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文阅读

作者:木林森444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

    在这个时候,各方势力当中,只有华东政府显得最为淡定,面对着俄国、日本的频频示好,交流、协商,华东政府的态度都是可以谈,并且尽力为自己多争取利益,但决不签任何协议条约,除非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而华东政府的计划中,是将俄国、日本均列为自己的敌人,因此所有的备战都是这个目标制定进行的。

    在辽西取得立足点,对华东政府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不过华东政府也迅速制定相对计划,将这个意外之喜最大化的利用,一方面是在未来参战时多了一个进攻的发起点,另一方面在战争未开始的时候,吸引日本的注意力,从而掩护华东政府的真正战略意图。

    于是华东政府一方面利用奉天会战,向辽西增派兵力,并且向辽东扩张,一方面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辽西修建码头道路铁路,这既是为以后从辽西发动进攻作准备,也是故意造势,营造出华东政府将以辽西为据点,介入战场的印像。

    应该说到目前为此,各项准备都进行得非常成功,日本在结束了奉天会战之后,立刻就在辽河边布置兵力驻防,说明华东政府在辽西的布置确实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而侦察舰队对海参崴的侦察也进行的十分顺利,不仅圆满的完成了侦察任务,而且还和当地的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也可以算是超额的完成任务。

    另外华东政府的债券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由于华东政府占领了辽西这个战略要地,加上日本在奉天会战中取胜,因此连带着华东政府的债券销售也出现了一个小*,在美国又卖出了价值300多万英磅的债劵,总计发行的债券价值己达到1300多万英磅;而在徳国发行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已全数售完。

    按照华东政府和美、德两国的协议,还可以在两国各自再发行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不过华东政府决定,第二期债劵等参战以后再发行也不迟,毕竟目前筹集到的资金,以及华东政府自身的战争准备,可以维持大约10个月的战争进程,这在战争的开局阶段,己是完全够用了。而且第一批发行债券的利息很高,还有相当一部份债劵是折价出售,因此也给华东政府的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华东政府参战,并且在战争的开局阶段取得重大的战果,不仅能够刺激债券的销售,还能够让华东政府有调整债券利息的空间,从而可以稀释第一批发行债券的高利息。

    可以说,现在华东政府对战争的准备工作也都己完成的差不多了,未完成的部份也都在按步骤完成,只等着俄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到达远东,就可以正式参战了。

    按旧时空的进程,对马海战是在1905年5月27日发生,大约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从目前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行程来看,这一时间也不会相差太远。

    而就在这个时候,华东政府收到了两条消息,第一条是李鸿章病重,己经卧床不起,在青岛料理产业的张佩伦、李经璹夫妻己经赶赴北京探病,不过根据华东政府掌握的情况来看,李鸿章的病情这一次可并不乐观,恐怕是大限己至了。

    和旧时空相比,李鸿章己多活了4年多,现在82岁,在这个时代来说,己经可以算是长寿者了,因此既使是死,也并不意外,而且由于穿越者的到来,清廷避免了签定【辛丑条约】也算让李鸿章保存了一些颜面,并由此正式进入军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李中堂,也能算死得其所了。

    不过李鸿章的死对华东政府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坏消息,因此从此以后就少了一个能够在华东政府和清廷之间周旋的人了。现在华东政府和清廷实际己经是势如水火,但仍然維持着不破的关系,没有彻底撕破脸,李鸿章在其中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满族的权贵曾多次要求清廷将华东政府列为敌对,甚致还有人建议联合列强来对付华东政府,都因遭到李鸿章的反对而无果。

    华东政府当然不会害怕和清廷为敌,满族权贵的那点小把戏完全是自不量力,但如果现在真和清廷处于敌对,也会极大的牵扯华东政府的精力,因此维持目前这种敌而不破的状态,其实是对华东政府最有利的,按照华东政府的计划,是在打完了日俄之战以后,再转头来处理淸廷。

    当然李鸿章这样做的目地也不全是为了华东政府,也是为了清廷,因为李鸿章十分清楚,清廷决不是华东政府的对手,早晚必会被华东政府所灭,因此才安排女婿、女儿在青岛购产置业,为自己的子孙后人留出了后路,但李鸿章本人还是忠于清廷,希望将清廷灭亡的时间尽力廷缓,至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要被灭了。

    在人民军进驻锦州,控制辽西之后,英、日等国都鼓动清廷出来反对华东政府的行动,并表示一但双方撕破了脸,会全力支持清廷,于是满族权贵顿时头胸发热,轩起了一股惩治海外华人的小*,纷纷要求朝廷立刻出兵辽西,驱逐海外华人,但李鸿章仍然坚持此时清廷决不能轻易与海外华人为敌,加上张之洞也支持李鸿章的意见,因此仍然没能实施。

    能够維持这样的局面,也不全是李鸿章的功劳,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清廷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头脑还很清醒,知道清廷不可能是华东政府的对手,而洋人也靠不住,冒然和海外华人撕破了脸,清廷是最危险的。但满族权贵的身份地位不同,慈禧也不能一味强硬的打压,于是正好借李鸿章的建议阻止了满族权贵的冒险行动。其实慈禧的心态和李鸿章一样,知道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因此只要不多生事端,能拖一天算一天,等拖到自己闭了眼,只要大清不亡在自己手上就行了。

    满族权贵当然不敢指责慈禧,于是顿时将矛头全都指向了李鸿章,纷纷指责李鸿章勾结海外华人,图谋造反,并又翻出李鸿章甲午战争时期的旧帐,甚致有人在李鸿章的府宅门口贴告示骂人。李鸿章这次病倒,和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其实满族权贵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面上是反对海外华人,而实际上是希望借这个机会,扳倒几个汉族大臣,从而将朝廷的权力都收陇到自己手里,让清廷再回到满族主导的时代。

    但满族权贵是以反对海外华人名议为号招,因此如果李鸿章一死,清廷就少了一个可以阻止他们的重臣,而慈禧碍于自己的立场,也不能强硬的对待满族权贵,很可能会被满族权贵所裹胁,5年前的庚子国变,从一定程度上说,慈禧也可以算是被满族权贵裹胁着走上错误的道路,等到慈禧明白过来的时候,局势己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虽然军机处里还有张之洞在,但张之洞的威望、人脉和李鸿章相比,都相差颇远,而最重要的是张之洞缺乏李鸿章那种敢担当的气魄,过于自惜羽毛,当然说白了就是没有替朝廷背锅的决心,因此真要是局势到了关键时刻,张之洞选择的往往是明哲保身,而不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是靠不住的。

    由其是现在,远东的局势己到了关建时刻,华东政府也是参战在即,如果清廷在这个时候给华东政府捣乱,也确实是很头痛的事情。不过华东政府也没有把让清廷安份下来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一个人的身上,早早的也做了两手准备,就是河湖根据地的成立。

    成立河湖根据地,不仅仅是华东政府扩大势力的举动,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和清廷彻底翻脸做准备,参谋部早就作出了计划,一但华东政府参战以后,清廷要来捣乱,那么就可以利用河湖根据地来牵制清廷,让根据地迅速向河北省扩展,迫使清廷将力量都投入到应对河湖根据地,而让华东政府能不受干扰,全力应对东北的战局。

    经过了近3年的发展之后,现在河湖根据地的区域己不限于河南、湖北两省,而扩展到了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等地,并成立了3个分支,完全控制的核心区域达6万余平方公里,而实际控制区域共计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500余万。而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也达到7万余人,共编制了3个师,8个团,另外还包括大量的民兵部队,在短时间內,可以扩编到12万军队,这都是不计算在人民军的编制内的军事力量。尽管装配较差,枪支的拥率只有7成多,炮兵更是极少,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由其是目前河湖根据地己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了正定府,也就是石家庄市一带,距离北京只有120余公里,当然目前主要还在乡村活动,并没有占领县城,但只要华东政府一声令下,三天之内可以确保拿下控制区内的所有府州县镇,进而危胁到北京的安全。

    参谋部在认真分柝了局势,并且作了两次军棋推演,认为既使在华东政府参战之后,清廷与华东政府为敌,也不会对华东政府造成太大的影响。只靠河湖根据地就足以拖住清廷了。

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

    另一消息则是从日本传来的,不过这是夏思痛发回来的。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上次到青岛访问的革命者代表团回到日本之后,将自己在青岛的见闻写成了书册,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中广泛的传播,并且由黄兴领头,加上其他人一起,再次成立救国义勇队,号招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到青岛参与救国自强的工作。

    而这也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本来华东政府在日本有一定的知度,只是大部份人对其所知不多,而访问青岛的革命者代表团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中都是有一定声望的人,因此他们出面号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招集到了3、400人,还有不少人由于暂时脱不开身,没有加入,但也或是托人,或是来电报、信件表示要报名。

    见己经招集到了3、400人,而且还不断的有人报名,因此黄兴、夏思痛商议之后决定,先组织一批人,由陈天华、徐锡麟、秋瑾三人带队,到青岛去,而黄兴、夏思痛仍然留在日本,继续招集人员。于是夏思痛立刻发电报给青岛,告诉华东政府日本这边的情况。

    收到了夏思痛的电报之后,华东政府也同意他们的建议,因为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而日本的中国革命者都可以算是有文化知识的人,正是目前华东政府最缺少的人材,因此华东政府立刻回电让黄兴、夏思痛等人确定第一批来青岛的人员数量、名单。青岛这边会汇来船票钱,并安排接应。

    三天以后,夏思痛再次发来电报,确定这次来青岛的共有278人,及人员的名单。不过青岛和日本没有直通航线,因此只能从上海转船,于是华东政府又向上海新区下令,让上海新区负责接待这批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并且安排商船将他们送到青岛来。同时将他们正式称为日本海归者。

    上海新区的负责人杨育新收到青岛行政院的命令的时候,日本海归己经定好了归程的船票,将在3天之后到达上海转船,但问题是现在上海新区的航运公司派不出船来。

    原来华东政府为战争准备了大量的物资,其中大半的物资都是通过上海新区购买的,然后再转运到青岛。因为上海不仅是这个时代中国的商业中心,而且兼有长江水道和海运的便利,因此南北的经济交流的汇合点,而华东政府所需要的物资如粮食、药材、木材、布匹、铁矿石等物资大半都需要从南方购买,上海新区自然就成为中转站,而上海新区不仅要负责定购、谈价等工作,而且还要安排船只运送物资。

    虽然航运公司的业务不该杨育新负责,但物资的调运都由杨育新主管,因此杨育新也对航运公司的运营情况也了如指掌,由于华东政府购买的物资太多,现在青岛到上海之间每天都还有大量的人员来往,而且随着华东政府参战的时间临近,物资不禁越来越多,而且还要尽快运到青岛,好供调配,因此现在航运公司己经有一些不堪重负,轮船的航班日程己经排到了6、7天以后了。而且在未来2、3个月内,还有大量的物资会运抵上海新区来。

    收到了青岛行政院的命令之后,杨育新也立刻和航运公司进协商,要求他们争取能够挤出一班客船来,但航运公司也十分为难,因为各航都已经确定好了,一但发生改变,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扯到后面的航班计划都需要调整,这样一来航运公司也很难工作,因此航运公司经过检查以后,认为至少在五天以内是挤不出航班,而五天之后,还要视其他各航班的情况而定。和铁路运输相比,航运由其是海运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稳定性太大,一个是海运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较大;二个是轮船的维护和修理变数太大。

    而且现在航运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以货运为主,客运只占小部份,专门的客船并不多,而多是客货两用船,这样船舶都是以运货为主,载客量并不大,一般在300人左右,因此要将这一批日本海归都送到青岛,需要一整艘船才行。但将这批人留在上海等船也是一件麻烦事,

    虽然上一次的访问团谈也是由上海新区负责接待,而且还在上海新区停留了2天,但上一次的访问团毕竟只有20人,而这一次却是近300人,接持也是一件麻烦事,因为接持这些日本海归的标不能太差了,总不能让这近300人都去挤大通铺吧。而且接持费用都是由上海新区政府买单,这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杨育新做为上海新区的负责人,不光是为华东政府购买物资,还要为上海新区政府的经济利益负责,不过这几年来,他在发展上海新区经济方面的成绩不小,这三年以来,上海新区的纳税额在华东政府的城市中都是排名前5位。但严格来说上海新区还不能算是一个城市,而只是一个区,因此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算是十分难得。

    当然上海新区本身背靠着上海这个大平台,同时又是华东政府对外经济的一个中转站,这些都是上海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杨育新的执行、决策力也同样是功不可没的。现在上海新区定居,或长期居住的穿越者超过100人,密度之高尽次于青岛;其中行政公职人员为32人,还包括上海办事处的7人,而其余全部是在上海新区投资创业的穿越者,再加上一批并不在上海长期居住,但也在上海新区投资的穿越者,实际在上海新区投资的穿越者也超过了百人,穿越者注册的公司、企业达76个,这两个密度数字,在华东政府都是第一。

    虽然这不到300日本海归的接待费用,上海新区到也不是负担不起,只是杨育新并不愿花这一笔冤枉钱。另一方面,上海新区马上有一批新的客人要接待,日本海归如果留在上海,有可能会挤占了一部份客旅资源。

    在航运公司商议了一天,也没有什么结果,杨育新也只好放弃立刻将日本海归送走的打算,转而考虑怎样安置他们的问题。

    回到自己的住所,在晚饭的时候,杨育新也和妻妾们谈起这件事情,也免不了发几句牢骚话,什么“上面一句话,下面累趴下”、“行政院动动嘴,自己要跑断腿” 之类。

    其他人到没说什么,白流苏忽然道:“首长,我们自己的船忙不过来,可以租用别的船啊。”

    蒋怡也道:“是啊,你平时的脑子很灵活的,怎么这会钻了牛角尖了,上海又不是只有我们一家航运公司跑青岛的,还有轮船招商局,还有太古轮船公司,租他们的船用了,救一救急也好。”

    杨育新道:“你们以为我没有想过租船吗?但租船的价格太高了,而且在青岛那边也不好说啊,我在上海干了3、4年,航运公司也是我的政绩之一,结果到了要用的时候,船却不够用了,这不是让我的脸上没有光吗?”

    白流苏道:“首长,价格的事情我觉得到是好说,因为在两天前我看见报纸上说,太古轮船公司的天津航线生意很不好,现在有5、6艘船都空出来了,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去租船,应该是可以租个好价钱的。”

    杨育新听了,心里到是动了一动,如果真的像白流苏所说,现在去找太古轮船公司租船,确实是可以压低租金。并且到是还可以缓解一下航运公司的船只不足的困境。

    而这时蒋怡又道:“我也觉得租船没什么好丢人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嘛,并不是正常状态,因此航运力量不足也是合理,如果按照现在的航运量准备船只,那么在战争结束之后,就会空置大量的船只。而且现在上海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购买到我们需要的物资,并且及时的送到青岛去,只要是达到这个目标,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而且怎么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更不重要了,现在我们好像积压了不少物资吧,还不想办法尽快解决,这才是最大的失误,如果你还有顾忌,不妨把租船当做一个建议,发给行政院,我估计行政院是肯定会答应的,这样有行政院给你背书,你的责任也要少得多了。”

    杨育新点了点头,道:“这到是个好办法,我马上就拟稿,连夜就发给青岛行政院。” 顿了一顿,又转头对白流苏道:“流苏,你明天去一趟太古洋行,先和他们谈一谈租船的意向。”

    虽然现在白流苏是蒋怡的助理,但由于他的办事能力强,因此杨育新有不少事情交给白流苏去办,毕竟是自己人,办事可靠一些。而蒋怡也并没有太在意,反正肉是烂在锅里。

    现在服装公司的运营己经走上了正轨,发展势头也很不错,己经开始盈利了,因此蒋怡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到也并不需要白流苏帮助自己,而杨育新的事情却多了起来,于是干脆让白流苏去帮杨育新。而自己手上的事情,则选出一些交给苏雯秀,苏雯绮去办,一来是不希望这对姐妹闲着没事干;二来是想把她们也培养出来,这样家里能办事的人就多了,将来也有足够的人手扩大家族的产业。

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

    果然杨育新连夜给青岛行政院发去了租船建议,到到第二天下午,就收到了行政院的回复,同意杨育新的建议,并且说明当前一切以备战为主,保障物资的供应。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而下午的时间,白流苏也回来向杨育新汇报和太古航运公司协商的结果,太古公司同意,如果华东政府能一次租船在10艘以上,愿意以7折的价格,租船给华东政府,并且还和白流苏草签了一个初步的意向协议。

    看完了白流苏带回来的意向协议,杨育新也十分高兴,因为一但要确定租船,肯定不止是10艘,而7折的价格己经非常低了,利润确实不高。其实这个时候上海的几家航运公司的价格都差不多,可以保证一定的利润,但也没有暴利,只是用自己的航运公司,是肉烂在锅里,利润还是在华东政府内部。而太古能将价格降到7折,确实是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

    上海的航运市场格局的形成,也是几经变化,最初是以太古、怡和两家为首的国外资本为主,后来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强势介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而在庚子国变之后,华东政府又插进一脚来,形成了四方混战。不过在华东政府插足上海航业之前,上海航运的价格是相当高的,在轮船招商局进入上海航行业之后,和太古、怡和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激烈争斗,当然这场商战是由太古、怡和发起,故意压低船价,企图以低价格挤跨轮船招商局,不过李鸿章一面不断给轮船招商局注资,一面将清廷的漕运都包给轮船招商局,以保障招商局的收入,结果反到是太古、怡和首先抗不住了,只能和轮船招商局协商上海航运市场份额的分配。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对外商战胜利。

    不过轮船招商局与太古、怡和协商之后,三方反而联起手陇断了上海的航运市场,使航运价格大幅上涨,甚致出现了从湖北到上海的船票最高达到2000白银。而这也成为轮船招商局被后世诟病的地方,不仅没有保护民族利益,相反还和外国资本勾结起来,掠夺民族财富。

    在华东政府航运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太古、怡和曾打算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挤走华东政府,并且还想拉轮船招商局一起入伙。不过华东政府却主动找太古、怡和,以及轮船招商局,要求协商航运的价格,并且严正警各方,不要试图和华东政府打价格战,因为自己有华东政府的内部物流为保障,根本不怕他们的价格战,而且一但那方首先发起价格战,将会遭到华东政府的强力报复,华东政府会在山东、天津各港征收高额的入港费。

    而在华东政府的强势压迫之下,太古、怡和只能妥协,而轮船招商局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把华东政府挤后,不过各方协商时,华东政府要求航运价格必须合理,既要保证各方的利益,但又不能过于离谱的高,而各方比拼的应是自己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效率及服务,结果让有华东政府参与的航线价格均大幅下降,由其是从上海到天津的航线,降价幅度超过了60%。

    经过了两年的运营之后,轮船招商局首先在比拼中败下阵来,遭糕的管理和低下的工作效率是轮船招商局最大的问题所在,尽管盛宣怀有相当的能力,但一来是盛宣怀要管的产业太多,不可能将精力都放在轮船招商局上;二来是盛宣怀毕竟还是中国传统的商人,不可能在轮船招商局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因此也无力应对激烈的现代商业竞争,加上日俄战争的影响,在1904年8月以后,轮船招商局干脆放弃了经营上海到天津的航线,只保留清廷的漕粮、漕银运输。

    而太古、怡和到是要好一些,他们毕竟都是近代企业,管理、运行、效率都要比轮船招商局高得多,而且又有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的支持,但利润也大幅的降低了。而且这两家公司毕竟是外国资本,因此在运营成本上要高一些。于是两家公司在1903年决定合并,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那知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日俄战争爆炸,整个远东地区的经济都大受影响,太古的业务也影响很大,出现了大量货船闲置的情况,反到是华东政府因为备战,购买了大量物资,而且在1904年里,由于给日本提供了一些物资,因此航运业得到了大幅的发展,营业额大涨,甚致运力不足。不过太古毕竞是资本雄厚,而且深知上海到天津这条航线的价值,只好咬牙苦撑着。

    而这时华东政府向太古租船,简值就是雪中送炭,因此太古宁可打折租船费用,也要促成这单交易,虽然没有什么利润了,但至少可以维持公司的运营。

    不过能够谈到这一步,白流苏显然也出力不少,而且这次是由她独自去和太古公司进行协商,说明她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杨育新的心里也颇为感概,当初自已收白流苏,虽然知道她是留日的海归,但主要还是看上了她的容貌,却没有想到还真的捡到宝了。

    这时白流苏道:“首长,我回来的时候,遇到马老板的师爷,他说马老板想约您晚上吃个饭,并且把他生日宴会,还有租地的事情定下来。”

    杨育新听了,立刻精神一振,他一直都在等着这个消息。原来这个马老板名叫马芮成,是云贵一带的商人,据说家资巨富,和云南的钱王王炽并肩的人物,其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之巨,生意遍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地。

    马芮成是在1904年来到上海,希望将自己的生意发展到上海来,后来由上海道台袁树勋引见,和华东政府结识。他对上海新区的发展情况十分赞赏,对上海新区的商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且计划租1.2万平米的土地,开办工厂、商铺以及还要修建自己的府宅。同时这位马老板对上海新区的娱乐服务业由为感兴趣,由其是看了电影以后,更是赞不绝口,在电影院里长年租下一个大贵宾室,并且多次在上海新区举行宴会,招待客人,算来半年的时间,马芮成己在上海新区仅生活娱乐就花费了60余万两白银。

    而这样一位财神爷,上海新区政府自然高举双手欢迎,而马芮成也十分注意和官员搞好关系,初来上海时候他就和上海道台袁树勋、亦官亦商的盛宣怀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当然这些关系都是用金钱开道建立起来,不过马芮成也十分注意个人的形像塑造,先后出资10余万两白银,支助学校、医院、善堂等公益机构,还修建了两条道路,因此也博得了很好的名声。

    决定在上海新区投资以后,马芮成也有意识和上海新区的官员交好,杨育新是上海新区的最高负责人,自然是马芮成重点结交的对像。而杨育新要大力发展上海新区的经济,也需要这样的民族资本参与,因此也不反对和马芮成结交,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也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不过杨育新虽然好色,但头脑还是十分清醒,知道和商人结交是可以,但一定要谨慎,不能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公事还是要公办,只是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帮助;另一个就绝不能收授他们的财物,不仅是自已,连家人也要管好。毕竟杨育新的雄心不仅仅是上海新区的区长,还有更大的目标,当然不会因为这一点蝇头小利而让自己沾上污点。而这一点也得到了蒋怡的全力支持,她不仅对杨育新的其他妻妾以及家人都进行了严厉的警告和管理,包括自己参与的服装公司也十分注意,所有生意来往都必须是合法经营。

    两人结交之初,马芮成也有几次送给杨育新,以及他的妻妾财物,但有的被杨育新婉言谢绝,有的则被杨育新以马芮成的名议,做为对上海新区政府的支助,并且按正常的流程手续办理支助手续,而马芮成也是明白事理的人,见况之后也就不再送财物,就是和蒋怡参与的服装公司做了两笔生意,也都是正常的商业来往,而且请杨育新吃饭,也都安排得比较简单,并没有刻意的铺张。

    当然,正常的吃饭、聚会,这种来往应酬这是免不了的,而且杨育新也对马芮成这么懂事很有好感,拉陇官员,在中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多计划,而马芮成并没有死缠乱打,因此对马芮成的邀请,一般也都没有拒绝。

    而马芮成一方面准备在上海新区投资,一方面又打算在上海新区里给自己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庆典,其中也有为自己正式在上海创业造势。而对这个决定,杨育新当然是支持的,而且希望把生日庆典的声势弄得越大越好,不仅仅是吸引马芮成在上海投资,而且生日庆典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生意,对于提高上海新区的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好处。

    于是杨育新点了点头,道:“明天你到航运公司去,把这个意向协议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和太古详谈,必须在日本海归到达之前,先谈定一艘船,今晚你就陪我去赴宴。”

第三三二章 海归(三)

    就餐的地方就在上海新区的一家饭店里的一间包房,这家饭店当然也是华东政府开设的,是做为商业中心配套的功能。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上海新区成立了3年多的时间,现在己经初具规模,各项的配套设施也都全部齐全,因此在上海新区里的衣食住行都能够解决。

    不过上海新区的面积太大,共计达到30余平方公里,虽然只是一个区,在这个时代,己经相当于一个城市了,当然不是几年功夫能够建设完成的,因此现在还空余着大量的土地,杨育新对马芮成这样看重,也是由于上海新区要加快建设,确实需要大力的引入外来的资金。

    参加饭局的人到也并不多,杨育新只带了白流苏这个女眷相陪,当然也带了两名警卫,不过他们是不出席饭局的,而马芮成也带了一个小妾跟着,这样也让白流苏不至于太尴尬,另外马芮成还带了一名师爷,名叫刘秉公。在这个时代,这也是常有的事情,师爷并不是限于官员才有,一般的富豪、商人也都会养几个师爷,有的是帮自己出谋划策,有的则是充作清客帮闲,有的师爷还兼任管家或帐房先生的职责。不过这个刘秉公是马芮成的一个得力助手,许多事情马芮成都要和他商议才能决定。

    马芮成大约4 5岁左右的年龄,身材偏胖,一张圆脸,笑容可掬,颇有几分富态样子,而刘秉公的年龄和马芮成差不多,不过身形削瘦,净面长须,目光尖锐,显得十分精明。马芮成的小妾叫芸娘,是个2 0左右岁的妙龄女子,容貌妩眉,仪态风流,是马芮成到了上海以后纳的一个妓女。

    五个人围着一张圆桌就座,不一会儿酒菜就上齐了,于是杯觥交错,开怀畅饮起来,杨育新本来就是应酬的好手,经过这几年的磨励,更是得心应手;马芮成、刘秉公显然也是精于此道, 而芸娘居然也是谈吐不俗,言辞文雅,其实妓女是中国古代最有文化的一类妇女,不仅要擅长诗词歌赋,而且还要精通音律,而芸娘显然是妓女中文化修养较高的,否则像马芮成这样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不会纳她为小妾。而白流苏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又跟着蒋怡一年多的时间,见过不少世面,更是优雅大方、言语得体,因此席间几个人谈笑风声,由其是两个女人更是让气氛更为热烈,而且芸娘还弹唱了两曲,一首【东风破】、一首【菊光残】,都是从上海新区流传出去的乐曲。

    芸娘唱罢之后,马芮成才道:“杨区长,四月二十六,是在下的生辰,而且这个生辰在下打算就在上海过了,虽然不是整数,但也打算和上海的一些新朋友热闹热闹,听说去年啬庵先生(张謇)的5 0寿旦就是由你们办的,因此在下也想在你们这里办!”

    杨育新笑道:“好说,好说,交给我们就尽管放心好了,只是不知马老板打算怎么个办法?上次啬庵先生可是连办了5天啊。”

    刘秉公道:“杨区长,我们老爷的意思,打算大办一场,搞得越隆重越好,而且要连办10天,不怕花钱,就怕是不够气派。”

    马芮成又道:“杨区长,您可别想差了,我可不是要和啬庵先生比较长短,也不是要显富亮财,只是我马某人在云贵川广一带还有些虚名,但在上海却是初来乍到,因此想在上海扬名,就必须做一些非常之事,不如此就不足以在上海立足啊,这次做寿,不过是个由头而己。”

    杨育新也点了点头,明白马芮成的用意,说白了就是和旧时空里的企业上市,商场开业之前,必须先炒作造势一样,因此道:“理解、理解,我保证会给马老板办一个热热闹闹的生辰,保证让马老板满意就是了。”

    马芮成也点了点头,拱了拱手,道:“多谢杨区长。”

    杨育新想了一想,刚才马芮成自报生日是四月二十六,这当然是按农历算的日期,换算成公历就是5月30日,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策划一场大型的生日庆典活动,当然上海新区也有足够的策划并举行大型活动的经验,因此杨育新才显得信心十足,而且办好这场生日庆典,不仅仅是给上海新区增加收入,同时对提升上海新区的品牌、名气同样的大有帮助的。

    这时刘秉公又道:“杨区长,这次我们老爷虽然是在上海做寿,但在老家也有不少亲友要请到上海来,而且还有不少族人过来帮忙,人员众多,因此进入上海新区的手续,还要请杨区长通融一二。”

    上海新区虽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但有十分严格的户藉管理制度,来往上海新区的商人不管大小,以及随从人员,都必须办理出入证和暂居证,有明确规定在上海新区内停留的时间,以便于上海新区的管理。而入住饭店、客栈都必须检查登记才行,相关部门还会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一但查出有饭店、客栈收留没有办理证件的客人,不仅将处以停业、重罚,还要追究负责人的负责。

    杨育新道:“马老板,这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是绝对不能通融的,不过我们可以特事特办,我会安排专人来处理你的事情,保证不会误了你的事,还请马老板理解。”

    马芮成也点了点头,呵呵笑道:“应该的,应该的,我来上海有几个月了,新区里面秩序井然,文明之风不在租界之下,杨区长确实是治理有法啊。”

    杨育新笑道:”马老板太过奖了,在我们华东政府里,大小官员都是如此,我只是其中之一而己。”

    刘秉公也道:“我们在云南的时候也听过华东政府清正严明,官员奉公守纪,百姓安居乐业,以上海新区的风貌踱之,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这时马芮成又道:“杨区长,租地的事情,等我过完生日就可以马上定下来,现在我可以把定金交了,明天我就让刘先生先交五万两银子,算是定金,你看可好啊。”

    杨育新听了,也不由大喜,虽然马芮成租地的意向很强,几乎可以是定了,但毕竟还没有签约交钱,这就有变数,而交了定金那可就是跑不掉了,而且杨育新在新区政府里也好交待。虽然杨育新是上海新区的最高负责人,但也不能一手遮天,为马芮成的事情,耗了杨育新的不少精力,如果没能谈成,对杨育新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马芮成交了定金,那怕是最后没有谈成,但也赚了5万两白银。

    连续确定了几件大事,杨育新也十分高兴,于是开怀畅饮,尽兴而散。

    果然在第二天一早,刘秉公就来把白银交了,又和杨育新闲谈了几句,才告辞离开。而刘秉公刚走,秘书就向杨育新报告,上海办事处主任刘澜涛要求见,而且己经等了他一会儿了。

    杨育新听了之后,也觉得有些意外,因为上海办事处实际一个情报机构,负责收集情报,和上海新区是不同的两个系统,而且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来往交集,一来是杨育新一向对情报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好感;二来杨育新还曾怀疑,上海办事处是不是有监视自己的任务,这一点也不是空穴来风,在华东政府內部就有流言,有一个直属行政院的机构,专门负责监视各地方的官员。

    而杨育新对这些流言传说也是半信半疑。不过对情报人员还是敬而远之。只是不知道刘澜涛突然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但毕竟还是同一个战线的,因此杨育新也不能不见,于是马上让秘书把刘澜涛请进来。

    时间不长,刘澜涛在秘书的带领下,走进杨育新的办公室,而杨育新早己起身迎接,道:“刘主任,怎么今天有空到新区来,请坐请坐。”

    说着将刘澜涛让到办公室的一组太师椅上就座,又吩咐秘书赶紧泡茶,问刘澜涛道:“刘主任,你是喝什么,绿茶,还是红茶,咖啡也行,啤酒也有啊。”

    刘澜涛忙摆了摆手,道:“杨区长,不用客气了,随便什么都行。”

    杨育新点了点头,吩咐秘书道:“好,就拿我平时喝的碧螺春,给刘主任偿偿。”然后从口袋里掏出烟来,给刘澜涛递了一根,又给他点着。虽然杨育新心里并不愿和刘澜涛打交道,但也不能得罪他,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到堂的,因此显得十分热情。

    秘书端上茶水以就退出了办公室,杨育新这才道:“刘主任来找我,肯定是有事吧。”

    刘澜涛也点了点头,道:“当然有事,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事情,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现在有人可能在计划向上海新区动手。”

    杨育新听了,也不禁吓了一大跳,道:“什么?这是真的吗?”

    刘澜涛道:“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己经掌握了不少的情况,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确定才行,但在还没有确定之前也不能不防,所以我今天是专程来通知杨区长,希望新区早作防范的。”

    杨育新把烟按灭在烟缸里,道:“刘主任,到底是什么情况,能告诉我一点详细的事情吗?”

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

    刘澜涛点了点头,道:“我就简单说吧,首先我们是从北京获得的情报,有一批满族的权贵因为对我们政府不满,想在我们的地盘上弄出一点事情来,而就在这几天,在上海县城里来了几批可疑人员,一共有4批,最多的有26人,最少的12人,也不像是什么其他地方帮会, 而且颇有组织秩序,人员基本都以年轻人为主,看起来至少进行过军事或武术的训练,还都带着武篙,既不是商人,入住客栈之后,也没有外出,因此我们怀疑,这几批人员就是从北京过来,破坏上海新区的人员,很有可能会对上海新区发动恐怖袭击。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杨育新的心里一颤,其实他到并不害怕清廷对上海新区发动战争,但恐怖袭击就另当别论了,作为穿越者对恐怖袭击的影响由为强烈,毕竞打起仗来是明刀明枪的干,华东政府自然不会怕清廷,自己也不会在第一线作战;但恐怖袭击就不同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且伤亡是无差别,因此杨育新道:“既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不先发置人,把他们抓起来呢?”

    刘澜涛道:“首先我们只是怀疑,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而且上海县城毕竟还是清廷的地盘,我们也不能为所欲为啊。”

    杨育新听了,也知道自己问错了,赶忙道:“对不起,是我弄错了。”

    刘澜涛道:“这到没什么,我们现在确实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我们有确凿的证据,到是不用有什么顾忌,可以直接动手,但现在只是怀疑并不能确定,总不能只是怀疑就动手干掉,而且弄错了还是小事,就怕是打草惊蛇,引起了他们的警惕,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只能严密监视他们的行动,事先预防,而新区里也要做好防范,另外在我们认为新区内部还问题不大,但就怕是出外办事的人员遭到他们的袭击,所以由其要做好外出人员的安保工作,听说后天从日本来的海归者到达上海,由新区政府负责接待,我担心他们会趁这个机会动手。”

    这一下到真的是提醒了杨育新,这到真是不能不防,因为日本海归者乘座的是太古公司的国际轮船,停靠的是公共租界的港口,并且就在港口立刻换船去青岛,但上海新区肯定要派人去港口接船并组织他们转船,而且于情于理,杨育新都要亲自出面,这就必须要离开上海新区,如果有人要发动恐怖袭击,自己岂不是首当其冲吗,想到这里,杨育新的心里也不由得一阵恐惧,道:“但那是在租界啊,他们敢在租界动手吗?”

    刘澜涛道:“这很难说,正常情况下,清廷当然是不敢在租界里动手,但对老外的节操也不能太高估了,清廷里就有人主张勾待外国在对付我们,而有的国家也想拉陇清廷来遏制我们,所以互相勾结也不是不可能的,当然在租界里他们是不敢明来,因为这会造成外交事件,但睁一眼闭一眼,放任他们动手,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我们不能对老外抱以太大的期望。”

    杨育新也连连点头,道:“对、对,帝国主义从来都是靠不住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啊,不仅是我们,就是日本海归者有伤亡,对我们的声望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刘澜涛道:“对,所以我们拟定了一个计划,但需要杨区长的配合才行。”

    杨育新忙道:“什么计划,我一定会全力的配合你们。”

    刘澜涛看了看杨育新,道:“首先我们会严密的监视这几批人的行动,一但他们有轻举妄动,那么我们就会毫不客气的先发制人。”

    杨育新道:“对,对,这样就对了,不知道需要我们做什么?”

    刘澜涛道:“我们希望杨区长能够冒一点风险,能够亲自出面,到港口去迎接日本的海归者……”杨育新听了,心里也不由得一紧,这是什么意思,要拿自己当诱饵吗?而刘澜涛继续道:“而且声势造得越大越好,并且要以政府的名议通知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杨区长是代表华东政府去迎接日本海归的留学生,做成一个官方的事件。”

    杨育新毕竞己经当了几年官,心智、见识和以前做业务经理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言,立刻就明白刘澜涛的用意,因为公共租界毕竟是一个政府机构,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支持*,而且杨育新以华东政府代表的身份出场,一但出了事情,那么就成了外交事件,因此公共租界不得不考虑所需要承担的政治后果,这样反到会有所顾忌,未必敢允许清廷在租界里行动,毕竟华东政府不是清廷,对外的态度一向强硬,惹怒了华东政府可不是好玩的。

    当然,杨育新亲自出面,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不排除公共租界当局会挺而走险,毕竟现在华东政府和英法日的关系都不外,也是存在相当的风险,因此杨育新的心里也产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如果自己拒绝,刘澜涛当然不能强迫自己,这样确实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但也肯定会传到青岛去,那么行政院的成员会怎么看自己,“贪生怕死,难当重任”这八个字是逃不掉的,那么以后自己还想再进一步,恐怕是难于蹬天了。而如果答应下来,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勇于担当的形像,虽然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收益也是巨大的。

    尽管现在杨育新的地位成就,己经是在旧时空里难以企及的了,但人心永远是不知足的,杨育新当然还要再进一步,而在上海这几年来取得的政绩,也确实有利于他的前进,因此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这一次很有可能是一个关建的节点,一但成功了,就踏上了康庄大道,而败就一命呜呼,或者是再无进步。

    其实杨育新想的事情虽然多,但在他头脑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咬了咬牙,道:“好,我马上就通过正式渠道,和公共租界进行的联系。”

    刘澜涛也点了点头,道:“杨区长,我也实话实说,这次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们会尽力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杨育新也笑了一笑,道:“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事业,就算冒一点险也是值得的,再说我们都是穿越者,都是自带主角光环的,我相信是肯定不会有事的。”

    于是两人又在一起商议了后天的详细计划和安排,讨论了一些细节,谈论了一个多小时,刘澜涛才告辞离开,而杨育新也立刻下令,以上海新区政府的名议,给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公文。

    ――――――――分割线―――――――――分割线――――――――

    上海道台袁树勋缓缓的将手里的信笺又折好,又塞回到信封里,然后微合着双眼,半响无言。

    过了好一会儿,在袁树勋的侧边,一个垂手侍立,下人打扮的青衣人道:“王爷的信,道台大人可是看清楚了。”

    袁树勋这才缓缓的睁开眼,道:“王爷这样做,恐怕是有些冒失吧,海外华人又岂是好与之辈,万一真的惹恼了海外华人,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啊,到时候只怕是连累王爷也难以全身而退,我想还是请王爷三思为好。”

    那青衣人“哼”了一声,道:“好不好与又怎样,海外华人这几年做的事情,那一件不是大逆不道,足可以连及九族了,在这样放纵他们,才是不堪设想,王爷是为了我大清的千秋万代基业着想。如果再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只怕他们还真以为我大清无人了。”

    袁树勋苦笑了一声,他当然知道这个青衣人说的都是实情,海外华人实际己是公开的成立政权,设法施政,根本就不鸟清廷,只是谁都不说出来而己。毕竟一但撕破了脸,也是谁都知道,倒霉的是清廷。又道:“那厶李中堂可知道这件事情?”

    青衣人又“哼”了一声,道:“李中堂!李中堂早就己经不能管事了,不过是有一天挨一天罢了。”

    袁树勋也听说李鸿章己患病不起的消息,心里也不禁叹了一口气,如果李鸿章还健在,又岂能让你们这些人乱来,又道:“皇上和太后呢?是否又知道此事?”

    青衣人“嘿嘿”一笑,道:“我们不过是做奴材的,这样的事情怎么会知道,只管奉命办事,尽忠尽职就是了,大人要问,还是直接问王爷好了。”

    袁树勋又苦笑了一声,道:“看来王爷这是要一意孤行了,不过……”他的脸色一板,道:“我即是朝廷命官,只奉朝廷的旨意行事,可不是奉王爷的命令。”

    青衣人道:“大人言重了,王爷可没有想过要大人参与,只要大人不闻不问,就当是没有这档子事情,只管自己好好做官就是了,更不要给海外华人通风报信,这样就算是出了事情自然是由王爷担着,更不会连累大人。岂不是好吗?”

    袁树勋沉默了良久,道:“你没有来过道台衙门,我也没有见过你,更没有见过这封信,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说着,将手中的信封连信放在灯光上点燃,一直到这封信完全烧完,然后起身一甩袖子,也不理那青衣人,径直转过屏风转回到内堂去了。

    而那青衣人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欠了欠身,退了出去。

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

    “嘟——”

    随着汽笛的长鸣,轮船缓缓的离开了岸边,向港外驶去。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杨育新站在岸边,还向船的人用力的挥手,一直到轮船驶出了港外才停下来。然后转身对傍边的一个外国人道:“汤姆先生,感谢你们的协助。”

    汤姆笑道:“那里,那里,能够为杨先生效劳,是我们的荣兴啊。”

    原来这个汤姆是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官员,是专门负责协助杨育新迎送日本海归者的。杨育新以上海新区政府的名议,通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要在公共租界港口举行日本海归者的迎送活动,希望工部局能够予以配合。

    而工部局对此也颇为重视,因为现在上海新区己成为公共租界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有大量的经济来往,公共租界的本质还为了做生意,对自己重要的商业伙伴自然是不敢怠慢,而且上海新区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在港口举行欢迎、送别的活动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这次又是租的太古公司的轮船,太古公司在公共租界里很有影响力,因此工部局不仅答应了上海新区政府的要求,并专门派干事人员汤姆,负责协调上海新区的活动。

    整个过程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从日本来的轮船到港后,日本海归者在陈天华、徐锡麟、秋瑾三人的带领下,依次下船,受到了杨育新等人的热烈欢迎,杨育新还发表了讲话,表示对日本海归者的欢迎,并希望他们到了青岛以后,能够安心工作,为中华复兴而努力。

    而海归者们对杨育新的发言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愿意到青岛去的人确实都是怀着为国出力的心怀,因此对杨育新的讲话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随后杨育新又亲自组织日本海归者登上开往青岛的轮船,一直到轮船驶离港口。而杨育新也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发生的恐怖袭击到底没有发生。

    其实上海办事处和驻上海新区部队、及公安局为这次迎送日本海归者是做了相当充份的准备,不仅在明面上派了大量的保护人员,有相当一部份都是由驻上海新区部队的士兵换上警察的制服,毕竟在公共租界里,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派军队来;而上海办事处又派遣了一部份人员换上便装,沿途保护,并且对上海老城里的几批可疑人员进行严密的监视,同时还准备了两支军队,一但这几批可疑人员有动的迹像,就立刻主动出击,将他们围歼。

    不过在整个迎行期间,这几批可疑人员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客栈里,并没有行动的样子,而整个活动也都没有发生意外的事件,杨育新自然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但杨育新这时还不能完全放心,因为现在还在租界里,就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说不定对方是故意麻痹自己,让自已放松警惕,在自己回程的路上袭击自己,这种情况在旧时空里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于是杨育新向汤姆告辞,转回上海新区,一路上也是提心吊胆,生怕不知会从那里会飞来一发子弹,给自己来个爆头。

    但一路上无惊无险,一直进入到上海新区的地界内,杨育新才彻底放下心来,这才总算是安全了。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杨育新和刘澜涛聚在一起,杨育新道:“刘主任,这次能够平安无事,真是多亏了有你们啊。”

    刘澜涛摇了摇头,道:“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而是他们并没有行动。”

    杨育新道:“话也不能这么说,他们一定是看到我们的防备严密,根本无懈可击,因此才没有行动,这还是刘主任你们的功劳啊。”

    刘澜涛道:“迎送海归的事情己经结束了,虽然没有出事,但这个隐患毕竟是还没有根除,也许下一次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所以我们还不能松懈。”

    杨育新赶忙连连点头,道:“说得是,说得是,我己经命令新区公安局,这段时间要加强新区的安保等级。”

    刘澜涛道:“那么最近新区里还有什么大活动,或者要在新区外办重要的事情。”

    听刘澜涛这么一说,杨育新立刻就想起来了,两个月后不是要给马芮成办生日庆典吗?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活动的规模估计是上海新区成立以后最大的,如果真的有人打算针对上海新区进行恐怖袭击,那么生日庆典到真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因为马芮成肯定会请大量的宾客,而这些宾客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当然不会是一个人来,随行人员少则4、5人,多则10数人,再加上到新区里来看热闹的人,恐怕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因此想混进新区来要比平时容易得多,也给新区的安保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想到了这里,杨育新也不由紧张了起来,如果马芮成的生日庆典出了问题,不仅是上海新区的声望大跌,对自己的前途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于是杨育新赶忙将马芮成要举行生日庆典的事情对刘澜涛讲说了一遍。

    而听完了杨育新的讲说之后,刘澜涛也皱了皱眉,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安保的难度确实是太大了,刘澜涛甚致想到,来的宾客大多数都是清廷的人,或者和清廷有紧密的关系,如果帮着他们打掩护,几乎就是防不胜防的。因此刘澜涛道:“杨区长,这件事情确实不大好办啊,能不能推掉算了。” 见杨育新的脸上显出了为难的神色,于是又道:“如果实在是推不掉,也要缩小规模。”

    杨育新也稍稍松了一口气,道:“刘主任,不是我不想推,实在是推不掉啊,合同都己经签了,违约的话,赔偿是小事,但上海新区政府的声望损失是难以计量的。”

    刘澜涛也点了点,上海新区这几年来一直都是以行事公证,重信守诺的形像出现在公众的眼里,冒然的违返合同,对上海新区政府的声望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这时杨育新又道:“不过缩小庆典的规模,这个到是可以做到,反正是由我们策划,但老马的本意就是要大操大办,因此就算是缩小了,也不可能小到那里去。”

    刘澜涛道:“这个马芮成到底是什么来头。”

    于是杨育新又将马芮成的来历,详细的对刘澜涛讲说了一遍,而这时刘澜涛又恢复了波澜不惊的神色,听完之后只是点了点头,道:“好吧,我回去以后和其他人商量一下,另外生日庆典的策划案必须先要让我们看一看,才能确定。”

    杨育新忙道:“好的,好的,一定先送到刘主任那里去。”

    刘澜涛道:“今天就这样吧,我要回去了,如果有事情的话,我会再来的。”

    ――――――――分割线―――――――――分割线――――――――

    “禀王爷,长兴已经到了上海,和袁道台见了面,把王爷的信交给他了。”

    “哦!袁树勋是怎么说的。”

    “袁道台说他没有见过长兴,也没有见过信,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呵呵,这个老滑头,还算是懂事。长庆那边怎么样了。”

    “长庆己经带着4批人,分别在上海县城里投宿,按照王爷的吩咐,平常都在客栈里深入简出,没有露面,静候王爷的指令。”

    “嗯,不错,这两个小子,不枉我平日的*,到是办事牢靠,长昆呢?长昆现在到了那里?”

    “回王爷,长昆在两天前发回电报,己经到了汉口,这会子大概是在去上海的船上。”

    “好,办得好,下去吧。”

    报信的人答应了一声,转身退下,而那王爷转身对傍边一个身材削瘦,年约40岁左右的男子道:“川岛兄,这第一步已经差不多了,下一步当如何行事呢?”

    “王爷,海外华人不是等闲之辈,对他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招不甚,必然满盘皆输啊,王爷己经派人潜入上海安置,虽然是在上海县城里,但海外华人己在上海县城里布满了耳目,因此一定要再三告戒他们,决不可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海外华人的注意。”

    “川岛兄果然是精细过人,好,我明天就发电去上海,再警告他们一次。”

    “还有,上海道台袁树勋是否靠得住,会不会给海外华人通风报信?”

    “川岛兄尽管放心,袁树勋是个老滑头,分得轻是非,决不敢给海外华人通风报信。”

    “袁树勋不会给海外华人通风报信,那么会不会通告给李鸿章,虽然现在李鸿章卧床不起,但上个拆子还是可以的,如果他转告给慈禧太后,而太后下旨阻止王爷,恐怕也做不成了。”

    “哼!就算是太后知道了,我也不怕,大不了是把我这个王爷的帽子给摘了,我回家抱孩子去,才不操这份苦心呢。再说我这一番做为,都是为了守住祖宗的基业,现在海外华人的野心已是路人皆知,而太后也是老糊涂了,还想着和海外华人与虎谋皮呢,如果再不给海外华人一点颜色看看,他们还真要反了天呢。川岛兄直管去办,这边有我担着。”

    “好,有王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请王爷放心,就算是太后知道了,我们日本和英国也会给太后施压,绝不会让王爷受责的。”

    “呵呵呵,多谢川岛兄了。”

    “那里,我们都是为了对付共同的目标,自然要通力合作。好了,明天我就动身南下,到上海去主持大局,这次一定要给海外华人一个严厉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厉害,王爷就尽管听候佳声吧。”

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

    日本海归者在上海转换了轮船,又在海上航行了一天,在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到达青岛港,这时华东政府早己派人在港口迎接他们的到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然后安排他们到宿舍去。

    华东政府对日本海归者是十分重视的,并且己经做好了充份的安置准备,不过上次陈天华、徐锡麟、秋瑾三人到青岛访问时,是在港口坐城市火车到市内去的,而这次并没有领他们到港口的火车站,而是来到丁港口的广场上,只见这里己停放着1 0余辆奇形怪状的车辆,这些车辆的体型很大,有4个轮子,前端有车厢,镶着玻璃,但不大只能坐2、3人,而后端是一个很大的车斗,到是可以装3、40人,只是在车前并没有马驴一类的牲畜。当然这样大的车,恐怕需要5、6匹马才能拉得动的。

    不过在日本海归者中,还是有少数人知道,这玩意叫做汽车,是和火车一样,用机器驱动,不用马拉驴拖就能够自己行走的车辆,而且不受轨道的限制。

    虽然这个时代的日本工业还很落后,在欧洲国家中只能免强挤入二流工业国的行列,但汽车工业己经起步了。在1901年的时候,美国loobile汽车公司就在日本东京开设了汽车*店,这是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业产品。

    1902年时,一位21岁的日本青年内山三郎受loobile汽车公司的启发,用美国车的发动机为动力,自己制造车身,建造了两台实验性的汽车,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汽车。而日本汽车制造业真正始于1904 年,一位叫吉田真太郎的日本人在东京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这就在后来著名的五十铃汽车公司的前身,但要等日本制造出第一台本国的轿车,还要等到1907年。

    不过汽车毕竟己经登陆了日本,因此有少量的日本海归者还是见过汽车的,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汽车在未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但也明白这玩意是很先进的东西,只有欧洲国家才造得出来,连日本都造不了。

    而迎接的人向海归者们介绍,原来这是华东政府的高刘汽车公司生产出来的最新的,高刘卡车,是来接海归者去宿舍的。

    这时高刘汽车公司已经成立了1年大半的时间,而正式投产的时间也超过了一年,但由于引进的技术、设备以及零配件均是德国的成熟产品,而且穿越者对汽车的原理、技术更都了如指掌,甚致比德国派来的技术人员还要理解透彻,因此投产之后不到半年,就生产出了5人座的轿车样车,而经过了一系列的测试、调整之后,在1905年初正式定型,并开始出售,定价是2880银元,目前己售出了22辆,还预定了16辆,其中行政部门共采购了20辆,其余均是穿越者个人购买。

    但高刘汽车公司并不是只生产轿车,同时还开发出两型汽车,一型是载员15人的中型客车,一型是载重2.5吨的卡车,这两型车目前都通过样车测试,现在基本定型,并且正在进行实际使用测试,主要考查这两型汽车的实用性能、极限性能,驾驶技术,事故率,不同路况的性能,同时还要培养司机和维修人员。

    而这两型汽车也引起了军方的兴趣,虽然这两型汽车和旧时空的汽车相比,性能可以箅是极差,最大时速只有30公里左右,正常时速20公里,而且乘坐的舒适性也很差,但在这个时代,却已是最先进的工业产品,对战争也有重大的作用,如15人的中型客车可以改造成救护车、手术车、战地指挥车、餐车等功能车辆,可以提高效率;而卡车的作用就更大了。

    根据测试换算,虽然一辆卡车只大约相当于6-7匹马驴的运力,但在效率上的差别是无法估算的,理论上说一辆卡车可以将2吨的货物在12小时内送到200公里范围内的地方,在24小时送到300公里范围内的地方;而马驴需要的时间分别是7-8天,12-15天;而对于战场来说,时间往往就是胜负的关建,更不要说马驴的载重量远低于汽车。因此军方对这两型车均定购了50辆,不过也提出明确的要求,1是事故率不能超过100小时1次;2是载员15人中型客车要按军方要求进行改造;3是1905年7月前,均需交付10辆;4是负责培训司机和维修人员。

    虽然这时轿车己经开始出售,但效果并没有达到高刘汽车公司的预期,那种预想中的大量抢购、预定,定单排得做不完的状况并没有出现。而根据高刘汽车公司进行调查,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是穿越者都知道,这个时代的汽车技术还很不成熟,因此现在推出车型肯定存在着不少缺限,不与先观望一下汽车的性能再决定购买;2是买车就要学车,而大多数穿越者的工作都很忙,暂时抽不出时间来学车,因此只好先不买;3是大多数穿越者的工作地点都离住所很近,对汽车的需求并不大,虽然有不少人对汽车感兴趣,但也并不急于出手购买;4是配套的公路建设也不完善,在少数大城市,如青岛、济南、天津等的基础建设较好,但城市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道路绝大多都不适合行驶汽车,这也限制了一部份的人的汽车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军方的这一笔定单就极为重要了,同时也是树立高刘汽车品牌的重要机会,因此这段时间高刘汽车公司一方面抓紧生产第一批定购的汽车;另一方面也加强对这两型汽车的测试、调校,这次派出10辆卡车来迎接日本海归者,也是对卡车性能的一次测试。当然也是让海归者们见识一下华东政府的工业成就。

    于是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日本海归者依次登上了卡车,每辆卡车装载25-28人,而陈天华、徐锡麟、秋瑾还有6、7名海归者中较有名望的人则蹬上了一辆客车,一共11辆汽车陆继启动,排成一条长达200多米的车队,离开港口,向市内驶去。

    虽然汽车的舒适度很差,但青岛市内的道路状况良好,因此汽车行驶得还是十分平稳,而海归者基本都是第一次乘汽车,充满了兴奋、激动的情绪,而且这种汽车是由华东政府的工厂制造出来的,也又刷新了不少人对华东政府的印像。

    大约行驶了近1小时以后,车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实这里是华东政府成立的华东军事学院,虽然这时学院己经开课了,但建设并没有完成,而且学员也不多,有大量空置的房间和场地,因此正适合日本海归者暂时安置。

    下车之后,首先是给海归者办理登记、建立档案,这也是华东政府一惯的管理方式。每名海归者都领到一份表格填写。内容除了基本的姓名、出生时间、性别、籍惯、家庭住址、婚姻以及父母、配偶情况等常规内容,还有生平主要经历,出洋留学时间,就读的学校、专业,俱体学习内容等,并且还有一个在华东政府里工作的职业意向。

    而华东政府为海归者提供了8个职业意向选择:1军人、2行政人员、3教师、4医生、5工业、6农业、7建筑、8商业,还有1个选项是由华东政府安排。

    当然也有人对海归者进行了专门的说明,设置这一项的目地只是为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但并不是真的会按他们的愿望进行分配,而是根据随后进行的培训,再结合每个海归者的个人性格、能力、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而定。

    所有海归者填完了登记表之后,花去了2个多小时的时问,而海归者们选择最多的三项是军人、医生、教师,其中选择军人有145人,占到了全部人数的一半以上,包括这次领队的陈天华、徐锡麟、秋瑾3人都选择了军人,当然这也在意料之中,因为这次组织在日留学生到青岛来,最大的原由是抵击日、俄两国,保卫东北,因此选择军人占了多数也并不意外,而选择医生有61人,教师也有34人,也是多数,而最少是农业,竟然连一个都没有,而商业也仅仅只有3人,选择工业或建筑的分别也只有6人和9人,另外还有11人选择了由华东政府安排。这也说明海归者中大多数人的观念都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较深,医生、教师在中国传统中都是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但对新兴行业如工业、建筑业的认知有限,。

    登记结束以后,又给每名海归者安排房间,办理出入证、号牌并画像,然后发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又像他们讲说了纪律等。房间是按6人一间分配,分上下铺,这一点任何人都没有特殊,包括陈天华、徐锡麟、秋瑾3人也是一样,但同一寝室的人员可以自由组合。

    晚饭的时候,才正式举行了对海归者的欢迎宴会,秦铮亲自出席,在宴会上发表了讲话,表示了华东政府对海归者的欢迎,希望每一名海归者都能够在华东政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仅可以为中国富强出力,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

    对日本海归者的培训将分为两个部份,首先是常规的培训,虽然海归者的受教育水平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确实属于精英级别,但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掌握的知识都还达不到华东政府的要求,由其是华东政府的制度、运行模式和清廷、日本都有很大的差别。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另外由于海归者的受教水平较高,多少也沾染了一些中国传统知识份子的缺点,如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孤僻清高,好空谈少务实,看不起社会的底层人员等等。

    这些毛病当然都不利于他们在华东政府的工作,因此培训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华东政府的制度、流程,工作方式态度,学习华东政府的执政思想理念,同时也是对每个人的考核,并且确定他们适合的岗位;第二阶段则是在分配了每个人的专业岗位之后,进行上岗前的专业知识教育培训。

    首先是对海归者进行分班,在海归者中有35名女子,单独组成一个班,其余的240多人平均分成5个班,并且选出班长、副班长以及小组组长,建立起一个班级秩序。

    课程主要是介绍华东政府的政策思想,执政理念为主,现在华东政府己经形成了三个基本的主导思想,就是土地改革、工业化、国有经济主导;每天上午下午还会安排1-2个小时的体育煅炼和军事素质训练,每周还会安排一天的军事技能训练或比赛,这即可以煅炼海归者的身体素质,也能增加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另外还会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参观活动。让海归者们看到华东政府取得的建设成就。

    三天之后,华东政府组织海归者们参观了高刘汽车公司。这也是高刘汽车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外展示。

    虽然这些海归者基本都在日本留学一年以上的时间,有的人甚致在日本呆了4、5年,但要说去过日本的工厂里参观的,确实寥寥无几,主要的原因是在日的中国留学生虽多,但基本都是自发性,沒有统一的组织计划,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能由留学生的个人兴越、见识、好恶决定学习的內容,因此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没有将学习工业做为自己的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要去参观工厂,而日本更不会有这样的组织安排。

    当然也有些海归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如找人、工作等,去过一些工厂,但由于没有对工业化明确的认知,有兴趣的也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没兴趣的更是视而不见,因此基本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有组织,有系统的参观工厂。而在这三天时间里,海归者们都系统学习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再参观工厂,自然就是不同了。

    高刘汽车公司的生产车间足有3000多平米,工人多达数百人,可以同时组装6台各种不同的车辆,机器轰鸣,震耳欲聋,蒸汽袭人, 而正在组装的汽车有的还只是骨架,有的己经大体成型。穿着各色服装的工人在各个工组台前来往穿梭,各司其责,井然有序。但让每个人心里都似乎感到了某种震憾的感觉,而且这才对工业化有了一个直观的感觉。

    而高刘汽车公司也有人给海归者们介绍,目前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国购买的,而汽车的零配件只有发动机是从德国购买,其他配件全部都是在华东政府内部生产,而汽车的结构设计则完全是由华东政府独立完成,连德国都来购买。

    其实这个时代的汽车结构十分简单,除了发动机之外,其他部份基本都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因此尽管华东政府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但除了发动机之外的其他配件都能够自己制造。而在汽车的结构设计上,华东政府自然是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如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长距传动轴、悬挂系统、后视镜等等,在旧时空里都是汽上的最常规布局,但在这个时代,却都是非常优秀的设计,也让来青岛的德国工程师佩服不己,而为高刘汽车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的德国奔驰公司、戴勒姆公司得知以后,又专程派人赶到青岛来,认真考察了高刘汽车的设计,认为这样的设计确实非常方便合理,于是最终决定购买高刘汽车公司的设计。

    参观完了生产车间以后,海归者们又来到室外的试车场,这时正有两辆己组装完成的汽车正在进行试车测试,而在另一边的练车场里,还有10余人正在学习开车技术,而学车的项目则是从旧时空里原封不动时搬来,什么上坡起步,侧方停车、直角转弯、s弯、倒车入库等,到是让海归者们看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而海归者们的参观还没有结束,其实下午的参观才是今天的重点,原来是高刘汽车公司和军方合作进行的固定翼飞机研发项目己经进入到了正式试飞的阶段,时间就是今天下午,因此才专程组织海归者们来观看,参观汽车生产只是附带的。

    高刘汽车公司成立之后,就立刻和军方合作,成立了固定翼飞机研发项目小组,由全部的直升机驾驶员,以及少数几个飞机爱好者,并且带了20余名本土学生,总计63人。经费由军方调拔。

    其实固定翼飞机的原理也并不复杂,由其是螺旋桨飞机,虽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飞机首部或尾部的螺旋桨提供牵引力或推力,机翼提供升力,主机翼的连襟翼和尾翼控制飞机的上升下降,垂直尾翼控制飞机的方向。而最关建的部份就是发动机,在旧时空的飞机爱好者中就流传着“只要发动机给力,门板也能飞上天” 的说法。

    当然螺旋桨飞机的发动机相对简单,一般的汽油机或柴油机就可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成功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就是用的一台12马力四缸水冷汽油发动机。

    不过项目小组并不打算直接使用这个时代的发动机,主要是现在的发动机功率太低,没有实用性,因此决定先用汽车的发动机代替,一方面积累制造飞机的经验、收集飞行数据;另一方面也培养飞行员,等这个时代的发动机技术成熟以后,再使用这个时代的发动机。而且也用不着等太旧,在旧时空里,1911年发生的意土战争中,飞机就首次登上了战场,说明那个时候的发动机技术己有了长足的进展,离现在也只有6年时间。

    而华东政府也十分重视固定翼飞机的研发,公共资产管理部也专门拨给项目小组4辆汽车,用于改造飞机。除了发动机之外,其他的部件也有不少都能派上用场。

    虽然这4辆汽车都是小型车,但发动机的功率都在100马力己上,既使是汽车发动机转换成飞机发动机,会有一定的功率损失,但动力充足,也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

    由于受至于动力不足,因此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一号是采用木布结构,主结构是用的木杆和少量夹板,没有封闭机舱,机翼是在木框架上缠亚麻布。而且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基本都是木质结构,当然主龙骨是用的钢结构。而全金属飞机则要等到30年代才会出现,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有一部份木壳飞机。

    100马力的发动机当然不能支持全金属飞机,但也可以满足木壳结构飞机的动力要求,到不用像莱特兄弟那样用布质机翼。

    当然飞机用木材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什么木头都能用,不仅质量要轻,还要有相当的硬度,而且还要纹理均匀,易于加工才行。一般机体、机翼材料可以用云杉木,因为云杉树高大通直,节少,材质略轻柔,纹理直且均匀,结构细致,易加工,具有良好的共鸣性能;另一个关建的部位是飞机螺旋桨,由于螺旋桨是飞机的主要动力来源,坚硬度要比机体更强一筹,而榉木是螺旋桨材质比较好的选择,主要是榉木坚硬密实,抗冲击性强,在蒸汽下易于弯曲,可以便于制作造型。

    其实适合制造飞机的木材有很多,并不是只能用云杉木和榉木,甚致有大量木材的性能要超越云杉木和榉木,但是都太稀少了。只有云杉木和榉木的产量大,应用范围广, 这两种木材在中国都有出产,而且产量都很大,尽管山东并不出产这两种木材,但都是很容易能够买到。

    这样制造飞机的主要部件,材料都得到了落实,下一步就是着手设计,这到也不是难事,毕竟有那么多经典的机型可供参考,最终设计小组决定采用一战时期德国的主力机型信天翁系列战机为原型,著名的红色男爵冯??里希特霍芬就曾驾驶过这型战机。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设计之后,最终定型的设计成品是:整机全长7.2米,采用纺锤般的流线形木制机身,这也是信天翁系列战机的最大特征,而流线形机身可以减低飞行阻力,提高机身强度,中弹后的生存性好,并且也不难制造;机翼则是采用上下双翼面,上翼展8.6米,下翼展7.4米,虽然双翼结构会降低飞行的灵活性,但却可以增加升力,毕竟动力摆在那里;机高2.7米,空重624公斤。

第三三七章 工业成就(三)

    完成设计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生产样机,首先生产了两架样机,主要是用于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及机体强度测试。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当然在测试机体强度时,还要先把发动机拆下来,毕竟发动机是宝贵的。

    而经过了数十次地面滑行、短距飞行之后,将所得到数据输入到华东政府建立的服务器中进行计算分柝,又对原设计进行了一些细节修改,这才开始制造3号样机,好在这个时代的飞机十分简易,制造起来也不难,一架飞机的制造时间在3个月左右,因此在1个月前,3号样机制造完成,又进行了几次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今天开始正式试飞。

    当然前期的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一方面是考查飞机的性能,另一方面也是煅炼试飞员。第一批试飞员共有6名,自然全部都是穿越的直升机架驶员,而且在旧时空里都有飞行固定翼飞机的经验。而今天首次试飞的试飞员是郑宗明,在旧时空里,他本来是学习飞行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员,开过教9教练机,共计有60多小时的飞行时间,是所有穿越的直升机架驶员中,飞行固定翼飞机时间最多的,样机生产出来以后,他一共进了12次地面滑行,3次短距飞行,各项指标都是6名试飞员中最好的。

    负责地面调度的是郑宗明的老搭档王新平,虽然两人在驾驶直升机时,王新平是机长,飞行经验也比郑宗明多,但王新平的年龄较大,又没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经验,因此别说试飞,连第一批试飞员都没有入选,只能干地面调度的活。

    而这次试飞的总指挥,是航空部队的指挥官刘广庆,他也是昆明舰的航空组组长,在军舰上指挥直升机的经验相当丰富,当然在所有的穿越人员中,没有人有指挥固定翼飞机的经验,因此也只有免强用直升机的经验。而且还专门修建了指挥塔台,并将从太湖舰上拆下来的雷达安装在上面。

    飞行的跑道设在临近海边的位置,长1000米,其实根据服务器的测算,大约在500-600米的距离,就足可以起飞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将跑道修了1000米,而临近海边的目地,一方面是让飞机的试飞区在海面上,这样出了事故飞行员落到海里,有一定的生存保障,毕竟试飞是有相当大的风险,虽然有降落伞,但没有弹射座椅,因此保险系数也是大大降低了;另一个方面,则是海军会出动岳阳舰,用雷达监控整个飞行过程,做为试飞的数据资料。虽然地面塔台也有雷达,但补济舰的雷达当然比不上护卫舰,而且其他的电子设备也要差得多。

    下午3点的时候,试飞正式开始,参观的海归者们和一部份工作人员被安排在跑道的中段地区就座,整条跑道都被全部清空,郑宗明穿戴整齐,当然飞行服和飞行头盔都是直升机用的,在机库里登上了飞机的坐舱。机舱的设计布置,当初也是有一番争议的,因为是用的汽车发动机,因此有人认为样机的坐舱可以采用汽车驾驶的布置方式,这样更容易发挥发动机的功能,甚致可以直接利用汽车的车身进行改造。但有人反驳这种建议,认为现在使用汽车发动机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使用专用的飞机发动机,因此机舱驾驶室的布局还是应采用飞机驾驶的布置方式,那怕牲牺一些功率,也再所不惜,用汽车的车身进行改造则更是不可取了。而经过了众人的协商之后,最终决定还是采用飞机驾驶的布置。

    仓库的大门打开,而王新平站在机库的门前,双手各执一根莹光棒,做出示意飞机出库的棍语。

    不过项目小组没有飞机牵引车,因此飞机出库完全是靠人力推动,好在是样机也并不重,20余名工作人员一起用力,将飞机推出了机库,停在飞机跑道的正中位置,机头对准跑道的前进方向。

    王新平转身看了看跑道,确定跑道上没有障碍物,同时又向郑宗明打出准备情况的手式,而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之后,才向地面指挥的塔台报告:“3号机起飞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刘广庆隔着塔台的大玻璃向跑道方向看了看,道:“同意起飞。”于是王新平向3号机打出了起飞的手势,并且讯速的让到一边。

    得到了命令的郑宗明立刻点火开动了发动机,并且推动节流阀。机首的螺旋桨开始转动,带动着飞机向前滑跑起来。

    郑宗明一手握着操作杆,一手缓缓的将节流阀逐渐推到了最大。飞机滑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开到200米处的位置时,速度己经超过了100码。郑宗明松开了节流阀,开始全神惯注的准备起飞。

    飞机滑跑到300米处时,速度己达到了130码,这已是飞机在地面滑跑的的最高速度了。于是郑宗明拉动操作杆,开始起飞,这时细心的人可以看到,飞机主翼后缘的连襟翼开始向下张开,而尾翼也由水平变为倾斜。而在高压气流的托举下,飞机的机头抬起,前主轮离开了地面,紧接着后轮也离开了地面,整个机体都己悬在空中。

    这时飞机的位置己跑到500米的地方,正是海归者和其他工作人人员所在的位置,而看着飞机离地升起,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就在这一片的欢呼声中,飞机在逐渐的升高,越过了头顶,越过了树稍、越过了山尖,越过了飞鸟,终于彻底的飞上了天空。当然,工作人员都见过样机的短距飞行,因此虽然欢呼,但也并不怎么太激动,而海归者们中还有少数人看到过汽车,但飞机确实都是第一次见到,现在看到飞机起飞的过程,自然是又是新奇,又是激动。

    他们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知道这是一种机器,就和汽车、火车、轮船一样,到是不会和怪力乱神联系起来,但也知道飞行的难度要比在地上跑,水里游难得多,只有少数海归者从日本的报纸上看到过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消息,当时只当是异间奇谈而己,却没有想到海外华人能够造出能够飞行的机器,确实不简单。至少日本还没有这的飞机。而且不少人这才都发觉,在来华东政府这几天时间里,在不断的重新认识这个新兴的政治体。

    坐在驾驶室里的郑宗明看着地面的人物、树木、房屋、道路、山川、河流都在越变越小,心里也同样是感概万千,其实这样的场景,郑宗明己是司空见惯的,只是那是开着直升机,而现在自己是开着固定翼飞机。自从战斗机飞行员的选拨中淘汰,而为了能留在战斗的第一线上,郑宗明选择了舰载直升机,而放弃了开轰炸机,就以为自已这一辈子与固定翼飞机无缘了,却没有想到来到这个时代5年以后,自己不仅能开上固定翼飞机,而且还能亲自参与固定翼飞机的研发工作。

    当然,郑宗明的心里感概,但也没忘了随着和地面指挥塔台沟通,一面汇报自己的高度位置,一面报告飞机的状态,而这时在海上的岳阳舰也打开海空搜索雷达,观察飞机的飞行状态、飞行轨迹,并且也向地面指挥塔台报告观察的结果。

    大约在20分钟后,飞机上向到了1200米的高空,这时地面指挥塔台要求飞机改为平飞,不过飞机的起落架并没有收起,这也是试飞的常态。于是郑宗明一方面将节流阀收回了一点,让飞行的速度保持在110码左右,一面又拉动操作杆,调整连襟翼、尾翼的角度,将飞机改为平飞,并且又在地面指挥塔台的要求下,进行了90度的转弯,飞到了海面上。然后向指挥塔台报告,飞行正常、飞机状态正常。

    于是又保持了大约15分钟的飞行后,飞机又转了一个90度弯,并按照地面指挥塔台的要求,将飞行高度提升到1500米以上,并且将速度提升到了130码。其实根据计算机的计算,样机的最大飞行高度是2000米,速度为150码,不过1500米的高度,在这个时候来说,己经是最高了,而且这是样机的第一次试飞,因此还是采取保守的飞行策略,这样的飞行状态维持了大约10分钟,又再次回到了1200米的飞行高度,速度也重新降到110码左右。并且又进行了几个“s” 弯的动作。

    又飞行了约10分钟,飞机实际在空中已绕了一个圆圈,而且飞行的时间已经差不多有1个小时了,试飞也基本达到了效果,因此地面指挥塔台向飞机发出指令,准备降落。

    其实飞机的起飞并不是难事,只要飞机的动力足够,并且达到一定速度,基本都能够飞得起来,而降落才是最难、最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动力对飞机的影响己经不大了,而更重要的是飞行员的操作,由其是这种机械控制的飞机,对飞行员的微操要求由为严格,弄不好就会机毁人亡。

    郑宗明开固定翼飞机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而降落的经验就更少,到现在差不多也忘了,又没有模拟器可以训练,何况旧时空里,无论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飞机,都有大量的辅助降落软硬件设备,因此这些有限的经验其实也没多大作用,只能靠自己的临场操作。要说郑宗明现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好在是飞行员都是心里素质极好的人,既使是直升机的驾驶员,郑宗明深吸了一口气,左手搭在节流阀上,缓缓的向回收。

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

    飞机的高度在不断的降低,郑宗明一方面要关注飞行高度;一方面还要控制速度,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跑道的位置,让飞机的飞行方向和跑道保持一致。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因此两只手都在进行着极为细微的操作。而地面指挥塔台也在不断的告诉郑宗明,飞机的位置和跑道的关系。

    500米,400米,300米……

    随着高度的降低,这时郑宗明已将节流阀完全收回到了开始的位置,实际这时飞机的动力己经完全关闭了,不过由于降落产生的巨大惯能,因此现在飞机仍然保持着大约130码的高速。不过方向基本对准了跑道,主翼的连襟翼己完全收起,尾翼侧向反方向倾斜。而郑宗明的左手已经离开了节流阀,用双手握住操作杆,竭力的保持着现在的飞行状态。

    而这时在地面上、塔台里都能够十分清的看到飞机从空中降落,不少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飞机的降落。

    郑宗明在驾驶室里,也看着地面的景像越来越大,而飞机的前部也稳稳的对准了跑道的中线,因此郑宗明的心里也稍稍的松了一口气,照这样的状态,降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然飞机没有降落到地面上,就存在着变数,郑宗明也不敢有任何的放松。

    就在这时,郑宗明只觉得飞机猛然一震,似乎遇到了巨大的冲击,尽管是系着安全带,但郑宗明还是激烈的颠簸了好几下,机体也发出一阵“嘎嗄”的声音。郑宗明知道是机轮己经着地了,好在是他的手依然牢牢的抓着操作杆,飞机的方向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郑宗明的心里也踏实了一大半,立刻拉动划车杆。

    这时飞机的三轮均已落地,不过飞机的速度仍然在120码左右,并不是能够马上停下来的。但在跑道上连续滑跑了数百米,速度也越来越慢,终在80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而参看的人群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庆贺这一次试飞圆满成功。

    刘广庆在塔台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摘下头上的帽子,这才发现额头上、手心里尽是汗水,不过试飞终于成功了,也意味着华东政府踏出飞向天空的第一步,而自己不仅见证了这个历史的时刻,并且也将被记录在这个光荣的历史上。

    不过刘广庆到底是沉稳一些,平静了一下心声之后,立刻给军委打电话,报告试飞成功的消息。而这时在飞机跑道上,观看的人都己欢呼着涌向了飞机,郑宗明刚从驾驶室里出来,就被人群包围,人送上来早己准备好的鲜花,还有专门来采访的记者给他拍照,而郑宗明也十分配合的摆出几个酷酷的poss。

    其实是否报导飞机试飞的消息,也是引起了一番议论,有人就认为飞机属于战略武器,应该进行保密,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不知道华东政府的科技发展情况;但也有人反对,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普遍意识到飞机的巨大战略价值,而且己有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的先例在前,可以大大对冲掉华东政府试飞成功的轰动,而且适当公布自己的科技发展情况,也是一种威摄,不能老是以弱者的心态行事。不过还有人则提出,尽管有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在前,但华东政府的样机甩莱特兄弟10条街都不止,因此如果太过高调,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甚致会泄漏穿越者的秘密。

    应该说这些考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经过讨论之后,行政院最终拍板决定,如果试飞成功,可以进行报导,毕竟这是华东政府取得的工业成就,公布于众可以提振华东政府的民心士气;但也做出了几条限制:一是只允许【新中华报】进行独家报导,以及现场采访;二是只能报导飞机试飞成功的消息,不得报导试飞的细节、飞机的情况、相关参数等等,这样其他国家也就无法推断华东政府的科技发展水平;三是可以刊登试飞员、工作人员的照片,但不得登载清晰的飞机照片,以防其他国家仿制。而最终选择了两张飞机在空中飞行的照片,只能看到一个大体的形像,但看不到飞机的细节,也就无法仿制。

    试飞结束之后,项目小组立刻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测,而郑宗明、王新平、刘广庆等相关人员也在写总结报告,并且将雷达追踪的飞行轨迹输入机算机中进行计算,为下一步的研发工作做准备。而海归者们也都安心的接受华东政府安排的课程教育,并期待着自己能够早日开始在华东政府工作。

    而就在这时,负责侦察海参崴的舰队也终于回归青岛。这次侦察任务共计用去了32天的时间,不仅完成了对海参崴至双城子一线的侦察任务,并且结交了一个当地部落,而且在来往的途中,还对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对马海峡的海域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勘测,因此也可以算是超额的完成了任务。

    3月28日,由昆明舰、怀化舰组成的舰队驶进了胶州湾,而就在这时,昆明舰收到了海军部的命令消息,原来人民军海军正在胶州湾海域执行潜艇试航任务,要求昆明舰参与这次任务,打开舰首的船壳声呐,监视潜艇的行踪。而在昆明舰的舰桥上,也远远的看到了三亚舰、青州号、沂州号三艘军舰的舰影。

    制造潜艇,是青岛造船厂正式成立之后就立项的重点项目,等级还在青州级防护巡洋舰之上,和战列舰并列。而且潜艇完全是华东政府自主建造,没有让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当然,这个时候的德国在潜艇制造上也没有多少经验,实际也帮不上多大的帮。

    不过由于技术工人不足,因此潜艇的研发制造在开始时进展十分缓慢,最初只建造了一艘木体铁壳潜艇,也没有安装动力,而是靠水面船只拖曳着下海测试。

    但在两艘自建的青州级防护巡洋舰完工之后,抽调了一部份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支援潜艇的建造,这才大大的加快了潜艇的研发制造工作,并且连续制了2艘排水量在300吨以下的小型试验性潜艇,由其是第二艘试验潜艇,排水量达到275吨,可以在水下潜行4小时,并且还安装了一具*发射管,可以携带两发*,性能己达到了实战标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经验。随后才开始正式设计制造实用性的潜艇。

    建造潜艇是采用船型,而不是旧时空里潜艇常见的雪茄型或拉长水滴型,其实这也是在二战之前,潜艇的常规体型,因为潜艇在水下航行是依靠艇载蓄电池的电力驱动,但这个时代的蓄电池技术还相当落后,潜艇能够在水下航行的时间很短,在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u型潜艇能在水下航行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2天。而且由于潜艇在水下航行的速度极,一般只有5-6节,最快也不超过10节,因此潜艇在正常航行时,都是在水面航行,只有进入战区,或发现敌舰、通过敌方控制水域需要隐藏行踪时,才会采取潜行。

    雪茄型或拉长水滴型都是适合在水下航行的艇型,但在这个时代,这种艇型没有太大的价值,因此这个时代的潜艇基本都是采用船型的。而现在穿越者们也只能服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

    虽然穿越者们没有设计过船型潜艇,但也难不倒他们,因为可以直接采用旧时空里的成熟方案,而这次采用的方案依然是德国的,也就是u型潜艇。

    其实u型潜艇是一个总称,因为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使用的潜艇的编号是用德文untersee-boot(潜艇)的首字母加数字组成,因此而得名;而在旧时空里,u型潜艇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系列潜艇,大体分为5个型号,如果加上各型号的改进型和辅助型,总计也超过了10个型号。

    华东政府采用的蓝本是vii型(7型)潜艇,这一型潜艇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最多的一型潜艇,并且衍生出3个改进型号,共计生成了694艘。

    而设计完成的潜艇长62米,宽5.5米,吃水4米,水面排水量520吨,水下排水量635吨,装备的武器有一门75毫米口径主炮,一门50亳米速射炮,3具*发射管,舰首两具,舰尾一具,共携带6发*;动力是两台柴油机,水下为两台电动机,预计最大航速12节,水下航速6节,最大潜深100米,水下连续航行7小时。艇员是35人,其中军官为4名。

    新型潜艇是在1904年建造完成,并在12月进行了第1次试航,不过华东政府将潜艇研制列为最高机密,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利器,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既使是穿越军人,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在1905年1月,潜艇进行了第2次试航,这两次试航均取得了很圆满的成功,各项性能基本都令人满意,而今天将进行潜射*的测试。正好这时昆明舰归来,由于昆明舰的舰首船壳声呐,以及电子设备都是穿越军舰中性能最先进的,由其是监视潜射*,最合适不过了,因此军委才紧急要求昆明舰也参加今天的测试。

第三三九章 工业成就(五)

    虽然己在军舰上呆了1个多月,昆明舰全舰的官兵都己经十分疲惫了,但毕竟都是军人,因此收到了军委的命令之后,也没有多的异议,让怀化舰先回港,自己和三亚舰、青州号、沂州号汇合,一起负责监视潜艇的试航工作。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试航潜艇的艇长叫胡伟,原来是昆明舰的雷达部的声呐组副组长。其实穿越军队里是没有专业的潜艇兵,但军舰的声呐就是用来对付潜艇的,因此声纳组的战士对潜艇都有相当深刻的研究,而且在旧时空里,都到潜艇上参观过,对潜艇的性能特点,运行方式都十分熟悉。昆明舰是中国海军序列中反潜能力最强的军舰,艇载的船壳声呐,反潜电子设备也都是最好的,配备的声呐组自然也是最好的,而在他们中间选拔华东政府自建的第一艘潜艇的艇长人选,是在合适不过了,至少比其他人对潜艇要了解得多。

    不过昆明舰声呐组的组长李丽娜是女人,并适合在潜艇上工作,副组长胡伟自然就成为最佳的人选,而潜艇上的其他3名军官,也都是在昆明舰上的士兵,分别是*组长陈远涛、操舵长黄达军、动力组长易轩。这4个人组成了潜艇的军官组。

    这一次只是测试*发射,只要是能将*从潜艇中发射出去就行了,虽然对*的性能也会进行考查,但命中率并不在测试的范围内,因此并没有安排靶船,而是对着一片临岸的崖壁发射*,只要*能够击中崖壁爆炸就算合格了。

    *是现代海战中重要的武器之一,尽管这个时代的*性能还十分落后,但也已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海战武器,因为*的出现,在理论上使小型舰艇也有了击沉战列舰的能力,因此在1 9世纪80年代期,法国就*为基础,发展了一套绿水海军战略的理论,即:*是海上克敌制胜的法宝,决定海战胜负的将不再是庞大的战列舰而是*攻击舰,于是法国在1884年取消所有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而专门建造*艇。尽管后来证明法国的绿水海军战略理论完全失败,*的作用却是任何国家都不敢轻视的。

    当然华东政府成立之初,是没有*的能力,使用的*都是从德国购买,不过华东政府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主开放*的能力,因此以从德国购买的*为基础,进入逆行研制,现在也终于有了成果,舰载*在1904年己经定型,正式命名为“梭子鱼”型*,并且己经开始列装人民军海军部队;而潜艇的研发走上正轨以后,梭子鱼”型*为基础,开发潜射型号的研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现在和潜舰同时测试。

    梭子鱼”型*属于重型*,直径530毫米,长5.4米,全重1.32吨,战斗部装药165公斤,采用触发引线,速度32节,最大射程5000米。

    昆明舰的任务不仅是监视潜舰在水下的行动,同时还要监视*在海中的运行轨迹,以确定潜射*的性能,找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一行军舰来到测试的海域,潜艇艇长胡伟下令潜艇下沉,虽然潜艇在海中是不能使用无线电通话,但可以放出浮动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因此在海底也同样可以和其他军舰联络。

    胡伟下令之后,潜艇内部也是一阵忙碌,因为潜艇的下沉,一方面要打开压水舱的闸门,注入海水,而且注水必须先注艇首,这样才能确保艇首向下倾斜;另一方面还要调整水平舵,配合压水舱注水。

    “报告艇长,注水80吨,潜深15米,倾斜12度,航速5节。”

    胡伟一手抓住扶手,道:“停止注水,恢复平衡。”

    虽然潜艇的最大潜深是100米,但在这个时代的实战中,潜艇基本不会下潜到50米以下,因为这个时代的潜艇在海底还是靠目视力前进,到了50米以下的海底,能见度不会超过100米,基本就失去了价值。而且这个时的*也不能在低于30米以下的海底发射。因此除非是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否则潜艇一般的活动区域都是在海面以下50米距离以内。

    潜艇恢复了平衡之后,胡伟又下令放出浮动天线,和水面舰艇取得联系,同时又升起潜望镜,观察目标崖壁的方位。

    潜望镜升出水面,胡伟贴在观察孔上,看了一会儿,道:“左转舵11度,保持航速不变。”

    这时通讯兵向胡伟报告,己经和昆明舰恢复了联系,胡伟道:“向他们通报,我们要发射*了。” 然后又命令道:“一号*发射管注水。”

    其实水下发射*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在*发射管的尾部注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挤压将*推出发射管,然后靠*自身的动力推动*前进。因此在发射*之前,首先要将*发射管里注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压缩空气的功能。

    不过在*发射之后,*发射管应立刻关闭,而空气则由设在*发射管口附近的空气回收舱吸纳,这是防止空气进入海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而爆露了潜艇的行踪。

    这时潜艇距离崖壁的距离大约为630米,基本也是这个时代*的有效射程,而*跑完这段距离,大约需要40-45秒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潜艇能够行动的距离大约是150米,基本是无法逃离当场的,只能下潜到最大潜深,以隐藏自己的行踪。

    “一号*发射管注水完毕。”

    “发射。”

    随着胡伟的一声令下,潜艇猛然一颤,在艇首的瞭望窗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从潜艇的底部射出了一道水线,向前方延伸。

    而在水面上的昆明舰,早己打开了舰首的艘壳声呐,严密的监视着海底的情况。在昆明舰的指挥室里,在主显示屏上,显示着海底的三维地图,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潜艇的位置,以及*的运动轨迹。当然海底三维地图是早就己经做好了的,华东政府成立以后,就将山东沿海一带海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扫描,并生成海底三维地图,做为军舰、船舶航行的依据。现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发射之后,胡伟的眼睛一直贴在瞭望孔上,盯着远方的崖壁,心里则在读着秒,计算着时间。等胡伟数引43秒的时候,只见在崖壁边上,猛然涌起了一道冲天的水柱,并且从海中冒出了耀眼的火光和滚滚的浓烟,大量的岩石脱落,掉进了大海中。

    胡伟道:“大家抓紧,小心摔倒了。” 话声未落,潜艇立刻发生了巨烈的摇晃,尽管胡伟己经发出了警告,但还是有三名士兵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而且随着潜艇的颠簸摇晃,在地上翻来滚去。而胡伟虽然紧紧抓住了扶手,并未倒地,但头却撞在潜望镜上,而他也顾不得疼痛,扯着嗓孑大叫道:“稳住舵,稳住舵。”

    这是由于*爆炸之后产生的冲击波,造成对潜艇的影响。尽管潜艇距离爆炸的中心点有600多米,但一来是*的装药量太多,几乎是一发305毫米炮弹的三倍,这样产生的冲击力自然更大;二来*是在水中爆炸,在水中产生的冲击力要远比空气中大得多;三来潜艇的体量太小,水下也只有600多吨,这样抗冲击力自然弱一些,而和潜艇的位置差不多的几艘军舰就要好得多了,虽然也感觉到一阵摇晃,但和大浪差不了多少。

    差不多10分钟以后,潜艇才算是稳定了下来,胡伟一边摸上头上被撞的位置,一边道:“各部门报告情况。”

    虽然潜艇受到的冲击不小,但只是颠簸摇晃了一阵,到没有什么损失,就连放出海面的浮动天线也基本正常,并且恢复通讯,当然有几名士兵在刚才的颠簸中被撞伤。

    胡伟点了点头,道:“第2枚*试射。”

    第2枚*是用2号*发射管发射,而这一次胡伟也学聪明了,在*发射以前,就收回了浮动天线,而*射出发射管之后,潜艇就立刻下沉到70米的地方,果然这次受到的冲击明显小得多,潜艇很快就稳住了平衡,等冲击波平息之后,才又上浮到发射*的位置。又重新放出浮动天线,和水面军舰取得联系,了解发射的结果,自然是又取得了成功。

    第3次试射则测试是1、2号*发射管同时发射,潜艇还是如法炮制,不过这次两枚*只爆炸了一枚,另一枚搁浅在浅水礁滩中。而青州舰派出小艇,将这枚未爆的*捞起,带回去进行检测。虽然这样的做法十分冒险,但却不得不做,只有把未爆的*带回去检测,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

    第4次试射则是测试3号*发射管,也就是设在潜艇尾部的*发射管,而这次发射之后,潜艇并没有下沉,而是立刻开足马力,向后狂奔,在爆炸发生时,已开出150余米的距离,在冲击波到来时,又借着冲击波的冲力,继续行驶,到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5发*全部发射成功,只有一枚未爆,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科学研发那有一帆风顺的事,俦因此这次测试也完成达到了目地。

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

    1905年4月,已卧床一个多月的李鸿章将儿子都招到北京,意欲交待后事。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李鸿章共有3子3女,现在均己成年,在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进入军机,重回权力颠峰,几个儿子也都受他的荫恩,各有官爵晋封。

    李鸿章的元配夫人周氏无出,因此过继六弟李昭庆的长子李经方到周氏门下,也成为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由于年长,一直陪在李鸿章的身边,而且追李鸿章办了不少事情,现在受封礼部左侍郎,总理府衙门上行走;次子李经述为继弦赵氏所出,以诗词文章闻名,现为光禄寺卿;三子李经迈为侧室莫氏所出,现为三品京官候补;当然除了李经方之外,其他二人的官职都是虚职,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而且就是李经方的礼部左侍郎,品级虽然高,但也算不什么重臣。不过这时周氏、赵氏均己亡故,只有侧室莫氏,还有一个侍妾冬梅在李鸿章身边伺奉。

    而李鸿章的长女嫁给郭恩垕,不过早年亡故,夫家己另娶,和李家己无来往;小女李经溥是莫氏所出,夫家任德和,由于李经溥比丈夫大6岁,颇受到夫家嫌弃,这次李鸿章病重,虽然也给任家送信,但任家只派人问候,并未前来;因此现在陪在李鸿章身边的女儿只有赵氏所出的次女李经璹和女婿张佩纶。

    4月3日,李鸿章的精神稍有好转,于是将3子1女均招到病房中来,并且屏退了照料自己的侧室莫氏,侍妾冬梅,让她们都在外屋暂免,而女婿张佩纶只能在屋外候着。

    在病房里,三子都恭恭敬敬的垂手站在床边,只有李经璹坐在床沿上,扶着李鸿章坐了起来,又将枕头垫在他的背后。

    李鸿章喘了一口气,道:“这次我只怕是难逃大限了,给朝廷的遗表我己经写好了,但还要把身后的事情交待清楚,我也好安心的走了,所以才把你们都招到北京来。”

    尽管心里都有这个思想准备,但听李鸿章说出来,3子1女心里也都忍不住悲伤起来,李经述道:“父亲还是安心养病为是,不可多想。”

    李鸿章摆了摆手,道:“我的病我心里有数,用不着你来安慰我,何况我己八十有三,己算高寿之人,纵然身死,亦不为悲痛,你们也都成年人了,何必作小儿女态。”说着又咳嗽了两声。

    李经璹赶忙轻轻拍抚着李鸿章的后背,李经方捧过茶来,李鸿章喝了两口,道:“经方,你去准备笔墨,把我说的话都记下来。”

    李经方赶忙放下茶盘,拿过来笔墨纸砚,在病房里桌子上铺好。而李鸿章又一指床头条案上的小檀木箱,转头对李经璹道:“菊藕,你去把那个箱子拿来给我。

    李经璹赶身将小箱取来,放在李鸿章的面前,李鸿章打开箱子,拿出一本小册子,道:”我的全部产财分配,都在这个小册子里,菊藕,还有经溥也都有一份,我死以后,你们就按册子上的安排,各取其用,足可保全你们下半辈子的生活了。”

    李鸿章的产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成名之后,和兄弟一起在安徽老家,以及江苏、上海等地购置房地田产,当然主要是以田亩为主,李鸿章共有兄弟6人,最多的时候拥有的土地达250余万亩,而李鸿章名下的田产约有30余万亩,每年可收租5万石左右,同时李鸿章在江苏、上海等地,还有一些房屋地产;另一类则是李鸿章在主持洋务运动其间,在其兴办的洋务企业中占据的股份,也包括在青岛投资的几家工厂,不仅毎年可以收获巨大数目的财富,而且这些股份本身也是价值不菲的。当然另外还有一些金银古玩字画等,虽然也有不少,但和前两类相比,却只是一小部份。

    其实在患病的初期,李鸿章就知道自己这次是难逃一死了,因此早早的就派人清理自己的财产,并且做好了分配方案,以免自己死后,家人因财产分配而反目。

    李鸿章又道:“只是财产好分,但这时局却是纷乱复杂,稍有不慎便是家毁人亡,全族覆灭,因此我死之后,朝廷必有恩荫加赏,但你们切不可出仕为官,正好借丁忧之机,辞官回乡,闭门谢客,静观其变。”

    说着李鸿章的目光看向李经方,正好和李经方的目光对视,李经方的身体一颤,低下头去。其实这一条主里就是针对李经方的,因为李鸿章的子女中,只有李经方有实质性的官职,再加上跟随李鸿章最久,也积累了相当多侑资历,而且李经方的功名之心也最重,此前多次要求独挡一面,而李鸿章死后,清廷肯定会对李鸿章的子女厚恤,以李经方的资历,至少也能放一任道台,甚致是巡抚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按李鸿章的遗言,无疑是彻底断决了李经方建功立业的念头。

    李鸿章又:“菊藕夫妻虽然在青岛兴办了产业,但也不宜在青岛久居,我在上海还有一所府宅,留给你们,就在上海定居,上海离青岛不远,也方便管理,幼樵是晓事的人,会明白我这一番苦心的。”

    李经璹赶忙道:“是,父亲。”

    李鸿章又叹了一口气,道:“据我看来,朝廷现在虽然在变法革新,但积重难返,又无可堪大用之人,难有大做为,卧榻之侧有海外华人虎视眈眈、周边又有各国列强各怀鬼胎,只怕也难逃大限,因此而不出10年,中国必有一番鼎革纷乱。而在乱世当中,只有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颇有新气,或可取而代之,只是有各国在傍掣肘,未必就能轻松定鼎。而在时局尚未大定之时,你们千万不可参与其中,以明哲保身为上。而各方若未有掌控大局,亦不会对你们太为难。”

    几个儿子听了,立刻都齐声道:“谨尊父亲之训。”

    李鸿章微微点头,道:“只是海外华人的治国之道与别人不同,如果他们最终能够定鼎天下,或是占据安徽、江苏之地,必会收尽天下之地为公有,而你们切不可和海外华人相争,最好是主动把土地都献出去,我留给你们的遗产,既使去了所有的田产土地,亦不为贫,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如果有其他各支为土地之事来求你们,也决不可答应,而是应力劝他们也将土地献出,听与不听由他,但绝不可与其他各支联合与海外华人相抗争。”

    “若是海外华人真的开朝立业,我和他们还有一点香火情份,而且为了安抚人心,或许会请你仙出仕任职,你们到也不必拒绝,大可出来任职,不过应当谨记凡事当低调,不可张扬,更不可参海外华人内部的争斗,如果时局尚好,到也不妨多干些时日,如果时局有变,就立刻辞官不做,回归乡里,多做些兴教济民,修桥铺路的善举,落个好名声,方可保全我李氏一族兴旺。”

    子女们听了,也都又连声答应。

    李鸿章听了,脸色稍安,又道:“都记下来了吗?”

    李经方忙道:“父亲,都记下来了。” 说着将记录的纸笺交给李鸿章看。

    虽然李经方对言辞进行了一些润色,但内容却是完全按照李鸿章的意思,因此李鸿章看完之后,也点了点头,又从李经方手里接过笔来,在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后将这份遗嘱也放进檀木箱里,道:“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自已好自为之吧。”

    说完之后,李鸿章示意李经璹,让自己重新躺到床上,合上眼睛,其他人也都依次悄然的退出了病房。

    就在当天晚上11点,李鸿章在府邸中病故,亨年83岁。

    其实李家对李鸿章的病故早己有思想准备,因此李鸿章的后事也都已安排好了,棺木、寿衣均早己定好,当下立刻先将李鸿章的遗体成殓起来,然后布置好灵堂,又安排了香锞纸马等物,并连夜报给清廷。

    慈禧、光绪是在第二天清晨收到李鸿章病故的消息,同时也收到了李鸿章的遗拆,李鸿章在遗拆中主要是强调两件事情:一是告戒清廷,千万不可参与到日、俄、华东政府的纷争中去,也绝不能和华东政府为敌,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清廷;二是向清廷推荐袁世凯,保举袁世凯进入军机,参与国政。

    其实这两条都是李鸿章的一惯主张,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进入军机,就一直主张清廷不可与华东政府为敌,并利用自己的威望,数次压制了满族权贵的激进计划;而且李鸿章再度得势以后,也一直在扶持袁世凯,衍然是把袁世凯当自己的接班人培养,袁世凯这几年能够一帆风顺,固然是袁世凯自身有能力,但也和李鸿章的支持不无关系。当然,也正是有李鸿章这座大山压着,袁世凯的实际权势比旧时空里还是要差一些。

    看完了李鸿章的遗折之后,慈禧和光绪也都不禁失声哭泣起来,尽管他们对李鸿章的病故早有思想准备,毕竟李鸿章己是年过80的老人,迟早有亡故的那一天,但听到了李鸿章病故的消息,还是禁不住一阵巨大的失落感,因为现在大清国还不能没有李鸿章。

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之死(二)

    在旧时空里,一般都认为李鸿章是清廷天字第一号的忠臣,并且深得清廷,至少是慈禧的信任,其实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几乎从来就没有对李鸿章百分之百信任的时候,反到是在甲午战争前的10余年时间里,对李鸿章的防范之心都甚重,并且给李鸿章设了不少的小绊子。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原因就在于当时李鸿章手里掌握着清廷最精锐的军队——淮军,足以威胁到朝廷。

    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7年未添一炮,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期间,调动不了南洋水师,都是清廷扯李鸿章的后腿很明显的例子。因此甲午之败,对李鸿章来说是一次彻底的失败,但对清廷来说,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少解除了一个内部隐患。

    但在这个时空里,庚子国变之后的这几年里,慈禧、光绪对李鸿章却是真正的信任了起来,对李鸿章的意见也是言听计从,一来是李鸿章现在没有兵权,对朝廷已经没有了威胁;二来是庚子国变之后慈禧、光绪也都十分清楚,现在的清廷还需要李鸿章来周旋和海外华人,洋人的关系。而现在李鸿章死了,如果清廷再遇到危机事件,还有谁能挺身而出,为朝廷排忧解难呢?

    由其是对慈禧来说,还有另一层感触,今年是慈禧的70岁寿诞之年,说起来慈禧也己经进入古稀之年了,一个老人听到了另一个老人死亡的消息,心里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受的。

    于是慈禧和光绪下令,取消今天的朝会,又责令军机处,讨论对李鸿章的追谥和厚恤。

    就在第二天,清廷派李莲英为钦差,到李鸿章的府宅传旨,首先是对李鸿章进行了高度的嘉奖,盛赞李鸿章为清廷立下的功劳,并赐谥号“文忠”,追赠太傅,加一等肃毅公,赐黄马褂同葬,赏银3000两安葬,派20名待卫护送李鸿章的灵柩回乡,并改李鸿章的家乡安徽省庐州府肥东县为少荃县。同时还恩加李鸿章的三子一女,李经方加封三等伯爵,李经述、李经迈二等子爵,连张佩纶也加了一个三等男爵。

    应该说清廷对李鸿章的抚恤是相当恩厚的,清廷对功臣的谥号一般都是以“文”字开头,第二个字才是对功臣的评价,如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而按照谥法,内外宾服曰正;辟地有德、甲胄有劳曰襄,都曾、左两人的评价是非常贴切的,而“忠”在谥法上的解释是:危身奉上曰忠,因此用在李鸿章身上,也是最合适不过了。

    但曾、左两人死后的追加都是候爵,李鸿章却追加公爵,这显然是高过曾、左两人一头了,而其他的什么赐黄马褂同葬,赏银,派待卫护送灵柩回乡,改县名等,也都是极高的荣耀,纵观清廷2 6 0余年的历史,也只有李鸿章一个人享受这样的殊荣。更何况是派李莲英李大总管亲自传旨,在大清国能有几个人能够劳动李大总管大驾的。

    宣读了圣旨以后,李莲英又恭恭敬敬给李鸿章上了三柱香,又向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说了几句“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这才告辞回宫去了。

    本来李鸿章在清廷就是位高权重,而朝廷对他又是恩加有甚,因此王公大臣们自然也都不敢怠慢,和李鸿章交情好的自不必说,能够亲自来拜奠的决不会遣派家人,有些文采出众的人,还写了挽联,张之洞还亲自给李鸿章写了一篇祭文,袁世凯也专程从天津赶来,并给李鸿章守了一夜灵,而既使是李鸿章的政敌对头,也都派遣有头脸的家人来拜奠,总体看来,李鸿章的葬礼是相当的风光。

    7天以后,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以及张佩纶、李经璹扶灵回乡安葬,几乎整个京师的官员都来相送,送行的队伍排出20多公里。李鸿章在北京的住宅改为他的祠堂。

    而等李鸿章的灵柩走了以后,在朝中的一场明争暗斗也立刻展开,现在李鸿章是军机大臣,名副其实的李中堂,而李鸿章死了,就空出了一个军机的缺额,当然军机大臣的数量本来是不固定的,多一个少一个都可以,但现在清政己经从庚子国变中恢复过来,而新政也搞了4年,因此慈禧也想对军机处进行一次大的改组。这一来自然有许多人都生出争取一下的想法。

    就在李鸿章的灵柩离开北京之后的第二天,清廷正式下旨,公布了新的军机处名单,军机领班仍然是庆亲王奕劻,其他人是张之洞、瞿鸿禨、醇亲王载沣、世续、那桐、鹿传霖、袁世凯。其中后4人都是第一次进入军机处,整个军机处换了一半的人,动静不可谓不大。而对清廷的政局影响,更是深远。

    现在的清廷政治局面十分复杂,派系众多,当然这也是慈禧刻意造成的局面,而各政治派系中,势力最大的是以庆亲王和袁世凯为首的实权派。

    在庚子国变以后,袁世凯就在努力的拉陇自己和庆亲王的关系,因为这时清廷由亲王担任军机领班己成为惯列,而庆亲王的资历最老,并且又得慈禧的信任,因此袁世凯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由庆亲王担任军机领班,而袁世凯要巩固自己的权势,自然要和庆亲王交好。而庆亲王又一向贪财,于是袁世凯投其所好,大笔大笔的银子奉上,两人的关系也迅速升温,最终结成同盟。

    其实庆亲王虽然一向给人以贪财平庸的印像,但也绝不是无能之辈,否则也不可能在清后期的政坛上经历数十年不倒,并一步一步熬成军机领班。庆亲王当然知道,军机领班这个位置是众矢之的,毕竟大清的亲王还有不少,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因此想要在这个位置上坐得长,坐得稳,除了继续讨好慈禧之外,还必须在朝中有得力的伙伴支持。而袁世凯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加上袁世凯也会来事,送银子毫不吝啬,于是两人一拍即和。庆亲王掌控军机大权,而袁世凯掌握着清廷最强的军队——北洋新军,两人一内一外,一文一武,结成了清廷最强的政治同盟。

    而对两人的结盟,李鸿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成作用,虽然李鸿章并未加入两人的同盟,但和两人的私交都不错,而且李鸿章认为这两个人都是务实的人,现在的清廷最缺的就是这样务实的人,庆亲王的才能确实差了点,但却懂得不胡乱指挥,把事情交给会做的人,这就相当不错了。因此李鸿章在明里暗里,对他们都给予一定的支持,当然庆亲王和袁世凯也懂得投桃报李,对李鸿章的建议也都竭力支持,李鸿章能几次阻止满族权贵的激进提议,也有他们的一份力量在其中。

    这次改组军机,袁世凯得以进入军机,使着庆袁组合的实力大增,也进一步巩固了两人的地位,当然慈禧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看中了这两个人能做事,而且又务实,毕竟现在的清廷是需要能做事的人。而且李鸿章病逝,对两人也是一个打击,把袁世凯调入军机,也能更好的控制他,因此庆袁组合的实力并没有表面增加得那么多,老佛爷的手腕,又岂是等闲可比的。

    第二大势力就是满族权贵派,主要的人员有肃亲王善耆、良弼﹑溥伟﹑铁良、荣庆、荫昌等人,这一帮人的主导思想是要恢复清朝中前期的满族主导地位,将权力从汉臣手中夺过来,因此行动、计划都十分激进,数次要求清廷和华东政府决裂,就是这一派主导的。

    虽然同为满族权贵,但庆亲王和他们互相都看不顺眼,庆亲王的才能虽然平庸,但也明白汉臣崛起的大势不可逆,这伙人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有和汉臣合作,才能确保清廷维持下去;而这批满族权贵则认为庆亲王完全是老糊涂了,只顾贪财好利,不惜和汉臣勾结,连祖宗留下来的江山都不顾了,因此这一派在朝中几乎是处处和庆亲王、袁世凯、李鸿章等人对着干,势如水火。不过这也是慈禧乐见的。

    而这次军机改组,满族权贵派派受的打击最大,两名骨干铁良、荣庆都被罢出军机,虽然铁良改任兵部尚书、荣庆改任礼部尚书,都还保留了一部权力,但和军机大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实慈禧也十分清楚,满族己没有多少人材,大清要維持下去,必须要倚重汉臣才行,满族权贵那种极端的行为根本不可取,真要把汉臣的权力都夺过来,转交给满族权贵,清廷恐怕连一年都撑不下去。而慈禧允许满族权贵存在的作用只是为了牵制实权派,但近段时间,满族权贵派几次要求清廷出兵东北,甚致还迎合一些洋人的建议,让慈禧相当的恼火。

    对于参与辽东的战争,这一点慈禧的态度到是和李鸿章相同,清廷最好是座山观虎斗,千万别去趟这滩浑水,而洋人的建议,慈禧也从来都是不敢信的,因此这次满族权贵派做的显然有些过头了,有必要敲打他们一下,于是将铁良、荣庆移出军机,但也不能把满族权贵派一棍子打死,毕竟大清的江山还是满人当家,另外在必要的时候,这一派还是有用的,所以让铁良担任兵部尚书、荣庆担任礼部尚书。

    当然满族权贵派暂时是元气大伤了,而且在军机处里也没有人,自然就无法牵制实权派,不过老佛爷又岂是好相与的,对此早早的就做了准备,扶植起两股新的政治势力,以备不测之用,同时对满族权贵派也是一个警告,意思是别以为老佛爷就一定要用你们,没有你们老佛爷照样玩得转。

第三四二章 李鸿章之死(三)

    清廷的两股新政治势力之一是新贵派,代表人物是醇亲王载沣,他也是光绪的胞弟。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现在载沣进入军机处己经近两年了,由于有慈禧的扶持,而载沣本人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虽然没有大的出彩,但也没犯什么错识,而旦现在己经建立了一个以醇亲王一系的亲属人员为主的班底。

    当然载沣能够被慈禧选中,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出众的能力,主要是他的嫡母是慈禧的妹妹,而妻子是荣禄的女儿。因此在私下里也有人传言,慈禧这是在准备光绪的继承人。虽然在庚子国变之后,慈禧己经放弃了废除光绪的打算,不过光绪一直都没有子嗣,虽然还算年轻,但身体一直多病,准备一个继承人也是完全应该的,而当年光绪继承同治的帝位,也以弟及兄,而且现在局势复杂,清廷虽然稳定下来,但国家需要一个成年的君主,载沣是光绪的亲弟,选他做光绪的继承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另一股势力则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是瞿鸿禨,还岑春宣。其实清流派在同光时期,一直都是清廷的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以“勇于言事、标榜风节、经世匡时” 标榜自己,而当朝廷主要是利用清流派来制衡洋务派,张之洞、张佩纶都曾是清流派的重要干将。不过清流派大多都是好为空言、不识时务、眼高手低之辈,因此要么是像张之洞这样转为洋务派,要么像张佩纶,彻底告别官场。

    其实瞿鸿禨和当初那批清流派没有什么关系,他是在庚子国变时随慈禧太后西逃,忠心耿耿,又承担了撰旨之责,因而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在归京之后很快就进入军机。不过瞿鸿禨是这时清廷十分少有的清正廉洁官员,其个人操守,足可以与包拯、海瑞相比,但这样的人往往的自诩清高、而且具有一种使命感,对看不惯的事情都会直言进谏,丝毫也不留情面,和早年的那批清流派确时有几分相似之处。

    慈禧也有意把瞿鸿禨打造成新的清流首领,因为这批人虽然干事不行,但骂人却是拿手,因此在必要的时候,确实很好用。

    这一次军机处的变动,这两派都没有什么损失,各有一人在军机处里,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是慈禧倚重来平衡朝政的重要力量。

    还有一个派系就是中立派,代表人物是李鸿章、张之洞,还包括早一步退出军机的王文韶。这一派的特点是都是官场的老油条,而且为官多年,威信素著,本身就极有影响力,倒向那一派别,那一派别就会声威大振。当然他们也不会轻易的偏向某一派别,而是和朝廷保持一致,由于他们都是老于世故,并精通为官之道,因此对朝廷动向的预判都十分精准,往往也成为带动大部份官员倾向的风向标。

    慈禧的手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利用实权派做事,用其他几派系牵制实权派,并互相掣肘。而越是简单的道理,就越是体显慈禧把政治权谋己经玩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而新的军机班子组建之后,刚刚进入军机处袁世凯立刻上奏朝廷,请求派官员出国考察其他国家宪政,为中国的立宪做准备。

    原来日俄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但这时日本己经取得绝对的优势,而且在战场上取得相当辉煌的胜利,在中国的媒体舆论看来,日本蠃得这场战争,己经是稳操胜券了。

    但总结日本能够战胜俄国的原因,中国舆论基本都归结为是立宪政体对**政体的胜利,因为日本是立宪国家,俄国是**国家,立宪国家对**国家的战争,立宪国家一定胜于**国家,因此中国想要富强起来,就必须立宪。有的媒体把华东政府也拉进来,说华东政府也是实行立宪制度,才能在庚子国变期间击败八国联军,可见立宪强于**。

    其实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几个中国人能够把立宪政体的本质弄清楚,更是没有把日本战胜俄国的根本原因搞明白,日本能够战胜俄国,和两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不是主要原因,而且严格来说,日本也不能算是标准的立宪国家,而俄国的**程度,其实也比清廷好得多,而华东政府的制度更是和立宪政体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华东政府也并没有作解释。

    于是从1905年初,在中国就形成了一股要求朝廷仿效英、德、日本之制,定为立宪政体之国的舆论风潮,包括相当一部份地方督抚大员、士绅、乡贤,驻外使臣等也都上书朝廷,要求立宪。袁世凯的这个建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而袁世凯的这个建议,也在清廷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首先是在军机处里,除了庆亲王支持袁世凯之外,张之洞不置可否,其他5个人全都反对,由其是世续、那桐直接就和袁世凯吵了起来。虽然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并没有把立宪政体弄清楚,但还是了解一点的,立宪和原来中国政治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但对中国这样一个施行了数千年高度**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肯定会引发极大的争议。在某些官员,由其是满族官员看来,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足可以抄家亡门了。

    其实袁世凯提出这个建议,是有自己的考量。袁世凯能够发迹,戊戌政变是一个关建点,在戊戌的关建时刻,袁世凯选择投靠到慈禧这边,为自己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袁世凯飞皇腾达之际,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得罪了维新派、得罪了光绪,逃到海外的维新派更是将袁世凯视为维新的叛徒,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

    当然,在当时这个隐患还并不严重,因为维新派己流亡海外,翻不越多大浪来,而光绪只是傀儡皇帝,实权都掌握在慈禧手里,又能把袁世凯怎么样,何况那时慈禧已打算废了光绪,袁世凯更是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但时局的发展却大出袁世凯的意料,历经了庚子国变的大折腾后,慈禧竟然没能废得了光绪。尽管光绪现在依然是傀儡皇帝,但皇位却似乎稳如泰山。而且慈禧已是70岁的老人,还能有几天,光绪虽然体弱多病,但毕竟还不到40岁,活得比慈禧更长,是有很大机率的,一但慈禧先于光绪去世,那么光绪就将真正亲政了。偏偏又在这个时候,慈禧把载沣选入军机处,大有把他培养成光绪的继承人的势头。

    袁世凯也顿时紧张起来,因为载沣是光绪的亲弟,他或许不敢怨恨慈禧,但对自己却是完全不用顾忌的,因此未来无论是光绪亲玫,还是载沣上位,自己恐怕都没有善果,而且这几乎就是个死局,根本没有办法破解。

    不过要求立宪的舆论浪潮让袁世凯看到破解的希望,袁世凯到是对立宪有些研究,知道立宪是要限制君主的权力,将君主的权力框在一个范围之内,因此袁世凯也立刻意识到,如果大清转为立宪政体,限制皇帝的权力,那么自己将来的平安也就有保障了,于是袁世凯趁着现右民意沸腾之机,上折要求朝廷立宪。

    军机处己是乱成了一团,庆亲王也控制不住局面了,只得决定请慈禧、光绪御前裁决。其实面对着汹涌的舆论,慈禧也不能不为所动,她毕竟是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并不像满族权贵那么无知,现在的朝廷还十分脆弱,对民间舆情可不能完全无动于衷,因为在清廷的傍边还有华东政府这只大老虎蹲着,稍不小心,被海外华人利用,他们可是相当会利用舆论的,说不定就不好了。

    立宪好与不好切不论,但首先要弄懂立宪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袁世凯说立宪会使清廷富强,而世续、那桐立宪只会让大清亡国,但都没说清楚立宪到底是什么?因此在御前会议上,慈禧首先发问,立宪究竟为何物时,双方都哑了嘴,世续、那桐根本就没怎么研究过立宪,只能一口咬定立宪全夺君之权,驾空皇权,以至亡国。

    袁世凯当然也不能说立宪是要限制君主的权力,不过袁世凯毕竟反应机敏,立刻反问世续、那桐,英、德、日本均为立宪之国,但国不仅没有灭亡,君权也未被架空,反到更为强大,可见立宪不会亡国。而世续、那桐也答不上来。于是这次御前对答就这样糊里糊涂的结束。

    就在这时,湖南巡抚端方入朝,受到了慈禧的召见。原来在庚子国变时,慈禧逃到西安,当时任陕西巡抚的端方护驾有功,因此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用。而端方虽是满人,但却是个维新派,在戊戌年间就积极参与变法,颇有建树,而庚子国变后清廷推行新政,端方历任湖北巡抚、江苏巡抚、湖南巡抚,每任都在地方上除旧革新、兴学助教,同时也主张朝廷立宪。

    慈禧正愁没人给自己详细解释什么是立宪,又不相信袁世凯,正好端方入朝,他又是主张立宪的,于是召他入见,好问个明白。

    端方不仅是力主维新,施行宪政,而且和袁世凯还是儿女亲家,因此自然要帮袁世凯。于是端方在慈禧面前大谈立宪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是“立宪后,皇位置则可以世袭罔替”,并且还列举日本的明治宪法中就明确规定,日本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皇位,由皇族男系子孙继承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等等。这样可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大清统治的合法性。

    慈禧听了以后,也颇有些心动,慈禧虽然读书不多,但对政治权术有一种天生的才能,端方所说的合法性,换成传统的中国语言也就是大名份。慈禧当然知道,在中国政治中,大名份是相当重要的,自己之所以能垂帘听政,历经同治,光绪两代,掌控朝政大权,很大的原因在于同治、光绪即位时都是幼童,慈禧可以以太后的名份干政,这在中国历史中,是符合大名份的。

    过去中国的王朝都是以“天命”做为自己统治的合法前提,但进入现代社会,从西方各国传入自然科学知识,所谓的天命已经忽悠不了人了,而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到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于是就在第二天,慈禧终于下旨,接受袁世凯的建议,派官员出国考查,当然考查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国家政体,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以博取众家长。

    并且责令军机处,拟定出国考查大臣的名单。

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

    “老佛爷这是不是老糊涂,怎么能答应这样的要求呢?朝廷一但立宪,可是后患无穷,今后这江山还是不是姓爱新觉罗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老佛爷精明一世,怎么这时糊涂起来了。”

    “是啊,现在汉臣己经是尾大难掉了,东南之地都是只知有督抚,而不知有朝廷,如果再行立宪之制,岂不是早晚都要把祖宗的基业都给败光了。”

    “我看袁世凯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是包藏祸心,以立宪为名,图谋夺权才是真。”

    “嗯!我早就说过袁世凯其人,鹰视狼顾,有莽操之像,不可付之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的袁世凯反情已萌,理应当速诛之方是。可恨奕劻、端方这些人,不仅还和袁世凯勾结,竟然也支持立宪,如果不是他们两人在傍唆使,老佛爷也未必会受袁世凯的蒙骗,实在是可恨。”

    “我看老佛爷也是一时受了蒙骗,不如大家一起进宫去见老佛爷,哭述陈情,请老佛爷收回成命为是。”

    “对对对,我看这样很好,肃亲王,你到是发个话啊,以为如何?”

    肃亲王善耆看了看众人,摇了摇头,道:“我看我们就是进宫去求老佛爷,也是没有用的,老佛爷是绝对不会收回成命,相反还会痛斥我们,所以我们就别去找这个没趣了。”

    听了肃亲王的话,房间里顿时炸了锅,在场的共有8人,除了主人肃亲王善耆之外,其他7人是恭亲王溥伟、贝勒载润、良弼﹑溥伟﹑铁良、荣庆、荫昌、毓朗等人,都是满族权贵派的骨干人物。

    在清廷下旨,决议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国的政体经济的当天,肃亲王就这7个人招集到自己的府邸里,协商对策。虽然在军机改组中,满族权贵派遭到了重创,铁良、荣庆都被排出军机,现在军机处里没有一个人,但满族权贵派并不太在意,毕竟现在的清廷还是满族在当家,而满族权贵派的绝大部份成员不是宗室,就是世袭的爵位,进不进军机,他们对朝政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清廷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基本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但由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因此和汉族建立的王朝还是有些不同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还保留着一些部落政治的特色,满族是做为一个整体,对王朝的统治都有一定的义务和权力,并且对君主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简单来说清廷的皇帝首先是满族的部落酋长,其次才是王朝的君主,因此清廷皇帝的统治基础是满族权贵的支持,没有这个支持,清廷皇帝就难以保持自己的皇权;而满族权贵的权势,也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只要皇权还在,那么满族权贵的权势也就有了保障,双方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尽管在太平天国之后,汉臣崛起,但汉臣的势力主要是在地方上,而在朝廷中枢,仍然是由满族掌控,咸丰以后,军机领班均由亲王出任,也可以作是满族对自身权力的巩固。

    而立宪制度,就是要限制皇权,而一但皇权受到了削弱,满族权贵也就失去了权势的根本,而失去了权势的满族会是什么结果,只看华东政府的排满行动就知道了,因此满族权贵才要竭力的阻止清廷立宪。总之袁世凯力主立宪,是为了自保,即保住自己的权势,也保住自己的性命,满族权贵反对立宪,同样也是为了自保。

    肃亲王举了举手,道:“你们大家都听我说,立宪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老佛爷也只是答应派大臣出洋考察,并未说就要立宪,何况考察的内容也包罗万向,并非只为宪制,因此我以为老佛爷是看到舆情汹汹,只能顺水推舟,先派大臣出洋考察,使的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己,这一出洋,至少也是1、2年的光景,如果遇到洋人国内有什么事情,就是拖到3、4年也不是可能的,那时国内说不定又有其他的变动,早就忘了。要知道立宪仍是动摇我大清的根本,以老佛爷之精岂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其他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认为肃亲王说的有道理,铁良道:“王爷,我看这次立宪之计,未必那么简单,而且袁世凯包藏祸心,不可不防,还应极早图之为是。”

    肃亲王道:“袁世凯有野心是不假,不过要除掉袁世凯,我看到也不难,只需一狱吏既可,大清真正的威胁不在其内,而在其外啊。”

    良弼道:“王爷指的是海外华人?”

    肃亲王点了点头,道:“海外华人现在以然是公然割据,自设官职,那把朝廷放在眼里,其势之大,比当年长毛更盛,这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而且据我所知,在我朝中的汉臣多有和海外华人有勾结,李鸿章便是其一,他在青岛投资数十万,开了两个工厂,可见其心意,而袁世凯和海外华人亦有交情,怕就怕朝中的汉臣和海外华人里应外合,共同图谋我大清的江山啊。”

    这话说完后,有几个人也紧张了起来,荫昌道:“确实如此,不知王爷有什么好办法吗?”

    肃亲王道:“还是那个办法,我们要说动老佛爷,出兵辽西。”

    荣庆皱了皱眉,道:“王爷,请恕我直言,出兵辽西,势必会和日、俄两国,及海外华人正面冲突,以我大清现在的力量,单独对付一家都难有胜算,何况是以一敌三呢?”

    肃亲王呵呵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会担心这个,现在俄国己被日本击败,因此不足为虑,以去其一。而日本你们也大可以放心,我和日本政府的代表川岛浪速己经谈过了,日本不会与我大淸为敌,而且也支持我大清出兵辽西,并承诺在击败俄国之后,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我大清。”

    铁良道:“只怕日本是存心不良,大概他们是怕海外华人趁势进攻辽东,因此才鼓动我大清出兵辽西,牵制海外华人吧。我们也不可不防啊。”

    肃亲王道:“昨天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和我谈过,说英国会保证在日俄战争结束以后,促使日本退出辽东,将东北之地仍然归还给我大清。但要求我大清马上派兵进驻辽西,以压制海外华人。”

    铁良道:“王爷,洋人之言,俱不可轻信。”

    肃亲王道:“我也知道洋人之言都不可轻信,但现在日俄双方在辽东争斗,我们如果再无做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宗的龙兴之地落入日俄之手,再不就是被海外华人所取,而朝廷出兵进驻辽西,一则可压制海外华人,二则无论日俄那方获胜,我们都可以趁机收复一些地方,甚致收回东北之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三则可以趁机总揽兵权,只要我们有兵权在手,又何惧袁世凯呢?”

    铁良听了也不禁有些心动起来,他是满人中少有的军事人材,而慈禧也将他作为牵制袁世凯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尽管将铁良罢出军机,但还是让他改任兵部尚书,仍然掌管兵权,只是铁良一直苦于自己手里没有军队,如果能够趁着出兵辽西的机会,掌握一支军队,对铁良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不过铁良毕竟是有些真材实料的人,就算是日俄均不会与清廷为敌,但海外华人也不是好惹的,别看铁良在军机处里叫得凶,要求朝廷出兵辽西,但一来是知道李鸿章必会阻拦;二来出兵辽西也不是要和海外华人为敌,只是控制锦州以外的地区。而真要和海外华人为敌交战,铁良还真没这个胆量。

    于是铁良道:“王爷,各位,不是我长海外华人的威风,以朝廷现在的实力,要和海外华人为敌,恐怕还有些力所不逮啊。”

    肃亲王呵呵笑道:“铁良说得不错,不过我己早有安排,不瞒你们说,我己安排人手暗中潜入山东联络各地府士绅乡豪,准备举旗起事;在上海则是布置下了一批江湖奇士、武林豪杰,只等时机成熟,就要在海外华人的上海新区里大闹一场,最好是能够杀死几个海外华人,一则是让海外华人知道我们的厉害,二则是在海外华人的老家里闹,让他们分不开身来管别的事情,那时我们出兵进驻辽西,还怕海外华人吗?”

    其他人听了,也都大为意外,因为谁都没有想到,肃亲王竟然还有这么一手,这些人里面,以铁良、荣庆、良弼三人算是有些才干,这时也都不禁暗自惊讶,肃亲王虽然在幼年有尚武之名,但由于和皇宫的血脉较远,因此成年之后,并没有向恭亲主、醇亲王、礼亲王、庆亲王那样担任重职,一直到庚子国变之后,才出任崇文门正监督、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等职务,但这几年来,除了博得一个为官廉洁、体恤下情的名声之外,到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却没有想到竞然有这样的气魄,在暗中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而毓朗还有些迟疑,道:“这样就行吗?”

    肃亲王道:“如今我大清正是多事之秋,国家动摇,我等身为朝廷宗室、勋臣,当竭尽全力,保全大清江山,共渡危机,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还敢放一搏,而是仍然畏首畏尾,等到大厦倾倒,只怕是悔之晚矣。”

    铁良听了,也不禁豪气上涌,道:“好,王爷,我赞同你的建议,这次怎样也要搏一搏。”

    铁良这一带头,荣庆、良弼也立刻道:“我们也同意王爷之议。”

    其他人见了,也都纷纷表示对肃亲王的支持,肃亲王也不禁大喜,道:“好,我们马上联名给朝廷上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322/ 第一时间欣赏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作者:木林森444所写的《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为转载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介绍:
20**年,一支付责保护中东某国撤侨任务的舰队穿越到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而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洗脑的穿越者们,立刻接受了穿越的现实,并且各有打算,有人想利用未来的科学技术称王称霸,甚致建立全球霸权;有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屈辱历史,甚致实现普世价值;也有人想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过上旧时空过不上的腐败奢侈生活;还有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梦想和理想。 但这次穿越者们面对的不是落后无能的农耕时代国家,而是有着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和相当科技能力的近代列强,就连历代穿越者们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也未必有明显优势,因此三心二意,各怀心事,又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能否在这个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