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明末锦绣TXT下载明末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有限无敌     明末锦绣txt下载     明末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六十四章 鸠占鹊巢

    三堂以后就是内宅大门,这里是知府一家生活的地方,里面有花园有凉亭,环境十分优雅。朱渊来到内宅大门还要往里走,薛田赶紧拦住朱渊笑道:“钦差大人,里面就是下官的内宅,是拙荆和子女居住的地方,实在不便见客!”

    朱渊也没有想见薛田老婆的意思,听他这么说也就在内宅大门这里停下脚步。

    “薛大人,你这开封府不错啊!”开封府用了两年才建成,薛田也刚搬进来不到两年,自然处处都是新的。

    薛田听朱渊这么说尴尬一笑:“那里,地方官并不是比谁的府衙新,而是应该比政绩,下官没有寸功却住进新府衙,实在愧对皇帝的信任!”

    “薛大人,你看本王带来的队伍这么多人,那个驿站实在住不下,不如薛大人将这府衙借给本王暂住可好?等本王结束差事北返马上还给你。”

    薛田听朱渊这么说一下没反应过来,问道:“钦差大人,您说什么?”

    “本王说在你这住了!”

    这次薛田听清了,这怎么行?这也不和朝廷法度啊,历来钦差出行都是住在驿站,怎么能抢地方官的衙门住?

    “钦差大人,这不和法度,更何况大人您是亲王,住在我这府衙也不和礼法啊。驿站那边也是去年新建成的,还是请大人去那里居住吧!”

    但是朱渊根本不听薛田在这解释,直接跟后面的丁长生说道:“丁大人,你将所有人都叫进来,士兵就住在大堂两边的堂事房中,房间不够的就在大堂门前的广场搭帐篷,还有二堂本王居住,三堂安静,让老师去住!”

    丁长生根本不管薛田怎么说,得了朱渊的命令带着如狼似虎的三百禁卫军开进知府衙门,现在知府衙门正在办公,那些衙役、书办、师爷不知道怎么回事,纷纷出来观望。

    丁长生带领的是禁卫军,是皇帝的御林军,更何况还有二百锦衣卫,这帮家伙在北京跋扈惯了,那里管你们什么情况,纷纷冲进左右的屋子,将正在办公的书办统统撵了出来。

    薛田看到朱渊如此无法无天,怒道:“燕王,你这是犯法!你们进来居住,那本官怎么办?本官的家人怎么办?开封府还办不办公了?”

    朱渊打了个哈哈说道:“你的家人还可以在后宅居住,薛大人放心!至于薛大人的公事吗可以去附郭的祥符县办公!”

    “那祥符县呢?他们怎么办?”

    “自然和薛大人一起了!薛大人请出去吧,本王赶了一天路,要休息了!对了,还有请薛大人通知巡抚吴培昌和布政使张家玉,明天让他们来府衙,本王要宣读父皇的圣旨!”朱渊说完走进二堂的休息室,不搭理气急败坏的薛田。

    薛田站在门口说道:“好啊燕王,你等着,本官要上本参你!”薛田叫的欢,但是朱渊根本不搭理他,没办法薛田只好带着撵出来的官员衙役走出自己的开封府衙。

    开封府的二把手同知也弄得一头雾水,他还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钦差,站在大门口请示道:“府台老爷,咱们怎么办?”

    薛田也没办法,只好咬咬牙说道:“你先带着人去符祥县,本官要去见巡抚吴大人!”

    河南巡抚吴培昌这时正在家中停职待查,所以今天才没有去城外迎接钦差。吴培昌将朱渊一行安置在驿站是有他的小心思的,道理很简单。驿站就在巡抚衙门边上,并且驿站规模很小,钦差的护卫根本住不进去,所以便于吴培昌监视这个皇子钦差。

    当然吴培昌就是在大胆也不敢对朱渊不利,他只是害怕自己的布置被朱渊看出来,这才想要监视朱渊的一举一动。

    吴培昌在府中听到薛田来了,还以为薛田将钦差安排完毕过来汇报,那知道见到薛田后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薛田如同没娘的孩子,见到吴培昌就大吐苦水:“抚台大人,这个燕王实在无礼,竟然强占下官的衙门,这还有没有王法了,下官请求抚台大人和下官联名上书弹劾燕王!”

    吴培昌听朱渊没按照自己的安排住进驿站,而是强占了开封府也很头疼。开封府占地甚广,大门小门后门就有十多个,并且跟随钦差来的足有七八百人,这完全没法监视。

    薛田在这告状,但是吴培昌也没有办法,现在他因为被张家玉弹劾,已经停了官职,也就是没了上书的权利。吴培昌叹了口气说道:“薛大人,本官也没有办法,现在本官停职在家,也没有办法和薛大人联名上书,还有就是薛大人自己上书也不行。本官接到消息朝中所有阁老都被皇帝免职,现在朝中主事的是军机处。本官估计你这份上书到了京师也无人理会。”

    吴培昌说的很对,薛田你一个四品知府,在地方当然人五人六很是牛逼,但是到了朝廷你屁都不是,金水河里的甲鱼都比你官职大,你这种四品官的奏折根本没人理会。同时现在京中所有官员都将注意力放在和军机处死磕上,更不会有人注意你一个知府的奏折,所以吴培昌在这劝说薛田忍一忍得了。

    薛田听吴培昌这么说也没办法,自己官微言轻看来只能忍了。

    吴培昌看到薛田冷静下来后问道:“薛大人,半月前本官交代你的事都安排完了吗?”

    吴培昌害怕钦差真的查出什么问题,在接到马明远的书信后马上开始填补窟窿、修改账目,将所有漏洞尽量填补完毕。

    提到正经事薛田精神一震,低声说道:“请抚台大人放心,下官已经都处理完毕,和城中那些大户都说清了,钦差大人提检他们时不要说没用的话,他们也都答应了!好在布政使张大人也停职在家,要不有他暗中搅局怕是要出大事!”

    吴培昌沉吟道:“那些大户倒没什么,无非就是些银钱的问题,城外河堤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河堤在那里摆着,主要是流民安置的问题,这才是重点所在。”

    这几年因为战乱停息,以前逃难到湖广、江西、南直隶的河南流民陆续回来不少,再加上山东和陕西、山西被地方官府驱赶南下的流民,现在河南一共收拢了上百万流民。

    这些流民基本上都是赤贫,到了河南完全需要地方政府救助,这可是一大批开销。朱宏三为河南投入的上千万银元有一半用在这上面,自然这里也是河南上下官府大伸其手的重灾区。

    至于开封府的重建、整修黄河河堤这些大工程现在已经基本完成,表面上整洁如新,钦差来看也看不出什么,总不能将城墙扒了看看里面是不是偷工减料吧!

    吴培昌想了想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问道:“薛大人,最为关键的就是城外流民的安置,现在开封城外还有几万流民没有安置,还有你开封府辖下的几个县,都要提前打好招呼,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朝中的马阁老不会放过你我的!”

    薛田也知道事情重大,毕竟现在河南境内还算人口密集的府城就剩开封了,剩下的洛阳、南阳、河南等府还不如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开封这里是黄泛区,必定是钦差检查的重中之重。

    开封府下辖四州二十八县,最南边的沈丘县已经和安徽省接壤,不过沈丘那里距离黄河太远,钦差并不会注意那里,只有开封周围陈留、兰阳、仪征等县才需要小心。

    薛田听吴培昌问起赶紧答道:“请抚台大人放心,开封周围的几个县下官半月前已经亲自去看过,安置流民的上百农庄也都准备完毕,相信钦差他们看不出来什么。”

    吴培昌听薛田这么说点了点头说道:“本官也没想到张家玉那个家伙表面上对我恭敬,其实暗中却在收集本官的黑材料,早知如此当初就找个机会将他挤兑走了,那能现在出这么大的问题。”

    薛田只是一个四品知府,并不知道朝廷中那些大佬的争斗,现在听吴培昌这么说问道:“大人,张大人为何如此和我们过不去?所有好处可都是有张大人一份的!”

    “哎,薛大人你不知道,张家玉这厮是阁老李植的党羽,李阁老为了对付首辅大人,自然要收集不利于首辅大人的罪证,本官是首辅大人的同年,在广州时还是财政部的侍郎,自然是他们打击的对象。”

    薛田听吴培昌这么说心中也没办法,薛田是湖广钟祥人,虽然当年没有和朱宏三南下广东,但是在朝廷中分帮立派中天然就属于楚党,再加上马明远对薛田有大恩,将他从一个七品知县直接提拔到四品知府,薛田身上更是深深的刻上马明远的记号。所以这次薛田才不留余力的帮助巡抚吴培昌,因为他知道,吴培昌如果倒霉自己也必将倒霉。

    二人在巡抚衙门商量完毕后,薛田从衙门出来回到家中,到了衙门门口才想起自己的家已经被占了。薛田心中大骂朱渊,但是没办法,门口守门的士兵根本不让他进去,薛田只好转到府后街从小门进入后宅。

第八百六十五章 开封府前

    第二天朱渊将宣读圣旨,也就是正式开始工作,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河南省所有高级官吏都集中到开封府衙门口,等候钦差大人的宣召。

    明代的地方官职设计的很奇葩,在建国之处朱元璋为了避免形成汉唐那种地方势力,将省级权利一分为三,布政使负责全省民政、税收等,按察使负责全省案件的审理、侦办等,都司也就是都指挥使司,负责全省的军队管理。

    老朱这个办法出发点是好的,那就是将地方官吏的权利减少,避免出现地方权力过重对抗中央的现象。但是老朱忘了中国人最喜欢内斗,在班级选个班长都要你争我夺,更别说掌管数百上千万人口一个行省了。朱元璋定的三司制度在他死后不到百年就证明不可行,三司长官有功劳都要争一下,有问题都推给对方,最后没办法中央才弄出个巡抚制度。

    巡抚这个官职最开始是钦差的一种,最初是朱元璋为了解决一些地方事务设立的临时官职,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巡抚就是巡查安抚。第一个巡抚就是懿文太子朱标,朱元璋命他巡抚陕西,所以明代命皇子担任钦差并不是朱宏三首创。

    巡抚一开始只是临时官职,仅负责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明朝中后期战乱频发,所以巡抚开始偏重军事。在嘉靖年间,地方人口增多,三司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同时帝国西南倭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央实在没办法,才在嘉靖十四年,命巡抚出抚地方,节制三司,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在明朝后期,流民日益增多,同时帝国战事越来越频繁,在一个省设立主管军事的巡抚已经不起什么作用,所以中央在巡抚之上又增设总督一职,主管多省军事,巡抚就这样由一开始中央下派到地方主管军事的钦差,彻底变成了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

    朱宏三占了天下后,更是下圣旨将巡抚这个官职定了下来,规定每省设立一个巡抚,是全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在三司之上,级别是正二品,和中央部委尚书一个级别,而原本的最高长官布政使成了正三品,和侍郎一个级别。

    布政使和按察使虽然官职降了,但是因为负责的事务没变,还是手中握有很大权利的。当然三司并不是都手握重权,其中最倒霉的就是都司了。

    都司全称都指挥使司,是一个省最高的军事长官,负责管理所辖区内卫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各项事务,是地方平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隶属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

    都司在在明朝前期还算比较重要,是三司中的一员,但是随着明朝中期文官阶级的崛起,这些武将丘八被打进了十八层地狱。同时因为都司有一些职能和按察使重复,所以各地都司在文官的打压下,完全变成了只负责卫所制的土地主。

    都司被打压下去,但是地方治安不能不管,这时候中国官场上最混乱的官职就出现了,这就是道员。

    道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或监察区划,始设于西汉,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持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趋于完善,中华民国时期沿用,新中国建立后停止使用。需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道,其性质和行政单位都不尽相同。

    在汉代道是和县平级的行政区划,唐代道是比省级还大的机构,全国也只有十道。元代道是在省级和府级之间的行政机构,有些像新中国的地区,管着县市,还受省政府控制。

    但是明代道这个行政区划开始变化,一开始道只是掌管一至数府州县的民政、监察,其名称不一,按系统划分,有布政分司道和按察分司道,按职掌划分,有分管专门事务的道和管辖府州县的道。后来因为都司职权的削弱,又出现了负责关键节点驻兵的分守道、负责治安的分巡道、还有负责武器后勤的整饬兵备道。

    在明朝后期道这个官职十分混乱,级别也五花八分什么都有,代表布政使的分司道是从三品高官,可是一些分巡道只有从五品,当年李植就是广州的巡海道,官职就是从五品。

    除了这些地方官一省还有中央下派的官员,比如督粮道,这个直属中央户部负责督理粮储的官职,还有那个天下第一肥缺,放屁油裤裆的两淮巡盐道,这些都是中央委派任命的官职。

    河南省现在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巡抚吴培昌,三司是布政使张家玉,按察使杨琼芳,都司魏庆,这四人是省级干部,他们下边的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道员们,什么法院副院长的按察分司道、省教育厅长的提督学道、省邮政局长的驿传道、水利厅长的水利道、管理黄河水道的河道、省军区训练局的招练道、省食盐专卖局的盐法道,还有其他什么监军道、分巡道、兵备道等等。

    这些道员后面就是知府了,河南省下辖八府十二州九十六县,今天是迎接钦差,全省所有地方行政长官都要出席,所以全省的所有知府、知州、知县全部来了。这些人加上那些道员,还有各种轿夫、家丁、卫兵等人,一共足有三百多人,乱哄哄的站在开封府衙门口的校场上。

    张家玉作为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将全省所有官员都给告了,这样自然成了一条臭鱼,大家纷纷躲着他,怕被其他人打击报复。所以张家玉一人站在开封府门口,闭着眼等候钦差的传话。

    在张家玉对面站着的是省法院院长、也就是按察使杨琼芳,还有省军区司令员、都指挥使魏庆。这二人也是张家玉告的主要官员,所以这二人对张家玉真是横眉冷对。

    魏庆是新军的副团长,也是新军二师出身,当年他在济南攻城战中负伤,所以转业到了地方,成了一省的军事长官,负责全省所有卫所军队。魏庆是个武夫,看到张家玉这副臭屁模样就是生气,在杨琼芳边上低声骂道:“臬台大人,你看看张家玉那副小人模样,下官真想上前打他一顿!”

    杨琼芳知道这魏庆在吹牛逼,当年张家玉可是军机处出身,可是魏庆的直属上官,魏庆那敢真去动手。不过杨琼芳现在和魏庆是一个阵营,要给他留些面子,所以并没说破。

    “魏大人,你我都是一省长官,千万不要做那些有失体统的事,至于那件事好说,朝中有首辅大人,省里有抚台吴大人,魏大人放心吧!”

    魏庆听杨琼芳这么说放了心,这一个多月他可是提心吊胆。前几年江苏那件大案子死了上万人,就连南京步兵统领衙门的真定侯张崇伦都砍了脑袋,张崇伦可是跟着皇帝从武昌起家的老人,更是第二批教导团出身,绝对的根红苗正,官职也升到了副师长,还是世袭的侯爵。这样都被皇帝杀了他魏庆一个副团长,一个省的指挥使,爵位只是世袭锦衣卫千户,真要被钦差查实了绝对活不了。

    魏庆这时也挺后悔,当时为啥就钱迷心窍,听了吴培昌的话呢?真不应该收那几千银元。

    “杨大人,听说这次来的钦差是陛下的四皇子,不知道能不能。。。”魏庆的意思是你们楚党行不行,能不能将钦差糊弄明白?

    杨琼芳是进士出身,是湖广长沙人,对魏庆这种丘八向来看不起,但是现在没办法,谁叫二人是一个绳上的蚂蚱呢!

    杨琼芳耐着性子说道:“魏大人放心吧,就算巡抚大人不行还有首辅大人呢,首辅大人不行还有太子呢!”

    这时校场上人群分开,一顶四人官轿来到面前,正是巡抚吴培昌到了。

    杨琼芳和魏庆赶紧走上前去,躬身说道:“下官恭迎抚台大人!”

    吴培昌出了轿子,拱拱手说道:“二位早到了!”说完看了看不远处的张家玉冷笑道:“藩台大人,为何不来迎接上官呢?”明清时期官场礼仪十分繁琐,看什么人如何称呼,如何行礼都是一门学问,巡抚是一省之长,作为常务副省长的张家玉不来迎接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张家玉上书那天就已经准备好和吴培昌死磕了,现在听吴培昌这么说也冷笑道:“吴培昌,你和本官都停职待查,还讲什么上官不上官,现在你和本官平级。当年本官在江西当巡抚的时候你还是一个侍郎,还想让本官给你行礼?”

    张家玉和马明远的死结就是当时结下的,要不是马明远搞明升暗降那一套,张家玉也不能从巡抚一下成了布政使。不过张家玉说的也在理,当年吴培昌在财政部当侍郎是正三品,张家玉是江西巡抚正二品,确实是张家玉高过吴培昌。

    吴培昌被张家玉抢白气的要死,刚要反唇相讥就看到开封府大门打开,一个身穿明黄色飞鱼服的锦衣卫出来喊道:“河南巡抚吴培昌及河南大小官员,进府拜见钦差大人!”

    吴培昌听要办正事了,也就不再和张家玉怄气,瞪了一眼张家玉后带头走进开封府。

第八百六十五章 冲突

    走进开封府衙大门,就是大堂前面的广场,两侧的厢房前站满了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朱渊身穿一身大红亲王服色满脸肃穆的站在大堂门前。

    吴培昌赶紧带着河南省大小文武官员,来到朱渊面前躬身行礼说道:“臣,巡抚河南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吴培昌!拜见钦差大人!”

    朱宏三给这帮臭老九的福利就是面君不拜,所以吴培昌口中说的拜见钦差大人,但是并没有磕头,只是躬身行礼而已。河南省所有文官都如吴培昌一样行礼,因为他们不是进士就是举人。但是指挥使魏庆和那些守备、千户们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河南都司归中军都督府管理,河南在明朝建立时一共有二十一个卫一百三十四个千户所,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军户逃亡,再加上明末战乱,河南现在一共只剩下了八个卫十二个千户所,其他都名存实亡了。

    今天钦差来这些丘八们自然要过来拜见钦差大人,这些丘八除了魏庆以外都是前明的旧军官,上百年的和平时光早已经磨平了他们的勇气。现在这些守备千户根本就是各地的土地主,完全不像能骑马打仗的军人。

    这些丘八虽然官职低,但是一个个能量都不小,他们通过朝中有关人士打听到皇帝可能对天下卫所制度要改革,所以今天这帮家伙不知道钦差是不是负有这个使命,所以一个个都胆战心惊的来参会。

    魏庆和他的手下们丘八出身,可没有功名护体,现在只能双膝跪倒磕头,恭迎钦差大人。

    朱渊看了看所有官员都到场了,问道:“吴培昌,河南省的大小文武官员都到了吗?”朱渊现在代表的是皇帝,所以可以对吴培昌直呼其名。

    吴培昌躬身说道:“南阳府浙川县、汝宁府罗山县、归德府鹿邑县,三人有病没有到场,其他所有河南上下官员,共二百六十三人全部到场!”

    朱渊点了点头来到大堂中间摆放的香案前,双手将供奉的圣旨取下,然后站在香案前将圣旨高举过头顶,大声说道:“大明皇帝陛下圣旨,河南上下所有官员接旨!”

    这时吴培昌可不敢在不跪了,朱宏三给读书人的福利是不跪皇帝,但是圣旨代表着帝国的权威,也是内阁的权威,吴培昌可不敢不跪。不过也并不是什么圣旨都要跪接的,圣旨分为两种,一种是皇帝的命令经由内阁同意,这就是帝国的法律文件,这种圣旨称为诏,这就需要所有人跪接。

    第二种就是皇帝自己的命令,并没有内阁背书,这种圣旨称为制,这种读书人就不用跪接了,但是你要表示对皇帝的尊重非要跪接也可以,不过明代这种不要脸的读书人还真没有多少。

    今天这个圣旨就是国家法律文件,所以吴培昌和所有文官都要跪接。

    朱渊看到所有人都跪下后,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河南一事让朕十分气愤,没想到巡抚、布政使竟然互相攻伐,朕派你们去河南是治理朕的江山的,不是让你们去打架搞党争的!现在朕派朱渊代表朕去巡视河南,如果发现有任何人欺瞒朕,一定要严惩绝不放过!钦此!”

    吴培昌是跟随朱宏三的老人了,知道皇帝是真的生气了,要不也不能用这种大白话下圣旨。

    朱渊宣读完圣旨后吴培昌带着所有官员赶紧磕头谢恩,起身后河南的所有在场官员都心中戚戚,这个时代当官的那有干净的,都是屁股下面一堆屎,现在上面派人来差,所有官员心中保佑可千万不要查到自己头上!

    朱渊将圣旨重新放回香案,然后坐在原本是开封知府薛田的太师椅上,对着全河南的官员说道:“你们都听清父皇的旨意了,本王是来代父皇巡视河南的,所以有什么问题就不要怨本王不讲情面!”

    朱渊看了看下面问道:“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张家玉何在!”

    张家玉赶紧出来躬身说道:“臣在!”

    “本王问你,你为何身为巡抚下属,却要弹劾上官?”

    “钦差大人,臣虽然是巡抚的下属,但是臣做的是大明的官,臣是皇帝陛下的臣!臣看到巡抚吴培昌横行不法、鱼肉百姓、收取贿赂、培植党羽,臣作为大明的官员心中真是痛惜,所以臣要上书,将河南的事情禀报给陛下!让陛下看清吴培昌就是一个表里如一、外表丑陋、内心奸诈的一个小人!”

    张家玉在这痛骂吴培昌,同时还将自己小小的表扬一把,不过朱渊倒是十分喜欢听张家玉说的这些,听张家玉表忠心不禁连连点头。

    但是吴培昌也不是吃干饭的,听张家玉骂自己不免反唇相讥道:“张家玉,你说本官贪污受贿,要知道你可是布政使,你说朝廷下拨的银元对不上数,为何不是你自己的责任?为何要弹劾本官?”

    吴培昌说的很对,张家玉是布政使,掌管藩库,现在钱对不上了你却怨别人,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吴培昌,你真是恶人先告状!这几年你以收容流民为名义,同时利用你在财政部的人脉,将朝廷拨下来的银元不入藩库,反而进了你巡抚衙门的小金库!同时你还命人架空本官,让本官的布政使形同虚设,这是不是你干的?”

    张家玉说的才是二人矛盾的根本原因,吴培昌吃相太难看,手里握着朝廷下发的一千多万银元,将整修水利、重建开封、安置流民等等工程项目都揽于手中,却一点儿权利也不给张家玉,这样人家不和你拼命才怪。

    吴培昌听张家玉这么说,指着张家玉骂道:“你知道为何本官不让你插手政务吗?就因为你张家玉是个不忠不孝的小人!”

    古代讲究孝道,不忠不孝可是一件大事,张家玉听吴培昌指控他不忠不孝,气的骂道:“吴培昌,你说本官如何不忠不孝了?今天你要不说个子午卯酉来本官跟你没完!”

    朱渊也知道事情大条了,对吴培昌说道:“吴大人,这个指控有些重了吧!”

    吴培昌对朱渊说道:“钦差大人,您不知道这个张家玉什么出身!当年闯逆逼死前明崇祯皇帝,而这个张家玉就在北京,他不禁没有为崇祯皇帝死节,反而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闯逆效力。同年闯逆在山海关被满清击败退出北京,这个张家玉投靠满清不成才跟着流亡人群南下!这样的小人、贰臣、三姓家奴,钦差大人你说本官能将重建河南的重任交给他吗?”

    其实朱宏三手下很多人都是贰臣,什么钱谦益、陈名夏、瞿式耜、吕大器等等,当年都是跟随其他势力和朱宏三做过对。但是朱宏三这人就是这点很得人心,不管你以前怎么样,哪怕就像李成栋那样有杀妻大仇,只要你现在能投靠过来,就既往不咎任用你。所以张家玉这种先投靠李闯,后又加入朱宏三的行为真不算什么。

    虽然在官场对张家玉这种贰臣没人说什么,但是毕竟你算是道德上有了污点,张家玉也不想当年自己做的那些糊涂事总被人提起。现在张家玉看到吴培昌又揭自己老底,气的骂道:“吴培昌,我丢你老母,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张家玉是广东东莞人,本来官话就说的不太利索,今天被吴培昌揭开老底更是气的不行,一生气连粤语中的国骂都出来了。

    那知道吴培昌那边还没完,吴培昌轻蔑的说道:“怎么?张家玉你做的那些龌龊事本官说不对吗?本官是崇祯十年进士,被选到山东当知县,在得知崇祯皇帝殉国后马上组织义军北伐。虽然本官被闯逆击败,但是本官并没有像你一样苟且偷生,而是直接去广州投靠了楚王,也就是当今陛下!再看看你呢!不忠于崇祯皇帝在先,依附闯逆在后,满清来了你不为你的新主子殉节,反而恬不知耻的跑到南京投靠阉党马士英想要起复,你这种不忠不孝的文人败类真不如死了算了!”

    吴培昌将张家玉这顿好骂,同时将自己好顿吹嘘,但是吴培昌说的也不都是假的。当年吴培昌在山东得知崇祯上吊后确实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想要去北京勤王迎回太子朱慈?r。但是他一个文人那会打什么仗,刚到东昌府就被流寇击败,吴培昌好不容易才逃到南京。

    但是到了南京吴培昌正好碰到马士英搞顺案,将北方逃回来的官员一个个甄别,吴培昌虽然没有投降李自成,但是想要当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时吴培昌得知当年的同年马明远在广州辅佐朱宏三,所以在南京无所事事的吴培昌就去广州投靠了朱宏三。

    吴培昌当年做的那些虽然不算什么,但是朱宏三建国后可是有了大作用。吴培昌在官小职微时组织义军勤王,这就是忠孝的表现。在朱宏三弱小时就来投靠更是具备了从龙之功,有了这两项政治正确再加上是马明远的同年好友,吴培昌想不升官都难,自然官位节节高升。

第八百六十七章 收押

    (又上班了,又工作了,真好!还有感谢捧场的那位书友,现在纵横改的看不到人名,只能看到有一张月票,实在对不住!有月票真好!)

    张家玉如果按照朱宏三给他的评语就是真小人,张家玉当年在北京完全打的投靠新朝的主意,但是张家玉根本没想到李自成根本不是满清的对手,二十多万大军在一片石一天就被满清击败,李自成只当了四十二天皇帝就被撵出北京。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张家玉的道德底线来,投降李自成可以,那都是汉人,无非就是换个皇帝,但是投降满清外族绝对不行。历史上的张家玉也是这样,就是南明最后退到广东,张家玉也死战不降。张家玉最后在与李成栋的血战中身中九箭,身负重伤。张家玉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壮烈殉国。

    张家玉正是有这种道德底线,并不是如同陈名夏、孙之獬那种毫无廉耻的小人,所以朱宏三才能对张家玉如此重用。

    皇帝虽然对张家玉如此信任,但是朝廷舆论可不是这么说,再加上张家玉对当年自己投降李自成确实有些后悔,所以张家玉对当年之事根本不想提及。同时随着朱宏三的地盘的增大,官员的增多,朝廷上也就无人知道张家玉当年之事,大家还以为张家玉一开始就是朱宏三集团的核心成员。

    但是吴培昌可知道张家玉的老底,再加上现在大家都撕破脸,也不用顾忌什么。所以吴培昌将张家玉的里子面子掀个干净。

    张家玉听吴培昌大骂自己,气的脸都白了,他又是广东人,官话本来说的就不好,现在更是顶不上话。张家玉最后气的没办法,张开双手上前就要和吴培昌拼命。

    以前说过,明代官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官员打架。不要以为这帮臭老九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当年就在乾清宫大殿上打死王振干儿子的人就是这帮大臣。嘉靖年间组织二百多人要在宫门口打死张璁、桂萼的也是读书人杨慎,所以不要看轻这帮臭老九的战斗力。

    吴培昌也是这帮臭老九,也经历过当年在广东朝廷的大斗殴,所以早就防着张家玉狗急跳墙。现在看到张家玉冲了上来要和自己拼命,吴培昌上前对准张家玉的左眼就是一拳,立刻将张家玉打了个乌眼青。

    张家玉是一省布政使,虽然被巡抚吴培昌压制但是也是有几个好友和党羽的,手下一看老大被打那还得了,赶紧冲上前去助拳,吴培昌手下一看这样也冲上去打成一团。

    开封府大堂前一共站了二百多个官员,除了二十一个武将不敢伸手外,其他所有文官都卷入这场斗殴中。这帮臭老九按照官职顺序,七品对县令,五品对知州,四品对知府,道员对道员,就在钦差朱渊面前开始大混战,一时间窝心脚和黑虎掏心起飞,撩阴腿和猴子偷桃共舞。

    朱渊虽然是钦差,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年轻人,他那里见过这种阵仗。刚才还是一帮道貌岸然的官员,那知道一转脸就成了市井无赖一样。

    朱渊看到这帮文官打成一片完全没了主意,对身边的老师于成龙问道:“老师,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于成龙虽然年纪大,但是也没当过官,看到突然出现这种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没办法只好问身边的锦衣卫镇抚张成:“张镇抚,这可怎么办?”

    张成久在宫中,看这帮大臣打架看了无数次,自然知道这帮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都什么德行,不让这帮臭老九打舒服了是不会结束的。

    张成躬身说道:“王爷,于先生,这帮文官不打完是不会住手的,等一会儿就好了!”

    朱渊还不知道还有这事,但是他也没办法,只好按照张成说的等一会儿看看。

    事情果然如同张成说的一样,这帮文官平时一个个人五人六的,养尊处优惯了,打架全凭的一股冲劲,等到体力没了也就停手了。

    张成看到这些文官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对两边站岗的锦衣卫说道:“动手,将各位大人分开!”

    这帮锦衣卫就是宫中护卫,也见过大臣打架,劝架的经验也无比丰富。所以一个个有条不紊的上前将这些文官分开,有不服的马上用绣春刀鞘一顿敲打。

    朱渊看到文官被分开后心中长出一口气,好在没出人命,如果真闹出事了自己也要被父皇训斥。其实朱渊根本不知道这帮臭老九手下留有分寸,毕竟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今天打架兴许明天就成盟友了,所以除了主要当事人都没有下死手的,做做样子给上官看就行了。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张家玉可没讨了好去,他本来就是广东人身材矮小,再加上他一个人对上吴培昌和杨琼芳二人,这二人恨他出首告状,自然手下都使了力气,恨不得当庭打死这个官场败类。

    等锦衣卫将三人分开后,张家玉吃亏最大,眼睛青了一只,脸蛋红肿一片,嘴角被打破流着鲜血。两只鞋都不知道哪去了,腰带也被扯开,官服在地上蹭的都是尘土,真是要多悲催有多悲催。

    朱渊看到斗殴终于结束,气的站起来骂道:“好啊!你们还有没有官员的体统,还讲不讲国家的礼仪,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斗殴!”

    朱渊看了看两个当事人说道:“张家玉,你身为朝廷命官,还是一省布政使,竟然带头斗殴,你可知罪?”

    张家玉听朱渊这么说心中一震,他知道刚才吴培昌骂自己的话起作用了。

    吴培昌骂人并不是乱骂的,吴培昌知道这个钦差大人是皇子,并且还知道朱渊的母亲就是崇祯皇帝的长公主坤仪公主,所以吴培昌特意将张家玉背叛崇祯投靠李自成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这样张家玉必被崇祯的外孙朱渊厌恶,这样自己就占了先机。

    事情果然也和吴培昌想的一样,朱渊虽然挺聪明,但是毕竟是个官场新丁,听到这个广东番子张家玉当年背叛自己的外公,而那个吴培昌却带人北上勤王,自然心中就怨恨张家玉,而对吴培昌产生亲近之感。

    灰头土脸的张家玉听朱渊这么问赶紧解释道:“钦差大人,下官只是被吴培昌那个小人气的失去理智,并不是刻意而为!”

    那知道朱渊并不听张家玉解释,直接说道:“好啊,本王今天代父皇巡视你都敢这样,平时还不知道如何跋扈呢!来人,将布政使张家玉暂时收押,等本王将今天之事如实回报父皇后,再请父皇决定如何处置你!”

    张家玉还要解释,但是朱渊是钦差,在河南这里代表的就是皇帝,锦衣卫可不管那套,过来两个人就将张家玉官服扒掉,然后押到知府衙门中的大牢关押。

    朱渊看到张家玉被押下去后,对吴培昌说道:“吴大人,下一步本王就要对河南开始巡查,本王决定先从开封府开始,其他各府州县就让他们先回去吧,在本地等候本王命令即可!开封府的第一项就是检查账目,下午就请吴大人将所有账目送到这里,包括河道、城墙、开封城中各处官衙的详细账目,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从神武七年开始,河南每年安置流民的详细账目本王都要看!”

    吴培昌今天打赢了张家玉心情很不错,但是听朱渊这么说好心情马上就没了,不管怎么说钦差还是要查账的,想到这吴培昌赶紧躬身说道:“请钦差大人放心,下官下午就将全部账目送到!”

    朱渊看着广场上的官员都退了出去,对身边的于成龙问道:“老师,你看河南这些官员怎么样?”

    “王爷,刚才广场斗殴很明显分为两派,巡抚一派布政使一派,下官以为如果想要查出什么事还要从布政使张大人这里着手!”

    朱渊笑道:“老师和本王想到一处去了,老师是不是以为本王只是怨恨张家玉才将他关押?错了,本王是想多了解一下河南的事情,如果本王去找张家玉不免让吴培昌起疑并且有所准备。但是现在这样就好了,张家玉就关在知府衙门大牢,本王想问什么都可以!”

    于成龙听朱渊这么说苦笑一下没说什么,这一个月他和朱渊多有接触,已经知道朱渊是一个心眼很小的人,这次将张家玉关起来怕是一半为了问事情,一半为了给自己外公出气吧!

    朱渊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于成龙看透,转过身来对跟在身后的御史说道:“下午账目就能送到,查账的是就烦劳几位御史了!”

    跟着朱渊一同来的还有都察院的三位御史,他们带着十几个帐花子,也就是会计,专门负责账目问题。

    为首的御史躬身说道:“账目请王爷放心,下官等人在十日内就能将所有账目一一查清!”

    事情全在朱渊的意料之中,他对事态的发展很满意,同时朱渊心中想道:嘿嘿,太子哥哥,这个吴培昌听说是你的门人,还是马明远的同年,这样就不要怨弟弟手黑了,没办法!大位只有那么一个,不将太子哥哥你挤下去弟弟我如何才能上来呢?

第八百六十八章 出人命了

    钦差大人有令,除了开封府属下官员,其他府县可以回去了。那些知府心中长出一口气,赶紧带着自己属下的知州知县离开开封府的校场,同时对站在最前面的开封府知府薛田投去同情的一眼。

    薛田知道那帮同僚是什么意思,他们还可以回去利用这段时间将账目编的圆满些,至于自己只能站在这里,等候那个亲王的传唤。

    知府被留下,自然开封府管辖的四州三十县长官也不能走,只好站在校场上等候。

    哪知道那个钦差进去换衣服就没出来,开封府这些官员足足等候了一个多时辰。本来早上这些官员就吃得少,害怕在钦差面前不敬,再加上刚才斗殴,腹中早已经半点粮食都没有了,一个个肚子饿得咕咕叫。

    其他知县惧怕薛田的权威不敢说话,但是知府的副手同知周起低声说道:“大人,钦差大人将我们晾到这里干什么?”

    薛田也是半天没喝水没吃饭,心中也是十分怨气,但是没办法,谁叫他是下官呢?

    “万卿,本官也不知道,不过猜也猜出来了,无非就是下马威那一套!对了,账目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没什么事吧?”

    这才是重中之重,出了事大家一起掉脑袋,周起听薛田这么问赶紧说道:“请大人放心,下官都已经准备完毕,就是多年的帐花子也看不出来!”

    薛田听周起这么说才放下心来,朝廷拨给河南千万银元,开封一地就用了大半,所以绝对不能出什么事情。

    河南八月份的天气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虽然天气有些转冷,但是太阳可是很足的,这一个多时辰将薛田晒得真是昏头涨脑。

    到了中午,开封府衙门大门打开,门外进来好几辆大车,正是开封府的账目,同时跟进来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胥吏。

    这些人都是**品的小官,都身穿青绿官袍,这些人看到知府薛大人站在当中,赶紧上前磕头行礼,叫道:“府尊老爷,钦差大人将下官等人都叫来了,说是有事情询问!”

    薛田一看这些人正是自己府中的佐尹官,为首的正是三把手通判,其他还有什么典史、教授、州判、六房的典吏、经承等等,足足有一百多人。

    这些人官职最高的就是六品通判,其他都是**品小官,他们来干什么?他们根本没资格见钦差啊?薛田心中突然浮现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来。

    正在这时身穿大红亲王服色的朱渊从后堂走了出来,看着堂前站着这么多人笑道:“都来了,好!薛知府,你先进来吧!”

    薛田知道重要时刻终于来了,赶紧打起精神走进原本属于自己的知府大堂。

    现在知府大堂已经被朱渊改造成钦差公堂,最上面的明镜高悬的牌匾已经撤下,知府那个用蓝黑幔布包着的桌子已经被明黄色幔布取代,用来彰显钦差大人的身份。而朱渊就坐在桌子的后面,面无表情的看着进屋的薛田。

    薛田虽然早已经坐好功课,但是轮到自己也心中忐忑,走进屋中赶紧行礼道:“臣开封府薛田,拜见钦差大人!”

    朱渊翻了翻薛田的简历,问道:“薛田你可是湖北钟祥人?(朱宏三立国后将湖广行省分为湖南和湖北,但是民间还是习惯称湖广。)”

    “是,下官是湖北钟祥城外五里处薛家庄人,崇祯九年举人,在崇祯十五年张献忠占领武昌,湖北官吏缺额,所以臣被当时的湖广巡抚何腾蛟委任为通城知县。当今陛下北伐中原成功后,下官因为守土有功,被陛下简拔为开封知府至今!”

    朱渊听薛田将自己简历说了一下,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好,薛大人,你还知道你是父皇简拔的官,既然如此你就将吴培昌不法之事说一下吧!”

    薛田知道今天这个钦差找自己就没好事,但是这么直接让自己叛变吴培昌也太直接了吧!不过朱渊毕竟代表的是皇帝,薛田在心中权衡利弊后决定还是站在吴培昌一边,没办法自己已经陷进去太深了。

    “大人,您说的什么下官不明白,吴大人来到河南兢兢业业,前几年为了安置流民那真是瘦了好几斤,下官实在不知道吴大人还有什么不法之事!”

    “哈哈,薛大人,看来你是死不悔改啊!好!本王答应你,你只要将吴培昌的事说出几件来,本王就在父皇面前保证你没事!”

    薛田听朱渊这么说心中确实有些动摇,但是想了想自己背叛吴培昌的代价太大,只好咬牙说道:“钦差大人说什么下官不明白!”

    朱渊看到薛田死硬到底,冷笑道:“好,既然薛大人这么说那本王就要秉公办理了!来人,将开封府户房经承叫进来!”

    中国古代官僚机构和后世差不多,只是没有后世分的那么细。府州县三级在行政长官以下设立佐尹官,府级叫同知,也就是常务副市长。同知主管钱粮、赋税、赈灾等等。在佐尹官以下设立六房,对应中央的六部,职能和后世的各个局差不多。

    这个户房相当于后世的财政局加税务局加民政局,主管正是从八品经承,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权利不小。

    开封府户房经承姓吴,当年也是跟着朱宏三南下的从龙之臣,不过吴经承没有功名,只是认得些字,所以没办法做高官,只好当这个小官。

    吴经承手握开封府的财政大权,除了知府和同知,就连三把手通判都不放在眼中,但是今天他知道不是装逼的时候,听大堂内钦差大人传唤,赶紧低眉顺眼的走进大堂。

    进入大堂不敢抬头观看钦差什么模样,跪在地方高声叫道:“小人开封府经承吴朝翠,拜见钦差大人!”

    朱渊看了看进来这个四十多岁的小老头,问道:“你就是开封府户房经承?”

    “回钦差大人,正是小人!”吴朝翠赶紧回答道。

    “好,将你们开封府这几年朝廷拨款使用情况说一遍!”

    吴朝翠早已经做好功课,听钦差这么问赶紧说道:“是,从神武七年开始,户房从巡抚衙门一共支取了银元六百三十余万,具体数字要查账才能知道!”

    吴朝翠停了一下听钦差大人并没有说什么,接着说道:“其中用在整修城墙上一百八十万元,用在修建城中各个衙门二十三万元,用在修筑河道六十万元,其他剩余银两都用在安置流民上了!”

    朱渊拿起开封府的账目看了看,这个吴朝翠说的差不多,但是剩下银元三百六十七万元,都用在安置流民上了?这几年河南一共安置流民才二百多万,这可是全省,你一个开封府能安置多少?就用了三百六十多万?

    “你们开封府这几年一共安置多少流民?”

    吴朝翠听钦差大人问道关键节点,没办法只好回答道:“从神武七年开始,一共安置了四十六万人!”

    朱渊一听一拍桌子问道:“什么?四十六万人就用了三百六十多万银元?平均每人要**个银元?你们是怎么安置的?”明代银价极贵,一头上好耕牛也就五两白银,现在银元的比价是一个银元换一两五钱白银,九个银元就是将近十四两白银,不用想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吴朝翠看到朱渊发火,吓得赶紧磕头说道:“钦差大人不知,这些流民来到河南都是赤贫,什么都没有,所有东西都要官府准备,同时第一年还要官府提供粮食、种子、农具,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资!”

    吴朝翠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基本上是事实,可是今天朱渊就是要立威的,那里能放过这个倒霉的吴朝翠?

    朱渊站起来骂道:“你们这些胥吏以为本王不知道吗?朝廷为了安置北方流民,从广东运来大批的粮食,这些都是不花钱的,这些你们也算在预算中了吗?”

    “大人,运来的那些粮食杯水车薪啊,还有运来的那些都是番薯和番麦,数量看着挺多但是并不如粟米顶饿,所以。。。”

    吴朝翠还要解释,但是朱渊那里听他的,朱渊对两边的锦衣卫说道:“来人,给我将这个不说实话胥吏拉下去打二十板子,看他说不说实话!”

    两边站着的锦衣卫不管吴朝翠哀嚎,架起他来到大堂门口,褪下外裤,漏出中衣,就在开封府所有官员面前开打。

    那个吴朝翠虽然只有从八品,但是手握全府财政大权,如同后世的开封市财政局长一样,那些正七品的知县看到吴朝翠都要尊称一声吴大人。现在这个威风八面的吴大人被扒光了打屁*股,站在校场的开封府大小官员真的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朱渊这时走了出来,指着哀嚎的吴朝翠说道:“你们都看到了,这就是不说实话的典型,你们这帮胥吏都注意一些,说实话以前的事本王既往不咎,不说实话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朱渊的话伴着吴朝翠的哀嚎还是有些威慑力的,可是随着板子越打越狠,吴朝翠慢慢的没了声音,行刑的锦衣卫小旗上前看了一下,赶紧来到朱渊身边低声说道:“王爷,这个家伙死了!”

第八百六十九章 阴沟翻船

    朱渊听到吴朝翠被打死了也心头一惊,他原本只是想用此人立威,哪想到能打死人?

    朱渊拉过那个行刑的小旗问道:“怎么回事?怎么打死了?”

    那个小旗也十分委屈:“王爷,属下也不知道!”

    “你们在宫中不是经常打板子吗?怎么还能控制不好力道?”

    “王爷,属下在宫中负责守卫皇宫,廷杖是东厂的同僚在管,属下实在。。。”

    朱渊听那个小旗这么说长叹一口气,他原本以为打板子很简单,以前在宫中看到父皇惩罚那些犯错之人打板子五六十板子都没事,现在怎能打死人?其实朱渊不知道,如何打板子也是一种技术工种。要想做到打的皮开肉绽要练上数年才行,最开始用猪皮包裹砖头,第一年要做到猪皮不破而砖头碎。第二年要做到猪皮破了而砖头半点事都没有。接下来用宣纸包上豆腐,最后练到一板子下去宣纸破了而豆腐无事,这才算练成。

    这些宫中的锦衣卫以前都是军人出身,军队中的打板子是惩戒手段,十板子就能要人命,更何况朱渊命令打的是二十板子。再加上那个吴朝翠倒霉,他这十几天都在准备账目,十几天都没有回家,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再加上吴朝翠身体肥胖,什么血压高心脏病在有一些,那里架得住那帮锦衣卫的板子,所以没坚持住呜呼哀哉了。

    朱渊上前看了看躺在地上的吴朝翠,看到这个家伙口鼻流血,已经没了气息,朱渊心中十分懊悔,早知道这家伙这么不抗打就不找他了。朱渊这次出来是奉了朱宏三的圣旨,但是钦差也分很多种,最高级的钦差就是具有临机决断之权,也就是后世说的那种有尚方宝剑的,这样地方所有四品以下官员都可以随便处置。

    但是这种钦差权利很大,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亲信才能有此殊荣,比如当年驻扎扬州的马济远。还有一种钦差就是奉皇帝命令去查办一件或几件事情的,这样的钦差没有处置官员的权利,只有给皇帝上书的权利,就是打小报告的权利。很不幸,朱渊就是这种打小报告的钦差。

    这个吴朝翠虽然只有从八品,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但是在不入流也是朝廷承认的官吏,也是体制内的干部。现在你朱渊没有皇帝的圣旨就用刑将朝廷命官打死了,这下可大条了。

    开封府知府薛田原本在大堂中没出来,突然听到外面一片安静,原本哀嚎的吴朝翠也没了动静,薛田赶紧跑出来观看。

    薛田一看吴朝翠口鼻流血已经死了,不免心中大喜。这倒不是薛田和吴朝翠有仇,而是现在吴朝翠被打死,这个钦差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薛田指着吴朝翠的尸体问道:“燕王,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无缘无故将我开封府属官打死?”现在薛田对朱渊已经没多少尊重了,不称呼钦差大人而是直接叫燕王了。

    朱渊双眼望天说道:“没办法,谁知道这家伙挺刑不过,和本王可没半点关系!”

    薛田看朱渊如此不讲理,冷笑道:“好,燕王,你知道这个吴朝翠是什么人吗?吴朝翠虽然级别不高,只有从八品,但是吴朝翠却是皇帝陛下在武昌所办的工厂工头,也是安庆伯铁爵爷的亲属,现在燕王没有任何罪名就将吴朝翠打死,燕王想好如何与皇帝解释吗?”

    朱渊一听这个死鬼吴朝翠还有这么大的势力就傻了眼,朱宏三当年起家是一共三波势力,文官不用说了,还有就是钱勇赵国栋那些武将。这第三波就是当年跟随朱宏三的那些工匠。

    这些工匠以安庆伯铁牛、会宁伯段宏义、雄武伯孙兴为首,这些人都是当年朱宏三工厂里的工头,现在都成了富甲一方的豪强。

    特别是铁牛,这家伙从五六岁就跟随朱宏三,和朱宏三身边的钱礼德、朱宏义关系都不错,最主要的是铁牛可以随时进宫拜见朱宏三,这种优待可是连儿子朱渊都没有的。

    朱渊听薛田这么说头上冷汗下来了,他原本只是想抓一个小官杀鸡儆猴,哪想到随随便便都能抓到这么一条大鱼。其实这是朱渊想岔了,当年跟随朱宏三南下的足有五六千人,除了二千多军队剩下的都是工匠和他们的家人们,这些人建国后都是要表功的,毕竟都是皇帝朱宏三的基本盘,所以各省充斥的大量这种功臣集团。

    薛田看到朱渊愣在那里心中知道这个小王爷害怕了,薛田对同知使了个眼色,同知看到知府眼色赶紧双膝跪倒大哭道:“吴经承,没想到你为了皇帝的江山奔波数十年,现在却被皇帝的儿子打死,哥哥真是痛心啊!”

    其他开封府的属官兔死狐悲,纷纷叫道:“钦差大人,现在你能打死吴经承,不如也将我们打死得了!”说完这些属官纷纷围了上来,让朱渊给个说法。

    开封府的属官就一百多人,一时间乱哄哄喊叫起来。朱渊只是一个十五六的孩子,那里见过这种情形,结结巴巴的叫道:“你们。。你们干什么?你们胆子好大,还不给本王退下去?”

    锦衣卫镇抚张成看到要出事,如果钦差出事他们这些随行的锦衣卫一个个都不能活了。张成赶紧带着一百人上前将朱渊保护起来,然后张成对薛田喊道:“薛大人,你不弹压你的属官,难道想犯下谋逆大罪吗?”

    薛田被张成提醒才想起,现在自己是开封府的长官,如果真让这帮家伙将朱渊打了那自己要附上主要责任。得到张成提醒的薛田这才反应过来,站在属官面前叫道:“好了,大家冷静,吴朝翠死了也没办法,咱们现在只能上书皇帝陛下,让皇帝陛下给我们做主!”

    有了薛田的提醒,那些属官叫道:“对,知府大人说的对,咱们去找抚台大人,让抚台大人给我们做主!”说完这帮家伙将吴朝翠的尸体抬上,转身去找巡抚吴培昌。开封府下辖的四州三十县的主官看到闹成这个样子,也跟着人群走出衙门。

    朱渊看到这帮家伙都走了才长出一口气,上午只是那些官员自己斗殴,刚才可是要打自己,朱渊说不害怕是假的。

    朱渊看到他们出了府衙大门,赶紧让人将大门关上,然后赶紧赶回二堂,询问自己的老师于成龙该怎么办。

    于成龙这时只是一个秀才,还不是后世的那个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两江总督,在听到大堂发生的事后也很棘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于成龙想了半天说道:“王爷,布政使张家玉与巡抚不睦,他应该和我们站在一起,不如去问问他可好?”

    得到于成龙提醒朱渊才想起来,原来还有一个老油条张家玉在这,问问他应该怎么办!

    朱渊来到开封府大牢,这里关押的都是一些普通犯人,重刑犯都关押在按察使大牢。但是明代牢房和后世那种文明监狱可不能比,朱渊刚到门口就被一股味道冲的头迷糊。

    朱渊赶紧拿了一方手帕捂住口鼻,跟着锦衣卫走进大牢,好在朱渊还知道张家玉的身份,没有将他和普通犯人关到一起,而是单独关押。

    朱渊来到牢房门口看到张家玉坐在干草堆里闭目养神,朱渊赶紧躬身行礼道:“老师,学生这里有礼了!”

    当然,张家玉并不是朱渊的老师,但是张家玉以前当过詹事府左谕德,是太子朱海的老师,所以朱渊叫他老师也将就能够上。

    张家玉看到朱渊来了微微一笑说道:“下官可不敢自称是钦差大人的老师,下官还没有这么大的学问!”

    朱渊听张家玉这么说知道这个老家伙有些不高兴了,也是,张家玉身为正三品高官,一省布政使,却被朱渊抓进了大牢,换谁都要有些想法。

    朱渊赶紧躬身赔礼道:“老师这么说可是折煞学生了,学生也是没办法,老师在河南这里危机四伏,学生是为了保护老师的安全才出此下策的!”

    朱渊说的好听,但是张家玉是什么人,经过神武朝历次的动荡,那能不知道朱渊的小手段。朱渊这是想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害怕与自己过多接触被吴培昌怀疑,才找个理由将自己抓进大牢。

    但是张家玉并没有说破,而是问道:“今天钦差大人来见下官不知有什么事吗?”

    朱渊听张家玉这么问赶紧将刚才大堂上所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完事后问道:“老师,您看学生应该怎么办?”

    张家玉笑了笑说道:“钦差大人,如果你早些来问下官如何办,下官也许有些办法,但是现在晚了,那个吴朝翠后台很硬,下官也没有办法!”

    朱渊听张家玉也没办法眼睛长长了,赶紧问道:“老师,真没有办法了?”

    “当然,现在只能等候皇帝的处理意见了,不过下官估计,钦差大人可能要吃挂落!”

    朱渊听张家玉这么说不说话了,他这次出来就是想要做一番事情给父皇看看,自己并不比那几个成年的哥哥差,但是哪想到刚到河南就阴沟翻船,这可怎么办?

第八百七十章 一品诰命

    朱渊看到张家玉也没了主意,心想不就是一个八品官吗,自己是父皇的儿子,还是国家的亲王,父皇最多也就是责罚一番,还能把自己怎样?想到这朱渊也不在和张家玉纠缠,拱了拱手离开大牢。

    张家玉看到朱渊走了,心中不免冷笑,这个小皇子想的太简单了,他以为吴培昌那帮人就这么完事了吗?

    政治家和市井流氓差不多,除了吃的好些穿的好些,人品可能还不如那些流氓。最起码市井流氓讲义气,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但是成熟的政治家使用起手段来就如同海浪一样,在不声不响下就能送你上高*潮。

    那吴培昌虽然算不上顶级政治家,但是手段也不差,张家玉估计打死吴朝翠这件事肯定没完。

    张家玉看到朱渊出了大门,对站岗的锦衣卫说道:“这位锦衣卫大哥,能不能帮本官一个忙,去把你们张镇抚叫来!”

    张家玉虽然关进大牢,但是并没有免职,朱渊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将一省布政使免官。那个锦衣卫也知道里面这个大官是太子的老师,听他这么说出去将张成叫了进来。

    张成是南镇抚司赵孟关的人,当年赵孟关去南昌策反金声桓,所以和当时镇守南安府的张家玉有一面之缘。

    张成走进大牢拱手问道:“不知张大人叫下官来有什么事吗?”张成打定主意,如果这位张大人想要联系大牢外的心腹,那自己绝对不会答应的。

    张家玉笑了笑说道:“张镇抚好久不见,赵大人可好?”

    张成听张家玉问起赵孟关,点了点头说道:“多谢张大人挂念,我家赵同知很好!”

    “好,张镇抚看在你我相交多年的面子上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张大人,下官是锦衣卫,绝对不会为张大人联系大牢外的人,如果张大人有什么想法,还请走正规渠道!”张成的意思是我们是直属钦差的锦衣卫,不想参合进你们河南这些烂事,有什么事还是去找钦差大人吧!

    张家玉听张成这么说笑着说道:“张镇抚想岔了,只是本官进来的匆忙,家中家眷还不知道,本官想请张镇抚帮个忙,去布政使衙门通知一下,就说本官今晚不回去住了。”

    张成明知道张家玉想让家人来传递消息,但是这就不是张成管的了,他第一管张家玉安全无事,第二不掺和进河南官场的事,剩下张家玉爱找谁找谁。

    “原来是这件事,张大人放心,下官这就找人去帮大人传话!”

    张家玉看到张成答应自己去传话,心中十分满意,今天这件事和他自己预想的差不多,除了自己被关进开封府大牢。不过这对自己的谋划并没有什么大影响,只要能将消息传出去,那计划还可以继续实施。

    张家玉在半个月前就接到太子的信件,太子先询问了老师为何要对马明远一党下手,毕竟马明远可是太子的靠山。第二就是太子让张家玉做好准备,燕王朱渊已经和太子正式闹掰了,朱渊也起了争大位的心思,让老师小心。

    张家玉是太子的老师,身上也就牢牢画上太子的记号,所以张家玉所有的赌注都压在太子身上。这次张家玉给马明远下黑手只不过是窝里斗,但是外人想要抢夺太子的位置那可是犯了张家玉的大忌。所以张家玉早已经准备好后手,一定不能让朱渊这个钦差当舒服了。

    而朱渊还以为自己身为钦差大臣,还是帝国的亲王,你们能拿我怎么样?所以朱渊在离开张家玉这里后对打死吴朝翠这件事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直接回去睡觉了。而作为朱渊智囊的于成龙,也因为还没有官场经验,将事情想得有些简单了。

    第二天上午,作为钦差临时公馆的开封府衙门口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其中几个妇人跪在开封府衙门口高喊冤屈。

    负责钦差公馆保卫工作的是张成,他听到门口有人哭喊,还以为是出什么事了,打开大门一看,原来门口围了一群人,其中五六个中年妇人,这几个妇人披麻戴孝跪在地上痛哭,边哭边喊冤枉。在这几个妇人身前还放着一个棺材,最前面放着一个灵牌,写着“吴公朝翠灵位”几个大字。

    张成一看就知道是昨天打死那个官员家人来闹事,不过张成并没放在心上,这种事以前看得太多了。张成站出来喝问道:“你们干什么?疯了不成,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是钦差临时行署,你们不要命了吗?”

    按照张成的估计,自己身穿锦衣卫的官服,出来这么一吓唬这些人还不四散奔逃。但是张成想错了,这些人根本没拿张成放在眼里,那几个妇人哭的声音更大了。

    张成刚要从府中叫人出来将这帮家伙打跑,但是这是人群中一个声音说道:“这位锦衣卫的大人,烦劳你去将钦差大人请出来,老身有话和钦差大人说!”

    张成听这个人大言不惭,还要见钦差,你以为你是谁啊!但是转眼一看愣在那里,说话的是一个**十岁的老太太,如果只是普通老太太张成还没放在眼里,可是这个老太太身穿一品诰命妇人的服色,这就不好办了。

    朱宏三在北京封爵,一共封了一百零八个爵位,这些都是活着的功臣,但是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死亡的有功之臣还有很多,朱宏三除了将这些有功将士的子女封爵,还有就是给有功将士的老母妻子诰命。

    诰命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表彰有功之臣的老婆设立的制度,和官员一样,诰命也分为七品,一品二品叫做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面前这个老太太身穿最高级的一品诰命服色,正是朝廷表彰她的丈夫或者儿子为国尽忠给的荣誉,而这个一品说明这个老太太身份位比侯爵。张成知道因功封为侯爵的那些人非富即贵,都是陛下的心腹,没想到今天在开封府这里也能碰到一个。

    张成作为锦衣卫镇抚,虽然跋扈,但是对一品诰命夫人可不敢有半分不敬,要知道就是锦衣卫的老大钱礼德也不过是个侯爵,和这个老太太一样。

    张成赶紧上前双膝跪倒说道:“下官不知诰命夫人驾到,有失远迎!”

    那个老太太点了点头,对张成说道:“这位锦衣卫的小哥,你去将钦差大人请出来,老身要问问他,为何将老身唯一的儿子打死?”

    张成答应一声还没进去,衙门里面一个大嗓门叫道:“那个孙子在外面吵杂,让不让老爷睡觉了!”

    这是从衙门里走出来一个大汉,正是禁卫军的副团长丁长生。

    丁长生这次护送钦差南下上千里,昨天好不容易睡一个安稳觉,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在门外哭闹,丁长生自然要恼火,这才骂骂咧咧的出来看看。

    丁长生走出大门正看到那个身穿一品诰命服色的老太太,丁长生吓得赶紧上前双膝跪倒说道:“干娘,您怎么来了?您不是在南京养老吗?”

    那个老太太看了看丁长生,说道:“原来是丁娃子,好啊,你也当了官了,你忘了当年在信阳是谁救了你的命吗?你忘了当年你跪在老身面前是怎么说的吗?”

    丁长生赶紧问道:“干娘,这个儿子自然记得,可是干娘怎么到河南了?”

    老太太指着前面的棺材说道:“老身的三个儿子都为陛下捐躯,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吴朝翠,现在却死在陛下儿子手中,你说老身能不来吗?”

    丁长生听老太太这么说大吃一惊,到了河南后他的任务就算完成,剩下都是锦衣卫的工作,所以昨天大堂上闹成那样丁长生并不知情,只知道燕王打死一个八品小官,不过丁长生也没放在心上。现在听干娘说起才知道,原来死的那个就是自己干兄弟。

    这个老太太可不一般,她是朱宏三亲封的十二个一品诰命夫人之一。这个老太太叫吴徐氏,当年是武昌城外的农户。因为和城里铁匠铁牛家有些亲戚,所以在朱宏三招兵的第一时间,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参加了新军,大儿子还是当年新兵连的班长,二儿子三儿子都是第二批教导团出身,这种资历如果活到建国后,那绝对是妥妥的侯爵。

    大儿子吴朝宗当年在赵国栋手下连长,跟着朱宏三去了信阳救马济远,在信阳围城战时死在城头,并且因为朱宏三要逃命,更是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当年丁长生只是一个刚俘虏的流寇,吴朝宗为了救他被城下的弓箭射中身死,所以丁长生回到武昌后才拜徐氏为干娘。

    二儿子吴朝芳当年跟着钱勇去了江阴,在那场血战中死在江阴城中。三儿子吴朝业,也就是当年在南昌城外救太子朱海那个少尉军官,当年要不是吴朝业用身体为朱海挡住满清的弓箭,朱海早就死在南昌城外了。

    第四个儿子就是被打死的那个吴朝翠,当年吴朝翠年纪小,跟着铁牛在工厂做工,所以留下一条命。

第八百七十一章 开封府惨案

    徐氏的四个儿子中为朱宏三死了三个,并且还有一个为太子替死,这份大功绝对不容忘记。在朱宏三建国后论功行赏,徐氏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食邑八百户。

    而吴朝翠当时已经成了南京兵工厂的工头,徐氏也在南京养老。但是吴朝翠不想这么一辈子当工匠,就求到太子那想要出仕为官。但是吴朝翠啥功名都没有,太子最后给他找了一个差事,让他到河南开封府这里当一个户房经承,虽然只是一个从八品官职,但是户房相当于后世的财政局,手中权力还是不小的。

    就这样吴朝翠来到河南开封任职,老太太徐氏也就跟着儿子来到河南。原本徐氏以为天下太平了,自己也可以享几天清福,但是哪想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吴朝翠竟然被钦差大人打死。眼看着养老送终的人没了,徐氏自然不能善罢甘休,穿上皇帝御赐的全套一品诰命服饰来见钦差评理。

    徐氏看到自己干儿子丁长生出来,对着丁长生骂道:“好你个狗娃子,你现在当了官了,看到自己的兄弟被打死都不说话了吗?”

    丁长生原本是陕西的军户,也没什么名字,当年父母随便给起的叫狗子,参加流寇后就被叫做狗娃子,归顺朱宏三当官后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长生的名字。现在丁长生听徐氏叫自己小名老脸一红,双膝跪在徐氏面前说道:“娘,儿子真不知道死的那个是兄弟!”

    徐氏今天并不是来见丁长生的,所以也没准备和丁长生计较下去,指着丁长生问道:“你是钦差大人的守门官?好,你去告诉钦差大人,就说老身要见他!”

    丁长生听徐氏这么说十分为难,钦差代表皇帝,那能是你一个老太太说见就见的,但是自己又不能拒绝自己干娘,丁长生杵在这里十分为难。

    徐氏虽然八十多了,但是眼睛可不花,他看到丁长生犹豫,就知道为什么愿意,徐氏冷笑道:“怎么?老身还不够资格见钦差不成?那好,你拿着这个进去!”

    徐氏说完从身上取出自己的诰封交给丁长生,诰封是诰命夫人的证明文件。诰命针对官员的个人叫诰授,针对官员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还在世的叫诰封,死亡的叫诰赠。明代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上面写上因为什么原因敕封徐氏,在最后盖着国家的玉玺大印,是经过皇帝签发、内阁同意、礼部存档的正式国家法律文件。

    这种东西十分贵重,基本上和开国九公爵的丹书铁?徊畈欢啵?皇敲挥忻馑兰复蔚拇?觥p焓夏贸稣飧龆?鞑灰?狄桓銮詹睿?褪腔实郾救死戳艘惨?蛹?焓希?暇刮?斯?宜懒巳?龆?诱夥莨?吞?蟆?/p>

    丁长生一看徐氏拿出这个,没办法只好双手接过诰封,然后躬身进去通报朱渊。

    朱渊这时正在二堂带着人查账,他已经听到大门外的喧哗之声,但是现在因为查账一点进展都没有,朱渊心情十分不爽,所以并没有理会。

    这时外面丁长生捧着诰封进来,朱渊皱眉问道:“丁团长,什么事?”

    丁长生将诰封高举过头说道:“王爷,外面吴朝翠的母亲徐氏来了,想要见钦差大人!”

    朱渊一听就怒了,骂道:“丁长生,你是不是看本王闲着了,什么狗屁事都来烦我?”

    “王爷,可是徐氏可不简单,你看看这个诰封吧!”丁长生说完将诰封送到朱渊面前。

    朱渊一看那诰封的封面就是一愣,没想到那个八品吴朝翠的老娘这么厉害,竟然是一品诰命。朱渊知道这个代表什么意思,自己父皇一共封了十二个一品诰命,每一个都是有大功劳了,不是当年救过父皇就是立有不世大功,没想到在河南这里还能碰到一个。

    明代皇子身份地位很低,别看你是亲王,但是政治权利可能连一个县令都赶不上,朱渊能在河南这么飞扬跋扈完全是沾了钦差的光。

    朱渊看到这份诰封,知道自己不出去是不行了,朱渊拿起诰封就往门外走,但是走到门口朱渊又停了下来。

    原来朱渊打开诰封观看,徐氏确实很牛逼,当年他的三个儿子为帝国捐躯,这都没什么,朱渊主要看到第三个儿子是替太子朱海而死。看到这朱渊有些不高兴了,他和太子已经彻底闹翻,现在去见太子的恩人心中那能接受?

    朱渊转过身来对丁长生说道:“你出去告诉徐氏,就说本王有事情要忙,没空见他!”

    朱渊此话一出屋中所有人都愣在当场,朱渊带来的那三个御史都知道国家的法度,你作为皇帝的儿子、太子的弟弟,现在竟然不去见为你爹拼命而死、救过你哥哥的功臣,这是在有些说不过去。

    一个御史低声问道:“燕王,徐氏毕竟有大功于国家,不去见一面怕是。。。”

    那个御史不说还好,朱渊听他这么说更来气,朱渊对丁长生说道:“好了,本王事情忙得很,你出去吧!”

    丁长生在心中虽然看不起朱渊,但是毕竟朱渊是他的顶头上司,现在没办法只好转身出去。

    徐氏在门口翘首以待,满以为自己身为功臣的母亲,儿子还是为救太子而死,那个钦差必定出来见自己。但是那知道丁长生一人出来,后面并没有跟着人。

    丁长生来到徐氏面前为难的说道:“干娘,钦差大人说了他事情忙,让您先回去!”

    徐氏还没说话边上站着的外人说话了,今天来的并不都是吴家的人,还有一些身穿长衫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是开封府学中的一些青年学子,秀才童生都有。

    河南开封地处中州之地,向来人杰地灵,明朝一朝开封籍的进士就有数十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个史可法。朱宏三虽然知道史可法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僚,但是史可法为了明朝死节这可是应该大力提倡,所以建国后在开封府学中为史可法立了一个塑像,算是肯定了史可法的忠诚。

    这样史可法也就成了府学中那些青年学子的偶像,奋斗目标。再加上巡抚吴培昌和知府薛田在背后煽动,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学子今天来到钦差临时公署这里正是要讨个说法,为何无缘无故打死吴大人?

    现在看到钦差如此无礼,竟然将皇帝御赐的诰封视作无物,这些学子那能忍耐下去,纷纷对丁长生叫嚷着让钦差赶紧出来。

    丁长生看到这些学子如此义愤填膺,不敢耽搁赶紧跑进去将事情汇报给朱渊。

    朱渊一听有人堵门叫骂更是气的不行,对丁长生说道:“你去,叫上五十人锦衣卫,站在门口警戒,不准任何人进来!”

    这时边上一个御史说道:“王爷,用锦衣卫怕是不妥,厂卫在民间声望历来不好,用他们也许起到反作用。”

    朱渊点了点头说道:“对,你说的对。丁长生,带上五十禁卫军,不要让那些读书人冲进来!”

    丁长生心中也觉着有些不妥,但是朱渊在那催促的紧,丁长生没办法只好去厢房找来五十个士兵,拿上火枪去了大门。

    大门这里现在已经开了锅,那些青年学子堵着门大骂,什么钦差枉为人子,徐氏为了你们朱家死了三个儿子现在要见你一面都不行,你还是人吗?明代言论自由,当街大骂皇帝都没事,更别说骂你一个钦差了。当然这种自由只限读书人,其他人可就不行了。

    丁长生来到大门这里看到那些读书人已经快冲进来了,赶紧带着手下五十人站成两排,举起火枪叫道:“你们干什么?冲击钦差公署犯了死罪不知道吗?还不快退下去,要不要开枪了!”

    丁长生说的凶险,但是那些读书人那里能听他的,崇祯年间在南京的火烧阮大铖家,就是河南人侯方域先带的头,最后官府也就不了了之了,要知道当年可是差点将阮大铖烧死。现在这些读书人更不能将这些丘八的话放在心中,在一些有心人的煽动下更疯狂的往大门里挤。

    大门堵门的几个衙役实在挺不住,大门洞开,那些读书人冲进大门。丁长生一看这样心中说道不好,刚要命令手下撤到二门,那知道自己这边枪响了。

    现在五十名禁卫军精神都高度紧张,手指基本上都放在扳机上,突然听到有枪响,以为长官下的命令开枪,一时间五十人纷纷打出自己枪中的子弹。

    新军的火枪在一百五十米外精度已经不行,但是杀伤力还是有的,可是现在距离那些读书人只有不到二十米的距离,这种距离下基本上是指哪打哪。枪声一响门口的那些读书人立刻被打倒二十多个,剩下的也站在原地,被枪声吓楞了。

    那些读书人没想到这帮丘八真敢开枪,时间凝固了足有十多秒,最前面几个人发声喊跑掉了,其他人也纷纷退出开封府衙。可怜吴朝翠的老娘徐氏,原本想要给儿子来伸冤,哪想到躲闪不及,被那些逃跑的读书人推倒在地,更被一些人踩上好几脚,八十多岁那架得住这顿折腾,眼睛翻了两下也死在那里。

第八百七十二章 走火

    开封府衙门口发生惨案的时候,朱渊正在二堂带领十几个帐花子检查开封府的账目。朱渊带来的虽然是账目老手,但是吴培昌也不是吃素的,吴培昌出身财政部,当年投靠朱宏三时就协助马明远处理财务工作,做假账自然是行家里手。

    朱渊看到那十几个帐花子紧锁眉头低头工作,看样子不好弄啊,朱渊上前问道:“怎么样?有什么进展吗?”

    为首那个帐花子是前明北京户部的胥吏,管了一辈子帐,当时他被都察院选出来查账时还以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去了河南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但是看到开封府的账目才发现,开封账目使用的是西式记账法,和明末普遍使用的龙门帐、三脚账等中式记账法不同。

    当年朱宏三在广东和西班牙、荷兰人做生意,自然学会了他们那些西式记账法,同时在自己集团内部也推广这种更先进的记账方式。当然明末由山西商人创办的龙门帐也是复式记账法,但是龙门帐是月底结算,十分不适应广东那种快节奏的经济活动,所以日结的西式记账法才在广东大行其道。

    不过新式账房都在财政部工作,朱宏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帮家伙去查河南的帐,吴培昌就出自财政部,让财政部去查自己的帐那还用查吗?所以朱宏三没办法才将前明和满清户部的帐花子找出来,让他们来河南。

    那个老帐花子听朱渊问他,赶紧躬身回答道:“回王爷,开封的帐都是用西洋人的记账方法,和我们熟知的龙门帐、天地合帐不太一样!”

    朱渊听他这么说皱眉问道:“那怎么样?你们能不能看明白!”

    “请王爷放心,西洋记账法虽然和我们的有所不同,但是根本原理还是一样的,只要给小的几天时间就能搞清楚!”龙门帐虽然不如西式记账法先进,但是原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 的记帐规则,所以并不难看懂。

    朱渊听这么说才阴转晴,朱渊刚要鼓励一下这帮帐花子,突然前院传来一阵鞭炮一样的响声,朱渊跟着新军南下,见过新军训练,知道这是排枪的声音。

    朱渊一听大吃一惊,难道前院丁长生开枪了?朱渊心中骂道:丁长生啊,你个废物,能办成什么事呢?

    这个时候朱渊也不管这些查账的帐花子了,赶紧跑到前院大堂,刚拐过影壁就看到大门口那里横七竖八躺了一地死人,同时院中硝烟弥漫,正是新军对那些青年学子开的枪。

    朱渊上前抓住丁长生的衣领,大骂道:“丁长生,你疯了不成?谁让你开的枪?”

    这是丁长生也反应过来,结结巴巴的说道:“王爷,末将也不知道,刚才。。刚才不知道是谁的枪先响的!”

    丁长生转过头去对自己手下骂道:“是谁?是那个王八蛋没有命令先开的枪?”

    那五十人中一个士兵举起了颤抖的手,说道:“团长,是我,可是小人并没有开枪啊,是火枪突然走火!”明代加工工艺不行,虽然朱宏三的新军已经淘汰了更不稳妥的火绳枪,使用了相对于安全的燧发枪,但是因为弹簧弓片的质量不行,所以走火时有发生。

    丁长生上前对那个士兵一顿拳打脚踢,骂道:“老子怎么跟你说的,让你们好生保养枪支,现在让老子背黑锅!”

    朱渊看到丁长生殴打士兵,叫道:“别打了,先去看看那些士人怎么样了!”这才是重要的,如果没有死人最好,死人可就出大事了。

    丁长生赶紧停下手带着手下来到门口,朱渊一看心里彻底凉了,门口躺了足有二十多人,一动不动的有七八个,其他人都手捂伤口哀嚎。

    丁长生他们距离门口只有不到二十米,这种距离就是蒙古角弓都能射个对穿,更不用说动能远超弓箭的火枪了。这时朱渊的老师于成龙也听到枪声,从后院赶了过来,一看门口满地死人,于成龙知道大事不好,自己和朱渊这次钦差任务算是彻底结束。

    朱渊在这里抢救受伤的青年学子,早有人将开封府衙门口发生的事传到巡抚衙门吴培昌处。

    吴培昌一听钦差的护卫开枪了,并且打死几个士人,吴培昌心中大喜,对薛田说道:“薛大人,现在好了,钦差护卫亲兵打死人了,还是读书人,皇帝必定震怒,老夫看燕王这个钦差也当到头了。”

    薛田当时只是组织开封府学的学生去闹事,并没想到能出人命,按照传统来说这些学生都是薛田的学生,现在有人伤亡薛田很是心疼。

    “抚台大人,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下官想要去府学看看那些学生怎么样了,毕竟都是下官的学生!”那些学生中有几个是青年俊杰,薛田还指望他们能中个进士光大自己的门庭,自然不希望他们出事。

    吴培昌点了点头,让薛田出去,然后吴培昌拿出纸笔将今天发生的事添油加醋写成一封奏折。写的很简单,将所有责任都扣在朱渊脑袋上,什么不经过深入调查就打死吴朝翠,府学学子去门口请愿,朱渊不分青红皂白就让亲兵开枪等等,写完后吴培昌将奏折密封好,用四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钦差的亲兵打死开封府学的学生,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开封城,就连在开封府大牢中坐牢的张家玉也听他送饭的家人说了。

    张家玉听完后会心一笑,他早就知道朱渊这个年轻人要着了老油条吴培昌的道,不过张家玉并没有提醒朱渊。道理很简单,张家玉是太子朱海的老师。

    张家玉是朱海的老师,吴培昌是太子的门人,还是马明远的同年,按理说这二人都是太子党,原本应该合作无间。只是张家玉实在不愿屈居于马明远之下,并且朝中李植和瞿式耜也想要将马明远撵走,二方势力联合,张家玉才出首控告河南大小官员贪污。

    但是张家玉和吴培昌不和只是太子党内部斗争,当太子受到其他皇子威胁的时候这二人是一致对外的,所以张家玉明知道吴培昌要使坏,但是并没有提醒朱渊。

    现在朱渊搞出了这么大的事,张家玉估计朱渊这个钦差也当到头了,下一步就该看皇帝派什么人来了。

    张家玉当时已经将朝中形势都已经估计的差不多,吴培昌属于马明远一党,皇帝肯定不会派马明远的人来当这个钦差。同时这件事是粤党联合东林党运作的,皇帝也必定不会派他们的人来,最开始张家玉估计,这个钦差应该是佟养甲和冯自用等第三方势力的人来担当,只是没想到皇帝谁也不用,用了自己一个儿子。

    朱宏三派朱渊出任这个钦差也是没办法, 因为朝中所有官员都是各个党派的,唯一放心的就是自己儿子,所以才让朱渊担任这个钦差要职。

    张家玉接到朝中消息后也十分吃惊,朱渊担任钦差看似没什么,但是正说明皇帝已经对太子朱海不信任,同时对朝中党争已经厌恶到极点,要不根本不能让外人来当这个钦差。

    如果皇帝真这么想那河南之事就不是太子党内部斗争了,而是张家玉和吴培昌要联手一起现将太子的威胁铲除再说。所以张家玉明明已经看清吴培昌的手段,但是并没有提醒朱渊的原因。

    现在朱渊中了吴培昌的圈套,已经不再适合当钦差,自然对太子也没了威胁,河南的事情也回到张家玉预估的道路上来。

    张家玉坐在牢中闭目养神,同时心中将朝中有资格担任钦差的人选想了个遍,只要不是马明远一党,谁来都不会放过吴培昌,到时候借着吴培昌这件事扳到马明远,自己也应该进中央了。

    张家玉出生于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一六一五年,今年是神武十一年,也就是一六六二年,张家玉已经四十七了。不过四十多岁正是一个官员的黄金时期,张家玉当过布政使、巡抚、军机处领班军机,中央地方的资历都有,正是属于第二梯队的年轻干部。

    张家玉手捻须髯,闭目想着心事:老夫今年四十七岁,去中央当个尚书正合适,然后再过五六年混入内阁,争取在六十岁以前当上首辅,想到高兴处张家玉真是有些喜形于色。

    张家玉这时想起家人说的是亲兵火枪走火,才打死青年学子,张家玉当年也带过兵,也知道火枪很容易走火,但是这次的事情也太巧了吧!

    张家玉想到这里紧锁眉头想道:难道这里面有事情?丁长生出自马昆的四师,难道是那个皇子有参合进来了,不想朱渊得了这个功劳?

    张家玉想到这突然想到马昆当年就是太子朱海的长官,当年朱海隐姓埋名当兵正是加入的四师,如果丁长生参合进来那不是让皇帝以为背后黑手正是太子?

    张家玉想到这心中大惊,自己千算万算忘了朝中还有秦王和楚王两个成年皇子,他们能看着太子安然过关吗?这次走火事件估计是这两个皇子下的手。想到这张家玉赶紧拿出纸笔,紧急给太子写了一封书信,提醒太子小心中了其他皇子的黑枪。

第八百七十三章 新人选

    朱渊随行的队伍中有锦衣卫,自然有皇帝朱宏三的耳目,在开封府发生这么大事后,朱宏三很快就接到锦衣卫的消息。

    朱宏三看完整个事件的经过后并没有生气震怒,因为朱宏三开始派朱渊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失败的准备。朱渊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那里是河南那些老油条的对手。只是朱宏三没想到河南官员手段这么狠毒,为了搞倒朱渊竟然送上七八个士人的性命。

    张家玉已经看出来走火事件很不简单,很有可能有幕后黑手,作为皇帝的朱宏三当然也看出来这件事不只是走火那么简单。

    这件案子中有几个疑点,丁长生带人去大门为何要带枪?朱渊可没命令丁长生带枪。还有派给朱渊的护卫都是出自宫中的禁卫师,都是各个野战部队最精英的战士,那能看到那些手无寸铁的读书人吓得走火开枪?还有禁卫师因为拱卫皇宫,自然用的武器都是最新的最好的,走火有,但是发生几率已经大大降低,为什么偏偏要到门口才走火?这些事都太蹊跷了。

    这件事不用想都知道是谁干的,无非就是太子、秦王、楚王三人而已。其中秦王的嫌疑最大,虽然丁长生出身四师,秦王朱江出身二师,二人并没有什么交集,但是朱江的舅舅马如风当年可是二师的副师长。

    还有太子,当年他就在二师当兵,虽然普通士兵并不知道太子和自己一起当兵,但是作为师长的马昆可是知道,所以太子也有这个嫌疑。

    至于老三楚王朱淮,他的外公就是掌管军事的佟养甲,各只部队的军需官都是佟养甲的人,要办成这点事也十分简单。

    朱宏三想到自己几个儿子为了争位就头疼,朱宏三将锦衣卫情报扔到地上,然后坐在龙椅上揉着自己的额头。

    这时大太监李承恩走了进来,看到皇帝这样赶紧低声问道:“皇爷,可是身体不舒服?”

    朱宏三叹了口气挥了挥手问道:“没什么事,老李啊,有什么事?”

    李承恩赶紧躬身说道:“皇爷,小爷来了!”

    太子来了?大概是听到什么消息了,跑来自己这里给朱渊下药来了。朱宏三点了点头,让李承恩将太子引进来。

    朱海今年已经二十六岁,经过多年的朝堂历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太子,朱海进入乾清宫后先跪地磕头说道:“父皇,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宏三挥了挥手说道:“起来吧,太子今天来有什么事?”

    哪知道太子并没有起来,而是接着磕头哭道:“父皇,当年儿臣在南昌城外,差一点死在满清骑兵的铁蹄之下,是吴朝业带着几个战士死命护住儿臣,用身体为儿臣挡住满清的弓箭,儿臣才得以活命,可是吴朝业和那几个战士全都为保护儿臣死了!父皇教导儿臣要感恩戴德,所以儿臣对吴朝业的寡母徐氏很是尊重,父皇当年也给了徐氏一品诰命夫人的封诰,可是。。。可是。。。”

    朱海说道伤心处又跪在地上痛哭,朱宏三本来就够头疼的,现在被朱海这么一哭更是闹心。

    朱宏三忍着心烦问道:“太子不要哭了,到底怎么回事?”

    “父皇,可是徐氏在开封为了被四弟打死的唯一儿子吴朝翠喊冤,没想到也死在四弟手中!”

    讲到这朱海就有些断章取义了,徐氏是死在开封府衙门口,但是并不是被朱渊下命令打死的,而是被逃命的学子踩死的,不过开枪的是朱渊的护卫,徐氏的死算在朱渊身上也不为过。

    朱宏三接到的消息只是河南朱渊亲卫开枪打死学子的事,徐氏的死并没有报上来,因为那是礼部的事,所以现在朱宏三并不知道。

    朱海说完抬头看了看父皇朱宏三,然后接着说道:“父皇,那吴朝翠犯了法被打死是咎由自取,但是徐氏却死在四弟手中,这样让朝中所有勋贵怎么看?”

    朱海还在那喋喋不休,朱宏三实在忍耐不住,站起来骂道:“好了,别说了,你说怎么办?朱渊是朕的儿子,难道让朕的儿子去为徐氏偿命吗?”

    朱海看到父皇生气,心中暗喜,这么看自己那个想出风头的四弟要倒霉。

    “父皇,朝廷有议亲、议贵的制度,四弟作为父皇的儿子,国家的亲王,自然不用为徐氏偿命,但是这次也必须要做出惩罚,这才能让勋贵安心啊!”

    朱海说的很对,不管怎样徐氏都是因为朱渊而死,你一个皇帝的皇子就敢害死勋贵,那以后皇帝你是不是要玩朱元璋那套呢?所以朱宏三不管怎样都要严惩朱渊,用来安抚朝中大批的勋贵。

    朱宏三想了想问道:“太子,你是国家的储君,又是朱渊的哥哥,你说朕该怎么处罚朱渊?”

    朱海当然希望父皇将朱渊废除王位贬为庶人,最好关到凤阳皇家监狱中永远不要出来,但是朱海知道自己要这么说必定被父皇厌恶,所以还要装出一副兄友弟恭的姿态来。

    “父皇,四弟是儿臣的亲弟弟,当年跟随儿臣前后,儿臣也实在狠不下心来惩罚四弟,还是请父皇乾纲独断!”朱海知道不管自己说什么都不对,处罚重了父皇不高兴,轻了自己还不高兴,不如让父皇自己定吧!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那就将朱渊除藩,改封河间府交河县,将王爵降为辅国将军!”

    明代宗室一共八等爵位,第一等的是亲王,比如楚王、燕王、福王、鲁王、桂王等一字王,郡王是亲王的庶子,比如朱宏三的老祖宗江夏郡王朱孟炬就是一个。再往下就不是王爵了,郡王的庶子是镇国将军,下一代是辅国将军,第二代是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庶子连将军都不是了,只能是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三等。当年朱宏三正是奉国中尉,最低一档。

    现在将朱渊从亲王一下降了四级,成了辅国将军,这种惩罚可是够狠的,朱海听到后十分满意,这下朱渊再也没了和自己争夺的本钱了。

    处置完倒霉蛋朱渊,朱宏三看了看朱海,问道:“河南之事你也应该听说了吧!太子认为应该怎么办?”

    朱海听朱宏三问起自己,赶紧躬身说道:“父皇,河南历来是四战之地,吴培昌虽然有些小过但是不能掩盖他的功绩,同时现在战乱之后正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儿臣以为河南之事还是要派一个稳妥之人去担任这个钦差。”

    朱海这么说也是没办法,他在河南有太多的利益。朱海和他的几个弟弟不同,朱江和朱淮、朱渊他们有皇帝赐予的工厂、皇庄,所以钱财方面并不缺的。可是太子不同,国家将来都是你的你还好意思和弟弟们抢东西?所以朱海只能靠每年朝廷拨给他的一万五千银元过活。

    一万五千银元当然也不少,但是太子东宫一大家子人,什么丫环宫女、宦官杂役,这些都是要太子开工资的,所以这一万五千银元将将够用。但是朱海想要干些其他事情就不行了,比如收买个官员,或者给有功之人赏赐,这些就没办法了。

    以前朱海都去找舅舅马明远要,毕竟马明远家大业大,十万八万银元还是不在话下的。但是随着朱海年纪增大,并不想被马明远控制,所以朱海就在河南上下了功夫。

    河南作为中州之地,明末战乱被破坏的最厉害,所以天下太平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朝廷给河南投入了大量的钱财粮食,这些有一部分就成了朱海的小金库。当然拿河南当小金库的并不止太子一家,马明远、佟养甲、冯自用等人在河南都有产业,只是多少的问题。

    正因为朱海牵扯进河南太深,所以朱海才不希望朱渊真正将河南的事翻出来,那样对谁都不好。朱海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找几个替罪羊,然后让他们背黑锅。至于其他人吗,大方向是好的,只是一些个别臭鱼腥了一锅汤。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臭鱼找出来,然后纯洁官员队伍。

    朱宏三想了想问道:“太子你有什么好人选吗?”

    朱海听朱宏三问自己心中大喜,赶紧说道:“父皇,儿臣以为顺天府尹钱遗爱可以,钱遗爱机警干练,必定能将河南之事查清,为父皇排忧解难!”

    朱宏三想了想也不错,对身边的李承恩说道:“好,就按太子说的办吧,老李你去军机处传旨,让顺天府尹钱遗爱担任钦差,授予便宜行事之权!”

    朱海听朱宏三这么说心中大喜,这下河南之事终于不用担心了。

    朱宏三看着躬身退下的朱海,心中十分灰暗,他原本想借着河南这件事打击朝中日益庞大的楚党,但是没想到这一个多月朝中发生这么多事。就在十天前福建传来消息,和郑成功的谈判已经破裂,郑成功竟然派出军队袭击福建水师。现在朝廷内忧外患全齐了,这个关键时节朝政必须稳定,为了稳定朝政那自己用军机处代替内阁的想法就要放一放了。

第八百七十四章 福建事变

    钦,代表皇帝,差,代表差遣,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这条解释有两个重点,皇帝亲自派遣和办理重大事件,这两个重点决定了钦差到了地方必定与地方官吏发生冲突。很简单,钦差是来侵犯地方利益的外人,自然会受到全体地方官员的抵制。

    中国古代是家天下,全国上下都是皇帝本人的,那些官员只是为皇帝打工的打工仔。而皇帝害怕自己被打工仔蒙蔽,所以要派遣自己的亲信之人去地方,搞清地方的具体情况,所以古代的钦差和后世的巡查组、督查组等等,基本职能都是大同小异。

    在神武十一年下半年,大明王朝发生了很多大事情,一个就是河南贪污案,这件事皇帝朱宏三派出了自己儿子当这个钦差。但是因为朱渊能力不行再加上河南地方官员搅局,河南之事完全陷于停滞。

    而另一个钦差,皇帝为了解决台湾郑成功之事派到福建的姚启圣,也碰到了地方官员的抵制,和郑成功和谈的事情彻底搁浅。

    朱宏三穿越到这个时代总喜欢犯经验主义错误,认为在历史上留下好声望的名人必定是能臣干吏,所以有那种名人收集**。不过呢这种经验主义在前期还是起到一些作用的,比如陈子壮、张家玉、瞿式耜、吕大器、钱谦益等等名人,这些人确实在朱宏三中前期发展中给与他不等的助力。

    但是朱宏三忘了,这些人在前明时期就是官员,陈子壮在崇祯年间当过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正经的省部级高官。张家玉虽然年纪轻,但是也在北京当过翰林院编修,至于瞿式耜、吕大器、钱谦益等人,更是地方中央都干过,这种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僚,加入朱宏三团队中经过磨合期,就能很快发挥出作用来。

    但是于成龙和姚启圣不同,于成龙和姚启圣二人成名都在康熙年间,历史上他们二人也是经过基层官场的锻炼,才能成长为封疆大吏的。可是现在不同,于成龙只是一个多年应试不成的举人,没有经过我大明官场的千锤百炼,自然不能有效辅佐朱渊。

    姚启圣也一样,历史上的姚启圣在中年以前十分坎坷,上过山下过乡,坐过牢扛过枪,地方官当过,布政使当过,总督也当过。经过这种锻炼的姚启圣自然对官场上那些事都能看透,也能将所有事情控制在自己手中。可是现在不同,姚启圣今年才三十八岁,官职也只是在皇帝身边当过大秘书。这种官场新丁去了福建,去和那些官场老油条们斗心眼,那里是他们的对手。

    姚启圣在刚到福州的时候,闽浙总督袁彭年和福建巡抚佟大方还比较支持他的工作,姚启圣还和郑成功的代表陈永华见过几面,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但是都给对方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但是过了半个月,不知道为什么,袁彭年和佟大方开始不配合姚启圣工作。一开始只是推三阻四,不让姚启圣和陈永华见面,最后就连袁佟二人也不见姚启圣了。

    姚启圣一开始和朱渊差不多,拿出自己钦差的气派去和袁彭年谈判,想要接着和郑成功谈判。但是袁彭年也是老于官场之人,一句话就将姚启圣怼了回来。很简单,姚启圣的圣旨上只是写明命姚启圣巡视福建海防事宜,并没有实质写明派他来处理与郑成功和谈之事。

    圣旨这么写也是朱宏三的无奈,现在整个大明在形式上已经完成统一,因为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朱由榔已经死了,所以官方文件上台湾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这样问题就来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朱宏三作为中央就不能和地方去平等的谈判,所以在圣旨上也不能写上姚启圣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和郑成功谈判的,只能写命姚启圣代皇帝巡视福建海防。

    当然这么写也没什么问题,中国官场上的潜规则很多,挂个空头衔去干其他事情的官员也有很多。所以只要地方官配合,姚启圣的福建之行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问题就出在地方官身上,在姚启圣到福建的半个月后,袁彭年和佟大方接到北京佟阁老的信,让他们一定找机会将和谈搅黄,最好和郑成功打一场。

    佟养甲是袁佟二人的后台老板,这二人自然要听佟养甲的,反正皇帝的圣旨上没有写明姚启圣具体干什么,怎么解读圣旨就要靠官员的临场发挥了。

    袁佟二人马上对和谈采取冷处理,在中国要干成一件事很难,但是不干事可是容易的很。袁彭年利用自己闽浙总督的身份,命令姚启圣按照圣旨上说的,去地方巡视海防。同时佟大方这面开始利用手中权利为和谈设置障碍。

    当然佟大方并不是搞什么激烈手段,那样就落了下成。佟大方以保护陈永华为名,将郑成功派来的人软禁起来,同时将驿站断水断补给,每天只给维持基本生命的食品和饮水,还美其名曰保护陈永华的安全,因为佟大方接到锦衣卫的密报,郑家内部有人想要暗害陈永华。

    在地方官的阻挡下,陈永华也感觉和谈无戏,所以在福州待了一个多月后,告辞回了台湾。

    姚启圣在得知陈永华走后气得要死,本来就要达成和谈了,现在全被袁彭年和佟大方搅和了,但是姚启圣对这二人还没有办法,皇帝给他的权利只是四品以下官员才有临机决断的权利,这还不包括四品官。而袁彭年身为总督是从一品,佟大方身为巡抚是正二品,这二人那个都不是姚启圣能对付了的,更何状这二人身后还站着佟养甲,姚启圣除了在密折上将这二人臭骂一顿外在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姚启圣听陈永华回了台湾后感觉这也是一个机会,皇帝给他的圣旨是巡视海防,而福建全省为了对付郑成功,八成的水师都集中在漳泉二府,反正要巡视海防,不如去漳泉借着巡视海防的名义看看能不能和厦门、金门二岛上的郑家接触上。

    姚启圣到现在为止就陷进袁彭年和佟大方的圈套,姚启圣初来乍到不知道,金厦虽然是归郑家管理,但是金厦上的守军将领和郑成功并不是一条心。现在厦门上守将是郑成功的表哥郑联金门是郑采,很不凑巧,郑联郑采正是反对郑成功和谈的将领之一。

    总督袁彭年得知姚启圣要去泉州后很爽快的答应了,并且派出一千人护送姚启圣南下。

    姚启圣打得主意很好,自己到了泉州就接触金门厦门上的郑家将领,然后绕开福建地方官直接和郑成功和谈。可是没想到姚启圣刚到泉州,还没有和郑家有接触,就遇到袭击。

    福建省的巡防营和其他各省不同,其他各省为了节省财力,将保境安民、清剿土匪的任务交给地方卫所,虽然明末卫所制度崩坏,但是这些卫所毕竟还是官军,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还是能胜任这种任务的,这也是朱宏三为了废物利用想出来的招数。

    但是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情况和内陆省份不同,因为有郑成功这么一个海外势力。

    那些卫所兵欺负一下土匪老百姓还可以,但是对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郑家军就不行了。所以朱宏三在北伐前为了稳定自己的后方,将南京战役和南昌战役中俘虏的大批汉军旗、绿营等满清军队,统统调到福建、浙江沿海,一共沿着海岸线组建了八镇巡防营,用来防备郑成功。

    这些汉军旗可能没有朱宏三的新军有战斗力,但是对上郑家军还是可以的,所以在前期与郑成功的冲突中互有胜负。

    正因为这些巡防营是汉军旗,所以朱宏三将历次战斗中俘虏的汉军旗将领统统打发到福建,比如杭州战役中俘虏的金励、南京战役中俘虏的罗成耀、扬州战役中俘虏的马得功、彰德战役中俘虏的孟乔芳、李国翰,还有就是北京佟养甲的亲戚佟国鼐,这些人现在是福建巡防营的八镇总兵。

    当然,这些人因为身份原因在朱宏三集团中完完全全属于二流将领,都是小娘生的,所以这帮家伙本着抱团取暖的原则,很快就投入同是辽东人的佟养甲门下。

    这帮家伙在得到佟养甲的命令后,马上组织起一支五百人的敢死队,穿上对岸郑家军的服色,在泉州城外埋伏来等候姚启圣。

    袭击发生在姚启圣距离泉州城二十里处,这五百人开始对钦差队伍发动攻击。不过好在佟养甲要留姚启圣一条命背黑锅,还有就是钦差的二百护卫确实给力,经过半日的苦战后将这些家伙击退。

    钦差代表皇帝,现在钦差被袭击可是重大事件,作为浙江地方官的佟大方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对没死的姚启圣进行亲切慰问,同时佟大方查看了死去袭击者的遗体,得出最后结论,这帮家伙就是对岸郑家的人。

第八百七十五章 中计

    袭击案发生后,姚启圣可是真的被吓到了,他没想到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在泉州城外竟敢有人袭击钦差的车队。

    姚启圣平安后第一时间找到巡抚佟大方,毕竟巡抚也负责当地的军事,也要负有连带责任,姚启圣要质问福建本地为何治安如此的差?

    但是姚启圣那里是佟大方这种老官僚的对手,佟大方给他的回答就一句话,没办法,福建就这样!

    其实佟大方说的还真对,福建漳泉二府是台湾郑成功的老巢,这地方的大户、商人十有**和郑家有关系,想要完全隔离郑家的影响根本不可能。

    最后佟大方冷冷的说道:“钦差大人,当时可是你自己要来泉州的,本官和制台大人可是劝说过你,现在发生事情却怨到我们身上,这样不好吧!”

    姚启圣听佟大方这么说也无话可说,当时他为了和郑家接触,才决定来泉州的,但是哪里想到福建地方情况这么复杂,泉州这里两方势力犬牙交错,自己根本弄不明白。

    姚启圣在离开北京时以为自己是皇帝的钦差,到了福建应该很容易将郑家事情解决,但是哪想到福建这里这么复杂。想到这姚启圣只好低声下气的问道:“抚台大人,下官请问这福建到底是什么状况?”

    佟大方看姚启圣低头,心中得意,你一个从五品军机,只是被皇帝宠幸当了钦差,现在到了老子的地头上你还想作威作福?要不是干爷爷要留你一命,早就弄死你了!

    “钦差大人,你有所不知,郑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根据去年叛逃过来的黄梧说,郑家内部分为两派,以陈永华一方文臣想要和谈,还有一些是当年郑芝龙的旧部,这些人想要维持现状,打算割据台湾对抗中央,这些人当中最厉害的就是同安外海,占据金厦二岛的郑联郑采兄弟!”

    姚启圣听佟大方这么说赶紧追问道:“那如何是好!本官这次身负皇帝厚望,一定要将和谈之事促成!”

    姚启圣说完用殷切的目光看着佟大方,希望他有什么好办法,但是哪知道佟大方两眼一闭,肯本就像没听到姚启圣的请求。

    姚启圣知道这是这个老家伙装逼拿大,但是也没办法,自己升官的希望都在福建这件事上,只要办好才能有外放升官的机会,要不一辈子只能是个从五品的低级官吏。

    姚启圣也不管什么官场体统,站起来深深一躬说道:“佟大人,小子初来咋到,可能在言语上对佟大人有所不敬,那都是小子年轻不懂事,请佟大人原谅!”

    佟大方听姚启圣这么说哈哈笑道:“熙之,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姚启圣虽然官职低微,但是他毕竟是钦差,是皇帝派到福建的代理人,现在却对佟大方行礼,这已经将姿态放的很低了。

    佟大方起身将姚启圣搀扶起来,笑道:“熙之,老夫听说你是浙江会稽人,老夫是龙泉人,咱们还算是老乡呢!郑家这件事你放心,老夫一定给你想一个稳妥办法!”

    佟大方装作思考半响,然后说道:“熙之,现在金门厦门就是横在我们与台湾的绊脚石,想要和郑成功直接接触就要踢开这两个绊脚石。所以老夫想不如这样,咱们派出军队攻占金门厦门可好?”

    现在福建的权力结构是这样的,袁彭年作为总督主管浙江福建两省的军事,佟大方作为巡抚主管福建的民政,但是佟大方的官职全称是巡抚福建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所以佟大方还要负责福建的军事,只是侧重民政而已。

    但是作为钦差的姚启圣来后福建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姚启圣的命令是巡视福建海防,同时因为姚启圣是皇帝的代言人,自然到了福建位置要居于总督、巡抚之上,这也是袁彭年和佟大方不喜姚启圣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福建军队出现了三个头头,想要有什么行动要三个头头都同意,所以佟大方才要来说服姚启圣。

    姚启圣一听要打仗,不禁皱眉说道:“佟大人,本官从北京出发前皇帝陛下说过,一定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毕竟两岸都是中国人,自己人杀自己人实在不好!”其实皇帝朱宏三心狠手辣,那管什么自己人不自己人,只是朱宏三十分眼馋郑成功的水师力量,这可是当年跟着郑芝龙横行东亚海上的大势力,只是那十多万熟练水手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以和平解决郑成功,接收他的水手,这才是朱宏三的真实目的。

    朱宏三这十多年连抢带骗,接收大量海盗投降,好不容易弄到了两万多水手,但是现在帝国版图太大,北方的辽东需要海军、日本需要海军镇压、天津作为京师咽喉需要一支舰队驻守、松江府作为长江的出海口也需要舰队驻守,还有福建这里要防范郑成功、广东、海南、吕宋、安南到处都需要舰队,两万多水手实在不够用。

    姚启圣在军机处好几年了,自然知道皇帝的小心思,现在帝国海军在巴达维亚和荷兰人打的难解难分,最为主要的就是水师力量不如荷兰人。不过倒不是硬件实力不行,朱宏三的海军完全学自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相比并没有什么弱点,只是水数量不够而已。

    姚启圣想到自己来是准备和郑成功和谈的,现在却要动手打架,这样和谈能成功吗?

    “佟大人,这仗好打,但是一旦开打如果绝了和郑家和谈之路可怎么办?”

    “钦差大人放心,那郑联郑采兄弟二人向来没把郑成功放在心上,咱们替郑成功收拾这二人,郑成功感谢还来不及呢,怎能怨恨咱们?更何况将泉州门口的金厦二岛拿下,也就打通了和台湾的交通,对和谈不是更有利吗?”

    姚启圣想了想现在也只能这样了:“那好吧,就依照佟大人说的办!”

    佟大方听姚启圣同意心中大喜,姚启圣作为钦差,只要他同意了就算打败了和福建地方官也没什么多大关系。到时候佟大方上书完全可以写成姚启圣被郑联派人袭击,然后恼羞成怒派出军队攻打金厦二岛,自己和总督大人苦劝无果。

    朱宏三为了防范郑成功对福建沿海的袭扰,在福建设立了八卫总兵,从福州开始依次为镇东卫、平海卫、崇武卫、永宁卫、高浦卫、镇海卫、六鳌卫、铜山卫,这八个卫分别由总兵掌管,每卫士兵从八千到一万五不等,其中环绕金厦二岛的永宁、高浦、镇海三卫实力最强。

    三卫一共有陆军四万二千人,海军一万六千人,五百吨级的西洋战舰五艘,其他中国传统战船上百艘,这种实力可能与郑成功总实力没法比,但是已经比金门厦门的郑联郑采要强了。

    作为郑氏集团第一道防线的厦门,主将为郑成功的族兄郑联,郑联残忍好杀,但是绝对是海战的一把好手,同时厦门岛上有居民十万多人,军队三万人。金门主将是郑采,他虽然能力不如郑联,但也是郑家第二代杰出人物,金门有驻军一万余人,同时还有水师战船二百多艘。

    福建军队的三个头头达成一致,下面就是将领们的事了。这场战斗的总指挥官是原满清福建巡抚佟国鼐,现在他是驻扎泉州的水师提督,算是福建的海军一把手,前线指挥官是永宁卫总兵马得功、高浦卫总兵孟乔芳、镇海卫总兵黄梧。

    佟国鼐接到巡抚衙门的行文叹了口气,没想到自己走了门路来福建,原打算立个功接着在官场中往上爬,但是现在北京传来消息,一定要输了这场仗,看来自己又要背黑锅了。虽然佟图昌在书信上保证佟国鼐的安全,但是佟国鼐久历官场,知道上级的保证如同放屁一样,听听就完了,到头来还需要自己来背这个黑锅。

    但是佟国鼐也没办法,他依附佟图昌叔侄,如果听话还有一线活路,想到这佟国鼐叹了口气,现在寄人篱下他也没有办法。

    大领导已经将大方针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他们这些将领如何执行了。佟国鼐将三卫总兵找来,协商这个战斗如何打,主要是如何输。

    佟国鼐等三位总兵进屋后将巡抚的行文念了一遍,然后说道:“各位都知道了吧!制台大人、抚台大人、钦差大人达成一致,要先解决金厦二岛上的郑家军队,大家怎么看?”

    黄梧的老婆孩子都死在台湾,只有他一个人逃了出来,自然他对郑家恨之入骨,黄梧现在听到朝廷终于要对郑家动手,高兴的说道:“请提督大人放心,末将一定谨遵将令,消灭金厦二岛上的郑家军队!”

    这三卫总兵里面黄梧身份最低,马得功当年是南京提督,孟乔芳更厉害,是陕西的三边总督,只是现在投降朱宏三,没办法才来当这个总兵。

第八百七十六章 料罗湾海战

    现在屋中这四个将领佟国鼐、孟乔芳、马得功是一伙,他们都是投靠佟养甲的。但是黄梧不同,黄梧和郑家有血海深仇,他只是想将郑家全部消灭。

    正因为有黄梧在,佟国鼐还不好说实话,没办法只好说道:“那好,金门厦门与大陆不连通,所以这场战斗主要看水师,水战赢则陆战赢,水战输那陆战也就不用打了。所以水战就拜托黄总兵和马总兵了!”

    泉州水师大半的实力都在永宁卫和镇海卫,处于内陆的高浦卫则都是陆军。

    马得功和黄梧听佟国鼐这么说赶紧躬身接令,佟国鼐接着说道:“厦门岛周围礁石甚多,并且郑家水师多集结在金门,所以本督决定在金门料罗湾与郑家军队决战!孟总兵在同安集结军队,等水师取胜后,渡海攻打厦门!时间吗就定在五日后,八月初十这一天,你们觉着怎么样?”

    三人赶紧表态没有意见,一定奋战杀敌云云。接下来佟国鼐将马得功留了下来,其他二人则回营准备。

    看到其他二人走了,马得功问道:“大人,留下末将有什么事吗?”

    佟国鼐叹了口气,拿出京城来的信交给马得功观看。马得功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些官老爷好大的胆子,要知道这场战斗可是投入六万多人,将近二百艘战船,为了那些阁老们的一点私利就这么都丢了?

    “大人,这。。这是真的吗?”

    佟国鼐点了点头说道:“对,朝中那些阁老们碰到了麻烦,需要这场失败。”

    “可是。。这可是六万多兄弟的性命,这也太狠了吧!”马得功也不是什么善类,当年打仗时手上也沾满无数人的鲜血,但是那都是不得已,那里像朝廷这些大佬,轻轻一封书信就要送掉六万人的性命。想到这马得功不禁不寒而栗,自己满以为自己已经够心狠手辣,但是和朝中那些大人物一比真如同吃斋念佛的老太太。

    “那有什么办法,你我兄弟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只能依附朝中那些大佬。”佟国鼐也十分无奈,但是他能有什么办法。

    马得功也知道佟国鼐的难处,想了想问道:“那大人想要如何输掉这场战斗呢?”

    “这个简单,我军的实力本来就不如郑军,现在主要是你手下那五艘大船,只要那些大船沉掉,这场战斗不用打也就输了!”

    为了对付郑家,朝廷给福建拨了五艘新式西洋战船,正是这五艘战舰才震慑住郑联的野心,要不按照福建水师那些蒙冲、沙船等等小船,郑联早就打上门去了。

    正因为这五艘战舰厉害,也就成了闽浙总督的心肝宝贝,这些军舰的水手直接归海军管理,福建水师提督只有临阵指挥权,平时根本命令不动这帮大爷。

    马得功想了想说道:“这个简单,虽然那些管带不归咱们管,但是岸上的军需官可是归咱们管理,找个机会让他们在火药上做些手脚应该没问题!”

    佟国鼐点头说道:“好,那五艘军舰就停在你的永宁卫,怎么办就交给你办理!”

    马得功得到佟国鼐的军令躬身下去准备,佟国鼐叹了口气给在京师的叔叔佟图昌写了封信,将自己准备妥当的消息报了上去。

    明军的战术是兵分两路,永宁卫和镇海卫以水师为主,先在金门外海集合,吸引金门郑家水师出战,然后在同安县的高浦卫则渡海攻占厦门。金厦二岛的大部分军队都集中在厦门,只要厦门被攻占那金门也就没什么固守的价值了。

    在八月初十一早,黄梧和马得功带领属下军舰二百二十八艘,集中在金门外海二十里处。明军一共有军舰二百三十多艘,这些军舰以五艘二级西洋战舰为主,形成一个半圆形阵势,外行人看着旌旗飘飘,很是气派。

    金门这里水道狭窄,并且沿岸都是郑家的眼线,三卫这么大张旗鼓的自然早已经被郑联兄弟发现。这二人也早已经看清明军的战术,既然如此就硬碰硬,看看是你明军水师厉害还是我郑家水师厉害。

    郑采带着金厦水师一共一百八十六艘战船迎战,在金门东南部的料罗湾,两方终于碰到一处,史称第二次料罗湾大海战的战斗正式开打。

    战斗一开始,明军五艘大船的管带就要求单独出列,想利用自己的航速和火力消耗郑军的实力。但是早已经打好主意的马得功哪能同意,严令五船管带保持队型,和大队不要脱离,一同冲击郑军船队。

    得到消息的海军管带气的大骂马得功,用船坚炮利的海军军舰去玩跳帮作战,这不是给敌人送人头吗?但是没有办法,现在是战时,所有军舰都要归马得功这个战场指挥官管理,明军军法严酷,如果那些管带不听将令单独出去,就算打赢了事后也是砍头的命。那五个管带没办法,虽然跳脚骂娘,但是也只能慢慢跟着大队伍一起,对着郑军船队冲过去。

    郑家船队虽然在数量上不如明军,但是在总吨位上要强于明军,郑家海船大多是一百多吨的福船,而明军除了那五艘五百吨级的军舰,其他都是三十吨的小船。水手上明军也不如郑军,郑军纵横东亚海上数十年,早已经培养了一批善于跳帮格斗的好手。而明军多为北方的汉军旗,他们在船上能站稳就不错了,那里还能自由格斗?

    所以此消彼长,在两军一接触明军就有些吃不消了。五艘海军军舰的管带看到郑军船只冲进射程,命令下层甲板全部换上霰弹,对准郑军开炮。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所有火炮全部哑火,没有一个打响的。在战斗中出了这件事可是十分影响士气,郑军趁着明军这个空档,立刻围了上来,用挠钩抓住船帮,开始跳帮作战。

    实力不如人,再加上自己内部有人拖后腿,明军和郑军这第一次正式冲突以明军失败告终。明军二百三十多艘海军被击沉一百二十多艘,五十多艘被俘,剩下的纷纷逃亡。最大的那五艘军舰因为体积庞大,是郑军主要攻击目标,五艘船被烧毁三艘,一艘被郑军俘虏,一艘终于冲出重围逃回永宁卫。

    明军水手损失也很大,一万六千人被杀五千多人,淹死二千多人,被俘两千多人。主要将领马得功被杀,黄梧善于逃跑,看到事不可为先一步跑了,才没有步了马得功后尘。

    马得功这次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满以为自己这边占据上风,输也不会输的难看,但是哪知道郑军可不是吃素的,明军根本不是对手,作为舰队旗舰的马得功坐船,自然也成了郑军攻击的主要对象,马得功也在于郑军英勇作战中被杀。

    水师这边基本上全军覆没,陆战那边明军也没讨了好去。孟乔芳得知金门那边已经打上了,马上带领征调来的上百艘船将第一批登陆部队,一共两千人送了过去。哪知道刚登陆厦门岛,就碰到郑军优势兵力的围剿。原本明军陆军总体人数是多于郑军的,但是因为运输船只不足,好好的登陆战打成了添油战,在送过去八千人后,孟乔芳一看这么打不行,同时水师那边传过来失败的消息,孟乔芳也就退兵了。

    料罗湾一战,明军一共损失两万多人,基本上所有水师船只都被击沉,而郑军只损失不到五千人,船只二十多艘,料罗湾一战以郑军大获全胜结束。

    明军大败的消息传到泉州,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姚启圣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明军败得这么彻底,心痛之下十分后悔当时答应佟大方打这一仗。

    姚启圣连夜给京师的皇帝上密折,将自己这一个多月在福建的所见所闻都密报于皇帝,同时密折中暗指佟大方要对这场失败负有主要责任。当然这不是姚启圣识破了佟大方的奸计,只是无意识的保命措施而已。

    姚启圣将黑锅甩给佟大方,但是佟大方和袁彭年却将屎盆子扣在姚启圣脑袋上,什么不识敌情与敌人盲目交战,不懂军事临场胡乱指挥等等,反正所有责任都是你姚启圣的。

    两方的密折到了北京,朱宏三一看原本最不用担心的福建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打仗就打吧,还打输了,死了两万多人,沉了二百多艘船。

    朱宏三现在为了削减内阁的权利正处在关键时刻,这份福建的军报影响太大了。同时朱宏三从两份密折上看出来,福建失败并不是这么简单,里面有内阁那帮臭老九的身影晃动。

    朱宏三用手揉着太阳穴,现在没办法看来只好暂停自己的计划。朱宏三先下旨说国事为重,将军机处暂代政务的职能去掉,同时命七位内阁阁老官复原职。就这样,朱宏三想要用君权压制相权的想法彻底失败。

    内阁七位阁老官复原职后心中高兴,自己终于又一次击败君权。但是他们忘了,君权和相权如同弹簧的两端,君权经过一次次被打压,已经被压缩到临界点,现在就差爆发了。

第八百七十七章 金厦二岛

    福建打成这个样子完全出乎朱宏三的意料,朱宏三以为福建八卫总兵,海陆军共十万人马,就算打不过郑成功,自保应该完全没问题。但是现在看看,六万多人对上金厦二岛的不到五万人都打不赢,最后还弄得死伤惨重。

    姚启圣虽然在密折上百般抵赖,说他完全是被袁彭年、佟大方蒙蔽,在不熟悉福建军情的情况下做出出兵的决定。朱宏三很相信姚启圣说的,但是姚启圣你作为巡视海防的钦差,现在海防打成这个样子,你就要负有领导责任。

    朱宏三看着福建军报,对李承恩说道:“传旨,姚启圣作战不力,免除一切官职,流三千里!福建总督袁彭年,年纪老迈不适于担任总督一职,特准许致仕!福建巡抚佟大方,虽然不是这次福建之战主官,但是也要负有连带责任,降为福建布政使!福建水师提督佟国鼐指挥得法,在失败时临危不惧,现署理福建巡抚!永宁卫总兵马得功英勇作战为国牺牲,现追封为顺义侯,爵位由嫡子马三奇接任!镇海卫总兵黄梧,临阵脱逃,按照军法斩立决,家属发配辽东!”

    福建成了这样子,不对那些官员处罚对不起死去的将士,所以钦差、督抚都要惩处。不过佟国鼐再次成了福建巡抚倒有些让人意外。这其中固然有朱宏三小老婆佟氏枕头风的功劳,但最为主要的是朱宏三想起当年佟国鼐当满清福建巡抚时,是郑成功最为难过的时候,当时佟国鼐执行严酷的禁海政策,郑成功在金厦实在待不下去了才去的台湾。

    朱宏三想到现在福建台湾和谈的大门已经关上,只能战场上见真章了。

    “老李,在拟一份圣旨,命前军副都督赵国良,带领日本驻屯军八师,辽东军区九师,还有日本驻屯军所有海军南下归福建巡抚佟国鼐管辖,负责对台湾所有战事!”

    朱宏三感觉这些卫所军实在不靠谱,还是自己新军给力,所以将驻扎日本的八师和辽东的九师派出来去解决台湾。同时交给赵国良的还有整个日本舰队,这已经是朱宏三在北方最大的海军舰队了。驻日本舰队一共有一级战列舰五艘,二级战舰十二艘,其他各式船只上百艘,水兵两万多人,如果这在失败,那朱宏三只能同意郑成功独立建国了。

    至此,明郑料罗湾海战彻底结束,虽然明军失败郑军打赢,但是最后得力的并不是郑联郑采兄弟,而是远在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得知明军和郑联在料罗湾大战后,很快认识到这是一个收复金厦二岛的好机会。

    金厦二岛是台湾的屏障,明代台湾可没有后世六都两千三百万的人口,明代台湾只有五六万人,真正的大开发是由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开始的。

    开发这么一个三四万平方公里的大岛,只靠郑成功带来的那十几万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从大陆也就是福建走私人口,而作为台湾第一道防线的金厦二岛这时就太重要了。

    台湾海峡宽约七百多里,明代船只的行驶速度要三日才能横渡,所以这其中补给问题就太重要了。台湾海峡中有淡水的岛只有澎湖群岛,但是澎湖距离大陆太远,所以金门就成了大陆至台湾的必经之地。

    所以郑成功要想保证台湾的安全,必须要控制台湾海峡中的制海权,而作为起始点金厦二岛,自然一定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郑成功在得知福建明军要对金厦二岛动手的时候,马上意识到这一个收回金厦控制权的好机会,所以郑成功在台湾的承天府准备了三万大军,水师三百多艘海船,出发去救金厦的郑联兄弟。

    郑成功准备的很充分,但是没想到明军这么不禁打,半天的时光就将所有水师丢光,等到郑成功赶到金门外海时,战事已经结束,海面上只剩下一些残破船帆,预示这里有过一场大战。

    郑成功这么一只大舰队出现在金门外海,马上引起了金门驻军的警觉,金门岛上的城寨也马上点起了烽火,向厦门岛告急。

    郑采得知消息后来到?望台,看到郑成功来了不禁眉头深锁,这个节点郑成功来干什么?郑大木和我们哥们面和心不和,不是来占便宜吧?

    郑采命令打旗号让郑成功舰队停在外海,不要进港。没想到郑成功真的听话,将船队停在金门港外,只是派出自己叔叔郑芝鹏上岸。

    郑芝鹏上岸后将自己一行来的目的告诉郑采,并且说明自己只是助拳,绝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郑采想了想说道:“老叔,你看我们已经打退明军的进攻,小侄多谢老叔来帮忙,但是你看我金门岛地方本来就不大,就不请老叔和兄弟们上岸了!”

    郑芝鹏笑道:“这个我们知道,但是大侄子你看看,我们一接到消息就来了,补给带的都不够,最主要是淡水,能不能让我们补充些淡水呢?”

    郑采那敢放他们上岸,看海面上足有三百艘海军,郑成功这是倾巢而出,如果上岸要火拼自己那可完了,自己这个金门岛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那里是郑成功的对手。

    郑采装做为难般说道:“老叔,你看看我这金门岛地方不大,只有几口咸水井,自己都不够饮用。要不这样,老叔去厦门看看,郑联那边应该淡水充足。”

    郑芝鹏原本也没想在金门这里登陆,只是金门控制海湾的出入口,是进出厦门的必经之路。

    “好,那老叔就回去禀告大木,我们去厦门,正好看看郑联大侄子!”

    郑采看到郑成功的船队去了厦门,身边的一个将领问道:“大人,这郑大木这么多人去厦门,大爷那里能应付了吗?”

    郑采点了点头说道:“放心,我大哥诡计多端,一定不会让郑成功全都上岸的!”

    到了厦门还是郑芝鹏坐着小船上岸拜会郑联,郑联和读过书的郑采不同,郑联以前就是个海盗,看到郑芝鹏到了也没行礼,只是皱眉问道:“老叔怎么来了?难道看见我们遭了难来捡便宜不成?”

    郑芝鹏笑道:“大侄子千万不要这么说,再怎么说我们也是郑氏一门,现在明军攻过来咱们自然要团结一心!”

    郑联点点头说道:“你们说的倒也在理,说吧,郑大木来干什么?”

    “大侄子,我们真是来帮助你们的,只是没想到明军这么不禁打,我们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但是我军出来的匆忙,淡水带的不足,想大侄子帮忙补充淡水!”

    郑联虽然长得粗野,但是心思很细腻,他想了想说道:“好,你我一家人自然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船队不能靠岸,只能停在鼓浪屿,淡水我这边会派出水船送过去!”

    “好,大侄子就是爽快!对了还有一件事,大木说好几年没和你见面了,想要上岸和你叙叙旧!”

    郑成功要见老子?他安的什么鬼心思?郑联想了想说道:“可以,我也十分想念大木兄弟,这样吧,为了以防万一,我派出船只去将大木接来一见!”

    郑联这个要求十分无礼,郑成功现在是郑家共主,虽然郑联不听他指挥,但是这般防备郑成功实在有些过分了,更何况谁知道你郑联打的什么心思,万一半道将郑成功杀害怎么办?

    郑联原本以外自己这么说郑成功根本不会来,但是哪想到郑芝鹏笑道:“好,我这就回去通知大木!”

    郑芝鹏带着船只回去,很快郑成功只带了两名亲兵跟着返航的船只上岛拜见郑联。

    郑联驻军处在后世万石岩一带,郑联根本没想到郑成功胆子这么大,竟敢一人来见自己。

    郑成功看到郑联笑道:“大哥,一别多年不见你越发壮硕了!”

    郑联也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哈哈,兄弟说笑了,你哥哥我就是海盗,那里比得上你这个虞山先生的高徒!”虞山先生就是钱谦益,当年郑成功拜师钱谦益,算是和东林党有点小瓜葛。

    “哈哈,大哥笑话了,你知道弟弟的根底,弟弟也只是个海盗,拜师虞山先生只是受父命罢了!”郑成功点出了自己是郑芝龙的嫡子,是具有郑氏集团合法地位的继承人,你郑联郑采兄弟为何在金厦这里搞独立?

    郑联知道郑成功什么意思,但是并不想在这里掰扯这些,郑联装做没听懂笑道:“既然弟弟来了,咱们就不要说其他的了,来!哥哥准备了酒宴,今晚上请弟弟好好喝一顿!”

    郑联说完拉着郑成功的手,将他拽进大帐,里面早已经摆上酒宴,边上还站了几个俊俏的女子伺候。

    郑成功笑道:“哥哥好雅兴,在这军营中也有如此闭月羞花的美人儿!”

    “哈哈,什么闭月羞花,都是哥哥抢来的,弟弟要看好哪个哥哥送你了!来来!今晚上咱哥俩只谈风月不谈其他!”

    郑成功听郑联这么说会心一笑,坐下喝酒吃菜不提其他。

第八百七十八章 郑成功之死

    郑联和郑成功都是酒囊饭袋之辈,这一顿酒直吃到亥时,也就是半夜十点多,郑成功才酒足饭饱提出要回去了。

    郑联笑道:“弟弟,这都什么时候了,在哥哥军中睡吧!”

    郑成功打了一个酒嗝说道:“不行啊,大哥有所不知,弟弟今晚上一定要回去住。刚才弟弟上岸时就有很多人不让来,说什么害怕哥哥暗害弟弟,如果弟弟不回去那些人还不翻了天了?”

    郑联听郑成功这么说哈哈一笑说道:“这帮家伙真是看清轻哥哥了,哥哥虽然和弟弟你有些不睦,但是那能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

    郑成功听郑联这么说哈哈笑道:“大哥说的真对,弟弟这就回去让那帮小人看看,他们是如何误解哥哥的!”

    郑成功说完起身穿好甲胄出去,今天正好是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节。

    郑成功站在大帐外看着月亮说道:“大哥,你看这月亮好亮啊!大哥有空和弟弟一同走一走,你我兄弟边赏月边聊天如何?”

    郑联想了想也没什么,自己这万石岩军营重兵把守,还能怕郑成功害自己?

    “好,那哥哥就送弟弟去海边坐船,同时你我兄弟二人好好谈谈心!”

    郑联也穿上衣服跟着郑成功骑马出营,二人一边走一边聊,说一些童年往事好不开心。

    就这样二人带着几名亲兵走到一处山腰,正好看到前面有一个石门,上面写着两个大字“锁云”!

    郑成功来到石门前驻马问道:“大哥,这个锁云有什么传说吗?”

    郑联看了看这里是象鼻峰,看了看锁云二字笑道:“哥哥驻扎厦门多年,哪里有什么传说,这座石门立于溪涧之旁,云朵从此处过,停止不前,像被锁住一样,所以有人在这里刻上锁云二字!无非就是应个景而已!”

    郑联话音刚落,突然从象鼻峰两侧冲出无数人影,这些人不发一声,冲着郑联带出来的二十名亲兵就是一顿乱箭,这些亲兵根本没想到在自己地盘上还能遇袭,一时间准备不急,纷纷被射杀。

    郑联这时酒已经醒了,知道今天着了郑成功的道,没想到郑大木不声不响竟然在自己眼皮下埋伏伏兵。郑联抽出腰刀就要和郑成功拼命,但是哪知道郑成功身边的亲兵早有准备,一人飞起一脚将郑联踹下马,上前一脚踢飞腰刀。

    这时那些黑衣人已经来到身前,郑联一看大势已去也就停止抵抗。

    郑联看着郑成功嘿嘿冷笑道:“好啊!没想到郑大木你好深的心机,读书人和我们这些海贼就是不一样!”

    郑成功叹了口气说道:“大哥,你我兄弟为何要走到这一步!哎,动手吧!”

    郑成功刚说完,押着郑联那个亲兵手起刀落将郑联人头砍下。郑成功看了看说道:“施琅,将我大哥好生安葬!咱们上来多少人马?”

    那个叫施琅的亲兵拱手说道:“大帅,现在一共有五千精兵登陆,已经埋伏在万石岩大营外,就等大帅将领!”

    郑联手下都是当年郑芝龙的旧部,这里面很多人与郑成功暗通款曲,所以郑成功才能瞒着郑联弄上岸足足五千人。

    郑成功听施琅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好,开始吧,注意不要过于血腥,毕竟这些都是当年我父亲的旧部,也是我们的兄弟!”

    施琅点点头,躬身领人退下。

    郑联一死他的手下群龙无首,这时亲郑成功的将领出头安抚将士,就这样郑联的三万人马都归了郑成功。第二天金门的郑采得到消息,看到大势已去,郑采也交出手中军队回到同安养老去了,至此郑成功终于将自己父亲的所有势力整合完毕,可以全力对付对岸明朝的反攻。

    郑成功收复金厦后,将这里交给自己的儿子郑经把守,自己带着主力回到台湾。这时福建巡抚已经换上郑成功的老对手佟国鼐,佟国鼐上任后还是老办法,整个福建沿海全部对郑家进行禁运,同时命令沿岸所有渔民不得下海打鱼,一时间郑家进入最困的时期。

    台湾在明代土地贫瘠的很,并不能养活岛上十多万军民,所以大陆的禁运对台湾影响十分巨大,这件外患本来就让郑成功心烦的了,但是哪想到郑氏家族内部又碰上内忧。

    在大明神武十一年九月,刚收复金厦的郑成功回到台湾,就接到手下将领密报,自己那个大儿子,嫡子郑经竟然和乳母私通,并且还产下了孩子。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生于明崇祯十六年,生母董氏。大明神武十一年,郑成功借着明朝和郑联兄弟大战,率师收复了金厦。然后命郑经镇守厦门,调度沿海各岛。

    当时郑经十九岁,在十五岁时娶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唐氏虽端庄静正,但是与郑经关系并不和睦。故与四弟郑睿之乳母陈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郑克臧。

    这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姐弟恋而已。但是在礼法横行的明代,这可是不折不扣的丑事。更不好说郑成功自己师出礼法大家钱谦益,自然对这种事不能容忍。当时台湾的士大夫们也一致认为这是乱*伦,郑成功在盛怒之下下令处死昭娘,但是郑经却暗中将她藏起来。

    但是没想到亲家唐显悦致书郑成功,指责他治家尚且不严,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郑成功大怒,命自己哥哥郑泰到厦门斩妻子董氏、长子郑经及刚生下来的孙子郑克臧。

    郑泰与洪旭等人议论说:“夫人和少主怎能杀害呢?”于是提议仅斩陈氏及其子复命。郑成功不准,便发生诸将联合抗命事件。这件内忧在加上福建禁海,又加上台湾碰到大饥荒,饿死数千人,郑成功数痛攻心,遂于收复金厦不久,在神武十一年十月初一,回到台湾承天府后不久病逝。

    郑成功死后,在台诸将举郑经之弟郑袭护理国事,而黄昭、萧拱宸等人又以郑经乱*伦,不堪作为台湾之主,拥郑袭为东都之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消息传来,郑经即在厦门继位发丧,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整师准备渡台。

    这时福建这边因为大战失利,根本没有和厦门对抗的本钱,同时朝廷的援军还在辽东和日本,这就让郑经抓住机会,于神武十一年十一月初一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将领皆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萧拱辰等人,并把郑袭软禁于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神武十二年正月,在北京的朱宏三接到福建急报,才知道郑成功死了。朱宏三知道这件消息后心中大喜,现在中国大陆能和自己一搏的枭雄终于都死光了。

    朱宏三想到当年自己举步维艰,龟缩在广东一隅,而当时那些纵横天下的枭雄们那个能将自己放在心上?满清的多尔衮、多铎就不说了,就连张献忠这个流寇都能撵着自己亡命而逃,多尔衮死后还有李定国、郑成功,虽然这二人和多尔衮这种英杰没法比,但是也让朱宏三吃过不少苦头。

    现在好了,这些老家伙都死了,整个中国再也没有人能和朱宏三相抗衡了。朱宏三很想大喊一声,你们厉害怎么样?有老子活得长吗?老子还要再活五百年!

    想到这朱宏三又看了看郑成功的死因,没想到郑成功英雄一生,竟然会被自己儿子气死。不过朱宏三看到这到有些兔死狐悲的心态,郑成功几个儿子不省心,难道自己的几个儿子就好了?想到这朱宏三心中不免有些同情郑成功了。

    想到这朱宏三叹了口气,郑成功虽然和自己做对一辈子,在广州时郑成功就投靠远在云南的桂王朱由榔,时不时进宫潮汕牵制自己的后方。但是郑成功毕竟收复了台湾,并且和满清死战不降,就是他老子郑芝龙都投降的情况下,郑成功宁可与老子郑芝龙划清界限也要与满清对抗到底。

    想到这朱宏三说道:“传旨吧,命令礼部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谥号忠武,其母田川翁氏一品诰命夫人,许郑成功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郑成功虽然和朱宏三作对,但是毕竟是民族内部矛盾,现在死了就不要在计较过去了。不过朱宏三的一番好意完全成了给瞎子抛媚眼,倒不是郑经不给面子不接受敕封,而是皇帝圣旨到了福建,赵国良带领的数万新军和上百艘战船的舰队也到了福建。现在和台湾的战事一触即发,郑经实在没有心思还管自己老子的事情。

    料罗湾一战后朱宏三知道自己和郑家再无和谈可能,既然不能谈了就打吧!朱宏三历来都是做就做绝的性格,既然要打就大打,一次解决台湾问题。因为这几年台湾问题牵扯精力太多,现在西北的准噶尔部在首领僧格的带领下东征西讨,已经统一了全部的青海和西藏,就要和陕甘的明军对上了,所以为了西北之战,朱宏三必须在这几年内解决台湾问题,这样才能倒出手来全力对付那个日益强大的准噶尔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927/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有限无敌所写的《明末锦绣》为转载作品,明末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锦绣介绍: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一个明末宗室的奋斗历程!一个屌丝的惊天逆袭!一个中兴帝王的发家史!一个汉民族的最后希望!明末锦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