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海魂TXT下载海魂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魂全文阅读

作者:闪烁     海魂txt下载     海魂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一节 荒漠基地

    飞机起飞后。谈仁皓就去睡了一觉,他这几天都没有怎么休息。等到谈仁皓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飞机还在继续向南飞行。这种大型运输机在加满了燃料后可以一口气飞上十几个小时,中途不需要降落。

    “几点了?”谈仁皓来到前面的机舱,才现杜兴与潘泽康还是在很精神,两人还在说笑话呢。

    杜兴看了眼手表。“十一点半,要吃点东西吗?”

    谈仁皓点了点头,就在潘泽康对面的位置上坐了下来,飞机已经飞行了八个半小时。

    潘泽康递了杯水给谈仁皓。“睡得还舒服吧?我们很快就要到了。”

    “这么快?”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他记得,上次坐了十四个小时的飞机才飞到莫斯科呢。

    “计划是凌晨一点半到达,还有两个小时。”

    “我们去哪?”谈仁皓感到有点不对劲,看样子,飞机不是向帝国内地飞行的。

    “这个……”

    这时候杜兴送来了盒饭。谈仁皓也饿坏了。

    “这次,我们是要去一个沙漠基地。”

    谈仁皓点了点头,示意潘泽康继续说下去。

    “经过我们十多万科研人员,工程师数年的艰辛努力。在……”

    “得了。说重点。”谈仁皓把嘴里的食物咽了下去。他可不想听什么长篇大论。

    “也就是说。我们这次是去看实弹实验的。”

    “实弹实验?”谈仁皓差点被咽着,“你是说,那个什么。什么……”

    “原子弹。”

    “对,原子弹造出来了?”

    潘泽康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转口说道:“现在造出来地是一枚实验型地原子弹。而具有实战能力的原子弹还在制造之中,不过。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制造出来。”

    “得。有资料吗?”谈仁皓立即兴奋了起来。

    “这个……”

    “罗嗦什么,给我看看。我就不信你没有带相关的资料。”

    潘泽康也不好再罗嗦下去,他在公文包里找了一会,找出了一份薄薄地文件。

    谈仁皓也没有心情吃东西了。擦掉了嘴上的油迹后,他接过了这份只有几页的文件。上面全是文字资料。根本就没有图片资料,而且在最显眼的地方印有“绝密”两个字。而且还是红色的。表示这是帝国最高机密。

    就算是文字介绍,也相当的片面与不完全,而且几乎全是废话。谈仁皓迅地看完了一遍。然后再看了一遍。结果让他很是失望,里面对原子弹几乎没有任何正面的介绍。

    “真正的绝密资料是不准带出基地地,所以……”

    谈仁皓叹了口气。他也没有埋怨潘泽康。如果原子弹真如同吹嘘的那么厉害的话。那就绝对是帝国的最高机密。而任何文字资料都不可能带出基地,甚至连从事原子弹研制与开工作的人员的活动都要受到自由。

    当时,为了搞“盘古计划”帝国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投入了十多万科研人员,其中仅潘泽康这类年轻地科研人员就有十万人。这些人的活动都是受到了严密的监视与控制的,而且是由宪兵部队负责,而不是普通的军队。后来谈仁皓才知道。当时所有从事“盘古计划”的人员都与家人中断了联系。就算是少数有特权的高级工程师要给家里人写信,也得接受全面检查,即信件的内容必须要接受检查,根本就不会考虑个人**。而潘泽康当时没有参加最核心的工作。他是属于联络人员,所以活动还算是比较自由的,只是他每次外出,也要受到监控与限制。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的时间,谈仁皓是在急切的心情中渡过的,当飞机开始下降的时候,他也开始向机窗外张望,可是外面的夜色很暗,加上机舱内灯光的影响,他什么都看不到。直到飞机在跑道上停下来,一股风沙从开启的舱门里刮进来的时候,谈仁皓才意识到。他们来到了一座沙漠里的机场上。

    “外面的风很大!”潘泽康提高了声音,“等下跟我走。大概又是沙尘暴!”

    谈仁皓点了点头。拉拢了衣襟。刚走出机舱,大风就刮得他差点从舷梯上掉下去,风力至少在十级以上,谈仁皓还真不敢想像,这里会是“盘古计划”的秘密研究所吗?那十几万人难道能够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除了风沙之外,气温也非常低。不比莫斯科好多少,这是沙漠地区的一大特点,往往白天热得能够把人给烤熟了,晚上冷得能把人冻僵。巨大的温差根本就让人无法生存。

    谈仁皓与杜兴一路上都紧跟在潘泽康的后面。当潘泽康停下脚步的时候,谈仁皓才现,他们来到了一条地道的入口处,显然,科研基地不是建在地面上的。而是建在地下的。

    地道挡住了外面的大风。等到谈仁皓适应了里面的光线后才现,地道两侧每过几米就有一个岗哨,而且里面都有荷枪实弹的宪兵,看样子,这里的安全工作还不是一般的严密。在潘泽康出示了证件后。三人迅的通过了三道关卡,最后来到了一扇巨大的钢门前。负责守卫的宪兵先检查了潘泽康的证件,随即又检查了谈仁皓与杜兴的证件,甚至还多看了谈仁皓两眼。在确定无误之后,这才用拨通了电话。不多时,钢门向两侧打开了,谈仁皓很快就注意到,这扇钢门的厚度绝不在战列舰主装甲板之下。至少有沏毫米。也许更厚一些。而每扇钢门的重量肯定在丑炖以上。

    “我们到了!”进去后,潘泽康在一扇巨大的玻璃墙后面停住了脚步。

    谈仁皓回头看了一眼合上地大门,当他转过头来的时候。才现,在他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基地。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地下城市了。这座地下城市基本上呈圆型,直径大概有5oo米左右,穹顶的高度有

    1o米左右。由十多根巨大地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着,在穹顶的正下头是一盏,准确的说是一组大功率地镁灯。出的光亮足以照亮整个地下基地。穹顶的正下方是一个巨大地金属罩子,表面是银色的。不过有点黯淡。在谈仁皓目所能及的范围内,上百名,也许有数百名穿着白大补地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而且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科研设备。

    “将军,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杜兴比谈仁皓还要惊讶。

    谈仁皓装着镇定。可是心里同样惊讶,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以他的了解这里很多东西都是越了时代的。

    “请换上衣服吧!”潘泽康站在一扇玻璃门前向谈仁皓他们招手。

    “里面是无尘环境,都要换衣服。”

    谈仁皓与杜兴都领到了一套白大补,经过了两轮高压空气冲洗后,他们才跟着潘泽康进入了基地内部。

    “我先带你们去住的地方。然后给你们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

    这次给谈仁皓居住的地方就比较“穷酸”了,而且看样子,这基地里也不怎么在乎人员地生活,反正那些科研人员也不会把日常生活当会事。在去放下了行李之后,谈仁皓与杜兴就跟着潘泽康,由潘泽康为他们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

    这座地下科研基地是在“盘古计划”正式启动之后就动工修建的。

    主要就是由6军的工程兵负责,这就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基地总共有十二层,谈仁皓之前看到的只是最核心的地区,即安放核反应堆的地区。在下面还有十一层。另外四周还有好几十条通道,连接着上百个实验室,以及供十多万研究人员居住的几万个房间。

    如果认为“盘古计划”仅仅只是制造原子弹的计划,那就太肤浅了,如果认为核反应堆就是整个原子弹的核心机构的话,那也太肤浅了。“盘古计划”本身是一整套的计划,从原子弹的原理,设计,制造,到投掷,几乎设计到了每一个环节,是一套完整的军事计划。同时,重水反应堆只是该计划的一个核心,除此之外,在基地的最下面几层还安装了十多万台离心机,另外还有一个爆炸实验室。可以说,这些机构都是“盘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盘古计划”才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的科学家都认为铀235是唯一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的原料。而在建立了重水反应堆之后,科学家才现。钚239实际上也是用来制造原子弹的理想材料,而且其利用效率应该比铀235还要高,也就是说,用钚239制造原子弹应该更为理想。可是,钚239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只能在重水反应堆里产生,即铀巫在受至中子轰击之后生质变,最后得到的产物就是钚239。

    为了保证能够尽快制造出原子弹,帝国的科学家采用了两手并举的办法,一是大量生产离心机,用以提纯铀235,另外就是利用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当时,除了谈仁皓所到达的这个试验基地之外,帝国还另外建造了四座重水反应堆,为了保险期间,这四座重水反应堆都是分散的,没有集中到一起。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高离心机。因为铀235在铀元素的同位素中所占到的比重是想当小的,而且其化学性质与铀238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化学的方式进行分离。当时科学家找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两种同位素的质量差,用高离心机来分离这两种元素,准确地说,是这两种元素的化合物。而离心机的工作效率并不高,而且需要经过多道,甚至是上百次分离之后。才能够得到纯度为8o%左右的铀235,而要达到原子弹的标准。其纯度必须要在95%以上(实际上这仍然不够)因此,通过离心机来提取高纯度的铀235的效率是相当低的,就算当时有几万台离心机在不停的工作,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制造一枚原子弹所需要的核原料。也就是说,如果用铀235作为原子弹的核原料的话,其工业生产效率就直接影响到了原子弹的生产规模,这就迫使科学家转为用钚239来制造原子弹。

    原子弹的设计也相当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起爆部分。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链式核反应。铀235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轰击的时候,会分裂成为两个,或者是多个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中子,这些中子再轰击其他的铀235原子核,产生链式核反应。而在此分裂的过程中,铀235原子核的质量会减少。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即能量等于物质质量与光平方的乘积,损失的质量就全部转为了光能,热能,辐射能等种种能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破坏效果。

    在这个原理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让链式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而不能中断,这样才能够使原子弹起爆成功。实际上,正个反应过程相当快,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持续时间用毫秒,纳秒计算。而要保证链式反应完成。就必须要使核物质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限度,这就是“临界质量”只要达到或者是过了临界质量,原子弹才能够成功引爆。如果达不到临界质量,就不会生核爆炸,或者是爆炸威力降低很多,达不到设计要求。

    准确地说,临界质量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数,即质量与核反应材料的密度有直接关系。这正是引爆原子弹的关键技术,科学家在这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而且,最终找到了两种比较可靠的引爆方式,一种叫“枪式”另外一种叫“内爆式”而这两种引爆方式都还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试验,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当然,在第一枚原子弹真正引爆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理论到底能不能变成事实!

第十二节 万事俱备

    “照你的意思说,不能像普通炸弹那样,用雷管引爆?”

    “引爆装置就是原子弹的雷管,当然里面装的并不是雷汞。”

    谈仁皓朝四周看了一下,这个爆炸实验室非常大,空间也很高。看样子,在怎么引爆原子弹的问题上,科学家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力气。

    “那么,你提到的那两种引爆方式有什么区别呢?”杜兴也很是好奇,本来他只有听的权利,没有提问的权利。

    “你说的是‘枪式’与‘内爆式’?”

    谈仁皓转过了头来,他也很好奇。

    “其实,这两种引爆方式……”

    总体来说,“枪式”引爆法的原理是最为简单的。即先将两块核原料分开,每一块的质量都低于临界质量,其中一块固定,另外一块可以活动。并且在活动的一块后面安装高能炸药。在需要引爆原子弹的时候,就直接引爆炸药,将活动的核材料射向固定的那一块,两块核材料融合后,其质量就过了临界质量,随即引链式反应,生核爆炸。

    “内爆式”引爆法的原理就要稍微复杂一点,准确地说。是制造难度要高得多。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将一块没有达到临界质量地核材料进行高度压缩。使其密度迅提高。迅过临界质量,随即引链式反应,生核爆炸。

    总体而言。“枪式”原理地制造难度并不大,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比较容易实现。可是其主要问题是对核材料的利用率并不高。至少都需要2o公斤地铀235才能制造一枚原子弹。而这需要几万台离心机工作一年以上的时间。相反,“内爆式”对高能炸药的爆炸时间一致性地要求相当高。必须要将环绕在核材料外的高能炸药分成许多小块,每一块的安装位置都要有严格地要求,而且引爆时间上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甚至对连接炸药用的电线地长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其优点就是对核材料的利用效率高。纯理论计算,5公斤钚239就可以做成一枚原子弹了,而实际使用量也不会比2o公斤多,大概在8到12公斤之间。另外,“内爆式”还可以控制原子弹的当量,也就是威力。这是比较重要的。

    “那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呢?”听完了潘泽康的介绍。谈仁皓心里也有数了,很明显,仅仅只有核理论是不够地。

    “‘枪式’这边基本上已经没有问题了,我们做过几次模拟实验,都比较成功。只是现在‘内爆式’这边还有点问题。主要就是炸药的起爆时间没有掌握好,正在抓紧研究。”潘泽康一边说着。一边朝门外走去,“我们的第一枚原子弹将采用‘枪式’引爆法,这主要是为了保险,如果各方面进展顺利,那么第二枚原子弹就将采用‘内爆式’。现在我们到下面的离心机房看看。”

    还没有走进离心机房,谈仁皓就被那巨大的噪音给震住了。高离心机的旋转度是相当惊人的,根据潘泽康介绍。这些离心机的寿命都很短,有的工作几个小时就会出故障,而且其耗电量非常惊人,几万台离心机一起工作的话,其需要的电能相当于一座2o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为此。还专门在几十公里外建了一座燃油电站呢。而当时帝国大部分的电站都是烧煤的。或者是水力电站,恐怕也只有在“盘古计划”

    中才会不惜工本的用燃油来电吧。

    离心机房对谈仁皓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毕竟那些离心机的样子都差不多。而且只是规模很庞大而已,更让谈仁皓受不了的是其产生的巨大噪音,听着很让人心烦。

    “现在,我带你们去看看原子弹的模型。”

    “你们不是造出真的原子弹了吗?”

    “那只是实验装置,等下我也会带你们去看的,而真正的原子弹现在还在制造之中。”

    谈仁皓跟着潘泽康进了电梯,很快他们就到了上面放着原子弹模型的房间里。这个方面里一共摆设了三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试验装置的缩小模型,从外观上看,根本就不是一个炸弹,有点像是一个巨大的木制酒桶,而且因为只是用来实验的,所以外面没有装弹体,电线这些都是直接暴露在外面的。

    “明天我们要实验的就是这个爆炸装置。”

    “明天?”谈仁皓惊讶地看了潘泽康一眼。

    “对啊。明天下午。不然我也不会急着赶回来,好不容易去了趟莫斯科。进了克里姆林宫,我连里面是个什么样子都还没有搞清楚呢。”

    “那下次有机会我带你去。”谈仁皓笑了起来,看样子,杜兴招待客人的时候并不是很积极。

    “再说吧,而且什么时候能够离开这里,我还不知道呢。”潘泽康转移了话题,“这只是一个爆炸模型,而且一百比一的微缩模型,真正的要大得多。”

    谈仁皓又是一阵惊讶,这模型本身就不小了,比得上一枚25o公斤的航空炸弹呢。如果只是个百分之一的微缩模型的话。那么真正的爆炸装置就要大得多,而且不是任何轰炸机可以携带的,也难怪叫实验爆炸装置,根本就不具备实战能力。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制造的原子弹的模型,大概就这个样子。”

    谈仁皓的目光落到了第二个模型上。这个模型就有好几米长,看样子,应该是原尺寸模型。其外观很像是普通地炸弹。只是大得多而已。

    弹体是圆柱形地。弹头扁平,弹尾上有几片用来保持稳定的弹翼,而且在最后面还有一个盘装的物体。谈仁皓思考了一下,认出这是用来装减伞地。看样子,原子弹只能由轰炸机在高空投掷。而且还需要用减伞来控制下落的度。

    实际上,当时科学家设计的第一枚原

    子弹在实验爆炸之前是很不成熟地,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根本就没有实验数据可以借鉴。

    不说别的,当时帝国科学家对原子弹爆炸后产生地能量将以什么样的形势产生左右。以及各种能量在爆炸当量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这都没有一个肯定地说法,主要是不同的科学家。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原子弹的作用方式就直接决定了最佳爆炸高度。比如,光能与辐射能占爆炸大量的大部分的话,那么就应该提高爆炸高度,这样破坏效果肯定要好得多。相反。如果是内能。以及产生的冲击波占爆炸当量的大部分的话。那就应该降低引爆高度。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的实验数据,而仅仅只建立在理论计算基础上的结果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在实验爆炸装置引爆之前。

    至少有好几十种原子弹的设计方式,而在实验装置引爆之后,当科学家们拿到了大量的实测数据之后。就只剩下了几种设计方式,最终保留下来的就那么两三种。

    也就是说。当时谈仁皓所看到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原子弹设计方案。虽然该方案当时被认为是最可行的,而且后来实际上制造的第一枚原子弹就采用的是这个方案,可是真正造出来的原子弹与这个模型的差别还的挺大的。特别是其内部结构方面的差别相当大。几乎有一半的理论设计被推翻。

    “时间也不早了,你们早点休息,我会在中午来叫你们的。试验订在明天下午三点。”

    “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参观了?”谈仁皓朝最后一个只弄出了一半的模型看了一眼。

    “那个还没有完成。现在主要就是缺少实际的数据。”潘泽康耸了下肩膀,“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卧室去参观一下,其实这里的所有生活房间的布局都大同小异。”

    “这个就没有必要了。”谈仁皓笑了起来,“也好,那我们就先回去休息,明天再见。”

    谈仁皓根本就睡不着,他在飞机上就睡了好几个小时。而想到明天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准确地说,是第一枚核爆炸装置就要被引爆了,他哪能睡得着呢?反而是躺在另外一张单人床上的杜兴很快就进入了梦想,大概他在飞机上根本就没有休息吧。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在谈仁皓迷糊着觉得自己才睡了一会的时候,潘泽康就过来叫他们了。两人立即翻身起床,甚至连早饭,准确的说是午饭都没有吃就跟着潘泽康离开了基地。外面的风暴已经停了下来,一轮烈日就挂在头顶上,气温很高,搞得谈仁皓不得不脱掉了外套,他还没有一下适应这种从寒带到热带的转变呢。

    “吃点东西吧,还有三个多小时呢。”

    谈仁皓接过了潘泽康递来的水壶。“我们现在去哪?”

    “实验地点。”潘泽康回答了一句就跳上了前面的吉普车。“距离这里有1oo多公里,大概需要开车两个小时。”

    谈仁皓与杜兴上车后。他们也注意到。附近的几辆大卡车上全坐满了人,而且都是基地里的科研人员。

    “风暴是昨天晚上停止的。但是比天气预报的晚了一个小时,实验大概会推迟一个小时。”

    “为什么?”谈仁皓有点不解,风暴早就过去了。

    “还有很多测试设备没有安装到位,现在正在安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点半,最迟四点,实验就将进行。”

    谈仁皓点了点头,这也合情合理。原子弹这玩意第一次爆炸,科学家肯定需要很多的实测数据,以完善现在的理论,并且进行今后的深入研究。

    基地并不是建立在沙漠里的,而是建在荒漠里的。地面比较硬,吉普车的度也不慢,而且一马平川,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与别的撞车,甚至没有现成的道路,看样子,爆炸点离基地很远,而且很偏僻。

    离开基地后不久,谈仁皓就现,沿途每过大概一公里到两公里的样子就会有一个哨所,而且都有荷枪实弹的哨兵。另外,天上还有几架飞机在盘旋,看样子是6军的运输机,6军派些运输机来做什么,难道还有大人物要来?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看着荒漠里的景色,就连谈仁皓这个海军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荒漠有荒漠的景色,而且是完全不同于大海的景色。如果说大海给人的感觉是宏大,宽容与包含的话,那么荒漠给人的感觉就是凄凉。荒芜与孤独。

    当吉普车停下来的时候,谈仁皓先看到的就是前面一个半截露在地面上,看上去有点像是6军与6战队的前线指挥所,只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地下设施。等他跟着潘泽康走入这座半地下设施的时候才现。这里确实是一个观察所。而且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其中不乏一些穿着将领服的6军将领,只是谈仁皓一个人也不认识。

    “将军,要不要披上衣服?”

    谈仁皓朝杜兴看了一眼,这鬼天气都热死人了,还披衣服做什么?

    可是他立即就明白了杜兴的意思,因为谈仁皓只穿着一件没有军衔的衬衫,所以那些6军将领都没有注意到他。或者说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呢。

    杜兴已经把谈仁皓的外套递了过来。

    “没必要,我只是来看热闹的。”谈仁皓可不想受活罪,而且看样子,那几个6军将领都是负责“盘古计划”的人,而不是前线指挥官,谈仁皓也不想去与他们搭讪。

    “你们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准备准备!”潘泽康这时候走了过来,看样子。他在这里的熟人不少。

    谈仁皓走到了那观察窗的旁边,外面仍然是一片凄凉的荒漠,当他眯着眼睛向北面看去的时候,立即注意到在地平线上有一个小黑点。这时候,杜兴把望远镜递了过来。通过望远镜,谈仁皓才看到,那是一座高大的铁塔,而是铁塔的顶部固定着一个巨大的物体!

第十三节 与烈日比辉

    唐历二十九年五月四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人类正式进入了核时代,也就是原子能时代。帝国都时间当日下午五点正,世界上第一枚核爆炸装置在帝国西北部的孜勒库姆沙漠爆炸成功!

    当强烈的闪光出现的时候,即使带着深墨色的眼镜,谈仁皓仍然感到眼睛一阵刺痛。接着,一股巨大的火球升上了天空,火球在上升的时候不断的翻滚,不断的扩大,颜色也逐渐变岸,最后成为了一片巨大的,蘑菇形状的云团。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时谈仁皓绝对没有说出“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之比辉”这句泰戈尔的诗句。那些关于这句话是谈仁皓说出来的都只是流言,而且是不真实的流言。谈仁皓并不喜欢文学,更不可能喜欢印度文学,当时他连泰戈尔是谁都不知道呢,又怎么可能念出泰戈尔的诗句呢?至于到底是谁念出了这句诗。谈仁皓也不知道。他当时除了听到不断的惊叹声之外,就没有听到有哪个人吃多了没有事做,在这种时候念什么狗屁诗句。

    当时,核爆炸装置是设置在高88米的一座铁塔上的,也就是说,引爆高度是88米。为了测量爆炸威力。以及测算爆炸后产生的各种能量。

    实验现场附近布设了大量地探测仪器。爆炸后两个小时,第一支测试队伍进入了爆炸区,架设爆炸装置地铁塔几乎完全被融化了。而周围的地表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石英晶体,这足以证明爆炸时地温度有多高。而谈仁皓他们所在的观察所距离爆炸点的位置大概是12公里。爆炸后产生地地震波,以及强风是在闪光过去后几十秒与几分钟后到达的。幸亏科研人员已经考虑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做了良好地防护措施。不然的话,包括谈仁皓在内。以及当时几个以秘密身份前来观摩试验的帝**政要员都将受到伤害。

    但天晚上,谈仁皓这批观摩人员就被送回了科研基地,而负责测试爆炸效果地科研人员还在爆炸现场附近继续忙碌着。如果说以前谈仁皓还在怀疑原子弹的威力。以及觉得潘泽康的话多半是在吹牛的话,在他目睹了核爆炸之后,他就不再有任何的怀疑了,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炸弹,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单件武器。比起原子弹,那些在战争中出尽了风头地先进武器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三日后。谈仁皓拿到了一份爆炸测试效果的复印件,随即就乘坐飞机离开了科研基地,直接返回了帝国海军司令部,他的新任务就是把实验结果汇报给甘永兴与聂人凤。至少要让已经收到了部分消息的甘永兴与聂人凤知道整个实验的过程,而谈仁皓作为实验的见证者,他的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根据帝国的政府记录,这次实验爆炸的威力大概是15ooo吨TnT当量。政府在相关记录方面是比较少的,主要的实验数据都是绝密文件。

    至今仍然没有公布。这也有情可原,在后来帝国进行的数百次核实验中。最多就是公布实验爆炸当量,而绝不会提到更详细的数据。其他的有核国家也一样,即使在核技术的神秘棉纱已经被摘下来的今天,核实验的具体数据仍然是严格保密的。

    最重要的是,这次核实验当时并没有被立即公布。五月份,在薛希岳与其他国家脑进行会议的时候,他也收到了消息,随即只是向德国与波斯帝国的脑透露了唐帝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可以毁灭一座城市的级武器,而没有提到是什么武器。

    这点点透露就已经足够了,当时德国与波斯帝国也有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计划,而且这两个国家的元也都拿到了本国科学家提交的报告,知道能够毁灭一座城市的炸弹指的就是原子弹。毫无疑问,薛希岳这一点点透露,对后来的国际局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说别的,当时德国与波斯在对美作战态度上的巨大转变,就与此有关。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国家当时还没有核武器的实际经验,对核武器的真正威力还不太了解,更不清楚唐帝国到底制造了多少枚原子弹。按照最简单的思路。如果唐帝国手里有足够多的原子弹的话,那么战争会在几个月之内结束。

    而且肯定是以美国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

    薛希岳是在回国之后才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的,而他当时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尽量完成原子弹的实战化工作,同时尽快制造出几枚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而不是停留在实验的基础上。相的这道命令对当时的科学家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因为就在此时。“盘古计划”的科学家还在为到底要不要进行第二次实验而争论不休呢。

    在完成了第一次核装置的爆炸实验后,科学家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特别是对原子弹爆炸之后能量的释放方式有了比较准确的掌握,从而可以基本上确定要使原子弹的破坏效果达到最大程度的理想爆炸高度。而实验装置本身采用的就是“枪式”爆结构,因此该引爆方式的可靠性也得到了证明。

    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原子弹的小型化,以及根据投弹方式做的一些改进设计。

    小型化工作最为重要,当时引爆的实验装置中达5o多吨,就算是取掉上面的一些不必要的设备,其重量也过了轰炸机地承载能力,而且体积更是大到连地面运输都不可能。而按照要求。要用“鹏”式轰炸机投掷原子弹的话。那么其重量就得控制在9吨以下,而且最好控制在5吨左右,这样轰炸机才能够达到最大作战半径。同时。原子弹的外型尺寸最好能够控制在弹舱可以

    容纳的范围之内,最大尺寸不能够过轰炸机停在地面时,弹舱顶部与地面地距离。也就是说。原子弹要具有实战使用价值,就必须要完成小型化工作,不然就最多只是拿来吓唬人的实验装置而已。

    原子弹的具体结构设计也很重要。不说别地。气压高度引爆装置就必须要做到足够的精确。当然,以原子弹的威力,就算引爆高度高一点。或者是低一点,对其破坏效果也没有太大地影响,而最关键的就是可靠性,绝不能因为引爆器出故障,让原子弹在投下后根本就炸不响!

    运载工作的改进问题也很关键。现在已经确定由“鹏”式轰炸机来投掷原子弹,而且设计原子弹地工程师也已经保证。肯定可以让原子弹装到轰炸机上去。问题是。轰炸机肯定要根据原子弹的外形进行改进,而且其内部结构,特别是弹舱结构也要改进。比如普通“鹏”式轰炸机的弹舱内就设有两条并排的炸弹挂架,可以挂十几枚,甚至是几十枚炸弹。而在投原子弹的时候,只需要挂一枚炸弹,而且炸弹挂架的承载能力要高得多,就得对弹舱的承力结构进行调整。飞行员的问题并不大,麻烦的是,现在科学家知道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了,那么怎么保证投下了原子弹之后,轰炸机能够逃出爆炸杀伤范围,而不是被原子弹给干掉呢?高空投弹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样炸弹落下的时间会更长。飞机也就有更多的时间逃出危险空域。可这仍然不够”必须要给原子弹装上减降落伞。

    投弹的精度也有要求。当时负责该项目的6航将领要求轰炸机飞行员能够在8ooo米的高度上,将炸弹投到一块篮球场大小的靶子上去。这个要求就有点过头了。说白了。原子弹那么大的威力,就算是投偏了一点,对其杀伤效果也没有什么影响吧。只是负责投掷原子弹的部队是帝国最精锐的战略航空兵飞行员,对其要求自然就高得多了。

    可以说。在相的直接命令下。各项工作的度都加快了不少,只是当时薛希岳还没有决定是否立即使用原子弹。毕竟罗云冲的战略轰炸已经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橙色作战”也已经全面拉开,只要美国出现饥荒,那么战争也会很快结束,有必要在这最后的时刻用上原子弹吗?

    科学家可没有管这么多,当时“盘古计划”的科学家利用相的支持。不但在加紧做好原子弹轰炸的准备工作,还积极的展开了另外一项研究工作。

    原子弹产生巨大威力的基本原理是重核在裂变的时候会损失质量,而质量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可是在第一次实验爆炸之后,科学家们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裂变对核材料的利用效率相当低。当时2o公斤的铀235实际上只损失了不到1克的质量,也就是说,核材料的利用率不到两万分之一。这是核裂变的一个天生的缺陷,毕竟重核在裂变成轻核的时候,损失质量只占到了原子核质量的很小一部分。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提高核材料的利用效率呢?科学家们想到了另外一条途径,那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的作用原理与核裂变一样,也是利用物质的原子核在生变化的时候损失质量产生能量,只是其作用方式完全相反,核裂变是重核裂变为轻核而损失质量,而核聚变是轻核聚变为重核而损失质量。当时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证明氢院子的同位素氖与氤都会在聚变的时候释放出核能,而且其释放核能的能力是裂变的千倍以上!

    实际上,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已经注意到核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只是在经过了理论计算之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原因只有一个,要使轻核聚变成重核。需要上亿度的高温,而当时是没有任何人为手段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温度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人工的办法实现核聚变。

    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科学家们找到了火种,通过测试,原子弹爆点的温度完全可以引核聚变。也就是在第一次核实验装置爆炸之后。

    就有科学家提出,用原子弹作为雷管,引核聚变。制造出一种威力更大的炸弹来。

    当然,要制造出氢弹(这是后来的称呼)绝不是理论计算那么简单的事情。当研究深入下去的时候。很多问题就逐渐暴露了出来。不说别的,氘与氚都是气体,而气体的密度是相当小的。而要提高密度,就要设法将氘与氚变成固体,而这就需要零下2oo多摄氏度的低温,而当时是没有办法长期保持这种低温的,因此,要制造出氢弹,在没有取得技术突破,或者是找到别的办法之前。那不比登天容易多少。

    对科学家来说,最缺的实际上还是经费的问题。“盘古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出原子弹,而且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制造出了原子弹,因此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帝国就不会继续为“盘古计划”投入资金了。科学家也就没有办法继续开出威力更大的氢弹。也正是如此,当时很多科学家就借用“盘古计划”还没有正式终止的机会,开始着手进行了氢弹的研究工作。

    最主要的问题是,相当时没有决定是否使用原子弹,可以说,使用原子弹本身不止是军事问题。还是政治,外交,甚至涉及到了道义问题。如果可以不使用原子弹就击败美国的话,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呢?可以说,薛希岳的犹豫也是有道理的。只是有一个问题,当时初了薛希岳之外,几乎所有参与了“盘古计划”的人员都想知道原子弹在战争中的实际威力。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封由2oo多名“盘古计划”的主要推动者联名的信件送到了薛希岳的办公桌上。

第十四节 死神的怂恿

    战后,关于唐帝国有没有必要在最后关头用上原子弹。以及当时薛希岳为什么要决定使用原子弹成为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可以说,唐帝国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不使用原子弹,可问题是,这一万个反对理由,也许还不如一个支持理由更有说服力,那就是,投入了数百亿的“盘古计划”就只是为了一次实验吗?

    实际上,在当时帝国内部,关于是否使用原子弹的分歧也是相当巨大的。不说别的,之前极力主张帝国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就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决支持用原子弹,而另外一派则坚决反对使用原子弹。

    当时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就是帝国理论物理学的知名泰斗。当初,这些人几乎都签署了联名信,支持启动“盘古计划”研制原子弹,可是在实验爆炸成功之后,几乎都转为反对使用原子弹。而这些科学家有几个重要的共同特点,一是都集中核物理的理论研究,大部分理论都是由他们提出,或者是奠基的。二是都没有参加“盘古计划”的工程阶段工作,也就是没有直接参与“盘古计划”三是都属于帝国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大部分的年纪都在6o岁以上。

    支持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就是直接参与了“盘古计划”地物理学家。

    以及工程师。论知名度,这批科学家远不如那些泰山北斗。但是其在“盘古计划”中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实质性工作,原子弹就搞不出来。而这些科学家与工程师也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大部分人都将其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盘古计划”其中很多人甚至数年没有与家人联系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庞大的工程中来。二是以实验物理学家,或者是工程师为主。几乎都是实干型的人才。虽然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并不怎么样。但是其在动手能力方面明前要比理论物理学家强得多。三是都属于中青年。当时联名给相写多名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平均年龄不到45岁。

    当时,坚决反对的几十名科学家是认清了核武器地巨大威力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可以说,这些科学家都有着巨大的远见性。一枚原子弹就足以摧毁一座中型城市。数枚原子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大城市,而且研制氢弹地理论已经提出来了,最保守的估计,氢弹的威力都是原子弹的十倍以上(实际上远不止,原子弹的最大当量也就2o万吨TnT左右,而氢弹的当量几乎是无限的。历史上爆炸地最大当量的氢弹为5ooo万吨。而设计成功,没有爆炸的氢弹的当量达到了2亿吨)那么一枚氢弹就能摧毁一座大城市。作为终极武器,只要掌握了的国家就会不惜工本大规模的制造,而全世界又有多少大城市,中等城市呢?这还只是最普通的担心。当时还没有人提到核武器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说。这些科学家都已经预料到。如果将核武器用于战争的话。

    那就是打开了潘朵拉的魔盒,释放出了的核恶魔将毁灭正个世界,而在核战争中,没有谁是赢家,输掉的将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正是如此,这批4o多名科学家也写了一封联名信,请求相不要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

    相反,支持使用原子弹的科学家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他们花了毕生精力搞出来的东西。如果不能够将其价值挥出来的,那还有何意义?更重要的,当时这批科学家与工程师中的大部分人都参与了氢弹的研制工作,如果不通过使用原子弹来证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那还怎么争取到研制氢弹的经费呢?

    至于这些科学家到底有没有想过核武器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就说不清楚了,可他们的观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对这些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说,原子弹就如同是他们的儿子一样,如果无法证实,那么他们付出了数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当时,态度最为暧昧的是“盘古计划”的总负责人。帝国最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潘泽康的恩师邓家先教授。邓家先教授被誉为帝国的“两弹之父”即原子弹与氢弹之父。他主持了“盘古计划”以及后来的“黄日计划”这两个计划就是研制原子弹与氢弹的计划。在帝国的科学界为要不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邓家先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29年5月中旬的时候,他给相单独写了一封信。现在,这封信的内容仍然没有公布,至于邓家先在这封信里说了什么,以及对相的决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外界就只能胡乱的猜测了。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邓家先教授是支持使用原子弹的,而且正是他的那封信让相最终做出了决定,而且邓家先支持使用原子弹的理由就是要借此推进氢弹的研制工作,而且后来正是由邓家先负责“黄日计划”的。

    可是也有很多人认为邓家先是反对使用核武器的。一是相不可能凭他一家之言而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毕竟当时支持使用原子弹的人很多,而不仅仅只是那批科学家而已,而邓家先也不可能直接影响到相的决策。其次,“黄日计划”本身不是“盘古计划”的延续,因为这期间间隔时间长达五年,如果不是因为德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的话,帝国也不会急着启动“黄日计划”而且当时已经不是薛希岳当政了。这更与邓家先推动使用原子弹。来获得相批准“黄日计划”搭不上边。最后。邓家先担任“黄日计划”的总负责人。不是他本人的意愿,而是他作为帝国科学家对帝国地责任。在“黄日计划”成功之后。也就是在帝国试爆了第一枚氢

    弹后,邓家先就辞去了所有地职务,而且拒绝接受帝国皇帝颁给他的皇室勋章。这就足以说明邓家先本人是不支持扩大核武器的影响范围。

    更不支持使用核武器。

    实际上,当时在影响相决策地因素中。科学家的作用是相当渺小的。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薛希岳是一名政治家。而不是一名科学家,而且原子弹并不是帝国地高级玩具,展原子弹的初衷就是要使用原子弹。因此,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薛希岳最终决策的基础。

    也就是说。当时地政府官员。以及军队将领对相的影响更大。

    政府先提交的是财政部与工业部的一份联合报告,提交给相的是一份到战争结束时,帝国还需要支出的战争经费的数额,以及对帝国工业转型造成的影响。这份报告的分量是相当重的,当时帝国已经在着手进行经济转型,如果战争地拖累太大的话,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战后帝国的经济展。

    其次是帝国外交部的一份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全面评估了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会对国际局势。同盟国组织的内部关系,以及对潜在敌对国家的影响。虽然外交部没有在报告中指明使用原子弹给帝国外交带来的巨大好处,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当时还没有别的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如果帝国能够证明拥有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的能力,并且可以用原子弹摧毁任何一个国家的话。那么这对帝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帝国在战后的世界利益是有着巨大的好处的。

    分量最重的肯定是帝国几大情报部门联名提交的一份对德国与波斯研制原子弹的评估报告,以及对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评估报告。后来已经证明,当时情报部门提交的评估报告中有很大的水分,比如德国就没有能够在刃年研制出原子弹,而是比这个时间晚了足足三年。而且在占领了美国之后,也证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实际上已经彻底瘫痪掉了。就算战争再拖一年,美国也没有能力制造出原子弹。就更不可能在刀年年底制造出原子弹。换句话说,当时情报部门是有意夸大了敌人,以及潜在敌人的威胁。毫无疑问,情报部门是全力支持使用原子弹的。

    原本很多人认为会坚定支持使用原子弹的帝国6海两军的态度反而比较暧昧。其实考虑一下战后帝**队的变革就不难现,6海两军在对待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如果支持的话,那么战略航空兵。即以后的帝国空军将是唯一拥有使用原子弹能力的军种(实际上,真正在战后成为帝国核威胁大棒的不是空军,而是海军)而拥有了原子弹使用能力之后。空军地位将提高很多,甚至有可能成为帝国第一军种。同时,如果反对,而相又倾向于使用原子弹的话。那就是在扇自己的巴掌了。而且如果不使用原子弹,导致战争延长,这更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了。

    最后送到的是罗云冲递交的一份评估报告。在这分报告中,罗云冲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对使用原子弹与不使用原子弹的两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做了分析与判断。如果使用原子弹,那么美国很有可能在原子弹投下之后就会宣布投降,而且最多只需要两到三枚原子弹就能够迫使美国投降。相反,如果不使用原子弹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指望“橙色作战”获得完全成功,而且战争会拖到年底,在美国爆大饥荒之后,美国投降的可能在五成以上,但很难保证美国会在年底投降,因为美国还有一定的战略粮食储备,应该足够其军队使用到3o年中期。而罗云冲的这份评估报告也得到了情报部门的证实与支持。

    当时,就用还是不用原子弹的问题,帝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可是很明显的,支持使用原子弹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不管是积极活动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是全力支持的情报部门,以及表面上保持中立的内阁政府部门。战略航空兵,以及三缄其口的6海两军,实际上都对相的决策产生了影响。

    在此情况下。就不难猜出薛希岳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了。只是,在五月份,薛希岳仍然没有正式确定是否使用原子弹,甚至没有向任何人提到是否使用原子弹。根据后来出任帝国相。当时还是帝国内务大臣的宗汉钦描述,在七月份之前。薛希岳都没有就是否使用原子弹做出正式的决定,而相当时只有一个决定,那就是尽快制造出具有实战价值的原子弹,并且使其拥有实战能力。

    很多人就此判断薛希岳在当时已经决定使用原子弹,只是没有做出书面肯定而已。可问题是,这个判断明显缺乏说服力。原子弹作为终极武器,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以武器的形式在进行研制的,而武器没有实战使用能力。那还叫武器吗?因此,薛希岳在当时要求各部门尽快使原子弹具备实战使用能力。这并没有什么好非议的,换了谁。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原子弹的实用化工作稳步推进。六月份,代号“雪茄”的第一枚原子弹弹体制造成功,工程师用最快的度完成了测试工作。六月底,“雪茄”的安装工作完成,具备了实际使用能力。当时有人提出进行一次试爆,因为帝国有足够的核原料制造三枚原子弹,就算实验用掉一枚,也还有两枚。而且到年底,生产出来的杯又足以制造两枚原子弹了。那么就不存在着原子弹不够用的问题,但是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因为谁也不知道最终要用多少枚原子弹才能够迫使美国投降。

    七月份,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改造完成,随即就进行了第一次模拟搭载测试,到此时,原子弹已经具备了实战部署与应用能力,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了美国人的头顶。

第十五节 理性思考

    谈仁皓是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回到了舟山的,他甚至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赶到了海军司令部。先向甘永兴汇报了观摩情况。只是,甘永兴的情绪好像不怎么高一样,并不是很热情,谈仁皓碰了一鼻子灰,这才溜回了家,第二天一早,在他回到了海军司令部的时候,才知道校长已经回来了。

    从28年初开始,聂人凤就很少呆在舟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京城度过的。当时关于成立空军,6战队的地位,以及成立国防部的事情已经开始进行,作为海军司令,聂人凤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他几乎将所有海军的事情都交给了甘永兴处理。自己则去京城配合相处理这些棘手的事情。

    当时主要负责协助相的就是聂人凤,严定宇因为身体因素,加上6军总参谋长施鼐兴一直在莫斯科。而6军另外一个大人物罗云冲又在圣地亚哥,所以严定宇就留在了6军司令部。很明显,聂人凤正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为海军争取好处,甚至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影响到相,为海军保留下6战队,同时在成立国防部方面,为海军争取到更高的位置。

    谈仁皓跟着甘永兴去了聂人凤的办公室,他先就介绍了观摩核武器实验的事情。此时谈仁皓已经冷静了很多。尽量只说事实。不带上夸张地成分。

    “也就是说。科学家提交地那些报告并没有多大的水分。而且之前的所有预测基本上都是准确地?”甘永兴仍然是一副很惊讶的样子。

    “基本上如此,之前我也不相信。可是在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相信,原子弹是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炸弹。而且从当时实验获得地结果来看。一枚原子弹就可以毁掉一座人口2o万的中等城市,就算纽约这类的大城市。也挨不起几枚原子弹地轰炸。”

    “这事我已经跟相通过电话了,不然我前天就可以回来。”聂人凤摸了下额头。“原子弹的威力没有人怀疑,只是。现在我们最好别表现得这么积极。”

    谈仁皓朝校长看了过去,虽然校长这话说得很委婉,但是却如同一瓢冷水一样泼到了谈仁皓的头上,让他的情绪一下就低落了下来。

    “永兴,我带回来了几份重要的文件,你赶紧去处理,下午就要回去。”聂人凤朝甘永兴点了点头。

    “那我现在就去处理。下午派人送出去。”甘永兴知道校长要找谈仁皓单独谈话,也就主动起身告辞了。

    谈仁皓觉得有点别扭,他也想起身告辞。可还是坐着没有动。

    “你去莫斯科呆了两个月吧?”聂人凤坐到了谈仁皓对面的沙上。“听回来的人说。施鼐兴挺重视你的,而且你的表现也让他很满意。”

    谈仁皓勉强的笑了一下。“我在莫斯科呆的时间不多,而且做得也不怎么样,施鼐兴将军是太客气了。”

    “你不了解施鼐兴这个人,如果他觉得你没有能力的话。他就绝不会说任何表扬你的话。怎么,还在想原子弹的事?”聂人凤笑着摇了摇头,“现在原子弹也试爆成功了,而且相肯定会下达加实用化的命令。不过,反过来想,这与我们有多大的关系?”

    谈仁皓微微皱了一下眉毛,没有明白校长这句话的意思。

    “‘盘古计划’的主导者是6军,而我们只是参与者,而且就算要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那也轮不到我们海军,那是战略航空兵的任务,是罗云冲的事,对不对?”聂人凤叉起了双手,“现在我能够想到的,最多就是让我们承担运送原子弹的任务,而其他的事,几乎与我们没有关系。而且。在我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原子弹不会装备海军,那么,这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

    “不管是用,还是不用,海军都不可能获得利益,是不是?”

    可以说,这是聂人凤预测上最大的一次失误。当时谁也无法想到,原子弹的小型化工作会在五年之内就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且谁也无法想到,十年不到,海军舰载航空兵就将进入喷气时代。从而具备了投掷原子弹的能力,而在帝国还没有研制出航程上万公里的战略轰炸机之前。海军是帝国最主要的核打击力量。更不可能有人想到,在战略核潜艇出现之后。海军将成为帝国的核支柱,其地位甚至在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以及6军的战略弹道导弹部队之上。当时不管是谁站在聂人凤的角度,恐怕都不可能想到技术的进步会如此的神,更不可能想到海军会因此而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态,实际上,如果我在你这个年纪的话,我也会有与你一样的感受,可是。把眼界放开一点,现在对海军来说,原子弹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聂人凤的态度很平和。“更重要的是,现在相还没有决定是否使用原子弹,而且我也不希望海军介入得过多。不管是用,还是不用。我们都不要参与到这件事里去。让相去做决定,而我们只是服从相的命令。明白我的意思吗?”

    谈仁皓点了点头,很明显,聂人凤不想让海军介入得过深。至于他当时有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恐怕谈仁皓自己都说不清楚,只是他不会违背校长的命令。

    “这事暂时就不用说了。你也要少提。毕竟现在政府还没有正式公布原子弹的事。”聂人凤转移了话题。“听说。你在回到舟山后,跟永兴谈过一次。你准备在战争结束后去海军军官学院?”

    “这个……”谈仁皓迟疑了一下。

    “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我觉得,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在去莫斯科之前。他认为那是他唯一的选择,而现在,他觉得那不是他唯一的选择。甚至可以说不是最主要的选择。

    “成立国防部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下来。”聂人凤话题的跳跃性很大,“在相去德黑兰之前,这件事情就已经确定了下来。相已经同意。在他的任期之内不会成立国防部,这件事将由下任相来完成。另外。相已经保证,不会让6战队完全从海军独立。”

    “什么意思?”谈仁皓立即朝校长看了过去。

    “就是说,6战队会获得一定地独立地位,但是不会完全与海军脱离关系。现在大概的方案是。6战队获得单独的行政。人事,经费预算地权力,而在战争时期,6战队没有单独的指挥权,将由海军统一指挥,也就是说,隶属于海军的指挥体系。”

    “这只是个折中办法。”

    “这是我能够争取到地最好的结果了,不是说6军的压力大,这场战争中,6战队的表现不在6军之下,而且已经证明了6战队强大的作战能力,相才会有让6战队独立出海军的想法。”聂人凤叹了口气,“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你应该清楚一点,在成立了国防部之后,实际上军种司令部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了。”

    谈仁皓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当国防部凌驾于军种之上后,军种司令部甚至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地意义,最多也就只保留行政与有限的人事权,而不具备独立的行政,人事,预算,以及指挥权。

    “按照相的意思,会先成立一个联合总参谋部。由各军种委派将领参加。而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属于并行机构。”聂人凤去拿来了一份文件,“这是未来帝**事机构的大体框架图。相是帝**队最高统帅,通过由帝国内阁大臣,以及三军将领共同组成的最高统帅部来统帅帝**队。而国防部是帝**队的最高行政部门,负责行政。人事,预算,装备研制与采购等工作。总参谋部是帝**队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军队的训练,调动。演习。以及在战争时期的指挥工作。而这两个机构都向以相为的最高统帅部负责。”

    “也就是说,未来帝**队的实际统帅除了相之外,就是国防部长。以及总参谋长?”谈仁皓立即明白了校长这番话的意思。

    “和平时期是国防部长。战争时期是总参谋长。”聂人凤纠正了谈仁皓的说法。“因此。军种司令官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虽然相会保留军种司令,而且在国防部内会设立单独的军种司令部,但是这不过就是个鸡肋位置而已,没有多少意义。”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之后,这就将成为帝**队新的权力结构。

    “成立多军种联合战区的事情也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只是要先成立总参谋部与国防部,也就是说。施行战区制已经是下任相任期内的事情了。”

    “会由宗汉钦出任吗?”

    “基本可以肯定。为了保证帝国从战时平稳过渡到平时状态,宗汉钦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那么。我去海军军官学院的意义就不大了。”

    “正是如此。所以我这次才专程会来,就是要找你谈这事。”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经过校长这番点拨,他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绝不能再把眼光局限在海军这个范围之内了。

    “未来,你有两条路要走,一是从政,二是继续服役。”

    谈仁皓立即抬起了头来。

    聂人凤微微压了下手,没有让谈仁皓开口,继续说道:“可是。在我看来,不管你选择走哪条路,有一件事都必须要做好。”

    “施鼐兴?”谈仁皓立即就明白了校长的意思。

    “对,你已经在俄罗斯呆了两个月。参与到了‘施鼐兴计划’中去,这就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谈仁皓立即点了点头。在莫斯科的时候。他就已经有这个感觉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任何人提到未来任国防部长的事情,但是毫无疑问,施鼐兴是最佳人选。我与严定宇都会战争结束后退役,而接替我们俩的肯定是施鼐兴与甘永兴,以甘永兴的能力,是不可能竞争过施鼐兴的。而罗云冲也缺乏资历,更不是施鼐兴的对手。”聂人凤稍微停顿了一下,“你认为‘施鼐兴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谈仁皓微微思考了一下,“如果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的话。该计划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甚至可以说是必然会成功的,因为我们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可以维护帝国在战后利益的办法了。”

    “这就对了,实际上,我也很看好该计划。相的态度也一样。而让施鼐兴去俄罗斯搞个示范区出来,实际上只是要堵住那些反对者的嘴。”聂人凤笑了起来,“既然你有这个认识,那就证明你已经能够看清楚未来的走向了。施鼐兴不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国防部长,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相。因此。现在你去配合他,做好该做的工作,不管你最终选择从政,还是选择继续从军。这对你都有巨大的好处。”

    谈仁皓长出了口气,看样子,校长肯定是决心在战争结束后就退役了,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着给谈仁皓面授机宜。

    “之前我就与永兴商量过很多次,说实话,甘永兴是那种办事的人,可不是领袖。而在战后,世界不会太平,也不会太稳定,海军会受到很多的考验,而帝**队也会受到很多的考验。我们这一批老将迟早要退出历史的舞台,甘永兴他们这一批壮年将领也迟早会变老。而真正能够率领帝国海军。率领帝**队去击败敌人的还是你们这批年轻将领。仁皓,校长跟你说这些,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军,只要你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人,那么,你就必须要认清局势,认清对手,并且找到最好的办法来战胜敌人。赢得胜利!”

    谈仁皓耐心的倾听着校长的叮嘱。在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了这么多年来,校长为什么要让他经历那么多的锻炼与磨练!

第十六节 安全舰队

    相对而言,海军在这起后来被成为“原子弹风波”的事件中最低调,一是海军不是“盘古计划”的主要参与者。二是当时是否使用原子弹对海军的影响并不大。三是聂人凤的态度,以及对海军将领下的“禁口令”可是,有一点是海军无法摆脱关系的,那就是,当时不可能用轰炸机直接载着原子弹飞往前线,必须要由海军的战舰负担运送任务。

    薛希岳在回到了帝国之后,就给聂人凤打了电话,要求聂人凤着手准备运送原子弹的工作。当时,这也只算得上是准备工作,并不是说薛希岳已经决定使用原子弹。总不可能在相确定要使用原子弹之后再来研究运送计划吧。

    这件事情也被交给了甘永兴去处理,而甘永兴则把这事交给了谈仁皓去处理。当时聂人凤在京城就没有呆几天,在相回国后不久就回了京城,甘永兴要处理海军大量的事务。哪有精力来负责这件事,正好谈仁皓也没有要急着回莫斯科去,甘永兴就干脆把这事交给了谈仁皓,免得让谈仁皓成天呆在家里。

    当时负责协助谈仁皓的参谋军官提出了好几套运输方案。

    用运输机运送的方案先被否决,就算原子弹能够装到运输机的货舱里去。运输机的安全率也是最低地,而且运送原子弹地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帝国花了几百亿的经费。就造出了三枚原子弹。如果中途弄出什么差错的话,那就是一笔巨大地损失了。

    接着用潜艇运送地方案也被排除。潜艇内部空间有限。而且度有限,单独航行的潜艇地安全性也不怎么样。更重要的是。没有哪艘潜艇适合运送原子弹,就算潜艇的行动很隐秘。可是谁敢让一个上校艇长押运呢?

    用普通货轮运送地计划也很快就被排除了。美国仍然在旧金山部署了大量的潜艇,这些潜艇都在太平洋上活动,对船队的威胁很大。到明份的时候。还有十多艘货轮被击沉呢。就算这个损失只占到了当时在太平洋上航行货轮总数地百分之一不到。但是就算这百分之一的危险系数也是无法接受地,更重要的是。货轮度太慢。满足不了快运送地要求。

    用快货轮运送地方案差点被采纳,但是最后也被排除,主要是帝国海军的所有快货轮全都部署在了前线。并且承担起了为舰队进行补给的重任,从保密,以及安全性角度来看,从前线调遣快货轮回国也没有什么好处。

    最后采纳的方案是用战舰运送原子弹。而且必须是度快。且航程足够,能够保证全程高航行的战舰。最理想的是战列舰,可是帝国海军就那么几艘战列舰,且都在进行维修,如果仅调动一艘战列舰的话,那也太招人耳目了。排除了战列舰之后,就只有巡洋舰了。现在帝国海军有近百艘重巡洋舰,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正在进行维修,部分重巡洋舰地维修工作即将完成。而抽调一艘巡洋舰来承担运送工作,这并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事情,本来帝国海军的巡洋舰就经常在各舰队之间相互调动,完全可以用前去替换第二特混舰队的护航巡洋舰为由。抽调一艘,或者多艘巡洋舰前往前线,完成运输工作。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为巡洋舰安排护航驱逐舰。

    如果选择安排护航驱逐舰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在沿途几个港口停靠,至少得在阿普拉港,珍珠港这两处地方停靠。而运送工作是秘密进行的,且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阿普拉港的问题还不是很大,可珍珠港在美国潜艇的打击范围之内,如果美军潜艇埋伏在珍珠港外面,那么就会对出港的巡洋舰构成巨大的威胁。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舰队过于庞大的话。那也招人耳目。

    进行了全面分析后,谈仁皓最后做出决定,不安排护航战舰。挑选一艘性能最稳定的巡洋舰,全程以3o节的度航行,中途选择偏僻港口停靠补充燃料,尽量缩短停靠时间,而且全程派遣岸基反潜巡逻机提供伴随护航,在到达了巴拿马,进入加勒比海的时候,再安排其他的战舰伴随护航,前往圣地亚哥港。

    参谋军官对这套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得出了完全可行的结论。先是以3o节度航行,并且避开美军潜艇主要活动海域,在全程有岸基反潜巡逻机伴随护航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遭到潜艇的伏击。在数年的海战中,就还没有一艘度在3o节的巡洋舰被潜艇攻击过。其次,单艘巡洋舰的行动容易保密,甚至不需要为此在海军备案,而且在到达了巴拿马之后,可以安排到其他的编队里,这样即使到达了前线,也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第三“江河”巡洋舰有足够的续航能力,在加足了燃料,并且减少其他物资的储备量,携带额外燃料的话,可以已3o节的度持续航行大概6ooo海里,而中途只需要进行一次燃料补给,全程航行时间大概就二十天左右。更重要的是,就算巡洋舰有一台主机出了故障,也能够保持24节的高航,这仍然足以甩掉所有的潜艇。

    方案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六月初。第一批6艘“江河”级重巡洋舰完成了维修工作。为了检验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谈仁皓还安排了三艘巡洋舰,沿着三条不同的航向前往巴拿马。只是,这三艘巡洋舰都没有进入加勒比海,在到达了巴拿马之后就返回了帝国。而三艘巡洋舰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只有一艘巡洋舰在出后的第十六天出了故障。但仍然证明可以以24节的度前往巴拿马。而不需要立即进港维修。

    六月下旬。在三艘巡洋舰都到达了巴拿马之后,各方面地准备工作已经到

    位了。可是相仍然没有急着下达命令,谈仁皓就不得不耐心的等待下去。此时,他也没有心情去莫斯科。甘永兴也没有派他过去,按照甘永兴的安排,到时候肯定要派遣谈仁皓押运。

    这一等就等到了七月十八日。而在此之前十多天。除了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维修工作还没有完成之外,其他战舰的维修工作都早就完成了,而且甘永兴已经在七月上旬命令四支航母特混舰队前往前线。支援郝东觉的作战行动。当时留在舟山地就只有第三特混舰队修复那些巡洋舰与驱逐舰。

    这天,在谈仁皓无所事事的时候,甘永兴的副官找到了他的家里来,等谈仁皓赶到了海军司令部的时候,相的命令已经下达了。

    “原子弹明天晚上就将送到。”甘永兴把一份文件给了谈仁皓,“我们接货地地点是松江港,你必须在明天晚上率领运送战舰前往松江港。装上货物之后就立即出。”

    “这么快?”谈仁皓有点接受不了,难道就不能提前通知一下吗?

    “我也是才收到命令的。”甘永兴拍了下谈仁皓的肩膀。“你不是早就在做准备吗?而且你也挺积极的,这些命令到了,那就赶紧去做好出的准备工作吧。”

    谈仁皓也没有多罗嗦,他是做了很多准备,可是到现在他还没有确定具体由哪艘巡洋舰承担运送工作呢,可反过来一想,这也正好符合保密的要求,如果他提前就确定了下来的话,就存在着泄密地风险。

    回到办公室后,谈仁皓就把那几个联合舰队的参谋叫了过来,让他们把停在舟山港里的那十多艘重巡洋舰的状态都报告了一番,最后确定有两艘重巡洋舰的状态最好,分别是“渭河”号与“金沙江”号。为了防止生意外,谈仁皓让这两艘巡洋舰都立即装满了燃料,同时还通过减少食品。淡水,甚至是弹药储备来携带更多的燃料。以提高持续航行能力。

    当天晚上,两艘巡洋舰都装满了燃料,战舰上的官兵都感到会有很重要的任务,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要去执行什么任务,就连两名舰长都不清楚要他们卸下弹药,额外装上那么多的燃料到底是为什么。直到第二天上午谈仁皓带着几名参谋到达了战舰上的时候,这些舰长才想到,能够让谈仁皓上将亲自出马的,那肯定就不是简单的任务了。

    七月十九日傍晚。两艘重巡洋舰缓缓的驶入了松江港,停靠在了一个偏僻的码头旁边。战舰上的官兵都被严令禁止不得离舰,而且码头上还有好几百名宪兵。见到这阵势,也没有哪个水兵想离开战舰了。当时帝国本土港口,甚至是在威克岛以西的海域都是安全的,美国没有任何一艘潜艇能够航行这么远,可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敌人的破坏份子。所以码头上的警戒工作是相当森严的。平时很少配备重武器的宪兵也全都拿上了步枪,还有好几十辆军车上架着重机枪。一副大敌当前的样子。

    在舰队到达后大概三个小时,一支特别的车队开上了码头。车队里有三辆很特别的重型卡车,这是那种以往用来运送坦克的重型卡车,在6军中都不常见,而且这三辆卡车都经过了特别的改装,三辆车的外形都一样,谈仁皓知道。这里面。只有一辆卡车上装着原子弹。当时帝国只造出了“雪茄”而“橙子”以及“橄榄”当时都还在进行最后的测试呢。也就是说,有两辆卡车是做掩护的。

    当最后一辆卡车靠在了装卸吊车旁的时候,一群宪兵与身着蓝色制服的技术人员忙碌了起来,很快一个巨大的板条箱就被吊了出来。当时除了谈仁皓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个巨大的板条箱里装着什么东西。而且也没有谁敢去过问,就算问了,也不会有人回答的。

    板条箱被运送到了战舰上之后。直接装进了战舰的水上飞机机库里,这是巡洋舰上唯一可以容纳这个大板条箱的地方。实际上,这也正是用巡洋舰运送的必要性,驱逐舰上没有水上飞机机库。除非在驱逐舰的甲板上切出一个大窟窿,并且拆掉下面几个舱室,不然驱逐舰这类小战舰是装不下这只板条箱的。

    装卸工作进行了大概两个小时。技术工人还用铁条绑住板条箱,将其焊接在了水上飞机机库的甲板上,在确定板条箱不会移动之后。这才放心的离开了战舰。

    没有告别仪式,也没有人来送行。在漆黑的夜幕下,“金沙江”号驶离了码头。在选择用哪艘巡洋舰运送的时候,谈仁皓没有多想,当时他就在“金沙江”号上,因此就选了这艘巡洋舰。大概是因为他不想转移到“渭河”号上去吧。

    可以说,谈仁皓的运气确实不错,后来“渭河”号承担了第二枚原子弹,也就是“橙子”的运送工作,而这艘巡洋舰在到达了马绍尔群岛海域的时候就出了故障。度降低到了24节,结果比计划多花了四天的时间才到达圣地亚哥。而第二枚原子弹“橙子”的命运仿佛受到了“渭河”号的影响,也算是比较倒霉的吧。当然,这些都是谈仁皓当时所不知道的,在他听说“渭河”号在运送原子弹的时候出了问题时,他都在感慨,幸亏当初他上了“金沙江”号,没有上“渭河”号。

    离开了松江港之后,“金沙江”号中途只会在圣诞岛附近接受一次燃料补给,当这艘战舰再次进入港口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这是谈仁皓已经安排好了的,而在他离开舟山之前,将这些事情都交付给了甘永兴去安排。

    夜幕下,战舰在离开了长江口之后就开始加,很多人都认为薛希岳是在这个时候决定要使用原子弹的,可事实是,直到这个时候,薛希岳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第十七节 最后通牒

    八月十日,“金沙江”号巡洋舰在经历了二十一天无惊无险的航行后,在其他数艘战舰的陪同下驶入了圣地亚哥港。最后伴随“金沙江”

    号航行的战舰是在巴拿马运河南面与其会合的,当时这几艘战舰接到的任务是迎接一名重要人物。而当舰长们知道谈仁皓在“金沙江”上之后。也都认为这确实是个重要任务,可是这几个舰长都没有想过,谈仁皓以往都是乘飞机往返的。这次怎么会乘战前前来呢?

    到达圣地亚哥的时候,罗云冲已经在码头上等了好几个小时了。战舰刚刚靠上码头,谈仁皓还没有来得及离开。一批宪兵就登上了战舰,正式接管了这艘战舰。随即一批技术人员开始卸下战舰上的货物,直到那只巨大的板条箱被吊到了码头上,装上了一辆重型卡车之后,谈仁皓才离开了战舰。而其他的官兵则要到第二天才能离开战舰。

    “一路上怎么样?”

    “还好。无风无浪的!”谈仁皓重重的拍了下罗云冲的肩膀。“你小子在这边干得不错嘛。听说前段时间才搞了个大动作。”

    “那还不算什么大动作。”罗云冲朝已经驶远了的重型卡车看了一眼。

    “你知道那是什么?”

    罗云冲点了点头,然后转移了话题。“先去吃饭,你这段时间也大概没有吃上什么好东西。”

    “也好,战舰上的那些饭菜我是倒足了胃口。”

    两人上了车。很快就离开了港口。去了罗云冲的前线航空兵司令部。饭菜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因为战舰卸货时耽搁的时间太多,很多菜都凉了。还得让人去热一下。

    两人先谈了一下这边的事情,谈仁皓比较关心的还是雷少卿,郝东觉。黄晓天那几个人的情况,还有才到达不久地朱荣哲。郑冠华等人的情况。在从罗云冲这里得知雷少卿基本上成了战区司令部的最高负责人。而黄晓天也做出了巨大地贡献,郝东觉更是战场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份子后,谈仁皓也放心了。这几个兄弟至少都知道把握最后的机会,这样他提出地晋升嘉奖就没有理由不被通过了。

    “相那边做出了决定吗?”谈完了雷少卿等人的事,谈仁皓拉到了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上来。

    罗云冲微微摇了摇头。“轰炸机前几天就到了。一直在训练。相只是让我们做好准备。现在还没有下达具体的命令。”

    “看样子,相还没有做出决定。”

    “就算现在还没有做决定,那也等不了多久了。”罗云冲看了眼手表。“上午才收到消息,相将在大概十二个小时后表一份申明,这很有可能是给美国的最后通牒。”

    “最后通牒?”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

    “我这段时间也在关注国内的动向。从我收到的消息来看,现在很多人都在向相施加压力,要求使用原子弹。”

    谈仁皓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知道这件事。

    “至于相现在是个什么态度,恐怕还真没有人知道。”罗云冲拿出了香烟,“现在很多人都在猜测相的态度,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相到底在想什么。”

    “如果我们能猜到,那相还是相吗?”

    谈仁皓这话有点拗口,两人都笑了起来。作为一个能够率领一个拥有4亿多人口,拥有2ooo多万军队的庞大帝国,击败所有敌人的相,如果真有那么容易猜出其心里在想什么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是这样的相了。

    “不过听说现在相受到的压力非常大。”罗云冲靠在了椅背上。

    “几乎所有提供意见与建议的都是支持使用的,反对的就那几十个科学家而已。另外,战争这么拖下去,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加上现在德国与波斯已经有所察觉了,行动也积极得多了,前几天,才有一支德国船队运送着物资过来。我让船队去了金斯敦。如果相希望在战后单独处理美国事务,不让德国插手的话,那他就要尽快做出决定了。”

    “听说,你也提交了一份报告吧?”谈仁皓只是听甘永兴提到过这件事,而没有亲眼看到过罗云冲提交给相的那份报告,当时所有提交给相的报告都是绝密的,甚至连聂人凤都没有看到过这些报告的内容。

    罗云冲点了点头,有点不想提这件事的意思。

    “那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谈仁皓有一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你叫我怎么说呢?”罗云冲苦笑了起来,“我只是陈述事实而已,至于用不用,这不是我决定的。也不是我们决定的,是不是?”

    “看来。你小子也学圆滑了。”谈仁皓也笑了起来。“这么说,你是支持了。”

    罗云冲没有表态,他知道谈仁皓在试探自己。

    “得了,你不想说,我还不想问了。”谈仁皓放下了筷子,“管他那么多,该用的时候自然就要用上,我们喝酒。”

    “对,我们喝酒,反正这事轮不到我们去操心。”

    与罗云冲消灭掉了几瓶啤酒后,谈仁皓也就回去休息了。在海上过了二十一天不安稳的日子,他也疲惫不堪。虽然重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一万多吨,但是在以3o节的度航行时,仍然十分的颠簸。

    八月十一日,帝国相薛希岳代表同盟国集团向美国出了最后通牒,美国最后无条件投降的期限是八月十五日凌晨。并且在申明中暗示,如果到八月十五日凌晨。美国政府仍然不答应无条件投降。并且命令所有美军放弃抵抗,接受同盟**队的占领的话,那么美国就将承受最大规模地打击。并且为此承担一切后果。

    这个暗示地分量是非常大的,在此之前,帝国就已经通过哥伦比亚向美国暗示已经造

    出了原子弹。而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也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美国总统肯定知道原子弹地威力到底有多大,至少应该从美国的核物理学家那里知道原子弹的毁灭性。而薛希岳地这番暗示本身就是在说明帝国将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后使用原子弹。

    谈仁皓与罗云冲都收听了相出的最后通牒。此时两人都已经清楚,最后期限是八月十五日凌晨。在此之后。相将因为无法顶住国内的巨大压力而被迫使用原子弹。当天下午,罗云冲就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雪茄”

    这封电报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多少意义,可是对罗云冲来说,意思是极明确地。在收到电报后不久,罗云冲就拆开了随同板条箱一起送来的一份绝密文件。这是相对原子弹轰炸进行的最后部署。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前。战略轰炸行动将继续进行,但主要以打击美军的防空,以及军事目标为主。而在这份绝密文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用原子弹轰炸的目标。里面一共提到了三个目标,三个目标有先后之分,而罗云冲将根据轰炸当时的天气情况,最终确定轰炸目标!

    相关的准备工作随即开始,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的部队停止了训练,几十名飞行员全部集中了起来,几乎是被软禁了起来。同时,其他轰炸机部队停止了对美国城市的轰炸行动,全部转为袭击美国的军事目标。在前线指挥舰载航空兵的朱荣哲也在当天收到了谈仁皓的命令。全面转为防空压制作战,确保夺取美国本土东北部地区上空的制空权,甚至要确保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后。不能让任何一架美军战斗机进入该空域。

    连接着原子弹的扳机已经压下。保险也已经打开,现在就等最后那一道命令。恐怕,此时很多人的心情都很复杂,肯定有人希望美国总统能够理智一点,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前宣布无条件投降,可是也肯定有人希望美国总统能够坚持到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后。不管怎么说,当时知道薛希岳几乎已经决心使用原子弹的人的心情都很复杂,八月十五日凌晨。将是一个最后期限,而过了这个期限,不管薛希岳愿意,还是不愿意,原子弹都将在美国的某一个城市投下,并且还会有第二枚,第三枚原子弹6续投下!

    也许是薛希岳下达的最后通牒还不够强硬,或者说是那些不希望看到原子弹被直接用于战争的人的祈祷还不够诚恳。帝国时间八月十四日夜间七点半,就在距离最后通牒到期还有不到五个小时的时候,美国总统在白宫表了一篇相当强硬的声明,表示美国绝不会投降,更不会无条件投降!阻止核恶魔降临人间的最后一线希望在此时破灭了。在美国总统的宣言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罗云冲收到了来自帝国相府的直接命令,“雪茄”作战行动正式启动!

    当时美国总统为什么要在最后通牒即将到期的时候表这篇完全不顾后果的声明,这成为了战后又一悬念。

    很多人都认为,主要是美国总统当时并不知道原子弹的确切威力。

    这一说法是比较可靠的,毕竟在第一枚核实验装置爆炸之前。薛希岳也不知道原子弹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在此之前所有的估计都是从理论计算中得出来的。而理论数据在缺乏实验支持的情况下,都无法得到确证,说服力相当有限。而且,别说这两个政治家,在此之前,甚至连很多科学家对此原子弹的威力都无绝对的认识,甚至很多人都只认为,原子弹只是一种比普通炸弹威力大一点的特种炸弹而已。

    另外还有人认为,美国总统不相信帝国已经制造。并且实验成功了原子弹。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根据战后披露的大量资料,战争期间,美国也在全力推动原子弹研制工作,即“曼哈顿计划”或者叫“曼哈顿工程”即使是在飞年遭到战略轰炸的时候,美国仍然没有放弃“曼哈顿工程”甚至还一再加大了投入力量,美国总统很有可能将“曼哈顿工程”当作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当时,对“曼哈顿工程”影响最大的肯定是被第一舰队摧毁的那几百吨重水,而已经被逼上了绝路的美国科学家没有在这件事上说实话,或者是低估了这几百吨重水的意义。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就很有可能对帝国是否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而产生怀疑,认为这只是帝国的“讹诈”而已。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总统当时已经被架空,真正控制美国的是军队的将领,而这些将领并不想投降。这一说法也有一定的根据,后来,美国总统就在投降前先逮捕了十几名将领,而这些将领在战后都受到了军事审判。其中有五人被判处死刑,七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还有几人被判奶年到力年的徒刑。而其中就有几位将领在战后的回忆录中提到过当时的情况,佐证了这一观点。可主要问题是,如果这些将领不愿意投降,那为什么没有动军事政变?因此,这也很有可能只是在为美国总统洗脱罪名而已。

    上面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很明显,这三种因素都对美国总统的决策产生了影响。也就是说,并不是某一种因素产生的作用。而是三种因素同时产生的作用,最终让美国总统关上了希望之门的最后一条缝。堵死了美国的退路。

    美国总统的宣言没有换来同盟国组织的强烈回应,当时薛希岳也没有表任何针对性的宣言,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美国总统的宣言换来的只是最为沉痛的。将给今后两代,三代,甚至更多的美国人留下最沉痛的回忆。

    直到这个时候。薛希岳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从当时薛希岳的决定来看,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在选择最后的手段时,薛希岳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避免走出这最后的一步!

第十八节 天使与恶魔

    在收到了相的命令后,当的时间十五日上午八点半,罗云冲安排了六架气象侦察机飞往三个由相确认的三个轰炸目标,分别是:费城,哈里斯堡,以及波茨菲尔德。

    这个目标顺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手癣目标是美国东北部地区唯一没有遭到过大规模战略轰炸的大城市费城,如果费城的天气情况不理想,不适合轰炸的话。那么就将轰炸哈里斯堡,如果哈里斯堡的天气也不理想的话。就将轰炸波茨菲尔德。以美国东北部地区往年八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来看,三个目标都出现恶劣天气的概率不到倪,只要有一个目标上空没有积云。那么就可以在当的时间十五日这天投下原子弹。

    为了保险期间,每个目标都安排了两架气象侦察机。实际上,所谓的气象侦察机就是“鹏”式轰炸机改装而来的,上面增添了一些简单的气象观察与搜集设备。为了确保这些飞机的安全,朱荣哲将安排战斗机为其护航,同时出动舰载航空兵压制附近的区的美军军事基地,清除掉该空域内的美军战斗机。

    这些侦察机都是飞直线的,此时美国东部海岸地区基本上已经没有防空能力了。在舰载航空兵的压制下,美国航空兵已经丧失了本土东部沿海地区的制空权。虽然舰载航空兵受到航程的限制,暂时还无法飞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去执行夺取制空权地作战任务。但是在整个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就没有美军航空兵可以活动的地方。

    按照侦察机的飞行度,最快也要在下午两点才能回天气报告,而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在下午两点出的话。轰炸机飞到费城至少都需要五个半小时。飞到波茨菲尔德需要六个半小时。那么就只能在夜间轰炸。而命令中是明确要求在白天轰炸,而不能在夜间轰炸的,因为还有很多观察轰炸结果的飞机将伴随前往。而在夜间很难准确地记录下轰炸结果。

    九点半,罗云冲当机立断。命令第1152中队在十一点之前起飞。跟随气象侦察机飞往目标,这样。只要气象侦察机确定了目标上空的天气情况,轰炸机就能直接进入,节约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争取在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之间投下原子弹!

    第1152中队是一个很普通地部队番号,可这支轰炸机中队却绝不普通。该中队的中队长就是已经升为了上校的吴林糠。

    与其他中队一样,第1152中队也有12架“鹏”式轰炸机,不过却绝不是12架普通地轰炸机。在此之前,吴林糠并不知道他们这支特殊中队的任务是什么。因为在前期的战略轰炸行动中。他们一直驻扎在关岛的安德森机场,从来没有去前线参加过轰炸行动!

    从五月份开始,该中队里的四架轰炸机就在反复执行一个任务,那就是从安德森机场起飞之后,到北面不远处的萨里甘岛上空,米,8ooo米,以及85oo米的高度上投下一枚长接近3米,直径过了7o厘米,重量达到了45oo公斤地巨型炸弹。吴林糠知道,当时他们投下的只是模拟炸弹,因为没有任何一枚炸弹在落地后爆炸,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一枚什么样的炸弹。

    负责安排任务的是一名吴林糠根本就不认识的准将,他甚至怀疑这名准将不是6军战略航空兵的将军。因为就那么几个将军。吴林糠都认识。这名准将给吴林糠他们下达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三种不同的高度上,都能够将炸弹投到篮球场的范围之内,绝不能有任何误差。

    一共有四架“鹏”式轰炸机在进行投弹训练,而且这四架轰炸机都安装了一套新的轰炸瞄准仪,投弹手还专门进行了几次学习。另外八架轰炸机都没有参加投弹训练。却每次都会伴随吴林糠他们出。当时吴林糠只知道这八架轰炸机都进行过特别的改进,实际上,进行投弹训练的那四架轰炸机也进行过特别的改进。问题是,吴林糠他们从来没有接近过那八架轰炸机,甚至不允许与那八架轰炸机的机组成员见面。

    这些奇怪的命令,安排,任务都让吴林糠等人感到很是惊奇,可是当初他们在加入了尖子飞行部队的时候,罗云冲就明确告知,他们将是一支特别的队伍,一支绝对精锐的队伍,一支很有可能将要执行重大行动的队伍,特别是在轰炸了新奥尔良的拦河大坝后。吴林糠等人更是坚信不疑。

    最让吴林糠无法忍受的是,他们与家人的通信联络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甚至不准往家里写信,而且收到的家书都要在检查过之后才能交到他们的手里。其他飞行员还能忍受,可当时吴林糠的妻子已经身怀六甲。吴林糠即将要当父亲了,却不让他给家里写信,为此,他还跟那名准将闹过两次呢,可是最后的结果仍然一样,要么离开,要么就遵守纪律,没有第三项选择。

    吴林糠没有选择离开,他只能留下。枯燥的,近乎苛刻的训练一直持续到了八月初。当时。四个机组都已经达到了训练要求,不管是在45oo米,还是在6ooo米,或者是在85oo米的高度上,都能够将炸弹投到那个只有篮球场大小的目标之内。四日。吴林糠等人接到了命令,做好转场飞行的准备工作。

    八月五日,机群离开了安德森机场,途径瓦胡岛。最后降落到了圣佩德罗苏拉附近的机场。机组成员还没有离开轰炸机。一群宪兵就把轰炸机围了起来。随即吴林糠等四个机组的成员就被接到了四栋单独的房屋里,而那四架轰炸机也被积极拖到了机库里面进行全面检查。在过了一个不那么舒服地夜晚之后,次日。吴林糠他们再次架机起飞,而这次的目的地是圣地亚哥附近的一座大型正规机场。

    到达圣地亚哥地机场后,从八月十日开始。吴林糠他们执行了几次飞行任务。每次,轰炸机都要带上5吨的配重。然后在古巴东部的海面上空来回飞行十多个小时。这类任务对吴林糠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闭着眼睛都能完成。直到八月十一日。也就是在帝国相薛希岳向美国出了最后通牒的时候。吴林糠等人才意识到,他们将要执行一次非常重大的任务,这就是他们这支部队存在的原因。

    当天晚上,四个机组地成员被集中了起来。一名上校参谋军官给他们做了任务介绍。也就是到这个时候,吴林糠等人才知道,他们要投下的炸弹是“原子弹”炸弹被称为“雪茄”同一天晚上,那只由“金沙江”号巡洋舰送到圣地亚哥港的板条箱被运送到了机场,迅即就被送进了一个看管极为严密地机库里面。

    这天晚上还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吴林糠收到了一封家书,他的女儿已经在八月八日的时候降生了,信中还附带了女儿出生时的照片,妻子在信里要吴林糠给女儿取名字。当时,吴林糠根本就不能向外面信,结果兴奋得他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就在想着女儿的名字。第二天一早。吴林糠就在他的那架轰炸机地机头左侧涂上了一个展翅飞翔的天使,以此来祝愿自己的女儿能够健康成长。

    八月十二日,一大群技术人员对四架轰炸机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挑选出了两架状态最好的轰炸机为投弹轰炸机。这其中就有吴林糠的“天使”号。从同一天开始。吴林糠等两个机组成员的行动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他们只有三个地方可以活动,宿舍,厨房,以及飞行员娱乐中心,甚至连机库都不能去。

    十三日没有什么事,吴林糠只是在远处看到,一群技术人员正在搬弄他那架轰炸机。十四日。吴林糠等人被带到了机库,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第一次见到了“雪茄”的真正模样。

    原子弹的外形与他们之前在训练中投下的炸弹很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减伞的伞包,当时还有很多人在对原子弹进行检测,而且看样子都是高级工程师。当时吴林糠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枚很特殊的炸弹,只是到底有多特殊。他心里还没有底。

    当天,吴林糠等两个机组的成员接受了一次培训,一名上校军官向他们讲解了投弹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投弹之前必须戴上特制的墨镜,同时。在丢下炸弹之后,轰炸机要以最快的度转向,同时以最快的度沿着原来的航线飞回来。按照这名上校军官的讲解。他们大概有2到3分钟的时间,而在这2到3分钟内,轰炸机必须完成转向,同时飞行至少15公里。

    为什么要飞上15公里?吴林糠没有问,可是他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15公里。轰炸机全转向的话,大概需要4o到45秒的时间,而轰炸机在85oo米高度上的最大度是每小时45o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一分钟大概能飞行75公里。而除掉了转向的时间,实际上没有2分钟的时间让他们飞出15公里。最后,吴林糠等人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要以最大飞行度投弹,并且至少需要3分钟的撤出时间。

    根据飞行员提出的意见,工程师对原子弹上的定高引爆装置进行了最后的调试。当天晚上,吴林糠又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他已经感觉到,关键的时刻就要到来了。次日上午,就在吴林糠等人起床进行锻炼的时候。美国总统在白宫表了最强硬的宣言。随即。吴林糠等人被紧急叫到了航空中心。

    最后一个问题。由谁来投下原子弹?当时候选轰炸机有两架,也就是这个时候,最终的结果确定了下来,因为另外一架轰炸机的主轮出现了漏气的问题,“天使”号将承担轰炸任务,也就是说。吴林糠这个机组最终负责投下原子弹。

    九点半,罗云冲的命令了过来,各项准备工作迅展开。

    勤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对轰炸机。以及原子弹做了最后一次检查。随即装满了航空汽油的“天使”号被拖到了一处专门用来装载原子弹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在机腹下的地面上有一条巨大的凹槽,因为原子弹与装载车的高度过了机腹距离地面的高度。所以必须要先将原子弹运送到四槽之内,然后再装进弹舱里面。

    挂弹工作只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在此期间。吴林糠他们听取了任务简报,轰炸目标有三个,费城。哈里斯堡,波茨菲尔德。将根据前方的侦察机回的报告,最终确定轰炸哪个目标,而在此之前,轰炸机将在新泽西州东面海域上空待命。

    十点半,飞行员进行了起飞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吴林糠等人都领到了一副很特别的眼镜,而且他们现,飞行夹克也换成了新的。当时已经没有时间让吴林糠他们去细想了。在检查了各种随身携带的装备后,十点四十五分。机组成员登机,吴林糠与副驾驶花了大概五分钟的时间调试四台动机,确认动机工作正常,随即其他机组成员也6续报告飞机各部件工作正常。

    十点五十五分,“天使”号滑行到了跑道旁边,吴林糠开始加大动机的输出功率。十点五十七分,机场的航空指挥塔台来了“一路顺风”的信号,这是可以起飞的信号,两分钟后,四台动机都平稳的达到了最大输出功率,吴林糠松开了刹车,“天使”号在跑道上足足滑行了21oo米,最后升入了天空。

    在“天使”号后面,另外八架没有携带炸弹的轰炸机也6续起飞了。这八架轰炸机上都带着用来采集与搜集爆炸数据与信息的各种设备。五分钟后,远在圣地亚哥战略航空兵司令部的罗云冲收到了“货物已经送出”的信号,震惊全世界,改变人类历史的一刻就将到来了。

第十九节 幸与不幸

    侦察机在飞到了美国东部海域上空的时候就分成了三个小机组,分别朝着三个目标飞去。距离最近的就是费城。

    之前,费城从来就没有遭到过轰炸,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当初薛希岳让罗云冲不要去轰炸费城。是早就准备要在费城用原子弹。持这一观点的人还不少,因为遭到原子弹轰炸的城市,都是在以往的战略轰炸中没有遭到过轰炸的城市。原子弹也没有任何必要投到波士顿,纽约,巴尔迪摩。以及弗吉尼亚比奇这样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城市去吧。

    可问题是,薛希岳是在28年的时候就明确要求不能轰炸费城,而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盘古计划”在什么时候能够获得成功呢,就算薛希岳再高瞻远瞩,恐怕也无法料到不到一年后。就会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吧。

    根据当时薛希岳的一名助理的回忆,当时薛希岳不让罗云冲轰炸费城,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避免引此而激美国人的抵抗意志,这与没有轰炸华盛顿是一个道理。另外。费城本身不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当时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薛希岳一直想通过摧毁美国的工业基础来迫使美国投降,而战略轰炸后来演变成为了针对城市与平民的大规模轰炸,这已经违背了薛希岳的初衷,因此后来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薛希岳才会犹豫不绝。因为原子弹本身就是完全针对平民地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在确定要使用原子弹之后。费城就被列为了头号轰炸目标。当然,能否使用原子弹轰炸费城,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费城的天气情况是否良好。是否能够满足投掷原子弹的要求。

    两架气象侦察机在一点四十分左右到达了费城上空。之前也有不少地侦察机前来,而且费城还没有遭到过轰炸。因此在防空警报响起之后,绝大部分费城的居民都没有引起警觉,仍然在继续忙碌着。只有少数人抬头看了眼在头顶上盘旋的那两架大飞机,而更多地人甚至没有任何的反应。

    在以往的年份。每年八月份地费城地区是比较晴朗的。可结果,两架侦察机在城市上空盘旋了大概十分钟,都认为云层太厚,而没有轰炸的机会。这个判断相当重要。地面上地人很容易透过云层的缝隙看到天上的飞机,可相反的。飞机要找准地面上的目标就更为困难了,而且当时轰炸对气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投原子弹地轰炸行动对气象要求就更高了。

    罗云冲收到了气象侦察机回的报告后,他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哈里斯堡那边了。当时,甚至有人怀疑罗云冲是有意放弃了对费城的轰炸行动。

    29年8月15日,费城的天气到底适合还是不适合投原子弹,战后有很多的争议。从战后费城居民反映的情况来看,在8月15日那天,费城的天气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云层并不是很多,可是当时侦察机报告的情况则是费城上空不适合投原子弹。更重要的是,罗云冲后来只提交了一架侦察机的报告。而没有提交另外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因此很多人怀疑,罗云冲故意放过了费城,不然,他为什么要隐瞒另外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呢?

    各方面的猜测都有,支持罗云冲的人认为,因为两架侦察机的报告是完全一样的,罗云冲没有必要同时提交两份气象侦察报告。而且,这两架气象侦察机有主次之分。罗云冲提交的是长机的气象侦察报告,而按照规定,只有在长机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才采纳僚机的气象侦察报告。也就是说,当时长机已经回了报告,就算僚机的报告意见相反,罗云冲也肯定先采纳长机的报告,而不是僚机的报告。

    最受到非议的是,当时长机机组成员是一个级轰炸机组,而该机组以往几乎没有执行过气象侦察任务,而僚机则是一个正规的气象侦察机组。也就是说,罗云冲把没有执行过气象侦察任务的机组派到了最前面去。而且采用了该机组的报告,反而忽视了有丰富经验的气象侦察机组的报告。有的人甚至以此断定。之前罗云冲就给长机的机组成员打了招呼。所以才会有了不切实际的报告,因为那个机组是罗云冲手下最好的机组,其机组成员自然是对罗云冲的命令不敢有半点违背了。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所以后来才有很多人怀疑罗云冲是故意放过了费城,挑选了人口少得多的中型城市。

    当时,费城市区人口过了1oo万,虽然根据后来的理论计算,爆炸当量不到2万吨的“雪茄”是不可能杀死这么多人的,但是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原子弹可以摧毁整个费城。也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罗云冲想要避开费城,毕竟在战争中死于战略轰炸的平民已经够多了。需要再添上一百万吗?

    原子弹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看成了一种战略威胁武器,而且当时帝国也就最多只能制造三枚原子弹,就算三枚原子弹可以摧毁三座大城市,如果罗云冲肯下狠手,集中3ooo架轰炸机执行三次大规模的集中轰炸,照样能够摧毁三座大城市。而且比原子弹还要彻底。因此。原子弹在战争后期起到的作用只是震慑与恐吓,其政治意义明显高于军事意义。那么,在摧毁什么城市的问题上本身就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炸掉费城这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是炸掉只有二十万人口的哈里斯堡。对美国总统坚持到底地战斗决心所起到地打击作用是一样的。

    罗云冲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的。或者私下地场合承认自己放过了费城。可是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也许当初罗云冲真的不想炸掉费城。只是希望用原子

    弹来椎毁美国总统最后那一点点抵抗意志与决心。让美国尽早投降吧!

    在放过了费城之后,下一个目标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州府哈里斯堡。

    当时罗云冲将哈里斯堡划为了人口有2o万地中型城市。因为这是一座行政城市。没有什么工业,周围也没有驻扎多少军队。同时又靠近阿巴拉契亚山脉。在之前的战略轰炸中,哈里斯堡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袭击,只是被舰载航空兵轰炸过几次。损失还不算太大。城市基本上保存完好。这也正是哈里斯堡被列为二号轰炸目标地根本原因。

    当时哈里斯堡的实际人口是189457人,这是美国政府的登记人口数量。因为美国人口地流动性不是很大。而且之前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市民都没有集中在这里,哈里斯堡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疏散,所以在蝴旧日这天,在市区内的居民数量应该与美国政府的登记人口数量相差不大。

    两架侦察机是在两点十五分的时候到达了哈里斯堡上空。飞行员只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出了电报,哈里斯堡上空万里无云,天气情况优良,非常适合轰炸!

    电报立即被收到,罗云冲没有丝毫迟疑,两点二十分,轰炸哈里斯堡的行动代号了出去,正在向北飞行的“天使”号收到了情报之后,吴林糠迅的调整了轰炸机的飞行线路。三套轰炸方案他早就背在脑子里了,现在采用的是第二套方案,航线的调整并不是很大。在到达了新泽西州东面海域上空之后才会转向。

    罗云冲没有急着将侦察机撤回来。而是让那两架侦察机继续在哈里斯堡附近待命。监视气象的变化,如果有异常,随时回报告。

    最后两架气象侦察机在两点半左右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这两架侦察机的机长并不知道哈里斯堡那边的情况。也不知道罗云冲已经下令轰炸哈里斯堡,所以也回了天气良好的报告。波茨菲尔德的天气情况也适合进行轰炸。

    现在,情况已经基本上确定,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的天气都良好,适合进行轰炸,而按照轰炸安排,哈里斯堡排在了前面。因此只要能在哈里斯堡投下原子弹,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轰炸波茨菲尔德。罗云冲也没有改变这个安排,只是他仍然没有撤回那两架侦察机,而是让它们继续在波茨菲尔德上空盘旋。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轰炸机要在四点半到五点之间才能到达哈里斯堡,还有好几个小时,而8月份是夏季,夏季的气象变化很快,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小时里。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上空的天气状况都有可能变化。这就是罗云冲将气象侦察机都留了下来的原因,如果天气有变,那还得临时调整轰炸安排。

    在罗云冲焦急等待着的时候,吴林糠却在聚精会神的驾驶着轰炸机。

    装上4吨重的炸弹,对“鹏”式轰炸机来说只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万米高空属于平流层。空气流动相对稳定,这对飞行来说相对是件好事。

    “上校,我到后面去看看。”

    吴林糠点了点头,副驾驶爬了起来。

    因为要经常执行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轰炸任务,后来还在轰炸机上设了一个小厕所呢。只是飞行员们一直要求增添的睡觉用的床没有安装上来,主要是大部分空间都被各种各样的设备占用了。

    飞机内部的通道很狭窄。基本上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导航员的位置就在飞行员后面。矮了大概半米左右。而导航员那边的空间是最宽的。有一张小桌子,安装了几部电台。这主要是导航员需要绘制飞行航上线,以确定飞机的准确位置,需要进行图上作业。而一般的情况下,在没有进入战区之前,机组成员都可以轮换到导航员那边去休息一阵。这也算得上是一点点享受吧。

    吴林糠朝跟在后面不远处的那几架轰炸机看去,他到现在都不明白那几架轰炸机是做什么用的,而且自从被调到了安德森机场之后,他就没有与那几架轰炸机的机组成员见过面,更没有聊天的机会。

    不多时,副驾驶回到了位置上,看样子,他是到后面去抽了根烟。

    “你来驾驶吧,我休息一会。”吴林糠把轰炸机的驾驶权交给了副驾驶。“鹏”式轰炸机上有自动驾驶仪器,以往在飞行途中,一般都会用自动驾驶仪控制轰炸机,而这次,吴林糠与副驾驶都没有去启动自动驾驶仪,两人好像都对那套机器不太信任一样。

    “上校,那些飞机是做什么用的?”

    吴林糠又回头看了眼跟在后面的那几架轰炸机。“我也很想知道,只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们不是去执行轰炸任务的。”

    “难道是给我们护航?或者是来欢送我们?”两人都笑了起来,哪有用轰炸机给轰炸机护航的道理。而且又有什么值得欢送的呢?这时候,轰炸机微微震动了一下。吴林糠立即接过了控制权。

    “上校。还有十分钟就要转向了。我开始倒计时。”

    听到从耳机里传来的导航员的声音,吴林糠立即说道:“开始倒计时。我们要飞最后一段航线了。”

    轰炸机一直保持着最快巡航度,吴林糠查看了一下航线时刻表,按照航线时刻表,在到达目标前十五分钟,轰炸机就将加飞行。这样才能保证在投弹的时候达到最大飞行度。最关键还是投弹之后必须要及时撤离。

    西面不远处就是美国新泽西州的海岸线,轰炸机航线在大6海岸线上的切入点在普莱森特维尔附近。导航员需要根据附近的一条公路线来确认航线是否正确,这是到达6地上空后的第一个导航点。就在轰炸机准备转向的时候,一群战斗机飞了过来。这是为“天使”号护航的舰载战斗机!

第二十节 核时代

    哈里斯堡当的时间29年8月15日下午四点四十八分。一架庞大的轰炸机出现在了城市上空。防空警报在五分钟前就已经响起了,可是大部分的市民并没有惊慌失措的冲向防空洞,而是抬头朝着噪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因为轰炸机的进入高度为85oo米,地面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轰炸机,最多也就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很多人并不知道,灾难即将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使”号上,吴林糠已经把轰炸机的控制权交给了投弹手。现在轰炸机正在投弹手的控制下向着目标上空飞去。轰炸的瞄准点是位于哈里斯堡城中心的教堂,投弹手早就记下了目标的特征,而且他手上还有一张教堂的航拍照片,可以让他对目标进行比对。

    十分钟前。吴林糠收到了最后一封确认投弹的命令,命令是由罗云冲下达的,通过一架专门负责长途通信联络的轰炸机转给了“天使”

    号。随即,吴林糠就让投弹手做好了投弹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打开原子弹的保险。将原子弹上的气压引爆装置的电路接通。

    在这一刻,吴林糠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不到半分钟,他却觉得好像过了大半天一样。

    “上校。我们到了!”

    “可以投弹!”吴林糠猛的回过神来,他朝右边的副驾驶看了一眼,投下原子弹的时刻终于就要到来了。

    投弹地场面并不状况。吴林糠甚至没有看到落下地原子弹。他只感到轰炸机猛地一轻。随即就开始向上窜升,吴林糠与副驾驶迅控制住了轰炸机的爬升度,同时向左转向。动机一直处于最大输出功率的工作状态。按照那名部署任务地上校军官的吩咐,轰炸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撤出来。

    “上校。眼镜!”副驾驶朝自己戴着地墨镜指了一下。

    吴林糠这才反应过来。他还没有戴上墨镜呢,虽然他不知道戴上墨镜有什么用。但是他仍然迅的腾出了一只手来。将挂在胸前的墨镜戴上了。此时。轰炸机已经完成了转向,正在以每小时过45o公里的度向11o度航向飞行,因为投掉了4吨多重地炸弹。轰炸机的飞行度要比之前快了不少。

    据后来一些哈里斯堡的幸存者回忆,当时他们看到了一枚巨大地炸弹从天上掉了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那架正在高撤出的轰炸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强烈的闪光出现。当时朝原子弹爆炸方向看去的人几乎都立即失明。

    美国当的时间29年8月15日下午4点53分。代号为“雪茄”地原子弹在美国东北部城市。宾夕法尼亚州府哈里斯堡上空大概6oo米高度上爆炸。根据当时测量下地数据计算,“雪茄”的爆炸威力大概相当吨TnT炸药,爆炸能量主要通过光。热,辐射。地震波等形式摧毁了这座人口近2o万的中等城市。

    负责测量工作的正是跟随在“天使”号后面地那八架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都没有进入哈里斯堡上空。轰炸机上携带着大量的探测仪器,还有拨集空气。微尘地仪器,以及用来测量爆炸高度的仪器等等。

    根据战后帝国公布的数据,“雪茄”炸弹安装有55公斤浓缩铀235。

    而实际上生裂变的只有大概1公斤左右的铀235。很明显,“雪茄”装的铀要比核爆炸装置的多得多。当时实验核爆炸装置里只有2o公斤的铀235。虽然帝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是一枚没有完全爆炸的原子弹,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根据战后6续解密的一些资料来看,“雪茄”的设计爆炸当量应该在5到8万吨之间,而不是区区15万吨。这一点可以从其装填的铀235的分量上计算出来。这其实也正反映出了当时原子弹设计上的一些缺陷,而且工程师与科学家都没有掌握到充足的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正是“雪茄”的爆炸威力远没有达到设计的威力,科学家与工程师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之后,最终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原子弹的当量是有限的,而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而且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爆炸当量,再提高,就将浪费核材料,事倍而功半。这也成为了后来推进“黄石计划”研制氢弹的一个重要论据,因为从理论上计算,氢弹的当量几乎可以做到无限大!

    原子弹爆炸后,吴林糠等人先知道为什么要让他们戴上墨镜了,虽然是背对着爆炸方向。可是强烈的闪光仍然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明亮的手术室里一样,也许这个形容还差了很多,可给吴林糠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是不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接着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冲击波与爆炸声。重达5o多吨的“鹏”式轰炸机就如同是一片被狂风刮到了空中的树叶一样,一会上,一会下,不停的震动着。当这一切都过去的时候,吴林糠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们还能够飞行,那简直就是最幸运的事了。到此时,吴林糠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让他们在投下炸弹后全逃跑。如果动作慢一点的话,那么他们就将成为原子弹的牺牲品!

    当时,“天使”号的尾炮手用相机拍下了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虽然有另外几架飞机上的机组成员也用相机拍下了蘑菇云,但是角度都不太好,只有“天使”号的尾炮手派下的那张照片最为经典。这张照片后来被成千上万次的转载。甚至成为了核武器地象征,成为了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地象征。更成为了反对使用核武器。返回核军备竞争地宣传照片。

    哈里斯堡的具体损失与人员伤亡统计结果是由后来美国政府公布的。而当时帝国也对这次轰炸进行了评估。情报部门也根据截获地情报进行了评估。

    按照技术人员的评估来看,距离爆炸5oo米范围内地任何建筑物都将全毁,甚至是彻底的消失,15oo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将严重损毁。5ooo米范围内地建筑物有一半以上将被摧毁。直接死于轰炸的人员将过1o万,全市八成以上市民伤亡,因为辐射。严重烧伤。以及来不及救援等原因,在未来五到十天之内。仍然将会有6续数万人死亡,而最后的幸存者不会过全市人口地两成。

    这个评估结果有点夸大。其实主要的原因是“雪茄”没有达到最大的爆炸当量,而且相差得太远了。如果“雪茄”的爆炸大量真的万吨的话,那么技术人员的评估结果就没有太大地偏差。

    数日之内。情报部门也拿出了轰炸结果评估报告。哈里斯堡有六成以上的房屋被摧毁,或者是严重损毁。伤亡人数在15万左右,其中直接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数在6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概9万伤员。

    相对而言。这个轰炸效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预计轰炸效果。甚至比不上投上几千吨燃烧弹的轰炸效果。而且战后从美国政府获得的损失报告中的数据也与此类似,在哈里斯堡直接死于原子弹轰炸的有62348人,失踪4569人(都是在爆炸投影点附近)伤117452人。而在战争结束后的十年之内,这11万多伤员中,有大部分人死于原子弹轰炸的后遗症,特别是癌症。

    罗云冲在五点二十分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消息时,他先松了口气。

    原子弹终于投了出去,而且还爆炸了。他当时先想到的并不是原子弹造成的破坏有多大。

    严格地说,比起之前的大规模集中战略轰炸,原子弹的破坏效果并不怎么样。纽约受到了四次集中战略轰炸,结果城区几乎全毁。死伤平民近百万。而四枚原子弹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原子弹绝对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炸弹,没有任何一种炸弹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除了威力之外。原子弹最大的作用是在政治方面,这一点是受到了公认的。不然战后唐帝国也不会拿原子弹当作政治武器了。

    相关的消息6续传回,吴林糠上校驾驶的轰炸机降落在圣地亚哥军用机场上的时候,天色已经全黑了。九名投下原子弹的机组成员没有受到任何欢迎,轰炸机降落之后,一群宪兵就将九人带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随即一名宪兵少校。以及几名情报部门的官员向他们询问了详细的情况。直到最后,情报部门的官员才说到了重点上,即在帝国解密,准许他们开口之前,绝不能向任何人提到与原子弹轰炸有任何关系的事情。

    这道“禁口令”直到四十多年之后才被解除,当时吴林糠已经以空军中将的身份退役,在他撰写的《核时代》这本轰炸哈里斯堡的回忆录中,吴林糠详细的介绍了轰炸哈里斯堡的整个经过。这也成为了众多人研究大战战史的重要借鉴书籍,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吴林糠在《核时代》这本书中有所隐瞒,比如投弹时的步骤并不合理等等。

    罗云冲是在三天后才见到他这些手下的,随即吴林糠等人就被送回了帝国。当时罗云冲曾经提出让吴林糠机组暂时留在前线,因为谁也不敢肯定要不要投下第二枚原子弹,可情报部门坚决不同意,吴林糠等人是掌握了原子弹轰炸第一手资料与情报的重要人员,而圣地亚哥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德国与波斯加强了投入之后,圣地亚哥已经驻扎了不少的德国与波斯军人,这些人中间很有可能夹杂有谍报人员。为了确保吴林糠等人的安全,更是为了确保情报安全,他们必须要立即返回帝国。得到额外的保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在战争结束之前,吴林糠他们一直被软禁在帝国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内,直到战争结束后一个多月,吴林糠才在几名情报官员的陪同下回到了家里,见到了他的亲人。

    这些安全措施无可厚非,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与原子弹有关系的任何信息都属于最高机密,而吴林糠等人作为与这些绝密信息有接触的人员,自然要受到格外眼科的看管与保护。

    情报部门在帝**政体制中属于一个相对特殊的部门,当时大部分的情报部门都是直接向相负责的,因此罗云冲并没有与情报官员对着干,他也知道,吴林糠等人肯定需要被保护起来,而且还有另外几个机组具有投掷原子弹的能力,让吴林糠他们回国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罗云冲最为关心的就是,哈里斯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美国总统,会回心转意吗?

    恐怕,这也是当时绝大部分人最关心的事情。之前,美国总统的态度可以理解为不相信唐帝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薛希岳出的最后通牒只是政治讹诈。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了,薛希岳出的最后通牒不但不是政治讹诈,还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已经有一座城市被原子弹毁灭了,那么,美国总统将做出如何的决策?

    当时绝大部分人都相信,美国总统将在5到1o天之内做出投降的决定,可问题是,唐帝国会给美国5到1o天的反应时间吗?在薛希岳出的最后通牒中可没有提到这一点,而且其重点是美国必须要承担一切后果,那么,这个“一切后果”是什么意思?是第二次轰炸,还是暂时停止?更重要的是,当时唐帝国到底有多少枚原子弹,这是外界都不知道的。也许,还有更多人希望知道这一点吧。

    八月十九日,也就在罗云冲送走了吴林糠等人的第二天。“渭河”

    号巡洋舰抵达了圣地亚哥,这比预期的时间晚了足足四天,同时到达的还有“汉江”号巡洋舰。但是后来全世界的人都只知道一点。那就是运载原子弹的是“汉江”号,而不知道“渭河”号上也运载着一枚原子弹。而同时送到的还有一份相亲自下达的命令。

第二十一节 橙子

    帝国制造的第二枚原子弹的代号为“橙子”这与其外形有很大的关系,与“雪茄”不一样。“橙子”采用的是“内爆式”结果,而不是“枪式”结构。另外所用的核材料为钚239,而不是铀235。

    最初的时候,帝国科学家是被迫才用钚239为原子弹的核材料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铀235的提纯效率相当低。按照当时的钠生产能力,所有的离心机每天24小时不停的工作,一年才能够生产出制造一枚原子弹所需要的铀235。这其实是整个“盘古计划”中最耗时的,用在实验爆炸装置,以及“雪茄”里的近8o公斤铀,足足生产了近4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如此的话,那么帝国早就造出第一枚原子弹了。而且科学家也不会想到用钚239来制造原子弹。

    钚239是从核反应堆里生产出来的,而且只能在重水反应堆里得到。

    这就是重水为什么至关重要的原因了。当时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也是计划用铀235做为核材料的,可问题是,美国也面临着生产铀235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美国的科学家也认识到,钚239很有可能是效率更高,核性能更好的核材料,可问题是,必须要依靠重水来减缓中子度。得到慢中子。从而生产出钚239。

    生产钚239的基本流程是铀235裂变释放出2到3个中子,这些中子轰击了铀238之后,铀238转变为钚239。因为铀239很不稳定,先衰变成为镎239,而镎239也不稳定。随即就衰变成为了最终产物钚第一座核反应堆建成的时候,唐帝国地核物理学家就现。钚239实际上是更高效地核材料。从此开始重点研制钚239的物理与化学性能。

    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钚239地生产也需要用铀235。而且一个铀235原子只能产出o.8个钚239原子,也就是说,生产过程中。核原料实际上在损失。可这与制造原子弹所需要的高浓度铀235不一样,核反应堆里,所占的比例是很低地,也就百分之几而已,因此核反应堆所需要的核材料的提纯工作相对简单得多,这要比武器级铀235也生产成本低得多,如果从成本上计算。生产钚239甚至比提纯铀235更便宜。

    当时还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办法。即通过钚239裂变释放中子,然后轰击铀238,从而得到新的钚239,而且理论计算得出的结论是,这样地核反应堆(后来被成为“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而以前生产钚239的叫“慢中子反应堆”简称“慢堆”)所产出的钚239的数量还过了所消耗的钚239的数量,也就是说,在快堆里,钚239的数量是在持续增长地。只是,当时受到技术条件限制,特别是钚239的核敏感性的限制,所以帝国并没有建造快堆。用做武器,钚239的最大好处就是临界质量要比铀235低得多,理论计算结果是。8公斤的钚235就可以制造一枚原子弹了,这要比铀235的用量少得多。可同样的,钚239也有很多缺陷,不说别的,钚239是已知毒性最大的物资,5克钚239就足以毒死全球所有人,其笃信甚至过了核武器本身!也正是这一点,带来了很多问题。

    要生产钚239,就必须要建立大量的后处理工厂,而这是拖延“盘古计划”的另外一个绊脚石,光是建造这一系列的后处理工厂,就花掉了一年多的时间。相对而言,从核反应堆里得到的钚239在提纯方面反而要比通过回旋加器提纯钠历容易了许多。

    在建立起了钚239的生产线后,“盘古计划”才真正走上了快展的道路,如果仅用铀235制造原子弹的话,在29年,帝国最多只有两枚原子弹,而且其中一枚还是在实验中爆炸的。而且后来。特别是在快中子反应堆投产后。帝国就不再用铀235作为原子弹的核材料,全用钚239作为核材料。

    “橙子”的设计工作也正是在钚239的生产工作正式开始的时候提出来的,而且“内爆式”的结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钚239的临界质量小,可以将原子弹的核心做得小一点,为“内爆式”奠定了基础,如果用铀235做核材料的话,用“内爆式”引爆法的难度就要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核国家在初期都是用“枪式”结构,以铀235为核材料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内爆式”与“枪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在“内爆式”结构的原子弹中,其核心是一个低于临界质量的钚239球体,四周有多块未与中心球接触的钚239,通过引爆设置在外面的炸药,将外面的钚239金属块推向中央的球体,使核材料过临界质量,随即就引了核爆炸(只是“内爆式”的一种结构,后来还大有改进)因为爆炸会急剧压缩钚239,提高了核心材料的密度,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质量,这就大大节约了昂贵的核材料。

    因为核爆炸的时间相当短暂,几乎是瞬间完成,因此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各炸药块的起爆时间,要做到同时引爆,而炸药的燃烧度是肯定比不上核爆炸的度的。因此包裹在核材料四周的炸药分成了成百上千块,这么多地炸药块要同时起爆,而且误差时间在纳秒之内。这是“内爆式”最大地技术难题之一。这甚至对连接着炸药块的导线长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每一块炸药地质量必须要非常精确。不然爆炸能量不等。射出去的钵凹的度就不等,到达的时间就不等。如果不能做到所有的钚239同时射中中心圆球的话,那么原子弹地爆炸当量就要降低

    很多。甚至不会生爆炸!

    为了尽善尽美,数百名爆炸方面的工程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设计与实验。而且后来还花了半的时间进行改进。而这是“盘古计划”中除了核物理之外。对技术要求含量最高的一块了。

    当“橙子”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提议,应该进行一次实验。可问题是,当时帝国还没有建成“快中子反应堆”得到了钚239本来就不多,能够制造两枚原子弹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再实验一枚,那就少了一半。谁也舍不得进行实验。通过数次理论计算。模拟爆炸后,工程师都敢拿性命担保,他们造出来的原子弹肯定能爆,没有实验的必要,也正是在这些工程师的保证下,“橙子”只比“雪茄”晚了5天到达松江港。随即就被装上了“渭河”号巡洋舰,送往前线了。

    “渭河”号巡洋舰这一路航行并不顺利。先是出了几处小故障,问题还不大,舰长也没有在意,在到了马绍尔群岛东部海域的时候,一台蒸汽轮机突然停机。而且检查后确定只能进港维修。这下。舰长有点为难了,在出的时候,命令是中途不进任何港口,直接前往圣地亚哥。

    在与随行的技术人员进行了短暂的商量之后,舰长决定继续前进,用三台主机,以24节的度航行,这样只会晚四天到达,问题应该不大。也就是说,“渭河”号原本应该在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哈里斯堡挨炸的当天就到达圣地亚哥的,结果却在八月十九日才到达。而且在到达了牙买加海峡的时候,已经被后出的“汉江”号给追上了。

    随同“渭河”号送来的还有一份绝密命令,罗云冲在接到消息后就去了港口,这份命令是从相府出的,而且是直接交给罗云冲的。当罗云冲看完了命令内容时,他就立即命令第1152中队做好新的轰炸准备工作,相的命令很明确,在美国总统宣布投降之前。还要再投下一枚原子弹!

    唐帝国到底准备在大战期间投几枚原子弹,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异议,因为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橙子”的存在,一直认为唐帝国在大战期间实际上就只生产了两枚原子弹,而没有生产第三枚,直到第一次实弹投掷试验的时候,才生产出了第三枚原子弹。可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坚信,唐帝国在大战期间实际上制造出了三枚原子弹,而不是两枚。

    “橙子”是在十九日当天晚上就被运送到了机场去的,当天晚上,轰炸行动也安排了下去,上次被吴林糠挤掉的那架轰炸机承担起了轰炸任务。可当原子弹送到的时候。工程师先现了一个问题。之前为“雪茄”设计的装弹轨道太小了,无法容纳“橙子”

    “雪茄”的直径仅7o厘米左右,而“橙子”的直径达到了15o厘米以上,也就是说,提高了一倍多,在加上装弹车的高度,就算利用下面的装弹轨道,也无法装到轰炸机里去。随即。工程师还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轰炸机的弹舱容纳不下这么大的炸弹。

    怎么办?工程师立即开始想办法,先是加深了装弹轨道的深度与宽度,这还算是比较容易办到的,找几十个力气大点的士兵,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主要的问题还是轰炸机的弹舱容纳不下。最后,工程师只能采用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拆掉轰炸机弹舱的舱门。将原子弹半挂在弹舱内,也就是说。原子弹有一部分还得暴露在外。为了确定这套办法的可行性。当天晚上,工程师就做了一个尺寸与“橙子”相近的模型,用另外一架搭载了足够配重物的轰炸机到天上飞了几圈,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工程师们才放心了。

    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之后,罗云冲在八月二十日上午下达了执行第二次核轰炸的命令。先出的仍然是气象侦察机。因为哈里斯堡已经遭到了轰炸,这次新增加了一个目标。即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当时的克利夫兰只有大概3o多万人,还不算是大城市,而之前没有遭到过轰炸的费城。以及波茨菲尔德仍然在名单上,而且名列名单的前两位。

    下午一点不到,飞往费城的侦察机就来了消息,报告费城天气情况良好,可以投掷原子弹。罗云冲没有迟疑,随即就命令轰炸机前往费城投弹。与前两次一样,飞往波茨菲尔德与克利夫兰的气象侦察机没有急着返航,而是继续在这两座城市上空盘旋,如果费城那边天气有变的话,就将改变轰炸目标。

    几个小时的等待是很让人难以忍受的。可又不得不耐心的等待。也许。很多人都想知道此时罗云冲在想什么。后来,谈仁皓在向一名传记作家讲述当时执行核轰炸任务的时候,就格外强调了罗云冲承受的心理压力。与以往使用燃烧弹不一样,使用原子弹的轰炸行动会让人背负上很沉重的道义负担,特别是在战后。在要不要使用原子弹的争论中。当时执行了核轰炸任务的军人都被俘着极为沉重的心理与道义负担。

    罗云冲肯定是最早意识到核武器拥有毁灭一切威力的军人之一,谈仁皓自己都承认,在最初的时候。谈仁皓对原子弹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一种威力空前的武器对帝国带来的意义也是空前的,可是罗云冲从来没有对原子弹表现出任何的热情,而且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他也只是在尽到一个军人的职责,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坚决支持与拥护使用原子弹。这也算得上是当时帝**人中少有的一部分吧,毕竟在原子弹出现之后,几乎所有的帝**人都支持。或者是默认使用原子弹。

    在任何官方资料中。都没有关于这次核轰炸的记录。不管是美国。

    还是在唐帝国,都没有任何这次核轰炸行动的记录,因为这是帝国历史上第一次“折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失败了的核轰炸!

第二十二节 折戢

    “报告,报告。没有看到爆炸闪光,没有蘑菇云,没有出现任何爆炸迹象……”

    指挥部里安静得出奇,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再确认一下,炸弹是否已经投了出去!”罗云冲脸色铁青。可他仍然保持着镇定。

    参谋军官迅联系上了前线的指挥飞机。“已经确定了。炸弹已经投出,可是……”

    “尽快给我一份详细的报告!”罗云冲咬了咬牙,“轰炸机返航后。所有人员单独隔离,但是不要审问,让他们尽快各交上报告。”

    在轰炸机返航之前。罗云冲就通过绝密频道了一封电报回去,电报内容只有两个字:“折戢”后来。这成为了帝国核武器丢失,或者是核轰炸失败的统一代号,意思就是生了最严重的,最紧急的事故。

    关于这次轰炸行动。没有任何的政府记录。也没有任何的政府报告,甚至连战后的美国政府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战后,真正知道这次轰炸的人并不多,而且都三缄其口。可猜测与怀疑总是有的,而且很多人甚至拿出了一些证据来证明有这次轰炸。而且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轰炸。

    证据之一就是帝国生产的核材料足以制造两枚杯弹,而不是一枚。

    特别是在帝国政府公开展示了帝国的第一台重水反应堆之后,这一猜测得到了有力的证实。从重水反应堆地结构,功率等性能指标上可以大概,计算出其生产杯的能力。也就可以计算出在29年的时候。帝国到底生产出了多少钚,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一枚钚弹最多需要12公斤。最少8公斤地钚(后来在改进了设计后。需要的就更少了)就算按照12公斤计算。帝国在29年的时候,也至少能够制造出两枚标弹,而不是一枚。

    关于钚地生产能力。帝国并没有做太多的解释,也没有公布任何官方数据,这成了大部分人猜测帝国很有可能在美国丢失了一枚原子弹的主要理由。而且。甚至还有人大概推测出了这次轰炸的时间。

    “汉江”号是在十九日就到达了圣地亚哥的,因此很多人认为,在已经获得了轰炸经验。而且美国航空兵已经被彻底打垮了的情况下,二十日进行新地一轮轰炸,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支持这一论点的就是。二十一日。帝国相表了声明,继续敦促美国无条件投降。这也许是对二十日轰炸失败的一个掩饰。

    第三个观点就是,在美国爆炸的第二枚原子弹的时间很仓促。也就是说,帝国急于要证实还有更多的原子弹,因此没有给美国太多地准备与反应时间。这有点像是在亡羊补牢,更像是在加强压力,或者说是政治讹诈。

    关于帝国是否丢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最重要的观点不在战场上。也不在帝国这边,而是在德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的时间上。

    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德国在核武器理论技术方面是相当先进的,因为德国有世界上最好,最多的核物理学家,可问题是,制造原子弹仅靠理论是不够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原子弹的理论基础,而且原子弹的理论并不复杂,最大的问题是在工程上。也就是说,原子弹本身是一项工程,一项复杂的,需要巨大投入。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庞大工程。特别是时间,不管投入有多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任何国家都造不出原子弹。

    “盘古计划”从启动,到完成第一次核爆炸实验,前后过了七年。就算前期有所耽搁,但是其研制时间不会少于五年。而这可以说是当时很多国家研制原子弹的最低时间门槛了,而这个时间是由生产核武器用的核材料的度所决定了的。那么德国有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生产出原子弹吗?

    先是德国在战时有没有能力生产核材料,这是最大的疑点。战前,德国的核研究中心设在霍耶斯韦达,也就是德国柏林东南部,可是很快就里就遭到了俄军的威胁,随后英国轰炸了德累斯顿,德国被迫将核研究所先转移到了柏林西面的勃兰登堡。然后又转移到了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兰茨胡特。

    这两次大转移对德国的核计划影响非常巨大,不说别的。光是核反应堆的转移与运送就是一件大麻烦事,这几乎等于重建了两次核反应堆。可以说,这两次转移至少让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进度慢了两年以上。

    除了转移之外,德国还受到过一次严重的打击,那就是设在挪威的重水厂被英国破坏掉了。而重水是生产原子弹最关键的原料之一。可以说。英国特种兵炸掉了挪威的重水生产厂,对德国核武器研制计划的影响是致命的。

    可以说,德国与美国都是在重水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如果当时美国得到了那几百吨重水的话。也许在29年的时候也造出了原子弹,同样的,如果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厂没有遭到破坏的话,也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前就造出了原子弹。可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重水供应,核反应堆就难以正常运转,而仅仅依靠提纯铀235,需要的时间,以及制造原子弹的难度都大了很多。

    在资金投入上。德国能否在战时保证为核计划提供足够的经费,这也是个问题。也许德国并不缺乏人力资源,毕竟德国的核物理学家是世界上最多的,在核理论研究方面,德国也是最先进的,可是德国有足够的资金吗?这是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

    唐帝国为“盘古计划”先后投入了5oo多亿,虽然这其中很大一笔经费都用于了相关地开工作。比如“快中子反应堆”就是“盘古计划”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投资力量绝对不小,只是在原子弹投入实战使用之前还没有建成。钚地后处理工厂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还有在很多相关方面地研究。

    甚至是在后来的“黄石计划”中的一部分研究项目也囊括在了“盘古计划”之中,从而使帝国在“黄石计划”中地投入只有几十亿,远比预料的少得多。

    同样的。美国在“曼哈顿工程”上地投入也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根据战后解禁的一部分“曼哈顿工程”的资料与文件来看,美国先后在“曼哈顿计划”中投入地资金过了2oo亿美元。虽然这个投入远少于“盘古计划”但是“曼哈顿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造原子弹,在很多相关方面的投入要少得多,因此实际上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投入并不少。

    那么。德国如果要造出原子弹的话,其投入肯定不会比“曼哈顿工程”少多少,问题是,当时德国有这么多的经费吗?

    “盘古计划”地总投入相当于帝国海军在刀年时的全年军费预算,相当于帝国2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o%,而德国在战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只有帝国的6成左右,在战争期间。德国本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而唐帝国本土就没有遭到过打击,显然,在战争期间,德国的生产能力肯定更低。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一直是在为抨卫本土而战,而帝国的战场却在本土之外。相对而言,德国拼了命才坚持到了最后。而唐帝国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基本上维持了国内的稳定。

    特别是在22年到25年之间,德国几乎是完全依靠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战略援助才坚持下来的,在此情况下,德国哪来的经费搞原子弹呢?

    就算战时的应急计划可以有效的降低研制成本,可问题是,经费仍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德国连足够的经费都没有,那还搞什么原子弹呢?

    实际上,到了战后。德国也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研制核武器。在“施鼐兴计划”中,德国是获益最少的国家,主要是德国一直奉行大欧洲政策,而这与唐帝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是相抵触的,除了在战后前两年里,唐帝国减免了部分德国拖欠的战争债务,并且为德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随后唐帝国就没有继续为德国提供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援助。战后,德国的第一任务是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国内经济。同时还得扶持占领下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北部地区展经济,还得援助由其扶持的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展经济。在这么多的投入下。德国有能力研制原子弹吗?

    可以从战后德国政府逐年公布的经济报告中看出,在战后的前五年里,德国的经济是相当紧张的,而且国内局势也一度紧张,当时德国甚至不得不通过继续拖欠战争债务来恢复国家经济,还差点因此而遭到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经济制裁。完全可以想像,德国政府在这个时候能够拿出多少钱来展原子弹。

    除了经费之外,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是用钵做的“内爆式”原子弹,而不是“枪式”结构的。这也与另外几个有核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可以说。德国是唯一在第一次试爆原子弹时就采用“内爆式”结构的国家。

    相对而言,“内爆式”要复杂得多,就算有足够的钚元素,在技术方面为了保险起见,也不应该先采用“内爆式”更重要的是,任何国家先要保证的是原子弹的有无,而不是原子弹的结构有多先进,因此采用“枪式”结构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虽然很多人认为,德国进行了大量前期研究。而且有着大量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在技术方面不成问题,可是当时德国要与唐帝国抗衡,先要保证的绝对是有无问题,而不是先进性问题,那么,德国有何理由直接就用更复杂,更可能失败的“内爆式”结构呢?

    根据这些判断,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唐帝国在美国遗失了一枚原子弹,就是代号“橙子”的那枚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通过秘密途径被美国政府送到了德国去。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将“拣”到的原子弹送给德国呢?

    美国的动机并不理解。如果战后没有一个可以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国家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将独霸全世界。而美国也很有可能被彻底的分裂。甚至失去统一的机会,这是对美国最为不利的。而只要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唐帝国竞争,那么唐帝国就不敢为所欲为,就会受到牵制,就算美国在战败后被分裂,那么也有再次统一的机会,拥有再次崛起的机会。德国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德国有与唐帝国竞争的政治需要,而且也已经与唐帝国产生了矛盾,更拥有与唐帝国竞争的实力,因此,让德国获得与唐帝国竞争最基本的砝码——原子弹。是确保美国战后利益的关键因素。

    根据这些分析,甚至有人认为。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实际上就是唐帝国在美国遗失的“橙子”,德国人只对这枚原子弹做了修复,随后就进行了爆炸。当然。这个论点本身是有很多漏洞的,就算原子弹被美国拣到了,德国拿到了“橙子”能够轻易的修复吗?从85oo米高度投下的原子弹在砸到地面上的时候,恐怕已经完全变形了,内部结构也严重破坏,最多只能供德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参考,要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还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讨论唐帝国是否在美国遗失过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是通过什么途径送到德国去的。这些也许并不重要。至少到现在为止,唐帝国。美国,德国三方都没有就此事公开任何政府的文件,也没有任何人提到过这件事。至于是否有一枚原子弹遗失在了美国,笔者在此也只是猜测与分析而已。

第二十三节 补救

    罗云冲一直等到相府来回电之后才去休息,他没有立即命令准备下一次轰炸行动,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橙子”存在过的一切迹象都抹掉。当然,具体的事情不是由他在做,实际上在他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前,情报部门的人员已经开始行动了。

    先是“渭河”号巡洋舰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国本土,包括舰长在内的,该战舰上的沏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国之后不久就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来一年之内6续推移,而舰长则在海军一直服役到了巫岁,在退役前被获得额外晋升成为了准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渭河”号到达过圣地亚哥港的一切记录都被销毁,当时负责接收战舰靠港工作的海军人员也被迅遣返回国,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在预备役部队服役。

    帝国本土那边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先是松江港的出港记录被修改,“渭河”号不是去了圣地亚哥,而是前往了阿普拉港,甚至连这艘战舰在离港时补充的物资数量都做了相应的修改。阿普拉港那边也立即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当时一艘隶属于地方舰队的巡洋舰被改成了“渭河”号,而这艘战舰上的官兵都接到了警告。绝不能提及任何改名的事。

    情报人员地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执行轰炸任务。以及跟随进行轰炸记录的所有机组成员都被单独隔离,在完成了单独的任务报告之后,这些人员都被迅遣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也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年限。

    帝国政府方面地工作也在进行,所有关于“橙子”的档案不是被销毁,就是被锁进了绝密档案馆。参加过“橙子”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全都接到了命令,将这枚原子弹地事尽快忘掉。而且牢记帝国只制造了两枚原子弹,即“雪茄”与“橄榄”“橙子”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希岳是在天亮前被人叫起来的。现在,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先是要掩饰轰炸失败地事实。这还相对好处理,在战时情况下,又由情报部门全权负责,问题还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进行补充轰炸吗?

    对薛希岳来说,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原子弹轰炸失败后。美国方面肯定获得了原子弹的实体,就算立即轰炸,也无法保证美国将原子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效果不大。更严重的是。美国方面会不会因此而判断帝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原子弹呢?如果是,那么美国就会继续顽抗到底,因此。必须要让美国人相信。帝国不但还有原子弹,而且还有很多的原子弹。那么,要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薛希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罗云冲不要急着投出第三枚原子弹。如果紧跟着投下第三枚原子弹。那么将对帝国很不利。因为到时候,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的话,政治讹诈就将穿帮,结果是帝**队再继续奋战。可是,应该怎么才能够让政治讹诈达到最佳地效果,最终迫使美国投降?有一点是肯定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橄榄”必须要投下去。如果不用行动来证明的话。那么美国就不会相信。

    帝国还有原子弹。

    思考了数个小时。薛希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帝国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薛希岳表了新的声明,表示美国如果投降,可以立即停止轰炸,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轰炸就将持续到底!在这份声明中。

    薛希岳没有提到是普通的轰炸,还是核轰炸,可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核轰炸。因为帝国战略航空兵在这几天里就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了。

    表面上,薛希岳这道声明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会让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可问题是,当时唐帝国手里还握着最后一张王牌,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只要不立即宣布投降。轰炸就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声明出后,薛希岳立即给罗云冲下达了一道命令,立即对美国进行核轰炸!

    从这一系列的决策中就可以看出薛希岳的政治手腕,在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能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再来了一次轰炸,那么美国总统的抵抗意志就将被彻底的打垮,而且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唐帝国手里到底还有多少原子弹,这就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的唯一选择就是投降。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橄榄”必须要炸响,如果再次出问题。那么唐帝国将没有选择的余地,不但国际威信扫地,而且还将助长美国人抵抗到底的决心,最后甚至会演变成为一场地面战争。

    罗云冲很清楚这一点,在收到了总统的命令后,他就亲自赶到了第1152中队驻扎的机场,如果不是明确规定高级将领不能随同轰炸机一起行动的话,罗云冲甚至想亲自驾驶轰炸机升空。在罗云冲到达机场之前,一批紧急赶来的科学家已经在机场检查当时帝国最后一枚原子弹了。

    “橄榄”的设计与“橙子”完全一样,都是“内爆式”而且其外部尺寸数据也基本上一样。科学家花了好几个小时进行检查与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橙子”很有可能是因为气压计出了问题,而没有能够激引爆装置,从而使爆炸失败。在得出了这一结论后。科学家对“橄榄”上的气压计进行了检查。跟随前来的工程师还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并联地气压计。只要有一个气压计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引爆原子弹。

    “我们可以用生命担保!”工程师几乎就差拿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来誓了。“这次绝不会出问题。如果炸不响,你可以枪毙我!”

    罗云冲

    没有说什么,他可不会去枪毙帝国最优秀的工程师。而且谁也不想出故障,工程师已经尽到了全力。出了问题。这不能怪任何一个人。

    “我们晚上再做一次检查,准备用普通炸弹做几次投弹测试。”

    “那么,能够保证明天一早让轰炸机出吗?”罗云冲直接问了出来。

    “完全可以。到时候我跟随轰炸机一起出。由我来解除保险,并且在投弹前做最后一次检查,肯定不会有问题。”

    “那好,我让人给你准备飞行服,明天你就跟轰炸机一起出。”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当天晚上。工程师还将气压引爆系统安装到了几枚普通炸弹上。让轰炸机带着这些炸弹飞到古巴南部海域上空,进行了实弹投掷试验。投下的几枚炸弹都成功在空中被引爆。

    罗云冲一直就守在机场,他甚至让参谋把指挥中心转移到了这里来,他这次要亲眼看着轰炸机起飞,并且等待轰炸机回成功地报告。

    气象侦察机在凌晨三点半就出了,仍然是各有两架飞往费城,波茨菲尔德,以及克利夫兰。轰炸顺序仍然没有改变,而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天亮后,也就是气象侦察机回了报告之后再出,以保证工程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地检查工作。

    天色微微亮起来的时候,运载着“橄榄”的轰炸机滑上了跑道,侦察机已经回了消息,费城上空天气良好,虽然有可能会在上午变得不适合轰炸,但是仍然有机会投下原子弹。罗云冲命令轰炸机立即出。

    至于轰炸哪个目标,还要由费城上空地天气会不会出现变化来决定。

    到了九点半,也就在轰炸机已经出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候,侦察机回报告,费城上空的天气开始恶化,很有可能不再适合投下原子弹。收到了消息后,罗云冲当机立断,命令轰炸机前往天气晴朗地波茨菲尔德。

    上帝再次庇佑了费城,这次轮到波茨菲尔德倒霉了。后方。罗云冲仍然无法确定能否在波茨菲尔德投弹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报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结论。

    到十二点半左右,罗云冲有点急躁不安了。按理说。轰炸机在十二点二十分左右就应该到达波茨菲尔德上空了,而且侦察机也没有回天气变化的报告,那么现在就应该投下原子弹了,为什么还没有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云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已经失败过一次,绝不能再失败一次了。这十分钟的时间,对罗云冲来说,绝对是最为漫长的十分钟!直到十二点四十三分,前方地侦察机才回了“红色”信号,这是轰炸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代号。到此时,罗云冲才长出了口气,而他同时也才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

    根据后来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郭孝贤上校回忆,当时轰炸机在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的时候,投弹点上方的云层很厚,轰炸机连续四次进入,投弹手都没有能够看到地面上的瞄准点,也就是波茨菲尔德市中心的那栋大钟楼。当时差点就要放弃投弹,准备前往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克利夫兰。最后,郭孝贤决定再飞一次,在第五次到达目标上空的时候。投弹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标,随即就投下了原子弹,轰炸机上记录的投弹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

    美国华盛顿时间。唐历29年8月22日12点43分,波茨菲尔德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根据美国政府记录,当时该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当场死亡,112643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轰炸后十年之内死亡。城区喷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坏,爆炸投影点附近25oo米范围内几乎无人生还!

    根据唐帝国后来公布的数据,投在波茨菲尔德的“橄榄”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5ooo吨TnT的威力。这一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也证明了“内爆式”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枪式”高得多。当时“橄榄”只装了12公斤的钚239,理论爆炸当量只有35ooo吨。

    很明显。不管是在哈里斯堡,还是在波茨菲尔德,这两次轰炸行动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实验味道。这主要就是唐帝国没有在将原子弹投入实战之前,进行实弹实验。这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吧,毕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将实弹用于实验。这是相当浪费的。可问题是,对于核武器来说。两次“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损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实弹与实验装置试爆都显得异常的关键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唐帝国一供进行了2837次核实验,直到全球所有核大国都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唐帝国才结束了核试验,而唐帝国是最后一个签署该条约的国家。自核武器诞生之后。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也是唯一遭到过核武器打击的城市。在这两次轰炸之后。

    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识到,核武器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将人类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战后,新成立的帝国空军在第一支战略核轰炸部队,而且随着冷战的爆。该部队一直是帝国战备率最高的部队。而成立与领导该部队的就是帝国任空军司令罗云冲大将。

    从很大程度上讲,罗云冲是反对使用核武器,即使是在战后,他也是帝**队内少数几个反对核军备竞赛的高级将领之一,只是作为一名军人。罗云冲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军人的职责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罗云冲只能选择谴责。

    而对于在完成了两次核轰炸任务之后的罗云冲来说,此时他是最轻松的。帝国的原子弹都已经投了下去。他再也不需要承担压力了,至于战争会不会结束。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由他这名军人来决定的了!

终章 硝烟散尽

    唐历29年8月15日,8月22日,在连续投下了两枚原子弹之后,所有人都相信。收藏~顶*点*书城书友整~理提~供战争已经结束了,特别是在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唐帝国手里还握着多少枚原子弹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战争即将结束。

    当时很多帝国的官兵甚至收拾好了行李,做好了回家的准备工作。

    对这些已经在战场上奋战了八年的军人来说,他们现在最想要的就是见到自己的家人,回到自己的家里。过上一段没有硝烟的日子。

    8月23日,同盟国组织通过了一份措词严厉的,敦促美国尽快无条件投降的决议书。当然。各方面的战争准备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之中,当天,薛希岳就号召帝**民坚持战斗到底。为最后的胜利坚持到底。

    24日,战略轰炸恢复,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已经明确的表现出了帝国将战斗到底的决心。与以往一样,轰炸机仍然放过了几座城市,这也算是一种心理威胁吧。最重要的是,在当天出动的轰炸机中,有上百架携带着传单炸弹。投下去的传单背景都是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而且用英文列出了几座城市的名字用等号与哈里斯堡,波茨菲尔德联系在了一起,很明显,这是在告诉所有美国人。如果美国还不投降,那么那几座城市也将遭到毁灭性的轰炸。

    25日,美国总统召集内阁部长,以及马歇尔,尼米兹,阿诺德等高级将领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当日下午。美国大使就通过哥伦比亚政府表达了希望投降的意愿。这一信息被迅的传到了帝国京城。薛希岳立即命令罗云冲暂时停止战略轰炸。

    26日。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正式向唐帝国大使递交了投降时刻安排表,随即薛希岳就同意了美国总统的请求,将美国投降时间定为日。并且命令战略航空兵在此期间停止轰炸美国本土。只出动舰载航空兵。以及战术航空兵在美国本土上空执行巡逻任务,而美国航空兵也从同一天停止了一切作战活动。

    延迟投降时间地主要原因是需要确定同盟国组织占领军进入美国的步骤。以及与美军接防地安排等具体事情。以及美国签署投降协议的具体安排等工作。从8月27日到3o日。四天时间之内。双方代表在哥伦比亚政府的安排下进行了四天紧张地谈判,大部分的事情也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了下来。

    代表美国签署投降协议地将是美国国务卿,军方代表分别是马歇尔与尼米兹。代表唐帝国前往签署协议的是罗云冲。谈仁皓,古迅雷与韩绍锋四名将领。其中罗云冲代表唐帝国对美作战总司令,谈仁皓代表帝国海军。古迅雷代表帝国6军。韩绍锋代表帝国海军6战队。除此之外。德国。波斯等其他在对美作战中出兵出力的国家也派来了代表。

    签署协议地地点是在帝国海军战列舰“南宁”号上,这艘战列舰是在八月十日启程前往前线的,走地是大西洋航线,一路上几乎都是全前进。在八月三十日的时候抵达了美国东部海域。到时候。“南宁”号将停靠在波托马克河畔,美国海军航空站的旁边。对面就是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与白宫。签署投降书的时间为29年9月1日上午分。

    谈仁皓是临时收到了海军司令部的电报地。当时他根本就没有带上适合出席这种重要仪式的军礼服,而且其他几个将出席签字仪式地高级将领都没有带军礼服,为此。帝国6军航空兵还专门安排了一架大型运输机,给谈仁皓他们送来了军礼服,不然的话,这批代表帝国前去接受美国投降的高级将领就只能穿着皱巴巴的常服登上“南宁”号战列舰了,这恐怕会成为一大新闻吧。

    随同一起到来的还有几名政府官员,因为罗云冲是对美作战的头号功臣,而且薛希岳有意要提高罗云冲的地位与声望,所以帝国官员只负责协助罗云冲,而不是代表帝国政府。由一名将领代表帝国政府去接受战败国投降,这在帝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只是在其他很多国家看来有点不合适。

    签字仪式的当天上午七点半,谈仁皓等人就达成着一架水上飞机离开了第一特混舰队的“龙感湖”号航母。他们将先降落在波托马克河上的一艘驱逐舰的旁边。然后搭乘一条火艇前往“南宁”号战列舰。其他受降国的代表也只能搭乘火艇登上“南宁”号战列舰,而美国代表则直接从旁边的码头上登上战舰。

    主次签字仪式的是“南宁”号的舰长,而实际上是常荐新,这也是谈仁皓给常荐新一个露脸的机会。

    当初,决定在“南宁”号上完成签字仪式的时候,6军还提出过抗议呢。可最终相采纳了海军的建议。先海军是太平洋战争的最大功臣。而太平洋战争是击败美国最主要的战场,其次是海军在对美作战中的投入最大,就算后来的6军远征军,以及隶属与6军的战略航空兵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总体而言,海军是战胜美国的最大功臣,在海军的战舰上接受美国投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最重要的是,帝国的头号代表罗云冲当时还是6军航空兵上将呢,古迅雷还是第三个签字的,这已经够让6军露脸的了。

    美国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并不复杂,先是双方的最高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即就是双方各方面的代表6续签字。美国代表在签字之后就立即离开了“南宁”号战列舰。随即,“南宁”号上的一支由大概2oo名6战队,以及水兵组成的部队登上了码头,以此象征唐帝国将从此时开始占领美国。而驻守海军航空站的2oo多名美军随即向执行占领任务的帝国官兵交出了武器,以此象征美**队正式向同盟国。准确地说。是唐帝国占领军投降。

    谈仁皓等人地使命也在此时完成。不过,他们没有立即离开战列

    舰,而是将随同“南宁”号一起返回第一特混舰队。具体地占领工作是分成很多方面进行地。比如由古迅雷指挥的帝国6军远征军在美国西部地区受降,而由韩绍锋指挥地帝国海军6战队将分成数十支小部队。前往美国东部以及南部港口城市受降。最关键的一点。在整个受降过程中,德国与波斯都只象征性地派遣了几百名军人进驻华盛顿,而没有参加其他的区地受降与占领工作。也就是说,德国与波斯因为没有能够赶在美国投降之前出兵。已经失去了进入美国。并且染指美国战后安排工作的能力。

    这些都是由相关部队。政府官员在直接负责的。谈仁皓他们没有什么好操心地。至少对谈仁皓与罗云冲这两位将领来说。当时他们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可以做。

    “你将跟我一起回国?”谈仁皓已经收到了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在完成了受降仪式后,除了第四特混舰队将留驻圣地亚哥之外,其他的特混舰队将跟随他一起返回帝国。

    “我也想回去!”罗云冲长出了口气。将烟头弹到了大海里,“可是。现在我还走不了。”

    “为什么?相又给你安排新地任务了?”

    罗云冲微微点了点头。“昨天就收到命令了,我暂时还不能离开。至于由谁出任占领军总司令。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我想应该不会是我。”

    “那相让你留下来做什么?”谈仁皓有点不解。战争都结束了。

    罗云冲留在这边也没有别的事。

    “我可不是你,而且战略航空兵也不是舰队。”罗云冲朝四周地战舰扫了一眼。“你要回国,那是方便得很。舰队可以直接带回去,而我的那几十万官兵地回国工作还得要详细安排。几千架作战飞机也要6续转移回去,还有那么多的战术飞机。都得安排运送,这些都得有人做吧,是不是?”

    谈仁皓笑了起。“看样子,你也很快能够回国吧?”

    “希望是,我想相应该不会把我留下来,毕竟国内还有更多的事情呢。”

    谈仁皓立即明白了罗云冲这番话的意思。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而且薛希岳的任期在明年年初就到了,相已经决心要在卸任之前把空军组建起来,而罗云冲作为帝国空军地任司令官,自然要回去处理成立空军的事情。

    “放心吧,我想,我们要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见面的。”罗云冲靠在了栏杆上,“到时候,东觉,老常,还有少卿他们也应该回去了,我们在一起聚一聚,这话我可说了好多遍了,之前一直没有兑现呢。现在战争也结束了,我们是应该在一起聚一聚了。”

    “那是当然,未来的空军司令,我这个小兵可要跟你搞好关系呢!”

    “得了,未来地海军司令,说不定还是未来地国防部长,或者是总参谋长呢!”罗云冲笑着擂了谈仁皓一拳头,“怎么样,想好今后的展了吗?我觉得,海军这个小池塘根本就容不下你,是不是准备好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什么目标哦,能够混口饭吃就不错了。”谈仁皓谦虚的笑了起来,“现在帝国有两千多万军队,肯定要大裁军……”

    “怎么裁军,也裁不到你的头上来。你担心什么。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前段时间去莫斯科,听说施鼐兴很欣赏你呢。”

    谈仁皓笑而不语,罗云冲的消息渠道肯定更多。

    “不是我吹,施鼐兴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的将领,而且现在相对他极端信任,听说俄罗斯那边的局势已经大有改观了,相应该很快就会批准全面推广他的计划。”罗云冲把住了谈仁皓的肩膀。“现在正是施鼐兴缺乏助手的时候,你是唯一与他合作过的高级将领,你们两人的关系还不错吧?加上你在海军中的背景,我敢打赌,施鼐兴肯定会要求你去协助他。甚至已经把调令送到了海军司令部呢。”

    “我怎么不知道?”谈仁皓摇了摇头,“而且我现在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办。”

    “有什么好想的?”罗云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起来。“你是不是已经决定了?肯定是这样的,你小子别想骗我,你的眼神就告诉我了。看来。所有人的眼光都没有你准呢,难怪前几个月都不见你积极要求返回战场,原来你小子已经在为自己铺后路了。”

    “得了,我有那么阴险吗?”

    “这可不是阴险不阴险的问题,而且你达了,能忘了我们这帮兄弟吗?”

    “看来,别有用心的人不是我啊!”

    两人都笑了起来,这是八年来,谈仁皓笑得最开心的一次,这也是一年多来,罗云冲笑得最轻松的一次。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而等待着军人的命运又是什么呢?

    参军之前,谈仁皓曾经无数次的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可是在战争爆之前。他肯定不会想到,这场战争在将帝国推向了辉煌的顶点的同时,也将他这名年轻的军人推到了人生的高峰上,在英雄创造着历史的同时。历史也在塑造着英雄!

    战舰劈波斩浪。高的向前航行着,当清凉的海风吹来的时候,谈仁皓想起了校长告诉他的那句话,作为军人。只要他还没有脱下身上的军装。那么战斗就不会停止,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场外,属于军人的战斗就不会停止,军人只是从一个战场。走向了另外一个战场而已。

    想到这些,谈仁皓的心情突然激动了起来,他的下一个战场在哪里?谈仁皓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就如同千千万万个正在收拾行李的帝国将士一样。此时此刻,谈仁皓最希望见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最希望到达的地方就是那个温暖的家!

    大海,海军将士永远的家!

    【全書完】

《海魂》完稿感言

    《海魂》今日已经出最后一节,经过了7个月又1o天,即223天的奋战,属于《海魂》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可属于闪烁的战斗还没有结束,闪烁仍然需要兄弟们的全力支持。

    新书《砺刃》已经出,有兄弟在书评区置疑闪烁在同时写两本书,实际上《海魂》早在4月底的时候就已经写完了,熟悉闪烁的兄弟都清楚,闪烁一直有存稿的习惯。

    无论如何,《海魂》在今日已经结束,闪烁与兄弟们奋战了223天,终于完成了这场艰巨的战斗,回想去年1o月,12月,还有今年1月的那几场战斗,闪烁现在都激动不已。

    结束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作为职业写手,闪烁仍将孜孜不倦的继续奋斗下去,闪烁也需要兄弟们的继续支持,闪烁更希望与兄弟们继续并肩作战,继续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与胜利。

    四川有句俗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虽然《海魂》已经结束了,但是《砺刃》业已开始,必将再次给兄弟们带来惊喜,并且再次证实军团的战斗力。

    兄弟们,战斗还没有结束,歇口气,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568/ 第一时间欣赏海魂最新章节! 作者:闪烁所写的《海魂》为转载作品,海魂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魂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魂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魂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魂介绍:
第一次全球战争最后的停战条约让千年帝国--唐帝国保住了颜面,同时失去了全球霸主的宝座。东西列强的崛起,威胁着帝国的海上霸权,飘扬着镇海旗战舰仍然是支撑帝国的脊梁。谈仁皓这个普通的海军军官与帝国海军一同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上……海魂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魂,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魂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