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文阅读

作者:木林森444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

    “歼灭俄军58347人,俘虏俄军76261人;全歼俄军第1集团军,第32师,第37师;俘虏中将6名,少将33名;缴获的武器弹药有,火炮257门,炮弹6278发;步枪76925支,机机57挺,手枪562支,子弹350万发;其他物资还有战马6823匹,粮食1014吨,药物56吨,其他帐蓬、皮带、皮靴等共计30余万件。而我军的损失为,阵亡人员5817人,受伤13784人,失踪312人。”

    “打得很好啊,歼灭加俘虏,一共消灭了13万多俄军,再加上俄军的受伤人员,减员恐怕会达到20万吧。这一战的战果,并不比鸭绿江之战差啊。一定要对前线的各部队进行嘉奖。”

    “应该的,完全应该的,老实说我也没有想到,会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必须对部队进行嘉奖,而且还要对立功的人员进行奖励。”

    “不光是要嘉奖,还要好好的宣传,打完这一仗,我们就会和清廷彻底撕破脸,现在要抓紧一切时机的宣传,以前打的都是日军,这次是打的俄军,这两个国家都是这个时代对中国侵略最狠的国家,现在都被我们教训了,不能错过这个宣传的机会。”

    十里河之战获胜的捷报发到青岛之后,华东政府上上下下都十分振奋,因为鸭绿江、十里河两战,从战果上来说,共计歼灭日俄军16万,俘虏12万,还有近20万日本的后勤人员;从战略上来说,将日军逐出了辽东地区,将俄军打得退守沈阳,人民军取得了战场的绝对主动权,可以说是战果极为辉煌。尽管穿越者们对击败日俄军队确实是有相当的信心,但也真的没有想到战果会这么巨大,几乎可以说是一举重创了日、俄军队。

    现在华东政府、日本、俄国三方都进入了休整期,辽东战场的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而青岛的军事小组也展开了讨论,下一阶段的战争怎样进行。

    按照原来计划,人民军在击败日军之后,将在辽阳-沈阳一线和俄军对持,这时应该出动一支舰队,带海军陆战队北上,偷袭海参崴,以此来调动俄军撤军回援,然后趁虚攻取沈阳。并以此为基础,和俄国进行谈判,不仅要迫使俄军退以东三省,并且向俄国索要赔偿。

    不过这个计划是建立在人民军和俄军在辽阳-沈阳一线基本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由于这个俄军己在远东地区集结了60万的兵力,尽管俄军的管理不善,组织混乱,但这样的兵力也不容小视,而且在此之前,人民军还要和日军交战,因此军事小组才认为在击败了日军之后,人民军和俄军将会处于一个平衡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抢攻沈阳必然会损失巨大,才要选择出奇制胜的战术。

    但谁都没有想到,人民军的战果会这么大,现在己经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导权,因此是否还有必要按原计划进行,相当需要再讨论,反正现在三方都在休整,也有足够的时间修正或改原来制定的作战计划。

    军委就认为应该对原来的作战计划进行调整,因为偷袭海参崴的目地是为了调动俄军,以便于攻取沈阳,但现在直接进攻沈阳的机会己经来临了。

    十里河一战,人民军共计歼灭俘虏13万余人,再加上俄军的受伤人员,因此俄军的战斗减员应在18-20万之间,而在十里河之战以前,俄军在沈阳集结的兵力大约在32-35万,因此现在沈阳的俄军应在12-17万之间,而且军队需要重新编制才能作战,但新编制的部队缺乏磨合,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而人民军现在应可以集结起约25万左右的兵力进攻沈阳,在兵力上己占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俄国现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充足,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兵增援,但这至少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人民军完全可以趁着俄军的援军还没有到,向沈阳发动进攻,一举攻下沈阳。

    虽然进攻方需要有比防守方更多的兵力,人民军的这一点兵力优势似乎并不够,但现在双方的心气不在一个层次上,俄军的战斗意志也远不如日军顽强,而且大约在3、4天以后,辽河上的铁路桥就可以完工通车,这样两辆装甲列车都可以参加进攻沈阳的战斗,再加上人民军还有4门自行火炮,18门牵引火炮,这些都是攻坚战的利器,实在不行还有装甲部队可以参战,因此军委认为强攻沈阳至少有7成以上的把握。军委计划人民军可以休整5-7天的时间,同时结集兵力,除现在十里河一线的2、3、4、5军之外,还可以考虑从第1军抽调2-3个师参战。

    不过军委也没有放弃偷袭海参崴的计划,而是在攻占沈阳之后进行,并且偷袭海参崴战略目地也不在调动俄军,而是以海参崴为基地,开避第二战场,而且动用的兵力也不只是海军陆战队,至少要投入一个军的兵力,在夺取了海参崴之后,立刻攻取双城子、伯力,然后向西进攻;而攻占沈阳的人民军再集中3个军的兵力向北进攻,双方在哈尔滨会师,一举收复整个东北三省的地区。在这个基础上和俄国谈判,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个计划比先进的计划更加宏大,不仅是收复东三省,而且是打算连海参崴也一起收复了,当然从战略上来说,如果收复海参崴,可以使俄国在远东彻底失去港口,这样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必将大减,不再能对中国构成威胁了,而以后华东政府在东北亚的对手就只有日本。

    但从十里河一战也能看出俄军中干外强的本质,也让军事小组的信心大增,都认为这个计划有很大的可行,至少可以先攻下沈阳,然后再视情况而定。

    当然改变作战计划,也需要通知前线的指挥官,毕竟再好的计划也需要在第一线的官兵来执行,而且前线的军队要更了解局势,可以对这个计划提出一些合理的修改意见,使计划变得更为完善。

    于是军事小组立刻将这个计划的草案发给东北战区司令部,咨询他们的意见。

    二天以后,军事小组收到了东北战区司令部的回复,东北战区司令部对这个计划到没有异议,但提只休整5-7天的时间是不够的,要想再次作战,至少需要15天的时间才行。因为现在人民军面临着三大问题。

    首先是疲劳问题,虽然十里河一战重创了俄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人民军也己经耗尽了全力,因为在大约20天的时间内,人民军先后发动了辽阳、鸭绿江、十里河三场大战,每场战争人民军基本都投入了20万左右的兵力,可以说每一战人民军都是全力以赴,现在人民军在辽东参战的各部队中,只有第1军和海军陆战队只参加了其中的一场战斗,第2军、第5军参加了两场,而第3军、第4军则是这三场战斗全部参加,而且在辽阳和鸭绿江之间来回行年,可以说这时人民军全军都以相当疲惫,由其是十里河之战,完全是人民军平时的严格训练,以及连战连胜的高昂士气支撑,当然俄军的作战意志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俄军有日军那样的斗志,人民军虽然也能获胜,但战果肯定没有那么大。

    但现在人民军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恢复,如果恢复期不够而强行作战,那么战斗力必将大打拆扣。而这个恢复期的时间,东北战区司令部认为至少需要10天的时间。

    其次是减员问题,自从人民军参战以来,目前共计投入约33万军队,而经过历次战争,阵亡达2.2万人,另外伤兵约4万,总体减员接近2成,这也使人民军的战斗力大减,东北战区司令部认为如果有15天的,大约有3万左右的伤兵可以恢复伤病,重新归队,这样才能恢复人民军的基本战斗力。

    而最后一个就是弹药问题,人民军队火炮运用要远超过日、俄军队,但这种集中火力覆盖打击的战术对炮弹的消耗量极大,前期在前线积累的炮弹己用了十之七八,现在全军的炮弹数量只有3万余发,其中有2万发还是迫击炮的炮弹,根本不足以支持一场战争。根据此前战斗的情况,人民军要打一场20万人规模的战斗,至少需要5万发左右的炮弹用量,而在前线军区最好储备10万发炮弹,足以支持2场战争。而炮弹何时能够补充齐全,则是由青岛方面决定了。

    说得不客气一点,现在的人民军实际有些中干外强,如果俄军能在短时间内,调来增援军队,向人民军发动反击,人民军恐怕很难抵挡得住。当然以俄军的组织、调度能力,也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足以向人民军反击的实力,不过东北战区司令部认为,至少要在15天之内,补充到5万发以上的炮弹,确保人民军能够进行一场战场。

    但基于这三个问题,5-7天的休整时间是绝对不够,必需要有1 5天才行。

第四七一章 迎击俄军(八)

    收到了东北战区司令部的回复之后,青岛军事小组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也认为自己先前对局势的了解确实有些不足,只注意到了敌方的劣势,而没有将人民军遇到的困难考虑充分,这么看来只休整5-7天之后,发动对沈阳的进攻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按照东北战区司令部所提出的休整15天的时间再发动对沈阳的进攻,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俄军肯定会向沈阳增加军队,尽管俄军的效率低下,但现在关糸到俄军的成败关建,又有15天时间,因此俄军也肯定会利用,并尽力的提高效率,毕竟从哈尔滨到沈阳有铁路连通,从理论上说,即使是从哈尔滨调兵到沈阳来,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而且俄军也一定会加紧修建沈阳的防御工事。那时再进攻沈阳,就将会和俄军的优势兵力以及坚固的阵地硬拼,虽然人民军拥有几大攻坚的利器,但就算能够攻下沈阳,也肯定会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于是军委又重新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并在新计划中,偷袭海参崴的计划又再度被提到进攻沈阳之前,而且偷袭海参崴的战略目地也不再仅仅是调动俄军,配合对人民军对沈阳的进攻,同样也还有开避第2战场,形成对俄军的两路夹击的任务,最终实现在两支军队在哈尔滨会师,一举收复东北三省,以及海参崴、双城子、伯力等地区。然后再以这个结果为基础与俄国进行谈判。

    当然这样一来,在计划安排、兵力布置、物资调配等方面也都需要进行重新来安排了。

    首先是即然进攻沈阳的计划推迟了,而且在短时间内,俄军也没有能力向人民军发动进攻,另外偷袭海参崴的准备工作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完成的,因此也就不化急于马上开战,到是可以让部队多休整一段时间,好全面恢复战斗力。

    另外由于这时将会有一段较长的休战时间,因此可以对前一阶段在战斗中立功的人员进行嘉奖,如升职,加衔,授勋等等,一方面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人民军也有一部份中下级军官阵亡,需要有新的军宕补充上来,以确保人民军正常的编制,这也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方法之一,如果连基层军官的编制都不足,还怎么打仗呢?

    另一方面则是借嘉奖的机会,对全军进行一次鼓舞动援。功赏过罚,是一支优秀军队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有功人员进行公开的嘉奖,不仅是保证军队的公平,并且可以激发其他军官的荣誉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更加努力作战,建立功勋。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一部份立功人员送到青岛,进行公开的表彰嘉奖,甚致接受新闻采访,或者青岛方面组织一个有各方人员参加的慰问团,并且由华东政府的高层人员亲自带队到前线去慰问军队、授勋、颁奖,这些都是鼓舞军心士气,并加强宣传华东政府战绩的方式。

    虽然决定将休整期延长,并且在袭取海参崴之前,人民军基本都不会主动向俄军发起进攻,但守备工作却不能放松的。现在人民军在辽东地区的防线有两条,一是在辽阳一线,前突到十里河一带,防备俄军;二是在鸭绿江一线,沿鸭绿江布置,防备日军。

    这两条防线的俱体军队分配安排是,留在辽阳一线驻守的部队仍然是第2、3、4三个军,并且将在青岛训练的12个后备团中,调8个团大约2万军队,用以补充这三个军的人员损失。

    毕竟现在还拥有庞大兵力的俄军仍然是人民军的首要大敌,而且一但袭取海参崴的计划成功,那么在辽东地区的新战争就从这里发起,因此必须在辽阳一线保持大量的兵力。另外就是趁着休整期,加强辽阳一线的防御,构筑好坚固而完善的防御工事,以防备俄军的进攻。

    而鸭绿江一线则交给第5军守卫,日军在鸭绿江边被人民军重创,余部被赶到朝鲜半岛上,但连同伤兵大约还有13、4万人,如果休整1、2个月,大部份伤兵都可以伤愈归队,至少凑出10万军队是没有困难的,而且随日军撤到朝鲜半岛的还有约20万左右的后勤人员,另外日军还可以从朝鲜人中征集军队,因此日军的新兵源还是有相当充足的保障。

    不过制约日军数量扩大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训练时间,二是武器弹药,由其是后者。虽然在撤退时,日军将大量军用物资都运到朝鲜半岛上,并且以前在朝鲜半岛也屯集了不少的物资,甚致大部份物资都可以在朝鲜半岛就地征集,但武器弹药却只能从日本本土运来。而在目前人民军掌握了制海权的情况下,想从日本大批量的运送武器弹药到朝鲜半岛上,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军委估计,日军的上限也就是15万,再多了也没用,只能送人头。

    虽然第5军的总兵力在6.5万左右,但有鸭绿江为屏障,可以沿鸭绿江构筑防线,而且人民军还有一支内河舰队支援,因此也完全足以抵挡日军的反扑,如果日军真的要介入辽东战场的话。当然第5军的任务不仅仅是守住鸭绿江防线,同时还兼管旅顺、金州等地区。不过现在日本海军己遭重创,俄国海军则是彻底覆灭,旅顺等地区面临的威胁并不大,到也不用驻守太多兵力,只要有一个师能够维持这一地区的安定也就够了。

    另外就是炮弹的问题。其实现在华东政府的炮弹库存数量也不太多,只有10万余发,毕竟华东政府的发展时间太短,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也不足,武器弹药的产能有限,现在支撑战争的武器弹药都是这几年时间积攒下来时。在开战之前,经过了两年多的积累,才攒了30余万发炮弹,在前期投入战场己超过20万发,而现在华东政府的炮弹产能为每个月大约能生产各种炮弹3.5万发左右,而在短期也不能让产能得到大量提高,这也是人民军必须停战2、3个月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前线的供应还是需要满足的,军委决定先运5万发炮弹到辽东,至少保证能够打一仗,而以后的战斗,也只慢慢想办法吧。

    不过在弹药供应方面,日俄两军其实也不比人民军强,虽然日俄两国的工业规模、产能都远胜过华东政府,但日本受制于没有制海权,虽然空有弹药却运不上来也是没用;而俄国的工业全都集中在欧洲地区,离远东的距离有8、9千公里,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完工,再加上俄国低下的效率,因此俄军也面临着弹药供应不足的困境。这么看弹药供应不足,其实对人民军造成的影响并不是致命的。

    现在第5军还有2个师留守青岛,当然都要调到辽东来聚集执行任务,而青岛的守备任务则改由第1军负责。

    第1军和海军陆战队都将撤回青岛,将来袭取海参崴,就是由这两支军队负责。由其是海军陆战队,回归之后将扩编成2个师、3个团,共计兵力将达到4万左右,因此罗岳也不必再挂着司令的名议,实际却是只干一个师长的工作。

    袭取海参崴的行动,初步是定在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在8月底9月初进行,一是要融出一定的时间来生产积累弹药,二是这个行动的组织工作也需要时间来完成。

    由于袭取海参崴作战的重要性加大,以前只是海军陆战队独力完成,而且攻下了海参崴之后,也不会再扩大战争规模,但现在参战的兵力,战争的规模均大幅增加,因此所需要的船只,后勤保障,辅助人员以及后续的物资供应,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安排,准备。也包括进攻海参崴之后的作战计划,也要重新制定,这些工作自然都需大量的时间。

    得知人民军并没有进攻沈阳的打算,而是在挖战壕、修堡垒,一付坚壁清野,打算长期防守的样子,林涅维奇也松了一口气,因为现在他手下的可用兵力只有15万左右,而且建制不全,大部份部队的减员都超过3成,有的部队甚致达到5成,如果人民军发动进攻,林涅维奇的心里确实是一点底都没有。当然林涅维奇不可能知道,现在人民军其实也己是强弩之末了。

    虽然能够缓过这一口气来,但林涅维奇可不敢大意,毕竞人民军近在咫尺,随时都可能进攻沈阳,于是林涅维奇一面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一面又向哈尔滨下令,命他们必须在3天内送3个师到沈阳来增援,否则就以军法从事。然后又下令在沈阳城外修建阵地工事,俄军的人数不够,就强令城中的居民出城干活。

    就这样人民军和俄军在辽阳至沈阳地区,正式进入到对持状态,而战争也告一段落。

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

    6月22日上午9点,一辆马车在华东政府外事委员会办公大楼的台阶前停下,英国驻青岛领事怀特*斯科尔斯从马车上下来,在两名属从人员的陪同下,登上了台阶,来到大门前。

    一名属从人员向大楼的门卫出示了他们的预约证件,于是立刻有大楼的服务人员将他们一行领到大楼的二层,安排在一间会谈室的休息室里等候。

    现在华东政府的9个行政委员会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均是采用统一的建筑结构,分布在原来的综合行政大楼外围,而各委员会在行政大楼里只保留一套办公室,数名联络事务的工作人员,因此现在各委员会的办公条件、场所都要比以前宽逾得多了。

    怀特*斯科尔斯是在1905年接任霍必澜,出任英国驻青岛领事。原随着华东政府的发展壮大,英国对华东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派驻青岛的外交人员自然也要甚重的选择。斯科尔斯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由其对亚洲的局势有相当的了解,他曾在英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了6年时间,其中有3年担任参赞,精通日语,在1904年被调往北京,在英国驻清国公使馆工作了一年,主要是熟悉了解中国的情况,由其是华东政府的情况,并且还学习了中文,然后才到青岛上任,也可见英国对这个位置的重视程度。

    虽然斯科尔斯上任才半年多,但来外事委员会办公楼己有多次,对这里面的流程,环境都十分熟悉,来到休息室以后,就在沙发上坐下,随手拿起报纸来看。

    时间不长,一个随从进来,道:“阁下,可以进去了。”只见通向会见室的大门打开,一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微微欠身。

    斯科尔斯这才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从门中走进去。只见李三杰正站在会见室的中间位置迎接他的到来。而斯科尔斯也不敢怠慢,快走了两步,来到李三杰面前,和李三杰握手,并互相问候了几句,然后才分宾主落座。

    李三杰首先道:“领事先生今天约见我,不知道是要和我协商什么事情?”

    斯科尔斯道:“委员先生,我是代表英国政府,希望和贵政府协商解决在中国的辽东地区发生的战争!”

    李三杰呵呵笑道:“怎么?英国政府又想要进行调停吗?”在人民军刚参战之前,英法两国曾宣布过要调停战争,其实是想阻止华东政府参战,不过华东政府根本没有理睬,该打还是照打不误,而且随着人民军连战告捷,英法两国也就没有再提调停的事了。

    斯科尔斯当然听得出李三杰话中的讥讽之意,不过做为一个优秀的外交人员,自然是要宠辱不惊,道:“不,这次我国政府的意思不是调停,而是希望参战的各方立刻停止军事行动,并马上举行和平谈判来解决你们之间的争端。老实说这一场战争己经持续了1年半的时间,并且使远东地区的局势严重恶化,也使我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是到了应该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了。不知道华东政府是什么态度。”

    李三杰道:“如果能够停战展开谈判,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众所周知我们华东政府其实是并不想参战的,完全是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而被迫参战的。”

    斯科尔斯笑道:“很好,看来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不过我想贵政府对于停战谈判肯定会有一些条件吧,不知是那些条件。”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们的条件其实很简单,第一必须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俄国必须履行《东三省交割条约》的内容,无条件退出中国的领土,日本也不得擅自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第二日俄两国必须对这场战争付全责,并且赔偿与战争相关的损失。只要满是我们这两点要求,我们随时欢迎谈判。”

    斯科尔斯皱了皱眉,道:“对领土的要求,是贵政府的一贯主张,我们先估且不论,但关于赔偿的要求,贵政府以前好像是从未提到过啊。”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不错,那是在我们没有参战的时候,现在我向的军队已经参战了,并且付出了重大的人员、物资损失,这些损失难道不应该得到应有的赔偿吗?”

    斯科尔斯道:“但日俄两国同样也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啊。”

    李三杰道:“日俄两国怎么能和我们相比,我们是为了保护国家领土完整而参战的,是自卫的战争,而日俄两国都是侵略者,我们的损失自然是由侵略者来赔偿,而侵略者的损失当然是他们自认倒霉了。”

    斯科尔斯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委员先生,请恕我直言,我认为你们提出的条件并不合理,首说赔偿吧,我们认为日俄两国都是不可能接受这个条件的。我有一个建议,听说你的在战场上抓获了大量的俘虏,因此到不如把赔偿改成俘虏的赎金,我记得在6年以前,你们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担心赎金不够多的话,不妨将赎金的价格提高一些。”

    李三杰连连摇头,道:“赔偿是赔偿,赎金是赎金,不能混为一谈。而且领事先生应该明白,胜利的一方向失败的一方索要赔偿是国际的,而发动战争的一方也应该考虑到失败的后果,不是吗?”

    斯科尔斯道:“我承认贵政府的军队在辽东战争确实有十分出色的表现,而且贵政府在军事上也确实取得了优势,但日俄两国只是暂时在战场上失利,还远远没有到彻底失败的时候,而且日俄两国都还有足够强大的国力,如果贵政府一定要将赔偿作为谈判的条件,那么我认为这场战争恐怕是不会结束的,如果战争再进行下去,贵政府也未必就能保持优势啊。”

    李三杰道:“领事先生,我们爱好和平,也希望得到和平,但决不会企求和平,如果日俄两国拒绝了我们的和平条件,我们也不会惧怕战争。您说日俄两国还没有到彻底失败的时候是不会接受我们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将他们打到彻底失败,一直到他们接受我们的条件为止。”

    斯科尔斯点了点头,道:“好吧!看来我们对赔偿的问题有较大的分歧,因此我建议暂时不讨论,将它搁置一下,而是讨论贵政府的领土主张,好吗。”

    李三杰笑道:“好吧!我也同意先搁置,领事先生对我们的领土主张有什么看法呜。”

    斯科尔斯又道:“虽然对领土的要求,是贵政府的一贯主张,但我们认为,这个要求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清国政府才是中国唯一受到各国承认的合法政府,而贵政府在法理关系上,还是清国政府的管辖之下,当然贵政府的情况有些特殊,我们认为可以用自治领这个概念来说明贵政府和清国政府的关系,更合适一些。但即使是自治领,贵政府也是从属于清国政府的,而在法理上对辽东的领土是没有权利要求的,有这个权力的应该是清国政府,因此我们建议如果将来与日俄两国举行谈判,清国政府应该是参与的一方。”

    李三杰听了,冷笑一声,道:“这个要求我们无法接受。首先用自治领的概念来说明我们华东政府的性质,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政治制度,行政体系也和清国政府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和清国政府没有任何的从属关系。”

    斯科尔斯道:“但辽东在法理上是清国政府的领土,这个事实你们是否承认。”

    李三杰道:“辽东领土的归属问题,是我们政府和清国政府之间的事情,和其他国家无关,也不需要其他国家干涉。如果认为我们不是合法政府,对辽东的领土没有合法权力要求,那么可以不和我们进行谈判,尽管去找清国政府谈判好了,但这样谈判我们是不会参与的,也不会承认谈判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斯科尔斯点了点头,道:“好吧,我会将贵政府的态度如实的转告给我国政府,我国政府还会了解日本、俄国的态度,会再和贵政府进行协商,希望我们能够促成远东地区恢复和平。”

    李三杰也道:“我们的态度是一惯的,我们爱好和平,也希望得到和平,但决不会企求和平,希望英国政府能够多和日俄政府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现在的局势,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说到这里,这次会谈也基本结束,斯科尔斯也起身告辞离开,等他回到领事馆之后,立刻将他和李三杰会谈的详细内容发回英国。

    而这一次会谈也像征着斗争从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上,正式拉开了辽东战争的各有关方之间新一轮的外交争斗。

第四七三章 外交争斗(二)

    英国领事向华东政府发出了停战的要求,有一半的原因是日本外交运作的结果,而另一半则是由英国的利益所决定的。

    辽东战场的战争己告一段落,而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华东政府自然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俄军在十里河一战中虽然被重创,但毕竟收复了沈阳,也算是差强人意;只有日军成为最大的输家,不仅被彻底逐出了辽东地区,而且兵力人员损失惨重。虽然在鸭绿江之战结束以后,又陆陆续续有数千名士兵游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但总计军队的人数也不足15万,其中还有5万多伤兵;而逃过鸭绿江的后勤人员也只有20多万人,军队人员的总损失均达了60%左右。

    而消息传到日本国内之后,日本内阁上下都如丧考妣一般,因为谁都没有想到日军会败得这么愦,尽管第2军、第4军的高层指挥人员成功的渡过鸭绿江,逃到朝鲜半岛,算是保住了一部份高级指挥官,但这和损失相比,根本是不成比例的。

    当然悲痛之后,日本政府还是要想办法收拾残局,败得再惨也不能够这样烂摆下去。

    首先当然是封锁消息,决不能让这个消息在日本国内传出去。其实自从人民军参战以后,日本己经在国内连续封锁了数次前线的消息,本来日本国内就因为战争问题弄得物价飞涨,百业凋零,只不过此前一直有对俄作战胜利的消息刺激,国内才能免强维持下去,如果败战的消息在国内传开,必然会引发大动荡,只能先把消息封锁起来,等局势慢慢平静下来再逐步揭露。

    但人民军参战以后,日本的局势就每况愈下,一开始是联合舰队被灭,接着就是旅顺失守,然后是辽阳、沈阳失守,现在又是鸭绿江之败,被封锁的消息越来越多,还包括两位高级将领东乡平八郎和乃木希典阵亡的消息到现在都还没有公布,因此这两人现在连葬礼都还没有举行,家人也被日本政府控制起来,现在又多了一个大山岩。好在是儿玉源太郎、黑木为桢、奥保筑、野津道贯等高级将领逃到了朝鲜半岛,否则光是控制安抚这些高级军官的家属就需要费很大的劲。

    其次是要立刻重新整顿逃到朝鲜半岛的军队。虽然人民军赢得了鸭绿之战的胜利之后,并没有趁胜向鸭绿江东岸进军,而是转回头去在十里河与俄军激战。这也让日本政府松了一口气。不过日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军不会进攻朝鲜上,因此必须加强朝鲜半岛的防御才行。

    但现在华东政府掌握着制海权,日本基本不可能向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派遣军队,因此只能在朝鲜半岛上想办法。好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电报线路还是通畅的,可以进行联络。

    日本陆军大本营协商之后,下令在朝鲜半岛成立朝鲜司令部,由儿玉源太郎任总司令,黑木为贞任参谋长,并仍然兼任第1军团司令官;除第1军团和鸭绿江军团的士兵外,其他逃到朝鲜半岛的士兵均进行重新编制,第2、4军团在朝鲜进行重建,每个军团暂时编制一个师、一个旅;鸭绿江军团改为第5军团,算是有了正式的编制。

    除原有士兵之外,从后勤人员中挑选一部份进行训练,力争在3个月后编成两个师,6个月后再编出两个师;并且成立朝鲜治安军,争取在半年时间内,编出6个师来。好果这些计划都完成,那么日军的兵力在半年之后,将重新恢复到30万以上,当然这只是数量上的恢复,在质量上还有极大的差异,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

    根据且本的估计,人民军和俄军的战斗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虽然人民军的胜算较大,但等到半年以后,人民军也会有较大的伤亡和消耗,那时日本还可以再从朝鲜半岛出击,或许还可以再搏一把。

    不过现在日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武器弹药的数量不足,现在日军大约有14万多,伤兵超过了5万。伤兵当然是不会带枪过鸭绿江,而其他8万多士兵当中,只有约7万人是在前期通过桥梁过江,武器弹自然是都带着,剩余的约1.5万人基本都是游过去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那还顾得上武器。虽然日军在朝鲜还储存了批武器弹药,但总计也不超过10万支枪,即使把原来朝鲜军队装备的老式步枪都算上,也不到15万支,缺口竟然超过一半以上。

    但这个问题陆军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只能救助于海军。尽管日本的海陆两军一向不和,但这个时候却颇有些同病相怜,而且海军的人也知道现在不是闹内哄的时候,毕竟日本一完,海陆军都要跟着陪葬,谁都跑不掉。因此也像海军承诺,会尽力想办法向朝鲜运送武器。

    虽然大本营还想着再搏一搏,但内阁十分清楚,这种机会是极为渺茫的,能够体面的从这场战争中全身而退,就己经可以谢天谢地谢人了。军事上的努力其实就为日本体面退出战争制造筹码。

    日本内阁认为,体面退出这场战争必须达到两个条件,一是保住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但可以做出适当的让步,如在朝鲜的经济权力,日本只要能够确保对朝鲜的控制力就够了;二是不能赔款,因为赔款就等于是认输了,而且日本现在也没有钱了。这样结果虽然没有达到日本挑起战争的目地,但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不过要达到体面退出也不容易,华东政府是决不会轻易放过日本的,只靠恢复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在日本军事力量最高峰时,华东政府都不惧,何况是滥竽充数凑起来的军队,因此除此之外,日本还必须找到强大外力的帮助才能和华东政府一较长短。当然日本能够找到的外力帮助只有是英国了。

    于是日本政府向英国正式提出,要求英国履行《英日同盟条约》的规定,出兵参战,援助日本。

    其实在对马海战结束之后,日本就曾要求英国出兵参战,但英国以国内需要讨论“华东政府是否算一个国家”给搪塞过去,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日本的政治精英们都很清楚,英国出兵的机率并不大,否则就根本不会去讨论什么华东政府是不是国家的问题。

    但日本还是英国提出了参战的要求,就是将球再次踢给了英国。毕竟日本和英国是同盟关系,又签有国际条约,如果英国真的放任日本不理,对英国的国家信誉是一个重大的挫伤,因此既使英国不会出兵参战,也会运用其他资源向华东政府施加压力,帮助日本体面的退出这场战斗。

    应该说日本对英国还是有信心的,毕竟现在的英国还是世界首强,除了军事能力之外,还掌握有庞大的外交资源,因此只要英国愿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收到了日本的外交函之后,英国政府的首脑们也颇为头疼,英国政府当然是不愿参战的,当初和日本签定同盟条约,只是为了牵制法国,让日本去和俄国一对一的pk,谁知中途杀出一个华东政府来。其实英国对华东政府参战也是有警惕的,多次表示不希望华东政府参战的态度,只是华东政府根本就没有理,该出手时就出手,也让英国很没有面子。

    国家利益和面子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糸的,毕竟英国和日本是签定了同盟条约的,如果英国真的对日本坐视不管,那么其他国家会怎样看英国呢?还有那个国家会和英国结盟呢?

    如果是在10年前英国到也不在乎和其他国家结盟,因为那时英国还在坚持“光荣孤立”,也根本不可能和日本签定同盟条约,但现在的英国己经没有办法坚持“光荣孤立”了,不仅和日本结盟对抗俄国,还在积极的和法国拉近关系,并促成两国结盟共同遏制德国,但如果英国甩掉日本,法国是否还全信任英国?就算英法签定了同盟条约,也是同床异梦,只想着死道友不死贫道,而根本不可能做到齐力协力的对付德国。

    其实现在远东的局势是很符合英国的利益,现在日俄两国都遭到了重创,就算日本能够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也必然元气大伤,只能更紧密的依靠英国,而甘心做英国在亚洲的打手兼代言人;而别看俄国收复了沈阳,但实际比日本的损失更大,由其是海军大损,远东的实力大降,因此对英国己不在构成实际的威胁。

    而且俄国在远东受挫之后,必然会将专注力转向欧洲的方向,这就必然会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岛、中东地区发生冲突,而奥匈帝国的背后就是德国,德俄矛盾必将激化。因此英国也有一个庞大的计划,既然俄国不再对英国构成威胁,而且两国又有共同的敌人,那么也就有了化敌为友的基础,这样形成一个英法俄三国的同盟来对付德国,也足以制服德国了。

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

    虽然华东政府会因这场战争而坐大,但由于华东政府毕竞成立的时间不长,基础还很薄弱,领土、人口、资源都有限,因此对英国也不构成威胁,日本只要恢复5年左右时间,就可以在国力上超过华东政府。另外英国还有一个构想,干脆把日本也拉进来,组成一个英法俄日四国结成的大同盟,这样在欧洲方面有英法俄三国应对;亚洲方面有俄日坐镇,自然就不怕华东政府崛起了。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战争到此为止了,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人民军确实很有可能彻底击败俄军,夺取中国东北三省的地方,那么华东政府的领土、人口、资源都会大幅暴涨,必然会成为远东地区的新兴势力,这决不是英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因此逼迫华东政府停战,并且尽力减少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的获利,如获取大量的赔款和领土,也成为英国内阁、议会的共识。

    当然迫使华东政府停战,也不意味着英国就会允许俄国继续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因为英国也很清楚,必须要断绝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念头,才能将俄国的关注重新拉回到欧洲地区,激化德俄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实现英法俄三国结盟对抗德国的局面。

    而中国的东北地区,英国认为只有归复到清廷的统治下,才是最好的结果,因此斯科尔斯向李三杰提议,把清廷也拉入到谈判中来,还扯了一大通什么“法理”、“合法政府”之类的理由,就是试探华东政府的态度。

    不过李三杰可也并不糊涂,毫不犹豫的就给他怼了回来,一点余地都没有留给英国。

    送走了英国领事之后,李三杰也立刻将自己和斯科尔斯会谈的录音提交给军事小组,让他们知道会谈的全部内容。华东政府当然不会接受英国的条件,但对英国的干涉也不能轻视,毕竞现在英国虽然己经有些衰弱了,但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世界霸主,第一强国。因此军事小组的成员对录音进行了认真的听阅,关建的地方还反复听,然后才展开讨论。

    肖建军首先道:“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凭什么就拱手让给清廷,还谈什么合法政府,狗屁!清廷凭什么就是中国的合法政府了。”

    秦铮也道:“这就是英国的高明之处,如果我们顺着他们的思路,把清廷拉进这次谈判来,不仅不可能得到东北三省的地盘,而且等于承认了清廷就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而我们只是清廷统治下的一个自治领,将来英国就可以扶植清廷来限制我们的发展,这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这一次外事部做得很对。”

    夏博海道:“干脆借这个机会,和清廷进行彻底的切割,反正以我们现在的声望,就算是和清廷彻底切割,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王云鹏道:“我们不是早就和清廷切割了吗?”

    夏博海道:“我们现在只是在政治、军事上与清廷进行了彻底切割,但在经济、文化、民间的切割还不彻底,在某些场合,由其是在天津、上海为了方便行事,还会故意模糊我们和清廷的界线,但从现在开始,各部门,包括天津、上海,这些情况都不能再发生了,对外必须统一口径,明确立场,反正这一仗结束之后,我们会和清廷彻底撕脸的。”

    徐济超道:“我就担心清廷要强行介入东北怎么办?尽管我们不承认,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也包括绝大部份中国人,甚到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还有一部份人都是承认清廷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这也是事实,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因此如果英国在背后唆使,清廷是很有可能真的会强行介入东北地区,比如派军队到东北强占土地,或者是接收俄国让出的城市,真要到了那一步,我们确实很麻烦,清军当然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必然会牵扯我们一部份兵力。”

    秦铮道:“我认为可以让北京办事处去找袁世凯或张之洞,给清廷提个醒,或者说是给他们一个警告,要求清廷不得介入东北的战争,否则后果自负,语气、措词也都不妨放强硬一些。”

    夏博海道:“这是应该做的,不过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判断清廷的决策,袁世凯、张之洞或许是聪明人,但慈禧却有脑子不清醒的时候,庚子国变就犯过一次,尽管在旧时空里没有再犯过了,但这亽时代却很难说,毕竞这个时代清廷在庚子国变之后受到的教训要轻得多,未必会对慈禧有警示作用,由其是在英国的挑动下,慈禧又会任性一次。”

    秦铮点了点头,道:“说得也对,更何况慈禧身边还有不少亲王、贝勒,这些人的智商一向都是欠费的,庚子国变的发生,他们是要付相当的责任。而且清廷的亲王、贝勒们一向都看我们最不顺眼,所以我们不能排除在英囩的挑动下,他们会挟持慈禧再来闹一次的可能性。”

    肖建军道:“真要是那样,我们应该怎么为?动手打吗?”

    秦铮道:“当然,我们占领锦州,就有一部份原因是防备清廷干涉东北,只要我们守住锦州,清廷的一兵一卒都别想进入东北地区。”

    肖建军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守住锦州太容易了。”

    夏博海道:“不要忘了,我们还有河湖根据地,我们是为了不太刺激清廷,才不让河湖根据地向河北方向发展,我认为现在到是可以在河北地区闹一闹,有时候用枪炮说话,比什么都管用。”

    秦铮道:“不错,这也是个办法。”

    徐济超道:“斯科尔斯不是说,英国会去和日、俄两国沟通吗?你们认为日、俄两国有没有可能和我们进行谈判,我们现在要不要为谈判做一些准备。”

    秦铮道:“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日、俄两国都还有再战之力,而且还指望着英法两国来调停,因此除非是我们放弃赔款,否则日、俄两国是决不可能答应谈判的。我想只有等我们的袭取海参崴作战取得成功,才有可能迫使日、俄两国接受我们的条件进行谈判。”

    王云鹏又道:“英国要想干涉,恐怕不会只有唆使清廷这一招吧,毕竟英国也不是不知道,清廷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因此英国也不可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清廷身上,肯定还会有其他的手段。”

    夏博海道:“英国能够用的手段也那么多,一是直接参战,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英国能直接参战,就不会有这么多废话,而且就是英国直接参战,我们也不怕;二是继续扶植日本,加强日本的军事实力,让日本能继续和我们对抗下去,不过只买一二艘军舰给日本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除非是能够帮助日本完全恢复六六舰队,但这需要相当庞大的费用,现在的日本恐怕出不起这一笔费用,还需要足够的人员以及训练时间,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恐怕是来不及了;三是对我们进行经济制裁,实施贸易禁运,我认为这才是英国最现实,也最有可能釆用的手段。”

    众人听了,也都频频点头,“经济制裁”这个词对穿越者来说当然不陌生,在旧时空里这是美国对弱小国家惯用的惩罚手段,虽然经济制裁并不能彻底击跨一个国家,但确实是有相当巨大的杀伤力。由其是对那些经济基础较薄弱,对外贸依赖大的国家,效果也由为明显。

    徐济超道:“我到是觉得英国不大可能对我们进行经济制裁,在我们穿越之前,尽管我国在工业实力、购买力都超过了美国,但论总体经济规模,美国仍然是第一,而且美国还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美元霸权,这些都是美国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基础条件。而虽然英国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强国,但相对我们穿越之前的美国,还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从总体经济规模和工业实力,英国都只能屈居第三;而军事实力方面,英国海军确实独步天下,但陆军是明显的短板;至于货币霸权更是没有。而且我们的对外贸易伙伴前两位是徳国、美国,第3才是英国,而徳国、美国的整体国力虽然不及英国,但这两个国家都不会看英国的脸色行事,另外我们目前的经济主要还是依赖国内市场,国际贸易只是辅助,因此基于这些原因,我才认为英国不可能对我们进行经济制裁,而就算是进行经济制裁,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秦铮笑道:“徐主任,你进行的这些对比分析确实都是对的,但这是21世纪的经济制裁模式,而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经济制裁模式,因此不能僵硬的去理解。而且英国对我们,也没有必要做得那么复杂。”

    徐济超怔了一怔,道:“这个时代的经济制裁模式?那是怎么样的?”

第四七五章 外交争斗(四)

    秦铮道:“虽然我们的经济是以国内为主,但现在需要的物资大部都是在上海地区购买,而且基本都是和上海的商人合作,但英国在中国的商界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我们合作的上海商人,几乎都和英国在商业上有来往。如果英国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甚致是让清廷出面给这些商人施压,不和我们进行交易,或者在交易期间,进行恶意抢购,哄抬物价。都会给我仞造成很大的困难。”

    听了秦铮的话以后,众人也都有些郑重起来,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现在的英国确实是有这个能力的,而且对英国来说,这确实是在不直接参战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

    虽然山东也算资源大省,但要供应华东政府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华东政府必须从中国的其他地区输入各种物资,并将自己的工业输出到其他地。一但失去了这些物资的来源,会对华东政府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由其是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如果物资供应不上,那么这仗就没法打了。只能屈从于英国的压力,选择和日俄停战,将胜利的果实拱手让出去。

    一时间会议室里一阵沉默,众人都在思考应对的办法,但又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过了好一会儿,夏博海才道:“我有一个办法,大家看行不行。”

    秦铮道:“说出来大伙听听,大家一起想办法嘛。”

    夏博海道:“清廷那边到还好办,我们总是要警告清廷的,再加上一条也没什么,但英国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容易清除。我的意见是这次我们先出招,以支持辽东战争为由,把上海的商人都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类似于商会的组织,主旨是优先供应给我们物资,不哄抬物价之类,当然我们也承诺不会拖欠等等,然后再把声势造出去,这样英国再向这些商人施压,商人们迫于舆论压力,也未必会轻易屈服,而且我们把商人们都组织起来以后,实力自然更强,也有资本和英国讨价还价,这毕竟是在中国,强龙也难压地头蛇。”

    王云鹏首先点头道:“我看这个办法不错,其实李松晨就有类似的建议,工商委正在研究。”

    夏博海道:“哦!他是怎样建议的。”

    王云鹏道:“根据他的报告,现在上海的商业活动,主要是在国内的范围内,基本就是无秩的,结果是内部互相压价、或是用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打击对手,而在外部面对外国资本的竞争,几乎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因此上海的商人对上海新区最满意的地方就是规则公平。其实如果有一个实力足够的势力或团体出面,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团体,绝大多数商人都是原意加入的。而现在我们在上海声望、地位、影响力都足够了,完全应该牵头成立一个商会组织,把上海商人组织起来,制定出一套公平,而且参与者都尊守的商业规则,对内公平竞争,保障每个商人的基本利益,对外一致应对外国资本的竞争,这样不仅仅是对我们有利,对民族资本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秦铮点了点头,道:“不错啊,在上海新区上任才两个月,就能看到这一点。工商委研究得怎么样呢?”

    王云鹏道:“工商委也是支持的,不过担心我们出面来组织商会,会引起外国资本的注意,并加以破坏。其实以前也有人发起过类似的行动,但都被外国资本暗中破坏了,我们现在毕竞还没有控制上海,而且上海的外国资本的实力太强,这样的行动必须认真策划,一但实施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最好是等到我们在辽东战场取得胜利之后再有所行动。”

    秦铮道:“既然是这样,以支援战争的名议来成立商会组织,到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现在整个上海支持我们战争的气氛都非常热烈,而且这样可以先避开外国资本的干扰,等我们取得战争胜利之后,就将这个临时组织变成一个固定组织,那时外国资本想破坏也来不及了。”

    夏博海也点了点头,道:“既然是这样,那么就由工商委去讨论细节,然后交给上海那边执行好了。” 顿了一顿了道:“必要的时候,安全部要配合一下。”

    商其松道:“好的。”

    这时肖建军道:“这个建议我也支持,确实可以有限的支援我们的战争。不过我们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我们组建的商会不能抵挡英国的压力,或者是比拼不过英国的商业实力怎么办?”

    众人听了,也不禁又都沉默下来,现在英国虽然只是世界第三经济体,但也要远远强过中国,因此如果英国真的要全力干涉,华东政府确实是招架不住的。何况英国还有法国的帮助,法国在中国的商业实力是仅次于英国的。

    肖建军见众人都不说话,道:“我就说出我的意见吧,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我们就应该出兵占领上海,收回上海租界,甚致是没收英国在上海的所有产财。”

    这话一出,其他人也都惊呆了,徐济超道:“这太激进了吧。上海可不是别的地方,我们冒然占领上海,实在是太敏感了,会引起所有国家都反对我们。”

    肖建军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只要是真刀真枪的打,我们会怕吗?”

    王云鹏也道:“再说了,我们这样做不是有些耍无赖吗?”

    肖建军道:“什么叫耍无赖,英国帮助日本向我们施压,拖我们的后腿不叫耍无赖吗?而我们又为什么非要跟着英国的节奏走呢?如果英国敢打击我们的经济,我们就占领上海,彻底清除英国在上海的势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扛不住。”

    其他人还想再说什么,夏博海己道:“我同意老肖的意见,真的到了那一步,我们也不会任由英国摆布,总要让英国也出一点血才行。”

    秦铮也道:“这应该是我们的最后一招,如果英国真的把我的逼到绝境,难到还不允许我们绝地反击吗?再说收复租界,在道义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见秦铮也同意肖建军的这个建议,王云鹏、徐济超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夏博海道:“好,那么就这么定了,大家还有什么事吗?。”

    这时尚晋峰道:“还有一件事情,5天以后,我们在德国定购的一艘战列舰就要到达青岛港,海军准备为这艘军舰举行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时间出席。”

    尚晋峰、诸亚平、商其松都是军事小组的成员之一,不过他们的身份较为特殊,尚晋峰、诸亚平都是在职军人的身份,商其松则是情报部门,因此除非是协商与他们的职务有关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很少开口发言。现在也是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尚晋峰在提到一下战列舰归来的事情。

    华东政府共计在德国定购了三个批次5艘军舰,这是最后一批次最后一艘,前两个批次的军舰归来时,海军都举行了欢迎仪式,而这是华东政府新建的第一艘战列舰,无论像征意义和实际意义都十分重大,又是在华东政府己参战的背景下,海军己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尚晋峰希望肖建军能够出度参加欢迎仪式,以提振海军的士气,并且继续鼓舞海军的斗志。

    肖建军当然知道尚晋峰的意思,于是道:“没问题,我肯定会抽时间出席的,这可是我们的第一艘战列舰。”

    这时夏博海忽然道:“等一下,我到是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欢迎仪式弄得更大一些,更轰动一些,我和老秦都参加。”

    秦铮点了点头,他和夏博海有20余年的交情,在这个时代又一起从政近6年,因此一下就明白了夏博海的用意,于是道:“很好,确实可以弄得更盛大一些。最好通知各领事馆,让他们也派人参加。”

    现在辽东进入停战期,预计在2、3个月内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但在外交战场上的斗争却正是激烈的时候,英国己经发出了自己的信号,显然是站在日、俄的一边,因此华东政府也必然要有所回应才行。战列舰的回航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以盛大的欢迎仪式来展示自己武力,表达华东政府的态度,自然是在好也不过了,由其是在目前华东政府在战场上占优的情况下,这个像征意义就由为重大了。

    另外这艘军舰是在德国建造,意义就更不同一般,因为现在英、法两国和德国的矛盾己日益激化,而华东政府和德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这对英、法两国来说有一定的牵制作用,对日、俄两国也有必要的警示作用,尽管华东政府和德国没有军事同盟条约,但英法两国在欧洲确实是受到德国的牵制,不可能将全力投入到亚洲来,对日、俄两国的支持力度也是有限的。

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

    6月26日,青岛港的海岸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港内更是仪仗列队,红毯铺地,并且还专门搭建了主席台、观礼台,以盛大的仪式迎接从德国归来的战列舰。

    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只见一艘形体庞大的军舰,在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驶进港口内,而舰上的官兵均己换上礼服,在军舰的两舷、炮塔、舰桥等部位列队站好,并向岸边的人群挥手致意。

    虽然经过了长途旅行,军舰的舷侧己显得有些脏了,甚致还有不少的锈迹,不过只看军舰上共计8根粗长的炮管,也就无损战舰的威仪。毕竟只有多铆蒸钢、重舰巨炮才是男人的浪漫。

    这时岸上礼炮齐鸣,彩旗飘扬,彩带飞舞,欢迎这艘军舰的回归,岸上也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其实这艘战列舰是和人民军海军的赤兔级装甲巡洋舰采用的相同舰型,只是宽度增加了约1米,这也是华东政府军舰设计的思想理念,一型两舰,大部份配件都可以互通或批量建造,以节约成本。

    而主炮的布置也是采用和赤兔级同样的前后各两座双联炮塔,以背负式构结布于舰体的中轴线上,不过主炮口径为280毫米45径倍距。没有采用这个时代通常的305毫米口径,不过这个时代的战列舰基本是4门主炮,因此这型战列舰的火力输出仍然要远胜过这个时代的战列舰了,这型战列舰的主装甲厚度达到220毫米,虽然比这个时代战列舰主装甲厚度230-250要略薄一点,但由于是使用的这个时代最好的德国克虏伯装甲,因此实际的防御力并不低于这个时的平均水平。

    这艘军舰在德国建造从铺设龙骨到正式试航,只用了22个月完成,还不到两年时间,在这个时代算是相当快的建造速度了,这一方面是华东政府要求的时间较紧;另一方面也是德国希望早日建成这艘军舰,以测试它的性能战力。

    原来德国虽然采用了华东政府的设计,在新建的德意志级战列舰上应了以综合火控系统和全重火炮的全新设计概念,但对德国人来说还是有些超前了,而德国人的性格又偏保守一些,因此心里也没有太多的底数,尽管德国海军大臣力排众议,坚持采用华东政府的设计理念,但在德国海军中仍然还存有巨大的争议。

    不过华东政府在德国建造的这艘军舰也应用了这些技术,只是吨位小一些,因此有相当一部份德国人认为不如先将华东政府的这艘军舰建好,看看效果。于是伏尔铿造船厂才集中人力物力,加紧施工,而对两艘在本船厂建造的德国的战列舰却有意放慢速度。结果这两型军舰差不多是同时开工建造,但华东政府的军舰下水试航时,两艘德国的战列舰的完工率才40%。

    华东政府也明白德国方面的用意,但却是持欢迎态度,因为华东政府对自己的设计思路有绝对的信心,这些技术都是战列舰发展的必然趋势。旧时空里,英国在1907年下水的无畏舰就完全采用了这些技术,甚致还更进了一步,在动力系统上采用了蒸汽轮机,而放弃了目地通用的三涨式往复蒸汽机,以获得更好,更稳定的动力。

    其实蒸汽轮机的技术,华东政府也在积极的研发准备,与德国的基尔造船厂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蒸汽轮机。不过由于德方对蒸汽轮机的投入有限,只是作为一般性的技术而不是重点技术开发,进展的速度并不快,现在只生产出了一些样机,在一些小型军舰上测试,但还不能在大型军舰上使用。因此华东政府建造的这艘军舰上,仍然是使用的三涨式往复蒸汽机。

    这艘军舰建成后的测试的标准排水量为12517吨,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战列舰的正常水平;最高航速为20.5节,在强压通风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了22.7节,这个速度和一般的巡洋舰都有得一拼了,而这个时代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一般在18节左右。其实华东政府设计的军舰航速,都要比这个时代同等的军舰快了2节左右,这一方面是华东政府设计的军舰舰型优化,节构合理,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提高军舰速度;另一方面也是德国制造的小水管锅炉是最好的,在同等动力的条件下,功率要高一些。

    不过这型军舰的不足在于续航力不高,在12节航速的情况下,航程只有3600海里,10节航速也才只能免强达到4200海里。而一般战列舰的续航力至少都在5000海里以上,有些甚致可以达到8000海里。这主要是由于这型军舰安装了4座炮塔,以及背负式的结构设计都增加了不少的重量,为了达到设计平衡,只能够牺牲了贮煤空间,降低续航力。

    但人民军对这型军舰的定位是在近洋作战,主要针对的对手是日俄两国的海军,最远也不过是在南海作战,而并不须要它进行远洋作战,毕竟现在华东政府也还没有远洋利益,因此续航力不是重点考虑的功能,这个不足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完美的军舰是不存在的,而军舰设计的综旨就是在各种要素中进行权衡取舍,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目地。

    在礼炮和欢呼声中,军舰在驻泊码头边缓缓的停靠,负责接舰的指挥团队韩志军、张文望、刘浩三人走下军舰,来到主席台上,向众人敬礼,韩志军道:“报告首长,军舰己到港,接舰任务顺利完成,请指示。”

    尚晋峰道:“辛苦了,感谢你们把军舰顺利的开回来。下面是军舰命名、入列仪式。”

    韩志军等3人先站到一边,这时肖建军起身道:“我宣布这艘军舰正式命名为干将号,即日起,加入人民军海军序列。”

    顿时又响一阵热烈的掌声,“干将”是中国传说的古代名剑,按照华东政府的军舰命名规则,主力军舰的命名没有限制,但应选用积极进取、并体现中华文化的名称,因此用古代名剑的名称命名战列舰,也很贴切,而另一艘正在华东政府建造的同型战列舰则命名为“莫邪”号。

    随后肖建军又宣布,由韩志军担任干将号的舰长,张文望任政委,刘浩任副舰长,其实这也是早就已经定好的,否则也不会让这三人去接收这艘军舰,只要是在回航途中不犯什么大失误,就不会有变化。

    接下来是授军旗和舰牌,然后在军舰举行了升旗和挂牌仪式,这也标志着这艘军舰正式成为人民军海军序列的一员。而夏博海和秦铮也分别发言,主要是以人民军海军取得的对马海战胜利鼓励干将号的全体舰员,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形成战斗力。

    虽然干将号己经正式入列,但还不能算完全形成战斗力,人民军海军还要对干将号进行各种测试,由其是舰载武器的测试,并训练舰员与军舰的磨合。干将号的核定舰员是660人,但接舰的人员只有400人,不过海军己经组织好了800余舰员,上舰进行训练,除了干将号的舰员之后,还有另一艘莫邪号的舰员也随干将号进行训练,这样在莫邪号服役之后,可以减少磨合训练的时间。

    最后则是华东政府向德国的青岛领事表示了华东政府对德国的感谢,并赠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基尔造船厂各一枚奖章和奖状,感谢德国方面为华东政府建造了优秀的军舰,因为在对马海战中,德国为华东政府建造,及协助建造的几艘军舰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为人民军海军的胜利立下了不少战功。

    德国驻青岛领事卡尔曼也代表两家造船厂领取奖章和奖状,也代表德国发言,表示德国一向重视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并且愿意和华东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加强两个政府之间的友谊,共同发展等等。

    不过听了卡尔曼的发言以后,在观礼台上观看的英国领事斯科尔斯、法国领事吉拉蒂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其实卡尔曼的发言都是应场面的话,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而且这个发言也是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同意。

    虽然德国和英国的矛盾激化,但在这个时候,德国也不愿明确站队。其实在德国国内有人就主张不出席这次欢迎军舰归航的仪式,或者是不在仪式上发言,以免刺激英国,不过威廉二世却不干了,这不是表示德国怕了英国吗?而且德国和华东政府还有不少的合作,不能为了不刺激英国而影响了和华东政府的合作,这对德国有什么处,另外德国也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德国政府协商之后,决定还是要出席的,发言也要发言,但尽量使用一些套话,这样也算给了华东政府面子,又给英国留有余地。

    其实这番道理斯科尔斯、吉拉蒂诺都明白,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德国政府的态度还是要引起英、法两国的警觉。

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

    “这是在向我们挑恤啊!非常狂妄的挑恤。” 在德国领事到主席台上领奖的时候,坐在观礼台上的法国领事吉拉蒂诺愤愤道,并且没有刻意的压低声音,让周边的其他几位领事都能听到,“我们必须要给予回击,否则东亚的秩序将会彻底崩溃。”

    现在己有16个国家在青岛设立领事馆,其中欧洲就占了10个国家,北美2个,南美4个,而华东政府参战以后,日、俄领事馆都闭馆离去,现在只剩下14个领事馆了。

    “嗯,这么看来海外华人是不会停止战争的。” 英国领事斯科尔斯并没有正面回应他的话,道:“而我们也必须采取措施了,让海外华人清楚,只靠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

    “不,两位先生,我到并不这么认为啊。” 美国领事乔治*威尔逊道:“如果我是海外华人,这个时候也不会停止战争的,如果俄、日两国拒绝进行赔偿的话。因为海外华人为了这场战场,也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其实想要停战非常简单,只要俄、日两国愿意支一部份赔偿费用就可以了。”

    “乔治先生,这个意见我们会向日、俄两国转达。” 斯科尔斯道:“不过日、俄两国都是主权国家,我想他们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向海外华人支付赔偿。”

    “这么说英国的态度是不支持日、俄两国向海外华人支付赔偿了?” 威尔逊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想停战恐怕就很难了,而且我看日、俄两国会越输越多啊。”

    “美国政府又是什么态度呢?”斯科尔斯道:“如果海外华人彻底击败了日、俄两国,对美国政府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我们当然希望现在就立刻停战,因为战争继续下去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威尔逊淡淡道:不过调停战争也是要讲客观条件的,现在海外华人确实是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要求海外华人让出自己应该享有的胜利果实为条件停战,各位认为海外华人能够接受吗?如果海外华人拒绝停战,能够实现和平吗?”

    “哼!海外华人不过是暂时在战争中占到了一点上风而己,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海外华人也未必会保持优势。”吉拉蒂诺虽然知道威尔逊说的都是事实,但法国政府的立场是阻止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较大的利益,他也只能坚持到底,道:“因此海外华人的要求实在太过份了,等到他们在战场上的优势丧尽的时候,想收手恐怕也晚了。”

    “但海外华人也可能扩大他们的优势,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那个时候海外华人的开价可能会更高的。”说着大概是觉得斯科尔斯比较讲道理一些,威尔逊转向斯科尔斯道:“我们认为要想促成停战,海外华人的诉求也不能不考虑,应该适当的让海外华人得到一定的胜利果实,否则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话,局势有失控的危险。”

    英法两国都是一门心思的遏制华东政府的崛起,因此极力阻止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获利,但美国却认为既然华东政府在战争中获胜,就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否则华东政府只能挺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取得更大的战果,以迫使日、俄接受自己的条件。虽然现在日、俄两国仍有再战之力,但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仍然还是以华东政府的嬴面为大,而那时华东政府必须会开出更高的停战价码,毕竟华东政府扩大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最终还是要从日、俄两国身上连本带利的捞回来。

    而与其在冒战争扩大甚致是失控的危险,到不如考虑让华东政府得到一定的利益,当然这些利益并不足让华东政府快速崛起,而又让日、俄两国能够保住一定的元气,在远东地区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才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是仅次于英国的,因此在这一地区发生长时间战争或出现唯一的地区性霸主,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过现在美国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由其是军事实力不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也不像英、法、俄、徳那样咄咄逼人,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而更倾向于设身处地从对方的立场考虑,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斯科尔斯沉思了片刻,才道:“好吧,这个意见我会向国内汇报的。”

    ――――――――分割线―――――――――分割线――――――――

    就在第二天,华东政府收到了德国、美国的外交公涵,正式向华东政府提出,希望派遣军事观察团到华东政府,观膜战斗。

    军事观察团在这个时代是常有的事情,一般是由欧美强国向亚非拉地区国家派遣,由于这个时代的战争技术、武器、战术更新太快,而由于强国之间互相牵制,而且政治也比较成熟,并不容易发生战争,反到是亚非拉地区的国家,或是为自己的利益,或是受欧美强国的挑动,到更容易打起来。而亚非拉地区国家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向欧美强国购买,甚致会聘请欧美强国的军事教官训练指导本国的军队,而在战争发生后,欧美强国就会派军事观察团观摩战争,了解新武器的性能,新战术的效果等等,有时军事观察团还会担任顾问角色,甚致参与指挥战斗,因此各国对军事观察团也并不排斥,当然派遣军事观察团都是在友好国家之间。

    华东政府参战仅一个多月,就在海陆两线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欧洲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更甚过日本。其实日本战胜俄国己经让欧洲国家感到意外了,谁都没有想到,号称欧洲压路机,战斗民族的俄国,竟会被一个弹丸小国,还是黄种人击败,但日本毕竟是经过了近1年半的血战,其间打了好几场绞肉机式的战争才一步一步击败俄军,可谓是惨战。

    而华东政府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同时击败日、俄两军,尽管不知道战斗的细节,但取得的战果无疑是要比日军近1年半时间更大,虽然人民军有以逸待劳的便利,但也是相当不易的。因此现在己有不少欧洲国家在积极的收集战争资料,研究人民军的战术。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一直和华东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甴其是双方的军事技术合作近年来十分近密,不过主要是华东政府提供军事技术,特別是武器的设计思路,而德国则是以强大的制造能力来实现。现在德国的海陆军均配备了大量华东政府设计的武器,而且在徳国的军事演习中,这些武器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但毕竟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由其是与这些新武器配套的战术还在摸索中,正好华东政府参战,因此德**方希望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了解这些新武器在战争中的运动效果和战术。

    另外德国现在面临着法俄同盟的外交压力,虽然徳国政府也在尽力想办法拆散法俄同盟,但也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现任徳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为了同时应对法俄两线作战的压力,正在对日后著名的施里芬计划进行最后的完善工作,而在这个时候,能够在战场实地了解俄军的作战习惯、战术、武器,对于完善施里芬计划,自然是有极大的帮助。施里芬甚致提议,可以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来对抗法俄同盟,有华东政府在远东牵制俄国,徳国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法国。

    而相比之下,徳国海军对军事观察团寄于的希望要比陆军更大一些。虽然徳国这时正在大造军舰,力图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徳国过去毕竟一直都只是一个陆权国家,因此对于海军建设、海军战略、战术还相当缺之经验。毕竟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不是只靠多造军舰就能推砌起来的。得知人民军海军取得了对马海战胜利的消息之后,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也不得不承认就海军来说,人民军海军是足可以做徳国海军的老师了。

    由于华东政府的主力军舰都是在德国制造,双方在海军的合作也要大于陆军,有这么一层香火情,提尔皮茨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了解人民军海军的作战、训练,最好是能随人民军海军一起参战,这也是徳国海军能够快速吸收海军建军经验的唯一捷径。

    陆海两军都提出了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申请要求,徳国政府当然也不能忽视,而且以徳国和华东政府现在的关系,华东政府应该是不会拒绝德国的这个要求。最后是由威廉二世亲自决定,同意陆海两军的申请,正式向华东政府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不过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的建议,威廉二世则暂时搁置起来,因为他对于收服俄国到是颇有几分自信的,自然也就认为没有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的必要了。

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

    相比于德国的务实态度,美国向华东政府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则更务虚一些,但其想法和目地也更为复杂。

    美国当然是不希望看到华东政府借这场战争而崛起,不过对英法二国一味压逼华东政府的做法也非常不满,因为过去几年的情况证明,华东政府不是清廷,让它屈从于外部压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除非是英法二国能够直接出兵,彻底在战场上打败华东政府,因此这种施压的结果只能逼华东政府扩大战争的规模,甚致是让局势失摆。美国政府认为,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二国的身上,自己也必须有所做为才行。

    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当然现在的美国也没有看谁不顺眼就打谁的习惯,因此就直接排除了军事干涉或军事施压的选项。其实美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的,但双方的关系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尽管现在华东政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德国,其次才是美国。但华东政府和德国的经济关系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政府主导,而纯商业性的贸易关糸,美国要远大于德国。不过在军事、政治上美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基本为零。

    但现在美国正处由大转强的阶段,尽管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仍然很大,但有远见的政治家则希望美国更多的参与国际政治,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东亚地区有美国重大的经济利益,虽然有诸多的势力交织,但欧洲诸国却鞭长莫及,因此也成为美国登上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支点。

    近10余年来,美国一直都在参与亚洲的事务,从1894年怂慂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为亚洲的立足点,1900年加入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再到1904年全力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美国实际己一步一步加强了对东亚洲地区的干涉。

    而华东政府是东亚地区新崛起的一个政治势力,美国自然不满足只和华东政府保持经济关系,而希望能和华东政府发展军事、政治关系,这样也有利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干涉。因此美国对华东政府参战的态度十分微妙,并不像英法那样强烈反对,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有一定的支持,其实就是希望华东政府参战,把水搅得更浑,好趁机浑水摸鱼。在华东政府参战之前,美国允许华东政府在美国发行了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这既是支持华东政府参战,同时也为和华东政府发展军事、政治关系创造了条件。就凭这个关系,美国也有资格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

    不过美国要求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目地首先是试探华东政府的态度。如果华东政府签美国的要求,则表明华东政府也愿意和美国发展军事、政治关系,这样当然是正中了美国的下怀,让美国可以较深入的介入到辽东的战争中,并且在战争进行必要的阶段,美国可以凭借着和三方都有较好的关系而出面调停,促成三方进行和平谈判。这样不仅可以为美国争取利益,还能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美国也考虑到目前辽东的战局是以华东政府的优势最大,将来华东政府就算不能全占辽东,但也有一席之地,因此美国从现在开始,也有必要和华东政府建立较好的政治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干涉,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东亚的经济利益,毕竞美国是以商业立国的国家,一切政治行动归根到底是为美国能够获取更大更多的经济利益。

    原来美国一直都希望能在中国的辽东地区进行商业开发,因为辽东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巨大,只是俄国从1898年强租旅顺之后,就将辽东地区视为自己的禁脔,不允许他人染指。而华东政府的态度要比俄国开放得多,在山东就和美国有许多合作的项目,并且大力的邀请美国资本进入,虽然有较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也提供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现在所有强国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美国由于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压力小些,但也不能不早作准备,何况一块新市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可就要去占领了。

    现在华东政府击败俄国,无论是将来独占辽东,还是部份占据辽东,都能为美国资本进入辽东地区赢得了机会,如果美国能够在辽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开发,对美国消化产能,扩大经济都将会大有益处的。因此美国提出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

    接到了德、美两国的申请后,华东政府的高层也觉得有些意外,徳国到也罢了,由其是没想到美国会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不过在行政会议上进行认真协商之后,众人都认为这对华东政府并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军事观察团到来,也是要受华东政府的管治,不会让他们肆意胡来,而且还可以借军事观察团的到来,向英法日俄等国施压,因为按照惯例,只有关系好的国家才会互派军事观察团的。

    虽然德、美两国都会极力的澄清,派遣军事观察团不表示支持华东政府,但英法日俄等国恐怕都是不会轻易相信。而且以后的行为多少都会有一些顾忌,当然华东政府也会充份利用这一事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另外借军事观察团的到来,和美国发展军事、政治关系对华东政府来说也是好事,毕竟华东政府十分清楚,虽然现在美国大而不强,但潜力巨大要远超过欧洲国家,而且现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因此华东政府和美国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华东政府的最终目地是要推翻清廷,自己当家做主,但新国家是需要其他国家承认的,虽然说只要自身的实力达到也就足够了,毕竟淸廷都完了,其他国家也只能承认,但如果国家之间的关系好,当然是会尽早承认的。基于这些理由,华东政府其实也是完全有必要和美国发展政治、军事关系的。

    于是两天以后,华东政府也向德、美两国进行了回复,表示欢迎两国派遣军事观察团来到华东政府,并会立刻安排人员,和两国领事馆就观察团的人员,安排、规则等事项进行协商。同时华东政府也向两国提出,希望在两国各增加发行价值1500英磅的债劵,并且以出售债券的收入,直接从两国购买物资。

    其实现在华东政府还并不缺钱,毕竟参战的时间不长,上次在德、美两国发行的共计价值3000万英磅的债券收入现在还没有用完,而且华东政府又已在上海发行债券,首期计划发行1000万两白银,现在销售也十分火爆,因此目前华东政府的财政状况还十分良好,并不急需资金。不过这场战争在短时间内结束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日俄两国已经打了近1年半的时间,华东政府估计自己参战之后,至少也要打一年,也许更多,因此华东政府是做好了提长期战争的准备,资金的准备自然是必须要未雨筹谋。

    而且筹集资金的目地当然是为了购买物资,因此与其积累资金,到不如直接积累物资。华东政府计划向德国购买一批火炮,炮弹、步枪,装甲钢板,舰用钢材,蒸汽机、锅炉及零配件、材料等,一方面是用来补充目前华东政府的军工产能不足;另一方面华东政府在对马海战中俘虏了大量的军舰,而维修军舰的零配件大倍份都还不能自行生产,需要从德国进口。其实在开战之前,华东政府向德国购买了一批军舰用的零配件及材料,只是没想到在对马海战中俘虏的军舰太多,加上从旅顺港里打捞上来的几条军舰,共计有近30艘,前期购买的零配件及材料根本就不够用,只能再向德囩增加购买。

    而向美国购买的物资则是药物、布匹、普通钢铁、木材及生产机器等等,这些要么是战争需要的物资,要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必妄物资。尽管目前华东政府还不缺这些物资,但有备无患,多储备一些总是没有错的,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华东政府的回复发出之后,德、美两国的领事也都不敢怠慢,立刻将华东政府的要求发回国内,让国内做决定。其实华东政府提出的这些要求并不过份,而且对德、美两国都是相当有利的,不仅是购买华东政府的债券是有利可图的,还能销售本国产品,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只不过在这个关建的时刻,这样做无疑是有支持华东政府的嫌疑,尽管德、美两国都无需看英法的脸色行事,但也没有必要过于得罪英法,因此也需要慎重的考虑谋划,衡量得失成败,才能答复华东政府。

    随电报不断的在各国之间来往穿棱,各方在外交方面的争斗也日益的激烈,在台面以下,各方都在施展浑身解术、合纵连横,威逼利诱,为自己争取利益。

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

    7月的上海娇阳似火,热浪袭人,由其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没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出门,因此大街上少有行人车辆,而各家店铺里的生意也都冷清了不少。不过上海新区的申江饭店里这时却是热闹非凡,隔着巨大的玻离门窗,可以看到里面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笑语欢声,丝毫不受酷热的影响。

    赵維忠从打开的玻璃门走进申江饭店时,只觉一阵凉爽袭来,早有服务员递过来一条毛巾请他擦汗,以免受凉了。赵維忠当然不是第一次在盛夏来申江饭店了,不过这时心里仍然颇为感概,真不知道海外华人是怎么弄的,可以在盛夏里把这么大一间房屋里搞得凉爽如秋。

    其实在这个时代己经有了空调,不过制冷剂是地下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循环来制冷,这样的制冷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还会造成室内潮湿,而使用化学制冷剂还只存在于实验室当中。申江饭店却是使用的现代空调系统,无论是制冷还是通风,都要远远优于这个时代的空调,因此在这盛夏的季节,能在申江饭店里用餐,绝对是一种享受。

    不过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在申江饭店里吃饭或者是请客的。因为申江饭店是在杨育新主政时期,由上海新区投资建设的一家餐饮住宿的饭店,但并不对外营业,而是专门只对内部服务,主要是接待上海新区的行政机构人员或举办外事活动,相当于是上海新区的国宾馆。不过穿越者是资格在申江饭店里用餐或请客,当然如果是请客,必须要提前预约,并领取入场券才行;而本土人只能凭上海新区曾送的入场券数量才能在申江饭店用餐或请客,当然也是要提前预约。

    申江饭店里有良好的服务和用餐环境,以及超前的娱乐设施,因此能在申江饭店里举办宴席或用餐,往往也是一种身份的代表。在上海的上流社会中,如果自己要去申江饭店吃饭,就会立刻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

    赵维忠是最早追随穿越者的本土商人,在华东政府尚未成立的时候,他就帮过穿越者不少忙,并且也是因此而起家,而这几年来在华东政府的有意扶植下,赵维忠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并向经营实业所方面发展,现在己独自开办了3个工厂,与他人合资经营的商铺、企业、工厂共有7家,总资产己达约150万银元,而且生产遍布山东,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在上海地区也挤身进入一流商人的行列。

    而且赵维忠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这一切都来自于华东政府的扶植,离开了华东政府,自己不说会被立刻打回原形,但也一定一落千丈,因此也死心塌地的跟着华东政府,他的女儿赵水兰现在天津的行政机构任职,养子赵平则是在人民军海军中服役,并在对马海战中立功受奖,再有一年半载时间,他就能出任小型军舰的舰长了。正是由于他和华东政府的近密关系,也一进步提升了赵维忠的在上海商界的地位,既使是巨富豪商,资产远胜过他,但也不敢轻视他。

    擦完汗之后,赵维忠立刻向门口的迎宾人员出示了自己的入场券。迎宾员立刻将赵维忠引到用餐大厅。

    这时在用餐大厅里已经来了不少人,有认识赵维忠的,也纷纷和他打招呼,而赵维忠边走边拱手,含笑回应。

    迎宾员一直将赵维忠领到最靠近舞台,中间位置,并指明了赵维忠的位置。这是一个10人位的圆桌,这时己坐了5、6个人,只见赵维忠对面一人转过头来,笑道:“是维忠来了。”

    赵维忠看时,原来是盛宣怀,赶忙躬身一揖,道:“见过盛大人。”

    盛宣怀摆了摆手,笑道:“什么大人不大人的,这里又不是在上海县城里,你也不是朝廷的官员,早该改了。”

    赵维忠也有些尴尬,他在李鸿章手下办事时,称呼盛宣怀“大人”已成了习惯,一时改不过口来。其中以前赵维忠也没见过盛宣怀几面,因为他是在天津办差,而盛宣怀主要是在上海活动,两人能相见的机会并不多,当然就算是见了面,两人也不可能有什么交流,赵维忠不过是李鸿章手下的一个管事的干办,和盛宣怀的地位自然是有天地之别,能在盛宣怀面前说上一句话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像现在能和盛宣怀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平等对话,在5、6年以前,赵维忠是想都不敢想。

    另一人也回过头来,呵呵笑道:“杏荪,你还是朝廷命官,他不叫你大人叫什么?你若是学季直一样,干脆辞了官,一心做实业,维忠也不会这样称你了。”

    而另一边的人则笑道:“张老说笑了,我可不是当官的料啊,比不得盛老啊。维忠快坐吧,坐下来喝口茶,也好说话。”

    先说话的人是张振勋,而让赵维忠坐下的人则是张謇,其他还有叶贻诠、张叔和、郑观应等人,原来这张桌子是首席,就坐的全部都是上海地区最著名的唐人。

    赵维忠虽然己挤身到一流商人之列,但在这些人面前还是诚惶诚恐,毕竟自己无论是财力、资历、人脉都远远不及桌上的其他人,能坐到这张桌子上来,完全是华东政府抬举的结果,不过赵维忠可不敢妄自尊大,又给众人一一见礼之后这才落座。

    等赵维忠坐下之后,盛宣怀才道:“维忠,你和海外华人熟识,可知道他们这次招集我们来聚会,是为的什么事情吗?”

    赵维忠道:“盛老,这个我到是略知一二,听说这次还是为了辽东的战事。”

    张謇听了,立刻道:“哦!难到是海外华人又要增加债券发行吗?我到是还想再买一些。”

    赵维忠笑道:“季直兄,增加债券发行是势在必行的,据我所知下个月就会发行,季直号还有机会,不过今天的聚会可不是为了债券发行的事情。”

    华东政府在上海发行的第一批债券为1000万银元,利率是5%,时间是5年,而一经发行就售量异常的火爆,现在己售出700余万,而剩下的近300万也基本都己预定了。

    债券的销售能修如此火爆,一来是华东政府的前期运作的结果,现在整个上海支持华东政辽东参战的气氛相当热烈,而购买债券就是实质的支持华东政府,而且还有利可图,虽然购买债券有一定的风险,但上海新区自从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信用素著,在上海民众的心目中信用很尚,而上海地区的总体收入在这时的中国算是高的,有闲钱的家庭很多,因此自然引来了许多人购买;二来则是这些大商人的支持,上海地区的商人大多都和华东政府有商业来往,并从中获利不少,这个时候当然是要给华东政府捧场,而且还得了一个爱国的美名,又何乐而不为呢!由其是这张桌上的人,合计购买的债券就超过了百万,其中张振勋一个人就买了50万元,而盛宣怀也买了20万,连赵维忠都一口气买下了10万,其他人最少的也买了5万以上。

    张振勋叹了一口气,十分感概的道:“这次海外华人在辽东大破日俄军队,确实是大长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啊,这一仗之后,我们在洋人面前也能扬眉吐气了。”

    郑观应也点了点头,道:“是啊,这些年来我们在上海做生意的,那一个没有受过洋人的气,如果他们是老实做生意竞争到也罢了,但要么是仗欺人,要么就是仗着本钱多硬挤怼,所以不管是什么生意,只要是有洋人插进来,十有七八都是要黄的,剩下的二、三成虽然黄不了,但也别想赚钱了,能够保回本就是很不错了。而这两天我和洋人谈了笔生意,他们的态度到是老实多了。”

    张叔和也颇有戚戚之意,道:“可不是,我们这些人多少还有些门路,就算是受些气也还好,那些小商人就更惨,只要是不顺着洋人的意,就要赔得倾家荡产啊。”

    盛宣怀也长叹了一声,道:“如果海外华人这一次能够收回辽东,中堂在天有灵,也可以瞑目了。”

    张振勋道:“你们还是在国内,洋人再狂妄也要有些顾忌,我们这些在南洋谋生的人才叫惨呢?洋人根本就没把我们当人看,自从两年前海外华人把爪哇的荷兰人教训了一顿,才算是好了许多。我是手无缚鸡之力,自然不能上阵杀敌,只是还有几个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是海外华人有需要,我就是倾家荡产也再所不惜。所以今天不管是什么事情,我都一定会支持的。”

    赵维忠笑道:“勋老,您大可不必如此,您在青岛也有两年了,应该知道海外华人是什么人,他们可是最公证不过,不会占人的便宜,您就把万贯家财供手奉上,他们也不会收的。”

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

    张振勋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在华东政府出兵爪哇护侨之后,张振勋向华东政府支助200万两白银,补充军费开支,但被华东政府婉言谢绝,最终转化为在烟台投兴建港口,现在港口己经建成投入运营,收益颇丰,预计4-5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然后就进入盈利阶段,但华东政府确实是没有要张振勋的这200万两白银。

    而这件事情也让张振勋大受震动,如果换了清廷,这200万两白银恨不得还嫌少了,华东政府不仅不要,反而还让张振勋赚钱,这可是张振勋60多年生命从没见过的,而且按照华东政府的说法,这叫“双蠃”,华东政府利用这笔钱建成了港口,可以促进烟台的城市发展,而张振勋则通过一笔投资收益,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主张,也让张振勋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也就死心蹋地的追随华东政府,他毕竟是从南洋归国俪华侨,对清廷的忠诚度远比国内商人要低得多,而且归国10余年,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银子,但清廷也没有对他高看一眼,确实真还不如华东政府对他重视。

    这时听赵维忠说华东政府最是公证,也颇有些感概道:“是啊,海外华人行为诚信,做事公道,又极守规则,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看了盛宣怀一眼,又道:“到是要比朝廷强得多啊。”

    盛宣怀脸色平常,道:“士弼兄所言极是,中堂大人在世时就曾说过,朝廷若能做到海外华人的一半,那怕是只有三成,国势也不至于败坏到如此地步啊。”

    这时邻桌也有些人围陇过来,聚集了十几个人,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也引得众人频频点头,一片“是啊是啊”“正是如此”的应答。

    商人们是深知清朝之弊的,而上海的风气开化,商人们又都常和外国人接触,因此对皇权也不怎么畏惧,这里又是在上海新区里,说起话来也没有什么顾忌的。

    有一个商人道:“若是朝廷能让海外华人主政就好了,不禁中兴有望,而且也不怕再受洋人的气了。”

    郑观应冷笑了一声,道:“朝廷会能让海外华人主政?休做梦了。我听北京的几个友人说了,现在朝中‘海外华人’仍是禁忌之词,谁敢提及,轻则丢官弃职,重则人头落地。朝廷对海外华人防得比洋人还紧。”

    赵维忠道:“提到朝廷,我从天津出发时,到是听说俄国公使己向总理府衙门下书,愿悥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朝廷,请朝廷派军队去接收。”

    张謇冷笑了一声,道:“这分明就是不安好心,早不还晚不还,偏要在这个时候还,明摆着是想挑拔朝廷和海外华人啊。”

    赵维忠道:“不过据说朝中己有人上折子,要求朝廷答应俄国的要求,马上出兵去接收辽东之地。还有好几个人要主要请缨,带兵入关呢。”

    盛宣怀也不禁道:“糊涂,糊涂之极,辽东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吗?”

    张振勋道:“海外华人在辽东浴血奋战之时,未见朝廷有支言片语嘉奖,现在海外华人把日、俄军队打败了,朝廷到想捡现成的果子,岂不是令人心寒。”

    在场的商人那个不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俄国的这个提议根本就是不安好心,希望挑动清廷和华东政府之间的争斗,如果清廷真的出兵辽东,华东政府决不会拱手将辽东之地相让,这样清廷就必然会和华东政府激化矛盾。

    尽管从法理上说,辽东确实是清廷的领土,但这时几乎所有人却是都是站在华东政府这边的,毕竟清朝的做为,确实太让人失望了。如果说在华东政府出兵之前,清朝只能保持中立,任由日成两国在辽东地区大打出手,还可以理解,毕竟日俄都是强国,清廷就算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但在华东政府参战以后,并取得了辉煌胜果时,清廷还是不闻不问,仿佛事不关己一样,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毕竟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已经认同了穿越者,而现在清廷听信了俄国的唆使,要来争夺辽东,这些商人们的心里自然也都颇有些义愤不平。听了张振勋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附和,对华东政府也大为同情。

    赵维忠反到是笑道:“朝廷做令人心寒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了,到也不在多这一件,不过此事朝廷尚还未有定论,何况朝中也未必没有有见识的大巨,或许会力谏朝廷不行此事。”

    郑观应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食肉者鄙,现在朝中官员尸位素餐者众,太后慈恩难测,纵然有一二清醒之辈,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盛公之言极是也,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若是朝廷安份些,还可多苟延残喘几年,太后或还可得一个善终,如果还不安份,定是要硬出头,只怕是好景不长了。”

    赵维忠看了郑观应一眼,道:“郑公,怒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朝廷自己作死,让海外华人早坐了天下,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怕是影响了辽东的战事,将大好国土让给了外人,日后再想收回,又多了不少的麻烦。”

    众人正在谈话之间,只见李松晨带着几名随行人员也走进了餐厅里,而且其中居然还有杨育新。虽然杨育新被免职,又禁止参与公开活动,但他仍然在上海新区定据。而且毕竟他在上海任职的时间长,和大部份商人都有不错的私交,建立了广泛的人脉,这个时候上海新区也需要他的帮助,杨育新当然也愿意帮这个忙的,因此李松晨向青岛方面提出申请,很快也就被获准了。

    虽然李松晨上任还不到两个月,但己举行了几次和上海商人们的交流坐谈,只是规模没有今天这么大,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识他,而也都纷纷打招呼。

    寒喧了一圈之后,众人也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今天共计邀请了128名商人,都是上海地区知名商人,身家最少的也有十几万两白银,可以说这些人的影响力加起来,足可以覆盖整个江浙地区,乃至苏北、湖广、岭南一带,甚致是大半个中国。

    餐厅里一共设了16席,每席有8名商人,另有2名穿越者陪席,而计点人数之后一共来了125人,只有3人未到,而开席的时间已到,因此李松晨决定不等他们,开始今天的议程。

    李松晨来到主席台上,道:“各位都是大忙人,这大热天里把各位都拉到这里来,耽误各位的时间,实在是抱歉得很。”

    盛宣怀道:“李区长太客了,大家都是老朋友了,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

    李松晨呵呵一笑,道:“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这段时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在上海发行的债券能够顺利的销售,让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辽东的战争,所以各位都出了不少力的,也是为收复辽东做出了供献,各位的这份恩情,我们华东政府可是都记得的。”

    张振勋道:“惭愧、惭愧,李区长这是在给我们脸上贴金啊,我们虽说花了些钱购买债劵,但这笔钱最终还是要还给我们,政府还要支付利息,让我们赚钱,这算什么出力啊。”

    李松晨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各位都在上海新区投资建厂,有的还在青岛、济南经营,所到之处不仅向我们交纳税收,而且增加地方就业,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对华东政府的巨大贡献了,而各位从这些生意、经营中赚钱,也是理所应当的,俗话说‘皇帝也不差饿兵’,只要是各位尊守我们的法令规则,就只管放心大胆的赚钱,而且赚得越多越好,不必有任何顾虑。”

    这一席话也赢得满场掌声,一方面商人们自然是喜欢听这样的话,另一方面华东政府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因此不少商人内心里也都十分称赞。

    李松晨等掌声稍停之后,道:“好了,不过这次请大家来,还有一件事情,想请大家帮忙的。”

    张振勋道:“有什么事情,李区长尽管开口,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绝不推迟。”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现在我们在辽东和日、俄两国激战正酣,不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现在打仗所需的可不仅仅是粮食啊。我们政府的资金到是不差,但银子本身不能吃也不能用,打仗也用不上,只有换成了粮食、药材、布匹、钢铁、*才有用。这战事一起,各种物资的消耗巨大,我们需要大量的釆购,前段时间也多亏了有各位帮忙,才让前方的将士们不缺吃喝用度,全力投入作战,因此我们前段取得大胜,各位也确实是功不可没啊。”

    张謇道:“这是应该的,这是应该的,我们都是老头子,不能上阵杀敌,只能出这么一点力,还从中赚了不少钱,说起来实在惭愧啊。我等可不敢居功,如果贵众缺少物资,尽管开口便是,我等必揭尽所能,也要保证前方将士的供应。”

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

    李松晨呵呵笑道:“那到不置于,不过现在我们是分散采购,不仅消耗时间,而且浪废也大,我们要全力应对战争,因此也耗不起,因此我们打算成立一个辽东军需供联合供应会,简称就叫军供联会,对我们需要的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统一定价,共同结算,而各位也根据自己能够供应的物资,各司其责,当然俱体的运营模式会有详细的安排,等一会我们会将印刷好的资料发给各位看,总之这样一来大家都可以省时省力,简化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等李松晨说完之后,餐厅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音,因为这个建议到是有些出人意料,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是战争时期,自然不能向以前那样分散采购,把所有给华东政府供应货物的商人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采购,这样效率确实是要高得多,而对商人来说,到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看不出对商人有什么不利瓜。

    张振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道:“我支持,只要是成立了这个 ‘军供联会’,我一定参加。”

    李松晨道:“勋老也不要急着表态,先听我说完。首先是否加入‘军供联会’全凭各位自愿,我们绝不强求,既使不加入‘军供联会’,也仍然可以向我们提供物资,不过话要先说明白,我们的采炀肯定会优先考虑加入‘军供联会’的商家,然后才是非‘军供联会’商家。”

    张振勋笑道:“这个自然,否则上海新区也没有必要成立这个‘军供联会’了,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加入。”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我们成立这个‘军供联会’除了刚才我提到的那些好处之外,还有几点要求,一是要制定统一规则,凡事入会的成员,都必须尊守这些规则,这样可以避免各位之间互相恶意竞争,而一但入会成员之间出现商业上的争端,由‘军供联会’组织人员进仲裁,并依样制定的规则,裁定对错以及处罚。”顿了一顿,李松晨又道:“各位都是商人,商场如战场,因此难免会有竞争,但商场又不完全如战场一般可以无所不用其及,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则,难免会有恶意竟争,如互相压价,中伤抹黑对手,甚致借用帮会或官府势力来打压对手,这样的竞争虽然能够一时得呈,但终究是难以长久。当然这本来不关我们的事,只是现在前线的战事紧急,如果各位相争起来,恐怕会耽误我们的大事,大家都尊守一定的规则行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故此我们也是迫不得己,才有这样一条规定。”

    等李松晨说完之后,餐厅里先是沉默了一会儿,很快就响起了一片小声的议论声音,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对此十分担心。其实从绝大多数人心里来说,确实希望能够在一个统一、公平的规则之下经营,尽管在场的人都有广泛的人脉关系,但经营其间也难免遇到对方恶意向压价,或借助其他势力打压,而自己为了不失去生意经营,也不得不奉陪到底,对方压价,自己就压得更底;对方找青帮助阵,自己就找洪门帮忙;对方走巡抚的门道,自己就投到总督的名下,但这一切都不是白来的,银子大把大把的花出去,最多尽管是把生意争下来了,也十有**是亏本经营,只能赔本赚吆喝。

    只是这近百年也都是这样过来的,众人也都习以为常了,现在华东政府要出面制定一套规则,却有不少人犹豫起来,制定的规则是否公平?仲裁又是公平,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没有底。而支持的人都是和华东政府有较紧密生意来往的人,并己在山东开厂设铺,他们是偿到了在公平规则下经商的甜头,当然希望将这套规则也扩大到上海地区来,他们也对穿越者的执行能力有充份的信心。

    这时郑应观道:“敢问李区长,这些规则如何制定。”

    李松晨道:“自然是由各位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原则是‘公平公正’,不仅照顾大商人的利益,也要照顾到小商人的利益。”

    张謇道:“李区长,入会的商家要尊守规则,那么未入会的商家却无需尊守,这样竞争起来,岂不是对入会的商家不利吗?”

    李松晨也点了点头,道:“謇老问得很好,虽然现在规则的细则还没有出来,但这些规则只适用于入会商家之间的竞争,有未入会的商家,大家仍可用其他手段应对;另外凡入会商家,对外时应保持一致,同进同退。”

    “轰!”的一声,餐厅里再次热闹了起来,商人们都明白李松晨的意思,就是集全会的力量来应对未入会又恶意竞争的商家。这样一来自然是有极大的优势,根本就不用怕未入会商家的恶意竞争了。这些商人绝大多数都只是供应商,下面还有诸多的中小商家或是生产作坊,而华东政府未来的物资需求量一定会极为巨大,而且要求又颇为急切,下游的商家或是生产作坊难免会要胁提价,现在隐隐已经有了苗头。如果成立军供联会,那么只要是全会的商人联手对下面提价的商家进行排挤,非逼得那些商家破产不可,这自然是对这些商家有利的。

    这时郑应观忽然道:“如果是洋人和我们竞争呢?”

    李松晨道:“无论是谁都一样,如果洋人想用恶意竞争的手段破坏前线的物资供应,我们也同样要联合起来对付洋人。”

    这一下顿时满场寂静,众人都被李松晨的话惊呆了,因为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大开,洋商外资涌入中国之后,凡是中国商人与洋商之间的竞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一来是洋商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政治特权,在商业竞争中无疑是占了极为有利的位置,二来洋商的资本雄厚,而且有统一的组织,在必要时候,政府都会提供帮助,而中国商人基本都是单枪匹马,朝廷不仅不支持,反而还会落井下石,背后使拌子,因此既使是在公平竞争中,也极少有落败的。

    最典型的商战例子就是在光绪八年(1882年),红顶商人胡雪岩与外商进行的生丝大战,耗银2000余万两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导致自己的资金链断裂,而这时清廷不仅没有给胡雪岩足够的支持,反而纵容上海道台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岩的饷款二十日,各地官僚又竞相从胡雪岩开办的钱庄中提存款,造成挤兑,结果令胡雪岩旗下的钱庄纷纷倒闭。而清廷又下旨将胡雪岩革职,并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致使胡雪岩负债累累,彻底破产,最终郁郁而终。

    当然这个时代的中外商战,中国也不是没有胜利的例子,就是盛宣怀筹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后,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联成一气,采用大幅度降低运费的手段,企图挤垮轮船招商局。这时盛宣怀背后的李鸿章果断的给了轮船招商局有利的支持,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保障轮船招商局的业务,结果旗昌公司反被挤兑破产,太古、怡和等公司也不得不与招商局妥协,签订齐价合同,成为中国近代史中少有的商战胜利。这也说明在与外国进行商业竞争时,国家的支持是何等重要。

    只不过这次商战只是一个特例,而盛宣怀这样能够得到官府全力支持的机遇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从总体来看,中国商人在和外国商人的竞争中,基本是呈一边倒的失利,因此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的民族资本只能在外商的垄断中艰难的生存,根本无法发展壮大。

    这时李松晨又道:“洋商并不可怕,这是在我们中国的地盘上,只要各位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打败洋商根本不成问题。难到各位就甘心这样一直被洋商压制,不想扬眉吐气吗!”

    到了这时有一部份精明的商人大体己经明白了华东政府的用意,这可不仅仅是为了筹备战争需要的物资,而是统一上海的商界啊,因为按李松晨所说的这样规则,就算战争结束了也只用小调整一下就仍然可以继续运行下去,看来海外华人的野心可不小啊!于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在飞快的计算,如果自己加入海外华人成立的这个军供联会,会有多少得失。

    其实类似的商会组织,在中国古代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各地方都组织成立过商会,不过由于中国古代一直施行抑商扬安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商会组织要么依托帮会势力,干脆自身就是帮会,但这就成为官府打压的对像,难以做大;要么只能依附于官府,但这就要受官员的更替影响,难以維持长久,而既使能够維持长久,也没有自主的能力,往往成为官员们的为自己敛财或营造政绩,甚致是打压异己的工具。

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

    从绝大多数的商人心里,其实都是希望有这样一个组织,这样对内有公平的经商行为准则,大家公平竞争,在商言商少了许多麻烦;而对外则团结一致,打压外部势力和恶意竞拿,这样以后经商也会轻松得多了。而且华东政府这几年也积累出了足够的名望,行事公正,言出必行,清政廉洁,效率卓著,因此甴他们来主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商人们到也能够服气。而且上海新区成立以来,和外商也发生过几次小型的商业冲突,最终都以双各退了一步而告终,也让商人们看到,洋人确实是不敢去惹海外华人。

    不过生意做到十几万以上身家的商人都是精明人,当然不是被随便忽悠两句就找不着北了,尽管华东政府的提议对他们确实有巨大的吸引力,但仍然也都有不少的顾虑,首先是中国商人对政府一贯有不信任,华东政府虽然是众望所归,但毕竟成立的时间尚短,名望虽高但根基却还有些不足。前段时间某家报纸就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时士”来恶意评价华东政府,到也引起了一些共鸣的声音。

    商人们到未必会真相信现在的华东政府是礼贤下士1时的王莽,但有所顾虑也是再所难免的,毕竟商人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不是几年时间能够扭转得过来的。一但军供联会成立,在辽东战事期间或许可以保证公平,但战争结束之后他们还能不能保持这样谦恭的态度,谁都说不准,难保华东政府不会把军供联会做为自己的工具使用。更何况现在谁都知道华东政府是不甘久居于清廷之下的,实际现在他们就自称为独立政府,和清廷分庭抗礼,因此早晚必有一战,有人就己经预言,华东政府如果在辽东击败日、俄两国,下一步就是起兵伐清了。尽管在华东政府和清廷的竞争中,绝大部份人都会将宝押在华东政府这一方,但在双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时候,大部份商人们也不会轻易的站队。

    还有部份商人则是深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別看加入军供联会有这么多好处,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是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比如军供联会真的和洋商发生冲突,双方或会故意压价挤兑对方,或是有意提价抢购对方所需的商品,这样一来,自己也必然会承受不小的损失,而且商战真正打到激烈处时,和战争也没什么两样了,双方都会无所不用其极,甚致闹出人命来,也不是不可能的。商人自然是希望享受入会的好处,而又不愿承担入会的代价。

    当然如果好处大于代价,到也可行,只是现在谁都算不准,入会以后到是是好处多还是代价大,也有商人想过,自己不访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军供联会运作起来之后是什么情况,再决定是否加入。不过这种想法又马上被否定掉,因为凡事都有先来后到,如果军供联会真的运作良好,先加入的自然会享有更多的利益,而后加入的,恐怕要多承担些义务才行。

    其实如果是别人提出这个建议,那怕是清廷官府出面,商人们也都不会这么纠结,肯定的慎重起见,看看再说,不见兔子不撒鹰,毕竟清廷在商人们的眼里,基本没有什么信用度,但华东政府就不同了,华东政府的公信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这几年来和华东政府进行合作经营的商人基本都赚了钱,有人还是大赚,因此万一这是一个好机会呢,那么一但错过就太可惜了,于是商人们互相议论,有心想赞同,但又都犹豫不决。

    这种情况也在李松晨的意料之中,于是道:“今天只是给大家通个气,我们对加不加入也决不做强求,另外如果现在拿不定把握,可以回去考虑几天再作决定也不迟。”

    这时张振勋站起来道:“老夫不用考虑,只要是成立军供联会,我是第一个加入。”

    李松晨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只见盛宣怀也站了起来,道:“只要是为辽东战事有利,我责无信贷,因此我也愿意加入军供联会。”

    张振勋看了盛宣怀一眼,也十分惊讶,原来他认为张謇、郑应观都有可能会继自己的后尘,也宣布加入,却根本没看好盛宣怀,却没有想到盛宣怀竟会紧随着自己,主动宣布加入军供联会。

    其实连李松晨都十分意外,张振勋要加入军供联会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都没想到盛宣怀会主动加入。在上海新区刚成立的时侯,盛宣怀对华东政府的敌意颇深,因为华东政府在上海的经营害了不少盛宣怀的利益,尽管后来盛宣怀并没有与华东政府为敌,反而在青岛,上海新区都有投资,加上李鸿章在华东政府的投资也是交给盛宣怀在打理,因此现在盛宣怀也算是华东政府的个大投资商,不过盛宣怀和华东政府的关糸却始终是不咸不淡,不像张振勋那么密切。

    盛宣怀对华东政府的态度变化,也是有一个过程,华东政府全面介入上海的商界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盛宣怀也只能接受,而且李鸿章在世时也劝告过盛宣怀,不要和海外华人作对,盛宣怀才一改对华东政府的敌视态度,转而合作,华东政府也不在意盛宣怀的态度转变,只要是来投资的人,都双手欢迎,何况盛宣怀在中国商界有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他在青岛投资也能提高华东政府的声望。

    不过在青岛设厂之后,盛宣怀才发现华东政府的管理水平确实是要远胜过清廷,盛宣怀在本质上还是个商人,自然也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因此对华东政府的态度也大为改观了,而且在华东政府爪哇护侨之后,盛宣怀也颇为感触,毕竟盛宣怀也是中国人,当然不希望看到中国人受欺负,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能够保护中国人的,还真的只有海外华人,朝廷是真的靠不住的。

    当然,促使盛宣怀决定彻底倒向华东政府的,竟然是袁世凯。原来李鸿章在世时,盛宣怀和袁世凯的关糸还不错,两人一度好得称兄道弟,但在李鸿章死后,袁世凯就立刻翻脸,向清廷建议,将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回收朝廷所有。由北洋掌管。

    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是盛宣怀旗下最赚钱的两个企业,虽然现在受到了华东政府的冲击,但仍然还能保持盈利。不过这两个企业虽都是盛宣怀一手经营起来,但性质上却是官督商办,由官府和民间共同参股经营,而官府所占的股份虽然不占大头,但民间参股都是散股,因此官府占股是最多的,这样就给官府收回这两家企业留下了后手。李鸿章在世时,盛宣怀自然不担心,但现在李鸿章不在了,袁世凯立刻抓住这个后手,向盛宣怀发难。

    袁世凯这样做也是有自已的苦衷。袁世凯一向把北洋新军视为自已的私军,而要保持北洋新军对自己的忠心,就必须确保军饷发放到位,另外还要购买武器、军需,尽管朝廷对北洋新军有定额的拔款,但银子从户部出来,人人经手、雁过拔毛,最后落到袁世凯手里,能有一半就不错了,缺额的部份自然就只能由袁世凯私人掏腰包补了。

    但以前袁世凯右小站练兵时,只有7000军队,而且那时甲午新败,清廷急盼训练一支新军,因此对新军的拔款也到位较足,袁世凯到也不用贴多少。而现在北洋新军己扩大到了6镇,除了第1镇之外,其余5镇均是由袁世凯的亲信统领,自然都是要袁世凯来管了。

    只是5个镇的军队足有5、6万人,袁世凯虽有万贯家财也填不了这个无底洞,何况在朝中还需要大把的银子上下打点,于是袁世凯也考虑必须要掌握一个稳定财源,才能确保自己的大业成就,因此袁世凯才将目光盯上了盛宣怀,想将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从盛宣怀的手里夺过来。

    从表面上看,袁世凯是在为清廷争取利益,将两个最赚钱的企业完全收为朝廷所有,不过一但收回成功,袁世凯就打算推举自己的人去接管,这几年来袁世凯不仅在练兵上颇有建树,洋务也办得有声有色,现在衍然己成为清廷的头号洋务干将,而袁世凯推举的人选,清廷基本都不会反对,这样一来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也就实际落到袁世凯的手里了。

    尽管盛宣怀也使尽了混身解术,为图保住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不过现在没有李鸿章的支持,盛宣怀的能量也大减,那能和袁世凯相抗衡。原来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湖北织布局时,盛宣怀曾帮过张之洞,有几分香火情。于是盛宣怀写信给张之洞,希望张之洞能够出面进行说和。但张之洞也不愿插手其中,反而劝盛宣怀放手,也令盛宣怀对清廷彻底失望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最终定局,但盛宣怀也十分清楚,自己是不可能保住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的。

第四八三章 统一商界(五)

    其实就算没有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现在盛宣怀积累下来的财富也几辈子都用不完的。但这次的事件让盛宣怀意识到,失去了李鸿章的庇护之后,自己就是那个怀璧的匹夫,自己掌握的巨额财富是人人都想咬一口的肥肉,今天是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那么明天就可能是自己其他的产业,甚致那一天朝廷随便给自己安个罪名,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自己在世时,朝廷也许还会有所顾忌,但自己都60多岁了,还能有几年的活头,而子女之中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材,等自己一死,子女们是肯定守不住家业。因此现在自己必须找一个新的,有实力,还靠得住的靠山才行。而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华东政府。这时盛宣怀才想到,李鸿章在死前把子女都托给华东政府之下庇护,大概也是看出了这一点。

    盛宣怀虽然是商人,但同时兼有官员的身份。虽然当年胡雪岩号称红顶商人,但只是被清廷授予三品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布政使掌管一省财政,是巡抚或总督的副手,到不是小官,但胡雪岩的这个布政使没有俱体省份,实际是个虚衔。黄马褂、二品红色顶戴只是荣誉,因此胡雪岩并不算真正的官员。而现在盛宣怀的官职是正二品工部左侍郎、赏加太子少保衔,这可都是正式的官衔,加上他长期追随李鸿章,对官场、政局的见解要远胜过一般的商人。

    经过认真的思索、分柝,盛宣怀认为自已虽然曾和华东政府有过一段时间不睦,但毕竟没有正式恶交,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对华东政府不利的事情,因此只要自己有意向华东政府靠陇,华东政府没有理由拒绝。毕竟自己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虽然自己的财力或许不如张振勋,但在中国的身份、地位、影响力却要比张振勋重得多。

    盛宣怀到也不担心海外华人会盯上自己的家产,一来是华东政府的条例严明,官员们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乱来;二来是华东政府的最终目地是取代清廷,改朝换代,这样一来自己投靠华东政府就更有意义了,千金买马骨,海外华人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不会侵吞自己的家产了。

    当然自己要投靠华东政府,也不能两手空空的去,总要带一点见面礼,或者说是头名状,盛宣怀原本打算把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的业务都转给华东政府,既算自己的进见之礼,也是给袁世凯挖个坑,丢给袁世凯一个乱摊子。没想到海外华人的野心更大,竟想统一上海商界,不过这对盛宣怀来说正是个好消息,如果自己全力协助海外华人办成此事,这份功劳可不小。而且盛宣怀也打定了主意,一但和海外华人谈好条件,就在上海新区和青岛去购屋置地,把家属人等都帮过来,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对于盛宣怀的主动投靠,李松晨虽然意外,但却十分高兴,虽然李鸿章死后,盛宣怀失去了政治上的保护伞,但他现在仍然是中国商界的第一人,在商界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主动投靠,对华东政府统一上海商界是有极大的助力。

    果然,盛宣怀表态之后,同席的张謇、郑观应、叶贻诠、张叔和等人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很快其他桌席也都有人表态加入,效应十分明显。最终在场125名商人,共计有92人表示愿意加入,另33人则都表示不是自己不愿加入,而是关系重大,自己不能完全作主,需要回去和家人协商才能决定

    李松晨也表示了理解,约定给他们3天的时间考虑,3天之后将正式决定军供联会开始筹备,只要是在当天前报名加入,均可以算第一批会员。随后众人又推举赵维忠、杨育新、张振勋、盛宣怀、张謇五人为筹备董事,全权负责军供联会的筹备活动。而5名筹备董事当堂决定,每人拿出3万两白银,做为军供联会筹备的启动资金。当然在军供联会正式成立之后,这笔钱将从会费中扣除。

    而在3天之后,不仅是所有参加宴会的商人全部参加,还带来了100余中小商人的加入,使第一批会员人数达到了238人,一来是军供联会对商人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来也是从众心理,因为既然像张振勋、盛宣怀、张謇这样的巨富商人都加入了,自己当然也不能落后,反正真出了什么事,也有这些巨富商人在前面顶着,自己有什么好怕的。

    随后立刻从众人当中,选出了120名筹备理事,负责协助5名筹备董事制定各种规则条例等。对于各项规则的讨论、制定,上海新区政府虽然提出过一些建议,但确实没有参与,全部都是由5名筹备董事,120名筹备理事共同讨论,最终投票决定,而且有些争议较大的条款虽然以多数票通过,但由于票数过于接近,也暂时搁置起来,以后再慢慢讨论。而且上海新区政府还在制定条款时特别强调,要将大商户和小商户区别开来,注意保护小商户的利益,毕竟小商户承受风险的能力更低,更需要支持。

    而在华东政府的物资采购分配上,也表现得十分公平,充份照顾大多数商人的利益。上海新区政府在筹备期间的作为,也让不少商人安心了不少,华东政府果然是没有搞一言堂,将自己的意见、要求强加进来。因此在筹备的时间里,又有大量的商人加入,尽管他们只能算第二批会员,其中不乏资产只有几百两、几千两的小商户。结果在一个月后,军供联会开始进入试运营期时,会员数量己达到453人,而收到的会费多达50余万两白银。

    军供联会的成立,也引起了上海地区外国商人们的恐慌,尽管上海新区一直都强调军供联会的是为了辽东的战争而设立的,但外国商人们也不是好胡弄的,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个所谓的军供联会实际就是华东新区统一上海商界的手段。

    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命脉确实是被外国商人控制,但这种控制是建立在中国的政府机构软弱无能不作为,商界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合力为前提。这种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当的脆弱,一但出现了一个强力的政府,将商界进行整合统一起,外商的这种统制地位就会立刻崩盘。因为这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商对中国商业的介入并不深,需要大量的中国商人做代理人或中间人才行,一但中国商人联合起来,统一行动,外商将会寸步难行,反而会被中国商人反制。

    而华东政府无疑是一个强力的政府,在上海新区刚成立时,上海的外商一度也想联手将上海新区挤跨,但时间不长就放弃了敌对,转而和上海新区妥协合作,甚致是让步,因为上海新区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政治集团,而且还是一个正在进行工业化的政治集团,外商们可以通过商业手段挤跨一个企业,但却对付不了一个政治集团,毕竞华东政府向上海新区输出的工业产品是全方位的,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而且华东政府占有地利优势,而外商的运输成本巨大,这也是外商的先天劣势。因此上海新区很快就在上海商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现在华东政府显不满足于只占有一席之地,而是要整合、统一上海商界,怎么能叫外商心里不慌呢,虽然外商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散布谣言,说华东政府成立军供联会是不安好心,并且威胁一些商人,阻止他们加入军供联会,但无奈是收效甚微,一来是大势己去,不可逆转;二来向张振勋、盛宣怀、张謇这样有强大号招力的商人是不受外商的威胁。而且上海新区在察觉以后,也对外商进行了严正的警告,因此外商们也不敢做得太过了。

    而这时英法两国的驻上海领事也趁机招集外商聚议,建议也组建一个商会,和军供联会进行对抗。其实英法两国早就在动员上海的外商,要求外商们抢购华东政府所需的商品,哄抬物价,逼迫中国商人禁止向华东政府供货,从经济上来打击华东政府。

    不过外商们对此并没有什么响应,商人们都是精明人,知道这是国内要将自己推到和华东政府对抗的第一线上,如果接受国内的要求,自己不仅会损失重大,还会遭到华东政府的报复,自然是没有人干。但现在不同了,如果外商们再不有所行动,等华东政府把上海商界整合好了,外商们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

    于是有不少外商也开始响应领事的号招,协商组建联盟的有关事项,不过外商的谈判可不像军供联会这么轻松,外国商人更看重自己的利益,由其是要求国内对自己在经济上打击华东政府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因此上海的商界气氛也日益的紧张起来。

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

    在上海,商界在进行着激烈博奕的同时;在北京,则是在政治层面上发生着紧张的斗争。

    俄国向清廷提出,可以按《东三省交割条约》的规定,向清廷移交东北领土,请清廷派军队到关外接收地方。立刻就在清廷引发了一场争论,朝中的大臣们分为出兵接收派和维持现状派,前者以满族少壮派官员为主,而后者则是以汉族的老臣为主,一连进行了数日的激烈争辩。

    不过俄国的名声实在是太差,难以信任,而且清廷对华东政府终究还有几分顾忌,因此维持现状派也渐渐在这场争辩中取得了优势,压倒了出兵接收派。

    但在7月底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英法两国的驻北京公使联合向总理府衙提交了外交照会,表示支持清廷接受俄国的条件,出兵接收东北领地,并且愿意担任监督角色,协调清廷和俄国的关系,甚致可以派遣少量军队协助清廷收回东北的领土。

    英法两国的这个外交照会在北京立刻引发了极大的反应,而出兵接收派本以势微,借着英法两国的支持,顿时又逆转过来,包括一些此前持中立或是维持现状派的官员,也都倒戈转而支持出兵接收派了。因为英法两国的份量非同小可,有他们的保证和协助,清廷收回东北领地的机率确实要大得多。有不少官员甚致认为就是华东政府,也要忌殚英法两国三分。

    不过华东政府展开了自己的行动,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邓永俭会见张之洞,向他明确表示,华东政府不想看到清廷参与到这东的局势中来,如果清廷派乒到东北,就意味着清和华东政府发生战争,华东政府将会在任何方位对清廷进行打击。既使是有英法两国支持清廷,也不会阻止华东政府的行动,而一切后果由清廷负责。

    这是华东政府第一次向清廷发出战争威胁,清廷也不敢轻视,而维持现状派也找到了有力的依据,逐渐将劣势给扳回来,又成了五五之局,不相上下。

    而清廷的决策者慈禧太后这时也是左右为难,犹豫不决。从慈禧太后的心里来说,当然是希望由清廷出兵收回东北,但如果和海外华人发生冲突,甚致是战争,也是慈禧太后决不愿看到的,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华东政府默许清廷收回东北,但慈禧也知道这是决不可能的。如果是在庚子国变之前,慈禧太后或许还敢冒险一搏,但现在的慈禧已经不敢再有任何弄险的举动了,因此她是宁可失去东北地区,也是不愿和海外华人发生冲突,更不要说是战争。现在慈禧太后只想安心的过几年,等自己两眼一闭,后面的事就不管了。

    但问题是华东政府会不会让慈禧安心的过几年,慈禧虽不想生事,但政治感觉仍在,如果海外华人占领了东北之地,恐怕也就是他们正式清廷反目的时候,而现在如果再不放手一搏,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因此如果有充份的把握,慈禧到也愿意一试。

    于是慈禧招集清廷的主要大臣,亲王宗室们一起聚议,协商对策,军机大臣中只有袁世凯在天津未回,宗室大臣中,只有被革职在家的前肃亲王耆善未出席,其他重臣则全都聚集一堂。

    铁良首先道:“太后,关外之地仍是我大清龙兴之地,一但有所闪失,必然动摇社稷,幸好如今海外华人和日俄两国已是三败俱伤,俄国己主动提出将辽东之地归还我大清,而且又有英法两国愿意帮助朝廷,此仍天助我大清也,朝廷千万不可迟疑,理应立刻出兵,收复辽东之地,如若不然,恐怕悔之晚矣。”

    在主张出兵收复派的大臣中,铁良是态度最坚决,也最激进的人之一。他也不是不知道华东政府的厉害之处,但一来是他认为现在只能搏一把,如果让华东政府再些大,清廷恐怕就没有机会了。而且铁良毕竟才刚年过40,正是年富力强,是满人中少有的军事人材,此前也没有经历过大阵仗,还颇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因此也敢于兵行险着。

    铁良早先也是军机大臣,不过由于他的态度激进,排汉情绪强烈,几乎和所有的汉军机都合不来,由其是和袁世凯极不对眼,慈禧迫于无奈,才将他从军机中除名。不过慈禧也知道铁良对朝廷确实是忠心耿耿,又是满人中少有的知兵人材,而且还需要铁良牵制袁世凯,因此虽将铁良从军机中除名,但仍然让他担任兵部尚书之职并兼任练兵大臣,而按照清廷的惯例,六部尚书之职一般都是由军机大臣兼任的。

    不过清廷的军政大事一直是由军机处决议,兵部尚书如果不是由军机大臣兼任,那么实际是有职无权,虽然铁良还兼任练军大臣,但清廷练军的事情几乎全被袁世凯控制,北洋六镇中铁良最多只能调动第一镇,而其余5镇根本就不听铁良的调遣,因此现在铁良也十分郁闷,总想找机会扳倒袁世凯,至少从袁世凯手里夺走几个镇军队的控制权。

    这次在铁良看来,正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清廷决定接收东北领土,肯定会从满族官员中选择部份官员参与,而铁良自己肯定要争取主将的位置,趁机扩大自己对兵权的控制。

    铁良当然也知道,如果出兵东北会和民军发生冲突,但铁良对自己的能还是有一定的自信,毕竟是练了几年兵,铁良也学到一些东西,也颇有些跃跃越试,想在战场上试试自己的身手。另外铁良认为清廷在东北也还有一定的基础,毕竟现在东北地区的基层地方官员还是清廷原来的人,再加上有英法的支持,因此铁良认为还是可以人民军一搏的。

    铁良说完之后,良弼也道:“皇上、太后,现在海外华人己出兵关外,虽名为收复失地,实则居心叵测。海外华人自归附以来,素有不臣之心,妄自尊大,目无朝廷,以至自设官位,若是让海外华人占据关外之地,必会图谋反叛,朝廷不可不早做准备,防范于未燃之际,还是尽早出兵,断绝海外华人占领东北之心。”

    光绪道:“出兵虽是容易,但战事一起,胜负难测,海外华人以善战著称,万一有所闪失,又如果是好。”

    铁良道:“皇上请尽管放心,朝廷练兵数年,就在此用兵一时,而据臣所知,关外之地尚有不少官员依然心向朝廷,无不盼朝廷天兵到达,民心可用;何况还有英法两国相助,臣虽不材,愿主动请缨提师出关,收回朝廷龙兴之地,为朝廷分忧,纵然马革裹尸也再所不惜。”

    光绪点了点头,正要说话,这时慈禧道:“其人呢,还有没有什么话要说。”

    瞿鸿禨道:“太后、皇上,臣以为朝处还当三思而行。海外华人虽然素有不测之心,但其兵锋强悍,五年以前就己见其强,这次甫一出兵就连败日俄军队,歼灭日俄军队数十万,此仍朝廷劲敌,不可轻视。我大清经庚子国变,才安定下来不足5年,元气尚未恢复,国库空虚,岂能轻言妄战,何况朝廷虽然练兵数年,略有成效,但才练出了几万军队?又未经大战?比之日俄之兵如何?又比之五年前的八国联军又如何,据臣所知海外华人毛问辽东投入30万大军,刚刚新败日俄军队,士气正旺,这时岂可轻拈其锋芒,因此还请太后、皇上三思而行。”

    光绪又看了慈禧一眼,道:“如此说来,我们就坐视海外华人占领我大清的龙兴之地而不理吗?”

    张之洞道:“太后、皇上,不是我们坐视海外华人占领龙兴之地不理,而是现在实在是不可轻举妄动,还要静观其变,等待时机为好。”

    铁良怒道:“张大人,现在海外华人都已经快打到奉天府了,还要等待什么时机。是不是要等到海外华人全部占领了关外之地,然后大举南下的时候才是好时机吗?”

    张之洞“哼”了一声,他对铁良、良弼这样的满族少壮派大臣很是看不惯,认为这批人根本不知时务,像铁良、良弼这样虽然号称知兵,但在张之洞看来根本就是纸上谈兵,还偏偏又自以为是,而且只知道一味的打压汉臣,却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没百这些汉臣,大清还能支撑下去吗?真要把朝廷都交给这些满臣,朝廷恐怕不出一年就会乱套。

    张之洞道:“海外华人这不是还没有攻下奉天吗?据我知道,现存俄军在奉天还有数十万大军,又有坚城可守,海外华人能否攻下奉天,都尚未可知。而日军虽然退守到朝鲜半岛,但也还有20万大军,随时都还以卷土重来,因此辽东之战胜负尚且未定,就算是要出兵关外也不必急于一时,何况大军集结,准备,军资粮草调集,都非一日可定,故此依老臣之见,还是再观望几个月,等到海外华人和日俄真的拼得两败俱伤之时,再做决定也不迟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322/ 第一时间欣赏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作者:木林森444所写的《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为转载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介绍:
20**年,一支付责保护中东某国撤侨任务的舰队穿越到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而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洗脑的穿越者们,立刻接受了穿越的现实,并且各有打算,有人想利用未来的科学技术称王称霸,甚致建立全球霸权;有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屈辱历史,甚致实现普世价值;也有人想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过上旧时空过不上的腐败奢侈生活;还有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梦想和理想。 但这次穿越者们面对的不是落后无能的农耕时代国家,而是有着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和相当科技能力的近代列强,就连历代穿越者们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也未必有明显优势,因此三心二意,各怀心事,又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能否在这个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