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崛起之第三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大罗罗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5章 日本的选择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巨大的水上飞机从日本首都东京的空中掠过,这是为了向德意志帝国未来的盟友展现实力——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拥有12台马力强劲的引擎,能够以超过200公里的时速飞行。这架飞机在1928年完全可以用“工业化奇迹”来形容。它的出现,顿时就引来了无数注视的目光,连昭和天皇也在枢密顾问官斋藤实海军大将的陪同下登上了赤坂离宫(这是一座西式宫殿)的阳台。

    “真大啊,比5月10日来袭的苏联飞机还要大,是吗?”昭和天皇几年前去过德国,还在德国接见了一群在欧洲国家当武官的少壮派军官。那时的德国正是战败后最悲惨的时候,但还是让天皇感觉到了德国工业实力的强大。德国的汽车、铁路、飞机和鲁尔区规模宏大的工厂,都远远不是日本能够相比的。

    “是的,陛下。”上了年纪,曾经担任过驻美国的武官,还参加过海军裁军会议的斋藤是性格温厚笃实的海军大将,也是“条约派”(主张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反对盲目扩充军备)的支持者。

    “实际上苏联人用来威胁我们的轰炸机也是德国人提供的……”斋藤实海军大将用温和的语调告诉天皇,“我们在德国的武官报告,德国人以散件出口的方式向苏联提供了至少200架(这个数字被扩大了)j.28,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轰炸型的。”

    “200架!”天皇倒吸口凉气,现在日本没有一架战斗机能对付这种苏联轰炸机,要是有200架。这苏联莫非真的惹不起了?

    “可这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天皇低声嘀咕。

    “是的,陛下,”斋藤实说,“但是没有人会去追究。”

    “为什么?”

    “因为目前欧洲的形势非常复杂,协约国已经四分五裂。英国和德国关系密切,意大利也得益于‘实物赔偿’。因此会支持德国,美国则奉行孤立,不愿意过多干涉欧洲。而波兰因为苏联和德国同时崛起,也在寻求改善和德国的关系,以避免三线开战(还有一个波罗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是没有力量单独去追究德国违反条约的行为。而且法国自身也有一股力量在寻求和德国改善关系……”

    天皇追问:“那么说,我们如果和德国人展开军事合作,英美也不会干涉?”

    “美国可能会过问,”斋藤实回答。“但是他们又能拿德国怎么样?又能拿我们日本怎么样?”

    ……

    这个时候,赫斯曼也正从空中俯瞰东京。这个城市点缀着一些漂亮的公园和古老的寺庙,以及几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余就是大片大片的贫民窟,都是些低矮的火柴盒似的木头房子和崭新的西式建筑——这些西式建筑并不都是新建的,而是在几年前的大地震后修复过的。

    那场地震,还有之前的西伯利亚干涉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巨大,但是这个勤奋工作而且又先一步他们的亚洲邻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日本。在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后已经恢复了元气。

    可是就在此时,这个国家却突然发现自己再一次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

    “将军。我们的盟友正处在一个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头。”飞机往横须贺军港而去的时候,赫斯曼将目光从东京杂乱破旧的市区收回,看着卡尔.豪斯霍费尔。

    “他们要么选择南下,要么选择西进!”赫斯曼斟酌着说,“他们的邻国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真正强大的政权,假以时日。将是能够将两亿人团结起来的政府。日本如果选择西进,那么就必须立即动手,否则就会失去机会。

    如果他们选择南下,那么他们就必须和中国的新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他们的选择,对我们而言也是异常关键的!”

    “武汉的国民政府……”卡尔.豪斯霍费尔微微摇头。“的确是个麻烦啊!”

    武汉国民政府的确麻烦,在北伐途中因为许多激进政策让列强非常讨厌。还因为广州、上海、厦门、九江和武汉的租界和列强起了直接的冲突,收回了一些租界,也因此引来了列强的干涉——当然,大部分列强现在顾不了中国,不可能往中国派出庞大的干涉军。只有日本有这个能力,而且他们也向上海和徐州派出了军队!同时还封锁了中国南方沿海,对进出的各国商船进行检查,以防军火输入。

    不过现在和“卡尔.马克思”号、“巴黎公社”号一同前来的苏联舰队中就有多达三十二艘运输船,估计都满载军火!如果让这三十二船军火落入武汉政府之手,日本再想干涉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日本才会提出要拦截苏联舰队,但是“tb快递”的出现又让他们萌生了怯意。现在毕竟是1928年,不是1941年,日本还没有那么疯狂。

    可是日本一旦错过眼前的“历史机遇”,可能就永远无法入侵中国!因为武汉国民政府在北伐受挫后,宣布将会在自己的辖区——基本上是淮河以南地区,目前不包括四川和云贵,也不包括上海市区——展开为期1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目标是实现“耕者有其田”。

    一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个武汉政府对民众的控制和动员力将会大大提升!到时候武汉政府将会是难以撼动的敌人!

    “他们是个麻烦!”赫斯曼笑着点点头,“一个拥有2亿人口的大麻烦!如果日本人在最近几年不下决心打一场举国之战。那么他们就只能放弃西进,而选择南下了。所以这个大麻烦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好事。”

    赫斯曼当然希望日本早点放弃征服中国,好一心一意准备南下——如果排除9.18事变给日本带去巨大收益,他们在8年侵华战争中的收益绝对是个巨大的负数。而在这个时空,日本人如果还想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战争,那很有可能直接掉进一个再也出不来的大坑。

    “所以日本必须在1938年前做出选择?”卡尔.豪斯霍费尔理解赫斯曼的意思。

    如果再给武汉国民政府10年时间,他们不仅会完成土改,还会建立起一个可以维持几百万轻步兵作战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能用铁腕完成土地改革的政府,做到这一点根本不困难。

    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内还拥有多达20亿盎司以上的白银,只要完成一次货币改革,政府就能收集到海量的银币,足够从国外购买上亿美元(相当于4.2亿马克)价值的机器设备。

    到时候日本再无可能征服中国了,况且现在的武汉政府还拥有苏联这样的外援……

    这时赫斯曼感觉到飞机突然一震,他看了眼窗外,飞机已经在横滨港的海面上滑行了。很快,他就要见到日本朋友了。

    “不,我们不能让他们拖到1930年才做出选择!”赫斯曼看着横须贺港口的西洋建筑和数十艘大小船只,淡淡地道,“我要他们在几天之内就做出选择!如果他们想要征服中国,那我立即就离开日本……就让日本人掉进中国这个泥潭,他们亚洲人的事情我不管!

    如果他们放弃征服中国,那么我就会让亨克尔公司(1922年建立的飞机公司,规模不能和福克、容克相比,但是赫斯曼决定要扶植一下亨克尔)和日本合作,教会他们制造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实际上,赫斯曼的政策是在逼日本人放弃西进——历史上的蒋记国民政府都抵抗了日本整整八年。现在换成了武汉政府的几百万土改兵,日本人要陷进去就没有什么太平洋战争了。德国和日本还合作个啥?

    而要没有日本帮忙,赫斯曼想要打倒美帝国主义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

    这是350票的加更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66章 日德合作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你们的情报不准确,俄国人不止拥有200架可以轰炸东京的tb-2重型轰炸机,他们实际上拥有更多的tb-2。因为容克公司的j.28大型运输机就是和苏联民航总局合作开发的。苏联人的飞机制造厂里面也有j.28的生产线,全套德国设备,非常之先进!

    另外,他们虽然还生产不出880匹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已经购入了1000台,而且还预订了bmw公司即将投产(实际上还没有定型)的14缸空冷发动机,那种发动机拥有超过1200匹马力的强劲动力,可以让tb-2的速度和载弹量进一步提升……”

    在横须贺镇守府的海军俱乐部里面,赫斯曼这个时候正在用英语说着吓唬小日本的话——被他吓唬的是既有日本的陆军精英,也有他们的海军精英。

    前来横须贺迎接“德国朋友”的陆军军官有两位,其中一位还是卡尔.豪斯霍费尔在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时的学生。长了一张又大又方的面孔和两只很小的眼睛的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局长杉山元少将——他是日本陆军里面少有的对航空兵作用有深刻认识的将领,曾经担任过航空大队队长和军务局首任航空课长。

    而另一位日本陆军军官则是个瘦子,戴着一副小圆眼镜,留着八字小胡子。他也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名叫永田铁山,军衔是大佐。他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统制派带头大哥,9.18事件的幕后黑手。现在此人担任着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课长。

    日本的海军同样派了两个将佐前来迎接赫斯曼和卡尔.豪斯霍费尔。其中一人是日本海军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少将。长得其貌不扬,有点像只人形老鼠,他在历史上也没有太大的名气。至少和那位陪同他前来的长相端正的日本海军大佐相比,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这位海军大佐名叫山本五十六!

    “1200匹马力?你们怎么会把这样先进的发动机卖给苏联?就不怕引火烧身吗?”

    山本五十六突然开口,打断了赫斯曼的话。他本来不应该出现在今天的会谈现场,因为他现在担任着一艘巡洋舰的舰长。而这艘巡洋舰正好停泊在横须贺军港。他在自己的巡洋舰上目睹了巨大的do-x飞机从天而降。然后就去打听这架大飞机的来历,知道了德**方一个代表团前来访问,还有可能讨论技术合作的问题。这才找了高桥三吉少将,得到了出席会谈的机会。

    “我们必须要给,”赫斯曼看了一眼山本,微微一笑,“因为我们需要苏联的石油、木材、粮食和各种有色金属。那是我们德国能够履行《凯恩斯计划》,并且还能让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说的是大实话,没有苏联的原材料。德国根本无法履行《凯恩斯计划》中规定的赔偿品交付义务。而且德国经济本身对原材料的消耗也与日俱增,如果没有苏联源源不断提供廉价原料,德国就必须使用黄金和外汇去购买,这样就会造成资金从德国大量流出——由于德国是没有货币发行权的,大量资金流出的后果将是严重通缩。

    “上校先生,”永田铁山皱着眉头发问,“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们德国的经济其实非常依赖苏联……”

    赫斯曼瞥了他一眼。认真地点点头,“对!”然后他沉默了一下。用无奈的口气说,“这是《凡尔赛条约》造成的,如果苏联中断原材料供应,德国经济会在几个月内崩溃。”

    重要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其实早就在进行了,但是《凯恩斯计划》不过实行了四年多,之前德国因为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无力进行储备。因此储备的物资还是太少,最多只能维持和平时期10个月的消耗。

    “永田大佐,”赫斯曼接着往下说,“所以我们的合作必须是苏联能够接受的!如果局势到了必须要在日本和苏联之间做出选择,那么我们只能选择苏联……我并不是指德国有可能和日本开战。而是指我们不能和你们进行任何技术上的交流合作,而且还必须向苏联提供先进的飞机发动机、铝合金材料和高质量的航空燃料,直到他们打败你们。”

    也就是说德国的强大的航空工业将会在日苏发生冲突时成为苏联的兵工厂!

    永田铁山和杉山元听了这话都脸色一阴。现在中国发生的变化,已经让日本看到了失去在华利益的可能性。对于永田铁山这样视满蒙为日本生命线的日本军头而言,动用军事手段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可是苏联现在的表现却出人预料的强硬!似乎已经准备动用战争手段来保护他们“扶植”的武汉国民政府。

    本来永田一派希望通过和德国合作,得到先进的战斗机以对抗苏联轰炸机的威胁。这在永田等人看来没有多大难度。日本可以拿出黄金美元购买德国的发动机和战斗机设计,然后在日本本土组装出战斗机。

    可是谁也没想到,德国派来的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在会面开始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告诉他们德国会在日苏冲突中支持苏联!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苏联已经让日本难以应付,要再加上德国。那还不是几百上千架tb-2每天光临东京扔炸弹啊。

    “可苏联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国家啊!”山本五十六皱着眉头说,“西方世界会允许它将布尔什维克主义扩散到亚洲吗?”

    “山本大佐,”赫斯曼带着点嘲讽微笑了一下,“您这话应该去和美国人说,没有他们,苏维埃政权早就不复存在了。”

    山本一时语塞。他知道赫斯曼说的是什么事儿——几年前如果不是现在的美国人组织什么“救济委员会”援助了苏联大量的食物,布尔什维克的统治说不定早就结束了。而且,在美国人救济苏联的同时,他们还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从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撤军。

    “难道德国和日本之间,真的没有展开合作的余地?”日本海军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少将发问。

    “合作的余地当然有,”赫斯曼咧嘴一笑,强调了“有”这个单词。“只要日苏不起冲突,我们就能向你们输出航空、造船、钢铁、机械、化工等各方面的技术和机器设备。而且我们还可以接受丝绸和中国东北的大豆作为货款。”

    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又是粮食和饲料,德国是非常需要的。而丝绸虽然没有大豆重要,但是德国的消费量也不少。现在赫斯曼允许日本以这两样付账,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他认为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益还能保持很久,因为苏联对武汉政府的支持力度其实是有限的;第二、他认为德日合作存在巨大空间,大到了日本手中的黄金、外汇储备不足以进行支付的地步。

    永田铁山和山本五十六也听出了赫斯曼话中的含义。永田问:“上校先生,您认为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队在短期内不会占领满洲?”

    “不会,”赫斯曼的回答非常肯定。“但那是早晚的事情!你们要么明天就决定向上海派出更多军队……那样的话,我和豪斯霍费尔将军立即去莫斯科谈大买卖,斯大林要什么飞机我们都得给!要么你们就放弃进攻打算,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政府将会完成对两亿人口的整合,还会升级他们的汉阳铁厂和兵工厂,苏联会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赫斯曼在威胁日本人!

    不过这种威胁也是为了日本人着想,放着广阔的南洋和澳大利亚不去夺取,窝在东亚和中国能打出什么名堂?而且现在的武汉国民政府也不是历史上的南京国民政府。

    历史上的南京国民政府不仅没有庞大的基层,无力推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化,而且还在外交上非常孤立。根本不会有一艘苏联航空母舰和一艘苏联战列舰从黑海赶来力挺!

    这样的海上武力如果停留在上海黄浦江上,除了日本海军之外任何一家列强在远东的海上力量都是不足以对抗的。而且这个时空的德国,因为对苏联原材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也有储存战备物资的原因),也不得不在苏日发生冲突时支持苏联。

    “上校,您确定武汉国民政府不会在短期内进犯北支?”永田铁山放缓了语气,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赫斯曼,“这是您个人的看法,还是武汉国民政府通过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赫斯曼和身边的卡尔.豪斯霍费尔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豪斯霍费尔笑道:“这仅仅是我们的一个和平建议……你们或许可以和武汉政府达成一个为期数年,能使你们同武汉政府还有苏联保持和平的协议。以我们对苏联的了解,这样的和平也是他们愿意接受的。这样,我们之间的合作就能够进行了。“

    ————

    400张月票的加更奉上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67章 四海皆兄弟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所谓的“大陆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对外政策,甚至是国策的重中之重!就在赫斯曼到访日本的一年前,大约就是国民政府取得北伐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召开过名为“东方会议”的重要国策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当然,由于中国国民政府的构成和历史上大不相同,对日本在华利益的威胁也更大。因而这一份《对华政策纲领》和历史上的那一份也是不一样的。

    这份纲领不仅提出了“蒙满特殊论”。而且还确定了坚定支持“北京合法政府”和打击“武汉政权”的政策。不仅向奉系军阀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派出了大量的军事顾问,而且还出动海军对国民政府所控制的港口进行“禁运检查”,禁止一切武器装备和军工相关设备落入国民政府之手。此外,田中内阁还向山东和上海派出了军队——因为日本的战争威胁,武汉国民政府暂时停止了北伐,同时将工作重点转向了土地改革。

    但是出乎田中义一的预料,在武汉国民政府“屈服”的同时,苏联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却大摇大摆向太平洋开来了。

    而在日本进一步威胁要“阻拦”苏联舰队靠近中国后。苏联的重型轰炸机群就隔三差五来日本领空一日游了!

    到了1928年7月,原本被田中义一寄予厚望的德**事代表团,又非常干脆地告诉日本:德国只能支持苏联,如果苏日发生冲突,斯大林要多少重型轰炸机,德国就给多少!而且不会向日本提供任何帮助……

    而日本的传统盟友英国(现在已经不是盟友了)。倒是愿意出售一些先进的战斗机和飞机发动机给日本。但英国政府同时也明确表示:一旦苏日开战,大英帝国将恪守中立,而且是真正的中立!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支持日本的情况,现在是不会发生的。

    这就意味着英国政府不会帮助日本筹集军费,日本需要进口的武器装备都必须实行“现金结算和运输自理”。

    一边是俄德协同,一边是日本孤军奋战。第二次日俄战争还没有开始。日本帝国就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了。

    而1928年7月20日的御前五相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首相田中义一站起身,冲着御座上脸色铁青的天皇鞠了一躬,然后开始发言:“诸君,现在我帝国,实已面临几十年所未有之困难关头……”他苦苦皱了下眉头,缓缓地说,“支那武汉政权已对帝国之在华利益构成重大威胁,所以在《对华政策纲领》之中。提议出兵干涉,借以控制北支,确保帝国满蒙生命线,遏制或摧毁支那武汉政权。”

    田中在这里停住了口,眼神里面饱含的都是痛苦,脸上的肌肉都在微微颤抖。“但是赤俄之重型轰炸机连日犯我领空,已然对帝都东京构成严重威胁。而我之陆海军航空兵由于战机陈旧落后,实无力以拦截。若再贸然推行《对华政策纲领》。恐怕会危及国家之根本!”他点头示意陆军大臣白川义则,“白川君。烦请你说明一下赤俄轰炸机对帝国的威胁情况和陆军航空兵的状况。”

    表情苦恼,个子矮小的陆相白川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向御座上的天皇鞠躬行礼,刚想要说话,裕仁天皇含糊不清的声音就先说了起来。

    “赤俄轰炸机和陆海军航空兵之状况,朕已知晓。诸卿还是说一下对策吧。”

    裕仁和他那位有脑残病的老爹大正天皇是不一样的,不会在御前会议上不发一言装木偶,对政治问题更是表现出了异常的热情。

    “陛下,陆海军目前正在加紧研究防空对策。”田中义一接过问题,“并且同德国和英国进行了接触。英国方面已经同意出售新式战机和发动机……”

    天皇追问:“英国的新式战机什么时候能到位,他们的发动机性能如何?能和赤俄使用的德国发动机相比吗?”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了,田中义一根本回答不上,只能看看海军大臣冈田启介。冈田比田中小四岁,又是西化的海军出生,对外国兵器发展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他起身回答说:“陛下,目前世界上的航空发动机是分液体冷却和气体冷却两种路线的。英国在液体冷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德国在气体冷却领域拥有领先。”

    “哦,那么帝国可以引进英国液体冷却发动机吗?”天皇问。

    这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好在冈田启介早就做了功课,咨询了三菱公司和中岛公司的专家。

    “可以引进,但是困难非常之大,”冈田回答,“由于液冷式发动机结构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极高,引进具有一定困难。而且,英国还有技术出口限制。是不可能转让最先进之技术的……”他顿了一下,随后亮明观点,“因此海军倾向于和德国进行合作。”

    听到这个意见,天皇愣了下,他打小就知道日本海军比较亲英的。

    他看着冈田,冈田接着说:“德国不仅愿意提供大功率空冷发动机之技术,还愿意同我们合作开发新式之战机和军舰。愿意提供苏联航空母舰之全部技术图纸,派出工程师帮助我们开发新式航空母舰以及其他海军主力舰,合作开发大功率船用推进设备。

    另外,德国还愿意出售包括大型水压机,超大型热轧机,大型酸性平炉在内对造船业极为关键之设备……而这些都是英国和美国不愿意出售的。

    而且,德国在过去几年,已经成功提升了苏联和意大利的重工业水平。因此海军相信,德国人是真正准备向日本转让关键之技术的。”

    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大功率船用发动机和大型水压机这些东西,别说在20年代,就是在21世纪也是“国之重器”。想要获取这些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而赫斯曼现在却同意“敞开”向日本转让!

    这也就难怪冈田启介和日本海军会动心了。

    裕仁天皇又将目光转向田中义一,因为他也知道德国人不会无条件向日本提供那么多好东西的。

    “陛下,德国要求我帝国放弃《对华政策纲领》,同支那武汉政府保持和睦至少5年。否则,德国出于维持与赤俄易货贸易关系之考虑,只能在未来之俄日冲突中全面支持赤俄……”

    这才是田中义一召开今次御前五相会议的目的!

    天皇问:“若是坚持贯彻《对华政策纲领》,帝国可有把握战胜?”

    “确有把握,”田中义一回答。“只是代价相当沉重!”

    一艘苏联航母加上一艘过时的战列舰再加几条老旧的巡洋舰、驱逐舰,当然对付不了强大的日本海军。而武汉政府虽然能依靠其庞大的基层力量动员起数百万计的士兵打一场人民战争,但是毕竟没有足够的武器去装备他们。

    所以日本只要肯付出代价——每天有几百架次tb-2来东京一日游再顺便丢个几百吨一千吨炸弹什么的——还是可以摧毁武汉政权的。

    昭和天皇接着问:“那么同支那武汉政府保持和睦至少数年又是什么意思?是要坐视武汉政府统一支那吗?”

    “并非如此,据德国方面所透露,赤俄目前只希望保持武汉政府对淮河以南之统治。我帝国在满洲、华北之利益不受影响。但是武汉政权与北京之奉系政权迥然不同,乃是奋发激进之革命政府,且有赤俄之援助。若假时日,必然崛起,北京之奉系政权绝非其对手,届时即便我帝国直接介入支那内战,恐怕也无必胜之把握,还极有可能引发帝国与赤俄之决战。因而数年和睦,虽可充实国力,保全帝国之根本,但也是养虎贻患。臣等实在难以决断……”

    果然是左也不好,右也不是!裕仁天皇扫了眼满面愁容的内阁五相和一票重臣。突然吸了口气,用悠长而含糊的语调说道:“四海皆兄弟,相煎何太急。”

    然后天皇就从自己的御座上起身,在内大臣和侍从的陪同下扬长离去。而在场的大臣和重臣们,都已经明白了裕仁天皇的意思——用一首含糊有歧义的和歌表达意愿,是日本国内政治的特色,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上位者可以推卸责任。

    裕仁说“四海皆兄弟”这话是有特殊意义的。在明治天皇决心发动日俄战争时就说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何故无事起仇波”。所以“四海皆兄弟”要表达的意思是想打。而“相煎何太急”的意思则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现在不是时候,将来有机会再打,数年和睦就能让武汉政府变成老虎?天皇大人才不相信呢。而且武汉政府的控制区也不是日本的生命线,犯不着为此招来那么多tb快递吧?等到日本有了足够的空中力量......

    ————

    第450票的加更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68章 萧条来了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四海皆兄弟,相煎何太急?”施莱彻尔少将一边往杯子里倒啤酒,一边念叨着昭和天皇的打油诗。当然是在念德语译文。“相煎是什么意思?”

    “就是相互残杀的意思。”赫斯曼伸手从施莱彻尔手中接过啤酒,同时笑着解释。

    他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了远东之行,还带回了一份《德日工业技术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将向日本转让航空、造船、冶金、化工等诸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而且还会指定亨克尔公司和凯撒大帝造船厂去同日本联合开发新型军用飞机、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以及驱逐舰。

    在这份《德日工业技术合作协议》之中还有一些秘密的条款,是关于日德海军合作的。德国将会从1929年起,派出军官和飞行员参与日本舰队的训练,而且还会向日本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派出航空专业的留学生。也就是说,德国将要向日本学习海军航空兵方面的专业知识。

    “你仿佛对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很热心。”

    施莱彻尔又给自己倒了杯啤酒,然后在赫斯曼身边的一把圈椅上坐了下来,两人现在都在施莱彻尔位于夏洛腾堡区的家里面。这里和赫斯曼的家距离不远,所以两家人经常往来。

    今天赫斯曼就是和刚刚生了个儿子(起名莱茵哈特)的克洛伊一块儿过来的,克洛伊现在陪着施莱彻尔的妻子在厨房里摆弄晚餐。两个男人就在阳台上喝啤酒聊天。

    “因为海军航空兵将是决定未来海战胜负的关键力量,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举行了很多次相关的试验和演习。即便使用经过改装的中型轰炸机投放鱼雷,都有模拟击沉战列舰的记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和日本人一起搞海航?我们自己不是已经有了可以击沉战列舰的鱼雷轰炸机了吗?”

    施莱彻尔说的中型轰炸机是用容克公司的三发运输机为基础开发的岸基轰炸机。波罗的防卫军的空军装备了24架。

    “库尔特,那是不够的,”赫斯曼喝了口酒,“我们没有大海军,根本不可能模拟大规模的舰机交战……你知道的,新的战术必须通过接近于真实情况的演练进行验证、改进和探索。而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无法总结和探索出最有效的航海战术。”

    在赫斯曼知道的历史中,德国空军在对舰作战中并没有取得什么辉煌战果,除了没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海空作战的飞机,大概就是战术运用上的问题了。

    相比之下,日本人在这方面要远远领先。在1941年12月8日-10日的马来海战中。日本人动用59架双发的九六式陆攻和26架双发的一式陆攻,从西贡起飞长途奔袭,花了两个小时,付出了3架坠机,27架受损。21人阵亡的轻微代价就干翻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而在二战时期,德国空军手中或许没有可以和零战相比的大航程战斗机。但是性能超过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的中型轰炸机那可多的是。可就是打不出马来海战这样的战役,问题自然是出在训练和战术之上。

    所以赫斯曼并没有完全信任还在萌芽中的德国海军航空兵,而是全力推动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合作,希望能学会日本人炸船的本事。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端着酒杯在阳台上走了几步,“库尔特,现在经济已经开始出问题了。就像我之前预料的那样。而要解决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打仗!

    陆军和空军,我是非常放心的。我们在这方面积累很多,而且这两个军种的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但是海军……我们不可能在10年之内重建公海舰队。而且我们已经有10年没有建造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重巡洋舰了,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后。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另辟蹊径,在海军航空兵领域取得突破。”

    说完这番话,赫斯曼就在阳台的栏杆边站定了。若有所思地看着外面。

    房子外面的街道上非常冷清,甚至给人萧条的感觉。进入1928年秋天后,德国的经济就开始遭遇寒流了。

    萧条的原因和历史上仿佛,都是由于美国经济日趋繁荣而吸走资金造成的。另外,德国经济本身也遭遇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凯恩斯计划》面临修改。

    在英镑遭遇了6月、7月的“挤兑”危机,不得不接受了美国的贷款支援后。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三国就开始联手就《凯恩斯计划》修改的问题,向德国施加压力。希望减少“实物赔偿品”至每年一亿英镑,同时再每年支付一亿英镑的现金赔偿(支付英镑、黄金、美元皆可)。

    英法比三国提出的要求当然是有商量余地的,现在的德国可不是1923年的德国。特别是日本遭遇“露机来袭事件”后,全世界都知道了德国航空工业拥有巨大的军事潜力!

    如果法国、比利时想再次入侵鲁尔区,很有可能会有“tb特快”去访问巴黎和布鲁塞尔……实际上对于tb-2这种基于最先进的民航飞机技术而开发的轰炸机,别说日本没办法防御,换上法兰西这样“航空强国”一样没辙。

    这是因为20年代各国(不包括德国和苏联)的军用飞机开发都陷入了保守主义的思维之中。最先进的技术并不首先运用在军用飞机上,而是在民航飞机上首先使用。在通常情况下英美法等国的军用飞机技术都要比民用飞机落后一代。

    别说是把心思都放在修防线的法国,就连非常重视空军的意呆利,现在也是慢腾腾的双翼飞机的天下,领袖最先进的cr.20比起日本的三式舰战在速度也强不了太多。一样追不上装备了四台880匹马力空冷发动机的tb-2,更别说很快就要出现的装备了1200匹马力发动机的tb-2改进型了。

    而且,现在英法比三国都面临资金飞速流向美国的难题,要是再有“tb特快”访问巴黎和法比攻打鲁尔区。那么资金只会更快的流向美国!

    可是金融市场是个听风就是雨的地方,华尔街那边股票天天涨,钞票再好赚不过了,谁还肯留在德国提心吊胆?因此,英法比修改《凯恩斯计划》的提议才一出来,德国和法国的股票市场就跌得一塌糊涂,资金潮水般的抽离。

    这样的情况法国还好应付,大不了让法郎再跌一点。可是德国没有货币主权,必须根据帝国银行里面英镑的多寡来刷马克。资金(英镑)流出,就必须减少马克!

    而了解金融和货币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一个国家经济非常活跃的时候,基础货币(央行发行的货币)在银行系统运转速度很快,会产生一个“乘数效应”。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德国帝国银行刷了一马克,在德国的市场上就会多出两到三马克的流动资金。

    德国帝国银行收回一马克,德国国内的流动资金同样也会减少两到三马克。所以资金大量流出德国,顿时就给正在高速运行的德国经济列车来了下急刹。

    德国帝国银行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马克利率来挽留资金,但是高利率又抑制了投资的冲动,经济局势非但没有好转,而是变得更加严峻了。

    经济一出问题,本来被掩盖起来的“阶级矛盾”又开始有了抬头的迹象——虽然这个时空“魏玛繁荣期”比历史上要长,经济增长也比历史上要强劲许多。

    但是超级通货膨胀毕竟只过去四年多,在那场灾难中沦为无产者的人们,在短短的四年中还不足以重新积累起财富,以提升自己的阶级。

    因而,如今的德国仍然是无产者占绝大多数。他们对大萧条的承受能力是非常之低的。

    “库尔特,路德维希,希特勒先生和施特拉塞先生到了。”施莱彻尔妻子的声音这时从房间里面传了出来。

    今天赫斯曼到施莱彻尔家中,就是要同纳粹党的两个领袖希特勒和施特拉塞见面的——需要提一下的是,施特拉塞其实也是史塔西的合作通报者。他和赫斯曼同年,大学毕业,战前是个收入不错的药剂师。在战争中作战勇敢,从士兵一路晋升到中尉,也得到过一级铁十字勋章。

    和光棍一条的希特勒相比,有家有口的施特拉塞显然更容易控制。而且通过和施特拉塞和其兄弟(奥托.施特拉塞)的接触,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发现,他们的观点虽然更加激进,但实际上却是优柔寡断的人物,一点都不危险。

    所以施莱彻尔就生出了用施特拉塞取代希特勒的心思,向其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帮助他建立起了一个可以对抗希特勒的派别。

    ————

    第500票加更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69章 机会要来了

    “阿道夫,格里戈尔,快请进吧。”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一块下了楼,站在门口迎接来访的希特勒和施特拉塞。

    和希特勒相比,施特拉塞看着更像一个领袖人物,躯干魁梧,长相也端正。和他握手的时候,赫斯曼发现他的手劲儿很大。

    “上校,听说你去了趟日本和中国?”施特拉塞用洪亮的嗓门问。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又说:“那您可错过了欧洲这里的好戏。”

    他指得是正在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这些蛀虫正在把钱从德国人民手中拿走!”他咬着牙,“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否则1923年的灾难就会重演。”

    这个话在竞选演说时讲倒是挺好的。可惜施莱彻尔和赫斯曼都是“大政治家”,他们都明白现在经济问题的根子在什么地方,也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实际上呆在台上的德国政治家们都知道——国家社会主义对德国不是什么新食物,不过就是第二帝国所奉行的王朝社会主义的升级版。

    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就进了餐厅,克洛伊和施莱彻尔夫人已经在那里了。克洛伊用欢快的声音说:“今天吃牛排、土豆、香肠和色拉。阿道夫,你只有土豆和色拉。”

    “够了,吃素有利于我的头脑保持敏捷。”希特勒说话的时候看了身材魁梧的施特拉塞一眼,施特拉塞喜欢吃喝,在纳粹党里面也是出名的。

    “我们先喝点开胃酒,”赫斯曼拿起酒瓶说,“这也是为了庆祝帝国将要获得新生!”

    “庆祝经济危机?”施特拉塞问。

    “是的,”赫斯曼笑道。“这场危机将会宣告第三帝国的降临。”

    第三帝国的名称来源于一本保守派作家亚瑟写的书,这本书称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普鲁士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第二帝国,而在魏玛共和国失败后德国人会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现在的情况和1923年不一样了!”赫斯曼给餐厅里的所有人都倒上了酒,然后举起酒杯。“我们更加强大,而敌人已经变得衰弱!”

    他知道经济危机将是世界性的!德国现在遭遇的通货紧缩只是开胃菜。再过一年,美国的泡沫经济一破裂,危机就会向全世界扩散,大概只有苏联不会被波及到。

    而且这种程度的通缩是全世界人民头一回见,特别是那几个把自由经济当圣经的国家,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都采取了紧缩而不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军费都是首先被砍的对象。当然没有力量来收拾想要挣脱《凡尔赛条约》这个枷锁的德国了。

    “上校,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施特拉塞又问。

    “你们继续骂政府、骂布尔什维克和社民党就行了。”赫斯曼喝了一大口葡萄酒,笑着说,“我和将军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场危机会让我们忙得脚不着地的。”

    赫斯曼跑日本、中国,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即将发生的大萧条——他得把能签订的合同都签了!再过几天,他还得去苏联参加八月革命十一周年庆典,顺便再和斯大林谈生意。而施莱彻尔同样很忙,拉丁美洲那块都是他负责的。大光头将军在那里有不少朋友。大多是些和他臭味相投的“政治将军”,有些是独裁者。有些则想当独裁者。

    而即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则会在拉美国家制造出不少军人政权,这对德国而言绝对是好事情——一般来说军事独裁者都喜欢抓军工,德国又能卖出去很多武器和机器了。

    “上一回选举是1927年,”施莱彻尔接过话题,“如果不出什么意外,1931年将是大选年……到时候希望纳粹党可以团结到大多数处于底层的人民。因为我们要实行的制度。需要中下层的支持。”

    争取下层就是军方扶植纳粹党的原因!自社会主义粉墨登场以来,欧洲国家一贯就是经济繁荣,各种激进的社会党影响力变小;经济危机,激进的****势力就大涨。

    所以德国只要陷入经济危机,布尔什维克党和纳粹党就一定能得势。到时候如果大部分无产阶级都支持纳粹党。那么容克军人集团就能和纳粹党结盟,干翻“十一月罪人”,然后建立一个集权政府。

    有了集权政府,自然就能夺回货币发行权,通货紧缩就不是问题了——不过在撕毁《凡尔赛条约》,赖掉巨额赔款,再走上扩军备战创造内需的路子以后,世界大战就是个问题了!

    “阿道夫,格里戈尔,”赫斯曼的语气突然放沉,目光炯炯地看着两个纳粹党的头子,“纳粹党上台的日子或许不再遥远,但是有一点我现在要提醒你们。将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下拯救出来,让她成为欧洲的领袖,再进而得到世界的领导地位,是我们德意志军人的职责!”

    “这也是我的职责!”希特勒高声叫嚷,“一旦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掌握政权,立即就会恢复义务兵役制,扩充陆军,建立空军,制定大规模的海军造舰计划!”

    赫斯曼和施莱彻尔互相看了一眼,大光头将军的嘴角上浮出了嘲讽的笑容,“希特勒先生,恢复义务兵役制、扩充陆军和建立空军,以及将德意志帝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之事,是用不着等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的……德意志军队的责任,我们自己来承担!”

    听到这个话,希特勒的脸色微变,眉头也稍稍一皱。

    军队不需要纳粹党的恩惠——这个原则是赫斯曼提出的,施莱彻尔立即就明白它的意义所在。荣耀军官团不能让纳粹成为军队的恩人,这样军队就有可能沦为纳粹党的工具!

    在他们二人的计划中,未来的德国将是纳粹党和军队共治,而不是军队跪舔纳粹党——如果纳粹党不愿意合作,那么建立军事独裁政权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因为这个时空的德国荣耀军官团比历史上强大得多!

    光是德国陆军的人数就比历史上多一倍,账面上就有20万,实际上有23万,而且还保留了总参谋部——这23万人里面可没有“真正的士兵”,都是可以充当军官和士官的骨干。

    除了23万人的陆军,德国防卫军还拥有1.5万人的海军,同样也是由精挑细选的精英骨干组成。

    而且荣耀军官团实际上还拥有一个国家——波罗的共和国。这个国家现在拥有将近350万人口,常备军的数量对外公布是3.5万,实际上超过了5万。不仅拥有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装备有飞机、坦克、潜艇、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各种先进武器。

    而赫斯曼控制的军事情报局和史塔西机关,也是荣耀军官团的力量。经过十年发展,史塔西的特务已经遍布德国,还在国外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麾下的侦查员和合作通报者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如果将荣耀军官团控制的所有军人和特务相加,光是人数就高达三十多万,比目前纳粹党的冲锋队人数多两倍。

    另外,德国防卫军还掌握着工业促进委员会和航空促进委员会这两个权力很大的委员会。前者对德国的重工业有相当程度的控制(通过入股和发放贷款),而后者则控制着大量的飞行员(有业余也有专业的),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迅速扩大波罗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规模——这可是吓阻法国再度入侵鲁尔区的王牌。

    所以在这个时空,德国撕碎《凡尔赛条约》的风险比历史上小的多。过去几年不动手,是因为当时英法经济尚可,还能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德国的工业也能借助《凯恩斯计划》不断成长,自然没有必要铤而走险。

    “上校,”希特勒问,“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撕碎那个该死的条约?”

    “现在肯定不行,”施莱彻尔用手转动着酒杯,“现在危机刚刚开始,敌人还没有失去力量,而我们也没有团结起来。如果贸然行事,风险还是很大的。”

    什么时候下手可是个学问!因为从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到完成扩军,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必须挑一个敌人正处于虚弱和混乱的时间动手。

    而且,德国本身也要足够团结。决不能出现1918年的情况,敌人还没有打过来,自己先起内讧。所以必须有一个能够团结大部分下层民众的工人党和荣耀军官团合作。

    按照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私下商量好的办法,扩军行动将在纳粹党、祖国人民党(容克的自己人)、人民党(右翼民族主义者)这三个党派在国会中的席位总和超过50%时,由兴登堡总统颁布总统令实行。同时,由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控制的波罗的议会也会通过加入德国的决议,而在此之前,波罗的防卫军会扩充到15万人以上,并且做好和波兰交战的准备……

    ————

    第550票加更,5月1日的暴更到此为止,明天开始正常更新。第600票和1000首订的加更,会在5月2日12点和5月3日12点奉上,罗罗感谢大家的支持。罗罗累坏了,要去睡觉了,明天见。(未完待续。)

第170章 将军内阁

    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现在乘坐着一辆1931年最新推出的奔驰w07豪华轿车,正在前往总统府的途中。他在1930年2月时获得了一次军衔晋升,如今是一位少将了。

    在仅有23万人的防卫军陆军中,少将几乎是处在顶峰的人物了。站在这群少将之上的,大概就是总参谋长库尔特.冯.哈麦施坦因-埃科特中将和国防部部务司司长施莱彻尔中将等寥寥数人。而其中最有权势的施莱彻尔中将,现在就穿着崭新的呢子军装,佩戴着绶带和勋章,端坐在赫斯曼身边,一边抽着一支短粗的烟斗,一边看着车窗外正在游行示威的一群人发呆。

    “库尔特,你在想什么呢?”赫斯曼问。

    “我想到了1918年!”施莱彻尔用拿着烟斗的手指了指窗外的群众,那是一群布尔什维克党的拥护者,举着红旗,唱着《国际歌》——并不是要去造反,而是为了即将举行的大选造势。

    德国的经济,自然早就陷入了大萧条。和历史上一样,它是最先陷入大萧条的国家!从1928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资金外逃——通货紧缩——利率高企——各种资产价格暴跌——消费和投资需求被严重抑制——生产出现严重过剩——实业陷入困境开始裁员减薪——裁员减薪导致消费更加萎靡,同时政府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被迫实行财政紧缩,而为了应付必须的开支还要增发国债,从而进一步推高市场利率——导致投资和需求进一步下滑……

    面对这种可怕的困局,执政的联合政府可以说是一筹莫展。想要刺激经济——对一向奉行李斯特路线的德国而言。政府在经济严重下滑时出手干预本就理所当然——可是却囊中羞涩,国库入不敷出,印钞机又被严格监管着。

    而想要把印钞机拿回来,则必须解决《凡尔赛条约》中巨额赔偿的问题!截止1928年底,德国还欠着45.5亿英镑(根据《凯恩斯计划》,德国不必为49亿英镑的巨额赔款支付利息)的巨额赔款。那么大笔的赔偿挂在那里。马克如果和英镑脱钩,刷出来的多半就是废纸。

    而且更让当时执政的施特雷泽曼总理头疼的是,英法两国在1929年6月底就宣布自1930年起停止接收除煤炭以外的所有德国赔偿品,同时要求德国以现金支付剩余部分,否则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就将从德国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英镑储备中直接扣除!

    大概是被这个消息气坏了身体,从1924年起就领导联合政府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居然在29年10月3日突发心脏病一命呜呼了。

    而失去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位政治家的德国政坛,就开始陷入了动荡。从1929年10月3日到1931年初,德国就举行了2次大选,威廉.马克思、赫尔曼.穆勒和海因里希.布吕宁先后出任总理(都是很不稳定的联合政府)。不过面对越来越糟糕的局势——就在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去世的当月,华尔街股市突然崩盘,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无论谁上台都无济于事。

    到了1931年1月,海因里希.布吕宁因为无力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遭到了纳粹党、布尔什维克和社民党联合提出的不信任案的打击。因为在不信任案的表决中没有过关,布吕宁只得请求兴登堡总统下令解散议会举行大选。

    “库尔特,不会有1918的。”赫斯曼笑了起来。他的心情其实不错,因为目前德国的经济表现虽然糟糕。但是比历史上的1931年不知道要强多少。截止1930年底,失业人数还没有超过250万。工业生产总值因为有苏联订单、日本订单、意大利订单的支撑。只比1928年最繁荣的时期下降了约22%。而且,原来的基数比起历史上也要高出许多。

    不过在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有表现比德国更好的国家存在。

    赫斯曼笑道:“德国人民现在有更好的选择,意大利就是个好榜样,我们的波罗的共和国也很不错,连波兰都还过得去。”

    他说的这三个国家都是所谓的“法西斯国家”。波罗的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就由奉行国家社会主义的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一党统治,受惠于苏德合作,该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哪怕遭遇大萧条,也能够依靠政府投资和充当苏联的贸易窗口而维持一个低速增长。

    而波兰在1926年5月也发生了一场“法西斯政变”,下野三年的波兰国父毕苏斯基上台建立了一个不是很独裁的独裁政权。将波兰从经济混乱、恶性通胀和社会动荡中拯救了出来。即便在大萧条期间。波兰经济也能勉强维持,比英美法德这些经济强国要好得多。

    “是啊,我们也应该有个墨索里尼或是毕苏斯基,”施莱彻尔有些感慨,又有些无奈。“那样德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萎靡了……路德维希,你真的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大选结果出来后把政权再交出去吗?”

    赫斯曼苦苦一笑:“库尔特,这一点你比我清楚……德国不是俄罗斯,我们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传统,人民也更难伺候。如果我们德国人有俄国人那样的承受能力,1918年的灾难根本不会发生!”

    “是啊,我们有将近7000万优秀的人民,他们严谨、勤奋、勇敢,而且非常聪明,就是不能像牲口一样吃苦。”

    “所以我们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就应该及时退出,”赫斯曼说,“而且国际上也需要有一个热爱和平的总理来领导德国,我们这些将军一直呆在台面上是不合适的……至少现在不行!”

    “热爱和平?”库尔特.冯.施莱彻尔冷笑几声,“希特勒吗?他可是一心想发动世界大战……那本《我的奋斗》里面不就是这么说的?”

    “但是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不会相信,因为他们的政治家在竞选的时候一样乱说话。”赫斯曼说话的时候,他的奔驰大轿车已经稳稳停在了气派的总统府花园里面。

    兴登堡总统的两位副官,舒伦堡上校和奥斯卡.冯.兴登堡上校正站在官邸主楼的门口。看到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就连忙上前,先是行了军礼。然后兴登堡上校(总统的儿子)就说:“库尔特,路德维希,我父亲和鲁登道夫上将正在等你们……不过他们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个任命是不大妥当的。”

    “有什么不妥?”赫斯曼笑了笑,“塞克特上将可是国会议员,也不是现役军人,由他出任看守内阁总理完全符合宪法。”

    “但是内阁成员中的军官也太多了,”一边往总统办公室走去,兴登堡上校一边说着总统犹豫的原因。“除了塞克特上将外还有胡蒂尔上将、格拉瑙上将、希佩尔海军上将、福尔贝克少将、赫斯曼上校(赫斯曼的父亲)还有施莱彻尔中将……”

    原来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等人密谋出了一个将军内阁。总理是原来的总参谋长冯.塞克特上将,部长们不是退役的将军就是退役的上校。

    虽然只是个临时看家的看守内阁,但是清一色的荣誉军官团成员看着还是有点扎眼。

    兴登堡上校又为难地看了眼施莱彻尔,“库尔特,你可是现役军人啊。”

    “现役军人出任国防部长没有什么不妥啊,”赫斯曼马上说,“奥斯卡,我们必须要告诉外界,这是一个随时准备打仗的内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义务兵役制。”

    根据赫斯曼、施莱彻尔和哈麦施坦因-埃科特等防卫军高层人物商量出来的计划,准备趁着法国被软弱的左pai政客掌控(现在的总理是赖伐尔这个软骨头),而且正陷入经济危机的时机,果断推出扩军计划。将德国防卫军改编为国防军,陆军人数从现在的23万提升到80万,还要组建国防军空军。

    而这个扩军计划也意味着大批被卡在中低级军衔上多年的军官、士官可以得到晋升。军官团的规模也将从原来的八千人一举扩充到两万四千人。足足增加了三倍!而且还会新增许多个军长、师长、旅长等高级职务。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收买人心的机会和提拔亲信的机会。

    无论是谁主持这次扩军,都能建立起一股以自己为核心的势力,所以赫斯曼无论如何都不会把这个机会让给阿道夫.希特勒这个魔王!

    而且不仅不会把枪杆子交给希特勒,他还打算把希特勒包装成人见人爱的和平鸽……其实希特勒很会装的,应该能演好这个角色。(未完待续。)

第171章 我要告你!

    “库尔特,路德维希,你们不必和我说扩充军队的好处,我还没有昏庸到不明时务的地步。但是我还是要问,如果法国和比利时真的准备动武。我们又该如何应付?”

    在宽敞气派,曾经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使用过的一间办公室内,衰老不堪的兴登堡总统坐在一张沙发椅上,用浑浊的目光看着施莱彻尔和赫斯曼。

    ‘他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果断和判断力,而且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可能得了老年痴呆。’赫斯曼在心里叹了口气。

    实际上兴登堡不是今天刚刚知道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国防部部务司和总参谋部一起制定的,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反复进行推演,早就将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都考虑到了。

    在计划制定前,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就知道了。而且计划制定好后,还交他们二人审查。最后兴登堡点了头,才能推进到如今的地步。

    “总统阁下,”赫斯曼也不能和一个多半已经老年痴呆的总统置气,只能耐着性子解释说,“如果敌人要打,那么我们就奉陪到底!”

    打的计划早就定好了!

    既有和法国单挑的计划;也有联合苏联大战法波的计划——虽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有搞完,但是这个时空波兰拿下了右岸乌克兰,还“气死”了列宁,连苏联的小朋友都知道“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所以波兰一旦对德宣战,斯大林只能硬着头皮加入。

    实际上,斯大林在1931年1月的时候已经按照德国方面的请求,进行了一些动员,组成了乌克兰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还不断派遣sb-1双发中型轰炸机(是一种苏德合作开发的拥有夜航能力的快速轰炸机)侵犯波兰领空,在苏波边境制造紧张气氛——当然是吓唬人的。斯大林并不想现在就打波兰,但也不想让波兰把德国给打死了。

    “我们能打得过法国吗?”兴登堡总统似乎忘记有波兰了,只问了法国。

    “能够抵抗,如果法国人有进攻的迹象,”赫斯曼说,“陆军会派出10个师抢占莱茵地区的有利地形。建立防御阵地。他们将在那里一直坚持到扩军完成……”

    “可能吗?”

    “可以做到,因为我们的空军会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赫斯曼告诉兴登堡,“我们在波罗的储存了150架j.28h重型轰炸机(就是tb-2,不过不是最初的型号)、300架容克j.30中型轰炸机(就是sb-1,其中有150架是鱼雷轰炸机)、350架hs-120俯冲轰炸机(生产火车头的亨舍尔公司在20年代末也进入了航空业,和福克公司联合开发了这款俯冲轰炸机)和450架福克d.20战斗机。这些飞机的性能都非常优越,远远领先法国的同类飞机。而且驾驶那些飞机的飞行员也非常优秀!”

    因为有苏联和民航订单支持,德国的大排空冷到1931年依然领先。虽然因为大萧条而放慢了提升的速度,但是14缸1200马力级别的空冷机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14缸1400马力的空冷发动机也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凭借着这些性能优越的空冷发动机。德国飞机制造公司不仅依然控制着全球民航飞机70%以上的份额,而且还制造出了几款性能非常优良的军用飞机。

    “阁下,如果和法国交战,”赫斯曼说,“我们将根据杜黑将军的理论,依靠空中优势迫使对方求和。”

    “杜什么?”兴登堡眯着眼睛问。

    “朱利奥.杜黑,是个意大利将军。”鲁登道夫比他的“老大哥”兴登堡要年轻,脑子也清楚。“他提出陆军在未来战争中没有什么用处。只能蹲战壕,胜负要靠飞机轰炸来决定。”

    “是这样啊……”兴登堡点了点头。“我们的飞机可以炸到巴黎?”

    “我们有450架可以够得着巴黎的轰炸机!”施莱彻尔非常得意地说,“而且法国人的战斗机飞得太慢,追不上我们的轰炸机。”

    他实际上是在骗兴登堡,装满炸弹的j.28h型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肯定会被法国战斗机追上。不过j.30型的确跑得很快,哪怕装上炸弹也比法国人现役的战斗机要快!另外。j.28h和j.30都拥有夜航能力。现在装备了雷达的夜间战斗机还没有发明——根本没有那么高端的雷达。因此战斗机在夜间拦截轰炸机的办法就是在机身上装个探照灯,不过基本上没有什么用……

    所以德国现在拥有了450架可以黑灯瞎火的情况下去巴黎扔炸弹的飞机!

    “阁下,发生战争是小概率事件,”赫斯曼又补充道,“我们制造这些飞机的目的只是为了训练飞行员和恐吓法国人……如果他们不采取什么过激措施。这些飞机就会继续雪藏。如果他们喊打喊杀,那么就用这些飞机搞一次阅兵。可以让飞机绕着柏林兜圈子,这样1250架飞机可以飞出2500架的效果。”

    这1250架飞机是秘密存在的德国空军(大部分飞行员都不是现役军人)、公开的波罗的空军和波罗的海军航空兵的全部家当,也是德**事力量中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用来吓唬人的效果或许不错,但是真的要打肯定是不够的。

    “而且我们还准备了和平主义者,”施莱彻尔说,“将军内阁只是一个过渡,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等到义务兵役制被贯彻实行,将军内阁就会把权力移交给民选的和平主义政治家。”

    “谁是民选的和平主义政治家?”

    “阿道夫.希特勒先生,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袖!”

    “哦,是个社会主义者?”兴登堡松了口气,“那么我就放心了,谁都知道社会主义热爱和平。我们做恶人,再让他去安抚法国人,是个办法……好吧,我批准由塞克特上将(退役)出任看守政府总理,直到国会选举结束,新一届的政府产生。”

    ……

    就在赫斯曼面见有点老年痴呆的兴登堡总统的次日,欧洲的主要报刊上都在头版最显著的位置刊登出了最新出炉的德国看守内阁名单——这是根据兴登堡总统的总统令(《魏玛宪法》第四十八条授予总统的权力)组成的内阁。

    “将军内阁……还有一个元帅总统!这些德国佬想干什么?他们想要和我们打仗吗?”

    法国巴黎的总理府内,总理皮埃尔.赖伐尔在办公室里焦急地转来转去,在靠近办公桌的一张椅子上,年近70的外交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眯着眼睛,仿佛昏昏欲睡。

    “白里安先生,您说我们应该怎么办?”赖伐尔总理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回到了白里安跟前——他虽然是左pai联合政府的总理,可是在外交路线上,赖伐尔还是得听白里安的。

    “这不过是个看守政府,”白里安瞥了眼仿佛热锅上蚂蚁的赖伐尔,“两个月后就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了。”

    会是看守政府?赖伐尔将信将疑。

    “我了解德国人,他们和俄国人不一样,”白里安笑了笑,“军事独裁不会在德国出现的,真要那样他们的民众恐怕就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总理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就急促高亢的鸣响了。赖伐尔和白里安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赖伐尔抓起电话听筒,才听了几句,脸色顿时就大变起来。

    “皮埃尔,怎么了?”白里安问。

    “出大事了!”法国总理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德国人,德国人要撕毁《凡尔赛条约》了!”

    “什么?什么?”老头子白里安这下也沉不住气,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他们宣布恢复义务兵役制,要,要在2个月内将德国防卫军改编为国防军,陆军人数要扩充到,扩充到80万!白里安先生,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的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在办公室里。扩充军队显然是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的第一步!如果不立即加以制裁,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可是法国又有多少制裁手段呢?

    “白里安先生,现在要不要向鲁尔区派出军队?”赖伐尔低声问。

    再度占领鲁尔区?白里安摇了摇头,沉重地说:“我们不能贸然行事,现在不是1922年了……德国并不是没有反抗的力量。要动用武力,就要准备付出巨大的伤亡!而且,没有波兰的帮助,我们很有可能会遭受失败。”

    波兰……是不会帮忙的!因为这几天波兰大使天天都上法国外交部求救——苏联红军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大集结,连日都有快速轰炸机(侦察型)侵犯波兰领空!

    在这种情况下,波兰怎么可能再和德国交战?

    “白里安先生,难道我们就这么放过德国?”赖伐尔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说话的语气已经轻松了不少。

    “不,不能这样放过他们。”白里安沉默了一下,“我们要制裁德国!我们要向国际联盟控告德国,要求对德国进行集体制裁!”

    ————

    虽然把德国恢复义务兵役制的时间提前了,但是法国总理却没有换人,书里面的赖伐尔还是第一次执政。历史上法国的左pai政府就这样,不大肯拼命的——他们都是不肯拼命的人选出来的嘛!实际上把绥靖主义往右pai头上扣是冤枉他们了,这些事情都是左pai圣母干的,欧洲圣母的起源嘛。(未完待续。)

第172章 副总参谋长

    “感谢您,上将阁下!”

    赫斯曼啪的一个立正,然后毕恭毕敬向国防部长库尔特.冯.施莱彻尔上将行了军礼。这位在一个半月前成为国防部长,又在昨天提升自己当了上将的“政治将军”,刚刚把象征着中将的肩章给赫斯曼佩戴整齐。

    “哈哈,这是你应得的,我的好兄弟!”施莱彻尔上将大笑着拍了拍赫斯曼的肩膀,对周围一群喜气洋洋的校官、尉官们说,“39岁的中将啊,还是我们国防军的副总参谋长……真是让人羡慕!”

    39岁晋升中将!在德国陆军中真算是飞速了,而且还是在和平年代升上来的。但是今天聚集在国防部礼仪大厅里面所有的校官、尉官,却没有一个人不服赫斯曼的。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这回能够加官进爵,都是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两人鼓捣出来的——国防军从23万一下扩充到80万!规模扩了几倍,晋升的机会自然就多出几倍!对于大多数熬资历都快熬成老头的德军军官而言,这段时间的日子简直就跟上了天堂一样。

    而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两个始作俑者,可是担了很大干系的——扩军到80万,这是直接把《凡尔赛条约》撕烂了,协约国那边要真打,篓子恐怕就捅大了。

    还好,今天上午已经有好消息从瑞士日内瓦传来——法国那个老掉牙的外交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正式向国联控告德国了!

    这可是天大的喜讯!法国人选择控告,那就说明他们不会用武力干涉德国的扩军了。而且国联最多就是集体制裁,经济封锁啥的……根本没有什么好怕!

    因为眼下的国联是不包括美国和苏联的,所以这两国也不会参加集体制裁。没有这两国参与的制裁,对眼下的德国根本没啥影响。

    另外,白里安的控告也不一定能过。现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都是国联常任理事国!

    意大利这些年和德国的合作项目很多。墨索里尼不可能同意制裁,要不然一堆烂尾工程怎么办?至于日本,那就更和德国穿一条裤子了。现在的日本的船厂、钢厂、飞机制造厂里面可有不少德国工程师呢。而且日本和德国的合作项目90%都违反《凡尔赛条约》,是不是也要被制裁一下?

    所以五个常任理事国里面,三个是和德国一边的(包括德国自己),不过国联的五大流氓是没有“否决权”的。国联行政院开会决定要制裁谁的时候。按照程序要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一个非常任理事国按照“一国一票”的原则投票表决。

    而现在的国联非常任理事国里面,也不都亲近英法。其中有三个拉美国家的独裁者和施莱彻尔关系很好,正准备在德国帮助下发展工业。所以到时候一定会包庇德国的。芬兰现在也是非常任理事国,这个国家是波罗的共和国现在的总统戈尔茨带兵从布尔什维克手里拯救出来的。向来比较亲德,投票的时候一定会支持德国。

    此外,暹罗王国现在也是非常任理事国,这个国家和日本关系很好,可以让日本设法争取一下。

    这样算下来,德国可以在16个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中拿下8个。法国人的控告。多半不会取得成功。而且就算是成功了,也制裁不了什么。

    “路德维希,我给你授了衔,现在该你给我们国防军的兄弟们授军衔了!”

    施莱彻尔指了指放在一张长桌子上的肩章、领章。这些都是准备授给今天聚在国防部大厅里面的将校的。

    由于施莱彻尔拿到了掌管军政的国防部长,因此在这一次“大晋升”中有很大的权力。而且他还很大方的让赫斯曼开一份名单——就是让赫斯曼提拔一些亲信。

    所以今天到达国防部礼仪大厅的人都是和赫斯曼比较亲近的,不是在军事情报局和史塔西呆过,就是在波罗的防卫军或是航空委员会任职时和赫斯曼关系密切,或者就是赫斯曼在前线任职时认识战友。

    光是这后世赫赫有名的。就有凯塞林、古德里安(他是波罗的训练装甲部队时和赫斯曼相识的)、隆美尔(在罗马尼亚打仗时他和赫斯曼就认识)、哈尔德、莫德尔、卡纳里斯、法尔肯霍斯特、希普尔、米尔希、斯图登特、保卢斯、耶顺内克和乌德特等人。

    赫斯曼站在这些历史上为德意志帝国建立过赫赫功勋,但是最后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兄弟们”面前。并没有马上开始授衔。而是猛吸口气,跳上了一把放在长桌子旁的椅子上,开始即兴演说了。

    “战友们!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在1918年11月以后,我们伟大的德意志祖国就一直饱受屈辱和压迫,被万恶的《凡尔赛条约》所束缚。到今天快要13年了。13年来的每一天,我们都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把《凡尔赛条约》踩在脚下,让德意志帝国重现荣耀……现在我们终于成功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阻挡,重建了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军队!这是我们走向胜利的开始!是德意志祖国重新站立起来的开始!德意志帝国万岁!第三帝国万岁!”

    “第三帝国万岁!德意志帝国万岁!”

    ……

    “他们,他们取得成功了……成功地撕碎了《凡尔赛条约》!”

    同一时刻。在柏林摄政王大街,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公寓里。刚刚参加完一个选前造势集会的纳粹党领袖也知道法国向国联控告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时,希特勒的神色有些复杂。他当然很高兴,这是他的梦想,从得知德意志帝国战败之日起,他就梦想着帝国重新站起来的一天。

    可是撕碎《凡尔赛条约》的不是他,而是德意志军队……而且军队的冒险取得了成功。

    “这对我们的选情有利!”赫尔曼.戈林也在这间屋子里,他的心情看着不错——德国空军得到了重建,他的许多战友都回到军队,并且得到了重用,而他也会很快飞黄腾达。

    “社民党和布尔什维克党这下要出洋相了,他们一直声称军队的冒险会招致法国、英国和波兰的联合干涉。可是现在除了法国人提出控告,什么事情都没有!”

    说话的是罗森堡少校,军事情报局的政治处处长。他现在并不是纳粹党徒,但是却和希特勒关系密切,实际上也在参与纳粹党的活动。

    塞克特看守政府的冒险行为,按照民主的标准来看,简直是胡作非为!

    一个看守内阁,理应什么大事都不干,维持一下局面就可以了。可是塞克特内阁却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部分撕毁《凡尔赛条约》,将国家推到了战争的边缘。

    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消息一出,顿时举国哗然。有欢迎者,也有反对者。而社会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个问题上观点一致,都是最坚决的反对。

    但是在登记失业者超过200万,还有许多人(至少也有200万)靠打短工熬日子的时候,扩军五十几万肯定能吸引失业和半失业选民的选票……如果塞克特将军的冒险取得成功的话。

    而纳粹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则是坚决支持!虽然塞克特本人是祖国人民党的党员,但是祖国人民党一直都偏中上层——祖国人民党的选票肯定会增加,但不会分流纳粹党的票,因为下层选民不大会投票给这个容克党。

    所以希特勒的纳粹党肯定能成为这场冒险的受益者,但……并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获益者肯定是容克,是荣誉军官团。

    “他们很快就会有80多万军队了,如果算上波罗的防卫军,差不多是90万。”不就之前刚刚从玻利维亚回到德国的冲锋队参谋长恩斯特.罗姆的语气有些阴沉,显得不大高兴。

    他的冲锋队虽然号称百万,但实际上真正能冲锋的不过二三十万,根本不是八十多万国防军的对手。这也就意味着他在政治上的本钱大大缩水了,恐怕很难贯彻自己的理想——恩斯特.罗姆是纳粹党左pai的领袖,他这派的政治观点是抗拒资本主义,提倡把主要工业企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控制权,没收旧贵族的田产然后再分配,及社会平等。

    希特勒看了自己这位老战友一眼,“恩斯特,再过大约20天,我们应该就能凑够席位成为一个主要的执政党了!有些做法和立场必须要改变,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党,也是为了德意志人民的根本利益!”

    罗姆摇摇头,刚想说话,鲁道夫.赫斯推门走了进来:“领袖,国防军副总参谋长赫斯曼中将的副官保卢斯中校打来电话,邀请您和赫尔曼.戈林先生、恩斯特.罗姆先生和格里戈尔.施特拉塞先生今晚去他在夏洛腾堡区的家里吃饭,顺便要研究一下联合政府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173章 是总理,不是元首

    赫斯曼在夏洛腾堡区的房子很大,也很漂亮,还有一个带喷泉、游泳池、草坪和不少高大树木的花园。这里原属于一个德意志邦国的公爵,是一所可以被称为“某某宫”的大宅子。

    当希特勒等人乘坐汽车抵达这里的时候,他发现在花园的一角,已经停了好几部豪华轿车。其中一辆,希特勒认出了是属于现任国防部长施莱彻尔上将的。

    赫斯曼和他那位升级成了****,但是保养得很好,非常婀娜的妻子克洛伊从屋子里面出来迎接,将希特勒、戈林、罗姆、施特拉塞和赫斯等人,一块儿请进了一楼的图书室——这里非常宽敞,靠着墙壁摆放着棕色的木头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大多数是军事方面的著作,也有克洛伊喜欢阅读的小说和历史类书籍。

    在图书室中央,有一张长方形的深色木桌,木桌旁边已经坐了几个人。他们是国防部长施莱彻尔上将,接替赫斯曼出任军事情报局局长的卡纳里斯上校,还有几个祖国人民党籍的“将军议员”。

    很显然,这是军方和纳粹党之间的一场组阁谈判!

    和历史上不同,现在的德意志军方手中可有不少筹码。不仅军队数量多了七八倍,而且还通过控制苏德合作、日德合作、德意会作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易货合作”项目,把德国的产业界控制在手。

    另外,赫斯曼一手打造的史塔西机关也是军队的一张王牌。谁要真的一心和军队过不去,刺杀、绑架什么的也是选项之一,不过最常用的还是抹黑爆料——用这个办法,军事情报局已经搞掉了不少布尔什维克和社会民主党的政治家了。虽然迄今为止军情局还没有对纳粹党的人下手,但是把柄肯定已经抓到不少了……

    “我们已经做了民调。纳粹党大约可以拿到25%以上的选票,估计可以有164席。”

    赫斯曼刚一坐下,就将军情局做的民调结果告诉了希特勒——德国人其实还是比较老实的,因此民调很容易做,多派点人上街去提问就行了。

    另外,魏玛共和国的议会席次在1924年大选时就扩大为656席了。25%的选票差不多就是164席。这比上一次大选(1930年举行的)时,纳粹党拿下的不到80席几乎翻番。

    “祖国人民党、人民党和民族党估计可以拿下20%以上的选票,拥有131个左右的席位。”

    赫斯曼接着分析说:“天主教中央党、民主党、巴伐利亚人民党(中央党分支)、基督教人民党(中央党分支)以及其他一些小党,合计可以拿下20%的选票,剩下的37%由社会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瓜分。”

    “这是最新的民调?”希特勒问了一句。他的党也有人在搞民调,不过准确及时的程度不能和军情局相比。

    “这是最新的,恢复义务兵役制的原因已经被考虑进去。”赫斯曼回答,“不到300席,虽然离过半还差一点。不过只要有总统的授权,就可以组阁了。”

    总统授权就是利用宪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把组成内阁的权力授予某个政党或个人。在魏玛共和国,这种组阁方法也被称为“后门组阁”,历史上希特勒就是这么上台的。

    而在这个时空,施特雷泽曼死后出现的马克思内阁、穆勒内阁、布吕宁内阁和塞克特内阁全都是“后门内阁”。因为在议会里面根本就没有组成多数派的可能。

    “现在讨论一下内阁的组成吧,”施莱彻尔接过了赫斯曼的话题,他看了希特勒一眼,然后说。“总理将由纳粹党提名的人选担当。”

    这个人当然是阿道夫.希特勒。赫斯曼看了眼“元首”兴奋的表情,心想这个人应该当不上元首了。不过这对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好处。

    “国防部长一职将由总统亲自委派,”施莱彻尔说着,淡淡一笑,“我将会继续担当这个职务。”

    “继续由现役军官出任国防部长?”恩斯特.罗姆仿佛不大愉快的发问。

    “当然,我们要准备打仗嘛!”施莱彻尔说。

    “我们已经为此准备许多年了。”赫斯曼有些得意地说,“从1918年11月革命前就开始准备。而且还要再准备几年。”

    他瞧了眼恩斯特.罗姆,“罗姆上尉,我们知道你也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你们纳粹党的人民冲锋队可是有百万之众的,比我们国防军的人还要多,这是一支难得的武力。它应该成为德国战争准备计划的一部分!”

    听到这话。希特勒和罗姆的脸色同时大变!

    赫斯曼的意思很明确,要将冲锋队变成国防军的一部分。这件事情放在另一个时空,恩斯特.罗姆倒是求之不得。因为那时的冲锋队号称450万人,国防军的人数只有冲锋队的二十几分之一。而现在冲锋队号称100万,国防军有80多万。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冲锋队的100万是虚的,按照国防军的标准能整理出10万就到顶了。

    “希特勒先生,罗姆上尉,”赫斯曼继续说着自己的计划,“鉴于冲锋队是纳粹党的武装,我们可以将之改编为武装党卫队,作为国防军下属的特殊部队……其成员依然可以保留纳粹党的党籍。100万人应该是改编不出来的,但是6到7个师,10万人的武装还是有的。罗姆上尉可以授予武装党卫队上将军衔,担任武装党卫队的总司令。”

    希特勒和罗姆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十万人的武装党卫队……这是纳粹党交出冲锋队的条件!可这支军队名叫“党卫队”,还是由纳粹党籍的恩斯特.罗姆担任总司令。但是希特勒和罗姆都不会认为这支军队是属于纳粹党的,它最多是“亲纳粹”罢了。

    因为武装党卫队的改编权肯定在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不可能让纳粹党自己改编。而且完成改编之后的人事任免权,同样会由国防部掌控。

    “可是冲锋队是我们的选举工具!”罗姆提出了异议。

    冲锋队最大的作用不是上战场去和敌人较量,而是在国内和布尔什维克党打架——此时德国选举秩序是很糟糕的,敌对政党间的斗殴是家常便饭。而在所有德国政党中最能打的,无疑就是拥有冲锋队的纳粹党。

    “以后不会再有那种秩序混乱的选举了!”施莱彻尔皱了下眉头,“在帝国赢得世界大战前,选举最好都不要进行了……因为那纯属浪费精力!”

    “如果没有选举,政府怎么产生?”赫尔曼.戈林插话问。

    “或许还会有几次选举,”赫斯曼回答,“是在我们控制下的选举,目的是确立纳粹党和祖国人民党的联合执政体制。至于其他政党,将会在联合两党完全控制国会后,暂停他们的活动至少10年,选举也会暂停至少10年。另外,在地方各邦、各市,也都会采取同样的统治方式。地方议会、政府,都将由纳粹党和祖国人民党共同控制。”

    祖国人民党现在被一帮退休的容克军官牢牢控制,赫斯曼的父亲老赫斯曼也加入了这个党,这次选举结束后多半能当上议员。

    而且,赫斯曼还计划推动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之后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也会和祖国人民党合并——波罗的现在拥有近380万人口(波罗的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而且又吸收了许多白俄和立陶宛难民入籍),大约占统一后德国人口的5.4%。国会里面还要新增几十个席位给祖国人民党。

    此外,国会里面还有一些和祖国人民党观点接近的外党议员,也可以在未来加入。这样大约就能形成纳粹党占大头(估计是60%以上),祖国人民党占小头(不到40%)的国会两党格局。然后再由这两个党组成联合政府。

    实际上就是以荣誉军官团为核心的中上层,和以纳粹党为核心的极右中下层达成合作,共同治理国家。

    如果这样的政治格局形成,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想要和历史上一样成为元首,完全把持大权恐怕是不可能了。

    可是如今的阿道夫.希特勒还有他的几个心腹都知道,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荣誉军官团刚刚赢得了一场豪赌,实力和影响力大增。而且他们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推动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统一。德国会因此得到400万人口和11万平方公里土地!

    此举绝对会提升军队在民族主义者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纳粹党放弃这次机会,荣誉军官团和祖国人民党说不定也能依靠合并波罗的共和国的功劳,获得议会控制权。到时候,祖国党在军队强大的国防军的支持下,完全撕碎《凡尔赛条约》,取回货币发行权,再用印钞票来拉动经济。纳粹党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台了……(未完待续。)

第174章 和平的纳粹

    1931年3月30日,41岁的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来自维也纳的流浪汉,被年老昏聩的兴登堡认命为德国总理。

    当晚,整个柏林沸腾了!

    无数的人,不顾3月夜晚的严寒(柏林的3月依旧寒冷),走上了柏林的街头,举着火把,男人们都穿着各种式样的军服——有些是德意志军队的旧军装,有些是褐色的冲锋队制服——排出了严整的队形,高唱着帝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军歌和德国国歌,走在柏林各条宽阔和繁华的街道上。而女人、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则穿上了最好的衣服,站在街道两边,发出阵阵欢呼的声音。仿佛在欢迎凯旋而来的战士!

    “没想到孩子们抓了这么多俄国俘虏……”

    兴登堡用苍老的声音嘟囔了一句,然后发现鲁登道夫和两个他不认识的德国将军,正用古怪的眼神打量着自己。

    “第一军需总监,我说错什么了吗?”

    听到兴登堡的提问,鲁登道夫哭笑不得地回答道:“哦,总参谋长阁下,您没有错,是我错了。”

    “哦,不要紧的,打赢了就好。”兴登堡笑了笑,然后指着施莱彻尔上将和赫斯曼中将问,“他们俩是谁?”

    “这位是施莱彻尔上将,他是国防部长……这位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中将,他是副总参谋长。”

    “国防部长副总参谋长……”兴登堡总统眨了眨眼睛,努力回想着德国皇帝陛下什么时候任命这两人担当如此要职的时候。奥斯卡.冯.兴登堡少将到了老总统的身边,搀扶着他离开了总统府的阳台。

    鲁登道夫看着自己老上司的背影,沉沉叹了口气,“去年还好好的,现在怎么就糊涂了呢?”

    去年是总统大选年。兴登堡的上一个任期从1923年起,到1930年结束。本来兴登堡不想再连任了,可是希特勒却跳出来要参选总统,而且憋了很大的劲头,包了一架飞机在德国各地转悠,还让纳粹党印了一百万份宣传画。八百万本小册子和一千二百万份党报特刊大造声势。

    还在竞选宣传中公开喊出了“独裁”、“反犹”、“撕毁《凡尔赛条约》”和“消灭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口号。

    这其实就是一种竞选的战术,不是为了选上总统,而是为了打出影响,擦亮招牌,让所有对现状不满的人都知道纳粹党有办法!

    至于总统大位,希特勒也知道选不上——因为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不许!而且希特勒的观点太激进,虽然支持的人不少,但是愿意马上把国家交给他的人也不多(这个时空,1930年时德国的经济状况比历史上好多了)。

    但是鲁登道夫和施莱彻尔却被希特勒的一次次造势和宣传活动搞晕了。认为推出鲁登道夫和弗兰茨.冯.巴本的组合赢不了希特勒。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袂出击,寻求连任。

    可是谁也没想到,当时看着好好的兴登堡总统到了1931年却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一时糊涂一时清楚。看这样子,是不大可能做完任期(到1937年)了。

    “上将阁下,总统如果不能履行职务,您可以依法继任。整个国防军都会坚定支持您的!”赫斯曼用安慰的语气对鲁登道夫说。历史上鲁登道夫仿佛就是1937年去世的,正好做完兴登堡剩下的总统任期。

    不过1937年的总统大选怎么办。确实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个位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到希特勒手里面的!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到默默尔,

    从埃施到贝尔特。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亢的《德意志之歌》传来了,游行的人群正从总统府楼下的广场上通过。成千上万,全都举着火把。仿佛无数流动的光点汇成的一片火的河流,滔滔而去,不可阻挡。

    “还真是整齐啊,正在兵营里面训练的国防军多半比不过他们!”

    鲁登道夫发着感慨。施莱彻尔则有些忧虑地说:“我总是觉得这些人有点危险,希特勒或许会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把自己变成墨索里尼那样的人物吧?”

    “将来或许,不过目前他可没有那样的能耐!”

    赫斯曼抱着胳膊,望着眼前仿佛沸腾的城市,笑道:“大部分的人其实都呆在家里呢,他们只是看着纳粹党徒,什么都没有做罢了。

    不可否认,纳粹党很会鼓动和宣传,还会让人保持沉默……我们在1918年就没有干好这些事情!我们是脱离人民的,而纳粹党和一部分人民站在一起。他们能把这些人民都煽动起来,用他们的力量去让另外的人民闭嘴。不过离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还早……早着呢,我们德国人可没有俄国人那么好糊弄。他们先得解决德国眼前面临的经济问题,然后再彻底撕碎《凡尔赛条约》,把德意志民族真正统一起来。”

    历史上纳粹党真的做成了不少事情。世界大战爆发前6年希特勒的政府把“计划经济”和“私有制”结合得很好,将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运用到了极致——后世有人说他是“借外债”增长,其实希特勒的政权是靠印钞票搞投资、剥夺犹太人和强制“卡特尔化”等方法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

    而且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相当不错的同时,希特勒还奇迹般的完成了德意志的基本统一。在夺取被波兰占领的土地之前,希特勒是用和平手段让德国大举扩张。做到了历史上第二帝国用武力都没有做成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奇迹,才让希特勒建立起了巨大的威望。不过真正让他成为神的,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势如破竹。

    “如果我们想限制希特勒,那么就不能让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赫斯曼早就有了谋划——他谋划这事儿已经有十来年了,早就算计好了。

    赫斯曼吸了口气:“该死的《凡尔赛条约》是我们的!我们军队自己来撕……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恢复义务兵役制就是撕碎《凡尔赛条约》的开始!至于希特勒总理……他是民选总理,又是社会主义者,应该去做点让英法放心的事情。”

    ……

    “什么?做些让英法放心的事情?”

    威廉街的总理府内,兴奋的表情在希特勒的面孔上怎么也掩饰不住,曾经属于俾斯麦的宝座,现在归了他这个曾经的维也纳流浪汉。

    他肯定一夜未眠,接见来访的副总参谋长赫斯曼中将的时候,眼睛里面布满了血丝,不过精神却仍旧亢奋不已。

    “国防军想充当恶人,让政府做好人?”

    希特勒稍一思索就明白了赫斯曼的意思。法国人在国联控告德国的闹剧还没了呢,虽然告不出什么结果,但是现在也不是和法国人闹翻的时候。

    所以必须要有人出来修补关系。恶人国防军已经做了,希特勒当然只能做个好人了。

    希特勒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用已经平静下来的语气说:“当然!这是身为总理的使命。德国目前的状况,还不足以和英法闹翻。是的有人去缓和,有人负责撕毁万恶的《凡尔赛条约》。不过……”

    他顿了下,仿佛非常为难。不过赫斯曼知道希特勒在装,白里安的控告应着寥寥。连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都没有什么反应——这位是工人党的首相,领导者一个国民联合政府,正忙着拯救崩溃中的英国经济。如果制裁德国对英国经济好处,麦克唐纳是没有兴趣接手这个烫山芋的。

    因此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现在也在找台阶下呢。而一个人民选举出来的合法政府,是不是可以成为法国的台阶呢?

    不过现在希特勒已经是德国总理了!不再是那个在野的小党领袖,自然不能被军方的副总参谋长指挥着做事了。

    “路德维希,你现在是怎么看待犹太人问题?”希特勒话锋一转,提及了犹太人问题。

    犹太人在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不受欢迎——这不是德国人发明的,而是从罗马帝国时代就遗留下来的传统。至于原因,恐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既有宗教方面的,又有经济方面的,还有很多和犹太人有关的阴谋论。

    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本来是少有的几个不大排犹的欧洲国家之一,但是到了魏玛共和国,犹太人已经变成不受欢迎的存在。特别是上一次超级通胀之后,许多倾家荡产的德国人突然发现他们身边富有的犹太人似乎有点多了!

    那场让“所有人”都变穷的灾难,不仅没有波及到犹太人,而且还让许多犹太人变成了富豪。(未完待续。)

第175章 排犹

    “这些犹太人都是蛀虫,是叛徒,我们德意志人全心全意想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可是他们呢?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出卖了德国,他们是十一月罪人,他们从我们德国人的口袋里偷钱,偷了很多钱……”

    “阿道夫,这是你爱吃的蔬菜色拉,我亲手为你做的。”

    “谢谢您,夫人。”

    “奥德雅,我们的谈话并不是针对你的……”

    “不,不,不,没有关系……真的没有什么,你们都是政治家嘛,政治上的需要而已。”

    “对,对,对,这都是政治上的需要!夫人,谢谢您的理解。”

    “哦,我当然理解,实际上我也不喜欢那些蛀虫,他们把整个世界都搞坏了。”

    奥德雅,就是赫斯曼的继母,今年四十多岁,风韵犹存的犹太女人。她冲希特勒礼貌笑了一下,就离开了餐厅去厨房收拾东西了。

    赫斯曼是半个小时前,和希特勒还有已经调离情报局,还有改任陆军政策会秘书长的罗森堡一起回到夏洛腾堡区家中的。

    这时,身为祖国人民党的国会议员的老赫斯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书(老赫斯曼没有在柏林买房,就住在赫斯曼家)。奥德雅则陪着克洛伊打牌消磨时间。

    知道总理大驾光临,老赫斯曼就吩咐奥德雅去弄点儿夜宵,自己则和儿子、希特勒总理还有罗森堡一起说犹太人的坏话——老赫斯曼和如今的大部分德意志人一样,也将两次经济危机的责任推给了犹太人。因此非常讨厌犹太资本家,但是他和奥德雅这个犹太女人的感情却非常好……而且,奥德雅自己虽然是犹太血统(她早就跟丈夫一起信基督教路德宗了),但她却和丈夫一样不喜欢犹太资本家。

    如果赫斯曼刚刚穿越,一定会对奥德雅这个“反犹”的犹太人感到震惊的。但是他现在早就融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社会了。自然知道这个时代的欧洲犹太人其实是一盘散沙。和后世以色列的犹太人完全两回事儿,犹太复国主义或是犹太民族主义什么的,在犹太人中的市场并不是很大。

    而且犹太人也分三六九等,高等犹太人照样歧视低等犹太人,而赫斯曼的后妈奥德雅就是犹太人中的低等人。她的祖先本是波兰犹太农民,后来被“瓜分”成德国犹太农民的。和德国西部那些犹太商人、律师、医生和大学教授完全是两个阶级。谁也不会把对方当成自己人。

    顺便一提,这些正宗的德国犹太人才是犹太人世界中的最高等级(后世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不仅在德国很有地位,不少移民去了美国和英国的“德裔”犹太人也都混得风生水起,行成了一个在国际金融行业很有影响力的圈子。

    赫斯曼在1923年后,就让史塔西的特务调查过“夺取德国货币发行权”的幕后黑手,最后追查到不少犹太金融巨头和他们的代理人。

    不过也就只能查到了皮毛,想要深入下去是不可能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犹太人在打击德国的货币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另外,在1923年的大通胀中获利的公司或个人(其实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家族也获利丰厚)中。就有相当部分是犹太人,特别是欧洲的犹太银行家在这场危机中获利丰厚。

    而现在的大萧条在美国是怎么引起的不好说,在德国这里,绝对和犹太资本的抽离大有关系——这些犹太资本未必就和操纵英美金融业的大鳄有关,就是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德国本土的资本家也会这么干。但是德国资本家的国家属性还是比较强的,获利之后不会一走了之,而犹太资本很有可能就再也不回德国了。

    因此。在德国即将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前,对犹太投机资本进行打击其实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刺激政策很有可能成为犹太金融资本的一场盛宴。

    不过,希特勒的排犹扩大化却是比较有害的。因为在欧洲不仅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犹太金融大鳄,还有奥德雅娘家那样的普通犹太人,还有爱因斯坦这样的犹太科学家。

    当然,爱因斯坦和大部分犹太科学家不一样,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而且不忠于他的德意志祖国。

    所以赫斯曼已经向卡纳里斯下达了绑架爱因斯坦回德国的命令。如果绑架失败,就要将之刺杀——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执行!

    ……

    “总理先生,我理解你的排犹主张,实际上在如今的德国。一定程度上的排犹是必要的。”

    在奥德雅这个犹太人离开后,赫斯曼又开始和希特勒讨论排犹了。

    “不过我们不能不加区别地排犹!”赫斯曼说,“你不会想把我的继母赶出德国吧?”

    “不,当然不会。”希特勒仿佛听到个笑话,大笑起来,“目前并没有打算把犹太人赶走啊,只是要对他们进行限制……而且,我计划制定一部《种族法》,根据这部法律,对德意志帝国有贡献的犹太人或是别的什么人,是可以被授予荣誉雅利安人身份的。这样他们就不是犹太人而是雅利安人了。像奥德雅这样的犹太人,当然是荣誉雅利安人。”

    “是应该这样!”老赫斯曼附和道,“在军队里面其实也是有犹太士兵的,有些还非常勇敢,为帝国献出了生命!远远比奥西茨基那个坏蛋要好!”

    老赫斯曼说的是卡尔.冯.奥西茨基。是个脑子进水的记者和德奸!参加了个名叫“德国和平协会”的组织,还担任了一本名为《世界舞台》的“和平杂志”总编辑——这个杂志的前任总编辑叫齐格菲.雅各布森,被赫斯曼的特务制造了个事故弄死了。

    可是这位奥西茨基却更加讨厌,在杂志上写文章揭露了德国秘密重整军备的事情。被抓进监狱关了一阵子,放出来后还不老实,前阵子组织抗议德国恢复义务兵役制,现在又在报纸上攻击希特勒是无赖。

    所以希特勒很想把这个家再关起来或是弄死,可是现在德国秘密警察(军情局和史塔西)不归他管,赫斯曼和国防军也不会允许希特勒掌握一个无法无天的秘密警察部门。

    因此希特勒就只能和赫斯曼打商量,要么干脆让冲锋队(还没开始整编)去动手杀人……但是那样影响不好,所以那个德奸现在还逍遥法外。

    “奥西茨基是个罪犯,他背叛了德国,”希特勒有些恼火地说,“一定会找到证据抓他的!”

    史塔西办案一般也要讲证据,这个组织和契卡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很多犹太人对德意志所做的事情,在表面上是合法的!”希特勒挥了挥拳头,“同样的事情,美国人、英国人,甚至德国人自己也在干!我们必须要阻止这种投机行为,因此就要有个用来立规矩的牺牲品和攻击的靶子,然后才能贯彻我们的各项政策!”

    希特勒现在已经把话挑明了,必须先立威,那些资本家才会知道害怕,这样才会比较听话。同时,没收来的犹太资本既可以用来笼络德国资本家,也可以拿来做投资的本钱。

    “打击犹太资本没有问题,”赫斯曼点点头,“但是绝不能将打击范围扩展到所有的犹太人,比如医生、教师、科学家……那样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他顿了下,“而且我们应该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去打击犹太资本。比如我们可以把1923年的大通胀和现在的大萧条,都说成是犹太国际金融资本剥夺德国和欧洲各国财富的一场货币战争!如果德国和欧洲各国想要从危机中站起来,就必须对犹太国际金融资本进行限制和反剥夺。一国的金融不能无限制开放,更不能把发钞权交予他人。”

    希特勒想了想,“难道只能打击犹太银行家吗?”

    “首先,我们要禁止犹太人在德国从事和金融相关的行业,”赫斯曼说,“哪怕是荣誉雅利安人都不行!要对犹太金融资本进行冻结,防止资金抽离德国;其次,对犹太人从事进出口业务也要严格控制,最好能迫使他们退出;第三,对犹太人投资控股的大型公司进行审查,确保它们和犹太国际金融资本没有关系,同样以迫使退出为最佳选择;第四,要限制犹太人在政府机关和军队中任职,除非他们获得了荣誉雅利安人的身份……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应该有专门机构可以授予该身份;第五,我们应该鼓励在德国生活的犹太人去申请荣誉雅利安人;第六,我们要研究对欧洲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

    “最终解决?”希特勒一愣,“怎么解决?”

    用毒气毒死吗?当然不是啦!

    赫斯曼笑道:“以色列!犹太人应该有自己的国家,这样他们就能选择融入所在国或者去自己的国家。而这个犹太人的国,只能是以色列,他们祖先的家园。”(未完待续。)

第176章 大萧条背后的阴谋

    “……我承认,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德国境内,对于某些犹太人的打压,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不符合平等、自由和博爱这些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但是我们这么做却是完全必要的——对于一些被无辜波及的犹太人我表示非常遗憾,但这并不说明对国际犹太金融资本的打击是不对的!

    相反,打击他们,不让他们在欧洲、在世界上为所欲为,正是为了保护绝大多数,包括大多数犹太人在内的人类的利益。正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用劳动去创造财富并且享用他们创造的财富。我们现在就必须同制造了20年代初的大通胀和20年代末的大萧条的犹太金融资本做坚决的斗争。

    如果我们现在不限制和打压那些试图夺取世界货币控制权的犹太金融大鳄,那么我们这一代欧洲人就将是最后一代拥有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欧洲人。而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变成控制着世界货币发行权的犹太金融大鳄们的奴隶——成为他们所发行的没有任何保证的美元纸币的奴隶!

    这并不是在耸人听闻,而是有相当多的证据和合乎逻辑的推测可以证明的事情。有谁如果对此存有疑问,那么就请告诉我:钱去哪儿了?世界上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在1926年、1927年和1928年的时候,这个世界并不缺钱——当然不是人人都有钱,但是总体上是不缺钱的。美国的经济是那样的繁荣,股票市场的表现是那样的出色,他们的总统和商务部长、财政部长都信誓旦旦保证繁荣是有基础的,是可以持续的。

    但是现在又是怎么回事?钱都去哪儿了?胡佛总统刚刚谴责了我们德国国会通过《限犹法案》(这个时空当然没有将立法权授予纳粹政府的授权法案了)。认为那是令人恶心的行为,是对自由和民主的玷污——好吧,我也不说什么《排华法案》了,我只想知道你们美国人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钱去哪儿了?总统先生当然知道,但是他不会诚实回答的。因为答案就是控制美国金融的犹太财团把钱都收进了银行系统——用金融的术语说,就是收紧银根。说的通俗一些。就是犹太人控制的银行或许还有美国联邦储备局把钱都藏起来了。

    是的,目前的大萧条就是他们制造用这种办法的!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呢?他们为什么要和全人类过不去呢?

    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第一种和黄金脱钩的世界货币。

    一个主权国家发行的不可兑付纸币,将会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这在大萧条以前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时的世界上并不缺乏现金。如果美国放弃金本位,资金就会流回欧洲。美元就会永远失去成为世界货币的机会。

    但是现在,全世界都没有钱了!对于现金的饥渴笼罩着全世界,纸币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为了获取一点贸易顺差以改善国内的就业,各国已经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后放弃金本位,就显得顺理成章,而且也不会动摇美元已经获得的世界货币地位!

    这就是国际犹太金融集团制造大萧条的主要目的!

    因为发行美元的机构,是被犹太金融资本完全掌控的!一旦美元和黄金脱钩,犹太金融资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行这种纸币,从而成为世界真正的主人,可以随意剥夺人类的财富……

    这就是我们德国陆军政策会对大萧条原因的看法!

    现在我们将这种看法公诸于众,就是为了让全人类知道。谁在剥夺他们的财富并且还准备世世代代剥夺下去,知道谁才是人类的敌人——并不是全部的犹太人。仅仅是一小撮犹太金融权贵!他们同样也是大部分犹太人的敌人。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国会会在1931年4月通过《限制犹太人法案》的全部原因。

    当然,犹太金融权贵的代理人,那位曾经让数百万俄国人免于饿死,现在却眼睁睁看着无数美国人在食物严重过剩的时代挨饿的美国总统胡佛先生,很快会跳出来指责和反驳,并且要求我们拿出足够过硬的证据。

    不错。我们没有足够过硬的证据!金融权贵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罪犯,而且我们德国陆军在美国也没有司法行政的权力。

    但是我们陆军政策会基于目前所掌握的许多证据的推测,肯定会在下一位美国总统上台后被全部证实——作为灾难制造者,胡佛总统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他会在连任竞选中被犹太金融权贵抛弃。这是肯定的。

    而下一位美国总统——我不知道他是谁,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什么事情都不是他决定的——将会实行所谓的“新政”,首先他会放弃所谓的自由经济原则整顿美国的银行业,以加强犹太资本对美国银行的掌控;然后他将放弃金本位,会开动印钞机制造出数以十亿计的美元以刺激经济;之后还会用印出来的美元大兴土木以刺激美国的就业……

    最后,一个被犹太金融权贵用美元控制的美国会很快恢复元气,如果我们欧洲再不团结,那么欧洲人成为奴隶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以上摘自德国陆军政策会主席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中将的著作《大萧条——犹太金融权贵的阴谋》。

    ……

    “中将,您在妖魔化美国的犹太银行家。虽然这些银行家大多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们没有控制美国的力量,他们做不了这样的恶行!您在用并不存在的恶,替德国正在实行的战争政策辩护!”

    “中将,据我所知,在美国的银行界,德裔和犹太裔的影响力不相上下,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是德国人制造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呢?”

    在伦敦最豪华的朗廷酒店最豪华套房内,赫斯曼正和两个全世界都知名的犹太人在进行一场友好的谈话。现在说话的是查理.卓别林——他是为了电影《城市之光》在英国上映而回到家乡伦敦的。

    和卓别林一起从美国返回的还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史塔西的特务行动小组已经秘密抵达了英国,准备在伦敦对爱因斯坦下手。绑架,或是杀掉爱因斯坦。

    不过赫斯曼还是决定给这位大科学家最后一次自己返回德国的机会——他对德国乃至欧洲科学界的犹太人是有指标意义的。如果爱因斯坦肯留在德国,那么欧洲犹太科学家前往美国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因此,赫斯曼就借着前往英国参加军备控制谈判(军控谈判是因为德国恢复义务兵役制而起的,英国关心的主要是海军军备,所以赫斯曼在伦敦的工作并不繁忙)的机会,带着妻子克洛伊一起拜访了住在朗廷酒店的爱因斯坦和卓别林,并且送上了两本他所写的《大萧条——犹太金融权贵的阴谋》。

    在看了赫斯曼写的这本书后,爱因斯坦和卓别林都提出了异议——实际上这本书在德国出版之后,立即遭到了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一致批评。

    批判和嘲笑赫斯曼中将和德国陆军政策研究会的文章,在一段时间里充斥欧洲主要报刊。直到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实行了赫斯曼所预测的,同时被欧洲主流经济学家们嘲讽为不切实际的“自杀性政策”……

    “美国的德裔银行家肯定参与制造了大萧条的阴谋,”赫斯曼看着爱因斯坦和卓别林,沉吟了一会儿,说,“但是犹太金融权贵也参与了阴谋。并不能因为有其他民族的金融权贵的恶行,而否定犹太金融权贵的责任。而我们反对的也不仅仅是犹太金融权贵,而是美元霸权和让美元称霸世界,让金融权贵可以肆无忌惮掠夺劳动人民的经济制度。而《凡尔赛条约》,实际上就是这些金融权贵制造出来打击欧洲和扶植美国的工具!”

    “可是据我所知,美国并没有在这个条约上签字。”爱因斯坦反驳道。

    “但是谁都知道,没有美国,就不会有《凡尔赛条约》!没有《凡尔赛条约》,就不会有后来的超级通货膨胀和让德国失去货币主权的《凯恩斯计划》。”

    赫斯曼语气温和地指出,“而现在,连《凯恩斯计划》都无法实行,所以撕毁《凡尔赛条约》是让7000万人民,也包括大部分德国犹太人免于贫困和饥饿的唯一方法。”

    “中将,您的意思是只有准备打仗和迫害犹太人才能拯救德国?”

    爱因斯坦再次反驳。他是个相信和平民主的犹太人——不过他却支持犹太复国主义,阿拉伯人活该失去家园给犹太人腾地方!

    “所有的国家都在准备打仗,美国也不例外,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美洲大陆上最强大的陆军。”

    赫斯曼依旧面带微笑,他说:“而德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不允许拥有可以自卫的军队,所以引发了鲁尔危机,造成了马克的超级通胀。如果我们想要在马克和英镑脱钩的情况下重建货币信用,就必须有自卫的力量。至于犹太人……他们是一个优秀民族,应该拥有自己的国家,但是不应该让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去主宰世界的命运!”(未完待续。)

第177章 临时以色列国

    “爱因斯坦先生,我知道您在精神上是一个以色列人!”

    朗廷酒店中的谈话还在继续,赫斯曼和爱因斯坦似乎有些话不投机。可是赫斯曼却丝毫没有离开朗廷酒店的意思,因为他自信还有一张可以打动爱因斯坦的王牌。

    他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这位大物理学家虽然出生在德国,历史上还先后加入了瑞士和美国国籍。但是他真正热爱的国家只有一个——就是犹太国家!无论这个国家是存在于世间还是犹太民族的心目当中。

    而在欧洲和美国,如爱因斯坦这样犹太人也是很有一些的——目前世界上的犹太人大致上分成四类:

    一是自认为是所在国的人民,大多数的德国犹太人都自认为是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9万多名犹太人参加了德**队,为德意志而战。其中1.2万人战死,3.5万人在战争中负伤——在英国和法国,情况也差不多,那里大部分的犹太人都自认是英国人和法国人。

    二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爱因斯坦和他的好朋友英国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历史上以色列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其中的代表。无论他们持有哪个国家的护照,他们心目中的祖国都是犹太国家。

    三是犹太豪门,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雷曼家族、高盛家族、维根斯坦家族、门德尔松家族、布莱切瑞德家族和施莱辛格家族这样的犹太世家。

    这些家族大部分从事金融业,在英美法德奥等国的银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是些黑良心的金融寡头,其实也不是只有犹太人才有金融寡头,其他民族一样存在这样的角色。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和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多次金融危机,和这类金融寡头的胡作非为肯定是分不开的。

    而这些金融寡头通过1929年大萧条和之后的罗斯福新政,夺取了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其实是滥发世界货币的权力)后。实际上也就取得了用滥发纸币来剥夺全世界的特权!

    除了这三类犹太人外,还有一类就是赫斯曼的后妈奥德雅这样的“下等犹太人”。他们主要生活在波兰联邦、苏联和巴尔干地区,是犹太人中的穷人,多数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这些人的数量很多,占到犹太民族总人口的大半——那些地方当然也有富有或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人,不过这些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犹太精英有向西流动的趋势。这也就造成了欧洲西部的犹太人精英云集,东欧犹太人的素质相对较差成了“下等人”。

    而在德国国内,一直以来都有“德国犹太人”看不起“波兰犹太人”的情况存在。

    不过这些“下等犹太人”因为对所在国(波兰、俄罗斯等)的认同程度非常低,于是就成了犹太复国主义者们想要团结争取的对象——英国在1917年时就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

    而西欧的“上等犹太人”生活富裕,自然不大愿意去巴勒斯坦这种不毛之地安家。现在愿意去那里的,大多是波兰和俄国犹太人。

    后来被称为以色列建国之父的本.古里安和哈伊姆.魏茨曼就分别来自波兰和俄罗斯。

    “是的,我是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爱因斯坦非常坦率地承认,“但是大部分德国犹太人都不是复国主义者。他们是德国人!”

    “既然是德国人,并且从德国取得了足够多的财富和足够高的地位,那就要有为德意志祖国放弃一些东西的觉悟,比如犹太教!”

    赫斯曼顿了一下,又说:“只要放弃犹太教,皈依路德宗或是天主教,并且没有逃避兵役或是其他德意志人应尽之义务,就可以提出申请成为荣誉雅利安人。如果曾经为德意志帝国而战。即便不放弃犹太教信仰,也可以成为荣誉雅利安人。这是《限制犹太人法案》中第十条的规定。而荣誉雅利安人的后代。只要信仰新教或天主教,就是真正的雅利安人。”

    现在的德国是真正的纳粹和容克共治。容克拥有制约纳粹的强大力量,因此不会容许希特勒胡作非为。对于犹太人在金融业中力量当然要排除,否则纳粹党的“新政”很难推行下去,搞不好会被犹太人的金融投机行为破坏。

    但是对于其他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限制犹太人法案》中还是给了出路——可以申请成为荣誉雅利安人。或者成为受到限制的外国侨民。

    “如果他们不愿意为了祖国放弃信仰,那么他们就是以色列人!”赫斯曼看着爱因斯坦,“他们应该成为以色列国的公民,以侨民的身份在德国居留。”

    “以色列国?”爱因斯坦苦笑了一声,双手摊开。“中将先生,您要我们这些犹太人去当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的公民吗?”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搞了几十年,还在1897年召开了第一次犹太人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纲领》,确定了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的奋斗目标。

    但是建立犹太国的事情却没有着落,目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能做的就是组织欧洲的“下等犹太人”去巴勒斯坦安家。不过这事儿并不容易,因为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之家”遭到了那里的阿拉伯人的坚决反对。

    为了安抚阿拉伯人,英国人又采取了限制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的政策——每年前往巴勒斯坦的配额非常有限,直到现在也没多少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安家,建国更是没影儿的事情。

    “我们德国人可以帮助以色列建国!”赫斯曼认真地看着爱因斯坦,“我们和虚伪的英国人不一样,我们德国人说话算话,说干就干!如果犹太复国主义愿意合作,我们立即就会想办法帮你们建国。”

    “你们有什么办法?”爱因斯坦问。

    “我们可以将整个巴勒斯坦或一部分巴勒斯坦从英国手里要来,名义上算德国殖民地!英国人怕阿拉伯人,我们可不害怕。”

    “英国人要是不给呢?”

    “那么就先成立一个临时以色列国。”赫斯曼也知道英国人没有那么好说话……哪怕只是巴勒斯坦的一小部分,也有可能让德国在中东获得一个据点。

    而且这件事儿会让阿拉伯人怨恨德国,虽然没有什么好怕的——阿拉伯人嘛,最多就是人体炸弹啥的,默克尔大妈害怕,赫斯曼和希特勒才不怕呢!不过,这对德国将来入侵中东多少会带来一些麻烦。

    “临时以色列国?”爱因斯坦发达的大脑一时也转不过来了,这国家还有临时的吗?

    “是的,”赫斯曼笑道,“可以在波罗的共和国找一个几百平方公里的岛屿……或许可以是希乌马岛,租借给犹太复国运动。你们可以在那个岛屿上建立一个临时的国家,将来有机会收复巴勒斯坦后,再把国家迁过去。”

    希乌马岛是个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屿,属于波罗的共和国的爱沙尼亚省。不过并没有多少居民在上面生活,迁移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希乌马岛?”爱因斯坦说,“那里能安置多少犹太人?”

    “多少无所谓,”赫斯曼把眉毛挑了挑,“有了一块临时的国土,你们犹太人就能建立一个被国际承认的政府。而有了一个能够得到全世界犹太人支援的政府,你们返回‘应许之地’的难度一定会大大降低。”

    “这个……”爱因斯坦虽然热心政治和犹太复国主义,但他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这是非常有利的,”克洛伊看了一眼丈夫,微笑着解释,“如果犹太复国主义在德国人的土地上建立临时国家,这就意味着欧洲的几百万犹太人将会对德国充满好感……哪怕德国目前采取了一些打压犹太金融资本的行动。”

    “是的,目前波兰联邦的土地上就有超过400万犹太人!”赫斯曼冷笑了一声,“波兰人一直在压迫他们,如果这些犹太人倒向德国,后果会怎么样?”

    现在的波兰是由波兰、右安乌克兰和立陶宛组成的联邦国家,本来就不大稳定,如果境内的犹太人再闹起来,波兰很有可能发生动乱。

    “所以英国人会因此放松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的配额?”这回连查理.卓别林都明白赫斯曼的意思了。

    临时以色列国就是迫使英国出更高的价钱!

    “或许英国人连临时以色列国也会反对。”爱因斯坦有些不大确定。

    赫斯曼耸耸肩,“那就反对吧!德国和苏联会支持这个国家的……我想应该还不至于在里加湾动用武力吧?”

    “好吧,我可以把您提出的条件转告魏茨曼先生,”爱因斯坦斟酌着说,“中将,我想您也不会无条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吧?”

    “条件当然是有的,”赫斯曼笑了笑,看着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先生,我们需要您的支持,现在的德意志非常需要您的帮助。”(未完待续。)

第178章 大英圣母

    和爱因斯坦、卓别林会面的次日,一辆属于英国陆军部罗孚牌轿车就将赫斯曼和他的副官保卢斯从朗廷酒店接走了。

    “亚历山大上校,你还记得我吗?”赫斯曼对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一位年纪和他差不多大的英国上校说道,“我们上一次见面是在塔林的阿姆别阿。”

    来朗廷酒店接赫斯曼的是哈罗德.亚历山大上校,当年被协约国派到塔林来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转眼过去了十多年,赫斯曼已经从中校升到了中将,而亚历山大却仍旧是个上校——这是英国历来的小陆军政策所造成的。除非爆发大规模战争,否则英国陆军的军官就很难晋升。相比之下,海军军官的机会就多多了。

    “中将,上一次我们没有能达成共识,希望这一次能够取得一些成果。”

    赫斯曼这次到伦敦是有公务的——和爱因斯坦见面只能算顺便,他真正的使命是和英国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见面讨论召开“国际裁军会议”的事情。

    “是啊,我也希望能取得些成果。”赫斯曼点了点头,微笑说,“我们的国家刚刚恢复义务兵役制,国际上面有一些误解,希望可以借着召开国际裁军会议的机会加以澄清。”

    “那就再好不过了。”亚历山大上校的态度有些冷淡,似乎还带着一点敌意,只是应付着和赫斯曼话。

    或许在这个英国上校眼里,赫斯曼中将现在已经是德**方里面的邪恶轴心了。

    干了十几年特务头子的工作后,赫斯曼渐渐浮出了水面。他现在可是仅次于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的德国陆军第三号人物了。这样的地位对于一个从来就没有指挥过一个连,而且年纪还不到40岁的德军军官而言,实在太过反常了。

    所以英国的情报机构和德国事务专家立即就对赫斯曼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赫斯曼中将是德国法西斯集团的核心人物。是法西斯头子施莱彻尔上将的心腹干将,还是撕毁《凡尔赛条约》推动德国扩军备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而且这位赫斯曼中将还是德国法西斯军阀集团的智囊和理论家,提出了“货币战争理论”作为扩军备战和对抗国际社会的借口。最近发生在德国的排犹事件的幕后黑手,多半也是此人。

    总之,赫斯曼中将是一个对大英帝国和世界秩序都极度危险的人物。

    在对赫斯曼中将进行了一番细致深入的分析之后,英国人又研究了现任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根据希特勒当选总理后出访瑞士。在日内瓦和法国外长白里安见面时的言行和保证。他们认为希特勒其实是个和平主义者,他在竞选时期的过激言论是不能当真的。

    在日内瓦的会面中,希特勒向白里安保证:德国会遵守《莱茵保安条约》和《洛加诺公约》的精神,承认现有的德国西部边界。同时他还保证遵守《巴黎非战公约》的“非战原则”,不会寻求以德国的武力改变现状。

    同时,希特勒还私下向白里安承诺尽可能缩小“苏德合作”的规模,不让德国的先进技术大量流往苏联。

    考虑到希特勒的纳粹党和德国布尔什维克党之间一贯恶劣的关系。英国人认为希特勒是一个“反布尔什维克分子”,他在德国执着对遏制布尔什维克主义具有积极影响。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德国的民主目前正遭受来自军方的威胁。而且德**方的法西斯分子又都是亲苏派。他们试图利用和苏联结盟来破坏《凡尔赛条约》,很可能还想勾结苏联消灭波兰。

    所以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显然是德国民主和欧洲和平的保证……

    ……

    英国白厅街外交部的会议室内,在赫斯曼从朗廷酒店出发的时候,一场异常沉闷的内阁会议已经到了尾声的时候。

    如今在英国执政的是历史上欧洲圣母婊的另一个祖师——英国工党。

    和后来逐渐上档次的工党不一样,现在的英国工党还是真正来源于工人阶级的党。担任首相是出身草根的拉姆齐.麦克唐纳。他的父亲是一名农场工人,母亲是个女仆,他则是他们的私生子,后来还当过佣人和开票员。上过大学夜校,但是没有取得学位。

    而将要和赫斯曼见面讨论“裁军会议”的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则是铸工出身的英国工党主席。正宗的工人政治家。

    可是这些当过佣人和铸造工人的英国政治家却大都是规矩人,在财政政策上奉行的是最传统的路线——其实他们自己不懂,都听了经济专家的馊主意。哪怕在大萧条中也尽可能要维持政府的收支平衡。不敢用赤字开支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也不肯通过让英镑大幅贬值来刺激出口。

    既不肯刷英镑,又不让高估的英镑贬值,而且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还要发放大量的失业救济金——在这个时空英国的失业比历史上严重。到1931年时已经有320万人靠救济金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工党政府只能通过削减“不必要的”政府开支,比如压缩军费和削减公务员薪水的办法来省钱。

    国际裁军会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为了世界和平,不能只让英国裁军,得拉着全世界一起裁军才行。

    可是德国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个重整军备!一下子扩军六十万。还要建立空军……

    这实在是将了工党内阁一军——考虑到这个时代英国工党的立场,去和德国开战那是想都别想。至于和德国一样扩军备战,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英国的国库里面根本没有钱。

    “先生们,德国人的代表就要来了,今天的会议就现到这里吧,”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心事重重地说,“财政平衡是必须坚持的……英国人民选我们上台,不是为了把英镑彻底搞垮的!”

    英国人民还真倒霉,先是遇上了丘吉尔这个棒槌财政大臣,现在又把一群不懂行的佣人和工人政治家选上了台……还是在大萧条时期!

    “首相,和德国人的谈判……”外交大臣,后来得了1934年炸药奖的阿瑟.亨德森眉头紧锁,“如果德国人不同意控制海军军备怎么办?”

    “尽可能说服吧,”麦克唐纳摇摇头,“他们现在也没钱,一下子扩军那么多应该是个很重的负担。在海军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对我们英国来说,只要德国人没有强大的海军,基本就能高枕无忧了。”

    原来英国人想和赫斯曼讨论的是海军军备控制——如果丘吉尔在这间会议室里肯定会炸毛的。现在和德国人谈什么海军军控啊?德国人哪儿有什么海军?控什么控啊?

    现在和他们谈海军军控,不就是承认德国扩充陆军的合法性了?

    而且德国海军根本没有削减的余地,再减就没有了,和德国谈判海军军控只会增加德国海军的力量,而不可能再削减本来就没有什么舰船的德国海军了。

    “35%。”英国首相站起身,准备往外走去的时候,从牙齿了迸出了这个数字。“最多35%,他们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吨位不能超过英国的35%。这是我们的底线!”

    ……

    “什么?外交大臣先生,您在说什么?”

    “中将先生,我在说控制德国海军军备的问题!”阿瑟.亨德森是在一间狭窄的,飘浮着香烟和咖啡味道的小会议室内同赫斯曼会谈的。

    “在日内瓦谈,还是在别的地方谈?”赫斯曼根本没有想到对方会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他原本以为这次裁军会议不过是个扯皮会议而已。

    “希望可以在日内瓦谈,”阿瑟.亨德森说,“届时苏联代表团也有可能赴会……会有同样的谈判在英苏之间进行,或者签署一个英德苏三国海军协定。”

    “那么原则是什么?”赫斯曼顿了下,他知道历史上有《英德海军协定》和《英苏海军协定》存在。其中《英德海军协定》让德国有了大规模发展海军军备松了绑。

    想到这里,赫斯曼又追问了一句,“我们德国可以拥有多少万吨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

    “具体问题以后再说,”英国外交大臣吸着雪茄烟,思索着说,“这需要海军专业人员参与,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是大的原则……德国的海军实力不应该超过英国的25%。”

    25%?不是35%吗?

    赫斯曼在心里嘀咕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和对方争论,他只是点点头说:“外交大臣阁下,我会将这个信息转告希特勒总理的,除了控制海军军备,英方还有别的什么要求吗?”

    “并没有别的条件,具体事宜可以在裁军会议上讨论。现在只是要定一下会议召开的地点和时间……我想在今年5月召开这个会议,地点是日内瓦。”

    “好的,没有问题。”赫斯曼点了点头,笑道,“我想希特勒总理一定会非常愿意亲自出席裁军会议。”(未完待续。)

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英国人的“软弱”出乎了赫斯曼的预料,但又是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德国比历史上希特勒上台后执掌的德国要强大的多!面对历史上那个更加弱小的德国,当时英国的麦克唐纳政府和法国的赖伐尔政府也是一味退让。现在同样的“组合”(英法都被圣母掌握了)遇上了更加强大的德国,除了退让还能怎么样?

    不过英国的退让并不是没有底线的,德国拥有的海军吨位在历史上不能超过英国的35%,现在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比例。考虑到北海的气候,德国是不能指望用“卡尔.马克思”级这样“偷工减料”的太平洋型航母取胜的。

    历史上德国33000吨的“齐柏林伯爵”号只有42架舰载,比15900吨的“苍龙”号还少十几架。可见北海和北大西洋风浪对航空母舰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33000吨的大型航母只有42架舰载,而且还时常会遇到因为天气原因而无法出动舰载的海况(太平洋也有这样的海况,但是遇上的几率相对较小)。在未来的北海、北大西洋之战中,是不能像历史上的太平洋战争一样靠航母打天下的——如果靠近北极圈行动,还会遇上极夜和极昼,前者会让舰载机难以出动!

    所以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打仗,航空母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战列舰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而历史上和这个时空将要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会将德国的战列舰总吨位控制在英国的35%以下。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英国的主力舰吨位上限是525000吨(英吨),35%就是183750吨(英吨),而且单艘战列舰的最大吨位不能超过35000吨(英吨)。但是英国却可以保留一艘排水量高达41200吨的胡德号……

    也就是说,如果不造“违约”舰,也不明显违反《英德海军协定》。分配给德国的18万几千吨,撑死了就是5到6艘“沙恩霍斯特”级。

    就算是沙恩霍斯特级,也不是张张嘴就能有的。德国在1918年后就没有建造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经验。只是在1929年开工了一艘10000吨级的装甲舰a号舰,就是历史上的“德意志”级。不过目前还没有下水,因而也未命名。

    而根据《英德海军协定》,德国的航空母舰顶天就是一艘“齐柏林伯爵”号。虽然德国通过苏德合作、德日合作和德意合作。积累了不少建造和运用航母的经验,但是北海、大西洋的海况和地中海、太平洋毕竟不是一回事儿。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

    所以,英国人的这次“出乎意料”的让步,给了德国一个在海军实力方面赶超英国的机会。

    因为,历史上的“海军假日”时代在1936年就会到头。到时候,德国就可以名正言顺摆脱《英德海军协定》的控制。但是技术的积累和海军造舰能力的建设,却需要在1936年前完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提前了几年的《英德海军协定》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

    思索着要怎么布局海军发展的时候,赫斯曼已经回到了朗廷酒店。

    “啊。亲爱的,”克洛伊拉开房门,“有客人到访,是爱因斯坦教授带来的。”

    随后爱因斯坦和另外两个男人出现在赫斯曼的眼前。两人都是秃头,不过一个秃的风度翩翩,一看就是个教授——赫斯曼在情报局的档案上见过此人,他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锡安主义运动领袖。出身在俄国,却在德国和瑞士念完大学的哈伊姆.魏茨曼。同时他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化学家。

    而另外一个长相却有点古怪,有点像是马戏团里面的小丑的人物,赫斯曼同样在史塔西对外情报处提交的报告中见过。他是戴维.本.古里安——在卡纳里斯亲笔书写的报告中,将他称为犹太人中的阿道夫.希特勒!

    将本.古里安比喻成希特勒在后世人看来或许是一种“冒犯”,他们两人理应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1931年的人们看来,他们还是有颇多共同之处的。

    希特勒立志为德意志人扩张生存空间。奉行的是德意志国家主义至上。本.古里安立志为犹太人获取生存空间,走的是以色列国家主义至上的路线。

    希特勒想要压制或驱逐(此时还没有提出屠杀)德国的犹太人。而本.古里安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指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想成为多数——当时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有几十万,犹太人只有几万。

    希特勒的纳粹党是一个走极右路线的工人党。而本.古里安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中的另类。他不是依靠犹太资本家和金融寡头去建立以色列国。而是依靠犹太工人,靠犹太人的中下层,将他们团结起来,不断迁移到巴勒斯坦定居,最后用武力打败阿拉伯人。

    最后,希特勒和本.古里安没有设想过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或是自由主义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主义”或是“工人利益”,都体现在完善的社会福利之上,而不是公有制和国有企业。

    所以,卡纳里斯将希特勒和本.古里安混为一谈,也就不算太古怪了。

    “我想,你们一定已经被我的提议打动了,是吗?”在互相介绍和寒暄之后,赫斯曼就直入主题了。

    他知道真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是无法拒绝赫斯曼的“好意”的,哪怕那些犹太金融寡头对德国的“经济排犹”恨之入骨。

    “中将,您的提议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本.古里安语调平稳地说,“您的提议可能会让英国在目前的立场上后退……英国人可能会考虑用分治的办法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我想,我们最后是不会需要你们提供岛屿建立‘临时国家’的。”

    本.古里安的政治嗅觉和预见性也同希特勒不相上下。他本来不在伦敦,而在布拉格。在接到魏茨曼发来的电报后,就立即捕捉到其中的机会。因此乘坐汉莎航空公司的头一班的飞机赶来了伦敦。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赫斯曼笑着说,“犹太民族虽然没有国家,但是却非常强大,是值得拉拢的。你们本来只能寄希望与英国,现在有了第二选择,英国自然会给你们更多的利益。但是你们必须先帮我们解决一个难题,这样才有合作的可能性。”

    如果犹太复国主义和德国合作——这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但实际上这种合作在历史上就存在!希特勒一开始并没有想过用屠杀的方式解决德国的犹太人问题。因为德国犹太人虽然占有了过多的经济利益(主要在金融业的利益过大),但是他们的人口很少,只有五十多万,不到德国总人口的1%。

    限制一下,剥夺一些,融合一批,再赶走一部分就行了——这种程度的排犹在欧洲不是新鲜事儿,也算不得激烈。

    相比之下,毕苏斯基的波兰在对待犹太人的时候手段更加严厉!因为波兰犹太人数量太多,超过了430万(历史上是350万,但是在波兰占领右岸乌克兰人,又顺带得到了几十万俄国犹太人),占到了波兰联邦人口的8.6%。

    而且绝大部分的波兰犹太人都生活在波兰邦的土地上,占波兰邦的人口比例超过了10%。实际上,犹太人不是德国的大问题,而是波兰的大麻烦!希特勒在历史上屠杀了250万波兰犹太人,倒是帮波兰人解决了巨大的隐患……战后的波兰,是在没有犹太人(剩下的大多去了以色列)的情况下建立的!

    不过赫斯曼可没有这么好心去替波兰人解决犹太问题——在他的设想中,400多万波兰犹太人完全是可以作为盟友存在的。

    “中将,您的难题是指什么?”本.古里安问。

    “《限制犹太人法》......”赫斯曼说,“对犹太人这不是让人愉快的法案,我也不指望犹太复国主义发表支持的声明。但是我希望大部分德国犹太人和欧洲的犹太科学精英们都明白,德国的《限犹法案》并不是针对他们的。我们仍然欢迎犹太科学家来德国。所以,我希望爱因斯坦教授可以去德国,担任一个犹太科学家联盟的主席。”

    “我可以去德国,”爱因斯坦说,“以一个以色列人的身份!”

    “好的,”赫斯曼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另外,我希望可以让德国和犹太复国主义公开结盟……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限犹法案》只是为了保障德国的经济安全,德国对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仍然是非常友好的。”他看着本.古里安和魏茨曼,“能够做到吗?”

    两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大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魏茨曼点了点头,古里安说:“犹太复国主义不是走在一根结实的绳子上,而是在一根头发丝上!所以我们不可能拒绝德国这样的朋友!”(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446/ 第一时间欣赏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大罗罗所写的《崛起之第三帝国》为转载作品,崛起之第三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崛起之第三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崛起之第三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崛起之第三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崛起之第三帝国介绍: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士在漫长的堑壕中拼尽全力挣扎, 不可一世的公海舰队被牢牢困死在威廉港内日益朽坏, 美利坚帝国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准备扑向疲惫的旧大陆, 屈辱战败和永世沉沦仿佛就要降临在普鲁士的土地上。 被一个来自后世东方灵魂附体的赫斯曼少校却胸有成竹:“现在是时候孕育第三帝国了,这一次它将存在一千年!”崛起之第三帝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崛起之第三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