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唐人最憎恨的机构:税部

    这也是帝国数十年的发展过程里,各方相互所取得的妥协,军方不愿意看见内阁掌控武装力量,而文官那边始终都是在追求试图掌控一定的武装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相互争斗以及妥协之后,税务稽查队和特种巡警,就是演变为了现在这种以城市或地区为点的非武装部队。

    彼此相互独立,没有统属关系,同时具备规模小,人员精悍,装备水平高等一系列特点。

    不管是税务行动队也好,特种巡警也好,你让他们打个拥有重武器的犯罪团伙,那是手到擒来的事。

    但是你让他们上战场的话,那就不行了,这都不是武器的问题,而是训练以及战术理念的问题,人家都几十年没接触过正规军队战斗方式了。

    国朝初期的税务稽查队,拉出来是能勉强打仗的,但是现在的税务稽查队行动队,也就只能和犯罪分子打交道了。

    但是也是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军方容忍它们的存在,而不是死了心要把这两支文官所掌控的武装力量彻底消灭掉!

    税务稽查队改革后,虽然说和原来的武装部队形势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朝着城市特种部队领域发展了,但是外界依旧很多人对他们不放心。

    这个不放心甚至都不是军方,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又或者是近卫军,其实他们对现状的税务稽查队行动队已经是不怎么在乎了。

    虽然看似税务行动队的总规模还有四万多人,但是这四万多人却是分布在全球,而且是以州府为单位相互独立的。

    而且也是朝着地区性的特种部队发展,看似人员精锐,装备精良,但实际上装备的依旧是轻型武器。

    机枪以及火炮这些虽然有,不过机枪的数量很少,火炮也只局限于小口径火炮。

    平日里的训练方面也是倾向于特种作战,作战目标是各类犯罪分子,而不是说敌方军队。

    这样的特种武装,在军方看来其实没啥威胁。

    如果有必要的话,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有足够的实力快速消灭这些所谓的特种部队,甚至都不用出动一线野战部队,哪怕是驻防地方的守备部队也能够轻易把他们干趴下。

    因为就算是地方守备部队,也是装备了大量重型武器的,各类火炮充足。

    特种作战再厉害,也架不住人家陆军直接用重炮轰啊!

    军方对现在的税务行动队,是不太在乎的,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人?

    是巡警部的人!

    因为巡警部自己也有特种巡警部队,其模式和税务行动队是一摸一样的,也是以打击各类武装犯罪为主。

    同时又因为很多地方的税务行动队,除了干自身的税务案件外,还经常协助处理其他的刑事案件,这就直接压缩了地方特种巡警的生存空间。

    毕竟一个城市里,有这么一支小规模的武装部队就够了,两支的话就显得多余了。

    所以巡警里的很多人,都是希望把税务行动队也纳入巡警体系里。

    其他一部分机构的人也是对税务行动队乃至税务调查官有着偏见!

    为啥?

    因为他们收税啊!

    如今的大唐人最憎恨的部门就是税部,没有之一!

    最怕的部门也是税部,同样没有之一!

    税部下属的诸多机构里,其中又以税务稽查总局最讨人厌!

    该局原本嫡属于税部下属征粮司,不过后来税部改革,对征粮司这个权力最大的机构进行了拆分,使得整个税部体系更加完善。

    这个过程里,税务稽查总局被提升了级别,开始直接嫡属于税部管辖,该总局局长的级别也是从以往的正五品被提升到了从三品。

    税务稽查局目前的主要责权也是有所变化,以前的主要责权其实是监督各地税务局,而现在的话,则是演变为负责各类税务犯罪为主,和地方各税务局,共同领导地方上的税务调查官。

    说白了,干的就是专门打击偷税漏税的事。

    当然了,税务行动队这种武装组织,已经不归属他们管辖了。

    而收税的人,都让人讨厌的!

    毕竟谁也不愿意别人从自己的钱袋子里掏钱啊!

    这些年来,哪怕税部内部已经是变革多次,征粮司这种臭名昭著的机构已经是在多年前就被彻底拆分,税务的稽查总局也是有了变化,税务稽查队也是有了变化。

    但是人们对税务系统的憎恨以及恐惧依旧!

    在大唐帝国里,针对各类犯罪分子而言,杀人放火兴许还能逃得升天,但是大规模的偷税漏税那基本是十死无生。

    其中很多细节上都能体现税务调查官的权限之大,比如同样是调查案件,普通巡警们调查经济类犯罪的时候,想要调查犯罪嫌疑人的银行账户之类的,都需要地方督察院的批文,但是税务调查官不用。

    因为地方税务局本身就具有调阅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资料的权限,他们自己就可以出具这种批文。

    怎么说呢,在大唐里,只有税务调查官不想调查的税务案件,没有他们查不出来的税务案件!

    只要被税务调查官给盯上了,那么不死也得脱层皮。

    最近几十年来,其实很多刑事类或者其他经济类犯罪的嫌疑人,最后都不是因为刑事或者其他普通犯罪被抓捕的,而是因为偷税漏税被抓捕的。

    为啥?

    因为这些犯罪分子获得了非法收入后,基本没胆子正常纳税。

    而这样问题就来了,人家税务调查官才不管你的钱那里来的,但是既然赚了钱就得缴税。

    所以现在大唐的犯罪分子们,没几个敢使用银行账户进行交易,甚至都不敢保留太多的银行存款或者其他记名资产的。

    基本都是弄一大堆现金或者不记名债券之类的。

    就这样,其实很多钱也很难花出去,在大唐里,如今银行也发达,普通是普通人大多也拥有支票账户,稍微大额一点的支出都是使用支票的,现金的话,只局限于日常生活中小额开支。

    这个从大唐人的发放工资就可以看的出来,如今的大唐人发放工资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公用账户的支票发放工资,这样方便容易对账,更重要的是不会引来税务调查官的调查。

    大批量使用现金的企业或者个人,不用几天就会引来税务调查官的主意。

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陈立夫的全球伟业

    现在在大唐里的犯罪分子只能是通过各种渠道把非法所得洗白,是没几个人敢光明正大的花赃款的。

    而这一切,不是因为巡警多牛逼,而是因为税务调查官太牛逼……

    而越是这样的税务体系,其实也就越遭人憎恨,要不然的话,税部也不会间隔几年时间就会改革一次了,纯粹就是为了平息外界的愤怒。

    当然了,大部分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一个税务机构做的太狠,被人骂的太狠之后,往往就会撤销,然后成立新的机构,但实际上人还是那批人,做的还是那些事。

    税部在数十年风雨之中,是在一片骂声中不断前进的,但是哪怕是外头的人骂,但是帝国内部,尤其是帝国上层对税部却是保持支持态度。

    要不然税部也不能在一片骂声中安然无恙了。

    因为税部是一个赚钱的部门,税部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帝国的收入预算,而收入预算直接决定了支出预算。

    其他机构明年有没有钱花,就得看税部的工作成效了。

    所以,虽然很多帝国高官不喜欢税部,但是在正式场合里,依旧会态度鲜明的支持税部。

    这一次税务改革的时候,外界又是掀起了一番舆论,说什么税部要进行改革之类的,但是却是被陈立夫等文官大佬们直接压下来了。

    税部改了,没钱了,还办个屁事,人家陈立夫还指望着税部收多点钱,为自己的丰功伟业提供资金呢,比如说经济一体化政策,比如说全民富裕计划,比如说收复全球实地。

    自从去年冬天陈立夫正式上书收复全球实地之后,帝国已经是陆续展开了一系列的举动,其中的收复东欧失地就是最重要的成果。

    而后续也必将会持续下去。

    而这一系列的行动,是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的,比如说想要让鞑靼人当打手,插手奥斯曼王国地区的战争,想要收复奥斯曼王国地区,那么就需要给鞑靼人武器弹药啊,这不给人家武器弹药的话,人家怎么打仗啊。

    就靠鞑靼人自己,把他们所有人都卖掉,也不可能凑集如此多的军费来支撑一年又一年的战争啊!

    同样的在印度地区的事务,去年开始也是花了不少的钱,莫卧儿王国和三十六国联盟之间的战争,帝国方面间接花费了至少三百万唐元,要不然的话,这三十六国联盟怎么可能发动规模如此大的战争。

    这后续持续的印度半岛战争里,帝国依旧需要源源不断的支出资金。

    想要建立全球伟业,是需要花钱的,哪怕这些钱远不如通过战争夺取多,但是也得花啊。

    这就需要帝国强大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所以哪怕是陈立夫,其实支持税务系统的高效工作的。

    所以税部的改革,也只是宣扬了一阵后就悄无声息了,因为上层大佬们都不乐意对税务进行改革,这要是改革了,征税力度下降了,偷税漏税多了,损失的可就是他们自己的部门。

    这一次税务的改革,陈立夫等大佬们,关注的并不是征税机构的改革,而是税务本身上的改革。

    如今帝国现行的诸多税务体制,大多是宣平三十五年左右制定的了,距离现在都有十二年了,很多细节已经是不太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比如说个人所得税,当年制定的税率在当时来看,算是比较可以的,低收入群体基本不用缴纳,缴纳税收的是中上层。

    但是随着帝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们收入增长,同时伴随而来的通货膨胀,以至于让很多低收入人都已经是到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门槛。

    这一点自然是不行的,帝国的个人所得税,除了增加财政收入这一重要目标外,还有一个重大作用就是扼制财富分化,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基于对财富重新分配的原则,对低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本末倒置。

    所以这一次的税务改革里,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再一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而这一条也是诸多人最为关心的一条,毕竟帝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关系到了很多人。

    帝国当年刚进入两广地区的时候,就已经是制定了个人所得税,当年为了推广个人个所得,圣天子甚至都故意把官员以及将士们的薪资提高了一部分,再把提高的这一部分作为个人所得税进行政教,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这纯粹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是实行多年后,个人所得税逐步完善,并推广到整个社会的时候,税部的人才发现这个好处,这是温水煮青蛙的模式,降低了人们的反弹力度。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能够顺利推行个人所得税的缘故。

    除了众人最为关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调整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关注的税率调整,那就是农业税调整。

    每一次税务改革,其实农业税改革都是重点,而且基本都是朝着降税去的。

    持续的农业税降税,如今农业税的份额已经是只占据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八了,而在初期的时候,农业税的收入占据了帝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初步的降低农业税,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是帝国数十年来的一贯政策。

    这一次不出意外的话,同样会降低农业税,当然了,只会降低少地农民的农业税,至于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农民,帝国可不把他们当场农民,而是把他们当成地主或者农场主,该缴纳的税收还是要缴纳的。

    此外帝国可能会调整部分商业税的征收范围以及额度,其中有减税的,有加税的,比如说已经是多个地方实行多年的房产税,就有可能在这一次税务改革里,全面推行。

    这些税务改革,都是会极大影响帝国各个阶层的人。

    但是总体上,这一次的税务改革的战略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增加税收总额。

    这两大战略方向咋一看有点矛盾,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

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产的大唐地方衙门

    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和增加税收总额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主要是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来施行的,而增加税收总额,则是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堵住漏洞来进行的。

    以目前帝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哪怕是不加税,其实税收收入也是逐年上涨,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及时的堵住诸多漏洞。

    这年头聪明人太多,每年都会出现一大堆的各类避税方法,对此每一次的税务改革,都会对已经发现的税务漏洞进行封堵。

    整体的方向是已经明确的,但是具体该如何施行,这就是各方博弈的重点了,这也是给宣平四十七的十二月份,带来了和往年不一样的热闹。

    包括陈立夫等重臣在内,除了和往年一样为了年度预算飙演技外,还需要争论税务改革方案。

    这个春节,很多人注定是过的不安心的。

    随着春节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年度预算也是最终确定,不过这个年度预算也没啥好说的,基本和外界预料的差不多。

    宣平四十八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为八点五亿唐元。

    其中军费支出预算是百分之十八点三,达到了一点五亿多,其实这个数字还包括了近卫军军费,虽然名义上,近卫军的军费是不从军费里走,而是从皇室经费里走,不过人家也基本默认了近卫军军费也算在军费里面了。

    而这个比例其实和去年持平,帝国的军费支出,很长时间里都是维持在一点五亿唐元左右,甚至都不会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变动太大。

    除了军费之外,剩下的钱基本都是被内阁各部门给瓜分了,除了行政费用(包括官办教育、医院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人员薪资支出)外,大部分财政支出都是用来依旧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

    进行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大唐帝国持续了几十年的基本国策,每年都要修一大堆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等。

    而这仅仅是局限于中央财政的经费支出,并不包括地方财政的支出。

    因为大唐帝国的税务体系里,虽然钱都是税部收的,但是这些财政收入并不是所有都会缴纳给中央财政,有一部分是留给各级地方财政的。

    整体上,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是维持在一比一左右,不过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也不一样。

    各级地方有财政收入,自然也就有了各级地方财政支出。

    两者相加,其实才是大唐帝国的全国财政收入、支出。

    而地方有财政收入以及支出,所以才会有富有大唐特色的地方财政破产的情况!

    帝国那么大,总会有一些地方衙门犯下错误,导致欠款太多而破产的事情发生,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内陆腹地某县前几年过于激进,也学人家经济发达的府县搞贷款修建水泥路,结果路修好了,但是地方经济还是那个卵样,又欠了一屁股债,结果导致财政持续恶化,最后破产。

    破产后的该县,连办公大楼都被拍卖用来还债,一票官员们只能住在简陋的临时板房里办公。

    今年冬天的时候,堂堂县令和县丞们,都得在四面漏风的板房里办公,甚至因为财政缺钱,连炉子都没法用。

    甚至哪怕官员个人有钱,但是为了政治印象,都不敢自己掏钱买煤炉子取暖。

    那啥,你非要买,上头就敢撤你职。

    麻蛋,你都把地方财政搞破产了,你要是还继续高高在上享受,你让民众怎么看,民众还不得认为官府黑透了啊,这可不行,你得让民众有地方发泄怒火啊。

    所以,破产地方衙门的官员,必须惨!

    要不然老百姓不爽,上头也不爽!

    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挡不住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大肆举债,搞各类发展。

    毕竟冒险成功的话,分分钟就是升官发财!

    搞不好的,那就大冷天的吹风去吧,这辈子也别指望升迁了。

    大唐的官场就是这么的残酷,反正上头只要结果,怎么做你自己想办法,风险也你自己承担,干好了升迁,干不好打板子,不干滚蛋,有的是人愿意干!

    所以,基本上间隔一段时间,就能听见某个地方财政破产的情况。

    这是大唐政坛上的一个特色,很多土著听闻后,都是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官府竟然还会破产,办公大楼被拿去拍卖的情况!

    但是在大唐,这却是很正常。

    当然了,即便是地方财政破产了,其实也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再怎么样,上头也不允许地方统治机构彻底失效不是,该兜底的还是会兜底。

    一般来说,地方财政破产了,倒霉的是相关的官员,和基层关系还是不大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帝国高层也是开始限制地方衙门胡乱贷款了,不允许地方衙门的债务太多,免的到时候造成大规模的财政动乱。

    大唐的财政体系,相对于当代而言,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了,所以很多时候,财政预算分配往往也是固定的,很难有什么大的改变。

    要不然为啥说每年年关的财政支出会议里,那些大臣们都在飙演技呢。

    财政支出预算确定下来了,不过税务改革方面却是依旧没有确定下来,唯一能够确定下来的一点就是,帝国已经是明确通过大唐朝报对外公布,这一次的税务改革,一定会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而这个消息,已经足以让无数人过一个安心的春节了。

    减税呢,大家都开心!

    果然,春节刚过,正月十日的时候,帝国就是正式对外公布,从今年六月份开始试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条例,这个新条例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并对部分特殊行业从业者进行一定的减免,尤其是提供具有一定危险性公共服务的从业人员,比如消防员,负责刑事案件的巡警。

    同时明确了弱势群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主要是针对低收入的残疾、孤寡人士等。

    税部方面公开,经过这一次的调整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将会从之前的四千万降低到三千万人。

    当然了,税部方面并没有公布经过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的总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而不公布,那是有理由的!

第二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唐禁区擅入者灭国

    整体上,大唐新税制下,个人所得税的总额依旧会小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对低收入群体减税了,但是采取阶梯征税后,提高了对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额度。

    所以这一次的个税调整,不减反增。

    而且还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新的个税条例颁发后,后续颁发的一系列税收改革,除了继续降低少地农民的农业税引起一点的舆论关注外,其他方面的很多税收改革,普遍就没怎么引起舆论关注了。

    为啥?

    因为这些税种大部分都是针对的企业的,和个人没有直接联系。

    这种情况下,报纸自然是不会大张旗鼓的进行报告,免的让人发现,通过这一次的税收改革后,税收收入预计能够在排除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能再额外增长五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假如宣平四十七年的时候就套用现在的税收体系,那么税收收入还能再增长五个百分点!

    毕竟这一次的税务改革,核心是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以及增加税收额度!

    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而在舆论引导中,重点宣扬前者就行了,至于后者,做就行了,没必要让弄的沸沸扬扬了。

    宣平四十八年的春天,对于大唐帝国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税务改革了。

    除了税务改革外,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也吸引了不少民众的注意,但是唯独没有什么海外的事务吸引民众的关注。

    哪怕是鞑靼人的大军,经过大半年的苦战后,终于杀到了黑海海峡,这事也没几个人关心!

    奥斯曼王国,伊斯坦布尔外,黑发黑眼,浓眉国脸,穿着大唐金国将官夏季常服,别着少将军衔的坎儿巴,看着前方空阔的地方上的简易围栏,这些简易围栏甚至都不具备实际性的军事防御价值,但是上面却是挂了一些小牌子:大唐帝**事禁区!

    而正是这些简易围栏以及挂在围栏上的这些小牌子,让坎儿巴率领的大唐金国陆军第二十六步兵师一万多将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前面是大唐帝国的军事禁区,擅入者死!

    别看这围栏里一个人也没有,但是坎儿巴却是知道,千把米就有几个大唐人构筑的堡垒,更远处还有大唐人的营地。

    营地里恐怕是有众多的火炮瞄准着他们!

    只要他敢下令让部队闯入,那么按照大唐人一贯以来的尿性,那肯定是不废话,直接开炮开枪。

    到时候他麾下这万把人死了还不算,大唐人肯定还会追究大唐金国的责任,到时候整个大唐金国也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都有可能遭到大唐帝国的直接军事打击,到时候灭国都是有可能的!

    大唐帝国威严,不容任何挑战!

    所以,坎儿巴严令部队,止步于大唐军事禁区前,甚至下令不得靠近一百米内!

    把视线从这些军事禁区里移开,他就看见了一道大约宽百米,和周边简易围栏明显不一样的地方,那是一道宽只有区区一百多米,但实际高度数十米的城墙,城墙下只有小小的城门。

    这说是城墙,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堡垒!

    因为这一条宽约百米,长度三公里多的通道,就是从西面陆地进出伊斯坦布尔的唯一陆地通道!

    至于两边,其实是一片开阔地,但是不管是坎儿巴还是奥斯曼人,都没胆子越过哪怕一步!

    如果要从陆地进攻伊斯坦布尔的话,只能是从这一条一百多米宽的通道杀进去。

    但是这是不现实的!

    这才区区一百米多宽,而且最近几年被奥斯曼人修建的跟要塞一样,根本没法打!

    就算攻克了前头这一座要塞,后面还有足足三公里长呢!

    这也是坎儿巴没有下令部队进攻的缘故!

    “在通道外修堡垒吧,把他们堵住就行了”

    “区区一座城市而已,翻不了天!”

    坎儿巴下令了,不是进攻,而是修堡垒堵住这通道。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是困不死城内的奥斯曼人的,人家陆地通道不能走了,还有海上通道啊,而短时间内,他们鞑靼人可没办法封堵他们的海上通道。

    此时,他身后的几个军官齐齐应下,这些军官也有些不太一样,有些是和坎儿巴一样,黑发黑眼,有着明显东方草原民族特征,但是也有一些是金发碧眼白皮肤的欧洲人外貌。

    如果再把视角放大一些,放远一些,那么就会发现坎儿巴麾下的这个第二十六步兵师,绝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欧洲人或者是中亚人,真正的纯粹鞑靼人其实没多少。

    他这个第二十六步兵师,并不算是大唐金国里的一线核心主力部队,所以只有军官群体大多数都是鞑靼人,少部分是中亚或欧洲人,而士兵的话基本都是中亚或者欧洲人了。

    而一些大唐金国的核心主力部队,往往都是清一色的鞑靼本族人,尤其是骑兵部队。

    鞑靼人少,哪怕是这些年过去了,他们的总人口也就三四百万而已,虽然这已经是比当年西迁的时候区区一百多万本族人口多了好几倍,但是真说起来也没多少。

    就这么点人,自然是不可能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的,所以大唐金国实际上的大部分人口,是中亚、欧洲土著人口。

    几百万的鞑靼本族人,成为了官员,成为了军官,再组建几支纯鞑靼人的核心部队外,基本剩下不了多少青壮了。

    所以大唐金国的数十万大军里,大部分部队其实都是中亚或欧洲人。

    说起来也挺搞笑的,大家都说鞑靼人和欧洲打的你死我活,但实际上大多时候,交战双方的士兵都是中亚,西亚,欧洲地区的人。

    坎儿巴率领的这支部队,就是很典型的大唐金国的普通部队!

    去年开始就随同其他友军部队,一路向南发起进攻,持续作战里,也曾经遭到过不小的损失,尤其是在保加利亚山区作战的时候,曾经和奥斯曼王国里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王室近卫军第一师作战,遭到了极大的损失,人员伤亡过半,重武器丢了个干净。

    这缓了好几个月,补充了大几千人以及众多武器装备后才缓过来。

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规模宏大的大唐金国舰队

    年初的时候休整完毕的第二十六步兵师再一次奔赴前线作战,这一次终于是随同友军杀到了伊斯坦布尔地区。

    最后之所以是他这支部队最后抵达伊斯坦布尔城外,并不是因为他率领的第二十六步兵师多重要,反而是因为他这支部队是非主力部队,所以才被安排来这里。

    因为鞑靼人就没想过攻克伊斯坦布尔,这城市处于大唐军事禁区的包围之中,只留下一个宽一百多米,长三公里多的通道,根本没法打。

    如果想要攻克该城的话,唯一可行的方式其实就是从海上发起登陆作战,而鞑靼人也的确是这么打算的。

    等准备妥当之后,他们就会从马尔马拉海的几个港口出发,从海上发起登陆作战。

    所以鞑靼人在拿下巴尔干地区后,已经是开始全面搜集船只,打造船只准备渡海作战了,不仅仅是为了登陆攻占伊斯坦布尔,也是为了渡海进攻小西西亚半岛。

    大唐的黑海海峡军事禁区,包含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沿岸地区,不过在马尔马拉海地区,却是没有霸道的把沿岸地区都作为军事禁区。

    毕竟要是彻底封堵了话,人家奥斯曼王国就的一分为二了,所以当时签订协议,除了这两条海峡外,其他沿岸地区是不作为军事禁区的。

    而鞑靼人准备渡海进攻,也不是说要跨越广阔的马尔马拉海中部,其实他们没打算这么干,而是准备在大唐军事禁区的边缘地区通过,比如伊斯坦布尔南部海岸出发,直接登陆对面的陆地,海上距离其实也就只有十来公里而已。

    不过这些和坎儿巴没啥关系了,他的任务不是这个,他的任务是封堵伊斯坦布尔的西面陆地通道,其次是肃清周边地区,尤其是北方靠近大唐军事禁区的部分奥斯曼残兵。

    当坎儿巴的部队开始在通道外修筑堡垒的时候,通道内的奥斯曼守军也是松了口气。

    不仅仅是守军,就算是奥斯曼王国的高层们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就不连穆拉德三世都是庆幸,幸好当初和大唐人签订了黑海海峡土地交换协议,把海峡两岸乃至伊斯坦布尔周边的地方都卖给了大唐人,让大唐人在这些地方设立军事禁区。

    要不然的话,以现在鞑靼人的猛烈攻势,伊斯坦布尔就完蛋了!

    只要这个城市不丢,那么他就能够依托海峡对面的小亚细亚地区的力量,组织大军反补。

    当然了,这只是他的想法!

    可没问过鞑靼人同不同意,更没问过盘踞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几个大帕夏的同不同意!

    仅仅是一个月后,也就是宣平四十八年五月,鞑靼人就组织了规模宏大的渡海登陆大军,从多个方向登陆小亚细亚地区,继续着他们对奥斯曼王国的战争!

    这一次鞑靼人的决心非常大,同时从多个港口组织规模庞大的舰队出发,仅仅是调用的超过千吨的风帆战列舰就足足有二十多艘,另外还有五十多艘数百吨的风帆战舰,另外其他运输舰数百艘之多。

    从这也就能够看出来大唐金国的强悍!

    坎儿巴在港口上,看着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扬帆,不由得感叹:“我大金国生不逢时啊!”

    而他边上的不少大唐金国的将领们,听到这话,也是感叹良多,一时间很多人看着如此壮观场面的好心情就是消失的一干二净。

    他们都知道坎儿巴为什么说大金国生不逢时!

    以如今大唐金国的综合实力,不管是军事还是农业又或者是手工业等,其综合实力都是远超除了大唐帝国外的其他所有国家。

    甚至这种超越是碾压式的超越!

    大唐金国可以以一己之力,力压欧洲诸国,那可不是单纯靠着鞑靼人英勇善战,而是依靠强大国力。

    这样的强大帝国,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时代,那都是顶级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大唐金国是出现在这个时代,而这个时代里有着大唐帝国。

    而大唐帝国的强悍,甚至让大唐金国的所有人连仰望的勇气都没有,随着时间的过去,稍微对大唐有些了解的鞑靼人,都会对大唐的强大生出强烈的无奈感。

    这就和眼前的这支庞大舰队一样!

    为了拉出这支庞大的舰队来,大唐金国几乎抽调了黑海、地中海海域的所有战舰以及其他各类船只。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支看似规模庞大的风帆舰队,在不远处海域进行旁观的那几艘大唐战舰勉强,就如同鸡蛋一样脆弱。

    坎儿巴昨天的时候,亲自问过在海军服役的好友,说如果他们的海上力量倾其全力,不怕牺牲,对上大唐人的驻海峡舰队,有几分胜算。

    他的好友跟看傻子一样看他,最后说,别说对上人家大唐人整个驻海峡舰队了,就算是对上港口外头的那三艘大唐人战舰,都没有丝毫胜算。

    大概率是还没有靠近对方的船只,就被对方的强大舰炮逐一击沉,甚至己方的船只永远都追不上人家……

    人家蒸汽战舰能够跑十几节呢!

    双方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没法打!

    好友的悲观答案,让坎儿巴不由得叹气!

    和大唐帝国处于同一个时代,对于大金国乃至对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那都是悲剧!

    生不逢时,这是很多鞑靼人的想法!

    不过他们依旧没有停止奋斗,想要正面对抗大唐帝国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未必不能继续生存下去,避免和莫卧儿王国乃至其他诸多国家一样,最后被彻底毁灭。

    想要生存下去,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身的实力?

    不是!

    实力再强,你能强过大唐帝国?

    甚至你稍微表现出来能威胁到大唐帝国的迹象,人家大唐人的炮弹就打过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帝国留着亚欧这么多国家,纯粹是因为这些国家无法威胁到大唐帝国,一丝一毫都无法威胁。

    所以,凭实力什么的是不靠谱的。

    那么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这个问题很简单,所有国家都知道:紧抱大唐的金大腿!

    把大唐爸爸哄开心了,人家高兴了,才会给你留一片生存之地,而想要更好的生存之地,那就要把大唐爸爸哄的更开心!

    现在大唐金国正在干的事,就是哄大唐爸爸开心!

第二千一百六十四章 在舞台上看戏的大唐战舰

    鞑靼人组织了规模庞大的舰队进行登陆作战,不过其登陆作战的目标并不是说伊斯坦布尔,而是小亚细亚半岛。

    其实鞑靼人一开始也是考虑到直接登陆并拿下伊斯坦布尔的,但是他们详细考虑,尤其是靠近观察了伊斯坦布尔之后,就是觉得这城市不好打。

    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就是强悍的军事要塞,想要攻克是非常困难的,除非鞑靼人能够和大唐人一样,拥有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尤其是重炮。

    但是很可惜的是,鞑靼人他们并没有。

    鞑靼人觉得打这个城市会遭到太大的损失,所以干脆就不打了,而是采取封堵的模式,只要里面的奥斯曼人不能出来,那么也就不能影响他们在小亚细亚地区的行动了。

    虽然说大唐军事禁区的存在,让伊斯坦布尔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地方,陆地通道只有一条区区一百多米宽,长三千多米西面通道,而想要从海上发起登陆的话,也会非常困难。

    但是相对的,围困这个城市也是变的简单了起来。

    在西边把那条百多米宽的通道一堵,就能够彻底堵死他们的陆地通道。

    再派遣海军封锁他们的海上通道,那么整个伊斯坦布尔就会被彻底封锁。

    至于说伊斯坦布尔周边的广阔的大唐军事禁区,既然他们鞑靼人不能进入,那些奥斯曼人同样也不能进入。

    而海上能否封堵,以大唐金国如今的海上实力一点问题也没有。

    虽然说大唐金国海军方面对和大唐帝国海军作战非常悲观,乃至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但是你让他们打其他土著的海军那还是非常有勇气,而且有极大的信心的。

    人家大唐金国的实力也不是吹出来的。

    他们如今拥有整个欧洲地区除了大唐人之外最强悍的海上实力。

    这些年来,除了刚杀入欧洲的时候海上实力不足外,后来鞑靼人的海军实力其实都是能够压着其他欧洲国家打的,就和他们的陆军一样。

    当然了,前期是大唐人不干涉!

    以前的时候,大唐人直接封锁了丹麦海峡、黑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不允许鞑靼人的船只出入,但是后来就陆续放开了封锁,已经是好多年没管过鞑靼人的海上行动了。

    鞑靼人的海上实力也是在这个过程里持续增长,在大西洋,在地中海,在黑海都拥有规模庞大的风帆木制舰队。

    欧洲诸国,哪怕是有着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加上葡萄牙人的力量以及奥斯曼人,那不勒斯,英格兰,瑞典王国等国家的海上力量,其实也就只能勉强和鞑靼人的庞大舰队相互抗衡而已。

    如今鞑靼人集中了众多海上力量汇集黑海海峡,凭借奥斯曼自身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抗衡的,除非西班牙人愿意动用主力舰队来帮忙。

    但是西班牙人要是把舰队调过来帮忙的话,先不说可能不可能,就算是想要调过来也需要时间啊,有这个时间,已经是足够让鞑靼人完成渡海作战,在小亚细亚地区掀起风浪了。

    就算是西班牙人的舰队想要过来,但是只要鞑靼人依托希腊地区,调集舰队在黑海海峡的南端一堵,西班牙人的舰队同样没办法进入其中干涉鞑靼人的渡海行动。

    这一次鞑靼人的渡海登陆作战行动,是下了大决心的,是想要一鼓作气彻底把奥斯曼王国给灭掉,用奥斯曼王国的尸体向大唐帝国交换各种好处的。

    为此,鞑靼人下了决心,调集了数百艘船只,调集陆军部队十余万发起渡海作战。

    当然了,也就是大唐人没干涉他们,所以他们的所谓渡海作战,其实也就是在海峡里进行渡海作战而已,直接渡海的距离也就十多公里而已。

    登陆作战发起后,海峡的多个地方里,无数船只扬帆出海,让很多鞑靼人将士看的是热血沸腾,当然了也有看的透彻的鞑靼人却是高兴不起来。

    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也就只能欺负欺负奥斯曼人这些土著了,他们鞑靼人发起渡海作战之前,甚至都需要反复小心谨慎的和大唐人沟通,免的一不小心闯入大唐人划定的军事禁区里。

    同时在渡海作战的过程里,也是小心谨慎的,生怕影响到了边上的几艘大唐战舰的活动!

    鞑靼人要搞规模这么大的渡海登陆作战,大唐人自然不会错过,一大早就派出好几艘战舰甚至还有一艘客轮搭载着陆军士兵进行观战而已。

    哪怕鞑靼人和奥斯曼人之间的战争,在大唐人看来有些儿戏,上不了台面。

    但是抛开这些,仅仅是规模宏大的场面,就是一个超级古代战争片啊!

    没错,这些边上观战的大唐人,就是来看电影的!

    而这些观战的大唐人,在边上的鞑靼人看来,那就跟大爷似的。

    有一艘大唐护卫舰,为了更好的观察双方交战,竟然直接跑到了附近,占据了很好的位置。

    这让附近一直有着数十艘船只,预计搭载一个旅登陆部队的鞑靼舰队有点吐血,因为这艘大唐人护卫舰的位置,已经是影响到他们的登陆作战了。

    但是,鞑靼人上头早就下了严令,离大唐人远点,更加别干涉大唐人的行动。

    所以,前线的这一支鞑靼人分舰队舰队,被迫改变了航向,准备选其他地方登陆。

    但是那艘大唐护卫舰一看鞑靼人的舰队改变了航向,立马又跟上来,还不要脸的打旗语问鞑靼人,你们为啥改变预定登陆地点了啊。

    还不是你们大唐人不要脸,为了观战,直接把我们的预定登陆场的近海海域都是抢了。

    当然了,这种话说是不能说的,只能是委婉的解释,作战计划有变之类的。

    但是那该死的大唐人护卫舰继续跟着啊,而且又是依靠着航速先行一步,又跑过去抢占观战位了。

    这让这支分舰队的鞑靼人有一种想吐血的感觉……

    大哥,你看戏就看戏啊,但是你能不能好好在台下看着,你在台下嗑个瓜子喝着茶看我们表演,这不是挺好的嘛。

    但是你干嘛要搬个小板凳,直接跑到台上来啊!

    你这还让不让我们表演了!

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无前例的海战

    这种事来了三次后,鞑靼人那边终于是忍无可忍,主动联系了这艘大唐护卫舰:大哥,行行好,能不能让点地方让我们登陆啊!

    这个时候,这艘大唐护卫舰上的人才是反应过来,麻蛋,我说这些人为啥跑来跑去,折腾了好几个小时就是不登陆呢,感情是我们连续好几次都把他们的预定登陆场给抢了……

    怎么办?

    直接说不好意思,我们一时瞎眼没注意到,这就给你们腾地方?

    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大唐帝国海军又不是陆军那些土鳖,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而且就算犯错了,大唐帝国海军也从不退让,不服就打!

    真打?

    打个屁,他们是来看戏的,再说了,上头也是发过来,这鞑靼人是给他们大唐打江山啊,没事别欺负人啊。

    最后这艘护卫舰的几个军官对着地图一看,发现附近还有一个适合登陆的地方,所以就给鞑靼人传递了新的旗语:“老子就要在这里看戏,你们去这里登陆。”

    得到大唐人的明确回复后,这支鞑靼舰队的将领们总算是放下心来。

    其实他们一度怀疑,对面的大唐护卫舰每次都抢在自己的前头占据登陆场,是不是帮着奥斯曼人,不准许他们登陆之类的。

    眼下接到了大唐人的明确回复,他们那里还不知道,这些大唐人纯粹就是脑子秀逗了!

    但是,大唐人即便是秀逗了,但是吞下苦果的却是他们鞑靼人!

    这支登陆舰队,被这艘大唐人的护卫舰阻拦了几个小时后,距离预定的登陆时间也就晚了好几个小时。

    这几个小时里,已经是让陆地上的奥斯曼人做好了准备。

    这刚登陆呢,就是遭到了奥斯曼人的猛烈炮击,大约半个小时后,一支规模不算大的奥斯曼人舰队也是从南边海面出现,并且此时风向刚好是南风。

    这让鞑靼人舰队的将领直接骂娘,直接组织分舰队里的战舰准备迎战,同时让运输舰里士兵加速登陆。

    一时间,场面变的热闹了起来,而之前连续三次抢了鞑靼人登陆场的武定号护卫舰上,一票军官和士兵们,则是睁大了眼睛看这一场对于他们而言,有些新鲜乃至陌生的海上战争。

    他们看着奥斯曼人一直大约十多艘船只组成的舰队,从南方乘着顺风,高速杀向了登陆场近海的鞑靼人分舰队。

    鞑靼人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组织了战舰进行反击。

    随后双方船只就是逐渐靠近并持续机动,变换阵型。

    最后双方的舰队形成了非常典型的线列作战阵型。

    接下来的场面让武定号护卫舰上的大唐海军官兵们,看的是直呼过瘾。

    只见双方的舰队以一字横队排列,对向而行,用侧舷的火炮轰击距离只有区区两三百米左右的敌人舰队。

    鞑靼人领头的一艘一千多吨的风帆战列舰,从一开始就炮击不停,用其猛烈的侧舷火炮,挨个把对向行驶而来的奥斯曼人的十多艘战舰打了一遍。

    当然了,该舰自身也是承受了对方十多艘战舰各自一轮的炮火!

    当双方的阵型脱离接过后,鞑靼人的这艘分舰队的旗舰就彻底报废,桅杆断了两根,剩下的一根桅杆上的风帆还燃起了大火,遭到炮击的一侧破烂不堪,大量的海水从破口里不断涌入,内部舱室也是破烂不堪。

    鞑靼人的水兵们甚至都没有抢救这艘战舰的打算,而是直接弃舰了。

    其他各舰也是遭到了不小的损失,还有两艘艘战舰被重创失去战斗力不得不退退出战斗。

    鞑靼人这么惨了,对面的奥斯曼人的舰队也好不到那里去,甚至有两艘战舰在双方脱离接触的时候,就已经因为进水或大火而弃舰了。

    打完之后,剩下的战舰也都是破破烂烂的,多艘也是失去了战斗力。

    不过即便是这样,双方的战斗也还没有接触,他们开始转向,然后继续战斗,中间甚至都发生了残酷的接舷战。

    整个场面之火爆,让边上的武定号护卫舰上的海军官兵们看的是过瘾无比。

    不过再精彩的表演,也会有落幕的时候,所以鞑靼人和奥斯曼人的海上战斗打了一阵后,奥斯曼人舰队因为损失惨重,最后残兵不得不撤退,鞑靼人也没有选择追击,因为他们的损失同样不小,而且还要保护登陆运输舰队。

    于是乎,这一场海上战斗也算是结束了。

    这一场发生在马尔马拉海北端,伊斯坦布尔东南海域,王子岛群海域爆发的海战,也是整个鞑靼人渡海登陆作战里,和奥斯曼人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战斗。

    奥斯曼人汇集了总数十六艘战舰进行拦截作战,鞑靼人以十八艘战舰迎战,最后以鞑靼人海军战术上惨胜,战略上大获全胜而告终。

    这一场海战,其实意义非常重大的,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最专业的一次风帆木制战舰线列海战!

    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人类历史上的规模最大,最专业的一次风帆战舰之间的线列海战,并不是发生在大唐帝国和其他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鞑靼人和奥斯曼王国只见。

    这其实也不能怪大唐,因为大唐帝国虽然早年的时候,也曾经组建了规模宏大的风帆木制战舰舰队,但实际上就没怎么打过规模宏大的近距离线列作战。

    统一战争时期和明军打过风帆海战,但那都是不专业的海战,不是大唐海军不专业,而是明军水师不专业,一群专业战舰欺负人家明军的福船之类的,场面一点也不好看。

    后来和葡萄牙人也打过,但是大唐海军和葡萄牙舰队开战的时候,那已经是宣平二十几年了。

    那个时候虽然大唐海军的战舰还是有风帆木制战舰,但实际上已经是装备了蒸汽机战舰。

    所以当年打葡萄牙人的时候,其实双方也没有玩过这种线列作战,因为大唐海军依靠着蒸汽机的机动力,根本就没有给葡萄牙人打近距离线列作战的机会。

    当年的双方海战,大唐海军是利用蒸汽机所带来的机动力吊打葡萄牙人舰队的。

    和传统意义上的风帆战舰线列对轰区别极大。

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奥斯曼人的退路:非洲

    在和葡萄牙人打了一仗后,再往后大唐人都开始玩蒸汽钢铁战舰了,自然也就更不可能和葡萄牙或西班牙等国家打风帆海战了。

    抛开大唐帝国的话,其他国家其实也没打过这种规模比较大的专业海战的。

    自从大唐帝国杀入欧洲之后,欧洲的局势都是处于大唐帝国掌控之中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和英格兰人,和荷兰人都没能打起来。

    而鞑靼人的话,早期被大唐人封锁起来了,海上力量分散而薄弱,主要是依靠陆军平推的。

    而且早期的各国海军,都没能建立起来规模庞大的专业风帆战舰舰队。

    在大唐帝国杀入欧洲之前,各国海军的专业战舰其实很少的,大部分还是武装商船充当海上作战的主力。

    后来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以及鞑靼人,奥斯曼人才陆续效仿大唐帝国早期的专业风帆战舰,打造自己的专业风帆战舰。

    最后慢慢积累,完善战术,最后才爆发了王子岛群海战。

    双方加起来三十多艘的专业战舰,其中六艘战舰都是千吨以上的风帆战列舰,其他战舰也都是清一色的五百吨以上的专业风帆战舰。

    这种海上实力放在十几年前的欧洲,那是不可想象的。

    哪怕是现在的欧洲海域里,拥有这种海上力量的也不多,而在一场海战里凑足这么多战舰打一场的次数,也就这么一次而已。

    所以这一次的王子岛群海战,对于这个世界的海上战争史而言,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虽然早已经过时,但是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补全了这个世界上海战的发展规律。

    这让观战的大唐海军将领深感满意。

    尽管鞑靼人和奥斯曼人之间的海战,在武定号护卫舰上的官兵们看来和儿戏一样,但是考虑到他们的船只以及火炮等各方面的技术水准,能够打出来这样高标准的线列作战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说,以后如果有小说家描述什么风帆时代的时候,好歹也能够有一个史实海战让他们进行参考,从而描述出风帆时代海战的浪漫啊。

    如果以后电影技术发展成熟了,想要拍一个风帆海战的电影,也能有参考资料啊,要不然的话,就只能是依靠编剧们自己发挥脑洞了。

    武定号护卫舰上的官兵们,看了一场史诗级的海战大片后,满足的离开了,他们对后续鞑靼人的登陆以及陆地战争没啥兴趣。

    欧洲地区的地面战争,帝国方面了解的多了,这打来打去无非就是帝国几十年前玩的那一套线列作战而已。

    而且这一次鞑靼人准备充分,登陆部队兵力充足,支援火力也很充足,很多鞑靼人的船只,都是直接靠近海岸线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

    而防守的奥斯曼人,根本挡不住鞑靼人的进攻。

    这继续看下去也没啥意思了。

    武定号护卫舰返航了,其他大唐人的船只有一些则是继续一边看戏,一边充当监督者的角色,免的双方有一方打仗打晕了头,试图闯入大唐军事禁区,尤其是海峡。

    不过这个时候,不管是鞑靼人还是奥斯曼人,都已经是顾不上一边看戏的大唐人了。

    登陆初期双方的战斗比较激烈,奥斯曼人拼死抵抗,试图把登陆初期,兵力还不算充足的鞑靼人赶下海去,而鞑靼人则是试图稳住滩头阵地,以便为第二批,第三批等后续登陆部队的登陆提供条件。

    但是激战过后,奥斯曼人还是没能守住,鞑靼人的第二十六步兵师,在坎儿巴的率领下,率先突破奥斯曼人的拦截,直接杀入了奥斯曼人的后方纵深。

    不用三天时间,坎儿巴率领的第二十六步兵师就推进了二十多公里,这个过程里还包围并歼灭了五千多名奥斯曼人,一举奠定了鞑靼人这一次登陆作战的良好开局。

    后续半个月里,鞑靼人和奥斯曼人持续作战,奥斯曼人因为持续战败,更加加剧了其内部矛盾。

    刚开始的时候,盘踞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几个大帕夏依旧部分依旧效忠于王室的将领们,还能联合起来抵抗鞑靼人。

    但是当鞑靼人连战连捷之后,他们内部的矛盾也就更激烈了,毕竟鞑靼人不可能做到平衡的把每家奥斯曼人势力的军队,都打一下。

    必然是有些帕夏的军队被鞑靼人重创,有些帕夏的军队没被鞑靼人光顾。

    如果大家一起倒霉也就算了,偏偏只有我倒霉,这种情况下这些帕夏以及其他将领们的矛盾就爆发了。

    最后,竟然都是有奥斯曼将领阵前直接投降鞑靼人了,也有的带着部队跑了,当然也有傻乎乎的继续留在原地坚守。

    短短半个月里,鞑靼人就已经是在小亚细亚半岛成功立足。

    并且随着送过来的部队以及武器弹药越来越多,打的是越来越顺。

    什么,你说鞑靼人的后期补给里没有粮食?

    人家鞑靼人也是会就食于敌的啊!

    那么大个小亚细亚半岛,养活他们区区十来万军队,轻而易举。

    鞑靼人和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半岛上打生打死,但是很诡异的是,伊斯坦布尔这边依旧风平浪静,依靠着大唐人军事禁区的间接保护,这个城市至今没有遭到任何的战火。

    但是城内的民众,尤其是奥斯曼王国的高层却是心急如焚啊。

    尤其是王室更是三天两头就试图找到大唐人帮忙之类的,但是大唐人自然是不搭理他们的。

    大唐人一直以来都是保持着不干涉土著内部事务的原则,这条原则不会因为奥斯曼人而被打破,也不会因为鞑靼人而被打破。

    这找大唐人没结果之后,奥斯曼王室也是不得不开始找退路了。

    现在鞑靼人在小亚细亚的攻势凶猛的很,都快占领半个小亚细亚半岛了,再继续这么打下去,怕是不用多久就能够把整个小亚细亚半岛给拿下来,然后杀入高加索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了。

    这意味着,奥斯曼王国实际上已经是可以宣告完蛋了!

    等小亚细亚等地区被鞑靼人拿下来之后,人家回头进攻伊斯坦布尔的话,他们还是挡不住。

    甚至人家鞑靼人都不需要主动攻城,主需要封锁海上通道,就足以把城内因为战乱而暴涨的十几万人口全饿死!

    前景悲观之下,奥斯曼王室自然是需要开始寻找退路了。

    他们很快就找上了大唐人!

    他们想要趁着奥斯曼王国还存在,鞑靼人还没杀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用手里头握着的仅剩下的东西找大唐人换一块非洲的地盘。

    他们要效仿丹麦王国以及中非十二王国,迁国非洲!

    为此,他们准备拿出整个奥斯曼王国的地盘向大唐交换!

    虽然说如今大半个奥斯曼王国实际上已经落入了鞑靼人之手,剩下的也在其他几个帕夏之后,和奥斯曼王室其实没啥关系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拿着整个奥斯曼王国的领土和大唐人做一个交易!

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奥斯曼六国迁非洲

    当大唐帝国的外交官,见到了奥斯曼王室的人,并听他们说想要用整个奥斯曼王国的地盘,用来换取一块非洲地盘的时候,就连大唐的外交官们都是不得不佩服这些奥斯曼王室人的果断。

    在大夏将倾的时候,还能想出这办法来求生。

    奥斯曼王国要完蛋,这是很确定的事,面对鞑靼人如此猛烈的攻势,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奥斯曼王国根本就扛不住,更别说东边的萨菲王朝也是趁火打劫。

    再说了,帝国高层都知道,鞑靼人南下打奥斯曼王国,其实都是帝国方面逼着鞑靼人打的。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大唐帝国觉得横跨亚欧大陆,占据了高加索以及小亚细亚地区还有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王国太碍眼了。

    帝国想要奥斯曼王国滚蛋,岂有它说不的余地!

    这种情况下,奥斯曼王室想要翻盘,几乎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很明显,奥斯曼王室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放弃了整个王国领地,转而找上了大唐人,想要谋取一片非洲的地盘。

    帝国方面很爽快的答应奥斯曼王国,甚至说可以在东非地区给他们一片面积比较大的地盘。

    因为这其实也是大唐帝国方面所希望看到的。

    奥斯曼王国灭不灭,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奥斯曼王国这么多人不好处理,哪怕是鞑靼人残忍无比,也不可能说帮大唐人把奥斯曼人全部干掉啊,而且这样有伤天和,大唐帝国方面也是不希望看到这种事的发生。

    大唐帝国还是希望以后的非洲多姿多彩,既然都有了搬迁过去的南洋人,丹麦人,以后大概率也会有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印度人,西亚人。

    没道理就会缺了奥斯曼人啊!

    留着他们,以后还可以让大唐人没事过去旅游一番,见识见识落后野蛮的土著,进而培养一番大唐人的民族自豪感。

    毕竟民族自豪感,幸福感之类的事,都是比较出来的,现在的大唐帝国的民众,其实很多人也是过的很苦逼的,哪怕是本土里的民众,绝大部分人依旧挣扎在贫困线上,但是大唐人依旧觉得自己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幸福感爆棚。

    为何?

    因为大唐之外的土著更惨啊!

    相对比连饭都没得吃的土著,大唐人觉得自己能够吃上饭,哪怕是吃的不怎么好,但是依旧感觉很满足了。

    相对比落后野蛮的土著,大唐人觉得自己的文化非常先进,乃是文明人。

    相对于还在用冷兵器,用滑膛武器的土著,大唐人觉得自己装备了栓动步枪,早期架退线膛炮的军队很牛逼了。

    这些幸福感以及自豪感,都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所以,哪怕是为了保持大唐人的民族自豪感,保持大唐人的内部团结和稳定,也有必要留着一大堆的土著,用这些土著告诉大唐人:你们已经过的很好了,别乱想,别要求更多!

    考虑这些因素,非洲那边有一个多姿多彩的土著世界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来帝国方面还准备过段时间,等鞑靼人攻克了伊斯坦布尔之后,再和奥斯曼王室或者其他帕夏之类的接触,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带着奥斯曼人迁移到非洲去呢。

    现在他们主动找上门来,这自然是好事啊!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好事嘛!

    不过让帝国方面很爽快的答应了后,其他几个奥斯曼王国的大帕夏也是风闻而动,找上门来说他们也想要去非洲。

    对此,大唐方面那是来者不拒,甭管你是之前独立的帕夏,还是现在的军阀将领,只要你带着人去非洲,大唐都欢迎。

    当然了,既然这些奥斯曼人自己分散过来,而且不为一体,那么大唐人也是很贴心的把原本预定给奥斯曼人的一大片地盘,分割成好多片然后分给他们。

    时间到了宣平四十八年七月份,当鞑靼人的大军杀到了高加索山区,杀到了萨菲边境的时候,帝国已经先后奥斯曼王室以及多家帕夏敲定了迁国的具体事项。

    七月十六日,帝国正式对外宣布已经和奥斯曼王室等六家奥斯曼权贵势力达成了迁国协议,根据协议,帝国方面将会允许他们在中非十二国以北的一片区域里生活居住,同时将会以优惠的价格为上述六国提供迁移所需要的船只,同时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个路上迁移通道,允许他们从指定区域内,通过西奈半岛、埃及地区等地区,一路南下抵达东非地区。

    并以优惠价提供他们前期所需要的粮食,种子,农具以及其他物资。

    帝国承诺和鞑靼人进行交涉,让鞑靼人释放他们抓捕的将近十五万人奥斯曼军队战俘,这十五万人奥斯曼军队俘虏,将会各找各妈,各回各家,分别回到六国之中充当他们迁移到非洲的第一批军队。

    同时帝国方面将会为各国提供一批平价武器装备,以重新武装这十五万军队。

    至于他们原来的装备,人家鞑靼人可不会还……

    毕竟鞑靼人累死累活,也是需要获得战利品的,虽然大唐人之前提供了一部分武器弹药,但是和庞大的战争开支比起来依旧不值一提,鞑靼人的收获不是土地,而是战争过程里的庞大缴获。

    他们的军队在前头打,后面就是无数民夫青壮在拆迁,把能搬走的东西一股脑都给搬回西欧去了,所获颇为丰厚,据传缴获的金银至少就价值五千万唐元以上,其他各类物资无算。

    人家鞑靼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缴获了这些战利品,想要让他们再吐出来,哪怕是大唐帝国施压都是有点难度,毕竟想要让马儿跑,自己不喂马也就算了,你还想让马儿自己在野地里吃的草也给吐出来,这就有点过分了。

    大唐也是要脸面的,而且也想要让鞑靼人继续当打手,所以也是默认了。

    只不过这么一来,奥斯曼六国就彻底变成穷光蛋了。

    考虑到他们的恶劣资金状况,皇家银行,帝国银行,直隶纺织银行等多家大唐帝国银行,组建银行团为他们提供总数两千五百唐元的贷款。

    同时大唐帝国将会正式宣布承认他们迁移东非之后,各王国的合法性,互设使馆等。

    奥斯曼王室等六家势力,则是宣布彻底放弃原奥斯曼王国的一切领地,并移交给大唐帝国,并承诺带走各自领地内的所有民众。

    总之,大唐帝国付出了这些代价之后,希望得到的是一片空无一人的土地,这一点奥斯曼人自然也是清楚的。

    实际上他们自己也需要把这些人口带走,这去非洲混呢,而且就在中非十二国的边上,在深入内陆的话还有大量的非洲土著。

    群敌环绕,而且东非那边的自然环境其实也不咋地,这跑过去人少了,怕是一波疾病过来就死光了。

    所以他们必须带足军民过去,要不然根本无法在当地立足!

    当帝国和奥斯曼六国达成了正式协议后,奥斯曼王室那边比其他帕夏行动的更加快速,他们想要先跑过去抢占先机。

    他们甚至都没有等待大唐协调派过来的第一批移民船只,就先行雇佣了两艘大唐人的蒸汽船只,在协议刚签订的第三天,就做好了准备前往东非新领地了。

第二千一百六十八章 九大事务衙门

    伊斯坦布尔港口里,奥斯曼王子穆哈穆德正率领着大批的登上码头上停靠的大唐人蒸汽船。

    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和父王穆拉德三世深谈过,他很清楚自己这一次去东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

    他要去东非新领地,建立新的家园,属于王室的家园!

    这一次奥斯曼动荡,其实威胁最大的都不是鞑靼人,而是其他几家帕夏以及穆罕默德的几个兄弟是彻底叛乱,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导致演变为现在的奥斯曼六国局面。

    这对于王室而言,其实比整个王国被鞑靼人攻占了还要悲催!

    鞑靼人就算打下了整个奥斯曼王国,也不可能杀完所有奥斯曼人,所以他们奥斯曼王室依旧有价值,大不了去东非换一片新领地。

    但是现在,这片新领地将会被分成六片!

    他们王室只能暂居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奥斯曼王室之间却是敏锐的察觉到了大唐人协议里的漏洞,或者说猜到了大唐人关心的东西。

    大唐人其实不关心奥斯曼人内部的事务,是一国还是六国,其实对于大唐人而言没有什么差别的,反正给奥斯曼人的地盘就这么大,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有六家那么就分成六片,如果有六十家的话那么就分成六十片。

    而奥斯曼人里的这六家,到了非洲之后恐怕会有不少的争端,尤其是大唐人再给他们划分领土的时候,很随意,负责的官员都是瞎几把化,完全不考虑合理分配之类的,这必然会引发其中的诸多矛盾。

    所以等他们迁移到非洲后,估计奥斯曼之间的诸国战争还会再一次爆发。

    不过等他们真到了非洲后,恐怕面对的就不是他们奥斯曼六家内部的矛盾了,这边上还有非洲土著的威胁,南边也还有中非十二国。

    尤其是中非十二国立足中非东部海岸多年,早已经是在当地深深的扎根了。

    其中的中非王国更是依靠着和大唐的良好关系,大力发展和大唐的贸易,同时早年开始就利用他们的军队为其他国家充当雇佣军,多管齐下之后,获得了的大量的外汇用来建设他们的新国土。

    现在的中非王国,已经是成为了中非十二国里头的第一号强国,实力强悍,甚至隐约是控制了临近的两个王国为傀儡。

    如今的非洲也不是什么安生地方了,随着中非十二国、丹麦王国再加上现在的奥斯曼六国的迁入,再加上非洲土著,让非洲地区变的热闹非凡。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非洲当地的土著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中非二十国、丹麦王国可都不是什么善良角色,他们可是一直都是持续向内陆推动呢,在向内陆推动的过程里,不可避免会和非洲土著接触,为了抢占土地和资源,他们除了亲自上阵和非洲土著干架外,也会鼓动,支持非洲土著部落之间的战争。

    而他们的这种抢占土地和资源的行为,又不是什么殖民行为,所以他们向内陆进军的过程是非常的残酷的,有时候甚至让大唐人看了都觉得于心不忍,有时候都会有大唐的军火商们找到那些土著部落,向他们出售滑膛枪炮,帮助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奥斯曼王国迁移到非洲之后,恐怕还会进一步加剧非洲地区的动荡。

    不过这和大唐帝国没啥关系了,大唐人也不怎么关心!

    大唐人既然已经是给奥斯曼六国安排好了立足的地盘,后续他们怎么干大唐人是懒得管了。

    现在大唐人还忙着接管奥斯曼王国的大片土地了。

    从西海(里海)沿岸,再到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地区等大片地区将会变成帝国的新领地。

    在奥斯曼人迁移走之后,大唐就需要逐步接管这一地区,就和之前从鞑靼人手中接管东欧地区一样。

    这种接管行动是庞大的,时间是漫长的,需要帝国方面做出周全的准备。

    本来是设立军管区的话,但是之前东欧地区的几个军管区显得一直以来都是有些问题,尤其是帝国文官系统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反对军方插手地方政务,哪怕这个地方是远离本土的地方。

    所以趁着接管奥斯曼地区的这一个机会,陈立夫为首的文官系统,再一次奏请撤销东欧各军管区,设立事务衙门进行管辖。

    实际上就连军方自己也是不太喜欢这种军管区,看似军管区是归属军方管辖,但实际上在帝国里军政分离是政治正确,哪怕是军管区里,实际上负责民政事务的依旧是文官,而不是军队。

    怎么说呢,军方在军管区里,依旧没什么实际性的民政权力,反而还要承担这种骂名和压力,更关键的是,有事没事当地的军管区就找军方解决各种麻烦和问题,让军方烦得很。

    如今文官那边提议在东欧地区设立事务衙门,撤销军管区,军方也是顺水推舟答应了,当然了,军方还顺手从陈立夫他们手中要了不少的好处。

    当内阁和军方达成了这种默契后,圣天子李轩也是顺水推舟,撤销了东欧地区的几个军管区,进而设立了东欧事务衙门,北欧事务衙门,分别管辖一南一北大片领地。

    而军方,则是恢复以往的纯驻防状态。

    而在奥斯曼地区,圣天子李轩也是同样设立了事务衙门,以接管前奥斯曼人控制的诸多地区。

    设立了高加索事务衙门,以接管高加索地区,不仅仅是奥斯曼人控制的高加索地区,还把现在大唐人自行控制的高加索地区也包括其中,包括已经局部本土化的巴库。

    设立黑海事务衙门,准备接管小亚细亚半岛地区以及巴尔干地区。

    而从奥斯曼人手中接管的部分西亚半岛地区,则是交给红海事务衙门管辖。

    由此亚欧大陆以及非洲地区,形成了印度事务衙门、西亚事务衙门、高加索事务衙门、东欧事务衙门、北欧事务衙门、黑海事务衙门、红海事务衙门、欧洲事务衙门、南非事务衙门一共九大事务衙门的格局。

    同时这九大事务衙门,也没有和早期的事务衙门一样拥有外交、宣战等权利,而是和本土、北美等地区的省道一样,只是一个纯粹的民政地方机构。

    当然了,性质上还是和省道有一定的区别。

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领土太多也是个麻烦事

    当年帝国授予海外事务衙门、内阁直辖州府部分外交、宣战等权利,那是因为早期通讯困难,哪怕是有了蒸汽轮船之后,超远的跨洋通讯依旧是非常麻烦的事。

    因此授予海外事务衙门比较大的权限也是没办法的事,要不然的话,很多紧急事务被耽误个几个月之后,往往就会出现不可预测的负面变化。

    但是当电报被发明并大规模应用,尤其是跨洋电报线路搭建完毕后,李轩就是毫不犹豫的撤销了海外事务衙门的部分外交、宣战等权利,只保留了他们的民政权力。

    等到无线电报也开始普及应用之后,李轩更是进一步弱化了海外事务衙门的权力,使得现在的海外事务衙门的权限,基本上和本土地区的省道相当。

    哪怕是之前地位比较特殊的欧洲事务衙门也是不可避免被进行了改革,变成了纯民政机构。

    至于帝国在欧洲地区的外交等事务,则是由帝国欧洲办事处负责,而军务则是继续由陆海军各自负责。

    依靠通讯技术的进步,大唐帝国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事务改革,再一次明确了军政分离原则。

    如今帝国内的海外事务衙门,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和本土以及美洲省道相当,都是从二品。

    不过这些事务衙门统辖的地区面积虽然很庞大,但是户籍人口都不算多。

    哪怕是早期就开始殖民,发展多年的印度事务衙门,不包括已经本土化,由内阁直辖的锡兰岛,整个印度半岛上的帝国子民也就四百多万人而已,这个人数相对于印度事务衙门控制的大片印度半岛的领土而言,可算不上多!

    红海事务衙门那边,移民也算是比较多的,但是也就一百多万人口,大部分都是集中居住在埃及州以及苏伊士运河区。

    至于新设立的东欧事务衙门以及北欧事务衙门,东欧事务衙门潜力大但是正是接纳大量移民的时间尚短。

    因此现在除了军队外,其实也就那么四十多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最近一年跑过去的。

    北欧地区更多,暂时也就两三万把人而已,大部分还是政策性移民,移民屯垦司开了不菲代价,各种补贴后才吸引的一些移民。

    欧洲事务衙门和西亚事务衙门特殊一些,这两个事务衙门其实没多少的地盘,欧洲主要行政区域就一个休达,剩下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使馆区、商贸区或其他名目的殖民地,都是小块小块的,民众也主要集中在休达,再加上其他殖民地的民众,估计也就十来万人。

    西亚事务衙门也类似,主要统辖波斯湾沿岸地区的土地,主要领地也就只有巴士拉以及霍尔木兹,再加上一些使馆区殖民地,以及小片地区,总体人口不多,加起来十万人还不到。

    整体来说,这九大海外事务衙门的帝国民众数量并不算多。

    当然了,这也只是暂时的,目前帝国正在大力鼓励民众移民东欧和西亚地区,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民众乘坐火车,通过亚欧大铁路前往东欧或者是高加索地区。

    按照农部移民屯垦司的预估,未来几年,东欧地区尤其是伏加尔河、顿河流域以及部分乌克兰地区将会迎来移民的高速增长,而这个高速增长可不是说一年几万人十几万人,而是几十万人的增长速度。

    以东欧地区,尤其是乌克兰地区的优越条件,极有可能重演当年民众踊跃移民北美的盛况。

    而等当地民众多了,同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外族威胁后,那么也就是效仿美洲,撤销事务衙门,转而设立省道了。

    当年的美洲就是这样子,开始是美洲事务衙门,后来分为北美事务衙门,南美事务衙门,再到后来则是撤销这两个事务衙门,直接在南北美洲设立省级行政机构。

    只不过这种措施也导致了一定的麻烦,那就是帝国的省道、内阁直辖州府、区、事务衙门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而且多到了让内阁方面难以管辖的程度。

    地盘太多,管起来太麻烦了。

    随着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早期的时候还没什么,但是等海外移民多了,海外地区逐步本土化,设立省道之后,这内阁管辖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大。

    哪怕是现在有着无线电通讯,可以迅速的联系海外各地进行直接掌控,但是依旧是非常的复杂和麻烦。

    毕竟现在帝国中央直辖行政区域,那可是大几十个呢,处理起来麻烦的很。

    但是内阁方面却又是不希望对这些省道,直辖州府区,事务衙门等地方行政机构进行合并,这些地方本来就够大的了,再合并的话就太夸张了。

    本土地区部分省道倒是看似面积小,似乎能合并,但是人家面积小,但是人口多,经济强啊。

    比如直隶四道,真要合并了那么就太夸张了,直隶四道占据了帝国工商业总之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真要合并了,影响太大,而且这种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同时呢,如果贸然合并的话,需要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域以及机构,这也是非常麻烦的事。

    但是呢,内阁方面又是不愿意在省道之上,再设立更高一级别的行政机构,比如说和湖北和湖广合并起来,设立湖广,或者设立两广,闽浙等高一级的行政机构。

    内阁认为这会让地方权限过大,乃至直接威胁到内阁的权威。

    同时军方也是强烈反对,军方认为本土地区这么搞没事,但是在海外,尤其是北美地区不能这么搞,否则的话很容易滋生,增强海外部分地区的对某一大区的认同感,滋生分裂主义。

    当年就是因为这个,才会把北美事务衙门给撤销,进而在北美分设各省的,现在总不能因为管辖地方多了,就重回老路吧!

    现在的美洲地区,经过多年的行政区域调整后,已经是确定了北美洲七省,中美洲两省一区,南美洲五省的构架。

    而且在官方文件里,一直都是避免采用北美、南美地区或类似的词汇,都是直接成为某某省的,比如五湖省。

    不管是内阁也好,军方也好,都不允许美洲地区出现类似北美总督区、南美总督区之类,高于省道的行政机构,以避免部分地区的区域向心力。

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麦全面唐化

    既然不能合并地方省道,也不能再省道之上再设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那么内阁方面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直接管辖大几十个地方行政地区了。

    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内阁层面,增加人员,同时采取分管制度。

    所谓的分管制度,就是在一个部门里,给部门主官配属多个副手,以协助处理全球范围内的事务。

    而这种分管,并不是说分区管理,而是把不同的事务分给不同的人处理,以减轻主官的负担。

    以目前的帝国农部为例,作为负责整个帝国农林畜牧移民等事务的重要机构,农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业务范围遍布全球,为了更好的处理全球范围内的农部事务。

    农部除了原有常规的尚书、左侍郎、右侍郎之下,增设了四名副侍郎,品级为正三品,其职权大于司局等正三品官员。

    增设四名副侍郎,这实际上就是等于在农部的高级官员从之前的三人,变成七人,以适应越来越繁重的全球农部事务。

    实际上这种增设人员进行分管的制度,农部早就在移民屯垦司为试点进行了相关的改革,最早的时候移民屯垦司是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逐步增设了多名副司长,这些增设的副司长可都是实权副司长,每一个副司长都会分管不同的事务。

    要不然的话,单凭原来的一个司长再加上一个副司长,怎么也管不过来全球这么多地方的移民屯垦事务啊。

    这种增设多名副职进行分管不同事务的制度,在移民屯垦司试点成功后,很快就是在经济各机构推广了开来。

    形成了京畿机构副职比较多的一个现象,其中核心权力部门吏部副侍郎就有六名,而更核心的税部,副侍郎有八人。

    不过各部门的副职也不是想要增设就增设的,都需要申请获批,毕竟大唐人讲究的是一官一职,对职务安排,编制增减是非常慎重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吃官家饭的人太多,从而导致太大的财政压力。

    甚至为了进一步减轻财政压力,大唐帝国很早开始就已经是对部分非行政类机构进行去行政化改革。

    比如说早些年的时候,部分城市为了发展,会官方组织一些公共服务类的机构,比如说供水、城市轨道,环卫等等。

    这些属于典型的公共服务类机构,在大唐帝国里早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有的地方是由官方资本投资设立相关的专业公司去处理,而有的则是官方直接设立行政机构去处理,还有的一些则是干脆采取外包民营资本投资的相关企业去处理这些事情。

    而在宣平四十年后,帝国提出部分领域区行政化,要求部分城市由官方直接管辖的部分公共服务类机构进行改制,把整个机构改制为官方资本控制的国资企业,行政人员变成官方雇员。

    这就是最近几年大唐帝国里动作比较大的一次改制了。

    到目前为止,各地区的非行政机构,已经是完成了改制,不再暂用行政编制,而是改为国有资本控制的企业。

    不过这只局限于普通的非行政机构改制,而对于公共医疗以及教育行业,依旧采取行政管辖,给予官办学校、医院的主要从业人员授予品级,不过这些品级只享受待遇,和普通的行政品级是不一样的。

    除了这些非行政机构改革外,帝国其他方面的相关改革实际上一直也没有停下来。

    比如最受瞩目的会试制度,一直都是在持续改革,宣平四十二年的时候,大唐帝国全面废除了吏部统一分配新晋官员的政策,而是采取全新的‘自愿模式’。

    这个自愿模式,就是由考中会试的新官员们,根据自身意愿自行选择工作单位以及岗位。

    如果多人选择同一岗位,以之前的会试笔试成绩高低论,成绩高的才能去,成绩低的落选后只能去第二岗位甚至第三岗位了。

    如果所有志愿岗位都落选了,那么很抱歉,只能是服从吏部统一分配了。

    说白了就是彻底取消了机构自行选人,甚至是避免吏部、省吏务厅分配的权力,一切以新官员意愿以及笔试成绩论,进一步避免裙带关系等**行为。

    这一手,其实是圣天子模仿后世的高考制度。

    虽然后世这一套制度只是用来录取学生的,但是搬到大唐帝国来作为官员选拔制度也是一样可以的。

    各机构缺人了,向省道吏务厅申请人员分配,中央直属机构则是向吏部申请人员分配。

    吏部以及省道吏务厅将会根据当年度缺多少个岗位直接招募多少人,最后以笔试成绩为准录取,再以考生自愿原则进行分配。

    这一措施,已经是大唐帝国尽可能的保证了会试制度的公平性。

    当然了,但凡是制度,都会有漏洞,帝国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的保障相对的公平而已。

    至少帝国要维持会试制度的表面公平,要让那些落选的士子们稍微心服口服,别搞出什么动荡了。

    毕竟,通过会试选拔官员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

    会试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的目标就是不断的吸纳新一代精英分子。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为大唐帝国这个庞大的统治机构贡献才华,另外一方面也是避免他们流落在外面,天怒人怨玩造反或者眼见在大唐这里不能当官,一转身就跑到鞑靼人或者其他土著国家那里去谋求荣华富贵了。

    而这一点,其实会试制度又是和大唐的教育制度相互配合的。

    大唐帝国的大学以及大专这两级构成的高等教育院校可一直不多,除了几所军方管辖的军校以及皇家理工学院、皇家青年军校外,其他的普通综合性大学或者专科学校,清一色的都是官办学校,这么多年来,大唐帝国甚至都没有放开民间资本自行开办高等院校的口子。

    高等院校的设立以及招生规模,统一由礼部所属教育司负责。

    而这些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是根据帝国对新官员的需求以及预测其他行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而决定的,而不是说根据其他什么原因决定的。

    也就是说,帝国需要一百个大学生,教育部门就只培养一百个大学生,是绝对不会培养一百零一个大学生的。

    因为帝国如果只能提供一百个大学生的优渥工作岗位的话,那么多出来的那个大学生就是个祸害!

    如今的大唐帝国而言,和谐稳定最重要!

    大唐帝国的科举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在当代而言,这已经是帝国所能够做到比较平衡的了。

    至少好不好,那只能由后人去评判了。

    但是,在土著们看来,大唐的一切都是好的,所以其他土著国家搞教育、科举的时候,也是一股脑学大唐。

    只不过大多学了个四不像,唯一做的比较好的也就是大唐金国以及丹麦王国了。

    而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官方语言都是汉语!

    鞑靼人嘛,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很正常,人家鞑靼人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欧洲土著。

    他们是从蒙古草原,尤其是河套地区迁移过来的,鞑靼人觉得自己属于大唐人的分支。

    这种情况在大唐先后两次册封他们为顺义王,授予大唐金国国号后,他们的这种情绪就更明显了,现在不少脸皮厚一点的鞑靼人,都敢公然自称大唐人!

    这种情况下,大唐金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也就不奇怪了。

    而丹麦王国嘛,他们自然是不会说自己是大唐人的,毕竟外貌差太多,真说了也没人信啊。

    不过这些丹麦人却是一直在学习大唐帝国!

    丹麦迁移到西北非后,早期日子过的挺紧巴巴的,后来靠着非洲西部海岸航线繁华逐渐发展起来。。

    之前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呢,大唐人的船只想要往来欧洲都得绕道非洲,一部分从印度洋前往美洲的船只,有时候也会经过休达再前往。

    众多的船只来往,让丹麦王国抓住了机会,利用向航线上的大唐人提供各类补给物资,港口服务等,也算是立足起来,后续又开发内陆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卖羊毛给大唐人。

    依靠着沿海商贸以及资源出口,丹麦人的腰包逐渐鼓起来,后来他们发展起来后,和摩洛哥王国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双方为了争取西北非沿海商贸的权益,说白了就是为了争取谁能够卖给大唐人更多货物的权力而大打出手!

    不过摩洛哥王国背靠休达,资金雄厚,人口也多,而且都已经是建立起来了一支近代化军队,所以连续好几次都是把丹麦王国给干趴下了。

    吃了败仗后,丹麦国王镇定思痛,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革。

    而怎么改革?单纯的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改革?

    不,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

    他们要进行全面唐化,不仅仅是各种制度唐化,更要在文化思想层面上进行全面的唐化!

    他们要把自己变成大唐人!

第二千一百七十一章 把自己变成大唐人

    单纯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改革学习,实际上丹麦王国之前一直在做,甚至丹麦王国在搬迁到西北非不久之后,就已经是完成了王权集中化。

    丹麦王国刚迁移到非洲的时候,王室利用初期的混乱以及早期大唐人的支持,和几个大领主达成了利益交换协议后,加强了王室的权力,并在后续多年里持续加强国王权力,逐步完成了王权集中化。

    而王权/皇权集中化,乃是大唐帝国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而这种集权化也是为丹麦王国奠定了后续对诸多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

    也就是说,实际上丹麦王国之前一直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学习大唐帝国。

    但是现在,他们觉得还不够,实际上也的确不够。

    这种学习,只是学习了大唐人最表面的一些东西,完全学不到大唐人的一些真正的精髓,最终是只能徒有其表而已,之前丹麦王国被摩洛哥王国好几次压着打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要想彻底的崛起,摆脱落后蛮夷土著的帽子,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丹麦王国应该怎么做?

    经过多年集权,最后掌控了整个王国大权的丹麦王室,尤其是在克里斯蒂安四世亲政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实行全面唐化!

    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这些要学习大唐,更要在文化层面甚至更深入的精神层面学习大唐!

    不!

    不是学习大唐人,而是要成为大唐人!

    丹麦人的想法就是,当我们说唐话、写汉字、穿唐衣、吃唐饭,所有丹麦人的行为模式都和大唐人一样的时候,那么我们丹麦人自然而言也就变成了大唐人。

    虽然到时候外貌上兴许还有一些差别,但是在思想层面上,他们就是大唐人!

    当他们都具备了大唐人的思维模式之后,那么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并学习大唐的诸多优点,进而把他们丹麦王国建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这是丹麦人的想法!

    大胆而激进!

    就连鞑靼人都是没有他们这些激进,鞑靼人虽然天天自诩是大唐属国,属于大唐分支,但是他们也没有说进行全面的唐化的。

    人家大唐金国有很多东西,都还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延伸而来的。

    但是丹麦王国不同,他们准备全面抛弃原有的文化,直接以唐文化为自身文化。

    这种决心是非常大的,甚至让大唐人自己都是感到诧异的!

    对于这个摩洛哥王国南部,同时也是大唐帝国第一个从欧洲迁移出来到非洲的小国,到非洲后这些年也是紧紧抱着大唐的大腿,很是乖巧。

    所以大唐人,准确的说是大唐在欧洲负责当地事务的部分官员们,对这个丹麦小国还是比较欣赏的。

    对于丹麦王国主动抛弃落后野蛮的土著文化,进而拥抱大唐的先进文化,他们还是给予了赞同和支持态度。

    在受到了部分大唐官员的鼓舞下,丹麦王国就是朝着全面唐化的道路一起不复返了!

    他们先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全面效仿大唐帝国不说,并且是开始设立官办学校,全面采用唐语教育,并确立了唐语为官方语言。

    甚至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全面唐化,他们甚至下达了禁令,那就是今后境内印刷销售的书籍报刊等,必须采用唐语,不得出现其他文字,包括他们自己的丹麦文字。

    任何官方文件,都必须以唐语为准。

    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唐化,进而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唐化,最后完成整个社会的唐化改革!

    这就是丹麦王国最近这些年施行,并引起了欧洲诸国极大轰动,甚至都引起了部分大唐人注意的‘全面唐化改革’。

    至于具体效果如何,这一时半会的还看不出来,毕竟整个民族的文化思维转变,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现在还被摩洛哥王国死死压着。

    如果不是依靠着西北非的复杂地形进行顽抗防守,早就被摩洛哥王国的大军杀过来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摩洛哥王国给予他们的巨大压力,才迫使他们进行全面唐化改革,要不然的话,这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小国,不用多久就得被摩洛哥王国干掉吞并了。

    就算不是被摩洛哥王国干掉,后续这非洲西部海岸,肯定还会有其他欧洲国家陆续迁移过来,甚至连鞑靼人以后都有可能迁移过来。

    到时候如何在一群迁移过来的中大强国之中自保?

    这就是丹麦王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了!

    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如此急迫的施行全面唐化改革了。

    丹麦王国的这种全面唐化改革,实际上不少还在欧洲国家都想要学习的,但是他们很难学得来。

    你让一票还处于领主分封制的欧洲国家学习丹麦王国的全面唐化改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连基本的政治基础都没有。

    不过正在迁移的奥斯曼王室,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默罕默德王子却是打算学习丹麦人的改革!

    他一直认为,奥斯曼王国最近这些年的动荡,虽然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唐人,鞑靼人,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奥斯曼王国延续数百年的制度不行了。

    尤其是残酷的传位制度以及新军制度,那简直就是导致奥斯曼王国彻底分裂的源头!

    奥斯曼的传位制度非常的特殊,国王会把儿子都分封出去让他们去地方当总督,主导一方大权,然后让他们自行竞争。

    如果是国王死了,那么王子们就厮杀一番,最后胜利者为王,失败者自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就算是国王还没死的时候提前选定了候选人,也会很残酷的把其他儿子甚至其他儿子的孙子们尽数杀死,以避免后续的动荡,确保继位者的唯一性。

    这种制度是非常残酷的,也是直接导致了最近这些年,奥斯曼王国内部动乱的源头。

    尤其是国王逐渐确定了默罕默德为继承人后,其他不甘心,或者说不愿意就这么乖乖受死的王子们,一个个都是想方设法自立了。

    而这种现象在王国失去了埃及以及西奈半岛等诸多地区后,随着大量的国民以及当地的帕夏权贵们回迁后,更是进一步激化。

    最后彻底演变为奥斯曼王国内部的战争!

    等鞑靼人杀过来,萨菲王朝也是趁火打劫的时候,偌大的奥斯曼王国就是彻底崩塌了!

    王国已经完蛋了,这是事实,就算是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

    但是对于默罕默德王子而言,这一次迁移非洲,却是一次难得的浴火重生的机会!

    他希望能够到非洲后,在一片空白的新领土上进行深入的改革,从奥斯曼王国获得新生!

    而最好的改革榜样就是丹麦王国!

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残暴的鞑靼人

    默罕默德王子率领着将近一万人的军民,率先乘坐大唐人的船只来到了非洲,来到了大唐人分配给他们的新领土。

    大唐人给奥斯曼六国分配的领地,乃是南部红海的南岸地区,也就是埃塞俄比亚这一片。

    当然了,这一片地方的大片沿海地区,那都是属于大唐帝国的海外领地,真正分配给他们的是大片的内陆地区,而这些地方,实际上都还被当地的大量土著所控制。

    大唐人直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的深入非洲内陆地区,对非洲地区的控制,除了北非以及南非外,广大的中部非洲地区,都是只控制部分沿海地区。

    同时也会给他们奥斯曼六国,适当性的每个国家都分配一段沿海地区,好歹让他们有个初期的落脚地方。

    等他们落脚后,就能以这一片沿海地区为基础,继而把大唐人分配给他们的部分内陆地区给掌控主。

    但是这些分配给他们的地方,也只够他们初期落脚而已,后续如果想要发展,那么就得持续向内陆扩,或者干脆是干掉并吞并其他五国。

    而大唐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概率是不会允许他们相互彻底吞并的,六个分裂的奥斯曼人国家比一个统一的奥斯曼国家更好一些。

    但是大唐人对他们之间相互打仗一般不管,但是想要彻底吞并对方,大唐人往往就会干涉了。

    这一点在对待中非十二国以及丹麦王国上就是如此。

    丹麦王国初到非洲的时候,被摩洛哥王国压的死死的,如果不是大唐保着,早完蛋了。

    中非十二国里,其实实力也是很不均衡,中非王国强悍无比,如果放开了手脚恐怕是能够把其他十一国都给干掉了。

    但是中非十二国直到如今都还存在着,那肯定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多牛逼,而是因为大唐在后面看着呢。

    打仗可能,争夺新领地也可以,但是你中非王国再牛逼,也不能把其他十一国的核心领土给抢占了,那些地方都是大唐分配给十一国的,你说吞并就吞并了,大唐多没面子啊!

    要知道,当年大唐好说好歹也是给这中非十二国正式册封过的。

    所以中非十二国虽然内部战争频繁爆发,领土变更也是快速的很,但是都局限于内陆的新领土地区,至于十二国各自在沿海的一小片核心领土,却是没有变化过。

    奥斯曼王国那边也会是同样的处理手段!

    向内陆扩张可以,相互打也可以,但是不能彻底吞并对方!

    这一点,默罕默德很清楚,但是他的想法却是要效仿中非王国!

    不能吞并大唐人分配的核心沿海领土,我就迅速向内陆扩张,然后从内陆上把你的沿海领土给包围起来,断绝你们向内陆扩张的可能性。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强大的国力。

    而想要强大的国力,就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

    对此,默罕默德深感责任的沉重,但是他依旧充满了信心!

    默罕默德王子率领的船队抵达后,很快就是在大唐人划出来的沿海地区落地,围绕着大唐人划拨给他们的一个沿海小港口为中心,自行建设简陋的房屋,同时进行农田开垦。

    虽然诸多事务在出发前就已经是经过了详细的考虑乃至安排,但是真正到了地方后做起来依旧是困难众多,也好在是短期内他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他们可以从大唐人手中购买相对平价的粮食。

    不过也正好是利用刚抵达,立足不稳的因素,默罕默德也是开始他的行动,他要趁着这个机会加强王室的权力,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批移民里他就会亲自前往的缘故。

    就当默罕默德带着人手在非洲立足的时候,奥斯曼六国的其他五家也是陆续抵达非洲,不过他们第一批次来的人都不算多,只有几千人而已。

    不过整体上,奥斯曼人的整体迁移已经是全面来开了,后续的的话,他们将会通过陆路以及海路大规模向非洲转移。

    根据奥斯曼六国自行上报的预计移民数据,这六家的移民加起来预计总人数有三百多万人,对比巅峰时期上千万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奥斯曼地区的人口剩下这么少,也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而是目前欧洲等地区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受到了常年战乱的影响。

    欧洲地区打仗这么多年,导致人口持续下降,导致人口减少并不是单纯在战争中死伤这么简单,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持续多年的战争,导致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因为战乱影响而导致农业生产荒废。

    别说在战乱中的国家了,就算是本土范围从来没有遭到大规模战乱的西班牙、葡萄牙联合王国,情况也是好不到那里去。

    哪怕是战争从来没有爆发在他们西班牙本土,但是依旧让西班牙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尤其是欧洲地区的战争,受到大唐的影响,进入了线列作战时代后,参与战争的主体不再是局限于以往的贵族、骑士阶层,而是变成了广大被征召起来的普通人。

    无数的青壮们被征召起来,经过简单的训练后被送上战场,然后死在残酷的战争之中。

    同时还有大量的青壮被征召起来运输各种后勤物资,打造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资。

    这直接导致了后方没有足够的青壮劳动力耕种土地。

    同时为了维持战争,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进一步使得了西班牙王室和大领主们加大了剥削的力度,进一步降低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法兰西地区其实更惨,当地的人口是呈断崖式下跌,因为法兰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欧洲抵抗鞑靼人的前线,遭到的战争破坏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大面积停滞。

    同时鞑靼人征服法兰西地区,很大程度是为了安置大量从东欧迁移的移民,再加上法兰西地区还挺适合放牧的,所以才去了比较激进的占领策略,导致占领过程里当地人口大幅度减少。

    奥斯曼地区的情况其实还要更惨一些,奥斯曼王国本来就因为和鞑靼人持续打了多年战争而困难,中期又是陷入内战,而内战比外战更加残酷,几乎把整个奥斯曼地区都是给波及到了。

    等到去年开始鞑靼人大举南下,彻底是把奥斯曼王国推下了悬崖。

    这一次鞑靼人南下,和他们之前的对外战争里不太一样,这一次鞑靼人南下可是没什么顾忌的,以摧毁奥斯曼人的统治以及掠夺为主,鞑靼人所过之处,什么都不放过,不单单抢金银等贵重物品,还抢粮食以及其他生活生产物资,他们连锄头都会抢了带走,走之前往往还会放一把火!

    奥斯曼王国战争里的鞑靼人,才是真正暴露出来了鞑靼人的传统属性,也是让欧洲人再一次认识到了蒙古人的残暴!

    鞑靼人带来的战争,极大的破坏了奥斯曼地区当地的正常生产。

    其中最为严重的巴尔干地区几乎赤地千里,而曾经繁华的希腊地区,更是空无一人!

    小亚细亚半岛地区也是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说实话如果不是奥斯曼王国及时的和大唐帝国进行领土交换协议,恐怕现在的这三百多万都不会剩下。

    当鞑靼人不是为了征服而去,纯粹是为了抢掠而去的时候,其破坏力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不过奥斯曼的这三百多万人想要顺利迁移到非洲去,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这可不仅仅是把三百多万人运送到非洲就行的,还要让他们活着抵达非洲,并在非洲活下去呢。

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国全球化

    奥斯曼大规模的迁移所需要花费的资源是大量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找大唐帝国贷款这么多钱了。

    奥斯曼六国的五百多万人,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陆续迁移恐怕是需要好几年时间。

    当年迁移丹麦王国的时候,一共也就迁移了几十万人而已,就这还迁移了好几年呢。

    奥斯曼王国的迁移,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鞑靼人的扩张却是不会停下!

    在奥斯曼战争里抢掠了大量物资的鞑靼人,最后算了一下发动这一场战争虽然耗费庞大,但是收获更大,这汇总统计以下,发现竟然还狠狠的赚了一笔。

    于是乎,杀到了萨菲王朝边上的鞑靼人,没有停下他们的掠夺步伐,而是稍微准备了几个月后,就是直接继续向东的萨菲王朝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他们甚至都没有向大唐帝国提出什么补贴之类的请求!

    之前的奥斯曼战争,如果说是他们为了完成和大唐的交易。

    那么这一次打萨菲王朝,纯粹就是为了掠夺而去的!

    对鞑靼人的大胆行为,大唐帝国官方一如既往的保持了对不干涉土著事务的原则,面对大唐金国使者以及萨菲王朝的使者,大唐的外交官们都懒得和他们说客套话,随便来了句这是你们之间的事,我们大唐不干涉。

    这话再加上那态度,意思就是:你们爱打不打,关我们屁事!

    于是乎,大唐金国和萨菲王朝也爆发战争了!

    面对土著的战争,大唐的商业公司一向来都是嗅觉很灵敏的。

    大唐武器贸易公司及时,甚至是提前找到了大唐金国和萨菲王朝推销各种武器,量大管饱,价格优惠,送货到港。

    大唐的几个航运公司,也是找到了大唐金国,主动提出帮他们承运战利品的提议,走波斯湾再到苏伊士运河,然后直接给你们运送到法兰西地区和,运价优惠!

    一些大唐贸易公司也是找上门,说要收购大唐金国的战利品。

    实际上在奥斯曼战争里,鞑靼人的很多战利品那都是直接运输到沿海各港口后,直接出售给大唐人,或者是让大唐人的船只运回法兰西等地区,他们自己可没能力把这么多东西运回来,而且很多东西他们其实也不需要。

    怎么说呢,在奥斯曼战争里,不少大唐商人是因此狠狠的赚了一大笔,这一次他们同样是找上门去想要赚钱。

    不得不说,鞑靼人能够迅速下定决心继续东进打萨菲王朝,也和背后的一群大唐商人的鼓动有极大的关系,人家大唐的商人都说了,作战所需的粮草什么的,你们可以就食于敌,武器弹药我们运过来直接给你运到波斯湾港口。

    而且你们的战利品我们也可以收购,这换了钱就能抵扣武器弹药的花费,这一来一回你们还能赚不少呢。

    这很符合大唐商人们在海外地区一贯德行:到处搞事然后从两边获利。

    面对鞑靼人张开利齿想要从自己身上狠狠咬一口,萨菲王朝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开始以举国之力进行对抗,势要把鞑靼人给挡下来。

    面对鞑靼人来势汹汹,他们一口气找大唐人采购了十多万条滑膛枪以及数百门滑膛炮,开始全面升级武装,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组织大军抵抗。

    面对萨菲王朝地区的战争,大唐帝国金陵方面也是得到了消息,内阁的大佬们很是难得的在御书房值班会议里,针对这一场战场进行了大约三十分钟的专题讨论。

    说实话,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最近这些年来的土著事务,能够在御书房值班会议里被讨论这么长时间的,也就只有之前的奥斯曼战争了。

    而这二十分钟的专题讨论里,超过半数时间还是外务部的人向内阁大佬们介绍相关的情况,要不然的话,估计这些内阁大佬们都不了解相关的情况。

    听过介绍后,内阁几个大佬们又是各自简单说了几句,最后定下了基调:先让他们打着,等他们打完了就效仿奥斯曼地区的前例,找萨菲王朝把他们的领土都给买下来,再给他们一片非洲的地方迁移过去。

    买下来的萨菲王朝纳入西亚事务衙门管辖范围。

    西亚事务衙门挂着这么大一个名头,但是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有点名不副实,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萨菲王朝地区也纳入进来。

    至于鞑靼人获胜后会不会卖,废话,人家又不要土地,他们只是为了赚钱来的,肯定会卖的。

    而萨菲王朝如果挡住了鞑靼人,这不可能的事,大唐帝国的高层大佬不认为萨菲王朝能够挡住鞑靼人的进攻。

    鞑靼人一定会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是大唐帝国高层的统一看法!

    而大唐帝国的内阁大佬们的统一看法,那么就是事实!

    甚至不少内阁大佬想着,这鞑靼人打仗还是挺厉害的嘛,回头让问问他们愿不愿意继续东征,再把残存的莫卧儿王国也给灭了,彻底解决中亚南部偷渡客层出不穷的问题。

    中亚那么大一片的本土,一天到晚都要防备土著偷渡客,已经是让大唐帝国的高层们有些烦躁了。

    后续兴许还能让鞑靼人杀入印度,鞑靼人不是喜欢钱嘛,印度那边的王公们都挺有钱的!

    有了这个心思后,后续几天里,御书房值班会议里又提起了这事,然后决定这事也不能光等着鞑靼人,其他人也可以找一找。

    给他们来一个土地换钱或者是换取武器弹药的政策。

    印度当地那边就有几家不错的王国有点实力,但是穷的叮当响,找他们买土地应该问题不大。

    而在这个问题上,陈立夫表现的非常积极甚至是有些急迫,知道帝国高层动向的人自然是知道,陈立夫成为内阁里资格最老的值班大臣已经有好几年了,这几年里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

    这几年陈立夫一直都是叫嚷着什么帝国全球化。

    这不是早些年提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是帝国全球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