了摇头,闭上眼睛,再度睁开,入目的依然是如桃花源一样的靖南。

    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这样?!这里是靖南吗?我们是不是走错了?!

    徐海等人四目相对,顿时懵了!一个个震惊的像是木头桩子一样,楞楞的戳在原地,痴痴傻傻的看着这风景如画、粮米充足、世外桃源一样的靖南,其中最严重的是太平知县,嘴巴张的跟箱子口似的。

    东厂百户张谷一也很震惊,不过相对于徐海、太平知县等人,他相对要好很多。

    来之前,黄督公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语里也充满了暗示;再加上他对朱平安的了解,觉的事情必有蹊跷,不过也没想到,靖南情况会好的如此程度。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无法接受

    不可能!假的!都是假的!

    靖南怎么可能如此鸟语花香、岁月静好!它应该暗无天日、尸横遍野才对!

    太平知县无法接受这一切,咬着牙咳嗽了一声,很是诛心的说道:“咳咳,朱平安为了哄骗无知难民来靖南,竟然下了如此大本钱......”

    王猛、彭成和张文博闻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他们也不相信,或许说不愿相信眼前的这一幕。

    徐海和谭纶一脸严肃,神情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一幕,没有回应太平知县的话。

    张谷一斜眼扫了太平知县一眼,眼神中充满了讽刺,宛若在看一个傻逼。

    一行人在震惊与怀疑的复杂情绪中,沿着靖南平坦的官道继续前行。

    走了一里地左右,就看到了前面又有人群聚集在一个高台前,高台上有一个胥吏打扮的人拿着一个奇怪的喇叭状铁皮在喊话,声音倒是挺大,传的很远,徐海他们距离二十来米都能听得清楚,高台下有多为差役在维持秩序。

    “诸位父老乡亲,咱们靖南组织以工代赈,简单说就是只要诸位参加我们县衙工程建设,县衙给诸位发工钱,每人每天不低于二十文,都是每天现结;不用担心,老弱妇孺也可以做些洗衣做饭的轻巧活计,工钱都一样;十岁以下的孩子,生病的人,还有六十以上的老人,即便不做活也可以每天免费用膳,要是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巧活计,还能再领工钱。咱们工程区一日供应三顿饭,早饭1文钱,午餐2文钱,晚餐1文钱,量大管饱。要是想开小灶也行,就是稍贵一点,多加2文就能吃肉菜。”

    “咱们目前主要是东湖工程、城墙工程、防倭堡工程、河流清淤工程、垦荒工程、重建家园工程等六大工程,工钱都是一样的,诸位父老乡亲可以选择其一参加。选定后,报给我们下面的差役,跟着差役去相应的避洪区安置就可以了。”

    “当然,诸位来我靖南参加以工代赈,必须要遵守规矩。第一,遵守纪律,听指挥;第二,不得偷奸耍滑,一旦发现偷奸耍滑,视情况扣减工钱,若是连犯三次,无论是谁,无论何种情况,一律逐出,再不叙用。还有,到了避洪区,要讲究卫生,每日要勤洗漱,定期更换衣物,定点方便,不得随地大小便,诸位父老乡亲可不能小瞧这卫生,咱们避洪区人多,现在水患还没退,若是不讲究卫生,容易引发瘟疫,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

    高台上的胥吏持着铁皮喇叭,不耐其烦的对逃难过来的人们讲道。

    以工代赈!每日二十文工钱!守规矩,讲卫生......

    这一切对于徐海、谭纶等人来说,很新鲜,又引人深思,细品之下觉的道理无穷。

    尤其是听到讲卫生预防瘟疫的时候,徐海、谭纶等人忍不住扫了太平知县一眼。太平县建造的那个什么灾民安置区,估计就是因为忽略了此一点,才导致了瘟疫吧。话说,太平县的灾民安置区,不会是学的朱平安这避洪区吧?!只是连抄都不会抄,依葫芦画瓢,只学了一个皮毛,没学到精髓,结果惹出了瘟疫!一个为民工程,结果成了害民工程。

    太平知县本就心虚,此刻被徐海、谭纶等人一看,不由的面红耳赤。

    “咳咳,自古以来都是直接发放粮食救济百姓,以彰显朝廷恩典,朱平安竟然逼迫难民干活,吃饭还要收钱,岂不是显的我朝冷漠无情?!这不是逼迫百姓与我朝廷离心离德吗?!”

    太平知县脸红过后,出声攻讦朱平安的以工代赈政策。作为弹劾朱平安的始作俑者,他没得选择,只能在“朱黑”这条道上一路闷头走下去。

    徐海等人无人接话,便是王猛等人也没有接话。

    以工代赈其实并不是朱平安首创,《晏子春秋》便有“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的记载,宋朝时范中淹募工修寺院,也是以工代赈。只是朱平安的以工代赈比之古人,更上一层楼,无论规模还是形式都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

    太平知县攻讦朱平安推行“以工代赈”显得朝廷冷漠无情,屁股歪的太厉害。

    再往前行叁里许,便看到了热火朝天的东湖工程区。之所以知道是东湖工程区,是因为在工程区竖立着一个高大的旗杆,旗杆上垂着一个布幔,上书“东湖以工代赈工程区”,占地极大,极目远望都看不到边,粗略估算至少有一二十里,里面足足有五六万百姓在里面挖土、担土、运土......虽然人多,但是工程区一点都不乱,组织规划竟然有序。

    湖坡上间隔数十步摆着五辆马车,马车上一箱子一箱子的铜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湖区内有规划的伙房区,里面有数百妇孺儿童正在准备午餐,稻米的香味飘的好远;五六万百姓在铜钱和食物的激励下,一个个争相恐后,挥汗如雨。

    一个庞大的人工湖已经初具规模,隐约可见上下两湖之分。

    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

    与被洪灾蹂躏、挣扎绝望的其他靖南地区相比,对比鲜明,宛若天堂与地狱。

    徐海等人站在东湖边上,看着东湖里面热火朝天的场景,震撼不已。

    “朱平安挖这么大的湖泊做什么?他这是耗费钱财,滥用民力......”

    太平知县再度开口攻讦朱平安。

    “嗯,言之有理,朱平安此举颇有耗费钱财、滥用民力的嫌疑。”这一次彭成回应太平知县了,勉励的看了太平知县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对嘛,这才勉强抓到点上了。

    “老丈,请问,你们挖这么大湖做什么?”

    谭纶看到一个老汉背着一捆差经过,不由客气的拦住了老汉,好奇的问道。

    “呵呵,你们外地来的吧。你们问这竹竿湖是做什么的啊?”老汉是个健谈的,被谭纶拦住后,便放下后背的柴,用袖子擦了一把汗,笑呵呵的说道。

    “老丈真是慧眼。咦,这不是叫东湖吗?老丈怎么叫竹竿湖啊?”谭纶拱手回道。

    “呵呵,这湖官名叫东湖,不过我们私下都叫竹竿湖。我们之所以叫他竹竿湖,是因为我们知县大老爷拄着竹竿,翻山越岭,下河涉水,将我们靖南踩了三五遍,才弄清了我们靖南经常发水灾的原因,好像是地势什么的,小老儿也不懂。反正就是知县大老爷弄清楚发水灾的原因后,便选了此地,亲手用一根根竹竿为界,圈了这东湖的界线,所以我们私下称为竹竿湖。这竹竿湖能保我们靖南百年再无水患之灾呢,当汛期河水暴涨时,就开闸泄洪入湖,蓄水分洪;旱期时则将所蓄积湖水归还河流,浇灌农田......你说说我们知县大老爷是不是神了!我们老百姓啊都说要给我们知县大老爷立碑、塑像、建祠堂,感恩纪念呢。只是,我们知县大老爷怎么都不同意,我们私下说好了,等我们知县大老爷高升了,我们就给知县大老爷立碑、塑像、建祠堂,不仅我们感恩纪念,我们子孙后代也要记着我们知县大老爷的好,念着我们知县大老爷的恩情,年年祭拜。”

    老汉话语里对朱平安充满了敬意,在他眼中朱平安简直就跟神仙一个级别了。

    “什么?!还给他朱平安立碑、塑像、建祠堂?!感恩纪念,年年祭拜?!”

    太平知县、王猛等人闻言,像是吞了一只苍蝇一样膈应难受。

    有没有搞错?!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不是应该被你们唾弃诅咒吗?!怎么你们还感恩纪念上了?甚至还要给他立碑、塑像、建祠堂?!拒绝都不行?!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岂非神来之笔

    这不是我想看的!这也不是我想听的!

    我们此行是来定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罪的,不是来看以工代赈的,更不是来听一些各愚民百姓对朱平安歌功颂德的!

    他朱平安以工代赈做的好又能如何,只要抓住他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我们一样可以定他大罪,一样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等着瞧吧!

    王猛、彭成等人黑着脸,以公务在身、不可耽搁为由,提醒徐海等人继续前行,他们迫不及待要去靖南县城,收集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了!

    从东湖到靖南县城这一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流民,也没有看到一个饥民,看到的都是一片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宛若世外桃源的景象,稻田种了蔬菜,废墟上崭新的村落拔地而起,老百姓安居乐业......

    东湖工程区距离靖南县城不远,他们走了没一会就到了靖南县城。

    到了靖南北门,徐海等人发现靖南北门是刚修缮过的,不仅修补了老化、毁损的墙垣、垛墙和女儿墙,还修建敌台、箭楼,加强了防御功能。

    这是为了防备倭寇吧。

    东湖是为了解决靖南百年水患之灾,这修缮城墙则是为了防备倭寇......

    抛开德行这些因素不说,单说这以工代赈。朱平安能够将以工代赈与靖南的长治久安相结合,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还真是令人惊叹啊。

    进了靖南县城,徐海、王猛等人更是震惊。

    靖南县城内一片繁华,商铺鳞次栉比,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小摊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张张脸上尽是洋溢着恬淡惬意。

    “快看,公文!”

    太平知县激动的声音,将众人从震惊中惊醒。

    顺着太平知县激动的视线,徐海等人果然看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公文。

    近在咫尺,白纸红字,盖着鲜红的靖南知县大印,上书:兹今日起,靖南县境内每石粮食两千五百文……

    “果然是靖南界定粮价的公文!”

    看到这张大红公文,王猛等人如获至宝,禁不住心情澎湃,激动不已。

    汝甚不错!

    王猛赞赏的看了太平知县一眼,太平知县看到王猛等人赞赏的目光,禁不住激动的挺起了胸膛。

    这真是开门红,好兆头啊!才一进入靖南,就发现了朱平安的一项重要罪状。

    一扫一路走来的阴霾!

    王猛等人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翼翼的将公文撕了下来,如获至宝的收了起来。

    “我当初与刘大人弹劾朱平安,字字都是事实。”太平知县趁机为自己表功道。

    “嗯。凭此公文,本官信你。”王猛勉励的点了点头。

    “看,前面还有一张公文!”

    这时左臻眼尖,又发现了一张公文,忍不住喊了出来。

    “嗯?还真是。”王猛等人顺着看去,果然又惊喜的看到了一张界定靖南粮价的公文。

    “那边还有一张!还有那,也贴着一张!那面墙上也贴着一张......”

    还没等王猛等人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左臻发现公文的声音陆续响起。

    这怎么回事?!王猛等人懵了,怎么贴了这么多界定粮价的公文,他朱平安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罪状吗?!将公文贴的满城都是!

    “那边有一个粮铺。”太平知县发现了一个粮铺,连忙对王猛等人说道。

    果然,前面有一个开门营业的粮铺,名曰“刘记粮铺”,生意看上去很不错。

    “走,我们去看看。”王猛说着,率先向粮铺走去。

    徐海等人紧随其后,走进了这家“刘记粮铺”,店里面有三个店伙计在招待客人,看到王猛、徐海等人进店,店伙计很是热情的招呼他们。

    “店家,你们这粮怎么卖啊?”王猛进店便问道。

    “呵呵,大爷,小店这粮啊每石两千五百文。”店伙计热络的回道。

    王猛闻言,与彭成、张文博等人对视了一眼,满脸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粮铺里的售价果然是每石两千五百文!哈哈哈,我们这么多人,有吏部的,有户部的,有刑部的,有监察御史,有东厂的,可都看到听到了!

    朱平安,这下我看你还怎么狡辩!

    王猛等人禁不住一脸喜悦,此刻他们感觉胜券已经在握了。

    “不过,大爷你们今天可是来对了,今天是我们掌柜的祖母生辰,每石粮食,我们特别优惠100文。”店伙计一脸笑容的对王猛等人说道。

    “哈哈哈,伙计,你们掌柜的祖母不是昨日生辰吗,怎么今日还过?”

    店里买粮的客人闻言,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店伙计很是机智的回道,“呵呵,我们掌柜的祖母年级大了嘛,记错了也正常。”

    “哈哈哈哈......祖母能记错,你们掌柜的还能记错啊......得了,我也不与你打趣了,给我装一百斤粮食。”客人忍不住笑着说道。

    “好了爷。”店伙计颠颠儿的应声取粮。

    徐海等人也都看出来了,什么祖母生辰啊,这分明是店家在找理由降低粮价呢。

    这是怎么回事?店家怎么还主动找理由降低粮价?!

    “呵呵,几位都是外地来的吧。”看到徐海等人一脸吃惊,买粮的客人笑着对他们解惑道,“自从我们知县大老爷界定了粮价之后,各地粮商听说咱靖南粮价贵,有利可图,都来咱靖南卖粮了,咱靖南的粮铺那是越开越多,咱靖南的粮食啊越积越多。这粮铺多了粮食多了,渐渐供大于求,粮食千里迢迢运来了,总不能运回去吧,粮商为了卖粮,都想着法子降价卖粮。我估摸着啊,过几天,这粮食价格还能往下降。”

    啊?!

    还能这样?!

    徐海、谭纶等人惊呆了,台州府城还有其他郡县,现在市面上已经无粮可售了,只有黑市有少量粮食可售,可是黑市的粮价都涨上天了,台州府黑市每石粮食3500文,太平县黑市每石粮食涨到3800文了,就这种高价,黑市的粮食还是供不应求,常常断粮。可是靖南呢,靖南粮食充足,甚至充足到都搞降价销售了,粮价已经降到每石2400文了,而且还有继续降价的趋势。

    如此,回头再看朱平安界定粮食每石2500文的公文,岂不是神来之笔......

    徐海等人久久不能平静。

    台州知府谭纶甚至思考,自己回去后是不是也效仿朱平安,将台州府的粮价界定为每石2500文!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峰回路转,朱贪露尾

    徐海一行出来“刘记粮铺”,又接连暗访了三家粮铺。三家粮铺,无一例外,都在降价促销,每石粮食降价一百文左右,每一家粮铺存粮都很充足,都是敞开了售粮,甚至你买的多了,比如超过五百斤,他们还送货上门。

    靖南县城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看不到一丝洪灾的迹象,甚至比洪灾前还要繁华。因为靖南推行以工代赈,广纳各地灾民、难民,而难民、灾民参加以工代赈,手里也有了钱,他们也要衣食住行消费,带动了靖南各行业的发展,于是形成了良性互动,靖南也就呈现了繁荣景象。

    至此,徐海等人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靖南粮米充足、百姓生活稳定。

    “哼,不管怎么说,他朱平安以官府名义界定高粮价是不争的事实!”

    王猛无视靖南粮米充足、百姓生活稳定的事实,哼了一声,冷笑道。

    “然也。徐大人,王大人,我们接下来,不如寻几个粮铺掌柜问话,看看朱平安有无向他们索贿,或他们有没有向朱平安行贿,以此判断朱平安是否与粮商勾结?他以公文界定高粮价,是否与粮商之间存在利益输送?”

    张文博点了点头,不仅完全赞同王猛的结论,还拱手向徐海建议道。

    “我看这家‘杨记粮行’规模颇大,靖南粮铺无出其右者,若是朱平安与粮商勾结的话,这一家粮铺绝无可能置身事外。不如,就从这家开始吧。”

    浙江道监察御史彭成指了指前面不远的杨记粮铺,对徐海等人说道。

    彭成他们三人一唱一和,引导靖南调查组前去杨记粮铺进行调查。

    若要查清事实真相,讯问粮铺掌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徐海微微点了点头。

    于是,一行进入杨记粮铺。

    “几位客官,里面请,小店粮米充足.....”粮铺的活计热情的上来招呼。

    “去叫你们掌柜来。”王猛不耐烦的打断他。

    “呵呵,客官您要买粮,找我们就可以了,找我们掌柜的做什么?”

    店伙计一脸无语的笑道。

    张文博见王猛要表露身份以势压人,不由上前一步,拉了下王猛的袖子,凑到他耳边小声道,“人多眼杂,不宜暴露我们的身份,省的打草惊蛇。”

    言毕,张文博又扭头对店伙计说道,“我们有一桩大生意与你们掌柜的谈。”

    大生意来了?!店伙计一脸高兴,颠颠儿的进去通知他们掌柜的去了。

    “不知贵客登门,未能远迎,还请勿怪。”听到大生意上门,杨掌柜自然不会怠慢,很快便出来,热情的将徐海一行请进了内室落座,令人奉上茶点水果。

    “不知几位贵客,欲购粮米几何啊?”客套之后,杨掌柜轻声问道。

    “掌柜的,且不急。我来问你,靖南知县朱平安是否向你索过贿?或者说你有没有向靖南知县朱平安行过贿送过礼?”王猛直奔主题。

    “嗯?几位贵客不是来买粮的?”杨掌柜闻言,脸色不由拉了下来。

    “我问你答!且说有没有?”王猛目光冷冷的看着杨掌柜,不耐烦的问。

    王猛做官日久,身上自有一股官威,杨掌柜虽然心里一团火气,但他经商这么久,眼力劲还是有的,直觉告诉他面前这些人是他惹不起的,于是只好深吸了一口气,压下了火气,淡淡的回道,“没有,都没有。”

    没有?!

    这不是我想听到的,王猛拉下了脸,语气不善的对他说道,“再问你一遍,有没有?不要撒谎,不然后果不是你一个小小的粮商可以承受的!”

    “是真没有!”杨掌柜苦笑着说道。

    “嗯?!看好了,我乃户部主事王猛,这位是吏部郎中徐大人,这位是刑部张大人,这位是彭御史,这位是东厂张百户,这位是台州知府谭纶,这位是太平知县......我等奉圣上之命,前来调查靖南知县朱平安哄抬粮价、贪腐一案。你若是敢撒谎的话,那便是诛九族的欺君之罪!”

    王猛黑了脸,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伸到杨掌柜脸前,直接向杨掌柜摊牌。

    彭成等人也都配合的掏出令牌,亮明身份。

    户部!刑部!吏部!还有东厂!杨掌柜吓的脸色惨白,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他再牛也是一个小县的粮商而已,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忙不迭的跪到地上,磕头不止,颤声说道:“是是,草民绝不敢隐瞒诸位大人。”

    东厂的人都在,我哪里敢隐瞒啊!杨掌柜跪在地上,吓的魂不附体。

    “本官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靖南知县朱平安是否向你索过贿?!或者你是否向靖南知县朱平安行过贿送过礼?!仔细想清楚了再回答!”

    王猛很满意杨掌柜的反应,趁势再次向杨掌柜问道。

    “没有,真没有。”杨掌柜跪在地上,苦着一张脸回道。

    “嗯?!”王猛一脸冰冷,目光不善的盯着杨掌柜,对他的回答很是不满。

    “是真的没有。东厂的官爷也在此,草民岂敢欺瞒。县尊界定粮价后,我们也想过送礼给县尊,也试过给县尊送礼,不过县尊严辞拒绝了,县尊言他界定粮价乃是一心为公,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杨掌柜慌忙回道。

    嗯?!

    朱平安他界定粮价,还真特娘的一心为公、并非私利?!

    王猛脸色黑如锅底。

    徐海闻言,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在心中对朱平安的评价,又上调了几分。

    谭纶脸色又轻松了几分,他对于这个结果是乐于相见的。太平知县越权上报朱平安勾结粮商贪腐,自己这个上官未能及时处置朱平安,是有一定责任的,虽然王猛等人表态不追究,但是毕竟是一个隐患。现在,朱平安清白的话,不仅隐患消了,他这个上官当时未处理朱平安,反而显的很英明。

    “尔可想清楚了?!若有丝毫隐瞒,尔头不保不说,妻儿老小也跟着遭殃......”张文博目光冷冷的看着杨掌柜,威胁味儿十足的说道。

    “确实没有。”杨掌柜点了点,继而又有几分迟疑的说道“不过......”

    不过!!!

    王猛闻言大喜,我喜欢“不过”这个转折词,一有“不过”,意思可就反了。

    “不过什么,快说!”王猛、张文博等人一脸惊喜的,急不可耐的催促道。

    “不过,县尊有问我等‘方今靖南遭遇严重洪灾,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可愿为靖南灾民捐赠善款?!’”杨掌柜不敢有丝毫隐瞒的说道。

    “哈哈哈......好一个可愿为靖南灾民捐赠善款......”

    王猛、张文博等人闻言,相视一眼,忍不住高兴的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峰回路转啊!

    善!

    朱平安小儿,还真是奸诈狡猾,竟然想出这么一个变相贪腐的法子!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遇到我等老猎手,任你朱平安这只小狐狸再奸诈狡猾,也无所遁形!狐狸尾巴被我们抓住了吧!

    王蒙等人此刻的欣喜,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徐海脸色一黑,在心里面默默的将给朱平安调上去的评分,又给扣了下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40/ 第一时间欣赏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朱郎才尽所写的《寒门崛起》为转载作品,寒门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寒门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寒门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寒门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寒门崛起介绍:
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回到了明朝中叶,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
木讷父亲泼辣娘,一水的极品亲戚,农家小院是非不少。好在,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四书五经八股文,专业也对口,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
国力上升垂拱而治;
法纪松弛,官纪慵散;
有几只奸臣,也闹点倭寇;
但总体上可以说,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
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
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
寒门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寒门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寒门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