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洪荒之以道为尊TXT下载洪荒之以道为尊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洪荒之以道为尊全文阅读

作者:四而居士     洪荒之以道为尊txt下载     洪荒之以道为尊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八章地底玄妙 有惊无险

    张继先不知道地上发生的一切,就算知道也无力回天。

    他顺着眼前的路走了下去,也深入,张继先越感觉到热。

    张继先凭借张俊的记忆,知道快遇到岩浆了。

    果然没有走多久就看见汹汹燃烧的岩浆,不断翻滚的气泡告诉张继先,这里面有多热。

    不过张继先现在没有退路,只能前进了。

    他终于明白西门君惠说为什么要十二信印了,如果现在有火信印在手,过这岩浆就好过了。

    不过现在没有火信印,也必须要跳进去。

    张继先拿出朱笔,在自己身上画了九道避火符。

    然后催动金衣身上的防御符咒,念着避火诀跳了下去。

    等到了岩浆里面,他才感到这自然之威。

    就算他已经接近仙人了,但是还是被这炎热给熏伤。

    幸好这岩浆不是很深,张继先不到半刻钟时间就掉到一条空地上。

    张继先坐下来,服下三枚水火金丹,疗治内伤。

    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全身毛发在热浪下脱落了。

    张继先脱下衣服,将毛发抖落,想到自己变成一个光头,心中不由苦笑。

    穿上道服,张继先再次向下面走去。

    这次和上面相反,越走越冷。关于这个,张俊的记忆也没有。

    不管前面是什么,现在只有前进。

    不知道走了多久,张继先看见一冰潭。

    张继先扔了几道火符,可是火才一现,就被冰封了。

    张继先不由想到有水信印在这里有多好,没有办法,逃出玉剑,开始挖冰。

    不过这里他一剑下去,冰上只有小小的一个点,很快就再次被冰封了。

    张继先于是只有不断催动法力,将寒气挡在坑外面。

    可是这样,自己身体需要抵挡寒气,挖的坑也需要,法力消耗太大。

    渐渐的随着坑越挖越深,张继先身上起了一层薄冰。

    他只有跳在冰坑里面,一边驱寒,一边服用丹药回复法力。

    不过等他恢复好,周围就被冰封了。

    他震开冰块而出,继续挖。

    这样子,效率更加底,等到他身上的三瓶丹药服完才打开一道通路。

    不过,他一跳到下面,上面又冰封了。

    望着下面的道路,他有些犹豫了。

    自己的丹药已经服用了一半,不知道下面会有什么危险。

    现在这里很安全,可以安心修养,静待三百年后出去。

    他盘腿静坐,思考眼前的得失。

    地中不知岁月,他再次睁开双眼,继续望前走。

    这次倒是没有什么异状,只是隐约可以听见风声。

    张继先已经做好了准备,坚定的向前走。

    路的尽头,他不由呆住了。

    在四周的墙壁上全是坚刺,当然他可以飞过去,不过要在狂风中稳定身形。

    这空间不过百丈,不过却充满了乱流狂风,想稳定身形,怕不是一件易事。

    张继先不由好奇,十二信印好似为了这地肺而制造的,看来后面还有九关。

    他望着百丈外的路,心中思考怎么过去。

    思考了许久,他想到列子里面的一段话。

    “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汨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他跳进狂风之中,骨肉皆容,心神俱忘,随着狂风而动。

    这样顺风而动,其中凶险不言而喻。

    幸好张继先已经心神全忘,等待他恢复神志的时候,自己已经落在对面的平台上面了。

    张继先望了望后面,再次向前行进。

    这次连风声都没有,前面平静的可怕

    这段路的尽头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还是百丈外还是一个平台,

    张继先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有些怀疑。

    他拿出空丹瓶,扔了过去,凭借他的臂力,自然很准确落在平台上面。

    张继先疑惑的看着远方的丹瓶,难道真没有危险。

    张继先准备驾云,可是无论怎么行法,都招不来一朵云。

    他虽然已经修成仙体,轻入鸿毛,但是凭空走,他还是不敢。

    当然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给扔过去,他望着悬崖,一时间也没有办法

    凌空虚渡是不行了,那么只用御剑飞行。

    他试着御使飞剑,可是在在半途,传来一股诡异的力量,想要隔断他和玉剑。

    幸好张继先收剑较快,要不玉剑就搭进去了。

    看来玉剑是不行的,凌空虚渡,估计也会被这股力量给拉下去。

    他收拾思绪,返观内视,思考怎么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站起身来,手里拿出一沓黄纸,望着平台,用力丢出去。

    他身形很快就跟上,踏在符咒上,借力前进。

    这不是道术,而是武术中所谓的轻功。

    虽然他没有学过任何武术,但是仙体已成,对于任何武术只要有印象,都容易学会。

    双脚落在平台上,张继先感觉到一阵后怕。

    他可以凭借的道术已经不足以凭借了,剩下的八关,自己又有多少把握呢?

    不过现在还是只有前进,他可不敢再次玩一次轻功了。

    这段璐有出现了风声,张继先这才放心。

    有风就好办,至少有风就可应凭借道法过去。

    不过到了路口,他才发现自己太低估这地方了。

    无数柱子在风中飘荡,而且这些风都是向一边吹的。

    想凭借风力过关是不可能的了,又是考验轻功的时候。

    而且有风,他那半吊子轻功,想在风中定住身形,有些难度。

    不过他没有忧心,在这断路上练起轻功来。

    他有种感觉,自己这样下去,闯完十二关,估计就有三百年了。

    与其冒险,不如待在这里,静等三百年的来到。

    不过他觉得,自己能够在这里试练,也是难得的机会。

    这次修炼轻功也不知用了多久,不过张继先总算将轻功练好了。

    他望着风中摇摆的石柱,轻身一跃,点在第一根石柱上。

    早已经被风化的石头,不能呢个承受这点力,瞬间化为粉末。

    不过张继先早已经跳了过去,就这样,张继先有惊无险的跳了过去。

    总算过了一关,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危险。

    果然自己没有找齐十二信印就是一个错误,不过为什么十二信印好似为此地所设,难道鬼谷子来过此地?

第三十九章洪炉天地 三苗遗民

    继续在地底前行,世上没有后悔药。

    这段路比较漫长,他心里默默盘算,自己应该走了千丈之远。

    到了路的尽头,张继先看见一片树林。

    地下森林?脑海中想到这个词。

    不过自己应该在地下三千丈之下,这么深的地底能存活树木吗?

    这些树都不是很高,只有一丈左右。

    不过树叶不是翠绿色,而是惨淡的银色。

    整个森林看起来是那么诡异,那么不自然。

    张继先手握玉剑,缓步走进这片森林。

    当踏入森林的时候,他感觉到不安。

    仿佛则还不是森林,而是一座吃人的怪兽。

    他跨进的一霎那有退出的念头,但是咬着牙走了进来。

    他在森林里面却一点危险都没有遇到,安全的走了过去。

    望着身后的森林,张继先摇摇头。

    如是这森林只是吓人的话,没有必要放在这后面。

    能到达森林前的,都是没有退路的。

    压住心中的疑惑,继续向前行进。

    这段路更加悠长了,悠长到张继先都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

    不过在漫长的路也有尽头,张继先在黑暗中不知过了多少时日,终于看到前方的亮光。

    他不由放慢脚步,小心的前前进。

    越到成功的时候,越不能放松,否则很容易失败。

    在这诡异的地底,失败的结果就是死亡。

    到了洞口,风平浪静他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入眼便是一座巨大的火山,火山旁边依稀可见滚热的岩浆。

    这方天地,天是红的,地是红的。

    在红色中,夹杂着一些黑色,便是土地和黑烟。

    整个天地恰如一个洪炉,锻炼这方天地。

    他不相信这方天地会有生物,会有人类存在。

    但是他面前就有几个人,准确说是牛头人身的怪物。

    他们手里拿着刀剑,对着张继先吼道。

    张继先无奈的摇头,知道又是语言不通。

    他只好比划手势,指指天,然后指指身后那条路,示意他们自己是从地上从这条路来的。

    牛头人望着他的手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他们将手上的刀剑收起来,向张继先指了指方向,示意他跟着来。

    张继先也把玉剑收起,小心的跟在后面。

    这些牛头人似乎不怕这岩浆,向遇到水一样,踩着走过。

    张继先可不敢这样,他小心的将自己腾空,飞过岩浆。

    当然他也不敢飞天高,刚好飞过岩浆就行。

    这里没有日夜,张继先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只是看到那座大火山喷发了一次。

    那些牛头人有些害怕的望着那火山喷发,一直颤抖着等到火山平静下来才继续前进。

    在火山喷发后不久,张继先便到了一个山谷,在峡谷中,有着无数石窟。

    看着牛头人轻快的跑到石壁前,张继先不由一笑,这里应该是他们的家。

    他缓步的走到石壁前,打量这两座不见顶的高山。

    那些牛头人似乎忘记了他,直到另外一个牛头人出现在他身边,好奇的打量他。

    张继先对着他微微一笑,他也龇牙一笑,然后傻乎乎的站在那里。

    张继先也不知道和他说什么好,本来想让他带自己去见他们头领,但是想了半天都没有想到用什么手势,只好放弃。

    两人尴尬了一会儿,就跑回石窟。

    很快就带着几个牛头人出来,这几个牛头人也好奇的打量着张继先。

    张继先对他们一一行礼,将玉剑隐去,免得这些牛头人产生误会。

    这些牛头人也摸着后脑向他一笑,然后大叫的跑回自己的石窟,引起更多的牛头人出来观看。

    最后引来了一个看上去很老的牛头人,握着一个石头所做的权杖走到张继先身边。

    他用权杖指了指自己的石窟,示意张继先跟着去。

    张继先恭敬的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走进了石窟。

    石窟里面很简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沙。

    老人对洞外吆呼了几句,聚在四周的牛头人便四散而去。

    那牛头人望着他,从那堆沙里面掏出几张黄纸。

    张继先一看,不就是自己当初为了当借力用的那些黄纸吗?

    他不由后悔,自己当初直接落下来不久得了。

    他就算从万丈悬崖跌落下来都没有事,更别说这山谷还没有万丈。

    他对那老者点点头,示意是自己的。

    那个老者在地上写下两个字,张继先辨认了一下,才知道这是大篆。

    “女物?”

    “诺。”张继先也回应了他,好奇的问他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又是什么人。

    可是话一出口,才他想到这里预言不通。

    他只好在地上写字询问,那老者很快就回到了他。

    老者告诉张继先,这里是三苗罪地,他们都是蚩尤族人,当初蚩尤兵败,黄帝便把他们迁到这里。

    蚩尤据说也是牛头人身,自己一时间竟然没想到。

    虽然知道这里是那里,不过不知道这为族长怎么会大篆。

    他将自己的疑惑写下来,询问族长。

    族长也回答了他,很久以前,有一个自称鬼谷子的人来到这里,见这里荒芜,于是想拯救这方天地。可是他一去就不再复返了。

    后来有人拿着一个方形玉来到这里,用玉的力量保护这山谷。

    凭借这块玉,蚩尤族人才有一块安身之地。

    传国玉玺果然来到了这里,看来西门君惠没有骗他。

    至于西门君惠为什么告诉他,想必是让张继先左右为难。

    要不用玉玺救道门,要不留下玉玺,继续保护这里的蚩尤族人。

    看来十二信印就是鬼谷子为了就蚩尤族人所炼制,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能送到地底来。

    他询问族长,他们为什么不出去。

    族长摇摇头,告诉他,当初蚩尤族自然有人不满,想要出去,这些石窟本来是祖先凿出来的阶梯,可是到了上面,大家忍受不了寒气,只能退回来。

    后来待久了,也就习惯了,也不想出去了。

    当老一辈死了之后,新生的一代对地上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张继先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出去,族长回答是没有。

    要等到火山一百次喷发的时候,跳到里面就可以出去了。

    现在火山已经喷发了七十次,还有等待三十次。

    张继先点点头,决定留在这里,等到下次地门开启。

    地上的事情他已经忙完了,至于道门气运的事,在仙界那几位仙人会想办法。

    ps:今天有事,只能一更,见谅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章地底生活 玄妙九鼎

    张继先安心的住在这里,通过族长学会了这里的语言。

    在这里居住的时间,他才明白当初黄帝为什么惧怕这些蚩尤族人。

    他们力大无穷,而且颈骨强健,是绝佳的战士。

    这些蚩尤族人以石沙为食物,一边挖掘居住的地方,一边将石料当做粮食储存起来。

    这些蚩尤族人曾经邀请张继先吃石头,都被张继先婉转的谢绝了。

    他可没有蚩尤族那么好的牙齿和胃,虽然道家也有服食金石之法,但是不是吃这些普通的山石。

    这些族人不愁吃穿,就喜欢四周去走走。

    这方天地就是他们的游乐园,除了不靠近火山以外,他们在这里没有任何危险。

    他们相拥而出,背上巨大的石头当作口粮,外边去玩耍。

    在外面,他也收集到各种矿石,拿回来锻制刀剑。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刀剑有什么用,但是他们祖祖辈辈都携带刀剑,他们也依照传统学。

    看着他们粗糙的刀剑,张继先不由感叹,自己如果把他们接到地面上,他们或者还不如待在这里。

    不过这么安详的地方,为什么要用玉玺来保护呢?

    他有些怀疑鬼谷子的作法,将这里变为人间那环境,真的好吗?

    张继先闭目静思了许久才明白过来,鬼谷子当初进来的时候,这些人还没有习惯这里,对于地面还是有向往。

    但是千年过去了,人间的景象早已经消失在他们脑海中。

    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自己最好的地方。

    张继先想通这些,决定不改变这里,让他们在这里愉快的生活。

    他渐渐融进这里的生活,跟随他们出去寻找矿石。

    当他们将矿石那回来的时候,全部族人聚集在一切高深欢呼。

    全部族人来到谷中一个装着岩浆的青铜大鼎旁,将将矿石丢了就去。

    大家围着大鼎欢呼跳舞,他们的舞姿雄健,依稀可以看见远古那群无畏的战士。

    等到大家舞蹈完毕,族长漂浮起来,手上权杖冒出金色的光芒。

    这金色光芒渐渐化作一只巨型金手,探入岩浆里面,闹出一把刀。

    大家再次欢呼,等到刀落地,一位年幼的族人也不在乎高温,去提这把刀。

    他炫耀的将刀举起,嘴里吼着不明的预言,四周沸腾起来。

    大家围绕着他,取出自己的刀剑,舞动起来。

    张继先感觉到一股战意,这股力量可以与天地相斗。

    虽然蚩尤族人已经被放逐了四千年,时间只能抹去他们对战争的记忆,不能抹去他们与生俱来的战意。

    若是将这些人放到地上,想征服整个赤县也不是难事。

    在他们狂欢结束后,张继先才仔细观察那青铜鼎。

    本来是只是好奇,但是越看越心惊。

    在青铜上依稀看见到线条,这些线条勾勒出一幅画。

    而这画画的是一张地图,张俊的记忆告诉他,这就是世界地图。

    模糊看见七大洲的分布,他不由好奇的放出元神,走进鼎去看。

    随着元神的靠近,可以看见地图上那模糊的云层,他吹散这些白云,清晰的可以看见七大洲地图。

    他好奇的将目光聚集在中国上,那鼎上的中国也迅速变大,占据了整面。

    他再次凝神看大都,大都也慢慢放大,他看到崇真宫,那宫不断放大,清晰的可以看见这个宫里每一个人的行动。

    他找到吴全节,盯着他,这下画面的中心便是吴全节。

    没看到多久,张继先就感觉到头晕目眩。

    他只好收回元神,思考眼前这个大鼎到底是什么?

    难道这是九鼎之一,看来自己不但找到了玉玺,连鼎都找到了。

    他回到族长那里,询问他关于那个鼎的事情。

    族长告诉他,这个鼎是当初黄帝赐予他们的,让他们能生活在这地方。

    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很久以前的族长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据说在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的族长手持此鼎,将火山里面的龙虎给杀死。

    好多毒虫异兽都是这鼎消灭的,没有危险后,大家也不在乎这鼎了,于是便拿来炼制刀剑了。

    张继先听说后,就开始专研起来这鼎。

    有了这鼎,他可以知道世间发生的事。

    不过他很快就不看了,只能看着世人遭苦,他无法忍受这种无力的感觉。

    这赤县鼎也是玄妙异常,他琢磨了了许久,就只能听见世界中发生的声音。

    通过这鼎,他知道自己进来都十年了。

    玄教还是在壮大中,而大道教玉虚宫分支已经奄奄一息。

    金丹南宗和北宗已经整合完毕,丹鼎派的没落,让他们只能抱成团。

    他很好奇玉虚宫的结局,在观察的时候,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还能支持。

    在洪洞县地震的时候,大道教**恰好在场,努力救治难民,得到朝廷嘉奖,所以现在还在。

    不过真大道已经和元庭搭上了关系,更和玄教联合在一起,玉虚宫这一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他本来想查探太一的秘密,不过很快就放弃了,不再观察地上的世界。

    他经常带在鼎边,不由让蚩尤族人好奇起来了。

    族长也询问他为什么,张继先也不隐瞒,告诉族长,通过这鼎可以看到地上。

    族长听后,默默的回去了,不再过问这件事,对外说,这个外族人好奇这个物品,是他们没有的。

    那些族人自然高兴的告诉他关于这个鼎的一切,比如这个鼎看似很重,其实很轻,随便一个小孩都能举起来。

    还有就是这鼎虽然放着岩浆,但是一点都不热,还有冰凉的感觉,很多小孩子喜欢摸这鼎。

    看着这鼎成为蚩尤族小孩的玩具,张继先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孩子听说他好奇这个外族人对这鼎好奇,于是亲自表演了这鼎的玩法。

    一个小孩提起这鼎,向一个奔跑的小孩扔去,那个小孩巧妙的接住,再次扔给另外一个。

    虽然被抛来抛去,鼎中的岩浆被一股莫名的力量包裹,不让它们流出来。

    看着孩子的笑容,张继先也跟着笑了,或许这就是神器最好的归出。

    ps:正式工作了,以后码字不定,不过会尽力写完这书,大家可以一月来一次,保证不少二十章。愿诸位见谅

第四十一章昆仑来人 三元之说

    张继先渐渐对鼎没有了兴趣,有空就跟着这些蚩尤族人到处走。

    他出去了两次,找到了一些矿石,也丢到鼎中,炼制了一把剑。

    当剑出鼎的时候,蚩尤族人高呼,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族人。

    等到狂欢结束,他再次用元神观看人间,希望知道自己在地底待了多久了。】

    不过这一次,他发现昆仑旁上面的白云全都变成了红云。

    他很好奇,继续催动看,但是没有什么。

    他看着昆仑是红气越来越浓,不由全力催动法力。

    这下子,眼前景色顿时大变,他看到了隐藏在结界的昆仑洞天。

    他仔细寻找,在离自己不愿的地方看见一个盘腿而坐的道人。

    这个道人没什么特别,只是头上戴了一定铁冠。

    只见这个道人站起身,对着远方行礼,高声说道:“王母娘娘,如今赤县道门气运将尽,小道斗胆,请娘娘开昆仑洞天,助赤县渡过此劫。”

    那道人说完,一道虚幻的人影出现在他身边,轻声对他说:“赤县之灾,只有机缘,你且出山,渡几个有缘之人,待劫难尽,自可开山收徒。”

    那铁冠道人对着虚影行礼,便向昆仑山外走去。

    张继先看他熟稔的走出昆仑洞天,心想他一定是西王母一脉。

    他现在唯一疑惑的是赤县道门气运已断,为什么昆仑洞天没有影响。

    还有就是,听那虚影的话,似乎上界对这件事不在乎,或者说他们不想修复气运。

    在这么怀疑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一变,显出一个宫殿。

    宫殿上面坐着一个身五色彩衣,头戴黄精玉冠的长着。

    “本帝含枢纽。”

    简单的五个字,却蕴含着无上权威。

    张继先连忙行礼,对这位帝君行礼。

    “赤县气运之事自有其因果,现在劫难未至,修复无益。你且安心待在地肺之中,玉帝自有安排。”

    黄老天君说完,便消失不见了,剩下迷惑的张继先看着鼎。

    黄老天君为什么要和他说这件事,自己在地底也没有办法出去。

    他仔细思考这段话,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有其他出路可以出去,但是黄老天君不希望他出去。

    第二,赤县道门修复还是需要那三样东西,不过不用他担心,这些天尊自然有安排,不希望自己插手。

    想到这里,他不由苦笑,自己本来都不准备带玉玺走的。

    他调息一阵。准备看铁冠道人去什么地方了。

    他元神存思铁冠道人的样子,很快地图就显示出来了。

    又是老地方华山,不过不是他熟悉的后山南峰而是至空峰。

    他看见铁冠道人找到一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恭敬的站在其身边。

    年轻人嘴里惶恐的说:“小生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心中惶惶不安,不知道是吉是凶,希望真人指点迷津,小生愿拜真人为师,伺奉先生左右。”

    “你本是天上文曲星转世,扶住紫薇圣主匡扶乱世。我先在将天地运势一一告知,勿泄他人。”

    道人叹了一口气,对着年轻人低声说。

    年轻人不由高兴的拜倒在地,叩首拜师。

    那僧人就将自己所学的阴阳术数,奇门遁甲,天文地理,星斗分野告诉这个年轻人。

    张继先不愿听他师门之秘,就离开这青铜鼎,回到洞窟里面打坐去了。

    等到张继先再次来到鼎旁,刚好看见年轻人跪倒在地,询问:“什么叫三元劫数?”

    “九宫之中有上三元,中三元,下三元,合为三元,一元为一万五千年。一元有五会,五会中有六劫。五百年遭天地九宫运气,既是十二支辰运气。”

    “上三元乃五宫黄道为统;中三元为八宫白道为统,下三元二宫**为统。九宫者,即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蓝九紫也。五宫乃中央定位,运行八方天道也。所以为上元之首。二宫乃神位昏临之地也,所以为下元之首。八宫乃太阳照临之处,人道也,所以为中元之首。”

    这番理论张继先一直没有听说过,不由好奇的听了下去。

    “三元与支辰为会,会尽则天地气数亦尽。除子丑二辰乃天地开辟之时也,人物尚无,三元至寅时,方有九宫纯与三元为会。”

    这个张继先有印象,是邵康节的十二元会之说。西游记也是采用这个说法,他倒是很好奇三元说。

    “上上元甲子黄道主事,正交寅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静定,日长夜短,人生毛角,寿延

    。千百岁,不争不分,人物浑浑,此太古人也。

    上中元甲子白道主事,正交卯时,这一万五干年内气运主静,天道行授,人身长丈余,寿延千至六七百岁,营巢穴居,无衣无食,此上古人也。

    上下元甲子赤道主事,正交辰时,这一万五千年,气运正动,水火用事,人身长丈余,寿延六百岁至三四百岁。有母无父,物产始分,此中古之人也。

    上中元甲子黄道主事,正交巳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正动,生识生知,人身长**尺,寿延一百三十岁,地平天成,五伦始判,此守息之人也。

    中中元甲子紫道用事,正交午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极动,百物俱备,人身长五六尺,寿及百岁至七八十岁,有名有利,巧变百出,此奔波之人也。

    中下元白道主事,正交未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乱动,百物消乏。人长四五尺,寿延六十至四十岁,嗔贪迷恋,礼乐丧失;此沉迷之人也。

    下上元甲子**主事,正交申时,长三四尺,寿延四五十岁,百事奸贪,并无法纪,此遭劫之人也。

    下中元甲子碧道主事,正交酉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乱动,星斗散沉,人长三四尺,寿延三四十岁,衣食颠倒,寒暑无时,此鬼形之人也。

    下下元甲子绿道主事,正交戍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将灭,日月无光,人长二三尺,寿延二三十岁,犹如一狗,出入畏忧,多黑少白,此蝼蚁之人也。

    至亥时,则三元气绝。只有支辰余气连络不绝。

    至子时,则一气生,阴阳定位,星斗生光,复返原始。二气包罗万象。

    丑时转运,三元会辰,再生圣人,治化世界。上上元甲子复来,天气运日三分。一万五千年为循环之理,周而复始。五百年乃三元运会之劫数,三十次,皆三百六十数,俱是阴阳之理。”

    张继先一口气听完,感觉心中好似被打开了一扇门,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形成有了一些看法。

第四十二章天下大势 一身冷汗

    和张继先关注不同,年轻人听说紫薇圣人会胜,就放心了。

    鉄冠子见了他舒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个徒弟的心思,继续说:“万子万孙之年,人口吐火,鼻内生烟。拳中走马,男穿女衣,江山又变矣。”

    张继先知道这是预言明亡了,万子万孙应该说的是万历皇帝和崇祯皇帝。

    人口吐火,鼻内生烟都是代指明末那次大旱,男变女装便是清朝的剃发易服。

    那个年轻人不懂,只好问:“万子万孙是谁?为什么只有三百年气运。”

    鉄冠子回答说:“万是帝号,孙是其子孙。”

    说完,他继续说:“斯时群魔下界,劫贼为害,万物乘变,瘟疫流行,家家头戴侍郎帽,户户手执枪刀棍,草寇纷扰,各据一方,先逢两丁金克木,后是壬年火克金。”

    群魔下界?这四个字让张继先有了不好的预感,难道这就是遭劫之人的劫难。

    如果真实天界群魔下来,别说明朝,任何朝廷都禁受不住。两丁应该说的是张献忠,李自成。后面的是说后金吧。不过为什么是火克金?

    他按着疑问继续听下去,希望明白天地运势走向。

    “帝将如何?”

    年轻人不由好奇的一问,三百年后,虽然早已经不关他的事情了。

    “马嵬坡下血淋淋,大风吹过五花门。大哭一声天色变,八牛曳倒犬都钟。赤足散发归梅山,尸骨遍野入山林。”

    听到这个结局,年轻人不由掉落几点眼泪,哀叹这紫薇圣人的后人。

    张继先想到当初的宋徽宗,比起崇祯,两人结局都是凄凉无比,不由心中难过。

    他下定决心,当自己出去之后,若真是群魔乱世,一定要尽力扫荡群魔,澄清宇内。

    “这人在位几年。”

    “日月垂落李村头,十八孩儿坐幽州。门前一马入金殿,拍手哈哈三春秋。有一裹脚鬼,天门头上一个嘴。**北方百万兵,扫灭群鬼生后悔。遍地开红花,绝是哭声里,太平人两个。但等果子来。”

    鉄冠子没有回答他,继续预言后事。明朝亡在姓李的手上,十八子也是代指李,门前一马便是李闯王。不过三春秋不对,张继先记得李自成只是做了三个月的皇帝。天门头上一个嘴指的是吴三桂,同时也指山海关的总兵。后面说清兵荡平各地反贼,吴三桂又造反。太平人就是多尔衮和顺治。

    张继先见越来越靠近现代了,心情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争争争,休休休,二人挂命在树头。琵琶立在中华地,富贵在洪州。二人五代水清时,三人间眠将于指,不指东。不指西,一指秦人个个啼。”

    三个争应该说是九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太子之争。琵琶很明显是指洋人割裂中国。不过富贵在洪州,这句话突然出现这这里就突兀了,洪州是后来的南昌。

    二人应该说袁世凯和孙文,五代是北洋的五位大总统?三人张继先怎么也没有想到,是三民主义,还是三大政策?

    “一二水起火当先,黄金烧在火里边。坤地起道楚地乱,秦地人民死万千。一人头上生火草,整顿军马入秦川。头上开口不说讨,口里还有一火天。处处烟尘无定局,送还玺宝到长安。”

    这一句应该说的是苏共了,坤地起道,指的是农村。楚地很明显代指井冈山。死万千说的是五次围剿,然后就是长征进入陕西后面。后半部分是指蒋介石假借围堵之名,整合各大派系。

    “天开一口是冤仇,引动八牛破幽州,燕赵卫地人民苦,二八春秋此时休。龙飞来楚地乱,火蛇出来是根由。黄马到处遭荒乱,土羊为害天地愁。这些离乱最可伯,山西猿猴破口言。虎人骑白马,红火炼黄牛。猿在后,猴在前,水火既济四十年。古月还照中华地,星移斗转错天盘。猴在后,猿在前,水火既济兔月圆。何人换星斗,口上口,天上天。”

    这下预言到抗日战争了,中日二字便是口开,破幽州便是攻占背景,正式抗战。二八春秋有不对,抗日只有八年,难道指民国二十八年,繁华不在?

    后面的年份张继先心里画时间推算,才知道龙年是四零年,火蛇是四一年看来上面的二八应该是说民国二十八年。

    黄马应该是指日军,土羊是伪军,山西猿猴是阎锡山,虎人骑白马和猴应该说**,后面便是指红军。民国四十年,天下太平,中国重新安定。这个时候形势便换了,是猿强猴弱。

    “无杀汉,留一半,八牛奔,子孙窜。至此只有三人,改姓杀入外夷,三百年,子孙入中华,乱无天下。”

    后面越来越快,张继先来不及思考,只好记下来,到了这里,说的是日军大屠杀,杀了一半的汉人。后面三人指示不明,不知道是民国还是日本,三拜年后,要乱中国。

    “若说了,还未了,一人白马献白宝。;南人北,人南,两个人头生一草,换斗又移星。天下难太平,前后一头算,中间五百年。”

    这段开始,张继先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白宝难道是说傅作义献北京?

    后面的越说张继先越心惊,听到了去了一个口中口,还有一个天上天,他瞬时间明白了天上天是谁。天本是皇帝,操纵皇帝便是天上天。

    “代代儿孙乱江山,到了虎头岁,无有丰收年。大旱三年,大涝三年,三年黎民遭涂炭。:府县贪官到处有。诸煞各据一方,杀得血流漂杵,白骨如山,真主出现,人人归顺泾渭两岸。”

    听到这里,张继先不敢继续猜测下去,不过真主这个人是陕西人,他倒是想到了某个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真主。

    后面越来越难测测,张继先需要时间去猜想。

    不过提到的动乱,张继先不由叹气,天下乱,遭劫的都是百姓。

    听到最后一句,张继先离开青铜鼎,盘腿静坐,不再想预言之事。

    现在一切都太远,就算自己知道又能如何?

    ps:对不起大家了,这两天应为工作原因,有些水了,上一章勉强修改了下,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一定改。

第四十三章天下皆反 天师选择

    元统元年,京畿大雨,元廷争斗不休,没有人理会这大雨,导致四十万人受灾。

    这还没有完,第二年,雨势波及江浙,受灾人数极具上涨达到五十九万。

    第三年,江浙又一次受灾,受灾人数四十万。

    等待水灾过去,不到七年时间,黄河三次决堤。

    这些张继先都通过鼎一一看在眼中,满目疮痍,遍地饿殍。

    他现在才知道地鸣原来是是指黄河决堤,天崩指三年大雨。

    乱象已现,马上就是改天换日之时。

    黄河决堤,元庭还是不能坐视不理,再次修堤。

    这些人本来已经受尽灾劫,现在还有强行赋役,心中自然怨气万分。

    而且监管人员对南人百般侮辱,修堤之劳役,人人思变。

    不过他们手无寸铁,还是不敢首先起事。

    有些农夫不敢,不代表有人不敢。

    在作劳役的韩山童可是早有造反之心,看见这些人心浮动,不由大喜。

    不过他不敢贸然起事,也没有好的借口挑起这些人的造反。

    元军虽然残暴,但是也是那时候最强大的军队,没有人敢小视。

    不过韩山童是白莲教出身,要找借口很简单。

    他派遣来做劳役的白莲教众,四处散播这预言。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句话很快就在劳役中传播,众多劳役都相信这一句话,等到时间的到来。

    韩山童见这写劳役深姓这个预言,知道人心可用。

    他私下派人去雕刻了一个世人,只雕一只眼,然后将他放好。

    第二天,劳役干活,很快就挖到这石人,周围的农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你们围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干活?”

    监工见他们不动,不由吆喝道。

    听到监工的吆喝,想到以前遭受的虐待,众人心中不语似火烧。

    怒火烧去理智,只剩下两个字,反了。

    他们想被激怒的公牛,冲向监工,将其按倒,拔出其佩刀,杀死监工。

    四周的人都愣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还是四周士兵反应快,立马列队,准备灭了这几个挑事者。

    这时候韩山童和四周的白莲教众,不由大声疾呼:“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四周的农夫好似疯了一般攻击军队。

    元军虽然凶猛,但是寡不敌众,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懦弱的南人会有这样的力量。

    就像预言一般,黄河一反,天下各地皆反。

    元朝派出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平叛,眼见功成之际,元庭内斗又起,元顺帝听信谗言,撤了脱脱。

    脱脱的百万大军无处可归,便四散而去,加入了个路反军,这时候,元朝再也无力对付反贼了。

    华山上的鉄冠子望着尘世的滚滚烟尘,知道时间到了。

    “伯温,如今紫薇圣人已出,你可以下凡,博得一个万户侯。”

    刘基点点头,收拾好行李,向鉄冠子告别,走向凡尘。

    他不知道,自己这一次下山,便是和仙道永诀了。

    他按照鉄冠子的指示,去到登州,站在城墙上,寻找紫薇圣人。

    他望见远方有团紫气,紫中透红,隐约可见杀气。

    看来这位紫薇圣人好杀,不是好伺候的主。

    他想起刘邦,气成龙虎,色分五彩,不由一叹。

    看见了圣人,他便去找。

    恰巧,那个方向正好是自己的家乡。

    回到江浙,得知现在这里被朱元璋占据了。

    姓朱,还在吴地,真的是天命之主了。

    于是他亲自去拜见朱元璋,成为朱元璋的心腹。

    刘基有鉄冠子的指示,自然知道谁是真主。

    可是道教大小道众不知道,他们看着各地四起的义军,不知道该讲宝压在谁的手上。

    比起其他门派,龙虎山的正一教更加为难。

    他们和元庭已经有说不清的关系,若是这次在押错宝,就真的会被灭教。

    现在已经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他望着山下的各路反王不由发愁。

    远的不说,在龙虎山附近就有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大反王。

    他不知道将宝压在哪个头上,弄不好,天下还没有统一,其他两大反王知道他的态度,就把自己给灭了。

    不过最近的还是吴王朱元璋,三天两头送礼到龙虎山,还亲自表示,对于汉祖天师的佩服。

    朱元璋是明白人,当初龙虎山投靠了元庭,省去了忽必烈不少麻烦。

    如果现在得到龙虎山的认可,势必会对统一大业有所帮助。

    他想依靠龙虎山,但是龙虎山方面却不敢依靠他。

    张正常见他这样热情,不好得罪,也不敢得罪,只有拿了一张“天命有归”的符给朱元璋。

    朱元璋那里不知道龙虎山的态度,不过既然给符了,那么龙虎山想跑也跑不了了。

    他令人人到处宣传,龙虎山说朱元璋是天命所归。

    周围的人一听,连天师都承认了,看来吴王真是真命天子。

    龙虎山就这样被绑在朱元璋的身上,这让张正常哭笑不得。

    他心里还是认定的是自己的本家张士诚,不过现在只有跟着朱元璋一条道走到黑。

    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亲见了2张正常,夸奖了张正常一番。

    不过张正常现在可不敢接受,在不久前,朱元璋潘阳湖大败陈友谅,就连本家张士诚也是被压制的奄奄一息。

    现在天下大势已明,张正常可不敢在这个未来的天子面前摆架子。

    朱元璋见张正常,也不是为了夸奖他,而是有求与他。

    乱世之中,人心最重要,现在他要靠龙虎山来收拢人心。

    年年战乱,四处疾病肆虐,朱元璋想救病人也没有那能力。

    他想到正一教,正一教发迹就是靠的救人,现在正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张正常听说要救人,也不多说,正一教上万弟子走出道观,帮助吴王救治百姓。

    当然不是道徒动,他这个天师不动,他也在龙虎山施放符水。

    听说天师救难,来的人就多了,忙的张正常分身乏术,于是他想到老办法。

    将符扔进井里,喝井水就行了。

    当然,他在井里还放了一些其他物品,这些物品是刘基吩咐的,可以退瘟疫。

    就这口井,四周的老百姓都感谢朱元璋,朱元璋心中高兴,就建了一个亭子,赐名为太乙泉。

第四十四章天师不复 周颠之祸

    洪武元年,朱元璋终于混一天下,登上大宝,创立了庞大的明帝国。

    张正常也不敢怠慢,连忙去南京庆贺。

    道教将就头柱香,这见皇帝也一样。

    现在已经帮了朱元璋这么多了,不能因为一次觐见慢了一步而功亏于溃。

    张正常心里知道,自己帮助了大明这么多,大明一定会有回报。

    他幻想着自己会得到何种赐予,而不曾猜想,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如他所愿,热情的在偏殿接见了这位大明的功臣。

    宴会上觥筹交错,丝竹齐发,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朱元璋满脸笑容的问:“张爱卿,贵祖上在前朝是受什么封号?”

    张正常知道机会来了,这位洪武帝又不是不知道,看来想让他说出来好加封。

    他恭恭敬敬的回答:“自先祖第三十六代天师讳宗演起,世代袭封‘嗣汉天师’天师之号。”

    朱元璋皱着眉头,不满的说:“这些鞑子真没有文化,连封号都不会给,张爱卿你说是不是?”

    张正常还不明白情况,唯唯诺诺的说:“是,陛下说的是。”

    朱元璋这时候满脸傲慢的说:“天岂有师乎?岂有此理,这封号真是无智到极点。张爱卿,你说是不是?”

    张正常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有种不好的预感,但是嘴里却说着是。

    “孔子万世师表,也仅为人师。世间之人,无有贵于天子者;四极之中,无有高于上天者。”

    朱元璋满脸危险看着张正常,希望他接下来的回答。

    不过张正常只是唯唯诺诺的说了一声陛下说的对,让朱元璋一时发作不得。

    “所以,张爱卿,天师你们还是别要了,朕另外赐给你一个封号。”

    张正常跪倒在地,不由叩谢说:“万岁对小臣一家如此大恩大德,微臣不胜颤栗屏营之至。”

    朱元璋见他这么识趣,一点脾气也发作不出。只好封他为正一嗣教真人,赐银印,位视二品。

    张正常大谢而出,心中却是苦涩不堪。

    他不知道在他退出去之后,偏殿出现了另外一个道人。

    朱元璋见到这个道人,不由眯起双眼,想到第一次和他见面的情况。

    “陛下将如何对待天下道门,如何对待正一教?”

    “正一有恩于朕,天下皆知,朕不可不报。”

    “今正一能助陛下取得天下,他日亦能助他人取得天下,陛下慎思。”

    “天下初定,不可再起纷争。”

    “陛下圣明。”

    简单的几句话,朱元璋就改变了初衷,他知道正一教的影响,现在不能铲除这个庞然大物,但是可以削弱,等到天下太平之日,正一存在就看自己后人心意了。

    “陛下此刻想让我死,小道现在就死。”

    那个道人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笑着自杀在其面前。

    朱元璋神色不变,心中猜测这个道人的来历。

    “来人,将尸体拖出去。”

    很快尸体就被处理掉了,朱元璋再次批阅奏章,为这尚不稳定的大明朝尽自己最大的心血。

    等到张正常离开金陵的时候,朱元璋赏赐了他十二锭银子,也就是一百四十四两。

    看着手上的十二锭银子,张正常心中的死亡达到极点,别说元朝的玉冠,金衣,就是其他封赏也是朱元璋的不能比。

    元朝皇帝封张与材为:“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箓:授金光紫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当然张正常不敢表示出来,时代不同了,现在这点地位,他只有知足的领了。

    想起在朱元璋身边的另外一个道士周颠,他算好运多了。

    周颠原本名字没有谁知道,因为他疯疯癫癫的,于是大家都叫他周颠。

    这么一个疯子,怎么说都不可能和朱元璋扯上关系。

    不过这个疯子让朱元璋喜欢的还是他会告太平。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心中坎坷不安,不知道自己能走到那里。

    有这么一个疯子来高太平,不但自己心里安稳,也好安抚民心。

    不过这个疯子很快就让朱元璋感到头疼,或者是厌烦了。

    他整天神出鬼没的,不管朱元璋在什么场合,突然冒出来告太平。

    修养在好的君子,如果上茅房,或者睡觉的时候,常常被打扰,也会生气,更别说朱元璋本身的个性。

    他命令收下将周颠关在一个大瓮里面,在外面布满了柴,开始烧起来。

    这一直烧了一个时辰,朱元璋才命令人打开。

    可是瓮的木盖早已经烧烫,手不能碰,浇了几桶水,冒出白烟

    大家都以为周颠死定了,于是笑嘻嘻的打开木盖。

    结果是周颠满意的坐在里面,站起身来,笑嘻嘻的看着朱元璋,继续告太平。

    朱元璋也不再理会,等到潘阳湖大战的时候,周颠要随军出征。

    朱元璋不想见,但是没有办法,但是不好拒绝,左右亲信告诉朱元璋,这次周颠不会告太平了。

    朱元璋将信将疑,亲自询问周颠,这战会胜吗

    周颠信誓旦旦的说:“这一战必须胜。”

    “可是陈友谅已经称帝了,我只是吴王。”

    “天命不再他,在你。”

    听到这一番话,朱元璋见他不再疯了,于是答应了。

    可是到了潘阳湖,很多鱼儿游在战船旁边,士兵都好奇的看着。

    “哎呀,这是不祥之兆,要死好多人。”

    乌鸦嘴的周颠再次说话了,而且经他这么一说,顿时人心惶惶。

    朱元璋见周颠又发疯,而且还在这关键时刻,气不打一处来,让人将周颠捆成一个大粽子,然后沉江了。

    既然火烧不死,那就水淹,朱元璋心想这下应该没事了吧。

    果然很久没有动静,朱元璋心想他死了,也就不挂心。

    等到潘阳湖大战胜利后,周颠又出现了。

    他对着门边的侍卫说:“我在水底行走太久了,有些饿了,讨点吃的。”

    这些人只好禀告朱元璋,朱元璋平静的说:“他要吃,就给他吃的,”

    周颠默默的吃完饭,就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算是看透了朱元璋,这个人只能共患难,绝不能共富贵。

    而且这个人极度冷酷,你对他有用,他就会礼贤下士,若是威胁到他,他会不顾往日恩情。

    张正常也是到现在才勉强明白了,不过他还不知道,朱元璋已经有对付道教的心思了,现在只是因为天下还没有平定。

第四十五章洪武三令 道门黄昏

    洪武五年,天下已经太平,朱元璋终于开始向道教下手了。

    张正常得到道教最高的权力,永掌天下道教事。

    这次不再是小小的江南,而是天下。

    正一击败所以天下道门,一跃成为领袖,当是朱元璋没有给他们高兴的时候。

    正一教和太一教一样,都有过造反历史,正一第三代天师张鲁占据汉中,割地称王。

    后来的孙恩更是将正一教拉下浑水,东南沿海的称海贼为天师徒。

    朱元璋知道这些历史,以他的心性,这不过是给天下一个说法,你正一帮我统一天下,我让你执掌天下道门。

    朱元璋没有称王之前,接触的都是白莲教和明教弟子,知道这些邪教的厉害,打天下需要,平天下必须铲除。

    “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违者有司严治。”

    这是他下的第一道命令,理由或者很好,僧道作法事的时候,男女混杂,有伤风化。但是肆意吃东西,这就是无稽之谈,没有主人赐予,道士和尚哪敢随便拿东西吃,而且还都是吃素的。

    这个有司还算给正一教面子,让各地道士管理,只是限制斋醮而已。

    元末斋醮很多是教徒相聚,商议大事,朱元璋第一件事就是破了这个基础。

    接下来,朱元璋再次下令,各府、州、县只留一所交大的佛寺和道观。然后所有道士或者和尚都待在里面,不准随便外出。

    全真和佛教都还好,反正都是出家人,但是正一教可都是火居道士,拖家带口,道观又只有那么大,生活极度不方便。

    不过皇帝命令就是一切,挤在一起生活也没有什么,大家平时注意回避内眷就是了。

    但是朱元璋没有他们想的那么仁慈,再次下令说:“每个道观按照人数分班,每班由一个年长的道士负责,平时一切用度就靠这个老道士操办,其余道士,严禁出观,或者和朝中人打交道。”

    这个命令一下,正一道士就不满了。他们还指望出去做法事,赚点银子养家糊口,现在可好,全靠香火钱,这么多人,看来以前舒服的日子是不在了。

    还有就是,朝中人,他们不知道张正常算不算朝中人?若是,那么张正常这个掌管天下道教,其实只是只有那几个老道士。

    既然这么苦,大家都起了避世之心,皇帝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自己往深山一钻,乐得一个逍遥自在,反正大家都是出家人,深山也能待下去。

    不过朱元璋还是技高一筹,再次下令,深山修炼的道士只能有两三个,多了,违者重罪,亲属相隐者流。

    朱元璋知道这年代,有道高人也就那几个,其他不过是想逃出自己的掌握。

    这个重罪可不是一般的重罪,剥皮萱草,不但能整治贪官,也能整治准备深山修炼的道士。

    重刑之下,自然没有几个敢去修仙。毕竟大家修仙是为了长生,而不是剥皮萱草。

    当诸位道士都认命的时候,朱元璋又下了第三道命令。

    “普通老百姓男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下,女的在四十岁以下的,严禁出家。政府每三年颁发一次道牒,府四十人,州三十,县二十。”

    这道命令,等于将佛道生路断了,五十多岁还有多少心力来修道炼丹,最多是颐养天年。

    不过这个最大损失的还是正一教,要知道当初正一教可以自己颁布渡牒,这可是一大比收入。

    当然朱元璋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就放过道教,他直接宣布,全国僧道皆参加考试,不合格者收回渡牒。

    这样子,又有三层的僧道被迫还俗,这样各大寺观也不限拥挤了,但是僧道心中的失落,更加明显了。

    正一教看着这天下道教一点点被朱元璋的蚕食掉,张正常心中那执掌天下道教的欢喜早被抛到爪哇国去了。

    张正常现在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能守住现有的权力。如是早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他宁愿自己掌江南道教。

    朱元璋还是不想满足他的心愿,再次下令,在京城专门设立一个官员:道录司。

    收下官员有:左右正一两人,左右演法两人,左右左至灵两人,左右元义两人,官不大,最高的才是六品官员,但是职权很清楚,道录执掌天下道士,在外府州县有道记等司分掌其事。

    张正常这才执掌天下道教,朱元璋就安排了一个部门执掌天下道士,这万一出了事,到底是谁说了算。

    不过这个只是不满之词,大家心里明白,还是朝廷那个道录司说了算。

    不管怎么说,现在等于正一教只是挂名的天下道门领导,实际上,全天下的道门都是掌握在朝廷手中。

    大家都麻木了,对于这个皇帝,张正常有些后悔了,当初要事帮助陈友谅,或者张士诚,或许比现在好些吧。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算是把道教给压制在自己的手掌心中,今后邪教要起事,那就是梦话了。

    为了万一起见,他再次下令:凡火居道士,许人诈银三十两,纱五十錠,如无,打死无论。

    这道命令一下,待在一起道士顿时感到心寒,这算什么,允许被人勒索自己,自己不给,打死还不犯法。

    他们对于这方小小的天地感到满足,没有谁会傻到来这道观来勒索,这么多道士聚在一起,也不怕勒索。

    张继先这时候也从外面游荡回来,看见朱元璋下的这些命令,心中一片凄然,道门已经是没落之相了,谁也改变不了了。道门一旦没有新鲜血液进入,就会迅速老化,这个在中华大地上盘旋了千年的大树,现在终于到没落的时候了。

    现在离他出去还有两百年,他不知道自己出去后,天下道门是什么状况。或许,他直接在地中成仙较好,免得亲自面对道门衰落。

    不过他不能这么做,他还要报答北五祖之恩,相助全真教,至于正一教,他的后人,他只有一声长叹,明白了西门君惠说出那句话的心情:

    “天命如此,人力奈何。”

第四十六章列仙之儒 正一可悲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终于离开了这个他统治的世界。

    听到朱元璋的死讯,多少道士脸上流泪,心中却乐开了花。

    这个大魔王终于走了,新任的皇帝据说是个仁厚的人。

    大家心里都想着,等有机会,张宇初天师觐见说清,那么自己的好日子就到了。

    不说好日子,普通日子也比待在一起好。

    不过他们还没有等张宇初发话,皇帝有换了,换了和朱元璋一样个性的朱棣。

    他们也不期待了,张宇初要说服这个皇帝,难度不言而喻,而且张宇初自己人品都不好。

    想起这位天师,诸位道士不由摇头。

    张宇初被大学士称宋濂赞为列仙之儒,精通三教经典,永乐帝一上台就命令他主持编纂《道藏》。

    不但如此,他看见道门科律混乱,亲自编写了《道门十戒》。

    他二十继位的时候,朝廷也不在吝啬了,封他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

    比起张继先当初那个先生,这个大真人明显高了两层。

    不过就算如此,张宇初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远远无法张继先在赵佶心中地位相比。

    这位天师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却不懂法术。

    若是他是一个文人,那么他足以自傲自己的文采,可是他是一位天师,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天下道门的领袖,既然不会法术,这就注定了他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儒士看不起他,连道士也看不起他。

    张宇初当初还是不肯承认这件事,他将自己不能降妖的事情怪在朱元璋身上,说当初他前面的天师能降妖,因为是拿着朝廷御赐的金印,现在换成银印,自然无法捉妖。

    这样的鬼话连鬼都不相信,张宇初为了证明不是自己的无能,决定想朱元璋要一枚金印。

    不过他不好直接说,要不以朱元璋的脾气,他能活着走出就算不错了。

    他禀告朱元璋说,陛下钦赐的银印,他们只有上奏折的时候才敢盖,但是以前降妖,前朝另外赐了一枚‘正一玄坛’。希望陛下另外赐一枚。

    出乎他意外的事,朱元璋既然应允了。

    不过他拿到印的时候,心中苦笑不得,他还是太低估了朱元璋。

    还是六品制式,也是黄色的,不过不是金印,而是一枚铜印。

    按照材料,铜不如银,所以张宇初大真人还是抓不到妖魔。

    不过张宇初这枚铜印也没有保管多久,到了建文帝时候,他因为居乡不法,被夺去印诰。

    至于怎样一个居乡不法,天下道士都不知道,但是张宇初那见件事算是寒了他们的心。

    提倡尊师敬道的张宇初既然和自己老师刘渊然吵起来了。

    至于为什么吵,中说纷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刘渊然让张宇初感觉了威胁。

    张宇初见刘渊然本身本事高强,自己屈天师之驱去学,却不肯认真教自己,让自己被同道嘲笑。

    抱着这样不满,当刘渊然成为“道录司右正一”,开始执掌天下道徒的时候,这股怨气就爆发了。

    看着自己老师媚上求荣,和自己这个徒儿争权力,张宇初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公开讥讽道:“刘渊然不过会一些江湖骗人的东西,真正的道法还是在自己正一龙虎山上。历代天师都是浪得虚名吗?”

    刘渊然见他如此,也不顾什么师道尊严,立马还击:“正一法术那么厉害,为什么大真人要在我门下修行?而且大真人自己不是说‘其初入道,先择名师参礼。’现在连师傅都不认了?而且大真人家的法术那么厉害,何不求雨譲福?”

    张宇初作为列仙之儒,口才自然不错。不过他没有法术,刘渊然就紧紧抓住这点不放,让张宇初无可奈何。

    诸位集中在道观的众位道士,整天无聊,听说这件事后,也高兴的乐呵呵。

    在他们欢笑的同时,张宇初的威望降到极点,以至于他居乡不法也没有几个道士吃惊。

    不管道士怎么看,但是张宇初还是想这些道士放出来,让自己成为真正上的执掌天下道教。

    不过他还没有开口,永乐帝就下令他去寻找异人张三丰。

    张宇初满脸的尴尬的告退,他知道永乐帝的用意。

    张三丰在朱棣心中不过微小的一部分,真正让他挂心的是那位失踪的人。

    毕竟这位万岁爷的位子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不找到那人的尸体,他是不会罢休。

    但是,张宇初知道,自己不能找到,否则被灭口性的极高。

    现在只有不懂真正的圣意,去找张三丰。

    不过关于张三丰的传说太多了,甚至有人说他在北宋时期用太极长拳击毙了十几位盗贼。

    张宇初对于这个说法嗤之以鼻,张三丰如果是北宋时期人,早已经飞升了。就算没有飞升,就只有自己失踪的祖先张继先能找到了。

    他可以肯定张继先没有飞升,要飞升,肯定会带自己的仙鹤一起,可是现在这只仙鹤还好好待在龙虎山。

    他有空就会幻想,张继先回来,传授自己仙法妙术,让自己不再这么尴尬。

    想到这里,他有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张三丰的传说。

    据说他是南宋时候,他也是张家嫡系、天师后人,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拜在全真门下。

    这绝对是谣传,很多市井人都会牵强附会,只要姓张的就往龙虎山的天师家说。

    张宇初查过自己族谱,自己家中可没有张三丰这号人。

    当然张三丰这个名字也不准确,这个异人的名字太多了,多到谁也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了。

    寻找这虚无缥缈的人,和寻找那个不知死活的人一样,都是天大的难题。

    他有不会法术,就算会,也不可能算到一个真命天子和一个仙人的行踪。

    这天南地北的,张宇初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起。

    而且,这两人肯定不会待在人眼密集的地方,多是什么穷乡僻壤,或者什么穷山恶水之间,山深藏虎,水深有蛟,自己不会道术,要是遇上几个家曾经得罪过的妖怪,那还有命在吗?

    他知道多少妖魔鬼怪等待落单的他,一报这千年来张家人斩妖除魔的仇。

第四十七章仙鹤指路 武当当兴

    张宇初在龙虎山把收集到的张三丰的资料都看了一遍,知道这位异人的相貌是什么样子了。

    对于这样神乎其技的道士,他没与办法找,只好求助那已经在龙虎山混吃混喝十几年的仙鹤。

    从第三十六代天师开始,历代天师都是用丹药喂食这只仙鹤。

    “身材魁梧,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按照传闻画了一幅张三丰画像,张宇初左看右看这也不是出家人,反而像世间的武夫。

    看来人间传闻他擅长拳术也不是空穴来风,至于那个托名张三丰为祖师的三丰派看来是真的了。

    既然有这个线索,他决定还是想不麻烦仙鹤,让人去问问三丰派的人,张三丰去哪里了。

    结果不出他所料,三丰派给了他一个自古以来的老答案:云游去了。

    张宇初只好来到流云栖息所在,诚心的对流云说:“仙灵在上,今日宇初有要事需仙灵帮忙,望仙灵应允。”

    流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早已经开了灵智,听得懂人话。

    它长鸣了一声,算是答应了。

    张宇初将张三丰的画卷打开给流云看,流云仔细辨识了一下,就飞走了。

    张宇初也不敢离开,还是恭恭敬敬的待在原地,直到天黑才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张宇初就绪去等,又是天黑才离开。

    这样等了十天,仙鹤终于回来了。

    它望了望张宇初,往西北方向飞去。

    张宇初赶紧跟了上去,不过两条腿的人明显比两支翅膀的仙鹤慢。

    仙鹤也知道这点,慢慢飞着等他。

    张宇初虽然也想骑在仙鹤上面,奈何他不会法术,不会轻身之术,仙鹤想载也载不动。

    不过到了龙虎山下,有了驿站,张宇初勉强能跟上这只仙鹤。

    毕竟他是奉旨寻人,可以正大光明的使用驿站。

    差不多用了四天时间,他就来到武当山。

    张宇初没有想到张三丰虎仔这个地方,不过想想也就释怀了,天下名山已经被道士和尚瓜分的差不多了,他来这里也不意外。

    至于三丰派为什么不在这里,也很好解释,武当山陡峭,荒无人烟,在这里开宗立派还是有些难度。

    他爬上天柱峰,就看见一个道人端坐在一块石头上,样貌和自己画的差不多。

    “贫道张宇初,见过真人。”

    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找到了,张宇初有些意外。

    张三丰睁开圆目,微笑的看着张宇初。

    “不知道天师找贫道有何事?”

    张宇初满心苦涩,自己哪里有什么事要找你,还不是皇帝给派的。

    “陛下有份舒心要交给真人,真人请。”

    张宇初拿出朱棣写给张三丰的信,恭恭敬敬的递给张宇初。

    张三分本来不想看的,但是看了看张宇初的面相,还是将信收下,仔细看了看,然后收好,对张宇初说:“多谢天师远道送信而来,贫道早已经无心凡尘,望天师勿泄我行踪。”

    张宇初有些为难,找到这个真人可以说是大功一件,不说的话,万一这老道士去找皇帝,那么自己不是落一个欺君之罪。

    他还是决定告诉皇帝,为了安抚这位真人,他还是点点头,小心试探的问:“不知道真人为什么会待在这地方?”

    张三丰颇有深意的说:“此地日后必将大兴,活血成为第二个龙虎山也不一定。”

    张宇初有些不以为然,龙虎山可是经过千年经营,无数帝王赐赏修建而成,这地方想超过龙虎山,不过是梦话。

    虽然这地势看起不错,但是因为张留孙的推荐,元庭才封了一个福地,这样的福地全天下有七十二块,没有听说有哪地超过龙虎山。

    张宇初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人是找到了,是时候告退了。

    在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不能白来一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高人,自己应该请教一番。

    他再次恭恭敬敬的向张三丰行礼说:“小道愚钝,今日得见真人,愿真人传授我金液还丹之法。”

    张三丰没有想到他会来有这样的要求,不知道该拒绝还是答应。

    时间就在两人沉默中飞走,两人一直沉默到一更天

    “一更里,万事休,抖精神坐床头,巍巍不动主人守。

    偃月炉中黄芽逗,七宝林中玉液流,真阳一撞三关透。

    顷刻间水火既济,灌泥丸,降下重楼。”

    张宇初立马盘腿坐下,搭天地桥,存思丹田。

    不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半天都感觉不到气感。

    张三丰摇摇头,用手不雅的指在其下丹田上,这下张宇初才感觉到热气。

    这股热气从海底沿督脉而行,冲破三关,顿时敢觉神清气爽。

    不过很快他眼前幻想频出,他看见自己眼前出现了万道霞光,一颗圆滴滴的金色光团在打转

    这时候他听到第二首道情了。

    “二更里,心要坚。三尸贼在目前,七情六欲来磨练。

    目前仗起青锋剑,倒跨白牛走上山,阳神去把阴兵战。

    顷刻间水火既济,一霎时,撞过三关。”

    张三丰又将他右手搭在张宇初的头上,一股凉气透过天灵盖,浇灭万千幻想。

    “三更里,要持行。采先天兔逢鹰,杳冥之内来真信。

    铅汞相投归炉鼎,取坎填离入内庭,黄婆用意相**。

    顷刻间水火既济,六月天,井底成冰。

    四更里,用功勤。要高提智慧灯,方把龙虎擒得定。

    紫阳双修性与命,散则成气聚成形,九还七返真人认。

    顷刻间水火既济,退阴符,炼就阳神。

    五更里,莫放参。将白牛赶上山,婴儿出见明珠现。

    金丹一料如珠点,收来放去任回还,尸贼锁在空王殿。

    顷刻间水火既济,百日功,老变童颜。”

    张宇初扎起修道方面果真没有根基,后面两个境界,张三丰想帮也帮不了了,只能告诉他怎么做。

    张宇初收功后不由感激万分,比起刘渊然,张三丰果然是得到高人帮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

    虽然这只是修炼的第一步,但是自己总算可以说有修为在身了。

    他感激的对着张三丰行礼,等到天明就下山了。

    张三丰望着他离去的身影,不住的摇头,天师一脉,已经没落了。

第四十八章武当之兴 权力之斗

    张宇初高高兴兴的回到京师,想到自己总算找到这个人了,皇帝这下子应该满意了把。

    他将自己见到张三丰的事情禀告给朱棣,朱棣不敢全信,秘密派遣人再去武当山。

    不过张三丰早就知道张宇初不会隐瞒,已经换地方修炼去了。

    朱棣也没有生气,反正他也不是必须要见到张三丰。

    他知道张三丰是因为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当初朱元璋病重的时候,也相信了神仙了,可是张宇初没有法力,刘渊然精通的是雷法。

    他想来想起,想到沈万三的老师,一个异人叫张三丰。

    不过那时候的张三丰还没有云游了,为了立派的而和蜀王打交道。

    不过朱元璋的圣旨到了两天前,张三丰就云游去了,从此后朱元璋到死也没有看见张三丰。

    当然,张三丰离开也是必须的,他若是高高兴兴的去了,若是治不好,那么自己就可以高高兴兴的兵解了。

    对于朱元璋,张三丰从自己俗家徒儿沈万三那里了解了一些,就这一些,他就不会千里跑去救。

    也是因为没有救,反而让朱元璋念念不忘,怪天命如此。

    他封张三丰的弟子丘玄清任太常卿,封三代。

    这待遇,除了天师,就是刘渊然有了。

    不但这样,还封王宗道为圆德真人。

    于是武当道士成为天下道士羡慕的人群,大家尊称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为“太和四仙”。

    通过这些事,张三丰在民间的声望迅速长了起来。

    人岁没有找到,张三丰还是厚道的留了一封信,证明张宇初没有欺君。

    不过这封信写了什么,没有谁知道,就连张宇初也对外宣称自己没有找到张三丰。

    一个月后,朱棣突然下令: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督丁夫三十余万,大营武当宫殿。

    结果便是耗时七年,费以百万记,修建了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玉虚宫、遇真宫、净乐宫、复真观、元和观和后来修建的迎恩宫等八宫二观。

    这只是主建筑群,附近还有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三十九座桥梁。

    宫殿修成,待在道观的道士人人兴奋,希望都去武当山。

    不过武当山是为了张三丰修的,三丰派的道士还是第一个来到这个修道。

    回想当年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满山荒石,虽然风景秀丽,但是除了张三丰,谁都不能居住。

    他们只在武当山待了几个月,就另外寻地方了。

    现在的武当山,宫殿巍峨,气势雄健,是真正意义上修仙炼丹之地。

    当然武当大兴,远在龙虎山的张宇初心中不是滋味了。

    若是早知道是这个结局,他绝不会向朱棣提起自己见过张三丰。

    他望了望了自己的上清宫,不由也向朱棣提出要求,希望国库能拨点钱银,休整一下上清宫。

    似乎他忘记了朱棣和朱元璋父子之间的那种神秘的共性,朱棣也就赐了一小笔钱。

    至于多少了,连张家人自己都不好说出口。

    这么大的差别待遇,张宇初不由恨自己不争气。

    要事自己道法高超,自己还怕朱棣不会赐钱修宫观吗?

    他决心让自己的后人好好修道,这才是天师的正途,可是自己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弟弟。

    这个弟弟和自己一样,善于文采,不过比他好的是,他会道术。

    张宇初看着武当果真大兴,心中懊恼气恨之下,一病不起,永乐八年便出世了。

    这时候他弟弟张宇清执掌正一教,掌教后不久,浙江有水患,张宇清投铁符退水,永乐帝也嘉奖了他,毕竟这个天师终于有法力了。

    不过张宇清还是高兴,准备振兴正一道的时候,他哥哥老仇人刘渊然已经找到了一个好传人。

    在张宇初嗣教十六年后,一个年轻人成为道录司左玄义。

    他无意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知道自己家还要和刘渊然斗下去。

    两个执掌天下道教的机构,只能存在一个。

    不过他已经没有能力斗下去了,宣德八年,他化虹而去,留下这个难题给下任天师

    张懋丞无奈的接过这个天师之位,他资质平庸,怎么可能斗的过邵以正。

    邵以正本来是师从道士王云松,不过永乐末年,刘渊然为了暂时躲避张宇清,跑去云南传道,这时候邵以正就亲自去拜师。

    刘渊然见他天资聪颖,而且还勤恳侍奉自己,便将他收为关门弟子。

    在刘渊然的帮助,邵以正当上了道录司右玄义,等到张宇清羽化后,邵以正迁左正一,这样执掌道录司。

    见张懋丞无力阻止自己,他更是得到皇帝信任,领京师道教事。

    这下子,他完全把正一教在京城的势力驱逐了。

    景泰年间,被封为真人,朝廷有大禳祈,都是有他主持。

    他完全取代了天师得到地位,将正一教逼到绝路。

    正一没有办法,只能诅咒他遭横祸。

    他们的诅咒好似生效一般,不久后英宗复位,邵以正只好辞职。

    正一上下都了开心了,可是没有开心多久,邵以正又官复原位了。

    这个禳福祈雨,不像文武百官,候补的多的是,邵以正道法高深,而且和政变无关,自然很快就官复原位。

    正一上下只好大失所望,不过他们相信是人都会死,这位邵以正死后就好办了。

    对于邵以正,正一已经无计可施了。

    他们本来给予厚望的第四十六代,太让他们伤心了。

    本来他们对着张元吉还有几分希望的,张元吉出世那天,上清宫大殿东边的大柱底下生出灵芝,这么奇异的异象,似乎告诉张家上下,又一个传奇的天师诞生了。

    这个天师开始没有让他们失望。凡是祖秘儒书,一看便知,而且诗词一绝。

    当然这些张宇初也会,但是张元吉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多说一切含有哲理的话,让人高深莫测。

    成华年间,他就被封为大真人,继续老祖先的事业,执掌天下道教,当然,这个只是名义上的。

    天下道教事务早已经被邵以正握在手中,他也就只能看着。

    不过比起他祖先,他算是幸运了,没有遇上明君,于是赐蟒衣玉带。

结束语,道歉书

    看到书友的一篇文章,讨论修道靠悟,这个我不是很赞成。

    悟道一般来说是与禅宗结合后才有的产物,毕竟禅宗将就见性成佛,对悟性要求极高。

    而道教,就如张继先所言,神仙可学。

    学道和悟性没有必然的关系,历代成仙也不乏愚笨之人,许天师拔宅飞升,其中愚笨之人,可凭借仙丹之力而成。

    而悟性极高之人,反而很多没有成仙,比如赵佶,个人认为他注的西升经,对于道的理解,已经超过很多道教高人,但是他在修道上面却没有多大的成就。

    就现在出现的张宇初和张元吉两位天师,也是天资聪慧,却不能成仙。

    这修仙,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现在的学校,你按部就班,把老师教你的学到了,就可以了。

    就悟道而言,与修仙是两个极度。全真前期提倡悟道,将肉身视为腐肉,追求的不是长生不死,而是真性。

    老庄都不提倡长生不死。庄子追求的是逍遥之乡,一死生,齐彭殇。

    老子也曾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个无身很难琢磨,有人会说。人都可能死,身体都会腐烂,到那时候,没有知觉了,自然无患

    关于这个说法,我想用西山阎的一句话:不能争而不争,是为无争,能争而不能争,方为不争。

    能够长生不老,而放弃自己的身体,这才是无身的含义吧。

    一个真正有感悟的人,就不会执着长生不死。

    如果一个人感悟到某种道理,修为就大涨的话,那么他悟到的应该可以打折扣了。

    很多道教传说也有悟道的说法,那只不过是看破红尘,可以静心修道。

    本书中的修为就是张继先慢慢一步一步的修上来的,他在楼管感悟大道的时候,也没有突然结丹。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一个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超人的能力,必当有超人的心境。

    若是一个仙人和凡人一样,有爱恨情仇,那将是多可怕的事情。

    西门君惠一次作法,就导致二十万平民的死。若是天上全是西门君惠,我想地球早已经灭亡了。

    仙人若是喜欢金银,我想没有几个凡人能抢赢他们吧。

    不过作为一本小说,我无法将他们塑造的无欲无求,否则就没有事情发展的必要矛盾了。

    这里在谈谈天地不仁,最开始是是为了报复,后面有人说,这句话是天地慈爱,众生一律平等。

    这个有错吗,还不好说,但是老子一直不喜欢仁,他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礼,失礼而后仁,仁在他心中地位很低,他认可的天地应该是从道而不是从仁。

    其实不仁也是天地最好的,仁是一种有差别的爱,是人类能实现的爱,但是天地一旦仁爱,那么必然有不喜欢,天地不爱万物,也不怨恨万物,这便是天地能存在的根本,无为。

    后面的圣人不仁也可以这么解释,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当时的人提出爱,反而让四周更加混乱。

    后面的杨朱一毛不拔,也是从这点而来。

    这个只是我小小的观点,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最后,说说这书吧。

    我只能说抱歉,算命不是长久之计,我现在自己摆地摊,卖点小东西,这样就不可能每天按时更新。

    关于算命,很累人,不能如实告诉对方,如果我对诸君说这几年会有血光之灾,诸君肯定是大笑而过。

    当然,一般都是报吉不报凶,报凶而有办法解决的,多半是飞扎之术。也不一定。

    善易者不卜,善卜者不详。

    现在算命几乎等于忽悠,顾客开心就行。

    关于本书,坚持写完,不过不可能按时更新,而且我会传到自己空间,等到写完,修改后在发回起点。

    再次向诸君道歉,万分对不住。

第五十章名山宝鼎 不得居之

    张彦天师还是把这寻宝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才一排人出去,立马就收到了阻碍了。

    在四川还好,毕竟四川道士那么多,早已经有不守本分,四处游走的道士了。

    可是在云南就不同了,地方官一看道士竟然敢大模大样的出现在街上。

    如果是本地道士就算了,竟然还是外地道士。

    这分明就是不把高皇帝的命令当回事,于是地方官就把这些人抓了,通知张彦,让他这天师来处理这件事。

    张彦没有想到会有这茬,立马打听,打听的也不是什么云南巡抚是谁,他知道只有中贵人才是最大的

    明朝皇帝对地方绝对不放心,到处就有委派的太监,

    这群太监官位不大,但是可以肆意抓捕官员,权利大的无法想象。

    张彦也知道拍马屁要拍好,不能拍到马脚上,他知道这些太监对女色和权利没有什么想法,但是还是调查一下比较好,万一这没有命根子的太监就是喜欢女人呢?

    不过在云南这位中贵人对女色不敢兴趣,不过喜欢自比郑和,想要为大明立功。

    这个愿望让张彦头疼不已,自己不可能用仙法变几只大船让他下西洋吧。

    不过人究竟是聪明的动物,他悄悄的松了一件蟒袍给中贵人,变相实现了中贵人的梦想。

    中贵人得到蟒袍,也爽快的将道士放了。

    这群道士出来后,不由庆幸,终于捡回一条命。

    他们于是再次在云南的大山开始寻找宝物,可是看到陡峭的悬崖,他们还是没有胆量跳下去看看有没有仙人的异宝。

    这群道士凶险的地方不敢去,只有去村农常去的那些地方,能找到洞府才有鬼。

    不过他们也不好这样回去交差,就这样一件东西都不带回去,张彦一定会处罚他们的。

    他们想到张元吉当初中的手段,要是这位天师学的一两分,那是多恐怖。

    他们只好壮着胆,前往云南唯一一处道教名山巍宝山。

    看着陡峭壮丽的巍宝山,几位道徒还是惧怕了。

    他们没有降龙伏虎的能力,真的在山里蹦出一只猛兽,还有活命的机会吗?

    去与不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算了,我们就进去看看,如果真有危险,大家就逃。”

    商量好了,几位道士手握桃木剑,缓步进山了。

    他们胆战心惊的走在山林里面,小心的防备四周。

    虽然桃木剑对付不了山中猛兽,但是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防身的武器了。

    或许是上天庇佑他们,他们没有走多久,就看见一个山洞,那山洞人为的砌了几块石头。

    有戏,看来这次没有白来。

    他们赶紧搬开石头,打燃火石,点亮火把。

    这个山洞并不深,只有十几来丈。

    他们看见一个样式古老的青铜鼎放置在洞底,不由大喜。

    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好歹是仙家宝物,也可以交差了。

    不过,当他们准备碰鼎的时候,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此鼎事关天地众生,不可妄动,我乃虚靖祖师。”

    听到虚靖祖师,几位道徒心中疑惑,虚靖祖师是谁?

    他们对龙虎山历代天师,除了三张外,就认识现在的张彦天师了。

    不过不认识不要紧,反正问声不见人,就是一种大本事。

    “小道奉天师之命前来,请祖师见谅。”

    几位道徒也不是傻子,一句话的功夫,就把所有罪都推给了张彦。

    “尔等回去吧,告诉现任天师,天地灵宝,唯有有德者得之,他还是潜心修道,方是正途。我还有百载事件方能出世。”

    几位道徒慌忙的走出山洞,准备据实向张彦交代。

    张彦满心欢喜的迎接他们回道龙虎山,心想这群人在没有用,也会带回一点东西吧。

    不顾看着他们空手而还,张彦心脸色都沉下了。

    派去四川的还好说,四川这么多道士,名胜古迹,仙家洞府早已经被瓜分完了。

    可是云南呢,云南才多少道观,才多少道士。

    “你们自己说吧,为什么会这样。”

    看着张彦气愤的脸,领头的道士换忙的站出来解释。

    他不可能说自己们不敢涉险,连忙说自己们好辛苦,捆着绳子,冒着生命危险都查看处山崖。

    不过这些不能让张彦满意,他想到的事,经书这么多得道成仙的人,怎么可能一件宝物都没有留下。

    就算没有留下宝物,洞府也应该有吧。

    看着张彦那怀疑的眼神,领头那道士还是讲巍宝山的事说了出来。

    张彦其实也不知道虚靖祖师是谁了,不过他沉吟一声,让这些道士下去,准备另外安排人去。

    等道士下去后,他立即去查找家谱,结果查到虚靖祖师是张继先。

    他想起自己爷爷对自己说,张家有个天师没有飞升,还留在人间。

    不过这位天师已经多年没有回来了,谁也不知道是飞升还是怎么了。

    看来这位神仙就是张继先,不过现在也不能依靠他。

    等这位祖师出来呢,自己早已经化为白骨了。

    不过没等他再次派人,他就被吓了一身冷汗。

    云南巡抚参他送蟒袍给中贵人,意图谋反。

    张彦知道这个消息,只有苦笑。

    自己还不是为了讨皇帝欢心才四处派人找仙家异宝,自己哪里有胆子造反呀。

    不过他这苦心是难对人说了,他只是恨自己忘记给云南巡抚送一份礼,让他不满,来参自己一本。

    张彦忐忑的等待皇帝的裁决,不过他很明显不知道自己面对的事什么一个皇帝。

    嘉靖皇帝对于任何奏章都只是两个字,不问。

    嘉靖皇帝就算看到奏章,也不会理会,这群道士都关在道观里面,想造反,简直是痴人说梦。

    经过这次参奏,张彦寻找宝贝的心彻底消失了,乖乖待在龙虎山,默默修道。

    而在地底的张继先,看着张彦终于安分,不由松了一口气。

    他真怕自己这个子孙将巍宝山的鼎给移动了,鼎移后的滔天罪孽,整个张家都承受不起。

    这个鼎是三皇唯一留在赤县的鼎,是用来围护赤县地基的。

    一旦随便乱动,就会造成赤县地脉混乱,四处地洞,比起上古之时的天裂更加凶险。

    ps:终于忙完了,现在估计三天一更,谢谢书友银月耀空,在这个月支持。

第五十一章元节进宫 房中秘术

    对于嘉靖皇帝来说,他的一生只有两个目的。

    第一便是玩女人,第二便是能长生不老。

    而这两个目的,不但是他追求的,也是其他大多数帝王追求的。

    不过在他前面的帝王都没有成功,因为这两个是矛盾的。

    想长生就不能玩女人,想玩女人就不可能长生。

    聪慧的他,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他听说龙虎山天师擅长房中术,于是就派人请天师来。

    当时的天师张彦怎么敢去,他家早已经不修房中术了。

    他不敢去,可是他知道有人可以去。

    邵元节,一个令他讨厌的道士。

    这个道士什么都比他要好,无论口才还是外貌。

    不过这些都算什么,邵元节竟然会自己家中已经失传的房中术,而且将本钱雄厚,是三大神器的金刚杵。

    这一点让张彦万分不喜,早就想把他支开了。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他就等着邵元节把皇帝弄死,然后被治罪。

    张彦压根就不信有邵元节会什么长生的房中术,最多是会一些伤本的增阳法。

    张彦笑嘻嘻的送着邵元节下山,就等他把皇帝弄死的消息。

    而嘉靖皇帝毕竟是一个俗人,不知道仙家竟然有这么多邪术。

    他亲切的召见了邵元节,询问他关于道教的事。

    作为一个皇帝,他还没有傻到一开始就问房中术。

    邵元节口才极佳,仔细数数了道教成仙的真人,而且特意提到哪些是靠房中术,才能**飞升的。

    最后邵元节还感叹了一句:“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唯道独称尊。”

    嘉靖赞同的点点头,朝中那群大臣一点都不体贴上意,总想着让自己节欲。

    至于和尚更别说,切掉祸害根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还是道教好,不但自己可以长生不死,还可以永久的玩女人。

    “邵卿家,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长生呢?朕毕竟国事繁忙,无心修炼。”

    国事繁忙四个字说出来,邵元节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位几年没有上朝的皇帝了。

    “有,陛下可听说过龙虎山房中术?”

    嘉靖点点头,这不是废话吗?不知道要你们龙虎山的来见朕干嘛?

    “早有耳闻,只是无缘一见。”

    “臣恰好就会此术。”

    嘉靖心情高兴到极点,没想到自己真的会学到这房中术。

    看着嘉靖皇帝高兴的样子,邵元节也不废话,开始说这房中术的原理。

    养生其实不必节欲,和童贞女子交合有法的话,还有采阴补阳的功效,就连黄帝就是御千女才飞升。

    这阴阳平衡才有天地万物,人体内阴阳本来是平衡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阴阳失调,这时候,只要恰当的采阴补阳,就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久视。

    嘉靖听的不亦乐乎,这简直太有道理了。

    然后嘉靖也不听理论了,让邵元节教方法。

    很快,一直没有子嗣的嘉靖就让几个妃嫔怀孕了。

    这个结果让嘉靖跟加相信邵元节的方法,儿子有了,现在可以一心一意求长生了。

    当然,他也不会忘了邵元节好处,封邵元节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锡、金、银、玉、象牙印各一。

    在龙虎山的张彦不由气的跳起来,又一个总领道教的,这朱家皇帝到底想干嘛。

    于是他就开始派人寻宝,希望能让嘉靖开心,知道龙虎山还有一位天师,还有一位总领道教事的天师。

    不过邵元节没有一点高兴,嘉靖皇帝不喜欢他传授的房中术了。

    “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意娱乐,气力强。然不知行者,渐以衰损。欲知其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不寒不热,不饥不饱,宁身定体,性必舒迟,浅内徐动,出入欲希。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

    邵元节教的可是老老实实的《**》,黄帝当初也是这么练的。

    可是嘉靖不喜欢,这不就是变相的节欲吗。

    而且步骤又多,邵元节还叮嘱自己一定要记得步骤。

    每次要高兴的时候,就想到邵元节的步骤,顿时就不爽了。

    而且每次就顾着记步骤了,自己一点快感都没有了。

    嘉靖既然不喜欢,邵元节必须有其他方法。

    不过邵元节查遍了书籍,都没有发现什么办法。

    暂时没有办法,嘉靖皇帝也只能将就的行这房中术。

    不过对邵元节这位大救星,感觉越来越淡。

    想起自己没有学房中术的时候,多快乐。

    他又必须纠结一个问题,是长生,还是女人。

    两个他都舍不得,可是邵元节也没有办法。

    邵元节也感觉到嘉靖心中的不满,不得不暗中派人调查,哪里还有会房中术的道士。

    不过他运气的确不错,在京城就恰好有一个,而且现在还落魄着。

    邵元节看着这个人的资料,不由皱眉不语。

    这人先是小吏,然后半路出家,至于在哪里出家的也不知道。

    而且这道士既然没有待在道观,要不就是有权势,要不就是野道士,道观不要,自己冒充的。

    不过现在只能将就将就,邵元节屈尊去见这位叫陶仲文的野道士。

    不过两人竟然一见如故,颇有英雄惜英雄的意味。

    两人愉快的谈了起来,邵元节越谈越快心,对这陶仲文充满了好感。

    也不管他会不会房中术,就推荐给嘉靖。

    见到嘉靖后,陶仲文针对嘉靖的问题,说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服丹。”

    用丹药辅助,就不怕记不住步骤了。

    这个方法一说出来,嘉靖不由对这道士好感大增。

    不过他还是担心,毕竟那么多皇帝都是服丹死的,自己会不会有事?

    陶仲文早就有了答案,他信心满满的说,其他人吃的是天丹,不是天命注定成仙的,自然会死。但是人丹就不同了,这丹只是辅助用户的,怎么吃都不会死。

    有这个好事,嘉靖岂有不答应的。

    站在一旁的邵元节有些后悔了,他知道这人丹是什么货,他现在想着怎么走人,免得日后祸事临身。

第五十二章仲文人丹 可怜人命

    嘉靖皇帝对所谓的人丹充满了好奇,但是陶仲文就是不说。

    直到邵元节主动离开后,陶仲文才缓缓的对嘉靖皇帝说。

    “这人丹药材都十分简单,但是药引子十分难得。”

    嘉靖听到这话就不高兴了,他贵为天子,要什么没什么。

    “爱卿尽管说,只要人间有,朕都能拿出。”

    陶仲文有些吞吐,看着这样子,嘉靖不由不爽的敲起龙椅。

    “这物便是赤龙。”

    陶仲文想了半天,思考了许久,才想到这个措辞。

    嘉靖没有听懂,赤龙,什么东西,红色的龙,这不是难得的问题,根本都不可能找到。

    “爱卿,你有降龙伏虎之能?”

    陶仲文摇摇头,对付小猫小狗还行,要他这个身材单薄的道士去对付龙虎,就是说笑了。

    “那么爱卿要朕去什么地方找赤龙。”

    嘉靖面色不善的说,自己能弄到赤龙,还怕弄不到长生药吗?

    “陛下,这赤龙非是龙,而是丹语,便是俗称的天葵。”

    说完,陶仲文有些担心的看着嘉靖皇帝。毕竟这药引,太惊世骇俗了。

    嘉靖也被惊住了,那么污秽的玩意当药引,想想就想吐。

    “爱卿,能否换其他药引?”

    嘉靖还是不敢亲自尝试这东西,小心翼翼的询问。

    陶仲文摇摇头,决定举例子安慰这位皇帝。

    “陛下,可成知寇谦之。”

    嘉靖点点头,这么著名的道士,他还是有所耳闻。

    “寇谦之本有仙缘,故容成公下凡来指点他,两人在泰山修道,在功成之日,容成公去仙界为寇谦之求药。可是寇谦之见仙药竟是又污秽之物所成,便弃之,故不能成仙,只能成为人间帝师。”

    这个故事说的嘉靖有些心动,可是要他吃天葵,还是忍不住恶心。

    而且,就算有这个故事,陶仲文又不是容成公,他的保证就要认真考虑了。

    陶仲文一时间也无法解释,看来自己要表演下仙法,否者这个皇帝不会信自己的。

    在皇宫,表演仙术就是小事情了。

    没多久,太子生病了。

    出水痘,这个病御医也没有办法,只好让陶仲文来。

    这还不简单,陶仲文禳福拜斗几天,太子就好了。

    这是小手段,嘉靖皇帝还是不信。

    不过皇宫从来不缺妖怪和怪事,很快,有人就发现一种奇特的小虫。

    如果只是样子不同,那就没什么。

    可是宫中太监宫女竟然杀不死这种小虫子,无论是火烧还是水淹。

    出现这种怪事吗,陶仲文义不容辞的上场了。

    他摆好香台,开始做法,第二天,果然这小虫全死了。

    这让嘉靖有些信心了,不过还是不能确定。

    陶仲文趁热打铁,让嘉靖出宫游玩。

    在宫中妖物毕竟少,这又不是长安,没什么千年老妖。

    不过就算有千年老妖,陶仲文也对付不了。

    说也是运气好,这才出宫,就遇到一团小型旋风出现在嘉靖前面。

    嘉靖摸不著头脑,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询问陶仲文。

    陶仲文面色忧愁的说:“这是象征有火灾发生。”

    旁边的大臣不由心中暗笑这道士没有文化,一般这种都是来冤魂告冤,怎么可能是什么火灾。

    不过令他们吃惊的是,宫中还真的发生了火宅。

    这下子,嘉靖对陶仲文相当相信了。

    不过陶仲文这下聪明,先不要拿那药。

    他献给嘉靖皇帝一枚人丹,名叫红泥丸,这是没有加天葵的半成品。

    嘉靖服用过,果然效果奇佳,比起邵元节的方法好多了。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发现自己体力有所下降。

    他又开始询问陶仲文,这东西是不是伤阳之物。

    陶仲文只有点点头,缓缓说:“这没有天葵至阴之力相合,故使陛下孤阳亢生。”

    嘉靖听后,气的想骂娘,心道你怎么不早说,这东西伤身。

    “陛下,只有有天葵相合,便是人丹,既有此物之效,有无孤阳之害。”

    想想红泥丸的效果,嘉靖不由点点头。

    “不知这天葵可有什么讲究?”

    嘉靖满不在乎的说,无论什么讲究,都难不住他,皇帝还缺女孩吗?

    “无病室女为佳,月潮首信为最,次二,次三则为中……”

    嘉靖打断陶仲文,对于他来说,次二都没有必要。

    不过这首信也是一个大问题,皇帝又不是神人,怎么知道首信什么时候来。

    陶仲文早就有办法,对嘉靖说:“陛下,药书有云:五千零四十八者而得首经。”

    这个可就难了,皇帝不可能让女孩子准时来。

    “爱卿,必须如此吗?”

    “《万病回春》言:若得年月日应期着,乃是真正至宝,为接命上品之物。”

    陶仲文说完,就默默的站着。

    他早就告诉嘉靖,这药引子很难弄到的。

    嘉靖没有办法,他不想将就,可是这个首信之事,又不是自己能规定的。

    “爱卿,该当如何?”

    嘉靖无心的叹了一口气,这人丹就这么难炼吗?

    “用药催生便可。”

    陶仲文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说出这个狠毒的方法。

    嘉靖愣了一下,很快就点点头。

    很快,在药物的帮助下,很快就凑足了所要的天葵。

    不过嘉靖还有一个忧虑,这些取药的宫女应当如何?

    嘉靖不会要二次,但是这些宫女已经知道人丹要天葵。

    “陛下,此天下唯一人可以长生。”

    陶仲文再次说话,让嘉靖下定了决心。

    为了长生,也为了不让外人知道自己在吃这样的东西,一个字,杀。

    本来因为承受不了药物摧残,已经死了一批人了,现在又杀一批人。

    整个宫中人心惶惶,生怕祸事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嘉靖服下完整炼出的红铅丹,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感觉神奇气爽,尤其是床上征伐的时候,感觉自己年轻了几岁。

    不过这一炉的丹药很快就吃完了,接下来必须有要采集了。

    这采集才一开始,宫中不但人心惶恐,甚至到了人心思变的程度。

    不过这一切嘉靖皇帝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还需要大量的丹药,自己还要长生不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934/ 第一时间欣赏洪荒之以道为尊最新章节! 作者:四而居士所写的《洪荒之以道为尊》为转载作品,洪荒之以道为尊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洪荒之以道为尊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洪荒之以道为尊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洪荒之以道为尊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洪荒之以道为尊介绍:
洪荒,当为中国人的洪荒。 洪荒,不应该用佛教的的设定。西游的四部洲本来就是为尊佛而贬道所设,中国只有九州之说。 东皇太一,是楚国祭祀的神灵。而华夏的上帝绝不是南蛮的信仰。 封神,西游,真是道教文化的产物吗? 本书将以道史为纲,历代笔记志怪小说为线,加之道藏所记载。构建一个全洪荒之以道为尊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洪荒之以道为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洪荒之以道为尊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