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崛起之新帝国时代TXT下载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银刀驸马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txt下载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九十三章 罗特希尔德的力量

    “其实……明天我……”

    “你又怎么啦?”

    “我明天……”

    “你明天怎么样啊?”

    “可是……”

    “有事明天再说。现在,我们……”

    陈伟抱住了安妮,吻她。她也吻着他。

    “你好坏……”

    “这才乖嘛。有没有人告诉你,你的样子很好看?”

    “爸爸妈妈说过,呵呵。”

    “你看,哎?有流星哎。我都好久不见到流星了。上次见的时候你还那么小。现在你都这么大了,可我还是这么小。”

    “你也长高了,安妮,比以前更美了。我爱你。”

    “你……能留在这里么?……以前我总是烦你,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其实是很少有人来的,好不容易你来了,却又要走了……”

    “我会经常来看你的,安妮。”

    “答应我,我们永远不分开,好吗?”

    “我答应你,安妮。”

    ……

    先是长长的汽笛声,接着身下的轻微震动,让陈伟从睡梦当中醒来。

    陈伟知道,现在“亚历山德拉”号应该是回到直布罗陀港了。

    陈伟起身来到舷窗前,向外望去,立刻便看到了港内停泊着的一艘艘排列整齐、高大雄伟的钢铁巨舰。

    追求漂亮、整洁、闪闪发光的舰艇外观的癖好在本世纪80年代的英国地中海舰队达到了顶峰。这种观念几乎影响了所有国家的海军(陈伟本人就曾在训练巡洋舰上使用磨石打磨木质甲板)。所有舰艇上的所有金属部件都锃亮发光,油漆几乎不加限制的使用,甚至于因此导致排水量增加。吃水线升高。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对麾下官兵的着装、礼仪以及舰艇的整洁程度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将军们时常戴着雪白的手套四处巡视。跟在他们身边的勤务兵手举托盘,托盘里准备了一双备用手套,随时更换。每次装煤之后,所有犄角旮旯的煤渣都要冲洗干净,每个人都要重新换装,穿戴整洁。

    陈伟对这些其实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虽然他本人一直努力的遵守着这些纪律。由于看透了那些徒有其表的高级军官,使得陈伟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把注意力集中在外表上的海军其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他们不大可能经受住最残酷的战斗考验(而后不久就会有一场战争来证明他的观点)。

    其实英国皇家海军战舰的主炮本来开火机会就不多,又是手动操炮,其作战效率是很低的。就在今年,地中海舰队按照常规举行年度“炮手考核”,考核目标是固定单发目标射击,目标距离竟然不超过1英里,而且战舰还是在固定航线上以固定速度运动,在陈伟看来,这种严重脱离实战的考核究竟有多少意义,是值得商榷的。尽管舰船设计和火炮方面的革新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陈伟认为,在皇家海军目前这种状态下。战舰根本无法将其设计性能完全发挥出来。

    英国海军如此,其它国家海军的状况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也有例外,在东方,日本海军自从被乾国海军和萨摩海军打败之后,在巨大的耻辱感驱动下,正雄心万丈的大力革除弊端;在大西洋彼岸,美国海军也在努力加强实力,以便能够策划并实施有效的海上行动;而飞速成长中的乾国海军的优势在于有一支年轻的队伍,雄心勃勃以及日益发展的造船工业基础。只是这些成长中的海军在实力上与英国皇家海军有数量级的差距,所以皇家海军还能够仗着优势悠闲度日。

    当然,陈伟也明白,皇家海军极其注重整齐仪表并非只有百弊而无一利。水兵们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尽职尽责的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自力更生。他们以自己服役的战舰、舰队和海军为自豪,这种骄傲能够凌驾于一切之上。骄傲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在皇家海军学院,新生入校看到的第一张布告是这样写的:“皇家海军无所不能。”这可以说概括了皇家海军之前几十年的作为,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与这个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的海军精神如出一辙,海军的确用它所做的一切,为自己赢得了声望——只是现在,这种来之不易的声望面临着被一些害群之马玷污的危险。

    而自己狠狠的打了一顿那些害群之马,并将为首的那个企图用手枪伤害自己的家伙挑了手筋,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从舰长对自己的优待来看(没有关进牢房,也没有让自己亲近“九尾猫”),他是想要对自己从轻处理的,但是自己毕竟严重伤害了一位军阶比自己高的军官,照例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母亲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是什么反应?

    陈伟挠了挠头,他实在是想不出来。

    她应该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减轻自己的罪责,让自己留在皇家海军吧?

    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最了解他,也最爱他。

    安妮也很爱他,但安妮只知道扑进穿着英挺的皇家海军军服的他的怀里,欣喜莫名的吻他,抚摸着他胸前的钮扣和佩剑的剑柄,她并不一定会理解,他的脚踏上战舰的甲板,望向雄伟的巨炮和飘扬的军旗的那一刻,他心中的万丈豪情。

    自己真的不想离开皇家海军。

    但是,那些害群之马的行为,又是他根本无法忍受的。

    战舰靠岸了,陈伟很想去甲板上,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是犯人,没有这样的自由。

    该怎么来摆脱眼前的困境呢?

    陈伟想了想,心里突然有了主意,他回到了桌前。取过纸笔。开始飞快的书写起来。

    拉姆齐舰长在“亚历山德拉”号靠岸之后。迫不及待的下了船,前往舰队司令部,面见地中海舰队司令比彻姆?西摩尔中将。

    “想不到一次小小的巡航,竟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事情。”西摩尔看完了拉姆齐舰长的报告和相关人员的证词,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

    “我很抱歉,长官。”拉姆齐舰长看到地中海舰队司令的脸色不善,不由得暗自为陈伟捏了一把汗。

    西摩尔中将是当年曾经指挥过地中海舰队的乔治?西摩尔爵士的侄子,进入皇家海军已历40多年。曾在缅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指挥作战,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地中海,先后担任东方舰队司令和海角舰队司令,自去年起担任地中海舰队司令,是一位年富力强颇有作为的海军将领。

    “将上级军官打残了手臂的,是一个罗特希尔德,是吗?”西摩尔又拿起报告看了看,问道。

    “是的。他是莱昂内尔?内森?罗特希尔德子爵的外孙,一位真正的罗特希尔德。”拉姆齐回答道,“不过。他有一半的乾国血统。”

    “乾国血统又怎么样?关键是他有罗特希尔德家族的血统,而且是罗特希尔德家族承认的。”西摩尔放下了手中的报告。“这个人的胆识和勇气真是非同一般,竟然想要打破在女王陛下的海军当中业已存在许久的陈规,他可能从没想过,他这么做,会给他自己,还有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是的,长官,哪怕是一位有名望的罗特希尔德,也不应该这么冲动的行事。”拉姆齐说道,“不过他的行为,代表了舰队当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他只是有勇气把他们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罢了。”

    “这我知道,可这样一来,矛盾就变得公开化了。”西摩尔说道,“舰队的秩序和纪律将不复存在。”

    “是这样,长官。”拉姆齐叹了口气。

    “其实,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只是我没有想到,会是一位罗特希尔德引发了这次事件……”西摩尔看着拉姆齐舰长,自嘲似的说道,“看样子,我有必要把我的旗舰换一下了,从‘无常’号换到你的‘亚历山德拉’号上。”

    听了西摩尔的话,拉姆齐吃了一惊。

    “你采取了什么措施没有?”西摩尔问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一觉醒来。突然不想炒股了。想要去当兵,因为当兵的口号天天都是:立挣,向钱看,向厚赚,一二亿一二亿……收息!......稳赚不亏,太美好,不敢想象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四章 筠仙之助

    尽管有种种缺陷,罗特希尔德家族还是把这一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英国较轻的直接税负担不仅增加了社会中小康人家的储蓄倾向(这样在平时就积累起投资的资金),而且也为战时积聚了可征税的大量财富,这样战时英国就可以开征更高额的土地税和直接税,以应付国家紧急需要。

    然而,不论这个成就是多么了不起,其重要性比起罗特希尔德家族在公共信贷方面的成就来,也就黯然失色了。事实上,在本世纪的绝大部分战争时期,在为额外的战争开支所另外筹措的款项中,几乎有四分之三来自借款。而因为罗特希尔德家族的帮助,英国在这方面比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更占有决定性的优势。首先是体制性结构的演进容许高效率地筹措到长期贷款,而同时负责定期偿付由此产生的债款利息(及本金)。在罗特希尔德家族帮助并参与创建的英格兰银行(最初作为战争中的应急措施)和稍后对国债的调整,以及债券交易的兴旺和“乡村银行”的发展,这两个方面为政府和商人获得资金开辟了财源。在一个硬币匮乏的时代,形形色色纸币的发行在没有引发通货膨胀和导致信誉下降的情况下,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如果国家的证券没有历届议会及其征收附加税的权力作担保;如果没有英国历届政府殚精竭虑使银行家们和公众相信他们毫无例外地也是按照金融准则行事,是“节俭”的政府;如果没有商业和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在某些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关税和消费税收入的同步增长的话,那么这场“金融革命”就很难成功。但只要皇家海军保护着英国的海外贸易并扼制住敌人。即使战争也未能阻止这种增长。英国的“信誉”就是建立在这种牢固的基础上的。尽管有早期的动荡。政治上遭到反对派激烈的反对,但英国还是保住了“金融革命”的成果。“金融革命”使英国政府发现它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内可供使用的资金与往昔大不相同,国内投资者几乎可以完全提供它所需要的借款了。英国的历史学家们曾评论道,“尽管在处理英国公共财政时弊病百出,但是在该世纪后一段时期,英国比起任何其他欧洲国家来说,都更加守信誉,更加有效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罗特希尔德家族的帮助。

    “金融革命”的战略意义在于英国能够“把大大超过其税务收入的钱财用于战争,这样一来它就把具有决定性优势的舰只和兵力投入同别国的战争,而没有这种优势,它先前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便都会付诸东流”。尽管许多英国评论家在一提到英国债务的庞大数额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就谈虎色变,但事实上(用主教柏克利的话来说)信贷是“英国对他国的首要优势”。国家支出的猛烈增长,特别是海军部订货造成的对生铁、木材、布匹和其他物资的巨大而持续的需求,造成一个“反馈环”,促进了英国的工业生产,刺激了技术上一系列的突破。这又使英国大大增加了其固有的优势。

    作为罗特希尔德家族主导的“金融革命”的实际受惠者。和那些皇家海军中不知天高地厚的浪荡公子组成的中层军官不同,西摩尔中将和英国王室及皇家海军的诸多高级将领一样。对罗特希尔德家族保持着特殊的尊敬。

    “这一次的事件,您无论怎么处理,我都没有意见,我完全支持您的命令。”拉姆齐舰长说道。

    “好,我现在就下命令,所有铁甲舰的军官和水兵全部离舰,战舰暂时由陆战队接管,”西摩尔中将站起身来,“然后成立军事法庭,让他们在法庭上辩论好了,参与这次事件的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您的决定非常英明,这样可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发生。”拉姆齐舰长高兴的说道,“还可以让海军部的那帮家伙闭嘴。”

    “你错了,拉姆齐舰长,他们一直在等机会,而这次事件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西摩尔中将说着,转头望向窗外,看着码头停泊的一艘艘战舰,“我们只要保护好自己就行了,至于这次事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无能为力,看着便可以了。”

    听了地中海舰队司令这句怪怪的话,拉姆齐舰长感到有些莫明其妙,但他聪明的没有再问下去。

    一个月后,军事法庭现场。

    “被告人詹姆斯?罗特希尔德?陈,你还有什么要陈述的吗?”

    陈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向审判席上人等微微点头致意,又缓缓的扫视了一下合议庭和旁听席,“谢谢大家,现在我很轻松,因为这一切就快要结束了,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个解脱。我很清楚我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是到此时此刻,我依旧不会对我当时的所作所为有半点后悔。”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个年轻英俊的少尉候补生身上。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不应该使用这种过激的手段,来反抗强加于我们大家身上的不公,应该采用更为平和的手段,避免流血——是的,避免流血,可是当那些欺压我们的人,用手枪指着我的脑袋,用剑顶住我的咽候,要怎么样才能避免流血?忍受那些侮辱人格的手段?对不起,我不想忍受,也不会忍受,为了拯救我自己,还有更多的受这伙人欺压的伙伴,我必须这么做,这是上帝交给我的职责!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也是我该承受的担当,我无怨无悔!我将担当起我的罪责,并为此付出该付出的代价。如果这是我的命运,我坦然接受!”顿了顿。陈伟的眼睛里忽然闪出了逼人的英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女王陛下的海军的光荣!至于那些被我打伤的人,你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配作为女王陛下海军所应得的荣誉,你们是一群腐烂发臭的寄生虫,你们的存在只会腐蚀我们的舰队,所以我可怜你们——我不在乎你们的声讨、不计较你们的诅咒、也不需要你们的原谅,因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承担了我该承担的代价。仅此而已——我的账已经算完了,你们的账,会有人慢慢跟你们算的。我的话完了,谢谢。”

    陈伟的自由陈述完毕,法庭里一时间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旁听席上一名年轻的中尉军官起身,看着陈伟,一下一下的鼓着掌。

    伴随着清脆的掌声,旁听席上一个又一个的军官和水手站了起来,用力的鼓着掌。接着合议庭上的军官们也跟着鼓起掌来。很快,站在旁听席周围的水手们也纷纷加入到了鼓掌的行列当中。大厅里一时间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陈伟看了看旁听席上那位第一个站起来为自己鼓掌的军官,这是一个瘦脸的高个子军官,面容很是和善,正冲他露出亲切和鼓励的微笑。

    陈伟认出了他,那是“亚历山德拉”号上的通讯军官,约翰?杰利科中尉,中层军官中唯一愿意和他说话的人。

    此刻的陈伟还不知道,面前的约翰?杰利科为了他的事,出了怎样的力。而他们二人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因为共同的信念,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英国,伦敦,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城内,宫内有典礼厅、音乐厅、宴会厅、画廊等六百余间厅室,宫外有占地辽阔的御花园,花团锦簇,景色秀美,是英国王室的王宫和居所。白金汉宫的主体建筑为5层,附属建筑包括皇家画廊、皇家马厩和花园。白金汉宫因由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在转卖给英国王室后,几经修缮,逐渐成为英国王宫。从本世纪30年代起,英国历代国王都居住在这里。维多利亚女王是居住在这里的第一位君主。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每年夏天,英国王室都会在御花园内举行盛大的皇家招待会。除此之外,来英国做国事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和使臣也都在宫内下榻。

    而今天,白金汉宫迎来的客人,是一群身着蓝色绣金龙礼服,留着短发的东方人。

    对于白金汉宫,乾国驻英国公使郭筠仙并不陌生。但今天让他感到吃惊的,是英国方面为了迎接他所摆的这些仪仗。

    华服佩剑的英国皇家骑兵卫队列队的排场,礼号声声,旗杆上飘扬着的红底金龙旗和宫内走廊上悬挂着的巨幅龙旗,都表明了对乾国使团到来的重视程度。

    很快,在英国首相格莱斯顿的亲自引领下,郭筠仙和副使曾劼刚步入宫殿,二人先在大门外的铁栅栏前稍作停留。因为面对栅栏向右走过西北角,是观看北翼宫殿的最佳角度,也是英国女王的私人套房,即其“家”所在。女王的私人套房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工作区,包括接见厅和办公室,这一房间最易从外边认出,因为只有那儿的窗户是圆拱形的。

    维多利亚女王的“家”的另一部分包括私人餐厅、卧室、浴室和藏衣室。藏衣室又通过一座内部楼梯与三层楼上的一处储藏室相连,那层楼上还有许多盥洗室。宫内的家具摆设相当简单,女王和丈夫并不过分豪华。但摆设的家具全都包金,不但美观而且实用,并且带有著名红木家具商的印记。让人看出女王财力雄厚的痕迹,是其住处墙壁上悬挂的油画——它们全部是大师的名作。这些画作不仅拥有欧洲绘画大师的署名,而且是经常从英国皇室收藏的名画中轮换悬挂的。

    在格莱斯顿的带领下,郭筠仙一行人来到了离此不远的同一层楼的西翼,进入到了一间十分豪华的套房中。这里便是维多利亚女王接待贵宾的地方——白色客厅。

    白色客厅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具和豪华的地毯。陈设的大多是英国和法国的能工巧匠的艺术品。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入眼所见。一派金碧辉煌。

    不多时,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室成员在宫廷侍从的引领下,出现在了郭筠仙的面前。

    现年6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虽已年纪不轻,但因为保养得法,容貌看上去有如40几岁的妇人,她的身材也略显肥胖,但一望之下,仍然能够想见她年轻时的风彩。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在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极少有坐上帝位的女人,能像维多利亚女王一样,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职责,同时又拥有如此平凡的作为女人的幸福。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繁荣,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她在位的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英国人的骄傲。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但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

    郭筠仙和曾劼刚按照西方礼仪,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三鞠躬礼,然后诵读国书。国书诵读完毕,维多利亚女王微笑着对曾劼刚说道:“尊敬的乾国皇帝特使先生,您这次远道而来,是为了沟通大乾帝国和不列颠帝国的友谊,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

    “仁慈睿智而又美丽的女王陛下,我身负我国尊敬的皇帝陛下的友谊使命,航海从遥远的东方前来,向陛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陛下身体永远健康,幸福快乐!在这个特殊而美好的日子里,能见到美丽的女王陛下,承蒙陛下的隆重接待,我感到万分的激动和快乐。我祝愿乾国和英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长久牢固,永远的传承下去。”没等翻译将女王的话译出,曾劼刚便用流利纯正的英国式英语回答道。

    听到曾劼刚用标准的英语作答,维多利亚女王显得异常惊讶。

    郭筠仙会说英语,她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她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新来的乾国特使,英语竟然说得如此地道,简直和英国人没什么区别。

    维多利亚女王随后对光旭皇帝和两位皇太后致以礼节性的问候,郭筠仙也向女王致以颂词。很快,正式的觐见仪式便结束了。然后双方来到蓝色客厅,开始了闲聊式的谈话。

    “我原来以为,乾国大皇帝会再派一位年龄很大的老人到英国来。”维多利亚女王看了看曾劼刚,微笑着对郭筠仙说道,“但我没有想到,大皇帝会派来一位对英国如此熟悉的年富力强的人。”

    “尊敬的女王陛下,这位曾副使,是我国最有名望的大臣曾伯函先生的儿子,他学识渊博,是我国少有的干才,所以这一次我国大皇帝才会派他前来,呈送国书,并充当副使,留驻贵国。”郭筠仙说道,“正如女王陛下刚才所说,我年纪大了,难以承担公使重任,而曾副使则是将来接替我的人。”

    “您让我想起了您的父亲曾伯函总督,曾先生。”维多利亚女王看着曾劼刚说道,“我对您的父亲非常敬佩,一直想见见他,可惜没有机会,今天能够看到他的儿子,也足以了却心愿了。”

    “尊敬的女王陛下,我很想知道,您对我的父亲的看法。”曾劼刚微微一笑,问道。

    “我对曾伯函先生的了解很多,我听说了他的不少事迹。”维多利亚女王答道,“他给我的印象是,开明,有智慧,有见识,非常正直和勇敢,发自内心的热爱乾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和它的百姓,而且对乾国大皇帝无限忠诚。他能够为了国家、君主和百姓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我的生命当中,很少能见到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乾国失去了这样一个人,真的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

    听到维多利亚女王对自己的父亲评价得如此之高,曾劼刚想起亡父,眼角竟然有些湿润。

    郭筠仙注意到了曾劼刚神色的变化,不由得看了他一眼,提醒他今天除了递交国书之外,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曾劼刚看到了郭筠仙的眼色,心中会意,不由得暗笑他为了搭救自己的学生,竟然变得如此的猴急。

    曾劼刚定了定神,说道:“尊敬的女王陛下,我今天是代表我国大皇帝,为两国的友谊而来,我国政府希望选派一些学生,到贵国学习海军,但是我在来的时候听说,贵国海军当中,似乎存在有针对我国的歧视现象。”(未完待续。。)

    ps:  读初中上晚自习,我同桌在睡觉,我拍了一下他头,他说:“别闹。”

    过了一会儿我又拍了一下,他说:“你再拍我生气了。”

    又趴下去睡了,突然我们班主任张龅牙来了。

    他过来拍了一下同桌,同桌立马起来吼了一句:“拍你mlgb。”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五章 舰长费希尔

    “噢?”听了曾劼刚的话,维多利亚女王的眼中闪过讶异之色,她转向身边的首相格莱斯顿,“格莱斯顿先生,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格莱斯顿先是一愣,但他立刻便想起了最近在皇家海军闹得沸沸扬扬的“陪审团事件”,一下子便明白了过来。

    这次事件的主角——那位年轻的罗特希尔德,可是有着一半的乾国血统。

    对于这件事,格莱斯顿已经从海军部得到了报告,但他并没有多想,只是要求海军部妥善此事,但现在远道而来的乾国特使指出的问题,却着实让他吓了一跳。

    对于乾国和法国之间密切的海军合作,英国方面一直十分嫉妒,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也想要分上一块,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乾国的造船工业是法国全方位帮助奠定的基础,乾国的海军学校也是法国帮助建立的,而现在乾国方面主动提出要派出学员前来英国学习海军,怎么能不令他感到高兴呢。只是他高兴的时间还没有持续到一分钟。

    “尊敬的女王陛下,我可以向您保证,皇家海军从来都没有歧视过乾国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格莱斯顿先是立刻向维多利亚女王做出了保证,然后马上对曾劼刚说道,“特使阁下,前不久,皇家海军发生了一起下级士官学生殴打现役军官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位带有乾国血统的士官生参与,您刚刚来到我国。可能是误听了一些不实的传闻。我可以用我的名誉担保。皇家海军绝对没有歧视乾国人。请您务必不要听信传闻,英国对乾国的友谊,不会因为这类事件而有丝毫的改变。”

    “我相信您的保证,首相阁下,只是我听说,那位带有乾国血统的少尉候补生,是因为无法忍受一些现役军官的欺凌,奋起反抗。才导致这次事件的发生。”曾劼刚显然对格莱斯顿的回答并不满意,接着说道,“我不知道这次事件具体的前因后果,但我希望不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的乾国血统而导致的那些现役军官对他进行欺辱,这个年轻人听说狠狠的教训了那些欺侮他和他的伙伴们的人,因此受到关押和审判,我要求阁下对这件事要调查清楚,给这个年轻人公正的对待,并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不希望我国的海军学员到贵国海军的军舰上以同样的身份实习。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们是怀着真诚的友谊而来,不希望在友谊当中。隐藏有仇恨的种子。”

    听到曾劼刚的这番话,格莱斯顿的额头微微有汗珠冒出,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说道:“请阁下放心,我国政府将严肃对待这次事件,保证对当事人做出公正的处理,关于处理结果,我国政府会将详情通报给贵使馆。对于此次事件给贵国带来的不便,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格莱斯顿说着起身,向郭筠仙和曾劼刚鞠了一躬。

    “您太客气了,首相阁下。我们相信您的诚意,贵国政府一向公正平和,定能妥善解决此次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郭筠仙呵呵笑道,和曾劼刚一同起身,拱手躬身还礼。

    三人重新落座之后,郭筠仙适时的和维多利亚女王拉起了家常,曾劼刚也和格莱斯顿介绍起了乾国国内目前兴办洋务的情况,以及格莱斯顿非常感兴趣的乾国周边的各国态势——主要是俄国的动向,表明了乾国坚定的和英国一起抵制俄国扩张的立场,令格莱斯顿兴奋不已。

    但是格莱斯顿知道,刚才的那件事,虽然女王当着两位乾国公使的面没有说什么,但肯定不会就这么完事的。

    果然,在两个多小时的接见会谈结束后,送走了乾国使团,格莱斯顿正要开溜,却给维多利亚女王叫住了。

    “阁下,皇家海军里发生的这件事,您没有什么可以向我报告的吗?”维多利亚女王看着格莱斯顿,眼神显得很是不善。

    “哦……是这样,女王陛下,关于这次事件,我知道的也不多,我还在等待海军部的报告。”格莱斯顿急忙把责任推给了海军部。

    “那就让海军部动作快些!”维多利亚眼中的不满之色更浓了。

    “是,女王陛下!”

    “费希尔上校的担忧之一,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了,我不希望他的担忧全部成为现实!首相阁下!把我的话告诉海军部!”

    “是!女王陛下!”

    “把那些小癞蛤蟆全都从海军清除出去!我已经受够了!我希望每一位皇家海军的军官都能恪尽职守!每一个加入皇家海军的人都应该以身为皇家海军一员为荣而不是为耻!”

    听到女王说出“小癞蛤蟆”这个词,格莱斯顿的心里又是一激灵。

    那可是女王对威尔士亲王伯蒂的称呼啊!

    格莱斯顿终于明白了女王对这件事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之大了。

    一定是那些“陪审团”的军官在走伯蒂亲王的门路,想要免除自己的罪责!

    而女王对纨绔子弟伯蒂亲王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

    看样子,女王对这件事的内情,知道得很清楚。

    而且还提到了费希尔上校的名字……

    女王的这句话,信息量实在太大,格莱斯顿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全部的隐藏信息,现在的他,已经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直布罗陀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基地。

    在基地的码头前,一位舰长正慷慨激昂的向着皇家海军的官兵们进行着演讲。

    “……很明显,现在和未来的海军军官都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多面手,他工作和生活在一架大机器里。每天都要和机器打交道。因此他必须接受机械方面的培训。要能够了解机械,随时能够修理和维护机械,另一方面,对海军军官永恒不变的要求仍然是首先成为一个水兵,而这些只有海风与大洋、黑夜和浓雾才能教给他!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的跨越陆地和海洋之间的鸿沟!”

    “可是,在我们的舰队中,有那么一批人。完全是靠裙带关系和金钱进入到了海军当中,他们没有多少本事,却仗着军衔和资历,欺压那些真正的水手!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亚历山德拉’号上的‘殴打陪审团’事件,有人指责陈少尉,说他是违反军纪,以下犯上,可今天,我面对你们大家,我要说出我的看法:那就是。他打得好!为什么不再揍他们一次?如果我,约瀚?阿布思诺特?费希尔在场。我会毫不犹豫的帮助陈少尉,打翻那些狗娘养的!”

    这位舰长话音刚落,便立刻得到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位为陈伟打抱不平的演讲者,便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最新式的战列舰“不屈”号的舰长,约瀚?阿布思诺特?费希尔海军上校。

    费希尔9041年1月25日出生于锡兰(斯里兰卡)的拉姆博德,他的父亲英国陆军第78高地团上尉威廉?费希尔是英国驻锡兰总督霍顿的副官。费希尔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他又幸运地被霍顿爵士认为教子。费希尔6岁时因家境窘迫被送回英国和外祖父一起生活。9054年7月,13岁的费希尔由他的教父遗孀霍顿夫人资助,并由霍顿夫人的邻居海军上将威廉?帕克(此人是当时硕果仅存的一位“纳尔逊的舰长”)推荐成为海军军校生。小费希尔首先被送上一艘老式的双层甲板二级战列舰“加尔各答”号上训练,第二年又转到了“阿伽门农”号上。9056年7月12日,在海上锻炼了两年的费希尔成为海军军官候补生,并到以蒸汽为动力、装有21门火炮的“野心家”号巡洋舰上服役。费希尔随“野心家”号参加了第二次对乾国的远征(第二次禁烟战争),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费希尔于9060年被提升为战时中尉。次年回国,通过考试后被正式授予中尉军衔,随后到英国海军炮术学校——“卓越”号上进行炮术和鱼雷战术训练,并被提升为上尉。14个月后,费希尔被任命为英国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上的一名火炮军官。不久费希尔重新回到“卓越”号上担任炮术教官,时间长达5年。9070年底费希尔成为中校,转到老式战列舰“海洋”号上服役,3年后他又返回炮术学校担任鱼雷总教官,并被提升为海军上校。

    从费希尔从军初期的经历可以看出那个时代英国海军军官的成长过程。英国海军的指挥军官多来自于上层社会,即富有的工商业主或贵族阶层。当时英国没有正规的海军院校,所谓的军校生实际上从十三四岁时开始就要一直在战斗舰艇上服役,而且大多被派到远离本土的海军场站,他们在军舰上则是由海军士官管理和训练。两年后这些少年转为军官候补生,20岁左右成为正式的军官。他们关于战舰和海战的基本知识都是在实际锻炼中得到的。普通平民之所以很难成为海军军官是因为军校生必须为学习和海上经历付出大约1000英镑的费用,这即使对于富有的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另外军校生的遴选非常严格,通常要经过以一名海军上将为首的委员会的面试。这样的费用和选拔制度的确造就了一支由社会精英阶层组成的海军军官队伍,但由于军校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就被派到差异很大的各种舰艇上训练,又没有军官指导,所以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军校生的父母通常在他们更小的时候就将他们送到民间开办的海军军官预备学校为考试作准备。而一旦成为候补军官,他们就要肩负起许多正式职责,整日进行繁忙的工作。他们成为尉官前被灌输的只有航海和作战知识以及皇家海军军官的荣誉与忠诚精神。这些表面上风度翩翩而又威严庄重的军官对海军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

    9067年英国海军军官教育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变革,两艘老式军舰“不列颠尼亚”号和“印度”号成为海军初级学校,永久停泊在达特茅斯。两艘军舰一共能容纳150名军校生。他们在这里系统地学习导航、绘图、操舰、帆缆技术以及数学和法语等课程。对他们的管理则由两名海军上尉负责。军校的各门课程并非由专业的教师教授。也没有完全体现出集中教育的优势。

    技术军官是英国海军军官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大都来自于手工业者和技术工人家庭,从小就进入工程学校和机械制造公司接受长期的工程技术训练,直到20岁才能正式加入海军,他们在海军中的地位远低于指挥军官。同一军阶的技术军官的薪水比指挥军官低得多。除了高级技术军官外他们在军舰上没有独立的住舱和餐厅,只能在充满煤灰和油污的下层舱室里工作,而且永远没有指挥军舰的机会。

    费希尔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选拔和教育制度早有不满,他认为海军军官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有的靠裙带关系和金钱铺路上来的军官更是无知而自大。负责指挥军舰的高级军官只懂操舰和战术,对机械和其他技术知识一窍不通,这些都与海军技术装备日新月异的现状格格不入。军官之间的知识和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已经对海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阻碍,“很显然我们一直在过小的范围内挑选未来的纳尔逊们,我们应该给每一个有天赋的孩子相等的机会,而不是在乎他们的父母钱包有多鼓!”费希尔曾这样说道,但他的建议却被皇家海军的守旧派视为过激之举,一直不予理睬,令费希尔一直愤恨不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接一个电话说是我领导。要我打5万块钱救急。我说,马上打钱!睡一觉后,又来电话了,问怎么还没打钱。

    我说急着出来,忘带钱了,只带了两张卡,有钱的那张消磁了,另一张卡没钱。重新办卡要五百块钱,你给我先打五百块重办卡行不?

    他听了沉默很久,最后说,咱同行何必为难同行啊。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六章 亲王躺枪

    正当费希尔思绪起伏不定之时,一名水兵引着一位军官来到了舰长室。

    费希尔认出了来人是约翰?杰利科上尉,立刻张开双臂,前来欢迎这位老朋友。

    他当然也明白,约翰?杰利科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

    “陈少尉的情况怎么样?”费希尔请杰利科上尉坐下,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后,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没想到的是,军事法庭竟然让他做了自由陈述。”杰利科笑了笑,说道,“他们可能会后悔,因为陈少尉的自由陈述非常精彩,而且对那些‘陪审团’的那帮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竟然会这样?我真应该去听一听,呵呵。”费希尔笑了起来。

    “你确实应该去听一听,我的朋友,因为我在他的演讲中,看到了你的风格。”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呵呵,这更加证明我们没有看错人。”

    “军事法庭没有当庭宣判,是吧?”费希尔问道。

    “是的,我估计下一次庭审后,就得宣判了。”杰利科说着,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我打听过了,‘陪审团’那帮人已经走了威尔士亲王殿下的门路。”

    “那么我们可要抓紧了。”费希尔说着,将自己的收集了大量签名的报告推到了杰利科的面前,“我打算马上将这份报告发给海军部。”

    杰利科拿过报告便看了起来,不多时,他便看完了这份报告。

    “你说的是。我的朋友。应该让海军部的改革派们尽快看到这份报告。”杰利科点头道。“这样的话,‘陪审团’那帮人就会现了原形,不过,他们走伯蒂殿下的门路,的确是个麻烦。”

    听了杰利科的话,费希尔皱了皱眉头,思考起来。

    “有办法了!”想了一会儿之后,费希尔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嘴角露出了一个怪异的笑容,“虽然这么做对伯蒂亲王殿下来说,有些过分了……”

    “你想怎么做?我的朋友?”杰利科问道。

    “据我所知,女王殿下非常怀念阿尔伯特亲王主持海军部的时代,阿尔伯特亲王是出了名的正直人士,他主管海军期间,‘陪审团’那帮人一度曾销声匿迹,只是在亲王去世后,他们才又重新猖狂起来。”

    费希尔说着,将自己的那份要送给海军部的报告拿了回来。

    “我需要在这份报告上做一些小小的修改。”费希尔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会将改好的报告的一部分不涉及皇家海军机密的文字发表在报纸上,让我们尊敬的女王陛下看到……”

    听到费希尔的这最后一句话。杰利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不由得对费希尔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知道,当年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可是和现在的伯蒂亲王的放荡不羁大有关系的啊……

    而维多利亚女王一旦看到这些文字,必然会想起当年的往事,迁怒于伯蒂,这样一来,“陪审团”的人再走伯蒂亲王的门路,就是自寻死路——他们这样做,只能勾起女王心中的仇恨和对他们的憎恶!

    “你的办法太好了,我的朋友!让我们抓紧时间吧!”杰利科拍着手说道。

    费希尔微笑着点了点头,立刻拿起笔,开始修改起报告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有个村子很穷。年轻人都很难娶到媳妇。?

    一小伙子也带相中的女孩回家认门。还是因为买不起房子,没修成正果。

    小伙子总结了前面的经验教训,他买了一大桶红油漆,从村头到村尾,能看见的墙就刷上一个大大的‘拆‘字。

    后来他就结婚了。

    再后来,村里的小伙们也都陆续的娶上了漂亮媳妇。

    点评: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中央铁甲堡

    “事情已经很严重了!今天女王陛下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训斥你一顿?难道仅仅是为了一张报纸上的匿名文章?你难道就没有动动脑子想一想吗?”亚历山德拉王妃明显的有些着急,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急促起来。

    “可我什么都没做啊!”伯蒂亲王有些抓狂的喊道,“就算是我想做些什么,母亲也不会让我做的!”

    的确,伯蒂亲王有理由抓狂,因为自从父亲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除了参加一些诸如访问等礼仪事项之外,母亲就再也没有让他过问过一丝一毫的政治或王室事务。

    “问题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你的母亲女王陛下会因为那些家伙的关系,以为你要过问皇家海军的事务!”亚历山德拉王妃说道,“你必须要和那些家伙划清界限!你要知道,你的父亲在世的时候,皇家海军可没有什么‘陪审团’!”

    听到这句话,伯蒂亲王显然是受了很深的触动,不吭声了,而在远处倾听着这一切的乔治王子,也是吓了一跳,竟然屏住了呼吸。

    对于父亲的死,伯蒂一直心存愧疚——他那时正在驻爱尔兰的陆军部队服股,和一个女演员打得火热,父亲阿尔伯特亲王闻讯后亲自前往爱尔兰探望规劝他,不料却染上了伤寒症,归国后不到两星期便去世了,母亲维多利亚女王伤心欲绝,将丈夫的死归咎于伯蒂的不检点,因为如果伯蒂没有那么多的风流韵事,阿尔伯特亲王也许就不会前往爱尔兰。也就不会染病而死。

    伯蒂后来向身为丹麦公主的亚历山德拉求婚。其实主要的目的。是遵从母亲要求他尽早结婚,以弥补自己以前的过失。

    良久,乔治王子才听见父亲发出了一声粗重的叹息,“好吧!我明白了,我会按你说的去做的,亲爱的。”

    父母的谈话就此结束,乔治王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他猜想很可能和前些时候在皇家海军中广为流传的“陪审团被殴事件”有关。

    对于各舰“陪审团”欺凌低级军官和水兵的恶行。他当然也知道,只是因为他尊贵的身份,他们轻易不敢对他怎么样,但尽管如此,和陈伟同样身为海军学员的乔治还是受了那些人的多次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的捉弄,尤其是智力有些不健全的哥哥维克托,受的捉弄更多。这一次听说陈伟痛打了二十多个“陪审团”的人,他的心里也是非常痛快的,并和许多海军学员一样,对陈伟抱有好感和同情。

    只是他现在想不明白。这件事怎么会和自己的父母发生关系,而且看起来问题还相当严重。

    乔治不再去想这些事。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大海,回到了皇家海军之中。

    自己和哥哥维克托虽然都是海军学员,但哥哥无论智力如何,现在看起来仍然是顺位的王位继承人,听说奶奶已经准备要他去剑桥读书,而自己,则很可能要去指挥一艘鱼雷艇。

    那又有什么不好呢?乔治在心里是热爱大海,喜欢海上生活的。

    如果有了自己的战舰,自己就可以再去澳大利亚,见到泰拉和她的姐妹们,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了……

    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乔治王子明显的发现,父母都显得心事重重,在饭桌上,他们只是简单的问了一下维克托和乔治在皇家海军实习的情况,嘱咐了几句之后,便再不说什么了,一餐饭可以说吃得郁闷不已。

    尽管在外人看来,乔治和哥哥在享受难得的假期和父母团聚的时光,但乔治的心里却很希望这段假期早点结束,他可以重新回到海上去。

    第二天,乔治正在自己的住所发呆,仆人却突然前来通报,说休?伊文-托马斯中尉来访。

    乔治王子和休?伊文-托马斯中尉关系很好,听说好友来访,他非常高兴,立刻亲自出迎,二人见面自是十分亲热。

    在坐下来喝了一会儿茶,闲聊了一会儿之后,休?伊文-托马斯中尉不知怎么,突然提出来想要去拜谒乔治王子的爷爷阿尔伯特亲王的坟墓,想请乔治王子陪他一起去,乔治王子并没有多想,立刻便答应了。

    而当乔治王子和休?伊文-托马斯中尉来到了阿尔伯特亲王的墓前时,乔治王子惊讶的发现,坟墓前堆满了鲜花,前来拜谒的人足有上千人,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皇家海军的军官。

    “这是怎么回事?”乔治王子隐约的发现了什么,向休?伊文-托马斯中尉问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里?”

    “可能是大家现在都在怀念阿尔伯特亲王主持皇家海军的时代吧。”休?伊文-托马斯中尉露出一个莫测高深的笑容,说道。

    听到二人的谈话,前来谒灵的皇家海军军官们发现了乔治王子和休?伊文-托马斯中尉,纷纷向他们俩聚拢过来,很多人热情的和乔治王子打着招呼,而一些水兵看到乔治王子也前来拜谒阿尔伯特亲王的坟墓,竟然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乔治王子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看到他在这里会如此的激动,但他看到在场的还有不少新闻记者,想到昨天父母的谈话,突然间恍然大悟。

    正如乔治王子所料想的那样,皇家海军官兵集体自发拜谒阿尔伯特亲王坟墓的行动经报纸媒体广泛报导,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立刻便联想到了此前发生的“陪审团事件”,认为这是皇家海军的官兵在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皇家海军充斥着尸位素餐而又欺上压下的“陪审团”成员的不满,一些人纷纷呼吁英国政府重视此事,要求对皇家海军进行改革。而海军部的改革派则抓住这一机会。呼吁对皇家海军进行“手术式的清洗”。以去除那些依附在皇家海军身上的“毒瘤”。

    在报纸报导了“皇家海军官兵集体谒灵”的第二天,威尔士亲王伯蒂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迫不及待的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声明和“陪审团”划清了界限的同时,还表达了支持皇家海军进行“人事改革”的观点。这是多年来淡出政界的伯蒂亲王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样的观点。伯蒂的举动让很多原本以为他会是“陪审团”的强大支持者的人大跌眼镜,而维多利亚女王这一次面对儿子的怪异举动,不但没有怪罪他擅自发表观点,还在私下里出人意料的说:“小癞蛤蟆总算还做对了一件事。”

    最终。在强大的舆论及各方的攻势下,海军部的保守派退缩了,皇家海军各舰的“陪审团”被强令解散,大批不称职的军官被清退,皇家海军的改革派取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的胜利。

    当陈伟拿着自己的调令和行李物品,来到码头边,遥望着他即将前去报到的“不屈”号铁甲舰,心潮起伏不已。

    陈伟被军事法庭宣布无罪释放,而且因“陪审团”成员蓄意伤害他在先,是以他无须对被他打伤的“陪审团”成员做任何的经济方面的赔偿。陈伟被释放后。紧接着便收到了舰队司令签发的一纸调令,调他前往皇家海军最为新式的“不屈”号铁甲舰上服务。

    对于这次调动。陈伟颇感意外,因为目前“不屈”号铁甲舰还没有正式服役,到这样一艘全新的军舰上去,对他本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这艘足足建造了7年的强大战舰,本身的经历便颇为曲折传奇。

    从本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英国主力舰设计的多元化现象,是由于要从战术和技术两个角度去考虑军舰的设计。英国海军部也因此逐渐对军舰设计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但在海军部内,海军军械总监,海军部审计官,海军造舰总监之间,对于铁甲舰使用上的取向问题,还是不时会发生争论。因此,出现了同时建造无风帆低干舷式炮塔型主力舰和带风帆巡洋型主力舰(如9073年动工的“亚历山大”号与“卤莽”号)的现象。

    在风帆、火炮、装甲和稳性之间的取舍,成了越来越难以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贯穿了这个时期的英国主力舰设计历史。

    由于当时使用的是厚重的复合装甲,因此,在这样的技术水平之下,巡洋型主力舰的战斗力无疑是很难再有突破的,尽管法国和德国仍在建造这种类型的军舰,但船旁列炮或者中央主炮舱的布局,以及风帆索具的重量,使她们无法配备更厚重的装甲与更大的火炮,极大地限制这种类型的军舰的发展。如“亚历山大”号的装甲只有12英寸厚,“卤莽”号还要薄1英寸,很难抵御那些越来越大的火炮。

    低干舷式炮塔型主力舰倒是可以很好地解决装甲防护的问题,低干舷减少了防护面积,降低了重心,使装甲厚度可以增加。但正是低干舷带来了亟须提高其稳性的要求。

    随着海军工程技术的发展,船舶的稳性理论与船体线形阻力理论,在60年代逐渐被摸索出来。以里德为代表的一小批舰船设计师和以弗洛德为代表的实验工作者,不断在该领域进行研究,尤其是后者进行的水槽试验,对稳性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由此,对船舶的稳性与阻力问题的认识,也从以前的凭经验过渡到精确的量化确定。但对于其他许多舰船设计师,他们依然对这些理论十分陌生。

    降低重心、加大船舶的宽度和提高干舷都有助于改善稳性,但在安装更重火炮、配备更厚装甲和缩小防护面积的要求下,类似“蹂躏”号的围堰式(breastwork,得名于该型军舰在舰桥建筑基部有一个沿舰长方向分布的带装甲的甲板室,类似城堡的围堰)炮塔铁甲舰所采用的解决方法,恰恰是减小干舷。

    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看来只好建造两种类型的主力舰,分别用于保护海岸和控制海洋。正是这个原因。考虑到保护海外利益的需要。使英国在9073年动工建造了2艘高干舷带风帆的巡洋型主力舰。

    “蹂躏”号的稳性确实令人担忧。尽管没有了帆桅,但其低干舷——最小处仅8.5英尺,仍使其战斗力大打折扣。当初第一海军大臣米尔恩担心该舰只能在比较平静的水面上作战,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并非多余。9072年4月,该舰进行了首次实船横摇试验。400名水手在舱面甲板上两舷之间往复走动18次,形成7°横摇。随后在8月和9月,弗洛德等人多次随船出海,观测“蹂躏”号的稳性。他们在“蹂躏”号安装了自动摇晃记录仪。其中一次遇到波长450-600英尺、波高20-26英尺的海浪。“蹂躏”号纵摇5-8°,最大11.75°,横摇则达到14°。在风浪中,“蹂躏”号舰艏旗杆甚至埋入水中6到8英尺,舰艏甲板长期积水6到10英寸深。同时,炮塔尽管高出水面12英尺,但在较好海况下依然难以瞄准目标。另外,持续上浪造成航行阻力增加,燃料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即使携带足够横渡大西洋的燃煤。也仅能保证军舰在本土水域附近或地中海海域活动。

    为了提高“蹂躏”号的稳性,弗洛德建议给该舰安装舭龙骨。因为通过水槽试验。证明舭龙骨可以提高船舶的稳性。但里德以安装舭龙骨后容易被船坞设施碰坏为理由而拒绝。因此直到1880年“蹂躏”号才装上舭龙骨。

    在另一个方面,随着火炮制造技术的发展,从9073年开始,海军工程师更加迫切地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舰用装甲的改进速度开始逐渐落后于火炮发展的速度。即便是低干舷式炮塔型主力舰,在应对这个问题上也显得吃力。对于那些并不编入战列的二级铁甲舰,这也许还不是大问题,但对于要冲锋馅阵的一级铁甲舰,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在“蹂躏”号动工一年后,她的装甲看上去似乎已经不足够了,而此时距离她的完工还有三年。每一个增厚装甲的举动都反过来刺激火炮的发展。因此,“蹂躏”号的例子证明了,单纯依靠增厚装甲所带来的轻松感是如何的短暂。而且,象“蹂躏”号那样全舰长式的装甲防护,如果再增加装甲厚度,估计什么船也扛不起。“蹂躏”号的低干舷倒是减少了需要保护的面积,里德采用8.5英寸和12英寸垂直装甲板保护除前艏楼以外的整个侧面,使这条军舰被讥讽为“硬皮馅饼”。

    此时火炮可以击穿装甲板的最大厚度是8英寸,但足以给舰船设计师带来危机感。虽然可以在后续建造的军舰上开始采用12和14英寸的装甲板,但这不是长远的办法。因为增加装甲厚度将导致军舰在浮力与航速上的牺牲。因此,里德转而考虑如何以最小的防护面积去获得良好的抗沉性。他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屈”号的中央装甲堡的最初起源。他这样写道:“这个中央装甲堡,沿舷侧延伸200英尺,从水下6英尺到水上6英尺,然后是两道横贯船体的围壁。” 中央装甲堡“其长度只要能保证当前后围壁以外的部分被击穿进水导致下沉6英尺时,舰体仍可作为一个稳定的平台和保持安全即可。”换个说法,就是将军舰设计成,在中部安排一个大约长200英尺的装甲防护区域,并能保证首尾进水也不沉没。

    按照这样的设计,就必须增大军舰的宽度,将比英国海军现有的远洋型铁甲舰更宽,将无法保持自“勇士”号以来所一直沿用的类似巡洋舰舰型的设计。另外,考虑在中央装甲堡外的首尾部分存放燃煤容易被命中弹引燃,里德建议在投入作战前,干脆预先往这些舱室注水。为减少注水带来的重量增加,首尾部分应设计得比较狭小尖削,这也同时可以带来减少航行阻力的好处。与此同时,海军部委员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对里德的见解表示认同。他们指示,可以在后续建造的铁甲舰上尝试采用这种配备中央装甲堡,首尾配备大量水密舱的形式,以解决类似“蹂躏”号的围堰式浅水重炮舰型铁甲舰所暴露出的不足。这是该委员会首次更直接、更全面地介入与影响舰船设计师的工作,从此开创了70到80年代英国海军部直接介入主力舰设计的“委员会设计”时代。

    不过,尽管提出了集中防御的概念,但对于真正如何在主力舰设计上应用这一思想,并没有什么更具体的想法,只是一个模糊的框架:延伸到水线以上的中央装甲堡,保护着火炮与炮塔。(未完待续。。)

    ps:  十年前流氓软件锁定你的主页,给你装杂七杂八的软件。十年后,免费杀毒软件干掉了流氓软件,但日子并不好过,他们依然锁定你的主页,给你装杂七杂八的软件。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八章 从“暴怒”到“不屈”

    9070年9月,一艘在“蹂躏”号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的围堰式铁甲舰——“暴怒”号动工了,由于该舰开始设计的时间较早,依然采用了全船长舷侧装甲的防护布局。该舰原来由里德设计,由于“船长”号的沉没,设计方案在海军部的要求下由新任海军造舰总监的巴纳贝进行了更新,近乎重新设计。通过“蹂躏”号的航行经验,认识到“蹂躏”号上那种相对狭窄、居于舰体中部的围堰式装甲堡和高耸的舰桥对稳性十分不利,巴纳贝将围堰式装甲堡加宽到与舰体两舷等宽,以此增加稳性,并将首尾干舷达到10英尺。为避免一侧进水同时影响左右两组轮机组,首次在轮机舱的中部设置一道防水纵隔壁(后来证明,这道防水纵隔壁反而极易使军舰一侧进水后迅速向进水一侧翻覆)。由于设计方案改动较大,该舰干脆改名为“无畏”号。

    适逢此时正在开始后续军舰的设计。9073年1月18日开始设计工作后,设计师们接到指示,新舰设计应该“考虑作一种令人满意的厚重装甲的安排”,“具体按里德所提出的无防护首尾布局”。同时要考虑,如果舰体大小如“暴怒”级,首尾进水将会造成什么影响。具体来说,就是采用集中防御,舰体宽度要达到多少,才能在理论上保证当无防护的首尾被从一侧击穿并发生大进水导致横倾56.5度、造成船舷上沿浸水时的不沉性。而该横倾角度下的不沉性是原“暴怒”号设计时的稳定性要求。经过计算,舰体宽度要比原“暴怒”号增加11英尺,达到63英尺以上。

    巴纳贝在1月27日提出了对“新暴怒”号的几项参数要求:航速13节。吃水25.5英尺。载煤1200吨。由此可以计算出舰体宽度需要达到74英尺。才能满足原“暴怒”号设计时的稳定性要求。但这已经超过英国现有船台的宽度尺寸。如果把宽度减少到70英尺,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能够保证横倾50.5度时的不沉性,只比原“暴怒”号的指标降低了一点点,可以接受。

    一个月后,这个方案被批准,随即进入主炮选型阶段。巴纳贝提出:“在选定火炮前请记住,建造一艘军舰需要四年。在此期间海军火炮威力将会发生很大的进步。” 眼下伍尔维奇皇家兵工厂和埃尔斯维克所能预见到的最大火炮是15英寸口径60吨火炮,但“(我们)所要的,是军舰完工前能造出的最大的火炮”。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越大的火炮越重,势必对军舰的排水量造成影响。军舰的大小一旦确定,为了给火炮预留足够的重量,就必须削减其他部分的重量,包括装甲。其次,可以预见未来的敌人同样也会配备相仿的火炮,这样。采用的装甲必须是可以挡住这个档次的火炮的。这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没法转出去(即便是后来“不屈”号11000吨的舰体。也无法达到安装下当时所能建造的最大的火炮并且配备可以抵挡这种火炮穿透的复合装甲)。

    如果让里德来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首先满足第二项要求,对于他来说,不沉性是无论如何要满足的。他牢牢地记住,当年他是如何地反对科尔斯那个低稳性重炮塔的“船长”号设计方案,而对方却如何利用娴熟的交际手段说服了“上层”使“船长”号得以完工入役,结果不出数月便葬身鱼腹。论敌的彻底完蛋,除了使他感到出于同行的痛心以外,还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牺牲火炮威力。

    而对巴纳贝来说,对于皇家海军,“我们不认为(降低不沉性要求)就会影响英国海军的威力,”“军舰只要能抵御现有最大火炮就可以了。”“我们认为英**舰应该配备可以预见到的能建造和能操作的最大火炮,即便是数百吨重,如果其材料可以锻造出来的话。”

    导致里德和巴纳贝之间在舰船设计思想上的分歧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人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海军所担当的角色的不同看法。按里德的设计思路搞出来的军舰,是“你打不沉我,我也打不沉你”,归根到底,里德接受的是“存在舰队”的战略思想,海军的首要作用在于威慑。而巴纳贝则倾向于,让皇家海军牢牢控制海洋,继续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后的一百年里打遍全球无敌手。

    不过,对于自纳尔逊以来就崇尚攻击至上的皇家海军,牺牲防御而获得攻击力的提升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24英寸装甲板可以挡住现有火炮的射击,中央装甲堡是可以放心的。至于首尾的水平防护甲板,由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海军来说依然是近距离作战,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防护效果优于同等厚度的垂直装甲板。因为前者即便厚度不大也可以形成跳弹将炮弹弹开;后者则纯粹是与炮弹硬碰硬地进行防护,难保无虞。

    原“暴怒”号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全舰长的舷侧装甲带,沉重的装甲带和科尔斯炮塔,迫使本舰采用低干舷舰体。但为避免航行时舰艏上浪影响火炮操作,另在其上部搭建一个围堰式装甲堡,以增加炮塔离海面的距离并保护前后炮塔的基座。这是自“蹂躏”号以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作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效果不佳。

    在这个最初被称为“新暴怒”号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中,舷侧装甲防护区域作了缩短,并且与围堰式装甲堡融为一体,形成中央装甲堡,但长度依然比较长,占舰体总长的2/3。科尔斯炮塔依旧是布置在首尾,高海情时的纵摇无疑很难避免,这样看来无法配备巴纳贝所青睐的大口径火炮。

    第二个方案。在前一方案的基础上。首尾保留与“暴怒”号相同的35吨火炮炮塔。但在舰体中部布置一个安装单门50吨火炮炮塔,该炮塔可以向两舷射击。这样,将笨重的大口径火炮炮塔布置在中间,可以改善军舰的航海性能。

    第三个方案,将第二个方案中舰体中部的50吨火炮炮塔改成4座露炮塔,各安装一门18吨火炮。这个方案明显是以多门中等口径火炮射击密度来代替单门大口径火炮。

    此外还有第四方案,不过是将4门18吨火炮减弱成12吨火炮,目的是可以将火炮安装位置升高。以便在战斗中对敌舰形成掠射火力。

    从这些设计过程可以看到,巴纳贝一直在改善航海性能与提高火炮威力之间犹豫,同时也可以看到,继续沿用类似“暴怒”号的低干舷、首尾炮塔的设计布局,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使军舰配备尽可能大的火炮并得到完善的装甲防护的初衷。

    巴纳贝转而考虑露炮塔。毕竟露炮塔的重量比科尔斯炮塔要轻很多,尽管在当时的看法是其防护能力逊于后者。在9073年的春天,许多其他的设计方案纷纷出笼。甚至更翻出了曾经为法国太上皇拿破仑三世设计的一个铁甲舰方案,这个方案与之前的所有铁甲舰相比都显得要激进。即配备10门35吨火炮,全部安装在露炮塔中。4门两两朝向首尾,另外6门布置在中部。这6门火炮已经初露“对角布置”的雏形。到了4月,巴纳贝让他的助手具体落实出了这样一个方案:航速14节,配备4门主炮,其中2门是50或60吨火炮,另2门是35吨火炮,安装在2个装甲围壁为14英寸的露炮塔中,这样,炮塔部分的重量可以缩小到只及“暴怒”号的科尔斯炮塔的2/3。

    但是,露炮塔对火炮的保护明显逊于科尔斯炮塔,因此,巴纳贝对在主力舰上使用露炮塔依然心存疑虑。

    不知道巴纳贝具体在什么时候接受了将炮塔成对角地布置在舰身中段、类似意大利新战列舰“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的做法,但按巴纳贝的说法,与其说是受意大利布林模型的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国内议会与舆论的压力。他们觉得,象“蹂躏”号那样的低干舷对于一艘远洋型军舰来说是危险的。当时掌管军费划拨的议会对决定新型主力舰的外形有很大影响力。那就是干舷要高。前后干舷都较高的一个结果,就是沉重的炮塔必须布置在军舰中部成对角分布。

    将炮塔布置在军舰中部成对角分布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大大缩短装甲防护区域的长度,这与中央装甲堡的理念不谋而合;第二,在安装沉重的主炮后,依然可以以设置首尾甲板室的形式提高首尾干舷;第三,在执行撞击动作时可以避免主炮受到损坏;第四,避免了主炮塔布置在首尾时,舰体在高海情下出现的严重纵摇;第五,两座主炮塔依然可以实现同舷侧齐射。

    这个方案上交海军部后得到了同意。审计官休斯顿?斯图尔特和军械总监胡德都赞赏这个方案。尽管到目前为止,“蹂躏”号、“雷鸣”号和“无畏”号代表着欧洲主力舰的最高设计水平,但由于盛传意大利新战列舰即将安装60吨火炮、22英寸厚度装甲,以及风闻里德打算在为普鲁士设计的主力舰上采用中央装甲堡(后来证明这些都只是个谣言),两位头头都觉得,不能在海军技术竞赛上耽搁。他们担心,再过几年,当这些厚甲重炮的家伙在欧洲各国海军中扩散后,现有的围堰式主力舰将不是对手。厚甲重炮就是将来的方向,皇家海军必须继续保持海上优势!

    胡德还认为,舰艏较高的甲板室,除了可以改善航海性能以外,可以为实施吊放小艇、抛锚和起锚的水手提供一个远离水面的安全的工作平台。但他也提醒巴纳贝,这个方案的缺陷在于,他很怀疑4门火炮是否可以实现同舷侧齐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侧炮塔发射的炮弹将会越过本舰舱面。射击的气浪会对甲板室造成伤害。另外。设置舰艏甲板室后。主炮的前向射界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胡德建议,可以将甲板室与炮塔靠近的部分设计成圆弧过渡,方便气浪的散逸;将舰艏甲板室的宽度减少5英尺以改善前向射界。另外,对于方案中将烟囱布置在两个炮塔中间的做法,他并不认同。他认为,应该沿舰体中线布置、分别在前炮塔之前和后炮塔之后。他还对装甲甲板的厚度、以及其下探到水线以下的位置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巴纳贝一一采纳了这些建议。另外,还加大了中央装甲堡的宽度以便扩大内部空间与提高稳性。出于平衡增加装甲厚度和加大火炮口径带来的重量。将每门主炮的备弹量由170发减少到100发。同时,他计划在首尾设置127个水密隔舱。而那些舷侧的水密隔舱中大量充填软木,这些软木可以在舰体被击穿后保持浮力,并因为事先已经占据了这些舱室的空间而减少了进水量。

    在水线以下部分,沿用双层舰底结构。这种结构最早由里德在“柏勒洛丰”铁甲舰上应用。在舰底有连续的宽条状纵向构件。在纵向构件之间安装弧框构件(bracket)构成匣形钢桁,以此形成双层舰底。里德在9071年的《海军科学》上刊登的“铁质舰船的构造”一文中指出:在“勇士”号的舰底虽然采用了斯科特-拉塞尔式的纵向构件,但依然主要依靠横向构件来支撑装甲和承受炮弹的打击。与这些横向构件所提供的强度相比,它们的重量显得过大。“‘弧框构件系统’(bracket system)使用弧框构件取代‘勇士’上的横向长条状构件。所有必要的横向强度和舰壳的支承,可以由一个较轻而比拉塞尔式结构中的隔壁更强的弧框构件来提供。纵向构件的深度和强度将被加大,由此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密双层舰底。(对比拉塞尔式的纵向构件)并且可以将内层舰壳板材和纵向构件做得更厚实。无论这些再增加上去的重量是用于改善结构强度还是增大水密安全性,舰壳的总重量都比‘勇士’和其他旧式船舶要小。”

    与此同时。海军部安排弗洛德进行“不屈”号的水槽模型试验,以检验“不屈”号舰体的流体阻力特性。除了稳性方面的研究,弗洛德还通过水槽模型试验证明,船舶浸水面积对航行阻力的影响要远大于舰体线形带来的影响。这一结论大大鼓励了里德和巴纳贝在19世纪60、70年代里去设计那些又粗又短的铁甲舰。经过实验,弗洛德证明,即便宽度大于“无畏”号12英尺,新型主力舰在14节航速下的阻力只与前者相当。受此结论的鼓励,设计委员会决定采用8000马力的机组就可以了。

    9073年7月23日,新型主力舰的设计方案最后得到海军部的批准,从设计开始包括从里德提出的最初构想,到方案得到批准,总共度过了7个月。在这7个月里,巴纳贝和胡德在设计方案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新舰后来被命名为“不屈”号。

    当设计方案被海军部批准后,巴纳贝在一次演讲中,如此描述他的得意之作:“想象一下,一个110英尺长、75英尺宽、高出水面10英尺的装甲堡;四门主炮可以同时前方或后方,甚至任何方向的敌人射击;强有力的撞角;以及比之前所有军舰都要厚的装甲……水下的攻击不足为虑,因为有装甲甲板和划分成的127个水密隔舱……所有这些工程学上的奇迹并没有导致造价的大幅上升。”

    9074年2月24日,开始铺设“不屈”号的龙骨。但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不是预计中的3或4年,而是经过了漫长的7年,这条军舰才得以完工,她的造价也达到了812000英镑,高出“无畏”号的造价达30%。原来以为,她将引领未来主力舰的潮流,但却是她完工之时已经略显落后,并在不到10年内被淘汰。

    海军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巴纳贝等人在1873年的那个夏季里所不能预想到的。

    “不屈”号的工期拖了这么长,其中一个原因,是海军部的头头们在建造过程中希望把她造得“高、大、全”,希望她能紧紧扣着海军技术、特别是火炮技术的更新。结果导致舰体内部设计被迫进行反复改动。(未完待续。。)

    ps:  一天不是很忙,一哥们叫我去帮忙,帮忙写结婚请帖。写了好久了,感觉有点不对,就是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哪里不对了。

    这时哥们媳妇过来看了下,就说了一句“你能不能把新郎的名字改下,我们是不可能的”。

    我……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九章 没完没了

    “不屈”号的设计初衷,一开始就是要压倒欧洲各国海军现有的和可以预见的对手军舰,而其中最直接的,莫过于意大利的两艘在9073年动工、正在建造中的新战列舰“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巴纳贝和胡德计划为“不屈”号配备60吨大炮,这本来足以压倒原计划配备35吨大炮的“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但偏偏他们还不满足,放出话来说,这不是最终决定,还要视将来实际形势变化而定,不排除选择更大的火炮。逼得意大利人自己对号入座,把“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的主炮也加大到60吨大炮。

    此后,彼此的互相刺激,使双方主炮口径的选择节节上升,14英寸,15英寸,最后达到了16.25英寸的81吨火炮。最后,还是意大利人按捺不住,干脆向阿姆斯特郎公司下了17英寸口径的100吨火炮的定单。

    但这回,英国海军部却理智地没有继续陪意大利人玩下去,因为,类似“我们认为英**舰应该配备可以预见到的能建造和能操作的最大火炮,即便是数百吨重,如果其材料可以锻造出来的话”这样的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在排水量已经基本确定的“不屈”号舰体上,放下这些大家伙,实在不容易。9075年3月,巴纳贝在给休斯顿?斯图尔特的报告中承认,对于安装还在研制中的100吨火炮,最大的问题倒不是火炮和炮弹的重量。而是火炮的大小尺寸。

    即使是将原来计划的60吨火炮更换为81吨火炮后。中央装甲堡内的空间就已经比较紧张。而且当炮塔转动时。81吨火炮的炮口到炮塔转动中心的距离达27英尺,当需要转去进行对侧射击时,炮管无疑会碰到前后甲板室,这样的话,两座主炮塔能否实现同一舷侧射击就成问题了。因此,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此时接替胡德担任海军军械总监的亨利?博伊斯建议对前后甲板室进行修改。同时,由于是前膛炮。长长的炮管不能完全收入炮塔内,这意味着无法在炮塔内完成弹药装填作业。

    巴纳贝认为,亨利?博伊斯把第一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他在设计前后甲板室时已经考虑这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确实只好把装填机械放到炮塔外。该装填机械由伍尔维期皇家兵工厂制造,安装在炮塔外的一个装甲防护的斜坡状隆起下。当需要对火炮进行装填时,先将炮塔转动到使炮口对着这个斜坡,然后压低炮口,推杆将弹药退入炮膛中。完成装填后炮塔再转回到目标方向并抬起炮身进行射击。所有这些动作的动力由液压提供。这样一来一回,每门主炮的实际发射速率是1发/11分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工期延误的另一个原因。是里德对“不屈”号稳性与抗沉性的非难。这个原因,甚至导致“不屈”号停工很长一段时间。

    尽管里德是中央装甲堡的提出者。但他构想中的中央装甲堡也还占舰体全长的2/3左右。这样的话,无装甲的首尾段是比较短的,就算进水也无妨。而现在,巴纳贝却一口气把它缩短到那么一点,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那长长的空荡荡的首尾段,仅仅依靠水密隔舱来保护,万一遭到破坏、软木被焚毁,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沉性吗?

    这场辩论起自里德对“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抗沉性的质疑。意大利人对里德的看法是嗤之以鼻,声称他的判断缺乏依据,并且表示他们非常信任中央装甲堡结构军舰的抗沉性。在国外得不到应和,里德由此将他的批评转向“不屈”号。

    里德于9077年致函巴纳贝,声称他经过计算后认为,如果艏艉都完全进水的话,中央铁甲堡不进水也很难维持军舰的不沉。水密隔舱容易被炮弹破坏,因此,单单依靠水密隔舱提供抗沉性值得怀疑。

    其实,由于“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在首尾段布置的纯粹是水密隔舱,因此说里德的质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巴纳贝和他的助手们也不是完全信任水密隔舱的抗打击效果,所以他们沿舷侧布置了煤舱以增强防护。而且他们认为,“不屈”号的舰宽较大,被中央装甲堡保护着的舰段可以提供足够的横向和纵向稳性。水密隔舱中充填软木,可以阻挡进水并提供浮力。因此,即使横倾达到30度,军舰依然可以保持战斗力。

    海军部对此的看法是希望把双方的看法折衷一下。他们既然已经批准了110英尺长中央装甲堡的方案,自然也希望能够万无一失。休斯顿?斯图尔特表示,相信在邀请里德观摩“不屈”号的模型之后,会增强他对该舰抗沉性的信心。巴纳贝也表示,现有的设计已经足够完美,如果将中央装甲堡延长到200英尺,势必造成排水量增大,并导致被迫减少装甲厚度与火炮口径,使“不屈”号无法压倒“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巴纳贝在9077年4月16日提交了一份长长的备忘录以反击里德的质疑,他引用海军部批准“不屈”号设计方案的报告,比较了“不屈”号和“蹂躏”号的防护差异,指出里德所称的那种大量水密隔舱被彻底破坏、软木层被焚毁的极端情况,任何一艘铁甲舰、包括“蹂躏”号也承受不了。别说设计一艘可以承受这种破坏的军舰,就是想在战斗中造成一种这样的破坏都很不容易。“不屈”号的设计不但已经考虑了炮弹的破坏,还考虑了水下攻击的影响。并指出他的内兄实际上是在军舰设计上走进了不可预见论的误区。

    里德也不甘示弱,他转而质疑“不屈”号在出现首尾段进水后的稳性。他也写了长长的一封信来反驳巴纳贝的观点。他指出。软木结构非常脆弱。不能为抵御炮弹的穿透提供足够的防护。而且对炮弹的阻力太小,不能在穿透过程中消耗其动能。发生爆炸时容易被粉碎性地破坏,一旦被破坏之后,就无法保证其阻挡进水并提供浮力的功能。针对巴纳贝对“蹂躏”号的攻击,他回应道,尽管“蹂躏”号的装甲比较薄,但是也许那些连“蹂躏”号的装甲都穿透不了的炮弹,却可以给“不屈”号的无防护首尾段造成严重的损坏而导致军舰失去稳性、进而逐渐倾覆。

    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与严谨。巴纳贝将里德的这封信交给了休斯顿?斯图尔特。他声称,他现在比刚开始设计时更信赖“不屈”号的无防护首尾段在大量命中弹下依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同时,他提醒休斯顿?斯图尔特,这场争论有向社会上扩散的可能,因为里德正在争取一些显赫的社会人物来支持其观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到时要说服那些对造舰预算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却又缺少海军工程专业知识的大人物,将会比较困难。

    休斯顿?斯图尔特将双方的见解都交给了海军军械总监亨利?博伊斯,并由后者上交海军部。在看过双方的论据后,亨利?博伊斯在给休斯顿?斯图尔特的信中说道,炮弹在爆炸前估计已经穿过软木层。因此软木层不大可能被炸得粉碎,在被炮弹穿透后。依然可以保持较大的完整性。而同一位置反复命中炮弹造成穿孔扩大的机会毕竟很小。他认为里德设想的那种破坏情况是过于极端,在海战中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对于里德认为水密舱被破坏后难于修理的观点,他觉得可以利用水泵的排水来抵消部分进水。

    由于在海军部内得不到赞同,里德于是将他的观点向社会公开以争取支持。6月18日,《泰晤士报》刊登了里德的文章,详细讲述了中央装甲堡式铁甲舰的构造,特别是其无防护的首尾是如何的脆弱,质疑一旦这里被破坏,军舰是否可以保证稳性与不沉。这样,如同巴纳贝之前所估计的,这场海军工程学界内部的辩论终于扩大到了社会上,在英国这样一个注重海权的国家,没有什么能比关于一艘在建铁甲舰的设计问题更能吸引政要和公众的注意,这样,争论的牵涉面变得更广了。

    海军内部不少人士不赞同里德这种将争论复杂化的做法,文章发表的当晚,后来任第一海军大臣的乔治?戈森直言了他对里德的不快。坚称他对“不屈”号抱有信心,那种极限破坏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次日,巴纳贝当即在《泰晤士报》发表了他的回应,讲述了之前反驳里德的那些论据。但马上招来里德新一轮的攻击。“巴纳贝的备忘录每一段都是错误的。他误导了公众与海军军官。”同时,里德的老上级,曾在9061到9071年担任海军部审计官的斯潘塞?罗宾逊,在6月20日的报纸上,用激烈辛辣的语言赞同里德的观点,声称在海军工程学上,巴纳贝只配做里德的学生。有意思的是,回想9070年的时候,当里德质疑那条倒霉的“船长”号的稳性问题时,当时担任海军部审计官的斯潘塞?罗宾逊,却是受格莱斯顿内阁的委托,代表海军部发表言论去平息公众的疑虑。不知此君是否为因稳性不足而倾覆的“船长”号上的几百个冤魂,多年来一直负疚。

    一时间,《泰晤士报》成为双方争论的战场,你来我往,没完没了。6月21日,巴纳贝驳斥斯潘塞?罗宾逊。6月25日,斯潘塞?罗宾逊再次发表文章反驳。6月26日,1871年时任海军设计委员会成员的约瑟夫?沃尔勒加入论战,表示担心里德对“不屈”号的忧虑会继“船长”号倾覆事件后再次发生。7月9日,《泰晤士报》的一位编辑发表社论,指责海军设计委员会是在罔顾政府和公众的疑虑,对“船长”号倾覆事件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不闻不问,在军舰稳性问题上错误地一意孤行。同时。“颇有见地”地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海军部既虚伪又头脑僵化,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在蒸汽时代死抱着风帆,无视撞角和鱼雷给海战带来的变革,一味抱着火炮和炮术。一句话,海军部是政府里最无能和最急需改革的部门。

    这篇社论对论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却是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军舰设计上的问题,只能是依靠扎实的探讨去获得答案。不见得巴纳贝、胡德和休斯顿?斯图尔特就看不见蒸汽、鱼雷给海战带来的变革。他们正是在不断探索如何去面对这些变革。

    在政府和舆论的压力下,海军部被迫作出了一些举措以回应舆论的呼声。社论发表的一周之后,里德在《泰晤士报》刊登了两封公开信,声称海军部已经公布了“不屈”号的稳性曲线图,“尽管那是错误的”,他说道。同时,他透露一个消息,海军部邀请了三位民间人士:弗洛德、阿姆斯特朗公司的伦道尔、约瑟夫?沃尔勒,来检验“不屈”号的稳性数据。

    受海军部的委托,弗洛德制造了一条排水量为1吨的“不屈”号模型。在试验水槽中进行稳性试验。试验报告指出,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不屈”号在无防护的首尾段水密舱遭到破坏后的情况。以及是否会导致军舰倾覆。试验证明,在严峻的海况下或者是里德所指出的各种战损情况下,甚至是中央装甲堡下方的双层舰底之间发生破损而导致进水,“不屈”号的现有设计依然能保持舰体的平稳与不沉,满足当初海军部在9071年所提出的稳性要求。同时,通过在舰内增设防摇水舱,可以将舰体破损引起的进水引入防摇水舱,可以进一步减少军舰倾覆的危险。但在此极限情况下,也应该尽快返航修理。

    另外,对于里德最关心的问题,即软木结构的抗打击能力问题,该份报告的评论是:由于波涛汹涌造成军舰的摇晃,煤烟弥漫的干扰,以及准确判断距离和风向、风速的困难,大量的集中命中弹可能性很小。但即使如此,尽管炮弹在软木中爆炸确实破坏力较大。但对于轻质结构的话,炮弹会在击中后1/150秒内爆炸,除非是以大倾角入射,否则在此期间炮弹将已穿透舰体6至10英尺,即已经穿透软木层而在帆布和麻絮混合层中爆炸,这将大大减轻爆炸的威力,避免对软木层造成摧毁性的破坏和波及相邻的水密隔舱。在炮艇“荨麻”号上用64磅炮弹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水密隔舱的抗打击效果很好,如果配合各水密门严格关闭,将可以提供较好的抗沉性。因此,现有的设计形式是可以放心的。

    如果以为这样就可以让里德和他的支持者们住口,这可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当这份报告在12月一公布,里德马上指责这只是海军部用来掩盖错误的遮羞布,“是用罪恶和欺骗去写成的”。《泰晤士报》的文章也声称:“如果说这条船是安全的,只能是对手的射击技术太差劲。” 而支持这份报告的海军部设计委员会成员托玛斯?巴塞尔的回应是:“乡巴佬……就少为海军部的事情操心吧。”

    就这样,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9078年的1月。《泰晤士报》再次号召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去评估“不屈”的设计方案。对此,后来担任海军军械总监和海军大臣的汉密尔顿表示:“既然是人造出来的船,在遇到极端性的打击下当然会被摧毁。但在面对那些目前我们可知的火力攻击下,我相信她是扛得住的。”

    这次争论持续了这么久,原因在于:经过“船长”号倾覆事件,海军主力舰的安全性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容易受到关注的问题,海军部的公信力也因此受到舆论与公众的怀疑。因此,当里德将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公开后,引起的轩然大波是可以预料到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个权威人士去匡清疑团、作出一个公正的论断就显得非常必要。

    当年在“船长”号倾覆之后,海军部马上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去评估海军舰只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很多过去的设计理念得到重新的检验,同时也催生出象弗洛德对船舶稳性的研究等一系列新的工程学理论。因此,凭着多年研究的积累,弗洛德无疑是这方面的权威人士。但尽管他不是海军部的职员,他却是受海军部的委托去检验“不屈”的设计方案,而且他的研究伙伴约瑟夫?沃尔勒曾经是海军部设计委员会的成员, 因此弗洛德也同样落下被人怀疑讨好海军部、掩盖事实真相的话柄。(未完待续。。)

    ps:  三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气呼呼的对我说:“爸爸,老师一点都不好,总是凶我,中午还不拍拍我睡觉。”

    我:“老师不可能像妈妈一样照顾那么多人的,你要听话。”

    儿子:“让老师和妈妈换换就好了,妈妈每天在幼儿园陪我,老师在家陪爸爸睡觉。”

    想想竟然有点激动呢。????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章 巡海密使

    而对于里德,他当然是基于他自己的知识去质疑首尾无防护的设计思路,但他过于激烈的言辞,也招致了人们对他挑起这场争论的居心的怀疑。他一直回避与其他船舶设计专业人士面对面打交道,在他们面前时一般都避免谈论海军部的军舰设计政策。但在舆论界或者不明就里的听众面前,却是极尽豪言壮语、滔滔不绝,以至有时会讲出一些不合逻辑或者不合实际的过头话。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在离开海军部、不再主导英国主力舰设计之后,他一直在公众场合炫耀他的声望和他对各种军舰设计的评论,以此希望有朝一日重新为海军部所接纳。因此,也难怪对他的这份心思多少有所洞察的巴纳贝对此耿耿于怀。

    这场论战多少与十年前那场关于“船长”的争论相似。但幸运的是,不同之处在于,这次论战没有象上次那样被提升到成为政治党派之间的争斗,而导致最后达成一个错误的决定。同时,这次论战的可取之处在于,尽管也搀杂了一些推测与臆想,但双方基本上都是基于事实去争论。另外,海军部本身对“不屈”号的设计方案经过严格的论证,证明她是安全和符合要求的,没有象设计“船长”号时那样含糊回避问题。

    从这时起,集中防御、首尾无防护的这种设计方式从此成为英国战列舰的设计潮流。在9073年6月,巴纳贝在向休斯顿?斯图尔特描述“不屈”号时,是设想她将服役于欧洲周边水域。可以在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和波罗的海遂行战斗任务即可。所以。在这种任务背景下。军舰应该具备快速性而可以适当忽略续航力,也就是主要动力来源是蒸汽机。他表示,象“玛纳卡”号和“英仙座”号这样的配备风帆的军舰,在长途航行中确实可以借助风力达到省煤的目的,但如果撤去风帆,相同排水量的条件下,节省下来的重量可以令装甲增厚50%,而且可以节省一半的舰员。

    但海军部给他的反建议。却是适当降低战斗力以便提高远航性能。海军部的想法是,该舰应该适合在欧洲以外海域使用,由此对舰体设计提出了12条要求,包括“在燃煤低装载量的状况下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限制最大舰宽和吃水,以便将来军舰可以使用现有位于朴次茅斯、查塔姆、马耳他甚至孟买的船坞”。由于军舰要航行于全球,因此海军部觉得,在这种任务背景下,应该配备风帆。此外,由于该舰需要执行远洋任务,估计不能按时入坞刮底。因此还建议在舰底包覆铜壳,以延缓黏附性海洋生物的黏着增生。

    归根到底。海军部里有两个有份量的人支持配备风帆:第一海军大臣米尔恩和海军部审计官休斯顿?斯图尔特。前者认为,英国海军执行全球任务的要求,令英**舰不应该只适合在欧洲范围内活动。英国海军不仅需要低干舷式炮塔型主力舰(当时那种从头到尾铺复合装甲的做法使铁甲舰只能是低干舷,从而让人误解炮塔型主力舰只能是低干舷、跑沿海),也需要船旁列炮式(包括中央炮舱式)的修长的巡洋型主力舰(没有炮塔自然可以高干舷)。而且,即便是执行沿海任务的军舰,最好也配备风帆。后者是设计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认为,好的铁甲舰就应该配备一套好的风帆。如果海战在远洋上发生,无风帆仅靠蒸汽动力的军舰能及时赶过去吗?这两个人在海军部里都是说得上话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远比设计师们有发言权。

    事实上,给“不屈”号配备风帆是个错误。那些配备风帆的铁甲舰,如“亚历山大”号,明显不是围堰式浅水重炮舰型铁甲舰的对手,更遑论与意大利的两艘新式铁甲舰对比。海军军械总监胡德虽然在表面上没有反对休斯顿?斯图尔特,但实际上他也觉得,风帆对“不屈”号的作用不大,而在战斗中倒塌的帆桅与索具明显会影响本舰火炮的射击。同时,他也赞同撤消风帆省下来的重量可以用作增强装甲防护的观点。

    但这个问题就这么搁置了下来,直到两年后,船厂的官员敦促巴纳贝,要去提醒休斯顿?斯图尔特,“不屈”号是否配备风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定下来;如果希望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继续航行,风帆的面积要达到18500平方英尺。由于在防护问题上与里德争论导致“不屈”号停工,巴纳贝也希望在风帆的问题上打破僵局,于是顺水推舟地向海军部表示,在现有排水量内可以解决帆桅与索具的重量。于是,在提高航海性能的名义下,18500平方英尺的帆布被装上了“不屈”号。而不久后的使用证明,依靠风力推动11000吨的军舰是多么的勉强。

    与里德的争论导致“不屈”号被停工近一年。9077年,大家还推测她可以在9078年完工。到了9078年,海军部预计她能在即将来临的财政年度中建成。但是,由于从锻造撞角到保护炮塔的复合装甲的推迟交付,工期只好一直后延。

    直到现在,费希尔被任命为这艘军舰的舰长,她仍然还没有完工。

    9080年年底,担任“南安普敦”号巡洋舰舰长的费希尔被匆匆召回本土。新的任命连他自己也大吃一惊——担任正在建造的“不屈”号铁甲舰舰长。此时他还不满40岁,这无疑是对这位年轻有为的海军军官的最高奖赏。“‘不屈’号是个奇迹。”费希尔这样评价他的座舰。从9076年开始建造到现在,“不屈”号的图纸早已打满了补丁,说她是怪物也毫不过分:装有12台锅炉。靠蒸汽推进。却是皇家海军最后一艘可以使用风帆的铁甲舰。也是第一艘装有全套电力系统的铁甲舰,她周身装有铁甲保护,舰艏却装有冲角,两座双联装16英寸(406.4毫米)前装炮炮塔位于舰体舯部,每开一炮都要把炮口摇低到甲板下方装弹。“不屈”号上不仅装有14英寸鱼雷发射管,还带有两艘鱼雷艇。虽然是皇家海军最新式的战舰,费希尔对她却并不满意。12.5节的航速和2分钟发射一发的主炮都令他无法容忍。这艘新一代复杂的军舰让他手下的军官和水兵都难以很快适应,“大家经常弄不清楚自己是在哪层甲板或哪层舱室。有时连舰艉和舰艏的方向都不知道。”为了不让大家晕头转向,费希尔不得不下令将舱室和过道漆成不同的颜色并做了标记,尽管如此,很多人在甲板下走动的时候,还是手持蜡烛以免迷路,因为照明用的电灯太少了。

    此时,就在陈伟看着“不屈”号的时候,站在“不屈”号飞桥上的费希尔,也看到了这个明显带有东方特征的年轻人。

    陈伟深吸了一口气,迈步向“不屈”号的栈桥走去。

    来到了“不屈”号的甲板上。陈伟看到费希尔走下了飞桥,便快步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大声报上了自己的军衔和姓名,并呈上了自己的调令。

    费希尔看了一眼陈伟的调令,点了点头,将调令交给了身边的副官。

    “陈少尉,我想你看到了,‘不屈’号是皇家海军最新式的战舰,她需要最好的水手和军官,”费希尔打量着英武的陈伟,意味深长的说道,“这艘战舰和‘亚历山德拉’号完全不同,我不管你在‘亚历山德拉’号上是怎么做的,在我的战舰上,我的要求是每一个人都恪尽职守,把自己的一切做到最好,你明白吗?”

    “我明白!长官!”陈伟响亮的回答道,毫不畏惧费希尔的目光,“我会做到最好的,您会看到的!”

    “陈少尉,我想知道,是什么给了你挑战‘陪审团’的勇气和力量?”费希尔好奇的问道。

    “我的乾国老师教过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但是只有良好的规则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如果是恶规陋习,只会在身体上形成毒瘤!必须要切除掉,才能够不让它危害到整个身体!”陈伟的眼睛闪着灼灼的光芒,竟令费希尔有些不敢直视。

    “能告诉我,你的乾国老师是谁吗?陈少尉?”费希尔惊奇的问道。

    “他就是乾国驻伦敦公使郭筠仙郭先生。”陈伟回答道。

    “原来是这位博学睿智的老人。”费希尔对有着“东方最开明的使臣”称号的郭筠仙早有耳闻,听到陈伟竟然是他的学生,不由得肃然起敬。

    费希尔突然间想到一件事,那就是现在远在伦敦的休?伊文-托马斯中尉通过电报告诉他的,陈伟被关押的事惊动了乾国公使,新任乾国副使也是大乾帝国皇帝递送国书的特使曾劼刚在郭筠仙陪同下谒见维多利亚女王时还专门向维多利亚女王就此事提出了交涉,而在事情结束后,英国外交部还特意向乾国公使馆呈送了一份相关备忘录,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和解决办法。

    乾国方面的施压对海军部的改革派铲除“陪审团”势力无形当中起了很好的助力,费希尔得知消息后高兴之余,也心生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乾国人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插手干涉,现在他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听说乾国将要派海军学员来到皇家海军学习,也许会有人来到‘不屈’号上,我可能会安排你来教他们,”费希尔满含期许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不要让我失望,年轻人!”

    “我绝不会让您失望!长官!”陈伟大声的回答。

    费希尔交待完毕,让副官带陈伟去士官生们的船舱,看着年轻的陈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不屈”号的甲板上,背影没入阳光之中,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刚刚进入皇家海军的时候,他似乎能感受到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活力。感觉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上帝啊!再赐给我一些这样的年轻人吧!”费希尔在心里默默的说道。

    ※※※※※※※※※※※※※※※※※※※※※

    9081年(大乾光旭七年。日本明治十四年)10月2日。山东,登州。

    “林爵爷,这些炮台,都是丁直璜丁抚台在任时新修筑的,可谓固若金汤,这墙结实着呢!无论什么样儿的大炮,都打不穿的!”带领林逸青参观的炮台守将用手拍了拍炮台的护墙,笑容可掬的对林逸青说道。

    林逸青对他的话似乎充耳不闻。他来到一处墙壁前,伸出手轻轻的摸了一摸,眉头便微微一皱。

    由于林逸青曾亲历实战,尤其是以海陆军自海上攻克大阪城,仁曦太后和敬亲王对他的实战经验极其看重,是以秘赐林逸青银令牌,让他找机会巡视沿海炮台防务,“据实密奏”,以便于朝廷整饬海防,林逸青对这个秘密任务自然十分上心。这一次千里迢迢的来到山东登州,便是为此。

    他现在考察的。便是当年山东巡抚丁直璜在登州主持修建的炮台。

    丁直璜对于山东的海防,有着自己的设想和计划。早在数年前,他就开始考虑在登州沿海修建炮台,因为登州原有的13座炮台年久失修,多数坍塌,加上大多是用砖石修筑的,过于脆薄,所以要重新选址修建新式炮台。丁直璜对新炮台的修建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特别强调新炮台要全部使用三合土建造,一概不用砖石,以免增加敌炮的杀伤力。他的见解到也不能算错,因为这个时代的爆炸弹还未广泛使用,且威力有限,多数炮弹仍为特制的圆形或尖头形实心弹,对砖石结构的台垒极具破坏力,而且砖石坚而易碎,一旦被炮弹击中,迸起的碎块还会杀伤守台官兵。

    丁直璜曾多次乘船考察登州沿海形势,实地勘察炮台修建的具体位置,但却一直没有最后确定下来,因而修建炮台的事也就搁了下来,直到朝廷连下诏旨,确定了海防建设为“急务”之后,丁直璜才风风火火的把这个事给又捡了起来。

    9074年12月,丁直璜首先奏请朝廷,把自己的老部下、湖北候补道张荫桓调来山东,具体负责炮台修建工作。张荫桓是广东人,熟悉洋务,特别是在炮台修建方面,“常与西人讲求,闻见极多”,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张荫桓到任后,丁直璜立即派他前往烟台,会同登莱青道龚易图和统帅师船侯补道李宗岱,对沿海各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炮台修建的具体方案。

    张荫桓等建议,山东应重点在烟台、威海、登州3处设防,并优先加强登州防务。至于烟台海防,“于通伸冈设大座防营,驻兵三千人以固后路”;在烟台山下、八蜡庙、芝罘岛之西的海面上各设一座“浮铁炮台”;在芝罘东首修筑一座“砂土曲折炮台”。

    丁直璜对张荫桓的方案基本赞同,唯独对有关烟台的部分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优先加强登州防务的观点过于“狭隘”,“此时办防应注重北洋,兼顾东省”,如果从北洋全局出发,就应该优先考虑烟台防务而不是登州。他主张,在烟台通伸冈“先筑一圩,沿墙置炮,中屯陆师,圩中设望楼,安放走**炮”。丁直璜所说的“圩”,实际就是一座可以屯兵的城堡。由于“浮铁炮台”当时还是一种新式武器,中土无力制造,需向国外购买,而国外也十分紧缺,难以保证及时购到。所以,丁直璜没有采纳张荫桓设“浮铁炮台”的意见,而是计划在八蜡庙“筑一圆式炮台”,在芝罘山东庄“建曲折炮台一座”,以与通伸冈炮台互相应援。

    当时,山东属于北洋的管辖范围,所有海防建设统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绍泉督办。丁直璜曾派张荫桓到天津向李绍泉通报有关计划,并请求支持。以后,丁、李两人又就修建炮台的具体细节互通书信商讨。

    丁直璜优先加强烟台防务的意见,得到了李绍泉的肯定。他在写给丁直璜的信中说:“烟台、威海、登州择地次第筑台,尤以烟台为最先重要。”丁直璜向李绍泉了解炮台的修筑方法,李绍泉回信说,不仅中土各处修建的炮台式样互异,西洋各国修建的炮台也各有不同,但他们“大都以沙土修筑台基,外面及顶上厚筑三合土”,这样,炮台才可以耐久。为了能让丁直璜更直观的了解西式炮台,李绍泉还热心的将天津新城刚修建的西式三合土炮台图纸和搜集到的普鲁士炮台模型,送给丁直璜作为参考。(未完待续。。)

    ps:  今天去atm机取钱,一大哥一直再看我输入密码,我一直在努力的挡。

    终于,挡不住了,我就问他:“不是,你看什么看啊!”

    只见他淡定的回答到:“我就看看把身份证插进去能取出啥钱来。”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一章 炮台试射

    为了保证炮台修筑成功,李绍泉曾建议聘请外国技术人员来主持烟台炮台的修建工作,丁直璜却不以为然,他仍然坚持由中土人负责修筑。 9075年(光旭元年)年初,按照丁直璜的总体规划,在张荫桓的具体主持下,通伸冈工程开工建设。丁直璜随后到烟台校阅水师,视察了刚刚建设的通伸冈炮台。丁直璜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详细介绍了通伸冈炮台的整体情况。

    丁直璜在奏折中说,圩子沿山而建,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六尺,底部厚为二丈一尺,周长为二百九十五丈,在上面又修建了护墙、枪墙,用于屏蔽。圩子南面设营门一座,门外又加了一层外圩。圩子东面建三座小护台,以备接应联络。圩中建有6座炮台:东北、东南方向各建一座双层圆形炮台;西南、西北方向各建一座露天炮台;正西方向建护墙小炮台2座。其中,东北的双层圆形炮台主要负责防守海口,东南、西南的2座炮台主要负责防守后路,西北的炮台则主要防守沙堤和芝罘陆路,“布置可谓严密”。

    东北、东南的两座圆形炮台,可以说是通伸冈炮台的主炮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露天,用于安装大炮。下层设有火炮射击,还有弹药库房、士兵住所等,上面是一层盖子,称为“太平盖”,镶嵌有铁板保护。丁直璜认为,这两座炮台的筑造方法,“已与西法无异”。而其他工程,也都“讲求新式。具合事机”。令他非常满意。

    通伸冈炮台在建设过程中。“一切工程,悉用三合土筑造”。只有在建造东北角的一座用于了望的望楼时,才“兼用砖石”。

    丁直璜在视察了通伸冈后,感到炮台整体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备的地方。他认为应该在圩子北面二里许的垛山山腰,再建一座炮台,以便与圩子形成犄角之势;同时,还要在圩子东面土埂弯曲之处,另建一座碉堡式小炮台。在进行了实地勘察后。丁直璜要求张荫桓等抓紧时间购地,增修这两座炮台。

    对于丁直璜一门心思扑在修炮台上,李绍泉虽然表示了支持,但也曾多次提醒他,还应该注重对水师的建设。而为了加强京津门户地区的防务,李绍泉曾向丁直璜建议统一事权,将山东水师和北洋水师“合军一处”,设一统领,统一操练和指挥,遇到外敌入侵时可以“合力御敌”。但却遭到了丁直璜的坚决反对。

    丁直璜之所以反对将山东水师和北洋水师合并,原因很简单。他不打算失去对荣登水师的控制权,以及相应的海防经费调拨权。

    由于山东是只设巡抚不设总督的省份,虽然李绍泉这个直隶总督名义上比山东巡抚高一级,实际上山东巡抚却是和直隶总督平级的,关于海防建设问题,双方只能商量着来,是以当时在丁直璜坚决反对之下,李绍泉也只能将合并水师的想法作罢。直到后来荣登水师因丁直璜为了省钱而不顾朝廷的“更换小火轮”的诏令配给旧式赶缯船而哗变,丁直璜因此被免去山东巡抚之职,降级调任四川,他的错误方针没有坚持下去,荣登水师才得以充实到了北洋水师当中。

    林逸青在从李绍泉处了解了当年的详情之后,对于丁直璜主持修筑的这些炮台的质量心存疑虑,是以他在和李绍泉商量之后,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登州。

    林逸青质疑炮台的质量,并不是他怀疑素有清名正声的丁直璜贪墨,而是他怀疑丁直璜这样的清官的办事能力。

    丁直璜之所以去职,除了因购赶缯船导致荣登水师哗变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主持修筑的黄河大堤决口。

    一个能把黄河大堤这样的“利民工程”修成了“害民工程”的人,他主持修筑的炮台的质量,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以林逸青对丁直璜的了解,可比之大乾朝的“名臣”张博行。

    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很有“做人”的本领。他们未必有突出的业绩,却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未必有过人的才干,却能平步青云。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博行这个人,虽然宁煦皇帝对他赞赏有加,但林逸青通过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了解,还是能够断定,这是一位能“整景”(东北话,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主儿。

    张博行是清河南仪封(也就是兰考,这地方还出过一位类似的名人,因从所周知的原因,略过不表)人,字孝先,号敬庵,一号恕斋。 宁煦朝的进士。曾历任中书舍人、济宁佥事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为官时,曾有《禁止馈送檄》名闻天下:“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张博行在清政廉洁上,确实做到了言行一致,有时甚至矫枉过正。宁煦四十八年他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整个路费仅花一两银子,让人难以置信。在他当官期间,一切属于私人的花销包括米麦蔬菜、衣服穿戴,甚至是磨面的牛、石碾都是从河南老家运来。在他在离开江苏任时,当地的老百姓沿途相送,并称赞他:任官数年,“止饮江南一杯水”。在大乾朝的“宁荣盛世”时期,官俸极低,政府官员微薄的工资甚至难以养家糊口。因此,各级官员贪纳成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朝廷还发行过“养廉银”,企图通过增加补贴的形式来提高各级公务员的待遇。但效果并不好。**现象依然严重。因此。朝廷特别重视倡导清正廉洁问题,张博行能如此廉洁自守,正是皇帝要抓的典型。于是,宁煦皇帝不但标榜其为“天下第一清官”,还在干部考核时,多次为其说好话,保护这个典型。

    其实,张博行能做到如此清廉。主要还在于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本来衣食之忧,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弄点动静以引起皇帝的关注。当然,家庭的富有还不能构成张博行成为清官的充分条件,这位清官是一个学者,他是一名理学家,受程朱思想影响极深,他曾说过“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家庭富有而无后顾之忧。理学思想根深蒂固,这是他成为一代清官的经济思想基础。

    但是。在以廉洁著称的同时,作为一名政府高级官员,省部级领导,张博行的政绩却令人难以恭维,他在福建、江苏为官多年,虽能勤政恤民,却没有什么政绩。在任时最爱干的事就是勤于上书,不是汇报,就是弹劾。他在担任江苏巡抚的那些年里,江苏省内,盗贼出没,案件堆积如山,显示出他对政务处理的平庸与无能。因此,江南老百姓一分为二地给他下的另一评语是“勤上本,懒结案,准谎词,冤到底”。连宁煦皇帝都说“张博行操守虽清,为人糊涂,无办事之才。”荣方皇帝干脆直斥张博行为“木偶”。由张博行家乡仪封知县纪黄中、王绩亲自纂修,于大乾全隆二十九年刊行的《仪封县志》认为,作为本县名人,张博行“其政绩实有重新研究之必要”。

    作为皇帝,宁煦皇帝以及其子荣方皇帝,虽然都不满于张博行的政绩,但对其从政时的廉洁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荣方皇帝上台的第一年,就任命73岁高龄的张博行出任礼部尚书,并赐与“礼乐名臣”榜,给予很高的赞誉。荣方三年2月16日,张博行病逝,荣方皇帝赠谥“清恪”,追赠太子太保衔。光旭四年,准张博行从祀文庙。大乾朝到现在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博行、汤彬、陆龙琪三人。张博行能把“景”整到这个份上,也算没有白费一生的心思。

    张博行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那些所谓“清官”的本质,而丁直璜,其行事和张博行可谓一般无二。

    看到林逸青摸着由三合土筑成的墙壁,脸色有些不对,炮台守将的心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这炮台修筑得到底如何,其实他们这些人的心里是十分清楚的。

    可他们也没有办法,谁让……那位丁大清官,拨给的修炮台的钱,少得可怜呢?

    “这炮台四壁,都是用‘三合土’修筑的,是吗?”林逸青直起身来,拂了拂手,平静的问道。

    “回爵爷的话,确是用‘三合土’修筑的。”炮台守将赶紧答道。

    所谓三合土,是一种俗称,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有的说是沙土加上一定比例的石灰搅拌后,进行夯筑,由一尺夯至二寸;也有的说是将石灰、糯米汁、蛤灰、牛毛等与土搅拌,然后夯筑,由四寸夯至八分。时人称,这种三合土坚硬程度超过铁石,即使拿斧子用力砍凿,也很难整块砍下。所以这一时期修建的仿西式炮台大都采用三合土。

    林逸青没有再问,而是取来早已准备好的斧子,对着墙壁砍了几下,果然没有砍动,饶是他力气大,几斧子下去,也只砍了一些碎片下来。

    看到墙壁未裂,炮台守将和陪同的几位军官全都松了一口气。

    林逸青拿起碎片看了看,又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似乎明白了什么。

    林逸青扔掉手中的碎片,转身走向一处炮位,炮位上用红色油布罩着一尊巨大的火炮,林逸青上前看了看,挥了挥手,两名亲随上前随即将油布掀开,将罩着的火炮现了出来。

    这是一尊巨大的前膛火炮,炮身短粗圆滑,炮口粗大,一望之下甚是威武,但林逸青看到之后,却禁不住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对于近代武器十分了解的他,一眼便认出了,这是一门阿姆斯特朗式的前膛炮。在大乾国。可能算是新式的火炮了。但在它的产地,只怕已经找不到这样的型号了。

    林逸青上前抚了抚炮身,炮身表面很是光滑,乌黑锃亮,上面还有油迹,说明保养得还是可以的,但是从下面架轴的摩擦痕迹来看,这门大炮应该是很久没有放过了。

    “能放一炮吗?”林逸青看了看炮台守将。指了指面前的大炮。

    “这个……”炮台守将面有难色,他转头看了看海上停着的“扬武”、“超勇”两艘装甲巡洋舰,说道,“末将……害怕……误伤了……军舰。”

    林逸青北上巡视,船政大臣丁雨生担心他“无官无职,为守将所轻”,特意安排他乘座最新式的“扬武”号装甲巡洋舰,“以壮行色”,而北洋方面得知消息后,也派出了最新入役的主力巡洋舰“超勇”号护航。是以林逸青所到之处,各地官员军将无不凛然听命。

    听到炮台守将的回答。林逸青只是微微一笑,“不要紧,我正想看看军舰能否抗住这样的大炮轰击,你们尽管放好了。”

    炮台守将的话其实只是托词,他当然知道以这门大炮的射程,是根本打不到海中的军舰的,但他没想到林逸青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知道林逸青已经看穿了这门大炮的虚实,不由得脸涨得通红。

    炮台守将硬着头皮,下达了放炮的命令,随着军官的传令和指挥,炮台上登时开始忙碌起来。

    看到这么多人在围着这一门大炮忙活,林逸青不由得咧了咧嘴。

    虽然许久没有演习放炮了,炮手们的操作都显得很是生疏,但指挥的几个炮目还是相当有经验的,在他们的指挥下,一个炮手拿着推弹器和炮刷站在大炮右边,一个炮手站在大炮旁准备接应弹药,两名炮手清洁了大炮的炮膛和火门,一个炮手在弹药筒上打孔,装好弹药筒后插入点火管。

    炮长在接到发射命令后,立刻下达了装填弹药的命令,并指定所需弹药的种类,说明炮弹抵达目标的射程。两名炮手查阅了一张表格——这张表格详细列有对应炮弹、装药和射程所需的射角,还详细列有对应炮弹的飞行时间,炮手在查阅完表格后,将查到的所需射角大声的报告给炮长。

    林逸青看到炮长使用一种象限仪来确定射角,并用瞄准具进行调整,同时命令两名炮手用炮位的手杆和摇臂来调整火炮,并根据风向做了适当的修正。

    一颗巨大的长形炮弹由炮手费力的运送到了炮口,由另一名炮手塞进了炮膛,还有一名炮手护住火门,装弹炮手很快从炮口抽出推弹器,和其他几位炮手退后,接着一名炮手来到火门前装好拉发点火管。

    费了一番功夫,弹药总算装填完毕,炮长又对准备开火的大炮进行了一番检查,以确保炮弹装有引信、炮弹是否是所需要使用的炮弹、弹药筒没有泄漏火药或没有遭受其它损坏。之后,一名炮手拉起火绳,等待发射命令。

    “爵爷,准备好了,可以放炮了。”炮台守将看到手下们忙活得还算不错,又有些得意,他看了看林逸青,有些示威似的请示道。

    “放吧。”林逸青点了点头,嘴巴微张,举起双手掩住了耳朵。

    看到林逸青和他的手下都是这样的动作,炮台守将心中一凛,他知道这些人的动作看起来有些可笑,却表明他们真正上过战场,因为只有是经历过炮火战阵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炮台守将用一只手掩住耳朵,一只手向炮手们挥了挥,示意开炮,拿着火绳的炮手见状,奋力拉动了火绳。

    “轰!”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大的炮口喷出了大团的黑烟,瞬间将整个炮位笼罩了起来,接着便是炮弹破空飞出的刺耳呼啸声。

    由于这一炮产生的黑烟过于浓密,炮弹落入海中时,大家都没有能够看清,好在林逸青没有下令放第二炮,炮长自然也无须较准,好容易等到海风吹散了黑烟之后,大家才向海面上望去,看到远处的海水涌动,大致知道了弹着点,离海面上两艘军舰的距离远得不是一星半点。

    “爵爷觉得如何?”看到一炮施放成功,炮台守将不无得意的向林逸青问道。

    林逸青似乎没有听到他在说什么,他的目光,只是紧紧的盯着刚刚施放过的炮口还在冒着烟的大炮的基座。

    炮台守将正要再问,却见林逸青面色一变,喝道:“所有人撤离炮位!”

    “爵爷,您说什么?”炮台守将不解其意,又问道。

    “叫所有人离开炮位,马上到这边来!快!”林逸青狠狠瞪了他一眼,厉声喝道。

    炮台守将让他这一声给吼糊涂了,但炮手们却听出了端倪,立刻纷纷扔掉手中的家什,快步跑到了林逸青一行人所在的周围。(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二章 旧帐新算

    就在炮手们刚好聚集过来的时候,只见炮位旁的护墙猛地坍塌了下来,连带着地面也跟着塌陷了起来。

    “再往后退!”林逸青紧盯着坍塌的地方和炮身已经塌陷的地方,大喝道。

    林逸青话音刚落,只听“轰隆”一声,地面又塌了一大块,一名炮手躲闪不及,登时掉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逸青一个健步上前,一把抓住了炮手的胳膊,用力将他拽了上来。

    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腾起了大片的烟尘,林逸青和众人纷纷继续后退,待到烟尘散去,炮位上的大炮已然不见了踪影。

    炮台守将看到这一幕,一张脸已然成了死人的颜色。

    炮台上一时间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中。

    林逸青倒是表现得很是平静,他先是用脚踏了踏地面,倾听着周围的声音,在确定没有听到异响之后,林逸青小心的迈步上前,向脚下断裂的地方望去。

    只见那尊巨大的阿姆斯特朗式前膛大炮,已经滚落到了山下。

    “末将……罪该万死!”炮台守将知道自己罪无可逃,哀号一声,猛地向林逸青跪了下来。

    林逸青并没有去看他,而是蹲下身子,仔细的看着炮台塌裂的一方,过了许久,方才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炮台守将偷眼看了看林逸青,见到他脸上并无怒色,心中又升起希冀之感,刚才林逸青搭救炮手的一幕。他可以说看得真真切切。

    林逸青转过头。看了看炮台守将。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

    “这炮台外面用的是三合土不假,可内里用的却是碎砖石块,所以并不如看上去那样结实,”林逸青指着断裂的墙体,对炮台守将说道,“如此修筑,虽然可抵挡风雨侵蚀。久不变形,但表里不一,经不起剧震,现在只放了一炮便成了如此模样,如此若真临之以战阵,只怕用不了几炮,这炮台便要化为齑粉了。”

    “末将罪该万死!罪该万死!”炮台守将一时间脸如死灰,跪下叩头如捣蒜一般。

    在他的身后,炮手们也纷纷跪下,只是不少人的眼中闪过怨愤之色。

    “你且起来。我知道这事儿不能全都怪在你和炮台的弟兄们身上。”林逸青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断裂的墙体。和颜悦色的说道。

    “林爵爷……”炮台守将心头剧震,他当然明白林逸青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仿佛捞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您……千万救救小的,还有这炮台上一干弟兄们的性命!”

    “要想活命,你就得和我说实话。”林逸青紧盯着他,“这炮台么,依我看‘偷工’倒是未必,至于‘减料’,则是确确实实的。你们如此,想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是不是丁大人给你们修炮台的钱不够呢?”

    炮台守将听到林逸青的这句话,全身一阵哆嗦。

    “林爵爷,小的们……哪里敢说上官的不是……就当年丁大人给的那几个钱,别说买料了,工钱都不够啊……”

    林逸青已然将事情说穿,他还有什么好分辩的呢?

    “那便是了。”林逸青点了点头,上前将垂头丧气的炮台守将扶起,“我见这炮台的弟兄们操炮尚属熟练,这火炮保养得也还可以,至于炮台的问题,责任不在你们身上,我回奏朝廷时,当会分说明白,只是这当年修筑的情形,还得你详细写一个说帖上来,你可明白?”

    炮台守将听到林逸青的这后一句话,立刻明白林逸青这是在提点自己,知道自己和麾下的弟兄有了活路,不由得激动不已。

    “小的领命!”

    “先着人把大炮拉上来修好吧!所需费用,我帮你们出一些。”林逸青说道。

    “谢……林爵爷活命之恩!”炮台守将感激涕零道。

    他现在已经知道,这份关系他和全炮台的人身家性命的说帖,该怎么写了。

    回到了“扬武”号上,林逸青静下心来,便将这几日的巡视结果写了下来。

    “四叔,我看这炮台的守将,也不是个实心任事的人,可四叔今天和他说的话,摆明了是要救他的,这确是为何啊?”林语曦一边给林逸青磨着墨,一边好奇的问道。

    “呵呵,语曦好聪明,竟然能看出来四叔想要救他。”林逸青放下了笔,看着身边秀美可爱的女孩儿,笑着点了点头。

    “本来嘛!四叔就是不说,我从四叔的眼神也能看得出来,您是没想着要罚他们的,虽然他们把炮台修成了这样,还把大炮给震到山下了。”林语曦偏着头,看着林逸青问道。

    “语曦,水至清则无鱼,人都是有缺点的,只要知错能改,便不妨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再说了,四叔这么做,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真正的罪魁祸首伏法,炮台上的这些人,只不过是些小虾米,放过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钓到真正的大鱼。”林逸青笑着给她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四叔这叫放长线钓大鱼。”林语曦连连点头,她想起了往事,不由得噘起了小嘴,“爹在的时候,也曾这样教过我,可娘说怕我学坏了,不让我再问爹这样的问题。还是四叔好,肯教我,四叔,你说学这些,真的会学坏吗?”

    “呵呵,哪能呢?语曦这么聪明,不学真是可惜了。”林逸青笑道,“你娘就是担心而已,有些矫枉过正了,语曦不用当真的。”

    “噢。”林语曦学着林逸青的样子扬了扬眉头。

    “对了,语曦,四叔教你的招式。你有认真练么?”林逸青笑着问道。

    “四叔放心。曦儿一直在苦练。恶人近不了曦儿的身的。”林语曦自信的挺了挺胸,扬了扬小拳头,“哪天四叔遇上了恶人,看曦儿把他给打趴下!”

    林语曦说着,放下了墨,挥拳比划了几下,林逸青听到了呼呼的风声,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他根本没想到。这个女孩儿竟然是个天生的练武材料。

    就在他一愣神的功夫,女孩儿一下子扑到了他的怀里,她的力气很大,他猝不及防之下,竟然险些给她撞倒。

    “来!四叔,掰个腕儿!”

    “好!来!”

    “啊哟,四叔耍赖!”

    “哈哈!”

    不数日,林逸青的奏本便到达了京城,送到了仁曦太后的手中。

    在这份密奏当中,林逸青详述了在登州炮台上所见到的情况。除了说明炮台在试射一炮即便塌陷之外,还提到各处炮台布局不合理。弹药库靠前,没有防护以及火炮型号陈旧等问题,指出这些问题都是原山东巡抚丁直璜在任时造成的,遗患至今,并附上了炮台守将的供述。

    看完了林逸青的密奏,仁曦太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对于丁直璜这个人,他当然再熟悉不过了。

    这位在士林当中颇有清誉的大臣,可是不止一次的给自己上过眼药!

    如果说诛杀自己的亲信太监海德盛是他秉承敬亲王的意思借机大做文章“卖直求荣”以为晋身之阶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一回等于是帮自己解决了海德盛这个麻烦),而那一次在紫禁城养心殿当着自己的面咆哮,非要逼自己治林义哲的罪,吓坏了儿子彤郅皇帝,却是让她难以原谅的。

    此时的仁曦太后,眼前禁不住又浮现出当年的情景来……

    ……

    “臣山东巡抚丁直璜,恭请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皇上万福金安!”

    “免礼平身。”

    “臣谢恩!”

    “丁抚台哪一天到京的?”

    “回皇太后,臣到京已有月余。”

    “丁抚台到京,是奉了皇上的旨意么?来京所为何事啊?”

    “回皇太后,臣奉旨进京,是去吏部述职。”

    “噢,最近地方上怎么样?”

    “托皇太后、皇上的洪福,山东境内一切安好。”

    “哦,一切安好……难怪丁抚台看起来身子骨满结实,气色也好。”

    “这也都是托了我皇太后和皇上的洪福。”

    “丁抚台述职完事了没有?”

    “回皇太后,已然事毕。”

    “吏部议叙,可有不公之处?”

    “回皇太后,吏部议叙甚佳,未有不公之处。”

    “那丁抚台怎么在京里头呆了这么久?山东为京师屏障,近年又逢水旱之灾,你走了这么多天,这些事儿要谁来管?”

    “臣未离京,是因为得知了一件重逾泰山的大事,其对江山社稷之震动,远过于水旱之灾!臣今日求见皇太后,亦是为此事而来!”

    “哟!出了什么大事儿啊?我怎么不知道啊?”仁曦太后转头望了仁泰太后一眼,笑道。

    “丁抚台说的,是什么大事儿?这么了不得?”仁泰太后也讶然道。

    “此事关乎伦常纲纪,国之根本,臣是以逗留辇下多日,就是为了此事!”丁直璜道。

    仁曦太后故作失笑状的说道,“哟!这么大的事儿啊!丁抚台究竟为何事而来?快快说出来我们姐妹听听。”

    “科道言官近日弹劾林义哲不为慈亲守制,又暗交鬼类,纳番女为妾,不顾夷夏之大防,而沈佑郸竟然不顾廉耻为之回护,此叔侄二人已然是国之蠹贼,而朝廷竟迟迟不明降谕旨,以惩其罪!臣今日面见两宫皇太后,就是要为天下士子公论,讨一个说法!”丁直璜昂然道。

    “丁抚台觉着,这事儿,朝廷该怎么办才好?”仁曦太后不动声色的问道。

    “朝廷当明降谕旨,定林义哲不守制及沈佑郸袒护之罪!以正纲纪,安天下士子之心!”丁直璜大声道。

    丁直璜说着,腾地从绣墩上起身,来到阶前。向坐在宝座上的彤郅皇帝和两位皇太后跪了下来。

    丁直璜突如其来的动作把彤郅皇帝吓了一跳。看到儿子给丁直璜吓得面有悸色。仁曦太后的眉毛一下子拧紧。

    “臣请皇太后皇上即刻下旨!”丁直璜伏地三叩首之后,抬头昂然道。

    仁曦太后没有理会丁直璜,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受了惊吓的彤郅皇帝。她的眼中此时满是关切和焦虑之色。

    那边,仁泰太后也向彤郅皇帝投去关注的目光。

    彤郅皇帝脸色先是转白,接着转青,身子在那里微微摇晃着,象是十分难受的样子。

    丁直璜也注意到了彤郅皇帝的异样和两宫皇太后的表情,但此刻他可能以为。彤郅皇帝这是在故意装相,吸引两位母后的注意,更是怒气上升。

    对于清流言官们近日来如潮涌般的弹章,彤郅皇帝却一概不答(他并不知道彤郅皇帝其实心里对林义哲一直很是欣赏,再说还有皇后的枕头风),令丁直璜惊异之余,甚感恼火。由于坊间一直传言皇帝性情顽劣,才能平庸(这一点可以在帝师翁叔平的日记里找到佐证),加之皇帝又和林义哲年龄仿佛,想象力丰富的丁直璜很自然的给林义哲贴上了“弄臣”的标签。所幸林义哲不是京官,如果在京任职的话。只不准他还要歪想些什么出来。

    可能在丁直璜的潜意识里,已经先入为主的有了彤郅皇帝袒护林义哲的想法,现在面对自己的下跪请旨,彤郅皇帝竟然当众“演”了这样一出“戏”出来,转移了两宫皇太后的注意力,怎能让他不怒火中烧呢?

    “臣请皇太后皇上即刻下旨!罢斥林义哲令其守制休妾!严旨申斥沈佑郸!”

    丁直璜用足了力气,再次大声说道,声音震得大殿之内嗡嗡直响,不光两宫皇太后,连一旁侍立的李锦泰都吓了一跳。

    “丁抚台!休要咆哮惊了圣驾!”刘晟印喝道。

    刘晟印的声音虽然不大,但丁直璜却是一惊,他意识到自己刚才是有些孟浪了,急忙拜伏于地,连连叩首,惶恐地说道:“臣语声宏亮,未想惊了圣驾!请皇上治罪!”

    彤郅皇帝斜坐在宝座上,以手抚胸,看着跪伏不起的丁直璜,恚怒不已。

    此时的他,能看出来,心脏应该是在一个劲的狂跳。

    仁曦太后看着丁直璜,脸色一时阴沉如水。

    仁曦太后转头望了仁泰太后一眼,仁泰太后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她冲仁曦微微的点了一下头。仁曦太后深吸了一口气,脸色慢慢的恢复了平和。

    她的目光转向彤郅皇帝,此时彤郅皇帝似乎慢慢的缓过劲来了,他坐正了身子,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丁直璜,你且退下吧!林义哲这事儿,朕会给你一个交待的!”

    丁直璜听到皇帝语意不善,可能也知道刚才自己的抗声请旨的确惊到了皇帝,面现悔色。

    当然他并不知道,刚才已然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须知大乾帝国朝仪规定极严,凡臣工召见,皆有定仪,以免臣工对皇帝有异常之举,危及皇帝安全。象当年敬亲王抗声与仁曦辩论,便曾为太监喝止,由侍卫将敬亲王带下。事后仁曦曾因此免去敬亲王多项职务,并下旨申斥。敬亲王尚且如此,何况外臣。

    丁直璜叩谢圣恩后,起身退出了大殿,仁曦太后和仁泰太后看着他的身影在殿门口处消失,不约而同的对望了一眼,仁曦太后的嘴唇微微动了动,说出了一个名字,她说话的声音极小,没有人听到,但仁泰太后却看出来了,她说的是“承威”两个字!

    仁泰太后微微颔首,显然,刚才丁直璜的狂妄举动,也给她留下了同样的印象!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三章 如此清官

    “你把那个折子找出来我再瞧瞧。”仁曦皇太后说道。

    刘晟印应了一声,亲自去摆放着奏折的架子上翻找,很快便找到了那本奏折,呈送到了仁曦太后的面前。

    这本奏折,是现在护理四川总督的四川布政使丁直璜的因督修都江堰决口事自劾的折子。

    仁曦太后打开折子,仔细的看完之后,不由得冷笑起来。

    “在山东修黄河大堤,就能修决了口,这一次把都江堰也给修决了口,所以才上这个折子,以退为进,真是打得好算盘啊!”仁曦太后恨声道,“想不到山东的炮台也给修成了这样,放一炮自己个儿就能碎了!这等无能之辈,尸位素餐,朝廷要你何用?”

    见到仁曦太后发怒,刘晟印和李锦泰全都噤声垂首立于一旁,不敢看她。

    “刘晟印,把这些个折子,都给六爷送去,让他瞧着怎么办,给我回个话儿。”仁曦太后说道。

    “是!”

    四川,成都,承宣布政使司衙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这话的,便是以诛杀仁曦太后得宠太监海德盛而有名于一时的山东巡抚丁直璜。

    丁直璜在山东做了多年巡抚,杀权监海德盛一事。曾为民间广为传颂。

    海德盛是仁曦手下红得发紫的权监。权欲熏心。利令智昏,为讨好仁曦伤人极众,且受宠忘形有恃无恐。有一次,山东巡抚丁直璜叩见仁曦太后,不慎顶戴失落。当时,仁曦并没吭声怪罪。海德盛却在一旁厉声言丁直璜失仪,丁直璜赶紧去捡顶戴准备戴上时,海德盛走近脚一抬把丁直璜的顶戴踢滚到一旁。丁直璜因而对海德盛恨极。

    海德盛因在仁曦太后面前得宠。连彤郅皇帝和敬亲王宜欣也不放在眼里,因此彤郅皇帝和敬亲王也恨透了海德盛。

    彤郅八年,久在宫闱的海德盛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彤郅皇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仁曦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得到仁曦批准。海德盛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其过境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大乾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大乾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上报了巡抚丁直璜。丁直璜闻讯后立即派人于泰安将海德盛抓获,并趁机羞辱了他一番。

    海德盛离京后,正逢仁曦太后染病,由彤郅皇帝批阅奏折,这样一来,彤郅皇帝就有了剪除海德盛的绝好机会。接到丁直璜关于海德盛的折子后,彤郅皇帝瞒着仁曦立即召见了敬亲王宜欣和内务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关大臣,决定让敬亲王马上赶到军机处,命军机大臣宝望执笔拟密旨,将海德盛就地正法。旨曰:“览奏曷胜骇异,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处,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直璜速派干员于所属地方将该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问,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讯折回直境,或潜往河南、江苏等地,即著曾伯函等饬属一体拿来正法。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倘有疏纵,唯该督抚是问。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彤郅安排好一切,怕仁曦闻讯生出变故,特别叮嘱,廷寄明天晚上一定得递到。兵部驿使接旨后,以六百里加急递往山东。

    在捉拿海德盛时,海德盛的几个随从上街玩耍,漏网后连夜跑回北京,后由李锦泰将情况禀告了仁曦。所以,皇帝的圣旨未到,仁曦太后的懿旨就先到了济南。何毓福等人建议丁直璜接旨不开读,因为内容一定是赦海德盛,如不遵照执行,便有欺君之罪;如开读,放回了海德盛等于放虎归山,将来谁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按规定办没错,太后的懿旨应隆重开读,先供奉起来,建皇亭接懿旨才行。于是,丁直璜在院东建皇亭。以争取时间等候彤郅皇帝圣旨的到来。此时仁曦尚不知海德盛大祸临头,因海德盛得罪的人太多。不得人心。所以彤郅皇帝和敬亲王的密谋得以不泄。

    第二天晚上。廷寄到了丁直璜手中。丁直璜即命臬司潘蔚立即批了斩标,由抚标中军绪承监斩。历城知县即刻命人到狱中将海德盛提到巡抚衙门,验明正身,几个戈什哈架着被绑的海德盛来到西刑场。这时号角吹响,刽子手大刀一挥,海德盛的人头便滚落在地上。至此丁直璜总算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事后仁曦得报后大怒,但此时已经无从挽救了。仁曦静下心来之后,考虑反正海德盛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活。丁直璜建皇亭接懿旨形式是尊重她;海德盛出京犯了大大乾律,一路僭越无度罪不可赦;丁、何等人奉旨杀海德盛名正言顺。不能为了一个奴才,怪罪皇帝和大臣。她心中虽有不满,但事到如今,也只能认可了,所以再也没有过问。丁直璜、何毓福等官员则因为诛杀海德盛为民除害,朝野赞许,闻名于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四章 书生仗义

    “何人敢在此时生事?”师爷的话不知怎么勾起了丁直璜心头的无名火,他当然知道师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谁敢拿我办的铁案说事,我便要他死无葬身之地!我正好还要重查黄树兰全家被害一案,黄树兰死得不明不白,朝廷竟默认了‘天谴’之说,此事幕后定然有人主使!有敢在这时生事者,定和此案有关!我正好抓来查勘一番!”

    听到丁直璜打算重查黄树兰一家遭遇山崩被埋遇难一案,师爷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叫苦。

    对于这个案子,丁直璜要求重查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因为他身为布政使,权力有限,加上“懒政”的四川官员的集体抵制,一直没有成行,现在他护理四川总督,一朝权在手,自然要把令来行了。

    但师爷却知道,这个案子是无头案,可绝不是那么好查的,就算是狄仁杰转世,包拯复生,想要查明白,也不容易,更可况丁直璜这样只凭儒家道德观念行事,全无技术经验的糊涂官了。

    而如果这个案子真的兴师动众的查将起来,以丁直璜的办事风格,还不知道要牵扯多少无辜的人呢。

    “大人打算……何时重查黄树兰一案呢?”师爷试探着问了一句。

    “今日便要重查!”丁直璜瞪了师爷一眼,“你一会儿便去按察使衙门,将案卷调来!”

    “是!……老爷今日不去视察新津河堤么?”师爷小心的提醒了他一句,今天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由于丁直璜给的工钱过少,虽然他已经做出表率。督修都江堰时亲自挽袖子和民工一起搬石头。但效果并没有他想象的好。新津的大堤重修完工的第二天,便因为一场大雨而决了口,现下洪水正在肆虐,已经威胁到了泸州一带,很多百姓房屋被淹,水灾造成的损失其实是很大的,远不象丁直璜在折子里向朝廷奏报的那样。

    “我今日要重查黄树兰一案!大坝已派人重新修整,救济粮也已发出。就不必天天过去了!”丁直璜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师爷见到丁直璜如此,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当下他不敢出言相劝,只是唯唯告退,前去按察使衙门调取黄树兰一案的卷宗。

    成都,锦江书院。

    刘光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五章 直璜办案

    以杨锐在船政的所见,受雇于船政的洋人,无一不尽心尽力的为大乾服务,船政所制各种轮船、枪炮、机械无不精益求精,而四川机器局完全排斥洋人,这样的搞法,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在洋人的“长技”没有学到家之前,洋人的帮助其实是必不可少的。

    而当年给事中吴镇对四川机器局的参劾,“四川布政使丁宝桢不谙机器,私亏库款,纵容私人,徇庇劣员”,并非全是虚言。

    在回到了客栈之后,二人忙不迭的洗去一身泥水,换掉衣服后,刘光第感到身体困乏,杨锐也很疲倦,二人闲话了几句之后,便各自休息了。

    第二日,刘光第和杨锐便结伴而行,前往成都锦江书院。

    书院是出现于晚瑭五代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梥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并发展成中土古代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科举制度自产生以来,地位不断上升,不仅被统治者视为“择才大典”,而且也成为读书人仕进的最主要阶梯。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瑭末五代士人为获得参加进士科所需要的诗赋文学知识,纷纷隐居山林读书,逐渐衍生出书院这种新的教育组织,可以说书院因科举而生。在官方无力兴学的背景下,北梥书院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重任。庆苈四年之后,书院被排斥在科举教育体系之外,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变得相对疏远了。梥室南渡之后。书院成为新儒学的传播基地。新儒家们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科举服务。而且也为科举选拔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南梥理宗即位之后,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官学教学、科举考试内容基本重合,直接为科举服务,书院的主要职能再次回归到为科举服务之上来。邧代程朱之学通过书院的传播而进一步普及,为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书院的创建、修复、讲学和支持者不仅是恢复科举取士制度的有力倡导者,而且也是科举制度的有力维护者。邧代中后期,程端礼的《程氏读书分年日程》为书院开展科举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进一步明确了书院为科举服务的合理性。眀初。眀太祖通过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文教政策,将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的书院排斥在科举教育之外,书院沉寂了将近100年的时间。眀代中后期,随着官学教学功能的日渐丧失,书院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重任。尽管心学的理论体系与作为官学哲学的程朱之学有相当大的差异,但王狩仁、湛若水等心学大师依然坚持讲学与科举的统一,并鼓励生徒应举,使眀代中期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 后期书院为科举服务的倾向十分明显。到了乾代,无论是官办书院,还是民办书院。都直接教授科举之学。讲授程朱之学的书院也转而为科举服务,将培养科举人才作为主要职能。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授科举之学的制度。全佳时期鼎盛的汉学书院虽然不以教授科举之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甚至反对教授科举知识,但学习全佳汉学有利于生徒应举却是不争的事实,汉学书院成为当地科举及第率最高的机构。

    书院与科举几乎是共生共生的,形成了中土古代教育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在书院与科举关系中,二者的相互影响并不是等量的,一般是书院被动地接受科举制度的影响。由于书院对于其所在地的科举风气能起推动作用,所以各历史时期的书院数与科举考试的重要指标——进士数、举人数都是息息相关的。

    锦江书院自宁熙四十三年,由时任四川按察使的刘德芳秉承四川巡抚“欲兴文教以植人才”,“继石室之流风于无穷”之意,在文翁石室故地修建以来,它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学府,是有乾一代四川人才培养最有成就的书院之一,也是四川省城名流荟萃、大家辈出的地方。书院山长中既有潜心作育人才、不慕荣势的易简、彭端淑、李惺、江锡嘏等士林圭臬,也有工于诗古文辞的郑方城、储掌文、伍肇龄等老儒宿学,还有文武兼备、政声卓著的高辰、杨芳灿、牛树梅等大乾朝廷的能官良吏。在这些著名山长的滋育教导之下,锦江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行俱佳的蜀中名士,并因此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求学。

    锦江书院规模不大,占地面积仅二亩多,为古式建筑,梁架结构,用坚固艳丽的鸡眼石作梁柱。布局巧妙,前座是头门厅,中座是大礼堂,后座是魁星阁,两旁各有一条通道直通后座的走廊。走廊侧各有八间房间,是先生及书生宿舍。前座正门横额镶嵌着一块鸡眼石板,上刻“锦江书院”四个阴文正楷字。其右旁竖刻“韶光十年八堡众建”,在旁落款为“姚江诸豫宗题”。门顶上两侧和檐板外的雕刻,精致奇巧,堂皇华丽,引人注目。

    书院前座和中座之间有一个小园,曲径贯其中。两边花果成丛,清风徐来,芳香扑鼻。其中左边植有一株山桂,右边植有两株紫薇。两边还各有一个六角形的小水池,两个水池外的十二个小平面上各书写一句名言:“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礼节为治事之本,服从为负责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整洁为强身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学习为济世之本,有恒为成功之本。”

    文庙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文庙里自然少不了孔夫子的存在。所谓天不生圣人,万古如长夜,如今这位夫子笑容可掬的立于大殿之上,似乎对刘光第和杨锐的到来非常的欣喜。

    夫子是有教无类的,不管面对的是贩夫走卒还是江洋大盗,都是这副面容,也不知道能感化多少人幡然悔悟,但此时杨锐的心里。却只有对古人雕塑技艺的赞叹。

    锦江书院其实并不大,那些有钱人最喜欢给书院建造门楣,牌坊,塑像,但是对于那些最重要的学舍和教室似乎并没有兴趣,刘光第探头瞅了一眼教室里的木地板,上面的漆都已经学生的屁股生生的磨掉了,看样子来这里坐不住的人不只一个。

    刘光第和杨锐先去拜见了书院山长,说明游学来意,山长听说后很是高兴。给他们妥善做了安排,自此刘光第和杨锐便在书院安顿下来。静心求学。

    不知不觉,刘光第和杨锐在此求学一个多月过去了,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刘光弟对尊经、锦江两书院的学术风义,摘句而寻章,按格而就局,认为太过陈旧。此言既出,难免招来攻击。一位老掌学官闻听后,也认为这是无知狂生所言,因此便微服来访查。到书院时,正值学生们之乎也者地正诵得起劲。老先生跨进课堂,皮笑肉不笑地吟了一句:“辟破石榴,红(黉)门中几多酸籽(子)”,要众生员答对。刘光第一听,明白来人之意**,虽分明受了讥讽,亦不露声色,欣然应对:“启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人)。”老先生阅完对子,自认数刘光第所对最佳。于是专向刘光第发问:“空山淡明月”,刘光第答:“高天发云霞”。老先生手指桌上落有花瓣的墨砚:“杨花堆砚满”。刘光第掉头见窗外芭蕉遮日,答:“蕉叶补窗虚”。老先生似乎决心要考倒光弟样,对子越出越快:“中流凭抵柱”,答曰:“大雅是吾师”,问:“战略喜谈司马法”,答:“躬耕时学卧龙吟”。问:“修竹曲躬多揖客”,答:“老梅换骨自癯仙”。问:“虚心只合临水照”。答“高节讵肯随风扬”。出题者快,答对者更快。到此老先生已无话可说,不得不承认刘光第确是具有真才实学,且为品性高洁之士。自这一天起,刘光第名声大噪,再无人指摘他狂妄了。

    杨锐和刘光第在锦江书院求学期间,和外界的音讯并位断绝,由于报纸的兴起和朝廷对洋务的重视,书院里的学生们也都很关心时政,不时就本省政事发表评论,而这些天杨锐和刘光第听说最多的,便是护理川省总督的丁直璜的事了。

    听学生们说,这位丁大人竟然重新查起了黄树兰一家遭遇山崩的无头案,据说还真查出了一些隐情。

    丁直璜先是调阅了当年的案情卷宗,他发现山崩中遇难的只有黄树兰一家人,包括黄家的仆役侍婢,负责押解黄树兰一家前往戍地的两名差役却幸运的躲过一劫,丁直璜坚信山崩是人为造成,两名差役之所以幸免,定是和凶手有所勾结,是以对两名差役严刑拷打,而两名差役果然招出是受人指使,但究竟是受何人指使却说不出来,丁直璜大怒,给两名差役上了大刑,结果两名差役竟然熬刑不过,先后死了。

    听到丁直璜竟然如此查案,刘光第禁不住大摇其头,在心里暗自叹息。

    一位的用刑逼供,是能查出真相来的吗?

    在大乾朝,有多少冤案,是因为刑讯逼供屈打成招搞出来的?

    两名差役招不出受何人指使,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就是想要胡乱攀诬,也没有对象!

    在刘光第看来,黄树兰一家的死,很可能真的就是一场意外的山崩造成的。

    由于两名当事差役身亡,线索中断,丁直璜不得不另寻蹊径,这一次他将目光放在了火药来源上——他坚持认为,山崩是凶手人为造成的,使用的是火药,而造成这样一场巨大的山崩,火药用量肯定非常大,凶手是不可能随身携带的,定然是在当地购买,当时火药厂还未成立,要想购买火药。只能通过外国人的洋行。于是他便又雷厉风行的查了起来。但查来查去,案发现场附近的州县却并无贩卖火药的洋行(当时成都和重庆这样的大城市里都没有,别说一般的市镇了),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

    案子查到这里,丁直璜仍不甘心,他亲自带人前往案发地点勘查,想要搜寻新的线索,而案发到现在已经过去多年。案发地点历经雨水冲刷,早不见当年的痕迹了,手下的人给丁直璜一番折腾,搞得筋疲力尽,也仍是什么有用的线索也没有找到。

    丁直璜还是不死心,又派人在四周村落打探,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还真让他打探到了线索,就是在案发现场不远处,发现过五具尸体。似乎是山贼或江洋大盗,有人在附近的河里还捞出过刀剑等兵器。尸体后来被乡民胡乱掩埋了,而捞出的刀剑兵器则为乡民用为劈柴之具,现仍留存。

    丁直璜得到消息后认为,这五人应该就是制造山崩杀害黄树兰一家的凶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

    ps:  你打开我主页的那一刻,也许就是我们的缘分开始。我在努力为未来打拼,你愿意给我一点鼓励吗?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六章 药厂奇灾

    哥老会产生之后,在各地迅速发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组织,以四川数量最多,力量最大,不仅有无业游民、贫苦大众,还有各地的地方势力、军营官兵也纷纷参加袍哥,主持码头。无钱无势者当袍哥是为了求得结援互助,有钱有势者当袍哥是为了控制地方,培植羽翼。在这种风潮之下,“袍哥能结万人缘”,“上齐乌纱帽,下齐讨口子(四川方言,即乞丐)”等民谚,说明袍哥的影响真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作为一种帮会组织,袍哥提倡侠义与互助共济,重视宗法观念,以“桃园聚义”、“瓦岗威风”、“梁山根本”为榜样,相互间均称兄弟,甚至有“有饭大家同吃,有难大家同当”的口号。在某些地方,也的确能做到相互帮助,凡是袍哥,到了别的码头,只要拜了码头(拜码头有一定的规矩与隐语),也会吃住不愁,故而有“千里不要柴和米,万里不要点灯油”之谚。

    袍哥会在民间的势力如此强大,丁直璜为了一桩已经有了“天谴”定论的案子,竟然胡乱牵扯到袍哥会身上(丁直璜本人可并不这么认为),这样的糊涂作法,很容易激起民变。

    四川的社会状况本来就不算稳定,丁直璜这样的乱来,一旦引发民变,全川势必陷入动荡之中,由此所带来的灾祸,可就没法估量了。

    想到这里,刘光第禁不住对川中的时局更加的忧虑。

    “今日闲来无事,且天色极好。不如我们大家一起去杜少陵草堂游玩一番如何?”学子们当中有人建议道。

    “也是。天气炎热。杜少陵草堂一带风景怡人,我等正可前往乘凉,偷得浮生半日闲。”有人立刻应道。

    当下学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刘光第和杨锐这两天一直感到有些气闷,想出去走走,听了这个建议也欣然同意,于是学子们收拾收拾之后,便纷纷结伴而行。或乘车轿,或骑骡马,前往杜甫草堂。

    刘光第和杨锐到了杜甫草堂,此时游人已然不少,多为尊经书院的学子,原来天气炎热,他们也不约而同的来此游玩,当下诸学子相见,自是热闹。

    杜甫草堂乃昔日瑭杜甫在成都躲避安史之乱时所修建的临时栖身之所,后杜甫离蜀。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下来。杜甫草堂经梥、邧、眀、乾历朝多次重修,奠定了现今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使其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今日的杜甫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约300多亩。其中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使人流连忘返。

    刘光第和杨锐正游玩间,耳边突然听到一声炸雷般的巨响,二人吓了一跳,转头望去,赫然看到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状黑色烟团。

    “怎么回事……”刘光第话音刚落,便看到前方的草堂建筑象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给撕碎了一般,抛射过来。

    巨大的气浪平推了过来,刘光第感觉自己好像是在一叶惊涛骇浪中的扁舟上一样,浑身被震得五脏六腑都快要吐出来。紧接着火球涌动,竹叶和断裂的竹子四处横飞,破裂的竹子好像钢刀一样,射穿了多名学子的身体。

    刘光第的身子重重的摔落在了地上,他的头撞中了一棵树,登时晕了过去。

    《点时斋画报》:火药厂奇灾:

    “光旭七年七月初九日午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长三四里,周围五六里,尽为齑粉……火药局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知是药库爆炸,酿成巨灾……”

    《川报》:

    “……震天动地如霹雳之声,黑气冲天,彼此不辨。先是河堰,及至古家坝,杜少陵草堂,倾颓房屋平地动摇有六七里,城楼、城墙上砖瓦如雨点飞下……会馆路口有蒙师开学,童子三十二人,一响之后,师徒俱无踪迹。……火药厂周遭民舍尽皆震坍,坏屋数百间,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问之,云:‘如醉梦’。又掘出一老者,亦活。”

    《川省邸报》:

    “初九日午时,忽大震一声,烈踰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火药局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古莲池街迤西、犀牛巷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有姓名者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唯卖酒武大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燃,其余则无焚毁。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倮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泰晤士报》:关于成都发生的灾难: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左右,成都的天空十分明亮,突然间,从古家坝方向传来一阵轰隆声,出现了一个特大的火球在空中滚动。天空中有丝状、潮状的五色乱云在四处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柱直竖于城东北角,接着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方圆2至3里之内。瞬间夷为平地。这场大爆炸突如其来。其惨烈、诡异世所罕见。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谁也解释不清。据专家学者们收集当时的目击者见闻说:爆炸当时本来天空晴朗,忽然就听到一声巨大的轰雷响起,隆隆地在大地上滚过,声音震撼天地。从城市的东北角涌起一片遮天盖地的黑云。不大一会儿,又是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顿时,天空变得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火药厂周围长三四里,方圆六七里,千余间房屋建筑顿时变成一片瓦砾。很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臭气熏天,一片狼籍,惨不忍睹,连牛马鸡犬都难逃一死。火药厂一带,大地都被震裂开来。火光腾空。到处雷声震耳,被损坏的房屋建筑无数。老百姓有侥幸逃脱的。全都失魂落魄,惊恐万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一个劲的跪拜天地,请求神明解除他们的困境。”

    “在成都的外国人热心的组成了一个调查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据一些老百姓说,在事发之前,城门的火神庙中忽然传出音乐,一会儿声音细些,一会儿声音粗些。守门的门卫刚要进去查看,忽然有个大火球一样的东西腾空而起,俄顷,城东北方便发出震天的爆炸声,在爆炸中有许多人失踪。有一位新任的总兵拜客,正走在大街上,只听一声巨响,他和他的7个跟班,连人带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还有尊经书院的教师和学生一共42人,一声巨响之后,也没了踪迹。据说,莲花街上有一抬八人大轿正走着,巨响后,大轿补打坏扔在街上,轿中女客和8个抬轿的轿夫都不知去向。更奇怪的是,市集上有个姓周的人,正同两个人说话。巨响之后,他的头颅突然飞去,尸体倒在地上,而他身边的两个人却安然无恙。”

    “爆炸发生之时,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掉落在远处,一条大街有一尊几百斤重的大石狮子,上百人都推移不动,居然被一卷而起,落在2公里外的地方。猪马牛羊、鸡鸭狗鹅更是纷纷被卷入云霄,又从天空中落下。据说古家坝一带,纷纷从天上落下许多人头来,杜甫纪念堂一带落下的人的四肢最多,死的都是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的学生们,他们当时正在那里游玩,没想到遭遇到了这样一场可怕的灾祸。这一场碎尸雨,一直下了半个小时。木头、石头、人头、人臂以及缺胳膊断腿的人、无头无脸的人,还有各种家禽的尸体,纷纷从天而降,真是骇人听闻。”

    “这次事件的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就是遇难者不论男女,不论死活,也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很多人的衣服鞋帽尽被刮去,全都是赤身倮体,一丝不挂。一篇当事人写的笔记记载着这么一件事:在街上有一乘女轿经过,只听一声震响,轿顶被掀去,女客全身的衣服都被刮走,赤倮倮地仍旧坐在轿中,全身竟没有一丝伤处。他们的衣服都被吹到哪里去了呢?据说事后有人发现,衣服全都飘到了山上,挂在树梢上。校场口落的衣服堆成小山,其中各种器皿、衣服、首饰、银元和铜钱都有。”

    “根据随后调查的结果,这次的灾难,是设在古家坝的火药厂储存的火药因为天气炎热保管不善发生了爆炸造成的。虽然火药厂在建设初期就考虑到了发生事故的问题,将地址选在了郊区人烟稀少的古家坝一带,但谁都没有想到,当这里真的发生了爆炸事故,会出现这么悲惨的结果。”

    “这次事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说是雷电或龙卷风引起的,有说是火药库管理不善引起的,因为在这次事件中,事故现场发现了大量火药爆炸存在的证据,因此将此次灾难归为自然的力量是不符合实际的。”

    “火药厂总人数为186人,它属于四川兵工厂的分支机构,专门制造军用的火药。从现存的建厂资料记载来看,这里制成的火药仍然是用坛装的,到事发前,火药厂已经生产出了大约5万斤火药,如此多的火药,存储、管理(防潮、防雨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详细调查了解了火药厂的情况。对乾国人的管理能力有了一个直观的看法。那就是他们的管理水平。比起西方国家来,还是大大的落后的。”

    “其实关于火药厂发生的事故,以前就有记载,很早以前,当西方的军事技术还没有进入这个古老的国家中时,乾国政府就在城内开设工厂,专门制造、贮存火药和兵器。当时制造的是黑色火药,制成后装入陶坛内贮存在地窖里。乾国政府官员的**遍及政府各个部门。在火药库的管理方面也不例外。由于这些人没有知识,又擅权胡为,因而火药库屡屡发生事故。例如在镇压云南省杜文秀掀起的叛乱时,将要出征的四川政府军领取火药。监放火药的官员因陶坛内的旧火药已经结成硬块,不便分发,于是就命令工匠粗暴的用铁斧劈开,结果造成爆炸,‘声若雷霆,火枪、火箭迸射百步之外,烧死张渝及把总富阡等十二员、军人刘仲平等一百六十二名。其局内工匠人等并街市经过居民死伤者多不可稽。焚毁作坊五连,约三十余间。火药火器无算。’”

    “人们一般认为成都城的这次大灾难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实际根据在成都的外国人的暗中调查,在很早以前就已有发生,只不过这一次的火药厂爆炸灾难是当中最大的一次而已。在成都兵工厂设立以前,这类事故一直频繁不绝。如彤郅九年‘九月庚申,山东火药厂火药灾,伤毙数百人。’彤郅十一年的一年之中,竟连续发生3次之多。据官方档案记载,‘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六月癸巳,铸炮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哪怕是新式的火药厂,虽然引进了外国的新技术,但因为陈旧的管理方式,仍然不断的出现事故,如官方的记载:‘彤郅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卯时,新火药局忽震一声,损坏房屋、人民许多。至六月初二日午时,药厂大震,略减于彤郅九年时也。八月初七日卯时,局复大震,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如云、如浪,移时方散。圣明矜怜之,发银分赈……复施棺或席殓埋……至彤郅十三年四月初二日,新局造火药处,复响一声,损人命房屋甚多。’”

    “这一次由于火药厂的火药库正是灾变中心,故灾后就曾有人说:‘火药厂不戒**,致合城之扰’。再加上火药厂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现象,及火药厂制造火药的特殊性,让很多人相信此事件是火药厂的管理人员疏忽所致。据厂方资料记载:‘每五日,川军诸营共领火药三千余斤。’这么多火药一旦发生焚爆,能够在瞬息间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流,并迅速向周围扩散,可下冲使地面成坑,向四周可使建筑物倾倒,上可携物飞空,其产生的地面震动和声响,传到周围很远的地区的地面,那里的人都能随之发生震动并听到如雷的声响,所以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也就很好理解了。”

    “由于事件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和损失,而且种种迹象都表明是人为的疏忽造成的,愤怒的人们集中在了四川总督的官邸前,要求代理总督职务的布政使丁大人给一个说法。这种现象以前在大乾帝国是根本没有的,人们习惯于官方的威严,对于县令这样的下级官员的种种胡作非为,也都是轻易不敢反抗的,而这一次人们竟然不约而同的来到总督的门前抗议,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勇敢举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议的人群中,除了普通百姓以外,还有大量的书院学生,他们熟读儒家的经典,本来是政府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将来会成为帝国的官员,这一次也站在了抗议者的行列里,他们之所以参加了抗议活动,是因为这次火药厂的爆炸灾难摧毁了书院学生们的朝圣之地——杜甫纪念堂,并造成了大批前来朝圣的学生的死伤,学生们认为,正是代理总督丁大人的不务正业,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政务处理上,才导致了这次的灾难。他们的指责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就在不久前,这位代理总督大人刚刚启动了一个多年前已经结案的山体崩塌造成的流放官员及家属意外死亡事件的调查,并不理会刚刚发生不久的河堤决口事故。作为一名管理一个帝国重要省份的高级官员,竟然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疏于对主要政务的处理,在学生们看来是不可原谅的事情,他的行为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并且造成了百姓的痛苦,必须要予以纠正,并且为此承担责任。”(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零七章 督门之变

    刘光第能够下地走动,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而在这一个月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那天发生的灾祸是什么样的惨状,他在记忆当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他记不住自己是如何回到书院的,听说是出了事之后,好友杨锐不顾伤痛,将他背回来的。

    而和他一起获救的,只有寥寥几人,大多数的同窗,都在这场奇变灾祸之中遇难身亡了。

    刘光第的头撞在树上,身上也被碎竹插伤,流了很多血,如果不是杨锐及时救助,他很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而送命。

    其实当时杨锐也受了伤,只是因为他给气浪掀到了水塘里摔晕了,受伤远较他人为轻,他很快醒过来后,走出了水塘,和赶来救援的百姓一道救人,很多伤重者因而活命,刘光第便是其中之一。

    而在幸存的书院学子们都被救回锦江书院之后,杨锐听说附近的古莲街地方受灾很重,不顾伤痛又去救援,又救了不少人,以至于回来时,整个人都几乎虚脱了。

    因为这次的事故,刘光第和杨锐成为了生死之交。

    而这次事故,也彻底改变了刘光第对那位他原先十分崇敬的大清官丁直璜的看法。

    在得知事故是因火药厂爆炸引起的之后,刘光第立刻便明白,这一定是“**”而不是“天灾”,而出现了这样大的事故,身为四川布政使并护理四川总督的丁直璜绝对难辞其咎。他对杨锐说了自己的看法,杨锐也表示赞同。并举了他所任职的船政的例子——船政局下也设有枪炮所。制造枪炮弹药已经多年。不但产品质量极佳,从创立到现在,没有出过哪怕一次小小的事故,足见其管理严格,而四川机器局和火药厂自成立后便事故不断,两下相较,不言自明。

    在事故发生之后,丁直璜的处置也让人莫明其妙。他虽然第一时间带兵赶到了现场,却并没有立刻下令救援,反而借口勘验现场,把现场自救的百姓驱散,并派兵封锁了现场,禁止人员出入,结果很多火药厂的员工和家属因被掩埋在废墟无人救护,伤重而死,最后得救的不过六人。在得知丁直璜的处置之后,成都百姓无不痛骂丁直璜昏悖残酷。

    丁直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成都民众极大的愤怒。加上之前丁直璜的种种悖行,百姓们抬着死去的亲友的尸体。包围了督署,要丁直璜现身给个说法,丁直璜闻讯大怒,竟然派兵驱散百姓,这更加进一步的激怒了民众,更多的百姓聚集而来,而成都的乡绅学子们也加入到了抗议的百姓之中,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的学子们因为在事故中死伤惨重,走在了抗议队伍的最前列。

    刘光第如果不是因为伤重,他很可能会和杨锐及同窗们一道,前去督署抗议的。

    现在的他,最担心的,便是杨锐的安全。

    熟读史书的他知道,象丁直璜这样的“酷烈之吏”,自以为是又愚蠢无比,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采用过激的手段的。

    此时的刘光第,只恨自己因伤行动不便,不能去督署门前为好友同窗助力。

    而刘光第并不会想到,好友杨锐此时正在督署门前,和锦江书院的学子们一道,怒斥着丁大清官。

    “丁直璜!你这昏官!你还自诩爱民好官,瞧瞧你都干了什么?督修河堤,河堤决口;办机器局,药厂爆炸;当此奇变巨灾,你不去救灾拯民,竟然封锁现场,禁止出入,以致受伤之人不得救护,横遭惨死!你如此处置颠倒,究竟是何居心?”

    听到杨锐的责骂,丁直璜大怒,正要喊人去抓杨锐,却不料愤怒的人群的吼声有如涛天巨浪,一下子便将他的声音淹没了。

    “丁直璜!你还我家人命来!”

    “丁直璜!你这狗官!从你到我们四川来,就没办过一件好事!”

    “丁直璜!你封锁现场禁止救援是何居心?难不成你想毁灭证据?”

    “丁直璜!你还我父亲命来!”

    “丁直璜!你还我母亲命来!”

    “丁直璜!你这狗官!我要杀了你,给我儿子抵命!”一个中年妇女哭喊着,从儿子的尸身下抽出了一把剪刀,猛地向丁直璜掷去,丁直璜吓了一跳,闪身避开,剪刀撞到了门柱,掉在了地上。

    “大胆刁妇!竟然敢行刺本官,还不给我拿下!”丁直璜怒气冲冲的对身边的督标卫队喊道。

    卫队首领犹豫了一下,向身边的几名士兵晃了晃头,几名士兵迟疑了好一会儿,这才极不情愿的走出队伍,向那名中年妇女冲去。

    “且慢!”杨锐大吼一声,抢步上前,挡在了那名中年妇女的身前。几名锦江书院的同窗见状,也凛然厉喝,聚到了杨锐的身边,挡住了官兵的去路。

    几名士兵见面前的几个年轻人气宇不凡,知道他们都是书院的学子,为首的这个似乎还是身有功名(杨锐过了绵阳的院式,已经是举人了),是以立刻都畏缩起来,犹豫着不敢上前。

    “尔等何人!胆敢如此放肆!”丁直璜怒火上冲,以手戟指杨锐,大声喝道,“你们难道不知道王法吗?”

    “学生杨锐,当然知道王法!”杨锐怒瞪着丁直璜,“只怕不知道王法的,是你丁大人!”

    “放肆!尔竟然如此诋毁本官!给我……”丁直璜话还没说完,便给杨锐厉声打断了。

    “大乾王法,首重人命!所谓人命关天!丁大人,我问你,你缘何不许百姓进火药厂废墟救援?”杨锐厉声道,“大人今天不给出个说法来,只怕我成都百姓绝不答应!”

    “本官封闭火药厂禁人出入。乃是为了防止现场为众人踩踏。证据无存。焚爆因何而起无从得知!尔等知道甚么?敢在这里鼓噪是非?”丁直璜吹胡子瞪眼道,“再说爆炸如此剧烈,哪里还有人能活命?死人难道还能救活不成?”

    “你这狗官放屁!我爹就在里面!当时他的手脚还露在外面能动弹!我要冲进去救我爹,却给你这狗官的手下抓住了,我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我爹的手一点一点的不动了……”一个孩子大哭起来,立时引来周围一片哭声。

    “我儿子也在里面……我都看到他的衣襟了,可就是不让进去……”

    “丁大人原来是想要寻证据,怕误了上报朝廷!”杨锐明白了丁直璜因何驱散百姓不让进入现场。气得手足冰冷,“你心如蛇蝎,为了一已之私,竟然不顾这许多人的性命!可怜火药厂这么多条人命,全都断送在你这昏官酷吏手里!”

    “大胆杨锐!竟然辱骂本官,别以为你有举人的功名,我便不敢抓你!”丁直璜到了这一刻,仍不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他回头冲着督标卫队大喊,“赶紧把这些个无知狂徒抓起来!我要上报朝廷。夺了他们的功名!”

    “老贼尔敢!”杨锐发须直竖,目眦欲裂。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尔胆敢蔑视朝廷法度,视百姓如蝼蚁,是欺我蜀中无人吗?我四川万民何辜,怎么会摊上你这么个草菅人命的昏官酷吏!枉你活了六十有一!今日你若敢胡乱抓人,我杨锐定然和你拼了这条性命!”

    见到杨锐发了狠,督标卫队的官兵们全都停住了脚步。

    他们当然知道,逼死一个举人的后果会是什么。

    “狗奴才!还愣着干什么?把这些混帐东西通通抓起来!”丁直璜瞪着督标卫队的头目,跳脚大叫起来。

    头目心中畏惧,无奈的转头,看向杨锐,正要说声“得罪”,上前拿人,却不料一下子看到了杨锐身后的人群中的几个大汉!

    为首的一人,正阴沉沉的看着他。

    头目立刻便认出了,那是他所在的码头的袍哥会大哥(袍哥会很早便渗透到了乾军之中,在军营中发展极快,左季皋曾上奏朝廷说:“自顷啯噜变成哥老会匪,军营传染殆遍”,以至于他在制订军队营规时特地立了一条:“结拜哥老会、传习邪教者斩。”)!

    他情不自禁的向大哥投去了询问的目光,大哥似乎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冲他皱了皱眉,缓缓的摇了摇头。

    头目立刻便明白了怎么做了,他又走了一步,突然打了一个踉跄,摔倒在地的同时,向几名部下飞速使了一个眼色。

    几名部下心领神会——他们也都是袍哥会成员,且都是当地人,早就对生性冷酷、待人刻薄的丁直璜不满,在现下这个时候,哪有为丁直璜而得罪本地的乡亲百姓的道理,于是也都纷纷摔倒在地。

    “打死这狗官!”不知是谁吼了一声,接着一颗破白菜便飞了过来,刚好砸在了丁直璜的头上,将他头顶的官帽打落在地。

    丁直璜怒极,正要喝骂,烂白菜、臭鸡蛋等等脏物纷纷抛了过来,打得他满头满脸,生生的疼,接着人群发出了汹涌的怒吼,向这边冲了过来,督标卫队拦阻不住,全给人群冲倒在地。

    丁直璜大惊,本能的转身便向督署大门跑去,身后的卫队们也跟着他向门口猛跑。

    “赶快关门!”丁直璜抢步进了门,惊恐的大叫道,全无刚才的气势和派头。

    看到丁直璜的狼狈相,杨锐心中的恶气总算是出了一半,他看着督署大门好容易关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847/ 第一时间欣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银刀驸马所写的《崛起之新帝国时代》为转载作品,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崛起之新帝国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崛起之新帝国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介绍:
特种兵林逸青完成任务返回时在直升机上被球形闪电击中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平行时空的陌生王朝时代——乾朝,这是一个曾经兴盛一时却已然步入衰落的王朝,此时刚刚接触到西方工业文明,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处于剧变的前夜。 为了实现心中的强国之梦,林逸青毅然带领着这个古老的国家蹒跚前行,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