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骑军TXT下载大汉骑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骑军全文阅读

作者:风似刀     大汉骑军txt下载     大汉骑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七十六章 消失的汉军

    孤独康成在当天战事结束后一夜未睡,在他的脸再也看不到初遇汉军时流露出的兴奋之sè。他没有想到在这里遭遇汉军,没有想到汉骑兵会在这种地形与他的六万人作战,更没有想到汉军人数至少在一万五千以。种种可能xìng他都没有预测到,也难怪今天败得这样惨。

    入夜后,他把溃败的队伍都收拢,清点人数后,发现能继续作战的人还剩四万人左右。只与汉军交战一天时间,就死伤了近两万人。两军之间的战力差距如此之大,让心高气傲地独孤康城实在无法接受。可事实毕竟摆在眼前,不仅士卒损失惨重,就连高级将领也战死了几个。

    最让独孤康成感到痛心的,莫过于尉迟敬格的阵亡。在他看来,尉迟敬格是绝不会投降的,每战不留俘虏的疯虎也绝不会放过他,所以无论尉迟敬格是不是被俘,他都xìng命不保,说不定此刻他的首级正拿在疯虎手中。

    尉迟敬格是个好小伙儿,出身好,又有才华,作战又勇敢,又得深得右贤王喜爱,本来应有远大的前程,可惜却这里送了命。真是天嫉英才!独孤康成不住地扼腕叹息,也后悔答应让他去前面作战。

    为了严明军纪,也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独孤康成下达了一项残忍的命令——在十个逃兵中挑出一个斩首。为此,有千余人掉了脑袋。不过这项残忍的军法却起到了作用,本来全军以处在草木皆惊的地步,这个命令一下达后,全军下顿时稳定下来。退后是死,那还不如死在战斗中。

    独孤康成暗暗称幸,如果不是夜晚及时降临,汉军如果趁着己方士气低落之时再来一次强攻,很有可能使自己全军崩溃。

    他一项自视过高。认为自己训练出来部队不会逊于汉军。可是今rì汉军的表现,迫使他既服气又惊恐。他惊叹汉军狂热的战斗士气、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作战作风,以及汉军每个官兵身体现的置生死于不顾的jīng神。

    这就是疯虎地部队,难怪他能取得骄人的战绩。他从前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疯虎曾经对他的将士们说;你们也许有的时候会不确自己的作战任务,那么请你们记住,我们的任务就是咬住敌人、击退敌人、打垮敌人。

    此前,独孤康成看不起疯虎,也与他听到的这句话有关。从这句话里,疯虎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拼命作战的莽夫。独孤康成那时心想,疯虎运气好。与他交手的突忽将领其实都门外汉,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地培训,最高的将领特安达在突忽dú lì前,也只不过是一个郡地郡守。疯虎与他们交手,取胜是必然的。要是疯虎遇到我,他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独孤康成认定只懂得拼命的疯虎与自己对阵,一定会败得很惨,所以当他昨rì听说遭遇的飞骑军游骑时,感到特别地兴奋。众所周知。飞骑军游骑从以前的辅助兵种,变成了飞骑军中的绝对主力,疯虎功不可没。打败他们,也等于间接打败了疯虎。交战前,独孤康成基本认为胜利已经到手,正如他对尉迟敬格说过的那样,即使不能全歼游骑团。至少能消灭其中的一部。

    愿望是美好的,可惜事实却很残酷。在作战中,疯虎部队一直按照他地话在做。始终咬住自己的部队,并且击退了自己部队,如果不是尉迟敬格等勇士用自己的xìng命拖住他们的进攻,说不定全军已经被他们打垮了。

    独孤康成明白了,莽夫和莽夫也有所不同。疯虎即便是莽夫。自己抗不住他的疯狂。这里还是山地。如果换成是平原地区,让疯虎的骑兵们运动起来。六万人根本无法挡住疯虎如雷霆般的攻击。

    独孤康成收起了轻视,转而对疯虎产生了敬畏。他暗思,从疯虎今天地表现看,明天他会接着进攻。我是不会再与这个疯子正面交战了,我就在这里竖起营垒坚守,只要挡住疯虎的南下去路便可。

    于是,他下令部队连夜挖壕筑垒,并把随军而行的重型武器都组装起来。四万人整整忙了一夜,终于在天亮前营垒大体修筑成型。望着还算坚固地营垒,独孤康成又有了信心,暗道;来疯虎,只要你敢强攻,我就让你尝尝失败的滋味。

    事与愿违,天蒙蒙亮的时,一名传令兵来报,今早侦查的时,斥候发现汉军已不知去向。斥候们从汉军驻扎过的营地分析,认为他们应在昨夜就撤离了。

    独孤康成闻言不禁目瞪口呆,半响,才想道:难怪别人都他叫疯虎,他地想法与正常人差别太大,以正常人地思维,永远无法揣测他的行动。昨rì初遇汉军时,本以为他们要撤,结果他们是进攻;今rì预计他们要进攻时,结果他们反而又撤走了。

    难道是昨rì地交战,也令汉军损失惨重,所以疯虎才会迫不得已的撤退?如果是这样,自己应该立即追击,即使不能消灭疯虎,也要用最快的时间赶到奈斯城堡,封锁马水峡谷,不能再让别的汉军再从那里入境。

    独孤康成正想传令全军开拔,却突然意识到这会不会是疯虎的诱敌之计?也许疯虎就是想把我诱出草岭后再围而歼之。他犹豫了一番后,还是觉得谨慎行事,下令斥候继续向前侦查,如果出草岭还没有遇到汉军,就一路朝着奈斯城堡方向侦查,一定要查清楚汉军的去处。

    此后数rì,独孤康成一直在焦虑不安地等待,但斥候始终没有传来发现汉军的消息,有一部斥候与奈斯城堡内的守军取得了联系,得到的消息说确有一部汉军由马水峡谷返回汉境了,但不知具体人数。

    独孤康成又陷入犹豫,从侦查结果看,疯虎的确走了,即便没有返回汉境,也没有在奈斯城堡周围。自己的这四万多人,不可能长期坚守此处,应趁着这个机会,立即进驻奈斯城堡。只要进了城堡,独孤康城就不再惧怕疯虎的骑兵了。别说疯虎只有一万多骑兵,就算他的部队与自己的部队人数相同,独孤康成也有信心守住城堡。

    可独孤康成虽然与疯虎只交手过一次,但隐隐觉得疯虎不大可能会善罢甘休会,就这样撤回国去。他又想起路西对他讲起疯虎在征战西部草原时的一些战法,曾有一次,疯虎在达埴原与路西等草原联军失败后,也是让其中的一部佯装撤退,他却暗地带着人隐藏起来,等草原联军放松jǐng觉之时他却突然出现,使得毫无防备的草原联军损失惨重。也许疯虎还想用这样的方法来麻痹我,可惜我知道了这些战例自然不会再当了。

    独孤康成仍按兵不动,并加派了侦查人数,扩大了侦查范围,他确信疯虎一定在某处藏着,正在耐心地等着自己出草岭。孤独康成心想,在找出来你之前,我哪儿也不去。

    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之后几天斥候们几乎把草岭峡口到奈斯城堡这一路周围方圆数百里都搜了个遍,还是没有发现疯虎的踪迹。这时,独孤康成也不能再在这里驻守了,因为右贤王知道他到现在还没出草岭峡谷后十分生气,让人传令,命他在一周内必须赶到奈斯城堡。

    独孤康成虽不情意,但还是服从了命令。他下令全军拔营启程,一路独孤康成刻意放慢了行军速度,吩咐部下要高度保持jǐng觉,一旦遇到疯虎来袭,全军立即在原地防守,任何人不能出击。

    他紧张的情绪也感染了部下,全军将士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甚至有时会到草木皆兵的地步,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觉得是疯虎来袭,慌忙吹响jǐng报号角。等全军下做好防御准备后,才发现jǐng报有误。

    让独孤康成难以忍受的是,有一天曾经发出了三次误报。他心想,如果全军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下,用不了多久自己也把自己吓崩溃了。

    就这样,独孤康成的部队一rì三惊,好不容易到了奈斯城堡,才把一颗高悬着的心放下。独孤康成进入城堡后的第一件事,就去了城中的教堂,他要感谢帝能让他的部队安全的抵达目的地。

    一番祷告下来,独孤康成又在想疯虎的去处。难道疯虎真的已经带着部下回国了?如果他真的回去了,那么他的任务自然也就失败了。自己的部队虽然损失惨重点,但也可以说与疯虎交战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局,是独孤康成最想要的。可是如果疯虎还没走,他又藏到那里去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独孤康成脑子充满了疑问,对此感到迷惑不解。

第二百七十七章 周旋

    开战之后,都城最忙的就数太尉杨坚了,白天他要朝处理政务,晚回府还要会见各国使节,每天起早贪黑,直到凌晨才能就寝。

    各国使节得知汉帝国对鲜卑宣战后,都深感意外。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纷纷前来打探消息。本来这些人由礼部尚接见便可,但他们都把名帖直接递到太尉府,希望能从太尉本人处了解汉帝国的进一步打算。

    太尉以前极少在府接见外国使节,这次却一反常态,基本来者不拒。只是在接见安排做了适当的调整,会见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只是寥寥几句应付应付,有的则要谈约莫一个小时。

    第一个到太尉府拜会的是罗马使节梅特罗,他重申本国愿意与大汉建立同盟关系的立场,并表示坚决支持汉帝国对鲜卑开战。他称鲜卑是极其贪婪,而又野蛮的国家,还举出鲜卑两三年前曾yù与突忽叛匪勾结的例子,并说:对待这样的国家只能以武力反击,不然他们是不会吸取教训的。次贵国抱着宽容的态度原谅他们的行为,这才多久,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衅,所以建议汉帝国这次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

    当太尉询问他,什么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时,梅特罗回答,罗马皇帝认为,汉帝国这次出兵最好能取得部分鲜卑国领土。他说:“我国皇帝陛下知道汉帝国是不会贪图他国的领土,但取得这些领土后,贵国可以在面成立几个小藩国。以这些小藩国为缓冲带,把贵国与鲜卑国彻底隔离开,这样做的好处是,以后贵国再也不用时时担心鲜卑人sāo扰。”

    太尉听罢没有立即表态,只是答应会慎重考虑罗马皇帝的这项建议,然后明确答复梅特罗,汉帝国愿意与罗马人结盟。梅特罗大喜。皇帝和元老院交待他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梅特罗刚走,汉帝国的从属国扶桑使节藤原秀真又接着来访。对他,太尉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其来意。藤原秀真道:“国与鲜卑宣战,我国身为汉帝国的从属国,是否也要对鲜卑宣战?”

    太尉回答道:“关于从属国是否对鲜卑宣战的问题,内阁还在讨论之中,如果有了结果,会派专人通知你们怎样应对。”

    藤原秀真其实来的目地。并不是想问这个问题,犹豫了一下又问道:“不知国是否需要扶桑为这次出兵做点什么事?如果有需要。请太尉明示,下官也可早点通知国内做准备,以免耽误时机。”

    太尉闻之不禁莞尔一笑,他知道藤原秀真的本意是担心汉朝廷要从他们属国身拿出兵军费。扶桑是个穷国,扶桑小皇的家产还没有帝国世袭家族富有。扶桑国内虽有几处金矿、银矿,但所有权、开采权都归汉帝国所有。

    这些矿权归汉帝国所有,还要拜圣祖所赐。圣祖在世时,并没有出兵征服扶桑,但他在一份私人地图却标出了这些矿具体位置。后来。扶桑见汉帝国rì益强大,便表称臣。当时的汉帝国皇帝便想起了圣祖留下的那份地图,于是便提出帝国可以在扶桑探矿的要求。

    那时,这些矿还没有被发现,扶桑小皇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收农民的粮税。扶桑小皇认为,对于铁矿的情况,他还是心中有数的。这个岛最缺地就是铁矿。扶桑至皇,下至老百姓,找了千百年也没能找出铁矿。难道汉人人生地不熟的,还能在这里找出铁矿来?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是,没有过几年他便后悔了,因为汉人找出来地不是铁矿,而是金矿和银矿。看着这些本属于自己的亮晃晃的稀贵金属都被汉人夺走。他既心痛又无奈。合约已经签署。是自己亲手签的字。白纸黑字,无从抵赖。何况。汉人又不是好惹的主,倘若他反悔,汉人皇帝一定会派兵灭了扶桑。

    他只能忍气吞声,接受现实。幸好汉朝皇帝,见几处矿产量不凡龙颜大悦,特许,从每年的矿产收益中,拿出百分之五作为小皇的奖赏。就这些钱,也快抵扶桑全年的农业税收,突然增加一倍收入,也让小皇的生活变得宽裕起来。随后若干年,陆续盖了几座像样地宫殿。

    初次住进宫殿的小皇,对汉帝国皇帝感恩戴德,一时兴起,便提出整国加入汉帝国的请求,不过这个请求被汉帝国内阁否决了。主要原因,就是小皇提出,他想要成为汉帝国的世袭贵族。进入凌烟阁的荣耀,汉帝国贵族们不会给予一个在他们看来是蛮人头领的人,与这样的人为伍,他们感到耻辱。

    扶桑小皇没有如愿,最终还是保持了属国地身份,每年矿产的奖赏汉帝国从不食言,一直按时给他。只是这些钱,仅够改善小皇家族极其朝中公卿的生活,如果汉帝国要让属国承担这次出兵地费用,恐怕小皇一族以后数年都要吃糠咽菜了。

    以前汉帝国从未指令属国负担过军费,原因是,一则大汉国库比较宽松,用不着属国出军费;二则,大国心态较重,朝中大臣多数认为让属国出钱,有失国身份。当然,各属国的君主们也巴不得大汉国不要自己掏腰包。

    这次却不同往次,汉帝国国库资金近些年一直捉襟见肘,剿灭叛匪的钱都是号召民众捐募的,加之这次又是对外用兵,难保不会把军费分摊到各属国身。藤原秀真就是想来问个明白,汉朝廷有没有这样的打算。

    太尉明确答复他,如果要求属国对鲜卑国宣战,也是出于政治地考虑,而其他方面,朝廷不会要求各属国给予支持,请他尽管放心。藤原秀真红着脸称是,心里惭愧之极。

    太尉及时把话题转开,问道:“老夫曾听犬子提起,你曾经与无锋是同窗好?”

    藤原秀真十分吃惊。他没有想到杨英会把这事告诉太尉。他如实回答道:“下官十几年前就读帝大,曾经与无锋同窗四载,关系还算融洽。”

    太尉语气转为和蔼,用对晚辈地口吻对他说道:“嗯,原来你是帝大培养出来的人才,难怪这么年轻有为。无锋与犬子是兄弟之交,老夫也甚是喜欢他地xìng格,把他当成子侄一样看待。虽然朝廷反对大臣私自与外国使节交往,但你与无锋的关系不同,曾是多年的同窗好。以私人的身份交往,朝廷还是允许的。”

    藤原秀真早听说太尉把张锐当成子侄。今rì亲耳听到太尉这么说,不禁暗自感叹,张锐能取得汉皇帝和太尉地赏识,前途不可限量。说不定,用不了多年就能进入内阁,成为汉朝廷重臣,与他关系一定要维持好。既然太尉允许我与他交往,那么以后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见他了。

    藤原秀真满意地离开了。随后,太尉又接见了几个客人。接下来,就轮到今rì最后一批来访者了。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与鲜卑国有着同盟关系的苏丹国使节莱曼和单于国使节乌洛兰。太尉刻意把他们安排到今rì的最后,也是想与他们多聊几句。

    莱曼与乌洛兰一同来拜访太尉,也是受鲜卑国使节素和所请。素和在接到汉帝国的宣战后,立即去联系了莱曼和乌洛兰,试图通过他们从中斡旋。使汉帝国放弃用兵的打算。莱曼和乌洛兰碍于彼此是联盟关系,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他们想在正式出面调停之前。先到太尉这里探探底。

    太尉象对待老朋一样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请他们到茶室品茶,席间一直聊闲话,绝口不提他们的来意。莱曼心情沉重,不仅是为了鲜卑人的事。而是因为他听到传闻。罗马很有可能与汉帝国签署同盟条约。

    如果罗马与汉帝国真的签署同盟条约,那么汉帝国会不会与本国宣战?如果汉帝国一旦加入这场战争中。莱曼认为即使三国同心协力,也无法打赢这场战争,因为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联手,无论多少敌人,都不是他们地对手。

    乌洛兰没有想这些事情,他只想着能调停纷争,本国能继续从汉帝国这里得到物资,眼看着亚细亚就要到手,他可不想节外生枝。当他向太尉提出,汉帝国是否能和平解决与鲜卑的纠纷时,太尉收起挂在脸地微笑,缓缓而道:“鲜卑人早在几年前就谋划进攻我国,当时大部分朝臣向皇帝陛下表,要对鲜卑宣战,后来被老夫劝阻了。当时老夫考虑到西部叛匪还未完全肃清,国家不宜两方作战。还有就是看在两位面子,还记得当时是你们带着鲜卑特使如罗来寒舍的。老夫当时认为,既然有你们来说情,也愿意给鲜卑人一个机会,毕竟和平共处好过兵戎相见。”

    说到这里太尉脸sè一沉,用严厉的语气又道:“可是,当年老夫极力劝阻的结果却是鲜卑人的变本加厉,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进一步挑衅。去年底,一股鲜卑军队悄悄越过国境,在我境内杀害我国平民百余人,掠走数百人。此暴行,激起我国民众的一致愤慨,都认为要这次一定要向鲜卑人讨回公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这次,你们还想让老夫来阻止我国对鲜卑用兵,岂不是要让老夫成为大汉国的公敌吗?”

    乌洛兰无言以对,太尉说的是实情,当年在他们拜会太尉后,汉帝国改变了对鲜卑人地态度,不仅原谅了他们与突忽人密谋夺取汉领土之事,还一样给予了他们军援。归根到底,这都是太尉努力争取的。这次鲜卑人再次挑衅,汉帝国朝野下异口同声要与鲜卑作战到底,如果再让太尉出面劝阻,他很可能会被万众唾骂。

    乌洛兰想了半天,无奈地问了一句:“这事难道真的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太尉微微一笑,道:“此事也不是没有余地,我国曾对鲜卑人提出过和平解决事端的方案,只可惜鲜卑人没有答应,是他们关了和平的大门,战争才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解决途径。”

    乌洛兰大喜,只要汉帝国有和平解决地意愿,那么事情还有转机。他急切地问道:“不知贵国有什么样的要求?能不能告知我等,由我等去转告素和,并尽量劝说他满足贵国的要求。”

    太尉道:“两位大人愿意从中斡旋自然再好不过,毕竟战争是最后地解决手段。老夫在这里可以向两位保证,鲜卑人在任何时候只要答应了我国提出的条件,我国皇帝就立即下令停战。”

    乌洛兰道:“请太尉明示。”

    太尉缓缓而道:“我国的条件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只要鲜卑人答应把挑起事端的罪魁祸首交给我国法办就成。”

    乌洛兰以及一直没有作声的莱曼都不禁愣住了,他们之前并没有听鲜卑使节素和提起,汉朝对他们提个和平解决方案。刚刚听太尉说起此事。还以为是汉帝国地要价太高,所以鲜卑人不肯答应。所以也不愿意提起此事。

    可没有想到,太尉只说了这么一个“简单”而又“合理”地要求,都感到鲜卑人没有答应这个条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乌洛兰心中鄙视如罗与素和,心想,即便找些替死鬼也把汉人敷衍过去再说,鲜卑人都是死脑筋。

    莱曼比较jīng明,惊诧之余,感觉这个貌似简单地条件中一定包含某种特别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又是鲜卑绝不能答应地,所以如罗与素和才会断然拒绝。心想,是不是汉人还在暗地对鲜卑人提出领土要求?也只有这样的要求,素和连对他们都不想提起。于是,他保持沉默,没有开口询问太尉具体缘由,而是端起茶杯细细地品味起来。仿佛他来此地地目的很单纯,仅仅是品茶聊天。

    乌洛兰看了他一眼,心里有些不爽。暗道,说好两人一起说的,到了这里嘴巴可真严实,拗都拗不开。早知如此,还不如我单独前来。

    乌洛兰转念又想。这时也不是与莱曼计较的时候。于是不再管他,干脆地对太尉说道:“贵国的这个要求非常合理。鲜卑人不答应此项条件实属无礼。请太尉大人放心,明天我就去见素和,保证劝他接受贵国的条件。”

    莱曼在心里暗骂乌洛兰是自作聪明,连情况都没有搞清楚,就想当中间人,还轻率地表了态,单于王选他这样的人当外使,简直就是在给单于国惹麻烦、丢脸面。转而又叹了口气,我忘了,单于王是他的亲叔叔。这个家伙能来都,也就是凭着这层关系。

    太尉听得乌洛兰的话后,显得十分高兴,对他施礼道:“乌洛兰大人不愧是我国地老朋,随时想着为本国分忧解难。你与鲜卑人也有些关系,是出来主持公道不二人选。不论此事最终能不能谈成,老夫都先在这儿感谢你了。对了,你次要的一批物资已经准备好了,明rì你就可以去大司马那里领取。”

    乌洛兰大喜,本来物资早应该在两个月前到手,可是宇文苞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不是物资还在准备中,就是物资已经在路。现在可好,只几句话,这批迟迟没有到手的物资就可以兑现了,心情激动之余,头脑一时发热说道:“一切都包在我与莱曼大人身,你就等着听好消息。”

    莱曼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轻声咳嗽了一声,说道:“乌洛兰大人,我们只是尽量促成此事,可不能把话说满了。别到时候事情办不成,让太尉大人失望。”

    莱曼本是好意提醒他,没有想到激起乌洛兰更大的怨恨,心想,我是看在我们两国是同盟关系,才好意算你一份,你还推三阻四,真是不知好歹。讽刺道:“明rì你就知道我是如何促成此事的,放心到时候也用不着你说话。”

    他讽刺的言语令莱曼也有点放不下面子,说道:“你拿什么劝说素和?他要是不答应,你逼他答应?”

    没有想到他这一激,却让乌洛兰说出一番惊人的话语来。乌洛兰冷冷而道:“事情地起因全是由鲜卑人引起的,自然就应该把挑起事端的人交出来。如果鲜卑人连这个合理地条件都不答应,就证明他们没有诚意和平解决事端。既然他们没有诚意,还为何要找你我来从中调停?这不是在戏耍我们吗?”

    “我的身份是代表一个国家,他在戏耍我的同时,也羞辱了我的国家。我相信我国国王陛下要是知道鲜卑人这样戏弄我国使节,也必然会气愤万分。所以如果明rì素和拒绝接受汉帝国提出的条件,我代表我国国王陛下正式向鲜卑国宣布,今后我国将断绝与其地一切往来!”

第二百七十八章 拉票

    太尉将莱曼、乌洛兰送出院门,目视他们离去。两位客人走的时候心情都不大好,莱曼明显不满乌洛兰声称要与鲜卑断交之言,强压住怒气,没有与乌洛兰发生争执。而乌洛兰是个直脾气,从他拉长的脸就可以看出他对莱曼极其不满,他甚至不用正眼看莱曼。

    太尉心道:支持他们与罗马作战可以,但不能让他们团结得过紧。任何一个联盟的存在都是对帝国潜在的威胁,何况这个同盟中三个国家都算是大国,如果他们太过密切,说不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大汉。

    现在,在他们之间种下不和的种子,那么将来出现对大汉帝国不利的局面时也好分化瓦解他们。乌洛兰比莱曼好对付,单于国又与大汉相距很远,应该把他列为拉拢的主要对象。不过jīng明的莱曼下去后,定会找机会修补与乌洛兰间产生的裂痕,今后还得再想办法在他们中间制造点事端出来。

    太尉一边想着,一边往自己的居室走。进到屋中,见杨素正在浅酌独饮。“出道,你什么时候来的?”太尉揉着酸胀的脖根,随口问道。

    “早在大哥会见第一个使节时,我就来了。得知大哥要很晚才能结束今rì的约见,所以就吩咐下人拿点酒菜,在这儿边吃边等大哥。结果比我预想的时间还要晚,大哥现在才结束约见。为何不三两句话把他们打发算了?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的。”杨素将太尉视为亲大哥,在他的家中就跟在自己家一样。不仅说话十分随便,而且从来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论有什么要求,他都是直截了当的提出。太尉府下下早就习以为常,也把他当成家中的一员看待。

    “我会见的最后两个客人,是苏丹和单于国使节。与他俩打交道。要费些心思。”

    杨素见太尉满身疲惫,不断揉搓着脖子,知他今天快累瘫了,不忍心再耽搁他的时间,起身告辞道:“大哥,今天太晚了,你好好休息,我明rì再来。”

    太尉伸手将他拦住,道:“先别急着走。见你吃东西,我也饿了。你陪我吃点东西再走。”杨素闻言又坐下。他今rì有重要事情找太尉商议,如果换成平时。他也不会等到这么晚。既然太尉都不急于休息,那么他也乐意把话说完再走。

    太尉简单地洗了洗冷水脸,家人又重新端了几道菜。全是豆腐干、冬笋等素菜,太尉与杨素相对而坐,端起一小碗米饭吃开了。杨素对太尉的素菜全然不感兴趣,只吃刚才自己叫的菜。他名字中虽然有个素字,他却从不爱吃素。

    以前在部队,他地职位低时,还能坚持大伙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可自从当团长。有了吃小灶的待遇之后,他的伙食标准就与一般士卒不同了。每rì无肉不欢,除了人肉不吃,其他什么肉都吃,有时还专门找来奇珍异兽尝尝鲜。

    那时,负责杨素伙食的厨师经常犯难,不知该怎样去烹饪那些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动物。可他也是这样被锻炼出来的。退役后那个厨师就去开了家餐馆,专门经营特殊食品,生意还非常好。为此还发了财。

    杨素在部队搞特殊,下面的将士并没有多少怨言,因为他的伙食费全是自理。杨素是家中的长子,其家族在帝国内不算很有名,也不算很富有。但仍然是家财万贯。杨素就是吃八辈子也吃不玩,所以他与张锐一样。从来不把自己的俸禄寄回家,区别只是张锐用自己地俸禄帮助家庭条件较差的骑士,杨素则把俸禄全都用到了自己地伙食。

    杨素认为杨坚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吃肉这点值得商榷。在他看来,人的力气都是从吃肉中摄取的。不吃肉,哪来的气力?没有足够的气力,又怎么能阵与敌搏杀呢?在他认识的人中,但凡有些气力的都比较爱吃肉。就拿曾帝国有名的猛将张锐来说,杨素曾与他同吃过几次饭,发现他也是极其能吃肉,而且吃得犹如风卷残云一般,吃相极其不雅。仅看张锐的食量和吃相,杨素便对张锐曾在皇帝面前举过千斤铜缸地事深信不疑。

    又见杨坚细嚼慢咽吃得十分缓慢,心想,照这个样子吃完已是深夜了,现在不说,就太晚了。于是将手中的酒杯放下,道:“大哥,小弟今rì听到一个消息。”

    太尉边吃边问:“是什么消息?”

    杨素兴奋地说道:“我听说高丞相有意题名大哥进凌烟阁。”

    太尉正在伸筷子夹菜,闻言手停在半空。杨素偷眼看去,发现那手竟在微微颤抖。过了一会儿,太尉仍然夹起一口菜送入口中,待咀嚼咽下后,才用略带责备语气说道:“这个昭玄啊,真是胡闹。我的功、德都不足以与凌烟阁的英烈们同列,他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不行,明rì我要亲自去与他说,绝不能这样做。”

    杨素听他这样讲,有些着急,劝道:“大哥,你为官数十年,在各个职位都干得相当出sè,而且在你任太尉期间,平定了帝国历史罕见的叛乱。你清廉自律,没有做过一件徇私枉法之事,德行cāo守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大家效仿地榜样,以功勋、cāo守而论你都足够进凌烟阁了。大哥,你以前退掉几次吏部对你的题名,这次,你就别再谦让了。”

    太尉轻叹一声,说道:“出道,并不是每个为大汉立了功勋的人都能与前辈英烈们同列地,也并不是每个有德行cāo守的就可以进入凌烟阁的。其中艰难你又不是不知道,想当年恩师功德均胜于我,可最终也没能进入凌烟阁,我就更谈不了。与其推荐而不能被通过,还不如不去争,这样还能保全一个清心淡泊的名声。”

    杨素摇着头说道:“大哥之所以有顾虑,不就是担心投票一关不能通过吗?这次不同以往,高丞相乃帝国第一家族的家主。他与好些世袭家族都有亲缘关系,由他出面负责联络,必会事半功倍。加之卫公家族又与你有亲缘,初略算来,能有一半地世袭家族会支持地。如果再能说服胡公和凉公,那么你通过的可能xìng会很大。”

    太尉放下碗筷,低头不语,像是在考虑杨素是否分析得有道理。杨素继续劝道:“大哥,老夫人在世时,最大地希望就是想看着你进凌烟阁。你就当完成她老人家的心愿也好,试一回。”

    良久。太尉长叹一口气,道:“好,既然你与昭玄都想让我试试,那我就试试。当成了结母亲的心愿也好,可说好了,就这么一次。”

    杨素见他答应,脸露出了笑容,笑道:“好,就这么一次。如果这次不成功。小弟发誓今后再也不劝你了。”

    这话把太尉也逗乐了,而后又很动感情地说道:“出道,只要是我的事情,你总是最积极的。你的这份情意,为兄时刻铭记在心里。”

    杨素有些不高兴,说道:“我从来当你是自己的亲大哥,如果大哥还认我这个弟弟。就不要再说生分的话。”

    太尉高兴地说道:“对,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客气的话。为兄以后再也不说了。”

    杨素这才转怒为喜,想了想又问道:“大哥,你是不是给卫公、胡公、凉公去封信?”

    “给他们取信作甚?”

    “提前给他们知会一声,用他们的影响力,再给你拉拉票。”

    “信就不用写了。我想他们会知道该怎样做地。今年寿平大长公主的寿辰和凉公夫人地生辰。我想叫大成去祝寿,也该是锻炼锻炼他的时候了。”

    太尉的长子杨勇。小名叫大成。说老实话,这个孩子没有杨英招人爱。杨素觉得他有些木纳,不善与人交际,胆子又小,也没有什么过人的长处。小的时候,见到陌生人连话都不敢说,现在已是三十多岁的人,对第一次见到的人说话时也会结结巴巴的。唯一的优点,就是还比较听话。以后大哥地家族就是世袭家族了,他身为世子如果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一定会被别的家族笑话的。正如大哥所言,是该锻炼锻炼他了。

    定下这事后,太尉突然想起一事,对杨素说道:“出道,你今后不要再怨恨昭玄。为兄与他交往数十年,他的脾气为兄很了解,有时是固执了些,但总的说来他没有坏心眼,是个值得结交的朋。为兄与他只是政见的不同,但情仍在,心里还是常常念着对方。”

    杨素点头称是。他以前与高颖地关系也错,可后来随着高颖与太尉的政见不合,他也就对高颖时有怨言。再后来,他听到高颖有逼太尉退位的传言后,就从心里非常厌恶他,并有几次干脆劝太尉断绝与高颖地交往,认为没有必要再与这种没有情意的人交往。甚至有几次他还暗示太尉,先对高颖下手,但都被太尉拒绝了。

    还是太尉了解他,高颖不是心肠歹毒之人,也不是绝情之人。在一些事情他是有自己的见解,但在大事,他始终还是向着太尉的,不然也不会揽下这事。想通这点后,杨素当即表态,今后绝不再说高丞相半句闲话。

    几天后,杨素得到的这个消息就在朝野下传开,众人都在议论纷纷,都知道进凌烟阁是极其困难地,平均几十年才有一人。一个能凌烟阁地人距今已有七十多年了,七十多年里大汉国这么英才豪杰没有一个能如愿,大家都在猜测这次太尉是否能成功。

    当事情被同乐听到后,就把高颖叫去询问,高颖据实回答的确有此事。同乐当即表态,自己支持他地想法,并让他全力办好此事。

    高颖在得到皇帝支持后,更是立即让吏部题名,内阁会议也几乎全票通过,唯一的反对者便是太尉本人,不过众人并没有把他的谦让当真。

    接下来便是通知各家主和商定投票时间。在通知时,在京的各世袭家族,高颖都亲身前往,并耐心劝导他们赞成此事。家在外地的,高颖都一一亲笔写信合着通知一起送去。也几乎就在张锐带着部队进入鲜卑的国境时,全国的各世袭家族都收到了这样的信函。

    不久后,众家主纷纷回信表明态度,从已收到的答复看,全部赞成。贺若弼见之大喜,认为事情非常顺利,可高颖并乐观,因为投票是匿名的,谁知道那些家主会不会临时改变主意,在暗地里投反对票?这事,一直要到投票结束后才能算完,眼下,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

    正式投票时间,定在次年八月。之所以把投票时间延迟到次年八月,一是,给各家族仔细斟酌的时间,二是,给他们足够的京时间,三是,高颖想利用这段时间,争取将每个人的真实想法搞清楚,并有针对xìng地拉拢他们。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拉票行动拉开了帷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125/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骑军最新章节! 作者:风似刀所写的《大汉骑军》为转载作品,大汉骑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骑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骑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骑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骑军介绍:
从历史的缝隙中去思考历史,以未来的希望去颠覆历史。乘着自由的思绪神游寰宇,畅想大汉帝国倘若像罗马帝国一样“长寿”千年,且比罗马帝国更加统一富强,那咱们汉民族该是什么样。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汉元779年。此前大汉帝国已经有过一次险些分裂的波折,但它毕竟在汉圣祖的东征西讨中再度中兴。如今,又是三百多年过去了,渐渐僵硬的体制,似乎让“垂垂老矣”的帝国终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属下五十个州中有二十个掀起了独立浪潮,大小远近的属国也纷纷树起了反旗,持续不断的平叛令帝国的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帝国真的已临绝境。 好在大汉帝国仍是世界上疆土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科技最发达的文明国度。汉文明依旧挺立于整个世界的巅峰。大汉帝国的10个甲等军团和10个乙等军团,还有那名扬世界的大汉骑军,依然是一股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强大力量。所以帝国还在喘息,还在等待。 这个时候,本书的男主角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个金戈铁马的世界。在先辈的光荣与梦想的召唤下,他成为大汉骑军中的一员,成为一名英勇无敌的骑士……他的一腔热血,他的万里驰骋,会挽救这垂危的帝国,重铸昔日的荣光吗? 坚持日日更新,敬请人人赏光。 主角检索关键字 --- 大汉帝国 大汉骑军 张锐大汉骑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骑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骑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