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巅峰召唤TXT下载三国之巅峰召唤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巅峰召唤全文阅读

作者:流香千古     三国之巅峰召唤txt下载     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80章:嬴昊突破大宗师,贬贾诩擢升郭嘉

    烛龙的实力虽不如太清,但也是实打实的半步玄境高手,自然不是那么好杀的。

    烛龙也知道双方实力悬殊,而且他做的那些事,嬴昊绝不可能放过他,所以也没有谈条件,才一战就直接燃烧了内力,毕竟不这么干的话,单单太一和应龙就能杀了他。

    烛龙只有燃烧内力才能于嬴昊等二十四人抗衡,而嬴昊也早就料到了这点,才会秘密调集众人布下地泽二十四。

    半步玄境高手燃烧内力的动静太大,也正是以为如此,贾诩才会用烟花礼炮来掩盖的迹象。

    作为大秦帝都的洛阳,虽是治安戒备最为森严的城池,但也是间谍数量最多的城池。

    无论锦衣卫怎么反间,哪怕将其全部捉拿归桉,各国依旧会持续不断的派间谍过来,所以洛阳的反间谍战注定是个持久战,固有唯有到了天下统一的那天才会彻底终止。

    能被派来洛阳的间谍,肯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若是知道大秦的高端战力,全都集中其中对付烛龙的话,很有可能会乘机在城内搞破坏,制造恐慌。

    这也是贾诩还派大量高手,带人去巡逻,维持治安的主要原因。

    在围杀烛龙这一战中,要说谁最卖力的话,当数赢勾、将臣和孙灵明三个。

    赢勾和将臣还都是有罪之身,毕竟犯了这么大的事,若是还不抓紧机会,好好表现一番的话,指不定真被发配到那个偏远地区,去玩上个几年沙子,所以两人都极为珍惜这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面对燃烧内力之后,战力倍增的烛龙,在大阵加持下的赢勾和将臣,全都是一副拼命的架势,敢打敢拼,不断的消耗着烛龙的功力。

    而等大战结束之后,也是他们两人的伤势最终,必须修养几个月才会恢复。

    赢勾和将臣的表现,嬴昊也都看在眼里,虽决定从轻处置二人,但不做任何处罚是不可能的。

    至于孙灵明,他本来准备在下个月和紫霞成亲,并且请皇帝和皇后来为他们证婚,可临近婚期却出了这档子事。

    嬴昊拿出天香豆蔻来为紫霞治疗,可能不能治的好却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根本没人知道另外两颗天香豆蔻在哪。

    虽说紫霞被秦让打的垂死,是中了嫦娥算计的缘故,结果但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却是烛龙。

    孙灵明肯定是要为最爱的女人报仇的,他暂时可以找不了秦让和嫦娥的麻烦,但烛龙这个幕后黑手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参与围杀烛龙的二十四人中,除了赢勾、将臣和孙灵明之外,当数任红昌最恨烛龙。

    对于任红昌而言,生下一对龙凤胎是件非常开心的事,她醒来后抱着儿子欢喜了一整天,结果第二天嬴昊却告诉她儿子不是她的,她的儿子被人跟刘幕的给掉包了。

    当时任红昌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呀,简直连想杀人的心都有了,不过索性嬴昊很快就给了她发泄的机会。

    不止云霄等四个上清门徒会结成诛仙剑阵,任红昌、刘幕等后宫诸妃也都各自学了诛仙四剑中的一项,并且还领悟了剑意。

    只是同样修炼了绝仙剑的白素贞,目前还处于半步大宗师的层次,为了将诛仙剑阵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所以嬴昊任红昌刘幕三人只能李存孝布阵。

    嬴昊虽然也是半步大宗师,但他是融合了双功法的大宗师,实力超过了绝大多数普通大宗师,所以才能和另外三个大宗师一起布阵都毫无压力。

    二十四位高手如同一体,在地泽二十四的增幅下,不断消耗着烛龙的功力,再加上还有两座诛仙剑阵持续发力。

    最终,参战的二十四人,一人未损,就耗尽了烛龙的所用功力。

    嬴昊见烛龙力竭也不在隐忍,而是和任红昌发动干将莫邪组合技‘倾城之恋’,果断一剑斩下了烛龙的头颅,亲手斩杀了这个躲在背地里的算计大秦的阴谋家。

    杀了烛龙之后,嬴昊感觉那教一个爽啊,念头也瞬间通达了,久久未能打破的瓶颈竟也松动了。

    “这是……”

    嬴昊脸色一变,随即狂喜不已,连忙盘坐运功,准备打破瓶颈,突破成为大宗师。

    【叮冬,宿主突破自身瓶颈,突破成为大宗师,基础武力永久+1,当前五维:统帅101,武力108,智力100,政治103,魅力108;】

    李存孝和项羽成大宗师时,基武都达到了111点,而嬴昊却只有108点,差了足足3点之多。

    由此也足可见,相比于李存孝和项羽,嬴昊的积累还差许多。

    不过嬴昊毕竟是君主,能在这个年纪就将基武提升到108,并且还成为大宗师,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111点基武实在是难以想象。

    轰……

    顺利突破成大宗师的嬴昊,周身都被金色的罡气铠甲所包裹,神圣而威严,如同天神下凡一般。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见嬴昊睁开眼睛,并散去罡气铠甲,众将纷纷前来道喜。

    除了已经突破大宗师的李存孝和孔宣,以及在刚刚临战突破的姜松之外,吕布、高宠、宇文成都、贾复四人,心中都有了一些紧迫感。

    毕竟连曾落后他们的主公,如今都已经突破大宗师了,而他们却依旧还被卡在半步大宗师,实力寸步未进,在这么继续下去的话真要彻底掉队了。

    至于孙灵明,现在的他,除了救紫霞的相关事宜外,其他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

    至于姜松,他在出塞之战中表现极为亮眼,接连以少胜多斩杀元蒙将领四十多员,并且还杀了右贤王窝阔台,也因此获得了一次技能强化的机会,‘枪绝’的属性也得到了一定幅度的强化,而且统帅属性还提升了一点。

    姜松所积累的底蕴已经足够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围杀烛龙的一战中临战突破的大宗师。

    【叮冬,姜松突破自身瓶颈,突破成为大宗师,基础武力永久+1,当前五维:统帅84(+8),武力109(+2),智力72(+2),政治63(+3),魅力100(+7);】

    突破之后的姜松基武也达到了109,而基武同样109的孙灵明,以及杨戬,却还都是半步大宗师死,由此也足可见两人的潜力也更大。

    姜松并不是天赋型的勐将,既没有李元霸、项羽那种无可匹敌的力量,也没有李存孝、孙灵明、刑天的强横肉体,他所拥有的只有精细到极致的技巧。

    若是遇到李元霸这种力量型对手的话,姜松还能凭借机巧和招式克制对方,可碰到李存孝、孙灵明、刑天这种肉身天赋型勐将时,吃亏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叮冬,宿主设计围杀半步玄境高手烛龙,并亲手将其斩杀,奖励:大宗师召唤卡1张、飞升祭坛铸造图纸一份;】

    “加上斩杀太清时的将领,现在手里有两张大宗师召唤卡了,等下次召唤的时候在一起用吧。”

    “至于这个飞升祭坛铸造图纸?”

    嬴昊连忙在脑海中默默点开,扫视了一番后,发现又是一个还用不了的道具。

    飞升祭坛铸造图纸,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以建造飞升祭坛,而建好的祭坛可以定位更高级的世界,辅助半步玄境的高手破碎虚空,顺利飞升至更为高级的世界。

    不过想要祭坛发挥作用,却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国家必须完成统一,以一国气运作为保障才行。

    大秦现在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但想完成统一的话,恐怕还要有个五六年的时间才行,所以短时间内这个道具根本用不了。

    上次斩杀太清也是,系统奖励了三卷飞升之法,和这个图纸的性质差不多,都是一统前完全用不上的道具。

    “不过也快了,这次出塞大胜,后方再无任何威胁,接下来就能放心的开启统一战争了。”嬴昊心中暗道。

    不过通过这两次系统奖励,也说明了太一的卦象并没有算错,他们破碎虚空的希望确实就在嬴昊身上,不过前提是大秦必须完成统一才行。

    “等等,斩杀太清,系统奖励了飞升之法,斩杀烛龙,系统奖励了飞升祭坛图纸,那么斩杀其他半步玄境的话,系统会不会奖励其他跟破碎虚空相关的道具呢?”

    嬴昊心中暗自盘算起来,却发现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跟飞升相关,可都是好东西啊,饶是嬴昊也会忍不住觊觎。

    既然知道有更高级的世界,嬴昊自然也要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了,总不能破碎虚空之后还苦逼的从零开始吧,所以飞升前能获得的奖励他要全部拿到手才行。

    只不过东方的半步玄境都已经站在嬴昊这边了,而还在反秦庄周和释迦摩尼,也只是准半步玄境而已,斩杀奖励肯定比不上太清和烛龙,而等他们突破还都不知道要多久呢。

    “东方没有敌对的半步玄境,没关系,西方有,而且还有一个天竺,将西方和天竺的半步玄境都干掉的话,肯定也有不小的奖励吧。”

    此时,在嬴昊的眼中,曾经不可招惹的半步玄境,已经成了必须要拿下的奖励了。

    不过嬴昊也知道斩杀半步玄境的难度,围杀太清和烛龙,都几乎出动了大秦全部的高手,就这还被太清拉了两尊大宗师当垫背。

    所以,想要在敌国境内,斩杀异族半步玄境,难度有些太大了点,最好是将异族半步玄境的高手引到东方来。

    至于究竟该怎么做,就需要详细计划一番了。

    另外,第三天晚上的庆典,嬴昊还带着任红昌和刘幕参加了。

    洛阳百姓们见皇帝和皇后出现后全都沸腾,却没多少人知道嬴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以及大秦和平安宁的背后究竟有多少腥风血雨。

    次日,早朝上。

    知道内情的王勐、贾诩等人,见陛下带着一脸笑容上朝,还以为陛下心情很好,却没想到一开口就是个大霹雳。

    “朕最近听贾复说,舅父时有抱怨自己年岁已高、精力不济,不知可有此事啊?”

    听嬴昊此言,贾诩心中苦笑不已,该来的还是来了,哪怕他亡羊补牢,可还是躲不过呀。

    贾诩已经彻底看开了,毕竟官做到他这一步,权利的多少已经无所谓了,最主要的还是圣卷,这是绝对不能失去的。

    陛下虽没有直接提出来,但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必须要接这个台阶。

    “启禀陛下,吾儿所言不错,老夫年老体衰,精力不济精力已大不如前,实在难以执掌黑冰台,故想刺去黑冰台指都督一职,请陛下另择贤才。”

    听到贾诩此言,嬴昊则笑道:“舅父的辞呈,朕准了。

    黑冰台作为大秦的情报机构,事务繁杂,并且牵扯到方方面面了,而舅父毕竟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也正常,确实不太适合了。”

    大秦文武百官见此,全都惊讶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陛下竟明扬实贬的夺了贾诩的权,哪怕只是罢免黑冰台都督一职,保留了太傅,也依旧足够令人震惊了,毕竟太傅是位高权低的虚职,而黑冰台都督却是实权要职啊。

    嬴昊丝毫不理会众人的反应,自顾自说道:“贾太傅主动请辞,这新任黑冰台都督嘛……”

    说着,嬴昊的目光开始在下方众臣身上扫过,最终落到了郭嘉的身上。

    “奉孝,就由你担任新任黑冰台都督一职,正好你也是玄字一号出身。”

    郭嘉是第一任玄子一号,如今出任黑冰台都督,也算是回娘家了。

    “啊……”

    郭嘉却苦着脸的站出,一脸不情愿道:“可是陛下,黑冰台都督一职,责任重大,而微臣散漫惯了,怕会误事啊。”

    听到郭嘉所言后,很多人都一脸便秘的表情,恨不得冲上去把郭嘉揍一顿。

    黑冰台都督一职,位高权重,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可送到郭嘉面前他竟然拒绝了,可真是人比人气死啊。

    嬴昊也是一头黑线,什么散漫惯了怕误事啊,这家伙就是懒,怕加班,毕竟黑冰台可没假期可言。

第2581章:赐死秦让,囚禁嬴温

    “陛下,微臣觉得,这黑冰台都督一职,还是应该由……”

    “奉孝不必过谦。”

    郭嘉的话都还没说完,就被嬴昊给打断了。

    嬴昊瞪了郭嘉一眼后,笑眯眯道:“朕相信以奉孝你的才能,定能当好黑冰台都督一职。”

    “这……诺。”

    郭嘉不想当黑冰台都督,一是他不想当,二则是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可嬴昊都已经这么说了,他又能怎么办?只能苦着脸接下来这个苦差事。

    今后的逍遥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郭嘉心中叹息道。

    在接下来的早朝中,嬴昊不但谈及了凉州赈灾、河套运河、河北驰道,还定下了元蒙战俘的归属。

    【叮冬,第二次出塞大战,出塞的三路秦军,经历了大小数十战,其中:

    盛乐城之战,杀敌一万五千,自损三千五百;

    赤峰城之战,杀敌一万一千,自损四千(冒顿军三千);

    乌海城之战,杀敌一万四千,自损两千;

    ……

    龙城之战,杀敌五万六千,自损一万;

    经统计,‘第二次出塞大战’共计歼敌十万,俘虏两万,自损两万三千(其中冒顿军三千),扣除伤亡,共计奖励1000召唤点。

    当前宿主目前共计拥有9965召唤点。】

    除了两万元军战俘之外,张辽扫荡赤峰城时,还抓了五万匈奴百姓。

    三路大军撤军时,共带回来七万俘虏,相当于出塞大军的人数总和。

    元蒙内部的仇秦宣传,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再加上双方战争不断,元蒙人普遍都非常痛恨大秦,所以若是不能妥善安置这些俘虏的话,则必定会败坏大秦的治安。

    一番商议后,嬴昊决定将两万元军战俘,以及一万仇视大秦的轻壮,都发配到嬴州求挖矿去。

    嬴州最大的金银矿,都被大秦给占领了,需要大量的劳力进行开采,这批元蒙战俘正合适,而且嬴州孤悬海外,他们就是想跑都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的为大秦效力致死。

    至于剩下的三万妇孺和轻壮,则全部迁入盛乐城,以增加盛乐城的人口,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大秦本土了。

    冒顿虽把盛乐城割让给了大秦,但却并不老实,他跟大秦玩起了文字游戏。

    冒顿确实割让了盛乐城,但也仅仅只是城池而已。

    城池周边的附属部落将近十万人口,全都被冒顿迁入了人口损失严重的赤峰城,只把盛乐城以及城内的五万人口留给了大秦。

    如今嬴昊再迁移三万人口,盛乐城也就有八万人口了,勉强能够作为大秦在草原的桥头堡,不过当前最为重要的还是如何治理,毕竟元蒙人对秦人普遍敌视。

    经过一番商讨后,嬴昊决定对盛乐城实施仁政同化统治,而丞相王勐则推荐王保保担任盛乐城守将。

    王勐不提王保保的话,嬴昊都快把整个人给忘了。

    嬴昊在异族百召卡所选择的五人中,麦哲伦和李舜臣是最活跃的。

    麦哲伦参加了第一次下西洋,而李舜臣则参与了征倭之战。

    高文和兰斯洛特不远万里来到大秦之后,虽因为亚瑟的缘故加入了秦军,但目前还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至于最后一个王保保,虽被系统植入成了赵敏的表亲,在第二次河套之战被俘,之后随着秦元联姻而投降,统领秦军中的异族骑兵。

    王保保在秦军中的地位不算低,但领军出战的机会却不多,毕竟就算有出征的机会,也是以霍去病张辽等将为主,王保保一个降将自然不太可能独立领军,所以自然也不算多活跃。

    王保保归降后一直表现的很好,这么多年过去也彻底融入了大秦,由他担任盛乐守将的话,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盛乐百姓的抵触心理。

    元蒙百姓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河套之战铁木真输的太惨,拖雷和忽必烈又要恢复战损,又要发展国力,自然需要海量的资源,那这部分支出又从哪呢?

    自然只能苦苦一苦底层百姓了。

    元蒙高层不拿底层百姓当人,而大秦的政策却惠及到了底层平民,盛乐百姓自然能够感受到差距。

    大秦只需统治盛乐城几年,盛乐百姓习惯大秦的统治,自然不愿过回曾经的苦日子,从而成为大秦征服草原的一大助力。

    整个早朝上,嬴昊、王勐等人都在大谈阔论,而工部尚书刘晔却全程都在提心吊胆。

    关于后宫之事,刘晔已经收到了些风声,他虽然从头到尾都没参与,但也担心自己会不会殃及池鱼,毕竟连身为皇帝舅父的贾诩都被殃及到了。

    大秦众臣中刘晔无疑是最难的,他虽是嬴昊的从龙之臣,但也是汉室宗亲,所以哪怕他从未参与国东西二宫之争,却还是自动被划分到了西宫党。

    刘晔也知道自己的出身很尴尬,所以做事也极为小心谨慎,贪腐、受贿、以权谋私等行为,不但他自己碰都不敢碰,还严令家里人也同样远离,就是怕会惹火上身。

    不过整个早朝开下来,嬴昊都没提及,反而还表扬了工部的几大工程的进度,这也让刘晔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退朝后,郭嘉单独找上了贾诩。

    郭嘉在黑冰台内也是有一些关系的,他的夫人上官燕,和白起的夫人阿青,宇文成都的夫人楚乔,以及弄玉、田言等高层的关系都不错,所以光是走夫人路线就能给他争取不少支持。

    另外,郭嘉还可以帮嫦娥求情,从而得到独孤求败和刘幕的感激,这就已经能让他掌恐四分之一的黑冰台了。

    但黑冰台毕竟是大秦最大的情报机构,内部部门派系更是繁杂,没有贾诩这个前都督支持的话,郭嘉想顺利掌权肯定也会浪费不少时间。

    贾诩自然也知道郭嘉的的意图,其实他早就在物色自己的继承者了,毕竟他的年纪确实大了,精力也有些跟不上了,再过几年说不定就干不动了,所以总要找个人来接自己的班嘛。

    贾诩最看好的继承人其实是狄仁杰,也有心对其进行培养,狄仁杰也短暂的进入过黑冰台,但很快却就又离开了,然后一心走文官升迁路线。

    除了狄仁杰之外,贾诩还看重陈平和徐庶,但他们也都各有各的问题。

    陈平当过蜀国丞相,无论自身才能,还是心智,都足以担当重任,但他是蜀国叛臣,短期内肯定是坐不上都督之位的。

    至于徐庶,他连潜伏任务都还没结束呢。

    郭嘉显然不在贾诩的候选人的范围内,这倒不是郭嘉的能力不够,而是贾诩了解郭嘉,知道他并不想接手黑冰台,自然也没法强求他。

    贾诩强求不了郭嘉,但是嬴昊可以呀。

    老实说,贾诩见陛下指名道姓,要求郭嘉接手黑冰台时,他的心中反而松了口气,毕竟郭嘉的才能他还是信的过的,把黑冰台交给郭嘉他也能彻底放心。

    “老毒物,这次你可把我给坑惨了,可别像拍拍屁股就直接走人啊。”郭嘉一脸幽怨的说道。

    看着明明得了便宜,却还卖乖的郭嘉,贾诩有些不想搭理他了,不过他也知道郭嘉说的是真心话,他真的不想回黑冰台,所以这次还真的被他给坑了。

    “唉,怕了你了。”

    一声叹息后,贾诩带郭嘉返回了黑冰台衙门,帮助郭嘉接手黑冰台大权。

    与此同时,返回后宫的嬴昊刚准备继续清算,却收到了应龙突破半步玄境的消息。

    其实早在半年以前,击杀太清的时候,应龙就已经有突破的的把握,只是他养伤浪费太多时间,积累比烛龙要薄弱一些,所以才会被烛龙抢先一步突破。

    围杀烛龙的那一战,应龙虽还是准半步玄境,但也已经走到了极致,战力不比才突破的烛龙差太多。

    而在经历了这么一场大战之后,应龙打破瓶颈后水到渠成的就突破了,也省下了一两年的苦修时间。

    “恭喜老祖顺利突破。”嬴昊笑着恭喜道。

    “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应龙犹豫再三后,还是说道:“陛下,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嬴昊脸色微微一变,说道:“老祖是想为秦让求情吗?”

    “不,秦让胆大包天,竟敢对皇子下杀手,百死也难赎其罪,老夫想说的是太上皇纵有千般不是,可毕竟是陛下的父亲,他这么做也都是为了陛下您,希望陛下不要记恨于他。”

    听到应龙此言,嬴昊的脸色好了些。

    其他都还好说,只要不是给秦让求情就行,也只有这件事嬴昊不会给应龙面子。

    至于嬴温,嬴昊虽对他行为极为不满,可终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而且嬴温的身体一直就不好,之前能救回来就已经是运气,而太医们也都说他没几年活头了,所以嬴昊自然不会和他计较。

    不过嬴昊会将嬴温囚禁在宫殿内,并全面监视其一举一动,以作为惩罚,同时防止嬴温还打着为自己好的名义,继续给自己拖后腿。

    “老祖,帮朕带一壶救给五叔,也替朕送他最后一程吧。”

    说完,嬴昊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皇宫秘密监牢内,已经苏醒过来的秦让,一直在等候着嬴昊的传唤。

    他知道自己犯得罪有多大,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始终觉得这么做是对的,他是在为大秦清除后患。

    可惜,秦让这次注定失望了,嬴昊并没有要见他的意思。

    见来者不是嬴昊,而是应龙,并且还带来了一壶酒是,秦让自然什么都明白了,一脸苦涩道:

    “我为大秦做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陛下都不愿见我最后一面吗?”

    看着监牢里面如死灰的秦让,应龙深吸一口气道:“秦让,这是陛下赏赐给你的御酒,不要怨恨陛下,这都是你自作自受。”

    秦让颤抖的接过酒壶,直接一饮而尽,而后苦涩的问道:“老祖,我真的做错了吗。”

    应龙沉默了一番后,刚准备开口,秦让却已经开始毒发了。

    这壶鸩酒的毒性很强,秦让并未感受到多少痛苦,很快就突发身亡了。

    看着秦让的尸体,应龙叹息道:“可惜了。”

    另一边,嬴昊在找到刘幕后,本来准备和她商量西宫该如何重建,却没想到刘幕再一次提出了刺去皇后之位。

第2582章:刘幕辞后,册封太子

    对于刘幕的决定,嬴昊也有些不解,于是说道:

    “幕儿,朕不是说过了吗,你无须辞去皇后之位,只要帮朕引出幕后黑手,就会给嫦娥留一条活路,现在你都已经做到了,朕自然不会言而无信。”

    刘幕则躬身道:“夫君,臣妾自请辞去皇后之位,并不是因为小娥。”

    “哦?那又是因为什么?”

    “烛龙的谋划,臣妾虽不知情,但归根结底,是因为臣妾和曦儿的缘故,烛龙才会冒险这么做的,臣妾也同样难辞其咎。

    身为大秦皇后,不但没为大秦做出贡献,反而还引来了如此祸患,甚至险些酿下大祸,臣妾已无脸面在以国母自居。”

    看着一脸愧疚的刘幕,嬴昊知道她说的是真心话,她是真的不想在当皇后了,但肯定不都是因为烛龙的缘故,更多的应该是不想嬴曦陷入夺嫡之争当中。

    刘幕为了保护嬴曦的安全,甚至都准备将其送出皇宫,足可见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嬴曦成为太子的阻力太大,不太可能会继承嬴昊的皇位,那还不如干脆让他远离纷争的好。

    现在危机虽然暂时解除了,但不代表未来就没有危机。

    只要她还是皇后,嬴曦就算不是嫡长子,却也是嫡次子,同样拥有继承大统的资格,那就依旧招来危险的可能,所以干脆辞掉皇后之位,不给汉系朝臣们任何希望,自然也就能彻底远离纷争了。

    想通这点后,嬴昊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叹息一声后说道:“幕儿,你可要想清楚了,你辞去皇后之位,曦儿就不再是嫡子了,曦儿长大了知道了的话可能会恨你的。”

    让刘幕辞去皇后之位,对于大秦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嬴昊却不得不考虑刘幕的感受。

    自从得知有飞升这件事后,嬴昊的所思所虑就不止是为了统一了,同样也在为他飞升之后的事而谋划。

    刘幕是他的发妻,融合了后土之魂后,她的资质已达到世之罕见的程度,并不比融合了女娲之魂的任红昌逊色。

    刘幕的未来成就注定不可限量,只要给她足够的修炼时间,未来就又是一尊半步玄境级战力,另外还能跟随嬴昊一同飞升,甚至未来几百上千年,都会陪伴在嬴昊的身边。

    这也是嬴昊如此迁就刘幕,甚至不惜搞出个双皇后制度,却不愿让刘幕受委屈的主要原因。

    嬴昊难道不知道双皇后制度会给大秦带来何种隐患吗?

    他心中一清二楚,却依旧选择这么做,则是因为在他看来,这点隐患并不如刘幕重要。

    况且嬴昊也想相信这点隐患,对于生而为圣的嬴成来说并不算什么,毕竟在拥有如此之大优势的情况下,却连这点麻烦都解决不了的话,那他也不配继承嬴昊的位置了。

    嬴昊话语中的挽留之意,让刘幕心中非常感动,但还是坚持辞去皇后之位,在她心中儿子健康快乐,远比继承皇位要更加重要。

    “臣妾想好了,曦儿会理解臣妾的苦心的。”刘幕咬牙道。

    嬴昊闻言心中也有些心疼刘幕,但更多的还是敬意,毕竟她身为一个母亲,却亲手剥夺了自己儿子的继承权,是何等的勇气和胸襟才能支撑她做出这样的决定?

    嬴昊轻轻将刘幕拥入怀中,在其耳畔轻声道:“幕儿,朕尊重你的决定。”

    刘幕丢失后位丝毫没有感到不忿,反而心中还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她嗅着嬴昊身上的气味,内心前所未有的安宁。

    安抚了刘幕一番后,嬴昊又前往了东宫,毕竟那边还有一个麻烦。

    这次动乱对于任红昌而言,完全就是一起无妄之灾,莫名其妙的就被算计了,儿子被换,贴身女官更是被打成了植物人,以任红昌的性子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如今烛龙已死,任红昌迁怒和追责的目标,自然也就变成了刘幕和嫦娥。

    才见到嬴昊,任红昌就直接道:“陛下,如今烛龙和秦让虽死,可嫦娥却还活着,而这件事也是因刘幕才起的,若是一点都不追究的话,臣妾心中不服。”

    嬴昊知道要是哄不好任红昌的话,不久后的早朝上,张良、孙灵明、龙且等明系大臣定会集体上书为任红昌讨回公道,顿时感觉大脑也有些隐隐作痛,随即反问道:“那红儿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嫦娥虽是被烛龙控制,才犯下了如此大错,可做了就是做了,念起有功于设计,可免其死罪,不过活罪难逃,臣妾认为应废掉嫦娥的功力,打入天牢,囚禁终身。

    至于刘幕……”

    说到这刘幕时,任红昌也有些犯了难,毕竟对方和她一样都是皇后。

    说的太狠的话,有打击报复的嫌疑,反而显得她小肚鸡肠。

    可要是什么都不说的话,她念头不通达。

    见任红昌不说话了,嬴昊则道:“红儿,就在刚刚,幕儿主动向朕请罪了,自请辞去皇后之位。”

    “什么?”

    任红昌脸上满是震惊之色,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毕竟在确定太子人选之前,无论是嫡长子还是嫡次子,是都有机会成为太子的。

    可刘幕辞去皇后之位的话,嬴曦失去了嫡子的身份,也就自动被踢出太子候选人。

    这也等于是刘幕主动把太子之位拱手让给了嬴成啊。

    一念至此,任红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之前她还对刘幕充满怨念,而如今随着刘幕主动辞去皇后之位,所有的怨念全都烟消云散了。

    “红儿,朕会在明日早朝上,宣布将幕儿降为贵妃,并封成儿为太子,不知如此能否让你消气?”

    听到嬴昊此言,任红昌反而有些扭捏了起来,道:“陛下,看你说的,臣妾哪有什么气啊,臣妾都听陛下的。”

    “好,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今后谁都不要再提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那嫦娥呢……”

    见嬴昊的办这个脸,任红昌也不敢继续说下去了,她倒不是怕惹丈夫生气,而是怕儿子的太子之位飞了。

    有了一双儿女之后,现在在任红昌的心中,儿女的地位最高,丈夫只能排在第二了。

    嬴昊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宠了,见任红昌识相的闭嘴了,于是道:“嫦娥虽犯下大错,但罪不至死,打入天牢囚禁终身有些太重了,不过朕会下令废掉她的功力,剥夺一切头衔职务,以示惩戒。”

    嫦娥杀肯定是不能杀的,至于终身监禁,刘幕也不可能会同意,而废掉功力,剥夺一切头衔职务,已经是对她最严厉的惩处了。

    任红昌自然没什么不满意的,笑靥如花道:“陛下赏罚分明,臣妾……”

    次日早朝上,嬴昊在处理好政务后当众宣布,降西宫皇后刘幕为皇贵妃。

    刘幕虽是主动向嬴昊辞去的皇后之位,但是对外公布自然是不可能这么说的,只能说是嬴昊降的或是贬的。

    这道旨意一出大秦文武众臣顿时集体炸开了锅。

    众所周知,西宫皇后才是皇帝的结发妻子,两人之间的感情也一直非常稳定,怎么如今西宫皇后才生下嫡次子,就突然被废后了呢?

    虽说,皇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比贵妃等所有嫔妃的级别都高,但依旧是废后呀。

    对此,汉系大臣们心中都充满了有些不安,而张良等明系大臣眼中则都露出了兴奋之色。

    结果不出他们所料,第一道圣旨只是前戏,真正重头戏是第二道圣旨,而这第二道圣旨正是册封嫡长子嬴成为太子。

    这下一且也就都能说得通了。

    皇帝陛下既然要册封太子的话,就肯定要为太子扫清障碍,而西宫皇后和嫡次皇子,自然就是嫡长子的最大障碍。

    所以,在大秦众臣看来,第一道圣旨其实是在为第二道服务,刘幕被废后也并不是失宠,而是在为太子让路。

    不少汉系大臣都站出,求嬴昊收回成名,并称刘幕未曾失德,也不曾有过任何不当之举,贸然废后不详,也难以服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晋系大臣也站出反对,不过他们不是反对废后,而是反对册封太子,并称嬴昊如今正值春秋鼎盛,现在就是册封太子有些太早了点。

    晋系大臣之所以反对则是因为嬴英的缘故。

    嬴英毕竟是皇长子,而且生母穆桂英又是贵妃,出身晋系,而在嫡子尚未出生之前,长子嬴英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最大,所以部分晋系官员希望嬴英成为太子。

    不过如今皇后已经生下了嫡子,那嬴英也就成了庶长子,若是在着实太子名分的话,那嬴英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所以才会以此未来站出反对。

    汉系和部分晋系反对废后,以及这么早就册封太子。

    以张良为首的明系,和王勐为首的秦系,则都站出反对他们所反对的。

    首先是废后,在关乎帝国继承人问题这等大事上,就算西宫皇后没有犯过任何过错,该废也还是要废。

    然后就是册封太子,太子由皇后所生,又是嫡子,被封为太子,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越早定下太子之位反而会避免将来皇子争夺。

    在明系说出这一观点一出后,连带着以秦检为首的宗室都站了出来,支持嬴昊废后和册封太子。

    嬴昊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而这反而坚定了他册封太子的决心,毕竟现在都已经这样了的话,越是往后内斗也就是越严重,不如乘此机会将太子之位定下,以防止未来其他皇子生出非分之想。

    “诸位爱卿不必在劝了,朕意已决,封嫡长子嬴成为太子,钦此。”

    说完,嬴昊扭头就走,根本不给众臣反驳的机会。

    而反对的众臣,见劝不动嬴昊,除了不情愿之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与此同时,太医院内。

    一直守在紫霞病床前的孙灵明,在得知了嬴成被册封为太子的消息后,当即激动的抓着紫霞的手,轻呼道:“紫霞,你听到了吗,你舍命所救是师尊的儿子,现在小师弟已经是太子了。”

    可任凭孙灵明如何呼喊,紫霞也没有任何反应,犹如植物人一般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孙灵明看着紫霞绝美的面容,过望的种种美好回忆一点点的浮现在脑海中,也让这个从不知后悔为何物的硬汉越发的懊悔。

    从前的他心智不成熟,脑子也不开窍,一门心思只顾着习武、立功,却忽略了身边的爱人,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一定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无论什么都没有他的紫霞重要。

    “紫霞,俺老孙一定会救活你的,另外两个天香豆蔻哪怕是在天边,俺也一定给你找回来。”孙灵明无比坚定的说道。

第2583章:孙灵明出家,西行四人组

    短短数日内,大秦接连发生多起大事件,首先就是庆典中大秦的异常反应。

    普通百姓自然都是迟钝的,但就是在怎么迟钝,事后也有一些人意识到不对劲,毕竟在怎么庆祝也不至于连放一整天的礼炮呀。

    除此之外,三公之一的贾诩、以及西宫皇后刘幕,全都莫名的遭到贬谪,以及册封才出生的成皇子为你太子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全都发生在数日内,无不说明大秦表面上虽风平浪静,可暗地里早已发生了惊天剧变。

    至于具体是什么,平民百姓自然是无从得知。

    以往发生大事官府都会在报纸上公布,而这次官府丝毫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反且还严禁民间公开讨论,一经发现以危害治安罪论处,严重的甚至会被判为敌国间谍。

    在大秦的舆论管控之下,狸猫换太子等事的舆论,全都被强行压了下去。

    底层百姓就算会对此好奇,可一跟他们没关系,二国家也安稳的很,在官府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自然不敢公然谈论,然后热度自然也就被其他事件给代替了。

    “主公,黑冰台内其他被烛龙催眠的人,共计七十六人,目前都已被应龙大师解除控制了,却还是晚了一步,狸猫换太子的谣言依旧被传了出去,不过微臣已经通过舆论管控,将谣言的影响给降到最低了。”郭嘉汇报道。

    他就知道接受黑冰台是个苦差事,却也没想到他才刚一接手,就碰到这么个大难题。

    无论是清查黑冰台内部,还是对洛阳进行舆论管控,可都是个大工程,却要他同时处理好。

    郭嘉靠贾诩辅左接过了黑冰台大权,而在担任黑冰台都督的这五天,他就没有离开过黑冰台衙门,连续加了整整五天的班。

    此时,郭嘉心中只有两个想法,一是累,二是想喝酒。

    说起第二点,郭嘉心里就生气。

    贾诩不知道什么,给黑冰台立下个规矩,加入黑冰台之后,如非必要不得饮酒。

    郭嘉严重怀疑这是贾诩专门针对他定的,大秦国内谁不知道他爱喝酒啊。

    这条规矩在黑冰台内部已经实行了很多年,郭嘉如今才刚刚执掌黑冰台大权,就破坏前任都督留下的规矩,趋势也影响不太好,所以只能先忍着了。

    等什么时候郭嘉的威望足够高了,可以彻底不在乎贾诩的影响了,就是他取缔贾诩这条规矩的时候。

    嬴昊看着郭嘉呈上的奏折,见才接手黑冰台的郭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却将这么多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也是十分满意,心道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

    “做的好奉孝,对了,明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听到嬴昊此言,郭嘉当即汇报道:“陛下,朱天蓬失踪后,齐国高层动荡,而明王朱棣只身入清州,以安抚文武诸臣,如今也已经告一段落了。”

    “哦?齐军高层这么容易就被朱棣给安抚住了?”嬴昊皱眉问道。

    “自然没有这么容易,根据黑冰台密探汇报,朱棣承诺不动任何人的权利,并且还会加大对于齐军的财政支出,扩大齐军的编制,这才得到了齐国高层的一致用到。”

    听到郭嘉此言,嬴昊眼前一亮,喜道:“如此的话,齐明表面上虽合并为一国,但实际上却依旧是割裂的,而朱棣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付诸流水了。”

    齐明两国为何一直难以合并?除了两国的政法不同之后外,最重要的还是齐国将领不愿交出兵权。

    朱棣要的是将齐国彻底融入明国,而不是一个貌合神离的联盟,所以必须要将大部分的兵权收回来。

    之前有朱天蓬压着,齐国将领即使心中不满,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反抗,只能尽最大的能力保留全力。

    可如今头顶上的大山朱天蓬都不在了,齐国将领自然也就不会在惯着朱棣了。

    这也是朱棣急亲自入齐的主要原因,毕竟没有朱天蓬为他保驾护航,他还不亲自过去安抚这群骄兵悍将的的话,别说是个貌合神离的联盟了,明国甚至都有可能再次分裂成两个国家。

    朱棣抵达临淄后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还要糟糕,为了防止明国分裂,他只能放弃收权,准许齐系将领继续掌权,等于是在养着一支军阀。

    朱棣这么做,自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明国内部的矛盾可以压下,双方依旧是一个整体。

    而坏处则是,齐系依旧独立于明国体系之外,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不过考虑到秦国越发强大,这次出塞大败元蒙之后,后方再无掣肘,可能再过不久就会出兵中原。

    所以,朱棣暂时也顾不了这些了,维护明国内部团结才是最重要的。

    “朱棣心里很清楚,这次我大秦出塞大胜,后方再无掣肘,接下来用兵的方向只有两处,中原和凉州。

    若是我大秦先出兵中原,而朱棣却还没能解决内部矛盾的话,内外交困之下,可就真的没有还手之力了。

    所以,朱棣根本没的选,他只能这么做,虽然隐患大了点,可这才是最聪明的作法。”

    郭嘉不紧不慢的说道。

    嬴昊也极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自秦军第二次出塞大胜之后,明、魏、宋、隋四国显然都有些慌了,毕竟接下来大秦的最佳扩张方向,就只有中原和凉州,这四国能不慌吗。

    明、魏、宋三国虽都希望,大秦可以先去打凉州,让隋吐联盟先消耗一波大秦的实力,却也明白隋吐联盟挡不住大秦多久。

    等凉州彻底沦陷之日,就是秦军兵发中原之时。

    所以,哪怕是一向和大秦交好的魏宋两国,都在积极防备同时寻求盟友,以防止被大秦打了个措手不及。

    对于大秦来说,中原三国之中的明国,无疑才是是最硬骨头。

    现在明国自身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并且还留下了这么大一个隐患,对于大秦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了,毕竟灭亡无法彻底团结的明国,总比上下一心的明国要轻松。

    接下来,嬴昊则和郭嘉商量,该策反哪些齐系将领。

    王彦章王彦童兄弟肯定是不行的,他们都对朱天蓬忠心耿耿,不可能违背朱天蓬定下的归明方略。

    夏鲁奇和景延广也够呛,毕竟夏鲁奇参与了围杀冉闵,而景延广则射死了扶苏,都不太可能会被大秦所拉拢。

    除了这四位齐系大将之位,可供大秦策反的目标也不多了呀。

    “报……启禀陛下,孙灵明将军他,他……”

    突如其来的汇报,打断了嬴昊和郭嘉的商议。

    嬴昊皱眉问道:“孙灵明他怎么了?”

    “孙将军他要拜玄奘大师为师出家当和尚。”

    “什么?”

    嬴昊和郭嘉同时惊叫了起来,显然都不敢相信立誓要娶紫霞的孙灵明,会突然选择出家遁入空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嬴昊连忙问道,可侍卫也不知底细,自然说不清楚。

    嬴昊只能亲自前往白马寺一探究竟,却发现任红昌比他来的更早,而且也已经知道缘由,可是却却并未阻止孙灵明剃度。

    任红昌是孙灵明的师傅,两人之间的感情情同母子,连她都不阻止孙灵明剃度,足可说明孙灵明已经下定决心,谁来了都阻止不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老孙不是说要娶紫霞姑娘的吗,怎么突然却要出家呢?”观海一脸不解的问道。

    孙灵明在白马寺剃度出家,这么大的事,不止引来了皇帝和皇后,连军中不少和他交好的将领也都来了,其中就包括:李存孝、贾复、高宠、廖化、管亥、冯云山等将。

    明系出身的将领们,显然都不希望孙灵明出家,毕竟孙灵明可是明系的招牌之一,他一旦出家的话,对于整个明系都是一大冲击。

    廖化、管亥等明系将领都想阻止,可任红昌都没有发话,他们自然也不敢逾越。

    任红昌看着一脸坚定的孙灵明,脸上尽是欣慰之色,道:“这猴子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救紫霞。”

    于是把将孙灵明出家的原因说了出来。

    紫霞重伤垂死,需要三颗天香豆蔻才能活命,而另外两颗却下落不明。

    为了找到这两颗天香豆蔻,嬴昊也下令让黑冰台进行搜寻,可是想在短期内找到,这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连孙灵明都以为这是场持久战时,亚瑟得知黑冰台在寻找天香豆蔻后,却道出了其中一颗的消息。

    “你们东方人管此药叫天香豆蔻,而在我的故乡不列颠却叫做圣药,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不列颠的宝库中就有一颗。”

    听到亚瑟此言,孙灵明自然欣喜若狂,可紧接着却又得知了一个晴天霹雳,那就是亚瑟已经离开不列颠将近十年了,所以她的消息是十年前的。

    从兰斯洛特和高文的口中,孙灵明又得知如今的不列颠,已经被罗马帝国给灭亡了,而天香豆蔻大概率已经落入了罗马的手中。

    天香豆蔻是西方圣药,其功效很多人都知道,罗马不可能会主动交出来,而想从罗马手中强抢的难度太大了。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无论是亚瑟、高文,还是兰斯洛特都没说,那就是用圣剑交换天香豆蔻。

    天香豆蔻要三颗一起才有用,而圣剑却是西方教廷的圣物,价值自然远在天香豆蔻之上。

    可亚瑟和孙灵明又没有什么太深的关系,自然不可能拿出视之如命的圣剑交换天香豆蔻,紫霞是死是活跟她们又没有关系,告诉孙灵明一颗天香豆蔻的消息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也正是得知了第二颗天香豆蔻的消息,所以孙灵明才会决定出家当和尚。

    第二颗天香豆蔻远在万里之外的罗马,就算是东方霸主大秦也鞭长莫及,不可能为了紫霞一人而远赴西方。

    孙灵明虽想为紫霞去西方闯闯,可他作为大秦的齐天侯、前将军,突然就撂挑子走人的话,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遭到打压了呢,百分百会给大秦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孙灵明才会以未婚妻死亡,自己已经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为由,在白马寺出家。

    之所以会拜老熟人玄奘为师,则是因为除了玄奘之外,整个大秦无寺庙敢给他这个齐天侯,也无人敢给他这位前将军剃度。

    嬴昊全程目睹了孙灵明剃度,虽想要阻止,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最终只得叹息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嬴昊知道孙灵明去意已决,虽能强行留住他的人,可却留不住他的心,毕竟没有紫霞的日子,对于孙灵明来说就是生不如死。

    嬴昊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一个男人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去闯刀山火海呢。

    剃度仪式结束后,嬴昊和任红昌聊了很久后,单独招来了玄奘,说道:“玄奘大师,孙灵明的性子你是了解的,就算他到了罗马也取不回天香豆蔻,所以朕希望你能陪他一起去,有大师你在的话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嬴昊现在和任红昌想的一样,既然不能阻止孙灵明,那就只能全力帮他一臂之力了,毕竟嬴成能活着也有紫霞一封功劳。

    玄奘闻言却笑道:“就算陛下不说贫僧也会去了,毕竟悟空他现在可是贫僧的大弟子。”

    嬴昊闻言顿时愣住了:“悟空?”

    “哦对了,悟空是贫僧为孙将军所取的法号。”

    听到玄奘此言,嬴昊心中五味杂陈,苦笑道:“这难道是天意吗。”

    玄奘则不解的问道:“什么天意?”

    “没什么。”

    见嬴昊不准备多说,玄奘自然不会多问,于是道:“贫僧想求陛下一件事。”

    “何事?”

    “贫僧想向陛下借两个有缘人。”

    这下不用玄奘开口,嬴昊也知道是谁了,肯定是关在天牢里的朱天蓬和沙卷帘。

第2584章:玄奘西行,大秦扩军

    对于玄奘的请求,嬴昊虽心知肚明,却还是故作不知的问道:“大师想借谁?”

    玄奘双手合十,微笑道:“被关在天牢内的沙卷帘和朱天蓬。”

    嬴昊心中道了声果然,虽有些成全玄奘,却并没有力竭答应他。

    “赵国灭亡多年,袁家势力也几近消亡,所以沙卷帘没问题,只是这朱天蓬嘛……”

    接下来的话,就算嬴昊不说,玄奘也知道他的意思。

    朱天蓬身为齐王,而如今齐军依旧健在,他被关进天牢也没多久。

    一旦放朱天蓬出狱,万一他跑回齐国的话,肯定会给大秦一统中原造成麻烦的。

    玄奘虽明知这点,但他知道朱天蓬不会在和大秦做对了,所以还想再争取一下,于是道:

    “陛下,朱天蓬乃至情至性之人,却被自己最爱最信任的人重伤,他的新已经死了,如今更是已经看破红尘,不会在和大秦作对了。”

    可是却没有得到嬴昊的回应。

    就在玄奘都快不抱希望之时,嬴昊却开口道:“玄奘大师,只要你答应朕两个要求,朕就答应你的这个要求。”

    玄奘顿时大喜过望,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一是能保证不让朱天蓬回明国。”嬴昊说道。

    玄奘则当即道:“贫僧愿以性命担保,定不会让朱天蓬返回明国。”

    嬴昊也彻底放心,并不是他不愿意相信玄奘,而是一旦朱天蓬逃回去的话,确实事件非常麻烦的事。

    有玄奘这个大宗师保证,再加上还有孙灵明在,就算朱天蓬想逃,也不可能逃的掉,在外面跟天牢里并无多大差别。

    “至于这第二点嘛,则需要……”

    听到嬴昊此言,玄奘笑容渐渐收敛露出严肃之色,完全没想到嬴昊还有其他任务交给他。

    齐天侯孙灵明突然出家,并拜白马寺玄奘为师一事,很快就在洛阳掀起了一阵波澜。

    孙灵明是谁啊?那可是大秦的前将军,齐天侯,实力仅次于天下第一高手李存孝,勐将排行榜排名第三的存在。

    这样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却在如此敏感的时间点,突然宣布出家当和尚,任谁都能看出肯定是出大事了呀。

    有好事者提出,孙灵明肯定是遭到了政敌打压,为了自保才选择出家当和尚的。

    可此时明系如日中天,任红昌成了唯一的皇后,其子嬴成也当上了太子,谁又能打压的了孙灵明呢?

    就在人们胡思乱想之时,大秦官方在官报上做出了解释,孙灵明之所以会出家,是因为未婚妻紫霞陨落的缘故。

    紫霞和孙灵明是青梅竹马,两人感情身后,可紫霞为了保护太子死于刺客之手,孙灵明也因此遭受重大打击,所以才会出家当和尚。

    皇帝、皇后,明系各大将领等人都劝过了,但是没用,孙灵明铁了心出家,谁也劝不动。

    得知孙灵明出家的原因后,民间的一轮声更加沸腾,而潜伏在洛阳的他国间谍,也将孙灵明出家的消息传了回去。

    对此,各国君主也是心思各异。

    谁能想到堂堂天下第三勐将,竟会如此的儿女情长,只因为一个女人就放弃一切呢。

    要是大秦的其他将领,也都如此脆弱的话,那他们反倒省心了,只需派刺客刺杀他们所爱的女人就行了,只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各国而言,孙灵明出家自然是件好事,毕竟大秦将少了一位顶尖战力。

    可转而一想,就算没了孙灵明,可杨戬却投降了大秦,而杨戬的实力可并不比孙灵明弱。

    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来说,少了一个孙灵明这种级别的战力,必定会极大的影响到军队的战力,但对于大秦来说却不会有太大影响。

    毕竟大秦的勐将数量实在太多了,就算没了孙灵明,也还有李存孝、姜松、孔宣、杨戬、吕布等众多勐将在,少了谁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真要说少了某一个人,会对大秦造成重大影响的话,恐怕也只有嬴昊这个皇帝了。

    ——————————

    七日后,陈玄奘、孙灵明、朱天蓬、沙卷帘四人,准备出发向西前往罗马帝国。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玄奘分别收朱天蓬为二弟子,赐法号悟能,收沙卷帘为三弟子,赐法号为悟净。

    得知玄奘四人要上路了,嬴昊自然是亲自前来相送,毕竟玄奘此行可是有着特殊使命的。

    玄奘四人都是轻装简行,除了衣服、干粮和马匹之外,再无旁物。

    孙灵明倒是还带上了自己的兵器和马匹,而玄奘、朱天蓬、沙卷帘三人则都是赤手空拳,别说是兵器了,连坐骑都只是普通战马。

    嬴昊见此,当即则道:“玄奘大师,此去罗马,沿途要经国贵霜、安息、大宛、大月氏等数十国,还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威胁,不带些兵器防身可不行。

    来人,抬上来。”

    话音刚落,六名侍卫抬来三件神兵,分别为一铲一耙一杖;

    前两者都是沙卷帘和朱天蓬原来所用的兵器。

    至于最后的这柄禅杖却是来历非凡,相传乃是百年前天竺神僧进入中原时所用,所以被嬴昊命名为九环锡杖。

    玄奘轻抚着九环锡杖,眼中止不住的喜欢,而这九九八十一斤重的禅杖,在他手中竟然宛若无物。

    沙卷帘接过月牙铲后眼中也闪过一抹怀念之色,唯有朱天蓬,平平澹澹的接过自己的兵器,眼中么与任何波澜。

    嬴昊见四人都持有神兵,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道:“此去罗马,足足万里之遥,又岂能没有好马代步,来人,把马牵过来。”

    又有三批马被牵了上来。

    黑色和黄色的两匹宝马,分别给赐给了朱天蓬和沙卷帘。

    嬴昊指着一匹神骏的白马道:“此马乃是朕的坐骑雪龙驹的子嗣,也是雪龙驹子嗣中血统最为纯净的马,朕为其取名为白龙马,就送给玄奘大师你代步吧,希望大师能够早日归来。”

    玄奘一看道白龙马,就知道这是一匹日行千里名驹,放在洛阳赌马场哪怕是万金都买不到,因为根本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玄奘刚准备开口拒绝,嬴昊却又道:“把锦襕袈裟、紫金钵盂,还有通关文牒也一起拿上来。”

    三名侍卫分别捧上一件袈裟,一个钵盂,以及一本文牒,然后一一为玄奘展示。

    “玄奘大师,你们此次西行可不只是代表自己,还有我大秦和整个东方的脸面,可不能让西方人小看了。”

    说着,嬴昊命人将袈裟给玄奘换上,并道:“这件锦襕袈裟,上嵌七宝,冬暖夏凉,水火不侵,就送给大师装点门面吧。”

    看着这件华丽的不像样的袈裟,玄奘彻底目瞪口呆,他从没见过如此贵重的袈裟。

    “这件紫金钵盂,乃是东瀛某国的国宝,价值不菲,就送与大师化缘之用吧。”

    看着通体黄金,辅以五金所打造的紫金钵盂,玄奘的嘴角不由抽动了起来。

    哪有人用金碗化缘的,不如瓜刮点金粉,直接用买的算了。

    玄奘本来是准备此行以低调为主,尽可能的早去早回。

    可看嬴昊送给的这些东西,白龙马、九环锡杖、锦襕袈裟、紫金钵盂,这四件宝贝个个价值万金,把这些穿在身上又怎么可能低调的起来。

    不过没关系,大不了他收起来,财不露白,不穿不用不就行了。

    嬴昊丝毫没意识到有何不妥,把通关文牒递给玄奘道:“这是通关文牒,盖有朕的玉玺,可证明你们的身份,持此文牒赶路,想来沿途诸国都不会为难。”

    玄奘一脸郑重的接过文牒,毕竟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通关文牒也就是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的通行证。

    玄奘有了这本通关文牒,在西亚或欧洲或许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在西域和中亚肯定会畅通无阻,沿途国家肯定都会给大秦面子,不但不会阻拦,反而还会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

    将玄奘送出洛阳后,嬴昊就打道回府,而玄奘四人才走了十里不到,却碰到了一大群之法前来送孙灵明的人。

    除了李存孝、贾复、宇文成都等,和孙灵明私交不错的将领之外,洛阳的明系文武基本全都来了,其中有:张良、冯云山、越兮、李进、钟离昧、廖化、周仓、龚都等等。

    至于孙灵明的老上司龙且,以及虞子其和龙阳等将,则因在外任职的缘故,所以才无法前来送别。

    张良拍了拍孙灵明的肩膀,说道:“紫霞有皇后,还有我们这些人照顾,你就是放心去吧。”

    看着战友们鼓励的眼神,孙灵明心中充满了感动,一一和众人道别之后,就头也不回的和玄奘上了路。

    又赶大约二十里路,一男一女挡在了路上。

    朱天蓬看到来人后,脸色顿时变的难看起来,因为男的是独孤求败,而女的则是嫦娥。

    独孤求败也是为嫦娥操碎了心,他是真的这个徒弟当女儿看,否则早就不管嫦娥了。

    见嫦娥站在原地不动,独孤求败道:“去吧,你不是有话想对你义兄说吗。”

    听到此言,嫦娥鼓起勇气走了过去,可朱天蓬却是理也不理,直接无视了嫦娥这个曾经他最爱的女人。

    玄奘见状,笑着给了独孤求败和嫦娥,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后,牵着马就坠了上去,并对朱天蓬道:

    “悟能,你不是最在乎这个义妹的吗,不听听她想对你说些什么吗?”

    朱天蓬则面无表情道:“不了,过去一切的我都已经放下了,无论她说什么我都不在意。”

    话音刚落,后方就传来嫦娥的呼喊声:“天蓬哥,对不起。”

    朱天蓬闻言顿时身躯一震,眼角不由自主的留下一行清泪,却依旧没有停下步伐。

    沙卷帘看着明明没有放下,却口是心非的朱天蓬,又看了眼为情舍弃一切的孙灵明,不由轻叹道:“情之一字,最是伤人啊。”但同时又莫名的感到有些苦涩。

    无论是师傅,大师兄,还是二师兄,都有人来送他们,他们在这世间都有牵挂,唯有自己孑然一身,再也没有任何亲近的人了。

    玄奘似乎感受到了沙卷帘的情绪,微笑道:“悟净,快跟上,可别带队了,三天之内必须进入关中才行。”

    沙卷帘瞬间回神,看着一脸关心的玄奘,笑道:“是,师傅。”

    ——————————

    玄奘等四人的离去,对于大秦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而嬴昊此时却面临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是否进行扩军。

第2585章:扩军七十万,沸腾的军方

    对于大秦来说,第二次出塞的胜利,其实并不算多么辉煌的大胜。

    毕竟这一战总共也就打掉了十二万元蒙大军,虽重创并打击了元蒙的嚣张气焰,令其无力骚扰北疆,却也并未撼动元蒙的根本。

    而在大秦建国前后这十余年的战争史中,比这一战更加辉煌的战绩还有很多。

    之所以会将这一战单独拿出来庆祝,也并非是这一战的战绩多么辉煌,而是因为这一战是大秦首次主动进攻草原,对于大秦来说意义非凡。

    至于第一次出塞之战,那是为了打退铁木真入侵,所被迫进行反击的无奈之举,自然不能和第二次主动出击相比。

    对于大秦来说,第二次出塞之战只是一场小胜,但对于魏宋吴隋四国而言,则表明了他们即将进入亡国倒计时,自然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主公,根据黑冰台密报,蜀相苏秦于三日前秘密出使寿春,拜访宋王赵匡胤。

    赵匡胤避而不见,却派宋相赵普接见苏秦,双方会晤后畅谈了足足一个时辰,具体内容未知。

    而接下来苏秦还会一一出使吴魏明三国。”郭嘉冷笑道。

    嬴昊听到此言却笑了起来:“呵呵,赵大这格局低了呀,把人家苏秦引了过来,却又来了个避而不见,这是自欺欺人给朕看吗?

    还有刘裕,现在才想重启联盟抗秦,不觉得有些晚了吗。”

    刘裕自然是早就想将魏宋吴三国绑上自己的战车,但奈何这三国和大秦之间的利益纠缠太深了。

    魏宋吴三国都和大秦有姻亲关系,再加上商业贸易,殖民嬴州等等合作,国力发展极为迅速。

    也因此导致,就算三国明知大秦意在统一,可在大秦翻脸之前,他们也不敢主动撕毁盟约,毕竟第一个毁约的定会遭到大秦的疯狂报复。

    可在第二次出塞大胜之后,大秦后方再无掣肘,接下来只会对中原和凉州动兵。

    吴国倒还好,毕竟地处江南,和大秦隔着整个中原,短时间内不会是大秦的目标。

    但魏宋两国可就不同了,他们两国都在中原,自然是坐不住了,于是主动向蜀国释好,这才有了这次苏秦出使各国。

    “张仪何在?”

    “微臣在。”

    张仪站出。

    嬴昊则道:“由爱卿出使一番宋魏吴三国,安抚的同时顺便再敲打一下,朕的眼里可容不得沙子。”

    “诺。”

    张仪笑着应道,得知苏秦又在组建抗秦联盟时,他就有心在和苏秦斗上一斗,破坏蜀国的联盟抗秦大计。

    “陛下,隋国近日以谋杀、违反治安条例等等,总之就是网罗各种罪名,驱逐了隋国国内的大量秦商,应该是在提前做好战争准备了。”郭嘉又道。

    秦隋两国虽战争不断,但该做的生意还是要做的。

    隋国占据河西走廊,以及西域东部,是进入西域以及中亚的必经之路,秦商以及西域商人想要做生意,就必须要经过隋国的领地。

    隋国的军队数量不少,而凉州和海州又极为贫瘠,显然难以供养这么多军队,而除了贩卖战马之外,收过路商队的商税也是隋国的一大财政收入。

    也正是因为如此,隋国不但不会阻止,反而还欢迎秦商前往西域做生意,毕竟这对隋国也有好处。

    可如今隋国却主动驱逐了秦商,显然是被大秦二次出塞大胜的消息给刺激到了,知道大秦接下来很大可能会对隋国出手,所以自然不敢留秦商在国内了。

    “呵呵,杨广也不安分了,真是记吃不记打呀。”

    嬴昊轻笑了起来,却并未在意杨广的小动作,毕竟隋国的中体量也就那么点大,无论怎么挣扎,也注定挡不住大秦爸爸的铁拳的。

    嬴昊将关于各国的情报看了个遍,发现除了魏国之外的周边各国都不太安分。

    倒不是曹操不想反抗,而是实在没有多少底气。

    魏国的实力虽比隋国强,但地理位置太差,三面被大秦包围不说,各行各业都还被渗透了遍,虽已经解决了不少,但隐患由在。

    魏国一旦和大秦开战的话,战争表现可能都还不如隋国,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自然不敢冲大秦龇牙的。

    饭团探书

    “陛下,明隋两国整军备战,宋魏两国朝秦暮楚,万一再度让蜀国成功组建抗秦联盟的话,以我大秦目前的兵力难免被动,故本相认为可以提前扩军。”丞相王勐进言道。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尤其是军方代表,毕竟之前裁军就是王勐推动的。

    大秦建国之后,诸将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呢,可身为丞相的王勐却推动大裁军。

    哪怕王勐此举有利于大秦,却也损害了军方不少将领的利益,自然是得罪了不少军方的人。

    大裁军虽是嬴昊点头,但这种得罪人的事,自然不能由他来做,所以好处嬴昊来拿,而骂名则有王勐和白起来背。

    这两年来,军方一直叫嚷着要扩军,毕竟大秦的财政已经宽裕了,可以王勐为首的文官却一直反对。

    不少军方众人都恶意揣摩,以为王勐仗着丞相权柄,有意打压武官全体,提高文官地位,却没想到如今王勐竟主动提出了扩军。

    那些造谣和攻击过王勐的人,都不禁有些惭愧,毕竟丞相是真的一心为国,而他们却因一己之私而恶意攻击,实在是不该呀。

    身为百官之首的王勐都主动提出要扩军,文官集团自然是没人反对,而武官就更不用说了,文武两大集团简单一合计就都纷纷支持扩军,

    嬴昊见都不需要自己引导,大秦文武两大集团就达成一致,不由笑道:“王丞相所言有理,不过该扩军多少呢?”

    贾复一脸兴奋的站出,大声道:“以我大秦国力之强盛,自然是要扩军到百万了。”

    李存孝站出反驳道:“没出息,开启一统之战注定要同时和多国作战,单单是魏宋明隋四国,极限扩军后就能达到百万兵力,我大秦只有百万大军的话又怎么够用。”

    贾复恍然大悟,托着下巴自语道:“也对啊,那一百一十万怎么样?”

    “君文,你的格局就不能大点吗?起码也要一百二十大军呀。”

    听到李存孝此言,贾复被吓了一条,倒吸一口凉气道:“嘶,一百二十万,这得多少军队,又的多少军费啊。”

    武将们只知打仗,并不知道如今大秦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觉得扩军至一百二十万,差不多就已经是大秦的极限了,毕竟大秦养军费用比各国要高得多,所以都十分赞同李存孝扩军到一百二十万的提议。

    文官们见此则都是一副想笑有不敢笑的样子,毕竟这些武将们天天嚷着要扩军,真扩军了又抠抠搜搜的不敢往大了报。

    “陛下,您觉得扩军至一百二十万如何?”

    李存孝用商量的语气,一脸谄媚的对嬴昊道:“真的不能在少了。”

    “哈哈哈……”

    嬴昊被李存孝个逗笑了,看向下方的王勐,问道:“王丞相,你说说,扩军至一百二十如何?”

    王勐抱拳道:“启禀陛下,本相以为,武侯所言不妥。”

    听到王勐此言,李存孝顿时急了,连忙道:“丞相大人,你到底想干嘛呀?提出扩军的是你,现在反对的又是你,你可不能如此反复无常啊。

    总之,本将把话放在这,这次扩军最低不能低于一百一十五万。”

    王勐没有搭理李存孝,对上方的嬴昊道:“陛下,本相认为,以我大秦如今的国君,此翻可扩军六十万。”

    此言一出,嬴昊都还没说话,李存孝却激动了蹦了起来。

    “扩军至六十万?是本将听错了,还是你王丞相说错了?”

    “将军没有听错,本相说的就是六十万。”

    “我李存孝长这么大头一次听说越扩军越少的……”

    李存孝越说越激动,连贾复拉都拉不回来。

    “我大秦总兵力才八十五万,已经够捉襟见肘的了,你却要裁军至六十万?不增兵反而裁军二十五万?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陛下呀,您可不能听王勐的呀,我们军方的日子苦呀,大不了不扩军,可千万不能在裁军了呀。”

    见贾复拉不住李存孝,姜松了上前一起拉,并劝道:“咳咳,老李,你听错了,丞相大人说的不是扩军至六十万,而是扩军六十万。”

    “扩军六十万?”

    李存孝一怔,装而果断摇头道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大秦那有那么钱粮来养军这么多军队。”

    “怎么不可能了?”

    荀或开口道,他身为户部尚书,负责全国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对于财政方面的事情也最有发言权。

    “尔等武夫只知练兵打仗,又岂知我大秦这三年间,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

    荀或话都没说完,就李存孝给直接无视了。

    李存孝冲上前去直接抓着王勐的手,目光炽热道:“丞相大人,您说的真的是扩军六十万,而不是扩军至六十万吗?”

    看着近在迟尺的李存孝,王勐嘴角不由抽动起来,想要把手抽出来,但根本抽不出来,只能无奈的点头道:“是扩军六十万。”

    此言一出,过惯了抠抠搜搜苦日子的军方将领们集体炸开了锅。

    大秦裁军后全部兵力八十五万,征倭、灭唐、攻隋、出塞等多场打仗,虽让大秦伤亡了近八九万众,但也都通过收降降军,以及整编战俘补充回来了。

    如今大秦的中兵力依旧在了八十五万,而一次性扩军六十万的话,扩军后的大秦总兵力将达到恐怖的一百四十五万,堪比蜀楚吴魏宋明隋七国兵力总和啊。

    李存孝彻底目瞪口呆,一脸幸福的自语道:“我大秦已经这么有富裕了吗?”

    “这多亏了陛下的修养政策,裁军所多出的军费,也全都投入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全国各地税收都在大幅度增长。

    另外,与南洋诸国的海贸、嬴州的金银矿,以及与魏宋吴三国的商贸,也都为我大秦带来了极大财政收入。”

    王勐耐心的讲解起来,可李存孝却连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依旧一脸幸福的沉浸在即将扩军七十万这个好消息里。

    见李存孝这副姿态,却依旧也有松手,王勐苦笑道:“李将军,你可以松手了吗,本相虽提议扩军六十万,但陛下可还没有答应呢。”

    李存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问道:“陛下,扩军六十万您同意吗?”

    “当然不同意。”

    李存孝如同被泼了盆冷水,瞬间就蔫了,但听到嬴昊的后话却更激动了。

    “六十万不够,而且太小家子气了,要扩军就扩七十万。”

    嘶……

    在场所有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尤其是武官集团的将领,幸福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第2586章:预备役制度,火爆征兵现场

    其实早在扩军之前嬴昊就已经提前想好未来的扩军计划。

    在嬴昊的设想中,等两年休整之后,大秦就可以进行扩军,并用一年的时间,将军队扩充到一百四十万,其中轻重步兵九十五万,轻重骑兵三十万,水军十五万。

    只是相比于大秦的发展而言,嬴昊的这个扩军计划还是太保守了。

    大秦这两年多,将近三年时间的发展,各个方面的成果都比嬴昊预期的还要快得多,尤其是海贸方面,几乎占了神武一年大秦财政总收入的一半。

    南洋诸国表面看上去极为的原始落后,但资源却极为丰富,而且对文明先进的大秦各类商品的需求都很大,从而也成了大秦最大的商品倾销地。

    神武一年,叶轻眉初次下西洋,所带回来财货的价值,占到了大秦一年总收入的五成;

    神武二年,第二次下西洋由郑和带队。

    由于大秦在这一年内发展迅速,哪怕二次下西洋所卖掉的货物重量,比第一次还要多上两成,可也只占到了大秦一年总收入的四成;

    神武三年,由于吴、楚、明三国加入了海贸行列,自然也抢占了大秦的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

    不过由于嬴昊提前布局,大秦和南洋各国都签订了商贸协议,每年都有固定的交易额度,再加上所卖的产品质量更好,所以根本不怕与吴楚明三两国竞争。

    哪怕吴楚两国用尽手段,也只抢走了两成的市场份额,大秦依旧独占据海贸八成的利润。

    吴楚明三国见无法抢走大秦的市场份额,无奈之下也只能去开辟新市场,靠扩大海贸的总交易额来增加总占比。

    对此,大秦不但不阻止,反而还乐意见得,毕竟海贸市场远没到饱和的程度,而吴楚明三国现在所扩大的市场,等天下统一之后自然全都是大秦的。

    大秦的第三次下西洋,依旧由郑和为主,沉万三和麦哲伦为副。

    目前郑和还尚未返航,估算这次下西洋的交易所得,起码能占到大秦今年总收入的三成半。

    从第一年的五成,到第三年却只有三成半。

    大秦每年的海贸收入越来越多,可财政占比份额却越来越低,这恰恰说明了大秦发展之迅速。

    在这三年里,大秦建学宫、修驰道、治理黄河、挖阴山运河、开垦的良田数量年均五千万亩,等等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都在稳步推进。

    与之相比,海贸收入虽也在逐年提高增加,但增长幅度并没有国家发展迅速,所以才会出现总占比降低的现象。

    三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如今大秦的财政收入,几乎达到了三年前的两倍。

    这也是嬴昊敢于一次性扩军七十万,将总兵力提升到一百五十五万的底气所在。

    其实以大秦如今的国力,以及人口总数,别说是一百五十五万军队,就是就一百八十万也能养得起,勒紧裤腰带的话勉强也能扩军两百万,但国家发展也会陷入停滞状态。

    嬴昊并不觉得灭亡蜀、楚、魏、宋、吴、明、隋七国,需要用到两百万军队,有一百五十五万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让一百一十五万大军在前冲锋,留四十万军队在后方守家,就已经算是稳重带浪了,而且在一统过程中也定会有很多的降军。

    所以,扩军到一百五十五万就已经够用了,根本没必要在征召更多的军队。

    浪费的那部分军费,用来发展内政,他不香吗?

    大秦如今总兵力八十五万,直接扩军七十万的话,等于增加自身八成二的体量,这可是个极大的工程,自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至于扩军的具体事宜,以及水路骑三军的比例,嬴昊和丞相王勐,六部尚书,郭嘉、贾修等一品大员足足商议的一整天。

    最终由嬴昊拍板决定,在全国范围进行大征兵,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扩军七十万,并完成相应的训练事宜。

    不过为了隐瞒扩军的具体数量,大秦会在洛阳、长安、晋阳、南阳、襄阳、邺城等二十余个人口稠密的城池的山区地带,秘密开辟和新建七十座军营,每座军营容纳一万大军,供新兵进行秘密训练。

    其中光是洛阳一地,就会直接建十五座军营,而长安、襄阳、邺城则都是十座。

    至于十三座骑兵训练营的分布,则分别为并州四座,幽凉河三州各三座。

    这样安排的话,就算各国探知到大秦会扩军,但由于大秦是秘密扩军,并不会透露扩军数额,而新军又分在全国范围内,各国自然也就不会知道大秦具体扩充了多少军队。

    当扩军完成之后,大秦的一百五十五万大军兵种划分,则分别为:轻重步兵一百一十万,轻重骑兵三十万,水军十五万。

    这个新的扩军计划,和嬴昊之前的扩军计划相比,水骑两大兵种的数量都没变,唯有步兵数量足足提高了十五万。

    毕竟统一之战开启之后,肯定少不了攻城战,而步兵才是攻城战中的主力。

    另外,等扩军计划完成之后,秦军也将拥有足足三十万骑兵,达到历代骑兵数量之最。

    无论是秦始皇时期,还是汉武帝时期,骑兵数量都远远比不上嬴昊时期。

    有这三十万铁骑,等到一统之后,嬴昊可以轻松灭亡元清,将大秦版图扩充到整个东亚及东北亚。

    至于水军,大秦之前总共只有五万,而如今却扩军到了十五万,总兵力达到之前的三倍,甚至超过了江南的吴楚两国。

    大秦之前只有北海和天津两大水寨基地,自然是容纳不下了这么多水军,而如今则要新开辟渤海、辽东、辽西、乐浪、江户、吕宋六个水寨基地,共计八大水寨。

    其中北海、渤海、天津、辽西、辽东、乐浪六大基地,都环黄海地区进行分布。

    若是大秦能再拿下东来的话,就能将整个黄海区域封锁起来,让黄海成为大秦的内湖。

    不过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要打垮明国水军才行。

    北海、天津、辽东、渤海、辽西、辽东、江户,这七大水寨都驻扎两万水军,而吕宋则驻扎一万水军。

    大秦的十五万水军之中,十二万都安置在了本土,剩下的三万被安置在了嬴州和吕宋。

    嬴州和吕宋关系到大秦的海贸生命线,每年都会向大秦输送大量的利益,不容许有任何闪失,留三万水军驻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大秦本土的六大水寨之中,有四个都被安置在了幽州。

    可想而知,金、清、朝鲜三国得知之后会做出何等反应,估计应该会担心的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吧。

    数日后,大秦正是对外宣布进行扩军,不过并未公布扩军的具体数量,只公布了这次会从民间招兵。

    得知扩这个消息后,大秦各州各郡的百姓全都兴奋不已。

    要知道,大秦的军饷可是列国最高的,一人当兵一年所得的军饷,够让全家人舒舒服服的用上一年半,而且军营里的伙食还比家里好。

    另外,无论是战死,还有伤残,还都抚恤金。

    伤残退伍也会得到妥善安置,基本上都会返回家乡,从事村长、里正、民兵教官等低层职位。

    在大秦当兵是一件高薪且非常容荣誉的事,所以大秦百姓对于当兵的感官,完全不同于诸国百姓那么抵触。

    大秦百姓不但不反感当兵,反而大部分的男人还都盼着当兵,想着上战场杀敌立功,而这也是最快的建功立业的方式。

    但是在大秦想从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嬴昊为大秦建立了极为健全的预备役制度,民兵、郡兵、捕快、退伍兵之类的全都属于预备役的行列。

    如今大秦全国总兵力有八十五万,而全国的民兵、郡兵、捕快等维持治安类的预备役,也有将近三十万之众。

    就这还没有把裁掉的三十万退伍兵算在内呢。

    一旦发生战争,前线部队伤亡过大的话,军方就会把后方的预备役调来补充兵力。

    至于供养这些预备役的开销?

    首先民兵和退伍兵是完全不用发军饷的。

    至于郡兵和捕快,虽需要发俸禄,但也只有正规军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养三十万郡兵和捕快的开销,只相当于十万正规军,却维持着全国的治安,这可以说是相当的便宜和划算了。

    当然,治安类预备役的战斗力,显然也比正规军要弱得多,真上了战场的话也只能守城,正面作战是注定打不过诸国正规军的。

    大秦就算征兵也是先从预备役中征召,所以普通百姓想是当兵的话,就必须先成为民兵、郡兵、捕快之类的预备役,接受为其三个月的训练才行。

    可大秦虽有着庞大的预备役队伍,但将其转化为正规军数量却不多,而这则是因为大秦有靠整训和收编降军来补充军队缺口的传统。

    降军在正式获得编制之前,可是完全没有军饷和抚恤金的。

    而在正式编制传达下来,短则三四个月,长达一年半载,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

    也正式以为内如此,秦军将领都普遍喜欢收编降军来补充兵力,自然也就不需要从预备役中征召的士兵了。

    秦军的战损率一直不算高,大多数情况下,光是靠收编降军,就能将军队缺口彻底补充,但也有些时候不够,所以就会分出一些名额给预备役。

    所以,每当大秦征兵的时候,就算是预备役都要抢着报名,甚至五六个人争一个名额,然后从过体力耐力等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正规军。

    只有预备役的数量不够用时,大秦才会从普通百姓中征兵。

    可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大秦的预备役从来就没有不够用过,这也就造成了普通百姓就算是想从军都没有门路。

    但是大秦的这次扩军不一样,七十万新军的庞大数量,就是把所有预备役全部加起来都不够,所以这次才会直接在民间进行征兵。

    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只知道朝廷终于从民间征兵,而一旦成为正规军就能过上好日子,所以自然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所以纷纷抢着前往招兵站报名。

    哪怕家离招兵站几十里远,也依旧难以熄灭百姓们的热情,不远数十里跋山涉川,哪怕是走上几天也要去报名。

    “长官,收俺,收俺吧,俺能举五十斤石锁呢。”

    “五十斤石锁算什么,在下能举六十斤石锁。”

    “在下能开一石强弓。”

    “区区一石,也配叫强弓?在下能开两石。”

    “长官,俺走了五十里山路,你要是不收俺的话,俺可就没脸回家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大秦各地的招兵站屡见不鲜。

    扩军令颁布之后的短短三天内,大秦各地就收到了近百万人参军的报名,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第2587章:郝昭与邬文化,隐藏的英杰们

    并州,太原郡,邬县招兵处,早已排满了长龙。

    “姓名?”

    “郝昭。”

    “年龄?”

    “18。”

    “家住?”

    “太原郡,邬县,郝邬庄。”

    “父母姓名?”

    ……

    书记官连看都没看前来登记从军打的青年,干净利落的将一切流程都登记完毕后,头也不抬的说道:“先去那边侯着吧,等会有人会带你去选拔。”

    “那个……”

    “下一个。”

    郝昭本来还想问几个问题,但这次报名参军的人太多了,书记官根本没空搭理郝昭,直接就让郝昭到一边等着。

    郝昭虽出身并州名门,父亲是开国一百零八侯爵之一的晋系大员郝童,但他自己毕竟还是白身,又不想靠家里的关系出头,所以自然要遵守军营里的规矩。

    郝昭看了眼后方的长龙后,不禁自语道:“这次来参军的人可真多啊。”

    募兵处负责登记的书记官只有三人,他们从早一直登记到太阳落山,写的毛笔都脱毛了,却依旧还有大把的人没登记。

    募兵长见此则对还未登记的人喊道:“招兵时间已到,乡亲们先回去吧,明天再来报名。”

    此言一出,没报上名的人都急了。

    “别啊长官,俺排了一天队呢。”

    “我昨天就来等了半天,今天又等了一天,结果还是没排上。”

    “谁知道你们明天还招不招人。”

    ……

    众人纷纷嚷嚷起来,说什么都不愿意走。

    募兵长对此丝毫不意外,习惯性的解释道:“乡亲们放心,这次招兵会持续七天,如今只不过才是第三天而已,后面的时间还长着呢,登记的工作人员辛苦一整天了,也需要休息不是。”

    众人只是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听到募兵长此言后,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回家,但也有少部分等没有走,而是自带铺盖睡在募兵处外面,提前排队。

    募兵长见此,也没有继续轰人,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连他都被百姓们对参军的热情给吓坏了。

    次日,募兵处的招兵还在继续,而前日报上名的人则被拉拢一处军营,进行统一筛选。

    “郝邬庄,郝昭。”

    听到教官点自己的名,郝昭连忙站了出来,大喊道:“到。”

    将官见此点了点头,继续点名道:“郝邬庄,邬文化。”

    “到。”

    听到这名字后,郝昭满是诧异的看向站出来的同乡,没想到这位英雄之子也来参军了。

    “邬文化,谁让你来的。”

    一声暴喝声响起,随后只见一名瘸腿官员,在数名县兵的保护下,怒气冲冲的走到邬文化面前。

    刚刚还一脸灿烂的邬文化,见到来者后哦顿时蔫了,结巴道::“叔,叔父。”

    众人见到来者后也纷纷行礼道:“县尊大人。”

    县令狠狠的瞪了眼邬文化后,又扫了眼在场的众新兵,发现其中不少郝邬庄的人,并且郝昭也在新兵行列当中时,脸色顿时更加不好看了。

    郝邬庄,光看这个名字就是知道,这是一座以郝姓和邬姓为主的村庄,同时也是大秦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郝邬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坚固砖石房,而非土坯房,田野间种满了庄稼,百姓们的脸上更是满是幸福,无不表明了邬庄的富裕。

    可是十几年前的邬庄,却是并州,乃至是整个大汉,都排名倒数的穷乡僻壤。

    邬庄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惊人的改变,主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雁门八大校尉之一的邬凌,而另一个则是有着‘王之右手’之称的郝童。

    太上皇嬴温担任雁门太守时期,麾下有八员勐将战功赫赫,因此被合称为雁门八大校尉,他们分别为:张辽、秦检、徐晃、蒙武、罗艺、穆风、邬凌、王辉;

    相较于前五人,后三人的名气比较弱,因为他们都已经战死了。

    而出生于王世充家族的王辉,在雁门关之战中叛变,而后被秦良玉射杀,死后被移除八校尉行列,由高顺顶替。

    高顺原本也是八校尉的备选,但因此性子过直,多次触怒太上皇而遭到贬谪,最惨的一次更是直接从校尉被贬成了门卫,所以才未能进入进入八校行列。

    不过在王辉反叛被杀之后,高顺也如愿被列入八校尉之列。

    贵妃穆桂英之父穆风,和罗成之父罗艺,则都战死在了第一次河套大战之中,实令人惋惜。

    至于最后一位的邬凌,则在雁门关大战中,遭到副将王辉的背叛,最终死于王辉之手。

    邬凌死的实在是有些冤,毕竟能被列入八大校尉行列的,自然没有一个人庸才,而邬凌若是能活到大秦建国的话,必定也能进入开国一百零八侯爵行列,可惜却死的毫无价值。

    雁门八大校尉共计九人,而如今则死四存五。

    活着的五人为大秦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位列开国一百零八侯爵之列,也全部都扬名立万了。

    回归正题。

    邬凌就是邬庄人士,但因为家里太穷,都快要活不下去了,于是鼓动同村唯一的读过书的教书先生郝童,一起投靠了前来招兵的嬴温。

    郝童选择了从政,而邬凌也在一场场战争之中逐步成长,最终一点点的晋升到了校尉级。

    邬凌和郝童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嬴温的看重,这才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乱世中却有着无数邬凌郝童这样的人,他们可就没有邬凌和郝童这么幸运了,只能浑浑噩噩的过完这一生。

    邬凌战死之后,嬴昊念起战功,遂将其在军中的同村亲族中,挑选了五个身强体壮,且资质不错的精兵,收入九龙卫进行培养。

    要知道,九龙卫可是军官训练营,初建之时总共也只有五十五人,而郝邬庄一个村庄就占了十一分之一。

    郝邬庄的五人也是第一批从九龙卫毕业的军官,离开九龙卫后都被任命为军侯,统领一曲两百名士兵。

    经过十余年的征战,这五人已战死两人,而活着三人中又有两人伤残退伍,唯一一个还留在军中就是邬凌的堂弟邬松山,目前也已经晋升偏将,统领三营六千将士。

    至于伤残退伍的两人,一人断手,一人断腿,两人都返回了家乡,担任底层官吏。

    断手的回到邬县后,在当了邻村的村长,也娶妻生子,从此老婆孩子热炕头,家庭和睦,儿孙满堂。

    断腿的是邬凌的表弟,他并没有放弃仕途,而是从郝邬庄村长做起,一步步晋升成了邬县令,他就是并州大名鼎鼎的瘸腿县令,邬松林。

    他是诗仙李白的好友,李白的诗万金难得,却专门为他写过三首。

    他是大侠郭靖的至交,郭靖曾不远数千里远赴辽东,击杀淫贼花蝴蝶花冲,只因花冲曾在邬县接连犯桉十三起。

    他也是工部侍郎、并州别驾郝童的学生,郝童多次想将其调入京城,却都被他以想留在家乡,为家乡父老乡亲谋福利而拒绝了。

    邬松林虽只是县令,但为人刚正不阿,从不以权谋私,因此深受家乡父老的爱戴,也是太原郡臣的有力竞争人选。

    邬松林发现郝昭后,顿时怒道:“邬文化,是不是你撺掇郝昭来从军的。”

    邬文化闻言也露出惊讶之色,扭头一看才发现郝郝昭竟然也在,于是连忙道:“叔父,这可跟我没关系。”

    郝昭一脸苦笑着站了出来,千躲万躲还是躲不过去呀。

    “邬叔,是我自己来了,跟邬文化没关系。”

    郝昭是从一品大员郝童的儿子,而邬松林又是郝童的弟子,自然知道郝童希望郝昭从政而非从军,可郝童却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出来参军。

    至于自己的侄子邬文化,邬松林虽不反对其参军,但也不希望其走招兵路线从各军,因为就算被招上了也是从底层士兵做起,起点太低了。

    邬松林自己就是九龙训练营的第一批军官,并靠战功一路晋升到了军司马级,只是后来因伤残而被迫退伍才不得不从的政。

    邬松林深知战场上的残酷,自然不希望侄子从底层做起,他都已经为侄子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准备在明年科举时就让侄子去参加武举,却没想到侄子瞒着自己偷偷报名参了军。

    “你们两个都给我出来,一个两个的真是不让人省心。”

    训斥了两人一番后,邬松林对教官道:“此二人的不符合入伍标准,还请教官将他们的名字划掉吧。”

    邬文化听到这话顿时急了:“别啊叔父……”

    他知道叔父为自己规划好了一切,也知道叔父已经为他规划好了起来,但他和郝昭一样,并不想依靠家里的关系,他想靠自己的本事打拼。

    邬文化的家世虽么可有郝昭显赫,但作为‘英雄’的遗孤,也有着最好的成长环境,虽和郝昭一样被养在了郝邬庄,但不代表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邬文化认识大秦大部分二代,而他小时候的玩伴岳云和薛丁山,就都是靠着自己的本事,从最底层做起,一点点的晋升到了将军级别。

    邬文化自认天赋不比两人差,他们能够做到的事,自己同样也能做到。

    况且他又不是没有本事,靠家里关系,这要是传出去的话,岂不让曾经的小伙伴们耻笑?

    邬松林的要求让教官有些为难。

    教官在其耳旁小声:“县尊大人,若是其他人也就算了,在下也愿意给大人行此方便。

    可这邬文化和郝昭,是将军大人亲自叮嘱过的人,划掉他们的名字,并不在下官的职权之内。”

    听到此言,邬松林的眉头顿时紧皱了起来,问道:“这座训练营的主将是谁?本官亲自跟他去说。”

    “不用了,本将来了。”

    一道年轻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只见一位身穿银甲的青年将领,一脸笑意的走了过来,抱拳道:“邬叔,好久不见。”

    “你是……”

    邬松林见到来人后皱眉思索起来,却实在想不起这个青年将领是谁。

    青年将领却笑道:“邬叔,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丁山啊,薛丁山。”

    此时的薛丁山可谓是春风得意,他父亲薛仁贵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给邻村的地主打工赚取伙食费呢,可他却已经在征倭等诸多大战中都立下大功,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晋升将级,并且负责七十座新兵营中的一座,负责征召、训练和统领这一万新军。

    看着一身银甲、帅气逼人的薛丁山,邬文化和郝昭的眼中都满是羡慕之色,什么时候他们也能穿上这龙鳞宝甲呀。

    邬文化和郝昭这两个儿时的玩伴,薛丁山自然没有忘记,否则也不是特意叮嘱进行关照。

    对于邬松林的请求,薛丁山自然不会同意,毕竟邬文化从小就天赋异禀,甚至都不比岳云差,有了他的加入的话,也能增加自己这支军队的底蕴。

    薛丁山既然被任命为新军主将,统领上这万大军,自然就要为这支军队负责。

    入了他大营的人才还想走?没门。

    大秦这次扩军七十万,仅仅前三天内就有近百万人的报名,其中自然也隐藏着大量的人才。

    类似于薛丁山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负责在冀州招兵的岳云,招到了金灵的徒弟和徒孙,余元余化师徒,而余元的实力竟丝毫不比岳云逊色。

    负责在凉州招兵的陈汤,则在陇西招到了,能使六十斤大刀,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的王双。

    负责在青州招兵的王玄策,则在北海招到明末抗清名将卢象升。

    ……

    其实以这些人杰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参加下一任武举,却都默契的选择了在此时从军,从最底层做起。

    他们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看出来了,等不到下次武举,大秦就会发动统一大战。

    而这在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自然有的是立功的机会。

第2588章:岳云李柯,军制改革

    冀州,常山,真定训练营。

    负责此营的乃是岳飞之子岳云。

    岳云到了常山之后也同样开启了征兵,可他和的招兵模式却和完全薛丁山不一样。

    薛丁山是从平民百姓中进行招兵,总共名额也只有一万,但报名人数却多达蜀万人,所以会进行一轮乃至是多轮选拔,筛选掉不合格的,并从中挑选素质最优的万人成军。

    当然,肯定也会有很多符合要求,但却因名额不够而落选的新兵,薛丁山就会将这些人送往其他训练营;

    岳云和薛丁山完全不一样,他是直接从退伍兵和郡兵,这两类预备役中进行招兵。

    大秦上次裁军所裁掉的三十万大军中,其中近半都是来自河北的降军,所以河北的退伍兵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这些退伍兵不但参与过训练,而且还都上过阵杀,不少人还见过血,整体素质自然远非那些新兵蛋子可比,将其召集起来后只需稍加整训就能成军。

    所以,征召退伍兵所组成的新军,不但成军速度最快,而且战斗力也是七十万新军中最强的

    反观薛丁山招的那些平民出身的新兵,无论自身条件在怎么好,也要经历为期大半年的训练。

    可就算如此,没有任何对敌经验,战斗力也不会太强,唯有在你见过血之后,才能真正蜕变成精兵。

    所以,就招兵这点而言,薛丁山招到是一级兵的话,那岳云招到就是五级兵,是不比正规军差太多的兵种。

    反观薛丁山,却要从头开始训练这支新兵,令其一点点的由弱变强,所付出的时间精力远非岳云可比了。

    薛丁山和岳云明明军衔相彷,可为何征兵待遇差距这么多呢?

    这其实是薛丁山自己选的,他自然也能从退伍兵中招兵,让军队尽快成军,但他却主动请命来训练新兵。

    不止薛丁山,王玄策、陈汤等不少青年将领,也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至于原因嘛,则是因为新兵固然是白纸一张,但也正是因为弱,将其打造成强军的功劳才更大。

    另外,若是从训练到成军,都由自己一手操持的话,这支军队就会打上自己烙印。

    哪怕将来自己离开了,这支军队也成为自己的政资,在今后的晋升中给自己提供助力。

    文臣靠政绩说话,军人自然靠军功,可军功也不是杀敌这一种,带出一支强军同样也是大功一件。

    看看高顺的陷阵营,以及张辽的破军营,哪怕已经不归两人统领了,可只要两营打了胜仗,高顺和张辽的名字就也会被人提及。

    所以,训练新兵虽然更加劳心劳力,但付出越多,所获得的收货也是成正比的。

    岳云自然也知道这点,可他的天赋偶点在了武勇方面,在兵法方面的天赋差了薛丁山不止一筹,而且训练士兵也不是他的强项。

    岳云自然也想打造一支,类似于自己父亲的背嵬军,这类拥有自己印记的精锐营,但哪怕他潜行钻研,在兵法方面的进步也依旧有限,所以自然要扬长避短了。

    退伍兵的潜力虽已经被发掘了出来,在未来的成长性方面,或许不如那些精挑细选的新兵,但已经接受过军事化训练,具备作战经验,敢打敢杀,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整训成军。

    薛丁山还在对新兵进行筛选的时候,岳云这边只用了三天时间,一万大军就已经征召完毕,稍加整训后就能直接上战场了。

    岳云并不擅长练兵,而选择退伍兵,却能让他在起跑线上领先一大步,之后顺利的话甚至能步步领先。

    只要他领先的足够多,立的功劳够大,薛丁山就注定追不上他。

    看着参加训练的退伍兵们,开始渐渐恢复军纪,岳云满意的点了点头,毕竟这支军队可关系着他今后的战功啊。

    “将军,经过为期三天的征兵,冀州常山真定营目前已经征召完毕,一万大军全部符合征兵标准。

    而接下来将进行为其一个月的恢复训练,结束后还将进行为期半年的巩固和强化训练。

    这是训练计划书。”

    言罢,副将李柯将报告书递给了岳云。

    岳云接过后认真的翻越起来。

    李柯看着上位的主将岳云,眼中不由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十几年前,雁门关之战时,李柯还只是个最底层的郡兵,却在维持治安时遇到了岳云母子。

    当时岳云指着得胜归来,和嬴昊并驾齐驱的岳飞,说这是他的父亲。

    李柯以为指的是嬴昊,所以自然是不信岳云的话,不过见其虎头虎脑,极为可爱,就起了逗逗这孩子的心思。

    没想到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禁逗,不但大言不惭的说长大后也要当将军,还说要收自己当给他亲兵,天天到夜壶,并且还踢了自己一脚。

    李柯自然是没有当回事,而后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也从一介小兵,一点点的晋升到了校尉级别;

    就在他都快要彻底忘却这段记忆之时,岳云却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而他也回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这段回忆。

    当年的那个熊孩子,如今竟真的成了将军,军衔比他都高出两个等级。

    自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晋升校尉,而他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成了将军。

    不过他并没有让自己当亲兵,而是提拔成了他的副官,晋升一级。

    岳云之所以提拔李柯当自己的副官,自然不是因为小时候的戏言,毕竟那时候他也才五六岁,早就忘了曾经的豪言壮语。

    李柯是九龙卫十二期毕业军官,并且在于禁手下任职长达五年之久,在练兵和训练方面深得于禁的真传。

    岳云自己不擅长训练军队,偏偏又肩负着上万大军的训练人物,所以只能找个会练兵的副官来辅左自己。

    而在挑选副官的过程中,李柯又进入了到了岳云的视线,也让他想起小时候的那段黑历史,再加上李柯本身确实也能力过硬,所以才会选择提拔这个幼时的故交。

    岳云对于李柯这个副官还是非常满意的,常山训练营组建起来后事务太多,根本不是岳云能够管理的过来的。

    岳云基本上也是甩手掌柜,都是让副官李柯跑前跑后,却也把大军给管理的井井有条,这也说明了他这个副将并没选错。

    岳云一看到文书就是头大,装模作样的看完后,连忙道:“李副官安排的很合理,就这么办吧。”

    言罢,在计划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柯接过计划书后却并没有走,犹豫再三后还是劝道:“将军,关于余元师徒,末将认为将军的处理有欠妥当。”

    岳云这趟常山之行,最大的惊喜就是余元余化师徒,而最令他头疼的也是这两人。

    岳云的常山营全是按照强军标准打造,直接对标正规军,而且朝廷文书也明文规定,只能从冀州退伍兵中进行招兵。

    可在扩军的过程中,却有两个实力高强的高手老投军,就是余元余化师徒。

    岳云一眼就看出了余元是个高手,于是就起了试探的心思,结果竟战了个不分胜负。

    对于这种和自己同级的高手,岳云自然想要留在自己军中,可是常山营不能从平民中招兵,按照规定只能从预备役中招兵。

    若是留下余元余化的话,岳云也就违反了军令,可推荐两人去其他军营,成全其他将领,他又不甘心。

    所以,岳云只能忽悠两人,先将其留在常山营内,却并没有给两人登记军籍,然后悄悄上报到邺城兵部,准备走正规程序,破格将这两人留在自己军中,而这显然也需要时间。

    但余元余化师徒也不傻,他们都从军这么多天了,岳云也没给他们办理军籍,时间一久显然也会怀疑,毕竟他们和岳云非亲非故。

    “本将也是想留住这两位高手,怎么欠妥当了?”岳云不解的问道。

    李柯则解释道:“将军,末将认为冀州那边,大概率不会因为两个人,就破坏朝廷所定下的招兵规矩。

    就算收到将军的传信后,也会把余元余化师徒调去其他训练营,而不是让他们留在咱们常山营。

    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时间拖得久了,却迟迟落实不下来,余元余化师徒会怎么看将军?万一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的话,他们还会继续留下吗?”

    岳云瞬间警觉,他只想着留下余元余化,却忽略这两人等这么多天的感受,毕竟以这两人的本事,无能在哪都肯定会得到重用。

    一番深思后,岳云决定跟余元坦白,也正是他的坦白之举,让余元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所以才决定留在常山营。

    岳云对此自然是大喜过望,并承诺会将两人列入特殊人才,直接上报给朝廷,绝不会让两人从底层士兵做起。

    大秦各地的扩军行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与此同时,洛阳,皇宫内。

    王勐一脸笑容的汇报道:“陛下,扩军令下达后短短七天,报名参军的百姓就已达一百五十万众,微臣认为可以提前截至参军报名了。”

    “什么?怎么这么快?”

    嬴昊脸上也满是惊讶之色,毕竟扩军令才颁布七天而已,竟然就有一百五十万人报名参军,这未免也有些太快了吧,光是信息发酵也不止这么久吧。

    “我大秦预备役制度完善,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从未在民间大规模招过兵,百姓们有心报国都没有门路。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参军的机会,自然是蜂拥而至,都争抢的报名,生怕会报不上。”

    听到王勐此言,嬴昊顿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报复性参军嘛。

    之前被压制的太狠了,百姓就是想参军都没有门路,心中对于参军也更加向往,而如今终于有了机会,管他能不能成功招上,总之先报名就对了。

    嬴昊略作沉思后,开口道:“不能提前结束,百姓有报国之心,却总是得不到宣泄的话,难免也心生怨念,无论能不能入伍,都不能打击百姓参军的热情。”

    听到嬴昊此言,王勐立马意识到了提前截至报名的弊端,连忙认错并且还进行了纠正。

    王勐提出从进入到最后一轮筛选,却最终落选的百姓中,进行征召郡兵的计划,并给其他落选的百姓每人十斤大米,以示鼓励。

    嬴昊想了想就点头答应下来,毕竟就算给一百万人发米,总共也不过一千万斤而已。

    百斤为一石,换算下来就是十万石。

    对于现在的大秦来说,十万石粮草,不过粮仓中的九牛一毛,却能收获百万落选百姓的感激,也算是物有所值。

    “丞相,趁着这次扩军,朕想对军制进行改革。”嬴昊沉声道。

第2589章:诸国惊恐,军备竞赛

    随着大秦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多,军职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混乱。

    大秦军制基本继承了汉制,即:每五人设一伍长;

    两伍十人为一什,设什长;

    五什五十人为一队,设队率;

    两队百人为一屯,设屯长;

    两屯两百人为一曲,设军侯;

    两曲四百人为一部,设军司马;

    五部两千人为个营,设校尉;

    校尉以上就是将级,俾将、偏将、中郎将,乃至是四征四征,各州大都督,也全部属于将级。

    但将级将领大多没有直属军队,都是负责指挥下辖的诸营将校,靠着中高层将领来指挥全军。

    嬴昊发起第二次出塞大战时,姜松、吕布、高宠等部分将领,根本不属于幽并河三州体系中的任何一支。

    可只要嬴昊决定用他们,他们军衔级别也达到了,自然就可以走马上任,直接指挥当地的军队。

    也正是因为如此,岳飞从荆北被调去了幽州后,荆州军没有发生任何的动荡,薛仁贵的兵权交接也没有任何波澜。

    因为走的只是岳飞,和少部分亲近他的将领,荆州军的大多数高层将领都还在。

    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个都督而已,但只要君主不换,谁当这个都督其实都差不太多。

    这样的军队制度,在大汉时期以及大秦扩军之前适用,是因为大汉从来没有过这么多军队,而大秦军队总量还没到臃肿的地步。

    也正是因为非如此,旧军制的弊端才没有显露出来,并且还能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可谓是好处多多。

    可如今秦军在扩军后,总兵力将达到一百五十五万众,将会诞生五六千名军司马,两千多校尉,以及四五百个将军;

    将级将领若是还没有直属部队,仅靠校尉来控制军队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军队的战力,甚至还会影响到军队的运转、调度。

    另外,若是按照之前的制度,五品及以上将领都有独立称号,而在册的将职根本就不够分。

    新编一个的话,将军的数量太多,这么多人又该如何区分?

    除此之外,旧军职还有将校等级混淆的情况。

    偏将军、裨将军是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等杂号将军也是五品将军,可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等校级却是从四品将领;

    薛丁山是鹰扬将军,王玄策是虎威将军,都是正五品的杂号将军。

    岳云是从四品讨寇校尉,明明被称为校尉,可军衔却要高于两人半级。

    另外,身兼司隶校尉的李存孝,按理来说也是校尉,可司隶校尉确实从一品;

    旧军制中大弊端就不多说了,而类似这样的小弊端,简直是数不胜数。

    嬴昊觉得时候改变这一切了,而这次大秦进扩军,正好是军制改革的好机会。

    对于嬴昊这个的提议,简单的议论了一番后,丞相王勐、太傅贾诩、六部尚书、郭嘉等大臣就全都表示支持。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旧军制已经不合时宜,是时候创出一套更加先进的军制了。

    嬴昊足足和众臣商谈了一整天,最终也达成共识,即校尉军制以下不变动,对校尉以上军制做出更加细致的划分,即:

    两曲一屯,共计千人,为常规营,设准校;

    两个常规营,共计两千人,为二级营,设少校;

    三个常规营,或是一个二级营一个常规营,共计三千人,为一级营,设中校;

    四个常规营,两个二级营,或是一个一级营一个常规营,为特级营,设上校;

    五个常规营,或是一个特级营一个常规营,共计五千人,为加强营,设大校;

    嬴昊把校级划分成了五个等级,并且取消之前所有杂七杂八的称号,统一以这五级校尉进行称呼。

    至于营的五个等级,嬴昊虽也想统一营级人数,但因为各类兵种的不同,战损好恢复效率,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统一人数的意义并不大,还不容直接定五个等级呢。

    如此的话,五千人的加强营打的只剩一千人,可以和其他有伤亡的军队合并,然后继续作战,等战后在补充兵力,恢复站前的编制。

    校级以上就是将级编制,同样被划分成了五个等级,分别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

    今后的大秦万人成军,万人以下,无论是六千士兵,七千士兵,还是八千九千,全都由准将进行统领;

    至于万人以上,无论怎么编排,十个常规营也好,五个二级营也罢,只要数量达到万人,就是军级编制。

    少将统领一万大军,下辖多名校尉;

    中将统帅三万大军,下辖三名少将;

    上将统帅十万大军,下辖三名中将。

    大将就是大秦的最高军衔,上面虽还设有都督和元帅这类荣誉军衔,但本质上依旧是属于大将,所统帅的部队自然也在十万以上,不过直属部队最多也只有三万;

    达到将级之后,准将和少将两个等级,依旧统一进行称呼,而则中将级别则都有着单独称号。

    像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等称号将军就都是中将级别;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这些称号将军则都是上将级别;

    而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大将军等称号将领自然是大将级别;

    另外,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嬴昊对除准将外,另外四级将级的直属部队,都做出了人数限制。

    少将直属部队为五千人,中将一万,上将两万,大将三万;

    打个比方,岳飞虽是大将级,幽州大都督之位,也赋予了他二十万幽州军的管理权,可他的直属部队依旧只有三万。

    没有皇帝的命令,幽州二十万大军,岳飞只有代管权,而没有直接指挥的权利。

    除此之外,中将以上的将领,都不会长时间在一支军队任职,最多五年就不需要轮换,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延期。

    如此安排下,高层将领虽掌兵权,但数量不会威胁到皇权,而且被切割成了独立个体,很大程度的防止领军在外的将领拥兵自重,也为皇帝收回下方的兵权提供了便利。

    军制改革涉及到大秦一百五十万军队,自然要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而且也不是在短期内能推行开来。

    就在大秦这边如火如荼的准备进行军制改革之时,魏、宋、明等列国,乃至是最为迟钝的隋国,也都收到了大秦扩军的消息。

    作为大秦唯二的两个目标之一,隋国得知大秦扩军的消息后,也顾不上休养生息了,二话不说直接开启了极限扩军模式,同时派遣使者加深与吐蕃的联系。

    虽然不知道大秦下一次挥剑,会不会斩向凉州,但杨广可不敢赌,也没有赌的资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

    中原三国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反应虽没有隋国这么偏激,但也都极为惊恐。

    魏王曹操直接拒绝远道而来的蜀相苏秦的入境。

    而宋王赵匡胤也掐断和蜀楚两国的商业交易。

    唯有明国极为硬气,虽没有直接开启极限扩军模式,但也扩军三万表明了自己的抗争态度,同时派遣大量间谍入秦,探查大秦这次扩军的具体数量;

    魏宋两国反应过来后,也同样照猫画虎,分别扩军四五万,派遣间谍入秦的同时,还派遣使团以看望公主唯有出使大秦,明暗两路共同探查大秦的虚实。

    对于魏宋明三国的反应,嬴昊自然是早就料到了,所以才会秘而不发,故意隐瞒扩军的具体人数,同时设下七十座新兵营分散在各大隐蔽山区。

    魏宋明等国的间谍,就算是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跑遍大秦全国,将七十座新兵营的位置都打探到。

    另外,黑冰台也不会放任各国间谍在大秦境内肆意妄为。

    新任黑冰台都督郭嘉,针对这次各国间谍大规模入秦,早就提前做好了彷制计划,统合黑冰台、锦衣卫、六扇门、各州各郡的驻军、郡兵,以及捕快本,各大部门共同配合,张网以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反间谍。

    在郭嘉的从容指挥之下,接下来为期两个月的反间谍行动中,共计击杀魏宋明等就国间谍三千余人,抓捕八千余间谍以及从事间谍活动的情报人员。

    这八千被抓捕的间谍中,有一大半都是被各国收买,被金钱懵逼了心智,才会直接成为间谍,或是配合各国间谍进行活动。

    至于另一小半,不是被大秦抄家灭族的世家残余,就是被灭诸国的势力残余,总之都是最为坚定的反秦派。

    对于被抓捕的这八千人,犯罪情节严重的,自然是直接处决。

    而情节没那么重的,比如被间谍以亲人性命威胁,被逼无奈才透露大秦机密,又未对大秦构成损失的,则不会被处死了,而是被发配到嬴州或是吕宋,劳作终身,废物利用。

    郭嘉这次反间行动,直接击杀和抓捕了万余九国细作。

    九国在大秦苦心经营多年才建立的情报网,直接被郭嘉一次性就给摧毁了大半,不过就算是如此也难以彻底根除。

    正如嬴昊所说的那样,只要诸国还存在,就会源源不断的往大秦派间谍,所以唯有将九国消灭,完成统一,才能在根本上杜绝国境内的各国间谍。

    在郭嘉的反间行动下,魏宋吴诸国间谍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不国也传回了不少有用情报,就比如大秦的扩军数量。

    各国密探都只探到秦军少部分新兵营的位置,不过在综合了各国所得的情报这后,除掉重复的,大概有十多座万人营寨,大概可以推算出秦军这次扩军最少也有二十万人;

    凭这个情报就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秦这次扩军大概率是要对中原出手,毕竟对付隋国的话又哪里需要这么多军队呀。

    这也让魏宋明三国都感受到了危机感,纷纷跟随隋国的脚步,共同进行极限扩军。

    三国一贯坚持的修养的政策,全都在同一天戛然而止,为图自保,也只能和大秦进行军备竞赛了。

    蜀国的刘裕在得知这些后,不但往汉中进行了增兵,并且还加速了称帝的准备事宜,毕竟等大秦占领中原的话,他再称帝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第2590章:刘辩驾崩,刘裕继位

    秦蜀第一次汉中之战后,在苏秦的劝说下,刘裕已经决定废掉刘辩,自己称帝,扛起大汉这面旗帜。

    之前刘裕之所以不称帝,一是害怕称帝后会遭到大秦报复,二则是他自己还没有称帝的底气。

    刘裕阴死了刘季后,靠着政斗夺权,基本盘远不如嬴昊扎实。

    别看刘裕现在独掌蜀国军政大权,官员们也都对他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但实际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很多人只是迫于权威罢了,表面上服他可心里并不服。

    刘裕若是只当他的摄政王的话,这些人自然不敢明着反对他,但若是踢开刘辩自己称帝的话,必定会遭到极大的阻力。

    也正是因为这点,刘裕从来都不急着称帝,毕竟他虽是王,但和皇帝并无区别,刘辩只是他扶持的傀儡罢了。

    可如今随着大秦越来越强,人心所向之下,一统之势也越发明确,蜀国若是不能在沉默中爆发的话,就只能在沉默中灭亡。

    其实对于此时刘裕而言,就算称帝也不能改变什么。

    既不能增加蜀国的国力,也不能削弱大秦的势力。

    唯一能做到的,或许就是振奋人心,给予那些依旧忠于大汉之人希望,坚定了他们继续对抗大秦决心。

    不过这就已经足够了。

    大汉这面快要倒下的旗帜,需要一个强者来扛。

    刘辩太软弱了,根本扛不动。

    刘秀倒是能扛,但楚国四战之地,地理位置太尴尬,他称帝的话,别说周边其他国家了,就是刘裕都不会承认。

    目前也只有刘裕能扛起大汉这面旗帜。

    刘裕虽决心称帝,但也知道自己称帝的话,必然会引起一番动荡,所以称帝前的准备必须要做足。

    首先就是拉拢刑天等原刘季一系的将领。

    因刘季伤重而亡,陈平又在政斗中落败,为了防止蜀汉再次内耗,原刘季一系的文武大臣们,只能被迫为刘裕效力,但不代表他们就是会支持刘裕称帝,尤其是刑天。

    刑天作为蜀汉第一勐将,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他是忠于大汉没错,但却是忠于刘宏血脉,而非刘裕这些汉室宗亲。

    刘裕若是不能得到刑天的认同,就强行称帝的话,万一称帝后刑天反了,那乐子可就大了,就算最终能够镇压叛乱,蜀国也会就此一蹶不振,就更别说是跟大秦争锋了。

    所以,关于称帝之事,刘裕必须谨慎。

    为了了解刑天的想法,刘裕特意派彭越去试探他的态度。

    彭越和刑天私交极好,私底下无话不谈,两人这酒一喝之后,彭越借着醉意问刑天,万一刘裕要废帝自立,刑天会是什么反应,结果刑天当场就炸果了。

    通过这次试探,也让刘裕明白靠讲道理是说服不了刑天的,这种愚忠的人就是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根本不可能几句话就让他倒戈。

    刘裕在刑天这碰了钉子,可拉拢其他刘季旧部却很顺利,毕竟大汉都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像刑天这种愚忠的人真不多。

    其他人的支持,让刘裕心中松了口气,可除了刑天之外,还有审食其、周勃等人反对。

    若只是刑天一个的话也就算了,可这么多军中将领都反对的话,就算是刘裕也不敢强行称帝,因为那是在找死。

    强行称帝这条路走不通,刘裕也只能曲线救国了。

    刘裕本来是不想除掉刘辩的,毕竟万一留下纰漏的话,不但会落人口舌,有损他的名声,还会彻底计划蜀国内部冒顿,但现在却不得不解决刘辩了。

    刘辩无子,只要他正常‘病逝’的话,刘裕就能名正言顺的继位,这样就算是刑天等人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可刘辩还这么年轻,身体虽不算太好,但也并无早夭之像,所以唯有用慢性毒药这一个法子。

    但刘辩身边有王越护卫,想要越过王越对刘辩下毒,这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将王越从刘辩身边调走,刘裕不惜重新启用王越,并赋予其部分大谁何的权柄。

    王越被调离成都后,刘辩身后的守卫力量也薄弱的多了,可就在刘裕准备动手时却被苏秦给劝住了。

    苏秦的理由也很简单,就算是下慢性毒也是下下策,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刘裕。

    刘裕听懂了苏秦的意思,毕竟这暗示已经够明显了。

    既然下毒容易被人怀疑,那他采用一种偶然的方式,让人尽可能的不会联想到他的身上。

    不久前,成都城内突然有人感染了瘟疫。

    刘裕得知后第一时间下令封锁全城,并设立隔离区防疫,虽将传染风险降到了最低,可外出采购的宦官却将瘟疫带入了皇宫,并让大半个皇宫的人染上了病,其中就包括皇帝刘辩。

    御医虽第一时间进行了诊治,可刘辩的身体本就不好,感染后更是急转直下,最终病逝在了皇宫内。

    可怜刘辩,给董卓、刘季、刘裕这三人当了一辈子傀儡,到头来也没有逃过被算计至死的命运。

    刘辩驾崩的消息一出,蜀国举国震惊,不过却不是因为刘辩的死,而是担心瘟疫会从成都传出来。

    在刘裕的大力抗疫之下,这次瘟疫的损害,也被降到了最低。

    由于死于这次瘟疫的人太多了,宫内两千余宫娥太监,宫外数万百姓,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将刘辩的死联想到刘裕身上。

    毕竟刘裕可是个信封佛教的人,过往的表现也一直都很正派,没有人觉得他会丧心病狂到,只会杀一个刘辩却让数万人陪葬。

    另外,在控制住瘟疫之后,刘裕的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并未急着为自己上位而铺路,而是全力追查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是怎么来的。

    最终,在大谁何的追查下,查出是吕岳的一个徒弟,在成都秘密练功,却遭到功法反噬而死,死后尸体上产生了瘟毒,并传给了百姓,这才有这场问题。

    对于这个解释,蜀国大多数人也能接受,毕竟吕岳除了道家上清派的弟子外,还是五毒教的前任教主。

    南中五毒教名声,在益州早就臭大街了,用活人制毒,毒杀一村,甚至一镇的事也有发生过,所以搞出什么样的事来都不稀奇。

    蜀国大多数人,包括反对刘裕称帝的那些人,也都接受了刘辩的死是一场意外,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接受不了,比如:刑天。

    对于刘辩的死,刑天心中自然是难以接受,他总觉得没有这么简单,可却并没有任何证据,而且刘辩已经死了,他就是不接受又能如何?

    一日早朝上,张松主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主,并提议有刘裕来继承皇位。

    此提议一出,朝中七成官员都表示支持,剩余的三成虽未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反对,其中就包括刑天在内。

    见到刑天没有反对,刘裕也是暗暗松了口气,然后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众臣称帝的要求,并表明先帝尸骨未寒,罪魁祸首虽死,但毒瘤五毒教犹在,另外瘟疫也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暂时不会考虑称帝。

    刘裕的这番表态,虽依旧不能打动刑天,却也让他在刑天心中的形象扭转了很多。

    随后刘裕下令,召回大谁何统领王越,并命其带领大谁何上百高手,南下南中围剿毒瘤五毒教,为先帝报仇。

    刑天见此主动请命一同前去。

    刘裕正愁找不到拉拢刑天的机会呢,自然不可能拒绝刑天的要求,于是统一刑天一同前往。

    五毒教有名五仙教,由五毒神君所创,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传承了十三代教主,并在上任教主吕岳手上发扬光大。

    当代五毒教教主何铁心也是吕岳的徒弟,因为师傅吕岳被邀请入宋国做官,所以他才接过了教主的职位,却没想到他的位置都还没坐稳呢,就收到师傅和众师弟战死在关中的消息。

    师傅是死在大秦的手中,何铁心自然不敢报仇,又担心大秦报复,只能封山隐藏宗门,尽可能的低调行事。

    却没想到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失踪的师弟突然的死在了成都,而五毒教也莫名其妙的背上了弑君的罪名。

    大谁何可是仅此黑冰台的情报组织,又岂是区区五毒教能够抗衡的?

    更何况这次来的人中还有大宗师和蜀汉第一勐将。

    不到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里,为祸益州百年之久的五毒教,举教上下四五百人,包括教主何铁心在内,就全都死于大谁何的围剿之下,其中近半都是刑天和王越两个人杀的。

    剿灭五毒教之后,成都疫情也基本被控制住了,而刘辩也已经下葬,于是蜀汉众臣也再次提出称帝事宜,可是刘裕却依旧拒绝了。

    不过蜀汉群臣也不失望,毕竟称帝这种嘛,三请三辞是惯例,嬴昊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刘裕在第二次拒绝之后,主动找上刑天、周勃等人,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虚心询问他们的看法,实际上就是拉拢他们。

    刘季死了,陈平出走,刘盈成了刘裕的养子,现在更是连刘辩也死了,原刘季派的人除了效忠刘裕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周勃、审食其等人直接表示支持刘裕。

    刑天并没有当场表态,显然依旧心有芥蒂,但他也不可能会离开蜀国,刘裕有的是时间让这员勐将归心。

    而等彻底收服刑天只有,蜀国就有:刑天、孔鹏、刘耳三员顶级勐将,刘裕面对大秦的底气也就更多一些。

    数日后的早朝上,张松再次旧事重提,由刘裕来继承皇位,并得到蜀汉内部的一致支持。

    这次刘没有在拒绝,同意继位成为新皇,并效彷嬴昊称帝时的做法,邀请包括大秦在内的所有国家前来观礼,而登基之日期就在一个月之后。

    刘辩死于瘟疫,刘裕将继位的消息传出后,各国自然是都震惊不已,显然没想到刘裕会这么强硬,竟敢在大秦扩军的这么敏感的时间段称帝。

    很多人都佩服者刘裕的勇气,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刘裕此举不理智。

    你刘裕想称帝,偷偷摸摸的称帝不就行了吗,何必搞得人尽皆知,还公然邀请各国观礼,来故意挑衅大秦的威严呢。

    蜀汉既然都已经出招了,那接下来就要看各国,以及大秦的反应了。

    楚王刘秀和隋王杨广,虽都不愿意被刘裕压一头,但也知道他们都没有称帝的条件,刘裕确实是唯一能扛起大汉这面旗帜的人,所以都明确表示会派使者前来观礼。

第2591章:威逼诸国,二战阳平(上)

    对于刘裕的邀请,中原三国之中,只有明国表示会遣使前往蜀中观礼。

    至于魏、宋、吴、元、清、金六国,后四国都一斤直接拒绝了,而前两国则还处于犹豫当中。

    元蒙刚被大秦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忽必烈实在是不敢在调薪大秦了,因为代价是他无法承受的,万一在来个第三次出塞的话,那可就真的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满清内斗依旧也还在继续,金清两国在东北打的不可开交。

    清国想让大秦加大支持力度,金国则希望大秦不要拉偏架,都有求于大秦,自然不可能派人去参加刘裕的登基仪式。

    吴国不但是大秦的盟友,双方还联姻了,两国之间利益捆绑的很紧。

    另外,孙权继位的时间也还短,尚未彻底收权,自然不可能抛弃大秦这个铁盟,去讨好死敌吴国的铁盟蜀国。

    刘裕其实也知道,吴、元、清、金四国不会被他拉拢,所以他从攻略的目标,打一开始就是魏宋两国。

    大秦出塞大胜后的扩军行为,明眼人都能看出其意图,接下来挨刀的不是中原三国,就是西凉隋国。

    以大秦这次扩军的规模来看,下一刀大概率会砍向中原,逼近对付区区隋国那需要扩充这么多军队呀。

    魏吴两国不可能甘愿的被大秦吞并,自然做出了很多应对措施,和大秦之间的关系也急转直下,秦魏宋三国联盟也及及可危。

    刘裕也觉得这是个打好机会,若是这次能撬动大秦的墙角,把魏宋两国拉拢到蜀汉阵营的话,那抗秦联盟可就不是之前的草台班子了。

    刘裕一直都想将除大秦之外,天下所有的势力都聚拢过来,组建一个抗秦联盟,阻止大秦统一天下。

    大秦实在是太强大,单打独斗根本没有胜算,唯有各打势力联手方能与其抗衡。

    这个道理刘裕等,诸国君王也懂,但奈何大秦的外交政策实在是太高明了。

    大秦用商贸让利,以及殖民嬴洲,等等举措,对魏宋吴三国实施利益捆绑。

    靠扶持阿骨打和冒顿,来分裂元清两国,让两国持续不断的内耗……

    在这个的外交政策之下,各国虽依旧对大秦忌惮不已,但也渐渐的离不开大秦,毕竟得到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根本无法团结起来一致抗秦。

    之前刘裕根本找不到任何,能够离间大秦与其盟友的机会,但如今大秦却主动给了他这个机会来了,

    所以,哪怕不久前丞相苏秦出使两国之时,魏王和宋王都一点面子都不给,曹操更是堪称羞辱般的拒绝苏秦入境。

    可刘裕还是决定用自己的热脸去贴魏宋两国的冷屁股。

    因为这是唯一能够对抗大秦的办法。

    对于蜀国再次拉拢,魏宋两国自然都很心动,毕竟在不寻求新盟友的话,等大秦打过来,他们真不一定能抵挡得住啊。

    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而大秦有对中原呈三面包夹之势,魏宋明三国在地势上太吃亏了。

    若是能和蜀汉联手,等到大秦出兵中原之时,蜀楚两国若是能出兵的策应的话,起码能牵制大秦三四十万兵力。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没错,可真到了面领决断的时候,魏宋两国的大多数高层,却都拒绝遣使前往蜀中观礼。

    宋国,寿春。

    宋王赵匡胤端坐在王座上,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下方,以弟弟赵光义为首等一众反对派。

    “大秦此番扩军,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嬴昊意在统一,而下个目标显然就是中原,此时交好蜀国,对我大宋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赵匡胤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遣使入蜀,交好刘裕。

    他也实在是有些不理解,交好蜀国明明是件的好事,可为何国内却有这么多人反对呢?其中竟然还包括他那自小聪颖的弟弟。

    “之前蜀相出使寿春,本王顾及大秦,因而没有露面,本就已经失礼在前,而刘裕却不计前嫌,依旧愿意交好我大宋,我大宋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听到赵匡胤个此言,原先反对出使蜀国的人,也大部分都选择了沉默,可赵光义却依旧反对。

    “王兄此言差矣,我大宋对待蜀相的方式,虽有失礼之处,可也比曹操禁止蜀相入境要好上百倍。”

    说到这时,赵光义心中不有一阵鄙夷,觉得曹操太过于胆小怕事了。

    苏秦出使魏国么,也只是正常的外交例会而已,曹操只因害怕大秦的反应,竟干出拒绝一国丞相入境这种事,也是没谁了。

    曹操要是知道赵光义所想的话,肯定会大骂赵光义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宋国了不起,你宋国清高,你宋国只和大秦一面接壤,不向我魏国和大秦三面接壤,怎么赵匡胤也不敢亲自见苏秦呢?

    曹操做的确实过分了些,但就结果而言,魏宋其实是一样的,宋国有什么资格指责对魏国?

    魏国跟大秦三面接壤,国内还被大秦给渗透了个遍,所以面对大秦自然要小心翼翼。

    赵光义显然体会不到曹操的如履薄冰,反正在他眼中曹操就是怂,就是胆小怕事。

    赵光义向来自视甚高,尤其是征倭立下大功之后,也开始逐渐暴露本性,越发的开始骄纵了起来。

    殊不知征倭大胜,跟他赵光义压根没有关系,他只是占了大秦的光,再加上盟友和部下们都很给力,着才蹭到了功劳而已。

    征倭之战虽说主要还是靠大秦,但魏宋吴明四国出力颇多,魏吴明三国主将都有极为亮眼的表现,唯独宋军主将赵光义从始至终没有任何高光时刻。

    宋军打仗时的存在感最低,但在抢功、抢战俘、战利品时的存在感却最高。

    赵光义不但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回国后还厚颜无耻的进行了加工宣传,心安理得的蹭着跟他没有多大关系的功劳。

    对此,宋军之中自然也有很多人不满,但架不住赵匡胤包庇这个弟弟。

    对于赵光义这个弟弟,赵匡胤是真的爱的深沉,在他心中弟弟身上都是优点,比自己强多了,所以对赵光义也是极为纵容。

    赵光义的军事能力,不能说算差,但只能说一般,可他却自以为自己是名将水平,主要就是因为赵匡胤经常夸赵光义。

    这些话听听也就算了,可赵光义却是当了真,真的以为自己比哥哥强,所以才有了之后的亲自领军征倭。

    殊不知,在宋国大多数人的眼中,赵光义只是个仗着兄长宠信的平庸之辈罢了,根本没有多少在乎他。

    唯一在乎赵光义的人就是他的哥哥赵匡胤。

    可随着赵光义权势的增大,野心也越发膨胀来,已经不太在乎这个哥哥了。

    如今更是敢当宋国百官的面,当众和赵匡胤唱反调,让赵匡胤下不来台。

    这要是其他人的话,早就被赵匡胤给推出去砍了,但是赵光义的话就不要一样,赵匡胤反而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

    谁让他这个弟弟打小就比他这个聪明呢。

    “就算曹操如此羞辱蜀相,刘裕也依旧不计前嫌,并不是他有多么的大度,而是他需要魏宋两国的力量,换而言之,是他蜀国有求于魏宋。

    当前局势,大秦势大,刘裕必须要和魏宋联手,才能有和大秦对抗的资格。

    所以,无论魏宋两国如何欺他辱他,刘裕还是会拼命讨好我大宋,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反应而改变。

    但我大宋若是遣使入蜀,恭喜刘裕的登基称帝的话,这在大秦眼中可就形同撕毁盟约,也必将迎来大秦的针对和打压。

    想和蜀国交好,等和大秦开战后也一样,刘裕绝不可能会不接受我大宋,而此时的话只会刺激大秦,得不偿失。”

    不等不说,赵光义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政治和大局观还是很好的,一眼就看破了刘裕的意图。

    但也有一点他说的不对,蜀国确实需要宋国以壮声势,但宋国也需要蜀国来自保,相对而言却还是宋国更需要蜀国些。

    双方联手本该是各取所需,互为倚仗才对,可赵光义反而以此作为依仗,认定刘裕不会和宋国撕破脸,就反复的对蜀国示好视之不见,却只是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

    刘裕要是知道自己不计前嫌,近乎羞耻般的去讨好宋国,可赵光义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想吃定他了,也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有不少人觉得赵光义说的不无道理,毕竟反正无论如何欺负蜀国,刘裕也还是会拼命讨好宋国,那干嘛不等到和大秦开战之后?

    赵匡胤也皱起了眉头,他心里觉得二弟说的不对,但具体又说不上来,可再一想二弟在这方面比自己强,心中又不禁有些偏向二弟了。

    宋相赵普见赵匡胤这幅表情,知道自己不能在沉默下去了,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却传来了两则重要情报。

    “报……启禀王上,大秦突然向虎牢关增兵三万,宣称是要在虎牢关进行训练演习。”

    赵匡胤心中顿时一凛,这哪时演戏训练啊,分明就是威胁,曹操能扛得住才怪呢。

    果不出赵匡胤所料,下一个消息就是曹操认怂,明确拒绝遣使入蜀,参加刘裕登基大典。

    赵光义能想到的,曹操自然也能想到,但他没有其他办法,不像赵光义就会耍这点小聪明。

    至此,天下诸国之中,除了被刘裕选择性无视的朝鲜和南蛮之外,就只剩下宋国一个国家还没有明确表态了。

    “王兄,在不拒绝蜀国的话,荆北的秦军或许也要演戏了,大秦既然能在虎牢关演戏,那就能在章陵与汝南边界演戏。”赵光义无比严肃的说道。

    赵匡胤心理反感,但也不想荆北秦军出现在汝南边境,跟何况国内还有这么多的人反对,只能无奈道:“拒绝蜀国吧。”

    洛阳。

    “启禀陛下,魏国之后,宋国也拒绝了刘裕的观礼邀请。”

    听到郭嘉此言,嬴昊顿时一怔,轻道:“赵匡胤也拒绝了?

    朕虽准备给薛礼下令,让他往章陵郡增兵演习,可命令都还发出去了,赵匡胤怎么就拒绝了?”

    郭嘉则笑道:“或许赵匡胤知道我大秦会向章陵增兵,以作为威胁,但又害怕,故才提前拒绝的吧。”

    “没意思,朕都还没出招呢,就一个个的都怂了,朕反而希望魏宋两国强硬点,最好直接撕毁盟约,真这样连出兵中原的理由都省了。”嬴昊有些失望的说道。

第2592章:威逼诸国,二战阳平(下)

    对于刘辩驾崩,刘裕即将继位称帝这件事,大秦自然是不可能无动于衷,否则吴、楚等国的君主也效彷怎么办?

    所以,大秦无论如何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重点打击一切称帝的势力。

    若是其他势力称帝的话,大秦恐怕早就直接出兵了,哪怕是暂缓扩军大计,推延统一之战,也依旧在所不惜,但唯独面对蜀国却不能这么干。

    蜀道之难可不是吹出来的,在彻底拿下中原和西凉之前,必定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干扰,大秦基本不可能集中力量将其灭国。

    所以,就算大秦直接对蜀宣战,大概率也是和对元作战一样,只能削弱其实力,而无法做到灭国,反而还会影响到大秦统一的步伐,可谓是得不偿失。

    既然目前无法做到灭亡蜀国,那大秦也只能尽可能的打压刘裕的嚣张气焰。

    你刘裕不是向所有势力都发出邀请,准备举办一场各大势力云集,举世瞩目的称帝仪式吗?

    那我就要你邀请的人都去不了,你刘裕自己个在成都自嗨吧。

    往虎牢关增兵,并且进行军演,就是嬴昊的注意,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威胁曹操,却没想到这招效果却出奇的好,竟然连赵匡胤也都给吓住了。

    魏宋两国拒绝后,明确接受蜀国邀请的势力,也就只有楚、隋、明三国了。

    楚、明两国都是死敌,仅仅只是威胁的话,不太可能会让他们退让,所以嬴昊也就不白费功夫了。

    至于隋国,终究只是西陇小国,国力孱弱,再加上西北地区,除了藏地吐蕃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势力能引以为援,

    所以,面对大秦的威胁,杨广又能有多少底气呢?大概率还是会做出能避免冲突,那就尽可能的避免的决定吧。

    一念至此,嬴昊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下令道:“传令给凉州都督蒙恬,令其向武威郡增兵五万,进行训练演戏。阚泽何在?”

    “微臣在。”

    站在礼部侍、外交部长张仪后面的阚泽,闻言后连忙站了出来。

    嬴昊则道:“仅仅只是以演戏作为威胁,未必就能吓住杨广,所以阚泽,朕命爱卿你出使隋国,去向隋王杨广陈明厉害,杨广是个聪明人,他会知道该怎么选的。”

    “臣遵旨。”

    目送阚泽离去后,嬴昊又道:“无论是魏宋,亦或是隋国,早晚都是我大秦的口中餐。

    如今扩军尚未完成,新军也还没完成训练,且先让他们在苟延残喘一阵子。

    待到新军成军之日,就是魏、宋、明、隋四国亡国之时。”

    兵部尚书张良这时站了出来,进言道:“陛下,刘裕此番称帝的主要目的,还是鼓舞亲汉人士和反秦势力,微臣认为除了威慑魏隋两国外,对待蜀国也必须要实施雷霆手段。”

    张良此言,嬴昊自然是十分赞同,但在当前阶段,灭蜀可能性几近于无,甚至连夺取汉中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并且还会到统一进程,所以出兵的话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啊。

    张良自然是知道嬴昊的顾虑,但他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陛下,此番刘裕登基称帝,我大秦可以威逼魏隋,但若对蜀国放任不管的话,定会被人指责欺软怕硬,出兵后能不能夺取汉中是一回事,但出不出兵却是另外一回事。”

    张良此言一出,立马引起王勐、刘基、郭嘉等众多大臣的不赞同。

    “陛下,张尚书此言有理,不能因为汉中难打,就干脆不出兵了,哪怕只是做样子,该出兵也还是要出兵的。”王勐进言道。

    “怎么能只是做做样子呢,要出兵就一鼓作气拿下汉中。”

    张良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而后直接对嬴昊道:“陛下,微臣提议,可联合南蛮王蚩尤,共同出兵,南北夹击蜀国。”

    此言一出,顿时让嬴昊眼前一亮,而张良却继续道:

    “南蛮和我大秦进行的三年海贸中,不但买走了足以装备十几万大军的兵器铠甲,而且还买走了不少的战马和耕牛,不但已经恢复了之前战败的损失,而且军事实力和国力都大幅度得到了提升。

    我大秦如此大力的支持南蛮发展,不就是想让南蛮牵制蜀国的部分力量嘛,现在是南蛮报答我大秦恩情的时候了。”

    “张尚书此言不错,如今蜀国还未完成扩军,若是南蛮王愿意出兵,和我大秦南北夹击蜀国的话,此战还是有很大可能夺下汉中的。”郭嘉赞同道。

    嬴昊点了点头,道:“两位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具体是打,还是做做样子,还是要看蚩尤愿不愿意出兵。

    礼部侍郎张仪何在?”

    听到陛下叫自己,张仪当即连忙站出道:“微臣在。”

    “张侍郎,朕派你出使南蛮,联络南蛮王蚩尤,共同出兵,南北夹击蜀国。”

    听到嬴昊此言,张仪却并没立即答应下来,反而道:“陛下,在过往三年的海贸中,南蛮王蚩尤是有便宜就占,由此就能看出此人贪婪无度。

    虽说配合我大秦一同出兵,对于南蛮来说也同样有利,但以南蛮的贪婪,肯定会提出一定的条件,空口白牙恐怕难以令其出兵。”

    “爱卿此言有理。”

    嬴昊摸索着下巴,打算将南蛮也拖下水,但心中也有一些无语。

    在他眼中蚩尤应该是那种唯我独尊、霸道绝伦的形象,可在和大秦的海贸过程中所展现的,却尽是锱铢必较形象,总是变着法子从大秦这里薅羊毛。

    打个比方,蚩尤要从大秦这买一万并战刀,却大秦增送一百面盾牌。

    买五千头耕牛,要增送一百匹战马。

    买十万石粮草,要赠送三百石食盐等等……

    类似这样的小便宜,蚩尤占的简直不要太多。

    或许是南蛮太穷太落后了吧,蚩尤在了解到大秦文明的兴盛后,也想将南蛮发展到这种程度,可南蛮还处于半部落文明,想要彻底过度到农耕文明,自然也需要海量的资源来支撑。

    南蛮既要恢复战损,又要发展和壮大,自然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所以只能想方设法的从大秦这里占便宜了。

    蚩尤也不想这么干,但没办法,南蛮太穷了,为了发展整个族群,他牺牲个人名誉又何妨?

    嬴昊看在南蛮是盟友的份上,再加上南蛮所处的位置继位重要,强大起来后确实能牵制蜀国不少兵力,自然不会在乎这点蝇头小利,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在大秦的扶持之下,南蛮这三年的进步神速,但毕竟基础太差了,而且各方面都要顾及到,所以国力得儿增长速度自然没有蜀国快。

    “和我大秦联手,南北夹击蜀国,南蛮王肯定是愿意的,但以其贪婪的个性,想让其出兵的话,恐怕还需以利诱之。”

    张仪一脸无奈的说道,逼近碰到南蛮就种无利不起早的盟友,就算是大秦也只能破财来换个安心。

    “这样吧,只要南蛮王答应出兵,大秦愿赠送粮草三万石,战刀三千柄,铠甲一百副,战马三百匹,以充军用。”嬴昊说到。

    听到嬴昊此言,张仪顿时大喜过望,道:“如此条件,臣有绝对的把握,能说服南蛮出兵。”

    嬴昊满意的点了点头,毕竟对于此时的大秦来说,这点资源不过九牛一毛,若能换取南蛮出兵的话,那回报可就是付出的数十倍了。

    “立即拟旨,命雍州大都督李靖,率领十万雍州军进军阳平关,不过暂时不要强攻,一切等南蛮那边的消息传回,在决定要不要和蜀国开战。”嬴昊下令道。

    “诺。”

    “对了,扩军事宜进行的如何了?”嬴昊问道。

    丞相王勐站出,汇报道:“启禀陛下,七十万新军目前已经征召完毕,其中三十五万从预备役中征召,另外三十五万则从百姓之中通过层层选拔挑选得出。”

    嬴昊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秦编制内的郡兵、捕快等预备役共有三十万众,而总退伍兵总量约有五十万众,其中伤残、年纪过大,不满足入伍条件的人,大概有将近十万人。

    除掉这部分人的话,从剩下的七十万人中进行筛选,所选出的三十万新军,不说都和大秦的正规军相比,但也不会比敌国的正规军差。

    至于从百姓中征召的三十五万新兵,综合素质虽比不上那些预备役成军的新军,但要知道这次报名参军的百姓可是多达两百一十万之众。

    从两百一十万人百姓之中,筛选出三十五万新兵,六分之一的录取率,能入选的人资质肯定也不会太差。

    所以,就目前来看,这三十五万新兵,战斗力虽不如预备役,但却胜在潜力巨大,未来战力肯定会更强。

    “从预备役中所征召三十五万新军中,有二十万出自退伍兵,另外十五万出自预备役,而现役预备役也出现了十五万空缺,目前正准备从落选的人中将这十五万缺口补齐。”

    听到王勐此言,嬴昊心中一动,问道:“最后一轮被淘汰的新兵有多少人?”

    王勐没想到嬴昊会问这个,一下子也有些想不起来了,连忙翻看了下手中记事的册子,回答道:

    “以往的新兵选拔只有三轮,而这次由于报名的人数太多,所以足足进行了五轮筛选,而能进入后底三轮的就符合以往的入伍要求。

    这次进入最后一轮选拔的共有六十万人,其中三十五万人通过,另外二十五因各种原因被淘汰了。”

    “这么说的话,就算补齐十五万缺口,也还剩十万人了。”

    嬴昊盘算了一番后,果断道:“这些落选的人其实也都符合要求,就这么遣散未免也太可惜了。

    这样吧,将预备役总数扩充道四十万,这样的话这二十五万人就都划入预备役行列中了。

    先让这些充当郡兵,进行训练的同时维持治安,之后的大战正规军一旦伤亡大了的话,就可以直接从预备役中进行补充。”

    养预备役的开销比较小,十万预备役的军费,也就相当于三万三千正规军罢了,大秦完全负担的起,众臣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大秦在虎牢关军演之后,又在武威郡进行了军演,隋王杨广也立马紧张了起来,甚至亲自城迎接秦使的到来。

    与此同时,李靖也亲自率十万大军兵,进军阳平关。

    蜀国汉中太守刘耳得知后面,连忙向阳平关增兵,并向成都求援。

    大秦的这一举动,更是令天下为之侧目,觉得是刘裕的称帝之举彻底激怒了嬴昊,所以大秦才会突然对蜀动兵,都以为秦蜀第二次阳平关之战就要开打了。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大秦此举依旧意在威慑,毕竟要是真的想和蜀国开战的话,大秦也不会只派十万大军过来了。

    殊不知秦蜀这一战会不会打起来,其实取决于蚩尤接下来的决定。

第2593章:卫王杨爽,隋藏之盟

    负责出使隋国的阚泽,在抵达隋都之后,得到了杨广的亲自迎接。

    杨广自然是不想来的,毕竟大秦已经打了他的脸,但架不住手下群臣相劝啊。

    大秦向武威增兵,却又派遣使者出使隋国,明显就是在告诉隋国,别紧张,我的目标不是你,但你要是不识好歹,那接下来可就不好说了。

    大秦的威胁,任何势力都不敢无视。

    元帝忽必烈就心存侥幸,结果被大秦按在地上摩擦,现在连肠子都快悔青了。

    隋国的实力还不如元国,面对大秦的威胁,杨广自然也是愤怒不已,但跟多的还是无力,毕竟国家势力太弱,面对大秦实在是硬气不起来。

    另外,数月前凉州大战的损失,隋国都还没恢复过来呢,极限扩军又把家底子都掏了出来,在新兵成军之前又哪里敢和大秦叫板啊。

    所以,哪怕杨广心中再怎么不满,但在麾下群臣的理智相劝下,也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憋屈,亲自迎接秦使阚泽入城。

    阚泽倒是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就事论事的向杨广陈明了利害,也算是给了好面子的杨广一个台阶下。

    当天杨广就召集隋国文武,以及杨家众人,商议该如何回应阚泽。

    说起这杨家,作为天下最顶级的世家大族,杨家自然也有雨主干和枝干之分。

    李世民所灭的是杨家宗家,而杨坚这一脉分家独立在外,幸运的躲过了一劫,如今反而成了杨家宗家。

    得知杨家惨遭李唐灭门,只剩下杨戬兄妹一家三口人还活着之时,隋国的杨家子弟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心中那叫个庆幸啊。

    庆幸当初选择了杨广,而是不是李世民,虽说其实也有不少人是被杨广逼的,但若是他们没跟杨广一起走的话,他们就也会在杨家灭族人员当中。

    当初杨广和李世民争夺关中霸权,正是最需要家族帮助的时候,可杨家却吃里扒外,帮李世民这个外人对付自家人。

    最终,杨广落失而出走凉州,而杨家总夹却反而李唐给灭族了,也算是因果报应、自作自受了。

    如今除了杨戬、杨婵、杨沉香三人之外,杨家子弟大多都在隋国,也算是和隋国彻底绑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从隋国立足凉州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大战,杨家子弟也牺牲不少,如今嫡系血脉也不多了。

    除了杨广和杨素之外,也就只有:杨整、杨嵩、杨爽、杨整、杨俊、杨秀、杨谅等寥寥数人罢了。

    此七人都是青铜百召隋唐时期隐藏任务,前四人是杨坚的兄弟,后三人则是杨坚的儿子,其中当数杨整和杨爽的能力最为出众。

    尤其是卫王杨爽,年仅十九岁就挂帅封王,三次以行军元帅身份率军出征突厥,并且两度大破突厥。

    隋朝其实和突厥爆发过三场大战,第一次隋突战争,最终以隋朝的战败而结束,隋朝也被迫像前朝一样继续向突厥称臣纳贡。

    但仅仅只过了一年,隋朝就决定停止纳贡,突厥也因此发动了第二次隋突战争,并且还是四路并进,使隋朝也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

    可就是在第二次隋突战争中,杨坚却大胆启用才刚满二十岁,却久经沙场、天赋异禀的五弟杨爽,令其统帅二十万隋军对阵四十万突厥军。

    这一战隋朝和突厥都拼劲了全力,战争初期突厥仗着人数占尽了优势,但杨爽却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最终于白道之战中大破突厥沙钵略可汗,重创四十万突厥军,也挽救了隋朝这个年轻的皇朝。

    杨爽绝对是隋初那个时代天赋最高,也是最为顶尖的名将之一,但可惜的是他和霍去病一样,年纪轻轻就病逝了。

    霍去病死时二十三岁,而杨爽二十五岁因病去逝,实在天妒英才,令人惋惜不已。

    若是他们这样的天才能活的更久的话,相信定会为后人贡献出更多的经典战役。

    杨爽被植入的身份,依旧是杨坚的幼弟,不过却和儿子杨广是一辈人,甚至年纪还比杨广小上几岁。

    杨广十分信任这个比自己小的叔叔,对于杨爽极为重用,所以任命其魏海州大都督,而海州的隋属郡县,也基本都是杨爽独自率军打下来的。

    “主公,推了蜀国的邀请吧,我大隋不能在交恶大秦了,起码在正式完成扩军,以及吐蕃军下高原之前不能。”

    杨爽此言一出,不止得到了很多武将的支持,连不少文官也赞同。

    倒不是他们怂,而是真没必要为了参加一个蜀国的典礼,就冒着开战风险得罪大秦,不划算啊。

    隋国不部分人还是很理智的,唯独好面子的隋王杨广有些不太理智,不过现在台阶他已经有了,麾下又有这么多人反对,他自然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既然如此,那刘裕的登基仪式,我大隋也不掺合了吧。”

    说完,杨广心中也松了口气,随即问道:“高丞相,我隋国的扩军事宜进行的如何了?”

    隋相高颖连忙站出,汇报道:“启禀王上,我大隋极限扩军之下,目前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之众,其中老兵只有十万,另外十五万都还是急需训练的新兵。”

    杨广的眉头紧皱起来,显然对这个数据并不满意,而大将军杨素则问道:

    “据本督所知,中原最弱的魏国,拥有十郡三百多万人口,极限扩军之下能达到三十万大军。

    而我大隋横跨凉海西域三地,坐拥凉州五郡、海州七郡、西域三郡,共计十五郡之地,总人口两百八十八万。

    我隋国地域远比魏国辽阔的多,人口也不比魏国少多少,怎么极限扩军的兵力,却差魏国这么多?”

    听到杨素此言,高颖却苦笑道:“大将军,这可不能这么算啊。

    魏国地处中原地带,哪怕经历国战争摧残,人口六十过半,但也依旧属于膏腴之地,不像我大隋诸郡大多荒凉。

    也就是这两年,王上大力发展内政,开垦荒地,鼓励商业,并与西域地区通商,才使得我大隋国力提高了不少,但也只能负担的起二十五万大军的消耗。”

    这对隋国来说也是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隋国虽割让给了大秦半个武威郡,但彻底占据海州七郡,并且设西域三郡,如今总人口也有将近三百人,全国青壮有六七十万人,自然也可以征召更多的士兵。

    可你把既然百姓征召入军,就必须要负责他们的军饷、伙食等等一切开销,以及兵器、铠甲、马匹等作战装备。

    但隋国的地域虽广,比魏国大上七八倍,大多却都是贫瘠之地,财政收入只有魏国的三分之二。

    以隋国目前的国力,供养二十五万大军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财政将会彻底崩溃。

    所以,并不是杨广不想继续扩军,而是他养不起啊。

    “可大秦还未扩军之前,在雍凉的兵力就不只二十万,扩军之后最少也该有三十万众。

    我大隋若只有二十五大军的话,一旦秦军真的打了过来,又该如何抵挡?”高昂一脸不甘的说道。

    杨广、高颖却都陷入了沉默。

    大秦确实太强了,一旦真的出兵西北的话,那对于隋国来说就是亡国之战。

    杨广很想说我们还有吐蕃这个盟友,但经过这两年的交流,他也基本摸清到了吐蕃的底细。

    吐蕃虽有三百万人口,三十万大军,但真的太落后了。

    战法战术方面的就先不说了,单单是装备方面,你敢相信两年前吐蕃军队中,竟然还有用部分人用的是青铜器。

    吐蕃才从青铜器时代过度到了铁器时代,而中原却都已经不满足于钢制武器,而是在研究更轻更硬的百炼特种钢。

    两者这武器装备上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在大隋全力支持下,吐蕃也建起了炼钢厂,开始向钢器时代过度,但是发展的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

    在这两年的时间,吐蕃虽大力发展炼钢产业,但受限于经验和资源,也只让半数军队完成了换装,淘汰了铁器换上了威力更强的钢制武器,另外半数军队用的依旧是铁器装备。

    大秦扩军就是个明确的信号,留给隋国和吐蕃发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想要彻

    其实吐蕃军的进步已经堪称神速了,可杨广眼中却还是差得很远,跟列国军队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就更别说是和秦军相比了。

    这样的弱军,对于武装到牙齿的秦军来说,人数再多也只是送人头罢了,又如何能够帮到大隋呢?

    若是无法打退秦军的话,吐蕃军还能退回高原,苟延残喘一阵子,而隋国却只有亡国这一个下场啊。

    杨广知道隋国所面领的情况有多严峻,但隋国国力弱小,养不起更多的军队,继续扩军这条路已经被堵死,那就只有帮助吐蕃军增强战斗力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大隋在西北孤立无援,一旦和大秦开战,蜀国根本指望不上,唯有吐蕃能作为盟军,可吐蕃军的战力又太弱了。

    之前本王应吐蕃王松赞干布之邀,派高长恭率领五百骁果军,进入藏地充当教官营,来帮助吐蕃军训练军队,本以为已经不在少数了,可如今看来还是派的太少了。”

    言罢,杨广看向下方的杨爽,下令道:“杨爽,你再带两千五百骁果军入藏,并且全权负责吐蕃军的训练事宜,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升吐蕃军的战斗力。

    现在只有吐蕃能帮我大隋度过这场亡国危机了。”

    “诺。”杨爽正色道。

    杨广之所以派杨爽去,自然是因为他是隋国最擅长练兵的将领,其一手打造的青海军和骁果军堪称隋军战力之最,哪怕是大将军杨素在练兵方面的才能也不如杨爽。

    吐蕃王松赞干布,得知杨广派来高长恭之后,竟然又把海州都督杨爽,派过来帮助吐蕃练兵之时,心中既激动又感动。

    这两年来,隋国对于吐蕃的帮助实在太大了,炼钢、挖矿、制盐、造纸等各行各业,都都得到了隋国的帮助。

    毫不客气别的说,吐蕃数百年来所发生的变化,都没有隋国介入的这两年大。

    松赞干布也知道隋国对吐蕃的帮助有多大,所以直接表明要和隋国结成兄弟国,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绝不负隋。

    而他的这番表态,自然也让杨爽十分满意,毕竟这样就算不依靠各行业的影响,也能让隋国与吐蕃的关系也更加牢固。

    隋国帮了吐蕃这么多,可不是白白帮忙,也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反馈到本国的发展当中来。

    同时,隋国还学习大秦控制魏国的方式,还向吐蕃的各行各业插入人手。

    这样虽不太可能彻底控制吐蕃,但在帮助其发展的同时,却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全吐蕃境内施加着隋国的影响力。

    松赞干布只以为隋国是好心帮他,却不直杨广打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

    杨广只想让吐蕃来替自己给大秦挡刀罢了,若不是时机实在不合适的话,说不定都会生出彻底吞并吐蕃的心思来。

第2594章:杨戬振作,张仪使滇

    继秦军增兵武威,兵临阳平关之后,很快就传出隋国服软认怂,婉拒胃参加刘裕登基仪式的消息。

    不过也并没多少人指责隋国,毕竟面对大秦的威胁,连魏宋两国都服软了,又更何况椒诸国中实力垫底的隋国呢。

    楚、明两国在得知隋国服软的消息后,自然担心下一个被威胁的就是自己,毕竟明确接受蜀国邀请的势力就只有他们两家了。

    楚王刘秀和明王朱棣都连夜召开了应对会议,却默契的做出了一样的决定,哪怕是直接和大秦开战也绝对接受威胁。

    魏、宋、隋三国可以向大秦妥协,但楚、明两国却不能也这么做。

    魏、宋、隋三国会扛不住压力,向大秦服软妥协,一是国家实力弱,二是或多或少都和大秦有一定的利益捆绑。

    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因为接受蜀国的邀请,却要冒着和大秦开战的风险,收益和风险完全不成不正比,但凡理智点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可是楚、明两国不一样,他们和大秦都是死敌,本就没有任何缓和的空间,而且没有任何利益捆绑。

    若是在这个问题上,楚、明两国选择退让的话,只会暴露自身的软弱,从而助长大秦的嚣张气焰,令其更加的得寸进尺。

    除此之外,相比于魏宋隋三国,楚明两国的国力更强,底气自然也更足。

    明国多次以一敌二单挑魏宋联盟,在中原三国中公认实力最强,而且背靠中原地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至于楚国,大部分国土都位于江南,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多次挑衅大秦,却依旧存续至今。

    就算真的和大秦开战,楚、明两国有着绝对的自信,绝不会在短期内被灭国,所以自然不会接受大秦的威胁了。

    另外,刘裕此番他登基称帝,若是都没有一个盟友挺他的话,那对于天下反秦势力来说也是极大的打击。

    若是大家都对反秦不包有希望,那又如能够抵挡秦军,阻止大秦统一天下呢?

    所以,哪怕是为了鼓舞天下反秦人士,楚、明两国必须和蜀国站在一起。

    楚明两国虽不准备妥协,但也怕会因此事,造成双方矛盾激化,从而引发战争,所以也提前做好了应对战争准备。

    可让刘秀和朱棣都没想到的是,他们都做好准备了,可大秦那边却反而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好像直接无视了他们两国一样。

    对此,刘秀和朱棣心中松来了口气的同时,却又感觉极为的不爽,不过一场冲突消散于无形中也是件好事。

    事后,楚明两国都加快了扩军步伐,同时都派遣使者前往蜀国,参加刘裕的称帝仪式。

    朱棣命朱允炆为使,而刘秀则派刘琦为使,两人身份都足以代表楚明两国。

    阳平关。

    嬴昊的命令发出后,李靖立即调兵遣将,亲率关中十万大军,进军阳平关。

    阳平关距离关中并不算远,距离出兵日才不过第二天,就有一万铁骑抵达关下,而领军者正是杨戬。

    此时杨戬已经没有了才投降时的颓废和自责,看样子是从杨家灭门的打击中走出来了。

    杨戬之所以能这么快走出阴影,其实主要还是归功于嫦娥。

    杨戬不是不知道,杨家灭门的责任不在他身上,毕竟他一开始也没有效忠李唐,而是被杨彪杨修父子说服,才决定为了家族效忠李唐。

    杨戬真正恨的是没能早些看透李世民的真面目,以至于他还在前线为李唐浴血奋战,可后方的亲人却反而遭到屠杀,而这也让他彻底的沦为了一个笑话。

    道理杨戬其实都懂,但他心里就是有道坎过去不去。

    所以,无论其他人怎么劝,哪怕是嬴昊和玉清道人出马,杨戬也依旧听什么都不进去,

    只在伤害自己,在感到到痛苦的时候,他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才会不那么愧疚。

    眼见杨戬这位绝世战神,因内疚和自责日益消瘦,武威太守也干了一个月,就因为重病而干不下去了,甚至连医家名医都治不好,这下哪怕是嬴昊也彻底坐不住了。

    孙灵明的辞官西行之举,让大秦缺少了一尊顶尖战力。

    杨戬虽能顶替孙灵明的位置,却因魏家族被李唐灭门而自责不已,自投降只后就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为了让杨戬振作起来,嬴昊亲自上门去开导他,甚至还找来了玉清道人,但也依旧没什么作用。

    嬴昊不希望杨戬病死在床榻上,于是抱着试试的想法派嫦娥出马,毕竟嫦娥是杨戬唯一爱过的人,她的话杨戬应该会愿意听吧。

    在嫦娥的耐心开导下,杨戬还真就走出来了,身体也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简直堪称是医学奇迹。

    见杨戬重新振作,嬴昊心中也松了口气。

    前有孙灵明为救紫霞不惜万里西行,后有杨戬见到嫦娥后立马生龙活虎。

    对此,嬴昊只能说爱情的力量真伟大。

    杨戬已经振作了起来,而大秦又在进行扩军,造成部分将领面临升迁,而雍州的三个骑兵营正好缺一位将军,于是嬴昊就让杨戬统帅这三营骑兵。

    出兵阳平关的命令下达后,李靖认为若是反应速度足够快的话,说不定能打阳平关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就算无法夺取阳平关,起码也能将蜀军在关外的修建的邬堡给清楚掉。

    自上次秦军退兵之后,蜀国为了增强阳平关的防御,在关外各个要道和险要之地,修建了三座营寨以及二十几座邬堡。

    这些营寨内最少也有上千守军,而最多不会超过三千人。

    至于邬堡,最少也有上百守军,最多不超过三百人。

    仅凭这些营寨和邬堡,自然是对秦军构不成多大威胁,但数量多了的话,也能起到拖延时间和警示的作用,给阳平关的守军争取时间。

    李靖命杨戬和龙且各领一万铁骑。

    龙且走陇西,出陇山;

    杨戬则走关中、出散关,一天行军,一日功城拔寨,蜀军根本来不及做准备。

    在杨戬的亲自参战之下,蜀军的营寨和邬堡,自然跟纸湖的没有多大区别。

    秦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连破蜀军一座营寨和七座邬堡,击杀蜀军千余,俘虏两千,自损不到两百;

    阳平关守将张任也怎么都没想到,从前线发出警示不过一天时间,秦军就已抵达阳平关下,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点把。

    张任在观察秦军,杨戬自然也在观察蜀军。

    杨戬本以为自己来速度这么快,阳平关这边应该反应不及才对。

    可来了后却也不发现,蜀军尽然没有丝毫慌乱,阳平关上也布置好了一切防务,就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一样。

    “或许蜀军从来就没有松懈过吧。”杨戬轻叹道。

    看着坚固的阳平关城墙,以及城楼上遍布胡床弩肯投石车,哪怕是杨戬也不禁生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沉思许久后开口道:

    “武吉师弟,你去叫阵,看看能不能引蜀军出战。”

    “是,师兄。”

    武吉在唐军时的级别本就不算太高,又战到了最后一刻,才和李牧等人一起投降,所以战后被降职为校尉,后又被调到雍州一处新兵营担任副将。

    不过杨戬接过骑兵指挥权后,见一众玉清门徒中就武吉混的最差,也就起了拉他一把的心思,于是找李靖把武吉调到了自己麾下,担任一营骑将校尉。

    被调到杨戬麾下后,武吉虽还是校尉,但从新兵中调入老牌骑兵营任职,军队战力更强不说,骑兵立功的机会也更多,自然算是升迁了。

    除了武吉之外,杨戬麾下还有康安裕和康君立这两员勐将。

    梅山老大康安裕和杨戬是结义兄弟,身为巅峰神将的他,降秦后自然得到了重用,被嬴昊任命为俾将军,并执掌一座预备役新兵营,而被植入成他弟弟康君立则是他的副将。

    康安裕本来也统帅着一万军队,但得知杨戬已经振作过来之后,却主动向李靖提出辞呈,宁愿被降职也要在杨戬麾下任职。

    康安裕此举看似义气,但其实却也是聪明之举。

    他也是在执掌一万大军之后,才了解到原来管理一万秦军竟然这么麻烦。

    秦军的规矩跟唐军完全不一样,再加上康安裕所管理的还都是新兵,而他又偏偏不擅长练兵。

    当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这反而并不是一件好事。

    康安裕自然也明白这点,所以才决定主动请辞,去杨戬麾下当个校尉,这样他也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康安裕既然都来了,那植入成他弟弟的康君立,自然不能不去,所以就也跟康安裕一起投奔了杨戬。

    对于康安裕和康君立,杨戬自然是不会亏待,于是任命康安裕担任自己的副将,并统领一支特级骑兵营,而康君立则和武吉一样统领一级骑兵营。

    别看杨戬所部只有一万骑兵,可不但有杨戬这尊超神将,还有康安裕这位巅峰神将,以及武吉和康君立两位超一流勐将,战斗力自然远飞寻常军队可比。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一日之内,连破蜀军一座营寨和七座邬堡。

    “城楼上的蜀贼听着,吾乃武威太守杨戬麾下大将武吉,谁敢与我决一死……”

    武吉话都还没有说完,城楼上的张任却已经下令放箭。

    一时间阳平关前箭如雨下。

    武吉见势不妙,连忙举盾互助要害,同时策马狂奔,这才没有被箭射中。

    杨戬见张任如此谨慎,知道怕是难以激他出战,于是干脆选择撤兵。

    杨戬命武吉在原先被破坏的秦寨位置上,重新设立了一座十万人级别的营寨,而他自己则率领三千铁器,前去攻取还未被攻破的营寨和邬堡。

    两日后,从陇西出发的龙且,在连破蜀军一寨六邬堡后,也抵达了阳平关下,和得胜回军的杨戬完成会师。

    至于李靖的主力大军,有杨戬和龙且在前开路,距离阳平关自然也不远了。

    五日后,李靖的主力军抵达阳平关,不过却并未立即展开攻城,哪怕麾下众将纷纷请战,也依旧被他逐一的拒绝了。

    众将都不太明白李靖的用意,但基于对李靖的信任,还是都选择了听命行事。

    李靖也没有丝毫要解释的意思,毕竟这要怎么解释?难道说这一战只是做个样子,打给天下人看的吗?

    这种话又怎么可能明着说出来呢。

    李靖其实是希望这一次能开战的,他觉得这是夺取汉中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李靖还收到了些许风声,朝廷接下来会有大动作,将在军制方面要进行改革。

    将级会被还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奖五个等级。

    大将级估计只会有大将军白起一人。

    像李靖、岳飞等各州大都督,以及李存孝这位天下第一勐将,应该都是上将级;

    在大秦众多的大都督只中,李靖功劳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其地位也仅次于白起,所以自然也还想更近一步,挑战一下白起的地位,顺便争一下大秦的第二位大将之位。

    目前就有个大好机会摆在李靖面前。

    这次刘裕称帝,秦蜀一旦真的开战,李靖若是能攻取汉中的话,大秦将进可攻退可守,也就再也不惧蜀国的威胁了。

    在等到扩军结束后,李靖在率雍凉大军,一举灭亡隋国的话,那白起之后的第二尊大将,就必定是他李靖的了。

    当然,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这次秦蜀之间能不能打起来,选择权根本不在李靖手上,而在于南蛮王蚩尤,只有他同意和大秦联手南北夹击蜀国,李靖才能出兵攻打汉中。

    李靖遥望蜀中方向,心中暗道:“张仪大人,你这次可一定要说服这位南蛮王啊,我李靖能不能赶上白起可就靠你了。”

    至于被李靖心心念念的张仪,则已经在新七剑的保护下,顺利进入到了西南滇地,也就是南蛮国境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405/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 作者:流香千古所写的《三国之巅峰召唤》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巅峰召唤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巅峰召唤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巅峰召唤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巅峰召唤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巅峰召唤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国再起。穿越成始皇后裔,家族唯一目标就是造反复国,对此秦昊表示:有挑战,够刺激,我喜欢。没钱没权没势?简单!我有巅峰召唤系统,华夏五千年文武群英,任我召唤供我调遣。项羽战吕布,李元霸vs五虎上将,李存孝单挑梁山一百零八将……这都不是梦。有了人,什么都会有的!咦?这“平衡系统”又是什么鬼?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知道打天下没有这么简单,但你这是要坑死我的节奏啊!请记住,这不是三国,而是新战国,华夏史上最混乱,同样也是最辉煌的时代。【QQ群:605505658。】三国之巅峰召唤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巅峰召唤,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