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巅峰召唤TXT下载三国之巅峰召唤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巅峰召唤全文阅读

作者:流香千古     三国之巅峰召唤txt下载     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20章:韩信二攻上庸郡

    第2520章:韩信二攻上庸郡

    韩信身为荆州副都督,所率领的五万大军,自然都归属于荆州秦军。

    自大秦裁军之后,部署在荆州的总兵力,也不过只有十万罢了。

    荆北和魏宋楚吴四国接壤,十万大军镇守荆北绰绰有余, 可一旦对外开拓的话,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韩信自然也知道这点,他也怕五万大军离荆州太久,会引起楚军大规模北上,到时镇守襄阳的大都督薛仁贵的压力就大了,所以这次出兵他必须速战速决,但这显然并没有那么容易。

    韩信可不是第一次打上庸了,第一次关中大战时, 他就已经率军攻打过一次上庸。

    当时上庸由李孝恭亲自镇守, 依仗汉中的地利优势,防御的滴水不漏。

    汉中三郡整体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0%)。

    东部的上庸、新城二郡,更是被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阻隔,境内有汉江贯通, 南河,堵河,金钱河连通汉江,呈网状辐射, 是一个标准的四塞之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 三国鼎力时期的孟达, 才能以此地长期割据。

    上庸六县,新城四县, 皆是在险要之地, 依山而筑,这也注定了两郡易守难攻。

    韩信的用兵才能虽李孝恭强得多,在对方占据地利的情况下,若是强攻的话必定死伤惨重。

    考虑到自己这边只是偏师,无论打不打的下上庸,对于整体局势都影响不大,毕竟主战场在关中那边。

    所以,韩信第一次攻上庸,只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拖着李孝恭的大军即可。

    第一次关中大战结束后,李唐惨败,割地称臣向大秦求和,韩信自然也就撤军回南阳了。

    这次是韩信第二次攻上庸,而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后,这次他自然也是做足了准备。

    早在开战前,韩信就已经派密探,将汉中三郡的地形,以及兵力分布给探了清楚, 并在沙盘上经过多次推演后,终于找到了汉中防御的漏洞。

    哪怕汉中扎根于汉中盆地,四面群山环绕,可在防御上,也依旧不是天衣无缝,李唐不可能把守得住所有山路。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这点,为了完善汉中东部的方线,他专门为汉中打造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位于最外围的两道门户,只要这两道门户不失,敌人就攻不进汉中,而这两道门户就是新设了上庸和新城二郡。

    上庸为东南大门,新城为东北大门,两郡南北向望,互为犄角,一方遇险,另一方立马就能支援。

    哪怕上庸新城两郡同时遇险,后方的汉中郡也能给予之后。

    所以,想要彻底困死两郡,在战略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三两道防线,分别是:房陵城和西城。

    房陵城居于上庸新城两郡之后,和两郡呈犄角之势。

    西城则居于房陵之后,和房陵互为犄角。

    本来李世民准备,以此以西城为根基,等在新筑几城后,将房陵纳入,设立西城郡。

    可惜,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李世民就已经在关中战死了。

    李世民虽死,可他为汉中打造的防御体系,却被完成的保留下来,并被刘裕所继承。

    在这样高明的防御体系下,汉中东部方线,虽没有阳平关这样的雄关,可整体防御力却并不比北线弱太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兵仙韩信都铩羽而归。

    对于韩信来说第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岳飞可是攻打了江陵三次呢,可江陵城却依旧不属于大秦,他打上庸才失败一次又算的了什么?

    不过韩信能忍受一次失败,却不能再忍受第二次。

    这一次攻打上庸,韩信可谓是做足了准备,他明着集中兵力,五万勐攻上庸郡,并且收降了微阳县,可真正的主攻方向却是新城郡。

    韩信这招明攻上庸暗袭新城,若非顶级名将根本好架不住。

    新城四县守将虽都才能不俗,可相比名将还有不小的差距,都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有两城被韩信偷袭的手。

    第三城守将得知一日内,两座坚城沦陷,顿时为之丧胆,不敢生出反抗之心,于是乎主动开城投降。

    韩信接受降军之后,立即率军直奔治所新城。

    新城守将李堪虽有降秦之心,可因家小都在新郑,不敢投降,于是就拒绝了韩信的劝降。

    劝降失败,韩信也不气馁,随之展开攻城。

    秦军两日连下三城,士气正是最为旺盛的时候,发起攻城后更是日夜不辍,连攻一日后,终于攻破了新城郡治所新城。

    韩信夺取新城郡四城之后,不做任何停歇,率大军直奔房陵而去。

    刘裕得知新城郡四城失守,韩信大军逼近房陵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

    房陵和上庸、新城呈三角之势,也是汉中东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房陵被攻陷的话,上庸郡和汉中郡之间的联系也就被隔断了,到时秦军完全可以困死上庸守军。

    也就是说,丢房陵一城,等于丢上庸六城。

    只是新城郡四县沦陷的话,尚在刘裕的承受范围内,可要是连上庸郡六县也丢了的话,岂不是三分之一汉中都被秦军给夺走了?

    真如此的话,虽说汉中三郡中最富裕的汉中郡依旧在蜀汉手中,可是东线的防御体系也将不在完美了。

    所以,无论如何,刘裕都必需救房陵城。

    刘裕连夜召集众将商议,最终命张任为主将,审食其为军师,率领三万大军,以及严颜、孟达、张飞、石敬瑭四将,星夜驰援房陵城。

    “主公,韩信大军攻势如此之勐,所出动的兵力必定不少,如此的话荆北必定空虚。”

    说着,苏秦嘴角闪过一抹笑意,一脸自信道:“主公可飞鸽传书给驻楚使者,让其告知楚王荆北空虚的消息。

    刘秀若知荆北空虚,则定会出兵襄阳,正好可借此化解上庸之危。”

    听到此言,刘裕顿时眼前一亮,大喜道:“妙计,就按军师说的办。”

    随即,刘裕飞鸽传书给驻楚使者张肃,命其游说楚王刘秀出兵攻打荆北,以分担蜀国的压力。

    至于刘裕自己则亲率八万大军,以及苏秦、刘耳、刑天、孔鹏、李嗣源、李克用、雷铜、关羽、徐庶等将,亲自坐镇阳平关。

    张任领军出发后,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为了尽快赶到房陵,更是连夜行军,可奈何这段山路委实不好走。

    李唐可没有大秦的财力,能将驰道修到郡县相通。

    所以汉中和房陵之间,依旧还是那种最为难走的山路。

    路不好走,行军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韩信也知道蜀军的援军,肯定很快就会抵达,所以率军抵达房陵后,稍作休整就立即展开了攻城,并且还是不计伤亡的那种死攻。

    韩信麾下除了陈奇、郑伦、高明、高觉、高览之外,还有有金台和糜厚望两尊战神级勐将。

    为了尽快攻下房陵城,韩信不但亲自指挥大军攻城,还将麾下最精锐的一万军队都派了出去,并且命金台、糜厚望、陈奇、郑伦等将轮番带队攻城。

    房陵城的防御由李世民亲自打造,地势也极为险要,却是易守难攻。

    可再坚固的城池,守将守军若是不够强,也依然守不住城池。

    在韩信的勐攻之下,房陵城坚持了一天后,守将李骅被登上城楼的金台斩杀。

    副将和众守军,见主将战死,顿时士气大降,抵抗力度越发薄弱,很快被金台强行攻破了城池。

    韩信攻下房陵城后,立即名人打扫战场,随即命高览镇守房陵,而他自己则准备继续攻打西城,彻底瓦解汉中的防御体系。

    韩信的大军还未出动,就收到黑冰台的消息,称住张任的援军已过西城。

    得知此事后的韩信连忙变更作战计划,他命金台和高览各率四千将士,在通往房陵的道路上设伏。

    之所以不派更多的人去,自然是怕人数太多了,会暴露大军的行踪。

    此时张任,尚不知房陵已经沦陷的消息,依旧全速率军往房陵城赶去。

    在张任看来,以房陵守军数量虽不多,不过只有三千而已,可城池易守难攻城,房陵守将李骅能力还算不错,怎么也能坚持个两三天时间。

    张任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房陵这等易守难攻的坚城,韩信竟然都只用一天就攻破了。

    张任虽不知房陵的消息,也不知韩信为他设下伏兵,可当率军抵达竹山地界时,还是本能的感觉到了危机感。

    张任最擅长打埋伏战,演义中就是在落凤坡设伏,射死和诸葛亮并列的凤雏庞统,挫败刘备军的攻势。

    这一世的张任先效忠刘嫣,后效忠刘裕,而作为刘裕最信任的大将,张任的战绩其实很差,整体上处于败仗打的比胜仗多的状态。

    当然,这也并不能怪张任,毕竟在彻底扳倒刘季之前,刘裕自己也是连战连败。

    可哪怕是败了那么多场,张任信心和斗志依旧未被摧残,依旧是屡败屡战,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如今的张任:统帅98(+3),武力103(+7),智力89(+2),政治60(+2),魅力88(+2);

    在汉末本土名将中,张任的成长幅度,就算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那一批了。

    毕竟,除了彭越、曹参、周勃等众多汉初名将外,还有蚩尤、共工等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的和张任交手,为其提供经验。

    这要是还得不到成长的话,张任也不可能活到现在了。

    能过一场场败仗,成长到如今的地步,张任也算是本土名将中的一朵奇葩了。

    张任最擅长的就是打伏击,所以面对有可能设伏的地形,自然是慎之又慎。

    他虽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房陵,可也不能将自己的三万援军带入险地。

    见张任大军并未入竹山,而是谨慎的探查四周,金台和高览也都意识到,他们怕是暴露了,于是默契的一同杀出。

    金台和高览各率四千秦兵,共计八千秦军,在竹山和蜀军展开大战。

    双方鏖战了两个时辰后,秦军折损三千兵力,而蜀军则折损了四千。

    金台和高览见蜀军四战不退,并且战斗意志依旧顽强,考虑道敌众我寡,于是主动选择了撤拖。

    秦军才撤出十多里,张任就亲率精锐亲自追了上来,并且重创高览。

    若不是金台及时搭救,高览必定为张任所杀。

    金台救下高览后,让其带大部队向走,他自己率千余死士留下断后。

    双方鏖战一个时辰,金台的断后大军,战至只剩三百人,却斩杀蜀军一千五百。

    至于金台,先败石敬瑭,后单挑张飞张任,虽未取胜,却也没又落败。

    见大军已经跑远,不会再被追上了,于是金台开始率军突围。

    而当他退回房陵时,身边只剩下两百三十三人。

第2521章:秦吴魏VS蜀楚

    第2521章:秦吴魏vs蜀楚

    “张将军,大喜啊。”审食其笑道。

    “喜从何来?”张任问道。

    “伤亡已经统计出来了,我军战死了五千五百三十二人,斩杀秦军三千七百六十四人,所缴获的秦军横刀、甲胃足够装备上万大军了。”审食笑道

    “三万打八千,伤亡却比秦军高出了近三成, 这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张任反问。

    “额,话是这么说么错,可将军要知道与暴秦作战,能一战对秦军造成三千以上的伤亡,那可是屈指可数呀。

    而且秦军的养军成本,可比我大汉要高的多。

    这三千七百秦军,加上抚恤金的话,能低我蜀国一万五千大军。

    如此算来的话,我军只付出五千五百人的伤亡, 却拼掉了一万五千人的资源,这当然算是胜了。”

    审食其也知道打仗不能这么算,可正面拼杀就是拼不过,那他只能从其他方面,找借口来鼓舞士气;

    见张任并没有理自己,一副发呆的样子,审食其呼喊道:“将军?张将军?”

    “额,不好意思,走神了。”张任叹息道。

    “张将军, 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军师,你说秦军士兵的战斗意志,为何会如此的顽强?

    最后留下断后的那一千秦军,减员八成却依旧死战不退。

    若是所有秦军都是如此的话, 那我大汉还有希望吗?”

    张任有点被秦军给吓到了,他久经沙场, 就没见过这么顽强的军队, 什么刘季军,什么蚩尤军,在秦军面前统统不够看。

    听到张任此言,审食其沉默片刻后,开口道:“将军的问题,恕在下无法回答,不过身为汉臣,食大汉俸禄,自当为大汉奋战到最后一刻。”

    “军师所言甚是,秦军既能在竹山设伏,说明房陵必然已经沦陷,接下来倭军该当如何?”张任问道。

    “房陵城易守难攻,既被韩信所夺,再想夺回来定是千难万难。

    依在下所见,不如先退回西城,等到楚国出兵荆北,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夺回房陵城吧。”审食其道。

    “也只能如此了。”张任轻叹道。

    他手上要是有十万大军,肯定会直接强攻房陵城。

    可他现在手上只剩两万四千大军, 总不能强攻有三四万守军的房陵城吧?

    张任将战场打扫干净后, 就率军撤回了西城。

    另一边,韩信得知伏击失败,损兵三千余的消息后,却并未则被金台和高览。

    设伏击的将士虽折损近半,可是蜀军的伤亡却更大。

    需知,大秦拥有三千八百万人口,几千士兵的损伤,对于大秦来说根本不叫损失,眨眼间就能补充回来。

    蜀国和大秦拼消耗是注定拼不过的。

    “张任此将,鲜有胜绩,本以为是一员平庸之将,不想如今却识破了本督的伏兵之计。”

    韩信一脸的诧异,完全没想到屡战屡败的张任,在迫切支援房陵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如此冷静的识破自己的伏兵,这可完全不像是无能之辈的表现。

    韩信是个很骄傲和自信的人,在他眼中,蜀国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又能孕育出什么名将呢?

    蜀国除了刘裕之外,在用兵方面,根本没人够资格当他韩信的对手。

    却不想如今却被战绩惨澹的张任识破了计策,这也让韩信意识到自己小看天下英雄了。

    “是本督小看了张任,才有此战之挫,非二位将军之过。”

    韩信虽自傲,却不自负,认识到错误,他就会及时纠正,而不是咬牙死撑到底。

    韩信主动揽责,将责任都归结于自己小看了张任,这反倒让金台和高览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是末将的责任,在被张任发现之后,末将若是直接选择退兵的话,就不会牺牲那么多将士了。”金台一脸懊恼道。

    高览则道:“当时末将也想着以逸待劳之下,我八千精锐大军,未必不能正面击败三万蜀军的话,没想到还是小看了蜀军。”

    “经此教训,我等都当谨记,莫要因我大秦势大,国力强盛,就小看天下英雄。

    陛下亦曾言: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韩信正色道。

    “诺。”

    金台、高览等将齐声道。

    韩信点点头,随即说道:“张任的援军既然已经到了,且军中不乏勐将,再想夺取西城的难度增大十倍不止,故本督决定先不打西城了。”

    张任若是不回西城死守,而是来房陵决战的话,韩信自然有绝对把握攻取西城。

    可张任才打完一仗,立马就退回了西城,明摆着不想和秦军正面作战,而韩信也不会将兵力消耗在攻城上,所以只能暂时放弃攻打西城。

    “副都督,可不打西城,咱们打哪呢?”糜厚望问道。

    韩信澹澹的瞥了糜厚望一眼,心道:都督就都督,干嘛要加个副?亏你还是糜家的人,连这点礼节都不懂。

    “房陵已下,上庸郡已是嘴边肥肉,不过如今荆北空虚,考虑到楚国可能会趁虚来犯,还是要尽快彻底拿下上庸郡才行,以防止夜长梦多。”

    韩信话音刚落,就有士兵来报:“启禀都督,楚国起兵水路大军十万,分两路进逼襄阳郡。

    左路军主将邓禹,率军五万五千,由江陵攻襄阳;

    右路军主将魏章,率军四万五千,由将江夏攻襄阳;”

    韩信尚未攻下房陵城之前,驻楚蜀使张肃就见到了刘秀,向其陈明利害,请求楚国执行盟友之责,出兵荆北,帮蜀国分担压力。

    刘秀和麾下众谋士商议后,毅然决定出兵攻打荆北。

    哪怕攻不下襄阳,楚国也要一样要出兵,搓一下秦军的威风,让各国知道还有人敢对大秦亮剑,从而激发各国的反秦之心。

    随着唐国灭亡,如今的神州八国之中,反秦最积极的楚国,只要是和反秦相关,楚国基本上全都支持。

    第二次关中之战开打后,楚国收到唐国的求援后,也是在第一时间声援李唐,并且在江陵布置重兵,以此来牵制荆北秦军,不让其介入到关中大战中去。

    这也是为何,楚军这次能够那么快就出兵。

    十万大军早就已经调集完毕了,刘秀一声令下,邓禹和魏章的两路大军就开始进军,直接省掉了调兵遣将的过程,行动速度自然快了。

    之前楚军一直在摇旗呐喊,这也给了荆北秦军一种楚军只敢声援,不敢和秦军正面硬杠的错觉,却没想到楚军这下真的打过来了。

    若是十万荆州秦军都在的话,别说楚军只来十万,就是十五万,秦军也不会有半点畏惧,毕竟防守方更占优势。

    更何况楚国根本不可能出动十五万大军攻打荆北,毕竟裁军后得楚国总兵力也只有二十万,东边还有吴国这个大敌。

    以楚国目前的总兵力,最多只能出动十万大军攻秦,再多的话,一旦吴国来犯,可就未必能守得住了。

    恰好,秦国为了夺取上庸郡,调走了五万荆州军,主动把机会给了楚军。

    以秦军的战斗力和韧性,五万秦军对阵十万楚军,不能说不能打,但肯定有着一定的风险在。

    韩信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所幸他已经攻下了房陵城,彻底截断了上庸和汉中之间的联系。

    有房陵这座坚城,以及新城郡在手,上庸郡已经翻不起浪花来了,所以对上庸的攻略完全可以缓一缓。

    韩信可以先分出一支军队去支援襄阳,待打退楚国的两路大军后,再攻略上庸也一样,毕竟只要房陵不失,上庸这块肥肉就跑不掉了。

    “金台将军,本督命你率一万五千大军,支援襄……”

    “报……薛大都督有令。”

    韩信的话还没说完,就收到了荆州大都督薛仁贵的命令。

    韩信拆开一看后,眉头不由紧皱起来。

    众将见此,都有些不明所以,金台则问道:“都督,薛大都督他,究竟传来了什么命令?”

    “不会是让咱们放弃房陵,回援襄阳吧?”陈奇说道。

    “怎么可能,薛大都督作为一代名将,久经沙场,怎么可能会下这种命令。”高览说道。

    “没错,房陵的战略意义太重要,只要房陵在手,我大秦就进可攻退可守,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而一旦舍弃房陵的话,这一战咱们可就白打了,将士们的牺牲也白费了。

    薛大都督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又怎么可能下这种命令。”金台说道。

    “可要是薛大都督觉得保卫襄阳更重要呢?”郑伦反问道。

    “好了,尔等不要瞎猜了。”

    韩信此言一出,众将立马闭嘴。

    “大都督在信中说,五万大军足以保住襄阳,不但不需要我等撤军回援襄阳,反而让我们继续攻打上庸,并且将伤亡降到最低。”

    听到韩信此言,众将顿时都傻眼了,不明白薛仁贵的信心从何而出。

    需知,这次来犯的楚军可是有十万呢,只凭五万秦军的话,无论谁领军都未必有必胜的把握吧。

    韩信也一样,让他指挥五万大军的话,他绝对有把握守住襄阳,却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打赢,毕竟楚军主将邓禹和魏章也都不是泛泛之辈。

    韩信不知道薛仁贵的信心从何而来,可既然薛仁贵这个大都督都给他下令了,那他这个下属自然也只能听命行事。

    与此同时,襄阳郡,都督府内。

    荆州大都督薛仁贵,正端坐在主位上,刺史张九龄,和新任别驾管仲,则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两边。

    管仲五维中除了武力之外,另外四维都破百了,如此全能的人才,嬴昊自然是要重用的。

    可管仲被植入到了并州当别驾,而并州如今极为安稳,既没有仗打,也没有任何天灾,管仲在并州根本没有立大功的机会。

    只靠政绩积累功勋晋升的话又太慢,管仲自己愿意等,嬴昊还不愿意呢。

    于是嬴昊就动用了一点私心,将管仲平级调来荆州担任别驾,兼领军师一职。

    为什么对五万对十万,薛仁贵明明处于劣势,却依旧对这一战信心十足,就是因为采用了管仲的计谋。

    管仲向薛仁贵献计,遣能言善辩之士为使,游说吴魏两国君主,声称司州五万援军已出发,以此来坚定两国的立场。

    除此之外,邀请吴国出兵攻打江夏郡,邀魏国和秦国一起攻打江陵郡,声称另一国已答应出兵,并做出书面承诺,无论成败都有重礼回赠。

    以此来误导魏吴两国,让其以为大秦以下定决心,要将楚国势力彻底驱逐出长江一北,为了获利利两国必定会出兵助秦。

第2522章:五国博弈?不,是七国

    第2522章:五国博弈?不,是七国

    今时不同往日,由于信鸽的普及,信息传递便捷许多,盟国之间基本都会设有大使馆。

    就如同蜀国在楚国有驻楚大使一样,秦国在魏宋吴三国的大使馆,也同样设有驻魏、驻宋、驻吴大使,而驻吴大使就是向朗之子向条。

    别看向朗在大秦存在感不高,可由于他早早追随嬴昊,一直忠心不二,勤勤恳恳,且政绩不错,所以建国后也被封为一百零八伯之一。

    本就是荆州世家出身的向朗,如今担任荆州从事一职,辅左刺史张九龄治理荆州,其地位仅次于张九龄和薛仁贵,和别驾管仲平级。

    向朗在官职上虽于管仲平级,可爵位却比管仲要高。

    向郎那是伯爵,而管仲则是子爵,未入开国一百零八伯之列。

    作为向朗之子的向条,既然能被外放担任一国大使,足可证明其是有真才实学。

    在收到管仲的传书后,向条就立马求见了吴王孙坚,并按照管仲的吩咐来游说吴王。

    得知司州五万秦军已经出发,魏国也同意出兵援秦的消息后,孙坚基本上就已经决定出兵江夏了。

    吴国和楚国本就不死不休,此时出兵的话,既能从大秦这里得到好处,又能抢占江夏郡,还能削弱楚国。

    干一件事,得三份好处,吴国又有什么理由不出兵?

    孙坚虽巴不得立即出兵攻楚,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

    辞退向条后,孙坚连夜召集孙策、孙权、孙静、吴景、孙武、孙膑、张昭、鲁肃、步骘、庞涓、田忌等人,商议是否出兵以及具体事宜。

    东吴高层自然是全部支持出兵。

    这两年东吴跟紧大秦步伐,对内裁军发展内政,对外跨海横击倭国。

    除此之外,孙坚还听取了孙膑的建议,迁移汉人、山越人、倭人,来开发新设的夷洲郡,缓解国内的土地矛盾。

    各种大招齐出之下,吴国的国力可谓是蹭蹭的往上涨。

    按照东吴目前的发展速度,困守荆交之地的楚国肯定是远远不如的,长此以往的话两国差距必定会拉大。

    所以,吴国举国上下都对击败楚国一统江南充满信心。

    可让吴国高层都没想到的是,吴国在奋力大发展的时候,楚国也同样没有停滞不前,并且也找到了快速增加国力的方法。

    楚国对内发展内政的同时,还对外出兵劫掠安南地区。

    楚国完全没有占领安南的意思,只是通过劫掠蛮族势力的资源和人口,来作为发展本国内政的资金,而发展速度竟丝毫不比东吴慢。

    目前为止,安南除了阮越两国外,所有的小势力都被楚国给扫灭了。

    阮越两国目前也已结盟,共同抵抗楚国的侵略。

    楚国对于两国结盟完全不在意,毕竟蝼蚁在怎么蹦跶,也不可能打败巨人,所以丝毫没有增兵的意思,发展重心也依旧是国内。

    楚国的轻视也让阮越两国松了口气,都积极遣使向大秦求援,用资源和财富换取大秦的精良装备,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东吴通过从倭国吸血,来获取资源发展本国,而楚国则是从安南吸血。

    两国用同样的方式发展壮大,发展速度也都差不多,国力差距自然也不算大。

    若长此以往的话,两国又将陷入僵持。

    吴国迫切的想要打破这个平衡,所以除了从倭国吸血外,吴国还要从其他的渠道吸血,于是自然也就盯上了南洋地区,只不过并不是安南,而是暹罗。

    在楚国的威胁下,被打怕了的安南的阮越两国,都已经向大秦称臣,成为了大秦的附属国。

    秦吴两国是盟友,吴国不好明着对付大秦的附属国,所以只能将目标转移到更远的暹罗地区。

    除此之外,吴国还和阮越两国取得联系,打着帮助两国对抗楚国的名头,和两国通商,抢占了部分大秦在安南的军火市场。

    现在吴国为了削弱楚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如今秦楚交战,吴国有了渔翁得利的机会,自然是不可能放过的。

    孙坚得到麾下众臣的支持后,心中也彻底松了口气,当即决定命孙策为主将,孙武为副将,统军八万征讨江夏。

    孙坚让孙策为主将,自然是再为孙策铺路。

    随着年纪的增长,孙坚越发觉得自己精力不足,已经无法处于繁重的政务,以及应对这越来越复杂的局势。

    再加上今年又因旧伤复发生了长场大病,差点连人都没了,这也让孙坚生出了让长子孙策继位,自己则提前退位养病的想法。

    他知道二子孙权对大哥孙策面服心不服,一直都很不老实,私下里在发展自己的小团体,企图取代大哥孙策成为吴国太子。

    孙坚不愿两个儿子手足相残,于是就敲打了孙权一番,明示孙权不准和大哥争位,可是效果显然并不算好。

    孙权表面上答应,一副从来没有觊觎王位的态度,可暗地里依旧我行我素。

    孙坚对孙权愈发失望,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孙权虽有野心,可确实还什么都没干,于是他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大儿子。

    孙策却以为父亲是在告诉他,哪怕父亲不在了也要好好对待弟弟们,所以表面上答应,心里却依旧未将孙权当作威胁。

    孙坚这次让孙策担任主将,就是在为孙策铺路,若是他能得胜过来,无论孙权再怎么鼓捣,也动摇不了孙策的地位。

    在敲定了主帅人选,以及出兵数量之后,孙坚又叮嘱孙策先不要和楚国开战,而是在两国交界驻扎,以此误导楚军吴国只为牵制而来。

    等魏国援军抵达荆州,秦魏两军和楚军正式交手后,吴国在和楚国开战,到时把握也更大。

    孙坚有心当渔翁,却不知在他答应出兵时,就已经被管仲给利用了。

    魏王曹操本来是不想出兵的,他并不在意大秦所许诺的出兵条件,甚至还巴不得楚国占领荆州,以此来削弱大秦的实力,毕竟和大秦做邻居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可奈何魏国被大秦的影响太大,近些年因为国力大增的缘故对大秦的依赖虽逐渐降低,可依旧没能彻底摆脱大秦的控制,再加上名义上又是大秦的盟友,所以根本就无法拒绝大秦的要求。

    若是吴国不出兵的话,那魏国也就有不出兵的借口了,所以曹操准备秘密联系孙坚,相约两国都不出兵。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的消息都还没发出来,就收到吴国已经发兵的消息,虽然还未彻底开战,可这也让魏国没了不出兵的理由。

    曹操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发兵,他命宗亲曹彬为主将,新招揽的大将张桂芳为副将,率领颍川的三万大军,前往荆北支援大秦。

    大军出发前,曹操叮嘱曹彬这次出兵只是迫不得已,所以能不打就不打,但这一战的好处一定不能错过。

    说白了,就是不想出力却还想要好处,可实际上只要三万魏军入了荆北,对于秦军来说就是最大的好处。

    南阳郡和颍川郡接壤,再加上大秦主动对魏军开放关卡,所以曹彬的三万魏军很快就进入到了南阳郡,而后南下前往了章陵郡。

    对于魏军只准备摇旗呐喊,并不想和楚军开战的想法,以薛仁贵、管仲为首的荆州高层心知肚明,他们本就没有指望魏军出多少力,只要能帮大秦牵制一路楚军就行了。

    薛仁贵命黄飞虎率令五千大军,与曹彬的三万大军汇合后,三万五千大军驻守章陵,以牵制江夏方向的楚军。

    随后,薛仁贵让刺史张九龄领军一万死守襄阳,而他则和管仲各令一万五千大军,分别进驻宜城和邔国城,正面迎战邓禹的五万五万楚军。

    没错,薛仁贵不但没有死守待援,反而选择了主动出击,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死守的话,就算能守住襄阳城,南部的城池恐怕也都会沦陷。

    若是没有魏吴相助的话,薛仁贵或许会舍弃几座县城,以集中力量确保襄阳的安危。

    可既然魏吴两国都出兵了,那薛仁贵自然也就可以大胆一点,主动出击和邓禹正面对决了。

    楚王刘秀得知魏吴两国,出兵助秦的消息后,气的连砸了三个秦制琉璃瓶。

    没错,哪怕到了现在,各国也还是未能破解大秦的玻璃烧制技术。

    至于原因,除了大秦对于技术保护的过于严密外,还有就是大秦并未将玻璃技术普及开来,掌握这项技术的工人数量本就不算太多,自然大大降低了技术外泄的可能性。

    “主公,魏吴两国都出兵了,此番攻秦怕是难以成功。”庞统沉声道。

    “本王想过薛礼会召回韩信,临时扩军,亦或是从司州调兵,却唯独没想到薛仁贵会向魏吴两国借力。”

    说到这时,刘秀脸上满是愤恨之色,怒骂道:“孙坚和曹操都是傻子吗?不知道大秦越来越强了,等做好了一统的准备,早晚会连他们也一起收拾了吗?”

    孙坚和曹操自然知道这点,可是在管仲的一番操作下,他们根本就看不到楚国打赢这一战的希望。

    既然楚国注定要败,那还不如让魏吴两国乘机捞点好处,增强一下自身呢,总好过将来秦军打来时没有还手之力。

    楚国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了,魏国都出兵助秦,吴国在旁边虎视眈眈,楚国还继续攻秦的话,胜负难料不说,甚至还有被吴国偷袭的风险。

    刘秀心中也有些发憷,一番思索后,为了以防万一,决定先临时征召五万。

    他不敢多征召,毕竟现在休养生息,增强国力才是主流。

    若是大规模扩军的话,则必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刺激各国也都跟着一起扩军,而一旦演变到极限扩军的程度的话,这对所有国家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大秦的总人口可是有着三千八百万,若是极限扩军的话,蜀楚魏吴隋宋明六国加起来,在兵力方面也依旧比不过大秦。

    所以,坚持精兵战略,解方多余的兵力,用以发展国力,这才是最聪明的作法。

    刘秀并不甘心就这么撤军,他命令邓禹所部继续进军,却让魏章所部停止进军,和黄飞虎、曹彬所部对峙,毕竟和魏国开打只会便宜了大秦。

    至于虎视江夏的孙策,刘秀一方面遣使入吴,向其陈明利害,希望劝退吴军,同时从荆南向江夏增兵五万,并且亲自前往江夏坐镇。

    为了支援刘秀,对抗大秦,刘秀也是真的拼了,不但临战扩军,打破楚军坚持了两年的休整策略,还亲临前线镇守江夏。

    秦蜀第一次阳平关大战,着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秦蜀两国之外,楚魏吴三国也牵连了进去,五国因汉中战事纷乱不休。

    但其实还不止如此,隋宋两国之后也被波及了进来,这一战其实牵扯了七个国家,只有明国被排除在外。

第2523章:秦蜀大战阳平关

    第2523章:秦蜀大战阳平关

    秦魏宋吴四国都是盟友,四国还联合出兵,一起攻占了整个倭国。

    宋王赵匡胤得知荆北空虚,楚国十万大军北上攻秦,秦又向魏吴两国求援的消息时,可是笑的都合不拢嘴了。

    毕竟一向不可一世,霸道至极的大秦,竟也会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弱小的盟友求援,这难道还不令人高兴吗?

    可在转念一向,大秦为何只向魏吴求援,却不想同为盟友,并且距离更近的宋国求援呢?

    魏国只有颍川郡和秦国的南阳郡接壤,而宋国所占据的豫州之地,却和南阳章陵两郡都接壤。

    所以,秦国若是向宋求援的话,宋军支援的速度,肯定要比魏军快的多。

    可是一向聪明的秦国,这次却偏偏舍近求远的向魏求援,这自然会让宋国上下浮想连连。

    “果然大秦还是在意那件事啊。”

    “吕岳都还不是我大宋的人,况且我大宋已经表明过歉意了,大秦还想怎样?”

    “大秦还想让我大宋交出申国师。”

    “连国师都交出的话,那我大宋还有何颜面?大秦要脸我大宋难道就不要了吗?”

    因吕岳一事,秦宋两国的外交关系出现了裂痕。

    秦皇嬴昊派张仪为使,出使寿春,质问宋国君臣,为何罔顾盟友之谊,派吕岳和申公豹入关中和大秦为敌?

    对此,赵匡胤的回答是,这是两人的个人选择,和宋国并没有多大关系。

    然后张仪就提出让宋国把申公豹交给大秦。

    赵匡胤自然是不会交人的,毕竟申公豹和赵公明是至交,交出申公豹,赵公明又会怎么想?

    更何况申公豹不但自身能力超群,而且交友满天下。

    赵匡胤还想让申公豹帮自己拉拢上清派的外门弟子,或是江湖上的一些邪道高手,为宋国效力呢,又怎么可能把他交给秦国呢?

    大秦自诩正统,坚持正道,不能接受那些邪魔外道,赵匡胤的宋国可不挑人。

    管他是正是邪,只要能为自己效力,哪怕没有多少忠心可言,赵匡胤也依旧能够接受。

    赵匡胤不肯交人,并且力保申公豹的举动,让秦宋两国的外交关系下降到冰点,也就是西面的大战尚未结束,等腾出手来肯定是要敲打宋国的。

    所以,这次秦国舍近求远,向魏吴两国求援,却唯独不向宋国求援,宋国上下不少人都认为是吕岳事件的缘故。

    可是实际上呢?管仲选择向魏吴求援,只是算准了魏吴两国会出兵,而宋国很大可能会拒绝的缘故。

    宋国不像魏国,各方面都被秦国卡脖子。

    秦国向宋国要人,赵匡胤敢拒绝,但若是申公豹在魏国,秦国去魏国要人的话,曹操肯定不敢拒绝,因为魏国还没有底气和大秦翻脸。

    宋国有底气敢拒绝大秦,自然也敢不出兵援秦,毕竟大秦也奈何不了宋国。

    可若是魏吴两国都出兵助秦了,只有宋国一国没出兵的话,那宋国就又会患得患失,担心秦国这是在故意排挤宋国,更担心秦魏吴三国之间达成宋国不知道密谋。

    万一秦魏吴三国达成密谋,在楚军被击败后,联合瓜分宋国的话,那宋国可就危险了。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情况,好点的比如在商业上打压宋国,而这也会让宋国商队收入大减。

    习惯了跟在大秦后面捞好处,国力飞速发展的宋国,显然不愿像从前那样抠抠搜搜的过日子。

    可他们如今所拥的一切,不说全部都是因大秦而来,可起码也有近半是大秦的缘故,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患得患失。

    “丞相,魏吴两国都出兵助秦了,咱们宋国要不要也出兵呢?”赵匡胤问道。

    宋相赵普沉思许久后,开口道:“多少派点吧,无须多派,让秦国没法借此由头,找我大宋的麻烦即可。”

    “嗯。”

    赵匡胤点了点头,随即遣使前往襄阳,问刺史张九龄需不需要支援。

    张九龄得知宋使来意后都惊呆了,宋国在疆土商业上锱铢必较他见多了,可主动送上门来支援兵马还真是头一次见。

    张九龄本能的怀疑起宋国的用意来,甚至怀疑宋国已经暗中和楚国结盟,准备假借支援为由,配合楚国偷袭秦军的大后方。

    可是无论是魏军,还是宋军,进入荆州后,粮草都由秦军供应,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命脉已经把握在了秦军手中。

    若是真敢背刺秦军的话,秦军只需断其粮草,要不了几天,宋军就会因断粮而不战自溃。

    反叛成功的概率太低,而且成本过高,所以宋军应该不太可能会背叛才对。

    张九龄难以做出决断,只能上报给薛仁贵。

    薛仁贵对此也有些不明所以,搞不懂宋国为何想主动出兵助秦,不过管仲确实分析出了其中的缘由。

    管仲几乎可以确定,直接向宋国求援的话,大概率会被赵匡胤直接拒绝,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绕过宋国直接向魏吴求援,反而会让宋国主动来援。

    还真是因缘际会。

    对于宋国这种白捡的打手,管仲自然是来者不拒,有多少算多少了,于是就回复张九龄让其同意宋军入境,不过却不能进入襄阳地界,只能前往章陵。

    对于进入襄阳地界的楚军,管仲因有了应对之策,这个时候让宋国过来的话,反而容易打草惊蛇,万一让邓禹察觉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赵匡胤受到秦军的回复后,心中也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排挤他宋国就好,而后命袁崇焕为主将,赵德芳为副将,率领一万汝南军,前往章陵郡助战。

    “报……启禀王上,赵奢将军他回来了。”

    “谁?”

    听到汇报后,赵匡胤顿时一怔,有些没反应过来,问道:“谁回来了?”

    “赵奢,是赵奢将军,他活着逃回来了。”

    “快,快让找赵奢来见本王。”赵匡胤激动道。

    赵奢和赵匡胤本是堂兄弟,在讨董时被李世民生擒,被关押数年后不得不降唐。

    赵奢投降之后,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也为李唐立下了不少功劳。

    之后大秦占据关中,李世民战死,赵奢虽逃出了长安,可是却也失去了踪迹。

    赵匡胤还以为赵奢在逃亡途中,被大秦的杀手追上后给杀了呢,却没想到赵奢竟然活着逃回来。

    赵奢看到赵匡胤后,眼睛一下子就是红了,上前下意识准备拥抱,转而却意识到身份不同了,赵匡胤现在是王,他不能再向从前那般了,于是含泪抱拳行礼道:“大兄,赵奢回来了。”

    赵匡胤抓一把着赵奢的双臂,一边上下打量赵奢,欢喜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一番询问后赵匡胤得知了赵奢这段时间的经历。

    当初长安失守后,赵奢、李元霸、宇文泰、姬发、高思继、高行周、萧升、侯君集等将陆续逃出长安,准备再寻求机会逃出关中。

    不想大秦占领长安后,以最快速度封锁了整个关中,几处出关要道都有大宗师镇守,赵奢等人根本就闯不过去,无奈之下只能找地方先躲起来养伤。

    大秦追捕队对赵奢等人的搜查极为严密,大有一副要将整个关中都给搜查一遍的架势。

    就在众人都快要绝望之时,道家太清派的人联系上了他们,并告诉他们太清道人因下山,并准备亲上华山对付秦皇嬴昊,到时关中的大宗师必定都会去华山护驾,而他们则可借此机会逃出关中。

    在太清派高手的接应下,赵奢等人有惊无险的逃出了关中,并且还抓走了七剑之一的步惊云。

    “你们抓步惊云作甚?”赵匡胤不解的问道。

    “道家的人告诉李元霸,步惊云的左臂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断了之后换上的,李元霸也断了左臂,所以想把步惊云的左臂换给自己,以摆脱残疾之身,恢复实力。”赵奢说道。

    赵匡胤闻言顿时为之咋舌,根本没想到还会有换手这么离谱事。

    赵奢则继续说道:“我等才逃入武都郡,蜀国就背叛了和唐国之间的盟约,紧接着秦国对陇西三郡展开了进攻,而隋国也出兵攻打羌地三郡。

    由于大多数人身上的伤都还没好,故无力参与到陇西大战之中,只有伤势较轻的姬发返回了陇西郡。

    等我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之后,陇西三郡已被秦军所得,而李唐也已经投降了蜀汉,而我等经过一番商量后也决定各奔前程。

    李元霸被太清派的高人给带走了。

    侯君集和萧升返回汉中,分别投靠了李嗣源和李克用。

    宇文泰和姬发的私交不错,而高行周又被姬发救过一命,所以两人都去羌地投奔了姬昌。

    至于小弟,既不愿为投靠刘裕,也不想为李嗣源李克用效力,于是拉着高思继将军一起回宋国,投奔兄长您来了。”

    高思继会选择投靠宋国,自然不只是赵奢的缘故,而是因为和他血缘关系的高怀德,目前就在宋**中担任要职。

    听到赵奢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拐带了一个高思继时,赵匡胤的双眼顿时直冒精光,心中更是狂喜不已,毕竟高思继的勇武之名他还是听过的。

    “奢弟啊,没想到你才回来,就给为兄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赵匡胤大笑道。

    ————————

    另一边,姬昌姬发雷震子父子三人,在率军退入羌地,立即收编了羌地唐军,并征召不少羌民入军后,麾下兵力直接暴涨到了三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杨素六万隋军的进攻。

    面对六万士气高涨的隋军,三万士气低落的唐军,想要打赢显然是千难万难。

    这一战姬昌能打赢原因有四点:

    1,羌地百姓更加拥护李唐。

    2,李唐遗留在羌地的军队又以骑兵为主,周军的骑兵数量并不算少。

    3,再加上宇文泰和高行周的及时赶到和帮助,周军的将领才能更甚一筹。

    4,杨素犯了兵家大忌,他小看了自己的姬昌,觉得对方是文人出身,又被轩辕打的那么惨,统兵本领应该极为平庸。

    也正是因为这四点才给了姬昌反败为胜的机会。

    羌地这场大战,最终以姬昌小胜杨素,斩杀隋军一万,自损九千而结束。

    战后,姬昌挟大胜之势,和隋国进行了谈判,并表示愿意归附隋国。

    杨广见姬昌大军这么能打,强行吞并对方的话,或许会拼个两败俱伤,为了以做小代价占领羌地,于是就接受了姬昌的归附,并任命姬昌为尹州郡太守。

    隋国在西域设有三郡,分别为:天山郡(乌鲁木齐)、尹州郡(哈密)、高昌郡(吐鲁番郡);

    杨广任命姬昌为尹州郡守,可不是真的已经信任了姬昌,而是想将其军队调离羌地,从而彻底掌握羌地七郡。

    除此之外,西域也是隋国的底盘,等姬昌到了西域之后,怎么盘剥姬昌,还不是他杨广说了算嘛。

    同时,杨广还可借此机会,看看姬昌是不是真心归附,毕竟答应对不一定是真心,可拒绝的话肯定是有野心在。

    所以杨广此举简直是一举三得。

    可杨广不知道的是,姬昌巴不得离开羌地进入西域,所以才会如此的配合,并主动放弃相对更富裕的羌地三郡。

    就这样,杨广如愿得到了羌地三郡,而姬昌也如愿进入了西域,两方可谓是皆大欢喜。

    杨广全据羌地七郡后,见秦蜀两国正在阳平关交战,而后楚魏吴三国都参与了进来,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想要找机会将秦军彻底驱逐出凉州。

    于是,杨广暗中联络蜀国刘裕,同时调集兵力至前线,却又不和秦军开战,只是试探凉州秦军的深浅。

    这一试探还真让杨广试探出了些东西,李靖虽掉走了三万大军去阳平关,可在凉州的兵力却依旧充足,而且主将还是未有过败绩的李靖。

    对此,杨广也是十分无奈,只能寄希望秦军在阳平关碰了头破血流,然后将凉州的军队给调去汉中一线,这样隋国才有可能渔翁得利。

第2524章:华夏十六州

    第2524章:华夏十六州

    雍州,长安。

    “报……启禀陛下,姬昌小胜杨素一阵后,立即和隋国展开了谈判,并以保留兵权为条件,主动归附隋国。

    杨广忌惮周军的战力,想要以最低代价占领羌地,于是就是接纳了姬昌的投诚,并封姬昌为尹州郡守。”田言汇报道。

    “尹州郡?”

    听到这个地名后,嬴昊顿时愣住了,显然不知道这尹州又是哪一郡。

    “隋国何时多出了尹州郡?”

    嬴昊略微不解的问道,毕竟隋属凉州五郡,羌地七郡,可都没有这个尹州郡,那此郡又是从哪来的呢?

    “尹州郡在西域,隋国上次西征,杨素连灭西域九国,杨广以此九国为基,新设了天山郡、尹州郡、高昌郡,共计三郡之地。”

    嬴昊恍然道:“原来如此,看来杨广在西域干的挺不错的嘛。”

    在中原诸国之中,隋国确实排不上号,但欺负欺负落后的西域,自然还是极为轻松的。

    哪怕是西域三十六国联手,出动了数倍于隋国的兵力,也依旧不是隋军的对手,甚至还被灭掉了九国。

    若不是有纪晓岚和王贲的帮助,隋国的第一次西征,说不定能灭掉西域近半国家。

    目前存留的西域二十五国,已经彻底被隋国给打怕了,不得不联合起来共抗隋军。

    还有七国自愿成为了大秦的附属国,主动向大秦称臣纳贡。

    而这主要是隋国的功劳,若不是很隋军把这七国逼急了的话,他们又岂能向大秦?

    对此,大秦几乎没付出任何代价,仅仅只是派纪晓岚和王贲等百余人,前去团结西域诸国而已,却阴差阳错的获得了七个附属国。

    搞清隋国在西域的新地盘后,嬴昊指着地图笑道:“看来杨广也并不信任姬昌嘛。

    隋国在凉州有五郡,羌地也有七郡,足足十二个郡都不封,却唯独封姬昌为尹州郡守。

    杨广此举,只是为了将姬昌调离羌地,好彻底接管羌地七郡罢了。”

    公孙轩辕放任姬昌退回羌地,是想让周隋之间两败俱伤,而这个目的只达到了一部分。

    姬昌小败杨素一场,斩杀隋军一万,自损九千,可是却立马挟胜求和,归顺了隋国。

    这下隋国在关西已无掣肘,接下来自然要和大秦争夺凉州霸权了。

    “陛下,目前隋国已经彻底占据羌地,并设立为海州,下辖七郡,分别为:西宁郡、海东郡、海北郡、海南郡、黄南郡、果洛郡、玉树郡;”田言道。

    之前的羌地七郡,如今的海州,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地界。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

    青海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

    至于杨广为何会取‘海州’这个名字?其实是因为青海湖的缘故。

    单从海州七郡中的三郡都带‘海’字,就能看出海州适合人生存的地界,近百都在清海湖周边。

    由此足可见,青海湖在当地的影响力,而目前还不叫这个名字。

    当地人称青海湖为西海湖,所以杨广才会取‘海州’这个名称。

    海州的本土住民并不只有羌族,还有氐、巴等其他种族,只不过羌族的势力最大,人数最多罢了。

    羌、氐、巴等族也是霍乱关西的根源。

    大汉为了平定羌族不可谓不尽力,可基本上每次得胜而归后,羌地各族都会降而复叛,而大汉就又不得不劳师远征。

    长此以往,大汉大部分国力都消耗在了镇压西北叛乱,可是却又都成了无用功,如此也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力自然越来越弱,最终彻底崩溃。

    大汉亡国,西北异族绝对功不可没。

    在董卓崛起之前,西北异族一直是大汉解决不了的难题,直到董卓崛起之后,几场大战打下来,几乎打的羌地抬不起头来,这才逼得羌地不得不向俯首称臣。

    董卓死了之后,羌族本以为能过几天好日子,不想李世民和杨广比董卓的手段更狠,直接占领了羌地,准备让羌族亡族灭种。

    想要同化一个种族,自然没有那么容易。

    隋唐两国除了羌地留下驻军,新设了七郡之地外,还迁移汉民入羌,并对羌地实施汉化统治。

    一开始羌地的羌民确实不认同隋唐两国的统治,几乎每个月都是羌民起义,以反对隋唐的统治。

    可隋唐两国的驻军也不是摆设,但凡敢起义的羌人,全都被两国大军屠戮殆尽。

    反对的人都杀光了,剩下的人自然也就成了顺民。

    这么多年下来,西州羌汉杂居,相互通婚,倒是也初步完成了民族融合,基本上不敢在反叛了,也认同了汉人他们的统治。

    直至唐国灭亡,隋国彻底占领羌地,才设立州府,改羌地为海州,让这片地界彻底属于汉人。

    从这点来看,隋唐两国割据一方,虽是动荡的根源,可是开疆辟土,让汉人再得一州之地,对于汉民族来说绝对是大功一件。

    要知道,乱世开启之后,各大诸侯一直都在内斗,只有秦吴楚隋唐五国在开疆辟土。

    大秦虽从匈奴手中夺回河套,并且新设了三郡之地,可毕竟还只有三郡,地区等级虽是州级,可区域范围却还达不到州级。

    至于嬴州,大秦虽占据了最精华的区域,可并未全部占领。

    魏宋吴明四国在倭国所占的底盘,加起来的话可是比秦国要大。

    所以,等什么时候,大秦彻底占据了倭国,并且初步同化了倭人,这才能算做是开拓一州。

    吴国虽对夷洲岛进行了开发,可夷洲毕竟太小了,哪怕全部开发出来,也算不得一州。

    至于楚国,虽有也机会拓土一州,可是出兵安南后,只是劫掠物资,却不治理,打一仗就走。

    魏宋明三国也和楚国一样,虽占领了倭国不少土地,可同样只知索取,完全不进行治理,自然不能算是开疆拓土。

    目前为止,真正进行开疆拓土,并且还治理了,拓土一州的势力,只有隋国一国。

    当然,这个大功是隋唐两国共同完成的,只不过胜利果实被隋国吃了而已。

    【叮冬,杨广设立‘海州’,达成成就‘拓土一州’,奖励:五维永久+1、魅力再+9,该地区一年内人口增长率翻倍;

    杨广:统帅98(+8),武力77(-8),智力93(+3),政治98(+8),魅力87(-8)

    当前杨广五维:统帅99(+9),武力78(-7),智力94(+4),政治99(+9),魅力97(+2)】

    收到系统提示后,嬴昊心中一动,心道:“果然,开疆拓土也是有成就的。”

    “贾太傅,河套新设的两郡之事,目前处理的怎么样了?”嬴昊问道。

    就在众人都以为,嬴昊接下来要进一步谈论隋国事宜时,却没想到嬴昊突然将话题转移到了河套上。

    贾诩一愣,却还是如实汇报道:“启禀陛下,河套刺史文天祥,早已在河套东西区域,选好了建城地址,并在这两年内新建了三郡二十四县,分别为:吴忠郡、固原郡、中卫郡。”

    关于河套增加郡县的计划,在大秦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毕竟河套只有三郡之地,却有三百多万人口,平均一郡一百多万人口。

    明明地处于北方的河套,按理来说应该地广人稀才对,可如今人口密度都快比中原大了。

    大量的人口,却缩在三郡之地,长此以往的话,既不利于对河套其他土地的开发,也不利于人口的增加。

    所以,唯有增设新的郡县,筑造新城,才能进一步开发河套平原。

    而关于河套增郡的事宜,早在大秦修养生息之前就在准备了,经过两年的大兴土木,以及人口迁移,河套新增加了三郡二十四之地。

    其中:吴忠郡共八县,治所吴忠城;

    固原郡共七县,治所固原城;

    中卫郡共七县,治所中卫城。

    目前新建城池事宜早已结束,只剩下人口迁移尚未完成。

    文天祥虽已向新设的三郡额分别迁移了近十万人口,可依旧不能将土地有效开发出来,起码要迁各迁移二十万才行。

    新增加了三个郡后,河套的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虽都没变,可是人口增长率,以及对土地的开发率却大大提高,总产粮比之前高出了将近一半。

    这就是增设郡县,细化行政区域的好处。

    嬴昊扫视下方众臣,也看出了众人的不解,而他则道:“杨广在羌地设立‘海州’,为我华夏新增一州之地,真乃一大壮举也。

    朕不愿隋国专美于前,故决定将河套设为‘河州’,下辖河套六郡。

    另外,并州的朔方郡,以及凉州北地郡,以后也将归属于河州管辖;”

    朔方郡的大部分地区,本就属于河套平原,划归河州统辖,完全合情合理。

    至于北地郡,除了南部地区属于后世的甘肃外,北部的大部分区域也都属于河套平原。

    所以,嬴昊将朔方郡和北地郡划归河州完全符合行政规划。

    见众臣都有些懵,嬴昊丝毫没有停下了意思,自顾自的继续道:”今后河州将下辖:宁夏、银川、银山、吴忠、固原、中卫、朔方、北地八郡之地;

    河州刺史继续由原河套刺史文天祥担任;

    河州大都督也继续由原河套大都督霍冰担任。”

    听到这时,众臣这才反应过来,皇帝陛下早有预谋啊,这哪里是和他们商议,完全就是在通知他们呀。

    不过谁让嬴昊是开国皇帝呢。

    作为开国皇帝,嬴昊的威望无人能力,但凡他做出的决定,只要不是特别离谱过分,基本上没有人敢反对。

    【叮冬,嬴昊设立‘河州’,达成成就‘拓土一州’,奖励:五维永久+1、魅力再+9、该地区一年内人口增长率翻倍;

    当前秦昊:统帅101,武力107,智力100,政治102,魅力108;

    由于宿主五维可增幅范围已满值,无法靠奖励的属性点增加属性,故奖励属性点将变更为自由属性点;

    当前宿主共拥有:随机属性点1点,统帅属性点1点,武力属性点1点,智力属性点1点,政治属性点1点,魅力属性点10点;】

    收到系统提示后,嬴昊不由一怔,完全没想到系统奖励会来的这么快。

    “加上新设的河、海、嬴三州的话,华夏已经有了十六州之地。

    这还不算完,待扫灭中原七国,彻底统一之后,就是对满勤、元蒙,以及王莽动手的时候。

    这三家的地盘还能在设四个州,到时华夏将有二十州之地,地域之广将远超先秦与两汉,朕与诸位爱卿将创下前所未有之功业。”

    嬴昊一脸兴奋的畅想起未来,而众臣则齐声欢呼道:“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第2525章:蜀汉三猛大战李存孝

    【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

    第2221章:今日起吾名嬴昊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玉、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幼,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都都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秦昊准备在称帝后实施三省六部制,而新设置的礼部也在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指导下,早早的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

    【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两小时改回;】

    第2221章:今日起吾名嬴昊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玉、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幼,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都都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第2526章:秦蜀止戈,吴楚交锋

    【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钰、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個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呦,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嘟嘟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秦昊准备在称帝后实施三省六部制,而新设置的礼部也在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指导下,早早的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

    【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钰、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呦,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嘟嘟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秦昊准备在称帝后实施三省六部制,而新设置的礼部也在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指导下,早早的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

第2527章:薛仁贵败邓禹,孙策战无支岐

    【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钰、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個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呦,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嘟嘟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秦昊准备在称帝后实施三省六部制,而新设置的礼部也在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指导下,早早的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

    【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钰、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呦,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嘟嘟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第2528章:楚吴宋三分庐江,司马懿暗助孙权

    【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

    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钰、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

    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

    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

    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

    反而都恭恭敬敬的,

    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

    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

    简直美得不真实,

    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

    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呦,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嘟嘟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秦昊准备在称帝后实施三省六部制,而新设置的礼部也在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指导下,早早的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

    【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防盗章节两小时改回;】

    十一月九日,荆州刺史秦政返回洛阳。

    十一月十日,秦昊之母贾玉抵达洛阳。

    至此,基本所有秦家子弟,以及其家小,都已顺利抵达了洛阳,前来参加认祖归宗大殿。

    秦昊得到母亲来了的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即领着众妻小出城前去迎接。

    秦昊左手牵着长子秦英右手牵着长女秦红叶,刘幕和任红昌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其余众女和众小全都站在他们身后。

    蔡琰和赵敏分别抱着各自的儿子秦炎和秦寒。

    夏侯青衣、小龙女、杨玉环、穆桂英四女,则分别抱着各自的女儿:澄心、黄钰、绿绮、青颖。

    刘幕对任红昌和丈夫以及自己并肩有些不满,一路上一直在瞪任红昌,而任红昌则对此视而不见。

    眼看着两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甚至把孩子们都给吓到了,秦昊再也受不了,冷着脸道:“你们两个要是在这样,就都给我滚回城去,不用你们来接娘了。”

    见丈夫要生气了,刘幕和任红昌连忙收回气势,不敢在继续放肆下去了。

    “哼。”

    秦昊不爽的冷哼了声,随即眼前一亮,惊喜道:“来了。”

    一队车队快速驶来,正是秦昊之母贾玉的车队。

    “母亲舟车劳顿辛苦了。”

    秦昊刚准备上前扶住从马车上下来的贾玉,结果却被刘幕和任红昌抢了个先,让两女一左一右将贾玉给扶了下来。

    秦昊见此脸色一黑,本以为两女又要争斗一番,却不想这次两人竟没有争,反而都恭恭敬敬的,一副贤妻良媳的姿态。

    贾玉看到任红昌后就眼前一亮,这姑娘太漂亮了,跟天仙似的,简直美得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配得上这样的仙女了。

    贾玉抓着任红昌的手,一阵嘘寒问暖,这让一边的刘幕又有些吃味了,但听到后面却发现婆婆有敲打任红昌,替自己出头之意,心中立马转阴为晴开心不已。

    贾玉一眼身边的两个媳妇在暗中较劲,她知道任红昌的事迹,虽也对这位奇女子敬佩不已,可心中还是更喜欢刘幕,所以才会隐晦的来敲打任红昌。

    任红昌听出了贾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委屈,她又没有错,都是刘幕在挑衅她,可终究还是没有反驳贾玉。

    贾玉觉得当过皇帝的任红昌,肯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担心刘幕会吃亏才会偏向她,却没想到任红昌竟然这么好说话,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秦昊怕老娘会激怒媳妇,连忙拉着秦英和秦红叶过来,道:“英儿,红叶,快叫奶奶。”

    “奶奶,孙儿想你了。”两小撒娇道。

    “哎呦,好孙儿孙女,奶奶想死你们了。”

    贾玉抱起两小就是一阵亲,两小发出一声‘咯咯’的笑声。

    贾玉逗了一下长孙和长孙女后,就走到秦炎和秦寒的面前,这两个小孙子她已经很久没见了。

    “炎儿,寒儿,这就是你祖母,叫奶奶。”秦昊温言道。

    “奶奶。”

    秦炎和秦寒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睁着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贾玉。

    看到粉嘟嘟的两个孙儿,贾玉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们,没想到两小却都往后一退,躲到了各自生母的的背后,好似两只受惊的小鹿。

    他们两个才两岁,记忆力还很差,几个月不见的人就不记得了,更别说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奶奶了。

    贾玉自然不会在意,柔声逗了逗两个孙子后,又分别和四个孙女都亲热了一番,最后才轮到秦昊这个儿子。

    “母亲,这次来了洛阳,就不要在回去了,今后咱们家定居洛阳,阖家团聚。”

    听到秦昊的话后,贾玉显得非常高兴,年纪大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团聚,跟何况洛阳不但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连她娘家也已经迁来了洛阳。

    一行人回到秦王府外,贾玉一脸欣慰道:“吾儿已定河北,即将登基称帝,老身心中甚慰,本不该给吾儿泼冷水,但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母亲请说,孩儿定当遵从。”

    秦昊果断道,在他看来老娘要说的事,那肯定是为了他好。

    贾玉凑到儿子耳旁,低声道:“高处不胜寒,老身希望吾儿能牢记四字。”

    “哪四字?”

    “不忘初心。”

    秦昊身躯一颤,不由陷入沉思。

    …………

    十一月十一日,正午,秦氏认祖归宗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一众秦家子弟之外,满朝文武百官也悉数到达太庙,只是如今的太庙已经不是刘氏太庙,而是赢氏太庙。

    秦昊并没有把刘氏的太庙迁走,而是让人重新在建了一座太庙。

    秦昊不但保留刘氏的太庙,并且还允许刘氏之人正常祭祀,只是没了帝位的刘氏太庙,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太庙了,而是宗祠,不过他的这一行为让刘氏众人都感激不已。

    当然,秦昊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他只是在乎刘幕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才保留了刘氏的太庙。

    秦昊准备在称帝后实施三省六部制,而新设置的礼部也在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指导下,早早的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

第2529章:司马懿与孙仲谋

    司马懿在逃出洛阳后就投靠了李唐,因为唯有在李世民的身上,才能让他看到些许报仇的希望,结果第一次关中大战却以李唐的惨败而收场。

    为了保住剩余的关中之地,李世民不得不向自去王位、割地赔款、并且还大秦称臣纳贡。

    秦唐所签订了《洛阳条约》,其中之一就是交出司马家的叛徒,也就是司马懿。

    得知了条款的内容后,司马懿整个人都绝望了,显然不认为李世民会保他,毕竟当时的李唐并不缺人才,他对于李唐的作用远没有那么大。

    可之后的所发生的事却再次超出司马懿的预料之外。

    李世民表面上虽答应了大秦的交人要求,可暗地里却阳奉阴违,偷偷布局放任,并保护司马懿逃出了关中。

    司马懿深知李世民此举的风险有多大,极有可能惹恼大秦,从而撕毁刚刚签订的和平条约。

    可就算如此,李世民也还是了放走了他,这才是让司马懿最感动的地方。

    李世民冒着和大秦翻脸的风险放走司马懿呢?原因有三:

    一是司马懿自身的能力确实非凡,留他在暗处活动的话,必定能够大秦造成一定的麻烦;

    二是作为洛阳政变的策划者,司马懿除了反秦这一条路之外,早已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时和谈已成定局,两国都不想在继续打下去,所以一个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改变大势。

    正是因为这三点,李世民才愿意为司马懿赌上一把,而结果也显而易见,大秦并未因为一个司马懿就撕毁条约。

    在司马懿无家可归时,是李世民收留了司马懿。

    在司马懿最绝望之际,也是李世民扛住大秦的威胁,偷偷放走了司马懿。

    对于司马懿,李世民真的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是司马懿又是怎么回报李世民的呢?

    他把李世民给坑惨了。

    第二次关中大战,李唐败的这么惨,这么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内部人心不齐而导致的。

    而造成李唐内部人心不齐的罪魁祸首,就是以雨化田、李斯为首的众人在暗处活动,帮助大秦分化瓦解李唐的抵抗之心。

    没有雨化田分化瓦加李唐内部,又岂会有那么多人倒向大秦?

    可雨化田是谁带到李唐的?

    司马懿。

    雨化田在洛阳政变中救了司马懿一命,而李世民也是因为司马懿的缘故,才会对雨化田如此的信任。

    所以,长安沦陷,李世民战死,主要责任虽不在司马懿身上,但他也绝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长安沦陷后,得知雨化田竟是大秦的人,这让司马懿愤怒的同时又后怕不已。

    毕竟他可从未怀疑过雨化田,而对方若是想杀他的话,可是有着很多次机会。

    对于被自己把坑了的恩人李世民,司马懿心中也是万分亏欠,但逝者已逝,他能做的也只有坚定自己的反秦决定,这也是他唯一不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的方式。

    在不良人的保护下,司马懿逃出关中后,最终选择了投靠楚王刘秀。

    原因无他,刘秀是目前所有诸侯中,反秦意志最为坚定的那个,并且还没有被秦国给打垮。

    但凡彻底得罪了大秦的诸侯,都会遭到大秦的雷霆报复。

    李世民得罪了大秦,趁着秦军主力征战河北,悍然发动了司州大战。

    李世民这一下无疑打疼了大秦,所以等大秦反应过来之后,一战就把李唐给打垮了,最终李唐惨遭三国瓜分而被灭国。

    刘季也得罪了大秦,结果北伐大军近乎全灭,自己也身受重伤,而后被刘裕虽取代,连妻子儿子都成了别人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大秦对于反秦势力,一向都是能灭就灭,不能灭则持续不断的打压,而这样的态度无疑极大震慑了各路诸侯。

    这也是为何如今天下局势,都已经逐渐趋于明朗,却还是有不少势力,不敢彻底反秦的主要原因。

    一是没有做好和大秦彻底翻脸的准备;

    二则是害怕翻脸后遭到大秦的报复。

    有李世民和刘季的先例在前,其余诸侯就算有心反秦,可一想到李刘两人的凄惨下山,心中自然不免会感到敬畏和害怕,结果就是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也不敢和大秦彻底翻脸。

    可在那么多反秦势力之后,却有一国极为特殊,那就是楚国。

    楚国从头到尾都是反秦势力,早在刘表时期就和大秦结仇,之后的刘秀也是一反到底,从不放过任何针对大秦的机会。

    大秦也将刘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针对刘秀和楚国的打压更是从来都没断过。

    可结果呢?从最初的南郡一郡,到荆南四郡,再到交州七郡,雄踞荆楚。

    大秦越打压,刘秀反而越强了。

    楚国成了天下所有势力之中,唯一一个在大秦的打压下,不断没有衰败,反而还成长起来的势力。

    虽说楚国能够存续至今,这主要归功于大秦先被后南的方针。

    大秦也从未集中力量来对付楚国,只有荆北一地在对付楚国,这才给了楚国喘息发展的机会。

    可先后镇守荆州的秦琼、岳飞、薛礼三将,也都是闻名于天下的名将。

    在这三大名将的打压下,刘秀还能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守住江陵,足可见其能力和运势,以及楚国的强大和韧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才选择了刘秀。

    在他看来,除了已经陨落的李世民之外,也只剩下刘秀能和嬴昊对抗了。

    至于蜀国的刘裕,虽说在内斗中取得了最后胜利,接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可内部毕竟留有隐患,依旧有很多人面服心不服。

    所以,在司马懿的心中,靠政变夺权的刘裕,自然比不上刘秀这种靠自己逐步发展起来的君王。

    既然决定投靠刘秀,司马懿也要为楚国的未来谋划。

    楚国东面是死敌吴国,北面是宿敌秦国,西面是盟友蜀国,南方则是未经开发的暹罗蛮荒地区。

    除了形同鸡肋的暹罗之外,楚国唯一可以扩张的方向,只有吞并东面的吴国。

    司马懿思前想后发现楚国吞并吴国的障碍有三:

    一,吴楚两国实力相当。

    楚国就算比吴国强,也强不了太多,根本做不到在短期内吞并吴国。

    二,吴国的猛将虽不多,却拥有百战百胜的名帅孙武。

    楚国包括刘秀在内的所有将领,基本都败在了孙武之手。

    楚国根本就没有能够击败,甚至是匹敌孙武的名将,只要孙武这个威胁不解决,楚军连吴军都无法击败,就更别说是吞并吴国。

    三,秦吴两国乃是盟友,秦国对楚国忌惮太重,绝不会坐视楚国吞并吴国。

    楚国一旦对吴国发起灭国之战,就必要在短期内取胜,否则的话就会让秦国渔翁得利。

    楚国的这三大难题,无论哪一个都不好解决,就更别说是三个一起了。

    司马懿思考了许久,也只想到了和大秦对付李唐同样策略,那就是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这也是楚国唯一能够战胜吴国的方式。

    不过楚国对吴国实施分化瓦解的难度,肯定要比秦国对唐国实施的难度大得多。

    大秦能够成功从内部分化瓦解李唐,是因为大秦比李唐强太多了,李唐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内部才会如此的不团结。

    但楚吴不一样,两国国力相差不大,吴国内部又极为团结,楚国想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几乎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司马懿一开始也觉得不可能,可在他归顺楚国,并对吴国的情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才发现吴国并非无懈可击,而唯一的破绽是继承人的问题。

    在司马懿看来,吴国的继承人问题,是最不应该存在的,可是它偏偏就是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吴王孙坚年迈体衰,长子孙策的统兵之能虽强,可在政绩方面只能说是一般。

    至于二公子孙权,统兵之能平庸,打仗更是屡战屡败,可政务能力却是极强。

    孙权担任豫章太守期间,豫章大治,从江东最穷的一郡,一跃成为仅次于丹阳,吴国第二富裕的一郡。

    除此之外,孙权更是直接指出了豫章郡在区域划分方面的不合理,并将其分割成了:豫章、彭泽郡、鄱阳三个郡。

    自此,豫章郡一分为三。

    分割之后的豫章三郡,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变慢,反而因行政细化,以及资源整合,发展速度比之前更快了;

    正是因为有着治理豫章的杰出政绩,孙权才敢和大哥孙策竞争,觊觎本不该属于他的吴王之位的,却没想一场大败将他直接打回起点。

    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孙权惨败,再加上主力都在和楚军对峙,吴国国内兵力空虚,继而引发了连锁发应,造成国内山越齐齐反叛,差点把整个吴国都给掀翻了。

    虽说倭寇和山越的问题,后来都被孙策和孙武先后解决了,并且还给吴国增添了大量的人口,算是坏事变好事。

    可这件事终究是孙权惹出来的,仅凭这一点,他就失去了和孙策竞争的资格。

    孙坚自然也知道这点,于是他将孙权调离了豫章,前往会稽郡担任太守。

    会稽郡就是后世的浙江福建两省,同样也是吴国面积最大的一个郡,但因地广人稀,而且山地众多,所以并不算富裕。

    豫章大治之后,江东倒数第二的会稽郡,自然也就掉落到了倒数第一。

    孙坚将孙权从豫章调去会稽,就是为了彻底断了孙权的念想,却没想到再次因司马懿而弄巧成拙了。

    好不容易发现了吴国的破绽,司马懿自然要深挖下去,于是他主动向刘秀请命,化名为钟达,潜伏到了孙权的身边,开启了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的计划。

    司马懿之所以会选择从孙权入手,除了孙权是唯一能威胁到孙策的人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孙权的政治观念。

    豫章郡经历了无数太守,可为何独独孙权一治理,豫章就迎来了大治呢?

    司马懿发现,除了孙权自身的能力之外,另一大原因就是世家的支持。

    孙坚和孙策对于江东世家态度,从来都是利用和压制,而且用完就扔,对世家苛刻至极。

    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毕竟天下各路诸侯,除了李唐之外,就没有一家不打压世家,而明国境内更是都已经世家的存在了。

    谁让世家掌握了那么多的资源呢。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2530章:冢虎力劝孙仲谋,郭子仪伏击孙策

    吴国对于世家的态度,和宋魏楚等国一样,都是以打压为主。

    吴国将世家当成下金蛋的母鸡,细水长流,持续不断对为本国提供养分,而非是明国那般直接杀鸡取卵。

    世家靠依附于国家吸收养分而壮大,可吴国却反而从世家那边吸收养分,这自然使得江东世家对孙坚孙策父子的不满。

    可迫于父子二人的权势,江东世家根本不敢反抗,因为敢反抗的家族都已经被灭掉了。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个对世家最不友好的时代,无论哪里的世家都会遭到打压,根本看不到任何曙光。

    孙权的政治主张和孙坚孙策不同,他虽也是在利用世家,却会给世家一点甜头尝尝。

    既想让马儿跑,也给了马儿吃的。

    这也就造成了相较于孙坚孙策,江东世家反而更加亲近孙权,纷纷主动依附在了孙权的身边。

    有了江东世家的支持,孙权治理豫章没有任何顾虑,他需要什么资源,世家都会给他提供,所以豫章才会迎来大治。

    司马懿也是世家出身,深知世家的力量有多大。

    孙权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功绩,都比不上孙策,在吴国军政两界的根基远不如孙策深厚。

    按理常来说,只要孙策不死,不主动犯错的话,孙权根本没有取而代之的可能。

    可只有要江东世家的支持的话,孙权就就还有那么一丝的希望。

    孙权被调离豫章,担任会稽太守之后,自然想要复制豫章大治的奇迹,毕竟就算当不了吴王,他也想成为吴王之下的权利第一人。

    可之前面对倭寇时的惨败,让江东世家投入了那么多资源,才为孙权积攒起来的政治资本全都打了水漂,所以对于孙权的态度也暧昧了起来。

    江东世家虽依旧还支持孙权,可投资力度也没以前那么大了。

    孙权失去了世家的支持,想要在会稽复制豫章的奇迹,自然是千难万难。

    司马懿则在孙权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孙权化解了这一大安难题。

    司马懿深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道理,而想要彻底取信于孙权,就要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而被流放到会稽,施政不畅,政绩一般,就是哈孙坚人生最低谷的时刻,而司马懿此时帮孙权就是雪中送炭。

    化名‘钟达’的司马懿,主动投靠到了孙权麾下后,起初孙权还对司马懿并不是很重视。

    可当司马懿进行几次献计,并化解了自己的难题后,孙权当即意识到此人有大才,自然是对司马懿委以重用。

    身为太守的孙权,任命司马懿为主簿不久,司马懿就帮孙权说服了江东四大家族,也就是张、朱、顾、步四家。

    步家本不在江东四大家族之列,可由于原属于四大家族的陆家,投靠了楚王刘秀,陆家也已经迁出了江东,仅次于陆家的步家自然填补了陆家的空缺。

    至于顾家,最为杰出的弟子顾雍虽出仕大秦,可大部分顾家子弟却留在了江东,并出仕吴国。

    在司马懿的游说下,孙权主动和步骘结交,并和步家进行联姻,迎娶步骘的妹妹步练师为正妻,从而得到步家的支持。

    江东四大家族,相互联姻,各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不分离我。

    孙权有步家的支持之后,再由步骘牵针引线,很轻松就说服张、朱、顾三家,得到了全部江东的四大家族的支持。

    江东世家基本都以四大家族为首,连四大记住都支持孙权了,那些中小家族自然也都选择了孙权。

    就这样,孙权因娶了步练师一人,而获得了整体江东世家的支持。

    有了世家的支持后,孙权在会稽再无任何掣肘,再加上有司马懿的辅佐,而且不缺资源,励精图治一年后,会稽郡也同样迎来的大治,产粮和税收都反超了分割前的豫章郡。

    之后孙权又发挥出了他细化行政的特长,在获得了孙坚的同意之后,将会稽郡给分割成了:会稽郡(今福建省)、临海郡(今浙江省东南一带)、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衢州一带)三个郡。

    自此,吴国共拥了九郡之地,分别为:丹阳、吴郡、豫章、彭泽、鄱阳、会稽、临海、东阳、庐江(庐江东南三县+九江南部三县);

    孙坚将孙权下放到会稽当太守,就是为了断掉孙权的念想,可孙权却反而因治理会稽郡的政绩,再次威胁到了孙策继承人的位置。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死这次吴国伐除,孙坚才会让孙策为主将,却让统兵之能更强的孙武为副将,就是想好为不久之后孙策继位而铺路。

    对于这点,无论孙权也是心知肚明,但更让愤怒的还是父亲之后的举动。

    孙坚任命孙策担任此次伐楚的主将,同还借升任孙权为扬州从事为由,将其从会稽调走了,前往庐江,负责伐楚大军的粮草供应,同时兼任庐江太守一职。

    孙坚此举,表面上来看是提拔和重用孙权,可实际上是却也在明升暗降,彻底断绝孙权在吴国的根基。

    孙权在会稽的话,虽只是一郡太守,可负责的却是三个郡的军政大权。

    而来了庐江的话,他的职位确实提高了,可能管辖的也只有六县之地,而且这六县还和楚宋明三国都接壤。

    以庐江六县之地的地理位置,无论孙权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在翻起浪花了,再也不会对孙策造成任何威胁。

    不得不说,孙坚此举相当的狠,直接打在了孙权的软肋了,偏偏孙权还没有任何的办法,他根本没办法反抗老爹孙坚,只能老老实实的前往庐江上任。

    这一路上,孙权几乎将‘不情愿’三个字都写在了脸上,心中对于父亲孙坚也是越发的埋怨。

    他觉得父亲实在是太偏心了,父亲的眼中从来都只有大哥一人,无论大哥做什么都是对的,而自己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他都不会正眼看自己。

    孙权自问对吴国的贡献不小,他虽有过倭国之败,可也有治理豫章和会稽两郡的功勋。

    东吴九郡,他孙权治理过六了郡,而如今即将担任第七郡,也就是庐江郡的太守。

    他孙权对吴国的贡献,并不比大哥孙策差多少,可父亲却连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孙权越想越气,越气就越想,对父亲孙坚怨念愈发浓郁,竟有了由怨转恨的趋势,而这全都被司马懿看在眼里。

    孙坚对孙权的打压是全方位的,受到打压的不止孙权一人,而是孙权的整个小团体,其中也包括了步骘和司马懿。

    步骘因为一点点的小问题,直接被孙坚撤销了太守之位,给降职成了县令。

    至于司马懿,孙坚知道他是孙权的谋士,并且谋略非凡,所以准备将其从孙权身边调走,让司马懿在孙策麾下效力,于是就升任其为伐楚随军参将。

    对此,司马懿自然是果断拒绝,毕竟他是带着目地来吴国的,他待在孙策身边意义不大,唯有孙权才能让他完成目标。

    司马懿拒绝了孙坚的征辟,一副不在乎功名的姿态,自愿留在了孙权的身边,为其效力,这自然让孙权十分感动。

    可司马懿的拒绝之举,却引起了孙坚的不满。

    他有意提拔司马懿,担任孙策的左右手,而司马懿却一心留在孙权身边,可关键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没到那种程度呀?

    那么司马懿的种种举动,在孙坚看来就有些居心叵测,而且也有些不识抬举了,于是就又对司马懿进行了两次征召。

    如果是孙坚的第一次征召是好言,那第二次就是严肃,第三次则是强制征辟,根本不给司马懿拒绝的权利,只为将他从孙权身边调走。

    对此,司马懿不但不忧,反而大喜过望,他知道苦等的时机已经到了,在不展开行动的话,等离开孙权身边之后,可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了。

    “二公子。”

    司马懿摇了摇头,驱散心中的杂念后,一脸歉意的看向上方的孙权,拱手道:“钟达是来向公子请辞的。”

    孙权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抓住司马懿的手:“连先生都要离权而去了吗?”

    孙权这段时间可谓是尝遍了人间冷暖,他在遭到了父亲刻意的打压之后,一直支持他的江东世家,也都纷纷离他而去,其中甚至都还包括步家。

    没办法,孙坚打压孙权的意图太明显了,只要不是傻子基本都能看出来。

    江东世家若是还敢明着支持孙权的话,也就是在和吴王孙坚唱反调,等同于将脖子申出去给孙坚砍。

    江东世家虽心向孙权,可为了保全家族,也不敢再支持孙权了,所以都纷纷切断了和孙权的联系。

    孙权最大的资本就是世家的支持,没了江东世家给他撑腰,对孙策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威胁了。

    不得不说,你爸爸终究是你爸爸。

    孙坚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直接将孙权从云端打落凡尘,让他的所有努力都再次归零。

    孙权早就习惯了司马懿在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的日子,现在司马懿主动请辞,他心中自然是一万个不情愿。

    司马懿却摇头道:“非是钟达想要离开公子,而是吴王想让钟达离开公子。

    吴王已对钟达下了三道征辟令,而第三道更是强制征辟,达若是拒绝的话,则会被视作叛变下狱。

    达也不愿离开公子,可是却不得不走啊。”

    言罢,司马懿一脸苦涩的叹息起来,一副极为不情愿离开的样子。

    孙权则握紧拳头,随即又无力的松开,一脸苦涩道:“父王他太过分了,这是想要逼死我呀。”

    “不会的,你们终究是父子,吴王不会下此狠心的。”

    “怎么不会?

    会稽大治,权治理会稽有功,可父王他有功不赏也就算了,竟还公然打压有功之臣。

    为了让大哥继位,父王他连脸面都不顾了,又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孙权咬牙切齿的低喝起来,好似要将所经历的所有的不公都发泄出来。

    “钟达先生,权知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求你再帮权最后一把,为权指出一条生路来。”

    孙权一脸希冀的看着司马懿,而司马懿则叹息道:“生路何在,公子心中清楚,又何须达多言。”

    言罢,司马懿摇了摇头,而后大步走了出去。

    看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孙权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扭曲,低喝道:“父王,大哥,是你们逼我的。”

    司马懿回归府邸后,都还没收拾好行礼,就收到了楚国密探的传讯。

    不出司马懿所料,他离开之后,孙权果然另派心腹,秘密联系了楚国密探,并了泄露了吴军的机密情报,准备借楚国之力除掉孙策。

    只要孙策回不来吴国,那么吴王的位置,由孙权继承的可能性最大。

    “告诉郭子仪,可以和孙权进行合作,他所给的情报都是真的,但不到万不得已的话,千万不能杀了孙策,尽量以生擒为主。”

    死守寻阳的郭子仪,在收到司马懿的传讯后,心中自然也是极为为难。

    毕竟现在吴军势大而他势弱,孙策的实力又那么强,麾下还有不少猛将助阵,生擒他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再一看手中的机密情报,郭子仪觉得若是伏兵布置得当的话,也不是没有生擒孙策的可能。

第2531章:郑芝龙被困邾县,郑成功设谋救父

    庐江一直是吴楚两国争夺的焦点,为了庐江南部的八县之地,两国已经爆发了多次大战,死伤人员更是不下于十万众,却依旧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次孙策率军伐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连夺桐乡、居巢、皖县三座坚城,并且歼灭了近半数的庐江守军,这极大的振奋了吴军的军心。

    仗着士气正盛,孙策决定发动了闪电战,只率两万余精锐连夜出发,突袭寻阳,不给郭子仪任何反应的机会。

    孙策也担心失败,所以在行动之前,还专门请教了一番孙武,在得到了孙武认同后才出兵。

    两万大军一起行动,动静太大,根本呢不可能瞒过楚军探子。

    郭子仪在收到探子的汇报后也是一惊,他本以为吴军攻占皖县后会休整数日,毕竟连续攻城数日吴军也很疲惫,却没想到孙策如此不安常理出牌。

    孙策来的太快,楚军士气上尚未恢复,郭子仪也未做好死守的准备,就这么强行和吴军交手的话,一旦被孙策攻入城内,到时候就是想跑都跑不掉。

    郭子仪手上的这一万余大军,是楚国在庐江最后的兵力,一旦全军覆没的话,楚国东大门将门户大开,孙策也将不费吹灰之力之力攻入江夏。

    思前想后,郭子仪决定趁着吴军还未抵达,主动放弃寻阳,全军退入蕲春城,以保留实力,同时也有诱敌深入的想法。

    得到司马懿的传讯后,郭子仪已经不在怀疑孙权的用意。

    孙权作为庐江太守,总管八万吴军的粮草供应,他能够给郭子仪提供大量的机密情报。

    就算孙权泄露的情报是真的,可只要孙策的八万大军稳扎稳打,只有万余兵力的郭子仪也奈何不了对方。

    郭子仪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主动示弱,在不断的败退中,打消孙策对自己的戒心,让其错误估计双方的实力,以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只要孙策脱离了主力,那郭子仪的机会就来了。

    郭子仪此举不可谓不大胆,毕竟就算他诱敌深入的目的能达到,可孙策身为吴军主将,并不一定会亲自领军前来。

    若是来的的其他将领的话,那郭子仪就算能伏击成功,可却主动舍弃了东方的门户,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点。

    况且就算孙策真的追过来了,在占领寻阳之后也未必会继续追击,所以郭子仪此举赌的成分很大。

    郭子仪之所以敢有此豪赌,主要还是司马懿和孙权给了他赌一把的勇气。

    他知道吴国此次出兵伐楚,主要是为了给孙策铺路,所以他赌孙策为了表现自己,不会过分的依赖孙武,而且会迫切的想要打开局面。

    不得不说,郭子仪将孙策的心思给拿捏的很到位,所以这次他赌对了。

    孙策连夜行军,好不容易抵达寻阳城,却发现寻阳城门大开,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面对这块嘴边的肥肉,孙策自然是不会放过,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寻阳城,彻底将楚国势力驱逐出了庐江郡。

    楚国占领庐江西南四城之后,为了防止被吴国夺取,对于四城的投入可不少,将四城都给打造成了军事要塞。

    可如今吴国却以极小的代价,就收复了庐江西南四城,楚军更是被打的近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这也使得吴军不少将领骄纵了起来,开始不把楚军放在眼里。

    轻敌这么低级的错误,作孙策自然是不会犯的,毕竟吴楚两国可不是第一次交手了。

    每次都是吴国主动攻打的楚国,而楚国被动防御。

    每次都是吴国占尽上风,而楚国被动挨打迫。

    可每次也都是以吴国的败退,而楚国守住了国土而告终。

    孙策清楚的知道楚军有多难缠,也知道几场小胜的意义并不大,赢到最后才会真正的胜利,所以自然不会犯轻敌这么低级的错误。

    不过在这次作战中,孙策首次感受到了闪电战的威力。

    这种不顾后勤补给,一门心思往前冲,不打垮敌人绝不罢休的战法,实在是太让人迷恋,也太对他的胃口了。

    如此轻易就夺取了四城,将楚军驱逐出庐江,这给了孙策一种楚国东部兵力空虚,以及郭子仪是无能之辈的错觉。

    “刘秀英明一世,看人也一向很准,不想却在郭子仪身上翻了车。”孙策心中冷笑不已。

    此时的刘秀还未意识到用人的错误,孙策自然想在刘秀换掉郭子仪之前,尽可能的扩大战果,多占领一些地盘了。

    蕲春是荆州的东大门,此城若是被攻破的话,荆州东部则将门户大开,江夏也将向吴国招手。

    于是孙策休整了一夜后,在寻阳留下了三千守军,就再次出发直奔蕲春而去。

    这次孙策不但没有和孙武商量,还将孙武的大军抛在了后面,在他看来对付一个无能的郭子仪,根本就不需要叔父孙武出手。

    孙策大军抵达蕲春时,楚军已提前半日入城,虽一直在进行各种布置,可是准备的依旧不够充分。

    孙策一眼就看出了城防的漏洞,亲率精锐解烦军,扛着云梯就直接展开了攻城,栗虎、栗鹿、栗羊三位巅峰神将也参与了进来。

    一位战神,三位巅峰神将,外加一支精锐营,所爆发出来的战力是恐怖的,哪怕没有多余的攻城器械,只靠着云梯也依旧攻上了蕲春城楼。

    吴楚两军鏖战了两个时候后,郭子仪命令无支岐撤出蕲春,而后全军撤往邾县。

    蕲春守军明明还未丧失斗志,可郭子仪却主动撤军?

    这一反应落到孙策眼中,自然也就成了郭子仪不敢死战,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

    楚军虽损失惨重,并且撤出了蕲春,却并未溃败,正是乘胜追击的最佳时刻。

    奈何此时天色已黑,孙策也只能暂时作罢,稍作休整。

    孙策敢夜间行军,却不敢夜间追击,毕竟这么做的风险太大。

    连战连捷虽让他有些上头,可毕竟还未丧失理智,万一中伏的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次日,天一亮,孙策就率军出发再次出发,直奔邾县而去,并给蕲春留下两千守军。

    孙策也担心会遭遇埋伏,所以这次他分两路进军,一路由郑芝龙领军,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军。

    两路大军都只有一幕目的,那就是趁着郭子仪立足未稳,以最快速度抵达并夺取邾县。

    郑芝龙被植入成了江东水匪,横行江东地区多年,一直都没人能奈何的了他。

    黄巾起义之后,江东地区更是的遍地水匪寇,其中又以水匪的问题最为严重,而郑芝龙则是水匪中势力最强的一家。

    江东各大诸侯数次出兵围剿,却方都方被郑芝龙击败,其中也包括孙坚。

    当时是孙坚亲自领军剿匪,奈何郑芝龙实在狡猾,水战能力更是颇为了得,连续两次围剿都未能成功。

    直到孙坚占领江东之后,命孙武领军清缴江东匪患,这才彻底剿灭了郑芝龙的势力,而郑芝龙也心服口服的投降了东吴。

    作为江东绿林第一人,郑芝龙的投降,不但让吴国增了万余精锐水兵,还使得吴国各地匪寇胆寒,纷纷选择主动投靠。

    孙坚因得郑芝龙一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内,就平定了江东的全部匪患。

    郑芝龙投降东吴后,因其水战本领了得,也得到了孙坚的重用,这次伐楚便将其调到了孙策的麾下。

    孙策将大军分为两路,自领一路后,却让郑芝龙独领另一路,足可见其在吴国的地位。

    郑芝龙与孙策分开后,率七千大军,抄小路一路向西,在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后,终于抵达了邾县城外。

    通过城楼上的稀疏守军数量,郑芝龙判断城楼守军应该不超过千人,也就是说楚军溃军尚未撤回邾县,就被孙策的那一路大军给追上了。

    郑芝龙也没有担心孙策,毕竟以郭子仪败军的战力,不可能是孙策新胜之军的对手,于是就下令展开攻城。

    邾县守军总共不到千人,而且也并非是什么坚城,自然扛不住七千吴军的猛攻。

    强攻了三个时辰后,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斩杀邾县守将,楚军再无任何战意,纷纷向吴军缴械投降,而吴军只伤亡了三百余人。

    郑芝龙攻破邾县,自然是大喜过望,毕竟邾县之后,就是江夏治所西陵城,这显然是一件大功。

    可是郑成功的反应,却和郑芝龙完全相反,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森儿,怎么打了胜仗,你反而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呢?”郑芝龙笑着问道。

    郑成功则严肃道:“父亲,有点不对劲。

    按理来说,就算追上了郭子仪的败军,可都过去这么久了,太子也该抵达邾县才是。”

    郑芝龙一怔,随即皱眉道:“还真是啊,郭子仪的败军又能有多少战力,不可能挡住太子殿下这么久,或许是有其他事在路上耽搁了吧。”

    “可是父亲,不只是太子的大军没来,连郭子仪的败军,也没有一个逃来邾县,这简直太不合理了。”

    听到郑成功此言,郑芝龙脸色大变,凝重道:“森儿你的意思是太子他遭遇强敌了?”

    郑成功摇了摇头,道:“不,孩儿的意思是,太子殿下可能是中伏了,咱们中了郭子仪的诱敌深入之计。”

    “可是以郭子仪的败军,又哪有余力设下伏兵?就算他真的设伏,也不可能对付的太子的精锐呀。”郑芝龙一脸不解的问道。

    话音刚落,就有士兵来报:“报,启禀将军,城外出现大量楚军,恐怕不下于数万大军。”

    “什么?”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同时惊呼起来,眼中尽是震惊和不安之色,随即连忙登上城楼前去查探。

    果不其然,城外楚军竟多达数万,并且打出的还是楚王旗帜,这说明刘秀本人就在城外。

    “父亲,咱们中计了。”郑成功一脸苦涩的说道。

    郑芝龙木然点头,心中则是极为后悔,后悔没劝孙策不该贪功冒进。

    在他看来,孙策在拿下寻阳之后,继续急攻蕲春城时,他就应该劝孙策停止,可他却反而支持孙策,对于一员来将而言实在是不该呀。

    “森儿,现在该怎么办?咱们弃城突围吧。”

    郑芝龙问道,他知道孙策那边的情况肯定不妙,可他现在自身都难保,又哪里还顾不上孙策。

    郑成功听到父亲的话后,想也没想就道:“绝不能突围,出城则必死。”

    “那死守待援?”

    郑芝龙问道,可心中却没有一点信心。

    鄂县城外的楚军主将不是别人,乃是楚王刘秀,吴国上下除了孙武之外,无一人能与之对抗。

    郑芝龙也曾败与过刘秀之手,自然不认为自己区区七千守军,能在刘秀三四万大军的猛攻下,守住防御力并不算多强的鄂县。

    郑成功也知道鄂县不比寻阳、蕲春,因位置靠近江夏腹地,很少经历战火,楚国也并未被投入太多资源,所以并不是什么坚城。

    死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可是出城则必死无疑。

    究竟该怎么办呢?

    对此,郑成功心中也是焦急万分,许久后却是心中一动,喃喃自语道:“既然无法力敌,那就只能智取了。”

    抱歉,这个星期太忙了,作者已经连续加了四天班,到晚上九点才回家,太疲惫了,根本没心思码字,所以才断更了这么久。

    这个周末不出去玩,不说能加更补上,但肯定正常更新。

第2532章:郭子仪双重伏兵,无支岐生擒孙策

    就在郑芝龙郑成功父子,被刘秀围困在邾县的同时,郭子仪那边的大战也已经结束。

    不出郑成功所料,率军追击的孙策,果然遭到了郭子仪的埋伏。

    孙策和郑芝龙想的一样,他既防着郭子仪的埋伏,却也不认为郭子仪的败军,还有能伏击自己的体能。

    当吴军行至卧虎山时,孙策见山林中有惊鸟,当即意识到有伏兵埋伏,于是率军强行将伏兵给击溃了。

    楚军溃败,孙策率军尾随追杀,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卧虎山的伏兵只是开胃小菜,郭子仪真正的杀手锏是天平山的第二波伏兵。

    天平山的伏兵不比之前的败军,不但体力极为充沛,而且士气稳定,明显是不是败军,而是在以逸待劳,并且已经在此埋伏很久了。

    孙策的八千大军才进入天平山谷,郭子仪就用巨石堵死了吴军的前路和后路,而后埋伏在两山之间的弓箭手瞬间万箭齐发,吴军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死伤近半。

    面对如此凌厉的伏击,孙策也没有慌,而是将吴军盾牌都集中了起来,让士兵用盾和石头躲避箭矢。

    寻找好遮掩物之后,孙策很快就发起了突围行动,可奈何郭子仪早有准备。

    郭子仪不但提前布置了投石车,而且还运来了大量的火油,直接用火油破了吴军的盾阵,也让孙策的三次突围都已失败告终。

    见孙策依旧心有不甘,嚷嚷着要突围,栗虎对其大喊道:“太子,解烦军已经完了,可是你不能有事。

    身为吴王之位的继承者,你必须活着返回吴国,也只有你活着回去,解烦军才能重组啊。”

    无法接受战败的孙策,听到这话顿时身躯一震。

    沉默数秒后,孙策无奈的下达了放弃大军,只带少数将领突围的命令。

    面对火海和箭雨的双重打击的情况下,普通士兵已经不可能逃出去了,唯有将领才有可能凭借自身武勇逃走。

    对于孙策来说,这个决定不可谓不煎熬,他身为主将却要抛弃军队独自逃走,这是他永远也无法洗刷的耻辱。

    “郭子仪,你给我等着,这一笔账咱们慢慢算。”

    撂下句狠话后,孙策带着虎鹿羊三大猛将,以及不少汇聚到身边中高层将领,果断进行了第四次突围。

    孙策这边才一动,山顶上居高临下手持千里镜的郭子仪,就立马察觉到了孙策的意图。

    郭子仪嘴角微微翘起,淡笑道:“孙策啊孙策,现在才想逃。不觉得有些晚了吗。

    立即传令无支岐将军,绝不能放走孙策,若是无法生擒的话……”

    说到这时,郭子仪眼中闪过一抹狠色,冷冷道:“那就是杀了他吧。”

    “诺。”

    孙策只率十几人将领小队突围,埋伏的楚军自然拦不住。

    毕竟他们各个身手矫健,跑的比兔子还快,哪怕楚军进行无差别放箭,也没有一支间能射中对方。

    逃出去之后,孙策回头看了眼火光冲天的山谷,心中对郭子仪的恨意达到了极致,可在一回头,却发现无支岐带人挡在了他们的前路上。

    “结阵,不能让一人走脱。”

    无支岐大喊道,随即快步冲向孙策,同时挥舞手中钢棍,全力向孙策打去。

    “太子小心。”

    栗虎、栗鹿、栗羊三将连忙护在孙策身前,随即五人战成了一团。

    为了防止孙策逃走,无支岐专门盯着孙策一人打,不给孙策任何逃走的机会。

    孙策手中大戟狂舞,霸王十三式,霸王戟等戟法接连使出,可用尽了手段也依旧无法脱身,于是就起了先和三将联手打败无支岐,而后在一起逃出去的想法。

    这不是孙策第一次和栗虎三将联手,之前攻打居巢时四人就已经联手过一次。

    那次虽打赢了无支岐,却也让对方给逃走了。

    不过就算如此,无支岐的武勇,也给孙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吴国缺乏猛将,孙策自己就是吴国实力最强的人,而栗虎、栗鹿、栗羊三将仅次于他。

    无支岐一人却能对抗孙策、栗虎、栗鹿、栗羊四人联手,并且在战败后还能全身而退,这等战力完全凌驾于楚国第一猛将崇黑虎之上了,又岂能让孙策不震惊?

    孙策和崇黑虎交手过很多次,他能够顺利突破战神级,崇黑虎可是提供了不少经验值。

    之前楚国的战神只有崇黑虎,而吴国也只有孙策,双方在猛将方面半斤八两。

    可如今楚国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无支岐,实力竟然比孙策和崇黑虎都强,两国尖端猛将之间的平衡自然也就被打破了。

    毕竟楚国只需派出一个无支岐,就能挡住孙策、栗虎、栗鹿、栗羊四人联手,那再派出崇黑虎、马援等将的话,吴国又该派谁去抵挡呢?

    对此,孙策自然也是万分焦急,可是急也没用,毕竟人才不是着急就能得到的。

    后来经过数场大战,孙策意外发现,刘秀好像还不知道无支岐的实力,或者说刘秀压根就不知道有无支岐这么个人。

    刘秀若是真的知道无支岐的实力的话,那无支岐也就不会只是个校尉,而且他手下也连一个强点的将校都没有。

    无支岐是被宋缺挖掘出来的人才,宋缺离任之前将其推荐给了郭子仪,而郭子仪发现对方确实实力非凡,于是就提拔并启用了无支岐,这才有了他之后庐江大战中的大放异彩。

    这个发现让孙策兴奋不已,也让他看到了一个绝佳的好机会。

    此时的无支岐对于刘秀并没有多少忠诚,对楚国的归属感也并不算太强,之所以会效忠楚国,只是因为郭子仪发掘并启用了他而已。

    若能在刘秀注意到,并重用无支岐之前,将其生擒的话,那或许能挖楚国的墙角,将这位超级猛将策反过来。

    正好楚军在庐江的兵力薄弱,郭子仪又连战连败,这恰恰给了孙策生擒无支岐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之后孙策的每次攻城,都未带上栗虎、栗鹿、栗羊三将,为的就是生擒无支岐这尊超级猛将。

    毕竟但靠他自己的话,别说是生擒了,就是保命都够呛。

    孙策的想法是对的,这确实是个大好机会,可奈何天公不作美。

    居巢、桐乡、皖县,足足三次机会,孙策都与无支岐擦肩而过,没能将其生擒。

    之后孙策会贪功冒进,除了不给郭子仪反应的机会,以及扩大战果的意图之外,还有就是想要生气无支岐。

    恰好郭子仪也有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的打算,多方巧合之下,这才造就了这次顺利伏击到孙策的意外。

    【叮咚,栗虎、栗鹿、栗羊同时在场,组合技‘兽王之怒(伪)’发动……】

    不只是狮驼岭三妖能够发动‘兽王之怒’,车迟国三妖也同样可以,只不过还带有一个(伪),战力肯定没有狮驼岭三妖强。

    栗虎、栗鹿、栗羊三将可不简单,三人都是巅峰神将,组合技‘兽王之怒(伪)’发动后,三人联手更是都达到了战神层次。

    也就是说,此时无支岐正在面对四位战神的围攻。

    面对孙策、栗虎、栗鹿、栗羊四人的联手,无支岐以一对四,一根钢棍舞得密不透风,与之足足鏖战了五十回合,却依旧丝毫不落下风。

    孙策本以为二十回合就能打败无支岐,却没想到五十回合都没赢,而突围出来的将领却已战死近半。

    见无支岐竟强悍至此,孙策心中惊骇万分,满脸震惊道:“你的实力怎么可能会这么强?”

    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是这么强的话,之前又怎么会输呢?

    无支岐之前战败,并非是打不过孙策四人,而是城池都沦陷了,他打下去也没有意义,反而会陷于吴军的包围之中,自然不会傻傻的死战到底。

    无支岐属于那种狠话不多的类型,没有丝毫跟孙策解释的想法,冷笑道:“并非是我太强,而是你太弱了。”

    听到这话,孙策心中恼怒不已。

    他太弱了?

    这么多年了,无支岐还是头一个,说他江东小霸王太弱了的人。

    不过和无支岐一比,他可不就太弱了么。

    这时孙策才意识到,无支岐对标的从来都不是他和崇黑虎,而是大秦和中原的那些绝世猛将们,所以在他眼中自己才会弱。

    无支岐话音刚落,手中钢棍就泛起金色光芒,全力一棍打出,栗虎被迫硬接,却被打的直接吐血倒飞出去了。

    栗虎的运气不太好,落地时脑袋正好撞到一块石头,于是双眼一番直接晕了过去。

    “大哥。”栗鹿、栗羊大喊起来。

    孙策见三将中最强的老大都被打晕,知道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于是大喊道:“大家都分散突围,能逃走一个是一个。”

    说完后,孙策头也不会的遁入山林,而无支岐也不出他所料的,紧紧跟在了他的身后。

    孙策此举算是把无支岐给引走了,可就算没了无支岐,苦战了数个时辰,已经精疲力尽的众人,也难以抵挡数百楚军士兵的围杀。

    救回晕厥的栗虎后,栗鹿等将见此纷纷各自逃命,而楚军诸将也各自带人追杀。

    栗鹿见楚军追的太紧,难以摆腿追兵,于是带数将主动留下,为弟弟断后。

    最终,栗虎栗羊等少数吴将虽逃回了寻阳,可栗鹿却因力竭而被楚军生擒。

    至此,这一场伏击战也彻底结束,郭子仪只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就全歼了孙策八千精锐。

    半日后,无支岐左手提着凤凰霸王戟,右手扛着被打的鼻青脸肿,并且被捆成粽子的孙策,返回了楚军大营。

    孙策之所以逃入山林之中,是想要借助山林的地形逃走,可他不知道的是,无支岐是自小在山林中长大,对于山地地形远比他熟悉的多。

    孙策不进入山中还好,若是一心逃命的的话,或许还真有可能逃走的。

    可进入山林之中,那就是来到无支岐的主场,他能逃掉才怪呢。

    在经过一番垂死挣扎后,孙策最终还是不敌无支岐,被无支岐击飞兵器后打晕,而后生擒而归。

    见无支岐真的生擒了孙策,郭子仪自然是大喜过望:“无支岐将军,你这次可是立下大功了。”

    无支岐却不屑道:“不过一个孙策罢了,就算没了他,孙坚也还有其他儿子,算不得什么大功。”

    郭子仪却笑着摇了摇头。

    无支岐并不知道生擒孙策,对于吴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他只当孙策是孙坚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就算没了也还能选其他的继承人。

    可实际上,孙策对吴国而言是不可替代的,他一人身系整个吴国的安危,他不在整个吴国都将动荡起来,而楚国也将拥有吞并吴国的机会。

    所以,对于楚国来说,无支岐生擒孙策的功劳太大了。

第2533章:孙武围魏救赵,郑成功诈降自保

    才抵达皖县不久的孙武,才刚刚安好营寨,就得知孙策奇袭告捷,已攻下寻阳城的消息,当即率军拔营往寻阳而去。

    可当到了寻阳之后,孙武却并未见到孙策,找来守将询问才知,孙策率军继续攻打蕲春城去了。

    孙武顿时色变,怒道:“简直是在胡闹,孤军深入本就冒险,可一而不可二,否则极易中伏。

    如今楚国东部兵力空虚,我水路两军共同进军,只需稳扎稳打自可建功,又何须冒此风险?

    尔等为何不劝劝太子?”

    守将朱恒闻言心中叫苦不迭,解释道:“启禀大都督,末将劝了,可太子他想要生擒无支岐,又言郭子仪是无能之辈,说这点风险根本不能算是风险。

    太子一意孤行,末将也劝不动啊。”

    听到此言,孙武深吸一口气,对于孙策的鲁莽愈发无奈,显然这已经不是孙策第一次呈匹夫之勇了。

    孙武知道孙策见无支岐实力强大,见猎心喜之下,就想要生擒无支岐,好为吴国在增加一员猛将。

    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错,可也不是这么个作法。

    为一人而让全军冒险,无疑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而且这一切很有可能还是孙策在自作多情。

    就算无支岐如今官低未卑,被生擒之后也未必愿意投降吴国。

    孙策的行为,让孙武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初孙武好心帮助陶谦,却被陶谦给坑惨了,最终意外被朱元璋所生擒,这也成了孙武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当时朱元璋就想收服孙武,而孙武也明确告诉国朱元璋,宁死也绝不会与其同流合污。

    可朱元璋被拒绝了也不气馁,反而对其嘘寒问暖,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感化孙武。

    一次孙武找到机会逃走,却又被朱元璋给抓了回来,为了防止孙武再次逃走,朱元璋只能废了孙武的功力,断其武道根基,让终身无法寸进,从而专精兵法一道。

    除了这一件事外,朱元璋对孙武不可谓不好,可这不过是他自以为是,自作多情罢了,根本就没问国孙武自己的感受。

    就算没有被废,孙武可不可能归顺朱元璋,就更别说朱元璋还废了他的武道前路,所以朱元璋自然是在白费力气。

    孙策如今所做的事,在孙武看来和朱元璋没什么两样,都是在自以为是,自作多情。

    你想收服无支岐,你有了解过人家吗?你又问过人家的想法吗?

    什么都不了解,什么也都不知道,却敢冒这么大的险,这不是自作多情又是什么?

    孙武现在很生气,觉得孙策一点长进也没有,还是那么的莽撞轻率,可没办法,谁让他是吴国太子呢。

    孙策犯了错,孙武作为他的叔父,自然要给他擦屁股。

    “朱恒将军,你立即率一万大军前去接应……算了,还是本督亲自率军去接应太子吧,太子现在一心想抓无支岐,你就算去了也劝不动他。”

    孙武有些头疼的说道,他现在其实很疲惫,毕竟连续行军也没怎么休息,可为了防止孙策继续冒进,他也不得不在劳累一番了。

    就这样,吴军主力才抵达寻阳,还未经过任何休整,孙武就率领一万大军,往蕲春方向急行军。

    一日后,孙武抵达蕲春,见城内外并无喊杀声,城楼上的旗帜也换成了‘吴’字旗,孙武知道孙策已经贡献了此城,当即表明身份并率军进城休整。

    可在孙武进城询问过守将陈武后,这才知道孙策已不在城内,而是率军继续追击郭子仪,往邾县的方向追去了。

    “莽夫,莽夫啊。”

    孙武气的大骂起孙策来,毕竟孤军深入这种事,可一可二不可三,而孙策竟然真的干了三次。

    孙武愤怒的同时又有些失望,觉得孙策根本改不掉莽撞的个性,让这样一个莽夫当吴王,对于吴国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呢?

    陈武看出了孙武眼中的失望,于是开始为孙策辩解道:“大都督,郭子仪接连战败,大军士气已泄,根本没有多少还手之力,故太子此举虽有些冒失,却并没有太大风险吧。”

    听到这话,孙武冷哼道:“没有风险?你怎知郭子仪不是在诈败,而引诱太子孤军深入?”

    “这……”

    陈武一怔,说道:“这不太可能吧,郭子仪手握数座坚城,面对我军却连反击之力都没有,他就是个废物,又岂有诱使太子孤军深入的魄力?”

    “郭子仪若真是个废物的话,刘秀又岂会让他接替宋缺成为庐江太守?”

    孙武反问,陈武则哑口无言,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毕竟刘秀看人还是很准的,郭子仪若真是废物的话,绝不可能成为楚国庐江太守。

    孙武也不确定这是不是郭子仪的算计,可作为一名军人,他心中本能的有种不好的预感,于是起身对陈武道:

    “陈武将,你负责守好蕲春城,本督率军去接应太子。”

    “诺。”

    孙武进城后都不到一个时辰,就再次率军出发,大军向西行军不到十里,就是遇到了逃回来的栗虎栗羊等将领。

    见到昏迷的栗虎,以及身受重伤的栗羊,孙武哪里还不明白,连忙喝问道:“太子人呢?”

    栗羊苦涩道:“大都督,郭子仪采取双重伏兵之计,太子率我等杀散了卧虎山的伏兵,却没想到在天平山还有一路,结果中了郭子仪的埋伏,全军覆没。

    太子和二哥都生死不知,只有我们兄弟两个侥幸逃了回来。”

    “什么?”

    包括孙武在内的一众吴将,全都不由自主的惊呼了起来,甚至还有不少人眼前一阵发黑。

    全军覆没的兵力虽只有八千,可其中却包括吴国战力最强的解烦军,另外太子孙策也是生死不知,这可怎么跟主公交代啊。

    “你们中伏的地点离此还有多远?”

    “为何只有你们逃出来了太子却没逃出来?”

    “现在立即去救援的话还来得及吗?”

    “为何……”

    众将纷纷开化寺七嘴八舌的质问起栗羊来,而且情绪也都很激动,搞得栗羊根本不知道该先回答谁的问题。

    “够了,都给本督闭嘴。”

    孙武一声怒吼后,众将纷纷老实闭嘴。

    孙武扫了众将一眼后,沉声道:“放心吧,楚国应该只是向生擒太子,好逼我军退军,应该不会对太子下杀手,咱们还有机会救回太子。”

    听到孙武此言,众将纷纷松了口气,只要没死就好。

    随即,孙武命人将栗羊栗虎护送回了蕲春城,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前去接应孙策。

    当孙武抵达天平山时,天都已经黑了。

    不出孙武所料,郭子仪已率军离去,除了遍地的尸骸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大都督,所有的尸体都找遍了,都没找到太子的尸体,应该是被楚军给抓走了。”周泰沉声道。

    “大都督,郭子仪竟退往邾县,咱们要不要也追过去?”凌统道。

    “不急,如今尚不知敌军深浅,贸然进军,连咱们都偶有可能被置于险地,先派探子探明一下鄂县那边的情况再说吧。”

    孙武沉声道,随即派探马,前去鄂县探明情况,却探的楚国四万正在包围邾县。

    孙武一番思量后沉吟道:“看来郑芝龙将军前脚才被攻破邾县,后脚就遭到刘裕的围城,进退不得呀。

    郭子仪算准了这一切啊,他伏击了伯符还不算,还想吞掉郑芝龙的兵马。”

    “可是既然,刘秀又为何不攻城呢?”

    对此,孙武也觉得有些奇怪,思来想去也只能得出,应是郑芝龙用特殊方法唬住了刘秀,或是诈降,或是其他,所以刘秀才没有立即攻城。

    孙武猜的一点都没错,郑成功深知仅靠他们这点兵力,想要守住邾县极为困难,于是向郑芝龙献出诈降之计。

    郑成功提议,可以先假意投降刘秀,可实际却是为了拖延时间,尽量争取到援军抵达。

    为了诈降的顺利实施,郑成功还亲自进入楚营,向刘秀澄明他们父子愿意归降,但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死忠于孙家,说什么都不愿意开城投降,他们父子要是违背众意的话,恐怕会被下面的将领挟持,所以希望刘秀可以给他们几天时间,等解决这些人就立即开城投降。

    对于郑成功的说辞,刘秀自然是不会全信的,但确实也没看出郑成功的破绽,再加上心中也存在侥幸心里,于是也就犯了和薛仁贵一样的错误。

    刘秀警告郑成功不要骗他,而后答应给郑成功两天时间,两日之后无论如何都会攻城。

    就这样,郑成功为邾县争取了两天时间,他也不知道两天后援军会不会到,但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大都督,虽不知为何楚军没有攻城,但现在是个救出太子的好机会啊,救出太子。”凌统道。

    “怎么救?”孙武反问。

    凌统则道:“楚军尚未发现咱们的存在,所以完全可以理应外合,夹击城外的楚军。”

    “就凭咱们这上万疲军?就算利用外合,和不可能击败邾县城外的四万楚军,就更别说是救出太子。”

    听到孙武此言,凌统顿时无言以对。

    虽不愿意承认,可连续的急行军之下,他们这上万大军已经很疲惫了,战力只有巅峰时期的五六成。

    就算休整一日后,大军恢复了战斗力,和城内的郑芝龙配合,也未必能击败城外打的刘秀。

    孙武和刘秀可不是第一次对决了,深知刘秀率领的楚军有多么的难缠。

    “且不论里应外合能不击败刘秀,就算能够击败也未必能救出太子,伯符现在未必就在刘秀军中啊。”孙武叹息道。

    “那怎么办?难到不救太子了吗?”周泰一脸不甘的说道,

    孙武开始思考起来,很快心中就有了定计,于是开口道:“刘秀既亲自领军围困邾县,那么西陵城必定空虚。

    咱们可以向先夺取西陵,刘秀一旦得知西陵遇险,自然也就顾不上邾县了,必定会亲自前去救援,到时邾县危机自解。

    除此之外,西陵是除刘秀军中之外,最有可能转移伯符的地方,夺取西陵就能救回伯符。

    就算伯符不在西陵城内,只要拿下西陵的话,也可用西陵,以及新的的城池,和楚军进行谈判,换回伯符。”

    周泰和凌统面面相觑,都觉得孙武此计,比孙策还要冒险,但出于信任还是都选择相信孙武。

    两日后,郑成功并没有和之前说的那样,开城向楚军投降,反而继续拖延时间,说还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彻底解决城内忠于东吴的将领。

    刘秀见此哪里还不明白他被郑成功给耍了,于是果断下令全军进行攻城,可没过多久就收到西陵的急报。

    抱歉,这个星期太忙了,作者已经连续四天,加班到九点才下班,太疲惫了,根本没心思码字,所以才断更了这么久。

    这个周末不出去玩,不说能加更补上,但肯定正常更新。

第2534章:孙武VS刘秀+郭子仪+柴荣+李信

    “报……启禀主公,西陵城外出现大量吴军。”

    “什么?”

    刘秀和郭子仪都惊呼起来,显然没想到除了孙策之外,竟还有一支吴军深入江夏腹地,并且都已经运转到治所西陵了。

    “主公,孙权掌管吴军的后勤,他知道大部分吴军的动迹,可所给的情报中并没有提到这支军队。

    这说明这支军队是在孙策之后才行动的,与孙策大哥相隔了一天的时间,所以才没有被末将碰到。”郭子仪分析道。

    刘秀点头道:“原来如此,这支军队是来接应孙策的,可是却晚了一步,抵达时孙策军已经全军覆没。

    他们想要救援郑芝龙,可又担心不是我军的对手,又才到了西陵空虚,所以才奇袭西陵,想要给本王来个围魏救赵。”

    说到这时,刘秀嘴角露出一抹冷笑,继续道:“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西陵城就算兵力空虚,可坚守个几天也是可以的,有这时间本王早就收服邾县了。”

    言罢,刘秀看向下方探子,问道:“可知领军的吴军将领乃是何人?”

    “对方打出的是东吴大都督孙武的旗号。”

    “什么?”

    刘秀和郭子仪再次惊呼起来,显然没想到突袭西陵的人会是孙武。

    刘秀之前所有的分析,都在于坚信就算西陵城空虚,也起码能守住几天时间。

    可要是孙武领军的话,刘秀可就真没多少把握了,毕竟连他也不是孙武的对手,他也不知道西陵守将能不能在孙武的攻势下守住西陵。

    万一西陵守将没能守住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毕竟孙策可就在西陵城内关着。

    郭子仪生擒孙策之后,为了确保其不被吴国救走,第一时间就将其给转移走了,而第一站就是西陵城。

    刘秀本想着等夺取邾县之后,就将孙策给转移到国都长沙,却没想到他都还没收回邾县呢,孙武就已经达到西陵城了。

    “主公,如今西陵城兵力空虚,而且孙策就在西陵城内,一旦西陵被孙武攻陷,并救走孙策的话,那我军的谋划可就落空了。”郭子仪沉声道。

    “郭将军你觉得我军现在应该怎么办?”刘秀问道。

    “邾县,乃至是整个江夏,都不及孙策一人重要,当务之急,应放弃收复邾县,全速救援西陵。”郭子仪一脸认真的说道。

    对此,刘秀也保持赞同,毕竟孙策一人关乎楚国统一江南的大计,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算暂时舍弃江夏和庐江两郡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绝对不能让孙武救走孙策。

    “孙武啊孙武,真不愧是你啊,一出手就给本王造成这么大的麻烦。”

    深吸一口气后,刘秀下令道:“传本王命令,全军撤军,前去救援西陵。”

    邾县城楼上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本来都做好死战的准备了,却怎么也没想到正准备攻城的楚军,莫名其妙的就突然撤走了。

    对此,郑芝龙父子也极为疑惑,不明白楚军到底因为什么而撤军,但既然楚军已经撤走了,那他们自然也可以撤军了。

    郑芝龙也担心刘秀是假意撤军,以诱使他们出城,所以特意派探子盯着楚军,直至楚军撤走了三十里,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郑芝龙刚准备从邾县撤走,却收到了孙武的飞鸽传书。

    孙武在信中告知了郑芝龙楚军撤军的真相,并让其不要撤走,继续待在邾县死守,主力大军很快就会抵达,到时邾县自然也就安全了。

    有了孙武这话,郑芝龙自然也就不会撤军了,不过却对孤军深入孙武极为担忧。

    孙武现在干的事,跟孙策其实没什么两样,而且还要凶险数倍,毕竟孙策面对的只有一个郭子仪,而孙武除了郭子仪之外还要同时面对刘秀。

    若是孙武手中兵力充足也就算了,可问题是孙武能秘密运转到西陵,手中的兵力不可能太多,最多不过上万大军。

    区区上万大军,却要楚国腹地转战,一个不小心的话,恐怕就又是下一个孙策的下场啊。

    “森儿,你觉得大都督他能平安归来,并且救回太子吗?”郑芝龙问道。

    郑成功却沉默了,老实说,这两点他都不认为孙武能做到,毕竟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

    “大都督和太子不一样,他既然选择了孤军深入,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已经有了万全之策吧。”

    郑成功说道,可是语气却有些虚,显然并不是很自信。

    “唉,希望大都督能平安归来吧。”郑芝龙叹息道。

    郑芝龙虽多次败于孙武之手,可也正是因此,而对孙武心服口服,自然不希望孙武这等天才统帅,因孙策的失误而失陷于楚国。

    郑芝龙有心支援孙武,可奈何孙武让他守住邾县,并没有任何要他支援的意思,而且他也怕把率军前往西陵,反而会中了刘秀的算计,所以还不听孙武的话,老老实实的守在邾县呢。

    郑芝龙看着西陵的方向,喃喃自语道:“大都督,如果是你的话,一定能够做到的吧。”

    另一边,前去救援西陵的刘秀,虽已离开了邾县地界,却一直关注着邾县的动静。

    若是在他撤军之后,郑芝龙选择撤出邾县,退回蕲春的话,刘秀并不介意分出五千兵马,前去接管邾县,并且追杀郑芝龙父子。

    这种可能性并不小,毕竟邾县不像蕲春和寻阳,并不算是什么坚城,郑芝龙留下坚守的意义并不大。

    救回太子,也一直在刘秀失望的是,孙武早就算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前给郑芝龙布置好了一切,让其不要从邾县撤走,也让刘秀的算计再次落了空。

    郑芝龙没有撤出邾县,西陵又危在旦夕,刘秀自然不会强取西陵,当务之急应是先解西陵之危。

    “郭子仪柴荣何在?”

    听到刘秀此言,郭子仪和柴荣立马站出,单膝跪下,大喝道:“末将在。”

    “你二人各率一万大军,郭子仪走北路,防止孙武逃回蕲春,柴荣走南,防止孙武南下长江,走水路逃回江东。本王亲率两万大军居中,以防止孙武逃回邾县。”

    说到这时,刘秀眼中闪过一抹寒光,冷冷道:“孙武是东吴第一名将,我楚国诸将包括本王在内,全都曾败于他之后,不过此番他既然敢来孤军西陵,就绝不能让他活着逃回将军。”

    “诺。”众将齐声道。

    随着刘秀一声令下,四万楚军开始一分为三,从三方向西陵进军,入渔网般向孙武包围而去,准备彻底堵死孙武的退路。

    面对孙武这种名帅,一般情况下刘秀是不敢分兵的,可江夏太守李信已经给过他飞鸽传书了,说吴军来的匆忙,并未携带大型攻城器械,西陵坚守数日完全没问题。

    也正是李信的保证,刘秀的目标才从救援西陵,变成了围捕孙武,决不让其逃回江东。

    与此同时,西陵城外。

    孙武看着高达十米的城墙,以及城楼上大大小小的守城器械,突然觉得自己突袭西陵的决定有些草率了。

    刘秀离开之后,西陵城确实空虚,最多不过三千守军,可西陵城本身就是坚城,三千守军死守几天时间还是不难的。

    忽然,凌操跑了过来,汇报道:

    “大都督,刘秀从邾县撤军了,并且兵分三路,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向西陵包围而来,最多还有两日就会抵达西陵。”

    “什么?”

    周泰惊叫起来,比较真是如此的话,那他们的退路可就断了,只剩攻下西陵而后死守,等待后方援军这一条路可走。

    可在两天内真的能攻下西陵这座坚城吗?

    周泰心里是真没有多少把握。

    孙武倒是没有因即将到来的三路楚军而惊慌,他的注意力反而落到了刘秀的反应速度上。

    “刘秀这次竟然来的这么快?”

    孙武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毕,毕竟按常理而言,他们在西陵暴露之后,从刘秀收到消息,再到做出撤军支援西陵的决定,中间起码要有一日的间隔。

    可如今才过不到半日,刘秀的大军就已经撤回来了。

    刘秀如此急不可待的撤军,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除了西陵之外,城内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让刘秀不能接受吴军攻破西陵,所以没有经过多少犹豫和商议就直接撤军。

    又是什么能如此重要的东西,能让刘秀如此急不可待的撤军呢?

    也就只有孙策了。

    之前孙武只是认为孙策在西陵的可能性最大,并不能确定,可刘秀的反应却让他百分百确定,孙策绝对就在西陵城内。

    孙武将自己的分析和众将说了之后,所有将领全都激动万分,毕竟相比于攻城略地而言,就会太子孙策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孙武还在犹豫要不要攻城,可是既然都知道了孙策就在城内,他自然也就不能不攻城了。

    在西陵城外转了一周后,孙武下令集中兵力攻打南门,因为据他观察从南门进攻破城的难度最低。

    吴军兵力只有一万,不可能四面包围,也不可能围三缺一,所以集中兵力攻打一门才是最佳方案。

    孙武命令一下,周泰和凌统就各领三千兵力,在孙武的指挥下,向西陵城发起了猛攻。

    经过一天一夜的猛攻,吴军折损了千余士兵,却也依旧未能攻下西陵。

    吴军作战不可谓不勇猛,可毕竟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只靠云梯和弩箭的话,哪怕周泰和凌统亲自参战,想攻破西陵还是太难了点。

    李信见吴军退兵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他发现自己海口夸的太早了点。

    吴军确实没有大型工程器械,可孙武的眼光实在是太刁钻了,重视能发现西陵城防的漏洞,并做主针对性的布置。

    若不是李信谨慎,知道西陵兵力空虚,无论怎么布置都有漏洞,所以一直待在城楼行,亲自进行守城的话,恐怕西陵城要不了半日就会被孙武攻破。

    孙武的攻势太能,李信也只能勉强招架,搞的他都想把孙策推出了当人质,来逼孙武退兵。

    可理智告诉李信绝不能这么干,因为如此不但不能逼退孙武,可能反而还会助长其攻势。

    毕竟他不可能真的杀了孙策,而孙武肯定也知道这点,所以真把孙策推出来威胁的话,反而可能会助长吴军的攻势。

    次日天亮,李信本以为吴军会再次前来攻城,却没想到孙武竟然主动撤兵了。

    对于孙武的这个决定,周泰和凌统都极为不解,毕竟如今的退路已被截断,当务之急应该是一鼓作气攻破西陵呀。

    面对众将的不解,孙武是这样解释的。

    “既然一日攻不下西陵,那么两日也一样,不如趁着刘秀还未到,早早做好其他准备。”

    统帅属性高如孙武,也没法在这种紧急关头,只用两天就攻破西陵,所以他才会决定撤兵,从其他方面入手。

    另一边,刘秀得知孙武未能攻破西陵,反而还从西陵撤军了,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他已经断了孙武的退路,并且布下了极为严密的包围网,孙武攻不下西陵的话,就算想逃又能逃去哪呢?

    “呵呵,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刘秀冷笑起来,他在孙武手上吃过不少亏,如今有机会一雪前耻,他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对于自己布下的包围网,刘秀可谓是信心满满。

    毕竟四万大军围困一万楚军,而且领军的郭子仪和柴荣,也都是本领不俗的名将,而且他们呢麾下也都有猛将辅佐。

    这也是刘秀对孙武优势最大的一次,他不信都这样了孙武还能逃出去。

    两日后,刘秀正准备发起合围,却没想到收到了郭子仪战败的消息。

    “报……启禀主公,郭子仪将军在绝云领,遭到了孙武军的伏击,共计折损三千余人,无支岐将军也受了伤,目前已后撤二十里进行休整。”

    “什么?”

    刘秀不由惊呼起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405/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 作者:流香千古所写的《三国之巅峰召唤》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巅峰召唤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巅峰召唤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巅峰召唤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巅峰召唤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巅峰召唤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国再起。穿越成始皇后裔,家族唯一目标就是造反复国,对此秦昊表示:有挑战,够刺激,我喜欢。没钱没权没势?简单!我有巅峰召唤系统,华夏五千年文武群英,任我召唤供我调遣。项羽战吕布,李元霸vs五虎上将,李存孝单挑梁山一百零八将……这都不是梦。有了人,什么都会有的!咦?这“平衡系统”又是什么鬼?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知道打天下没有这么简单,但你这是要坑死我的节奏啊!请记住,这不是三国,而是新战国,华夏史上最混乱,同样也是最辉煌的时代。【QQ群:605505658。】三国之巅峰召唤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巅峰召唤,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