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大明二十四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二十四监全文阅读

作者:梦难成     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     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43章废除宦官

    从崔尚隐那里一路往回赶,到了大同城已经是入夜了,累了两天的时间,匆匆忙忙的用了点宵夜,洗洗睡吧,在怀着对某女的思情之中,进入了梦乡。

    九月二十日,一早就得到了几份光报。

    第一次是天气转寒,起先订制的,后来又追加的,十万套羽绒服已经备好,问皇上几时发送。

    这个东西从准备到现在,费的劲可是太大了,主要是羽绒太少了,好在北京城里吃烤鸭的人是越来越多,一天能吃掉几万支。价格又不是太贵,连贩夫走卒都吃得起,而因为烤鸭的风销,不仅仅上林苑和三十六外皇庄养鸭子,别的地方也开始养了起来,这倒是形成了一条产业。因为收鸭子的价格上,全聚德烤鸭店给的高了一些,这也让众多的鸭农愿意卖给他们,这才保证了货源。而烤鸭正向着周边的州府不断的发展着分店,估计到了下个鸭子生长期后,货源问题肯定是大大的解决了。

    如今需要的羽绒服的地方太多了,十万件都有些不够用的。只好再宫里再多做一些了,所有的亲军全部都在北方,马上就要到冬季了,朱由校让人把亲军的名单、所以地、型号列了一遍,交给皇商们,捎带过去。

    另一是袁可立的,如今有了锦衣卫协助守城,汉阳的防务已经稳定下来,朝鲜民心虽然紧张,但总体算是平静下来。而仁君的军队则因上一次海战损失较巨,也不敢去攻击袁可立留在海峡里的船队。虽然光海君整天的要去讨逆江华岛上的仁君。但袁可立当然不理他,以目前对付建奴要紧为由拒绝。建奴一方见攻城不下,除了包围汉阳外,还开始向南方开进,其意图相当明显,就是凭借着优势兵力,彻底的解决朝鲜其它地方后,再行对付汉阳。所以此时的汉阳属于平静期。

    如此局面还真是求之不得,让朱由校正中下怀。建奴帮着把朝鲜南部荡平之后,对于百姓。只有两种方案。一是杀了,二是逼其为奴。黄台极的政策和老奴酋的时期不同了,老奴酋注重是的扬威,把人都给杀怕了。杀出自己的名声来。然后作战的时候没有胆气。所以动不动就来个屠城。但黄台极注重的是扩大势力,只有人多了势力才会大,所以注重的是抢夺人口资源。所以逼朝鲜百姓为奴上了建奴的战车的可能性就居多了。历史现在已经改变了许多。汉八旗提前归队了,而朝鲜和建奴是否仍为建奴的兄弟之邦也无法得知了。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建奴荡平朝鲜全境,对大明以后的征讨大计肯定是有利的。

    正和汉奸一样,归附建奴的人,朱由校无论是给他们结扎还是宫刑都没有一点的心理负担。所以朱由校感觉这一点对大明是有利的。传旨下去,静观其变,在百姓中间散布亡国的预言,不如移民大明的言论。

    第二个光报是魏忠贤传来的,果不其然,开放福王府、代王府甚至是其它皇上行宫变成博物馆,收费,把这部分收入给宦官们养老送终,使得满朝文武一片大哗。

    王府、行宫,代表的是皇权,让平头百姓,不管工农商学兵,什么身份什么背景的人,都可以去那里来个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是对皇权极大的污辱。那样谁还会对皇上有敬畏之心,现在已经可以吃着御膳、喝着御酒、用着御制的家俱、、、、、、如果吃喝拉撒都和皇上平行了,是不是以后每个人家都再弄点龙椅坐坐?那还有什么君臣之别?皇权还有什么权威之言?

    而其中反对的声音,又以礼部叫的最响,逾制!僭越!国将不国,礼乐崩于世,吾将如何存?大有只要百姓踏足了王爷或者行宫,那大明将立刻完蛋的意思。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显然,朱由校开放没收的王府和各地的行宫,让这些遗老分子们,感到了极大的挑战。那些东西代表着神圣的皇权,是臣子、百姓不可期及的东西,想想花几个铜子,就能随便的到里边转两圈,那还有什么神圣可言?

    最主要的,是皇上此行为的主要目的,那就是这一部分收入竟然是给阉党们养老送终准备的。大臣、士大夫们,哪里能瞧得起那些阉货,别看着现在是一团和气,其实内心深处恨的要死,大臣和宦官两个阶层的矛盾是根本没办调和的。

    亲贤臣远小人,大臣们自认是贤臣,那小人最主要的当然就是宦官了。皇上练个净军打大捷,已经让大臣们恨的把牙都咬碎了。如果皇上把这个精力用到边兵身上,把那些武器给边兵装备上,肯定一样会有大捷,看看袁可立就是个例子。但皇上偏偏的重用了让人不耻的宦官,这种倾斜政策直接的导致了宦官们一个个建功立业,而宦官的巅峰人物——魏阉,更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因为现在仗是宦官打胜的、朝廷里的银子也是宦官一分一分挣来的,包括众大臣的‘尔俸尔禄’都不再是民脂民膏,都是宦官自己赚的钱。这怎么能让这个宦官头子不骄傲呢?

    整个大明,没有任何大臣喜欢皇上和宦官走近的,这代表着大臣们的劫难,众兽盈朝,乌烟瘴气,迫害大臣、、、、、、比如王振、汪直、刘瑾、还有冯保,更有目前主持朝政的魏忠贤,他们有一个好人吗?

    那帮坏事做绝、无父无母、不忠不孝的东西,皇上如此的抬举他们,无疑是大臣们最大的威胁。所以阉党、帝党以外的文武大臣们几乎是全部反对。

    而百姓们听说了皇上开放王府收门票给宦官们养老送终,却没有什么多大的反应,这几个月来,京城的变化太大了,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之下,已经没有出宫的宦官更欺凌百姓、强卖强买了。

    六皇店这个大明皇宫的窗口,已经没有人敢强抢生意人的东西了。而几十家专门经营水泥、地板砖、玻璃、烤鸭、料理、金铺、银行等等店铺,根本没有任何宦官敢于欺负百姓们,相反,干净整洁的店铺、优雅的音乐,高品质的商品,正常生意人的态度,这些让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外来的客商都愿意前去,只是排队让人头疼而已。

    大型的同乐酒店当然是让百姓最为侧目的地方,因为百姓们并没有那高消费的能力,为了让同乐之名真正的有所体现,如今已经专门的开了一个散客外卖的柜台,更让没钱上一大桌子菜的平民们,有机会带两个菜回家,奢侈一把,而店里的规矩就是一视同仁,有钱没钱一个样看待。所以,这些更让百姓们对宦官的形象大改。

    朱由校看着眼前的情报,心想,这个节也到了该了的时候了。士大夫阶层容不下宦官们,这也是自古有之的事情其矛盾根本无法去调合,也调合不了。宦官这个变态的制度也该终结了。

    于是仔细的斟酌一下,传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大明以孝制国,但却有十万宦官自残或者被残身体而入宫侍君,确有相侼之嫌,宦官一职有违人伦,朕心痛之。上古尧舜时期并无宦官之事,至西周之时,方才产生宦官制度。尔后则一发不可收拾,历朝历代均有。朕有感天下父母生儿不易,均是以大命换小命,诞生下小命,期望着孩子长大成人、传宗接代,但却因为生活上诸多的原因,被轻易一刀断送其香火传承,使辛苦养成的孩子,从此成了宦官,不但再也无法行周公之礼、孕育子孙,更使其终生受心理、生理之苦,其痛苦实不足他人人道。

    且被宫刑者十人存六七,所伤、所死之人均为朕之子民,朕自认仁慈,心有不忍,因朕自身享受,即加害朕之子民。已所不欲不施于人,故朕决定自朕起,废除宦官制度,大明至今日起,不再接收任何人入宫为宦官,无论自愿还是被迫被宫刑者。宫廷内侍制度待宦官终老后,女官制度另行制定。而现在宦官职务、待遇不变。钦此!”

    此事朱由校没有与任何人协商,就独断乾纲的发了旨意,传到了宫中。朱由校的眼里当然知道,这一政策的阻力不大,大臣们肯定是不会反对,反而会大加赞扬。朝臣和宦官的争斗也会因为一方死绝而告终。而宦官们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可闹的,与他们现在的职务等没有任何的关系。(未完待续。。)

第444章边兵长跑

    然后宦官来报,宣大总督张朴求见,这应是个稀客,倒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宣吧。

    “启奏皇上,大同边兵已在锦衣卫的指导之下,训练了一段时间,又在皇上诸多神勇大捷的激励之下,群情激昂,所以臣想在大同坡外,边兵内部搞一个大比武,请皇上批准。”张朴在行完礼后,老实的上奏着。这是他想出来触动皇上眼球的主意,给简单的皇上就要象杨国栋一样,来个简单点的,否则的话绕八圈也没用。

    “张爱卿,此种比武是何内容?”军队的比武较技,自古有之。一听这话,朱由校还以为自己恰逢其会,正好赶上了普通的军队运动会呢,所以宣大总督来问一下而已,于是问道。

    “回皇上,比武项目有shè击、队列、四十里往返长跑。”张朴简单明了的回答着。

    朱由校一听,三个比赛项目全部都是与自己的训练有关的,不由的一愣,这样一看就不是单纯的例行了较技了,再想想张朴着重点出的锦衣卫指导后,大体也知道估计这次的比赛是有意的来吸引自己的眼球了,于是说:“张爱卿具体说说。”

    张朴一听皇上感了兴趣,立刻jīng神抖擞的说道:“shè击比赛是以皇上的神弩为工具,属个人技能,二十五丈内,十支弩,全部红心者为赢。队列比赛,属团体赛,以千户为单位,主要是锦衣卫传授的那几个阵形变换,以快速、整齐者胜出。长跑从大同北门出发。沿边墙以外,跑到第五个烽火台,然后折返,回到北门,以二个半时辰内跑回来者为胜。”

    一般的烽火台都是十里一个,那这次的距离大概就是八十里,的确不少了。张朴这招可是俗不可耐了,完完全全的山寨了一把皇上的‘招考’规则。‘跑步选秀’那是皇上一个特别恶心的特点,无论是净军还是锦衣卫,都同样如此。到了最后。新锦衣卫的招募,更是以二个半小时内跑过八十里为界。现在自己就是要来个东施效颦,给皇上看看大同边兵的实力,不说别的。基础应该比那净军之类的强多了吧。

    其实张朴的想法是好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按这个挑选法,皇上手里的净军和老锦衣卫,可能连一半也留不住。这还是经过了这二三个月的训练之后的结果。否则更少。皇上之所以最初选择了净军和锦衣卫,其实是无奈之举,看重的是忠字而已。

    看着张朴满脸激动一脸期待的表情,朱由校好象明白了什么,这些都是给自己表演看的,目的无限等同纳头就拜,是来投诚的。大明当然需要兵将,自己现在的手里也就是锦衣卫算是一支大部队,作战部队也就是南苑出来的二万余人,以及新锦衣卫这不足五万人。还从东往西,被分割成了无数块。京里的锦衣卫预备队员是十几万呢,但身体素质的确是有所欠缺,不足以当作战士来培训。

    到了现在朱由校再不是饥不择食的状态了,那种弄蓝子里就是菜朝不保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也开始了挑三拣四了。大同边兵这可是一支不错的力量,身体素质、战斗素质都比净军的起点高了许多,又经过了自己的‘暗示’,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有些效果,还别说,朱由校还真有点期待。

    “何rì举行?”

    “回皇上,这两rì皇上离开之时,臣已经在准备了,目前已经就绪,随时可以举行。”张朴恨不得说现在就可以,因为他已经打听明白了,皇上并没有多少事情了,随时随地的可能回京。

    “那就明rì辰时开始吧,”朱由校也的确没有太多的时间呆在大同,现在河套一事,基本了结,除了对十八家钱庄承诺的土地,也已经可以进行了之处,也没有其他事情了。

    张朴一听连忙称谢,离开了。

    而废除宦官的光报传到了宫里之后,听着奉旨的魏忠贤差点没一头扎地上去,好在最后听到了现在宦官职务、待遇不变。这样可是大事中的大事,但好在与现任的宦官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思及皇上此前给宦官养老送终的计划所收到的满朝反对,如今皇上又废除了宦官的‘传承’,这里面肯定是有关系的。此事待下次上朝再议吧。

    几件事一处理完,朱由校是浑身的一轻,心里想着那嫣儿小阿妹了,大同玩的地方也不少,但云冈石窟肯定是可玩的一处,所以早就给还在同福客栈的张嫣说好了同游一番。现在正是时候,于是便衣着装,带着一大群人,前去同福客栈。

    张嫣已经等的心急如火,皇上相邀,这对于她这‘旷rì持久离异无子’的女姓而言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想想以前那如胶似漆的生活,她是多么的渴望,好在天可怜见的,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再次可是陪王伴驾。

    看到大队人马前来,张嫣没有妗持什么,直接的带着新月上了皇上的马车,一同呆在车厢里出发了。

    秋天的景sè很是让人提不起劲来,虽然玉人在侧,但看着满目的枯黄,的确不如踏chūn来的清爽,到处充满了希望;更不如踏雪来的浪漫,朱由校一路之上均感到了,这不是个好时候。

    三十多里的路程,很快也就到了。看着大气磅礴的云岗石窟,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jīng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jīng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sè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但一路走着看着,但和前世之时来时,却心情不一。依然还是那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无不体现出了古代汉人的智慧与工艺,但这些却让朱由校心里是越看越不好受。

    张嫣也有感于皇上的情绪,并没有对佛像表示过多的虔诚,要是放在以前,他能一个佛一个佛的拜个遍,但听说了皇上拒绝天主教的洋和尚在中国传教的事后,对神仙二字看的淡了许多。所以静静的小鸟依人一般的跟着皇上观赏,并问:“公子,请问公子真的不信佛吗?”。

    朱由校象是找到了倾诉对象的说:“嫣儿,佛教并不是咱们国家的,而是一种外来教,和我不让天主教在大明传教是一样的。”

    “公子,嫣儿听说,他们的教里都是白人的神,而没有汉人的神,所以不让他们来传,是吗?”。

    “是的,大地就这么大,神仙和人一样,都是有地盘的,而大明这个地方,东土的神仙已经够多了,你瞧这里,还有这么多西天的神仙来凑热闹,如果现在一帮洋人的神仙再要进来,我们大明可真是招架不住了。”

    “呵呵,公子真会说笑,听那意思,神仙也会争地盘打仗似的。如果公子真信神仙的话,恐怕不会如此轻松写意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仙,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倒是可以把这些佛、神都看成各民族的图腾,但如果一个人去信奉别的民族的图腾,总让我感觉怪怪的。我个人的观点,比如说我们都是汉人,却去信这个胡人的图腾,那其实是对祖先的不敬。”

    “图腾?公子说的真是太贴切了。”

    “嫣儿看看这些佛像,其实他们本来的面目,并不是如此的,因为他们是胡人,胡人的体貌特征以及服饰和汉人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但中国家佛教为了迎合汉人大众的需要,把这些佛像是改了又改,硬生生的雕成了汉人的模样。你看看那座,和西王母是多象啊。”

    “公子一说,还真有那点感觉了。”

    “到了唐代的时候那就根可笑了,因为唐朝以胖为美,所以无论什么东西都是胖胖的,比如瓷器、绘画,结果这种美也传给了佛像,结果所有的佛都变成了大胖子。”

    “呵呵,听公子的意思,佛岂不变成了是人可以随意创造、改变的了吗?”。

    “也可以这样说,嫣儿你说观音普萨是男是女?”

    “当然是女的啊,否则还怎么做送子观音?”

    “不然,其实在隋唐以前,观音菩萨还依旧是男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那时的观音形相大多现王子相,体格刚健、清貌秀骨,有者身披王族衣冠,有者神采悠闲、现济度相,站、坐之姿明显是男相;唐代以后的观音像脸庞逐渐丰腴圆润,并且双眉修长、红唇秀鼻、黑发披拂,面容更显俏丽,逐称为象征如母慈爱的女xìng形相了。盛唐时代其着装似为透明轻薄的裙裾,呈雍容华贵状,尽符当时的女子美。到了宋代,观音菩萨才变成了女相,元明之际便成了典型的中国淑女了,所以嫣儿以为是女xìng,若找他求子,那就成笑话了,呵呵”随着和张嫣的说笑,朱由校的心情舒畅起来。(未完待续……)

第445章云岗石窟

    “就公子会说,要是叫天下的那些信女们听到了,那才好笑呢。”

    “嫣儿看这边,佛教从印度传来的,但印度那边却被另外一种宗教给代替了,反而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最后是,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凡是信奉了佛教的朝代全部都完蛋了。”

    “公子的话嫣儿倒是知道一些,从东汉时,第一座白马寺的建立,佛教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开枝散叶了,对吗?”其实对信奉佛教的朝代都完蛋的话,张嫣没有驳斥什么,不信佛教的就不完蛋吗?不一样都在历史之中了吗?

    “嫣儿说的是,其实从《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里,都可以看到三国按着异族打,什么曹操打匈奴、打鲜卑族,诸葛亮擒孟获,几乎都是不费吹灭之力的样子。”

    “是啊公子,嫣儿一直都不明白那时候的汉人怎么就这么能打,现在却越来越差了。”

    “这话说来也怪,随着佛教的兴起,汉民族的力量却是越来越弱了,到了北魏年间,已经是被鲜卑人统治着了,而这个云岗石窟正是那时的产物。因为太武帝毁佛,在长安一寺院内发现藏有兵器,就怀疑与盖吴通谋,还在有的寺院发现了藏匿妇女、寄放他人财物、酿酒等违律事件,这些都成为毁佛的导火线,他下令诛杀长安沙门,焚毁佛像,其他地方,照此办理。这个命令是派太子拓跋晃去执行的。而太子却是信佛的,他上表反对毁佛,太武帝不准,下诏重申毁佛的理由,诏中说,凡是信佛,必然会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鬼道炽盛,视王者之法。蔑如也’。佛教盛行。将导致儒教礼义的损坏,因此,要恢复‘义农之治’”。

    “公子可真是博闻强记啊。”

    “这些书里到处都是,只是嫣儿不喜而已。结果这位信佛的太子并没有得到佛祖的保护。而是被吓死了。”

    “如此为佛祖说话。还没有被保护。看来这位太子的也白信佛了。”

    “是啊,但他的儿子文成皇帝拓跋浚得到了皇位,继承了他爸爸的遗志。又开始了他的护佛大业,看,这云岗石窟就是他护佛的开始。主持这个云岗石窟的是一个叫昙曜的僧人,他是当前那个太子救的。为了避免灭佛的毁灭,将其中的五窟,雕琢成了北魏五个先皇的样子,嫣儿看那边的五个,其实他们就是北魏的五个先皇的样子”。

    “公子,那个佛为什么比其它的佛矮这么多呢?”

    “那个就是那个太子,由于同情佛教的太子晃缓宣废佛诏书,一部分僧人得以逃匿避难,昙曜就是因此而死里逃生的。这不把他立在了这里,但因为他只是个太子,并没有当皇帝,所以当然的要比皇上矮一些了。”

    “公子是逗嫣儿玩的吧,嘲笑嫣儿愚钝。”

    “哪里,嫣儿慧外秀内冰雪聪明,和愚钝可占不上边。”

    “可是这里是佛窟,怎么能成为北魏皇帝的遗象呢?再说了公子又如何得知那个就是太子呢?”

    “嫣儿认为是逗你玩的,那就是逗乐的吧,走,再到那边看看灵岩禅境,那里有泉水。”

    、、、、、、

    一天的旅程就这样甜蜜蜜的度过了,这种旧地重游又旧情复燃的心事,始终交织在一起,旧地,那是因为前世的自己来过,让朱由校有着亦幻亦真的感觉,在云岗石窟这样千年不变的‘参照物’前,感觉再不相同。这四个月来的到了大明,人和物都是陌生的,包括那故宫也是一样。但在这里,他却找到了‘物是人非’的感觉。如果手里再拿个‘单反’,那恐怕这感觉更会强烈。

    身边的女人,也是无限的温柔敦厚,给了他不断炫耀自己学识的机会,一会吹棒着古代的文化,一会把佛说的一钱不值,好不爽快。

    快天黑的时候才回到了代王府,本来想留张嫣一同再吃顿晚膳,已经等候了,一起谈谈人生,话话理想。但应召前来的,十八家钱庄已经等候多时了。

    先公后私吧,不过没有让张嫣回避,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现在的身份也是商人了。

    “草民等感谢皇上这段时间给吾等加诸的权力,让吾等从一被别人痛恨的放高利贷者,一跃而成为了可以真达天听,有闻风上奏的权利,直如在野官员,让吾等风光旖旎。如今吾等十八家,分别在灾荒地区投入数百万石粮食,以谢君恩。并且协同驿站、锦衣卫在各地抓获数百位仍巧立名目,收取百姓农税的官吏。为地方官府提供三百余万两贷款,为宗室子弟也提供了数万贷款。”宁波银行的钱守一把这段时间的功绩一一的汇报了一遍,如今钱庄们因网络系统遍及大明南北西东,所以皇上把他们和驿站、锦衣卫当成了自己的耳目,明旨给了他们监督权。现在他们的确正把这个职能运用起来。虽然钱庄在利息方面的确是吃亏不少,免费的利息又是如此之多,把这些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的钱庄老板一个个都是心疼不已。但看着皇上一步步的用政策抬高着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人前人后都不一样了,以前得看着官员的脸色,现在好了,地方官员,见了钱庄要么绕着走,要么就是笑脸相迎。

    而且,听着皇上那一次次的大捷,听着也让人兴奋不已,在钱庄看来,老百姓和官员们等,估计也就图一乐,关他们屁事,打了胜仗还能分他们点战利品不成?但他们就不一样了,河套有股份。而且还是大股,是可以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收益,当然兴奋了。

    听了这话,朱由校不由的一阵欣慰,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从大明银行诞生,就与十八钱庄是一对冤家对头,俗话说,只有同行才是最真挚的仇恨,联手起来的十八家在财力上虽然不是自己的对手,但的确有把银行彻底搞垮的能力。如今在相互让步、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终于走到了今天。

    “诸位,河套之事第一步已然结束,至此朕许诺过给诸位的土地,也可以实施了。”朱由校给十八家的承诺是每家万倾,同时为了有相应的人手,所以更是以每人五十亩地为标准。带多少人来,给多少地。给的地越多,钱庄的股份同样也就越大。最后至到皇上只占一成半的股份。现在把他们叫来就是这个目的。

    “谢皇上恩赐。”

    “那诸位的人口、粮食、农具之类的都准备好了吗?”

    “回皇上,均已经准备妥当,从河南河北等地一共招集了百万之众,都已经补办好了户籍,许诺给他们七成一的收成。并负责一切农田设施、房屋建造等。”十八家这次是下了大力量了,把能招集到的人全都带了过来,黄河九患、唯利一套。这里可是最为肥沃的塞外江南。百万人就能拿到五十亩地,十亩地就能收一石半,这种亩产一石已经是低到不能再低的收成了。这样一人五十亩地,就能收到七石半,那百万人,就能收到七百五十万石粮食,按平价一两银子四石粮算,那就是一百八十万两子,十八家一分,一家十万两银子。少是少了点,因为给佃农的实在是太多了吧,没办法,皇上那边才一成五,总不能高过皇上吧。而且这个投资是一次性的,以后会年年受益,十年就能上百万。而且如果按着皇上的经营方式,翻倍是很轻松的。要知道把粮食变成了邦厨酱油,那可是天价,几十倍的利润。就是不知道皇上给他们能分润几成?

    朱由校听了他们的回答,比较满意,说:“诸位这点让利于民,朕感安慰。目前河套之地,除了天门城之外,各位可以指点地方了,最好是十八家集中一些,便于发展。”

    “回皇上,吾等已经考察完毕,欲在岱海以西、黄河以东那里选址,不知可否?”都是老狐狸了,找已经过来了多次考察。这里的水利当然是相当的好,但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天门城里都是老朱家的人,虽然不设城墙,但那防护力度,用脚趾头都能知道有多强悍。

    背靠大树好乘凉,河套这边到底是人烟稀少,和天门城为邻居,那安全肯定是不少的。而且天门城环海而建,北方已经有一个归化城,东边再有归化城,西边有黄河、南边有大同,在中间的位置,肯定是最安全的。更何况,少了组建安全人员,就少了一大块的费用,所以十八钱庄的老板们,确定了这个地方。

    “此点没有问题,”这样的事情明眼人都看的明白,找一处安全地方存活,本身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朱由校直接的答应下来,接着说:“如今河套地区仅仅开发出了黄河东岸的外河套之东,朕观诸位此段时间所作所为,均步步依着朕的规矩,且对百姓也算仁慈。那朕也大方一些,在内河套扫清之日,朕再给诸位一百万人的名额。”(未完待续。。)

第446章让利与人

    “草民等多谢皇恩。”十八家一听,这一下又可以得到皇上的土地了,当然更是高兴。

    “还有让你们更高兴的,为彰显朕对汝等此段时间为大明做出的诸多贡献,特别是能如此对待招募来的百姓,朕心甚慰,决定把朕所占的一成半,分成三份,一成归朕,三分给百姓,二分给诸位。”

    朱由校乐的大方一次,如果按照大明惯例,开疆拓土得到的土地,根本都是分了下去,什么招募流民,由朝廷提供土地、农具、牲口等,进行垦荒、种植,然后慢慢的,再陷入土地兼并的怪圈。而那样的土地分配方式,大明朝廷却根本和不到什么好处,仅仅是收一些可怜的农税而一,要知道大明的农税在纸面上可是相当低的,三十税一,比例就是3.33%,与那17%增殖税,可是天差地别。更何况还有‘特权田’,也就是和税收绝缘的阶层,最终他们才是土地的最大所有者。

    而现在,朱由校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直接把后世的‘土地使用权’借用了过来,全部的土地所有权都是自己的,自己才是大地主,招了商人来给自己当大佃户,下面的再行分包下去。

    这样自己的收益,再也不是那三十税一,而是一成半,直接是以前的近五倍,即便是降到了一成,也是以前的三倍整,这还是没有水分的,因为地是自己的,自己是地主。如果‘佃户’们不交‘租金’,当然是没收土地,换个‘佃户’就是。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大方,因为他信奉的是‘只有让别人赚到钱,自己才能赚更多的钱’。的确,这段时间借钱庄力量不小,通过钱守一的汇报也能听出一二,而且还有在贷款利率上也全是自己说了算,调低了如此之多,还有官府的、宗室的无息贷款。这些都让他们少收益了许多。而且从组织人员前来河套。在从出发地一直管吃到了边墙之外,还要管理,提供吃喝盖房子、农具等等,花费也是不少。操心更多。所以让利给他们大半。同时也让百姓也受益一些。

    河套地区前套后套的面积加起来。比山西省的面积还大上不少,十几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自己的三十六皇庄加起来。那都是大了几十倍、上百倍。如此大的一块蛋糕,自己全啃了,当然也可以,最起码可以利用目前自己的仁爱之名,这块活招牌,把全国的流民吸引过来。但那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帮他们移民、盖房子安置、提供工具、再管到第一次收成之前的吃的等等问题。这是相当麻烦的事情,如果自己手下有清廉的能官能吏等一大帮的人,百姓们也就能都得到实惠。但可能吗?朝廷的官员连辽饷这样要命的钱都敢贪污,他们都是雁过拔毛的,下边的官吏那就更不要说了,指望他们不贪,还不如看看怀孕的母猪会不会上树呢?所以这些依靠商人来的更实际一些。

    更何况,紧跟着皇上的十八家商人赚钱了,下一步京城帮的皇商们也会得到河套的实惠,那全国的人都会看到皇上的妙处,会不会来跟风呢?下一步收复了辽东、占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地方,需要不需要人来开发?这些不一样的需要商人来跑这种事情吗?现在朱由校要做的是有点千金市马骨的意思了。

    如今大明的资本主义只剩下临门一脚,这一脚到底如何去踢?一直是朱由校研究的课题。对于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朱由校也就是在学校里学过,不过还给学校的太多了,目前记忙最深的就是英国圈地运动的羊吃人、工业革命、市场这些词了。

    不管是不是小白,朱由校朴素的资本主义思想就是;财富的高度集中拿过来等于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暂时有了;大批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的出现,使得大生产有了条件;而市场就是靠产品去垄断了。如果单纯的把自己发展成资本家,这些条件无疑都是具备的。但并不是自己富了大明就富了,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当个资本家,还更需要去创造资本家。发展工业当然是一方面,但大明目前最重的是粮食,所以不仅要搞工业资本的运营,还要搞农业资本的运营。

    现在自己创造的就是金融寡头,自己和十八家钱庄,如今银行的硬币已经正在制造,不时就将正式的在钱庄、驿站、官府、军队、皇宫之间使用。

    用河套地区当成一块农业资本的试验田,搞大农庄经济,成为大明的粮食基地、农产品原料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及再生产基地等。再想办法利用黄河的水能,以后来个机械农业,也并非不可能,这就需要求极宫的研究成果了。

    十八家钱庄一听又凭空多出来了二分利润,那心里更是兴奋,一个个的大呼万岁,心里却不停的计算自己又将得到多少的好处。

    “河套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诸位的鼎力支持,特别是人力、物力方面,而管理、规则、农田灌溉水利方面,则由朕派人来负责。”

    “回皇上,草民等必竭尽全力的支持河套的开发,不提对皇上的忠诚,即便是在商言商,草民等在此处也是投下了几百万两银子,肯定是想收取最大的利益的。”钱守一直率的说道。

    “钱老板此言极和朕意,投资任何的商事,都是要想着利益的最大化,这本是商人的本质。只要在这个过程之中,把持住本心,善待给自己创造利润的手下,公平与人交易,就是好商人。不要象如今一些商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屯粮积奇,哄抬粮价,也不要象汝等以前,趁人之危,把利息抬的高高的,就已经是利国利民了。”朱由校夸和贬都一起用上了,现在十八钱庄已经改变的相当大了,但骨子里的本质还是差的太多,朱由校不敢指望自己王八之气一发,就能让他们洗心革面悔过自新,只有用利益、规矩来绑住他们,这不又开始敲打起来。

    “请皇上放心,草民等一定谨记皇上教诲,不去做那无良商人,与过去告别。”

    “好,朕也相信汝等,硬币发行在即,朕也准备了千万两的银子当做准备金,这点还要请诸位尽力而为。”

    “皇上放心,凭皇上的信誉、威望,以及那千万两的银子当准备金,即便是无有草民等,硬币发行还是重发宝钞问题都不大,所以草民等也已经凑足了五百万两银子,先行兑换。”十八家这方面已经是早就准备好了,皇上此次只发行二千万两,而且还有一千万两当准备金,根本就不怕有任何的闪失。而十八家钱庄这次也大方,基本上拿出了能动用的所有银钱,用以启动。

    “如此甚好,为了推进发行速度,朕做主,由银行再贷给你们五万百两硬币,待发放到官府手上之后,甚至是在民间流通之后,再行还上来。”朱由校的信誉第一,而十八钱庄的还款能力也是相当的强,有这个实力还清款项。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欠了钱的才是大爷那种情况。而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卖儿卖女当奴为仆也得还钱,这一点信用度可是强后世百倍。所以朱由校大方的一次扩大了这个放贷口子。

    “如此草民等多谢皇上。”这种信任是相互的,皇上不怕他们欠钱,他们当然也不会欠钱。

    待十八家商人走了之后,和张嫣用了一通晚膳,出去了一天,也是累的要命,礼送出宫。朱由校也不是不想临幸一下,但总感觉怪怪的,礼遇有加当了一回君子。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就先去了城外,看看净军们训练,的确是不错,净军们一如既往练的相当的苦,没有枪的在那里找个棍棒坠块砖头练端枪,因为皇上说了,阵地战可以支个枪架或者是用竖盾当支点,但攻击战、遭遇战,哪里有时间让你支枪架去?就得用手端着射击。所以胳臂稳不稳直接决定着打的准不准,这点是必须要练的。而且以后净军不会再用神弩了,而是全部要改成用燧发枪。若跟不上这种变革,那只能找个清闲的差事退役了。退役当然是到其它的机构,这是净军们不愿意的,不进则退,皇上把最强的武器优先交给自己,这是何等的信任,所以再苦也得忍住。

    经过了不断的训练,用无数的‘子弹’累积着,现在净军们打的已经相当的准了,孙承宗在旁边也给解说着,并说:“皇上,因为燧发枪的射程大大超过了神弩或者说是弓箭,已经是它们二倍多的射程,所以老臣提议,一般情况之下,并不需要竖盾,除非是敌人突然逼近或者人数数十倍与净军。如果以后有装枪手这个兵种,完全可以由他们来把竖盾当做备用的装备。”(未完待续。。)

第447章精忠报明

    这一点倒是得到了朱由校的认可,也真没见过有那只火枪队伍拿着个盾牌来对付弓箭的。孙承宗所言的装枪手倒是不急,因为这六千净军如果要想达到全都配上装枪手的待遇,那必须就得有三万多支火枪。现在每人一支还不够呢,装枪手得在过了春节之后了。不过提前准备倒是需要的,这不今天的大比武就是一个机会。

    火枪生产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如今已经有了几万支竖盾、神弩了,而且林丹的威胁已经过,以后装备的速度倒是可以减慢了,所以朱由校已经让李德全把一万人一分为二,让五千人接着造神弩类,而另五千人,对毕懋康那里先学习造燧发枪。希望一段时间之后,燧发枪那边的产量可以大暴发一下。

    “孙老师之言,与朕不谋而合,因为燧发枪的出现,净军不仅要从打枪的技术来提高自己,使之杀敌更快、准。更要从战术上,做一下改变,特别是射程,从以前的二三十丈,一下子提高到了六十丈,提高了二倍,但射速上却比以前减少了二倍。所以无论是冲锋还是防御,与以前的战术肯定是不同了。这点倒是请孙老师依据这些特点,以及实战,比如黄泥岗的战例,以及闫爱卿那边传来的战斗纪录,摸索一些战术,集防御及攻击与一体。”与时俱进,这是战术必须要跟得上的武器的改变的。

    “回皇上,从黄泥大捷之后。老臣一直都在思索此类问题,但越来越觉得皇上以前编写的训练手册却更象是为火枪而设的,只是因燧发枪的射击速度不足,而有不足之处。但如果少了竖盾的负担,机动性上却大大加强了,更有配合上装枪手,更极大的弥补了燧发枪发射速度上的不足。故老臣想,攻击、防御阵形方面,还是以皇上训练手册上为主。而进、退、围、守等,以及与神弩、阻击弩、山地弩的配合。则沿用以前的。只不过把射程距离向前伸展了一倍半而已。”

    孙承宗的想法倒是应上了朱由校的拍子,因为朱由校并没有什么专业军事知识,只能是以军训经历、以影视传媒的战争片里,这些看到过的东西来了个比着葫芦画个瓢。而这样东西都是以热武器作为兵器列的队、摆的阵形。当然就是比较适应于燧发枪了。

    “如此更好。但朕所制定的手册是否适应燧发枪战斗,还得不断的用战斗实践来不断的检验,并不能以是朕创设的而止步不前。朕倒不会如太祖弄个祖训一般给定个条条框框,但凡有不适应实际的,该改善的一定要改善。”

    兵无常式水无常形,哪里有一层不变的战术,只能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才能跟上世界战争发展上的脚步,不使大明落后。如果以后固守阵规,那就离完蛋不远了,而太祖的祖训就是明显的例子。

    “圣上言之凿凿,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战术必须要因时因地因所有一切可以影响战场的东西面变化。所以古时才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的说法,也有怕因为君王外在的原因,限制了军队首领临机战术的发挥的意思。而今皇上放权与袁可立、闫应元,也正是应了这话,让他们随机应变。”孙承宗满意的说,并提到了皇上对袁、闫两人的放权,这种放权也给过他,只是,他差一点就被蒙古人给干掉了。

    “孙老师谬赞了,袁闫两们爱卿的军事才能的确是可用之才,用之朕也放心。倒是孙老师所提及的装枪手,朕以前本欲在锦衣卫中挑选,但如今布局,却均在各地,所以朕打算在今日的大同边兵大比武中,看看能不能选出二万四千人出来,吸收进来,成立另一只大同精锐队,而让他们去和在天门城和山海关的锦衣卫以及空闲下来的天应军调防。这时候到辰时已经差不多了,孙老师一同去吗?”

    装枪手说白了就是火枪手的预备役,而无论是从忠诚还是战绩,肯定是要选择锦衣卫和天应军,而不是寸功未立的大同精锐队,在没有表现出其忠诚和战绩之前,仅仅的能做亲军的预备队。朱由校倒不知道张朴是奔着这个装枪手而去的,只是感觉他想进入自己的法眼而已。

    这点倒有点出乎孙承宗的预料,没想到皇上会如此的大费周折,看来这个远近亲疏,皇上看的是很重的,平时看不出皇上玩弄权术,一副真肠子的样子。但这论资排辈的心理却是相当强的,无论从装备神弩、阻击弩等都有着很强的亲疏之别,首重净军、次重锦衣卫,再重天仇军或者天应军,而天雄军和白杆军,也只是半数装备,火枪的装备更是如此的雷打不动,连个装枪手,都排的如此严格,分毫不爽。

    对于皇上的邀请,孙承宗当然的说:“回皇上,能陪同皇上观看,是老臣的荣幸。”

    “孙老师也来客气,时间不早了,走吧。”

    摆驾较技场,因为净军训练的地方离大同边军设定的‘比赛场地’不远,都在大同北城外,所以朱由校踩着点告别了净军,辰时刚过就来到了赛场,此时兵将们早已等待多时了,他们期待着皇上的到来,因为谁都知道,这场大比武,就是给皇上看的,目的就是入了皇上的法眼。

    “将士们,今日朕来观看众将士们的比武较计,没什么好说的,为了给将士们加把劲,朕将在汝等中间选出二万四千名将士,成立大同精锐队,以兹鼓励,希望众将士今日能比出个好成绩。”这就是朱由校的发言,很简单。然后就把交给了张朴。

    张朴接着大声的喊道:“多将士,为表忠义,大家请除去上衣,请万岁检阅。”

    “精忠报明,誓死效忠皇上!”接到了张朴的命令,将士们一个个的都除去了上衣,一个个赤膊上阵,转过身去跪在了地上。

    “精忠报明?”朱由校一看,这一大片跪在地上的边兵们,每个人的背上,都写着四个字,精忠报明。五六万人就这样赤着上身跪在秋风之中,显得是如此的刚毅。

    “张爱卿,这都是刺的?”太壮观了,以前朱由校倒是经常看到有人在身上贴点什么海带、皮皮虾、奥特曼、灰太狼之类的,一下雨淋上水就化了,当然也有一针针的刺在身上的,更有花几百块钱弄个好看一些的猫、狗、神仙之类的,然后等想着弃暗投明之时,再花好几千甚至是几万块去洗,这来回的折腾真受不了。

    纹身本来是俗称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单调的皮肤上刻画出理想中的画面、文字。成为人生的永恒,留住记忆作为人生中最美的图画.、甚至是最为坚定的志向。原本不是坏人专属的标记,文身的图案无论是文字抑或图案,纹身总是为了取悦自己和别人,不管你文在哪里。有人说,文身是美丽、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征,也是独特个性和自我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是个人信仰的表现。自己有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开始。而这里山寨了岳母刺字,估计也就是立志、表忠心类的纹身了。

    如今这几万人,均用这单调的文字,想表达的意思当然是清楚明白的,和‘左脚反复、右脚清明’的意思也差不了多少。

    “回皇上,是臣提议的,有将士们愿意对皇上表明忠心者,就如岳武穆一般的就在背上刺下这几个字。结果他们全都一个跟着一个,相互之间刺的。”张朴不无骄傲的说,想要表现忠诚,怎么能表现?前一段时间倒是有蒙古兵在大同呢,但谁也不敢下了城墙、出了城去打啊,倒是闫应元带着人打了一场。现在更没机会了,没有行动,那只能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了。别的还真没好办法,所以用了这个法子。

    “哦,朕了解众将士的心意了,为表忠心,不惜身体,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天冷了,让他们把衣服穿上,比武吧,”这时的朱由校和被追求的女孩一样,并没有因为男孩在自己的身上刺下了自己的名字,而答应男孩的求爱,别说是个名字了,连纹个情侣纹身的男女之间,都没有爱情可言,随时来个离婚,这又算得了什么。

    “是,皇上,”一看皇上兴趣缺缺,张朴知道这一招看来凑效不大,心里不由的有些失落。自己这都在身上刻上大明朝的标志了,为了就是表明大同边兵和辽东将士那样的边兵是不一样的,这还不能得到皇上的信任,那自己也真是没办法了。

    看来天应军的命运也同样会落在大同的身上,不同的是,那时候皇上的手里的兵将并不多。形势也并不明朗,谁也没有想到能如此快的就打败了归化,并打败了林丹。天应军是怎么上位的,当然也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那是用血和命换来的。(未完待续。。)

第448章大同精忠队

    “比武开始!”张朴有点发泄的味道喊了一句。

    射击比赛借的刚刚送到大同的二千神弩,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固定靶射击,带着瞄准镜,十靶全中的人竟然有三万人之多。

    而队列比赛就明显不行了,只能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齐倒是齐,但是太慢了,虽然是些简单的集合、向左向右转等动作。仔细的看看,原来赛场里也是别有文章,竟然还有小木桩来作弊。弄得朱由校是哭笑不得,也不想多说,有点基础总比一点没有的强,以后训练起来也好训。

    一个上午,终于把比赛前二项进行完了,只能是下午再来长跑了。

    朱由校做了一番安排后,和孙承宗一起在代王府简单的用了午膳,之后,休息了一下,再次来到了校场。做了非常简短的演说后,五六万人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开始了,朱由校和孙承宗也回去等消息了,在二个时辰后,有第一个回来的了,陆续的开始有人不断的跑了回来。最终二个半时辰之时,收关。

    而朱由校这时也出现在了校场,张朴刚要说点什么,被朱由校制止了,相反一挥手,大汉将军们,一个个的开始或叫着号牌,或者是直接走进场中,一会的时间,从其中挑出了五六百人。

    原来他们竟然是作弊者,大汉将军们开始回报,他们之中最多的是用马或者马车代跑的,还有跑到中间之后就回转的。这些是买通了发号牌的人员的,等等情况都是五花八门。

    看的朱由校也不由的称奇,看来这个作弊却是自古有之的。自己还算是有点先见之明,更有了京城马拉松赛事的经验,在中午时分,就吩咐了一千五百名大汉将军,在比赛开始后,骑马提前到几个烽火台拿牌处以及沿途进行查数、监督、骑马巡视等。这才一下子就提出了五六百名作弊者。

    被抓了个现形,也没有人敢抗驳什么,他们在大同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否则也没法钻这个空子。一个个都老实的做认罪伏法状。

    在场所有的人都在为这五百六‘不公平竞争者’无耻的行为感到气愤,就好象大家都是辛辛苦苦的排队等候,而就有个人,直接的加塞进去一样。而同时也在庆幸自己是凭着真本事入围的。是真金不怕火炼的。

    当然更是有感于皇上的目光如炬。张朴则在那里不住的暗自后悔。怎么自己就不抓的严一点。让这些人钻了空子,在皇上面前丢了面子。

    朱由校也没做什么处罚,不能来个什么公务员考试作弊。被发现再定个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之类的,都是一心向着皇上的,只不过是想不走寻常路罢了。能想出这样种种方法,也的确是无奈之举。朱由校没有追究什么责任,直接的让他们退下去,把号牌没入了。

    但给在场的人看看,自己不是好糊弄的,别以为弄个纹身就能把自己弄得给个岳飞似的,岳飞不是因为纹身出名的,是一颗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和他那让人看到大宋明天的光辉战绩。

    去掉了作弊的,倒还有三万人过关,有一半人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这里的原因一是比马拉松少了四里路,这个原因很重要,因为跑到最后一步都跑不动了,这最后的四里地,相当于起始的十里地。另一个原因就是边兵的体力的确比招收锦衣卫时强了很多,通过这比例也能看得出来,八十里地也不是容易能跑完的。朱由校自己就从来没有这个信心。

    没有从二万四千人名里直接取齐,虽然战士的挑选,以体力上来的最为实际。他们的射击技术朱由校也无所谓谁多一环少一环的,只要不是太差就可以了。但一些特殊技能的却可以优先,如骑术、会打炮、会唱戏等都统统留下。另外又招收了一批后勤兵种,毕竟是需要吃住的。

    一共是二万六千人,和新锦衣卫一样,派了净军从千户到百户,领导着。好在除了本身有实力的一些自信的将官当选了之外,也没有什么官之类的。大家也都知道,新锦衣卫入选时的规矩,不以原来的官位为准,在这里都是从新开始。

    “诸位,如今朕收各位成立大同精锐队,因为各位都是背刺精忠保明四个大字,所以改名为大同精忠队。汝等的训练明显的不足,在队列之比时,也明显的欠缺。天应军的前身是快速反应队,从成立开始,被刷下去五千人。最后在战林丹几次战役之中,死了数千英烈,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终赢得了亲军的称号。汝等若想有此荣誉,首先要去掉那些兵油子习气,朕的军队不要兵痞,有一个开除一个,若二万六千人全是,朕也会一个不留!明白吗?”这段话朱由校说的是斩钉截铁,一点的情面不留。

    “明白!”

    “其次,张总督煞费苦心,为汝等刺下了精忠报明四个大字,其情怀如岳母一般无二,那是对汝等的期望,而朕一直以来,对任何官员、将官、士兵都是听其言观其行,不管汝背上刻的字是多么的忠诚,都没有任何的作用,重要的不是说,而是去做,切实的做、扎实的做、诚实的做。

    目前汝等没有上阵杀敌的机会,也没有表现汝等忠勇的事件,那是在汝等训练结束,学会和杀敌和自保之后的事情。而今刻苦训练就是汝等表现忠的方式,如若连劳累的训练都忍受不了、坚持不下去,气馁了、妥协了,那么到了要流血牺牲的时刻,朕还能指望汝等的忠吗?所以,表现忠字的第一步就是加倍辛苦的训练。净军曾路过大同,也经过了两次训练,他们是如何训练的,汝等也都看在了眼里,现在他们已经成名多时,但训练又是何等的辛苦?为什么?他们的后背上并没有精忠报明四个大字,但他们的忠在心里,所以才能以忠字来督促自己,愿受百般苦,来报朕之恩。所以训练的成绩就是你们忠字表现的第一步,受不了这罪,就别谈忠字!明白吗?”

    朱由校再次的强调了,别拿纹身来说事,刺的字再好,连受点罪都不行,还谈个屁。训练是为了长本领的,长了本领才能保家卫国,你连学本领都懒得腚眼子生蛆,还谈个屁报国。

    “明白!”听到这话许多的入围边兵这心也是一凉,皇上不好糊弄啊,摆明了以训练看忠诚,这可不是伸头一刀就伤了、死了的容易。想想那变态的死净军训练真让人胆寒。现在那边的火枪训练正在训练着,有枪的不停的在射击着,根本不分什么白天黑夜。而没枪的,都拿个木棍,头上绑根绳子,坠块砖头,在那里举着棍,一举就是好长时间,看着都让人慎得慌。这哪里是什么训练啊,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但净军的待遇,却能让人嫉妒死,一百万两银子的战利品,皇上是说赏就赏,而净军的战功最高,当然赏的就是最多的。他们如此多的仗打下来,基本上每个人都趁个上百两银子。而自己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啊!自己比不过没卵子的宦官,这也好说不好听啊!该死该活鸟朝天,干了!

    ‘苦不苦,咱先比比国公府;痛不痛,咱再看看李永芳;穷不穷,回头再瞧**星;烦不烦,困在瀛台黄大仙;恼不恼,装疯卖傻检信王;累不累,还是想想大同卫;’。这是这段时间,大同边兵在训练之际从京城那边流传过来的几句顺口溜,也算是大兵们自己安慰自己的口号了。国公当然是现在给人家当跑堂的英国公了,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心里的悲苦可想而知了;李永芳在明是大将,在建奴那边也是将官,但现在却被种在了瓶里,那痛就无法再提了;**星天天买画,已经有辱斯文,和穷疯了一样;被困住的黄尊素这个时候还没被放出来,和坐牢无异,天天烦死了,以酒浇愁;信王朱由检如今病情见轻,有人让他是装的;累不累,最后这句却是大同边兵自己加上去的,意思是再累,也比在大同当兵活受罪强的多。

    因为训练的时候都是以这句来激励自己,所以这时候倒是不由的心理都在想着这几句。

    “再次,朕给汝等提供最好的吃食,最好的待遇,但朕象当初问锦衣卫一样,能不能吃苦训练?汝等无须急着回答,且自己务必问好自己,能的话,直接的留下,不能的话,直接的走开,两不相干。但若是有选择了留下,再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因为这是汝对朕的承诺,若汝最后却不能吃苦训练的,那就是欺骗与朕,朕将治欺君之罪。因为朕在这里是挑选能打、能拼的、能吃苦的人,是为了保卫大明、为大明开疆拓土而与异族作战的,此事关国运,不容有失。不能吃苦的人却来这里捣乱,那就是对朕的不忠、不敬。”(未完待续。。)

第449章军户制度

    朱由校的话说的很重,现场的人随着传声兵的传话也听的是清清楚楚,都感到这个话题是重相当严重了,但好在已经有了前例,那就是锦衣卫,他们也是受过些症的。

    朱由校眼睛平扫了一下整个校场,这种万众驯服的感觉很让人感觉相当有成就感,接着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汝等问好了自己,是否能坚持不懈,切勿误人误已!强扭的瓜不甜,何去何从一概自愿,朕给汝等一晚时间考虑清楚,有愿意明日来点卯,不来的视为弃权,人数不够的从下边名次里补上来,规矩一样。解散!”

    这是朱由校对这帮边兵老油子们一击重拳,这招以前在锦衣卫身上已经用过了,很见效,那时候是逼着人没办法,只能认栽。别以为进来了就没事了,你不好好的训练,明显是耽误了别人的入选,这是误人,而自己也会被判欺君,这是误已。有没有毅力,这是相当考验人的。

    众位一听傻眼了,合着练不好,还不是简单的被辞退这样简单,一个欺君之罪那可是连累全家的,每个人都在自问,自己能坚持住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下边落选的人却都在想着,越多放弃的是越好啊,那样自己就有机会了。什么训练苦,人家净军是人、锦衣卫是人,还不是都挺过来了,别人行没理由到了自己这里就不行了。

    更有那此穷得实在苦的受不了的,卖肾卖身都卖不出去急的真尿血的。一个个竟然是号啕大哭,恨不能跪求着前边的人放弃了吧,把机会让给他们,这军户的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眼看着以后蒙古完蛋了,这互市没戏了,蒙古人一迁到内地,连卖命去走私的活计也没了,一家老小可怎么过啊!

    这时候陆陆续续的跑回来了更多的人,这些人是又急、又恨、又累、又悔、又渴、、、、、、眼看着没了希望,一个个绝望的在校场边上。听着那传声兵不停的传着皇上的话。那绝望的心似乎又有些松动。

    校场的入选边兵们心怀忐忑的拿着自己登记好的名次单解散了,但很快他们就看到了他们的周围一个个渴望的眼神,还有一些叫倒好、看热闹的起哄声,听着都象是他们不是入选了。而是象要进断头台似的。

    何去何从一开始跟着锦衣卫训练就已经有了定论。锦衣卫们受的苦他们也或多或少的知道。所以无论皇上多么的‘危言耸听’,这分寸的把握当然是相当坚定的,对那些嘲笑他们的。当然也知道那是羡慕嫉妒恨。傻子才不拼呢,难道呆在这里接着受穷,放弃去当亲军的机会?

    “苦不苦,咱先比比国公府;痛不痛,咱再看看李永芳;穷不穷,回头再瞧**星;烦不烦,困在瀛台黄大仙;恼不恼,装疯卖傻检信王;累不累,还是想想大同卫,”入选的这些人解散的时候不由的开始念了起来,好象是自言自语,给自己打气,又好象是给他人炫耀,把旁边嘲笑的人气的不行。

    比赛结束了,张朴终于完成了,皇上的几段话相当的平时易懂,他也听的是明明白白。想要进这个门槛可不容易,这皇上精着呢,五六万人如此的背上刺字表忠心,皇上根本就是不为所动。可怜自己这个黥背表忠心真是发自内心,皇上如此的威武,谁不想效忠啊?但这招,唉、、、、、、

    “皇上恩威并施,如此明日所到之人就会安心的训练了,此驭下之道,用的很是老道啊!”孙宗承这时和皇上回到了代王府,不由的夸了一句。

    “听孙老师的意思,怎么朕还有一种老谋深算的感觉呢?是夸朕的吗?”

    “回皇上,老臣由衷之言,当然是夸赞皇上,大同边兵的素质比天应军差一些,但只是差在了骑术之上。但这股兵油子可一点不比天应军差上半分。皇上拿对付锦衣卫的方法对付他们,应该是更加容易,原因就是他们的确是穷怕了。来投皇上,大多是为了养家糊口。而锦衣卫南苑训练则多是被皇上龙威所震,不得而为之。所以不出一月,净军就能为皇上再训出一支雄兵,配上神弩,比原锦衣卫只强不弱。”孙承宗分析着说,依他带兵的经验,战士训练、打仗,为的就是吃饱了肚子、养好了家室,哪里有什么爱国的情操。而皇上这里却有着这些粮、饷,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更有着让他们畏惧的‘欺君之罪’,这训练起来肯定是事半功倍。

    “孙老师说的对,边军有的已经欠了二十年的饷,这几年都是魏大伴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只发当年的,一个为国家而搏命的兵,大明帝国对外最主要的边军,本来应该是骄傲的,但一个穷字,让他们无可奈何,把一身的志气、势气拖欠粮饷给拖没了。这是一个当兵的悲哀,更是一个帝国的悲哀。朕打算补齐所有的欠饷,下一步更是解散这帮本不应该当兵的人,废除军户制度。”说到这里朱由校也是深恶痛绝。

    “皇上不可!”

    “孙老师为何不可?”

    “皇上,若废除了军户制度,且不谈祖制,单就兵员如何招募?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有谁心甘情愿的来当兵呢?到时候若没有军户,无法提供兵源,为之奈何?皇上手里的净军、净衣卫的确能打,但他们能打到几时?一旦年老力衰,又如何为大明效力?”一听废除了军户,孙承宗大急言。

    朱由校一听也就明白了孙承宗的意思,大明有一个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的时代,所以不断的造就着穷二代、穷三代、、、、、不为别的,上一代是什么职业,儿子、孙子就得接着传承下来,不喜欢做?对不起,必须做,法律明确规定了这方面的义务。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这个规定就是不知道怎么适用与后代了。)”(注:[清]龙文彬:《明会要》卷五○,)

    隶属于明朝皇家系统的人户还有“天、地坛坛户,天寿山种树人户,宛平、昌平坟户,光禄寺酒户、陵户、庙户、园户、瓜户、果户、米户、藕户、窑户、羊户”(注:[明]谈迁:《枣林杂俎》智集。)。这里倒是有一些是朱由校解救的海户。

    另有所谓的“贱户”或称“贱籍”,这类贱户包括乐户、九姓鱼户、伴当、佃仆、奴仆、奴婢和雇工人等等

    民户、军户、匠户三种户籍分别隶属不同系统管辖,即民籍由户部负责管辖,军籍则隶属于兵部统领,而匠籍则归工部管理。其中民户包括儒户、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各按其职,代代相传,不得私自变更。

    军户这个概念从北魏就有了,那是俘虏充当的;宋朝之时的军户则是正常的募军之家,可以离退休的;元朝的军户待遇可比大明的士大夫阶层;而大明的军户,唉,地位低于民户,简单的说如果民户犯罪了,往往以充军户,做为处罚。如此可想而且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了。

    所以孙承宗大喊着‘官人不要’,当兵的已经算是臭大家了,和垃圾股没什么区别,谁都不想砸手里,一旦被砸手里了,只能有三种方式,一是经皇上或者兵部尚书亲批,可以改户籍,估计这一条很少有军户有这样大的能量;二是生员这条路,但一辈子只能有一个名额,就是说如果你考了生员,你的兄弟们都不能考了,如果你有哥哥一人早就考了,那就纵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也只能是一个当兵的货;三是逃跑,当逃户。

    当兵的被踩在社会的最底层,就这样的待遇,有谁还愿意没事了往这火坑里跳?一个国家把保卫自己的最终力量放到了如此的地位,其武备的强弱也就可想而知了。想到这里朱由校说:

    “孙老师,废除了军户,可以采取募兵的方式来招募新兵,相信以朕的声誉,应者云从不敢说,但来捧场的肯定是不少的。”

    孙承宗的担心是这样的,你朱由校神武,训练个兵也厉害,你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但你死之后呢?谁能保证你的儿子、孙子也能按着你的制度来执行,万一再恢复军户制度,那这样当兵的后代,岂不是被你害苦了?所以谁会冒这个险呢?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在明朝可是屡见不鲜。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说:

    “皇上,太祖定的规矩既然皇上能改,几百年之后,谁又能保证,没有人会恢复了太祖的规矩呢?”(未完待续。。)

第450章边兵求帝

    一听这个问题,朱由校是一阵的头大,孙承宗说的含蓄,还来个几百年之后,其实再高了也就是和神宗万历一样,来个五十年,朱由校也就死定了。但那后面的皇帝,谁还能保证就不再‘复辟’了?才刚刚讲的毁佛、建佛的北魏两代皇上,不就是明证吗?到时候谁来约束?这个问题是老百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个险可不敢冒,这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事情,大明律相当的苛刻,就算是军户无丁壮去当兵,也不行,得去佥(全部)幼儿当‘幼丁’长大了再当成丁。真是一入军户深似海啊!根本就躲不过去了,这种循环傻子才愿意当兵呢。

    而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百姓们谁敢冒险去赌老朱家的人一个个都象朱由校自己一样的英明神武,对待军人能给最好的待遇?

    朱由校被打败了,近三百年实际的苦难,并非是一时半会能改过来的,虽然说到了这个时节,军户制度有了相当的松动,但集中的卫、镇这些地方却是没有多少改变,比如这大同镇。这种观念不是朱由校一句话一个圣旨能搞定的,所以只能放弃了,另行选择。

    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校场之上,远处还能不断的听着不断的爆豆子声音,一声声的传了过来。大家都知道那是净军们在不停的训练,因为火枪虽然在不断的增多,但还是有许多的人轮不到白天使用,就利用夜里的时间在练。

    昨天的入选者一个不落的拿着号牌。到了自己归属的净军百户之前,报好了名。

    而同时不被入选的人也围在了校场的四周,直到最后发现一个多余的名额都没有了,一个个从希望变到了失望最后是绝望。入选的规则是公平的,就单纯的跑步,有不公平作弊的也都一个个的被抓了起来,这让他们无话可说。以前没有亲军,他们还能就这样活着,但现在有了亲军、更有了眼前的大同精忠队。他们又如何再面对以后的日子呢?

    如此就这样久久的不肯离去,已经没有嘲笑了。就算是有笑声。也已经是苦笑、急笑。他们的确不想离去,总觉得自己这段时间也付出了努力,但就这样看着别人一步登天,而自己一生一世。还有自己的子子孙孙。就因为这样的一次跑步。还要和自己的祖辈父辈一样,在守着这里接着一辈不如一辈的活着。

    “咱们求皇上去吧,连榆林那边烧了都能给那么多的银子。战死的战士也给了那么多的抚恤,我们也算没有功劳有苦劳的吧,总不能再这样活下去吧。。”

    就在这时,一个兵如此的说,本来说的时候只是一句普通的牢骚话,但这句的感染力太大了,一下子就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他们没有胆量来个什么兵谏、啸营、闹饷甚至是聚众造反之类的,连辽东的铁宁铁骑如此拿着军堡来威胁,皇上都一点不理会,别说他们了。再说了,就凭着他们这三四万人,连眼前入围的二万六千人都不一定能干的过,更不够净军收拾的。他们想的很简单,就是想去求求皇上老爷子,帮帮他们。

    一群人呼呼拉拉的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慢慢的达成了共识,去代王府前静跪。

    这边入选的人在那边已经在接受净军的安排了,按照净军从头所学的,千户、百户们带着自已的兵,开始一项项的安排课程,安排食宿等,忙忙碌碌的,也真没有人注意这群看热闹的。

    近辰时的时候,所有的边兵们已经聚集着路过了北城门,这个时候张朴等也得到了消息,急忙的带着兵将们赶了过来,堵住了去往代王府的道路。

    “尔等想做什么!造反吗?!”张朴堵在了当街大声的喝斥着。

    一看宣大总督这种比大同总兵还要大的官出现了,众兵士一个个的都停住了脚步,目光茫然的看着张朴。

    而张朴也是吓坏了,手下的兵丁这是要干什么?虽然自己也知道他们没有胆子敢干什么,但他们的方向可是代王府——皇上的行宫,且不说他们冲不冲的过去,那里的大汉将军也不是好惹的,是皇帝的终极力量。而城外的那些净军,杀蒙古人都是一对就是几十万,还能大胜而归。就目前这三四万歪瓜裂枣,真还不够人杀的。可别指望着他们对大明的汉人军队下不去手,他们的成名战那就是宫变,一下子让京营的人马全军覆没。

    所以皇上的安全不要紧,但万一要是惊了圣驾,那可是麻烦了。而且自己的手下兵士聚众闹事,自己这身官衣保住保不住的那就不好说了。

    “你,告诉本官怎么回事!?”一见没有人回答,张朴伸手指了一个兵问。

    “回大人,兄弟们苦怕了,眼看着那些入选的人有了活路,但咱们这些人却还得接着熬这苦日子。所以想去给皇上老爷子跪下了找条活路。”被指的那名边兵惧怕的说,但越到最后越是理直气壮起来。

    “当兵不是活路吗?以前不都是这样的吗,尔等的将官来求本官,本官也给尔等机会,用大比武的方式把皇上请来,皇上也的确给了二万六千个名额,但尔等败了,还要怎样?现在再去哭求,又有何脸面?”张朴从一开始就知道,皇上肯定是只要精锐之师,而不会要废物部队。

    “大人,那以后怎么办啊?我们只能这样下去吗?”张朴说的是实情,这些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但心有不甘啊。所以一个个七嘴八舌的哭闹着。

    “尔等想怎么办?凭着尔等的速度、本事能做什么?以前尔等守边的时候又杀了几个犯边的敌人?立了什么功劳?大明拿钱养活着尔等,为的是保家卫国,尔等可以吗?”就在这时候,朱由校来了,一听没被选中的边兵闹事,立刻带着大汉将军赶了过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一见皇上来了,不敢哭闹了,立刻跪了一地。

    “朕的部队不要废物,兵,不能上阵杀敌,不能保家卫国,那就不配这个兵字。一群兵在这里哭哭啼啼,成何体统?”朱由校过来之后就是一大通的喝斥,对边兵系统他本身就是有很大偏见的。现在看着一大群人过来耍赖皮,更是讨厌。归化城里上万的奴隶,而其它部落里也有着上千的汉人奴隶。这都是为了什么?就是因为这帮不争气的兵!

    “皇上,这里已经变成了后方,而小人们世代为军户,手中又没有多少屯田,军饷也不够家用,生计实在困难,所以斗胆请皇上仁慈,赐条活路。”这时候有人大胆的开始说话了。

    “军户也是大明的子民,但当兵的职责是什么?尔等又履行过几项?敌人来了掠我大明百姓之时,尔等又在何方?边墙之外有多少汉人的奴隶,尔等又解救过几人?拿着军饷,却不能保家卫国,不能保护自己的同胞,有何脸面提这个兵字,充这个军字?”

    “求皇上饶恕!”一群兵被皇上骂的是面红耳赤,与蒙古兵野战他们是真不敢,而且手里也真的没什么战功,也只能任凭着皇上骂,无论心里还是嘴里都没法反驳。

    旁边的张朴也心里不好受,骂这些兵的话,骂他正好的合适。当兵的都是听上面的,自己就是他们上面的,这些都是这个宣大总督的责任,所以被骂的只能低着头。

    “对于尔等的安置朕已经在考虑了,该为尔等做的,朕会去做,不该做的,任尔等如何求也是枉然,一柱香之内,全部回到岗位,有不到者,严惩不贷!”朱由校看着这帮人,只有一个感觉,衷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些人的确是苦,本身战斗力不行,肯定是当不上将领们的家丁的,只能是当个苦哈哈的大头兵。

    大明二百多年的军户制度,祖上留下来的地,也已经被军官们兼并的七七八八了。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帮人里,战斗力不行,但一个个畏敌不前、杀良冒功却一个比一个强,想想他们能眼看着百姓在城外被掠、抢、烧、杀,都能泰然处之,朱由校这火就不住的往上冒。说完不理他们回行宫了。

    而留在这里的边兵,一个个吓得不轻,赶紧的陆续回到了岗位,以备查岗。张朴看着皇上的离去,也是叹了一口气,

    代王府里,闻信而来的孙承宗到了皇帝的面前。

    “孙老师,昨日的话题还是没有办法逃避,军户问题的确是需要解决的。”朱由校说,心里也是越想越不是滋味,一边是边兵们不争气,根本不能当做兵来使用,一边还得整天的发粮饷,一旦有所欠,还动不动的瞎闹腾,这样的兵他可真养不起。

    “皇上欲如何解决?”孙承宗看着朱由校的眼色不善,不知道皇上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未完待续。。)

第451章建奴异动

    “孙老师,朕想,保留军户以后募兵的义务,就是兵仍然从他们家里的壮丁出,但再次募兵的时候,却不是大明来抢着要他们,而是让他们积极的报名,择优录取。正如现在一样,大家都争着抢着来要这个名额。”

    募兵和如此‘世袭’的兵可不是一回事,而是要经过层层考核的,和朱由校现在的以跑步来做出一个主要的考核项目一样,而不是单纯的要个人数。

    “皇上,现在皇上征兵如此顺利,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兵,只不过是想从朝廷这边跳槽到皇上那边而已,积极性可然不同。但若是下一步再从军户那里让其参加,倒不一定会如此的积极,相反,会有许多人想法设法的逃避。”孙承宗对于皇上如此的理想境界真是不敢苟同,现在朝廷这边的兵待遇不好,战斗力又差,更不可能有什么战功、赏银可拿,碰到了皇上给机会挑人,因为皇上的亲军待遇好、战斗力强悍、战功轻易能拿到、伤亡率还低等,这样的好事,简直就是边兵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所以才一窝蜂的跑来起哄。若是其它的时间,让人当兵,那就另当别论了。

    “孙老师的意思朕明白,若一直都是朕来招兵,朕的军队一直也是如此的优势呢?”

    “回皇上,老臣想若仍是皇上招亲军或者亲军的预备役,那当然仍会如此。”听了这话孙承宗无话可说了,朝廷的兵和皇上的兵区别太大了。粮饷足、吃的好、有赏银、不打骂士兵、不占役、死伤少等等优点,虽然训练的苦了一些,但训练却是战场之上保住性命、打胜敌人的不二法门。所以,只要皇上保持着这种强势,那肯定会有军户甚至是民户来争着参军的。

    “那就好。如今,军户们太多的人已经生计困难,没有了田地或者是所有的田地产出就不能维持其养家糊口之用。所以朕欲以大同为试点,迁一些这样的军户到归化城,那里有良田无数。把他们如天门城的宗室一样安置,但土地是租种朕的。并不属于他们。这样也就无从兼并。因为他们需要给朕募兵义务,所以朕特许他们免除租金。如此他们的生计首先是没有问题了,而军户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变成了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入选当兵而已。孙老师以为呢?”这是朱由校想出来的办法。但这个办法却并不怎么高明。看着是一石双鸟。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皇上肯拿出自己的土地,来给军户租种,而不收费用。足见皇上仁慈。的确是解决了军户生计和募兵的问题,但却有一点,皇上所说的募兵,是指亲军或者亲军之下的大同精忠队吧?”孙承宗很快就点出了一个问题所在,和刚才所说的一样,这个兵是跟着你皇上的吧?

    “孙老师认为这有什么区别吗?”朱由校一愣,这点小心眼立刻被老狐狸看出来了。九边的部队已经有二边掌握在手里了,一只辽东边兵,已经投了建奴一大部分,剩下的就是天应军,一只是宣大边军,最精锐的二万六千名已经被挖到了大同精忠队。这些都是兵部的兵,但就这样被皇上给挖走了,虽然做的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留什么多大的痕迹,看似非刻意所为。但在精英辈出的大明,有心人还是不少的,这不孙承宗就提了出来。

    “回皇上,区别不大,只要是为大明效力无论是皇上的兵,还是朝廷的兵,都是一样的。所以臣倒是赞同皇上的策略。”孙承宗这吃了又吐的毛病又发作了,算是给皇上提了个醒,如此明目张胆的谋夺朝廷马兵,并不是没人看不出来。但如此口口声声不用朝廷的一兵一卒,到了最后,却不断的把大明最精锐的部队划到了自己的亲军部队,甚至是亲军的预备役,做的的确是有些不厚道。

    但想想也不对,如今不是朝廷养兵,而是连朝廷都是皇上养着的。朝廷的兵也就是皇上的兵,但皇上的兵却不再是朝廷的兵了。

    “如此,那就请孙老师吩咐下去,立即统计一下大同边军实际的土地,不足以养家的,以自愿原则,迁到归化城去,由宣大总督负责此次移民,所需物资找皇商支取。”。

    “老臣尊旨。”说完了孙承宗去找张朴传旨去了。

    “报,京城锦衣卫光报。”这时正好有人来报。

    “念!”

    “启奏皇上:九月二十二日,傍晚之时,前门,有人混在百姓中间,向阿敏和李永芳,射暗器,并伤及阿敏。暗器之上还有毒药,已经危在旦夕,太医院正极力抢救。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奏。”

    “这京城里还有建奴佃作?”一听有人想帮着这两个人解脱,而不是相救,立刻就知道是建奴所为了。把大清的二贝勒给种在京城前门,这是相当给大明长脸、给百姓提气、更是给建奴丢脸的事情,虽然手段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还有什么比这个再好呢?连建奴的高层人物都能如此,何况那些什么白甲红甲的,都是不值一提。

    建奴每每想及这一点,也肯定是如梗在喉,但也是鞭长莫及,无法威胁大明什么,只有派人前去刺杀了。这也本是意料之中而已。

    但想到宁完我这厮给自己惹了这么多的麻烦,最后轻松的自杀了。现如今,京城又现谍踪,让朱由校有些不痛快了。大明的锦衣卫、东厂、六扇门,这些机构让后世多少人向往不已,但让这些建奴的细作,来去自如,也的确是丢人了。

    “令同仁堂去医治阿敏,大胆的尝试新药。”朱由校对于医术不怎么样懂,但却想试试青霉素能不能见效,反正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是,”

    “令锦衣卫、东厂、六扇门以及顺天府四部门全力配合,侦缉拿获奸细。”

    “是。”

    因为起床之后就去处理边兵的聚众问题,这早膳还没有来得及用,所以朱由校叫来了一点简单的稀饭,草草的用完,这时正好孙宗承回来了。

    “孙老师,这建奴才消停了几个月,被袁可立打了两次,又开始动起来了。”吩咐完了之后,朱由校把种着的阿敏的遭遇一说,那可是他露脸的事情,可谓是百说不厌。

    “皇上,建奴,本就是善于、、、、、、”

    “报,东厂急报。”孙承宗正想说着,却被这一声打断了。

    “念”

    “启奏皇上:建奴已与联合兀良哈、科尔沁等蒙古部,欲聚集十万精兵于喇尔沁部落,可能沿长城西进,方向目标不明。”

    “报,山海关赵率教总兵急报。”

    “念。”这还刚刚听完东厂的,山海关的又来了。这个时间一直是光报的高峰期,如此下去堵车是肯定的了。

    “启奏皇上:臣最近侦得建奴此段时间密切与蒙古诸部来往,接触频繁,感事有蹊跷,经查发现,在蒙古内部也是不断的调兵,故特向皇上禀告。”

    “孙老师,两份光报都听了,说说意见吧。”

    “皇上,如今建奴正在朝鲜作战,西部的林丹已经迁走,本不会再有战事,南方已经在打了,除汉阳受阻外,一直都是节节胜利。那就只能是对付大明了,所以情报的分析是正确的。蒙古一直和建奴走的很近,如此的兵马调动、、、、、、皇上,莫不是毛文龙以前所奏的建奴欲道蒙古?”孙承宗既象是给皇上献策又好象是自言自语,但越说越是惊心。

    “孙老师莫急,看地图。”蒙古人兵马调动,建奴思动,朱由校不象孙承宗有什么怀疑的,立刻就知道这是建奴借道蒙古打算入关的准备,只是不知道放弃了山海关之后,建奴到底会选择哪里入关而已,如果和历史上一样,那喜峰口也会是建奴的目标。

    “孙老师看,从山海关向西北方向,一直沿山海关往西,有如喜峰口、古北口,马水口、 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等这许多的关口,到了平谷、密云之后,更是关口众多,如若建奴有了蒙古之利,这些关口好象都有可能被其扣入。”这就是大明依靠长城的一大弊病,虽然在墙内活的是和平安逸。但一旦被敌人入关,那就是一场浩劫,因为长城之内,几乎是不设防的。

    “皇上,边墙的确是相当的长,若被建奴扣入,后果的确是不堪设想,目前唯有紧防死守,密切监视了。”看着地图之上如此长的边墙,孙承宗也没办法判断出建奴将会从哪里入关,这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判断的出。

    “目前也只好如此了,传令东厂动用情报组织务必摸清建奴动向。”盯着喜峰口这个地名,朱由校不用问都知道这是建奴第一次入关的位置。只是这一次首先是时间上不对了,首先是自己提前的和林丹大战,给建奴扫清了西进的道路,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提前入关。(未完待续。。)

第452章千里急行

    其次,今时不同往日,不会有辽东的袁崇焕前来救援了,当然应该被袁督师正法的毛文龙也在建奴的后方,这些都是历史改变的。袁不来了,那毛是不是能有所作为,也不好说。

    但行军的距离太远了,从大同到北京,和北京到喜峰口距离差不了多少,大概有一千二三百里远,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也得七八天时间。

    而自己所派锦衣卫是驻守山海关和蓟门两处的,山海关的当然就是驻守在了山海关关内。而蓟门的整个防区却是相当的长,是整个京师长城的边防,所以只能是驻守在了蓟门的驻地——三屯营,那里离喜峰口的位置倒是相当的近,几十里地而已。

    如果只是防一下,让建奴从喜峰口入不了关,那太简单了,把锦衣卫派过去,支援一下,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但若十万人也如林丹一样,沿着长城走,然后找个关口来个榆林一战的翻版,那大明的损失可就大了。所以想拒敌,就必须是痛歼建奴一回,而且是用他们一直为傲的野战。那就需要自己带兵前去,想到了这里说: “传旨岱海的何可纲率天应军、锦衣卫一万五千人,接旨后火速回到大同。”打仗没有兵是不行的,大同的净军只有六千人左右,怎么够用?先不管别的什么战策战术的,拉过来队伍再说。

    “是”!

    “传旨孙化元、毕懋康、杜永明,制好的战车等、火枪、六千净军、四千天应军、一万一千锦衣卫的羽绒服不必往大同送了。留京待旨。”战车已经是改良版的了,如今有了火枪,相当来说神弩用的的确是少了许多,并且在车顶部位,用竖盾挡着,还能有个合适的枪架,并不比神弩麻烦。

    火枪的生产从第天的三百支,正在不断的参加数量,朱由校也没有太奢望,现在比起洋务运动开始。造那汉阳造的时候。产量参加了好几倍了,慢慢提高吧。

    而羽绒服这个没出世的东西的确得拿好了,此次辽东一战,还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自己在河套地区把自己的底揭了个干净。黄台吉没有可能不研究相应的战术。当然朱由校希望能够被黄台吉轻视一下,但估计可能性不大,所以朱由校不知道何日才能打完这场战事。而冷天已近。羽绒服就成了战士们暖和过冬的保证。

    阻击弩更得带过去,现在正是需要它的时候,越远的射程,巨大的威力,这是自己打胜仗最大的凭仗。

    这些东西都不需要再劲费往大同这边送了,反正对喜峰口方向也得经过京师。

    “是。”

    “孙老师,此次建奴的动作所指虽不好判断,但厚积薄发是肯定的,不是如榆林双山堡一般找寻个大明的汉奸、败之类,就是提前就锁定了某处或者几处关口,找到了什么弱点。然后以点破面,攻入大明,大肆劫掠。对了孙老师哪个,蓟门总督是谁?”

    “回皇上,阎鸣泰,”

    “嗯,上次京城王恭厂爆炸事件之时,他就上奏一次,建虏有意前来入侵。孙老师给他安排一下,着其加强防务。”

    “是,皇上。”孙承宗回答着。

    “孙老师,朕想,无论是否判断出了建奴最终方向,堵截住了建奴,但没有野战,一直任建奴如此阴魂不散的绕着边墙而走,也非长久之计。唯有歼灭全部或者大部,才能将其打疼了,自己退回去。孙老师认为呢?”

    “回皇上,如此想法虽好,皇上也调了何可纲回转,想来大同到三屯营那边,也是有千里路程,得近十日才能回去。须知,战事瞬息万变,若在此期间,建奴已然入关,墙内却无可敌之兵,所以此时最要紧的是挡住建奴,待皇上天兵到后,才能再行歼敌。”孙承宗却指出了这个思想的错误之处。

    “孙老师,此言在理,目前建奴情况并不明朗,虽情报仍然在集结当中,但他们的位置却是近靠边墙,二天之内就可以抵达。而其攻击路线、目标、时间,均不清楚,只能做被动的防御,此战的第一步就是御敌与国门之外了。”听了孙承宗的话,朱由校深以为然,建奴第一次入关,就给大明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而身在大同的自己不能一下子飞过去,更不可能来一个空间换时间,而在不知道建奴会不会发动、往哪里发动的战斗里,只能是随时随地的准备着了。

    “传旨,命赵率教将一千净军抽出,防守住喜峰口,,驻蓟门锦衣卫组织起来,充当救援队伍,哪里有警,往哪里救援,第一步先派一千锦衣卫接手喜峰口的防务,命令锦衣卫,提高警惕性,榆林失守的例子就在眼前,任何人等擅自接近城门,恪杀无论。”既然想守住了墙,当然要调集自己最强悍的力量。锦衣卫那边离的最近,赶过去支援是最快捷的了。而山海关那边如今也不需要将净军防守了,也到了该收回来的时候了。

    “是!”

    这时候也不要顾及什么被别人猜测了,自己连个地灾都能算准了,算透敌人的进攻发向又算的了什么?这时候重要的就是拖住敌人的时间,等着自己千山万水的赶回去。

    “传旨净军集合,准备回京。”

    “是,”

    “孙老师,朕这就提兵回京,若到之前没有建奴扣关,那就接着等待,以逸待劳。若之前建奴已经扣关,那就需要无论是山海关还是蓟门,都要严防死守,拖沿时间了。”

    “皇上,倒也不必如此被动,”看到皇上有些着急的样子,孙宗承说。“哦,孙老师还有何计?”朱由校一听,感觉孙承宗这话里有话。

    “回皇上,毛文龙部倒是可以发挥作用了,现在建奴向南出击朝鲜,虽说主力是汉八旗,但多少也带着一些建奴兵。而此时又出兵攻击大明,背后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兵力上的不足。所以倒是可以让毛文龙,来个虚张声势的来个围魏救赵,甚至是抓住了机会,狠狠的咬建奴一口,如此为皇上赢得时间。”孙承宗神态自若的给皇上说道。这种计策做不是什么两面攻击,只是让毛文龙来给皇上提供一下‘火力’,让朱由校可以及时的赶到。

    “孙老师此计甚妙,朕猜建奴此时整军待发,到达他们的攻击地点,怎么也得二三天的时间,朕从大同出发,到京城这段路已经全是水泥路,时间三四天就差不多了。而京畿地区的道路还可以,只是往东到山海关一路差了许多,不过三四天的时间也是可以赶到的,估计在七八天的时间能抵达三屯营。毛文龙只要能争取了这五天时间,就可以了。”从归化到大同,又从大同急行军到了偏头,这使得朱由校对行军有了一定的了解,战车急行,日行两百多里是有绝对自信的。

    一直以来,朱由校对于非亲军系的兵马并不甚看中,包括已经算是重视的毛文龙部。

    毛部的确是建奴的眼中钉,虽然给建奴造成的损失不大,但建奴却是不胜其扰,做出了诸多的布置也是无法奏效,原因当然是没有水师,这个‘短板’的确是建奴的一大缺失,所以只能任由毛文龙在那里‘蝇营狗苟’的惹人恶心。

    而令毛部做出攻击,也只是一个态势,当然也只能是态势,朱由校不敢指望毛部真的能来个直捣黄龙,观毛部众多的进攻,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当然这个功指的是大功、大捷。攻坚的任务不是毛部能承受了的。所以只能是袭扰一番而已。如若袁可立部在东江的话,还可以玩个虚虚实实,狠狠的啃上建奴一口,但凭毛部还是保存实力的好。

    “皇上分析的不错,时间上的确在七八天内紧赶就可以到了,下边就看毛文龙部能否完成这一任务了。”

    “传旨毛文龙,令其造出趁建奴西侵之际,做出全军出动直袭沈阳的动作出来,务必使建奴信以为真,但须谨慎,不给敌人接触的机会。”

    “是。”

    “孙老师,是跟朕一起回京,还是慢慢回去?”

    “回皇上,如此局势,老臣哪里能放心慢慢回去呢?还是随皇上一起吧。”

    “那辛苦孙老师了,如此朕带净军先行一步,令何可纲火速追上吧。孙老师且回去准备一下,一柱香后南城出发。”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所以朱由校没有时间给张嫣道别了,只是差人送了口信,并令张朴派人护送回京了。

    辽西,喇科沁部,大金国所设的皇帐里,黄台吉坐在龙位之上,看着眼前从蒙古喇科沁部、巴林部、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库伦部、奈曼部等等围绕着大明东北部一些蒙古部落的首领,这些人平时都是或者被建奴打服了,或者是被建奴的姻亲所俘,或者两者均有,总之都是亲大金的,只是有的还顾及林丹可汗而已。但现在林丹已经西迁了出去,并被大明打了一个大败而逃,就少了这方面的顾及。(未完待续。。)

第453章建奴评战

    “诸位,如今明皇在河套地区已经大展手脚,其对蒙古诸部的铁血政策,诸位也应该有了耳闻,待河套地区稳定之后,就将是明皇东征之时,此点明皇已经在各种公开场合公开宣传过了,无须置疑。朕与诸位也是唇齿相依,若任凭明皇一步步的做大,那明朝又将再次重回万历之时,继续欺凌我等。先皇以七大恨讨伐明朝,正是忍受不了明朝的凌辱、压迫。大金以十三副盔甲起事,今日终于达到了如此的局面,绝对不会让历史轮回。诸位今日会聚一堂,为的就是不让历史再次在我辈身上再次发生,让我诸族对明朝非人的统治表现我们的不屈,任何人等想要凌驾在我们的头上任意的欺压,都是不可能的!”

    黄台吉的话里,把明朝丑化的很厉害,把自己扮成了抵抗汉族侵略的民族英雄一般。

    “誓不服明!”

    “杀进大明京师!”

    “大明战力羸弱,不堪一击,只要皇上一言,我蒙古勇士,誓杀明狗!”

    、、、、、、

    “诸位,明朝这几年在我大金手上一直是败多胜少,不敢野战。连辽东诸将也对大金暗送秋波,最终也投了大金。只是如今明皇制了神弩、阻击汽油弹等武器,似乎是专门的克制吾等的‘射’字,如今黄泥岗之战,又使用了火枪,才使其战力出现了惊天逆转,打败了归化土默特部、河套的联军以及林丹的大部队。而且每次交战均是以少胜多,战力的确不凡。而大金也先后两次被袁可立这个老匹夫袭击了两次。损失巨大。所以诸位,明皇的威胁已经是越来越大,如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将没有任何的活路,现在就是阻止他的时候了。”

    黄台吉对于明皇的关注是持续的,如今当上了皇上那更是使尽了手段,点点滴滴的收集明皇的情报,右屯堡一战,大金损失巨大,还被人俘走了二贝勒阿敏。大额驸李永芳。至今仍被种在了明国的皇宫之前,金国视为奇耻大辱。盖州一战,损失了整整一个州的兵马,以及全部的物资都被搬的一点不剩下。旗人更是被明国掠走当了奴隶。这一切都是大金国所不能容忍的。好在辽将的叛投。给大金来了一块遮羞布,也算是和明国互有胜负了。

    但两国之间的战争却并没有止于山海关前,盖州的失落。使得很少的人敢来和大金做生意,大金的产出本来就少,没有了外来到补充,物质当然的短缺。所以必须尽快的找到一个物质供给地,周围的邻居林丹已走,那就只剩下了朝鲜。结果,在莽古尔泰节节胜利之时,却遇到了明军的有效抵抗,使但莽古尔泰无法成功的攻入朝鲜的国都阳汉。

    从先皇努尔哈赤起兵之日,到大金的称帝,和明国已经是无法和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明国强大之后,就是困也能把大金困死,这是大家有目同睹的事实,所以黄台吉认为,趁着明皇气候尚浅,就该把他给掐死,越早越好。

    “皇上,所言极是,从大同开始,明皇的武器是越来越多,从一个神弩竖盾,到有了阻击弩、汽油弹,再到了阻击汽油弹,然后又到了黄泥岗上的火枪,和以往的火枪根本不同,打的又快又准,而且轻松的可以打穿木盾,让人根本无从躲藏,这才是黄泥岗之败的关键原因,将林丹所埋伏的三万余竖盾兵克制住了,而林丹其他的兵在神弩兵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最后只能被迫撤退,但明军却趁机掩杀,林丹除了败亡之外,别无他法。”郭尔罗斯部的布木巴站出来说,他是追随奴尔哈赤的老人,一直是能征善战,受到了老奴酋的好评,赐了许多了朝服,甲胄、雕鞍、银器等。皇太极登基后,举行了隆重的称尊大典,论功行赏,叙科尔沁、郭尔罗斯等部征战之功,封布木巴为郭尔罗斯镇国公,世袭罔替。

    “布木巴所言甚是,皇上,归化所败先为轻敌,用骑兵冲击的方式对付明军,结果明军的防御比戚继光之偏厢车战术还要厉害许多,根本就是攻多少死多少。林丹之败也缘于此,以为凭着挡板大车或者是竖木盾,就可以挡住明军的神弩了,但却遇到了明军的火枪。如今明军的这种火枪才刚刚生产,并投入到了战场之上,数量并不太多,若一旦全军装备,请恕臣说句不中听的话,大金的地位令人堪忧啊。”科尔沁的奇他特言道。他是奴尔哈赤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的丈夫。

    科尔沁是与大金联姻最多的蒙古部落,努尔哈赤共联姻39次,其中同科尔沁部联姻竟占11次,而到了皇台吉这时候,还会增加许多,包括黄台吉的妻子庄妃、孝庄文皇后。所以有人说,大清的皇宫是科尔沁的天下,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河套一战,虽然涉及的是明朝和几个蒙古部落,但蒙古和建奴之中,有许多许多的人,都在看着这一场战争,看着明皇的威风,他们一个个的目瞪口呆,而草原之上的血雨腥风以及后来明皇的政策,更是让蒙古诸部不寒而栗,他们都在换位思虑,若自己是归化的土默特部,或者是林丹,能打得过明皇吗?这个问题看似没用,其实不然,因为归化城已经算是和明朝友好的部落了,而林丹更是和明朝有盟约的。

    明朝可以打他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自己这些与明朝不容的部落,这种担心也就是正常的了。而看着这些战争‘纪录’,他们更加的担心。所以黄泥岗大捷之后,与其说是他们被大金找到了来伐明,倒不是说是他们想把大金一起拉上来对付大明。而黄台吉,当然也和他们是一拍即合,达成了伐明的协议。

    “诸位,明皇的厉害是肯定的,战绩是这点最好的证明。林丹狂妄自大,自以为聪明,但聪明却没有到位,比如他使用的万布阵、烟雾弥漫是用以迷惑明军视力的,但为什么不能使用夜战?夜幂与烟雾的接合,那才是让人更加的看不到,不是更加的方便吗?夜战弓箭的威力是被打了折扣不少,所以蒙古并不擅长或者是喜欢黑夜里做战,但白日作战,又能什么何作为不成?”

    黄台吉不由的点评着,当然这样点评并不是他想到的,而是他的汉人智囊团,有范文程如此有才能的人,把林丹和明皇的战斗拿过来分析一下,当然可以点评一下哪一步是好棋,哪一肯是臭棋,哪一步又将导致何等的结果,哪一步是最终失败的原因。而听了这样鞭辟入里的精彩回放,黄台吉也是深有感触,他本就是兵法大家,比林丹的智商又高上一层,对于林丹此可的可圈可点,当然更是明白透彻。

    大家听了都纷纷议论,是啊,因为蒙古人之利主要靠的是骑射,没了光线,视野不好,当然这个射就会大打折扣了,所以基本上不会选择夜战。但林丹的情况也是明摆着,秋高气爽是不错,但若在夜里再弄个万布阵或者烟雾,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射字,现在的蒙古诸部已经看出来了,那根本就失去了作用。与其这样,还不能放弃了弓箭,与明军展开肉搏,那利用黑夜,再加上烟幕,无疑是废掉明军神弩的最佳战术。所以对于黄台吉的提议纷纷称是,对黄台吉的智慧都是称颂。

    “林丹的埋伏之战,派死士在溺便之处藏匿,为何不能挖一壕沟铺上盖板,到时既能藏兵、又能阻敌,在明军踩到头顶之时,抽出盖板,使其陷落,彼还能拿什么弩、树什么盾?只会陷入困境厮杀而已。而明军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宦官就是锦衣卫,厮杀对其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恐惧,他们既没有厮杀的技能、又无厮杀的经验,将会不堪一击,如此何愁明军不灭呢?”

    黄台吉的话再一次体现了事后诸葛亮的神奇,把众人说的更是群情汹涌,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啊,若叫黄台吉指挥归化之战或者是黄岗之战,土木堡之变的历史必将重演,所以一个个的更加的信服。

    “林丹的策略都是不错的,都找到了克制明军的一些法门,比如火牛阵等,但使用的方法、时机、地势等均有所欠缺,反屡屡被明军抓住,并不断的克敌制胜。才有了最终林丹部无一胜绩,兵士的胆子被屡次失败杀寒了胆,才有了黄泥岗那种大溃败,一因一果,丝毫不爽啊,几十万人被几万人杀的丢盔卸甲、大败而逃,真是奇耻大辱啊!”

    对于明皇的战绩,黄台吉是真的眼热,这样的机会应该是让他来完成的,但林丹这头蠢驴,却巴巴的跑到了河套那里,成就了明皇的英明神武,塑造了战神的神话,使得其在明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人,没有人敢对其言敢有任何的不满、反对,其威望如日中天,成为了大明中兴的希望。(未完待续。。)

第454章总体布局

    其他蒙古诸部听得也是痛心疾首,有的对此战绩是叹为观止,有的感叹明皇挑了一个好对手,实在是太配合他了;有的是大骂林丹的无能,给明皇充当了一块最好的垫脚石、、、、、、

    “明皇发动的不仅仅有河套之战,在大金也先后发动了两次战役。不怕丢人的说,大金完败,也先是损失了二贝勒阿敏,又失了盖州,此灾给大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都是不了解明皇武器的特点,战法的特殊性所致。”说到这里黄台吉的牙恨不能咬碎了,真是太无耻了,不宣而战,绝对的偷袭。但这样的话别人可能会说,黄台吉是不会说的,战争讲的是输赢,不是手段。明皇手下的袁可立能够抓住机会,捅了大金一刀,大金不会象个怨妇一样的怨天尤人,到处的找人诉苦,唯有找机会把这个场子找回来。

    “皇上,那是偷袭,非战之失啊,”

    “是啊,不明刀明枪的干一场,算什么本事,”

    “跑到了金国,和小偷一样,偷了就跑,明皇这点就不配谈什么礼仪之邦,打仗打的是堂而皇之,哪里有如此的?”

    、、、、、、

    蒙古诸部们表现出精神上支持大金,更用语言上谴责明国这种无耻之尤,但他们没想过,若他们都是堂堂正正的列兵在边墙之上,不会偷袭的方法,能进得了大明吗?

    “鉴于明国武器的特点,所以此战。大金准备不以冲阵为主,而是发挥大金和诸位马术的长处。以快速的机动性来制敌,将明军引出边墙以外,和他打转转,寻找战机。若明军来追,那就引着明军追,相信凭速度,躲过他们的追击,始终保持在其火枪的射程之外,这是不难的。但那阻击弩就没办法了。只能是听天由命。因为两里地的范围,我们并不能控制。”皇太极说到最后,也是无奈,二里之地。只能是靠着斥候先行发现后。才能躲过。但如此之远,明军怎么可能来追呢?因为凭明军的速度,这根本就是追不上的。若跑了,也根本引不来明军。

    “皇上,总不能就这样领着明军跑吧?大家虽然乐的看到明军追的气喘吁吁,却对我们没有办法。但这也不是个法啊。”蒙古诸部当然喜欢这种游击方式,因为那是他们祖宗留下来的,凭借着高超的马术,掌控着超人一等的速度,可以将敌人完全的玩弄与股掌之上,那种感觉相当的好,但和明军玩这个,在黄泥之战前可以,但黄泥之战后,这种玩法就不好玩了,因为火枪的射速是弓箭的二倍多一些。所以只能是让人家追着玩,而不是逗人家玩。

    “当然不是,朕的意思是,第一若能把明军的队伍拖散了,那可以适机回击;第二,若是明军一直保持着阵形,就把他们往深入了带领,他们若是敢来,则要么在好地势之时就设埋伏伏击;要么带到相当远了之后,将其后勤补给给掐断了,然后不断的骚扰,用层层埋伏在其回程之路上,阻其回程。如今已经近十月了,再有一个月就是最冷的冬天,这里比大明下雪要早的多,到时期把他们滞留在辽东,不死也得脱成皮!总之这些的策略就是一个‘引’字,引得他们走的是越远越好,至于战术,那就要临时抱佛脚,抓住什么地形用什么战术,诸位以为呢?”计毒莫过绝粮,正面打不过,那就从侧面,这才是打仗的方法。皇台吉带领着建奴作战,看似鲁莽,一副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但和他老爹一样,都是细腻着呢。战斗的才能均高了林丹一个层次。所以此次的对明作战,并不打算来个以卵击石,而是引诱之计,从各个方面对付明军。

    “皇上,臣等明白了,但明军若不追来呢?那岂不白费了吗?”众人都一个劲的点头称是,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却被一人提了出来。硬来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不一定成功,所以蒙古诸部纷纷赞成这种四两拔千金的方法。不过明军速度本来就跑不过骑兵,即便是有明皇的战车队也是一样,哪里这么容易的就能就范呢?

    “问得好,想引明军来追,那就得有一个前提,让明军不得不追。而完成这个条件,或者得让明军认为追上了完全可以歼敌的,以此成就一番功勋的,而不追,则有可能使我们在万里边墙之上,整日的徘徊,随时随地的可能扣关而入;或者让他们因仇恨,誓不罢休的;或者让他们自信到可以在边墙之外可以随意来去,甚至是直接打到沈阳的等等,这些条件有我们能做的,也有不能决定的,现在我们只做能做到的,那就是仇恨增大和让明皇感到我们不断的想入关,挥之不去。比如再杀明国一个榆林之仇,让他们感到,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报此深仇!否则对于明皇辛苦积累起来的民心,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还有就是从东关跑到西关,不行就是从京师的关口跑到宣镇,无论是怎么样,这次不把明皇或者明军主要给引出来,那就是誓不罢休。追来了我们正中下怀;不追来,那就是明皇的懦弱、胆怯,由着明国去评说就是,我们又不损失什么,相反还能有所收获,权当是练兵了。何乐而不为呢?”黄台吉阴测测的说着,好象是胜券在握一样。

    特别是想到了明皇若想要来攻沈阳,那才合了他的意呢。沈阳到明国的官道只有一条,两边多的是原始森林。只要发挥‘扒路军’的功能,把明军回去的路上,不断的来一些巨坑,再在老林子里埋伏一下,嘿嘿,那明军就等着慢慢的填到死吧,

    “请问皇上,但不知皇上如何能够给明国带去仇恨?”这是众人都心急的事情。

    “诸位,只须按着朕的吩咐,以最快的速度把队伍召集起来,在明晚之前聚集在喀喇沁部,那里基本是离明国的边墙只有一天的距离,其它的就事情就交给朕来处理,朕这里就不说了,朕在京城设了不少的细作,相信明皇在大金也肯定会安插眼睛的。现在就是打明皇一个措手不及鞭长莫及,明皇的精锐部队,均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同,抢在他之前扣关进入明国,然后该怎么做就不用朕吩咐了,一旦明皇来时,凭着我们的速度,可以从容撤退。追或者是不追?那就要看明皇的。诸位听明白了吗?”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个知彼当然是需要眼睛的,虽然没有抓住了明国派来大金额或者收买的奸细,但这样的事情乃情理之中,哪里有两国交兵,不了解对方的道理?

    而打这个时间差,目的就是在京师之东发动战事,把远在京师之西的明皇吸引过来。依黄台吉的想法,就是有了七百里也急,自己这边发生的事情,也得在二天之后来传到了明皇耳朵里。这样自己就有了十几天的时间,可以在相应的关口从容部署,以逸待劳的等待着明皇的劳师远来,或者是一布布的扩大战果,多抢一些东西、多杀一些人。是的,是杀,因为这次的目的不是来抢人的,抓了人往大金运,那是相当费时间的一天能走个三十里地就算了不起了,这个时间不能浪费。而一刀杀了可以有效的吸引仇恨值,让明皇动身来追。

    “明白了!愿随皇上征战明国。”

    “好!”因为本来就是团结互助起来抗明的,又经过自己的一番说辞,把战术战策制定了一遍,蒙古诸部更信心倍增,能够用跑路的方法还能跑胜了大明,这个方法没有人不喜欢,看着眼前的情形,黄台吉很是高兴。剩下的就是等待着人手的聚集喇尔沁了。

    山海关,接到了皇上圣旨的赵率教不敢怠慢,急急的召集好了在山海关内的净军,监军张高全当然也急急的赶到了总兵府。

    张高全,做为净军的四监军,本来这能力是出众的,也是最文化的,结果,就是因为有文化,才被皇上委以‘重任’来到了山海关,而看着其它的净军,从岱海一路出发,打败了蒙古联军、打败了林丹,而他们在这里,除了练兵之外,寸功未立。心里急的更是百抓挠心,每次大捷消息传来,对他都是一种折磨。

    没事可做的张高全急是急,但他知道绝对不能消极,因为皇上说过让他好好学,对他还是寄以了厚望。并且这和皇上的联系也没有断,有了他们驻守在了山海关,皇上才真正的放心。

    长年的宫廷底层生活,让他学后了隐忍,建奴那边的战争始终是要打的,这一点谁都知道。现在建奴不来攻打,自己又不敢擅自领兵出去。所以他以及他的净军手下们,发扬着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卓越精神,他们为的不能什么国家、民族,他们为的就是和到一个人的信赖、一个人的圣眷,那就是皇上。(未完待续。。)

第455章泥船加快

    如今自己替皇上守边,但绝对不能边缘化,所以在这里不能象个怨妇似的,而是要自己创造机会,打实了基础,都展开了极为艰苦卓绝的训练,体能、技能、马术、配合、阵形等所有与战斗有关的,就刻苦学习、训练,没有战斗,那就自己和自己战斗。一边五百人,对着干,等着皇上要对建奴动手的时候,这些训练不仅仅能保命,还会更多的建功立业,吸引皇上的眼球。

    而战术、兵书也是拼命的学,不管如何,先要出口成章满口的孙子再说。

    皇上开放行宫、王府的计划传到了山海关之后,一千净军差不多都哭了,他们是没有今生的人,如果他们混出个人样来,有权有势又有钱,然后衣锦还乡,自然有家、有亲情,但就几个月前的情形,活着已经属于不容易了,哪里又来钱权这样的奢侈品呢?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栓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人。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这些道理经历过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宫廷里最底层的生活,当然看的明明白白。所以多少‘前辈们’,都葬身在了中官坟,没有谁回到故乡再受一回白眼。

    想想他们的老时那等凄苦。是何等的让人感到无助、无望,所以绝大多数宦官,他们活着,都是为了那晚年生活打算,能入土为安,好好的修一个来世。

    如今皇上竟然下了这道恩旨,着实更是打中了宦官的软肋,皇上对他们是真好,他们感觉得到。

    机会对于大家都是均等的,只不过当机会点了你的名字的时候。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当你准备好了,那就是机遇。当你没准备好,那机会也就转身而去找别人了。张高全这几个月的准备并没有白做,所以他的机遇来了。

    “张监军。皇上有旨。令你立即带着一千净军防守喜峰口。”赵率教简单的把皇上的命令。锦衣卫的支援,建奴、蒙古的位置,以即喜峰口的位置等告知一遍。

    “是。赵总兵,咱家立即启程。”张高全没有任何的犹豫,心里一阵的高兴,这里侦察到的建奴以及蒙古的情况,他当然知道。皇上如此布置肯定是必有深意。但有一点是张高全高兴的,终于有仗可打了。这没日没夜的训练终归是结束了。

    “兄弟们,机会来了!皇上有旨,着我们即刻出发,带齐了随身物品,一盏茶时间出发。”留给张高全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喜峰口离这里还有三百里地,但绕着官道走,还得近四百里地。而蒙古、建奴如今汇集的地点,比这里到喜峰口近了许多,只有二百里地,所以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往哪里赶了,谁也猜不准建奴蒙古何时能够汇集完部队,攻击何处。既然皇上让去,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才是。

    九月二十五日,辽东,毛文龙部,因为光报只能到达山海关,然后走海路方能到达,所以在第二天一大早,毛文龙才接到了圣旨。

    把圣旨仔细的拜读了几遍后,毛文龙领会了精神,皇上没有叫他带着人去拼死或者说是送死,而是发扬他的‘骚扰’战略,不过是把声势浩大起来,所以毛文龙想着由面而到了点上,从分散而集中,一副趁着建奴空虚,抄其后路。所以立刻组织着各地的‘游击队’开始实施集结,往沈阳是不可能的,沿途的关隘实在是太多了,小股的部队倒是有可能跑到了城下,但回来也是个问题。所以他决定攻打离他最近的赫图阿拉,那里是努尔哈赤的老寨,而且一旦打了下来,扎些木筏子,顺着苏子河,直接就能到达沈阳。效果比直接攻沈阳是一样的。当然这个事有抗旨之嫌,所以赶紧的上了奏折,以前可以跟皇上有‘拥兵自负’的感觉,但现在可不敢犯混了,自己打的仗和皇上的战绩比起来,就是小屁孩和大力士比力气,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今天走到了蔚县,还在路上的朱由校得到了几份光报,一是蓟门那边三屯营发来的,一千锦衣卫,昨天顺利的抵达了喜峰口,带队是是一个叫李铁的小伙子,南苑开始训练之时,跑了个第一名的,他负责在蓟门的五千锦衣卫,所以自己亲自去接过了喜峰口管辖权,这点倒是让朱由校放下了一些心思,李铁是个挺不错的小伙子。因为起初之时的锦衣卫只是守大同外的驿站,所以这样的活没给他,倒是把他派到了蓟门。

    “孙老师,这一千锦衣卫虽然没上过战场,但只要能够发挥正常的威力,抵抗住建奴,应该不难。”

    “回皇上,老臣倒是不敢看满,因为从南苑走出之后,锦衣卫就分成了三批,皇上和袁可立那边,当然是让人相当的放心,不断的训练。但山海关和蓟门的训练却不知如何,赵率教上奏专门夸奖净军,但没有提及锦衣卫,所以老臣实无法判断。”孙承宗说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锦衣卫的战力缘自两个月在南苑的训练,如果仅仅停在了表面,那就不好说了。

    “这点倒是请孙老师放心,岱海一战时,锦衣卫当时战斗力水平就是如今这一千锦衣卫的最低水平,只要他们不后退,凭边墙而守,问题不大。”

    “皇上此言也对,倒是老臣过于担忧了,况且喜峰口地势狭窄,并不利于大规模的冲击,只要锦衣卫没有退步,两天之内,守住喜峰口,等待净军的到来就是。”

    第二个的是宋应星从莱登那边发来的,如今水泥船提速的事情已然做到了,只是把水泥船的船帆加大了十倍有余而桅杆也提高了三倍,均以三角架为结构。以高大的桅杆为立柱,近极限的向两边伸展开来。如此‘大头’设计,因受风面积大,所以和木船比起来,虽然慢了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水泥船还有一个秘密的装置,那就是蓄力装置。主桅杆之上以一个巨型风车为水泥船上的巨型‘蓄力器’不断的蓄力,而其他的副桅杆上也同样有巨型风车,就这样把海风的力量不断的往蓄力器上传递。一旦蓄力完成,只需要一动机括,可放出蓄力,用以推动水泥船下的巨型螺旋桨推动水泥船运动。一旦推动起来,比木船的航行还快上半倍。

    不过可惜的是,单单的用风力来蓄力需要一个时辰之久,但使用起来,只能持续一盏茶的时间。

    不过宋应星认为,在海战之中,能够突然的加速,这对于海战肯定也会打乱敌人的布置,无论是迎敌还是追敌都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把朱由校当初给水泥船设计的蓄力装置进行了改进。

    不过改造了之后也不是没有缺点,甲板之上到处都是钢丝绳子,没办法,为了牵扯、固定住风帆,这些都是不得已的,所以甲板之上密密麻麻的犹如蜘蛛网一样,可供人行走的道路只有四尺,兵力调动严重的制约被限,空间严重的不足。但不影响固定的阻击弩发射。

    看了这个效果,朱由校真是感谢宋应星,大明有这样的人,的确给了他无穷的帮助。无论是神弩还是战车,现在又是水泥船的航速大问题,如今也第一步解决了。虽然水泥船是以后南海功略才要用到的,但现在制造条件已经算是成熟了。所以朱由校传旨大量制造,船厂往大了的扩建,多造一些水泥船。

    并嘱咐宋应星,现在已经有了水泥船,再多造一些只能装置一支或者多支阻击弩的普通木制战船,把蓄力装置也放在上边,平时蓄上力,尾随在水泥船旁边,充作‘护卫’,待有敌情之时,可以延伸水泥船的攻击,又因有着蓄力装置,可以使战船瞬间的加速,或攻击、或逃离都用方便。

    大同,看着皇上匆匆忙忙的走了,留下了还在岗位或者在兵营的大同边兵们,他们满心里尽是失望,皇上就这样走了,把他们骂了一通。虽然骂的再让他们服气,但也并没有解决一丝的问题。他们没有本事入选皇上的军队,但怨气冲天,不停的怨天尤人。

    如今的大同家丁制度也因为皇上这次招人而自动的解散了,将领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刻惹这份头疼,和皇上争家丁这样的事是没人敢干的,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大同的总兵杨国柱早已解散了家丁,跟着闫应元去征西了。这个机会抓是抓住了,但多少有点不受总将的待见,有点抛弃了兄弟们自己去独享荣华富贵的感觉。

    家丁最大的拥有者都放弃了家丁,下边的人当然也是有样学样不再去争什么家丁。现在下边的兵士们有一部分已经归到了皇上的部队,但他们却无家可归了,守在了张朴那里问个结果。(未完待续。。)

第456章建奴渡海

    但守了半天,张朴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回复,只是让他们等待,军将问题,已经给兵部孙尚书说明了,如今皇上这边没有时间考虑这样的事情,军士们倒是见到皇上求情了,但结果就是这份告示,让军官们也都看看吧。

    “大同军户登记实际田亩数,有土地太少或者是没有土地者,速去总督府登记。大同军户均可自愿去归化城定居,并租种皇上的五十亩土地,皇上专门为大同边兵准备了所需要垦荒农具、衣食、住所等,并免收大同边兵租金。”

    告示一经贴出,整个大同再次搅动了起来。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的全都在传着这份告示。

    “五十亩土地,的确不少,若是在大明腹地,一家老小的温饱问题算是能解决了。”

    “别说是腹地了,就是天门城,去的人也得抢破了头,说是租种,其实和自己的地应该没什么区别。但却是归化那边,唉。”

    “谁说不是呢?皇上这透着一份的仁慈,但这份仁慈却是有条件的。归化城是什么地方,阴山脚下,东边是蒙古诸部,北面鞑靼,把军户安置过去,和以前去奴儿干都司的那些被建奴杀死的人,有什么区别。”

    “对啊,现在的归化城里连一个净军、锦衣卫都没有,就是让以前在蒙古的汉人奴隶们自己保卫归化城,汉人奴隶抵个屁用?皇上明显是看着这些防备力量不足,所以才想把咱们弄过去接着守边。不妥啊。”

    “凭着我们守边?不客气的说,精锐全部都让皇上给拔走了,却把这送死的任务留给我们,这是给我们解决生计问题吗?反正是自愿的,我是不想了,谁爱去谁去。”

    “我也不去,呆在这里,好歹有口粮饷吃着,饿不死。真要是把命给搭在了归化太不值了。”

    “那我留下来陪你吧。”

    “留就留,为什么说来陪我?”

    “这不战友情深吗?”

    、、、、、、

    军户移民归化的计划。并没有象朱由校想的那样一箭双雕。而是变得无疾而终,因为大同边兵们没有谁愿意跑到归化城那边开垦五十亩荒地。他们感到太危险了,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守卫力量,都是太薄弱了。到哪里和直接送死没什么区别。

    朱由校接到了锦衣卫大同的光报。也是不由的摇头。这个大同边兵。还真是让人没办法说了。自己好心的给他们提供土地,他们反倒是认为那是自己在利用他们。现在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以后再说吧。

    朱由校所想的只是自己想的。辽将们为什么叛乱?其实也是有这个蒙古战略做为推手的,如今的蒙古在朱由校眼里是太平了,但在别人的眼里仍然是相当的恐怖。

    到了下午时分,卢象升的光报又传来了,堵住了一万乱民,不过没有抓到有价值的目标。

    接着努力吧,看着乱民一天天的减少,朱由校这心里也是越来越痛快,一旦解决了国内的危机,那就是快速的发展经济,然后开疆拓土之际了。他还真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京城已经是越来越近了,这里可以算做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几个月的出走,还真想念任妃和那肚里的孩儿、、、、、、

    但就在他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思念爱人之时,又是一封光报的到带把他带到了现实,袁可立奏报,建奴与仁宗正式的联系上了,仁宗对建奴称臣。

    朱由校立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让孙承宗过来分析。孙承宗看完了这封光报,仔细的想了想说:“皇上,臣认为此事利弊均有,倒是须早做打算。”

    “孙老师具体说说何利何弊。”朱由校倒想听听孙承宗有何不同见解。

    “回皇上,利字上讲,当然是达到了皇上和袁可立的战略目标,朝鲜的小朝廷既然已经向建奴称臣,那以后的出兵均是有道伐无道,师出有名了,皇上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在目前的朝野上下,均会为正义的象征,是为讨逆。”孙承宗慢慢的说着,这下可是趁了心了,比原先单纯的想着移民要更彻底了。

    “孙老师所言极是,朝鲜的确是朝秦暮楚的国家,没有礼义廉耻之说,想壬辰事变,其被日本侵略,大明发动了援朝战争,死伤了无数的英烈在朝鲜的土地上,但事后却得不到任何的感激之心,这是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民族,且建奴兴起之后,就在大明和建奴之间左右逢源、两面三刀,如今更是彻底的投靠了过去,讨伐如此不义之国,是势在必行的。日照月临,共成正朔,大明国当然是有担当的,朝鲜国在遭受倭寇入侵之际,能三遣吏兵屠釜山,恢复朝鲜,还直其王,以守宗庙,但如今,朝鲜却寡廉鲜耻,转为它国之藩属国,这是对大明最为严重的挑衅,朕又岂能容他,待安内之后必攘其外。”此为既定方针,倒没有什么好说的,朱由校认可道。

    “皇上英明,为大明千秋大业计,国体攸关,挥师之日,定能铲除宵小,还宇宙清明。”

    “好,那孙老师再说说不利。”

    “回皇上,老臣认为,不利有三,一为建奴得朝鲜之助,如虎添翼,依建奴之性,破坏性极大,生产极小。想建奴未反之前,辽东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大粮仓,多少粮食都是从盖州流到了天津,然后到了京师。但现在因为建奴的反叛,并建立了金国,故把辽东的一百八十八卫,全部纷纷的捣毁。百姓也是被杀的十不存一,纷纷的弃地而逃。所以辽东一地从粮仓而一下变成了赤野千里、一片荒芜之所,即便是存活下来的百姓,也在建奴那奴性统治之下,活的是相当艰难,不断有人挺不下去选择了逃之夭夭。所以建奴的粮食供应相当的紧张,才有的袁可立袭盖州,其多是粮食商船的缘故。如今建奴取了朝鲜,那就是取得了一个粮食供给之所,兵源征调之地。此为一弊也。”

    “孙老师分析的很好,这点朕记下了,请接着说。”

    “是皇上,其二弊为水师,其弊甚大,必须早做准备。”押了一口水之后,孙承宗接着说“朝鲜水师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更因为大明有如此长时间的禁海,使得水师力量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倒退了放多。前几年袁可立掌莱登水师之际,倒是发展的颇有规模,但却因诸多的原因,最后反撤了水营,所有的努力化为了乌有。反观朝鲜却因有倭寇之患,极力的发展水师。所以此消彼长之下,水师武备虽弱于大明,但相差不远。现朝鲜向建奴称臣,若利用水师之利,从水上进入大明腹地,那完全是不设防的,比倭寇之害要大的多啊,所以请皇上早做准备。”孙承宗想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问题。

    这个问题朱由校是深以为然,刚才他就在想及这个问题,什么建奴实力增加,那样的问题并不是他考虑范围之内。人再多慢慢杀就是了。但如此建奴仿造倭寇的战略,利用朝鲜的那个王八船渡海而来,那当如何是好?但很快他就想到历史上满清为何不利用朝鲜水师渡海攻明?

    难道是朝鲜水师没有渡海能力?这个肯定不是,朝鲜历来都是以一些水师明将为骄傲。渡个海应该不成问题,别的不说,就是光海君五次请立,不都是渡海而来的吗?所以莱登巡抚又被定为专门对朝的官员。

    难道是明国的水师力量太大了,致使朝鲜没有渡海的勇气?这个的确不好说,朝鲜对袁可立的水师的确是心生惧意,这倒是真的,但袁可立过几年就要挂了,威望不能一直这样大下去吧。就是东江军,那也是非正规的水师,也没有力量去阻止这一招啊?

    黄台吉这只大清皇帝没想到?这个倒有点靠谱。建奴曾经占领觉华岛,那里的是大明的后勤补给基地,船舶更是多的是,但他们却一把火给烧毁了。所以满清的水师是无限接近于零的,还是孔有德带着东江军的低子给的满清。所以可以说满清并没有玩过什么水战,虽然把朝鲜弄成了藩属国,但并没有想到,去借朝鲜水师的渡海力量玩一个登陆战,如此将避开边墙之阻。

    朱由校在这边胡思乱想着,心里还存着侥幸,历史上没有发生这样的事,现在也不应该会有建奴乘海而来渡海而击吧?但自己这只蝴蝶的到来,已经把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了,本来晚一年的建奴攻朝鲜这不已经发生了?所以此点可是大意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成穷光蛋,这个险是绝对不能冒,所以朱由校说:“孙老师所思及建奴配合朝鲜渡海而击,虽不一定能发生,但战争不是靠着赌运气来定胜负的,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漏洞,都将有可能会是一场大战的终结。所以,朕感谢孙老师的提醒,会责令毛文龙部的东江军,以及莱登水师,让他们加强巡航。”(未完待续。。)

第457章喜峰口遇

    “皇上言重了,老臣不敢,”孙承宗急忙谦让,对于一个当皇上的徒弟,可不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孩子那样简单,更何况这个徒弟,作战的能力还远超过自己,让他服气一次也属不容易了。

    “孙老师,既然事已止此,袁爱卿那边,倒是可以抽身而退了,反正朝鲜那边和建奴之事已定,留在那里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若朕传旨给袁爱卿,令其班师之际,找机会看看能否摧毁朝鲜的水师,若成功的话,倒是省了朕的一番手脚。若力有不逮,则直接回师,如何?”朱由校想着袁可立此次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能不能劝说朝鲜人移民,倒因为这一变化而变得可有可无了。

    有了朝鲜仁宗政府这个明枪持火的投敌,就是朝鲜对大明绝对的叛变,毕竟这个时候朝鲜还是掌握在仁宗之手。一旦大明的军队兵临城下,连同建奴、朝鲜一起打退,搞起移民结扎来,当然更是理直气壮。所以袁可立留不留下倒没什么关系了,而通过上次的海峡之战,明显可以看出袁所带领的水师对朝鲜的王八船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那倒不如找机会来个斩草除根之计,省得自己还担惊受怕的。

    “皇上此计甚好,袁环公的战斗力可谓不俗,有了皇上的阻击弩,那更是如虎添翼,倒是可以一试,但强龙不压地头蛇,袁环公这头过海龙,能否压朝鲜一头,也要量力而行才是。毕竟那里有朝鲜的水寨,船只可是源源不断。”

    “孙老师此为老成之言,帮朕拟旨吧,若攻击朝鲜水师顺利,则来个全部毁灭,若战事不顺事不可为,切勿纠缠,撤往莱登。好生巡逻海疆。”

    “是,皇上。”

    九月二十七日,上午。朱由校的车队紧赶慢赶的到了延庆。在这里接到了工部徐光启的一份光报。

    现在到处都是修路的队伍,一路之上随时可见。如今工部审核道路都审的要吐了,因为皇上摆明了让下边的官府名正言顺的赚钱,这一下调动了所有官府的积极性。只要是自己地盘内的。那肯定是要修的。

    但也不能让他们乱修。别的不说,最起码得和相邻的官府所设计的路能连接上吧。还有道路的难易程度、造价几何,那更是由工部说了算的。这所有的一切都压到了工部的身上。徐光启现在的确是很忙。一方面是求极宫,这里的事情就很多了,要招学生教授知识,几个组要分别的研究各自的课题,许多可以适应到军事上的,还要出去制造。现在这全国修路的大事,更是让他更忙。但这种忙并不能省心,因为修路的设计、造价、评价等大权都放在了工部,这工部的权限一大,很容易的就导致了请客送礼、贪污受贿的情况。这种东西太好操作了,所以一批工部的官员,纷至沓来收礼收到了手抽筋。

    这个情况很快就被有心人发现了,举报到了徐光启处。这样的事情就是大家合起伙来骗皇上的银子。皇上再怎么精明,也不可以每一条道路都去看,而别人看了,也因为不知道路的标准是什么,而不会指手画脚。徐光启当然不会容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上奏了皇上。

    朱由校看着这种情况,这是后世诸多发包、承包之类的事情,说白了就是一暗箱操作而已,因为暗箱的存在,所以就有了。特别是这种价格、规格都就由一个部门定,喜欢剑走偏锋的人当然采取这种方式了。

    对于这类问题解决起来没什么难的,只要来个政务公开、再有个监督制度,空子就会少多了。政务公开一是在工部的门口设布告栏,二是对对应的驿站、锦衣卫、钱庄专门的公布,然后三家再在各地门外张贴,让百姓们评论,有不符者,可匿名、实名举报,然后部门依法按程度处理。查处的规则仍然按照收农税的惯例,抄家,并罚在当地扫卫生。

    想到这里,立刻下旨。所以限期十日整改,凡提出整改要求的,朝廷不做任何批评、处罚;而因此事接受的贿赂,也十日之内限期交出,朝廷亦不例外不做处罚。但十日之后,(路程较远者,以接到此公告之日起或者合理接到此公告之日开始起算,)若仍有犯者,一概重处。

    如此政策让工程大白于天下,就没有了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事物的存在?当然不是,别说是朱由校这水平,就是再高深的人想把大明的这股风都彻底的封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涂,朱由校可没打算能把大明的官员一个个都改造成了清天大老爷,除了乌托邦的无限追求者明太祖之外,谁也不敢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没有了贪官,也就没有了清官,这是社会的规律,老话说的好,‘山上石头多玉石少,世间人多君子稀,’指望着全部都一样成为清官,倒不如想着建全了制度,多一些监督制度,把政务放在了桌面上,让众人都知晓,让当官的多了一份顾忌,自然伸手的人就少了。

    把这项圣旨颁布之后,朱由校还有点沾沾自喜。大明的精英们,现在被锦衣卫,和八杆子都打不着的驿站、钱庄以及那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老百姓给治住了,方法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但近傍晚的时候,接着的几份光报,却把朱由校的心悬了起来。山海关和蓟镇那边,先后不断的有敌袭边墙关口的警报。最终有五处关口被确认遭到了攻击,其中并不包括喜峰口,这是什么招数?

    孙承宗解释说,原来边墙的示警台是烽火台,只要是超过了万人都是五烽五炮示警,白天放烟、黑夜放火。无论是否是虚攻还是实攻。顶了天去,也就是敌人退了,放点其他的平安烟表示一下。而现在边墙之外敌人大举‘虚攻’,该如何准确无误的表示呢?所以众多关口纷纷发出了被攻击警报。

    “皇上,建奴此举,显然是为了迷惑视听。皇上想,其所攻击的关口,为何如此之多?想要入关,只需要打通一个关口即可,理应集中力量,对一个关口进行突击,但现在却来了一个全面开花?意味何为?”

    “喜峰口!朕断定建奴第一步的目标肯定是那里,而其它的所有,只不过是在掩饰这个目的而已。”朱由校没有一丝的犹豫,虽然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建奴第一次入关就是喜峰口,如今遍地烽火,如果猜的不错的话,肯定是在防援军前去。如今喜峰口已经有了一千锦衣卫在那里,按照正常来说,有原来的蓟镇边兵,以及这一千锦衣卫,那防守肯定是不成任何问题的。更何况,那里离三屯营也相当近,更有一千净军离那里也不远了。所以朱由校并不担心,不过如今这个遍地开花却让他开始算计起来。

    “皇上为何如此肯定?”孙承宗一愣,三天前,皇上已经给喜峰口派去了一千锦衣卫,并把在山海关内的一千净军,也往那里调动。那时候孙承宗就不明白,现在五个确定的攻击目标里并不包括喜峰口,怎么还能让皇上把这个位置列为重点保护了呢?

    “孙老师,朕并没什么原因,只是直觉而已,如今建奴这逼迫着各地烽火台报警的做法,无所谓就是打的一种烟雾,调动大明发尽量多的援军前往支援。这里肯定也是有一个他所要真正攻占的目标,看看这五处确定下来的目标,分散在喜峰口的两侧,而位置比较合适的喜峰口却没有报警,显然是欲盖弥彰了。朕也知道单单的凭此就推断出这个位置,的确是有些草率了,但朕依然却觉得如此,但如今天色以晚,光报是无法再用了,用看那锦衣卫能不能顶上了,还有那一千净军的速度了。”

    喜峰口,李铁傲立在喜峰口的关楼之上,了望着东方。刚刚听老兵们讲了喜峰口名字的故事,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询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听着这样的故事,李铁不由的想到,自己到底是一个喜剧还是悲剧呢?

    训练锦衣卫开始,自己是第一名指挥佥事,是何等的荣光,但很可惜,随着训练的开展,自己体能方面的优势渐渐的被越来越淡化,而更侧重集体的队形变换、个人的技能。自己在辽东将士因撤销辽饷之时,算是被委以重任,带着千人来到了山海关,而后又带着三千人驻守在了三屯营。

    但本来看似紧张的边墙,最终这里却是平安无事,而去给驿站站岗放哨的却屡屡立下大功,人生境遇还真是不同啊。现在南苑的锦衣卫,跟着袁可立的跟着皇上的都是风光旖旎,个个是光宗耀祖,就可怜留在山海关和蓟门的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作者:梦难成所写的《大明二十四监》为转载作品,大明二十四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二十四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二十四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二十四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二十四监介绍:
重生,主角朱由校,穿越后重用二十四监,创办各种实体赚钱以免天下农税;组净军、练锦衣卫;解散天下明军、建新军;以驿站建光报系统、交通、邮政;压水井抗冰河;建求极宫,求万物真谛;保护环境、治理沙漠;保护发展儒家等中国文化,造留声机,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对世家加以引导发展使其传承更加的久远;收复朝鲜、日本等地以宦官和结扎为怀疑政策;利用党争和明朝宗室众多,改明朝君主制为皇上选举制,各个亲王等均有利用当选皇上,五年一届;建白令跨海大桥联通北美;联合英法德等国家共同研究科技,但立足的是保护资源、环境,提前开创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 本书已A签,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投票,梦难成感激涕零。大明二十四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二十四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