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贞观文宗系统TXT下载贞观文宗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文宗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悟道娑婆     贞观文宗系统txt下载     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七章 价值百万声望的一个土豆

    罗彦之所以向李世民伸手要这要那,其实还是他偶然在系统的兑换页面看到的一样东西,才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一斤土豆,一百万声望值。

    没错,在严格的历史走势下,土豆这种东西可是要在明朝的时候才会传入中国。距离现在还要好几百年呢。

    但是罗彦看了这样东西之后,简直激动的受不了。

    唐代土地的生产力有多差?中所周知,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最少也是六七百斤。有些气候适宜土壤肥力强的土地,据说亩产千斤也是正常。一个成年人据说每年吃的米不超过三百斤,也就是说如今的亩产完全可以养活两个人。

    但是唐代没有这样的好东西啊,耕作方式,灌溉方式,施肥方式,这是都大大限制了唐朝土地的生产力。有史料记载,盛唐的时候亩产三百三十多斤算是非常好的产量了。但是同时也有个问题,这样的产量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很高。

    这一亩地的产出,基本上够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生活所需。但是别忘了,还有赋税。各式各样的赋税收一遍,基本上连一个男子的吃用都不够。

    这还说的是最好情况,要是遭遇了旱涝,发生时间早一点可以补救的,还能挽回点损失。一旦是在马上结穗的时候发生旱涝,基本上就要颗粒无收。这还不算,还有蝗灾之类的虫害。这样算下来,其实这种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罗彦之所以看见一个土豆就那么激动,就是因为这个。相对于五谷,土豆对于自然条件的要求要低一些,而且不虞虫灾,就算是没有肥料,也要比水稻这些的产出高太多。

    后世有亩产两千公斤的土豆,当然,那都是经过科学的管理实现的。如今大唐还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但是有一点罗彦很清楚,土豆绝对是关键时候救命的东西。

    不过一颗土豆的价值,在兑换系统中居然达到了一百万声望值。是的,你没看错,整整一百万声望值就换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罗彦没得选择。

    熟知历史走向的他自然知道,李世民抢班夺权之后的头三年,旱涝蝗灾闹了一个遍。有些居心叵测的人直接那这个说事,造谣李世民这皇位来的不正当,被老天降下了惩罚。这可是闹得国内沸腾,不少野心家趁此造反,原本刚刚平静几年的民生差点又被毁了。

    对于李世民如何挨骂罗彦是不关心的。

    虽然说现在他已经投靠到了李世民的手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罗彦就要当李世民的御用文人,替他各种鼓吹。这么恶心人的事情看着别人做也就罢了,真要李世民让自己做,罗彦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罗彦关心的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民。

    这倒不是罗彦读了几天书就开始悲天悯人成就圣人了。作为一个出自新社会的好青年,罗彦自己觉得,既然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还能帮助那么多人,为什么不去做呢。反正也没有什么坏处不是?

    这仔细说起来,这坏处也不是没有。毕竟兑换一个土豆出来,那是一百万声望值啊。用这些兑换银钱出来,换算成黄金,都能铸造几十个实心的大土豆了。

    系统里存在这个东西,罗彦自然是不会放过的。现在需要罗彦发愁的,反而是这声望值的来源问题。

    自打七月以来,罗彦在人前就没怎么出现过。以前写的那些文章和诗词,随着大家的传唱,该赚的声望值早就赚过了。三个月时间这声望值就先前那十来万,还被罗彦兑换成了金钱。所以,现实逼着罗彦必须要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就挣够这一百万声望值。

    虽然兑换出来一个土豆嫌少,但是罗彦也有了充分的计划,那就是制造温室大棚。

    其实温室大棚古来有之,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罗彦就像想利用这一点,争取在三年时间内,把土豆的数量弄到可以量产。再怎么说,灾难来临的时候,多一份准备,至少是能够少死几个人。

    可能有人就有了疑问,一个土豆,三年时间能变出多少来。三年六茬,怎么说也能弄出可以上万斤的种子来。加上现有的国家储备,那么到那三年的时候,最后难熬的那一段时间,这些土豆完全可以够拿来赈灾了。

    罗彦自然是想得有些想当然,这个没有办法避免,但是缓解一下赈灾的压力,让灾民能够活着还是可以保证的。

    至于温室大棚的维持资金,罗彦也想好了,反正初期也没有那么多的土豆供他们弄,到时候种点反季节蔬菜卖掉,最少也能回本。

    至于再往后,只怕李世民知道了罗彦干的事情,根本不用罗彦多说,他自己就会求上门。求罗彦把土豆的种植规模扩展开来。

    想象当然是美好的,但是当前最大的难题还是声望值啊。

    看着李世民还是上道地把他要的东西全都给了,罗彦也很满足了。这会儿出钱出力的部分都有人办好了,那就剩下自己继续去出风头赚声望了。

    当天,文学馆的集会就在人们复杂的心情中结束。

    回去的路上,几个与罗彦认识比较早的人不约而同走到了一起。

    “于中郎,今天的这件事情,你怎么看?”问话的是李玄道。作为除了陆德明,和罗彦交往最多的人,李玄道对于罗彦今天的表现也十分不解。

    “你是说他对你我的安排,还是向秦王要东西的事情?”于志宁笑着说道。

    “当然是两者皆有之。”李玄道故作不满。

    “那第一个事情还是我来为李主簿回答吧。”还没等于志宁说话呢,盖文达就插嘴道:“其实罗彦是为了给你们两个人能争功。”

    这下子李玄道有些不明白了。虽然他是秦王府的主簿,政治斗争的经验也不少,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就把自己给绕晕了。

    “你想想。你是王府的主簿。如果圣人要驱逐我等,你也逃不掉。尤其是你这种在秦王府任职的核心,到时候给你个闲职,什么也做不了。我等毕竟是文人,不像那些武将,还有把子力气。真到了那个时候,我等全都排不上用场。但是罗彦把你安排到长安县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前期不出错,圣人就拿你没办法。到时候就算是只控制一部分长安县的权利,你都可以对那时候的争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盖兄说的只是一面。其实,这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到了那一步,秦王想动手,太子怎么会不想。”于志宁悠悠地说出了自己能想到的最可怕的事情。

    一番沉默之后,孔颖达打破了凝重的气氛:“大家还是想想罗彦小子今晚向秦王要东西的事情吧。想那个没用,反正你们知道没坏处就行了。”

    “我是这样想的,罗彦今天的举动,怕是要自污。”孔颖达很是看好这个年轻人。

    “何来这么一说,似乎他也没有坐上高位,用不着这样吧。”盖文达疑惑道。同样是作为儒生,他感觉自己比罗彦在秦王府的地位要高多了,就算这样他也没有用自污这样的手段。

    “你们只看到了现在,却没看到将来。他今晚的主意,可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才说出来的。”孔颖达有些高深莫测。

    “我明白了,你难道是说,他今晚说的东西,将来肯定能应验。而他,就是为了防止将来成功之后光芒太过耀眼,才做出今晚这样要东西的事情。到时候秦王就算是要重赏他,我们这些人也会阻拦,那么他自然就不会被殿下猜忌。”李玄道拍着脑袋,似乎明白了。

    “不会这么厉害吧,他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居然连几年后的事情都要预防,实在是太可怕了。”盖文达惊叫。

    但是这些人就怎么也没有想到,其实罗彦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啊。

    回过神,这几个人开始仔细回顾罗彦今晚说的话,越是想,越是觉得罗彦要比其他同龄人厉害的多。

    不过孔颖达却笑了起来:“其实啊,今晚罗彦也是弄巧成拙了。你看,我们几个都能想得到,更不用说其他几个人了。至于殿下那里,就算他自己想不明白,还有他那个大舅子帮忙。所以说啊,以后咱们是有好戏看了。”

    没办法,孔颖达天生喜欢看热闹。像罗彦这样弄巧成拙的,还是自己比较欣赏的年轻人,这样出糗的机会可是不多。

    至于其他几个人,听了孔颖达的话,之后,相互看着愣了一下,然后就是哈哈大笑。也不知道是笑孔颖达为老不尊,还是笑罗彦自己以后要出笑话。

    当然,罗彦是不知道这一切了。坐在车上的他,此时此刻正被陆德明老夫子一顿教训。原因就是他今天这样贸然问李世民要东西,实现也不跟他商量。关乎自家弟子的前途,陆德明也对罗彦的行为有些生气。

第五十八章 带着崔颍上秦楼

    接受了自家老师一路的数落,回到陆府,罗彦还额外领了惩罚,那就是抄书。

    好吧,自家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了,罗彦也只好乖乖认罚。反正就是把《礼记》抄一遍,没有啥大不了的,罗彦这会儿想的是怎么刷声望的事情。

    这可是大事。按照罗彦的调查,万寿县在二月的时候就春耕了。所以留给罗彦的时间不多。而且,罗彦也不想弄那么大的阵仗,到头来就种一个土豆。这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需要的声望值也是跟着水涨船高啊。

    想到刷声望,罗彦就想起了崔颍这个好朋友。这些天两人的来往不是很频繁,但是时不时崔颍也会写封信前来。其实主要是罗彦实在每天忙的脚不沾地,所以崔颍是几次前来陆府找他都失望而归,最后只能使出绝招,在小小的一个长安城里俩人玩起了笔友的游戏。

    对于长安城的事情,若论了解,崔颍是最佳的人选。这位出生世家的公子,反正有家里供给,每天在长安城就是出入各大高端娱乐会所,呃,说白了就是各种风尘场所之类的。

    倒不是崔颍好那一口,只是如今风气如此,跟文人沾点边的事情,尤其是崔颍认识的这群人,就好在这类地方谈。玩都在其次,关键是人家想要那个氛围。

    罗彦就是想问问崔颍,最近有什么文会之类的,或者是哪个地方文人聚集的最多。

    想出名,当网红。呃,不对,想出名,写诗文。

    等一觉醒来,罗彦就出了门去找崔颍。

    这冬天想找崔颍这等世家子弟,还真是必须赶早。因为罗彦可是没提前跟崔颍预约,指不定罗彦上门之后发现他不在,那就亏大了。

    总不能扯着嗓子在长安城大喊崔颍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吧。

    不过罗彦今天倒是挺幸运的,崔颍根本就没有出门,所以门房一听是罗彦来了,直接就让罗彦进去了。

    此时此刻崔颍正在书房,坐在火炉旁看书呢。

    进了书房门之后,罗彦略带调侃的说道:“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要想读书到明年。”

    听到了罗彦的声音,崔颍笑着放下书站起来,说道:“罗兄这话要是被陆助教听见,怕是少不了手上挨那么几板子。”

    话说这国子学虽然都是各种二代的云集地,但是老师考校学生的时候,是有权利打手板的。所以这个事情就被崔颍拿来取笑罗彦。

    “你错了,我家老师从来不打手板,都是让抄书的。这不,昨天晚上又被罚了一遍《礼记》。”罗彦也是很郁闷,自己这么大个人了,还被罚去抄书。不过好的一点是比国子学的那些学生强多了,至少不用手心里挨板子。

    崔颍很是无良地笑着。

    “今天来,是想问问崔兄,近期有没有什么文会,小弟想去张张见识。”罗彦在崔颍的谦让中坐下,然后问道。

    “怎么,罗兄想去参加文会了。”崔颍饶有兴趣地看着罗彦。

    “这不辞官之后,确实清闲了不少,所以想趁这个机会,多见识一下长安的年轻俊彦。”罗彦还是找了个借口。

    “依我看啊,罗兄是要赶紧杀绝,不给长安的士子们活路。哪次文会不是作诗,在这方面罗兄去了,恐怕就没有别人的出头之日了。”崔颍是各种不客气地损着罗彦。

    “崔兄说笑了,这诗文一道,也是要依靠灵感的。作诗又不是吃饭喝水,想有就有,你这是抬举我了。”为了能够成功参加一次文会,罗彦也是拼了。

    “最近这文会还真是没有。罗兄也知道,这冬日本来日子就短,天气又冷,哪有那么多闲人雅士动不动就开文会的。曲江池倒是最近有圣人开的文会,但是罗兄已经辞官。当然了,即便是没有辞官,罗兄也没有资格进去。所以罗兄还是别想了。”崔颍的解释让罗彦彻底没了办法。

    不过,也不能白来一趟。

    “那咱们去外边喝喝酒暖暖身子。”明显这是罗彦找的借口,暖身子还用得着去喝酒,这不就在火炉边上坐着呢吗?

    显然崔颍也是理解了罗彦的意思,当下同意,两人穿上大氅,一起出了崔颍的宅邸。

    其实罗彦和崔颍的无声对话是这样的。

    “喝花酒,去不。”

    “去,不去是傻子”

    很是简单的交流。不过两人也不是就为了喝花酒,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头。喝花酒其实就是找一大群姑娘陪着,然后由这群姑娘给你斟酒到喂酒。接下来再发生点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事情。如果你想到的仅仅就这么多,那只能说明思想好不纯洁。

    罗彦虽然在刘卿语的那件事情上心态略有改变,但是该有的底线还是要有的。崔颍更不必说了,作为博陵崔氏的子弟,这日常的操行也是需要恪守的。所以这里他们说的喝花酒,其实就是找专门的女子在旁边演奏音乐,然后有姑娘在旁边侍奉。

    接下来就是两个人喝喝酒聊聊天,然后各回各家。

    至于一直期盼的然后,这个事情其实还是要看人的。有些人想让剧情有进一步的发展,自然会直接住在那里,于是乎也就能拿出一个新鲜的荤段子娱乐大众了。

    喝花酒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平康坊,这地儿简直就是秦楼楚馆的聚居地。紧邻着东市,挨着皇城的一角,这个位置简直就是绝佳。

    要是朝堂那天突然出来个正人君子来一出扫黄打非的动作,绝对在平康坊收获不小。罗彦想着。

    不过,对于这里的这些姑娘们,罗彦倒是抱着一种尊重和怜悯。

    其实很多从事特殊行业的人,未必就是心甘情愿。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地方,如果给这些人和罗彦一样的生活条件,恐怕平康坊能瞬间变成无人区。

    唐代纵然是对女子的束缚特别小,但是该有的礼法还是有的。本来这个种行业就被人鄙视,若非生活所迫,谁会愿意到这种地方来。

    所以,罗彦今天到这里,纯粹就是和崔颍说说话,然后,如果有机会,趁机写写诗刷刷声望。毕竟,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现在这个季节有文化的人汇聚的最多的地方了。

    走进一家名字叫做“集雅轩”的楼。罗彦不会告诉别人,他带着崔颍进这个地方,纯粹是因为这家的名字起的很特别。跟其他的什么之类平庸到烂俗的名字比起来,这地方显然更有些文人气息。

    当然,如果让一个现代的二货青年来吐槽,人家会直接说。到哪不是搞,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名字好能代表里边的姑娘好么。

    刚进了门,就有小厮过来招呼。

    因为这会儿罗彦身上也有了几分钱,所以两个人也叫了一个二楼的雅间。

    进去之后倒是真没有让罗彦失望,说是雅间,就绝对没有放大床。房间里被炭火烤的暖烘烘的,房间靠西侧墙是一处供一人休息的软塌,中间是一张桌子,上边早就放好了一些干果。靠着房门的地方摆着几个凳子,想必就是供女子弹唱的地方。

    要了几个能叫上名字的小菜,再要两壶酒,罗彦就和崔颍两个人坐下了。

    只见崔颍面带笑容,看着罗彦说道:“罗兄恐怕根本就没有来过平康坊吧。”

    “这个崔兄还真是说对了。不过,你怎么知道的?”罗彦丝毫不惊奇自己被别人看穿,不过,还是很好奇原因。

    “哪有人到了集雅轩门前没有一丝犹豫就进来的。”崔颍笑着说道。

    “哦,难道是有什么规矩不成?”崔颍的话勾起了罗彦的一丝好奇。

    “要说这规矩,到哪里都有的。只是唯独这集雅轩的有些特别。”崔颍也是一脸很郁闷的样子,想必是想到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

    “到这里必须要做三样事情。不管是你一个人来,还是一群人来,这三件事情必须做了,才算是能正式得到集雅轩的服务。而且,这里还有三个禁令,谁也不能违反。”崔颍苦笑着说道。

    “快说说。”这么有趣的规矩,跟罗彦前世看的武侠小说里那些性格独特的那些江湖前辈有的一拼,所以更加好奇了。

    “必须要做的三样事情是,写诗,喝酒,奏乐。而禁止的三件事情则是,不能强迫这里的姑娘做事,不能撒酒疯,不能赊账。”崔颍说完之后脸色依然古怪。

    “哈哈哈,这个规矩好,我喜欢。”听了这么特立独行的规矩,罗彦也兴趣大涨。不过,当罗彦看到崔颍那古怪的脸色之后,似乎知道了什么。于是问道:“崔兄,你是违背了哪一条?”

    “还不是崔政胡闹,撒了酒疯,害得我等被赶出去。”因为崔颍一直在想这件事情,这会儿被罗彦一问,当下说顺嘴了,就把自己之前的尴尬事情说了出来。

    罗彦大笑着,这回终于看到一向以彬彬有礼示人的崔颍的狼狈样了。

    “不过,罗兄,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千万别胡来。真的太没面子了。”崔颍也不管罗彦笑话自己,还是很严肃的告诫罗彦。

第五十九章 从此罗彦丈八长

    罗彦虽然是嘴上笑话着崔颍,但是心里却一点也没有放松的意思。在长安城里把这种特殊场所开的这么有个性的,其背景绝对不简单。不过,说来也是人心犯贱。越是这么苛刻的要求,来的人反而越多。罗彦拉崔颍进来,也有受到这里边人声鼎沸的影响。

    反正罗彦此次前来纯粹就是拉着崔颍放松的,而且他自己酒量还行,加上兜里有钱,所以这禁止的三件事情是不用管了。倒是必须要做的这三样,罗彦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罗彦对这三件事情根本不怕。

    喝酒,那就喝吧,反正来了就有这个打算。作诗,嗯,这个得想想写什么。至于奏乐,嘿嘿,自打玄都观之后,罗彦兑换的笛子技能可是一直没有用过,但是丝毫没有生疏的感觉。

    不过罗彦也不急着这会儿就去。二人站在二楼的阑干边,看着楼下的人开始奏乐。

    不过一上来罗彦两人就看到了热闹。

    之间一群人高马大的小伙子,看起来倒像是武夫,大摇大摆进来之后,带头的一人就直嚷嚷:“小爷今天这集雅轩的酒是喝定了。苦练一个月,让你等看看小爷的本事。”说完吆喝着他身后的那帮子青皮后生坐到一楼的座位上。

    只见一个小厮迎上去对着这个青年问道:“不知道今天公子要演奏什么乐器?”

    这青年大笑着,说道:“本小爷今天要奏的这个乐器,你这里是绝对没有的。来人啊,把东西给我抬上来。”

    青年的话音刚落,就见有几个人从门外吃力地抬进来一面大鼓。

    这可是把罗彦惊讶的不轻。没想到,这也行。

    这几个人把大鼓抬到大厅的正中间,然后就守在大鼓旁边。这青年见一切准备妥当,挽起袖子,拿起鼓槌就是一顿猛敲。

    还别说,虽然这青年用力颇猛,但是敲出来的鼓点倒是挺有韵律感,仔细听听,居然还有《将军令》的影子。要是再像一点,罗彦都有种想跟着节奏唱一声“傲气面对万重浪”的冲动。

    毕竟敲鼓也是个非常费力气的活,这青年虽然身体素质不错,但是敲了十来分钟,可能是因为就会这么一段,所以就停了下来。

    放下鼓槌,示意站在旁边的几人把大鼓抬出去。这青年转身对楼上喊道:“今儿,小爷这酒喝得喝不得?”

    罗彦把目光投向这青年看去的方向,见是三楼的一处暖阁,珠帘下边人影绰绰,但是距离太远,也看不清楚。

    只听得珠帘内的人一阵软濡的言语:“屈突公子为了进这集雅轩,看来是花了不少心思。今日小女子要是不让公子进来,怕是不出半天长安城不少守军都会来找集雅轩的麻烦。这沙场战鼓屈突公子敲的不错,不过,小女子奉劝一句,公子喝酒的时候不妨多想想,回去怎么逃令尊的一顿板子。”

    因为这位屈突公子的鼓声引得楼上雅间的人全都出来看热闹了,这会儿听到楼上那位姑娘的话,全都大笑起来。

    这青年也是一脸笑容:“姑娘你可说错了,我家阿爷说了,要是我能在这集雅轩喝一顿酒,最好是撒一顿酒疯,今后每月多给我两贯钱的花销。”说完得意的喊道:“西市腔,给我每人来一坛,兄弟们等着喝醉了被赶出去呢。”

    等坐在座位上,这屈突诠开口道:“今儿小爷不但奏乐,还要把诗也作了,省的呆会喝醉忘了。来一趟不容易,要弄就弄齐活。”然后拍拍桌子,大叫:“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句一出,这青年带来的一群小伙子一阵叫好。反倒是围观的这些文人,一个个气红了脸,纷纷喊着有辱斯文。

    看着集雅轩因为自己的一首诗这么热闹,青年站起来,手指头指着四方,说道:“怎么样,小爷今天乐也奏了,诗也作了,该喝酒了吧。”大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罗彦对这大大咧咧的青年来了兴趣,转头问崔颍:“崔兄,这位屈突兄到底是谁家公子,实在是直爽的可爱。”

    崔颍也被这位青年逗得乐着呢,这会儿听到罗彦问他,也就含着笑说道:“说起这位啊,乃是蒋国公次子,唤作屈突诠。”

    听了崔颍的解释,罗彦算是知道这是谁了。

    蒋国公屈突通,隋唐两代的名将,未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通性刚毅,检身清正,战功赫赫。生有两子,长子屈突寿早有功勋,如今在朝为官,次子屈突诠,年纪尚幼,倒是清闲一些,整日里在这长安城晃荡。

    罗彦拍拍手,笑着说道:“今天算是大开眼界,我等平日里看不起武夫,没想到今天却被这么打脸了,怕是今日之后,我等又要多一个外号,叫做丈八。”

    崔颍一下子脸红了,当然,是被罗彦这样说给气红了。“罗兄,他骂丈八可包括你啊,你别想着置身事外。要我说,这丈八就该你得了去,每次都写诗出名。”

    罗彦也不争辩,笑道:“你说是就是吧,反正以后肯定是逃不掉了。”

    场上因为屈突诠一首打油诗,弄得好些原本想写诗的人这会儿都没脸露头了,深怕一出来先被别人骂一句丈八。

    罗彦见气氛忽然冷清下来,也不等崔颍反应过来,径直走下楼去,走向屈突诠的位置。

    “我听崔兄的大作,实在是格调高雅,让我等哑口无言。只是,这该有的热闹还是得有嘛,今日这丈八的外号我罗彦领了,先过了写诗这一关,顺便混口酒喝。”

    说完也不等屈突诠有什么动作,竟是拿起桌上还没有被人喝过的一碗酒,端起来喝一口,然后念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崔君子,屈突生,将进酒,杯莫停”

    念到这里,罗彦端着酒碗向跟过来的崔颍和身边的屈突诠示意。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白玉佩,紫金符,且把浮云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罗彦是简单地把个中的内容换了一下,就这么无良地再度抄袭。

    不过反响确实出乎了罗彦的预料。

    等罗彦把诗念完,整个集雅轩瞬间爆发出一阵喝彩。

    “好诗好诗,今天就是拼着被赶出去,我也要一醉方休。”

    “当浮一大白。”

    “不亏是庐州罗彦,这诗写的,大有魏晋风骨。”

    “真名士自风流。除了年纪,怕是学问和这风骨,都是有名士风范了。”

    “我这一生,怕是要见证一位风流才子的诞生了。”

    ……

    这些文人不仅仅是因为罗彦这诗作的好,其实这么吹捧罗彦,还是因为他不惜名声,把刚才的尴尬全部一个人承担了。所以这些人其实心里边也是非常感谢罗彦的。

    而罗彦身边的屈突诠这些小伙子,听了罗彦这么豪放的饮酒诗,虽然不懂得这诗好在哪里,但是其中的那个意思确实领回了去。这群人可没有其他文人士子那么文雅,直接上来就是拍桌子喝酒。

    只见屈突诠一副不明觉厉的样子,还站起来大声吼着:“你叫罗彦是吧,唉,听这个名字咋那么耳熟。你小子不错,小爷我喜欢,有空一起出来吃酒。”

    崔颍听了屈突诠的话心里暗乐,你小子要是知道这货三言两语把尉迟恭爷俩给吓走,你还敢这么说么?不过回想起来,罗彦的这首诗做的确实不错,今天过后恐怕这有酒的地方就少不了罗彦这首诗了。望着面前这个年纪才不过十七岁的少年,崔颍是一阵佩服。

    因为罗彦的这首诗,集雅轩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喧闹。等声音稍微安静,三楼上又传出话来:“有此好诗,集雅轩今日每桌送一坛新丰酒。罗校书要是有意,集雅轩可以永久为你留一处雅阁,随时恭候罗校书大驾。”

    刚为平白得来的美酒开心呢,这会儿听到罗彦的待遇,这些人顿时开心不起来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这差距大的啊。

    不过罗彦也有自己的考量,虽然说这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但是自己也没多少机会经常来这集雅轩,所以基本上自己是用不到的。而且人家指明给自己的,又不能借花献佛,所以罗彦只能拒绝了。

    “多谢阁下好意,在下如今已是白身,这校书是当不得了。今日只是适逢其会,雅阁也就免了吧。”

    罗彦的拒绝惊掉了一地下巴。送上门的好处啊,何况这是集雅轩的好处啊。

    能够被集雅轩留雅阁的,这说出去多么有面子。这样的好事罗彦居然还拒绝了,小子,你还算不算男人啊。

    不说旁人,这一边的屈突诠就急了:“别啊,罗兄弟,你不要,问问能不能给我,你要什么,我都找给你啊。”屈突诠想着,以后大摇大摆进来直接上雅阁,带着一帮小弟那该有多威风。

    很可惜,罗彦还是无奈地拒绝了。

第六十章 罗彦在集雅轩的秀

    拒绝了集雅轩送上门的好处,罗彦开始了他第二样表演。没错,就是表演,既然遇上了,罗彦是不会放过这样出风头的机会的。

    奏乐的话,罗彦到现在为止是只会笛子的。所以只好请求集雅轩能够提供一支笛子过来。

    毕竟罗彦也不是因为会吹笛子就随身带那么一支的人。

    不过使用别人的笛子有个缺点就是不习惯,所以等小厮把笛子呈给罗彦的时候,他不得不胡乱吹一下试试音。

    奈何这群人居然把罗彦试音的部分当真了,听得直摇头。有几个人也不管罗彦之前帮他们解围的事情了,直接嘲弄道:“论作诗,我等自然是不如这罗彦了。但是论起奏乐,他实在是太差了。”

    不过很快罗彦就凭借着自己的演奏吧这群人的脸给打了。

    到现在为止罗彦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的,现有的能力全都是靠着系统给他灌输的。所以当下什么知名的曲子罗彦是一概不会的。

    唯一能够演奏出来的,也只有一曲《乱红》。

    不过已经足够了。

    如果说这样一曲还不能征服这些人的话,那么别提这些人附庸风雅了,就是连提风雅的资格都没有了。这样的曲子,当你闭上眼睛去仔细听的时候,至少,心灵总是会多一丝宁静和平和。

    演奏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是这些人不管是听不听得明白,但是都在静静地听着,然后也没有过多的喧闹。

    罗彦等了很久,就连他身边这些莽撞的青年们都没有出现之前那些拍着桌子大吼大叫的事情。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人群中才突然冒出声音来:“敢问罗校书,这首曲子,叫做什么名字?”

    “这首曲子始作于玄都观赏桃花的时候,就叫做乱红吧。”反正是抄袭,何不再编造出一副很有故事的样子。为了声望值,罗彦也是拼了,后世选秀的各种套路,罗彦都基本上都开始用上。要不是因为自己实在是最近生活太过平凡,而且自己的家底已经被别人知道了不少,罗彦也不介意在编造个什么父母重病啊之类的故事。

    三楼上的声音再次传来:“罗校书要是有意,鄙处愿奉上白银千两,只求能得到一副曲谱。”财帛动人心,这么多钱罗彦想要是没错,不过,现在他是没有那个本事把曲谱写出来的。没办法,只能装作高冷地拒绝了。

    “抱歉,这首曲子牵涉到一个忧伤的故事,适逢其会大家听听就可以了,但是把它流落到这个地方,恕罗彦不能答应。”

    这下子三楼的那个女子都感觉有些尴尬了。所以罗彦也只好弥补一下,继续说道:“之前的那首诗,在下倒是可以允许贵处说是在这里写的,另外,这西市腔味道不错。”也算是弥补之前罗彦两次拒绝人家的请求了。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罗彦这样的高冷反而是引起了在场的这些文人的赞赏。

    虽然说这些人逗留在这风流场所,也不是什么品质高洁的货色,但是人家就是能自视甚高。来到这里玩归玩,哪怕你背后有宗亲背景,该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不会因为你这里格调高一些就会有所退让。

    罗彦这样坚决的拒绝,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因为风尘而有所污点,这样的事情就彻底复合他们的那种高傲的心理了。

    等这些人各种吹捧完毕之后,罗彦也不去二楼的雅阁了,直接就跟着屈突诠这些人坐到一起。

    经过屈突诠介绍,这些年轻人也大多是军中子弟,反正都是些暂时还没有继承家业或者还没有安排做事情的,平时都聚在一起在长安城里浪荡。

    罗彦一一见过礼之后,拉着崔颍就坐到了屈突诠的这一桌,也不管平时有什么礼数了,直接撸袖子开始拿着大碗和这群******拼酒。

    能和屈突诠玩到一起的,有些是隋朝降将的子弟,有些则是帝党的子弟。罗彦交好这些人,也是为了将来在军中有一些朋友。

    虽然上层的将领基本上只要接触秦王就能够间接接触到,但是底层的军官反而离他们很远了。这些二代年龄也不小了,很快一个个的都会被塞到长安城附近的驻军里边,然后随便捞点功劳,就成了底层军官。

    这样的话,不论以后是李世民起事还是罗彦跟随着处理突厥这些国家的事务,到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罗彦精明就在这里。

    好在罗彦的酒量还算是过得去的,最终因为这集雅轩的规矩,所有人都没怎么酩酊大醉,但是罗彦还是凭着自己强悍的实力,硬生生把屈突诠这桌的两个小子给弄趴下了。

    临分别的时候,屈突诠拉着罗彦的手,直接扯着嗓子要结拜,弄得罗彦都不好意思了。

    好在集雅轩可能是为了扩大宣传的效果,专门雇佣了很多马车把这些人一个个的都送回去。

    等罗彦有些昏昏沉沉地走进陆府的大门,却被莺儿小姑娘给拦住了。

    “臭罗彦,出去玩也不叫上我。你等着,我要告诉阿翁,说你今天喝的烂醉,看他不罚你抄书。”莺儿见罗彦一副喝醉了酒的样子,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被罗彦带出去玩过了,很是生气。

    听到抄书罗彦也是打了一个激灵。没办法,抄书这个事情实在是既难受又没有面子。当下就巴结着莺儿:“好师侄女,你千万别说啊。我这月月底绝对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听到罗彦答应带自己出去玩,莺儿自然是非常开心的。但是小姑娘明显是不太满足:“哼,还有,不许叫我师侄女,明白不?”

    这会儿是礼下于人,罗彦自然是百依百顺。就这样答应了莺儿一系列不平等的条件之后,罗彦终于得到自由,能够回到自己的房中了。

    其实罗彦早就有些撑不住了,虽然说着西市腔酒精度是很低,但是喝多了照样醉人不是。而且这会儿又在大冷的天气里站了一段时间,酒劲上涌,到了房间里什么也不管,直接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这一睡,就是整整一天。

    到了第二天罗彦起来的时候,在房中候着他的下人就告诉他,陆德明在书房等他。

    匆忙梳洗过后,罗彦就去找陆德明。

    推开书房的门,只见里边不仅仅是陆德明一个人,还有李玄道也坐着呢。

    给这两位见过礼之后,罗彦向陆德明询问叫他来的目的。

    “今天这件事情,其实还是由李主簿说比较好。”陆德明笑着说道。

    看陆德明没有因为自己宿醉生气,罗彦也就安心了不少,当下就把目光转向李玄道。

    这下子反而是李玄道显得有些尴尬。喝口茶,李玄道这才说道:“其实吧,我这次来,是受秦王所托。”

    “哦?”这下子罗彦有些惊讶了,李世民究竟有什么事情,还要找李玄道来找他的。有什么事情直接把自己叫到秦王府不就行了?

    “其实吧,秦王是听到你昨天在集雅轩作了一首很是不错的诗,所以要我来要一份你的手书。”李玄道这样解释道。

    “啊?”罗彦不仅仅是惊讶李世民居然会在乎自己的书法,更惊讶的是,李玄道居然把他昨天的行踪给说破了。罗彦有些担心地看着陆德明。

    自家这位老师的严厉,罗彦不想多说。这会儿自己上烟花之地的事情被自家老师知道,这还了得,直接是死定了。

    不过陆德明的反应出乎罗彦的意料,之间他笑着说道:“既然秦王这么看好你,你就写吧,至于昨天的事情,年轻人,去几次也没有什么。只是凡事要有度,不可太过。”

    这可不是不反对的意思,分明是有点支持的意思。罗彦可是彻底被自己的老师给吓到了。

    “不过,昨天的功课,今天要加倍补上,所以待会儿写完之后,我就开始给你授课。”好吧,课业还是抓的非常紧,这真是自己的老师。

    点点头,罗彦看到桌子上已经有纸张铺好,而且墨也已经磨好了。看着两人期待的目光,罗彦也不再客气,直接把袖中的秃笔拿出来,回想着昨天当文抄公的情景,粘好了墨水,直接开始肆意挥洒。

    区区百来字,用行书写字,速度很快。等罗彦写完长舒一口气,李玄道笑着说道:“进之,你这书法可是越来越好了,我看以后虞记室的位子可以由你来顶上了。”虞世南的书法在他们这些人里头可是顶好的,不过虞世南毕竟是老了,所以李玄道才会这么说。

    陆德明老夫子听到李玄道对自己弟子的夸奖,也是与有荣焉,捋着胡子笑的很是开心。

    李玄道等到墨干之后,就带着罗彦的书法匆匆离去。

    陆德明因为李玄道替李世民求字这件事情,对罗彦更加满意,所以讲课的时候也带着笑容,这下子让罗彦也感觉今天的学习很是轻松,所以这一天了,师徒两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整整讲完了一卷《尚书》。

第六十一章 我愿守土复开疆

    不管外边因为自己的一首诗闹得多么沸沸扬扬,罗彦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基本上就没有出过门。

    鉴于自己需要回庐州老家一趟,这些天罗彦认真向陆德明请教学问,同时也开始预备路上需要的东西。其实罗彦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除了书之外,其他也就是几样换洗的衣服。将来动身的时候,再去长安城买点北方的特产,基本上就可以了。

    时间到了十二月,太子李建成在山东的战功越发显赫,李世民也遵照罗彦的建议是,深居简出,平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侍奉李渊。这下子倒是让李渊非常满意,对于李世民的这些手下压制的情况也少了很多。

    进入十二月,随着山东战场的节节胜利。高丽国王居然递交了国书,要与大唐交换当年隋炀帝征伐高丽的时候留下的俘虏。

    真要说起来,其实留在高丽的俘虏没有多少。也就几千人。

    也许很多人说这几千人已经不少了,确实,能够活到现在,这几千人确实是不少了。但是对比隋炀帝当初带领着数十万军队打过去,却三次都战败,在辽东高丽人铸成的京观,枯骨都有活下来的这些人数目的好几倍。

    也难怪后世会有学者说隋朝是毁在高丽的手上。

    听到高丽有意跟大唐交换俘虏,不管别人怎么样,之前的那些隋朝降将一个个都异常活跃。他们也是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过高句丽的三次战争的人,所以对这些被俘的汉家儿郎有着异常的愧疚。什么话也没说,这些人带头请求李渊同意这次俘虏的交换。

    大唐初定,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安定人心。俘虏交换有利于民心汇聚,李渊当然不愿意放过这样的好事。

    这些交换的俘虏最终还要带来长安一趟,李渊亲自迎接他们以示重视,同时安排了户部,做好接收和安排这些俘虏的工作。

    时间一转眼到了十二月中旬,数千汉家儿郎被带到了长安。

    十八这天,朝堂安排在长安城外迎接这些人。当然,最终能够进入长安城太极宫的,肯定是一部分代表。不过,李渊为了收买人心,这天特意在明德门外大早上就候着这些人。

    毕竟是被俘释放归来,虽然好多人过来围观,但是气氛并没有当初迎接李世民的那么热闹。不过在明德门外,这次破天荒的来了好多武将,一个一个大冬天穿着明光铠,都是一群不怕被冻坏的主。

    这些武将里边有些白发丛生,有些稚气未脱,不过脸上的表情都很凝重。

    没错,虽然他们迎接的是一群被俘虏的士兵。但是由不得他们不敬重这些人。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人家对于汉家儿郎的恨意,简直就是要食其肉饮其血。能够活着的人,必然都是经历了好些年生不如死的日子。这比起简简单单埋骨他乡,还要残酷的多。

    很快在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上,慢慢走来一群人。步伐都很缓慢,所以大家都只能耐心地等。

    约摸过了有大半个时辰,站在明德门外的人们终于可以看到迎面走来的人群。只是,人们看的越是清楚,也越是揪心。一些泪点低的女子,已经是忍不住开始低声哭泣。

    之间对面走的这一群人,虽然来之前早就被换上了干净朴素的衣服,但穿的越是好看,越能看出这些人之前遭受了怎样的磨难。

    四肢被裹进衣服里边,人们自然是看不清楚的。但是因为束腰,对比着身边一些偏瘦的男子,都能看出来这群人瘦成了什么样子。明德门外的守城士兵就是最好的参照,这些人穿着铠甲,束腰能够达到四尺多。

    但是人们看到的对面这群人的束腰有多细?二尺过一点,简直就是形容枯蒿,连很多女子的腰都比不上。更不用说随着距离拉近,看到的接近于骷髅的面孔。

    看的越清楚,围观的人们哭泣声音就越大。很快哭泣变成了哀嚎,原本萧瑟的天空,在这哀嚎的声音里显得更加凌冽刺骨。

    而对面的这些受尽磨难归来的汉子们,看着长安城外一片哀声,情不自禁跪下来,抓着膝下的白雪,泪流满面。

    这样的情景,他们在多年前辽东大地上绝望的时候有过,在高句丽受尽磨难的时候有过,在被释放之后踏上国土的时候有过,今天,还是情不自禁把热泪洒向这万古长空。

    多年的屈辱和痛苦,就这样随着泪水一点一点表露出来。

    罗彦看着这些男子汉们,突然间就想起陈陶的那首诗来,情不自禁地,念着:

    “誓扫高丽不顾身,八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辽东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不是罗彦可以想把气氛弄得很僵,实在是他自己也被这种悲伤感染了。

    只是罗彦念诗的时候,虽然小声,还是被身边的一些人听到了,而这些人重复着罗彦的诗句,不停地散播着这种悲伤。场面,一下子有些不可控制了。

    李渊原本是打算把这些归来的俘虏安慰一下,就直接回宫去的。毕竟现在他是皇帝,能够这样前来作秀已经是不错了。谁想到现场的气氛会变成这样,等着吧,自己身体实在有些撑不住;不等,那好,作秀失败,民心尽失,还要被言官们各种骂。所以李渊这会儿也是在强撑着。

    罗彦一看,这不行,如果这样下去,以后大唐百姓反战的情绪越来越高,到时候可就不好收场了。

    也不顾周围的人一脸惊诧,罗彦拼命往前挤过去。一直挤到平民的最前边,再往前就是李渊和一众文武大臣了。

    顾不得请示李渊,顺着阻拦百姓的士兵化成的边界,罗彦慢慢的向靠近这些回来的士兵们的地方挤过去。好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只顾着哭泣,罗彦很是轻松就挤到了他想去的地方。

    这里是最靠近被俘士兵的地方,距离远来的人群也就是是十来步的距离。

    扯着嗓子,罗彦开始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没错,罗彦唱的正是《精忠报国》。

    这样的唱法,虽然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怪异,但是这已经算是后世最早的中国风歌曲了。满是热血澎湃的激昂,确实很是符合现在的这个场景。

    唱了一遍,罗彦感觉不够。那就再唱一遍,而且把声音唱的越来越大。

    第二遍,人群中少了几分哭泣,尤其是靠近罗彦的这些人,反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罗彦唱的内容上。

    第三遍,靠近罗彦的枯瘦汉子们已经开始默然不语。

    第四遍,已经有人跟着罗彦开始唱,虽然有些歌词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基本的调子已经能跟得上。

    第五遍,罗彦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嗓子嘶哑,唱的也没有原来那么好听。归来的将士已经有好多开始跟着罗彦唱。

    第六遍,罗彦开始嘶吼,更胜过歌唱。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罗彦去领着唱了,这数千汉子,眼中的灰暗已经消失,唱着这首歌,泪水和坚毅的目光一起从眼中迸射出来。

    等到罗彦耳中听到的第七遍,他已经无力唱下去,只能静静听着。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足够了,明德门前,此时此刻就剩下这首歌。

    原本李渊身后的一些将军还碍于李渊在场,强忍着冲动,只是静静听着。但是这样一首热血激昂的歌曲,岂是强忍就能忍住的。后世好多懦弱的少年听了这歌都能变得男人味十足,更别说这些本来就在沙场出生入死的人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将军起的头,武将这边反正是管不了那么多,不管嗓音有多难听,反正就是开始把这首歌吼了起来。

    原本还悲戚的场面,在几刻时间之内,就大变了模样。

    李渊静静听着明德门前上万人把这首歌唱了好几遍,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也是深有感触。

    又过了几刻,终于这些人都唱不动了,李渊这才摆手,让手底下的侍卫拥着自己走到了那形容枯槁的数千人面前。原本打算说的那些场面话,此时此刻李渊也说不出口,只是站在这数千人面前,躬身一拜。

    这可了不得。

    李渊作为唐唐天子,这一拜代表的含义可是太重了。

    这几千人也不顾自己身体不好,直接刷一下全都跪了下来。不仅是李渊面前的人,明德门前,除了李渊,没有一个站着的。

    等李渊一拜之后,他就让众人起身。

    所有人都开始哭泣,但是这个时候不再是原来的悲戚。

    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志,是报君黄金台上意的誓言。唐唐天子,能够为一群俘虏施礼,这是事先谁都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一拜效果出奇地好,想必今天过后,只要是汉家儿郎,没有不愿意为李家天下效死的。

第六十二章 唱完歌还得捞点好处

    没有在明德门前多说一句话,李渊一副高冷的样子转身就走。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一应官员去做。

    不过,此时此刻没有人会起来。虽然是大冬天,虽然跪着确实很冷很不舒服。当然,罗彦心里头不会这么想了,他可是丝毫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李渊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个政客偶然间的感性流露。

    但是罗彦不知道的是,李渊在进入明德门之后,就派人去打听到底是谁唱了这么一首歌。

    回到太极宫,坐在精巧的暖炉旁边,李渊听着内卫的汇报:“圣人,根据属下对当时值守的士兵询问,确定当时唱那一曲的人,是前秘书省校书郎罗彦。”

    “嗯?罗彦,这个名字倒是听起来很熟悉啊。”李渊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似乎想起些什么,但是记忆又不深刻。

    “此人乃是本年进士科甲等,四月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被国子学陆德明助教收为弟子。写过《权书》,名动长安,但是前些时候以精修学问为由,自行辞官。如今就寄居在陆府。”

    听到《权书》,李渊开始有了印象,所以顺带着把罗彦之前的好多事情都想了起来。

    面对这样一个人才,李渊想着把罗彦拉出来继续做官。不过想到罗彦才自己辞官没几天,自己就巴巴地跑上门给官,那也显得朝堂没有了威仪。更何况,罗彦才十几岁,时间还长着呢。

    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渊吩咐一边的中书舍人:“拟旨,前中书舍人罗彦,谦恭好学,才德俱佳。念其家境贫寒,赏钱千贯,蜀锦五匹,十二经一套。”

    反正李渊的意思已经传达到了,至于这圣旨上面怎么写,文字怎么写出花样来,这都是中书舍人的事情,跟李渊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本来以为可以抽身而去的罗彦,此时此刻却被一群大老粗给拦住了。

    这些武将眼尖,那会儿咱就看清楚了罗彦的所在,这不,一等到李渊走人,立刻就有人把罗彦给堵了。而且,堵他的这个人罗彦还认识。

    没错,罗彦最开始是被屈突诠给拦住的。这货凭着跟罗彦喝了几碗酒的交情,硬生生把罗彦拖到他老子的面前。

    “阿爷,我就说了,这个人我认识,庐州罗彦,前些天我们还一起喝过酒呢。”屈突诠一脸显摆的样子,就差直接说来夸我了。

    没有理会自己家的混小子,屈突通领着一帮子武将把罗彦给围了起来。

    “罗小兄弟,你刚才唱的那个曲儿不错,要是有空,给咱们十二军的兄弟教教呗?”为了套近乎,屈突通是刻意忽略掉了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

    李渊根据地域把天下兵马分成十二军,虽然屈突通不是这某一军的主官,但是这个时候屈突通可是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也是统管地方兵马的高官。虽然说陕东一地近期战争很少,但是像罗彦所唱的这歌,用来鼓舞士气,绝对是好东西。

    其他的将军也大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不过罗彦就这一个,这时候谁先把他请过去也算是谁赚到了。当下就有以为将军吐槽屈突通:“什么曲儿,你以为这是你上了青楼,叫一帮子乐工给你唱小曲呢。这叫战歌,与子同袍的那种。”你可以想象,一个大老粗卖弄文采是什么感觉。

    不过这话成功地把屈突通给恶心到了,直接弄得老头子不说话。

    “某家乃是这长安道鼓旗军的主将,罗兄弟,反正驻地很近,要不你直接到我的大营里教好了。”这货打的好主意,直接想来个近水楼台。

    在一阵纠缠中罗彦开口:“谢过诸位好意,想必调子如何,众位将军已经会了。明日烦请屈突诠到陆府,到时候我会把词抄录一份,有需要的,请去屈突将军府上抄录便可。”

    虽然说交好这么多武将肯定会有好处,但是罗彦这个时候还是嫌麻烦。所以直接把麻烦扔给了屈突诠,谁让他把自己拖到这里来呢。

    这些武将其实基本上都会唱,但是为什么还要找罗彦呢?还不是因为面子拉不下来,你想想,一军的主官给自家的士兵教着唱歌,让别人听到了还不得笑话死。所以,这会儿被罗彦拒绝了,这些人又打起了那些被俘回来的士兵。反正这些人是最早跟着罗彦唱的,而且听清楚罗彦是怎么唱的,何况,给这些人一口饭吃,他们还不得感谢自己。

    当下就有些脑子转的比较快的人去找那些回来的士兵了。看到这里,罗彦告罪以后,就自顾自走了。

    因为之前被那些武将纠缠的缘故,罗彦到陆府已经比较晚了。这会儿万能的莺儿姑娘又凑了过来:“罗彦罗彦,听说你在明德门外唱了个小曲,引得很多人嚎啕大哭,是不是真的?”

    听到唱小曲,罗彦就联想到了刚才那个将军说的歌姬。顿时黑着脸,说道:“我那叫歌以咏志,不是唱小曲,说得我就像是那酒楼里的歌姬一样。”

    莺儿嘟囔着:“还不都一样,都是唱出来的。”

    这下罗彦是彻底服了,姑娘,你能不能不要把本质说的那么准。

    无奈之下,罗彦只好岔开话题:“说吧,你是怎么知道的?”

    “嘻嘻,今天我趁阿翁不在,也偷偷溜出去了。不过我力气小,没有挤到最前边,所以只能远远看着。听到他们说你在唱小曲,我说我跟你很熟,他们都还不相信。”

    好吧,虽然话题是叉开了,但是这该死的“唱小曲”什么时候能不说啊。罗彦无奈地看着莺儿小姑娘。

    ……

    回到自己的房间,罗彦就把整个《精忠报国》的歌词默写下来。随后就到陆德明的书房去听课。这件事情最近是雷打不动,不论是罗彦还是陆德明,把这件事情看的都非常重要。

    第二天屈突诠一大早上就到了陆府。似乎是开心罗彦把这样的美差交给了自己,见到罗彦之后,屈突诠那个态度好的,比昨天对他亲老子都好。

    不过歌词也就是那么一张纸,屈突诠把歌词塞到怀里之后,开始和罗彦瞎扯淡。

    对于屈突诠来说,他的大哥屈突寿因为在李渊起兵的就跟随了,所以现在也大大小小有个不错的官职。至于他,很快就要跟着自家老子去洛阳驻守,所以,在长安城里,能放浪一天算一天。

    这会儿交到罗彦这个朋友,屈突诠还是很开心的。能喝酒,有文才,还不嫌弃自己莽撞,这样的朋友自然是对屈突诠的口味。这会儿屈突诠就正商量着呢:“罗兄,后天咱们再去集雅轩好好喝两杯怎么样?”

    “不怎么样,屈突兄可别忘了,再喝醉酒咱们可是要被赶出集雅轩的,到时候多没面子。”这倒是罗彦说了句实话。屈突诠这货别的优点没有,招狐朋狗友的本事绝对一流,据说上次跟他一起到集雅轩喝酒的,他认识的总共就凑不够一桌。但是当时屈突诠带进去的人,怎么说也有七八桌人。这多出来的人哪来的?全都是路上熟人拉熟人,就这样把队伍壮大的。

    罗彦要是跟这样一帮子人喝酒,那还不亏大了。所以只能残忍地拒绝屈突诠的邀请。

    被罗彦拒绝后,屈突诠也不失落,还是一副笑脸,死缠着罗彦总之就是要有一天带着他去集雅轩喝顿酒。没办法,撑不过屈突诠的死缠烂打,罗彦也只好答应。

    听到罗彦的保证,屈突诠开心地走了。

    ……

    罗彦要受到赏赐的事情办得很快。

    其实他受赏的规格并不低,这要是看军功的话,怎么说也得一次大战才能有的。不过李渊的这道旨意出奇地没有人反对。没有人会这么不识相,在这个时候去做毫无意义的反对。

    真要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说别人,李渊就能把他给喷死。罗彦那会儿做的事情,不往大了说,光是替他解了围,给点赏赐,不是应该的么。在场的文武大臣多了去了,没见有一个把的场面给控制住的。

    所以不论是尚书省还是内库,对这件事情都没有干涉。以是罗彦在给了曲突诠歌词之后,仅仅安生了一天,就因为这个闹得满城皆知。

    毕竟罗彦现在是个白身啊。对于一介白身,皇帝居然亲自下诏书赏赐,这是大唐开国头一遭。作为当事人,罗彦本人也觉得十分惊讶。毕竟自己就是唱了一首歌啊,就算是效果好,把李渊的面子给挽回了,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大张旗鼓给赏赐吧。何况,这赏赐价值还不低。千贯钱,罗彦要省吃俭用能用十几年,就算是在长安买房子,小一点院子也能买下来了。

    何况是还有五匹蜀锦。这玩意在东市价值也不低,何况李渊给的可是贡品,比东市卖的那些质量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想不明白,但是罗彦对于这些赏赐可是来者不拒。

    正好他要回庐州,有了这些钱财,罗彦就更加安心了。

    至于满城风雨,这不正是罗彦想要的么?

第六十三章 准备过在大唐的第一个春节

    时间已经接近过年,这短短几天罗彦也就耐不住屈突诠的苦苦哀求,跟着去了一趟集雅轩。其他时候都在陆府,跟着陆德明做学问。

    罗彦之前就跟自己的义兄说过,到正月的时候才会动身,所以早早的准备好了行装,但是罗彦却想着到了上元节过完之后再启程。这大正月的,就算是出高价,也不容易找到车夫去庐州。

    就这样过了几天,转瞬间除夕就到了。

    过年虽然不像结婚娶媳妇那样把自家装饰的非常漂亮,但是这几天陆府的下人也是累坏了。基本上每间房子里边都仔细地打扫过,有些陈旧的装饰也换上了新的。府里居然还在很多地方挂上了大红灯笼。

    陆夫子的儿子并没有赶在过年之前到长安,所以今年陆府还是陆德明老两口,加上莺儿和罗彦。不过有了罗彦和莺儿两个小辈,总是不至于让陆德明夫妇觉得孤单了。

    缺少了烟花,缺少了门神,但是除夕过的并不简单。

    桃符是需要换的。本来在桃符上写上郁垒和神荼这几个字就行了,罗彦硬是拿着两片桃木,找了长安城的画匠,根据民间流传的画像,把这两尊大神画了上去。

    莺儿小姑娘对与这木片上画着的这俩看起来气势汹汹的人像非常有兴趣,虽然就是把旧的桃符拿下来,然后把新的桃符挂上去,这个过程莺儿却是显得兴致勃勃,非要拿着小板凳垫着脚自己去挂。

    后蜀的皇帝孟昶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算是第一副春联。原本该算是春联的地方,罗彦把它做成了门神,那么春联罗彦自然也是不愿意放过的。在腊月二十九的这天,罗彦有一方面为了兑现对莺儿的承诺,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办年货,所以在东西市逛了一整天。

    陆德明对罗彦带着莺儿出去是不反对的,当罗彦在头一天跟陆德明请示的时候,老夫子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原本罗彦还准备给莺儿一个惊喜呢,谁知道她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一大早上就候在罗彦门口,吓得罗彦起床就小心翼翼的。

    那些鸡鸭鱼肉蔬菜之类的东西,罗彦自然是不需要去置办的,陆府的管家早就张罗好了。罗彦现在要准备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拜访亲友要送出去的礼物。

    这东西自然是不能马虎的。罗彦仔细想了想,自家老师夫妇是需要送点东西的,莺儿小姑娘的也少不了,还有孔颖达他们几个特别熟悉的文学馆学士,再就是屈突诠和以前在秘书省特别照顾他的赵老先生。原本是还要加上崔颍的,但是这货早就回了博陵,所以只能拖到后面了。

    至于其他的像李世民这些,好吧,过年的时候李世民会有宴会招待他的智囊团,罗彦自然是有了资格参加。关于送礼的事情,询问过陆德明之后,看着自己老师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自己,罗彦就知道自己是犯二了。作为幕僚,只需要认真为自己的东主出谋划策好了,什么礼物啊之类的,人家会看得上么?

    给陆德明夫妇的礼物罗彦可是花了不少时间。给陆德明的是罗彦亲手抄出来的《论语集注》,这本书可是汇集了后世很多人的思想,罗彦在这里,挑选了比较适合陆德明风格的注,也加入了自己的思想,算是把脑子里的那本书重新编修了一遍。这算是向陆德明的学习汇报。

    至于陆夫人的礼物,作为礼物盲的罗彦,最终还是把主意打到了装饰品上。走了不少玉器铺子,最后找到了一座雕了松鹤的摆件。买完这件罗彦算是送了一口气,真是想念后世的各种营养滋补品。

    至于文学馆的几位学士,罗彦准备的礼物就是闲章字画这一类的东西。反正人家似乎什么都不缺,自己弄些太珍贵的反而有些假。

    最重要的是莺儿小姑娘的礼物。

    毕竟是跟着自己一起出来买东西,罗彦自然不能让她发现什么是给她自己买的。所以罗彦给莺儿小姑娘的礼物很是特殊。

    一路上跟着罗彦买了好多给别人送的礼物,也边走边吃了好些好吃的。但是直到回家的时候,莺儿小姑娘还没有看到罗彦给自己准备礼物。这下子,小姑娘有些不高兴了。把手上的东西全部扔给罗彦,撅着嘴就一个人走在罗彦前头,理也不理罗彦。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无言地走到了陆府。

    进了陆府,莺儿小姑娘回头狠狠地瞪了一眼,踩着小碎步跑到罗彦跟前,狠狠地踩了罗彦一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气死我啦。”然后就跑开。留下罗彦一个人脚痛到麻木,还不能把手上的东西扔下去揉脚。

    把买好的东西放好,罗彦这才要准备给莺儿的礼物。

    相处了大半年,罗彦也挺喜欢这个古怪精灵的小丫头。原本想着再买点首饰或者布料给小丫头的,但是想到这些东西陆府肯定都有,只是小丫头年龄未到,不能用罢了。

    所以罗彦就想着亲手做件礼物送给莺儿。

    之前罗彦借着写春联的理由,多买了几张彩色的纸。硬黄纸发展到现在,有些人把纸张的颜色填上颜料,自然有个各式各样的彩色纸。而有些硬黄纸具备的硬度和韧性,用来做折纸是绝对可以了。

    没错,罗彦给莺儿小姑娘的礼物就是折纸风铃。

    其实他会的折纸样式不多。前世追妹子的时候也就学会了折千纸鹤呀心啊之类的。不过此外罗彦还学到一个绝招,那就是折灯笼风铃。而现在他想送给莺儿的礼物,就是这个。

    比起千纸鹤和心那样爱意满满的东西,对这个罗彦当作妹妹的小姑娘,风铃就是最合适的了。

    虽然说现在是没有那么好的小铃铛,不过有美好的外形就已经能够哄莺儿小姑娘开心了。

    当下罗彦就开始了他的礼物大业。

    毕竟好长时间没有做过这个,罗彦从回到房间之后一直折纸,到把所有的灯笼摆出造型,做好风铃的样式,时间早就过了子时。揉着有些酸痛的双眼,罗彦瘫在床上沉沉睡去。

    不过因为长期晚睡早起,生物钟在第二天的辰时就催着罗彦起床了。洗漱完毕,罗彦先是写好了好几个门上的春联,这才去找陆夫子。当然,今天就不用去书房了,罗彦直接到了后院。

    小姑娘很是记仇,这会儿见了罗彦,还是很气恼的样子。不过罗彦也顾不上哄她了,找到陆德明,罗彦开始请示贴春联的事情。

    毕竟这个还没有开始流行,贸然在家门口贴这样一个东西,还是需要慎重的。何况,罗彦也只是寄居在这里,这样做,还是得请示自家老师的意见,不然,那可就真的是越俎代庖了。

    听着罗彦的请示,陆德明倒是很开明。在他想来,无非就是把孟昶做的事情搬到纸上,也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何况,自家书香门第,过年在门口大红纸上写那么几笔,比更显得春意满满么。

    同意了罗彦的想法,接下来陆德明就要看罗彦写的内容了。

    至于书法,陆夫子是不会担心的。自家这个弟子,也不知道怎么练的,书法一道反而比自己这个老师要好很多。

    听到老师同意,罗彦自然十分欣喜。跑回自己房间把写给陆府大门的那副春联卷了就往陆德明的住处跑。

    把春联摊开在桌上,罗彦就请自己的老师检查。

    书体是用隶书,在罗彦想来,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隶书,才配得上在陆德明这样大儒的宅邸,因为显得很有厚重的感觉。好吧,其实他这么想也是在犯二。

    至于内容,罗彦也没有选择那种“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庸俗对联,而是取了儒家典籍上的文字,凑了那么一副春联。

    “从俨若思养浩然气,视已成事读未完书。”

    “俨若思”出自《礼记》的首篇,“浩然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至于已成事和未完书,则是在对仗的前提下表明心志。

    这样的对联自然是让陆德明点头不已。罗彦能有这样的水平,把学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中来,他这个当老师的自然是非常欣慰。何况,下联罗彦的志向,让陆德明地自己的这个弟子一直以来的努力倍感赞赏。

    看完了整个春联,陆德明就吩咐下人贴在陆府的大门两侧。

    对于这样一个新鲜的事物,不光是陆府的下人感觉新奇,其实陆德明老夫子也挺有兴趣。在下人前来告诉陆德明已经把对联贴好之后,也不管外边天气冷,披上大氅,陆德明就让罗彦搀扶着到了自己府邸的门口,看着大红的对联上的墨迹,陆德明习惯性地捋着胡子笑了起来。

    而大街上,也有不少行人看着陆府这新奇的玩意,过来围观,弄得陆府管家不得不派了两个下人专门看着,防着别人不要把这两张纸给弄走。

    这里可是有好些人知道这绝对是罗彦写的。现在罗彦的手笔,在字画市场可是值不少钱呢。

第六十四章 罗彦折纸班开课啦

    除夕是要祭祖加守岁的。当然,罗彦作为寄居在陆府的客人,这祭祖的事情自然是没有他什么事情了。所以等陆老夫子带着一些下人忙活半天,罗彦才在饭桌上见到了自家老师。

    今天因为要守岁,所以破例陆老夫人和莺儿也坐在一个桌上吃饭,然后一起聊天到过了子时,才算是守岁结束,方能各自回房睡觉。

    因为到现在为止莺儿没有看到罗彦有一丝送她礼物的意思,所以整个守岁的时候,小姑娘都是嘟着嘴,硬是不看罗彦一眼。

    看着小姑娘生气的样子,陆老夫子笑了笑,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是拉着罗彦开始聊天。而莺儿则是被自家奶奶拉着小手,絮絮叨叨说着她小时候的事情。这画面,简直不能更加和谐。

    陆夫子跟罗彦说的,除了过几天跟着他去李世民的宴会之外,还是学问上的事情。眼见着《礼记》和《春秋左氏传》被陆夫子快速地讲完,剩下的其他基本经典,陆德明看罗彦马上就要回庐州一趟,接下来就要搬出去住,所以就和罗彦商量怎么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陆德明不愧是一位好老师,他为罗彦规划的道路很简单,那就是让罗彦去别的大儒那里学习。接下来《诗经》和《尚书》找孔颖达,还有《周礼》和《仪礼》之前已经跟令狐德棻学习过,自然不提。至于《易经》和《公羊传》、《谷梁传》,因为罗彦年龄还轻,这些还不着急去学习。这样下来,基本上罗彦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就有了大致的计划。

    说道孔颖达,罗彦还真是有些怀念。经过数次的见面,孔颖达已经不止一次邀请罗彦去他家做客了。不过罗彦基本上没有太空余的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去过。想想从庐州回来之后,没有了秘书省大量的藏书,罗彦自己读书的话,孔颖达的家还真是绕不开的一环。毕竟,孔颖达家里的藏书可是太让人眼馋了。

    师徒俩把大致的路线定下来,接着就是陆德明随口考校罗彦近期的学问。时间就在一问一答之间度过了。

    没有春晚,没有倒计时,更没有烟花爆竹。

    因为守岁的问题,罗彦第一次看到了古代人是怎么在夜间计时的。

    陆德明家里的计时工具是铜壶滴水,不过时间肯定是不需要他们几个可以去看了,到时候自然是有下人专门看着然后汇报的。

    至于更夫,毕竟人家更夫也是需要过年的,所以今天夜里是没有打更人的。更不用提那熟悉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了。

    当下人报上来时间已经是子时的时候,陆德明老夫子和陆老夫人已经是有些精力不济了。至于莺儿小丫头,眼睛迷迷糊糊的,就差彻底闭上睡着了。

    此时此刻罗彦也有些受不住了,不过还是把陆德明夫妇送回了房间,这才一个人回了房。至于莺儿,小丫头听到已经过了子时,搀着自己奶奶回房之后,依旧是看都不看罗彦一眼,就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关上门,罗彦并没有直接躺到床上睡去。

    因为就在刚才下人报时的时候,系统久违地给了他一条消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恭喜宿主在大唐活过一年。鉴于本年度宿主的表现,特奉上新春礼包一份,希望宿主再接再厉,早日成就一代文宗。”

    好吧,如果系统不发声,罗彦估计都能忘了自己身上还有这么个东西。

    既然是白给的,罗彦自然是很开心了。

    回想之前系统那坑爹的抽奖和兑换,简直就是把人虐的不要不要的。所以这会儿系统给了礼包,罗彦自然是很开心地接受了。

    打开礼包,里边的东西把罗彦的眼睛都亮瞎了。

    身体素质强化一次,《韩昌黎集》一本。没错,东西是不多,但是这两样的价值可是不低啊。身体素质强化这种东西,罗彦在系统兑换中查找过,根本就没有。罗彦经历过两次身体的强化,都是系统给的奖励。

    至于那本《韩昌黎集》,.系统兑换需要的声望值是上百万。看出罗彦看到这个时候简直都惊呆了,这个价值绝对不正常啊。不过想来韩愈可是文起八代之衰,所以这文章在整个文学史上都是很重要的。

    罗彦很自然的接受了系统的馈赠。

    第二天因为要拜年,所以罗彦起的很早。作为弟子,罗彦自然是要早早给自己的老师拜年的,所以洗漱之后就直接到了后院。

    没想到罗彦刚到后院不久,莺儿也跟着到了陆德明的屋前。

    这下好了,莺儿这会儿还是一脸气愤地看着罗彦。没办法,罗彦只好把准备呆会儿给陆德明拜过年之后才给的礼物提前拿了出来。当然,风铃被罗彦用硬纸做成的盒子给装起来了,莺儿这会儿自然是看不到里边是什么东西。

    当下莺儿就给罗彦演了一出变脸。拿到礼物的莺儿也不管手里的盒子体积大重量小的事情,总之是罗彦给了她礼物,她就是很开心。

    等了没多久,陆德明就开了门,就去之后,夫妇俩已经还是穿着被洗干净的旧衣服,但是脸上却满是笑容。老人家,勤俭惯了,虽然如今家里什么都有,但还是习惯把旧衣服穿出来。

    罗彦和莺儿上前给二老拜了年,然后罗彦奉上了自己的礼物。

    虽然说过年小辈是没有必要给长辈准备礼物的,但是罗彦有这么一份心意,陆德明还是很开心的。当下也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给了两人。

    莺儿毕竟还是小姑娘的心思,这会儿连续收到三份礼物,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当下就跑回房去拆礼物去。倒是罗彦和二位老人说了说话,这才告退。

    以陆德明的身份,自然是今天会有很多人来拜年的。罗彦虽然是陆德明最看好的弟子,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不方便跟着陆德明,所以他就准备今天一天呆在房中看书。

    刚刚翻看了几页,罗彦的房门就被莺儿暴力推开。还没看见小丫头的人,就听见了小丫头的声音:“罗彦,你给我的礼物太好看了,谢谢你啊。”

    果然,这样小小的礼物还是把这个单纯的小姑娘给征服了。见到莺儿已经完全没有了先前对他的气愤,罗彦笑着说道:“那前天踩我的事情你准备怎办?”

    眼见要是承认了自己绝对要吃亏,莺儿小姑娘眼睛一转,说道:“啊?你没记错吧,前天我踩过你吗?我怎么不知道。”说着还连连摇着头,一副我绝对没有干过这种事情的表情。

    “再摇脖子都要摇断了。”罗彦故意吓道。

    “啊。那我不摇了。”看着罗彦没有了继续追究的意思,莺儿立马回答。

    对于莺儿这么可爱的动作,罗彦自然是一阵好笑。

    莺儿此来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罗彦的折纸手艺的。按照她的话说,罗彦做的东西虽然好看,但是毕竟是个大老爷们,仔细看的时候还是太粗糙了。这样的手艺,就要她这么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才能驾驭的了。

    听着莺儿这样的理由罗彦简直哭笑不得。刚才那个一脸欢喜,对他的礼物十分满意的莺儿去哪了?

    但是架不住莺儿的卖萌装可怜加威胁,罗彦只好放下书,把前天做风铃的材料拿出来,然后开始教莺儿怎么折纸。

    不过,自己会和教学生可真是两码事。真要较真,罗彦其实也是个折纸的半吊子,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水平教学生呢。就他会的那几样,只好一个接着一个来亲手示范了。至于莺儿能不能学会?反正弄好一个之后让她自己慢慢拆着玩吧。罗彦就是这么想的。

    折纸最简单的莫过于五角星,纸条上折几下基本上就能折出来。所以罗彦把这个当作是入门。

    不过他还是小看了莺儿的天赋,所以只好进行罗彦知道的最难的,那就是他制作过的那个风铃。

    好吧,一个好端端的大年初一,被罗彦硬生生弄成了哄孩子教学班。

    莺儿小姑娘拿着罗彦做的样品和一大堆的纸,兴冲冲的回到了后院。其实罗彦做的风铃并没有她在罗彦面前说的那么差,只是因为太好看了,莺儿自然是想要知道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做的。

    至于为什么她能知道这东西是罗彦自己做的。无他,那些做风铃的纸可是她陪着罗彦一起买的,而且买回来之后罗彦就没有出过门,不是他做的才有鬼。就是因为这么肯定,莺儿小姑娘直接冲进去找罗彦学习,连问都不用问。

    送走了莺儿,罗彦继续看起桌上的书。系统春节礼包的出现,让他再一次想起那个很艰巨的成就任务。三年时间看完一千卷书,日均一卷,这个任务量实在是太过繁重了,如果不做好挑灯夜战三年的准备,罗彦估计到时候肯定会任务失败。

    这次任务的奖励可是不低,罗彦不想让这样的好处眼睁睁溜走,所有,现在只能抓紧每一点时间去读书了。

更新晚的致歉

还在路上,大家先睡。今晚熬夜两更,明早大家起来看。

第六十五章 大年初七王府宴

    当时间推移到武德六年的大年初六,罗彦已经在短短的五天内把自己的长安城中认识的人拜访了大半。

    每去一家,罗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秘书省的赵老先生。罗彦带给他的是自己写的衣服百寿图。这是罗彦打听到赵老先生是二月的寿辰,那个时候罗彦已经远在庐州,所以就趁着过年,提前送了贺礼。看到罗彦的手笔赵老先生很是激动。半年前罗彦的一副百福图就闹得风风雨雨,据说有人炒到了数百两银子。而这百寿图,当初有人可是砸了千贯钱下去,只求罗彦亲手写这么一副,结果还不了了之。

    如果只谈钱,这份礼就不轻。更何况现在罗彦还是陆德明的弟子,是秦王府的幕僚。这两重身份摆在台面上,那份量就更不低了。

    赵老先生在一脸激动中,似乎下定了决心,把罗彦带到自己的书房里,送了三本书给罗彦。这三本都是赵老先生在秘书省抄录的孤本,在外边是很难获得的。以老先生这个岁数,这三本书抄下来少说也是要话费一两年的时间。

    赵老先生这样的举动反而把罗彦弄得挺不好意思。在他看来,这三本书才是价值千金。就这样,罗彦千恩万谢拜别了赵老先生。

    除了赵宅的罗彦,决定以后常来看看这位老先生。对他好的,他是绝对不会忘记的。

    至于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数屈突通家里了。

    这位老将军本来就是亲李世民的,见到罗彦到了自己家,自然是高兴的很。拉着罗彦,就连罗彦此行真正拜访的对象都不管,直接拉到客厅,跟着一帮子前来给他拜年的将领喝酒。

    这可不是屈突诠那种战斗力低下的货。这些将领平常的军中还要是不是戒酒,但是这过年的时候,肯定是要放开了喝的。在酒场上浸淫了几十年的人物,喝起酒来自然是非常猛。饶是罗彦一直觉得自己挺能喝酒,到最后还是在拼倒了两三个将领之后自个儿也躺下了。

    据说后来是被屈突府上的下人弄了马车送到陆府的。

    然后罗彦就悲剧了,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据莺儿小姑娘说,她在罗彦醉酒期间,为他做了醒酒汤,还给他递了好几次水。这样大的恩情,小姑娘自然不能让连罗彦那么轻易的就混过去。于是乎在第二天罗彦醒来的时候,被逼着许下了很多承诺,包括以后每月带小姑娘出去逛一次,每一旬都要给她买外边的小吃,等等等等。

    没有办法,罗彦是只能认了。

    第二天屈突诠就到陆府回访。这货给陆夫子夫妇见过礼之后,就拉着罗彦私下谈话。据他所说,当天罗彦喝完酒之后,屈突通直说罗彦是个汉子,不像有些文人一样打架不行酒量也不行。

    剩下的就是文学馆相熟的几个学士,罗彦挨个拜访之后,时间就没到了大年初六。

    而接下来的大年初七,就是李世民要款待他手下这些幕僚的宴会了。说是款待,其实就是李世民把这些幕僚聚在一起,感谢一下过去一年对他的支持,然后计划一下新的一年的事情。本来这宴会是要把文臣武将弄在一起,但是好像考虑到文臣这边上了年纪的不少,而武将那边酒品不好的又太多,所以就把两者给分开了。

    这样以来,确实是让这些文臣松了一口气。

    初七这天,罗彦陪同着自己老师,坐上马车到了秦王府。

    这王府和别的地方就是不一样,虽然说李世民因为培养势力手头确实紧张,但是这种重要的节日还是没有小家子气,大红灯笼门口高高挂着,进了门之后,王府一应建筑似乎在年前被翻修过,新刷的油漆让整个王府看起来焕然一新。和上次罗彦来的时候相比,这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等罗彦搀着自家老师到了宴会的大殿之后,李世民手下的好多幕僚都已经到了。这些人在前几天已经相互走动过,所以这个时候见了面也都是简单的打下招呼,然后有想过来聊天的就等着陆德明落座,这才走过来坐到他身边。

    秦王府的管家不愧是人精,可能是考虑到陆德明需要人服侍,也考虑到罗彦现在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所以把罗彦的桌子放到了陆德明的身后。

    本来陆德明作为李世民的幕僚中不论年龄还是资格都是最老的几个之一,所以位置很靠前。而把罗彦放到陆德明身后,承袭了罗彦之前在各种集会中的站位,同时又把罗彦提到了下一辈中的老大位置。不能不说高明。

    人陆陆续续来齐,似乎是有人及时告知李世民。当最后一个人到来之后,坐下没有几分钟的时间,李世民就跟着进来了。

    一阵山呼,恭贺过李世民新年好之后。接下来就是主任李世民的表现时间了。

    对于自己手下的这些幕僚,说真的李世民是万分感谢的。建国之前,这里边就有很多人跟着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虽说真正打仗的是那些武将,但是这些文臣在战争当中的贡献也是不小。像物资征集统筹、战机的把握和战略的制定,这些事情文臣们都是出了大力气的。

    别小看物资征集统筹这种事情,把几万甚至是是十几万大军的粮草管理好,可不是那些大老粗能够搞定的事情。而军队打仗,能让士兵效死的前提,吃饱肚子绝对占第一位。

    杜如晦不在,所以房玄龄自然是被李世民感谢的第一人。这位弃了隋朝的官不做,直接跟着李世民造反的人,如今也已近中年。虽然说平常足智多谋却缺乏决断,但是富有谋略就已经不容易了,何必要求更多。

    接下来是于志宁和李玄道这些王府和天策府的记室和主簿。这些位置上的人,基本上就是李世民变相的大管家,基本上李世民手上的事情都要经过这些人的手,不说功劳,就看苦劳都不能绕开这些人。

    然后是孔颖达这些满腹经纶的大儒们。

    把这些大儒们放到最后,并没有轻视这些人的意思。反而是作为压轴,李世民更加恭敬,在这些人面前更加谦卑。

    这群人不仅仅是满腹经纶的问题,想孔颖达陆德明褚亮这些人,年龄大,经历过的事情多,往往很多朝堂上的争斗这些人给出的建议都非常重要。何况,这些人代表着各个地区的文人力量,真要讨论起来,这些人对朝堂和天下的影响力,可是比给自己出谋划策的几个人要大多了。

    这些重要的人物一个个的敬完酒表示完感谢,剩下的就是像罗彦这种新人和其他一些不是很出彩的幕僚。

    对于这些人李世民也没有请示。幕僚嘛,谁能知道关键时刻谁会一鸣惊人。李世民还是用同样恭敬的态度,一一为这些人道贺。这样做的效果,明显是收买人心成功。看那一个个感激涕零的样子,罗彦就知道李世民这波不亏。

    作为这一年在长安城也搅动过不少风雨的罗彦,李世民自然是重点照顾。

    现在罗彦的名声可是不仅仅在文人和普通百姓中广泛传播了,就是在军中,有些心思活泛的人也知道罗彦这么一号人物。

    试想,天下十二军,加上在长安驻守的几个卫,基本同时传唱一首歌,怎么样也有一部分人是知道罗彦了。而那些将军们,对罗彦熟的不能更熟。就李世民知道的,亲善他的屈突通就很看到罗彦。至于其他的像秦琼李靖这些,虽然都不在长安,但是也表示出了对罗彦的兴趣。而被罗彦坑过的尉迟敬德,现在对罗彦的态度可是头疼。没错,就是头疼。

    这会儿还没有从龙之功的他,战功也比不上秦琼李靖这几个人,也没有几个小伙伴,在李世民手下基本就是孤家寡人。上次被罗彦那么一说,尉迟恭可是不敢对罗彦有什么恨意,但是不愿意跟罗彦打交道是肯定的。

    不知不觉中,罗彦在李世民的幕僚中也算是中上游的了。

    面对罗彦,李世民笑着说道:“前几天陆府门前的对联可是惊艳长安啊,以后有了这种好事,进之可不要忘了我这里。”就像是在拉家常一样,李世民的话让罗彦感觉到一种平和,丝毫没有上位者的盛气凌人。

    罗彦自然不能不接话:“都是老师宽厚,不然这种新鲜事物,怕是也就等着我以后自娱自乐了。”笑着把功劳推到自家老师身上,罗彦没有丝毫窃喜的意思。

    看到罗彦这样谦虚的态度,李世民更加看好他了。和罗彦总共也就见过聊聊几次,罗彦平时为人处事温文尔雅的样子和在给自己建言献策的时候盛气凌人的生态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平时的时候罗彦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对谁的态度都非常好。但是面对朝堂争斗,面对敌人的时候,罗彦的果决和自信,完全又是另一个人。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几十岁的官场老狐狸身上,李世民自然是不惊讶的。但罗彦就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能做到这样,以后的成就绝对不会比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人低。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投靠了自己。李世民对于这点尤为满意。

第六十六章 秦王宴上语惊人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讨论接下来一整年的一应事务。这个过程罗彦并不觉得陌生,此前参加的好几次集会都是在做这种事情。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这么着急在过年的时候就进行这场集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老对手太子李建成在山东战场上成绩喜人捷报频传。这对于一直呆在长安城韬光养晦的李世民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建成在山东大有作为,加上他手底下的李纲魏征这些人,拉拢山东的豪门就很轻松了。这在朝堂之上又是一股很强大的助力。而李建成的势力壮大,可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

    所以,虽然说心知肚明当下自己也只能和之前一样示弱,可是李世民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任李建成做大。

    罗彦心知这一年其实大唐并不安稳,虽然说李建成在山东平定了刘黑闼和徐圆朗。但是接下来突厥和吐谷浑进犯,丹阳和沙洲两地又起了叛乱,基本上战事和外交谈判就没有停过。所以现在李世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李建成在山东已经拿到了想要的好处,不过也就那样了。反正李渊让李建成去山东纯粹就是为了让太子的地位更加稳固。接下来的战事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毛都沾不上。

    所以接下来的博弈还是在朝堂上。

    在这里可以说是李建成的主场,虽然这些天李建成去了山东,李世民趁机拉拢过不少人,但是收效甚微。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李世民挂着天策大将军的名号,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希望可言。最能拿主意的那个人,此时看好的并不是他。

    听着李世民的这些高级幕僚侃侃而谈,罗彦倒是有些说不上来的羡慕。不管这些人说的对不对,至少是,他们现在可以这样为李世民出主意,而不像自己,虽然知道很多事情,却只能这样沉默着。即便是在李世民有需要的时候建言献策,也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到时候还得这些高级幕僚们点头才能被采纳。

    其实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们现在也被李建成的发展逼急了,这要真说起来,事情还得怪到李渊的头上。这货虽然给自己的大儿子安上了太子的名号,但是对于这个二儿子态度也是暧昧不清。虽然近来对于李世民的势力打压的很厉害,但是问题人家打压了之后,立马会给予同等的补偿。这算怎么回事,完全就是吊着李世民的希望。

    不得不说李渊的这手实在是太过昏晕。

    这摆明了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斗个不停嘛。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一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干一场大的,其实就是李渊和李建成还没有把他逼急了,这抱有幻想的日子里,自然还是要守着规矩办事的。

    此时此刻好几个人都谈到了李世民该表露一些峥嵘出来,这个主意也不能说错。现在李世民低调的有些过分,本来就很浅薄的朝堂根基现在可以说风雨飘摇。适当站出来说几句话,表明立场,还是有利于拉拢人的。

    这些人都是从壮大自身力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是他们忘了几个月前罗彦就说过,当前不论怎么壮大自己的力量,其实只要李渊大手一挥,你就算是再有道理,人家也能把你的势力打残。

    这些人还是把李渊的态度估算错了。毕竟这个时候,李世民吃了不少亏,但是同时也占了不少便宜。

    静静听着,罗彦的思绪慢慢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近来由于读了几篇《韩昌黎集》中的文章,罗彦对于古文运动有了很多感触。

    在没有读韩愈的文章之前,罗彦其实对于古文和骈文这两种文体并没有多大的感觉。虽说罗彦中进士科甲等,后来甚至凭借《权书》出名,托的就是《嘉祐集》的福,其实就是古文,不过罗彦可能更加喜欢骈文多一点。

    因为给罗彦印象最深刻的古文,其实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在罗彦上高中的时候可是记忆非常深刻,不少诗词填空都出自这文章里边,而且读起来有韵律,很华美。

    不过读起来是一回事,罗彦自己试着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里边其实很有玄机。

    骈文很是考究作者的文学功底,想要写好一篇骈文,首先底蕴要深。很多时候为了韵律感,大量地套用典故,堆砌辞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就本有文学价值,这里边还要加上王勃打腹稿的故事。

    后世骈文最多被抨击的一点,就是因为需要堆砌辞藻,让文章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骈文一样的,还有如今秉承了齐梁遗风的诗词一道。

    不用说别人了,想想罗彦面前虚心受教的这位,其实就特别喜欢这辞藻华丽的文章。

    对后世的人来讲,李世民执政时期有一篇非常出名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这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魏黑子写给李世民的,想必熟悉的人都知道,奏疏里边句子的对偶和用典,那可是非常多的。

    罗彦很有恶意的想着,这要是满朝文武的奏疏全都是骈体,李世民到时候会不会看到想吐。可不是谁都有魏黑子那样的功力,把一篇奏疏也写的那么美的。到时候这奏疏的质量良莠不齐,李世民看一年两年还行,要是看上几十年,绝对能把喜欢骈文的病给治了。

    当然,这也就是罗彦想想而已,其实朝堂的奏疏还是比较务实的,每篇奏疏上或多或少都是有那个几句辞藻华丽的,但是该说什么,绝对不含糊。

    韩语柳宗元以及三苏这些统称为唐宋八大家的,其实是在明朝才有这样的定论。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和代表性人物。

    很多人说,文学发展其实是跟社会经济人文这些都挂钩的。不过说到头,其实还是看人们需要什么。

    骈文和齐梁遗风都是从魏晋朝开始的,这个时候司马氏和曹氏的斗争非常残酷,政治黑暗,士大夫们理想破灭,自然是万马齐喑。文人们清谈玄理宗奉老庄,到后来社会暂时是安定了,但是大多数文人却开始追求辞藻典雅和对仗工整。随着经济发展和知识垄断,这就成了一个贵族的时代,诗歌文章都脱离了儒家的价值观。

    要不是有个左思和陶潜撑着,晋南北朝基本上在文学一道只能用艳丽来形容了。

    想到这里,罗彦似乎看到了自己以后的方向。文学改革,必然是自己将来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甚至说,成就文宗这件事情,在文学一道上,就和这个息息相关,毕竟,开创一个学说流派,相对而言开创流派要简单一些。只是不知道搞一次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算不算。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罗彦也只是在寻找道路罢了。

    想把思绪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罗彦被自家老师推了一下,回过神来。

    原来,李世民的这些高级幕僚们基本上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在李世民把主意打到了罗彦的身上。

    反正之前韬光养晦的策略就是罗彦提出来的,这会儿到底怎么走接下来的路,李世民也不能绕开罗彦。

    谁知道,示意了半天,罗彦根本就没反应。没办法,李世民只好开口询问,谁想到罗彦居然都没有理会。

    这下子场面就够尴尬了,陆德明无奈之下只好推了自己弟子一把,让他回过神来。

    知道自己失神误了事,罗彦也只好乖乖告罪:“因为想到了一些学问上的事情,罗彦一时失神,还请殿下恕罪。”

    当然了,大家也知道罗彦这会儿说什么想到学问之类的纯粹就是在找借口,不过既然罗彦告罪了,李世民也不会深究。反而是笑着说道:“难怪传闻进之刻苦读书名动长安,没想到在这个时候都还想着学问上的事情。方才小王就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安排征询了诸位的意见,不知道进之有什么高见?”

    “唔,殿下客气了。高见确实是没有,不过馊主意彦倒是有一个,不知道殿下想不想听。”罗彦也毫不客气。既然问到自己头上,罗彦肯定不会藏拙。现在他在李世民的阵营里边,只能算是二流人物,想要抬高身价,积极献策肯定是少不了的。

    “哦,那进之说来听听。”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回答提起了兴趣。

    “说之前,彦想问殿下一个问题,希望殿下能够坦诚回答。”罗彦对于李世民的询问已经有了答案,自然是需要一些铺垫。

    “请问。”

    “说实话,圣人易储的可能究竟有多大?”

    “这个,希望不大。”

    罗彦听了李世民的答案,知道李世民这个时候还抱着侥幸心理。什么是希望不大,其实就是说还有希望。这会儿罗彦需要做的,就是把李世民的希望彻底打消。

    “不是希望不大,而是根本没有希望。”罗彦语出惊人,吸引了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

第六十七章 欲行改革文风事

    这种让人绝望的话说出来,简直就是扔了一颗炸弹。座中人虽然养气功夫都不错,但是听了罗彦的话,还是脸上露出惊容。像年纪小一些的,有些面露颓色,有些愤愤不平,场上顿时有些喧闹。

    房玄龄不得不喊了一声“肃静”震慑全场。虽然罗彦说的话是有些惊人,但是他还没有讲完,自然不能任由着场上这么喧闹下去。而且,形式要是不加控制,恐怕有些人会就此离开。

    看到场面重新恢复安静,罗彦也不管李世民是什么表情,自顾自地说道:“东宫废立,关乎社稷。历数历代废太子,无非就是失德谋逆,若非重罪,怎么可能轻易被废。”

    说着说着,罗彦抬头问在座的诸人:“诸位平心而论,当今太子,可有什么越矩之处?”

    罗彦的这个问题可真是把在座的所有人给问住了。

    当今太子李建成,真要说起来,已经算是以为相当贤明的太子了。要论军功,虽然比李世民差点,但是李建成从李渊起兵之初就跟随李渊南征北战,无非就是领兵的次数比李世民少一点而已;至于政事,从大唐建国以后,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在政治上也是给自家老子很大的帮助,反而是李世民这样的事情少了很多。至于才德,也没有什么好挑刺的地方,不然像魏征这种人怎么可能就因为一个官位就把把自己卖给李建成。

    自己这些人拥立李世民,也只不过是政见和个人偏好使然。所以想要抓住李建成的小辫子,实在是太困难了。

    “为今之计,也不过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然,我等恐怕会一个个步了杜先生的后尘。”罗彦其实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总不能直接跟李世民说,砍了李建成,你就是太子。这话要说出来,他自己就得被李世民给砍了。

    没有办法,罗彦只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毕竟形式还没有坏到李世民无路可走的境地,大家都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在博弈。

    说了这么多心惊肉跳的话,原本以为罗彦会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计谋,谁想到最后居然就是这么消极的办法。这下子是谁也不愿意相信罗彦的话了,李世民听了之后,心里也是有些失望,只是看着罗彦还年轻,所以还安慰了几句,这才把目光转向别人身上。

    二流谋士里边,最被看好的罗彦已经跌落神坛,其他人自然是想着上位,所以纷纷踊跃发言。看着那些人说着特别激进的办法,罗彦也只能无奈地低头继续思索他今后的路。

    当最初的建议演变成最后的吹捧的时候,就连李世民自己都听不下去了,宴会也就这样草草的结束。

    回去的路上罗彦被陆老夫子一阵埋怨。

    “进之,今夜的事情你做的实在是太草率了。”陆德明还是有些不理解罗彦的做法,所以只能这么说罗彦。

    “老师,其实弟子今天必须要这么说,也只能这么说。”罗彦还是不想瞒自家老师。

    “哦?怎么说?”陆德明有些不解。

    “对于太子的看法,我想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不承认是对的。如今的形势还没有太严峻,所以大家都乐观的以为秦王还有希望,只是在弟子看来,恐怕秦王想要坐上那个位子,不经历一番腥风血雨,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完成权利交接。”罗彦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跟陆德明交代清楚。“虽然这一时之间弟子肯定会成为那些人的笑柄,但是想必到我今天的话应验的那天,他们会有所改观吧。”

    既然罗彦这么说了,陆德明也不好多说什么。

    罗彦真正想和陆德明说的事情,是关于自己在宴会上想到的关于诗文改革的事情。所以看到陆德明沉默不语,罗彦就开始说正题了。

    “老师,其实弟子在宴会上出神,真是想到了学问的事情。兹体事大,弟子想跟老师仔细商量一番。”罗彦斟酌了一下,给陆德明说了一声。

    “唔,既然如此,那到府上书房里再说吧。”虽然是学问上的事情,但是陆德明对待起来反而比刚才谈论宴会上的事情更加谨慎。车夫是李世民派来的,罗彦说话自然是会注意。但是学问上的事情,既然罗彦仅仅是提了一句,那就说明暂时还不宜被更多人知道。

    马车很快驶到陆府,下了车之后,师徒俩进入书房,等陆德明坐下之后,罗彦就立刻张口了。自己内心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背离当下的文坛,这由不得他不激动。

    “老师,我想让诗文复古。”罗彦这句话说的乱糟糟的,虽然努力想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明显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办法完全表达出来。

    “坐下,慢慢说。”指指旁边的椅子,陆德明说道。

    听从自家老师的建议,坐下长舒一口气之后,罗彦开始仔细解释:“老师也知道,弟子在这半年里读了不少书,所以前些时候有些得意忘形,在长安城里逛了一圈之后,想效仿左思的《三都赋》,写一篇《长安赋》自娱。然而写来写去,实在是感觉这骈文意少言多,太过华丽,有违我儒家精义。所以,弟子想一改当前这文章的靡靡之音。”

    “你可知道,你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吗?”陆德明没有正面回答对罗彦想法的态度,反而是问罗彦。

    “这个是自然。自六朝以来,文学奢靡成风,长此以往,儒家危矣。只是这么多年,这种文风甚嚣尘上,不但是普通的学子,便是五姓七望这些世家的子弟也是如此。弟子现在要是这么做,恐怕会被千夫所指,成为文坛的异类。”罗彦看的很清楚,当下如果急于文学改革,自己绝对会被世俗洪流磨的渣都不剩。

    “那你打算怎么做?”陆德明这会儿还是没有表态。

    “苦读二十年,养望二十载。”罗彦可没有那个胆子说自己几年之内就把这个事情给搞成了,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之后,后继乏力,导致晚唐的时候文风又是各种奢靡,这才有了宋代的古文运动。好在宋代人才辈出,所以这件事情还真是给办成了。

    罗彦再怎么说也就是一个人,如果他侥幸能活到六十多,可以遇上陈子昂这些人,那么还有些把握。对于这件事情,罗彦是打算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

    至于苦读和养望,罗彦也是参考了王安石的做法。

    这位宋朝名相,政治上的事情不多说,但是他对当时士林的号召力可不是一般的强。这声望就是二十载苦研经学,不断著书立说,才能够达到的。

    罗彦准备走的也是这条路。

    他之所以这么自信能走下去,只是因为,自己能够在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时候做出贡献,那么到时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李世民,之后再上行下效。这样加上罗彦自己的亲力亲为,想必效果会好很多。

    最为重要的是,他今年也才十七岁,就算是二十年后不成功,只要注意一点身体,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努力、

    虽然这没有争霸天下那么刺激,而且还会借助系统的帮助,但是想一想,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时代的文学走向,那对于一个文人来讲,简直就是最大的成就。

    听到罗彦并没有像一个愣头青一样,直接想到就愣是往上冲,而是准备徐徐图之,陆德明很是满意。而且这个徐徐图之的时限放的很长,足足有二十年。按照罗彦现在读书的认真程度,到那个时候不说阅尽天下书,博览群书是肯定的了。如果再能仔细研究经学,那么到最后自成一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能这样想,老夫很欣慰。但是老师要提醒你的是,你不论想要做什么,不要忘了根本。既然你承认自己是儒家门生,那么说到底,经学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个根本。”

    顿了顿,陆德明又说道:“你的打算,在没有完成准备之前,不要再跟其他人说。还有,既然是想一改当前的文风,首先你要会做而且要做好如今的文章。你的进士科文章胜在言论惊奇而且比较务实,但是想做好你想做的事情,先去学习写骈文。嗯,以后,多去孔助教的府上走走。”

    很明显,陆德明同意了自己弟子的想法,而且比较支持。不然也不会说这么多话,还顺带支了招。

    至于让罗彦多去孔颖达的府上,那简直就是当下最重要的提点。

    要说如今对这靡靡之音最不满的,肯定就是孔颖达。当前的文风可是与儒家精义严重相悖。作为孔子的子孙,对于这样的事情能忍得下去才怪。要说孔颖达如今做的努力,确实是默默无闻,但是到了李世民继位之后,由他编修的《五经正义》,看过了之后就知道孔颖达这些年绝对是没有闲着。

    恐怕苦读书的,也就罗彦能和他相比了。

第六十八章 带着萝莉看花灯

    等罗彦和陆德明商量完关于文风改革的事情之后,罗彦还是激动的不行。拿着这几天看的书,一直看到大半夜,这才在辗转反侧中睡去。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也没有更多的应酬,所以罗彦继续宅在陆府认真读书。想来是因为之前罗彦教过莺儿小姑娘怎么折纸,最近几天也没有再见她来找罗彦,正好落得清静。

    然而罗彦不知道的是,莺儿小姑娘不来找他,自然是有大图谋。

    当时间到了正月十四这天,在罗彦眼中消失了接近半个月的莺儿小姑娘自己找上门来。好吧,其实每次都是莺儿自己找上门来,从来没有例外过。

    “罗彦,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几天不见,小姑娘学会装腔作势了,捏着小嗓子就是一阵傲娇。

    可是罗彦确实不知道除了正月十四,还有什么特殊的。所以只能实话实说:“不就是正月十四么,有什么奇怪的啊。还有,师侄女,你嗓子不舒服么。”说着说着,罗彦习惯性地开始逗莺儿。

    “死罗彦,都说了多少次了,不准叫我师侄女。”小姑娘说话的重点立刻转移到罗彦对自己的称呼上来。

    眼见着小姑娘就要发飙,罗彦只要屈服:“好好好,我不叫了,坚决不叫了。但是,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我还真的不知道。”

    “就知道你不知道,哼。今天有灯会,罗彦,你要带我去。”莺儿这会儿开始得意,终于有罗彦不知道的事情,这可是第一次。

    “等等,灯会不是在明天么,怎么今天就有了。”一向不出门的罗彦,自然不知道在这长安城里,上元节的灯会是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连续三天,而且灯火通宵达旦,不用宵禁。

    “谁说的,这都好几年了,一直元夕灯会过三天,我说罗彦,你不会是不想带本姑娘出去吧。”莺儿可没准备放过罗彦。

    “那好吧,等天色见黑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这总行了吧,不过,这次需要你跟老师去说。每次都要我跟老师打招呼,我也会脸红的好不。”罗彦知道自己是逃不出莺儿的魔掌,只能把向陆德明请示的事情扔给莺儿自己去处理。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会儿就跟阿翁去说。”小姑娘得到罗彦的承诺,开心地走了。

    罗彦开始回想这上元节的事情。

    说起来这上元节的称呼还就是唐朝的事情,如同莺儿说的,这会儿上元节还是称为正月十五或者是正月半,当然称呼元夕也是没错的,但元夕也就隋朝才开始这么称呼。至于罗彦记忆里的上元节,还得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才搞出来的事情。

    说来也可笑,把老子认为祖宗的是李渊,但是把老子发扬光大的绝对是李世民无疑。这货不仅给老子弄了不少封号,而且还因为这个改了不少日常事物的称呼,这上元节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想起来李世民也是个可怜人。世人都说他杀了自己的兄弟争了皇位,但是为了能当好这个皇帝,李世民干的好事和坏事可都不少。想来也是为了天下人能够认同自己。

    改史书的事情,其实也不止一个李世民在做,历代开国皇帝或者皇位来路不正的其实都干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偏偏李世民干了就特别招骂。同样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是就有很多人说他厚颜无耻。为什么?就因为他坐上了那个万万人之上的位置,还干的不错。

    一个人,想要得到另一个人的认同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李世民更加艰难,他要得到全天下人的认同,不然,这皇位根本就坐不稳。贞观开头三年各种自然灾害,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流言,说是李世民因为皇位来路不正上天要惩罚他。无非就是想挑起民怨,然后趁机得利。

    能这么干的,会是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李建成么?肯定不是。封建王朝的自然灾害多了去了,为什么有些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就没什么流言呢。无非就是有了流民作乱,有些人能够得利了,自然这流言就止于智者。但是像贞观刚开始,人民刚刚生活稳定,搞事的心情平息了,有人见无利可图,就跳出来搞风搞雨,然后智者们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罗彦向来不反对阴谋论,更何况跟已经知道的事情对比,罗彦可不信这里边没有猫腻。

    不过这些事情也就是自己私下里想想,出去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这时候不就是应该各人自扫门前雪么。

    时间就在罗彦发呆和看书中到了傍晚。吃过晚饭,莺儿就拖着罗彦出了陆府。

    今天就热闹的地方可不是东西市,而是朱雀长街。大部分的花灯都是摆在这条长街上。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天黑,但是花灯早就点亮。距离朱雀街还有两个坊市的距离,罗彦就看到那个方向灯火通明,连天空都被亮丽的颜色给感染了。

    当真正看到花灯的时候,罗彦也是被古代人民的精巧技艺给征服了。

    想想后世有些地方直接拿钢管焊接骨架,然后在喷绘布上电脑喷图制作的那种粗俗的花灯,跟眼前这些精致的灯比起来,简直就是垃圾。

    古代花灯制作的时候骨架材料就是竹篾和木条,竹篾可以制作呈任意的弧度,对于花灯的制作来讲,这是优点。罗彦是第一次见有人能把一个人像制作的栩栩如生。

    罗彦是被莺儿拉到了朱雀门这里直接看最好的灯。

    因为这三天李渊晚上都会在朱雀门上边坐看花灯,表示与民同乐,所以大唐的有关部门自然会把最好的花灯都集中摆在朱雀门前。

    为了讨好李渊,朱雀门前最显眼的是一尊老子的骑牛像。这是表示百姓们认同李家是老子的后代这件事情的。

    要说李渊看到这个会不会高兴,那是必须高兴。李渊这一脉虽然说祖上久居西凉,肯定是多多少少有了胡人的血统,对于当前的统治这一点可是非常不利的。其实仔细推敲起来,疑点就在他的祖上李暠身上。为什么,当时就是这货乱认祖宗,把自己当成李广的十六世孙。人们当然就会怀疑啦,往往这种自称是谁子孙却拿不出详细证据,基本都是身份有问题。所以被当成胡人血统看待。

    所以,李家世代当高官都不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认祖宗才是强项。祖辈认个李广都不够,子孙直接认老子,你看谁牛一些。

    不过认祖宗也不是只有李渊干过,明代朱元璋还认朱熹当过祖宗呢。

    这老子骑青牛的花灯自然是取自老子出函谷关的故事。因为老子出了函谷关就不知所踪,所以李渊说自己是老子的子孙,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算是搭边。人啊,真是要无耻才行,你想当初设计这个花灯的人得有多废神才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

    这盏花灯看起来得有三米多高,让罗彦佩服的就是花灯的各种细节都表现的特别好。青牛的瘦骨嶙峋,还有鼻环,牛角,这些需要使用大量曲折的竹篾作骨,工艺相当繁复。上面蒙的那层纸,更是被画匠画的传神。至于老子人像,就更是飘逸,连衣服的褶皱都表现的很清楚。乍看之下,若非画匠还是有些写意的手笔,绝对跟蜡像也差不多了。

    旁边作衬托的好多花灯也都是精品。

    很多取自民间故事的花灯,都是大型的人像。给罗彦印象最深刻的是百花仙子的花灯,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花灯,整个百花仙子旁边,大大小小摆了很多花形灯。大到荷花,小到梅花,每一片花瓣都做的跟真的一样。

    莺儿小姑娘怀着好奇的心态上去摸了一下,摸完之后惊奇地叫嚷:“哎呀,居然是纸做的,我还以为真的有花会发光呢。”小姑娘天真烂漫的话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但是这些人笑完之后也不得不继续感慨人家做工的精细。

    其实这种灯会往往看灯都是搭头,凑热闹才是正戏,这不,罗彦被莺儿拉着就往前边围着一大圈人的地方跑过去。

    等莺儿松了手,罗彦发现自己已经被带到了人群的最中间。原来,这是一处猜灯谜的地方。看到这是干什么的,罗彦就是一阵头大。这玩意可是勾起了罗彦一些不好的回忆,所以罗彦脸色不是很好。

    不过莺儿小姑娘可是不管这些,得知如果猜对灯谜,可以把花灯拿走之后,小姑娘可是跃跃欲试呢。

    当然,她自己是没有这个本事了,但是在小姑娘的脑海里,自己身边可是有个除了有些呆之外绝对聪明的罗彦。

    “罗彦,你要给我猜灯谜,我要带花灯回家给阿翁他们看。”小姑娘直接没得商量就给罗彦下了通牒。

    “这个,带一盏就行了,灯谜不是我的长项,而且,我不想在这个地方久呆。”罗彦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还是有了让步。

    原本小姑娘听到罗彦的答案相当不满意,但是看到罗彦一脸的不舒服,当下闭嘴什么也不说了。她有小性子,也喜欢无理取闹,但是人绝对不傻。通过罗彦的脸色她知道自己要是不答应,罗彦绝对会二话不说会转身就走。

请假

醉酒中,明天休息,顺带更新,求原谅

第六十九章 巧遇屈突诠

    是要表现出一点傲气

    小姑娘看上的花灯灯谜也不是很难,恰好在罗彦的脑子里就有答案。也算是侥幸,还是能保住罗彦在小姑娘心中无所不能的形象。

    因为事先的约定,莺儿也就没有多做纠缠,拿了花灯就跟在转身就走的罗彦身后。

    灯会,自然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小吃,莺儿的注意力很快就从花灯转移到吃的上来了。以为制糖业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有些物种也没有从国外传进来,所以大街上能看到的最多的小吃就是各种蜜饯、果脯、肉脯。当然,也不能忘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板栗。

    板栗可是中国的原生生物,在《诗经》里面就有板栗的记载。

    当然了,糖炒栗子是不可能了,但是不加糖的板栗可是不少。此时此刻莺儿就赖在一个石砂和板栗飞腾的摊子前不走了。

    “罗彦,我要吃这个。”小姑娘根本就没有和罗彦商量的意思。反正在她看来,罗彦就没有不同意的权利,只需要乖乖付钱就可以了。

    看着正在翻炒的栗子,罗彦也是嘴馋了。这东西他也非常想念,很久不吃,都快要忘了那个甜香的味道了。没二话,跟着小姑娘在摊子前守着,就等着热腾腾的板栗出锅。

    当然也没有让他们等多久,本来板栗就已经翻炒了一段时间了。因为两个人都在嘴馋,罗彦自然是不能只买一点,索性弄了个大一点的粗布袋子,直接把袋子装满算完事。看到罗彦出手这么豪爽,莺儿可是高兴坏了,今晚这栗子可能吃到饱了。

    根本不用商量,小姑娘也不嫌烫手,直接把袋子就抢了过去。然后就是不顾罗彦惊呆了的目光,拿出来一颗栗子,用牙一咬,三两下就把栗子给解决了。咂巴着嘴,小姑娘很是满意的说道:“嗯,就是这个味道,真好吃。”

    好吧,原谅罗彦再一次刷新对小姑娘的认知。在吃这一方面,压根儿莺儿就跟淑女不搭边。刚才那一系列豪爽的动作,那种潇洒,就连罗彦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既然已经拿到了栗子,莺儿也就不再多呆,边往前走边吃栗子,当然了,也不会忘掉是不是赏给罗彦一两颗让他尝尝味道。无可奈何,罗彦也只有跟在小姑娘身后,随时准备接受她的赏赐。

    朱雀大街上是人来人往,走了很长时间,也才是走过了一个多坊市的距离。

    街边时不时就有猜灯谜的,莺儿好几次想过去凑热闹,但是看着罗彦自顾自往前走,压根就表现出一副没兴趣的样子,小姑娘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开。没办法,谁让自己没有那个本事猜灯谜,这事儿还得靠罗彦。偏偏罗彦又对这个油盐不进。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什么话也不说,沉默的看着花灯。

    差不多刚过了开化坊,进入安仁坊的时候,罗彦被一个熟悉的声音给叫住了。

    “罗兄,留步。”

    回头一看,居然是屈突诠。

    等屈突诠走到罗彦面前的时候,也没等他说什么,莺儿小姑娘就问道:“罗彦,这是谁?”屈突诠虽然不认识小姑娘,但是想来罗彦身边的女子,无非就是陆府的家眷,所以很是讨好地说道:“在下屈突诠,见过姑娘。”

    “我知道了,就是你,你个不学好的家伙,就是你带着罗彦去青楼的是不是?”一听是屈突诠,莺儿顿时想起长安城中盛传屈突诠和罗彦在集雅轩相识的事情。而且完全无视罗彦主动去的事实,把黑锅给了屈突诠。

    小姑娘的叫嚷声很大,引得周围的人一阵侧目。虽说男人上个青楼啥的在这个时候根本就不算事,而且搞不好还有人会羡慕你,但是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么一个小姑娘这样说,还引来那么多含义不明的目光,屈突诠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好了好了,说什么胡话呢。屈突兄,有话去别的地方说。”眼见着这个地方是不能多呆了,罗彦赶紧说道。

    这下子倒是提醒了屈突诠,拉着罗彦,也不管罗彦身边的莺儿,直接往一处高楼走去。莺儿没办法,只能乖乖跟过去。

    到了高楼门口,屈突诠说道:“正愁着呢,这家酒楼办诗会,请了长安的好几位有名的大儒过来当评审。据说彩头是十年的剑南烧春,乖乖,这可是比贡酒都好不少的东西。小弟自知不是这块料,正想着要是罗兄在,不然是能让小弟解馋的,没想到一转头还真是给遇上了。呃,话说,这个小姑娘是谁啊,刚才可是把小弟给臊的,差点就没处躲了。”

    想起小姑娘刚才对屈突诠那严厉的指控,罗彦就想笑。“这是老师的孙女,平常都在后院,上次你来的时候没见过,不认识很正常。”

    “哦,原来是陆助教的孙女啊。小姑娘,我可告诉你,不是我拉着他上的集雅轩,当时我去的时候他就在。”屈突诠显然是不想独自背锅,所以准备把罗彦也拉下水。

    “那第二次呢,是谁把罗彦从我家叫出去上青楼的?”小姑娘得理不饶人。

    “我只想说第一次……”屈突诠是坚决不让步。

    “好了好了,咱们还是想想怎么能喝到这十年的剑南烧春吧。”罗彦见火势有向自己扑来的危险,赶紧叉开话题。

    屈突诠也只是听说这里的彩头是十年的剑南春才过来的,但是详细的规则还没有了解清楚。因为这货一听是作诗,直接就怂了。要不是看到罗彦出现,估计在这酒楼门口流上几刻的口水,也就直接回去洗洗睡了。

    挤到人群里边,详细的问过这诗会的规则,罗彦才安下心来。

    进门的考核很简单,只要是能够写一首关于元夕的诗,获得坐镇的儒生的肯定,那就算是过关了。当然,这儒生水平也不算低,据说是参加过今年的明经科,虽然失利,但是人家的长项却是写诗。所以这家酒楼重金把这位请来把关,就是要在第一轮就把一些想蒙混过关的人给剔除掉。

    而且似乎给的价码不低,你看前边有二世祖叫嚣着出十两银子请这位给他放行,都没拒之门外。而且评审方式更是特别,不论这位觉得好不好,先把呈上的诗让人大声读一遍,然后给一些点评。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人家都能说出理由来,让在场的人心服口服。

    被拒之门外的好些人,长时间停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能亲耳听到这位的点评。

    这会儿又来一浑水摸鱼的,把自个儿的诗递上去,然后就被当众读出来。

    “天上明晃晃,地下亮堂堂。曼曼朱雀街,渺渺正月望。

    红灯映朱娥,瑞雪和素衣。倾尔佳人去,相思如月长。”

    好吧,后来的几句也勉强算是诗,但是前边几句明显就是在凑字数,比那小孩儿的顺口溜也好不了多少。

    “阁下这诗,嗯,虽然平淡,但是意思倒是挺不错。不过,也只能是意思不错,这词藻也实在是太普通了,阁下还是回去多读几年书,没准往后能替代在下这个位子。”这位点评没说多少,不过把这二世祖给哄的挺开心。

    “下一个。”这位儒生大手一挥。

    原本罗彦还想继续看会儿热闹呢,别的不说,这位儒生这点评和安慰人的手法,简直是太犀利了。

    谁想到自己背后传来一阵大力,自己就被推到了人群前。在点评的儒生和人群中间,罗彦这会儿一个人站着,显得非常醒目。

    原来,是莺儿小姑娘着急着要罗彦表现,所以根本就没有通知罗彦,直接把他推了出去。这不,这会儿小姑娘还喊着呢:“罗彦,是你出风头的时候了,不要让我失望啊。”旁边的屈突诠也是不甘寂寞,跟着叫嚷:“罗兄,小弟的酒就靠你了。”

    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跟对面的儒生行礼,然后自报家门:“在下庐州罗彦,见过仁兄。”

    这儒生也就是最多三十岁的样子,听到罗彦这么客气,也是回礼:“陈易之,长安人氏,见过罗校书。”

    毕竟罗彦虽然考的是进士科,但是也是得过官身的人,陈易之不能不客气。

    “陈兄哪里话,在下如今已是一介白身,哪里是什么校书。今日前来,也是听说这里有十年的剑南烧春,实在是忍不住嘴馋,所以只能厚颜上来了。”

    “哈哈哈,罗校书倒是真性情。在下可是知道罗校书的诗才,想来这剑南烧春是拿定了。到时候不要忘了与我等共饮啊。本想着直接放行,不过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少不得要罗校书在这里当场作一首了。”陈易之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罗彦并没有因为陈易之不通融而生气,反而对这个人抱有更大的好感。

    想着脑子里那些关于元夕的诗句,罗彦首选了崔液的《上元夜》。原本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词藻更显华丽,但是想想开头那句“火树银花合”罗彦就把自己的想法给掐掉了。火树银花形容最多的就是烟花,你要硬说是这花灯的造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效果就不好了。谁知道这火树银花是个啥玩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510/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悟道娑婆所写的《贞观文宗系统》为转载作品,贞观文宗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文宗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文宗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文宗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文宗系统介绍:
纯洁的少年带着一个文青的系统穿到唐朝武德年,李世民还在当秦王,魏征还在当腹黑太子党,李白杜甫啥的还没出生,初唐四杰也还未降世。身怀系统,看我书生觅封侯贞观文宗系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文宗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