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雄起澳洲TXT下载雄起澳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雄起澳洲全文阅读

作者:爱做的事     雄起澳洲txt下载     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九十九章 开端(三) 神秘人

    轰,一道两米多高的水柱,在海面炸响。翻涌不止的浪花,也瞬时倒卷而回。正双手抱拳,紧紧护着自己的南峰。则被陷入‘迷失’之境的张啸,给一拳揍到了水下。

    一时间,南峰就像千斤大锤击中了一样。双臂发麻,近乎无感。

    但这仅是开始!

    只见张啸身子一闪,跟着追到水下。再接连出拳、出腿!速度,快得无法直视。悲催的南峰立时像炮弹似的,被射·出水面。但眨眼功夫,又被踹到水下。

    此时此刻,他心中的惊骇,就如惊涛骇浪般,翻涌不止!虽然早料到,陷入‘迷失’之境的张啸,会很难对付。但真的交手了,他才发现,事情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因为在张啸手上,他竟然毫无还手之力。也是他太想当然了!以为凭着自己寻真初期,以及张啸失去理智,就能用点技巧,周旋一二。可差距就是差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无论怎么花空心思的使技巧,都毫无用处。

    这下,算是让他彻彻底底的明白,百慕大训练基地被毁,确实出自张啸之手。只是一想到那么多高手,都死在张啸手上。他心下,就更加冰寒。

    早知道,他应该做好准备,再挑明开来。不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将自己陷入险境。何况当前,自己好不容易过上忙碌却很有干劲的生活,却马上就要命不久矣。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心下也像打翻的五味瓶,五味杂陈。

    而在海岸边,绵绵密密的树林,在夜色的掩映下,聚成一团巨大的黑影。阵阵海风吹来,粗大的枝叶摇曳不止。沙沙沙的声响传出,好像一只沉睡中的洪荒巨兽。

    这时,一个全身笼罩着黑袍的神秘人,陡然出现在椰树旁。看到波光粼粼,涛声阵阵的海面,他像是心情极好。就迎着海风,吹着口哨,缓缓走到海岸边。

    当瞧到三三两两的亲卫,正傻呆呆的坐在海边时。他自言自语道:“呵呵,这些小子们。做事也不做干净!”。

    说着,就转过身,向亲卫们走来。奇怪的是,亲卫们像看不见他一样,仍傻呆呆的坐着。一双眼睛,则一点一点的恢复神态。这是因为南峰的功力不够,所以这些亲卫,才提前醒转过来。

    但那神秘人,刚从亲卫们身旁走过。一个个傻坐着的亲卫,就接连合上双眼。跟着噗通一声,再次仰躺在地。待做完这些,神秘人才一脚踏空。没几息,就出现在南峰和张啸交战的海面。

    虽然隔着近千米,但神秘人却像什么都看清了似的。连连摇头,出声道:“‘迷失’之境啊!果真是功力倍涨。只是若没有那东西护佑,怕早就神智不存吧!”。边说边从袖子里,拿出一块指甲大小,形状很不规则的碎片。

    便见菱形又光滑的壁面,散发着微弱又暗淡的蓝色光弧。不自觉的,给人一种神秘感。

    但放在现代社会,这样能发光的石头,并不神奇。因此第一眼,还不会觉得它有何特异之处。但只过一小会儿,阵阵半透明的荧光,就凭空出现在碎片周围。

    旋转着,蓝色光弧也变得明亮了些许。

    那神秘人看着,有些迷醉道:“好东西啊!好东西!”。但跟着又叹了口气,有些无奈道:“罢了罢了!先把东西放你那里。等将来时机成熟,我再拿回来便是。”。于是掌心一转,随即向前一推。那块碎片,就以光速,消失在眼前。

    与此同时,一块突出海面的礁石上,南峰正被张啸掐住喉咙。只见他双目圆瞪,大嘴虚张。整张脸,也青紫得吓人。虽然他已用尽全力掰开张啸的手臂,但令人失望透顶的是,张啸的手臂就像两只大铁钳子。不仅粗·壮有力,还异常稳固。无论他怎么挣扎,都动摇不了半分。

    这让他心里,涌出了深深的无力感。

    且随着时间的持续,他身体中的氧气也越来越微乎其微。整个人,也越来越没有力气。深邃的瞳孔,也渐被白得吓人的眼白代替。尚存的意识,也越发混沌起来。

    但就在他近乎绝望的时候,一道淡蓝色的光弧,陡然冲入张啸的身体。只是南峰意识已不清醒,所以并没看清。但他能明显的感觉到,掐在喉咙的大手,突然一松。大阵空气,立时涌入他的肺腑。因呼吸得急了,他还剧烈的咳嗽起来。

    顾不得手上的酸·痛,他就一把将张啸推开。再单手撑着地面,大力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样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终于缓过气来。再抬头,就发现张啸,正毫无知觉的昏睡在地。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他私心想着,应该是力竭了。否则不可能,就这样昏睡过去。

    这样想着,他也暗暗庆幸起来。毕竟以他寻真初期的实力来说,应付‘迷失’之境的武者,能坚持十个回合,就是奇迹。而他虽然只毫无招架之力的应付了三个回合,但能在张啸手上活命,也是万幸。

    所以他发誓,以后一定有多远,跑多远。否则再碰上‘迷失’的张啸,就很难有今天这么幸运。

    且眼下他虽然活了下来,但身上,却没有一块好肉。像脸上,红一块、青一块。嘴角,也肿得像腊肠似的。一对剑眉星目,也被揍成了熊猫眼。好好一张俊脸,却是毁了。

    身上的伤势,就更不用言说。反正整个身子骨,就像散架了似的。

    当下因双腿还泡在水里,所以他就挪挪身子,想让自己斜靠在礁石上。但牵动了伤口,马上疼得他倒吸冷气。便只好咬着牙,像蜗牛似的,一点一点的将脚挪到礁石上。

    等做完这个简单的动作,他就疲惫至极。便全身放空的,躺在礁石上。这么睡着,转眼就到了寅卯之交。

    这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所以天空的圆月,也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雾气。看着就像水中映月,朦朦胧胧,有些不真切。这时大朵阴云,也飘了过来。将本就黯淡无光的圆月,给遮挡得严严实实。

    清爽的海风,也明显降了好几个温度。使得吹在身上,总感觉凉飕飕的。好像有人在往身上浇凉水!

    扑闪不止的浪花,也随着风势的减弱,而变得有气无力。使得清脆又空透的浪花声,也消失无踪。(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开端(四)未知的因果

    “啊---切---!”,南峰打了大大的喷嚏,被直接冻醒。还在昏睡的张啸,立时皱了皱眉。便翻了个身,却不想噗通一声,直接滚到了水里。

    这下,他才啊的一声,大喊大叫的从水里跑了出来。见自己出现在这里,他也犯了迷糊。喃喃自语道:“我怎么-怎么-在这里?”。当看到躺着一动不动的南峰时,他更是心下一惊。担心的跑过来,问是谁把南峰打成这样。

    听到这话,南峰真有种把张啸踹到水里的冲动。但想到身上的伤势,他还是忍住了。便没好气道:“你--你-你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吗?”。

    张啸马上惊叫道:“记得什么啊?你快说,咱们是怎么跑到这里?又是谁把你打成这样?难道是英军残余?他们在哪里?”。说着,就有惊又诈的。看得南峰,都嫌头疼。

    就用舌头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回应道:“昨晚,你和我,海边散步,还记得吗?”。因怕牵动伤口,所以不得不把语气压得很低。

    张啸立时皱着眉头,仔细回想。好半天,才恍然大悟道:“啊对对对!我记起来了!本来我们在打牌,但老刘子和李海,都醉成了一滩烂泥。所以就打不下去了。之后我俩在海边走,但--但咱们怎么跑到这么荒僻的地界呢?”。

    “这-这-这···”,南峰也懒得解释了,就让张啸,从他上衣口袋里,拿一样东西。其实他也有些担心,怕张啸又会陷入‘迷失’之境。但从昨夜的观察来看,张啸好像只对‘女蜗’计划、百慕大基地等字眼,有反应。

    所以就抱着试试的心态,让张啸回想起一星半点。

    其实若不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他也不想冒这个险的。只是‘女蜗’计划,百慕大基地的事情,他必须弄清楚。不然,他心中的疑团,就永远无法解开。

    想到这些,他的目光,也变得坚定了许多。

    不过张啸还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就认真的从他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枚海棠花的勋章。只看了两三秒钟,张啸就突然抱着脑袋,大声呼痛。吓得南峰,又是神色一紧。

    好在他的猜测没错,张啸痛虽痛,但瞳孔,还保持着原状。整个人的气势,也和普通人无异。直到过了近一炷香时间,才神色稍缓的看了看南峰。跟着,就长出了口气,开口道:“我想起来了!昨晚我好像‘迷失’,把你打伤了。”。说一说完,脸上显出羞·愧之色。

    南峰只意味深长的看着他,并未回话。

    张啸见此,立时面色正了正,神情有些凝重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只是这些,你应该是最清楚的。毕竟‘女蜗计划’,你也-也---”,说到这里,他的神情变得极为痛苦。

    但他还是咬着牙,接着道:“也参与了的!”。

    南峰只暗暗点了点头,面上,仍如一汪秋水,平静无波。

    可张啸,却像是勾起了很久远的回忆。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有些飘忽不定。只听:“当初,我被选入那个计划时,心里是那么激·动。但后来,我才知道。我们被选中的人,都只是为那个虚无缥缈、又不切实际的幻想付出生命时。我的愤怒,终是助我突破。”。

    “所以,你陷入‘迷失’!所以,你杀了所有人!”,南峰的语气有些冷的接话道。

    但张啸却摇了摇头,有些癫·狂的反驳道:“我只是被逼的!只是被逼的!”。水雾,也随着他的呼喊,而在眼眶中升起。便哽咽道:“那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想着杀了所有拦路的人,逃离那个地方。

    直到后来我累了,醒了,才发现,自己已逃回中·国。”。

    “哦!那你是怎么躲过组织的缉捕?”,南峰再次抛出问题。因为以组织的情报网,张啸不可能躲得过去。尽管百慕大基地被毁,是端午节前两天的事情。但无论逃到世界各地,南峰都相信,组织都能在一个小时之内,找出张啸的藏身地点。

    对此,张啸也不隐瞒。实话实说道:“我选的只是最笨的办法,东躲西藏。并且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跑。那天上了开往上·海的京沪高铁,只是因为我在北·京的踪迹,已经暴·露。”。

    由于组织,也不想过于暴·露在公众的视线。所以在人多的地方,不敢对张啸动手。也是怕张啸突然‘迷失’,大开杀·戒,不好收场。

    南峰也明白这些,就换了个问题,出声道:“那你是如何控制住体内的暴走之力,而不被迷失呢?”。毕竟来这个世界五年了,张啸在人前,从没出现过‘迷失’。

    而按照组织上对‘迷失’者的记录。越到后来,‘迷失’状态就出现得越频·繁。实力,也像鲸鱼吸水一样,大幅度增长。所以越往后,‘迷失者’也越危险。

    且一般情况下,最长不会活过三个月。但张啸,却活了五年。实在让人有些意外。

    但对于这句问话,张啸却有些恼怒的回道:“这句话不是我该问你的吗?”。只是看到南峰一脸疑惑,不像作假,才疑声道:“难道,不是你从我体内,偷走‘镇石’吗?”。

    眼见南峰还是一知半解,张啸才摊开手掌。一块散发着淡蓝色光弧的石头,立时浮在他的手心。

    不过南峰茫然的反应,还是让张啸有些意外。就跟着解释道:“这‘镇石’,是我给它取得名字。具体的来历,我也不知道。只发现,因为它的存在,我的‘迷失’,才被一直压制着。但在昨晚,我和你打牌之前,一个神秘的黑衣人打晕了我。

    等我醒来时,就发现他从我体内吸走‘镇石’。这让我体内的暴走之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所以在海边,才打算当面向你讨要。”。

    (感谢深红色的熊的月票,感谢静静的书呆的打赏,也感谢黄薯、秦汉唐明、好人好梦、愿得一心人、吃货张某人的支持。马上就是元旦节了,本书也要渡过第一个年头。从六月写书到现在,一直都有你们支持,很感动,谢谢你们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善后(二)东孟加拉

    弄清了这些原委,南峰也觉得有些好笑。本来他还以为,张啸突然那样问,是想跟自己摊牌。所以才将之前偷走的海棠花勋章,又拿了出来。却不成想,一切原由,竟是一块可笑的石头。

    如今他虽对张啸的话,还存有疑问。但此时此刻,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因为他全身带伤,又处在四面环水的荒僻地界。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离开这里。

    否则真出了什么意外状况,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只是张啸,现在和平常人无异。并且经过昨天的肆·意发·泄,体力透·支严重。尽管会水,但靠他游回鲁帕岛,又太过不切实际。因此眼下,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于是看了一眼碧空如洗的天空,无奈的长叹了口气。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们距离海岸又不远。所以在第三百六十八只海鸥从眼前飞过,并第三十五次,张啸被海鸥的粪·便给砸·中后。姗姗来迟的南洋舰队,终于发现他们。

    也是大战初平,海上还有些不安宁。因此南洋舰队,会分批次出来巡逻。

    只是看到南峰全身带伤,张啸狼狈不堪的模样,在场的官兵,着实吓了一跳。

    待回到鲁帕岛,刘卫国和众多将官,还以为南峰是碰到英敌残余。便马上宣布全军警戒,同时对关押的英军俘虏,进行仔细审查。跟着第一时间,赶到战地医院。嘘寒问暖的,极其重视。

    眼见他们弄得这么兴师动众,南峰也只好用心编了个由头。就说自己和张啸,在海边游泳,碰到了鲨鱼。这才落到了现在这般境地。由于这片海域鱼种繁多,生物资源充足,所以确实游戈着不少鲨鱼。再加上昨日的海战,留下了不少尸·体。向来闻·腥而动的鲨鱼,显然不会错过这道味道丰美的大餐。

    因此南峰的理由,也说得过去。

    但让人略有疑惑的是!南峰和张啸,为什么不往距离相对较近的陆地赶?毕竟那礁石,距离海岸的直线距离,最少有五千米。这么跑过去,倒是有些舍近求远了。

    不过再多的疑惑,也比不上南洋善后之事重要。所以刘卫国,马上就陷入忙碌的公务中。南峰和张啸遇袭的事,也就真当成意外事件。

    远在新山的王嫣然,在知道南峰受伤后。立时不管不顾的,跑到鲁帕岛来。看到南峰全身缠着纱布的样子,是又气急又心疼。便一改之前的温婉贤·柔之态,大声数落着南峰的不是。睡在一个房间的张啸,出于愧·疚,还帮着南峰说话。

    结果引火烧身,也被王嫣然给好好的说道了一番。并且说着说着,还扯到了张啸的终身大事上。

    也不知怎么回事儿!结了婚,并生了孩子的女人,对做媒这件事,总是表现出百分之两百的兴趣。好像巴不得,身边的人都跟着结婚。

    于是张啸是单·身狗的事实,被王嫣然上升到道德伦理的地界上。好像张啸再不结婚,就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

    果然,女人一较真起来。什么歪理都成了真理!

    所以张啸为了自保,就只能爱莫能助的看了南峰一眼。便老老实实的闭上嘴巴,当个看客。

    而这时,南洋明英海战的结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传播开来。作为大明的盟友--缅甸,自然是欢喜的。缅王孟云,还特意大赦囚·犯。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连续三天的欢庆活动。同时嘉奖驻守在东西两边的缅军官兵,让他们趁着英军大败的好时机,将东孟加拉和割让给暹罗的地盘,都夺回来。

    一直都出工不出力的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以及事实独·立的阿拉干,也都开始发力。其中阿拉干的目光,和缅甸官方是相同的。毕竟阿拉干的西边,就是东孟加拉。虽然当地久经战乱,民生凋敝。但当地的族人,大多和阿拉干人一样,信奉真·主。

    这和阿拉干西边,以佛教为主的下缅甸地区,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所以从信仰、文化等角度看,东孟加拉百姓,对阿拉干人,有着本能的亲近感。

    所以阿拉干人要扩展空间,最好的选择就是东孟加拉。

    另外大明,也有让阿拉干人占·领东孟加的想法。因为东孟加拉地区,是进入印度的跳板。如果这个地方被缅甸夺取,那染指印度的野心,就很可能抑制不住的膨胀起来。

    毕竟印度莫卧尔王朝,已形同虚设。英国殖·民势力,又在南洋,毁得七七八八。使得莫大的印度,成为唾手可得的囊中物。以印度广阔的国土,适宜的气候,肥沃的恒河平原,很难让人不心动。

    尽管大明也没把缅甸放在眼里,而且日后,也没想让它继续存在。

    但现在,明英之战刚结束。大明也没能力,再发动灭亡缅甸的战争。到底缅甸,还是小有实力。大明现在,也缺少战备物资。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潭,对大明的经济发展,无疑造成巨大的损害。

    所以根据大明统计局的推算,未来的两到三年,大明必须对外休兵,对内休养生息。那样的话,才能让国民经济,从战争状态中解绑。并且这期间,战争的红利,也会慢慢消耗完毕。

    大明的实力,又会更上一层楼。

    到底南洋资源丰富,无论是矿土资源,还是海洋资源,都含量惊人。这对大明的工业发展、经济发展,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因此缅甸,也会获得两到三年的发展时间。

    虽然大明对未来两百年,有准确的预见性。但万事,都不可能永恒不变。再加上大明对现有世界的历史轨迹,改变得太多。所以很难说,未来的走势,会如预料中那样,被大明掌控。

    也是防患于未然吧!

    大明才让阿拉干人,先把东孟加拉拿下。反正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已在西面,将连接印度的陆上通道锁·死。再关上东孟加拉这个大门,就彻底断绝了缅甸和印度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阿拉干的领袖--金彬,其实一直都是大明扶持的。并且当地,还有两万人的大明部队。本来是想让他们,在形势对大明不利时,对英属印度,发起猛击。但由于英军,基本都是按照大明设下的圈套走。所以直到南洋之战宣告结束,他们都没有得到出动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善后(三)拉马一世

    不过当下,大明需要他们助阿拉干人一臂之力。所以总算可以上战场,活动活动筋骨了。

    于是欢欣鼓舞,准备一举拿下东孟加拉的缅军。刚踏入东孟加的土地,就被提早到达的阿拉干人给拦下了。

    并且还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那就是阿拉干人,已占·领了东孟加拉全境。

    原来驻守在东孟加拉的英军将领,则早被大明发动的‘撒旦复仇’计划,给刺·杀了一轮。最近当地的情报站得到行动指使后,又再次发威。将新上任的军官,以各种方法弄·死。

    使得还留下的小兵,都人心惶惶起来。刚好这时,英军战败的消息,也在有心人的散播下,大肆传开。并且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大幅度夸大。以致阿拉干人一发动攻击,本就担惊受怕的英军,马上撤得干干净净。

    从而使阿拉干人,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东孟加拉。

    要知道,缅军之前,可是在东孟加拉地区,和英军交战了十几次。仅算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也不下五次。但到头来,没有取得半点进展。而这阿拉干人,陡然介入进来,就一举拿下东孟加拉。

    这羡·慕·嫉·妒·恨啊!就如滔滔江水,川流不息。

    且缅王孟云,本就是一个好武的主。怎能忍受小小的阿拉干人,从自己手中,抢夺东孟加拉这个硕果呢?!便想都没想,就指使缅军,把阿拉干人赶了。反正从始至终,他都没想让阿拉干一直保持现状。想之前,那么多缅人的死,他可记在心里呢!

    可惜阿拉干人成立的军队,异常强·悍。只交战了短短三天的时间,进入东孟加拉的缅军,就被赶了出来。且靠近东孟加拉的加拉丹河西岸,也被阿拉干人占·据。

    本来这地方,是缅军在去年,花费了极大的代价,陪了两三万条人命,才从阿拉干人手上,辛苦夺回的。毕竟从地理位置上讲,这地方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想那加拉丹河的下游,就在阿拉干。且这地方,地势也相对较低。所以从这里,可以顺流而下,直入阿拉干人的地盘。

    可当下,阿拉干人借这个机会,又把加拉丹河西岸夺回。算是让缅军对阿拉干人的威胁,又弱了一分。

    不过经过这个事情,孟云却是不想让缅军接着跟阿拉干人死拼了。毕竟东面的暹罗,才是大敌。而且得到英军补充的火器,暹军给缅军造成的死伤不小。

    尽管大明,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去年的内·乱,让军队中的老兵,损失严重。现在的新兵,又训练不足。所以和暹军对阵起来,就处于弱势。

    如果不是大明大胜,暹军气势大衰。缅军很可能支撑不住了!

    因此从这些因素考虑,阿拉干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便忍下这口气,让整装待发的缅军,以加拉丹河为界,与阿拉干人对峙。同时派遣使者,对阿拉干的领袖金彬,进行训斥。大概就是指责其不尊王令、目无尊卑!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孟云自己也清楚,金彬这种连叛·乱、掉脑袋的事,都敢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这些训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给阿拉干人,增加心理压力。并从法理上,证明国王对阿拉干人的合法统治。

    这就让缅甸官方,有了从阿拉干人手中,讨回包括东孟加在内领土的借口。

    只是用嘴皮子解决的事情,注定是一个拉钩扯皮的过程。所以这件事,注定极为漫长。

    缅王孟云虽然不乐意,但也只能接受现实。于是缅甸的视线,最终都放在了东边的战事上。

    与其相比,暹罗王宫内,一片愁云惨淡。这是因为,暹王拉马一世,突然病倒了。虽然对外界宣称的是头疼旧病复发,但只要是个人,就能猜得出来。拉马一世,归根结底,还是被大明吓的。

    毕竟从英军战败的消息,传回暹罗开始。拉马一世,就身体抱恙。所以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撇清和大明的关系。

    这也难怪!明眼人都知道,大明一旦处理好战后之事,下一个要找的,就是暹罗。谁叫当初暹罗不听大明的劝告,非要和英国签订《暹英攻守互助条约》。并且单方面,撕毁和大明签订的军事协定。

    之后还出兵马来半岛,妄想染指彭亨,威胁新山镇。

    使得大明当前出版的报纸上,就一直是对暹罗的负面宣传。一些官方人员,也屡次表态,一定要对暹罗,进行最严重的惩·罚。这些情绪蔓延到民间,致使暹罗的商船,连暹罗湾都不敢出。因为但凡大明的港口,都不会让暹罗商船停靠。

    海上,也会经常性的,遭遇神秘‘海盗’的洗劫。

    同时大明,也全面停止对暹罗的商品输出。从前在暹罗经商的商人,也都被召回大明国内。

    以致本来物美价廉的大明货,就此从市面上消失。民间百姓,马上怨声载道起来。毕竟从前用少量的钱,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而现在,无论买什么,要不没有,要不就是质量低劣、价格贼贵的英国货或国产货。

    还有移民。从前凭着和大明交好的便利,暹罗人移居大明,只比汉人要难上一点。这是大明特意开放的绿色通道,只针对与大明友好的国家。

    可随着明暹关系恶化。所有前往大明的暹罗人,无论是移民、行商还是探亲,都要受到程序繁琐的审查。

    这种不满的情绪,已从对暹罗官方的不满。而逐渐蔓延到国王本身!

    像每到晚上,曼谷街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册子。上面都是针对暹罗王室、暹罗官方的诋毁性语言。

    不过这些都是大明针对暹罗的,普通报复手段。

    最关键的,还是军事上。

    因此大明就让缅甸,在东面出兵暹罗。同时对马来半岛的四个苏丹国,进行重点扶持。这些手段下来,暹罗是烽火连天,交战不止。从前的太平日子,也终是到头了。

    只是大明虽然阻止了局势朝着最恶劣的方向发展,但大明之前的计划,却是被暹罗,彻底打乱。因为暹罗如果顺着大明的计划,那英属印度,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风平浪静。

    怎么着,也会从英国身上,咬下更大一块肉来。

    所以更严重的惩罚,只会在后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三章 善后(四)大明的打算

    监国的暹罗王子--依刹罗颂吞,也就是未来的拉马二世,也清楚这一点。便立即派遣使者,带上丰厚的礼物,去大明请罪。

    但古语有云,冤家宜结不宜解!

    想当初,暹罗撕破条约,驱赶大明使者的傲慢样子。可把大明,得罪透了。所以现在,怎么可能轻易饶了暹罗呢?

    于是那些派过去的使者,连暹罗湾都没出,就被大明的海警,给当成走·私分子,野·蛮的逮捕了。

    由于大明是故意的,所以无论暹罗使者怎么解释,海警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弄得暹罗官方,不得不出面。用官方手段,才将使者解·救出来。

    这件事,还被大明的报纸,大·肆报道。惹得南洋地界,人尽皆知。很多生活在大明的新移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暹罗人。免得被人知道,凭白拉低身份。

    作为与暹罗世敌的缅甸国王孟云,一听这件事,都笑得合不拢嘴。毕竟暹罗国威大损,对缅甸是极为有利的。并且在他看来,大明此举,透露的讯息不简单。

    因为大明如果想拒绝暹罗的求饶,大可不必理会。完全没必要,让报纸,将这事大夸其辞的报道出来。

    所以他私心想着,大明这是想让缅甸,将暹罗往死里整。

    若说之前,还顾忌着大明。而不敢放开手脚,大动干戈。那现在,得到大明这个允许,却是可以好好的,大干一场了。便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征兵。生生将缅军,扩大到五十万。

    虽然都是新兵,战斗力还有待提高。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战场上,往往都是真理。所以这么多人一奔赴萨尔温江,暹罗军方的压力,就陡然大增。

    战争的激烈程度,也提高了数倍。滚滚而下的萨尔温江之水,都被鲜红的热·血染·红。

    也是贡榜王朝建立以来,从来都是开疆扩土。就是孟驳国王在位时期,和北方强国大清开战,也没有割地赔款。向来拥有雄心报复的孟云,自然不能允许自己手上,出现割地赔款的先例。

    所以自去年签订《暹缅和约》后,他就一直寻找机会,夺回地盘。只是之前,因大明碍着。和暹罗,又是同一个阵营。使得他不好找由头,收回和约。

    却没成想,就在他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暹罗竟然自己撕毁和大明的条约,给他提供了充分的借口。

    如今有大明提供支持,怎么着,也要收回割让的土地。

    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他不顾国内渐趋凋敝的民生。而强硬的,征召新兵,扩充军队。并与暹罗,大打特打。

    好在这种局面,是大明最想看到的。

    因为只要暹缅之战,停不下来。那大明,就能发展得更安心。毕竟大明是作壁上观,纯粹的当一个看客。无论怎么打,都不可能牵扯到大明。说不定,还因为战争,而武器大卖。

    那大明的财政收入,又能提高一大截!

    并且自古以来,打仗都是最消耗国力的!像缅甸虽然一时间,武装出五十万人的军队。但同时,也失去大量可从事生产的青壮男丁。而缅甸,又是以农业立国的。这么一来,缅甸的农业生产,必然受到重大影响。

    再由此推算下去,缅甸的国本,很可能地动山摇。因为无论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都是民以食为天。所以在最原始的温饱,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百姓们,就会自然而然的,用各种方法满足需求。

    那么社会秩序,则急速崩溃。缅甸的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很严重的威胁。

    不过这只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因为若是补救得当的话,缅甸国内,只可能出现物价飞涨、物资短缺的困境。

    但这种情况,就和大明密切相关。毕竟以当前的形势来看,有能力拿出充足的物资,帮助缅甸,渡过粮食短缺难关的国家,只有大明。除此以外,大清、暹罗、真腊、越南、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都不可能。

    大清的话,自不必多说。那白莲教起义,都隔断了云贵两省和清廷的联系。海上的话,又太过偏远。等缅甸使者跑到清廷求救,黄花菜都凉了。

    暹罗的话,巴不得缅甸越乱越好。因此也不可能,给予粮食支援。真腊虽和缅甸没什么过节,但它的朝政,很受暹罗和大明的影响。又以当前暹罗和缅甸的关系,也就不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了。

    然后就是越南。但其国不成国,所有物资,也都优先进贡大明。像南洋之战,越南就无偿捐献了不少军需物资。

    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则山高地陡,国穷民贫。在自己国民,都时常饿·死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多余的粮食,援助缅甸。

    所以到头来,只有大明了。

    可考虑到南洋之战,基本将大明的军需物资,给消耗一空。并且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大明要更注重工业上的发展。所以农业上,就无可避免的给工业让路。

    这么一来,就很难说,有多余的粮食支援缅甸。另外以大明对缅甸的野心,自然盼着越乱越好。

    所以就算有,也极有可能见死不救!

    这么推算起来,缅甸明后两年出现社会不稳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对此,大明还没想做好相应的准备预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到那时,无论如何取舍,大明都会从缅甸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来。否则,也不符合大明的商人本性。

    但当下,正热衷教训暹罗、收复领土的孟云,还想不到这些。所以只能到时候,边心疼,边厚着脸皮让大明宰了。

    并且得益于战争的持续,暹罗也会因为与缅甸的连年大战,而影响到了国内的民生发展。到底去年,暹缅大战,也对暹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对百姓征收的征·缅税,就让很多小门小户的日子,越发难过了。为此,还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移·民潮。最后还是暹罗官方,紧急知会大明。让其看在盟友的份上,将暹缅之战爆发后到达大明的暹罗移民,尽数遣返回国。并在法律上,极其严重的惩治非法移·民。同时广发告示,调低征缅税的额度。

    这才让这股移民风潮,告一段落。(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善后(五)锡兰

    以大明向来广收移民的政策,其实是很不愿遣返暹罗移民的。但从明暹关系的大局上,还是予以痛心的遣·返。惹得很多国内关注移民生活的报纸,都大幅度报道暹罗移民,用各种方法,逃脱遣·返的心酸故事。

    甚至为此,还发生了好几起命案!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暹罗移民沉船案。当时有一千多移民,在即将抵达新山港时。突然听说大明,要严查并遣返暹·罗移民。吓得船主,马上掉头就跑。

    结果在海警的追击下,碰上了暗礁。发生了极其悲·惨的沉·船事故!

    由于当时船只超载严重!且为了防止暹罗移民被人发现,船长将各个通向甲板的通道,都用铁板封锁。使得沉船一发生,移民们都被困在封闭又拥挤的船舱内。

    尽管海警第一时间就展开救援!

    但时间不等人,很多移民因为缺氧、踩踏,而窒息身亡。这件事后来被某位人道主义爆·棚的记者,给发表在新山的《大明日报》上。一下子,就传得天下皆知。

    惹得很多很早加入大明国籍的暹罗人,都忍不住写陈情信。希望大明的移民司,能对迟来的暹·罗移·民,法外留情。

    但本着国与国的关系,大明还是硬抗了下来。并且通过舆论手段,将‘暹罗移民’淡出大明百姓的视线。这才使得这一事件,慢慢渡了过去。

    如今暹缅战事又起,南边丁加奴、吉打、吉兰丹等苏丹国,也使边境颇不平静。而暹罗国库,又极度空虚。于是赋税加征,又变本加厉。

    很多靠海的暹罗人,就通过各种手段,前往大明。还留在国内的暹罗人,则对缅甸官方,心生不满。如果战事上,又连连不利。那百姓心中的怨气,肯定急剧升级。

    毕竟投了那么多钱,军队却连吃败仗。是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打了水漂。何况是那些咬着牙根子,将不多的口粮,拿出去缴纳赋税的暹罗人。

    且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百姓对官府的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揭竿而起,爆发规模宏大的起·义。

    那样的话,暹罗也是一团乱麻了。

    这对大明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考虑到缅甸的存在,大明也不会让暹罗就这么倒下去。毕竟根据中南半岛的历史发展来看,暹罗与缅甸,总是一家兴,一家衰。所以只有二者共存,才能维持微妙的平衡。

    从而防止中南半岛,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大明仍会对暹罗施以援手。只是大明的援助,向来要拿东西换的。并且价值,也不能低了。否则,大明是看不上眼。也不知道暹罗到那时,又会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换得大明的援手。

    反正无论如何,大明都会成为最后得利的渔翁。

    而且依照大明的本性,向来‘吃肉不吐骨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所以即使伸出了援手,大明也仍然会在消化了战争红利,腾出了精力后。将战争的长剑,指向暹罗和缅甸。

    到那一日,中南半岛,也会改姓为汉。

    于是在大明或明或暗的授意下,缅甸就和暹罗,打得头晕脑热。连场子,都给扯出来了。大有不致对方于死地,就不善罢甘休的模样。

    使得南洋,呈现出极其诡异的,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在陆上,暹缅交战不息,百姓流离失所。让边境之地,成为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家的模样。而海上,却一片风平浪静。从最东边的珍珠群岛,一直到西边的马尔代夫群岛,都没有发生战事。

    除了日·日·夜夜的,成群结队的移民,急急巴巴的赶往大明。以及不断游戈的南洋舰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就再没有硝烟弥漫的迹象。

    但这个时候,英属印度,也开始不平静了。

    起先是远涉重洋的南洋舰队,杀气腾腾的赶到英国设在印度的军港--加尔各答。在炮轰一气,毁成废墟后,才沿着印度沿海,将英国的军港,都毁了。锡兰岛,还被南洋舰队,直接给占了。上面驻守的英军,也被一扫而空。

    搜刮的宝石、肉桂、象牙、胡椒等物质财富,都被南洋舰队,运回大明。

    要知道,锡兰可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国。经年累月,财富也不少。

    并且它北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为印度洋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冲。无论是军事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都极为重要。何况锡兰岛的面积,有65610平方公里。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只用来发展农业,就可以养活很多人。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考虑,锡兰岛,都有拿下来的必要。

    之前大明是顾忌英国,才一直不敢对锡兰岛动手。但现在英国大败,明英之间,又处在战争时期。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从英国身上,割肉喝汤。

    另外锡兰岛上的本土势力,早就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消灭得七七八八。之后大明,又利用当地人对西方殖民者的仇视心理,而大肆发展情报势力。

    因此南洋舰队一发动攻势,岛上的英军,就在情报站得骤然发难下,被一窝端了。

    到底明英之间,还没签订停战协定。所以无论大明怎么攻击,都是合法的。想那被打成残废的印度舰队,就没料到,南洋舰队会那么死缠烂打。在逃回印度后,仍不肯放过。

    被誉为战神的‘皇家橡树号’,就没躲过大明到家门口的炮击。悲催的,沉入加尔各答的海底。这下,不仅船毁了。港口也因沉船的缘故,而暂时陷入瘫痪。

    就是清理,也是大工程。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很难让港口恢复如初。

    何况大明的南洋舰队,还一直在印度周围兜圈子。若是辛辛苦苦清理干净,又被大明一炮给轰成废墟。那这些努力,就全白费了。

    想到这,作为印度舰队总指挥官的海姆勒,也是一筹莫展。

    (祝所有支持本书的书友,元旦快乐,新年快乐。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雄起澳洲》还能和你们一起谱写更精彩绝伦的篇章。)(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

    待南洋的消息,传回大明本土。总统杨崇,立即宣布全国,大假三天。同时对移民法颁布之前,也就是去年九月份之前的移民,给予一定的国籍考试加分权。并且对部分囚犯,进行赦·免。

    按照规定,只要语言、风俗两门考试达到五十分的成绩,就可以自动获得最基本的大明国籍。这让很多得到消息的移民,都喜不自胜。像王余年一家,就高兴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其实以王余年之前的身份,他们一家,是完全没必要为国籍一事发愁的。但自从上半年,发生了‘王家’的案子后,所有王家八代以内的亲属,都遭受牵连。

    就算他和王家家主不睦,也很难避开池鱼之殃。不仅连情报司处长的肥差丢了,还差点被流放到安东、安南、安北三大行省。

    要知道,在民间。南北东三大海外省,可是被称为最蛮荒的省份。这里面,以安北省最甚。那里的食人族,到现在都没消停。一不留神,就很可能被捉去吃了。并且当地还经常发生地震、火山喷发,被誉为神·弃之地。

    除了犯事的囚犯,以及受官方强制分派的新移民。其它人,宁愿去热瘴之地的新华省,也不愿去那里待着。

    稍次的是安东省。虽然没有食人族的威胁,但三大珍珠群岛的海域面积,实在太过广阔。各个岛屿之间,隔得又很开。如果移居那里,三五个月,都看不到旁人。

    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基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要面对的天敌,是更不可捉摸的天数。

    最后就是安南省。这地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下去的小麦,极容易成活。可惜这里人稀地广,到处都是蛮荒丛林。要从外界得到点什么物资,那是极困难的。

    平时除了大明官方的商船,会定时运送一些物资外。基本没有私人商船,会去安南省采买。

    因此直到现在,安东省都还处在未开发的原始状态。

    王余年一家,能避开这三个条件极差的海外省,也是一种幸运。但留下来的地方,却是本土最落后的新华省。并且因国籍被取消的原因,他们一家在生活上,过得十分拮据和落魄。

    当下王余年正在地里,辛苦的种着甘蔗。虽然天空阴沉沉的,还下着小雨,但他仿佛犹然未觉似的。光着膀子,弯着腰身。两手,就只顾着往土里种甘蔗苗。

    也不怪他这么辛苦!自从丢了差事,搬来这里后。全家七口人,就全指望地里这点庄稼了。好在大明向来地盘大,土地多。每个人所分得的田地,也自然多。

    又因新华省,向来人不多。地方政府,给每户人家的土地,就比上级所指示的,要多上一到两成。像他家,男丁有他和他父亲,每人有二十亩水田,四十亩林地。妇人有他妻子和他母亲,每人有二十亩水田,三十亩林地。三个十六岁以下,未成年的孩子,也各有十亩水田,十亩林地。

    这一加起来,他们家就有一百一十亩水田,一百七十亩林地了。若是放在清国,有这么多地,他们家就吃穿不愁,做梦都能笑醒。可这是大明,基本每户人家,都有很多田地。并且因耕种面积太广的原因,一户人家,很难把土地耕种完。

    再加上很多地方,都是从未耕种的土地。所以初来乍到的情况下,就必须开荒。这可是一个体力活,王余年一家人齐上阵,花了二十三天的工夫,也只开垦出十亩多的水田。

    至于林地,就直接任其长草了。

    幸而地方政府还是通情达理的。虽分派了这么多田地,但也没让他们,马上就种上庄稼。而是留出了一年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开荒。并且在闲的时候,地方政府和驻守的军队,也会下乡,帮人开荒。

    不过王余年只来了不到三个月,分配的田地,又比较偏远。所以像这种帮忙开荒的好事,却是一次都没碰到。

    对此,他也不在意。反正能留在大明本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就心满意足了。尤其是在经历了流放的事情后,很多东西,他都看开了不少。

    因此对于当下的生活,他倍感珍惜。

    这样的心境,使得他忙活起来,也越有干劲儿。

    正是这时,田埂上,远远跑来一个半大小子。穿着宽松的背心,大喊大叫道:“阿爹!阿爹!娘亲喊你回家吃饭了!”。依照大明官方制定的规范性称呼,孩子称父母应该是‘爸爸、阿爸、阿妈、妈妈’之类。

    但很多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且大明只对华人之外的族群,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华人内部,就并没有彻底的执行下去。

    王余年的家里,也依然遵循旧称。

    听到熟悉的声音,他立即抬起头来。咧嘴一笑,大声回应道:“好好好!我把这块地种完,就回家吃饭。”。说着,就继续埋头种起甘蔗来。

    但很快,他身旁就多了一道矮小的身影。也学着他的动作,往地里种着甘蔗。王余年马上心里一暖,但面上,还是强装严肃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别把手脏了。

    快回去写字,读书才有大用处呗。”。自大明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学历,就成了第一道门槛。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只要会读书写字,薪资水平,就比常人要高。

    所以这使得大明社会,普遍重视教育。

    再加上大明官方,也对教育这一块,下了大力气。不但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度,还对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像王余年家的三个孩子,除了最小的只有三岁,达不到入学条件外。其它两个八岁、九岁的孩子,都分别上了三年级和四年级。

    由于先前在新山那边,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所以迁到新华省以后,两个孩子的成绩,都非常喜人。并且因家里遭了变故的原因,两个孩子,也十分刻苦认真。

    像那奖学金,就基本没落下。尽管每个人,一个学期只有五十华元。但加起来,也有一百。

    他们一家刚迁来的那会儿,家产基本都被充公了。若不是靠着微不足道的积蓄,以及这点可怜的奖学金,他们还真支撑不过来。

    每每想到这,王余年就非常感慨和愧疚。

    毕竟这奖学金,是给孩子们的。可叹他这做父母的,还要拿孩子的钱来补贴家用。因此平时,他都不让孩子下地。

    这样的话,也好缓解他心中的愧疚之情。

    (稍后还有两更,遵守昨天约定。谢谢静静的书呆、黄薯、愿得一心人、好人好梦、深红色的小熊、秦汉唐明、李毫等书友们的支持与体谅。)(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六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二)家人

    像是知道阿爹的心事一样,王余年的大儿子,立即抬起头,认真的说道:“阿爹,老师说过。读书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所以为人子女的,要把孝敬父母,当成要紧事来看待。”。

    这话听着,王余年心中的暖意,又深了几分。便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后脑勺,惹得黏糊糊的泥土,都粘连在了脖背上。然后笑呵呵的回道:“没事没事!你老爹身体还行,这点农活,也累不到我。倒是你,要好好读书。不然就对不起你老爹在这儿卖力气了。”。

    说着,就往身上擦了擦泥土,跟着动作迅速的往地上插着甘蔗幼苗。

    但他儿子,却满是疑惑的嘟着嘴,反问道:“那阿爹怎么每天晚上,都让娘亲替你揉大腿?并且听你叫的,像是很痛似的。”。

    也是房子太小的缘故,一家人都挤在两个房间里。这大儿子,就和他们夫妻俩睡一个床上。晚上有啥事,也都看得一清二楚。惹得王庆年,一直都没敢和他妻子行·房·事。

    但这揉大腿,都是在儿子睡下后,偷偷进行的。为的是,防止儿子学坏。毕竟每天做那繁重的体力活,实在累得紧。这揉揉大腿,也是适度的放松。只是揉的时候,力道,手法,就有些让人按耐不住。于是总会没边没迹的揉到那啥。

    舒爽至极之下,他就忍不住呻·吟出声。

    没成想,这都被假装熟睡的儿子,瞧在眼里。

    王余年立时面相尴尬,就不好意思再说话了。干笑几声,埋头苦干。

    这样忙活着,王余年的妻子--王李氏,也带着二儿子来了。也是见王余年半天没回,有点担心,就过来看看。惹得王余年,没好气的催他们回去。

    可王李氏,只是笑笑,就带着二儿子,帮着王庆年干活。一家人一起劳作,也是其乐融融。

    但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陡然大了些许。尽管新华省的气候,是湿热交加。但人长时间被湿衣服浸·着,也容易生病。而这十里八里,也找不到医馆。心疼妻儿们的王庆年,就不好再干活了。便领着一家人,回家吃饭。

    由于田地就在附近,所以他们只转过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就看到一间低矮的木头房子。高高的烟囱,外边已被熏得漆黑。也是时间久了,被生活的气息熏染。

    这还是他们来时,附近的邻里,帮着一起建的。虽然房子赶不上新山的一半,但这邻里之间的情谊,却很是让人感动。并且因人生地不熟的原因,也没人知道他们一家是被流放的。

    所以邻里们,都把他们家当成新移民看待。平时有啥吃的,也会送一点过来。互相帮衬着,颇为照顾。

    这也是他住得安心的原因。

    当瞧见双亲携着小女儿花花,坐在门槛上等候时。王庆年不自觉的,有些满足。

    有时候,真是不经历不知道。

    以前他忙起来,就很少回家,也更别说陪伴妻儿了。虽然那时候,他心里也有些愧疚。但只要想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时,他就觉得理所当然。

    直到后来,在‘王家’倒台,八代亲属全都遭到牵连后。他才发现,家人远远比工作重要。像以前那些朝夕相处的朋友,全都有多远跑多远。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避之不及的瘟·神!

    世态炎凉至此,让他心寒至极。

    就是赚取的钱财,也都在朝夕之间,沦为一场空。只有家人,才自始至终的陪着自己,不离不弃。

    因此他是幸运的!不像那王家直系,全都是树倒猢狲散!

    尤其是那继任家主王庆年。因家大势大,财力雄厚,讨了九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不仅有朝鲜、日本、暹罗娘·们儿,还有波斯舞·娘、欧洲大洋马等异族美女。且这还是因为大明规定,每个成年男性国民,最多只能娶九个老婆。

    否则的话,都能组成一个排了。毕竟私下里,王庆年可养了不少小·老·婆。单论拿得上台面的,就不下二十人。再加上一些十天半个月,才见一次面的,估计都接近一百了。

    这齐人之福,都赶上了清国的万岁爷了。

    所以大明的一些民间小报、花边新闻上,总是出现王余年和哪个名·媛有染,或者去了哪家ji院,宠·幸了哪个姑娘。

    且每次,这样的新闻,都很受一些普通人家的欢迎。估计是想钓金龟婿,做发财梦做疯了。

    但王家一倒下,这些美·娇·娘,都跟人跑得七七八八了。且王庆年的正妻,还是第一个跟人跑的。气得沦为阶下囚的王庆年,欲·要在牢里撞柱而死。

    真是应了那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就是那些曾经追捧王庆年的记者们,也都对他不屑一顾。什么花边新闻,也都换了主角。到底世事无常,人又是趋利的物种。在发现王庆年没什么价值后,自然抛到一边。

    与其不同的是,王余年平时忙着公务,也没时间在外面沾·花·惹·草。并且因在情报司工作的原因,也不好经常和外界打交道。所以遇到的诱·惑,也相对较少。

    这从高处摔下来的感觉,也就没有王庆年那么深刻。

    虽然和王李氏在一起,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之前,也没有一点情分。但这么些年过下来,夫妻间比较和睦,感情也比较深厚。

    使得被流·放时,王李氏拒绝和那个看守他们的军官离开。反而留下来,和王余年一起同甘共苦,孝敬公婆。

    这份情义,差点让王余年落下泪来。

    毕竟以当时那个环境,很多女人,都主动把自己送给看守的士兵。以便摆脱流放海外的悲·惨命运。也是过惯了优越的日子,突然去物质条件匮乏,生存环境恶·劣的海外省,让这些曾经的贵妇们,想想都害怕。

    所以什么没皮没脸的事情和手段,都干得出来,使得出来。

    王李氏虽然生养过,但新山的日子,过得比较优渥。所以整个人,也看着很有风·韵。能被军官看上,也是情理之中。

    但能放下这份诱·惑,与王余年一起过苦日子,就十分难得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三)金子

    于是从大明的最东边,相对繁华的新山市。跨越千里,远隔重洋的来到相对原始的新华省。数月奔波,真是苦了她。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对王李氏,也存了一份愧疚之心。毕竟男主外,本就应该给妻儿们,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可现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日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操碎了心,也真是挺无奈的。

    这也是他这个做男人的失败啊!

    但想归想,他面上还是装得乐呵呵的。毕竟他是一家之主,必须表现出该有的担当。便大声招呼家人,进屋吃饭。

    只是一进门,他就发现今日,和往日有大大的不同。因为本来三条腿,老旧得不行的大圆桌,突然换成了四条腿,刷了红漆的方木桌。周边,还多了四张同样刷着红漆的椅子。

    并且桌子上,还摆了五道菜。有香气撩人的韭菜鸡汤、秀·色·可·餐的红烧排骨、清淡适宜的青菜豆腐汤、橙黄发亮的土豆丝、以及清香可口的肉片。

    只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且这么算起来,桌子上就有三盘荤菜了!

    要知道,他们家自流放到这里后,就每天吃白菜,喝白菜汤。偶尔换成鸡蛋,那蛋壳还要放在水里煮汤。并且还要放在一个大碗里煮,那蛋花,就像雪沫似的,少得可怜。

    最好的一次,也只有一盘青椒炒肉。且当时为了节约,一两肉还吃了好几天。

    以致每次吃饭,孩子们都要在盘子里翻找半天,才能一丁点小得像指尖一样的肉丁。那心酸的场景,想起来就让人心疼。

    可今天,倒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仅炒了三盘荤菜,还肉色极多。以家里的经济状况,是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的。

    好在他相信自己的妻子,不是那种乱用钱,瞎过活的人。就按下心中的疑问,等着王李氏自己说。

    这时坐在上首的王老爷,看出了自家儿子的疑惑。就马上招呼众人坐下,并打圆场道:“呵呵呵,庆年啊!这个是昨个儿,我和你娘去山上打柴。碰巧啊,遇到个天坑。当时没注意,你娘一脚就掉下去了。”。

    说着,王老爷就指着王刘氏的小腿,接着道:“好在菩萨保佑啊!天坑不深。你娘掉下去后,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说话时,就朝牌位上供奉的观音菩萨,拜了三拜。

    正在盛饭的刘王氏,也就是王庆年的娘亲,这才接话道:“没成想啊!那天坑下面,放了好大一堆黄金。我和你爹想着家里穷成这样,就偷偷拿了些回来。

    这不,早上让水莲去市集卖布的时候,就让她换了一些华元回来。想着置办一些吃的,好补补孙儿们的身子。”。

    说到这,王老爷已坐回桌边。半是悔·恨半是沮丧的的了口气,感慨道:“都是我们老两口的错啊!当初若不信那王老太爷和王庆年的教·唆,把咱们划入王家的宗谱。后来,也不用遭了连累。不仅丢了差事,还被发配到这穷乡僻壤。

    甚至国籍,也弄没了。也不知道这次国籍加分,咱们家还能不能盼得上。”。虽然大明还宣布了赦免的事,但王老爷认为。以王家的情况,不可能赦免。所以他也不往这方面想。只愿国籍能加点分,好让一家人,成为真正的大明人。

    那样的话,他和老伴,也能去城里找点活儿干。比如清扫街道,或者帮人看看店铺。免得像现在这样,天天在家里,什么都干不了等·死。

    凭白的,成了拖累。

    这样想着,王老爷子的心下,更是不好受。就叹了口气,看着俯靠在椅子上,照着图画书,大声念着汉字的小孙女,悲声道:“哎!每次听到花花要上学,我们老两口,就是揪心的痛啊。”,边说边做了个捶胸顿足的动作。惹得王余年和王李氏,连忙上前安抚。

    正看着图画书的花花,马上懂事的凑过来。用小胳膊小腿,爬到王老爷夫妻俩怀里,给他们摸眼泪。并奶声奶气的说道:“爷爷奶奶不哭。花花认字了,教你们读书好不好?”。

    边说,还边背着《春晓》。

    王老爷夫妻俩,立时忍住眼泪,哽咽着说了好几个乖字。

    由于这是王庆年最小的女儿,人也长得乖巧可·爱。所以平时,家里人都挺宠她的。之前在新山时,花花也上了幼稚园。但到了这里,住在乡下。方圆十里,只有寥寥几户人家。

    稀落得,也就没有开办幼稚园的条件了。甚至学校,也要跑到很远的城里去上。王庆年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就在城里住校。除了双休,基本不回家。

    当然,幼稚园,城里也有,并且也不对外收钱。但隔得远了,接送也不方便。所以王庆年,就没花花去上学。

    以致现在,花花总爱闹着去学堂。每每听到这,王余年和妻子,也是心酸不已。

    这样安慰了两老好一阵子,一家人才坐下来吃饭。

    但王庆年并没有端起碗筷,而是忧心忡忡说道:“阿爹,阿娘,我说句不好听的,你们也别怪罪。”。

    这话一说,刚端起饭碗的王老爷和王刘氏,都放下了碗筷。站在一旁,招呼孩子的王李氏,也马上从孩子们手上夺过碗筷,让他们别吃。

    桌上本来相对轻松的气氛,也顿时有些凝重。

    见此,王庆年按下心中的不忍,沉声道:“大明有规定,除了金银首饰,私人不能藏金。这一条,阿爹阿娘还知道吗?”。

    王老爷点了点头,回道:“这个知道是知道!但新华省隔着明京那么远,咱们住的地界,又这么偏僻。所以我想,应该不碍事吧?”。

    王庆年立时重重的叹了口气,语气更沉道:“以咱们现在的情况。若是被发现,就是罪上加罪了。很可能,连这穷乡僻壤都待不下去了。”。

    这么一说,就比较严重了。

    王老爷子也马上面色一白,有些惶恐的呢喃道:“应该不会查出来吧?”。

    正说着,屋外就响起了犬吠声。王庆年一看,便见一队身着制服的警察,正急匆匆的往这边赶来。经不得吓的王刘氏,马上两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

    (第三章奉上,感谢书友们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四)误会

    “婆婆!婆婆!···”,王李氏惊叫道。王余年也急得大声喊娘。王老爷子顿时悔不当初,把脑袋直往桌子上撞。并大声道:“我这老·东·西啊!还不如死了算了!免得总是给你们招灾惹祸!”。弄得王余年,连忙让妻子照看他娘。而自己,则赶忙拉住王老爷子,防止他继续自·残。

    最小的花花在旁边看着,吓得哇哇大哭了起来。使得一时间,屋里乱成了一团。

    这时候,那些警察已冲到门前,站成两排。王余年连忙把王老爷子拉着,同时将孩子们,都护在身后。王李氏则掐着王刘氏的人中,让她慢慢苏醒过来。

    便见一个穿着藏青色制服,带着徽章的警察抬脚走了进来。看了看略显慌张的王家人,才出声道:“你们好,我是罗汉县的警察长郑常海。请问,谁是王余年同志?”。说话时,还朝王家人,客气的鞠了一礼。

    这罗汉县,是继合欢县之后,新华省兴建的第二座县城。再算上望华市,就是新华省的第三座城池了。具体位置在后世的罗克汉普顿。因是沿海而建,所以罗汉县的气候,很受海洋的影响。从而出现温暖又多变的典型海洋性气候特征。

    也是新华省的发展太落后了,整个省份,除了望华市和合欢县,就再没有第三座城池。使得偌大的新华省,都显得空空落落的。所以大明的政务部,特地拨款,支持新华省,修建第三座城池。

    同时在人口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使得罗汉县的人口,增长得极快。

    如今以南回归线为界,整个南新华省,都归罗汉县管辖。这地域面积,是光复直辖市的两到三倍。但因白手起家,所以偌大的地域上,没几个乡社。很多地方,甚至还处在原始状态。

    就是里面有没有土著,也无从得知。

    如今罗汉县城,仅倚靠一条横贯而过的环明高速公路修建。人口,加起来也没超过三万人。别说和北方省的一个县相比,就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乡,都远远不如。

    到底建立没多久,不仅基础设施一片空白,整个农业,也都处于开发起步阶段。以这种生存环境,是承载不了那么多人。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兴建,农业的稳步推进,环境承载力,也会稳步提高。能容纳的人口,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就使得当地丰富的林业、矿业等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罗汉县,也会成为新华省南部的重点城市。

    只是这些远景,王余年是没心思理会,也没那个精力理会。尤其是现在,警察长带着一批警察,侯在自家门前的时候。

    尽管他也被警察长的礼节,弄得有些迷糊。但他还是暗自吞了吞口水,向前站出一步道:“你好,我就是王余年。”。毕竟是从情报司出来的,该有的定力还是有的。而且在当处长那会儿,这些警察长什么的,在他面前都是客客气气的。

    所以此时此刻,他并没有表现得很慌张。

    却没成想,王李氏陡然撇开王刘氏,噗通一声,跑到警察长跟前跪了下来。也不辩解,就哭着请求道:“警察长,你要抓就抓我吧!这是金子,我一直都随身带着,没拿去换,和他们无关啊!”。声音悲切,令人动容。

    处在震惊中的王余年,马上抓住他妻子的肩膀,惊声道:“你没拿去换,哪拿来的钱买这么多东西?”。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撸起他妻子的袖口,发现套在手腕上的翡翠玉镯,果然不见了。

    刚醒过来的王刘氏,也马上大惊道:“水莲啊?玉镯呢?玉镯呢?那可是你们刘家的传家之宝啊!当初我们王家迎娶你过门时,还答应了亲家。无论如何,都会把这玉镯,传到孙女手上的。”。

    这是王李氏家里的传统。只传女,不传男。在结亲时,王李氏的双亲,可是好好交待过的。如今就这么没了,倒让王老爷子和王刘氏,无脸见儿媳的双亲。

    对此,王李氏也明白。就抹着眼泪,啜泣道:“我去城里的当铺问了,他们也怕招来祸患,所以不收。没办法,我就只能把身上唯一值钱的镯子给当了。”。

    实在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否则她也不会把镯子当了。

    也是搬来不久,之前又在垦荒。种下去的粮食,现在也没收成。而家里又没什么积蓄,吃的东西,也都没了。孩子们,上学的时候,连件好衣裳都没有。

    愁得她天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王余年只说了好几个你字,就一拳锤在木桌上。毕竟怎么生气,归根结底,都在于他没本事。不然妻子,也不会把那么重要的镯子当了。

    便一把挡在妻子跟前,朝着警察长硬气道:“我是一家之主,出了事,也应该由我一人承担。所以警察长,你要抓,就抓我一人好了。”。

    说这话时,他膝盖一软,差点跪了下来。

    但煞白着脸的王老爷子,却双目圆瞪,抢先道:“余年啊!你别跪!还有水莲,你这是干什么?让你换金子的,是我这个老骨头。出了事,怎能让你来背黑锅。”,边说就边颤颤巍巍的,离开座椅。

    因大明严禁跪礼,所以大明社会上,普遍对‘跪礼’嗤之以鼻。就算当初投入监牢,很多人都跪着求饶,王余年也一直把腿站得笔直。这些,王老爷子都看在眼里。

    因此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王余年弯下膝盖!

    否则传出去,还怎么抬头做人?毕竟王余年是一家之主,不像水莲,只是一个妇人。偶尔弯下膝盖,也不会被人看贬。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警察长,也连忙扶住王余年。满是感慨道:“大兄弟,我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又拿金子,又让抓人的,让我怎么犯迷糊了?”。

    正哭哭滴滴的王李氏,顿时打了个机灵,疑声道:“难道,你不是来抓我家男人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九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五)赦免

    看她紧张的样子,警察长立时咧嘴一笑,反问道:“我干嘛要抓你家男人?”。

    王李氏还想说金子的事情,王余年马上使了个眼色,抢先道:“那这么说,是我们误会了?”。

    警察长点点头,后退两步,朝王余年,单独行了一礼。然后从怀中,拿出一块方形金纸,语气肃然道:“王余年同志,我们县长得知你以前是情报司情报搜集处处长后,起了惜才之心。所以特意让我大老远的,从县城赶过来,为的是,接你去县上任职。

    你也知道,咱们罗汉县,正是大建设的时候。各方面,都急需人。以你之前的职位,最少能担任咱们县院级以上的大官。

    虽然待遇的话,是比不上新山那边。但只要县里发展起来,会慢慢变好的···”。警察长说着说着,就开始给王余年描绘美好的将来。

    可惜王余年担心别的事情,所以根本听不进他说的美梦。这让警察长,不得不更卖力的许诺条件。生怕王余年不答应,从而完不成县长交代的任务。

    这时旁听半天的王老爷子,趁警察长吞口水的功夫,插话道:“可-可我家余年是戴罪之身,还怎么去县上任职?”。按照流放的标准,五年以内,是不能从事任何官方或半官方职务。就是经商,也不允许。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个庄稼把式。

    不然以王余年在情报司学到的本事,怎么着,也不用在地里蹲着。

    警察长闻言,立时明白他们的顾虑。便一拍后脑勺,恍然大悟道:“哎哎哎!你看我这脑袋,把要紧事给忘了!”。

    说着,就拍拍手。一个警察,立时将一张纯白的方形纸送了过来。清了清嗓子,警察长就接过纸张,一脸正气的诵读道:“经查,王余年同志在任情报司情报搜集处处长期间,工作认真、秉公守法,表现特别优异。后因连坐之罪,流放新华。有感于此,所以特意将功抵过,赦免王余年同志及父亲王贺云、母亲刘桂芝、妻李水莲、儿王···连坐之罪。”。

    “这-这就赦免了?”,王老爷子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本来他还以为,此次他们是没机会赦免的。没想到,上面还真意外至极的赦免了他们。这让他情不自禁的觉得,有些不真实。

    便让王刘氏掐一掐自己的大腿。当感到痛处后,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作为主角的王余年,也是难以置信。二话不说,就扇了自己两耳刮子。那火辣辣的痛感,让他既欢喜又恍然的喃喃自语道:“怎-怎-怎么可能?”。

    警察长怕他不相信,就直接把赦免状递到王余年怀里,温声道:“王余年同志,你自己看吧!”。

    顾不得虚礼,王余年就把赦免状摊开来看。发现上面果然字字属实。且右下角的落款,还写着情报司副司长张扬、南洋海外领领长南峰、总统杨崇的名字。

    这可都是处在大明最顶尖的一批人。让他们同时签署这一份赦免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被签署的对象,只是王余年这个算不得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人物。

    也难怪警察长,会突然对王余年这么客气。

    毕竟当初流放到这里时,交接的警察,可没给他们好脸色过。这个警察长,也自始至终,都没正眼瞧他。至于县长等更大的官,那就更不会对他这个流放之人有兴趣。

    可当下,就是这个小小的赦免状。让这些人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变了。

    好在王余年是在官场历练过的,也看淡了这些世态炎凉。所以对警察长的讨好举动,也没那么在意了。

    就在他盯着赦免状,细看慢看时。警察长已凑到他的耳边,低声道:“王余年同志,我跟你说个实话啊。本来啊!根据上面的赦免条件,你们家,并不在赦免的范围之内。

    但昨天,从南洋来的海船,突然送来了这张赦免状。我们县长啊,是特别重视。连夜召集县里的人,商讨对你的补偿。而且我们县长,还当着我们的面,承认没照顾好你们一家。

    现在事情都过了,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也都是虚话。

    不过你们全家,终究是在咱们县里安家落户了。所以我们县长,也希望你能不计前嫌的加入我们的建设队伍。让罗汉县,早日繁荣起来。

    另外啊!上面有位大官,还托人给你带了封信。为了防止被雨淋湿,我还一直揣在身上咧。”。

    说到这,又从怀里摸出一封写着‘情报司’三个大字的信函。王余年看着,立时心里涌出一阵激动。就像抢似的,一把夺了过来。再沿着封口,轻轻一撕,就抽出里面的信纸。

    大概十多分钟,他才将整封信看完。心里,也多了很多感动。因为他没有猜错,这封信,是情报司的副司长张扬写给他的。记得当初还在情报司任职时,副司长就对他颇为倚重。后来为了给他揽下情报搜集处处长的位子,还跟司长廖青,理论了大半个月。

    可以说,他能有那番成就,完全是副司长给的。

    可惜啊!天不遂人愿,他终究是辜负了副司长的一番栽培之心。

    因此在被流放的时候,他只怨王家人,而没有一点迁怒情报司的处置不公。就是同行们,对他纷纷避之不及时,他也没有生出怨·念。

    到底他心怀愧疚,有负于人,没资格说情报司的不是。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他落到这个地步,副司长还这么关注他。不仅求了赦免状,还给他写信,让他好好干。虽说再也不能回情报司了,但赦免了连坐之罪,总算让他恢复了自由身。

    这份恩情,让他很难无动于衷。

    即使是七尺男儿,也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热泪。便朝着明京的方向,珰铛铛的叩了三个响头。其它人看着,虽不明白原因。但瞧着王余年郑重的神情,想来是那份信的缘故。

    也就静候着,不做他言。(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十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六)--上任

    做完这些,王余年也不犹豫。痛痛快快的答应警察长的邀请,回县上任职。到底是做过官的人,让他一直做个安分的庄稼把式,心里总有些不快。

    而且这个做官的机会,也是他的老上司张扬给的。虽然信上,什么都没说。但那信封上,情报司三个大字,就已透出了很多信息。不然何必那么招摇,县长又何必为了这封信,而如此兴师动众。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只细细一寻思,就一清二楚了。

    因此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张扬的恩情,他都得接受这个邀请,去县上任职。那样的话,家里的窘境,也能改善一二。至少,不会穷得连米都买不起。

    孩子们回家一趟,也不用走上一两个小时。

    于是他招呼警察长坐下,一起吃顿便饭。同时让妻子,再去烧几个好菜。让守在外面的警察,也进来吃点。但警察长看出了王余年家里的境况不好,就拦着王余年,硬是没同意。

    就这样吃喝了一番,警察长就大手一挥,让警察们帮着王余年搬家。原来县长已在县里,给王余年分了一座一进一出,两室三厅的砖瓦房。锅碗瓢盆之类的家具,也都置办好。现在只要拿了钥匙,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这还是明京那边,为了让边远地区的办公人员,工作得更安心。所以特意出资,给他们建集体住房。王余年去住,也是理所当然。只不过,他所分配的房子,相对较好罢了。

    由于穷怕了,搬家的时候,王家人什么都要带。连那被废弃三腿木桌,都要带上。还是警察长好说歹说,才让家人,依依不舍的送给了帮着他们搬东西的邻里。

    这么收拾着,直到天色渐黑,才回到县上。

    但不等王余年和家人安顿好,县长就带着一批罗汉县的官员,过来拜会了。且寒暄了没几句,就拉着王家人,去县上吃顿便饭。因罗汉县位置偏远,南北往来的人也不多。所以吃的上面,就没有明京那么精细。

    不过得益于这边的林子多,因此野味儿,也比较丰富。一些肉食,就相对较多。让许久没见荤腥的王家人,是吃得酣畅淋漓。

    而王余年,也趁这吃饭的机会,和罗汉县的主要官员,混了个脸熟。等回到家,他还在妻子身上,好好发·泄一番。也是憋得久了,今日又不好容易和孩子们分开睡。再加上心情,又比较爽朗,这人的兴致,也自然高了。

    但次日,他就被一个负责移民的办事员给喊了起来。

    看他一脸没睡醒的样子,就略带歉意的解释道:“你好,想必你就是王司法长吧?我是移民小组的办事员小张。实在抱歉啊!本想让你多休息几天,再上岗的。但今日,又有一批移民过来,需要安置。所以县长,就让我喊你过去帮忙。”。

    听到这话,王余年更是迷糊,就疑声道:“我这负责司法的?怎么和移民扯上了关系?”。昨晚来之前,那委任状上,就写明了让他当罗汉县的司法长。

    这差事,和移民可没什么联系。也难怪他觉得奇怪了。

    小张顿时尴尬的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道:“额!司法长,你也知道。咱们罗汉县,是个刚建不久的新城。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移民。所以县长,就成立了一个移民小组。

    目前县长是组长,所有办公人员,都是里面的组员。”。

    怕王余年心里有疙瘩,小张打量了他几眼,跟着解释道:“这个主要是咱们县太小,办公人员,又不够。再加上安置移民,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此县长,不得不出自下策了。”。

    听着听着,王余年忽然觉得眼前这小张有些脸熟。便不确定的问道:“咱们,好像不是第一次见吧?”。

    小张立时神情一愣,跟着傻笑几声,支支吾吾道:“司法长真是好记性,咱们昨天晚上,见过的。”。

    “当时你好像是纪检那边的人吧?”,王余年跟着回道。

    眼见小张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王余年陡然发现,自己好像在警察队伍中,也见过他。就提高音调,摇头道:“不对!昨天你还帮我搬过东西。”。

    这下,小张是瞒不住了。就讪笑几声,回道:“我们县上,警察、纪检、司法等部门,都是共用一个办事员的。”。当时怕请不来王余年,才把县上能带过去的人,都带去了。也是为了增加底气,让王余年,不至于瞧不起罗汉县的官职。

    王余年虽虽不清楚这些,但他本能的猜了出来。就又惊又疑道:“所以昨天带过去的,不会是县上全部的办事员吗?”。

    小张马上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急声说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办事员请假没来。

    这让王余年,真是无话可说了。

    毕竟一个县上,竟然只有这么寥寥几个办公人员。实在是打破了他既有的认识!就算他早有心理准备,罗汉县的领导班子,会很简陋。但万万没想到,会简陋到这个地步。

    小张看着,赶紧给罗汉县贴金。说什么‘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然后就绘声绘色的,描绘着光明又远大的愿景。这是当初宣传司对他们的宣传之语!也是怕他们不来,所以就描绘得像人间天堂似的。

    弄得他们带着满腔热·血,以及建设美好大明的抱负,登上了前往罗汉县的客船。

    如今为了留住别人,他们也就把宣传司那一套说辞,拿来忽悠人了。

    如果是常人,还真会激·动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马上投入光荣而艰巨的建设事业。可惜王余年,是从情报司出来的。那心性,可没常人那么容易动摇。

    所以小张说得嘴巴都干了,王余年都面无表情的没什么反应。

    这让小张有些担心,生怕王余年要甩手不干了。便止住了口若悬河似的话头,有些紧张的看着王余年。

    但没成想,王余年只转过身,让妻子给他拿一条湿毛巾。随便擦了几下脸,就让小张在前面带路。

    使得小张,一下子喜笑颜开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七)--白人移民

    不过说实话,王余年心里的疙瘩,还是有的。毕竟他在接过司法长的委任状时,发誓要好好干出一番政绩。可听到小张的解释,让他那颗火热的心,给冷了不少。

    到底他从前是在相对繁荣的新山市任职的,那领导班子,行政建构,比这罗汉县,要严谨了数倍。以致发现罗汉县如此简陋时,他那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但既来之则安之!现在他虽被赦免,可情报司,是再也回不去了。要想过得更好,有一番作为,也只有在这罗汉县施展。况且事物总是两面的,这罗汉县虽然简陋,但发展得空间,却是无限的。

    想当初,大明刚接手新山时,还是一个小渔村。才短短几年,就发展成南洋首屈一指的大城。曾经那些参与过建设新山市的官员,现在都一个个当了大官。

    所以他相信,只要给足时间,罗汉县,也完全可以变成下一个新山。

    到时候,他的仕途,也会更上一层楼!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跟小张,来到了移民接待点。那是距离港口不远的地方,和罗汉县其它地界一样,都非常简陋。

    除了数百顶绿色的军用营帐、几口大锅,就没有别的物件。

    只是让他奇怪的是,这次送过来的移民,黄皮肤的汉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漂洋过海来的白人移民。再回想着大明内部,曾下达的禁止非汉人移民,定居本土五省两市的官方文件。

    心下,就不自觉的有些奇怪。

    便带着狐疑,问了问带路的小张。这才知道,却是和欧洲大流感有关。

    原来自欧洲那边,爆发了大流感后。随着人口的流动,已蔓延到了东欧与北非。就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开始被流感病毒肆虐。使得经常出现,一个村、一座城,全都廖无人烟的景象。

    也是这流感,实在太邪门了。无论把自己包裹得多么严实,只要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比如手心手背上的汗珠,就会被感染。更别说沾染上被感染者的唾液了。

    使得旁人常常打一个喷嚏,周边的人,几乎全被感染上了流感病毒。

    以致到现在,欧洲各国,都还没研究出治病的法子。

    整个欧洲、北非、中·东,也都陷入了大恐慌之中。迫使各族群的人,向没有爆发流感的东方和美洲大陆迁移。

    由于大明,向来都是广招移民的。且大明的医疗水平,也常常为人称道。毕竟那各种各样的药片,就是从大明流传出去的。像感冒了,只要吃一片,睡一觉,第二天就全好了。

    弄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大明生产的神药。因此从身价小命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移居大明。

    这促使大明的医药,成了抢手货。不仅国内的黑市上,被炒成了天价。国外,更是有钱都买不到。也是大明的生产力有限,而国内国外,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面对如此大的供应缺口,短时间很难添补得上。

    另外在大流感的推波助澜下,人人自危。药片的功效,也被放大了百倍。无论是治什么的,都成了抢手货。

    为此,还发生了多起医院药房被抢事件!

    于是大明不得不派出武装警察,日夜坚守药房,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同时按家庭,每月定时分发购药劵。只要拥有它,医生才能给病人开药片。否则,只能服用见效时间较长的中药。

    这下,才止住了疯狂的购药风潮。

    当然,这都是插曲。

    因漫长的海上航程,流感至今,都没传到大明国内。也是流感的潜伏期很短,海上的航程,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所以漂洋过海,活到大明的,基本都没被感染。

    就是事先有感染者上了船,最后都会使整艘船的人,全被感染。

    然后随波逐流,像鬼船一样,飘到世界各地。

    虽然感染者的尸体,仍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但十天半个月下来,这些潜藏在尸体中的流感病毒,也还是会随着养分的流失,而逐渐死去。所以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传染到大洋的彼岸。

    这就和美洲大陆一样。虽然很多人欧洲人,都向美洲蜂拥而至。但至到现在,美洲大陆,都没出现感染的情况。

    而大明与其相比,要管控严厉得多。所有从海上来的欧亚北非移民,都要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接受为期两天的身体检查。当确认没感染后,才会让他们在移民机构的指派下,前往各个临时的移民点,接受临职大分校的培训。

    比如学习大明官话、大明风俗礼仪,这是融入大明社会的关键,否则根本不可能,取得大明国籍。之后是根据个人之前的职业,而进行岗前培训。好让他们以最短的时间,投入到效率极高的生产建设中。

    至于这罗汉县,按照发展规划,是以畜牧业为主。毕竟在后世,罗汉县是澳洲的养牛大城。这就说明,罗汉县,是非常适合养牛的。为此,新华省的领导班子,还特意从明京社科院那边,弄来了最好的牛。

    只是有了牛,怎能没有相配套的牧牛人呢?这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一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趁着欧洲移民,大肆迁往大明之际。把一些懂得放牧的欧洲人,安置到了罗汉县。

    这样一来,也好促进县里畜牧业的发展。

    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大明肯定更倾向于蒙古人。因为在肤色上,蒙古人和汉人,是比较相近的。同·化起来,也比白人容易。另外养牛养羊方面,也应该比欧洲人在行。

    到底是世代放牧,马背上跑的族群。那传袭下来的经验,总比其他族群,要丰富一些。

    只是蒙古人住在远离海洋的蒙古高原,大明想把他们迁过来,有很大的难度。

    何况这中间,还隔着一个清国。到时候,很难说会出什么幺蛾子。便只能舍近求远,选稍次一些的欧洲人。不然以大明制定的人口政策,汉人是来不了罗汉县的。

    就是海外省,也基本都选择条件最恶劣的安北行省。好让他们去那里开拓一片天,为后来汉人移民的到来,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和谈

    不过这白人移民的事,到底只是一个小插曲。对大明来说,更重要的是和英国签订和约,使其承认大明在南洋的地位。同时有可能的话,从印度身上,多搜刮一点利益过来。

    但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明虽然想签和约,但绝不能主动。便增派军舰,巡游印度沿海。于是无论是从英国本土过来的商船,还是从印度出海的商船,都无一例外的被收缴。

    阿萨姆、曼妮普尔、阿拉干三个小弟,也在大明的命令下,增加对英属印度的攻势。这期间,大明再次发挥商人的本事。让阿萨姆、曼尼普尔、阿拉干等地方势力,用搜刮过来的钱财,和大明进行武器交换。

    那些被淘汰的火枪,连翻新都不用,就卖上了比原价高上两三倍的天价。并派出军事考察团,进入这些地方势力的部队,教他们如何对付英国人。

    当然,这期间,也会夹杂一点私货。比如宣传大明‘人人平等、尊重人·权、共同富·裕、当·家做主’等极为蛊·惑人心的政·治理念。对于这一套,大明早就用得炉火纯青。那宣传手段,也都是经过反反复复修改,验证过的。不会文邹邹的,让人听不懂。

    因此宣传的时候,全是大白话。听起来,也就十分浅显易懂。到底大明宣传的对象,基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不仅读书少,见识也短浅。所以性格上,就带着很重的小市民心态。通俗来说,就是比较自·私。

    而大明宣传的理念,又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不心动。

    这就像后世欧美国家发动的‘颜·色革·命’,让它们自己,先乱起来。等到时候,大明腾出精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这些土邦国给一窝端了。

    当然,现在还不宜做得太过火。所以大明派过去的军事考察团,主要放在了对付英国人身上。使得印度的东北部,几乎是一片烽火。若不是这些地方势力,实在太弱了。整个印度北方,说不定都能陷入连绵的战火。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印度南方,就安枕无忧。之前被英国人打得满头是包的南方土邦,在大明的指派下,又纷纷起兵。尤其是大量金银财宝送入大明,成批火器输入南方土邦手中后。英国人的损失,大了数倍。

    没办法,被封锁在印度北部的英国总督,只能不断的派人,向英国本土,报告印度的紧急情况。并水陆齐发,以期逃出封锁。在经历了近百次失败后,终于有船,逃回了英国本土。

    但那使者,却得到一个更令人震惊的事实。

    那就是大流感!

    原来由于大明的封锁,很多从英国本土逃过来的移民船,都被拦截。从而使得印度这边,没得到一星半点有关英国的消息。那送信的使者,才会那么惊讶。

    再进行了数天的隔离,以及数次繁琐的身体检查后,他终于见到了国王。话不多说,他就说明了印度的危局。因为之前,他已用笔将要说的写了下来。所以现在,国王只想确认一遍而已。

    当了解到所言非虚,甚至比纸上写的,还要严重百倍后,英国国王也急了。立即召见大臣,商议要事。

    最后统一得出,必须立即停止这场战争。否则的话,英国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于是英国马上派出使者,亲自去法国走一趟。这是因为,大明在法国,设立了大使馆。与之接触,可以更快的,传出英国的本意。

    其实之前,大明在英国,也是设立了大使馆的。可是开战后,英明双方,就各自召回了大使。以致现在,英国人不得不多费周折的跑一趟了。

    待来到南锡,英国使者费尔兰多。真是长出了一口气。因为这一路上,真算不得太平。从加来登陆开始,沿途的风景,就只有荒凉。偶尔见到一两个人影,也犹如鬼·魅一般。

    这还算不得什么!

    最怕的就是,有身份不明的人,跑到跟前乞·食。如果感染了疾病的话,连碰都不碰得。所以那感觉,就像在地狱走了一遭似的。

    另外还有很多凶神恶煞的强盗,会突然跑出来抢·劫。也是流感的威力太大,使得很多地方,都出现权力的真空。于是秩序崩坏,人的黑暗面,被放到极大。

    并且因流感的原因,欧洲各地,都出现粮食锐减。眼看着冬天的脚步临近,饥饿、寒冷也就接踵而至。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很难熬过寒风刺骨的冬天。

    费尔南多一行,就遭遇了不下二十次抢·劫。其中英国本土,因士兵护送的原因,而没出现什么乱子。但进了法国,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仅很难找到法国当地的治安官,就是找到了,也很难得到帮助。因为大多数士兵,都随拿破仑组建的法国政府,撤离到了法国的东北重城南锡。

    从而使得包括巴黎在内的重要城市,都被废弃。

    就这样提心吊胆的,英国使团历经艰险,化解了重重阻碍,才终于到达南锡。

    这期间,费尔南多的心情,已不能用糟糕来形容。因为在流感爆发后,他就躲进了乡下的别墅。对于外界的情况,虽然有所了解。但亲眼见到,还是非常震惊。

    尤其是那种荒凉的景象,简直触目惊心。像伟大的帝国首都--伦敦,就和鬼城没什么差别。以致他坐船的时候,都有些难以置信。等经过法国巴黎,这所以浪漫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没有一丝人的活气。

    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强盗,让他整晚整晚的,都无法安眠。

    (感谢静静的书呆、深红色的熊的月票。也感谢黄薯、愿得一心人,好人好梦,秦汉唐明的推荐票。时间果然是最好的证明,你们的不离不弃,才是我最大的坚守。

    所以在今天两堂考试,且还要复习的情况。特意抽出时间,码出一章。实在抱歉哈!毕竟考试很重要。等考试完毕,会恢复更新的状态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和谈(二)南锡

    直到使团一行,到达马恩河畔的沙隆,才遇到驻守的法军。尽管他们说明了自己是大英帝国的使者,可那些驻守的法军,还是将他们和普通法国民众一起,关到一个狭小、封闭的破房间里。

    那经,就像噩梦一样。作为地地道道的贵族,费尔南多实在难以忍受。于是命随行人员,向法军表示不满。可那些法军也不知是不是转了性子。不仅一句话都听不进去,还态度极其蛮横。稍稍辩驳几句,就被打得头破血流。

    无奈之下,出身高贵的费尔南多只好听法军的安排。让其他人,都老老实实的,在破房间里待几天。

    由于担心感染,看守的士兵,基本不与被关起来的英国使团接触。就是吃食,也隔着栅栏,放在地上。什么吃喝拉撒,也都破房间里解决。以致内里的景象,实在脏得不行。

    像前人拉出的屎尿,在地上都结成了硬壳。一股股骚味儿,直入肺腑。薄薄的棉絮,黑得像在污水里浸润多年的抹布似的。不仅黑得不行,还散发着怪味儿。

    和房间里的尿骚味混在一起,简直让人窒息。

    费尔南多想找块落脚的地儿,都犹豫了半天。还是送他们进来的士兵看不下去了,朝着他的屁股,一脚踹了进去。当身体与污秽不堪的地面接触在一起时,费尔南多发出了尖锐又刺耳的惊叫。

    这样关了四五天的样子,沙隆的治安官,才姗姗来迟的见他。但费尔南多所代表的英国使团,都变成了叫花子。不仅蓬头垢面的,身上也透着一股酸味儿。

    弄得治安官,连连解释说误会。但那倨傲的神情,显然不以为然。

    对此,费尔南多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想到这是法国,而不是大英帝国后。他又尽其所能的,将心底的火气,压了下去。整张脸,也涨成了猪肝色。

    他到底是知道好歹的!

    且强龙不压地头蛇,再大的火气,现在也不能发作。毕竟法国和明国走得极近,再加上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各国,都普遍对法国采取敌视政策。

    并且还组建了反法同盟!

    而大英帝国,就是其中的同盟国之一。也是奉行大陆均衡政策,所以大英帝国,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在欧洲一家独大。那样的话,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无疑会遭到削弱。

    更为重要的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处死了法国国王。这在普遍实行君主政体的欧洲大陆,简直是骇人听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是为了维护政体的合法性,教训法国,就十分有必要了。

    只是现在,因为流感,反法战争,不得不暂时放在一边。但法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依然没有缓和的迹象。对当今的法国政府,欧洲各国,也依然采取敌视、不承认的态度。

    这沙隆治安官的倨傲之态,也是情理之中了。

    便本着大局为重的立场考虑,虚情假意的接受了沙隆治安官的道歉。

    之后循着基本的外交礼仪,沙隆治安官,也没明着为难英国使团。并且路上,还派了少量士兵护送。虽然费尔南多明白,这些士兵,明着是护送。可暗地里,却是监视。不然这些法军,不可能连上个厕所都要跟着。

    但从安全考虑,他并不反对。毕竟有法军护着,那些神出鬼没的强盗,应该不会那么猖狂。事实上,后面的旅程,也确实如他所料。除了不少衣衫褴褛的法国人跑到跟前乞讨外,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折。

    当然,这也和法国设立的安全区有关。北自兰斯、沙勒维尔-梅济耶尔一线,西沿沙隆、第戎之间的大运河,南至洛林高原的边缘地带,东至巴伐利亚公国。都有重兵驻守,禁止安全区内的民众与外界自由往来。

    很多前往安全区的法国民众,就在进入之前,被严格的隔离一段时间。若是没什么不良反应,才会准许进入。这还是大明教给法国的法子,使得洛林地区,成了流感洪流中,少数几块陆地。

    但短期内,大量人口聚集到洛林高原。使得当地,很快就出现粮食短缺。而当下欧洲大地上,各国都在自危。想要弄来粮食,路上就很不太平。所以从沙隆前往南锡的道上,才会出现那么多乞丐。

    除此以外,法国还在南部的中央高原,设立了一个新的安全区。尽管那里已被流感肆虐过,但法国人政府听从白莲教的建议,从大明购入了一大批消毒药品。

    其实就是消毒液、醋之类的消毒品,只是在这时候,被大明卖出了天价。而且这还是看在明法交好的份上,否则像西班牙、荷兰等国,连买都买不到。

    然后在白莲教的主导下,对流感肆虐的地区,进行庄严又神圣的驱魔行动。实际上就是消毒!只不过动作比较浮夸,看起来就像跳大神一样。

    很多法国民众看了,反而更加确信白莲教是在驱魔。

    费尔南多此行,就想借着和谈的契机,从大明购入一批消毒品。不然肆虐的流感,只会给英国带来更重的损失。先不说工业全部停顿,就说农牧业,大幅减产,就让英国,有些难捱。

    虽然在海外,还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搜集到粮食。但重洋远隔,速度太慢。又加上如今英国国内,基本失去了该有的社会秩序。所以这足够的粮食,能不能送到民众手中,就是一个大写的问号。

    所以这也是国王和大臣们的一致意见!

    无论如何,都要买来一批消毒药品。好让英国社会,尽快恢复正常。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没做丝毫停留,就赶去了大明驻法国大使馆。只是他登门拜访时,却被告知,明使正在接见一位极其重要的客人。

    于是他只能在会客厅,心急如焚的等候。而在他头顶,二楼的书房里。大明驻欧洲大使林傲峰,正与一个馒头金发的年轻人,愉快的交谈着。(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2088/ 第一时间欣赏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作者:爱做的事所写的《雄起澳洲》为转载作品,雄起澳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雄起澳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雄起澳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雄起澳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雄起澳洲介绍:
一辆回家的高铁上,突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雷电风暴。两架客机也被无端卷入,时光倒转两百年,回到了1790年的澳洲。在那个还是蛮荒的大陆上,这些现代人,该怎样生存下去呢?雄起澳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雄起澳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雄起澳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