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狼狈而逃的鞑靼人

    李轩对此却是有不同的意见,现在这个时间还支援第九军有什么,就算金陵批准批准,让他们主动出击,但是这一来一回,少说也是一两个月了,人家鞑靼人也早跑了,那还能傻乎乎的留在原地让你去杀一波啊!

    李轩虽然是皇帝,但是早年那也是亲自带着部队厮杀的马上皇帝,当年在正泰县城的时候,那也是亲自带过部队进行刺刀冲锋!

    虽然每次回想起来都是后怕不已,当初也是命大,要不然的话,现在这会,坟头草都好几米高了!

    带过兵的他,也是知道前线将领们的想法,如果鞑靼人用于警戒防备的部队少一些,第九军那边的将领那里会舍得眼睁睁看着一大块肥肉从眼前经过啊,早就杀过去了。

    这个时候,送到金陵城的就不是请示,而是报捷了!

    算算时间,估计现在这会鞑靼人都跑光了,还支援第九军干什么啊!

    第九军那边请示支援,然后要追击,说的恐怕还不是真的为了打击敌人,恐怕还是为了增加第九军自身力量,然后发起大规模的追击行动,为的并不是杀敌,而是为了保持第九军自身的权威。

    前线的这些将领们,就没一个是简单的,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小九九。

    在鞑靼人从河套撤退,甚至都要从丰州川撤退的情况下,毫无疑问的,第九军的战略作用将会大幅度降低,这种情况下,帝国肯定是不会倾尽全力扶持第九军,而是会考虑其他方向了。

    然后,这种情况对于第九军本身却是不好的。

    为了保持第九军的重要地位,同样也是为了保证他们这些第九军任职的将领们的重要地位,第九军那边肯定是不会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的,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理由或者机会。

    请求支援,追击鞑靼人,就是成为了他们最好的理由。

    但是李轩却是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可是看清楚了第九军那边的小想法,他可不会因为第九军那边的小心思,就影响大局。

    如今需要支援的,不是第九军,而是布防甘肃的第五军以及陕西的第四军,鞑靼人西迁后,西北防务的压力将会成倍增加,单凭现在的部队保卫如此漫长的防线,怕是力有不逮!

    鞑靼人要西迁,这将会给帝国的北方防务安全带来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

    先说坏处,坏处就是以后西北方向的防务,将会面临更加庞大的压力,在西北方向,帝国需要同时面对鞑靼人,瓦剌人残部,吐蕃人等等。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西北本地并不是帝国的产粮区,更不是什么工业区,在西北驻扎的军队所需要消耗的各种物资,都是需要从中原千里迢迢的送过去,这一路上的花费,可是相当庞大的。

    帝国在西北地方驻扎一万兵力,所需要付出的各种人力物力,是在河北等地驻防兵力所需花费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

    补给困难,这将会是帝国在西北地区所面临最重大的问题。

    当然了,虽然以后西北方向的局势比较困难了,但是鞑靼人的西迁,给帝国带来的好处却是更大!

    河套地区以及丰州川这两个可以说是东亚草原上水草最丰美的地区,将会彻底落入帝国的掌控之中,占据了此地,帝国不仅仅会彻底解决北方边患问题,更能够为帝国提供一大片的牧场,用来放牧马匹,从而让帝国获得更多的马匹,嗯,顺带着也可以发展畜牧业。

    这众多的好处是不用多说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历朝历代也不会清一色的费尽心思都想要占据上述地方了。

    只是占据上述地方,需要庞大的国力支撑,如此历史上,也就只有最强大的王朝,在国力强盛的阶段里,才能够占据上述地方。

    而一旦国力衰退了,或者是中原王朝陷入内乱的时候,往往就是守不住这些地方,然后被外族侵占,从而演变为边患。

    如今的大唐帝国,在历朝历代中,不管是从综合国力还是从军队的横向对比战斗力而言,都是处于了巅峰时期。

    这样一个强盛,并处于巅峰时期的帝国,占据北方草原是必然的。

    这一点,很多人是知道,甚至俺答汗自己都是能够预料的到。

    只是之前他依旧是抱有一定的幻想,以为自己能够在大唐帝国的打击下,依旧能够守住这一片草原地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唐帝国的陆军如此强悍,枪炮犀利也就算了,步兵强悍这些也不时候了,偏偏在骑兵方面也是一年比一年强悍,搞的鞑靼人原本最有优势的骑兵都是很难在占据什么大便宜。

    这种情况下,俺答汗是做出了他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主动放弃河套和丰州川,率领部落西迁。

    河套和丰州川虽然水草肥美,但是边上就是大唐帝国,鞑靼人扛不住的话,再好的地方也没有,继续这么耗下去,他们鞑靼的青壮人口就得被消耗干净了。

    过去这些年的消耗作战,鞑靼人在直接作战的过程里,就是死伤不下十万军民,这可不是普通的十万人,而是鞑靼人里的十万人啊。

    鞑靼人一共也没有多少,这一下子死伤十万,足以伤到鞑靼人的元气了。

    他担心继续这么耗下去,虽然说鞑靼人的战士不可能死伤多少,但是他们的族人却是会死伤更多。

    战争,伤亡的不仅仅直接参战的士兵,还有普通平民呢。

    他担心继续这么耗下去,他们鞑靼人迟早得死光,所以干脆是趁着主力尚存的时候,直接西迁。

    反正草原大得很,不一定是非要和南蛮子争夺河套和丰州川的,他们完全可以西迁!

    至于说西迁后去那里,怎么生存,这个简单!

    先抢夺瓦剌人的牧场,然后继续西进,沿着当年蒙古帝国西进的道路,一路杀过去,将能够获得无数的草场和奴隶。

    正是抱着这种心思,俺答汗早在今年春天就是开始集结主力部队西征了,并且是在九月份,把瓦剌人的主力打败,然后占据了大片的草原。

    这个时候,俺答汗就是毫不犹豫的下令全族西迁了。

    迁移的不仅仅有俺答汗直属的右翼三万户,还有其他众多附属部落!

    俺答汗的突然西迁,是出乎帝国的预料之内的,本来帝国方面是打算这么打下去,通过逐步蚕食和消耗战,彻底把鞑靼人给灭掉。

    这个灭掉可不仅仅是把他们赶走了就算了,而是要把他们给彻底灭族。

    可惜的是,鞑靼人跑了,人家骑上马一跑就是几千里,大唐陆军就算是想要追也是追不上啊。

    就算是追的上,也是不敢追!

    深入草原几千里追击鞑靼人,哪怕是李春景这样的将领都没这样的胆子!

    这跑了也好,大唐帝国正好可以腾出手好,稳固北方的防线!

    以后虽然西北方向的压力会大一些,但是北方没有压力之后,自然也就可以调集资源补充西北方向,影响不会太大。

    鞑靼人西迁,这事一开始还只是军事机密,但是很快就是被外人所熟知。

    因为礼部朝报司的大唐朝报,正式报到了鞑靼人狼狈而逃的消息。

    大唐朝报报告,在我英勇无畏的大唐陆军持续打击下,卑鄙无耻的鞑靼人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狼狈而逃。

    而这并不是宣传的重点,宣传的重点是大唐帝国正式全部夺取了河套和丰州川地区。

    这可是开疆扩土的伟大功绩,而且夺取的还是河套和丰州川这两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土地,不管是在那个朝代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基本上都是能被吹嘘为千古一帝。

    当然了,这种的功劳对于李轩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李轩是什么人,是万古圣君!

    圣天子把全天下都给打了下来,又是把征服了高丽半岛,顺手还在南洋扶桑夺取了诸多领土,又是在东北方向开疆扩土,大唐帝国的兵锋,已经是杀到了大兴安岭地区。

    如今拿下河套和丰州川,那是必然的结果。

    这样的功劳对李轩来说都不算什么了,可想而知,如今的圣天子功劳到底有多大。

    从古至今,就没有那个帝王比我们万古圣君,圣天子李轩更加伟大,就算是三皇五帝,那也比我们神帝李轩矮一头。

    我们圣天子乃是万古圣君,神帝,天之子!

    您说我们圣天子只是千古一帝?好大的胆子,这是要侮辱我们圣天子吗?

    来人啊,拉出去砍了!

    大唐朝报正式报到夺取河套、丰州川地区,也是宣告了帝国北方防线的初步安全,至少在不出现重大变化之前,山西、河北一带是不用面临着什么异族的侵袭了。

    当然了,对于整个北方而言,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瑕疵,那就是察哈尔部以及朵颜三卫等盘踞在辽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

    对于他们,帝国陆军枢密院作战部方面,也是迅速拿出来了一份作战计划!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一个地球一个帝国

    陆军枢密院作战部制定的东北作战计划,是以骑兵为绝对主力,步炮为辅,汇集十万大军一举干掉盘踞在东北地区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异族。

    这些异族,不仅仅是包括察哈尔部之类的部落,其他乱七八糟的部落土人什么的都是在清理的范围之内。

    要知道,到时候跟随在军方后头的,还有农部移民屯垦司组织的大量移民呢,这不把那些异族驱逐赶紧了,帝国子民怎么在东北地区移民,从而开发东北?

    至于前几年用的比较多的融合和拉拢之类的政策,如今已经是被帝国正式抛弃了。

    当帝国的实力不足的时候,才需要去拉拢,然后分化拉拢之类的,但是当帝国实力够了,那么这些政策也就可以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了。

    帝国的人口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养活帝国的子民!

    所以,最近几年的帝国对外扩张政策,从来都不是征服异族,把异族融入到帝国中来,而是单纯占领土地,然后移民!

    因此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不会把异族纳入帝国的统治当中!

    嗯,也有例外,那就是部分符合帝国子民审美观的异族女性是可以成为帝国子民。

    如今帝国的军方,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已经是陆续出现了类似‘为了帝国的生存空间而战’‘为帝国子民获得土地而战’之类的宣传口号。

    而圣天子也是在私底下的场合了提到过了帝国在未来百年的全球战略目标,这个目标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目标:

    一个地球一个帝国!

    所以,帝国的对外扩张政策,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获取经济利益,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征讨敌人之类的,甚至和传统的殖民都不一样。

    帝国的对外扩张政策,其核心从一开始,并且在未来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取更多的土地,用以养活更多的帝国臣民!

    这是基于帝国太多,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口而决定的。

    不同于当代的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活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殖民。

    帝国只是非常纯粹的为了土地而扩张,至于所谓的经济利益,黄金白银能当饭吃?

    基于此,帝国不管是在北方的扩张还是在西边的扩张,又或者是在海外地区的殖民都是如此,以占领土地,然后移民为主。

    而东北地区,就是帝国的下一个重要扩张方向!

    相对于草原上只能用来放牧,而且继续往北都是一片冰天雪地不同,东北地区虽然也冷,但是却是属于平原地区。

    东北大片的平原地带,是非常适合农业种植的,如果能够彻底夺取并开发,那么东北地区将会成为帝国新的粮仓。

    而对于这一点,李轩坚信不疑,因为后世东北就是华夏地区非常重要的粮仓。

    而除了粮仓外,李轩还知道东北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铁矿,有煤矿以及其他各种矿产,非常用来用来发展重工业。

    这,同样也是在后世被证明过的成功经验,李轩没有道理不效仿。

    不过想要开发东北,如今的问题还有非常多,首先该地严格上来说,除了少数的辽西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还是属于蛮荒地带,并没有成熟的各种基础设施,甚至连人口都没有多少。

    帝国虽然已经持续往东北移民超过十年时间,但是当地的人口以及不算多,而且绝大部分都还是集中在辽西、辽东两省,而更北边的东北省,如今总人口也不过三十多万而已,连江南的一个县都不如。

    此外,当地还盘踞着大量的异族,这些异族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不要把这些异族收拾干净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更加别说什么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了。

    这也是李轩要陆军制定相关计划,彻底平定东北的缘故。

    为此,陆军制定了一份动员兵力将会超过十万人的大规模作战计划,作战范围包括传统的辽河套地区,同样也是包括了其他东北地区,而作战目标除了察哈尔部等蒙古部落外,同样也是把包括当地的诸多土人,比如说后世里大名鼎鼎的女真部落之类的。

    陆军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和火力,乃至机动力,直接平推,然后横扫整个东北地区,肃清当地的异族,建立安全地带,让后续的移民跟进,然后修筑城市和道路,开发农田,最后把这些地方彻底纳入帝国的统治当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帝国陆军准备抽调大量的精锐骑兵!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精锐骑兵是准备从河套地区抽调。

    没办法,目前大唐帝国里的精锐骑兵,其实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第九军那边,东北等地区虽然也有骑兵,但是数量不多,精锐程度也没有办法和第九军的骑兵相提并论。

    陆军方面,打算集中至少五万骑兵,而河套地区里至少要抽调两万骑兵参战,再加上不少于五万主力步炮兵配合,争取一战而下,彻底扫平东北地区。

    对于陆军提出来的方案,李轩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干涉,而是很干脆的批准了。

    反正他已经是提出了目标,那就是要把东北彻底纳入帝国统治,不允许什么异族盘踞,至于用什么计划去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军方的事了。

    平定北方,收复河套和丰州川,这个消息随着大唐朝报,传遍全帝国的时候,远在上海的陈立夫也是得到了消息。

    身为松江府知府的他,联系了上海的工商界,办了一个庆功晚宴,庆功是名义,筹款是事实。

    筹款干嘛,自然是用来犒赏军方将士的。

    只不过虽然是借着平定北方而办的筹款晚宴,但是筹的的五万多元款项,却是没有交给的负责平方北方的陆军,而是一转手就是交给了海军。

    为啥,因为这款项,名义上是松江府给海军方面新服役的八百吨级的巡洋舰松江号的拥军款项,不过实际上吗,还是上海这边感谢或者是鼓励海军那边在扶桑的一系列举动。

    为什么感谢?

    就凭海军在扶桑沿海打下了好几个地方,同时还频繁出击,为帝国获得了众多矿产的开采权。

    海军是军队,获得这些的矿产,自然是不会自己去挖的,而是会带着国内的工商企业去开矿,虽然大头都是被国企部直属企业给吃掉了。

    但是开矿得设备得其他的花销吧,其他的普通商人,还是能够从开发扶桑诸多矿产里获益的。

    海军那边辛辛苦苦打仗为大家赚钱,作为国内工商界的代表,上海的工商界自然也是投桃报李,接着海军服役新一代的巡洋舰松江号的机会,给海军送去了五万多元的拥军款项。

    钱虽然不多,但是却是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国内的工商界是和海军站在一起的。

    或者说,是和能够给你他们带来利益的海军站在一起的。

    而这个钱也不过是个开头而已,上海的不少大企业已经是联合起来,准备游说海军继续扩大在扶桑地区的行动。

    扶桑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如今也还有人口数百万,有着众多金银矿等资源,这打下来所能够赚取的钱也是不在少数的。

    其实他们准备游说的不仅仅是海军,还有陆军,不过游说陆军的目标,并不是让他们去打扶桑或者南洋什么的,而是想要让陆军出兵安南,占领广宁地区。

    为啥?

    因为商人们发现这里竟然是有着一个超大规模,而且非常容易开采的露天煤矿,这里的煤矿品质非常高,而且还有无烟煤,关键是储量超级大。

    这就吸引了帝国工商业的注意力!

    最近几年,帝国的蒸汽机应用规模逐年加大,一开始还只是用在矿区,后来是逐步应用在各大工厂,码头上,虽然说如今应用的蒸汽机都是低压蒸汽机,还无法搬上战舰或者火车作为交通动力使用。

    但是在工业上的应用,也是让帝国正式迈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多了,对于煤矿的需求自然也就是多了。

    再加上,炼钢铁也是需要大量的煤矿。

    还有更加庞大的民用市场!

    如今在帝国里,据传是皇宫那边流传出来的蜂窝煤炉已经是风靡全国了。

    民用和工业用加起来,导致了帝国对煤炭的需求是一天比一天大,这种情况下,几乎全国上下都是进行煤矿的勘察和开发。

    如今国内的很多煤矿都有已经是开始开采了,天津唐山,山西部分地区,还有江西萍乡煤矿等,都已经是陆续进入了开采。

    但是上述的煤矿,或多或少质量都不怎么样,基本上没有无烟煤。

    然而商人们在安南广宁却是发现,当地有一个储量超大的煤矿,这个煤矿里竟然还出产最顶级的无烟煤,这可是把帝国的商人们给馋死了。

    虽然说目前,帝国的商人们也是通过各种手段,开始小估摸的在当地开采煤矿,但是毕竟不是自家的地盘,开采起来麻烦的很,而且还要和当地的土人打交道。

    这种情况下,商人们迫切的希望,帝国把这一片地方给打下来!

    只要是帝国的领土,他们这些商人开采起来才是更加的容易和安全。

    不过这只是商人们的想法而已,打不打安南,这需要帝国高层从全盘去考虑。

    至少目前为止,帝国方面并没有大规模进军南洋半岛的打算,那破地方可不好打,饶是大唐陆军精锐,但是在那种破地方作战,也是会面临极大的麻烦的。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纠结的海军

    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年陆军第四步兵师的三千人杀入缅甸,最后只剩下千人狼狈逃回,给陆军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当年第四步兵师死伤的这些人,可没几个是因为战斗而死伤的,实际上第四步兵师的这支部队进入缅甸后,根本就没和什么敌人打过仗。

    阵亡的两千多人,全都是非战斗减员!

    这个战例,几乎是让帝国陆军后续对缅甸和安南的热带雨林望而生畏。

    过去的这么多年来,帝国几乎同时在多个方向进行扩张,甚至都是跑到了南洋岛屿进行殖民,但愣是没有对安南以及缅甸等半岛等地区进行扩张。

    这实在是被半岛上这片破地方给恶心到了。

    如果没有实在必要,而且是做足准备的情况下,帝国陆军是绝对不会轻易的再一次踏入这个烂泥潭的。

    不过对于商人们非常希望的广宁煤矿,李轩还是比较关心的!

    大规模派兵南下,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只是有时候,想要一个东西,也不一定非的是要进行大规模入侵才行的,也是可以通过其他办法的嘛。

    陆军大规模南下,很容易陷入烂泥潭,但是可以用其他办法嘛,比如说用海军直接沿着安南的海岸线进行登陆,然后直接杀到安南北朝的首府升龙,来一个直捣黄龙,然后逼当地的王公们签订城下之约,把广宁煤矿以及周边地区拿到手就行了。

    甚至都不一定非得是用割让土地的名义,只需要拿到开采权以及驻军保护的权力就行了,如今帝国还没有兴趣往安南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帝国需要的只是煤炭而已。

    而煤炭这东西,对于那些土著而言屁用没有,用来当柴火烧都嫌麻烦,帝国完全可以在避免大规模入侵的情况下,得到广宁的煤炭的。

    因此不一定非得是要动用大几万规模的陆军去爬那个烂泥潭的。

    李轩有了这个心思后,就是交代了陆军以及海军那边,让他们多注意安南方向,找个机会把广宁给弄到手。

    对此,陆军方面兴趣缺乏,陆军对煤炭有没啥特殊的需求,至少在陆军将领看来,这一时半会的需求不大。

    而且陆军如今的任务也是非常重要,要警戒河套和丰州川地区,要加强西北地区的防务,同时还要准备东北战役,这也就意味着,陆军已经是很难分出大量的精力来南下了。

    所以陆军那边除了承诺,会在边境地区部署不少于一个主力师,两个预备师的兵力,并在适当时候南下配合参战外,就没有给出什么太大的承诺了。

    倒是海军那边比较积极!

    因为海军得到消息,皇家理工学院那边的高压蒸汽机研发,已经是进入了最后攻关阶段,未来数年有望得到试验机,然后就是正式量产,到时候海军的战舰可就能够装备这些蒸汽机了。

    而蒸汽机使用的煤炭,可是品质越高越好,如果是高品质的无烟煤那就更好了。

    同时还说,目前在整个东亚地区,只是在广宁那边发现了高品质的无烟煤,以后海军如果要用无烟煤的话,恐怕就只能从这个广宁煤矿得到了。

    为了让以后的蒸汽战舰用上最顶级的无烟煤,海军方面其实不用上头吩咐,也是早就对广宁煤矿志在必得了。

    海军有这个意思,再加上工商界的大力推动,出兵安南几乎就是成为了定局。

    为此,好几家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部直属的南方煤炭公司更是找到了海军方面提出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只要海军方面愿意出兵,南方煤炭公司愿意赞助三万元的各类物资给海军,用作行动方面的后勤物资。

    海军自然是知道南方煤炭公司为什么这么急迫,因为这个南方煤炭公司,早就盯上了广宁煤矿,而且已经是在广宁煤矿进行了小规模的开发。

    而南方煤炭公司,和北方煤炭公司,是目前帝国最大的两家煤炭企业,双方围绕着煤炭市场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南方煤炭公司依托着江西萍乡煤矿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煤矿,已经是很难对抗拥有唐山煤矿以及部分山西煤矿的北方煤炭公司了。

    更何况,南方煤炭公司也是得到了消息,帝国高层已经是准备把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也是交给北方煤炭公司进行开采。

    虽然说,不管是南方煤炭公司还是北方煤炭公司,都是属于国企部全资控股的国有企业,但是哪怕是国有企业,他们也是属于商业公司,彼此之间也是有着激烈的竞争。

    去年的时候,北方煤炭公司为了抢占上海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民间煤炭市场,打出了蜂窝煤大降价,把价格直接降到了五折出售,迫使南方煤炭公司也是降价跟进。

    最后,除了让江南地区的民众享受了一波廉价煤炭外,双方都是损失不小,最后在国企部的约谈之下,双方这才是取消了价格战。

    不过更加有意思的是,国企部在双方的战斗结束之后,又是成立了一个‘东部煤炭公司’并且给予了该公司好几个煤矿的开采权。

    由此,帝国内形成了三大国企部直属煤炭企业相互竞争的局面,当然了,即便是这三大国企部直属煤炭公司加起来,在国内的煤炭市场里,占据的份额也顶多只有六七成,剩下的则是被大大小小几乎数以百计的民营煤炭公司给抢走了。

    如今南方煤炭公司为了发展,把目光打到了广宁煤矿上,这才有赞助海军出兵的举动。

    海军本来就想要搞这个煤矿,如今圣天子有了指示更好,至于南方煤炭公司的支持之类的,那不重要了,海军再穷,也不可能因为商业公司的几万块赞助就放下身段去给商人打仗的。

    除非,他们砸下来几十万两银子!

    海军有了心思,而陆军那边也是有了承诺会给予一定的配合,虽然从陆军的表态来看,陆军虽然会部署三个师的兵力,但是别指望陆军多卖力,他们会不会主动跨过边境都难说。

    毕竟这部队一动,就得哗啦啦的花掉无数的军费,而且大规模南下行动,还不知道要承受多少的非战斗减员呢,陆军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南下的。

    所以,要出兵安南的话,主力就得是海军了。

    打是要打的,但是怎么打海军内部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口径。

    之所以争论比较多,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如今的安南局势是比较复杂的,如今的安南是南北对立,北边有个莫朝、南边有个黎朝,而这两个朝,都是先后对帝国表示臣服,而且都指责对方,然后想要获得帝国的支持灭掉对方,从而统一安南。

    而帝国呢,哪有兴趣关心蛮夷的内乱啊,帝国方面觉得,以后这南洋半岛还是要拿下来的,在帝国拿下南洋半岛之前,这南洋半岛自然是越乱越好,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大势力,所以对于安南的南北朝,帝国都承认。

    如今帝国如果想要广宁,那么就要打北朝,也就是莫朝了,这样的有可能过分的削减北朝的实力,然后让南朝北上最后统一安南。

    而这种情况,是帝国绝对不愿意看见的!

    帝国需要安南地区维持一个平衡状态,可不允许南朝统一安南,同时帝国也不希望亲自下场和南朝干架,帝国陆军讨厌在半岛那种破地方打仗,帝国陆军宁愿在草原上和鞑靼人干架,也不愿意在丛林和猴子打架。

    前者还是光明正大的打,后者是连敌人都找不到,然后自己就莫名其妙的病死一大半了。

    帝国如果不愿意亲自下场的话,那么就不能过分的削弱北朝的力量。

    此外,海军方面也是担心,如果海军直接发动登陆,袭击升龙的话,也没有肯定的把握能够逼迫升龙方面迅速签订城下之约,最后有可能造成战事持久化。

    战事持久化,那么麻烦可就大了,最后有可能引起南朝异动,最后还会导致陆军彻底下场。

    人家陆军虽然如今表态只是配合,但是局势真的恶化了,圣天子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定然是命令陆军出兵的。

    陆军到时候肯定是会一边骂海军都是一群智障,打个小土著都能翻船,最后还得他们陆军来救场。

    先不说,陆军亲自下场后,这场战事海军方面会丢一个大大的面子和利益,更重要的是,陆军亲自下场后,后续极有可能会陷入长期作战里。

    从而破坏安南南北朝平衡状态!

    陆军并不是不能出兵,如果陆军下了决心,分分钟就能南下杀向升龙,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陆军方面觉得没这必要,尤其是在帝国的战略,以及陆军内部的战略都是北上西进的情况下,陆军是不愿意南下打什么半岛的。

    除非是圣天子明确要求陆军南下,不然的话,别指望陆军那边丘八们主动南下安南了。

    打安南,对陆军可没什么好处,而且还还会陷入一个烂泥潭。

    但是如果局势恶化了,陆军肯定是会出兵了,不愿意也没有办法!

    陆军一出兵,那么接下来基本没海军什么事了,陆军方面南下后,说不准就得先打北朝,再打南朝,考虑到安南那破地方,这一仗还不知道得打到什么时候去呢。

    因为有着诸多的限制,所以海军那边的高层们,对于该怎么夺取广宁,也是挺纠结的,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其中最关键的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问题是关键是要怎么打,才最符合帝国的利益,才最符合海军的利益!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打杀杀的多不好啊

    如果海军方面选择派舰队从北部湾登陆广宁,这直接登陆倒是简单,但是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最后把陆军给拉扯着下场,让帝国陷入一个烂泥潭里,恐怕海军里是有人为此而负责的。

    而且海军方面虽然对陆军畏惧在丛林作战极为鄙视,但是海军方面也是不敢轻易的把自己的陆战队派往越南腹地作战。

    登陆广宁容易,但是要直接杀到升龙地区的话,其实难度和陆军直接从边境地区杀到升龙是差不多的,而为走陆路的话,虽然道路难走,但好歹还有补给呢。

    所以海军就算是直接登陆作战,但是也不太可能直接杀到升龙去。

    这样不是海军擅长的作战方式,海军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就是利用强大的舰队,随意选择在某一片沿海地区进行作战,或者是袭击敌人的港口城市,或者干脆是直接登陆作战,但是绝不会轻易的杀入内陆。

    海军的陆战队可不是用来在内陆地区和敌人厮杀的,而是用来执行船只的跳帮作战以及登陆作战的,深入内陆作战,那是陆军的任务。

    但是光靠登陆广宁,再袭击几个安南北朝的沿海城市,就想要让北朝屈服,从而把整个广宁割让给帝国,恐怕是不太现实。

    安南人可是比较顽固的类型,不会轻易的屈服于异族之下,前明时代,明军也是打败了安南,但是然并卵,到最后还是被当地的糟糕地理环境以及严重的非战斗减员逼得不得不退出了安南。

    至于当地土著的反抗,其实很微弱,至少是无法对抗当时的明军的,然而明军为什么选择撤退,还不是因为那破地方实在待不下去。

    驻扎十万大军,除了耗费无数钱粮外,什么都不干,光光是疾病就能让这十万人损失惨重。

    虽然说如今大唐帝国的医疗理论水平,比前明时代强得多,皇家理工学院的医学系的师生们,已经是建立起来了比较完善的近代医学体系。

    但问题是,没药啊!

    以大唐帝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可没有什么抗生素之类的。

    如今大唐帝国的主要医疗手段,其实还是依靠传统的中医,和前明时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顶多就是观念改变了许多,知道要注意卫生,知道要消毒,知道伤口感染了后得及时进行截肢手术……

    热带雨林的复杂环境,几乎无法抵御的疾病,这是造成了大唐帝国不愿意深入各种热带雨林作战的根本愿意。

    不仅仅是在南洋半岛,其实在其他地方,大唐帝国也同样如此,哪怕是在自己占据的万丹府以及吕宋府这两个地方,实际上大唐帝国也依旧没有太过深入到一些热带雨林地区,只是沿着海岸线建立城市和农田,然后依靠移民自发向内陆推进,一步一步的推进,逐步改造当地的环境。

    为了避免无畏的伤亡,海军方面的高层们经过考虑之后,觉得还是圣天子针对扶桑局势有句话说的好:打打杀杀做什么,做生意就挺好的!

    圣天子说的这句话,是因为大唐虽然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大规模出兵征服扶桑列岛,然而扶桑的人口在过去十年里,至少已经是减少了一半以上,比大唐王师自己动手都要高效,而且省时省力。

    为什么?

    因为大唐帝国频繁的挑动各个大名进行战争,并贩卖各种武器给这些大名们,增加这些大名们的军队的伤亡比例。

    同时出售的这些武器,都是需要大名们花钱购买的,这些大名们为了获得大唐的武器,基本上什么都拿出来卖了,黄金白银这些不用说了,其他的各种物资,甚至粮食之类的都拿出来了。

    而最近一年,很多大名们发现自己的统治区里有多了一种大唐需要的商品,那就是年轻女人!

    大唐扶桑事务衙门下属的联姻委员会,自然是并不会直接花钱购买女人然后运回国内的计划的,他们的政策是招募自愿前往大唐的扶桑年轻女性。

    所以,那些大名们虽然把女人当成商品,但并不是说直接卖给联姻委员会,恩,联姻委员会根本就不要。

    他们只是组织大量的扶桑女人到大唐去,然后把他们嫁给大唐人,他们这些大名就是收取彩礼钱。

    之所以出现了这么一种状况,不少扶桑女性到了大唐后,不管是嫁人还是做工,总会有一小部分混的比较好,然后开始向国内的亲人寄回一定的钱。

    得益于已经是扶桑的大唐各殖民地都开设了分行的皇家银行,以及同样开设了分站的大唐邮递司,这些扶桑女人寄回去的钱,经过一定能的周折后,有一部分还真被他们的家人给收到了。

    这个消息逐渐流传出来后,不少的扶桑女人就是更加希望去大唐了,这样不仅仅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且以后还能够帮助家人。

    然后,就有聪明的大名发现了这一条生财之道,他们一开始只是希望通过联姻委员会,组织扶桑女性去华夏务工,而这些工资自然是他们这些大名拿走了。

    但是联姻委员会肯定不干,通过联姻委员会渠道进入大唐的女性,都会通通获得大唐的国籍,你们这些大名还敢剥削我们大唐子民,不要命了。

    警告了一番后,是没有扶桑大名敢这么干了,但是他们很快就是想到了其他办法,搞劳务派遣不行,而且大唐禁制人口贩卖,那么可以让大唐来扶桑购买嘛,不对,不能说是购买,而是娶亲。

    他们这些大名们组织大量的年轻女性,然后充当中间平台,介绍给未婚的大唐男性,然后收取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介绍费,这不犯大唐的法了吧?

    还别说,他们这么干,还真符合大唐的法律规定!

    大唐虽然禁制贩卖人口,但是传统的彩礼陋习依旧是有的,而且媒婆这个职业也还是存在的。

    几个聪明的大名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系了几家大唐的贸易商,让他们邀请一批大唐单身男子过来相亲!

    于是乎,大唐扶桑之间最特殊的贸易方式就是诞生了:“婚姻贸易”

    跑海的商人,那是什么都敢做的,更何况这种事也不违反大唐的法律,所以很快就有大胆的商人回国招募了一大批的单身狗。

    为了避免无所谓的法律风险,他们还是搞了一个所谓的‘扶桑旅游项目’,这些单身狗们都是去扶桑旅行的,至于去了扶桑干嘛,是娶亲还是收妾,然后把这些扶桑女人带回来,他们这些海商们自然是管不着的,嗯,联姻委员会也是管不着。

    这些单身狗们到了扶桑后,面对着当地大名组织起来的无数年轻女子,一个个眼都花了,流的口水都快填满东海了。

    最后,这些单身狗们,用娶亲的名义,每个人都是带走了好几个扶桑女子,所花费的彩礼钱虽然不少,但是相对于国内娶亲而言,也不算多。

    然后带着人直接回国!

    单身狗们娶到了女人,海商们赚了钱,大名们也赚了钱,就算是那些扶桑女子们,也是脱离了扶桑这个超级苦海,来到了大唐,以后不敢说生活的多好,但是想要饿死还真不容易。

    当然了,很多单身狗们为此而背负了一定的债务,因为跑到扶桑来娶亲的都是穷光蛋居多,他们没什么钱,但是那些海商们却是联合了一些银行,专门给他们搞了一个贷款,不过也不会太多,毕竟这年头去扶桑也容易。

    婚姻贸易,这种事开了头后,就是迅速的普及了开来,虽然这年头大唐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男多女少的局面,但是穷人想要娶亲还是有点困难的。

    如今大家都知道,扶桑那边的女子都想要嫁给大唐人,而且近乎白送的一样,所以很多男子都是专门跑到扶桑去娶亲了,舍得的直接报名旅游团,手头不宽裕的,也完全可以搭载货船过去。

    去到扶桑之后,哪怕你是个穷光蛋,在国内是个人人鄙视的二流子之类的,也会有大把的扶桑女子愿意倒贴过来!

    这种情形跟**十年代的华夏差不多,随便来一个美国乞丐,都能让很多,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女性撩开裙子张开大腿。

    所为的,不外乎一张绿卡而已!

    扶桑那边的婚姻贸易和联姻政策等一起,也是导致了大量扶桑女性的流出,再加上扶桑列岛的战争几乎从未间断过,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因为战争而被彻底破坏,这扶桑的总人口,正在以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减少着。

    这种情况,也是导致了圣天子李轩说出了打打杀杀不如做生意这么一句话!

    如今,海军那边想着,虽然扶桑那边的情况有些特殊,这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安南那边,是不是也可以效仿呢?

    不仅仅是安南,甚至是整个南洋半岛或者是其他殖民地地区,是不是都可以这么效仿呢?

    通过各种方式,挑起他们的内战,让他们自己打自己,帝国在边上嗑着瓜子看戏,等戏演完了再下场拿地,简单高效,安全又省心!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务衙门

    如今海军那边就是想着,从安南北朝的手中获取广宁,不一定非得帝国亲自动手嘛,完全可以借他人之手!

    借谁的手?

    还能是谁,自然是安南黎朝啊!

    安南如今可是南北朝时期,北边一个莫朝,南边有一个黎朝,而且双方是属于打生打死,势不两立,不是我干掉你,就是你干掉我的局面。

    如今虽然双方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如果轻轻的撩拨一二,这打起来还不容易啊!

    不过海军方面并没有这种挑拨离间的专业人才,想要办成这事,恐怕还得向文官那边,更准确的说是向大唐扶桑事务衙门里讨教一二。

    很快,海军那边就是找到了扶桑事务衙门,请教了几个长期在大隅县任职得到扶桑事务官员,当时的这几个官员表示,这事简单,根本就没有多复杂的事。

    你们海军想要挑起安南南北朝的战争,直接卖军火啊!

    先给本来就实力比较强大的南朝卖一点军火,让他们增加军事实力,并看到在军事上击败北朝的希望,再表示一番帝国支持他们统一安南。

    然后再派人暗中制造一些武装冲突,再收买几个当地的将领鼓动一二,先把小规模的武装冲突闹起来再说。

    等到最后,打起来是必然的。

    然后回过头去扶持北朝,给他们也买一点军火,让他们挡住南朝的进攻。

    只要他们打起来,到时候这南北朝还不是任由你们海军拿捏,你们支持谁,谁就占据更大的优势,到时候再操作一二,当他们没钱了,就让他们用矿产开采权换取武器,然后用关税,甚至行政税收作为抵押,然后慢慢渗透进去。

    到时候别说什么广宁的煤矿了,就算是整个安南的矿产资源也随便你开采啊,甚至只要心狠一些,到时候北朝直接把整个升龙城卖给帝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些办法,其实是说起来简单,操作也容易。

    不过也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够用的,必须能够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掌控局势,才能这么搞,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人家安南人又不傻,自然是不会听你的。

    而海军的人一听,这完全没有问题啊,帝国的实力如果还不够强大的,那么地区上就没有什么强国了。

    所以很快就就是打了一封报告上去,让圣天子进行决策!

    这种事,虽然说是海军提出来的,但是具体实行和海军其实没啥关系,因为军政分离,这种是是文官的职权范围,和海军没啥关系。

    海军要做的就是,随时随地为安南的局势提供一定能够武力掩护。

    李轩看罢海军那边递上来的报告之后,也是同意了,反正这种事对帝国也没什么害处,而且也不会花费什么资源,不过是些许军械武器而已,换取一个广宁乃至整个安南的资源开采权,那绝对是划得来的。

    更不要说,这也是帝国对外扩张策略的一个转变,在安南这边如果试验的可行的话,那么后续帝国就会其他地方也采取这样的策略。

    于是乎,很快,大唐又是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事务衙门:‘大唐南洋事务衙门’。

    该衙门的性质,和扶桑事务衙门类似,都是全权负责在南洋地区(只局限于半岛地区,不包括吕宋群岛、万丹群岛等岛屿,不包括马六甲)的事务。

    针对南洋半岛地区的各土著势力,南洋事务衙门享有外交、宣战、签订协议的权限,当然了,依旧是没有任何调派军队的权力。

    因为距离的缘故,该事务衙门,暂时是设立在帝国最南端的通商港口廉州府!

    而该事务衙门刚成立,连官员都还没有全数到任,廉州当地都还没有给这个衙门准备好办公的建筑时,他们就已经是派出了安南特使乘坐海军的船只南下了!

    而且这个安南特使南下的时候,还带着好几艘满载在各类出口型军械的商船!

    他们在海军战舰的掩护下,直接跑到了安南南部,然后找到了南朝的当权者,以一个比较廉价的价格,出售了一大批的军械给南朝。

    然后又是找了一群面生的海盗,伪装成为北朝的军队连番袭击南朝的几个村镇!

    在安南特使一行人的活动之下,安南南朝那边,迅速是行动了起来,进行了战争准备,说着什么北朝欺人太甚,竟然敢主动侵袭他们的村镇。

    然而这个时候,想让他们主动北上进攻的可能性还不够大,安南特使和海军那边,又是给安南的局势添加了一把火。

    他们转身就跑到了北朝那边,说着什么南朝要发动大规模的北上进攻了,你们北朝还不赶紧防范起来。

    还有,我们这里有物廉价美的各种武器,刀剑长矛板甲再到火绳枪,都是好东西,价格还非常便宜,你们要不要?

    什么没钱?

    不要紧啊,就欠着,我们大唐的生意人还是很好的,先免费送你们一小部分试用,觉着好用了,剩下的低价卖给你们,没钱的话,先欠着也行啊,皇家银行可以提供贷款。

    这在北朝那边也开始整军备战的时候,他们转身有跑到了南朝,然后说什么,北方的北朝已经是准备开始南下了,你们要小心啊!

    原本虽然敌对,但却是已经平静了多年的安南南北两朝,在大唐南洋事务衙门和海军的联合挑动下,短短一个月里就是进入了战备状态。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十一月份,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更是在安南特使的连番承诺说帝国支持他们统一安南的情况下,早就想要北伐统一安南的南朝终于是忍不住了,抢先发动了进攻。

    出兵两万多人开始进攻北朝!

    不过北朝那也是早有准备,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也是很快稳住了阵脚,然后开始反攻!

    这个时候,就是到了帝国开始收割的时候了!

    在帝国的武装之下,不管是北朝还是南朝,都是用上了帝国标准的出口型军械,轻型板甲,火绳枪甚至散弹炮,双方的军队里的主力部队,都是清一色的标准大唐军械部队。

    而战争嘛,是会有损失的,这主力部队损失了就需要补充。

    而最关键的是,这主力部队的表现出色,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都是希望购买更多的大唐军械,然后武装更多的部队。

    当然了,这个时候军械的价格就不是之前那样的近乎白送了!

    大唐帝国从来就不做亏本生意,哪怕是之前的近乎白送的价格,那也是赚钱的,只是赚的比较少而已,但是现在,要是没有好几倍的利润,他们是不干的。

    这个时候,大唐南洋事务衙门发表了措辞严厉的文件,要求国内前往安南地区贸易的商人,都必须听从事务衙门的安排,绝对不能为了竞争而拉低价格。

    而军方向来都是站同这种政策的,陆军直接封锁边境,海军封锁沿海,确保每一批进入安南的军械,都必须是高价军械。

    当然了,不管是陆海军,还是大唐南洋事务衙门,他们都是不做生意的,他们只是拉高当地的军械价格而已。

    而商人们,也是乐意这么干,发战争财这种事大家最喜欢了,就算不用说,他们也会死命的拉高价格。

    更何况,帝国的各类军械生产,都是严格把控在三大武器公司的手中,而从事海外武器贸易的贸易商人,也都是经过审批的公司。

    并且因为早年的海外军械贸易混乱,导致出现恶性竞争,所以在宣平十二年开始,帝国就是开始严格控制武器贸易了。

    任何从事武器贸易的企业,都必须经过审批,或者许可证后才能够涉足。

    同时强行规定,任何涉足武器贸易的贸易公司,必须是国企部控股企业,就算不是百分百控股,但是也必须是占据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股份。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三大武器公司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早就开始亲自下场了,他们都是直接跑到大隅县那边开始分公司,就近和扶桑的客户进行接触,然后直接进行销售,根本就不给那些什么武器贸易公司这些二道贩子机会!

    以目前大唐帝国的最大海外武器销售市场扶桑而言,三大武器公司都是在大隅县乃至各大殖民地设立份公司,直接和当地的大名进行接触,然后出售各类武器。

    当然了,二道贩子性质,部分拥有武器贸易许可的贸易公司还是有不少,林林总总加起来还有十多家只多,不过规模都不大,而且武器贸易也不是他们的主业,只能算是副业而已。

    而且涉足的市场也都是一些中小市场,至少扶桑那边的大市场,基本都是把三大武器公司直接把控的。

    在这样的严厉管控下,首先是三大武器公司在内部达成了协议,并商定了一个最低的价格区间,那就是出口到安南地区的军械价格,需要和出口到扶桑地区的军械价格保持同等,只能高,不能低。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飞自我的鞑靼人

    在安南地区的武器售价,和扶桑地区的武器售价持平,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现在安南人想要获得一支火绳枪的价格,将会达到二十元左右,一套出口型轻型半身板甲,将会达到百元左右。

    如今扶桑人购买军械,就是这个价!

    而之前南洋半岛事务衙门和海军联合主导下,三大武器公司卖给安南北朝和南朝的火绳枪价格是多少呢?每支均价不过四元,出口型轻型半身板甲的价格不过二十元左右!

    这意味着安南的南北战争刚爆发呢,大唐的三大武器公司,就是直接把价格翻了五倍!

    什么,安南北朝嫌贵,不想要买了。

    行啊,有胆量,那我们就把这些武器卖给南朝了。

    不,老子白送给南朝,回头南朝就能北上灭掉你们北朝!

    什么,你想要从其他地方获得类似的武器,不好意思,在整个东亚地区,只有我们三大武器公司的货,你们想要从其他地方购买,这是不可能的。

    大唐在东亚地区的军械贸易是垄断性的,就算是葡萄牙人也打破不了这种垄断,而这种垄断还不是依靠什么行政手段取得,而是纯粹的生产能力问题。

    没办法,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军械产量就这么点,自己用都不够,根本无法大规模出口。

    能够大规模出口武器的,目前只有大唐帝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爱买不买。

    而有些地区,更是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

    就算是有葡萄牙人或者西班牙人弄了武器,想要卖给安南人,那也得先过了大唐海军这一关。

    大唐和葡萄牙人打交道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是合作和竞争在一起的,双方虽然没有任何明面上的战争之类的,但是暗地里的武装冲突可是多了去。

    这样的合作和竞争之中,双方基本也是形成了诸多默认的规则。

    比如说,葡萄牙人的军舰,不允许越过马六甲,进入南洋海域,尤其是帝国沿海海域,同时也包括安南沿海。

    从马六甲途径安南沿海到廉州的这一沿海岸线的航线,安全由大唐帝国海军负责,葡萄牙人的军舰不会轻易涉足的。

    同时,葡萄牙人可以前往帝国控制下的多个通商港口贸易,但是琉球和扶桑除外,帝国完全封锁了南洋到扶桑的航线,帝国是彻底垄断了扶桑贸易。

    当然了,同时帝国海军也不会越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印度洋目前基本上是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

    至于大唐帝国西洋贸易公司,那可不是什么海军,人家那是普通的贸易公司,就算是有战舰的贸易公司,那也只是贸易公司。

    双方还有诸多的贸易潜规则,大多都是双方在十多年的合作和竞争之中,相互妥协的一个结果。

    双方虽然竞争的非常激烈,但是现实情况下葡萄牙人需要帝国,帝国也需要葡萄牙人!

    所以竞争虽然激烈,但是双方总体上却是依旧合作为主,至少,在帝国彻底打通到欧洲的航线之前,还有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欧洲国家在亚洲地区的贸易规模上来之前,双方基本是不会彻底翻脸的。

    在双方的这种关系之下,葡萄牙人别说手头上没有这么多的军械用来出口了,就算是有,估计也不会冒着帝国翻脸的可能性和安南人接触的。

    要知道,在双方的潜规则,葡萄牙人是承认帝国对南洋半岛地区的特殊利益权的,尤其是安南和暹罗地区,更是被划定为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葡萄牙人也是一再表示,他们除了现有的马六甲外,将不会谋求在半岛地区的南海沿海建立殖民地。

    他们敢插手安南局势,那就会打坏这种平衡,影响双方的关系。

    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说,安南除了帝国外,几乎不可能接触到其他的外来势力,更加别说从其他地方进口军械了,顶多顶多,就是从陆地上的其他渠道,购买少量的军械而已,而这影响不了什么。

    三大武器公司,完全可以大胆的,放心的把军械的价格提高!

    二十元一支的火绳枪,还不包括零零碎碎的配件以及弹药,这样的价格足以让三大武器公司赚翻了,要知道,他们生产出口型的火绳枪多年,成本控制的非常低,生产成本顶多也就一元多而已。

    出售的价格是二十元,哪怕是加上运输费用以及必要的公关费用,但是依旧是十几倍的超高利润。

    安南人,如今爆发了战争,需求新式武器的话,只能是从大唐手里购买,而且是属于想买也得买,不想买也得买的那种!

    大唐帝国的武器商人,可不仅仅是武器商人,背后往往是站着文官体系和军方的力量。

    官方需要武器贸易,来达成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所以,为了保障武器贸易的顺利进行,挑动战争那是最基本的了!

    安南那边的局势,发展的相当顺利,李轩在宣平十七年十二月份得到了大唐南洋事务衙门的安南事务报告。

    报告中城,局势发展良好,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两个月里,安南黎朝和莫朝已经发生了多场大规模的战役。

    根据军事观察员的反馈来看,帝国的武器表现一如既往的良好的杀伤性能,在南北两朝的战争里,装备帝国武器的安南两朝部队,一共造成了至少三万以上两朝军队的死伤!

    其中,北朝的一支装备帝国生产的长矛、板甲、火绳枪、腰刀、盾牌的五千人的兵团,更是创造了在一次战役里,一战击溃并杀伤了南朝上万大军的战绩。

    在安南南北两朝的战争里,帝**械一如既往的体现了帝国的高水平工业水准,一举奠定了帝国制造的军械在安南人的主力军械地位。

    如今不管是南边的黎朝,还是北边的莫朝,都是试图购入更多的帝**械,以武装更多的部队。

    并且南洋事务衙门已经就矿产开采权和安南的莫朝进行相关的谈判,相信不用多久就会有结果传来。

    同时,在报告里,南洋事务衙门也是附带了其他的一连串统计,虽然数据不可能都是真实可靠的,但是看一个大概还是可以的。

    报告里统计道,因为战争,安南两朝直接死伤的军人数量已经是超过五万人,而普通民众至少是在二十万人以上。

    因为两边的将领都是喜欢驱逐炮灰去消耗对方的火力,炮灰那里来?不用说,自然是普通青壮啊。

    南洋事务衙门预计等到明年,也就是宣平十八年的时候,因为战乱,安南的人口将会死伤至少百万以上。

    双方的直接战争造成的死伤自然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就那个破地方,军队死伤十来万就顶天了,但是因为战争,而导致了动荡和混乱以及农业生产的停滞,却是会大量的死亡的。

    同时也将会为帝国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包括矿产开采权,同时海军方面也是提出,希望得到一个港口,也就是金兰湾作为海军在南洋地区的基地。

    南洋事务衙门预估,想要达到上述的目标并不会困难!

    看罢南洋事务衙门的报告,李轩批示:“卓越有效,可推广之!”

    安南的战争,对于当地而言,兴许是为了争取统一安南的战争,但是对于帝国而言,这却是一场用来试验未来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试验。

    这一场试验表明了,帝国完全可以复制在扶桑那边的贸易政策,从而削弱敌人实力,为以后直接派兵征服当地奠定有利基础。

    不过,这种政策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使用的,首先这种地方必须是内部矛盾就比较多的,而且是帝国可以掌控局势的,没有其他外部势力出来捣乱的。

    比如在印度,帝国就不能这么玩,因为现在的印度,帝国还无法做到掌控,当地人的实力依旧强悍,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葡萄牙人才是印度沿海地区的老大,帝国在这里搞事,也得先问问葡萄牙人同不同意啊。

    还有鞑靼那边,帝国也是玩不了这一套,双方都打出脑浆子来了,再加上人家鞑靼人虽然跑了,但其实力依旧是非常强悍的。

    不客气的说,在东亚这一片,大唐帝国是老大,他们就是老二了!

    随时可以出动的十几万骑兵大军,足以让西域的任何一个势力心惊胆颤,就算是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的驻军也只能是当没看见鞑靼人在西域高动作,一心防备,只是偶尔派骑兵出去打打秋风!

    没办法,补给困难,无法驻扎太多的兵力,现在的兵力防守还行,但是要主动进攻还是够呛的。

    而鞑靼人西迁后,俺答汗发现自己终于是扬眉吐气了。

    以前在河套和丰州川多憋屈啊,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南蛮子修筑河套防线,然后一步一步勒紧自己的脖子,偏偏自己什么办法也没有,最后为了保存部落,只能是黯然撤出河套和丰州川。

    但是西迁后,什么瓦剌啊,吐蕃人啊,他想打谁就打谁,就算是大唐帝国的那些南蛮子都对自己无可奈何,只能是龟缩长城以内!

    憋屈了好几年的鞑靼人,西迁后终于是彻底放飞了自我!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迁好啊,西迁对啊!

    一辈子生活在草原上的俺答汗,第一次发现草原上的天空是如此的广阔,自己想要朝着那里飞就朝着那里飞。

    没有让人恶心的察哈尔部等蒙古左翼部落,也没有让人讨厌的南蛮子,甭管是以前的明蛮子,还是现在的唐蛮子,都是让人讨厌无比。

    在西域,他们的老对头瓦剌人,已经是被他干掉了,剩下的西域大小势力部落,完全不值一提。

    就算是那些南唐蛮子,也只能是龟缩在他们的长城防线内,根本无法对草原上的他们造成什么太大的威胁,而且还顺带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断掉了南唐蛮子从西域地区大批量购入马匹的可能性。

    好吧,这个好处如今也没啥用了,不用想都知道,占据了河套和丰州川地区的南唐蛮子,已经是不缺乏牧场大规模的放牧牛羊马匹了。

    不过这也不重要了,反正如今南唐蛮子对他们鞑靼人无法造成什么威胁了。

    短短几个月里,俺答汗就是连接率领大军先是把瓦剌人的残部彻底灭掉,吞并了瓦剌人部落里的人口和牛羊马匹,然后尤其是亲自领兵杀入了吐蕃,吐蕃自然是抵抗不了鞑靼人的,只能是献上粮草马匹女人求和。

    一时间,让俺答汗是再一次找到了作为草原雄主的霸气感觉!

    西迁好啊,西迁对啊!

    早知道,就该早一点放弃河套和丰州川地区,然后杀入西域的,可惜以前的眼光过于局限了,天天想着什么河套和丰州川,想着什么中原繁华世界,不曾想,外面的世界更加的广阔,更加的精彩,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鞑靼人遇不到什么真正的敌人,想打谁就打谁。

    当鞑靼人在吐蕃劫掠了一番后,除了带回来了大量的奴隶人口和牛羊马匹之外,还带回来不少的好东西,尤其是来自于大唐帝国的诸多好东西以及众多的工匠。

    过去的几年里,鞑靼人和大唐帝国处于交战时期,大唐帝国对草原地区执行了非常严厉的物资封锁政策,双方的互市基本停滞了下来,偶尔有一些私底下的贸易,但是大多也只局限于生活物资方面,比如说茶叶,布匹之类的。

    而武器以及其他军事物资,基本都是完全断绝了。

    但是鞑靼人依旧是从各种渠道获得了不少大唐制造的好东西,毕竟大唐帝国那么大,而且也是往西域等地输出了不少的工业制品。

    比如说望远镜,板甲,刀剑长矛,乃至火绳枪这些东西他们鞑靼人都是得到了不少。

    尤其是在灭掉了瓦剌人后,鞑靼人从瓦剌人手里头得到了众多大唐帝国支援的各类武器,刀剑长矛板甲这些冷兵器不用说了,就连火绳枪都是被他们缴获了好几千支。

    唯独先进的那些长身管火炮依旧没有,而大唐帝**方自行使用的燧发枪也是没有。

    没办法,大唐帝国虽然大量出口军械,但是出口的这些军械物资,都是以各式冷兵器为主,而且其中很重要的盔甲,也只出口轻型盔甲,那些能够抵挡火枪的重型板甲,可是一件都不曾出口。

    火器的话,也只出口火绳枪以及少量的短身管散弹炮,至于燧发枪以及长身管的加农炮以及榴炮弹这些先进武器,那可是严格禁止外流的。

    尤其是燧发枪这东西,目前全球独此一家,只局限于军方以及西洋公司舰队装备,国内的那些普通武装商船都不能购买并装备,大唐不仅仅禁止燧发枪出口,就连弹簧也是禁止出口,不仅仅是成品,更重要的是各类工业技术,也是被明确禁止出口。

    其实大唐帝国在海外建立了不少殖民地后,其实有不少人是想要直接到万丹府或者吕宋府那边建设工厂的,好就近生产销售,同时雇佣当地更便宜的工人,用以降低成本,但是大唐针对海外领地的法律里,明确规定,在海外筹建各类工厂,全部都需要得到进出口委员会的批准,不然的话,别指望从国内运过去那批一台机械设备。

    同时也是严格禁制在当地设立中学以上的学校,目前万丹府和吕宋府以及琉球府这三个海外领地,只有几所小学,并不设中学。而国内的中学以上,不管官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只允许招收帝国子民,不得招收异族子弟。

    大唐帝国,不玩留学生,然后让留学生搞价值观输出的这一套。

    大唐帝国要的是,其他异族都生活在落后愚昧之中,任何试图开化试图发展科学技术的土著,都不是好土著。

    所以大唐帝国在扶桑地区,三天两头就打击那些试图自造枪炮的大名们,只要那些大名敢自行建立工厂,大唐就敢立马派兵摧毁工厂,顺带杀一波。

    此外也是规定,各殖民地里不得设立学校,海外领还有些小学,而那些纯殖民带更是连小学都没有了,如扶桑的几个殖民地,印度的戈河州,可是连一所小学都没有。

    而且帝国吏部还有针对官员的规定,那就是官员奔赴海外领就任,其未成年的子侄不得跟随前往,当然了,名义上是用来保护官员家眷的安全,但实际上这是为了避免这些未成年子女在海外的殖民地长大,接受教育,最后对帝国的认同感薄弱。

    官员到海外上任,必须是裸官上任!

    这一切的措施,有的是为了保证海外领地的向心力,有的则是为了限制技术的外流。

    大唐帝国为了保障帝国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打压异族的技术发展,也是用心良苦了。

    而且这一套,基本上也是被帝国的众多臣民们所接受,为何,因为大家如今都知道了,枪炮乃军中利器,岂能授予他人?

    而科学技术更是制造枪炮的关键,更是国之重器,就更不能让外族知晓了。

    华夏历朝历代,就没见过有那个朝代喜欢对异族进行技术扶持的,一个都没有,每一个都是恨不得把各类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的。

    不过,就算是封锁的再严格,但是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鞑靼人过去多年里,通过众多渠道获得了不少来自大唐的产品。

    如今在瓦剌人以及吐蕃人身上,更是得到了不少的好东西,其中就从吐蕃人手里头,找到了一副大唐帝国那边流传过来的世界地图。

    据传这副地图,是大唐帝国那边的皇家理工大学流传出来,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的巨大部分人所能够接触到,最为详细的世界地图了。

    在世界地图可不是什么抽象派花的地图,一个城池能占据大半个地图的面积,而是写实派的作品,全球都是被展现了出来。

    尽管大部分都还很模糊,尤其是各大陆的海岸线基本都是平直的,同时也没有澳洲,没有南极洲,很多地方都还缺乏,毕竟这只是大学的教育用地图,而不是帝国内部机密的世界地图,所以很多都是被咔嚓掉了。

    然而,这依旧是这个世界上,能够流传出来最为详细的地图了。

    当俺答汗看到地图上标注的印度、中亚平原和东欧平原时,双眼发亮,口水都是直接滴到地图上了!

    草,早知道有这样的好地方,老子干嘛还要和那些南蛮子打生打死争什么河套和丰州川啊!

    等明年开春,老子就率军西进,抢女人抢牛羊抢草原去!

    俺答汗不是知道西边有更广阔的土地,但是就凭借着以往的那些古老抽象派地图以及口口相传,他还真没胆子效仿几百年前的前辈们一样进行西征。

    但是如今有了这副地图,他已经是明确看到了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楚什么地方最适合他们鞑靼人。

    毫无疑问,中亚地区的草原,就是现阶段他们鞑靼人最适合的家!

    至于沿途上会遇到什么敌人之类,俺答汗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虽然说鞑靼人在河套地区被大唐陆军揍了个满头包,但是放眼全球,说真的,能够挡得住他们十几万骑兵大军冲击的,还真没几个国家了。

    而且人家现在的鞑靼人,也不光光只有马匹和马刀了,他们的装备也算得上是精良了。

    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劫掠察哈尔部、瓦剌人、吐蕃人所获得的大量大唐制造的军械,足以让鞑靼人打造出来一支上万人的唐械军。

    鞑靼人手中的大唐军械,其中光光是火绳枪就有七八千支,另外还有全身板甲两百多套,半身甲上千套,胸甲两千套,至于大唐生产的精钢腰刀、长矛那就更多了。

    装备一万人的唐械军,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起来也是让人尴尬,大唐朝着北方草原输入的军械,虽然没有直接卖给鞑靼人,而是卖给了察哈尔、瓦剌人,吐蕃人,本意是让这些异族牵制鞑靼人的,但是没想到全都成为了运输大队长,到了最后大部分军械都是落在了鞑靼人手里头。

    而且人家鞑靼人还一毛钱不花,全都是抢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鞑靼人有足以一万人的唐械,另外还有十几万的传统骑兵,放眼西域,那基本是没有敌手。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东北征夷司令部

    鞑靼人不仅仅兵力雄厚,而且他们和唐军作战多年,和火器部队作战的经验那可是相当丰富,别指望如今的鞑靼人骑兵还会傻到冲击步兵火枪方阵之类的,这种傻逼事他们在山东干过一次后,就没有干过第二次。

    如果是说纯冷兵器作战,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玩这个更加娴熟,纯冷兵器作战,他们谁都不怕,更何况,敌人如果不是火器部队不用火器,不代表人家鞑靼人不用啊。

    他们也是有火绳枪的,有传统的散弹炮的,打仗的时候也是枪炮齐发的好不好……

    别以为人家只会傻乎乎的拎着马刀冲锋,如果真这么傻,早被大唐陆军灭掉了,那还能蹦到现在啊!

    大唐陆军在战争中成长,鞑靼人也是在战争中成长!

    甚至鞑靼人也是在试图仿制大唐的枪炮,可惜的是进展不大,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鞑靼人,是天生的战士。

    你让他们拿起马刀厮杀,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你让他们造枪炮,这就很勉强了,鞑靼人里,根本就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识字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仿制大唐的枪炮的。

    大唐的枪炮,原理其实很简单,大家也都知道。

    那火绳枪,不就是一根空心的铁棒子再加上一点零碎嘛,至于火炮更简单,就是一个大号的空心铁棒子。

    但问题是,原理知道,看上去也很简单,但是怎么造?

    比如大唐出口的那些火绳枪,清一色的机械制造,同时为了控制重量,更重要的是为了控制成本,枪管是造非常薄的,虽然说装药多一些,永久一些会炸膛,但反正是出口产品,无所谓了。

    但是这样单薄的枪管,是怎么能够承受火药点燃后的高膛压的?

    那些异族工匠们根本就搞不懂,别说他们了,就连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又轻又薄的大唐火枪,都是表示难以理解。

    这里头关系到了钢铁冶炼技术,也关系到加工问题,大唐的枪管生产,和当代的其他国家都不一样,其他国家往往是先把铁锻打为铁皮,然后卷成空心铁棍,再继续精加工,最后变成一支枪管。

    然而大唐帝国这边生产的枪管,都是直接钢水浇铸出粗胚,然后直接在机械上,拉出一根空心钢管来再进行精加工,属于一次成型,简单高效质量还好。

    另外还尝试过直接实在钢管里钻孔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成本比较高,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采用,反正现在这样拉管搞出来的枪管质量也不错,他们也就懒的搞更加复制的钻孔工艺了。

    导致长身管的火炮,一般用钻孔的工艺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也是和当代其他国家目前的生产方式不一样,其他国家生产火炮,普遍是用铸造的方式。

    但是大唐帝国生产的各类加农炮,是先铸造实心粗胚,然后进行钻孔,不过这种工艺因为成本高,所以只应用于长身管炮管上。

    而短身管的散弹炮,往往直接铸造出空心钢管,然后进行精加工,更加简单省事。

    大唐的枪炮生产,因为大量采用机械设备,而且用原料普遍都是目前最先进的钢铁,所以生产出来的枪炮看上去听单薄的,但是质量非常好,威力也大。

    而这种方式,是很难在那些手工作坊里复制起来的。

    鞑靼人这些年也没闲着,派遣了诸多探子深入到大唐境内收集各类资料,甚至连小学到中学的各类教材以及各类的科普书籍其实都是找到了,这些书籍一般市面上都有的买,秘密收集不是难事。

    难就难在,就算是有了这些简单的科普资料,他们也很难搞出来,因为中学阶段以及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书籍,普遍都是基础以及理论层面的,而更加高深的知识,一般只有大学里才有。

    至于各类先进技术,更是把控在皇家理工学院以及各大企业手里头,那是他们的吃饭家伙,别说泄露给异族了,就算是国内的其他企业也是藏着掖着的。

    鞑靼人虽然找到了一些书,但是却没有能够看得懂这些书的人,而真正掌握技术的人就更没有了。

    所以虽然是尝试着仿制,但是却是无法成功,顶多就是手工打造几根枪管和短身管的炮管而已。

    没有技术,没有设备,他们搞不了工业生产,甚至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工匠,他们连手工生产都困难。

    如今,鞑靼人从吐蕃人那里找到了一批工匠,这才算是开始真正的尝试进行手工生产枪炮。

    只有机械大规模生产,不好意思,这种生产模式对于他们而言,就跟外星人的技术一样,根本无法效仿。

    不过好说好歹,也是能够手工生产了,数量不多,那就省着用,总比没有好不是。

    手里头握着足以装备上万人的唐械,还开始小规模生产火绳枪和短身管火炮后,俺答汗觉得自己的底气就更足了。

    于是乎,在宣平十八年春的时候,俺答汗就是正式决定,准备西征,先把中亚的广大草原给占了再说。

    俺答汗如今是被西边的中亚草原乃至东欧平原给吸引了,那里还有心思和那些讨人厌的南唐蛮子打生打死了,甚至在西北地区,他都是没有心思驻防太多的兵力,不过为了防备南唐蛮子杀出嘉峪关来,他还是把吐蕃人给保留了下来,没有灭他们的国。

    他是想着,让吐蕃人当一当挡箭牌,免的那些该死的南唐蛮子杀出嘉峪关来,阻碍到他的西征大计!

    跑到西域的俺答汗,有着自己的谋划,而在金陵城的李轩,同样也是有着他的计划,不过他的计划和鞑靼人没关系。

    既然鞑靼人跑到了西域,而且从情报上来说,鞑靼人还打算继续西征,那么大唐自然也是懒得搭理他们了,反正只要不来祸害大唐的西北边境,大唐才懒得管这些鞑靼人去祸害谁呢。

    如今的大唐王朝也是忙着,一方面是要把河套地区和丰州川地区彻底纳入大唐的统治,另外一方面要展开东北扫荡作战计划。

    为此,大唐帝国已经是正式成立了河套府以及丰州府,河套府的范围,乃是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嫡属于陕西省管辖。

    而丰州府,目前的辖区则是大同府以北,阴山以南,东边是河北,该府嫡属于山西省管辖。

    目前上述地区的鞑靼人已经是跑光了,而移民到此地的帝国子民太少了,加起来也不足十万人,而且还都是第九军的军人以及跟着军人北上的屯垦民兵以及其家眷为主。

    人口太少,那是无法彻底掌控这两个区域的。

    而在这两个府的北边,还有大量的乱七八糟的游牧民族,虽然大唐帝国一直都是大言不惭的说,更北边的地区,也都是属于大唐帝国的领土,但这会毕竟是没有实际控制,所以也还没有设置什么行政机构。

    为了防止北边各种乱七八糟的游牧民族,以及鞑靼人遗留在北边的残部,还有东边的蒙古左翼等部落趁机而入,进入河套、丰州两地,大唐帝国也是准备在上述两府大力开发。

    移民开发农田,此外还准备在这两片地方发展畜牧业,准备建立属于大唐帝国的超大型马场。

    河套和丰州两地,目前来说是安全的,所以军方的重心在此地是以防备,屯垦为主,而在西北地区,同样也是以防备屯垦为主,帝国目前没有在西域大规模扩张的计划。

    大规模扩张的地区,目前只有在东北!

    军方制定的东北骚动作战计划,去年的时候就是开始准备的了,十万大军已经是陆续准备到位,就等着东北的冰雪融化,并且是道路不再泥泞的夏天就准备进军了。

    为了这一次的东北作战计划,陆军方面是抽调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五万精锐骑兵加上五万精锐的步兵、炮兵、工兵、辎重等兵种。

    合计有骑兵师三个、独立骑兵团九个;主力步兵师就有两个、预备师两个、独立野战炮兵旅一个、独立工兵团一个。

    总兵力达到十万人。

    这并不包括在后方提供后勤支援的,嫡属于枢密院后勤部所属的数十个运输团里的将近八万人的民夫,因为民夫从来都不被大唐陆军列入作战兵力的范畴。

    为了统筹上述十万大军,李轩特设了‘东北征夷司令部’,这个司令部是高于军级司令部的机构。

    之所以设立这种高级司令部,一方面是受到了之前第九军的影响,第九军以军级指挥机构,统辖的兵力一度超过十万人,其指挥机构根本无法直接指挥众多的师旅团等部队,只能是设立临时兵团来指挥,出现了中将指挥中将的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次参战的兵力,来自于各军,虽然主力只有十万人,但是真正参与整体行动的可不止十万人,或多或少都参与作战的,有驻防河北地区的第三军、有驻防辽西地区的第十军、驻防东北省、以及辽东北部地区的第六军,就连驻辽东西南部以及高丽半岛上的第十五军也会派并协同参战。

    光光是涉及到军级部队,就有四个军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陆军上将方希同

    而且战役的范围是非常广的,从河北的东北部地区,然后到辽西省、辽东省、东北省,几乎是整个东北地区。

    这上头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军方大佬,上将级别的大佬压着,根本就无法指挥这么多的部队,进行如此广泛的作战。

    对于东北征夷司令的人选,李轩从去年冬天就开始考虑了,直到宣平十八年的元宵后的现在才是决定。

    此人就是方希同,外人蔑称其为大唐陆军里同陆军上将,套用了同进士的说法,说方希同根本就不是个陆军上将,顶多只是个同陆军上将……

    凭心而论,此人的军事才华不咋地,至少在人才济济的大唐陆军里,不算怎么样!

    但是此人有一点却是颇得李轩欣赏的,那就是此人非常的忠诚,他的忠诚甚至都可以说是愚忠的那种,李轩让他怎么干,他就怎么干,那么这么样会让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都不会皱哪怕一下眉头!

    这种近乎病态的愚忠,也是让他在人才济济的大唐陆军里,一直保持着地位!

    当年大唐王朝还窝在贵州广西两省的时候,他就是主力部队第二步兵旅的少将旅长,然后是第二军的军长,乃是最早的一批军长。

    同样是最早一批晋升中将的军长。

    他的从军之路,在战绩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远远不如郝柏年、李春景、陈科桥等人这么耀眼,但是他却是一直在野战部队任职,从始至终都是手握军权。

    虽然他的军衔十几年都没有变过,一直都是中将,但是他却是先后历任五个军的军长,哪怕是前些年,实在是不能压着他的军衔了,李轩把他晋升为上将后,他依旧是没有被调回京畿枢密院,而是以陆军上将的身份,破格兼任第一军军长。

    掌控直隶四道十余万大军,成为控卫大唐帝国京畿地区外围防线的指挥官!

    这个人,在战绩上不耀眼,外界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唐陆军里还有着方希同这么一个陆军上将呢!

    但是在李轩的心中,这个人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郝柏年,甚至比郝柏年还要更重要一些。

    其他军方高层,大多也是知道方希同的特殊性,所以这些年来,其实不少陆军将领,对于方希同也是有所抱怨的,这个人屁本事没有,胜仗也没有打几场,但是却是一直把控着全军,最近几年更是破格以陆军上将的身份兼任第一军军长。

    这等待遇,哪怕是郝柏年都没有过!

    郝柏年自从帝国彻底统一华夏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掌控实际兵权了,都在金陵城闲住了七八年,也就是最近两年成为了值班大臣,这才重新掌握大权。

    而李春景,陈科桥这些当年让前明君臣听到就能吓破胆的将领们,如今一个个都是只能在金陵城里种花养鸟,美曰其名是圣天子善待功臣,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但天地良心,他们全都还是四十岁左右的人,正值一个将领最黄金的年龄了。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如今帝**界里,除了方希同这么一个例外外,其他的野战军军长,清一色的中将的,而师长、旅长清一色的少将,没有任何一个上将级别的将领在外领兵。

    李轩在华夏统一之后,就是把绝大部分的高级功臣将领全部召回了金陵城,授予陆军上将的军衔,要么是各部部长的职务,要么是枢密院副使的头衔,爵位是侯爵起步,公爵的也有好几个,但是这就是全部了,继续领兵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如果让郝柏年、李春景、陈科桥这三个人里的任何一个人在外头领兵,说真的,李轩都得担心他们那一天带兵杀到金陵城来。

    如果他们领兵造反,这大唐陆军里还真找不出几个能够和他们相抗衡的将领来!

    比如李春景,这个人用兵狡猾如狐,常人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

    当年明军被他耍的团团转,如果有一天他领兵造反,李轩估计也得提心吊胆的,如果派方希同这样的将领和李春景对打,恐怕方希同全军覆灭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败的呢!

    所以,李轩觉得,郝柏年、李春景、陈科桥这些猛人,还是呆在金陵城里种花养鸟更好一些,顶多就是和郝柏年一样,参政议政,从将领变成一个政客。

    至于带兵打仗,只要不发生重大的变化,比如说灭国危机之类的,他们是别指望能够带兵打仗了。

    其实李轩本来也是不打算搞什么东北征夷司令部的,但是东北那边的状况比较复杂,没办法,只能是临时搞一把。

    更何况,李轩也是准备借此机会,来整合目前大唐帝国陆军的指挥体系,如今大唐的军就有十七个了,理论上每一个军都复杂一个方向,但是出现协同作战的时候却是更加麻烦。

    而后续随着帝国在南洋、在西域等地区拥兵,势必会出现更大范围的防区,因此在军级部队之上,建立更高级别的指挥机构,也是一种必然。

    让军,变成真正的野战军,让更高一级的司令部来取代如今的军级指挥部的职能,这是必然的发展。

    此外,这样还能够安排更多的上将级别的将领。

    当上将多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会分摊现有十几个现役上将将领的威望和权势。

    也就是说,上将多了后,这上将也就不值钱了,郝柏年和李春景之流的影响力也就会持续下降。

    虽然以后李轩可能会把元帅的军衔也授予出去,不过肯定是李轩能够彻底分化军队现有几个将领的影响力之后的事。

    到那个时候,元帅军衔,也应该会是一种纯荣誉性质的军衔,顶多就是在将领临近退役的时候授予出去,当成是一种荣誉军衔。

    方希同成为了东北征夷司令,也是没有耽误,交接了工作后就是做成了船只直奔辽东而去,他要去接管他的十万大军,并展开东北战役。

    陆军第一海上运输师的快速通讯船上,方希同站在甲板上,一边手抚着一尊九斤舰炮,一边要遥望着前方的港口。

    如今他的座舰,已经是在海上奔波了许久,终于是即将抵达盖州,从盖州下船之后,他就会直接奔赴辽东省省城沈阳城。

    该城以前就是辽东地区的战略重镇,不仅仅是军事要塞,也是重要的屯垦区域,大唐收复了辽东地区后,同样也是以此地为在辽东的统治中心,并把辽东省的省城设立在此地,同时从关内地区大量移民到沈阳。

    去沈阳的一路上,方希同始终是想着该怎么样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要彻底的征服东北地区,如果单纯的军事征服,那其实很简单,十万大军横扫之下,不管是察哈尔还是朵颜三卫又或者是其他乱七八糟的部落,都是抵挡不住的。

    问题在于,军事征服之后,怎么彻底的肃清当地的蛮夷,给即将大规模到来的移民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

    为此,方希同是准备了两条路!

    一方面是纯粹的军事打击,大军北上进行横扫,对敌军的军事力量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而另外一边,则是让后头的预备师跟上,继续进行肃清作战任务。

    要不然的话,大军北上,虽然击败了蛮夷的主力部队,但是这些蛮夷逃散开来后,依旧会严重威胁到帝国的统治,而移民抵达后,也只能是龟缩在有军队驻防的城池要塞,而不能到广阔的原野建立村庄并屯垦。

    他必须确保跟在大军后头进行移民屯垦的移民们的安全,因此虽然前期的军事打击任何很重,但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后期的肃清任务。

    留下任何一个蛮夷,随时都能威胁到手无寸铁移民们的安全!

    毕竟,屯垦的移民们,虽然有民兵,也装备了火绳枪和刀剑,但是毕竟没有燧发枪没有大炮,遇上蛮夷的弓箭刀剑,危险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肃清任务必须果断而坚决!

    在抵达沈阳城的第一天里,方希同在召见几个预计肩负后方肃清任务的预备师师长们,是这么说的:“肃清任务必须果断而坚决,本官不希望有任何一个移民受到蛮夷的侵扰!”

    “方国公放心,末将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方希同也是大唐帝国里,少数几个公爵之一,虽然他被封为公爵的时候,不少人对此都颇有微词微词,但是谁让他资历实在是老,大唐陆军最早的步兵旅旅长以及军长呢。

    对于下属们的回答,方希同还是蛮夷的!

    后续的肃清任务虽然更重要,但是事情过于繁琐,而且也不是他的主要任务,作为统帅,他的任务是带领主力部队,击溃诸多蛮族的军事力量,肃清任务,他也就只能是交给下属去办了。

    方希同道:“肃清任务的重要性,你们也都是知道的,本官也就不多说了,你们回去好生商量着!”打发了这几个预备师的师长后,他才是叫来了几个主力部队的师长、旅长、团长们,开始第一次的正式军议。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为了香馍馍的东北战役

    方希同在会议上,并没有大谈特谈什么战术问题,关于具体的战术问题,并不适合这个第一次的会议里谈,而且详细的战术方案,枢密院以及北方各军的参谋们,早已经是制定了诸多详细的具体战术方案,接下来方希同需要先审核众多,不同的战术方案后,然后再进行讨论,总结。

    现在讨论详细的战术还是太早了点。

    今天说的主要是战略问题!

    东北征夷司令部该如何做,才能够完成陛下的交代下来肃清东北异族,占据整个东北的任务。

    怎么做,才能够达到枢密院根据陛下的交代,所制定的战略目标。

    枢密院那边根据陛下的要求,已经是制定出来了整体规划以及战略目标。

    这个规划的战略目标就是,先灭掉察哈尔、朵颜三卫这几个主力的部落,彻底收复辽河套地区,然后开始扫荡其他乱七八糟的部落,把帝国的实际控制疆域大幅度扩大。

    具体下来,是在东北地区推进到黑龙江,并沿着黑龙江一路北上东进,直接杀到黑龙江的出海口。

    向东到一路杀到北海!

    说白了整个东北地区的作战计划,枢密院制定的目标其实非常的简单,东至北海,北至黑龙江的所有区域,尽数拿下,并建立实际统治。

    而在河北以北、辽西以西的这一片地区,则是以夺取开平、大宁为核心,然后继续向北延伸,至少要把辽西省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省不是。

    如今的辽西省虽然也是省级建制,但实际上区域非常小,辽西以西的区域才是辽西,地盘小的很,这如果能够夺取大宁,至少能够把辽西的辖区翻好几倍,成为一个真正的省了。

    枢密院给东北征夷司令部定下的目标还是很重的,方希同要想达到这个任务可不容易!

    今天的会议,就是正式向各军的主要将领们传达陛下的旨意,传达枢密院的战略目标。

    用官话来说,这一场会议的用意在于明确目标,传达上级精神,并让将领们在后续的工作中以陛下的旨意为行动的宗旨。

    听上去,这一场会议似乎很沉闷,因为说的东西,其实大家都已经是知道的了,早在方希同抵达之前,相关的文件就已经是提前一步抵达了相关的的作战部队,这些文件里虽然说得不会太详细,但是大体上还是会简单的提一提抵达。

    要不然各军的军长,师长们,也不是不会提前抵达沈阳城,等候方希同了。

    结束了一番沉闷的讲话之后,方希同环视一圈,然后语重心长道:“诸君,我们的任务很重啊!”

    结束了会议后,方希同就是开始忙碌了起来,他甚至都没有住进军方给他准备的住宅,而是直接住在了司令部里,反正他也没有带任何家眷上任,他孤身一人跑到沈阳城来,是来打仗的,可不是来享受的。

    更何况,这人也是不怎么喜欢的享受表面上的荣华富贵之类的,他更加享受圣天子信任,并委以重任,大权在握的感觉。

    权力,就是他最大的享受!

    如果你让他学如今的李春景,娶上十几个小妾,天天锦衣玉食,但是除了几个枢密院副使、陆军上将、帝国公爵这些头衔外,没有任何实权,甚至连金陵城都不敢随意离开,方希同可受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春景这样做,其实也是学了郝柏年,这些年的郝柏年也是这么搞的,表面上醉心于享受,但实际上还是为了避嫌。

    圣天子本身就对这几个军方大佬心存戒备了,如果还三天两头表达出来想要重掌军权的心思来,那不是找死嘛。

    历朝历代里,没有好下场,被兔死狗烹的开国功臣那可是多不胜数,前明朱元璋几乎是把开国的功勋将领们杀了个精光。

    好在圣天子仁慈,帝国统一之后,该给的荣华富贵都给了,除了军权!

    而且将近十年过去后,圣天子也是开始再一次的陆续重用他们这些开国老将,郝柏年的重新崛起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而郝柏年是不可能一直担任御书房值班大臣的,等郝柏年退下来后,谁敢说李春景、陈科桥等人没有机会入值御书房?

    李春景和陈科桥等人,都是在等待,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机会。

    他们如今甘于平凡,用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等待,只为了能够有朝一日入值御书房,成为真正的帝国重臣,开创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只不过,这样的等待太久了,至少方希同是没有这样的耐心的,所以他走了另外一条路,一条让很多陆军大佬们都不齿的路,那就是‘愚忠’。

    甭管事情对不对,只要是圣天子的话,方希同都是举手赞成,然后拼尽全力去做到,哪怕是李轩让他把麾下十万大军全部派出去送死,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哪怕是别人说他的陆军上将头衔名不副实,只是一个‘同上将’,但是方希同却是不以为意,至少李春景、陈科桥这几个当年比他风光无比的军方大佬,如今只能是种花养鸟,而他却是常年在野战部队里领兵,前几年更是以陆军上将的军衔破格兼任第一军军长,如今又是成为了整个帝国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战区司令。

    东北征夷司令部司令,手握十万主力大军,即将发动一场规模宏大的东北战役,为帝国开疆扩土。

    这样的机会,李春景他们是不可能有的。

    所以,哪怕是别人鄙视他,但是方希同更加愿意认为,他们这是在嫉妒自己,嫉妒圣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

    直接住在司令部里的方希同,也是没有闲着,他作为十万大军的司令,自然是不可能亲自去搞什么战术方案之类的事,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有司令部的参谋团队正在搞。

    李轩为了利用这一次的东北战役的机会,去试验以后的战区司令部的规划和建设,特地给方希同众多的权限,司令部方面的机构设置,虽然是枢密院那边主导的,不过方希同也能够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另外司令部里的人员构成,则是从全军范围里择优任用,由此是引起了陆军方面众多军官们的哄抢,不少人是托人情走关系都是想要调任到东北征夷司令部里任职。

    不仅仅是这个司令部,实际上准备参加东北战役里的各军,尤其是各部队的主官,甭管是营长,团长这样的中层职务,还是旅长,师长、军长这样的高级职务,都是有一大堆军官们在抢着担任。

    几个军的各部军官,实际上从去年秋天开始就已经是开始调动了,枢密院方面把全军方面那些值得培养的优秀才人,都是一股脑的往东北那边晒过去,当然了,其中自然也是少不了权贵子弟。

    郝柏年的长子,去年刚从武学堂毕业,就是被安排到了第十军下属的部队的一个步兵队里担任副队长,虽然说大部分刚毕业的武学堂学生,很多人都会被分配到部队里担任副队长一职,但是像他这样,一去就是主力部队,而且还是即将参战的主力部队里任职,那还真没多少。

    要么是有过硬的本事,属于重点栽培的对象,要么就是有过硬的背`景。

    为什么陆军方面的军官们,都是抢着跑到东北各部队任职,那自然是为了捞取军功战绩,毕竟像是东北战役这种规模庞大的战役,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如今大唐帝国虽然年年都有打仗,但都是和土著的一些小规模冲突,而真正的大规模战役,在帝国统一之后,,其实只有两场,一场是前些年第九军北上河套,第一批北上草原的兵力就有六万多人,而后期更是陆续增兵,前后参战的总兵力是达到了十万人以上。

    而第二场,也就是这一场还处于准备阶段的东北战役了。

    错过了东北战役的话,以后想要遇上大规模的战役,恐怕就要等到远征西域或者是南洋半岛或者是扶桑了,而这三个地方,估计一时半会的都不会爆发什么大规模的战争,至少陆军方面在最近几年内,是没有在上述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战役的任何打算。

    所以,东北战役应该是最近三五年里,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里。

    以郝柏年的长子为例子,在不考虑他的身份背景情况下,如果此人能够在东北战役里立下功劳,战争中或者战后获得晋升那是大概率的事,仅仅是升这么一级,就足以让他超越同窗。

    当他的同学还在挣扎在少尉军衔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中尉了,再过几年,凭借着东北战役的履历,他极有可能会被晋升为上尉,同时因为有过作战经验和立功,他还有可能获得进入御学堂学习的机会。

    再过十年八年,他曾经的武学堂同学们,估计还在中尉、上尉军衔里混着,但是他就已经是少校了。

    再过几年,他的那些同学们,有一些已经是在军中混不下去了,上尉就到头的他们开始会被陆续掉入预备师服役,然后退出现役,专业到地方任职。

    而他,却是已经成为了中校乃至上校,朝着更高的将官军衔发起冲击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寒门子弟更恐怖

    在竞争激烈的军中,一步快就是步步快,为了获得比其他人更快的步伐,自然是有不少人想要调任到东北各军任职的。

    至于说跑去打仗有风险!

    从军本来就有风险,如果想要平平安安过日子,还去考什么军校啊,直接考大学然后科举当文官不更好。

    更何况,大唐军方的晋升体系,从来都是优先考虑有军功,有基层指挥经验的军官,一个一直当参谋等各种不上前线的军官,基本上是不可能升上去的。

    郝柏年的长子都得从副队长干起,打仗的时候得亲自带着士兵厮杀,你敢说你的身份比公爵世子更加尊贵?想要不上战场厮杀就步步高升,你让在军中服役的一大票权贵子弟情何以堪啊!

    贵族子弟从军,那都得从基层干起,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从一线部队的基层部队里干起,副队长,队长,副营长,营长这么一路走上来。

    没办法,大唐军方的晋升体系就这个尿性,指挥系统专业的军官如果不下基层带兵,基本是别指望能够走的太远,而这些权贵子弟们的目标,基本上个个都是奔着将官去的,最次那也得是上校,而想要走到这个高位。

    没有足以让人心服口服的任职履历以及功劳,别人怎么服你?

    就凭你的贵族子弟身份?开玩笑,我大唐如今有着八百多名贵族,几乎每一个贵族都会有子弟参军,而且还不止一个。

    而且除了贵族子弟外,其他的士绅大族的精英学子们,很多也会选择报考军校,为家族博取一个贵族的身份。

    至于寒门子弟,那些妖孽更恐怖!

    现阶段里,但凡是能够考上军校的寒门子弟,就没几个简单人,基本全都是一路都是拿着奖学金杀上来的妖孽,到了军校里那也是学校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而这些教官们往往也是军中最有实力的中高级军官担任的有老师们的欣赏,这前途也差不到那里去。

    自身能力妖孽,上头有众多大佬欣赏提拔,而且还有众多的大佬们恨不得把女儿,孙女什么的送到他的床上去搞联姻,这样的寒门子弟比那些纯粹的贵族子弟更恐怖!

    轻视这些寒门子弟,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西少年穷’这句话里的反派角色。

    而反派自然是特倒霉的。

    如今这年头的大唐军方的军官们,尤其是最近几年武学堂和海学堂毕业的那些基层军官们,其实都是卧虎藏龙,虽然大部分还是普通人,但是有着过人的身份背景的人,那是真不少。

    比出身,大家或许不同,但是比背`景,那是谁也不比谁差。

    这种情况下,上头要晋升人的时候怎么选择?

    比出身,贵族、士绅子弟一大堆,这个人的老爹是伯爵,那个人的叔叔是侯爵,那个人的亲爹是公爵,除了武将贵族,还有官宦世家,这个人的老爹是部堂高官,他说我爸是巡抚,隔壁又有说说,你爹算个屁,我老子是侍郎,然后又来一个公子哥,淡淡的说:“我爷爷是当朝尚书……”

    哪怕是寒门子弟,人家也能冒出来一句:“我老师是是某某上将!”“我丈人是当朝阁老……”

    这样还比个屁!

    所以为了避免各种人情请托,军方里晋升的时候,只看军功和资历,其他的什么都不管用,军功不够,郝柏年是你爹都没用。

    当然了,不是说身份背`景没用了,这军功怎么来?要打仗啊!

    打仗的机会怎么来?大唐陆军总兵力五六十万,偌大的东北战役参战兵力也不过十万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捞到打仗,建功立业的机会,那也是不容易的,这个时候,身份背景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反正这又不是晋升,不过是调动任职而已,真狠下心来,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状况下,东北各军的职务,尤其是营团级别的主官职务,就是成为了那些权贵子弟们的香馍馍,一个都是找关系托人情,想要调到东北去任职,然后参加这一场战役。

    为此,枢密院那边的军政部的军官们是头痛不已,麻蛋,一个个都是不好得罪,但问题是,哪来的这么多职务啊。

    更何况,他们军政部又不是给权贵子弟当爹当妈的,所以除了少数实在是不好推脱的人情,比如说郝柏年世子的任职,其他的能挡就挡,然后直接按照他们军政部的培养名单安排人。

    陆军军政部里,也是有着和内阁里的吏部一样,他们内部也是有着重点培养的名单,通过一层一层得到观察,帅选,然后逐级培养人才,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来合格的高级将领。

    虽然因为东北战役的众多军官争夺为止,并在这个过程里闹出来了不少是事情,让陆军枢密院军政部的将领们恼火不已,不过到最后总算是把人员都给安排好了。

    此外,这一场战役除了陆军内部非常关注外,近卫军和海军那边也是想要插手。

    近卫军那边倒是简单,陆军也是没有多大的意见,因为为了保持近卫军的战斗力,同时也是为了解决近卫军军官们的就晋升问题,每当有什么战役爆发的时候,近卫军都会派遣部队前往参战的,之前的河套战役里,近卫军同样是派了一个总兵力约四千人的混成旅参战。

    这一次,近卫军那边同样也不会例外,将会从现有的近卫军第一师、近卫军第二师里各自抽调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等部队,组成总兵力七千人的近卫军第一暂编旅参战。

    经过多年建设的近卫军,如今辖有两个师,一个胸甲骑兵团,而且这三支部队,都是常年保持着满编制的部队,不会和其他部队一样,工兵,辎重等辅助部队的兵员是不充足的,只有到了临战的时候才会进行补充。

    近卫军的这三支部队,常年保持着满编制的战备状态,虽然只有两师一团,但是总兵力却是达到了四万人,放眼在国内,都是不容小觑。

    不过因为近卫军常年驻扎京畿,虽然说为了保持近卫军的战斗力,李轩已经是对近卫军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比如说常年都是进行严格而频繁的训练以及演习,也是装备了最为先进的武器,比如近卫军里的所有火炮,已经是全面实现榴弹化,枪支火炮的质量都是最好的。

    但是装备的好坏以及训练乃至实弹演习,依旧是很难解决缺乏实战经验而带来的缺陷,而李轩为了保证近卫军的纯洁以及忠诚,近卫军里的军官一律都是幼军营出身,士兵也只是在龙兴之地兴泉府招募,又不会从陆军里大规模调任陆军军官任职。

    所以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尤其是保持实战经验,让近卫军轮番上战场那是非常必须的。

    这些年来,基本上大唐帝国的每一场大规模战役,都会有近卫军的身影,少的时候兴许只有几百千把人,多的时候事也会搞四五千人,遇上东北战役这种,近卫军更是直接一口气派出了七千兵力。

    而近卫军的派兵要求,陆军方面自然是没啥意见的,反正到时候按照传统,近卫军的这些兵力也是纳入东北征夷司令部所辖,归属陆军指挥的。

    只要近卫军方面不跟陆军争夺指挥权,陆军一般也就不搭理了。

    但是海军也是想要在东北战役里插一手,这就让陆军那边有点不爽了。

    海军方面提出,他们可以派内河战舰沿着辽河北上,这个没什么,但是海军方面还提出,他们也会派遣陆战队随同舰队深入东北辽河,美曰其名是配合陆军作战,但是陆军对此却是依旧感到不爽。

    这东北是陆军的地盘,你们海军派军舰来助战没什么,但是竟然还拍陆战队过来?开玩笑,东北有我陆军十几万将士,那里用得着你海军的千把人陆战队帮忙啊,有多远滚多远。

    不过海军不死心,人家看陆军不带他们玩,说什么也是不愿意让海军的陆战队进入辽河作战,他们干脆是自己干。

    海军内部,已经是秘密制定了登陆海参崴以及黑龙江入海口,并沿着黑龙江深入的作战计划。

    海参崴,这个名次对于后世人而言兴许是非常的熟悉了,不过对于当代的人而言,这却是一个陌生地方,哪怕是位于海参崴西北部的双城卫,这个时代也是没什么普通人知道。

    不过海军对于海参崴这个沿海港口却是熟悉的很,帝国当年收复了高丽半岛后,在釜山设立了军港,然后海军的战舰就是开始巡弋北海。

    不过北海这地方,实际上帝国海军也没啥敌人,所以大部分时间里,海军的战舰都是瞎转,探索北海沿岸地区。

    东边的扶桑沿海,西边的东北沿海,他们都是沿着海岸线跑过的,其实虽然没有公开宣扬,但是海军的探索船只,早已经是先后抵达了虾夷岛(北海道)以及更北边的苦兀岛(库页岛)。

    而东北沿海,也都是早早探索过,大唐海军的探索船只,甚至已经是穿过了北海海峡(鞑靼海峡),进入了一片更加寒冷的海域,帝国依照前唐旧称,称这一片海域为‘少海’,并且是在北海海峡的西侧,找到了黑龙江的入海口。

    不过这些地方,除了虾夷岛上有着扶桑人建立了小村子这种具有文明特征的建筑群体外,其他地方大多只有野人土著活动,属于文明荒漠。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大战起

    这些地方寒冷,也不太适合进行农业开发,加上探索船也没有好运气到直接在海边就发现了金矿,因此,帝国对这些地方的处理态度就是,移民开发之类的以后再说。

    先竖个石碑确认主权再说。

    所以,虽然上述地区,一个大唐子民都还没有,但是大唐帝国已经是毫不客气的把上述地区都划归为帝国领土,上述区域,通通归属东北省管辖!

    如今帝国的东北省,虽然民众也就那么几十万人,但是管辖的疆域可是相当的大,辽东、辽西以北,一直到北冰洋的所有区域,甭管是黑龙江区域还是外兴安岭区域还是苦兀岛,又或者是勘察半岛,都是归属东北省管辖。

    嗯,虽然说,如今的大唐人还没能涉足上述的绝大部分区域,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帝国领土。

    但是东北战役展开后,海军方面发现,自己也能掺和进去,先登陆海参崴,然后沿着河流北上,黑龙江入海口那边进行登陆,然后沿着河流深入作战也是差不多的模式。

    海军的谋划,自然不仅仅是在入海口玩个登陆,然后进入内河巡航一圈那么简单,海军还有更深的谋划。

    那就是通过打通东北地区的内河航线,然后在黑龙江沿河地区筑城,最后依托黑龙江进行补给和运输,虽然到时候,筑城和海军没啥事,但是这如果走河运,那么到最后还是要走海运,如此一来,海军的重要性自然也就更加重要了。

    说白了,海军就是想要在东北这一片地方突出自己的存在感,不能让陆军抢去了所有的光芒,所以是拼命的折腾。

    不过这个计划,还局限在海军内部里,并没有对外透露,陆军方面也是不知道,要是知道海军那边正在准备折腾这些破玩意,怕是又要起什么波澜。

    这种事,根本无法用对错,对帝国是好还是坏来分辨,双方只是为了争夺主导权以及存在感而已。

    在方希同在东北折腾的时候,大量的军事物资也是陆续被运往北方,粮食、弹药之类的最基本物资就不说了,为了抵御严寒,军方还准备了大量的御寒物资,衣服,烈酒等等。

    虽然说,东北战役预计发起的时间会是在冰雪化冻之后,主要的战役时间应该是会在夏秋时分进行,争取在冬天到来之前结束大规模战役。

    但是战争的事情谁也说不好,万一战事大规模拖延,拖到冬天的时候,如果事前没有提前准备大量的御寒物资,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李轩可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大军上演德军进军俄罗斯时的那种尴尬局面。

    所以御寒物资是必须提前准备,而且必须是准备的非常充分。

    物资陆续到位之后,东北征夷司令部也是在三月份敲定了最后的作战计划,预定战役的发起时间是在四月下旬,而具体时间则是看天气。

    因为距离和通讯等限制,所以初定为四月下旬,而详细的时间,下属各军可以自行把握,提前几天或者推迟几天,都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作战计划,战役最开始是会在辽河套地区爆发,大量的精锐骑兵将会提前机动到预定位置,然后战斗爆发之后,骑兵兵团将会迅速北上进行穿插,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直接摧毁敌人的前哨防御,然后分割包抄敌人的各部落,避免他们进行联系和进行动员集结。

    而步兵的话,其实只是在后方跟进,解决残余部队,然后建立并维护补给线。

    是的,尽管这一次参战的步兵部队也是有着两个主力步兵师,但是这个两个步兵师的任务,依旧还是维护补给线为主。

    作战的主力,将会是骑兵为主!

    为了加强骑兵的战斗力,陆军提前给参战的骑兵部队,配属了超额的骑炮,以往骑兵炮虽然也装备了,但是在第九军和鞑靼人作战的情况来看,骑兵部队自身的火力还是不足,骑兵火炮的数量不够,其火力还是有所不足。

    根据河套战役的作战经验,陆军开始给骑兵部队加大了骑兵炮的配属。

    这些骑兵炮,都是轻型化火炮,以五斤骑兵炮为主,而这些五斤骑兵炮,虽然是从炮兵部队里的五斤野战炮里改制而言,但是经过了轻量化改进,改进后的骑兵炮,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钢铁,所以虽然成本高了不少,但是在保证了射程和身管寿命的情况下,重量却是大大的减轻。

    这些骑兵炮如果运用得到,足以让骑兵部队拥有强大的火力了!

    方希同在沈阳敲定了最后的作战计划后,就是把相关的情况报告给金陵方面,不过这个报告并不是说请求批准。

    实际上,方希同在年初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是得到了作战许可,可以在今年的春夏时分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如果说准备完成之后,还要请求金陵城方面的批准,然后才能发动进攻,这一来一回,最少也得一个月时间。

    而现实里,可不会给方希同和大唐帝国这么多的时间。

    所以这一次的方希同向金陵方面送信,只是进行报备而已,告诉金陵方面,东北征夷大军准备在四月下旬开始正式行动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当这一封信在四月十四日送到金陵城,李轩看罢后,批阅‘知道了’,随后派了翰林院秘书处的秘书作为天使,前往东北各军,代替天子看望慰问参战各部队。

    天使刚出发几天,船只还在海上飘着的时候,四月二十二日,坐镇中军的方希同正式下达了各部正式进军的命令。

    然后亲自带着中军进入辽河套。

    之所以只带中军,那是因为东北各军的作战区域,是比较分散的,按照各部的驻地不同,他们的任务也不同,进军的方向也是不同。

    方希同自己麾下现有四个军又一个近卫军第一暂编旅,其中准备参战的野战主力部队约有十万,此外还有将近三万主力以及两万预备师,一共大约五万兵力驻防后方,弹压后方,维护补给线之余,充当战略预备队。

    而十万主力里,也是分成了三部分,左翼是第十四军下属的一个步兵师以及一个骑兵师,总兵力约两万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大宁地区,然后继续北上,切断蒙古左翼各部西逃的路线,同时配合中军主力围剿察哈尔部等敌。

    右翼则是第十五军下属的混成旅以及一个预备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主要任务是夺取建州、双城等东部地区。

    而中军,则是真正的主力部队了!

    五万精锐骑兵里,有四万五千骑兵都是在中军,为此,方希同还专门组建了第一骑兵兵团、第二骑兵、第三骑兵兵团这三个临时骑兵兵团编制,第一骑兵兵团拥兵一万五千,第二骑兵兵团拥兵一万五千,第三骑兵兵团拥兵一万。

    如果不分别设立骑兵兵团的话,方希同还真不好直接指挥这么多的骑兵部队,这里头光光是骑兵师就有四个,独立骑兵团将近十个呢。

    而步兵部队,则是有一个步兵师,两个混成旅(包括近卫军第一暂编旅),一共三万人。

    这一次参战的各部队因为都是归属四个不同的军,而大唐的军级指挥机构,是属于类似战区的机构,不是纯粹的野战军指挥机构,所以这一次,方希同是采取了左翼,右翼,中军,骑兵兵团的方式来指挥部队,而不是通过指挥军,再指挥师的方式。

    这也是,大唐陆军继续探讨战区和野战军指挥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恐怕东北战役过后,军级指挥机构就会变成纯粹的野战军,而不是目前的战区指挥机构了。

    不过虽然有左翼,右翼之分,不过这些部队的司令,还是以原来的各军军长为主,比如左翼兵团,其司令就是第十四军军长,右翼兵团司令,则是第十五军军长。

    而中军的话,大军虽然是方希同亲自统帅,但是步兵和炮兵等部队所组成的中军步炮兵团指挥官,则是由第六军军长担任,至于第十军军长,则是留守后方充当战略预备队司令,并为前线大军建立并维持补给线,后勤事关生死,这个任务和不比在前线带兵打仗来的轻松。

    四个军长,一个也没拉下,全都是兼任兵团司令!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这一次的三个骑兵兵团司令里,第一骑兵兵团的司令则是在河套战役里立下功劳的康长宁!

    这个骑兵老将,在河套战役里,数次正面硬抗鞑靼骑兵而不落下风,甚至以少胜多,为河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战过后,又是多次带领骑兵部队和鞑靼人进行交锋,最终这些功劳让他获得了帝国子爵的头衔,同时还晋升为陆军中将,担任骑兵副总监,并以副总监的名义,继续在河套地区主持骑兵训练,作战事宜。

    这个人,也算得上大唐陆军里少有的大器晚成的将领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长宁的大器晚成之路

    在河套战役之前,他过去的十多年从军生涯里,并没有什么太过耀眼的功绩,但是却是在河套战役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陆军中最为重要的骑兵将领之一。

    这一次,大唐陆军要在东北大干一票,这骑兵是重中之重,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担任骑兵兵团的司令的,尤其是汇集最精锐骑兵的第一骑兵兵团。

    最后,不管是枢密院的高层们还是方希同,都是一同选择了康长宁!

    选他的理由其实没有多复杂,不是因为他精通骑兵作战,也不是因为他了解鞑靼人的作战方式,实际上,比他更擅长骑兵作战,更加了解鞑靼人作战方式的将领还有不少人呢。

    选他,只是因为他之前打过胜仗!

    甭管他是因为实力还是运气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只要他能打胜仗,那么就是最大的优点。

    所以,康长宁毫无争议的出任第一骑兵兵团司令一职。

    同时,因为另外两个骑兵兵团的司令,都是骑兵师师长兼任,军衔不过少将,因此,当这三支骑兵兵团协同作战的时候,康长宁这个陆军中将将会是毫无争议的最高指挥官!

    康长宁也是知道,自己这一次肩膀上的担子很大,所以领军出发的时候,他也是不断的琢磨该怎么打这一仗。

    这一仗要是打的漂亮了,立下一个大功劳,然后自己再熬上几年,陆军上将的军衔也是有希望得到的。

    但是如果打的不漂亮,吃了败仗的话,那么不好意思,以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会花费泡影,轻者被雪藏,直接扔到地方担任什么守备司令一直到退役,重者会被直接勒令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

    大唐陆军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将领因为走错一步,就是落得一个被勒令退役的下场!

    在第九军进军河套之后,包括大规模河套战役以及后来的持续中小战斗,在这个过程里,有众多人因为战功而升起来,但是也有不少人因为吃了败仗或者其他什么缘故,最后倒霉退役的。

    大唐陆军里,对于将领的失误容忍度是很低的,稍微干得不好就会被勒令退役了,这一方面固然是竞争激烈的缘故,一大堆人等着你倒霉抢位置的缘故,而另外一方面,也有李轩为让陆军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缘故,不找点理由把老将干下去,怎么提拔新人?

    康长宁可不希望自己也是成为这些倒霉蛋!

    他好不容易才爬起来,他可不想因为一场败仗就重新跌回谷底。

    带着第一骑兵团出发后,康长宁并没有匆忙前进,而是跟在第三骑兵兵团的后头慢慢晃悠着!

    根据司令部的作战计划,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其实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直接进行高速穿插,为此,这些骑兵部队基本都是一马双骑。

    为了给这些骑兵部队配属双马,军方几乎是把东北和华北地区所有的可用马匹都是给搜罗光了,尤其是济州马场和辽河马场的马匹,能用的基本都是给用上了,此外还向民间临时购置了大量的马匹。

    这一次征战,东北征夷司令部麾下的乘骑战马(包括骑兵乘骑,传令兵乘骑,军官乘骑等)就是超过了六万匹,另外还有役用马将近十万匹。

    这一战,其实马比人多!

    造成这样的现象,自然是因为骑兵的单骑双马,仅仅是五万主力骑兵里就有至少十万匹马了!

    而五万步炮部队里,也是拥有大量的马匹的!

    拥有众多马匹的骑兵主力部队进行高速穿插,对察哈尔等各部落进行分割,包剿。

    这一次他们是要主动出击,为了不给这些部落留下动员集结的时间,因此高速穿插袭击是必须的。

    而这样一来,骑兵部队就会和后方的步兵部队脱节严重,到时候骑兵部队的补给就会是个大问题了。

    有人提议说要发挥大唐陆军的优良传统‘就食于敌’,但康长宁却是知道,是想要草原上就食于敌,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这事得看运气,人品爆发了就能够抢到牛羊什么的,人品不行了,走上十天半个月的你都看不见一个人,到时候你抢谁的去?

    所以康长宁并没有对就食于敌抱有太大的希望,相反,他让自家的骑兵部队带上更多的口粮,甚至炮弹什么的可以带少一点,但是粮草必须带足了。

    至于作战,枪炮那玩意不管用,管用的只有马刀!

    虽然上头寄望于用枪炮能够横扫草原,宁却是很鄙视上头那些一厢情愿的大佬们。

    就你知道枪炮厉害,人家就不知道一样!

    和鞑靼人打了这么多年仗,除了极端情况下,就见过几次鞑靼人冒着大唐陆军的炮兵往前冲的!

    尤其是双方骑兵交战的时候,别说摆出骑兵炮来了,你就算是想要下马拿出燧发枪拉来作战,人家鞑靼人都不给你这个机会。

    人家就在一两千米外待着,让你摆弄火炮火枪,你能耐他何?

    你动了,人家才动,你不动,人家就在边上陪你到天荒地老!

    想要让人家冒着你的枪炮火力冲上来厮杀,自己傻也别当人家鞑靼人傻啊!

    别说枪炮了,现在人家鞑靼人知道大唐的骑兵列阵冲锋厉害,现在都不和你玩列阵冲锋了,最近一两年来,鞑靼人和大唐打仗,清一色的扰袭作战!

    想要摆开架势正面对决,那是不可能的事!

    察哈尔和朵颜等蛮夷,虽然和俺答汗的鞑靼人有所区别,但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傻,人家也是知道你大唐枪炮厉害,是不会傻乎乎的冒着枪炮火力冲上来的。

    所以啊,自家带的炮弹多一些,少一些其实没什么影响,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到时候想要分出胜负,还是得靠马刀!

    康长宁,目前可以说是大唐陆军里,最坚定的主义者,他多次强调必须加强骑兵的马上砍杀的能力,当然了,他也知道枪炮重要,但是他却是认为,不能因为有了枪炮就放弃马上砍杀了。

    当不能就食于敌的情况下,多带炮弹还是多带粮食,这在康长宁看来是不用选择的,炮弹这东西,象征性带上一点,到时候能够打个三无论就差不多了,而粮食则是多多益善,尤其是战马食用的精料。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不能就食于敌,那么就只能依靠骑兵部队自身携带的粮食,而自己的骑兵部队又要单骑双马的配置,进行高速穿插的情况下,一天可以跑出去几十公里,十天半个月下去,跑出去三四百公里那是轻轻松松的。

    然而快速机动几百公里这种事会听起来很美妙,但是跑出去几百公里容易,但是没有后勤支援,饿死也同样很容易。

    为了避免饿死,所以粮草什么的必须带足,炮弹什么的倒是无所谓!

    只要有吃的,他们这些单骑双马的骑兵部队,一柄马刀足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在草原上作战,虽然说大唐陆军骑兵的优势是在于装备以及骑墙冲锋,但实际上很少有能发挥出这种优势的情况,如此也是不断的迫使大唐陆军的骑兵部队不断的改进战术。

    比如说,早些年不被大唐骑兵们所重视的遂发手枪,最近这两年也是被重视了起来,因为在小规模骑兵交战的时候,遂发手枪的用处相当大。

    小规模的骑兵交战,骑兵火炮,乃至下马使用骑兵火枪都是不可行的,因为敌人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而且如今这年头不管是火炮还是火枪,在中远距离上讲究的是火力投射密度,讲究的是面杀伤,精确射击的命中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如今的枪炮没有达到一定的火力密度,实际战果是比较悲催的。

    因此,小规模的骑兵交战的时候,长枪火炮往往是没什么用,用的更多的反而是马刀以及遂发手枪。

    几十个骑兵厮杀的时候,先用遂发手枪收割一波,然后用马刀砍人,其实战效果,比什么骑兵火炮进行轰击好得多。

    所以,最近两年,大唐陆军的骑兵们,最重视的武器是马刀,而其次就是遂发手枪了,再过来是骑兵炮,至于遂发长枪,那是属于垫底的武器,至少在大唐的精锐骑兵里,除了极其特殊的火枪骑兵团外,就没有那支骑兵部队把遂发长枪作为主力兵器了。

    康长宁玩骑兵这么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自然是知道这一次的深入辽河套地区,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机动力,为此,粮草必须带足了,为此牺牲一部分弹药携带量也是可以承受的。

    此外,为了保证物资的快速运输,这一次大唐陆军也是首次把四轮马车作为快速机动运输车辆使用,编入骑兵部队当中。

    具完善的转向机构,优良减震性能的四轮马车自从被研发出来,一直都是大唐陆军的重要运输车辆,一开始是用在了专业的辎重部队里,后来是被广泛应用到普通部队之中。

    而如今,连骑兵部队里也是开始使用四轮马车了。

    不过为了让这些马车跟上骑兵的快速机动,还对这些马车做了专门的改进。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两条腿

    根据前线骑兵的使用反馈以及战术要求,枢密院军械部对骑兵专用的快速运输车辆提出了几个要求!

    一个是需要保障速度,其次是需要优良的通过性,再次是保证一定的载重量。

    因为这种快速运输车辆,是准备配属给单骑双马、单骑三马的骑兵部队,而这种骑兵进行中短距离,比如说一百公里以内的机动速度,那是非常快的。

    普通的军用四轮运输车辆想要跟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才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快速运输车辆。

    军械部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后,向目前国内的数十家从事马车设计,制造的企业发起了招标书,不过军械部并没有指望这些马车公司能够拿出什么好的设计来,而是指望着皇家理工学院呢。

    结果也的确如此,数十家马车公司提出来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方案,但是最后军方还是选择了军械部那边提供的设计方案。

    设计的方案很简单,那就是对现有的军用运输车辆进行缩小化、轻量化,同时优化减震性能,并同时提供四轮和双轮的设计。

    虽然说如今军方的那些四轮重型马车,载重量都已经是达到了一点五吨之多,但是这样沉重的马车如果是行驶在状况良好的官道上,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如果是想要跟随部队在野外进行机动,尤其是想要跟上骑兵的快速机动速度,那么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要知道,康长宁的骑兵部队,可都是单骑双马保底,部分骑兵部队更是单骑三马,其奔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考虑后勤的情况下进行长途奔袭的话,每天的突进速度可以达到四十五公里以上。

    更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每天五十乃至六十公里,只不过这样的话对部队的战斗力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跑得快了,马匹会被跑废掉的,部队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最后能够出现在战场上骑兵,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康长宁的骑兵部队,一天能奔袭四十五公里以上,所以新型的快速运输车辆,也需要达到这个速度。

    除了至关重要的速度外,因为骑兵的行军道路不可能一直都是官道,甚至在原野上都没有官道,所以新型车辆的通过性也必须非常良好,要能跟着骑兵一起在荒野上奔跑。

    速度快,通过性还好,载重量还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更重要的是按照军方一贯的吝啬传统,成本还必须低。

    军方尤其是陆军吝啬那是出了名的,为了不用花钱购买维持部队日常所需的军粮,如今哪怕是主力野战部队,一个个都是在驻地里开垦荒地,玩起种田养猪养鸡鸭牛羊的事情来。

    采购军械的时候,去年华南武器公司那边,对现役的燧发枪进行了升级改装,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钢铁制造枪管,而这种枪管更加不容易炸膛,同时寿命也是更加长,试验装备的部队反应良好,不少军方高层都是表示这枪不错。

    就当华南武器公司以为陆军就要大规模采购的时候,结果人家陆军一杆都不要!

    一问为啥,人家陆军军械部的负责人直接来了一个字:“贵了!”

    原来是因为人家陆军的人经过反复试验和计算,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新枪和老枪没有什么性能上的明显差距,而全寿命使用成本上,新枪虽然便宜一些,但是采购价格却是高了一些,然后综合一算,他们发现用老枪的话,全寿命使用成本还要更低一点点!

    就因为这么一点点的成本,陆军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种新枪的服役!

    当然了,更加关键的是,也是因为这新枪并没有带来什么明显的作战性能的提升,身管寿命多一些少一些,对实战影响不大。

    结果是,近卫军那边装备了采用新型材料制造枪管的火枪,而陆军那边却是没用,也是让华南武器公司那边郁闷不已,只能是得制造成本降下来后,再让陆军采购了。

    对于马车等军用装备也是同样如此,军方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要求保证在一定的价格之下。

    军方这样又要便宜又要好用的要求,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进行一定的取舍,但是在新型快速马车的取舍下,最后军方选择的取舍方案就是保留速度和通过性,牺牲了载重量以及成本,尤其是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太在乎了。

    这不是陆军愿意,而是没办法的事,达不到速度和通过性,再便宜的马车也没用,只能是用昂贵的东西了。

    然而哪怕是新成立的这种快速运输马车,想要跟上康长宁的骑兵部队的长途机动速度,其实也是非常困难。

    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康长宁所部的行军速度,和鞑靼人比起来还是不算什么,鞑靼人当初在河套战役的时候,其主力部队进行长途急行军奔袭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保持在每天六十公里以上的速度,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一天跑七八十公里。

    为啥?没别的,人家就是马多,一个骑兵带上三匹马那都是最低标准,甚至有些人是带着五六匹甚至七八匹马作战的。

    行军的时候都是轮换乘骑,而作战用马则是一直不乘骑以保存体力,所以才能够做到一天奔袭数十公里还能保持战斗力。

    大唐陆军骑兵没能这么奢侈,哪怕是主力骑兵,也只能是单骑双马,少数重甲骑兵才能做到单骑三马,而绝大部分的普通骑兵,尤其是师属骑兵部队,基本都是单骑单马,行军的时候,是骑兵徒步牵马行军。

    不像鞑靼人,马多,可以直接轮换骑马行军!

    只是康长宁所部的行军速度纵然不如鞑靼人那么高,但是步炮辎重等部队想要跟上康长宁的奔袭速度,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必须要有这种新型快速运输部队才能勉强跟上。

    按照行军标准,在道路良好的平原地区,方希同直接指挥的步兵、炮兵以及普通骑兵等部队每天大概能走二十公里,而带有大量物资的重型辎重部队、重炮部队还要更慢一些。

    也就是说,普通的辎重部队,是不可能跟上康长宁所部每天四十公里以上的长途奔袭速度的,哪怕康长宁所部不会一直,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么长的速度行军,但是随便奔袭几天,那都是能跑出一两百公里去了。

    隔着一两百公里,如果辎重部队跟不上来,骑兵部队自身又没有携带足够的物资的话,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骑兵部队里才会需要新型的快速运输车辆所组成的快速运输部队,为的就是能够跟上这些精锐骑兵的快速机动!

    车辆小型化,轻型化,车轮的宽度比较宽,新型的弹簧所带来更加优秀的减震能力,以便能够快速通过复杂的地形。

    这种车辆,虽然所携带的货物不算多,运输成本大幅度加大。

    但是在双马拖拉的情况下,在道路良好的情况下,速度是比较快的,而在复杂的道路,或者说干脆是没有路的情况下,也能够持续进行机动,如果遇上更加复杂的地形,也能够通过临时加套马匹或者人力推动来拖拉。

    轻型化,这是新型快速运输车辆的重要特征。

    带着这些快速运输车辆,康长宁才能够携带更多的物资的同时保持快速机动。

    当然了,需要快速运输车辆跟随提供补给的,只是这个三个骑兵兵团而已,因为只有他们才拥有长途高速奔袭能力的。

    而普通的师属骑兵部队,因为是单骑单马,倒是不需要什么快速运输车辆跟随,因为他们自身的速度就不快,和普通的辎重部队一起行动刚好。

    其实单骑单马的骑兵部队和单骑三马的骑兵部队,最大的差别就是在行军能力上,至于抵达战场后,各自骑上了战马,其战场短距战术机动能力以及冲锋作战能力,并不会有什么明显差距。

    但是双方的行军能力差距却是大了去,而有时候,行军能力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单骑单马的骑兵部队,在长距离行军这一点上,速度和步兵大体相当,并不会存在什么太过明显的差别。

    大唐陆军的相关条例里,在平原地形,道路良好的情况下行军,每天标准行军距离是二十公里,每天走六个小时,而这个条例,适用于步兵部队、五斤以及九斤野战部队、所有单骑单马的骑兵部队以及普通辎重、工兵等部队。(不包含重型野战炮、攻城炮等重型火炮部队、不包括重型辎重部队,不包括重型舟桥、工兵等特殊兵种)

    也就是说单骑单马的骑兵和普通步兵,长距离行军速度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明显差别。

    因为先不管马匹自身的速度如何,这些单马单骑的骑兵部队进行长距离行军的时候,骑兵都是得徒步牵着马行军,换句话说,其实骑兵和步兵行军没啥区别,都得靠两条腿!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陆军对铁路的畅想

    康长宁的骑兵部队先一步出发之后,后头的是方希同亲自率领的中军步兵炮兵等主力部队,这些部队里也是有骑兵的,不过这些骑兵自然是不可能骑着马行军的,只能是老老实实的牵着马行军。

    大唐陆军在骑兵操典里明确规定,除非极端情况,并有指挥官明确下令,否则一律不允许在行军途中乘骑作战马匹(就是用来冲锋作战的那匹战马)。

    能够享受骑马行军的骑兵部队,只有那些配属双马或者三马的骑兵部队,甚至普通情况下,哪怕是配属双马的骑兵部队,骑兵也是不会乘骑马匹的,因为战马不能乘骑,也不负重,备用马则是负重带装备等东西,骑兵自然是只能步行了,如果带的东西多了,骑兵都还的背着装备等东西行军呢。

    只有配属三马的骑兵部队,才会频繁出现骑兵乘骑马匹行军的情况,而这也不是说一直骑马行军,而是骑士步行一段距离,累了就乘骑备用马一段时间,然后再下马步行,如此反复,也不是说一直都在骑马行军。

    要想一直乘骑马匹行军,那么你得配上五六匹甚至更多的马匹才行!恩,这还得是耐力非常优秀的蒙古马这一类型的马匹,换了其他耐力不行的马匹,马匹再多都不行,马匹自己都累死了你还想骑着行军,开玩笑呢。

    而即便是骑马行军,也只能骑备用马,至于冲锋作战用的战马,那是不可能骑的,比如配属双马以及三马的骑兵们,他们在行军的时候,顶多也只能偶尔骑一下备用的蒙古马或者西北马,至于那些阿拉伯马,中亚马,那是冲锋的时候骑的,不是在行军的时候骑的。

    康长宁的骑兵部队,都是单骑双马,单骑三马的骑兵部队,这行军速度自然是要比单骑单马快得多,这跑得快了,就需要快速运输车辆来提供补给,这几万人再加上超过十万匹的马匹,这需要耗费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说马匹可以直接在草地上食用草,但是一方面让马匹吃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另外一方面,这光吃草对马匹的体能影响太大。

    要想战马跑得快,还能保持体能,就得喂**饲料,光光是靠放牧吃草是不行的。

    说起来,大唐陆军的骑兵作战,比鞑靼人等草原游牧部落的骑兵作战,要更加的麻烦和复杂一些,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马匹不如别人多。

    不过,大唐骑兵一直都是在想方设法缩短这种行军能力上的差距,只不过不是那么好缩短的。

    这也是大唐陆军为什么一直在支持建设铁路的缘故,京镇铁路的建设和试验,除了工部那边外,最关注的就是陆军了。

    如果能够确认这种轨道交通可行的话,那么陆军方面立即就会在部分地区建专门的军用铁路,甚至路线他们都已经是选好了,那就是天津到河套地区的铁路,专门用来运输补给和部队的快速机动。

    只是京镇铁路在建设的过程里,遇到了诸多麻烦,这工期是一再推辞。

    这种建设在荒郊野外的铁路系统,建设难度是相当大的,比在城市里所用的铁轨系统要更加的麻烦和复杂。

    其中偷盗铁轨的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着,哪怕是大唐帝国专门是为偷盗铁轨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如今的钢铁价格高昂,哪怕是投去了卖废铁,都能获得的不小的收益,总是会有不法分子想方设法去偷盗铁轨的。

    而且不管什么时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都是根深蒂固的,很多乡村里的村民们,认为这铁路既然是铺设在了家门口,这三天两头去‘捡’一根铁轨回来,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此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传闻说,这些铁轨会破坏风水啊什么的,很多愚昧的人都是不允许铁路从他们的家乡经过。

    这让工部那边是相当的头疼,但是工部本身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他们能够走的只是加大宣传,让人们逐步接受铁路这些东西。

    而巡警那边,则是持续加大巡逻以及搜铺,同时也是在铁路沿途里进行广泛的宣传!

    宣传口号简单直白:“盗轨犯法!”

    但是别说在古代那会了,就算是后世的现代社会里都是有人偷盗公共物品,所以这种事,想要彻底禁绝是不太可能的事。

    巡警能够做的也只是保持极大力度的巡逻了。

    不过陆军显然是这些问题并不怎么关注,陆军更加关注的是实用性的问题,至于什么民众害怕影响风水,然后偷盗铁轨之类的事,陆军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

    陆军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工部以及巡警那边可能不太一样,陆军的处理方式要更加的简单,也更加的粗暴一些。

    偷盗普通铁路上的铁轨、枕木等设施,也只是普通的盗窃罪而已,哪怕是严加惩处,但是也只局限于普通的刑事犯罪之内。

    但是军用铁路,却是属于军事设施,按照相关条例,军事设施属于军事禁区之内,而贸然闯入军事禁区,巡逻士兵可以直接就地击毙的,而故意破坏军事设施,更是以谋逆论处。

    而在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集权的国家里,谋逆这种罪名都是非常严重的,杀头那都是最轻的了,动不动就是抄家,甚至会牵连到亲族。

    有如此威慑,寻常的犯罪分子根本就不敢打这些军事设施的念头。

    哪怕是一些愚民仗着法不责重之类的,敢聚众破坏铁路,逮着了就地枪毙,然后通报地方进行深入追究。

    嗯,这种属于谋逆大罪,是会牵连到很多人的!

    如果是有什么人借口风水不愿意让军用铁路过境,甚至是搞出大规模民乱的话,陆军表示这样更简单:轰上几炮,再打几轮排枪,最后一个都刺刀冲锋过去就什么都解决了!

    不管在任何时代里,都别指望军队会有什么仁慈之心,那可是专业的暴力机构,更加不要说封建王朝里的军队里,军队效忠的对象可不是什么国家、百姓之类的,他们效忠的对象是皇帝!

    大唐王朝的军队,其最为重要的职责并不是保家卫国,而是维护帝国皇权,维护李轩这个皇帝的统治。

    陆军方面是有信心利用铁路,如今的问题就是,陆军方面还不知道大规模建设军用铁路之后,是否能够真的带来足够的效果。

    要知道,建设铁路花费昂贵,而陆军方面是准备自行建设军用铁路,这花费花的都是军费,花费这么多,自然是需要看到相关的效果。

    其实陆军方面,也是想过,让工部那边尤其是铁路公司来修一条天津到东胜城的铁路,但是这种铁路的大部分路段,都是在没有什么人烟的草原上,除了军方外,没有什么客运和货运的需求,根本就不赚钱。

    所以工部和国企部那边已经是给了陆军很明确的答复,暂时来说,内阁方面并不会考虑在没有盈利可能性的地区建设铁路。

    不仅仅是在河套地区,同样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同样如此。

    目前大唐帝国的铁路发展正处于试验,探索时期,为了保持铁路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以减轻财政的压力,所以最近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铁路的建设计划,只局限于在有着庞大客运、货运需求的地区,比如说江南地区,中原地区等。

    而边地,甭管东南西北,都是不在规划之内。

    内阁那边不愿意亏搞,陆军没办法,也只能是自己搞纯粹的军用铁路了。

    不过陆军和内阁那边也是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陆军可以自己先修着用,以后等时机成熟了,国企部控股的铁路公司将会收购这些军用铁路,并纳入普通商业铁路的运营网络,到时候将会给陆军方面一定的补偿。

    这种补偿自然是不可能直接给钱,毕竟军队是不允许经商的,所以到时候可能会在财政预算的分配上,或者说是在其他边地修建铁路等模式给予补偿。

    虽然看上去,陆军依旧亏得很,但是谁让陆军有这个需求,这亏也得搞。

    反正如今在北方以及东北地区,军事运输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每年都是花费巨资来维持补给线,如果真能搞一条军用铁路,这也能够给陆军节省众多的物资运输费用的。

    不过,哪怕是陆军已经是计划在北方的边地修建军用铁路了,但是现在依旧还处于规划当中,所以不管是河套、丰州等北方草原的物资运输,还是东北地区的物资运输,都也就是只能用传统的办法。

    方希同率领大军出发了,在后方则是有超过超过十万名的民夫从事着物资运输工作。

    这些物资从国内的各大兵工厂里生产出来,然后通过船只运输到东北的各港口,卸载后,就会由后勤部的运输团组织运输,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主要是重型的四轮马车运输到储备战略物资的大型城市,这些城镇往往也是陆军的战略物资储备站。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