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末求生记TXT下载明末求生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求生记全文阅读

作者:自身小卒     明末求生记txt下载     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31章 动手

    “这...臣弟谢大汗信任,大汗放心,明日一早,我就号令三军撤退,定不负大汗期望。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多尔衮接过手令,单膝跪地,行了个大礼之后,转身离开。

    “陛下,你...”范文程有些坐立不安,让多尔衮做大贝勒,给他十个牛录也还罢了,但把军权交给多尔衮他却觉得不妥。

    “朕自有主张,范章京不必多言。”黄台吉躺在榻上,闭目说道。

    他刚才同多尔衮说的那些话,泰半发自内心,要是挺不过眼下这一关,大金的权力,他是真的想交到多尔衮手中。

    多尔衮智勇双全,眼光也比其他人要高明,既能镇得住旁人,让大金不致内乱,徒耗国力,也不会因循守旧,让大金衰落下去,黄台吉在不能肯定自己是否还能活下去的情况下,把大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至于他那几个尚未成人的儿子,尚不能服众,若一心让他们上位,不但害了他们,也会害了大金。

    藏在暗处的志文,兀自沉浸在盛京被毁,豪格身亡这两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对帐中三人的动静也就没怎么关注,等多尔衮都快要走到营帐门口了,方才惊觉。

    不能放过他!这是志文在知道此人是多尔衮之后就下的决定。

    此刻自然不会容忍他活着走出这个大帐,心念动处,一把长枪凭空出现在右手,随后被志文狠狠地掷了出去,目标直指行进中的多尔衮。

    随后志文不再隐藏行踪,大马金刀地站了起来,又一根长枪被他握在手中。

    尽管被黄台吉刚才那番话打动,但多尔衮却并没有因此失去警惕之心,战场上多年的厮杀经验,让他始终不会完全放松戒备,志文投掷的长枪甫一离手,发出的风声就被他察觉到了。

    多尔衮循声望去,看着呼啸而来的长枪惊怒交加,刚才黄台吉的一番话让他颇有感触,多少也生了些愧疚,他还想着要好好做事,以回报大金,还有黄台吉对他的信任。

    没想到转眼就有人来伏杀他,敢情刚才那番话,都是惺惺作态,就是为了暂时安抚住自己,好布置人手的么?

    看着长枪后面站起来的一道影影绰绰的人影,多尔衮更无怀疑,定是那君臣二人,趁着他们说话的工夫,暗中做的安排,别看现在只有一道人影,可四周漆黑一片,谁知道暗中藏了多少人。

    有一套啊,多尔衮冷笑,什么时候做的手脚,自己竟是全然无知。

    心中诸般念头一齐涌了上来,可却丝毫没有耽误多尔衮的行动,脚下微顿,向后急退,避开长枪的同时,还将身子向后而转,向帐内猛扑而去。

    多尔衮认定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躺在榻上的黄台吉,周围暗中不知埋伏了多少人马,尽管他自负勇力,却也不敢掉以轻心,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折回头,制住黄台吉。

    只要将这个大金可汗拿捏在手,自己的安全才有保障。

    “多尔衮你想做什么?”范文程惊骇莫名,不由自主地挡在了多尔衮身前。

    那柄凭空出现的长枪还没让他回过味来,就看见多尔衮已经去而复返,直扑病榻上的黄台吉,眼中的凶光,即便在黯淡的灯光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想干什么,不问可知。

    呱噪!多尔衮暗骂,右手握上了顺刀刀把,暗自庆幸,好在刚才是硬闯进来的,没有解下武器,否则可就真的是人为刀殂,我为鱼肉,毫无反抗之力了。

    “铿”的拔刀声中,一道亮光转瞬即逝,有尖叫声才发出半个音,随即就像被掐住了脖子一样,没了声息,一颗斗大的头颅飞上半空,半腔热血自断口处喷洒而出。

    至此,范文程这个在原本历史上得享高寿,直到康熙五年,曾事金清四帝,七十而亡的所谓范仲淹的后人,死在了他一心侍奉的金人刀下。

    “狗奴才,早看你不顺眼了,还敢设计我,找死!”多尔衮把今晚这趟伏击的始作俑者算在了黄台吉头上,具体的安排执行,自是这个汉人尼堪的功劳,眼下又来阻挡他前行,自是不杀他不足以平复心头怒火。

    穿过空中弥漫的血雾,多尔衮大步迈进,来到了黄台吉榻边,伸手向人抓去。

    志文手持大枪,独自蹿到营帐门口,呆呆地看着眼前的突变,有些不明所以。

    他掷长枪,不过是意图阻拦多尔衮一会儿,但见多尔衮身手敏捷地避开,知道想要速胜恐怕是不可能了,帐中这三人,多尔衮最为棘手,肯定是要最先对付的,黄台吉躺在榻上不能动,倒是无需担心。

    最大的变数,就是这个自称奴才,听口音应是汉人的人了,志文自忖,要是多尔衮将自己缠住,让这个汉人跑出营帐求援,今晚的盘算恐怕就棘手了。

    尽管周围几个营帐的士卒都被志文给杀了,但出了营帐只需高声叫喊,也能惊动更远处的军兵,要是不能在援兵赶来之前击杀多尔衮,再想杀死黄台吉可就有些悬了。

    有那么一瞬间,志文还有些后悔,早知道就放多尔衮离开,先把黄台吉杀了再说,至少能完成一个目标,没想到长枪扔出去,多尔衮避开之后,不来找他厮杀,反而掉头而去,转瞬间杀了志文眼中的那个变数,看样子还要继续对黄台吉下手。

    虽然之前多尔衮不太友好,但后来气氛不是挺好的么,听黄台吉的意思,似乎有将后事托付给多尔衮的意思,多尔衮呢,多少也有些被打动,态度好了不少,怎么转瞬间就翻脸杀人了呢?

    懵然无知的志文,全然不知这一切都他的功劳,是他那一枪给多尔衮造成了错觉,这才悍然翻脸动手。

    不过这样更好,没了变数,志文有信心将这两人全部拿下,黄台吉或许能喊能叫,但看他那病仄仄的样子,声音根本穿不了多远。

    “砰!”志文将自空中落下,迎面而来的人头用大枪挑开,紧追多尔衮而去。

第632章 暴病而亡

    面对这番变故,黄台吉同样一脸懵。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志文扔出来的大枪,他躺在榻上虽然没有看到,不过大枪落地的声音是听见了的。

    一开始他以为是范文程私自做的手脚,找人围杀多尔衮,心里面很不高兴。

    自从清醒过来,知道自己未必能扛过这场瘟疫,黄台吉是真心想把后事托付给多尔衮,范文程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但大违他的本意,而且擅自行事,让他有自己被架空的感觉。

    不过很快,黄台吉就确认此事与范文程无关,原因无他,大枪落地后再无任何响动,一点声音都没有,范文程要是埋伏了人马,接下来肯定是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不会这么安静的。

    多尔衮肯定是误会了,脸色大变,凶神恶煞地冲过来,对身后追击他的那道黑影不理不睬。

    又见多尔衮将阻拦他的范文程给杀了,黄台吉知道眼下怎么解释都没用,先想办法自保再说。

    好在武器他向来不离身,即便榻上也放着一把顺刀。

    黄台吉勉力拿起顺刀,也顾不上刀鞘还在,艰难地向多尔衮伸出的那只手格去。

    多尔衮见黄台吉持刀格挡,心下更怒,一时理智全失,恍惚间不但以为这是针对他早就设好的圈套,更觉得黄台吉身上这病,恐怕也是装出来的。

    刹那间,额娘被逼殉葬时凄厉的哭喊声又在他耳边响了起来,还有这些年装孙子,忍辱负重的憋屈,全都涌上了心头。

    让你装!

    多尔衮恶狠狠地想着,撤回空着的那只手,持刀向黄台吉的顺刀撞去。

    他同黄台吉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知道黄台吉的斤两,手上气力不由得还加大了几分。

    “铿!”两柄刀撞在了一起。

    出乎多尔衮意料的是,黄台吉挥舞的刀绵软无力,被他这么一磕,几乎是瞬间即飞。

    即便隔着柄刀,黄台吉也是如遭重击,一张嘴,喷出一股血水。

    多尔衮见状,瞬间清醒过来,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他手上的顺刀,在将刀磕飞之后,本来是直指黄台吉咽喉要害的,这时候赶紧手忙脚乱地收力变向。

    “嚓!”刀尖顺着黄台吉的耳边,插在床榻之上,好悬没将黄台吉刺个对穿。

    黄台吉长出一口气,饶是他沉稳大气,死里逃生之余,也不禁暗自庆幸。

    “大汗!”多尔衮嘴皮一动,刚吐出几个字,就见躺在榻上,正面对着他的黄台吉眼睛猛地大睁,似乎看到什么让他异常惊骇的事。

    “多尔衮!”

    黄台吉竭尽全力地大喊,意图提醒眼前这个令他忌惮,却也让他器重的同父异母兄弟。

    刚听到第一个“多”字的时候,多尔衮就觉得脑后平地起了一阵劲风,后脖颈有被针扎的感觉,久经沙场的他,哪里还不知道这是有锐器已经对准了他,而且近在咫尺。

    掷出长枪后冒出来的黑影,多尔衮自是看见了,只是他认为,这些人的武力,最多也就和门口那两个侍卫相当,等追上他的时候,自己多半已经将黄台吉拿下作为人质了,根本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其后的动静似乎也验证了他的判断,身后根本没有什么声音,好像是放弃了追杀他一般。

    没想到居然有人不声不响地影随其后,并且适时地下了杀手,速度之快,实在令他惊异。

    当下毫不犹豫地侧身扭头,想要避开这夺命一击。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身后的这个锐器,丝毫没有受到他这番应对的影响,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的脖子,转了小半个圈。

    “噗”的一声轻响,在黄台吉口中第二个字“尔”刚出口的时候,多尔衮只觉得脖子像是被蚊虫叮了一口,随后剧痛传来,他骇然发觉,自己已经丝毫不能动弹了。

    当黄台吉第三个字“衮”出口的时候,多尔衮的眼角余光看到了一截长长的,带着殷红血渍的枪尖,从自己的下颚处伸了出来,他甚至看到了枪尖上又浓又稠,直欲下滴的血水。

    然后,多尔衮的意识陷入了深沉无边的黑暗之中,再也没有然后了。

    “阁下何人?”在一阵石破天惊的咳嗽之后,黄台吉无视滴落在他身上的血水,冷静地问这个将全身都笼罩在黑影中的来人。

    志文从多尔衮身上抽出枪头,高兴得只想放声大笑,不容易啊,总算杀了一个在明末清初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到了这里,应该已经被改变了罢。

    还有眼前的黄台吉,在他面前,已是待宰割的羔羊,只需取了他的性命,历史就此改变。

    听了黄台吉的问话,志文没有兴趣同他解释,自己可不是影视剧本里的反面人物,杀人之前非要叨叨半天,最后错失良机,反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当下挺枪便刺,直取黄台吉。

    “且住,阁下有什么需求,直说便是,我乃大金可汗,一言九鼎,定能满足你的...呃!”

    话未说完,咽喉已被枪尖刺透,黄台吉本就重病无力,又咳了不少血出来,受此一击,才挣扎了两下,就不再动弹,一代枭雄,就此溘然而逝。

    “呱噪!”志文轻啐道,轻抖枪杆,将枪尖抽出来,转身欲走。

    他可是管杀不管埋的,今趟算是赚了,不但杀了黄台吉,对方居然还附赠了多尔衮这个大礼包,明日一早,见到这番变故,金人营盘势必大乱,撤军就在眼前。

    抬腿之际,眼角瞥到了地上的一柄顺刀,那是黄台吉用来格挡多尔衮,却被多尔衮磕飞在地的,一个恶作剧般的想法,突然涌上了志文的脑海。

    随后,他先把自己手上,还有掉落门口的两杆长枪收好,接着将鞘中顺刀抽出,放到黄台吉手中。

    又将多尔衮弄到榻上,把两人手中的顺刀,分别插入到对方的咽喉之中,那里有他之前用长枪留下的伤口,伪造了一个兄弟两人相爱相杀的现场。

    然后小心地将帐内自己的痕迹清理干净之后,这才从容离去。

    这不过是志文一时兴起,随手设的一个迷阵,不过事后的确也起到了作用。

    在此后后金幸存的有限时日内,一直对黄台吉与多尔衮之死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弄得大明史官对这两个建奴大小头目的死,好长时间无法下笔,最后只得运用春秋笔法,说二人“暴病而亡”,就此一笔带过。

第633章 撤军(1)

    志文回到自己营地的时候,已近佛晓,眼看天色就要大亮,索性也不睡了,一一把苏德苏鲁特,还有林远、宋献策等人叫醒,也不多说什么,只让大家收拾行李。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苏鲁特和苏德将信将疑地把此令传达下去,又按志文的吩咐,派出哨骑密切关注金人动向,随后同整个苏尼特部,还有监管的汉人一道,开始打包行李,收拾营帐。

    动静有些大,甚至还惊动了与他们比邻而居的其他蒙人部落,不过此刻志文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哪怕金人不下令撤军,他也要带着苏尼特部及其麾下汉人,尽快撤离大凌河。

    眼下数他们苏尼特部的整体实力最为强劲,五千人马加上近万干活的汉人,几乎丝毫未损,之前有顾忌还藏着掖着,现在既然要赶去汇合孙可旺,以便下一步行动,就没必要再忌讳什么了,以他们左右两边的蒙人部落,即便发现不妥,想要拦截也是有心无力。

    这些蒙人部落正想派人问问苏尼特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苏尼特派出去探听消息的哨骑陆续赶了回来,都说大贝勒代善已然手持大汗手令,命八旗拔营,回师盛京。

    至于蒙古各部,则就地解散,自回草原。

    而为他们卖命的汉人奴隶,则令其自行跟随大金军兵,这些汉人,除了跟着苏尼特部的,其余人等在这场疫病中损失惨重,活下来的不超过三成,能勉强走路的,最多两成。

    金人此令,明显就是让汉人自生自灭,若是还能跟得上他们的,自然可以继续奴役。

    随后,飞驰而来的金人传令兵也到了,传达的意思与苏尼特哨骑探听的消息一模一样,想上门打听消息的其他蒙人部落,也就罢了念头,开始收拾行装。

    就在其他各部刚开始打包,包括金人也是手忙脚乱的时候,苏尼特部已经收拾完毕,苏德苏鲁特二人各自发令后,一万五千人的大队轰然作响,开始撤离大凌河。

    ......

    大凌河城头,驻守的明军显然也发现了后金营地中的异常,尤其是苏尼特部拔营撤退的时候,声势不小,很快,有人飞报城中最高指挥官-大明少傅、挂征辽前锋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寿。

    “少傅大人,大喜,大喜啊。”祖大寿头衔不少,但他还是最喜欢少傅这个称谓,下面的人投其所好,不叫他将军或是大帅,都称其为少傅大人,听上去文绉绉的,很有格调的样子。

    “何喜之有?”祖大寿尚未睡醒,被喊声惊动后颇为不喜,他这些天禅精竭虑,睡得不好,好不容易想要多睡会儿,又被人给打扰了。

    自城外墩台被建奴全部拔除后,不能再两相呼应,就只能死守,而且援军也被打退,战局一再恶化,加之城中瘟疫横行,死伤无数,再这样下去,连维持城头防守的人力都要不足了。

    这让祖大寿很是烦恼,本来粮食囤的足够,他是很有信心固守大凌河,拖垮黄台吉的,不过自建奴也搬出火炮后,这个信心就打了折扣,紧接着疫病来袭,城内死伤枕籍,就让他更加没有信心了。

    不过好在城外的建奴也同样遭受了疫病的侵袭,而且看上去情况比他们只重不轻,攻势已经停了好多天了,倒让他们得了喘息之机。

    祖大寿还有点可惜,这场疫病要是早点来就好了,那时候建奴壕沟土墙尚未建成,怎么也能跑出去几个人,给锦州宁远报信,趁着建奴大疫来援,或许能在他们身上占上不小的便宜。

    此刻建奴各种工事已成,再想突出重围就没那么简单了。

    稍微整理一下,祖大寿披了件长袍走出营帐,他在大凌河城中也是住在帐篷中,不是他愿意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而是大凌河建成仓促,还来不及营建他的府邸,建奴就打过来了。

    “少傅大人,”前来报信的是一个游击,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建奴正在撤军,当是喜事一件。”

    建奴撤了?祖大寿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想必也是因为瘟疫的缘故,伤病太多,已经耗不起了,这种情况下,撤离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走,与我上城一观。”

    “少傅大人请跟我来,先前末将只是发觉城外建奴的营地有些嘈杂,是在一队人马离开后,这才得以确认的。”

    这名游击带着祖大寿来到城头之上,面对着的城外营盘,正是苏尼特部所在,此时已是人去地空,除了一些被丢弃的杂物,再没有一人一马一营帐。

    空地的两旁,显然很是忙乱,除了少量警戒的士卒之外,大都在忙着收拾。

    其间有大量死尸,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还有一些人影在地上缓缓蠕动,不知是在做死前的最后挣扎,还是哀求没病之人带上他们,但似乎并没有人理会。

    这一幕何其眼熟,祖大寿暗中概叹,这一场瘟疫,还真是不分敌我,祸害不浅啊,皆因大凌河城内也是同样的景象,甚至因为城内占地不足,死人过多,不能及时下葬,景象比城外还要不堪一些,臭气熏天。

    心中喟叹的祖大寿,却是没有发觉异常,眼前撤军后腾出来的这块空地,除却少许杂物,硬是没有一具死尸。

    “大人,要不要趁建奴撤离之时,遣军出城,打上几场?”旁边的游击建议道。

    祖大寿微微沉吟着,老实说,他对这个建议还是有些动心的,不一定要拿建奴开刀,但找蒙人鞑子泄泄火,还是可以的。

    不过一见到土墙壕沟,再想想自己已经捉襟见肘的人手,遂罢了这个念想,“算了吧,咱们也是自顾不暇,紧守城池即可。”

    说罢一摆长袍,转身往城头而下,边走边交待这个游击,“待建奴全部退去后,派些人马出城,飞报锦州宁远。”

    “是,大人,末将领命。”

    又走了几步之后,祖大寿叹了口气,“算了,宁远那里就不必去了,我会写封信,将咱们这里的情况详细说明,你让人托锦州守将转交给宁远的孙督爷。”

第634章 撤军(2)

    祖大寿也不是一字不识的粗鲁之人,这场疫病给明、金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他知道定是疫气四下传播的缘故,要是他们的人去了锦州宁远,很有可能会把疫气带过去,让大凌河的这一幕重现。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虽然不过是一介武夫,祖大寿更关心的,却是以他们关宁军的利益为重,如果如此凶猛的疫病一旦传播开来,势必给大明带来沉重打击,进一步削弱明军在关外的实力,也不利于关宁一系的实力发展。

    但是不报信显然也不行,故此祖大寿才决定,要将大凌河的实情详加告之,但只报锦州,尽量减少疫气传播的机会,用信笺将详情说与蓟辽总督孙承宗,具体该怎么办,由他来决定。

    ......

    代善正指手画脚让人收拾东西的时候,有亲信找上了他,“主子,苏尼特部已经离开大凌河了。”

    “哟,这帮兔崽子,动作还挺快。”代善感叹着,不以为异,反问来人,“这有什么稀奇的,还值当你跑来同我说?”

    他现在是一个头三个大,忙得不可开交。

    一大清早,代善刚刚起床,就有大金可汗的贴身侍卫找上了他,却支支吾吾地不肯说清楚有什么事儿,只让他去大汗营帐一趟。

    等代善跟着来人到了黄台吉的营帐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范文程被斩杀,黄台吉与多尔衮两人,手中的顺刀都在对方的咽喉之中,看上去是互杀而亡。

    这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黄台吉虽说一直在压制议政贝勒,让他们心生不满,但要说多尔衮敢于弑君,代善却也不太相信。

    而且还找到了黄台吉已经用印,让多尔衮负责撤军的手令,还有写了一半,尚未完成的,让多尔衮做大贝勒的提议,多尔衮刚刚大权到手,反手就翻脸杀人,也说不过去。

    更可疑的,是多尔衮年轻力壮,居然还会死在重病的黄台吉手下,就更说不过去了。

    不过从现场来看,并无第三个人的脚印痕迹,似乎又说明这就是真相,让代善真的无所适从。

    不过眼前查明真相并不是最紧急之事,瘟疫肆虐,建州女真已经死了很多人,眼下又没了可汗,消息一旦传扬开去,势必大乱。

    当务之急,是捂住黄台吉身死的消息,按着手令要求,尽快从大凌河撤军,即便在回去的路上走露了风声,也不会给明军可乘之机。

    让代善头痛的,是八旗旗主本应有六人,如今却只剩他自己和多铎两人了。

    莽古尔泰已于一天前病发身亡,他掌管的正蓝旗,可以让其弟德格类指挥。

    黄台吉的两黄旗,被代善毫不客气地暂时收归麾下。

    阿济格一直在外生死未卜,他的镶红旗只能先让多铎掌管,以便及时撤离,然后安排人手前往告知即可。

    多尔衮身亡,正白旗也不得不暂归多铎节制,这样一来,多铎一人独掌四旗,居然成了最大的赢家。

    不是代善不想借机吞并这两旗,与黄台吉的两黄旗不同,这两人的亲兄弟多铎还在,势必不可能这么顺利,现在哪有时间磨嘴皮子,只能先这么安排着,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眼下他一人要部署三旗的撤退事宜,正是最为忙乱的时刻,亲信巴巴地跑来告诉他,苏尼特这么个不知名的小部落撤走,到底算怎么回事儿?

    “主子。”亲信脸上带着不满的神情,凑到代善耳边说道,“这帮家伙胆大包天,自己走也就算了,还把他们负责监工的汉人,全都拐跑了,要不要派人去将他们追回来?”

    拐跑汉人?代善初一听也有些不爽,不过转念一想,因病而死的汉人很多,苏尼特监工的那批汉人,不会超过一万,真正能跟着他们走的,有两千就不错了,无需介怀。

    苏尼特部想要这些人,就让他们带走吧,犯不着为此事生气,更用不着派兵问罪,没时间,也不值当。

    代善根本不知道苏尼特部上下,包括汉人几乎丝毫未损,他失去的人丁,不是两千,而是近万。

    “算了,没必要,那么点人,就让给苏尼特又如何?”代善挥挥手,“该干嘛干嘛去,别在这儿杵着了。”

    ......

    “快!快!快!”有人不停地催促着。

    大凌河前往阿济格营地的土路上,尘土飞扬,一队奇怪的人马正在匆匆赶路。

    这些人有步有骑,骑多步少,不少马背上,坐着两三个妇人或是小孩,徒步狂奔的,多是身强力壮的男子。

    这只队伍就是已经撤离大凌河的苏尼特部,还有同甘共苦个把月的汉人了。

    之所以急着赶路,志文是想在其余蒙人诸部收拾完毕,撤离大凌河,追上他们之前,把汉人安全送到营地。

    阿济格的营地所处位置不错,只需翻过西边的山岭,就能进入大草原,无需北上后再西归,想必不少部落都会选择这条路。

    蒙人们实在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又全都有马,若是慢腾腾地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蒙人追上。

    倒不是怕这些蒙人,经过这场大瘟疫后,除却苏尼特部的其余蒙人,全部加起来,能够站起来的,不会超过八千人,有一战之力的,不会超过五千人,也就和苏尼特部眼下的兵力相当而已。

    只是志文并不想放过这些蒙人,除了不想放虎归山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身上定然都带着鼠疫病菌,一旦回归草原,搞不好又是一场鼠疫大爆发。

    后金已经被鼠疫给击垮了,目的既已达到,志文可不想让鼠疫继续横行,毁了涿鹿商社在塞外的基业。

    大凌河的这些蒙人,不管是杀了也好,收服也罢,势必不能让他们这么快就回草原。

    一旦出手阻拦西逃的蒙人,势必爆发争斗,那就与他要保护汉人的初衷相悖了,这么做的话,还不如苏尼特部就留在大凌河,让孙可旺率军前来,里外夹攻要省事得多。

第635章 迎头痛击

    是以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在蒙人赶上来之前,将汉人送到营地,然后与孙可旺的兵马一道,返身击溃蒙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只是目前看来,志文的设想却是有些不太现实。

    尽管苏尼特部的马匹不少,五千多人自己就带了近八千匹马,苏德苏鲁特还趁着其余蒙人部落被疫病所虐,死了不少人之后,空出很多战马的时机,用粮食又换了两千匹马,但还是做不到一人一骑,行进速度大受影响。

    其实就算真的能够一人一骑也还是不行,汉人中会骑马,而且骑得不错的,始终是少数,就算骑在马上,速度也快不起来。

    看来得另想办法了。

    志文骑在马上,沉吟片刻,对林远说道,“林大哥,麻烦你一件事儿。”

    “尽管说就是,小志。”

    “麻烦你亲自跑一趟,去找孙可旺,让他立即率军出发,前来与我们汇合。”志文说道,既然这边赶路速度太慢,就让孙可旺过来,可以先下手为强,把身后还未赶上来的蒙人击溃再说。

    林远骑术精绝,身手矫健,又有成为孙可旺大舅子的趋势,让他前去报信,正合适不过。

    半天后,孙可旺带着他的人马倾巢而出,与志文在路上顺利汇合。

    根据拖后的探马所报,大凌河的蒙人各部,除却苏尼特外,因病大幅减员,可战之兵不超过五千,人这么少,这些部落也有些胆寒,遂合兵一处,全部凑在一起,跟在志文他们身后,往阿济格的营地所在赶来。

    由于是轻骑,又没有累赘,离志文他们已经不远了。

    这些蒙人的意图,显然是翻过山岭,回到草原,

    蒙人的人丁数量,与他们的西归路线,都与志文估计的差不多,更妙的,是他们居然还全部聚在一起,这让志文觉得省事不少。

    顾不上寒暄,志文直接下令,让孙可旺稍稍休息片刻,又让苏鲁特苏德调拨两千精锐给他,整好队型后,直接向他们身后不远的蒙人发起冲击。

    结果没有丝毫悬念,在孙可旺的带领下,七千骑兵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轰隆隆地向尾随而来,一脸懵然的蒙人砸去,志文尽管没有参与,但仍能从远远传来的马蹄声中听出来,己方只在短兵相接的刹那,稍稍阻滞了片刻,随后再没有什么能拦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想想也是,以蒙人五千的疲病之兵,如何能是这些生龙活虎,渴望建功之人的对手。

    “哈哈哈...”傍晚,凯旋而归的孙可旺,大笑着找到了志文,“真是痛快,志文,你刚才应该同我一道,好好感受一下。”

    志文微笑着,并不接话,不是他不想痛快淋漓地冲杀,而是另有职司。

    总计一万的人马,分了七千给孙可旺冲杀,剩余三千,志文安排宋献策带着一千人马,继续护送万余汉人赶路,他自己则带着其余人等和两千人马,搜捕战场上的漏网之鱼。

    志文生怕这些蒙人避过孙可旺的冲杀后,继续前行,既给汉人造成麻烦,更将疫病带到草原之上。

    果不其然,这些蒙人是勉强凑在一起的,人心本就不齐,一遇挫折,有人就开了小差,有几个上百人的小股骑兵,避开正面战场,绕了一段路之后,与静候此地的志文不期而遇。

    下场不用再说,没死的不剩几人,此刻都被捆绑着,稍后会安排人手,送他们去营地,让汉人严加看管。

    “接下来怎么做?志文,是不是直接杀向大凌河?”孙可旺兴奋不减,追问道。

    “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先把肚子填饱,好好休息一晚。”志文指指天色。

    “对对对,我把这茬儿给忘了。”孙可旺这才恍然,天已经黑了,扎营才是首要之事。

    当下安营扎寨,生火做饭不提。

    吃饭的间隙,孙可旺按耐不住,又追问志文接下去的打算。

    志文想了想,放下碗筷说道,“接下去就看你的了,可旺,白天的七千兵马仍旧归你指使,怎么追杀建奴,你自己决定。”

    真正让志文放心不下的,还是这些在疫病中幸存,一心回到草原上的蒙人,他们是行走的疾病源头,必须一个也不漏地将他们拦截住,至于追杀金人,不过是痛打落水狗,锦上添花而已。

    孙可旺对这种打打杀杀的事儿最为兴奋,由他去做,倒也相得益彰。

    对了,刚才宋献策带着人走得匆忙,忘记交待他,得放出飞奴,让留守达林台的人,辗转警告黑水、叶赫两只佣兵团,不得再去找建奴麻烦,以免染上瘟疫。

    他们这一趟收获颇丰,应该能支撑很长时间,即便一时没了钱粮,涿鹿工会也可先赊给他们。

    至于何时能发起攻击,以志文的号令为准。

    “啊?你不和我一起追杀建奴啊。”孙可旺有些失望。

    尽管独自掌军,能大显身手让他有些兴奋,但与志文一同追击,才是他更喜欢的事儿,什么都不用想,只管杀敌,好不痛快,统率军队就得有不少顾虑。

    “我要带着这剩下的两三千人马,在这一带游弋,捕杀漏网的蒙人,以免他们祸害咱们解救出来的汉人。”志文稍微解释了一下,更深层次的原因-阻止疫病扩散就没有必要说了。

    “哦!”孙可旺意味深长地怪叫一声,“我知道了,书芸姐在这里嘛,你不放心。”

    王书芸也跟他同过村,孙可旺自然是认识的,他虽然因为忙着杀敌,尚未见到王氏父女,这二人就跟着其他汉人到营地去了,但是囡囡和柳才去找他的时候,可是把什么事儿都给他说了。

    听着其他人与孙可旺一道发出的起哄声,志文无奈一笑,他就知道会让人误会,也懒得解释,见孙可旺因为自己不去而显得兴致不高,有心刺激刺激他,当下把李定国带着人马在金人后方做下的事儿给大伙儿说了。

    “什么?李定国这小子攻克焚毁了盛京与赫图阿拉,还把黄台吉长子豪格杀了?”孙可旺怪叫道,争强好胜之心油然而起,“不行,我可不能输给他,这回追击建奴,不杀个血流成河誓不罢休。”

第636章 追击

    志文暗暗点头,有这个心思就好。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林远却从志文的话里听出了其他东西,“小志,你怎么知道李定国做的这些事儿?”

    “呃,这个...昨晚我夜探金人大营打听出来的。”志文含含糊糊地回答。

    “是吗?”林远狐疑地问道,志文昨晚探营,今早金人就下令撤军,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瓜葛呢,不过他见志文一副不想多说的样子,也就住了嘴,揭过不提。

    而志文则接着交待孙可旺,“不过,可不能只有你一个人带头,我再安排个人随你同去,免得你杀红了眼,什么都忘记了。”

    孙可旺指挥作战的能力是有的,本身武力也足够,但是有个缺点,就是会越战越兴奋,兴头起来,什么事儿都会被他抛到脑后,只顾痛快打杀,如果对手一败涂地倒也无妨,若是对方有心算计,就容易被人伏击。

    必须有人同他在一起,帮他收收性子。

    “放心,不会为难你的。”见孙可旺不大情愿的样子,志文笑道,“我让林大哥同你一道,如何?”

    林远年纪要比他们都大些,性子沉稳得多,有他跟着孙可旺,志文就放心多了。

    至于其他人嘛,可去可不去的就算了,毕竟在大凌河呆了不短的时日,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疲乏得多。

    “好啊好啊。”孙可旺开心了,“那巧儿呢?”

    “巧儿?你忍心让巧儿跟着你一路风餐露宿,追杀建奴么?”志文反问。

    “嘿嘿,那倒也是。”孙可旺憨笑着,先对林巧说道,“巧儿,你就跟着志文,好好休息几天。”

    随后谄笑着对林远说道,“林大哥,小弟今后若有得罪,还请多多担待。”

    林巧冲他翻了个白眼,自顾自地吃东西。

    林远打趣地看了看孙可旺,还有不太自在的林巧,对于这两人,他还是乐见其成的,“放心,小志都说了,我就是让你保持清醒的,行军打仗,还是你说了算。”

    ......

    建奴因为号令不统一,拔营撤军不但比志文他们晚得多,就是同蒙人相比,动作也慢了不少,直到午时才陆续开始上路。

    一路上拖拖拉拉,等到傍晚扎营的时候,也没有走出去多远。

    吃完饭没多久,几个蒙人狼狈万分地跑来了,向代善哭诉说,苏尼特部半路伏击他们,本就不多的人马,被打得所剩无几,苏尼特部更派人堵住了他们回草原的必经之道,一言不合就杀人抓人,请大贝勒出面给他们做主云云。

    代善现在哪里还有心情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反正苏尼特部又没有来捋他们的虎须,假惺惺地安慰几句之后,让蒙人先同他们一道北上,再绕行它途,回转故里。

    在辽东这块地盘上,建奴这些年自大惯了,虽然这回有些灰头土脸,但仍然没有把明军,还有趁火打劫,为难同是蒙人的苏尼特部放在心上,都觉得即便是老虎落了平阳,这些人也不敢来打主意,夜间巡守的人马安排得就单薄了些。

    值夜的人大多也不够警惕,半梦半醒的居多,上半夜还平安无事,下半夜接近天亮的时候,祸事来了。

    一队铁骑呼啸而至,闯入八旗联营,踏碎了他们的美梦,大肆砍杀一番,又放了几把火之后,方才从容离去。

    代善和多铎气得直跳脚,各自派了一队人马前去追杀,只是对方竟然做了准备,夜袭的只是其中一部而已,其余人马半道设伏,又将两人派去的追兵打了个七零八落。

    天亮后,两人合在一起统计了下损失,都心疼得直咧嘴。

    为了征战大凌河,八旗总共出动了五万的本部人马,昨早离开大凌河的时候,能跑能跳能拿刀的,加起来也就是一万五千人,剩下的人,不是死在了大凌河城下,就是重病在身,与活死人无异,死亡只是早晚之事。

    一起带过来抢收秋粮,开挖工事的汉人也有五万,损失更是惊人,能跟着他们一道北上的,连八千人都凑不够。

    昨晚这通夜袭,再加上追击的损失,让他们又损失了三千旗人,和四千多的汉人,却连对方是谁都没有搞清楚。

    代善和多铎恼怒无比,还以为是大凌河明军干的好事,直到昨晚那几个跑来告状的蒙人提醒,才确认是苏尼特人,原因无他,这些人弓马娴熟,明军可没有这个水平。

    两人好些年没有遇到这种将他们的脸打得啪啪响的事儿了,尤其是苏尼特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蒙人小部落,都忍不下这口气。

    但眼下的情形又使得他们没时间找苏尼特部报一箭之仇,遂决意在回盛京的路上伺机反击,给苏尼特人一点颜色瞧瞧。

    只是想想简单,真要做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只苏尼特人狡诈异常,一旦代善和多铎带着兵马严阵以待,他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若是忙着赶路,稍有懈怠,苏尼特人就会倏忽而至,骚扰一番,带走一些人的性命后,又倏忽而去。

    苏尼特人仗着一人双骑甚至三骑,根本不怕旗人追击,代善他们若是安排追击的人少了,反而会被其所趁,平白损失人手,若是人多,又被他们溜成傻子也追不到。

    就这样,四五天下来,一万五的人马,硬生生被苏尼特这帮人磨的只剩八千。

    代善和多铎两人,此刻哪里还有脾气,想要报复回去,用苏尼特人立威的想法,也早就没了踪影,一心想着的,是尽快赶到盛京,用高墙城池摆脱这些狗皮膏药一般的苏尼特人。

    为了不再让苏尼特人占便宜,两人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收缩阵型的方法,加强戒备之余,不再派军追击,这一下,苏尼特人除了时不时还能跑过来奔射几轮箭矢,就没有更多的对策了,损失由此大降。

    不过,饶是如此,这群附骨之蛆还是如影随形地同他们走了好长一段路,直到毗邻盛京,周围牛录日益增多,活动范围不断缩小,进退之间不再那么方便,这只让他们又是痛恨,又是忌惮的苏尼特人,才在某天早上之后,消失无踪。

第637章 战后(1)

    代善和多铎二人不敢懈怠,战战兢兢又走了一天,还派人在附近搜索了好几道,最终查无影踪,这才松了口气。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时再计损失,更是令人气恼万分,汉人死的死,跑的跑,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至于旗人则不足八千,也就是说,这一路损失了将近一半的人马。

    两人还来不及懊恼悔恨,更大的坏消息来了。

    附近牛录的留守旗人陆续来报,说是盛京已被阿敏焚毁,黄台吉长子豪格也被砍了头颅,放在盛京城外京观的最顶之上,而且祖地赫图阿拉,也被阿敏抢掠一空后,烧成了白地。

    代善和多铎初时是不信的,那个强大无比,睥睨四方的大金,什么时候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了,如果这些人没有说假话,那大金...大金危矣。

    离盛京越近,前来禀报这些事儿的人越多,三人成虎,两人渐渐有些信了,等到了盛京城外,见到那堆规模不小的京观,还有其后已是残垣断壁的盛京后,这才彻底信了。

    扳着指头算一算,如今的建州女真,满打满算不到四万人,还包括了老弱妇孺在其中,他们此时的处境,比之老奴起兵的时候还要有所不如。

    明国若是大举进军,光是用人堆,恐怕也能让他们亡国灭种,更别提一东一北,还有东江镇和阿敏的威胁。

    想到阿敏,代善和多铎都恨得牙直痒痒,以前还有些同情,但没想到他居然在大金身上捅了这么血淋淋的几刀,若非此人,大金的局面也不会坏到如此地步。

    不管如何恐惧、害怕,抑或是愤恨,眼下都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把旗人全部聚在一起,以免因为分散,再被其他各方势力所趁,从而造成更多的人丁损失。

    代善和多铎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以大贝勒的身份(多铎掌四旗,已经与代善平起平坐,名正言顺地成了大贝勒,莽古尔泰之弟德格类接掌正蓝旗,做了小贝勒),号令所有辽东大地的旗人,全部向辽阳集中,以抱团取暖。

    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本来以他们目前的状况,退到赫图阿拉才是最好的选择,那里有利于休养生息,只是赫图阿拉同样被毁,缺乏防护,且离东金山太近,阿敏的威胁无时不刻地悬在他们头上,反而不如辽阳安全。

    ......

    大明崇祯四年九月初,秋老虎还在肆掠,聚集了明、金、蒙三方关注的大凌河之战,因为一场瘟疫的降临,历时两个多月,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此战在原本的历史上,黄台吉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玩得倍儿溜,前后历时三个月,不但将大明在关外的精锐基本覆灭,更逼降了城中守将祖大寿、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人。

    虽然祖大寿后来降而复叛,但丝毫没有影响后金在大凌河之战的辉煌,按后世的说法,就是后金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其意义丝毫不逊于萨尔浒之战和松锦大战,加速了明亡清兴的进程。

    但鼠疫的出现,硬生生将这一历史进程打断了,不但黄台吉、莽古尔泰、多尔衮、阿济格身亡,就是很多后来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大放异彩”的贝勒贝子,诸如硕托、阿巴泰、达海、石廷柱等等,也都在这场瘟疫中染病后死去。

    再加上李定国带着阿敏和海东青等人,在后金腹地大肆破坏,等代善和多铎带着为数不多、虎口余生的建州女真回到盛京时,迎接他们的是满目疮痍,不得不龟缩到辽阳左近。

    经此一役,后金从一个充满勃勃生机,能同大明掰腕子的地方强权,退化成了一个奄奄一息,随时能被风吹灭的孱弱部族。

    大凌河城中的明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战前连士兵带民夫,一共三万多人,战后仅剩不到八千的人马,其余人等,全部病死,而且因为城内狭窄,地方不够,无法安葬,成堆成堆的尸体就这么放着,直到发臭发烂。

    不过好在最终保住了大凌河,而且整个战役与原本的历史相比,耗时不长,支援的大军尚未抵达就结束了,往驰大凌河只有吴襄去过两次,都是偏军,虽然败了,但损失不大,算是给大明保留了一丝元气。

    “咯吱吱...”令人牙酸的尖叫声缓缓响起,时隔一个月之后,久未启动的大凌河城门,终于打开了。

    在确定建奴已然撤离之后,祖大寿下令打开城门,按事先交待好的,派出数骑,前往锦州送信。

    除了送信,更重要的,是将城内死尸清理出去,同城外一地狼藉的死尸一起安葬,否则的话,不但疫病还会继续恶化,就是这扑鼻的恶臭也让人受不了。

    还有城外的工事-土墙和壕沟,也要一一填平,不能就这么任其放着。

    ......

    大明崇祯四年九月中旬,蓟辽总督孙承宗的一道加急奏折送到京师,其内容让朝廷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因瘟疫横行,建奴损失惨重,自行退兵,大凌河城中的将士同样死了不少,为免瘟疫继续扩散,孙承宗令祖大寿率军继续留守大凌河,其后该如何处置,这个问题,总督大人抛给了朝廷。

    其后明廷为此事争论了很长时间,有建议继续增兵大凌河,扩建武备,以御强敌的,也有就此认为建奴已衰,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派兵直捣黄龙的。

    就在双方互不服气,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个新的声音出现了。

    这个新的声音最早是从一个小小言官的折子上开始的。

    这个言官姓甚名谁不重要,有没有受人指使则不太好说,总之他在奏折中说自己读过医书,又与太医院同僚交好,推断此次辽东大疫乃是由于季节变换,疫气横生而成。

    此疫气最为可怕之处,在于能沾染人的口鼻后,相互传播,是以为祸甚烈,大凌河的惨状是其最佳佐证,另外,他还列举了两年前发生在陕、晋之交,逃难民众同样感染此疫病后,死伤枕籍的例子,内容颇为翔实,让人不得不服。

第638章 战后(2)

    最后,该言官总结道,大凌河病死了这么多人,周边疫气横生,不宜派军前往。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幸存的建奴残军,同样会将疫气带回老巢,也不宜遣军追杀。

    而大凌河幸存的众将士尽管没有生病,但也沾染了疫气,可能还因为送信将疫气传到了锦州,因此建议朝廷,尽弃锦、大两地,其间将士任其自生自灭就好。

    两地以南的辽东军兵,全部撤回山海关,不令一人一马进出辽东,以免疫气传入中原,荼毒大明子民。

    至少一年后再遣人出关探访,若无疫病继续肆虐,则可接收锦、大将士,同时根据建奴的情况,再定是战是守。

    此言一出,守、战两派都不服气,很快用唾沫星子将其淹没了。

    不过很快,户部的官员出来力挺,特别是户部尚书郭允厚赞赏有加,甚至还说服了几个阁老支持此提议。

    当然了,郭允厚的提议没有这个言官那么偏激,置锦、大将士于不顾,而是稍微缓和了一些,表示这一年提供三十万两白银的粮饷给锦、大两地的军兵,同时两地将士开荒种田获得的粮食,由他们自行支配。

    其余条件不变,除此两地的辽东军兵,全数撤回山海关,一年后根据疫情状况,再行定夺。

    这样一个折衷的方案呼声渐高,战、守两派也有人见风使舵,转而支持,最后由崇祯帝一锤定音,就此定策。

    崇祯此人虽然有些执拗,不愿意轻易放弃国土,但是这次情况不一样,虽然撤军关内,但建奴同样也没有占到便宜。

    而且疫病的威胁如同悬在头上的利剑,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爱护子民的声名,也足可堵住弃守国土的指责。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明糟糕的财政,每年数百万的辽饷,压得大明朝廷喘不过气来,户部尚书郭允厚左右腾挪,能支撑这么些年,也着实不易,眼下有这么好一个弃守辽东,节省开支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哪怕这种情况只持续一年,但能剩下数百万辽饷还是值得的,撤回山海关的军兵中,至少有一半是民夫,可以就地解散,他们的钱粮不就省下了?

    其余将士的粮饷虽然省不下来,但山海关外各城池的维护,军械的补充保养,所费同样不少,这些就可以免了。

    为此郭允厚不惜上蹿下跳,鼓动朝臣阁老支持他的提议。

    崇祯同样是因为他的内库囊中羞涩,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不过给锦大两地的粮饷稍微松了下手,最终定为一百万。

    大明崇祯四年十月上旬,拖了快一个月的圣旨,终于从京师传到了辽东。

    诏令祖大寿为大凌河和锦州的主将,就地驻防一年,其余人马全部撤回山海关。

    锦、大两地的军兵还不到两万人,一年百万的粮饷,还有自种粮食的支配权,足够挥霍了,祖大寿规规矩矩地接了旨,安安心心地在大凌河呆了下去。

    至于其余各城,则纷纷开始撤离,这其中也包括了孙承宗所在的宁远城。

    孙承宗是推行堡垒战法的坚定支持者,袁崇焕也是师从于他,他们收复辽土的策略,就是一座接一座地修建城池,前期只要能守好这些堡垒,就能限制后金骑兵的机动性,同时演练关宁军的战斗力,等战斗力足够的时候,再伺机出击。

    随着明军野战能力的丧失,此举虽然无奈,但也不得不说还算是一个过得去的笨办法。

    说它还过得去,是只要不失守城池,就能保住现有辽东地盘,不用担上失土之责,同时也能磨练明军。

    说它笨,是因为此法完全没有考虑大明的财政能力,现在才将城池修到大凌河,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甚至引发了民变,要是这么一路下去,修到盛京附近,不对,还修不到盛京附近,大明就会彻底破产。

    志文放出来的鼠疫,同样打断了孙承宗的战略构想,堡垒战术就此中断,因为事关百姓的性命,又是内阁与皇帝一同下的旨意,这位蓟辽总督也不敢强项,乖乖收拾行李,撤回了山海关。

    这道旨意一下,意外地让大明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辽东这个无底洞,暂时不用填了,缺钱的问题大为改善。

    另一方面,在接到孙承宗的奏报后,辽东之事尚未决断之前,兵部已然及时传令,让赶往辽东作战的各路援军,就此回转原地。

    三边、登州的两路援军,知道不用再去辽东送死之后,高高兴兴地原路返回,回去的速度可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这其中,还间接地消弭了一场大祸。

    在原本的历史上,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磨磨蹭蹭地率军走到鲁东与冀北交界的吴桥一带后,由于给养不足,麾下士卒不得不抢掠百姓的粮食充饥。

    事后被士绅追到军营问罪,言辞间充满了对他们这些辽东人,还有大头兵的蔑视,两人不堪被人羞辱,在士兵的怂恿下,愤然带兵作乱。

    其后先后攻克了登、莱等地,甚至俘虏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孙元化,前后持续数月之久,给鲁东大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明朝廷是在大凌河惨败之后,才腾出手来,最后动用了关宁铁骑,遣吴襄吴三桂父子上阵,才平息了这场叛乱。

    不过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乃是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兵败,却不伤根基,仍然率主力逃出鲁东半岛,漂洋过海跑到辽东,最后带着手下大量的火炮、火炮手,还有铸炮工匠,投了黄台吉,使后金的火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从此有了真正的攻坚能力。

    不过这一回,两人还没有抵达吴桥,就因为无需再去辽东而回转登州,即便还缺少粮饷,但也没有发生兵变,鲁东大地就此避过一劫。

    建州女真也因为没有他二人的投靠,从而失去了进一步从铁器向半火器转变的机会。

    当然了,以此二人的尿性,在知道了后金目前的状况,特别是疫病横生之后,即便真的叛乱,最后会不会还去投靠,也很值得商榷。

第639章 辽阳现状

    大雪纷飞,将蒙古草原与辽东大凌河之间的崇山峻岭染得银装素裹。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长长的一队黑影如同蚂蚁般迤逦而来,到了山脚之后,就地用车马围了几个车阵以作防护,随后分出部分人手,将他们车上鼓鼓囊囊的麻袋卸下,或肩挑,或背扛,或用骡马,亦步亦趋地向山中行去。

    待翻过一座山岭后,山坳中蓦地出现了一座接一座的营帐,其间有明晃晃的火堆,热腾腾的水汽,嘈杂鼎沸的人声,与山脚下的景象截然不同。

    “小捷!怎么是你来送粮。”志文站在山坳口,笑容满面,给了宋才捷一个结实的熊抱。

    “没办法,娘想你们了,她忙着织线纺布,实在走不开,非让我来看上你们一眼不可。”宋才捷摊了摊手,狠狠瞪了旁边的几个丫头一眼。

    小英吐了吐舌头,偷偷挪了几步,躲到志文身后藏了起来。

    这时已经是崇祯四年的冬月中旬了。

    从大凌河撤出来之后,志文一直在山岭东麓搜捕西逃的蒙人,孙可旺追击建奴回转之后没多久,鉴于蒙人再无踪影,志文遂带着人马翻过山岭,在山的西麓,也就是孙可旺之前隐藏的地方驻扎下来。

    之所以不立即返回达林台,是因为这些人包括他自己的身上肯定都带着鼠疫病菌,也就是那个大明言官所称的疫气,若不清理隔离观察一段时日,就这么贸然进入草原,势必会带去灾难。

    前后解救了两队汉人,加上他们原本的兵马,接近三万的丁口,粮食的需求不小,志文虽然能凭空变出来,不过太也惊世骇俗。

    于是飞奴传书,让涿鹿工会在达林台发布任务,运送粮食前来此地,前提是佣兵团及其招募的脚夫,必须有部分从陕北逃难而来的难民,交接粮食的时候由这些陕北人放到指定地点后离开,志文再派人自取,为的就是不让疫病传播出去。

    过去的这几个月,原先的病号死了一半,痊愈一半,鼠疫的源头(汉人那些家中的老鼠)也被远远抛在了大凌河的那头,在翻越山岭前,志文以强制手段,勒令全体人员将那些瓶瓶罐罐全部抛弃,不得携带,否则就不被接纳。

    这是第四次送粮,鉴于无人发病,又下了好几场雪,能有效灭杀鼠疫病菌,志文觉得自己这帮人已经没了传播鼠疫的可能,这才同意让人将粮食直接送进他们的营地之中,让双方直接接触,没想到来的是好久不见的宋才捷。

    “志文,娘让我问问,你们什么时候能回去,这可都冬月了,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她可是盼着你们能回去过年的。”进了营帐,宋才捷喝了几口热茶问道。

    “回去过年啊?”志文盘算着。

    由于没了传播鼠疫的可能,其实现在就可以走了,但是他还想去看看建奴那边的情况如何,特别是疫病是否已经得到了控制,要是这个时候回去,年后还得过来探查,志文嫌折腾。

    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已经辗转托人,问过他好几次了,什么时候能出山,继续找建奴麻烦,他们虽然不愁吃喝,但是已经闲不住了。

    “小捷,你如果不急着走的话,等我十天如何,十天后我给你答复。”志文答道。

    “哥,你又想干什么?”囡囡警觉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去建奴现在的所在之地-辽阳看一看。”志文坦然相告,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想瞒也瞒不住。

    “那算了,你一个人去吧,不许进辽阳。”听说是去辽阳,囡囡没了兴致,也不担心。

    尽管移驻山的西麓,但是小股的探马还是被志文他们不断派到辽东,对那里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除了大凌河与锦州两地,大明撤军山海关,还有建奴全部聚在辽阳一带,这些他们都知道,现在的金人就是掉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只要不进他们的老巢辽阳,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你也不许去,志文不进城,不会有什么好吃的等着你。”宋才捷抢先开口,堵住了小吃货小英的嘴后,才回答志文,“行,我就等你十天,算了,我还是陪你一起去看看好了。”

    “行,那咱们明天就出发。”志文答道,宋才捷虽然只掌管对内的情报,不过了解些外面的事情,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

    志文一行三十余人,找来几辆牛车,扮作一个小商队,进了辽东平原后直奔辽阳。

    一路上杳无人烟,荒凉无比,不时可见废弃的田地、村庄,直到临近辽阳,才开始有了零星人气。

    “这就是建奴?”宋才捷看着眼前一个半死不活的人问道。

    此人眼神麻木到完全没了活力,面黄肌瘦,大冷天的,身上连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

    此人与宋才捷脑海中趾高气扬、凶悍强壮的建州女真大相径庭,无精打采毫无活力不说,见到他们,脸上居然露出了讨好的笑容,点头哈腰地问他们是不是从草原来行商的。

    由于明军南撤,严守山海关,西、北方向又被志文严令不得任何人进入辽东,而左翼蒙古在大凌河之战的间隙,被邹群等人带着兵马,势如破竹地降服,已经同样听命于涿鹿商社。

    临海的东部,东江镇那些明军还有海盗狡诈如狐,同样知道了辽东疫病横行的情况,没有人甘冒生死的风险,踏足辽东。

    整个辽东由此成了事实上的禁地,这几个月根本没有人来同建奴通商,靠着自己种的那点粮食,还有从大凌河一带抢来的粮食,勉强度日,好在之前死了不少人,倒也还够用。

    但其他东西却异常短缺,大凌河除了抢到点粮食,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盛京、赫图阿拉接连被毁,他们这几个月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个冬天难熬得紧。

    因此建奴一见到扮作蒙人的志文他们,甚至都不盘问一下,就讨好地询问是不是来行商的。

    这些建奴居然还剩有私货,志文他们车上拉的以青盐和茶叶为主,抢手得很,换了不少金银,也借机打探了不少消息。

第640章 消亡

    总的来说,建奴已经基本被大凌河的这场瘟疫给摧垮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他们汇集到辽阳,虽然避免了人丁分散,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却也给鼠疫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剩下来的四万建州女真,来到辽阳后又病死了一万多人。

    幸亏这个时候是小冰河时期,雪下得特别早,九月底就飘起了雪花,这才让鼠疫没有继续逞凶,要不然的话,整个族群全部因病消亡也不是没有可能。

    下雪虽然间接地帮助建奴控制了疫情,但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匆忙搬迁到辽阳,御寒物什准备得不足,又被冻死了几千人,到现如今,整个建州女真的人丁也就两万出头。

    从大凌河之战开始,短短数月,建州女真就从巅峰被打回了原型,不少人悲观地认为他们信奉的萨满抛弃了他们,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再没了原来的勃勃生机和抢掠他人的野心与信心。

    年轻且身强力壮的还有几个叫嚣着要去大明抢东西,持重的大多不愿提及,就凭两万出头的人丁,连一万可战之兵都凑不齐,哪有什么实力去抢。

    建奴自己吹嘘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平心而论,在这个时代的东亚大陆,他们的确是一只强军,但强军的前提也得靠一定规模的人丁来维持,连一万战兵都没有,怎么能无敌。

    即便悍勇依旧,也还能打胜仗,但几仗下来,光是战损伤亡就让他们无法承受,希腊联邦的斯巴达不是神勇无敌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少,一样被灭了。

    至于鼠疫,据志文观察,的确已经在辽东停止了肆虐,天寒地冻的气候让老鼠减少了活动,而最后一批染病之人的死亡,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源头也被遏制,辽阳附近已经见不到罹患鼠疫的人了。

    也就是说,可以兵进辽阳,对建奴实施最后一击了。

    尽管是好消息,志文却有些意兴阑珊,他本来以为,即便历经鼠疫之劫,金人仍然是块硬骨头,要想彻底消除隐患,不但得联合蒙人与各个佣兵团,涿鹿商社也得尽自己的全力。

    一直没有回达林台的原因,除了隔离鼠疫的考虑,就是为了方便这最后一击,要不然跑来跑去的太麻烦。

    但看建奴眼下这状况,哪里还用得着使这么大的劲儿,只需同意叶赫、黑水两部南下劫掠,同时放开对天字号佣兵团的限制,让他们也能进入辽东大展身手,最多一年,辽阳左近就会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走吧,小捷,回去了。”在将随行车辆的货物清理干净之后,志文兴致不高地对宋才捷说道。

    “回山?”

    “嗯,先回山,然后...然后回家。”

    “回家,可以走了?!”宋才捷却很高兴,他也以为志文跑这一趟是为了探查金人虚实,以便做最后一击呢,没想到这就要撤了。

    “没劲。”志文咂咂嘴,“用不着我们出面了,回去发布任务,邹群、老黄这些人会像抢食的狼群一样,把这里清理干净的。”

    大明崇祯四年的腊月中旬,在历经四个多月后,志文终于带着解救的两批汉人,还有他们自己军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达林台。

    还来不及喘口气,就不得不应付蒙人左、中两翼的各个部落头领,眼下从原来的插汉部一直到辽河,各大小部落均已臣服。

    当然了,名义上还是尊林丹汗为共主,但实际上,这些蒙人也不傻,至少知道真正的大权掌握在上相林远,左相苏鲁特,右相苏德的手中,早想拜访一番。

    只是三人一直和志文呆在辽东,想见而不可得,一听说他们回到达林台,附近的部落首领就来拜见,接着消息不断外传,更远之处的人也陆续赶了过来,弄得苏鲁特苏德二人想回自己的地盘都做不到。

    林丹汗虽然是个傀儡,不过这些人到了达林台,都是先去同他打个照面,然后再找三个丞相促膝长谈,倒让林丹汗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似乎蒙古共主的荣光又回来了,甚至觉得这样也挺不错的。

    志文倒是不用参和这些事儿,不过出去了这么久,商社和工会都有很多事儿需要他处理。

    百忙之中,志文没有忘记龟缩在辽阳的那些人,向天字号佣兵团及其附属的地字号佣兵团发布了新的任务,自此辽东向他们开放,他们可以像叶赫、黑水两一样,抓捕金人换取钱粮,同时飞报东金山,解除了山中两大佣兵团南下辽东平原的禁令。

    崇祯四年的年底,就这么在忙乱中渡过。

    佣兵团们远比志文想像的要积极,新年刚过,邹群等人就开始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元宵还没到,他们就聚集在一起,浩浩荡荡地向辽东进发了。

    不到一个月,就有好消息传来,原来这些人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事先瓜分好战利品,然后全部联合起来,其中包括叶赫、黑水两个佣兵团,选阿敏和邹群为正副统帅,齐心协力地打下了辽阳。

    随后留着金钱鼠尾的男丁,身着旗袍的妇人,成群结队被麻绳拴着,从辽东押送过来,在达林台部稍作停留,涿鹿工会统计一番之后,再放他们北上,目的地是额仁卓尔湖,繁重的晒盐、冻硝、洗羊毛等工作在等着他们。

    志文之前低估了佣兵团对财富的渴望,也高估了残存建奴的顽抗之心,从崇祯五年正月开始,到八月中旬,佣兵团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在辽东的狩猎,建州女真做为一个独立族群,从此彻底消亡。

    其余仅存的近两万人丁,全部被集中到额仁卓尔湖做苦工,之后逐渐被蒙人同化。

    辽东就此出现了真空地带,本来叶赫与黑水是可以取而代之的,不过这两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能自我繁衍生存的部落,黑水部的家眷同样集中在额仁卓尔湖。

    而叶赫则纯粹是一个为了战斗而聚集在一起的佣兵团队,尽管目前汉人不多,但他们受汉人的影响却绝对不小,这些憨勇朴实的汉子,在赚了钱粮之后,一样要娶妻生子,他们安的家,大都定在达林台,少部分则选了卓尔湖。

    鉴于辽东建奴抓无可抓,叶赫与黑水两只佣兵团没了钱粮来源,志文把目光瞄准了漠北,漠北蒙古随之成了这两只佣兵团的狩猎场地。

    对待漠北蒙古当然不能像对待金人那样以抓、杀为主,而是用对待漠南蒙古的手法,徐徐图之,除了以粮食换羊毛,现如今更有青盐和兽药这些利器,可以说无往而不利,必要时刻还可以用点不光彩的手段,以震慑不轨。

    这是北边的方略,至于西边,志文则鼓励佣兵团越过插汉部故地,向漠西蒙古进军,之后,一些胆子大的佣兵团,甚至跑到了乌斯藏一带。

    ......

    大明崇祯五年九月底,关闭了一年之久的山海关大门彻底洞开。

    在确认瘟疫的确退去之后,朝廷最终下令,让关宁军团出关收复故地,蓟辽总督孙承宗终于再度回到了之前他的行辕所在-宁远,随后很快与锦州、大凌河的祖大寿取得了联系。

    关宁各将齐聚宁远,商讨下一步该怎么行动,是先加强荒废了一年的城防,还是北上探查建奴消息。

    说来惭愧,这一年来锦、大两地虽然没有再被建奴骚扰,但祖大寿对金人的情况却是所知不多,除了种地出过城,其余时间都是紧守城门。

    尽管曾经派出夜不收北上探查,但是始终没敢深入到后金的核心地带,只知道金人收缩了势力范围,猜测这是瘟疫所致,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孙承宗最后拍板,派出千余人的小股骑兵,向辽东腹地进发,定要将建奴的近况打听清楚,其余人等带着各自军兵,先修补驻地城墙。

    半个月后,这只刺探消息的骑兵回到宁远,给蓟辽总督孙承宗和大明朝廷带来了一个惊诧不已,却也惊喜莫名的消息-整个辽东平原一片荒凉,只偶而遇到一些从大小东金山中出来打猎捕鱼的野人女真。

    盛京、辽阳这些大明故地,包括建奴自己的祖地赫图阿拉被烧成白地,再也见不到一个建奴。

    也就是说,建州女真-这个从万历朝后期就令大明头痛不已、忌惮万分、接连吃瘪的叛乱势力,就这么莫名奇妙地消失了。

    朝廷上下欢欣鼓舞,对于建奴的消失,都觉得是瘟疫肆虐,导致建奴死伤惨重,至于被毁的几座城池,则多半是建奴的宿仇-野人女真趁火打劫做的好事,这应该是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根稻草。

    崇祯喜不自胜,历经万历、天启,还有他自己,总共三朝的东虏边患,居然在他手上解决了。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很开心,虽然重开山海关,但是战事已熄,辽饷能节省很多了。

    随后内阁与崇祯一起,下发了一道旨意,令关宁军北上,收复盛京、辽阳等地,重建努尔干都司。

第641章 后记

    大明崇祯十六年秋,北海。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刚经历了盛夏,草还未发黄,天气已经转凉,草原上各种禽鸟野兽,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纷纷出来活动,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季节。

    不过志文感兴趣的,可不是狩猎,在草原上这么些年,从初拿弓箭,到现在的箭无虚发,其间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猎,他已经记不得了。

    此地虽然已经远离漠南,但草原风情不变,若仅是打猎,他可不会大老远地从达林台跑到这里。

    吸引志文的,是北海在后世的诺大名气。

    北海是汉人史书对它的称呼,在后世,它有个很洋气的俄罗斯名字-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六百多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将其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夸张。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占据,数年前,叶赫、黑水与其他天字号佣兵团齐心协力将该部归于涿鹿治下,那时候志文就想来看看,只是俗事缠身,路途遥远,不得不熄了念头。

    如今偷得空闲,遂带着家眷北上,一睹北海盛景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发?”王书芸轻驱马匹,来到志文旁边,眼睛掠过湖面之后,也和志文一般被美景所慑,一动不动地发起了呆。

    三年前志文满二十的时候成了亲,新娘之一,就是曾与他青梅竹马拜过堂的王书芸。

    尽管在后世,二十岁还是毛头小子,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有子嗣了,志文虽然一心想要年纪大点再成亲,但谁叫他是涿鹿的顶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论是长辈还是下属都不放心。

    志文最终没能完全顶住压力,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小志哥,这里好美哦。”小英也骑着马来到他的另一边,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面舍不得挪开。

    小志哥是她叫习惯了的,即便与王书芸一起嫁给了志文,还是没有改过口来。

    没错,小英也是志文的妻子,天真烂漫,毫无心机,却又不乏鬼精灵,与王书芸的知书达礼,贤淑大方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倒让志文颇有得享齐人之福的感受。

    郑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志文也有意淡化妻妾的分别,当时两人可是一起嫁过来的,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别。

    他们三人还没有子嗣,其他人如小英娘、王学究都挺着急,不过志文却不太在乎,两个丫头年龄都还不大,特别是小英,还不满二十,等过几年长开了,再怀孕也不迟,对身体也好。

    “嗯,好美。”志文也沉浸在这海天一色,深邃幽蓝的景色中。

    好半晌,三人才缓过神来。

    “唉,要是囡囡她们也在该多好。”小英第一个开口,为如此美景却缺少好友相伴而叹息。

    “楠妹如今可是内阁大臣夫人,怎么可能离开京师,到这北冥之地。”王书芸接话。

    她口中所说的楠妹,就是囡囡,十六岁的时候被孙大夫赐名郑楠,随后没多久,就嫁给了宋献策,夫妇两人一起进京去了。

    宋献策现如今是大明内阁大臣之一,囡囡自然就是大臣夫人了。

    妞妞嫁给李定国,林巧不出意外地嫁了孙可旺,几个丫头都有了归宿。

    妞妞大名郑柳,也是孙大夫取的名,孙大夫根据这两姊妹的小名取了个谐音字,虽然有些懒惰,但一楠一柳,倒也不难听。

    孙可旺在大凌河一役中,追击金人的战绩还是不错的,但他自己觉得比不上李定国放的三把火,回到达林台后,硬是辞去了治安官的职务。

    带着几十个亲兵,成天同佣兵团厮混在一起,不求指挥战斗,但求痛快厮杀,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战,他也有参与。

    之后同样闲不住,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佣兵团,接任务赚钱粮是次要的,为的是能到处走走,长长见识。

    乌斯藏他去过,天山、阿尔泰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林巧也不是娇娇女,嫁鸡随鸡,夫妇二人很少乖乖呆在达林台。

    志文他们北上北海之前,两人又接了个任务出去了。

    李定国就本分得多,能安安静静地呆在达林台或是卓尔湖练兵,不过他与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关系很好,海东青、阿敏等人不时会请他跑一趟,帮忙练练兵,这会儿,夫妇俩应该在后世的外兴安岭一带欣赏美景。

    “还是小时候好玩,长大了反而规矩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让,想谁了也见不到。”小英嘟着嘴说道,“我看宋先生那个劳什子的内阁大臣,不做也罢。”

    “真是孩子话。”王书芸笑了,“宋先生这内阁大臣,可不是仅仅是为了他自己做的,更是为了咱们涿鹿商社做的,哪能说不做就不做,对吧,夫君?”

    志文微笑点头,王书芸读的书多,在这些方面比犯迷糊的小英要强得多,宋献策这内阁大臣的位置,可是涿鹿商社全力支持顶上去的。

    崇祯十一年,建奴覆灭后的第七年,大明北方虽然还是饱受旱灾之苦,但因为有涿鹿工会提供的抗旱高产粮种,流民彻底消失,大部分百姓都有了温饱,部分人家甚至仅仅靠着高产粮食就发了家。

    大明帝国彻底摆脱内忧外患之后,登基已久的崇祯,终于不再那么焦头烂额,关注的东西开始多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知何时盯上了涿鹿商社,暗中调查很久,了解不少情况,适时地把此时已成庞然大物的涿鹿商社的详情报与了崇祯。

    崇祯一看,如芒在背,区区一个商社,不但垄断了毛纺行业,还与总督边军勾结,要是给他们时间,是不是会渗透到朝堂宫廷,自己的江山性命堪忧啊。

    遂下令封了涿鹿商社在京师和应天府两地的铺子,免去耿如杞、张鸿功与贺文瑞等人的差使,让三人进京述职,同时密令京营出军,包围涿鹿山,意图以此逼商社背后的大东家现身,再慢慢炮制。

    不料涿鹿商社尚未反击,就接踵而至地发生了数起大事,令崇祯束手无策。

    首先爆发的,是一北一南两京之地的商户大罢市,涿鹿商社的铺子其实在这两地既不显眼,也不豪华,只负责批发货物给零售商家,被封之后,这些商家没了货源,生意做不下去,有那冲动之人一扇动,南北两地就相互呼应地罢了市。

    时值中秋前后,正是百姓准备过冬衣物的时候,买不到毛衣毛布,影响很大,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四下弥漫,有那冲动的书生,甚至当街抨击朝廷,说这是恶政。

    一开始骆养性还想抓几个人震慑一下,岂料越闹越大,牵连甚广,吓得他没了主意,不得不将先前抓的人放了,又跑去找崇祯拿主意。

    接着就是宣府、大同、晋西三镇的边军大哗,直接发动兵变,他们甚至将卸职准备返京的耿如杞三人拦下,准备拥戴三人直接兵发京师。

    耿如杞等人坚决不从,边兵也不为难他们,找了个院子将他们软禁起来。

    随后出动了近万人马,将涿鹿山保护起来,京营还没出顺天府地界,听到此讯,吓得又缩回了京师。

    崇祯焦头烂额,骑虎难下,想要强硬点,又怕闹出更大乱子,京营的那副怂样他也看在眼里,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能对付宣大的边军,要想动手,恐怕得出动蓟辽的军队才行,可这样一来,事情就无法挽回了。

    有心退让却觉得没了面子,左右为难之下,局面就这样暂时地僵持起来。

    消息传到达林台,涿鹿商社之人,还有各个佣兵团,无不破口痛骂,都说朝廷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没有大伙儿在塞外的辛劳,哪来的建奴覆灭和七年不起的边衅。

    有冲动的,如孙可旺、海东青等人,干脆提议志文,向大明用兵。

    志文没有采纳这个偏激的建议,一起刀兵,不知会有多少的生灵涂炭,都是汉人,没必要自相残杀。

    解决问题并不是要靠打打杀杀才行的,有时候其他手段更有效果,不见罢市加兵变,就弄得崇祯束手无策了么?

    很快,马二在京师的人找到了骆养性,告诉他涿鹿山有诚意同朝廷商谈,但前提是要让涿鹿商社在南北两京的铺子重新开业,同时让耿如杞三人官复原职,涿鹿山愿意安抚罢市的商家,和兵变的边军。

    否则的话,这些麻烦就让朝廷自己头疼去,另外,马二的人还告诉骆养性,朝廷若继续不依不饶,涿鹿商社将停止向关内提供抗旱高产的粮种。

    这些话骆养性没敢隐瞒,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崇祯,崇祯听后,想了好几天,最终低了头。

    百密一疏啊,崇祯自嘲,动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给忘了。

    经过**年不断地宣扬,还有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涿鹿商社的粮种已经遍布帝国南北,正是因为这些粮种的高产,才使得大明,特别是北方摆脱了严重缺粮的危机,而南方则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红薯土豆,志文针对南方,又提供了特别的稻种,优缺点与红薯土豆一样,保证高产的同时,得继续向涿鹿商社购买粮种,否则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结果。

    不买粮种就绝收这一点,这些年不断有人试图挑战,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乖乖向涿鹿商社买粮种。

    这一点崇祯也很清楚,起初他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能保证高产丰收,就能解决大明的问题,那么让商家赚些钱粮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一回才知道被卡住了脖子,要是没了这些神奇的种子,来年整个帝国都将面临绝收的危险,即便还有些存粮,但维持不了多久。

    就算还能将原来的老式粮种找出来种上,可吃惯了燕窝,谁还咽得下米糠,再说了,粮食因此大幅减产也会使帝国重又面临饥民遍地,流民闹事的困顿境地。

    最终,涿鹿商社和大明朝廷在边境之地选了个地方,坐下来谈判。

    这时的涿鹿商社已经不是崇祯四年的涿鹿商社了,在覆灭建奴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张粮种的生意,特别是针对南方的稻种,需要周承允的人脉帮忙,志文主动将涿鹿工会的事务全部并入了商社。

    自此,涿鹿商社成了一个集毛纺、青盐、兽药、粮种等垄断性生意于一体的庞然大物,麾下还有蒙古各部落和不少佣兵团充当打手,是一个既能经商,又能动武的怪兽。

    当然了,周承允的股份比例相应下降,被稀释不少,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是沾了好大便宜。

    双方在边境你来我往地打太极,花了整整一个月的工夫,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

    大明的户部和崇祯的内库,各出一百万两现银,合占涿鹿商社的三成股份,其余七成,周承允独占两成,剩下的五成股份,由志文替兄弟们代管。

    这个便宜明廷可是占大了,要知道,涿鹿商社现今根本不缺钱,区区两百万现银别说三成股份,就是一成股份都不可能买到,这完全是看在大明朝廷的面子上,为了让涿鹿商社堂而皇之地走到明处,不受打压而做出的让步。

    有让步自然就得有收获,宋献策以涿鹿商社代表的身份,成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以保障涿鹿商社的利益,并且今后历任内阁,必须保证有一个涿鹿商社指定的代表在其中,首辅、次辅可以不做,但是不能没有。

    这是涿鹿商社在政治上获得的最大成就,除此之外,宣大总督和下属三镇的总兵,其任命需经涿鹿商社首肯。

    其实谈判一开始,涿鹿提出的条件是要插手九镇总兵的,明廷无论如何不肯答应,最后各让一步,涿鹿商社获得了宣大总督及其下属三镇总兵的任免权。

    关内的利益就是这些了,在关外,除却辽东已经建成的努尔干都司,涿鹿商社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各部不论是台吉也好,可汗也罢,均需获得涿鹿商社的首肯,朝廷才会册封,林丹汗一脉的继承人,还有其下的三大丞相,同样由涿鹿选定后,报明廷批复。

    至于佣兵团什么的,双方都没有提,默认了这是商社麾下的武装力量。

    自此,涿鹿商社成了后世英、荷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东印度公司一般的存在,在塞外的大片区域,代大明行驶行政、司法等权力,以商贸为本,以佣兵和各部落为武装力量,震慑不服。

    其实这么一看,志文他们在明廷身上占的便宜也很大,在塞外是独立王国一般的存在,关内还有自己的代言人,他本以为要崇祯答应不太容易,毕竟涿鹿商社在塞外的力量过于强大,有威胁大明的能力,没想到居然很顺利。

    看来粮种的供应是终极大杀器,逼得崇祯也不得不低头。

    不过志文也并不是一味用强,他效仿后世的公司成立董事会,根据股份的多少决定各方的董事人员,朝廷除了分红,还可以参与涿鹿商社的决策,这恐怕也是崇祯愿意答应的原因之一。

    另外,志文在关内的权力要求看似不小,但也表明了涿鹿商社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反而让崇祯放了心。

    尽管涿鹿一系在塞外过于强大,对明廷也不是没有好处,自此北方的边衅可以说完全消失了,大明的财力物力,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比如东南沿海。

    却说小英听了王书芸的话,瘪了瘪嘴,“知道啦,咱们涿鹿商社现在家大业大,需得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才能让商社蒸蒸日上...”

    还要继续背下去,志文苦笑着打断了,“好了好了,小英,这是咱们北上前,我在商社讲的话,你背下来作甚?”

    小英吐吐舌头,“没什么,就觉得这些话说得挺好,以后我跟人说话,也可以这样振振有辞岂不是好。”

    “说话想要振振有辞,还是多看几本书才行,小英。”王书芸笑道。

    “唉,一看书我就头痛,还是不要提了好不好?”小英愁眉苦脸地说道。

    志文和王书芸一起哈哈大笑。

    笑声中,远处有“”的马蹄声响起,身后的亲卫中有几人警惕地驱马迎了上去。

    两相而遇没有多大一会儿,对方队伍中有两骑越众而出,旋风一般向志文他们飞驰而来。

    “小志哥,小英,书芸姐。”人还未到,妞妞清亮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妞妞!”小英眼睛一亮,策马迎了上去,两个丫头在马上闹腾了一番,这才一起来到志文身前。

    李定国不紧不慢地跟在她俩身后,见了志文,只简单地喊了声志哥,但看得出来也很激动,志文点头回应。

    “哈哈,没想到能在这儿遇上郑公子。”紧接着,一道粗豪的声音接踵而至,海东青也到了。

    “海东青大哥。”志文笑了,能在这种地方遇上他们,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你们不是说请定国去石兴山(现在的外兴安岭)打猎赏景么,怎么也到北海来了?”志文问道。

    李定国夫妇来过北海,之前听说是应海东青他们的邀请去石兴山,两地相距甚远,怎么会又跑到这里来了。

    “嘿,郑公子,你有所不知,”海东青笑了,像找到宝物似的,“本来的确是请李队长去石兴山清闲几天,没想到有人意外闯入,扰了咱们的雅兴,我和阿敏一合计,干脆把他们都抓了,想着送到卓尔湖,看商社收不收,李队长就跟着一道来了,顺道看看北海。”

    “抓人?”志文皱皱眉头,“海东青大哥,不是跟你说过,东金山和石兴山这些部族,需以怀柔手段为主,以免轻启战祸。”

    “放心,郑公子。”海东青大大咧咧的,浑不在意,“这些人,啧啧...又白又嫩,说的话谁都听不懂,算了,李队长,还是你来说。”

    又白又嫩,难道全是女人?志文听得一头雾水。

    “是这样的,志哥。”李定国开口解释道,“这些人都不是石兴山的土著,以前从没见过,肤色白皙,头发金黄,怪异得紧,在石兴山强买毛皮、人参、东珠,价钱给得极低,引起公愤后还劫掠了一个小部落,我们是看不下去,才出手将他们全部擒下的。”

    一听李定国的描述,志文就知道是白人,算算时间,难道是俄罗斯人来了?

    “这些人的话,没几个能听懂,好容易他们中有个通译,据说是从什么厄洛斯来的,对了,他们还有火枪。”李定国接着说道,“只不过他们这火枪,着实拿不上台面,还要用火绳点火。”

    由于涿鹿商社的存在,大明边军的待遇逐步上升,地位最低的军中工匠也享受到了好处,一些顶尖工匠更被涿鹿商社重金聘到达林台,不断改进火器。

    塞外这些年的冲突多是小规模,火炮因为笨重不便,并未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令人惊异的进步的,是便于携带的火枪。

    那种需要用火绳点火的火枪,眼下也就明军还在用,财大气粗的佣兵们,基本都换上了前装滑膛燧发枪,不用再担心夜晚的火光和火绳燃烧的气味暴露目标,也不用担心被雨水淋湿,可以全天候作战。

    而且射速、重量、射程都有了质的提高,弓箭已经有了被淘汰的趋势,火枪由此成了涿鹿商社又一个新的财源。

    是以李定国对这些还在用着火绳枪的闯入者,很是看不上眼。

    “对对对,李队长说的对,这些人生得白,脸又长得像鬼一样,咱们都叫他们白皮鬼,倒是牛高马大的,干苦力应该不错,郑公子,要不要去看看?”

    海东青手一抬,指着远处他们已经扎好的营地问道。

    嘿,还真是俄罗斯人,志文兴趣来了。

    这些年,因为俘虏来做苦工的战俘很少,毛纺的需求又不断增加,洗羊毛的人力开始短缺,不得不重金找人,毛线、毛布的成本开始上升,要是有人自投罗网,志文可不会客气的。

    “走,看看去。”志文轻轻一夹马肚子,大白灵巧地转了个方向,长嘶一声,扬蹄向营地而去。

    其余诸人紧紧跟随,马蹄踏破了草皮,扬起来丝丝缕缕的草屑,在空中悠悠晃荡,最后复又坠落地面。

    (全书完)

完本感言

    完本了,和大家说说话。

    这本书写得不算好,有不少毛病,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想说能一路追看下来的,都是真爱,在这里向各位真爱表达一下最诚挚的谢意。

    有些书友可能觉得结尾有些仓促,有烂尾之嫌,不过之前挖的坑基本已经填完,仓促或许有之,烂尾还称不上吧。

    窃以为,在华夏最大的敌人消亡后,再接着写,意义已经不大了。

    攻克辽阳的最后一战,之后同明廷的勾心斗角,甚至是后记中遇到了厄洛斯人,要想写都可以继续写下去,不过总有狗尾续貂和水字数之嫌,就让本书在最精彩之后结尾吧。

    或许有人觉得,主角没有坐上龙椅不爽,这里我也不过多解释了,本书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主角称王称霸,首先是为自己在乱世中求生,然后为华夏求生,这算是对书名的一种解读吧。

    也有人觉得,最后用鼠疫完结女真有些儿戏,个人看法是,在华夏古代史上,各个游牧民族的对比中,以建州女真的实力,前三名是肯定进不去的,前五都值得商榷。

    之所以能入主中原,既有大明本身的原因,也有很多机缘巧合,比如小冰河时期的干旱,比如在大明境内爆发的各种疫病,都是将大明拖垮的原因之一。

    这些东西能将大明弄垮,放到后金身上,它一样承受不住,甚至因为体量过小,随便一样加诸其身,就是灭顶之灾。

    小冰河时期引发的干旱,之所以没有将后金拖垮,原因很简单,是它靠着不断劫掠大明,从大明身上吸血才得以存活,甚至不断发展壮大的。

    发展技术,演练新军,以绝对优势碾压吊打,看着的确很爽,但看的多了,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点点厌倦呢。

    就像红烧肉吃多了,总会有些腻,吃上一碟泡萝卜就能胃口大开,诸君何不把本书看作这碟泡萝卜呢?

    希望这碟泡萝卜你吃得还算满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608/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 作者:自身小卒所写的《明末求生记》为转载作品,明末求生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求生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求生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求生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求生记介绍:
穿越到明末,还随身带着系统,是称霸天下好呢?还是笑傲江湖?呃,少年,赤贫的你,先确立一个小目标如何?比如,在这个年复一年充斥着天灾、民变、外族寇掠的乱世生存下来?然后活着,堂堂正正地活着,不弯腰、不屈膝地活着。书友群:142423542,欢迎订阅过的书友加入。明末求生记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求生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