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明末锦绣TXT下载明末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有限无敌     明末锦绣txt下载     明末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三十四章 西厂

    “佟先生,佟国鼐虽然熟悉福建情况,但是毕竟是满清旧人,让他当这个钦差大臣那些福建地方官怎么办?”

    朱宏三这个理由很充分,袁彭年当年是福建学政,佟大方更完,只是福州闽县县令,现在让原上司去指挥他们,这工作还怎么干?

    佟养甲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毕竟当年袁彭年和佟大方是佟国鼐的手下,让佟国鼐当这个钦差确实有些不适合。

    “陛下,那这个钦差用何人来担任?”

    朱宏三想了想身边这些亲信,军机处姚启圣在自己身边已经四年了,也差不多应该外放了。这个家伙心黑的很,去福建应该能镇得住那帮老家伙。

    “这样吧,这个钦差由军机处军机姚启圣担任,你的那个什么孙子佟国鼐,去福建当个水师总兵吧!”

    朱宏三刚占领全中国没几年,新军的军制还没有推行全国。因为朱元璋的卫所制已经实行二百多年,形成一股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帮家伙和文人士大夫不一样,文人士大夫顶多背地里骂你就几句,然后在各种小说戏曲中将朱宏三描写成一个狗屁不是的昏君。但是这些卫所旧军人手里有军队、有武器,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酿成兵变。

    所以朱宏三对地方这些旧军人并没用大动,只是在一些关键地点放上自己人。不过卫所制已经严重拖累各地的经济发展,这个顽疾不动是不行的,不过不是现在。

    佟养甲一听总兵也行,虽然武职没有文职重要,但是佟国鼐一个投降官员,能给你一个二品总兵就不错了。

    “陛下,佟国鼐还有几个当年在福建的旧部,想要一起带去,请部下恩准!”

    “好,这个你看着安排就行,不用请示朕了!”

    佟养甲大喜,只要这些自己人能混进官场,剩下的就好办了。凭自己一个次辅的身份,想要提拔几个地方将领还不简单吗?

    朱宏三看佟养甲退去,对身边的李承恩问道:“老李,桂王妃押在那里?”

    李承恩恭敬的回答道:“皇爷,桂王妃是宗室,所以被西厂的韩公公押走了!”原本东厂和锦衣卫负责文武百官的监听,但是多疑的朱宏三对自己儿子也不相信,在西厂组建完成后就将监听宗室、皇子、各郡王的任务交给了西厂。而王氏是朱由榔的皇后,西厂成立的首要任务就是查清朱由榔遇害案,所以王氏被西厂关押。

    朱宏三听说王氏被押到西厂,点头说道:“好,去西厂看看!”

    西厂是明宪宗于成化十三年所设,西厂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第一任厂督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西厂仅仅成立五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朱宏三组建西厂主要是对东厂和锦衣卫已经不放心,朱由榔被害这么大的事自己竟然不知情,所以西厂的首要任务就是查办朱由榔遇害案。不过朱宏三是开国皇帝,知道特务这种东西过犹不及,所以给厂卫并没有前代那么大的权利,文武百官不经审理和皇帝的圣旨,绝对不可以用刑。

    不过西厂复立也让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很多大臣纷纷上书痛陈弊端,希望皇帝收回成命,但是朱宏三铁了心干什么事那能听一些书呆子的,所以历史上比东厂还臭上一万倍的西厂,在西安门灵境胡同原址上成立了。

    西厂的厂督是宫内监大太监韩奇,也算朱宏三的老人了。韩奇原本是武昌楚王府的太监,武昌被张献忠攻后韩奇就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加入了朱宏三的队伍,按照加入革命队伍的时间来算,韩奇要比李承恩早上半年。

    自认为资历老,并且还是朱宏三的湖广老乡,所以韩奇对身处自己上位的李承恩很不服气。这次接到皇帝圣旨复立西厂,韩奇就发誓一定要将李承恩这个老王八蛋弄下去,所以韩奇这几个月对复立西厂很上心,就连普通番子都是亲自挑选。

    韩奇得知皇帝来到西厂,赶紧带着西厂所有锦衣卫千户、百户、番头、番子,来到西厂门口跪迎皇帝。

    朱宏三坐着御辇来到灵境胡同西厂门口,下了车抬头观看。西厂的门面很是宽阔,门口一个高三丈牌楼,上面有朱宏三亲自书写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大字,虽然朱宏三字并不好看,但是这个皇帝写的,所以用黄金装裱,一看很是气派。

    东厂牌楼上面的“流芳百世”是当年朱棣写的,朱宏三作为世祖,当然不能次于朱棣这个篡位明太宗(明成祖是嘉靖给改的,朱棣死后庙号是明太宗),所以朱宏三将后世这八字名言写了下来,虽然字不好看,但是字数比你朱棣多。

    朱宏三站在门口看着西厂很是气派,连连点头,他为了复立西厂从自己的小金库拨了十万银元,现在看到钱都用到刀刃上自然开心。

    朱宏三看到跪了一地的西厂人员,笑道:“起来吧,朕今天来就是看看你们办差用心不,韩奇啊,你带着朕参观一下你的西厂吧!”

    李承恩听朱宏三直呼韩奇,心中不免有些暗喜,看来皇帝心中自己还是最重要的。在太监中能被皇帝直接称呼为老什么的,大概只有李承恩了。

    韩奇也知道自己在朱宏三心中的地位不如李承恩,不过这个不用怕,你李承恩也不是皇帝的儿子,早晚有一天咱家将你李承恩踩在脚下。

    韩奇听皇帝让他们起来,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躬身说道:“老奴欢迎皇爷视察西厂!”

    这个场景让朱宏三想起上一世自己迎接县里领导来检查,不过那时卑躬屈膝的是自己,现在自己确是皇帝。

    朱宏三志得意满的点了点头,然后问道:“西厂建成两个多月了,朕今天来看看你们弄得怎么样?是不是那朕的银子打水飘了?”

    “皇爷,这可万万不敢!皇爷拨下的内帑老奴都用在刀刃上,整修房屋用去一万八千银元,雇佣人手用去一万二千银元,现在还剩七万银元在府库中不曾动用!”韩奇这次为了压过东厂,皇帝给的钱还真没敢动,一分一毫都用在正事上。

    朱宏三也知道这帮死太监手脚不干净,也不想深究,现在看到东厂整修一新也十分高兴。

    “好,韩奇,带朕进去看看吧!”

    韩奇躬身领命,在前面带路。走进牌楼就是西厂大门,这个大门和东厂差不多,左边挂着牌匾,上面写着“钦办西缉事厂”。走进去以后也是一个龙纹影壁墙,后面就是西厂正堂,上面挂着岳飞的绣像,最上面是四个大字“忠义千秋”!

    朱宏三去过东厂,现在一看西厂弄得和东厂一样,不禁有些不高兴。

    “韩奇啊,你这怎么弄得和东厂一样啊!企业文化你懂不懂?你这么弄这里还是西厂吗?干脆改名叫东厂分部得了!”

    韩奇听皇帝生气赶紧跪倒说道:“皇爷,老奴没读过书,只觉着东厂这么弄很气派,所以才有样学样!”

    朱宏三听韩奇这么说恨铁不成钢的骂道:“你们啊就是不读书,人家东厂建成二百多年了,企业文化深厚,东厂挂岳飞像能让人胆寒,你们挂只能让人发笑!”

第八百三十五章 亲自审问

    李承恩看到皇帝训斥韩奇,心中大喜,他本来就和韩奇不对付,这时还不踩上一万只脚?

    “皇爷,这也不能怨韩公公,韩公公本来掌管宫内监,这种外事还不太熟悉,请皇爷原谅!”李承恩这话明面上是为韩奇开脱,其实是说韩奇能力不行,只能管一些宫中琐事。

    韩奇当然也知道李承恩什么意思,刚要反唇相讥,朱宏三开口说道:“老李说的对,韩奇你要和老李多学习,知道吗?”

    韩奇听皇帝都这么说了还能说什么,只好躬身皮笑肉不笑道:“是,皇爷说的对,老奴一定多和李公公学习!”

    朱宏三点点头,指着岳飞像说道:“岳飞像就不要挂了,你们西厂可以挂其他人吗!东厂学岳飞的忠义,你们西厂就要仁义!历史上谁最仁义?韩奇你说说!”

    这可为难坏了韩奇,仁义的人多了,但是大部分都是假仁义,这要说出来不合皇帝意思怎么办?

    朱宏三看到韩奇的犹豫骂道:“没用的东西,这还用想吗?谁最仁义?当然是关二哥了,以后你们西厂挂关羽的画像,横批吗就用大仁大义四个字!”

    韩奇听皇帝给西厂选了这么四个字,心中不敢反对,只好跪下接旨。

    朱宏三迈着方步来到中间的大堂,左右看了看问道:“韩奇,朕让你侦破的案子怎么样了?”

    朱宏三问的是朱由榔被害案,当时朱宏三不信任东厂和锦衣卫,所以在组建西厂后,给韩奇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查这个案子。

    韩奇看了看朱宏三身边的李承恩,朱宏三命西厂监视东厂和锦衣卫,现在东厂厂督在这韩奇有些话不敢说。

    朱宏三看到韩奇的样子骂道:“有什么话直接说,朕相信老李这个人,绝对不会背叛朕的!”

    李承恩听朱宏三这么说真是感激的五体投地,赶紧双膝跪倒叫道:“皇爷,老奴绝对不会背叛皇爷,老奴谢皇爷的信任!”

    韩奇原本想要给李承恩下套,但是看到皇帝这么信任李承恩,决定没有在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动李承恩。

    “皇爷,西厂已经派人去武昌了,只是当时桂王落水是五月份,正是汛期,江中水流湍急,桂王的尸体没有打捞上来!但是跟随桂王上船的那个老太监尸体找到了,还有一个刺客的尸体也被找到!”

    朱宏三点了点头问道:“嗯,结果怎么样?”

    怎么样?能怎么样?五月份的事情,一个月后西厂的人才到武昌,那两具尸体已经烂成骨头架子了。

    韩奇不敢不答,只好硬着头皮实话实说道:“回皇爷,西厂的人赶到武昌时两具尸体已经腐烂。。。”韩奇一看朱宏三面色不好,赶紧接着说道:“尸体虽然腐烂,但是武昌府的仵作已经先一步查验完毕,那个老太监正是中毒而死,并且七窍流血,看样子是砒*霜!那个刺客虽然死于自杀,但是胃中也有中毒迹象,应该是先服毒在自杀!”

    自杀?朱宏三用手捋了捋胡须问道:“你们西厂的人怎么看?”

    韩奇组建西厂招收了很多江湖人士,其中有几个对尸体很有研究。

    “皇爷,根据奴才派去的人说,那个刺客身体魁梧,骨架粗大,应该是从军之人。只是武昌仵作没有经验,当时没有查看手上是否有老茧,所以不知道这个刺客是那地方的军人!”

    军人也分很多种,以前普通卫所兵饭都吃不饱,自然不能身体魁梧。前明各个将领的家丁吃得好、待遇高,但是这些人双手虎口有老茧,头上有长期带铁盔的印痕。如果是新军更简单,新军常年使用火枪,所以右肩有很深的背带痕迹。

    但是因为天气热,等西厂的人赶到武昌时那个刺客皮肤都已经腐烂,武昌仵作因为经验不足,只是验看了如何死亡,这种细节并没有找出来。

    朱宏三想了想既然刺客的线索断了,那就从老太监身上下手。按理来说太监身份低微,那些刺客根本不能杀一个老太监,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所以那个老太监中毒而死必定有隐情。

    “皇爷,那个老太监叫杨德恩,当年是桂王府中典值所中官,衡阳被流寇攻陷后杨德恩就跑到了广州。皇爷在广州称帝后后宫规模扩大,杨德恩本来就是宦官就入了宫。在神武五年因为年纪老迈出宫养老,和一个侄子杨六居住在南京城外兴隆村。这次皇爷派人去云南迎接桂王,在南京选派桂王府老人,这个杨德恩就被选中。”

    朱宏三听了听也没什么,只是一个普通太监的一生,可是为何这个杨德恩要喝毒酒呢?这里面一定有事!

    “你们西厂派人去把杨六控制起来,问问他知不知道什么情况!”

    韩奇听皇帝这么说赶紧点头答应。

    朱宏三问完案子的进展情况,接着问道:“朕听说桂王妃王氏在你处?”

    韩奇听朱宏三这么赶紧回答道:“回皇爷,正在奴才处,不过王氏刚来不到一个时辰,还没有审问!”

    朱宏三点点头说道:“好,给朕准备一间干净屋子,朕要亲自审问!”

    韩奇掌管宫内监,对朱宏三的龌蹉手段知道的很清,当年朱以海的王妃、小姨子,秦淮名妓李香君、寇白门都是这样遭了朱宏三的毒手,看来这个王氏也要倒霉。

    不过韩奇那管你王氏死活,听皇帝吩咐韩奇赶紧在后院倒出来一处偏僻安静的院子,同时将王氏从女牢中提出,送到朱宏三面前供皇帝玩乐,不!审问!

    朱宏三走进屋中,周围看了看,这件屋子一共两间房间,里面一间外面一间,里面的房间放着床铺,外面放着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这个屋子大概是那些番头休息的地方。

    正在朱宏三闲看的时候,房门一开,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带着一个人走进房中,这个人正是上午狂咬朱宏三的王氏。

    两个太监将王氏送进屋中然后退了出去,王氏看到屋中只有昏君一个人,心中知道不好,紧张的问道:“你个昏君,你想要干什么?”

    这时王氏已经将王妃的行头都去了,换上一身月白色中衣。王氏本来就是江南水乡的女子非常柔弱,再加上裹着小脚,穿着白色中衣站在那里真是楚楚可怜。

    朱宏三随着年纪的增大,对女人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年轻时讲究要的就是你的身体,所以碰到美女那管你怎么想,上了再说。但是朱宏三现在年纪大了,感觉那种强上实在没意思,弄得如同奸*尸一样。现在的朱宏三喜欢上不禁要玷污你的身体,还要亵渎你的灵魂,所以今天朱宏三准备好好玩弄这个王氏一下。

    朱宏三故作惊讶的问道:“婶婶,这帮家伙怎能如此对你?朕一定要严惩他们!”

    王氏以前是皇后,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弱女子,听朱宏三在这贼喊捉贼,不禁怒道:“昏君,你如此羞辱本宫,本宫下到阴间一定在太祖面前控告你!”

    朱宏三大吃一惊,来到王氏面前咕咚一声跪倒,然后抱住王氏的大腿叫道:“婶婶,皇叔并不是小侄要杀的,小侄是被人陷害的!”

    朱宏三原本想要玩弄一下王氏,但是这一抱王氏的双腿,发现这双腿真是紧致修长,色心大动之下手不老实,两只手从王氏的小腿处渐渐向上,抚摸到王氏的大腿根部。

    王氏看到这个昏君如此无礼,急忙伸手推朱宏三。虽然王氏也是二十七八岁的中年妇女,但是和自己老公死鬼朱由榔同房时都是遵循礼法,哪里见过朱宏三这种急色鬼模样。

    王氏虽然反抗,但是那里是身高一米七五的朱宏三对手,很快裤子就被朱宏三扒光。朱宏三看到这样再也控制不住,也脱了裤子就要上。

    王氏看到朱宏三漏出面目狰狞的小兄弟,知道今天自己要**于这个昏君,王氏集中力气骂道:“昏君,你在如此无礼本宫就咬舌自尽!”

    这句话可吓坏朱宏三了,上吊朱宏三不怕,还可以玩尸体,可是咬舌弄得浑身血迹,那还玩个屁了。

    朱宏三光着屁股站了起来想对策,中年妇女最看重什么?那就是家庭了,不过王氏老公被弄死了,还没有儿子,这可麻烦了!不过朱宏三一想老公儿子死了不还有父母兄弟吗?

    朱宏三看地上的王氏要穿衣服,赶紧上前抓住她的双手问道:“婶婶,你是不是还有一个死鬼老爹活着?”

    王氏听朱宏三这么问知道事情不好,刚要说话,朱宏三接着说道:“嘿嘿,你爹王略当年辞官回苏州老家,现在正在吴县居住,你是不是还有一个哥哥叫王商?朕告诉你,你哥哥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去年已经成婚,找的本县一个举人的女儿!”

    王氏听朱宏三这么说不免眼泪流了下来,王氏在崇祯六年,许配给当时还是永明王的朱由榔,原本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哪知道紧接着国破家亡,王氏跟着朱由榔颠沛流离转战大半个中国,这一晃就是十多年,自己竟然不知道大哥的儿子都已经成婚。

第八百三十六章 苏州好风光

    王氏听朱宏三说起自己的家人,身体不再扭动。朱宏三看到王氏泪流满面,知道王氏还是担心自己家人的。

    朱宏三放开抓住王氏的手,站起来问道:“怎么样?死鬼朱由榔有什么好?竟然能让你为他殉节,不如跟着老子,将来吃香喝辣不好吗?你可以自杀,你死后一了百了,可惜你大哥一家了!你要自杀,老子就下令将你嫂子、外甥媳妇充军做军妓,婆媳一同**,真是千古美谈啊!哈哈!”

    王氏现在已经心如死灰,她知道面前这个昏君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王氏一想自己死了到简单,可是哥哥怎么办?外甥怎么办?

    王氏咬了咬牙问道:“好,皇帝你不是要我这蒲柳之身吗?我给你,但是你答应我不要难为我哥哥一家!”

    朱宏三一听王氏同意大喜,转身回到椅子上坐了下来说道:“好,既然婶婶同意和侄子合体风流,那就在侄子面前将衣服脱了吧!”

    王氏听朱宏三这么说二话不说,将上衣脱了站在朱宏三面前,至于裤子刚才已经被朱宏三脱了。

    朱宏三看到王氏这么干脆反而没了兴致,朱宏三想了想这个王氏是苏州人,苏州弹词很有名不如先让她唱个小曲。

    朱宏三笑嘻嘻的说道:“婶婶,侄子听说苏州弹词很好听,不如婶婶唱给侄子听听?”

    王氏没想到朱宏三还有这要求,赶紧上来完事得了,还唱什么小曲?

    “我不会,再说也没有乐器!”

    没有乐器简单,朱宏三叫来李承恩,让他去找一个琵琶来。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琵琶很快找来。

    朱宏三将琵琶交给王氏然后说道:“别说你不会,朕可是早就知道你的名气。你不弹也可以,想想你哥哥一家!”

    王氏没办法接过琵琶,王氏书香门第,自幼熟习女工乐器,更何状这种家乡小调?王氏没办法只好坐在椅子上为这个昏君弹了一首杜十娘。

    朱宏三听王氏弹得和自己听得不一样,朱宏三不知道其实后世很多曲乐大部分成型于清末。苏州弹词虽然在宋代就有,但是发展成朱宏三熟悉的样子还是乾隆年间的事。

    朱宏三听了一会儿什么也听不懂,实在没意思,打断王氏说道:“别弹了,老子一句都听不懂,这样!老子教你一首歌,你用苏州方言唱出来!”

    朱宏三随后将后世那首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唱了出来,“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哎呀,苏州好风光,好呀好风光! 哎呀哎呀!春季里杏花开,雨中采茶忙。夏日里荷花塘,琵琶丁冬响。 摇起小船,轻弹柔唱,桥洞里面看月亮。桥洞里面看月亮,哎呀哎呀!秋天里桂花香,庭院书声朗, 冬季里腊梅放,太湖连长江,推开门窗,青山绿水,巧手绣出新天堂,巧手绣出新天堂,哎呀哎呀!”

    当年朱宏三去苏州旅游,旅游大巴上就唱的这首歌,今天又唱了一遍有**分相似。

    王氏以前只听说过这个昏君杀人不眨眼,没想到还有唱小曲这个才能。王氏出身苏州,自然对家乡小曲了解详细,但是这个昏君唱的自己却完全没听过。

    朱宏三唱完对王氏说道:“你用你们苏州方言唱一遍,朕唱的带有湖广方言,所以唱出来差一些味道!”

    王氏调了调琵琶,很快就将这首苏州好风光唱了出来。这首歌和苏州弹词完全不同,但是王氏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很快就将这首歌学的**不离十。

    朱宏三一听虽然不如后世好听,但是琵琶伴奏别有一番风情。

    王氏将这首歌越唱越熟,慢慢的她将自己代入这首歌中,在歌中她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那些小桥流水、太湖风光仿佛又出现在自己面前。同时王氏又想起自己出嫁后和夫君朱由榔也过了几年安定日子,当年自己也是操着琵琶为他弹唱,但是哪想到现在国破家亡,夫君朱由榔死在长江,现在连尸首都没有,而自己却落到这个昏君手里,被他挟制唱小曲。想到这王氏不禁泪流满面,唱的小曲越发凄凉起来。

    朱宏三一看王氏这个样子知道机会来了,这个时候玩弄才能亵渎灵魂,让她在思念前夫和被奸夫强上中倍感煎熬。

    朱宏三扑上前去一番肉搏后,王氏如同死鱼一样趴在桌子上,朱宏三倒是神清气爽的起来穿衣服。看来这么弄果然有意思,以后可以经常玩玩。

    屋外的李承恩听到屋里完事了,进来伺候朱宏三穿衣服,然后小心的问道:“皇爷,这个怎么安排?”

    朱宏三看了看王氏,王氏虽然二十七八,还生过孩子,但是身材保持的还不错。朱宏三意犹未尽的说道:“安排她去圆明园吧!给她一个贵人身份!”

    朱宏三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圆明园,所以到北京后还特意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明代那个万园之园还没有影子。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的赐园。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经过清朝一百多年的建设,在嘉庆年间这座万园之园才完全建成。

    朱宏三消灭了清朝,但是并不想让这座万园之园也消失,所以在占领北京的第二年,就下旨在北京的西郊,万历年间武清侯李伟建成的清华园基础上,以江南水乡为原型,兴建圆明园。

    圆明园现在已经建成几栋建筑,朱宏三将这里当成自己的行宫,同时将自己那些见不得光的女人都集中到这里居住,比如崇祯公主朱啤12?蹩ぶ髦煊蛹选18煲院5牧礁鲥?印7持蔚睦夏锊寄静继?7持蔚睦掀琶瞎徘啵?衷诨挂?由嫌览?实壑煊衫频幕屎笸跏稀?/p>

    朱宏三在北京和小寡妇风流快活,南方的郑成功也碰到了一件喜事,那就是朱由榔遇害的消息终于传到台湾了。

    郑成功接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赶紧召集自己的心腹开会。

    何廷斌一听朱由榔死了,高兴的说道:“王爷,永历皇帝被害一定是朱宏三搞的鬼,朱宏三心狠手辣,肯定不能留着这么一个祸害!”

    郑省英是郑成功的族弟,也算是一个读书人,他皱了皱眉头问道:“朱宏三要害死永历皇帝虽然好处很多,但是为什么不在云南呢?依着朱宏三的心性,要做早就做了,不能等到几个月后到了武昌才动手!”

    何廷斌笑道:“想那么多干什么,现在皇帝被朱宏三害死,咱们有了足够的理由自立了吧!”

    郑成功也很高兴,他看了看边上一言不发的陈永华,问道:“复甫,怎么你不高兴吗?”

    陈永华鞠了个躬然后说道:“王爷,我们是永历皇帝的臣子,现在君上遇难我们怎能面漏喜色呢?现在王爷应该三军戴孝,痛哭流涕才是!”

    何廷斌听陈永华这么说怒道:“痛哭流涕?咱们本来就不是永历皇帝的臣子,永历皇帝给过我们一两银子吗?一个士兵吗?一条海船吗?这些还不都是王爷和众将一点点拼来的?现在永历死了还让我们给他戴孝?做梦!”

    陈永华听何廷斌这么说也不恼火,只是笑了笑说道:“大家这么说也行,不过紧接着就要面对朱宏三的怒火了!以前朱宏三一直没用全力攻打我们,一个是西南有永历皇帝牵制,第二就是这个大明官军的身份!现在我们要自立,那就要面对对岸中原王朝的全力进攻,王爷,您觉着能守住吗?”

    郑成功听陈永华这么说也心中一颤,他不是纨绔子弟富二代,郑成功深深的知道他的实力和朱宏三没法比,只有紧抱朱由榔这个明朝正统皇帝的大腿,才能让朱宏三在舆论上不敢动自己。如果真如何廷斌说的那样自立,或者不给死去的朱由榔戴孝,那朱宏三马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到时候全天下在没有一人能为自己说话,那样才真是大势已去。

    “复甫说的对,传令下去,全军为皇帝陛下戴孝九九八十一日,还有为陛下准备灵堂,全军众将都要守灵!”

    郑成功安排完后问陈永华:“复甫,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王爷,下一步就要派人去福州,去见闽浙总督,现在陛下的死为我们创造了先机,咱们可以去质问闽浙总督这是为什么?不都是大明一脉吗?为何不能给陛下留一条活路?然后可以借机为和谈涨涨价码。对岸不管怎样,他们犯错在前,很有可能答应我们的条件!”

    郑成功听完大喜说道:“好,那福州这件事就拜托复甫了,所有和谈之事都有复甫做主!”

    陈永华低声问道:“王爷,那和谈条件是什么?”

    “延平郡王、永镇台湾、效法沐王府!”

第八百三十七章 朝堂震动

    台湾的郑成功准备派陈永华去福州要好处,北京的朱宏三正带着王氏回宫。

    朱宏三将朱由榔这件事想的有些简单了,他以为现在朱由榔已死,王氏也收入后宫,那些士大夫顶多骂两声,反正自己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名声已经臭大街了,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朱宏三想的简单,但是事情却没有按照他的想象发展。在王氏进京后第四天,朝中一些低级御史开始上书,让皇帝承认朱由榔南明皇帝的身份,并且给予庙号,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一开始朱宏三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这只是一些年轻官员想要出风头,自己只要不管他们过几天风头也就过去了,所以朱宏三将这些奏折签上“知道了”三个字,然后打回内阁。

    这三个字并不是表示皇帝知道这件事了,“了”应该读三声,也就是完结、了结的意思。朱宏三原本以为事情结束了,但是过了不到十天,又有十几个官员上书,还是要皇帝承认朱由榔的身份。

    这时朱宏三感觉有些不对,这十几个官员可不是前期的那些六七品的小官,而是各部的郎中、员外郎等中级官吏,并且各方势力都有。政治敏感度极高的朱宏三知道这已经不是什么小官任性而为,而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运动。

    如果换上前代那些明朝皇帝,估计又要将这十几个中层官吏抓起来打屁*股。但是朱宏三那能和前朝那些混蛋皇帝学呢?虽然朱宏三也挺混蛋,但是当年为了招揽士人之心,还是将廷杖废除,并且昭告天下后世子孙都不准用廷杖打大臣。

    皇帝没了制约大臣的手段,自然这些士人什么话都敢说。朱宏三看到这样如果在不用雷霆手段压服,等事态发展开来就完了。所以朱宏三这次没惯着这帮上书的大臣,十几个官吏五个免职,六个外派,还有两个降级使用。

    朱宏三这么办可是捅了马蜂窝,历史上的满清用屠刀将这些士大夫为国为民的情怀镇压下去,但是朱宏三可不同。朱宏三接手的是崇祯的烂摊子,官场上还是那种只要骂皇帝就能名垂青史的风气。所以这十几个官员立刻成了士人眼中的大英雄,为了朱由榔的身份敢和当权者叫板,真是好汉子!

    就在朱宏三下圣旨的当天,在京官员就有一百多人联名上书为那十几个被罢黜的官员喊冤,这时已经有各部的侍郎、都察院的都御史等高官掺和到里面。

    朱宏三看到事态失控,心想打不得骂不得老子还躲不得吗?朱宏三将头一缩,躲在宫中不出来。你们这些大臣能骂就骂吧,反正老子听不到,你们还敢冲进皇宫里当面骂吗?那样可就真离死不远了!

    这些大臣看到皇帝玩起了乌龟政策,也不打板子也不罢黜谁,这样还怎么出名名垂青史?不过皇帝这种不作为怎能玩的过这些老油条,你皇帝不是冷处理吗?不是不出皇宫吗?那我们就是找能进宫的说话!

    这些大臣第一步先找到了七位内阁阁老,毕竟朱宏三和那个万历皇帝不同,朱宏三还是要处理朝政的,所以自然要见内阁成员。内阁七人也是官员,也是体制内的人,自然知道这帮家伙不好惹,处理不好自己的名望就完了。所以内阁七人将这些大臣好声劝回,同时保证自己一定会说服皇帝啊!

    但是内阁七人也想错了,他们去找皇帝也没好使。见到朱宏三商量国家大事行,一说这个事皇帝马上翻脸,挥挥手就回后宫了,难道还能让这些内阁老头子们像村妇那样拉着皇帝的衣袖苦求吗?

    这些大臣看到内阁阁老也没起作用,就找到了储君,太子朱海。

    朱海这几年经过多次朝廷变故,变得越发沉稳起来,同时也越发小心翼翼起来。朱海原本并不想管这些破事,但是夏完淳给太子出的主意很让太子心动。

    这些大臣都是中高级官吏,如果能为他们办成这件事肯定能获得他们的认可。

    夏完淳的主意太和太子的心意了,太子现在依附马明远,手下所有人都是为马明远马首是瞻,太子很想组建自己的班底。这些大臣中有侍郎、有御史、有给事中,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夏完淳给朱海出主意的时候钱遗爱并不在身边,如果钱遗爱在这一定大骂夏完淳出的什么狗屁主意?皇帝最忌惮太子什么?不就是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吗?现在你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有了,还要施恩于群臣,你到底要干什么?是不是想要架空你老子?

    但是钱遗爱这时正在顺天府忙碌,所以太子朱海就听信夏完淳的主意,准备进宫劝说自己老子。

    太子是朱宏三的儿子,自然可以随意进后宫面见老子。朱宏三听太子来了也没想其他,以为只是进宫请安。

    太子进入乾清宫后先磕头行礼,然后说道:“父皇,儿臣来给父皇请安!”

    太子今年二十七岁,长得身材很高,面如冠玉,深得马家优良基因。朱宏三看到自己这个长子心中高兴,说道:“起来吧,今天怎么有空来见老子了?”

    朱海站起来来到朱宏三身边,然后说道:“父皇,今天儿臣在读书,突然读到一段历史,感觉很不可思议,所以来请教父皇为什么?”

    朱海身受儒学大家马明远教育,学问不说比半文盲老子朱宏三强上百倍,但是十多倍还是有的。但是人就是这样,朱宏三听到自己儿子还有不懂的地方要问自己,自然高兴,赶紧说道:“好,朕都说不要读死书,有什么问题说来听听,让朕帮你分析分析!”

    朱海点头说道:“父皇,儿臣读陈寿的三国志,发现像以奸雄自居的曹操,竟然最后没有杀害汉献帝刘协,文帝曹丕篡位后也没有杀害刘协,而是封刘协为山阳公,三国志记载刘协活的甚至比曹丕还要长,并且山阳公一共传了四代!”

    朱宏三原本很高兴,一听朱海这么说马上晴转多云,骂道:“混账,你说你老子是曹操吗?”

    看到老子发火,朱海赶紧跪下说道:“父皇,以曹操奸诈、曹丕狡猾,都能有容人之量,父皇现在富有四海,为何还执泥于当年与桂王那点争端呢?更何状桂王当年毕竟有反清大功,现在已经身死,如果不给他身份的话朝中大臣不服啊!”

    朱海的意思很简单,当年不就是朱宏三弱小时被朱由榔攻打过吗,这都多少年过去了,更何状现在朱宏三你已经是皇帝了,皇帝就应该宽宏大量,给一个死人一个身份不好吗?何苦弄得现在天怒人怨,满朝都是非议。

    朱宏三听自己儿子这么说好悬没气死,他是为了那点破事生气吗?如果这样那就太看不起朱宏三了。朱宏三虽然有万般不是,但是国家大义上还是能把握住的。别说朱由榔只是派人攻打过自己,就是当年李成栋将朱宏三的老婆弄死,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朱宏三也义不容辞的接纳李成栋。所以朱海认为朱宏三只是小家子气不给朱由榔谥号,那真是太看不起朱宏三了。

    今天这件事闹成这样并不是朱宏三犯精神病,而是朱宏三不想看到士人集团坐大。今天士人集团能逼迫皇帝给一个王爷庙号,明天是不是就能逼着皇帝退位呢?朱宏三虽然来自后世,接受过民主思想的熏陶,但是朱宏三现在是皇帝,屁股决定脑袋,朱宏三自然不想自己变成万历一样,想挑亲近的儿子当太子就不行,最后被大臣挟持只能立了不喜欢的儿子。

    万历当年不高兴可以回到宫中不问外事,但是朱宏三不行。朱宏三是开国皇帝,现在朱宏三手握兵权这些士人官员就敢用舆论逼迫皇帝,如果将来朱宏三挂了,换上朱海当皇帝怎么办?以朱海懦弱的性子,很可能将来这个皇帝换马明远坐了。

    而那些朝中大臣真的是为死鬼朱由榔喊冤吗?这可不见得!第一批那十几个中低级官吏可能真是义气使然,但是现在这一百多人可什么人都有,这帮老油条你以为他们能真为一个死鬼和皇帝叫板?

    这帮家伙一大半人都或多或少接受过朱由榔的任命,现在为朱由榔叫屈,只不过是兔死狐悲罢了。不给朱由榔庙号,这帮家伙当年拥立朱由榔就没了合法性,在历史书上就要被写成投降贰臣,这样如何能这帮老家伙受得了?

    至于其他人就是马明远一党,这帮人在看皇帝先期没反应后站出来推波助澜,反正皇帝你法不责众,更何状前面还有东林党那帮家伙顶着,皇帝要收拾也先收拾东林党。但是如果成功了呢?那可是名望声望大大滴,官场有了名望、声望就是资本。就算自己倒霉被皇帝抓了典型,但是自己的儿子后代也借着这种名望再次进入官场,这实在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好办法。

第八百三十八章 秦王府

    今天朱宏三这么生气并不是因为朱海来为朱由榔说情,而是朱海身为自己的继承人,竟然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一点看不出来自己要打压朝中士人集团。现在竟然还为了一些虚名跑过来为他们说情,这实在让朱宏三太生气了。

    朱海身为太子,帝国的继承人,天然就应该和皇帝站在一处,因为这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可是朱海*为了一点点蝇头名望,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那些士大夫一边,这如何不让朱宏三生气?

    朱宏三没等朱海说完,站起来拿起御桌上的砚台就打了过去:“混账王八蛋,你替谁说话呢?”

    朱海还没反应过来父皇因为什么发火,以为还在为朱由榔之事钻牛角尖,朱海赶紧站起来躲避砚台,边躲边说道:“父皇,自古皇帝得位之正除了汉高祖就和本朝太祖外就是父皇了,父皇为什么还怕一个死人呢?不能大度些给桂王朱由榔一个庙号,这样既避免朝中争执,也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这不好吗?”

    朱宏三看朱海躲开砚台,并且嘴里还不停,气的骂道:“好,你不喜欢读书吗?老子让你读书,来人!传旨给太子的老师黄宗羲,让他看着太子读书,将隋书世祖本纪通读一遍,再让这个畜生回来说怎么当太子!”

    朱海那里不知道隋书世祖本纪是干什么的,隋书世祖本纪正是写的那个大昏君隋炀帝杨广。朱宏三让朱海看隋书自然不是让他学杨广,而是让朱海看看杨坚原本的太子杨勇是如何被废的。正是杨勇总跟杨坚唱反调,再加上杨广在边上下烂药,杨勇才被杨坚废为房陵王,等到杨广登基后马上就将杨勇赐死。

    朱海听父皇这么说知道父皇这次真的有心要废太子了,要不也不能拿杨勇比自己,这时朱海有些后悔来为朱由榔说情,毕竟和自己的大位相比,什么都是次要的。

    朱宏三看朱海低头不说话,气的骂道:“给我滚,来人,将太子入宫腰牌收回,不奉诏不得入宫!”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有人过来将太子朱海的腰牌收回,然后架着朱海出了乾清宫。

    朱宏三原本就有些高血压,这回被儿子一气有些头昏。朱海被架出去后朱宏三一屁股坐在御座上,用手揉着太阳穴。

    李承恩看到朱宏三气的要归位,赶紧过来拍打前心后背,好半天朱宏三这口气才顺了过来。

    朱宏三喝了口茶后叹了口气:“哎,当年老子辛辛苦苦打江山,就是让这帮小子将来不至于受苦受穷。老子在武昌可是见过那些过期的宗亲,流寇一来纷纷被沉江,洛阳的福王竟然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老子当年就发誓,只要我有儿子,一定好好教育,绝对不能再让子子孙孙重走前朝宗室的老路。老子称帝后也是这么办的,几个儿子都留在身边亲自教育,可就是这个老子希望最大的长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你说这个逆子到底像谁?像老子还是像他娘?”

    朱宏三在这絮絮叨叨讲着陈年往事,李承恩知道这是天家机密,可是半点不敢插嘴,只是恭敬的在一边站立。

    朱宏三说完沉默很久,突然问了一句:“老李,你说老子废了朱海怎么样?”

    李承恩听皇帝这么问他吓得咕咚一声跪了下来,叫道:“皇爷,奴才只是您的家奴,奴才那敢议论主子的家事,奴才听都不敢听,这个耳朵进去另一个耳朵冒出来!保证不能留在脑子里!”李承恩可是知道废太子可是大事,自己一个不好就要卷进这个漩涡里,这里面可不是他一个太监能掺和的。

    朱宏三只是和李承恩闲谈,也没指望李承恩能说出来什么,看到李承恩吓成这个样子笑道:“你这个老狗,起来吧,朕不问你了!”

    李承恩听皇帝又自称朕了,知道皇帝消气了,这才松了口气站了起来。

    朱宏三接着说道:“老李,你去给秦王传旨,前几年他在日本征战,朕也没封赏他,这次赏他秦王双俸!赏龙旗六面!还有让他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协管内城九门防务!”

    李承恩听朱宏三这么说心中一跳,皇帝这个时候封赏秦王干什么?双俸好说,无非就是给儿子多开些工资,但是这个六面龙旗就有些说道了。龙旗代表的皇帝权威,全国只有皇帝本人和储君太子才能使用龙旗开道。明代皇帝仪仗使用龙旗十二面,都是明黄色五爪金龙,分左右排列,用甲士十二人。太子仪仗使用龙旗六面,黄旗一居中,左前青旗一,右前赤旗一,左后黑旗一,右后白旗一。亲王仪仗使用四面旗,这个就不是龙旗了,而是方色旗二,青色白泽旗二。郡王仪仗更差一些,令旗二,清道旗二,也是四面。

    现在皇帝赏给秦王和太子一样的仪仗,这是干什么?难道皇帝真起了废太子之心?还有让秦王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要知道明朝太子都不掌管具体政务,现在给一个亲王这么大的权利,这是干什么?

    这些话李承恩可不敢问,得到皇帝的圣旨后李承恩赶紧亲自赶奔城里的秦王府,好将这个消息告诉秦王朱江。

    朱江自从被太子一党陷害,在家中已经闲居了六年。这六年对朱江来说可真是煎熬,每天听着当年自己那些战友一个个升官发财,一个个封候拜将,而自己却在王府中一事无成,每想到自己这样,朱江对太子的怨恨越发大了起来。

    今天朱江在家中和侍卫练武,完事后大家一起喝酒,朱江喝的高兴正在大讲当年在日本玩女人之事,这时门外一个小宦官进来通报,宫内李公公来传皇帝圣旨了!

    朱江知道李公公就是东厂厂督,这可是大人物,不过这种大人物向来和自己一个闲散亲王没什么交情,每次父皇的旨意都是随便派一个小太监来,今天怎么李公公亲自来了?

    朱江不敢犹豫,这可是圣旨,有一点不敬都够朱江喝一壶的,更何况在京城太子党羽众多,万一自己品行不端让人参一本就不合适了。

    朱江赶紧换上亲王服色,然后摆出香案跪在地上迎接父皇的旨意。

    李承恩进了王府笑了笑说道:“秦王殿下,老奴这还是第一次来府上,秦王殿下这个王府不错啊!”

    朱宏三对自己儿子很好,进城后就将原崇祯的潜邸,也就是在东单的信王府赏给了二儿子朱江,并且拨出银两大势整修,所以秦王府一点不比东宫差多少。这也是朱宏三对秦王朱江的一种补偿,毕竟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不能当太子只好从经济方面来补偿了。

    朱江听李承恩这么说咧着大嘴笑道:“哪里哪里,这都是父皇对儿子的赏赐!不知今天李公公亲自来有什么事情?”

    “哦,对!皇爷有旨意给秦王!”李承恩说完拿出朱宏三的圣旨,开始念道:“皇二子朱江,在神武四年日本一役中;立有大功三件,小功十五件,特赏亲王双俸、龙旗六面!同时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协管九门防务!钦此!”

    朱江听李承恩念完圣旨愣在当场,今年是神武十一年,神武四年的功劳到七年后才来,这是干什么?

    李承恩看到朱江愣在那里不接旨,不禁轻轻的说道:“殿下,接旨吧!”

    得到李承恩提醒朱江才想起来,赶紧磕头谢过皇恩,然后站起来接过圣旨。

    朱江接过圣旨后拉着李承恩问道:“李公公,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父皇突然赏本王这么些东西?”

    李承恩呵呵笑了几声:“呵呵,殿下,你得好日子到了,以后老奴可能要仰仗殿下了!”

    朱江听这个老东西话中有话,赶紧从衣袖中拿出一张一千银元的汇票,塞到李承恩手中问道:“李公公,本王是个粗人,没有文人那些弯弯肠子,有什么话请李公公直说!”

    李承恩知道这个秦王有钱,当年在日本不知道抢了多少金银珠宝,现在拿出一千银元完全是小意思。

    “嘿嘿,殿下,刚才太子进宫去见皇爷了,就是为朱由榔求情,但是被皇爷一顿臭骂,还让太子回家多看看隋书世祖本纪!”

    朱江可没有朱海的文化,虽然算不上半文盲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听李承恩这么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朱江刚要追问,哪知道李承恩笑了笑回宫了。

    朱江最恨这种拉屎留半截的人,有什么话你直说不好吗,非要弄什么玄机。

    朱江想了想自己身边都是大老粗还不如自己呢,不会去问问自己舅舅马如风。马如风虽然学问也不高,但是比自己还是要强的。

    想到这朱江酒也不喝了,带上二十个护卫骑马出门去了步军统领衙门,也就是后世俗称的九门提督。

    以前朱江害怕太子一党陷害自己,所以和马如风等人见面都是背地里见面。但是现在不同了,皇帝下圣旨让自己管理内城九门防务,自己来找马如风那是名正言顺,所以朱江骑着高头大马直接来到正阳门里,紧靠着千步廊的步军统领衙门。

第八百三十九章 九门提督

    步军统领衙门是朱宏三新组建的负责京城防务和治安的部队,明代京城防务一开始由朱棣组建的京城三大营负责,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不过自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都在关外损失干净。当时负责京城守卫部队的于谦,为了对付打到家门口的也先部队,从新组建了守卫部队,称为十二团营。

    十二团营在组建伊始还算不错,打退了也先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的安全。但是十二团营在嘉靖年间**不堪,嘉靖皇帝又在内宫组建了勇士营和腾骧四卫营,用来负责宫城防务。至于宫城以外,防务就交给了由十二团营重新组建的三大营。

    北京城治安以前归锦衣卫、东厂和顺天府衙门管理,锦衣卫在各个街坊设立办事处,负责治安、巡查等工作,顺天府主要负责缉盗、防火、城门收税等工作。朱宏三在进入北京城后,发现整个京城防务和治安政出多门,御马监归太监管,三大营归勋贵管,治安又由锦衣卫和顺天府分别管理,这样衙门口多了很多事情并不好办。

    所以朱宏三大刀阔斧的对京师防务进行了整体改革,将厂卫的治安职能去掉,厂卫属于国家专政机关,用他们来管治安只能强取豪夺。治安有顺天府专管,组建顺天府巡警队,专职负责全城的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工作。

    同时组建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皇城以外的守卫和门禁,也就是皇城外,城墙里的防务归步军统领衙门管理,又因为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故而步军统领衙门被京城百姓称为九门提督。

    步军统领衙门的长官是正二品,和新军中的师长、旧军队中的总兵一个级别。马如风当年是新军中的师长,调到这里也算是平调。

    马如风算不上跟随朱宏三最早的将领,但是马如风常年和马昆在湖广与清军作战,并且马如风就是马昆的副手,现在马昆身为开国九公爵、上将,当年跟在马如风手下的团营长有些已经是师长,爵位也是侯爵伯爵不等,只有马如风一个还是一个正二品,爵位什么也没有。

    这倒不是马如风犯过什么错误,而是皇帝想要打压秦王一系,当然马如风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他可比封为伯爵的姜鹏举冤多了,毕竟马如风这么多年可没犯过错误。不过姜鹏举可以去闹,但是马如风可不敢去找皇帝闹,很简单,你马如风家中已经有了马明远的公爵和马绍光的伯爵两个爵位,没办法身为庶子的马如风只好往后排了。

    现在全国战事停息,京城防务也没有那么多事,所以今天马如风在衙门中闲坐,至于副手姜鹏举,更是无故旷工,今天根本没来。

    马如风在大堂上接到门口卫兵禀报,秦王来了。马如风一听就是一愣,秦王以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抓到把柄,怎么今天大张旗鼓来找自己了?

    马如风虽然是秦王的亲舅舅,但是朝廷法度在这,你又不是进士出身,所以马如风赶紧走出大堂迎接秦王。

    马如风没到门口就看到身材高大的朱江已经走了进来,朱江今天心情很好,一边走一边笑道:“舅舅,本王还是第一次来你这里,九门提督果然够气派!”

    马如风虽然是朱江的亲舅舅,但是也要遵守朝廷礼法,看到自己外甥来了马如风赶紧单膝跪倒说道:“末将马如风拜见秦王殿下!”

    朱江没等马如风跪下赶紧上前搀扶起说道:“舅舅,你是本王亲舅舅,也不是什么外人,弄这些干什么?”

    步兵统领衙门这里人多眼杂,各方势力都有,马如风害怕自己不尊礼法被其他人告黑状。

    “殿下,还是按照朝廷法度来!”

    朱江知道马如风害怕什么,看了看周围骂道:“有那个不开眼的王八蛋敢要打小报告,别怪本王手狠,晚上烧了你家房子!”

    衙门中的大小军官都知道皇帝十分宠爱这位秦王,并且秦王可是杀过人的,听说在日本放火烧死十多万江户居民就是这位主,这种狠人还是不要得罪为妙!所以大堂中的军官纷纷笑道:“那能啊,我们都是统领大人手下的兵,那能做那等龌蹉事?”

    朱江瞪眼看了看周围,然后从怀中拿出来朱宏三的圣旨,大堂中军官看到圣旨,赶紧跪倒。朱江将圣旨打开,大声念道:“命皇二子朱江,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协管九门防务!钦此!”

    圣旨一下朱江就成了步军统领衙门的上级领导,大堂中的军官赶紧站起来纷纷恭贺拍马屁。

    马如风看到朱江成了协管,赶紧站起来说道:“来人,快去通知副统领、左右总兵、九门副将、十二参将过来拜见新任领侍卫内大臣!”

    步军统领衙门掌管北京内城和外城防务,一共有兵力五万六千人,步军统领之下,有副统领一人、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步军统领同堂办公,九门副将负责内城九门防务,十二参将负责外城防务,这些人都归马如风一人统帅,正是京城中第一等的大势力。当然战斗力方面就不行了,皇城中的禁卫军虽然只有三万人,但都是新军中精锐将士,完全能吊打步军统领衙门。

    马如风让手下准备迎接新领导典礼,自己拉着朱江进入后堂自己的休息室,今天这件事实在出乎马如风意料,所以他要问个详细。

    “殿下,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没接到军机处的行文呢?”

    朱江看到马如风紧张成这样,不仅心中暗笑舅舅太过小心。

    “舅舅,放心吧,今天圣旨是宫里李承恩亲自送来的,我刚接到就来你这里了,大概军机处的行文还没到。”

    马如风也认得李承恩,知道是皇帝身边受宠的大太监,应该不能玩一些假传圣旨的手段。

    马如风听朱江这么说放下心来,但是紧接着疑问又浮现出来,皇帝以前根本不许任何一个皇子插手具体事务,今天怎么让朱江协管步军衙门,这实在出人意料。

    “殿下,皇帝陛下为何毫无预兆的给你这个差事?”现在屋中没有外人,马如风赶紧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舅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正在府中喝酒,李承恩就过来说有父皇给我的圣旨。完事后我问过李承恩这是为何?但是李承恩这条老狗口风严得紧,没说什么事,只是说父皇让太子回去读隋书世祖本纪。舅舅你知道我不读书的,我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过来问问舅舅!”

    马如风比朱江能强一些,怎么说自己老爹也是进士出身,但是马如风的学问也只限于了解隋书世祖本纪是什么,太深奥的东西就理解不了了。

    马如风沉吟一下说道:“隋书世祖本纪说的正是隋炀帝杨广,皇帝让太子读这本书干什么?”

    朱江一听是杨广,高兴的问道:“是不是父皇讨厌太子,说他如果当皇帝就是杨广在世?”

    马如风想了半天也没分析出来什么原因,这时城中几个参将副将都来了,马如风没办法只好说道:“殿下,咱们先举行典礼,等完事后再商量怎么回事!”

    朱江没办法只好跟着马如风出来接受众将的欢迎,看到朱江来协管九门防务,可乐坏了副统领姜鹏举。

    姜鹏举今天告假在家休息,亲兵来通报说统领大人聚将,说是欢迎秦王殿下。

    姜鹏举刚开始还一愣,马如风向来谨小慎微,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到头皮,今天怎么这么大张旗鼓的欢迎秦王?姜鹏举想要问传令的亲兵怎么回事,但是亲兵级别太低,只是来传令的,其他一概不知。姜鹏举没办法只好穿上整套官服去步军衙门,朱宏三治军森严,虽然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没有新军精锐,但是聚将无故不到也是砍头的结局。

    姜鹏举来到衙门才知道原来皇帝传来圣旨,让朱江协管九门防务。得知这个消息的姜鹏举心中大喜,他和朱江什么关系?那可真是亦师亦友,现在朱江来当上级以后好日子来了。

    典礼很简单,朱江站在大堂上高声宣读皇帝的圣旨,接下来所有将领在马如风和姜鹏举的带领下领旨谢恩。紧接着就是马如风升堂,众将站在大堂中等候主官宣布命令。

    圣旨上让朱江协管九门,并不是掌管九门,所以步军衙门这里还是马如风说了算,就是以朱江是亲王爵位也不行,在军中一切军令为先。

    马如风看了看手下说道:“今天秦王奉旨来协管九门防务,本帅命秦王朱江掌管内城,副统领姜鹏举掌管外城,其他人等各负其职!”

    姜鹏举听马如风这么说心中大喜,以前他管内城,虽然内城比外城繁华很多倍,但是内城勋贵冠盖很多,姜鹏举一个伯爵,实在是管不动。现在可好了,朱江是皇子,有他来管内城那些勋贵,看他们那个敢造次?至于姜鹏举去的外城,是北京的加工中心,很多工坊、商铺、粮田都在外城,这里面油水可是大大的,所以姜鹏举听到马如风的分工后心中十分高兴。

第八百四十章 拜访

    (谢谢书友“书友56452133”的捧场!)

    朱江看到这些将领纷纷恭维自己心中十分高兴,站在大堂上笑道:“好,今天和各位下兄弟第一次见面,今晚东城醉仙楼,老子安排大家喝酒玩女人,不要给老子省钱啊!”

    步军统领衙门的中层军官大部分出自第一师,和朱江的第二师系统并不很熟,但是都是军人,都喜欢喝酒玩女人,所以这些丘八听到朱江这么说纷纷大喜,一个个高声叫好。

    现在已近傍晚,正好人全,马如风留下值班的倒霉鬼,带着大部分人赶去东城醉仙楼。这顿酒喝的自然畅快无比,都是军人,兴趣爱好也差不多,一时间醉仙楼弄得如同菜市场一般。

    马如风和朱江心中有事,所以喝的并不多,看到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马如风拉过姜鹏举低声说道:“老姜,我和秦王有些事情先走,你在这先陪一下!”

    姜鹏举看到酒都不要命,早已经喝的五六分醉,听马如风这么说大声说道:“好!马老三你去吧,这里有老子,一定能喝趴下这帮孙子!”

    马如风看姜鹏举这样心中担心,害怕他喝多误事,但是今天这件事一定要自己去办。没办法马如风只能这样,趁着屋中闹成一团的时候,带着朱江悄悄的出了醉仙楼的大门。

    朱江出来被风一吹酒醒了不少,低声问道:“舅舅,带我出来干什么?”

    “跟我走,我带你去间方逢年!”

    方逢年是马济远的同年,马济远虽然致仕回家,但是朝中天启二年同学会还是有些力量的,这些人现在都唯方逢年马首是瞻。马济远当年走的时候也拜托方逢年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所以今天马如风才带着朱江去找方逢年,让这个老家伙给分析一下怎么回事。

    舅甥二人从街边雇了两顶小轿,赶奔西城的方逢年府上。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天启二年同学会的成员和马济远都差不多,一副道学先生的模样。但是马济远当年将所有家产全部交公,只留下二十亩田地用来养老,这才是真道学先生,其他人只不过是学个样子而已。

    这个方逢年也不能免俗,身为掌管大明全国赋税、土地、人口的尚书,自然手中权利极大,每年各省孝敬的银元就有数万元。但是方逢年偏要做出一副清廉的模样,将家安在西直门内桦树厂胡同。

    朱江来到方逢年家门口,左看右看,然后问道:“舅舅,这就是方尚书的家?”

    马如风看了看门上“方府”的牌匾,然后说道:“就是这里了,我还是第一次来。”

    朱江看了看不足半米宽的大门,门口只有三级石台阶,大门上的油漆已经斑驳不清,这怎像正二品尚书的宅院!

    “舅舅,这个方尚书也太清廉了吧!看看这院子,大概就是税务部的大使、书办都比尚书住的好吧!”

    现在大明朝一年赋税上亿银元,税务部可是放屁油裤裆的好部门,朱江实在不相信一个尚书竟然住在这么一个破院子中。

    马如风刚要说话,就看方府大门打开,一个老头探出脑袋说道:“你们可是找我家老爷的?”

    马如风赶紧拱手说道:“对,请老人家通传一声,就说故人之子来了!”

    那老头看了看门口这二人,为首那个中年人长得还算不错,应该是个读书人,可是后面那个大个子如同狗熊一般,一看就是个武夫。如狗熊一样的正是朱江,以前朱江年轻的时候也不这样,马家基因在怎么长也不能成狗熊。但是这七八年的军队生涯可是改变了他,军队中吃的都是高热量食物,再加上运动量大,浑身上下都是壮硕的肌肉。再加上朱江本来身材就高,所以看着如同狗熊一样。

    那老头不敢多说话,将门关上进屋禀告方逢年。门口这二人等了好半天,大门才再次打开,那个老头出来说道:“我家老爷请二位进去!”

    马如风走在前面,朱江走在后面,一进院朱江就是一皱眉。这方逢年的家说是方府,走进来一看就两进院子六间房子,这哪像一个尚书的家。朱江知道现在朝中大臣的俸禄,这个方逢年身为正二品尚书,每年有**千银元的进项,如果手黑些再收些地方孝敬,那真是如同王侯一样。

    朱江看了看第一进院子是那个老头的住处,边上一个屋子锁着门,看外面垛着柴堆应该是厨房。左边一个月亮门,走进去是第二进院子,院中种了些青菜,墙边上围了个鸡窝,应该养着几只鸡。

    院子正中是三间正房,其中一间亮着灯,老头推门进去说道:“老爷,他们来了!”

    方逢年穿了一身青布长衫,坐在正中的椅子上说道:“让他们进来吧,还有给二位上茶!”

    马如风走进屋来躬身说道:“方叔父,小侄马如风前来拜见!”

    朱江大咧咧的拱拱手说道:“方尚书,本王来了!”

    方逢年是马济远的同年,不管身份年龄都在朱江之上,不过方逢年看到朱江这般无礼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说道:“原来是秦王来了,坐吧!”

    马如风坐下刚要说话,就看方逢年说道:“今晚上贵人来了,如风你先不要说话,让老夫猜一猜,是不是你们碰到了什么难处?”

    “方叔父,正是如此!”马如风紧接着将下午皇帝突然传旨一事说了一遍,叙述完后说道:“叔父,我父临走时交代过小侄,有什么困难可是来找叔父帮忙,所以今天这么晚前来打扰!”

    其实方逢年下午就知道皇帝恼怒太子的事情,毕竟这么大的事很快就会在官场传开。方逢年算准今晚上秦王能来,所以没睡觉一直在等着。

    方逢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虽然马济远在临走时反复告诫方逢年,绝对不要掺和到夺嫡之争中,但是方逢年也是读书人,也是体制内的人。现在方逢年身为正二品尚书,距离内阁这个文臣之极的地方只有一步之遥,这么大的诱惑又怎能不让方逢年心动呢?更何况官越大越危险,两年前苏州之变死了那么多官员,方逢年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为了不被自己的党派牺牲掉,只有入阁,只有成为棋手才能摆脱棋子的命运。

    朱江看到方逢年半天不说话,心中有些不高兴,朱江是秦王,刚才进屋你方逢年没起身行礼也就罢了,毕竟你和本王外公交好,但是现在你弄这个死出干什么?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跳大神吗?

    “方大人,本王今天来就是问你一句话,父皇看这意思有意让本王当太子,本王想请方大人辅佐本王!等到本王登基那一天,必定让方大人入阁!”

    方逢年听朱江这么说微微一笑:“呵呵,秦王殿下,老夫今年六十一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秦王登基那一天,就算等到秦王登基,老夫估计也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朱江听方逢年这么说很不高兴,这不是对自己没信心吗?朱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骂道:“方逢年你这个老家伙,当年本王来找你就推三阻四,现在又这么说,今天要不是本王看在外公的面子上,一把火烧了你的狗窝!”

    朱江说完站起来就要走,但是那知道马如风站起来左右开弓打了朱江两个耳光,现在已经是夜晚,这两下耳光打的真是脆响,前院那个老头都听到了。

    朱江被马如风打愣了,怒道:“舅舅,你干什么打我?”

    马如风不管朱江,转过身来躬身对方逢年说道:“叔父,我这个外甥被我姐姐惯得不成样子,让方叔父见笑了!今天这件事一定要请方叔父帮忙!”

    方逢年笑了笑说道:“如风,秦王,并不是老夫不想帮你们,只是秦王你自己觉着能和太子一较长短吗?”

    “怎么不行?本王现在深受父皇喜爱,并且委任协管九门防务,这还不行吗?”朱江听方逢年不看好自己不禁有些不服气。

    “秦王,皇帝陛下是在挑选接班人,并不是农村地主挑家主,这可不是喜爱你就能挑你的。老夫问你,你知道皇帝这几年全力推行新法是干什么吗?你知道新法在地方如何运做吗?你知道朝廷赋税怎么收吗?你知道朝中各党派如何分配利益吗?”

    朱江被方逢年这几个问题问的头昏脑涨,朱江是一个军人,根本没从过政,那里知道这些问题。

    “方大人,这些不都是你们文臣的事吗?我一个军人那知道这些?”

    “完了,秦王,你只要在皇帝面前说出这句话,那是半点成为太子的希望都没有!”

    朱江挠了挠头问道:“那怎么说?不是实话实说吗?”

    “秦王,如果皇帝这么问你,你应该说你虽然不知道这些事,但是可以和陛下学!皇帝不怕你不会,怕的是你不懂装懂,知道吗?”

    朱江听方逢年这么说笑道:“果然如此,看来还是你们读书人花花肠子多,都是不会,但是经过这么一说感觉本王勤勉不少!”

第八百四十一章 推荐

    马如风等方逢年说完后,问道:“叔父,侄儿听说皇帝陛下让太子去读隋书世祖本纪,侄儿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请叔父解惑!”

    方逢年是进士出身,当年排名还在马济远之前,更何况方逢年还在湖广当了几年学政,这种书本上的事自然一听就懂。

    “隋书你们都知道是什么,世祖本纪也应该知道是写杨广的,但是在世祖本纪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马如风和朱江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件事,这是赶紧异口同声问道:“是谁?”

    “就是那个被隋文帝杨坚废为庶人的戾太子杨勇!”方逢年说到这叹了口气:“以前老夫听说陛下对太子不满,但是从今天这事看来,陛下真的有心要废太子了!”

    朱江听方逢年这么说心中大喜,父皇废太子那自己是不是就有希望上位了?朱江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心情,笑着问道:“方大人,那本王是不是能成为太子呢?”

    方逢年呵呵笑了两声:“呵呵,秦王你想的太简单了。本朝太子已经立了十五年,太子身边已经聚拢很多的士人文官,这些人怎能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失?”

    “有父皇的圣旨他们还敢反对吗?”

    “圣旨自然不敢反对,但是那些人可以对秦王你下手,只要将竞争太子之位的几个人清除掉,那陛下也没办法,这不就保住太子之位了吗?”

    朱江一愣,对我下手?这不可能吧?

    “方大人,本王一直呆在王府中,并不外出,和军中旧部也断了往来,这样怎能还牵连到本王呢?”

    “殿下,你把那些文人士大夫想的太高尚了。现在你协管九门防务,只要出现一点事情,比如说城里混进来几个盗贼,然后杀了一个小官,诸如此类的案子出现几次,估计秦王你这个领侍卫内大臣的名头就保不住了!”

    朱江看那些士大夫一个个人模狗样,没想到内心这么黑暗,想到这朱江骂道:“这帮臭老九,真他娘的不是好东西!”

    马如风听朱江这下将方逢年也骂上了,赶紧打断朱江问道:“叔父,既然如此,请叔父出山帮助秦王成大事可好?”

    方逢年如果年轻二十岁肯定同意,但是方逢年现在已经六十一了,这一生看透了世态炎凉,同时方逢年并不十分看好朱江,还要在观望一段。但是马如风说的也对,现在秦王身边并没有得力的读书人,马如风自己还是个半文盲,也应该给他推荐一个谋士了。

    “如风,秦王,老夫年纪太大了,也不能为秦王谋划几年,所以这件事就不要找老夫了!”

    马如风和朱江听方逢年拒绝自己,刚要在开口劝说,方逢年接着说道:“不过老夫可以为你们推荐一个人,这个人举人出身,在我朝当过知州、知府,他才是辅佐秦王的合适人选!”

    马如风赶紧追问道:“请叔父明示!”

    “这个人就是如风你的大哥,马绍光!”

    马绍光就是马济远的嫡长子,马济远一共三子二女,庶长女马如烟嫁给朱宏三,次女嫁给金声桓的儿子金道明,嫡长子就是马绍光,二子是马绍基,当年犯错误发配到琼州铁矿死在那里,三子就是面前这个马如风。

    马绍光可以说是朱宏三军机处出来的人,但是军机处其他人都得到了重用,张家玉现在虽然是河南布政使,但是以前可是江西巡抚。可是马绍光作为朱宏三第二任军机处军机,现在还只是广东省的雷州知府,这就有些低了。

    马如风听方逢年推荐马绍光心中有些不高兴,他和马绍光不是一个娘生的,当年在信阳时马绍光作为嫡子很是看不起马如风,现在成年后这兄弟俩也很少来往。

    方逢年不知道马如风家中的破事,看到马如风犹豫不禁说道:“马绍光这十几年宦海沉浮,应该沉稳不少,我们税务部盐运司郎中出缺,老夫已经向首辅推荐了,估计这几日就能有消息下来!如风,现在是为了秦王的大业,你们兄弟之间的事就先放一放吧!”方逢年人情练达,看到马如风这样子就知道这哥俩感情不好,所以才说了这样一番话。

    马如风心想方逢年说的也对,自己虽然和马绍光不合,但是毕竟是兄弟,现在如果秦王夺嫡失败,自己兄弟二人都得不了好。

    想到这马如风也就释怀了,自己已经三十四岁,大哥马绍光也已经四十一岁,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什么好争的?

    朱江也知道一些当年舅舅和马绍光的破事,只是当年马如烟身为大姐离家早,所以并不太了解,所以和朱江说的也不详细。

    朱江看到马如风不说话,在边上问道:“方大人,那现在本王应该怎么办?”

    “秦王,今天你接到圣旨后就应该入宫谢恩,然后将差事推辞掉!”

    朱江一听方逢年这么说不干了。

    “什么?推辞?本王在家都要憋疯了,现在父皇好不容易给本王一个差事,怎能推辞呢?”

    听到朱江这么问方逢年叹了口气,这个秦王真是个武夫,完全看不清现在的政治情况。

    “殿下,太子身后站的马明远。老夫估计,明天早朝马明远必定命人攻击秦王,罪名也很简单,领旨后没有进宫谢恩,缺了礼法!”

    朱江一听慌了神,自己的差事还没捂热就要丢了。

    “方大人,这可怎么办?你给本王出个主意!”

    “秦王殿下,虽然马明远要弹劾你,但是陛下必定维护你,不过你不谢恩却是不合礼法,估计陛下要禁足你一段时间!”

    朱江听方逢年这么说放下心来,不就是禁足吗,自己已经被关在王府中好几年了,还差这一段时间?

    “秦王殿下,现在虽然陛下并没有立你为太子,但是你已经进入陛下的视线中了。老夫估计明天早朝陛下也要给楚王一个职位。”

    朱江最看不起那个死胖子朱淮,现在听父皇要给朱淮职位不禁怒道:“什么?父皇也准备给老三职位?那个死胖子除了会喝酒玩女人能干什么?”

    当然朱淮并不向朱江说的这么龌蹉,朱淮是朱宏三这几个儿子中学问最好的,朱淮的老师就说过,如果楚王出去考科举,一甲有些困难,但是二甲必定是前几名。不过朱淮因为文人气息浓厚,喜欢和一些文人喝喝酒唱唱小曲,这在大老粗朱江眼中就成了喝酒玩女人。

    方逢年听朱江这么说解释道:“现在太子已经失去了陛下的信任,自然要在儿子中寻找接班人,所以成年的几个皇子都有希望继承大位,秦王你要小心!”

    朱宏三现在有五个成年儿子,除了太子朱海、秦王朱江、楚王朱淮外,还有四皇子燕王朱渊,这个朱渊是亡国公主朱频亩?樱?衲晔?逅辏?寤首釉酵踔炖耍?腔峰??返亩?樱?驼溴某?踔旎垂叵底罱?2还?炖四昙妥钚。?衲旮粘赡辏?挥惺?乃辍?/p>

    朱江听方逢年这么说赶紧问道:“什么?老四老五也要出来争位?”

    方逢年这句话没有回答,这就不是他能说的了,不过方逢年估计最后太子的位置还在三位年长皇子中挑选,因为这三个皇子成年已久,势力早成,其他几个皇子根本竞争不过他们。

    朱江看方逢年不说话,着急的问道:“方先生,现在这么多人出来争那个位置,本王应该怎么办啊?”

    “秦王,这个很简单。你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了。第一要孝敬父母,每天早晚入宫请安,还要爱护兄弟!第二要多学习,马绍光常年担任地方官员,这次他进京后你要多和他学习,不懂就问!第三就是注意言行,改掉喝酒的习惯,没事不要和那些军中丘八有来往!”

    这三条听着简单,都是普通人应该做的,但是朱江一听就满脸不情愿。请安那个没问题,但是爱护兄弟这个太难了,自己和太子势同水火,那能爱护起来?第二点多学习也办不到,朱江就是不爱学习,让他看书马上脑袋疼。第三点更是要他老命,朱江最喜喝酒,没事和军中兄弟喝酒吹牛逼,这才是人生享受!

    朱江看到方逢年让他竟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愁眉苦脸的问道:“方大人,非要这么干吗?”

    听朱江这么说方逢年怒道:“这是最基本的三点,如果秦王做不到的话也不要对那个位置抱有幻想了,不如找太子投降得了!”

    朱江听方逢年生气,又想到当年自己出宫是母妃对自己的殷切希望,朱江咬了咬牙说道:“好,本王答应你!但是本王有困难之处还请方大人一定要施以援手!”

    “这个是自然,老夫能让你们进来不就代表老夫肯为秦王效力吗?秦王请放心,你只要做到这三条,老夫必定拼了老命也要拱你上位!”

    朱江一听心中大喜,这个方逢年可是天启二年同学会的首领人物,有他保证那自己这边终于有文臣辅佐了。

    有了方逢年的开解和推荐,马如风和朱江今天来的目的全部达到,现在天色已晚,马如风和朱江站起来起身告辞。

第八百四十二章 各有算计

    (谢谢“书友56452133”的再次捧场!)

    朱江和马如风在方逢年这里得到答案后,心满意足的走了。方逢年看到二人走了,但是他心中确不能平静下来。

    中国的士大夫都有一种为国为民的家国思想,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说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当然平天下并不是指扫平天下,那是帝王应该干的活。儒家中平天下指的是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方逢年和马济远等天启二年同学会都是士大夫的杰出代表,自然想要完成这个士人最高的道德追求,平天下。

    这个目的是好的,但是坏就坏在天下这么大,和你自己家不一样。治理天下就需要形形色色的士人官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士人一个个穿的人模狗样,其实比市井流氓好不了哪去,一个个心眼小的很,都想国家大政方针按照自己的规划实行。这样就在士人官僚中形成了大小不一、为了一个目标而团结在一起的士人集团,也就是后世党派的前身。

    后世对党派的定义是一群人为了共同政治立场、共同政治目标方向,团结到一起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果按照这种设定,明代后期的东林党那就是具有鲜明特征的政党。

    东林党的政治思想很鲜明,一个是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东林党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阳明“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第二个是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东林党大佬讲学和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是儒家经史著述,但其不论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方法上都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讲实学,办实事,有实用,求实益。

    同时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也很鲜明,主要是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就这样有思想、有主张、有首领、有完整的规章制度的政党,根本不是明末那种老派政党,那些为了各种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利益集团而能抗衡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经过明末乱世,东林党大部分骨干都已经死在乱世中,而剩下的一些老家伙也年纪日大,很有些青黄不接的味道。但是当年被东林党打压的那些利益集团纷纷壮大起来。现在最出名的就是楚党,道理很简单,皇帝都是出自湖广,自然任凭楚党做大。

    楚党以马明远为首,政治主张也很简单,那就是平均地权、发展工商,虽然马明远是湖广一等一的大地主,但是在儒家“修齐治平”的影响下,马明远和其他读书人差不多,他也想自己名留青史,也想自己成为张居正那种挽救一个王朝的人物。

    马明远的政治主张是好的,但是过程太激进,利用公权力强行推行田亩核查,同时在核查完毕的府县开始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摊丁入亩等新政。这种新政就是要当地大地主的老命,所以在神武十年苏州才闹出了苏州之变。

    但是这些江南大地主忘了马明远身后站着的是皇帝朱宏三,按照心狠手辣程度朱宏三不次于老祖宗朱元璋,在苏州之变发生时,朱宏三根本没有什么大动作。等到身后那些大地主一个个都跳了出来后,才开始疯狂镇压,整个苏州城被新军血洗一遍,惨烈程度比当年满清屠城还要甚。这么干的代价虽然很大,但是效果很明显,那些大地主被杀后,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极大的缓解了土地兼并冲突,同时那些大地主的产业纷纷被湖广派收编,成为这些新贵的摇钱树。

    马明远经此一役,在朝中威望大增,同时在湖广派中越来越多的人投靠到马明远门下。就连马明远的死对头佟养甲,现在也不敢当面反对马明远。

    但是正应了刚才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楚党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马明远虽然势大但是也不是谁都听他的,最起码马家老大马济远就反对马明远的新政。

    这倒不是马济远是保守派,马济远倡导的是温和改革,用一代到两代人的时间,将土地兼并这个顽疾解决掉,这样也不用死那么多人,还可以缓解国家的危机,这样不好吗?

    当然和马济远有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其中马济远的天启二年同学会中大部分都是这种主张的拥护者。这些人在崇祯年间都是各省的中低级官吏,具有很强的基层行政经验,这些人知道大病将好千万不能用重药,弄不好病人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挂了。所以这些人都拥护马济远的主张,用相对温和的手段赎买地主手中的土地。

    在神武四年朱宏三远征贵州,将朝中事务交给马济远来处理。马济远在皇帝不在家这几年稳步推行温和新政,在南直隶很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朱宏三回来后十分不高兴,朱宏三恨不得一天建成罗马城,那里还能等到用一百年、一两代人的时间缓步推行这种新法?再加上马济远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得罪了楚党当权派,所以马济远自然被皇帝贬官回家,温和新政也就停止了。

    马明远虽然回家了,但是朝中他的天启二年同学会实力还在,这些人很是看不惯马明远的激进政策,所以在暗中都在积蓄力量,想要重新将内阁话语权夺回来。

    方逢年就是这件事的具体操作者,现在新政已经推行开来,马明远对皇帝的作用没有以前那么重要。同时因为朝中为桂王朱由榔正名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太子还被皇帝斥责,作为太子老师的马明远必定丢失圣眷。这也是天启二年同学会的好机会,只要运作合理,很有可能将马明远打下神坛,换上自己人马济远重新出山。

    方逢年看着朱江马如风二人出门,心中叹了口气,这个朱江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人选,不过现在也没办法,只能讲这条路走到黑了。今天是七月十二,三天后就是十五,也正是大朝会的时候,那时就是和马明远决战之时。

    就在方逢年转身进屋的时候,在西城距离方府只有三个街口的一处普通宅院中,两个年过六十的老头子正在屋中详谈。如果方逢年在这里,必定能认出这二个老家伙正是内阁中的大人物,一个是瞿式耜,一个是李植。

    屋中李植坐在主位,瞿式耜坐在下首。李植在阁老中排名第六,瞿式耜虽然名望、年纪都比李植大,但是官场中讲究达者为先,你晚进入内阁就要排在后面。

    李植低声问道:“瞿阁老,你们那边安排好了吗?”

    瞿式耜微笑道:“这是当然,就等李阁老的消息,然后一齐发动!”

    李植听瞿式耜这么说放下心来:“瞿阁老,这件事张家玉运作了三年,如果不能给楚党致命一击的话,那咱们可就白费心了!到头来还要面对楚党的反击!”

    现在东林党青黄不接,粤党在中央大猫小猫三两只,实在禁不起折腾了。

    “李阁老请放心,我们东林虽然没有什么大权,但是为国为民的心思还有的,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能让朝中这些贪官污吏横行不法!三日后的大朝会,只要李阁老那边发动,我们东林必定紧随其后!”

    李植听瞿式耜说的这么肯定,心中放下心来。现在楚党势力太大,已经压得其他党派透不过气来,浙党还算好些,毕竟浙党和马济远的关系很近,马明远对浙党还算手下留情。但是对东林党和粤党可丝毫不手软,今年一年借着种种手段已经将东林党和粤党的两个巡抚,一个布政使,三个按察使都免了。

    敌人欺负到头上,所以李植和瞿式耜才决定反戈一击,好好报复一下楚党。

第八百四十三章 准备

    李植和瞿式耜商量完毕,起身告别。这个房子并不是瞿式耜的家,而是都察院一个低级御史的家。李瞿二人都是阁老,大张旗鼓的会面影响太大,所以借用瞿式耜一个门生的家用来密谋。

    这次东林党和粤党联手是瞿式耜首先提出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削弱朝中楚党的势力。

    瞿式耜作为杰出政治家,自然不能一上来就追着马明远死缠烂打,那没什么用处还落了下乘。所以在第一步瞿式耜利用桂王事件煽动朝中大臣起来反对皇帝的不公,利用舆论逼迫皇帝同意给朱由榔谥号。

    当然以瞿式耜对皇帝朱宏三的了解,这件事必定没什么作用,唯一的用处就是将朝政搅乱,引开朱宏三的注意力。因为新朝厂卫势力太强,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能被皇帝知晓,所以瞿式耜才利用桂王的事大做文章。不过桂王之事也有瞿式耜的小算计在里面,瞿式耜当年是永历朝廷的阁老,不给桂王谥号那自己岂不是成了贰臣?所以利用桂王正是一箭双雕。

    事情也按照瞿式耜的安排发展,最开始是一些低级御史上书,但是皇帝并没有重视,紧接着一些中级官吏的上书惹恼了皇帝,将这些人纷纷贬官。朱宏三这么做正落入瞿式耜的算计中,朝廷这些大小文官看到皇帝竟然无故随意处置自己人,那朝廷体统怎么办?朝廷法度怎么办?以后这朝廷还不成了你皇帝的一言堂?如果不替那些贬官的文人说话,将来轮到自己时还谁能替自己说话?

    明代皇帝大概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倒霉的皇帝,文人政治在明代已经发展到巅峰,而皇权是具有排他性的,和讲究分权的士人集团天然对立。所以明代才出了那么多奇葩皇帝,什么蟋蟀皇帝、木匠皇帝、道士皇帝等。不过也正因为皇帝的不作为,明代中后期才经济大发展,在万历年间更是达到人口一亿七八千万。

    朝中这些心怀天下的文人,看到皇帝这样不讲道理纷纷站出来反对皇帝,这已经不分什么党派了,而是文臣的一次集体反抗皇权。

    事情到这还在瞿式耜的控制中,但是接下来就有些脱离控制了,一些大臣看到皇帝不作为,根本不见他们,就将目标转到太子身上,希望作为储君的太子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哪想到太子也被皇帝训斥,现在更传出来皇帝要换太子的传闻。

    瞿式耜听说后心中大惊,东林党虽然和马明远不睦,但是在国家正统性上两支势力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维护立嫡以长的传统,这绝对是不能改变的。

    因为按照儒家来讲,太子朱海正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深通儒学典籍,对待士大夫恭敬有礼,治理国政半点不差,将来即位后得贤明人士辅佐,必定能开创一番盛世。当然,这个贤明人士指的自然是东林党自己,而不是以马明远为首的那些楚党们。

    原本瞿式耜还想让事件继续发酵,但是现在已经将太子卷进来,在不执行后续计划太子之位就要不保,所以今天瞿式耜才联系李植,准备在三天后的大朝会发动,争取将楚党势力驱逐出内阁。

    瞿式耜看到李植出了大门,对身边站立的学生,都察院河南巡按李文熙说道:“叔豹,三日后的大朝会由你先出手,你准备好了吗?”

    巡按是都察院专有官职,性质有些像后世的中央检查组,都察院按照行省划分,每省设立一个巡按,负责对全省的官员考察、举劾,虽然品级是正七品,但是手中权力很大。

    李文熙是云南文山人,在瞿式耜辅佐朱由榔时考上永历朝廷的进士,也就拜了瞿式耜为老师。在官场上这种师生关系比父子关系还要管用,学生依托老师的能量可以找个好职位,老师退休后也可以借着学生的帮助,不至于被人清算,所以明代父子反目的事很多,但是学生背叛老师大概只有张居正的弟子刘台一人。

    李文熙当年中了进士后成了云南的一个县令,紧接着朱由榔被朱宏三撵的满地乱跑,李文熙也就成了丧家犬。原本李文熙这种无根无势的小官僚,也就回家读书了事,但是没想到瞿式耜的老朋友吕大器当了云贵总督,有了吕大器的帮忙,李文熙官职不降反升,成了昆明府的推官。

    等到瞿式耜入阁主管都察院、科道御史后,马上将自己的这个学生从云南调到北京,担任一个省的巡按。

    巡按正七品,比正六品的推官低了一级,但是推官这种佐尹官那里是清流能比的,御史可是又清又贵,所以李文熙对自己的老师瞿式耜很是感激。

    李文熙听老师这么说赶紧拱手回答道:“老师放心,折子已经写完,就等朝会了!可是。。。”

    瞿式耜看到李文熙有话要说,问道:“叔豹,你我师徒无间,有什么话就说!”

    “是,老师!李阁老为人奸滑,弟子怕朝会时粤党不会帮忙啊!”

    “叔豹,这个你放心,粤党看到楚党在江苏得到很多利益,心中早已不满,这次就是老夫不找李植,他也会来找老夫的!”

    李文熙只是一个低级小官,还不懂那些高层政治,现在自己老师说了没事,那自己也只能相信了。

    瞿式耜安抚李文熙后,自己也出了门坐上小轿回到家中,等候三日后的大朝会。

    朝会这个制度出自周代,《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这便是对“朝会”的解释。诸侯、百官朝见天子的时辰是早晨,故称之曰“朝”。天子接见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类似后世对各级官员的“绩效考核”或者“目标管理”。

    明代朝会有一整套制度,朱元璋规定每天必须上早朝,老朱这么规定也没办法,江山是他自己的自然要牢牢掌握。下一任皇帝朱棣也算苦出身,也知道早朝的重要性,但是等到朱棣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上位后就变了。因为朱祁镇年纪小,规定早朝奏事必须预进事目,并限制每朝奏事件数,早朝政治功能大为弱化。等到同样是幼君的万历继位,改为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从此早朝一月只举行九次,不可再称“日朝”了。至于万历长大后,更是数十年不上朝。

    朱宏三占领南京后,又将早朝制度恢复起来,不过每天天不亮上朝实在折磨人,所以朱宏三规定每月上两次朝,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并且将这种朝会叫做大朝会。

    自然这种在京四品官员和所有科道御史参加的大朝会已经失去了探讨国事的目的,完全成了礼仪性质的见面会,大家每月拿出两天见见面,同时见见皇帝,让皇帝看看自己还很拼命干活,同时皇帝鼓励大家要安心工作,皇帝我不是瞎子,你们干的工作我都看的清楚,将来一定能让你们升官发财。

    不过这些京官都是人精,那里不清楚这是皇帝玩的手段。如果在四品以前自己努力还能有机会出头的话,到了四品成了高级官员,那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要想升官运气、能力、名望、圣眷和自己的老师缺一个不可。

    七月十五这天早上,瞿式耜起的很早,在老妻邵氏的服侍下吃了早饭。这时有丫环将瞿式耜大红官服取了过来,想要服侍老爷穿衣服。

    瞿式耜看了看对邵氏说道:“夫人,去将新发的官服拿来,今天穿新衣服!”明代规矩官服由朝廷发放,每年在正月和七月发放,夏服一套棉服一套。

    邵氏听瞿式耜这么说一愣,瞿式耜向来节俭,每次都是旧官服穿破后才换新的,这次怎么要穿新衣服了?

    邵氏对丫环点点头,让她去取新官服,邵氏和瞿式耜成婚数十年,早已经熟悉瞿式耜的性子,今天必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当年瞿式耜上书为老师钱谦益鸣不平也是这样。

    邵氏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老爷,可是今日朝会有什么大事?”

    瞿式耜一皱眉说道:“妇人家你知道什么!”瞿式耜说完感觉有些语气重了,叹了口气说道:“夫人,你和瞿某成婚四十多年,为瞿某生育儿女,瞿某愧对于你啊!今天如果瞿某有什么不测,你收拾一下回常熟老家吧,让瞿玄销、瞿玄锡他们几个也不要当官了,回家务农吧!”

    瞿式耜一共三个儿子,瞿玄销、瞿玄锡是长子和二子,现已成年,在外地当县令一级的小官,瞿式耜还有一个妾生的庶子瞿嵩?,因为年幼并没在北京,而是在常熟老家。

    邵氏听瞿式耜这么说眼泪下来了,当年兵荒马乱都活了下来,没想到现在国家太平了怎么反倒要死了?

    “老爷,可是皇帝要杀你?要不咱们不当这个官了,回家务农不好吗?”

    “妇人家言,大丈夫就要共赴国难,怎能苟且偷生?好了,老夫回不来你就回常熟老家!”瞿式耜说完离开瞿府进宫参加朝会去了。

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朝会

    瞿式耜穿上崭新的公服,拿上象牙笏板,站起来在门口的铜镜上看了看,并没有什么不妥,转身对邵氏说道:“夫人在家吧,老夫上朝去了!”

    明代官员一共有四套衣服,这些都是当年朱元璋规定的,一种是朝服,就是国家出现什么大事,比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等国家庆典上穿的,还有一种是祭服,顾名思义,就是拜祭时穿的衣服。这两种衣服穿的时间不多,一年也穿不上几回。明代官员日常主要穿戴的是两种,一种是公服,这种衣服以长翅乌纱帽为显著特征,第二种就是后世电视剧上那种明朝官服,以短翅乌纱帽为特征,并且衣服上还有禽兽补子。

    公服上是没有补子的,只是按照衣服颜色和玉带、笏板区分官职,腰带的级别是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银花,四品素金,五品银?花,六、七品素银,八、九品乌角。衣服颜色一至四品为红袍,五至七品为青袍,八、九品为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公服上绣有花样,一品大独科花,二品小独科花,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四、五品小杂花纹,六、七品小杂花,八品以下无纹。

    瞿式耜是建国后进入内阁的成员,和那些建国前就是内阁阁老的老家伙们不同,只能穿从一品大红团花公服,带一品玉带,手拿象牙笏板。而马明远等建国前老干部,都有皇帝御赐的大红蟒袍,穿起来不是一般的威风。

    瞿式耜和夫人邵氏告别后,出了府门坐上自己的八抬绿呢大轿,点了点脚跟,抬轿的轿夫知道老爷坐好了,起身抬着瞿式耜赶奔午门。

    明代早朝很辛苦,上朝的官员在半夜一两点钟就要起来准备,如果家住的远更有前半夜就起来准备的。不过瞿式耜作为阁老,家就在西直门外,距离午门还不算远。不过就这样瞿式耜也要在一点起身,二点出门,这样才能在日出前赶到午门。

    瞿式耜坐在轿子中闭目养神,明代规定下级官员看到上级官员要避让,不过除了马明远在没有比瞿式耜的级别高的官员了,所以瞿式耜并不受打扰,可以假寐一下。

    瞿式耜闭着眼睛突然感觉轿子一停,瞿式耜不悦的问道:“怎么了?”

    边上有家丁赶紧说道:“老爷,前面遇到佟阁老的轿子了,请问怎么办?”

    内阁七位阁老只有马明远一个总理大臣,其他都是副手,按照官职来说都一样。但是中国人干什么都要讲个资历,所以排名第二的佟养甲就被称为次辅,至于瞿式耜排名第七,处在内阁中最后一位。

    瞿式耜听是佟养甲,对家丁说道:“让佟阁老先过去!”瞿式耜想今天要弹劾马明远,没必要得罪马明远的死敌佟养甲。

    家丁过去传令,过了一会儿家丁回来说道:“老爷,佟阁老那边说谢谢老爷!”

    瞿式耜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轿子接着在北京城中穿行。

    现在虽然是半夜,但是京城中并不是寂静一片,这里地处皇城外围,有很多巡夜的巡检司、锦衣卫,还有那些为了上朝而赶过来的大小官员。

    瞿式耜除了轿夫外前面还有六个护兵,打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同时还有两个士兵敲着锣,边走边喊道:“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那些巡夜的士兵和锦衣卫,还有赶路的官员,只要比瞿式耜官职低,都要躲入胡同,然后文官出轿、武官下马,跪在两边行礼。

    瞿式耜坐着轿来到承天门这里,这里在往里就不能坐轿了,除了有皇帝御赐肩辇的官员外,其他人只能步行。肩辇这种东西看着很简陋,但是在别人都用腿走路,而你能高人一等坐在肩辇上,那种心里满足感是任何事都带不来的,不过满朝文武有此殊荣的只有马明远一人而已。

    承天门外是各部和内阁办公机构,不过现在天还没亮,所有屋子除了一些值班的并没有人。各个官员带来的轿夫、家丁就按照老爷的品级排列在千步廊外。自己老爷只能出了轿自行前进了。

    瞿式耜在内阁成员中算是住的比较远的了,其他几人除了佟养甲住在西城,其他所有人都住在东城,所以他们来的比瞿式耜要早。

    内阁成员按照排位站立在承天门外,第一位是总理大臣,首辅马明远。第二位是次辅佟养甲,第三位是付文龙,第四位是王云昌,第五位是冯自用,第六位是李植,第七位是瞿式耜。

    这七人按照资历冯自用应该排在第三位,但是谁叫冯自用当年被马明远挤兑出了内阁,跑到地方当了几年总督,再入阁时当年的付文龙和王云昌已经排到他前面了,没办法冯自用只能屈居第五位。不过身穿皇帝御赐蟒袍的只有马明远、佟养甲、冯自用三人,毕竟冯自用是建国前老干部,这点待遇还是有的,算是稍微为冯自用捞回来一些脸面。

    瞿式耜来的最晚,他来到众位阁老面前拱了拱手,马明远坐在那里假寐,也不知道看没看到,反正闭着眼睛在那装逼。反倒是佟养甲,看到瞿式耜赶紧起身还礼,毕竟刚才瞿式耜让他一步,其他几个阁老也面无表情的起身还礼,冲瞿式耜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内阁七人都是老头子,最年轻的马明远也已经五十好几,皇帝朱宏三害怕这么折腾下来再死几个就不好了,所以特命宫内监给这七个老家伙准备折凳,算是体恤老臣。

    瞿式耜在自己的凳子上坐好,这时天色已经微微发亮,来上朝的文武百官都已经来齐了。朱宏三规定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再加上朱宏三占领全国已经四五年,各级官吏大部分都已经齐备,所以今天来上朝的足有七八百人,很是壮观。

    这时午门上的钟鼓楼响起钟鼓声,上朝时间到了,承天门左右掖门打开,文武百官按照官职站立,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依次通过左右掖门进入皇城。

    今天天气很好,上朝的地点改在奉天门,也就是后世的太和门。文武官员进入午门之后,先要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等待鸣鞭,按次序过桥。直到奉天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 皇帝的座位设在奉天们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待乐起,皇帝御门安坐,此时再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两班走进御道,行一拜三叩头礼节。之后便进入奏事环节。

    今天朱宏三并没有自己走出来,而是坐着四个太监抬得肩辇出来的。很简单,朱宏三被自己儿子气犯病了。

    朱宏三喜欢吃辛辣火锅,并且最喜欢吃动物内脏,所以得了富贵病,痛风。以前在广东时,因为广东气候潮湿炎热,所以出汗很多,痛风病情并不严重,但是到了北方可就完了。北方寒冷干燥,朱宏三再加上不爱运动,身宽体胖,所以这痛风越来越严重。

    前几天因为太子朱海之事,朱宏三急火攻心,这下痛风袭来,当天晚上双脚就不能走路了。

    经过这几天修养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今天朱宏三才能起来上朝。

    看到皇帝到来,并且在金台上坐好,礼仪官再次高喊道:“文武百官有事奏报,无事退朝!”

    朱宏三的早朝和以前朱元璋规定的早朝不一样,朱元璋规定的早朝要处理具体事务,所以在三朝中早朝占有重要位置。

    但是朱宏三不同,朱宏三对这种大早上就起来,并且好几百人站在一起的大杂烩深恶痛绝。那些高级官员也就罢了,那些六七品小官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他们能对朝政有什么好的建议?所以朱宏三规定三朝中最重要的是午朝,也就是早朝后皇帝和高级官员见面的那个小朝会,那才是商定国家大事的时刻,而这种大朝会完全蜕变成一种仪式。

    按照皇帝和内阁的默契,这种大朝会只是说一些好事,比如什么那地方粮食丰收、孕妇产了多胞胎等等祥瑞,这种正能量的东西才是应该让那些低级官员多了解的东西,而不是那些什么发大水、蝗虫、兵灾瘟疫等负面能量。

    马明远作为内阁首辅,这种场合要先发言的,他咳嗽一声,从班中站了出来,来到皇帝面前,高声说道:“陛下,今年春赋已经征收完毕,全国三京十九个行省一共征收赋税六千五百一十三万银元,现已经将赋税解到京城!”

    这件事在前几天朱宏三已经知道,今天说出来只不过是给那些低级官员听得,看到没,老子有的是钱,还不好好给老子干活!

    朱宏三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善!南方新政推行的怎么样?”

    “回陛下,新政在南方各省稳步推开,所有士绅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配合土地清查,有一些具有保守思想的乡绅经过教育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改过自新,配合地方政府清查土地!”

第八百四十五章 先出手

    马明远在这颠倒黑白,作为内阁阁老的瞿式耜暗中直撇嘴,你马老二真能吹啊,明明将江苏士绅杀了十之七八,偏偏要说乡绅配合清查,真是口蜜腹剑马明远啊!

    瞿式耜在这痛骂不已,但是朱宏三却喜欢马明远这么说。那些低级官员和老百姓懂什么?老老实实坐好你们的本职工作得了,想什么为国为民,那是你们能想的吗?现在让你们看看老子的帝国多么富强,做一个大国屁民不好吗?

    朱宏三来自后世,深知宣传对一个政权的稳定是多么重要,所以在一开始,朱宏三就定下来大朝会上报喜不报忧的政策。很简单,你们这些屁民懂什么?活在国家强大、天下太平的虚幻中不好吗?就算知道国家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你们能有什么办法?治国还是要我们这些精英来。所以朱宏三规定每月两次的大朝会所有奏报都要写到邸报中,然后刊行天下,做到让每一个识字之人都体验到国家的伟大光辉。

    马明远作为首辅,自然第一个开吹,马明远说完就轮到佟养甲,佟养甲主管军事,自然将军事上的胜利放大无数倍,什么在西南和缅甸作战又占了多少个县,南洋和荷兰人又打赢几次海战,福建沿海郑成功已经威服于陛下,正准备无条件投降等等。

    然后就是王云昌,他主管财税,自然大夸特夸国家财政多么多么好,国家对百姓的福利多么多么高,全天下百姓都在感激陛下的恩泽。下一个是付文龙,老付主管刑罚,自然说全天下死刑犯日益减少,很快就要达到贞观之治中全天下没有死刑犯的程度,这都是皇帝您的功劳,现在距离天下大治已经不远了。

    下一个是主管官吏的冯自用,老冯站出来说全天下十多万官吏都勤勤恳恳为陛下服务,同时因为俸禄大幅提高,现在官员再也不用贪污也能生活的很好,再也不会出现前明那种贪官污吏遍地的情况了。接下来就是主管工部的李植,自然也是一顿吹嘘,什么这个月又下水几艘战舰,全国工商业情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最后一个是瞿式耜,他主管都察院和礼部,负责外交和教育等事项。瞿式耜原本不想这么无耻的为皇帝吹嘘,但是不吹你想干什么?不与皇帝保持一致吗?还想不想当这个内阁阁老了?没办法瞿式耜也只能昧着良心站出来吹嘘,什么天下所有藩国臣服于皇帝陛下,全国教育形势一片大好等等。

    方逢年站在尚书队伍中听着七位阁老的谄媚之言,心中恶心的想吐。方逢年作为高级官员,自然知道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新政在江南完全是用国家暴力在强行推广,很多地方的大小士绅被逼的倾家荡产。军事上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也没佟养甲说的那样大胜特胜,最起码方逢年知道就在上个月,南洋的王进宝就吃过一把亏,在巴达维亚外海损失惨重。

    至于刑罚、吏治更是无稽之谈,全天下亿万人口,那能一个死刑犯都没有?官员手握重权,那能一个个如同海瑞一样秋毫无犯?但是方逢年知道也没办法,全国上下都这样他能做什么?

    在方逢年看来这个国家生病了,病因很简单,那就是君权已经失去控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作为相权代表的马明远,并没有起到制约君权的作用,反而倒行逆施附和起皇帝来,所以今天方逢年准备有大动作,将偏离正轨的国家拽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朱宏三作为皇帝当然知道这些大臣说的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也是朱宏三所默许的,毕竟国家有什么困难还是不要让普通人知道的太多为好,弄得民情激愤反而不美。朱宏三看到那些低级官员听到国家如此富强一个个精神焕发,看到这样朱宏三很满意。

    内阁阁老说完后鸿胪寺的礼仪官大声喊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按照正常程序,现在应该百官一起说道:“臣无本!”然后皇帝宣布退朝,接下来百官回到自己的衙门开始办公,内阁阁老进入乾清宫,准备午朝,那里才是真正决定国家大事的地方。

    朱宏三原本以为今天和往常一样,百官躬身退朝,但是那想到礼仪官刚说完,就有人站出来说道:“臣,有本!”

    朱宏三一看站出来这人是税务部尚书方逢年,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朱宏三没办法只好点点头,身边的小太监喊道:“近!”

    方逢年出班后躬身来到台阶面前,这里距离朱宏三只有十多米距离,已经能听到皇帝的话语声。

    朱宏三忍着腿疼问道:“方尚书你有什么事?”

    方逢年高声说道:“臣弹劾马明远!”

    方逢年此言一出满场目瞪口呆,这个方逢年是税务部尚书,税务部出自以前的户部,都是归马明远管理的。方逢年能当上尚书自然和马明远关系不错,并且方逢年当年还是湖广的学政,和马家世代交好,正是典型的楚党,现在站出来反对自己的老大,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方逢年不管其他,站在台阶前将自己的奏折念了出来。方逢年列举了马明远八大罪状:一是驱逐马济远,手段阴险,对自己至亲都这样还配当首辅吗?二是违反祖制,擅自改变读书人不交税的国家法律;三是任用潘同春、刘大年、丁辛等亲信把持朝政;四是威福自用,目无朝廷,朝臣畏马明远者甚于畏陛下;五是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挟制各部尚书;六是摧折言官,堵塞言路,仇视正直之士;七是为子弟谋乡试,在武昌造豪宅,接受文武群臣贿赂;八是以权谋私,在湖广老家侵占太上皇陵寝土地。

    方逢年前七条基本上都没啥大用,第一条驱除马济远根本站不住脚,当时首先对马济远开炮的是粤党。第二条违反祖制也不对,新政是皇帝暗中推行的,马明远只不过是个执行人而已,不过方逢年知道皇帝是主谋,只是不敢说而已。第三条任用亲信,不过当朝这些大臣那个没有亲信?你方逢年没有吗?第四条目无朝廷,马明远是首辅,自己就代表着朝廷。第五条挟制六部更是扯,马明远是首辅,各部不听话还怎么干活?第六条仇恨正直之士,谁是正直之士?你方逢年是吗?第七条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好处,天下那个官员不是这样?

    如果以上七条都是方逢年攒鸡毛凑掸子,为了弄到马明远硬凑的话,这第八条才是方逢年要弄死马明远的真正杀手。

    皇帝出身湖广武昌,皇帝的老子自然也是湖广武昌人,并且皇帝前几年亲自下旨为自己那个便宜老子、老娘大修陵寝。而马明远也是武昌人,在家乡侵占土地的时候难免的要多多少少和太上皇的陵寝发生冲突。

    马明远看到方逢年站出来弹劾自己,刚开始是满心怒火,自己大哥临走时交代自己照顾他的同年,自己也收留了方逢年,并且还给他税务部尚书这么一个重要职位,现在方逢年不禁不感激涕流,反而站出来反对自己,所以马明远十分恼怒。

    等到听方逢年念奏章,马明远又由怒火转为不屑,没想到这个方逢年也就这两把刷子,这几条罪名就想整倒自己?马明远将一会儿反驳方逢年的话语都想好了,一条对抗新政、为那些已死的地主摇旗呐喊罪状,就可以让方逢年万劫不复。

    可是等马明远听到方逢年最后那一条可是吓傻了,没想到方逢年手段这么狠辣,这已经不是要弄倒自己,而是要自己的老命了。侵占皇陵可是大罪,不管哪朝那代这都是掉脑袋的罪名。最为关键的是马明远常年在外,老家的这些事都是马家的家人在办,就是马明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侵没侵占皇陵,如果占了到底占了多少土地。

    马明远听到方逢年这么说赶紧出班为自己辩护:“陛下,这方逢年信口雌黄,应该是前几日本官因为春赋征收不利的事训斥了他几句,没想到方逢年心中记恨,想要报复自己,请陛下明查!”

    马明远话语声刚落,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中极出班说道:“陛下,臣起奏!半月前马明远的独子马绍骏,不知何故在正阳门外大街打马狂奔,并且多次踩踏御道,有巡城御史看见,请陛下明查!”

    随着杨中极话音刚落,又有一些官员站出来弹劾马明远,说的什么事都有,什么马明远手下恶奴跋扈,在城外强占多少亩土地。还有说马明远不自爱,常年嫖宿花街柳巷的。还有说马明远家中半夜有怪光生出,马明远到底在干什么?是不是暗中诅咒皇帝?还有一个大臣弹劾的理由更为可笑,根据相术来看,马明远根本就是天煞孤星,克爹娘克兄弟,克子女克同僚,反正和马明远接近的没一个得好的。

第八百四十六章 盖子揭开

    马明远听到这么多人站出来弹劾他,反倒不慌乱了。如果方逢年自己站出来说的话马明远还有些害怕,因为马明远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侵占了皇陵。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么多人都站出来弹劾自己,这已经不是什么犯不犯法的事情了,这已经是党争了。

    马明远跟随朱宏三最早,也最为了解这位皇帝。朱宏三这个人最忌惮的就是大臣搞党派,原因很简单,你们都拉帮结伙,自然要反对我皇帝,所以朱宏三对党争那是绝不手软。

    想到这马明远躬身说道:“陛下,老臣无能,陛下将朝政交给老臣,老臣却任由朝臣结党,请陛下责罚老臣!”

    马明远绝对是一个颠三倒四、指鹿为马的行家里手,原本方逢年占了先手,现在被马明远轻轻一句话推翻的什么都没有了。皇帝最恨大臣结党,现在马明远这么一说马上将皇帝的注意力从自己侵占皇陵上转到结党上。

    原本很快结束的大朝会发生这种事情,很多官吏虽然知道朝廷党派斗争激烈,但是亲眼看到那些朝廷大佬真刀实枪的开干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很多排在后面的官员站直了身体往前面张望,想要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站在马明远身后的次辅佟养甲原本听到方逢年站出来弹劾马明远,心中真是乐开了花。马明远因为新政的事这几年在朝中势力发展很大,原本就没多少人的佟养甲更是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让马明远抓到什么把柄,所以佟养甲这几年过的十分窝火。

    现在看到马明远自己内部出现叛徒,税务部尚书亲自站出来反对马明远,佟养甲也准备了一下要敲一下边鼓,最好想个什么罪名能把马明远一下弄死那就最好了。

    可是事情发展太快,佟养甲没等有动作的时候,马明远已经倒打一耙,说方逢年他们搞党争,这个罪名可是太大了。佟养甲看到马明远要逃出生天,心中叹了口气也就不准备出头了。

    皇帝朱宏三也很郁闷,今天他本来就带病坚持上朝,原本很快就能完事,自己好回后宫休养。但是那知道方逢年闹出这么一出,这还怎么善了?

    至于方逢年说的那些事朱宏三详细听了一下,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除了第八条侵占皇陵还有些谱外其他更是没影的事。再加上现在江南新政正在推行开,朱宏三实在不想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将马明远罢黜,那样就耽误自己的大事了。

    朱宏三想了想事情已经闹开,现在满朝文武群臣都已经知道,自己怎么说也要表明态度。朱宏三心中盘算不如给马明远点苦头吃吃,让他安稳一点好了。

    就在朱宏三打定主意要和稀泥的时候,在广场上文官队伍最后面,站出来一个七品小官,年纪三十多岁,站出来叫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那个七品小官级别太低,距离朱宏三足有一百多米,边上有小黄门将信息传过来,朱宏三才知道那个小官说的什么。

    那个小官躬身屈步来到朱宏三金台前,高声说道:“陛下,臣都察院河南巡按李文熙有本!”

    原来是都察院的御史,朱宏三以为这家伙也是来弹劾马明远的,不禁皱眉道:“李文熙,今天是大朝会,是商讨国家大政的场合,如果你要弹劾什么人的话散朝后单独上折子吧!”

    朱宏三不想将事情闹大,所以一开口就将李文熙弹劾马明远的门路给堵死了。马明远听皇帝维护他心中大喜,看来今天自己应该没什么大事情了。

    李文熙行完礼起身道:“陛下,臣不是弹劾首辅大人,臣是河南巡按,臣发现河南救灾款项上面有不妥!”

    朱宏三一听就是一皱眉,救灾款是中央拨给各地方用来恢复民生、发展生产的。特别是河南,作为中州之地,在明末战乱中受的损失最大,中央每年都要给河南一省拨付上百万银元的救灾款。同时朱宏三知道手下这帮家伙都什么德行,所以三令五申下旨,告诉河南上下官员,这些钱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绝对不准挪用。

    朱宏三听河南官员竟敢背着自己动救灾款,心中勃然大怒,问道:“李文熙,你将事情前因后果详细说来!”

    李文熙躬身领旨,然后说道:“陛下,臣得陛下隆恩,从昆明府推官直升都察院御史,臣惶恐不可终日。。”

    李文熙原本还想先说两句好话拍拍皇帝马屁,但是朱宏三现在心急如焚,哪有心情听李文熙吹嘘,皱着眉头说道:“说重点!”

    李文熙看到皇帝语气不善,这才赶紧将事情重点说了出来。原来李文熙进入都察院后成了负责河南一省巡按御史,明永乐元年后,规定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李文熙在去年十二月份上任,上任伊始整理前任留下来的档案时发现,这几年河南一省粮款多有出入。在神武六年朱宏三占领河南后,就开始每年拨付款项用来恢复河南的生产以及社会秩序。这些钱分为三大项,最多的一项是修整黄河河道的款项。

    李自成在崇祯十五年第三次进攻开封,久攻不下的李自成决定掘开黄河,水淹开封。自从李自成掘开黄河,大水冲淹开封城以后,开封城彻底荒芜。城内的民房建筑被毁一半之多,乡野的瓦房被毁坏的更为严重,仅仅剩下十分之一。

    后来,当开封城被攻陷时,里面几乎没有活着的人了。据说后来有一行人,过汝宁府固始县,行走了六天,一个人都没有见到。行走途中,路上的野草疯长,有六尺那么长。行人必须每个人带一根柳木棍,不是为了防备盗贼,而是要防止与野狼相遇,好用木棍自卫。

    黄河泛滥再加上兵灾,整个河南在神武六年的时候只有户籍人口四十多万,就是算上流民也不到百万。原本人口两千多万的中原大省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朱宏三占据河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黄河。为了整修河道,中央财政部在神武七年开始,每年都要拨给河南省一百万银元,用来修整河道和治理黄泛区,今年是神武十一年,也就是到目前为止一共拨了五年共五百万银元。

    银子投下去是见效果的,河南巡抚吴培昌上书皇帝,说黄河在河南省内的河道基本上治理完毕,黄泛区的积水也已经排干净,当地农民也已经开始恢复生产。朱宏三看到这个效果心中十分高兴,当时还下旨褒奖过吴培昌。

    除了整修河道还有安置移民、重筑新城两个大项目,河南人口在战乱中损失惨重,所以朱宏三命令从江西、山东、北直隶等人口还算多的省份移民。为了安置这些移民,每年也要花掉数十万银元。还有筑城,河南的开封、洛阳、南阳,还有被朱宏三连累屠城的信阳,这些城市的城墙都要重新修缮,同时修缮城墙还可以为那些移民创建工作岗位,来自后世的朱宏三自然要大玩儿基建项目拉动经济这个神器。

    这三个大项目这五年来将上千万银元吞了下去,原本朱宏三以为河南人最起码不说安居乐业了吧,也能吃一口饱饭了吧!但是现在听李文熙说自己投下的上千万银元出现了问题,这如何能让自诩为千古一帝的朱宏三咽下这口气呢?

    李文熙最后说道:“陛下,臣是河南巡按,查帐是分内之事,河南从神武七年开始接受朝廷拨款,神武七年是一百四十八万银元,神武八年是一百六十万银元,神武九年是二百四十万银元,神武十年更是达到三百万银元,今年到七月份,已经拨付一百八十万银元,五年一共一千零二十八万银元,可是河南省报上来的账目只有六百五十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八个银元,缺少三百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七十二银元对不上帐,同时臣在账目上看到单单黄河开封段一段,就用去银元二百五十多万,这实在太多了吧。臣身为陛下的御史,就要为陛下分忧,所以将这些事上奏陛下,请陛下明断!”

    李文熙说完退到本班,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就看粤党的了。

    李文熙这份奏折其实并不算什么,朝中除了那些刚中进士的年轻官员,其他都是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僚,大家都在基层干过,就算没当过知府、知县等主政官,但是推官、参政、参议等佐尹官总当过,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所以大家心中都知道这钱去哪了,无非都是被河南各级官员分了。不过河南巡抚还是干事情的,最起码一千多万银元还有六百多万用在了正地方,所以说那个吴培昌还算不错的。

第八百四十七章 乱局

    李文熙将奏折念完然后退了回去,这下整个奉天殿广场成了一锅粥。虽然很多官员都当过基层官吏,知道基层水有多深,但是大部分年轻官员还不知道官场的潜规则。他们年纪轻轻中了进士,读书时那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思想还刻在脑海中。现在听到河南一省出现这么大的亏空,马上有都察院的御史和科道给事中站出来说话了。

    “陛下,这件事一定要严查到底,国家拨付这么多钱为何对不上账?钱都花到那里去了?”

    “陛下,臣认为对河南巡抚、布政使要严查!他们作为一省长官却犯下如此错误,不严惩怎能对得起河南百姓啊!”

    朱宏三听到河南烂成这个样子心中也挺生气,他知道这帮官员都是什么德行,也知道朝廷拨下的银元各级官员都有截流、贪污,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希望官员都像海瑞那样清廉谁还干活?所以朱宏三一直以为自己拨款能有三分之二落到实处。

    但是今天听李文熙这么说别说三分之二,能有三分之一用在实处就不错了。李文熙查出来的就有三百七十多万的亏空,那没查出来的呢?什么做假账、多报少用、工程中收取贿赂等等手段更不用说了。

    朱宏三看了看站在台阶下面的王云昌和陈子龙,他们两个一个是主管财政的阁老,一个是财政部尚书,这件事正和他们有直接关系。

    王云昌看皇帝看向自己,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财政部只管拨款,至于河道如何整修那是建设部的事情!”

    主管河道等基础建设的阁老是李植,一听王云昌在这甩锅,气的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建设部虽然主管全国工程施工,但是主体方还是地方政府,河南的事还是河南巡抚和布政使在管!”

    马明远听李植这么说就是一愣,同时他心中有些不详感觉,大家都知道河南巡抚吴培昌是自己的人,但是布政使张家玉可是你粤党的人,现在李植这么说想干什么?难道要丢车保帅吗?

    马明远的政治敏感度很高,现在已经觉察到今天这事不寻常,但是现在才发现已经完了。

    李植刚说完,一个五品郎中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建设部水司郎中唐元楫有本上奏!”

    唐元楫是张家玉的同年,都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唐元楫在神武五年上书弹劾当时的首辅马济远,算是在朝廷中出了一点小名,不过紧接着就被马明远明升暗降赶出都察院,到地方当了一个七品知县。神武九年李植入阁,才从地方将这家伙调了上来,在建设部水司当一个郎中,负责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疏导沟洫,堰决河渠。

    “陛下,臣和河南布政使张家玉是同年,现张家玉有折子请托臣上奏陛下!”

    唐元楫的话还没说完,知道事情不好的马明远赶紧说道:“陛下,官员上书要经过通政司和内阁,那有给陛下直接上书的道理,臣以为张家玉的奏折先经由内阁审议,然后在上达天听!”

    马明远说的很有道理,也符合朝廷法度,大明朝全国上下数十万官吏,如果那个想和皇帝聊聊天都可以自己上书,那皇帝每天不要干别的事了。就是后世那个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十几年的时间中批阅奏章达数千万字,他所接受的奏折也是经过挑选的,只有被皇帝授予密折职权的官员,才有权利给皇帝直接上书。但是就这样,雍正每天也要批复数百道奏折,工作到半夜一两点钟是常事。

    朱宏三自然不想被累的要死要活,所以按照勤政程度朱宏三不要说和雍正、朱元璋、朱棣等勤政皇帝相比,就连末代皇帝崇祯他都比不上,大概也就比万历能强一点儿,最起码朱宏三还是上朝的。

    按照明代制度,四品以下官员的奏折要交给通政司,由他们负责初步挑选,一些小事比如要钱的、催款的、或者弹劾某位官员的直接转到各部。四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奏折直接送到内阁照磨司,这里也按照事情缓急分类,然后交给各部处理,超出各部职权范围的由阁老们处理,再不行就要交给皇帝了。就这样朱宏三每天也要处理五六十道奏折,所以当皇帝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马明远刚说完,唐元楫说道:“陛下,张家玉这份奏折事情重大,张家玉说朝中奸党盘踞,如果经由内阁害怕朝中有人将这份奏折淹了,所以一定要让臣亲手交给皇帝!”

    马明远听唐元楫这么说怒道:“唐元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朝中谁是奸党?内阁中谁能淹了你的折子?”

    现在粤党和楚党撕破脸,李植也就不在站在后面,直接站出来说道:“首辅大人,至于是谁你心中没数吗?”

    朱宏三一看手下这些臭老九又要动手,自己本来就身体不舒服,今天上朝都是坚持来的,现在河南还出现这么一档子事,气的朱宏三差点没归位了。

    朱宏三想了想对唐元楫说道:“唐元楫,你将张家玉的折子大声念出来!”

    唐元楫听皇帝这么说大喜,赶紧打开折子大声念道:“吾皇隆恩,臣河南承宣布政使张家玉叩首,臣自神武六年得陛下洪恩指省河南,臣每日都想着如何报答皇帝的洪恩,故而日夜工作!”

    张家玉在奏折的第一段先是将河南的情况说了一边,各地人口如何稀少、道路如何破旧等等,仅有的开封、洛阳等几个大城也残破的不成样子。第二段将自己这几年的工作说了一遍,自己走遍了河南八府六十一个县,掌握了基层的第一手资料。在第三段话锋一转,大骂河南巡抚吴培昌、按察使杨琼芳、指挥使魏庆,骂这三个人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干吃饭不干活,都是一帮废物。

    张家玉前三段和普通弹劾折子差不多,但是最后一段可就有些干货了。最后一段详细的列出了巡抚吴培昌贪污了多少银元,按察使杨琼芳草菅了多少人命,最厉害的是魏庆。吴培昌因为横征暴敛,弄得河南百姓天怒人怨,在神武十年竟然在开封城里有人暴动,最后是魏庆领着河南卫的官兵才将这场暴动镇压下去。

    朱宏三原本以为河南只是一些官员贪污的问题,现在听唐元楫这么说才大吃一惊,没想到河南已经腐烂成这个样子,竟然搞出了暴动。现在刚距离明末农民起义才多少年,河南现在也不是土地矛盾尖锐,由此可看出来了河南的官员都干了些什么。

    这时马明远才发现今天原来是东林党和粤党早有预谋,这已经不是什么个别官员的意气之争,而是两个政治势力的总体战了。

    同时马明远对方逢年怒目而视,看方逢年的样子他也应该倒向了东林党。要知道马明远对方逢年还算不错,怎么说也是自己大哥的同年,现在没想到方逢年竟然对他背后开枪。

    方逢年也没想到今天能闹成这个样子,原本方逢年只是想要弄到马明远,所以挑选的事情都是一些鸡皮蒜毛的事,什么侵占土地啊、为人不行啊、收受贿赂啊等等,只要将你马明远弄到,并不是想要将整个楚党都弄死。

    可是东林党和粤党他们不一样,东林党手段毒辣,找的时间刚刚好,正好等到自己弹劾马明远后才发难,弄得全体大臣都以为楚党都和马明远差不多。方逢年现在心中真是深深的后悔,早知道今天能闹成这个样子自己就不站出来弹劾马明远了。

    瞿式耜看到自己所有算计都得以逐步实施,心中真是得意非常。今天的效果真是好到了十二分,瞿式耜没想到作为楚党的方逢年能站出来向马明远开第一枪,有了他们楚党自己人的反叛,更显得楚党都是一群什么人,实在是事半功倍啊!

    唐元楫这边话音刚落,所有东林党和粤党的官员都占了出来,请求皇帝下圣旨严惩河南涉案官员。

    东林党和粤党的官员虽然官职不高,都是五六品的级别,但是这些官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轻,体力好嗓门大,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广场如同变成了菜市场。

    东林党和粤党有人,楚党这边也不是含糊,大批楚党官员站出来为河南巡抚吴培昌喊屈叫冤,说吴培昌根本就是被张家玉诬陷,张家玉身为布政使,正是管钱和民生的官员,这都四五年了怎么才发现吴培昌的事?这件事根本就是张家玉胡说。

    楚党人数多,东林党年纪轻,一时间整个广场上骂声不绝,有几个脾气爆的官员就要动手群殴。如果这些官员动手群殴,可创了明朝官员斗殴的记录了,上次多人斗殴还要追溯到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那次斗殴也只有六七十人参与。现在整个广场上朝的官员共有五六百,其中文官就有四百多人,这要打起来可真不好控制。

第八百四十八章 登场

    (谢谢书友“paladinlong7”的捧场!)

    千步廊,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主要是各部委、五军都督府和九卿等衙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每侧有房间144间,一共有288间房间。

    朱宏三的新朝和前明不同,将六部扩大为十三部,部委多了官员也就多了,官员多了自然房间也就不够了。所以朱宏三在千步廊原本前后两条辅街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三条街,用来安置日益增多的官员。

    当然这么多官员并不是都有机会能参加朝会,朝廷规定在京只有五品以上官职才能参加,各部委的郎中、员外郎、科道御史、顺天府尹、京城附郭的两县,这些都可以参加朝会。

    除了这些其他什么管仓库的大使,各部照磨、经历,顺天府的同知、推官等,这些官员品级可不低,但是却没有机会上朝。

    今天各部没有上朝的官员按照日常来部里上班,却看到承天门口的那些老爷的轿子还在那,看来朝会并没有散。这些官员心中很纳闷,但是也没放在心上。但是随着太阳升起,以前那些早早散朝的大老爷们今天并没有来上班,一些人心中开始合计,是不是宫中发生什么事情了?

    等到快要午时了,突然从洪武门外冲进来大批锦衣卫,一个个全副武装,在几个千户的带领下急匆匆的赶往承天门。

    这可是大事件,宫中规定,没有急事绝对严禁疾步快走,免得造成什么误会,像今天这样跑步前进的那是听都没听过。

    有的低级官员经历过战乱,看到大批锦衣卫入宫还以为又发生什么情况了,一个个吓得浑身栗抖。

    这帮锦衣卫带头之人正是负责皇宫安全的丁谓,他接到皇帝的圣旨,命他带领两千锦衣卫火速进宫。丁谓还以为宫中发生什么大事了,吓得放下一切事情,赶紧抽调人手,带着这些人急匆匆的进宫。

    等经过金水桥进入奉天门,才发现整个奉天殿广场成了菜市场,那些原本人模狗样的官员一个个如同公鸡一样,互相怒骂、厮打!

    丁谓看到奉天殿金台上的皇帝并没有什么事情,这才松了口气,赶紧命手下一个千户带着三百人将皇帝保护好,然后自己带着剩下的几百人冲进广场,将那些厮打到一起的官员分开。

    朱宏三看到援兵来了松了口气,今天这场面实在凶险,在场的文官一共有四百多人,而周围站岗的大汉将军只有不到二百人,一个控制不好就是血流遍地的场景。没办法朱宏三才让人传旨给丁谓,让他带人进宫,镇压这帮无法无天的文官。

    锦衣卫是皇帝的家奴,可不管你什么文官的体统,接到皇帝的命令后马上冲进人群,用脚踹用刀鞘打,很快就将这些文官分开。

    朱宏三看到事态终于得到控制,不管自己的脚疼,强忍着站了起来骂道:“你们这帮王八蛋想干什么?是不是觉着老子好欺负?”

    今天这事文官做的确实有些过分,当着皇帝的面打群架,还是当着一个自诩千古一帝的皇帝,这是在太不给朱宏三面子了。但是这些文官也拿住了一点,那就是法不责众。

    刚才文官基本上都动手了,你皇帝能怎么办?还能将这些文官都杀了?在场这些文官可都是朝廷栋梁,都杀了朝政马上瘫痪,只好皇帝没疯就绝对不会这么干。

    朱宏三心中也知道拿这帮家伙没办法,但是心中实在窝火,朱宏三在李承恩的搀扶下站起来骂道:“好,老子管不了你们,老子不干了!这个皇帝爱谁当谁当,老子回武昌还去当流氓去!”

    朱宏三要撂挑子不干,这可吓坏了满朝大臣。倒不是这些大臣喜欢朱宏三,不舍得朱宏三,他们巴不得朱宏三赶紧挂了,换上更听话的朱海当皇帝。但是今天这场景如果皇帝真不干了,那历史上就会给自己大大的记上一笔,威逼皇帝退位这可是奸臣才有的待遇。这帮大臣一个个都自比萧何张良,就是王猛诸葛亮在他们面前都要退避三舍,现在要自己背负奸臣这么一个罪名那行?

    这些大臣在首辅马明远的带领下,一个个跪在金台前高声挽留皇帝。

    朱海在边上也吓得够呛,他知道自己只要稍微一露出欣喜的面容,那马上面临被废的局面。所以朱海听到父皇要退位,赶紧跪下哭道:“父皇,儿臣这个太子也不当了,儿臣跟着父皇回武昌承欢膝下!”

    朱海经过历次的政治*斗争成熟许多,他这份表忠心换来了朱宏三的赞赏,朱宏三搀扶起朱海说道:“儿子,你这么说老子很欣慰!现在你都看到了吧,这帮大臣都是些什么东西,为了自己一点点利益,就置朝廷颜面不顾,闹出来这么个丑事!你说老子我应该怎么处理他们?”

    朱海一听朱宏三这么说他可傻了眼,自己能怎么说?处置这帮大臣吧,马上得罪人,要知道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拥护自己的。可是如果不处置呢父皇那边又交代不过去。

    朱海想了想没办法咬牙说道:“父皇,这些大臣咆哮朝会,理应重罚,但是。。。”朱海的意思是这么多怎么罚?不如板子高抬起轻放下,稍微惩戒一下算了。

    但是哪想到朱宏三听朱海刚说完前半句,紧接着说道:“好,太子的提议很好,这帮大臣太拿老子不当事了,老子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老子决定了,内阁所有总理大臣全部停职,还有十三部尚书也一同停职回家待参!”

    朱海一听事情大条了,所有高级官员全军覆没,他们都回家朝政怎么办?

    “父皇,这些官员确实有罪,但是都停职待参朝政怎么办?”

    朱宏三冷笑道:“这个好办,陈名夏!”

    军机处首席军机陈名夏就站在朱宏三身边,听皇帝叫自己赶紧站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臣在!”

    朱宏三指着陈名夏说道:“陈名夏,内阁停职期间你军机处代理内阁职位,朕在你们军机处的职务中再加上一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

    军机处在朱宏三创建之初就是一个军事机构,和后世的总参谋部差不多,主要负责用兵时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武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等。但是今天朱宏三又给加上一个参议政务,这就具备一些内阁的职能了。

    其实在前几年朱宏三有过一次尝试,那就是利用军机处直接给内阁下旨,但是被马明远给顶了回来,当时国家刚结束战乱,政局还不怎么稳定,所以朱宏三也就没深究。

    但是这几年随着国家战事平定,各地陆续开始发展生产,内阁的权威日益重要起来,弄到现在这些无法无天的文臣竟然当着皇帝的面前大打出手。朱宏三忍无可忍,终于决定借着这件事将军机处抬到前台来。

    历史上军机处出现和现在的场景差不多,康熙末年因为九龙夺嫡,朝中一些大臣纷纷站队开始互相掐架,康熙皇帝后期深受这种党争的困扰。所以雍正上台后为了集权和削弱相权,才搞出来这么一个军机处。

    军机处刚出现也是雍正打着西北战事的名头,但是接下来职能就变了,慢慢的军机处将内阁架空,完全成了皇帝控制朝政的工具。

    明代和清前期的内阁和丞相制度差不多,都是一帮职业经理人,这帮家伙打着为国为民的大道理经常和皇帝唱反调。但是军机处可不同,军机处一开始是军事机构,军事讲究高效迅速,所以军机大臣都是跪受笔录,然后按照皇帝的意思实施,根本不能有半点反对意见。

    朱宏三在广东称帝时心中也想拨乱反正,朱宏三来自后世,深知清朝君权至上,制度僵化的厉害。那些大臣一个个被军机处管制的缚手缚脚,在和英国战争时竟然事事都要请示清朝皇帝,广东距离北京数千里,清朝那时的交通条件,等到广东官员得到皇帝的指示什么事都晚了。

    朱宏三为了避免培养出这种僵化无能的官员,才决定重启唐宋时期的丞相制度。这项制度有一种好处,就是所有官员都知道自己干什么,皇帝也没有那么重要。明代万历三大征的取胜正是说明了这点,前线官员将领敢于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换上清朝官员就不行了,什么事都要请示皇帝,自己完全成了皇帝的提线木偶,什么事能干好才怪。

    但是内阁丞相制度有千般好处,也就一点坏处,那就是党争激烈。大家都是学孔孟之道出身的,我也不必你差什么,为何你能当首辅我却只能当次辅?就要听你的?这样自然分帮立派,朝政自然乱成一锅粥,万历后期和天启崇祯年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在玩政治,根本就没人管皇帝死活,所以崇祯才能在死后还留下了“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名言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927/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有限无敌所写的《明末锦绣》为转载作品,明末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锦绣介绍: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一个明末宗室的奋斗历程!一个屌丝的惊天逆袭!一个中兴帝王的发家史!一个汉民族的最后希望!明末锦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