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雄起澳洲TXT下载雄起澳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雄起澳洲全文阅读

作者:爱做的事     雄起澳洲txt下载     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九章 靖西之困(五) 计

    带着疑惑,徐澜让胡狗剩将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遍。当听到胡狗剩说义军要将他们祭旗时,他立即起了疑心。毕竟杀俘的事情,除非他点头同意,否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他根本就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那杀俘的风,又是从哪儿吹来的呢?

    揣着疑问,他又命人将那些私自杀俘的苗民带来。虽然死了几个,逃了不少,但还是有几只漏网之鱼。随便找了间屋子,徐澜就让人将他们拖进去审问。

    且为了让他们尽快招供,徐澜还使了点情报司的法子。比如铁针穿指、坐老虎凳、水·刑等这些还算变·态手段。

    都说十指连心,那种痛,吓得大部分人都招了。剩下的几个嘴巴较硬的人,也在老虎凳和水·刑的折·磨下,不得不屈服。

    于是没多久,徐澜就结合他们的口供,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但这真相,既让他心里空落落的,又堵得慌。虽然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真的到来,还是忍不住失望。毕竟他为义军付出那么多,却换来苗王和清军勾结,欲要谋害他的结果。

    换谁都会觉得被白眼狼咬了一口,难受得紧。

    跟着他的东王石柳邓,可是将徐澜为义军的操·劳都看在眼里。怎么不明白他的苦心?所以得到这个结果后,他也气煞不已。咬牙切齿的发誓,定要将吴八月碎尸万段。

    只是徐澜却在这时候,拦住怒气冲冲的石柳邓,让他不要去,也不要声张。并让义军们大肆散布消息,说逃跑的清军,尽皆身死。那些知道内情的义军,也被下了封口令。

    这是因为,他已经想好,给清军来个将计就计!

    正在住处布置人手,活抓徐澜的吴八月。一听到俘虏逃脱未遂的消息,瞬时惊出一身冷汗。反应过来的他,立即召集亲信们,准备跑路。但听说俘虏尽死,没有漏网之鱼后。他心下,又生出几分念想。特别是城里很快就恢复平静,没有丝毫异样后,他的念想,又重了几分。

    直到晚些时候,逃回来的亲信说,事情没有败露。他才终于确信,暂时是安全的。

    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害怕东窗事发的他,还是决定跑路。便带着两三百亲信,在子时到来之前,偷偷潜到南城门。这是他和清军的约定,即使那时候,清军不入城,他也能带着亲信跑过去投奔。

    此刻已是细雨初停,天空稍晴。但云层依然很厚,密不透风的,遮住了满天繁星。城门这里也是静悄悄的,除了跳动的篝火和墙上少许巡逻的义军,就再没有旁人。

    若是平常时候,吴八月一定会起疑心。但现在夜色已深,又下了雨,人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他一心想着逃命,所以抱了几分侥幸。

    可他们刚接近城门洞,四周就突然亮起数百只晃晃悠悠的火把。

    便见数不清的义军源源不断的从城墙边、街道上,城门下,涌现出来。吴八月第一时间就明白不好,连忙指使一部分亲信,速速打开城门。

    只是他们注定是徒劳无功!

    因为城门被铁水浇筑过,一时半会儿,是别想打开。而周围的义军,却已凑了上来。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吴八月等人,或死或俘。

    由于这里的动静很小,所以城外的清军,并不知晓。且在亥时三刻,靖西城还准时放出五百个清军俘虏。与之一起,还有一颗热乎乎的人头。

    拿到清军营帐,和琳端详了好一会儿。眉头紧锁,仍有些不敢确定。但他身旁的湖广总督福宁,却有些不耐烦的催促道:“和总督,这俘虏也放了。人头也送来了,你还有什么不相信的呢?”。

    这福宁是半个时辰前,雨势停歇后,赶过来的。他没和苗民正面接触过,所以心下以为,不过是些放下锄头,换上屠·刀的庄稼汉。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即使福康安就栽在苗民手上,但因为福康安是瘴气而死,所以并没让福宁有所警醒。以致他一听到苗王投诚的事情,就没什么怀疑的相信了。

    现在催促和琳,也是想早点除掉这伙苗民,让圣上宽心。当然,一定的立功之心,也是少不了的。

    和琳却不为所动,沉声道:“福总督切莫急躁!那叛军中,有一人诡计频出,精通算计。我和他交手那么多次,很少能讨到好处。所以还是小心些为好。”。

    便让亲卫端来一盆清水,用湿毛巾,细细的将人头面部擦拭干净。当看清模样后,和琳更是眉头紧锁!

    福宁以为出了问题,急声道:“怎么?有诈?”。

    和琳盯了好半晌,才摇了摇头。叹气道:“没有!和那人的面貌,有九成相像。只是···”。

    福宁本松了口气,但听到‘只是’二字,又把心拎了起来。急声追问道:“只是怎么?”。

    “只是太像了!”,和琳声音更为低沉的回道。不知道为什么,这颗人头,总给他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但肉眼瞧着,又没发现哪里有问题。所以他本能的有些担忧。

    但福宁却以为和琳是被那邪·教教使给吓破胆了。于是没好气的说道:“我看和总督是故意避战吧?但你要明白,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你的三万大军,怕是要在靖西待上两个月咯!”。

    这明里暗里的讽刺,和琳怎么听不出来。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他也有一股血·性。便不耐烦的同意出兵。福宁立即露出奸·计得逞的微笑,高高兴兴的出了营帐,带上赶来的四万清军,整军攻城。

    其实要不是指挥权在和琳手上,福宁才懒得花这劲儿磨嘴皮子。

    当下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终是到了子时。

    正守在城门外的和琳,神情紧张的盯着厚重的城门。

    便听犹如定海神针的城门,突然发出吱呀声。埋伏在外面的清军,立即神情激动。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和叛军耗了那么久,都没能进城。但今天,那大门却自己打开了。也相当于,胜利就在眼前。

    于是不等城门完全敞开,福宁就带着五万清军,一哄而上。将城门,彻底抢占在手里。

    和琳站在城外,正想跟着。亲卫却火急火燎的跑过来说,人头有问题!(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靖西之困(六)--火油

    原来亲卫得和琳的吩咐,将人头拿油锅里煎炸一番。好给叛军们看看,以儆效尤。却没成想,那人头一扔进水里,就飘起一层粉末状的东西。

    捞起来一看,才发现那人脸上,全是一片白,像打了石膏一样。这把那亲卫吓个半死,心下还以为是恶·鬼还魂了。直到有胆大的人往那人头上泼黑狗血,亲卫们才敢鼓起勇气靠近他。

    后来再将其放到油锅里炸了个外焦里嫩,才敢捞出来。这一看,可了不得!因为亲卫们发现,那人的样子已经变了。和之前下油锅的模样相比,可是千差万别。

    知道事有蹊跷,亲卫赶紧跑过来禀告和琳。一是提醒别中计,二是洗脱自己掉包人头的嫌疑。

    好在和琳本就心下生疑,在看了人头后,更是没有半点迟疑的相信,这人头就是假的。并且在他看来,邪·教教使弄这一招,才更符合教使的本性。

    不过这妖·术!倒真是惊诧旁人!

    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没听说过,或者见过,有谁会大变人脸。也是这时代比较落后,清国又比较封闭。所以还没听说过‘化妆术’三个字。

    要是搁在后世,甭谁都能一眼瞧出来。这就是化·妆术!那最知名的,还是日本!稍稍涂抹一番,就能换张人脸。和中·国p图术、韩国整·容术,并称为世界三大邪·术!

    有鉴于情报司的特殊性,廖青就把化妆术,列为除编外人员以外,所有情报司人员,必修的一门功课。如果科技发达了,技术提高了,情报司也不介意将p图术和整容术纳入进来。

    徐澜作为二特处的处长,也被恶补过相关知识。那水平,基本能达到东施变西施的地步。所以在这关键时刻,他就把化妆术运用到实践中,以期达到了瞒天过海的目的。

    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他成功骗过和琳,将四万清军引入靖西城。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出乎他意料的是,那清军的手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变·态。竟然不用生石灰保存,而是直接生煎油炸了。

    毕竟他选用的化妆品,只防水和常见的干性物质。但就是不防油。这下,终是无可避免的露馅了。

    不过现在他是不知道和琳的反应了!因为他正在靖西城,对付傻傻闯进来的清军。

    只见‘投诚’的义军,正领着意气风发的清军,向‘某些’没反应过来的义军,疯狂进攻。

    没过一会儿,几条小街,就被清军占领。

    那些义军,则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但仔细去看,就会发现每次冲到最前的,准是那些‘投诚’的义军。即使清军想要冲到前面,杀敌立功,也被那些‘投诚’义军有意无意的挡了下来。

    这样一追一赶,清军几乎是被义军牵着鼻子跑了。并且为了将戏演得十全十,这些义军,还边跑边大声喊叫。有痛呼、有惨·叫,也有杀敌时的欢呼。

    但转个头,就会发现他们脸上,都带着微不可察的笑容。

    看上去,既有兴奋,又有激动。

    且义军已提前在路上放置了尸·体。那些苗民身上,也都抹了污·血。让清军充分相信,这都是被杀死的叛·军。

    起初福宁听到捷报频传,还欣喜不已。认为是和琳太没用了,否则这么弱的叛军,怎么可能将这山城守上一个月。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也发现了不对。因为很多清军来禀告说,这些街道上,都空着,一个人都没有。且无论怎么追,那些‘投诚’的义军,都会死死地挡住叛军。

    到底是有过十余年行军经验的老将,从话里行间,也听出了不对。且在这时,有将领上前禀告说,不仅和总督没有跟上来,那些派出去的士兵,也都杳无音信。

    好像石沉大海了一样,消失无踪。

    为了印证心中不利的猜想,福宁又派出一部分清军,让他们再将街道周边搜罗一边。但半炷香过去,除了附近几条街道上的士兵回来了。稍远一些的,仍是音信全无。

    这样的境况,让他本能的感觉到了危险。

    立即传令各个追敌的清军,让他们停止追击,并立即向城门撤退。

    此时福宁的脑袋,也冷静下来了。先前被胜利在望所蒙蔽的双眼,也迅速清晰起来。再听周围,随着喊杀声远去,也瞬时冷清下来。一种不安、急躁的情绪,开始在福宁心里蔓延。

    使得胯·下的高头大马,也不安的打着响鼻。如今他是后悔没听和琳的话!千不该万不该的,闯进来抢功劳。否则也不会遭了算计!

    当阵阵散发着凉意的清风吹来,福宁的神色,也骤然收紧。因为他在空气中,嗅到了比先前浓重百倍的味道。

    周围的清军,也都和福宁一样。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味。

    “将军,是火油!”,一个都统模样的将领,靠近福宁身旁,悄声说道。他刚贴近墙面,才察觉到上面黏·糊糊的。不是雨水,而是火油。

    也是下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所以火油的味道只稍稍浓重一点,就能被人觉察出来。

    一般情况下,火油只会在攻城战中以及制造燃烧的箭矢时,才会用到。此刻出现在这里,只怕是另有所图了!

    福宁瞬时明白不好,当机立断道:“走!”。便一马当先,领着一千余清军退走。

    其它清军得到命令,也开始仓皇的往城门附近退却。

    但现在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一阵嗖嗖嗖的破空声响起,却是数百只燃烧的箭矢。像流星滑落天空一样,速度极快的落入清军所在的街区。

    由于早在之前,徐澜就在这片街区唰了火油。像那房顶上,墙壁上,街道两旁。除了街面没有,其他地方,都有火油留下的痕迹。所以火箭一落下来,汹汹大火就蹭的一下,熊熊燃烧,连绵成片。

    也是刚下过雨,天色又暗。以致对于湿漉漉的墙面和屋顶,没人觉得意外。再加上火油中也添了其它味道,进行掩盖。才让人一时间,没觉察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靖西之困(七) 临危救援

    而在城墙上,徐澜和许多义军,看着城南的火光映透了半边天,都有些恍然。尽管没将和琳骗进来,但灭了福宁的四万清军,也不错。为此,他还将靖西城的油水,搜刮得半点不剩。

    惹得那些私藏的富户们,哭爹喊娘的,心疼得跟割肉似的。

    但最终,起不到任何作用。

    不过看得久了,徐澜却没来由有些担心!毕竟这是四万清军,仅凭火攻,很难全?歼。所以他还特意留下两个出口,让清军在火海中,抱有一丝救命稻草的念想。再让东南西北四大王,带领大部分义军,守在那里。

    只要有人出来,就先打后俘虏,尽力将清军一网打尽。

    但这只是理想中的!实际操作中,仍会有很多变数。因此他也不敢十全十的保证,中途不会出任何意外。

    想到这,他就转过身,观望着不远处清军营帐中的火把。默默一数,有三万多支。看其晃晃悠悠的,显然在整军备战。

    这也是他留在城墙上的目的!为的是防备城外清军的反击。不过只观望了一会儿,他的神色,就不自觉的紧张了起来。因为他发现,那军营中的火把,一直都在原地转圈。

    如果不是清军的士兵疯了,或是遇到鬼?打墙。那就只能说明,里面有问题!

    这让他想到了电视剧中常出现的一个词--障眼法!

    那还是古代行军打仗时,为了迷惑敌人。就用火把冒充人数,好让对方混淆视线,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瞧着眼下这场景,可不就是么?

    越往下想,徐澜越是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唤来一个小兵,让其看看北城门的情况。因为那个地方的地势较高,和南城门相比,要易守难攻一些。所以那边的义军,也相对较少。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带着一部分义军,严守南城门。

    只是依照当前的情况,很难保证北城门会相安无事。

    有时候,越是怕什么,就会来什么。他刚派出去的小兵,没过一炷香的时间,就急匆匆的跑回来。连口气都不歇,就慌慌张张的说道:“教-教使!北-北城门-门破了!”。

    像是印证他的话一样,一阵急促的喊杀声自北边响起,数不清的火把,也瞬时在北方聚成一团。

    原是和琳想到了南城门防守甚严,城内的清军,又牵制住了大部分义军。所以就用火把冒充人数,暂时稳住义军。同时带领两万五千清军,偷偷潜伏到北城门。

    因是刚下过雨,地面也比较泥泞。他们又刻意放轻脚步,便悄无声息的,到了城墙下。

    然后又派了数百个会‘草上飞’的士兵,悄悄的摸上城墙。也是北城门的守军少,防守无可避免的有些疏忽。而且清军也从没攻打过这里,心里便放松了警惕,有些大意了。

    后来守军发现情况不对时,清军已占领城头,并打开了城门。如今,两万多清军,已一个不少的,涌进靖西城。

    徐澜听完这段消息,心下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他的理智告诉自己,越是危境,越要冷静。

    这时石柳邓、吴半生等人,也带着大量义军,形色焦急的跑过来,眼巴巴的等着徐澜做决定。

    也是他总在关键时刻,为义军解难。才一下子,被这么多人盼着。因此他抬起头,眺望着逐渐靠过来的清军,强逼着自己冷静。

    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想着把清军赶出去,已经不太现实。便带来义军,向城中心赶去。因为那个地方安置了所有义民,要是抛下他们,落到清军之手。那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毕竟他们挡了清军那么久,还间接弄死了一位清军大将。很难保证,那些憋了一肚子戾?气的清军,不会灭绝人性的屠?城。

    且情报司之所以派他这个处长过来,就是极为重视这些苗民。若是就这么被清军杀?干净了,那他这趟任务,也就前功尽弃了。

    何况那些义军义民,都是沾亲带故的。这样丢下那些手无寸铁的义民,肯定会让他在义军中的威信,一败涂地。更严重的是,还会打击义军的士气。让整支队伍,变成一盘散沙。

    那清军追来,也形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了。

    正是这种种原因,让徐澜在危难关头,没有选择逃跑。

    以致他们赶到城中心时,那些慌张的义民,终是安心了不少。也感慨徐澜仁义,没有抛下他们。

    见此,徐澜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竟有些难以承受。不过看到这些渴望、信任的眼神,再难承受,他也会努力承受。

    便抓紧时间,将义军安置在以府衙为中心的,半径一里地的各个路口。再设下路障,拦下清军。并严令各个义军,守好脚下的土地。一旦后退,自己的亲人就要直面清军的屠?刀。

    同时为了鼓舞义军坚持抵抗的信心,还信誓旦旦的保证道。只要守住一个时辰,援军就会到来。

    至于是不是真的会来,徐澜自己也不知道。反正他现在是想能多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尽力激起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后面的事,他也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或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也不忍收了那么多性命。

    所以险之又险的,让北上的志愿军,紧赶慢赶的出现在靖西城西南三里外。那数不清的火把,绵延数里,让人很难一眼看到头尾。

    很多士兵,从头到脚,都是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一时间,也分不出是汗是水。粗?重的呼吸声,也有节奏的聚合在一起。一吸一出,一起一伏,听得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附近的鸟雀,也都吓得不敢出声。

    使得山林,都跟着有规律的震动。

    志愿军总指挥官王凯正坐在矮小的杂?交西南马上,不断挥舞的马鞭,好让马儿加快脚步。当瞧见不远处的靖西城中,闪耀着通透的火光时,立即明白不好。

    命令全军,变小跑为快跑,争取早点赶到靖西城。手上的马鞭,也落得更勤快了些。结果噗通一声,本不善日行千里的西南马,口吐白沫的躺倒在地,却是活活累?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靖西之困(八)--绝境还生

    等到天明时分,朝阳初升。绚丽的朝霞,本应染透半边天的。却因厚密的云层,被结结实实的挡在九霄云外。使得天色也亮得相对晚了些,叫人遗憾的错失美景。

    云层下的靖西城也缩成一团模糊的黑影,就像一只熟睡的巨兽。在朦胧的光线下,传来时断时续的喧嚣。犹如巨兽有规律的鼾声,震得云层都掀起阵阵波澜。

    那淡而不散,时隐时现的硝烟,也悠然自得的遁出靖西城,向着触不可及的天空,使劲靠拢。这就像是巨兽呼出的废气。只稍稍飘远一些,就透明若无,和天地融为一体。

    而在黑影中间,巨兽的心脏部位,靖西城的府衙中。数不清的义军义民和志愿军忙进忙出,收拾着营帐,整理着行李。用那木板做成的简易担架,抬起一个个受伤的士兵或染病的义民,往城外疾行。

    这忙碌的景象,让劫后余生的徐澜,生出一阵感慨。叹声道:“王团长,还好你昨晚来得及时啊!”。

    说起来,昨晚的情形也真是危险到了极点!

    当时王凯只要再晚来一刻钟,那义军就避免不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义军无论是武器还是士兵的个人素质,都不如清军。正面相迎,除了用人命去填,根本没有其它方法。

    这从前面一系列的交手来看,就可以体现出来。所以义军在没有地形优势的情况下,阻击清军,死伤非常惨重。仅从当前的统计结果来看,就死了五千六百多人,这只是义军。还有一些无辜的平民百姓,有六千人之多。还有受伤的义军和平民百姓,将近两万人。

    虽然后来在志愿军的帮助下,清军也死伤不少。但总体来说,苗民起义军要损失大一些,因为基本被打残了。

    正在指挥军队撤离的王凯,听到声音,立即转过身来。见是徐澜,面色有些拘谨的说道:“都怪在下姗姗来迟,令徐处长忧心了。”。在大明,只要是情报司的人,都会被其他人揣着心思对待。也是情报司的威名太甚,让人本能的不敢交恶。

    当然,这只是暴露出来的情报人员。一般情况下,是没人知道情报司的谁是谁。此次王凯是因为执行任务,才获准知道徐澜的身份。否则他就是想破脑袋,也弄不清徐澜是谁。

    所以他在徐澜面前,姿态放得非常低。

    此刻听着徐澜的话,他又情不自禁的回想起昨晚的情景,心里控制不住的涌出一阵后怕。

    记得当时他带着志愿军冒雨行军,紧赶慢赶的来到靖西城外。远远的,就听到城内喊杀声震天,战况激烈。好在城头上留守的清军很少,城门也大开洞开。使得他们没费多大力气,就让城门易手,冲进了城。

    随后在十万火急之时,突然从后面,给清军来了个骤然突袭。一下子,就把清军打懵了。因为和琳也没想到,叛军会有帮手,而且人数不少,武器不差。打起仗来,根本不输清军。

    这表现,绝对是从军有些年头的老兵·痞。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战力!

    结果清军完全挡不住志愿军的锋芒,被打得找不到北。尤其是志愿军中,有一支两千来人的火枪部队。他们一上场,那砰砰砰的枪声,就响个不停。

    犹如神功在世,隔空取物的收割着清军的性命。这种打法,清军从没见过,因此成了压·死他们最后一根稻草。

    清军大将和琳见此,立即让部下撤退。却不想,因为跑得太急,又没有有效的指挥,结果从撤退变崩·溃,更进一步的演变成全线溃·逃。

    其实若是光天化日之下,正面相对。清军还不至于如此不·堪。但这黑灯瞎火的,又是突·袭,给清军的心理压力太大了。且四万志愿军合在一起,和清军的兵力,相差不大。

    所以才有了清军由胜转败,苗民绝地逢生的结果。

    回想到这些,他身上都起了鸡·皮疙瘩。

    倒是徐澜看上去要宽心许多,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宽慰道:“王团长千里救援,实属不易。现在危境已解,就不要过于挂怀了。”。便帮着指挥军队,尽快撤离靖西。

    毕竟那些逃出去的清军不少,像大将和琳,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那福宁,也没有发现他的尸体。很难说他们不会搬救兵过来。因为无论怎么说,这里都是清军的地盘。他们远道而来,客场作战,是没有任何后勤补充的。

    王凯也知道时间要紧,便连忙催促志愿军们,加快速度,趁早撤离。

    到了天色大亮时,靖西城的喧嚣已经远去。不管是南下的苗民,还是原靖西城的百姓,都被徐澜他们顺手带走。

    就这样过了两天,静谧的靖西又再次喧闹起来。却是大将和琳与福宁,又带着大批清军,兵临靖西。

    当看到无人的空城后,二人既是气恼,又是凝重,甚至还有淡淡的解脱。那表情,也是复杂至极。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想,苗民已在志愿军的带领下,离开了清越边境。后来这里的战况被传到清国京师,只不过内容稍稍有所修改。说是叛·军在清军虎狼之师的打击下,自知逃脱无望。便不知悔改的引火***将靖西城,烧成灰烬。

    于是,没有半个活口。

    这是福林与和琳商议的结果,一是争功劳,二是逃脱平叛不利的责罚。为此,还将残破的靖西城给烧了个干干净净,毁灭证据。

    且他们也听说了叛军出了边境,还派人过去打探。得知叛军一路南下,不再回来后。才放心的呈上奏折。

    就在他们为巧取功劳,沾沾自喜的时候。清国以南,马来半岛,新山镇新山市,也是一片喜气洋洋。许多大明派驻南洋的行政长官,都集聚码头,一脸欣喜的瞧着不远处的白漆蒸汽船,缓缓靠岸。那是‘总督号’私人汽船,乃是原南洋总督,现南洋海外领领长南峰的座驾。

    尽管船身离陆地还隔着浅浅的水面,但岸上的人与船上的人,已高兴的发出欢呼声,相互挥手。(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南洋风云--童言无忌

    南峰站在众人中间,一米九的个头,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虽然刘卫国、张啸、廖青等人,也有一米八以上,并不算矮。但和他站在一起,差距就凸显出来了。

    以致三人识趣的,和他隔着几步距离。免得完全被比了下去。

    对于他们的小心思,南峰只当没看到。反正他的视线,都集中到王嫣然母女俩身上。

    只见小南熙被王嫣然抱在怀里,笑容灿烂的看着南峰,十分欣喜的大喊道:“爸爸!爸爸!···”。瞧着那胖乎乎的小手,肉嘟嘟的小脸。南峰脸上,就不自觉的露出慈父般的笑容。

    这对他来说,倒是有些久违了。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他被暹罗和缅甸交恶的事烦透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那后患无穷的缅甸王子遇刺案!

    本来暹罗和缅甸,就面和心不合。在发生了这件事后,关系直接跌破冰点,一言不合的撕破脸了。

    于是双方之间,都不约而同、心照不宣的往边境地区增兵。使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兵力就突破了百万。

    从最开始的文斗嘴仗,迅速升级到现在的武斗摩擦。

    形势极端严峻!

    好比干涸了数月之久的草原,只要有点火星子,就会形成燎原之势。暹罗和缅甸,也铁定会打起来。且依照这兵力,一旦开始,肯定是大打特大。没个三五年,是没那么容易结束。

    大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尽力调和,维持联盟内部的和睦。

    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且照这剑拔弩张的态势,都快赶超了大明在海上和英西两国的‘斗法’。

    若是真打起来,那大明费尽心思建立的联盟,就跟着土崩瓦解。所做的努力,也都付诸东流了。

    身为南洋海外领的领长,南峰有义务,也有责任维护大明在南洋的利益。

    所以直到现在,他都努力缓和双方的关系,挽回局面。避免发生最坏的结果。

    为此,他没少费脑筋!

    可惜当下,他还没有好的办法。

    正好王嫣然带着南熙坐船回来,让他能暂时撇开心中的烦忧。

    当船靠岸后,小南熙立即挣开她妈妈的怀抱,撒着欢儿的扑到南峰怀里。啵的一声,在南峰脸上,留下一串口水。

    王嫣然也快步走了过来,面对面的站在南峰跟前。看着父女俩如此亲密,眼里竟有些酸涩。也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眼里进了沙子。

    南峰也注意到了王嫣然的异样,便陡然伸出强有力的手臂,揽上她的腰身,将其搂在怀里。

    稍稍挣扎,王嫣然也就顾不得被那么多人看着。伸出玉臂,环抱着南峰笔挺的腰身。

    于是一家三口,迎风而立,相拥在一起。看上去,既温馨,又和睦。刘卫国还忍不住劝他们,不要那么明目张胆的发‘狗粮’。否则会激起单身汪的愤怒。

    却被南峰威胁说,要是再吵,就给他指定官媒。娶个又黑又矮的爪哇婆·娘。

    这下,刘卫国就识趣的闭嘴了。

    不过他的视线,马上就转移到廖青身上。

    “嘿嘿嘿···我说你们两个,还能不能注意一点啊!这可是公共场合,可别带坏了小孩子。”,他看着廖青和洪文两个,就那么旁若无人的相拥深·吻。便皱着眉头,假装生气道。

    也是太久没见了,两人一激动起来,就完全不顾这是什么场合。弄得周围的人,都尴尬的看着。一些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则心碎了一地。毕竟两个标准的花美·男,就这样没她们的事了。

    那些单身汉子,则松了口气。幸好这两个竞·争对手对女人不敢兴趣,否则这男多女少的新山镇,就更难找到媳妇了。

    这时小南熙听到刘卫国的话,也好奇的从南峰怀里探出小脑袋。看着正吻得昏天暗地的廖青和洪文,有些好奇的问道:“刘叔叔,青哥哥和文哥哥,是在玩游戏吗?”。

    刘卫国没有回答她的疑问,而是先反问道:“小熙熙啊!你干嘛喊我叔叔,而喊他们俩哥哥呢?”。说话时,还尽力露出亲切的笑容。

    “因为青哥哥和洪哥哥看着就像大哥哥,还长得好好看。跟我爸爸一样。”,小南熙睁着天真的大眼,一脸稚气的回道。

    这话简直就是在说刘卫国长得丑,还显老。

    “我-我-我要死了!”。刘卫国感觉自己受到了比卡丘十万伏特的电击,已心痛得无法呼吸。便顺手搂住张啸的肩膀,语气悲凉的呼喊道。

    惹得在场的人,大笑不止。

    张啸立即嫌恶的掰开他的手,拉开距离。然后冲着小南熙笑了笑,以循循善诱的语气道:“那小熙熙,你叫我什么呢?如果我听着不开心的话,就不跟你说文哥哥和青哥哥在玩什么。”。

    王嫣然和南峰也好笑的看着南熙,想看她怎么回答。

    便见可爱的南熙抓了抓自己的小脑袋,奶声奶气的回道:“你和我爸爸一样好看。”。

    这回答,让耍宝的刘卫国,直接捂住胸口,惨呼自己心碎了一地。

    张啸则笑得像朵花一样,乐呵呵的说道:“好!小熙熙。我跟你说,你的文哥哥和青哥哥,在玩舌头打架,吃口水的游戏。”。

    这少儿不宜的话,立即引来南峰的王之蔑·视。张啸则赶紧别过脸,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小南熙则认真的点点头,出声道:“谢谢张叔叔。虽然你长得也很好看,但你看着就和杨叔叔他们一样。所以我不能喊你哥哥。”。

    幸灾乐祸的张啸,也瞬时感受到了十万伏特的电击。刘卫国则捧着肚子,为张啸吃瘪而放声大笑。

    南峰和王嫣然,也被张啸给逗乐了。捧腹不已。

    小南熙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仍然一脸天真的说道:“爸爸妈妈,我也要玩青哥哥他们的游戏。看上去,好好玩的样子哦!”。

    “不行!这游戏小孩子不能玩!”。不等南峰开口,王嫣然就板着脸,摆出一副严母的姿态教训道。

    但小南熙不依,委屈道:“哼!坏妈妈!你总是和爸爸躲在房间里玩。有时候,还不穿衣服。干嘛我要玩,你就不让!”。

    这话一说,南峰和王嫣然,立即满头黑线。在场的人,则想笑又不敢笑。刘卫国还乐呵呵露出笑容。但看到南峰的黒脸后,则使劲的憋着。

    那表情,也是精彩至极。

    不得不说,童言无忌,还真挺伤人的!

    (感谢deniy、羽的打赏,谢谢你的鼓励哈)(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南洋风云(二)--开战时间

    廖青和洪文两个深情拥·吻的人,在‘舌战’了一刻钟后,才因踹不上气而停了下来。这才发现自己已被人当猩猩一样围观。

    两人都是老夫老妻了,也没觉得什么不好。但瞧见南峰黑得像锅底一样的脸后,也不敢表现得太过少儿不宜。

    使得一时间,场上尴尬无比。

    好在刘卫国虽喜欢耍宝,但眼力见还是不错的。招呼一声,让人将随船同行的阮福胆带到身边,并喊张啸、廖青等人,跟他一起走。瞬时化解了尴尬。

    本来刘卫国他们跟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越南新皇阮福胆。毕竟这关系到大明在越南的根本利益,由不得他们马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啸还会派遣南洋舰队,亲自护送阮福胆回越南登基。

    不过当下,还要在新山耽搁几天。

    到了当天晚些时候,衣着光鲜的宾客,络绎不绝的踏入新山市的中华楼分店。这是大明为欢迎‘贵客’的到来,特意举办的高级宴会。各国派驻南洋的领馆使节,都受到了邀请。

    由于南洋是亚洲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险要。所以和大明有邦交的国家,都在南洋设置了领事馆。和大使馆相比,地位、功能当然要稍次一些。

    之前是设置在巴达维亚,但南峰将领长府迁到了新山。这些领事馆,便也一窝蜂的跟过来了。

    只是今天宴会的主角不是南峰,也不是某位大明高官,而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越南新皇阮福胆。这也是大明邀请各国领事馆馆长的原因。为的是向他们所代表的国家,传达大明支持阮福胆上位的意思。同时警告各方图谋不轨的宵小,越南已是大明的盘中餐,不要妄想打越南的主意。

    操·持这场宴会的是王嫣然。作为南峰的妻子,算是南洋这地界上的当家主母,自有这个资格。且她有过做主持人的经验,像这小小的宴会,自不在话下。

    只是南峰、刘卫国、张啸等大明派驻南洋的高官,都没有出席宴会。这让宾客们有些遗憾,因为错失了一个交·流、巴结的机会。

    尽管阮福胆这个主角全程都在。但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这孩子,不过是大明掌控越南的傀·儡。且这么个小不点,和他们也没什么好谈的。使节们便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打发时间。

    倒是把阮福胆这个主角晾在一边了。好在有小南熙陪他,玩得也不亦乐乎。反正大人的世界,他也不懂。只要有小南熙陪他就够了。

    而在南洋海外领领长的府邸,刘卫国、张啸等人都聚在南峰的会客室里。其中南峰、刘卫国、张啸三人,和张扬相对而坐。尽管那沙发很柔软,但四人的坐姿,却无比端正。

    其实廖青应该也要来的。毕竟他是情报司的司长,张扬要说的事,也是他的分内之事。但他和洪文自进了家门,就再也不打算出来。也是太久没见,两人都憋坏了。于是天雷勾动地火,一时半会儿,根本停不下来。

    刘卫国和张啸两人,还偷偷的跑到他们门前听墙角。然后里面时不时的,传出几声高亢的喊叫。那靡·靡之音,让闻者情不自禁的心神荡漾。

    刘卫国和张啸这两个至今都不肯娶妻的寡·男,也被那声音给勾得魂都飞起来了。使得他们已暗暗约好,等这里的事了,就一起去东瀛客栈睡上一觉。也享受享受那欲·仙欲·死的服务。

    男人这点事儿,南峰也懂。毕竟他晚上,就准备和王嫣然大战三百回合。

    便不打扰廖青和洪文的二人世界,让他们多多发·泄,最好把憋了几年的火气都释放出来。头脑也好清醒些。

    当下张扬不急不缓的说着从大明带来的情报,南峰等人,则神情严肃的听着。

    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针对英国的‘撒旦复仇’计划。这里面关系到南洋的开战时间,和南峰这海外领长,有较为的密切的联系。而且相关病毒研制、疫苗开发以及情报人员的培训与布置,既花时间,又较为复杂。

    说出来,也好听听南峰他们的意见。

    对此,南峰他们也需要时间捉摸,所以当下还拿不出好的补充意见。不过时间上,倒是能给出答案。因为结合南洋当前的局势,以及大明的备战情况。南峰认为,若是大明主动开战,那时间点,最好选在明年六月以后。

    在那个时候,大明扩军、整军以及相关的实战演练,也应该推行完毕。刚好趁着演练的士气,挫败英西两国的威风。

    但这之中,有太多的不可控性。特别是暹罗与缅甸的交恶,消磨了大明的优势,让战争的主动权,又渐渐滑到了英西两国手里。

    使得开战时间,又充满变数。不过英国要向本土请求援兵,这来来回回,半年是有的。再加上说服议会所耽搁的时间,林林总总,最少要花上七八个月。

    这和大明理想中个开战时间,不谋而合。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年内到明年上半年,南洋爆发战争的几率不大。

    张扬便根据这意见,让医药司、情报司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准备。

    另一个消息对南峰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有关缅甸王子遇刺案的真相。如果将其透露给缅甸,说不定能挽回局面。

    毕竟英国不止帮助孟人,设计杀死缅甸王子。还在缅甸国内,扶植了一大批反叛势力。像阿拉干地区、东孟加拉地区、暹缅交界的泰人地区、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等有别于缅人的势力,都在英国的帮助下,发展壮大。

    只是当前不显山、不露水,还没有被缅甸察觉。但可以预见的是。等时机一到,这些地区的势力,绝对会揭竿而起,举起反叛缅甸贡榜王朝的大旗。

    到那时候,缅甸上下,就是一片风雨飘摇了。那么缅王听到这消息,绝对会好好考虑,是否有和暹罗开战的必要。

    不然腹背受敌,那境况就惨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南洋风云(三)--缅暹之战

    商量好相关处理事宜,在场的人都呵欠连天。便打了声招呼,各自散去。可第二天一大早,正和王嫣然相拥而眠的南峰,就被火急火燎的张扬给喊了起来。

    原是情报司从缅甸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暹缅边境,已经烽火连天。这还是三天前的事,经过飞鸽传书,层层递转。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新山。

    南峰听到这消息,立时打了个激灵。急匆匆的从床上爬起来,睡意全无。随便洗簌了一把,就顶着黑眼圈,来到昨晚的会客室。

    聪明的佣人早已泡好了浓茶,端上茶几。然后像影子一样,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

    瞧着满脸愁容的张扬,南峰瞪着大大的熊猫眼,语气不耐的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儿?”。亏他昨晚还因张扬的消息,高兴了一把。以为只要解开误会,就能化解暹罗与缅甸的紧张局面。所以睡觉时,就兴致很高的和王嫣然疯狂到天亮。

    直到第一声鸡鸣,他才搂着王嫣然,沉沉睡去。

    却不想,一大早张扬就给他泼了盆冷水。这没休息好加上坏消息,让他的起床气,都毫无保留的表现在脸上。

    张扬揣着心思,打量着南峰的脸色,语气稍谨慎的回道:“起因是缅方指责孟人欲对驻扎在暹缅边境的缅军不轨,所以越境抓捕住在暹罗境内的孟人。结果引发暹罗的猜忌,并导致暹军的反击。

    于是双方就在边境地区,起了冲突。且据确却消息,缅甸已公开宣称,再向暹缅边境增兵四十万。暹罗不甘落后,宣称增兵五十万。”。

    这一下子投入百万兵力,是要大打特打的节奏。想到这,南峰的眉心,就皱成川字。

    张扬见此,语气更为谨慎的补充道:“而且情报司还来消息说,缅甸和英国已达成和解。”。

    南峰顿时一惊,讶然道:“什么?和解?!”。为了让这两个冤家打得难分难解,大明可是煞费苦心。怎么现在说和解就和解了呢?尤其是缅甸占了英国的东孟加拉,关系到利益之争。除非某一方做出重大让步,否则没那么容易和解。

    何况大明和缅甸是盟友!尽管因缅甸王子的死而出现间隙,但表面的盟友关系还是维持着的。这和英国的和解,怎能不先通知大明?

    这些疑问综合在一起,只能说明缅甸和英国准没好事!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情报司打探到的和解内容,就有英国放弃东孟加拉地区,承认缅甸对该地的统治。并愿意用很公道的价格,卖火器给缅甸。算是变相的打破大明对缅甸的武器专卖权。

    作为回报,缅甸减少在东孟加拉的驻军,并开放当地和阿拉干地区的商品市场,允许英国货物入境。这也打破了大明对缅甸市场的垄断。尽管英国货物质量比不上大明,成本也相对较高。但占着印度,和缅甸隔着近。所生产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这样的和解内容,无疑是缅甸对大明的背·叛。南峰今天本就火气大,再听到这消息,也是气煞不已。

    好在缅甸也是对大明有所顾忌,所以只敢采取私下谈判的形式,不敢公开。如今达成一致,那签署和解条约,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只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时间差,如果把握得好,也能将和解搅黄。但缅甸背叛大明这事,决不能忍。所以相应的反制措施,也要同步实施。让缅甸,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

    这时刘卫国和张啸,也神情疲惫的赶了过来。昨晚两人还真去东瀛客栈潇洒了一把,且为了寻求刺·激,特意找了两个日本娘们儿和两个欧洲的大洋马。那开飞机的感觉,爽是爽,就是太耗体力。

    以致走起路来,都觉得轻飘飘的,像是踩在棉花糖上一样。

    本来他们还想多睡一会儿的,但张扬说有急事,他们便不敢耽搁,强打起精神,神游似的飘了过来。

    当看到南峰阴沉无比的脸后,心下知道不好,疲惫感也跟着消了许多。再喝上两三杯浓茶,没一会儿,疲惫感就一扫而空。再听着张扬的消息,也沉下脸来。

    紧跟着,廖青也来了。只见他眼窝深陷,那黑眼圈,比南峰更甚。这也难怪!从天色没黑就和洪文待在房里,那身体,确实有些吃不消。

    好在众人都沉寖在暹缅大战的消息中,也没人去关注这方面的事。当张扬将情报司的内容重述一遍后,他也陷入了沉思。

    于是从早上到中午,众人都一直商议这件事。吃午饭的时候,他们也草草了事。到了下午太阳西斜,才终于商议出大致方案。

    便听南峰以命令的语气总结道:“英国人的阴·谋,先不通知缅甸。缅西和解的消息,倒是可以先散布出去,也好试试缅甸的反应。大明的抗议,也必不可少。

    另外,情报司立即联系当地的情报人员,让他们和英国扶持的反叛势力,秘密接触。要尽最大努力拉拢他们,最好在九月十五号之前,让缅甸国内,反·叛不断,烽烟四起!

    最后,将暹罗派驻新山的领事馆馆长找来。告诉他,大明会全力支持暹罗的自卫反击战。若是能给缅甸一个迎头痛击,那大明会在火器数量和价格上,再宽限一些。”。

    总的来看,这是从三个方面对缅甸进行打击。

    一个是大明官方的施压!毕竟缅西和解的消息,本就存在。大明只要稍稍加以抗议,并在口头上施加颜色,就能让缅甸端着点。也让其在和解一事上,多做考虑,减缓进程。

    二是大明对缅甸国内反·叛势力的扶持!在英国的基础上,让其更加壮大。并提前爆发出来,让缅甸措手不及。

    三是暹罗的正面打击。只要在边境争端上,让缅甸吃点苦头,或者大败一场,就不怕它不求助大明。

    那时候,大明再好意抛出英国人对缅甸王子的刺杀,以及对各反叛势力扶持的真相,就不信两国还能笑着和解!(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南洋风云(四)--巡游

    这些事情按部就班的布置下去之后,南峰才回到房间,躺倒在床上。整个人都放空,全身瘫·软。没过一会儿,呼噜声就响了起来。王嫣然听到声响,体贴的帮他脱掉鞋袜。然后轻手轻脚的带上房门,让其安歇。

    过了两三天,暹罗和缅甸派驻南洋的领事馆馆长,都不约而同的来到南洋海外领的行政驻地。入内后,就急切的向大明通报了暹缅之战的情况。同时互相指责对方挑起战争,推卸责任。

    对此,大明一反常态的给予警告。让暹缅两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解。否则大明会采取非常手段,迫使他们停火。

    措辞之严厉,和往日好言安抚形成天壤之别。

    对于这样的警告,暹缅两国都非常重视。因为大明向来说到做到,很少在明面上,出尔反尔。且大明的实力摆在哪儿,无论是暹罗,还是缅甸,甚至两国加起来,都不敢招惹。

    所以为了在最短时间取得优势,迫使对方低头。暹缅双方,也加大对战争的投入力度。只短短七天,双方就在边境爆发了十余场大战,死伤高大二十万之巨。且每天都有数万新兵奔赴战场,激烈征战,拼命厮杀。那残酷的场面,将人如蝼蚁,命如草芥八个字充分体现了出来。

    其中战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方是他念他翁山脉以北,萨尔温江以东的清迈地区。那里位于暹罗境内,损失较大的是暹罗一方。不过因地势的原因,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不多,处在僵持态势。

    南方是他念他翁山脉以南、比劳山脉以北的椰城地区,位于缅甸境内。这里曾经是孟人故地,后来被缅人占据。也是暹缅之战的主战场。

    由于靠近暹缅边境的深山老林,住了不少孟人。所以这个地方,也是战争的爆发地。又因此地距离曼谷较近,所以暹罗在这里投入的兵力最多。双方的征战,也最为激烈。

    如今这里除了不断送命的士兵,很难见到平民。因为他们要不逃了,要不就在战火中丢了小命。

    用生灵涂炭,千里无人烟来形容,也不为过。

    正是这个时候,暹罗馆长又从新山传回消息。说是大明愿意支持暹罗反击缅甸,提供帮助云云。

    拉马一世看到这封信笺,立时喜上眉梢。因为暹罗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正稳步恢复。而缅王孟云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在西边和英国征战不断,国力受损。

    所以他才死不低头,死不道歉,拥有那个和缅甸一战的底气。同时他也想通过这场战争,检验本**队的实力,摸摸缅甸的底儿。

    现在有大明的帮助,那真是如虎添翼!

    他好像已经看到了缅甸大败,暹罗大胜的结局了。

    在这期间,新山市的酒馆茶肆,也渐渐传出缅英和解的事。本来各个领事馆,也没太当回事儿。但这小道消息,却越传越甚。最后还变了味道。说什么英缅两国,已决定联手对付暹罗。也有人说,是联手对付大明。更有人说,是联手对付大明和暹罗。

    反正各种版本的传言都有,且全都有板有眼,就像真的一样。为此,大明还特意召见缅甸驻新山领事馆的馆长,让其解释这件事。

    到了此刻,缅甸馆长才觉得事情大条了。连忙传信国内,问明原因。同时安抚大明,保证英国和缅甸不会和解。

    等过了些天,馆长才接到国内的回信。让其尽量安抚大明,拖延时间。但对缅英和解的事,只字不提。馆长立即意识到,这件事恐怕是真的了。

    这就让他有些为难!因为大明的情报司,一向以消息灵通著称。这样的消息出来,很难不引起情报司的怀疑与注意。且这消息在新山出现得如此莫名其妙,很难说不是大明故意放出来的。

    再结合大明对此事严厉的措辞,强硬的态度。想糊弄过去,怕是没那么容易。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明不仅在口头上表达了不满,还在行动上,表示了愤怒。

    就在约见缅甸馆长当天,大明就派了七八艘军舰,风风火火的奔赴缅甸。不但在安达曼海巡游,还将船开进了莫塔马湾。那威风烈烈的气势,让一直偷偷监视的英**舰,都不敢靠得太近。至于缅甸的水师,则直接缩在仰光,连船都不敢开出来。

    负责这个任务的是原光复直辖市市长、现海军少将欧子文。本来他应该待在光复直辖市,和南方省省长、好兄弟古力杨做邻居的。只是文化水平太低,在行政事务上,他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后来参加干部进修班,他更是一个脑袋两个大。那些超前的知识,他竟然一点都看不懂。纠结了很久,他终于鼓起勇气,主动请辞。

    其实大明的现代人不少,也不是没有省长级的人可派。只是刚开始,新华省、南方省、光复直辖市等行政区,都是开发较晚的蛮荒之地。初到那里,所付出的艰辛也是难以想象的。

    而大明向来比较心疼带过来的现代人,将他们当宝一样。生怕他们去了有个三长两短,出了意外。所以就让欧子文、古力杨等本世界的土著去当行政长官。

    现在那里都开发得差不多了,基本能保证生存。大明也放心派现代人去接手。因此欧子文的请辞,被大明政务部毫无保留的通过了。且为了补偿他,还提拔他为少将。并派他去大明最好的舰队--南洋舰队任职。

    也算是让他做回老本行!

    估计不久之后,他的好兄弟,也该和他一样,卸下省长之职,回归军队了。

    此刻他站在船头,迎着海风,嗅着略微浓重的海腥味儿,不觉心旷神怡。这是‘明懿祖’级战舰-朱元璋二号,性能和‘明德祖’级相比,当然更上一层楼。

    再瞧着前方缓缓出现的海岸线,他的目光,也变得冷峻起来。

    这次舰队进入印度洋,对外宣称的是打击海盗,维护航线安全。这地方也确实海盗多,过往商船,没少被打劫。尤其是大明商船,像被下了诅咒似的。只要一出马六甲海峡,十有**会失踪。

    内里的弯弯道道,大明也不是不清楚。也正好借此机会,威慑一番。看那英**舰鬼鬼祟祟、躲躲闪闪的模样,就知道效果不错。(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洋风云(五)--威慑

    只是海盗的传统贼·窝,都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并不在靠近缅甸沿海的莫塔马湾。

    但欧子文还是让士兵将军舰开到这里,并进入仰光港。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海岸线越发明晰的时候,远远的,欧子文就看到仰光标志性建筑-瑞光大金塔。

    在来之前,他看过仰光的相关史料。知道金塔始建于公元585年,刚开始只有20米高。后来历经多次修缮,用了大量黄金和宝石。到了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将金塔加高到112米。

    整座金塔底座的周长为427米,由真正的金砖铺就,再用砖石结构复盖。并在塔顶安置了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边上挂着金玲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了7000颗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

    据估算,塔身贴金最少有7000公斤重。

    金塔的周围还有68座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像钟,有的像船,形态不一。

    仰光城最早就是围绕瑞光大金塔兴建,算是仰光城的起源!

    在2500年以前,这里曾是孟族的渔村,名为奥加拉巴。十一世纪改成大光。梵文的意思是‘三岗村’。

    到了1755年,贡榜王朝雍籍牙大帝占领大光,统一缅甸。登临瑞光大金塔,顶礼膜拜、祈求消弭兵灾,永保和平。大光之名便被改为仰光。

    而在缅语中,‘仰光’二字是敌人走出去的意思,代表战争结束。

    可惜这美好的祝愿,终究只是个梦罢了!

    尽管欧子文很想拆了那座大金塔,融成黄金,运回大明。但他的理智告诉他,绝不能这样做。毕竟海军来仰光,只是想威慑缅甸,并不想真正开战。

    所以他让军舰向仰光靠得更近些,好增加威慑效果。同时调整大炮的口径,准备放几梭子空炮,好吓吓缅人。

    此时海滩上,越来越多的缅人注意到了海上的庞然大物。由于大明商船经常停靠仰光港,所以他们对这种喷着黑烟的海船并不陌生。只是军舰和商船相比,体积更加庞大,炮口更多。看着也更为雄壮威武。

    就好像是移动的小山一样。

    特别是这些船不停靠港口,反而向沙滩驶来。让岸上的缅人,更为好奇。

    使得没多久,海滩上就挤满了黑压压的人。

    欧子文也在这时候下令开炮!

    便听轰的一声,轰隆作响的炮声陡然响彻在天地间。一下子,就盖过了岸上的喧嚣。紧接着,数声炮响又再次响起,刚刚还围观的百姓。立即做鸟兽装散去。

    他们也不看舰队是不是放的空炮,就惊恐的大喊‘逃命’。使得仰光城内,在极短的时间,陷入恐慌。一些靠海的房子,也被震得簌簌作响。更是加重了人们的恐慌心理。

    于是仰光城的百姓都争先恐后的往内陆跑,使得秩序大乱,哭喊不断。

    仰光城的城主还派人划着小船,举着白旗,登上战舰,询问大明炮击的原因。得到的答案却是追击海盗,不要多想。

    这把城主气得半死!

    毕竟哪有对着海盗放空炮的?而且他作为城主,难道还不清楚哪里有海盗?再说就算有,也不至于对着仰光城放空炮吧?而且海面上,除了大明的军舰,连艘小木船都没见着。更别说海盗了!

    这不是明显的在睁眼说瞎话么?

    但想归想,气归气,真让他去和大明争辩、理论,还是不敢的。所以赶紧派遣信使,将这里的情况通报给缅王。并督促驻扎在仰光的水师,去和大明海军交涉。

    可缅甸水师知道自己的斤两!对付寻常海盗,可能还行。但对付大明海军,那只有下海喂鱼的份。因此对城主的督促,置若罔闻。

    直到大明的海军走了,缅甸水师才像模像样的跑出来溜达一番。放几轮火炮,打死几只鲸鱼,收获满满的返回水师营寨。然后对上面说大明军舰在水师的交涉下,只放了几轮空炮,就灰溜溜的离开。

    这意思,瞬时变了味道。

    几天后,缅王孟云得知了此事。二话不说,就召见大明驻缅甸大使。先是沉着脸,义愤填膺的一痛指责,表示强烈不满。但有碍于大明的实力,还不敢喝骂。结果大明大使只轻飘飘来了句追击海盗,就不再多言。那傲慢的态度,让孟云恼怒不已。

    但他不敢翻脸!因为他知道大明在仰光附近炮击,只是一种姿态,一种威慑。目的是提醒缅甸不要背着大明和英国和解。

    可是为了报杀子之仇,以及称霸中南半岛,他又非常想和英国和解,获得英国的支持。因为暹罗就是挡在缅甸东进的顽石,不推倒它,就无法挥师东进,统一中南半岛,成就无上伟业。

    说起来,孟云也是受了大明的刺激。见其短短五年时间,就以鲸吞的速度,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明国。所以眼红心热,想亦步亦趋的跟上大明的脚步。

    不说超越大明,只要有大明的一半成就,他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他也可以挥使西进,拿下印度。毕竟和暹罗以东的地盘相比,印度的疆域更广阔。但他不傻!知道英国和大明一样,以工业立国,以商富国,以船坚利炮强国。实力不弱,没那么好惹。

    特别是和英国争夺东孟加拉的地盘时,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前前后后,不光死伤了五十多万缅军。当地的人口,也锐减了半成。国库也跟着消耗了六七成。

    现在缅甸国内,已是怨声四起。

    这使他明白,再和英国征战下去,是极不明智的。所以在英国愿意放弃东孟加拉的前提下,他也愿意签署和解条约,灭了西进的雄心。

    且在他心里,也认为暹罗以东的地区要比印度好上太多。毕竟印度那边的百姓和缅人长得不一样,信奉的也是印度教。和缅甸全国尚佛有根本区别。而西边的暹罗、真腊等国,都信仰佛教,长得也和缅人差不多,便于同化。

    两相比较起来,暹罗以东的地区,更便于统治。

    于是细思一番后,孟云只得传信新山的缅甸领事馆馆长。大骂他无能,并责令他要尽职尽责的安抚大明。(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 缅甸烽火--马六甲

    这样的命令,让缅甸驻新山的领事馆馆长很是无奈。他倒是想安抚,可大明根本不给他见面的机会。这话都没处说,也就更别提安抚了。

    好在孟云生气归生气,该有的理智还是有的。让馆长伪装一番,私下前往新山镇以西的马六甲市。代表缅甸官方的意思,秘密访英。

    这马六甲市是一座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最早建于1403年,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明朝永乐七年,即1410年,三保太·监郑和到访此地,并赐封当地的酋长拜里米苏拉为满喇加王。从此这里就成了朱氏大明的属国,和暹罗撇开了关系。

    直到现今,这里都留有很多郑和下南洋的遗迹。像三保山、三保井、三保亭等以三保命名的古迹,比比皆是。

    但到了1511年,马六甲就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又在1641年,被荷兰占霸占。按照原历史,英国在1826年,会将这里纳入英国海峡殖民地。

    只是大明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南洋大战。并根据《明英友好条约》,将这里划入了英国的势力范围。使得统治时间提前了近三十年。

    因为地理位置险要,又和大明隔着近。英国就将设在槟榔屿的办公地搬迁到马六甲,也便于监视大明的风吹草动。

    当下马六甲市的英属马来总督府,原是荷兰派驻马六甲的最高长官府。名为红楼,1650年建造,带有浓郁的荷兰风格。英国接手这里后,一直忙着处理马来半岛的叛乱,精力有限,也顾不上经营马六甲。

    便将这座红楼当作了总督府。

    此时府内,缅甸密使和新的马来殖民地总督、大英帝国侯爵马戈尔尼品着红茶,促膝长谈。

    原来在访清之后,英王为了体恤马戈尔尼劳苦功高,就将他从伯爵晋升到侯爵。只是欧洲和南洋相隔甚远,这消息传达的有些慢了。

    与之一起的,还有英国议会通过了成立马来殖民地的消息。这是马戈尔尼在访清之前,就向英国议会申请的。因为他觉得英国在马来半岛的殖民地,是对抗大明的前沿阵地。且马来半岛又是南洋的重要出海通道之一。在必要时,可以在这里实行封锁,阻截大明军舰与商船。再加上这里和印度殖民地相隔较远,联系不便。

    使得印度总督,很难及时处理好这边的事务。

    所以他才请求将马来半岛的殖民地从印度殖民地中单独划分出来,组建新的马来殖民地。并毛遂自荐,推选自己为马来殖民地的第一任总督。

    在运动会结束后,他就随着使节船,走马观花的上任了。也是他资历甚高,又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对南洋也有一定的了解。议会才会同意他担任马来殖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寒暄一番,客套几句后。缅甸密使小抿了一口红茶,胃里微微有些排斥。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放下清国产的陶瓷茶盏。其实他更喜欢喝大明泡的清茶,而不是英国这味道怪异的红茶。只是出于礼节,才做出喝的姿态。

    思量了几秒,他才抬起头,语气微沉的说道:“总督大人,我这次来,是代表我门缅王的旨意,向大英帝国求援的。”。

    这称呼、这语气,已在无形中,将缅甸的地位放在了英国之下。

    马戈尔尼盯着杯中深红色的浓茶,浅笑道:“我们大英帝国一惯都希望和缅方交好。若是有什么难处,可以提出来。”。他已经知道大明将军舰开到缅甸家门口耀武扬威了。所以对缅甸密使的到来,并不奇怪。

    只是心下猜想着,缅甸会想要什么样的支援。

    听到这话,缅甸密使的神情也松了稍许。毕竟他在大明那边,吃了太多闭门羹,还被缅王指责办事不利。如果在英国这边,也白忙活一场,那倚着缅王暴躁的性子,他的下场,只能用‘惨·淡’二字来形容了。

    便用稍显热切的语气道:“我们缅王想让大英帝国,卖给我们五艘新式军舰。”。

    马戈尔尼闻言,只一口喝完红茶。再唤佣人过来,添上一杯,并没说好还是不好。

    缅甸密使立即补充道:“在价格上。我们缅甸是不会亏待大英帝国。而且缅王还会允许英国人在我们缅甸境内,开设商站。”。

    孟云也是被大明炮吓仰光给震慑到了,所以急不来耐的想买军舰。只是大明只卖‘明德祖’级战舰,不卖‘明懿祖’级战舰。让孟云,只能将注意打到了英国身上。毕竟军舰造得不错的,也就大明和英国。想买也没处卖。

    可能在他看来,有了船坚利炮,就能保护缅甸的海疆,就有了和大明抗衡的实力。但这终究是想想而已!因为一个国家的海军之强,怎么都绕不开人,绕不开优秀的海军。

    英国作为老牌海上强国,深谙此理。马戈尔尼自然清楚这一点,但他没有明说,而是用另一种抱歉的语气道:“这新式军舰,大英帝国都装备甚少,恐怕是不可能外售了。”。

    和大明一样,英国也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且还要严厉百倍。像战舰,就禁止外售。

    缅甸密使也早有所料。但听到英国亲口说出来,还是忍不住失望。语气稍冷道:“如果英国不能保证我们缅方的安全,那和解一事,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大明的态度了。”。

    称呼上已从‘大英帝国’变成‘英国’,显然不满。且话里话外,都带着淡淡的威胁之意。

    马戈尔尼只垂着眼帘,盯着茶杯中鲜·红的浓茶,双眼中飞速闪过一道冷意。但因低着头,并没被缅甸密使瞧见。

    半晌,才缓缓回道:“若是你们缅方非要买,那最少要等上一年。因为军舰做工复杂,那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都是相当多的。”。

    这让缅甸密使有些意外。因为他没想到,只是语气稍微强硬一点,英国就服软了。这和大明对英国纸老虎的评价,倒是相当吻合。

    便稍作犹豫,让英国能保证在一年以内,交付五艘军舰。马戈尔尼只稍作争辩,也同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缅甸烽火(二)---阿拉干

    接下来,缅甸密使还想商量一下价格的。但见马戈尔尼满脸疲惫,天色也渐晚,便不好多留,告辞离去。

    在他走后,马戈尔尼伸了个懒腰,有些讥讽的笑了笑。

    原本他是真的不想卖!但听到缅甸密使的威胁后,他就计上心头。反正英国已在缅甸境内,做足了功夫。只等时间一到,就可以让缅甸烽火连天,自顾不暇。

    那时候,英国就是不交付军舰,缅甸也没办法!

    所以他才答应得那么爽快,让缅甸密使,傻傻的偷着乐。

    当然,他心下也是欢喜的。毕竟这不赔钱的买卖,怎能白白放过?且他已经想好,要将对缅军售的事尽快谈妥下来。怎么着也要缅甸先把购买军舰的钱付了,然后签署和解条约。

    再故意把和解内容透露给大明,使得缅甸和大明渐行渐远。那明缅暹三国联盟,就彻底破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想下去,马戈尔尼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见到佣人怪异的眼神后,他也没怪罪。反而语气温和的让佣人换掉红茶,倒上53年的红酒。

    同时安排人,通知缅甸境内的各反叛势力。让他们先安静下来。等大英帝国和缅甸谈妥了,再出来闹腾。若是坏了大英帝国的好事,那就做好承受大英帝国怒火的准备。

    此时此刻,缅甸密使肯定没想到,他自以为是的服软,却有如此多的算计。就是缅王孟云也想不到,英国已经在缅甸布置了这么多陷阱。

    这也是缅甸的悲哀!和西方势力的龙头老大--英国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像南洋诸国,小一点的,几乎都被西方诸国灭了。

    看来也只有让缅甸尝尝自食其果的滋味,才能有所启示。

    大明也有意让缅甸吃点苦头,便顺水推舟。在英国行动的时候,发动情报司的力量。秘密联系各方反叛势力,加大扶持力度。不过和英国的拖延不同,大明是使劲的鼓捣他们早点站出来闹。

    并且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谁闹得最欢,给缅甸贡榜王朝的压力最大。那大明就对谁加大扶持。这样的条件,和那些反叛势力,契合度极大。毕竟他们的最终想法,就是竭尽所能的削弱缅甸贡榜王朝的实力。否则他们也难以独·立。

    结果到了九月中旬,缅甸西南部的阿拉干地区。义军领袖金彬第一个大张旗鼓的站了出来,号令不服缅甸的阿拉干人,加入他领导的义军,攻击当地缅甸驻军。

    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阿拉干的首府丹兑。

    之后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阿拉干全境。六万多缅甸驻军,尽皆生死。没有一个俘虏,也没有一个降军。使得阿拉干境内,再也没有成建制的缅甸驻军。同时生活在阿拉干的缅人也遭到了极其残·酷的报复,要不受尽折·磨,凌·辱而死,要不躲进深山荒岛,苟·延残·喘。

    当两个族群发生战争时,这样的手段,是非常普遍的。毕竟这时代,没什么人道主义,也不会有闲着没事干的国家对此指指点点。

    在清理完阿拉干全境后,金彬才正式宣布脱离缅甸掌控!并带领军队,越过北部的若开山脉,袭扰缅甸内地。

    缅王孟云知道此事后,雷·霆震怒。当机立断的发兵二十万,奔赴阿拉干,剿·灭叛乱。并扬言要将所有叛乱者的脑袋,做成京观。

    其实这阿拉干原本就是一个独立的阿拉干王朝,由第一位君主末罗汉在1433年所建。1550年到1666年是阿拉干王朝的极盛时期,不但和东吁王朝联合进攻白古,还侵·占了沙廉。

    进入十八世纪后,境内海盗横行,国势日衰。连阿拉干国王的兴替,都要受到海盗的干预。

    所以在1785年,阿拉干的诸位大臣,请求孟云将阿拉干并入缅甸。自此,这里就成了缅甸的一部分。在后世,这里被改为若开,阿拉干人也改成若开人。

    由于阿拉干地区和东孟加拉接壤,有很大一部分阿拉干人受伊·斯·兰教影响,改信真·主。所以忍受不了缅甸将佛教奉为国教的政策,便大量出逃东孟加拉的吉大港。

    在英国掌控东孟加拉期间,还经常联合阿拉干境内的反叛势力,攻击当地的缅甸驻军。

    直到东孟加拉被缅甸收入囊中,那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干人,才逃入英国掌控的达卡。

    这主要领导人,就是金彬,也是大明扶持的对象。

    眼看着缅甸和英国的关系缓和,金彬也对英国抱有疑虑。使得大明找上门来,提出称心如意的条件后,他就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大明的怀抱。随后又在大明的帮助下,秘密返回阿拉干。召集义军,举起反叛大旗。

    从古至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因此大明对金彬的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否则金彬也没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

    受此刺激,本就势力不弱的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也紧随其后的举起反叛大旗。整个缅西北、缅西南,都在短短几天内,陷入动乱中。

    和暹罗接壤的泰人居住地,也就是后世的掸邦,也受暹罗挑唆,公开反叛缅甸。甚至和清国接壤的缅北,土司们也心照不宣的违抗缅甸贡榜王朝的命令。

    如此形势,对暹罗来说,简直一片大好。而对缅甸来说,就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打击。使得暹缅之战的北部战场,暹罗大胜,缅甸打败。清迈地区,再无一个缅军。

    甚至将战线推到缅甸的萨尔温江东岸。

    而南部战场,形势对缅甸也极为不利。尤其是当地的泰人,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都和暹罗极为贴近。和缅人,反而有不小的差距。且在历史上,这里也多次易手,常常是缅甸与暹罗的必争之地。

    所以他们就经常在山林间神出鬼没,给暹军带路,偷袭各个分散的缅甸驻军。

    一时间,缅甸江河急转,风雨飘摇。(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缅甸烽火(三) 猜想

    英国和缅甸商谈的军购,也因缅甸叛乱四起,而付诸东流。甚至和解之事,也被耽搁得遥遥无期。

    这让马戈尔尼十分诧异!

    因为他很难想象。之前那些乖得像孙子一样的反缅势力,怎么突然挺起腰板了。不但对大英帝国的警告置若罔闻,还将使者也轰了出来。

    且这还算是客气的!

    那阿拉干的反缅领袖金彬,现在新阿拉干国的国王,还直接将英国使者抓起来了。尽管金彬明面上说是失踪,也解释了阿拉干境内大乱初平,有些混乱的现状。并做出保证,会将英国使者找回来。

    但马戈尔尼已得到可靠消息,那使者分明就是被金彬安排人抓走的。毕竟英使前脚刚一离开金彬的营帐,后脚就被贼·人抓走。试问哪个的地方的贼·人会这么嚣张,竟跑到军营附近抓人?

    所以他已敏锐的察觉到,这些反缅势力,定然受了其它势力的挑唆。或者说,这些反缅势力,已背叛大英帝国,倒戈了另一股势力。

    依照当前的情况,有这个能力的,一定是大明。

    因为大明的情报司,集刺探、暗杀、挑唆、收买等手段于一体。向来神出鬼没,神秘无比。那探听的方法,五花八门。那安插的特工,也无孔不入。就算被发现了,一般也只有两个下场。要不特工死,要不被特工杀·死。

    这样的名头,不仅在大明国内达到小儿止哭的地步。在南洋地区,也威名远播。各个域内国家,都将其比喻为‘来自地·狱的恶·鬼’。

    也只有这样的实力,才可能让大英帝国苦心经营的反缅势力,在短短半个月内,尽皆反·叛大英帝国。并丝毫不惧大英帝国的怒火与反击。

    可令他意外的是,大明在缅甸出了内乱后。多次发表声明,敦促各反缅势力与缅甸官方,都安静下来。若是谁乱了缅甸,那大明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这严厉的措辞,显然是站在缅甸官方这一边,维护的也是贡榜王朝的利益。只要不是傻子聋子,都能听得出来。

    何况缅甸和暹罗,是中南半岛仅有的两个区域大国。在明面上,也都是大明的盟友。某种程度上,是大明用来牵制大英帝国的两把尖刀。

    如今他们打起来,肯定会削弱他们的国力。这对大明来说,肯定是弊大于利。这从大明之前极力安抚暹缅两国,劝解他们停战的举措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缅甸内乱,国力大损,很难指向大明是幕后黑手。且从常识上看,大明也不会像傻子一样,自废武功,自断手脚。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暹罗!

    虽然在他的印象中,暹罗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国。但和缅甸隔着近,有着极其重要的区位优势。且那些反缅势力,也和暹罗多有瓜·葛。在以前暹缅大战时,常常是那边强,就倒向那边,是个典型的墙头草。所以不能排除他们见暹罗势大,而倒向暹罗。

    如此推测,暹罗秘密联系反缅势力,发起反扑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而且反缅势力爆发的时间也颇有些耐人寻味!

    因为当时刚好是在暹缅大战陷入僵局时,陡然发生大规模反·叛。像秋天的野草,一烧起来,就呈燎原之势。本来还可以和暹罗抗衡很久的缅甸,瞬息之间,就被打断了脊梁骨,陷入倾·覆的危险境地。

    且大明近些日子,还一直约谈暹罗驻南洋的领事馆馆长。据外界传言,是大明在向暹罗施压,让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大明日报》设在南洋的分社,也在这时,发表专栏评论文章。用极为缜密的逻辑推理法,进行深刻的分析,指出暹罗联系反缅势力,反攻缅甸的事实。

    尽管最后还加了一句‘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大明官方无关’。但一些报社为了博得民众的眼球,就自动忽略这些字眼。以言之凿凿的语气,添油加醋的证明反缅势力,就是暹罗扶持的。

    除此以外,《大明日报》,还透漏了一个重要消息。说是各个反缅势力,打算在十月中旬。派出各使节,前往暹罗扶持的孟人国都--勃固举行会盟。

    貌似主要商议的是进攻缅甸首都阿瓦,齐心合力推翻贡榜王朝。

    一般情况下,这样事关军事机密的消息,是万万不可能透露出来的。但大明的官方报纸,却一点不落的刊登在纸上。

    这其中引申的含义,就颇值得人寻思了。

    或许这也是大明的态度,表示维护贡榜王朝的统治,反对这个联盟。否则不可能刊登这样的消息。

    总结起来,所有可能的苗头已齐齐指向暹罗。但马戈尔尼,却仍忍不住怀疑大明。实在是大明在这件事上撇的太清了,那置身事外的事实,让他有些不大相信。

    并且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那就是即使暹罗扶持了这些反缅势力,也断然不会指示他们用这样的手段,挑·衅大英帝国。毕竟暹罗的国君和臣子,只要眼睛不瞎,就应该看得出大英帝国的实力。

    同样的,反缅势力也没那个底气挑衅英国。

    于是毛头又像踢皮球一样,转到大明身上。

    可马戈尔尼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是大明联系这些反缅势力!这样思索下去,他感觉脑袋都有些隐隐作痛。便暂时撇开这些想法。思量着大英帝国该如何应付眼前的缅甸乱局。

    到底是作壁上观?还是趁缅甸大乱,尽力扩张大英帝国的势力。

    就在他暗自思量如何抉择时,印度总督却突然传信过来。说是英属印度,已出兵东孟加拉,收复失地。倒是替他做了决定。

    这样的消息,马戈尔尼本应该高兴的。毕竟收复失地,扩大了大英帝国的商品市场,增加了收入。但他本能的皱起了眉头,隐隐觉得印度总督的举措有误。

    因为当前的形势,看似明朗。但实则不然!就好比雾里看花,总觉得不真切。

    如果深入了解缅甸历史,就会发现能统一缅甸的,都是缅人建立的王朝。从最早的蒲甘王朝到东吁王朝,再到现在的贡榜王朝,都是缅人的王朝。

    这最大的原因,就是缅人是缅甸境内,数量最多的族群。且缅人向来身体素质不错,稍稍训练一番,武装起来,就是打仗的好手。

    即使当下的缅甸贡榜王朝一次死上三四十万人,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武装出三四十万的新兵做补充。

    而那些反缅势力,加起来,都没达到缅人的总和。这就是先天的劣势!

    所以形势虽看似对缅甸官方不利,但他终究是缅人的王朝。在遭遇外族入侵时,缅人必定会向贡榜王朝靠拢。

    一般情况下,只要贡榜王朝内部不发生动乱,那一时半会儿,贡榜王朝是没那么容易亡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缅甸烽火(四)--瞬息万变

    特别是当前,无论是反缅势力,还是暹罗军方,普遍使用冷兵器作战。虽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火枪,但整个军队中,火枪部队所占的比例不大。

    而众所周知的是,冷兵器的杀伤力有限。和火枪相比,自然是差之千里。再加上反缅势力和暹罗军队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方式,都极为落后。那后勤运输,更是落后得不忍直视。

    不管是和大明相比,还是和西方诸国对照,都不能相提并论。

    借用大明的老话,他们就是还处在文明世界之外的军队。

    因此靠他们速战速决,推翻缅甸贡榜王朝,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持久战就无可避免的来了!那缅甸官方,也能获得喘息之机。再较量,很可能就攻守互换了。

    所以他不赞成印度总督在这个时候,出兵东孟加拉。

    不然缅甸挺过来,那英缅好不容易达成的和解,就顷刻间化成泡影。那对大明和缅甸的挑唆,也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印度总督已在信上写明,东孟加拉的缅甸驻军,已被英军全·歼。也就是说,现在的东孟加拉,彻底掌控在英军手中。

    这倒让马戈尔尼有些无能为力了!

    这样想着,他脸上的忧色就像化不开的阴云。好似一不留神,就会滴出水来。

    其实他猜得没错,大明在这件事上,不可能撇清关系。否则情报司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也只有大明有那个实力,让那些反缅势力,有底气挑衅英国。

    不过稍稍有些出入的是!大明只扶持缅甸西边的反缅势力,像阿拉干的金彬、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等一个个稍有势力的土邦王国。他们闹腾起来,给缅甸官方的影响也大一些。

    至于东边的,都是一个个小土司。势力分散,很难拧成一股绳。但他们和暹罗隔得近,所以无一例外的受到暹罗的影响。

    大明也是不想做得太过,暴露了自己,便对东边势力弱小的土司无视了。

    《大明日报》指出的事实,也是以此为依据。只是将事实夸大了一些,将所有反缅势力,都推到了暹罗头上。

    而英使失踪一事,则是金彬为表达对大明的忠心,故意而为之。那人,也早被金彬送给了情报司。在榨干了所有剩余价值后,葬身鱼腹。

    至于金彬为何要选在军营附近抓捕英国使者,还那么肆无忌惮、明目张胆。主要是想透露两层含义。

    一个是激怒英国,和英国拉开距离,尽量向大明靠拢。可能他也发现了大明的大腿比较粗,所以抱得更紧。

    二来是做给有心人看的。毕竟英国使者被抓,还是在军营附近。众目睽睽之下,保不准被有心人看见,引起怀疑。比如贡榜王朝的探子。这样一来,反而让大明藏得更深,更不容易暴露。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思,金彬才出此下侧。

    显然,能成为领袖的人物,心思都不是空的。

    大明对此,也是持喜闻乐见的态度。便在扶持力度上,稍稍加大一些。却不想,这一举动引起了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的跟风。只是英国使者早被他们轰走,也没地方抓。

    于是他们就退而求其次,活捉了一些在境内活动的英国商人。然后大张旗鼓的将消息登上《大明日报》。再以十分严厉的语气,谴责英国商人在境内的卑·劣行径,并驱逐所有生活在境内的英国人。

    这样的举动,无疑又讨得了大明的欢心。

    只是缅王孟云却不开心了!因为反缅势力越强,对贡榜王朝的削弱就越大,所造成的威胁也随之增大。当前东边和暹罗的战争,又遭遇大败。

    这种形势,实在是令他忧心如焚。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终是想起自己的盟友--大明来了。虽然他之前也想找英国。但听到东孟加拉被英国人霸占后,他才恍然大悟,感念起大明的好来了。

    于是每天召见数次大明驻缅甸大使。那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最后为了方便,还让大使住到皇宫里来。

    天天死磨硬泡,好话说尽的求大明帮忙,让大使的耳朵都起茧子了。比如什么让暹罗退兵,停战议和;恳请大明出兵,剿灭叛·乱;或者大规模提供火器,帮助缅甸渡过难关。

    能把缅王孟云逼到这个份上,也是因为叛乱和外敌一起来势汹汹,让缅甸朝廷,一时之间,有些难以应付。毕竟在此之前,缅甸朝廷的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了缅暹边境。

    后来金彬领导的阿拉干起义,又将二十万官军引入若开山脉。在那里,天天大战不断,牵制了不少兵力。

    这两个加起来,就使得缅甸朝廷,暂时出现了兵力虚空的窘境。只要给一点时间,缅甸朝廷也能武装出一定规模的军队。

    但现在,他们就是没有时间。

    像那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从西北方带兵长驱直入,伊诺瓦底江以西的土司见其势大,竟连抵抗都没有,就纷纷表示臣服。这就使得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的联军,在短短数天内,就没有任何阻碍的,兵临伊诺瓦底江西岸。再往前,就是古都阿瓦,缅甸朝廷的心脏。也就是后世的曼德勒。

    东北部的掸邦各首领,也一一臣服于暹罗。使得暹军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西北部的掸邦高原收入囊中。

    而南边,暹罗攻克了勃固,扶持逃亡的孟人建立新的勃固王朝。使得下缅甸,也烽火不断。

    这使得缅甸官方的实际控制范围,锐减到缅甸中部,也就是夹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的伊诺瓦底江冲积平原。

    这里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是缅人的传统居住区。

    如果让反缅势力和暹罗大军攻入这里,那贡榜王朝,连存亡都是问题。

    尤其是这次反缅势力的配合度很高。完全不是从前那样,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让缅甸朝廷,少了各个击破的契机。

    联军的速度如此之快,缅军的形势如此危急,也出乎了包括大明、英国等大国的预料。也是他们都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势力倒戈,反叛贡榜王朝。

    果真是战场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缅甸烽火(五)--战略眼光

    此时新山市,廖青正坐在南峰的办公室中,语气轻快的向南峰、刘卫国汇报缅甸的最新战况。

    当说到缅甸形势危急时,廖青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南峰听着,也收起恬淡的笑容。虽然缅甸遭了报应,让他心里舒坦了很多。但过分削弱缅甸,确实于大明不利。所以他觉得现在是时候见好就收,拿出实际行动,施压暹罗,解开缅甸的内外困局。

    但旁听的刘卫国,却有不同的意见。

    只见他盯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将焦点,都放在缅甸那块区域上。用略带迟疑的语气道:“我在想,有没有可能移花接木,将越南之策搬到缅甸。”。

    也是反缅势力和暹罗大军的进展太快了,出乎了他的预料。所以他根据惯有的战略眼光,重新评判缅甸的形势。然后萌发了趁缅甸朝廷衰微之际,掌控缅甸的想法。

    时移势也!

    南峰和廖青听到这话,并不觉得惊奇。因为他们也有过这种想法。只是仔细一想,他们又因种种原因,否决了这个想法。

    毕竟缅甸和越南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首先就是地理位置。越南和英属印度殖民地隔得远,有个风吹草动,没那么容易引起英国的注意。且当初大明插手越南,是在英国和西班牙都没有防备的时候。有一定的突然性!

    以致后来英国和西班牙反应过来时,只能瞪眼看着,没有任何办法。

    但缅甸不同!它和英国的殖民地隔得很近,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英国的注意。且按照战略眼光来看,英国肃清印度后,矛头绝对会东移,指向缅甸。因为这个时代,清国是无可争议的经济大国。所有想做生意的国家,都不会放过清国这个市场。像现在,英国就一直偷偷往清国输送鸦片,赚取丰厚的利润。

    只是大明的存在,严重阻断了它前往清国的海上商路,致使输往清国的鸦片量,大跌了**成。所获得的利润,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所以从地理位置考虑,英国是绝不会放过缅甸这个和清国接壤的陆上大国。否则在后世,也不会有三次英缅之战,吞·并缅甸了。

    因此大明若是间接掌控缅甸的话,一定会刺激英国的神·经,引起强烈的警惕与反击。

    说不定,还会提前点燃明英战火。让无可避免的南洋之战,在缅甸打响。

    这种结果,大明当然是不允许发生的!

    一来是大明还没准备妥当,二来是大明要让缅甸替自己承受一部分英国的火力,不可能让缅甸这把尖刀,就这么烂成一堆废·铁。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局势。

    大明掌控越南时,可是极有耐心的等到阮福映统一越南,天下安定。然后才送阮福映归西,扶持他儿子上位。

    可缅甸现在内忧外患,缅王孟云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没了。那贡榜王朝内部,极有可能变成一盘散沙。毕竟贡榜王朝的缅王上位史,就是一部手足相·残史。比如孟云,就是杀了前任缅王,弑君上位的。且他做的比历任缅王都狠。一登上王位,就杀尽所有可能登上王位的亲兄手足。

    致使皇室一族,几乎没有男丁。不然他也不会对儿子的死,那么耿耿于怀了。

    所以大明若想缅甸还能发挥作用,就绝不会让孟云在这个时候发生意外。毕竟四分五裂的缅甸,只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

    第三个不同之处是平衡!

    当初大明插手越南,是想将其变成北上东亚的海陆大通道,从而打破西班牙的封锁。在定位上,就没指望内战刚平的越南,会有多么强的国力。也更没想它帮助大明,抵消西班牙的锋芒。

    但缅甸就不同!

    一开始,就被大明定位成抵御英国的尖刀。和暹罗一东一西,从两个方向,给英国制造麻烦。

    如今暹缅之间爆发战争。

    假若缅甸败得一塌糊涂,一蹶不振的话。那暹罗绝对会实力大增,信心大涨。那对大明的敬服之心,就会有所消减。这显然是大明不想看到的事情。

    即使大明支持了阿拉干、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反·叛缅甸,以及暹罗反攻缅甸。也只是给缅甸一个教训,而不是真的要打垮缅甸。

    这和马戈尔尼所认为的一样。

    所以缅甸这个对手,必须存在。也好让暹罗警醒着,对大明时刻保持着敬服之心。否则飘起来了,就成了大明麻烦,反伤了大明。

    仅这三点,就把刘卫国的想法,给彻底的否决了。

    只是对于南峰他们的解释,刘卫国并未听进心里。熄灭手中的烟头,站起身来。径直走到墙壁上的世界地图边,指着缅甸这块地方道:“缅甸西至印度次大陆,东至中南半岛内陆。北至清国西藏、云南,南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

    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险要。

    如果我们掌控它的话,不但打破了英国在印度洋对大明的封锁,而且还能以此为跳板,进攻印度。

    以英国那些资本家爱财如命、守财奴的性子,是绝不允许印度殖民地出现危机。那样的话,大明和英国在马来半岛的明争暗斗,就极有可能转移到印度上来。

    这成了战场,损失最大的,必定是印度。也就变相的,等同于英国。”。

    这就好比围魏救赵!用印度,转移了大明和英国斗争的焦点。

    算是一种跳脱南洋之外,祸水东引的战术!

    就像后世南·海问题,东海解决的思路一样。日本在南·海不断指手画脚,引得中·国将视线转移到有领土纷争的东海。让日本不得不回援,顾全自己,使之停止对南·海的干涉。

    刘卫国的想法,就如出一辙。

    将印度,变成南洋纷争的突破口。让英国人的精力与视线,都转回印度。那样的话,不仅会让英国措手不及,还会让主战场,避开南洋。从而避免了大明的南洋海外领出现大的损失。

    (感谢黄薯的推荐票,也谢谢你的持续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缅甸烽火(六)--解决

    不得不说,刘卫国作为大明的国防部长,战略眼光还是比较独特的。能跳脱南洋的格局,着眼印度,实属不易。

    当然,在来之前,他也是反复思量过的。不然不可能在被否诀的情况下,给出这样的解释。可惜的是,张啸送阮福胆去了越南,否则他就多了个帮手。毕竟在打仗,扩充地盘的事情上,张啸总是表现出百分百的兴趣与支持。

    此刻南峰和廖青,听到他的话。也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有了别样的想法。

    假如真能在印度给英国以致命的威胁。那绝对会迫使英国回援,和大明在南洋的敌对之势,也跟着会有所缓解。

    这样想来,倒真是破解南洋困局的上上之策。

    只是有个前提必须注意!

    那就是绝对不能引起英国的警惕!否则一旦有了防备,那大明再进攻印度,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英国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将缅甸收入囊中,不闻不问。

    若是挑起战火,那真是有些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提出这个疑虑后,南峰就把目光转向刘卫国。却不想,刘卫国倒是干脆的很,直白的摇了摇头,表示无解。再看廖青,也是眉头紧锁,显然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使得场上又安静了下来,三人也陷入了各自的思索中。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守卫的声音,打破了静谧。原是有家属过来了。

    他们这才注意到墙上圆盘似的挂钟,显示的是中午十二点三十七分。却是不知不觉间,到了晌午。

    南峰猜到了可能是王嫣然,便应了一声,让守卫放进来。

    果然,和他猜想的一样。王嫣然左手牵着小南熙,右手拎着满满当当的食盒,笑脸盈盈的出现在房门前。后面的守卫,还抱了好几个。

    看到她们母女俩,南峰微皱的眉头,也不自觉的舒展开来。语气温和道:“你们怎么来了?”。

    王嫣然白了他一眼,正要说话,小南熙就声音甜甜的抢白道:“妈妈说爸爸一忙起来,肯定忘了吃饭,所以就带上我,来找爸爸吃饭了。”。

    说话时,就放开王嫣然的手,撒娇的扑进南峰的怀里。

    王嫣然的手艺,是被大家公认的好。因此刘卫国毫不客气的凑了过来,一脸笑嘻嘻的,做好了蹭饭的准备。廖青则笑骂着刘卫国没皮没脸,但自己,已顺势拿起碗筷,摆出了大吃特吃的姿态。

    好在王嫣然早有所料,所以特意多带了些。将一盘盘秀·色可餐的菜式摆到桌面后,那诱·人的香味,让刘卫国他们,瞬时胃口大开。

    像是怕被别人抢先了一样,刘卫国第一个下筷。廖青紧随其后,不输半分。但瞧见南峰审视的目光后,两人都稍稍收敛了点,注意形象。

    王嫣然看着,哈哈直笑,心下很是满足。毕竟自己的手艺得到承认,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但这时,房门前,又多了个人,却是洪文。

    只是廖青他们都吃得很香,没注意到他来了。倒是王嫣然眼尖,看到洪文后,立即招呼他过来。并撞了撞廖青,知会他一声。

    这下,廖青才发现洪文来了。

    原来洪文起了和王嫣然一样的心思,怕廖青没吃的,特意送饭过来。只是王嫣然抢先一步,倒让洪文有些拿不出手了。

    不过在众人的起哄下,洪文还是将自己做的饭食摆了出来。那口味儿比较偏江浙一带的甜腻,和王嫣然有所差别。但吃起来,也很不错。

    让刘卫国这个老光·棍,又是感叹,又是唏嘘。说有时间,一定要找个会做菜的婆·娘,好好过日子。其实以他的地位,要找个人是很容易的。但他非得说婚姻是坟·墓,不想这么早被婚姻绊住手脚。

    所以这单身·狗的命运,也是他自作自受。

    就这样吃喝一番后,时钟已转到下午一点半。王嫣然和洪文也知道南峰他们有要事想商,便不好多待。收拾好残羹冷炙,带上房门,轻手轻脚的离开。

    南峰又让守卫泡三杯清茶进来,有助于消化。

    然后接着上午的话题,继续商量着‘南洋问题,印度解决’的办法。

    直到晚上**点的时候,三人才商量出了个大概。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英国有所警惕。

    这样的话,就必须削弱缅甸。因为只有缅甸没了威胁,英国才疏于防范。大明也好随心所欲的在缅甸布局。

    关键时刻,还可以向缅甸派出一支奇兵。在英国没觉察到的时候,骤然发难。让英国措手不及,让大明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只是怎么削弱缅甸?怎么派出奇兵?怎么进攻印度。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一时之间,也很难商量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南峰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仔细斟酌。

    与此同时,大明对缅甸局势的干预,也没停下。一方面,对暹罗施压,让其暂缓进攻的步伐。另一方面,知会阿拉干、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减缓攻势。

    并积极联系缅甸朝廷,将反缅势力与英国密谋的事,被尽数抖了出来。

    缅王孟云连怀疑都没有,就信了大明的话。毕竟这个时候,还愿意出手救缅甸的,也只有大明。不管真假,他都必须相信。否则这根救命稻草没了,那缅甸,就真可能离覆灭不远了。

    且东孟加拉被英国重新占领的事实,也让孟云看清了英国的虚·伪。再加上阿拉干、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故意表露出和英国的关联,让孟云,更确信大明公布的事实。

    以致大明施压暹罗、威胁反缅势力的事情传到缅甸时,孟云立时大喜过望。并马上让人带上丰厚的礼物,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新山和明京,表达谢意,修复盟友关系。

    当事情进展到这里,南峰心下也轻松不少。先前他为暹缅之战的事,煞费苦心,连觉都没睡好。后来缅甸私自和英国和解,让他更是忧心忡忡。

    现在缅英和解无望,缅甸又肯乖乖听大明的话。那暹缅停战,就好解决多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2088/ 第一时间欣赏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作者:爱做的事所写的《雄起澳洲》为转载作品,雄起澳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雄起澳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雄起澳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雄起澳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雄起澳洲介绍:
一辆回家的高铁上,突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雷电风暴。两架客机也被无端卷入,时光倒转两百年,回到了1790年的澳洲。在那个还是蛮荒的大陆上,这些现代人,该怎样生存下去呢?雄起澳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雄起澳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雄起澳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