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大唐从不拉拢敌人,不服就干!

    宣平十一年,这一年对于大唐帝国来说,就和往常的几年一样,主体基调就是恢复、发展民生经济,同时进行内阁的教育、科举、吏治、经济的诸多改革。

    而大规模的战争早已经是在宣平八年的时候就停了下来,帝国数十万大军主要是驻防边境以及镇守内陆地区为主,而对外扩张则是以小规模的殖民战争为主。

    哪怕是前几个月闹的沸沸扬扬的万丹被围,其实对于偌大的大唐帝国而言,也只是一场不起眼,甚至连军方大佬们都是懒得正眼看一眼的小规模冲突而已。

    左右不过是千把人规模的战斗而已,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完全不算什么,对于军方来说,其规模和意义,甚至都没有国内剿匪来的大。

    如果说最近几年军方还有什么动作的话,那也应该是剿匪作战,陆军在国内剿土匪以及各类非法武装,海军则是围剿海盗。

    战争,并不是最近几年的主体,这一点从历年不断降低的军费支出比例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几年,主题是恢复因为战争而被破坏的农业生产,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尤其是新型工业!

    早些年的时候,国内可是乱糟糟的,大唐王朝和明王朝的争霸战争,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是相当大的,因为战乱,很多地区甚至都是出现了人口大规模减少的极端情况。

    虽然战争的主体是大唐王朝和明王朝,但实际上破坏力最大并不是双方,而是在战乱时期里冒出来的各路牛鬼蛇神们,尤其是北方地区,早些年可是冒出来了不少的野心家,尤其是山西、河南、陕甘地区更是如此。

    在高峰时期,陕甘地区的各路乱军达到了十几支,而且规模都不小,搞的当时的明军都是拿他们没办法,到最后,还是大唐陆军杀入陕甘地区后,才是逐一把这些大规模的乱军给清理掉。

    战乱时期所导致的破坏,相当的严重,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恢复的。

    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当年因为战争所导致的大规模破坏,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总算是得到了扼制,如今各地,尤其是北方以及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是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相对于农业生产需要好几年来恢复,工商业的发展倒是比较快速,但是工商业是工商业,农业是农业,而这两者都是帝国的核心支柱,缺一不可。

    民以食为天,这吃不饱饭自然是不行的。

    而工商业如果发展不起来,帝国也就缺乏税收,没有办法维持规模庞大的军队,装备先进的武器,自然也是不行的。

    所以这几年,李轩的工作重心,一直都是以恢复民生,发展工商业为主,相对于大规模的对外扩张,虽然李轩有这个心思,而朝野上下几乎也都知道圣天子想要大规模对外扩张,但是现在,却还不是时候,顶多就是玩玩小规模的殖民而已。

    不仅仅是这几年,实际上在李轩的战略规划里,未来几年也将会以发展自身为主,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实际还不成熟,毕竟现在就算是想要现在大规模扩张,也是很勉强。

    但是总归是要走上对外扩张这条路的,如果要对外扩张,那么首先就要解决北方的威胁,虽然海军叫嚷南下战略,但是在李轩看来,南方甭管是南洋的还是葡萄牙人,都不可能给帝国带来什么真正的威胁,真正的威胁在北方。

    更何况,南下和北上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事。

    因为南下,只要不是大规模出兵中南半岛地区,不去马六甲和葡萄牙人死磕,只是在南洋各岛屿扩张的话,是不需要动用大量的陆军,甚至连海军的主力舰队都不需要用到,撑死了也就派出几千万把人的军队而已,按照大唐陆军的编制来说,一个师都不到。

    只要李轩脑子还没发烧,就不会傻乎乎的派遣数十万大军南下中南半岛,然后陷入超级大泥潭里,最后被搞的焦头烂额,也不会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和葡萄牙人彻底翻脸,然后死磕马六甲。

    进而导致北方边境空虚,被鞑靼人找到机会入侵!

    南下,是必须执行的,但是南下并不需要花费帝国太大的力量,那些南洋土著们,不堪一击,几千人的军队足以横扫南洋各岛,无非就是一个先后的问题,以及后续维持统治的问题,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军事打击的话,只要有海军在,保持着海上优势的话,各个击破各岛屿上的土著,也费不了多大的力气。

    退一万步说,就算现在的土著很生猛,大不了就先不打嘛,先用海军封锁起来,以后有空了慢慢收拾那些土著!

    这些土著们,缺乏必要的反击力量,因此也就不看对帝国造成什么实际上的威胁。

    葡萄牙人的话,说的实际一些,人家万里迢迢来到东亚,那也只是求财,只要不太大的刺激他们,保持双方商贸的话,虽然会有各种勾心斗角的冲突,但是想要彻底闹翻,那还真不容易。

    再说了,就算闹翻脸了,也没有太大的所谓,就连葡萄牙人那点人口,撑死了也就只能和大唐帝国在各殖民地搞一搞小估摸的武装冲突而已,不可能对帝国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难不成他们还能登陆帝国本土不成?

    给他们一百个胆子都不敢!

    对于目前的大唐帝国而言,南下容易北上难!

    能够威胁帝国的,给帝国带来生死危机的敌人,一直在北方!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又或者是未来!

    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华夏民族的心腹大患,这些游牧民族,就和草原里的牧草一样,割掉一茬,来年春天长出一大片,哪怕是直接用火烧也是没什么用。

    数年前的历史已经是证明了,只靠单纯的军事打击,基本没什么卵用,顶多就是取得短时间的平安而已,但是想要彻底解决北方问题,那么就需要斩草除根。

    军事打击只是基础,后续的统治才是基础。

    后世的清王朝是怎么解决草原问题的,简单来说就是两点,第一点是以联姻、封爵等方式进行拉拢,注意,这个拉拢是拉拢贵族阶层,并不是拉拢所有的游牧民族。

    第一点如果说只是普通手段的话,那么第二条就厉害了,那就是推广宗教,免费出钱帮游牧民族修建大量的喇嘛寺庙,然后让大量的游牧满足去当喇嘛了,而当喇嘛有啥用呢?

    喇嘛是不能娶妻生子的!

    所以说,明修长城清修庙,至于效果那是显而易见的,有清一朝,草原游牧民族在没经历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争,天灾的情况下,人口数量不增反将,下降了大约百分之三十。

    有效的很!

    对于清王朝的处理方式,李轩觉得还是不错的,不过还是不够彻底,而且里头需要拉拢和打击齐头并进!

    但是对于大唐帝国而言,需要拉拢吗?

    不需要!

    大唐帝国从不拉拢敌人,把敌人直接干掉才是大唐帝国的解决办法!

    不服就干!

    对于北方草原问题,李轩也是准备效仿高丽半岛的处理方式,先玩一波军事打击,干掉他们的军队,镇压他们的反抗,然后进行移民和联姻,来一场种族大融合!

    就游牧民族那几百万人口,扔进超过一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唐帝国里,顶多就是溅起一片水花,然后就消失了。

    华夏玩了几千年的融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大杀器!

    此外,为了避免融合后又出现新问题,或者是其他地方的游牧民族迁移过来,占据草原,成为帝国的新敌人,那么就不能简单的把人对付也就算了,还得对广大的草原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最简单的方式那就是推广一部分的种植业以及城镇化。

    只要他们开始种田,只要他们有了城市,那么草原就不在是来去自如的地方了!

    当然了,想要彻底解决草原问题,也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军事上能够击败,乃至彻底消灭俺答汗麾下的鞑靼人军队。

    如果连鞑靼军队都无法击败,那么也就无法谈起各种统治草原的政策了。

    而如今的大唐陆军有能力击败俺答汗的鞑靼大军吗?

    一个字,难!

    如果要说防守,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依托着长城以及边镇的众多城池,大唐陆军里的野战部队以及预备部队乃至民兵部队,已经是建立了一条完善的长城防线,西至嘉峪关,东一直到鸭绿江。

    其中的大部分长城防线,都和之前的前明正德年间类似,变化不大,甚至就连防区,其实也是效仿了前明时期的九边政策,把整个北方防线划分为若干防区。

    大防区就有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西、辽东一共七个,然后各大防区里各有一个军驻防,各军辖有数量不等的部队,这些部队由主力部队以及预备师共同组成,十多万的主力部队以及将近二十万的预备师部队,总数将近三十万的大军,一共构成了整个大唐帝国的北方防线!

    相对于让帝国投入三十万大军才能够维持长城防线的鞑靼人来说,葡萄牙人对于帝国的造成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去草原看风景

    这几年,大唐陆军持续进行改革,军级指挥机构也是逐渐增多,而且所辖的部队也不是和早期统一战争的时候一样,只局限于一线主力作战部队,如今也会把一部分战斗力比较强的,状态比较好,同时地理位置也是比较接近的预备师也编入各军编制里。

    到目前为止,大唐陆军在全国范围内,一共设立了十六个军,分别驻防全国各地,北方边境有七个个,分别驻防于北方五省的边境,具体是甘肃一个军、陕西一个军、山西一个军、河北两个军、辽西一个军,辽东一个军。

    西南地区有两个,分别是四川一个军,云贵一个军。

    沿海地区有两个,分别是两广,闽浙。

    湖广地区有一个。

    中原地区有一个,防区包括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区。

    山东有一个,防区自然是山东,不过大唐帝国里的山东,并不包含辽东,辽东单独建省。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高丽半岛地区,这里也有一个军的编制,不过说是一个军呢,但实际兵力很少。

    然后是直隶地区了,这个地方是重点布防区域!

    而直隶防区也不包括金陵城以及周边地区,金陵城以及周边地区的防务由近卫军单独负责,和陆军没关系,陆军主要负责直隶四道。

    陆军在这里布防了两个军,虽然只有两个军,但实际上主力部队中多,整体实力而言,仅次于长城防线里的各军总和,布防在直隶的第一军不用说了,全军之冠,总兵力最多,装备最优良,全军目前一共也就二十个主力步兵师,要分配到足足十六个军里头,但是第一军就占据了其中的三个,而且还是战斗力最强的三个。

    第一军,在民间的舆论里,还有一个别称,那就是直隶军,可见其地位,该军布防比较分散,主要布防在江北道、皖南道、江南道,皖北道的话,其防务则是交给了第十六军。

    第十六军乃是陆军最近这些年的最新建设成果,辖有的部队,也就一个主力步兵师以及两个预备师而已,其主力部队乃是第二十步兵师。

    从番号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支部队是大唐陆军诸多一线主力部队里,最为年轻的主力步兵师,筹建于宣平十年,今年上半年刚刚成军!

    不过这个师也很有意思,它筹建的时候并没有从其他部队里抽调现成的士兵,而是直接招募那些到了服役年限的退役老兵组成,所以这支部队的士兵平均年龄相当大,达到了二十五岁,部分老兵甚至达到了三十岁。

    而大唐帝国其他的部队,甭管是主力部队还是预备师,士兵的平均年龄都是只有二十岁左右。

    但是平均年龄大就坏吗?

    不,相反,哪怕这支部队刚刚成军,甚至都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战争洗礼,但却已经是让其他部队侧目了,因为,这支步兵师里的士兵,清一色的都是老兵,而且都还是当年参加过统一战争的老兵,不敢说人人见过血,但那都是打过仗的老兵。

    士兵如此,军官也同样是抽调的最为资深,履历最为丰厚的军官。

    这样的一支军队,虽然番号是新的,但是谁都不会把他们当成新部队看待!

    第一军和第十六军,一共构成了直隶防区的主要力量,这两个军加起来,仅次于长城防线七个军的总和力量。

    如果加上已经扩充到三个近卫军步兵师的近卫军,也就是把整个直隶地区的兵力汇总起来,近卫军、第一军、第十六军,不敢说足以和长城方向里的七个军相对抗,但是对抗其中一大半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因此,整个帝国里,兵力最雄厚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在长城防线,虽然这个地方的兵力的确是最多,但是过于分散了,几十万人分散到了漫长的北方边境上,也就导致了每个地方的兵力都不会太多。

    但是直隶地区却是不一样啊,必要时候,这些兵力是能够汇集起来的。

    倘若某一天李轩要亲征草原,他带上的部队就将会是近卫军,第一军,第十六军里的部分部队,哪怕不是全部抽调,但是也能够轻松抽调十万人以上的主力部队,这还不包括那些预备师呢,如果加上预备师的话,还得再多出十几万人。

    这说的可不是动员之后,而是直接抽调现役部队,如果动员之后,那就更加难说了,直隶地区的各大军事仓库了储备着大量的军械武器呢,随时都能够动员退伍军人,征召青壮组建新部队,到时候能够动员出来多少部队,说实话李轩自己心里都没底,按照兵源来推算的话,百万人都有可能,但是如果考虑到各类军事物资的,百万人肯定维持不了,但是再动员四五十万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这些临时动员起来的部队,如果不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也别指望让他们能够上战场了。

    帝国陆军的主要兵力,主要是集中在长城防线以及直隶地区,其他地方的话,倒不是说兵力不多,而是主力部队不多而已,比如说江西中南部地区,甚至都没有主力步兵师在这里驻防,只有几支预备师驻防而已。

    原因无他,谁让这地方身处内陆,没有外地威胁呢,而且周边也都是重兵云集的地方,第一军部署在安庆以及九江的部队,随时都能杀下来。

    每个军辖有的部队并不固定,也没有统一标准,因为这些军,严格上来说,并不是以往那种严格意义上的野战军,而更类似于战区指挥机构,负责的是一整个区域的战事。

    所以各军的实力相差也是极大,比如驻防湖广的第十二军,实力就差得很,所辖的部队里只有一个主力师,但是隔壁的第一军,却是拥有三个主力步兵师,不仅仅是主力师,就连预备师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

    各军实力差距大,同时也是兼顾着防区司令部的职责,不过各军司令部和各省的守备司令部依旧不是同一个概念,虽然各省守备司令部也辖有预备师,但是一旦某支预备师被直接掉入各军所辖后,各省守备司令部也就失去对这支预备师的指挥权了。

    通常来说,陆军方面会把部分状态比较好,战斗力比较强的预备师,直接调入各军指挥,充当二线野战部队来使用。

    主力部队虽然好用,但是数量严重不足,又没钱搞更多主力部队,所以也就只能用便宜的预备师凑数了。

    因此,一些状态比较好的预备师,往往是会被抽调进入各野战军里,当然了,预备师毕竟是预备师,也是不可能一直都在前线的,往往是间隔一年半载的就会进行轮换。

    而那些没能获得轮换,一直都是驻防本地的预备师,通常都是实力比较弱的那种,这些倒是一直都归属各省守备司令部负责。

    北方防线的七个军,几乎占据了大唐帝国十六个军的三分之一还多,此外还占据了大唐帝国主力野战部队的一半以上,有这么雄厚的兵力,再加上枪炮,守住长城防线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偶尔也能够发动进攻呢。

    但是依旧以步兵,以枪炮为主的大唐陆军,如果想要深入草原打击鞑靼人,那么就很难了!

    鞑靼人的兵力,是以骑兵为主,一想到数十万骑兵,任何一个大唐陆军的将领都不会轻视,有时候光是想想对面这么多骑兵神出鬼没的,头发都觉得有些发麻!

    大唐陆军的枪炮虽然牛逼,但是也得找到敌人才能开枪开炮啊。

    但是当大唐陆军深入草原的时候,人家又不傻,前些年傻乎乎的直接冲击步兵方阵倒了大霉之后,这些几年大唐陆军和鞑靼人之间的一些武装冲突里,这些鞑靼人从来就没有冲击过大唐陆军的步兵方阵了,哪怕一次都没有。

    他们是被打怕了!

    所以现在,人家根本就不和你正面对战,遇上你大队步兵,直接拍马一溜烟的就跑了,你是追还是不追呢?

    追,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而且人家普遍单骑双马,那就是八条腿了!

    这追着追着,说不准你一放松,人家就杀了个回马枪!

    如果不追,那你来草原干嘛啊,看风景啊?

    追不追这个问题,找不到敌人也就算了,偏偏人家鞑靼人还会袭击粮道啊,重装步兵深入草原,需要耗费的粮草是非常庞大的,后勤补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如果这些鞑靼人不和你玩正面作战,而是主力遁走,偏师袭击粮道,大唐陆军不用打,自己就得先崩溃了!

    等到自己受不了,因为粮道被断,或者是避免粮道被断,而选择侧退的时候,人家骑兵又跟上来了,想要走,哪有这么容易!

    一支被断了粮道的步兵部队,在敌人骑兵的虎视眈眈之下,能够跑得掉才见鬼了!

    人家就在后面优哉游哉的看着你,等你撤退的时候稍微无法维持阵型,人家分分钟杀过来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济州马场

    大唐陆军的将领们,很幸运的还没有经历过这种事,这不是因为他们幸运或者牛逼,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绝对不能让自己置于这种情况之下。

    这种幸运,并不是老天爷给的,而是他们争取来的!

    因为除非有相当数量的骑兵伴随,要不然的话,他们从来都不会单独派遣步兵以及炮兵这些徒步兵种深入草原!

    那不是打仗,那是自杀!

    以数千年的历史来说,想要对抗骑兵,最好的武器只有一种,那就是坦克!

    其次是步兵们装备重机枪这些速射武器!

    这两样武器的出现,才是彻底让骑兵作为一个兵种退出战争的舞台!

    而哪怕是有了坦克和机枪,骑兵在特定情况下依旧有着重大的作用,间战期间的东欧战场里,甭管是俄罗斯内战还是苏联和波兰的战争里,骑兵都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期间,虽然成建制的骑兵冲锋很少可以看见了,但是乘骑战马进行快速机动转移,依旧可以频繁看见,而且作用巨大。

    而单独说军用马匹的作用,那就更大了,二战期间,一大票军队是用马匹等牲口运输后勤的,德军,苏军,日`军等一大票机械化不足的军队都是用骡马充当后勤运输主力,这也就是典型的骡马化军队了!

    二战后的华夏军队,也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骡马化呢,用马匹、骡子等牲口承担主要后勤运输,用卡车搞摩托化,乃至机械化,那都是好多年以后的事了。

    作为一个作战兵种,骑兵在华夏地区的生命,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一种运输力量,马匹直到二十一世纪依旧活跃在战场上,就连那些能够把外星人都打的满地找牙的美国大兵们,在山区作战的时候,依旧会使用骡马运输后勤物资。

    可见骑兵的生命力之顽强,马匹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对于一种哪怕是到了二战时期,都依旧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的兵种,放在十六世纪里,哪怕是大唐陆军装备了枪炮,而且还是最先进的燧发枪,榴弹炮,但是想要单凭步兵和炮兵就对抗骑兵,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这个时代里,想要对抗敌人的骑兵,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也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

    用骑兵对付骑兵,这才是王道!

    现在,乃至未来数百年,一直到坦克成熟之前,都是唯一的最佳选择!

    回首过去的几千年来,当中原王朝在对抗北方的时候占据优势的,那都是中原王朝拥有数量庞大,战力强悍的骑兵的时候!

    汉唐明初都是如此,他们击败北方游牧民族的兵种,从来都不是步兵,而是骑兵!

    明初的骑兵,那战斗力可是爆表的,多次主动北上发动战争,打的北元骑兵哀嚎不已!

    等到明王朝的骑兵不行了,那么和北方草原的战争也就攻防互换,变成了明王朝防守,瓦剌人、鞑靼人时不时的南下入侵了。

    到了大唐王朝这边,虽然大唐陆军的步兵和炮兵牛逼到不行,说是现在的全球第一也不为过,但也是拿对面的鞑靼人的骑兵没什么好办法。

    因为人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

    这也是大唐陆军这些年来,一直费尽心思想要发展骑兵,甚至为了购置战马,甚至不惜出售枪炮的缘故!

    没有骑兵,根本就没办法深入草原打仗,枪炮再牛逼,那也只是摆设。

    但是相反,担任过有了骑兵之后,不仅仅能够发挥骑兵本身的优势,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发挥枪炮的力量。

    那啥,骑兵也是可以装备火枪的!

    步炮兵也是可以变成骑炮兵的!

    骑兵装备长杆的燧发骑枪,可以充当骑马步兵使用,装备短杆的遂发手枪,可以当手枪骑兵使用。

    枪炮和骑兵的结合,将会进一步推动大唐陆军战斗力的提升!

    因此这些年,军方咬着牙,忍痛卖给了鞑靼人,瓦剌人,吐蕃人不少的火绳枪,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火绳枪到了他们手中之后,以后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你不卖火枪,人家也不卖战马啊!

    你想要战马,而且还是大量的上好战马,不付出足够的代价,人家鞑靼人以及瓦剌人,吐蕃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把被他们自己同样视为军国利器、最大的依仗的战马出售给大唐帝国。

    人家又不傻,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大唐帝国购置了这些战马后肯定是会组建大规模的骑兵,然后调转头来对付他们!

    大唐帝国在北方和鞑靼人、察哈尔等东部部落、瓦剌人以及吐蕃人之间的贸易,尤其是马匹和火枪的贸易,对于双方来说,那都是游走在钢丝绳上的一种游戏!

    他们这是把能够杀死自己的武器卖给敌人,再从敌人手里换回来能够杀死敌人的武器!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是不得不这么干!

    大唐帝国缺战马,很缺,很缺!

    那些游牧民族们,面对大唐帝国的枪炮威胁,也是想要购置枪炮抵抗。

    要不然,也是不会出现如此诡异的情况了,敌对双方,竟然相互出售、购买对方的武器!

    除了在正式的互市里头,通过和鞑靼人、瓦剌人、察哈尔人、吐蕃人等北方游牧势力进行官方层面的‘枪炮换购战马’外。

    大唐帝国为了补充战马,这几年基本上是什么办法都给用上了,其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拉拢,分化游牧民族的中小部落,然后从这些小部落里获取马匹。

    这些游牧民族部落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哪怕是俺答汗,也是无法彻底控制整个鞑靼。

    鞑靼,严格上来说,这是一个众多部落的松散联盟,俺答汗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部落,土默特部落的领袖,依托着土默特部落的强大势力,控制着其他部落而已,而各部落内部,自主权利非常大,看俺答汗不爽的人也多了去,但是暂时估计也没人有这个胆子反对俺答汗就是了。

    其中一些靠近长城的游牧小部落,被夹在中间的他们其实活的也很困难,当大唐帝国给予一些好处之后,他们也是会酌情的出售一些马匹,甚至有好几个小部落为了生存,为了获得了进入长城内生活居住,彻底选择投靠了大唐王朝。

    别看这些部落小,但是草原那么大,愿意偷偷摸摸和大唐王朝做马匹生意的中小部落多了去,哪怕是几个大部落,照样也会偷偷摸摸找大唐王朝做生意,只不过他们是瞒着俺答汗购买枪炮而已。

    这乱七八糟的生意做的多了,汇总起来的马匹数量其实不少,目前大唐陆军的诸多军用马匹,其实超过半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

    讲究的就是一个一万匹不嫌多,一匹也不嫌少,只要有马匹,啥都好说!

    除了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方式购买马匹外,自己养马也是一大措施,如今,大唐帝国是推动了官方以及民间同时大规模的养马。

    民间大规模养马,虽然帝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是说真的,和官方的推广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这几年国内大规模应用马车,民间市场对马匹有着庞大的需求,马匹的价格一涨再涨,前明时代,一匹上好的马匹也就十二十两银子左右,但是现在,价格足足涨了一倍多,没有四十两银子根本别指望能够买到手。

    价格上涨,也就使得了民众养马有利可图,不用官府去推动,民间自然就是兴起了养马之风。

    不过民间养马的话,虽然风气已经起来了,但是没有成规模的培育,马匹的质量只能说是一般般,官方虽然也是在推广优良马种,不过难以彻底监督,所以马匹的质量掺差不齐,高质量的马匹数量也很少。

    如今国内的很多地方,因为缺乏马匹,各种马车其实是用骡子、驴子拉拉动的,而用的马匹,大多也是西南马,不是说西南马不好,在山区里用,这种马充当托马的话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如果是跑到北方平原地形去充当骑兵的乘骑用马,个头太小,冲击力太弱。

    因此,目前来说,民间是没有办法给军方提供太多的合格马匹的,不过军方正在联合内阁那边,对国内民间的养马进行规划化,力争改变这种乱局。

    目前来自国内的军方用马,绝大部分还是来之于官方养马场,官方目前设立了大大小小一共三十几个马场呢,西北,山西,河北,辽东,甚至直隶,西南地区都有,规模或大或小不等。

    培育的马匹质量都比较好,有引进的中亚马,也有蒙古马,就算是西南马也没有落下,不过即便是这种纯种的马匹,如今军方也是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质量。

    此外,军方还在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支持下,开始培育杂交马匹,弄来各种乱七八糟的马种进行试验,比如用蒙古马和中亚马进行培育,用蒙古马和西南马进行培育。

    大唐军方,为了保证马匹培育不搞混,确保各种类马匹的血统,大部分马场都是严格封闭的,甚至对马匹进行一对一等级。

    诸多马场里,最夸张的应当属于济州马场,为什么用济州两个字,因为大唐王朝把一整个济州岛都作为马场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夺辽河设马场

    济州岛,在古时候并不以养马著称,但是元朝征服了当时的高丽半岛后,为了保证军用马匹的需求,直接把整个济州岛变成了一个超大型的马场。

    其实也不止济州,实际上在当时的元朝统治区域里,光光是官营的超大型马场就有十几个,至于各种中小型的马场就更多了。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元朝从根本上,是一个军事强权政权,是依靠高压的军事威慑来维持统治的,如此对军用马匹的需求量非常的庞大。

    为了保障军事用马的需求,这也就让元朝极端重视马政,为此不惜在众多水草丰美之地都设立马场,而这个过程里不知道让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粮食大规模减产。

    但是不得不说,元朝时期拥有的马匹数量是巨大的,哪怕是到了元朝末期,马政松懈了,但是整个华夏地区的马匹存量依旧非常庞大。

    明初的各路起义军基本上都是不缺马匹的,尤其是朱元璋的军队,人家可不是靠着步兵把元军干翻的,而是依靠着骑兵把元军打的抱头鼠窜,而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江南地区,乃至华夏的广大中南部地区里,都是拥有大量的马匹,而且马匹的质量还不差。

    庐州马场,这可是当时在中原地区里最大的元朝官营马场,他就是在这里获得了大量的战马,然后又攻克了山东,夺取了益都马场,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中小马场,以及当时的民间也是保有大量的马匹。

    才使得了朱元璋麾下的军队,拥有了大量的马匹,武装起来了大规模的骑兵,从而干掉了元朝。

    等到了明朝的时候,虽然也同样重视马政,但是到底是没有能够做到和蒙古人那么疯狂,敢直接圈最肥沃的土地作为牧场养马,所以到了后来,马匹是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低。

    等到了大唐王朝崛起之后,其实整个中原地区,已经是没有什么大规模的马场了,只有一些中小型的马场,搞的大唐陆军想要发展骑兵,乃至军事运输都是严重缺乏马匹。

    为了发展骑兵,为了满足后勤运输的需求,大唐王朝很多年前就是开设了好几个官办马场了,不过规模都比较小,一部分是集中在贵州以及部分云南地区,主要培育西南马。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集中在皖南地区。

    等到了宣平八年,彻底统一国内地区后,官办马场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目前全国加起来,官办马场有五十多家,不过大多数都是中小马场,只有少数几家才是大型马场,分别是西北大马营马场,这乃是华夏大地里第一家,同时也是最负盛名的官营马场了,此外山东省的益都马场、辽东省的辽河套马场、济州马场、云南大理马场规模也是比较庞大。

    上述马场除了益都马场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之所以跑到比较偏远,甚至跑到济州岛这样的岛屿办官办马场,这也是有诸多原因的。

    首先限制比较大,如今帝国的人口中多,对粮食的需求非常的庞大,而帝国又不是元朝政权,不可能说不顾普通农民的死活,直接强行圈占他们的土地划归为官营马场的,至于说有偿征收,那得花多少钱啊。

    所以如今本土,尤其是中原腹地的官办马场,其实大部分都是在官田上进行放牧,基本上不存在侵占民田的情况,而这样办起来的马场,规模自然也就大不到那里去。

    因此比较大的马场,基本都是靠近边境区域,人迹罕至,不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只有一个益都马场算是一个特殊例子。其他的西北大马营马场、云南马场,辽东的辽河套马场以及济州马场,都是在偏僻地方,不存在马占人地的秦光。

    而其中的辽河套马场,虽然地理位置也非常的优良,但这地方其实是被察哈尔部落乃至朵颜三卫的部落所占据的,当年大唐陆军杀入辽东的时候,顺手把他们也给收拾了,察哈尔等部落为了避免陷入大唐帝国和俺答汗的两头夹击,最后选择了和帝国达成了暗地里的协议。

    他们让出部分的辽河套地区,并且向大唐帝国出售大量的马匹,换取帝国停止对他们进行军事打击,并且放开火枪手以及刀剑板甲等各类武器的出口。

    如此,帝国也就获得了一部分的辽河套地区,虽然说没有把整个辽河套地区都夺过来,但是也算是获得了一个极为适合放牧的地区,随即在此地设立了一个大型的马场,称之为辽河套马场。

    最后,帝国就是在这里驻扎了整个一个步兵师以及骑兵师,用来保持对察哈尔部的威慑,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就在身后的辽河套牧场。

    从这也是可以看的出来,这地方目前来说,其实并不安全,随时都会受到察哈尔等部落的侵袭,所以这地方虽然大,帝国也是驻扎重兵,甚至都是开始修建密集的棱堡防线,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太妥当,陆军方面只是在这里放牧一些普通的马匹,数量也不算太多。

    帝国在东北地区的马匹培育,主要是在济州马场。

    济州岛这个地方,虽然是个岛屿,但是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却是非常的适合养马,要不然当年元朝也不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开设大型马场了。

    其次,这个地方的土著居民不多,而且当年刚征服高丽半岛,帝国的官员们自然是不会考虑当地土著们的感受的,来了一个直接强制移民,半空了整个岛屿上的土著民众,让此地成为了彻底的马场。

    除了马场的工作人员外,就没有其他不相干的人了,更加别说什么土著了。

    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在中原地区出现的,因为帝国不可能不顾农民们的死活,用大片的良田养马,如果真这么强行干了,民怨沸腾之下,估计帝国也就会面临元朝一样的危机了,这一不小心就会被干翻的。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万金油西北马

    在中原地区的马政政策,帝国是以政策扶持,民间自愿养殖为主,而且这效果比官方强行推动好多了,因为如今民间对马匹的需求极大,马匹价格一天一天的涨,养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民间很多人家都很乐意养牛耕田的同时,也养一两匹马卖钱!

    诸多情况综合之后,也就让济州岛这个昔日蒙古人的海上马场,如今也是变成了大唐王朝的海上马场,和当年蒙古人不顾当地人死活不一样,直接圈土地养马,让当地人种不了粮食活生生饿死不同,大唐王朝还是比较仁慈的。

    他们把当地人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安排他们移民到吕宋去了!

    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吕宋府各岛都缺人的很,那地方土地肥沃,除了土著多了点,各种病菌害虫什么的多了,因此导致的移民死亡率高了点,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了!

    至于你问移民死亡率具体有多高?

    大唐朝报官方报道,只有区区百分之一而已,不值一提!一百个才死一个,比走路摔死的几率都要小!

    什么,你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假如这些移民们能够在吕宋岛扎下根来,凭借他们所获得的大片免费的土地,再加上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活将会比在济州岛过的还要好。

    如今几年过去了,济州马场也是逐步发展为最受陆军重视的马场,这里不仅仅远离海外,只要有大唐海军在,那么就可以保障绝对的安全,同时地理上的隔绝,也是能够让马匹的培育工作变的更加容易,至少不用担心发生莫名其妙的不可控杂交,导致马匹质量下降这种事了。

    这样的优良条件,导致济州马场里放牧的马匹数量虽然还不算多,但是质量却是最高的,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西北马。

    所谓的西北马,其实并不是说西北本地原有的马匹,而是指大唐帝国利用中亚马和蒙古马杂交之后的后代!

    而大唐帝国引入的众多中亚马,其实也不是单一的马种,根据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那些变态们的判断,大唐帝国引入的中亚马,其实应该是众多不同种类的马种,中亚马,只是一个统称而已。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普遍有着阿拉伯的血统,其中一部分保留的阿拉伯马血统还相当多,以至于普遍高大,冲刺力比较强,但是耐力差,饲养麻烦。

    如今的这些中亚马,其实作为乘骑军用马来说已经是不错了,大唐帝国从引入的众多中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部分用来繁殖培育的中亚马,普遍带有比较多的阿拉伯马血统,普遍肩高可以达到一米四三以上,优秀的甚至可以是达到一米四八以上,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阿拉伯马的近亲,同时还保留了一些中亚地区本地马的特性。

    这种筛选过后繁殖的中亚马,已经不是一个统称,而是一个马种了,目前也算是初步满足了大唐陆军的骑兵乘骑用马需求。

    但是军队嘛,总是希望得到更加优良的马匹,他们还希望马匹能够耐力更好一些,喂养更简单一些。

    他们说如今的这些中亚马,个头是大,短距离冲刺能力也的确不错,乃是目前军方最佳的乘骑用马,但是这种马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太差,同时非常的娇贵,喂养成本高昂而且麻烦,一不小心,养着养着就掉膘甚至死亡了。

    随后,在大唐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支持下,嗯,鬼知道这些学医的变态们是怎么还懂杂交培育马匹的,反正如今整个大唐帝国的马政的技术支持都是他们在搞。

    就在甘肃的大马营马场开始了中亚马的繁殖以及杂交培育工作,当年为了确保马种的纯粹性,不让马场里原有的劣质马,乃至是引入的部分不合格的中亚马混入其中,军方直接是把大马营里的适合用的马匹全部征用或者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养殖。

    一整个大马营马场,都是用来进行中亚马的繁殖以及培育工作,他们从这一批中亚马里和蒙古马里找到了所能够找到的最优秀的种马和母马进行杂交培育,然后这些杂交出来的马匹,就被称之为西北马,进行初步繁育后,送往国内的其他部分官办马场进行培育。

    当然了,这种全新培育出来的西北马的数量还少,短时间很难大量满足军方乃至民间的需求,因此国内的众多马场还是继续繁殖蒙古马乃至西南马的。

    而大马营马场,也算是地理位置比较适合,虽然是他们培育出来的西北马,但实际上他们主要以繁殖、培育、改良中亚马为主,现在又引进了纯血的阿拉伯马,繁殖纯血阿拉伯马的同时,进一步改良中亚马的性能。

    倒是济州马场,变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繁殖、培育、改良西北马的马场。

    这种西北马,成功的保留了中亚马的大部分体型,成年后普遍肩高可以达到一米四左右,比中亚马略微矮小一些,但是也不算矮太多,其中的优秀者可以达到一米四五左右。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这种马,比中亚马的耐力好很多,喂养虽然还比较麻烦,但也比原来的中亚马略微强了那么一丢丢。

    但是喂养麻烦以及体型比中亚马稍微矮小了一些,这在它的优势面前完全不算什么,毕竟以前的中亚马喂养也同样麻烦,但是大唐陆军还不是死命的培育中亚马,然后用来组建骑兵。

    如今,在中亚马的基础上,还融合了一部分蒙古马的长途耐力,这对于目前的军方来说,是非常的适合的。

    这种马,对于目前的大唐帝国来说,用处很大,可以勉强充当重骑兵的乘骑用马,可以充当轻骑兵的乘骑用马,可以充当炮兵的挽马,可以充当运输部队的挽马,也可以充当驮马,基本上啥都能干,每一样虽然不算太优秀,但是都能用,算得上是万金油马匹了。

    大唐帝国的骑兵,虽然说也有重型胸甲骑兵,但是数量太少了,大唐帝国的骑兵主体,乃是轻骑兵,而轻骑兵对战马的体型需求不算太大,倒是对长途的耐力需求大一些。

    当然了,这个需求不大,是指再怎么样,也得有个一米四的肩高,那些一米二三的蒙古马显然是不合格的。

    再过来则是大量的役用马了,西北马也能胜任!

    相互结合之下,如今的大唐帝国陆军,对西北马相当重视,要不然的话,也不让全国的好几大家大型马场同时进行培育了。

    济州马场,就是最大,同时也是目前最为专业的西北马繁殖、培育马场。

    而大马营马场,他们的重心就是放在了中亚马的繁殖,同时摸索着试图培育出来新一代,更加优良的马匹。

    西北马、中亚马,还有蒙古马、西南马,再加上阿拉伯马,可以说目前的大唐帝国却是马匹的种类是非常多的,高大的有,矮小的有,爆发力强的有,耐力好的也有,具体使用什么样的马匹,得看具体的需求和环境。

    如果是重装胸甲骑兵用马,没的说,必须是高头大马,爆发力强悍的。

    这样的高要求下,其实现在大唐重骑兵普遍使用的中亚马其实都差了点,中亚马的普遍肩高一米四三,但是大唐陆军的设想是,重装骑兵的乘用马,达到一米五以上的肩高才是比较理想的,如果能够有一米五五的肩高那就更好了。

    只是很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更残酷,目前大唐帝国的中亚马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哪怕是纯血的阿拉伯马也只有少数优秀马匹才能够达到一米五。

    至于一米五五肩高,别想了。

    西北马的话,那就更勉强了,西北马的普遍肩高只有达到一米四,但是少数优秀马匹也能够达到一米四五,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是让重骑兵减轻装备重量,让这部分少数的优秀西北马勉强作为胸甲骑兵的乘骑用马使用,只是效果肯定不好就是了。。

    如果是轻骑兵用马,需要一定的体型和爆发力,耐力和易饲养什么的也需要有一点点要求,因为需求量太大,繁殖以及喂养成本也不能太高,这样的话新培育出来的西北马就比较适合,性能和成本比较综合,虽然都不咋地。

    中亚马虽然贵了点,但也可以用,只不过综合性价比就没有西北马这么好。

    但是倘若以陆军提出的理想标准来看,中亚马那也是不够用的,陆军提出的理想标准是肩高需要达到一米四五,如果有一米五肩高更好。

    这基本上也是奢望,西北马里的少数优秀马匹才能够达到最低要求,至于理想要求一米五,那只能是少数优秀的阿拉伯马了,中亚马都不行。

    如果是役用马的话,陆军倒是没有提出太过苛刻的理想要求,基本上是马就行。

    所以军方倒是觉得蒙古马又是比较适合了,耐力绝佳,喂养容易,成本低,用来干脏活累活最适合了。

    至于说马匹力量小了点,拉不动,多用几匹就行了。

    西北马也能用,就是用来充当役用马有点浪费,综合性价比比蒙古马低一些。

    如果是在西南等山地地区作战,其后勤役用马使用西南马就比较适合了,因为这种马虽然矮小,但是爬山涉水太厉害了,而且耐力同样厉害,也适应南方的气候。

    具体环境和作战需求的不同,对马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各种马匹都有进行大规模繁殖的原因。

    而大唐陆军对上述的这些马种,还是不太满足的,尤其是对乘骑用马,他们希望得到一种肩高普遍可以达到一米五五以上,爆发力强,耐力好,容易饲养,耐寒,耐热,可以去高海拔,在低海拔也能用,最好还要兼顾乘骑和挽托的马匹!

    所以这些年,陆军方面一直都是没有放弃搜集各种马匹的来源,尤其是从洋人口中得知,西欧以及北非那边有着比较高大的马匹后,正委托大唐西洋公司想办法从北非和欧洲引进种马和母马,准备进行杂交培育。

    但是即便他们得到了欧洲和北非的马匹进行培育,但是也别指望能够得到他们理想中的战马了,那玩意暂时来说根本不存在,至少未来的几百年内,都不可能出现!

    真等到技术发展可以培育出来了这种超级战马,估计那时候坦克都被淘汰了,还玩啥骑兵啊!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北方剧变

    宣平十四年八月,甘肃西宁,甘肃巡抚衙门内。

    新任,同时也是首任甘肃巡抚李远志皱着眉看着手中的信件,这是第五军军部转交过来的公文,公文的内容很简单,说是北边的鞑靼人似乎有所异动,军方已经是加紧防备,同时也希望地方衙门能够配合好军方,做好民众疏散,物资储备工作。

    在帝**政分离的政治生态里,军方那边自然是不会把军事事务详细通报给巡抚衙门,但是甘肃这边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而军方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地方上的支持,所以双方的互动是比较多。

    看着手中的军方送过来的公文,李远志皱着眉,这些鞑靼人又要有所动作了吗,这一次是想要入关劫掠物资,还是说想要突破长城封锁线,杀入青海等地,又或者是想要在甘肃这边对帝国施加压力,以减轻他们在河套地区所受到的庞大压力?

    李远志虽然不是军事将领,但是身为帝国高官,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新成立的甘肃省巡抚,此人自然不是什么普通的文官,见识和能力各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

    他很清楚,为了进一步压缩鞑靼人的空间,更是为了夺回河套地区,帝国在宣平十年开始,就已经是秘密展开了河套战略。

    什么战略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甚至都不是什么军事上的行动,而是通过移民蚕食,帝国沿着黄河两岸沿途修筑棱堡,建立移民点。

    一开始,对面的那些鞑靼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帝国在黄河两岸建立的棱堡规模都不大,而且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只有少量移民。

    并且也不主动去袭击河套平原上的鞑靼人的部落,更何况,这一段的黄河到了冬天的时候是会结冰的,因此在鞑靼人看来,这种小规模的修建堡垒和殖民影响并不算太大,他们依旧可以来去自由。

    但是,当一个个小型的棱堡修建起来之后,并依托这些城堡形成了一条稳固大约五十多公里的前出通道后,鞑靼人终于是意识到,大唐帝国是想要逐步蚕食河套地区,他们就开始紧张了起来。

    河套地区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数千年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往往就能够控制该地区,但是一旦中原王朝衰弱了,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控制这一地区。

    甚至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各部落而言,这个地方也是彼此的竞争区域!

    数千年来,河套地区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战争的历史,各部落,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不断的进行厮杀,无数的将士们洒下的鲜血成为了滋润这一片土地的最佳养料。

    大唐帝国试图收复河套的举动,让鞑靼人感受到了危机,所以也是开始出动兵力拔出这些小型的棱堡。

    只不过之前,双方都还算比较克制,一方面是双方也算是达成了协议,大唐帝国还给俺答汗封了一个封号呢,双方也还保持着互市关系。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前些年大唐帝国的重心是恢复民生,发展工商,对外扩张是保持了克制,而鞑靼人也是忙着打察哈尔,打瓦剌。

    双方都有事忙着,这大规模的战争自然是打不起来,但是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却是相当的频繁。

    然而今年开始,李远志却是知道,帝国已经是开始逐步改变北方政策,其主要诱因也不是说帝国已经是准备好了北伐,实际上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帝国高层的基调还是发展农业工商经济,强大自身为主,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依旧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

    这从去年年底的财政预算支出分配里就看得出来,大量的财政支出依旧是集中在内政上,军费支出和宣平十三年依旧持平,但是帝国的财政收入一年一比一年多,相对的财政支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军费的总数却是没有得到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军费支出比例是逐年少量降低的。

    帝国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对外扩张的规划!

    但是今年三月份,从北方草原传来的一个消息却是让帝国感受到了北方的威胁,因为在今年二月份,鞑靼人和瓦剌人发生了一场规模相当宏大的战役,据传鞑靼人在这一次战役里投入了十多万兵力,而瓦剌人也是投入了七八万的的大军,而结果呢,鞑靼人大胜,瓦剌人主力被歼灭大半,最后狼狈而逃。

    这也就意味着,鞑靼人在北方草原已经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尽管他们还没能彻底的消灭或吞并察哈尔部、瓦剌部等,但是其实力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察哈尔部以及瓦剌部如今自保都困难,更加别说什么和鞑靼人对抗了。

    这也就让帝国试图让北方的三大势力维持一个均衡,让帝国有更多准备时间的谋划落空了。

    如今俺答汗在草原上是如日中天,这自然也就让帝国感受到了威胁!

    为此,在三月底的时候,圣天子李轩亲自召开了御前军政会议,这是一场军方和内阁的高层都参加的会议,而会议的主体就是如何因对北方局势。

    会议的详细内容自然是不会公布的,但是依旧是可以通过一些事情来推断,帝国的北方政策已经是出现了重大的变动。

    首先最明显的信号就是,军方临时获得了五百万两银子的军费!

    临时军费,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战争时期,平常时候,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陆军突然获得了五百万两银子的临时军费,这也就意味着,军方要有大动作了,要不然的话,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临时军费。

    军方要有大动作,这是帝国不少高层官员都是知道的事情,一部分普通官员乃至平明甚至都是能够猜测的出来,军方正在备战!

    因为军方备战这种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大,根本就瞒不住。

    比如说,今年的陆军武学堂的学生提前结业,然后分配到各部队!

    又比如说,枢密院后勤部,突然是临时向各大企业增加了紧急订单,临高二九渔业公司就是突然获得了大批的鱼罐头订单,而且对交货的时间要求的非常严格,迫使临高二九渔业公司不惜延后其他订单,优先生产军方的订单。

    又比如北方数省的粮食公司,比如河北粮食公司,山西粮食公司,陕西粮食公司这些嫡属于帝国粮食总公司下属的官营粮食公司,都是接到了行政命令,要求他们调运,储备大量的粮食。

    黄河上,一船一船的粮食以及其他军需物资正在向北运输。

    那些官道上,一辆一辆的四轮运输马车,正在往北方运输着大量的粮食以及其他的各类物资,前往边境。

    尽管军方的部队还没有动,甚至在河套地区都是暂停了中等规模的战斗,只有一些小估摸的冲突战斗,给人一种风平浪静的感觉,但是一些知道或者猜到内情的人都知道,军方在北方肯定是谋划着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要不然的话,不会这么大费周章!

    而李远志作为帝国高层,而且还是甘肃省巡抚,自然是知道,帝**方的目标不是在其他什么地方,而是在最重要的河套地区。

    经过多年的准备后,甚至是压制后,圣天子终于是批准了陆军提出的计划:收复河套!

    哪怕他不知道内情,但是也能够猜得出来,想要收复河套,陆军那边少说也要投入十几万大军作战。

    北边的鞑靼人也不傻,他们也是能够感受到来自大唐帝国的庞大压力,他们的探子也是打探到了不同寻常,然后报告给俺答汗。

    这也是最近几个月,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乃至辽西等地区在内,都有鞑靼人频繁活动的原因。

    他们也不愿意坐以待毙,正在试图寻找方法破坏帝国的河套战略。

    而甘肃作为和鞑靼人接触比较深,同时也是帝国在西北地区的桥头堡,自然也是鞑靼人打击的重点区域。

    “也不知道第五军那边情况怎么样了,面对鞑靼人的侵袭会如何面对!”李远志有些担心第五军那边的情况。

    他可不想因为军方的战败,然后让自己成为帝国第一个丢失疆土的封疆大臣!

    而这个时候,他甚至都是有些怀疑,自己当初这么拼命竞争甘肃首任巡抚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去年年底,帝国对国内的数大军管区以及部分边疆省份进行了调整。

    甘肃军管区,升级为甘肃省,设甘肃巡抚衙门,李远志就是担任了首任甘肃巡抚。

    此外,原来庞大的辽东省也是被一分为二,新设立了辽西省。

    此外其他的部分省的辖区也是有所调整,影响有大有小,不过新设的省份就只有甘肃省以及辽西省。

    甘肃省的设立,其他很大的原因还是为了解决军政分离问题,以前的军管区模式下,军方的权力还是太大了,严重影响了帝国的军政分离这一项基本政治原则,所以才会出现撤销军管区,直接设省的情况。

    但是甘肃即便是设省了,但是哪怕是李远志自己也是不得不承认,在这里,军务才是第一要务,民政事务说真的,就没多少。

    李远志上任以来,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大多数也是为军方服务,哪怕是大力主持的屯垦,主要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向军方提供军粮。

    就连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都是如此,甘肃省其实也是有工业的,什么工业?

    国防工业!

    西宁兵工厂的规模可不小!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鞑靼人的嚣张气焰

    宣平十四年,八月中旬,时值中秋,整个金陵城内都是洋溢着中秋佳节的气氛里。

    经过数年的平复,早年统一战争所造成的战争创伤,如今已经是陆续平复,国内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是恢复了稳定。

    尤其是在帝国的统一农业税的政策下,农民的生活比前明时期,可以说好的多,再加上帝**方这些年坚定不移的执行剿匪政策,目前整个帝国里,各类土匪基本上已经是销声匿迹,就连西南地区里的土司武装,也是因为帝国实施坚定的改土归流政策,众多的土司武装也是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场合里。

    当然了,为了快速的,和平的进行改土归流,帝国也是采取优待土司的政策,当年的土司头领只要愿意彻底归顺,那么基本上都会授予官职,并且给予一定的实权,部分势力比较大,影响力也比较大的土司,甚至还能获得爵位。

    这种优待政策,再加上帝国始终都是保持着高压的军事威慑,这些土司们大部分都是选择了服从,只有极少数部分土司选择了顽抗,然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工商业也是逐步发展,这让帝国的国内情况是一天比一天好。

    而作为帝国的政治中心,同时经济、文化等实力也不弱的金陵城,自然也是一天比一天的繁华,东城区的规模是一天比一天大,人口一天比一天多。

    整个金陵城,包括老城区以及东城区以及附近新开发的城区,城区内的常住人口已经是突破了三十万,这个人口数字可是不包括郊区以及承天府其他地区的人口数字,仅仅是指城区人口。

    人口众多,经济活跃,这也是让金陵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

    不过就当人们开始过中秋的时候,皇宫别院内的御书房,气氛却是显得比较严肃!

    御书房内的会议室内,圣天子李轩和往常开会的时候一样,坐在上首的龙椅上,而文武重臣们,则是分座在下方的超大型的长方桌上。

    总数达到了三十多人的文武重臣,坐在这长方桌里都是不显得拥挤。

    此时,下头的臣子们正在大声彼此争论着北方政策的事,不过圣天子李轩却是彷佛没有在听臣子们的辩论,而是坐在上首,也没有闭着眼,而是略微偏头,把目光投向了大大的玻璃落地窗上。

    正值中秋,外头的太阳洒在薄窗帘上,让折射进来的阳光不过与刺眼,又让这间庞大的会议室里明亮无比。

    玻璃窗用的都是超大块的玻璃,一块一块拼接成为了巨大的玻璃落幕墙,透过轻纱窗帘,可以看到外头的树枝随着秋风轻轻摇晃。

    秋天到了,该打仗了!

    自从三月份确定下来要执行河套攻略的时候,李轩就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这个秋天必须打一仗,就算是无法彻底消灭鞑靼人,但是也必须重创他们,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至于说趁机夺回河套,说实话,这并不是李轩的主要目的。

    因为河套地区比较特殊,这个地方的南边是一片荒漠,这也就让河套地区和中原地区有了明显的地理障碍,哪怕是中原王朝夺取了河套地区,实际上河套地区也会成为一快飞地,守困难,而且想要北上进攻也比较困难。

    当然了,夺取河套困难,如今守住河套更困难!

    李轩的目的并不是说现在就需要收复多少失地,而是需要重创鞑靼人!

    但是很显然,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军方还是内阁这边的大臣们,他们对收复河套更加感兴趣,并没有深刻的领悟到三月份的时候,他在会议里所说的‘打掉鞑靼人的嚣张气焰’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重创鞑靼人才是重点,收复河套那只是顺带的。

    只不过李轩也是理解这些臣子们的想法,收复河套呢,这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力太大了,不管是军方的将领还是内阁里的文官们,一个个都是磨拳搽掌,就等着收复河套然后名留青史。

    李轩也不管他们,反正收复河套和打击鞑靼人并不冲突。

    因为河套地区,如今是鞑靼人的重要控制区域,该地区目前掌控在鞑靼人的重要部落,也就是鄂尔多斯部的手中,而这个部落乃是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处于俺答汗的掌控之下。

    蒙古右翼三万户,包括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而这三个万户基本都是被俺答汗所掌控,而正是凭借着右翼三万户,俺答汗才能够南征北战,吞并了其他众多的中小部落,东打察哈尔,西打瓦剌,气焰那是相当的嚣张!

    在大唐之前,俺答汗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如今嘛,也是成为大唐帝国的心腹大患!

    进军河套,不仅仅要夺取鄂尔多斯部的放牧区,更加重要的是重创这个右翼三万户之一,俺答汗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收复河套和重创鞑靼人,目标也算是差不多,但是李轩还是希望军方能够更加的重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轩望着窗外思索着,而臣子们对李轩的这种彷佛心不在焉的状态也是早就习惯了。

    这么多年来,李轩在御前会议上的状态差不多都是这样,很少说话,基本都是听着臣子们在争论,当然了,大家也都知道,圣天子李轩不是哑巴,相反,大家所说的话,人家圣天子都在听着呢。

    要不然的话,大家也不用费尽心思进行争论了,这种争论虽然说是臣子见的争论,但其实更是臣子们向圣天子李轩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争取让圣天子同意自己的观点。

    今天的这场会议,讨论的还是北方的问题,不仅仅是局限于河套,而是整个北方!

    陆军已经是从军事角度,详细的阐述了北方各地的问题,并且重点说了尽早对河套地区发动军事打击的必要性。

    但是内阁那边却是认为,如今帝国内还没有做好准备,物资等众多准备都还在进行当中,希望军方能够延迟行动。

    此外,内阁方面也是希望,军方能够在战争过后,确保河套地区的安全,因为他们已经是打算在军方夺取河套地区后,立即就是大规模往河套地区进行移民,彻底控制这一区域。

    对此,军方却是表示难度会非常大,要从军事上控制该地区,初期内军方是可以做到,但是他们只能确保主要堡垒以及周边的安全,但是广大的其他河套地区,普通移民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因为冬天的时候黄河一旦结冰,人家鞑靼人三天两头就能够跑过来劫掠。

    堡垒人家鞑靼人肯定是攻不破的,但是人家劫掠其他地方却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初期就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军方无法提供绝对的安全保障。

    陆军和内阁那边因为各种问题而进行争论的时候,一旁的几个海军将领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从头到尾,他们就没有说过几句话。

    因为北方战事,和他们海军没啥关系,顶多就是让黄河舰队提供一定的支援而已,但是这都是小事,海军那边甚至都不用专门为此动员。

    再者,其实他们心里还是有些不爽的,这北上了,也就代表陆军得到了的大批的军费,甚至海军都要为此让步,本来他们今年还打算开工两艘战列舰的,结果陆军那边竟然说,让海军暂停这一工程,把钱腾出来,让给陆军充当军费。

    这让海军上下暴跳如雷,认为陆军实在是欺人太甚,本来年初定下的五百万两银子临时军费,他们海军只是象征性的拿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剩下的都是一股脑给了陆军,当时海军就很不满了,但是这事是圣天子亲自做出的决定,他们自然是不可能质疑圣天子的,最后是把怨气都撒到了陆军头上。

    结果呢,陆军竟然还是不满足,竟然是向圣天子上书说,海军实力强大,而且也没有什么战事,这段时间内筹建大量的主力舰有浪费军费之嫌,不如腾出来给陆军购买枪炮炮弹。

    一听这事,海军上下就全都跳了出来:你们陆军实在太过分了,获得了五百两银子临时战费中的四百八十万两还不够,竟然还把主意打到了海军原有的军费上,这实在是无法忍。

    要知道,海军上下军费压力也大,海军不仅仅要维持庞大的军队,还要维持一支人数规模也达到了一万多人的海军陆战队,此外还有众多的海军基地需要维持,日常也要进行巡逻,护航,这里头的每一样,都是需要大量军费的。

    为了能够顺利建造两艘新式的战列舰,海军上下从去年开始就是号召全军节衣缩食,甚至高级将领都是带头捐献了部分薪资,这才解决了造舰经费,但是如今陆军那边轻飘飘一句话,就想要把海军剩下节省下来的造舰经费拿过去,哪有这么容易,这可把海军上下给气坏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为了黄金必须殖民美洲

    陆军拿走了绝大部分的临时军费不说,而且还想要从海军手里拿走一部分海军军费,海军上下自然是非常不满的。

    好在圣天子圣明,直接否决了陆军的提议,这才是让海军上下心中稍安。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感到了庞大的压力,更加感觉到了来自陆军的深深恶意。

    这北方战事一起,后续的军费分配肯定是严重倾向于陆军那边的,即便是海军这边再不满,也是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然而这样一来,恐怕海军所主导的南下战略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想要把葡萄牙人彻底驱逐出去南洋海域,夺取马六甲,估计都不知道得猴年马月了。

    如果北方战事拖得久一些,比如长时间陷入和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战争,恐怕海军想要扩张南洋各岛都是非常困难了。

    毕竟那些南洋岛屿上的土著虽然不咋地,但是怎么样也需要派遣军队去围剿啊,而且因为距离以及地形等远远,派遣兵力困难,补给也困难,而且部队的伤亡也会比较大,而且这种伤亡,还不是什么战斗伤亡,而是非战斗伤亡。

    南洋岛屿上的恶劣环境,不仅给移民们带来了庞大的生存压力,伤病非常多,对于军方而言同样也是非常的麻烦,哪怕是不打仗,都会有士兵因为疾病而倒下。

    非战斗减员伤亡大,这也是让陆军对南洋的兴趣更加缺乏了,陆军内部一直都是有一种论调,那就是在南洋地区作战要谨慎再谨慎,避免出现早年缅甸战役的惨败。

    当年第四步兵师追击残明部队杀入缅甸,敌人没追杀到,也没和土著打什么仗,自己就是因为疾病减员了三分之一,超过一千人因为非战斗减员而永远的留在了缅甸的土地上。

    这也是使得了后来陆军对在热带丛林作战有着极大的警惕心理,敌人再强大他们也不怕,但是对于那些病菌,陆军上下却是束手无策,深感为难。

    再加上,南洋区域的扩张,基本上都是海军在主导,因此陆军那边对在南洋各岛屿上的作战就更是兴趣缺乏了。

    这多年来了,陆军在南洋的主要驻军一直都是两支部队,分别是万丹守备团、吕宋守备团,而这两个守备团的编制从设立到现在,一直都是没有增加过,都是只有各自一千多人的规模。

    虽然说陆军的这两个守备团也不会拒绝作战,怠慢战事,但是就凭借这总兵力三千人都不到的陆军,想要占领乃至控制南洋诸岛,不可能的事。

    陆军的这两个守备团,基本上只能用来固守本岛,比如万丹守备团,他们的主要任务则是固守万丹城以及周边地区,吕宋守备团的主要任务,则是固守马尼拉以及周边地区。

    而其他地区的扩张,最近几年一直都是依靠海军陆战队,再加上部分民兵部队的协同作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陆军不干,他们海军就只能自己来!

    这也是海军建立了一支总兵力达到一万多人的陆战队啊,还都是被逼的!

    海军不仅仅需要维持庞大的舰队,还需要维持一支规模达到一万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同时还需要建设、保障各海军基地,其经费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为此,海军内部也是效仿了陆军,开始了军费改革,除了鼓励各海军军事基地里屯垦种菜养猪,在口粮上尽可能做到自力更生的同时,也是对薪资结构进行了调整。

    从普通的士兵,到中低级军官,乃至高级将官,都是在薪资上进行了下调,而整体的下调幅度比陆军那边还要激进,每年减少几个百分点,等到了宣平十四年的今天,对比宣平八年的时候,海军的平均薪资已经是减少了大约百分之二十,从而腾出来了大量的经费。

    为了避免海军内部的不满,海军的高级海军将领们更是带头主动降薪,降薪之余,还拿出一部分用来捐献,有高级将领们带头,中下级的军官们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怨气。

    至于普通士兵们,早年还是有所不满,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不满的人陆续退役,这新征召的士兵可不会有什么不满。

    因为哪怕是降薪之后,想要参军的农村子弟还是数不胜数,根本不愁招募到素质上佳的士兵。

    因为大唐的军方待遇,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又或者是近卫军,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其士兵的总体待遇远远高于普通平民。

    哪怕降薪后的现在,一个刚服役的海军列兵,其每月的薪资也是有着一两二钱银子,咋一看,这个收入似乎并不高,和普通工人的薪资差不多,但是你得知道,工厂里的工人工资,还是需要用来维持生活,而士兵的收入可都是纯收入。

    因为在军队里,那可是包吃包穿包用的,士兵们在军队里领取的薪资,实际上一文钱都不用花,可以把钱全部寄回家里。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管饱!

    管饱,这一直都是大唐军方招募士兵的核心优势,同时这也是大唐陆军的一大军费支出。

    这些士兵们可都是壮汉,每天吃的可多呢,耗费极大。

    但是大唐军方宁愿降低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愿意降低将士们的伙食待遇,因为伙食代表着体能,而体能直接影响到战斗力。

    之前海军效仿陆军降薪,目的自然是为了节省军费,然而如今北方战事一起,恐怕以后海军就更加的困难了,对此,不少的海军大佬们都是忧心忡忡的。

    连今天的这一场御前军政会议,那几个海军大佬都是没什么心思听,反正和他们关系也不大,不管最后怎么决定,反正他们海军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黄河的安全,护送运输物资的后勤船只,必要的时候,给驻防在岸边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而这些任务,黄河分舰队那边自己就能够搞定,用不着海军高层再操心。

    对于北方战事,他们更是记挂着前些时候吕宋分舰队送回来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并不是什么军事上的报告,和打仗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一份关于今年来到吕宋贸易的西班牙大型船队的报告。

    今年,西班牙人效仿过去几年的成功先例,大胆的往亚洲派遣了一支规模算得上是庞大的贸易舰队,这支贸易舰队拥有足足八艘船只,清一色的盖伦大帆船,他们从美洲出发,然后横跨太平洋,最后成功抵达吕宋马尼拉。

    根据之前大唐帝国和西班牙所达成的贸易协议,双方是可以相互进入对方的港口进行贸易的,而这一点,也是促进了这几年西班牙和帝国的贸易逐渐加大,西班牙人为了绕过葡萄牙人,直接用了环球贸易的方式。

    其舰队先从本土出发去美洲,然后满载着美洲的货物以及金银横跨太平洋,然后来到大唐帝国控制下的吕宋,然后再南下同样属于大唐控制下的万丹,然后穿过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随后横跨印度洋,来到大唐帝国控制下的印度戈河州,然后再开始返回欧洲的旅程。

    这种环球贸易,重点就是大唐帝国了,如果大唐帝国没有给予吕宋、万丹、戈河州这三个至关重要的落脚点给西班牙人用的话,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环球贸易的壮举。

    在这个过程里,大唐帝国充当的是地主的角色,提供东亚特产货物,停泊港口,补给等,而西班牙提供的则是来自欧洲、美洲的特产货物以及大量的金银。

    以往的时候,西班牙都是只有一两艘船过来,也没引起帝国方面的多大重视,但是这一次,西班牙一次性就来了八艘船,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八艘船里携带了大量的金银!

    之前西班牙人虽然也带来了不少金银,但是其数量还是不算多,而这一次,他们为了在吕宋购买货物,在港口卸下了几乎小山一样的金银,这几乎是震惊了吕宋当局!

    因为吕宋当局判断,西班牙在这一次贸易里,出手非常的豪爽,购入的都是价格高的货物,比如丝绸、上等瓷器、香水、香料、烈酒等等,这些东西在当代,哪怕是在帝国那可都是奢饰品了,这运回欧洲更是天价。

    而他们足足购买了超过三百万两银子的各种货物,全都是用黄金以及白银支付。

    但是根据吕宋当局的判断,他们这支舰队上肯定还是有更多的金银的,因为他们不可能这在吕宋进行贸易,他们肯定还是要去万丹、要去戈河州以及其他地方进行贸易,然后满载货物返回欧洲的。

    吕宋分舰队的军事观察员进行了推测,判断他们这一支舰队里,运载了至少超过五百万两银子的现金现银!

    当这个判断出来后,吕宋分舰队了的海军军官们,都是想要直接当海盗抢了他们,但是最后还是没敢违背帝国的大政策,不敢乱来。

    他们并不知道,西班牙人为了这一次的贸易,已经是筹备了很多年,之前的小规模贸易也只是试探风险,探索航线,真确定了安全后,这才是策动了这一次的环球航线,而且这八艘盖伦大帆船,其实也充当货船使用,但是战斗力不弱,打起来,就吕宋分舰队的那几艘主力舰,还真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

    人家西班牙人,直接动用海军的主力舰,筹划数年,准备的就是干一票大的!

    但是这么大手笔,还是震惊了吕宋当局以及吕宋分舰队的海军军官!

    所以吕宋分舰队特地给国内送了一份报告,报告的重点是,西班牙人既然能够从美洲弄到这么多的金银没道理我们大唐帝国就弄不到啊!

    殖民美洲,必须提上日程了,哪怕是为黄金也必须殖民美洲!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陆军最昂贵的花瓶

    海军穷疯了,上下都是在号召节约,腾出军费用来造舰,扩充舰队,但是光靠节省也不是个事啊,一年就那么几百万两银子军费,但是却是要维持这么大一个摊子。

    所以海军如今也是开始有点想走邪门歪路的心思了。

    靠财政给的军费,不够花怎么办?

    那就只能发战争财了,最近几年,他们频繁在南洋进行扩张,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打下来一个土著的地方,搜刮金银等各种战利品是少不了的,虽然说这些战利品名义上还是要归属到国库,让税部方面统一纳入财政收入里头。

    但是这也只是名义上而已,实际操作的时候,圣天子也是会比较体量军方,这些战利品到最后,往往都会拿出一部分直接返回给陆军或者海军的。

    此外,这搜刮战利品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都需要上缴的,将士的个人缴获,那是可以保留的,这对于军方来说,也算是补贴将士的一个措施。

    毕竟这几年持续降薪,整体的薪资降幅达到了百分之二十,这说的还是普通士兵,如果是军官们的话,往往还会被号召进行捐献,部分家大业大,不靠薪资养家糊口的军官们,甚至都会把所有的薪资收入都给捐献出来。

    所以在战利品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也是军方所长期默认的一个措施。

    打南洋,虽然也有战利品收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算多,这破地方虽然大,但是那些岛屿其实也就那样,最主要的财富还是各种香料,而香料这东西是需要种植,然后进行贸易之后才能够产生价值的,军方不可能直接获得太大的战利品收入。

    如果是美洲的话,那么机会可就大了。

    人家西班牙人在美洲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银,没道理他们大唐帝国,或者更加准确的说他们大唐海军不行啊。

    那可是两个大陆呢,而且从那些洋人的口中得知,那片地方盛产金银,随便拿一个最廉价的玻璃珠子就能够换回来一块狗头金。

    这种地方,可比如今大唐帝国所占据的澳洲好多了。

    澳洲虽然也大,大唐帝国最近这些年也是瞒着各国进行了秘密探索,但是主要的开发主要还是集中在澳洲西北部地区,也就是当年发现一座金矿的地方,前后陆续也移民过去了两千多人。

    不过光靠自己挖黄金,哪有直接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快啊!

    更何况,澳洲那地方,就算是挖了再多的黄金,那也是归属国库的,和他们海军可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是在美洲抢的,那么有相当多一部分就会变成海军军费了。

    如此,海军上下在接到了来自吕宋分舰队的报告后,才会对美洲那么大的兴趣。

    他们已经是准备着,今年就向太平洋派出探索舰队,先摸索出来一条安全的航线后,那么就是横渡太平洋杀向美洲的时候了。

    海军对北方战事并不关心,一心盯着自己的南下战略以及什么殖民美洲,而陆军那边也是同样如此,他们对海外不感兴趣,他们只对征服草原感兴趣。

    要征服草原,就得击败鞑靼人,要击败鞑靼人,那么就需要夺取河套,重创鄂尔多斯部,先把俺答汗的一条手臂给砍断了再说。

    全面向草原进军,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因为目前的大唐帝国虽然骑兵规模不算小了,但是和鞑靼人这种游牧民族来说,在数量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此时,陆军骑兵总监卢愚之正在向众人简单阐述着目前大唐帝国的骑兵兵力!

    此人身为大唐帝国最早一批的骑兵,早年就已经是骑兵的主力将领了,统一战争期间的末期,他以陆军少将衔担任第一骑兵师师长,宣平十年,晋升陆军中将,出任陆军枢密院骑兵总监至今,负责骑兵发展,战术战略等事宜。

    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人是大唐陆军的骑兵总司,当然了,没有指挥权。

    他对帝国骑兵的判断,那就是最权威的了。

    只听他对众人道:“要执行河套战略,骑兵乃是重中之重!”说罢,他环视了一圈,其他人也是露出赞同之色。

    北方作战,骑兵绝对是核心战力,这一点是没有人能够反对的,所以哪怕是那些自视甚高的炮兵将领对此都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在北方作战,尤其是野外作战的时候,骑兵才是核心力量,哪怕是他们炮兵,也是不得不骑上马,化身骑炮兵伴随骑兵作战。

    卢愚之此时继续道:“为了应对河套局势,我们陆军在河套周边地区已经是集中了四个骑兵师以及两个胸甲骑兵团,我们在河套东部一线,已经是能够汇集起来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

    一旁不太懂军事的文臣有些疑惑了,你们陆军搞了这么多年,耗费的军费数以百万两计,就搞出来这一万多骑兵?

    他们不知军事,自然是不知道,大唐陆军的骑兵虽然不止这么一点,但是大唐陆军需要镇守的地方也多了,光光是北方边境线就是上万公里呢,怎么可能把所有骑兵都集中起来。

    更何况,卢愚之说的只是独立骑兵部队,并不包括师属骑兵部队。

    大唐陆军的骑兵总数,自然是不止这一万五千骑兵,实际上,倘若只说骑兵的话,大唐的骑兵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唐陆军的骑兵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张,独立骑兵和师属骑兵是一起发展。

    师属骑兵,则是各步兵师乃至各预备师里所配属的骑兵部队,每一个主力步兵师都拥有一个骑兵团的编制,预备师则是拥有一个骑兵营的编制。

    主力步兵师的师属骑兵团,标准编制辖有六百五十名轻骑兵,装备马刀、燧发骑枪、燧发手枪等武器,主要负责侦查,掩护侧翼,追击掩杀等任务。

    而预备师骑兵营,则是辖有三百名骑兵!

    但是,这只是标准编制而已,而实际上则是普遍存在缺额情况,比如预备师,其骑兵营普遍只有那么百来骑而已,少的甚至都只有几十骑,说是骑兵营,更不如说是骑兵队呢。

    即便是主力步兵师的骑兵团,往往也是不满编的,除了镇守北方边疆的主力步兵师外情况比较想好外,中原腹地以及西南,南方等地区的步兵师,所辖的骑兵团普遍缺编,少则两三百,多也不过四五百。

    同时这些步兵师、预备师里的骑兵部队,在陆军内部是属于次等骑兵部队,所用的战马大多都是质量不太好的蒙古马。

    而这些师属骑兵,总数大约一万五千骑左右!

    但是大唐陆军的精锐骑兵,主要集中在几支独立骑兵部队里头!

    目前大唐陆军,一共编有五个骑兵师以及十二个骑兵团,总数约三万名独立骑兵。

    这五个骑兵师,其实也就是以往的骑兵旅,只是换了个称呼而已,其指挥官依旧是少将衔。

    每个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旅,每个骑兵旅下设三个骑兵团,骑兵团的编制乃是标准的六百五十骑,小团编制,六个骑兵团再加师部直属骑兵营。

    战斗骑兵能够达到四千骑,此外还编有一个骑炮营、一个骑兵辎重营。

    十二个骑兵团的话,类型和编制都是不怎么统一,都是因地制宜设立的,而且普遍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各种类型的骑兵都有。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第一枪骑兵团,这个骑兵团几乎可以说是陆军骑兵部队最引以为傲,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但是已经退役的前陆军元老方东全却说:第一枪骑兵团是某些人搞出来的昂贵花瓶!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第一枪骑兵团除了装逼显摆,啥用也没有,而且还特别的贵,可不就是一个名贵花瓶嘛!

    该团是标准的重装骑兵,全团辖有八百五十名重装骑士,这些重装骑兵穿戴特制全身板甲,使用遂发手枪、马刀、遂发骑枪等武器作战,耗费数倍于普通轻骑兵,但是实战价值有多大,那就是仁见仁智了,有人认为这个第一枪骑兵团可以横扫天下,有的人认为只要给他一个步兵营,可以全歼这个枪骑兵团。

    总之,这个第一枪骑兵团,是帝国内部引起分歧最大的一支部队,甚至连内阁的那些文官们都是偶尔拿它来开刷,说陆军每年拿这么多军费,净干一些花花秀腿的事。

    不少人认为这种铁罐头重骑兵放在几十年前还有点用处,现在枪炮当道,这种铁罐头还有卵用啊!

    他们穿戴的这种全身板甲和量产型板甲不一样,首先他们普遍使用个人定制,每个第一枪骑兵团的骑士被挑选进来后,都会量身为他定做这种全身板甲。

    其次,这种板甲采用的是目前大唐所能够搞出来的最优秀的钢材。这种钢材价格昂贵,产量少,基本不会用来生产普通板甲,更加不用说是出口型的板甲了,这种优质钢材打造出来的板甲,同等防御性能下,重量更轻。

    按照陆军的设想,这支部队肩负着直接对抗敌军骑兵冲锋,以及冲击敌军步兵方阵的重任,为己方大军撕开敌军防线的重任。

    但是能不能做到,谁也不知道!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万大军兵发河套

    按照陆军里部分将领,尤其是支持重骑兵建设的将领们的设想!

    这种穿戴全身板甲的重装骑兵一旦冲锋起来,那么就没有任何的冷兵器部队可以挡得住他们的冲锋。

    哪怕是的他们被敌人的严密队形所阻拦,但是也能够依靠高大强壮的马匹所带来的冲击力,连人带马的超级防护能力粉碎敌军的防线。

    哪怕是最后被迫陷入肉搏了,他们也将会是这个时代里最顶尖的重装步兵。

    使用冷兵器想要给他们造成伤害,只能是使用重型武器,比如说大锤什么的进行有效杀伤,如果是利刃武器,那么只能是用最为精湛的技术把刀剑准确的插进板甲的结合缝隙里了,不是超级高手就别尝试了,因为在你寻找其薄弱点的时候,他早就一刀把你捅了个对穿!

    当然了,他们也承认,哪怕是身披这个时代里最优秀的盔甲,这些重骑兵也挡不住枪炮,中远距离的时候,他们倒是可以应对普通口径火枪的射击,但是距离近了也是被一枪撂倒的命。

    重型火枪,炮弹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重型火枪在百米外就能把他们一打一个洞,随便让大唐陆军的一个炮兵团过来对准这个骑兵团的方阵打上一阵急速射,百分百能把这个骑兵团报销掉一大半!

    面对枪炮,这些装备了最顶级板甲的重装骑兵们,依旧是脆弱不堪的!

    但是支持重骑兵建设的将领们却是如此说:“我们又不傻,干嘛要傻到让重装骑兵去冲击敌人装备了枪炮的步兵方阵的!

    而且按照目前帝国所面临的敌人,这些敌人可不是装备了大量枪炮的近代军队啊,而是这个时代里的还停留在普遍装备冷兵器的东亚军队!

    真要遇上敌人的火枪部队!

    干嘛要用重甲骑兵去冲击火枪手的方阵啊,他们大唐陆军就是凭借枪炮起家的,不会直接堆步兵上去啊,不会直接炮击啊!

    玩枪炮什么的,大唐陆军就没怕过谁!

    至于重甲骑兵的作用,那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冷兵器部队的!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是没能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些重骑兵有什么大用,认为这些重骑兵是昂贵花瓶的人依旧是不在少数,而且这么认为的人,大部分还是陆军内部的人。

    就连骑兵内部,也对此意见非常不统一!

    不少主张建设轻骑兵的人表示,建立这么一支重骑兵的费用,足够建立数倍数量的轻骑兵了,而数倍的轻骑兵,绝对能够吊打这种重骑兵。

    要知道,第一枪骑兵团里的各方面都是最优秀的,骑士是从全军里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骑兵,一个个都是身强体壮不说,而大多同时精通多种作战技巧,很多人,甚至都是统一战争时期的老骑兵了,这些老骑兵对于陆军来说,每个都是宝贵的资产。

    同时为了支撑这些重骑兵进行冲锋作战,他们配属的乘骑用马,也是从全国范围里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中亚马以及部分阿拉伯马,所乘骑的战马肩高普遍达到一米四八,部分更是达到了一米五。

    而且为了减轻乘骑用马的负担,还额外配有两匹蒙古马,其中一匹是他们的日常行军乘骑用马,还有一匹用来驮运装备的。

    然后,还了减轻骑士们的负担,每个骑兵还有一个辅助骑兵,平日养马,携带后勤物资什么的,到了作战时候,他们也能够骑上马伴随作战。

    标准的一骑三马!

    所以别看他们装备了全身板甲,就以为他们是机动能力很差的特罐头了,他们的长途奔袭能力,丝毫不会弱于那些轻骑兵,而到了战场上,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也可以放弃板甲和骑士长枪,直接挥舞着马刀作战,必要时候,也可以用遂发骑枪下马步战!

    说是重骑兵,但实际上他们也可以化身为轻骑兵的!

    但是这也是很多人所指责的一点,既然要化作轻骑兵作战,那你干嘛要浪费这么大的精力搞什么重骑兵啊,直接弄轻骑兵不就得了。

    如此众多的争论,也是使得了目前大唐帝国里,也就仅有第一枪骑兵团这么一支重装骑兵而已!

    后来大唐陆军搞的另外几个重骑兵部队,虽然也是挂着重骑兵这个称呼,但实际上和轻骑兵已经是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顶多就是所佩戴的胸甲比较厚一些,因为胸甲重,配属的马匹也是略微好一些而已。

    而纯粹的轻骑兵,他们也是配属胸甲的,不过是轻量化的胸甲,其厚度大体上和步兵们所装备的轻型板甲类似。

    各种轻量化的板甲,这几乎是目前大唐帝国各兵种的标准装备了,哪怕是这种轻量化的板甲并不能有效的抵挡火枪的射击,但是抵挡箭支以及其他的冷兵器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大唐帝国所面临的敌人大多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比当年的明军还不如,所以各种轻型板甲的实战效果还是不错大多。

    通常来说,普通火枪手装备的是轻型胸甲,而前排的部分重型火枪手、掷弹兵等兵种,则是装备轻型半身甲,而突击部队里的刀盾手,则是装备轻型全身甲。

    骑兵的话,普通轻骑兵装备胸甲,厚度和火枪手的一样,这是为了确保轻骑兵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而胸甲骑兵的话,装备的胸甲则是要厚一些。

    第一枪骑兵团最特殊,乃是全军唯一一个装备特制轻型全身甲的重装骑兵部队。

    此外,不管什么骑兵,他们所使用的武器都是统一的,都是使用遂发手枪、马刀、遂发骑枪这三种主武器。

    因此大部分时候,大唐陆军骑兵的战术很简单的,以密集队形形成骑枪冲上去,前排骑兵先用遂发手枪搞一波,然后就是挥舞着马刀杀上去了!

    其中的遂发手枪代替的就是以往骑兵空心长枪的作用,都是作为近距离一次性武器使用,现在就连第一枪骑兵团这种重装骑兵团,都是放弃了空心长枪,而是用遂发手枪代替!

    因为同样都是一次性武器,空心长枪的杀伤距离还近一些,而遂发手枪要远一些,同时遂发手枪可以同时携带好几支,不少骑兵都是喜欢同时带两支遂发手枪的,左右开弓,打完当场扔掉用马刀冲上去。

    这个战术骑兵还是学的步兵,步兵们也是喜欢在发起刺刀冲锋之前,冲到二十米左右的距离来一轮齐射,同时投掷手榴弹,最后才端着刺刀冲上去,这么多年来,实战效果一直都很好。

    如今就连北边的那些鞑靼人都知道大唐的这些火枪兵们是怎么冲锋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三板斧,但是知道并不代表能够抗住啊。

    从大唐陆军的骑兵装备,再到重骑兵目前只有一个骑兵团,剩下的都是轻易清一色的轻骑兵,也是可以看得出来:大唐陆军的高层们,对骑兵发展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重骑兵有那么一个团充当门面就够了,主力骑兵还是得依靠轻骑兵。

    轻骑兵在大唐陆军里并没有严格的分成骠骑兵或者是龙骑兵什么的,因为大唐陆军的轻骑兵的装备都是统一的,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都是同时装备遂发手枪、马刀、遂发骑枪。

    上马可以挥舞马刀冲锋,下马可以用遂发骑枪步战!

    区别只在于他们的盔甲以及所乘骑的马匹而已。

    所以,理论上来说,大唐陆军的所有骑兵,都是能够上马冲锋,下马步战的。

    大唐陆军现有五个独立骑兵师,十二个独立骑兵团,一共约三万名独立骑兵,还有二十个师属骑兵团、预备师骑兵营里的总数约一万五千名的师属骑兵。

    因此骑兵总数是大约四万五千名。

    但是这四万五千名骑兵,是不可能都放在北方,更加不可能都放在河套地区的。

    比如说驻防在辽河套地区的第三骑兵师,这个骑兵师肩负防备察哈尔部、朵颜三卫等游牧民族,拱卫辽河套乃至整个辽西、辽东的重任。

    又比如驻防在甘肃的第四骑兵师,这个骑兵师基本也是不能动的,因为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只有这么一个主力骑兵师,这要是抽调了,那么在这里基本上就没有机动战略力量了。

    剩下的一部分骑兵部队,大多都是有着自己的任务,要么是部署在长城防线,要么是部署在中原腹地,很难轻易调动。

    如今陆军这边集中在山西北部,也就是河套东部地区的约一万五千名骑兵,这基本上已经是大唐陆军所能够抽调出来的最大数量的可用于机动作战的骑兵部队了。

    为此,他们甚至是打乱了其他部队的部分,抽调了不少驻防在中原腹地的师属骑兵部队北方,以接替被抽调走的独立骑兵的重任。

    除了这一万五千名独立骑兵外,为了进军河套,大唐陆军还在山西北部汇集了两个步兵师以及两个预备师的步兵部队,这四支部队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五千人!

    也就是说,大唐陆军为了进军河套,已经是集结了总数六万人的大军,在六万大军已经是集结完毕,而圣天子李轩,也已经是在中秋时期再一次召开了御前军政会议后,正式下发密旨,传令前线的第九军正式发动河套战役!

    这一场河套战役,将会是大唐帝国继当年的辽东战役之后,所发起的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不仅仅是兵力还是耗费都是如此!

    为了这一场战役,帝国准备的战争经费就超过八百万两银子!

    由此可见,战争是多么浪费钱的一件事,前明时期的正德皇帝也是多次谋划着想要夺回河套啊,但是最后都是放弃了,为什么,这倒不是说明军打不过这些鞑靼人,正德统治前明四十几年,他本人也是好武的,对军队看的还是比较重,战斗力保持的还算不错。

    但是为什么都放弃了收复河套啊!

    没钱啊!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建东胜城

    山西大同府。

    此地在前明时期,就一直是边关重镇,到了大唐帝国时代同样如此,每当大同这两个字被京畿阁臣们讨论的时候,那么基本上就是讨论军事问题。

    而大唐帝国的十六个军之一的第九军,其司令部就设立在此地。

    第九军司令部里,军长邓喜德中将正对着庞大的沙盘思索着,作为第九军的第二任军长,同时也是陆军里新生代将领,他去年可是经历了激烈的竞争,这才是获得了陛下的重任,担任第九军军长一职。

    而他的第九军,和大唐帝国的其他十六个军一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野战军,而是一种战区指挥部,其负责的防线包括大同府的边境线,同时还包括了陕西东北部的防线。

    因为此地所面临的乃是鞑靼人的主力方向,平日压力也是不小,因此所辖的部队也不算少。

    其主力部队只有第六师以及第五骑兵师,另外还有第十八预备师、第十九预备师。

    但是随着年初帝国准备执行河套战役的时候,第九军所辖有的部队就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临近的第三步兵师、第三胸甲骑兵团被调到了大同府,归属第九军所辖。

    紧接着,原本驻防在幽州城的第一骑兵师也是被调了过来,五月份后,驻防在太原的第八轻骑兵团也是被调了过来。

    后来,第十三步兵师以及其他部分部队也是陆续加入了该军。

    等到了中秋时分,第九军所辖的部队已经是有了两个主力步兵师,五个预备师,两个骑兵师,一个胸甲骑兵团,六个轻骑兵团,还有第七炮兵旅,此外还有一个临时调配,但是不嫡属于第九军,而是依旧归属第三军指挥,用来填补防线的暂编旅。

    上述都是作战部队,还不包括嫡属于后勤部管理,临时征召并组建的十多个运输团呢。

    当然了,这么多部分不可能是全部都出关作战的,还需要留下一部分部队驻防长城防线,免的被人打了身后,留守的则是三个预备师以及炮兵部队,以及第三军支援的一个暂编旅。

    确定下来北上作战的兵力就是两个主力步兵师,两个预备师,两个骑兵师,一个胸甲骑兵团,六个轻骑兵团。

    总兵力大约是六万人!

    六万人目前分部在大同府以及太原府北部地区,但是准备参战的部队,大多已经是提前完成了集结,并进行相关的战前适应性训练了。

    邓喜德是在昨天接到来自金陵城的三百里加急密旨,圣天子在密旨里,已经是正式批准了河套战役,命令邓喜德率领部队发兵河套,重创鞑靼人,为帝国后续的北方战略争夺战略主动权。

    这封密旨乃是圣天子亲自手书,上面可没有什么传统圣旨里的废话,简单数百字的一封密旨,就说了一件事,要让他寻找机会重创鞑靼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要计较土地得失,也不要计较胜败,要果断的,大量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至于夺取河套,圣天子更是一个字都没提!

    作为军方的高级将领,郑喜德的政治敏感性自然是相当高的,只靠军事才华,在大唐帝国这种体系里,当个团长旅长,乃至师长都是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当军长,除了优秀的军事才华外,还得拥有非凡的政治才华。

    要不然,根本爬不上来!

    邓喜德,自然不是只会打仗的人,尽管他打仗还厉害,但是说实话,大唐陆军里军事才华比他厉害的人不敢说很多,但是肯定也不算少。

    这样的他,一看到圣天子的密旨,略微一猜想,大体上也能够猜想到圣天子这番话背后的意思,无非就是夺了河套,但是鞑靼人却是逃走了,那么也没什么卵用,因为人家回过头来就能够反杀过来。

    而且河套地区的防守是非常困难的,这地方易攻难守,不管是大唐陆军去了,还是现在的鞑靼人,其实都很难长时间在此地防守。

    但是假如能够重创鞑靼人,直接干掉他们的军队,这样他们想要反击也就反击不了了。

    但是想要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谈何容易。

    人家鞑靼人可都是长在马背上,这见机不妙,人家分分钟就跑了,怎么会傻乎乎的站在这里和你硬碰硬啊。

    该如何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有点难,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冬天,黄河结冰之前,以雷霆之势控制黄河沿岸,然后把敌人关在河套之内,再逼着他们进行决战。

    先不提这样能不能成功。

    假如不成功的话,等到了冬天,黄河一结冰,基本上也就别指望能够留下鞑靼人了,人家随时随地都能跑。

    邓喜德对着沙盘沉思着,思考着自己手中的筹码,再思索着该如何利用自己的筹码。

    他如今手头上最大的筹码无非就是一万五千名骑兵了,用得好了,打赢这一场战役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但是假如用的不好,那么结果就难说了。

    沉思了片刻后,他就是把军参谋部的高级参谋以及军中的高级将领们都是叫了过来,准备开个会,主要目的自然是传递来自枢密院的作战命令。

    和密旨一起送过来都还有一份可以在军中公开的圣旨,毕竟密旨里的很多话,是不能被公布的,那样不好,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

    对于即将发动河套战役,在座的将领们都是有心理准备的,要不然的话,枢密院把他们从其他地方调过来干嘛啊,不就是为了打仗嘛。

    但是具体怎么打,这就是需要详细谋划了。

    枢密院的作战部,并没有给出详细的作战方案,他们只给出了作战要求,要求第九军重创鞑靼人,夺取河套地区,具体怎么打,这就是第九军的事了。

    枢密院的作战部,还没牛逼到可以跨越几千公里来遥控指挥第九军作战。

    也就是说,当作战命令发到了第九军这边,实际上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这已经是第九军自己的事了。

    接下来,这一群第九军的将领们讨论了大半天,想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方案,不过虽然之前就已经有了诸多预案,但是真到了事到临头,很多东西依旧是无法确定。

    虽然整体的作战计划还没有确定下来,但是邓喜德却是知道,不管怎么样,都不能拖得太久,他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结束战斗,然后等到冬天到来了,可以选择继续作战,也可以选择退回来。

    所以,当第九军的众多将领们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的时候,他却已经是命令部队开始集结准备了,于此同时,也是让部队加速修筑城堡,准备好粮食弹药。

    不管怎么打,前出通道肯定是需要先搞出来的。

    之前他们已经是沿着黄河修建了好几个堡垒,一直延伸到了五十公里之外,如今就是需要依托这些小规模的棱堡群以及黄河,先建立有效、安全的后勤补给线。

    同时也需要把囤积在后方的大量粮食、物资等提前转移到前线来,平日里为了安全,大规模的粮食以及物资是不会储备在太靠近前线的,而是会放在后方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大同、太原、幽州等战略城市里。

    只有到了战争时期,才会大量调配到前线。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今要大规模打仗了,这些囤积在后方的大量粮食以及弹药等物资,自然是需要运输到前线上来的。

    邓喜德麾下的将领以及参谋们,并没有拖延太久,因为他们也知道时间紧张,他们花费了三天时间就是在以前制定的诸多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这一次进军的详细计划。

    这个计划并不算太复杂,实际上大唐陆军打仗,一直都不喜欢搞太复杂的作战计划,尤其是大规模战役,就更不喜欢了。

    如果是在营团级别的战斗里,还能够看到大唐陆军的指挥官们晚一些复杂高难度的战术,但是到师这一级别的战斗上,就比较少了。

    等到了军这个级别,谁要是敢提出什么乱七八糟,让人看了都觉得头晕的战术,肯定是会被直接撤职的。

    因为当兵力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战线蔓延数十里甚至更长后,指挥将会变得非常的复杂,通讯延迟也会非常的漫长。

    这个时候,部队和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就会变的非常不靠谱,更多的还是靠部队自身的力量在战斗。

    因此大规模的作战,其实在战略上是越简单越好的!

    这一次也是如此,第九军指挥部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看起来有几十页那么厚,但实际上核心思路却是很简单,那就是骑兵主攻,步兵主守。

    之所以那么详细,那是因为里面的很多内容根本就不是什么军事上的内容,而是涉及到修城堡,维护补给线这些。

    毕竟,要北上作战,后勤线就是第九军的生命线,再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这些修城堡,维护补给线的内容里,大部分又是在说东胜城!

    那是一个被前明在多年前所放弃的城池!

第一千二百章 时不待我

    前明时期的东胜城,位于黄河西来,折而南下之处,其北边就是阴山,南边就是向南狂奔而下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

    值得注意的是,俺答汗所率领的核心部落土默特部的老巢,其实也就是在这一片地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阴山以南,黄河以北的这一片狭长的草原上,这片地方被称之为丰州川,如今也被称之为土默川。

    东胜城西南,跨过黄河,就是河套的东北部地区,那地方是俺答汗所掌控的三万户之一,鄂尔多斯部的老巢。

    倘若大唐帝国沿着黄河北上,然后在东胜城旧制重建东胜城,那么将会成为俺答汗统治腹地的一颗巨大的钉子,不仅仅能够切断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之间的战略联系,而且随时都能够威胁到他们。

    这样的一个地方,俺答汗要是能够眼睁睁的,什么都不干就让大唐帝国占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他真这的放任不管,那么邓喜德也就没什么好说,只能说一句你牛逼,老子服你!

    但是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俺答汗真要这么干,那么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主动放弃土默川以及河套东部地区了,对于鞑靼人言,打击太大,他们无法接受。

    正是以为东胜城这么重要,所以第九军的这份战役计划里,重建东胜城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但是,重建东胜城谈何容易,肯定不容易,反正只靠着第九军自身的力量,估计是没办法短时间内搞出来的。

    毕竟修筑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容易,但是怎么长期驻防就是个大难题了,屯垦需要时间,运输粮草又会面临着敌人的侵袭。

    对此邓喜德他们知道不容易吗?

    知道。

    那么为什么还要制定计划,试图重建东胜城!

    因为东胜城实在是太过重要,大唐帝国的文武臣子们知道,相信鞑靼人那边也是知道,如果鞑靼人不想就此失去在土默川以及河套东部地区的战略主动权的话,东胜城肯定是不能让大唐帝国重建起来的。

    如此一旦鞑靼人知道了大唐帝国想要重建东胜城,将会出现什么反应呢?

    极大可能性会汇集重兵来阻止大唐帝国的这一行为,这个时候,大唐陆军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自己的优势了:防守作战!

    防守作战,是目前大唐陆军面对鞑靼人的时候,为数不多的一个战略优势,依靠着枪炮和步兵部队,到目前为止,防守作战的优势是非常大的,比在野外正面决战的优势都要大!

    只要他们敢来攻城,邓喜德就敢保证让他们回不去!

    哪怕退一步说,他们不主动傻乎乎的进攻,但是只要是出现在周边地区,那么也能够给骑兵部队机会,进而杀伤他们。

    第九军的将领们希望东胜城到时候将会成为一块大磁铁,吸引着鞑靼人扑过来!

    到时候一万五千名骑兵部队,将会游走在侧翼,作为一个单独的骑兵兵团行动,后方不需要他们参与回防维护补给线之类的,只给了他们一个战略目标,那就是寻找机会并杀伤敌军。

    而步兵部队,则是沿着黄河逐步推进,沿途修堡,建立后勤补给线,一路杀到东胜城,重建东胜城。

    说白了,这个作战计划里,骑兵才是主要的战斗部队,而步兵部队,实际上就是充当这些骑兵的后勤部队!

    计划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做起来却是有很大的麻烦,为了解放骑兵,让他们自由活动,那么步兵就需要承担极大的压力了,人家鞑靼人的骑兵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大唐深入草原的,他们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大唐陆军的后勤补给线的。

    作战计划被确定下来后,第九军上下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首先是骑兵部队的重新编组,骑兵部队现在有两个骑兵师、一个胸甲骑兵团、六个轻骑兵团,如果要统一作战行动的话,自然是不可能分散指挥的。

    因此,第九军的军长,邓喜德下令成立骑兵兵团,上述骑兵部队里,除了一个轻骑兵团将会被抽调到第九军军部直属邓喜德指挥外。

    剩下的骑兵部队都将会纳入骑兵兵团,并且分成了三部分,两个骑兵师里各加强了一个轻骑兵团,组成骑兵兵团里的左军和右军,剩下的一个胸甲骑兵团和三个轻骑兵团则是组建为中军。

    骑兵兵团司令,将会由康长宁陆军少将担任,此人在陆军内部名气不算大,年纪也有点大了,还是个老土匪,老土匪的身份也就代表着,此人在大唐陆军内部乃是最早的一批从龙之臣。

    黄竹山时期就已经是从龙,在曹明达这个土匪出身的骑兵将领麾下作战,在卢愚之爬起来之前,他还当过卢愚之的顶头上司呢。

    不过卢愚之命好,很快就一飞冲天,他只能是慢慢熬,不过运气好,加上本人也努力,当年就四十几岁的他还不要脸的请了文人教自己读书认字,并且还三天两头就跑到武学堂、御学堂去旁听。

    如此才算是跟上了大唐陆军发展的步伐,没有和他的上司曹明达一样没能跟上时代,统一战争后期基本就是沦为二流,统一战争结束后,在军队里基本就是混不下去,最后无奈的退出现役。

    圣天子仁慈,在他退役之前,给他升了个陆军中将的军衔,又给他赏赐了个子爵。

    康长宁的自己肯学,运气也好,一直都是率领骑兵部队南征北战,跟在卢愚之后头混了不少的战功,这才避免了统一战争结束后才是保住了位置。

    宣平八年,熬了多年的他得以升任陆军少将,然后多次担任骑兵旅、骑兵师的指挥官。

    乃是陆军里老资格的骑兵将领之一,而且一直都是在前线,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马放南山,战争结束后就是被一纸诏令调回金陵养老了。

    过去的三年里,他一直担任第五骑兵师师长,去年调任第九军副军长,平日里他也是负责指挥第九军麾下骑兵部队的人选。

    也只有这样资历够深的骑兵将领,才能够镇得住骑兵部队的其他骄兵悍将。

    虽然说他的军衔还只是少将,但是他资历深厚,军功也不差,还有子爵头衔,军中的其他骑兵将领,哪怕是同为少将的,在他面前都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喊上一句前辈!

    有这样的一个老将统帅骑兵兵团,邓喜德也放心!

    而步兵大部队,自然是他邓喜德亲自统帅!

    计划制定好了,命令也是发下去了,邓喜德却是依旧忙碌,这当一军之长,要忙的事多了去,可不仅仅是指挥打仗就够的,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要他处理。

    相对来说,下面的那些师长,旅长,团长们则是要更加纯粹一些,可以安心打仗!

    不说邓喜德,却说康长宁,领命后也是显得有些激动,他打过的仗多了去,但是指挥一万多人的骑兵部队,说真的还从来没有过。

    嗯,别说他了,目前整个大唐陆军里都没人有这种经验,包括卢愚之。

    因为大唐陆军之前从来就没有过规模这么大的骑兵部队!

    当年骑兵作战规模最大的时候,就是辽东战役的时候,当时就是卢愚之统帅的骑兵,但是当年他统帅的骑兵,也就小一万人,而且这些骑兵里头,相当多一部分还是师属骑兵。

    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这才是康长宁能够获得指挥机会的原因。

    首先邓喜德觉得,这个老将虽然说才华一般般,搞不出来什么天马行空的战术,但是胜在资历深,压得住骑兵的那一群骄兵悍将,同时也是够成熟稳重,不会乱搞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会老老实实的按照既定作战计划执行。

    有时候,将领也不是越有才华就越好的,因为这样的人往往都喜欢兵行险着,喜欢冒险。

    一旦冒险成功了,那么就是大胜,但是倘若冒险失败了,往往也会葬送全军。

    这也是为什么在陆军内部,郝柏年的地位高于李春景的缘故。

    李春景的军事才华,那是没的说的,在众多高级将领里头,甚至都可以说是当得上第一了,但是这个人指挥作战的时候就是喜欢冒险。

    每次带兵作战,都是让后头的一群人心急如焚,生怕他一不小就打了个大败仗,全军覆没之类的。

    哪怕是圣天子李轩爱惜他的才华,但是也只能是选择性的用他。

    郝柏年就不同了,这个人喜欢稳扎稳打,偶尔也用一点小计策什么的,很少去冒什么巨大的风险追求大胜。

    而这样的将领,更让人放心,因为不会出什么太大的差错,只要给他足够的兵力那么基本不会输。

    当然了,如果他手头上的兵力不够,实力不济的时候,郝柏年也会冒险玩一些奇袭之类的,但是这是不得而为之,和李春景天生就喜欢冒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康长宁,就是类似郝柏年这样,看似不太突出,但实际上让人很放心的将领。

    要不然,统一战争结束后这么多早期的将领都是那些新生代的将领代替,然后被迫转到地方预备部队或者是回到金陵城养老,而他自己却是能够一直待在北方边境带兵了。

    不过即便是已经五十来岁,性格也是成熟稳重的康长宁,面临着统帅大军北上作战,有机会建立巨大功勋的机会,也是激动不已。

    因为他知道,这一次机会,恐怕他就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博取陆军中将军衔的机会了。

    如果错过了这一次,恐怕几年之后他因为年龄问题,要给后辈们让路而被迫退出现役,最好的结束也是回金陵城养老。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这样的老将不退下来,新生代的将领们就没机会爬上来。

    别说他这样的少将了,就连郝柏年他们,还不是一样要给邓喜德这些新生代将领让路,乖乖的回到金陵城养老!

    时不待我啊!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骑兵杀出长城

    康长宁今年已经足足五十三岁了,这个年纪在大唐陆军里头,都算是比较大的了。

    早年的大唐陆军一直都是非常年轻,当年的高级将领普遍都是只有二十多三十来岁,超过四十岁的都少。

    虽然说经过了多年的统一战争,又经过了统一后的数年和平时期,众人的年纪逐渐增大,高级将领的平均年龄大幅度提升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野战部队里却是不存在的,野战部队里的将领们,平均年龄依旧是非常年轻。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过去,原来在统一战争里的中低级军官也是逐渐成长起来,而这个时候如果上头的将领们一直霸占着师长、军长这些位置不肯让位,让那些年轻军官看不到希望的话,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

    再加上统一战争结束后,圣天子李轩也是有些担心那些高级将领们仗着功劳乱来,所以也是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陆续把野战军里众多高级将领调回金陵城,甚至是为了安排那些郝柏年、李春景这些陆军上将们,李轩甚至都是不在限定枢密院副使这个职务的人数了。

    如今陆军里的十二名现役陆军上将里,除了雷万上将担任作战部部长,御书房值班大臣外,其他人都是担任枢密院副使这个虚职,当然了,虽然只给了虚职,但是为了补充他们,在爵位上还是很大方的,公爵,侯爵都是给了不少,甚至私底下也透出过口风,以后将会赐予贵族海外封地。

    多种情况结合下,也就是使得了大唐陆军里的高级将领虽然不算,但是野战部队里的高级指挥官们,依旧是保持了年轻化,二十个步兵师的陆军少将师长,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八岁,最年轻的甚至三十岁都不到,大的也不过四十来岁。

    而那些中将军长们,平均年龄也是四十岁左右。

    像康长宁这样的五十三岁的野战军陆军少将,其实是比较少的,他的年纪比邓喜德还要大足足八岁呢。

    康长宁也是知道自己的能够直到今天还在野战军任职,而没有和很多人一样被调回金陵城,或者干脆是赶到各省守备司令部去,语气是占据了极大的一部分的。

    这一次的河套战役,算得上是他在野战军里最后的一次机会了,错过了肯定就没有下一次了,因为那时候,他不是被迫退役,就是被调回金陵城,或者是赶到地方守备司令部,至于想要待在野战军里或者是枢密院里的实权部门,基本上是别指望了。

    而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康长宁才是会如此激动,激动中又是带着谨慎。

    接到任命的当天晚上,他找到了邓喜德,向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了八岁的顶头上司请求战术上的指导,至于仗着自己的年龄和资历乱来,这不是康长宁的风格,如果他真的是这种风格的话,宣平八年的时候估计就被逼着退出现役了,那里还能留到现在。

    对于康长宁的态度,邓喜德还是比较欣慰的,他看重的就是康长宁的成熟稳重,同时资历也足够深,这大半年来给自己当副手的时候,康长宁就像是一个大管家一样,把军中的诸多杂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用他邓喜德操心诸多乱七八糟的事。

    这一次,邓喜德也是没有对康长宁这个副手提出什么太严厉的眼球,而是说让他放宽心,摆正心态,遇到危险了,该避让就避让,但是抓住机会了也要果断坚决的打击敌人。

    其中分寸该怎么详细判断,这个邓喜德自然是没办法详细说的,只能是靠着康长宁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

    邓喜德相信,这个从军十余年的老骑兵,哪怕军事才华不太出众,但是该有的经验和军事素养还是有的,只要他规规矩矩的指挥部队打仗,不搞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对于邓喜德的信任,康长宁却是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因为邓喜德让他自行判断局势,什么时候撤退,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是让他自行决断。

    说的直白一些,邓喜德到时候只会带领步兵部队进驻东胜旧址,吸引敌军,同时保障后勤补给线,而打击敌人这种事,就全部交给康长宁了。

    为此,康长宁也是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带着这种压力,他在九月初离开了大同府城,随后两天,把他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一一收拢,紧接着就是隐秘行军到长城边上,下一步,他就要率领这一万五千名骑兵杀出长城了。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他率领的骑兵兵团将会先一步杀入草原,这一方面是为了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打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先手优势。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侦查鞑靼人的具体情况,同时吸引鞑靼人的注意力,间接掩护后面跟上步兵。

    后方的步兵们,任务更加繁重,他们需要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这沿途可都是一马平川,随时都会遭到鞑靼人的骑兵袭击。

    所以,这些步兵们在出征的时候,后头还有从北方各部队抽调出来的总数超过三千人专业工程兵部队,而且征召的众多用来运输辎重的民夫里,还有一部分征召来的工匠,这些工匠和普通民夫们一起,将会成为辅助工兵修建堡垒的主要劳动力。

    数量达到两万人的民夫,除了运输辎重外,还需要在沿途修建堡垒,一路修道东胜城去,最后在东胜城插下一颗超大的钉子,足以刺死鞑靼人的钉子。

    而要想在敌人的虎视眈眈的下修筑堡垒,难度自然不是一般的大。

    为了快速施工,军方甚至都是动用了大量的水泥,而运输水泥等物资的各类马车,更是清一色的四轮重型马车,这些四轮重型马车,不仅仅载货量大,而且还可以良好的抵抗骑兵的冲击,陆军那边再在统一战争期间就开始大规模在平原地形里使用这些四轮重型马车了。

    北伐战争、辽东战争里都是可以看见这些四轮马车的身影,不过和现在大规模的运用,却还是头一次。

    后方的步兵大军,那就是一个超级大兵团,兵力总数就超过四万人了,还有两万民夫,这么多人杀上草原,鞑靼人要是不进行阻拦是不可能的。

    因此,前期康长宁的任务就是,干扰鞑靼人的视线,迷惑敌人,达到间接掩护后方步兵行动的目的,等中期隐瞒不下去了,那就是直接发动袭击的时候了。

    有自己的骑兵兵团在,那些鞑靼人也就不敢轻易的对己方的步兵部队发动进攻了。

    而等到步兵部队掩护工兵修筑好了防线,那么河套地区的战略主动权,就可以直接回到大唐陆军手上,到时候,依托东胜城,己方完全可以进退自如,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骑兵兵团在康长宁的率领下,正式离开了长城,这一万多骑兵越过长城,朝着草原杀了过去,对面的鞑靼人又不瞎,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是看到了。

    紧接着,众多使者骑着快马在草原上飞奔,他们需要第一时间把大唐陆军大股骑兵杀入草原的消息告知部落!

    康长宁也是知道,自己一杀入草原,不用几天时间,恐怕方圆数百里的所有部落都知道了,毕竟大唐帝国里有驿站体系,可以做到三百里甚至五百里加急。

    但是人家鞑靼人大多也是有着类似的通讯体系的,而且草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同时地形又是平原,使者传递消息的速度更加快。

    不过有那么几天时间的缓冲也就足够了,他们就算明天知道了自己带兵杀过来又能怎样,这些游牧民族平日里都是分散在各地放牧的,想要集中起来打仗,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他估计着,自己至少也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半个月里,敌人尚未大规模集结,己方的步兵也能够得到安全,同时自己也能够先先下手为强,给部分鞑靼部落造成重创。

    抱着这样的判断,他杀入草原后,并没有太过谨慎,而是迅速北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箭头向草原腹地横扫而去,他希望趁着这个时间尽可能的削弱鞑靼人的反抗能力,为半个月以后的大战做准备。

    不过,康长宁显然是低估了俺答汗的能力以及他统帅的鞑靼人的军事动员能力,更低估了鞑靼人对长城防线上的情报刺探能力。

    实际上,在康长宁出兵之前,草原上的俺答汗就已经是得到了诸多预警,知道了大同府那边大唐陆军重兵云集!

    为预防万一,俺答汗在数天前就派遣了使者前往各部落,征召各部落的士兵。

    如今征召各部落兵力的使者正在马背上狂奔,朝着草原各处而去。

    不仅仅是在土默川,临近的河套等地区的部落,都将会陆续接到来自当代草霸主‘俺答汗’的征召!

    至于俺答汗直接控制嫡系部落,也就是土默特部,更是严防以待!

    当俺答汗从一路狂奔而回的使者口中得知,大唐陆军真的出兵了后,土默特部的将士们就是迅速翻上了马背,在俺答汗的亲自率领下出征迎战了!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扫荡

    不提俺答汗那边的反应,却说康长宁一路率军北上后,短时间自然是可能遇上什么大规模的敌人的,实际上他们连小股的鞑靼人都没能看见。

    北上连续行军三天后,除了发现了少数明显是探子的鞑靼骑兵外,其他的鞑靼人一个都没有发现,他们路上还经过了一个鞑靼部落的驻地,可惜的是,这个驻地上已经是空荡荡的一片,而且地上还遗留着杂乱的杂物,可以预见,这些部落的鞑靼人撤退的非常匆忙,估计也就是前一天刚刚撤走的。

    大唐陆军的一万多骑兵杀上草原,这无疑是在草原上投下了一个巨大的炸弹,沿途的鞑靼部落一得知消息后,立马就是撤退了。

    虽然以往都是鞑靼人经常南下劫掠,但那个时候基本都是鞑靼人集合起来南下的,而平时鞑靼人的部落大多是分散在草原各处,毕竟一个地方的水草再丰盛,也无法养活太多的牛羊马匹,因此这些部落需要拉开足够远的距离,这样才能够确保马匹羊群吃到足够的草。

    这样的情况下,单个的小部落,自然是无法对抗大军的。

    沿途的这些鞑靼中小部落,选择了匆忙撤退,康长宁的骑兵大军一路上自然也就不可能打什么战斗,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北上草原跟像是一场武装行军,沿途一个敌人都没有。

    不过康长宁等骑兵军官们对此却是不着急,因为他们同样清楚草原的状况,这深入草原后,别说区区几天了,甚至十天半个月乃至几个月遇不上敌人都是很正常的事。

    草原那么大,敌人如果躲着走的话,想要找到他们是很困难的事,如果想要追上他们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必要的耐心他们还是有的!

    大军持续北上,很快就是抵达了刺儿山一带,这往东的话,就是前明遗留的玉林卫旧址所在,往西的话,就是东胜城旧址了。

    康长宁考虑一番后,却是没有选择去东胜城旧址,而是选择了向西,他希望利用自己这支骑兵部队,迷惑敌人的视线,把他们的主力部队先引向玉林卫方向,好给后方的步兵部队更多的时间修筑堡垒,巩固后勤线。

    虽然说圣天子的目标是重创鞑靼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第九军军长邓喜德也是和康长宁交代给,这一次北上作战,明面上是夺取河套,但实际的战略目标却是以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

    然而,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最后的目标,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场大战,而且还必须是让己方的步兵也参与进来的大战,单单靠康长宁的一万多骑兵,在草原上兜十几个圈,估计也是杀伤不了多少鞑靼人,反而还有可能陷入敌人包围的陷阱了。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战场,一个可以让己方的步兵也参与进来的战场。

    这个战场,毫无疑问就是东胜城旧址了。

    这是第九军的作战计划里,本来就确定的事情,如今康长宁要做的就是,让己方的步兵部队顺利的机动到东胜城旧址,然后重建东胜城。

    这样才能够逼得鞑靼人不得不来东胜城!

    而现在的诸多行动,暂时来说,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康长宁突然带着大军折道东进了,这显然也是出乎了部分鞑靼人的预料,不少鞑靼人还以为康长宁的骑兵是要直奔北方,杀向俺答汗的老巢呢。

    但是没有想到突然向东折去,这就是让不少有些松懈的鞑靼人部落遭殃。

    九月五日,康长宁所部的前锋,第四轻骑兵团顺利的追上了一个没有来得及撤退的鞑靼人部落,而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就是天生的敌人,遇上敌人了自然是不会客气,直接就是上去厮杀一番,当场毙敌数百,余部尽数投降。

    不过康长宁显然是没有带上众多老弱妇孺等俘虏一起行军的打算,他们把这些战俘们的马匹以及牛羊全部打包带走,至于武器什么的更是全部收缴,只给他们留下了四天的口粮。

    然后就是让区区几十个骑兵如同赶羊一样,驱逐着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部落徒步向长城而去!

    反正往南基本上已经是没有鞑靼人的存在了,后方还有步兵部队的接应,也不怕这些手无寸铁,甚至连牛羊马匹都没有了。

    如果他们四天内无法赶到长城的话,他们自己就得饿死!

    更何况,这个小部落里的青壮大多已经在之前战死,剩下的少部分青壮也是心灰意冷,丧失了所有的斗志,这几千人,基本上已经是掀起风浪来了,如果不是出战之前,上头说过,要适当的俘虏一些鞑靼人,好让他们帮大唐帝国养马的话,甚至康长宁都是懒得搭理他们。

    直接把马匹和牛羊以及全部口粮带走,不用几天时间,这些人在草原上就得饿死!

    战争,从来都是这么无情的!

    不管是之前鞑靼人南下劫掠,还是说如今大唐陆军北上,对于普通民众的伤害都是巨大的,鞑靼人南下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不会估计中原民众的死活,他们会抢走所有能够抢走的一切,然后留下一片的尸体。

    康长宁突然东进,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也是让他的部队取得了不少的战果,短短几天内就是连接摧毁了好几个鞑靼人的中小部落。

    这个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哪怕是这些部落被摧毁了,但是也会有人逃出去,然后把消息报告给其他的鞑靼人,不用几天,已经是率军出征的俺答汗就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骂了一句该死的南蛮子后,俺答汗就是果断的东进!

    他之所以东进,可是是相信南边的大唐人兴师动众,派出了一万多骑兵北上,就只是为了扫荡几个小部落而已,他们肯定是有着更大的图谋的。

    之前一段时间,他也是陆续从南边得到消息,说是大唐的那个小皇帝,那个野蛮的,低贱的土匪出身的小皇帝,正在鼓吹什么北方战略。

    而那些南蛮子的大臣们,也是一个个鬼迷了心窍,竟然妄想夺取河套甚至土默川。

    他们也不想想,这地方哪怕是前明,那都已经是放弃了上百年了,哪怕是之前的正德老儿,都没敢说收复河套和土默川,但是这个大唐,竟然是想要夺取河套。

    土默川和河套以及东部的大片草原地区,这可是他们右翼三万户的根基,虽然说鞑靼人控制的草原区域非常广阔,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放牧的。

    这里头,最好的地方也就只有土默川和河套了。

    本来他还想要夺取辽河套的,那同样是个水草丰美的地区,但是察哈尔部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而且还和朵颜三卫等东部的部落联合了起来,在背后的南蛮子的支撑下,硬是死撑着。

    这在东部虽然打了好几场胜仗,但是最后也还是没能彻底夺取辽河套地区。

    最后他才是不得不选择西进,和瓦剌人干了一架,夺取了不少草原,扩大了己方的放牧区。

    只是即便如此,他俺答汗的根基还是在右翼三万户,而右翼三万户的根基就是在土默川和河套。

    他们南蛮子想要夺取这些地区,就是要他们右翼三万户的命。

    他很清楚,这些南蛮子的谋划就是河套,甚至是土默川,所以哪怕是知道了南蛮子的骑兵东进了,他也是不为所动,他依旧可以肯定,这些南蛮子的东进就是一个套路,估计是为了掩护下一步的行动。

    此外,他也知道,即便是这些南蛮子的骑兵东进了,也不可能给己方的部落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因为南蛮子的骑兵北上的消息已经是流传了开来,聪明一点的部落早就撤退了,至于傻乎乎还留在原地的部落,被扫荡了也就扫荡了。

    草原上生活困苦,自己犯傻找死,那么就别指望着自己会派兵去救。

    但是,他依旧率兵东进,这是为何?

    因为他同样清楚,那些南蛮子们北上的勇气,就是那一万多人的骑兵,不管这些南蛮子有什么套路,最后都得依靠这支骑兵!

    只要把这支骑兵给逮住,然后歼灭!

    俺答汗相信,未来十年内,那些南蛮子估计都是没胆子再一次北上!

    对于鞑靼人而言,折损一万骑兵,虽然也算极大的损失,但是远不止于伤经动骨,但是对于严重缺乏骑兵的那蛮子而言,这损失一万骑兵,足以打消他们任何的北上念头。

    到那个时候,就算南蛮子的步炮厉害,但是没有骑兵的掩护,在草原上也是举步维艰,自己有的是时间慢慢收拾他们。

    俺答汗率领主力骑兵东进了,这正好也顺了康长宁的心愿!

    鞑靼人的主力被自己带着东进了,后方的步兵部队就能够顺利北上,甚至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去了。

    这个时候,草原上的双方局势就是出现了一种很尴尬的局面,双方都以为自己的谋划是完美的,而且也都是朝着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方向发展。

    但是到最后,谁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笑到最后,却是谁也不知道的了。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死也不走

    随着康长宁的骑兵东进,鞑靼人的主力也是跟着东进后,邓喜德也是松了口气!

    之前他还担心这些鞑靼人不为所动,直接不顾康长宁的骑兵部队,然后继续南下呢,这样的话,那些骑兵就会一头撞上自己的这支主力步兵。

    到时候,事情就不是那么好办的了,因为在骑兵的威逼下,他断然是不能顺利的带着部队继续北上,然后直插东胜城旧址的。

    当即就是下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他要在鞑靼人反应过来之前,先抵达东胜城旧址,在那里插下一颗大大的钉子!

    并在那里等着鞑靼人来碰一个头破血流,以防代攻,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达成圣天子所定下的战略目标。

    邓喜德带着步兵一路北上,行军的时候,还不忘修筑一些小堡垒,这些小堡垒说是小堡垒呢,但是也能够驻防数百人的棱堡呢。

    这些直接用土垒的城堡非常的简陋,甚至后续不加以维修的话,估计不用多久就能够轰塌,但是这些缺点现在却是不算什么。

    因为现在需要的就是快,同时在第九军的战术定位里,这些临时修建的堡垒,说是堡垒了,更不如说是一个野外防御工事。

    他们的作用就是把一整条漫长的后勤运输线给串联起来,做到预警、防御的功能。

    而且别看这些都是简陋无比的堡垒,但是实际防御能力并不差,因为每一个堡垒,都会有大约五百人留守,主力部队和预备师部队各一半,并且配属火炮。

    有着五百名枪炮齐全的部队防守,给鞑靼人几千人估计也是拿不下来的,倘若鞑靼人真舍得付出几千人死伤的代价来夺取这些堡垒,邓喜德都能笑醒!

    一个步兵换十个骑兵,赚大了!

    真要这么打的话,多打几场类似的战役,他一个第九军就能够把整个鞑靼的青壮给耗光!

    然而大唐帝国有多少人口?鞑靼人有多少人口?

    不客气的说,哪怕是第九军的步兵在草原上被拼光了,以帝国丰厚的兵员储备以及军械储备,立马就能够重新抽调四五万兵力再一次投入战场!

    甚至是重建的话,也用不了几个月的时间!

    拼兵员消耗,十个鞑靼人加在一起,那都不是大唐帝国的对手!

    一亿五千万人口,可不是用来看的,真要动员起来,帝国分分钟都能够拉出一支上百万人的大军出来,虽然说那样的话会让整个帝国的财政破产,但是真到了关键时刻,谁还管军费够不够用啊。

    没钱招募志愿兵,大不了就征兵啊,这年头不拿薪饷也愿意当兵的青壮多了去,就算不愿意也可以拉壮丁啊,不管什么类型的政权,可都没有说你自己不愿意当兵就可以不去的情况存在。

    如今大唐帝国,虽然说是实施募兵制度,但是也有部分义务兵的相关条例的,只不过暂时都局限在退役军人、民兵部队而已,如遇战事,军方是可以随时征召退役军人以及民兵参战的,拒绝那就是叛国罪。

    对于普通青壮的强行征召虽然没有,但是真想要有,那也就是一纸诏书的事。

    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轩是不会这么干的!

    以大唐帝国的庞大人口,哪怕是打大规模的战争了,也不至于需要强行征召,那是人口小国迫不得已的做法,在大唐帝国,光光是现役军人以及退役军人还有民兵,这加起来的兵源数量就是两百多万了,战时肯定也能够征召到大量志愿兵的,少说也得百来万。

    想要把大唐帝国的这三百多万人的兵源消耗干净,以至于要让大唐帝国强行征召普通青壮,在如今的地球上,还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办到呢。

    这也是大唐帝国一直都不着急着用什么义务兵制度的缘故,只是使用志愿兵和退役兵、民兵相互结合的募兵、动员制度。

    这既可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又可以避免过于刺激民众。

    拼消耗,尤其是拼人口消耗,大唐帝国谁都不怕,甚至是直接对抗全球都不怕!

    那些鞑靼人估计也是知道的,不会这么蛮干去攻打这些看似简陋,但实际上每一个都是绞肉机的土垒棱堡。

    这些土垒棱堡,部分的核心建筑是使用了水泥,大部分还是就地取材,使用泥土、石头、木材等,估摸也不大,条件也非常的简陋。

    每一个堡垒,相聚是十五公里,每个间隔十五公里,这个也是有着极大的讲究的。

    首先这个距离和内地的驿站相当,是一马匹快速飞奔的极限距离了,可以依托这些土垒棱堡,建立一条有效的驿站通讯体系。

    此外,这些堡垒中间,也会有一些规模很小,只有几个人驻扎的小堡垒,这是用来点燃狼烟传讯的。

    同时十五公里这个距离,刚好是大部分徒步辎重运输部队的每天所能够机动的距离,距离如果稍微远一些的话,一天的白天时间就不够用,太短了浪费。

    倘若是遇到紧急情况,附近的友军徒步急行军前往支援的话,十五公里也就是大约三四个小时的行军时间,倘若是有着马车乘坐赶路的话,还可以更快一些。

    而从长城防线到东胜城乃至丰州一带,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其实也就只有一百多公里而已,考虑到路况以及绕路等问题,第九军设定的计划是,从大同府出发,从东往西,沿途修筑十座这样的土垒棱堡,一路修到东胜城去。

    其实这样的一条土垒棱堡方向,也就是当年明军的外围防线,大体上是经过了玉林卫、云川卫、东胜卫,全长一百多公里。

    别看这一条防线看似很短小,在辽阔了草原里很不起眼,但是这短短的一百多公里,却是呈现了一柄利剑一样的态势,直接插入了草原腹地,并且控制了河套东部地区和土默川川地区的联系。

    真要是让大唐帝国把这一条防线给打造成功了,那么整个北部方向,将会重演明初时期的局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彷佛心脏被插上了一把匕首,哪怕是强撑着的,但是到最后也是无法避免仓皇北逃的下场。

    当然了,不仅仅是明初有这样的局势,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原王朝和草原游牧民族的战争,大多也都是围绕着这一片小小的区域所进行的。

    丰州这一片小小的区域,古金往来发生过的战争多了去,而发展在这里的战争,其胜负大多都是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北方局势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片地方重要,大唐的文武大臣们,也不会是三天两头叫嚷着想要收复河套,重建玉林城、丰州城以及东胜城这些边关城池了。

    倘若上述三地都能掌控住,那么这三城相互支援的情况下,那么基本上也就宣告着了可以彻底掌控河套东部以及丰州川地区,等于把整个北方方向向北推进了数百公里,让后方的长城不用再承担庞大的压力。

    这同样也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中原王朝都希望控制住这些地区的中原原因,当然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就算是能够做到一时,但是也很难长时间维持。

    但是这里头都有着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控制上述地区的中原王朝,往往都是处于巅峰时期的中原王朝,能够吊打周边土著的那种。

    只有巅峰时期的中原王朝,才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在上述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情况稍微变差了,往往就是难以为继了。

    镇守边疆,这花费可是不小!

    如今的大唐帝国,刚好处于开国时期,而且军事力量也是处于鼎盛时期,自然也是不敢落后,准备效仿前辈们来一个北上草原,控制河套的。

    这基本上都是过去几千年来的老套路了,俺答汗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南边的那些南蛮子们想要干嘛。

    但是想要北上,控制河套,也要问问他俺答汗答应不答应!

    俺答汗早在正德老儿那个败家子,窝囊废在山东战败,还连累他俺答汗损失惨重的时候,他俺答汗就一直防着那个低贱的土匪皇帝那一天想要北上了。

    这些年,他频繁发动战争,攻打察哈尔部,攻打瓦剌人,为的就是夺取更多的放牧去,更多的人口,囤积更大的力量,这些囤积起来的力量是用来干嘛的,就是为了对抗大唐王朝的!

    如今,大唐王朝终于是忍不住要动手了,虽然说信心有点不太足,但是俺答汗却是知道,这已经是到了拼命的时候了。

    过去六七年的准备,为的就是今天!

    扛过这一波,那么就能够换来最少五年甚至更久的和平,也给予自己更多的发展时间,好彻底吞并察哈尔部以及瓦剌人,最后再把什么吐蕃人也吞了。

    等到五年后乃至十年后,再和大唐王朝打的话,说不准就是自己占据极大优势的时候了,因为那个时候,开国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天下太平多年的大唐王朝大概率会和大部分的中原王朝一样,会慢慢的丧失进取之心!

    数十年后,那边的大唐,又将会是一个前明,任由己方骑兵南下劫掠的前明!

    倘若抗不过这一波,那就没啥指望了,只能把战争漫长化了,慢慢打,慢慢耗,袭击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让他们支撑不了最后主动撤退。

    至于说彻底退出丰州,退出河套!

    俺答汗从来都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

    这里就是他右翼三万户的根基所在,失去了这一片地方,他们就会变成丧家之犬,最后就会和那些可怜的瓦剌人一样,跑到西边苟延残喘,被分化,吞并,最后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所以!

    他死也不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