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千骑卷平冈TXT下载千骑卷平冈最新章节

第三十八章 太子举事

作者:惊·神     千骑卷平冈txt下载     千骑卷平冈全文阅读
    第三十八章太子举事

    公元756年。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皇都长安。太子宫内。

    仲夏时节,虽是夜深蝉鸣蛙声不断。夜色沉静如水,纵是如此也难以入睡。

    自重新入主皇都以来,太子李享励精图治,招抚难民,重振民生。玄宗皇帝远在蜀中,为了便利国事,接见朝臣太子李享暂居在承乾殿内。自这日起承乾殿内烛火莹然,不至三更绝不将息。

    当日,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十分巧合,太子李享现在也寄居在这里,冥冥中似有订数。这大唐基业,数代的君主身上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些命中注定的共同点。

    李家的子孙对于权谋之术总是天赋异禀,祖祖辈辈作出的好榜样代代传承下去永远没有止尽。从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射杀亲兄胞开始。大唐的天子宝座就从来没有干净过。九龙盘踞黄金雕刻的宽大龙椅下不知掩埋了多少父母兄弟的尸骸血肉。

    玄宗杀了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得了大位,先皇杀了武则天得了天下。再看玄宗的几个儿子,太子李瑛战战恪恪十几载到最后仍旧是为了莫须有的罪名被废黜,凄凉告终。太子李享这才有了机会入主东宫。

    “殿下,夜深了,该歇了!”旁边服侍的小太监,小心的提醒了一句。案头的儿臂粗蜡烛烛泪铺满黄铜的灯盏,三更时分了案头上的奏折还是堆得半天高。

    李享从奏折堆里抬起头来。儒雅的面容总是带着浅淡的笑意,“小顺子,你下去吧。这里不用你伺候了。”吩咐完这句,太子殿下重新埋首下去。西面的窗户正对着一方荷瑭,皇城寂静中蛙声更显。

    小顺子答应一声轻手轻脚的退了下去,临走前感慨道:太子殿下真是辛劳啊,这样好的主子难得啊!

    太子李享性格温和,向来不于人争斗。在诸多皇子与朝中大臣们中间仁厚之名远播。就算是在宫廷太监使女中间,也没有一个特别喜欢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从来都是面带微笑十分亲切的样子,对下面的奴才也不打骂责罚,即便有一两个当错差使的,最多训斥两句,可是从来没动过责罚的。

    小顺子想了想又重新送了滚茶点心,轻手轻脚放在一旁的圆桌上这才安心的退下去休息了。

    快到四更的时候,李享这才放下手中朱笔。晚上现研的一匣朱砂见了底,白瓷的容器中片片残红。李享方才落笔之时不小心沾染了一些在案头,起身之时,那抹殷红竟又染上了腰间玉带。解了玉带随手抛在地下,李享起身往后头的行宫行去。临走前又瞧了瞧片片朱红的围腰玉带,那目中异光一闪,大开的殿门带来凉风一袭,李享冷不丁打了个冷战,儒雅面容微寒,竟显出平日不常见的异样。

    李享躺在床上吸啜着仲夏午夜的丝丝凉意。这九华宫阙向来就有一种亘古的寒绝。可叹每代君主都要置备几处避暑行宫,殊不知这天下最冷冽之地就在脚下。

    睡意全无,李享闭目养神,心思却发散出来结成个个心结。自小便在这尔腴我诈的宫廷中长大,从懂事起学会的第一课便是如何作一个合格的帝王。在咬紧牙关的韬光养晦中,必须泯灭人性的坦直和真诚,必须扼杀人性中的善良和仁慈,必须毁灭人性中的高尚和纯洁,必须根除人性中的爱的知觉和爱的情愫,必须使人间最厌恶的狡猾,虚伪,狡诈,残忍,毒辣,凶狠熔成一炉,炼就一颗冷酷的心——这才是一个帝王所需要的!

    幼时的往事一**的呈现在眼前,李享静静躺着任自己沉浸在记忆的河流中。那时候好多位兄弟玩在一处,日日同去太学听太傅讲学。历朝历代的规矩皇子一出生就得送去皇子所教养,这些孩子们生生父亲之有一个,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身边总是围绕着众多花枝招展争风吃醋女人们。这些女人就是孩子们的母妃,同父异母的皇家血脉们在皇子所安稳度过他们生命中最初也可以说是唯一宁静无忧的时光。少年们日日相伴在一处,见到生母生父的时候远不及兄弟们朝夕相处的时光。

    他们原本应该是最亲密的兄弟,最亲密的玩伴。只是孩子们日渐长成后,就会被另行指定住处,每位皇子被授了封地,得了个个王侯的封号。也就是打这时候起,皇子们被各处王府的高墙所阻,渐渐生疏了隔阂了,当中滋生的不仅仅是陌生,还有在利益权利作用下的仇恨怒火嫉妒恐惧。

    李享忽然想到他的大哥。那个在皇子所总是板着张脸打小就顶着太子封号的皇长子李瑛。打小就知道这位哥哥与他们所有的人都不一样,身上的衣服是和父皇一样的颜色,讲学时太傅总是频频顾及他,下了学也不和皇子们住在一处,宫人们说太子殿下另住在太子宫。太子宫,就是在皇城中,却不再内城中的另一处独立院落。李享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大哥看来和兄弟们这么不同,等到他明白的那一日,就是李瑛被罢黜的那日。

    高傲的大哥穿了一身布衣,神情呆滞的站在树下。荒草遍地的破旧院落中只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监侍奉茶水。李享在门缝里偷偷瞧到的,看到大哥的神情的瞬间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那是一张完全空洞的脸,黑洞一样的眼睛,他活着可比死人还要死得透彻。

    李享吓得拨腿就奔,之后不久就听到李瑛自缢宫中的消息。刘皇妃,李瑛的生生母亲当日发了疯,听见过她疯态的老宫女说,当日刘妃拼了命将手中一条白绫带缠上那个女人的脖子,那个平日娇媚万分风情万种的女人,脸色白的仿佛见了鬼。刘妃也许是像勒死他的,用儿子李瑛自缢的那条白绫。侍卫们很快拖走了刘妃,那个吓得半死的女人武惠妃当场昏了过去。

    直到很多年以后,那个曾经风光数载的女人病逝,李享才明白当日的变故。那个女人从那以后日日梦见自己被白绫缢死,没过几年就真的死了。李享听了传得沸沸扬扬的宫人们的私语,只是觉得想笑,嘴里却是苦的。

    多少年了,从诚惶诚恐的接了这太子位到今日,十几载的岁月。每一夜晚过往的影象总在他心头萦绕,次次从噩梦中惊醒。黑暗中平日儒雅的容貌阴沉一片,蛰伏在心灵深处的恐惧像一条毒蛇夜夜噬咬着可怜可悲的灵魂。

    太子,太子是什么东西?于帝王是臣子,于臣子是储君,不君不臣的尴尬身份,让历朝历代的太子储君掌握不好君臣之间的尺度。不是锋芒太露引起帝王的猜忌,就是韬光养晦太过显得庸碌无能。李瑛错就错在前者,这个总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触怒了皇帝的宠妃。外戚把权,内宫照应,永远是在宫廷中确保地位的不二良策。

    当日太宗十四位皇子争储,《旧唐书》载:“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儿子何其之多,而继承者,却只有这区区十四个“候选人”。这就是根本意义上的大唐李“家业”。那些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不用提了,即便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下场如何也是不容乐观。虽然说,李氏家规必须长子继承家业,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十四个有资格继承大宝的皇子中,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皇族夺位之争是何其的残酷血腥。让李享第一次从史书之外的实践中了解到其中无奈血腥的就是太子李瑛的遭遇。当一件事情切身的发生在自己身边而不是用冷硬的文字记录在册的时候,当中深意是让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忘却的。

    李享害怕,非常的害怕。若是一生于太子位置无缘也就罢了。可历史命运却将他推入这片急流,这片混沌逐流中,不进则退是永远不变的法则。进就意味着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不惜代价;退就意味着重复李瑛,甚至是比李瑛更悲惨的下场。

    李享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的时候,外头才打了五更天。这时候正是皇帝早朝接见文武百官的时候。

    梦中的场景如此真切,几乎让李享以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在他的身上。梦中他又见到了曾经幽禁过前太子李瑛的那个破旧院落,满地的荒草在风中呼啸哀号,身边站立的竟然还是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太监。龇牙咧嘴的对他笑着说:“太子殿下,又一位太子殿下。老奴这辈子在宫里已经伺候过十六位太子殿下了。您是第十七位。”就在这棵树下,李瑛自缢而亡,歪脖子的老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摆不定,昏暗的月影中,似乎有一条人影夹杂在树影中吃笑:“二皇弟,二皇弟,你来陪为兄了……”

    李享抓起案头的凉茶灌了下去,承乾殿中昨日被抛下的玉带,上头的朱砂印记异常的鲜红夺目。像是一个不吉利的血的预兆。李享的眼睛有些发红,瞪着地上的腰带,道:“来人,昨日是谁负责打扫殿堂。”

    小顺子连忙跑了过来:“殿下,是奴才!”慌忙中抬眼偷看,这位一向温和的太子殿下异样的神情吓得小顺子全身一颤。扑通一声双膝着地,小太监没命的磕起头来。空寂的大殿里沉闷的磕头声一声接一声,听得人好不心慌意乱。

    虽然不知道错在何处,但是此刻的太子李享……小顺子不敢在想下去。在皇宫这样一个全天下最高深莫测的地方,任何人都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的本领。小顺子这一刻只觉得他和死亡离得如此之近。

    沉寂中李享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叹息一声:“以后不可再犯,把这里收拾干净!”顺着太子殿下的目光,那条沾污的玉带静卧在地,朱砂殷红的色泽格外引人注目。

    小顺子连忙将玉带检起,李享又吩咐道:“召李辅国来!”小顺子答应一声,直到出了门一口气才算长长呼出。

    等到李辅国来了,李享的脸色也还是不好。

    这个养马出身的老太监平时除了养马最擅长的就是围着他这位太子殿下,跪下参拜后立刻进言道:“殿下连日国事操劳,还望殿下保重玉体。”

    李享背着身子,窗户大开正在看窗户外头的那亩荷塘。

    这个目不识丁的家伙一看李享的反应就有些急了,跪在地上低声道:“殿下,当日若是听老奴一言,今日也不用有这样的忧患了。”方才小顺子来唤李辅国觐见的时候,他见小顺子吓得全身发抖就多问了两句。现在一看李享的样子,这个极擅揣测上意的老宦官自然立刻明白自己主子的心中所虑了。

    李辅国这家伙,从小家境贫寒无奈之下入宫阉割了当太监。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帮人养马的。一入宫就被派去给皇家贵胄们喂马刷马。幼承家教,养的马总是特别骠肥体状,受到内务府举荐派他去给太子养马。李辅国四十岁这年才正式入主太子门下。在皇宫多年,他都在高力士手下当差。这个极受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对他主子玄宗皇帝那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讨好奉承侍奉周到,但是对下头人宫人就未必这么客气了。

    李辅国出身寒微,家中无半分权势在朝野,供奉不了上头的大太监们,他为人又不识字,常常被宦官们取笑粗俗自然得不到好果子吃。在皇宫养马的时候什么最脏最累的活总是推脱给他,到要领功请赏的时候又总是上头的代劳。就是这样的日子,让这个自幼阉割了进宫当差的家伙只到四十岁那年才有机会发迹。

    而李辅国的发迹又是和太子李享分不开的。李享是棵大树,只有抱着这棵大树才能保证太子宫一干人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日马嵬坡之乱,天大的好机会。自己的主子一时心软竟然就这么无端端的错过了。李辅国每每想到都恨不得捶胸顿足嗷嚎痛哭,恨啊!

    那日郭子仪设宴犒赏三军,李辅国也在宾客之列。而且早早在太子殿下赴宴前就到了。宴会大厅中,文臣武将们的争执说辞太子殿下听到几分他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可全部听在耳中了。朝中的派系分割,党权之争历来不可避免,在这纷纷乱世,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之风尤为更盛。

    李辅国在文臣武将们争得面红耳赤之机,冷眼旁观。越看越觉得欣喜。他是在其位谋其政看到诸多武将对玄宗皇帝撤兵潼关的决策甚为不满,立刻觉得机会来了。宴会结束以后,郭子仪与太子李享又转去偏厅饮茶,只到月色沉沉才告辞出府。李辅国耐心的守侯在元帅府外,想探听自己主子的虚实,想不到李享脸色阴沉一反常态,吓得他到了嘴边的话又原封不动了吞了下去。

    只是打那日起,一有机会,李辅国总是要在李享身边吹吹耳旁风的。

    听了小顺子的报告,今日李享的异常举动,忽然让李辅国觉得机会也许是真的来了。

    等了半晌不见李享动静,李辅国老脸一沉横下声来,问道:“殿下,请赎老奴多言,老奴有一事不明,殿下自那日元帅府归来就一直闷闷不乐,可是郭元帅……”

    默然站立的太子忽然转过身来,目光一闪,就让李辅国禁了声。沉默片刻,打量了片刻眼前的老宦官。太子李享终于说出了那次宴后宴的经历始末。

    那一日郭子仪一声怒吼截断了文官武将们的纷争。可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当一种情绪得不到发泄,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只能演变为另一种更可怕的东西。

    郭子仪在宴席上默不作声大口饮酒,李享虽然不动声色可心中感慨还是停过的。

    宴席过后,郭子仪一反常态的挽留太子殿下品茶。

    偏厅里头,就得他们两个,桌上一壶茗茶连个斥候的小丫头都没有。李享也有了三分酒意,酒意上涌忍不住长叹一声道:“郭帅,如今天下形势实在堪忧,我大唐国运不知何时才能尽复往日风光。可叹父王远在蜀中,若能早日返回长安都城,励精图治,想必恢复民生国计应是不难吧。”

    郭子仪听他这三分酒意三分清醒,七分忧虑三分忿忿之语,竟不由自主言道:“太子殿下,仁厚勤勉,入主长安以来更是励精图治,长安百姓无不称道啊,殿下!”你比皇帝陛下不但丝毫不逊色,简直是强多了啊!郭子仪也是多喝了两杯,一个激动差点收不住嘴把后半句也说了出来。

    李享浑然未觉对方未及出头的下半句话,依旧温和言道:“我只是担心朝中之争,方才宴席之上朝臣们各有见地。看来父皇当日的决策还未做到十分周详。也多亏了郭帅才能暂时压制住将军们的怒火啊。”叹息一声,李享的眼眶微红又道:“也怨不得周副将恼怒啊。为了我大唐基业,他周家兄弟三人,到如今就只得这位行二的周副将了。”

    郭子仪听得心头一片黯然,赴宴的将官们都是他帐下的将士男儿,这些人跟随他多年,东征西讨,数次烽火狼烟中搏命的战场交情啊。许多年下来,看自己帐下的老面孔一张张少去,虽说男儿应以死报国,但郭子仪看到自己的兄弟惨死沙场又如何能不伤心难受。潼关之战,苦不堪言啊,攻了近一月死去不知几多大唐的热血战士忠勇男儿。周副将的兄长胞弟也在这战中双双为国尽了忠。可是,可是结果呢!他们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舍死忘生换来的,竟然那么一纸薄薄和书,是和书啊!就是这纸和书让众将士们血红着双眼看史思明大摇大摆的出了长安城,出了潼关。他们是粗人,没读过多少书,看不到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的深谋远虑,可是他们知道,他们拼命他们流血的结果不该只是如此而已。

    郭子仪在见到帐下将士们在宴会上愤然怒言的时候,心中竟然有那么一丝痛快淋漓之感。迫于身份,迫于大局,他这位握了天下三分兵力的朔方军大元帅不得不三缄其口,怒却不能言啊!这样,他又怎么肯怎么忍心去责难在宴席上口出不逊之言的将士们呢。他们只是说了句藏在心里的大实话!

    “也不知道父皇在蜀中一切可安好!”太子殿下放下茶杯叹息道,随即自语道:“相比有宰相大人辅佐一切都是好的吧。”

    便是这轻描淡写一句轻叹让郭子仪手中的茶杯扑的一声裂了开来,郭子仪醒悟过来忙道:“殿下,下官有些不甚酒力,想是刚才贪杯,多饮了两杯。”

    李享自然表示出关怀道:“元帅要保重身体,大唐的社稷还仰仗元帅呢。”

    后来二人又说了几句可又可无的闲话,李享转身告辞。送走了李享,郭子仪仔细回味这位太子殿下的几句无心闲话,只是越是回味越觉得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这位温良的大唐太子殿下远不像表面看来那么温和无害,只是他句句正中要害,郭子仪甚至在想,这唐廷的江山破落至此,或许这个人才是社稷苍生的福旨。

    恰这时候,郭子仪心思未定,又闻下人来报,说是纠结的将官们盘踞不去,说是非要面见元帅叙旧。

    郭子仪浓眉皱起,虎目圆瞪:这个时间叙旧!这帮麾下将官的心思他又怎么会猜不到,太子李享前脚出门,武官们后脚来见。郭子仪暗暗心惊,沉思片刻怒道:“传令下去,本帅哪个也不见,让他们统统回去。这几日都收敛些!”

    下头等话的,唯唯称是,略一犹豫咬牙道:“元帅!周副将他们有言道:若是元帅拒不相见,众将官就在大门外头长跪不起。”

    郭子仪怒不可遏,衣袖一拂,冷冷道:“既是如此,你也不用去传话了,就让他们跪着!”

    当晚深夜时分,朔方军大元帅府门外头,百余将官长跪的消息传入内城。次日朝会上,文官们就又有了新的话题谈资。自太子李享入主长安以来励精图治、重整朝纲、万名景仰的歌功颂德舆论渐渐被一股蛰伏在暗中的新新话题所替代。文官们顾左右而言他,朝臣间相互刺探口风,一时间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风声鹤唳当中,气氛绷得甚紧。

    长安、蜀中虽相隔关山万里,但消息的传递方面从来都是快到匪夷所思。数日后宰相杨国忠府内大小幕僚云集一堂,这位靠攀附自家妹子裙带而爬得半天高的大唐第一奸相的脸色糟糕至极。

    朝野之争,派系争权。上位者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是历朝历代无法避免且经久不衰之事。李林甫在位三十余载,座下亲信门生遍布朝野。后李相倒台,杨国忠取而代之,朝中人心不稳,昔日跟随李相分食肉羹的朝臣们或被贬谪,或被罢黜,或入狱,或抄家无一幸免。安史乱起,长安沦陷当日。玄宗皇帝携带一家大小逃难,杨国忠本来就是附带品。这个附带品又要带附带品当然是选取些平日与他亲厚之流,是以,长安城破之日,留下死守祖宗基业的可不就那些平日不懂审时度势、与这位当朝宰相大人不甚和睦的臣子了吗?

    唉!真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本打的如意算盘是正借此次叛乱除去一些极不听话的家伙。想不到事到如今,反倒给这帮自己一心想除之而后快的家伙们一个大好的反扑机会!杨国忠心中一阵懊悔一阵胆寒,与座下谋士们商议许久。当晚,宰相府数十骑轻装而出,快马加鞭直奔皇都长安。未过几日,朝会传出消息,说是六部几位大臣近日都收到异常肥厚的礼品——礼金数斗啊!

    金泽与欧阳绰戏言道:“看来这位宰相大人是真的急了啊。这么十几骑送出去的怕不都是这老家伙的棺材本了吧。”

    欧阳绰杯不离手酒不离口,狠打了个酒咯道:“还不是被李享那小子逼的。我说阿泽啊,你小子还真是没看错人啊。他们老李家的人就有一套,玩起把戏来是孙子比儿子强,儿子比老子强啊!”

    金泽可不像这位向来粗枝大叶的欧阳郡守大人,轻啜了口杯中酒,方才漫声言道:“其实这步棋宰相大人是彻底走错了。他应该去找的人是郭某人才对!”

    欧阳绰不以为意的点点头,道:“我们来猜猜看小李用什么招摆平老郭?”

    金泽丢给他一记大白眼,满脸明知顾问的不屑表情。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前事完!

    “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辅国哑着嗓子,重重磕了个头道:“还望殿下以设计为重。而今大乱,朝中文武异心。只有殿下当机立断才可解了这祸根隐患啊。”

    李享动也不动,沉着脸冷看这位随侍他经年的身边宠臣。

    又加了把劲,李辅国声泪俱下、痛哭失声道:“殿下,老死不只惜,只求殿下痛下决心,不可再坐失良机啊。”一边说着,这个太监狠咬了牙,将一颗脑袋拼命的往地上磕去。承乾殿中青石地板上,立刻殷红一片。

    李享木雕石刻一般动也未动,脸上神色甚是犹豫,目中寒芒骤起,眼见再磕下去就真的要出人命了。

    太子殿下终于走上前一步,轻抬手臂扶扶了磕头磕到昏天黑的李辅国,“xxoo,请起,这件事情容日后再商议吧。”李享皱眉轻声道。

    李辅国站起来的时候忍不住一阵眩晕,心里却是欢喜的好象要炸开。既然是容日后再商议那就有戏了啊!胡乱用衣袖擦了擦头脸上的血迹,李辅国恭声言是!

    早朝时分即至,李享更衣照惯例去偏殿中接见早朝的臣子。李辅国头一回破天荒的没有跟随他的太子主子,独自一人快马出城而去。

    次日,承乾殿中朝堂之会,一切都发展得顺理成章。文臣武将纠结堂上面见太子李享,声泪具下哭声甚哀。李享束手无策,李辅国另同内侍二人取出龙冠皇袍。李享大怒失色,众臣见状大喜匍匐在地三呼万岁!

    这一十分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后来被史官们记述为:“李亨未决”。——我们当然不会看到李亨高兴的跳起来的记叙,事实上也不会如此,起码的矜持还是要有的。

    真正的历史上的李享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的时候,有人劝李亨不要入蜀,李亨推脱了半天,最终他还是没有和李隆基一起去蜀地;有人劝李亨登基,李亨推脱了半天,最终还是当了皇帝。他似乎一直都很“被动”,但事实却是按着对他有利的形势发展。“马嵬坡之变”李亨貌似并没有同意陈玄礼的做法,但最终那还是发生了,也许史家并未记下他张口轻声说“可”的那一幕……

    能不能指使是一回事,指没指使是另一回事。“为尊者讳”,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不过也许我们冤枉了李亨——哪怕冤枉的概率只是百分之一,也是要考虑的。但从动机上来说,李亨绝对有理由这么做。

    自然,我们也看不到李亨说杨国忠怎么怎么样的坏话,但却可以看到杨国忠很害怕太子会报复他。之所以杨国忠会得罪太子,原因和李林甫不同。李林甫是站错了队伍,他当初提议立武惠妃之子寿王瑁,而当李隆基立李亨之时自然会害怕。

    而杨国忠则是因为妹妹是贵妃,说不定将来自己能当上下一任皇帝的舅舅,所以和现任太子和不来是很正常的,至少他不会支持李亨。后来玄宗说要传位太子,杨国忠很是害怕,纠集他的姐妹一起上阵,终于把玄宗劝住了。既然如此,即使李亨原来不恨他,现在也是恨你没商量。

    在唐朝,不乏可怜的太子,被杀被贬的不提了,李亨是少数几个能熬到当皇帝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比较幸运,反正比在房州一呆呆了十四年的李显要好过了很多。但李亨太子也是很可怜的,他过的日子并不舒心,发愁的须发都花白了。(真正历史上)

    李亨能不愁吗,他可是有一大堆的榜样在前面呢。不再啰嗦唐代太子之争,就只说说李亨的哥哥李瑛,他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被武惠妃所害,和两个弟弟一起被杀了。一气杀了自己三个儿子,玄宗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今,玄宗又十分宠爱杨贵妃,李亨能不担心自己的处境?

    但李亨这点又是很幸运的,因为杨贵妃虽然受宠,但是却没生儿子。如果杨贵妃要是有儿子的话,只怕李亨的命运不会比李瑛好哪里去。另外,杨贵妃虽然得宠,但似乎为人还算厚道,史家给他的责任也就是使君王沉迷酒色而已,还真不见怎么害过人。猜想李亨一面烧着高香祈祷杨妃不要有儿子的同时,也一直在念着“阿弥陀佛”……于是,马嵬坡上的“惨案”发生了:曾经趾高气扬的杨国忠瞬间被分成了若干部分,而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则是“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救不得,黄埃散漫风萧索。马嵬之变,可说是唐玄宗皇权受到了一次挑战。这只是刚刚拉开一个序幕,一个有关太力李享日后种种异动的序幕。

    马嵬政变之后,玄宗一行人本应起身出发了。然而,众人说,蜀中很多将吏是杨国忠的人,既然杨国忠“谋反”,那显然蜀地是去不得了。

    于此,玄宗心中有数,他当然知道杨国忠“谋反”的真象——谋反的还指不定是谁呢。这个只能说算是众人不愿入蜀的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应该还是真的不愿意入蜀。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人猜测说这是李白劝玄宗不要入蜀,但事实上李白当时知不知道这件事还是另说,而当他知道之后多半玄宗已经入蜀了。

    那么,如果不去蜀地,又去哪里呢?总不能在此地干等着呀。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去灵武,有说的回京师,也有的说去太原。说去太原的,不是昏了头就是过度乐观,以为皇帝真是天之骄子刀枪不入。当时潼关失守,长安都呆不住了,何况更靠东的太原?就算太原本身还能守住,可是难保路上不出什么事。

    而说回长安的,不知玄宗听后有没有气的半死——如果回去的话,当初又何必来?敢情来了一趟就是给你们找机会杀我的贵妃啊……而当听说有人主张去灵武时,李亨的心里大概一颤——不过,玄宗对那里兴趣不大,李亨大可以放心。很明显,玄宗对于蜀江水碧蜀山青更有兴趣,很想见识一下“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险要,还有,也许玄宗早就想感受一下八百里栈道带来的刺激,只是一直公务在身,脱不开身……

    究竟韦谔还是有头脑的,也比较符合实际,说现在根本没回去的希望,大家也只能将就着先去扶风。于是一行人就要动身了。这个时候,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民出现了——“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不知这话有没有经过史官加工,这群老百姓们说话水平还是很高的,对偶都用上了,怀疑是不是唐诗太普及,所以随便用点什么手法都根本不算什么。但是谁管得了这么多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玄宗不想听下去,于是让太子留下抚慰这群水平甚高的百姓。至此也可以说是玄宗皇帝和太子李享正式的分道扬镳了。后来的史实证明这是玄宗他一辈子做出最错误的决定。

    在太子面前,这群父老们又说话了:“至尊远冒险阻,吾岂忍朝夕离左右。且吾尚未面辞,当还白至尊,更禀进止”——真不愧为我大唐百姓,说出话来就是不一样,有见识,有胆量,有气魄!直让人怀疑是否有人指使。

    太子当然不答应,关于李享极度的命运想必已经是深入人心了。既然是习惯的性的被动,那么这次自然也是不能答应的了,“吾岂忍朝夕离左右?”你们怎能这么劝我,我怎能不管我老爹?李亨跋马就要西行,但如果没人拦着他,估计也不会真走,当然也不会没人拦他。这次,重量级人物终于登场了,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劝道:“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欲复至此,其可得乎!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李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岂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区区温情,为儿女之恋乎!”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222/ 第一时间欣赏千骑卷平冈最新章节! 作者:惊·神所写的《千骑卷平冈》为转载作品,千骑卷平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千骑卷平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千骑卷平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千骑卷平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千骑卷平冈介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千骑卷平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千骑卷平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