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文阅读

作者:木林森444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九八章 南方战争(五)

    只是这一次袁军不在放水了,因此德佑军这样的进攻方式,除了给防御的一方送人头之外,其他的自然是什么用都沒有的。

    守卫丰城县的袁军主将冯国璋前段时间连续放城弃地,从宜春县一直败退到了丰城县,一路逃避了200余公里,虽然这是战术安排,但在冯国璋心里依然是十分不爽,现在终于不用再放弃阵地,可以全力的防守,阻击德佑军,冯国璋自然是攒足了劲,打算给德佑军一个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通过前面的战斗,冯国璋对这支德佑军的进攻方式己经完全了然于心,既然对方要送人头来,自己那有不收的道理呢,因此冯国璋也作好了充份的布置安排,在德佑军发动进攻之后,冯国璋并没有立刻下令炮兵开火,发动对德佑军的远程打击,而是等德佑军靠近自己的阵地,只是安排了少量士兵,开枪射击,稀稀疏疏,和前面的战斗并没什么两样。

    而德佑军见状,以为还是前面几场战斗的重复,因此自然是稳步推进,而士兵们也都信心十足,只等着袁军撤出阵地,向后逃撤。

    一直到德佑军推进到距离袁军的阵地300米以内,按照以前的战斗,这个时候袁军早就应该从阵地里撤逃了,但这一次袁军可没有动。而德佑军正在奇怪之际,这次袁军怎么不逃了,难道是被吓傻了吗!就在这时,冯国璋见时机成熟,立刻下令全面开火,打击德佑军。

    这时在阵地里的袁军士兵也都做好了开火射击的准备,所有的步枪、机枪全部都打开了保险栓,调好射击标尺,掷弹筒也都设好了射击参数,前面的此袁军根本没有怎么抵抗就撤逃,别说冯国璋心里窝火,士兵也都觉得十分憋屈。现在也都攒着一股劲,这次定要守住阵地。

    于是冯国璋一声令下之后,袁军顿时火力全开,一时各种子弹迈直线,掷弹筒发射的炮弹走弧线,如雨点一般密集的向德佑军袭去。

    本来德佑军的进攻队形就十分密集,突然遭到袁军这样扑天盖地般的密集火力打击,顿时死伤惨重,前排的士兵被密不透风的子弹击中、穿透、撕裂,而掷弹筒的炮弹大弧度落到德佑军的队列中,爆炸绽放出一朵朵烟花,而每一朵烟花都会带走数名德佑军的士兵。

    袁军开火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德佑军就伤亡了数百人。

    这时有不少幸存的德佑军士兵才回过神来,虽然不明白前几场战斗都不甚一击的袁军,这次怎么就支棱起来了,抵抗如此顽强,火力又如此凶猛,但也知道这一仗和以前不同,根本没法再向前推进下去,只有赶紧撤退,才能保住性命。

    但德佑军是一窝蜂的进攻,根本没有进攻的层次,而袁军的打击猛然而突然,前面的士兵发现情况不对,赶忙转头后撤,后面的士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在继续向前推进,结果德佑军前后的军队互相冲撞在一起,队形也顿时大乱了起来。

    虽然混乱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4、5分钟的样子,进攻的德佑军都意识到这次袁军的抵抗力量远非以前的战斗可比,根本无法进攻,因此终于全线败退回来,但就这么几分钟的时间,德佑军的伤亡己经超过了千人。

    全线败退的德佑军,很快就撤出了袁军的射程,但这时袁军的炮兵阵地也开始发威,分批次的追击德佑军的败军轰击,火炮的射程更长,杀伤力更大,在德佑军败退的过程中,又给德佑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

    这次进攻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也就是10余分钟,而在阵地上,留下了大量德佑军士兵的尸体,以及大量受伤倒地,无力爬回己方阵地的伤兵,在那里大声的惨叫呼号。

    而这时德佑军的主将怀庆两眼发直,脸色惨白,头脑里完全一片空空。其实在袁军开火之后,怀庆整个人都懵了,因为他确实完全沒有想到,这一仗怎么会打成这个样子,这袁军不是应该在自己一发动进攻就立刻撤退的吗!他们这次怎么就不按套路出牌呢!完全就是不讲武德啊!

    直到副官连叫了他几次,怀庆才回过神来,想起了自己的责任,而再看退回来的军队,几乎大部人都带伤挂彩,满身血迹,不少人这时倒在阵地前,大哭不止,因为刚才那次进攻的时间虽短,但给每个士兵的印象却极为深刻,都仿佛是从地狱中逃回来一样,德佑军的士兵基本都是新兵,刚上战场不久,哪里见过这么惨烈的场面,因此不少人的精神都彻底的崩溃了。

    怀庆见状,也知道今天这一战是打不下去了,因此只好下令,命人去收回阵亡士兵的尸体,抢救伤员,然后下令收兵。等撤回营地,清点损失,就这短短一仗,竞阵亡了800余名士兵,而受伤的士兵也多达近2000人。

    不过这时怀庆也完全恢复了神智,虽然今天这一战的过程,结果都大出他的预料,但进攻丰城县的战斗还是要进行去,因为现在怀庆已是进攻南昌的指挥官,不攻下丰城县,怎么去攻取南昌呢!何况他在永桂面前己经把话说满了,这个面子也丢不起啊。

    当然这时怀庆依然抱有一丝侥幸心理,说不定今天的战斗只是一个意外,等到一夜之后,一切就又都恢复正常,自己依然可以轻松拿下丰城县。

    但第二天的战斗并没有如怀庆所想的恢复正常,袁军的防御依然严密,无懈可击,火力仍然凶猛,丝毫也不给德佑军机会,虽然德佑军的士兵学乖了,一见袁军开火,就立刻撤退,伤亡到是比前一天小得多了,但要攻取袁军的阵地,攻占丰城县,却是遥遥无期了。

    结果一连三天,德佑军都无法突破袁军的阵地,怀庆也憔急起来,因为军中己有传言,先前攻取宜春县、分宜县、袁州府、清江县根本就是袁军故意放弃的,目地是诱敌深入,现在袁军认真防御了,怀庆也就被打回了原形。不然以铁良之能都无法突破袁军的阵地,怀庆有何德何能,竟然也能连续摧城夺寨,屡立战功。

    原来怀庆虽然盯着永桂,但其实在下面嫉妒他的人也不少,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怀庆能力平平,文不成武不就,凭什么就一下子晋升到如此高位。因此这次出战,有不少人都在等着看怀庆的笑话。

    只是在战争之初,怀庆连连取胜,立功无数,让嫉妒他的人也无从说嘴,现在进攻受阻,自然是各种流言蜚语都来了,虽然这些流言其实已无限的接近了现实。

    但前面的胜利,己经深深的崔眠了怀庆,让他对自己的军事天赋深信不疑,并坚信自己能成为一代名将,因此对这些流言蜚语蚩之以鼻,这次没能突破袁里的阵地,不是自己的指挥问题,而是士兵贪生怕死,不肯努力作战的缘故。

    而就在这时,永桂又来拜访怀庆,表示己部军队己经休息完毕,恢复了疲劳,只问怀庆何时突破袁军的阵地,攻占丰城县,自己还等着进攻南昌呢!同时还称如果怀庆进攻丰城县需帮助,也可以尽管开口。

    本来他们两军相距不到10里,因此这几天的战况,永桂自然都清楚。而得知怀庆进攻丰城县不利,还损兵折将,永桂心里自然是舒爽无比,当然怀庆军中的流言,永桂也是有所耳闻,他自然是对这些流言深信不疑的,于是特意跑到怀庆的大营里,说了这番话,也算是报了自己刚来时,怀庆对自己态度傲慢,言语狂妄的一箭之仇。

    听了永桂的话,怀庆心里就如前几天的永桂一样,怒火中烧,只是现在两个人的处境易位,因为没能攻取丰城县,让怀庆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说话也硬气不起来。

    当然,请永桂出兵帮助,进攻丰城县是绝对不可能的,否则怀庆的脸面还要不要了,因此怀庆也只能表示,感谢永桂的好意,自己必会攻下丰城县,就不劳永桂。

    永桂当然也知道,怀庆是绝不会请自己相助,进攻丰城县,而且他也就是这么一说,就算是怀庆真要让自己出兵相助,进攻丰城县,自己还要再拿他一下,可没有那么容易就出兵,因此永桂也沒有强求,只说如果怀庆开口,自己必会全力相助,而且就算是自己出兵攻下丰城县,这功劳仍然是算怀庆的。然后寸洋洋得意的告辞离开。

    而等永桂离开之后,怀庆也再压不住心里的怒火了,将大帐里的东西全都砸了个稀烂。不过发完火之后,怀庆也知道,如果不攻下丰城县,自己在永桂面前就别想再抬起头来,于是立刻招集部将,下达了死命令,明天必须突破袁军的阵地,攻取丰城县,并且设立督战队,凡事不用力死战,临阵脱逃,无令撤退者,督战队可以一率当场格杀勿论。

第三九九章 南方战争(六)

    不过袁军并没有给怀庆最后搏一次的机会,因为就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袁军的两个镇、两个协共计约38000兵力己全部布置到位,对怀庆、永桂两部的德佑军形成了合围之势。并且在当天夜间,各路袁军一起出动,向德佑军发动了夜袭。

    虽然这几天进攻袁军的阵地未果,但并没有唤醒怀庆的名将之梦,因此也根本没有让怀庆警觉,自己面临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怀庆满脑子想着的,依然还是如何突破袁军的阵地,攻下丰城县,证明自己前面的胜利都是货真价实的,自己仍然是有称为名将的资格,而根本就没有想到,袁军会有这么大的胃口,竟然准备一口吃下全体德佑军,因此对营地的防御做得根本就不到位。

    本来铁良和良弼都是亲自参与过清廷的新军编练计划,因此德佑朝廷的军队编制、训练、行军、驻营等规则基本都是照抄以前清廷的新军规则,从理论上来说,这套规则己经十分完善了,和其他各国的军队规则相比,也不算落后,但再好的制度,也要由人来执行,铁良、良弼号称满人中最知兵的,到也并不是白叫的,有他们两人盯着,德佑军的训练还基本能够按照练兵的规则来。但随着德佑军的规模扩大,两人自然也管不过来,而其他的将领带兵练兵,也就难免有些打折扣了。

    其实在练兵时,怀庆到也能够按练兵规则去做,不然也不会被铁良重用提拔,而且在这次战争刚领兵出征时,怀庆到也能坚持执行练兵规则,但由于前面几场战斗的胜利,让怀庆也产生了自大情绪,认为袁军根本不堪一击,而攻取丰城县易如反掌,因此营地的防御做得十分简单,在怀庆看来,攻占丰城县必是马到功成,花大力气修建防御工事做什么,毕竟一但攻取了丰城县,军队就马上要继续进军攻取南昌,那么这些防御工事不是都做了白废工了吗!还是算了吧!

    而且除了营地的防御工事之外,营地的防御布置,兵力安排,以及守夜,巡视的军队,怀庆也都是能简就简。同时怀庆自己也懒散了许多,巡营瞭哨,也就是走走过场,甚致是夜间的巡营,干脆就不去了,还美其名曰要好好休息,以便于白天指挥战斗。

    正所谓是上行下效,主将如此懈怠,底下的军官士兵自然也跟着放松,于是白天黑夜在营地外围巡逻的队伍减少次数,巡逻的范围也大幅缩水,守夜的士兵也一降再降,甚至守夜的士兵干脆就在岗位上睡觉也没有人管。

    在这种情况下,突袭怀庆部德佑军的袁军趁夜一直逼近到德佑军的营地500米左右距离时,德佑军竞然一点查觉都没有。

    于是在袁军发动突袭时,绝大多数德佑军的士兵还呼呼大睡中,也包括主将怀庆在内,因此根本沒有任何抵抗之力,被袁军轻易就攻营地。

    虽然在袁军发动突袭之后,怀庆就立刻就被卫士叫醒,尽管他也赶忙起来穿衣整装,调集军队,想要抵抗袁军的进攻。但无奈这时德佑军的大营己乱,因为大部分的德佑军士兵也是和怀庆一样,都是刚从睡梦中醒过来,都还在忙着穿衣找枪,许多士兵在混乱中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枪也没有找到,结果只能光着膀子,赤手空拳,在营地里像没头苍蝇一一样四散躲逃,因此根本就没有人听怀庆的指挥。

    相比之下,永桂大营的防御就比怀庆大营好得多了,虽然永桂也打了不少胜仗,但都赢得让较艰难,因此永桂尽管也是自信爆蓬,但毕竟还没有飘起来,警惕心还在,在驻营时基本还能按练兵的规则办,尽管也打了一些折扣,但该有的总算是都有了。

    于是虽然袁军的夜袭尽管也打了永桂部一个措手不及,但好在永桂部营地夜间的布置防御都还比较到位,因此遭到袁军的突袭后,到也没有慌张,由于留下了足够守夜的军队,永桂部迅速的组织起了抵抗,尽管被袁军抢先攻占了两个营地,但迅速就稳住了局面,守住了其他的阵地。而在夜间作战,袁军火力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结果在一时竟然也还无法突破永桂部营地的防线。

    但就在双方的激战陷入胶着状态时,怀庆的营地在袁军的攻击下,终于全线溃败。怀庆与永桂的营地相距只有5、6公里,这个距离基本是等于是背靠背了,虽然两人互相鄙视,但毕竟是友军,因此营地之间当然不用设防的,结果攻破了怀庆营地的袁军从永桂营地的背后杀入。由于在这方向上,永桂并没有布置防御,因此袁军得以轻易的杀入永桂的营地。在袁军的前后夹击之下,永桂部也无力抵抗,最终还是让袁军突破了防线,溃败下来。

    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才结束,袁军取得了一场大胜,德佑军中路军队的主将怀庆死于乱军之中,南路军主将永桂由于有所准备,虽败不乱,在军队的保护,顺利逃脱战场,一口气退回到了清江县,才算是止住了败势,然后立刻向长沙方面告急,通报了丰城大败的消息。

    当然,尽管这时永桂还不知道怀庆己死于乱军中的消息,但并不防碍他将战则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怀庆身上。在给长沙的通报中,永桂说怀庆此前所立的战功不过是袁军的诱敌之计,并非怀庆之功,而怀庆不明真伪,又贪功心切,不听自己的劝告,执意进攻丰城县,而且又疏忽大意,结果遭到袁军的袭击,遭遇大败,现在生死不知,自己虽然拼死力战,但无奈袁逆军势大,只得败退回清江县,暂作退避。

    发完了报告之后,永桂也沒有闲着,一方面收陇败军,清点损失,另一方面还要布置清江县的防御。

    不过在清点之后,永桂也不禁觉得有些触目惊心,因为原来德佑军合计超过5万的兵力,现在竟然只剩下2万余人,而且超过半数的士兵都带伤挂彩,另外有近半数的士兵都失去了武器,完全赤手空拳,其实己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虽然还是有过半数的士兵还带着武器逃撤,但携带的弹药不足的,有的士兵甚至只带了一个弹夹。因此实际有战斗力的士兵其实只有5、6000人,而火炮这些重装备则全部没有。

    这样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守住清江县,因此永桂也不敢在清江县久作停留,仕稍事休整,又收陇了一些残兵之后,就立刻放弃了清江县,一直退到了分宜县,才暂时停步。

    而袁军获胜之后,袁世凯也欣喜异常,虽然从小站练兵开始,到现在己有13年时间,袁世凯也前前后后训练了10余万军队,手握军权,并借此达到自己的仕途颠峰,但袁世凯还真没真正指挥军队打过一仗,虽然袁世凯不是那种有什么情怀的人,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袁世凯是靠军旅起家的,骨子里多少也还有些军人的情结。

    而这次战争,是袁世凯亲自主持制定的作战计划,又是袁世凯亲自坐镇南昌指挥,在总兵力明显少于德佑军的局面下,依然取得了这场丰城大捷的胜利,仅是俘虏的德佑军士兵就多达万人,而且基本将德佑军的中、南两路军队都打残了,因此袁世凯自然是心情畅快之极。左右自然也是一阵“大帅神机妙算、用兵如神”“孙吴再世,武候重生”之类的吹捧夸赞。

    当然,面对吹捧,袁世凯心里还是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何况打残了德佑军的中、南两路军队,只能算是完成了这次作战计划的第一步,还不算是取得最后的胜利,袁军的下一目标就是德佑军的北路军,因为只有歼灭了德佑军的北路军,才能算彻底将德佑军都打残,进取长沙也就易如反掌了。这次袁世凯的计划目标可不仅仅是击败德佑军的进攻,而是在击败德佑军之后,顺势夺取湖南省,扩大自己的领土势力,同时也是让英法诸国看看,自己的实力。

    英法等国放弃袁世凯,转而支持溥伟,可是让袁世凯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的,这一次袁世凯也是憋了一口气,想打一打英法诸国的脸。

    不过这次袁世凯的计划也有些冒险,为了歼灭德佑军的中、南两路,袁世凯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战争初期,放弃了大量的地区,如果在后期反击时不能给德佑军的中、南两路沉重打击,也是很危险的,因为那些放弃的地方,很可能就夺不回来了。

    现在袁军的计划取得了近乎圆满的成功,确实重创了德佑军的中、南两路军队,那么夺回先前放弃的那些地方,也是迫在眉捷,毕竟现在德佑军还有两万余败军,如果让他们在占领的地区布置好防线,要想夺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第四百章 南方战争(七)

    于是袁世凯下令,命第二协,第三协分头去收复江西的失地,等收复了江西的土地之后,第二协进攻湖南省长江府的茶陵州,第三协进攻湖南省的郴州,自己则率领第一镇、第二镇赶奔修水县,歼灭德佑军的北路军,然后直取长沙,只要攻占了长沙,整个湖南省也就指日可下了。

    不过坐镇长沙指挥的良弼、荫昌两人早己经收到了永桂的报告,得知中路、南路军队是中了袁军的诱敌之计,遭到了袁军的围击,被杀得大败,怀庆己死于乱军中,现在残兵己由永桂率领,退守到分宜县。

    两人也都大为震惊,赶忙和前线的铁良商议,铁良得知之后,也基本相信袁军在中路、南路是使得诱敌之计,否则怎么自己在修水县屡攻不下,损兵折将,而中路、南路却是势如破竹,连战连胜!而现在袁军击破了中路、南路的德佑军,下一步必然集中兵力来攻取长沙,一但长沙失守,整个湖南也都难保,因此三人决定,从修水县撤军,保卫长沙,同时又向四川的溥伟、善耆告急,请求四川派兵增援。

    结果等袁世凯带领着军队,赶到修水县时,铁良己率领德佑军退回长沙驻守,而这时袁军的第二协、第三协也己全部收复了江西的失地,原来永桂虽然收陇了不少残兵,但无奈军械物资尽失,根本抵挡不住袁军,因此只能沿路败退,结果一路全部放弃了江西的地方,退回到湖南境内。

    这时段祺瑞向袁世凯建议,现在德佑军的残部己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因此根本不用理睬,改变原来的计划布置,最多只用留下一个标的兵力,驻守江西西南与湖南的交界,并牵制德佑军残部的注意力也就够了,而集中其他的全部兵力,全力进攻长沙,因为只要拿下了长沙,整个湖南省也就基本在囊中了。

    但袁世凯却犹豫起来,因为这时中、南两路的德佑军残军还2万余人,这个数目可以不容小视,还在第二协、第三协的总人数之上,而却一再的未战撤退,从江西一直到了湖南境内,这其中有没有什么文章,可别自己刚给德佑军来了一个诱敌深入之计,德佑军马上就回敬自己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其实这还是由于袁世凯确实是缺少实战经验,只注意到德佑军的残军还有一定的规模人敌,却忽视了残军的实际战斗力,毕竞进入火器时代以后,可不像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完全看人数的。

    于是袁世凯为了谨慎从事,还是下令第二协、第三协一起攻入湖南省,同时又下令南京,让徐世昌再调1个协来增援自己。袁世凯的军队一共只有3个镇、6个协,迎战德佑军已出动了2个镇、3个协,同时在江西东南的建昌府还驻守着1个协防御福建,江苏、安徽地区也需要1个协驻守,因此现在袁世凯能够抽调的军队只有1个镇1个协了。

    虽然在开战之前,袁世凯己让徐世昌再编2个协的军队,但这2个协毕竟是新军,还不能立刻上战场。而袁世凯现在也不敢将全部的后备兵力都调用,毕竞现在还不是生死关头,还要留些余地,因此这次只抽调1个协,这样一来,袁世凯集中2个镇、2个协的兵力,大约在4万左右,进攻长沙。

    不过增援的这个协要从南京赶到修水县,至少需要10天的时间,袁世凯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因此先率领军队进攻长沙,边打边等。

    但等袁世凯率领军队杀到长沙时,德佑军已经在长沙布置好了防线。原来铁良撤回到长沙之后,就预计到袁世凯会来进攻长沙,于是立刻着手布置长沙的防线,首先下令永桂,让他驻守衡阳府,并且给永桂运去一批武器弹药,因为现在永桂的部队还有人,只是缺少武器,只要守住衡阳府,就可以确保长沙的侧翼安全,这样长沙就只用守卫东面就行了。随后铁良等人在长沙外围布置防线,并且征调了大量民众参与修筑工事,终于抢在袁军到达之前,完善了长沙的防御。

    长沙的反应如此之快,也让袁世凯有些意外,因为前一阶段的战斗,让袁世凯对德佑军产生了轻视情绪,认为铁良等人都是酒囊饭袋之辈,不足为虑,却不知道怀庆、永桂虽然能力一般,但铁良确实是有些本事的,结果不仅错失了在修水县歼灭铁良部的机会,还让铁良有时间布置好长沙防线。

    这时段祺瑞又向袁世凯建议,现在长沙己经做好了防御准备,不妨暂时驻军与长沙对持,然后抽调一部份军队,与二协、三协合兵,先攻占衡阳府,这样就能威胁长沙的侧翼,并迫长沙的守军扩大防守的范围,这样自然也就会露破绽来。

    但袁世凯则认为段祺瑞的建议耗时太长,而且其中的变数太大,因此没有采纳,而是指挥军队,向德佑军的长沙防线发动猛攻。

    不过这时德佑军已有准备,防御工事也修建得比较完善,而且论兵力,铁良的北路军加上驻守长沙的德佑军,共计近约3.5万,而袁军两个镇一个协只有3.2万军队左右,在兵力上袁军也不占优势,同时长沙是德佑军的大后方,各种物资,武器弹药都十分齐备,同时铁良、良弼、荫昌三人也轮流亲临战场督战指挥,因此袁军的进攻并不顺利,一连猛攻了6、7天,但取得的成果并不大,反而伤亡了4000余人。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袁军的第二协、第三协己攻取了茶陵州、彬州,合兵进攻衡阳府,不过永桂率军退守到衡阳府,获得了武器弹药的补充,同时还有大量的伤兵伤愈,因此永桂也将军队进行重新编制,大约编制出15000余军队,虽然还不足以击败袁军,但守住衡阳府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战事进入到了僵持阶段,袁军无力突破德佑军的防线,而德佑军也无力击退袁军。虽然增援的一个协己经赶到前线,但毕竟一个协只有6、7000人,对袁军的助力也实在有限。

    袁世凯这时也有些左右为难,以现在的兵力,要想突破德佑军的防线,只能将最后一个镇调来,但这样一来自已就将所有牌都打出去了,如果不能取得重大突破,或是德佑军还有其他后手,那么自己可就危险了。而段祺瑞又再次向袁世凯建议,以现在袁军的实力,既使将最后一个镇调来,也能难突破长沙的防线,还是只能集中兵力先取衡阳府,再取长沙。

    袁世凯思索再三,也没有拿定主意,因此只能给南京发电,将目前自己的困境详细的告诉坐镇南京的王士珍,并且向他请教,应该如何行事,毕竞袁世凯对北洋之龙的判断和见解都是十分相信的。

    而很快王士珍就回复袁世凯,认为现在攻取长沙的时机已失,再战下去也难有大的收获,而且这一战打到这个时候,袁军不仅重创德佑军,而且还占领了湖南省的茶陵州、彬州等地,己可以算是大获全胜,因此不如就此罢兵停战,以免亢龙有悔。

    看了王士珍的回复,袁世凯自然是大失所望,但对王士珍的意见,他却也不敢轻视,何况这段时间,袁世凯也反思取得了丰城之战的胜利之后,自己的一系列决定命令,这才发现由于自己太过于求稳,结果错过了许多良机,否则现在早就已经拿下长沙了,但就这么撤军,袁世凯又有些不甘心,因为这次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而且袁世凯也十分迫切的希望能够占据湖南省,毕竟现在袁世凯的领地、人口都太少了,因此袁世凯也是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袁世凯接连收到了两个消息,一是德佑军的援军来了。

    原来收到了长沙的告急之后,四川的溥伟、善耆也都大为震惊,因为就在几天以前,战场的局势还是一片大好的,只差一点就可以攻克南昌,占领整个江西省了,怎么突然一下子形势逆转,连湖南省都难保了,当然这时德佑朝廷的其他新进势力则顿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攻击铁良等人,要求溥伟立刻将铁良等三人革职查办,更有甚者,更是要求将三人斩首,以示天下。

    不过这时溥伟、善耆还算是头脑清醒,一则是临阵换将为兵家大忌;二则现在德佑朝廷也确实是无人可用,难道还能指望这些新进势力去指挥大军与袁世凯作战吗!这些人是什么货色,溥伟还是十分清楚的,另外,铁良、良弼、荫昌三人对德佑朝廷的忠心也是不容置疑的,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立刻给他们增派援军,守住长沙,也就守住了湖南。

    于是善耆立刻调集了约2万军队,派遣去支援长沙。

    而德佑军的援军到达,也就意味着袁世凯攻取湖南的希望也彻底落空了,何况第二个消息更是令袁世凯震惊,原来是福建的奉德朝廷出兵,进攻江西。

第四零一章 南方战争(八)

    其实从南方战争一开始,英法等诸国就并不看好德佑朝廷,毕竟英法等诸国都是大国博奕的老玩家了,对双方的优劣都看得十分清棱,但溥伟等人偏偏自我感觉良好,不听劝告,执意要发动这场战争。各国自然也不能坐视德佑朝廷被袁世凯彻底击败,毕竞各国现在己在德佑朝廷身上投入了重大的资本,一但德佑朝廷被袁世凯彻底击败,这些投资岂不是都打了水漂了吗!

    但英法等国又不能亲自上阵,谁都知道华东政*府正在一边虎视眈眈,一但各国干涉,华东政*府必然就会出手,因此英法等国协商之后决定让福建的奉德朝廷出手,支援德佑朝廷,合力击败袁世凯,同时也借这个机会,修复与日本的关系,因为奉德朝廷的背后,是日本支持,因此要让奉德朝廷出兵支援德佑朝廷,合力击败袁世凯,自然是先要和日本协商好。

    本来日本暗中扶植起了奉德朝廷,霸占了福建,让英法等国十分不满,双方的关系也大幅下降,但英法等国毕竞还是需要日本牵制华东政*府,因此也不能让这种局面维持太久,正好就借这个机会,改善双方的关系,让双方关系重新回到正轨上去。

    于是英法等国经过协商之后,向日本开出的条件是,促使奉德朝廷按照英法等国的要求出兵参战,进攻袁世凯,并在战后促成德佑朝廷、奉德朝廷的联盟,合力对付袁世凯;同时英法等国承认日本在福建的利益,而且这次出击,攻占的江西地方,都可以算成是日本的势力范围;另外还恢复英法等国与日本的合作及投资。

    收到了英法等国的和解条件之后,日本上下也是一片欣喜,这一次终于又赌对了。其实现在日本政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扶植奉德朝廷,使日本与英法等国的关系恶化,不仅停止了对日本的投资,许多合作也都冻结,而日本虽然得到了福建,但收获有限,毕竟福建并非经济发达的省份,同时又有华东政*府在一边盯着,日本也不敢乱来,因此在日本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扶植奉德朝廷,实在是得不偿头。

    另外日本在向浙江扩张时,受到华东政*府的武力阻止,由其是日本海军,在华东政*府的舰队强行阻止下,根本就没有靠近福建海域,在日本国内又引起了极大的风波,纷纷指责海军软弱无能,而海军也很委屈,公开为自己叫屈,毕竞在远东战争之后,海军没有增加一艘新军舰,怎么和华东政*府的舰队对抗,因此日本内阁也被迫同意重建海军,但日本海军要重建,就离不开英国的支持帮助,而现在日本和英国的关系正僵着呢!怎么去找英国帮助呢,于是海军也强烈要求内阁,尽快修复和英国的关系。

    现在英法两国主动提出和解,而且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不仅承认日本在福建的利益,同时还愿意恢复与日本的合作及投资,另外奉德朝廷攻占的地方,也都可以划规为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可以说这样的条件,日本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何况现在日本内阁正承受巨大的压力。

    其实在南方战争开打之前,在日本国内就有人认为这是个大好机会,可以趁机扩大奉德朝廷的领地,实际也就是扩大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现在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抢占地盘,还能卖给英法等国一个面子,并修复和英法等国的关系,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日本很快就答应了英法等国的条件。当然这些都是英法与日本之间的交易,不要说袁世凯,就连德佑朝廷对此都一无所知。

    不过英法等国只是要求奉德朝廷做好出兵的准备,什么时候出兵,还是要听英法等国的安排。这又让日本起了疑心,难道英法等国是想让奉德朝廷去和袁世凯硬拼,等着坐收渔人之利吗!但随着战事的进展,显然不是那样,因为袁世凯的诱敌之计,日本人也看得很清楚,显然英法等国是等着德佑军被袁军击败,再让奉德朝廷出击了。

    其实这是英法等国想借袁军教训一下溥伟等人,让他们清醒一下,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反正有奉德朝廷这个后手,因此也不用担心德佑朝廷会被彻底击败。

    果然,袁军在丰城县合击德佑军,大获全胜,不过袁军的反击也打得拖泥带水,连连错过时机,因此最终形成了对持的局面,溥伟一方面调集援军,救援长沙,另一方面也只能向英法等国求助,而只到这时,英法等国才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向日本发出了进军的要求。

    奉德朝廷成立之后,自然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当然奉德军只按日军的编制建立,各级编制为:班、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而武器装备也都是由日本供应。不过奉德朝廷只有福建一省,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因此也不可能组建太多军队,只编制了2个师团、3个旅团,共计约5万4千余人,当然大队以上的指挥官全部是由日本人担任,另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共计约1000余人,全部是日本军队组成,是由日本在暗中将士兵运到福建,主要还是担心奉德军的战斗力太弱,兵力也太少,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做为全军的主心骨。

    本来按照日本的计划,只想组建一支联队,人数在2000-3000人之间,不过日本也怕规模太大,引来华东政*府的干涉,因此还是将这支军队的人数控制在1000人左右。

    和英法等国达了和解协议之后,奉德朝廷也立刻调兵遣将,准备战斗,因此动静也不小,袁世凯在福建也安插有谍报人员,自然报回给袁世凯。当然袁世凯并不知道日本与英法等国达成的协议,不过也在江西东南留驻了一个协的兵力,以防福建的进攻,同时袁世凯也不敢将后备军全部调去进攻长沙,也并非全是优柔寡断,小心谨慎,而是使终要为自己留一手。

    南方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日本国内也认为是最好的出兵时机,因为这时袁军正在全力进攻湖南,江西的守备空虚,就算是袁军回援都来不及,何况袁军一但回援,德佑军必然随后追击,袁军腹背受敌,必然大败,因此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兵进攻江西,有很大的机率可以一举拿下整个江西省,这样将可以扩大奉德朝廷的实力,当然日本也能够从中获利。

    正好这时英法等国要求奉德朝廷出兵进攻江西,于是正好顺水推舟,出兵进攻江西,而奉德朝廷名议上的皇帝溥儁,还有摄政王载猗根本就是被无视的。

    奉德军出动了两个师团、1个旅团,大约3.5万军队,向江西东南的建昌府发动进攻。虽然袁军在建昌府驻守了1个协,但建昌府下设有南城、新城、广昌、南丰、沪溪五个县,只靠这一个协的兵力,根本就守不过来,因此驻守建昌府的第六协统领张勋只能集中兵力,死守建昌府的治所南城县。

    奉德军集中两个师团,猛攻南城县,尽管袁军拼死防守,但无奈兵力悬殊太大,而且奉德军的各级实际指挥者都是日本军官,不仅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指挥作战很少犯大错,对军队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因此奉德军的士兵也不敢消及畏战,只能奋力拼战。而张勋的能力在北洋军中,只能算是中等,结果双方激战了3天,袁军抵挡不住,被奉德军攻破了南城县,张勋带着败兵,退到抚州驻守,并向袁世凯求救。

    而奉德军攻占了建昌府之后,又从福建调来一个旅团,驻守建昌府,大军继续南进,又攻占了宁都州,接着进攻江西省最南端的赣州府。

    接到了张勋的告急之后,袁世凯也不敢怠慢,同时彻底放弃了攻下长沙,占领湖南省的打算,准备回援江西。不过袁世凯虽然实战经验不足,但也知道撤军是军事行动中最难的项目之一,由其是在两军对持时,撤军的一方极易遭到另一方的追击。因此最好的撤军方式是将军队分成两批,互相掩护,轮流撤退,但这样一来撤军的速度会大大增加。

    现在江西吃紧,自然是容不得袁世凯这样徐徐撤退,因此袁世凯也不由得大为后悔,早知奉德军的进攻如此迅猛,自己就该早一点撤军,或者是听了段祺瑞的建议,早就攻下长沙了,撤军也不用小心翼翼了。

    不过就在这时,袁世凯又收到了王士珍发来的电报,劝告袁世凯撤军不可轻急冒进,当互相掩护,徐徐撤退,同时作好防御,以防德佑军趁势追击。而现在江西的军情紧急,自己己率领留守南京的第三镇出动,必将火速赶奔江西增援,请袁世凯不必担心。同时还向袁世凯建议,现在奉德军己向赣州府发动进攻,己方的救援恐怕不及,而自己领军将由广信府进军,并汇同张勋残部直取建昌府,而袁世凯撤军之后,应由江西西部南下,由吉安府进取赣州府,两路合击,足可以彻底击败奉德军,收复江西失地。

第四零二章 南方战争(九)

    看完了王士珍的电报之后,袁世凯也大为安心,王士珍果然是没有让自己失望,本来是危机万分的局面,但王士珍这样安排布置,却是大有扭转局面的机率。

    于是袁世凯也就不急了,立刻下令全军分为两批,依次互相掩护,徐徐撤退,同时又下令冯国璋,也不必进攻衡阳府了,撤军守住郴州和茶陵州等地。同时也要求冯国璋,撤退匆必小心,不可急燥。

    果然袁军这样徐徐撤退,德佑军见无懈可击,也就没有追赶,因此袁世凯领军顺利的撤回到修水县。稍事修整之后留下二个协的军队守卫修水县,然后带领两个镇的军队,离开修水县,赶奔吉安府。同时袁世凯还带上了段祺瑞,让他担任行军参谋。这是由于此前的战争,段祺瑞守卫修水县,表现十分抢眼,而且在丰城县之战后,段祺瑞多次向袁世凯建议,速取长沙,尽管袁世凯没有采纳,但也记在心里,这位北洋之虎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视,于是这次援救赣州府,袁世凯也带上段祺瑞随行。

    段祺瑞自然知道袁世凯的这个命令的意义,表示自己终于又回到了袁世凯的集团核心,当然袁世凯这样不计前嫌,重新重用自己,心里自然也是十分感激。

    在大军到达吉安府时,袁世凯收到报告,不仅赣州府失守了,就连南安府也被奉德军占领,虽然早有这个思想准备,但袁世凯还是有些发懵,这时段祺瑞向袁世凯建议,这时王士珍的部队必然己经到达建昌府,因此只要袁世凯的大军在这里拖住奉德军,只等王士珍收复建昌府,更可以大获全胜了。

    果然,段祺瑞刚刚说完,王士珍的电报就来了,内容和段祺瑞差不多,只要袁世凯在这里拖住奉德军,最多10天,王士珍就必然能够收复建昌府。

    于是袁世凯下令大军进驻吉安府的万安、龙泉两县,并派遣一个协,去进攻赣州府的兴国县。正好在这里与奉德军的一个旅团相遇,双方就在兴国县附近展开激战,结果就在战斗相持之时,奉德军的日本大队突然参战,以猛烈的火力和熟练的战术,迅速攻破了袁军的两个阵地,使战场顿时向奉德军倾斜,其他各路的奉德军也都不由精神大振,在日本军官的指挥下,向袁军发动猛攻,袁军招架不住,向后败退,又退回到万安县。

    奉德军乘胜进击,集中了一个师团、一个旅团的兵力,进攻万安县。

    这时袁世凯正在万安县坐镇,驻守有一个镇的兵力,进攻兴国县的那个协,就是从这个镇分派出去的,不过被奉德军击败,伤亡了2500余人,大约还有2/3的兵力。

    见奉德军逼近,袁世凯也有些沉不住气了,毕竟对方的兵力差不多是自己的一倍,于是打算向龙泉县下令,调龙泉县的驻军过来支援,加强自己的实力。

    但段祺瑞又向袁世凯建议,先不必急于从龙泉县调兵,靠万安县现有的兵力,也能守住一阵,等奉德军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时,再调动龙泉县的军队,并且还可以从彬州再调一个协过来,合力击败奉德军,而且那时王士珍也应收复了建昌府,因此袁世凯不仅有望大胜,并还能趁势攻入福建,夺取福建的地方。当然段祺瑞最后建议,袁世凯去龙泉县坐镇,留自己在万安县指挥作战。

    袁世凯听了以后,也认为段祺瑞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段祺瑞的建议,不从龙泉县调兵,只靠现有的兵力守卫万安县,并且又向彬州下令,调一个协过来支援。不过袁世凯并没有听从段祺瑞的安排,去龙泉县坐镇,而是留在万安县,亲自指挥这场战斗。毕竟袁世凯十分清楚,自己是靠军队起家的,因此这种局面是决不能逃避的,否则以后就难以调动指挥手下的那些将军了。当然尽管袁世凯缺少实战经验,但当年也是上过战场,见识过杀伐的人,到也并不害怕亲临前线指挥。

    而段祺瑞见袁世凯不去龙泉县,也没有再劝,毕竟有袁世凯在万安县坐镇,也有利于激励士兵的士气,于是指挥军队,布置防线。

    三天之后,奉德军向万安县发动进攻,虽然由于时间太短,袁军并未建立起完善的阵地,但依然凭借强大的火力,死守阵地,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其实袁军的计划,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也基本判断了7、8分,不过日本指挥官打算来个将计就计,来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在进攻建昌府,我就全力进攻万安县,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万安县,这样就能够击溃袁世凯的这一路军队,那么即使王士珍攻取了建昌府,也难以挽回败局。

    当然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对最短时间攻破万安县信心十足,一来是日本人对袁世凯、溥伟这些地方军队根本就看不上眼;二来是奉德军中还有一支日本大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强,可以在进攻战中作为尖刀使用,在关建的时刻出击,突破袁军的防线。

    但战斗的进展,却有些出乎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意料,袁军在段祺瑞的指挥下,到是打得有板有眼,而且袁军的火力相当强大,因此尽管奉德军在日本军官的指挥下,奋力进攻,但成效并不大,毕竟奉德军的士兵基本都是新兵、训练的时间也不足,又缺少实战经验,尽管有日本军官的指挥,但仗终究是由士兵打。而且奉德军的武器都是日本供应,日本陆军原本就注重精神力而轻视火力武器,奉德军自然不会有太多重火力武器,在攻坚战中,没有重火力武器自然是相当吃亏的。

    进攻了三天,基本没有多大的进展,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也终于沉不住气了,将日本大队也投入战场。应该说日本大队的战斗力确实不俗,一投入战场就立刻就取得了效果,连续突破了袁军两个阵地,但在进攻袁军第三个阵地时,却遭到了袁军的顽强抵抗,袁世凯、段祺瑞都亲临战场指挥,袁军和奉德军在阵中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奉德军还是抵挡不住,主要是由于日本大队在连续突破了袁军两个阵地之后,锐气己尽,也己不复初出战时之勇了,因此最终还是没能攻破袁军的第三个阵地。

    就在这时,在另一条战线上,王士珍击败守卫建昌府的奉德军,其实这一路的进军十分顺利,守卫建昌府的奉德军只有一个旅团,而王士珍率领的军队是一个镇、一个协,虽然张勋的第六协被奉德军击败,有些损失,但袁军的兵力仍是奉德军的两倍以上,因此王士珍也十分顺利的收复了建昌府。

    得知建昌府失守,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也知道自己的计划失败,不过他的反应也十分迅速,立刻停止进攻万安县,在袁军合围之前,先撤回赣州府,让袁世凯的计划也落了空。因为袁世凯己经下令,命龙泉的袁军,还有从彬州赶来的那个协合围奉德军,只是晚了一步,让奉德军先走了。

    而奉德军撤回赣州府后,日本指挥官立刻调一个师团去守卫宁都州,抵抗王士珍部的进攻,而在赣州府,仍然还有一个师团、一个旅团的兵力,进取虽然不足,但如果全力防守的话,袁军也很难攻破。而这边的战斗僵持不下,德佑朝廷那边可以再度出击,进攻江西,令袁世凯首尾难顾,因此自己的胜算依旧很大。

    当然这样一来,奉德军就无法独占江西省了,不过至少能够得到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府、南安府、宁都州、建昌府、吉安府等地,虽然不算大获,但也有小得。正是因为有这个后手,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才敢冒险一搏,强攻万安县。

    合围奉德军的计划虽然落空了,但袁世凯仍然集中了两个镇、一个协的兵力,向赣州府发动进攻,毕竟这原本就是袁世凯的地盘,自然是要收复回来的。而德佑朝廷那边,袁世凯其实也有所准备的,因为在丰城县一战,德佑军的损失极大,虽然得到了援军补充,但战斗力也要打一个折扣的,而在修水县那边,有两个协驻守,又有完善的防御工事,足可以抵抗德佑军的进攻,而在彬州、茶陵州一线,只有1个协,兵力确实有些单薄了,因此实在迫不得以,励就放弃彬州、茶陵州,退回到吉安府驻守。现在自己这边离吉安府近,随时都可以支援。

    就在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等着袁军进攻赣州府时,但一连3天,袁军却都按兵不动,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也觉得有些奇怪,难到是德佑朝廷那边己经出兵了,因此这时袁世凯才不敢进攻赣州府,不过德佑朝廷出兵早了一点,要是能等到袁军开始进攻赣州府之后再出兵,那就更好了。

第四零三章 南方战争(十)

    而谁都没有想到,在收复了建昌府之后,王士珍并没有继续南进,攻击宁都州,而是留下张勋守卫建昌府,自己率领第三镇,向东攻入福建,并且占领邵武府。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也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因为现在福建的守备相当空虚,正规军只有一个旅团,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王士诊统领的第三镇,怪不得袁世凯并不急于进攻赣州府,原来就是在等着王士珍攻入福建。

    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招攻己必救,确实是相当的高明,因此虽然明知是计,但奉德军也不得不回援福建,否则就让王士珍这样长驱直入,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攻到福州府了。于是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立刻下令,命驻守宁都州的那个师团立刻回援,进驻泰宁县,威胁王士珍的侧翼,但不要轻易进攻袁军,只要牵制住王士珍的军队,让他就不敢长驱直入,进攻福州府就行了。又下令驻守福建的那个旅团,放弃其他的地方,集中兵力守卫福州府,决不容有失。

    而驻守宁都州的军队撤走了,赣州府也不能再守了,因此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决定率军由赣州府,经汀州府退入福建,同时为了牵制袁军,又联系德佑朝廷,请德佑朝廷出兵,拖住袁军。

    果然,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下令之后,驻守宁都州的奉德军师团立刻开拔,放弃宁都州,撤回福建,但刚刚进入福建省境内,就收到消息,泰宁县已被袁军占领。

    原来王士珍占领了邵武府之后,并没有继续进军,进攻福州府,因为攻入福建的目地是调动奉德军,并不是要占领福建省,彻底灭掉奉德朝廷,毕竞以现在袁世凯的实力,还不足以彻底占领福建省,何况英法等国、还有德佑朝廷,也不会坐视奉德朝廷的灭亡,让袁世凯就这样占领福建省,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只要能够给奉德军一个沉重的打击,并且占领福建与江西相邻的几个州府,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于是王士珍立刻出兵,占领了泰宁县,因为这里是宁都州的奉德军撤军回援的必经之路,袁军抢占泰宁县,就是逼得奉德军必须要在这果和袁军决战。

    结果双方果然就在泰宁县展开激战,一连打了二天,由于双方的兵力基本相当,因此互有胜负,战局一直僵持不下。而就在第4天,张勋率领袁军第六协赶到了战场,改变了双方的战力对比。原来这就是王士珍的计划,先攻入福建,占领奉德军的撤军回援之路,逼奉德军决战,同时又通知驻守建昌府的张勋赶来增援,结果在袁军的夹击之下,奉德军被打得大败,伤亡高达5000余人。

    而击败了奉德军之后,王士珍立刻命张勋撤回江西省,分兵两路,一路仍然回守建昌府,另一路立刻去抢占奉德军让出来的宁都州,而自己领军在泰宁、建宁两县之间布置阵地。

    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从赣州府撤军,袁世凯自然不会放过,领军随后追击,不过奉德军的撤退也很有章法,互相掩护,徐徐撤退,因此虽然袁军在追击的途中,和奉德军激战了数场,但也都是互有伤亡,谁也没有占到多少便易。不过这样一来,奉德军的撤军速度也慢了下来,6、7天的时间,还没有撤出赣州府。不过袁世凯的心里有底,毕竟这个时候王士珍己经攻入福建省了,着急的应该是对方才是,就看对方能够和自己耗到什么时候。

    就在奉德军撤到距离福建不足10公里的会昌县时,泰宁之战的消息传来,袁军大获全胜,击败奉德军,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希望牵制王士珍的目地也彻底落空了,再无兵力阻拦王士珍的攻击。袁世凯闻报大喜,知道胜局在握,立刻下令全军出击,进攻会昌县,力图全歼这支奉德军。

    而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是脸色惨白,因为败局己定,别说是攻占江西的地方,扩大奉德朝廷的地盘,恐怕是连福建省都难以保全了,另外袁军现在还在全力的追击奉德军,看来是德佑军并没有出击进攻啊。也有些想不明白,难道德佑朝廷打算这样眼睁睁看着奉德朝廷被袁世凯灭掉,但这样做对只能让袁世凯的实力扩张,对德佑朝廷有什么好处呢!

    同时在这个时候,福州的奉德朝廷己经乱成了一团,载猗、溥儁父子己经成了惊弓之鸟,每天都在惊恐中度过,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心惊胆战。每天都向日本顾问救助,要么是哀求日本出兵来救援福建,要么是恳求让父子两逃到日本去避难。

    其实这奉德朝廷的日本顾问也是焦头烂额,他们都十分清楚,日本是不可能出兵来救援福建的,因为华东政*府就在一边虎视眈眈,别说日本不可能出兵,就算是出了兵,也肯定会遭到华东政*府的舰队拦截,根本就到不了福建,因此现在只能指望德佑朝廷出兵进攻袁世凯,才能迫使袁世凯撤军。

    不过日本顾问毕竟是政治人物,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是德佑朝廷不愿意出兵相助,而是英法等国是在借袁世凯之手,教训奉德朝廷,其实也就是教训日本,估计是在英法等国对日本释放出和解的意图的时候,就己经计算好了这一步,日本还以为自己的冒险成功,终于逼得英法等国让步了,却没想到一步步进入英法等国的彀中。

    就在这时,赣州府的奉德军总算是撤回福建省、不过撤回福建的只有1个师团,原来奉德军的日本指挥官只能采取壮士断腕的战术,留下一个旅团守卫会昌县,实际就是当了炮灰,掩护其他军队的撤退,

    而一个旅团自然是无法抵御袁世凯的进攻,三天之后,会昌县失守,守卫会昌县奉德军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其他人全部投降,不过奉德军好歹还是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师团,并且趁着这几天的时间,退守汀州府的治所长汀县,并布置防线,准备抵抗袁军的进攻。而袁世凯在攻占了会昌县之后,继续进军,直逼长汀县。

    战场自然是如火如荼,而在外交层面上,也同样是激流汹涌,奉德朝廷一连给德佑朝廷发出十几份告急电报,请求德佑朝廷出兵进攻袁世凯,同时奉德朝廷的日本顾问也连续给英法等国的驻德佑朝廷领事发电,陈明利害,但英法等国只是哼哈答应,但就是没有实际行动。

    日本人也知道,这是英法等国在逼日本就范,将福建的利益让各国共享,而就在这时,两路袁军均有斩获,王士珍攻入廷平府,占领将乐、顺昌两县;袁世凯这边也攻占了宁化、清流两县,并和邵武府连成一片。

    而日本政*府眼看福建的局势已危在旦夕,而英法等国又借势威逼日本就范,于是决定冒险一试,再赌一把。首先由日本政*府正式向袁世凯发出警告,称袁世凯的军事行动己严重伤害到日本在福建省的利益,要求袁世凯立刻停止军事行动,并且将军队撤出福建省,否则日本政*府将会出兵福建,以武力干涉福建的局面。

    收到了日本政*府发出警告,袁世凯根本就没有在乎,因为他十分清楚,如果日本政*府要出兵福建,华东政*府是绝不会坐视不理的,即然有华东政*府兜底,那还有什么怕的,本来袁世凯对日本就十分看不爽,因此也毫不客气的回绝了日本政*府的警告,声称如果日本政*府要出兵福建,自己当领军与之决一死战。

    果然就在一天之后,华东政*府也发布了公开声明,称如果日本政*府要出兵福建,就意味着日本政*府与华东政*府的全面战争,介时华东政*府不仅也会出兵进入福建,同时也会出兵攻击日本本土,因此请日本政*府要警言慎行,好自为之。

    其实日本政*府根本就没打算出兵福建,也没有希望这个警告就能够吓住袁世凯,而是做给英法等国看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们再不管,日本可能就要走极端了,而英法等国需要日本牵制华东政*府,就肯定不能让日本现在就与华东政*府全面开战,因此也就不能不管了。

    结果正如日本政*府的预料,日本的警告和华东政*府的声明,确实让英法等国都紧张了起来,尽管他们都估计,日本政*府很可能是故作姿态,并不会真的出兵,但也不能不防日本最终铤而走险,而且现在的火候也差不多了,毕竟不能让袁世凯真灭了奉德朝廷,其实英法等国并不在乎福建的那点利益,主要是要日本一个屈服的态度,即然日本还不愿屈服,英法等国还有办法再治一治日本。

    于是英法等国集体向华东政*府发电,呼吁华东政*府和各国一起,共同调停南方战争,恢复中国南方的和平。

第四零四章 南方战争(十一)

    英法等国的建议,让华东政*府也有些意外。不过经过讨论之后,最终还是认为英法等国的这个建议,总体来说对华东政*府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其实在南方战争进行期间,在华东政*府内部就有人建议,趁着现在南方大战,华东政*府其实是可以趁机出兵,就算不能收取整个南方,但也可以占据几个省分,扩大华东政*府的统治范围。

    但这个建议很快就行政会议上被否决,首先是在短时间内不出兵收取南方,是行政院早就做出的决议,不宜无故更改,而且现在华东政*府也没有为收取南方做任何准备,毕竟军队出动,物资供应、后勤保障,还有对占领地区的管理,都需要进行充份的准备才行。

    而在另一方面,在1909年这一年里,华东政*府连续攻占了陕西、甘肃、青海、浙江等地,扩地近15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前一年占领的山西、北京地区,这两年的扩张实际相当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在这些地区建立完善而稳固的统制,因此除非是发生外敌入侵这样的事件,否则在新的一年中,并不适合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在这个时候调停南方的战争,也有利于华东政*府制定的让南方保持均的计划,虽然南方战争打到现在,袁世凯对德佑、奉德两个朝廷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并且大有可能占据福建,但危险依然十分巨大,毕竞现在袁世凯的实力有限,而且这还是因为现在德佑朝廷一直按兵不动,这才让袁世凯可以毫无顾忌的对福建用兵,一但德佑朝廷再次参战,那么战局就会成为袁世凯的恶梦。

    为了保持南方的均势,华东政*府既不能让袁世凯赢得太多,也不能让袁世凯输得太惨,因此现在停战,其实是最好的时机,袁世凯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真正占领的地方并不多,收获有限,另外这场战争打到现在,袁世凯也消耗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停战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实力。

    德佑、奉德两个朝廷虽然都输了,而且还输得很多,都是损兵拆将,但现在两个朝廷己经联手,实力仍然远在袁世凯之上,不过两个朝廷之间勾心斗角也十分严重,因此袁世凯也不是没有机会,最终还是形成一个均势局面。

    于是华东政*府很快回复英法等国,表示愿意共同调停南方战事,并以现在互相占据的地区为界实行停火。因为现在的战场是袁世凯稍占上风,抢了德佑、奉德两个朝廷的一些地盘,但从南方的整体局面看,袁世凯仍然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都远少于德佑、奉德两个朝廷,因此这次必须要让袁世凯占点便宜,稍稍增加一点实力,这样才算是保持均势。

    而英法等国也很快答应了华东政*府的要求,因为现在袁世凯主要占领的是福建的地方,因此以占据的地区为界实行停火,真正吃亏的主要还是奉德朝廷,而损失的也是日本的利益,和英法等国无关,谁让现在日本依然不肯屈服,那可就别怪英法等国这个时候不考虑日本的利益。

    等华东政*府和英法等国达成一致之后,立刻联合向德佑朝廷、奉朝廷、袁世凯三方发出了提议,建议三方以现在占据的地区为界,实行停火,恢复南方的和平。

    被袁世凯打得大败之后,这时德佑朝廷的人也都老实了不少,老人的话语权也下降了许多,新进势力趁势对老人大肆攻击,企图借机上位,而溥伟、善耆正在为新进势力咄咄逼人的抢班夺权行为焦头烂额,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失去各国的支持,就很难再支撑下去,因此现在停战,先将内部的势力理顺在说。

    而袁世凯一方,尽管表面上风光无限,但袁世凯的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实际是在悬崖边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而且战争打到这一步,自己一方的潜力几乎己经全部用出来了,主要是没有想到德佑、奉德两个朝廷会联手,要不是他们之间还在互相算计,勾心斗角,现在失败的就是自已了,因此以占据的地区为界实行停火,其实是对自己十分有利的结果,正好可以获得一线喘息之机,重新恢复一下实力。

    另外这次袁世凯能够击败德佑、奉德两个朝廷,全是靠华东政*府的支持,军队的武器弹药,有一半都是从华东政*府购买,同时自己辖区与华东政*府之间的贸易,是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可以说如果没有华东政*府的支持,袁世凯是根本不可能击败德佑、奉德两个朝廷,因此华东政*府出面调停,袁世凯也不能不给华东政*府一个面子。

    德佑朝廷、袁世凯都接受了华东政*府和英法等国的调停,虽然奉德朝廷不甘心,毕竟以现在占据的地区为界实行停火,奉德朝廷的损失最大,因为奉德朝廷现在实际就只有福建一个省,而且福建的地方本来也不大,这时己被袁军攻占了邵武府,还有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的部份地区,因此如果是以现在占据的地区为界实行停火,奉德朝廷自然吃了个闷亏。

    当然奉德朝廷的日本顾问心里明白,这实际是英法等国有意要修理奉德朝廷,实际也就是打德佑朝廷的靠山日本的脸。但现在的大局己定,如果奉德朝廷不接受调停,结果只能独自面对袁军的进攻,而以现在奉德朝廷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是袁军的对手,至于日本出兵干涉,也就是那么一说,其实谁都明白,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只能忍下这一口气,接受了这个结果。

    三方都接受了调停,南方战争自然就结束了,袁世凯无疑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不仅自己控制的地区都收复回来,并且占领了湖南看的彬州和长沙府的部份地区,福建省的邵武府、汀州府的大部份地区,建宁府、延平府的部份地区,合计大约有5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人口约有百万余众。不过袁世凯自身损失是,阵亡士兵5000余人,受伤8500余人。另外还俘虏了德佑、奉德的战俘约15000余人。

    而德佑朝廷阵亡士兵35000余人,受伤20000余人;奉德朝廷阵亡士兵23000余人,受伤7000余人。

    不过战争虽然结束,但中国南方的和平局面却被彻底打破,三方都抓紧这休战的时间,扩军备战,准备下一次战争。

    德佑朝廷在英法等国的支持下,首先平复了新进势力的夺权行为,然后重新招兵扩军,计划编制12个镇、6个协的军队,共计约20万军队,其实德佑朝廷治下的人口接近1个亿,编制20万军队当然不算难事。只是现代军队只有人是远远不够时,还需要武器弹药、步枪火炮等,虽然德佑朝廷治下的人口、地盘都不少,但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除了湖南还有一点近代工业企业之外,其他地区基本就是一片空白,因此军队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都要向英法等国购买。

    而要购买20万军队的武器装备,所需要的资金自然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而德佑朝廷治下的地盘虽大,但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农税,虽然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但朝廷的收入依然是有限的,何况南方战争己经耗资巨大了,因此现在德佑朝廷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来,只能选择加税。

    如果说德佑朝廷还能免强维持,奉德朝廷就是只能苟延残喘了,毕竟就这么大的地方,还被袁世凯占去了不少地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也不能就这样躺平了,多少还要挣扎一下,军队自然是要重新招募整编,重振旗鼓,而需要的武器弹药等还要向日本购买,而组建军队的钱从那里来,也只能加税了。

    当然,在英法等国的劝告下,奉德朝廷最终还是选择和德佑朝廷联合,取消了皇帝的名号,由德佑朝廷策封溥儁为奉德亲王,永守福建,在名议上向德佑朝廷称臣,最终实现了两溥的联合。

    两个朝廷都在积极的扩军备战,袁世凯自然也不能闲着,虽然他是这次南方战争的最大蠃家,但其实也赢得很险,而且以后自己要同时面四川、福建两个方面的进攻,因此扩充军队也成了当务之急,于是袁世凯决定,将自己的军队扩编成8个镇,6个协,总计兵力约15万左右,当然这次战争中俘虏了15000余对方的士兵,也都编入新编制的军队中,毕竟这些俘虏都是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又经历过战场,也算是老兵了,可以很快就上手。

    另然当然是武器,袁世凯十分清楚,如果要拼人头,自己肯定是拼不过德佑朝廷,因此只能走精兵路线,给自己的军队配备更好的武器,这次战争能蠃,自已的军队有更好的武器,更强大的火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只是精兵都是拿钱堆出来的,而袁世凯的地盘虽然经济较为发达,但毕竞太小,因此为了组建精锐军队,袁世凯也同样采取加税的手段。

第四零五章 邀请

    调停南方战争,当然不是华东政*府的重点工作,只是再次确定,华东政*府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不会立刻出兵收取南方之地。而在新的一年中,华东政*府的工作重点,还是在自己的内部。

    但在新年之后,一个意外的事情,华东政*府也不得不认真的讨论。驻法国领事馆发回来一份电报,法国男爵、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联系到华东政*府驻法国领事馆,希望能够邀请华东政*府参加191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也想了解华东政*府的态度,并且表示,如果华东政*府有参加奥运会的意向,顾拜旦可以访问青岛,协商华东政*府的参赛事宜。

    这份电报当然引起了元老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在旧时空里,奥运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感招力,而且在中国一段特定的时间里,奥运会对于提振中国人的信心、民族自豪感、国家凝聚力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元老,基本都会有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围坐在电视机会参看奥运会的比赛,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喝采,并为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国旗升起而激动万分,某些奥运会比赛的精采片断,会在以前很长时间内一直被津津乐道,反复播放,因此也可以说,元老们对奥运会有一种特殊情节。

    只是大部份元老都还不知道,现在己经有了奥运会,而且己经举行了4届,因为在元老看来,奥运会应该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这个时候的中国,基本还是一个以封建社会为主体结构的时代,在旧时空里,这个时候的中国还是有皇帝的时代,和奥运会根本就是八杆子打不着。当然也有一部份元老听过李鸿章率团参加奥运会的段子,不过都知道这是个笑话,谁也没当真,因此也没有人去向李鸿章求证过。

    而现在奥运会具然主动来找华东政*府,并且想邀请华东政*府参加,因此不少人都有一和“爷青回”的感觉。

    当然在讨论之前,华东政*府也立刻找出这次发出邀请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的资料,好让元老们了解相关的情况。

    顾拜旦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并且拥有男爵称号。是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在旧时空里,有奥林匹克之父的美誉。当然这个美誉并不过份,因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制度,奥运会的成立,确实都和顾拜旦的努力分不开。

    顾拜旦从小就喜欢拳击、赛艇、击剑和骑马等项体育活动,由于考古的发现,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不断被发掘出来,这引起顾拜旦极大的兴趣。从萌生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念头,并成为他从此以后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努力下,来自法英俄美意等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的代表,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举行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奥林匹克委员会,通过了《奥林匹克宪章》,并决定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从而开启了现代奥运会的序幕。

    不过虽然己经举办了4届奥运会,但这时奥运会的影响力,以及国际社会对奥运会的热情远不能和旧时空相比,而且前3届奥运会居然都是做为世博会的添头举行的,只到第4届奥运会才和世博会分开举办,而参加的国家也不多,基本都是以欧洲国家为主,

    当然顾拜旦一直都在努力扩大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规范,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参加奥运会,在旧时空里,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之后,就引起了顾拜旦的关注,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亚洲国家参加奥运会的,因此如果能够拉日本参加奥运会,当然能够扩大奥运会的影响力,于是邀请日本参加1912年举行的奥运会,不过那时奥运会的声名并不显,而日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也所知不多,因此没有接受这次邀请,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才参加奥运会。

    而在这个时代,日俄战争扩大成规模更大的远东战争,而华东政*府取得的胜果更是远超过旧时空的日本,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顾拜旦自然也不可能不对华东政*府多加关注,那时他就萌生了邀请华东政*府参加奥运会的念头,不过在远东战争完全结束时,己是1907年,参加1908奥运会的相关协议、手续显然都来不及了,何况 1908的奥运会是在英国伦敦举行,双方刚刚大打出手,这个时候邀请华东政*府参加1908奥运会自然是不何适的,因此只能暂时做罢。

    但在顾拜旦心里,始终都留着这个想法,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顾拜旦也多方面了解华东政*府的情况,因为华东政*府和德国有广泛的合作,而且每年都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赴德留学,并组织学者访问欧洲,宣传中华文化,以及华东政*府的开放、文明、进步形像,而顾拜旦在德国也有众多朋友,因此既使是在欧洲,他也有许多了解华东政*府的途径。

    而通了解之后,顾拜旦对华东政*府印像不错,这确实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且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古老文化,同时在亚洲地区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如果华东政*府能够参加奥运会,确实能够扩大奥运会的影响力,于是顾拜旦首先要说服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不过这到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委员会里有巨大的个人威信力,而且这个时候的奥运会也不是高不可求,扩大奥运会的影响力,是每个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的希望,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于是顾拜旦决定邀请华东政*府参加191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一则是瑞典和华东政*府并无矛盾,参加在瑞典举行的奥运会,自然是没有什么阻力;二则是现在离奥运会还有2年半的时间,双方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协商讨谈判参加奥运会的各项事宜,于是顾拜旦亲自到华东政*府驻法国领事馆,向华东政*府发出了邀请。

    元老们对参加奥运会相然是没有异议的,毕竟元老对奥运会的感情,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这一点自然是没有疑议的。而且参加奥运会,对于展示华东政*府的国家形像,精神风貌,扩大华东政*府的国际知名度,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但仔细一讨论,却发现要参加奥运会也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是己什么名议参加,因沩华东政*府现在还没有正式建国,那么以什么国家的名称参加奥运会呢!总不能以地区的名议去参加吧!另外还有国旗、国歌这些东西,现在华东政*府也都没有,这怎么参加奥运会呢!万一要拿到金牌呢?奏什么国歌,升什么国旗呢!

    其次是参赛的运动员怎么派,由于现在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并不多,因此绝大部份项目都不需要进行资格赛,只要报了名就能参赛,至少可以去赛场上亮个像。但现在华东政*府并没有专门的体育机构,也没有专业的运动队,怎么选拔运动员呢!毕竟如果是决定要参加奥运会,自然是要派出最好的人选,并且尽力争取好成绩,当然不能随便。而且如果能取得好成绩,对于提振民心士气,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现在成立专门的体育机构,成立专业的运动队自然是来不及了,何况现在华东政*府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也不可能在体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毕竟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的。

    当然参加奥运会的问题虽然有不少,但元老们对参加奥运会并没有异议,毕竟还有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因此像什么国号、国歌、国旗什么的这些问题都还来得极解决,实在是不行,还可以用旧时空的去顶一下,反正也是能用时。

    至于参赛运动员的问题,可以把这次在奥运会上取得成绩的期望降低一些,没有专业运动员,就派业余的上,只要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尽了力,也不是一定要求这次参赛必须要拿到金牌或奖牌,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重要的是让中国人站到奥运会的赛场上,向世界宣告中国来了就行。

    不过现在华东政*府能否参加奥运会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只能说双方都有这样的意向,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和奥林匹克委员会进行协商,而且奥林匹克委员会也还没有正式接受华东政*府成为正式的会员,于是很快元老议院很快就通过了决议,向顾拜旦发动访问邀请,并表示华东政*府有强烈的意向,参加奥运会。

第四零六章 内务(一)

    在一周之后,华东政*府收到了顾拜旦的一篇长文回复,仅是电报就发了8个多小时,而译成中文接近万字,也显示了顾拜旦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在文中,顾拜旦首先对华东政*府希望参加第5届奥运会表示了支持和感谢,然后表达自己对中国的尊重,并用了很长的篇幅,表达了对中华历史文明的盛赞和向往,这样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参加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自己和奥林匹克委员会都期望看到华东政*府在第5届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而对华东政*府提出的问题,顾拜旦则认为,困难虽顾拜旦的一篇长文回复,多,但只要双方共同努力,都是可以有办法解决的。在最后顾拜旦表示,自己将计划在今年5-6月之间,访问青岛,和华东政*府当面协商参加奥运会的细节问题。

    应该说顾拜旦的这篇长文回复,显示出了相当大的诚意,因此华东政*府也认为,可以着手进行迎接顾拜旦访问的准备工作,并且先制定好如果参加第5届奥运会的计划安排,反正只是做计划暂时不实施,也花不了多少功夫,一切都等顾拜旦来了之后再说。

    不过现在离顾拜旦的到访,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华东政*府也不可能为了奥运会中断其他的事情,因此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这一年华东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消化这两年占领的地区。总体来看,北京地区、山西由被华东政*府占据的时间较早,而且华东政*府也花了大力气管理,因此到现在基本稳定下来,并且大部份地区己经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基层的行政管理体系,而陕西地区由于是西北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在强大的军队威慑下,华东政*府不仅顺利建立地方行政系统,同时也展开了土地改革,也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但甘肃和青海的情况就十分复杂了,一方面这两个地区的地域广阔,加起来超过了100万平方公里,而且人口的民族成份复杂,地方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在清廷统治的时期,就曾多次发生叛乱,虽然两地的清廷官员基本都像华东政*府投降,包括像七世章嘉活佛这样的宗教人士,也都投靠了华东政*府,但在甘肃、青海仍然有许多地方势力没有向华东政*府表示臣服,而是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而在收取了甘肃、青海之后,华东政*府一方面建立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一方面布置军事据点,因此暂时也没有动这些地方势力,以免节外生枝。双方到是暂时相安无事,华东政*府占据了城市及周边地区,而地方势力则盘据在城市以外的乡村或山区。

    不过这种平衡局面终究是暂时的,华东政*府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的统制区域内还会有其他的势力存在,因此在控制了甘肃、青海的城市,并且布置好了军事据点之后,自然要向乡村或山区发展,和地方势力的矛盾也自然就会激化,争斗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根据情报部门的报告,有一些地方势力己经和沙俄有所勾结,打算合力对抗华东政*府,那么也就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甘肃、青海的地方势力是在近代以来,清廷势微,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下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以家族为主要骨干,并由其亲戚、同乡、同民族、同宗教的人士凝聚而成。而且由于清廷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度下降,对这些地方势力的倚重加强,因此对他们扩充势力的行为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这就更助长了地方势力的气焰,有的甚致公然不将清廷的地方官员看在眼里。

    现在西北地区的地方势力主要有三股,为首的人物都姓马,又都是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乡人。主要分为马占鳌、马千龄、马海宴三个集团。旧时空著名的西北三马军阀集团,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都是他们的后人。

    不过这个时候,三马集团的第一代首领都己经过世或退隐,当权主事的是他们的儿子。分别是马安良、马福祥、马麒三人。其中马安良的势力主要是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州)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地区;马福祥的势力主要是在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和绥远地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马麒的势力主要是青海东部以及河西走廊,这三马各自拥兵超过万人。旧时空著名的西北三马,马鸿逵是马福祥之子,马鸿宾是马福祥之侄,马步芳是马麒之子。

    当然华东政*府决定在这个时候对三马集团动手,也是因为有足够的把握,这个时候西北军区己经基本完成组建,整个军区共计有4支野战军,军区直属骑兵旅2支,炮兵旅2支,装甲团1支,摩机团1支,军用卡车300余辆,总计兵力约30万,并且在甘肃、青海均设立了分军区,建立营级据点30余处,连级据点100余处,可以说据点己遍布甘肃、青海地区,军事准备基本完成,甚致是对三马集团的控制地区形成包围之势,只等军区下令,就可以对三马集团动手了。

    另外清廷的官员也有部份留任,七世章嘉活佛也回到青海,帮助华东政*府稳定西北局势,并且频频向三马集团传话,希望三马集团能够看清局势,主动向华东政*府投诚,以及自误。而即使是发生战争,也能尽力将战争控制在一个小范围进行,不会波及太广。

    而在蒙古势力失败、溥伟集团又逃到南方之后,俄国将扶植的目标分为两批,一批是新疆;而另一批就是这三马集团,这也给了三马集团不小的信心,因此直到现在,三马集团虽然没有对华东政*府表示服从,也是有这些倚仗。

    但三马集团对华东政*府仍然相当忌殚,毕竟华东政*府的战绩摆在那里,连俄国都是华东政*府的手下败将,只要稍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这些情况,因此他们并不想和华东政*府武力对抗,只希望能够借助俄国势力,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争取保持在清廷时那种在名议上服从,但事实上独立超然的地位。不过华东政*府通过前清廷的官员开出的条件显然是和三马集团的预期相差甚远,但三马仍然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华东政*府这只是谈判的手段,因此对华东政*府建立军事据点,慢慢收缩,挤压三马集团时,也不敢轻举妄动,怕彻底撕破悛。

    而相比于西北地区基本只能用武力来解决,对南方的浙江省,华东政*府则尽力不要动武,毕竟华东政*府是打算将浙江省做为南方的典范。当然浙江的地方势力也没有那个胆量,敢公然和华东政*府武力对抗,他们采取的是迂回战术,希望能通过舆论、走上层路线、装可怜等手段,拒绝土地改革。

    新任的浙江省长王乐之上任之后,浙江的士绅乡贤们是怀着很大的期望,因为他们己经打听到这位省长大人喜好书法,看来也算是个风雅之士,士绅乡贤们对这种人是很有手段的,有爱好就好办,最怕的就是那么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官员。

    但王乐之在上任之初,去在参观西冷印社时,曾在社里提了一幅“耕者有其田”的字幅,实际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也让士绅乡贤们颇为失望,不过他们还是不甘心,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初来乍道,装装样子也是有的,这种人也见得多了。

    于是一些士绅乡贤试着请王乐之为他们提匾,写对朕,写碑文等,这当然是少不了是有一笔润笔费,给得也是名正言顺,也有人干脆就送给王乐之一些名家字画印章之类。

    对于提字,王乐之当然尽力满足,毕竟写几个字也花不了多少功夫,但对润笔费却是尽力推辞,而送来的名家字画印章之类,则全部拒收,不过这些士绅乡贤也都见惯这一套,自然都有一番说辞,总之说得都是头头是通,一定要求王乐之收下。而王乐之推辞不过,便表示自己不能收,但可以捐赠给西冷印社,也算是支持国粹。而士绅乡贤们当然明白这个套路,无不满口答应,同时也写下了捐赠字据,以为这不过是王乐之找的个收礼的名议,这数百年来,什么套路没玩过。于是都满意而归。

    那知王乐之收下了润笔费、字画印章之后,居然真的都赠给西冷印社,并且让西冷印社公示了捐赠字据,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这些士绅乡贤支持国粹表示赞扬,结果这些士绅乡贤只能是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而王乐之则下令,任命周馥为省政*府特聘顾问,并下令成立浙江省土改指导工作组,自己亲自任组长,并下令浙江省各地,要求各地都要成立土改指导工作小组,做好土改工作的准备,只能省政*府派下工作队,立刻在浙江省各地展开土改工作。

第四零七章 内务(二)

    王乐之的命令下达之后,浙江的士绅乡贤们也意识到前面的工作都白做了,看来想要拉陇王乐之,恐怕是很难做到,因此只能使出了最后一招,就是制造舆论,由士绅乡贤们组织浙江的社会名流、名士,向省政*府请愿,并且撰写文章,宣称“地主的土地是靠勤劳耕种获得”“地主养活农民”、“地主和佃农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地主对社会的供献” 之类的理论,甚致还有接受过外国教育的人搬出“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的名议,同时又夸大土改过程中对地主的打击,有人甚致污蔑土改就是一场公开的掠夺,希望通过这些宣传,制造一些舆论压力,迫使华东政*府能够收回诚命,不在浙江进行土地改革。

    对于这些来请愿的人员,王乐之并没直接拒绝,而是让请愿的人员选出几位代表,自己可以接见他们,并且和他们进行公开的辨论,同时王乐之还提议将双方辩论的言论全部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让所有人都看到,所谓正非自有公断。这个举动也让这些来请愿的人十分意外,因为他们想了很多种结果,也许会被赶走,也许会有人告诉他们,省长己经知道了,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也许会让个低层次的官员接待他们,敷衍一下,但谁都没有想到,王乐之会亲自接见请愿的代表,并且还要和他们进行辩论,而且辩论的言论还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其实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做风,如果要有人以强硬态度抗拒土改,华东政*府自然是以强硬手段应对,而如果是用舆论手段,华东政*府当然也是用舆论方式应对,毕竟华东政*府决不会害怕和任何人进行辩论。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旧时空里,土地改革是有一套十分严密的逻辑理论基础的;而在另一方面辩论也是有一定的技巧,不是那一方的人数多,嗓门大,就有理的,而在这两方面,华东政*府都有充份的准备,并且还对地方的官员进行过专门的培训。

    不过到了这一步,来请愿的人员也不能退缩,虽然他们都是浙江的士绅乡贤们花钱请来帮场的,但其中也不乏有人,确实是出于各种原因,反对华东政*府的土地改革,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充份的理由可以难倒华东政*府,因此也都纷纷涌跃报名,最终选出了10名代表,和王乐之见面。

    但双方一辩起来,这些名士才知道不行,因为辩论可不是靠讲仁义道德这些虚幻的东西,或者是用扣大帽子压人就行了,而是讲论点、摆论证、说论据,王乐之用严密的逻辑理论,详实的数据基础、事例,证明封建土地制度的危害,对佃农的剥削,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阻磋,并且逐一的反驳什么“地主养活农民”、“地主和佃农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地主对社会的供献” 之类,请愿人员自以为充份的理由。

    本来对请愿人员最有利的道理是“土地私产”理论,这也是一部份请愿人员有信心的基础,无论华东政*府提出的什么“耕者有其田”、“发展生产力”等理论,但土地改革的本质是抢夺地主的土地,这一点华东政*府恐怕怎么也难以自圆其说的。

    那知华东政*府己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掌握了大量地主通过种种手段,占据农民的土地,以及地税的细节,证明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并不是靠什么省吃俭用,精耕细作,而是巧取豪夺而来,又是如何过地税,占有了大多数生产成果,证明抢夺地主的土地是有其合理性的,由于证据确凿,事例的细节明确,因此请愿人员也很难驳斥。

    而且华东政*府也有自己的大杀器,就是自从华东政*府成立以来,所有的元老都没有通过土地改革,为自己谋取一亩土地,这也使华东政*府占据了道德致高点,说明华东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完全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毫不利己时。而这一点请愿人员也无法反驳。

    结果经过了2个小时的辩论,10名请愿代表提出的反对土改理由,都被王乐之一方驳到,而王乐之提出施行土改理由,请愿代表们却提不出什么反驳的道理,因此一个个都被说得哑口无言,在离开王乐之的办公室里,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10名请愿代表铩羽而归,但还是有其他请愿人员不服气,于是王乐之又组织了两次辩论,其实后面参加辨论的请愿代表也就是那些理由,没有多少新的东西,因此结果也都差不多,一个个信心满满的进去,却又垂头丧气的出来。

    而这三次辩论的内容见报之后,其他的请愿代表也就都泄了气,因为能说的,能找的理由,这三次辩论基本都己经说完了,既然都被王乐之驳倒,又找不出新的理由来,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而华东政*府所提出的施行土改的理由,如“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耕者有其田”这些,都找不出反驳的道理,既然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再要去找王乐之辩论,岂不是自取其辱吗!因此被浙江士绅乡贤寄以厚望的请愿行动,制造舆论,也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见请愿代表偃旗息鼓了,王乐之索性在报纸上宣称,欢迎社会所有人参与这次辨论。而办完这件事情之后,王乐之的秘书来通知他,到了去码头接船的时间。

    原来今天是青岛方面派来的土改工作小队成员到达杭州的时间,这次共计派来了300余人,每小队由6个人组成,其中有一大半的人是参加过其他地区的土改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因为这次浙江的土改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青岛方面也为此配备了精兵强将,而到达杭州之后,将由省政*府分配各小队到浙江省的各地去负责具体的土改工作,当然到了地方之后,会从地方上再挑选合适的人加入进来。

    另外王乐之的妻子王宇,4个孩子,还有西冷印社的两位创始人王福庵、吴隐也跟着这艘客船一起到达杭州,王宇是因为华运物流公司的北京工作事务都处理好了,于是带着孩子赶到杭州和王乐之汇合团聚的,此后就在杭州定居下来,当然王宇还有物流公司的事务,以后会经常往返青岛、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但在这段时间里,最终的落脚还是在杭州。

    而王福庵、吴隐两人则是由王乐之安排,到天津去考查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然后探讨西冷印社以后的运行方式。这一路的费用都由王乐之承担,并还委托王宇在天津接待两人。

    王福庵、吴隐在天津书画院考查了10余天,不仅了解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并且和天津书画院的书画金石名家也进行了不少经验交流,两人都觉得大有收获。

    后来王宇打算启程去杭州和王乐之汇合团聚,于是众人才一起启程出发。而在返回杭州的途中,王宇又在青岛停留了几天,因为华运物流公司的总部在青岛,王宇在这里还有一些事情处理,而王福庵、吴隐则在青岛参观了华东政*府的工业、经济成就,对华东政*府有更直观的认知,毕竟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强大的工业、经济基础。

    等王宇处理完了青岛的事情之后,正好这时青岛组织的浙江土改小队也要赶奔杭州,开展工作,于是王宇一行和他们乘座同一艘客船去杭州。

    于公于私,王乐之自然都要亲自到码头去迎接,因此王乐之专门让秘书到点提醒自己,以免自己的事情太多,忘了时间。现在得到秘书的提醒,王乐之赶忙放下手里的事情,从省政*府办公处赶到杭州码头,正好他到达码头的时候,轮船也进港靠岸,因此时间不长,轮船停靠,搭低了舷梯,乘客从船上依次下来。

    王乐之首先迎接的,当然是浙江土改小队的代表,毕竟先公后私,王乐之对他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希望他们在浙江省的工作顺利,完成各自的任务。而土改小队在杭州的住处都己经安排好了,有专人、专车带领他们前去,并安排各人的住所,这些事情当然就不用王乐之操心。

    接着是王福庵、吴隐两人,相见之后,两人向王乐之再三道谢,并且表示这次的天津之行收获颇丰,而王乐之也客气了几句,说了些一路辛苦之类的话,毕竟在码头也不是谈正事的时候,简单的说了几句之后,王福庵、吴隐也告辞离开,而且自有西冷印社的车辆来接他们,因为有王乐之拉来的一批捐赠,现在西冷印社的资金也有些宽裕,因此也买了两辆马车,毕竟有车了,来往迎送也方便多了。

第四零八章 内务(三)

    王福庵、吴隐两人刚刚离开,只见3、4个幼小的身影己向王乐之飞奔而来,王乐之也弯下腰,张开双臂,迎着他们。

    这一次当然就是王乐之的家人。王乐之和妻子王宇生了一对龙凤胎,又收养了两个小孩,一共是四个孩子,年龄都不大,虽然王乐之夫妻对孩子们的管教十分严格,但也同样对孩子们十分疼爱,包括两个收养的孩子,也都是一视同仁,而且由于两个收养的孩子年龄更小,因此对这两个孩子的关怀还要更多一些。孩子们己和王乐之分了3、4个月,这时相见,自然都是十分激动。

    把每个孩子都抱过了之后,王乐之才和妻子王宇相见,一家人终于在杭州团聚,而王乐之的秘书、警卫等人也都赶忙去帮王宇拿行李,这一次到杭州实际就是搬家,因此王宇带来的东西很多,大部份物品都办了托运,自然有航运公司送到王乐之的住所去,不过随携带的衣服物品也不少,足足装了6个行李箱,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行李箱,而王宇的东西最多,有2个大行李箱。当然王宇即是元老,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不仅配有警卫,所到之处也许多有随行人员,到是不用她操心这些事情。

    一家人离开码头,回到王乐之的住所。现在省政*府用的还是原来的巡抚衙门,并且将周边的房屋都买下来,做为政*府官员的临时住所。当然巡抚衙门旁边的房屋,自然不会是平民的住宅,非富即贵,都是有几层院落的大宅子。王乐之的级别最高,而且还有老婆孩子,因此分配的住所是一整套院子,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三方都是房间,一方是入口,还有一个小侧门,两侧各三间房,正中是堂屋和主人的卧室,中间是一个约40平米的院子。

    王乐之入住之后,将左边的三间房改成四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而且房间的大小家俱布置也都完全一样,当然房间的装饰风格就要等孩子们入住之后,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而定。王乐之夫妻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因此尽管现在孩子们的年龄都还不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当然以王乐之夫妻的条件,也可以现实这个要求。

    回家之后,王乐之夫妻让自己的警卫、随行人员去休息。因为家人有佣人,不需要这些人继续留着帮忙。王乐之首先带孩子们看了自己的房间,在房门上都己经挂着孩子名字的木牌,然后帮他们把各自的行李箱搬到房间里,让每个孩子自己在房间里清理随身的衣服物品。这些事情王乐之夫妻一般是不会帮忙的,是要煅练孩子们的自己动手能力,即使是年龄最小的王献,也是自己动手整理房间。当然王乐之夫妻并不反对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

    把孩子们的事情都安置好以后,王乐之才帮着妻子,把她的行李箱挪到自己的房间里来。他们夫妻的房间紧靠着堂屋,大约有30余平米,是由一间卧室加一间书房组成。

    两人一边清理着东西,一边闲谈,毕竟分开了3、4个月,当然有许多事情要说,王乐之最关心的,还是妻子的事业,虽然他是走从政路线,但妻子的事业,也同样是自己的事业,因此问道:“京青线的业务都处理好了吗!”

    王宇点了点头,道:“都己经处理好了,铁路那边每天给我们10节车厢,上午、下午各一趟车,如果要临时增加车厢,需要提前2天申请,可以再增加10节车厢,但税车费要增加20%,另外在每个车站都租了仓库,合同为期是3年。现在那边的事情是老唐负责。”

    王乐之道:“嗯!老唐这个人还是可以放心的,这个结果可不错啊!一天10节车厢可不少了,不过这条线路有没有那么多业务,如果没有那么多业务,那个就要白付租金了。”

    王宇笑道:“放心吧,业务的事情根本不用担心,北京是未来的首都,青岛是现在的首都,运输业务能少得了吗!而且北京的城市改造马上就要进行了,因此只要是往北京去的运输业务,就是只会多不会少的。”

    王乐之呵呵笑道:“即然是这样,那干嘛只签3年的合同呢!多签几年不好吗?3年之后再续签的话,税车费肯定要涨价的。”

    王宇道:“这一个我们也研究过了,3年之后,这条线路的业务量至少会曾加3倍以上,就算是达10倍的提升,也不是不可能,到那个时候一天10节车厢,肯定是不够用的,但如果现在每天租20节车厢,在近期时间内的业务量又不够,不仅是浪废租金,而且也浪废运力,因此3年时间大概是1个平衡点,只能等3年之后再根据当时的业务量重新签合同,只要是有业务,税金高就高一点吧。”

    王乐之点了点,头道:“那到也是,即然你们研究好了,那我也就不瞎操心了。这边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手续关系我都己经打好招呼了,直接叫人去办手续就行了。码头仓库,还有办公的地点,我让小周去找了几个,过两天让他带你去看,不过租金要你和业主去谈,我怕影响不好。” 顿了一顿,又道:“不过租金是事情,我让小周去调查过市场均价,别贪便宜,这边的事情复杂的很,为了土改,这边的士绅乡贤可都拼得很凶,想从我这里找到突破口,只是没能成功,你这一来,也许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说不定有人还打再算玩一曲暗渡陈仓的把戏呢!”

    王宇道:“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浙江这边的事情我都知道,以前又不是没有遇到过。其实只要是浙江这边的业务起来,收入可不仅仅是这一个省,而是把整个沿海地区,甚致是长江流域的业务都能带动提高,每年至少可以增加近千万的业务量,这是多大的利润,我们还会在乎这点租金吗!放心吧,我们是不会让别人找到空子钻的。”

    华东政*府对元老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是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在税收和手续上都有相当的优惠政策,但绝对严禁将商业经营活动与政治挂勾,进仅权利的交换,不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台一份相关内容的内部文件,提醒元老不要触及这根红线,而且这也是对官员的纪律考核的一个重点审核内容。

    当然到目前为止,总体上大部份元老官员都还能够守住低线,一来是元老们在旧时空里基本都是社会的中下层人员,大部份人都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既使现在大权在握,也不敢随便胡做非为,而且现在元老们所取得的成就,己经是在旧时里做梦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多数元老也都一种心满意足,贪多无益的心态;二来也是华东政*府对元老们监管十分严格,而且各种纪律、制度也都十分齐全,只要是元老稍有出格行为,就会立刻受到相关部门的警告,于是极时收手,也不至于酿成大祸。

    不过面对权力,元老们基本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一部份本土官员,包括部份元老的本土娘家人,却很容易在权力面前迷失方向,他们或是利用手里的权力,或是借用元老的权威,进行种种突破底线的活动。有些元老根本不知道,有些虽然知道,但也睁一眼闭一眼,听之任之,毕竟有些元老根本就管不过来。

    但华东政*府的各种纪律、制度也都十分齐全,监管制度也十分严格,因此绝大部份突破底线的都逃不过检查监督,而且华东政*府对这些人的惩罚也是绝不手软,既使是元老的本土娘家亲属,也照样毫不留情,一经查出,不仅是严惩不贷,对元老也会提出内部批抨,因为管好娘家人,也是元老必须的责任之一。甚致还有少数元老因受娘家人的牵连,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当然华东政*府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是要确保整个华东政*府的官僚体系的廉洁作风,并且遏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来警告元老,不要越线。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效果确实还是不错。

    王宇创建的华运物流公司,由于要广泛布点,因此和各地的政*府都有交集,但每到一处也都十分小心,既使是使用了元老的权利,但也基本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当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对物流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和关系网络,基本就能够实现盈利,何况还有政策优惠,当然也不需要动歪脑筋。

    两人边收拾东西边谈着,不知不觉过去了1个多小时,王宇随身带来的衣服物品也都收拾好了,于是两人走出卧室,这时晚饭也差不多都做好了,而孩子们都己清理好了各自的房间,正在院子里玩闹。于是夫妻两人把孩子叫进房里,一起吃饭。

第四零九章 内务(四)

    晚饭之后,王乐之又检查了孩子们的学业,以及所写的字贴。虽然华东政*府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且也在学校里开设了书法课,但也并未做太高的要求,每周写两幅字贴也就够了。毕竟钢笔书写才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中国书法只能是作为一个传统艺术的存在。

    但王乐之对自己的孩子们要求,是每天必须写完一幅字贴,而在周日休息,还要再加写两幅,虽然王乐之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孩子都成为书法家,但学习一定的书法技术水准还是有必要的,而且练习书法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坐姿端正的习惯,并能磨练耐心、增加修养,益处也有很多。

    由于年龄尚小,孩子们写的字贴都是正楷,笔法虽然还有些幼稚,但去笔画工整,也看得出是用了心的,因此看完了孩子们写的字贴以后,王乐之也十分满意,对每个孩子都夸赞了几句,并且拿出了给每个孩子准备好的礼物,一一送给他们。

    第二天正好是休息日,于是王乐之带着一家人去西湖游玩,并且参观了西湖岸边的岳王庙,于谦祠等地。岳飞、于谦的故事,在学校里讲过,这个时代出版时少年儿童读物里也有,虽然这时孩子们的年龄尚小,未必能够真的理解岳飞、于谦所代表的精神意义,但从小对孩子们灌输岳飞、于谦所代表的精神,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人游玩了一天,一切又都恢复了正轨,孩子们办理了在杭州的上学手续,开始学习的生活,王宇则开始筹备浙江分公司的事务。而王乐之也将各个土改小队分派到浙江各地,全面展开土改工作。

    土改小队到了各地之后,又从在各地方补充人员,同时各地方还调派护卫军保护,下到各乡村去进行土改工作。这时华东政*府己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土改经验,因此一到各乡村,招集村民,宣传土改,组建村委会,约谈地主富农,清查土地等等,都有条不紊的展开。虽然浙江的地方士绅乡贤都不甘心,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敢反抗,毕竟大势己去,无力回天,当然有少数平时鱼肉乡里,作恶多端的地主自知逃不过清算,只能孤注一掷负隅顽抗,但在军队面前,地主的反抗终究是难成大势的。

    而王乐之在杭州也没有松懈,除了外理正常的政务事情之外,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审阅各地送来的土改报告,了解土改工作的进度,同时还要派出监督审查人员到各地去检查土改工作的进行情况,是否有过激行为,由其是对平时作恶较多的地主进行清算,是否合适等等。王乐之依旧不放心心,又亲自到杭州周边的乡村去视查了一番,大体也都十分顺利。

    回到杭州之后,王乐之又抽了个时间,再次到西冷印社拜访,这次当然是协商西冷印社的经营模式。

    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四人也十分热情的接待了王乐之,因为前段时间,王乐之为西冷印社拉来的不少捐赠,前后共计有10000多银元,印社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财务上宽松多了,几处停工了的房屋建筑也都重新开工了,而且印社还添置了不少家当,还收回了两件原来没钱收购的精品印章,因此四人自然是十分高兴。

    另外王福庵、吴隐从天津回来,向其他人详细说明了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因为天津书画院是由政*府拔款,可以确保书画院的正常运作,

    同时加入书画院的成员根据艺术水平高低,分成大师、名家、艺匠三个层次,另外还有特级大师,不过不是常设,每个层次的成员都有一份固定收入,虽然不算太高,但也都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样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潜心投入书画金石的研究与创作。

    不过书画院的成员都要定期向书画院交纳部份作品,或是完成书画院指定的艺术创作,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作品,可以归个人所有。当然书画院也专成立了作品鉴定小组,对交纳的作品进行鉴定评议,一方面确定是认真创作,不是敷衍之作;另一方面也是进行评层级的依据。

    当然政*府的拔款只能确保书画院的正常运作,但要收购珍藏艺术品,政*府的拔款就不够了,毕竟收购珍藏艺术品的费用是个无底洞,除非是某些国宝级的精品,可以审请额外拔款,但大部份收购费用,还需要书画院自筹。当然政*府可以给书画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书画院自筹费用的方式首先当然是社会捐赠,其次是靠出售书画院的成员作品,这又分为两种,一是专门的高端定制,这主要是由大师、名家来负责;二是自由创作的作品出售,这是艺匠负责,主要是走量,也是书画院要求成员定期向书画院交纳部份作品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招收会员,开办培训班,举办展览等方式自筹费用。而这些自筹的费用将存入专项基金,一但要动用,需要经过书画院的高层讨论并投票决定。同时每个月都要公布专项基金的流水帐目,做到财务公开透明。

    听了王福庵、吴隐的介绍之后,另两人,还有其他社员也都对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很感兴趣,毕竟大师凤毛麟角,名家也是屈指可数,大多都是学匠,要养活自已并不容易,如果有一份稳定收入,自然是都愿意的。

    天津书画院自筹费用的方式,西冷印社其实都偿试过,但并不算成功,社会捐赠的前提是社团本身要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天津书画院的层级划分,必须要有大师级的艺术家坐镇才行,而王福庵、吴隐等四人最多只能达到名家的水准,养活自己并不困难,但要为西冷印社拉来大笔的社会捐赠,确实是有些免为其难了。天津书画院一来是有几位大师坐镇,其次是有政*府背书,这样才能拉到不少的社会捐赠。

    而出售作品,西冷印社也在做,但大部份成员首先是要养活自己,其次才能为印社创作,只有王福庵、吴隐等少数几人才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创作,但王福庵、吴隐等人的知名度还略有不足,接高端定制的活不少,而走批创作,只靠这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西冷印社无法完全校仿天津书画院的运作模式,除非是向天津书画院一样,由政*府来背书才行。

    但天津书画院是由王乐之在天津主政时一手创办,从一开始全部产权都是华东政*府所有,而西冷印社是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四人创办,并且为之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要将西冷印社完全交给政*府,几个人心里也是难以接受的,毕竟现在印社的经营虽然困难,但还没有到维持不下去的地步,因此几个人自然是不愿将西冷印社交出来。

    不过几个人对王乐之还是相当有好感,一来是同道之人,王乐之喜好书法可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有相当的功底,志同道合自然就意气相投;二来王乐之的到来,也解决了西冷印社不少难题,起码前段时间拉来的捐赠,确实给西冷印社解决了许多困难,只是这笔捐赠是不可重复的。另外四个人也确实看出来,王乐之建议采用天津书院的模式,也是真的为西冷印社的发展着想。因此无论是否接受王乐之的意见,几个人对王乐之仍然是十分感激的。

    几个人将王乐之请进社内,分宾主落座,又互相客套了几句,并且又再次向王乐之表示了感谢,闲谈了一会儿,王乐之才道:“维季兄和石泉兄去了天津一趟,不知道有什么想法呢!”

    吴隐道:“王省长,我和维季的这次天津之旅,确实是不虚此行,我和维季也都增涨了不少见识。”

    王乐之点了点头,笑道:“那么两位对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又是怎么看的呢!”

    吴隐道:“实不相瞒,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很好,可见王省长确实是花费了相当心血,而且真心也保护发扬我中华之国粹,我等都深感敬服,只是……”

    王乐之道:“只是什么?石泉兄尽管直言无访!”

    这时王福庵道:“王省长,我们也直话直说,这西冷印社是我们四人创建,可谓是穷尽毕生之所能,虽然西冷印社不比天津书画院,但在我4人心里,却是无价之宝,非世俗所能度量。”

    王乐之笑道:“这是自然,各位的心情我当然能够理解,而且也请各位尽管放心,我建议西冷印社学习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只是希望能够让西冷印社能够更好的发展,从而也能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华国粹,但决不是要夺诸位之所爱。”

    王福庵道:“我等自然是相信王省长,只是不知王省长有什么好办法吗!”

第四一零章 内务(五)

    王乐之笑道:“这好办,可以将西冷印社改为股份制,政*府参股,至于股权如何分配,我们可以协商。”

    四人听了,也都怔了一怔,股份的概念,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而且由于浙江受外来资本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对股份的概念也更为深刻一些,四人当然多少也都了解一点,只是四人成立西冷印社,主要是出于对金石字画的热爱,并非盈利,也就没有引入股份的概念,四个人都没有计算各自的股份。但现在要政*府参与,王乐之提出了股份的概念,四人一下就明白了,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当然股份如何分派,还需要再认真协商,一来是政*府参股,是按参股比例承担印社的费用,因此如果参股比例底了,意义不大,而如果参股比例高过了50%则可以实际控制印社,那还不如直接把印社卖给政*府算了;二来即然是政*府参了股,其他人的股份自然也要计算清楚,虽然西冷印社是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合力创办,但也有其他人投了一些钱进来,因此这时也都要算个明白。

    经过了3天的协商,最终确定的方案是,政*府入股比例为36%,作价30万银元,同时政*府并不干涉西冷印社的经营决策,但印社的重大决策,需要提交给政*府的相关机构审议,同时如果印社内部的意见不能统一,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决策,而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每人占股13%,这样尽管政*府占股比例最高,但四人合计占股52%,可以超过半数,因此四人合计仍然可以控制印社。

    本来最初4人只打算把政*府入股的36%作价20万银元的,毕竟当初成立印社时,也不过只筹了10万左右的白银,大半是用来购买地皮,折算成银元,还不到14万,当然现在西冷印社尽管经营艰难,但在业内己颇有些名气,而且数年以来,又不断投入扩建,同时不收购了一些金石字画精品,这样印社的品牌价值自然会上涨,不过4人计算20万银元也就够多了。而且这样一来,多了20万银元的本钱,而且政*府还要承担印社1/3的开支费用,印社的日子当然是要比以前好过多了。甚致四人还做好了被王乐之砍成10万银元的准备,其实36%的股份作价10万银元,四人就己经满意了。

    但看了四人拿出的方案,王乐之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申请的购股预算可是50万银元,而且还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要知道在旧时空里,西冷印社可是有“天下第一社”的美誉,只用50万银元收购天下第一社36%的股份,想赔都难。

    当然这个时代,现在的西冷印社还不是天下第一社,但在业内己颇有些名气,现在只是缺少宣传,也没有大师坐镇,但就是社里现在收藏的藏品文物价值也不是50万银元可比的,何况一但政*府入股之后,有政*府背书,宣传自然是不会缺少,同时也完全能吸引大师,甚致特级大师级别的艺术家坐镇,不仅完全可以在这个时代也成为天下第一社,甚致更有盛之,更不要说西冷印社的地印价值,因此将来西冷印社的品牌加实体价值,何至是千万上亿的级别,而只用50万银元收购西冷印社36%的股份,这比白菜还白菜价了。

    不过四人只开出了20万银元的价格,王乐之总不能把预算的50万都送出去,于是给加了10万,算成30万银元,购买下了西冷印社36%的股份,而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听了,个个都是欣喜若狂,这是他们作梦都没想到的价格。

    至于还剩的12%股份,则散分给其他在印社创建之初,投过钱的,按每人1-2%股计算,当然如果有人不想要股份,则按当初投入资本的3倍奉还,毕竟现在得了30万银元,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也能够大方一次。

    最终有人选择留住股份,也有人决定要钱,毕竟是3倍奉还,可也不是小数目,何况现在印社也不差钱了,不当股东,还是可以当会员,又不会被赶出印社去。

    确定了股份,又在工商部门办好了相关的手续,30万银元也很快就到了位,同时在报纸上还发表了一篇报导,称政*府与民间合作,共同为继承弘扬发展国粹努力,同时又详细的介绍了西冷印社的4位创始人,这实际就是在为西冷印社进行宣传了。

    当然这笔钱是到了帐,但要怎么花,四位创始人还要再认真协商,同时政*府也会派人到印社任职,算作政*府的代表,还有印社的内部制度,包括仿效天津书画院的评级制度,给成员开工资,每个月的创做数量等等,也都要重新制定,毕竟政*府入股之后,西冷印社必然会一个高速的发展期,而相应的制度自然是要跟上。

    这些事情王乐之就不管了,毕竟他手上的事情太多,虽然政*府入股西冷印社,确实是探索了一条继承弘扬发展国粹的新路,但毕竟这个时候,发展文化并不是华东政*府的重点,而浙江的工作重点,则是土地改革。

    而就在这时,王乐之的妻子王宇,要去上海出差。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王宇也没有闲着,办手续、跑部门、租场地、买地皮、建仓库等等,几乎也是忙得马不停蹄。不过很快华运物流公司浙江分公司成立起来,初据规模。而这个时候王宇去上海,主要是为浙江的业务开通处理最后的问题,因为浙江的业务,是上海的延伸,因此需要在上海开通。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开通浙江的业务,根本用不着王宇亲自前往,不过王宇这次去上海,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首先是买船,现在华运物流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也越来越多,由其是开通了浙江的业务,海运的业务也扩大了许多,现有的船只是肯定不够用,因此王宇决定向上海江南造船厂定购4艘5000吨级以上的货船,确保海运业务的运力。4艘5000吨级以上的货船,成交价格将超过200万银元,这样一大笔开支,自然需要王宇亲自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就是在上海和公司的主要股东协商,公司总部的搬迁计划。现在华运物流公司的总部设在青岛,这也是很合理的安排,除了青岛是首都之外,还因为在华运物流公司的前身,运输公司成立的时候,华东政*府还没有占领上海,海运的范围只有天津到青岛,因此自然也只能把总部放在青岛。

    但现在华东政*府的地盘扩大,华运物流公司的海运业务最北可以达到辽宁大连,南端则是上海,马上又要延伸到浙江温州,尽管青岛还是目前华东政*府的首都,但无论是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都远远比不上上海,何况华东政*府已经决定将首都迁到北京,因此华运物流公司的总部依然放在青岛,显然是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于是王宇早就产生了将公司总部由青岛迁到上海来。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王乐之的支持,因为华运物流公司的业务是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司总部的选择,首要是经济,其次才是政治,尽管京青线是华运物流公司新的业务增涨点,但从长远来看,沿海地区才是物流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来源,毕竟沿海地区才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而且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和长江出海口,兼具海运和长江水道运输的双重优势,自然是华运物流公司总部所在的首选地点。而且现在上海也是华运物流公司目前股东最多的地方。

    虽然王宇在华运物流公司的控股超过半数,从理论上来说她有权力决定公司的任何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股东的意见,不过王宇还是想听一听股东的想法,最好是说服其他股东,接受自已的决定,这一方面是对其他股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维持公司内部的团结,毕竟所有股东都是元老,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闹得不愉快。当然王宇也有充份的信心,可以说服其他股东。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杨育新、蒋怡有一个新项目,正在招集元老投资,杨育新、蒋怡也是华运物流公司的股东,夫妻合计占股10%,是仅次于王宇的第二大股东,同时蒋怡还是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当然华运物流公司的股份,只是杨育新、蒋怡夫妻资产的一小部份,他们夫妻还有其他的产业。

    其实拉其他元老一起投资参股新的项目,在现在的华东政*府很流行,只要自己控股超过半数,确保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就行了,这样一方面是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是积资广益,而其他投资参股的元老,也是广泛投资,互相都有收益。因此王宇对杨育新、蒋怡的新项目,也很感兴趣。毕竞他们夫妻的经营也做得很大,丝毫不输于自己。

第四一一章 出差(上)

    以前王乐之在天津主政的时候,王宇也是经常出差,青岛、上海、北京、济南等地来回跑,毕竟是工作需要,王乐之也没有异议,而且现在孩子们在杭州的学习也走上了正轨,就算王乐之不在杭州,出去视查工作了,家里也有佣人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可以完全放心。

    于是两天以后,王宇离开杭州,去了上海。当然王宇也不是一个人出行,首先是政*府给她配备的两名警卫,而且这么多年的经营,王宇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人员,其中有保镖、生活助理、秘书、随从人员等等,共计有10余人,同时为了在各地生活方便,王宇在青岛、上海、天津、济南、北京等地都购置了房产,因此到了这些地方,都可以有地方居住,不必住在饭店里多有不便。

    其实从杭州到上海并非要走海路,在内陆也有一条水路可以直通,首先在杭州走杭州渠到嘉兴,进入京杭大运河,至苏州转入吴淞江,可以直达上海外滩码头,全长约200公里,要比海路近了约120公里,只是河道狭窄,不能走大船,因此这条内河水路的运输价值并不达。当然从杭州到上海还有道路相通,只是这条道路还是原来清廷的官道,由于质量尚好,华东政*府也没有重新修筑,先对付着用。

    王宇最终选择的是走内河水路,而且直接包了一条200吨的内河船,一行人上午6点从杭州出发。由于是在内河行驶,因此船速也不能太快,时速约在15公里左右,当然沿途可以欣赏江南水乡的风光,到也不无聊。一直到晚上7点多钟,才到达上海外滩码头。

    由于王宇己提前安排,上海的住所己有人打扫干净,因此可以直接入住,在家里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王宇才来到华运物流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办公大楼。

    这时负责华运物流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的蒋怡,己经带领公司的中高层人员,在办公大楼的门口等着迎接王宇的到来。并且打出了欢迎横幅,并且在地上铺了红地毯

    王宇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蒋怡会给自己安排了这么大的阵仗,不过现在王宇也是见过场面的人了,因此在公司门口对众人发表了简单的演说,鼓励众人努力工作。

    然后遣散众人,王宇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只有蒋怡跟进来,王宇笑道:“这是搞的什么明堂。”

    蒋怡也笑道:“老总亲自过来视查工作,怎么能不搞得隆重一点呢!你现在也是身家过千万的人了,就别老想着怎么低调了,要慢慢适应现在的身边。”

    王宇道:“那也没有必要弄得这么夸张啊!就在公司里拆腾一下就行了,有必要弄到大街上去吗?”

    蒋怡道:“别忘了你可是元老啊!元老就要有元老的排场,就别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了,别的地方怎么样我管不了,但在上海就由我作主了。”

    王宇也苦笑了一下,也就没有再纠缠下去,其实她和蒋怡的年龄相近,现在都是40出头,而且也都是女强人的人设,并都创下了一番大事业,因此合作之多也都颇有一些惺惺相惜,到是有几分闺蜜之情。

    接着蒋怡将早己准好的相关文件资料拿出来,让王宇审阅。并且为王宇解说,还回答王宇的一些问题,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中午王宇就在公司吃工作餐,下午王宇又召见了公司的几名高层人员问话,了解情况。因为蒋怡还有自己的产业,不可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边,只是蒋怡长居在上海,可以经常过来照看一下,但要知道公司的详细情况,还是需要从公司的其他高层这边了解。

    在下午的时间里,王宇一共接见了6名高层,对上海分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十分满意,并且让蒋怡安排人员去开通浙江的业务。

    晚上,蒋怡、杨育新夫妻己经定好晚餐,招待王宇,算是给王宇接风,王宇也没有推辞。

    自从杨育新受日本间谋白流苏的牵联,免除了一切公职,但仍然保留元老的一切权利,就和蒋怡一起全心投入商业经营,杨育新虽然有些管不住自己,但确实是个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其实更适合经商,而且在他从政期间也积累了不少关系,加上仍然保留了元老的权利,因此夫妻两人合力,将商业版图不断扩大,由最初的纺纱织布起家,又发展了品牌服装、制衣业务,餐饮,随后又代理销售纺织、制衣机械。

    等到这些产业都步入正轨之后,两人又开拓新的行业,从事机械制造,由代理销售纺织机器,到自己生产纺织、制衣机器。在上海金融危机爆发时,两人十分坚定的站在政*府这一边,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银元,保证银行不被挤兑倒闭,同时强行在自己经营的产业里推行使用纸币,为此还开除了60余名坚持只收银元的工人。由于在他们夫妻的产业里工作的收入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在两人的强压之下,大部份工人还是选择了隐忍,也算是为推行纸币出了一把力。

    上海金融危机结束之后,两人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表彰嘉奖,不仅得到了大量政*府的订单,并基本将杨育新的负面形像完全洗清,随后两人将自己的产业进行了整合,组成了新怡集团,也是元老中少有的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纺织、成品制衣、餐饮、外贸、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经营,到是有几分商业帝国的雏形了。

    不过在商业版图扩张的同时,杨育新的后宫也在扩大,蒋怡和杨育新结婚,本来就是搭伙过日子,加上蒋怡不能生育,因此对杨育新扩大后宫也采取默许态度,反正蒋怡也是元老,不怕自己的地位动摇。而得到蒋怡的默许,又没有公职人员身份的约束,杨育新自然也没有顾忌,前后又娶了5房妻妾,不过其中有3门是利益联姻,娶的是本土商人的女儿,当然都是庶出的女儿。

    这几门利益联姻对两人的商业版图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这也是蒋怡默许的另一个原因。

    而妻妾成群,子女自然也众多,现在杨育新己有三子二女五个孩子,也是元老中亲生孑女最多的,因此夫妻两也没有收养子女。而且杨育新的后宫虽然扩大,但妻妾在蒋怡面前却都不敢有任何不敬之意,连她们的子女对蒋怡也都十分恭敬,一来蒋怡也是元老,同时杨育新也十分注意维护蒋怡在家中的权威;二来蒋怡自身的气场也让杨育新的妻妾对她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蒋怡也身家千万,平时管着至少上千工人的人,自然不是杨育新的妻妾能比的。

    蒋怡、杨育新夫妻的事情,王宇自然清楚,不过这是别人家的私事,王宇也不便干涉,而作为商业来说,蒋怡、杨育新夫妻显然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这也就够了。

    而在晚餐上,王宇也向蒋怡、杨育新夫妻提出了这次到上海来,还要买船的打算。

    杨育新听了,立刻道:“现在要买船,正是时候,江南造船厂的船台空出来不少,而且工人也有闲置的,如果真要买船,就要赶紧下定单,可别拖了。”

    原来在远东战争中俘虏的军舰返己经都修复完毕,同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海军的造舰计划也大部份都完成了,最重要的两艘大型装甲巡洋舰、两艘战列舰,分别在青岛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建造,现在两艘大型装甲巡洋舰黄骠号、乌骓号都己经入列服役,两艘战列舰龙泉号,巨阙号也己出坞下水舾装,而新的造舰计划还没有开始,因此现在江南造船厂正好是一个空档期,的船台、船坞都空出来了不少。

    王宇要订购的虽然是5000吨级的货船,但货船和军舰不同,空载和满载的差别很大,空载5000的货船,满载会超过8000吨,而且在同样的吨位下,货船的尺寸要比军舰大得多,因此这4艘货船既可以在船台建造,也能在船坞内建造。

    同时杨育新还告诉王宇,去年华东政*府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暹罗均发展了外交关系,而且这两国都有向华东政*府购买军舰的意向,这一年里双方的相关部冂经过数次来回沟通,购买军舰的意向基本己经确定,两国己计划在7、8月间派人到华东政*府来,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和价格,预计在年底就可以动工建造了。

    现在王宇早下订单,不仅仅是抢占船台、船坞,还可以确保造船工人到位,因为一但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暹罗建造的军舰开工,江南造船厂肯定会优先确保他们的军舰建造进度,这毕竟是外贸订单,因此现在王宇早下订单,在开工之初,就有足够的工人施工,可以确保船只建造的进度。等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暹罗建造的军舰开工时,王宇订购的货船应己完成大半,即使是抽调工人去建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暹罗的军舰,也不会太影响王宇订购货船的建造进度。

第四一二章 出差(中)

    听完了杨育新的讲说之后,王宇才明白是什么情况,果然还是上海这边的消息灵通,否则还真会误事,虽然说这次买船就算迟延交付一段时间,到也不会耽误太多的事情,无非就是运力不足,可以租船来解决,但如果是别的事情,耽误了商机,那可就事大了,因此自己决定把公司总部迁到上海来的决定是绝对正确的。

    不过即然杨育新提供了这个信息,那就不要多迟疑了,于是王宇和蒋怡约定,明天就去江南造船厂,协商购船的事务。

    江南造船厂的厂长叫杨泽森,当然也是元老,亲自见了王宇和蒋怡,这一方面是由于王宇、蒋怡都是元老的身份,不能怠慢了;另一方面她们也都是目前自主创业的元老中,做得最好的元老之一,有人私下里将创业元老进行排名,蒋怡名列第6,王宇名列第10位,是前十榜中唯有的两名女性元老,而杨育新只能排在第14位。

    而一听华运物流公司要定4购艘5000吨级的货船,杨泽森立刻两眼放光,这可是大客户啊。因为现在江南造船厂确实是出现了一个空档期,

    海军的定单基本完成,就连原来北洋水师的那几艘拖来维修保养的军舰都正经维修完毕,出厂重新归队,海军部将原来北洋水师的军舰编成一支巡洋舰分队、一支驱逐舰分支,驻守宁波军港,隶虽于东海舰仄。而原来北洋水师的将领陈璧光任宁波军港的舰队司令官,其他官兵在经过了大半年的重新培训之妥,也都恢复各自的职务,依旧在各自的军舰上服役,而原北洋水师的提督萨镇冰出东海舰队副司令,留在上海。

    现在江南造船厂里,除了一艘己下水舾装的战列舰之外,还有几艘入厂维修保养的军舰,在建的只有两艘3000吨的小军舰。大部船台、船坞都空了出来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江南机械局,在旧时空里,就是中国造船业的王牌,在这个时代,也被华东政*府寄以了厚望。由于江南造船厂基础较好,江南机械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得较好的近代企业,因此江南造船厂在投产之后,规模就超过了天津造船厂,仅次于青岛造船厂。而且管理人员,骨干工人都是从青岛造船厂、天津造船厂抽调精选的人员,当时杨泽森在天津造船厂任副厂长,是主动申请的这个位置,就是看中了这个位置的发展前途。

    而江南造船厂成立之初,先是接的在远东战争中俘虏的军舰维修工作,主要是煅练队伍,培养工人,后来又接了一艘青州级巡洋舰、一艘济南级装甲巡洋舰的建造工作,然后才又承接了大型装甲巡洋舰乌骓号、战列舰巨阙号的建造。同时还接了一些中小型军舰的建造。北洋水师归附了华东政*府之后,军舰的维修保养工作也都交给了江南造船厂。

    这几年的时间里,江南造船厂不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造船工人,但就在这时,订单基本都完成了,却没有新的订单补充进来,因为在此之前,江南造船厂接的所有订单基本都是军舰,无论是建造新舰还是维修保养,都是行政分配的订单,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这主要是由于江南造船厂是新成立的造船企业,需要政策扶植,同时青岛造船厂也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军舰建造维修工作。

    但像远东战争中俘虏大量军舰的事情,是不可复制的,同时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建造的军舰也不多,一方面是华东政*府的政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主,要控制军费的开支;另一方面在远东战争之前,海军部设计的几型军舰也需要升级换代,重新进行设计,因此失去了行政分配的订单,江南造船厂也就出现了空档期。

    虽然华东政*府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暹罗己经基本达成了军舰购买的协议,这笔订单肯定有江南造船厂的份,但毕竟是还没有正式签约,而且既使开建,至少也是半年以后的事情,那么这半年要怎么过呢!毕竟船厂可以等半年,但工人都要挣钱养家,可是不能等的。

    其实青岛造船厂、天津造船厂的情况也是如此,军舰的订单基本都做完了或是收尾工作,但这两个船厂还有民船的订单可以维持。其实现在华东政*府的民船需求量也不小,毕竟华东政*府已占领大部份沿海地区,又积极发展经济,因此商品人员的流通量很大,自然需要大量民船。

    只是军舰的订单由行政分配,但民船则是完全市场竞争,也包括公办企业的采购。而青岛造船厂、天津造船厂的建成时间较早,并且己经建立起了一些民船的业务关系,因此有足够的民船订单,而江南造船厂成立较晚,己失先机,虽然杨泽森这两年也在努力的开拓民船业务,但民船市场的开拓,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杨泽森为此也十分焦急。

    现在王宇要来订购4艘5000吨级的货船,对于江南造船厂来说,不仅仅是补上了这个空当期,让工人可以正常开工干活,而且还意味着江南造船厂从此打开了民船建造的市场,因为华运物流公司在华东政*府也算是大型企业之一,这个示范效应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这订购4艘5000吨级的货船的利润。

    于是杨泽森立刻拿出了相关的设计资料,让王宇选择需要的船型。这杨泽森为了开拓民船市场做的准备工作,针对各种民船,首先设计了多种不同吨位的船型,并且还分为标准版和升级版两个大类,而升级版又有多种选择,每种都有不同的价位,这样不仅所需的船型价格一目了解,而且可以省下前期设计的时间和费用。

    给王宇看的,是排水量5000-6000吨的货船设计,标准型有两种,分别为5-9215型和5-9816型尺寸为长92/98米,宽15/16米,吃水4米,船员25-30人,航速12节,载重可达3000/3500吨,最大航程为10节2500海里/12节2000海里。

    升级版主要是在航速和航程两个方面,航速可以提升到15节,但载重要下降到2500/3000吨,最大航程下降到10节2200海里/12节1800海里;如果要保持航程不变,则载重要下降到2500吨以下。另外还有增加甲板上建筑,增加特殊要求仓库等增加项目。

    王宇虽然不懂造船,但创办物流公司,免不了会和船打交道,何况公司目前己拥有各种船只14艘,因此多少也了解一些,并不完全是小白。货运船只首选自然是载重,运得越多越好,而航速也不需要太快,12节完全足够,当然购买1、2艘快船也是有必要的,3节的差距表面看起来不大,但1天的差距可以达到150公里左右,可以运送一些快件物品。

    而航程也是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虽然现在公司的海运距离也就在1000海里左右,2500海里的航程实在是有点浪废了,但一艘船的使用时间一般都在20年以上,因此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华东政*府统一全国之后,海运的距离将超过3000海里,其次是公司在未来还要发展到婆罗洲的业务,从上海到婆罗洲的海运距离就超过了3000海里,那么2500海里的航程不仅不浪废,相反还有不足。

    当然现在的民船都还是烧煤的,因此可以将船内的仓室设计成活动式,需要远航时就多装煤,而不需要远航时可以少装煤,这样灵活布置,可以最大的发挥船只的装载量。

    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华运物流公司将订购两艘5-9215型标准版,两艘5-9816型,航速为15节的加强版,而杨泽森也表示,这是江南造船厂的第一笔民船订单,因此可以给王宇一定的优惠,一种是价格直接打折优惠;另一种是五年的免费维修和一次免费大修。

    直接打折当然是最直观的优惠,但船只的性价比,并不是只看购买时的价格,而是要看这艘船的全寿命费用,因为大型船只一般每1、2年要进行一次维修保养,每5、6年要进行一次入坞大修,如果一艘船的使用期超过20以上,通常要经过3次大修,而这些费用都要计入船的全寿命费用中,同时还要计入时间因素而产生的利息,而且还是以复利计算,另外还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因此一艘船的全寿命费用计算是十分复杂的。而五年的免费维修和一次免费大修,也是相当大的优惠了。

    不过到底那一种优惠的利益更大,王宇还要再详细计算,并且多方权衡之后才能决定,杨泽森当然也没有异议,毕竟订购船只这样的大买卖,也不是一天就能敲定的,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协商,能够在一个月内签完合同,那就是很快了,因此今天只能达成一个意向的框架协议,其他的细节再慢慢协议,这事情也急不得。王宇当然不可能留在上海和船厂商量这些细节问题,因此后面的事情,主要由蒋怡负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322/ 第一时间欣赏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作者:木林森444所写的《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为转载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介绍:
20**年,一支付责保护中东某国撤侨任务的舰队穿越到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而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洗脑的穿越者们,立刻接受了穿越的现实,并且各有打算,有人想利用未来的科学技术称王称霸,甚致建立全球霸权;有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屈辱历史,甚致实现普世价值;也有人想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过上旧时空过不上的腐败奢侈生活;还有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梦想和理想。 但这次穿越者们面对的不是落后无能的农耕时代国家,而是有着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和相当科技能力的近代列强,就连历代穿越者们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也未必有明显优势,因此三心二意,各怀心事,又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能否在这个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