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第一帝国TXT下载中华第一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第一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中华第一帝国txt下载     中华第一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59:蔡锷与西岛助义

    其实西岛助义这个人的个人能力还是挺不错的,在历史上,西岛助义1904年9月份接任了第二师团师团长职位,1906年的时候转任第六师团师团长职位。

    这两个师团在日军中都属于老牌劲旅,其都以战斗力强悍而著称,西岛助义也算是个狠人,出身于第五师团二十一联队,甲午战争时期曾经被击成重伤,但是西岛助义在朝鲜所取得的战功还是巨大的。

    即便是现在,西岛助义打心底里其实还是不怎么看的起中华帝国的。

    在他看来,无非就是换了身皮而已,虽说皇家陆军的确要比以前的清军更强大了一些,但这一次的失败,他们更多的还是败于疏忽,如果真的要让日军准备好了,双方面对面的去进攻,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当然,西岛助义并没有想到,即便是面对面,双方摆开了阵势,日军就一定是中华帝国的对手了吗?

    可以说,日军无论是在重火力还是单兵火力方面都远远的不如皇家陆军。

    拿重火力来说,皇家陆军这边有大量的重机枪,每个连就有一挺,而日军那边每个大队才勉强能够配备一挺重机枪,而且使用的时候还要省着点。

    只是重机枪这方面,就已经远远的将日军给甩在了身后。

    另一方面,最新式的迫击炮,因为日俄战争因为王思锐这只蝴蝶的煽动而没有爆发,所以原本理应由俄军发明的迫击炮,现如今也并没有出世,而这种步兵利器成为了中华帝国的专属,并且加以改进,投入到了基层部队当中。

    仅仅只是这两个方面,日军就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

    而单兵方面,士兵的标准配备是一支毛瑟1898步枪,这个已经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性能最优秀的步枪之一了,远不是小日本的三零式步枪可以相比的。

    除此之外,每名士兵还配备了六枚手榴弹,这种几乎不要脸的攻击方式,更是让日军闭着眼睛都想不到。

    虽然火炮方面他们暂时还占据着优势,可那又怎样?一旦中华帝国的炮团跟了上来,日本人的炮兵优势将不复存在。

    虽然炮团的75口径火炮数量不如日军,但架不住先进啊,全套的技术都是从德国购买的,采用的是最新式的管退技术,小日本打一颗炮弹的功夫,这边就能打三颗炮弹了,所以,小鬼子的29门火炮在炮团的16门火炮面前其实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指教就算了,曾经我们华夏对于你们日本那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可是你们呢?学会了我们的本事之后,非但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却反而想要欺师灭祖,你说,像你们这样的人,谁还敢去指教?”曹锟轻言轻语道,受王思锐的影响,曹锟对于日本人也没什么好印象,甚至,在曹锟的心中,早晚有一天,他要率领百万大军踏上日本国土,然后彻底的占领那里,让日本人永远的臣服在中华帝国的脚下,要让他们每次看到中华帝国就感觉到恐惧,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将军阁下,你我都是军人,各为所主,有些事情,也不是我这种小人物能够左右的,请您原谅。”西岛助义颇有些无奈,但心中却很是不满的回应道。

    败军之将,曹锟自然是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而西岛助义却不能因为一些小问题而迫使这次的谈判失败。

    他很清楚自己这次过来将会代表什么,一旦谈判失败,届时西岛助义也要紧紧的步入西宽二郎和大久保春野的后尘了。

    他必须要将这两个师团剩余的士兵活着带回去,否则的话,日本将彻底的失去在东亚的话语权。

    他们努力了几十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取得了这么点的成就,日本人还远远的不满足于这点成就,试问这时候,谁会甘心一夜之间失去所有?

    所以,他必须要忍,哪怕曹锟指着他的鼻子骂他,羞辱他,他也要忍下来。

    “行了,有事说事,没事继续打,老子没时间听你瞎扯。”曹锟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将军阁下,我是代表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来跟您商议停战的事情的,我们可以让平壤让给你们,但是你们需要放我们离开这里。”西岛助义深吸了口气。

    “是你的脑子坏了还是我的脑子坏了?放你们离开,然后等你们补给好了再来跟我们作战?你觉得这可能吗?”曹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投降,就要拿出投降的样子来,败军之将,你有谈条件的资格吗?”

    “将军阁下,我们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我们只是不希望在看到有更多的人因为这场战争而死去,所以才想和平解决这场战争,让更多的人可以活下去。”西岛助义稍稍有些愤怒,但是话到一半,却只能硬生生的忍了下来。

    的确,如同曹锟所说的那样,他没有任何谈条件的资格,老实说,这种感觉很不好,哪怕是九年前身负重伤的时候,西岛助义也没有过这种屈辱的感觉。

    “司令,炮团后续部队已经到了,目前正在构筑阵地,预计半小时内可以发起攻击。”蔡锷急匆匆的走进了司令部,大老远的便汇报道。

    不过看着司令部内的气氛似乎有些异常,仔细一看,吓了蔡锷一大跳,好家伙,日军少将。一个大佐,两个中佐,这可是大场面啊。

    “蔡桑?”西岛助义下意识的开口道,这声音他有些熟悉,但是目前还不太敢确定。

    “西岛前辈?”蔡锷猛然一愣,赫然没有想到,这名日军少将竟然是西岛助义。

    不过下一刻,蔡锷的心中却是陷入了万分的挣扎,这可如何是好?为什么偏偏要是西岛助义呢?为什么要是他呢?

    看着蔡锷与西岛助义之间的联系,这让曹锟心中有些不太舒服,感情这俩人还认识,但是也不大可能啊,一个少将,四五十岁的老家伙了,一个是刚刚二十来岁的小鲜肉,这俩人是怎么搞到一块的?

    “司令,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得到过西岛前辈的帮助,我在军事上的很多疑惑,都是西岛前辈为我解惑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一次西岛前辈会来到这里与我们作战。”蔡锷连忙解释道。

    蔡锷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时候,偶然的一次,西岛助义恰好回到了学校观摩训练,其实西岛助义也是陆军士官学校走出去的,那里是日本陆军的军官摇篮,几乎所有的日军高层都是出自于那里,而成名之后,回到那里参观的人也有很多。

    西岛助义就是其中之一,而当时恰巧是一堂军事理论课,任务是战术模拟演练,西岛助义一眼便相中了蔡锷,虽然明知道蔡锷将来有可能会是日本的敌人,但他还是为蔡锷提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并且将他的理解与经验传授给了蔡锷。

    随后,两人时常书信来往,经常探讨一些关于军事理论方面的事情,虽然两人的身份地位不同,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但西岛助义也没有任何的藏私。

    甚至,西岛助义曾经在书信中询问过蔡锷,如果他愿意加入日本国籍的话,西岛助义可以为他作保引荐。但是蔡锷却直接拒绝了,自那之后,蔡锷便主动的减少了与西岛助义的书信来往,即便是有来往,主要也是关于学术方面的讨论,而西岛助义仍旧不厌其倦的为他讲解。

    可以说,西岛助义是蔡锷在日本时期唯一的好朋友。(这是为了剧情俺编的,大家不要去查了。)

    曹锟没有想到,蔡锷在日本竟然还有这样一番的狗血经历,不过同时也对西岛助义的态度稍稍缓和了一些。

    “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参与了,出去吧。”尽管曹锟知道蔡锷的心思,但这种事情他还是觉得不适合让蔡锷参与进来。

    “司令,请相信我,作为一名帝**人,我与西岛助义只是个人之间的朋友关系,在帝国立场方面,我们是敌人,也绝不会因为个人关系而影响到帝国利益的。而且我也有把握劝说西岛助义投降的。”蔡锷着急道,敌军投降这种事情可是难得一遇的大事,蔡锷想要在军队中发展下去,又怎能错过这种磨练自己的大事呢?

    况且,自打决定了要回来之后,蔡锷就已经在心中切断了与日本的联系。

    虽然西岛助义曾经帮助过自己,甚至想要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前提是自己要加入日本国籍,成为一名日本人。

    曹锟稍稍一愣,又觉得蔡锷的话似乎有理,他们只剩下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如果能够尽快的解决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残部的话,那么后面就能够推进的更远,在这里多耗一天,后面就会少占领几十公里的土地。

    想到这里,曹锟最终还是同意了蔡锷的请求:“帝国的底线是,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在国家之间的停战协议彻底达成之前,帝国会保障他们的安全以及食物。”

    “是,司令!”(未完待续。)

360:战斗结束了

    “什么?停止攻击?”得知命令之后的王奇,一脸的懵圈,满是惊讶道。

    “是的,停止攻击,没有司令部的命令,炮团禁止一切军事行为。”一名作战参谋坚定的回答道。

    “为什么啊?我们炮团累死累活的,一路上连停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这好不容易上了战场,阵地都还没建好就让我们停止攻击?我不服,我们炮团全体弟兄不服!”王奇愤怒的咆哮道。

    一营的确是参加了战斗,可一营的火炮配置根本不足以影响到战争的进度,他们只能为步兵提供一丁点的火力支援,顶多也就是压制一下日军的步兵。

    反观日军的炮兵,他们可是耀武扬威了一整天的时间,二营的75步兵炮刚刚抵达前线,连一颗炮弹都没打呢就停止攻击?

    这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么一次实战的机会,就这么没了?炮团上辈子到底是造了多大的孽?才会在这辈子受到这样的对待?

    “王团长,命令是司令亲自下达的,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可以去找司令,你在这里跟我吼没有用,我只是过来传达命令的。”参谋冷冷的说道。

    他没有义务去为王奇解释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去跟他说那么多,除了炮团这里,他还要去通知其他部队呢。

    虽说现如今各部队都有无线电,司令部只需要发一封电报就可以了。但现在是战时,除了司令部以外,其他大多数部队的电台都是关闭状态。

    毕竟现在的电台用起来还不是很方便,必须要通过手摇的方式来发电来带动整个电台可以正常工作,前边正在打仗,电台也需要跟着指挥部不停的移动,一般情况下,基本上都是各部有什么事情要汇报的时候才会打开电台,然后在接到司令部的回应之后,在关闭电台执行新的任务。

    所以,像现在这种情况,电台能够联系上的,自然是通过电台去联系,电台无法联系的,司令部的一些参谋就排上用场了。

    当然,这些参谋可不仅仅只是去当通讯兵的,他们同时还要收集各部队的伤亡情况,然后拿回来汇总。

    “那我就自己去找司令问个明白。”王奇怒意滔天的吼道,旋即,朝着身后正在发呆,不知所措的二营命令道:“继续搭建阵地,把炮口给老子瞄准了平壤,炮弹上膛,只要对面那帮兔崽子有任何的动静,不管我回来没回来,立即反击。”

    说完,王奇便气势汹汹的朝着司令部所在的位置跑去。

    其实也不怪王奇火大,换谁又能没一丁点的火气呢?先前先是发了一封电报,午饭之间炮团必须赶到,无奈之下,王奇只好带着一营轻装上阵,一路上连跑带走的好不容易才在规定时间内赶到。

    而后面的二营也一点不轻松,他们的速度虽然慢了一些,但是辎重却要比一营增加了不止一倍,光是那一门门的火炮和一车车的炮弹就让他们头疼不已。

    辛辛苦苦的,好不容易赶来了,却不让打了?

    别说是王奇了,就是炮团的将士们也是气愤不已。

    他们距离边境最远,出发的时间也是最早的,整个炮团历时半个月,这才好不容易来到了这里,感情这趟过来就是搞长途拉练的?除了一营还开了几炮以外,二营这种重装营完全就是个过客,这种巨大的代差谁能接受的了?

    而且,对于二营而言,如果能够打这一仗的话,那么所取得的效果要远比他们训练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效果还要好。

    原因无他,在训练的时候,先不说打的目标,就是对敌人炮火的判断,就不是训练的时候能够相比的。

    他们对于自己的火炮性能很熟悉,只要看着着弹点,在看着炮弹来的方向,十次有九次都能准确的判断出火炮阵地的位置,然后一个炮群攻击过去,先前那个阵地就玩完了。

    当然,那些都是模拟的训练,测算人员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测算出火炮阵地的具体位置,那么就算做是对方全军覆没。因为这个时间都是算好的,火炮总不能打上一颗炮弹就立即转移,所以说,只要在十分钟内算出具体的坐标就可以了。

    而这次的情况却是大为不同,首先,他们并不清楚日军火炮的性能数据,这对于他们来说可就是个巨大的考验了。

    当然了,对于挑战,炮团的将士们还是很乐于接受的,毕竟不是每一支部队都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一旦他们能够在这次的战争中表现出色,那么他们团将会成为炮兵部队中最优秀的团,因为其他部队还没有过这种炮战的实战经验。

    但是现在,随着这道命令,一切都没了,甚至,他们团将有可能成为整个炮兵部队的笑话,千辛万苦的跑了几百公里,好不容易来到了前线,战争却结束了,这尼玛对于当事部队来说,打击该有多大啊?

    王奇怒意冲冲的冲进了司令部,司令部警卫在见到王奇这番表现之后,也没敢拦他,要说起来,这次最窝囊的就是王奇的炮团了,大多数人对于炮团都是报以同情的态度去看待的。

    “司令,炮团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对敌人展开打击,请您下令!”王奇刚一走进司令部,便以强硬的态度请战道。

    不过话说完之后却赫然发现,司令部内竟然还有几名日本鬼子,而且还有一条大鱼,一时间,王奇有些不知所措了。

    “停止攻击的命令你没有收到吗?”曹锟板着脸看向王奇,虽然王奇在隶属关系上不属于曹锟的管辖范围,但是此次作战却将王奇的炮团划到了曹锟的名下,只要战争没有结束,或者曹锟没有接到上级调走炮团的命令,那么王奇就归曹锟所管。

    而王奇的态度,显然是不满意司令部所做出的决定,想要以请战的态度来向他逼宫。不过这个王奇倒也聪明,至少他没有去干那种先斩后奏的事情,只是让炮团做好了一切攻击的准备,然后再来他这里逼宫,只要曹锟同意了攻击,那么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收到了,但是……”

    “没有但是,战斗已经结束了,你还想攻击谁?难道你想炮轰俘虏吗?”曹锟大声的怒斥道。

    现如今皇家陆军的军官可以说都是被王思锐给惯坏了,虽然军校以及军队都在刻意的强调军令,但是军校对于军官的培养却总是刻意的朝着主动进攻的方向在培养。

    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培养出来的军官一个个的都是好战派,恨不能逮到个机会就狠狠的揍对手一顿。

    在战争时期,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能够摧毁敌人的心理防线。可在平常时期,问题可就严重了,前面的三个师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战争开始之后,便不顾一切的往死了打,根本不管司令部的部署,虽然司令部的部署也是围绕着他们三个师去做的,他们三个师只要抱团就可以了。

    但是还有十个师的朝鲜军要配合他们呢,他们三个开始乱搞了,那朝鲜军还怎么配合他们?

    往好了说,王奇这是吸取了先前的教训,往坏了说,王奇这种行为与前面他们三个没什么区别,如果不是撤了三个师长,曹锟甚至敢保证,王奇也敢来上一出炮击的行为,只要日本人还击,那么这场战争就只能继续进行下去。

    “可日本人不是还没有投降吗?咱们不能给日本人喘息的机会不是?争取一鼓作气,趁着现在先干掉他们的炮兵,然后在轰开城门,一举拿下平壤。”王奇说道。

    “放屁,谁告诉你日本人没有投降的?现在日本人已经投降了。”曹锟猛的一拍桌子,旋即生气道:“回去给我写五千字的检讨,内容必须要深刻,写不好的话,你这个团长也不要干了,直接回家种地就行了。”

    “是!”王奇被曹锟怒斥一顿之后,只能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司令部,同时不由得在心中大骂小鬼子,以前骨头不是挺硬的吗?怎么现在就投降了呢?

    在王奇来到司令部前十分钟,蔡锷已经与西岛助义达成了协议,日本陆军第二、第六师团余部有条件投降,西岛助义将会代表西宽二郎和大久保春野出席投降仪式,中华帝国方面必须要保证日本陆军投降士兵的安全以及粮食,必须无条件的救助日军伤兵,同时,在战争彻底的结束之前,中华帝国方面不得公布第二、第六师团投降的事情。

    原本曹锟是只接受无条件投降的,但是日本人提出的条件其实也并不过份,加上不公布日军投降的消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于中华帝国也是有利的。

    比如,他们可以继续迅速的推进,从而占领更多的土地。

    而此时的朝鲜半岛,也只有日本第四师团以及十万左右的朝鲜伪军,这点兵力对于皇家陆军来说,根本就无法形成任何有效的威胁,皇家陆军可以很轻易的化解他们的抵抗,从而将利益最大化。

    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投降的事情肯定是要公布的,为此,曹锟特意将受降仪式安排在了三天后,当然,日本陆军是要在今天就缴械投降的,三天后只是一个补充的仪式,届时将会有军内的媒体进行记录存档。

    ps:感谢一个老老老书虫的打赏支持!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感谢xws33的两张月票支持!

    为什么要写王奇这个角色呢?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表达一下炮兵的委屈,事实上,这个角色是以作者君的爷爷为原型写的,不过俺爷爷不是炮兵,是步兵,当年战争开始前在训练新兵,他们那批部队是要去解放湾湾的,部队训练好之后,便带着部队从中部一路南下到福建,结果刚到福建没多久,北边战事吃紧,不得不暂缓了收复湾湾的计划,当年不管是调到南边的还是正在路上的,又或者是即将完成训练的,全部都给调到了北边,俺的爷爷从中部到南部,又从南部到北部,好不容易赶到了朝鲜,然后战争结束了……

    另外,后面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361:天皇吐血了(推荐票加更)

    日本,东京!

    尽管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投降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但是这件事情似乎已经变的越来越有可能了。

    上一次,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派人传出消息的时候,这两个师团正打算在平壤与皇家陆军决一死战,争取在那里拖住皇家陆军的步伐。

    但是很快,皇家陆军便越过了平壤,直接朝着南部猛扑了过来。

    中看不中用的朝鲜伪军,一时间败退千里,丢掉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第四师团本就不怎么样,加上兵力过于分散,懒于备战的第四师团,在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丢掉了手中大部分土地。

    而现在,东京这边所知道的消息,还是第四师团传回来的。

    虽然说终于是有了前线的消息,可是这个消息对于他们来说,未免有些太过沉重了,是的,皇家陆军已经打到了任实郡和昌宁郡一线,如果不是他们还顾及日本海军的话,估计早就已经将蔚山给占领了。

    也就是说,短短二十天的时间,日本丢掉了朝鲜五分之四的领土,现如今也只有釜山和光州这两处地方还完全的被日本人控制。

    明治天皇忍不住的将一套古董茶具愤怒的摔碎,那是他最喜欢的一套茶具,平日里就是不小心的放下都会心疼上一阵子,但是这一次,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心爱的茶具。

    朝鲜,日本帝国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损失了那么多的东西猜得到的朝鲜,现如今竟然已经没有了,而且还是在二十天内丢掉的。

    现在,日本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只剩下了台湾这一块土地。

    庆幸的是,台湾与大陆有一海之隔,而大陆又几乎没有任何的海军力量,所以目前台湾方面还算是稳定。

    加上日本在全面占领台湾之后,实施的一些仁政,近年来已经基本上得到了台湾民众的认可,所以,台湾民众对于日本的反抗力度也是越来越小,不少的反抗势力也已经逐渐的下山投靠日本。

    而日本方面虽然对于这些反抗势力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是为了长久的统治,日本并没有追究这些反抗势力的责任,而是放他们回家,并且帮助他们生存下去。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仁政措施,加上日本在台湾也是用建设本土的想法去建设台湾的,所以台湾民众近年来对于日本的认可度也是越来越高。

    同样的,后世日本对于东北的规划,其实就是借鉴了台湾的统治经验。而在历史上,侵华日军当中有大多数军人都来自于朝鲜以及台湾,据战后统计,侵华日军中最精锐,最残暴的师团中,台湾人的平均比例为百分之三十二,最高的达到百分之四十七,最低的为百分之二十三。

    台湾,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这个东亚列强身上的唯一一块遮羞布了,但是朝鲜,日本人显然也没打算就这么轻易的放弃。

    可是现在的结果,却让明治天皇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已经不知道了到底该怎么办,更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如今这种局面。

    日本明明已经跟中华帝国提出了停战的请求,并且寻找了英国人作为中间人。而王思锐也是同意了停战,并且给出了半个月的期限。

    的确,自打王思锐给出回复之后,到现在,不多不少,刚刚半个月的时间。皇家陆军的攻势也的确是停止了下来。

    可是这半个月的时间内,日本人却是损失惨重,不仅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而且也丢掉了大量的土地。

    这让日本人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极为被动,他们本就没有了多少筹码,而且他们也绝不相信中国人会将已经到手的土地拿出来还给日本人。

    “诸位,谁能给朕一个说法呢?原本相安无事的朝鲜,为什么会突然间爆发战争?而我们又为什么会败的这么快?朕的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呢?他们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到现在也一直没有他们的任何音信?”明治天皇冷眼看着下方的那些大臣,这一次,明治天皇是真的怒了。

    以往日本军人总是喜欢先斩后奏,并且让整个日本都不得不跟着他们的步伐去安排战事,但是以前日本人也的确从中获得了好处,所以明治天皇也不好严厉的去处置他们。

    但是这一次呢?如果算上这一次的话,日本人已经在朝鲜损失了将近四个师团的兵力了,这对于日本人来说,已经是伤筋动骨了,甚至,未来几年内,日本将再也没有任何能力发起一场新的战争。

    可笑明治天皇近期还一直都在谋划着将如何反击中华帝国,现在别说是反击了,就连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很难保证了。

    也就是中华帝国目前还没有海军,日本人在海军方面还是能够占据一些优势的,可那也仅仅只是如此,谁又能知道中国人又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呢?

    如果日本无法在近期内获得新的殖民地,那么所有的物资都需要通过进口,单单只是这笔费用,日本人就很难以承受,如此一来,想要快速发展无疑将会是痴人说梦,没有资金,拿什么来发展?

    贷款?现在日本人都还欠着洋人不少的贷款呢,这笔贷款明治天皇还很头疼到底该怎么去还呢,至于几年前从清朝坑来的钱,早就被日本花光了。

    “陛下,这次的战争的确是中国人挑起的,我们的情报部门探听到了一些消息,所以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军队,不得已之下,军队这才将部队大量的北调,打算拒敌于国门之外,但是没有想到,中国人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了,我们的军队因为准备不足,加上又是被敌人偷袭,所以一时间伤亡惨重。”日本首相桂太郎深吸了口气,说道。

    事实上,到底是谁挑起的战争?桂太郎心里很清楚,就是中田和毅冢那两个家伙,桂太郎已经拿到了准确的情报,可是那又怎样?

    如果实话实说,明治天皇将更加难以接受,一场由他们主动挑起的战争,认为有必胜把握的战争,如今却打成这个样子?

    不过还好,桂太郎也同样的拿到了关于中国那边的消息,他们似乎很早以前就与朝鲜王李熙达成了一致,似乎双方有意要挑起战争的,这次桂太郎刚好将这个罪名推给了李熙和中国。他很坚信,中国人或许会否认一下,但是朝鲜人却不会否认的,因为那是他们的领土,一旦李熙出面否认由他挑起的战争,那么对于李熙在朝鲜的声望,将会是巨大的打击。

    “至于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这个我们暂时还无法确定,中华帝国方面并没有公布歼灭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的消息,也没有公布他们投降的消息,所以臣以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两个师团损失惨重,所以不得不藏了起来。”桂太郎继续说着。

    “呵呵,两个加强师团,不得不藏起来?”明治天皇一声冷哼,失望,绝望,愤怒,甚至现有的词语根本就无法描述明治天皇此刻的心情。

    是的,因为失败过,有第三师团和第五师团现成的例子在那放着呢,明治天皇心里面也很清楚他们的敌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懦弱的满清了。

    所以明治天皇才会加强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两个师团比正规编制整整多了一万两千人的兵力,再加上第四师团的辅助,以及十万朝鲜伪军的帮忙,即便是败,又能败到哪去?

    可是结果呢?两个师团杳无音讯,更要命的是,中华帝国那边竟然投入了两种新式武器,一种是可以直上直下的火炮,甚至一名士兵扛着就能跑,另一种是投掷的炮弹,虽说威力要小上许多,可是这种武器给日本人带来的伤亡可并不少。

    面对敌人的发展,日本人呢?他们又在干什么?一想起手下海陆两军的争斗,明治天皇便很是头疼。

    “海军计划建造的新舰,还没有开工的,全部暂停开工,所有资源全部转给陆军。一年内,我要看到每一个步兵中队都配备一挺重机枪,每一个步兵中队都至少配备一门那种可以直上直下的火炮,每一名士兵都必须配备那种投掷的炸弹,一年内,帝国陆军总人数要增加至五十万。”明治天皇下令道。

    现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了,虽然明治天皇也很清楚,日本的强大是由海军带来的,而日本又是一个岛国,一旦海军实力不行,那么整个国家就已经危险了。

    但是陆军的失败,让明治天皇也意识到了更严重的问题,国家只有强大的海军是远远不行的,陆军的装备不行,就守不住已经占领的土地,这对于日本来说,会是更大的打击。

    原本日本还能够从萍乡铁矿源源不断的获得钢铁,自从中华帝国成立之后,日本只能偷偷摸摸的从那里获得部分铁矿原石了,根本就无法满足日本的需求,甚至,制铁厂因为原料的问题,都无法开足了马力去生产。

    “陛下,海军现在与列强还有太大的差距,一旦停止海军的建设,我们与列强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而中华帝国地大物博,一旦他们决定了要发展海军,短短几年内便有可能超过我们,后果不堪设想。”海军大臣急忙劝说道。

    “朕已经决定了……”

    “陛下,刚刚传来的消息,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余部一万六千多人在半个月前已经在平壤投降了,中华帝国方面要求我们用钱来赎回这一万六千多名投降的士兵。”

    ‘噗……’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明治天皇猛的吐了口血,瞬间晕厥了过去。(未完待续。)

362:往死里坑

    “每个士兵每天的粮食费用为三两银子,军官因待遇不同,所以每名尉官每人每天为十两银子,佐官为二十两银子,将官为三十两银子。营地一共占地五百亩地,平均每亩每天的租金为十两银子,营地内一共搭建房屋两千零一十座,每座造价为二百两银子,我军共有一万名士兵因保护贵国士兵而无法正常执行任务,所以伙食费与住宿费与上述费用相同,另外看管费为每人每天三两银子。

    我军共为贵军医治伤病六千九百余人,按照各自伤情不同,费用也不同,连带上治疗费,服务费,这六千九百余人的医疗费用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万两白银,另外说明一下,这个费用是截至我拿到这个数据当时的费用,具体的费用是多少,需要等这些伤兵移交给你们之后,截至到那个时候的。

    贵军此次普通士兵共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一人,半个月的伙食费为六十四万三千零九十五两白银,尉官一千零九十名,共计十六万三千五百两白银,佐官一百七十人,共计五万一千两白银,将官四人,共计一千八百两白银。

    另外六千九百二十余人的伤号的伙食标准不同,他们更需要营养来恢复,所以费用也不同,平均每人每天的费用为十两银子,因为前面已经算了三两银子,所以这次只按照差价来计算,一共是七十二万六千六百两白银。

    贵军这半个月的伙食费用一共为一百五十四万零九十五两白银。

    营地租借费用为七万五千两白银,房屋建造费用为四十万零二千两白银,共计四十七万七千两白银。

    我军一万名士兵,其中两位将军,六十位校官,三百位尉官,一共一万零三百六十二人,其中士兵伙食费为四十五万两白银,尉官四万五千两白银,校官一万八千两白银,将官九百两白银,伙食费共计四十六万八千九百两白银。

    我军共搭建营房一千五百座,占地四百六十亩,这个加起来一共是九万九千两白银,看管费用一共是四十六万六千二百九十两白银。

    以上几项费用总计为两千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八十两白银。

    另外就是我军出兵费用,共计一亿九千万两白银,这里面涵盖了出兵费,弹药消耗费,阵亡将士抚恤费,不包含伤员救助补助费,这个需要等日后伤员好了以后再去计算,但是前期日本必须要支付两千万两白银来垫资救助。

    另外朝鲜军方面出兵费用为一亿两白银,这个涵盖了所有的费用。所以,此次日本方面需要赔付给我方以及朝鲜方面共计三亿一千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八十两白银。”中华帝国全权谈判钦差大臣唐绍仪拿出一张统计好的纸,将上面的数字一一念了出来。

    其实在第一次看到这张纸上的内容的时候,唐绍仪下意识的是不敢相信的。作为一名老外交家,唐绍仪什么场面没见过?

    哦,不,应该是什么割肉的场面没见过?往往都是他们被列强割肉,哪有他们去割列强肉的时候?

    尼玛的,那可是三点一亿两白银啊,要是真的能够从日本人手里给拿过来,那以后帝国的发展可就牛逼大了。

    “这不可能,这些数据是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贵国这种态度,根本就不是谈判的态度,大日本帝国是不可能接受的。”小村寿太郎想也没想的便直接拒绝了唐绍仪的要求,开什么玩笑?让日本赔给中华帝国3.1亿两白银?

    拜托,赔款的事情日本人可是压根都没有想过的,在他们的意识里,能够把朝鲜割让给他们一半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中华帝国竟然还敢狮子大开口。

    “为什么不可能?如果不是看在英国的面子上,这个价格只会更高。你可知道,你们的士兵吃的粮食都是从哪来的?那些是我国政府从国内百姓手中高价买来的粮食。你可知道,一斤粮食从我国运到朝鲜又需要花费多少?今天我就实话告诉你吧,暂且不算人工费用,单单只是粮食,从出发地搬到车上十斤粮食,最终被送到部队手中的只有一斤,甚至还不足一斤。

    贵**人每人每天就需要吃掉二斤的粮食,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瓜果之类的珍贵菜种,每人每天三两银子很多吗?

    要我说,你这才不是应有的谈判态度,你简直就是想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花就想让我们帮你们养着军队,你觉得这可能吗?”唐绍仪立即开口反驳道,扯皮嘛,别人不会,唐绍仪这个老外交难道还不会吗?

    反正扯的时间越久,最终中华帝国能够拿到的也就越多。

    至于花在日本人身上的费用,还是别提了,只是想想就觉得可笑,每人每天定量三两粮食,没有蔬菜,房屋是他们自己砍树搭建的,而且那些粮食大多数也是从朝鲜人那里收上来的,这件事情是李熙去做的,朝鲜人还是很乐意帮助他们的国王的。

    所以,中华帝国的成本几乎为零,除了两个团的看守兵力以外。

    “日本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小村寿太郎气的有些头脑发晕,日本要是有这么多钱的话,战争会打成这个样子?

    “那就很抱歉了,如果日本不拿出这么多钱的话,为了挽回我国的损失,我国只能让这些日本军人以劳动力来为他们自己赎身了,不过也请你放心,我国绝对会按照正常的薪资对待他们的,什么时候还完了款,什么时候放他们回国。”唐绍仪直接说道。

    “唐大人,贵国的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过份了?”萨道义皱着眉头开口道,中华帝国问日本要赔偿,这个他无话可说,只是这个赔偿实在是太多了,他很清楚日本人没有这么多钱,也绝不可能接受这么多钱。

    虽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但是你一开口就定的这么高,就算是英国人出面,怕是最终日本人也还是要拿出一亿两白银靠上才能解决。

    “多吗?九年前,清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前清不仅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同时还要赔付日本两亿两白银,难道这些不多吗?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我国拿着这两亿两白银去投资,现在所得到的也远远不止这3.1亿两白银,还是诸位以为,在谈判场上,历来只有我国赔钱给别人的时候?而没有让别人赔钱给我们的资格?”唐绍仪冷哼一声,拿起了九年前的事情说起。

    唐绍仪很明智的没有提起三年前的《辛丑条约》,虽然前几年中华帝国也支付了不少的赔款,但是总体来说支付的并不算多,加上中华帝国成立之后,也停止了所有赔款的支付。

    在一个,他们也不想拿这件事情去让列强脸上难堪,万一要是把他们推到了日本人那边,接下来的谈判可就不好说了。

    听着唐绍仪的话,萨道义也是不由得老脸一红,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的话,那么中华帝国要这些钱其实并不多,况且这里面还有一亿两白银是赔给朝鲜的,甚至中华帝国连九年前赔给日本的本钱都还没有收回来。

    最终,这一天的谈判只能无果而终,唐绍仪一口咬定了3.1亿两白银,日本必须要同意,否则的话就不进行下一步的谈判。

    同时,又告诫了日本人,日本俘虏的费用是每天都要增加的,托的时间越久,费用就越高,如果日本人一个月内仍旧不肯同意的话,中华帝国将会选择将这些日本人送入铁矿,煤矿等厂区工作,或是禁止提供任何粮食等措施。

    第一次谈判破裂之后,萨道义找到了小村寿太郎,询问了日本人的谈判底线,这一次,他不希望日本人损失的太大,也不希望日本人一点都没有损失。

    而日本人对于殖民地的渴望,也让萨道义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担忧。所以,他也很希望能够尽最大可能的压缩日本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只在海军方面压制住中华帝国即可,陆军最好不要有任何的发展。

    而小村寿太郎给出的答复让萨道义欲哭无泪,恨不能直接拿起菜刀砍了小村寿太郎。

    日本人只肯拿出一千万日元来作为赔款,尼玛一千万日元是多少?折合下来是不到八百万两白银(白银1:1.4日元),这可差的老远了。

    随后,萨道义又找到了唐绍仪,而唐绍仪却死死的不肯松口,更是一两银子也不肯少,还口口声声说这是给英国人面子才要的这么多,国内有些大臣甚至建议皇帝问日本人要十亿两白银呢。

    一时间,萨道义成为了双方之间最为忙碌的人,而左右两方又都不肯松口,更是让萨道义感觉到心中好似有百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的感觉似的。

    因为萨道义没有能够说服双方,所以第二天的谈判没有能够进行,萨道义开始联合了其他列强代表参与进来,希望能够一起给双方施压,尽快的让他们达成协议。

    但是效果始终不理想,日本人最终将赔款的底线增加到了五千万两白银,但是中华帝国这边的赔款却是不降反增,理由是俘虏费用增加,这让刚刚有些好转的谈判再一次的陷入了僵持。(未完待续。)

363:拿海关来抵债吧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一次的谈判,都不可能会在短期内结束的,除非一方强势到让对手不敢讨价还价,但如果双方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差距的话,那么就不应该被称之为谈判了,而是直接以命令的口气去命令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的话便彻底的灭掉对方。

    这一次中日之间的谈判,从根本上的性质来说,又让人有些无语。

    首先,早在大半个月以前,由英国驻华领事萨道义提出了调停战争的请求,并且许以中华帝国若干好处。

    在那些好处面前,王思锐选择了妥协,这次的妥协有些无奈,但又是必须要做出妥协的,否则的话,中华帝国固然能够将日军在朝鲜的生存空间压缩在釜山,光州等沿海地区,但是中华帝国这边得到的利益却根本无法保证。

    列强出面调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有利于中华帝国的。

    从这方面去看待整件事情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战争,中华帝国并没有取得胜利,多少有些类似后世的抗美援朝那样,双方谁都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其中的一方明显的已经不想,或者没有精力在继续打下去了。

    在那场战争中,我方称之为胜利,而对方却称之为停战,即便最终签署了协议,对方也始终没有承认战败,而是一直以那是美帝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协议上签字。

    这次的情况跟那场战争差不多,但是又有一些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王思锐答应了列强之后,这中间借助着消息传递的这个时间差,中华帝国便取得了一场让人无法相信的胜利。

    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些尴尬了。

    事实早已证明,日本人这一次是完败,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挡中华帝国的兵锋,即便再打下去,日本人也只能依靠着海军的帮助在朝鲜苟延残喘,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这么做让列强的面子上有些过意不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中华帝国的陆地兵力强大,对于列强而言也并非没有好处的。

    比如,先前王思锐已经答应了他们,在结束朝鲜战争之后,便会立即着手准备对俄国的战争。虽然准备期可能会有些久,但是列强还是与王思锐之间约定了一个三年期限,三年内,中俄战争必须要打响。

    而先前双方之间的承诺,列强也必须要在三年内如数完成。不管怎样,只要能够将俄国人的精力牵制在远东地区就可以了。

    虽然俄国人现在并不强大,但是在英法等国看来,俄国人对于欧洲地区的野心可是一点也不小,只要将俄国人引到了远东,那么他们在欧洲便可以更安全一些。

    所以,面对中华帝国如今所取得的战果,列强也不好去责怪什么,但是打内心深处,他们也并不希望中华帝国的陆军成为一枝独秀,最好能够跟俄国人拼个你死我活,然后日本人再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威慑着他们两国。

    如此一来,远东局势便可以稳定下来,最有潜力的两个国家相互对峙,相互牵制,列强在远东的利益便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证。

    但是,中华帝国只肯给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不答应,那么日本的那些俘虏便会被发配到矿区,一旦等他们到了那里,鬼知道最终会有多少人活着出来。

    而且,那样的话,日本人的实力也将会被极大的削弱。所以,列强是绝对无法容忍日本俘虏被发配到矿区的。

    但是中华帝国的胃口也有些太大了,3.1亿两白银的赔款,别说是日本人,就是英国,一时间也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

    “阁下,我们只是想拿回我们曾经失去的东西,拿回那些曾经被日本人夺走的东西,难道这有错吗?当年日本人可曾给前清这种待遇?两亿两白银,他们少要一分了吗?我这个人做事,最喜欢公平,公正,日本人当年怎么做的,现在我们就怎么做。”王思锐若有所思的盯着萨道义,唐绍仪在前面顶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谈判的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因为时间越来越久,3.1亿的价格每一天都在几十万的增加。

    日本人最终还是扛不住了,想要妥协,但是3.1亿两白银那么大的一笔巨款,日本人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于是,日本人找到了英国人,希望英国人能够从中周旋,而日本人的底线是一亿两白银,没有利息,分三十年支付。

    萨道义一脸的愁眉哭展,日本人的确在中国人身上割了不少的肉,而且每一次都还那么的强势,根本不给人讨价还价的机会。

    当年参与调停的,也有他们这些列强,而他们对日本人当年的嘴脸很清楚。所以说,现在王思锐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他们就是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去让人网开一面。

    但是呢,谈判还是要继续的,朝鲜战争早一日结束,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或许,唯一不希望朝鲜战争结束的,也只有俄国人了。

    俄国人虽然看不起日本人,也并不觉得日本人有能力打败俄国人,但是不可否认,即便是在俄国人心目中,如果日本人在兵力方面是他们的两倍的话,那么俄国人还真的很难打赢这场战争。

    而此次中日之间的战争,中华帝国只派了三个师的部队,虽然最终被增加到了五个师,但是后续加入的两个师基本上没有怎么参加战斗,他们只是去收地盘的。

    三个师,几乎毫发无损的情况下,将人数只比他们少一点的日军打的溃不成军,可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让俄国人大跌眼镜。

    同时也暗暗的紧张了起来,因为俄国人在面对中国人的时候,并不比日本人好多少。而现在日本人面临的只不过是五个师而已,而俄国人直接面临的中国人,就有两个军十个师,如果连后面那些休整的部队也算上,俄国人至少面临着十到十五个师的敌人。

    此时俄国远东军也只有十多万人,面对比自己人数还要多的中国人,俄国远东军心里面也很没有底气。远东军司令官已经向沙皇提出了增兵的请求,由此可以看出,俄国人也心虚了。

    而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兵力就会越多,所以说,俄国人是最不希望战争现在就停下来,最好双方能够再打上一两年的时间,那样的话,从西部调来增援的部队也差不多都赶到了,到时候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虽然这么做牵制俄国人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却始终无法让俄国人感受到直观上的压力,所以,在萨道义看来,中日战争必须要尽快的结束,只有这样,才会让俄国人单独去面临着中华帝国这只猛兽,让他们不得不派遣更多的部队来到远东。

    三年内开战,其实这也是为了给俄国人准备的时间的,到时候双方展开一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大战,无论谁胜谁负,双方必然会是两败俱伤,而那时,英国人得到的好处绝对是最大的。

    “可是日本人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赔付这些资金,对于他们来说,这太难了。即便是所有的国家都同意对日本贷款用来还这笔债务,日本人也很难凑齐。在谈判场上,能够多要一些自然是最好的,可是必须要清楚对手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要卡准他们的命脉,确定他们能够拿出来给我们,否则的话,将有极大的可能鸡飞蛋打,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萨道义缓缓的开口道,这一次,他完全的站在了王思锐的立场。

    “诺大一个日本,难道还拿不出这么点钱吗?”王思锐提高了声调,紧接着便换了副口气:“也无妨,如果他们拿不出的话,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抵债,比如说,一些工业设备,朕可以给他扣除折旧费用之后底掉部分债款,也可以用他们的海军来还债,总之,用什么方式来还不要紧,这笔钱,日本人必须要在半年内全部交给我们。”

    萨道义紧紧的皱着眉头,以物抵债,这个倒不是不可以,可这些东西抵给中华帝国之后,日本人以后该怎么办?想要在发展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看着萨道义的表情,王思锐继续开口道:“当然,如果两者都不想的话,日本人只需要交出他们的海关就可以了,收到了足够的欠款之后,朕自会将海关还给他们。”

    “这不可能……”萨道义直接拒绝道,开玩笑,日本人的海关交给中华帝国,这他娘的是要给日本人来上一脚断子绝孙脚啊,日本是个岛国,国内物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要进口,特别是一些战略物资,可以说,如果日本人将海关交给中华帝国的话,那么不出两年,3.1亿两银子就可以收回去了。

    岛国的重要经济来源便是海关,他与中华帝国这种情况又大为不同,所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王思锐的态度又如此强硬,萨道义虽然心中不爽,但毕竟中华帝国还对英国有利用的价值,他也不想这么快的就跟王思锐撕破脸。

    “我去跟日本人商议一下再决定吧……”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另外推荐票又要加更了,暂且放在明天吧……(未完待续。)

364:李秀才要告政府

    帝国跟日本正在谈判的事情逐渐的成为了百姓的饭后茶谈,若是放在以往,每每听到帝国又要与洋人谈判,那么百姓的心中总是会有种说不出的痛苦。

    当然了,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大道理还是不要跟他们讲了,就算是讲了他们也未必听的进去。

    以往的时候,曾经有个秀才就非要这么干,在大街上就这么直勾勾的去告诉百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但是搭理他的人却是一个也没有,最终还被人很是一阵数落。

    虽然谁都知道国家强大了以后,他们就会不受欺负,没人不想要让国家强大起来。

    然并卵,就清政府那尿性,国家就算真的强大了,从国外拿了赔款回来,这笔钱也不会用在百姓身上的,就是那些王公贵族们就差不多直接给瓜分干净了。

    但是一旦等到需要国家赔钱给国外的时候,那么问题可就严重了。

    百姓们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国家要赔钱,而是因为每一次的赔钱,国家总是会将这笔赔款分摊到每一位百姓的身上,这等于是上层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他们这些连温饱都还没有解决的百姓,却要从牙缝里抠出点钱来给国家,然后在赔给洋人。

    可即便这样,高层那里仍旧是不思悔改,每日里宫斗之类的事情更是玩的乐不彼此,根本没人把心思放在发展上。

    久而久之,百姓们也就习惯了这种日子。

    你别跟我讲什么大道理,俺这些平头老百姓们也听不懂,要赔钱没关系,全国百姓一块出,别人出多少我出多少,至于国家是死是活,管我什么事?顾好我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就行了,其他的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华帝国成立初期,虽说仍旧坚持了赔给洋人赔款,但是过了一年以后便停止了赔款,加上免税政策,近一两年以来,百姓的生活也逐渐的好了起来。

    当然,仅仅只是靠着政府的免税就想让日子好起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国家在各地设立了不少的工厂,这些工厂都需要用人,为了平衡各地百姓的贫富差距,国家更是建议一个家庭只招收一个工人。

    其实这个也是无奈之举,现如今工厂数量还不多,想让所有百姓都有工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只能用这种笨方法,让他们发家致富倒是不可能,但是保证一家人不饿死还是没问题的。

    仅仅只是这一个政策,便让帝国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瞬间高大了起来,按理说,国家对百姓的生活这么用心,百姓理应感激才对。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的,大部分的百姓都很感激国家,感激皇帝,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日子一安稳下来,加上一些不老实的人的心思也渐渐的活跃了起来,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帮人就是总想搞点大新闻。

    这不,位于中京的帝国最高法院刚刚挂牌成立,就迎来了帝国的第一纸诉状。

    起诉人是一名叫李文煊的老秀才,今年六十九,自打同治年间考取了秀才之名之后,几十年再也没有再进一步。

    先前那个在大街上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就是这位老秀才,山东聊城人,早在大半年前,帝国公布最高法院成立的时候,这位老秀才便开始动起了心思。

    历时半年,收集了无数的证据,原本是想直接到京城去诉讼的,但是后来听人说位于中京的帝国最高法院已经挂牌成立,里面已经有工作人员开始办公了,而且每个月都还有一批人转移到那里,所以老秀才便带着材料来到了中京,然后,在一个月前,一纸诉状递交到了帝国最高法院,将帝国政府给告上了法庭。

    其实李文煊本来是想直接把皇帝给告上法庭的,但是后来想了想,皇帝毕竟是皇帝,他一个前朝老秀才去告皇帝,这算怎么回事?万一皇帝要是生气了直接下令弄死他怎么办?

    所以,李文煊在递交诉状的时候,心里面还是很害怕的,毕竟民不告官,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不过李文煊就是想试一下,看看帝国政府给出的承诺是不是骗人的。

    然而,让李文煊没有想到的是,诉状与材料刚刚递交上去三天的时间,帝国最高法院便派人给了他准确的答复,李文煊所提交的诉状材料齐全,符合法院立案规则,帝国最高法院已正式立案,并联络帝国政府协调开庭时间,具体时间待定。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李文煊更是惊的连嘴都合不拢了。

    他只不过是想试一试,看帝国政府给出的承诺是不是真的,另外就是想搞点大新闻,现在规矩又允许了,虽然只是表面上的,但李文煊只要敢做第一个,那么绝对能够名留青史,无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被历史所铭记。

    再说了,他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糟老头子,难道还怕皇帝报复吗?甚至可以说,这件事情闹得越大,李文煊就越安全,他的家人也越安全。

    好吧,其实李文煊也没什么家人,老伴十年前去世,膝下无子,现在就是孤零零的一个单身老头,但凡是有家有室的,谁会去冒着生命危险去干这事?

    一周前,最高法院再一次的找到了李文煊,并通知他半个月后最高法院将会开庭审理此案,届时请他准时出庭。

    另外询问了李文煊的意见,在得到了许可之后,最高法院对外公布了这次的开庭公告,并且邀请了大量的媒体前来旁听。

    好吧,这些媒体其实大多数都是国外的媒体,国内的媒体只有三家,两家是帝国政府创办的官煤,一家是上海商人创办的私人媒体,主要以报纸为主。

    国外的媒体倒是来了不少,他们也很好奇,在这个官本位的古老帝国,百姓将帝国最高政府告上法庭会是什么结果。

    因为是公开审理,所以这一次最高法院的审判现场改为了室外审理,届时可容纳更多的百姓前来旁听。

    当然,为了能够让人听清楚审理内容,最高法院搞了一套音响设备,虽然音质很差,但是放在现在来说,还是很高科技的。

    今日,正是最高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的日子,一大早的,便有不少中京本地的百姓,以及往来的客商来到了审理现场。

    中京警局以及驻军也各自派出了人手负责维持秩序,外面黑压压的一片,足足有上万人前来旁听。

    不过却没人想过李秀才这次会胜诉,毕竟他控告的可是帝国政府,民不与官斗,李秀才却偏偏要剑走偏锋,说句不好听的,过完今天以后,李秀才要是还能寿终正寝就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啧啧,这李秀才可真是胆大啊,竟然连帝国政府也敢告。”

    “何止是胆大啊,帝国政府自从成立以来,为咱们百姓做了多少好事?远的不说,就说这中京首都的建设,要不是帝国政府的公平对待,像你我这种庄稼汉能去那里找份活计?”

    “就是,帝国政府还给出了最低的薪资标准,这他娘的干上一个月赚的比种一年的地还要多,要不是帝国政府,咱们现在恐怕还都饿着肚子呢。”

    “要我说呀,这李秀才就是不知好歹,帝国刚成立不久,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来的,这就像是咱们给帝国盖房子,你总的先选址,然后在准备材料,打地基,最后一点点建成吧?帝国现在能做到这个样子,已经很了不起了。”

    “谁不说是呢?****的前清搞了几百年,哪一年不是不是把我们剥削的连肚子都填不饱?帝国才刚成立一年不到,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至少咱们中京这附近,家家户户虽不说都能吃饱,起码饿不死,有的吃这是真的。”

    “哎,这也就是帝国政府大度,还肯给李秀才一个控告的机会,要是换我上去啊,直接就把李秀才给关进去了,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自己作死。”

    旁听的百姓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几乎清一色的都在说帝国的好。

    他们都是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见识的庄家汉子,但是他们却很清楚,帝国与前清政府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从他们现在的生活上就能够看出来。

    说句更简单的,你跟他们谈什么国家理想,还不如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才能填饱肚子更实在,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他们就跟谁干。

    别说是现在,就是抗战时期,大多数百姓也是这么干的,你不能去怪他们立场不坚定,从根本上来说,最大的错误还是在高层那里。

    而一些路过的客商也纷纷交谈了起来,他们去过的地方多,见过的人也多,或多或少的也与政府有过交往,所以对于今天的这件事情,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的。

    甚至,为了能够看到今天的审理,有些人更是在中京住了半个月,更有些已经路过中京的人,在听到消息以后又返回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旁听的百姓是越来越多,媒体们也纷纷抵达了现场,对着那些旁听的百姓也是拍了几张照片,搞的百姓们更是一阵的稀奇。(未完待续。)

365:青天大老爷在上

    (后面还有一更!)

    八点整,一队五十多名身着白色制服,头顶大檐帽,腰跨毛瑟手枪的法警队伍正式亮相。

    这些法警与外面的那些警察不同,首先,法警的身高几乎全在一米七以上,而且每一个人的平均身高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说他们也是警察,但是在这些法警身上,却给人一种军人的味道,笔直的身杆,往那里一站,便给人一种强大的压力,让人不敢造次。

    而原本有些乱糟糟的场面,随着这五十余名法警的到来,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五十余名法警也并没有因为眼前的这种大场面而不知所措,似乎是早有预案,各自迅速的寻找着各自的位置,然后就那么直勾勾的站在那里,其实,用形象警察来形容他们才更加合理。

    紧接着,原告被告双方出场,临时法庭的摆设很简陋,原告和被告面前只有一张桌子,上面用一块青布盖着,原告的后方摆放着一张椅子,而被告的后方则摆放着两张椅子。

    正前方,有一个高约一米的临时舞台,上面摆放着几张桌子,不过正中间的桌子显然有些不同之处,正中间的桌子更像是一张讲台,面朝着众人的那一面,是一本书的模型,而书的封面上有一面国旗。

    国旗意味着国家,书,则是意味着法律,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代表着公平,公正,公开。

    虽然话是这么说,最终的结果到底怎样,现在还没人知道,或许,一切等到这场审判结束之后就能真相大白了。

    高台的下方,是一张双人桌,后面摆放着两张椅子,桌子上分别摆着两只牌子,一支是书记员,一支是监督员。

    紧接着,法庭官员开始出场,法庭的规模并不大,构造也并不复杂,按照早就已经制定好的法律,法庭审判的时候,法院方面需要派出一位**官,两位辅助法官,以及一位监督员,一位书记员,共由五人组成审判组。

    至于那种代表着民主的陪审团制度,这个王思锐并没有同意被引入进来,这样固然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冤案,但是同样的,对于一些有身份的人,或者善于伪装的人,陪审团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帮手。

    而这次的案件,因为是开国以来的头一遭民告官案件,而且被告一方还是帝国政府,虽说法律上规定了法院的独立性,在接收到这种案子的时候,可以不用去顾及政府的面子,但袁世凯也不敢真的那么做。

    毕竟上面还有个皇帝呢,而这次的案件又非同一般,一旦判了帝国政府败诉,后果不堪设想,至少,帝国的发展也因此而将会陷入短暂的停止中。

    所以,在接到这件案子之后,袁世凯是第一时间内将情况汇报给了王思锐,虽然王思锐也有些生气,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却又叮嘱袁世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考虑政府这边。

    其实说到这里,王思锐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件案子要秉公审理,虽然会给帝国政府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却又是帝国政府狂刷声望的一个好机会。

    甚至,这种方法刷出来的声望,效果要远远的超过打一场胜仗所取得的效果。

    案件的敏感度如此大,又事关重大,所以,这一次的**官,将由袁世凯亲自出任。当然,其实最高法院的院长,就是整个国家最大的法官,按照法律规定,他也是有责任出庭审理案件的。

    只不过介于职位的问题,袁世凯出庭审理案件的机会并不多,而这几个月以来,袁世凯除了在建设各地法院之外,也没少研读那些法律文书。

    当然了,现在袁世凯每次一见到立法院那边的人就恨不能一脚一个,全将他们给踢回老家养老去。

    短短十个月,不到十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已经审理通过了两千多条大小法律,有民事的,有刑事的,甚至有个闲的蛋疼的立法员提出了建议,要求立法院对官员建立一套不同的法律制度,原因是官员因为自身职位因素,所以一旦他们选择了犯罪,影响往往将会更大,所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听说立法院那边已经去征询皇帝的意见了,只要皇帝同意了,他们就会将这件事情提上议程。

    好吧,其实立法院通过的没一条法律,作为**官的袁世凯,都必须要熟记于心,不说一问就百分百的说对,但至少也要知道这条法律属于民事还是刑事,在哪一个章节里。

    所以,袁世凯整天不是忙着处理法院的事情就是忙着背诵法律,忙的头脚不着地的,对立法院那帮永远不嫌事大的家伙又怎么会有好脸色看?

    袁世凯看着下方的众人,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一身黑色严谨的汉服,让袁世凯不怒自威。

    袁世凯拿起了桌子上的小木锤子,跟以前衙门里的堂木属于一个性质,反正是王思锐让搞的,那就搞呗?轻轻的敲在下方的木板上,宣布正式开庭。

    而后,书记员先是宣读了法庭纪律,一旁的监督员则将整个流程记录了下来,当然,记录的内容不需要那么详细,他只需要记录下几点几分,**官宣布开庭,书记员在什么时候宣读的法庭纪律等等一系列的程序步骤,主要是监督审理流程是否规范,或是跳跃审理之类的。

    法庭纪律并不长,只有寥寥几条,前面是不准随意大声喧哗,不准吵闹动手等等,还有就是原被告双方必须要尊重法庭判决意见,如有不服,可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这一点书记员特别表明,如双方不服判决,将由皇帝陛下亲自审理此案。

    因为这次的案子就是最高法院审理的,在往上的话,那就只能是皇帝亲自去审理了。

    然后就是法庭的审理流程,这个是需要讲一遍的,不过都是化繁为简,只说要经过哪些步骤,让人心里有个数就可以了。

    大约十分钟不到,书记员宣读完毕,在得到**官袁世凯的同意下,这才坐了下来。而袁世凯则是再次敲响小木锤,宣布开庭。

    开庭的第一个步骤,是验明正身,这个其实很简单,帝国发放的有身份证明,这个是各地官府发放的,上面印的有政府的章,只做证明使用。

    李文煊将早已准备好的身份证明递了上去,一名法警端着托盘送到了袁世凯那里,袁世凯看过之后,将其送入书记员那里,由监督员和书记员共同记录。再然后,李文煊的身份证明被送到了被告那边,接受被告的检查。

    随后,被告方的稍微有些麻烦,因为被告方是帝国政府,理论上来讲,理应由帝国总理出席审判,但帝国总理哪有时间来干这个?于是便派了个帝国总理府办公室秘书代替帝国政府出席此案。

    所以,这位秘书要出具的证明就有些多了,首先是他个人的身份证明,然后是由帝国总理府开具的工作职位证明,随后是帝国总理府的委任书,授权他全权负责此案。

    然后是律师,这个是帝国自己培养的律师,是一个新兴职业,目前国内取得资格的律师一共也才不足百人,大多数都在法院有备案。

    所以,律师需要出示个人身份证明,由法院开具的律师资格证明,以及帝国总理府出具的委任书。

    这些证明都是先由**官袁世凯以及两个辅助法官检查,确认无误之后在交由书记员和监督员记录,最后在拿到对方那里接受对方的检验,走完流程之后,这些证明才会被归还给当事人,同时,**官宣布身份证明有效,案件进入下一个环节。

    “帝国最高法院于元年九月十五日接到原告方李文煊诉状,原告李文煊以帝国政府无恰当理由拒不归还公元1903年,元年这两年从民间收缴的庚子赔款为由,将帝国政府告至最高法院,经最高法院调查案宗,审理原告提交资料,此案符合立案标准,故于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式立案。于元年十月十七日开庭审理,原、被告,当事人及委任代表均已到庭,本案正式开审。”袁世凯宣读着开审致辞。

    一些形式上的东西,现在已经全部去掉了,为了将效率最大化,所以**官的开庭致辞也很简单,就是简单的阐述一下原告的诉状理由,法院什么时候收到的申请,什么时候决定立案,什么时候开庭审理,是否符合开庭要求就可以了,简化,而又五脏俱在。

    听着袁世凯的致辞,一直都很淡定的李文煊这个时候也淡定不起来了,毕竟他要面对的是帝国政府,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但是李文煊心里面还是很没底,而原本准备好的致辞,此刻也早已忘的一干二净。

    在书记员的催促下,李文煊最终不得不赶紧站了起来,心中当下一横,管他是死是活呢,反正已经来了,听天命吧还是。

    “青天大老爷在上……”(未完待续。)

366:这家伙真不要脸(推荐票加更)

    “青天大老爷在上……”

    下面的百姓以及客商倒是听的津津有味,毕竟这种民告官的事情百年难得一遇,如今被他们遇到了,暂且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就是这个事情,作为参与者,就足够他们炫耀的了,而对于李文煊的话,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官,虽说换了个名字,但说到底那不还是青天大老爷吗?

    不过袁世凯却是狠狠的皱了皱眉头,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了一点,他忘了现在是元年,帝国刚刚成立一年不到,而大多数百姓,虽然已经接受了新的帝国,新的生活,可是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他们还是潜意识的在按照前朝的规矩去做的。

    想到这里,袁世凯轻轻的敲了敲小木锤,刚打算长篇大论的李文煊下意识的停了下来,心中微微有些恐惧,有些不知所措。

    先前已经有人告诉他法庭上的规矩,一旦**官敲响了木锤,不管你在干什么,你的话有没有说完,都必须要停止下来,然后保持安静,等待**官的问话。

    “原告,请注意你的言辞!”刚一开口,袁世凯便觉得自己这么说李文煊似乎不太听得明白,算了,还是破例一回吧,毕竟这是法院的工作失误,紧接着,袁世凯继续说道:“现在是新的国家,新的社会了,不要将旧社会的那一套用到这里来,在法庭上,你只能叫我**官,而不能叫我其他的称呼,这是对法律的尊重,对百姓的尊重,对国家的尊重。”

    “好……明白了,**官!”听着袁世凯的话,李文煊稍稍的松了口气,不过他真不敢保证,要是袁世凯再来上两下的话,他的小心肝会不会承受的住?**官?虽然就在那牌子上写着呢,但李文煊还是感觉很别扭,哎,管他呢,人家让怎么喊就怎么喊,反正就是个称号而已。

    “**官,小民状告帝国政府理由有三,其一,别的地方小民不知,但是小民所在的聊城,自帝国政府决定将庚子赔款摊派民间之后,聊城百姓便以官府的规定按时缴纳赔款费用,虽说帝国政府给出了可以分期的缴纳方式,但小民也还是严格的按照官府的要求去缴纳的,这几年来,小民一共缴纳了三两银子,其他百姓也差不太多。

    其二,帝国政府于建国之时便宣布不在支付给洋人庚子赔款,而洋人那边似乎也是默认了这一举动,但帝国政府却对内没有一个交代,难道我们交的钱就算是上缴国库了吗?

    其三,这不符合皇帝陛下于登基之日颁布的《大赦天下》诏书,小民觉得,帝国政府这完全就是跟皇帝陛下对着干的,要不然的话,为什么皇帝陛下都已经颁布了诏书,帝国政府却依旧不做任何解释呢?”

    ‘嗡……’

    因为李文煊的面前摆放的有一只话筒,虽然听着呲呲啦啦的,但是外围的百姓和客商也还是能够听清楚李文煊的理由的。

    “这李秀才未免也太胆大了吧?”

    “是啊,虽说帝国政府宽宏大量,可这李秀才竟然什么话都敢说。”

    “哎,谁不知道帝国初建,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帝国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难道真的会把这些钱看在眼里吗?我觉得啊,帝国肯定是把钱用在了其他方面,加上税收几乎没有,又要维持庞大的政府和军队,所以才没办法退还这笔赔款。”

    “是啊,反正以前的日子虽然苦了点,但这不也熬过来了吗?现在只要肯好好干,谁还会饿死?又不缺这点钱,干嘛非要去为难国家呢?”

    “不对啊,李秀才的三两银子是怎么交的?我记得咱们这边一个人好像是半两银子啊,李秀才先前死了老伴,家中又只有他一个,怎么交的三两银子?”一名百姓疑惑道,反正不管他怎么算,按照李秀才的说法,这三两银子是对不住的。

    “什么?你们才一个人半两银子?”旁边的一名商人听到之后瞬间觉得一阵肉疼。

    “行了宋财主,帝国这是区别对待,有钱的多交一点,没钱的少交一点,总要让大家都能活下去吧?虽说咱们这些商人交的的确多了点,可那也伤不到骨头,中京这里之前是什么情况你还不知道吗?要是让他们一个人交一两银子,你觉得那得饿死多少人?”另一名商人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帝国对商人也有不同的等级划分,最高的每人交十两,然后依次往下降低,最低的交三两。

    宋财主因为生意做的不错,家中又有数十间店铺,每年的流水更是上百万两银子,所以帝国给他定的是每人十两银子,而宋财主一家老老少少二十多口人,按照这个标准,他的交两百多两银子。

    虽然伤不到骨头,但是也让宋财主很是一阵肉疼,这等于是他一家就交了中京这里四百多个人的钱。

    区别对待,这个他们是都知道的,但最低的也是三个人二两银子,这个是他们目前所知道的情况。

    听着下面一片议论之声,袁世凯赶紧敲响了木锤,示意肃静,在军警的帮助下,场面这才算控制了下来,而那些军警也更是站在旁边就不走了,这更让他们有什么话也只能在心里憋着,不敢说出来。

    紧接着,李文煊拿出了他精心准备的证据,看得出来,李文煊的确是下了功夫的,他收集到了一份帝国刊登了帝国决定停止对列强支付庚子赔款的公告,发文方是帝国总理府,这个等于是官方通告了,所以是具备法律效应的,是可以被当作证据的。

    而且报社那边也都有存档,这件证据很容易就能够被验证,况且,这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只不过没人在意罢了。

    第二件证据是李秀才缴纳赔款的收据,是聊城官府开具的,上面有印章以及款项。

    李秀才当时手里是有一些钱,所以并没有选择分期支付,而是一口气将所有的赔款都缴纳了,而李秀才又是在聊城县城内,经济条件要好于农村,所以那里的标准是每人一点五两银子,而当时李秀才的老伴还没去世,所以要缴纳两个人的费用。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李秀才无法接触到那些机密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帝国政府那里到底收了多少款项没有交给列强,现在李秀才肯定会代表全国百姓状告帝国政府的。

    所有证据被呈交给了**官袁世凯,其实这些证据袁世凯是早就看过了,而且因为这件案子性质特殊,所以袁世凯又私自决定了要为李秀才补充一下证据,虽然不合理,但也避免了李秀才之后,所有人都来状告帝国政府,那样的话,他这个法院也别玩了,天天去审理这种案子算了。

    所以,袁世凯以最高法院**官的身份查阅了银行的交接记录,得知了赔款账户内尚未移交的资金金额。

    “经本庭认证,原告所呈交的证据真实有效,同时,本庭前期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得知帝国政府在帝国银行的赔款账户中尚有三千一百万两白银尚未移交给列强,且在帝国成立之后,再无任何款项进账,经询问得知,这些资金均是帝国成立之前民众上缴的资金。被告,你方有无异议?”袁世凯将目光看向了被告。

    总理府办公室秘书有些无奈的站了起来,其实在来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没办法,法律赋予了最高法院这个权利,那么帝国政府就必须要出面应对。

    “并无异议,但是有一点我方需要禀明**官,其实早在帝国政府成立初期,内部便有考虑将这笔钱退款给百姓,但因为先期征缴数额不同,缴纳方式不同,所以对退还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难度,在加上帝国初立,帝国政府需要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人手又不够,所以只能暂时将这件事情压了下来,打算等稳定之后在商议如何退还这笔资金。”

    一旁的被告律师在听到秘书这个回答之后,一时间也有些愣了,虽然他明知道这次对于帝国政府来说,想要胜诉是很困难的,但是身为一个律师,他肯定是要想办法获胜的,但是这个秘书却直接承认了下来,这让他这个律师一时间有些难办。

    固然,这样可以为政府带来大量的声望,但是这不符合一个律师的身份啊,你们要是从一开始就想着要败诉,那还请律师做什么?来陪你们丢人的吗?

    “**官阁下,我有一点需要补充的。”律师连忙站起来开口道,在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之后,这才继续说道:“虽然这些钱来自于民间百姓,但是这笔钱的用途是很明显的,而帝国虽然拒绝支付余下的赔款,但是在收缴这些赔款之前,他的用途是明确的,而且法律也并没有规定,这笔赔款就一定要立即,或是限期归还百姓。

    当然,帝国是肯定不会让百姓吃亏的,但是目前帝国所面临着巨额的财政赤字,远远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就拿刚刚结束的朝鲜战争来说,帝国政府给日本人开出的军费是一个亿,固然,这里面有一些水分,但至少也有七八千万左右。仅仅只是这场为时不足半个月的战争,就花掉了理论上帝国一年的收入,这种情况下,帝国选择暂缓退款或是不选择退款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家伙真不要脸!’听着被告律师的言论,底下的百姓纷纷在心中暗骂道。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感谢高风zhu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367:不敢相信的结果

    在李文煊的意识里,他觉得对方应该直接质疑他居心何在才是,毕竟对方代表着帝国政府,哪怕是大闹法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

    你说什么?担心这里的旁听百姓和客商传出去?那些都是屁话,只要帝国政府一声令下,哪个闲自己的命太长了敢传出去?

    但是对方这一上来就承认了这个问题,这让李文煊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这尼玛的根本就没有按照剧本再走啊。

    你是帝国政府好不?你有必要在俺这个前朝老秀才面前这么客气吗?你的王霸之气呢?你的官威呢?

    原、被告之间经过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辩论,到了最后,**官袁世凯甚至都没有了听下去的心思。

    被告方律师简直就不是个人,甚至袁世凯都很想问一下,乃的节操去哪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被告方律师的口才的确很不错,虽然刚一开始帝国政府秘书就已经承认了这件事情是帝国政府的不对。但是被告方律师愣是凭借着自己的一口三寸不烂之舌,外加豪无节操的厚脸皮,愣生生的将李秀才给压制的开不了口。

    而被告方律师就是抓住了一点,帝国政府承认这件事情,但是目前国家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而帝国政府也可以归还这笔赔款,但是绝不是现在。

    总之,若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那么一群人恨不能直接将这个被告律师给撕成两半。

    可若是站在政府立场,或是一些明智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律师所做的一切的话,那么又是极为合理的,况且,他又牢牢的抓住了法律的漏洞,即便是袁世凯也无法辩驳。

    于是,袁世凯宣布了上午的庭审结束,法庭将于下午四点钟宣判结果。

    简单的吃了些午饭之后,袁世凯以及另外两位辅助法官便带着书记员和监督员进入到了法院的小会议室里,其中三位法官才是真正的抉择着,书记员和监督员只是记录和监督他们的商议过程和结果的,并不参与讨论。

    而外界对于最终的结果也很是好奇,尽管距离下午的开庭宣判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那些百姓却愣是不肯离开。

    更有一些精明者,早上来的时候就断定了这个案子不是半天就能审完的,于是便自带了干粮过来。

    而那些没有带干粮的也是懊恼不已,但是又不想就这么离去,将自己的好位置让给其他人,所以也只能饿着肚子站在那里等着下午的宣判。

    四点钟,三位法官以及监督员和书记员始终未曾出现,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出来宣布下午的开庭推迟半个小时。

    原因无他,三位法官在会议室里一直到现在都还没统一意见。

    虽说法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他并不与政府挂钩,而是直接接受皇帝的领导,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

    但是说到底,他们也属于政府的一部分,是皇帝名下的一个政法机构。而他们也很清楚帝国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而且听说近期又有很多大动作,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

    如果他们判了帝国政府败诉,那么对于原本就见底的帝国财政,无疑将会是雪上加霜。可若是判原告败诉,那么外界无疑将会认为这是帝国政府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目的就是为了让民众打消要回这笔钱的想法。

    虽说帝国最高法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受理了这件案子,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偏向了帝国政府的。

    可以说,这件事情若是一个处理的不好,后果将会是很严重的。

    不仅仅帝国政府的声望会下跌,就是最高法院也会被人指着脊梁骨怒骂的。

    四点二十分,三人仍未拿出个统一的意见,最终,袁世凯不得不独断了一回,声望,必须要有,但是帝国政府的困难,他们也不能不考虑。

    所以,最终袁世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尽最大可能的让双方都能够满意。

    四点半,以**官袁世凯为首的审判庭姗姗来迟,这一次,袁世凯没有去维持现场秩序,百姓们在看到袁世凯出来之后,便立即安静了下来,整个现场近万人,鸦雀无声。

    “经上午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辩论,法庭根据双方所提出的证据以及观点,因帝国律法在这一区域内的空白,所以本庭无法参考法律来判决此案,但法庭是个极为严肃的地方,绝不能因为法律的空白而去不作为。

    经三位法官的商议,最终做出如下判决。

    原告李文煊状告帝国政府拒不归还庚子赔款剩余款项一案,法庭判定原告李文煊胜诉。但是鉴于帝国政府目前的确在财政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所以法庭判决自本判决书宣布次日起,三十日内,帝国政府必须要做出正面回应,对外公布帝国政府将如何处置这笔赔款,并限期归还。若帝国政府三十日内未能做出正面回应,本庭将改判帝国政府必须立即归还所有剩余赔款。

    本次案件调查,开庭费用共计三百零七两白银,将由被告承担全部。”袁世凯一口气念完了整个判决书。

    然后看向了台下,对着原被告问道:“原告、被告,对于本庭判决,七日内你们有权利提出上诉,如当庭决定不上诉,这份判决书将会于明日正式生效,开始计算时间。”

    “不上诉!不上诉!”李文煊的脑子更是一片的空白,在听到袁世凯的判决之后,整个人瞬间有种傻掉的感觉。

    赢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控告竟然赢了?

    尼玛一普通前朝小秀才状告当朝官府,竟然还告赢了,难道是在做梦吗?

    “我方决定接受判决,并严格遵守法庭判决意见。”被告方也连忙表示道。

    判决书宣布之后,瞬间在中京地区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暴,到处都是讨论这件事情的百姓,而对于这份判决,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不敢相信。

    一个普通的百姓竟然告赢了帝国政府?虽然法庭并没有让帝国政府立即退还这笔赔款,但是法庭方面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经过这么一闹,所有人都知道了帝国政府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免税让帝国政府的收入锐减,而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又不是一笔小数目。

    其实帝国政府会不会立即归还,这件事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份判决书在一些老知识份子的解读之下,百姓们已经听懂了其中的含义。

    别看这份判决有些摸棱两可,实际上法庭已经给出了确切的判罚,虽然帝国政府不用立即归还,但是他们却必须要立即表态,向民众解释这笔钱将于什么时候归还。

    像这种事情,现在的国外也不敢保证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判决。

    不要以为国外都是讲民主的,其实现在的国外,并不比华夏国内干净多少,虽然某些国家明面上讲着民主,背地里指不定有多黑暗呢。

    就是放在后世,在那些动不动就拿人权来说是的国外,向这种案子他们也绝不会接受的。

    但是对于华夏百姓来说,这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满意不满意?

    答案是满意,如果满分是一百分的话,那么他们就要打个二百分。原因无他,在这次的案件之前,压根就没人敢去告官府,更别说告赢了,还逼着官府不得不做出解释,并且公布处置方案。

    其实就在法庭决定了要受理这件案件的时候,帝国政府就已经无情的收割了一大批百姓的信任,而在判决之后,更是收获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百姓的信赖,甚至,不少人都感觉到了他们似乎与官府并不是以前那种关系,很多事情官府不作为,他们还可以到法院去起诉。

    只要证据准备的充分,并且是真实的,那么连开庭的费用都不用他们承担。而在判决之后,袁世凯也做出了解释,像这种民事诉讼,开庭费用是败诉的一方承担全部,如果双方愿意协商的话,也可以共同承担,当然,如果胜方心情好的话,也可以由胜方承担。

    总之,这次的开庭审理之后,中华帝国政府在国内的声望瞬间刷到了爆棚,就连报道了这件事情的国外,民众也开始要求各国政府像中华帝国学习,但是一些政客却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

    向来都是由他们来左右其他国家的,现在倒好,中华帝国倒是开始左右起他们的国家了。

    当然,这次的判决还为中华帝国带来了一个更加意想不到的好处。

    当判决被其他国家媒体报道之后,中华帝国政府已经慢慢的取得了一些国家民众的好感,对于这个懦弱落后的国家,他们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虽然一时间还看不出这种好处,但是长久下来的话,这是会提高中华帝国的国际地位的。

    而当这份判决书被送到王思锐的案台前的时候,王思锐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责令帝国政府七日内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并且刊登在国内所有的媒体上。(未完待续。)

368:我要做点什么

    “号外!号外!帝国政府发表道歉声明,并限期归还多收赔款……”

    京城,天津,上海,广州,但凡是稍微发达一些的地区,有媒体进驻的地区,今日一大早,街道上到处都是报童的叫卖声。

    最近一段时间内,随着帝国政府被最高法院判定败诉之后,犹如是一个惊天巨雷忽然炸响一般,国内到处都是传着这件消息,有不敢相信的,也有惊愕不已的,总之,各种各样的想法更是层出不穷。

    而那些私人报社似乎也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趁机邀请了几位辞官在家的前朝官员,接连发表了数篇文章来评判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深入的剖析解释,报纸的销量也更是节节攀升。虽说目前国内识字的人并不多,但是百姓们在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也还是忍不住的想要了解一下报纸上的内容。

    而一些茶社老板便意识到商机来了,一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店铺都购买了最新的报纸,然后以此来吸引顾客,连带着,各个店铺的生意也好了一些,而他们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份报纸的钱,加上一些时间来读报而已。

    “三呆子,今日的报纸上写的是什么新闻呐?”一名身着青衫长袍的中年男子,手中提着二斤大米,刚走出米铺,便听到报童的叫卖声,这名青衫长袍男子显然是认识这位报童的,不由的打趣道。

    “宋爷,帝国政府公开道歉,并限期归还欠款……宋爷,来一份不?”三呆子说着同样的话,他只是个报童而已,谁又规定了报童必须要识字?

    卖报,只是为了补贴家用,而他们这些报童在取报纸的时候,报社的人会告诉他们今天的头条新闻是什么,这些报童只要记着报社的人是怎么说的,然后出来照搬就可以了,所以,不识字也并不影响他们卖报。

    至于去学字,还是算了吧,卖两份报纸才赚一文钱,去私塾一年的学费就要好几两银子,就是卖上一年的报纸,每天卖二十份来算,一年也才一两多银子,连学费都不够。

    “呵呵,你呀,天天守着报纸,这么好的资源都不知道利用起来,多的不说,就是你天天记住你说的这些头条,半年下来,也保你能够认识上千个字。”被称为宋爷的中年男子指着三呆子,有些恨铁不成钢道。

    “宋爷,俺说的都是报社人教的,他们又不给我们指正,谁知道这几个字是哪几个啊?就是想学也学不来啊。”三呆子笑嘻嘻的回应道。

    学习有个卵用?还是多赚钱才是正事,现在可以卖报补贴家用,等在长大一些就能够去做工了,在这个时代里,除非是心中有做官的想法,否则的话,谁会让孩子去读书学习?

    有钱人家修身养性,又不差那几个钱,所以也就不多说了,但是普通人家早些年的时候更是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谁会去送孩子读书?

    “要是有人肯教你,你愿意学吗?”宋爷继续问道。

    “不学,穷秀才,穷秀才,越学越穷,我才不学呢。”三呆子有板有眼的回应着。

    宋爷一阵无语,指着三呆子欲言又止,“行了,来一份报纸!”

    “谢谢宋爷!”三呆子欢快的接过一文钱,然后将一份报纸递到宋爷手中,对于三呆子来说,宋爷可是他的大客户,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自己的报纸,虽说单价不高,但日积月累下来,这也不是笔小数目。

    “宋爷,这报纸上是咋说的?帝国政府真的道歉了?确定要退还那些赔款了?”宋爷拿过报纸之后,一群人瞬间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道。

    看着周围蜂拥而至的百姓,宋定忠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是国家的悲哀呐,这是数千年来,贵族高层所实行的文化垄断所造成的后果。

    当下政府虽然已经在努力的做出改变了,但是无奈国家整体实力有限,有限的资源,在这个阶段又必须要用在真正急需的地方。

    虽说教育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可即便是宋定忠这个文化人也意识到,只有国家的工业和军事强大了,国家才有心思去专心的搞教育。

    假如现阶段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搞教育,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业和军事的发展,如此以来,国家将会重蹈前清覆辙,虽然心里很明白,但是看着这一幕,宋定忠还是隐隐的有些失落。

    宋定忠来到杭州已有两年的时间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有文化,为人又很大度,如今早已成为了杭州城的名人,深受百姓尊敬。

    近些日子以来,宋定忠也一直在思考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虽然一人之力犹如鸿毛,但若是有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一起努力呢?

    现如今,文化普及率最高的地方,并不是政府,而是军队,打打杀杀的地方,反而文化程度列居全国最高,这个结果说出去恐怕也有些让人难以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政府的文化程度紧随军队之后。

    宋定忠仔仔细细的看了眼头条报道,上面洋洋洒洒的写了近千字的文章,主要共分为了两段,第一段是帝国政府的道歉公文,第二段则是对赔款的处置方案。

    看完整篇文章之后,宋定忠忍不住的暗自点头赞赏,虽然政府有打太极的嫌疑,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眼下阶段,政府的这个选择无疑是最为合适的,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百姓方面,都能够接受这个处置方案。

    “帝国政府的确是公开道歉了,这笔三千一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因近期国内工业的发展,以及朝鲜战事的爆发,所以暂时被帝国政府转用这两处地方,帝国政府已经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

    关于退还这笔赔款,政府也给出了一个准确的说法,计划于七年后的今日之前,一并退还这笔欠款,另外,为了弥补百姓的损失,帝国政府将会按照每年一百万两的利息叠加进去,也就是说,七年后退款的时候,帝国政府需要退还总共三千八百万两白银,按照各地各人缴纳比例来退还这笔款项。”宋定忠大致的解释道,他没有将通篇文章一口气念出来,如果真的那样做了的话,反而会将这些百姓给绕进去,所以他只是总结了一下,将重点说了出来。

    反正就是两点,第一点是道歉和保证,第二点是七年内退还共计三千八百万两,其中七百万两是这七年的利息。

    这个利息高吗?一点也不高,至少相比较跟洋人签的辱国条约相比较起来,这点利息是一点也不高。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利息可是一点也不低,因为现在他们压根就没地方吃利息去,帝国银行虽说比私人票号要保险一些,可他们如今也只能做到不收任何费用,私人票号反而要收取一些管理费用。

    但是利息这种东西,那就只能呵呵了,普通百姓想要吃利息,还是等几十年后再说吧。

    “啥?要是按照这个说法,我缴纳了一两银子,七年后能拿到一两多?”一名百姓听的一知半解的疑惑道。

    不过他并没有搞明白这里面的含义,甚至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没有搞明白,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数学公式,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普通小百姓,上哪去算这笔账去?

    “一两银子你肯定是拿不到的,因为帝国前期的确是支付给洋人几次赔款的,所以,帝国政府应该会按照各地比例进行一番计算,将前几期缴纳赔款均摊下来,然后从你这一两银子中扣除,余下的,再加上这七百万两银子按比例均摊下来的,才是你得到的。”宋定忠说道。

    像这种涉及到全国的事情,本就是笔糊涂账,甚至到最后都很难计算清楚的,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计算这种大型的账目,甚至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的计算清楚。

    若是将这种情况放在后世的话,瞬间就能够得到答案,而且连复算都不用,根本不可能出错。只需要在个人缴纳的时候,在系统里输入金额,然后就会自动显示比例,到时候该退多少,只需要查看一下系统就可以了。

    回到租住的房子后,宋定忠拿出了自己的那套宝贝,自从来到杭州之后,宋定忠便再也没有使用过它。

    这是当年张让送给他的礼物,原本宋定忠是张让的亲密战友,只不过,宋定忠在看到了国家有救了之后,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退出。

    最终事实证明,宋定忠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张让那些疯狂的人,最终却只能是黯淡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在一条注定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上行进,又怎会成功呢?

    暗暗感叹了一番之后,宋定忠开始奋笔疾书,他要对杭州官府写一封请战书,至于杭州官府会不会同意,宋定忠心中没有底气,但经历了今天的事情之后,他已经决定了,无论结果如何,一定要做点什么。

    ps:感谢疯木木8没带药的两张月票支持,感谢和谐毛的月票支持!其实月票已经达到加更要求了,但是这两天俺有点事情,所以加更的话放在周日或者下周一吧,请大家谅解一下俺。(未完待续。)

369:军备竞赛提前?

    关于帝国政府的那份声名,如今依旧在民间酝酿着,不过结果却是在往好的一面发展,而帝国政府则是借助着这个机会狠狠的刷了一波声望,再一次的稳固了这个新政权的地位。

    关于那份声名,王思锐却并没有怎么在意,他更加在意的是与日本人的谈判。

    而且,王思锐也感觉到了一丝不怎么好的感觉,似乎自己这支蝴蝶的翅膀扇动的幅度有些太大了,如今欧洲那边虽然依旧风平浪静,但是暗中却是汹涌澎湃,暗流涌动。

    德国人在中华帝国这里得到了大量的资源之后,他们便开始不满足于现状,虽说中华帝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毕竟距离太过遥远,且途中的港口几乎全部都是英法两国的,对于德国人的要求又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所以,德国人似乎是有心要去改变这种局面。

    前些日子,德国人已经不止一次的秘密接触了王思锐,他们更是主动的提出了要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中华帝国数套军工生产设备,但是隐隐的,却又透漏给王思锐一种其他的意思。

    以远低于成本价不足一半的价格,卖给中华帝国五套机枪生产线,十套步枪生产线,以及相应配套的弹药生产线,甚至还有两条七五火炮生产线,以及一条105毫米口径火炮生产线,共计四条炮弹生产线。

    而这一共二十二套生产线,德国人却只需要一千万两白银的价格就可以卖给中华帝国,并且无偿的转让给他们相应的生产技术。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这么毫无征兆的落入中华帝国的头上,一瞬间,愣是砸的连王思锐都有些不太敢相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王思锐比谁都更加清楚,他与德国人有密切的合作,甚至德国人免费的在山东建立了一座大型的钢铁厂,而中华帝国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让他们免费使用五年的时间,并且在这五年内,免费的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矿石。

    当然,矿石不用出钱,但是人工什么的却依旧需要德国人出钱,所以这等于是间接的拉动了内需,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况且,按照合约规定,五年之后,这座钢铁厂便属于中华帝国了,到时候他们可以直接拿来为自己生产钢铁。

    虽然这五年来的产出足够购买几座这样的工厂,但是给中华帝国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却是,德国几乎以成本价卖给了中华帝国数座钢铁厂的设备,如果加上这些的话,那么这次的合作便属于互惠互利。

    如今钢铁厂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两年半之后,这座钢铁厂将会属于中华帝国。

    而随着英法等国越来越严的管控,德国人在想从中华帝国将钢铁运回国内,已经不像是之前那么容易了,光是成本,就增加了数倍。

    虽说王思锐早就知道了历时的去向,但是现在,他还是不敢相信,难道世界大战要提前十年爆发不成?

    可是现在,各国显然都还没有准备好,王思锐在美国建造的无畏舰才刚刚下水,距离交付使用还有很长的时间,美国人也打算拿着那两艘无畏舰进行实验,欧美各国也才刚刚展开无畏舰的建造计划。

    现在各国还并没有完全陷入造战列舰这个怪圈里,他们的经济还没有被急速的拉低,所以,这个时候爆发世界大战,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历史上的一战,就是由各国大肆建造战列舰而导致的军备竞赛而引发的,不过,如果欧美各国得知了美国人正在建造无畏舰的计划的话,那么必然会加速自己的建造计划,如此一来,军事竞赛将会提前开始,那么世界大战提前爆发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不管怎么样,世界大战提前爆发对于中华帝国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一战爆发之后,他们便有足够的精力去潜心发展,坏处在于,中华帝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

    所以,从日本那里敲诈一笔钱又显的格外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尽快的想办法从欧美那里搞来车床母机,否则一旦大战爆发,中华帝国的发展也势必只能陷入停顿,因为没人肯卖给他这些工业设备了。

    “陛下,臣刚与德国人展开了非正式会谈,商议了关于军工援助的内容。臣感觉,此次德国人所图非小,还望陛下三思。”王士珍郑重的提醒道,通过与德国人的谈话,他似乎是闻到了战争的味道,而中华帝国若是选择与德国人站在一条线的话,那么未来将会很难确定。

    “哦?说来听听!”王思锐当然知道德国人所图非小,他们要挑起的可不是德法战争那种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世界大战。

    当然,如果中华帝国能够真正的从中捞到大量的好处的话,那么跟谁站在一起是无所谓的,他完全不在乎。在远东的陆地上,已经没有人是中华帝国的对手了,现在他只需要等最多两年的时间,等美国和英法德等国承诺给他的军舰交付之后,那么海军方面,他们也算是有了自保之力。

    至于日本海军,说句不好听的,俺有两艘无畏舰去就能灭了他们,除战列舰以外,其他的军舰无畏舰几乎可以一炮干掉一个,如果做不到的话,难道列强都疯了吗?甚至停止建造其他的军舰,全力的去建造无畏舰?

    “德国人低价卖给我们的设备,前三年他们要拿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然后两年拿百分之五十,随后每年减少百分之十,十年后,这条生产线彻底的归于我们。我方需要全权负责生产,德国人会派一些技术人员过来监督指导。”王士珍说道。

    “哼,德国人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几条生产线就想让我们出工出力,还要出材料免费的为他们建造两百五十五万条步枪,等十年后这些设备归于我们的时候,怕是也早就到了不得不淘汰的地步了,我们拿来有什么用?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直接花钱去买。”王思锐一声冷哼,德国人的想法未免也太天真了一些,这他娘的简直比地主老财还会剥削老百姓。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跟德国人合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条件必须要改一改,其实王思锐还是很看重德国人的火炮技术的。

    虽然卖给他们的火炮生产线并不多,甚至可以认为是免费赠送给中华帝国的技术,为的就是要让他们同意这个条件,但这个世上也没有人是傻子。

    “回头你告诉德国人,这些设备过来之后,我最多给他三年百分之二十的产量,三年后统一交付。只是这么点,我们付出的价格就远超出了这些设备的总价。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那就不用再谈了,反正咱们现在也不缺枪,随着部队的稳定,兵工厂的产量也能够保证部队所需,若是再等个几年,咱们还能再存上几十万条枪。”王思锐补充道。

    “陛下,咱们若是这么跟德国人眉来眼去的,怕是英法那边没法交代啊。”王士珍稍稍有些犹豫。

    德国人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以德国的工业能力,还用得着千辛万苦的将工厂搬到远东吗?而德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只有一个,他们要瞒着英法等国,在远东借助中华帝国之手悄悄的生产军备,然后在对英法等国发起突然袭击。

    而因为军备是在远东生产的,且名义上全部都是中华帝国自己所需的,跟德国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就算是引起了英法等国的注意,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紧张。

    甚至可以想象,一旦德国人有了充足的军备,然后突然发难的话,若是英法等国连武器都还没有储备够,那么战争的结果,谁敢想象?

    “英法?呵呵,朕早晚要找他们要个交代的,记住,三年后统一交付是重点,在我们的海军军舰没有回来之前,绝不能让列强发现这些猫腻,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将工厂设立到四川或是山西。”说到这里,王思锐不由得再次叮嘱道:

    “咱们现在的紧要任务便是加紧修建平广铁路,中上铁路,争取三年内竣工通车,另一方面,在铁路沿线大肆设立工业区,加紧发展国内工业,无论是什么行业的,都要涉及到。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抓紧每一分钟。”

    “陛下,您是说未来他们会打起来?”王士珍有些惊讶,虽然王思锐说的并不清楚,但王士珍却听出了深层的意思。

    “未来十年内,他们肯定会打起来的,而现在我们每积累一点,到时候便会转化为我们崛起的一点力量,别看现在我们与他们拉开的差距还很大,可若是一切真的按照朕的预测进行的话,不出十五年,帝国将与那些列强持平。”王思锐说道。

    中华帝国想要发展起来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工业基础,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加强它,让工业能力更强大一些,然后学习美国,在世界大战的时候厚积薄发。

    虽然中华帝国的条件不如美国,但是在人民凝聚力方面却要远超美国,这边是他们的优势,也是王思锐有决心在十五年内与列强持平的原因。

    因为除了自身的进步以外,一战还会摧毁欧洲各国的工业基础,等于是削弱了他们的整体实力。(未完待续。)

370:化身小黄

    ‘一、二……’

    ‘嘿哟……’

    一节节的钢轨被从生产线上搬运到了场内的临时摆渡车上,几十名壮汉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统一的步伐,将一节节重达数吨的钢轨抬起。

    虽然天气已经逐渐的降温,但是这里的工人,却始终未曾穿上厚衣,倒不是因为穷,而是这份工作根本就不用穿的太厚。

    特别是厂房里那些炼钢车间,缸炉内上千度的高温,仅仅只是散发出的余温,就让厂房内的温度比夏天的时候还要高,这里等于是一年四季自带暖气。

    工作虽然苦了点,但好在薪资还算是不错,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为三两银子,每月有两天的假期。工厂管吃,一天三顿,中午的那顿还能见点肉腥味,生活条件倒也算是不错。

    如果家离得远的,工厂还负责管住,近的话则是有个临时宿舍,床位不多,一百来人轮流在那间只有二十张床位的临时宿舍内休息。

    一名年轻男子将自己的安全帽取了下来,放在了身旁的工作台上,整个人浑身疲惫的瘫倒在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浑身上下,豆大的汗珠压根就没有停止过,整个衣衫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湿乎乎的一片,但是很快就能够被烘干,然后继续被汗水打湿,如此来回循环,一整天的工作下来,这身衣裳也不知要被打湿多少次。

    厂房门口有一根接通过来的自来水管,厂房内的工人每人配备了一只水壶,在这里面工作,如果不多喝点水的话,保准半天不到的时间,整个人就能脱水。

    年轻人手脚无力的拿起了那有些烫手的水浒,刚刚接完不到十度的水,放在这里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已经有些烫手了。

    老实说,这里面的环境,一般人的确难以忍受。

    显然,工厂方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对车间内的工人也做出了一些补助性的措施,车间内的工人,每人每月有一两银子的高温补助,这样加起来的话,在车间内工作,每个月要比在外面的那些工人高上一两银子。

    在大多数工人看来,车间里的工作那可是个香饽饽,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了脑袋的想要进来,但是工厂方面为了工人的身体考虑,四十岁以上的工人不准进入车间工作,而车间内的工人,到了四十岁以后也必须要被调出去。

    年轻人来了有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了,车间内的工作并不复杂,所有的工序都是早已计算好的,整个厂区内有几十位技术员分区负责,各自规划好时间,什么时候该放铁矿石,该怎么摆放,温度控制在多少,要烧多长时间,每个时间段的温度是多少,什么时候出炉,这些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那些技术员到了时间就会过来查看,符合要求之后,便命令车间负责人进行下一步的工序。

    刚开始的时候技术员还需要经常过来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车间内的那些工人们基本上也就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所以现在已经渐渐的演变成由车间内部自己主导,去控制这些生产工序。

    除非是到了时间以后,炼钢炉内没有达到要求,才会让人去通知技术员过来,当然了,技术员也不是闲着的,他们仍旧需要在各自的区域内不停的巡视检查,以便能够及时的排除问题。

    “小黄,赶紧起来,看看你像个什么样子?这点工作量才到哪?就这就已经不行了?亏你还当过兵呢,你说像你这样,对的起厂里给你的四两工资吗?”车间主任李大财巡视一圈过来,刚巧看到新来的小黄正瘫坐在地上偷懒,不由得眉头紧皱,严厉的训斥着。

    车间主任已经属于钢铁厂的中高层干部了,正座工厂内,一共有二十个车间主任,可以说,在工厂开工半年后,这些车间主任们便成为了工厂里的中流砥柱,而一般情况下,车间主任也是可以顶半个技术员的。

    再加上厂里也出台的激励措施,如果车间主任能够拿到技术员职称的话,那么就可以拿到技术员百分之八十的工资,再加上车间主任的工资。

    别看只有百分之八十的工资,一个技术员通常要负责两三个车间,而车间主任拿到技术员职称之后,只需要负责他自己的车间就可以了,工作量是技术员的三分之一,但是工资却比他们高了百分之十几,将近二十左右。

    而技术员一个月的工资是七两银子,车间主任则是九两,算下来的话,如果拿到职称,平均每个月就能拿到十五两多的银子,放在现在,那绝对是高富帅的标准。

    李大财上个月刚刚参加了技术员考核,虽说文化考试是过了,但是车间评测这一点却拉了后腿,厂里面给了他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三个月内车间评测分数能够上来,那么就可以不用在考试就直接晋升技术员。

    如果过了三个月,那就只能等到下一次考试的时候,一切从头开始了。

    事关自己未来能够拿到多少银子的大事,李大财又怎会让刚来的小黄拖自己的后腿?

    “主任,现在一点也不忙,休息一会儿不也没事嘛。”小黄语气中有些抱怨道。

    “什么叫一点也不忙?我们是炼钢车间,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疏忽,结果导致这一炉子的钢成为了废品,这个责任谁来负?如果成为了废品,你对的起炼铁车间和咱们车间这么多同事的辛苦吗?你知道厂里会因此损失多少钱吗?你知道就因为这一炉子钢的损失,军队会少多少装备吗?年纪轻轻的一点上进心也没有,难怪军队不肯要你。”李大财见小黄竟然如此态度,不由得勃然大怒道。

    “得,您是主任您说的算。”小黄懒懒的站起身子,拍拍屁股上的尘土,猛的喝了口水之后,不慌不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实工作也不难,就是站在那里看着那些仪器就可以了,所有的仪器只要在规定数值内就没问题,至于超出的话,那就喊技术员呗,反正他一个小工,也不懂技术上的事情。

    小黄只是觉得,现在工厂的这种管理方式有很大的问题,长久下去的话,是肯定要出现问题的。

    虽然,李大财的确是严厉了一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李大财他们还是想要将工作做好的,只不过在工作的时候,任何人不准有任何偷懒的机会,哪怕就是闲着,就是站在那里发呆,你也要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

    在后世,工作讲究的是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效率最大化。即便是钢铁厂那种最忙碌的单位,基本上也会采取这种方式的。

    不过他们大多数是用监控来替代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全方位的监控,工人们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可以休息一会儿,一旦监控发现了有些异常,便立即派人去检查,工人们等于是坐着休息,随时待命状态。

    现在虽然达不到那种要求,但是管理人员似乎是忽略了劳逸结合这个概念,他们甚至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让人工作。

    这种思想是机器不对的,不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却是有些让人无奈的,因为民众的文化程度实在是太低了,几乎为零,上面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根本离不开人的指导。

    小黄为什么会轻而易举的进入到车间?而且又分了个负责仪表的相对轻松一些的工作?还不是因为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因为他识字,相比较于其他工人,小黄是个文化人,文化人接受能力强,几乎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其他人,有些看了一周的仪器,最后都还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车间主任李大财虽然没有刻意的针对小黄,但是对于小黄的态度也并不怎么好。

    现在谁都知道,皇家陆军的服役年限是五年,虽然可以选择提前退役,但是现在去当兵的又有几个提前退役的?除非是受伤了,不得不退役了,正常人如果退役的话,除非是脑子坏了,要么就是自己能力不行,没自信在那里了。

    很显然,现在还没有到第一批的退役年限,所以,对于小黄这个犹如大熊猫一级的退役士兵,又是手脚健全,浑身上下一点伤也没有的家伙,厂里自然而然的将他当作是后者了。

    又过了一周的时间,小黄竟然出人意料的离职了,而且还是主动的提出了辞职,这个消息倒是瞬间成为了钢铁厂所在地区的一段饭后茶谈,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进不去,这家伙倒好,干了半个月就不干了。

    只不过没人知道,离职之后的小黄,立即化名小李,转而加入了一支修建铁路的工程队中去了。

    同样是半个月,小李也是主动的提出了离职,这一次,小李没有在继续伪装下去,而是直接返回了北平。

    而化身小黄和小李二人的,自然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帝,王思锐。

    王思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国内的工业单位进行了暗中的调研,而得出的结论却很让王思锐头疼,精神面貌可嘉,但却尽是莽夫,总之,问题很严重,必须要尽快着手去解决。

    ps:感谢书友20100713080025678的两张月票支持!感谢坂本竜馬的月票支持!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未完待续。)

371:两件大事

    “陛下,您可算是回来了。”王士珍一脸幽怨的看向王思锐,这段时间里,王士珍差点没被人围攻致死,可是身为帝国总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强忍着,如果不然,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王思锐就这么丢下一句话之后,便一个人带着王林悄悄的微服私访去了,所有大小事务,全部丢给了王士珍去处理。

    一些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倒也好说,可是一些职责范围之外的呢?这些事情王士珍可不敢私自去替王思锐做决定,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虽说王思锐为人比较大度,在众官面前也没有太过严肃,更是没有让他们感觉到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可越是这样,对于这群百官的约束就更是强大,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时候,王思锐不说,并不代表大家心里不知道,而且以王思锐的性格,等他张口的时候,那问题可就大了。

    在一个,暂且不管王思锐为君这个问题,就是他这次微服私访,简直就是脑子一热就决定的,事先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这次幸好是没有出事,万一要是出了事,这个国家岂不是要乱了?

    中华帝国好不容易才刚刚有了点起色,一旦群龙无首,后果不堪设想。

    一想到这里,王士珍也不由得打了个冷颤,暗暗决定,无论如何,待会回去之后一定要下令加紧选妃进度,尽可能一个月内选出二十个适合的妃子来,这皇帝都二十六岁了,竟然连个妃子都没有,说出去还真是千古绝谈,那可是华夏几千年历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奇葩事件。

    “帝国这不有你们这些人顶着呢吗?况且朕又不是出去游山玩水去了,这次微服私访,朕还是有很深的感触的。”王思锐稍稍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实他也感觉到了,这次自己微服私访的确是有些不太靠谱。

    也一直到回来之后,王思锐才知道,电视里演的那些皇帝没事就喜欢微服私访,那根本就是扯淡,国家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处理,哪有时间去微服私访?

    现在又不是后世,飞机满天飞,就算要去最远的地方,顶多两天的时间就足够了,回来之后挤压的公务也不多。

    “陛下,以后您可千万别再打声招呼就微服私访去了,我们这帮老家伙会被搞疯掉的。而且这个月也发生了不少事情,每一件都需要您来做决定,这您不回来,事情也只能拖着,洋人那边现在可是有意见了。”王士珍小声的嘟囔着?

    “哦?都发生什么事情了?说来听听。”王思锐饶有兴趣的问道。

    “主要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我们与日本人的谈判已经达成了一致,最终的赔款总额被定为了2.1亿两白银,这笔赔款由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四行转交给我们,每家银行将在半年内支付给我们五千零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也可以用美元或者英镑,马克以及法郎来支付。

    据说是四国共同施压,逼迫日本方面以海关作为抵押,四国银行才同意贷款给他们的。

    另一件事是关于帝国银行的,乔行长近期身体突感不适,医生们都建议乔行长停止一切工作,好生休养,虽说乔行长有些不太愿意,但是近半个月以来,乔行长连去银行工作都需要人抬着,随行的医生也片刻不离,所以臣想恳请陛下下令乔行长告官还乡,毕竟还是身体重要。”王士珍将近期发生的两件大事说了出来。

    而这两件事情也算是一顶一的大事了,王士珍跟着谈谈,给点建议还行,但真让他做主去下决定,他还是不敢的。

    2.1亿两白银,这个要比王思锐给出的预期稍微低一些,甚至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能够从日本人身上多扣一些下来,那么他们就能多建几座工厂,帝国的硬实力将会更强一些。

    但日本人显然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细水长流的一点点缴纳,这个可不是个保险的办法,况且,现在中华帝国最缺的就是钱,如果能够立即拿到十两银子,和一年后拿十二两银子的话,那么中华帝国无疑将会选择第一种方案,因为拿了银子之后,一年后他们所能够创造的利益,将会远超十二两银子。

    而乔致庸则是因为身体原因,但又放不下帝国正在筹划的货币改革,所以才不肯请辞。

    乔致庸早年间就在搞银票这种轻便的东西了,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现在王思锐将整个帝国的货币改革任务交给了他,乔致庸又怎会轻易的放弃?

    “我们只要银子,现在要那些外汇没有用,另外,你去转告洋人,两个月内,先期的一亿两白银必须交给我们。”王思锐点了点头,半年内交付,其实也就等于是立即交付了。

    毕竟两个亿的白银不是小数目,他们也需要时间去筹措,给个半年的期限倒也合理,但现在国内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王思锐可等不起。

    “陛下,四国代表已经找我磋商过了,他们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肯用这笔赔款来发展国内工业的话,他们会给予我们最大优惠的。”王士珍说道。

    “呵呵,用我们的赔款帮他们拉动内需吗?他们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王思锐呵呵一笑,不得不说,四国打的算盘可真是一点也不错。

    即拿了日本的海关,还将这笔贷款留在了他们国内,直接拉动了各国的内需。虽然对于中华帝国而言,能够以最大优惠价格拿到工业设备,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帝国不可能将所有的钱都用在工业上面。

    特别是这次微服私访过后,一个比发展工业更加严峻的问题已经暴露在了王思锐的眼前。

    再说了,工业设备,帝国不是跟四国贷款购买了一批设备吗?那批设备都还没有交付呢,现在又去买?

    说句不好听的,帝国成立前后发展这几年以来,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购买的那些工业设备,虽然不是多么的完善,但是论起产能的话,恐怕早就已经超越了法国,正是因为帝国国土庞大,大量的工业设施被分散在全国各处,所以才造成一种帝国工业依旧很薄弱的假象。

    而等到贷款购买的这批设备回来之后,帝国的工业产能,在理论上可以瞬间超越英德,只需要消化个几年的时间,便可以做到真正的超越。

    帝国现在唯一所缺的,就是真正的高端人才,这也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即便是帝国有一台工业母机,但依旧无法生产出质量可以媲美国外的工业设备。

    这些工业设施,只有自己能够制造了,那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而现在,王思锐给帝国的定位是,一个二流的工业伪强国。

    不要问为什么定位这么低,只有定位低了,才能够去刺激他不得不卯足了力气的去发展。

    但是很显然,列强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如果帝国不多多少少的满足他们一下的话,恐怕这笔赔款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的移交过来。

    “这样,两个月内移交一亿两白银计划不变,这笔钱朕有大用,余下的一点一亿可以在各国购买工业设备。但是切记,两个月内若是见不到这笔钱,那剩下的钱就不会留给他们了。”再三思索之后,王思锐改变了先前的主意。

    一亿两白银虽然未必够,但是省着点的话,基本上也能够用上一段时间的。

    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呐!

    “好,我今天就照会各国代表,将情况转告给他们。”王士珍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这笔钱王思锐要干嘛,但既然王思锐开口了,他就的留下来。

    当然,至于国内各部门为了这笔钱的分配已经吵的不可开交的事情,王士珍自然没有告诉王思锐。因为他有种预感,这笔钱似乎谁也拿不到。

    “乔行长如今年纪也大了,的确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帝国银行的接手人有预案吗?”王思锐继续问道。

    记忆中,乔致庸好像也就是这几年去世的,而如今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乔致庸,如今却还在工作岗位上辛苦着,就是王思锐,也隐隐的有些心疼。

    尼玛这个年纪在后世应该是倚老卖老的大好年华啊,谁还没日没夜的去工作呢?

    “臣以为阎维藩可以接手帝国银行行长之职,此人早年跟随乔行长打拼,且帝国银行成立之初便是乔行长的左膀右臂,深知银行运作,而货币改革一事,也是阎维藩在具体的操作,眼下由他来负责帝国银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王士珍说道。

    王思锐暗暗想了下,阎维藩这个人能力的确是有,且人品也还算可以,至少在王思锐看来,他没有什么恶迹可循,且资历也够,是帝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

    “这样,你去跟乔老说一声,晚上我过去跟他见一面,另外抽个时间,你去跟阎维藩谈一谈。”(未完待续。)

372:货币改革的难度

    从乔致庸的宅院中离开之后,对于这个老人,王思锐不由得连连感叹,心中也更是充满了敬佩。

    以八十六岁的高龄,每天三顿中药喝个不停,甚至在行动不便的时候,也还是要坚持去工作,在王思锐的面前,一提起工作也还是兴致冲冲,一点也没有迟暮之年的感觉,但是从乔致庸的眼神中,王思锐也是看到了一些不甘,如果他能晚生个几年,那该有多好?

    在王思锐的再三劝说之下,并且任命乔致庸为帝国银行终身荣誉行长,负责货币改革一事之后,乔致庸这才同意了退下来的决定,皇帝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一步,对于乔致庸来说,那已经算是莫大的荣誉了。

    甚至为了安抚乔致庸,皇帝还亲自跑了一趟,登门来解释原因。这要是换做前清时期,能给你个理由就算是不错了,至于皇帝登门拜访,除非是落难的时候,否则谁搭理你啊?

    更别提那帝国银行终身荣誉行长的名誉,虽然这只是名义上的行长,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他在帝国银行的地位。

    至于负责货币改革,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件事情名义上还归他管,但是具体的就要阎维藩来负责了,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阎维藩要来寻求他的意见。

    这样的待遇,这样的明主,以乔致庸的精明,他很清楚,皇帝已经自降了身份,这个时候他若是不知好歹,即便皇帝不说什么,其他人也会对他指指点点的。况且,他的年龄也是真的大了,加上身体也越来越差。

    其实早在出任帝国银行行长之前,乔致庸基本上就已经放手不管了,他本人则是在山西养老,现在功成名就,也是时候该退出了。

    当天夜里,王士珍找到了阎维藩认真的谈了一番,仔细的询问了货币改革的事情,并且询问了阎维藩个人的意见。

    最终,阎维藩的回答让王士珍很是满意。由此可以看到,一旦货币改革成功之后,将会给帝国带来的好处绝对是巨大的。

    特别是在工商行业,向以往那种用车马拉着交易的情况将一去不返,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方便了商人以及百姓的生活。

    而且,因为新的政策与国际接轨,采用的是纸质货币,这也就表示,帝国银行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之内,多制造一些货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暂时的缓解了帝国缺钱的尴尬局面。

    当然了,王士珍对于货币这种东西并不太懂,就连阎维藩也是这几年以来不断的学习,才多多少少的算是入了行,一旦让阎维藩知道了王士珍的这种想法,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制止的。

    一旦印的钱多了,那么便会产生货币贬值,久而久之的,就会形成抗战时期的法币,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值钱的,几年后你就是拿着十万法币去买一只羊腿,人家都不卖给你,这他娘的到底有多尴尬?谁能体会?

    当天夜里,王思锐开始奋笔疾书,因为帝国一系列的琐事,让他暂时的忽略了教育这个问题,而目前帝国正统的教育,也只有四所军校算是正规的了,但是普通人想要进去学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开始的时候,王思锐是想学习共和国的,搞个九年义务什么的,这样的话,几十年之后,帝国将没有一个文盲,知识人多了,高端人才才会增加。

    现在的帝国人才选拔,就像是后世国足少年队选拔一样,这个年龄段就那么百十位踢球的,你只能从这里面选,最终的成绩可想而知?

    但是仔细一想,这个似乎也不靠谱啊,共和国搞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在共和国成立将近六十年的时候才搞的,而且经过改革开放,共和国经济飞速蹿升,已经可以支撑起这笔庞大的支出了。

    现在帝国的情况甚至顶多也就比共和国建国那会稍微好一些,因为帝国本身的财产流失的并不多,而不像共和国那时候,湾湾那边把国内的黄金都是一火车一火车的拉走。

    但是一个亿的资金,显然不可能全部投入进去,最多只能投进去五千万,那么一个省平均也就一千万多一点,在分下去的话,一个县甚至连十万都未必能拿到。又要建学社,还要聘请教师,这点钱压根就不够。

    所以别说是搞义务教育了,就是连学校都未必建的起来,况且,这个年头,若是要钱的话,谁家会愿意让孩子去上学?在一个,也没有这么多的老师啊。

    所以,义务教育被直接推翻,目前阶段,这个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无论搞什么教育,学生必须要识字才行,不识字你搞什么教育?

    ‘看来现在也只能自上而下的逐步教育了。’王思锐暗暗想到。

    第一步,应该利用起目前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就像军队那种运作模式。首先,将命令下到各个工厂,工厂方面必须要组织工人进行学习,初期可以只识字,然后在将一些思维能力较为发达的人组织起来进行继续深入教育,最后形成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职业型人才。

    第二步,各地也需要认真起来,可以聘请一些前清老秀才什么的,让他们来教人识字,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愿意,都可以过来学习。这一步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国民识字比例,识字的人多了,未来可以进入到职业学校进行继续学习,有针对化的教育,日后每一个行业都不会遇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而几年之后,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也将提升一大截,这对于工业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步,要在各县开设一所学堂,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学,从而形成固定教学,之后若是经济跟的上,在将学堂扩充为学校,然后逐步的推广出去。

    第四步则是分阶段教育,就是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四个阶段,这个就比较需要时间了,说不定等帝国有实力搞第四步教育的时候,连适合的学生都还没几个呢。

    将这四步确定好了之后,王思锐让人通知了教育部的官员,将这份计划交给了教育部,并让他们去负责完善。

    王思锐给出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步骤,具体的发展规划,还是要教育部那些人去负责的,当然了,王思锐也将预算直接告诉了他们,免得这帮整天闲的蛋疼的家伙给他拿来一个十几个亿的教育计划,那样可他娘的就尴尬了。

    次日一早,王士珍领着阎维藩来到了军营,双方谈论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现在货币改革的计划进展的并不顺利,主要的问题有两点,第一点是以金本位还是银本位?又或者金银同本位?

    目前阶段国内的金银流失的还不算是太多,无论金银本位采取哪一个,差别都不大,但是稳定性方面就无法保证了。如果采取银本位的话,那么在白银法案之后,帝国经济将会遭到巨大的重创,虽然还有三十年才会发生,但是三十年的时间其实并不短,一旦确立了以银本位为基础,短时间内想要更换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金本位的话,帝国又不是个产金大国,且金大多数都在民间,加上奢侈品的需求,这会让国家金子的储存越来越少,等到下降到一定比例的时候,经济就会瞬间崩溃。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对于金融制度,王思锐也不太了解,他只知道后世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但是这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制度似乎也并不怎么靠谱,美国可以通过让美元贬值来大肆的剥削各国的资金,所以在王思锐重生的那段时间内,各国已经提出了要摆脱美元的提议。

    但是不管怎样,在后世的时候,金银本位都是被淘汰的制度,且金本位要比银本位被淘汰的更早。

    “以金本位发行新货币,同时禁止金、银作为流通货币,设定一个具体的兑率,只允许兑换。”思考再三之后,王思锐说道。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对于货币的印刷方面出现了问题,纸质货币不是银子,即便是被水泡了也无所谓,首先,纸质货币可以被水泡,但是不能掉色太严重,甚至短时间沾水的话,还不能有任何的掉色。

    在一个就是防伪标识,这个就更难了,华夏没有发行纸质货币的经验,即便之前票号的银票,那是各票号在上面做有秘密的记录,到了本票号之后,见到这个记号就能确定是真的,没有则是假的。

    而货币是要面对大众的,如果没有点高技术,又让人便于辨别,且难于仿制的话,那么纸质货币是行不通的。

    而且纸张的选择也是个问题,一般的纸肯定是不行的,高难度的纸他们又做不出来,到处都是问题,所以,货币改革其实也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若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一两年内是根本没办法进行的。

    关于这个问题,王思锐就只能无能为力了,只能让阎维藩这半个专家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他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事情都知道的。(未完待续。)

373:以自我为中心

    回到帝国银行之后,阎维藩则是将自己一个人锁在了办公室内,并且吩咐自己的秘书,在自己出来之前,任何人不准进去打扰他。

    昨晚和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让阎维藩心中激流涌动,甚至在从军营中出来之后,阎维藩的心情也还是久久的未能平静下来,这就接任帝国银行行长之职了?

    幸福来的简直太快,阎维藩压根就没反应过来。

    阎维藩的确是个金融能手,无论是之前跟着乔家干,还是投奔国家之后,阎维藩的能力是无法质疑的。

    而近期乔老的身体状况愈来愈下,这也让行里有了不少的流言,甚至,其他的几位副行长已经在积极的运作着这件事情了,在他们看来,尽管这是个新的帝国,但也依旧难逃人情关系,这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风俗,根本就不是一个帝国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能改变的。

    阎维藩也很想去运作一番,至少以他现在的地位,若是在加上乔老的举荐,阎维藩还是会有很大胜算的。

    可是阎维藩再三思索之后,还是没有去跑关系,而是将一颗心都扎在了货币改革这件事情上。论起帝国银行行长和货币改革,一个是对私人有好处,另一个则是对国家有着莫大的好处,阎维藩最终还是理智的选择了后者。

    而让阎维藩所没有想到的是,帝国银行行长这个职位,竟然不声不响的落在了他的头上,特别是王士珍昨夜与他谈话的时候,不经意间透漏出的一句话,更是让阎维藩感动不已。

    当时王士珍只是淡淡的提了一句,人在做,天在看!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当时阎维藩只是感觉到了有些希望而已,但却没想到第二天就直接面圣,并且接过了帝国银行行长的职位。

    如今,任命书已经被交到了阎维藩的手中,这份任命书是皇帝当着阎维藩的面,亲自书写的,并且亲自盖上的皇帝玉玺,最终又亲自交给阎维藩的。

    以阎维藩的聪明,他很轻易的便想到了王思锐这么做的目的,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世人,只要你有能力,又肯吃苦,在那些喜欢投机取巧的人面前,前者永远是占据着优势的,帝国需要那些有能力,又肯吃苦的实干派。

    难得皇帝如此信任自己,并且将货币改革这么大的事情交给自己来负责,无论如何,绝不能让陛下失望。阎维藩在心中暗暗的想到。

    旋即,阎维藩便在办公室里翻起了资料,采用金本位制度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但是皇帝也提出了要求,为了避免有人恶意兑换金子,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崩溃,所以在采用金本位之后,必须要禁止金子作为货币流通。

    同时,也必须要想尽办法的避免金本位因为各种原因而崩溃,但是这里面具体该怎么操作,王思锐并没有说,阎维藩也并没有问,身为一个皇帝,他能够想到这些就已经算是个千古明君了,如果什么事情皇帝都能想的面面俱全,那还要他们这些官员干什么?

    事实上,禁止金子作为流通货币,这种做法正是在一战后金本位全面崩溃的时候,欧洲各国采取的一项应对措施,虽然这个举措并不完美,但是也有效的制止了经济崩溃的局面,但是说到底,它还是个不完整的体制,还需要不断的去完善。

    整整一天的时间,阎维藩就在办公室里想着办法,帝国金子没有银子那么多,而货币改革之后,银子也将会被全面废弃,但是作为中央政府,是肯定要保护老百姓的,至少在这方面,是不能够让老百姓吃亏的。

    可是帝国手中又没有太多的金子,那么相对应的,所发行的货币数量也就无法满足正常的兑换率。

    那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被迫的提高金银兑换率,而此时金银兑率是1:40,如果新的货币按照1两金子发行40元的话,那么一元相应的也就等于一两银子,这个是稳定当下经济局势的最好办法,但是如此一来,帝国手中的资金将会瞬间缩小数倍,甚至是出现经济倒退。

    虽然禁止了金子流出,但是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采取另外一种便捷的方式呢?现在帝国手中的确是没有足够的金子,但是民间却拥有大量的金子,原因无他,华夏数千年以来都流行穿金戴银,每家每户,即便是再穷的人家,起码也有个金戒指什么的,藏在民间的金子,数量绝对要远超于帝国的存货,甚至可以称之为世界之最。

    毕竟前面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放着呢,这一点是华夏的根本。

    那么,如果帝国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将这些金子收上来,作为储备,届时帝国银行发布兑率,但是却不允许金子流通,没有流通,那么谁还会去刻意的兑换金子?

    这样,帝国只需要能够保证有足够的金子在手中,是不是可以完全的脱离金子的对货币的限制呢?

    阎维藩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如果能够脱离金本位,开辟出一种全新的制度,同时又以金子作为储备,安抚民心,使百姓对于手中的货币有足够的信心,并且在以自我为中心,使帝国货币常年稳定在一个汇率上面,如果能够成功,甚至未来几年之后,帝国的经济将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如果真的能够发展到那一步的话,帝国在国际上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力?(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不过小说嘛,总要yy一下的,这个是按照美元的发展思路描写的,大家知道怎么回事就可以了,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谅解。)

    紧接着,阎维藩将自己的想法详细的写了下来,随后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完善,并且与手下核心进行了数次激烈的争讨,这才算是确定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至于这个方案到底可行不可行,还需要皇帝的认同才可以,于是,阎维藩在完成这个初步方案之后,便立即带着方案走进了军营,向王思锐汇报了他的新想法。

    而王思锐起初在看到这份方案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暗道这不是美元的发展方案吗?特别是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定位,一旦能够成功,那么将来以后,压根就没人敢搞帝国的经济,为什么?一旦帝国经济崩溃,那么与帝国货币有关联的国家也将会紧接着崩溃,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竭尽一切可能的帮助帝国稳定货币,只有这样,他们的损失才会降到最小。

    当下,王思锐立即同意了阎维藩的方案,并且令他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同时,可以以政府的名义,缓慢的从民间收一些金子上来,至于其他的,则等到货币改革推行之后,直接拿新币去买。

    时间飞逝,眨眼间便到了1905年,中华帝国成立即将一周年,这个年轻的有些可怕的帝国,这一年来却在国际上掀起了一番风云,不仅将远东地区给搅得天翻地覆,就连遥远的欧洲,也开始隐隐的出现了一丝丝的动荡不安。

    帝国财政部下属的统计署,此刻正是最为忙碌的时候,因为按照帝国的新规,每年的十月份过后,统计署就要开始统计国内的一些经济情况,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个月的统计时间,最迟次年1月1日,必须要拿出上一年度的统计数据。

    现在帝国已经以公元制来进行财年统计,不过他们内部却更喜欢称之为建元元年财年统计,因为公元制每一年的头一天,就是建元的头一天,两者是一起的,他们早已是受够了西方的欺凌,所以不愿以他们的纪年方式来纪年,而是选择了传统的纪年方式。

    而王思锐上台之后,便宣布年号为建元,并将年号启用时间提早至帝国成立的那一天,也就是1904年1月1号。

    建元二年,一月一号,公元1905年1月1号,帝国财政部统计署署长任天高带着统计署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成果,与帝国总理王士珍一同来到了军营。

    这里,是帝国高层第一次对皇帝汇报公事的地方,也将会是最后一次汇报公事的地方,中京那边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差不多完工了。

    因为建筑要求并不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华丽,且大多数都是采用了砖混结构,用的是水泥直接浇灌的方式,所以工程速度倒是提高了不止一倍。

    除了一些人数规模庞大的部门新的办公点还未完工以外,其他大多数部门的办公点都已经进入了尾声,接下来的几个月,将会是绿化的时间,然后便可以直接搬迁过去了。

    作为皇帝,尽管王思锐再三表示要低调,但是一些应有的场面还是不能少的,作为新的皇宫,一共有两座宫殿建筑群,一前一后,后方是生活区,规模不大,只有百余间大小面积约百平左右的房子,其中的一大半,都被划归了皇宫卫队使用,一间规模六七百平的宫殿,那是王思锐的寝殿。前方则是一座庞大的宫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

    而王思锐打算在过完年开春之后便搬到中京,而其他的部门,只要是办公点即将完工的,也已经做出了搬迁的计划。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感谢书城书友透支的月票支持,这两天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接下来这一周的事情也不少,所以更新方面可能不会有之前那么勤快,但是也请大家放心,欠下的章节,一定会补上,目前推荐票和月票各签两更,今天俺尽量多更一些,稍微还点欠债,也希望大家多支持俺一下,订阅打赏什么的随意,拜托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038/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第一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中华第一帝国》为转载作品,中华第一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第一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第一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第一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第一帝国介绍:
重生了,竟然没有给我任何作弊的机会。 除了在军校学习的知识以外,也就只剩下了在军队实践的经验。 八国联军来了?那就看一看到底谁能干的过谁? 什么?你的人数有优势? 抱歉,我们早就不玩人海战术了! 造枪,造炮,造飞机! 打枪,打炮,打飞机!中华第一帝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第一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第一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