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超级大华夏TXT下载超级大华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超级大华夏全文阅读

作者:光照929     超级大华夏txt下载     超级大华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34章 货币战争手段

    两百多年来,中原的老百姓始终生活在八旗军的阴影之下,八旗军衰落之后,是清廷死撑着八旗子弟,百姓还是不敢跟八旗子弟对抗的。

    华夏军进来之后,为了保证和平安定的局面,隔离了满洲八旗与普通汉人老百姓的居住区,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但是,这次八旗子弟造反,那简直是自己作死,八旗子弟在暴动的过程中,烧了一些老百姓的房子,打死打伤了一些老百姓,这可彻底惹恼了老百姓了。

    在华夏军和警察打败八旗叛乱分子之后,老百姓拿着棍棒菜刀、柴刀之类的武器,也加入了追剿叛乱的行列中。

    华夏军和警察都是要受到纪律约束的,在镇压叛乱的战争中,是不可以胡乱杀人的,但老百姓就不同了,他们在追杀叛乱分子的过程中就想要快意恩仇,凡是敢反抗的或者要逃跑的,统统都被打残打死。

    一场平叛战争下来,被打死打残的八旗子弟不计其数。

    一封封的电报被无线电报网拍发到京城的总参谋部,总参谋部又将情报汇总送到胡震的手上。

    “朕不想这样的,但八旗子弟啊,你们这叫不作不死啊,作了就不得不死!”

    胡震看着这伤亡报告,心里不由得感叹万分,但他在翻阅电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叛乱的八旗子弟中有极个别的倭国人牵涉在其中,顿时勃然大怒,命令情报部陈子超立即来见,问道:

    “这倭国人参与八旗叛乱的究竟是什么回事?”

    陈子超对此情况早有掌握了:“报告陛下,这是一些倭国浪人,在前清时代渗透进来的,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其现在意图很简单,就是要搞乱我国,不让我国崛起!”

    “好啊,这倭国人亡我华夏之心念念不忘啊!”胡震冷笑一声,不顾皇帝身份,狠狠地骂了尼玛一声,道:“命令空军杜力高,继续猛烈轰炸倭国,将其炸回旧石器时代去,让倭国天皇和皇后都要用树皮来包着裆下!”

    “皇上,这是平叛善后款项预算,总值一千一百三十七万元余!”李鸿章递上来一份文件,面无表情,不知他心里怎么想的。

    “这次叛乱虽然不过几天时间,但却死伤了不少人啊,朕就批了!”胡震拿过文件,大笔一挥,便签名批准了。

    “陛下,签名就行了,不用国玺啦吗?”

    “不用搞得那么麻烦了,以后以签名为准就是了!”

    “是!”李鸿章自从跟随胡震之后,每天都领略到胡震从观念到行动都与别人不同之处。

    “陛下,外交部与迪加布王国、印第安王国的协议最后文稿都已经最终确定,文稿都在这里!”李鸿章又递上两份文件。

    这两份文本完全按照胡震的要求签署的,胡震拿起来翻阅一阵,没发现什么异常,便点头道:“好吧,协议就这样定了,安排双方签署生效吧!”

    “是!”李鸿章答应了,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陛下,对于这两个国家签订互助协约,老臣都理解,要求对方使用我华夏文字为国文国语,老臣也理解,但这要求对方使用我国货币,我国的金币银币铜币将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两个偏僻的国度了,我国的金银储备就变少了,这是为何?”

    胡震饶有意思地看着白发苍苍的李鸿章一阵,才说:“李爱卿啊,这可是货币战争啊,我们必须要从长远处开始着手布局,这金币银币铜币外流只是暂时的,流出去之后,他们还会拿回来买我们的东西啊,例如我们的抗生素药品,必须要用我们华夏货币才能购买的,这有何妨呢?”

    “但是,陛下,这毕竟是小国、弱国,万一其兵败国灭,岂不是白费一场心机?”

    “这倒不担心,如果他们败了,华夏货币还在那里,总归是扩大了我们华夏货币的影响力了!况且,这在我们的扶持下,有很大的机会获胜的!”

    老李同学听了,也不再说什么了,因为在他的外交生涯中,多是与欧美强国打交道,和弱小者打交道不是主流,而高丽安南那都是藩属国,与印第安、非洲迪加布打交道更是第一次,大脑迷糊一阵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他个爱读书之人,听到了一个新概念词语,忍不住要问一问的:“货币战争究竟是什么回事?”

    “这货币战争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玩过了,还玩死了不少国家呢?”

    “有过这样的事情吗?”老李自恃读过的华夏诗书肯定要比小青年胡震要多的,但他大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古代究竟有过什么货币战争的事情来。

    “李爱卿,你肯定读过《管子》吧,那衡山之谋灭了衡山国,高价齐纨鲁缟摆平鲁庄公,那高价收代国之狐使得代国不种粮食便灭了代国,还有高价收购楚国之鹿迫使楚国屈服,那都是货币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

    “啊!”老李同学的大脑这几十年以来,不是打就是杀,哪里有空去想过这些鸟事,不过他低头下去便觉得这真可是杀人灭国不流血的好办法,不由得赞了一句:“好啊,日后我们得多用这种高超手段对付列强才是了!”

    “那当然,我们其实已经在使用这样的手段了!”胡震一下不小心又说漏口了。

    幸好这老李同学甚是识趣的,他知道,胡震从南洋崛起,接连大败几个列强,在短短几个月便收复整个华夏本土大部,必然有过人之处,有不为外人所知道的手段,胡震不肯告诉自己,问了也没用,那还不如就假装什么不知道好了,于是说:“皇上,臣告退了!”

    “李爱卿,你就不要回去了,今天我要再次宴请非洲迪加布王国的国王和印第安王国的国王,你就陪着朕一起见他们吧,日后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事情,需要你跟进的,你就来认识他们吧!”

    面对这个面前越是了解越觉得厉害的皇帝,李鸿章态度非常恭敬:“是,臣陪陛下前往!”(未完待续。)

第335章 改变世界的夜宴

    胡震宴请来自非洲的迪加布国王、来自北美洲的印第安大吉奥国王,说是一场宴会,还不如说是几个人的小小晚餐更合适。

    除了胡震、迪加布、大吉奥三个宴会主角之外,还有华夏帝国首相李鸿章、外交部长牛曲云两人作陪。

    这是一场自始至终都只有六个人参与的小型宴会。

    但是,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夜宴,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格局将因为这一次宴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历史的穿越者胡震也发觉自己越来越无法认识这个给自己彻底改变过来的世界大格局了。

    宴会开始后,都是常见的主人发言、客人答谢,然后在座所有与席人员一起举杯,互相祝贺彼此共同进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国家富强,最后是共饮一气,然后是吃喝完毕走人了事。

    但这是一场三个国家领导人代表着自己所在三个国家总计超过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宴会,绝对不会浪费时间的。

    主客互相祝酒之后,胡震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每人的位置上都预备了筷子、汤匙、西式刀叉,这是宴会准备人员为了照顾主人和客人不同的生活习惯而准备的,胡震不假思索就抓起筷子,夹了一片烤鸭,放进嘴里品尝,不由得赞赏道:“京城烤鸭,果然名不虚传啊!”

    迪加布、大吉奥走到自己位置上,第一习惯就是想用手抓东西吃,但看主人方面的三人都拿起筷子夹食物,也是跟着拿起筷子夹东西吃。

    这些时日来,迪加布、大吉奥呆在华夏大陆上,也学会了使用筷子夹食物,虽然不是很熟练,但也能勉强夹着食物放进嘴里去。

    “大家知道吗?这筷子是华夏民族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是华夏民族的战略武器呢!在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华夏民族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如果没了筷子,华夏民族是做不到的!”胡震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指着筷子说。

    “啊!筷子是战略武器?”不但迪加布、大吉奥觉得不可思议,就是非常熟悉华夏文化的牛曲云、李鸿章都觉得胡震对这筷子这么高的定义完全是匪夷所思。

    “我们的手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一些可能带有传染病的,如果用手拿了这些受污染的物品后,再去吃食物,那是给自己在喂毒药,那是死得快的办法!”

    迪加布恍然大悟道:“啊,华夏先民从几千年前开始就使用筷子吃饭,所以避免了很多传染病,所以繁衍生息几千年,子孙兴旺发达,现在有了四亿人口!”

    胡震点头笑道:“不错,正是如此,还有一点是我华夏先民不但要喝热水,还要用热水烫过筷子才用来吃东西,这是隔绝了病菌向自身传播的途径。

    这里有一个证据,史书上记载我华夏民族两千年前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将军,他十八岁就带兵打仗,敢于带着八百骑兵冲进几万敌人的阵地,并能安然返回……”

    “皇帝陛下是不是指那华夏史上最伟大的勇士霍去病啊?”迪加布最近一段时间花了大力气去研究华夏历史,因此他也知道霍去病的事迹。

    “没错,朕想说的正是霍去病将军,他外华夏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其恩泽还一直惠及两千年后的我们身上,但这位没有敌人可以杀得了的伟大勇士,很可惜地却在二十四岁就病死了,根据史书记载,那是因为他在出征北方草原的时候感染了病毒,史书上没有留下什么证据,但却记载了有一次他将皇帝赏赐给他的酒倒进河水了,和几万将士一起共饮,这样喝没有经过蒸煮沸腾消毒的凉水,留下隐患。”

    胡震说得是甘肃酒泉地名来源的故事,很少人会想到喝凉水感染病毒那方面去了。

    “啊!”李鸿章、牛曲云明显是受到了胡震的启发,李鸿章想说点什么,但似乎又受到心中什么东西挡住了,说不出口来,被牛曲云接了话题过去:

    “华夏历代最大的敌人都是来自北方的蛮族,但这些蛮族既不使用筷子,也不喝热水,所以瘟疫时时爆发,人口怎么也上不去,哪怕在华夏衰弱之际,北方蛮族入侵,但在人口上总占不了优势,而华夏民族在危亡之际,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总能诞生杰出的志士仁人,挽救华夏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胡震点头道:“牛部长说得不错,我华夏文明持续不衰的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华夏文明的哲学思想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二、稳定农耕,粮食充足;三、注重卫生医疗,繁殖庞大的人口基数,例如刚才说的那种喝热水用筷子的具体技术手段。而华夏武力反倒不是主要原因,这北方的蛮族虽然偶尔武力强大,甚至占据了整个华夏本土,但却永远不及我华夏文明长盛不衰,其人口上更是难于超于我华夏的人口,只要华夏文明缓过一口气来,北方蛮族的末日就来了。”

    “啊!这就是华夏文明长盛不衰的秘密!”

    迪加布、大吉奥眼睛瞪得大大的,作为一个国家统治者,他们一直在思考他们的国家为什么会比不上别人、为什么会被别人压着打,而华夏文明为什么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却能始终在远东这片土地上屹立不动,今日又老树发新枝长出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来,统治着以太平洋为内湖的庞大的国土。

    “我觉得,还要加上一条,华夏文明不论什么时候,特别是在危难存亡之际,总会出现无数的志士仁人成为华夏文明的守护者,为华夏文明存亡继绝,为后代子孙万世开太平。”沉默一阵后,迪加布感叹了一句,并举起酒杯,向胡震、李鸿章、牛曲云说:“来,请允许我向三位华夏文明的守护者敬酒致敬!”

    “对,我也向华夏文明的守护者敬酒!”大吉奥也举起了酒杯。(未完待续。)

第336章 亚美非铁血同盟

    老李同学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没人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他是心中害怕别人指责他曾经投降北方来的鞑虏。

    但胡震没有为难他,而是举起酒杯,伸到李鸿章面前说道:“对,为这里一位华夏文明最年长的守护者干杯!”

    “干杯!”

    干了一杯之后,大吉奥的满脑子还是停留在胡震刚才的言论中出不来,说:

    “我以前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这白人就喜欢使用刀叉工具吃饭,而我们印第安人就喜欢用手直接抓东西吃?原来这是为了卫生,是为了隔绝病毒感染的通道,怪不得几百年前白人的人口比印第安人少,现在却比印第安人多!

    这绝不是什么狗屁装逼的文明,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回去之后,立即要求全体印第安人使用竹制、木制的筷子吃东西!”

    迪加布也说:“谁曾想,华夏文明已经使用筷子已经比西方欧洲人金属刀叉要长了几千年了,这是国家民族人口兴旺众多的一个秘密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啊!我回去后,也要求全体臣民按照华夏帝国的规范来做!”

    大吉奥、迪加布都觉得胡震是在宴会上苦口婆心地向他们传授了书本上永远不会向外人述说的秘密,心里已暗暗决定,从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全面抄袭学习华夏帝国,跟随华夏帝国走下去。

    就连李鸿章这个自恃饱读史书的老头子,都想不到小年轻胡震竟然会从史书中感悟出这样的民族人口增长道理来,心里甚是佩服。

    “来,我们先不要谈什么国家大事,再干上一杯,来!”

    胡震很是高兴,再次举起了酒杯,于是,众人又干了一杯。

    喝了这杯以后,酒气涌上来,迪加布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学着华夏礼仪中的手势,抬起双手向胡震和大吉奥一拱手说:“我有个建议,不知该不该说!”

    “是什么建议呢?”胡震和大吉奥都很想知道。

    迪加布:“不如我们三人学那桃园三结义,我们三人结为义兄弟,以后成为互助互帮的异姓兄弟!”

    李鸿章听了大惊,这国家之间跟演义小说中市井之徒的结拜兄弟完全不同,这种国与国的同盟关系可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华夏帝国的国力远在这两国之上,只有华夏帝国帮别人,那有他们帮得了华夏帝国的可能?

    胡震还没说话,李鸿章便着急地故意咳嗽了一声,企图阻拦胡震暂缓此事。

    谁知,胡震听了这个建议很是赞同,他明白李鸿章那是将华夏帝国定位在一个弱势防守地位的做法,但自己设想中的华夏帝国利益将遍布全球,在远方有两个过硬的铁杆盟友,那是采取进取姿态保护华夏帝国利益必不可少的。

    于是,不顾李鸿章使眼色表示反对,胡震放下酒杯,拍了两下巴掌,说:“好,非常好,我们三人就结拜为异姓兄弟!”

    “那我们赶快找一个桃园,在盛开的桃花底下举行结拜仪式吧!”

    大吉奥这些年来,也认识了两三千个华夏文字,勉强能读懂从地摊上买来的《三国演义》,也知道桃园三结义的典故,但他却过于拘泥形式了,竟然提出要找一个桃园来举办仪式呢。

    胡震听了,不禁哑然失笑,现在连秋天都要来了,在华夏大陆上哪里还能找出一个还盛开桃花的桃园来,便说:“没必要找什么桃园了,只要我们兄弟是真心的,这宴会现场就很好嘛!”

    胡震是这里的话事人,他说什么都没其他人敢反对的,当下迪加布、大吉奥都大声表示:“好,我们就在这里结拜结为异姓兄弟吧!”

    结拜仪式很简单,只是摆出一个香案,点上九支香,三人跪下向天而拜,三人分别按自己的想法使用自己的语言向上天祷告一番。

    最后是兄弟互拜,割手头滴血混在酒水一起喝下,表示达成了兄弟结盟。

    这成了一个有意思的时候,尽管大家都估摸着胡震的年龄是三人中最小的,但却将自己的年龄报得比胡震要小,让胡震来当这个大哥。

    胡震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他想:我泱泱大华夏帝国的国力强大,为何就不能让朕当这个大哥了呢?

    其实,就是三国桃园结义中的刘备也不是年龄最大的,应该是关羽年龄最大,但因为他是皇叔身份,所以关羽、张飞都尊他为大哥。

    于是,胡震成了三人中的大哥,年龄最长的大吉奥成了二弟,迪加布成了三弟。

    李鸿章在旁边心大心小的,但胡震一意而为之,他也不敢说出反对的话语来,而牛曲云却是毫不打折扣地坚决支持的。

    结拜仪式之后,个人互回自己的宴席位置,继续举杯互相祝贺。

    几杯下肚,迪加布微微有了一些酒意了,他身体摇晃着走到一个地球仪前,扭着地球仪快速转了几圈,最后用手按住,指着欧亚版图说:“这一块和海洋都是大哥的!”

    大吉奥也是意兴阑珊,走上前指着北美大陆说:“我就在这里深深地耕耘了!”

    迪加布用手遮着非洲板块说:“没错,这一大块是非洲,就让我迪加布王国给包了!”

    胡震走上前,摇摇头说:“不对,你们都不对,我这个做大哥的怎能独食呢,这欧洲应该是给我们三兄弟给分了!”

    迪加布满口酒气,开心地大笑起来:“哈哈!这世界就这样让我们三兄弟给瓜分了,欧洲白人该哭鼻子了!”

    但大吉奥却有点忧心忡忡,说出自己的担心:“我印第安王国的人口不是很够,现在还不到一千万,这如何是好?”

    “二哥,人嘛,这有什么可难的,我迪加布王国有的是人,几百年来欧洲人不是经常来非洲抓俘虏卖到北美去做奴隶的吗,这次我要派人主动去远征美洲,只要你二哥同意,我立即派三十万精壮男丁远赴北美大陆助战,将那米国白人都赶进大西洋去喂鱼虾去!”

    胡震一挥手,也想说点什么,李鸿章急忙上千搀扶,他怕胡震也说出派三十万大军越过太平洋去北美大陆助战的话语来,那对新成立的华夏帝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胡震当然不会现在就派大军介入北美大陆,他只是说:“兄弟可以在朕的华夏帝国招募自愿者,凡是自愿去北美大陆助战的人,朕一律放行,并且提供必要资助。这就是米国佬都没办法的事情,他们当年独立战争的时候,不就使用过法兰西志愿军么?”

    李鸿章听了三个同盟遮的话语后,又惊又疑还有点兴奋:“这个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

    不但李鸿章,就是欧洲列强的庙堂之高,也料不到这世界从这三人结为异姓兄弟这一刻开始,便发生了十分诡异的变化。

    至此,史称世界铁血三同盟的大联盟正式形成,胡震自称是亚美非铁三角同盟,但也有欧洲人污蔑称之为这是破坏世界秩序的三大邪恶轴心。

    (本书是作者光照929与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发表的,敬请读者到起.点.中.文.网上去阅读!谢谢)(未完待续。)

第337章 英吉利的决断

    当胡震、大吉奥、迪加布三人正在夜宴商量怎么瓜分全世界的时候,遥远的英吉利也有连续几天几夜无法入眠的人正在为远东清廷被华夏公会“吞并”而头痛不已。

    此人就是英吉利帝国的现任首相、自由党领袖、第五代罗斯伯里伯爵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普里姆罗斯(archibaldphilipprimrose,5thearlofrosebery)。

    普里姆罗斯这个贵族后代是个不折不扣的励志哥,他年轻时曾立下三大誓言,赛马第一、娶一位名门闺秀和成为首相,他果然都实现了:

    年轻赛马屡战屡败,但最后真的赢得了一次第一;和犹太人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女儿汉娜走进了结婚殿堂,家庭财富因此暴涨了十倍,为此他不得不结一次婚却办了两次婚礼,一次基督教婚礼,一次犹太教婚礼;凭着卓越的演讲口才,于西元18953月5日就任成为大英吉利帝国首相。

    普里姆罗斯在工作中表现出歇斯底里的,连维多利亚女王对他发表的讲话感到震惊:“这些讲话是激进的。可惜,没有人能在人间阻止他。”

    但是,普里姆罗斯当上了首相之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好玩的,他忧郁、失眠,几乎每天深夜都无法入眠,越来越怀疑自己选择政治职业生涯是不是选择错了,越来越想回去做一个收藏家算了。

    接到远东传来的信息,普里姆罗斯勃然大怒,对海军部下令,要立即派出舰队到远东去,从印度殖民地派出大军,一举将华夏军给扑灭了。

    但是海军部给他的回复是非常残酷的:经过兵棋推演,出动大英吉利帝国的舰队三分之一是不够的,起码得出动一半以上的舰队,并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长驱赶到远东,方能战胜华夏军舰队,那也只能是惨胜,参战的英吉利舰队战舰要折损六成到八成。

    海军部为了佐证华夏军舰队真的很厉害,指出了一个索尔兹伯里与华夏军交易的秘密:现在英吉利舰队正在使用的秘密技术——无线电技术、炮击指挥仪是来自华夏军的,华夏军不知道还有什么秘密瞒着大英吉利海军,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英吉利舰队会全军覆灭在远东。

    这样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打却打不得但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远东强势崛起一个威胁到大英吉利帝国控制全球的超级国家,这让普里姆罗斯几乎要疯掉了,让他越来越觉得做这个首相没什么意思。

    但是,他才当上这个首相几个月,在表面上他从来都市非常强硬的,非洲的乌干达就是在他接任外长的时候完成了,他不能就这样离去,总得做点什么事情来应对远东的事态。

    对着地球仪苦思冥想了不知多少遍,普里姆罗斯就是没有找出什么办法来。

    没过多久,终于有船只靠近了倭国,带回来了被华夏军重重封锁之下的倭国信息,这时候,整个欧洲各国列强才发现,这半年时间来,他们接收到的电报全都是有问题的,倭国在华夏军没日没夜的轰炸下,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而不知什么回事,驻倭国的使节发回来的电报全部被人做了手脚,误导各国还在采用错误的信息。

    这更让普里姆罗斯痛苦不堪,最后还只能回到办公室里,摆弄着地球仪,继续他那抑郁和痛苦的首相生涯。

    苦思冥想了不知道多少时间,聪明的普里姆罗斯终于在和他的团队想出了一个似乎非常绝妙的办法来:

    设法将那在欧洲蠢蠢欲动的鄂罗斯帝国庞大军力引向东方,让在远东太平洋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鄂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与华夏帝国在远东太平洋死磕到底,而大英吉利帝国则从中得利!

    这是大英吉利帝国玩得很纯属的一种外交手法,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

    但普里姆罗斯爬到英吉利帝国高层最早的工作是在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首相手下任外长,对于外交工作有不错的经验和造诣。

    普里姆罗斯立即召来鄂罗斯帝国驻伦敦的大使柯索夫斯基,对柯索夫斯基说:“大英吉利帝国一直以来,致力于维护远东的和平安定,现在远东出现的形势令人担忧,不知鄂罗斯帝国有什么打算?”

    柯索夫斯基不知大英吉利帝国首相是什么想法,便干脆直接问道:“请问首相阁下,贵国对远东局势有什么想法?”

    普里姆罗斯心想,这柯索夫斯基够爽快,便也不遮遮掩掩的,直接提出来:“第一,倭国必须要予以维护,第二,不能任由华夏帝国这样下去,否则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将成为华夏帝国势力范围,第三,大英吉利帝国应和鄂罗斯帝国立即联合起来,保证在远东的利益不受到华夏帝国的侵害!”

    “好的,我会立即向我国政府报告的!”柯索夫斯基觉得事不宜迟,立即告辞出去,向莫斯科拍发电报去了。

    普里姆罗斯觉得单靠这鄂罗斯还不够,他又接连召见了在远东有重大利益的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帝国驻伦敦的大使,向他们提出来,为了保证各国的利益,欧洲国家应该立即联合起来,向新成立的华夏帝国施加压力。

    其中法兰西共和国因为有华夏帝国南部的安南殖民地的利益存在,其大使对此非常认同,也立即向巴黎拍发电报,建议和英吉利帝国联合起来,跟三十四年前打进清廷的京城火烧皇家圆明园一样,再次与英吉利联合起来,派出军队遏制华夏帝国,维护远东的和平安定。

    德意志帝国是提出“****”的国家,其大使态度似乎也很坚决,当场表示也和英吉利联手,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共享远东太平洋的利益。

    普里姆罗斯对于“共享远东太平洋的利益”这句话非常警惕,但又不想打破融洽的气氛共同对付远东的华夏帝国,只好随便敷衍了几句,便将德意志大使发走了。

    这种外交手段是否有效,还不得而知,但自己必须先做足姿态,才能引诱别人上钩,普里姆罗斯命令海军派出一支舰队,向远东太平洋而去,并且邀请鄂罗斯、法兰西、德意志在远东马六甲海峡共同举行军事演习,以威慑华夏帝国。

    其他国家会听从英吉利帝国的建议吗?

    普里姆罗斯只有等待了。(未完待续。)

第338章 逃难的慈禧

    英吉利帝国首相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普里姆罗斯表面上看是个海军狂人,主张不遗余力发展海军,但一旦他发现海军出动一半军力也不一定保证能百分百遏制华夏帝国的崛起,立即改变了策略,忽悠别的国家去与华夏帝国死磕,而当今世界第一强英吉利帝国却跟在这些国家后面前去捡便宜。

    但别的国家也不是傻瓜,没那么轻易被英吉利忽悠去火中取栗。

    最后还是有人帮了普里姆罗斯,实现让英吉利帝国以外的国家出动军队与新生的华夏帝国正面对撞,这个人就是清廷的西太后慈禧叶赫那拉·杏贞。

    从兰州逃脱之后,慈禧在八旗将领铁良指挥的万余兵力护卫下,没命地逃跑,后来从兰州逃出来的良弼带着五六千残兵败将找到慈禧,将光绪帝被华夏军捕获的消息带给了慈禧。

    对于光绪没于敌手,慈禧不知是为了表现她的镇定还是真的没有哀伤的情绪,脸色非常平静,只是说了一句:“哀家知道了!”

    接下来,是慈禧布置进退事宜,慈禧从来没有上阵指挥作战,但个人极其聪明,为了躲避华夏军飞艇在空中的搜索,她要求良弼指挥大军分成多路多股向西撤退,而她则和铁良带着一支五百人的骑兵,拖着四辆马车先行西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华夏西北疆域画卷的真实写照,看上去似乎美景浪漫,但人真的身处其中的时候,就不是那么浪漫美妙了。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让人灰头土脸的,整天吃的是沙砾米饭,就是别说洗脸洗澡了,就是连喝的水都很难找得到。

    慈禧在京城的深宫中,每天都使用香露牛奶沐浴,但西逃的路上没洗过一次澡,很多时候要两三天才喝上一次又咸又苦的黄水。

    而乘坐的马车颠簸震抖,让端坐其中的慈禧屁股大腿都磨破了皮。

    长年生活在深宫中的慈禧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苦?

    但是,老谋深算的慈禧知道,要逃出生天找到翻盘的机会,必须吃得苦中苦,一路上都是咬着牙前进。

    但在西撤的路上,发现了东面空中有华夏军的飞艇影子,铁良干紧命令清兵寻找地方躲避起来。

    慈禧的西撤方略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空中的华夏军飞艇只见苍茫大地上出现多路多股清军匆忙逃跑的踪迹,一时间难于分辨多路逃跑的小队清军中有重要目标。

    此时的华夏军已经彻底地消灭了西北的宗教武装,控制住了兰州,但主力步兵还在千里之外向兰州急进中。

    兰州虽然已经规划修建铁路,但一两年内都难于将铁路修到兰州,华夏军的大进军携带辎重只能使用汽车、驴马车,而道路又泥泞坎坷,汽车反而比驴马车速度还慢,到了最后,只能全部使用驴马和人的肩扛背驮来装运辎重,大军一天的前进速度不过一百里左右,要进至兰州,最快也得十多天时间。

    兰州的华夏军由于兵力不足,而慈禧又采用了多路撤退的办法迷惑华夏军,因此华夏军最后没有抓住慈禧,致使慈禧经过近一个月的路上颠簸之后顺利逃到了新疆乌鲁木齐郊外。

    此时,新疆掌握在巡抚陶模和提督董福祥手中,慈禧到了此时成了惊弓之鸟,对于汉人已经失去所有的信心,她连乌鲁木齐都不敢进,而是命令不要暴露直接往乌鲁木齐西郊逃去,要跑到满洲正黄旗伊犁将军长庚驻防的惠远城去?。

    陶模,字方之,浙江秀水人,同治七年进士,光绪十六年(西元1891年)授新疆巡抚。

    另一个历史时空中,戊戌变法前,陶模在督抚中较早向朝廷奏请变法,庚子新政诏令发布后,众多地方大员还在犹疑彷徨,揣测并打探清廷的真实意图,他却敢为天下先,倡言变政,其态度和主张相当大胆激进,其建言多以制度兴革为内容,强调学习和模仿西法,这在同时期的朝臣疆吏中实属罕见,其态度甚至超越了戊戌变法六君子倡导的改革力度。

    慈禧虽然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但她的悟性和长期的政治斗争经验,对人揣摩是非常成功的,她对陶模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果然没过几天,胡震派人乘飞艇不顾戈壁滩上大风吹坠落飞艇的危险,飞到乌鲁木齐,劝说陶模归顺新成立的华夏帝国。

    代表胡震前来作说客的人是一个矮胖的人,他刚剪掉了满清强迫男人留的辫子,脸上老是露着一丝谄媚的笑容,模样有点滑稽猥琐,陶模过了一阵才想起这人是自己认识的,便开口问道:“袁慰亭,你好啊!你投降了新朝,还治你的罪,你却又来劝降我吗?来人那,将此人拖出去!”

    此人正是袁世凯,他投降之后,觉得自己寸功未立,不好在新朝中立足,便通过李鸿章的关系,找到胡震,说要为华夏帝国劝降新疆巡抚陶模和提督董福祥,不费一兵一卒光复新疆。

    胡震觉得如果能不费兵力和时间光复新疆,对巩固西北边防有重大的意义,袁世凯要毛遂自荐,那就不妨干脆让袁世凯去试一试。

    “慢,陶方之,先不要说什么降不降的,我从大老远跑来的,也不容易,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如果你说拉我出去砍头,也不迟!”

    “你还有什么东西要给我看的?”陶模并不是想真的将袁世凯拿下的,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罢了。

    袁世凯从背囊中取出一个方盒子来,吓得陶模身边的几个卫兵一拥而上团团按着袁世凯。

    陶模估计袁世凯不是来送死的,便伸手挡住了卫兵们:“让他打开盒子看看是什么东西!”

    卫兵们团团围住陶模,以防袁世凯行刺。

    袁世凯挣脱卫兵的按压,站起来哼了一声:“我有这种必要从京城里来新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行刺你陶方之吗?”

    “你那盒子是什么东西?”

    “录音机!”

    “什么是录音机?”

    “将人的声音录在里面,还可以放出来给人听!现在里面就录了华夏帝国皇上的声音在里面!”

    “啊!”陶模和卫兵都觉得不可思议。

    袁世凯扭开一个按键,将胡震的声音清晰地放出来:

    “陶方之、董星五你们好!你们虽然受命于清廷,但你们守护新疆多年,也是为华夏民族守护疆土多年,可谓功高劳苦,不管你们的选择最终是什么,朕都在此谢谢你们为华夏民族守护疆土多年的辛劳!

    但是,清廷已灭,华夏帝国已立,念你们守护新疆多年的份上,请你们速速接受新朝的领导,以免战火烧到新疆,致使生灵涂炭!那样你们将是有功之士,一切都好谈!

    最后,朕告诉你们,华夏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不管你们对华夏帝国的态度怎么样,华夏大军一定要进军新疆的,将为华夏民族保住这块广袤的土地。

    你们赶快作出决定吧!”

    陶模听完了这录音机的放录,呆了一阵才说:“这是真的吗?”

    在陶模的大脑中,他还是相信书信或圣旨之类的东西靠谱一点。

    “真的,当然是真的,珍珠都没那么真,皇上说了,为了照顾你的要看书信,他还专门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跟录音机中的话语完全一样。”

    袁世凯说罢,便递上一封胡震亲自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书写的书信。(未完待续。)

第339章 莫斯科要出兵

    在慈禧往伊犁逃亡的时候,巡抚陶模和提督董福祥在乌鲁木齐宣布新疆易帜归顺华夏帝国,他们两人指挥的清军立即剪掉辫子,将军服翻过来穿,改挂华夏帝国的旗帜。

    铁良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大骂陶模、董福祥忘恩负义背叛了大清。

    而苍老的慈禧却面沉如水一言不发,只是催促铁良指挥这几百清兵护卫着她和几个清廷皇族赶快逃向伊犁将军治所惠远城。

    在她心中,早已意料到这一刻,她心中狠狠地想:你们都不让哀家好过,哀家就让你们一辈子不好过!

    慈禧已经有很狠的主意,她估计自己的主意一出,整个是华夏的天空都会为之变色!

    陶模和董福祥虽然宣布易帜,但人心不稳,他们光是安慰部下们就需要很大的力气,根本无力派出人马去追击一些从甘肃跑回来的零散清兵,慈禧再次逃过一次大难,跑进伊犁将军长庚的防区里。

    满洲八旗正黄旗的长庚对慈禧还算忠心,接到慈禧后,立即严密封锁消息,并且开始对乌鲁木齐方向布防。

    慈禧知道仅仅凭伊犁九城万余清兵,一定是守不住的,她一边命令让跟随她逃跑的载沣登基为帝,年号宣统。

    才十一岁的载沣懵懵懂懂地就被满洲八旗的人送上龙椅跪拜称之万岁。

    慈禧命令一切登基仪式因陋就简,登基仪式前后不过半个时辰便告结束。、

    登基仪式后,因逃亡累得半死的慈禧也懒得跟别人商量了,命令伊犁将军长庚立即派人前去联系鄂罗斯帝国,说她大清国的西太后慈禧就在伊犁,速派人前来洽谈。

    消息传到莫斯科,重病之中的鄂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俄语Алekca?hдpiii),已经没有力气去处理这样的事情,命令他的皇太子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俄语:hnkoлaniiАлekcahдpoвnч)去处理此事。

    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统治的十三年间,对异族强制推行鄂罗斯化的政策,根据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鄂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在此期间,鄂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由于有了这样雄厚的国力基础,二十六岁的尼古拉二世野心勃勃的,他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已经是“全俄皇帝和****君主,兼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等“,而他还梦想给自己再加上“华夏皇帝“、“倭国天皇“等等称号,从而使得远东华夏、高丽、倭国成为他的“黄鄂罗斯”。

    华夏帝国的崛起如同闪电般,围着倭国轰炸,严密封锁了消息,使得鄂罗斯半年时间都搞不清楚倭国是什么情况,尼古拉二世非常着急地总想做点什么,好捞取一些利益,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慈禧派人在兰州派人向欧洲列强送来求救的信息,不知为什么,这些文书没有一个送到的,但慈禧到了伊犁之后,送出来的信息先一步通过有线电报送到莫斯科了,而书面文本则通过快马送到最近的铁路车站,通过铁路兼程送往莫斯科。

    尼古拉二世接到慈禧太后的求救电报后,顿时大喜,他对陆军大臣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说:“感谢上帝,鄂罗斯需要太平洋不冻港出口,上帝就给我们送来了!”

    “皇太子殿下,我们打算怎么和这清国的老太婆谈判,我们的底线是什么?”

    “不管这老太婆提出什么条件,我的底线是黄河以北!”尼古拉二世此时的大脑已经被兴奋冲昏了。

    阿列克谢有点担忧:“殿下,我们的西伯利亚铁路虽然修建了三年了,但是修建通车的还不到四分之一,就算修建通车,这单轨铁路也很难满足西伯利亚的庞大需求,如果要与那新成立的华夏帝国开战,我们的后勤压力很难承受的!”

    “就一些又瘦又弱的黄皮肤鸦片鬼,有什么好怕的!”尼古拉二世对此很是轻蔑,他这几年时间按照父皇的要求,作过一次环球旅行,尼古拉经过希腊、埃及、印度、倭国和华夏本土,再从西伯利亚返回,算是对华夏人有一定了解的鄂罗斯人。

    阿列克谢总觉得与华夏帝国开战不是那么好玩的:“但是,那华夏帝国的前身华夏公会曾经大败荷兰人、西班牙人,并且横跨整个太平洋去击败米国人,这些都是白人国家的军队,并不是什么黑人、黄皮猴子的军队,他们的海陆军战斗力都不可小视!”

    年轻气盛的尼古拉二世对此却不屑一顾:

    “亲爱的阿列克谢,你过虑了,他们击败过三个白人国家不假,但你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白人国家,荷兰、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虽然几百年前有过一点荣耀,但现在已经是过气国家了,现在只剩一口气,随时都会出现大问题的了。

    而米国佬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暴发户,只会跟一些美洲土著玩玩山地战,哪能有什么战斗力,这三个国家败给黄皮猴子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大鄂罗斯就不同了,现在工业、经济、军事都市正处在冉冉上升的阶段,那用得怕那些黄皮猴子?

    现在清国的老太婆送上门来,而且,我们驻在伦敦的大使,得到英吉利首相的消息说,支持我们在远东的利益。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我们为什么还要怕这怕那,如果我们不抢先下手,法兰西、英吉利、德意志他们插手就不能让鄂罗斯独享利益了!”

    阿列克谢忧心忡忡的,但他不敢推翻皇太子的看法,只好说:“是,殿下!我们在哪里见那清国的老太婆?”

    “将她和刚登基的小皇帝、还有那一群跟随她的皇族送到莫斯科来,将他们一并关起来,不要让他们有任何机会与欧洲各大国使节接触!”

    阿列克谢决心要做好一个传声筒的角色:“是!”

    “还有,立即动员我们的陆军,向西伯利亚方向集结,如果铁路不够的,就骑马行动,如果连马都不够的,就走路去。”

    “是,殿下!”人肉传声筒声音蛮大的。(未完待续。)

第340章 迎战鄂罗斯的准备

    在慈禧命令将“国书”送给鄂罗斯人之后的第二天,京城中的胡震也接到情报部门送来的报告:慈禧已经逃到伊犁,并且向鄂罗斯提交“国书”,但由于情报人员的级别很难接近清廷残余势力的核心,因此不清楚“国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胡震一听几乎不用思索便知道慈禧是怎么打算的:“‘宁与外人不与家奴’这句话一直是慈禧的信条,这狗屁‘国书’还能有什么好事,无非是给洋大人许下什么承诺,请洋大人们出兵华夏的!”

    空军将领杜力高看着地图叹了口气:“可惜,我们的飞艇很难大规模飞到那里,飞机虽然好用,但也难于大规模飞到没有任何维护保养设施和机场的新疆地区,更加麻烦的是,我们的飞机数量还远远无法满足大规模进军新疆的需要!”

    苏文质拿起标尺,在地图上量了一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从西安到兰州的铁路还没修好,而从兰州到伊犁,两千多公里,就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也是一千六百公里哪!我们鞭长莫及啊!”

    胡震挥挥手,道:“慈禧既然要送出‘国书’给鄂罗斯了,必然知道行踪会被我们知道,她不敢在伊犁呆下去了,也许现在已经进入鄂罗斯军队的防区里面去躲起来了,寻求鄂罗斯人的保护。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要去抓住慈禧,而是要怎么样面对鄂罗斯的军事干涉了!”

    海军的郑定邦说:“这老毛子敢来,他们的西伯利亚铁路远远没有修好,以现在的后勤供应,就不怕我们砍断他的爪牙?”

    胡震摇摇头:“在欧洲各大强国中,老毛子对土地有着特别深的贪婪和迷恋,对获得太平洋一个或者几个长年不冻的深水港已经想了很多年了,他们得到慈禧的胡乱夸下海口的承诺之后,一定会采取行动的,否则就不是老毛子北极熊了!”

    苏文质甚是兴奋:“我们现在新疆鞭长莫及,但京城北面的蒙古草原、东北还是有很强力量的,那就在这里和老毛子决战,一战奠定贝加尔湖以东的领土格局,海参崴就可以永远回到我们的手中了!”

    “以后不能使用贝加尔湖这个名字了,这是汉代苏武牧羊的地方,就叫苏武湖或者北海好了!”胡震对苏文质的兴奋似乎没有反应,却对一个地方名有了吹毛求疵的表现。

    “是!就叫苏武湖,老毛子敢来,那我们就收回我们的地方!”

    苏文质听了更是兴奋了,胡震这样说的意思,就是已经将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纳入华夏帝国的疆域里的意思了,苏文质和华夏军以前在南洋打来打去,都是在一些陌生的地方,总没有在自己母体文化熟悉的地方开疆拓土来得令人血脉喷张。

    胡震深深吸了一口气:“跟老毛子的仗不好打,他们兵多将广,可以将士兵当作牲口一样使用,鄂罗斯哥萨克骑兵可以在马背上不眠不休地几天几夜,这跟荷兰、西班牙的殖民贵族、米国佬完全不同,我们一旦和其作战,艰难程度远比这几个国家要大得多,我们必须做好巨大伤亡的准备,要精心准备!”

    苏文质听到胡震对鄂罗斯非常重视,也不敢怠慢,立即拿出了参谋部长期以来准备的想法出来:

    “我们要立即投入战前准备了,要做好这几件事情备战:第一,迅速派欧阳宇的十万大军挺进新疆和唐努乌梁海地区,与这一片土地上的陶模、董福祥率领的人马会合,肃清忠于清廷的残余清军,安抚当地民众,存储粮食弹药,建立巩固阵地;第二,命令在青海和四川训练的进藏部队,立即向西藏挺进,尽快将西藏控制在手中;第三,立即在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动员民众,修筑公路和铁路,存储粮食和弹药;第四,尽快解决高丽和倭国问题,好集中全力对付鄂罗斯的大军来犯。”

    “你提出的前三条都没问题,但第四条还不行,鄂罗斯是外患,高丽和倭国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必须在我们这一代人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东亚只能是我华夏一脉独大,不能有其他人在侧,这也不能留给子孙后代去继续为此事头痛,但现在解决的时机还不成熟!”

    胡震不同意立即解决高丽和倭国的问题,他的战略思路是倭国将高丽的血放干了再动手干掉倭国,不管对这两个国家是郡县化还是藩属化,都要在这一代人的时间里一劳永逸地解决东亚的问题。

    “那我们总得要做点什么事情,来削弱高丽半岛上的几十万倭军,一旦我们与鄂罗斯军队交战,几十万倭军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压力了,我们至少需要三十万以上的部队才能看住这五六十万,不,如果算上倭军在当地强征的高丽土著,随时可以达到百万之众。”苏文质对此忧心忡忡的,如果处理不慎,这绝对是影响华夏帝国未来国运的事情。

    “我说过,必须在我们这一代人一劳永逸地解决倭国和高丽的事情!”

    胡震想起他所在的那个时空,这两个国家带给华夏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忧患,他决心咬紧牙关也要乘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消耗掉这两个国家。

    站在旁边的郑定邦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那我们可不可以尝试将袁世凯派出去,让他来解决高丽的问题?如果他能连倭国一起解决掉了,那真的太好了!”

    苏文质受到启发了:

    “对啊,这个袁世凯这次劝降新疆的陶模和董福祥可是立了大功,并且他在十年前有好几年时间作为清廷的代表呆在高丽王国那里,对高丽的事情非常熟悉,而且他是最早提出将高丽郡县化的第一人,他应该对高丽有很好的解决思路呢!”

    “嗯,不错,这袁世凯还是有能力的,你总参谋部就安排他从新疆立即回来见我,领受前去高丽担任高丽事务大臣的职务吧!”

    胡震心里说,这袁世凯没能力在另外一个时空怎能练出北洋大军,并且逼清帝退位,还差点成了皇帝了呢,现在有自己在这里,袁世凯没这个机会了,那自己要好好用他的枭雄能力才是。(未完待续。)

第341章 华夏纪年

    作出对袁世凯的安排之后,胡震对于鄂罗斯大军可能强袭华夏本土一点都不敢忽视,继续在总参谋部里安排迎战准备:“立即通知情报部陈子超,立即暗中切断京城使领馆与外界的有线电报联系!”

    “这是为什么?”杜力高甚是疑惑,一下忍不住就开口询问了。

    苏文质跟随在胡震身边的时间最长,胡震的命令心领神会的,一下子就知道胡震如此安排的原因:“这是在外交上为我们争取时间,鄂罗斯帝国接到慈禧的请求出兵国书之后,肯定还会在外交上表示一下姿态,例如给我们送一份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的,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我们立即切断各国使领馆的电报,也许还能为我们争取到十天八天时间吧!现在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十天八天时间都是宝贵的!”

    胡震点头称赞:“不错,正是这样的打算,立即派人去告知陈子超!”

    “是!”

    胡震:“杜力高,从今天开始你们空军留出一些飞艇对倭国本土进行监视之外,就减少对倭国本土的轰炸了,主力飞艇要做好两个事情,第一,准备参加对鄂罗斯的大战,第二,从现在开始,轰炸高丽半岛倭军的重武器,注意,是轰炸倭军的火炮、重机枪等重武器,以削弱高丽半岛上倭军的力量,减轻我军同时面对鄂罗斯军、倭军作战的压力……”

    杜力高的优点是执行从不打折扣:“是!”

    “郑定邦,从现在开始,海军除了留下一部分驱逐舰队继续监视倭国之外,所有巡洋舰、大型主力战舰集中起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保持对海参崴港口鄂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优势兵力放在高丽半岛东部海面上警戒,另一部分南下南海至马六甲海峡之间待命,保护我们南洋的工业基地!”

    “是!”郑定邦很明白,海军承担的任务是最重的,要防御的区域横跨整个太平洋,但却只能将主力战舰集中起来,准备面对鄂罗斯甚是欧洲各国联合舰队的大举进攻,但地球另一端的波多黎各、古巴、巴拿马、夏威夷等地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海军主力战舰兵力空虚了。

    安排好三军迎战准备之后,胡震看着地图沉思起来,打算和总参谋部的团队商议迎战的几个方案来,外面来了一个通讯兵,说国会议长李浩然、首相李鸿章、副首相刘定壮、工业部长张之洞一起来找皇上。

    胡震便在总参谋部一个会议接见了这几个老头子(刘定壮近五十岁,但因在南洋日夜操劳,也已满头白发了)。

    “免礼了,你们找朕有什么事情!”胡震阻止了几个要跪下去的老头子,他最恨这种假惺惺的繁文缛节的。

    “皇上,臣总是找不到皇上,建议皇上仿照前朝,设立早朝制度吧!”这胡震虽然说是登基了,但不喜欢搬进紫禁城里去,李鸿章经常找他不到,现在要跑到京城外的总参谋部才找到他,所以一开口就颇有点怨气。

    “啊,你们找不到朕,那是朕的不对,好吧,你们就拟定一个朝会细则,以后按细则实施便是了。但是,朕不是说过吗,朕授权给你们了,这帝国事务,只要不是什么大事,有你们去处理就足够了!”

    胡震从一开始就打算不做诸葛亮那样连处罚一个小兵那样的事情都得自己动手,那岂不是活活累死自己?除了大政方针必须自己制定之外,皇帝就做甩手掌柜,一般事情由首相去处理就是了。

    “皇上,臣等找皇上的,必定不是什么小事!”

    胡震一看几个人的神色,觉得这肯定不是小事,便问:“啊!你们说说,有什么大事情,你们决断不了的!”

    “皇上,第一件事情是请皇上就位皇宫!”

    胡震不是很想搬到阴森森的故宫紫禁城里面去住,所以三位后宫来到京城了,也只是找了一处民居安顿下榻,但老头子们觉得皇帝应该有皇帝的样子,对此颇有微词。

    “原来是这件事情,朕觉得,只要住得舒服就行了,何必搞得如此复杂,皇宫紫禁城这么大,朕已经决意不用太监,只用女官算了,人数也不会太多,朕一家人哪能住得舒服?”

    张之洞摇摇头:“皇上,这有损皇家威仪,不可啊!”

    “我要的是住得舒服安全就行了,不住皇宫怎么就有损皇家威仪了?”

    李浩然也觉得这是过分了:“这是历朝历代以来的惯例,皇上,凡事不可太过了!”

    “皇上不是说过传统的力量很强大任何人都难于与之对抗,稍稍顺从一下是有利于办事情吗?”刘定壮这是在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使用胡震的一贯言论来逼胡震。

    几个大臣一起发动,胡震有点招架不住了,只好说:“好吧,朕到京城也是要住得舒服一些的,紫禁城从金代到清代,不知有多少被杀的冤魂孤鬼还在那里游荡着,人气不旺啊,朕是坚决不会入住的了,但紫禁城西面不是有西苑的中海和南海吗,那有山有水挺好的,保安警卫也好处理,朕一家人就在其中选择一处住进去得了!”

    胡震说的是实话,历史上的故宫,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惨死在故宫里,而且因为故使用带有类似于录像带氧化铁的红色宫墙,在打雷闪电的时候将一些古代太监宫女的形象录了下来,在打雷闪电的时候又录放出来,真的如同闹鬼一般,这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胡震可不想自己的妻子韩玉清挺着大肚子进入这阴森森的宫殿里去住。

    见胡震终于松动了,虽然不是要住进紫禁城的宫殿里去,但也是住在旁边了,几个老头子这也松了一口气:“皇上既然同意入住中南海,那臣等立即去安排,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兹关国体,请皇上册封皇后正宫娘娘!”

    胡震有点恼火,这也是个事情,但这是天潢贵胄所必须的,便说:“韩玉清就是正宫娘娘,钟灵、卡奥拉尼为侧室皇后或妃子,至于封号什么的,你们来想好送给我核准,但是什么册封仪式的就没必要搞得太麻烦了,对外公布一下表明有这个封号就是了!”

    “好,皇上,还有一个事情,我们现在使用着天干地支的年号,今年是甲午年,帝国以后使用什么年号?”

    胡震忍不住发出怨言了:“你们烦不烦,北方的鄂罗斯就要大军进犯了,我们还在这里罗哩罗嗦的说这些事,这是要贻误军机的!”

    但是,几个老头子却不肯退让:“皇上,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年号的事情,事关华夏帝国千秋万代的基业,鄂罗斯大军一时半会还来不了,就是来了,也不一定能打得进来,这年号的事情还是请皇上示下为好!”

    胡震稍冷静一想,觉得这新朝年号也是非定不可的,所谓的公元年号,那是西方基督教耶稣的生日为公元元年,强大的华夏帝国用起来也是不方便的、甚至有点掉面子,在自己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环境中,很有必要自己搞一套时间纪年体系来,于是便说:

    “西方是采用耶稣出生当年为西元元年,现在是1894年,朕也要搞一个华夏自己的纪年体系,采用黄帝的出生当年为纪年的元年,朕记得今年好像是黄帝出生4591年,就定为华夏历4591年,或者简单一点叫华历4591年。”

    几个老头子的大脑还停留在什么同治、光绪多少年之类的年号阴影中,根本想不到胡震会弄出这样一个宏大的纪年体系来,顿时当场愣住了没话好说。

    胡震哼了一声:“我们的华夏不是很多读书人喜欢考据学吗,你们去组织考证一下,采用这个纪年体系是不是恰当?”(未完待续。)

第342章 袁世凯治高丽

    袁世凯接到要立即赶回京城去的命令时,正在乌鲁木齐和陶模、董福祥忙着改编投降清军的事情。

    驻守新疆的前清军,主要是湘军和甘军的老底子,在新疆这鸟都不拉屎的地方,饷银经常发不出来。

    袁世凯获悉的情况让他大吃一惊:这些清军已经有两年没有发过一次饷银了,就靠着设立关卡收一点厘税过日子,很多拖家带口的清兵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

    这可是为国辛苦戍边的军队,竟然落得如此境况,这清廷不灭才怪呢。

    袁世凯当即搬出皇帝胡震许下的承诺:

    凡是向新朝华夏帝国投降的清兵,除了补足过去清廷未发的饷银之外,可以领取十元华夏币(即原来的南洋华夏公会货币),如果不想要华夏币,那可以领取十两白银,并且可以带着自己的家人留在新疆,享受领取每人一百亩可开垦耕地的待遇。

    虽然货币或银子尚未运到,但袁世凯这样的诺言一出,整个新疆数万清军立即安定下来,静静地等着改编,静静地等着领取华夏帝国发给他们的大红包。

    正在这个时候,京城方面的电报来了,说袁世凯接替袁世凯在新疆任务的人已经在路上了,袁世凯立即到京城去接收新的任务。

    但袁世凯认为新疆初定,他若此时离开会给刚刚投降过来的清军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应该等到继任者赶到,他才能离开新疆赶到京城去。

    于是袁世凯立即回复了一封电报,说为了稳定当地的形势,要等新的继任者到了乌鲁木齐,他才能离开。

    此时已是深夜时分,总参谋部的值班参谋收到这个电报,当时就急了,回电措辞严厉地说袁世凯不遵守命令,要他赶紧登上飞艇回来。

    但袁世凯接到第二封电报,再次回复了说了他的理由。

    但那值班参谋不依不饶,又来了一封电报,催促袁世凯赶紧回去。

    两人你来我往的电报,竟然达到十二封电报,最后被总参谋长苏文质知道了此事,命令值班参谋冷静,并且向胡震汇报了此事。

    “这袁世凯还是比较老成的,我们赶往新疆的人是谁?”

    “是西北我军的总指挥欧阳宇,如果路上不碰上沙尘暴或大风天气,估计还要一天后才能赶到乌鲁木齐!”

    乘坐飞艇从兰州赶往一千六百公里外的乌鲁木齐,最大的风险就是气候条件不好,最近已经有好几艘飞艇失踪的,不管是袁世凯还是欧阳宇,乘坐飞艇进入新疆的,都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这也是不能大规模使用飞艇运输部队进新疆的主要原因,而华夏军的运输数量又不是很够,最后还得靠地面步兵主力进军。

    胡震迅速作出了决定:“好吧,袁世凯的判断还是有道理的,他走了,新疆的那些士兵还以为我们不守信用呢,如果闹出点什么事情来,那就真的不值得了。

    那就让欧阳宇赶到乌鲁木齐之后,袁世凯再启程回来吧!另外,那发电报催促的值班参谋,他也没错,他只是执行朕的命令而已,决策是朕下的,你也不要为难他!”

    袁世凯一夜之间接到六份催促回京的电报,一份比一份的措辞严厉,袁世凯几乎都顶不住了,第七份电报却是说皇帝同意他等到欧阳宇赶到后在启程。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被吓得汗流浃背了,看完那份电报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还是皇上明见万里!”

    欧阳宇率领五艘飞艇,带着五十万元银元朝新疆乌鲁木齐疾驰,一路上碰上了好几次刮上了几千米高空的大风沙,其中有两艘飞艇被大风刮得不知去向,最后渺无踪迹。

    搜寻了一阵仍找不到那两艘飞艇的踪迹,而时间非常紧急,欧阳宇命令不顾一切地朝乌鲁木齐前进。

    当三艘飞艇风尘扑扑地赶到乌鲁木齐的时候,陶模、董福祥见欧阳宇运来三十万银元,心中立即大定:“新疆无忧矣!”

    所有从清军投降过来的士兵军官见状,也都是大喜,再无一丝怨言,决心跟随华夏帝国一生一世之后,还要让子子孙孙跟随华夏帝国到底。

    而袁世凯却顾不得这些了,也顾不得天上还刮着大风,立即登上飞艇启程回京去了。

    在天空中,袁世凯不知吐了多少次,不知多少次在暗想:完了,完了,飞艇就要坠毁了!

    但也许是袁世凯命不该绝,四天之后终于赶到京城了,他是被人用担架抬着赶去见胡震的。

    见到胡震,袁世凯强撑着一骨碌爬起来,要向胡震行跪拜礼,却被胡震阻止了:“袁爱卿,此次平定了新疆,还奉旨昼夜兼程赶路回来,幸苦了!”

    袁世凯听了顿时大喜,知道自己终于在新朝中站稳脚跟了,但他不敢喜形于色,而是恭谨地低下头去:“皇上,这是臣应该做的!”

    “很好,袁世凯,朕又要给你一个新的任务,只是时间很紧,你得立即走马上任才是!”

    袁世凯知道,自己如果还想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些的,一定要对眼前这个皇帝尽心尽力的,否则自己没准要穷困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于是立即恭敬地说:“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胡震笑了,知道有自己在这个时空,眼前这个“乱世枭雄治世能臣”袁世凯只能做一个能臣干吏,否则他只有死路一条,而从目前来看,袁世凯还是表现不错的,那自己就大胆用他便是了。于是说道:

    “鄂罗斯现在磨刀霍霍的,随时都会打起战争来,朕打算安排你去你非常熟悉的高丽,为我大军看好高丽和高丽的倭军不得造成我军的后顾之忧!你怎么看此事?”

    听说要派自己去高丽,袁世凯知道这是要重用自己,便恭敬地道:“臣遵旨!”

    “你看怎么处置高丽为好?”

    “臣认为,高丽就是我华夏文化的一部,宜应将高丽郡县化,永远纳入我华夏帝国统治范围之内,方为上上策!”

    “那对倭国如何处置呢?”(未完待续。)

第343章 袁氏平倭十一条

    胡震之所以这样问袁世凯,因为在这个时空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中,袁世凯既是甲午战争前的抗倭英雄,又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被人指称的卖国大盗,因为一个倭国,他身上竟然兼容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身份,这可谓是千古奇事。

    袁世凯对此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他听胡震这样问,立即停止了脸上招牌式的谄媚笑容,从口袋里拿出一份文稿,递到胡震的面前,很显然他在如何平倭的事宜上是早有准备的:

    “皇上,这是臣下这些时日来对倭国事态的思索所得,请皇上斧正!”

    胡震拿过来在手上一看,只见袁世凯使用蝇头小楷写得工工整整的,上面半文半白地列出了平倭方略共十一条:

    “第一,倭国四岛地处海洋之中,土地贫瘠,民风彪悍,往东乃浩瀚太平洋,其为生存计,必然往西劫掠高丽及我天.朝上国,是以历代以来,皆有倭寇侵害沿海。我天.朝上国如强大,则倭国为贱婢,如天.朝衰微,则倭国为盗为贼,甲午年,倭国更是挟其明治维新积储国力,妄图吞并高丽称霸华夏大陆,其心可诛,其事可灭。

    第二,倭国民气民风均为欺善怕恶的习性,我华夏帝国欲图倭国,必先以强军重击倭国,使倭国千年间惧怕我我华夏帝国,使得倭国惧怕者,则大事可成,反之,则一事无成。

    第三,先藩属,进而肢解,再进而彻底同化,共尊我华夏帝国大皇帝陛下。

    第四,倭国素来有天皇万世一系之称,欲图倭国,宜应掌控倭国天皇于华夏天.朝手上,则此可战可和可并。

    第五,倭国之防务应归于华夏大军,其可设立警察维护治安,不得有火炮、重机枪等重武器,警察舰艇吨位不得超一千吨。

    第六,倭国外交由华夏指导,不得与他国订立条约、协议,不得单方对他国作出任何承诺。

    第七,倭国文字有一半华夏文字,为华夏千秋计,应强令倭国废除倭国文字,公文、报刊、契约、凭证、典籍全部采用华夏文字,推行华夏语言;从今以后,倭国古书典籍一律收缴销毁,不得有倭国点滴历史人文传说留诸于世。

    第八,倭国银行不得自制货币,货币一律使用华夏本币。

    第九,倭国不得自建重工业,凡重工业产品,唯有购买华夏工厂,不得购买华夏之外任何国度。

    第十,倭国本土,宜应先肢解,日后逐步同化,先肢解倭国,可让北海道阿鲁伊人独立一国成华夏藩属,大隅海峡以南诸群岛及琉球归华夏,归化于华夏本土。

    第十一,归化诸群岛土著身份户籍宜应统归华夏,不可立倭族户籍,免日后生乱。”

    胡震看到的老袁平倭方略十一条,只见一条比一条霸气,从不准倭国有军队,再到不准自制货币、连文字都不得使用倭国自己的文字,最后连户籍户口都不得写是倭人,甚至连“欲灭其国,必先亡其史”也都想到了,如果能全部实现了,那简直就是要在地球上将倭国彻底抹掉了。

    想到另一个时空中倭国对要称帝的袁世凯提出几乎要灭亡华夏的《二十一条》,胡震心想,这大概是时空历史的报应!报应啊,肯定这是上天给倭国的报应!

    老袁在这里提出要灭亡倭国的十一条,当然,那还得在华夏军强大的基础上,袁世凯才能提出如此嚣张霸气的方略来,否则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甚至会为袁世凯招惹来天大的麻烦。

    想到这里,胡震不由得会心地一笑,伸出大拇指赞道:“袁爱卿,果然是有心人哪,对倭国有深入了解,并提出彻底灭亡倭国的策略,很好!”

    “谢皇上过奖!”低下头去的袁世凯又露出了一脸的谄媚神色。

    “这样吧,此次朕本打算任命你为我国的高丽事务全权大臣,就改为高丽倭国事务全权大臣,与驻高丽、倭国华夏军紧密配合,处理好高丽、倭国事宜。”

    “谢皇上隆恩!”听到胡震的任命,跪下谢恩的袁世凯心情非常复杂:既为自己得到皇帝重视而高兴,但又为自己没有丁点的兵权觉得痛苦。

    作为一个枭雄性格的人,没了兵权就只能永远为别人打工了,此时的袁世凯并没有觊觎九五之尊大位的想法,他只是想到没兵权再立更大的功劳就难了,在新疆不愿意归京城就有这样一点想法。

    但谁知道,胡震仿佛看穿了袁世凯的大脑,叫他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我知道你祖辈行伍出身,你家有行伍传统,恐怕你也有这种念头吧,你不用担心,虽然没有兵权给你,但在高丽倭国事务上,只要你提出合理要求,他们不敢不配合你的,况且,朕要是将华夏军交一部给你指挥,华夏军与清军的内部机制完全不同,你也不知华夏军内部运作机制,恐怕你也难于做到如臂使指。”

    胡震后半句说的非常直白,意思是说,你根本指挥不动华夏军的骄兵悍将,还不如专心做好你自己份内的事情,胡震这是既要用袁世凯,但又不给机会他将来造成对华夏的危害。

    袁世凯听了,顿时吓得额头都流出了汗珠来,急忙再次跪下,山呼:“皇上英明!臣一定做好份内事情,不辜负圣望!”

    “只要你踏实做事,朕是不吝富贵赏赐于你的,你和你的家人将会荣华富贵的,好了,走马上任去吧!”

    袁世凯千恩万谢地站起来,一瘸一拐地拖着矮胖的身体离开了。

    胡震看着袁世凯远去的背影,不由得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就是超级枭雄袁世凯吗,现在他只是华夏帝国的一个臣子罢了!”

    这连胡震都不知道,从他任命袁世凯为高丽倭国事务全权大臣之后,袁世凯就有了一个绰号“国家粉碎机”,他就专门去做那粉碎别人国家的事情,虽然在别国留下了千秋骂名,但也在华夏历史上被人赞誉千秋。(未完待续。)

第344章 谁威胁谁?

    鄂罗斯驻华公使喀西尼这几天很着急,因为他已经连续一个礼拜没有收到国内莫斯科沙皇和外交大臣吉尔斯的指示电报了。

    在以往,连续一周甚至半个月没有收到国内的电报都是不奇怪的,但现在清廷变成了华夏帝国,比起窝囊的清廷,华夏帝国一成立就表现出来与清廷完全不同的风貌,华夏帝国的事情简直就可以使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特别是华夏国内与清军的战争,喀西尼估计就算没打上十年八年,起码打上三五年,这一段时间里面,鄂罗斯如能抓住机会上下其手,必然能在华夏军和清军之间得到极大的好处。

    谁知,这华夏军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强大,不但完败倭军,还能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华夏本土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除了新疆、西藏、蒙古草原这些偏僻的地方还在进军之中外,其余地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了下来。

    这让在清廷中一直趾高气扬的鄂罗斯公使喀西尼先生连续多天根本吃不下米饭,也吃不下鄂罗斯风味的面包。

    眼看华夏军已经在向新疆、西藏、蒙古草原大进军了,鄂罗斯可以利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喀西尼急得眼睛快要冒火了,但偏偏这个时候却连续一周没有收到莫斯科的电报。

    着急上火的喀西尼只好一连几天时间亲自跑到电报局里,询问有没有来自莫斯科的电报,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是:没有!

    这电报局原来是清廷请丹麦大北电报国际公司及其英吉利大东电报公司修建的国际电缆,在1880年就将华夏本土纳入世界有线电报网络之中,在全面实现无线电报之前,各国使领馆与本国政府沟通都是使用密码电报通过电报局有线电报进行的。

    电报局的华夏值班人员老是板着一副死人脸摇头说没有,喀西尼恨不得冲上打这年轻的黄种人几个耳光。

    但是,他看到门口站岗的华夏军战士,明白这已经不是前清了,虽然只是仅仅过去半年时间,这华夏帝国与**无能的清廷不同,是一个能够大败荷兰、西班牙、米国的大帝国,自己如果在此闹事,说不定这就成为一个外交事件,虽然自己有外交豁免权,但华夏帝国万一发起狠来,事情就不堪设想了。

    于是,一肚子火气的喀西尼硬生生地忍住了,对那值班人员说:“先生,请你帮我向莫斯科发出一封电报吧!”

    值班人员收下喀西尼递过来的电文密码,点头说:“好的,公使先生,请你按照往日的程序交费,我就安排这电报给发往你的祖国!”

    在电报房的滴滴答答电报声中,喀西尼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电报局。

    喀西尼又在着急中等了四天,但还是一点莫斯科的音信都没。

    不料到第五天的时候,从鄂罗斯控制的海参崴来了一艘快船,有鄂罗斯人员一登上码头,便立即购买京津火车票,疾驰京城。

    但是,由于到处在修路,这火车有点不是很正常,老是晚点,在一天后,喀西尼才收到一件外交急件密封。

    外交急件打开后,喀西尼大吃一惊,原来这是莫斯科方面老是无法与京城的喀西尼沟通上,便从海参崴送来了文件,要他送给华夏帝国的最后通牒:鄂罗斯帝国不承认窃取清廷政权的华夏帝国,要求华夏帝国立即撤销国号,退出华夏大陆。

    在这份外交公文中还有一份用密码写就的文件,上面要喀西尼立即向华夏帝国交涉,说清廷的慈禧太后现在西伯利亚,已经同意将黄河以北的领土割让给鄂罗斯,如果华夏帝国愿意以长城以北的土地交给鄂罗斯帝国的,鄂罗斯帝国可以考虑和华夏帝国结盟,彻底消灭清廷所有残余势力。

    喀西尼立即兴冲冲地拿着这份最后的通牒冲到华夏帝国外交部办公地址外,说要约见外长牛曲云。

    “他终于来了!”牛曲云早已等候多时了,冷哼一声下令:“让他进来吧!”

    喀西尼进来的时候,摆足了谱,神色装得很牛似的,将文件递给牛曲云之后,便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牛曲云大致地浏览了一下文件,假装惊讶地说:“公使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请贵国立即按鄂罗斯帝国的要求的行动,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牛曲云冷笑道:“你以为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以为这是跟满清政府打交道吗?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喀西尼原本是想将最后通牒递给牛曲云之后,便等着牛曲云向他哀求,然后再坐地起价,慢慢地捞取鄂罗斯帝国的最大利益的,但想不到牛曲云根本没买他的帐,让他根本没有机会发挥。

    听到牛曲云的话语,喀西尼骑虎难下,只好说:“贵国若不按照鄂罗斯帝国要求的去做,那鄂罗斯帝国的军队将支持清廷的军队收复大清国的所有领土!”

    “哼,你们鄂罗斯这样的行为,等同于立即宣战的战争行为,这将为你们的鄂罗斯帝国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西伯利亚将不再属于你们鄂罗斯!”

    喀西尼想不到牛曲云竟然对他展开了反讹诈、反威胁,这是他驻清国外交场所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顿时气得浑身哆嗦起来,用手指着牛曲云:“你,你这是对鄂罗斯帝国的威胁……”

    “哈,这是谁威胁谁了,是谁拿着最后通牒上门威胁的!”

    “哼,你们这些黄皮猴子就等着鄂罗斯帝国的大军杀上门来吧!”

    “你们鄂罗斯要战便战,那就看看谁怕谁了!”

    喀西尼原来还指望着趁华夏帝国新立百废待兴之际,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动华夏帝国,不用开战为鄂罗斯争取到最大利益的,谁知这个外交部长却好像有点神经质的,根本就不吃他在清廷中用得非常好的那一套。

    喀西尼气冲冲地走出门去了,牛曲云也立即摇动一个如热线电话:“皇上,鄂罗斯的公使喀西尼来了,还果真不出皇上所料,完全是一样的!”

    电话机的另一头传来胡震的冷静声音:“与鄂罗斯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放下一切幻想,准备战斗……”(未完待续。)

第345章 战前方略

    接到牛曲云电话的时候,胡震正在紫禁城故宫旁边的皇家园林里和韩玉清、钟灵、卡奥拉尼举行家宴。

    此时,卡奥拉尼正在弹钢琴,韩玉清、钟灵两人伴着韵律为胡震唱《春江花月夜》,一夫三妻其乐融融的。

    胡震多数时间征战在外,好不容易和妻子们聚在一起,今天享受了一阵家庭的天伦之乐,但一阵电话铃声却打破了这种融和的气氛。

    胡震刚才还满脸春风就立即变为阴沉,通知佣人要门外等候的司机启动汽车,他要赶去总参谋部作战室。

    “皇上,这是要去打仗吗?”卡奥拉尼从钢琴前走过来,满肚子的郁闷。

    “对不起,有人不让朕和整个帝国安歇了,朕只能奉陪到底了!”胡震正了正衣领,便朝门外走去。

    卡奥拉尼抱住胡震不放,迷惑地说:“我真不明白,你们这些男人怎么就这么喜欢打打杀杀的?”

    “这不是朕想要的,朕的华夏帝国急需休养生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实现一个太平盛世,但有人非要趁着朕的华夏帝国初立便大占便宜,朕是不会答应的!”

    胡震吻了卡奥拉尼的精致小脸蛋,见韩玉清、钟灵都站在旁边,不好厚此薄彼,逐一吻了她们,挥手道:“你们都好好休息,为了朕、为了你们和为了整个华夏帝国人民的家园安宁,朕要出去忙碌了!”

    看着胡震走出门口的身影,卡奥拉尼想到自己嫁给他倍受冷落,才小聚半天又要分离,顿时气得直跺脚,眼眶掉出几滴泪水滴落地面上。

    最后还是挺着身孕大肚子的韩玉清上来安慰道:“夫……皇上,经常跟我们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等待它的是猎枪,华夏帝国初立,就有强盗要来我们的家园强抢财物,华夏帝国如果不打出威风来,以后还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立足,这是他的职责,让他去吧,我们就在家里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他分心就是了!”

    “不把仗都打完,怎么卖你的香水?就让他把仗都打完,日后好在全世界大卖你香水吧!”

    钟灵的劝说更加直接有效,卡奥拉尼立即想到了自己的香水企业集团由于得到了胡震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技术支持,现在蒸蒸日上,销量比几年前增长了十几倍,虽然比钟灵的安泰轮胎企业集团垄断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恐怖市场份额,还差得老远,但比自己的预算已经好太多……

    想到这里,卡奥拉尼立即好像有了动力,扶着韩玉清说:“我们吃饭后,姐姐你教我做正宗的华夏饭菜!”

    三个女人说话间,胡震已经大步走出门外,走上防弹汽车,在四辆汽车的护卫下,向京城西山总参谋部疾驰而去。

    自从慈禧到了伊犁的消息传来后,总参谋部就进入了战备状态,今日接到鄂罗斯公使的最后通牒,大家都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工作更是忙碌了,电报声、电话声、人声此起彼伏,军官和参谋们在各个不同的科室部门间跑来跑去,一派临战前的忙碌气氛。

    胡震赶到之后,直接向作战指挥室里走去,一路上遇上的军官纷纷立正敬礼,胡震点点头并挥手要大家不要多礼。

    作战指挥室里的沙盘地图前已经聚集了总参谋长苏文质、副总参谋长郑定邦、杜力高、情报部长陈子超和一大群军官参谋。

    胡震一脚踏进来开口就问:“现在我们与鄂罗斯的边境有什么动静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边境有异常的消息,不过这不排除边境因为通讯交通手段太落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还不知道!”

    苏文质无奈地回禀,这几个月来,已经密锣紧鼓地进行边境防御建设了,但几千公里长的偏僻边境线,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网络还是无法完全实现彻底覆盖。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鄂罗斯帝国要动手,我们虽然远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但胡震点头,上前一步,对着沙盘地图从东到西浏览一遍,问道:“你们判断鄂罗斯人如果要开始大规模战争的话,会在哪个地方首先动手!”

    苏文质答道:“参谋部有比较大的争议,主要分为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鄂罗斯帝国如果要进行大规模战争,必然会在新疆方面先动手,我们在那里的力量薄弱,短期内只能靠投降过来的前清军防御,鄂罗斯军队在那边开战,有极大的把握将我们的新疆和唐努乌梁海收进囊中。

    第二种看法认为,鄂罗斯军队不会在新疆方面开战,虽然那边我军力量薄弱,那边的土地虽然广袤无边,但目前看,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最有价值的目标莫过于我华夏帝国的京城,鄂罗斯军队会利用哥萨克骑兵的优势,穿越两三千公里的距离,向我们的京城突击前进。

    还有第三种看法是,认为鄂罗斯军队会利用海参崴的海陆优势,在东北方向开战,将我东北夺取过去,特别是将旅顺海港夺取过去,从而锁住我们京城的出海喉咙,与此同时从北面蒙古草原出兵,逼着我们让出长城或黄河以北的所有领土!”

    听完苏文质的话语,胡震盯着沙盘地图,觉得鄂罗斯军队如果要展开大规模战争的话,基本上就这三个方向了,不过,南海方面也不能放松,于是,便提醒道:

    “还有两个方向,虽然不是很很着急,但也必须需要防守的,那是南海方面,鄂罗斯海军如果从其本土的北海、黑海派出舰队经过苏伊士运河增援远东,或者联合欧洲其他各国的海军舰队前来,我们不能给他将我们南洋方面的工业基地打烂了!

    另外,也不排除鄂罗斯军队会在米国佬的情报支持下,横跨大西洋,突袭我们的波多黎各、关塔那摩、巴拿马基地、阿拉斯加,这几个地方的海陆军也要加强戒备和防御,防备任何敌人偷袭。

    情报部要加强对欧洲方面的监控和警戒,海陆军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众人一起山呼应道:“是!谨遵皇上命令!”(未完待续。)

第346章 江东六十四屯

    设立参谋部的好处之一是将军队中最优秀的军官集中起来,将他们的智力集中起来,帮助统帅指挥庞大的军队如臂使指,展开高效率的战争,胡震从来不会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便处处一人包办一切,到了该问部下的就问部下:

    “对于战争爆发的时间节点,总参谋部可有什么判断?”

    苏文质道:“禀报皇上,根据情报部这几年来收集的鄂罗斯军队情报,鄂罗斯军队在远东顶天了也就二十万人,如果再加上临时征集的壮丁,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万人,其武器弹药储备如果在鄂军用于防御防守海参崴至赤塔一线堡垒地带还是足够的,但用于进攻就有所不足了。

    而整个西伯利亚的鄂罗斯人口也不过一千万人,如果不从鄂罗斯欧洲国土调兵及其运输辎重前来,要一次出动百万大军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一百万以上的大军,在蒙古草原及其东北地区,对我军就展开进攻,很难有什么胜算。

    因为这几个月难于对我军开战,战争是否开始的决定完全由鄂罗斯沙皇及其军队高层率性而为,因此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胡震觉得苏文质说得有道理,但他还有更多的想法:“不管鄂罗斯军队有没有力量击败朕的华夏军,但如果给其率先进攻,也必然会造成华夏帝国民众及国土上极大的损失,总参谋部有没有设想过我们抢先进攻鄂罗斯军队,将战争放在我们现在控制的领土之外展开呢?”

    苏文质道:“事实上,总参谋部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方案,不承认鄂罗斯人与清廷签订的《瑷珲条约》,以收复华夏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为理由,抢先进攻鄂罗斯的海参崴基地,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将鄂罗斯以海参崴为中心的远东部分全部抢回来!”

    《瑷珲条约》是西元1860年,鄂罗斯趁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之际,突然出动大军强迫清廷签订的,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以东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掠夺过去,可笑的是,在鄂罗斯及其后来的苏联历史上,都说鄂罗斯在东方将一块无主之地拿到了手。

    “我华夏军还没准备好打这样残酷惨烈的攻坚战,还是要在野战中歼灭敌人主力之后,再趁虚夺取敌人阵地,这个主动夺取敌人堡垒阵地的方案暂不考虑!”胡震不主张打无准备之仗,没有把握的战争他不会去发动的,当即否决了这个主动进攻敌人堡垒地带的方案。

    但是,就等着鄂罗斯军队进攻,鄂罗斯沙皇会在哪里首先发动呢?

    胡震拿过一根小鞭子,在沙盘地图上重重地戳了一下,说:“这里,海兰泡,又称江左旗屯、六十四屯,《瑷珲条约》已经将其划归鄂罗斯的地方,但却残存了一点权利留给清廷,允许三万五千多华夏居民在这块三千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永久居留权,鄂罗斯一旦展开动员,按照老毛子的习性,必然首先在此动手,屠杀我华夏帝国的民众,以清除华夏民众契入鄂罗斯控制区域的居民点。这里极有可能成为我们与鄂罗斯军队最早展开争夺的地方!”

    苏文质对此非常熟悉,胡震话音刚落,他便接上来道:“但是,由于我军初定黑龙江,还来不及在江左旗屯驻军,当时鄂罗斯军队也不允许我们进驻这片地方,我们当时在那里的实力不足,就没有坚持下去,而是派部队沿黑龙江岸边展开,以先守住江右,只是想日后再次进入这一片江左地区。”

    听到苏文质说江左六十四屯没有驻军,大家顿时就急了,胡震扭头问一直默默不作声的情报部长陈子超:“情报部有没有派人到此地!”

    “禀报皇上,情报部已经派了六十人携带武器潜入了此地!”

    陈子超的回答让大家先是一阵兴奋,但很快变成了担心,因为,这分散六十人不可能携带重武器武器,顶多带着一点手枪之类的谍报人员常用的武器,在成千上万的大军面前,什么都不是,只要出动一个连队的兵力便可以将其歼灭了。

    胡震也略有失望,但他知道,情报部也只能如此了,只是有点无聊地问道:“他们携带了多少武器!”

    但陈子超接下来的回答,让大家听了都大吃一惊:“……华夏军进驻黑龙江地区的时候,这老毛子不准我们进驻那里,我们立足未稳,就没有跟他争,我就让人偷运进去了两千支步枪,一百挺轻机枪,一百万发子弹,一万枚手榴弹,好让那里的三万五千多华夏居民在突然事变来临之际不至于没有一点自卫能力!”

    胡震听了很是高兴,拍了两下巴掌,说:“很好,情报部这一次做得非常好,虽然这点武器还不能保障三万五千多居民的安全,但万一发生事变,只要他们只要顶住鄂罗斯军队第一轮冲击,撑着帝国派出的援军赶到,便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无忧!”

    苏文质也觉得总参谋部在此地准备不足。立即提议道:“皇上,我们在江左六十四屯江对岸有两个边防独立团七千人,现在还要加强此地,立即增派两个步兵师三万人、一百艘飞艇赶到五十公里范围内待命,随时投入战斗!”

    “好的,你们安排就是了,两个步兵师恐怕还不够,还有调集更多一些的兵力赶到一百公里外待命,如果鄂罗斯军队敢在此地伤害我华夏居民一人,就让战争在此地打响!”

    胡震知道,另外一个时空的海兰泡事件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是因为当地居民毫无自卫能力,而清军战斗力又实在太垃圾,根本无力突破鄂军的江面防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上万居民被鄂罗斯军队屠戮干净。

    督促总参谋部安排一切之后,胡震最后心想:但愿现在的一切布置都还来得及!(未完待续。)

第347章 海兰泡

    海兰泡附近,黑夜沉沉。

    乘坐船只一渡过黑龙江,卢冠英踏上家乡的土地,就觉得自己的心脏不受控制剧烈地狂跳起来,不由得心中感叹了一句:“这真是近乡情怯啊!”

    但看着几乎不用他指挥,大家便按原定计划迅速将船上的物品装上接应的十二辆马车,并悄悄地离开江边,卢冠英不敢怠慢,跟了上去。

    卢冠英是江东六十四屯籍土生土长的华夏军少校军衔的军官。

    在鄂罗斯的残暴统治下,江东六十四屯的耕地被越压越小,很多居民奋起反抗,却被鄂罗斯军警打死打伤,八年前,父母被鄂罗斯警察毒打伤重而死,十八岁的卢冠英忍无可忍,告别了自己的恋人张素芬,黑夜中杀死了一个鄂罗斯警察,便朝南而走,一直走到南洋谋生。

    因缘巧合之下,卢冠英参加了华夏军,由于作战勇敢机智,在华夏军的历次大战中屡立战功,被送进军校学习,晋升为特战队的少校军衔营长。

    在兰州偷袭战中,卢冠英所在部队跟随着马绍豪将军第一批登陆兰州,为擒获清廷光绪皇帝、彻底消灭清军立下了功勋。

    几天前,华夏帝国皇帝胡震命令在军中紧急寻找北方籍的军官,委派到华鄂边境执行特殊任务。

    作为北方籍不多的中级军官之一,卢冠英当然被选上了,被用飞艇紧急接到京城,受到皇帝胡震的亲自接见面授机宜一番,卢冠英被派回了江东六十四屯,带领五十名战士携带一大批武器弹药偷渡黑龙江。

    现在已经渡过了黑龙江了,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了。

    卢冠英还在沉思往事前尘的时候,一个负责瞭望的战士突然说:“营长,江中有鄂罗斯人的巡逻艇来了!”

    卢冠英抬头只见黑暗中,从下游冲来一艘亮着探照灯的小艇,灯光中一面鄂罗斯旗帜正迎风飘扬,很明显这三更半夜的,肯定是鄂罗斯军警的巡逻艇了。

    “我们已经偷渡成功了,这俄罗斯人在远东没几天蹦跶的了,现在船家自有办法应付鄂罗斯人,我们不用管它,走,执行我们的任务去!”

    卢冠英说罢,带着大家推着马车消失在黑暗中。

    鄂罗斯巡逻艇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拦住了那艘带着卢冠英偷渡的渔船。

    渔船老大立即拿出早已预备好的银币和一坛喷香的好酒,等鄂罗斯士兵登上船,便装出一幅谄媚的笑脸送上去。

    鄂罗斯士兵打了船家老大几军棍,拿走了银币和好酒,便放渔船走了。

    黑暗中,卢冠英带领大家走一条他非常熟悉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去。

    这海兰泡江东虽然只有六十四屯几万人口,但却比南方一个几十万人口大县面积还要大,纵横都超过上百里的长度。

    卢冠英带着五十名战士和十二辆马车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中摸索着前行了整整一夜,走出了近三十里路程。

    江东六十四屯的纬度较高,天亮得特别早,当天大亮之前,卢冠英仗着地形熟悉,赶紧找到一片山丘树林隐蔽起来。

    当看到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时,卢冠英决定自己走进附近的村庄侦查。

    这是一个有几千人的大村屯,天亮时分便人来人往,酒铺餐馆地摊货店,熙熙攘攘的非常热闹,完全没有大难临头的一点迹象。

    卢冠英看到这种情形,一种亲切之情油然而生,但同时心里又火烧一般着急:老毛子就要动手了,但这些老百姓一点准备都没有,这会得死伤多少人?不行,一定要阻止老毛子,不能让其血洗自己的家乡!

    卢冠英想到这里,便拉低了头顶的毡帽,大踏步向村屯的中心走去。他要去在出发前情报部交代的联络点找到当地的情报接头人。

    但在村屯中心,卢冠英碰到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人。

    一个年轻的俏丽女子提着吊篮,正在地摊上挑选蔬菜,但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恰好看到路过的卢冠英。

    其实卢冠英在向村屯中心的一路上是非常小心的,但他警惕的目光都放在了男人身上,以及注意搜寻是否有老毛子白种人的身影,象一个警惕的猎人只顾着寻找猎物,反而不曾注意路上的花花草草,对于那熟悉的女子疏忽了,因此一下子没有注意到这个女子的身影。

    见卢冠英一掠而过,那女子虽然对他的一切很是熟悉,但这么多年了,甚至他还活在世上都不知道,不敢确定他的身份,只是站起来呆呆地看着他的身影远去,连手上拿着蔬菜掉到地面都不知道。

    这惹得买菜的摊主不高兴了:“你这姑娘,这菜还买不买?”

    那女子把手上的菜一扔,口中说:“不买,不买了!”

    说罢急急的朝着卢冠英远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戎马生涯多年,卢冠英是非常警惕的,那女子追踪上来,他立即感觉到了,但为了不至于暴露,便佯装不知不扭头去看,只是加快了脚步,飞快地往前走。

    那女子在背后追得也是脚步呼呼生风,眼看就追上了,但卢冠英在一个多岔道小巷拐弯的地方身影一闪便不见踪影了。

    “他到哪里去了?这人是不是他?如果是他,为什么要躲着我?”那女子追上来,不见了卢冠英的身影,满腹狐疑地在那十字路口徘徊寻找。

    卢冠英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看清楚了那女子的身影,激动起来:是她,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那个她,自己要不要出去见她?

    踌躇了一阵,卢冠英一咬牙,走出来对那女子说:“素芬妹,别找了,我在这里!”

    八年来,张素芬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梦中人,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如同断线珍珠一样掉到地上,颤抖地说:“是你,真的是你!这么多年了,你去哪里了?”

    “我……我……”卢冠英很想告诉恋人,自己这几年去哪里了,但想起自己肩负的使命,又听到小巷外有几个人的脚步声响起,便硬生生地忍住了快要说到嘴边的话语。

    “你这是怎么啦?怎么不说话了?”张素芬急得跳脚,精致的小脸憋得通红。(未完待续。)

第348章 战争爆发日

    外面轻轻的一声哨声响起,卢冠英清清楚楚地听到,他知道这是自己出发前情报部约定的联系信号声,是同僚正在联系他,表明情况非常紧急,他知道时间不能耽误,便一咬牙对张素芬道:“我现在不方面,事情过后我再去找你!”

    说罢拔腿就跑,只留下张素芬呆呆地站在原处,气得全身哆嗦:“你,你……”

    她有千言万语要对久别重逢的恋人说,但想不到他见到自己却拔腿就跑。

    卢冠英跑了几步,突然想起什么,便回头冲回来,张素芬不知道他怎么了,不知所措地看着他,正想开口说话,卢冠英却快如闪电地说:“这段时间,如果有什么大难临头,你就带着乡亲们往黑龙江的右岸逃去,跑得越快越好,我到时会和很多人出现来接应大家的!”

    张素芬:“你带我走吧,我……”

    她是想说,自己等着渺无音讯的他已经到了二十六岁,在这个时代是个绝对的老姑娘了,家里人着急不得了。

    当地有一家旗人大户,看上了她,要强娶她为小妾,家中长辈已经答应了,三天后会就要举办过门的婚礼,她还想着以死相拼呢,正想和卢冠英商量此事。

    而卢冠英已经转身远去了,只是留下一句:“相聚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但卢冠英却什么联系方式、什么地点相聚却半个字都不说。

    张素芬站在原地傻呆呆地等,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他身影再次出现,却等来了她的父亲带着几个人来找到她,不管她怎么反抗,将她生拉硬拽回家去了。

    这三天时间里,家人怕她有什么意外,得罪了那家旗人大户,将她看得死死的,一点空隙都没给她。

    张素芬趁人不注意,找到了一片玻璃碎片,藏在袖中,只等那旗人大户的花轿来了之后,自己就割脉自杀。

    这三天时间,是张素芬非常难熬的三天,她没有合过眼,脑中翻腾过无数次幻想,盼望着卢冠英会突然出现,将她接走,从此双宿双栖就远走高飞。

    但是,三天时间过去,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天早上,家人请来几个老婆子一拥而上,强行按住张素芬,又梳又洗又是打扮涂抹一点脂粉,她就象一个木头人,任由人摆布,只是趁人不注意又将那玻璃碎片拿进大红新娘礼服的袖中藏起来。

    等一切梳洗打扮停当,外面响起迎接新娘的锣鼓声了。

    在几个老婆子的强拉下,张素芬被送上了花轿。

    张素芬万念俱灰,在花轿中举起了玻璃碎片朝手腕狠狠地割下去。

    血顺着手腕流下来,越来越多,流到轿的布面上,流到地面上,张素芬的头部开始眩晕,而花轿外却无人注意花轿竟然流出新娘子的血来。

    一阵鞭炮轰隆隆地响起。

    这标志着离旗人大户家不远了。

    但是,事情却在这一瞬间出现了反转。

    鞭炮声停了,变成了一阵枪声,接着是人们的惨叫和惊叫声音冲天而起。

    张素芬听到这嘈杂的声音中还有一群鄂罗斯人在凶狠地叫喊着什么。

    生活在江东六十四屯,张素芬是听得懂一些鄂罗斯语言的,她听到的是:“黄皮猴子立即离开鄂罗斯帝国的土地!”

    原来,甲午年倭国对清廷开战的时候,鄂罗斯沙皇政府知道这又是一个趁火打劫的好机会,其官员马丘宁提出“彻底解决结雅河(即江东六十四屯)黄种人”问题得报告,取消了清廷对当地的管辖权和境内居民的居留权。

    沙皇太子尼古拉二世接到慈禧太后请求出兵“助剿叛匪伪皇胡震”的国书,立即被冲昏了头脑,命令远东所有军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之中,除了从鄂罗斯欧洲部分派来六十万大军之外,还强令征集远东到西伯利亚所有适合年龄的男丁入伍,企图趁华夏帝国成立不足半年时间便对华夏帝国开战。

    鄂罗斯阿穆尔省总督戈罗戴科夫接到命令后,立即通知了辖区内所有大小官员,而阿穆尔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却以为这是对华夏帝国开战的圣旨,便亲自带领军警驱赶屠杀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

    张素芬听到,枪声在东北南三面响起,只有西面没有枪声。

    抬花轿的人吓得将花轿一扔,便没命地逃跑了,一支整齐送亲的队伍瞬间便变成了四散逃跑的人群。

    花轿在地面翻了一个滚,已经有点眩晕的张素芬却清醒了过来,她大脑中突然闪电般想起卢冠英的话语,是不是他早已经知道会有这样的大难,已经提醒了自己?

    “是的,他一定是在提醒这件事情的!”张素芬一直坚信自己没有看错自己的这个意中人。

    想到这里,张素芬不顾一切地从花轿中爬出来,撕了一条花轿布条,扎住手腕,不让其继续流血,便急匆匆地冲回自己家,一边走一边对茫然无措的人群大喊:“乡亲们,大家都快往西面跑!”

    回到家中,张素芬迅速扒掉累赘的新娘礼服,换上简约的短打衣服,冲进柴房拿出一把柴刀,叫父母一起朝西面跑去。

    “老毛子终于发动了!”这几天来一直潜伏在野外隐蔽地点的卢冠英使用望远镜观察到很多村子冒起的火头,对身后的人员下令:“电报员立即向后方发出电报,报告这里发生的情况,其余人跟我冲出去,接应撤退的乡亲们!”

    华夏军潜伏在此地的人员并不多,但却没人有半点退缩的,这么多年来,在胡震的指挥下,与洋人多次大战,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的,华夏军战士们都傲气得很,对于身材高大的鄂罗斯人毫不畏惧,他们都嗷嗷叫都跟着卢冠英冲了出来。

    卢冠英虽然来到此地不过几天时间,但情报部在江左六十四屯中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半年多了,联系了很多不甘受鄂罗斯异族统治和欺压的有志青年,在鄂罗斯军队发动的时候,这些青年站了出来,组织民众有秩序地向黑龙江右岸撤退,并且使用情报部偷运过来的武器及其自制火器开始阻击鄂罗斯军队的进攻。

    卢冠英带领的五十名战士携带着华夏军的制式武器,迅速加入了阻击的行列。

    华鄂战争就在此地爆发了,欧亚大陆的疆域版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404/ 第一时间欣赏超级大华夏最新章节! 作者:光照929所写的《超级大华夏》为转载作品,超级大华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超级大华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超级大华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超级大华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超级大华夏介绍:
十九世纪末,是华夏史上最黑暗悲惨的时代:清廷腐败无能,导致国势凋零破败,民众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欧洲随便一个巴掌般大小的国家,都能强行从华夏大国身上敲骨吸髓,甚至连做了华夏千年小学生的小小倭国都要骑上头上作威作福…… 二十一世纪小屌丝胡震,肩负着振兴华夏的伟大使命,带着一艘超级大华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超级大华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超级大华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