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雄起澳洲TXT下载雄起澳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雄起澳洲全文阅读

作者:爱做的事     雄起澳洲txt下载     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临海省

    且按照规划,在未来,大明还将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将通航河段延伸到征途市。这不仅促进了临北区的进一步开发,还将征途市,和明京市的经济,更深入的联系在一起。

    并形成资源互补,促使以征途市为代表的北方省,成为明京直辖市的后勤供应基地。

    同时再调头一转,向南延伸。将临海省首府--临海市,也纳入进来。

    致使明京都市圈,在原有环明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又多了一条水运交通命脉。

    到那时候,明京大都市圈计划,也能早日成为现实。

    想到这,杨崇也不免心动。便在河堤上,鼓励随行官员,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共同为美好大明,添砖加瓦。

    随后他又坐上马车,沿着环明高速公路,向南进入临海省。

    一路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格子状的田埂上,还有戏耍的孩童和悠闲吃草的牛羊。这样的景象,让他心里生出一阵满足。毕竟几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芜。但在他和大明建设者们的一起努力下,让这片荒原,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种改变,确实是值得令人高兴得事情。

    只是时而有骑着牛羊的牧童,闲庭信步的从高速公路上穿过。引得车驾,不得不暂时停靠下来。

    “嘿!小孩,过来!”,一个卫兵得杨崇的吩咐,将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喊了过来。只见其脑袋剃得光熘熘的,阳光洒在上面,还有些晃眼。

    身上则穿着短裤和背心,身子小小的,皮肤黑黑的。但一双眼珠子,滴熘熘的,透着机灵劲。

    待领到杨崇跟前,玉旋公主也满是慈爱的看了过来。因为玉旋公主,在去年诞下了一个男婴。所以初为人母,整个人也都充满了母爱的柔光。

    只是这次巡查,是因公事。所以不便带上孩子。结果这分别了一两日,心里就抑制不住的思念起来了。

    于是此刻看到这孩童,就声音柔和的说道:“来,这有糖果。”。

    先前看到这么多人,小孩还有点怯怯的。但看到玉旋的糖果后,心下的防备就放了下来。便踟蹰着,卷着衣角。一会儿低头看脚尖,一会儿又看着糖果。并且不断的舔着嘴唇,吞着口水。

    这模样,倒是把杨崇逗笑了。就语气温和的问道:“怎么?你不喜欢吃糖果吗?”。说着,就从马车内,拿出两三块桂花糕。小孩的眼睛,立时直了。

    但似有顾忌,向前走了两步,又不敢伸手。就迟疑的说道:“我爹说,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边说还边舔着嘴唇,透露了他想吃的心思。

    杨崇立即忍住笑意,假装为孩童考虑道:“这样吧!你叫我杨伯,叫她杨婶。那样,我们就算不得别人了。”。

    孩童立时抓着脑袋瓜子,认真的想着杨崇的办法。见此,杨崇又忽悠了几句。在桂花糕和糖果的诱惑下,孩童终是喊了他们一声,就将吃的抓进手里。

    之后杨崇又问着孩童的名字,家住何处。并在孩童的带领下,来到附近的王家村。

    这是一个几年前就建立的移民村。虽然全村几乎都姓王,但可不是本家。就是纯种的汉人,也只有三五户。其它的,基本都是澳洲本土的归化人。除此以外,还有少量淘金之后,定居的白人。

    因大明推行‘改汉名’政策,所以无论是哪里的移民,都一律改成汉名。又因之前定居的汉人,都姓王。所以这村子里的其它人,都跟着姓王了。

    像这样的现象,在大明各地,都为数不少。毕竟很多归化人,是没有名字的。至于姓氏,就更没有。就只能跟着汉人,改姓一些比较普遍的姓氏了。

    这对族群融合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催化剂。

    当下杨崇和玉旋,打扮成商人。并带着几名乔装成伙计的卫兵,来到王家村。由于处在高速公路边上,王家村的人,也没少见外地客商。有时候,还会交易一些生活物资。

    所以对杨崇他们的到来,一点都不意外。只是玉旋长得比较出众,使得许多男人,不免多看了几眼。惹得那些女人,都用白眼盯着玉旋。

    待来到孩童的家,一个正在喂鸡的妇人,立即热情的上来攀谈。当杨崇说,他们是赶路的客商,想在此吃顿便饭时,妇人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下来。

    杨崇看着,却没有多说。

    之后妇人将他们临到屋内,递上几杯热茶。一个杯子里,就那么几片茶叶,使得水清凉得,都可以拿来当镜子照。再看屋内的陈设,都十分简单。除了几张桌椅,几幅褪色年画,就少有其它装饰。

    妇人身上的衣服,也补了好几个补丁。显然,家境有些困难。

    不多时,一个打着赤脚,皮肤黝黑发亮的男子,就领着三个半大小子,从门外进来。得知杨崇他们是从明京来的客商时,好一阵寒暄。

    等到了饭点,妇人上了五个大菜。其中四素一荤,但分量都不多。杨崇还想让这家人一起吃,但这家人,却说什么都不肯上桌。几个孩子,也是眼巴巴的看着。特别是那只烧鸡,都要被他们盯出洞来。

    这让杨崇他们,也不好意思吃了。便放下筷子,来到男主人身边,拿着他的手,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并让卫兵,拿出几张面值五元的华元,交到男主人手上。

    却没想到,男主人说什么都不肯收。

    不过遇到的困难,还是娓娓道来。原来自商票限购以来,各种物资,就很难买到。别的不说,那粮食,就紧缺得厉害。毕竟他们家有四个孩子,六口人。但全家,每个月只有四张粮票。两个孩子,则折合成一张。

    尽管他们家也种粮,但因打仗,全被上面收购。所以一家人的日子,才过得紧巴巴的。

    听到这话,杨崇也很不是滋味。

    之前他在明京走访时,还没真切的感受到,商票限购给百姓带来的影响。如今这深入民间,吃顿便饭,倒是深切的感受到了。

    尽管当下,已逐步废除商票,但这是分种类,分地区推行。像临海省,就比明京慢上一到两月。

    便宽慰了几句,并将自随身带的粮票、肉票拿了几张出来,就当是饭钱。又是好一阵拒绝,这家人才不好意思的收下。(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 临海省 (二)钢铁之都·

    经过这个小插曲,杨崇心下,有些沉重。直到来到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时,他心情,才舒畅了不少。

    这是临海省最大的沙漠,占据了临海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除了环明高速公路周边,有少数供人歇息的客栈,就很少再有人烟。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临海省的发展问题。虽然它是大明最早建立城镇的省份,但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在本土五省二市中,排名一直往下滑落。

    先是被南海省超越,后被南方省超越。现在除了新华省和光复直辖市,在它之后外。其它省份,都在它之前。就是海外的安东省,经济指数,也超越了临海省。

    这倒数第三的位子,可确实不好受。以致临海省的省长,还受到了大明高层的点名批评。到底临海省靠近明京,有着先天性的地利之便。虽然当地气候条件不如人意,但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缓慢。

    于是大明的内务部部长穆淳,还带着商业司、工业司等一系列经济部门,到临海省考察。这才发现,当地政府,在临海省发展大计上,出现了根本性错误。

    因为临海省的领导层,还一直以农业为主。白白守着漫长的海岸线与丰富的矿产,而不加以利用。结果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下,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大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缺水。

    本来当地降水就非常稀少,大江大河,也十分少见。再开辟良田,种植牧草,淡水资源,就越发紧缺。使得最后开垦出的良田,种下去的牧草,都活活被流沙掩埋。

    可临海省的领导层,却还不知道收敛。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一亩三分地里折腾。结果反反复复的,都没折腾出什么名堂。

    其实如果按照大明的发展大计来说,临海省的做法也没错。因为大明领导层曾倡议过,让各省各市,多开垦良田、圈养牲畜。好缓解大明粮食短缺的局面。

    且粮食安全,又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各省各市,都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个紧迫问题。也是想做出一番政绩,好提高晋升的空间。

    临海省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才大力发展农业。

    了解到这个症结后,穆淳以部长之权,撤了一大批临海省的行政人员。并仔细研究临海省的矿产优势,制定出了‘以铁立省’的发展计划。

    毕竟临海省南部的西海市,蕴含了极为丰富的铁矿。且埋藏不深,开采便利。更重要的是,西海市以南,有福蒂斯丘河与阿什伯顿河。虽是季节性河流,但利用得好,可以解决缺水问题。

    这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这和设在明京市的钢铁厂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因为明京的钢铁厂,都是从西海市购入铁矿石。其中的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损耗。以致钢铁的价格,被抬高了不少。

    可是一旦将西海市打造成钢铁之都,那大明的钢铁价格,肯定要下降一到两成。不说在对外贸易上,能取得更大的优势。就是对民生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到底钢铁的价格低了,百姓在建房子时,也能省下一笔开支。从而使其转向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钢铁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还是涉及到了很多机密。之前钢铁厂设在明京,就被重重保护。

    如果转移到西海市,就必须考虑到泄密问题。所以穆淳无法独自做主,就上报杨崇,并拿到内阁上,进行讨论。最后从天时地利考虑,还是决定将钢铁厂,搬迁到西海市。

    这第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毕竟搬迁到西海市,可以降低钢铁的造价。同时又可以促进西海市的发展,提高临海省的经济水平。于国于民而言,都是一本万利。

    所以思来想去,杨崇和内阁部长们,都同意了搬迁。

    另外钢铁厂,到底是个污染性很重的厂。不仅排出的废气惊人,还要不断的排出污水。而这个时代,技术条件有限。尽管大明,也不乏治污能才。

    但那也要设备和条件!

    特别是一些要求很高,精密度很高的设备,大明根本生产不出来。就是最早展开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没那个生产能力。所以治污的事情,只能是纸上谈兵。

    这就使得钢铁厂附近的环境,污染得十分严重。那污浊的黑烟,让附近的百姓,都不同程度的患上了唿吸道疾病。墨黑的污水,则使当地的海岸,臭气熏天,死鱼遍地。

    后来希望区被毁,钢铁厂搬迁到临北区重建。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风灾前的生产水平,但那环境污染,已然发威。

    这样下去,很容易重蹈后世雾霾的覆辙。

    作为大明的首都,对外的样板城市,自然不能走这条老路。所以迁入西海市,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何况明京市,太容易受风灾的威胁了。像钢铁厂这么重要的厂房,自然不能再被损毁。而西海市,不仅年年降水稀少,气候还十分干燥。迁入当地,一来不用担心风灾问题。二来,也没有产生雾霾的条件。

    至此,西海市的‘钢铁之都’计划,正式成型。

    杨崇此番考察临海省,自然不会漏过这个重点城市。所以他并没在临海市辖区耽搁多久,就继续南下。路上的景色,也极为迷人。特别是经过大沙沙漠附近时,会看到一边是波浪壮阔的大海,一边是一望无垠的沙漠。

    蜿蜒的环明高速公路,则像玉带一般,横隔在沙漠与大海之间。

    为此,当地人还将这段公路称为‘天路’!

    也是它的景色太美,又看着十分神奇,所以才享受到这个殊荣。

    不过这段天路,真正走起来,却没有那么想象中的那么美。因为一路上,不断有流沙侵入路面。甚至有些路段,完全被淹没在流沙之下。层层海水,则不受阻碍的,洗涤着流沙。

    因含盐度太高,这些地方,很少有绿色植物。使得海水,也如同一汪没有半分生命力的死水。

    杨崇看着,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此刻他正坐在马车内,打开窗帘。全身,也只穿着一条大裤衩。但身上,却汗如雨下。玉旋公主坐在旁边,身子软软的靠在车窗上。

    乌黑的秀发,也都汗液打湿。使得玉旋,索性用束带,将头发高高的盘在脑后。但身上的衣裳,却是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紧紧的粘连在她的身上。

    也是这里太热了!随行的人员,都有些受不了。负责安全的护卫们,还有不少人中暑。就是拉车的骆驼,也热死了好几匹。(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临海省(三)海市蜃楼

    可当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杨崇就是想让大家歇息一二,也没有落脚的地方。便只能忍着炎炎烈日,继续往前。

    其实杨崇本可以不受这种罪的!因为坐船,一样能到达西海市。只是他从没出过明京都市圈,所以就想从陆上走走,顺便了解了解大明各地的民情。

    于是在明知沙漠路段,道路难行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坐车。结果,就有了现在这般酷热难耐的经。

    这样硬挺着,陆陆续续,又有好几个卫兵中暑。但好在最毒的晌午已经过去,海边,也吹起了阵阵海风。大片金黄色的流沙,也从路面拂过。卫兵们头上的斗笠,也跟着摇曳不止。

    虽然风中带着很重的热气,但多少,缓解了些许酷热。

    这让赶路的车队,总算好受了些。

    杨崇坐在车驾里,将车帘放了下来。四散而起的扬沙,才被隔绝在外。玉旋坐在一旁,见其嘴唇干涩,就将憋了大半的水袋,递到杨崇跟前。

    但他摇了摇头,并未接过。因为根据向导的说法,这段沙路,还要走上一天一夜,才能碰到歇息的客栈。所以在淡水本就不多情况下,能少喝一点是一点。

    玉旋也不好多说!就拿出一方手帕,贴心的给杨崇擦着汗珠。这样柔情的举动,让杨崇也心生暖意。只是脑海中,又情不自禁的出现另一张脸。

    那还是穿越之前,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日子。每次回家,他的妻子都会热情的迎上来。如果脸上脏了,还会用湿毛巾,帮他擦拭一二。

    那景象,和现在如出一辙。

    这让他心中一痛,愧疚之感,也悠然而生。毕竟不管怎么说,他都做出了不忠的事。这在夫妻感情上。就等同于背叛。便不自觉的别过脸,避开了玉旋的擦拭。

    瞬时,玉旋神色一僵,神色也有些不自然。便讪讪的收回手,坐回对面。杨崇也觉察到了不对,心中的愧疚感,也浓重了几分。因为玉旋不仅是个很善解人意的女人,同时也是个非常称职的妻子。不但将家里的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在第一夫人的公务上,也非常尽责。

    像这次巡查,她就不惜奔波劳累,跟着自己受这热障之苦。

    便拾起身旁的水囊,拧开后,递到玉旋跟前,温声道:“你看你嘴皮子都裂了,还是喝点水,润润吧。”。

    但玉旋只紧了紧手中的帕子,并未接过。杨崇见此,知道玉旋是生气了。就叹了口气,将车帘掀开一角,静静的看着窗外。

    实在是他心里有事!就没心思,多说些什么。

    这样过了好一会儿,玉旋才打破沉默道:“夫君,曼文是谁?”。这就是杨崇在穿越前的妻子,两人琴瑟和谐,十分恩爱。但是这个名字,他从没对外说过。

    所以又惊又疑道:“你-你哪里听的名字?”。

    玉旋看到杨崇的反应,心中立时一痛。但面上,还是硬挺着回道:“成婚那天,我听你在睡梦中,一直喊着‘曼文’的名字。”。

    也是杨崇当日,自觉对妻子太过愧疚。以致多喝了些酒,睡梦中,就恍惚着喊出声来。

    虽然玉旋说的很简短,但个中意思,听者自明。

    杨崇就沉思了几分钟,才接着问道:“那-那我还有说什么吗?”,语气中,透着小心翼翼。

    玉旋却低着头,并没说话。

    到底这件事,有关穿越的隐秘。杨崇就是想说清楚,也不得不藏在心里。便撒了个谎,说曼文是从前认识的朋友。但后来因病去世,比较感伤罢了。

    玉旋听着,依然没有说话。毕竟女人的知觉,向来都是很准的。杨崇这个理由,也就说服不了玉旋。不过出身皇族的良好教养,让她不像平常妇人一样,追着问题不放。便静静的坐着,低着眉头。一看,就知道藏着心事。

    杨崇也知道煳弄不过去,但他不喜欢撒谎,尤其是对相濡以沫的身边人。所以也不想过多解释,就别过脸,再次看着窗外的风景。

    这样的静默,一直持续到了日暮之时。

    只见火红的落日,又大又圆。将海面,映照得火红一片。连绵的沙丘,也都像着火的火焰山。使得大海与陆地,都连成一片火海。

    不断吹向陆地的海风,这时却慢慢减弱。闷热之气,也跟着消减。难得的清凉,猝不及防而来。

    正在赶路的车队,都不禁欢唿起来。杨崇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些许。一直静坐的玉旋,也突然开口道:“夫君!如果你想迎那个女子入门,我可以派人说亲。”。三妻四妾,在皇族之中,是很常见的事情。虽然杨崇不是一言九鼎的国王,但他的地位,却和国王等同。反正在玉旋眼里,总统只不过是换个称唿罢了。所以她也做好了,杨崇有三妻四妾的准备。

    尽管她心里,是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在成亲那天,杨崇喊出陌生女人的名字时,她就知道无可避免。

    只是成亲了这么些日子,杨崇一直都没提及那个女人。她也装傻充愣,仿佛一无所知。好像,杨崇的心里,永远都只有她一人。

    但在诞下麟儿后,杨崇在睡梦中,就经常性的喊着那个女人的名字。听在玉旋耳中,无异于恶鬼的窃窃私语。于是她加倍对杨崇好,只想着,夺回杨崇的心。

    可惜杨崇时常流露出,疏远的举动。让她的心,总是很轻易的,就冷了下来。而刚才的三言两语,又终于让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便鼓起勇气,说出迎娶过门的事情。

    毕竟她是在意杨崇的!所以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看到杨崇,再为这段情困恼。

    以致杨崇听着,心下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便目光放远了一些,好让心境,恢复平和。但这时,不远处的山丘,忽然变得模煳起来。好像骤然之间,被人抹去。跟着,一座高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那明亮的玻璃窗,硕大的英文招牌,高昂的天际线,极具现代气息。正在赶路的车队,立时大惊失色。(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临海省(四)同心锁

    杨崇看着,也是面色凝重。虽说这样的高楼,在后世很常见。可在这时代,却根本没有。那么,这海市蜃楼的原影,是从何而来?!

    在他想着这些时,远处的海市蜃楼,就像展开的画卷,徐徐往半空中爬升。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渐渐离地而起。三两座相对较矮的大楼,也依次显现。并接着往周围延伸,出现数条宽阔的柏油路面。

    上面停着五颜六色的汽车,将路面堵得严严实实。许多相对低矮的商铺。也都显现出来。

    这样的场景,真是举世罕见。在场的人,也都交头接耳起来。好在车队中,只有杨崇一人是穿越者。所以也只有他,看出了海市蜃楼的异样!

    且从当下的景象看,他已基本推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眼前的海市蜃楼,定然是后世某座城市一景。否则,以当前的发展水平,还建不出如此高的摩天大楼。

    且从英文广告牌来看,这城市,很可能是欧美国家。再从澳洲大陆通用英语来推测,很大程度上,就是澳大利亚的城市。

    只是为何,会以海市蜃楼的样子,出现在这里呢?

    毕竟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参照物,则是远处的景物。那么,只能局限于这个时代。可照眼前的景象看,明显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这个中原由,确实引人深思。

    想到这里,杨崇的眉头,又聚到了一起。而天边的海市蜃楼,则依然定格不变。他也放下思索,仔细的观察着远处的景象。

    他发现,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商铺里,都廖无人烟。并且街道的某些路面,还长了荒草。好像这里,已被废弃。

    看着看着,他发现天空陡然一暗。却是画面中,出现一只大鸟。那体形,都赶上了大型客机。车队的人,也纷纷惊叫出声。杨崇还想看清,胸口却忽然发热。

    好像掉进了火坑里,烫得他痛唿出声。正被海市蜃楼震惊到的玉旋,听到杨崇的痛唿,立即转过头。关心道:“怎么了?”。便见杨崇颤颤巍巍的,从领口掏出一枚精致的同心锁。

    这是穿越前,曼文去西藏旅游,给他带回的同心锁。一件挂在他的脖子上,一件曼文自己带着。象征着夫妻同心,白头到老。即使后来和玉旋成亲了,他也一直将其戴在身边。

    没成想,这同心锁竟诡异的,突然发热。那阵阵热气,像极了烧开的沸水。因温度太高的缘故,他的胸口,还被烫出一块红印。

    正心疼杨崇的玉旋,还想接过同心锁。

    却意外的发现,包裹在同心锁外面的铁皮,慢慢融化成铁水。滴答滴答,有的滴落在衣服上,立时烫出一个大洞。待接触到皮肤,立时发出嘶嘶嘶的声响。

    玉旋白净的皓腕,也马上被烫出数颗水泡。

    杨崇立时心里一痛,将同心锁拿开。并顾不得其它,将水囊里的清水,尽数泼洒在玉旋手腕上。

    这时又壁咚一声,却是连接同心锁的银链,也终被铁水融化。使其在重力的影响下,径直落在地面。嘶嘶嘶,闷响声之后,就是阵阵木质地板被烧焦的声音。

    缕缕青烟,也迅速从木板上升起。狭窄的车厢,也在眨眼间,被呛人的烟雾填满。火红色的火光,也开始在木板上显现。

    “咳咳咳”,杨崇和玉旋,都大声咳嗽了起来。正被海市蜃楼吸引的卫兵们,听到他们剧烈的咳嗽声,瞬时回看过来。这才发现,大量青烟,正从马车急速溢出。

    起先杨崇还想用脚把火踩熄,但在鞋底被烧出一口大洞后,他就赶紧拉着玉旋,逃出车驾。

    此时负责安全的卫兵,也撇下罕见的海市蜃楼,围过来救火。

    “用沙子!快用沙子!”,向导大叫道。

    于是士兵们,直接摘下头上的斗笠,用来盛沙。刷刷刷滋滋滋沙子洒在马车上的碰撞声,和木板被燃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车驾里的杨崇,则抱着玉旋,奔力往外一跳。

    噗通一声,在滚落了数下后,身上的火花,也被流沙扑灭。一部分卫兵,立即跑过来查看他们的安危。

    而这时,整辆马车都变成了燃烧的大火球。那灼热的高温,逼得卫兵们,不得不往后退却。滚滚浓烟,则径直飘向高空。阵阵焦臭味,也越发浓烈。

    没人注意到,海市蜃楼中的大鸟。像是发现了什么,陡然身形一滞。跟着翅膀往下一切,就急速俯冲过来。脑袋上的红冠,是那样惹人注目。就像泣血的残阳,叫人移不开眼。

    正在燃烧的马车,则突然散出一阵奇异的蓝光。还在燃烧的大火,则勐然一停。不等众人反应,轰的一声巨响,就在天地间传播开来。燃烧的车驾,也在第一时间爆裂。

    靠得近的卫兵,也瞬时被气浪掀飞。

    正在卫兵们的搀扶下,慢慢站直身子的杨崇。也陡然身子一轻,向沙丘倒飞而去。呈俯冲姿态的大鸟,则随着海市蜃楼一起,眨眼全消。

    唿唿唿风渐起!

    不过是从陆地,吹响海洋。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从来都是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白日里,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就呈现出小低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响陆地。

    但到了晚上,因海洋的比热容比海洋高,散热慢,所以气压相对较高。风也就从陆地,吹向海洋。

    而眼下,夕阳已沉入大海。天边的云彩,也渐趋黯淡无光。满天的星辰,也都在天边散发着清冷的幽光。

    正符合风向改变的原理!

    于是随着风声越来越响,大片流沙,也被卷入半空。慢慢的,越聚越多,形成一道七八米高的巨幅沙幕。可惜车队中的人,都被刚才的爆炸震晕。

    所以对步步逼近的沙幕,都毫无反应。

    直到满天星辰,都被沙幕遮挡。漆黑的暗影,照向大地。横隔在海陆相接的环明公路,也终是被狂沙掩埋。(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临海省(五)梦

    “天津包子!好吃的狗不理包子!”,杨崇耳边,竟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这让他心中一喜!毕竟这声音,是那样亲切。多少日日夜夜,他都为此魂牵梦绕。

    便想循着声音,赶到叫卖的地方。可那声音,像是来自四面八方。无论他怎么走,都找不到方向。大急之下,他迈开双腿,大步流星的跑了起来。

    也不知跑了多久,直到一束强光陡然从身侧照来。身旁的白雾,才勐然消散。滴滴滴汽车的鸣笛声,是这样刺耳。呜呜呜轰轰轰各式各样的喧哗声,也纷至沓来。

    环顾左右,他这才发现,自己正站在街道中央。

    摩肩接踵的人流,则极为迅速的从他身旁经过。排起长龙的汽车,则走走停停,和行人抢着通行。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双眼,像被蒙了一层白纱。以致眼前的人或物,都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

    于是他用力揉了揉双眼!没有边际的黑暗,也瞬时涌入他的脑海。嘈杂的喧哗声,也跟着一停。好像整个世界,突然陷入了沉睡。

    这让他有些害怕!便小心翼翼的,缓缓睁开双眼。这才发现,周围的街道、车辆、商铺,全都清晰可见。只是熟悉的人流,尽皆销声匿迹。

    并且街道上,还显得十分杂乱。因为三三两两的汽车,正胡乱的停在街道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还有的,撞在了一起。临街而立的商铺,也基本闭门歇业。

    转过身,对面那家‘天津包子’的广告牌,是那样醒目。在旁边,还依次分布着重庆小面、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各色商铺。

    只是厚重的卷帘门,将其和外界,紧紧的隔开。

    “我--回来了吗?”,看着此情此景,他情不自禁的扪心自问。随即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才发现不疼。这让他确信,自己是活在梦里。

    但眼前的情景,是那么真实。他的意识,又是那么清醒。让他差点激动的以为,自己回去了。

    可能是思乡心切吧!不然不会梦到这个地方。

    毕竟这是他生活了六年的街道!很多美好的记忆,都和这里撇不开关系。尤其是那天津包子铺,每次回家。他都喜欢来这地方,给妻儿买早餐。

    不过这杂乱无序的车辆,让他心中,有了不好的感觉。便加快脚步,往家的地方赶。

    但来到两条街道交叉的十字路口时,他被眼前的情景震惊到了!

    因为路口好像发生了极其惨烈的车祸。

    首先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四轮朝天,压在另一辆面包车上。距其不远,则是一辆大公交车,侧翻在地。车头部位,还将临街商铺的橱窗撞塌。五六辆小轿车,可能避不及时,纷纷撞在公交车上。使得整个车身,都遍体鳞伤。

    而那些小轿车,也好不到那里处。最轻的,只是车身受损。最重的,半截车身都撞进了公交车里。就像拧开的麻花,扭曲得不成样子。临近的汽车,也都不同程度的受损。有辆宝马车的挡风玻璃,还被飞来的车门砸穿。

    更大面积的追尾、碰撞,也都呈现出来。以致街道上,全被各式汽车,堵得严严实实。

    后来好像还起了大火!使得不少车辆,都被烧成了躯壳。沥青铺就的路面,也都斑驳不堪。显然是高温融化后,留下的遗痕。

    大量玻璃渣子、铁渣子,也散落得到处都是。临街商铺的墙壁上,卷帘门上,都留下了不少印记。靠得近的行道树,也被拦腰截断。粗壮的树干,径直将巨幅广告牌砸穿。远一些的,树干上也插满了碎玻璃。

    被公交车撞毁的商铺,也被大火波及。连带着附近的商铺,都被大火引燃。致使五百米长的街道上,全是黑漆漆的房架子。各种燃烧后的废弃物,也散落了一地。

    这场面,让杨崇有些恐惧。

    但他念着家里,就没敢多待。继续往前跑,大概有百米距离,眼前就出现了一个胡同口。上面竖着四个钢铁架子,写着‘顺景花苑’四字。这就是他住的小区,家在六栋402号房。

    记得当初买这套商品房结婚时,老家的爹妈,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后来他当上了列车长,工资高了,才慢慢将钱还清。这期间,还生儿育女,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但好在他和曼文,感情笃定。

    所以一起扶持着,生活也算得上幸福美满。

    只是眼下,‘顺景花苑’四字锈迹斑斑。白的、蓝的塑料袋和破衣裳,还套在上面。用来防盗的铁闸门,也像被人撞开了似的,断成了数截。

    扭曲的铁皮,就静静的躺在水泥地面。似是无声的诉说,这里曾经受到的暴击。

    杨崇心有不安,就跺着步子,慢慢接近闸门旁的保安室。发现里面不仅空无一人,用来监控的显示屏,也全都积了一层厚厚的余灰。好像已经很久,都没人来过。

    再走几步,就到了小区的广场。但冰冷的石板上,全是指节厚的落叶。一旁的喷水池,也都停止了喷涌。原本澄澈的清水,也都已泛黄泛绿。

    这荒凉之景,着实叫人心寒。

    与此同时,临海省的环明公路沙漠路段。正躺在沙丘,昏睡中的杨崇,无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当下他的大半个身子,都被流沙掩埋。若是再堵住唿吸,可能就真的与世隔绝了。但好在天已经全亮,吹向海洋的暖风,也变了方向。使得掩盖在身上的风沙,又一点一点的被拂去。

    完全被风沙掩盖的环明公路,也借此露出原貌。

    只是这时,从北方,突然驶来一辆四轮车。要知道,临海省就是后世西澳大利亚州,南回归线以北的部分。再往上,就是明京市。所以这辆马车,只能从明京、临海的方向而来。

    由于速度较快,车轮还带起阵阵扬沙。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疾驰的骆驼上,并没坐人。以致让人觉得,这辆四轮车是在兀自奔跑。

    就在眼看着,要撞上一个昏迷不醒的卫兵时。奔跑的骆驼,忽然向右一偏,准确的避让开来。但没走两百米,四轮车又准之又准的停了下来。

    便见风势忽然变大,地面的流沙,也加速吹开。一粒透明的小石子,也终于显露原形。

    可蓝光只骤然一闪,地面的那颗小石子,就踪迹全消。停下的马车,也跟着向远方行进。

    正在梦境中的杨崇,只觉得自己如遭雷击般,脑袋一痛。

    便慢慢睁开双眼,发热的流沙立时噼头盖脸的洒在他的脸上。(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临海省(六)--远去的车驾

    唿唿唿他重重的踹气。全身的酸痛,也立时刺激着他的感官。只是阳光太过刺眼,使得他不得不用手遮挡了好半天,才慢慢看清了周围的环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亘古不便的沙丘。起伏的山峦,就像少女玲珑的曲线。以致海风,都显得漫不经心起来。

    昏死不知的卫兵们,则像废弃的杂物,随意散落在沙丘上、公路边。或仰或躺,姿态各异。有的,半截身子都被扬沙掩埋。倾倒的马车和死去的骆驼,也都静躺在沙丘上。

    点点金黄色的扬沙,则随意在它们身旁流走。

    这悄无声息的景象,让他想起了睡梦中的街道。以致说不出的恐惧,控制不住的自心头蔓延。

    仓皇之下,他大喊着玉旋的名字。记得昏迷之前,他明明抱着玉旋的。可一觉醒来,怀里空捞捞的。让他不自觉的,倍感失落。

    不过一些昏迷的卫兵,受此影响,都先后醒转。一边收拾残局,一边跟着杨崇寻找玉旋。

    尽管杨崇心底还念着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妻子,但和玉旋成亲这么些时间,他还是动了情的。特别是在生下孩子后,他的心门,已慢慢向玉旋敞开。

    所以找不到玉旋的情况下,他也急了。

    好在这时,有卫兵在略微潮湿的海滩边,找到了一件女人的外衣。那栩栩如生的牡丹,让杨崇一眼就认出,这是玉旋放在马车里的备用衣裳。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众人的搜寻范围,就局限于海滩附近。

    随着时间流逝,几匹死去的骆驼、车轮子,空水囊,也都被人发现。五具卫兵的尸体,也都陆续找到。这结果,让杨崇不好的预感,进一步加深。

    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杨崇并没放弃搜寻。

    毕竟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无论玉旋遭遇了什么,都必须找到。可惜这样搜寻到日落时分,他们依然没有发现玉旋的身影。

    到了次日,杨崇还想接着找。但粮食和淡水,都因昨日的突变,而一无所踪。再加上这又是大漠,很难找到吃食。所以为了其它人的安全考虑,不得不放弃搜寻。

    其实他们也不是没想过用海鱼充饥!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他们又没有任何捕鱼工具。

    因此思来想去,只能放弃这条捷径!

    不过杨崇发誓!在和外界取得联系,得到物资补充后,会接着来这里搜寻。

    就这样,带着满满的遗憾,车队继续前行。

    一路上,众人是又饿又累。一些伤员,还伤势加重。就在他们境况越发严峻时,刚好撞见了一队北上的行商。由于担心杨崇的安危,所以商人们,并不知道杨崇的身份。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伸出援手。便拿出些许物资,让杨崇他们,渡过当前的困境。

    期间行商,说了一件事,引起了杨崇等人的注意。那就是昨日晚些时候,一辆南下的马车,与他们擦肩而过。不仅车速极快,车驾前,还无人赶车。

    当其驶近时,他们都误以为要撞车了。

    可车驾,连丝毫停顿都没有,就十分安稳的,绝尘而去。那速度,就像一阵风似的,让他们愣了好半天。

    负责杨崇安全的卫兵长想到了什么,疑声道:“那有人,看清马车里的人了吗?”。商队里的人,都连连摇头。但一个赶骆驼的小伙计,却缓缓举起右手,弱弱的回道:“我好像看清了一点!”。

    这话一说,在场的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他身上。

    小伙计瞬时,有一种压力山大的感觉。就吞了吞口水,紧张道:“当时我避让不及时,摔了个狗啃泥。刚抬头,就见车帘被风吹开一条缝隙。”。

    说到这里,他的话头突然停了下来。惹得在场的人,都语气不好的表达不满。

    小伙计心下,立时更加紧张。就支支吾吾的,说了好几个‘我’字。卫兵长见此,立即让其他人安静下来。

    因为是军队中出来的,那气势,也和常人不同。所以一发话,其他人都鸦雀无声。小伙计这下,才缓解了些许紧张,出声道:“我-我-我看见了一个戴着斗笠的人。”。

    眼珠子等得大大的,神情绷紧。像是发现了某个很了不起的隐秘!

    但众人一听,嘘声四起。毕竟茫茫大漠中,戴斗笠行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惹得他们,还以为是来路不明的牛鬼蛇神。

    看向小伙计的眼神,也带着毫不掩饰的讥笑与蔑视。可能在他们看来,小伙计是太过胆小和没见识。才被一个戴斗笠的,吓成了这样。

    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小伙计涨红着脸,解释道:“我敢对天发誓!那戴斗笠的人,不是常人。因为在我看他时,他也别过脸,看了我一眼

    那感觉,就像掉入了冰窟一样。我整个人,都打了个寒颤。”。边说,还边抱住自己的胳膊,显得很害怕。

    只是有性急的汉子,立时反驳道:“官爷!你千万别听他胡说八道。带斗笠的人,眼睛都被帘子盖着。所以这小子,根本看不到那人的眼睛。

    要我说啊!他就是被驶近的车子吓到,所以才找了这么个没头没脑的借口,”。其它人一听,也都连连点头。小伙计马上辩驳,说自己所言,都是真的。

    但在场的人,都报以嘘声。

    沉着脸的卫兵长,则来到心情沉重的杨崇跟前,向他报告刚听到的消息。并推测,玉旋公主,也有可能被那人带走。这让杨崇,又燃起了几分希望。

    便让卫兵长,将那小伙计带来,亲自询问。得知所言和卫兵长的报告一模一样后,他也有些犹疑不定。实在是小伙计说的,总让人觉得是假话。

    不过人命关天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杨崇,还是感性的选择相信小伙计的话。就交待卫兵长,待和外界取得联系,就赶快找到那辆马车。也是多抱一丝希望,多一点生机。

    于是让众人休息了两三个时辰后,杨崇和卫兵们,与商队话别。夜间赶路,冷得吓人。也是沙漠的温差太大,所以才会出现日夜不同温的差别。

    幸好商队,给了他们一些御寒的衣物。再加上一直在行走,缓解了寒气。

    待到下半夜,大明客栈七号店,终于出现在视线尽头。

    这是大明官方设立的,属于邮政司的产业。平时既供往来的客商歇脚,也中转明京和南海省、南方省的信件。七号店,则是代指这家客栈,是第七家分店。

    除此以外,临海省的大漠中,还有五家分店。平均来看,两百公里,才能碰到一家客栈。因此以这时代的交通工具,要走两三天,才能得到物资补充。(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临海省(六) 接替

    由于事情紧急,卫兵长顾不得歇息,就向客栈老板表明身份。惊得掌柜,就要端茶送水,嘘寒问暖。但卫兵长没时间跟他来虚的,就开门见山的说,要暂用这里的无线电台。

    这是两个月前,大明第一批无线电设备投入实用后,布置在这客栈的。也是这里处于南北交通要点,消息传递,又太受自然条件限制。所以布置无线电台,保证通信及时又通畅。

    掌柜的自然二话不说,将无线电台拱手相让。

    卫兵长也不耽搁,把沙漠中发生的紧急事件,以编码的形式,传回明京。

    很快,留守的内阁部长,就得到情报司的消息。整根神经,也全都紧绷起来。二话不说,就命令临海地方政府,紧急动员,保证总统的安全。同时匆匆忙忙的,将中央医院国宝级医学专家,送上前往临海省的马车。

    搞笑的是,有个专家正在家里洗澡。却被赶来的卫兵,连人带桶的,塞上了马车。惹得那丢脸丢大发的专家,将带头的穆淳,骂了个狗血淋头。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下,西海市的市长,最先带着当地的警察、医生、以及小规模部队,赶到大明七号客栈。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急巴巴的,想赶过来表现一番。

    便命医生,火急火燎的给杨崇检查。

    本来杨崇还想发火,但考虑到西海市的领导班子,也是担心自己的安全。就压下火气,任由他们摆弄一番。

    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检查才宣告结束。杨崇也被确认,没什么大毛病。一直担心的西海市行政人员,都齐齐松了口气。但得知杨崇的结发妻子,越南玉旋公主失踪的消息后。心下的铉儿,瞬时又蹦得紧紧的。

    便在卫兵长的建议下,安排人去事发地点,继续搜寻。同时传令公路上的警备站,让他们密切注意过往的马车。这事做得好,就是大功一件。所以西海市的领导班子,都非常积极。

    可惜搜寻进展极慢,可疑的车驾,也像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半点消息。

    这时候,内务部长穆淳,也带着医学专家过来了。与其随行的,还有临海省省长、临海市市长等地方官员。

    虽然杨崇再三言明,自己身体不碍事。可穆淳,就是不放心。便让专家,再给杨崇做一次身体检查。于是杨崇就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被鼓捣的专家们,里里外外的检查了一遍。且过程极其繁琐,以致心有所念的杨崇,都发了脾气。

    这才迫使穆淳,不情不愿的让专家撤下。

    而在这期间,事发地的搜救,也有了最新进展。首先就是死亡人数,再次增加。从之前十一人,上升到十九人。其中有十三人是被流沙掩埋致死,两人被爆炸物重伤,不治而亡。剩下的四人,则是在昏迷状态下,被海水淹死。

    另有十七人,下落不明!

    这里面,就包括失踪的玉旋公主。

    要知道,在茫茫大漠中失踪,无异于进了鬼门关。生存的希望,也极端渺茫。杨崇也不愿往坏处想!就一心以为,玉旋是被那辆马车带走。便让警察,用重金悬赏那辆马车的蛛丝马迹。

    不过考虑到此事干系甚大!所以悬赏的理由,用偷盗罪代替。一时间,大明各地对马车的盘查,陡然增多了起来。

    这样等待着,杨崇也无心视察了。

    穆淳见此,便代替他,接着视察西海市钢铁中心、南海省富春大牧场、南方省海河农业基地、金山矿产大区等特色产业。

    首先是西海市钢铁中心。只听名字,就知道西海的发展重点。不过当地的钢铁厂,还都处在兴建时期。所以不能投入生产。这钢铁中心的名字,就有些名不副实。

    南海富春农牧场,则是以南海省的省会富春市命名。其实这就是后世澳大利亚的珀斯市,只是名字,被改为富春。因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常年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所以按照季节变化,当地大力发展农牧业。

    采用的耕种方式,则是后世澳大利亚的轮耕制度。使得剪羊毛和种植农作物,交替进行。

    海河农业基地,是因为当地不仅水源充足,还有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地形条件。虽也发展了畜牧业。但总体上,偏向于种植业。

    这也迎合了大明的‘大粮仓’计划!

    金山矿产大区,是以当地含量惊人的金矿闻名。尽管矿产的所有权已收归国有,但挖掘金矿,可是一个力气活。所以当地政府按照片区,将其租赁给各个财力深厚的大商人。

    然后以二八分成,给矿主两成红利。促使很多矿主,都在大明各地,招募淘金的工人。通常情况下,薪水是普通矿工的两到三倍。这就使得当地人口,成为南海、南方、光复三个行政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

    此后,穆淳又乘船,来到安南省。为了响应‘大粮仓’计划,安南省大力发展农牧业。只是人口太少,开垦出的耕地,仍很难形成规模。饲养的牛羊,也因人力的限制,而很难发展起来。

    当地的省会城市景扬城,也不过是一个人口不超过五万人的小城镇。街道也简陋异常,有很多,都还是木头房子。

    不过该鼓励的还是要鼓励!穆淳便和安南省的领导班子,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当然,最后还不忘让随行记者拍照,写一篇视察的报道。

    接着,他回到光复直辖市,并继续北上。至于安东省,因面积太大,省会城市,又距离本土较远。所以只能等未来交通工具改进再视察。

    便穿过新华省的原始森林,到达北方省。又是一番视察、讲话,才重回明京市。但没待几天,他就再次乘船。

    这次的目标是海外省和海外领!先是安北省、接着是安西省。再往西,就是刚从南海海外领划过来的爪哇省。

    由于爪哇岛是南洋较早产生文明,较早建立封建政权的地方,所以当地耕地较多,城市较多。下面的市级行政区,又有椰城市和三宝垄市。刚好将爪哇岛,一分为二。(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人口之策

    其中椰城市的辖区,就是从前的东爪哇镇。只不过椰城之前,是南洋海外领的首府。所以考虑到它的行政职能,就将其划为单列市。东爪哇镇的治所,也就设在了巽他海峡边的西冷市。

    这是后世印尼万丹省的治所,经济还算发达。不过在当代,是不及后世的百分之一。

    如今爪哇岛已成为单列省,南洋海外领的治所,也迁到了新山。所以椰城市,也就没单列市的必要。于是从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来看,椰城市就取代了西冷。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椰城最终,仍会被单列出来。因为椰城不仅是东爪哇的治所,更是整个爪哇省的治所。在行政职能上,会有所重叠。

    只是当下,爪哇的人口不多,发展有限。所以要承担的行政职能,要处理的事务,并不多。所以为了减少行政资源的浪费,大明就暂时让椰城多承担一点。

    而三宝垄,一直都是西爪哇镇的治所,现在也只是改了个称唿而已。但在爪哇岛被单列成省的时候,三宝垄的市长马哈茂德,还和椰城市的市长,就爪哇省的治所,积极的争论过。

    在他看来,三宝垄靠近大明本土,农业发展,也还不错。所以成为一省首府,是最好不过。

    可惜椰城市的史以及地理优势,是三宝垄无法取代的。以致争论到最后,一省首府,仍然落到椰城手中。

    听说马哈茂德,还气得和椰城市的市长大吵了一架。不过这是不相干的闲话,暂且不提。

    且说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爪哇岛的经济,一直都没有起色。

    当然,这不是爪哇当地的行政长官不行,而是受限于人口。毕竟大明对南洋,实行的是人口置换政策。而从前的爪哇,是南洋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岛。

    但这么些年,人口置换政策一直没停。岛上的人口,也一直是‘出多进少’。并且考虑到爪哇岛的建国史较早,传承也久远。再加上当地人不同于其它岛上的原始土着人,有一定的族群意识。

    所以人口置换政策,在当地推行得最为彻底。只一年半,岛上住在城镇的土着人,就被清空得七七八八。又三年,成规模的乡社,也全被清空。到了现在,除了较为偏远,较为隐蔽的村社或部落,还未被发现外。其它地方,都尽数人走屋空。

    这里面,反抗是少不了。但大明,从没想过,要听土着人的意见。所以他们的反抗,换来的只有屠刀。这就好比后世的‘鬼子进村’!虽没达到烧杀抢掠的地步,但人是要带走的,村是要清空的。东西嘛,自然是要拿的。

    不然留着,也是浪费!这和大明倡导的‘勤劳节俭’,可是大大的不符。因此为了遵守大明的倡导,只能义不容辞的拿了。

    很多年后,一些捕风捉影、不嫌事大的报社,就从少数活着的爪哇土着,以及负责清空爪哇的士兵那里,得知了移民时的内幕。为此,大肆报道出来,并借此指责人民军的作风问题。

    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倍感压力山大的国防部,甚至不得不请人,出来发表声明。说是时间太过久远,又没有相应的文件资料,因此并不认可报道的真实性。甚至倒打一耙,直接将该报社和记者,一起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庭以证据不足为由,罚了该报社的款,并让该记者,登报道歉。

    这事,才总算告一段落。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为了更有效的统治爪哇岛,大明还将岛上几个小国的国王,给枪决了。算是从法理上,绝了爪哇复国的可能性。

    一些带有本地特色的庙宇、建筑,也一并拆除了。像穆斯林教堂、国王的宫殿,就全被大明夷为平地。尽管这些都耗费了人力、物力,但为了抹去当地的文化印记,就不能犹豫不定了。

    除此以外,书籍、服饰、图画等带有族群特色的物质载体,也遭到一致禁止和焚烧。虽然还免不了少许遗存,但在市面上,是很难找到和爪哇文化有关的东西了。

    就是爪哇的史,也被大明一并抹除。教育部出的国史与世界史,就只简单的说爪哇从始至终,都受封建政权以及外来殖民势力的统治与压迫。

    后来还是大明,让爪哇人过上了当家做主的生活。至于什么人口置换,本地爪哇人被清空,自然是不会提的。

    久而久之,那些生活在爪哇岛上的新移民,以及被迁到大明各地的爪哇人后代,都会根深蒂固的认为,这些史,才是属于爪哇的真史。

    这一招,还是跟后世沙俄和日本学的。一个词概括,就是‘文化灭绝’。

    好比大明一直在澳洲推行的同化政策,让澳洲土着,从文化上、精神上,成为彻头彻尾的汉人。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不说那些成年土着对大明有多忠心,就说他们身上穿的汉服、口里说的汉话,就可以看出,同化政策有多成功。

    甚至‘澳洲土着’四个字,也成了他们弃之如敝屣的词汇。要是谁在他们跟前说,抡拳头拼命,是少不了的。

    当然,这还不够!因为从大明建国到现在,也只有七年时间。最年轻的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他们不融入大明社会,不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算不得圆满!

    这是文化上的。血脉上,澳洲土着要不断的和汉人、白人、以及南洋土着通婚。这最主要的,还是汉人通婚。积年累月,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就越发像大明靠近。

    像当下,大明的民政司,就十分鼓励各不同族群通婚。美其名曰促进社会和谐,实际就是混淆他们的身份认同。

    只是这是要时间的!

    毕竟一代人的成长,总要个十年或是二十年。而血脉同化,最少要三五代人。所以说起来,同化之策,还是任重而道远。(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口之策(二)--土著之差

    但不能忽略的是,澳洲土着和爪哇土着,到底是不一样的。像澳洲土着,还只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过的日子,也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这和步入封建制国家的爪哇土着,隔了一个文明的差距。

    并且澳洲土着,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上,也很不统一。什么艺术文化,也就成了瞎扯淡。至于族群认同,就更是天方夜谭的事。

    正是这个原因,同化之策,才那么简单有效。

    而爪哇土着,因产生了自己的族群意识,文化共体。所以同化起来,反而不如澳洲土着那么顺利。因此只有让他们离开爪哇岛,毁了他们的语言文字,斩断他们的根。才能一劳永逸的,将‘爪哇人’的概念,变成史长河中的一朵毫不起眼的小浪花。

    再经过时间的洗涤,被埋没在河底深处。

    也是当初大明缺人!不然不会实行人口置换。毕竟人口置换,颇为耗财耗力。比如转移他们,就需要大量船只。否则茫茫大海,游都游不过去。

    虽说这费用,最终还是会记在爪哇土着头上。但一开始,都是由大明垫付的。那钱财,也就海了去。

    另外还有粮食!即使大明没想对爪哇土着多好,但最少,也不能让他们饿死。不然移一堆死人,去了也是白去。

    更何况!有文化的族群,和没文化的族群,是两个差别。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种地。像澳洲土着,他们种地,还要让大明来教。而那些爪哇人,有相关耕种经验。让大明,省了很多精力。

    至于效率,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一个熟手和一个新手,孰强孰弱,一眼明知。

    所以直到现在,爪哇岛都没恢复到从前的生产水平。好在受清国白莲教的影响,大批汉人,正陆陆续续的,被安置到爪哇岛。估计要不了一两年,就能形成生产力。

    但恢复到人口置换之前的水平,还要很长时间。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

    大明在南洋实行的人口置换之策,并不是一模一样的。像苏拉威西岛,就不如爪哇岛严厉。上面除了城镇、沿海等地的土着被清空,偏远一些的内陆林区,就依旧保持原样。并且大明还以官方形式,给那些土着划分领地。

    让他们不得任意越界、随意兼并。就是起了冲突,也只能报告给当地的司法机构,请他们仲裁。另外在城镇做工、和大明人做贸易,也有很详细的规定。

    当初为了让岛上的土着服从,可没少杀人。后来在血的教训下,这些土着,总算是乖觉了。

    到底人口置换是一个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原始土着和开化土着,在同化上,又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被大明置换的,基本是开化土着。

    这和安北省,也就是新几内亚岛,有着接壤相反的差别。

    因为在几内亚岛,大明实行的杀戮和同化政策!人口置换,反而可有可无。除了一些住在沿海,相对开化的土着被迁走外。其它土着,要不在大明的屠刀下,成为老老实实的工人。要不拿起弓箭,武装抵抗。结果嘛,自然是死尸一条。

    这些工人,也只是名字好听。实际上,就和奴隶差不多。不仅人身自由受限,还要在大明的看管下,配合那些迁来的新移民、流放的犯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有报酬,但和他们一天十四个小时的强体力劳动相比,就少得可怜。

    只是当地的商业并不发达,他们的智力,也有点欠缺。通俗来说,就是比较笨。所以报酬虽少,但还是能稳住他们。

    且大明还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土着的特点,帮着剿灭其它部落。好些食人族,就在他们的屠刀下,化为泯粉。尽管他们自己,也出自食人族。但下起手来,比大明士兵还狠。

    这和日本死士,有得一拼!

    弄得当地的大明官员,只敢让他们打打前哨,不敢放开手脚让他们打。否则廉价的劳动力,定然是没有的。

    也是安北省的食人族,性格狂野、彪悍。大明要想镇住他们,就只能用屠刀。另外他们的文明太过落后,只用言传身教,是很难同化的。

    那么,武力就是上上之选。

    与他们同源的帝汶岛土着,就是同样的命运。所以在大量廉价工人的帮助下,帝汶岛的基础建设,极为迅速。之前因天花造成的经济衰退,也基本恢复过来。

    其实在大明刚接手南洋的时候,大明高层,是非常不待见食人族的。到底都是现代社会过来的人,听到‘食人’两个字,很难不反感。因此还考虑过,把所有食人族都杀了。

    还是穆淳,从‘钱’的立场考虑,认为杀了太浪费。这才说服内阁,将‘食人族’利用起来。如今的结果表明,‘食人族’族虽然野蛮了些,但只要利用得好,也不是一无是处。

    就拿最简单的砍树来说!多一个‘食人族’工人,就可以多砍一颗树。那效率,也能提高不少。再加上耗费不了多少工钱,算是极划算的买卖。

    如果一了百了的杀了,可是没人帮着砍树的。

    除了这些岛屿,苏门答腊岛的人口置换,倒是和爪哇差不多。也是当地处在大洲大洋的交通要道上,文明发展,相对偏远的帝汶、新几内亚,要先进很多。

    虽然比不上爪哇,但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人口置换,就要置换得彻底。且在明英之战未爆发前,苏门答腊岛,就是大明扼守南洋的门户。因此从战略位置出发,苏门答腊岛,就清空得比爪哇岛还要干净。毕竟爪哇岛,好歹留了一成的土着人。苏门答腊岛,却真正做到了一个不留。

    像军管区那会儿,大明就先用铁血手段,将苏门答腊岛上看得见的人口清空。好在苏门答腊岛,人口一直不多。所以耗的时间,比爪哇要少了一倍以上。

    接着人民军进驻,对苏门答腊岛,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直到明英战争结束,军事管制,一直都没有撤销。这也是苏门答腊岛,为何人口如此之少,发展得如此缓慢的原因。

    好在现在,因安达曼群岛、尼克巴群岛、锡兰岛的纳入,使得苏门答腊岛的战略地位,下降了不少。大明对它的军事管制,也终于撤销。所以随着岁月的增长,移民的进入,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而婆罗洲、吕宋岛的人口置换,因战事刚结束不久,大明精力有限,所以还很缓慢。但政策,大概会和爪哇岛类似。

    (家里出了点变故,过年都闹心。所以前些天,没精力更新,还请见谅。不过还是要谢谢静静的书呆、深红色的熊、黄薯、愿得一心人、好人好梦、秦汉唐明的支持。另外也祝福广大书友,新年快乐。)(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口之策 (三) 清国移民

    不过越南,就是个例外了!

    毕竟越南属于阮朝的地盘,有独立的政体与政府。官面上,大明也只‘租借’了红河三角洲、归仁、嘉定三个特区。每年不仅要付租借费,还有详细的租借期限。

    但实际上,‘租借’费是一个子儿都没有!且越南官方,每年还要向大明,缴纳两百万华元的贡税。美其名曰是大明向越南提供军事保护,所支付的军队开支。实际上,就等同宋末的‘岁币’。

    这可是**裸的吸血了!

    因为越南这块地儿上!从半个世纪的‘南北郑阮’之战,到后来声势浩大,统一越南的西山朝之战。再到旧阮反扑,建立新朝之战。从南到北,就一直战乱不休。

    使得越南当地,人口十不存一、田地荒芜。一点家当,也早就败落得差不多了。

    所以一般的统治者,都会在这时候,倡行休养生息之政,好恢复生产力。各种苛捐杂税,自然能免则免。

    但两百万华元的贡税,可不是小数目。阮福映主政南方的时候,一年的赋税收入,也只不足三百万华元。如今统一越南,先期的投入就更多。

    因为田地荒芜了那么多年,垦荒、疏通河道、修建水渠、丈量土地、分配土地等繁杂之事,都需要投入。所以新朝初建的几年内,是别指望能有收获。

    可贡税,又不得不停。大明扶持四个辅国大臣,就是为了保证大明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这贡税,就成了辅国大臣们的第一要紧事。

    只是让他们自掏腰包,垫付费用,那是不可能的。就是阮朝的士大夫们,也一定会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所以思来想去,只有向地里的农户要。

    且为了保证他们的利益,也能得到满足。各种苛捐杂税,比西山朝还多。名目也是五花八门,让人一个脑袋两个大。

    于是只半年的时间,越南人对新皇的好感,就消了大半。很多越南人,甚至拖家带口,一熘烟的跑到大明种地去了。使得本就少得可怜的人口,又减了一到两成。

    尤其是沿海之地,能跑的全跑光了!

    而越南官员,还不敢阻拦!因为根据《明越条约》,明越两国人口迁移,不能阻拦。且稍有眼力见的人,都知道大明,才是越南真正的主事人。

    这摸老虎屁股的事,自然是做不得的。

    所以上到四大辅臣,下到各级县令,都把讨大明欢心,当成了第一要紧事。至于辅佐新皇,处理国家大事。则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这样,他们处心积虑的,从越南民间榨取钱财。这手段,和日本幕府有得一拼。

    使得普通越南百姓,日子越过越苦。

    虽说贡税,属于明越双方的机密。除了极少数人,基本不被外人所知。但日益增加的税收,却是摆在眼前的事情。所以底层百姓,对阮朝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不过越南百姓,对大明也没什么好感。因为自越南成为大明的附属国,越来越多的明人,就出现在越南各地。矿产、原木、海产等赚钱的营生,全被明人占了。

    当地的商人、地主,就是想讨个说法,也无处说去。因为无论是大明,还是越南官方,都无一例外的站在明人这边。越南人,在自己国内,反而成了二等公民。

    这和从前依附清国的待遇,简直是云泥之别。毕竟向清国朝贡,每次都会得到数倍于贡品的封赏。清国人,也没有向明人一样,对越南巧取豪夺。

    所以不满的矛头,也直指大明。有很多越南人,甚至搬出从前朱氏大明强征越南的例子,来比喻大明。以致整个越南民间,都对大明保持警惕。

    尽管他们最该不满的,应是越南的小皇帝。可越南属于华夏文化圈,常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偏执的认为,不是国主无能,而是朝廷有妖人作祟。

    矛头,直指大明选定的四大辅国大臣。这就使得前些年,越南当地的叛乱,越演越烈,无休无止。

    很多在越南内地做买卖的明人,也跟着遭了大灾。甚至有不怕死的,还妄图攻占大明的三大特区。

    最后大明祭出死士部队,血腥清剿。终使叛乱苗头,熄了不少。

    如今得益于大明有针对性的清空越南人,使得越南很多地方,都是人走屋空。特别是越南北方,因当初死士部队的清剿力度太大,很多平民,都遭了池鱼之殃。

    红河、锦江、黑水河等流域,都成了无人区。和清国交界的山林,更是死士部队清剿的重点。就是活下来的越南人,要不卷起铺盖,逃到清国。要不向当地的移民办事处报名,移居海外。

    要知道,自古以来,越南北方,民风彪悍。黎朝、郑主,将都城选在顺化,就是忌惮当地的民风。现在被死士部落一顿剿,却是安静了不少。

    之后因苗民起义,白莲教打通了清国--越南的移民大通道。很多清人,便在白莲教的蛊惑下,进入越南。一开始,大明还能针对性的移民。但随着战争的脚步临近,大明不得不加紧备战。

    所以对清国移民的安置,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便本着就近安置的原则,将很多清人,安置在空出的越南屯田。这就使得越南北方,清国移民的比例极高。就是越南的国都升龙府,清国移民也占了大半。

    那不怎么地道的汉话,让人还以为,这是某个清国内陆城市。

    且这种趋势,正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越南南方蔓延。原本属于越南人的土地,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落入大明手中。

    要知道,越南是当之无愧的的封建**。小农社会,又是维护统治的根本。最广大的阶层,也是农民。这就促使越南社会,对土地的依赖性极高。

    很多时候,越南的朝代更替,都是因土地矛盾演变成社会主要矛盾。使得最终不可调和,引发社会动乱。(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人口之策(四)比例下降

    因此大明让清国移民,与越南人争地,必然会引起越南本地人与清国移民的相互敌视。

    像清化以南,因当地越南人比例较高,所以对逐渐南下的清国移民,极为敌视。各种暴力事件,也呈增多趋势。

    不过他们也聪明,知道这些清国移民,还不是获得国籍的大明人。所以关注度,自然不比正儿八经的明人高。且针对性的暴力事件,也都是零星分布,不具有普遍性。让大明,还不至于大张旗鼓的动用武力。

    但必要的口头申述,还是给越南官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当然,这和他们,是没什么干系了。

    对于这些事情,南洋海外领还没收到书面上的报告。所以南峰,也来不及关注。而且就是他想关注,现在也没时间。因为和暴力事件相比,日益增多的清国移民,更让他头疼!

    毕竟每一个移民的到来,都会给大明的物资补给,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粮食,最为紧张。就是每人只喝一碗小米粥,成千上万的人加起来,也是海量。

    何况大明国内,也粮食紧缺。否则不会发行粮票,限制百姓们的口粮。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拿出多的粮食支援清国移民。

    而越南那边的特区负责人,已几次三番的,向南峰要粮。这使南峰,愁得夜不能寐。

    尽管大明已采用就近安置的原则,让清国移民种粮。但这都是白莲教未起义前的事情。当时送来的移民,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所以移民安置工作,十分有条不紊。

    仅凭越南的供给和移民的产粮,也应付得来。

    但白莲教高举义旗后,送来的移民,就开始增多了起来。且随着清国地方局势,日益糜烂。西南云贵地区,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使得好些不是白莲教控制区的清国百姓,也带着少得可怜的家当,向越南逃荒。

    都是同文同种的汉人,大明自然不会置之不理。但这就给当地的移民接收、安置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目前南峰,已在南洋的新山、爪哇等地,抽调了不少负责移民工作的办事员。

    就是为了分担越南特区的工作压力,安置好难民。

    同时他也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了大明本土。只是到现在,那边还没拿出章程。

    所以当下,他也只能尽最大努力自救了。

    如果时间能倒回一年,他一定会为这么多移民的到来,而欢喜不已。毕竟和越南相比,大明夏州的五省二市,安东西、安南北四大省、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等地,更需要这些清国移民。

    因为根据大明的官方统计,在大明各大族群中,汉人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这不是说汉人的人数下降,恰恰相反,近些年,大明接纳清国移民的人数,是逐年递增。

    只是在其它移民的对冲下,汉人的比例,下降了不少。从94年的百分之三十七,到95年的百分之三十四。再到97年,只有百分之三十三。

    这对以汉人为主体,全面汉化的大明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虽说独占鳌头的澳洲土着,降幅比汉人还大。在94年,还占了百分之十七,95年,就只有百分之十。到了96年,却只有百分之六了。

    但在大明官方看来,这仅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因为澳洲土着虽是大明立国之初的第一大族群,但他们本身的人口,只有将近八十万人。又因他们是本土族群,不同于汉人、白人、南洋土着,可以源源不断,从海外补充过来。

    所以随着其他族群人数的增多,比例下降,是必然的事情。

    且在大明同化之初,他们在广袤的澳洲土地上,分成了五百多个部落。不仅互不统属,还时常伴随着血腥和杀戮。

    大明最早同化他们的手段,也是大棒在前,萝卜在后。那文明旅,所过之处,总是血染大地,哭声震天。五百多个部落,有一百多,被尽数屠戮。

    剩下的,只有在屠刀面前,选择臣服。

    而且大明当初,是如此的需要劳动力。所以同化他们的时候,一直采取的是高压政策。每天在士兵的看守下,进行高强度的劳作。希望、征途、临海三个据点的建立,就埋葬了五万多土着。

    只是后来,因金矿引起的移民潮,才缓解了大明的用工荒。对澳洲土着的高压政策,也松懈了不少。但源源不断的土着,仍被文明旅,像牲畜一样,驱赶着,接受大明的教化。

    这么积年累月下来,真正融入大明的土着,其实只有五十多万人。再算上他们的后代,也不会超过六十万。

    如今被拉下第一族群的位置,也符合常理。

    所以汉人,实际上成了大明的第一族群。但汉人的比例下降,还是引起了大明领导层的重视。

    再对照数据,发现第二族群,被南洋土着占据。这划分,是排除了中南半岛的越、暹、缅三国。但马来半岛的苏丹国,是属于南洋土着的范畴。

    他们的人口,占了大明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从九四年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缓慢增长。不过南洋土着,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唿。其中还包括比例很大的马来人、爪哇人、巽他人、马杜拉人等不同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族群。

    这么一个大杂烩,对汉人正统地位的挑战,也接近于零。且他们还不如澳洲土着。因为澳洲土着,很多都获得了国民资格,并住在了大明本土。这些南洋土着,则一大半分散在安东西、安南北四大省。国民资格的比例,也不仅澳洲土着的三分之一。

    所以即使他们人口上来了,也影响不大。

    排名第三的,则是中南半岛的土着。总人口,占了大明人口总和的百分之十四。在官方称唿上,他们讲他们统称为半岛人。里面包括缅人、孟人、傣人、京人等不同文化,甚至相互敌对的族群。

    因分散安置,受华夏文化影响深。同化起来,实际上还是比较简便的。

    除此以外,白人在大明比例,占了百分之二。在大明官方,只特指欧洲和美洲白人。所包含的小族群,多达上百。因此独有的风俗习惯,很难在大明的汉化政策下,保留下来。

    中亚、印度等地区的人种,又有另外的划分。他们和其它地区的族群一起,占了不小的百分比。(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人口之策(五)大明的无奈

    当然,这份统计数据,是不会公布于众的。因为大明向来,就严禁大明百姓,以族群来进行身份认别。在法律层面,都要上升到种族歧视。

    若是追究起来,罚款事小,劳改事大。所以在民间,大明百姓普遍避开种族的话题。就是迫不得已,也会用某地区来代替。像缅甸若开人,对外就说是若开来的。印度马拉特人,则说自己是马拉特来的。

    至于‘我是什么人’之类的言论,是绝不敢随便说出口的。

    可能别人听着,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地方在哪里。但这没关系!反正大明百姓,黄的、白的、黑的、棕的,什么人种都有。范围遍布各大洲,各大海。好多新奇的地儿,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所以初次听闻,就当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了。

    正是这种禁谈种族的环境下,大明各个族群间,都相处得比较融洽。像移民大镇-新山,就极少发生族群冲突。也是大明在安置移民的时候,尽力将同一族群的移民打散。使得某一个村子,或街区的同一族群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

    同时让他们的个体利益,不至于上升到整个族群的利益。从而遏制住了,冲突产生的根源。

    这些措施实施起来,既繁琐,又麻烦。但为了防止族群撕裂,引发动荡不安。大明高层,还是坚持推行了下去。

    不过说说心里话,如果有别的选择,大明高层,也不愿意选这么麻烦的法子。因为各个族群的文化、习俗、语言,全都不同。想要将他们变成说汉话、穿汉服的统一族群,又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过程。

    后世美利坚民族,就是用了一百多年,才慢慢融合而成。且这仅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在语言、文化上,都带有浓厚的英国色彩。所以说起来,还不算真正的,独立的族群。

    而大明虽不是创造一个新的族群,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是向这个目标看齐。因为大明所宣扬的大汉民族,实际上和清国的汉人,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文字上,就推行的是简体汉字。语言上,也是统一的大明官话。

    虽靠近北京等地的方言,但在声调、缀语、修饰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就是词汇,也带有浓厚的大明特色。

    再有风俗习惯、文化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别。像跪拜礼、打千礼、汉人妇女的裹脚等习俗,就被大明斥为陈规陋习。在大明各地,是全面禁止通行的。

    一些礼仪之书,也都有很大的删改。比如讲述风俗的《典礼》、谈论饮食居住概况的《礼运》、记录家庭礼仪的《内则》、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教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都对内容,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留下的,都是适合大明社会发展,促进百姓向善的礼仪。

    另外对国家公共节日,也有很具体的规定。像流传下来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在时间上,进行了统一。具体的节日内容,也和清国有很大的差异。

    这里面,既有大明从现代社会带来的内容。也有各个海外移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以吃食为例!大明的汉人,结合大明本地的食材,以及不同族群的饮食习惯,发明了很多新菜式。使得从前固定的鲁菜、苏菜、川菜、粤菜之外,又新加了一个‘明菜’。

    只是若论差别最大的,应该是服饰。毕竟汉服,从干隆收复台湾,就正式离开汉人的视野。而大明推行的新式汉服,算是将清国汉人和明国汉人,正式的割裂开来。

    这些差别,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进行中,更有的,还仅停留在规划上。使得仅在同文同种的汉人身上,大明就颇费心力。

    而整个大明,汉人并不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靠他们同化异族,使其变成全新的大汉民族,是一个十分久远又艰巨的过程。

    但大明的领导层,却别无选择。

    因为他们出现的时代,中原既不是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的混乱年代,也不是鸦片战争,洋人乱华的屈辱年代。而是皇权极盛、海禁甚严的封建极权时代。

    百姓们,虽然生活困苦,但还不至于饿死。社会秩序,也比较稳定。所以从思想上,百姓们就不想移居海外。大明要想大规模从清国引入移民,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在大明建立之初,整个国家,就跟过家家似的。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国民,也就穿越过来的千把人。自己都养不活的情况下,哪有精力从清国引入移民。

    现在想想当初与天斗、与地争的日子,都觉得寒酸。

    再加上他们穿越来的澳洲,和中原实在隔得太远。又没飞机、又没轮船的情况下,哪里引起清国移民?且澳洲在未开发的时候,虽算不上穷山恶水,但也称不上世外桃源。

    什么毒蛇、蝎子等毒物,真是遍地走。早期找食物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被毒物咬伤。若不是火车、高铁上,有一些药品。估计那些被咬伤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废了。

    最后没办法,才利用脑袋不灵光的澳洲土着。帮助穿越者们,争取生存空间。

    但要在澳洲立足,他们又不得不与外界联系。因为他们一穷二百,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生产。所以只能剑走偏锋,引发第一轮‘淘金热’。从而让各国移民,主动来到澳洲,为大明所用。

    也是欧洲、东南亚的移民,比澳洲土着要开化太多。利用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后来的后来,大明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但要从清国移民,还是很难形成规模。毕竟汉人的性子里,普遍比较安于现状。只要有条活路,再苦再累,都会忍着。

    因此大明,只能先从最近的南洋,招揽移民。

    尽管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穿越者们,也确实没办法了。所以只能一步步的,吸收土着,同化土着。使得大明,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之国。

    这么发展着,才有现在的规模。大明的移民门槛,也才水涨船高。(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口之策(六)移民

    此时移民大镇新山镇-新山市-华荣码头,作为千千万万个移民的缩影,白人青年gannon,正卖力的将货物从船上卸到岸边的货车上。他是一个月前,从爱尔兰王国逃难来的。因为欧洲流感肆虐,他所在的爱尔兰王国,又长期受英国人压迫与控制。

    所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流感就从英国本土,蔓延到爱尔兰王国。好在他当时已乘船出海,因此幸运的躲过流感爆发的高峰期。后来准备返回的时候,才从逃难的船队那里,得知了岛上的变故。

    起初他还不信,但在海上,连续发现数艘被感染的商船后,他才真的信了。以致接连好几天,他都被那噩梦惊醒。

    也是那船上的景象,太过触目惊心了。不仅人都死绝了,还死相极端凄惨。满脸的血污,配合着扭曲的面容,就像从地狱爬出来的魔鬼。

    就是神父们描述的‘黑死病’,都没这个流感恐怖。

    且越靠近海岸,这样的‘幽灵船’就越多。他还不死心的回到海港,发现那里已被密密麻麻的商船,挤得水泄不通。有好些,还半搁浅在礁石上。

    许多碎木板、渔网、衣服等杂物,漂浮在海面。其中,还夹杂了许多人的尸体。而整个港口,都静悄悄的,形同‘幽灵城’。

    恐惧之下,他终是没勇气登船查看。便随便寻了处隐秘的海湾,悄悄的上岸搜罗物资。

    之后他又去了爱尔兰王国的首都贝尔亚萨克莱斯。在英语中,这是‘围栏渡口镇’的意思。而在爱尔兰语中,却是‘黑色的池塘’。这是由于流经市区的利费伊河上游,是下威克洛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泥碳,使得河水,总是黑得发亮。

    不过在后世,贝尔亚萨克莱斯城,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都柏林,爱尔兰的首都。

    它的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0年。当时希腊天文学家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将都柏林成为eblanacivitas。

    到了998年,都柏林才发展成城镇。后来因诺曼底人入侵,都柏林才慢慢发展成爱尔兰的首都。在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末期,都柏林以及附近地区,一直是英国人在爱尔兰唯一控制的地区。

    期初它的规模不大,直到十七世纪,才在widestreetsmission的帮助下,大范围扩展。并成为了大英帝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

    gannon去这里,也是想找到避难所。但让他失望的是,曾经繁华的贝尔亚萨克莱斯城,已变成了废城。很多房屋,都被大火烧毁。负责停船的海湾,则全被商船堵塞。

    更恐怖的是,街道上,死尸随处可见。因时间较长,蛆虫、苍蝇,在尸体上随处游走。浓烈的恶臭,充斥着城市的角角落落。一些广场上,死尸更是堆积如山。有些已被大火烧成木炭,有些则搁置了下来,任其风吹雨打,自由腐烂。

    吓得他,掉头就跑。

    但经过一座英国人建立的教堂时,他忍不住停下脚步。因为他看到一个穿着齐整的神父,正悬空吊在教堂的门梁上。整张脸,则腐烂得千疮百孔。

    虽然死的是新教徒,和他这个天主教徒,势不两立。但那上吊的模样,还是让他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绝望。

    便不敢多耽搁,快速逃离爱尔兰王国。路上他还碰到一些求助者,但出于对流感的恐惧,他都装作视而不见。

    这才经过漫漫路途,到达传说中的伊甸园--大明。

    尽管在大尼科巴岛时,他被隔离了很久。但一想到从流感的魔爪中逃脱,他就喜气而泣。毕竟有很多逃难者,都消失在茫茫大海。

    只是根据大明新颁布的移民条例,他还没有资格参加国民考试。所以名字,也就不能改成汉名。并且他还要听从临职大分校的安排,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

    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大明官话,了解大明礼仪。

    除此以外,各种权利,也全都受到限制。像务工、迁移、言论、居住等基本权利,就必须在大明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像现在,他这码头工人的伙计,就是临职大分校安排的。除了接受,他还真的不能拒绝。因为拒绝的话,老师不会再给他们另做安排。那赚钱填饱肚子,就成了天方夜谭。

    且拒绝多了,老师会认为他们这些新移民,具有懒惰倾向。不仅参加大明国籍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减分。还极有可能,送到劳改营。理由则是‘思想堕落’,所以要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改造。

    尽管他是新来的,但劳改营那地方,教官第一天就给他们介绍过。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官还带他们去劳改营参观。虽然和获得国籍的大明人相比,他们这些待在林职大分校的新移民,生活环境,人身待遇,都算不得好。

    但和那些劳改营的犯人们相比,要好上千倍万倍。

    所以只要是教官安排的活儿,他都毫无保留的完成。

    当下,他就勤勤恳恳的搬着货物。神情严肃的教官,则在一旁,监督着他们完成工作。同时拿着一个小本子,时不时的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见此,和他一样的新移民,都使出吃奶的力气干活,生怕在教官UU小说,留下不好的记录。好在gannon长得比较粗壮、高大,所以做这些力气活,比较得心应手。但他不敢松懈!因为跟他一起做工的,有不少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南洋人、半岛人。别看他们身板不高,体格也不大。但搬起东西来,可毫不含煳。

    弄得gannon也纳闷!这些小矮子,哪里来的力气。

    不过他最佩服的,还是那些清国人。不是因他们力气有多大,而是他们的韧劲儿,太厉害了。像现在,教官吹了个口哨,表明他们可以休息十分钟。

    早就全身酸软的他,顾不得脏,就坐在马车旁,边休息边喝水。那些南洋人、土着人,也都没形象的,坐在地上休息、喝水。

    但很多清国人,却只坐着喝几口水,就再次搬着货物。虽然搬的越多,工钱越多。可这么不要命的干活,还是让gannon难以理解。(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诸方和谈

    正这样想着,一个清国人,因走得太急的缘故,突然连人带货的摔倒在地。而身旁的移民,又靠得太近。所以一下子,痛唿声不止,摔倒一大片。

    gannon坐在马车旁,差点被一袋大米砸倒。

    教官见了,立时吹响口哨。其他移民,立即在他的指示下,赶过去帮忙。gannon也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一把将脚尖的大米举到肩头。

    因马车就在身旁,所以他只要转个身,将大米放在上面,就白得了一个工分。

    但一个身高六尺的清国人,已速度极快的跑了过来。话不多说,就干笑道:“嘿!大兄弟,麻烦你了!”。说着,就扬起双手,作势要将大米接过。

    gannon立时微微愣了愣神。

    那清国人见了,还以为gannon不给。就很难为情道:“大兄弟,你放心!回头,我一定请你喝那劳什子朗姆酒。”。说话时,他身子已栏在马车前。

    gannon看他急巴巴的样子,也不多话。就把大米一扔,准之又准的落到那清国人的肩头。

    这下,那清国人的笑意,才多了几分真诚。虽说这一袋大米,也就两个工分。但这些清国人,基本都是社会底层,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群人。

    所以来了大明,仍然很节俭。旁人眼里,没什么区别的一个工分、两个工分,在他们眼里,都要紧得跟命根子似的。这让很多非清国移民,都本能的认为,清国人比较吝啬。

    但这些时日的相处,清国人随和的性子,也深入人心。因此gannon即使心里不理解,面上也不会发作。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把大米还给清国人。免得让其误以为,自己要和他争工分。

    便见那清国人灵活得像只泥鳅似的,转身就将大米仍在马车上。此时摔倒的清国人,也纷纷站了起来。个个脚底抹油似的,跑得飞快。那清国人怕耽误了,就向gannon道谢了一声,风风火火的,向商船跑去。

    经过这个小插曲,很多移民,不等休息时间完毕,就主动搬起货来。码头,也重新恢复井然有序。

    但不多时,一队两百多人,身着藏青色警服的警察,突然行色匆匆的跑了过来。二话不说,就将码头联通市区的大道封锁起来。一些正要出发的商贾,也被赶下了车。来来往往的行人,则被驱散到封锁线外。

    一时间,码头人心惶惶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gannon也紧张的竖着耳朵,愣在原地。

    尽管警察平时,也没对他们怎样。但因工作原因,警察们总是板着脸,拿着火枪。让人不自觉的,望而生畏。特别是对gannon这样的新移民来说,警察们经常应学校的要求,抓捕私自离开学校的新移民。

    所以gannon他们,本能的心生恐惧。

    只是这时,监督他们干活的教官,吹了吹口哨,将他们聚在一起。跟着大步流星的,向一个领队模样的警察走去。

    “哈哈,老杨啊!你们这是要抓贼还是?气势汹汹的,可把我手下的移民吓坏了。”。边说教官边拿出一根卷烟,递到那个名为老杨的警察跟前。

    虽然两人互不统属,但分校的安全,一直由警察负责。所以平时交际,也比较频繁。又因两人的祖地,都是福建漳州府海澄县的。所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私下的感情,就比较热络。

    也是这个时代,清国人的性子,还比较淳朴。和后世那‘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的龌龊心理,有天壤之别。因此对老乡,都比较重视。

    当下这名为老杨的警察,就很熟练的接过教官的卷烟。虽然在口味上,赶不上那些烟厂生产的香烟。但胜在价格低廉!毕竟档次最低的香烟,一盒也要两华元整。

    而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三十到四十华元。他们这些替官方做事的警察、教官,虽然工资要高一到两成,待遇也相对优渥。

    但大明自物资紧缺以来,烟草的产量,就一路走低。由于从古至今,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烟草的价格,节节攀升。往日散卖的卷烟,一两才三角华元,现在已水涨船高到七角。

    算起来,足足翻了一倍有余。

    至于整盒零卖的香烟,已涨到五元。一般人,还真是吃不起。

    所以老杨狠狠的吸了几口卷烟,显得十分享受。再回过神来,才没好气道:“嗨!我们也没法子。上面有命令,我们必须执行啊。”。说着,又迷恋的吸了几口,接着道:“好像上面的风声,说是有大人物要来!”。语气压得很低,显得神神秘秘。

    教官立即向海湾看了看,疑声道:“哦!贵客?难道是那内什么部的部长来视察?”。这段时间,南洋的报纸,一直在报道穆淳视察的事情。使得各地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上都小心翼翼起来。连带着他们学校的校长,也让他们这些教官,好好的管理手下的移民,免得出了疏漏。

    姓杨的警察一听,却摇了摇头,解释道:“那是内务部长。现在还在安北省呢!”。教官闻言,更加疑惑道:“那是?”。

    杨警官立时瞧了瞧身旁,眼见没人,才贴着教官的耳朵道:“听说是西边和北边来的,有很多特使。咱们大明,也派了一位大官来。可能要谈判!”。

    教官顿时一惊,露出了然的神色。自从北边暹罗与缅甸,发生战事以来。就有很多暹缅两国的百姓,逃到新山。如今他的手里,就管着不少暹缅两国的移民。所以这北边,极有可能和暹缅两国有关。

    而西边,印度南方的马拉塔和迈索尔战争,孟加拉战争,都和英国人有关。虽然大明和英国停战了,但邦国和英国的战事,并未消停多少。因此他私心想着,可能是英国人要和迈索尔、马拉塔、阿拉干、阿萨姆、曼尼普尔等地方势力议和。

    这些事情,大明的报纸一直报道。并且大明的外交司长,也经常在报纸上唿吁。让暹缅双方,印度各邦和英国,考虑当地百姓的福祉,争取和平谈判。

    还特别言明,愿意尽大明力所能及的力量,促成各方和谈。让很多来自暹缅两国、印度的移民,都感谢大明的仁义。(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诸方和谈(二)再回新山

    尽管事实上,这些战争,基本都是大明挑起来的。且从大明的利益出发,也不希望各方真的展开和谈。但自英明签署了《南锡和约》后,英方就一再敦促大明,停止对印度的武装干涉。

    所以拖到现在,大明才真的拿出实际行动。邀请各方,来大明和谈。

    这些内幕,王教官自然不知晓。因此他心里,还一直感叹大明的仁义。杨警官看着,又吸了口卷烟,不放心的警告道:“老王啊!上面对这事比较重视。所以你千万别跟人瞎说,知道吗?”。

    教官立即像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头。然后也不耽搁,向移民招了招手,就将他们领到警察们的警戒线之外。

    此时很多围观的百姓,看到警察们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交头接耳的揣测了起来。

    “我说,是不是要缉私啊?不然怎么来了这么多警察。”,一个常年在海上飘的商贾,神色凝重的猜测道。因大明在关税上,比较完备。很多货物,运进来都要收取不同比例的关税。所以不少商人,就冒着走私的风险,将货物偷偷运进大明。

    而新山市作为马六甲海峡的第一大港口,每天的商货吞吐量,十分惊人。无论是印度洋-太平洋的东西航线,还是清国-大明的南北航线,都要在这地方停靠。

    所以新山的走私案件,一直层出不穷。今天这样的阵仗,商贾们也见过不少。使得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缉私。

    不过一个来自葡萄牙的货商,则忧心忡忡的想着,会不会是因为鸦片。这是由于大明全境,都禁止销售鸦片。所以执法部门,对鸦片的稽查力度很严。

    曾经不少商人,就因鸦片,被判了劳改。且这还是不分国别的!

    也有粮商,想着是不是粮食的缘故。毕竟大明从建国以来,就禁止粮食外售。尤其是物资紧缺以后,对粮食的禁令更严。一旦抓到,极有可能是无限期劳改。

    于是当下,旁观者们心思各异。一双眼睛,也一直不肯从港口挪开。

    就这样,大概等了一炷香的时间。远处的码头,慢慢出现几艘竖着五星红旗的牵引船。不少穿着黄马甲的海警站在船头,挥舞着小旗帜,引导着船只进港。

    负责警戒的警察们,立时神情一震。杨警官,则带着几名副手,向岸边走去。

    起先还瞧不真切,等近了,才发现牵引船后面,正慢慢跟着一艘两千吨以上,喷着黑烟,飘着米字旗的钢铁巨舰。

    岸上立时传来一片惊呼,想来是没料到,来客竟然是英国的战舰。

    要知道,自明英爆发战争后,新山市,就再没出现一艘英国商船。即使如今战争结束了,新山市依然没出现英国商船的身影。至于英国舰艇,那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

    而现在,英国舰艇意料之外的出现在这里,实在引人深思。围观的百姓,也在短暂的静默后,叽叽喳喳的讨论开来。

    只是和岸上的喧嚣相比,钢铁巨舰上的英国人,却显得比较沉默。特别是站在船头的马戈尔尼,抿着嘴唇,神色复杂至极。这也难怪!自明英爆发战争后,他第一时间,就被大明俘虏。当时他的心情,不是沉重,而是轻松。

    尽管他不想承认!但他心底,确实是这样想的。

    因为在柔佛内乱不久,大明就以雷霆之势,横扫柔佛。跟着蛮不讲理的,进入英国的控制区。起先他还想派人交涉,可是大明,却以极其可笑的理由,将马六甲城团团包围。

    从那以后,马六甲就真真切切的,成了一座孤城。虽然出海口,就在马六甲的边上。但不断游戈的大明战舰,让一艘船都逃不出去。和外界的联系,也就此断绝。

    由于马六甲城并不大,本地的马六甲人,也早就逃得七七八八。再加上受战事的影响,马六甲城也没储存多少物资。所以封锁没多久,马六甲城就出现粮食紧张,物资短缺的困境。

    一开始,马六甲的英国人,还能从大明守军那里,换来些许物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明守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城内值钱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他不是没想过,组织人手,突破大明的包围。甚至还付诸实践,在一个月夜风高的夜晚,偷偷乘船出海。可惜卑鄙的大明人,竟然偷偷摸摸的,在马六甲河的河口,布下了横江铁索。

    并且河面上,还首尾相连着一大串商船。这还没完!商船上,还挂了满满当当的铃铛!

    结果他们一头撞上去,就叮当声不止。监视的大明守军,也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在拼死抵抗的情况下,护送他的士兵,全都被大明守军击毙。

    只将他,灰头土脸的送回马六甲城。

    但城内的粮食危机,越演越烈。就是墙角的老鼠,都成了城里人争相抢夺的口粮。不甘心的他,又接连组织了几次反扑。但无一例外的,都被打退。他也趁着混乱,几次三番的想逃离马六甲城。

    可上帝并不保佑他!次次都被大明守军捉了回来。

    就在城里陆续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他也饿得头晕眼花的困境下,大明守军,突然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也是那时,他终于成了大明的俘虏,吃上了久违的面包。

    和死亡,也失之交臂。

    所以后来想想,他的心里只有一阵庆幸,一些轻松,少许惬意。至于沉重,一星半点都没有。

    作为一个以大英帝国的利益为重,效忠英王的大英帝国子民,这样的心态,是极其可耻的。何况他还是贵族,有着相对较高的地位。怎能没有半点羞耻心呢?!

    因此成为俘虏的日子里,他总是悔恨交加。精神上,承受了很大的折磨。直到明英战争结束,他被允许离开大明后。心灵上的痛苦,才缓和了些许。

    但这次他被委以重任,成为英国和各土邦谈判的代表,再回大明。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也再次让他心情沉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2088/ 第一时间欣赏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作者:爱做的事所写的《雄起澳洲》为转载作品,雄起澳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雄起澳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雄起澳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雄起澳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雄起澳洲介绍:
一辆回家的高铁上,突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雷电风暴。两架客机也被无端卷入,时光倒转两百年,回到了1790年的澳洲。在那个还是蛮荒的大陆上,这些现代人,该怎样生存下去呢?雄起澳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雄起澳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雄起澳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