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回到明朝当暴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作者:天煌贵胄     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零九章 朕就是要给你们添堵

    崇祯皇帝也是一脸懵逼。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种套路自然是很眼熟的,而且是被植入记忆深处,根本就不可能忘的那一种。

    原本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就是这么玩的,也幸好后来的八年赢了,倭奴没有成功。

    否则的话,就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了,估计得变成五十七个。

    关键是,谁告诉李吖子和郑芝龙这么玩的?这种套路还可以无师自通?

    然后崇祯皇帝就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回京城了。

    最初还打算借着怼死黄台吉的时机来东北避暑呢,可是这高温差点儿把自己给弄个中暑。

    而且在黄台吉死后,多尔衮已经带着黄台吉的小老婆布木布泰跑路了,建奴的家底基本上被崇祯皇帝毁了个精光,也抢了个精光,再赖在辽东不回去,也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

    大明内部还一堆的事儿等着处理呢,把大量的时间扔在辽东根本就犯不上。

    再然后崇祯皇帝突然间发现自己很闹心。

    这才崇祯九年,随着国力一天比一天强,东北的建奴算是唱了凉凉,北边的蒙古各部更不再是什么问题,东边的朝鲜一直乖的跟孙子一般,倭国正在玩闭关锁国自嗨,南边的爪哇也落到了自己的手里,新明岛上更是藩王扎堆,都能凑起来几桌麻将了。

    就连把奴尔干都司彻底的搞到手里也是指日可待。

    敌人呢?四眼望去,还有谁够资格让自己惦记?

    无敌是一种寂寞,寂寞如雪啊。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够牛逼了,回京之后应该好好的犒劳下自己比如说修几个园子?再多弄几个漂亮的小娘们儿进宫乐呵乐呵?

    皇帝嘛,多吃多占多娶媳妇多生娃是最基本的责任,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不多找几个小娘们儿,后宫的皇后会闹腾,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会闹腾,民间也会不满意。

    总之,当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皇帝,真难!

    当然,身为皇帝也不是没有好处。

    比如说这一次回京,崇祯皇帝就可以任性的扔下几十万大军,自己带着几千精骑往京城跑。

    只是刚刚回到京城,还没有来得在后宫里面乐呵乐呵,就有人来找崇祯皇帝的麻烦了。

    崇祯皇帝在辽东的时候很开心,炮弹敝开了砸,生生的靠炮弹就把沈阳城给夷平了。

    京城的郭允厚就很不开心了。

    炮弹要不要花银子买?这次皇帝亲征辽东大胜而归,那些将士们要不要封赏?封赏要不要花银子?

    然后郭老抠就黑着脸,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求见了崇祯皇帝,见礼之后就直接拱手道:“陛下,这国库里,也没有余钱了啊?”

    崇祯皇帝一脸你逗我的表情望向了郭允厚:“郭爱卿何出此言?崇祯九年的赋税呢?”

    郭允厚面无表情的道:“崇祯九年之赋,许多地已经被陛下免去了,至于税,春税基本上花光,秋税还没有收上来,估计还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押解到京。

    也就是说,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库基本上是处于空空如野的状态。

    至于说银子花到哪儿去了,臣以为陛下可以问问五军都督府还有兵仗局,将作监,工部,铁道部,交通部等诸多衙门。”

    当郭允厚提到五军都督府和铁道部的时候,崇祯皇帝难得的老脸一红,虽然也看不出来红。

    铁道部就不用说了,那本来就是个吞金的怪兽,国库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它砸的,而且最起码还得砸个几十年。

    至于说收回成本,用遥遥无期来形容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除非现在就废除掉户籍路引制度,允许百姓随意迁移。

    但是崇祯皇帝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嘴上可是一直喊着严守祖训的。

    想要更改这一条,起码得扯上好长时间的皮才有可能。

    而且郭允厚第一个点名的还不是铁道部,而是五军都督府,可见这一次的花费大头还是在五军都督府身上。

    不过怪不得别人,崇祯皇帝为了把亲征辽东玩成红色警戒,可是专门下旨要求最大限量供应开花弹的。

    虽然达不到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程度,可是每发炮弹的成本价怎么着也得个三五两的银子吧?

    就崇祯皇帝在沈阳城外专门架起火炮轰城墙的玩法,一天打出去一万两银子还真就不算太多。

    更别提还有简易版的手榴弹和炸药包一类的好玩意同样是敞开了供应了。

    就算是不算辽东已经打出去的那些弹药,光是库存就够把沈阳城从地图上抹去十回八回的了。

    这一次郭允厚选择赶在大朝会之前先行求见,也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打个预防针国库没钱了,悠着点儿。

    崇祯皇帝揉了揉太阳穴,问道:“那郭爱卿有什么想法?”

    郭允厚试探着道:“陛下,辽东已然平定,这铁路是不是可以缓一缓再修?

    以目前的国库收支来看,倒不如先把南边儿的铁路修好,然后再修辽东那边儿的?还有往西北那边儿的,是不是也先停一停?”

    郭允厚的这番试探直接戳到了崇祯皇帝某个不可描述的点位上,直接拒绝道:“不可!铁路的修建,再如何紧张也不能停下!

    这商税眼看着一年比一年更多,海关那边儿的税收也是如此,国库之中有结余是早晚的事儿,现在耽误了铁路的修建,以后会更麻烦!”

    郭允厚道:“陛下,如果铁路之事不停,就连大军回来之后的封赏都成了问题!”

    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花钱没个逼数,毕竟又不是什么植树节,老郭这个户部尚书闹心成这个熊样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在自己身上。

    但是,内帑有钱!

    国库的是国库的,内帑的是内帑的,这两个一分向的都很清楚。

    抄家的那些个贪腐官员们,抄家来的银子哪儿去了?

    答案是,这些家伙们的家产大部分进了国库,还有一部分则是进了崇祯皇帝的内帑。

    再比如那些个跑到了新明岛的藩王们,哪一个在跑路之前没被崇祯皇帝刮地皮?

    这部分是不进国库的,而是全部进了崇祯皇帝的内帑。

    还有之前草原、辽东、倭国等地卖疯了的福寿膏和毒盐,外加上高度地瓜烧,这些银子可是一分没少的全进了内帑,国库一个子儿也没分到。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没钱是很正常的事儿,但是内帑有钱,而且是源源不断的钱在往内帑里流。

    哪怕是各地天灾花销不断,皇家学院挥金如土,也依然盖不住内帑里面钱多的事实。

    所以崇祯皇帝在郭允厚明确表示了国库已经空到跑老鼠的情况下,只得把自己的内帑拿出来应急了:“此次一应封赏,皆由内帑所出,郭爱卿不担心了吧?

    另外,朕再从内帑之中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暂借给国库,郭爱卿可能放心了?”

    敲里码!

    郭允厚现在的心情就是这样儿,如果不是狗命要紧,郭允厚很想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儿破口大骂一番。

    一千万两?

    没错,一千万两银子看起来多的一批,能干的事儿也很多,可是放在大明的国库里面,一千万两银民间大户人家的一千文钱,也就是一两银子差不多。

    穷逼肯定觉得挺多,真用起来屁用没有。

    能修路?能造桥?能当封赏?就连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官员们薪俸支出都得个几百万两。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拿出来的一千万两仅仅是让户部能正常给大家伙儿发上两个月的薪水,至于剩下的,呵呵!

    恨不得骂人的郭允厚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先向崇祯皇帝谢了恩,然后出宫去了。

    别管怎么着,弄来一千万两银子也算是不错了,再节省一些,好歹能撑到秋税收上来,再抠门一点儿的话都够到年底了。

    崇祯九年十月初一,大朝会。

    崇祯皇帝现在怎么看紫禁城怎么顺眼,尤其是所有的宫殿上面再没有可能出现那些歪七扭八的鬼画符之后,崇祯皇帝的心情就更美好了。

    等群臣行完陛见之礼后,崇祯皇帝就稍微歪了一下头,吩咐道:“宣旨。”

    王承恩躬身应了,随便接边旁边小太监捧着的圣旨,展开后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昔大明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谕昆仑,南跨南交,北际潮海。仁风义声,震荡**,吻爽昏昧,咸际光明。

    建奴奴酋奴尔哈赤妄背人主,擅起刀兵于辽东,天变于上而不畏,地震于下而不惧,灾延承天而文其过,蝗飞蔽天而不修德,益乃屠戮辽东,淫无度,祸机四发,戕害百姓。

    朕以冲龄,缵承大统,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乃荷天地宗社之灵,战胜攻克,捣之于沈阳,驱之于辽阳,纤之于建州,三战而平奴矣。

    朕于是驻师沈阳,整师入城,秋毫无犯,索其奸回。得之于诸降于奴者,如佟、马、罗、李之流,尽铸铁像于忠烈祠前,为后来者戒。

    又,建奴既定,百姓望安,朕即不敏,亦当嘉惠于天下,其令:

    奉天征讨将士,从朕征讨,披坚执锐,栉风沐雨,忠义奋发,屡战屡胜,翊辅成功,勤劳多矣。简在朕心,宜速论功升赏,用酬前劳。

    自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各省未逮之赋、税,无论多少,咸敕免之。各衙门敢有以之催逼害民者,尽诛之。

    自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杀,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及见提奸恶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发之于铁道部修建工地五年后而免罪。敢有以赦前事相言告者,以其罪罪之。

    鳏寡孤独,有司依例存恤,毋令失所。民年七十之上,及笃废残疾者,各给银十两,有饥寒不能自存者,官为赈济。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人户,各依其愿,凡往辽东者,给永业田百亩,合用种子牛具,官为给付。

    辽东之乡学、县学、州学,仍依制开设,毋致废驰。

    抛荒田土,除有人佃种纳粮外,其无人佃种荒田,所司取堪明白,收归国有之后再行分派,免致抛荒损民。

    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布告天下,其体朕怀。”

    挺长的一段旨意被宣读完了之后,朝堂上的众臣们皆是跪地三呼万岁。

    别管这份旨意有多不要脸,这时候不好好捧着崇祯皇帝,以后的日子估计不会好过。

    毕竟让崇祯皇帝记住一个溜须拍马的臣子不容易,记住一个唱反调的可就简单的很了。

    而崇祯皇帝自打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向天下宣布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汉家天子,玩老刘家那一套玩的特别溜。

    尤其是挟大胜之威归来,这时候跟他老人家唱反调,不是找死是什么?

    至于说崇祯皇帝的旨意里的话,大家伙儿听听就好,谁也不用太当真,不信你问问龙椅上的那位,他自己信不信这些屁话?

    秋毫无犯?

    没错,沈阳城已经整个儿的变成了废墟,连一个会喘气儿的都没能活下来,还犯谁去?

    索其奸回?

    没错,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个家伙在建州城下向多尔衮索要的,而且多尔衮很乖的就把人交出来了。

    天启七年以前的赋税?

    就算是您老人家不免除,这许多年了也没见收回来多少,免了还能落个好儿是不是?

    天启七年以前的罪犯?

    该死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些罪不致死的,统统扔到缺人快缺疯了的洪承畴手里,这铁路修建的速度又能提升一些是不是?

    最让人蛋疼的是圣旨里面所说的抛荒田土重新取堪明白后再行分配,根本就是拿来恶心人的!

    大明开国之时有多少百姓?现在有多少百姓?更不要提龙椅上的那位爷还专门下过诏书鼓励生育。

    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抛荒田土?

    望着殿上百官们的神色,崇祯皇帝心中冷笑。

    没错,朕就是要给你们添堵,咬我吖?

第五百一十章 良心是个好东西

    崇祯皇帝早就想给朝堂上的大臣们找麻烦了,或者说早就想真正的大改特改目前大明的某些情况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之前虽然说一直在胡来,可是崇祯皇帝始终小心翼翼的不去碰触某些红线。

    把朝臣们逼急眼了没问题,大不了换上一批就是了,可是军方,还有民间,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远不是粮饷及时和永不加赋就能简简单单解决掉的。

    而这样儿的红线有很多。

    比如开海,比如官员的选拔察举,比如军队里面的某些破事儿,比如土地。

    之前崇祯皇帝虽然胡闹,但是大部分的时候还在处于某些规则之内在玩,而且还有着北征察哈尔部和京城下退却建奴的战绩在那儿摆着,再加上掀的桌子也只是某些已经彻底没办法看的烂席面,掀了也就掀了。

    所以众多朝臣们虽然无奈,可是也能忍的下去。

    如果一上来就玩什么均田地一类的政策,估计除了提前十几年挂到煤山上或者落水驾崩外,不会有什么其他的结果。

    而且崇祯皇帝的胡来,也不是真的完全就回来了。

    身为皇帝,很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能让臣子猜到自己在想些什么。

    哪怕是猜到了,也得是自己故意让他们猜到的才行。

    但是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现在哪怕是明知道崇祯皇帝在给大家伙儿添堵,朝堂上的大臣们还是得捏着鼻子认下。

    就像是八月癸酉,有大星西流有声,色赤,换个皇帝会怎么样儿?

    没说的,喷他,总之就是丫的不修德政以致于上天示警。

    但是换到崇祯皇帝身上呢?

    钦天监都快把脑袋想破了才研究出来一个结论郑芝龙将平爪哇,上天以为贺。

    天心难测这句话,用在别的皇帝身上很难成立,可是用在崇祯皇帝的身上,简直是再恰当不过了。

    比如说贪腐这种事儿,整个朝堂上面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屁股上面都不干净,可是除了首辅黄立极,大家伙儿很少有被拉出去抄家问斩的。

    再比如说军令,基本上谁敢抗旨都不会有个好,可是刘兴祚和郑芝龙这两个混帐东西就没什么大事儿。

    总结为两个字,就是任性。

    遇上这种任性不讲理,人狠话还多的皇帝,大家伙儿除了老老实实的受着,貌似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就像是这一次摆明了恶心人一样,与其说是梳理那些无主的荒地,还不如说是要好好梳理一下土地的去向才是真的。

    毕竟从开国至今,很多人用尽各种手段把别人家的地弄到了自己的名下。

    没有地的要么佃租要么成了流民。

    而不管是佃租还是流民,绝后的可能性都远远高于那些自己家里有地的小自耕农。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的这道旨意与其说是什么梳理荒地,倒不如说是逼着大家伙儿把已经吃到嘴里的那些地吐出来一部分。

    不吐还不行。

    如果换到以前,大家伙儿各种扯皮的理由都能想出来一堆,现在皇帝怼死了建奴,再加上以前积拢起来的民心,还真就没人能治的住他。

    除非是朱元璋和朱老四那种大佬,或者是原本让人十分失望的天启皇帝从棺材板里爬出来,才有可能压制的住崇祯皇帝。

    问题在于,就算是他们从棺材里面爬出来,被按回去的可能性也要远大于他们走进紫禁城的可能性,而且他们的棺材很可能会从木头换成水泥的。

    崇祯皇帝的这道旨意里面透露出来的,也远远不止于要求大家伙儿吐些土地出来那么简单。

    隐藏的意思还是要求大家伙儿降低地租。

    毕竟辽东那片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人了,空出来那么多的土地肯定需要人耕种。

    操蛋的是辽东还不同于新明岛和爪哇。

    新明岛和爪哇虽然也是完完全全的归大明所有的土地,施行的也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律,和大明本土一般无二,可是终究是海外之地。

    宣德年前以前,奴尔干都司还没有被放弃的时候,大明的百姓可是开荒开到了奴尔干都司的。

    更何况离大明比奴尔干都司还要近上无数倍的辽东之地了。

    就像是诏书里说的,征召无地之民前往辽东开荒耕种,连工具和耕牛都由官府准备,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地租不降,那些个没有地的泥腿子们大不了往辽东一跑,什么永业田口份田可就到手了,每个弄个百十亩地,不比佃租这些租金四五成的要好的多?

    但是这些泥腿子们高兴了,手里面握着大把土地的老爷们就没有谁能高兴的起来了。

    原本能收五六成的地租,因为新明岛和爪哇已经降到了四成,再加上辽东这么大的地盘,还有更大的奴尔干都司,这地租不得降到三成甚至于两成去?

    崇祯皇帝又再一次强调了祖制官员不许经商,三代之内不许经商。

    一场大朝会下来,有高兴的,也有不高兴的,总的来说还是高兴的要多一些。

    毕竟一直被崇祯皇帝蔑称为疥癣之疾的建奴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可是结结实实的恶心了大明上上下下好几年。

    崇祯皇帝却没有理会这些朝臣们纠结和兴奋的复杂心情,毕竟真正的庆贺大典还要等着张惟贤他们回来之后才能举行。

    而且等到封赏大典完成了之后,还得把阿黄和几个建奴大佬的脑袋拿去给各个老祖宗什么的瞧瞧,让他们也跟着乐呵乐呵。

    崇祯皇帝跑到了忠烈祠,他要去看一看这些年为了大明而战死的那些将士们,比如王玄寂。

    当初就是那个笑的一脸憨厚的家伙带着手下在辽东抓回来了范文程,自己却埋骨辽东,连头颅都没能找到。

    虽然事后的封赏绝对不能说低,甚至于有些高出了正常的标准,但是崇祯皇帝的心里依然在记着那个憨厚的汉子。

    尤其是那个家伙被老婆揍了无数回还总是往清风阁门口跑的举动,更是让崇祯皇帝觉得好笑无比。

    崇祯皇帝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忠烈祠了,而是每年都会在正式的祭拜之外再单独抽出一天的时间来看看。

    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忘记这些守护了大明江山和百姓的忠烈。

    九年多接近十年的时间,让忠烈祠里面的牌位又多了无数个,郁郁苍苍的松柏无声的陪伴着这些英魂,随着不时吹过的风发出娑娑声,仿佛就是那些英灵在低声细雨一般。

    抬头望了望院子中的松柏,崇祯皇帝笑着骂了声混帐东西。

    这些家伙总是这个鸟样儿,一点儿也不像后世的军兔那么遵守纪律,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这些家伙都没少干过。

    尤其是这种侃大山吹牛逼的行为,绝对是这些家伙们在战后最喜欢干的事儿。

    只是想不到这些混帐东西活着的时候这个鸟样儿,死了之后还是一个鸟样儿,一点儿不长进!

    直到进殿后转了一圈,才发现王玄寂的灵位前早就有人了。

    一个汉子,一个白衣少妇,一个孩子。

    汉子不认识,看那副站姿就能知道也是军伍中人,再结合王玄寂的身份一猜测,估计也是锦衣卫里面的。

    至于白衣少妇,则是王玄寂的妻子王赵氏,那个动不动就能把王玄寂暴揍一顿的女人崇祯皇帝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为什么经常被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子给揍的鼻青脸肿的?

    孩子是王玄寂的儿子,一个刚刚十岁的小家伙,看起来虎头虎脑,身份却已经是锦衣卫千户,第二代的侯爷。

    孩子翘起脚,伸手抹去王赵氏脸上的泪痕,低声道:“娘,别哭了,爹爹想必也不想看到你哭的样子。”

    崇祯皇帝咳了一声,来到了王玄寂的灵位之前,示意王承恩将已经准备好的一些瓜果祭品摆上。

    那个穿了普通衣服的锦衣卫正是刘老四,一见崇祯皇帝身后跟着的王承恩等人,心中就清楚了崇祯皇帝的身份,只是见崇祯皇帝一袭普通百姓的打扮,只得躬身拱手道:“小人见过公子爷。”

    王赵氏也是见过崇祯皇帝的,慌乱之间就要跪下行礼,却被崇祯皇帝阻止:“朱某今日前来,就是来看看王兄弟这般的忠良之士,嫂嫂与这位兄弟万勿多礼!”

    刘老四不敢揭破崇祯皇帝的身份,只得手足无措的呆立一旁,王赵氏脸上的泪则是再一次涌了出来:“奴家失礼,让公子爷见笑了。”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摸着那孩子的脑袋,开口道:“哪儿有什么失礼不失礼,朱某能做的,也不过是来看看罢了,比不得王兄弟这般为国捐躯。”

    王赵氏又微微躬身行礼之后,崇祯皇帝则是蹲下了身子,笑着问那孩子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看了看崇祯皇帝,又抬头看了看王赵氏,才开口道:“我叫王仇虏。我娘说了,不能忘记那些胡虏的恨!”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着道:“可曾进学了?”

    王仇虏道:“已经进学开了蒙,正在跟着先生学习《论语学而篇》。”

    说完之后,王仇虏又似有些炫耀的道:“我娘还逼着我习武,可累了!”

    崇祯皇帝一愣,随即哈哈笑道:“好!习武就对了,我大明男儿,不通晓武艺可不成!

    以后好好学,跟你爹爹一样,守护大明和大明的百姓,好不好?”

    王仇虏点头道:“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练武,为陛下尽忠,为大明效力!”

    又笑着摸了摸王仇虏的脑袋瓜,崇祯皇帝才直起了身,对王赵氏道:“赶明儿个让这孩子去陪朱某的义子朱成功一起读书吧?”

    王赵氏闻言,心中止不住的激动,却又感到万分忐忑,颤声道:“这如何使得?

    朱公子家里的公子爷,必然是龙凤之姿,仇虏这孩子总是惹是生非,只怕恼了贵人?”

    崇祯皇帝轻笑道:“什么贵人不贵人的?朱某今儿个就替嫂嫂做这个主,同意了可好?”

    王赵氏有心跪下行礼,却又怕跪下后会暴露崇祯皇帝的身份,只得紧张兮兮的答道:“一切但凭公子爷吩咐!”

    崇祯皇帝闻言,这才扭头对王承恩吩咐道:“都记下了?这孩子好生培养,一应待遇,向成功那孩子看齐。”

    又简单的交待了几句之后,崇祯皇帝才离开了忠烈祠,只是走到院子里的时候,又突然间顿住了脚步,低声骂道:“狗日的,说好都回来,可是你们却失信于朕,简直就是欺君!”

    回到宫里的崇祯皇帝心情不是很好。

    从天启七年自己登基开始,到眼下崇祯九年,十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命令而牺牲,不知道多少跟着自己出征的将士没有跟着回来。

    或者说,回来的只是一捧骨灰。

    这些人有三十四的汉子,也有十**岁的孩子,就因为自己的旨意,他们就义无返顾的踏上了征程,把一腔碧血洒在了长空。

    而自己又为他们做了多少呢?

    给他们家人以抚恤,给他们家人优待,把他们送进忠烈祠,然后呢?

    其实就没有什么然后了,毕竟人是回不来了。

    枯坐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把心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强压下去。

    毕竟自己现在是皇帝,一道旨意下去就是决定了千万人的生死祸福,不得不谨慎,也不得不把这种后世称之为感性的情绪收起来。

    比如郑芝龙,这货在爪哇那边大杀特杀,抓了那么多的爪哇人回来当奴隶,不都是因为自己的旨意?

    而满者伯夷那边儿干什么了?莫名其妙的就被李吖子和郑芝龙这两个家伙盯上,然后找的借口还那么烂。

    但是崇祯皇帝不还是得捏着鼻子认下来?

    虽然这事儿是李吖子那小娘们儿擅自做主先盯上了满者伯夷打算抓人换银子,可是最终得利的不还是铁道部?不还是大明?不还是大明百姓?

    所以说一个皇帝有良心是好事儿,但是讲良心的皇帝都是傻逼。

第五百一十一章 陛下命我给你带句话儿

    满者伯夷的港口外,停靠着几艘看起来就威猛至极的福船,侧舷上面一排排伸出来的炮口无声的宣布了谁才是海洋的主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原本刚刚砍完了爪哇之后的大明士卒和海盗团伙儿们都很开心,现在能接着来砍满者伯夷,这就更让人开心了。

    虽然说砍人有风险,但是伴随着风险的是巨大的好处,光是砍赢了之后的军功就够让大家开心了。

    更何况还有砍下来的人头和抓回来的俘虏,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没有谁不喜欢。

    至于说砍不赢这种事儿,根本就不在郑芝龙和李吖子这些人的考虑之中,甚至于整个大明士卒和所有的海盗团伙儿都没有砍不赢这个概念。

    战船,是当世无敌的福船,还是加强了火力配置的福船;

    海盗们装备的刀剑,属于大明军方制式刀剑,绝对的质量信得过产品,砍人头只需一刀就能搞定;

    正规南海舰队士卒们装备的火铳和火炮,同样儿是军方制式装备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后勤压力什么的,可以敞开了可劲儿造。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还砍不赢一群刚刚从树上下来,刚刚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蛮子,自己这些人也别喊着什么替大明开疆扩土了,直接撒泡尿淹死自个儿算了!

    唯一的问题是自己这伙儿人擅自行动,把战火烧到了满者伯夷,皇帝陛下那边儿会怎么处置。

    郑芝龙不担心自己砍不赢蛮子,也不担心自己会捞不到军功,更不担心崇祯皇帝会不会因此而把自己的脑袋给砍掉。

    自从当了官之后,郑芝龙就学会了一个词,叫揣摩上意。

    上意是谁?五军都督府什么的,虽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但是郑芝龙并不怎么担心他们。

    而是担心崇祯皇帝。

    自己率兵进攻满者伯夷,虽然打的旗号正大光明,一路上也是连战连捷,可是问题在于,自己是无诏而行。

    不仅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旨意就擅自开战了,而且也没有得到五军都督府的旨意。

    所以崇祯皇帝会怎么处置自己就成了问题。

    砍了自己是不可能的,毕竟自己这也是一心为了大明,为了多爪些俘虏当苦力,而且自己的大儿子郑福松现在已经改名叫了朱成功,就跟在崇祯皇帝身边学习。

    但是挨上一顿揍甚至于降职却是在所难免了。

    就是不知道得挨多少军棍了,是五十?还是八十?或者是一百?

    或者说自己这个南洋舰队提督会被降到什么职位?游击将军?还是兵备佥事?

    这些都有可能。

    郑芝龙正满心纠结着,自己家的小弟郑芝凤就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向郑芝龙禀报了天使已经快到了的消息。

    郑芝龙心中一颤,暗道一声来了,便好好收拾了一番,准备迎接天使。

    当看到老熟人马石的时候,郑芝龙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既然是老熟人马石来了,那么就代表了对于自己的处置不会太严重,起码不会超过八十军棍或者降到游击将军以下甚至于开革出南洋舰队。

    区区的军棍,打也就打了,无所谓的事儿。

    至于说降职,只要不开革出南洋舰队,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毕竟各个管事的都是自家兄弟。

    果然,马石一见面就皮笑肉不笑的冷哼道:“郑提督果然厉害,无诏而灭一国,您这是打算干什么?”

    郑芝龙嘿嘿笑道:“天使这是哪里的话?俺老郑也是为了保证李吖子那伙儿人的安全这才率兵来了满者伯夷。

    毕竟李吖子他们也是我大明百姓,又是出于公义而从征于爪哇,这等良善百姓,咱不能亏了人家不是?”

    马石冷哼了一声,笑道:“得嘞,您那些狗屁倒灶的理由都收回去吧,咱们谁不知道谁?”

    见郑芝龙讪讪无言,马石才又哼了一声道:“郑提督,对于您擅自带兵攻打满者伯夷之事,处理结果已经出来了。您呐,忍着点儿!”

    说完之后,马石便吩咐道:“准备!”

    听到马石说忍着点儿这几个字,郑芝龙就知道自己过关了,估计会挨顿揍,但是肯定不会太严重。

    果然,跟在马石身后的几个锦衣卫上前将郑芝龙按倒在甲板上,又去寻了军棍,才回来向马石复命道:“启禀公公,都准备好了!”

    点点头,马石道:“奉天子口谕:郑芝龙未得军令而擅入满者伯夷,其罪当诛!

    念其浴血奋战于大琉球、爪哇等地,故杖责八十,罚俸半年,以观后效!再有无令而行之事,定斩不饶!”

    郑芝龙跪倒后拜道:“罪臣谢陛下隆恩!”

    马石点点头,很是满意郑芝龙的态度,低声喝道:“打!”

    负责行刑的锦衣卫直接举起了军棍,向着郑芝龙的后背打了下去,打完三下热完了身,又将目光投向了马石的脚。

    马石双脚呈外八字站立,中间缝隙大的能装下一颗人头,然后又喝道:“给咱家狠狠的打!”

    负责行刑的锦衣卫撇了撇嘴,便用力的将军棍挥了下去。

    只是军棍打的极响,郑芝龙也叫的极惨,唯独一点儿油皮都没有蹭破。

    六十下军棍打完之后,之前被收往的力道也不再收着了,结结实实的二十军棍打到了郑芝龙背上,登时便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的后背上已经再也看不到一块儿好肉。

    打完之后,行刑的四个锦衣卫校尉又分别抓起了郑芝龙的手脚,抬起离地之后才松了手,把郑芝龙狠狠的摔在了甲板上。

    得了锦衣卫复命后的马石这才瞪了郑芝虎和郑芝凤等人一眼,喝道:“傻站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扶你家提督大人去治伤?”

    进了舱中,等到随军的大夫替郑芝龙敷完了药退下之后,马石才开口道:“郑提督啊,陛下要咱家给你带句话儿。”

    见郑芝龙挣扎着想要起来行礼,马石便一把按在了郑芝龙的肩上,止住了郑芝龙后笑道:“陛下说了,这回打你这二十军棍,不是因为你擅自带兵替李吖子他们平事儿。”

    郑芝龙倒也不再强行挣扎着行礼了,毕竟结结实实的二十棍下来,能保住命就算是走狗屎运如果刚才马石的脚尖摆成了内八字,自己没有一点儿活下来的可能。

    不过依着现在这位皇帝陛下的脾气,既然打完了,自己的事儿也就算是过去了,不太可能再出现什么秋后算帐的事儿了。

    呲牙咧嘴的向着马石道谢了之后,郑芝龙才问道:“请马公公明示,芝龙当定改过。”

    马石道:“陛下说了,下次直接出动舰队便是,我大明行事,何须找这些借口?又何须向这些番邦小国解释?

    还有,这次的借口不好,很不好,所以打你这二十棍子,就是让你长长记性!”

    郑芝龙强忍着疼痛,向着北边拱手道:“是,罪臣知道了,定然好生思过悔改。”

    马石又接着道:“还有啊,不是咱家说你,下次可不能再这么自做主张了,一定要记得先向五军都督府报备。

    这一次要不是陛下法外开恩,你郑提督便是有几颗脑袋也不够军法砍的!”

    由于疼痛,郑芝龙脸上挤出来的笑比哭还难看:“这不是怕五军都督府那边儿横生枝节么,毕竟陛下远征辽东,五军都督府岂会允我再开战场?”

    马石笑道:“你怎么知道五军都督府不同意?现在英国公和成国公他们成天在算计些什么事儿你知道?”

    同样向着北方拱了拱手后,马石才接着道:“如今的五军都督府,可再不是以前的五军都督府了,那些个穷酸措大,已经被踢了出去。

    不瞒你说,现在的五军都督府正在谋划着下一个收拾什么地方呢,要不是陛下亲征辽东的花费太大,现在估计已经正式向着莫卧儿进兵了!”

    郑芝龙倒吸了一口凉气,问道:“莫卧儿?那可不是什么善茬,真要打起来,虽然说我大明的胜面极大,可是损失也不会太小?”

    马石却是不屑的笑道:“你可知道建奴这一次为什么会灭的这么快?”

    郑芝龙见马石把话头转向了辽东,便好奇的问道:“难道这中间还有什么关联不成?”

    马石道:“自然是有一些的。多数建奴士卒身上背着杆吸食福寿膏的烟枪,这些人弱的跟那小鸡仔儿一般,又有什么本事冲阵争雄?”

    郑芝龙好奇的道:“那福寿膏也卖往莫卧儿了?”

    马石点头道:“这个是自然,只不过是曹公公在负责此事,咱家也不太清楚。

    想来那莫卧儿的士卒变成了建奴士卒那般模样后,也不会对我大明造成什么威胁了。”

    郑芝龙嘿嘿笑道:“那感情好,到时候出征莫卧儿,南洋舰队正好去封锁了他们的海路!”

    马石道:“这个自然少不了你的。只是以后行事,千万要小心一些,切勿再自行其事了。

    像这回的事儿,你只要报了五军都督府就能行的事儿,何苦要自己挨上这二十军棍?”

    郑芝龙却又问道:“不对啊,要说只是打俺老郑一通,也用不到你这西厂督公亲自出马吧?”

    马石道:“不错,咱家还要往新明岛上一行,去见一见唐王殿下他们。”

    听马石提到了唐王朱聿键他们那些人,郑芝龙当即便闭口不再问了天家之事,很多事情不知道才是幸福,知道的越多越危险。

    吩咐郑芝虎和郑芝凤下去准备洒宴之后,郑芝龙才把脸一换,笑着对马石道:“这回来的巧,先在满者伯夷这里尝尝当地的一些吃食再去新明岛。”

    马石却斜着眼道:“你这家伙必然不会憋着什么好屁,有什么话儿就直接说!”

    郑芝龙道:“你也知道我是个粗人,离着京城又远,这朝堂上的事儿可就全指望你跟我好好说道说道了?”

    马石却是猛的一巴掌拍在了郑芝龙的后背上,直拍的郑芝龙呲牙咧嘴的呼痛,这才愤愤的道:“当年老子也是个粗人!”

    没有理会郑芝龙呲牙咧嘴的表情,马石接着道:“用不着咱家跟你说,多看看朝廷的邸报,还有大明半月报便是了,上面很多消息都是有的。”

    郑芝龙却是好奇的道:“那这么说来,满者伯夷这里也要和爪哇一般派官来治了?”

    马石点头道:“**不离十了,既然半月报上已经开始说这事儿,那多半就是真个如此。”

    只是说完之后,马石又坏笑道:“辽东和奴尔干都司那边在招募百姓,现在爪哇也在招募百姓,新明岛那边也在招募百姓,我看这朝堂上的大人们可有的头痛了。”

    见郑芝龙不解,马石便接着道:“现在愿意往辽东而去的百姓极多,往奴尔干都司去的也不少,可是愿意往爪哇和新明岛去的可就没多少了。

    等到这满者伯夷平定了之后,还得招募百姓来满者伯夷,可是有几个愿意来的?”

    郑芝龙闻言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那等过上两年再平灭了莫卧儿,他们岂不是要头疼死?

    不过嘛,且让他们头疼去吧。总是喊着代天子牧民,这回倒要看看他们怎么牧!”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是郭允厚这个户部尚书在头疼,连崇祯皇帝也在头疼。

    有时候崇祯皇帝都寻思着是不是自己对这些百姓太好了,所以才把他们惯的一个个不愿意搬家?

    一开始的时候还好一些,因为分到的地多,又有官府给种子和耕牛什么的,选择了去辽东和奴尔干都司的百姓很多。

    可是随着地主们把地租一降再降,降到了三成以后,愿意去辽东和奴尔干都司的百姓就少了很多。

    更别提愿意去爪哇和新明岛了。

    这让人很头疼。

    大明明显还是那么点儿地,还是那么多人,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外加爪哇和新明岛上那么多的地却只有那么点儿的人。

    就是不愿意搬过去换大面积的土地,宁愿给地主交上三成的租子也不愿意去。

    彼其娘之!

    这要是换到后世说哪里给地,官府还给种子给牛,抢着去的人早就打破了头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诱也得把事儿把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蛋用,大明朝的百姓不愿意去辽东,因为太远。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在没有火车这种神器出现之前,百里之外的距离就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出远门了,千里之外,生死两不知的情况都属于很正常。

    毕竟这时候还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连电话和电报这两种东西都没有,同时还得考虑到宗族关系。

    人离乡贱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

    宗族所在的地方,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下来,结识的人和关系盘根错节,很多事情办起来都很容易。

    而一旦离开了宗族势力范围,再想要办点什么事儿,说一声求爷爷告奶奶都算是简单的,除非银子特别多,拿钱开路。

    问题在于,如果银子特别多,谁还闲的没事儿干离开自己的宗族势力范围?

    更何况是跑到了辽东或更远的奴尔干都司,甚至于是爪哇和新明岛这些地方。

    而一旦去了,有生之年再回大明的希望基本上等于是零,也就是说,除非是一个宗族有意开枝散叶,否则的话没有人愿意去。

    除非活不下去,或者官府强制移民。

    想到强制移民,崇祯皇帝便是心头一动。

    后世还有强拆呢,朕凭什么不能强制移民?

    当一个皇帝还不是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君要民去,民敢不去?

    但是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想要玩强制迁移,这事儿不是说不行,毕竟身为皇帝,完全有这个任性的资本。

    但是强制迁移,这是螨清玩湖广填四川时用过的手段,崇祯皇帝表示自己没兴趣。

    命人乔装打扮之后,崇祯皇帝就出了宫。

    崇祯皇帝要试试自己有几分赵春晚的本事人家能把人忽悠瘸,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把人忽悠去辽东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但是一出了宫,崇祯皇帝就把自己想要去忽悠人的事儿给忘到了脑后。

    忽悠人这种事儿太麻烦,哪儿有去酒楼潇洒来的痛快?

    打着刺探情报,了解民间动态顺便看看有没有人能忽悠的想法,崇祯皇帝再一次跑到了酒楼,而且特意挑了一间跟锦衣卫没什么关系的酒楼。

    至于说青楼什么的,崇祯皇帝是不可能去的。

    再漂亮的清倌人能比得上宫中的那些美妞?

    然后崇祯皇帝就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的店小二:“牛肉,没有了?”

    店小二小心的赔笑道:“公子爷,这吃牛肉,是违反大明律的啊,除了偶尔跌死或者老死的几头牛之外,上哪儿去吃啊?您多担待,小店还真没有牛肉?”

    逗逼病发作的崇祯皇帝干脆从袖子里摸出了一锭银子,笑道:“这银子,你拿去,找一头想不开的牛跌死不就行了?”

    店小二的脸色一变再变,最后还是拒绝了崇祯皇帝:“公子爷,这段时间官府查的紧,真没有哪头牛敢想不开!”

    旁边桌子上的一个读书人看着崇祯皇帝的糗样,笑道:“这位公子不知如何称呼?最近这牛肉啊,可是吃不上喽。”

    崇祯皇帝笑道:“小可朱晓松,见过这位兄台。只是小可最近刚来京城不久,不知这牛肉?”

    那读书人笑道:“小可李文觉,见过朱兄。前段时间官府不怎么需要耕牛,自然是随便跌死几头都没关系的,现在官府为了耕牛都快疯了,自然不可能让你我拿来吃了。”

    崇祯皇帝脸上露出了一副感兴趣的样子:“前些时候不是说从草原来了一批健牛么?如今又不够了?”

    李文觉道:“便是再来上几批,也不够!如今朝廷为了能让百姓去辽东,许诺了去辽东的人家都给牛一头。

    现在虽然没多少人愿意去,可是以后真要是有去的呢?万一朝廷一狠心,把一头变成了两头呢?这牛怎么够用?”

    心中暗骂了一声麻卖批之后,崇祯皇帝才问道:“如此说来,民间不愿意去辽东,乃是因为朝廷给的好处不够了?”

    李文觉道:“是,可是也不是。”

    崇祯皇帝见李文觉就此打住了话头不说,便对一直等在一旁的店小二笑道:“且去置备几个拿手菜,这位公子的一并算我帐上。”

    对店小二吩咐完之后,崇祯皇帝才笑着对李文觉道:“李兄可愿与小可共饮一番?”

    李文觉道:“朱兄弟高义,小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并到了一桌之后,崇祯皇帝才道:“方才李兄说是也不是,倒将小可给弄的糊涂了?”

    李文觉大笑道:“不瞒朱兄弟,小可也是家中有亲在这京城之中为官,倒也知道些不为人知的消息,今儿个就与朱兄弟好生说道一番。”

    崇祯皇帝端起酒杯,笑道:“请!”

    两人饮了一杯之后,李文觉才道:“辽东之地,首重沈阳。虽说辽阳乃是原本的辽东都司之所在,可是建奴经营沈阳这许多年,整个辽东的重心可就转到了沈阳了,朱兄弟知道吧?”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个是自然的。沈阳现在辽辽东第一大城,自然是辽东的重中之重。”

    李文觉却是嗤笑道:“可是啊,那是崇祯九年以前,崇祯九年以后,可就不是喽。”

    崇祯皇帝心中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儿,沈阳城都没了,还是个屁的辽东重心。

    只是心中各种吐槽,崇祯皇帝却又问道:“愿闻其详?”

    李文觉道:“陛下在辽东炮轰沈阳城数日,其后建奴屠城,如今沈阳城下百鬼夜哭,谁敢去住?”

    说完之后,意犹未尽的李文觉又接着道:“即便是不提沈阳,光是辽东苦寒,就足够再吓退一批人了。官府给地给耕牛虽好,可是也要有命去享受不是?”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道:“那依李兄之见,该如何让百姓去辽东呢?”

    上下打量了崇祯皇帝一番后,李文觉才笑道:“得嘞,这种军国大事,可不是你我可以讨论的。

    诸般军民利弊,独不许诸生建言之制,朱兄弟莫非忘了?”

    崇祯皇帝却是无所谓的道:“何来建言?不过是你我二人喝酒聊天罢了,又如何会传到朝堂之上?”

    李文觉笑道:“说的也是。不过依小可看来,若要百姓去辽东,甚至是奴尔干都司,无非就是两条路罢了,一者以威逼之,一者以利诱之。

    所谓以威逼之者,乃是官府强制性的抽丁抽户,择人去辽东,甚至于是爪哇和新明岛。

    当今天子挟平定辽东大胜之威,便是百姓多有不满,又如何不惧那刀剑?想要迁移多少人,不过是官府一句话罢了。

    只不过以小可看来,这事儿发生的机率不足万一。

    至于说以利诱之,则是朝廷给的好处还不够。”

    崇祯皇帝好奇的道:“方才李兄不是说是也不是么?怎么如今又说不够了?”

    李文觉道:“方才说是也不是,乃是因为官府给的好处已经不少,一户百姓便给牛一头,给银十两,地百亩,这等好处,千古未闻。

    至于说不够,乃是人性本贪。”

    见崇祯皇帝依旧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李文觉指点江山的瘾头也被勾了起来:“当今天子对于百姓如何,天下之人皆是有目共睹,便是换作任何一个皇帝来,估计也是多有不如。

    单说那山西陕西之地,连年干旱欠收,可是饿死了几个百姓?灾荒之时又砍了多少害民之辈?

    地租又一降再降,陛下又免了天启七年之前积欠的赋税,百姓们便可活的下去了,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跑到辽东那种鬼地方去?

    换句话说,再给你两头牛,你朱兄弟愿意去么?”

    崇祯皇帝黑着脸道:“自然是不愿的。那依李兄之见,该当如何?”

    李文觉道:“金矿啊,只要是传言辽东有金矿,想银子想疯了的人自然就会往辽东而去了。至于说怎么样儿才能让人相信,相信办法有的是。”

    崇祯皇帝脸色更黑了:“李兄有此妙计,为何不上书朝廷?”

    李文觉讥笑道:“诸般利弊,独不许诸生建言,如今李某尚是举人之身,又如何敢建言此事?”

    崇祯皇帝闻言,当下也不再提及此事,只是一味的跟着李文觉喝酒扯蛋。

    直到回了皇宫之后,崇祯皇帝才把田尔耕给诏进了宫中,然后吩咐了一番。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真他娘的傻,辽东有金矿这事儿是事实,不是谣传!

    后世有部电视剧闯关东,里面可是说过什么老金沟淘金这事儿来着。

    偏偏自己就没有想到这一节,今儿个出宫去浪还被一个举人给指点江山了。

    更坑的是,那个叫李文觉的举人话里话外就是说明了一件事儿自己对百姓太好了,惯出毛病来了!

    心中不爽的崇祯皇帝一边把田尔耕放出去散播谣言或者说传播一个事实,顺便又把温体仁和张惟贤给召进了宫中。

    二人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开口道:“朕有意重设辽东诸卫,不知英国公意下如何?”

    张惟贤一听,就知道崇祯皇帝肯定是想出来了什么损招,要搞什么妖蛾子了。

    毕竟辽东现在已经重归大明的统治,派兵驻守自然是应有之意,五军都督府已经开始筹划这些事儿了,何必单独扯出来,还要扯上温体仁一起商议?

    果然,就听崇祯皇帝继续道:“朕有意重设辽东诸卫,只是这卫所么,要多设一些,同时还要担负着垦屯之责。”

    张惟贤很蛋疼,连温体仁也感觉蛋疼。

    之前崇祯皇帝可是有过旨意的,战兵不从事任何耕种,如今重设的辽东诸卫怎么算?

    张惟贤当即便反对道:“陛下,辽东之地的卫所固然要重设重立,只是陛下先前有诏在先,卫所士卒不从事耕种。

    若是大量重设垦屯卫所,则必然要迁移我大明现有之屯田卫所过去?”

    崇祯皇帝则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朕的意思是,辽东的卫所一如关内之卫所,裁撤掉一些年老的士卒,改为屯垦卫,平时耕种,闲时训练。暂定二十万。”

    听到这里,张惟贤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虽然想一出是一出,可是现在玩的这个套路之前在大明已经玩过了,只是把一些年老的或者伤残的改编进屯垦卫所。

    这些人,不再担任战作任务,也用不着他们再操刀子砍人,至于训练,也不过是让他们保持最基本的军人身份罢了。

    温体仁则是拱手道:“启奏陛下,若是迁卫所至辽东屯垦,则民间百姓?”

    崇祯皇帝咬牙道:“强征一批!十万户!重点在山东、浙江、福建、南直隶之地,征发十万户去辽东!一应待遇如前面所说!”

    妈的,到底是朕提不刀了,还是你们飘了?真当朕不会玩强制拆迁是不是?

    反正除了山东之外,剩下的地方都是文风极盛,商业头脑发达,偏生操刀子砍人这种事儿不太擅长,正好扔到辽东去磨练一番。

    温体仁想死的心都有了。

    原本以为迁大量的卫所去辽东,鼓动民间百姓去辽东这事儿就可以缓一缓了,谁曾想崇祯皇帝突然又要玩移民实边的套路了。

    之前可从来没有提过这茬子,这是怎么着了?

    温体仁当然不会想到这是崇祯皇帝出宫去浪,结果被一个举人指点江山后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正在蛋疼,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还有,琉球内附之后,同样要互迁百姓!朝鲜依例处置!”

    崇祯皇帝根本没有理会温体仁一脸便秘的表情,而是发了狠之后又决定把琉球和朝鲜的百姓跟大明百姓互迁。

    只要大明百姓在琉球和朝鲜这种地方占了多数,以后不怕这两个地方不彻底的融入大明所有。

    如果不能,只能说明儒家教化之功的功力还不够。

    然而可能么?玩融合,儒家说自己是第二,天下间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至于琉球与朝鲜百姓和大明百姓互迁,内阁与户部要拿出个章程来,只一点,大明百姓在该处要占到绝对的多数。”

    温体仁了然。

    琉球和朝鲜内附,自然是一心想要跟着大明爸爸混的,但是大明百姓不占到多数,那么以后就有出问题的可能。

    只要大明百姓在当地占到了多数,过上个几十年的时间,朝鲜和琉球基本上就全是大明百姓了,自然就不会再出现什么反复。

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传言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说的就是现在这种局面。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崇祯皇帝心情不怎么爽,为了把老百姓们弄到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去,可谓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一起来。

    但是崇祯皇帝原本没打算着要强制性的移民实边,最开始温体仁等人所谋划的强制性迁移计划是被否决了的。

    所以整个朝堂上下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强制性迁移百姓的计划。

    心情不爽但是有足够资本任性的崇祯皇帝一发火,选择了一边利诱一边强制性移民实边之后,温体仁和郭允厚就开始了头疼。

    头疼从哪里弄百姓去辽东,或者说弄什么样儿的百姓去辽东,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把读书人弄过去是应有之意,或者说别管弄多少百姓过去,读书人总得占据一部分的比例。

    剩下的人里边,光是有钱的富户不行,光是泥腿子也不成,就跟吃饭一样,得荤素搭配着来。

    再然后就是地区。

    崇祯皇帝一句话,山东、浙江、福建、南直隶四个地区,但是具体到哪个州哪个县?哪个庄子?各征多少百姓?

    这些都是问题。

    总之,头疼的事儿从来就不会少。

    崇祯皇帝也因此而感叹,皇帝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有妞有钱有权还任性,有什么要头疼的事情,有的是人替自己去办。

    但是有些事儿就不能指望别人替自己去办。

    比如卫所。

    调派卫所去辽东这种事儿,往简单了说就是五军都督府发出军令,然后各个卫所该去辽东的去辽东,该去奴尔干都司的去奴尔干都司。

    爪哇和满者伯夷也一样,虽然满者伯夷还没有完全落到自己口袋里,可是那也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但是实际上,为了军心民心,或者说为了装逼,崇祯皇帝选择了自己去五军都督府划定的几个卫所之中离京城最近的那个遵化卫。

    对于很多卫所,崇祯皇帝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毕竟没有亲自带着他们操刀子砍人。

    但是对于遵化卫,崇祯皇帝的印象很深,因为在当初怒怼阿黄的时候,可是带着遵化卫的那些老兵油子们一起操刀子砍过人的。

    一路疾驰,崇祯皇帝对于路边的风景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思去欣赏。

    已经过了秋,临近入冬的时节,该落的树叶也落的差不多了,一阵风过去,就是黄叶满天飞的模样,倘若风大了一些,还会刮起一些树叶打到人的脸上,而这时候,皇帝的身份也没有什么鸟用。

    到了遵化卫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驰入了军营之中,校场上,数千遵化卫的士卒已经整齐的站立在当场,等候着他们心中无敌的皇帝陛下到来。

    崇祯皇帝也懒得玩什么形式上的东西,直接便登上了校场上面的点校台。

    一个皇帝,能带着自己手下的马仔砍赢别人,能让自己家的百姓吃好喝好,就能得到军心民心。

    比任何的场面形式都有用。

    就像现在一样,崇祯皇帝刚刚登上点校台,台下山呼万岁的喊声就响了起来,一眼望去,士卒们的眼睛中除了狂热,还是狂热。

    崇祯皇帝很清楚,这种狂热,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是他们的统帅,曾经带着大明的士卒北征蒙古,东平建奴,一刀一枪搏出来的威望。

    环视了一眼校场上面的士卒,崇祯皇帝突然开口道:“都认识朕吧?当初就在遵化,朕带着你们跟黄台吉打过一仗。”

    台下鸦雀无声,但是士卒们望向崇祯皇帝的目光中那种狂热却是更加的强烈。

    崇祯皇帝也很满意这一点,咳了一声后又接着开口道:“朕今儿个来,不是吃饱了撑的,也不是闲的没事儿干了,而是有些话,想要跟大家说一说!

    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台下的士卒们神色都是一黯。

    五军都督府的调令跟内阁和户部他们的文书不一样,从速度上来说就是天地之差。

    内阁和户部要仔细考虑从哪里抽调百姓,要通过驿站下达命令,等地方官接到了之后还要传达,然后执行。

    五军都督府没这么麻烦,随机抽选卫所,然后直接把调令下达,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去处理。

    所以遵化卫的士卒们接到消息的时间很快,也知道自己即将放下手中的刀枪,要拿起锄头重新去耕种。

    如果在崇祯元年以前,那根本就不算是个事儿本来也是一边训练一边耕种,大不了就不训练不操刀子砍人,活下来的希望还更大一些。

    但是现在能一样么?

    操刀子砍人,不用耕种,不用管收成,同时还意味着赏银,意味着军功。

    现在要让咱们放下刀枪,重新捡起锄头?

    所以遵化卫也好,其他已经接到了消息的卫所也罢,其实内心都不怎么愿意。

    这也是崇祯皇帝亲自跑到了遵化卫来的原因遵化卫也好,其他卫所也罢,总得有一个起到带头作用的。

    有了一个带头的,剩下的卫所士卒们就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心理,或者说有,但是也会老老实实的执行军令。

    否则的话,光是这些家伙们没事儿就写个血书请愿什么的,就能让五军都督府头疼到死,最后还是自己这个皇帝跟着头疼。

    毕竟遵化卫已经这么干过了,还通过监军太监让这事儿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看着台下士卒黯然的神色,崇祯皇帝也是心中一软,但是想到慈不掌兵,便又将这一份不忍之心给藏了起来。

    再次咳了一声,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朕知道你们不愿意放下刀剑,也知道你们愿意留在军中!

    可是去了辽东屯垦,谁说你们就不再是大明的军人了?你们的战场,只不过是从操刀子砍人,变成了耕种!”

    操刀子砍人这句话从崇祯皇帝的嘴里说出来,立即就引得台下的士卒们哄然大笑。

    像这种率性的皇帝,简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如今可算是见识了,果然,皇帝还是那个皇帝,还是那个在战场上面高叫阿黄休走的那个皇帝。

    崇祯皇帝则是微微一笑,对于台下士卒们的哄笑不以为意,抬了抬手之后,台下再一次变得落针可闻。

    对于遵化卫士卒们的表现,崇祯皇帝表示很满意:“辽东是什么地方?原本就是我大明的!奴尔干都司是什么地方?那里原本也是我大明的!

    可是现在呢?辽东也好,奴尔干都司也罢,还有多少我大明百姓在那里耕种?答案是没有!为什么?为什么百姓们不愿意去辽东?”

    看着台下士卒们若有所思的样子,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因为他们怕!他们怕再一次出现建奴!他们怕再一次被人屠杀!”

    喘了口气,等台下的士卒们有时间消化了自己话里的意思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高声道:“所以,朕来了!

    朕知道你们不想去辽东,可是你们不去,百姓们愿意去么?敢去么?

    只有你们去了辽东屯垦,百姓们才敢去辽东,辽东才能再一次重现万历以前的盛况!

    还有,你们去了辽东,一样要训练,一样要准备着时刻上战场!因为奴尔干都司以北还没有彻底平定!”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大部分的士卒心里已经明白过味儿来了奴尔干都司以北是个什么情况?

    奴尔干都司的北边本身就已经处于极北之地了,再往北还有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是江湖传言,一小波建奴在新的奴酋多尔衮的带领下跑到了奴尔干都司,与原本的察哈尔部,现在的大明侯爷夏额哲在互怼了几次之后又再次北上。

    那么皇帝陛下话里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无非就是打算穷搜索天下也要把最后剩下的那点儿建奴给彻底弄死。

    顺便再把奴尔干都司往北的地盘收归大明所在。

    正在思索间,崇祯皇帝又朗声道:“朕,不想一纸调令就把你们直接派往辽东然后不管不问,在朕的心里,你们就是朕的同袍!

    所以朕今天来了!朕来,就是告诉你们,让你们去辽东,责任依然很重!战争,也从未平息!”

    “杀!杀!杀!”

    抬了抬手,止住了台下士卒们的喊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告诉朕,当兵是为了什么?”

    “保家卫国!”

    “那么应该怎么样当一个好兵?”

    “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崇祯皇帝终于满意的笑了,自己从穿越之初怒怼了阿黄一波之后搞出来的监军下到百户所这种制度,终于体现了它应有的威力。

    当然,感谢天朝,感谢政委,感谢政委下到连制度,感谢cctv和mtv。

    从点校台上走了下来,崇祯皇帝直接就向着列队的士卒们走去。

    走到第一个士卒向前,望着这个年近五十,按照大明的标准已经能算是个老人的老卒身前,崇祯皇帝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问道:“现在告诉朕,你愿意去辽东替朕守边么?”

    “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皇帝得到的,只有这六个字,但是这一个老兵的回答,带起了其他士卒们一起高呼,最后只有六个字在校场上回荡。

    愿为陛下效死!

    离开了遵化卫的崇祯皇帝一路上笑的都很开心。

    在士卒们高喊出愿为陛下效死这六个字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无比确信,自己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任性去浪。

    虽然之前通过厂卫的几个渠道已经可以确认这一点,但是真正的看到卫所士卒们的表现,跟厂卫纸面上汇报上来的消息,那能一样么?

    就在崇祯皇帝从遵化返回京城的时候,从京城开始,整个大明都被一条消息搞的精神紧张起来。

    当然,不是哪里打仗打输了,也不是建奴打算反攻倒算,而是辽东那里发现了一座金矿!

    据江湖传言,现在辽东很多抓捕建奴和毛奴的家伙们已经打算转行去淘金了!

    扰江湖传言,那谁家的小谁,在那边弄了块牛头金回来,已经娶了一房老婆两房小妾,连地都买了好几顷了!

    还有建奴,听说辽东有金矿,正打算率兵往回来,刘兴祚刘侯爷正打算和夏额哲夏侯爷一起阻截建奴!

    总之,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让人搞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辽东那边儿确实有金矿!

    前边有山东响马四川袍陕西老秦人们在辽东抓捕建奴和毛奴大赚特赚,娶不上媳妇的穷小子到辽东混上个一年装载的就能攒够娶媳妇的钱,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又出来了金矿?

    之前就在痛心疾首的哀嚎着没有赶上捕奴的好时机,现在有了金矿这么劲爆的消息,要是再错过了,那可就当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了!

    整个大明被这个消息弄的有些人心浮动,许多本来打算观望的家伙们也坐不住了,开始一窝蜂的往官府而去,打算替自己家抢一个去辽东的名额。

    让人恨的牙根痒痒的,则是官府的大老爷们原先求着大家伙儿去辽东的态度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脸上就差写上爱去去,不去滚这几个字了。

    然而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原本没有人去辽东的时候,这些个官老爷们为了自己的官帽子,那当真是什么样儿的招都想出来了,又是保证又是许愿的,一门心思想要骗大家伙儿去辽东。

    现在辽东有金矿的消息传出来了,这些官老爷们还能让自己去?他们自己的那些小妾,谁家没有几个亲戚?谁不想去辽东捞上一笔?

    就像是某个县令私下里说的那样儿,要不是有官职在身,又不敢挂印而去,自己都跑辽东去了,还轮得到这些泥腿子?

    精明无比的老百姓们再一次显现出了他们的智商撒泼打滚加送礼,再不行就找锦衣卫去告黑状,总之得替自己家弄到一个去辽东的名额才行!

第五百一十四章 辽东发小妾

    像什么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绿林总瓢把子这个职业,在大明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大人才当得起。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剩下的绿林好汉里边儿,也不是没有想坐坐这种拉风位置的,只不过都被官府或者锦衣卫拖去把脑袋给砍了,运气不好的直接就喂狗了。

    但是一些小扛把子这种职务还是有的,锦衣卫虽然不希望看到什么总瓢把子,但是各地有各地的小扛把子也是一件好事儿。

    毕竟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哪里的小扛把子,办起事儿来能方便不少。

    所以说活力组织跟官府总是脱不了关系。

    远在奴尔干都司的小扛把子孟繁星和王豪杰就在琢磨着是不是再从各自的老家拉一伙人过来,或者再联系一下其他地方的小扛把子们。

    辽东有金矿的消息最早是从京城传出来的,辽东慢慢的也收到了这股风声。

    在互相对视了一番然后发现对方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后,夏额哲,孟繁星,还有刘航和王豪杰就合计开了。

    要说辽东有金矿,自己这些人应该是最早知道的,毕竟最开始的时候自己这些人就已经在辽东抓建奴了,如果不是后来实在抓不到几个人了,谁会跑到奴尔干都司这破地方来。

    偏偏自己这些人没有发现金矿,反而是从京城那边儿传出来了消息说是辽东有个大金矿,够挖多少多少年的。

    这就很诡异了。

    夏额哲等人不是没有想过这是朝廷故意放出来的风好吸引百姓迁移到辽东定居,但是后来想想,几人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皇帝想要移民实边还用得着这么麻烦?直接征发个几万户几十万户的不就行了?手里有刀子,谁还敢反抗怎么着?

    千算万算,这几个当锤子当习惯了的家伙就硬是没转过这个弯,愣是把自己的思维套在了崇祯皇帝身上。

    所以想多了的这哥几个就认为金矿的事儿可能是真的,因为很有可能是哪个家伙真的淘到了金子,回到了京城之后才走露了风声。

    但是把抓毛奴和跑来这边落单的那些建奴这事儿放下然后去淘金是不可能的。

    金矿的事儿在眼下来说是属于那种八字没一撇的小道消息,但是抓建奴和毛奴这事儿可是眼前就能看到的好处。

    但是就这么着放弃了淘金的伟大事业,几个人心里又实在是不太情愿。

    夏额哲还好说,毕竟自己手里有整个察哈尔部,随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自己这个小可汗说的话也一天比一天有份量,至于自己头上还有个崇祯皇帝,族人们并不是太在意。

    夏额哲可心派出一部分族人参与到淘金的伟大事业里面去,孟繁星和王豪杰,还有刘航这哥几个就不成了。

    原本响马袍哥老秦人跑来抓建奴和毛奴的人就不是太多,再派出一些人去淘金,估计整个队伍就要散了。

    所以孟繁星就想到了先从各自的老家再弄一批人过来,反正现在只要有这边儿的关系,说是来抓苦力的,路引什么的都好办的很。

    再说了,实在不行就当是响应皇帝陛下的号召移民了,这样一来,路引的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当孟繁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王豪杰表示了赞成,刘航却表示了反对:“如果是真的还好,可是万一呢?

    万一要是假的,被咱们召集来的兄弟们淘不到金子,到时候怎么办?咱们到时候怎么向他们交待?”

    孟繁星纠结的道:“若说这事儿一定成能的话,咱们自己现在不就往南去了?还用再从老家那边儿叫人过来?

    但是现在不叫人过来,咱们就直接往南去的后果你想过没?淘到了金子还好,淘不到,兄弟们的心可就都散了?”

    向着夏额哲坐着的方向撇了撇嘴,刘航道:“真的假的,看夏侯那边儿的消息不就知道了?如果是真的,我就不信夏侯会不动心?”

    夏额哲一瞧这三个家伙把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干脆开口道:“别管是真是假,到时候我都告诉三位兄弟,如何?”

    向着夏额哲竖了竖大拇指,刘航接着道:“瞧瞧,这事儿不就解决了?

    如果是真的,咱们便一起向南去,同时也召集家里的兄弟们过来不就成了?何必要现在先把人给弄辽东来?”

    孟繁星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儿,可是万一要是这事儿是真的,等咱们的消息传回去,兄弟们再准备一番,这金子可就都被别人挖了!”

    内人正商议间,夏额哲的手下却来报:“启禀侯爷,奴尔干行军大总管刘侯爷来了。”

    一路把刘兴祚迎入帐中后,夏额哲笑道:“刘侯怎么有时间到我这儿来了?”

    刘兴祚道:“蛮子呢?眼看着又要入冬了,陛下的行宫修建进度始终提不起来,就是因为蛮子不够用啊夏侯!”

    夏额哲脸色一黑:“刘侯,这奴尔干都司还有几个蛮子?再往北就是那些个建奴和毛奴,现在两家正打的热闹,咱们现在就掺合进去?”

    刘兴祚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建奴被崇祯皇帝给硬怼了一波,放弃辽东后选择了北上奴尔干都司,越过察刺哈卫之后就正面怼上了毛奴。

    别看败了家的建奴在面对明军的时候会怂成死狗,可是在面对毛奴的时候可是一点儿没虚。

    毕竟建奴虽然败光了家底儿,可是现在当家的是多尔衮,再加上为了保住建奴最后的元气也是不得不拼命,所以倒没有出现赢了毛奴还割土的情况。

    甚至于让刘兴祚等人大跌眼镜的是,多尔衮带着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狠狠的收拾了一番毛奴,抢下来不少的地盘。

    现在古里河卫往北的毛奴们已经被戳到了某个不可描述的点,开始准备大举增兵,跟那些留着老鼠尾巴的野人好好玩玩。

    在这种情况下,刘兴祚和夏额哲的意见自然是按兵不动,看着建奴跟毛奴互怼。

    虽然不管是建奴还是毛奴都是抓捕对象,死一个少一个,可是同样儿的,两边儿都死光了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而且,在辽东有金矿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别说是大明百姓们开始合计着跑到辽东来淘金,就是这些原本抓蛮子的家伙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合计着要转行了。

    毕竟奴尔干都司这边的蛮子没那么好抓了。

    过了半晌之后,刘兴祚才开口道:“都是自己人,说句实话,是不是对金矿动心了?”

    夏额哲嘿嘿笑道:“这个是自然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既然现在蛮子们不好抓了,那就不如好好合计合计金矿的事儿?”

    刘兴祚嘿了一声道:“蠢蛋!别说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位置,就算是找到了,能抗的住多少人来挖?只有蛮子们现银结算才最划算的!”

    夏额哲道:“话虽是这般说,可是财帛动人心,现在奴尔干都司这边也是人心思动啊。”

    刘兴祚叹了一声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来寻你,只要你这边儿不乱来,剩下的人就会合计合计,不至于一窝蜂的全跑去淘金。”

    夏额哲讪笑道:“刘侯来晚了,我这边已经派人去了辽东,打算寻找金矿的位置。”

    刘兴祚脸色更黑了。

    不怕麻烦,也不怕对手强大,就怕这猪一样的队友。

    原本还想着先让夏额哲这边儿能按兵不动,结果这货动手的速度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快的多。

    看这个形势,估计孟繁星和王豪杰,刘航他们也跟着一起打起了金矿的主意。

    然而让刘兴祚更加蛋疼的猪队友远不止夏额哲他们几个,紧接着传来的一道军令让刘兴祚和夏额哲更加的蛋疼。

    所有的蛮子,凡是女的,一概不再送往山海关,而是在奴尔干都司就是看押,然后等待着下一步的处理。

    刘兴祚根本不用脑袋去想,用脚趾甲都能想到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想把这些小娘们儿卖给来辽东淘金的那些单身汉。

    而且接到这种命令的应该不只自己,估计郑芝龙那边可能也接到了这样儿的命令。

    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想的根本就不是把这些小娘们儿卖出去,而是发下去。

    没错,去辽东,发媳妇。

    先可着大明那些卫所士卒们来,去了辽东就先发一个蛮子或者毛奴的小娘们儿,至于是二手货还是原装的,那就完全看他们运气了。

    然后更头疼的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清风阁老鸨子尚以涵。

    背靠锦衣卫这种强力组织,尚以涵的清风阁在京城中的名声自然是极大的,大到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一些。

    一道密令从许显纯的手里直接传到了尚以涵的手里,意思就一个,派出一些老妈子去辽东,好好教教那边儿被抓来的蛮子和毛子什么的,起码得让他们学会说人话还有怎么样儿做一个合格的小妾。

    在接到这条命令的时候,尚以涵的心里是拒绝的清风阁里面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再派出去几个老妈子,这业务还怎么展开?

    然而尚以涵心里拒绝,实际上却只能乖乖的按照许显纯的要求派出去几个老妈子去辽东。

    因为这道命令与其说是许显纯的意思,倒不如说是崇祯皇帝的意思。

    毕竟许显纯身为锦衣卫的头子,根本就不可能关心到派几个老妈子去辽东这种小事儿。

    当然,对于尚以涵这边是通知,对于京城和附近的那些个青楼什么的,可就不存在什么通知不知道的问题了。

    征发。每个青楼必须出一个老奴子去奴尔干都司那边调教那些个蛮子和毛子的小娘们儿,不愿意的就等着关门大吉。

    再然后,已经到达辽东的遵化卫士卒们在过了一段时候之后就惊喜的发现,朝廷给大家伙儿发小妾了!

    五军都督府下来的军令里面说的很清楚,别管原本有没有成亲,发的小妾只能是小妾,严禁扶做正妻。

    想要正妻,必须得是大明百姓里面的女子,别管是汉家女或者其他没改户籍的蒙古女,或者朝鲜琉球女,都可以,因为这些地盘现在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是大明百姓,户籍上的民族以后都会写成汉。

    所以这些都是被允许娶回家做正妻的,至于发下来的这些,转卖还是送人随意,敢扶做正妻的直接军法处置。

    虽然五军都督府有些狗抓耗子多管闲事儿的意思,可是对于遵化卫的士卒们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

    有正妻的自然无所谓,没正妻的本来也没打算弄个蛮子女做正妻把老祖宗的脸都给丢光了,还要不要进祖坟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朝廷给大家伙儿发个小妾玩总是好事儿毕竟成亲的士卒也没纳妾的本事,没成亲的也着急先弄个暖被窝的。

    虽然发下来的这些小妾有些笨,说话总是磕磕绊绊的,但是好歹也算是会说人话,能沟通了。

    虽然这些小妾的长相有点儿奇怪,建奴小娘们儿还好些,好歹长的是个人样儿,毛奴那边可就真是什么奇型怪状都有了。

    甚至于有的比卫所的士卒都壮实。

    依着遵化卫的老兵王老实所说的,要是给自己分个那样儿的小妾,自己这辈子就算是完犊子了那样儿的一只手就能把自己拎起来当球甩着玩。

    但是不管怎么说,前边有了遵化卫,后边其他的卫所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往辽东去的热情一时之间大增。

    金矿什么的跟自己这些卫所士卒是没有什么有关系的,毕竟屯垦的士卒也是士卒,还是要受军令管束的,别说是金矿,就算是眼前摆着个金山,没有命令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想是这么想,真要是摆座金山在跟前,有几个人还能记得军令可就不太好说了。

    总之,辽东现在成了个好地方,大家伙儿都开始琢磨着去辽东了,尤其是官府在大力宣传了铁路修建到辽东,来往也方便之后,这种热情就更高了。

    但是崇祯皇帝的心情不像是民间去辽东的热情这么高涨,而是有些凉。

    当初自己登基之时的老臣,终于有人开始撑不住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莫卧儿,海洋

    其实张惟贤的身体早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只是在英国公府和皇室毕竟有着两百多年的底蕴,一直把张惟贤的身体调理的不错。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尤其是张惟贤的心里始终挂着辽东未平,所以平时有些小的毛病也看不出来,反而被他自己强大的意志给强行压了下去,硬撑着一定要跟着崇祯皇帝去辽东平定建奴。

    但是去辽东砸完黄台吉的场子回来之后,张惟贤的身体就再也撑不住了,小毛病大毛病一起找上了门,一天不如一天。

    就算是英国公府里不缺各种各样续命的药材,也不缺钱延请名医,可是张惟贤的身体还是一天天的垮了下去。

    哪怕是崇祯皇帝特意派了御医去给张惟贤调理身体也是一样,依旧挡不住死神渐渐的接近张惟贤。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到了崇祯九年的年底,张惟贤的身体也是越发的衰弱,崇祯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登上了英国公府的大门。

    按照御医所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就是老英国公张惟贤的最后一天。

    实际上,太医院做为一个早早被清理过后然后塞进了皇家学院一部分的一个机构,里面对于医术的研究早就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什么血型,输血,伤口缝合,某些小手术什么的已经可以完成了这一点要大力感谢黄台吉,正是阿黄一次次的入关,一次次的让明军抓到建奴俘虏,才让太医院有了足够的实验材料。

    甚至于因为铁道部那边需要的苦力太多,导致皇家学院医学分院这边的材料不够用,这些太医已经把目光盯向了大明的死囚。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根本不在乎拿来实验的是什么人,是俘虏也好,是死囚也罢,总之实验不能停。

    然而就是这么牛逼的医术进步,也止不住英国公身体的衰败,只能大概的判断出今天就是英国公张惟贤的最后一天,至于剩下的,只能说是听天由命了。

    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登门看望英国公这个举动不妥只要自己登门了,无论张惟贤的身体会不会突然间恢复过来,他都必须得死在今天晚上。

    哪怕是崇祯皇帝自己没有这个想法。

    英国公府中的下人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来来回回的就跟蚂蚁们在搬家一样,总之就是要忙,起码在今夜,英国公府的人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停顿和休息,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可以看的出来,其实英国公府对于张惟贤的身体情况很清楚,已经在准备着张惟贤的后事了,从院子里的和尚道士云集这一点上就能看的出来。

    但是崇祯皇帝没有心情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直接进了后院,来到了张惟贤的卧房之后,映入崇祯皇帝眼帘的是张惟贤那张往日里无尽英雄气,如今只剩灰败之色的脸。

    没有理会其他人跪拜的举动,崇祯皇帝直接走到了张惟贤的床边,伸手握住了张惟贤想要强撑着挣扎起身的手道:“爱卿不必起身,就这样儿躺着说话儿。”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跪倒一地的御医:“英国公的身体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朕今天把话放在这里,谁能让英国公再多撑上一个月,封侯!”

    跪倒在地的御医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

    封侯是好事儿,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儿!可是实际上,现在谁敢揽这摊子事儿?

    给人续命跟杀人不一样。

    杀人很简单,身为大明太医院的御医,在场的这些人有足够的把握杀人于无形,甚至于想要算计到让人什么时候死也不过是费点儿功夫的事儿。

    可是给人续命,尤其是张惟贤这种情况,除非是大罗金仙亲至,或者说真有齐天大圣那样儿的神勇能够去地府里走一遭,勾销了生死簿才有可能。

    显然,御医们不是大罗金仙,更没有下地府勾销生死簿的本事,纵然眼馋崇祯皇帝开出来的条件,也是毫无办法。

    眼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太医院院正,素有小华佗之称的赵玉杰才拜道:“启奏陛下,英国公抬头纹已开,臣等无能,请陛下治罪。”

    崇祯皇帝听到抬头纹已开的时候,心里就是一紧。人都有抬头纹,尤其是老人,可是抬头纹开这种事儿不是容光焕发的表现,而已人死之前的征兆。

    实际上,抬头纹、唇吻、掌纹这些在人大限将至的几小时或几天前都会慢慢消失。

    或者用最简单的说法来说,抬头纹开的时候,人就已经进入了回光反照的阶段。

    总的来说,要走的人,除非是高度昏迷直接走了的例个,其余的,别看是要走的人,但是都是很明白,也很清醒,基本上都会安排身后的一些大事。

    崇祯皇帝也知道这时候治这些御医的罪纯属于扯蛋,毕竟该尽的力已经尽了,这些御医们没有办法也是正常的事儿。

    后世的医院,再牛逼也留不住将死之人,顶天了多撑个一两天的时间罢了,就这,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皇室加上太医院还有英国公府里面的各种奇珍秘药都已经用过,也确实没办法可想了。

    心中暗叹一声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回了张惟贤:“爱卿可有什么话想要跟朕说么?”

    张惟贤的嘴动了动,艰难的吐出来三个字:“莫卧儿!”

    张惟贤吐出来三个字,却险些勾的崇祯皇帝眼泪一块儿掉下来。

    历代英国公对于大明可以说是尽到了为人臣的本份,如果说大明的臣子都像是英国公一般,什么狗屁建奴,什么天下大乱,大明的江山要是不能万年传承才是大白天的见了鬼。

    也正是因为英国公府死忠于皇室,所以连魏忠贤这种狠茬子都从来没有找国英国公一系的麻烦。

    当然,他也没那个胆子去找,毕竟英国公一系向来是手握京营,皇室给的恩宠也与其他的勋贵不同。

    哪怕是自己这个非正常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在外人看来是胡作非为的举动,也是因为英国公府始终是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张惟贤根本就没有想着其他的,而是心心念念的想着莫卧儿那边,也就是三哥的地盘。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对于三哥的怨念又增了一分若不是五军都督府一直在谋划着莫卧儿,英国公张惟贤又何至于累到吐血。

    紧紧的握住张维贤那双已经接近于干枯的双手,崇祯皇帝才道:“爱卿放心,十年之内,莫卧儿必不能为患!”

    张惟贤却是喘息了一番之后,又接着吐出来两个字:“海上!”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眼泪却是再也没有忍住:“爱卿放心,我大明如今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已成。

    朕知道爱卿的意思,大明之患不在于内而来自于海上,过些时日,朕将命五军都督府再建北海舰队与西海舰队,海上再无外患。”

    眼看着张惟贤的神色更差了一些,崇祯皇帝便开口道:“爱卿再挺一挺,明儿个可是有好事儿!”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张惟贤也清楚自己已经很难撑过今夜,加上说了刚才那两句话之后精神又差了一些,只得向崇祯皇帝投去了问询的目光。

    崇祯皇帝强笑道:“明儿个,郑芝龙部就能带着爪哇王梅加瓦进京了,老爱卿不打算看一看这般盛景么?

    东边儿的建奴是平了,奴酋黄台吉也已经被剁碎了喂狗,可是还有个多尔衮呢?老爱卿不打算看看多尔衮授首么?”

    张惟贤闻言,也只是在嘴色强挤出来一丝笑意,却没能开口说话。

    崇祯皇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甚至于感到有些麻爪。

    跪在地上的太医院院正赵玉杰却突然开口道:“启奏陛下,臣有一秘法,可以让英国公挺到明日,只是此法却是消耗了英国公最后的精血,一旦用了,则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没有开口,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张之极。

    从理智上来说,用这种所谓的秘法应该是强行刺激张惟贤的身体,让回光返照的时间提前并加以延长,让张惟贤能多挺一天,有个留遗言的时间。

    但是从感情上来说,崇祯皇帝却不愿意接受这种方法万一有什么转机呢?哪怕是千万分之一?

    而且这种情况,选择权其实是握在了张之极的手上,自己哪怕是皇帝,也不应该替张之极做出这个决定。

    同样跪在地上的张之极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过了片刻,张之极终于咬牙道:“请赵院正施法!”

    崇祯皇帝见张之极已经做出了决定,便吩咐道:“便请赵爱卿施法,若是能到明儿个,让英国公得见梅贼授首,赏千金!”

    赵玉杰恭恭敬敬的应了是,然后才起身走向了张惟贤,崇祯皇帝也打算起身让出地方来让赵玉杰施展他所谓的秘法。

    然而手中握着的张惟贤的手却是一沉,让崇祯皇帝的心也沉到了谷底,向着赵玉杰喝道:“快!”

    赵玉杰也顾不得其他了,疾步走向了张惟贤,但是一看张惟贤的脸色,赵玉杰也是心中一沉。

    抓起张惟贤的手摸了摸脉,又伸手探了探张惟贤的脖子,赵玉杰摇头道:“陛下,英国公已经去了。”

    崇祯皇帝心中一怒,随即又泛起一股无力感。

    毕竟英国公张惟贤的抬头纹在自己来之前就已经开了,突然间走了也是正常,怪不得御医。

    挥了挥手命御医退下,也没有理会悲声大作的张之极等人,崇祯皇帝反而一屁股坐回了张惟贤的床边。

    再一次抓住了张惟贤的手,崇祯皇帝才道:“爱卿走的慢一些,此去泉台,当招旧部,为朕前驱!”

    伸手合上了张惟贤已经张开的嘴巴之后,崇祯皇帝才起身道:“英国公后世,一应比照诸侯王之礼进行!”

    张之极叩头道:“陛下恕罪,家父之前曾有言在先,身后之事一应从简,不可大办。”

    崇祯皇帝深吸了一口气道:“爱卿不必多说了,这是朕的旨意!”

    张之极无奈,这才又一次叩头应了。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不好,给张惟贤以诸侯王的葬礼明显是超出了一个国公应有的规格,但是崇祯皇帝还是任性的给了。

    自己登基十年,张惟贤就在自己的身后站了十年,把京营打里的妥妥当当的,让自己可以放心的去怼人。

    如今,这么一个老人却走了,上哪儿再去找这么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去?

    朱纯臣?

    朱纯臣现在固然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可是历史上的黑污点在崇祯皇帝这里却是怎么样儿也洗不去。

    对比历史上甲申十七年之时诸多大臣勋贵们的表现,也只有英国公一脉能让崇祯皇帝放心。

    尤其是京营这种关乎于自己身家性命的存在,任何一个皇帝都得好好合计合计。

    这也是为什么天启皇帝在位七年的时间里,张惟贤始终手握京营而无人敢动的原因。

    无他,对英国公一系放心,换成定国公或者魏国公都不行。

    让崇祯皇帝心里不痛快的远不止张惟贤故去,还有施凤来。

    施凤来早早儿的带着李岩跑到了倭国的九州岛,可是实际上,这家伙也已经七十三岁了,再加上一路海上颠簸,身体情况也是堪忧。

    而且朝堂上很多大臣都已经六七十岁了,都是拖着有问题的身子在强撑着。

    就连魏忠贤这个狗奴才也已经六十八岁了,早早的就向自己求了恩典,想要去中官村去养老。

    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以前赖以为先知的那些历史知识已经全然失去了作用。

    原先好歹知道一点儿东西,别管是物理的还是化学的,乱七八糟的总是记得一星半点儿的,连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也是知道阉党远比东林党可靠。

    但是如今呢?

    东林党已残,阉党也基本上不复存在,真正知道的这几个有数的忠心于自己的大臣也一个个的变老,以后的路在哪里?

    枯坐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深吐了一口气。

    既然不知道,那就靠自己吧,明儿个,先把张惟贤的后事给办喽,自己还有一份大礼,这张惟贤还没有收到呢。

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儿为上?

    崇祯皇帝心情很不好。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原本在崇祯三年就应该挂掉并且没有什么建树的英国公张惟贤在这个时空硬拖到了崇祯九年的年末不说,担任五军都督府大头目的时候还干掉了建奴。

    虽然主要的功劳是崇祯皇帝的,可是哪怕是换到后世,大长老在位的时候收回了台湾或者干掉了倭奴,甚至于玩了出兔子蹬鹰,把鹰酱给干趴了,你能说当时的军方扛把子没有功劳?

    所以张惟贤的功劳是明摆着的,谁也抹杀不了。

    但是张惟贤却在谋划着下一个怼死莫卧儿帝国,也就是把阿三哥那里划拉到大明碗里的时候挂了。

    这就让崇祯皇帝很不爽了,心疼的因素占了一大半。

    然后尸身被剁碎了喂狗,脑袋被拿去传首天下的黄台吉的脑袋也不传了,跟梅加瓦那个倒霉孩子的脑袋一起送到了英国公的府上,打算葬礼的时候让张惟贤先好好瞧上两眼再走。

    如果不是担心张惟贤已经看多了人头,再看下去会恶心,崇祯皇帝都想把爪哇剩下的那些个大佬们的人头一起送过去。

    爪哇就是后世的印尼,满者伯夷同样也是印尼的一部分。

    印猴在后世干的恶心事儿不比倭奴强到哪儿去,什么屠杀一类的事儿也没少干。

    换成以前,崇祯皇帝估计也就是在网上喷一喷,撑死了在网上搞搞事情,黑几个不起眼的小网站也就算球了。

    如今得了机会,向来就不把猴子们当人看的崇祯皇帝就更不会把猴子当回事儿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才对李吖子那小娘们儿和郑芝龙擅自作主把人家给灭了举动轻轻责罚一番了事。

    但是李吖子和郑芝龙心里发虚。

    虽然说郑芝龙罚了罚了,板子也挨过了,可是离京城越近,这心里就越是发虚。

    无诏而行事,往小了说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往大了说,什么目光君父,擅自出兵这些罪名已经足够抄家问斩的了。

    郑芝龙看着旁边忐忑不安的李吖子,强笑道:“当初在爪哇之时,你不是直接就跑到了满者伯夷抓蛮子么?现在这是怎么了?”

    李吖子则是冷哼一声,根本没有理会郑芝龙这种缺心眼的货色。

    老娘担心的是这个么?

    堂堂的大明海盗团伙首领,又不是你水师官兵的将领,再怎么着擅自跑到别的国家杀人放火那也是自己的事儿,不用担心恶了皇帝和五军都督府什么的。

    自己担心的是明天面圣的问题啊混蛋!

    再怎么样儿担心也改变不了一行人往京城而去,到了中午时分,已经可以看到京城的大门了。

    李吖子等人自行去安顿,郑芝龙则是往五军都督府而去。

    安顿下来之后,一向不喜欢安静的李吖子又开始坐不住了,反而带了贴身丫鬟往城里逛了起来。

    用乡下人进城来形容李吖子的贴身丫鬟小秋的表现是再正确不过了,往往见到什么稀奇事都要大呼小叫一番,尤其是见到了发着污污声呼啸而过的火车之后:“小姐快瞧!好奇怪的东西!”

    李吖子对于大明的京城一样不怎么了解,更不要提火车了,只不过要在丫鬟面前维持住形象,便颇为淡然的道:“这又有什么好稀奇的了?堂堂大明京城,天子脚下,有什么稀罕事儿可不是很正常么?”

    东逛西买,好生见识了一番京城的气象之后,李吖子才带着丫鬟回到了客栈。

    很没有形象的甩飞了鞋子,坐在床上的李吖子吩咐道:“秋儿快来,给我捏捏脚,可真是累死我了。”

    同样叫苦连天的小秋闻言,只得翻了个白眼,老老实实的去给李吖子捏脚,抱怨道:“小姐,刚才您可一点儿没说累!”

    李吖子呸了一声:“刚才你不是也没喊累!小姐我若是知道你累了,肯定会心疼你,早点儿回来!”

    小秋还没有说话,却听到了门外砰砰的敲门声,一边问了一句:“谁呀?”,一边去找李吖子的鞋子给李吖子穿上。

    门外敲门的人却没有出声,只是停了一会儿,接着又敲了起来。

    小秋抱怨了一声,皱着眉头打开门后,却发现门外站着的是个熟人:“沈炼?你怎么来了?”

    沈炼冲着小秋笑了笑,问道:“大当家的可在里面?”

    小秋回头看了看,见李吖子已经整理妥当了,便让了开来:“小姐在呢,你进来说话吧。”

    沈炼进了屋,向李吖子抱拳道:“沈炼见过大当家的!”

    李吖子好奇的问道:“你不是说你回来之后还不定怎么着呢吗?不是说还有可能被派到其他地方隐姓埋名么?”

    沈炼笑道:“回大当家的话,天子仁慈,沈炼回来之后便进了北镇抚司行走,没被派去其他地方。

    这不,沈炼一得知大当家的进京了,便立刻赶来求见了。”

    李吖子虽然大大咧咧的,可是却称得上是心细如发,脸色就显得有些难看:“你们跟踪我?”

    沈炼笑道:“大当家的勿怪。我家主人吩咐,过上两天便要见一见大当家的,所以派沈炼先来知会一声。”

    沈炼的主人是谁,李吖子自然是心知肚明,锦衣卫的主人除了当今天子,不会再有任何人,哪怕是皇子藩王也不行。

    见突然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吖子开始紧张了起来,沈炼便拱了拱手道:“大当家的,沈炼这就告辞了?”

    心乱如麻的李吖子向着沈炼挥了挥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打算去吃点儿东西,实在是这事儿太让人闹心了。

    心心念念想着见皇帝,真有了这个机会了,李吖子却觉得自己怂了。

    只是这顿饭还是没有吃上,客栈的门还没有出去呢,就见郑芝龙黑着个脸寻了过来:“英国公去了。”

    李吖子一脸懵逼,英国公死了就死了呗,大明这么多的国公呢,还差了他一个不成?

    见李吖子这番模样,郑芝龙便解释道:“陛下有命,京城中大小武官,除当值外,一概要往英国公府吊唁,连大皇子也会去。”

    听到大皇子也会去这句话,李吖子终于认识到了英国公的重要性在皇帝没有立储的情况下,大皇子天生就自带光环,属于全天下人瞩目的那种光环。

    如今连几岁的大皇子都被派去过府吊唁,那么英国公在皇帝心中的份量便可想而知。

    郑芝龙见李吖子一副恍然的神色,便接着道:“英国公一去,五军都督府那边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的事端,更不知道对于我等在满者伯夷的所为有没有影响。”

    李吖子摇头道:“应该不会,五军都督府会怎么样儿,我不知道,但是满者伯夷,却肯定是要灭掉的,否则,无论是谁接掌五军都督府,都没办法向皇帝交待。”

    郑芝龙关心则乱,见李吖子这般说法,倒也放下了心来,向着李吖子拱手告辞道:“既如此,郑某便先行回营了,李大当家的在京中多加小心。”

    事实上,李吖子在第二天,就真正的见识到了英国公去世给大明带来的影响。

    郑芝龙和自己一路上带来的梅加瓦,根本就没有什么传说中的封个归命侯一类的玩法,而是直接被枭首,人头送往了英国公府作为祭品,布告已经贴满了皇城,过不了多长时间估计就能天下皆知了。

    而此时的崇祯皇帝却是闹心不已。

    张惟贤的死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朝堂上不知道多少老臣都开始想着告老还乡了,除了对于自己身体真有极大把握的那么一小部分之外。

    虽然这些人的奏章还没有递上来,但是依着锦衣卫报上来的消息,估计也快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着司礼监拟诏,命沈颢接替施凤来九州岛总督之职,召施凤来回京述职,命孙承宗回京述职,命李岩接任爪哇岛总督,命朱纯臣接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命卢象升接任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一直躬身等着崇祯皇帝吩咐的王承恩躬身应了,又接着问道:“皇爷,英国公府之事,要不要奴婢陪着大皇子去一趟?”

    崇祯皇帝点点头,吩咐道:“也好,你陪着去一趟。拟诏,追英国公张惟贤为英远郡王,加太傅。”

    王承恩迟疑道:“皇爷,加封为郡王是不是?”

    摇了摇头,崇祯皇帝道:“你只管按朕的意思去办便好。”

    张惟贤如果还活着,加封为郡王自然不合适,但是死了之后,再追封为郡王就没有问题了,毕竟这个爵位不是世袭的。

    也就是说,张之极以后依然是英国公,而不是英远郡王,撑死了能被人私下里称一声小王爷。

    然而依着张之极的狗脾气,被人称之为侯爷会喜笑颜开,被人称呼一声小公爷则是满脸寒霜,真要是有人敢称呼一声小王爷,估计张之极会第一个翻脸。

    等到王承恩退下之后,崇祯皇帝才来到了大殿里的万国堪舆图跟前,抬头看了起来。

    图上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大,远不是后世的那只大公鸡可以比的,最起码奴尔干都司那边面积就能顶得上三分之一个大公鸡了。

    而蒙古那边,随着夏额哲、卜失兔还有卓里克图汗这些家伙的归附,更是直接把线境线向北推了一大截。

    剩下的,就只有东边的倭国,南洋的一些猴子,西边的那些蛮子,还有北边的毛子。

    叹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才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朕有生之年,到底能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一直跟在崇祯皇帝身后的方正化嘴唇动了动,却依然没有开口说话。

    方正化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感叹,实在是英国公张惟贤的死带给皇爷的触动太大了一些。

    乾清宫的灯火,一夜未熄。

    远在倭国的施凤来则是笑眯眯的盯着眼前的李岩,开口道:“这倭国啊,估计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了,张老儿这一死,死的好啊!”

    李岩一脸懵逼的看着施凤来。

    就算是不提英国公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光从两家的关系来说,自己家师尊也不应该冒出来这句话吧?

    自己家师尊跟英国公张惟贤的关系向来还算是过得去,如今却说英国公他老人家死的好?

    施凤来却笑眯眯的道:“人固有一死,不过是早晚而已,有谁能逃的过?便是为师,也不知道哪一日便会撒手人寰。

    只是英国公这一死,陛下心中定然会生出紧迫感,会提前向倭国下手。”

    李岩拱手道:“学生愚钝,请老师见谅?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只怕未必如师尊所料吧?”

    施凤来笑道:“那我来问你,陛下登基至今,已有多少春秋?”

    李岩拱手道:“自天启七年至崇祯九年,已有十年。”

    施凤来点头道:“不错,十年,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陛下雄才大略,想要实现太祖高皇帝所说的日月所至,皆为大明的豪言壮语,不紧迫一些怎么行?”

    李岩则是反驳道:“若是陛下操之过急,前隋之事不远,恐生祸乱?”

    施凤来摇头道:“不会。前隋之事如何,你我心里都清楚,但是如今陛下的做法,颇似秦皇虎吞六国。

    人人轻死而重军功,此强秦之所以平定天下也。如今我大明,正是陛下重视军功,民间也跟着重视。

    而且与秦皇不同的是,我大明皇帝着眼乃是天下,整个天下,何止于区区六国之地?

    若是六国之后还有其他之处可以征战,军功体系不崩,秦何以灭?

    再者,我大明皇帝更为重视百姓,此与强秦又是不同,百姓人心所向,大明便不会生出来乱子,自然也就无妨。”

    李岩却是好奇的问道:“那为何师尊说陛下会先取倭国?而不是南洋诸国?”

    施凤来笑道:“很简单,名也,利也。”

    见李岩不解,施凤来便接着道:“南洋之地有什么?虽说南洋之地一年可两熟甚至于三熟,可是现在我大明一样可以从南洋买粮食,又何必急于一时。

    至于这倭国,可就大大的不同了。你先想一想,倭国有什么?”

第五百一十七章 皇帝也头疼

    李岩脱口而出道:“佐摩银山!”

    施凤来抚须笑道:“不错,正是佐摩银山,这般好东西留给倭国,简直是暴殄天物。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依着咱们那位皇帝陛下的性子,不握到自己手里怎么可能甘心?

    退一步讲,就算是没有这佐摩银子,只怕陛下也会先取倭国而后南洋诸藩或者西方的那些个蛮子们。”

    李岩迟疑道:“倒也不见得吧?”

    施凤来好奇的道:“说说看?”

    理了理思绪,李岩回道:“所谓的佐摩银山,已经日渐枯竭,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银子产出,便是倭国,也要陷入缺银子的状况,否则那德川幕府又何至于闭关锁国?

    由此可见,攻下倭国,反而不如先行攻下南洋诸国为上,毕竟南洋诸国产粮,大明这几年天灾极多,打下南洋也可用于储备粮食。”

    施凤来笑道:“你说的倒也没错。不过依着为师得到的消息来看,自万历三十年间起,这佐摩银山的产量虽然一年更比一年少,可是里面铜的产量却又多了些。”

    施凤来说出了铜多了些之后,李岩基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缺不缺银子?

    表面上看来,肯定是缺银子的,但是实际上,大明从来就不存在缺银子的情况。

    只是这些银子没在国库里面,反面存在于民间豪商的手里面。

    如果不是强汉之时给这些豪商们的教训太过于深刻,只怕早就有人琢磨着放高利贷给朝廷了。

    而崇祯皇帝在正大光明的收起了商税之后,区区的银子对于朝廷来说自然不再是什么问题。

    就像是户部尚书郭允厚,虽然成天喊着国库空的能跑老鼠,但是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话就是喊给皇帝听的,以防皇帝陛下一拍袋再搞出什么事情来。

    真实的情况就是,国库里的银子不说堆积如山,起码像辽东这种规模的战争再玩上几回都很轻松,根本不像是天启年间那样儿是真的空到能跑老鼠。

    在这种情况下,倭国有没有什么银矿,对于大明来说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在全世界的银子都不停的涌向大明的时候,银子这玩意还是什么稀罕物不成?

    但是铜就不一样了。

    银子不稀罕的后果是铜开始稀罕了,不提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铜这种好东西,光是民间对于铜钱的缺口都已经足以让任何人感到头疼了。

    至于说崇祯皇帝在崇祯元年就喊出来的制造纸币代替金银的口号,到目前为止也只是看到了一点点儿的曙光,距离真正的完全取代,估计还得有个十年二十年才行。

    甚至于又是一个有生之年系列。

    毕竟宋有交子,大明也有宝钞,可是宝钞这玩意儿,它的信用度不行啊。

    自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立国以来,大明就始终面临着一个问题缺铜。

    缺铜是个很大的问题,比缺银子还让人头疼。

    朱元璋一合计不对啊,老赵家和老铁家同样缺铜,他们却玩出了交子和中统交钞这些个好东西,自己没道理不能这么玩啊。

    于是宝钞这种好东西就应运而生,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大明朝廷又发行小钞五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等到朱老四上台之后,一看这玩意有搞头,拿些纸就能把金银铜等等的好东西都换回来,所以干脆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只能用宝钞和铜钱。

    这么玩的后果是当时确实爽了,尤其是刚刚立国的时候,朝廷在百姓间的信誉还是杠杠的,所以这玩意还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朱重八跟朱老四这爷俩儿属于马上皇帝,在经济学这方面是相当的不靠谱,宝钞的滥印滥发也就成了可以预料的事情。

    到了正统九年的时候,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连官员们都不愿意接受的宝钞已经基本上可以宣告拿来擦屁股了。

    等到了正德年间,宝钞就已经废止,不再发行。

    宝钞废掉的结果就是民间再一次的缺铜,不光是民间缺铜,官方更缺少这玩意。

    如今突然间发现倭国有这么个好地方产铜,那崇祯皇帝能放过倭国不要?

    而且就算是不考虑铜的问题,假设明军可以从天下的各地替他们心中伟大圣明的皇帝陛下抢到足够多的铜,那海洋这个因素也由不得崇祯皇帝不考虑。

    陆地上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危险到大明的势力了,最强的建奴已经被怼的北迁奴尔干以北了,剩下的就该考虑一下海洋的问题了。

    毕竟澎湖还有大琉球都被红毛夷人占据过,而红毛夷人的装备看起来也挺先进,大明还跟他们买过一些回来“研究”。

    再加上这些年锦衣卫也不消停,四处把一些能说人话的红毛夷人给弄回大明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不见,这些原因加一起,也足够施凤来判断出崇祯皇帝的目标是打算搞那些西夷了。

    而要搞西夷,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桥头堡不能因为倭国靠北而忽视他的地理位置。

    倭国、琉球、大琉球、南洋诸岛加起来,这就是最好的前置基地,能够把战火拒之于大明的国门之外,这种地理位置不好好研究一下,那只能说五军都督府的那些人都是废物。

    显然,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家伙们现在被军功给刺激的欲仙欲死,天天都在琢磨着上哪儿搞事情,怎么可能放过倭国这么好的位置。

    至于说原本规划的莫卧儿那边,施凤来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

    原本大明往建奴卖福寿膏这事儿虽说是处于保密状态,可是施凤来身为原来的大明内阁次辅,再加上目前正在倭国大肆的贩卖,所以对辽东那边的情况可也是清楚的。

    眼下建奴被逼着北迁,而原本卖到建奴的福寿膏却没有分配到倭国来,那么到哪儿去了?

    很明显,不是卖给那些红毛西夷,就是卖到了莫卧儿那边。

    至于说路子,施凤来显然不认为连倭国的佐摩银山的情况都能摸清楚的锦衣卫会没有路子把这些东西卖出去。

    等到莫卧儿上上下下跟建奴一样都迷恋上福寿膏这种好东西,再想要怼死他们,付出的代价会小到让人不敢相信。

    再结合倭国的佐摩银山现在正在大量产铜的情况,施凤来有足够大的把握断定崇祯皇帝会把目标放在倭国。

    就算不是,自己这一次回京述职,也可以再劝一劝皇帝陛下把目光投向倭国不是?

    想到回京述职这事儿,施凤来又黑着个脸对李岩道:“说起来,这一次倒是你亏了,被派到爪哇那地方,可不如留在倭国。”

    李岩倒是看的很开:“想必是陛下有什么其他的安排吧?”

    施凤来道:“估计是英国公的死带给陛下的触动太大,想要让为师能回去颐养天年,还有温体仁估计也是一样儿。以后的路子啊,倒是要看你和那个叫沈颢的小家伙了。”

    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确实如施凤来所料,正在合计着是不是向倭国下手。

    原因也如同施凤来所预料的一样,第一岛链这是个好东西,必须得控制在自己手里,还有就是倭国的石见银山,现在被称之为佐摩银山,这么个产铜的好地方。

    崇祯皇帝合计的是怎么样儿把宝钞这玩意的信誉给重新提起来,或者说重新发行的纸币怎么样儿才能够保证信用。

    新发行的纸币最好的保证信用的方法就是国库有多少的金银就发多少的币纸,然后再用劣币驱逐良币的手段把银子和铜钱给赶出市场。

    但是前边儿有老赵家玩过的交子,铁木真家玩过的中统交钞和中统元宝宝钞,大明玩过的大明宝钞,早就把纸币的信用给败的一干二净了。

    都搞不懂那些个大佬们为什么一穿越回去就想着玩纸币,这玩意是那么好玩的?

    是不是真把张小花说的那句“把经济学家弄去当木匠也不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这句玩笑话给当真了?

    自己从穿越之初,天启七年的时候就不惜把全国的票号什么的给干掉,为的不就是谋划这点事儿么。

    如果不是自己手里有厂卫,后来又弄到了军权,这事儿带来的影响估计能让自己提前十几年挂到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去。

    至于现在么,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自然可以推动一下这个事儿了。

    头疼的关键点还是在于信用两个字。

    怎么保证这玩意的价值?

    发行面值为一百贯,理论上来说就可以当成一百两银子使,可是这玩意的信用要是不能保证,那估计和蒋校长发行的纸币也没什么区别,到最后别搞的连津巴布韦币都不如,那才是真的搞笑。

    还有就是怎么保证这玩意的流通?难道说要强制百姓使用?

    除了铁木真家这么干过,剩下的还真没有谁这么干。

    而且强制流通带来的第一个恶果就是会影响到这玩意的面值无限贬值,直到最后擦屁股都嫌硬的时候,这玩意就可以再次停止流通了。

    这两点,也正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聪明人,纸币却一直没有流通起来的原因。

    至于说其他的穿越者最为关心的防伪技术,崇祯皇帝反而不怎么关心票号的防伪技术再加上自己知道的那些防伪技术,估计已经能做到难为伪造了。

    而且在锦衣卫的高压之下,如果还有人敢于伪造纸币,那自己也只能送他们九族上路了。

    但是这个事儿吧,把温体仁和郭允厚一起找来商量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来。

    名声这种东西,臭起来容易的很,好起来可就很难了,而想要臭了之后再变成好的,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崇祯皇帝甚至于想过把从洪武年间到正德年间所有发布的宝钞全部回收兑换原本已经停止流通的废纸都收回来兑换了,这皇家的信誉总是有了吧?

    但是温体仁下一句话就把崇祯皇帝的设想给击的粉碎:“敢问陛下,自太祖高皇帝年间至正德年间,朝廷一共发行了多少宝钞?尚有多少存之于世?如何杜绝伪造的宝钞混进来兑换?”

    而且温体仁提出来的问题显然不止这么点儿:“新发的宝钞就算是保证了信用,如何防止他人伪造?一旦有人铤而走险,百姓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到了假钞,又该如何处理?”

    郭允厚也再一次发挥了自己老抠的本色:“启奏陛下,国库之中的存银,不足以支撑兑换这许多宝钞,便是加上未来三五年的所有赋税,也未必能兑换的起。臣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也麻爪了。

    原本想着豁出去老本也要把这事儿给办成,但是光一个信用保证的问题就卡住了后面的所有路子。

    但是就此放弃,回到以前玩银子和铜板的老路上去,崇祯皇帝又不愿意打从天启七年就开始折腾如今已经遍布大明各州县的那些个所谓银行网点该怎么处理?

    毕竟打从崇祯元年起,这些网点一直在户部的管理之下承担着放贷的伟大业务,如今是专门放贷还是关门大吉?

    总之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让人头疼的想死。

    本着不甩锅的美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这种程序猿思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两位爱卿有何看法?”

    面对着崇祯皇帝甩过来的锅,温体仁想要把胡子全薅光以表示自己接了,但是没接住,郭允厚也是同样儿的想法。

    但是没办法,崇祯皇帝是皇帝,所以他可以任性,可以随便甩锅,但是温体仁和郭允厚则是不得不把这个锅给接下来。

    思虑了半晌之后,温体仁才道:“陛下恕罪,臣一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如臣回内阁之后与诸位大人一起商议?”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道:“温爱卿回去后自与内阁和几位部堂大人商议,回头上书给朕。”

    等到温体仁和郭允厚退下去之后,崇祯皇帝才把思绪从纸币上面拉了回来。

    该见一见胆大妄为的李吖子那个小娘皮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陛下大选秀女

    论到天下绝色,若说有人比崇祯皇帝见过的更多,估计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全天下的美女里边挑出来的那么有限的几个才能到崇祯皇帝身边伺候着,想办法去争得崇祯皇帝的恩宠。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比如在崇祯皇帝还是信王之时就已经进了王府的周皇后和田贵妃,袁贵妃,她们进宫的过程就已经相当麻烦。

    首先要派太监到民间搜罗五千名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美女,而且这五千名美女还必须得是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的女子才有资格参加选秀,然后再逐日筛选。

    第一天,美女们按年龄依序鹄立,每百人一组,听凭太监说长道短,挑肥拣瘦,比如稍高、稍矮、稍肥、稍瘦的均排除在外,先刷去一千人;

    第二天,细察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等是否匀称,谛听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再刷去两千人;

    第三天,则用量器对美女身形具体测量,并让每人各走数十步,以观其丰韵气度,又刷去一千人。

    剩下的一千人,作为备选宫女,交由老宫娥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再摸摸皮肤是否光滑细腻,于是入选者只有三百人了当然,最重要的就检查是否是原装处子,否则的话,这事儿是足够要人命的。

    这三百人放在宫内生活一个月,由宫廷评委们熟察其性情言论,汇评其品性之刚柔愚智贤否,于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留作妃嫔。

    最后,再由昭妃亲召五十人,与之款款而谈,试以书算诗画诸艺,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择得三人为最上选。

    也就是说,光是崇祯皇帝身边的这三个后妃就已经是五千人里挑出来的佼佼者了。

    就像是后世网络小说里面所谓的校花一样,随便一个什么学校就有个校花,这校花也未免太不值钱了些把这些校花们放在一起比试一下?

    崇祯皇帝的后宫妃子就是从不知道多少个校花里挑出来的五千个,然后再从这五千个校花里面挑出来最好的三个。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看其他的美女基本上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真正万里挑一祸国殃民的美女那都是几百年几千年才出那么一个,哪儿有那么好遇到。

    像孔允祯这种放在哪儿都能称得上是人间绝色,如果放在建奴绝对值得玩一出九虫夺女的大戏,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也就是一般般。

    就像是一个天天海参鲍鱼的人,突然给他一块臭豆腐尝尝,说不定会奉为人间美味。

    所以在张小花的UU小说,老流氓刘邦才会那么惦记着包子,就如同崇祯皇帝初见李吖子的时候一样。

    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可以算是绝色的李吖子在崇祯皇帝并不能说是多么漂亮,最起码皮肤就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宫中现在有的那几位。

    可是李吖子脸上那股子英气,却是宫中的几位后妃所不具备的,哪怕是自小在辽东长大的婉妃完颜玉卓也不比不过。

    毕竟一个是娇生惯养的部落首领之女,一个是操刀子砍人的海盗团伙大当家,两者本身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只是崇祯皇帝并没有露出什么色授魂与的猪哥相来,反而很平常的等着郑芝龙和李吖子施礼之后才淡淡的吩咐道:“平身罢。”

    对于郑芝龙和李吖子,崇祯皇帝之所以单独诏见他们两个,也不过是为了敲打一番。

    李吖子还好说,左右不过是一股海盗势力,但是郑芝龙可就不一样了。

    说难听点儿,整个南海舰队基本上都是郑芝龙的心腹在把持着,与其说是南海舰队,倒不如说是郑氏舰队。

    只是崇祯皇帝的武功太过于耀眼,再加上还有东海舰队和原本的大明水师相威慑,让郑芝龙只能老老实实的趴着不敢动弹而已。

    但是这不代表郑芝龙心里就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了,就算是真没有,崇祯皇帝得得先敲打一下。

    慈不掌兵,善不为官,心不黑的当不了皇帝。

    呵呵笑了几声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李吖子一心为国,忠诚可嘉,此番进京,可有什么想要求的么?”

    李吖子此时心中如同揣了十几只小兔一般来回乱撞,在见到崇祯皇帝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变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连手该怎么放都记不住了。

    听闻崇祯皇帝问话,李吖子赶忙拜道:“陛下天恩,往日漂泊海上的无根之人如今已成了大明百姓,民女心愿已足,再没有任何要求。”

    崇祯皇帝呵呵轻笑了两声,又将目光投向了郑芝龙:“满者伯夷现今如何了?”

    郑芝龙突然大为后悔,自己脑袋肯定是长包了才会跑到京城来,现在如果皇帝要翻后账,自己肯定死的不能再死。

    但是不来的话,自己早就死了,也活不到现在了。

    蛋疼无比的郑芝龙只得老老实实的答道:“启奏陛下,满者伯夷国小兵寡,再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可彻底平定,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崇祯皇帝却是没有理会已经满头大汗的郑芝龙,而是呵呵笑了两声后才开口道:“以后再有这种事,须要经过五军都督府,记下了么?”

    郑芝龙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袭来,仿佛整个乾清宫大殿中的空气都向着自己挤压而来。

    后背已经温透的郑芝龙心中暗自疑惑,莫非这世间当真存在真命天子之说不成?或者当真是天道在暗中相助崇祯皇帝压制着自己不成?

    恭恭敬敬的向着崇祯皇帝一拜之后,郑芝龙才开口道:“罪臣知错,罪臣记下了。”

    一句话说完,郑芝龙骇然发现自己的嗓子都变得有些沙哑,心中更是害怕。

    崇祯皇帝却是心中暗笑不已。

    什么天道,真命天子,那都是扯蛋的玩意,只不过随着自己威势日重,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场皇帝的气场。

    这种气场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在这个乾清宫里,再配合着乾清宫本身特殊的构造还有人自身的心理压力,把一些心里有鬼的人活活吓死都很正常。

    郑芝龙心里就有鬼。

    虽然说早早的就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大明一条道走到黑,可郑芝龙毕竟是海盗出身,若说心里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想法,那才是不正常的事儿。

    越想越怕的郑芝龙能硬撑到现在还没有崩溃,只能说是托了他的长子郑福松,现在名叫朱成功那个小家伙的福自己的长子现在就在宫中,以后估计也能混个太子伴读一类的位置,所以自己也不太可能挂掉吧?

    相比之下,颇有些崇祯皇帝小迷妹意思的李吖子表现就要好的多。

    李吖子心中只想着能面见崇祯皇帝,好生的看一眼崇祯皇帝这个在民间已经有些神话的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所以倒不如郑芝龙那般紧张。

    见郑芝龙已经表态,崇祯皇帝这才笑着道:“我大明自以王道霸道杂之,何须寻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下次报知五军都督府同意,直接便以大势碾压过去便去。若是郑爱卿不解其意,大可去五军都督府向成国公请教。”

    见郑芝龙老老实实的应了,崇祯皇帝这才又赏了二人一些东西,接着便命人送了二人出宫。

    至于说把李吖子收入宫中的想法,崇祯皇帝在一瞬间确实动过心思,但是后来想想也就算了。

    自小在海盗里面长大的李吖子,受不了宫中这种束缚的气氛,真要是让她进宫,反倒是害了她。

    更何况,留她在宫外海上,对于大明来说,好处要远远大于让她进宫,所以崇祯皇帝就更不可能直接命她入宫了。

    又不是那些个没见过女人的丝穿越,见到一个有几分姿色的便想着收进宫来,闲的没事儿干么?

    崇祯皇帝前脚还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洁身自好的好皇帝,回头周皇后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陛下登基已经十年,眼下建奴已平,南洋之地也快到平复,是不是该大选秀女了?”

    崇祯皇帝暗骂一声六月债还得快,却呵呵笑道:“何必这般着急?再晚一些可好?”

    周皇后干脆拜伏于地,开口道:“陛下登基十载,宫中却只有妾身与袁氏、田氏还有完颜氏这些妃子,于礼不合。妾身既然执掌后宫,便做得后宫的主,请陛下大选秀女以充实后宫。”

    崇祯皇帝也不禁暗叹一声,这么优秀的传统,后世居然给丢的一干二净,当真是彼其娘之!

    伸手将周皇后扶起来之后,崇祯皇帝才道:“皇后既然这么说了,自然由得皇后的意思去办,这些事情就不要拿来跟朕说了,以后知会一声也就是了。”

    周皇后这才满意自己又有了身孕,眼看着再有几个月便要生了,田氏也刚刚传来了喜讯,光是袁氏和完颜玉卓这两个伺候皇帝可怎么够?

    选秀,必须得大选秀女入宫,雨露均沾才是王道,多多的为陛下生儿育女才是后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崇祯皇帝却突然间想起来一事,又对周皇后道:“选秀之事不宜大张旗鼓,不可骚扰民间,听凭自便便可。《韩秀才乘乱聘娇妻》之事,断不可再演!”

    因为好读书的崇祯皇帝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看过的《初刻拍案惊奇》,里面有一节《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就绘声绘色地写了一桩拉郎配的奇事。

    一个名叫韩子文的秀才,因家境贫寒,被人视为“酸黄、烂豆腐”,可就在他为娶不上老婆发愁时,一个富翁竟然哀求着要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

    原来是当地有人谣传,嘉靖皇帝登基后,派人到浙江点选绣女,搞的民间人心惶惶,韩秀才也就是在这一片混乱中,被金朝奉抢夺在手的。

    当他自惭形秽地说:“我是一贫如洗的秀才,怎承受得令爱的起?”

    金朝奉慌不迭地道:“如今事体急了,官人如何说懈话?若略迟些,恐防就点了去。我们夫妻两口儿,只生这个小女。若远远地到北京去了,再无相会之期,如何割舍得下?官人若肯俯从,便是救人一命!”

    于是,韩秀才就这样白得了一个娇妻。

    虽然这《初刻拍案惊奇》里面胡扯的事情比较多,对于选秀之事更是过于夸大,可是骚扰民间这种事儿肯定是存在的。

    不趁机捞上一笔,都对不起选秀这么大的活动后世的选秀不也是一个鸟样儿么。

    只是现在大家伙儿不愿意把女儿送入宫中,后世的都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知,仅此而已。

    但是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下,周皇后就用事实打了崇祯皇帝的脸:“陛下何出此言?那甚么《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只是那些穷酸瞎写,本就当不得真。

    陛下可知,真要是有女儿入宫得以伺奉天家,民间不知道有多高兴,何来的混乱?那些执笔瞎写的小说家,个个该杀!”

    看着周皇后这般模样,崇祯皇帝也只得笑了笑,开口道:“一切依皇后的意思,只要不骚扰民间即可。”

    周皇后见崇祯皇帝几次都强调不许骚扰民间,只得无奈的道:“妾身记下了,断不会骚扰民间便是。

    只是陛下未免太过于提成了,民间所忧者,乃是女子不得入选,否则若是真个如陛下所说,妾身与田氏、袁氏又何以入宫?”

    崇祯皇帝这才想明白,自己想的是后世的思维,现在的百姓想的跟自己想的可能根本就不一样。

    入宫为妃的好处有多少,数都数不清,连宫女都有人抢名额,更别说是为妃了。

    至于说不能回家省亲这一点,就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民间自行嫁娶的,除非是高门大户,或者是嫁的近,否则省亲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而且阻止周皇后玩选秀活动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周皇后本就是六宫这主,在这事儿上有着最大的发言权,实际上连崇祯皇帝自己对于选秀也不抗拒孩子生的少了,就是一个皇帝最大的原罪!

    崇祯皇帝在纸币的事儿之后又多了个后宫的事儿闹心,出了宫的郑芝龙和李吖子在弄明白了崇祯皇帝说的话之后更是目瞪口呆。

第五百一十九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

    郑芝龙还真就带上了李吖子跑到了五军都督府去找成国公朱纯臣请教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依着郑芝龙现在大明南海舰队提督的身份来说,求见五军都督府的大提督朱纯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虽然带了个李吖子,显得有些突兀。

    但是人家李吖子好歹也是面见过崇祯皇帝的一方大佬,朱纯臣见上一见也是应该的。

    要不然的话,连皇帝都接见了,你却摆着个架子,你想表达什么?

    还处于终于见到了崇祯皇帝的兴奋之中的李吖子加上一个满脑袋劫后余生之感的郑芝龙在拜见了朱纯臣之后终于弄明白了崇祯皇帝所谓的王道与霸道。

    霸道就是我大明想打谁就打谁,王道就是打之前跟你说一声,至于帝道,则是看崇祯皇帝的心情想打谁。

    郑芝龙只能表示深深的佩服。

    问题是,不义之兵必败的先贤教训呢?哪怕老郑我是海盗出身,好歹也听过这句话呢,现在大明的朝堂上不讲究这个了?

    朱纯臣跟着张惟贤和崇祯皇帝混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整个人的画风已经完全跑偏,看着郑芝龙一脸懵逼的表情,反问道:“一官欲学襄公之仁?抑或方今天下尚有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三有好海盗转型的大明南海舰队提督,郑芝龙虽然看着书本就头晕目眩,可是好歹也算是恶补了一些书本的,对于朱纯臣提到的这两个例子都知道一些。

    襄公之仁这事儿就是指的宋襄公出兵伐郑之事。

    宋襄公觉得郑国不给自己面子,所以打算出兵去怼郑国出口气,结果郑国找了楚国来给自己站场子。

    交战的双方跟后来的那些喜欢开黑的家伙们不一样,反而是两家约定了日子准备正大光明的开片。

    甚至于宋襄公连自己手下的子鱼劝说自己避让一番的行为进行了嘲笑:“楚兵甲有余,仁义不足。我虽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臣,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

    然后讲究仁义的宋襄公批了战书,约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与楚军交战,还命人制了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约定交战的那天早上,楚军陆续渡泓水北进,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说:“楚兵多宋兵少,此时动手,我们可以得胜。”

    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字吗?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只渡了一半就袭击呢?”

    过了一会儿,楚军全部渡过了一泓水,成得臣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子鱼又劝襄公说:“楚军的阵势还未布好,赶快打吧,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就危险了。”

    襄公厉声地就:“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怎么袭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

    结果就是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襄公数处受伤,第二年就挂掉了。

    至于说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甚至于连宋襄公整出来的这出好戏都比不过。

    当初周武王掀了纣王的场子之后自己上位当老大,后来把姬姓的自家人还有大量的外姓功臣们分封出去不少。

    但是帅不过三秒的魔咒在老姬家的场子上也发挥了作用。

    分封到中原的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这些个诸侯都不太争气,以至于连手里的土地都越来越守不住了。

    对比之下,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小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

    身为一个比较菜的诸侯国,蔡国就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国家输送媳妇以获得和平大家伙儿有了姻亲关系,总不好再继续打的头破血流吧?

    到了周庄王姬佗当扛把子的时候,蔡穆侯看齐桓公作为春秋五大双花红棍之一势力强盛,于是就赶紧挑了个好看的妹妹蔡姬,给齐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有一天,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见了水,就顽皮起来,向齐桓公泼水,齐桓公也笑着回敬几下,好像在乡野荷塘中初恋的少男少女似的,还蛮开心的。

    后来闹着闹着,船猛烈摇晃起来,不会游泳的齐桓公害怕,大声道:“好啦好啦,不要闹了啦!”

    但是蔡姬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还蛮好玩的,干脆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一点,并且告诉齐桓公落水的话会去救他起来。

    齐桓公年龄大了点,吓得紧紧抓住船帮,脸色煞白,可是齐桓公越害怕,蔡姬越开心,把船摇得像游乐园的海盗船。

    等到蔡姬玩尽兴了之后,齐桓公一脸阴沉地上了岸,对蔡姬说:“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国!”

    蔡姬怎么也想不通:从前也玩闹过,这老头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哩?

    出了洋相的齐桓公不是说着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辆马车,把蔡姬载着退回蔡国去了。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齐国,竟这样狼狈地被撵回来。十分恼火:你齐国有什么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无敌,又不是嫁不出去心里极度不爽的蔡穆侯干脆转手又把蔡姬嫁给了楚国的楚成王。

    齐桓公本来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长了她的娇气,也就没有跟蔡姬断绝夫妻关系,没想到蔡穆侯却让蔡姬改嫁了。这一下这可气坏了齐桓公。

    齐桓公一怒之下,就带着春秋版的八国联军讨伐蔡国,蔡国也不经打,一打就投降了。

    然后还没有消气的的齐桓公接着挥师南下,去讨伐楚国,找楚国楚成公的麻烦去了就是你个孙子睡了我的小媳妇是不是?

    齐军到了楚国,楚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两地实在隔得太远,而且一向没有什么往来,楚国用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生动说法,本意是“即使发情的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

    齐桓公不好说是来打蔡国然后就顺便打一下楚国,更不好说是因为觉得自己脑袋上被楚成公给绿了才兴兵,于是就乱扯了一些陈年旧账。

    比如“楚国为什么不给周天子上贡了其实那时诸侯国都不怎么上贡了,齐国自己也是一个鸟样儿,不怎么上贡。

    比如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时候,为什么船会漏了而死在楚国了?

    使坏淹死周昭王的楚国人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问我们做什么?你们问汉水去!”

    当然,以上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场战争是以军前骂架的形式进行的按常理来说,双方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干脆直接开片得了。

    可是实际上,双方都派出了最强的嘴炮上阵,齐国是管仲,楚国是屈完。

    最终齐国理屈词穷,被骂走了骂走了!

    朱纯臣话里的意思就是问问郑芝龙,现在还有没有人这么玩?双方嘴炮决定胜负?或者玩什么仁义之师?

    面对着朱纯臣似笑非笑的脸,郑芝龙的脸也不禁涨的通红自己在爪哇和满者伯夷干了些什么事儿,自己心里还能没点儿逼数?

    爪哇就不说了,栽赃陷害满者伯夷的事儿是李吖子干的没错,可是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总之都不是什么好鸟。

    现在对于五军都督府或者干脆直接说崇祯皇帝提出来的什么王道霸道的说法,还有什么好质疑的?

    心中大为惭愧的郑芝龙决定回到满者伯夷那破地方之后好生的执行一下五军都督府的最新指示凡是能两脚站着喘气的,要么成为劳工,要么去死。

    至于李吖子那个小娘皮,自打从宫里出来之后,郑芝龙就熄了一切的心思这小娘皮看上的是天子,悄悄打量天子的一双眼睛都快冒出水儿来了,连傻子都能看的懂。

    到了现在这般田地,别管天子有没有看上她,反正自己是不打再打她的主意了。

    而李吖子也不愧是被郑芝龙看破心思的崇祯皇帝小迷妹。

    在回到客栈之后,面对着丫鬟秋儿的打听,李吖子几乎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夸赞词语都用在了崇祯皇帝身上。

    而对于秋儿打趣的自己能不能进宫伺奉皇帝,李吖子则是微微叹道:“论天下绝色,皆在宫中,我一个海盗首领入宫,只怕为天下笑,没可能的。”

    宫外的李吖子暗恨自己为什么不是良家女,偏生要做什么海盗首领以至于现在入宫无望,宫里的周皇后则是很开心的去准备选秀女了。

    这次起码得是全大明选一次秀女,挑几个好的入宫才行,否则自己这个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未免会落下个善妒的名头,这是绝对不能忍的。

    至于说有秀女进宫了跟自己争宠的问题,周皇后微微一笑表示无所谓只要自己能生下儿子,以后成为太子的机会就天然的比别人要高的多,再加上皇帝的宠爱,只要是不废后,就算是来再多的妖艳贱货又能如何?

    总之除了温体仁等朝堂上的一干大臣之外,剩下的大家伙儿都很开心。

    温体仁开心不起来,是因为崇祯皇帝给自己找出来的那些麻烦事儿各家学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所以百家学说现在又有了冒头的迹象。

    除了小说家之外。

    崇祯皇帝前世的时候就烦透了那些个断章狗和死太监,对于小说家的感观就不怎么样儿,穿越之后,凌初这货写出来的《初刻拍案惊奇》又着实把崇祯皇帝给恶心了一回。

    尤其是《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干脆就是把整个大明的社会都给黑了一遍,其中大部分内容在崇祯皇帝看来基本上都是扯蛋。

    比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

    实际上呢?不考虑任何的社会环境和现实而写出来的小说都是扯犊子!

    小说家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其他的各派学说现在可都有人捡起来研究了,尤其是在沈颢研究法家学说之后。

    沈颢的年龄比起很多老童生来只能算是个小屁孩儿,可是这家伙现在已经混到了爪哇总督的高位。

    前面有辙,后面就有车,沈颢无疑给许多的“聪明人”指明了另外的一条道路研究一下别的学说拿来混科举总是有好处的!

    很多人开始研究其他的学说,比如老子,比如许学,比如庄子,比如荀子。

    但是学问这个东西吧,只要是认真是研究了,就总会有些人陷到里面走不出来,从而转化为该学问的忠实拥趸。

    国子监的监生之中存在这种情况的更多,然后不同的学说之间互相瞧着不顺眼的情况,直接被这些家伙隔了由汉武之前到崇祯年间这千余年的时间给继承了下来。

    别以为大明的书生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娘炮,事实证明,这些家伙们爆发起来比后世的娘炮们要可怕的多好几个学派的家伙们在国子监休沐的时候选择了开片。

    看着这些往日里总是子曰诗云的家伙们开片,国子监的锦衣卫座探差点儿把菊花给笑到开花。

    论打斗技巧,基本上是没有的,论力度,基本也是没有的,唯一算得上狠手的就是抓头发抠鼻子撩阴腿等等的招数,在锦衣卫看来根本就是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但是这事儿足以算得上是大事儿国子监身为大明最高学府,学子们公然开片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于恶劣,甚至于这事儿已经惊动到了崇祯皇帝。

    而管着国子监的内阁,身为首辅的温体仁要说是不蛋疼,那才是扯蛋。

    当然,蛋疼归蛋疼,该进宫去请罪的还是要请罪,所以温体仁就拉上了国子监的头子孟庆元,一起进宫请罪,等待着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国子监监生的处置。

    正闲的无聊的崇祯皇帝顿时来了精神,国子监开片了?这等好戏居然错过了?

    ps:推书《奔跑吧,土地公》一本都市种田类轻松文,围绕经营土地庙展开的故事。

    男主叶离是一名见习土地公,受天庭委派,前往信陵山做实习土地公,然而他刚到信陵山的第一天,世界观就彻底崩塌了。

    “这哪里是土地庙,根本就是狗窝!”

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祯宝钞

    对于国子监监生打群架这种事儿,崇祯皇帝表示相当的遗憾,自己没在场,错过了一出好戏操刀子砍人跟看别人打架完全就是两个概念。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操刀子砍人的时候想的是怎么把对方给砍死,看别人打架的时候担心的是别溅到自己一身血。

    当然,就这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打架能打出血来这事儿,崇祯皇帝表示深深的怀疑。

    孟庆元在向崇祯皇帝请罪之后,就表示国子监这回闹出来大笑话,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姑息,要好好的收拾一番,最好开除上一批刺头。

    崇祯皇帝知道孟庆元这是在以退为进,毕竟参与开片事件的国子监监生人数有点儿多,差不多占了半个国子监的生员数量。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顺了孟庆元的打算,开口道:“谁还没个年少之时?好好训诫一番也就是了,除名倒是不必。”

    如果这些监生全部是儒学子弟,别说是一半的数量,就算是全部开除,崇祯皇帝也不在乎东林党和复社多少人的脑袋都砍了,还在乎区区一些国子监的监生?

    只是现在这些人里基本上是百家学说都有一些,全给开除出国子监去,就相当于把这些人给放养了,这就是崇祯皇帝不能接受的了。

    在国子监里,好歹可以就近监视观察,等于这些人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而逐出国子监,这些人会怎么样?

    春秋之时的各派学说野蛮生长,最后长歪的可不少,如果现在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再长歪一波,甚至于长出来某轮那种玩意儿,可就真能恶心死人了。

    崇祯皇帝懒得打这个赌,不能打事情的走向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孟庆元倒没有想这么多,只要能把国子监的这些监生保下来就好,至于他们研究什么学说学问,那是他们的事儿,自己这个国子监祭酒的职责算是尽到了。

    只是崇祯皇帝又开口道:“但是这些个混帐东西居然在国子监这种学问圣地公然殴斗,不可不罚,回头国子监酌情给与一定的处罚再报与朕知。”

    正心中暗喜的孟庆元闻言便是一阵头疼。

    这些监生是保下了,但是回头的处罚肯定也轻不了,否则的话就没办法向崇祯皇帝交待了。

    蛋疼无比的孟庆元应了后,又躬身道:“臣一定加强国子监众监生的管束,定不会再出现这般情况。”

    听着孟庆元的保证,崇祯皇帝却是轻笑道:“这些个混帐东西正值青春年少,又怎会轻易服人,越是管束,越是心中不服气。

    依朕之见,倒不如定期择一定许这些学子辩论,只是再不许出现这些殴斗之事,如何?”

    没穿越之前,崇祯皇帝可是看过很多穿越历史的小说的,尤其是《我要当皇帝》那本书,更是看了好几回。

    虽然看的是开心版,可是其中对于众多学派的石渠阁辩论那一段却记得比较清楚。

    既然有穿越者的前辈这么玩过了,没道理自己不能这么玩。

    至于说大明没有什么像石渠阁这种地方适合辩论,更没有百家学派的众多大佬出来参与,只有这些个辩论不过就喜欢以拳头服人的监生们参与,那又有什么关系?

    场地?

    大明京城这么大的地方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地方?不提皇宫大内这种敏感的地方,宫外想要找个地方也是容易的很。

    大佬?

    现在除了儒家都找几个大佬出来,剩下的学说能有人重新捡起来就已经是崇祯皇帝穿越十年的时间里苦心谋划的结果了,还指望什么大佬?

    更何况,这些个国子监监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未来还有无限塑造的可能性,比思想已经固化了的大佬们可好忽悠的多了。

    身为裁判,或者说身为下棋之人,崇祯皇帝有足够多的机会向着这些家伙里面掺沙子。

    至于宫中秘藏的某些学说孤本,崇祯皇帝心中已经打算很大方的开放给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们学习了。

    当然,正本是不允许别人看的,但是派人誊抄的过程中加上几句话的手抄版就可以大量的印制出来,然后提供给这些监生了。

    而在这其中加什么话,不还是崇祯皇帝自己说了算?

    正本,外面没有,都是些皇室秘藏的孤本,副本里面根本就是随着崇祯皇帝的心意去篡改。

    至于说被人发现这种事儿,如果换成文人大臣们来誊抄还有可能出现这种可能,但是换成死太监们来操作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甚至于只要心够狠,这些正本在誊抄完毕之后再一把火烧掉,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后患了。

    想必有很多太监愿意背着这个锅去死。

    想到太监,崇祯皇帝干脆道:“回头国子监和礼部一起,寻个合适的地方出来,每月或者每季,再或者每半年举行一次各学说辩论,回报报给朕知道便好。

    另外,每次辩论,内阁和诸部都要派员到场旁听,司礼监派人记录下来。”

    把孟庆元和温体仁打发出宫之后,崇祯皇帝打算带上王承恩和方正化等人去中官村瞧瞧。

    现在宫里的死太监们也换了一茬了,像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也已经把西厂督公的位置交给了马石,自己则是回家养老了。

    但是魏忠贤真正待在家里的时间不多,大部分的时间反而是呆在中官村那里,来回的走走看看,也不知道这死太监为什么那么喜欢中官村。

    难道说太监当久了,已经从精神上也太监了?

    可是不对啊,大明朝的太监们不带把没错,可是很多都当的起一声纯爷们的称呼,比读书人硬气多了。

    转念一想,崇祯皇帝还是放弃了去中官村逛一逛的想法,只是让王承恩派人送去了一些赏赐就算了,自己则是乔装打扮一番,再次出宫闲逛去了。

    没错,这一次崇祯皇帝出宫就是打算闲逛的,什么妖蛾子的打算都没有,只是无聊而已。

    但是当崇祯皇帝到了常去的酒楼之后,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熟人。

    一身土财主打扮的魏忠贤脸上贴着假胡子,一副慈眉善目的恶心模样,也在酒楼上喝着小酒呢。

    眼见崇祯皇帝上了二楼,魏忠贤惊的连杯子都没有拿稳,酒水洒满了胸前的假胡子还有衣服,可是魏忠贤连收拾的时间都没有,匆忙间站起身来,躬身道:“公子爷大驾光临,奴才有失远迎,望公子爷恕罪!”

    崇祯皇帝闻言,笑道:“你现在可是自由身了啊老魏,用不着再把以前那些礼节拿出来了。过来,陪公子爷喝两杯。”

    魏忠贤闻言,先是笑着向崇祯皇帝行了礼,接着连自己桌子上的酒菜也不顾了,直接伺候着崇祯皇帝落座,又忙不迭的喊小二过来,直让崇祯皇帝暗笑不已。

    难怪魏忠贤这狗东西都混到九千岁的高位上面,光是这对待主子的态度,就绝非一般人能比的上。

    一通忙活之后,魏忠贤才小心翼翼的挨着凳子上坐了,小心的问道:“公子爷今儿个怎么有时间出来游玩?”

    崇祯皇帝笑道:“行了行了,都说了你现在是个自由身,何必再把自己当个奴才一样使唤着?”

    魏忠贤陪笑道:“一日是公子爷的奴才,就终身是公子爷的奴才,为公子爷分忧,是奴才的本分,还望公子爷不要嫌弃。”

    左右这酒楼上也没有几个人,离着自己的距离也比较远一些,崇祯皇帝干脆道:“宝钞能不能再发?”

    魏忠贤被崇祯皇帝这句话吓了一跳,颤声道:“公子爷三思!宝钞固然是好,可是这民间早就不认可了,再发出来也只是扰民之举,此事急不得!”

    崇祯皇帝笑道:“本公子也知道这个问题,这不是问你有没有法子解决么?”

    魏忠贤没有蛋,但是这一刻他深刻的体会到了蛋疼的含义自己今儿个去中官村多好?何苦跑出来喝这什么小酒?是不是闲的?

    心中一番纠结之后,魏忠贤干脆咬牙道:“公子爷,这民间不认宝钞,还是宝钞信用不够之故,倒不如由朝堂上面的各位大人带头使用宝钞,民间自然就能慢慢接受了?”

    崇祯皇帝斜了一眼魏忠贤,问道:“你且仔细说说看?”

    魏忠贤对于朝堂上的官员们实在是没有半分的好感,哪怕是现在崇祯年间的官员对比天启年间的官员早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也是一样看不顺眼。

    现在有机会给朝堂上的大臣们使绊子顺便还能哄崇祯皇帝开心,魏忠贤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咬了咬牙之后,魏忠贤小心的道:“公子爷,朝堂大臣们的俸禄直接一半现银一半宝钞,由不得他们不认。

    这些官老爷们得了宝钞,必然不喜欢留在手中,会急着花出去,到时候收到宝钞的便是这京城的商家和百姓。

    依奴婢之见,倒不如在征收商税之时动一动手脚,凡是使用银子和铜钱的,一概加收火耗,使用宝钞的则不收火耗。

    这一进一出之间,商户们必然分得清楚该收什么,不该收什么,时间长了,民间自然也就会重视这宝钞了。”

    崇祯皇帝突然感觉温体仁和郭允厚什么的居然还没有魏忠贤这个老东西看的长远。

    后世有本《汉风1276》里面可是已经这么玩过了,自己也不过是一时没想起来而已,这种玩法,靠谱。

    只是崇祯皇帝又开始担心另外一件事:“那正德年间和之前发行的宝钞呢?”

    魏忠贤脸上慈眉善目的表情消失不见,反而带上了几分阴狠:“公子爷,正德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多久?

    民间的宝钞没多少了,自然不用理会。至于那些个手里握有大量宝钞的,还当属官员勋贵和一些大商人。

    宝钞之事关乎大明国计民生,正该报效陛下之时,难道这些人还敢找公子爷要什么说法不成?”

    崇祯皇帝又问道:“若是朕打算把正德年以前的宝钞都尽数兑换了呢?其中鱼目混珠,只怕会冒出来很多的假宝钞,又该如何?”

    魏忠贤沉吟了半晌之后才冷声道:“公子爷,民间宝钞兑换其实并不多,这些年下来,损毁的宝钞不计其数,剩下的估计有个几千万两银子便足够了。

    至于公子爷担心的假钞问题,只要着厂卫抓几个敢混入假钞的刁民严加处置,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这下子总算是高兴了,这一回出宫算是没白来,若是没碰到魏忠贤这个死太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这个好办法呢。

    至于温体仁和郭允厚,崇祯皇帝其实并不太指望他们能想出这种招数来。

    这两个家伙不像是大唐初期的那些个文官一样有着贼来我死便是的风骨,更没有宋时文人玩经济的高超手段。

    虽然说也足以算是忠君报国的好臣子,可是时代的眼光还有本身所处的立场始终限制住了他们的想象力。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像魏忠贤一样这么除了皇帝什么都不顾,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也远比魏忠贤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全面。

    所以宝钞这事儿在内阁和诸部里面就卡住了,一时半会儿的解决不掉。

    随着崇祯皇帝回了宫,慢慢的从宫中就开始流传出了一股子妖风皇帝陛下打算发行崇祯宝钞了。

    虽然在天启七年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喊过这个口号,民间也因此而好生慌了一阵子,可是后来却是不见动静了。

    如今却随着大明半月报这个进行喉舌的报刊的发行,证实了崇祯皇帝确实要把这事儿提上日程了。

    人心惶惶。

    朝廷上的大佬们倒还好一些,毕竟接收到了宝钞也有办法花出去店铺收不收大人们手里的宝钞?那些个佃户和家奴敢不收宝钞?

    民间可就是哀鸿遍野了。

    宝钞这种东西自打洪武年间开始发行到正德年间废止,基本上是处于一个不断贬值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一贯面值的宝钞,到最后可以就只剩下了几十文的价值甚至于一文不值。

    只是随着第一批被宝钞局印制出来的宝钞发行,民间发现这个事情有点儿不对劲。

第五百二十一章 被打脸的崇祯皇帝

    实在是太诡异了,这宝钞还没有正式的发行,银子的火耗却是实打实的出来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最起码京城的大小商户们别管多大的,都接到了衙门的通知凡是使用宝钞缴税纳赋的不收火耗,使用银子铜板的,每一两银子要加收五文钱的火耗钱。

    民间不管是百姓还是商户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就算是咱们承认这宝钞的面值,官府也照样认可,用这玩意缴税纳赋都行,可是这玩意在哪儿呢?谁手里有?

    没有你说个卵蛋?

    别不是官府又是打算弄什么新的名头多收点儿银子吧?

    总之,民间百姓和普通商户们的思维在这一刻得到了无限的扩展,开始往崇祯皇帝打算多收银子这方面联想。

    甚至于连皇帝打算多建几个园子的谣言都开始冒头了。

    而操蛋的是,民间百姓自己传出来的谣言,连诽谤君王这个罪名还够不上,锦衣卫有气都没地方撒。

    紧接着盐政衙门那边儿也传出来了风声,凡是使用宝钞买盐,还是原来的价格,至于银子,不好意思,要收火耗。

    而在此之前,崇祯皇帝就已经从工部和匠做监里抽了一部分人,又从二十四局里面抽了一部分死太监,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衙门。

    少府。

    大汉朝是有少府这个机构的,到了伪元的时候才算是废弃掉,大明朝自然也就没再设置这个机构。

    但是崇祯皇帝却又再一次的把这个机构搞了出来,专门掌管着比如盐政一类的事关民生的事情。

    相当于后世没事儿就找央妈哭穷要救济的国企。

    当然,大明版的少府跟秦汉时的少府和后世的国企还不完全一样。

    秦汉时的少府有两项职能,其一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其二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

    后世的国企,很多一部分是真的闹心。比如移不动和联不通,都受着工信部这个恶婆婆的管,有苦没地儿说。

    大明版的少府则是把这两部分给合二为一了。

    简单点儿说,既要搞盐政这种赔钱的事儿,也要搞香水这种敛财的事儿。

    如果说盐这种东西的需求量不是很大,或者说民间百姓对于这个价格还不够敏感的话,剩下的香水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少府专营的一些东西也传出来这个风声,可就真要了命了。

    京城许多富贵人家的大老婆小妾的都发现了香水涨价了,原本就贵,现在更贵。

    再这么下去,买不起香水,如何得到自家老爷的恩宠?没了恩宠,这日子还怎么过?

    至于那些个跟官方大老爷们纠葛不断的豪商们则是很着急。

    回收火耗的决定已经出来了,宝钞的事儿也是板上钉钉的,可是这宝钞始终不见个踪影,真等到哪一天要交商税的时候,这火耗可就要了命了。

    一两银子的税五文钱火耗,可是大家伙儿谁每个月只交一两银子?谁家不是几百两几千两甚至于几万两的税?

    一个月看着这火耗不多,可是一年呢?

    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着莫名其妙的少了一大截,心疼!

    然而让人蛋疼的是,直到崇祯九年的小年,这新的宝钞还是只闻不声,不见其踪。

    直到崇祯十年的新年,崇祯皇帝大赏群臣的时候,崇祯宝钞才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被崇祯皇帝赏给了一些臣子。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宝钞一样没有发行,民间一样儿没有,至于得到了宝钞的一众大臣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打算把这些宝钞花出去,但是等拿到手里以后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以后崇祯皇帝肯定要发行这东西,而自己这些人手里面的可谓是第一批,光是宝钞上面的明崇祯九年甲xxxx的编号就已经意味着是靠前的一批了。

    对于这样儿的宝钞,不拿回家供起来还拿出去花?傻了是不是?

    然后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看着满朝文武的骚操作,只能表示一个大写的服。

    现在就开始玩收藏了?

    不过转念一想,崇祯皇帝也释然了。

    有道是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延绵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大明现在应该算是小盛世了,虽然说天灾总是不断,可是玩古董和收藏的风气已经起来了。

    连他娘的宫中藏书都莫名其妙的被大臣们顺走过很大一部分,锦衣卫到现在还在追查这些藏书的下落。

    再然后崇祯皇帝也发了狠,打算把正德年间和正德之前发行的那些个宝钞给尽数兑换了。

    等值兑换,拿着一贯的宝钞就能换一两银子。

    为此,崇祯皇帝还专门拿出了三千万两的银子打算用做准备金,

    目的就一个,无论如何也得把宝钞的信用给炒作回去。

    然而让崇祯皇帝目瞪口呆的是,民间在一开始零零散散的兑换了不到五百万两的宝钞之后,就再没有人兑换了。

    崇祯皇帝黑着脸望向了郭允厚:“郭爱卿不是说之前的宝钞兑换约摸需要三千万两么?如今不到五百万两,究竟为何?”

    郭允厚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按照户部的查验,正洪武年间到正德年间发行出去的宝钞别说是三千万两了,就是三十万万两也有了。

    就算是各种损毁,被人拿去擦了屁股,剩下的那些怎么着也得有个两三千万两才能全收回来。

    而且在已经声明了这些宝钞已经不能再流通的情况下,百姓们谁还愿意留着这些废纸不成?

    总之这回宝钞的发行,处处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见郭允厚无言以对,崇祯皇帝干脆吩咐王承恩道:“着田尔耕部查明原因。”

    不行,宝钞这事儿得弄个明白,五百万两这事儿太他妈邪门了,别不是有什么人在憋在坏呢吧?

    毕竟光是京城中的勋贵们手里就得有个上千万两才正常,这些人不换成银子的?

    但是锦衣卫回报回来的消息让崇祯皇帝更蛋疼大部分都已经被拿去擦了屁股,没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大家伙儿手里有,但是不兑换,就打算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的传下去。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明朝的这些勋贵们玩的比后世还溜现在民间没有这玩意了,朝廷还想收回去后统一焚烧,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之前的宝钞就绝了,再也找不到了。

    虽然说这东西现在不怎么值钱,但是以后的事儿谁能说的准?只要大明不灭,这玩意早晚有一天会值钱不是?

    现在一两银子就想收回去一贯面值的宝钞?呸!

    崇祯皇帝无奈了,只能是再一次的佩服大明人会玩收藏的概念不会现在就被这些混帐东西们给炒作起来吧?

    田尔耕同时还回报过来另外一个消息民间对于崇祯宝钞发行的事儿没多大热情,但是京城大大小小的商户们则是望眼欲穿翘首以盼,就等着崇祯宝钞的发行了。

    询问过郭允厚之后,崇祯皇帝最终决定先发行一千万两的宝钞国库里现在就有三千多万两银子,正好可以拿出一千万两来下发到京城的那些个票号,或者说银行网点。

    托崇祯皇帝在穿越者培训中心学习的福,让大明的商户们感觉恶心或者说感觉没什么空子可钻的新政策出来了。

    在所谓的银行网点里面兑换宝钞和银子,同样需要加收火耗。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兑换一贯面值的宝钞,一贯面值的宝钞兑换银子就得收五文钱的火耗。

    许多一开始来排队打算试试能不能兑换的商户一咬牙一跺脚,老子不换了!

    商户们有自己的打算现在宝钞跟银子,在官府那边儿是等值的,能钻的空子简直不要太大!

    怎么钻这个空子?

    老子正常收银子,手里现在有的这些宝钞就拿来交税行不行?

    这样儿一来,银子不还是落自己手里了?宝钞这东西,需要的时候去那些所谓的银行去换不就行了?

    至于那些个泥腿子的宝钞,他们手里哪儿来的宝钞?

    再然后,田尔耕把京城百姓们的反应报给了崇祯皇帝:“百姓们要求多加发一些宝钞,现在有的这些都已经落在了那些个商户的手里,百姓们因为交税要多交火耗这事儿很不满意。”

    崇祯皇帝则是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事儿。

    民间百姓要求多发就要多发?这玩意是朕说了算还是百姓说了算?

    现在加印一些宝钞很简单,但是一旦发的多了,后果很可能就是宝钞的贬值,傻子才会多发!

    直到崇祯十年的春税收上来之后,大明皇家银行才再一次羞答答的加印了一千万两的宝钞。

    这一次更扯蛋,不光是京城的商户们已经在盯着这批宝钞的发行,连南直隶的一些个大商户也盯上了这批宝钞发行的时间,甚至于特意带着银子来京城准备兑换一批宝钞。

    没有谁是傻子,也没有谁愿意在交税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就得比别人多交几百上千两的银子。

    这一次的宝钞流出来的不止新增印的一千万两,加上之前发行的那一千万两被京城的商户们拿来交税又流回了国库,所以等于是有两千万两的宝钞可以兑换。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两千万两看着多,都快赶上崇祯十年的春税那么多了,可是实际上,很多大商户一次性兑换的就上万两。

    想要在大明找出来两千个大商户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刚刚发下来的宝钞根本连一天都没有撑到,再一次被兑换一空。

    兑换出去的宝钞还是被这些大商户们收了起来,打算用以交税,依然还是没在市面上流通。

    得到回报的崇祯皇帝心中那个酸爽简直没办法形容,最终只能化为三个字麻卖批!

    宝钞发行没发行?

    发行了,而且面值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一两银子等于一贯宝钞,整个大明都已经认可了。

    可是实际上呢?

    这东西根本就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这些东西全部握在了商家的手里等着交税,然后再等着交税后拿银子换宝钞,流通的还是金银和铜板!

    被操蛋的大明社会给打脸了?

    崇祯皇帝死活都想不明白这中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连内阁和八部尚书们一样想不明白。

    崇祯皇帝心里很不爽。

    基于自己内帑还有几千两银银子兜底的底气,崇祯皇帝干脆又发行了一千万两的崇祯宝钞。

    结果则是崇祯皇帝再一次被打脸,这一千万两的宝钞依然连个浪花儿都没翻起来,全被那些个商家给吞了下去。

    这一次崇祯皇帝没敢再一次的增印宝钞。

    这里面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不找到问题的根本反而一个劲儿的加印宝钞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这玩意在无形中贬值。

    问题出在了商户的身上,也出在了民间,崇祯皇帝打算出宫去瞧瞧,找到问题的根本再加以解决。

    否则一直这样儿下去,不知道哪年这玩意才能真正的流通起来。

    来到了一家跟锦衣卫和东西厂都没有任何关系的酒楼之后,崇祯皇帝的恶趣味再一次发做:“先烫一壶酒,然后再上几个你们的拿手菜,顺便来两斤酱牛肉。”

    店小二望着崇祯皇帝手里晃着的宝钞却是满脸苦逼。

    宝钞这玩意自己认识,掌柜的早就让自己的看过,但是这宝钞却不是那么好接的。

    朝廷跟疯了一样的满天下收牛,现在没有哪头牛敢胆大包天的自己跌死了。

    就算是有,那也是跟那些勋贵老爷们有关系的酒楼才敢让牛跌死,而且还只做熟客的生意。

    这些不是熟客的客官点了牛肉,很可能前脚让牛跌死,后脚就会有官府上门。

    崇祯皇帝望着小二满脸纠结的表情,笑道:“罢了,没有牛肉就没有吧,上几个你们的拿手菜做好。”

    店小二这才喜笑颜开的应道:“好嘞,公子爷放心,酒菜一会儿就好,您稍坐。”

    等到结账的时候,崇祯皇帝拿着店小二找回来的几角碎银子,好奇的问道:“怎么不找回宝钞?这样儿本公子带着也方便?”

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够用的宝钞

    店小二陪笑道:“公子爷恕罪,小店没有那些散碎的宝钞,止有百贯的十贯的,其他酒楼估摸着也是一样儿。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崇祯皇帝这下子乐子,干脆笑道:“行了,这些碎银子赏你了,且收着吧。”

    白捡了二两多的碎银子,店小二自然是连声向崇祯皇帝道谢,看那架势简直恨不得把崇祯皇帝当成亲爹一般给供起来。

    崇祯皇帝则是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点儿原因。

    之前宝钞局发行的崇祯宝钞面值太大,结果搞的普通百姓换了没什么用也换不起,反而方便了大商户们兑换了之后用来缴纳商税。

    就像是后世的人民币一样,除了百元大钞之外可还有的是一角两角的呢,早期连一分两分的都满地飞。

    相比之下,一贯面值的宝钞可是大概相当于几百块的人民币,这么一来,自然是方便了有钱人而排除了没钱的穷鬼。

    这很不科学。

    哪怕是换到后世,你拿一张百元大钞去买一个茶叶蛋,你试试卖家会不会用看二傻子的眼光看你。

    既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源之所在,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崇祯九年到崇祯十年开春的这段时间里,整个大明基本上算是比较安稳的,天灾基本上没有多大的。

    原本历史上出现的大饥以致于再生**这种事儿,在崇祯皇帝费尽心机的弄来粮食之后,反而没有出现。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大明的百姓被惯坏了,连辽东分地土这种事儿都不怎么积极,直到后来又分小妾之后才算是有人愿意去,都是惯出来臭毛病。

    可以说,崇祯皇帝是抽着其他番邦小国的血来养大明,保证了大明内部的安稳。

    至于南洋那些一年几熟的番国因为把粮食都高价卖给了大家结果导致自己的百姓饿死这种事儿,崇祯皇帝显然不放在心上。

    崇祯十年三月,宝钞局再次发行了一千万两新的宝钞,只是发行出来的面值让等着排除换宝钞的商户们骂娘。

    这次别说是百贯十贯的面值了,连一贯的都没有,反而全是些一文两文,五文十文的面值,最大的也不过是五十文而已。

    换回这些宝钞去缴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拿着一堆小面额的宝钞回去是恶心人呢?

    光数就得数上半天!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银行网点的小吏,更是恶心人:“老爷,您要是换的话,小人就慢慢给您数着,你坐着便好?”

    京城数得上号儿的酒楼醉仙楼老板许成顺,原本在辽东跟着杨七七一块儿坑了建奴一道,现在已经完全洗白成普通大明百姓,现在无比的怀念起了辽东建奴。

    在辽东建奴地盘混的时候,只要自己手里有银子,这区区的小吏还敢这么跟自己说话?

    早就打折他两条腿了!

    但是现在不成了,这小吏对谁都这个鸟样儿,不单单是针对自己,告到官府也没有用,有火无处发。

    气哼哼的回了醉仙楼之后,许成顺黑着脸吩咐自家掌柜的道:“传话儿下去,以后有拿宝钞来结账的按正常银子给结,但是这宝钞尽量少往外出一些。”

    掌柜的陪笑道:“老爷,宝钞这东西可就是纸啊,用来纳税也就算了,放在自个儿的手里太多,可未必是什么好事儿吧?”

    许成顺黑着脸道:“爷怎么吩咐你就怎么去办!”

    许成顺不傻,通过今天兑换宝钞时那一堆堆几文钱小面额的宝钞就已经猜到了以后必然是宝钞的天下。

    银子虽好,可是毕竟不如宝钞这东西方便,民间认不认的无所谓,只要官府能认可这玩意的面值用来交税就行了。

    什么时候要是能出些千两面值的银票就好了!

    随着许成顺的感叹,这些一文两文的宝钞开始不断的被京城的一些小商户们兑了出去。

    锦衣卫的大爷们说了,去银行网点兑出来这些宝钞直接拿回来交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管理费一类的,都是没有火耗的。

    对于锦衣卫的信誉,大明的民间还是普遍认可的说杀人全家就杀人全家,从来不失信于人。

    而随着有了第一个兑换并且成功拿着宝钞交了税的小贩可能也就是十几文钱的所谓摊位管理费之后,这些小面值的宝钞就算是火了。

    然而这种火的情况也仅仅是限于小商小贩们拿来缴纳税或者干脆称之为卫生管理费和摊位管理费一类的东西,并没有正式的开始流通。

    真正让这玩意流通起来的还是锦衣卫拿着银子换了小面额的宝钞然后去这些商户那里消费一些之后,这玩意就正式流通起来了。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操蛋。

    锦衣卫拿着以文为单位的宝钞去消费,商户们没有谁胆子上长毛了敢拒收。

    而且收下这些宝钞还可以拿来交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正好还省了火耗。

    但是超出了这些费用的宝钞该怎么办?

    别说是等着下个月再用,因为锦衣卫的大爷们现在没有人谁是使用银子的,已经全部使用宝钞了,包括宫中采买太监也是如此。

    这就意味着每家商户收到的宝钞会远多于需要缴的税或者其他费用。

    本着不想把风险砸到自己手里的原则,很多人就试着拿着宝钞去兑换成银子,哪怕是损失一些铜板也在所不惜。

    原本以为很麻烦的事情到了所谓的银行网点之后却是很容易的就兑换了,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刁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麻烦。

    如此一来,有些胆子大的就敢在自己手里多握着一些宝钞,然后市面上的宝钞渐渐的又有不够用的趋势。

    但是没有什么卵用,根本就不懂经济学的崇祯皇帝虽然说见识上比他哥那个木匠要多一些,可是论到宝钞这玩意,还真不一定比木匠强。

    胆子不够大的崇祯皇帝干脆决定国库和内帑有多少银子就发多少的宝钞,面值混杂着来,就算是郭允厚多次表示宝钞可以再增发一点儿也绝不多发。

    后果就是民间的宝钞始终处于一种差不多,但是总显得不够用的局面。

    因为宝钞的事儿,南直隶的一众大佬们头一次无比蛋疼的上书崇祯皇帝,要求南北一视同仁,不能可着北方优先。

    正德之前朝廷发行出来的那些宝钞大概,也许,差不多是等同于废纸的,但是崇祯朝的还一样么?

    明显不一样啊,首先就是朝廷这边是把宝钞当成真金白银来对待,民间对于宝钞的信心自然会多一些。

    而商业盛行的南方,尤其是南直隶和松江府那些个地方,对于这种事情的嗅觉更是灵敏。

    然后南方的商人们就感觉委屈。

    南方是不是大明的南方?我们这些人是不是皇帝的子民?

    凭什么宝钞先在京城发行,南方没有?南直隶莫非不是大明的京城?

    只要你朝廷认可这玩意,你不发个几万万两出来,就那么几千两是恶心谁呢?

    凭什么这种好处都让京城的人占了?

    南方的大商户们比起北方的商户们更会玩,干脆把对于宝钞的需求传达到了南直隶的户部和内阁。

    总之就是一句话,南方是大明的南方,宝钞这种方便的东西不能光让北方佬们占便宜!

    对于南方的反应,崇祯皇帝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些孙子们想要玩假钞!

    但是转念一想,崇祯皇帝又觉得不对劲。

    如果说早先的话,这些混帐东西可能还有那个胆子,现在说他们有那个胆子,就纯属于搞笑了。

    就像是南北榜案一样,那是朱元璋笼络北方仕人玩出来的手段,如果最开始跳的是南方士子你试试结果会如何?

    最近的典型就是东林党和复社。

    在辽东未平之前,江南之地还有不少人在暗中替东林党和复社招魂。

    等到辽东彻底平定下来,又在江南强迁了十万户百姓去辽东之后,江南还有谁替东林党和复社招魂?

    现在还不是大赞皇帝英明,再把东林党和复社给彻底踩到泥里唾骂两句?

    当然,顺便替自己家弄几个去辽东的名额就更好了辽东发小妾这种好事儿必须得掺合一下。

    更何况辽东的人多了之后,这买卖就可以在辽东做起来,等于替自己家又找了一个财源不是?

    至于说辽东到江南太远,那就呵呵了。

    走陆路确实够远,先从江南到天津卫再到山海关,还要过了广宁卫然后才能到海州卫,然后才能到辽东。

    但是有海路!从松江府也好,还是从福建或者浙江也好,可都是能直接到南四卫的,就算是补给,中间还有登莱卫呢!

    现在去辽东最积极的不是陕西山西,而是江南,尤其是南直隶一带的世家大族。

    现在南直隶这边如此乖巧,说他们有胆子盯上了宝钞想要玩假币出来,打死崇祯皇帝也不相信就算他们敢,锦衣卫会吃素的?

    既然不是有人想要玩什么阴谋诡计,那也就是说南方想要宝钞的需求是真的。

    但是国库和内帑里面的银子总共就那么多,多发了会不会贬值?

    后世不是总有什么经济危机伴随着钞票贬值么?

    妈的,你们就是在为难朕这个程序猿!

    心中暗骂了无数次之后,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又想起来后世的另一个玩法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后世的小说看多了,对于这个词和大概的意思也算是记住了。

    无非就是美元跟黄金挂勾,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勾。

    但是大明现在有多少黄金白银?

    根本就没办法计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初步估计,弄出个几万万两的黄金白银还是不成问题的。

    只是这些黄金白银都散在民间,并不是直接控制在官府手里的。

    而自己搞出来银行的目的,不就是通过纸币来控制这些黄金白银么?

    暗骂了几声猪脑袋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允许宝钞局再增印一些宝钞了。

    当然,增印多少这种事儿还得靠户部,宝钞局只管印,不管别的。

    郭允厚则是觉得崇祯皇帝这事儿办的有些脱裤子放屁一贯宝钞就等于一两白银,这种事儿还用想这么多?

    只要官府承认这玩意的价值,你印多少还不是你自己开心?

    只要不是印的太多,超过了大明民间所拥有的黄金白银的总体量,这玩意会存在贬值的风险?

    贬值的前提在于官府本身对于这玩意就不认可!或者说你皇帝自己先对这玩意不认可了,你还能指望别人认可?

    即便如此,崇祯皇帝一次性的也没敢印太多五千万两,直接在南直隶那边儿发行。

    因为宝钞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连四月份蓟州雷火以至于把东边的火给烧了二十多里这种事儿都没能打扰到崇祯皇帝的好心情。

    至于山东和河南报上来的消息,就更让崇祯皇帝开心了蝗虫来了,不够吃……

    这才对嘛,大吃货国的百姓能让蝗虫给弄的生死两难?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吃到蝗虫不够吃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原本还偶尔会因为没有蝗虫吃,也没有金蝉吃而闹心的崇祯皇帝在周皇后终于生下了儿子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更多了。

    妈的,十年啊,穿越过来足足有十年了,人生又能有多少个十年?

    如今建奴已灭,国内平定,后宫的皇后妃子们该生娃的生娃,该怀孕的怀孕,该选秀的选秀,总算是有了个当皇帝的样儿了!

    唯一头疼的问题就是先去临幸那些选出来的秀女之中的哪一个。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很开心,但是叙州府府尹刘轩民则是在合计着自己究竟该怎么死。

    叙州大水,除了一些百姓躲在州府高处侥幸活下来之外,剩下的基本上没有找回来的希望了。

    而在些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征兆,也就没有任何的预备。

    受灾如此严重,又该如何向百姓交待?如何向天子交待?

    崇祯皇帝对于刘轩民的打算自然是不知道的,因为皇家学院那边儿突然有个很神奇的消息报了过来。

第五百二十三章 被雷劈死

    这种能让崇祯皇帝都为之动容的事儿,根子还是出在了东渡大明传教的金尼阁身上。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跟御弟哥哥上西天时没带啥大唐的典籍不同,金尼阁东渡大明的时候搜罗了七千余本西方的书籍。

    这是一份厚礼。

    原本的崇祯皇帝自己一屁股的屎没办法擦干脆以至于最后多到把自个儿都给淹死了,根本就没有人关注金尼阁这么区区一个传教士的事儿。

    但是穿越过来的程序猿皇帝早早的就把自己给洗干净包装成圣人了,空闲下来的时间自然大把的有。

    而且崇祯皇帝对于西方学问的态度与后来所谓好学不倦的康麻子学习西方学问是为了装逼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的是,崇祯皇帝对于把西方蛮子们的学问吸收进来变成大明的学问,却是相当的感兴趣。。

    哪怕是崇祯皇帝对于学习西方蛮子们的语言、天文历法或者说其他的一切学问都没有什么亲自学习的兴趣。

    但是大明的人会了,自己这个皇帝会不会的有什么关系?谁规定的穿越皇帝就得啥玩意都会?朕偏不会!

    天朝上国,有容乃大。

    并不是说天朝上国一切都是完美的,已经达到不需要学习其他外来文化的程度了。

    与螨清不同,从春秋战国之时到大明,除了中间差点儿断档的那些个年头之外,天朝上国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一直就没有断过,向来都是抱着学习-吸收-变成自己家的东西这么一个套路。

    往远了说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老子觉得这玩意骑马砍人方便,那就学习过来,然后变成自己的。

    所以后来有了汉骑军一汉当五胡的神话。

    往近了说有李唐时的龟兹音乐的融合等这玩意好听,现在是大唐的,谁有意见?

    当然没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提出来反对意见的都被埋土里去了。

    所以到了后世的种花间,有几个人知道唢呐这种与兔子的土鳖属性无比契合的乐器居然是由波斯传进来的?

    连百度百科上面的记载都是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也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广阔心胸,才造就了一个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伟大民族,任凭世界这张牌桌上的对手怎么换,这个民族始终都在桌子上有着一席之地。

    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坐庄的位置。

    当然,崇祯皇帝那极易跑偏到天际的思维让他问出了一个极其逗逼的问题,哪怕是正在赶往皇家学院的路上:“波斯之处可有明教?”

    跟在崇祯皇帝身后的许显纯被崇祯皇帝问的一愣明教?新兴起来的教派还是什么玩意?没听说过啊!

    但是崇祯皇帝既然发问,许显纯便答道:“回陛下,臣向来未曾听说波斯有过什么明教,倒是有摩尼教,又称作是牟尼教的,其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倒是颇像陛下所说之明教。”

    见崇祯皇帝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许显纯便详细的解释道:“其教自唐时大历三年便传入江南,只是行事乖张,后与弥勒教、白莲社相合,并称为白莲教。”

    崇祯皇帝忍不住有些失望。

    这样儿的明教实在是跟自己所知的那个明教没有半点儿关系,更不可能存在什么乾坤大挪移一类的神奇武功。

    尤其是白莲教好歹人家还敢造个反啥的,看看后世的那些个白莲光。

    当真是彼其娘之!

    而且许显纯的话已经说的如此明显了,这白莲教估计也快要凉了,最起码大明是没有适合他们的生存土壤了。

    但是,只要崇祯皇帝想要搞事情,有没有明教其实都无所谓:“朕闻波斯摩尼教中有一门神奇武功,更甚于少林武学,朕心甚喜之。兼之皇后喜食波斯之地的阿月浑子,许爱卿?”

    许显纯会意,直接便在马上向着崇祯皇帝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回头便会加大波斯之地的渗透力度。”

    少林寺的武学,未必比锦衣卫之中专门用来杀人的武学高明到哪儿去,强身健体倒是极好的,想来那波斯武学也不外如是。

    至于皇后喜食阿月浑子,这又算得上什么大事儿?打下波斯之地,大家伙儿分军功,阿月浑子全都归陛下又如何?

    左右不过是一个名头罢了。

    崇祯皇帝却很高兴,加快了马速向着皇家学院而去。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波斯也好,明教也罢,开心果什么的其实都无所谓,最重要的还是皇家学院报上来的消息。

    皇家学院的那些个大佬们,尤其是墨家的钜子墨铧和大牛宋应星,这两个家伙对于西书里面翻译出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反复验证了里面所做的实验。

    然后得出来一个结论西方那些个蠢货在做实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好好观察,或者说对于实验结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实验很简单,就是将琥珀棒与猫毛摩擦后,会吸引羽毛一类的物质。

    然后波斯的哲学家泰勒斯在反复研究以后认为摩擦使琥珀变得磁性化。这与矿石像磁铁矿的性质迥然不同;磁铁矿天然地具有磁性。

    但是皇家学院的这些个家伙们在拿着琥珀跟其他动物的毛摩擦,又拿着其他的东西与各种动物的毛进行摩擦之后发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不只出现在猫毛与琥珀的身上。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儿,这些家伙们也不会如此的大惊小怪,问题出在一个晚上。

    有个家伙突发其想,觉得白天能看到这些毛发被吸附起来的麻烦,不知道换到晚上会怎么样儿?

    然后这家伙就看到了无数的电光。

    整个人生观都快被摧毁的倒霉蛋再三实验之后,一脸懵逼的把消息报告给了皇家学院现在的扛把子墨铧。

    墨铧在实验之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然后墨铧就抬起了脑袋望向了天空闪电其实就是雷公拿拿着琥珀摩猫毛?

    那打雷和下雨又是怎么回事儿?

    皇家学院里面的消息传递速度其实很快,毕竟锦衣卫监管的是学院里的消息不能向外传递,学院里面则基本上没有人管谁知道这些家伙神神秘秘的在研究些什么玩意。

    就像是那个正在研究着各种作物的陈足奇一样,还不是有事儿没事儿的就跑去拜伏羲和神农……

    当这个消息近乎于传遍整个皇家学院之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也幸亏是大明没有什么头条和uc一类的玩意,否则的话就该出现类似于“惊!闪电原来是雷公在拿琥珀撸猫……”这一类的头条标题了。

    皇家学院的那些家伙们倒是认为这种事儿很正常,毕竟没有谁规定雷公就不能撸猫天子也没有下过这样儿的旨意不是?

    然后就有些胆大的,或者说总有些人不知死字是怎么写的,想要感受一下雷公撸猫的感觉是怎么样儿的然后一只大风筝就在一个明显阴天的时候被放上了天空。

    而且为了真实的感受下雷公家的猫撸起来是什么感受,这些货还把已经验证过的所有材料里面感觉最刺激的铁丝给缠了上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天威难测不光是指崇祯皇帝的心思难以揣摩,同时也表示凡人不应该妄想着触碰天上的那些事儿。

    比如去感受雷公撸猫的这个感觉。

    不出意外,一个等到下雨就匆匆忙忙跑出去抓住绳子的家伙被电成了焦炭,纵然是扁鹊复生华佗再世也救不了他了。

    然后这事儿就被报给了崇祯皇帝,也就有了崇祯皇帝的皇家学院一行。

    城会玩这句话,崇祯皇帝是真心实意的想要送给皇家学院的各位大佬们,因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小猪佩奇身上纹那么简单的事儿了。

    有没有雷公,雷公撸不撸猫这事儿不好说,但是闲的没事儿找雷劈就很牛逼了。

    电都快被他们给研究出来了,那发电机还远吗?电子管晶体管还远吗?cpu还远吗?互联网还远吗?

    远!

    就算是有崇祯皇帝这种半吊子水平的程序猿,想要把电给整明白了都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

    甚至于在崇祯皇帝有生之年把发电机给弄出来都算是弯道超车了。

    毕竟崇祯皇帝连线圈怎么绕都没记住,只记住了一个转子上面缠着铜丝,外面有两块磁铁,然后包个铁壳子。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铜线线要怎么缠不知道,缠多少圈不知道,两块磁铁是怎么弄在一起的还是不知道。

    甚至于想要弄出来合格的铜线都不是简单的事儿。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家伙们终于开始研究电了,虽然第一步就电死了一个。

    到了皇家学院之后,崇祯皇帝首先见到的就是神情中抑制不住悲色的墨铧。

    毕竟被电成焦炭的这个是墨铧的一个亲传弟子,就这么着没了,墨铧的心里也着实不好受。

    见到了崇祯皇帝之后,墨铧先是向崇祯皇帝请罪:“臣妄窥天机,以至有此事,臣罪该万死!”

    崇祯皇帝却道:“何来什么罪过,这天上的雷电也是上天赐给民间所用的,只是眼下还没有找对正确的方法罢了。

    用人直接去触摸不行的话,那换个瓶子装起来又会怎么样呢?先绑头羊上去试试又会如何?

    总之,不要停下研究的脚步,不要停,总有找对方法的一天,一天不行就两天,一年不行就两年,总会研究出来的。”

    墨铧也强打起了精神,问道:“陛下乃上天之子下凡,可知这雷电该如何使用?”

    崇祯皇帝闻言,便大言不惭的道:“这东西的用处,朕知道。

    只要找对了路子,电这种东西可替代蜡烛,使人间永存光明,可以传递声音,可以传递图像,可以使人一日千里,也可使人登九天而揽月。”

    墨铧闻言,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这么牛逼的东西都被皇家学院给发现了,能在崇祯皇帝这个上天之子的嘴里得到这许多的秘辛,当真是不容易之极。

    只是这玩意怎么样儿才能达到陛下所说的那些个用途?皇帝又知道多少?

    但是让墨铧失望的是,崇祯皇帝振振有辞的道:“朕于天宫之时,不曾好好读书,泰半时间都在睡觉,纵然被夫子打过许多回也不悔改。

    所以说这电的用处嘛,朕是知道,但是该怎么用却不曾记下,还要爱卿等多多研究才是。”

    牛逼吹的久了,连崇祯皇帝自己都相信自己是老天爷的亲儿子了如果不是,后世接近七十亿的人口,怎么会轮到自己穿越的?

    但是为了把牛逼吹的更真实一些,让后人也没办法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承天受命的天帝之子,崇祯皇帝干脆又加了几句:“另外,纵然是以后可以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也是见不到嫦娥和龙王的。同理,就算是掘地三万丈,也同样见不到阎王。”

    见墨铧一副不解的样子,崇祯皇帝干脆笑道:“天外天,山外山,神仙与凡人原本就不在同一个空间之内。除非有朝一日能够打破空间壁垒,否则是没有希望得到仙神的。”

    墨铧闻言,也不禁失望不已虽然墨家一直说明鬼,但是崇祯皇帝的表现,实在是太象一个承天受命而生的真命天子了。

    如果不是老天爷的亲儿子下凡,原本还牛的一逼的建奴会弱成狗?会用这么多的天灾来警示皇帝注意官员们的动向?

    为什么老天爷不直接打雷劈死那些个贪官污吏或者干脆直接把建奴全部收走?

    墨铧已经自动脑补出来了一个合适的原因肯定是皇帝在人间历练,所以老天爷有意给皇帝提醒却不会亲自出手替皇帝摆平这些问题。

    至于说为什么提醒皇帝时会死掉那么多的百姓,自然也很好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死掉百姓和花草树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区别。

    反而是死掉一些人,能够更好的提醒皇帝!一定是这样儿的原因!

    对于墨铧的脑补,崇祯皇帝自然是不知道,因为知道了也会拍手叫好。

    小冰河时期找到了最完美的解释,建奴难平也找到了最完美的解释一切都是这么的完美。

    墨铧正想再问崇祯皇帝一些问题,原本守在门外的许显纯却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躬身道:“陛下,五军都督府急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137/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作者:天煌贵胄所写的《回到明朝当暴君》为转载作品,回到明朝当暴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明朝当暴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明朝当暴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明朝当暴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明朝当暴君介绍:
朕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握秉乾坤,奋太祖之余烈,提天子剑,荡平不臣。晓谕八荒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回到明朝当暴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明朝当暴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