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文阅读

作者:木林森444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四七章 天诛(四)

    虽然己经过了午夜12点,但山县友朋的府邸里依就是灯光通明,由其是在正厅,杯觥交错、猜拳行令、欢歌笑语之声不绝于耳,在这静寂的夜里,传遍了整个府邸,而府里的佣人们这时也都不得休息,只能熬着睡意伺候着。

    山本权兵卫终于带领整个内阁辞职,下一任首相自然铁定由陆军系出任,这可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因此在今天晚上,寺内正毅、桂太郎等陆军系的重要人物在山县有朋的府邸里欢饮,以庆贺陆军系重新夺回首相的宝座。虽然山县有朋现在也不担任公职,但和伊藤博文一样,凭着在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中积累下来的巨大威信力,令山县有朋依然对日本陆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致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也不为过。

    这次的胜利确来之不易,这几天来在日本多地都爆了民众大规模的聚集,抗议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舆论风潮,最终压跨了山本权兵卫内阁,这一方面固然是日本民众对山本权兵卫内阁在处理长崎事件时的软弱表现的不满;而在另一方面,也是陆军派驻在各地的情报人员不断的鼓动、引导、操弄着民意,由其是将长崎事件刻意的引向华东政**府身上,从而民众对华东政**府的仇视引发了对山本权兵卫内阁的愤怒,终于形成了巨大的民意,迫使山本权兵卫内阁下台,也被陆军系视为在这场博奕中关建的神来之笔。

    为了让众人尽欢,另一方面也是鼓舞士气,毕竟现在夺回了首相的宝座,接下来还有更为严酷的挑战。于是山县有朋还专门请了几名艺伎到府里,为众人弹唱祝兴。虽然众人己经欢饮了近4个小时,也都有几分醉意,但气氛依然热烈。由其是寺内政毅,喝得满面红光,因为在陆军中己经内定了新一任的首相就是由他出任,因此寺内政毅的心里也十分高兴,毕竟能够当上首相这可是光宗耀祖的荣耀

    这时山县有朋举杯道:“来,让我们为新首相,寺内君喝一杯。”

    众人听了,也都纷纷举杯,向寺内政毅致意。寺内政毅也是乐得嘴都合不陇,也举起酒杯连声道谢。

    这一轮饮罢之后,山县有朋又道:“寺内君,你这次出任首相,可是任重道远啊,因为海军那边,还有政友会恐怕都不会甘心失败,必然会找寻你的错处,伺机再夺回首相之位,因此你可千万不可大意啊。”

    寺内政毅呵呵笑道:“山县君,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不会向山本权兵卫那么傻,主动为敌人制造机会。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要守住首相的位置,不能再让海军或是政友会轻易的夺去了。”

    山县有朋也点了点头,道:“很好,寺内君,我们就应该这样,不给海军、政友会任何机会。”

    而一边的前首相桂太郎却听得有些不是滋味,这样万众瞩目的荣耀过去也是属于自己的,但现在却轮到了寺内政毅,桂太郎心里自然有些不平,道:“寺内君,这一次的首相可不好当啊,我们日本现在虽不算是内外交困,但也确实差不了多少,因此你上任之后,这担子可真是不轻啊。”

    虽然这时候说这些话有些不大合宜,但桂太郎所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日本的情况确实不大好,而且寺内政毅也多喝了几杯,一时到也没有多想,道:“桂君,多谢你的提醒,这还需要诸君多多协助,大家齐心协力,共赴难关。”

    话声未落,隐约只听“砰砰”的几声枪响传来。

    桂太郎到没喝多少酒,顿时一惊,道:“你们听到没有,枪声,有枪声。”

    寺内政毅还没反应过来,道:“枪声,那里来的枪声!”

    这时有人听到,也有人没有听到,正在众说纷云之际,只听“砰砰砰砰” 又连续传来了数声枪声,而且这次的枪声明显要清楚得多,众人也都听明白了。

    山县有朋的脸色大变,道:“快,出去看看出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一个仆人急匆匆的赶了进来,脸色煞白,道:“老爷,兵变,兵变了。”

    而这个时候,众人也都听到在连续的枪声中,还夹杂着“”尊皇讨奸”、“”七生报国”、“天诛国贼”“天诛、天诛、天诛……”等呼喊声。

    山县有朋也不禁打了一个寒蝉,做为一个基本全程经历过“倒幕”时代的人,他十分清楚,“天诛”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倒幕”时代是一个秩序彻底失衡的时代,各种倒幕派、维新派、幕府派纷纷粉墨登场,而且每一个派系都认为自己代表着正义,并且可以以正义之名,夺敢他人的生命,因此各种暗杀事件层出不穷,无论是幕府的高官,还是维新的大佬,无不纷纷倒在刺客的刀下。

    谁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成功刺杀了目标之后,会留下一张用朱砂所写有“天诛”字样的白纸,表示自己杀人是代天行事。这个举行很快就被其他各方所仿校,因此伴随着朱砂书写有“天诛”字样的白纸漫天飞舞,带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血风腥雨,而倒在血泊中的,无一不是声名显赫之辈。

    有倒幕期间,山县有朋不止一次的见到过倒幕、维新阵营中的干将被敌方的刺客杀死,留下朱砂书写有“天诛”字样的白纸,只不过当时山县有朋在倒幕、维新阵营中还并不显山露水,但“天诛”这两个字,给山县有朋留下了极为深刻,但绝对不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又听到“天诛”的呼叫声音,难到那段历史又要重现了。

    ――――――――分割线―――――――――分割线――――――――

    原来这段时间以来,山本权兵卫由于己经做好了辞职的准备,因此对凶涌的民意根本没有采取任何的安抚态度,而是听之任之,结果自然是使民众的怨气越来越大,而且陆军的情报人员为了逼迫山本权兵卫尽快辞职,又不断推波助澜,另外山本权兵卫为了尽快了结长崎事件,向美国做了大量的妥协,这下不仅仅是民众,连许多士兵也对政**府极为不满。

    其实日本民众这次生出这么强烈的怨气,除了日本政**府平素在民间鼓动民意,陆军的情报人员推波助澜等因素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民众的生活疾苦,早就憋足了怨气,这次不过是借这个机会,爆发出来。

    远东战争对日本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尽管已结束了一年半,但还是远没有恢复到战前的生活水平,大部份的民众都只能免强度日,但日本的财团,高官却依旧可以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侈的生活,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对立,因此在民间对政**府的怨气极大,只是日本人的服从性很高,同时政**府也有意将华东政**府竖立成靶子,也算是分散了部份民间的怨气,免强保持着稳定。但怨气终究没有彻底化解,只要一个适当的契机就会爆发。

    正好这时发生了夜袭华东政**府舰队的事件,虽然没有成功,但参与这次事件的人员却被民间视为英雄义士,这也激发了一些人的胆大妄为之心。因此有些极端激进社团、中下层军官士兵在私下里交流时,都认为现在日本的上层社会己完全腐化,官员对外软弱无能,对内却残酷的压窄百姓,财阀贪得无厌,完全有负于天皇的期望,甚致是欺瞒、架空了天皇。

    日本人的性格中,有容易冲动走极端一面,受这些英雄义士的光荣事迹所激励,于是有人决定挺身而出,为国家诛杀这些误国的官员、财阀,为天皇清理君侧,最后还大权于天皇。并借聚众抗议之机,招集同道之人。本来对日本政**府不满的民众极大,其中也不乏有性格冲动、思想极端之辈,因此很快就招集到了1500余人,其中士兵也3、400人,其余大部份都是激进社团的成员,另有少部份是社会成员,有社会游民、闲杂人等,也有穷困潦倒的贫苦人家,总之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领头的自然是激进社团的首领、以及少量的中下级军官,于是计划行动路线,以及要诛杀的名单,要诛杀的对像共列出35人,而为首就是伊藤博文,第二个就是山县有朋。

    伊藤博文是在远东战争之后,和华东政**府签定条约,赔款求和的代表,后来又出访华东政**府,并主动邀请华东政**府的舰队访日,这些自然都是卖国求荣的行为,因此许多激进者早己将伊藤博文恨之入骨,除之而后快,于是名列诛杀名单的第一位。

    山县有朋到是没有明显的卖国行为,但他也算是日本的高官,在激进者的眼里,这就是原罪,因此将他列在第二位。

    而名单上其余的人员要么是政**府的高官要员,要么是财阀巨商,总之个个都是声名显赫之辈。

    同时为了表示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因此这些人根据倒慕时代的故事,给这次行动取名为“天诛行动”,并且制做了大量朱砂书写有“天诛”字样的白纸。并于这一晚开始行动,分头奔向各个目标而去。

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

    “天诛!天诛!天诛!”

    在这一片齐声的呐喊声中,伊藤博文被人从屋内强行的拖拉出来,重重扔在庭院的地上。发出一阵痛苦的惨叫声音。

    虽然这时伊藤博文只觉得肩上、背部、手臂、腿上都似火烧般的疼痛,胸口似燃烧着一团火焰似的炙热难受,吐出一团团的热气,甚致一只眼睛被头上留下鲜血盖住,隐约看到的东西都罩正了一层红色,但在伊藤博文心里依然生出一种如梦幻般不真实的感觉来。

    最多也就是在20多分钟之前,自己还和往常一样,在妻子的伺候下准备休息,这时留在家里的子女和下人们大多都己安睡,如果不出意外,和平时一样,平淡无奇但又安稳的一天。

    但就在这时,府邸的大门被撞开,一群高呼着“尊皇讨奸”、“七生报国”、“天诛国贼”等口号,而手里拿着步枪、伍士刀、长矛、棍棒等各种武器混达的人员撞进府邸中,就如同一群恶魔闯入人间一般,逢人便杀,一直冲进内室,儿子在赶向伊藤博文的房间通报时倒下,接下来是伊藤博文的妻子梅子,两名装着军服,凶神恶煞般的年轻人向她连开了10余枪,鲜血溅到伊藤博文的身上、脸上。

    而还不等伊藤博文表示出自己的愤怒,早己又有几个人冲上来,轮动着棍棒,向伊藤博文劈头盖脸的猛击,如果不是有人极时的阻止,伊藤博文丝毫不怀疑自己会被他们活活打死。

    不过阻止击打伊藤博文的人并非是出于怜悯,而是要将伊藤博文拖到外面的庭院中,在众人面前宣读他的罪行......

    刚才发生的这一幕幕情景,在伊藤博文的脑海中不断的回闪,回闪,仿佛是在梦中,但就在这时,背上又连挨了2、3记猛击,令伊藤博文从幻觉中清醒过来,只听有人厉声道:“伊藤博文,这些就是你的罪行,我们今天要代天对你施行惩处,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虽然刚才伊藤博文的神智一直都在恍忽之间,但他刚宣读的内容,依然还是听到了一些,无外乎就是和华东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出卖日本;邀请华东政**府的舰队访问日本,有图谋不轨之意;还有什么伊藤博文己在青岛购置了房产,将女儿嫁给华东政**府的元老,谋划杀害天皇等等。

    听到这些荒诞无稽的内容,伊藤博文到不想为自己分辩,而是只想发笑,因为伊藤博文心里已经十分清楚,和这帮人是讲不清道理的,而且只到这时,伊藤博文才明白,为什么宫本直拓再三向自己进言,陈述过度鼓动民意的危险性,必然会受到反噬,令日本受到灭顶之灾,而自己确一直不大以为然,或者认为鼓动民意还是利大于憋,置于灭顶之灾,则是太过夸大其辞了,而现在的反噬果然来了,而且还是如此的猛烈,确实会将日本带入不覆的深渊。只是现在后悔,己经迟了。

    “啪啪!”伊藤博文的身上又连挨了两棍,只听刚才那人厉声道:“伊藤国贼,你笑什么!”

    棍棒打在伊藤博文的身上,但这时他己似麻木,到并没有感觉到疼痛,但却将伊藤博文从思考中拉回到现实来,这才抬起头,认真的看了看刚才以极为义正辞严的态度宣读自己罪行的人。这是一个很年轻的人,看年龄应该不超过30岁,五观貌像到也周正齐整,只是因为愤怒而扭曲变形,异样的可怕,额头上缠看一条白带。

    伊藤博文道:“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那年轻人怔了一怔,道:“当然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本的未来。” 他说这句话时,语气异常的坚定,显然是坚信自己是代表着正义,充满了替天行道的殉道精神。

    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样子,伊藤博文又不禁想起40年前的自己,还有木户孝允、高杉晋作、大隈重信、井上馨等人,也都是如他这般年纪,并且坚信自己是代表的就是正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本的未来,那怕是因此还采取的某些极端手段,如暗杀、突袭,制造恐怖等等,这一切和这个年轻人是何等的相似,只是自己,还有这个年轻人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对是错,对日本是好是坏,只有等历史来做结论了。

    想到了这里,伊藤博文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当年自己就参与过几次暗杀的行动策划,无数个写在白纸上的名字,是生是死,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而现在却轮到了自己,果然是天道循环。

    看到伊藤博文不仅没有认罪,反而再次露出鬼异的笑容,似乎是在讥笑自己一样,年轻人也不禁又愤怒起来,厉声道:“伊藤国贼,你又笑什么!不想认罪吗!”

    伊藤博文反到大笑了起来,道:“你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们这是在毁灭日本!哈哈哈哈!”

    而听到伊藤博文近乎于疯狂的笑声,那年轻人心里却莫明的生出了一种恐慌的感觉,明明是一个年近七旬,而且遍体鳞伤,毫无反抗之力的老人,却令自己感觉到莫大的压力,年轻人也不禁有几分羞恼成怒,抬脚向伊藤博文猛踢了一脚,几乎是歇斯底里般的大吼道:“天诛,天诛,执行天诛。”

    周边其他的人听了,也都齐声喝叫起来:“天诛,天诛——天诛,天诛——”

    这时上来几名士兵,举枪对伊藤博文连续射击,一口气开了十几枪这才停手。而其他人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的声音,不知是谁大叫了一声:“天皇万岁。”立刻得到了其他人的响应,很快就成了众人齐声高呼“天皇万岁”。还有人将一些朱砂书写有“天诛”字样的白纸撒在伊藤博文的身上。

    “砰砰砰砰!”

    只听外面枪声大作,只见几个人匆匆的跑进来,道:“向田君,巡逻队来了。”

    那年轻人听了,立刻一挥手,道:“怕什么,巡逻队也是卖国政**府的走狗,我们对他们一样要进行天诛。”

    众人听了,也顿时热血沸腾起来,一面齐声高呼差“天诛”的口号,一面冲出了伊藤博文的府邸,和巡逻队交火。

    原来宫本直拓差不多是刚离开伊藤博文的府邸不久,就发现有暴乱的队伍攻击伊藤博文的府邸,也大吃了一惊,虽然他也带着一支手枪,不过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即使是赶回去也无济于事,而且还白白送死。于是赶忙去找人。

    东京施行宵禁,同时在夜间还派出了大量巡逻队,每支巡逻队在30人左右,都配备了枪支武器,在东京巡视。因此宫本直拓很快就找到了2支巡逻队,他是政友会的干事,这虽然不是公职,但在日本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且又是伊藤博文的府邸受到攻击,于是这两支巡逻队立刻赶去解救。

    攻击伊藤博文府邸的暴乱队伍共计有3、400人,其实开始时只有200余人,不过有不少居民在家里听到了动静,也都走出家门,加入暴乱的队伍,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到真没想过杀人放火,只是跟着一起去起哄凑热闹,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对政**府的逆反心里,政**府下令宵禁,那么我就偏要出来,反正法不责众。当然这也是由于这一届的山本权兵卫内阁己经基本完全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否则以日本民众世界最强的服从性,是不会轻易和政**府对立的。但跟在队伍里,喊了几声“天诛”的口号,热血顿时沸腾起来,头脑自然也跟着发热,也就顾不上其他了。

    巡逻队赶到伊藤博文的府邸前,立刻开枪射击,一下子打死打伤了20余人,但这时暴乱的队伍也回过神来,立刻向巡逻队发动了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暴乱队伍中大约有仅40名士兵配有步枪,在枪支数量上比巡逻队少,但总人数却远多于巡逻队,除了士兵开枪还击,其他人都奋不顾身的上冲,虽然伤亡重大,但却就是不退,而且口号喊得震天山响。

    宫本直拓心急如焚,因为己经可以伊藤博文的府邸被暴乱队伍攻破,而且还燃起了大火,伊藤博文只怕是凶多吉少,只是没有亲眼见到伊藤博文的生死,宫本直拓也不甘心放弃。

    虽然伊藤博文并不是对宫本直拓言听计从,但还是采纳了他的大部份建议,而且对宫本直拓相当赏识,如果失去了伊藤博文的支持,对宫本直拓的政治前途将大有影响。当然不仅仅是宫本直拓的个人前途,而是现在的日本不能没有伊藤博文。

    其实伊藤博文虽然也算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在世界知名的政治家中,伊藤博文的材智水平只能算中上之资,离几位世界公认大战略政治家来说,确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当然这也和日本的国小民寡,无法给伊藤博文提供更大的舞台机会有关。

    在旧时空里,伊藤博文死于1909年10月26日,是在任朝鲜总督时,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离现在不到1年的时间。不过在伊藤博文死后,对当时时日本也并未造成多少影响。但那是在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在远东地区一枝独秀,没有战略竞争对手的局面下。而现在日本可以算是内忧外困,危机四伏,在这种局面下,需要伊藤博文这样有威信、有战略头脑,世界大局的政治家在国内坐镇,稳定大局,那怕是不出任公职,但也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

    不过宫本直拓还是低估了暴乱队伍的决心,他们已不是单纯勇敢而不畏生死,还充满了殉道的决心,因此才和此义无反顾,伤亡多少也不后退。而且巡逻队配备的多是手枪,射程只有30米左右,真要是不怕死的,确实有很大的机率可以冲到巡逻队的近前。而一但到了近身作战,巡逻队的优势就不大了,一来是人数少;二来是巡逻队配的格斗武器是一根60厘米左右的短棍,而暴乱队伍大多都配了长矛、棍棒,即使是武*士刀也有一米左右,打起来自然大占优势。

    双方激战了20余分钟,暴乱队伍虽然己伤亡了6、70人,巡逻队也有20余人的伤亡,而且竟然己经有些不敌,被暴乱队伍冲到了近前,打得连连后退了3、20余米,再打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全军溃败了。这时宫本直拓就是再着急也没有用,虽然他开枪射击打死了6、7名暴徒,但也是孤掌难鸣。

    好在是就在这时,又有两支巡逻队赶到,加入战团中来,这才算是扭转了局面,毕竟暴乱队伍的人数虽多,而且人人不畏生死,但血肉之躯终是不能和现代武器相抗衡。不过侥是如此,暴乱队伍仍就又抵抗了20余分钟,才终于不敌巡逻队,被打的四散败逃开去。当然还是留下不少受伤的人。

    巡逻队在追击抓捕暴乱人员,但宫本直拓却无心管其他事情,冲进伊藤博文的府邸里去寻找伊藤博文,心里还在不停的祷告,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伊藤博文平安无事。

    但奇迹并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一冲进府邸的庭院,宫本直拓就看到了躺在血泊中的伊藤博文,而且身上、身边撒满了写有“天诛”字样的白纸。而这时宫本直拓的头脑中顿时一片空白,第一次对日本的前途产生了动摇的想法。

    而就在伊藤博文的府邸遭到暴乱队伍攻击的同时,山县有朋的府邸也遭到了攻击。

    不过这一次暴乱队伍的运气就要差得多了,一来山县有朋府邸里正在饮宴庆贺,基本一大家子人都没有睡,虽然不算是早有准备,但暴乱队伍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己然是不可能的;二来山县有朋毕竞是军人出身,他家的仆人中有不少是退役的军人,而且在他家里还有几支枪,另外来山县有朋家里赴宴的人基本都是陆军中的重要人物,即使是来山县有朋的府里做客,也会带几名警卫,加起来也有2、30人枪,并且都是现役的军人,战斗力可要比伊藤博文的府邸强多了。

    当下立刻依托府邸的建筑、墙壁、假山石等掩体奋斗抵抗,暴乱队伍反而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就被打死了10人,而连山县有朋家里的大门都没有摸着。

    不过进攻山县有朋府邸的暴乱队伍也有300余人,其中士兵也有3、40人,一面向山县有朋的府邸开枪不击,一面掩护其他人向府邸进攻。虽然在进攻的途中也倒下不少人,但却是前仆后继,连绵不断。

    尽管山县有朋的府邸竭力抵抗,但毕竟人数相距悬殊,而且无论是山县有朋家里的藏枪,还是警卫配带的枪支,都不可能配备太多的子弹,因此双方交战不到10分钟,山县有朋府邸的抵抗力量的子弹就都打光了,虽然也打死打伤了7、80名暴乱人员,但仍然抵挡不住暴乱队伍的进攻,终于还是被暴乱队伍攻入府邸里。

    但毕竟这时山县有朋等人都己经做好了准备,而且还有人保卫,因此也是且战且退,渐渐的退出了府邸的后门。不过暴乱队伍中也不乏有头脑灵活的人,早己经分派人手,堵住了山县有朋府邸的其他各个出口,结果山县有朋等人打开后门之后才发现,这里己有人在这里守卫,虽然极时将后门关闭,没让暴乱人员趁虚攻破后门,但却己被堵在府里出不来,还是被暴乱队伍困住。而且这时仆人、警卫也伤死了大半,山县有朋、寺内政毅、桂太郎等人也都先后受伤。

    眼看着山县有朋等人就要步伊藤博文的后尘,好在是就在这时,巡逻队赶到了,毕竟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在附近巡逻队不可能不被惊动,因此也立刻赶来解围。虽然只来了支巡逻队,但这时暴乱队伍的伤亡己接近了半数,毕竞山县有朋府邸的抵抗也是相当的顽强,否则也不可能坚持到巡逻队赶来。

    巡逻队加入之后,立刻就扭转了局面,暴乱的队伍抵挡不住,也都纷纷逃窜。驱赶走了暴乱队伍之后,巡逻队又赶忙将山县有朋等人送入医院治疗。

    而就在这一夜里,除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之外,还有山本权兵卫、小村寿太郎、桦山咨纪、高桥是清等行政官员,还有几名财阀都遭到了暴乱队伍的攻击,有的运气好一点,趁着混乱逃了出来,躲过了一劫;但也有的运气差,被暴乱队伍打死。

    一直到凌晨6点多钟的时间,东京守备司令部收到了天皇的御旨,调动军队进入东京市区,镇压暴乱队伍,维持东京的秩序。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日本天皇是不会亲自给其他机构下令的,而是下令给内阁,由内阁去俱体操力1。但今天的情况特殊,皇宫里在凌晨3点左右时就收到了暴乱队伍的消息,明治天皇从睡梦中惊醒之后也吓得不轻,这段时间明治天皇的身体不太好,一则是现在明治天皇也是快60的老人了,身体自然不比甲午时期的壮年;二则是远东战争结束之后,明治天皇心忧国事,心情自然不会好,心情不好,身体当然就差。于是明治天皇立刻起身穿衣,因为再睡也睡不着了,而在更衣的同时,明治天皇又下令命内阁调动军队,镇压东京的暴乱事件。

    但命令发下了,明治天皇这才想起来,山本权兵卫己经辞职了,内阁也被解散了,新的首相、内阁还没有成立,正好赶到这个时间点上,那这命令下给谁去。

    这一下明治天皇也犯了难,现在暴乱的消息却还在不断的传来,现在暴乱队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除了攻击官员、财阀之外,还有相当一部份攻击商铺、银行等机构,如果就这样放任下去,还不知会造成什么后果,而且现在明治天皇身边也没个人商量一下,明治天皇心里这个郁闷。

    一直到凌晨5点多钟的时候,根据报告,这时暴乱队伍的规模己扩大到了数万人,恶行己遍及大半个东京地区,有不少地方都发生了火灾,甚致有的暴乱队伍在攻击外国使馆。明治天皇也知道不能再犹豫下去了,否则后果就难以收拾了,只得亲自下令给东京守备司令部,命令他们出动军队,镇压东京的暴乱行为,同时又下令给陆军参谋部和海军军令部,命令他们立刻调集各自的军队,准备支援东京守备司令部的军队。

    但东京守备司令部从来没有收到过天皇的御令,因此接到命令之后还不敢相信,又派人到皇宫去确认,等到确认了这御令是真的,才招集军队,布置各部队的防区等事宜,结果等到军队出动以后,己快到清晨7点。

    不过天亮也有天亮的好处,就是什么都看得清楚,也方便军队进行镇压。虽然这时暴乱的人数己达10余万,但毕竟和军队没法比,而到了第2天,陆军、海军的队伍也都开进东京,使参与镇压暴乱的日本军队己达7万余人。但就是如此,还是足足用了3天时间,才算是将这次暴乱行动平息下去,东京才基本恢复了平静。

    而经过查点之后,在这次暴乱中,共计有6673人死亡,10964人受伤,812间房间被烧毁,1000余家商铺,20余家银行被抢劫,初步估算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日元。当然经济损失还算是其次的,最严重的损失还是人,共计有伊藤博文、小村寿太郎、大畏重信、井上馨等4位重臣死于暴乱,另外还有山县有朋因受伤太重,在3天后不治身亡,同时遇难的还有3名财阀,而寺内政毅、桂太郎、山本权兵卫、高桥是清等官员也都在暴乱中受伤,因此可以说这次日本的损失极为巨大。好在是在暴乱发生前,日本在各使馆布置了大量的警力,总算是没有让暴徒攻破各使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暴乱虽然被平息下去,但后续的清算工作足足持序了近1个月,仅抓捕的人员就达4万5千余人,几乎是只要参与了暴行的人都被抓捕。主犯被确认17人,主从犯确认41人、次从犯多达500余人。

    明治天皇对这次暴乱相当的行为是相当的恼火,因此对他们的处罚极为严厉,主犯、主从犯均被处以死刑,次从犯被判罚无期,发配到北海道服役终身,其余参与人员最少的也被判罚10年的刑期。

    而在新首相的确立方面,寺内政毅身受重伤,一时半会好不了,而且这次暴乱中有共计417名陆军士兵参与,也让陆军系十分尴尬,显然再由陆军系出任首相,也是难以服众的。最后众人协商决定,由西园寺公望出任首相,重新组阁。

    西园寺公望是明治维新的元老之一,也是政友会的组建者之一,无论是个人威信,还是资历,都是目前日本出任首相的最佳人选,也是各方势力都能认同的人选。

第二五零章 美国舰队来访(上)

    就在日本国內因为过度鼓动民粹而发生动乱的时候,美国派遣进行环球航行的大白舰队己到达青岛,开始了对华东政*府的访问之行。

    本来华东政*府的访日舰队还有负责从日本迎接美国大白舰队到青岛的任务,不过由于长崎事件爆发,华东政*府的访日舰队不得不先于美国大白舰队离开日本,返回青岛,没有完成迎接任务。

    不过在美国大白舰队到达青岛时,华东政*府还是派出由10艘战列舰、10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的规模庞大的舰队阵容,并远出100余海里,迎接美国大白舰队的来访。这也是自台湾海峡之战以后,华东政*府的海军所结集的最大规模的舰队,如果不计算穿越的现代军舰,这次出动的主力军舰的规模己经超过了台湾海峡之战时的数量。

    在台湾海峡之战中,除穿越的现代军舰之外,人民军海军舰队共计有8艘战列舰,9艘装甲巡洋舰。其中战列舰瞭洋号、远洋号过于老旧,在战后的海军整编中,被改造成海军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从而退出了海军作战舰只的序列。

    不过在台湾海峡之战中,人民军海军俘虏了大量敌方军舰,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刻开始了维修工作,到这时已修了4艘战列舰,3艘装甲巡洋舰,并根据人民军海军的命名规则进行了重新命名,编入人民军海军舰队服役,分别是战列舰:俄舰光荣号,新命名为光洋号,英舰不和号,新命名为和洋号、威严号新命名为严洋号,火星号新命名为星洋号;装甲巡洋舰:英舰贝里克号,新命名为贝海号,法国克勒贝尔号,新命名为克海号,俄国勇士号,新命名为勇海号。

    至此人民军海军舰队的主力军舰共计有10艘战列舰,12艘装甲巡洋舰。这个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德美法回国,名列第五,而超过了在远东战争中受到重创的俄日海军。而且法国海军目前也仅仅只是以十分微弱的优势暂时领先于人民军海军。

    但这时名剑级战列舰的第3舰龙泉号,己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4号舰巨阙号也将于明年年初在完成了初步改造的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以及名驹级装甲巡洋舰第3、4号舰黄骠号、乌骓号;济南级装甲巡洋舰第3、4号舰开封号、洛阳号也都己建造或既将开建,另外还有5艘在远东战争中俘虏的战列舰,也将未来2-3年内陆续修复,编入海军序列服役,这一批造舰计划完成之后,人民军海军舰队将拥有17艘战列舰,16艘装甲巡洋舰,这个规模相当观。而且人民军海军的舰队规模超越法国,也是指日可待的。最多3年,人民军海军就将挤掉法国,上升到第4的位置。

    尽管在远东战争结束之后,法国也制定了恢复海军实力的造舰计划,将在未来6年内,建造5艘战列舰,5艘装甲巡洋舰,但一来时间太长,等法国完成这一造舰计划之后,华东政*府早己进入了下一个造舰周期了;二来法国在陆地上还面临着德国的军事威胁,很难在海军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因此在海军建设上是很难和华东政*府竞争,至于俄国、日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赶超人民军海军都是基本不可能的。

    而这次出海迎接美国大白舰队,除了参加访问日本的装甲巡洋舰济南号、天津号之外,其他主力舰全数出动,这一方面是显示华东政*府对美国大白舰队来访的接待规格隆重,另一方面也是确保舰队在气势上不输于大白舰队。

    这次美国派遣大白舰队进行环球航行,一方面是检阅自己的海军建设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向世界各国展示肌肉。而现在华东政*府和美国的关系十分微妙,虽然双方的经贸关系十分密切,而且都有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和规模的意原,但在地缘竞争方面,双方又都对对方具有潜在的威胁。因为华东政*府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获得了婆罗洲全境,将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置于南北夹击的不利局面之中,对菲律宾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华东政*府要求得到婆罗洲,也表现出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这些自然都会引起美国的警觉,因此这时在美国国内,己有人开始鼓吹要美国准备应对华东政*府的军事威胁,由其主张趁着华东政*府尚未完成统一的时候,尽力的遏制华东政*府的发展,其中又以写出著名的【海权论】的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表现得由为积极,连系发表文章,指出华东政*府将是美国未来最大的威胁所在,美国必须早做准备,并且尽可能在华东政*府达到有足够能力威胁到美国之前,先遏制住华东政*府。

    虽然罗斯福总统并没有采纳这些激进的建议,也许从长远看华东政*府确实可以成为美国的威胁,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足为惧,而且现在的美国能力有限,如果将大部份精力都投入到遏制华东政*府,只会消耗自身的力量,让英法德俄等国从中坐收渔利,而且现在美国在中国地区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这个时候和华东政*府恶交,对自己也是极大的损失,做为总统必须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

    不过尽管罗斯福决定,继续维持和华东政*府的良好关系,但也不能一点防备都没有,这次大白舰队访问青岛,也有向华东政*府展示实力的示威考虑。虽然华东政*府在远东战争中击败了远征军舰队,但毕竟是国力有限,美国大白舰队所展示的,更多还是自己的国力,毕竞这支舰队是美国只用了5、6年时间就打造完成的,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国力体现。

    尽管现在美国并没有向华东政*府表示出多少敌意,但元老们都是从旧时空经历过的,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的道理,由其是在旧时空里,中美两国缠斗了多年,并不是中国有意要与美国为敌,而是中国有足够威胁到美国的实力,虽然这个时代的美国不等于是旧时空的美国,而且华东政*府也有意加强发展和美国的关系,但对美国始终也会防一手。元老们当然都知道,美国大白舰队的出访,就是对外展示实力,自然没有人会相信是真为了友谊,不过伸手不打笑面人,即然美国人打着友谊的旗号,华东政*府当然只能陪着他们演下去,只是不能输了自已的气氛,因此才倾尽实力而出,也向美国展示华东政*府的力量。

    两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在海面相遇,在互相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之后,两支舰队并肩航行,向青岛的方向行驶,双方都排成两列纵队,形成一个横向达7000余米,纵向达15000米的庞大方阵。

    不过双方的指挥官这时都站在舰桥上,互相观察对方的军舰,相比之下,美**舰尽管经过了上万公里的长距离航行,但毕竞都是新舰,而且还涂成白色,因此这时还是显得十分崭新蘸亮;而人民军海军的军舰就显得寒酸得多,由其大部份都是俘虏的旧舰,既使是干将号、莫邪号这样的新舰也是经历数次大战,舰体多少损坏,修补多次,尽管重新涂装,但补装的装甲钢板和原装的装甲钢板是有十分明显差别。

    但看到对方的军舰,双方的心态也各有不同,人民军海军的指挥官感概于美国国力强大,5、6年时间就能打造出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来,华东政*府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这样强大的国力呢;而美国的指挥官则羡慕人民军取得的辉煌战绩,毕竟军舰造出来就是为了战争,作为舰队、军舰的指挥官,谁不想指挥舰队,驾驶军舰在战场上去建立功勋,成就伟业,对方军舰上那一块一块的“补丁”,正显示他们在战场上勇武表现,这是何等今人热血沸腾的经历。

    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航行,两支舰队到达青岛,并按要求在码头停靠或是在港口中下锚停泊,美国舰队的指挥官查尔斯*斯帕雷少将离舰登岸,和人民军海军的舰队司令官进行会面。同时人民军海军也在岸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这一方面是向美国舰队释放善意,毕竟华东政*府现在也并不想和美国恶交,因此尽管在舰队的气势不能输给美国舰队,但在接待的规格、礼仪上尽可能做好,让美国人感受到自己的善意,而在另一方面,多少也有一点和日本比一比的心态,怎么样也不能比日本差吧。

    同时华东政*府也吸取了日本的教训,最好是不要让美国人上岸,万一又闹出什么事情来,确实不好收拾,因此将双方活动的地点设在小青岛上,小青岛距海岸约700米,面积1.2公顷。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此又有“琴岛”之称。将这里做为双方交流的地点,是最合适的。而美国舰队也确实有些心有余悸,对华东政*府这样的安排也十分满意。

第二五一章 美国舰队来访(下)

    人民军海军并没有为美国海军准备舞会,而是用中国传统的宴会方式招待美国海军,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显得人民军海军更大气,另一方面也表示人民军海军没有必要尊循所谓的“英国海军传统”,自己搞一套适合自己国情、习俗的接侍方式。

    美国海军当然没有异议,毕竟入乡随俗,在人民军海军的地盘上,自然听人民军海军的安排,只要不含污辱、歧视的行为,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何况这一次宴会,美国海军足有500余人参加,每艘军舰上可以派岀20人以上,这也足够让美国海军感到满意了。当然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中国菜的味道实在太好了。

    在访问日本期间,举行大会餐时,就有不少美国海军的官兵偿到了中国菜的美味,而且当时还仅仅只是军舰上的厨子做菜,佐料配菜也不齐备,最多也只有5成水平,但就是这样也让不少美国海军的官兵觉得是无上的美味了,当时就有许多美国海军的官兵期待着访问青岛的行程,现在终于来了,都等看大快朵颐一顿,搞不搞什么舞会,有谁在乎!

    在宴会开始之后,终于吃到了最正宗的中国菜,而且人民军海军也为这次宴会安排了最好的厨子,煎炒烹炸,熬煮咕嘟烫,可以说是丰盛之极,更是让美国海军的军官大感不虚此行。另然在宴会期间,还安排了大量的戏剧、杂耍表演,毕竟酒菜虽然美味,但只是吃喝也没有多大的意思,在宴间进行一些节目表演,有助于活跃气氛,而且安排的戏剧都是那种打来斗去,气氛热闹的曲目,毕竞真要是唱起来,也没几个人听得懂,杂耍就更多了,舞龙舞狮,魔木杂技等等,都令美国海军的军官十分感兴趣,整个宴会期间笑声不断,都觉得比日本之行有意思多了。

    而从第二天开始,就是正式访问的时间,这次人民军海军并没有安排海上联演之类的活动,毕竞这些项目在日本刚刚演过,而且也只是走走形势,华东政*府、美国、日本三方的关系都没有近到可以联合举行接近实战的军事演习,因此海上联演什么的其实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即然在日本已经玩过一次了,人民军海军也不想在重复一遍,而安排了更多的双方交流活动,其实也就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进行一些小比赛等等。

    其实美国舰队也不想搞什么海上联演,因为环球航行是辛苦又危险的事情,而且在海上飘的时间也长,因此停靠岸边之后,只想上岸休息和放松,根本就不想再出航了,人民军海军的安排也正合他们的心意,何况岸上活动自然也免不了吃喝,又能吃到中国的美食,岂不快哉。

    不过既然是访问,尽管不出海联演,但也要像征性的走走过场,因此在正式访问的第一天,第一项内容就是互相检阅军舰,当然军舰都停在海上,双方的指挥官乘座专门的检阅舰。

    在检阅美国舰队时,美国方面只能向人民军海军介绍每艘军舰的基本性能参数,建造日期、服役时间等等,只能算是聊胜于无。而在检阅人民军海军舰队时,介绍的内容就丰富得多,因为人民军海军舰队的军舰大部份都是俘虏而来,自然免不了要首先说明一番,这艘军舰是在那一场战斗中俘虏,原名叫什么,在人民军海军舰队服役后又参加过那些战斗,在战斗中有什么样的表现,有那些部位受损过,还指出修补的痕迹等等一大堆,但在言辞之中,浓农的自豪感情溢于言表。毕竞这些都是光荣而值得骄傲的经历。而美国海军的军官们听得都是一脸的羡慕之色。

    互相检阅了舰队之后,接下来是参观正在筹备中的【远东战争记念馆】,其实这个计划由来己久,在远东战争刚结束时,就有人提出过,但在近期才通过的决议。记念馆虽然是以远东战争为主,但也包括元老们登陆以来的全部经历战争,算是对结止到远东战争结束的一次全面总结,华东政*府打算将这个记念馆打造成一个教育基地。

    现在己经划拔土地进行建设,不过相应的资料早就开始准备,并且收集起来对内部开放参观,美国舰队的官兵们是第一批参观这些资料的外国人,当然既不允许现场记录,更不允许拍照,只能参观。

    美国舰队的官兵自然对这项活动由为感兴趣,一来都是军人,自然是都对战争感兴趣;二来远东战争是一场对世界格局有重大影响的战争,有足够研究的价值。

    在临时设置的展馆中,美国舰队的官兵都看非常仔细,由其是对每一场会战的介绍,沙盘地图等,还不断向讲解员讯问战争的细节。当然对战争的介绍也是有详有略,对于重要的战争,对远东战争的走向有重大影响的战争,有人甚致将这一战与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拉沃利讷海战,英国海军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的特拉法加海战并称为世界海军史上三大海战,因此自然要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台湾海峡之战就是介绍最详细的战争之一,也是美国舰队的官兵参观最仔细的内容。

    台湾海峡之战即是远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让华东政*府彻底锁定胜局的关建一战,同时也充满了神秘色彩,一方面是双方的实力相差过于悬殊,人民军海军的主力军舰只有8艘战列舰,9艘装甲巡洋舰,即使把华东政*府登陆时的5艘军舰都算作战列舰,也只有13艘,而远征军舰队的主力军舰有22艘战列舰,15艘装甲巡洋舰,双方的实力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但人民军海军不仅以弱胜强,而且几乎是全歼了远征军舰队,而自身的损失极小,自然令这一战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在另一方面,乞今为此,关于台湾海峡之战的具体细节还是一个密团,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没有公布这一战的战斗过程和细节,人们只能从少数参战的官兵那里打听到一些支鳞片爪的内容,也衍生出多种说法,其中也不乏荒诞无稽的传说,当然也有人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源,进行整理总结,把荒诞无稽的说法删除,到是能大体推算出这场海战的过程和基本战术,但细节还是无法考证,这也给这场海战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但在记念展里,华东政*府算是真正公布了台湾海峡之战的细节情况,也让参观的美国舰队的官兵都兴奋不己,这次中国之行的收获实在太大了。

    其实远东战争结束之后,华东政*府就在考虑怎样把台湾海峡之战这个坑给填上,毕竟瞒是瞒不了一世的,就算华东政*府不公布台湾海峡之战的过程细节,英国、法国迟早也会公布,而与其等到英法二国公布了台湾海峡之战中存在的疑点,那还不如由华东政*府首先公布,并设法将这些疑点掩盖掉,一来是抢先入为主;二来胜者为王,由胜利的一方公布出的信息,可信度自然更强一些,就算英国、法国再公布这一战的疑点,也只会被认为是为自己的战败找借口。

    于是海军参谋部组织人员,根据实际的战争进程,进行反复的推敲,将导*弹的攻击全部算成炮击,力求每个细节都能对得上,然后又进行了多次的演练,终于做到天衣无缝,然后又将参加各军舰的航海日志进行修改,彻底打成了死案。并借美国舰队来访之际,正式公布台湾海峡之战的过程细节。

    对于这场海战的胜利原因,主要是强调三点,一是远征军舰队是从远道而来,人困舰乏,人民军海军是以逸待劳,并且预先设伏,前后夹击;二是台湾海峡的海域狭窄,远征军舰队的数量虽多,但队列无法展开,发挥不了舰多的优势,又被人民军海军前对夹去,导致队型混乱,最终惨败;三是人民军海军的训练水平高,命中率高。

    其实前两点因素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民间的一些推理也基本认可这两点因素,只是在实际的战斗中,这两点因素并不是人民军海军取得台湾海峡之战胜利的主要原因,但在人民军海军的官方说法中,却有意识夸大了这两点因素的作用,而掩盖了台湾海峡之战胜利实际是靠现代军舰搭载的导*弹攻击才是主要原因;而人民军海军的命中率高,也是靠现代军舰的雷达指引,提供射击参数,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当然都不知道雷达,因此也只能认可这一说法。而且在台湾海峡之战进行的纳土纳群岛海战中,人民军海军也表现出极高命中率,人民军海军的训练水平高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公认。

    基于这三点因素,加上推敲好的细节,人民军海军取得台湾海峡之战胜利的过程到也能够自圆其说。美国舰队的官兵听完之后,也没有表示出大的疑异。

第二五二章 清廷谈判(上)

    结束了阅舰和参观的项目之后,访问也进入到双方的士兵互动交流联欢的模式。这次的交流活动将进行三天的时间,而且人民军海军还向美国舰队建议,将每艘军舰上的士兵分成三批,轮流上岸参加交流活动,这样可以确保每名士兵都有上岸的机会。美国舰队也欣然采纳了这个建议,因此各舰的士兵们也都十分高兴,毕竟谁都想上岸去浪一浪。

    于是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双方的士兵都聚集在小青岛,互相组织各种活动,比赛、材艺、也包括部份军事项目,就像是一个大的嘉年华一样。而且士兵们之间虽然语言不通,但互相也都玩得十分开心,三天下来,不少士兵己好得和老朋友一样。以致于随舰队一起采访的记者都发出感概,只看在小青岛上的表现,而如果不看肤色和长像,那么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二支军队。

    其实日本对美国舰队的接待规格丝毫也不比华东政*府差,但美国舰队上下,包括随舰队采访的记者却都认为在华东政*府的待遇,要比日本好。这固然是因为在日本发生的长崎事件归根到底是由美国士兵引发的,而且还死了3个人,自然是让美国大兵们对日本没有好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人从心里看不起日本,因此也从未将日本视为与自己平等的资本,这样一来日本给美国舰队的待遇再好,在美国大兵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原因是自己是上等人,日本是下等人,下等人尽力的讨好上等人,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而美国人对华东政*府却是相当尊重的,毕竟对方的战绩摆在那里,除了极少白人至上,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的人之外,其他人至少对华东政*府的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敬服的,因此在面对华东政*府的高规格接待,也有一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三天的联欢活动结束,美国舰队先派出一支分舰队访问上海,其他军舰在青岛又留言了3天时间,补充了足够的物资,然后才重新出发,与上海的舰队汇合,继续南下,在途中会在宁波、广州各派遣一支分舰队停留一天,以表示自己在华东政*府和清廷之间保持平衡态度,然后舰队将到达菲律宾停靠。

    而在美国舰队离开之后,华东政*府才开始进行下一项事务,正式和清廷展开和平谈判。

    先期的低层级在谈判在半个多月以前就己经完成,谈判的地点,代表、礼仪等事项也都达成了共识,本来接着就要开始正式的谈判,但这时有派遣舰队访日和美国舰队访问华东政*府的事情,因此华东政*府决定将和清廷的正式谈判向后推,在美国舰队离开之后举行。这一方面是向清廷施压,表示华东政*府并不急于和清廷谈判;另一方面也是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动布置兵力,一但谈判破裂了,就立刻发动战争,直接推翻清廷。

    华东政*府的兵力调度当然瞒不过清廷,因此这段时间清廷也是人心惶惶,以为华东政*府己不打算和清廷谈判了,而是打算以武力解决,于是宗室权贵们都在打点细软,随时准备跑路。就连慈禧在皇宫里也给自己准备了5辆马车,一批平民的服装,并且有颐和园布置了一支军队以及全套的皇家仪仗,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开跑。

    而就在这时,华东政*府通知清廷,举行谈判,清廷上下也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可以谈了,毕竞只要是开始谈了,也就有希望和平解决,于是清廷也立刻派出了自己的谈判代表。

    这次清廷的谈判代表规格相当高,由军机大臣瞿鸿禨、鹿传霖、醇亲王载沣三人领衔,还有宗室大臣世续、毓朗、徐世昌、唐绍仪四名副手,可以说除了庆亲王、张之洞、袁世凯三人之外,这己是目前清廷能够派出的最强阵容了。而相比之下,华东政*府的代表就寒酸多了,是以外事委员李三杰为首,以及三名部级官员,在官员层级上,只有李三杰一人相当于军机大臣的级别。

    谈判的地点就设在天津,一来是天津离北京较近,而且又有铁路相通,一趟只要6-7个小时,来往方便;二来现在天津算是华东政*府和清廷共管的城市,华东政*府占据了天津老城以及原租界地区及海河流域,清廷在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在天津老城的东北地区重新开避了一片新区域,建房立寨,称为天津新城,但没有修建城墙;而华东政*府后来又将老城的城墙拆除,仅留下门楼做为游玩的场所。并和袁世凯协商之后,连通了新城与老城之间的道路,仅用一道木栅墙隔开,平时双方的民众可以互相来住。

    不过谈判的俱体地点还是在华东政*府的地盘,就是在利顺德饭店里,因为这里是华东政*府的产业,也是天津档次最高的饭店,因此华东政*府的谈判代表就住在饭店里。

    但清廷的谈判代表却住在新城,每天早晨过来,谈完之后再回去,不过谈判是分上午、下午两个时段进行,中途是不可能回新城去的,因此午饭还是利顺德饭店吃,并且在饭店里给他们安排了几间房,供他们中午休息。

    第一次谈判是在12月1日举行,上午10点,双方的谈判代表在利顺德饭店的大会议室里见面,互相客气了一番,并且还进行了合影之后,在长条的谈判桌前就座。

    瞿鸿禨拿出了一个大文件夹,递了过来,道:“这是我们拟定的谈判条件,请贵方过目。”

    李三杰伸手接过了文件夹,但没有打开,而是随手放在一边,道:“我们也拟定了我们的谈判条件,希望你们先看一看。”说着身边的一个副手也拿出一个大文件夹,递给瞿鸿禨。

    瞿鸿禨接过了文件夹,打开一看,也不由得脸色大变,随后又变得苦涩起来,递给身边的鹿传霖、载沣等人,道:“你们也看一看吧。”

    华东政*府提出的谈判条件一共是五条:

    1、 慈禧太后必须交出权力,并迁出北京,另找其他地点安居;

    2、更改国号,只保留清廷的皇室称号,但皇室从此以后彻底放弃政治权力,仅仅只是做为国家像征、礼仪等方面代表;

    3、废除满族特权,满族权利与其他民族相同;

    4、由华东政*府组阁,并主持全国的新政;

    5、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华东政*府的土地制度;

    看完之后,载沣首先道:“不行,这样的条件绝对不行,我们绝不能接受。”

    李三杰淡淡道:“醇亲王,这一次就算了。但我要提醒你,你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这次谈判成败的责任,因此请你三思而后言,如果我再听到类似的发言,将理解成贵方表示拒绝这次谈判。”

    载沣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但却不敢再说一句。

    李三杰又道:“我们所提出的条件,是经过了我们慎重的考虑,并且充份尊重了清廷的利益,因此这就是我们的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希望你们能够全盘接受。”

    这时其他人的脸也都变了,鹿传霖怒道:“都是你们说了算,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见吗?那还叫什么谈判?”

    李三杰笑道:“各位有意见当然是可以提的,但我们是不会退让一步,如果各位觉得这样的谈判不公平,大可以退出谈判。”

    瞿鸿禨苦笑了一声,道:“但贵众提出的条件,实在太苛刻了,请恕我直言,就算是我们同意了,在太后、皇上那边,恐怕也不会接受。”

    李三杰“哼”了一声,道:“你们认为我们提出的这些条件很苛刻吗?我看一点也不苛刻,即然瞿中堂直言,我也直话直说,以清廷现在的状况,这样的条件己是很优惠了,至少能保住皇室的血脉,还可以保留一个皇室的称号,否则就是彻底亡国灭种,怎样选择,我想并不难吧。”

    世续道:“难道就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吗!就说第一条,太后己是七旬的老人了,让她迁出北京去安居,若大的年纪,那里经得住如此拆腾,岂不是太无情了吗!”

    李三杰道:“首先慈禧太后掌权,本来就不是一件正常事情,以前皇帝年幼,太后协理政务还算情有可原,但现在皇帝都是快40岁的人了,她还有什么理由抓着权力不放。何况慈禧太后掌权40年,又干过几件好事,洋条运动虎头蛇尾,中法战争丢掉安南,甲午战争惨败给日本,庚子国变如果不是我们回归,大清早就完了,这一场一场败仗,赔了多少国币镗银,割让了多少土地,又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慈禧太后还有什么脸抓着权力不放,老实说我们没有追究她的罪责,让她接受人民的审判,只是迁出北京去安居,己经算是够宽容了,难不成她还想在紫禁城里再呆500年吗!”

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

    袁世凯到达上海之后,当天就得到了和李松晨会面的机会,而且并不是正式的会议室里,而在李松晨的个人会客厅里,袁世凯没有带下属,而李松晨的座位后面,只有一名年轻的女记录员,拿着纸笔,头低得很下,以至于袁世凯看不清她的面貌。实际算是一次两人私下的叙旧会面。袁世凯对李松晨这样的安排十分高兴,因为这表示李松晨还是念及两人的私情,这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在时隔两年多之后,袁世凯和李松晨再次会面,而在两人见面之后,袁世凯发现李松晨似乎变了许多。

    在天津的时候,李松晨虽然显示出精明能干的特点,但毕竟还年轻,和袁世凯相比,在人情事故,社会练达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也时常会显露出年轻人不成熟的一面,而这次见面,袁世凯明显感觉到李松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先前年轻的稚基本己经完全消磨,取而待之的是行动举止的成熟自然,以及自信。这种自信并不是背靠着华东**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的底气自信,而是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自信。

    这一方面是由于李松晨的磨砺时间己足够,由其是在上海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面临的局面要远比在天津时复杂,所受的历练自然更多,也更有效果,量的积累己足够到引发质变的程度了;另一方面也是少了这时李松晨的年龄己到了39岁,虽然做为政治工作者,这仍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年龄,但无论是在那个时代,这都是一个足已进入中年范围的年龄,因此心态也自然不同。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松晨结婚了。就在两个月前,李松晨正式和高珺结婚,在元老当中,这属于晚婚的一类,但结婚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成熟,这无关年龄的大小。

    当然袁世凯不会关心李松晨为什么变得成熟的原因,而是关注这次会面的交流内容,虽然这只是一次私下会面,但还可以谈很多正经事情,何况李松晨还安排了记录员,就说明这次会面尽管是非正式的,但谈的却是正式的事情。

    两人客气一番,然后分宾主落座,这时一个穿着华东**标志性深灰蓝色衣装的年轻女人奉上茶来,道:“袁总督,请用茶。”

    看着那年轻女人的面容之后,袁世凯也不由得一怔,道:“你是锦屏?”

    李松晨笑道:“慰亭兄,你还记得她啊。”

    那女子听了,也微一欠了欠身,道:“是,我就锦屏。”

    袁世凯道:“那素纹呢?”

    李松晨则过身去,指着身后准备记录的女子,笑道:“这就是啊!”

    这时那做记录的女子才抬起头,站起身向袁世凯微微一躬身,道:“袁总督,您好。”

    锦屏、素纹就是当初袁世凯送给李松晨的两个侍女,当时李松晨没有客气,马上就笑纳了,袁世凯还以为李松晨也好这一口,但交往多了袁世凯才发现原来李松晨并不是喜好女色的人,而锦屏、素纹也不知被弄到那里去了,并不在李松晨的身边,当然送出去的人就不归自己管了,袁世凯也不好多问,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

    虽然过去5年多的时间,但当初这两个侍女可是袁世凯家中姿色数一数二的,而且为人也乖巧玲俐,如果不送出去,说不定再过1、2年就被袁世凯收房了,而送出去之后,袁世凯还念道了很长的时间,因此今天在李松晨见到,虽然二女均己成年,衣服发式都有极大的变化,但还是被袁世凯认了出来。

    其实当初李松晨收下这两个侍女当然不是自己收用,而是因为那时华东**缺少人口,由其缺少年轻女子,因此才收下袁世凯的这番好意,而收下之后,李松晨就将两人送到青岛,参加学习。

    锦屏、素纹虽然是侍女,但原本通晓些文墨,音率曲乐,再加上年龄并不大,属于比较容易被洗脑的,容貌也算出色的,于是很快就成为重点培养的对像,经过了3年的学习,两人均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分到**部门工作,后来因上海需要人手,被分配到上海,现在都是上海市**的文秘人员,正好又在李松晨的手下工作。

    看着两人现在的样子,袁世凯心里也颇为感命运无常,当初这两人在自己家里就是一般的侍女,最多就是容貌尚好,命运不是被自己收房,就是在长大之后配给家人,再不就是当成礼物送给别人,那知这一送到是转运了。袁世凯对华东**的制度非常清楚,虽然从现左两人干的事情来看,也是下人做的事,无非就是端茶送水,记事录言,可能还会帮李松晨清理办公室等,但身份可不是下人,用华东**的话说这是有正式编制的人,而在清廷大约相当于吏员,不仅每个月有固定的薪资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还是自由身,可以自主婚姻,这和以前在自己家里当侍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简单的打了招乎,锦屏退出了会客室,素纹又坐到李松晨的身后,准备记录,袁世凯也叹了一口气,道:“松晨老弟啊,这两年不见,你现在可是比在天津的时候风光多了啊。”

    李松晨也呵呵笑道:“过奖、过奖,其实这些年慰亭兄也过得不错啊。”

    袁世凯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道:“那里,那里,和你老弟比起来可是差得远了,也就还算是混得过去吧,那有你现在的风光啊。”

    李松晨笑道:“我现在最多也就是管辖上海一地而己,可慰亭兄现在是两江总督,管着江西、安徽、江苏三省,说起来上海原本都是慰亭兄的管辖区啊。”

    袁世凯道:“老弟啊,你就别再损我了,我这两江的地盘,最多也就只剩一半了,而且这上海我现在还管得了吗?”

    李松晨道:“只剩一半的地盘,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远离了事非之地,不用给清廷当陪葬了,而且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谁也管不着,要干什么还不都是慰亭兄说了算。何况英法日俄等国不是也都全力支持慰亭兄了,正是慰亭兄大展拳脚的时候吗。”

    袁世凯干笑了几声,道:“老弟,你们的消息到是灵通得很啊,我这不是也没办法了吗!一头是你们,一头是洋人,我被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那一边都得罪不起啊。不过我袁某人可不敢卖国啊!你们也应该知道我和洋人达成的协议,可没有卖国的条款啊!”

    李松晨笑道:“那是当然,慰亭兄的为人,我们还是信得过的,既然慰亭兄和洋人己经谈好了,那么现在就该谈谈我们之间的事情了吧。”

    袁世凯道:“当然,不然我来上海干什么?” 顿了一顿,马上又道:“是了,看看老朋友,也是有的。”

    李松晨道:“好了,谈正事吧,交换地区的事情,慰亭兄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又怎么安排呢?”

    袁世凯忙道:“马上就可以开始,不过这安排可能还有一点小麻烦。恐怕江北之地,还需要你们出兵啊!”

    李松晨皱了皱眉,道:“这可不是慰亭兄当初和我们协商好的结果啊!而且要我们出兵收取江北之地,那还算什么地区置换呢?要不我们出兵攻取江北之地,慰亭兄出兵收取江南之地!”

    袁世凯赶忙连连摆手,道:“老弟,你可不要误会了,我可不是这个意思。你也是知道的,我虽是两江总督,但现在上面还有一个朝廷在,总也不能拿两江的土地作交易把,难到我能下命令扬州知府把扬州让给你们?就算我下了这个令,扬州知府也未必会依令行事啊!就算是依了令,只怕是立刻就有人在朝中弹亥我。”

    李松晨也知道袁世凯说的都是实情,总督的权力是不小,但还没有大到可以随意拿自己辖区的土地作交易,尽管现在清廷实际无力管束南方,但如果袁世凯真的这么做了,清廷也只能将袁世凯撤职拿办,当然袁世凯可以不听清廷的撤令,但那就等于是公然的造反了。不过还是皱着眉,道:“既然是如此,那么慰亭兄当初为什么要和我们达成这样的约定呢?”

    袁世凯道:“所以我才要请你们出兵啊,只要你们一出兵,我就有办法,可以下令各府州县城的官员弃城,你们大军压境,又有我下令弃城,我谅各府州县城的官员也不会死守不弃,你们不还是一样可以兵不血刃就占领江北各地吗?只不过派兵去走个过场。”

    李松晨想了一想,袁世凯说的这也是个办法,又道:“但是这么一来,慰亭兄下令弃城,这罪名可也不小啊,如果你们的朝廷追究起来,慰亭兄又怎样向朝廷交待呢?”

    袁世凯呵呵一笑,道:“我们这不是进行土地置换吗?我大可以上报朝廷,说是我要出兵收复江南之地,这才暂时放弃江北之地,而待日后必会夺回,而且我有收复江南之地的功劳,也样也就抵得过去了。朝廷也就不会将我如何了。”

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

    听完了袁世凯所说的应付清廷的办法之后,李松晨也不禁真有些佩服他了,这家伙不仅对清廷官场的各种规则己经完全摸透了,而且在该大胆冒险的时候绝不会退缩,在需要决定的时候,总是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来。因此在旧时空里,袁世凯能将清廷和革命者都玩得团团转,也不是没道理的。

    穿越者们如果不是清楚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又有现代的武器、科学技术做保障,才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在同等的条件下,还真玩不过袁世凯。

    于是李松晨道:“好吧,这件事情我们还需要再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当然,当然。” 顿了一顿,又道:“老弟,我来的时候,太古、怡和两家洋行托我来向你们说个情,希望恢复他们长江航运,不知道你们这办方便不方便,如果方便的话,就卖我老哥一个面子,当然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如果不方便,就当我没提这件事,你看怎么样?”

    李松晨沉呤了一会儿,才道:“本来长江的航运权,我们是不会让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参与的,全部由我们控制,可以坐地起价,那有多好,慰亭兄你说是不是?”

    袁世凯连连点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李松晨又道:“不过即然是慰亭兄说情,我们也总要给慰亭兄一个面子,说起来慰亭兄也算是我们华东**的老朋友了。”

    袁世凯到颇有些受宠若惊,道:“多谢,多谢,承蒙华东**的各位朋友看得起我老袁啊。”

    李松晨道:“不过原来的航运协议己经做废了,肯定不可能恢复,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如果还想经营长江航运业务,我们可以和他们重新谈判,重新拟订一份新的航运协议。”

    其实不用袁世凯提,华东**也有意向与太古、怡和两家洋行重新协商一份新的航运协议,因为随着华东**的经济发展,现在又基本获得了江北的全部地盘,对长江航运的需求必然会大幅提升,而以目前华东**的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对长江航运的需求,毕竟华东**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点,因此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重新拉进长江航运业中来,利用这两家洋行的航运力,满足华东**对航运的需求,虽然会让出部份航运的利益,但却可以加快物资流通,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华东**并不打算向过去一样,将长江的航运权让给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而是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纳入到华东**的管理之下,即让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在华东**内注册成立航运公司,服从华东**的管理,尊守华东**制定的规则制度,向华东**纳税,并给华东**增加就业机会。这样才是将华东**的利益最大化。

    袁世凯虽然善于玩弄权术,对清廷官场的规则,以及有效利用规则都玩得出神入化,但对于经济方面,却是所知不多,当然不知道在一个航运权上还有这么多套路,而且他也不想去了解,华东**能够卖给他这个人情,就己经是很给面子,至于最终华东**和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谈得怎么样,就不关袁世凯的事了。

    接着李松晨又和袁世凯谈了其他许多事情,都是袁世凯和华东**如何相处,因为置换土地之后,双方基本是以长江为界,但也有少量陆地相连,由于安徽、江苏都是被长江一分为二,此前江北、江南的联系都十分紧密,现在却分属两地,各地之间的人员来往如何处理;同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也是十分紧密,互相之间的经济来往,关卡税收等,也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还有就是双方的军队驻守、治安管理等等。另外还有华东**在长江南岸设立的灾民安置营怎么处置等等。

    虽然李松晨和袁世凯都不想故意给对方找麻烦,但毕竞事情太多太锁碎,而且有些事情,如关卡税收,还涉及到了各自的利益,因此两人差不多协商了一上午,中饭也是就在李松晨的接待室里吃的,才大体协商出一个基本的概要。而具体的细节问题还需要由双方的下属人员细谈。

    午饭之后,李松晨立刻去找罗岳商议。这时,安徽的局势己经稳定下来,并移交给陆军驻守,也没有什么战事,因此罗岳也率领海军陆战队回到了上海驻守,毕竟上海也是海军陆战队的驻地之一。

    李松晨将袁世凯的计划要求告诉罗岳,毕竞李松晨对军事并不精通,需要找专业人员咨询。而听了李松晨的话之后,罗岳也笑了,告诉李松晨这个要求是可以答应的,因为就算是正常的接收江北的地方,也是需要先派军队进驻,控制地方,然后再派行政管理人员入住,因此出兵总是需要的,无非就是多耗一点时间,等着清廷的地方官员弃城而逃,另外清廷的地方官员确实没有很强的抵抗意志,主要是由于在清廷失地是重罪,如果是袁世凯下令撤军,那么失地就不是地方官员的责任了,自然不会有地方官员会死命抵抗,当然就算是偶尔有个把头脑不清醒的地方官员誓死抵抗,但以人民军的攻坚能力,也可以轻易攻下来。

    有了罗岳的保证,李松晨心里也有了底,于是就在第2天,李松晨和袁世凯命令各自的下属人员展开了正式的谈判。不过由于大的框架李松晨和袁世凯都己经确定下来,因此这次谈判还是进行得十分顺利,用了3天时间,终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当然袁世凯这边还是由幕僚代签。

    签定好了协议之后,袁世凯便告别离开上海,返回南京。而罗岳则下令人民军,渡过长江,进军江苏省的江北之地。

    果然,人民军出兵之后,江北之地的清廷地方官纷纷在第一时间向袁世凯告急求救,而袁世凯也按照既定的计划,回复各地求救的地方官员,表示长江分隔、救援不便,要求他们弃守城市,退到江南来,而所有后果都由自己承担。本来各地方官员就无意死守地方,只是迫于守土之责的压力,才不得不免强坚守,现在既然有袁世凯的命令,自然也就不用自己担责任,谁还愿死守州城,何况人民军的战力之强,己是众所周知的事,抵抗人民军完全就是自取灭亡。

    于是江北的地方官员纷纷弃城而逃,撤到江南之地。不过这时有些头脑灵活的清廷官员却看出了几分门道,因为人民军虽然兵临城下,但却并没有立刻攻城,也没有包围城市的意思,反到是网开一面,而且在地方官员弃城而逃的时候,人民军也没有追击,似乎就是在等着地方官员们弃城一样,再联想到袁世凯和华东**的关系一向密切,这次南下到南京上任,就是顺利从华东**的领地内通过的,现在又下令各地方官员弃城而走,要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交易,恐怕是谁都不信。有人甚致以为袁世凯这是打算要投靠华东**,拿两江之地做自己的晋见之礼。

    有些官员自以为看透了其中的关节,干脆就向人民军投降算了,反正现在天下大势己定,华东**早晚都会入主京师,建基立业,改朝换代己是不可避免,还不如早日归顺华东**,顺应大势,将来说不定还能落个从龙有功,再捞个一官半职,就算当不了官,也可以求得下半世的平安生活。

    结果还是有相当一部份地方官员向华东**投降,甚致有些官员己经弃城逃走,但走了几天之后明白过味来,又回过头来向人民军投降。

    而在人民军进军江北的同时,也将安徽省的江南之地移交给袁世凯的军队驻守,好在是华东**还没有向这些地区派遣行政人员,还是由军队驻管,因此移交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而华东**在安徽省的江南地区并没有设灾民安置营,但在江苏省常州府设了一个,也按照双方的协议,取消了安置营,华东**仉人员全部撤出,将灾民交给袁世凯安置,而袁世凯则一次性补偿给华东**15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一部份灾民愿意跟着华东**走,也都被华东**派船接到江北进行安置。

    前前后后大约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完成了这次土地的交换,而袁世凯在接管了江南的土地之后,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安置灾民,抓紧灾后重建,因为袁世凯也明白人心归附的重要性,自己要在南方立足,并重新建立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收陇治下百姓的民心,而且这时各国给袁世凯提供的第一笔资金,80万两白银也己经到帐,虽然这笔钱在使用上还有诸多的限制,但仍然让袁世凯的财力大大充裕,因此也有足够的财力去救治灾民。而这一番操作下来,也确实为袁世凯赢得了不少赞美之辞。

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

    虽然地方官员有袁世凯背书,不必承担失地之责,但袁世凯作为地方督抚大员,亲自下令地方官员弃地,按照清廷的律法,也是重罪,因此有人将此事上报到北京去,告袁世凯丧土失地,勾结叛逆,误国叛君之罪。

    袁世凯这些年来在官场上一路顺风,平步青云,虽然说他为人圆滑,善于结交,拉陇了许多人,但也同样得罪了不少人,由其是清廷的宗室权贵,几乎都是对袁世凯恨之骨,许多人正在盯着袁世凯,寻找他的不是之处,现在这样好的罪状送上门来,那还不借题发挥,趁机彻底将袁世凯整死。

    于是在清廷立刻轩起了一股弹亥袁世凯的风潮来,一时弹亥的折如雪片一般飞进皇宫中,更有甚者在折子中列举了袁世凯的十二条大罪,要求清廷立刻将袁世凯拿下处斩。虽然袁世凯在北京也有不少盟友,但苦于这次几乎是罪证确凿,几乎无可辩解,唯一能说的就是事关重大,不可轻下决定,等调查清楚再作决定也不迟。

    但就在这时,袁世凯的报捷也传到了北京,在报捷中,袁世凯称自己率军出击,进攻安徽太平府治所当涂县,与人民军连战三阵,每阵皆亲冒弹矢,临阵指挥,将士们迹舍身忘死,奋勇杀敌,逐攻破当涂,收复太平府,三战计斩首人民军2000余众,所俘亦不下千人,所得枪械武器旗帜等不可计数。

    这份报捷传到北京之后,给袁世凯在北京的盟友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他们也都收到了袁世凯的密信,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也都纷纷上拆,开始为袁世凯分辩。

    而宗室权贵自然不甘就此作罢,于是再次轩起弹亥袁世凯的**,称小胜不足抵袁世凯的失地之责,当然也有人上折称袁世凯是假称胜利,实则大败,有意欺骗朝廷,其罪当诛。

    但随后袁世凯的捷报连传,又相继收复宁国府、池州府,广德州等地,而且每次捷报都有“血战”、“死战”、“死伤无数”、“尸伏遍野、血流成渠” 等字样,以显示战场的激烈,同时对袁世凯自身的描述无不是“亲冒弹矢”、“身处险地、誓死不退”,“亲掌火铳,击毙贼匪数十人” 等表现自己作战勇敢的词句。

    同时袁世凯也对自己下令放弃江北之地进行了分辩,称因大江所隔,华东**的水师皆为铁甲战舰,而安徽水师己全军覆没,江苏水师只有木船,无法在江中与华东**的水师相抗衡,因此只能暂时放弃江北之地,先全力收复江南之地,待稳固江南之后,再图收复江北之地云云。

    虽然宗室权贵仍然遏力的攻击袁世凯,但这时己是三鼓而竭的地步,因为攻击的力度己经被大大的削弱,反到是袁世凯在北京的盟友们却开始反击,在此消彼涨之下,双方的声势也大体持平。

    而就在这时,袁世凯的捷报再次发到北京,这次是收复徽州府,将安徽省的江南之地全部收复过来,同时还回师苏州府,击退了由上海进攻的人民军,并且在是役,袁世凯亲身上阵指挥,身中三弹,犹自坚守阵地不退,才终于击退人民军的进攻,不过由于伤势过重,只能回南京养伤,同时收复江南之地,军队伤亡重大,阵亡将士达6000余人,加之大江拦截,只能暂时休兵罢战。

    尽管这时在北京,清廷的宗室权贵仍不甘心,犹自在拼命攻击袁世凯,有说他假冒战功,有说他和华东**有勾结,有说他欺瞒朝廷等等,但己是大势巳去,因为从表面上看,袁世凯确实是收复了江南之地,而放弃江北之地的理由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长江天险,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确实谁都没有办法,另外清廷和华东**也斗争了几年,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这次袁世凯这次算是打了几个胜仗,确实是十分难得,由其是袁世凯还在战场上受伤,更是给袁世凯增添了几分悲壮之气,因此清廷最终下旨嘉奖袁世凯,进爵一等忠毅候;并荫恩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江苏四品知府候补,加爵骑都尉;次子袁克文六品京官候补,加爵云骑尉。

    虽然无论是给袁世凯增加的头衔,还是两个儿子的荫恩,都是虚职,没什么实际的权力,毕竟现在袁世凯是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出任地方总督,官职实际差不多己经到头了,再高也高不到那里去,但这代表了清廷的态度,算是认可了袁世凯的功劳,以及不计较他放弃江北之事的过失,也为这段时间己来,清廷中针对袁世凯功过的争吵划上了一个句号。

    其实以慈禧的头脑和阅历,那看不出其中的猫腻来,这分明就是袁世凯和华东**做的一笔交易,就是用江北换江南,要不然就凭袁世凯的本事,能打得过人民军吗?那可是连英法日俄这样的列强都做不到的事情。但现在清廷对南方的控制力基本所剩无几了,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是现在袁世凯在南方公然举旗造反,清廷也拿他没有一点办法,难道还能出兵去征讨袁世凯吗?别的不说,就是大军怎么过河南省去?现在清廷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谁能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够从华东**的领地内通过;另外不管怎么说,从表面上看袁世凯确实是收复了江南之地,这也就交待得过去了。

    在宗室权贵们疯狂攻击袁世凯时,慈禧到是沉住了气,并没有立刻就做决定,而且先拖一拖,等一等,静观事态的发展变化,果然等到袁世凯用一份份捷报击宗室权贵对自己的攻击,反转了舆论风潮之后,慈禧也就顺势而下,下旨嘉奖袁世凯,也给这一事件定性,算是平息了这场争斗。

    不过让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这回反到是袁世凯不依不侥起来,原来按清廷的惯例,受到嘉奖的官员应该上折向朝廷谢恩,而袁世凯在谢恩的折子中除了感念朝廷的恩厚之外,还向清廷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调北洋新军第1镇、第6镇南下,加强自己的军力,因为袁世凯称在此前的战斗中,自己所带南下的军队伤亡重大,现在就是驻守江南也嫌有不足,必须要补充军队;二个是调北洋水师入长江,在南京停泊,以防华东**的水师渡江南侵,而且袁世凯还信誓旦旦,保证在北洋新军的补充军队和北洋水师到位之后,1年之内可以收复江北之地。

    慈禧当然知道,袁世凯的收复江北之地誓言都是鬼扯,他的真正目地只有1个,就是要兵权,而且光是只有北洋新军还不知足,居然还想将北洋水师也纳入到麾下。这胃口也太大了,北洋新军是目前淸廷最精锐的军队,这次南下袁世凯带走了2个镇,现在再要2个镇,岂不是大部份都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而北洋水师现在的状况虽然不怎么好,驻泊地都己经移到了宁波,这己是属于南方的港口了,而且宁波的港口设施落后,加上水师的经费不足,北洋水师的军舰也得不到良好的維护,不得不求助于驻泊福建的南洋水师,因此在清廷己有人建议,不如就将北洋水师并入到南洋水师算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北洋水师好歹还有几艘巡洋舰撑门面,也比南洋水师强,而且如果得到良好的维护,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对华东**来说,这点战斗力不足一论,但对淸廷来说,却是仅有的海军力量。

    袁世凯的要求,等于是要将清廷海陆的精锐军队都纳入到他的麾下,这胃口到是真不小,没想到袁世凯到了南方,胆子就变大了,不仅敢欺骗瞒哄朝廷,甚致公然开始向朝廷叫板了,这时慈禧也不禁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把袁世凯放出去,把他留在身边有多好,时不时的打压一下,看他服不服贴。

    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不可能再把袁世凯从南方调回来,本来慈禧不想理袁世凯,就当是没收到袁世凯的折子,等事态自己慢慢平息下去。但袁世凯却没完没起来,几天以后,他再度上折,称华东**正在调兵遣将,有进取江南之意,现在自己手下的兵力不足,恐难以抵敌,请清廷速调军队南下支援。最终在10天之内,袁世凯连上三折,都是要求朝廷调军队南下支援,否则江南难保云云,慈禧也被弄待不厌其烦。

    而宗室权贵见了,又都有些跃跃欲试起来,纷纷上折攻击袁世凯,谎报军情,欺瞒朝廷,挟寇自重,肆意妄为,不过袁世凯的同盟者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指责宗室权贵不顾大局,殆误军机,要求朝廷立刻调军队南下,支援袁世凯,否则难保江南之地,眼看在朝中又要发生一场争斗,慈禧只好下旨给袁世凯,表示朝廷现在无兵可派,准许袁世凯在江南自行招募组织民团练军,抵抗华东**。

    其实慈禧明白,袁世凯再三上折叫苦的目地并不是要朝廷增援军队,而是在江南自行招募军队的权力,当然就算朝廷不批,袁世凯也可以在江南招兵,毕竞现在谁也管不着他,而宗室权贵什么都不懂,就知道跟着乱起哄,因此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批准了事,也省了个耳根清净,老实说慈禧现在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得到了清廷的批准,袁世凯也心满意足,于是开始在南京、苏州等各地竖旗招兵,扩充军队。

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

    袁世凯和清廷的撕逼,在李松晨看来,不过就是一场闹剧,当然袁世凯的厚脸皮,颠倒黑白的能力,则是这场闹剧中的一大亮点。正所谓人至贱则无敌,袁世凯敢豁出脸面不要,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清廷当然就不是对手,因此在这场撕逼中,败得也不冤。

    不过现在李松晨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因此袁世凯和清廷的撕逼结果他并不关心,而且接收江北土地的事情由罗岳负责,处理完了和袁世凯的事情之后,李松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访德使团的准备工作。

    这次访问德国,华东**派出了强大的出访阵容,仅是出动的元老就多达27人,其中军方的元老有12人,包括海军7人、陆军5人,因为这次访问德国,双方的军事合作是访问的重头戏之一。而访问使团的总人数为65人。

    另外还有120名赴德留学的学生。按照上一次德国访问华东**时,双方达成的协议,华东**每年都将会派遣一批学生到德国留学,而德国也保证会对华东**的留学生进行妥当的安排。这120名学生是第一批赴德留学的人员,也带有一定的试验性质,毕竟尽管华东**的教育非常注重国际视野,但这次毕竟是在异国他乡,怎样才能让这些留学生更好的在德国学习,并且学到真材实料,都需要试验磨合。120名赴德留学的学生中,给了上海20个名额。

    第一批留学德国的学生,全部都是男生,年龄在15-17岁,并且至少有5年系统学习的时间,在德国留学的时间初步确定为4-5年,本来华东**是提倡男女入学的,但由于这一批学生带有试验性质,但女生并不适合,而且考虑到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强, 等赴德留学理顺之后,再选择年龄更小,包括女生去德国留学。

    专门给上海20个留学名额,在华东**内部还是有一定争议,主要是因为其他100名赴德留学的学生基本都是接受的华东**的系统教育,其中有部份学生从当初的天津希望学校就开始学习,而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华东**也不断加强他们对华东**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包括这些学生的家庭,也基本都和华东**捆绑在一起,因此这批学生基本是可靠的。

    但华东**控制上海的时间还不到3年,虽然原来上海就在不少近代学校,这其中既有清廷创办,也有各国在租界里创办的,因此相对于这个时代中国的其地方,上海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超出,华东**统治上海之后,将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很快就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系统,但接受的华东**教育的时间较短,并未建立起牢固的对华东**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而且这些学生的家庭和清廷,甚致是各国都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上海挑选20名留德学生,是否合适,别到时候养出一批白眼狼来。

    不过行政院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个决议,因为上海的情况较特殊,是现在华东**除青岛之外,现代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发展潜力还要超过青岛,再加上上海的教育水平也确实很高,因此给上海几个留德名额,也完全有必要。至于担心养出一批白眼狼来,到是不必,只要华东**自身保持发展势头、不断强大,就不必担心有人背叛,既使是出了几只白眼狼,也不会影响大局。

    虽然行政院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但上海方面派出留德的具体人选却不能马虎,除了需要在适龄的学生中进行认真筛选之外,并且对这些学生的家庭出身进行详细调查,凡是和清廷或外国关系密切的学生,这一次基本都不会入选。虽然华东**不搞阶级成份出身这一类的东西,但政治合格是绝对有必要,由其是华东**在上海统治的时间还不算长久的时候,而选拨还不能公开进行。因此确定最终的20个留学名额,也确实花费了相当的精力。好在是这个时代出国留学可不是什么抢手的事,到也没有引起什么争议。

    另外,这次访问德国的还有一个贸易代表团,是由一些从事经商创业的元老组成。其实在国事访问中,带一些商业人员一起出行,在旧时空里是很常有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虽然不算普遍,但也不是很特别,而且华东**和德国的经贸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在年初徳国访问华东**时,也带了来了不少徳国的工商界人士,因此这次回访,华东**也派出一个贸易代表团随行,这不仅是礼尚住来,也是华东**自身的实际需要。

    而现在华东**从事商业的元老已超过千人,基本上身家都做到了数十万银元以上,资产超过百万银元的元老也己达到百人以上,这一方面是甴于华东**的社会、经济均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在这种大环境中,从事商业也比较容易成功;另一方面华东**对从事商业的元老也有相当优越的政策扶植,因此只要是肯用心吃苦,做到数十万银元的身家,并不是太难的事。

    由于华东**和德国的经贸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从事商业的元老们都是具有国际界野的人,知道只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是不行的,必须要将目光投向中国以外更广阔的市场,因此这次出访徳国,从事商业的元老都非常积极,最终有21名元老参加了这次访问,从事商业的元老中,合伙创业的比例很大,这21名元老的背后,实际代表着7、80名元老。21名从事商业的元老,再加上代表**的27名元老,这一次访问德国,共计出动了48名元老,也可以表示华东**对这次访问的重视度。

    而参加出访的徳国21名从事商业的元老中,有12人基本或长期定居在上海,而在上海有经营的,则达到18人,仅仅只有3人和上海没有什么瓜葛,由此也可以看出,上海在华东**中的经济地位之重要性。

    其实这一次华东**也向本土的工商业者发出了参加出访,但本土的工商业者,无论是盛宣怀还是张謇等,对这次出访德国都不感兴趣,他们的目光始终都是盯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上,和外国的经济来往只限于购买机器设备或高技术生活日用品,对于开拓海外的市场一无雄心;二无动力;而张振勋到是想参加出访,不过一来是张振勋的年纪较大,都66岁了,难以经受长途拔涉的颠波,二来张振勋己被选为华东**第一届咨议局的咨议员,在这个时候当然不能离开青岛去德国访问,另外还有赵维忠,和张振勋的情况一样。

    同时在这次赴德访问中,华东**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就是文化交流,这是在德国访问华东**时没有的项目,不过这个建议提出之后,也得德国方面的积极响应,因为文化交流往往像征着双方的关系更进了一步,而且德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个时代的欧洲对中国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国是一个愚昧、落后、野蛮、原始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文化更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毫无研究的价值,既使是研究,也应持完全批判的态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现在的中国确实落后且愚昧,但中国做为一个历史悠久,而且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国家,其历史、文化依然有许多可取之处,甚致有不少值得欧洲借鉴、学习的东西,值得认真研究。

    这两种观点中,一直都是前一种占上风,由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前一种观点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华东**成立之后,也大大的扭转了欧洲对中华文明的轻视态度,由其是在远东战争结束后,尽管欧洲的舆论对中华文明依然偏见蔑视,但在学术界却开始认真研究中华文化,毕竞这个世界还是胜者为王的世界,文化、文明也是依附于国家的实力,谁的拳头大,谁的枪杆子硬,谁的文化就有研究价值。

    德国是较早和华东**建立良好关系的欧洲国家,因此对华东**的认知,也要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强,同时对中华文化的态度转变也其他欧洲国家更快,在这个时候和华东**进行一次国家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德国文化界得到了许多支持的声音,德国**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反到是在华东**,这个建议刚一提出的时候,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远比给上海20个留学名额的争议要大得多。主要是因为既然是文化交流,自然是由学者来唱主角,政治家只能靠边站。但在元老中,工程师到是有不少,甚致有人在这个时代可以算得上是科学家,但能称得上是学者的人确实并不多,尽管有部份元老在旧时空里当过键盘侠,对网上和别人对喷时可是从来不认怂的,但这种网络对喷终究是上不了正席的,更何况是文化交流,要知到这次面对的都是德国文化界的大咖,上去如果撑不住场子,丢的可是华东**的脸面。

    而在华东**中真正能以学者的身份,代表华东**去与德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大概只有秦铮一人免强够格,但华东**早就决定了,秦铮是不参加这次访问出行,那么没有学者,怎么和德国进行文化交流呢!这就是争议的核心所在。

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

    当然,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就有人考虑过文化交流的人选问题,就是可以从本土学者中选人,参与这次出访,代表华东**和德国进行文化交流。但这个建议则又引发了另一个大争议的话题,本土学者是否能够代表华东**。

    华东**成立以来,对本土学者的态度一向都是敬而远之,甚致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的,这一方面是华东**的治国理念在这个时代显得过于超前,而采用的手段又偏重于强硬,由其是对中国传统的士绅阶层,基本不留情面,毫不客气的进行打压。而按照中国的传统治国理政,尽管也强调爱民如子,体恤民情,并且在历代王朝建立之初,也会重新分配,丈量土地,并制定些对百姓相对有利的政策。但历代的统治者都知道要统治好国家,首先要拉陇的还是士绅,而非百姓,历代王朝实际执行的是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原则。

    但华东**则是属于一个另类,根本没有将传统的中国士绅阶层当一回事,不仅没有拉陇,反而是强力的打压,由其是士绅的土地全部收没,都分给普通百姓,并且建立了广泛而严密的基层行政体系,彻底打破了历代王朝“皇权不下乡”的惯例。

    仅仅只是对从事商业经营士绅态度好一些,但一来是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纯以经商为生的人并不多,二来绝大多数商人同时也是大地主,像盛宣怀、张謇这样的商人,同样也拥有大量的田产土地,尽管田地的产出在他们的收入中只占到极小一部份,这也是中国人习惯的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华东**也差不多将所有的士绅都得罪光了,这些行为在传统的中国士绅看来简直就是叛经离道,胡作非为。

    在华东**建立之初,大部份士绅都认为华东**这样的做为难以长久,最多不过是长毛第二,或者说“分配土地,使耕者有其田” 的口号不过是一句空话,由其是元老们会不要土地吗?因此迟早都会改过来,还是得用传统的笼络士大夫的那一套,那知华东**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民心归附,日益强大起来,更为奇怪的是华东**的元老们真的都不要土地,这也是华东**常用来驳斥对自己土地政策进行指责的理由,“没有一名元老占有过一亩土地,一切为公”,这还真的让指责者反驳不了。

    但不管怎么说,传统的中国知识份子对华东**的做法是很难认同的,而华东**也没有指望能得到传统的中国知识份子支持,一来是在远东战争之前,中国的正统仍然是清廷,在大多数人眼里,华东**还是反叛,二来华东**更看重的是技术人材,就像詹天佑这样的人,而对传统的中国知识份子也并不怎么感兴趣,用华东**内部的话说,就是“100个所谓学术大师,也顶不了一个詹天佑有用”。

    当然,这个时候中国到是有一批精通欧美学术的学者,但一来是这些人自认为喝过洋墨水、见过世面,开过眼界,自视甚高,自认为自己掌握了救时济世的全部真理,其实也不过是欧洲早年资本主义革命的那一套“自由、博爱、平等、人权” 的东西;二来华东**的土地政策对他们的刺激也不小,毕竟能出国留学的人,都不会是贫苦出身,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是小康之家,当然舍不得把自己家的土地献出来。

    正是清醒的了解这些情况,华东**才对这个时代的中国学者、大师不感兴趣,反到是更看重詹天佑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现在要选拔本土学者代表华东**和德国进行文化交流,自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不过秦铮对这个建议却是全力支持的,认为至少可以先咨询一下这些学者的态度,首先是这些学者虽然对当前华东**的工业化建设、经济发展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但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各自的学术范围内,有的精通国学,有的贯通古今,有的博览中西,确实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做为华东**的文化代表,只从学术水平上是完全足够的;其次是华东**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始终是一大短板,因此也有必要注意补齐这个短板,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华东**也一向重视文化的建设,但目前所做的,基本都停留在文化宣传上,而在文化的学术系统理论上,只有秦铮发表了几篇有份量的文章、书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乏善可陈的。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华东**在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在国内的人气民意均己经压倒了清廷,不仅是改朝换代不可避免,而且全国上下基本都己经认同这个现实结果,清廷的死忠粉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不少当初并不看好,或者是对华东**有所诽议的人,都在考虑怎样在新朝中占有一席之地,既使是华东**的土地政策,也可以忽视了,毕竟大势所向,不可逆换。其中也包括有相当一部份学者,因此华东**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吸引一部份学者为我所用,加快华东**的文化建设,打造华东**的软实力。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学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中华文化是认同的,同时也都是希望中国能够富强起来,这一点和华东**的目标是共同的,因此代表华东**和德国进行文化交流,应该是可以试一试,而且这毕竟是文化交流,不涉及政治层面,就算是出了问题,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行政院经过了讨论之后,最终还是认同了秦铮的意见,而秦铮又推荐了两个人选,严复和辜鸿铭。

    这两人差不多就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出色的学者,其他有的远在海外,如康梁,有的则还没有成长起来,只有严复和辜鸿铭正当盛年,而是都有外国留学的经历,均成绩优异,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中西文化造诣精深。

    严复可以算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思想偏重于维新,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将大量的西方优秀进步学术著作译为中文,介绍给现在处于落后状态下的中国学人,让人们了解欧洲的学术思想,开拓视界,增长见施,可以称之为“文化输入”,并且首先提出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原则,对中国的翻译工作有重大影响,虽然在学界有人对此持异议,一直到元老们的个时代,这个原则依然被中国翻译界奉为圭臬。

    而辜鸿铭尽管也精通西学,但在学术上却推崇儒家学说,尊崇孔、孟,对欧洲文明多有批判,并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至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译成西文,使西方人能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古老的固有文化,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称为“文化输出”。辜鸿铭在欧洲学界声望颇高,在旧时空里,欧洲学界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当然,秦铮推荐这两个人,也是有认真的考虑。这两人主要居住在上海,对华东**的态度,都有一个从不认同到认同的过程。不过相比之下,严复要比辜鸿铭更早认同华东**,因为严复是军人出身,少年时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回国之后还参与了北洋水师的建设,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所属驾驶学堂“洋文正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的职务,北洋水师的大部份将领都可以算是严复的学生。

    正是由于严复是军人出身,因此尽管他不认用华东**的政治理念,但对华东**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却相当赞赏,华东**占领上海之后,严复并没有离开上海,一方面留在上海近距离观察华东**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开始认真的研究华东**的治国理政、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理念,而经过了认真的研究之后,严复不得不承认,虽然华东**的制度也许并不算完美,但和清廷比起来,确时是胜强千万倍了,既使是和英法德美等诸国相比,也并不逊色。

    在这个时候,严复在心理上其实己经认同了华东**,只是传统的政治道德,以及对清廷还残留的少许忠心,阻碍了严复彻底倒向华东**。

    但远东战争的胜利,彻底打消了严复最后的犹豫,毕竞胜利才是最能鼓舞人心的,由其是对严复这样军人出身的学者,战场上的胜利是最容易打动他的。而只到这时,严复才彻底认识到,清廷己经无药可救,只有华东**,才能使中国真正完全富强起来,并不再受别国的欺辱,因此这时严复才在和别人的书信、友人的交谈中表示了自己对华东**的认同和支持。

第一五六章 访徳使团(下)

    其实辜鸿铭和华东**的接触时间要比严复早得多,在华东**刚成立上海新区的时候,华东**曾组织了一次上海的工商界的人士到青岛访问的活动,当时辜鸿铭也参加了这次行程,应该说在那一次行程中,华东**还是给辜鸿铭留下了不错的印像。

    不过从那以后,华东**和辜鸿铭就再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了,毕竞华东**的精力主要在发展工业化和经济上,看重的是詹天佑这样的技术人材,而不是辜鸿铭这样的学术大师;而辜鸿铭虽然也承认在华东**的治理下,社会民生,精神气貌确实都要比清廷要好得多,但他的骨子仍然带中国传统文人的清高和傲慢,华东**不来相请,辜鸿铭自然也不会主动上门,而且还故意做出一付对华东**也不屑一顾的样子来。

    但辜鸿铭的大部份时间都居住在上海,也得到了许多了解华东**情况的机会,而且虽然辜鸿铭在表面上表现得对华东**不屑一顾,但实际对华东**的动向相当的关注,华东**出版的几份主要报纸基本都一期不落,另外对华东**出版的几本学术著作也是本本都购买,并且都进行了认真的研读。

    应该说辜鸿铭对华东**的土地制度是相当不认同的,对华东**绕过士绅阶层,直接面对基层百姓的治理方式也颇有微词,但对华东**治理的效果还是有些佩服,毕竟辜鸿铭是在欧洲留学14年,并且拿到了11个博士学位,留学的经历主要是在英国和德国,对欧洲国家的治理环境有相当的认知,而华东**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治理能力却并不逊色于欧洲国家。

    而对华东**的学术理论著作,辜鸿铭的评价也是各有高低,比如对华东**的土地理论,就很是不屑,而对工业化理论也并不怎么上心,但对华东**提出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而非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却有相当的认同感,因为辜鸿铭是推崇中华传统的孔孟思想学说,这和中国是文明型国家的理论有很大的契合之处,而且这个理论也给了辜鸿铭很大的启发,使他对中华文明优于欧洲文明的理论可以更为完善。

    还有就是华东**对欧洲国家的体制,及社会制度、文明的批评,辜鸿铭则是十分赞同。和这个时代其他的中国学者普遍都推崇欧洲国家的制度、思想、文明不同,辜鸿铭对欧洲国家的体制,制度、文化都相当不屑。这也和辜鸿铭在海外留学长达14年的经历有关,因为其他的中国学者如严复国外留学的时间也不过只有4年,对欧洲国家的认知未免有些流于表面化,仅仅只看到了欧洲国家的表面繁荣,对欧洲国家的社会深层缺少实际了解。而正是有长时间的海外生活经历,使辜鸿铭对欧洲国家的社会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并没有被欧洲国家的表面繁荣、发达、科技所迷惑,同时还看到社会繁荣背后的阴暗、坠落、自私、贪婪的一面。

    不过辜鸿铭毕竞不是社会学家,虽然他看到了欧洲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的缺点,但对造成这些缺点的根源却缺乏足够的认知,而且想出的解决办法却不是靠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或是建立一种更高等级的社会制度,而是中国传统孔孟学说的仁义之道,这也是辜鸿铭推崇儒家学说的最主要因素,甚致到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也坚决拥护的程度。

    其实这也是这一代中国学者的一个共性,随着对欧洲国家的社会的认知加深,看到欧洲国家的社会、文化的缺限后,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来,在旧时空里,严复到了晚年时,也开始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但看了华东**关于对欧洲国家的体制形成,以及文化缺限的原因的深度分析之后,再结合自己多年欧洲生活的经历进行印证,使辜鸿铭也颇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毕竞华东**关于对欧洲国家的体制、文化缺限的分析,是建立在旧时空无数学者长达百余年的探索、研究、分柝、试验的基础之上,这决不是辜鸿铭区区十几年的生活经历所能相比的。

    虽然这并不表示辜鸿铭从此就放弃自己的思想,彻底拜倒在华东**的面前,毕竞像辜鸿铭这样的学术大师,一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虽然这并不防碍他会从其他理论思想中吸取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有利,或是有补充的优秀部份。因此在辜鸿铭后来的文章、讲学、交流中,也大量的引用华东**的这些理论。

    不过辜鸿铭对华东**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是不屑,并且不时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或调侃、或抓苦、或指责华东**的一些行为或者是一些特定人物。当然喜欢怼人,是辜鸿铭的一大特点,他到也不是专门针对华东**,对清廷、对其他国家,对清廷的官员、外国政要,以及其他学者、社会名流、都是照怼不误,简单来说就是看谁不顺眼,看什么事情不顺眼,都会开怼,并极尽嘲笑、挖苦之能。

    华东**控制上海之后,报纸当然不敢发表反对华东**的文章,辜鸿铭怼华东**通常是在宴会、学术交流的场合,不过辜鸿章到也不是乱怼华东**,并且相当注意分寸,往往就是打打擦边球,更多的还是调侃性质,而且除了怼华东**之外,辜鸿铭也依照是见人怼人,见事怼事,行就如故。因此上海**也并没有太在意,对他依然是敬而远之,但并没有阻止辜鸿铭在上海著书、教学、发表演说等等,只要是不要过线就行了。

    其实虽然在旧时空里,辜鸿铭是以敢说、敢骂、敢怼而著称,但并非是真的愤世嫉俗,不通世故,其实相当注意分寸尺度,知道什么人可以骂,可以在什么时候骂,可以骂到什么程度,并且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因此尽管在辜鸿铭生命的最后10余年间,尽管政局迭荡起伏,**更迭如家常便饭,不少学者都因站错了队、说错了话而吃过大亏,但辜鸿铭却始终屹立不倒,无论是谁当政对他都敬若上宾,而且辜鸿铭还是照样骂人、怼人。

    秦铮其实一直都在关注严复、辜鸿铭等学者的行动,对他们的一些改变都了如指掌,随着华东**的国力日益强大,由其是在取得了远战争的胜利之后,这些学者们都明显在向华东**这边靠陇,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清廷的表现实在太烂,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仅仅只是占着一个正统的大义明份,而当华东**表现出了足以彻底压倒清廷的能力,改朝换代己不可避免时,自然有不少学者会改弦易辙,站到未来的胜利者一方。

    而且这次代表华东**和德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主导的文化交流活动,代表的整个中华文明,无论是谁能够参与其中,都是足以留名青史的至高荣誉,对于学者来说,荣誉比经济利益更为重要。因此秦铮才认为可以邀请严复、辜鸿铭做为华东**的代表。

    经过行政院的讨论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秦铮的建议,当然首先还要看严复、辜鸿铭的态度,如果他们不愿代表华东**去德国,那就没有办法了。而邀请严复、辜鸿铭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李松晨的身上。

    其实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算小,虽然办不成也不会对李松晨的前途造成什么影响,毕竞如果严复、辜鸿铭真的不想去,总不能将两人架去吧!但如果办成了,无疑是对李松晨还是有加分的。

    当然李松晨也知道,这种学术大师都不是好请的,因为一个个都自视甚高,自比孔明,虽然心里千愿万意,但还要故作姿态,左推右托,最后仿佛千不甘万不愿的才出头。因此李松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首先向辜鸿铭发出了相约见面的请求,辜鸿铭果然在一番“我很忙、没时间”的托辞之下,最终将会面的时间推到三天之后。而李松晨马上又去约见严复,这次到是顺利得多,会面的时间定在第二天。

    这样的邀请先后安排,当然是有意而为的,因为严复是军人出身,本身性格比较豁达大变,涵养也好,另外他对华东**的认同感也更强一些,毕竞在远东战争中,华东**也算是为北洋水师报了甲午的一箭之仇,而严复也是北洋水师的创办者之一,不能不有所触动;而辜鸿铭身上的文人气更重,虽然不能算是心胸狭窄,但他的性格毕竟偏于过激,因此如果先邀请严复,可能会让辜鸿铭有所不快,认为华东**更看重严复,说不定在一气之下,就拒绝了邀请,而先邀请辜鸿铭,但却是由于辜鸿铭自己故作姿态,定下在三天之后会面,那么华东**先和严复见面,辜鸿铭也就没话可说了。

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

    李松晨和严复见面后,就向严复发出了邀请,而严复客气了一番之后,也很痛快的接受了李松晨的邀请,愿意代表华东**,出访徳国进行文化交流。

    其实在远东战争之后,严复原本就有心向华东**靠陇,尽管从严复的内心里还是忠于清廷,并且主张在中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度,但清廷的表现实在太糟糕,而华东**取得的成就又太耀眼,虽然严复也曾经一度希望在元老们的主导下,在清廷推君主立宪的改革,这样严复也可以没有顾虑的投奔到元老这边来。

    但在了解元老们的海外历史之后,严复也彻底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一来是元老的海外史中己说得很明白,他们是明朝的后裔,三宝太监下西洋时留下的后人,并非是清廷的孑民,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清君主立宪制度廷还算是有家国世仇;二来元老们在海外都是施行的共和制度,也就表明元老根本不可能奉立清廷的皇族,实行施行君主立宪制度。因此严复只能在效忠清廷和投向华东**中二选其一,不可能做到二全其美。

    从严复的本心来说,并不是只愿做一名学者,一来他有较强的功名心,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当然也不是坏事,二来也是想为中国的的富强尽一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是只能投靠华东**。只是严复出于自己现在的名望、地位和面子,都不可能主动向华东**投靠,因为毕竟严复也算是受过清廷的皇恩,清廷再怎么**无能,但对严复还是有恩的。尽管严复推崇西学,但也会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投靠华东**无疑就对清廷的背叛,成了贰臣,因此对严复来说,最理想的结果是在淸廷灭亡之后再投靠华东**,这样就不必担负叛臣之名了。

    不过严复也知道老话说得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现在投靠华东**,都不能算是雪中送炭了,何况是等华东**真的开朝建基之后,就算那时华东**为了显示新朝的气度容納了严复,但也只会给严复一个闲职,很难委以重任,那还不如就当一个学者算了。

    而现在华东**的邀请,到是给严复解了套,他到不在意代表中国与徳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虚名,但这无论算是合作也好,是帮华东**做事,都表示自己和华东**己经搭上了关系,另外这次自己是以学者的身份出访,并没有在华东**里正式任职,无论将来历史怎么评论自已,但严复自己是问心无愧的。而且严复也不是讲究虚礼的人,因此很痛快就答应了李松晨,接受了华东**的邀请。

    搞定了严复之后,李松晨也信心大增,一来是至少成功了一半,二来只要严复答应了,他就有办法对付辜鸿铭。原来在接到这个任务时,秦铮告诉李松晨一则旧时空里的严复与辜鸿铭的趣事。

    原来在一次宴席,辜鸿铭宣称恨不能杀严复和林纾二人以谢天下,当时严、林二人均在同席。不过严复涵养好,对辜鸿铭的大放厥词一笑了之,林纾则是个火爆脾气,当场质问辜鸿铭何出此言。辜鸿铭振振有词道:“自严复译《天演论》一出,国人只知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功名,于是兵连祸结;自从林纾译《茶花女》一出,莘莘学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义,于是人欲横流。以学说败坏天下者,不是严、林又是谁?”

    当然辜鸿铭说要杀严、林二人不过是戏言,主要是辜鸿铭推崇国学,鄙视欧洲文明,而严、林二人都是翻译欧洲著作而闻名,因此辜鸿铭早就看两人不顺眼,于是找个机会挖苦两人一番。其实算起来在旧时空里的严复与辜鸿铭还算是亲家关系,严复的孙女严倬云嫁给了辜鸿铭的堂侄辜振甫(即曾任台湾海基会首任董事长)。

    果然,李松晨和辜鸿铭一谈,辜鸿铭一口就拒绝了华东**的邀请,还称严复无学无识,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国去和德国学者进行文化交流,自己可不屑与严复为伍。这个结果也早在李松晨的预料之中,就知道辜鸿铭没有那么好说话,因此也没有太在意,只说这一次的机会难得,请辜鸿铭不要轻率的做出决定,不访再考虑几天,自己在三天之后再来拜访。

    李松晨离开之后,有辜鸿铭的朋友来拜访,劝说辜鸿铭,一来是现在华东**如日中天,必将取清廷而代之,因此得罪华东**,有百害而无一利;二来这次和德国的文化交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就是放眼世界,也是首次有两国**主导的文化交流,又是东西文化的碰撞,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文化盛世,参与的人必将青史流名,如果错过了,岂不是可惜了;三来辜鸿铭一向推崇国学,这正是一个将国学推向海外世界的大好机会,如果辜鸿铭不去,这次文化交流必然由严复主导,严复其人崇尚西学,怎能向世界推广国学呢?而辜鸿铭去了,正好和严复比一比,看谁在德国更受欢迎。

    其实这是受李松晨之托,从侧面来劝说辜鸿铭的,不过这番话确实打动辜鸿铭,实际上辜鸿铭是非常想参加这次访问的,因为向欧洲国家推广中华文明,一直都是辜鸿铭毕生追求的目标,这确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另外德国对辜鸿铭来说,也有特殊意义,因为辜鸿铭在欧洲留学14年,其中在德国有6年,分为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就读于德国著名的莱比锡大学,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德国历史中第二悠久的大学,培养出不计其数的著名人物。因此这次辜鸿铭如果能去德国,无异于是锦衣还校。最后青史流名也对辜鸿铭有强烈的吸引力。

    辜鸿铭是典型的学者,对做官到并不感兴趣,除了推广宣扬中华文明之外,对自己的名声,荣誉也十分看重。尽管辜鸿铭推崇孔孟之道,也主张皇权,在庚子国变时出版为清廷辩解的文集《尊王篇》,但实际上辜鸿铭对清廷并没有什么好感,慈禧过生日时,他就写下一首讥讽的贺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他对皇权的尊重,实际是由于中华传统文明中,皇权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并非是对清廷有特殊感情。其实这个时代的学者都不可能对清廷有好感,毕竟清廷的表现实在太烂了。

    而拒绝华东**的邀请,一方面是对严复不爽,另一方面也是文人的清高作祟,因此听了朋友的劝说之后,也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确实拒绝得太仓促了,好在是李松晨没有把话说死,三天以后还会来拜访,只希望他真能言出必行。

    果然,三天之后,李松晨又来拜访辜鸿铭,而这一次辜鸿铭也没有再矫情,见面就答应下来,愿意出访德国,但又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这次访问德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必须是以自己为首;二是安排自己回母校访问一趟。

    即然决定要去德国,辜鸿铭也就放下了面子,尽力的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这次出访当然是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因此如果是华东**文化交流的主导者,自然可以在参与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耀眼的一个,而回母校访问不仅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实质意义也同样不小,毕竟莱比锡大学可是培养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弗里德里希?尼采、罗伯特?舒曼、卡尔?李卜克内西这样优秀的人物,而这次回校访问,也能让辜鸿铭达到与这些先辈校友比肩的地位。当然辜鸿铭也保证自己会全力配合华东**的这次访问,确保访问取得圆满的成功。

    其实这两个条件并不过份,有资格和辜鸿铭争文化交流的主导者的,只有严复,但严复并不在意这个主导者的身份,当然不会和辜鸿铭争,至于在访问其间,安排辜鸿铭回自己的母校访问更不是问题,毕竟这对德国,对莱比锡大学都是一件好事,相信德国方面也会尽力的配合,促成这次访问。

    约请到了严复和辜鸿铭,李松晨又按青岛方面的要求,又邀请了几位学者,共计凑齐了7个人,组成了这次华东**访德代表团中的文化小组,由辜鸿铭担任组长。

    这样访德代表团的最后一块拼图补齐,于10月12从青岛出发,华东**也专门调动一艘大型客轮,运载全部访德人员,并派遣两巡洋舰沂州号、济宁号护航。到达上海时,在上海的港几停留一夜,而李松晨也在港口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欢送仪式,上海的参加这次出访的人员都在当晚上船。第二天,三艘船舰驶离中国,向德国进发。

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

    就在华东**的访徳代表团乘船离开上海的时候,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带领的日本访问团乘座的轮船也靠近了青岛。双方经由日本驻青岛领事馆进行了几次勾通,基本确定了这次访问的基调和事项,总体来说是进行得比效顺利的,当然这也是由于日本方面将姿态放得很低,并没有故意设置什么障碍有关。于是伊藤博文也立刻决定访问华东**,恢复双方之间的正常关系。

    伊藤博文站在船舷边上向青岛的方向看去,只见海岸线上己有一片高低起伏的建筑,港口中桅杆林立,进出的船只来往穿梭,衍然己是一付现代港口城市的样貌。伊藤博文心里也不甴得感概万千,华东**占据青岛也不过只有6、7年的光景,就己是靑岛彻底的改头换面。

    虽然在此之前,青岛被德国租去,但徳国在青岛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也只有2年的时间,尽管德国在青岛也进行了一些建设,但青岛能有现在的状态,基本都可以算是华东**的功劳,也由此可以看出,元老们的治国能力。

    而一但让华东**统一整个中国,将元老的治国能力和中国庞大的人力物力相结合,那时那里还有日本的立足之地。想到这里,伊藤博文也不禁想起在离开日本之前,自己和宫本直拓有一次谈话,宫本直拓曾说,日本的悲剧就是离天堂太远,离中国太近,因此日本要想崛起,只能趁着中国衰弱的时候,否则根本就没有机会。

    这几天伊藤博文在船上一直都在想宫本直拓的这段话,也不得不承认,这段话虽然十分残酷,但确实道出了事实,在华东**成立之前,日本能够踩着清廷上升,其实就是因为清廷的衰弱,而一但中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开始走向富强,日本就基本没有出头的机会,毕竟中国的领土、人力、物力均远远超过日本。而现在华东**虽然还没统一整个中国,但实际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己远远超过了日本,可以说单纯以国力相拼,日本根本不是华东**的对手,唯一的机会就是,现在华东**还没有完成统一,在未来华东**完成国家统一时,必然会牵制大量的精力,而日本如何利用这唯一的窗口期,还需要认研究,毕竟这是日本最后的一丝机会了。

    就在伊藤博文想得出神的时候,只见一名秘书走过来,递给伊藤博文一个文件夹,道:“首相,东京来的电报。”

    伊藤博文打开文件夹一看,原来是介绍日本局势的电报,东京、大阪、京都、神户等大城市里都发生了反对**的民众游行,甚致是骚乱,由其是在东京,内阁、内务省、外务省等**机构的门口均有抗议人群聚集,并投掷石块、杂物等,还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了多起流血事件,到目前为此,己有11人在冲突中丧生,150余人被捕。

    就连伊藤博文的府邸也遭到了游行抗议人群的围攻,幸好是警察极时赶到,驱散了游行的人群,伊藤博文的家人并没有受到伤害,而且在内阁的安排下,己将伊藤博文的家人转移置安全的地方安置,并加派警力保护,请伊藤博文尽管放心。

    看完电报之后,伊藤博文也叹了一口气,虽然在决定访问华东**之前,伊藤博文也预料到自己的这个决议会遭到国内民意的反对,但这次的抗议舆情这样强烈,还是有些让伊藤博文有些始料不及。

    原来伊藤博文的这次访问华东**,和上次停战谈判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上次人民军己在日本登陆,将战火燃烧到了日本本土,而且当时日本己经打了2年多的仗,国内的资料几乎完全耗尽,民众的生活极为贫苦,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输求和赔款虽然屈辱,但毕竞能够结束战争,让生活恢复稳定,因此尽管大部份人对**的决议不满意,但反对的情绪并不算强烈。

    而现在日本国内已经恢复了安定,尽管生活质量还没有恢复到远东战争之前,但没有战争的威胁了,而且远东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为了甩锅,竭力的将华东**塑造成日本不共戴天的仇敌,打造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之气,因此对华东政的增恨己植入每一个日本人的心里。而现在日本**又要向华东**服软,肯定会引起广泛的民意愤怒。

    虽然内阁大员们能够理解伊藤博文的决议,但中下层的官员,军官可没有那么高的判断力,而且日本**又不可能将伊藤博文决议的真正目地解释得太清楚,因此只能采取强压的手段,毕竟日本还是一个等级观念较为厚的社会。而**的强压手段虽然压制了中下层的官员,军官在**中的发声,但并不能压制住他们心里的愤怒和不满,在**中不能发声,只能向民意倾泄,加上报纸媒体的宣传,于是在日本民间迅速的引发了对伊藤博文访问华东**的不满舆情。

    在伊藤博文从东京登船出发的时候,就有上万的民众聚集在码头上表示抗议,甚致冲击警察的阻挡,企图阻止伊藤博文一行人上船,弄得伊藤博文只能改从另一个码头坐汽艇在海上登船。但伊藤博文也没有想到过了几天,日本国内的舆情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但现在伊藤博文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总不能掉转船头回去,何况这次访问华东**,对日本来说也是关系重大,虽然确实屈辱了一些,但却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日本的长远利益,必须要将这次访问进行到底,并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希望借这次对华东**的访问,迫使英国将关税权交还给日本,也不枉自己这次辱负重,同时也能挽回自己的声望。

    虽然己经能够在船上看到陆地,但轮船真正到靠岸的时候,己是2个多小时以后了,伊藤博文一行人员从轮船上下来时,华东**由秦铮出面,在码头迎接他们的到来。虽然这次伊藤博文来华东**的主要目地是就日本陆军情报人员参与对灾民安置营的袭击道歉,但毕竟是对华东**正式的访问,而且伊藤博文是日本首相,华东**在礼仪上还是不能怠慢,也没有必要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故意怠慢伊藤博文一行,这样做没有意义。

    秦铮和伊藤博文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因为在差不多一年以前的上海谈判时,两人就是各自**的代衣,互相之间也比较熟悉了,也不用做过多的介绍。

    见面之后,伊藤博文还是像上海谈判时那么恭敬,先向秦铮深鞠一躬,道:“秦议长,一向可好。”

    秦铮也还了一躬,道:“伊藤首相,您好。我代表华东**欢迎您的到来,也祝您的访问能够成功。”

    伊藤博文赶忙道:“感谢您的盛情,希望我的这次访问能够加强日本和华东**的了解与互信,从而建立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日本和华东**真正成为友好邻邦。”

    秦铮点了点头,道:“只要我们双方一起努力,我相信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

    客套话说完之后,秦铮将伊藤博文安置下来。而第二天,按照这次访问的议程,由伊藤博文首先和夏博海举行会谈,并且在会谈中,伊藤博文代表日本,就日本陆军情报人员参与对灾民安置营的袭击的华东**正式道歉,并且己经严惩了当事者,还对华东**赔偿30万日元。

    同时伊藤博文还表示这一事件是日本的陆军情报人员私自行动的结果,并不代表日本**的态度,当然日本**对陆军部的监管不严,也应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以后日本**将会加强对陆军部的监管,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再发生。随后伊藤博文还站起来,向夏博海深鞠了一躬,表示道歉。

    应该说伊藤博文的这个表态己经十分到位了,不仅正式认错,承认日本是过失的一方,而且还有赔偿,虽然30万日元并不多,但实际那次恐怖袭击也没有成功,华东**实际也没有什么损失,关建还是日本**的态度,毕竟在旧时空里,日本是以打死也不认错而著称的,因此能够有现在这样一个结果,确实是很不错了。

    既然日本表示了低姿态,夏博海当然也不能太过份了,因此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日本方面的态度,又历数了中国两国在历史上的交流来往,如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当然也避过了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敌对时刻,最后祝愿华东**和日本能够从此走向和平,成为友好邻邦等等。

    而伊藤博文也立刻回应夏博海的发言,表示自己这一次对华东**的访问,就是为了友好和平而来,希望在接下来的访问中,能够实现这个标目,让日本和华东**建立友好合作的国家关系。总体看这次会谈的气氛友好,关系融洽,相当成功。

第一五九章 日本的访问(二)

    随后是由秦铮和伊藤博文的会谈,主要是协商华东**和日本未来的关系确定、互相之间的来往交流、经济商贸等事项。这次的会谈也进行得十分顺利,经过了三天的协商,秦铮和伊藤博文在新闻发布会上共同发布了双方协商达成的共识。

    华东**与日本经平等自由协议,达成签定和平条约,建立友好合作、互信互利关系,并逐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沟通,加强**之间的互信、深化双方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全方面领域内的交流、合作,最终达到和平、友好、互信、互利、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之共识;俱体包括以下各方面:

    第一、 华东**将在今年在日本成立领事馆,派驻外交人员,双方正式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以更于日后**层面的交流沟通;

    第二、双方立刻启动经贸谈易,本着友好互惠原则,达成经贸协议,并加强双方的经贸来往,逐步建立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

    第三、华东**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时候,安排**要员访问日本,进一步加深双方的政治沟通及了解,努力建立政治互信;

    第四、加强互相之间的军事交流,明年将安排双方互相派遣舰队访问,并推进双方举行联合军演;

    第五、加强文化交流,安排两国学者交流学术,并设置同共的历史、文化等学术议题进行合作,同时也积极促进双方学校之间的互访活动,互相派遣留学生,并鼓历民间自费留学。

    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只是共识的框架部份,在每一条内容之下,都还有详细的说明和计划,单从声明的内容来看,当然是没有一点问题的,相反这简直就是一个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典范,只是华东**和日本在1年之前还打得你死我活,就在不到两个月前,也还是一付剑拔弩张,几乎要重燃战火的样子,现在突然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任谁看了都会大惑不解。

    不过伊藤博文对这份共识的内容十分满意,毕竟他这次访问华东**,除了恢复和华东**的关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地就是借这次访问向英国施压,达到收回关税权的目地,从这份共识的内容来看,第一条和第二条其实在双方早就己经达成协议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还没实施,而且内容也是正常,完全是两个国家之间应有的正常关系,但3、4、5条就不同,这些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是只有关系很好的国家才会有的内容。

    当然也不能说因为华东**和日本之间曾经发生过战争,就不能建立友好关系,英国、法国打了数百年,现在也照样和好,甚致还结成了同盟,因此日本和华东**和好,甚致是建立友好关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现在双方仅仅只是达成一个共识,连协议都还没有签定,这要等华东**的元老议院,及日本国会批准之后才能最终签定成为协议。当然,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这样的共识国内通常都是能够通过的,但这离真正的友好关系,仍然还是差得老远。

    但现在日本还是【四国同盟】的成员之一,而【四国同盟】虽然没有明说针对的目标,但谁都知道这个目标就是华东**,那么现在日本和华东**达成这样一个明显是走向友好而非对抗的共识,当然就耐人寻味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日本是不是打算要退出【四国同盟】呢?

    这自然也就是伊藤博文想要达到的目地,毕竞如果不下一点猛药,是拿不住英国人,伊藤博文也相信,看到这份共识之后,英国人是肯定坐不住的,必然会找日本询问,甚致有可能要求日本拒绝签定这份协议,或者是修改协议的内容,那时就是日本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了。

    而且就是这样签了约,对日本也不亏,首先双方建立外交关系是必然的,虽然现在华东**还不能称为一个正式国家,但这毕竞是大势己定,日本不可能还自欺欺人的认为华东**是清国的反叛,没有资格代表中国,何兄日本己经在华东**设置了领事馆,按外交对等原则,华东**在日本设立领事馆,也是完全合理的。

    其次是签定贸易协商,对日本也有重大的利好,因为日本的国土狭小、资源稀少、人口不足,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极大,不仅需要从中国进口各种矿产资源,还需要中国的庞大市场,确保日本的工业产品销路,而现在日本对中国进口出口不仅要交纳华东**制定的最高关税,而且还要受到种种限制。当然华东**对日的贸易也是同样,但华东**对日本的依赖,要远远低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而双方签定了贸易协议之后,那怕是最低水平的贸易优惠,日本多少也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至于其他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就算是签了协议,但具体的实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该加强推进的时候加强推进,该淡化的淡化,大可以取决于英国的态度而决定。

    就这样,双方达成共识之后,伊藤博文也结束了这次对华东**访问,带着共识回国,同时双方还约定,共识生效的时间为一个月,也就是在一个月内,双方都会在国内组织讨论共识的内容,以确认是否承认共识,如果在一个月内,双方都未正式通告对方,拒绝承认共识,则可视为共识生效,华东**将派遣使团回访日本,并在日本完成签约仪式,同时在日本成立领事馆。

    而伊藤博文离开之后,华东**就立刻组织对共识的讨论,不过首先是在行政会议上讨论,其实只从共识的内容来看,参加行政会议的成员们基本是满意的,毕竟和日本的关系正常,并且建立一定的良好关系,对华东**来说,也是有利的,但众人对日本的信用度十分怀疑,一来是日本的这个弯实在是转得太大,所谓事情反常必有妖,何况是在旧时空里,日本素来以“狡猾多变,反复无常”“当面称兄道弟,背后掏刀孑” 等等劣行而著称,因此现日本的突然转向,向华东**示好,不得不让人有想法,日本人嘴上说得这么好,背地里是不是又在策划什么阴谋;二来现在日本还是【四国同盟】的成员之一,这是一个明显针对华东**的国家同盟,只要日本一天还在这个同盟里面,那么华东**就不可能对日本有真正的信任。

    另外,这时日本和英国关于关税权的谈判失败的消息己反馈回来,因此华东**也不难得出结论,日本的突然转向,并刻向华东**示好,很有可能是故意给英国施压,拿回关税权。

    不过至少从表面上看,日本的态度还是相当好的,至少是在主要缓和与华东**的关系,如果华东**拒绝,无疑在道义就被动了,另外尽管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日本和华东**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改善关系的可能性,如果英国依旧强硬拒绝归还日本的关税权,另外日本在和华东**签定了贸易协议之后,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并在经济上和华东**有深度捆绑,都有可能促使日本真正和华东**改善关系。

    而且华东**也可以有意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如通过贸易协议,加深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借文化交流之际,在日本扶植亲华势力等等,毕竟现在的日本还没有彻底的军国化,也还有一部份战略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在主持大局,因此华东**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当然这也并不表示华东**就应该为了拉住日本,而向日本出让过多的利益,还是应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日本真的确实有意向华东**靠陇,那么华东**自然会投桃报李,积极回应,在必要的时候,到也可以给日本提供一定的帮助,甚至在对自己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让出一些利益给日本;但如果日本和华东**后缓和,是暂时的,只是为自己赢得喘息之机的权宜之计,甚致是利用和华东**的缓和,向英国施压,华东**当然也没有必要配合日本。总之就是日本如果不主动做出一些实质性改变,仅仅只是口惠而实不至,华东**也没有必要显示出过份的热情。另外也还要做好日本随时翻脸的准备。

    于是最终行政会议达成决议,对日本的策略是:以我为主,坚守低线,静观其变,因势力导,积极准备,应对突变。

    第二天,元老议院对双方达成的共识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投票表决,最终以145票赞同,12票弃权,66票反对,通过了对共识的表决,首先确认了在华东**这一边,率先同意了将共识上升为协议。

    随后华东**将这一结果通告给日本驻青岛领事馆,现在就等日本一边的结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322/ 第一时间欣赏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作者:木林森444所写的《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为转载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介绍:
20**年,一支付责保护中东某国撤侨任务的舰队穿越到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而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洗脑的穿越者们,立刻接受了穿越的现实,并且各有打算,有人想利用未来的科学技术称王称霸,甚致建立全球霸权;有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屈辱历史,甚致实现普世价值;也有人想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过上旧时空过不上的腐败奢侈生活;还有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梦想和理想。 但这次穿越者们面对的不是落后无能的农耕时代国家,而是有着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和相当科技能力的近代列强,就连历代穿越者们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也未必有明显优势,因此三心二意,各怀心事,又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能否在这个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