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回到明朝当暴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作者:天煌贵胄     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敢造反么?

    郭允厚也反应过来温体仁所说的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崇祯皇帝去了一趟南直隶,干掉了正二品的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大臣张景泰,血洗了南直隶周边的东林余孽,还捎带手把魏国公家里的世子给扔进了军队。

    这一番牵连下去,几万条人命可就没了,拿人头筑京观都能筑好大一座了。

    按常理来说,江南之地还能忍?造反是很正常的事儿,不造反才奇怪了。

    可是奇怪就奇怪在,江南之地还真就没反!

    不光没有反,还捐银九千八百三十八两充饷,摆明了就是被崇祯皇帝打了左脸之后把右脸又给凑上来了,顺便还得关心一下崇祯爷的手有没有累着。

    就是这么贱胚子,就是这么软骨头,就是这么不要脸。

    若说是以前,郭允厚还会高看这些人一眼,觉得这些人也算是能忍辱负重了。

    可是自打崇祯皇帝怼了建奴又在草原上筑京观之后,温体仁就算是看明白了。

    比不要脸,江南这些人未必就比崇祯皇帝强到哪儿去,反正都是不要脸。

    可是这伙人的骨头全他娘的是软的!软的!

    满脑门子除了家,财,酒,色,剩下的基本上没有。

    现在皇帝要收商税,就凭着江南的那些人,有敢反的没?

    反正郭允厚没有想出来谁敢反。

    想了想,郭允厚干脆应道:“既然如此,何不在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试行之?”

    不就是不要脸么,老子也会啊。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弄出来不到一万两的银子恶心皇帝,顺道也把自己这个户部尚书给恶心了。

    现在自己有了机会,就他娘的拿这四个地方的混账们开刀算逑反正御史已经被皇帝陛下派去了,别管有用没用,反正这四个地方会老实一阵子。

    趁着没有人敢作妖的这段时间,不正好就拿这四个地方下刀子?

    温体仁却道:“何必这般的麻烦?四地而已,当不得什么大事,若仅仅如此,仅天津卫用之于试行便罢了,何必要大张旗鼓的折腾这四个地方?”

    郭允厚问道:“那依温大人的意思是?”

    温体仁道:“干脆,要来就来一把大的,直接在浙江还有福建试行。”

    郭允厚反对道:“下官以为不妥。四地分散,就会各自为战,两省相连,若是一起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的很了?”

    温体仁道:“那就江浙一地。就算是出了问题,海上有郑芝龙,陆上有卫所,谅他们也翻不了天去。”

    郭允厚道:“郑芝龙指望不上,现在往新明岛运送东西都已经够他头疼的了,江浙有事,就会与陛下开发新明岛移民以实之的计划相悖,到时候又如何向陛下交待?”

    温体仁却笑道:“那又怎样?别忘了还有登莱的东海舰队可用。虽然比不得郑芝龙掌控的南海舰队,可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该到了拉出来练练的时候了。”

    顿了顿,温体仁干脆道:“舰队还是其他的水师,这事儿咱们不用操心,回头我去寻英国公打声招呼,总不能让他们五军都督府轻闲了。”

    郭允厚又接着道:“若是有人学那张溥张采一般的抗税?”

    温体仁闻言,干脆笑着道:“那就让他们抗呗,到时候看看是陛下的刀硬,还是他们的脑袋硬。

    咱们这位陛下,不是天启爷,也不是成化爷跟正德爷一般的皇帝,更像是成祖爷一般,再想要向天启年间逼着朝廷收回税监,玩什么投献,那就是找死。”

    说到投献之后,温体仁干脆把心一横,接着道:“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再把浙江的田地都梳理一番,看看有多少可耕之地,有多少无地之民,又有多少是投献在他人名下的。”

    郭允厚大惊之下,起身道:“下官反对!温大人,陛下命咱们讨论的是商税的事儿,您这么干,就真的是逼着浙江之地烽烟起了!”

    温体仁却毫不在意的道:“起又如何?不起又如何?陕西之事你还看不明白么?百姓没了地,吃不饱饭,早晚得烽烟四起。到时候陛下追责下来,你担着还是我担着?”

    郭允厚却仍然不同意,反对道:“那也不应当如此急切,倒不如先把商税征上来,等平定了建奴之后再清查土地。

    温大人,清查土地得罪的人,根本就不是收商税所得罪的人能比的。积毁销骨,众口铄金,一旦烽烟四起,你我的人头就得被陛下摘了去!”

    温体仁却不怎么在乎郭允厚的担心。

    新皇登基,前朝老臣被清理是肯定的事儿,尤其是像锦衣卫这种角色,基本上先帝所用的锦衣卫指挥使都会被处理掉,能告老还乡都已经算是好的了。

    可是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别说是许显纯田尔耕这般臭名昭著的货色了,就连顶风臭十里的魏忠贤不还是活的好好的。

    而且崇祯皇帝一贯以来的表现无不说明了一件事这位爷就没有让自己手下背黑锅的习惯,什么事儿都是摆明了就是朕干的,有能耐你来咬朕吖这种无赖嘴脸。

    除了在大明现在传的满天飞的《布木布泰秘史》这件事儿上,崇祯皇帝没把自己的名头亮出来以外。

    跟着这种皇帝办差,只要是用心做事,把事做好,别搞出什么天大的乱子来,基本上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当成替罪羊给推出去顶缸。

    想了想,温体仁干脆说道:“郭尚书无非就是担心浙江之地会因为土地之事被逼反,士林之间的投效等等被处置后会谣言四起,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先不论浙江有没有胆子谋反,就算是有,陛下也必然不会推我等出去,反而会直接将之平定。

    莫非,你没有发现陛下早就对于商税和投献之事不满了么?”

    郭允厚还想反对,温体仁却直接将郭允厚还没有出口的话给顶了回去:“若是郭尚书担心,温某一个人上书也就是了,断然不会牵连到郭尚书就是。”

    郭允厚这下子就有蛋疼了。

    自己算是阉党一伙儿的,这个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温体仁现在同样也是,两个人肯定就是一伙儿的。

    现在温体仁要是自己上书给皇帝,而自己没有附名,那其他的阉党成员怎么看?其他的浙党楚党东林党又会怎么看?

    关键是,温体仁这老东西他偷换概念啊。

    自己担心的是因为清查土地而逼反浙江的事儿,而这家伙干脆把概念偷换为了自己怕因为清查土地而逼反浙江的事儿担责任。

    反正这事儿让温体仁这么一整,整个的味儿都不对了丫的也太恶心人了。

    郭允厚干脆把心一横,咬牙道:“那下官也附名便是。只希望江浙之地的那些个混账东西没有太傻到家,妄图对抗朝廷。”

    温体仁捋了捋胡须,笑着道:“郭尚书多虑了。陛下在南直隶杀的那么狠都没有逼反他们,不过是重新丈量下土地而已,当不得什么大事。

    再者说了,借用陛下的一句话,我大明想要当官的人多了去,不差他浙江那么一个两个的。

    老夫还想着,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再把南北榜之事给去掉,南北同考,不分两榜。

    只是老夫年事已高,这些事儿,还是你们这些年轻一些的来办比较好一些。”

    这干脆就是**裸的拉拢了。

    见事情已经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了,郭允厚也干脆把心一横,对温体仁道:“既然如此,不如明儿个散朝之后由下官先召集户部官员商议?”

    温体仁点了点头,应道:“郭尚书先在户部议着,老夫也召集内阁诸位同僚商议一番。

    总之,这商税是必须要收,朝廷有了钱,才能让百姓过的更舒坦一些。百姓舒坦了,你我在青史之上,名声就坏不到哪里去,剩下的不用多想。”

    大明的朝堂,就像是崇祯皇帝在某一次发火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儿,跟筛子差不了多少。

    除非是崇祯皇帝有意封锁到所有消息,大肆出动厂卫,否则的话,朝堂上面的消息或者其他的消息,过不了多久就会搞的整个京师都知道。

    京城的百姓知道了,那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都跟着知道了,甚至于江南的百姓知道的比陕西山西的百姓知道的还要早。

    出了京城往东,就是通州。

    通州可是有着运河的,而且离着天津卫也近而天津卫有出海口,登莱和江南知道消息的速度跟般的速度基本上差不多。

    而这一次要动真格的收商税,崇祯皇帝并没有严令封锁消息,所以一路上鼓足了帆,短短几天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浙江。

    狗皇帝终于要实现他在宣府吹的牛逼了天下商人,皆十税其一。

    一时之间,浙江倒是有些人心惶惶的感觉,或者说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行。

    苏州府的赵老爷就很头疼,连自己刚纳回来的那个十四岁的小妾都没有心情去碰了。

    自己联系了那么多的同行还有乡绅,凑了九千八百三十八两银子给狗皇帝以助饷,可是换来的是什么?

    御史出京,地动山摇,这事儿自己已经知道了。

    只是御史走的是陆路而不是海上,所以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比较多,足够自己处理一些首尾,把不该存在的东西给抹去,让账面上看起来更干净一些。

    可是这狗皇帝真的太不是东西了啊。

    本来自己和这些同行们就已经提惊受怕了,现在又传来要收商税的消息。

    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命苦!

    只是不知道赵老爷如果知道暗中还有马维负责暗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的税收情况,再加上温体仁还蔫坏的提出来顺便清查一番投献的情况,心中又是如何感想。

    大概骂娘的心情是再也压制不住了吧?

    毕竟赵老爷身为天启元年的举人,那可是有功名在身的。

    虽然没能考中进士,可是举人的身份在乡里也足够高了,起码赵老爷名下的这千余亩良田,基本上都是那些泥腿子为了避开赋税而投献过再加上自己使尽了各种手段巧取豪夺而来的。

    有了田,就得有产业,古人不是说了么,三十而立。

    立什么?著书立传名扬天下这种事儿,明显就不是自己区区一个举人能干的来的,那只能是立业了。

    立业不是更简单?只要弄上几个铺子,仗着自己不用交税而且和知府大人交好的优势,这产业还不是立即风声水起?

    但是现在不成了,麻烦来了。

    那狗皇帝要动真格的了,却又该如何是好?

    赵老爷很头疼,干脆命人去请了与自己亲厚的远房亲戚,苏州府知府寇慎寇大人一起来饮酒。

    借着酒意,赵老爷开口道:“大人,若是论起来,我还得称大人一声表叔,所以今儿个小侄也就厚颜向表叔大人请教一番,还望表叔不吝赐教。”

    寇慎放下了手中的杯子,笑眯眯的道:“你是想要问商税之事?”

    赵老爷道:“不错,正是如此。宣府那几个不知死的混账东西惹出来的麻烦,凭什么要我等遭殃?

    不瞒表叔,侄儿我也算是家大业大,一旦这商税真个收了起来,想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可就真成了问题了。”

    寇慎却没有理会赵老爷的叫屈,只是笑着道:“那,你有没有胆子谋反?”

    赵老爷激灵一下,浑身的酒意便随着冷汗一起蒸发掉了,连声道:“侄儿可也是读过书的,须知道忠君报国,又如何会谋反?若有此心,天地不容!”

    天地容不容的,其实赵老爷不太关心,但是崇祯皇帝容不容,这可就很要命了。

    崇祯皇帝砍了多少人头,现在根本连数都数不清楚了,就凭着自己这百十斤,估计还不够大军过来砍两下过瘾的。

    造反,那不是作死么?

    寇慎脸上的笑意也敛了去,冷着脸道:“你也知道忠君报国?那商税难道朝廷就收不得?前些儿日子的大明半月报,我没让你看是怎么的?”

    顺便推荐一本老乡写的书:《灵魂管理局》标签:恶搞,逗逼,无厘头,只是有点污,看完容易学坏…

第三百九十二章 刀架脖子上最好使

    大明半月报这玩意,赵老爷怎么可能没看,平时自己家里都会订上一份,自己慢慢拿着瞧,更何况寇慎特意叮嘱自己看的上一期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就在上一期,署名为荣小荣的作者就已经透露出了那么一丝的消息《论税收的作用》。

    如果说不收商税,光是让自己看里面的内容,那么这一篇文章无疑是令人拍案叫绝的。

    其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税收,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理论。

    但是现在这税收到自己头来上了,当真是彼其娘之!

    不管心中再如何不爽,赵老爷还是讪笑着答道:“小侄自然是看过的,而且那一篇《论税收的作用》虽然白话写就,缺了几分文采,却着实将税收的作用写的明明白白,换普通百姓来读,也是能明白的。”

    寇慎嗯了一声,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之后,才斜了赵老爷一眼,然后开口道:“既然你也清楚,现在又如何这许多抱怨?”

    赵老爷一时语塞。

    税收的作用,清楚归清楚,赞成也归赞成,但是这税收到自己的头上来之后跟他娘的看文章能一样么?

    是,你寇老爷自然是赞成的,但是你是堂堂的知府大人,光是每年的冰炭孝敬都够你老人家吃的满嘴流油了。

    可是老子只是区区一个举人而已,又没有入仕,现在有多么苦逼你知道吗?你了解我心中的痛吗?

    然而赵老爷心中的吐糟并没有什么鸟用,寇慎手举着酒杯,似笑非笑的道:“不想交税,心疼,没胆子造反,怕死,那么你就必须要在脑袋和钱财之间选择一个。”

    看着赵老爷万分纠结的模板,寇慎又接着道:“你扪心自问,你比之张采张溥之流如何?”

    赵老爷老老实实的道:“自然是多有不如,别说是太仓二张,便是比之张溥的学生吴伟业亦多有不如。”

    寇慎嗯了一声,笑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那我再问你,太仓二张和吴伟业之流,如今何在?南直隶之事你也应该是知晓的,李日宣,熊明遇,徐宪卿,陈必谦,王允成这些人,哪个不是一时之选?如今又何在?”

    被寇慎这么一问,赵老爷的脸就更黑了。

    太仓二张带着他们最优秀的学生吴伟业一起被抄家灭族,现在连骸骨都找不到在哪儿。

    至于像李日宣和熊明遇这些身在东林点将录上面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的脑袋也没有保住。

    就连已经死了的那些个也通通被挖出来鞭尸后矬骨扬灰。

    江南之地东林党的人不是没有,相反,还很多,但是还有谁是敢顶着东林党或者复社的名头出来的?不怕被砍了脑袋的尽管去试试。

    赵老爷此时心中已经恨死了自己这个远房的表叔了光他娘的捡这些吓人的说!

    寇慎却是没有理会赵老爷此时难看的如同死了爹一般的表情,反而又饮了一杯之后嗤笑道:“既然你称我一声表叔,那就表表叔的一句劝,适可而止。

    这些年,别管表叔对你有多少照应,好歹也不曾亏了你,你自己真实境况如何,你自己心里也清楚,又何必深陷其中?

    钱没了,慢慢的可以再赚,凭你的头脑和我的照拂,正正经经的赚钱也少不了你的。

    命没了,呵呵。”

    赵老爷直接被寇慎这一声呵呵给惊醒了过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之后便站了起来,躬身道:“多谢表叔指点,侄儿明白了。”

    寇慎这才笑呵呵的端起了酒杯道:“坐下,坐下说。既然喊老夫一声表叔,就不能看着你跳这种坑。”

    想了想,寇慎干脆把话给挑明了:“还有,如果有其他人联系你什么的,直接干脆的拒绝掉,或者直接送到官府交给老夫,总之不要与他们那些个蠢货暗通曲款。

    说不定,陛下现在正盼着有人跳出来举旗造反呢。”

    赵老爷心中一惊,问道:“若是真有人造反,那小侄又当如何自处?”

    寇慎冷笑道:“你跟他们撇清了关系,到时候那些个蠢货是生是死,是诛九族还是夷十族,都跟你没有关系。

    不过,你要是敢跟他们虚与委蛇,到时候也少不得受些牵连。千万别想着那些个蠢货能成功。

    甚至于,连他们有没有胆子造反还要另说。”

    其实寇慎的判断没错,不管是崇祯皇帝现在就在盼着浙江有人举旗造反,还是浙江那些个大商人还有读书人根本就没胆子造反。

    两者都被寇慎给说中了。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在准备正式收取商税的风声传出去之后,张惟贤就已经开始秘密调动兵马,甚至于连郑芝龙都接到了锦衣卫的通知,下次从新明岛回来之后直接去登莱补给,而不是在福建的基地补给。

    但是浙江方面也确实没有胆子直接就举旗。

    或者说,都在观望,都想着有哪个二傻子先跳出来举旗之后,大家伙儿再跟上一起举旗。

    可是让人失望的是,整个浙江尽管是哀鸿遍野,都喊着商税来了,自己家的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可是实际上,却是诡异的平静。

    一个打算举旗造反的都没有,或者说,都在老老实实的等待着商税开始征收的那一天。

    其中研究的最多的,也不过是该不该转行做其他的生意,如何能避免自己被多收税,如何能逃掉一些。

    反正打算出头举旗造反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读书人们也平静的有些诡异。

    换了天启年间,甚至于从自成祖皇帝朱棣之后的历代皇帝在位之时,这些读书人早就忍不住跳出来指手划脚一番了。

    起码也得骂几句狗皇帝贪财敛财一类的,别管有没有用,起码也能博一个清名出来。

    可是现在却没有一个读书人开口话说。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

    一旦在这种敏感的时候跳了出来,被锦衣卫抓住了什么手脚,后果就是功名被收回,所有的读书人的优待也要被追回,就此沦落到跟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们一般。

    或者加入那些满身铜臭的商贾之列而商贾是连丝绸做的衣服都不能穿的。

    虽然现在这第禁令名存实亡,可是谁又敢保证那位爷不会突然想起来?到时候一道旨意下来,读书人的体面何在?简直是有失体统!

    但是现在有什么办法?

    造反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造反,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办,老老实实的听话才能好好活下去维持生活。

    所以浙江的读书人也诡异的造反了闭嘴,绝口不评论一句。

    浙江方面的动态传回到了京城之后,崇祯皇帝都感觉诧异了这么乖?这些家伙不是在给朕憋着什么坏呢吧?

    但是回过头掂量了一番自己手里的刀子之后,崇祯皇帝觉得随便你们憋去呗,只要有人敢死,朕就敢埋。

    不对,是敢诛九族。

    被崇祯皇帝派出去的御史们也觉得奇怪。

    被派出去的御史们并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直接分头交叉行动。

    也就是说,一组人会先去苏州,然后再去松江,之后是常州和镇江。

    另外一组则是想反的顺序,还有一组是随机去哪个地方。

    反正四个地方,一共是三伙御史分开行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番子跟随,美其名曰保护御史大人的人身安全。

    对于崇祯皇帝如此的关心,御史们还能说什么?

    三组御史毛都挺失败的,最后揪出来几个有问题的县令就返回京城复命去了,至于县令往上的,则是一个都没有查到。

    这让新任的御史头子吴远新很不开心,只能在把手下的御史们给痛骂了一番后了事,自己则是拿着御史们的回报去觐见崇祯皇帝了。

    其实出现这种儿的情况,本身就在崇祯皇帝的意料之中。

    陈尧言被下狱的事儿,根本就没有瞒着任何人,别管是谁撺掇的这个笨蛋,或者是他自己干出来的这事儿,反正他被抓的消息传回浙江的速度肯定要比御史们更快一些。

    而单凭这些个非专业会计出身的御史们去下边查访,如果能查出什么问题来那才是见鬼了。

    估计这三个倒霉的县令也不过是别人推出来的替罪羊,或者说是给御史们一个交待,让他们早早回京而推出来的倒霉蛋而已。

    但是有这三个倒霉蛋也算是好事儿,起码稻草人又能多三个了。

    当然,这三个稻草人是没有资格悬在午门的起码也得是六科给事中往上的级别才行。

    最后的结果就是,三个倒霉蛋被崇祯皇帝派人制作成了稻草人之后,又送了回去。

    从哪个县来的还回哪个县去,然后挂在大堂之上。

    崇祯皇帝相信,就算是后来者最后可能也要被挂上去,起码在刚开始看着这三个稻草人的时候是会老实一阵子的。

    而且,还有马维在暗中查访,虽然说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指望马维能揪出来什么大贪大恶之徒,可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只是这一杆子打下去,倒还真打出来一条大鱼。

    镇江府知府刘文府干出来的事儿挺乐呵。

    崇祯皇帝明旨天下永不加赋,可是这家伙偏偏又想出来别的名目给加回去了。

    可是加的这部分赋,刘文府根本就没有交给崇祯皇帝一文钱,而是自己笑纳了。

    而且刘文府聪明就聪明在,专挑一些穷乡僻壤的小村子,平时都不怎么与外界接触,甚至于在大明官府里都不容易找到记录的那种小村子。

    彼其娘之,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就是一边挖着自己的墙角一边还要嘲笑自己是傻缺的行为。

    这个不能忍。

    而且更操蛋的是,马维在查访过程中身份暴露,差点儿就被这家伙派去的人给弄死。

    如果不是有锦衣卫受命跟着马维,估计这消息根本就不会传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崇祯皇帝心情不爽,就会有更多的人会跟着不爽。

    而刘文府无疑就撞在了枪口上面,而且是加特林级别的枪口。

    谋杀朝廷命官,罪同谋反,而刘文府这家伙企图干掉崇祯皇帝派出去的秘密御史,这事儿能忍?

    反正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表示平时没事还想找点儿事,现在有事那就更不能忍了。

    崇祯皇帝干脆直接命令锦衣卫去仔细搜集这家伙的证据,顺便再栽赃一个谋反的罪名。

    直接弄死算逑。

    所以刘文府在自己被抓的时候,看着锦衣卫从自己家后院里翻腾出来的龙袍玉玺等物时,精神都是崩溃的。

    以前就知道这锦衣卫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也太坏了,自己不过是贪点儿小钱,怎么就他娘的栽赃自己谋反?

    然而再怎么辩白也没有用,龙袍是实打实的,玉玺也是实打实的,这玩意做不了假都从你家把这玩意抄出来了,还说自己不想谋反?

    整个浙江都沸腾了。

    原来还真有个纯爷们打算谋反。

    可是你要谋反你早说啊,说完了就举旗啊,兄弟们兴许就跟着你反了呢?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的刘文府明显就成了一只鸡,用来儆猴的鸡。

    自己被凌迟一千二百刀处死,九族一体死绝。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七岁以下的儿童倒是没有被一起砍头,但是同样被流放三千里。

    原本因为刘文府被抓还有些想法的浙江一众读书人和大商贾们这下子算是熄了心中的念想了。

    太他娘的吓人了,九族啊,几百口子啊,说砍就给砍了,倒霉的刘文府干脆就是一千二百刀给活剐了的。

    啥也不合计了,干脆老老实实的等着陛下派人过来收税得就嘞,至于是税监收还是官府收,到时候看朝堂上的官老爷们怎么向陛下争取吧。

    这等遭遇要是放到自己身上,想想都害怕。

    反正都是为了大明做贡献,税收最后也会落到百姓身上,自己也骄傲啊。

    而这些文人们和商贾们的反应被锦衣卫汇报到京城之后,接到消息的崇祯皇帝也是哭笑不得。

    商税商税,主要针对的就是商之一道。

    现在的大明,把读书人惯的有些太过了,很有些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就骂娘的感觉。

    果然,还是刀子架在脖子上比较好使。

第三百九十三章 诛心之语

    崇祯皇帝一直觉得大明的官员们除了有限的那么几个之外,剩下的全是一些贱胚子。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说的就是这些个家伙们。

    比如说山东人最引以为耻的孙之懈。

    虽然说经过螨清各方面不断的洗白与淡化,后世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么个家伙的存在了,但是恰好,身为程序猿而又喜欢逛论坛的崇祯皇帝恰好是知道其中情况的一个。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是这个王八蛋上书给建奴搞出来的。

    当然,这孙子的下场也不太妙,被人从头皮上打洞往他脑袋里面植入猪毛。

    但是留发或者留头二选一的事情却是这家伙搞出来的。

    民间百姓创造性的开发出了正月里面不剃头,否则会死舅舅的说法。

    至于像剩下的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这一类的官员,在崇祯皇帝的印象里面就那么有数的几个。

    倒是跳的最欢的东林党,大部分是干脆利落的投降了建奴的。

    只是上赶着上门的不是好买卖,这些个主动去给建奴当狗的狗奴才们发现建奴可比大明狠多了。

    毕竟建奴不会像大明一般的宠着惯着这些个读书人,旦凡敢瞎**几句的,统统都被砍了脑袋,顺便家产也归了建奴所有。

    所以这些个混账东西在学乖了之后,吹捧出了糠稀盛世,吹捧吹了钱聋盛世。

    总之这些个混账东西们还是软骨头居多毕竟骨头硬的死的早,乃是千古颠仆不破的真理。

    既然现在浙江那边的家伙们都已经认怂了,老老实实的等着收商税,崇祯皇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温体仁呈上来的奏章一并给允了。

    :臣冒死以闻之:方今大明,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此诚民间之大疾苦也。

    然张太岳一条鞭法已不闻之久矣,百姓无田,则易为流民,流民生则乱生,赋税不收则无以强国养军,故建奴难平。

    今请丈量天下田亩,正其本源,先于浙江试行之。

    另,此诚自古以有之疾,非我大明所独有,臣冒死请陛下赦其罪过,既往不咎。

    臣温体仁冒死以闻,死罪,死罪。

    整个奏章的大概意思基本上就是这样儿,反正不管说的怎么好听,也别管理由找的多么的高大上,总之温体仁的要求很简单,借着收商税的机会一起把浙江的田地给丈量一下。

    到时候该是谁的田还归谁,这人头税该收的还是得收,这赋该收的也得收。

    反正是不能由着这些个混账们再玩投献以避赋税这一套了。

    不得不说,温体仁的这道奏疏直接就打动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早就打算丈量天下的土地以重新分配了。

    以大明的土地分配情况来说,温体仁奏疏里面写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实际上比这还要操蛋。

    就像是茶税一般,福建收了十四两倒数第二,浙江收了十二两强势霸占了倒数第一。

    要知道,这可是一整年的茶税。

    而茶叶可不仅仅是大明的人在买,光出口的那些就不知道得多少了。

    茶税如此,土地的赋税就可想而知了。

    假设大明有一千万亩的土地,大概有六百万亩是收不上来一分钱的赋税的。

    再有一百万亩是归皇帝所有的皇庄什么的。

    维持了大明朝三百年国运的土地赋税就这么着被加到了剩下的那三百万亩土地的身上。

    而那六百万亩的土地里面,基本上是藩王和那些个投献到举人秀才名下的对半分。

    剩下的三百万亩土地收上来的税赋就归了国库,里面还要再分出一部分来皇帝的内帑。

    这种情况下,那三百万亩土地的主人心里会爽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没有人会因为自己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了几倍而感觉到爽。

    所以在快递李小哥举起了大旗造了反,喊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之后才会那么容易的席卷天下。

    无他,抓到了那三百万亩土地主人的心,还有那些主动投献或者被迫投献土地的农民的心。

    农民的心是什么?

    那就是民心。

    自古来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然,李小哥成也民心,败也民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当天下的农民发现李小哥来了之后甚至于还不如老朱家坐江山的时候稳当,被抛弃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所以到了最后,李小哥也被一伙子乡团给灭掉了。

    如今温体仁的奏章就是直接把这个问题给指出来了,等于是揪开了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没有谁去揪,也没有人敢去揪的盖子。

    崇祯皇帝心里怎么可能不高兴?毕竟自己可是早就有了揪盖子的打算了。

    而且温体仁的盖子也不是直接说揪了就揪了,而不是揪完就不管了。

    人家在奏章里面可是明确的说了,先在浙江之地试行,而且那些个混账东西们的罪过还请求崇祯皇帝赦免了。

    为什么要挑选浙江?

    就是因为那里读书人多,出海方便,赚钱容易。

    这么一来,就算是真的查出来了问题,只要把该清退的田地老老实实的清退,那么人就是没有问题的。

    再怎么说,吃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吃饱了,现在只是少吃,又不是彻底的不让吃,更没有让人往外吐出来一些的意思。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如果有,就试试自己的脖子和崇祯皇帝手里的刀子哪个更厉害一些吧。

    心情大爽的崇祯皇帝干脆命王承恩亲自去挑选了一对玉如意赏给了温体仁。

    而崇祯皇帝赏赐温体仁的举动,自然就会被朝堂上的大臣们先行解读,然后再向民间扩散。

    直到扩散到大明所有的地方,所有人的耳朵里面为止。

    一般来说,皇帝赏赐玉如意给文臣,那就是代表着皇帝对于这个文臣的看好,看重。

    名声向来就不怎么样的温体仁这下子在民间,或者不能说是民间,因为主力还是那些个读书人之间变得更臭了。

    大有提温色变之意。

    当然,如果说大明的读书人都是那种只顾着自己享福而不顾天下的货色,这大明别说三百年国运了,估计早在老四朱棣之后就已经凉透了。

    温体仁的名声虽然臭不可闻,大有比臭狗屎还臭的趋势,可是士林之间慢慢的也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那就是支持温体仁丈量田地要求的声音。

    比如像无限偏向于法家,或者干脆就是法家的沈颢。

    对于法家来说,皇帝就是一切,不管是律法还是什么,统统都是为了皇帝而服务的。

    皇帝必须是圣明的,所有的错误全是那些个狗屁臣子们办事不力,应该把这些误事的大臣们砍了脑袋以正视听。

    就像是现在,温体仁在士林之间的形象是什么?

    奸佞,幸进小人,皇帝的传声筒。

    所以在沈颢等法家之人的眼里看来,温体仁所上的这道奏章与其说是温体仁觉得大明已经到该丈量田地的时候,倒不是说是出自于崇祯皇帝的授意。

    毕竟像沈颢这一批偏向于法家的预备役官员们还在六部各科行走学习,并没有直接参与政务的权力,所以温体仁自己的意思却被曲解为是受了崇祯皇帝的指示。

    虽然这也是崇祯皇帝早就打算的事儿。

    既然这是伟大的皇帝陛下的指示,那么在法家预备役官员看来,这天下的田地就必须得丈量一番,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谁要是敢把不属于自己的土地弄到自己的手里,那就是跟皇帝陛下过不去。

    而跟皇帝陛下过不去的,统统都应该送到刑场上走一遭,把脑袋砍掉,看他们还敢不敢跟皇帝陛下对着干。

    以沈颢为首的预备役官员们干脆在士林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明刀明枪的开始支持温体仁。

    崇祯皇帝在接到锦衣卫奏报的时候也被这种情况搞的哭笑不得。

    尤其是这两伙不同意见的士子决定展开一场辩论。

    当然,不是针对于朝政,而是针对于丈量土地和收税对于大明的影响。

    瞧,诸般利弊这四个字就完美的避开了吧?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人都是已经中了进士或者是同进士出身的,也就是说,已经是预备役的官员了,不再是“诸生”。

    既然不是诸生,又没有向朝廷建言,那当然就不存在什么违法大明律的情况了。

    沈颢这个家伙生错了时代啊,要是放在后世,妥妥的流氓律师或者是外交部的大拿。

    暗自吐槽的崇祯皇帝也来了兴致,问清楚了双方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之后才挥手拿许显纯退了下去。

    沈颢这个家伙,崇祯皇帝有印象,而且很深。

    在今年的殿试之时,就是这个家伙表现最为突出,而且思想上彻头彻尾的就是法家思想。

    崇祯皇帝觉得这家伙可以留给太子用一用,毕竟是十六岁就中了进士的法家学子,用好了,当个顾命大臣什么的简直不要太轻松。

    唯一的毛病就是天老大皇帝老二他就得排老三,很有些目无余子的意思。

    所以这家伙在京中的名声也不怎么样,甚至于可以说仇敌颇多崇祯皇帝有意打压一番的结果。

    现在这家伙的棱角明显还没有磨平,竟然还有心思跟人起了骂战辩论,这种热闹不去瞧瞧,简直都对不起自己对于这家伙的打压,更对不起自己憋在紫禁城这长久的时间。

    五月初四,也就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崇祯皇帝乔装打扮一番之后就向着双方约定的醉仙楼而去。

    醉仙楼的掌柜觉得今儿个应该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祖坟上估计已经是浓烟滚滚了。

    否则的话,没办法解释这些个官老爷们怎么就跑到了自己这个小小的醉仙楼来了,而且一来就是这么一大群,还大方的包了场。

    要知道,往常这些官老爷们最喜欢去的可是清风馆一类的风雅之地,像自己这种酒楼,官老爷们一般都不怎么喜欢来。

    而扮做锦衣卫百户打扮的崇祯皇帝大摇大摆的进了酒楼,这些个预备役的官老爷们谁也没有把崇祯皇帝当回事儿。

    像这种大规模的预备役官员集会,要说是锦衣卫不派人来那才是见鬼了,派人来了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

    而这些人之前倒是见到过的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完全变了个模样。

    身体看起来胖了一些,嘴巴上也多了两撇胡须,原本被崇祯皇帝自己弄短的头发也莫名其妙的长了一大截,眼睛看上去也小了一些。

    总之,如果崇祯皇帝不动不说话,估计就连周皇后当面也认不出来眼前之人就是跟自己睡了好几年的崇祯皇帝。

    此时的崇祯皇帝完全有资格说一句,狗屁的亚洲四大邪术,除了泰国的那个自己惹不起之外,剩下的三大邪术完全都是渣渣。

    既然锦衣卫的人也已经到了,沈颢也懒得再浪费时间,干脆简单的招呼那伙跟自己意见相左的预备役官员落座之后,便吩咐掌柜的上酒上菜。

    简单的饮了几杯之后,沈颢便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开口道:“诸位,之前沈某就已经说过了,丈量土地,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善政。

    诸位有不同看法的,也尽管可以提出来,理越辩越明,若是能说服沈某,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与沈颢正在挨着却又不在同一张桌子的王永忠开口道:“沈兄弟所言,只是看到了好处,可是坏处呢?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沉疴重症,不宜虎狼之药。

    沈兄弟想着丈量天下田地,那被丈量之人可曾愿意?

    有的人田多,有的人地少,难道还要均田地不成?”

    沈颢摇了摇手中的折扇,笑道:“是否均田地,那是陛下与朝堂之上诸位大臣才能决定的事情,与我等今日所辩无关。

    但是兄台不得不承认的,则是我大明田地此时分配极为不均。

    小弟一路赶考,见多了自己原本有着土地,却要托寄到他人名下的百姓。

    这其中有几分是自愿?又有几分是被逼无奈之举?”

    王永忠道:“被逼无奈之举?沈兄弟可是说当今朝廷施政不当,以致于百姓要将田地投献他人?”

    沈颢的脸色当即就冷了下来。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

    难怪沈颢的脸色不好看,王永忠这话摆明了就是给自己挖坑跳,而且还毫不顾忌掩饰。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说当今朝廷施政不当以至于将百姓逼得把自己的土地投献他人?

    不用怀疑,自己只要敢应了这个套,明儿个自己的人头就能出现在菜市口上。

    诽谤君王是个什么罪过,就算他王永忠不清楚,沈颢自己身为法家学子,难道还能不清楚?

    自己这些人虽然说是预备役的官员,可毕竟不是正规军,没有资格位列朝堂,就更别说指点当今朝廷施政之得失了。

    只是沈颢毕竟还是年轻了一些,根本就没有耐心去跟王永忠慢慢的撕扯,反而唰的一声将折扇收了,冷笑道:“王兄何以出此诛心之言?

    百姓为何无立锥之地,你知,我知,天下皆知,与当今朝廷之施政何干?”

    崇祯皇帝看着两个逗逼,心中也开始发笑。

    要不然怎么说读书人就是坏呢。

    王永忠那家伙上来就直接掀桌子的举动,说白了就是因为自己在这里,所以下个套给沈颢。

    而且是堂堂正正的挖个坑让他跳锦衣卫的百户在这里,要么你就诽谤君王,要么你就掀了桌子得罪天下所有的士子阶层。

    不管沈颢怎么回答,今天这一关都不会好过。

    只是王永忠千算万算,就是漏算了两件事情法家的学子就没有怕得罪人的。

    大秦孝公时的商鞅,得罪的人多不多?最后落得个被惠公车裂的下场,也就是传说中的五马分尸。

    大汉孝景皇帝之时的晁错提出削藩之议,得罪的人多不多?最后被景帝连哄带骗的弄到了法场一刀两断腰斩。

    商鞅和晁错的死法,就没有一个是不吓人的。

    但是吓到了法家学子了没有?

    实际上并没有。

    到了汉孝武皇帝之时,桑弘羊又一次举起了法家学说的大旗,统管大汉财政近四十年之久。

    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其后哪怕是披了一身的儒皮,法家学术仍然活跃在中原王朝。

    唯有到了宋时,儒家才全面上位。

    但是到了大明之时,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又是偏好于法家治国。

    而且大臣里面还出了张居正这家伙。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开始了披着儒皮干法家事儿的施政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说白了,从这三方面来看,张居正就是跟这沈颢是一模一样的套路先披着儒家的皮混上位,然后再反过头来搞自己法家的那一套。

    只是张居正是成功了,但是眼前的沈颢却是直接被王永忠给针对了,而且还有崇祯皇帝的暗中打压,能不能成功还真不好说。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又暗自摇了摇头。

    沈颢还是太年轻了些,直接这么冲动的就直接把盖子给掀开了。

    掀盖子这种事儿,温体仁能干,施凤来也能干,甚至于郭允厚也能干。

    但是他沈颢就不能干。

    温体仁和施凤来,还有郭允厚,那是什么人?要么是内阁首辅,要么是首任的九州岛总督,要么就是户部尚书。

    沈颢呢?

    别说是个正经的官身了,现在还只是个预备役的官员。

    温体仁他们提出来,这就叫政治,沈颢提出来,就叫搞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崇祯皇帝有意拉偏向沈颢,也只略微顾忌一下,不能干的太过。

    这事儿跟杀几个大臣,哪怕是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都不一样。

    把大臣宰上几个,空出来的位置就多了几个,依着读书人的尿性,只怕是多杀几个才好要不然自己怎么上位?

    但是,像沈颢这么干,就是触犯了所有人的利益从秀才到进士,无一遗漏。

    当然,崇祯皇帝不在乎这个,大不了就自己拉偏架而已,现在还是看热闹要紧。

    此时王永忠正摇头道:“恕愚兄鲁钝,不解沈兄弟之意。”

    沈颢干脆冷笑道:“不解就不解罢,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王兄心中有家有国,只是家在前而已。”

    见沈颢直接就把所有的盖子都给掀了,王永忠心中暗笑,只是又回敬了一句:“沈兄弟这话就不对了,王某若是心中不以国事为重,又如何会在这醉仙楼与沈兄弟辩论?”

    沈颢嘿了一声道:“王兄既然这般说法,那沈某请问,王兄家中有田几亩?有佃农几户?又有多少土地是王兄家中一代代传下来的?又有多少是王兄中了秀才之才有人投献的?”

    见王永忠哑然,沈颢干脆又接着道:“王兄之辩才,沈某深感佩服,只是下次大义凛然的指责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到底如何再说可好?”

    王永忠脸色铁青,冷声道:“那沈兄弟家中又有田几何?又有多少是投献之田?”

    沈颢却是不假思索的道:“沈某家中有田三百亩,其中一百亩乃是小弟未中秀才之前家中祖辈代代积累所得,余者皆为投献。”

    见王永忠想要开口说话,沈颢直接打断道:“沈某已经去了书信给家父,将这些投献之地尽数清还给当初投献之人,自此后与我沈家再无干连,如何?”

    王永忠头一次感觉到这沈颢不像是个十六岁的状元,反而更像是个积年老吏愣头青。

    说他是积年老吏,是因为这家伙这事儿办的滴水不漏,基本上堵死了自己向他发难的窟窿,而且占据了响应朝廷的大义。

    说这家伙是愣头青,则是因为这家伙既然这么难搞,却还是选择了直接掀盖子。

    不应该是大家坐下来端着酒杯好好谈一番的吗?魂淡!

    随着王永忠一起前来的将皓东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先是向沈颢施了一礼这后,才接着道:“沈兄家中想必是不愁吃喝了?

    只是吃饭穿衣这事儿,沈兄弟不愁,天下间却有的是人在犯愁。

    以蒋某为例子,当初未中秀才之前,家中是半分的薄田都没有,只能靠着佃租他人之地为生。

    也只有在中了秀才之后,有人投献过来,蒋某这才得以饱腹。天下是是像沈兄弟这般的多?还是像蒋某这般的多?”

    沈颢端起酒杯道:“那蒋兄上个月新纳的小妾又如何解释?当时在场之人可都是送上了一份贺礼,讨了几杯酒吃的。那三十年陈酿的杏花村,不知道是蒋兄多久的俸禄?”

    蒋皓东的脸色当即就黑了下来。

    以前苦逼的日子当然是苦逼,可是现在老子熬出头了啊。

    以前连村子里那跛脚的丫头都看不起自己,现在自己贵为进士老爷,岂是那等贱人能高攀的起的?

    难不成要按你个混账东西说的,本老爷再把那些个投献过来的土地给退还回去?

    那本老爷这十年寒窗受的苦是所为何来?

    而且打人不打脸,你沈颢现在把老子纳小妾这事儿给揭出来算什么?

    不当人子!

    见蒋皓东被问住了,王永忠当即就打圆场道:“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蒋兄十年寒窗抱得佳人归,不也是应有之意?”

    沈颢反问道:“应有之意?我辈读圣贤书所为何来?为了千钟粟?为了黄金屋?为了颜如玉?”

    不待蒋皓东回话,沈颢又接着道:“故宋横渠先生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才是我辈读书人应有之作为,观二位兄台,实在不佩称之为读书人,满脑子的酒色财气,丝毫不见报效君王国家。”

    随手抄起解手刀割破一片衣袖之后,沈颢无视了对面众人那黑到极致的脸色,昂然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沈某观二位兄弟连自身都不修,何以在此大言不惭,狺狺狂吠?

    自今日起,沈某与诸位割袍断义,就此老死不相往来,告辞!”

    随在沈颢身后的一众偏向或者本身就是的法家学子,皆是一言不发的随着沈颢扬长而去,剩下王永忠与蒋皓东等人黑站脸愣在当场。

    崇祯皇帝心中也是郁闷不已。

    老子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出宫,你们这就完事儿了?说好的大戏呢?

    实在不行打一场也行啊,就这几么互相喷了几句就算完了?

    关键是,谁赢了?谁输了?

    麻卖批,虎头蛇尾一场戏,搞的不清不楚的就散了场,白费了老子一片心了。

    现在崇祯皇帝开始考虑要不要把秀才及秀才以下的各种优待都给取消算了。

    现在大明有了基础教育,也就是社学,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秀才这种生物就会越来越不值钱。

    甚至于有可能泛滥成灾但是不能吃,不能喂动物,不能入药,这就意味着秀才们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基本上没有什么天敌。

    给他们的优待一旦多了起来,这些玩意可是真的会造成大灾难的。

    至于王永忠冷笑之下说出来的什么均田地一类的,崇祯皇帝倒是没放在心上。

    虽然说后世的穿越者培训中心都把均田地打土豪奉为圭臬,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认为。

    均田地打土豪的背景是什么?

    是国内就那么多的人但是却只有那么点儿的土地,而向国外扩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不允许。

    不均不打怎么办?继续恶心自己?

    但是大明存在这个问题吗?

    很明显,不存在。

    光一个新明岛就已经足够安置一多半大明的人口了,慢慢的迁移就是了,担心土地不够分纯属扯蛋。

    更别提以后还有殷商故地需要收回,那地方别说是一多半,就是整个大明的所有人口全都迁移过去也安置的下。

    那还均个毛的土地啊,让老百姓们卯足了劲的造小人儿才是正经事儿,谁有功夫去均什么田地,累不累啊。

    就像是现在陕西那地方的佃租一般,原本在天启年间的时候能收到五成甚至于七成,现在呢?

    能收到四成的都得是走狗屎运,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三成,甚至于有的干脆降到了两成。

    要不然谁去佃地来种?

    老百姓傻起来是真傻,一旦精明起来也是很吓人的。

    两成的地租还可以考虑一下,毕竟故土难离嘛。

    四成就扯蛋了,还不如换个地方呢。

    跟着唐王殿下去新明岛,那里现在也是大明的地盘,去了之后不光能分到地,还能分到银子,好处多的是,佃四五成的地来种?

    除非脑袋被门挤了。

    所以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什么均田地一类的玩法,土地不够分了就去抢,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倒是沈颢所说的投献这个事儿,倒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宫中的崇祯皇帝把妆卸掉,恢复了本来面目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温体仁还有礼部尚书孟绍虞给诏进了宫中。

    等到二人进宫,走完了觐见皇帝的礼仪之后,崇祯皇帝就直接开口道:“现在社学的童子,已经差不多学了一年了罢?”

    温体仁和孟绍虞都有些懵逼,现在不是在研究商税的事儿么?怎么又扯到社学上去了皇帝就是皇帝,这思维,一般人跟不上。

    孟绍虞躬身道:“启奏陛下,现在大明各地社学的童子都已经入学近一年。”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朕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现在大明各地社学的童子加起来,估计近百万之数吧?”

    孟绍虞道:“不止百万之数,我大明人口万万之数,适龄童子之数约二百余万。若是把十岁以下的全算上,几近千万。”

    崇祯皇帝暗自盘算了一下,发现跟自己想的差不多。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

    土地不够的事儿,在目前的大明来说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不会是问题。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秀才的事儿,在目前的大明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是个大问题。

    根子还是出在大明的人口基数上大明此时的人口是近万万的,也就是说,大明以后的人口单位要用亿来计算。

    这时候可没有杂交水稻那种逆天的玩意,亩产低的令人发指。

    要不然的话,所谓的王朝轮替,也不会发生在地力不足以养活人口之时了。

    因为就那么多的地,人口却慢慢的多出来了。而后来学会了“要脸”,或者说被忽悠瘸了的中原王朝又没想着去多搞点儿土地,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均分配到的粮食不够吃,也就必然会有人饿死。

    不甘心等死怎么办?

    那就只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至于什么五行轮回,什么吏治**,不过是表面现象,用来扯犊子忽悠人罢了。

    土地好办,但是这人,尤其是这些秀才多出来之后,可就真的令人很头疼了。

    虽然都说是穷秀才,可是真的穷吗?

    在大明,想要成为一个秀才,起码得过了县府二级的考试之后成为童生,然后再经过岁试之后才能成为秀才。

    而秀才又分为三等,按照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其次称为“增生”,然后是附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由大明朝廷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也就是说,不是花钱买来的。

    “增生”,同样也是秀才,但是大明朝廷不再发给粮食了。

    至于“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生员,还不如廪生和增生。

    可是在大明,仅仅是一个秀才,就开始享有免除徭役、免除税赋八十亩的福利。

    八十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而且还不用交税。

    如果说一个秀才本身就是个穷逼,突然间飞上枝头变秀才,所以家里没田地,不要紧,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送。

    当遇上天灾和朝廷加赋的时候,很多农民收成不好交不起税赋,他们就会把田地送给秀才或者举人,寄居到他们的名下,也就是所谓的投献。

    而目的也很简单,因为只要投献到秀才老爷或者是举人老爷的名下,从此以后,他们就不需要在交税,只需要向秀才或举人老爷交一些就行了。

    也就是说,身为秀才,最起码可以坐享八十亩田地的收益。

    这还是在这个秀才是个真正的穷秀才,没有人脉关系,没有隐瞒少报的情况下所享受的利益。

    如果有点儿门路,再多认识一些官老爷什么的,两百亩变成八十亩都很正常。

    而且,成为秀才以后,这就是属于“士”的阶层,从此就是有功名在身,见官不跪是最先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而隐形的福利就是,哪怕是一个秀才犯了罪,县令也没办法直接喝一声:“与本县重重的打!”

    因为要对一个秀才用刑,最起码得先经常提学官,也就是学政,先革去了这个秀才的功名在可以。

    其次,中了秀才,人家都要尊称你一句秀才公,这在一个普通的乡县,一个秀才基本上算是名流了,可以混个乡绅阶层。

    即便后面没有中举人,最起码这个秀才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声望的,至少可以在当地当个先生,或者去衙门混个小吏。

    所以所谓的穷秀才真的穷?

    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靠码字为生的扑街作者几万十几万,哪个也没有秀才老爷们活的滋润。

    然而现在更可怕的是,这种秀才公马上就要大批量的出现,最多过上个几年之后,估计就得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的秀才老爷出现。

    到时候整个大明全投献给他们算了!

    所以崇祯皇帝不愁土地的事儿,没有了去抢就是,等真的把全天下都抢回来了还不够分的时候,要么把目标盯向星辰大海,要么再优生优育好了。

    反正崇祯皇帝有生之年,甚至于他儿子他孙子有生之年都不用为了这点事儿操心。

    就算是老百姓再能生,全世界的土地还不够分的?

    更何况现在皇家学院之中以陈足奇为首的那些家伙天天都在琢磨粮食种子的事儿,万一被这些家伙搞出来高产的杂交水稻呢?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每个秀才可以免赋税八十亩,而现在社学童子近两百余万,就算是百人之中出一个秀才,那也是每年要新出万余的秀才。

    若是人人都免八十亩,我大明的赋税还能收上来几分?”

    温体仁和孟绍虞也开始头疼了。

    崇祯皇帝说的这个事情是事实。

    原本社学荒废的差不多了,所以这秀才虽然多,可是也不至于出现每年都新增万余人的情况。

    但是现在社学被崇祯皇帝重新搞起来了,而且是美其名曰祖制搞起来的,这就很头疼了。

    最起码每年出现万余秀才的情况就很可能出现。

    看着温体仁与孟绍虞头疼的模样,崇祯皇帝不禁心中暗笑。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考试的难度增加不就行了。

    就跟后世的高考一样,题的难度增加了,考上大学的人数不就被人为的控制住了?

    但是温体仁和孟绍虞的思维却是被局限住了,根本就没有往增加考试难度上面想,而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倒不怪温体仁和孟绍虞,因为如果说人为的增加考试难度以达到大浪淘沙的目的,最起码就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考生会愿意吗?

    之前的时候考试难度是什么样儿的?现在的难度又是什么样儿的?

    新参加考试的无所谓,可是别忘了,还有大量的之前落榜的童生会再一次的参加考试。

    这些人在经历过一次考试之后,大概就对于两次考试之间的难度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

    心生不满是肯定的。

    这种情绪再向着新参加考试的考生之中扩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闹起乱子来。

    然后呢?全杀了?

    或者是再来一出南北榜?

    问题是南北榜是解决南北之间文风不同而出现的,新旧之间的难度差异怎么办?

    弄个新旧榜出来不是扯蛋么?

    崇祯皇帝见两人还在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下也不出声打扰,就任由两人静静的去想。

    过了好半晌之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直接将八十亩的够税田改为五十亩?”

    温体仁觉得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就已经很到位了。

    最起码一个人省下三十亩,一百个人就是三百亩。一万个人呢?

    足足有三万亩。

    每年省出来三万亩,这个数字可就是很可观的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想。

    这他娘的能撑个几年?到时候老子不还是一分钱的赋税都没得收?

    赋没了也就算了,可是税了没了,像郭允厚那种老抠还不得跑来跟朕哭穷,跟朕要内帑的银子?

    问题是,后面的几十年年年有天灾,皇家学院还各种要钱,抚恤阵亡的将士也要钱,内帑有能多少银子这么祸祸?

    既然有治本的方法,朕也不在乎多背一些骂名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温爱卿的提议不错,只是解决了一时,却解决不了一世。随着生员的增多,免了赋税的土地一样在增多。

    到最后,也不过是晚上那么一些时间才会收不上来赋税罢了。朕的意思是,直接一劳永逸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这免赋税的田地给去除就行了。

    至于以后的秀才老爷们,有个见官不跪的特权,到哪儿被人尊一声秀才老爷也就差不多了。

    温体仁当然也知道这是个解决办法,可是这么一来,可真就是把天下间的读书人都得罪的死死的了。

    而在得罪天下间的读书人和得罪眼前的崇祯皇帝之间,温体仁很明智的选择了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反正都得罪过了,也不怕得罪的更彻底一些。

    而且崇祯皇帝就在眼前,这才是最要命的。

    基本一番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免去秀才的免赋税的优待,保留免除徭役的优待罢了。”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眉开眼笑的道:“温爱卿果然是公忠体国,尽心于王事。

    另外,还有举人的问题也是一般,秀才多了,举人必然就跟着多,而举人所享受到的这些优待,比之秀才可要多出来许多。

    这样儿罢,温爱卿回头与内阁诸位大臣们商量一番后,一同上书给朕看。”

    温体仁此时心中已经开始暗自感激崇祯皇帝了。

    自己背黑锅是肯定的了,但是现在崇祯皇帝一句话,却是把内阁的其他阁臣也一起拉下了水。

    反正决定就是这么个决定,谁也改不了了。

    但是在奏章之上署名的却是内阁全体,传出去也不是我温体仁自己一个人的事儿。

    有骂名大家一起担着呗。

    暗自感激不已的温体仁当下向崇祯皇帝谢了恩之后,就与孟绍虞一起回到了内阁所在的文华殿。

    等到温体仁退去之后,崇祯皇帝就乐呵呵的去周皇后处看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去了。

    今儿个确实值得高兴,虽然一开始的那场戏看的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让人不太尽兴,但是后来跟温体仁商量的事儿却是让人怎么想怎么乐呵。

    别管温体仁他们针对于举人那方面商议的结果如何,哪怕仍然保留下一些土地的免赋税特权,只要把秀才免赋税的特权给去掉就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从举人再考到进士就更难了。

    反正崇祯皇帝打定的主意就是每年只要三百个进士,多了不要。

    当然,这三百个指的是正儿八经的考八股文章的进士,不包括格物科与明律、明算这三科的进士。

    这三科的越多越好。

    人才的流动,不止是向上,同时也会向下,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是由上向下扩散的。

    朝廷能用的人就那么多,剩下的难道真就混吃等死了?

    明显不太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必然就会有大量过剩的人才,尤其是明算和格物科的人才会流入民间。

    这些人不管是去当个账房先生也好,或者是去当个师爷也好,或者是去干点儿其他的什么,最起码起步就要比秀才高的多。

    同样的,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也会好的多。

    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带动民间更多的人去考明算、明律和格物科。

    这才是崇祯皇帝隐藏最深的目的。

    既然民间主动去学习格物和算学什么的人才不够多,那就搞出点儿事情来,由上而下的逼着他们去做出改变。

    更何况这种改变是良性的,而且只要出现,就很难再收回去了。

    崇祯皇帝闹心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可是京城之中的秀才和举人老爷们可就开始闹心了。

    沈颢与王永忠辩论之事原本就传的沸沸扬扬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伙人来了个割袍断义,老死不相往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就值得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而后面传出来的消息则更吓人了。

    八十亩的优待田要取消掉?

    举人只给五十亩,而且严禁投献之事?

    彼其娘之,老子十年寒窗,裤子都脱了,你就给老子看这个?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加上举人和进士,其实也不成。

    更别说这些人还没有胆子去造这个反。

    而且更缺德的是,在仅仅几天之后,这事儿就变成了官方传出来的正式消息。

    大明半月报上正式刊文,对于优待田这事儿大书特书,仿佛不取消优待田,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不远一般。

    如今的大明半月报可不是刚出来的时候那样儿,被天下人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乐子来看。

    现在基本上都知道这大明半月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幕后真正的大老板又是谁。

    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明半月报这玩意就跟朝廷的邸报一样,属于官方的喉舌。

    只是邸报属于正式版本,而大明半月报则属于预告性质。

    反正都是崇祯皇帝的。

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哪怕是士林间哀声一片,可是最终的的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改变。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最后的结果就是秀才被免去了八十亩优待田的待遇,其他的诸如免除徭役,见官不跪等特权则是被保留了下来。

    举人老爷们相对好一些,保留了五十亩的优待田。

    但是严禁投献之事的发生,一旦被发现,则立即收回优待田,夺回一切的优抚政策。

    其实上,所保留下来的优待政策,基本也就是上安慰性质。

    免除徭役这玩意就是个大坑。

    崇祯皇帝现在有没有征发徭役?

    有,但是征发徭役不强制,而且也是给钱的,而且所有苦活累活有危险的全是安排的俘虏在干,大明的百姓干的都是一些轻松而且能拿到钱的活计。

    等于是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干徭役的活有钱拿,不干也没事儿。

    跟免除了没什么区别。

    至于说见官不跪,随便哪个卫所士卒也不用跪。

    等于说,保留下来的这些个优待基本上都是些安慰性质的,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用。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傻的存在,尤其是读书人中间。

    虽然这些人蠢起来的时候比正常人犯蠢更可怕。

    王永忠和蒋皓东等人都把这事儿看的挺清楚。

    所谓保留下的优待,也就是个名誉问题。

    几个与王永忠走的比较近的,就开始聚在了一起,研究起了对策。

    当然,造反是不可能的,后果太严重,太吓人了。

    但是不造反,却也不代表就一定得坐以待毙。

    端着手中的酒杯,王永忠沉吟道:“现在唐王殿下开国于新明岛,正是需要人手之时,我等既读圣贤书,自当广传圣人之教化于天下。

    王某不才,打算向唐王殿下自荐,去新明岛打混一番。”

    蒋皓东笑道:“是极,是极。自古就有千金市马骨之说,唐王与秦王、庆王三位殿下在新明岛上开国,随着去的皆是些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正是需要我辈读书人之时。”

    同为王永忠至交的郭诣修笑道:“那便去,正所谓男儿仗剑行四方,此正当时也。”

    王永忠打的主意很简单。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崇祯皇帝在大明胡来一气,视名教弟子如猪狗,那就干脆去新明岛,反正那里也是大明的土地。

    而且唐王朱聿键带过去的,净是些目不识丁之辈,离了读书人的教化怎么成?

    正好这狗皇帝不是还在大明半月报和邸报上面呼吁读书人去新明岛么,那便去。

    等到大明的读书人都去了新明岛,看谁来替这狗皇帝治理国家!

    到时候,那狗皇帝就知道我等读书人的重要了。

    一时之间,气氛倒是有些热烈了起来,众人纷纷出言献策,开始研究着如何去新明岛,接着又展望了一番新明岛的气象。

    只是乐极生悲,众人正商议间,酒楼的房门就被人推开了,伴着一起传来的还有一阵放肆至极的笑声。

    王永忠心中大怒,正欲开口说话,当看到来人服饰的时候也就悄然的把嘴巴给闭上了。

    飞鱼服,绣春刀。

    踱着八字步进了门的关步看着在场之人,笑着问道:“哪一位是蒋皓东,自己站出来。”

    见其他人都盯向了自己,蒋皓东纵然是头皮发麻,心中暗骂不止,也只得站了起来,强自镇定道:“在下便是蒋皓东,不知?”

    关步却是没有理会蒋皓东的问话,而是直接向着身后的锦衣卫校尉们一挥手,吩咐道:“带走!”

    王永忠喝道:“且慢!”

    见两个正欲上前抓蒋皓东的锦衣卫校尉停下了脚步,王永忠便问道:“不知道蒋兄弟所犯何罪?锦衣卫拿人,可有驾贴?”

    关步从怀中掏出两张纸,示意一个锦衣卫校尉拿给了王永忠后才道:“且看清楚了,一份是革去蒋皓东功名的文书,乃是学政所出。另一份是驾贴。”

    王永忠细细看了两份文书,又递给了蒋皓东之后,才无奈的道:“蒋兄弟?”

    蒋皓东接过文书看过后,已经是面如土色,口中讷讷不能言,两腿战战直发抖。

    关步见状,便吩咐道:“带走。”

    直到蒋皓东被带出了屋子,关步才望着众人,皮笑肉不笑的挤出了一声“呵呵”,随即便扬长而去。

    蒋皓东就此被带走,而王永忠又没有多说一句话,剩下众人皆是好奇不已。

    郭诣修好奇的道:“王兄?”

    被郭诣修的声音惊醒过来的王永忠神色颇为复杂的道:“蒋兄自己找死,有人投献了土地之后,被他使了法子设计赚了去,连命都没有保住,如今东窗事发,却是谁也救他不得了。”

    郭诣修却愤愤的道:“纵然如此,也应当是顺天府前来拿人,锦衣卫如此横行,这眼中还有王法么?”

    王永忠神色淡然的道:“那又如何?不过是杀鸡儆猴罢了。蒋皓东就是那只鸡,我等,呵呵。”

    虽然王永忠的话没有说完,可是在场之人心里都清楚,自己这些人就是猴,就是要看着那只鸡被杀掉,然后看看还有没有哪只猴敢乱跳。

    在众人神色都有些戚然,王永忠干脆道:“罢了,罢了,还是去新明岛吧。”

    一行十余人去新明岛的过程很顺利。

    而且不止是这十余人,大明其他的选择了去新明岛的士子们的申请也很顺利。

    不管是学政还是官府,都很快痛,直接将优待田等收回之后,就给开具了出海文书。

    拿着出海文书往松江府去,然后等着郑芝龙什么时候从新明岛回来就把众人运送到新明岛。

    去就去呗,去多少也不心疼。

    反正崇祯皇帝觉得谁愿意去谁就去,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嘛。

    大明朝人多的是,尤其是社学的存在,就注定了以后读书人绝对不会少,想要当官的更不会少,少个区区几百几千个脑袋瓜子进水的,有个屁的影响?

    再说了,真当新明岛就是那么好混的了?

    这些个蠢蛋都能想到的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自己堂堂皇帝会想不到?

    朱聿键有那个胆子敢随便更改朕的旨意?

    现在真正让崇祯皇帝闹心的还是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天象失常,不是这里涝了就是那里旱了,总之是没有一个地方能让自己省心。

    比如陕西。

    自从上一次崇祯皇帝跑到陕西西安府浪了一圈之后,地瓜这种神奇的东西就开始了无止尽的蔓延,凡是能种的地方都给种上了。

    百姓也想着自己能延年益寿。

    幸好这玩意对于水份的需求不大,或者说比其他的诸如麦子一类的要小许多,所以哪怕是陕西接着旱也无所谓。

    托建奴的福,尤其是那些在陕西死掉的建奴们的福,整个陕西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河道桥梁都被梳理的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不断的打井,这事儿不让建奴干,大明的百姓们自己挽起了袖子自己上,建奴要用在其他的地方。

    老天爷不就是不下雨么,这些该死的贪官,总是不让皇帝陛下省心,惹得老天爷都降下干旱以警示皇帝了,真是该死。

    只是皇帝再英明,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贪官们都杀官,且忍忍吧,毕竟皇帝做的已经够多了。

    老秦人再一次发挥出了战天斗地的精神,不就是不下雨?老子打井取水,十米不出水就挖二十米,不行三十米,实在不行五十米也得挖。

    总之就是不让皇帝陛下再操心了。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在陕西收买民心的那几波作法确实到位,不管是现场凌迟了沈修庭,还是炮决了倒卖粮食害民的知府,反正是成功的陕西的民心给心买住了。

    再加上厂卫暗中散布出来的各种谣言,比如老天爷是因为朝中有贪官违背了皇帝的意思,所以才降下来灾祸警示天子;

    比如皇帝为了陕西的灾民,一顿饭只吃那么一个菜一碗饭;

    比如皇后娘娘为了能让陕西的灾民多吃上一碗粥,连自己的裙子都是露着脚面的;

    比如皇帝把自己的内帑都拿出来向属国购买粮食往陕西运给灾民吃。

    等等此类的谣言几乎三天两头的就能听到,而且花样推陈出新,让人不信都不行。

    毕竟出自于段小荣和陈默等人之手,一个是进士出身的御用文人,另一个写小黄文《布木布泰秘史》那也是能让人身临其境的大牛人,编些这样儿的段子简直不要太简单。

    陕西民间的热情很高涨,三边总督杨鹤很惆怅。

    施凤来那个混账东西有什么牛逼的,不就是因为抱大腿抱的好,投了魏阉的门下,又事事顺着陛下的意思来,所以现在就成了九州岛第一任总督?

    凭什么啊,论到拍马屁的本事儿,咱老杨要是拉的下脸,还有他施凤来什么事儿?

    论到施政能力,自己堂堂的三边总督怎么着不比他一个高居庙堂的嘴炮党要强的多?老子能甩他八条街出去!

    同样很惆怅的还有洪承畴。

    自己不就是依着皇帝陛下的暗示多杀了些反贼?

    现在三边总督杨鹤是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处处给自己找别扭,现在搞的自己恨不得上封奏疏外调到其他地方去算了。

    当真是彼其娘之。

    而且皇帝陛下也不是太讲究,当初暗示洪某杀俘的可是您老人家,现在您老人家去哪里了?

    还记得延安府的洪承畴么?

    陕西的杨鹤和洪承畴无限怨念,远在新明岛的朱聿键也是头疼不已。

    还是吃给闹的。

    一些个不知死的,把那长的挺好玩的小东西抓来吃肉也就算了,可是有些个混账东西本着吃啥补啥的精神,直接就把那小玩意的肝给吃了。

    现在一个个的全都口吐白沫,拿着大粪汤子一顿猛灌之后,全躺床上去了。

    他娘的,这些个混账东西能不能挺过去还不知道呢。

    朱聿键始终就搞不懂,明明也没缺了吃的,怎么这些个混账东西对新的东西就那么好奇,非得啥玩意都得尝一尝?

    而且尝一尝也行,你们就他娘的不知道先牵条狗,弄只猪过来试吃一下?

    起码猪和狗吃了没问题你们再吃啊混账!

    现在好了,一下子躺下了十来了,真是彼其娘之!

    家家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不止是杨鹤和洪承畴头疼,也不止朱聿键头疼。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也不怎么高兴,同样也是因为吃给朕的。

    放下了盛着碎冰的碗,崇祯皇帝叹息道:“太热了,什么东西都吃不下。”

    难得的,崇祯皇帝带着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还有婉妃完颜玉卓在御花园中赏花。

    听到崇祯皇帝的抱怨,周皇后笑道:“偏陛下是个挑嘴的,往年没有这许多冰的时候也过来了,如今倒是少不得了?”

    崇祯皇帝心中哀嚎一声,谁能知道朕心中的苦!

    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大明崇祯三年的夏天。

    放在后世,这时候不应该是生蚝扇贝小龙虾,花生毛豆羊肉串吗?

    可是那些该死的御厨怎么就不能给朕弄出来这些玩意尝尝啊混帐!

    还有那冰镇的啤酒,肥肥的大腰子,烤韭菜,反正现在是没得吃了。

    别了,后世的吃货们好好享受夏天吧,别想着穿越了,穿越了也别当皇帝,换个职业挺好。

    比如蓝田侯云烨,人家就能弄出来烤肉尝尝,自己随便发明多少菜式自成体系都没有问题。

    自己就不行了,堂堂的皇帝跑去干厨子的活,这事儿一旦传出去,不用想,弹劾的奏章都能把自己埋起来。

    自己再怎么胡来,也不能因为这个就把弹劾自己的大臣们给干掉吧?

    那可就不是暴君,而是昏君了。

    不过,没有那些东西吃也没关系,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告诉御膳房,今儿个不用再弄那许多菜了,弄只羊来烤,就在这御花园。

    还有,请皇嫂一起过来用膳,让御膳房再弄几个清淡的小菜过来。”

    可惜了这么好的时节了,再弄上台电视,整几场比赛的直播,别管什么玩意,那气氛可就上去了。

    如今不成了,只能简单的吃个烤全羊安慰安慰自己的肚子就算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崇祯皇帝整了只烤全羊安慰自己没办法撸串看直播的心,顺便诅咒了一番后世的那些家伙们看直播没信号,大保健遇人妖,一边把金黄的羊腿啃的满嘴流油。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但是有的人就不太嗨皮。

    朱聿键和朱倬,还有朱存机三个渣渣聚的一起的颇多,但是同样的,没办法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比如烤乳猪。

    就算是郑芝龙玩了命的往新明岛上面运东西,实际上一次也送不了多少,基本上还是以人为主。

    所以注定了想要吃一顿烤乳猪的三个渣渣只能看着猪圈里来回跑的小猪仔儿流口水。

    这玩意不多,吃一个少一个,三个渣渣再傻也知道这时候吃了以后再想吃就会更费劲,所以倒也能忍的住。

    但是令三个人头疼的不止是这一个问题,还有关于新明岛土著的问题。

    就像是崇祯皇帝所说的一般,死了的蛮夷才是好的蛮夷,活着的都应该去死。

    这三个渣渣对于这句话是很认同的。

    随着郑芝龙一趟趟的向着新明岛上面运人,大明在新明岛的人已经接近了十万之数。

    俗话说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是十万这么巨大的数字了。

    三个渣渣聚在一起就商量开了主要还是讨论一下对于土著应该怎么办。

    朱聿键最先开口,给整个事情定了个调子:“陛下的话,反正你们两个也都清楚。

    现在咱们大明在新明岛上的人数已经近十万,以后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这岛上原本的蛮子该怎么处理,你们心里得有个数。”

    朱倬首先响应道:“王叔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办,陛下不是总感叹汉家血脉只余三分么,咱们就从新明岛上开始折腾一番也无妨。”

    朱存机道:“无妨倒是无妨,只是这岛上的蛮子也不在少数吧?”

    见朱存机的目光望向了自己,朱聿键的侍卫头子张建英便躬身道:“回王爷的话,岛上的蛮子大概有数百个部落,加在一起也有几十万人。”

    朱存机嗯了一声,点头道:“几十个部分,几十万,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真要弄起来,只怕是真不太好弄。”

    说完之后,朱存机又咽了口吐沫,喉结抖动间,接着道:“当初倒是多亏了王叔,咱们偏向了这岛上的蛮子,否则的话,如今形式如何倒也真不好说。”

    朱倬也赞同道:“不错,几十万的蛮子,杀起来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而且咱们向大明说的也是发现了殷商遗民来着,如果突然间翻脸屠杀掉,只怕天下会物议纷纷罢?”

    朱聿键沉着个脸,却没有说话。

    几十万的土著,真要杀起来其实也简单,毕竟现在杀人的手段多的是,又不用一刀一刀的去砍。

    比如用火炮轰上几发,一炮下去就是死一片,方便的很。

    可是这些蛮子分布在整个新明岛上各处都是,并不集中。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

    如果说现在直接就开始消灭岛上的蛮子,那倒是不用担心别的,只要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屠过去就行了。

    但是,就算是几十万头猪杀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到时候走脱了一番个蛮子藏在暗处与大明为敌,那可就恶心的很了。

    至于几十万蛮子的死活,朱聿键跟着崇祯皇帝混的时间比较久,倒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想了想,朱聿键便开口道:“几十万蛮子么,倒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武安君当年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的事儿都干了,咱们杀上几十万的蛮子算得了什么。”

    事实就是这样儿,朱聿键当初问崇祯皇帝对于不听话的印度原住民该如何处理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是这么回答的。

    武安君,就是人屠白起,统率秦**队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赫赫战功不是他出名的原因。

    真正让他一举成名而名留史册的,是这家伙长平之战胜利之后一举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

    崇祯皇帝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很简单武安君杀的还是同为周天子子民的赵国降卒,区区蛮夷不过是刚刚从树上下来的野人,刚有了三分人样而已,尽管杀就是了。

    杀多了也就老实了。

    朱倬和朱存机也表示赞同。

    几十万的蛮子而已,杀了也就杀了,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好在新明岛上面立足,所以才留着没有杀,反而说他们是殷商遗民。

    现在大明在岛上的实力已经差不多了,也差不多到了该清理的时候了。

    可是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面。

    大明现在在新明岛的实力绝对不算弱,接近十万人里面,有八万多人都是能操刀子砍人的士卒。

    虽然这些士卒原本都是些灾民放下了锄头拿起了刀箭火铳,可是经过训练的士卒就是士卒,就像狼始终是狼,永远不可能吃屎一般,这些个士卒也是,哪怕是以后再放下了刀箭,那也是士卒。

    可是八万人对上几十万的蛮子,胜算很大,或者说是稳操胜券。

    但是问题在于蛮子分成了几百个部落,并没有聚集在一起。

    而跟朱聿键等人混在一起的蛮子头领,也不是朱聿键等人一开始判断的那样,是整个岛上的蛮子头领,而是一个比较大的部落的头人而已。

    这种情况下,朱聿键就没有办法把岛上所有的蛮子都弄到一块儿去。

    而蛮子聚集不到一起,就没有办法一次性的处理干净,肯定会跑掉一些,然后再掉过头来跟自己为难。

    而且现在朱聿键等人自觉对于岛上的情况虽然了解的已经差不多了,但是肯定还有一些比较隐秘的事情是自己所不知道的,有时候还真就得倚重一下岛上的蛮子们。

    这倒不能怪朱聿键忙着卸磨杀驴,主要是郑芝龙这一次来所带过来的消息让朱聿键和朱倬,还有朱存机三个人头疼。

    大明有两千多个读书人,不是举人就是秀才的读书人也要来新明岛,而且其中还有近百个同进士出身的读书人。

    跟崇祯皇帝混久了,朱聿键清楚的知道这些个读书人都是些什么尿性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说的就是他们。

    想了半天,头疼不已的朱聿键干脆道:“既然咱们出手直接清理不太方便,那就干脆一些,让岛上的蛮子们自杀残杀,弄死一个少一个,剩下真心跟着大明走的就留下。”

    朱倬好奇的问道:“计将安出?”

    朱聿键阴笑道:“不是有一个部落的蛮子首领跟咱们关系不错么,干脆也别麻烦了,就他了。

    咱们先忽悠着他去统一这个岛上的其他部落,刀枪弓箭什么的可着劲儿的给他造,让他去杀其他的蛮子。”

    听完朱聿键的说法之后,朱倬干脆竖起了大拇指道:“王叔高明,好一招驱狼吞虎之计。”

    朱存机却反对道:“让这些蛮子自杀残杀是对的,可是给他们刀枪弓箭就不必了吧?万一以后他们拿来对付咱们,岂不是头疼的很?”

    朱聿键嗤笑道:“随便呗,他们得能接近咱们的军阵才行啊。别忘了,刀枪这玩意再锋利,也得近身砍杀才行,你觉得火铳会让他们近身?”

    想了想,朱聿键又接着道:“不过你说的弓箭倒是个问题,这破玩意的射程也不见得比火铳差了哪儿去,万一被他们给射中了,哪怕是有盔甲保护,却也不是一定稳当。

    不如这样儿,刀枪一类需要近身的玩意可着劲的给他们提供,尽管让他们用,掌心雷也给上一些,弓箭就不给了,咱们留着自己用。”

    朱存机还是反对,甚至于觉得自己的这个王叔是不是傻掉了?掌心雷那玩意儿也给上一些?你心咋这么大呢?

    朱存机当下便开口道:“王叔不可,掌心雷乃是军国利器,便是咱们手中的存货也是不多,这里又没有人会制造这玩意儿,真给了蛮子,只怕还是个祸患。”

    朱聿键笑道:“你都说了没人会制造,那就算是给了蛮子又能如何?他们不还是用一个少一个?

    而且,这等神兵利器,又怎么可能白给?肯定是要拿好东西来换才行,否则的话给了他们不是傻么?”

    见朱存机和朱倬的脸上都是一副不赞同的表情,朱聿键便接着道:“先别管那么多,给他们十个八个的先试着用用嘛,又不是全给了他们,咱们肯定要留下足够的才行。

    再者说了,实在不行,咱们可以让工匠们去仿制一批差不多的嘛,威力小一些的扔给蛮子们用来换好东西,咱们留下大明运过来的就好了。”

    朱倬却是看着朱聿键,就像是看傻子一般:“王叔糊涂!这东西哪怕你直接倒卖给蛮子都行,但是咱们要是仿制,信不信下一次随船来的,就会有取咱们三个人头的诏书?”

    朱聿键一个激灵,也反应了过来。

    自己最近有些飘啊,胆子越来越大,什么事儿都敢干了这是?

    在大明国内之时,其他的藩王都没有动作,就自己屁事儿多的起兵勤王,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宽宏大量,自己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圈禁一辈子。

    现在竟然想着仿制掌心雷这玩意了?

    暗骂自己愚蠢的朱聿键心里很清楚,别看崇祯皇帝对于自己起兵勤王赞赏有加,自己一旦敢仿制了掌心雷,那后果很有可能是自己不能承受之重。

    崇祯皇帝连自己的亲叔叔都给宰了,更何况自己这个没有多少血缘关系的王叔。

    至于说自己远在新明岛,大明律鞭长莫及,谁敢这么想谁才是真正的傻缺。

    就算是新明岛上的人都是死忠,愿意跟着自己不鸟大明国内,可是那也仅限于军伍中的高层,底下的士卒肯定不会这么想家人可都还在大明呢。

    而且就算是没有这一点的限制,崇祯皇帝在军中的威望也足以压的新明岛的的众人死死的,没有一个敢跳的谁不担心崇祯皇帝抽疯之下率兵亲征?

    讪讪的笑了一声后,朱聿键才道:“倬说的不错,是王叔想错了。”

    想了想,本着稳妥起见,别再让自己飘的太厉害以至于让崇祯皇帝把自己的人头摘了去,朱聿键干脆道:“既然如此,那就依着你们的意思。

    回头咱们就只给那个蛮子们提供刀枪剑戟一类的玩意儿,弓箭和火铳还有掌心雷就不给了。”

    朱倬和朱存机这才一起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见两人都同意了,又商议一番后,朱聿键便吩咐道:“来人,去请商继兴过来。”

    商继兴,就是朱聿键替蛮子头领取的名子,以殷商后人的商字为姓,取继其血脉而兴之的意思,故名商继兴。

    等到商继兴进来之后,朱聿键便开口道:“商兄弟来了,快请坐。”

    近一年的时间里,商继兴一直在努力的学习着汉话,如今虽然说的不算是太流利,却也能进行一些对话了,而且对于最基本的礼仪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除了暗骂那些不一定是不是自己祖先的家伙们麻烦之外,商继兴表现的跟一个普通的大明百姓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先是向朱聿键和朱倬还有朱存机行了礼之后,商继兴才小心的坐下了。

    不小心不行,这三个头领都是极其厉害的人物,手下的勇士极多,屠虎猎熊在他们看来就如同儿戏最起码自己认为很难搞的那种长了袋子的生物已经不知道被杀了多少了。

    等到商继兴坐下之后,朱聿键先是吩咐人上酒上菜,然后便直接开口道:“今天找商兄弟过来,实在是有一件大事要和商兄弟商议。”

    商继兴一脸懵逼。

    自从这三个头领到了这片大陆上之后,自己部落的小日子算是过的美滋滋的了。

    最起码再也没有人敢欺负自己的部落了,不管是别的部落,还是其他来到这里的那些个西方人。

    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这三个头领要找自己商议什么事儿?就这么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

第三百九十八章 就不好好过

    能好好过日子当然好,但是朱聿键和朱倬还有朱存机三个渣渣显然不在好好过日的行列里。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如果是在大明,这小日子当然是美滋滋的过,不用操心国事,不用想着上进,不用担心子孙后代,每日里提笼架鸟,左牵黄,右擎苍,还不是想怎么浪就怎么浪。

    问题是现在不行,在新明岛这块人不生但是地不熟的地方,一切都得从头打拼,好好过日子什么的,不存在的。

    见商继兴等着自己先开口说话,朱聿键就开口道:“商兄弟对于殷商的历史,可能了解的还不多,本王今日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事儿。”

    商继兴一听,就有些兴趣缺缺的意思。

    殷商的历史什么的,那玩意有空了就了解一下,没空了就拉倒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祖宗还两说着呢,你他娘的真当老子是傻子不成?

    见商继兴有些兴趣缺缺的意思,朱聿键便神经兮兮的道:“商兄弟大概不知道吧,咱们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

    可是你们这些殷商后裔跑到了这个大岛上之后,就分裂成了这许多个部落,这是不对的。

    所以,本王找你来就是为了让你能统一这片大岛上所有部落,到时候本王再向陛下呈报,让你也封王,如何?”

    封王不封王的,商继兴无所谓。

    虽然说对于这三个所谓的大明王爷的实力也算是有所了解,也知道这三个家伙确实不简单,尤其是他们麾下的勇士,那更是可怕。

    以前能按着自己部落欺负的西方人,都被他们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的把人头给砍掉了。

    对于崇祯皇帝的印象,商继兴只能表示为零,完全就不知道皇帝这两个字代表了什么。

    可是是比这三个所谓的王爷更厉害一点儿的部落首领?

    没错,在商继兴的眼里,这三个王爷也就是相当于三个比较厉害的部落首领而已。

    但是对于统一这片大陆上面的部落,商继兴可就很感兴趣了。

    毕竟铁与血与火,战争与杀戮,这是深藏在任何一个男人骨子里的基因。

    商继兴想了想,便开口道:“我们人少,他们人多,打不过,没办法。”

    看着商继兴脸上如同老农一般老实的神情,朱聿键不由得深深的为之叹服。

    谁说蛮子就一定是傻子的?

    这商继兴的说法明显就是,老子实力不够,你丫得赞助一点儿才行,要不然老子就不去统一什么大岛。

    朱聿键一边暗骂商继兴无耻,一边笑道:“商兄弟有什么好担心的?

    咱们中原自古以来的所有战争之中,人多人少从来就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相反,武器装备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看着商继兴一脸懵逼的表情,朱聿键就知道自己又犯傻了说的这么深奥,这些个脑袋都不会转弯的蛮子们能听的懂?

    无奈之下,朱聿键只得命令通译翻译了过去。

    通译心中有几万匹骏马奔腾而过。

    如果说朱聿键的词汇简单一些,那还好办,可是这么一大串的话,自己想要翻译都不知道从哪里翻译。

    哪怕是翻译为什么荷兰话也没有多大的可能。

    想了半天之后,通译才纠结的翻译道:“打仗,人,不关键,用的刀枪,关键。”

    看着商继兴一脸恍然的样子,朱聿键还以为是通译已经完美的翻译了自己所说的话,当下就兴致勃勃的道:“所以本王打算给你们部落提供刀剑一类的兵器,让你能统一这个大岛。”

    可是实际上,商继兴还是没有什么兴趣。

    对于商继兴来说,现在就挺好,没有必要是搞什么统一不统一的,打打杀杀的干什么?缺吃了还是缺穿了?

    反正商继兴是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朱聿键这下子也头疼了。

    谁能想到这些蛮子怎么就这么的油盐不进呢?还是好处给的少了?

    这要是换到中原,有人愿意支持自己统一,哪怕是做个儿皇帝估计也会有人干。

    怎么到了这新明岛上的蛮子这里就变了个味儿呢?

    想了想,朱聿键觉得可能还是力度不够,干脆又加了一把火:“想想,只要这岛上的殷商遗民统一起来,对你的好处也是大大的,比如说税,你就能收到很多。

    如果说刀剑还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派出军官指导你们作战,伤亡肯定不会大就是了。

    天下一统,向来就是大势所趋,商兄弟可不要错过这个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青史留名?这玩意是什么鬼?能吃吗?

    商继兴依然是不怎么感兴趣。

    朱聿键眼看着商继兴的脸色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心中暗自恼怒此人不知好歹,脸色当即也冷了下来,哼了一声道:“总之,几十上百个部落的混乱局面,必然不被天子所喜,所以商兄弟一定要好好考虑考虑?”

    通译蛋疼了半天才把朱聿键大概的意思翻译过去。

    商继兴虽然对于朱聿键本身的话听的是云里雾里的,但是对于朱聿键的脸色倒也是看懂了几分。

    虽然这朱聿键的模样与自己的族人相差极远,但是大概的神色还是通用的。

    心中暗自一惊后,商继兴点点头道:“王爷说的是,应该统一,统一。只是这刀剑?”

    朱聿键心中暗骂不止,却笑眯眯的道:“刀剑自然是由我们给你提供,以方便你早些将这里统一起来,要不然分散为这么许多部落,着实让人纠心。

    远的不说,陛下命大明领土要分田地给百姓,你说这分散成几十上百个部落,如何分配?又如何管理?又如何设置官府?”

    商继兴对于这些都不太感兴趣,貌似这玩意跟自己关系不大?

    但是不管从哪方面想,自己肯定是搞不过这三个部落首领的联军,那么老实一些就成了必然了。

    毕竟这三个部落首领对于自己和自己的族人还算是客气,并没有抢劫什么东西,也没有把哪个女子拖入到小树林里面去。

    只是现在这为最大的头领明显是有些不满意了,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要把大陆上面的部落都统一起来。

    好好的过日子多好!

    算了,就依着那个首领的意思去办算了,只要能替部落争取到最大的好处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部落?

    关自己屁事!

    等到商继兴离开了之后,朱聿键的脸色就更难看了,冷哼道:“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这商继兴也要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娘的,他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朱倬笑道:“随他去呗,他要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才奇怪呢,毕竟大小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

    朱存机嗤笑道:“这些狗屁蛮子,十人为英,百人称雄,几百个人就能当个首领,听说极西之地还有些蛮子几万人就能弄个王出来,殊为可笑!”

    朱聿键冷哼一声道:“极西之地关咱们屁事,这新明岛我看就不错,起码弄上几个布政使司的百姓过来都未必能填得满。”

    朱倬道:“填不满就填不满,咱们鼓励百姓多生就是了,陛下不也在这么干么?照,额,照龙画蛇总是可以的。”

    朱聿键讥笑道:“鼓励百姓多生?这岛上现在大明百姓近十万,个个全是带把儿的,连个娘们儿都没有,拿什么去生?”

    朱聿键早就想到了鼓励百姓多生的问题了。

    问题在于,先期移民过来的全是些士卒,连他们三个的后妃都没有带,就是为了方便登陆印度之后打仗砍人。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些人居然找到了这么个大岛,虽然不知道是老祖宗朱元璋保佑还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但是现在的问题也出在这上面了。

    说到操刀子砍人,基本上这近十万之人有**万都能直接操起刀子就上,可是论到生孩子,算逑吧。

    就没一个有那功能的。

    想了想,朱聿键干脆道:“原计划依旧不变,回头传下去,告诉兄弟们忍忍,先运送士卒过来是第一位的,这是咱们在海外的立身之本,等以后娘们儿有的是。

    至于那些个蛮子娘们儿,若是他们不嫌难看,有看的上眼的就大胆的去追求,只要不用强,老子就不管这个。”

    朱倬和朱存机一起应了,朱聿键却又吩咐道:“去将李鸿基喊来。”

    等到李鸿基进来之后,朱聿键便直接吩咐道:“寡人有件事,要你去办。”

    李鸿基抱拳沉声道:“请殿下吩咐!”

    很满意于李鸿基的态度,朱聿键开口道:“本王已经应了那些个蛮子,给他们提供刀剑,同时派出一些人指点他们,如何快速的把这大岛上的蛮子部落统一。

    本王与秦王和庆王商议之后,决定派你过去。”

    李鸿基抱拳道:“多谢殿下厚爱,卑职定不辱命!”

    朱聿键却是呵呵一笑,接着道:“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让他把其他的部落给灭掉,但是也要控制他们自己的规模,本王不希望出现一支完整强大的蛮子军队。”

    骨子里边自带反贼基因的李鸿基当即便沉声道:“是!卑职明白!”

    朱聿键这才眉开眼笑的道:“很好,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你,好好办差,以后马上封侯也不是难事儿。”

    说完之后,朱聿键又从身上扯了块玉佩扔给了李鸿基。

    等到李鸿基退出去了之后,朱聿键才肉疼的道:“他娘的,本王的玉佩都快不够用了!”

    李鸿基回去了之后,就找到了自己的侄子李过。

    最起码自己的脑子不如李过的脑子好使是肯定的,倒不如先问问李过该怎么个章程。

    听李鸿基说完唐王朱聿键的要求之后,李过便沉吟着道:“殿下的要求并不难,无非就是输输赢赢的事儿罢了。

    先让这些个蛮子赢上两回,再输上那么一两次,慢慢的快统一了,他们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说完之后,李过又神色古怪的道:“那个,京观可是个好东西,最好让这些蛮子们也学了去,喜欢上铸京观,到时候他们死的人就会更多。其他的蛮子也会恨上这个叫商继兴的家伙。

    等差不多的时候,叔叔可以去寻唐王殿下,让唐王殿下去寻锦衣卫的人帮忙,弄几个人去糊弄下其他的蛮子,让他们合纵连横,远交近伐,慢慢的就能聚拢在一起对抗商继兴。”

    李鸿基好奇的道:“那你说说,殿下这么大费周章的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李过嘿嘿笑了一声后说道:“还能干什么,几十上百个部落,几十万的蛮子,真要是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于我大明就是一个威胁,殿下这是想要把蛮子们给除去吧。”

    李鸿基啜着牙花子道:“殿下也是够狠的嘿,几十万的蛮子啊,就这么着都给弄死了?”

    李过笑道:“这算什么,当年武安君白起还坑了赵国四十万降卒呢,几十万的蛮子又算得了什么?

    再者说了,现在不趁着蛮子们没有跟咱们混在一块儿赶紧处理掉,那等我大明的百姓来了之后混居在一起,必然会生出祸乱。”

    李鸿基笑道:“果然,还是你的脑子好使,比我这个大老粗的强多了。

    按你这意思,就是殿下打算把这些蛮子们给聚到一起,然后把他们给干掉?”

    李过点头道:“不错,蛮子们几十上百个部落分散在大岛上,我大明不过十万之众,除去那些个匠人还有文职的,剩下的能战之士也不过八万左右。

    这八万人聚在一起,在这岛上属于无人能敌的力量,但是要分散到这新明岛上后,根本就翻不起来多大的浪花。

    蛮子们一旦有逃脱的,暗中与我大明为敌,如果大军围剿则糜费颇

    多,如果人数少了,只怕对于这些蛮子也一时半会儿的清理不干净。”

    李鸿基嗯了一声后,就开口道:“那殿下的意思也差不多弄明白了,咱们且先分头去准备,争取早点儿完成殿下的吩咐。”

    李过道:“不过,其实殿下的吩咐并不好办,留给咱们的时间也不过半年而已。”

    李鸿基却有些好奇的,问道:“半年?怎么算出来的?”

第三百九十九章 首例涉外案

    李过道:“当初三位殿下招募的流民是有几十万没有错,可是士卒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十万而已。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依着郑提督往来新明岛,估计再有半年的时间,这些士卒就该运送完毕了,毕竟郑提督麾下的舰队运力足够多。

    半年之后,等士卒都运送完了,到时候运营的必然就是百姓,只怕陛下会也推波助澜,到时候来的百姓估计会更多一些,不止是殿下当初所招募的流民。”

    李鸿基道:“陛下会放心让这么多百姓出海?”

    李过反问道:“为何不放心?现在大明的百姓哪个不视陛下如神明?出海的百姓越多,陛下对于海外之地的掌控就越稳当,又何乐而不为?

    另外,大明自打天启年间到现在,灾荒不断,天启七年和崇祯元年就出了多少?

    百姓外迁,也不失为一个解决之道。”

    李鸿基此时才恍然,当下也不再问了,反正自己脑子没有李过好使,而李过又不可能害自己,这些利害之处都与自己分说了,自己以后就多听听李过的意见也就是了。

    李鸿基带着李过开始准备如何打造一支蛮子兵团,然后自己指点或者是干脆亲自上阵,带着这些蛮子们去平定岛上的其他蛮子总之就是要让蛮子们慢慢的抱成团。

    然后再由唐王殿下和秦王、庆王一起率军将之彻底平定。

    远在新明岛的各路人马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在完成着各自的目的,大明的崇祯皇帝则在想着另外的一件事。

    日本九州岛,或者大明九州岛那里出了点儿问题。

    这可能也是大明至今为止第一次海外发生的重伤案件,或者说是第一起有官方记录的重伤案件。

    一个去了九州岛的商人因为与人纠纷,被九州岛上遗留的一个浪人武士砍断了一条胳膊。

    施凤来的能力确实不是盖的,或者说能在阉党里面混居高层的人,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起码砍了大明商人胳膊的那个浪人,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撑过去就被抓住了。

    而施凤来选择的处置方式很简单,也很符合崇祯皇帝的味口。

    这个浪人被处以磔刑,也就是崇祯皇帝一直以为正式的官方名称是凌迟的刑罚。

    但是现在有一个很简单的后遗症。

    把那个浪人给千刀万剐了是很痛快,但是后果出现的也很让人头痛。

    日本方面不满意了,对于这个事儿的结果有些不能接受哪怕是一刀砍了呢,何必这么严重的处罚?

    而且就算是依着大明律来处罚,也不应该是处以凌迟这种刑罚吧?

    你施总督是不是真当我日本方面全是傻子,就没有一个懂大明律的?

    施凤来应对的方式显得极为简单粗暴,甚至于让崇祯皇帝都不敢相信这是施凤来这种当过内阁次辅的人能干的出来的,甚至于更像是张之极这种赳赳武夫才能干的出来的事儿。

    丫的直接就陈兵九州岛各处要害,同时把水师摆出了一副随时接大明百姓回归大明的姿态。

    而且对于幕府方面派过去问责的使者,施凤来的态度更显得简单粗暴:“此地既租与我大明,如何问案,自然由我大明官方处置,与贵国无干!”

    被德川秀忠派去的使者北条菊次郎一时气结,讷讷了半晌之后才怒道:“可是那个浪人是我日本的国民!”

    施凤来极为无赖的回道:“那又如何?他在我大明租借的九州岛犯罪,就该由我大明来处置。

    别说九州岛是我大明之租界,即便不是,伤害了我大明百姓之人,又能逃到哪里去?”

    说完之后,施凤来又向着大明京师所在的方向拱了拱手,接着道:“我大明圣天子圣谕,有蛮夷伤我大明百姓,穷搜天下亦当绳之以法!”

    施凤来的一番话说提铿锵有力,甚至于大堂之上的大明方面不管文武官员都在喝彩,唯有使者北条菊次郎的脸色显得铁青。

    在施凤来又极为无礼的将使者扔在大堂之中,自己转回了府衙之后,北条菊次郎的脸色已经不能看了。

    北条菊次郎就算是在日本,也能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起码人家有名,也有姓。

    在日本,普通的贱民是没有资格有姓和正式的名字的。

    北条菊次郎铁青着脸回到了施凤来给安排的住处说不上大,而且有些简陋的住处。

    只是刚回去,就有一个青衣小帽打扮的小厮过来找到了北条菊次郎,躬身道:“我家老爷有请使者前去一晤。”

    北条菊次郎虽然生气,却还没有完全失了理智,知道这时候有小厮找上门来必然有着蹊跷,当下便问道:“不知道你家老爷是?”

    小厮恭敬的神色不变,只是应道:“我家老爷是谁,恕小的不方便说,贵使到了之后自然知晓。”

    北条菊次郎心中也不禁有些疑神疑鬼的感觉,但是想要知道是什么人请自己去的好奇心却是怎么样儿也抑制不住了。

    随着小厮七拐八拐,甩掉了几个貌似盯梢的眼线之后,北条菊次郎才随着小厮来到了一间明显就是普通民居的房子。

    然而等着自己的,并不是北条菊次郎以为的什么明朝官员,而是一个同样青衣小帽的年轻人。

    只是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等着自己,可是渊停岳峙的气势却是令人不敢小觑。

    这个年轻人,北条菊次郎认识,毕竟从头到尾,这个年轻人都一直站在明国总督的身后。

    估计不是那个明国总督的亲信之人,也定然是有一定身份的,不可能是什么无名之辈。

    那青衣之人见北条菊次郎进来了,便笑着道:“北条先生可是让在下一阵好等。”

    北条菊次郎本身就已经憋了一肚子气,这时候又怎么可能给这年轻人好脸色?

    阴沉着脸的北条菊次郎道:“还未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青年年轻人笑着道:“是在下失礼了,在下姓李,单名一个岩字,家师乃是今日与北条先生见过面的大明总督。”

    这名叫李岩的年轻人当真是好气度,就连北条菊次郎也不由得为之心折。

    心中暗自赞叹一声之后,北条菊次郎又暗自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心中也在不断盘算着这个叫李岩的公子私下请自己来到底是何目的?是不是有大明总督的授意?

    心思电转的北条菊次郎阴沉着脸道:“李公子当真是年轻有为,令师更不简单,当真是人中龙凤。”

    李岩笑道:“北条先生过誉了。李岩这一次请北条先生来,也是奉了家师之命。”

    北条菊次郎的脸色依旧显得难看,心中却是盘算不止,当下便沉声道:“今日令师在大堂之上给了在下如此大的难堪,这时候又将某请过来干什么?”

    李岩嗤的一声笑道:“贵使何必这般天真?”

    北条菊次郎的脸色顿时就涨成了猪肝色,怒道:“李公子到底是何意思?北条虽然不才,却也是我大日本国的使者,岂如你如此戏弄?”

    李岩当下便正色躬身道:“是在下失礼了,还望北条先生见谅。”

    见北条菊次郎只是冷哼一声,却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李岩便接着道:“国与国之间,何来许多的场面上的你好我好?

    我大明的任公公与贵国幕府的德川大将军自来交好,家师又怎么可能会与幕府为敌?

    正因为大明的形象绝不允许有半点儿的损毁,故而家师才故意如此,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还望北条先生知悉。”

    北条菊次郎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看过一些汉人书籍的北条菊次郎自认为对于汉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当年那个伟大的皇帝能够为了两匹马就派出大军去征伐一个国家,自然是极为在意他人看法的。

    所以李岩的这般说辞,北条菊次郎倒是信了。

    脸色好转了一些,北条菊次郎便开口道:“既然贵国的任公公与我国大将军交好,又如何摆出一副互相攻代之势?”

    李岩却没有理会北条菊次郎的说辞,反而笑着向屋中一伸请,开口道:“李岩有从大明带来的好茶,北条先生何不进屋里一起品尝一番?”

    北条菊次郎躬身道:“既然李公子盛情相邀,那北条就不客气了。”

    北条菊次郎也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所以便同意了李岩进屋子里面喝茶的邀请。

    等进了屋子之后,李岩将茶具一一摆好,又取来水泡好了茶,才笑着道:“北条先生可以尝尝,这大明的茶用九州岛上的泉水泡了,当真是好喝的很。”

    北条菊次郎笑道:“哈依,李公子说的是。”

    喝了两三泡茶之后,李岩便笑着道:“李岩今日请北条先生到此,实在是奉了家师之命,商议一番那浪人武士之事。”

    北条菊次郎的脸色再一次的晴转阴,冷着脸道:“还有甚么好说的?人都已经被你们给千刀万剐了。”

    李岩却不理会北条菊次郎的脸色,反正自顾自的道:“逝者已矣,再去因为他而发生什么争端,并不值得,北条先生以为如何?”

    北条菊次郎怒道:“那又如何?你们这般的行为,置我大日本于何地?”

    李岩笑道:“北条先生且勿动怒,倒不如好好商量一下善后之事?如今贵我之间剑拔弩张,却也不是长久之计?”

    北条菊次郎的脸色放缓了一些,开口道:“李公子说的不错,这般对峙下去,对于你我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最受苦的还是百姓。”

    李岩点点头,应道:“北条先生所言极是,百姓不得出海打渔,生计便难以维持,却实不是长久之计。”

    北条菊次郎这时候倒是对于李岩能说出些什么来感兴趣了些,当下便问道:“那依李公子之见呢?”

    双方极有默契的避开了大明皇帝,施凤来,日本幕府等等话题,转而以两个人各自的身份开始谈了起来。

    李岩又举起茶杯,对着北条菊次郎道:“北条先生,请。”

    等着北条菊次郎将杯中的茶水饮尽之后,李岩才笑着道:“我大明任公公既然与德川将军交好,而德川将军又任命先生为出使的使者,想必北条先生也是知道一些的了?”

    北条菊次郎轻笑道:“不过是一些福寿膏与烈酒之类的东西罢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岩换了副脸色,苦笑道:“李岩可不像北条先生这般随意,这两样儿东西在大明乃是禁物。”

    正了正脸色,李岩开口道:“北条先生应当知道,这福寿膏自古来便是皇家御用之用,自然是严禁流入民间的。

    至于这烈酒,实不相瞒,我大明陕西之地大旱,粮食已经连年欠收,其他之地也是多有旱涝,这烈酒实在是得之不易。

    若不是任公公极得陛下之信任,又与德川将军有着极好的交情,又如何敢担着诛九族的风险弄这两样东西?

    或者说,哪怕是弄了这两样东西,大我大明售卖之所得,要远高于千里迢迢的运来贵国之所得。”

    北条菊次郎当下便做出了一副恍然的样子,躬身顿首道:“是北条唐突了,并不知道大明国内竟也是这般艰难。”

    对于北条菊次郎的这句话,李岩却是恨不得直接操刀子将其砍死算了大明什么情况用得着你一个倭奴来同情?

    彼其娘之!

    心情不极度不爽的李岩强自将心中的怒火压了下去,暗骂自己之前在大明时跟崇祯皇帝混的太久都学坏了。

    定了定神,李岩接着道:“不过是死一个浪人武士罢了,原本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可是我大明的任公公也知道了此事,却是极为关心。”

    听李岩说到了任公公,北条菊次郎也是心中一动,暗道一声终于扯到正题了。

    李岩笑着道:“任公公派人传了消息过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影响他老人家与德川将军的交情,更不能影响到明日友好条约的执行。”

    北条菊次郎心中却是暗骂一声眼前之人无耻,远在明国京城的那个死太监更无耻!

    说什么为了不影响交情,不影响友好条约,实际上还不是为了不影响福寿膏与烈酒的利益!

第四百章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

    心中冷笑一声后,北条菊次郎却躬身道:“请李公子代为回复任公公,德川将军和幕府上下,都无比欢迎任公公再次光降,幕府上下,无不倍感荣幸。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此时李岩也是无比的佩服这小矮矬子睁眼说瞎话的水平了。

    德川秀忠盼着任一真那个死太监再去倒是有可能,毕竟李岩听自己的老师施凤来说过连德川家光都被勒令要对任一真以叔叔相称。

    但是幕府的其他人,倒也不见得有多么欢迎任一真再去日本。

    毕竟那个死太监去了一次,日本就少了个九州岛,再去上几次还不定少上点儿什么东西呢。

    这种情况下,要说除了德川秀忠以后的其他人欢迎任一真再去日本,李岩觉得除非幕府上下的脑袋一起坏掉了才有可能。

    很有可能连德川秀忠也不欢迎任一真去日本。

    但是李岩并没有揭破眼前这个矮矬子谎言的打算万一这些矮矬子们的脑袋真就坏掉了呢?

    定了定神,李岩又笑着道:“在下一定将贵国德川将军和幕府的好意转达给任公公。”

    等北条菊次郎再一次躬身致谢之后,李岩才接着道:“在下的老师与任公公私交也是不错的,因此对于这事儿也是颇为重视。

    但是,大明的脸面却丢不得,还望北条先生回去后向德川将军多多致意说明,李岩先生代家师谢过了。”

    北条菊次郎又一次躬身顿首道:“哈依,敝人一定把话带到。”

    只是说完之后,北条菊次郎又语气不善的道:“可是,那个浪人武士的死,贵国到底有没有一个交待给我日本?”

    李岩笑道:“如果说明面上的交待,那李岩也只能告诉北条先生,没有。

    不管是毁约还是战争,不管付出什么样儿的代价,都不会有任何的交待给贵国,大明的脸面绝不许有一丝的影响。”

    北条菊次郎点了点头,饮了一杯茶后才问道:“那么依着李公子的看法呢?”

    北条菊次郎不是个傻子,对于李岩话里的意思听的很明白。

    明面上不会有任何的交待,其实就是这件事儿谈判的基调,而且李岩连毁约和战争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足见大明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也就是说,从表现上看来,那个浪人的死肯定是白死了,不管是大明还是日本,都不会有任何的说法给到他或者他的家人。

    但是,那也只不过是明面上的,至于暗地里呢?

    北条菊次郎很想听听李岩能说出什么新鲜花样来。

    最起码也要多争取一些好处才是。

    李岩见北条菊次郎脸上连一丝的怒气也看不出来,心中也不禁暗自佩服此人的养气功夫,当下便接着说了下去:“在李某看来,区区一个浪人武士,只怕远比不得十斤福寿膏来得重要。”

    见北条菊次郎想要反驳,李岩笑道:“李某也知贵国盛产白银,但是这福寿膏的价格,想必北条先生也是清楚的。

    那么,北条先生以为是一个浪人武士的性命重要?还是十斤福寿膏更为重要?”

    北条菊次郎纵然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一个武士的性命远没有十斤福寿膏来得重要。

    但是眼前的这个李公子根本就是在偷换概念。

    现在这事儿是区区一个武士之死的事儿么?

    很明显,并不是。

    这件事情现在已经上升到了日本国脸面的高度上。

    你大明的汉人皇帝要脸面,难道日本的幕府大将军和天皇就不要脸面了?

    固然,一个武士远比不得十斤福寿膏重要,那么十斤福寿膏其实也远比不上日本国的脸面更为重要。

    而眼前这个叫李岩的公子哥儿,却是轻描淡写之间,就把日本国的脸面问题,转化为了一个浪人武士的性命问题,并且提出来了处置方案。

    当真是不要面皮!

    心中狂骂的菊次郎反驳道:“李公子当真是舌辩滔滔,只是再怎么说,我日本的浪人武士被凌迟处死,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像是李公子方才说所的一般,大明的脸面重要,我日本的脸色呢?”

    李岩笑道:“在下并无别的意思,只是这浪人武人犯罪在先,我大明处置在后,这一点同样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日本天皇就算是要给臣民一个交待,却也不难。”

    北条菊次郎的脸色不变,心中却是继续狂骂不止。

    到底是这个浪人犯罪在先还是那个大明商人有错在先,现在已经无从查起,毕竟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天,就算是查,估计都要拖个十天半个月。

    而且这个时间还算是短的。

    问题在于,大明拖的起,日本能不能拖的起?

    郑芝龙的舰队可以无视日本所谓的海防事实上,就日本那几条小舢板也确实没有跟郑芝龙麾下南海舰队相提并论的资本。

    虽然说搞不清楚这郑芝龙最近怎么来日本海附近比较少,但是这股力量却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更吓人的是,据小道消息,大明现在就有两支这样儿的舰队,第三支也在组建之中。

    这种有如蚂蚁和大象之间的差距,实在是让人绝望。

    不管是朝鲜,还是大明本土,日本的武士能横行一时,却绝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这种只要一给他喘息的时间就能再次君临天下的对手实在是太可怕了。

    如今这个叫李岩的公子不管是偷换概念,或者是这般无赖一般的态度,都让北条菊次郎恨的牙根痒痒。

    但是却没有翻脸的胆子。

    李岩无视了北条菊次郎的脸色,笑道:“刚才李岩也已经说过了,任公公有过交待,所以这一次那个浪人的死也就这么着了,不如好好商量下十斤福寿膏的事情?”

    李岩轻描淡写的态度让北条菊次郎心中更是不爽,连着深呼吸了几口气之后才开口道:“既然任公公这般重视与德川将军的交情,那么区区十斤的福寿膏,又算得了什么?”

    明知事情不可为而为之,非智也。

    北条菊次郎自认不是个蠢货,更何况德川秀忠在自己来之前也有过交待,所以翻脸是不可能翻脸的。

    只有多替幕府争取一些好处才是真的。

    可是李岩却笑着道:“那北条先生的意思是连这十斤福寿膏也免去了?那李岩倒是要多谢了。”

    北条菊次郎险些一口才血全喷李岩身上去,定了定神后,北条菊次郎道:“一个武士的性命,就算是不值十斤福寿膏,却也不可能白死。

    更何况,如此事涉我日本天皇之脸面,区区十斤福寿膏又算得了什么?”

    说完,北条菊次郎又伸出一只手,食指与中指一起比划了个剪刀的造型,开口道:“最少也要二百斤!”

    北条菊次郎心里很清楚福寿膏这玩意的价值,二百斤的福寿膏,其价值绝对不在两千两黄金之下。

    但是就算是有两千两黄金,却没有地方去弄到二百斤的福寿膏。

    就算是这东西在大明弄到日本来的成本价格要低上一半,那也是足足接近一千两黄金的货物。

    李岩噗嗤一声笑了,随即又忍住了笑,赔礼道:“北条先生莫怪,是李岩失礼了。”

    北条菊次郎脸色铁青的道:“怎么,李公子觉得在下是狮子大开口?”

    李岩心道狮子?你这模样,撑死了也就是个癞蛤蟆,还狮子大开口?

    自己矬成什么德性了自己心里没点儿数?

    摆了摆手之后,李岩才接着道:“福寿膏之所以价比黄金,其原因不单单只是因为它的药效如神,更是因为产量极为难得。

    别说是李岩了,便是任公公本人在此,也不敢应下二百斤的福寿膏给北条先生。”

    北条菊次郎神色阴翳,冷着脸道:“那德川将军和任公公的交情,还有我大日本天皇的脸面,难道还当不得二百斤的福寿膏?”

    李岩苦笑,摊开手道:“就算是值得五百斤的福寿膏,那也得有这么多不是?五十斤,多一两也没有了。”

    北条菊次郎向着李岩的方向探了探身子道:“一百五十斤,再少,我日本上下宁为玉碎!至于任公公与我家大将军的交情,也说不得要先放在一旁了?”

    李岩的神色顿时显得诡异了起来。

    他娘的,今天这事儿不好办了啊。

    这矮矬子们也太小家子气了,刚开始伸出来手来的时候,自己还以为这孙子敢张口要个五百斤,没曾想就要了个二百斤。

    自己把价涨到五十斤,这矮矬子居然也痛快的把价给降到了一百五十斤!

    彼其娘之,早知道老子跟你废什么话啊,还不如直接答应你的二百斤算了呢。

    现在要是答应了这个矮矬子的一百五十斤要求,还不得让人以为自己是怕了他玉碎的威胁?

    彼其娘之,你要真敢碎,现在就碎一个给公子爷看看?

    但是不答应这一百五十斤,就算是自己把价格降到了一百斤,那还有很大一批货物就这么着砸自己手里了呢。

    虽然这玩意不愁卖,但是这坑人的感觉比赚钱的感觉更爽更刺激不是?

    尤其是想到这些矮矬子的实际掌控者幕府上下每人都抱着一杆烟枪飘飘何所似的模样,李岩就觉得这种感觉当真是极好的。

    想了想,李岩干脆道:“北条先生想的太多了,一百斤,再多的话,哪怕是战争也绝无可能多出一两!”

    北条菊次郎唔了一声,当头道:“李公子当真是会讨价还价,若是弃儒而从商,只怕富甲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岩笑了笑,对北条菊次郎道:“北条先生远来辛苦,却不知道这一百斤的福寿膏里面,有多少是北条先生的?”

    北条菊次郎顿时神色一黯。

    自己在德川幕府之中虽然也算是被德川秀忠看好,但是要说到能分配到福寿膏的配额,那连北条菊次郎自己也是不相信的。

    只不过这一百斤的福寿膏,比之当初德川秀忠给自己的底线五十斤,要足足多出了一半。

    或者自己能被赏赐一些?

    李岩将北条菊次郎的神色瞧在眼中,笑着问道:“李岩敢问北条先生一句,先生可知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北条菊次郎道:“唔,大概就是一本万利罢。”

    李岩却笑道:“非也,非也,一本万利,那也是要将本求利的,这不过是普通的生意人之所为罢了。

    学生窃以为做生意的最高境界,乃是无本生利。”

    觉得脑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逝的北条菊次郎连呼吸都略微有些急促了起来,哑着嗓子道:“无本?又如何生利?”

    李岩笑着道:“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北条先生又如何不为自己考虑一番?”

    北条菊次郎强制定了定神,将显得有些沉重的呼吸稳住了之后,才神色淡然的道:“请李公子说的明白些。”

    李岩笑道:“北条先生心中不是有答案了么?”

    北条菊次郎干脆利落的答道:“没有!”

    李岩故意哈哈一笑,才接着道:“北条先生以为福寿膏如何?”

    北条菊次郎道:“自然是可治百病的神药,久服可强身健体,令人飘然欲仙,当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只是不知道李公子所说的无本求利,与这福寿膏又有何干系?”

    李岩笑道:“北条先生莫急,这其中自然是大有干系的,要不然李岩干什么要将这两个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说?岂不是耽误北条先生的时间么?”

    北条菊次郎的呼吸又一次抑制不住的沉重了起来随着离自己心中暗自猜想的事情越来越接近,这心中忐忑不安的感觉也就越发的止不住。

    李岩却又慢悠悠的岔开了话题道:“我汉人之中曾经有一位先贤名为荀子,他认为人性本恶。

    也就是说,人在出生之后,就已经有了趋利避害的本能。

    而趋利,实则是人的天性,不知道北条先生以为如何?”

    北条菊次郎点点头道:“自然是如此的。贵国的历史上先贤辈出,他们所说的话还有所教授的学问,无一不是世间一等一的,可惜,贵国却并不怎么重视?

    尤其是东坡先生,乃是千年不世出的大才,最终却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第四百零一章 指点,无间

    李岩不得不承认,自己面前的这个矮矬子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个先贤是有所了解的。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但是有一点这家伙说错了。

    苏东坡是大才不错,可是却是个失败的倒霉蛋。

    而且虽然也能算得上千年不世出的大才,可是对比当今天子,却也是相差甚远。

    苏东坡一生,诗词造诣之高自然不必多言,但是对于治国与民生方面,却也是一般般。

    诗词可愉人之情,可是治国却是关乎天下百姓,孰高孰低,自不必多言。

    不愿意就这个话题与北条菊次郎多加争辩的李岩干脆打了个哈哈,岔开了话题道:“先贤荀子认为趋利乃是人之本性,李岩亦深以为然。只是不知道北条先生是不是愿意多替自己考虑考虑了?”

    北条菊次郎此时正沉浸在苏东坡不世出的绝世风采之中,又如何愿意沾染这些铜臭之气,以使自己的灵魂受污,离苏学士越行越远?

    因此,北条菊次郎也只是淡淡的道:“请李公子明示。”

    李岩觉得眼前这人脑袋绝对是有毛病的,按照皇帝陛下的说法,眼前之人的脑袋里面能养鱼,绝对的。

    尽管搞不懂北条菊次郎的脑袋里在想着什么才会出现这么一副淡然如同隐士的神情,李岩却接着说了下去:“北条先生如果愿意的话,李岩倒也有些路子,每个月可以给先生提供十斤的福帮膏,如何?”

    苏东坡?

    去想苏学士,哪儿有真金白银的福寿膏来得痛快?

    终于把思维扳回到正轨的北条菊次郎眼睛一眯,盯着李岩道:“李公子既然有路子,却绝口不愿意将方才的一百斤福寿膏加到一百五十斤,不知可有教我?”

    李岩轻笑道:“那是给幕府大将军的,是由任公公所支配的,与李岩并无丝毫干系。

    现在李岩说的这十斤,却是完全能够由李岩做主的,不知道这个解释,北条先生以为如何?”

    可耻!

    北条菊次郎心中愤愤不平的想着,却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任公公的归任公公,李公子的归李公子,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

    李岩呵呵笑道:“不错,正是如此。任公公的归幕府,这是他私人所出,所以李岩不能答应北条先生一百五十斤的要求。

    但是李岩的归北条先生,这十斤福寿膏却是完全由李岩做主,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北条菊次郎点了点头,问道:“那不知道李公子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李岩笑道:“十斤的福寿膏,说多不多,说少却也绝对不少,最起码价值一百六十两黄斤,北条先生以为如何?”

    北条菊次郎唔了一声,却反对道:“若是拿去售卖,自然是二百两黄金都不止,何况是区区一百六十两。”

    见李岩想要开口说话,北条菊次郎却是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但是这东西从大明到日本的价格,却远不足百两黄金之价罢?”

    李岩道:“如果这东西还有第二家能卖的和我大明的福寿膏一般的品质,那么自然是不值。

    但是显而易见,市面之上并没有第二家福寿膏的品质能如同我大明的福寿膏一般,价比黄金,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北条菊次郎道:“那么李公子的意思呢?”

    李岩道:“李某的意思很简单,这十斤福寿膏,北条先生尽管先拿去售卖,不要一文钱的本金。等售卖完了之后,再返还一百五十两黄金给李岩,如何?”

    北条菊次郎讥笑道:“一百五十两黄金?李公子好大的口气!一百两黄金!”

    李岩戏谑的看着北条菊次郎道:“北条先生不愿意,自然还有东条西条南条。

    只是离了大明的福寿膏,不知道北条先生又要去哪儿找这般无本生利的好生意?

    别忘了,无本的生意,跟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这种机会,错过这一次,可就没有第二次了!”

    本来被李岩气的作势欲走的北条菊次郎颓然坐了下来,苦笑道:“李公子当真是好本事。一百五十两便一百五十两,北条应下了。

    只是不知道李公子就不担心北条拿了福寿膏后一去不回?”

    李岩呵呵笑道:“北条先生尽管试一下。家师与我大明的西厂督公魏公公,东厂督公曹公公,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公公,还有锦衣卫田指挥使,许指挥使的交情都是极好的。

    若是北条先生自信能躲得开大明厂卫联手的追杀,尽管放手一试,不妨事。”

    李岩根本就不担心北条菊次郎有那个本事,能卷了福寿膏跑路。

    就他们这些矮矬子,拿到福寿膏的第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自己先吸食一下以享受下大人物的待遇,那才叫见鬼了。

    而且看北条菊次郎那副鬼样子,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吸食过的,这十斤福寿膏到手,他自己肯定会吸食一部分,但是肯定会老老实实的拿着剩下的黄金回来跟自己再换上十斤。

    甚至于二十斤。

    北条菊次郎点了点头道:“李公子说的不错,大明厂卫的赫赫威名,便是北条在日本也是听说过的,也难怪李公子如此放心,敢将这十斤福寿膏先托付给北条。”

    北条菊次郎接着又是自嘲般的一笑:“天下之大,只怕一辈子躲在幕府或者天皇陛下的皇宫里面不出来才能保证安全吧?”

    李岩笑着点了点头,心下却是不以为然。

    幕府和倭奴王宫?那种比筛子强也强的有限的破地方敢说保证安全?

    你让大明南京原来的皇城怎么想?让洛阳和长安的历代皇城怎么想?让现在在京师的紫禁城怎么想?

    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天的事儿算是告一段落了,最起码那个武士被凌迟的事儿就这么揭过去了,几百斤的福寿膏也找到了销路,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

    放下了心中的担子之后,李岩又命人布置了一些酒菜,与北条菊次郎对饮起来。

    送走了北条菊次郎之后,李岩才又去了施凤来的家中,在书房之中见到了等候自己多时的施凤来。

    看着李岩的神色,施凤来笑道:“怎么样儿?完成了?”

    李岩施了一礼之后道:“是,已经完成了。只是那些倭人实在是太过于小家子气,张口只要了二百斤的,学生一路顺加往上加也只加到了一百斤,他们便同意了。”

    施凤来点点头道:“不错了,日本毕竟是岛国,地狭而民智不开,与我大明统御万邦相比,自然就缺了那份睥睨天下的大国气度。

    只是这里的百姓也不可小觑,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颇有我中原之地强汉时的风采,虽然大不相同,可也是个问题。”

    李岩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老师前些时日为何要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太势?倘若倭奴真的敢挑起争端,是不是真的就打起来了?”

    施凤来指了指桌前的椅子,笑着道:“坐下说,别一直傻站着了。”

    等到李岩坐下了之后,施凤来才笑着道:“你觉得倭奴有那个胆子吗?”

    李岩道:“可是这般被欺负,他们能忍下来?学生一直很好奇,就算是大明的普通百姓,只怕也忍不下吧?”

    施凤来嗯了一声,却又问道:“那皇帝陛下在大明干了些什么事儿你也知道,可是你看见有谁反抗了吗?

    忍下去固然好,忍不下去,也得强忍着,否则就是死。就像是东林党的那些人一般,生死存亡之间,你看他们有何举动?不还是改弦易辙后再歌功颂德?”

    说到这里,就连施凤来也是没忍住脸上的笑意:“可是这些人把陛下想的太简单了,总以为服了软就能蒙混过去,可是结果你也看到了。”

    李岩的脸皮也是忍不住一抽。

    与其说是东林党的人把崇祯皇帝想的太简单了,倒不如说是他们低估了崇祯皇帝不要脸的程度。

    施凤来又接着道:“这倭奴的性子,其实比之东林党也没有强到哪儿去,一方面极易自大,万历二十四年的时候,那个挑起了朝鲜战事的丰臣秀吉就是典型的例子。

    丰臣秀吉当时在倭国内的实力不可谓不强,倘若慢慢的励精图治,未必不能开创一番事业,可是他为了转移倭国内部的矛盾把矛头指向了朝鲜,意欲以朝鲜为基地以进攻大明,这就是膨胀了。

    可是另一方面,这些个矮矬子又极易自卑。

    当年为师听杨镐说过,那些日本的足轻,也就是步卒往往死战不退,但是一旦投降之后,却又比大明百姓家里养了多年的狗子还要和乖巧。

    甚至于,他们为了讨好将他们俘虏的朝廷大军,回过头去杀起其他倭奴足轻来,比我大明的军队还要狠,甚至是不计生死。

    由此可见,这些倭奴骨子里其实还是服从强者的兽性为重,至于人性么,就像是陛下所说的,三分都不足。”

    李岩点了点头,问道:“那老师的意思是说,因为朝鲜战场上的大败,所以这些倭奴并没有胆子与我大明作对?”

    施凤来点了点头,捋着胡须道:“不错,不管是争贡之役引发的倭乱,还是朝鲜战场上的失利,这些倭奴心中必然是被吓破了胆的。

    现在我大明的新军和京营在草原之上连筑京观十余座,名声早就传到了倭国,再加上有郑芝龙的水师曾经与倭国水师交过手,他们现在没有胆子再惹事。

    纵然他们心中不服气,时刻想要卷土重来,现在么,呵呵。

    德川幕府身为倭国实际的掌控者,能隐忍到现在,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李岩再一次向着施凤来拱了拱手,谢过了施凤来的指点之后才又问道:“学生还有一个问题。”

    施凤来笑着道:“尽管问就是。”

    李岩道:“老师,此前任公公已经与德川幕府的实际掌控者德川秀忠交好,福寿膏也已经交给了德川秀忠在倭国售卖,如今又多了一个北条菊次郎?”

    施凤来哑然失笑道:“这个倒是怪不得你。日本国主,他们称之为天皇的倭王虽然号称万世一系,可是实际上却是个儿皇帝一般的存在,什么事情都由不得自己做主,真正掌控日本的是幕府,这个你是知道的。”

    见李岩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晓,施凤来又接着道:“可是又有谁甘愿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儿皇帝呢?若是有,汉献帝当年又为何搞出来衣带诏之事?这倭奴王其实也是一样。

    为师曾经查阅过关于倭奴的典籍,至元二十五年之时,倭奴所谓的后第九十六代天皇,后醍醐天皇就曾经搞过三次倒幕运动。

    前两次的失败之后,倒是让他在第三次倒幕之时成功,一度成功的夺回了倭国的实际控制权。

    只是此人倒行逆施,厚待贵族、僧侣、后妃,压制武士,惹得足利尊氏心怀野望,另立天皇,起兵夺取京都,恢复了幕府统治。

    后醍醐天皇在新田义贞等人的辅佐下抱着所谓的三神器南逃吉野,整个倭国就此进入了南北朝时期。期间不断攻防,甚至南朝的楠木党曾奇袭京都,俘虏过北朝天皇。

    你想想,当初的后醍醐天皇都有胆子搞倒幕行动,现在的后水尾天皇会不想?

    更别提他的天皇封号都保不住,如今只能称之为天王,他就不恨在这里面推波助澜的幕府?”

    李岩心中激灵一下,开口道:“老师是说这个北条菊次郎是倭国天王的人?”

    施凤来抚须微笑道:“不错。此人出身于称霸关东近百年的小田原北条氏,北条氏政、氏照兄弟在小田原城投降了德川幕府的初代创建人德川家康,并且被丰臣威逼着北条氏房、氏政、氏照,以及二人的老臣大道寺政繁、松田宪秀一齐切腹谢罪。

    北条氏直做为德川家康的女婿,则被网开了一面。北条菊次郎,正是北条氏直之后。

    有着这般的仇恨在身上,北条菊次郎怎么可能会真心身着德川幕府,所以在倭国天王派人暗中接触之后,他就已经倒向了天王的那一方。

    这么一来,岂不是大大的方便了我们?”

第四百零二章 军演,创伤

    李岩问道:“策反北条菊次郎,想必也有我大明厂卫在其中活动的影子罢?”

    施凤来闻言就是一愣,随即却又欣慰的笑道:“不错,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光凭倭国天国能许出来的那点儿好处算得上什么,跟着天王去推翻德川氏的风险明显要大于收益,那北条菊次郎又明显不是个蠢蛋,如何会同意倒向倭奴天王?”

    说完之后,施凤来又冷笑道:“还有,你有没有看出来,这个北条菊次郎明显就是有些首尾两端的意思?”

    李岩回道:“是,弟子原本还觉得这北条菊次郎的态度有些奇怪。虽然在尽力的替幕府争取好处,可是并不如弟子预想中的那样儿激烈。”

    施凤来点点头,颇有些老怀大慰的意思,笑道:“不错,你看出来就好。这北条菊次郎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试探为师对于倭国的态度,或者说是对于幕府的态度。

    现在这种局面,他应该可以放心的回去交差了。

    现在任公公对于幕府来说,应该算是印象极好的,为师的态度却又极差,他北条菊次郎回去之后,不管是对他们的天王还是对于幕府来说,都能有一个不错的交待。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任公公势大,却是离的极远,为师看起来不如任公公,却又近在眼前。”

    李岩有些迟疑的问道:“那老师为何不提前告诉学生?”

    施凤来笑眯眯的道:“提前告诉你干什么?让你有所准备?傻小子,老师能教会你的东西,始终还是老师的,只有自己学会的,才是你自己的。

    老师已经老了,就算是现在身体看起来不错,又能撑得上几年?这几年里老师能替你挡住风雨,可是老师没了的那一天呢?

    朝堂之上,明刀暗箭无数,笑呵呵对你的,不一定是为你好,骂你弹劾你的,也不一定就是对你坏。

    人心啊,太复杂,而且经不起试探。陛下现在看重你,是因为你表现的还不错,可是大明有多少人?远离了朝堂,如果你表现的不起眼,瞬间就会被陛下所遗忘,难道你甘心?”

    李岩的鼻头有些发酸。

    自己被崇祯皇帝扔给了老师之后,基本每天都在跟着老师学习学问,哪怕是海上之时也从未间断过。

    如今更是让自己独立去处理这种一不小心就能打起来的事情,足见老师对于自己的栽培之心。

    更何况现在还说了这么些掏心窝子的话,李岩自觉不是个木头人,对于施凤来的一片关爱之意又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向着施凤来施了一礼之后,李岩哽咽着道:“多谢老师教导,学生永世不忘。”

    施凤来虚扶了一把,笑呵呵的道:“好,好,起来,快起来。”

    等到李岩直起了身子后,施凤来才笑眯眯的道:“你小子啊,就别跟老夫面前做这般小儿女姿态了,老夫受不得这个。”

    说完之后,施凤来又叹了一口气道:“公羊学当年强汉之时纵横于世,如今却丝毫不见其踪,你肩上的担子,不轻。

    但是轻能怎么办?不还是得挑着?只希望你以后不要怨恨老夫就好了。”

    李岩刚刚直接了身子,闻言又是一礼,回道:“学生绝不会有半句怨言,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誓与那些腐儒争斗到底,还我儒家一个朗朗晴天。”

    施凤来脸上宽慰的神色更甚,笑眯眯的道:“好,好。今天你也累了一天了,且先回去好好休息罢。”

    李岩听到施凤来的吩咐,当下便躬身行礼之后退了出来,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今天一天接受收到消息实在是太刺激了,连倭国居然都有厂卫活动的影子,大明厂卫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李岩现在甚至不敢去想,因为自己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身边到底有没有潜伏的锦衣卫秘探。

    这些发生在九州岛上面的事情,崇祯皇帝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哪怕是知道的时间晚了一些,并不是实时的。

    向来不搞事情就不舒服的崇祯皇帝因为这点儿破事儿头疼了半天,又怎么可能让别人跟着好过?

    想了想,崇祯皇帝就派人把张惟贤给召进了宫中。

    张惟贤就知道,只要是崇祯皇帝找自己进宫,就向来不会有什么好事儿。

    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反正都是找麻烦。

    就像是这回,海上军事演习是什么鬼?校阅东海舰队的火炮齐射又是什么鬼?挑在琉球的奄美诸岛上能理解,这是想要吓唬吓唬东瀛的那些个矮矬子。

    可是邀请周边诸番国派使节上舰干什么?参观火炮齐射?

    您老人家这是打算吓死他们好接收他们的国土吗?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个靠谱理由的张惟贤干脆学着郭允厚的故智,躬身道:“陛下,国库?”

    崇祯皇帝干脆摆手道:“不用国库,这次由内帑出银子,直接调东海舰队在奄美诸岛进行炮火集射演习。”

    见张惟贤还是想要反对,崇祯皇帝直接开口打断了张惟贤的话头:“炮火集射虽然糜费颇多,可是对于邻海诸国却是一个强而有力的震慑,以后不管是谁,都得好好掂量掂量到底有没有那个本事与大明为敌。”

    张惟贤躬身道:“陛下,如同朝鲜例,彼国伺奉我大明如父,常以大明孝子自诩,若是一起邀请了去,难免会被吓到?”

    孝子?他娘的,有哪个孝子有了后爹就回过头来帮着后爹对付亲爹的?

    更不用说还把后爹的火炮架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冲着亲爹比比划划的,这能叫孝子?

    反正崇祯皇帝没听说过这事儿。

    别说是帮后爹对付亲爹了,就算是帮着亲爹对付养父的事儿都没有听说过几起。

    这种孝子,也就是在他爹厉害的时候才有着几分孝心,一旦发现这爹的本事还不如自己,估计再换个爹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了。

    所以崇祯皇帝根本就不在乎朝鲜会怎么想,反而大大咧咧的道:“那又如何?朝鲜既然自诩为我大明的孝子,大明重建的福船舰队强力越强大,他们不应该越高兴么?

    至于其他的,凡是听话的,心里没有鬼的,怕什么怕?心里有鬼的才会怕!”

    张惟贤觉得崇祯皇帝这就是强辞夺理难道还能不允许人家胆子小了?

    天下间也没有这样儿的道理啊。

    但是崇祯皇帝认定了的事儿,除了亲征建奴因为国库没钱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以外,还真就没什么事儿是崇祯皇帝没办成的。

    如果说有,那也就是原本打算亲征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军来着,结果后来也没去成。

    但是这么点事儿还算是个事儿?就奢崇明和安邦彦两个家伙造反,对于崇祯皇帝这样儿的马上皇帝来说,根本就是个笑话好吗?

    如今崇祯皇帝突然想着哪怕是让内帑出银子来搞这个什么海上火炮集射演习,这事儿要是搞不成才叫见鬼了。

    张惟贤无可奈何之下应了,却又躬身问道:“陛下,这演习定于何时?”

    崇祯皇帝算了算时间,依着现在已经是崇祯三年六月的时光,等到东海舰队那边有足够的船下水再磨合一段时间,怎么着也得拖到崇祯四年去了。

    而且最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东海舰队身上。

    从大明距离京师最远的地方一路跑过来,如果说不是玩了命的一路换马接力,正常赶路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那其他的那些蕃国呢?走海上倒是能快一些,可是崇祯皇帝需要先遣使前去通知那些蕃国一个大概的时间。

    而且这个时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要有让各蕃国前来的使节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另外就是等使节到齐了之后,还要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

    而具体的时间确定之后,这些使节们还需要陪着崇祯皇帝从京师出发,一直到登莱,然后上船观礼。

    如果说崇祯皇帝不去,那到是简单很多,直接把这些个使节扔到登莱就算是齐活了。

    但是只在后世的电视节目或者电影里面才看过海军发射导弹镜头的崇祯皇帝现在有机会亲眼看一看属于自己的海军实弹演习,那还能忍的住?

    哪怕发射的只是炮弹,导弹这种东西连概念都没有也无所谓,反正都是点火,发射,爆炸,然后努力的向着核平全世界的目标进发嘛。

    现在有的看就很好了,不能要求太多。

    崇祯皇帝是一定要去的。而崇祯皇帝要去,使节们就必须先来京城拜见崇祯皇帝这也是礼节。

    哪怕是崇祯皇帝再怎么不情愿,在这个事情也不太可能拧得过礼部的那些老头子们。

    而且这事儿就算是可着劲的折腾,也不过是折腾的那些蕃国使节,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就更不可能在意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吩咐道:“就定于崇祯三年四月初一。”

    如果说是崇祯元年以前,甚至于崇祯二年以前,崇祯皇帝的这个要求,张惟贤打死都不敢答应。

    没别的,卫所士卒除了正常的操练之外,还要种庄稼四月份正是春耕时节,这时候不去种地却跑去搞什么军事演习?

    脑袋坏掉了吧?

    只是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定下了规矩,卫所士卒不许再耕种,而是成为职业军人。

    至于所有不适合再上战阵的士卒,则一律就地转职为农垦兵团,除了简单的军阵操练外,不需要像职业军人一般再从事大量的军事训练。

    再加上张惟贤又不是个蠢蛋,明显的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自然也就乐意在五军都督府的框架之下推行。

    到了现在为止,大明的卫所士卒已经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个派系。

    一部分是以新军和京营为主体骨干的纯职业军人,战争机器,除了操刀子杀人和报效皇帝以后,他们不需要再理会任何其他的事情。

    而另一部分则是经过筛选后裁汰下来成为农垦军团的士卒。

    至于筛选标准,其实在后世看来就很有些无戏的标准。

    一个是身体条件。

    比如有残疾的,身高不够,力气不够,还有些年龄超过了四十岁的,统统都算是身体条件不合格;

    另一个是思想条件。

    比如脑袋里光想着自己的事儿,没有勇气在战场上替崇祯皇帝去死的,统统算是思想条件不合格。

    这些人统统进入家垦军团。

    这么一来,既保证了正规军的强大战力,又保证了被裁汰的士卒不至于在离开了军伍之后无法适应正常人的社会生活。

    崇祯皇帝可是知道,哪怕是后世有着心理医生的存在,上过战场的人跟普通的百姓那就完全是两个概念。

    至于是战场应激反应,还是战争心理创伤,崇祯皇帝不懂。

    但是光老美那边传出来的消息就足够让人心惊的了。

    而且不光是老美,崇祯皇帝自己身边也有一个这样儿的人。

    那是一个上过朝鲜战场上的老兵,按照辈份,崇祯皇帝还要称呼他一声太爷爷。

    这位老兵看人的眼神很奇怪,从来就不是正眼看人,或者说正眼看人的时候很少。

    向来都是微微歪着脑袋,一只眼睛微微的眯着。

    就像是在挑哪里是要害好下手,或者是在用一杆并不存在的步枪瞄着人的脑袋一般。

    就连那些开着小轿车去村子里看望老人的领导们下车时,老人看向他们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的。

    甚至于有几次,崇祯皇帝从老人那略显浑浊的眼睛里看到了一道精光闪过。

    老人还活着时,崇祯皇帝还比较小,对于这些并不太明白。

    直到长大以后,崇祯皇帝才听着老一辈的人说起来这位老人的故事,也知道了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老人到底有多么可怕。

    在老人刚刚回到村子的时候,其实所有人都挺开心,也很欢迎他的回来。

    但是时间不长,一切就变了个味道。

    老人依旧是那个老人,村民也依旧是那些村民,但是双方的关系却变得极为微妙。

第四百零三章 谁敢跳就摁死

    上过战场上的老人到底杀过多少敌军的士兵,这个事儿谁也不知道。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但是能带着二等功回来,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证明了。

    而按照解放军的纪律条令,想要立下一等功需要什么条件?

    战斗中英勇顽强,坚决执行命令,模范遵守战场纪律,完成作战任务成绩突出,或者主动掩护、抢救战友,事迹突出,有较大贡献的,可以记三等功;功绩显著,有重要贡献的,可以记二等功;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的,可以记一等功。

    这个一等功的条件看起来是不是没什么特别的?

    确实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先看看三等功的条件再看看二等功,还会觉得一等功很容易么?

    而且,一等功必须要经过军委的审批才可以。也就是说,二等功已经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了。

    老人回来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很平淡,但是在一次遇到小偷的时候,终于还是出问题了。

    拿着匕首的小偷被老人打断了六条腿。

    因为小偷有三个。

    老人并没有什么事,只是和村子里乡亲们的关系变得有些尴尬起来这三个小偷好死不死的,也是村子里的。

    直到长大了以后,崇祯皇帝才算是知道老人的反应是怎么回事儿。

    老人是从战场上面下来后就直接复员了。

    说白了,战场上面养成的习惯,或者说肌肉本身养成的记忆,使得老人做出了最直接的反应。

    后世在南边打猴子的时候,士兵们回来之后不能直接回家,而是要在一个军营里面每天叠被子,齐步正步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训练。

    而目的,也是让他们忘记战场,忘记硝烟,以后能够适应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穿越之后崇祯皇帝搞出来这个农垦军团,也是有着这一方面的考虑。

    士卒不能留在军中服役了之后,就进入农垦军团,其中全是军属,不存在无法适应的问题。

    但是崇祯皇帝却是歪打正着的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最起码张惟贤现在想要把卫所士卒拉出来开练,根本就不用顾忌时间一类的问题。

    不用种地的职业士卒就是好啊。

    心中有了底气的张惟贤也不推辞,当下便躬身应了。

    崇祯皇帝随即又命人通知了兵部崔呈秀和礼部孟绍虞。

    现在大明的军制被崇祯皇帝搞的有些不伦不类。

    像五军都督府,实际上是管着天下兵马,甚至于包括东海和南海两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舰队。

    但是宣战,或者类似于发布战争状态,军功的发放一类的,又必须要通过兵部。

    总之就是谁也离不了谁。

    搞定了崇祯四年军事演习或者说威慑,尤其是针对日本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才算是放下了心来。

    现在基本上也就这样儿了,既然不能一下子把建奴怼死,那想要东瀛的那些矮矬子们一次怼死的希望就不大。

    毕竟卫所士卒算是陆军,陆军要钱,海军出动一样要钱,而且比陆军的花费还要大一些。

    还在还是钱的事儿比较重要。

    远在浙江,商人们的脸色基本上就没有几个好看的。

    赵老爷觉得自己远房表叔寇慎说的有道理,所以自己也干脆光棍做到底直接就把所有该准备交税的材料准备好,就等着交税了。

    可是很多人并不这么想,哪怕是与赵老爷交好的绸缎大商李义尘也不这么想,就算是赵老爷把从寇慎那里听来的利害关系又一次分析了一遍之后,李老爷也依旧是不改初心。

    想要瞒报一笔税务,实在是太简单了,想要查账的话,乱七八糟的流水账务早就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为的就是防着这一天呢。

    至于说复式记账,本老爷就是不愿意用,有问题么?

    当然没问题,别说是李老爷一个人,就算是整个苏州府所有的商人老爷他们都有准备好的流水账务,新任的浙江税使太监刘景州都认为没有问题。

    随便他们用就是了,反正账务能对上,没有太大的出入,那就按正常收税的标准来收。

    如果账务对不上,再查到故意瞒税,那就慢慢走着瞧呗。

    实际上,大明时所用的记账方法,严格上来说已经结合了民间开始出现的复式记账法,大都以“收、支”为记账符号。

    其中最具有突出性的,大概就是四柱奏销册这玩意的存在了。

    所谓四柱奏销,其实就是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格式编制的账册,但是这玩意官方是按照规定必须使用,民间由是各行其便。

    而大明律之中,所涉及会计官吏职务犯罪规定之详细、适用的刑罚之重均为历代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朱元璋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其中有两件属于经济领域的大案,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在此之后,明朝政府便制定了严格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记载税款、钱粮的数字都改成大写的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后世天朝的会计大写数字便是这么来的。

    通常来说,官方有什么好东西,尤其像是这种在民间吸收之后加以演变的好东西,那当真是民间跟风者甚多。

    像浙江这种经商之风极盛的地方,类似于这种记账方法早就满天飞了。

    如今却突然把这种记账方法收了起来,反而使用上了早就没什么人用的记账方法,如果说其中没有鬼,刘景州觉得除非自己是个傻子才会信。

    可是这样儿不行啊,这些税虽然是进了国库的,可是皇爷是要拿这些钱去打建奴的,你们这么干,不是让皇爷收不到钱么?

    皇爷收不到钱,肯定就会不开心,皇爷不开心,咱家这些做奴婢的心里,可就不太好受了哇。

    苏州府衙前的这条大街是刘景州盯上的第一个目标。

    把街上所有商家的账本都收上来之后,刘景州从京中带来的算科学生们就开始忙活开了。

    流水账是吧?

    没关系,全他娘的给你改成收支四柱账,一本本的来,一家家的核对,反正咱家从京中把算科学子带来了不少,他们就是专门干这个活儿的。

    而且在他们干活的时候,还有锦衣卫分开盯着,所有的账本都要交叉过上一遍,以防止哪个学生与哪家商有亲戚关系而包庇。

    刘景州带来的算科学生够多,查账的速度也确实够快,随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响声,一笔笔有疑问的账务也开始浮出水面。

    而一旦发现哪家的账不清楚了,刘景州就会直接就通知苏州府衙门前去拿人。

    拿了人之后,也不干别的,就是揪着账本上面有问题的几笔账反复的问,一直问,两次回答不一样就是一顿猛抽,直接把这笔账务的毛病找清楚了为止。

    用的时间不长,只过了区区七八天的时间,苏州府衙前的这些街上的所有账本就被审了一遍。

    一共是四十家商铺,一年的账本加一起足足有四百余本,而查出来有问题或者不清不楚的账务,就足足有八百人余条,基本上每本账本里面都能找出那么一两条,甚至于两三条记载的不清不楚的账务。

    拿着最终的结果冷笑了半天之后,刘景州才去寻了苏州府知府寇慎。

    寇慎也是蛋疼无比。

    四十家商铺,四十个有头有脸的大商人,后面还不知道站着多少的牛鬼蛇神,除了自己的那个远房侄子赵老爷安然无恙以外,剩下的三十九个都在被抓的名单之上。

    而这七八天的时间里,苏州府已经抓了五个人了也就是说,还需要再抓三十四个人。

    可是人好抓,这些铺子一旦全部关了门脸,那苏州府的百姓还活不活了?会不会引得商人们集体罢市?

    看着寇慎满脸纠结的模样,刘景州笑道:“寇大人在担心?”

    寇慎点了点头道:“不错,本官担心这些商人被抓起来后会闹出乱子来。”

    刘景州则是满不在乎的道:“还能闹出什么乱子?莫非这些混账东西们还有胆子造反不成?”

    寇慎笑道:“若说是造反,这些人必然是没有那个胆子,否则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只是,本官担心的是这些个大商家都会罢市歇业。这些人单个都不起眼,可是背后的势力却是错综复杂,而苏州城内的商号,又大部分与这些人有关。

    万一这些人联合其他的商家闹市,那苏州城内的百姓生计必然会受到影响,到时候不管是刘公公,还是下官,只怕都不好向陛下交待。”

    刘景州却是嗤笑道:“随他们闹,咱家来时已经得到了陛下的旨意,谁敢闹事,就彻底的把铺子封掉,换人来开就是了。

    若是这些个混账东西们把税款都交齐,以后也老老实实的按时足额的交税,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可要是敢玩那些乱七八糟的路子,这事儿就绝不惯着他们,发现一个就摁死一个。

    咱家到要看看这些个软骨头的骨头有多硬!”

    寇慎闻言,心中的担心则是更甚。

    如果说这事儿是刘景州挑的头,自己大不了就向朝廷弹劾刘景州肆意妄为。

    到时候不管是这死太监背黑锅也好,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处置办法也好,总之税是收了,也算是对这些个大豪商们有个交待,百姓的日子还能照样过下去。

    可是现在刘景州话里话外的意思,这事儿竟然是皇帝陛下亲自授意的。

    那就难办的很了。

    寇慎虽然远离朝堂,官职也不大不小,仅仅是个苏州府的知府,但是对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一直以来的举动,自认为倒也算是看的清楚。

    最起码这位爷没有让手下背黑锅的习惯,什么事儿都是明火执杖的干,至于后果什么的,则是完全不在乎。

    而且这位爷还有一个毛病。

    都说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看打架的恨不得一回打死俩,可是这位爷向来是自己撸袖子打架也不怕事儿大。

    最起码南直隶那几万颗滚滚人头就是明证。

    然而自己在苏州府当这个知府也有几年的时间,对于这些个豪商是个什么德性,自认也算是看的清楚。

    没有胆子造反,但是要说这些人暗中不使些绊子,那傻子才会相信。

    刘景州看着寇慎那副坐困愁城的苦瓜脸,笑道:“寇大人慌什么?你不是还有个远房侄子?”

    寇慎心中激灵一下,问道:“刘公公的意思是?”

    刘景州笑道:“都说秦桧还有三个相好的,咱家就不信你那远房侄子就不认识一些个大商人?

    你侄儿的账目很明确,税也一文钱不少,这是好事儿。

    让他去联络一些个这样儿的商人,如果说苏州城的这些个混账东西把交税的事儿当儿戏,咱家就把他们当儿戏,以后这苏州城的铺子,全让你侄儿和他交好的,能老老实实的交税的商户去做。

    哪怕是这些个商人的实力小一点儿也没问题,有咱家护着,出不了问题!”

    寇慎当下也不再客套了,直接便出了书房吩咐道:“去,把赵逸海给本府喊过来。”

    刘景州这个死太监话里透露的消息太多了,多到让自己都心惊的地步。

    现在唯一盼着的,就是赵逸海知道些好赖,别作死。

    此时的赵逸海,正在和苏州府几十个有名的豪商聚在八仙楼里面饮酒。

    饮酒的气氛不算是太好,基本上都是在讨论这次的税收问题。

    狗皇帝说要收商税,大家伙儿就交商税,但是谁又能想到,那狗皇帝居然把税监这种玩意又给派出来了?

    税监还有什么好东西?来了不就是敲骨吸髓来了?

    听着一伙人越来越离谱的讨论,赵逸海的心中也是越来越不屑。

    表叔说的对,这伙儿人想造反没胆子,玩这些个阴招等于就是给自己招灾惹祸,如今干脆已经商量到罢市上面去了。

    咳了咳嗓子,等着其他人安静了一些后,赵逸海开口了。

第四百零四章 他们大概是死人了罢?

    赵逸海环视了一眼在场的几十个有头有脸的大豪商,笑道:“依鄙人看来,倒不如老老实实的把这商税给交了,朝廷方便,我等也方便。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就像是这流水账一般,朝廷慢慢的梳理,总是能梳理的出来,到时候岂不是给我等自己招灾?”

    韩旭峰望着侃侃而谈的赵逸海道:“赵老弟当然没什么,本身就是举人出身,与知府大人沾着亲,这税再怎么收,对赵老爷影响也不大不是?”

    赵逸海道:“韩老哥当真是冤枉小弟了。小弟家中粮铺三间,油铺一间,绸缎庄子两个,与诸位老哥一样,依律当交秋税九百七十三两,补齐今年的春税六百六十二两,已经如数交上去了,一文钱的税也没有少交。”

    韩旭峰奇道:“你就甘心?这税可不是一次收完就算了,今年交完了,明年可还是要交的。”

    在座的其他人一起将目光投向了赵逸海,就等着看他怎么回答。

    赵逸海思虑了半天,才轻轻的吐出了三个字:“南直隶!”

    南直隶三个字一出,竟似有着某种无可抗拒的魔力一般,整个酒楼的二楼已经安全的安静了下来,再无一人发出一丝的声音。

    苏州府离着南直隶远不远?

    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近。

    但是南直隶发生的事儿,现在已经传遍了全天下,几万颗人头说砍就砍了,谁敢不当回事儿。

    而这几万颗人头都是些什么人的?

    答案很明显,基本上都是东林党和与之相关的那些人,同时还有复社的一些个参与其中的倒霉蛋。

    而复社的大本营就是苏州府太仓州。

    凭着良心说,复社倒了霉,苏州府的商人们心里也是爽的很。

    虽然说复社基本上就是商人们一手扶植起来的,可是张溥张采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两人的产业也是不小。

    而且张溥此人野心极大,竟是隐隐有反过来控制这些商人的意思。

    商人们原本扶植起张溥,就是为了在朝堂上能有人替自己发出声音,不管是为了税也好,还是为了其他的利益也好。

    可是张溥一方面替商人们发出声音,比如当初的抗税事件,还有五人墓碑记事件,另一方面,却又隐隐的要反噬商人,将之利润控制在手上,以谋求更大的进步。

    张溥不是什么好东西,商人们更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张溥还没有官身,所以两者到最后就成了狼狈为奸的势态。

    一方面互相提防打压,另一方面又互为犄角,替对方张目。

    张溥时时刻刻的想着把这些商人都控制在手里,同时也不断的玩一些抗税的把戏。

    商人们则在与张溥进行着商斗的同时,替他在民间传名。

    可是张溥最终玩脱了,莫名其妙的就被人栽赃了一个谋反的罪名,而且栽赃之事是锦衣卫的人亲自干的,案子被定成了铁案,九族老小一个都没能保下。

    商人们在弹冠相庆的同时,也早就暗中提防着朝廷是不是要对自己这些人下手谁不担心张溥说出来什么不该说的,把自己牵扯进去?

    不幸中的万幸,张溥张采还有他们的好学生吴伟业玩脱了,但是却没有把其他人牵扯进来,而且复社经此一击,起码在明面上也不复存在。

    商人们没有被牵扯进去,反而有了更大的自由,这下子感觉就好的多了,小日子是真美。

    可惜好景不长,崇祯皇帝把商税的事儿给定下来了,而且是在南直隶砍了几万颗人头以后。

    南直隶的几万颗人头让商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是斗不过不要脸的崇祯皇帝的。

    但是斗不过不要紧,非暴力不抵抗,流水账往上一递,这税您就慢慢的审,如何?

    再不行的话来个罢市如何?

    可是如今赵逸海的话,让在场之人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这税交,心疼,不交,有风险。

    直到哐啷一声,随着某个大老爷手中的筷子落地声,在场之人才从沉寂之中惊醒了过来。

    韩旭东问道:“赵老弟,咱们都是自家兄弟,明人不说暗话,这税要是当真不交,后果会如何?”

    赵逸海摊了摊手,无奈的道:“老哥,您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兄弟我也不能藏着掖着不是?

    别看老弟与知府大人是远房表亲,可是实际上,知府大人在这件事儿上根本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兄弟的举人功名也没有什么用,该交的税照样是一文钱不少。

    你们现在讨论的这些,兄弟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咱们是什么?咱们是商人,依着太祖洪武皇帝的规矩,咱们有哪个能穿绸缎衣服的?

    士农工商,这商可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可是现在呢?哪个老哥不是锦衣玉食?哪个老哥不是满身绫罗?

    说白了,咱们哪个不是违背了大明律的?朝廷要真个想要收拾咱们,连找借口的功夫都省了。

    那《大明半月报》,各位老哥家中都有吧?那篇赋税论,各位老哥也是读过的?

    既然这论调已经出来了,这商税也就成了事实,岂能由得我等胡来?当今天子心智之坚,各位老哥心里总该知道一些吧?”

    在场众人都是打了个寒颤。

    草原上的京观是真是假不清楚,但是南直隶的那向万颗人头却是半分做不了假的。那狗皇帝心智有多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韩旭峰道:“赵老弟,老哥哥就问你一句,交个税,你甘心不甘心?”

    赵逸海摇头道:“自然是不甘心的!当初我等税率有多低?几近于零,如今却要正常纳税,这心里自然是不痛快的。

    可是就凭咱们这些人玩什么注水账,玩什么罢市?那小弟宁肯老老实实的把税交了算了。”

    韩旭峰道:“老弟,是不是知府大人?”

    赵逸海继续摇头:“老哥别问,问了小弟也没办法回答你,这事儿跟知府大人没什么关系。”

    罗仲却是猛然间一拍桌子道:“你赵逸海有着当知府的叔叔,做的又是这些个生意,你的税就是老老实实的交,也不过是十税一,可是你知道罗某的税率是多少?”

    赵逸海也是将桌子一拍,喝道:“怎么!就你罗老爷会拍桌子不成?官府发下来的税率都是统一的,赵某岂能不知?

    你南海的走盘珠卖多少钱一颗?利润又有几何?抵的上赵某卖多少粮食?这些个不能吃不能用,普通百姓用不起的好东西,税率高一些不是很正常?”

    韩旭峰打着圆场道:“两位,两位都先坐下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何必伤了和气?咱们现在不是讨论这税的事情么?”

    赵逸海还没有坐下,自己的管家就已经从酒楼外面走了进来,径直上了二楼。

    赵逸海靠了罪,暂时离了席之后就向着管家迎了过去。

    低声耳语几句之后,赵逸海又回到了酒席之上,冷笑道:“诸位,赵某家中还有些事,暂时先失陪了,告辞!”

    刚走了没有两步,赵逸海又顿住了脚步,沉声道:“赵某在苏州府交好的人,基本上也都在场了,赵某斗胆劝各位一句,好自为之!”

    说完之后,赵逸海便扬长而去,剩下八仙楼二楼之上嗡嗡声一片。

    罗仲怒道:“他赵逸海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若不是他与知府大人沾着亲,今日定然要他好看!”

    韩旭峰却道:“罗老弟先息怒,今日之事,颇不些不同寻常的意思。”

    罗仲气哼哼的道:“估计就是知府大人把这赵逸海叫过去有什么交待,理会他做甚?”

    韩旭峰道:“有甚么交待,韩某不清楚,可是刚才赵老弟脸上的冷笑是怎么回事儿?在座的哪个没看清?还有他刚才说的那些话,估计也是有意而发。”

    罗仲道:“随他去便是,管那么多做甚?”

    韩旭峰道:“不对,赵老弟与知府大人有亲,所以向来行事谨慎,如今却说了这番话,估计有变。”

    罗仲讥笑道:“莫非你韩老哥也怕了不成?”

    韩旭峰神色不变,淡笑道:“不错,韩某怕了。银子是好东西,可是也得有命花才行。”

    此言一出,不光是罗仲脸色大变,就是整个二楼的其他的那些个豪商,脸色也是变得极为难看。

    罗仲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有些不自然:“怎么,莫非官府有胆子将咱们这些人尽数给杀了?”

    韩旭峰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

    在座的都是些聪明人,可是聪明人一旦钻了牛角尖,比那些个愚笨之人还要可怕,甚至于是不听劝。

    在场四十余人,尽数杀了,韩旭峰觉得不太可能。

    不是说当今天子狠不下这个心来,而是说尽数杀光之后,整个苏州府的百姓生计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当今天子又一向自诩爱民如子,这种事儿应该不会干的出来。

    但是,那指的是事关民生的大商人,而不是像罗仲这般的商人。

    像罗仲经营的铺子里面,平日里往来的都是些达官贵人,或者说是巨富之辈,平头百姓那是一个也无。

    反正韩旭峰觉得应该没有哪个百姓吃饱了撑的才会拿出毕生的积蓄去买些不能吃喝的珠子或者其他的古玩。

    也就是说,官府一旦被激怒了之后要杀鸡儆猴,罗仲就是最好的那一只鸡。

    够肥,而且贪心不足,在场之人虽然说谁都弄出来了流水账,也打着能瞒报就瞒报的心思,可是谁也没有这罗仲干的更明显更过分。

    像这样的蠢货,杀了不影响百姓,兼之还能得到他的家产,可以说整个苏州府已经找不出来必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不过,倒是不怪罗仲这般的态度,实在是税率太高了。

    别的铺子都是十税一,可是罗仲的是十税五。

    凭空比别人多了五倍的税,换谁来谁能不心疼?而且以前基本上等于是不用交税,再加上罗仲仗着自己的姐夫是苏州卫的副指挥使,在这个行当里面也是霸道惯了的。

    想了到里,韩旭峰就止不住的庆幸自己没有向着这种行当里面插上一脚,不管是因为罗仲护食,还是自己从来没有沾过这种生意的原因,总之现在十税一,挺好。

    罗仲见韩旭峰不说话,便开口问道:“这事儿怎么说?明儿的市,到底罢不罢?”

    韩旭峰道:“诸位随意罢,韩某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实在是冒不起这个险,不罢了。”

    经营着生丝生意的靳良辉好奇的道:“那韩老哥是打算老老实实的交税了?”

    被一杆子杵在心窝子上的韩旭峰淡笑道:“罢了,韩某回头就把实际的账册全都交上去,这税,自然也是老老实实的交了求个平安。”

    罗仲嗤笑道:“怂货!一个赵逸海就把你韩老哥的胆子给吓破了?”

    韩旭峰的脸上没有丝毫尴尬的神色,反而用略带怜悯之意的眼神盯着罗仲道:“比不得你罗老弟背后的人脉,韩某胆子小了些。”

    说完之后,也没有再理会罗仲,反而环视了一圈之后开口道:“各位老哥老弟,有的生意比韩某大一些,有的比韩某小一些,可是谁也没有缺了吃食。

    如今天子既然要收商税,韩某就老老实实的交了,各位老哥老弟们是笑韩某胆子小也好,还是就此与韩某不相往来也罢,总之,韩某今日认怂。”

    罗仲猛然一拍桌子,“呸”了一声道:“没卵子的软蛋!罗某羞于你为伍!”

    死死的盯着韩旭峰,罗仲又接着道:“明日有胆子跟着罗某一起罢市的,跟罗某走,剩下没有卵子的软蛋们留下便是!”

    说完之后,罗仲便一脚踢翻了凳子,转身扬长而去。

    八仙楼的二楼之上,又稀稀拉拉的站起来十余人,跟着罗仲一起离去了,便是连告个罪的礼节都省了。

    其中之意,自然就是老死不相往来。

    韩旭峰等人盯着以罗仲为首的十几人走出了八仙楼之后,神色之中竟是说不尽的怜悯。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以罗仲为首的这些人,大多是从事的税率看起来极其吓人的生意,心生不满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到了明天的这个时候,这些人大概已经是死人了罢?

第四百零五章 诡异的平静

    第二天的太阳正常升起,第二天的苏州府衙前的店面关了十余家。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诡异的平静下面是不断涌动的暗流。

    现在这事儿已经不单单是商税的问题了,而是成了皇权和民间资本双方的一场较量。

    只是这场较量显得很可笑就像是一个挥舞着无数的金银珠宝打制的一把兵刃,在跟一个双手沾满了血的强人叫嚣着和种你来砍死我一样。

    事实上也是如此。

    既然有人敢死,那就有的是人敢埋。

    一共十四家铺子,无一例外的都被贴上了封条既然不开,以后也不用开了。

    不仅仅是贴上了封条那么简单,每个铺子前还出现了卫所士卒的身影。

    每间铺子由六个卫所士卒轮番看守,谁也别想走近一步,理由就是军事需要,谁敢刺探军事机密?

    罗仲等十四家铺子的东家,再一次的聚在了一起,这一回,十四个人直接包下了一间名叫醉东坡的酒楼。

    这一回,所有人的脸色都显得很难看了。

    靳良辉神色阴翳的问道:“罗老哥,卫所那边的士卒?”

    罗仲呸了一声,怒道:“还卫所呢,我姐夫那边现在根本就指望不上。”

    何止是指望不上,罗仲的姐夫,苏州卫副指挥使郭彬现在已经被去了职,降为了千户。

    而自己的姐姐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这两天就是不断的到自己的家里大骂自己连累了姐夫。

    然而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就算是罗仲自己把整理好的账册去过去,官府那边也照样不理会,就是一点点儿的查着原本的流水账,对于自己示好的举动视若无睹。

    甚至于自己表示愿意补上税也没有根本就见不到真正管事的人。

    而唯一能起到一个传话作用的赵逸海,由于上一次在八仙楼得罪的狠了,现在连门子都是拿鼻孔看自己的:“我家老爷说了,他不在!”

    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如果说不是因为千户还算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罗仲现在都怀疑这十几个人会不会联合起来把自己给撕了。

    毕竟当初是自己带头要闹罢市的,而且事情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明显已经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了。

    见罗仲说卫所那边已经没了什么指望,靳良辉便开口道:“那依着罗老哥的意思该怎么办?”

    罗仲道:“我若是知道,就不在这里喝闷酒了。今天白天我托人去递上账本,官府根本连理会都没有理会。”

    其实不光是罗仲,其他人也是一样。

    第一天没有天张营业,当天下午封条就贴了下来。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这些人再活动一番发现根本就没有缝子给自己活动的时候,服软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这软是服了,可是根本就没有人理会。

    所以才发生了十四个人坐在一起喝闷酒的情况。

    靳良辉正想开口说话,酒楼的大门却砰的一声被人踹开,连正坐在门后的酒楼小厮也被撞的满地打滚。

    靳良辉的话头被这一声巨响打断,心中正自不爽,抬头向着楼下看去,却见楼下不断的有着火把涌进来,正是锦衣卫在苏州所的一个百户带着自己的手下冲了进来。

    酒楼之上的十四个人面面相觑,手脚皆是有些发麻的感觉。

    锦衣卫的名声有多烂,大明是个人就知道。

    如今这伙儿活阎王却是砸开了酒楼的大门,自己这些人?

    就在罗仲和靳良辉等人惴惴不安之时,锦衣卫百户刘炳郡已经带着自己的手下向着酒楼的二楼而来。

    到了桌子前面,刘炳郡瞧了瞧桌子上面没怎么动的酒菜,口中啧啧有声的叹道:“瞧瞧,可惜了这么好的酒菜不是?”

    说完之后,也不会站旁边站着的十几个人,直接拉过一把凳子就坐了下来。

    罗仲见刘炳郡所坐的位置正好就在自己旁边,当下便躬身赔笑道:“百户大人辛苦,不如正好饮上一杯?

    小人的姐夫乃是苏州卫的千户,说起来与百户大人也同样是份属军中?”

    刘炳郡随意端起酒杯饮了一口,呵呵笑道:“嗯,份属袍泽,自然该对他的小舅子有些照拂才是。你看,本官都没有直接拿人,够给面子了吧?”

    罗仲赔笑道:“够,自然是够的。”

    刘炳郡放下酒杯之后,却反问道:“本官给了面子,可是有人不给本官面子,甚至于还打了本官的脸,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

    罗仲心中打了个突,继续赔笑道:“大人说笑了,说笑了。”

    刘炳郡又饮了一杯,打了个酒嗝后才道:“你看啊,陛下命刘公公担任税使前来收税,可是有人不愿意交税,还想着给刘公公找麻烦,这不是打本官的脸是什么?”

    罗仲轻轻的照着自己脸上抽了一巴掌,赔笑道:“大人说话了,小人一时糊涂,这不正和诸位同行商议着要把账本给送到衙门去么。您看?”

    刘炳郡斜着眼睛笑道:“当真?”

    罗仲继续躬着身子赔笔道:“自然是真的,您老人家可以派人去小人家中看看,账本都准备好啦。”

    刘炳郡呵呵轻笑一声,却猛的一巴掌抽向了罗仲,面带笑意的问道:“我老人家?本官今年才三十岁,我老人家?你这是盼着老子早死呢?”

    罗仲心中大怒,却是敢怒不也言,最后依然是躬着身子赔笑:“是,是,是,小人嘴笨,惹大人生气了,该打,该打。”

    刘炳郡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也不管罗仲等十四个人战在那里,只是自己自顾自的喝着酒。

    直到酒足饭饱以后,刘炳郡才又打了个嗝,开口道:“走罢,跟着本官走一趟。”

    罗仲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不知道去哪里?”

    刘炳郡邪笑道:“怎么,你还想进诏狱不成?也不撒泡尿瞧瞧自个儿是个什么东西!”

    罗仲心底正暗自高兴,却又被刘炳郡接下来的两个字将心头的高兴给击的粉碎:“府牢!”

    刘炳郡说完之后,自己起身直接向着楼下的方向而去,也不管罗仲等人有没有跟上来,反而直接向着自己带来的锦衣卫校尉们挥手示意。

    得了命令的锦衣卫校尉们冲上来前先是一通好打,打完了才用绳子把人给捆了起来,向着苏州府府牢所在的位置而去。

    依着大明律,其实这十四个人都已经是死定了。

    盗各衙门官文书者,皆杖一百,刺字;有所规避者,从重论;事干军机、钱粮者,皆绞。

    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有所规避者,从重论,事干军机、钱粮者绞;当该官吏知而不举与犯人同罪,不知者,不坐;误毁者各减三等;其因水、火、盗贼有显迹者,不坐。

    凡诈为制书及增减者,皆斩。

    也就是说,依大明律之中关于帐簿的统计法规,罗仲等人统统都是死罪。

    至于其他的那些人,比如像韩旭峰那些个弄了些流水账的,往重了说足够叛个斩刑,往轻了也说也是杖一百。

    至于这一百棍子打下去之后是死是活,就只能看个人的机缘了。

    如果说上面不想让这些人死,挨上个百十棍其实屁事儿没有。

    如果说上面想让这些人死,往往三四十棍之后就会没有呼吸。

    这也是为什么说衙门之中好修行的原因之所在。

    不想遭罪不想死,往往就得多花买命钱。而修行一道讲究的就是财侣法地,有了钱不就好修行么。

    可是寇慎不觉得自己就好修行了,反而觉得煎熬无比。

    刘景州看着寇慎的脸色,就知道寇慎在纠结,当下便笑道:“寇大人心软了?”

    正在神游天外的寇慎被刘景州的话惊醒,回过神后才道:“十四个人,不是十四只鸡啊。而且杀了这十四个,后面还会不会再有?”

    刘景州却是毫不在意的道:“杀鸡儆猴而已,若是儆不住,就连猴儿一起杀了便是。

    至于后面有没有,有就再杀,杀到没有了为止。”

    寇慎觉得自己没办法跟这个死太监沟通了,虽然两个人一直合作的还算是愉快,可是这死太监的杀性太重,而且只知道简单粗暴的杀下去,根本就没有想过其他的方法。

    治大国如烹小鲜,光靠杀能解决问题?没看连皇帝陛下现在都柔和了那么多,不再是一味的杀了?

    本着能合作愉快就别吵吵更别闹别扭的心思,寇慎还是解释道:“若说是光靠着杀戮能解决问题,太祖高皇帝当年杀的人绝不算少,可是并没有止住。”

    刘景州笑道:“寇大人以为咱家不知道这个问题么?其实咱家临行之前,皇爷早就已经交待过了,放心吧。”

    说完之后,刘景州又换了一副语气,神色凝重的道:“皇爷其实也不想杀这么多人,可是自从天启皇爷在的时候起,这大明的事儿就没断过。

    不管是天灾,还是那些个建奴,一个不慎,就有亡国之祸。可是东林党和复社的那些人都是些什么嘴脸,你寇大人在苏州府这么多年,心里也有数吧?”

    寇慎点头道:“本官自然知晓一些,只是不怕刘公公笑话,本官昏昏碌碌这么多年,其实也是被复社之人压制的结果。

    整个苏州府,不知道本官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不知道张溥张采之流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皆是如此。”

    刘景州一拍手,说道:“着啊,这些人行事肆无忌惮,无君无国,如果这时候还想着与他们妥协,无异与虎谋皮,唯有快刀斩乱麻,挟天下大势将之除去才是正道。

    寇大人想一想,若是陛下没有除去东林党与复社的那些个混账,东南之地现在是个什么模样?你寇大人出身陕西,去岁大旱,陕西饿死了多少人?

    如果没有陛下杀了那些人,陕西又会饿死多少?重症不能用虎狼药没错,可是有些时候,不用猛药还真不行。”

    寇慎点了点头。

    对于刘景州的话,寇慎在某些方面是认可的。比如陕西大旱时的情况。

    自己的老家就在陕西西安府,逃难过来投奔的亲戚也有几个,所以对于陕西的灾情,寇慎比其他官员从邸报上看来的消息感受更为深刻。

    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大量的采买粮食,如果不是崇祯皇帝下狠手先行处置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陕西饿死的人绝对不是自己从邸报上面看来的那么点儿。

    起码邸报上面不过是几千人,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置,人数可能会打着滚的向上翻。

    几万?十几万?

    寇慎连再往下想的兴趣都没有了。

    斟酌了一番后,寇慎才道:“那本官就依大明律将这十四人尽数判斩刑?等到秋后处决?”

    刘景州呵呵笑道:“咱家不过是个税使太监而已,除了征税的事儿,其他的与咱家无关,寇大人依大明律处置便是。”

    寇慎点点头,对于刘景州的态度也很是满意。

    最起码,在刘景州这个死太监提任税使太监的这一段时间里,自己不用太纠结于太监会不会插手官府的事儿了。

    寇慎和刘景州两人在苏州府的后衙喝着茶水谈笑风生,被抓起来的十四人,以及十四个人的家里,可就炸了锅了。

    乱成一团可以说是对这十四个人家里情况的最好描述了。

    只是往日里来往密切的那些个至交好友,此时大半都不见了踪影,甚至于拿着银钱到了府牢都没有用。

    往日里不会正眼瞧一下的狱卒此时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差用鼻孔看人了。

    任凭好话说尽,银钱塞多少,该没有用的还是没有用好话就笑纳了,银钱掂量上那么一两块小的揣怀里面,剩下的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反正想要进去探视,那是一丝的可能也无。

    但是情况却是诡异的很。

    因为正常来说,这十四个人是死罪,家人就算是不受牵连,此时该抄家的也早就该抄家了,更别提账册什么的了。

    可是现在却一点儿的动静都没有,仿佛这十四个人被抓起来之后就被人遗忘在了府牢里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137/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作者:天煌贵胄所写的《回到明朝当暴君》为转载作品,回到明朝当暴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明朝当暴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明朝当暴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明朝当暴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明朝当暴君介绍:
朕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握秉乾坤,奋太祖之余烈,提天子剑,荡平不臣。晓谕八荒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回到明朝当暴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明朝当暴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