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末好女婿TXT下载明末好女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好女婿全文阅读

作者:任国成     明末好女婿txt下载     明末好女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36章 间谍案

    间谍案,还涉及到了宫里的人,崇祯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说明白些,到底怎么回事?”崇祯沉声问道。若真有宫里人吃里扒外,竟是敌国间谍,那他这个皇帝岂不是非常的危险?这件事实在很大,不容崇祯小觑。

    “陛下,是不是请李公公回避一下......”韩赞周看了李国辅一眼,迟疑道。李国辅的心顿时“砰砰”跳了起来,一股极大的危险涌上心头。

    “不必了!”崇祯侧身看了李国辅一眼,直接回绝道。

    “陛下,这件事的主角便是李国辅李公公,就在昨日,东厂的番子查探到李公公与几个来自北方的人秘密接触,还收受了对方大笔的银钱。北方现在毕竟是满鞑的天下,奴婢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下令详查,东厂的番子乔装进入了那几个北方人入住的客栈,经过一番查探之后确定那几人竟然都是满州鞑子!

    身为御马监掌印太监更是陛下身边得用之人,竟然与满鞑接触收受贿赂,兹事实在太大,奴婢一经查实以后便立刻来见陛下。”

    韩赞周话未说完,李国辅“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陛下,奴婢冤枉啊,奴婢根本不认识什么满洲的鞑子,都是韩赞周污蔑奴婢,他看奴婢得陛下宠爱心生嫉妒,便设计陷害污蔑奴婢!奴婢深受陛下隆恩,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做这等事情啊!”

    “咱家陷害你?李国辅,咱家问你,昨日你是不是接受了几个北方人的宴饮,席间他们是不是送了你两千银子的巨款?”韩赞周冷冷的质问道。

    “是有这事,他们刚从北方过来,想在南京开设货栈,因为在这里没有根基怕难以立足,便辗转找到了我这里,可是他们只是北方的行商,并非什么满鞑的细作?”李国辅昂着脖子,死死的盯着韩赞周,这个时候他已经回过味来,这一切恐怕都是韩赞周的诡计。

    “是不是满鞑的细作你说了不算,经东厂番子查验,他们都是刚蓄发不久,而经过严刑审讯之后,他们也都对鞑子的身份供认不讳!”韩赞周冷笑道。

    “陛下,奴婢冤枉啊,奴婢是被人设计陷害,您也知道奴婢整天都呆在宫里服侍,哪里有时间勾结什么鞑子,而且奴婢的地位这么高又深受陛下重用,鞑子又能给奴婢什么?”

    李国辅知道中了别人的计,解释恐怕解释不清楚,转身向崇祯哭泣道,寄希望于崇祯能够看破韩赞周拙劣的诡计,只要崇祯相信自己,一切都不成问题。

    崇祯当然能看破韩赞周的打算,这不过是内宫两个太监之间争权夺势狗咬狗的事情罢了,这种事情在内宫在朝堂天天都在发生,崇祯已经屡见不鲜。

    不论是李国辅还是韩赞周,都不过是崇祯跟前的两条狗,他无所谓对谁更加信任。之所以提拔重用李国辅,不过是因为韩赞周在内宫权势太大,以李国辅进行制衡罢了。毕竟韩赞周曾经是南京镇守太监,这宫中太多的太监都是他的人。

    崇祯不相信李国辅会胆大包天和满鞑细作勾结,因为那对李国辅本身没有什么好处,想弄银子从哪里弄不到?何必去赚那等要命的钱!

    所以这件事情多半是韩赞周的陷害,可虽然看破了此事,崇祯也不能无原则的包庇,毕竟有些事情还是要弄明白好,崇祯可不想身边呆着的是满鞑的奸细。

    就在崇祯迟疑时,韩赞周的一番话让崇祯下定了决心。

    “陛下,涉及满鞑无小事,现在山东战事频繁,满鞑正在猛攻登州,有些事情查明白了的好。”

    满鞑,山东!崇祯心里陡然一惊,一下子想起自己命人往山东营救三皇子的事情来。

    三皇子还未救出,若真有人和满鞑勾结,将严重威胁三皇子的性命。

    “查,一定要详查!”崇祯的话令李国辅的心一下子坠入深渊,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不过虽然心情急躁,崇祯却没有丧失理智,“朕身边的人更要查清楚,这件事情就交给锦衣卫详查吧。”

    这件事很可能是韩赞周的东厂弄出的,崇祯当然不能再把李国辅交由东厂来查,而是选择了锦衣卫。

    不过锦衣卫指挥使刘能正在前线协同齐国公陈越作战,这事只能由留南京的锦衣卫千户沈炼负责。

    一听复制审讯自己的是锦衣卫的人,李国辅的心稍稍放了下来,锦衣卫指挥使是齐国公陈越的人,和韩赞周的东厂向来不对付,应该能够洗清自己的冤屈。而陛下把自己交给锦衣卫而不是东厂,说明陛下对自己还是信任的。

    锦衣卫在宫里也有当值的人,很快李国辅便被押了下去。

    李国辅被抓走了,崇祯身边不能没有侍候的人,便传旨命人宣司礼监随堂太监田成。

    韩赞周冷眼看着这一切,只在心中暗笑。他先前所做的不过是设法把李国辅从崇祯身边赶走,至于李国辅交由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没有任何区别。

    至于田成,韩赞周早就设法使人拖住了他,短时间内根本来不到乾清宫。

    “你还没走?”崇祯瞥了一眼站在殿中的韩赞周,冷声问道。

    韩赞周噗通一下跪了下来,“奴婢向陛下请罪,先前之所以针对李国辅并非奴婢所愿,实在是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奴婢,奴婢不得不那样。”

    “天大的事情?你倒是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天都塌下来?”崇祯看着韩赞周,冷笑道。九江大捷,西贼主力被击溃,余部正仓皇溃逃,大明的局势明显好转,又能出什么事情?

    “奴婢,奴婢担心陛下的身体,不敢,不敢说啊。”韩赞周重重的磕下头去,悲声说道。

    难道,难道是?

    一个念头突然在崇祯心中升起,崇祯踉跄后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了锦塌上,脸上一下子血色全无。

    “陛下,就在今日,有消息从山东传来,三皇子他,三皇子他......”

第737章 中风

    “快说,三皇子怎么了?”崇祯强压着脑部强烈的眩晕,急声问道。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陛下,就在今日奴婢得到东厂番子飞马传来的消息,三皇子在淮安境内遭到鞑子的追杀,薨逝了,随行保护的东厂人员大部分战死,只有一个逃了出来,向东厂报信。奴婢一接到这个消息,联想到昨日李国辅私会北方细作之事,生怕李国辅会对陛下不利,这才请陛下把他拿下。”

    韩赞周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崇祯已经是天旋地转,对他的话再也听而不闻了。

    “三皇子死了,朕唯一的儿子死了......”崇祯喃喃的说着,脑袋嗡嗡的作响,天旋地转的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往后一仰躺在了锦塌上,一下子人身不知。

    “陛下,陛下!”旁边侍候的两个小太监发现了崇祯的异样,连忙跑到崇祯跟前,悲声呼唤着。

    韩赞周一下子从地上跳了起来,几步来到崇祯的榻前,伸手探过崇祯的鼻息,却还有微弱的呼吸。

    “陛下昏迷了过去,快去请御医来!”韩赞周冲着一个小太监命令道,那小太监连忙慌慌张张的去了。

    “传令下去,宫里戒严,调东厂的人前来,严密守护乾清宫。”韩赞周再次吩咐道。

    “老祖宗,这个时候应该去请内阁的几个阁老过来吧?”另一个太监连忙说道。

    “几个阁老自然要请的,不过这宫里必须得严查,把私通鞑子的所有细作都得统统抓起来。”韩赞周冷声说道。

    在宫中的所有太监中,韩赞周的职位最高权势最大,宫里的小太监们都尊称他为老祖宗。而现在受崇祯器重的李国辅被抓了起来,另一个管事的大太监田成不知为何也没有露头,崇祯昏迷不醒的情况下一切只能任由韩赞周做主,没人敢有其他意见。

    韩赞周的命令迅速执行了下去,大批东厂的番子把乾清宫守卫的水泄不通,整个皇宫都戒严了起来。韩赞周的心腹太监们开始满皇宫的那人,李国辅的心腹嫡系悉数被抓了起来。

    宫里的变化自然瞒不过内阁,毕竟内阁的办公地点便在宫中。

    文渊阁内阁班房,听闻宫中生变,钱谦益王铎两个大学士都聚在了首辅史可法的班房之中,议论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位阁老不必惊慌,老夫已经派人去打探了消息去了,很快就能查明。”首辅史可法抚慰道。

    “唉,怕就怕是陛下的病情起了反复,虽说这大明局势有所好转,可依旧十分严峻,陛下由迟迟不肯立藩王为储,若是陛下出了什么意外,这可如何是好?”王铎垂头丧气的说道。

    次辅钱谦益却端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的吹着茶盏里的浮萍,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不过眼皮下快速转动的眼珠证明了他同样紧张。

    时间没过多久,便有小太监来到内阁,请几位阁老前往乾清宫。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路上,史可法忍不住向带路的小太监问道。

    史可法是内阁首辅,位高权重,小太监根本不敢隐瞒,便把崇祯病重昏迷的事情说了。

    “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昏迷了呢?”史可法焦急的说着,步伐越发的急促。

    未进乾清宫,便察觉到了宫里森严的气氛,史可法也不以为意,崇祯突然昏迷,宫里紧张一些也有情可原。

    然而到了乾清宫,史可法震惊的看到,主持乾清宫事务的并非李国辅,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韩赞周,这才真的有些惊了。不过这时也不是多问的时候,因为御医正在为崇祯瞧病。

    几个御医轮流为病榻上的崇祯把脉,史可法在一旁看去,便见病榻上的崇祯双眼紧闭,脸上没有一丝的血色。

    轮流把脉之后,几个太医脸色都十分的凝重。

    “韩院使,陛下的病到底怎么样了?”史可法率先开口,向一位姓韩的御医问道,韩御医是五品院使,太医院的负责人,在众御医中医术也是最高的。

    “回元辅,陛下的病不容乐观啊。原本陛下就病情沉重,虽有好转病灶却远未祛除,身体虚弱的很。又突然受到了重大刺激,导致心情激荡病情突然加重,乃至昏厥过去,此乃中风之症!”韩御医摇头叹道。

    中风!史可法顿时惊得手脚冰冷。

    中风在后世被称为脑血管疾病,是血栓堵塞了血管所至,中风之后轻者一侧肢体不能动弹口不能言,重者脑溢血突然死亡,便是在后世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重大疾病,得病之后若是抢救及时的话能够抢救过来,却恢复的十分缓慢。

    而在明朝,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先进的医疗手段,一旦得了中风之症,差不多就意味着死亡。即便当时不死靠着药物维持住性命,但口不能言不能思考和死了也没什么两样。

    史可法等人都是饱学的读书人,对医学也都略有涉及,知道这种病是何等的凶险。

    几个御医共同会诊之后,得出了结论,崇祯是中风无疑,便由韩御医开了药方,经过其他几个御医一致同意之后,去御药房抓药熬制,不必再赘言。

    “好端端的,陛下怎么会突然中风,韩公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史可法锐利的目光盯着韩赞周,沉声问道。

    “都怪李国辅这厮,他勾结满鞑的奸细,出卖情报给满鞑,致使三皇子的行踪泄露被满鞑追兵杀害,陛下听到这个消息无比震惊,这才昏迷了过去。”韩赞周连忙说道。

    “三皇子?什么三皇子,你说清楚一些!”史可法等人顿时惊了,钱谦益都忍不住问道。三皇子的下落经过崇祯下旨以后捂得很严,便是内阁几人也都不知道三皇子活着的消息。

    于是韩赞周便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听过之后史可法几人都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陛下是担心消息泄露之后对三皇子不利,为了三皇子的安全这才下旨不许泄露,谁知李国辅这个狗东西竟然和满鞑勾结,把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致使三皇子被害,陛下因而中风。”

第738章 坤兴公主的打算

    “原来如此!”史可法叹息着,崇祯一直以来都是把请立藩王为嗣君的奏疏留中不发,朝中大臣们也都有过议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很多人认为是崇祯不愿皇位落到旁系藩王手中,还打着自己生儿子承继大统的注意。毕竟贤妃张秀儿不就刚生过一个公主吗,而皇帝年纪未到四十,病好了再生些子嗣也不是不可能。

    谁聊到崇祯不立藩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三皇子还活着!而且这个消息竟然隐瞒着满朝大臣,连身居中枢的几位阁老都不得而闻!

    “唉,陛下不该瞒着我等啊,若是我等得知此事,必能使营救工作更为稳妥,也不至于闹到现在这个地步。”阁老王铎叹息着。可是现在这个时候说这些还有何用?

    贤妃张绣儿和坤兴公主得信都来了,一个个都哭成了泪人。有女眷在这乾清宫中,几个阁老便退出了殿外。

    “父皇,父皇.......”看着崇祯那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的面庞,坤兴公主悲痛欲绝,大串的泪珠顺着脸颊滚滚而落。

    “呜呜呜,母后没了,几个兄弟也没了,父皇难道您忍心再抛下女儿而去吗?难道你舍得你殚精竭虑苦苦维持的这个帝国吗?

    父皇啊,女儿求求您了,别走,别抛下女儿一人。没了您,女儿活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了什么希望。

    父皇,您还没有看到女儿出嫁呢,您说过您要给女儿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让全下的女孩都羡慕女儿,您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坤兴公主附在锦塌上,拉着崇祯毫无知觉的手掌,哭泣着。而一旁的抱着女儿的贤妃张秀儿早就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身为皇帝的妃子,张秀儿的一切荣辱都系于崇祯一人,崇祯活着,她就是崇祯最喜爱的妃子,也是这六宫之主,崇祯若是死了换个藩王做皇帝,像她这样的前朝皇妃肯定会被赶到冷宫,再无一点风光。

    感受到压抑的气氛,张秀怀里抱着的还不满周岁的小公主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着痛哭的母亲,也“哇哇”大哭了起来,跟随着坤兴公主和张秀的宫女们也一个个的都垂泪哭泣,整个宫殿内一片凄切。

    又哭了一会儿,坤兴止住了悲声,开始思考起来。父皇得的是中风之症,虽然还活着,恢复过来的可能性极小,为了自己为了大明的将来,有些事情必须去做。

    擦了擦脸上的泪珠,坤兴公主挥手把殿内侍候的太监和宫女都赶了出去,崇祯身边只留下自己和贤妃张秀儿,还有一个心腹宫女。

    “怎么了,公主?”张秀儿抬起泪水蒙蒙的脸庞,诧异的问道。

    “父皇这个样子,咱们的靠山快没有了,咱们现在必须得想办法了。”坤兴公主答了一句,招手让心腹宫女过来,低低的吩咐了几句,那宫女便向殿外走去。

    乾清宫外,史可法正在盘问着韩赞周,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韩赞周把经过添油加醋删删减减详细讲了一遍,把所有得过错自然推到了李国辅头上。

    “李国辅深受陛下器重,如何会与满鞑勾结?他图什么?”史可法还是不信,满是怀疑的看着韩赞周。

    史可法是内阁首辅,权势极重,在他面前便是韩赞周也不敢放肆,只能站在一旁苦笑。

    “也许是图财吧,毕竟李国辅这厮极为贪财,像这样去势的阉人除了钱财也没其他好想,为了钱财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次辅钱谦益道,一句阉人却是把旁边的韩赞周也骂了,韩赞周却陪着笑丝毫不敢动怒。

    “陛下清醒的时候不是让锦衣卫去查了吗?总能查出原因的。”三辅王铎也道。

    就在此时,一个宫女走到了殿门口,说是贤妃和公主请首辅大人进去。

    坤兴公主是崇祯现在唯一成年的子女,协助崇祯管理内宫事务,使得内宫一切都井井有条,而且据说连崇祯的内库都是坤兴公主打理,甚至包括外面的四海商号也是坤兴公主遥控。四海商号从陈越手里交出以后,并未直接交到户部管理,而是作为皇家的产业一切收益都入内库。

    对这种行为史可法一直不满,连续多次向崇祯劝诫,让崇祯把四海商号交给户部,却都没得到崇祯同意。所以对四海商号实际的管理者坤兴公主,史可法也不是很喜欢,认为一个公主就该老老实实呆着宫里,不该这么多事。

    不过既然坤兴公主打着贤妃的名义相召,史可法也只能进殿看看到底什么事情。

    史可法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毕竟是个男子,为了避嫌起见,坤兴公主和张秀儿都坐在了崇祯床榻边上,床榻上的绸帐被放了下来,隔绝双方的视线。

    “臣史可法见过贤妃娘娘和公主。”史可法进殿以后距离绸帐远远的站下,躬身行礼。

    “元辅大人不必多礼,”坤兴连忙说道,对史可法这个内阁首辅,朝廷的第一人,坤兴丝毫不敢不尊重。

    “本宫请元辅前来,是有一件事情相询。”

    “请说!”史可法惜墨如金的道。

    “父皇突然病重,必然会使朝局动乱。本宫听说南京原有的兵力都抽调到了九江前线,现在城中的军队都是从福建、浙江等地抽调而来,大都不属于京营。

    平常时日也就罢了,现在可是关键时期,这么多客兵呆在南京,必会使得局势更加复杂,本宫以为,这个时候应该有一重将镇守京城,恰逢九江大捷,西贼的主力已经被击溃,这个时候只要令诸将带兵分别追击即可,齐国公陈越在不在前线没有什么不同。

    本宫以为,朝廷可传旨令齐国公陈越班师还朝,有齐国公坐镇京城,必能震慑宵小,朝廷将会平稳渡过这个动荡时期。”

    坤兴公主一番话娓娓道来,说的是有理有据,可史可法却越听越怒,怒火在心中翻腾。这到底是怎么了,一个公主竟然对朝政指手画脚起来了?

    “这种国家大事自然有内阁有朝廷处置,不劳公主越俎代庖!”史可法生硬的回了一句,拔脚往殿外走去,不愿再理会坤兴公主。

第738章 内阁的决定

    “公主你要做什么?”

    刚才的对话贤妃张秀儿一直保持着沉默,直到史可法的身影离开了大殿,这才急忙问道。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父皇中风昏迷,很可能就不再醒来。没有了父皇,你我二人将再也没有靠山,”坤兴公主一双大眼睛饱含着泪花,对张秀儿道,“所以,我想让陈越回来,有陈越在朝中,咱们才有靠山。而且,我也绝不允许父皇殚精竭虑维持下来的江山,落入那些怀有各种鬼魅心思的人手中。”

    张秀儿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向来过着单纯的生活,哪怕入了宫后,因为崇祯后妃没有几个,又有坤兴公主撑腰,一直也过的无忧无禄,根本没有经历什么糟心的事情,所以对坤兴公主的话根本听不懂也不能理解。

    “可是,咱们只是女人啊,这朝中的事情不是咱们能做主的。”张秀儿期期艾艾的说道。

    “朝中的事情若是那些朝臣能整明白的话,大明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这江山是我父皇的,我绝不能看着它乱下去!”坤兴公主眼里放出坚定的光芒,父皇崇祯病重不醒,坤兴觉得自己有责任帮他看好这万里江山。

    而且,坤兴公主还抱着一线的希望,那就是父皇有朝一日能够苏醒过来。这一年多来,坤兴公主并未像一个普通的公主那样闲着,掌管着四海商行生意,时刻关注着大明的局势动向,再加上受陈越的影响,她现在的见识远在一般的朝臣之上,早非昔日北京时那个柔弱的小公主!

    对坤兴谋划的一切,张秀儿都不懂,但她知道,自己和公主一样,都和陈越有着密切的关系,陈越若是能回朝,当然对自己最有利。

    ......

    “元辅,怎么了?”看着史可法气冲冲的从殿内走出,王铎连忙迎上去问道。

    “回内阁!”史可法并未直接回答,一甩袖子带头向着内阁方向走回。

    崇祯的病情已经确诊,御医们开的药已经抓了过来熬制后灌了下去,几个人都是内阁阁老,内阁里一大堆事情还等着处理,也没必要守在这乾清宫。本身内阁就在皇宫之中,等这边有事那里能够第一时间得知,于是钱谦益和王铎也就跟着史可法走了。

    韩赞周恭送几个阁老离开乾清宫,刚一回来便拽着一个太监问话。

    “怎么回事?公主和贤妃到底和史阁老说了什么?”韩赞周低声问道。

    “老祖宗,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啊,公主把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赶了出来,和元辅具体谈了什么没人能听到。奴婢们也不敢故意进去听啊。”

    “没用的东西!”韩赞周一把把他甩在了一边,看着洞开的殿门陷入微微皱眉,暗自在想公主找史可法到底何事?不过从史可法的态度来看,两人相谈不是很欢畅。

    ......

    史可法一路上闭口无言只顾快走,虽然身材矮小但走起路来便是王铎这个高个子也很难跟上。

    “元辅,到底怎么回事啊?”

    班房中,看着史可法依然气鼓鼓的样子,王铎再次问道,钱谦益也竖起了耳朵,等着史可法的回话。

    “还能怎么回事,区区一个公主,竟然干涉起朝廷大事了,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她都忘了!”

    史可法怒气冲冲的道,把事情的经过对二人说了一遍。

    “啧啧,坤兴公主一副柔弱的样子,没想到心竟然这么大啊!”王铎赞道,他是北京朝廷时期的老人,自然是认得坤兴公主的。

    “陛下突然中风昏迷,公主她突然失去了依靠惊慌失措,因为和齐国公陈越的关系自然希望陈越能在身边,小女儿家的心思很容易理解,元辅息怒,没必要和一个小女儿一般见识。”钱谦益笑着劝慰道。

    “小女儿,只怕未必!”王铎却道,“牧斋公你恐怕不了解这位公主,别看她刚刚十六七岁,却一点儿也不简单。当年在北京时,她才十四岁的年纪,便伙同齐国公搞出了风靡整个北京城的蜂窝煤生意,赚取的银子数次为陛下解了燃眉之急。当时她声称要为父皇分忧,便是陛下都心生感动对她不忍深责。到了南京后,四海商号的生意也是她在暗中打理,所以她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女儿,而是一位女中豪杰!”

    “什么女中豪杰,乱弹琴!”史可法这时已经消了气,没好气的对王铎斥道,“再怎么说她也是陛下的长公主,有些话还是不要乱说的好。不过再怎么,朝廷大事也不是她一个公主能够过问的。”

    “元辅,那公主说的事情该怎么办,齐国公是不是应该调回朝廷呢?”王铎笑着问道。

    公主虽然不该干涉朝政,不过她突然提到齐国公陈越,未必无因,这件事便是史可法也不得不重视。

    仔细想了一会儿,史可法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问道,“二位阁老对这事怎么看?”

    钱谦益伸手端起了茶盏,没有急于回答,于是王铎便先说道。

    “齐国公虽然击溃了西贼主力,但西贼远远没有被消灭,这个时候齐国公当然应该趁势追击,剿灭其余部进而挥兵入川,从西贼手里夺回四川。

    故不仅不应该让其还朝,而应该令其中军前移,从九江移到武昌或者荆州,为收复四川做好准备。”

    虽然和齐国公陈越没有多少过节,可在王铎这样的文官眼里,像陈越这样的武将还是离朝廷越远越好,特别是现在这种关键时期。

    崇祯中风,好起来的可能极小,现在立藩王为嗣君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而立新帝这样的事情自然由内阁诸位阁老做主,若是把陈越调回南京,其凭借手中的兵权必然会干涉此事,也必然凭空生出很多变数。

    而且,陈越手中掌握着强大的军队,若是在生出什么异心来,打起谋朝纂位的主意,以其的武功在军中的势力,又有何人能治?

    都是老狐狸,虽然王铎没有明着说出,对王铎的担心史可法和钱谦益自然清楚。

    钱谦益心中还怀着其他心思,自然也不愿陈越带兵回朝,不过既然王铎已经把他想说的话说出,钱谦益乐的闭口不言,只是点头表示同意王铎的意见。

    史可法的心思和王铎差不多,见大家意见统一,便道,“既然如此,我就拟旨意,交由司礼监盖印吧。”

    立哪位藩王为嗣君,关乎着大明的命运,这等事情已经得掌握在内阁之手,像陈越这样的武将绝对不能插手,以防福王之乱重演,这一点是内阁几位阁老的共识。

第740章 储君之争

    经过三位阁老商议之后,共同认定齐国公陈越应该继续在前线指挥剿贼并伺机收复所有被西贼占据的领土,比如巴蜀。

    于是,便有首辅史可法亲自执笔,写下了给齐国公陈越的圣旨。圣旨**包含三点,一命五省经略府尽快整理大战的详细情况,并把立功人员的名单上报朝廷以便进行封赏,二是给此次大胜的奖励,朝廷从国库里紧急调用了五十万两库银,用以此次大战的奖赏,这批银子会和最近一批粮草一起运抵九江。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恶务尽,既然江西的贼军主力已经被击溃,朝廷命令陈越把五省经略府前移,由九江移到武昌,着手收复湖广四川。

    身为内阁首辅,史可法的文笔自然绝佳,写罢又经过钱谦益和王铎二人的润色,三人先后在上面签名之后,便派人送入了司礼监盖印。虽然崇祯昏迷不醒,不过只要由内阁拟旨经司礼监盖上玉玺之后,这便是一封完全合法的圣旨,皇帝看没看过并不重要。

    对内阁的这封圣旨,主掌司礼监的韩赞周自然举双手赞同,圣旨一到司礼监便盖上了玉玺。

    陈越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立储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旦崇祯驾崩就必须得有新君登基。而以崇祯现在的病情,必须得尽快确定储君人选。而崇祯无子,立哪位藩王为储君就必须进行商议了,而这个权力自然在内阁或者说在朝廷的手中。几个阁老千方百计把陈越从九江赶到更远的武昌,也是不希望立储受到武将的干扰。

    “诸位,陛下病重恐难清醒,其清醒时也并没有留下口谕圣旨,立哪位藩王为储,只能由我等替陛下决定了。各位可以畅所欲言,看看哪位藩王合适。”

    此等大事,自然得由史可法这位内阁首辅当朝官员第一人主持,故史可法率先发话,希望能够现在内阁中形成决议,三人意见先统一,然后再通报朝廷诸官员。

    钱谦益和王铎相互看了一眼,却没有说话。此等大事史可法这个首辅都没发表看法,他二人自然不宜早说。

    “自古以来,立储有立亲立贤之说。然而贤终究是众人之说,众议纷纭难以分辨。故为了社稷稳定,各朝各代立储君时都是以亲为先,我大明更有长子承继大统的惯例。

    现在陛下无子,也无兄弟在,唯有从神宗的子孙中挑选继承大统的人选。现存的神宗子孙中唯有惠王和桂王两藩,以本阁的意思,储君当从惠桂两藩之中产生。”

    身为首辅又是清流的一员,史可法向来支持按照血脉伦序选择皇储,如在福王之时,虽然当时钱谦益上蹿下跳勾连众多的东林党大臣,试图以立贤为名拥立潞王继统,潞王是神宗的兄弟一枝,在血脉上要更远一层。史可法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还是应该从神宗子孙中选择皇帝人选,和当时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密议之后,决定立神宗的儿子桂王为皇帝,不过后来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军阀强行拥立福王,马士英也倒戈,立桂王之议才作罢。

    “那以元辅的意思便是立惠王了,惠王整日只知参禅信佛,万事不理,根本不谙任何世事,如何能承继大统?”王铎冷笑道。

    就在去年冬天的时候,桂王朱常瀛薨逝,神宗的儿子中便只剩下了惠王朱常润一人,王铎才有此问。而惠王朱常润在所有朝臣眼里,是丝毫不通世事的废物,不管什么时候都没人考虑他当皇帝。

    “惠王自然不适合当皇帝,但尔等不要忘了,老桂王虽然薨逝,但他的儿子还在,安仁王朱由和当今陛下辈分相同,可援由“兄终弟及”,由安仁王继统最为合适。”史可法道。

    老桂王朱常瀛死了,但他还有两个儿子活着,便是三子安仁王朱由和四子永明王朱由榔,在史可法看来,由朱由最为恰当。

    史可法的话占据了大义,符合封建君王继承的伦序观念,钱谦益和王铎相视一眼,都知道不好反驳。

    不过涉及到储君之争,牵涉的利益实在太大,这种时候根本没法让步。钱谦益沉吟一会儿,终于开口。

    “元辅所说不是没有道理,但有一个问题咱们得清楚。据传安仁王身体孱弱多病,而其所在广西梧州距离南京可是有着山水之遥,现在大明正是局势动荡的时候,陛下的病情有如此沉重。老夫以为没必要非得兄终弟及这么死板,而应当考虑到大明现在的实情。”

    “是啊元辅,”钱谦益话音刚落,王铎立马跟上,“若是正常年月,当然立桂藩一系最为适合,可元辅您也得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湖广江西的西贼还未肃清,四川一省完全陷入流贼之手,北方的疆土丢失大半,满鞑猛攻山东登州将近半年,而朝廷却根本派不出援兵,一旦登州沦陷满鞑趁机南侵,局势将更加岌岌可危。

    想当初就是因为您舍近求远非要立桂王,才有了福王之乱,前车之鉴犹在,您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胡说八道,福王之乱难道是本阁引起的吗?若是当初按照本阁的意思立桂王,桂王远在广西等到了南京需要半年时间,而陛下那时早就到了南京了,还哪里有乱局?”史可法怒道。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嘛,从广西到南京数千之遥,走路至少半年的时间,咱大明可耽搁不起这么长的时间啊!”王铎自知失言,连忙补救道。

    “那以你的意思呢?”史可法冷冷的看着王铎问道。

    “元辅您也说过,立亲立贤,既然桂藩太远,但潞王却在杭州,距离南京只有几百里,旬日可至!潞王血脉虽然比桂藩远了一层,其贤明之处却尽人皆知,再加上其距离南京又近,由潞王继统最为合适!”王铎笑道。

    潞王!想当初北京陷落的消息传到南方时,钱谦益便鼓动着当时南京众大臣们提议立潞王继统,现在王铎又提议立潞王,史可法怀疑王铎和钱谦益两人已经串通好。

    立统关系重大,谁率先劝进便有拥立之功,若是潞王真的继统的话,凭借今日的据理之争,这王铎便能排挤掉史可法在内阁的位置往前挪一挪。对这点,史可法自然心知肚明。

    “牧斋公,对此事你怎么看呢?”史可法向一直沉默的钱谦益问道。若是钱谦益也支持潞王继统,以二比一的情况下,史可法深知自己绝对独力难支。而很明显,钱谦益肯定会支持潞王,王铎不过是他的马前卒罢了。

    然而,钱谦益的话却让史可法吃一了惊,原来钱谦益和王铎并不是一伙儿。

    “元辅,既然觉之兄说可以立贤,老夫又有其他想法。既然可以立贤的名义立潞王,那么是否可以用同样的名义立其他藩王,哪怕是远枝藩王呢?”钱谦益笑道。

    “钱牧斋,你什么意思?”史可法还未说话,王铎冷然问道。

    “以觉之兄的说法,潞王贤明,距离南京又近,可以立为储君。现在有一位藩王,贤明之处胜过潞王十倍,距离南京同样很近,是否也可以立他为储君呢?”钱谦益笑着问道。

    “贤明胜过潞王十倍,老夫倒是想听听你说的哪个?”王铎冷笑道。

    钱谦益突然开口,明显是针对王铎,史可法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安然坐在椅子上喝茶,笑看这二人撕逼。只要这二人意见不同,则一切便在他这个首辅掌握。

    “唐王朱聿键!”钱谦益凝住笑容,从口中蹦出五个字。

    王铎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唐王,钱牧斋,你是来搞笑的吗?唐王一系是太祖所传,并非成祖后代,而且唐王的辈分比之陛下高了两辈,谁当皇帝也轮不到他啊!”

    “觉之兄,是你刚刚说要立贤,唐王自奉甚俭、宽明恭俭,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勇于任事,循良爱民,而有抚绥大略。当初清兵破关抢掠,唐王刚刚继藩,便毅然募兵北上勤王抗清,并为此惹下了牢狱之灾,如此有担当的藩王哪个能比得上?

    眼下大明正值动荡之际,需要一位英武敢为的君主,带领大明澄清玉宇、收复河山,潞王貌似贤明却生性懦弱,并非合适的皇帝人选。而唐王虽然伦序疏远,却也是皇家血脉太祖后裔。想前宋时,南宋群臣能排除异议,立宋太祖一系的宋孝宗为太子,我等又如何不能抛弃固有的传统,立同样是疏远宗室的唐王继统?而如今的大明,和南宋之时又何其的相似?”

    钱谦益的一番话有理有据,令王铎哑口无言。史可法的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史可法原以为钱谦益反对王铎立潞王,所以才推出唐王搅局,可现在看来,钱谦益却是早有准备,推唐王出来绝非偶然!

    对唐王,史可法也有所了解,毕竟逃到南方的藩王根本没有几个。唐王的情况和钱谦益说的差不多,若论个人能力的话远比其他藩王更适合当天子,毕竟敢于募兵并亲自带兵勤王抗清的没有几个,而唐王不仅做了,带兵北上时还和途径的流贼厮杀了好几场,竟也取得了一些胜利。

    所以从能力从敢于任事来说,唐王远在其他藩王之上。可是立储君却不能只看能力,更要看血脉的远近。所谓明正才能言顺,唐王的血脉太过疏远,若是立他的话必然引得天下百姓群情议论,甚至引发大明的动荡。

    而立桂藩甚至是潞王,要远比唐王更加的合适,毕竟血统之念在大明深入人心。

    “唐王,血脉终归太过疏远,并不合适!”深思了一会儿,史可法出口道。

    “为何不合适?唐王难道不是太祖的后裔朱家的子孙?”钱谦益反问道,“这个时候元辅你不能在抱着血脉说事了,我们身为宰辅,要有责任为大明选择一位合适的君王,一位有能力带领大明中兴的君王。和大明的江山社稷相比,血脉伦序这些又算不得什么!”

    钱谦益刚刚一直闭口不言,谁知道现在却坚持己见来了,史可法顿时觉得十分的棘手。钱谦益是东林党党魁,在士林中影响很大,虽然经过福王之乱威望有所损伤,可是在朝堂上依然有着不少的拥护者。若是钱谦益和自己意见不一的话,必然会使继统之事横生波澜,若是时日拖延良久被有心人利用,说不定福王之祸会重演!

    内阁中,三个大佬争执不休,一个个面红耳赤,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三个阁老各自推举自己拥护的藩王,各执一词谁也不肯放弃。而若是连内阁都不能统一的话,放置在朝堂将更加的不能统一了。史可法头疼的发现,这件事真的很棘手,很难!他虽然身为首辅,有着最高的权力,却也没法强行决定此事,因为若是有太多朝堂大臣反对的话,必然会引起分裂。而现在的大明,根本经不起震荡。

    班房中几个阁老争执不休,内阁的属官中书舍人都被远远的赶开,听着隐隐传来的争执声,这些属官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原来,这些向来一团和气的大佬们也有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

    不知过了多久,争执声渐渐小了,然后便看到次辅钱谦益和阁老王铎从首辅史可法的班房走出,各自回了自己的班房。

    于是,各属官便知道争执结束了,各自向着自己的工作的班房走去,去服侍各自的上官大佬去了。

    争执的结果出来了,争执了半天三人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最后不得不相互妥协,约定三日后举行朝仪,由六部九卿的大佬一起,来决定储君的人选。

    这样无论哪位藩王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其他人也就没了意见,是消除争端的最好办法。而储君的人选,便从三人支持的桂藩、潞王、唐王三人!

    ps:四千字,两章合一。

第741章 坤兴公主要出手

    对现在的朝廷来说,立储才是最大的事情。原先九江战事正酣之时,朝中大臣们还担忧着一旦战事不利大明有倾覆的危险,若是大明完蛋了,立不立储还有什么用,所以前些时日虽然经常有大臣上疏议立储事,对朝堂来说,和西贼的大战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而现在,五十万西贼主力被击溃,齐国公指挥着军队高歌猛进正痛打落水狗,既然局势已经转危为安,自然要把精力放到立储之事上来。更何况皇帝崇祯中风病危,立储更是迫在眉睫。

    而三位阁老在立储之事上的分歧已经流传出来,群臣们更是议论纷纷各自争执不休,六部衙门中官员整日议论此事,便是连原本的工作都无心去做。三位阁老都各自有支持者,此刻也纷纷开始串联,以期望赢得更多的支持。

    皇帝病重不能理事,所有的事务都压在了内阁之中。三个阁老各有负责的一块儿,现在也都忙的连轴转,毕竟别的官员可以怠政,他们却是不敢,因为内阁是大明的中枢,这里事情要不及时处理的话,下面就会出现乱子。

    而身为首辅兼管兵部吏部的史可法,其身上的担子更大,现在江西湖广战事频繁,每天都有大量的奏疏递到他这里需要批阅,兵事如火,任何一封奏疏都不能轻视,都需要及时批复。

    “元辅,这有一封齐国公亲笔的奏疏,需要您批阅。”中书舍人李琦负责整理通政司送来的奏疏,分门别类之后再按照轻重缓急交由史可法处理,当看到其中一封时,立刻便是神色一变,连忙拿到了史可法的面前。

    齐国公陈越身为五省经略,负责五省民政战事,他的奏疏事关重大,任谁也不敢轻视拖延。

    史可法连忙放下手头的文书,接过来仔细看去,却是陈越向朝廷上报,江西流贼基本剿灭,首府南昌业已收复,告捷的同时也说其为五省经略没法事必躬亲这么大地盘自已管不过来,推荐在攻灭西贼中立下大功的兵备道阎应元为江西巡抚,负责接下来的江西剿匪事宜。

    兵备道阎应元?史可法皱起了眉头,他印象中就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朝廷什么时候委任过这样一个兵备道了?虽然陈越在奏疏中罗列了阎应元的军功,可连自己这个内阁首辅都不了解这个人如何能委以巡抚这样的要职?

    “齐国公出兵剿匪之前,朝廷给他过一些空白的委任状,他可着情委任一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只需要在兵部吏部报备即可。也许这阎应元是齐国公临时委任,并未来得及报备。”李琦轻声说道。

    当时张献忠带着数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湖广江西悉数沦陷,其形势实在危急,为了尽快出兵讨贼,朝廷给了齐国公陈越远超平常的权限,这件事史可法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五品以下的官员也就罢了,现在陈越竟要推荐江西巡抚人选,江西巡抚可是一省之长封疆大吏,岂能等闲视之!

    “来人,去请兵部尚书王寅过来,本阁要问一问这个阎应元的事情。”史可法吩咐道。

    大的事情由内阁处理,但普通的战事军情都是报到兵部,阎应元的事情兵部尚书王寅应该知晓。

    ......

    乾清宫里,贤妃张秀儿正在喂崇祯吃粥,用银勺舀起玉碗里的米粥,小心的吹了一会儿,等凉了以后再喂到崇祯嘴里。崇祯依然昏迷不醒,一勺子的粥往往会有大半勺子从嘴角溢出,这时张秀儿便会放下碗,取出锦帕小心的擦拭。

    自从崇祯中风昏迷,张秀儿便衣不解带的侍候在崇祯榻前,一应服侍进食全都亲力亲为。

    一旁儿,奶娘正在给几个月的小公主喂奶,小公主吃饱了奶水在奶娘怀里挣扎了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坤兴公主坐在崇祯床榻一旁的锦墩上,在呆呆的发愣。

    这一天多来,发生的事情实在太过突然,令坤兴实在心绪难平。

    三弟定王被害,父皇中风昏迷,接连的打击便是一般的人都受不了,何况坤兴也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

    对自己的弟弟三皇子,坤兴公主一直以为他已经死了,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一点消息,肯定是和其他两个兄弟一样死在了乱军之中。可谁曾想刚刚得到他活着的消息,却是被害的噩耗!

    对这样的打击便是坤兴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原本就病重的父皇了!

    可是经过内心的伤痛以后,坤兴也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盘问其中详情,并喊过韩赞周询问其中的细节。韩赞周当然把三皇子被杀的事情推得一干二净,只是说死于满鞑的追杀。

    坤兴公主心中有着极大的疑惑,因为在她看来,既然东厂的人已经把三弟从山东救出,进入到了淮安境内,而淮安已经是大明的势力范围,又怎么可能在那里被满鞑追上杀死?

    所以其中必有阴谋!而东厂的人绝对逃不了干系。

    可即便知道有阴谋,坤兴也不敢多问,因为她知道现在不必往日,父皇中风昏迷不能理事,这内宫掌握在韩赞周的手中。而经过试探之后,坤兴公主发现便是首辅史可法也指望不上,其太过迂腐不会听自己这个公主说什么。

    而自己唯一能够依靠的陈越,却带着大军远在数百里之外的九江。

    而现在据说,内阁以及满朝官员正在争论着立哪个藩王继统!

    父皇还在昏迷还未驾崩,这些朝中官员便商量着迎立新的主子,这让坤兴公主觉得更加的寒心!

    不行,必须想法让陈越回来,这样才能掌控住朝中局势,父皇只要还在,我看哪个藩王敢进入南京!

    只要陈越回来,便可以着手查明三弟被害的真相,抓住害死三弟并致使父皇中风昏迷的凶手,为弟弟和父皇报仇雪恨!

    而就在刚刚,坤兴公主得到了一个消息,内阁竟然已经下发了圣旨,要让陈越移师武昌,若是陈越到了武昌,将离南京更加的遥远,坤兴公主觉得自己不能再等。

第742章 送信

    虽然只是一个公主,但由于深受崇祯信任和喜爱,坤兴公主在皇宫的权势不小,四海商行的生意一直由她掌控,内库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四海商行,所以内库的账薄也一直由坤兴公主掌握,整个皇宫的开支大权便在坤兴手中。

    有了权力,身边自然不乏供她驱策支使之人,坤兴公主的耳目在宫里还算灵通。

    不过现在可是关键时期,坤兴公主很怀疑三皇子的死是东厂中人所为,韩赞周是东厂提督和他也脱不了干系。现在韩赞周掌控着内宫,宫内的太监宿卫都服从其命令,这个时候坤兴公主可不敢大意,若是自己的打算让韩赞周知晓,必然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坤兴公主需要给陈越送一封信,让他不要听内阁的,而是径直回到南京。这件事绝对不能让旁人知晓,需要一个心腹之人送出皇宫,送到陈越手里。可坤兴身边信任的宫女倒是不少,却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而现在崇祯病重,便是坤兴自己也没有理由出宫,否者必然引起别人怀疑。

    现在几乎所有的朝中官员都不愿意陈越回来,内阁给陈越下的圣旨便是要把陈越打发的远远的,免得在皇位更迭之时碍事,对此坤兴心知肚明。

    文官们总是想方设法打压武将,好维护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把所有至乱的根源都推到武将身上,仿佛他们才是最忠心的。可经过这么多事后,坤兴公主知道,别看那些文官一个个道貌岸然,却都是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父皇说的没错,文官个个该杀!对此坤兴公主很是认同。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该死,最起码齐国公体系的官员们还是值得信任。当然齐国公体系官员不是太多,目前朝中大员也就兵部尚书王寅再加上左中允袁可立寥寥几人。

    所以,当宫人秘密来报,兵部尚书王寅受召进宫入了内阁,坤兴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伸手招来最信任的心腹宫女蝶儿,低声嘱咐了几句,把一张写满字迹的折子塞进她的怀里。

    “一定要亲手交到王兵部的手里,旁人若是问起,便说受到本宫的指派去内库巡查。”

    “是,公主!”蝶儿轻咬嘴唇,坚定的道。

    从乾清宫到内阁所在的文渊阁并没有多远,蝶儿又是自己的心腹宫女,宫中人尽皆知,坤兴公主认为应该没人敢为难她。不过为了谨慎期间,她还是让蝶儿把折子贴身藏好。

    坤兴公主斗争的经验还是不太丰富,也低估了别人的胆大妄为。蝶儿刚出了乾清宫,便有太监飞奔着前去禀告韩赞周。

    “公主派贴身宫女出去了,能做什么呢?”韩赞周自言自语的说道。

    “蝶儿去的是内阁方向,说不定是去见几位阁老。”手下试探着说道。

    “要是见阁老们倒是好了,阁老们都自有主见,不会听一个公主的。就怕她去见的别人,对了,今日内阁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和平日倒是没什么不同,三位阁老都在各自的班房处理事务,哦,对了,刚刚元辅大人召见了兵部尚书王寅。”

    “王寅!此人可是齐国公陈越的铁杆嫡系,我明白了,公主一定是派人去见王寅,想通过王寅给陈越送信!不行,不能任由蝶儿和王寅接触!”韩赞周一下子站了起来。

    “可是蝶儿是公主的心腹,咱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她呢?”手下太监为难的说道。

    “理由?现在咱家是司礼监秉笔,这内宫的第一人,咱家盘问一个宫女还需要理由吗?”韩赞周阴恻恻的道,“你去,拦住蝶儿,最好搜一下身,看看她带没带其他东西。若是没有的话也尽量拖延时间,务必在王寅出宫以后再放了她!”

    “是,老祖宗!”

    看着手下飞奔而去的背影,韩赞周自言自语道,“公主啊公主,咱家可不想对你动手,可您也不能做出让老奴为难的事情啊!”

    蝶儿快步在宫里走着,她并没敢直接前往文渊阁,而是绕过了一座宫殿,装作路过的样子这才往文渊阁而去。谁知距离文渊阁不远,三个太监拦住了她的去路,为首的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韩赞周的心腹小桂子,蝶儿却是认得的。

    “蝶儿姑娘,这么急匆匆的干什么去啊?”小桂子嬉皮笑脸的对蝶儿说道。

    “好狗不挡路,本姑娘干什么事情关你屁事?”蝶儿厌恶的骂道。

    “嘿嘿,若是平日自然不关在下的事情,可是韩公公说了,最近宫中局势紧张,陛下病情严重,宫里的事情严禁外传,便是宫人没有韩公公的手令也一律不许外出。蝶儿姑娘看你像是要出宫啊,这可不行。”

    “谁说我要出宫?我是奉公主之命去内库核查,还不赶紧给我闪开。”蝶儿斥道。

    “奉公主的命令啊,不过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而且你要去内库干嘛绕到这文渊阁附近,是不是要图谋不轨?”

    “放肆!你敢诬陷本姑娘?不怕公主知道了扒了你的皮?”蝶儿怒目圆睁,娇声斥道。

    “咱家当然怕了,不过是不是诬陷让咱家搜搜身不久知道了吗。”

    小桂子嬉皮笑脸的逼了过来,向着蝶儿娇柔的身躯伸出了双手,吓得蝶儿连连后退,而此时小桂子带来的两个太监却绕到了蝶儿身后逼住了她不能动弹。

    看着小桂子那淫邪的面容渐渐靠近,蝶儿几乎要哭出声来,因为她知道自己怀里的折子一旦被搜出,必然给公主带来极大的麻烦。

    “你们再干什么?”就在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小桂子回头看时,便见到一个身穿飞鱼服要跨绣春刀的宫中侍卫走了过来。

    “韩立,咱家是听从韩公公的吩咐做事,你不要多事,以免惹得韩公公不快!”小桂子不耐烦的说道。

    宫中宿卫虽然也属于锦衣卫,却和北镇抚司不是一个系统,新任指挥使刘能一直未在南京,现在宫中宿卫这一块一直掌握在韩赞周手里。面前这个叫韩立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总旗,原本就是勋贵家的子弟,小桂子料其不敢和韩公公作对。

    “韩公公?下官可没看看韩公公,就看到桂公公你恃强对公主心腹宫女图谋不轨,我说桂公公啊,你又没有那能力,顶多抠抠摸摸的又不能真正的爽,至于这么饥渴吗?”

    韩立的一番话既阴损又淫荡,便是蝶儿也羞红了脸,而小桂子更是听得血灌瞳仁勃然大怒。

    “姓韩小王八蛋,你敢羞辱咱家!”小桂子不管不顾的冲了过去,张开巴掌对着韩立便扇了过去。

    却见韩立身子只是往后微微一缩,便避过了小桂子的手掌,抬起脚来便踹在了小桂子的胸口,一下子把他踹了个屁股落地。

    “来人,给我杀了他!”小桂子羞愤欲死,大叫道。跟着他的两个太监便捋起了袖子向着韩立逼去。

    韩立也没多话,只是啷一声,绣春刀刀刃弹出了半截,那两个太监便吓得慌忙后退。

    “姓韩的,你竟敢在宫里动刀,你等着,你等着,这下你死定了!”小桂子知道遇上了硬茬,从地上爬起来指着韩立叫骂几句,灰溜溜的带人走了,他要向韩赞周报信。

    “那个,谢谢你了。”蝶儿脸色红红的,向着韩立道谢道。

    “蝶儿姑娘快去吧,我也得赶紧出宫了。”韩立连忙说道。

    “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帮我呀?”蝶儿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

    “有人让我在宫里看顾着公主,详情没法说,蝶儿姑娘别问了,去做你的事情去吧。”韩立说完掉头就走。

    蝶儿匆匆走向文渊阁,刚走近时,便看到一个身穿绛红色官袍的老者从文渊阁中走出,正是兵部尚书王寅!

第743章 王寅之忧(加更)

    王寅听从首辅召唤来到了内阁中,询问他关于阎应元的事情,事关一省巡抚的任命儿戏不得,江西的匪患未除,阎应元能否胜任很重要,对此王寅能够理解。

    史可法不知道阎应元的底细,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寅不可能不知道,因为事关江西的军情、援兵、饷银、粮草各种军务,兵部都是第一时间知晓。在满朝文武之中,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寅是最了解前线情况的人。

    而当王寅把阎应元的情况详细说出以后,当听到阎应元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典史出身,被朝廷提拔为九品主薄,在西贼攻入江西中立了一些军功,被陈越破格提拔为五品兵备道,现在陈越竟然推举其为江西巡抚,史可法本能的就有些不高兴。

    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人,有何资格当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对史可法的反应,王寅早就预料到了,当下便道,阎应元虽是微末小吏出身,却在剿灭西贼之中立下了极大功劳,便是烧掉西贼的军粮也出自他的筹划,立下大功自当奖赏,非如此不能安有功将士之心。

    对王寅的坚持史可法微微皱眉,他知道王寅是齐国公陈越的人,自然向着陈越说话。可从王寅的话里史可法也清楚,若是他敢拒绝了陈越的推荐,后果恐怕很严重。陈越在前线手握兵权,一个朝廷赏罚不公致使前线将士怨声载道无力继续剿匪,只需要做出这样的姿态,便会令朝廷令他史可法极为被动。

    更不用说只要陈越稍稍做些动作,即使朝廷委派新的巡抚官员前去任职也就没法立足。经历过福王之乱后,对这些武将的跋扈史可法早就见识了。

    仔细考虑之后,史可法认为现在是议立储君的关键时期,不宜过分触怒陈越,还是先稳住他,一切等到储君确定下来之后再说。

    确定了江西巡抚的人选,自有内阁颁旨任命,二人又谈了一会儿前线的军情,王寅便告辞而去,谁知刚刚出了文渊阁,便看到一个宫女气喘吁吁的向着自己跑来。

    “可是兵部王大人吗?”蝶儿问了一句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便从怀里掏出折子塞进了王寅手中,“是坤兴公主殿下让我交给王大人您的。”

    蝶儿说过之后便匆匆离去,只留下一脸愕然的王寅屹立在风中。

    坤兴公主如何会给自己书信?联想到这两天宫中发生的事情以及隐约的传言,王寅当即知道事情紧急,把折子塞进怀里之后便急匆匆的出了皇宫。

    回到兵部衙门之后,进入自己的兵部大堂,呵退所有的属官文吏,王寅这才把折子从怀里掏出,打开之后仔细观看。

    折子抬头是“五省经略齐国公陈越亲启”,结尾落款则是坤兴公主的名字,还盖有坤兴公主的印玺,却是坤兴以公主的名义给陈越写的一封信。信中没有卿卿我我,只是告诉陈越这两日发生的事情,三皇子被杀,崇祯中风昏迷,坤兴公主在信中猜测,这一切都是有人有意为之,杀害三皇子的恐非满,而是图谋不轨者。坤兴公主请陈越火速回京主持大局,查明三皇子死亡的原因,找出坑害三皇子和皇帝的凶手,稳定朝廷的秩序。

    信不长,却看得王寅冷汗直流,因为他太知道这封信一旦传到陈越手中意味着什么!陈越完全可以凭借这封信起兵返回南京,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皇子被杀,皇帝被害得中风昏迷,公主亲笔写信请求回京,还有比这更好的起兵理由吗?

    谁敢阻拦,便是陷害皇子的凶手,可以名正言顺的挥军击杀!以陈越现在手中掌握的兵权,回师南京谁人能挡?

    而王寅也知道,若是陈越真的如此,恐怕将会是一场大乱,必将造成朝堂动荡天下震慑。若是陈越起了异心,恐怕大明江山顷刻间便会倾覆!

    到底该不该把这封信送给陈越,王寅很是犹豫。

    王寅是属于齐国公体系,可也不愿看到因为自己而导致天下大乱,那并非天下百姓之福。把信送给陈越是利是弊,他在心里反复权衡。

    若是陈越得到坤兴公主的信悍然起兵回京又会造成多大的动荡?陈越有没有把握能够收拾住残局控制住局面?

    文武殊途,再加上文贵武贱的固有思维作祟,满朝官员中真正支持陈越掌控朝局的恐怕很少。即便陈越以武力控制了南京,若是文臣们不配合又该怎么办?

    可是,若不把信送给陈越,则意味着自己对陈越的背叛,从此休想再得到陈越的信任,陈越甚至会以自己为敌,这更是王寅所不愿看到的。毕竟自己身上打着齐国公体系深深的烙印,而且自己一直以来把中兴大明的希望都寄托在陈越的身上。

    而且,若是任凭史可法等人拥立新君,陈越肯定更会逼得靠边站,以东林党官员的操行,大明又还哪里有希望可言!

    罢了罢了,既然自己选择了陈越,那就相信他到底吧,相信他能像以往一样扭转乾坤!即便造成局势动荡,不破不立,大不了和所有文官为敌,大不了取大明而代之,总比这样不死不活的要强!

    “拿着我的名帖,去请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沈炼前来。”王寅沉声吩咐道。

    “是,老爷。”家仆答应着出去了。

    想到这里,王寅脸上露出了坚定之色,伸手拉下了悬在墙壁上的一根绳子。绳子拉动,和绳子相连的屋外铃铛响起,便有心腹家仆走入了屋内。

    王寅身为兵部尚书,自然有办法把书信送到九江陈越手中,不过他知道若是真如坤兴公主信中所说,东厂提督韩赞周绝对脱不了干系,韩赞周手中掌握着东厂,手下番子众多,说不定有人在盯着自己。而能和东厂抗衡的,非锦衣卫莫属,沈炼是陈越一手提拔起来,是齐国公的嫡系,把送信的事情交给他最为恰当。

    没过多久,沈炼应邀前来,知道事情经过之后,慨然保证会把信安然送到齐国公手中。

第744章 各家都在准备

    送走沈炼,王寅又在兵部官厅坐着良久,心中暗暗盘算着朝廷局势。

    两日后便要在文渊阁举行朝议,由内阁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共同商议决定储君的人选,而储君便会从桂藩、潞王、唐王之中选出。

    王寅知道,一旦陈越带兵回来,无论选哪个藩王当做储君陈越肯定会统统不认,到时肯定是一场动乱。所以,后日的朝议对自己没有太大意义,而自己更应该趁着这些时日做好准备,准备等到陈越回京以后稳定住朝廷的局势,不至于太过混乱不可收拾。

    大多数朝臣不会支持陈越,但要想控制住南京,必须还得寻找支持者才行,总不能弄得满城都是敌人。

    在南京城中,除了文臣以外,掌握大权的还有便是几个勋贵了,比如京营总督保国公朱国弼,比如操江总督怀远侯常延龄,这两人掌握着南京城内的兵权。

    朱国弼和齐国公陈越关系密切,正想在海贸以及东番岛谋取利益,再加上其害怕陈越的武力,只要稍加许诺,恐怕其便会倒向齐国公这边,对此王寅很有把握。

    而常延龄就有些麻烦,这人是世袭的勋贵绝对的忠臣,其只会忠于大明,轻易不能说服。等陈越带兵回南京之时,不知道他会作何选择?

    除了朱国弼和常延龄掌握的军队以外,南京城内还有着数万客军,都是从福建浙江而来。

    陈越往九江时抽掉了大半的京营精锐,担心南京兵力不足,崇祯下令从各地调集军队入京。淮扬的军队在江北总督吴孟明的带领下担负着抵挡满的重任,毕竟现在满正在攻打山东,若是其打下了登州说不定会趁着大明内乱之时举兵南侵,所以江北淮扬的军队动不得。

    而凤阳军却已经被陈越调到了九江,所以崇祯只能从浙江福建一带抽调兵力。

    现在南京城内的客兵分为三部,一部分是浙江的王之仁所部约五千多人,一部是原本驻守在吴淞的方国安部兵力约八千多,最多的一部来自福建,带兵的是郑芝龙的兄弟郑芝豹,总兵力达一万五千之多。

    这几部客兵王寅没把握劝服,而且郑家正和齐国公的势力敌对根本不可调和,王寅心中隐约有一种感觉,立藩王继统的背后有着郑家的影子。

    所以在南京的各部军队之中,最有把握劝服的只有朱国弼的京营。所以,事情必须得好好谋划,陈越现在远在九江,南京城中齐国公一系以王寅为首,他必须得把一切考虑清楚。

    下值以后,王寅回到了府中,天快黑时,沈炼来了,告诉王寅事情已经安排妥当。

    “沈千户,齐国公离开南京之时有没有吩咐你什么?”王寅问道。

    “齐国公有吩咐,若是遇到大事,可来向部堂大人您求教并听从您的吩咐。”沈炼恭敬的道。

    “既然如此,我有些事情需要你做。一是要派出人手监视住王之仁、方国安、郑芝豹这三人的动向,特别是郑芝豹,一定要摸清他的情况以及行动规律。

    再就是负责宿卫皇宫的锦衣卫同知汤国昌,想法策反于他为我所用。

    最近局势十分紧张,你调集能用的人手不要再干其他的,把这两件事做好就行。”

    刘能带着锦衣卫大部分人手去了九江,留在南京的人手原本不多,而宿卫皇宫的锦衣卫又非北镇抚司体系,这也是沈炼被东厂压制没有多少作为的原因。

    在王寅积极筹划之时,南京的大臣们也都没有闲着,他们忙的事情相同,便是拥立自己心仪的藩王为储君。

    夜晚的秦淮河,流光溢彩,丝竹声声,风流无限。

    次辅钱谦益虽年过半百,却是风月场上的风流人物,他和秦淮名妓柳如是的风流韵事,在士林中广为流传。

    当上次辅之后,钱谦益去风月场的次数少了很多,一是忙,再就是总要顾忌风评不是?

    而今夜,钱谦益再一次的来到了秦淮河,去的却不是著名的媚香楼、花语坊,而是秦淮河中一艘普通的画舫。

    画舫花厅之中,钱谦益端坐正中,两旁陪着的却是郑芝豹、刘孔昭,御史方名夏敬佩末座。

    郑芝豹是画舫的主人,代表着郑家的势力,而郑家在此次拥立唐王中举足轻重。

    刘孔昭虽然是戴罪之身,却有着世袭诚意伯的爵位,更是唐王的代理人,有一席之地理所当然

    至于方名夏,资历浅官职低,不过要靠着他和韩赞周联系,这也是他在场的原因。

    在场的这几人便是支持唐王继统的核心力量。原本对钱谦益来说,他一直支持的是潞王,可是郑家许诺给了他庞大的利益,其中海贸利润之大,便是钱谦益也不得不动容,经过深思之后,钱谦益觉得唐王继统可能性极大,便果断的选择了和郑家合作。

    “钱阁老,后日的廷议可全依仗您了!”刘孔昭举杯笑盈盈的对钱谦益道,现在的他总算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我自当尽力而为,有老夫在,六部九卿至少三分之一的会选择站在咱们这边。不过史阁老在清流之中名望太重,桂藩继统也算是得人心,相当一部分大臣会站在他们一边。所以,最关键的事情还需要你们去做,必须要保证支持潞王的大臣转投咱们这边。”钱谦益神色凝重道。

    对钱谦益来说,选择支持唐王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若是能成,他便能当上首辅,而有了海贸的庞大利润,钱家也会一跃跻身大明一流世家。而选择跟随史可法支持桂藩,即便成功功劳依然是史可法的,他休想能够在内阁中把史可法挤掉。

    “放心,不是有王阁老在吗,王阁老可是咱们自己人,至于潞王,哼哼......”刘孔昭冷笑了起来。

    “诸位放心,即便后日朝议失利,咱们也不用怕,咱们内宫有韩公公在,内阁有钱阁老和王阁老,在南京城中还有我郑家的大军,便是硬推也能把唐王推上皇帝的宝座!”郑芝豹笑道。

第745章 陈越要回京

    南京距离九江八百余里,正常走路需要半个多月时间,若是逆流而上更需要二十多天。不过要是采取六百里加急快马传递消息,也就两天的时间。

    公主给齐国公的密信事关重大,沈炼派出心腹精干的数名锦衣卫,采用的便是六百里加急的办法,一人两马,换马不换人,从南京到九江日夜兼程。

    江南繁华,从南京到九江陆路也很通畅,各处驿站很是完备,再加上信使是锦衣卫的身份,又拿着兵部开具的文书,沿途根本没人敢于阻拦。当朝廷派出给陈越传旨命其移师武昌的天使还乘快船在半路上时,锦衣卫密使已经进入了九江城。

    陈越看到书信以后不敢怠慢,立刻召集心腹之人议事。

    路振飞、顾君恩、单明磊、刘能等被召到经略府书房,命令侍卫严守在书房之外,严禁任何人进入。

    “齐国公,发生了什么事情?”路振飞率先问道。

    “见白兄你先看看这个吧,”陈越说着把一封信递到路振飞手中,这封信并非公主的手召,而是兵部尚书王寅的私信,主要是向陈越介绍南京现在的情势,跟着公主的手召一起送了过来。

    南京距离九江**百里,按照这个时代正常的消息传递也需要十多天时间,若非王寅命沈炼使用兵部传递紧急军情系统采用六百里加急的形式,九江要想知道南京发生的事情还需要登上几天。虽然陈越在南京城中安置了诸多的耳目,锦衣卫会把发生的事情及时传到九江,不过消息的传递总归会有延迟,南京发生的事情这里一般要十来天以后才会知道。

    路振飞拿起信纸仔细看过,脸色顿时严肃了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啊?”单明磊问道,路振飞随手把信纸给了他。

    当众人一一看过信纸之后,室内的气氛明显凝重了起来。

    “三皇子被杀,陛下得到消息以后中风,内阁三位阁老各自推举一位藩王为储君,即将进行朝仪选择储君。为了防止齐国公你干涉立储,阁老们一致决定让您移师武昌,追剿流贼收复四川。没想到短短的几日竟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路振飞叹道。

    刘能目光看向了陈越,和陈越眼睛对视之后低下头去。三皇子的事情原本就是锦衣卫透露给的东厂,实指望着甩掉三皇子这个锅免得崇祯以后猜忌陈越,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陈越也微微有些内疚,要知道是现在这样,当初就应该自己派人接回三皇子而不是假手东厂,还是考虑不周啊!

    “想让咱们移师武昌走的远远的,内阁诸公打的主意未免太精!”单明磊冷笑道。

    “选择皇储的事情向来是朝廷议定,武将无权干涉,这是惯例也是大明的规矩,诸位阁老做法并无不妥。”路振飞随口道。

    “路大人,这么说你是支持内阁了?”单明磊冷笑着问道。

    路振飞闻言一惊,连忙看去,便见室内的诸人大都面带不满,便是陈越也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

    “我说的只是惯例,我自己已经不是什么阁老,如何还会支持内阁。现在我只不过是经略府帐下的幕僚,一切当然以齐国公马首是瞻。”

    当过巡抚做过阁老督师,路振飞的政治嗅觉自然是有的,他知道自己若是再不表达立场的话以后便会被排出经略府的核心。北伐失利让他成为的待罪之身,若无陈越的保举这辈子将再无出头之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陈越的人。对陈越,路振飞自然是佩服的,他也愿意辅助陈越成为大明的一代名臣。可却害怕陈越行差走错,做出出格的事情。

    对路振飞,陈越也算是知之甚深,此人才干不凡,对大明也忠心耿耿,所以他现在的表态已经很是难得。

    “顾先生你怎么看?”陈越看向一直沉默的顾君恩。

    “移师武昌的事情万万不可取,”顾君恩断然说道,“对国公您来说,若是此次听从了朝廷的吩咐,以后将再也无法进入中枢,只能沦为内阁诸公的杀人工具,频繁出现在剿灭流贼和满鞑厮杀的战场。”

    “天下板荡,流贼肆虐,外敌内寇,大明的疆土失之七八,这一切都和朝廷的那帮文官脱不了干系。若是再任由他们执掌权柄,大明将再无任何希望可言!

    值此朝廷动荡之际,国公您应该果断离开九江,回师南京,掌控住朝廷的权柄,立新帝也好,自立也罢,总之要把大权握您的手中,力行图变,这天下才有希望!”

    顾君恩的话非常直接,把谋逆之事说的如同喝水一般容易,直听的路振飞心惊胆战。在九江军中这些时日,路振飞早就有一些察觉,陈越军中有那么一帮人,眼里只有齐国公陈越,从来不把朝廷看在眼里。

    “顾先生慎言,说什么自立,本公又不是乱臣贼子!”陈越不清不重的呵斥了顾君恩一句,这才使他闭了嘴。

    “我陈家世代是大明的忠臣,家父又死在为国征战的沙场,陈某虽然不肖,却不敢做出乱臣贼子的事情,让家父泉下不安。

    不过这大明的情况也该是改改的时候了,一帮自持道德之士的文官掌握着权柄,干得却都是下流龌龊的勾当,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国家,这大明让他们弄的是乌烟瘴气。若是再这样下去,即便本公打再多的仗,这大明总有一天会玩完儿,华夏会陷入沉沦之中。

    回师南京,把权柄从这些龌龊的官员手中抢过来,让国家按照咱们的思路发展,力行改革图变,让我大明再现盛世,这才是我等应该做的事情!”

    听着陈越铿锵的话语,在座的众人眼里都露出激动的光芒,等了多长时间,憋屈了多少时候,终于得到了这个时机!

    路振飞也有些鼓舞有些激动,若是陈越摄政,自己绝对会得到重用,自己满身的才华便有了发挥的空间。可是,他却还有着顾虑。

    “非诏回京是为谋逆,恐怕会有损齐国公您的名声啊!”

    路振飞叹道,所谓名正则言顺,若是陈越就这么带兵回京,在天下人眼里和叛逆无疑,名声实在太坏。

    “若是能使得大明再起,些许名声又算得了什么!”陈越神秘的一笑,“而且,谁说我没有回京的名义?”

    ps:两章连发,求个订阅!

第946章 安排(加更)

    “而且,谁说我没有回京的名义?”

    陈越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折子,“本公接到坤兴公主的密诏,让我带兵回京!”

    “什么?”路振飞脸色一变,从陈越手里接过折子仔细看过一遍,递给了身边的顾君恩,心中发出一声叹息。

    坤兴的手诏意味着什么路振飞心里清楚,里面充满了对三皇子之死崇祯中风昏迷的质疑,凭借这个手诏,陈越便有绝对的理由起兵,清君侧!

    而手诏里的信息让路振飞心惊的同时更感到阵阵的悲伤,那些人竟然连皇子都敢坑害,连陛下都敢阴,其恶行实在令人发指!

    “陛下啊,臣原本以为您是因为病重昏迷,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隐情!”路振飞跪在了地上,冲着南京方向泪流满面,“齐国公,下官支持您立刻起兵,清君侧,正社稷!”

    路振飞面向陈越,一字一字的说道,下官二字出口,意味着他彻底把自己置于陈越之下,以陈越为主!三皇子死的如此诡异,崇祯因之中风昏迷,朝廷诸臣对此不闻不问,却一心想着迎立新帝立下拥立之功,对这样的官员同僚,路振飞已经失望。

    “国公,起兵吧,公主的手诏可以让您名正言顺的回师南京,谁敢阻拦便是坑害皇子陛下的凶手!”顾君恩兴奋的说道,坤兴公主命人送来手诏,这证明了朝中确有奸臣,在天下人的眼里,陈越回师不仅不是谋逆,而是要清君侧保护当今天子父女。如此陈越便有了大义的名分!

    “国公,起兵吧!”单明磊和刘能也都兴奋的说道,这二人是陈越的铁杆心腹。刘能还好想法没那么多,单明磊却早就盼望着这一天。

    “起兵肯定要起兵,不过却不能那么仓促。”陈越点点头,清醒的说道。

    “对,事情得安排妥当才行,咱们是去控制局面,而不是引发动乱。”路振飞也清醒了过来,连忙说道,“国公你毕竟是五省经略,西贼虽败,却还没有完全歼灭,湖广江西的局势尚未稳定,这边必须得安排好,不能使局势反复。还有便是回师南京带多少兵马,若是遇到抵抗该如何办,这一切都需要筹划。”

    起师回京这是大事,关乎着齐国公体系一众人等的前途,更关乎整个大明的命运,万万轻忽不得。故,众人也都冷静了下来,开始出谋划策。

    “江西和湖广的局势还算稳定,只要分派军队继续追击西贼残余便可。这两处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公爷您的部下,江西湖广的稳定不成太大问题。不过其中却有不得不考虑者,比如湖广的堵胤锡,郑森部。”路振飞继续道。

    “堵胤锡手中握有三万余的兵力,实力不容小觑,不过此人素来深明大义,这个时候肯定会以追剿张定国部流贼为主,不会做出同室操戈的事情。”顾君恩跟着分析道,“唯一可虑者便只有郑森,按照南京传来的情报在,南京城内本来就有福建的客兵,郑家在拥立藩王之事上什么样的立场很不好说,不得不防!”

    郑家什么立场?陈越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郑家是拥立的唐王登基,导致了唐鲁之间的内讧,白白便宜的清兵。历史总有惯性存在,说不定这个时空,拥立唐王的背后便是郑家,否者难以解释以唐王疏远宗室的身份,有什么资格被推举为储君的候选人?还有就是钱谦益这老狐狸了,他一直是支持潞王继统的,何以又改变立场拥立唐王?没有极大的好处他岂会这样?

    郑芝龙肯定是不甘于郑家的势力遭到自己的打压,才试图靠着拥立新君改变自身的处境。这也能解释为何前些时日,在九江战事打的如火如荼之时,郑家的军队突然和郝摇旗发生火并后撤黄州,致使张定国得以带领军队离开武昌!

    原来郑芝龙早已出手了!自己倒是小瞧了他。

    “传令命郑森带兵出击夷陵,为大军入川先驱。命郝摇旗带兵前往荆州,为郑家军的后援!命堵胤锡率领湖广军攻打宝庆,把张定国逐出湖广!”仔细考虑之后,陈越说道。

    “好主意,把郑森调的远远的,再让郝摇旗牵制住他,如此郑森军再也无需过虑。堵胤锡军对付张定国还来不及,更无暇他顾!”顾君恩一边写着军令,一边赞道。

    “据横山公传来的消息,朝廷已经同意委任阎应元为江西巡抚。阎应元是国公您亲自提拔下来,也已经向国公您宣誓效忠,有他总摄江西事务,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江西距离南京太近,又是咱们重要的地盘,还是应该留下一员大将驻守,协助阎应元守住江西,追剿流贼。”顾君恩建议道。

    现在齐国公帐下有金声桓、余枫、李奕、金鑫、吕泰诸总兵,金鑫、李奕、吕泰不用说,是齐国公陈越绝对的嫡系,金声桓为人圆滑也识时务,不会做出反对陈越的事情。不过余枫就不好说了,此人有些愚忠,当年北京陈越假降李自成时其就曾经斥骂过陈越,现在陈越决定起兵回京,算是不服从朝廷的圣旨,余枫知道以后作何反应很难说。

    “诸将之中金鑫最为稳妥,可令他为江西总兵,带领京营、各部援兵,以及新改编的军队驻守江西,任务是继续整编新军,协助阎应元守住江西。

    金声桓作战经验丰富,可带本部继续追剿张能奇,收复整个江西。

    其余诸将本部,水师以及亲卫营,随我出兵回京!”

    陈越仔细考虑之后,做出了安排。大部分军队留在江西镇守,留金鑫和金声桓二金在此,江西可保无恙。至于最精锐的齐国公本部水师步兵,都带往南京。而让众人有些担忧的余枫,陈越会找他好好谈谈。

    “刘能,你就别留在九江了,带着你的锦衣卫人马,立刻回南京去吧,那里才是你的战场!”

    出兵回京,能兵不血刃最好,陈越可不想发生一场血战,所以便把刘能早早的打发回南京去做准备。

    ps:不要嫌我更得慢,剧情得好好斟酌不然就会出漏洞。再说已经比往常更得快了。若想更得更快,那得看诸位的表现了,有了激励才有激情,才能爆发出更多的能量。

第947章 收服阎应元

    回南京不是说走就走的,需要经过精心准备并带足了兵马。

    而眼下军队并未聚集在九江,而是由众将带着追剿西军残余,必须得收拢起来才行。

    好在水师一直在长江鄱阳湖,陈越的亲卫营三千余人也留在九江。张献忠已死的消息已经传开,其人头也被汪兆麟送了过来作为投诚的筹码。

    对汪兆麟这等反复之人陈越并不感冒,给了其一个低级的官职令其在南昌府任职,不过他带回来的张献忠首级帮了大忙,张献忠死了的消息传开之后,逃走的贼军士气全无再也形不成抵抗,每日都有大批的贼军向官军投诚。

    所以江西的战事虽还没有结束,大规模的战斗不会再有,把精锐主力撤出江西没有多大问题。

    不过召回诸将需要一点时间,把事情安排妥当也需要功夫,粗略的估计下来,至少需要十来天的时间才能出兵回京。

    又过了三天,朝廷传旨的使者来到了九江,八百多里的路程走了五天,可见也是拼了。

    陈越现在根本不愿和其嗦,以出城巡查军队的理由拒而不见,只是把使者安置在城内一处僻静的府邸。

    余枫回来了,其带着骑兵追击贼兵到了长沙,会同阎应元一起破了长沙城。得到陈越的召唤之后,带着骑兵返回了九江,阎应元也受召跟着一起到了九江。

    陈越没有理会余枫,而是先接见了阎应元。

    中等身材,皮肤略黑,一双眼睛烁烁有神,阎典史果然不凡!

    “下官见过齐国公!”见陈越满脸微笑的看着自己,阎应元抢上几步跪倒在地。

    “齐国公救陛下、存大明,平定福王之乱,击退满两路大军南侵,又一战击溃西贼五十万大军,贼酋张献忠授首,齐国公之功绩可谓盖世,下官早就听说齐国公之威名,只是无缘拜见,您可是下官心中的偶像!”

    不愧是做过小吏的人,阎应元很会说话,一番夸赞便是陈越也感觉心里极为熨帖。

    这是一个识时务、知进退的人,这是陈越对阎应元的第一判断。

    “阎巡抚快快请起!”陈越微笑着亲自把阎应元搀扶了起来。

    “巡抚?”阎应元愣了一下。

    “阎巡抚你在西贼之乱中保吉安,破临江,击败贼将冯双礼数万大军,率军直逼长沙威胁了西贼大军后路,若无你的策应,本公也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击溃西贼大军。故本公论功行赏,上奏朝廷保举你为江西巡抚。现在朝廷的回复已经下来,你巡抚的委任状便在本公手中。”

    陈越面带微笑,亲手把委任状递到了阎应元之手。示恩拉拢人心必须得亲力亲为,而以阎应元的能力也值得下力气拉拢。

    陈越之所以把江西巡抚这样的职位给了阎应元,看中的便是其卓越的能力。另一个时空以一城抵挡数十万清军八十一天的成就不说,这个时空以区区一县主薄立下了如此功劳,足以证明其能力远在他人之上。

    陈越时常感慨手下人才匮乏,能独当一面的人太少,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人才当然要拉拢。至于阎应元的忠心问题,陈越并不担心。

    在另一个时空,阎应元举事是因为满悍然下了剃发令,阎应元以及东南的百姓士绅才悍然举事对抗满清。若是没有剃头这一出,阎应元很可能便会当满清的顺民,甚至继续在县里当小吏。

    所以阎应元并不是愚忠大明之人,而现在自己赏识他保举他,把他从一个九品主薄一路保举为兵备道、巡抚,自己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其又岂会反对自己?

    果然,捧着手里的委任状,看着上面盖着的朝廷大印,阎应元嘴唇哆嗦着,心情之激荡难以言表。

    勤勤恳恳当小吏当了十多年,好容易积功升为九品主薄,阎应元知道自己的仕途也就这样了,毕竟他一个没有任何功名吏员出身的人,能当上有品级的官员已经到了顶点。

    没想到因缘巧合,自己竟然短短数月的时间,先是连升数级成为了兵备道手掌数万大军,然后又成为了江西巡抚,这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省最高长官。人生之机遇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切都彷如在做梦一般。

    可是看着手中盖着鲜红大印的委任状,阎应元知道这都是真的,自己真的成了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短暂的狂喜之后,阎应元冷静了下来,把委任状卷起放在一边,恭恭敬敬的再次跪倒在地给陈越磕头。

    “若无齐国公您的保举,应元还是九品主薄,没机会当兵备道掌一府兵权,更没机会成为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齐国公知遇之恩,应元没齿难忘!从今以后,应元唯您马首是瞻,绝不辜负绝不背叛!”

    能走到今日,阎应元绝对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打上了深深的齐国公一系烙印,没有齐国公陈越,就凭他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人到死也当不上巡抚!

    “阎抚台你能有今日成就是你自己拼搏得来,本公不过是向朝廷引荐了一下罢了,”陈越再次把阎应元扶了起来,“不过官场就是如此,现在你我已经是一损俱损荣辱与共。眼下本公有一件大事去做,需要听听你的意见。”

    陈越说着把坤兴公主的手诏递了过去,阎应元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

    “皇子被害,陛下中风昏迷,公主受困皇宫派人送来了密诏,命本公带兵进京,查奸臣安社稷。

    可是江西大战结束未久,形势远未稳定,阎抚台,你能为本公安定江西使得本公后顾无忧吗?”

    陈越紧盯着阎应元的眼睛,缓缓问道。

    阎应元脸色瞬息数变,却没迟疑多久,一咬牙跪了下来,“国公放心,有应元在,必保江西安然无恙!”

    手诏只有寥寥数行,可阎应元知道意味着什么,一场涉及到大明的大乱即将展开,齐国公带兵回京清君侧,若成,齐国公掌握大权自己也水涨船高,若败,自己这个巡抚也做到头了。可是自己已经上了齐国公这条船,没了选择!

第948章 公主也可监国

    很多时候人没有多少选择,当的官越高选择的余地也越小,被陈越一力推举成为了巡抚,阎应元也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力,除非他甘愿丢弃一切官职再当个平民。

    不过阎应元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因为他心中还蓬勃着更大的野心,也许,自己跟随着齐国公能有更大的前途,也许以后自己也能位列朝堂位极人臣!

    想想陈越即将做的事情,阎应元自己心里就很是激荡,受密诏带兵回京,诛奸臣稳朝纲,这可是推翻朝廷的节奏啊,一旦陈越成功,将会操持整个大明的权柄,甚至更进一步,阎应元已经不敢再想......

    而自己若是能为齐国公稳定住江西局势,必然被视为心腹嫡系,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这一刻,阎应元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江西未定,阎抚台你的任务很重。清剿西贼残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迅速稳定地方。

    经历了西贼之乱,江西大部分地方业已残破不堪,官员被屠戮一空失去了对地方管控,地方的士绅大户也多被贼军弄得家破人亡,虽不是一片废墟也差不多少。

    阎抚台你首先要做的便是重建各级官府机构,稳定住江西军心民心。”陈越交代道。

    “是,国公。可是,国公您也知道,江西大多数府县残破,上哪里弄那么多官员啊?而且官员的委任难道不得通过朝廷通过吏部吗?”阎应元犹豫着道。

    “朝廷现在哪里有功夫顾得上这个,而等到本公到了南京朝堂上更是本公说了算!”陈越霸气的说道,“每个府县本公都会派驻一千到数百军队,府县主官可由各级军官暂时兼任施行军管,属官可从原本的吏员之中提拔。原本做事的不都是小吏们吗,县老爷们只会高高在上,阎抚台你是从吏员出身的,对这些应该十分了解才是。

    军官们多是粗鄙不文,胥吏们则狡猾油腻,阎抚台你要做的是制定出具体的条例制度,对新任的各级官员们进行监管,防贪污、清吏治、杜绝草菅人命、提高办事效率,告诉这些新任的官员,只要做得好,他们便能成为正式的有品级的官员,有这个作为诱惑,相信他们会比朝廷委派的进士官做的更好!

    还有就是士兵们的赏赐问题,西贼已经大败,赏赐立功将士已经到了时候。可是本公部下的将士有十万之多,立下功劳者不计其数,单明磊的镇抚司已经在清算战功,很快便能出结果。不过粗略估计,需要下发的赏银至少也要达到百万两之巨,这么一大笔银子本公不是拿不出来,可是仔细想想,大笔的银子发下去并无好处,士兵们有了银子会吃喝嫖赌,白白便宜了那些奸商们。

    正巧西贼之乱使得大量的士绅灭门,无主的田地甚多,这些田地可由官府统计清楚,作为立功的赏赐发给士兵,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士兵有了自己的田地,当知道这些是怎么得来的,自然会真心拥戴咱们,为咱们作战。

    这些土地可由那些俘虏们耕种,他们原本就是百姓流民对种地并不陌生,收获的粮食留够雇农们的口粮剩下的折成银两按年交给这些士兵。”

    “当然这些事务太过繁杂,又涉及到军队,全压在你的身上也不合适,我已经任命金鑫为江西总兵,他会协助你完成此事。镇抚使单明磊也会留在江西,任江西按察使,主管吏治、肃贪、军纪等事务,监视清查所有新任官员。”

    新收复的江西,有太多的事情,担负着陈越治国的理想方针,正好经历过西贼之乱以后,士绅们对地方的统治虚弱到了极限,正是进行改革的时候。

    陈越已经决定以江西为试点,彻底改变皇权不下乡的现状,等到江西初步稳定之后,他会下令在县以下设乡村两级行政机构,官吏均有朝廷委派,受县府直辖。以后士绅们将再无控制地方的权力!

    这些任务都交给阎应元自然不行,必须有熟知自己方针的人执行,单明磊就是这个人选。经历了东番初创之后,单明磊参与了东番岛一切制度的创立,经验很是丰富,是负责这个任务的很好人选。

    陈越的一番话让阎应元神色严肃了起来,他知道齐国公陈越对自己对江西给予厚望。

    “国公放心,应元必竭尽全力做好这些事情!”阎应元慨然允诺道。

    ......

    “情况应该都了解了吧,不知道余将军你现在作何想?”陈越看着垂头静立的余枫,淡然问道。

    “末将都知道了,不过末将不明白国公您单独对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莫非您不信任末将不成?”余枫抬起了头,愤愤的问道。

    “额,”陈越愣了一下,“余兄弟你不要多想,本公没有不信任你,只是起兵以后肯定会众说纷纭,说本公叛逆的恐也大有人在,本公知道余兄弟你对大明最为忠心,你又是本公最信任的将领,本公不希望你产生误解。”

    在陈越属下诸将中,论冲锋陷阵者余枫可谓首屈一指,指挥骑兵能力远在其他将领之上,陈越不想他因为自己的行为生出异心来。

    “国公您进入南京后会自立为帝吗?”余枫突然问道。

    “当然不会!本公是大明的臣子,如何会做出那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陈越断然否认。

    “自北京时,末将一直便跟着国公你,打了无数的仗,早就看明白了许多,这大明没有国公您早就不复存在。没有咱们这些将士浴血厮杀,南京城内的那些官老爷如何能吃的脑满肠肥?

    百姓们流离失所、将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却是官老爷们的作威作福,这个世道太过不公!

    国公您放心,末将早就过了愤青的年龄,说什么忠于大明,大明是什么?是这万里江山、亿兆百姓,而非一家之天下,更非南京城内官老爷们代表的那个朝廷!

    而只有国公您,才能澄清玉宇,再造大明,还亿兆百姓一个太平天下,不论国公您做什么,哪怕是取朱家而代之,末将也愿附以尾翼,为你冲锋陷阵!”

    余枫的话令陈越很是吃惊,接下来的便是感动。原来不知不觉间,很多人的想法已经改变,唯一没变的是老兄弟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忠心。

    “余兄弟的想法本公已经知晓。”

    “国公,您真的不愿当皇帝吗?陛下应该不行了,难道咱们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要便宜了那些藩王不成?”余枫突然问道。

    “藩王?他们想得美!”陈越冷笑道。

    “那总得有人当皇帝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陛下还活着,说这些为时尚早。不过,陛下不是还有子女在吗,公主也可监国!”陈越淡淡道。

    “啊!”余枫真的惊了。

    ps:两章连发,继续求订阅。今天还会有加更。

第749章 清君侧、安社稷(加更)

    公主也可监国,平淡的话语从陈越嘴里说出,令余枫目瞪口呆。

    崇祯中风不能理事,正常情况这时应该立太子,崇祯无子只能从藩王中选择储君。而坤兴公主虽然是崇祯的子女,可身为女儿身哪里有继承大统的资格,别说大明,遍数历朝历代也没有这个先例。

    哦,也不是没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便是特例。想想娇弱的坤兴公主成为武则天那样的人物,便是余枫也觉得牙酸。

    而仔细一想又能理解,坤兴公主监国甚至进一步当女帝,和齐国公做皇帝有什么两样?虽然骇人听闻了一些,可坤兴毕竟是崇祯的女儿,身上流的是朱家的血脉,想必也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同,阻力应该比陈越代自立要小很多。

    看着一脸惊骇的余枫,陈越微微摇头,就知道这事有些骇人听闻,不过大事将近,自己的打算总要告诉心腹们。

    “齐国公准备让公主监国吗?”听闻这个消息以后,路振飞愣了一下,随即松了口气。他原以为陈越会悍然自立,取大明而代之。

    那样的话,虽然陈越功勋卓著在民间威望极高,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也跑不了,也必会引得地方动乱,一些不甘心的藩王起兵反对。那样大明很可能陷入动乱之中。

    而以陈越的桀骜性格,一个有着海外立国想法的人,能为大明任劳任怨动挡西杀,一是其父陈江河的遗愿,再就是和崇祯父女的深厚感情。而让陈越对其他藩王俯首称臣,绝不可能!

    这样的话,坤兴公主监国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崇祯尚在,先由坤兴监国,慢慢等着崇祯恢复,这个理由也算合适。至于江山稳定下来以后,便是坤兴真的称帝,也没有多大阻力,没见到武媚娘先由天后慢慢变成女帝吗?而若是陈越能够赶走满鞑恢复大明的全部疆土,到时别说坤兴登基,便是把皇位禅让给陈越,天下又有何人不服?

    公主监国?顾君恩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样的主意也只有陈越能够想出。倭国海贸,渡海伐东番,一系列的举动早让顾君恩看清楚了陈越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安安稳稳的呆在宫城之中?公主监国,齐国公率兵讨伐四方,这样很好,夫妻俩分工明确。只是不知道陈越天天向妻子下跪时又是什么模样?

    和顾君恩等人想法相似,当陈越的众心腹知道他打算让坤兴公主监国之后,露出了差不多的表情,惊愕中带着一点古怪,古怪中透露着丝丝的好笑,然后,没有然后了,因为没人提出异议。

    反正人家是注定的夫妻,一家人谁坐在那把椅子上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谁向谁下跪的事,没多大毛病!

    ......

    来传旨的太监名叫马翔,是皇宫内一个没有根基的执事太监,自然不是韩赞周的心腹。

    崇祯中风,朝堂大佬们忙着拥立藩王为储君,为了碍事想把齐国公打发的远远的。而以齐国公的性格,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谁也不知,不过不高兴那是一定的。

    原本出京传旨是大大的美差,等着天使的名义作威作福,捞大量的油水。可这档差使宫里够资格的太监们人人避之不及,马翔这个倒霉蛋便被推了出来。

    齐国公是大大的英雄,是无敌的战将,这点全大明都知道。位高权重,手掌大兵,又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哪怕被在馆驿中凉了两日,马翔也丝毫不安表露出不满。

    然而一日日过去了,好像是被遗忘了一般,马翔简直是度日如年。别人出京传旨都是威风凛凛得意洋洋,自己好像是犯人一样被限制在馆驿中,连门都不能出,跟着他的随从侍卫们早已抱怨连天。可是馆驿四周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守卫,每人胆敢乱闯。

    每次问时,守门的士兵都说齐国公出城未归,让在馆驿安心等待。可这也太久了吧,一般人听到有朝廷圣旨,早就飞奔回来了,哪里敢耽搁?

    “齐国公是功劳大爵位高,可咱们可是天使啊,代表着皇帝!齐国公把咱们晾在这里,分明是藐视皇帝藐视朝廷!”随从们怨声连天,纷纷怂恿着马翔闯出去去闹。

    马翔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若不是顶着一个天使的身份,在人家齐国公面前恐怕连只蚂蚁都不如,哪里敢造次!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着,终于,守门的士兵告诉他们,齐国公回城了,让他们去经略府。

    “齐国公请接旨。”看着懒散的坐在桌案后的齐国公陈越以及两旁坐着的文武,马翔颤声提醒道。没有香案,没有一丝肃穆的气氛,一帮人就那么大喇喇的坐着,哪里有一丝接旨的准备?

    “圣旨,皇帝中风不醒人事,谁下的圣旨?”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走了过来,怒视着马翔劈手夺过了圣旨,转身就走。

    “国公!”陈岩恭敬的把圣旨放在了陈越面前。

    “有什么好看的!”陈越微微皱眉,伸手把圣旨扒拉到一边,圣旨的内容早就知晓,就是让自己离开九江移镇武昌。

    “这位公公高姓大名?”陈越微笑着看向了马翔。

    “咱家名叫马翔,尚衣监监丞。”马翔腿颤抖着回道。强悍的武将,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卒,大堂中流露的杀气让他浑身发抖,一点也没有天使的觉悟。

    “哦,不知马公公和司礼监韩赞周韩公公什么关系?”陈越笑着问道。

    “韩公公,咱家和韩公公没啥关系,要不然,要不然也不会被派这么一趟差事。”马翔苦笑着回道。

    “这样啊,马公公您这就回去吧,告诉朝廷那帮人,圣旨本公收到了,但没打算接旨。算起来他们拥立藩王的结果应该出来了吧,你告诉内阁那几位还有那个新的储君,就说我陈越接到了陛下清醒时让人送来的密诏,朝中有奸臣在,试图谋朝篡位!陛下让我起兵回京,清君侧、安社稷!”

    陈越的话让马翔魂飞魄散!

    ps:第三更,还有没有第四更呢?

第750章 齐国公反了

    之所以说奉了崇祯的密旨而非坤兴公主的手诏,是考虑到坤兴公主的安全问题。

    反正在朝中大佬的眼里,只要陈越返京便是谋逆,密旨手诏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稍稍遮掩天下人之口。

    清君侧,只要打出这个旗号便是谋逆的征兆,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最起码,尚衣监监丞马翔是这么认为。

    对陈越的反应,朝中宫里早有议论,有人认为陈越不一定会听从朝廷的圣旨老老实实去武昌,说不定会提一些条件。而认为陈越会谋反者却没有多少,毕竟陈越一贯以来的表现显示,其绝对是大明的忠臣,现在崇祯还没死,坤兴公主又是其将来的老婆,他怎么可能会造反?

    而当这件事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马翔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庆幸,按说自己是朝廷传旨的使者,陈越既然造反,杀了自己祭旗也不是不可能。而现在陈越非但没杀自己,而是放自己回京,这让马翔有种劫后余生的惊喜。

    送走马翔的次日,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九年四月二十八,陈越正式宣布回师南京,清君侧、稳社稷!

    随同陈越的有军队三万,主要是东番水师,亲卫营,定海水军,以及余枫的安庆军都是原来的平南军老兵。

    三万军队人数不算太多,实力却不容小觑,这可是大明境内最精锐的部队!就拿水师来说,其中包括七艘西式盖伦船,二十余艘三桅福船,其他各式战船一百多艘,光是装载的红衣大炮便有三百多门,这样的实力在整个大明海域可谓首屈一指。

    步兵中有陈越的三千亲卫营,每人都着盔甲,其中八百是铁甲兵,穿着的是舟山工坊新造的板甲,防御能力惊人,人人俱穿盔甲,最次的也是皮甲,这在整个大明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支军队。

    三千亲卫营配备火枪两千支,佛朗机火炮二十门,虎蹲炮近百门,其火力骇人听闻。

    这三千人本就是平南军老兵,其中军官都是从北京跟随陈越南下的老人,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战其战力远非一般军队能比,便是和满鞑八旗兵正面硬抗也不落下风。

    随行的除了步兵以外,还有余枫的一千铁骑,更是冲锋破阵的精锐之师。在整个大明,现在已经找不出第二支这样的骑兵。

    这样一支军队在手,虽然只有三万人,陈越有把握和任何军队作战,哪怕是满鞑八旗兵也丝毫不惧!

    乘船顺江而下远比走陆路方便快捷的多,三万大军除了余枫的骑兵以外,俱都乘船,八百多里的路程,从九江顺流而下只需要半月的时间,这还是因为是庞大船队行进,若是单个快船的话顶多十日便可抵达南京。

    而在离开九江的第二日,刘能派人从南京送来情报,报告了南京的现状以及内阁推举储君的结果。

    唐王,竟然真的是唐王成为了皇储!看着书信中详细描写的内阁大佬六部九卿选择皇储的经过,其波澜起伏不亚于一场战争,便是陈越也不由得心生感慨!

    时间回到十来日前的南京。

    内阁大佬们并不知道,一封坤兴公主写的密信已经由锦衣卫送往九江,对不久以后发生的事情更是毫无察觉。主要是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了即将进行的推举藩王为储君上。

    整个南京也许只有韩赞周心中隐约有忧虑,只有他害怕陈越会悍然回京,所以才对坤兴公主那么的堤防。那是因为做贼心虚,生怕自己做的事情已经泄露,皇子被杀,崇祯因此中风,这样的事情要是稍微泄露一点风声和他有关,致使陈越率领大军回京,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

    可是在内阁诸位阁老的心里,却没有想这么多。因为在几乎所有人看来,陈越根本没有理由做出叛逆的事情。崇祯并没有死,只不过病的更重了一些,这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西贼虽败,却远未消灭,这个时候自当奋勇逐穷寇,剿杀流贼收复国土立下更大的功绩。

    至于南京群臣拥立藩王为储的事情肯定会传到九江,不过大佬们认为立储从来都是内阁以及朝中大臣们的事情,和武将没有什么关系,陈越因为此事造反更是毫无理由。不过出于谨慎起见,他们还是写了圣旨给陈越,让他前往武昌离南京更远一些,当然为了安抚陈越,拨下了五十万两之巨的赏银,认为陈越拿到这笔银子会老老实实听话。

    然后,大佬们便把所有精力用在了争立储君上。史可法、钱谦益、王铎三位阁老各推举一位藩王,互不相让,朝臣们也分为三派整日争执不休。

    然而在举行廷议的前一日,突然有消息从杭州传来,潞王朱常在游西湖的时候不幸从画舫掉入湖中,溺水而亡!

    死亡的时间如此巧合,让人不得不产生遐想,但死了就是死了,意味着储君的候选资格少了一个,就只剩下桂藩和唐王两位候选人。史可法大喜,认为没了潞王,王铎一系大臣肯定会支持拥立桂藩,毕竟桂藩是神宗的子孙,唐王和其相比血脉太远。而王铎也暗示会支持史可法。

    谁知道在廷议表决之时,王铎却突然反水,连他那一系的大臣也都改旗易帜,纷纷支持唐王。史可法悲哀的发现,便是原来支持他的一些大臣也纷纷改而站到了钱谦益那边,真正站在他这边支持桂藩的只有那些真正的清流大臣。

    史可法不知道的是,就这几日,郑芝豹送出了近百万两白银,而钱谦益更是代表唐王许诺了众多的好处。在白花花的银子和前途面前,什么血脉伦序又算得了什么?

    在多数六部九卿大臣的支持下,唐王继统已经成为定局,史可法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这个结果。群臣约定,立刻派人往嘉兴接唐王来南京,先担任监国之职,等崇祯驾崩之后再登基为帝!

    为了以示尊重,由次辅钱谦益亲自带队前往嘉兴迎接唐王。然而钱谦益还在迎接唐王的路上,齐国公在九江起兵造反的事情已经传到了南京,立刻使得全城大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394/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好女婿最新章节! 作者:任国成所写的《明末好女婿》为转载作品,明末好女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好女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好女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好女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好女婿介绍:
“崇祯,别急着上吊,只要把女儿给我,我带你杀出北京!”
“李自成,这座北京城就留给你了,好自为之吧!”
“多尔衮,我陈越有朝一日必定打进东北,把你满洲人赶到北冰洋,去和爱斯基摩人为邻!”
穿越到崇祯末年,遇到了崇祯的女儿坤兴公主;
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要担负起整个国家。明末好女婿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好女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好女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