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刘备的日常TXT下载刘备的日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刘备的日常全文阅读

作者:熏香如风     刘备的日常txt下载     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242 绕梁余声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

    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赵云、陈到,一战成名。尤其当阳长坂,赵云怀抱麟子,单骑救主。陈到孤身守阙,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内蜚声。便是蓟王义弟,亦同来探望。足见英雄相契。

    “子龙家人安否?”陈到百无聊赖。

    “有大兄守护。”赵云答曰:“深山学艺十余载,少小离家。今既已出仕蓟国,自当将家中老小,接来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陈到言道。毕竟常山国毗邻蓟国。来去不过数日。

    “也好。”赵云亦不客气。

    二人今为中垒左右校尉。何须二千及冠。

1.243 十有**

    太史慈与马贼王女阿招,自幼竹马青梅。不出意外,太史慈非阿招不娶。且有义兄美玉在前。蓟人娶妻娶贤,无有门户之见。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

    且北人怒杀父兄,却不害母亲。杀父并无大仇。且自迁入西林,妇孺皆认刘备为主。称“大人”。故西林邑中所居,皆刘备部族。与大震关城、北海冬宫各部,如出一辙。

    刘备继鲜卑大单于之位。今又加王后公孙氏,为大阏氏。凡东胡王妃,皆号阏氏。再有四百年汉匈和亲,漠北无王庭。匈奴南下,归附大汉,早成惯例。身具天家血脉,为汉室宗亲的蓟王刘备,于北人而言,自不是外人。

    依照草原道义,刘备自是大单于无疑。

    此礼法道义,深刻影响塞外草原。非刘不王,更深入人心。

    正因牵挂义弟,刘备才抛砖引玉。赦免林邑王女。蓟王行事,忠义两全,道义为先。

    林邑王窃据汉境,裂土称王。不忠在前,不义当先。蓟王赐加黄钺。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光复旧县,亦功在社稷。无可指摘。且只诛首恶,善待从众。更无损道义。

    赦免林邑王女,自是仁义之举。

    大汉一藩,手握强权。俯首称臣,感激涕零,尚且来不及。如何敢生异心。更何况一介女流之辈。为人妇,为人母。一人为祸,累及三族。何其不智也。

    言归正传。

    谓成家立业。张郃成亲后,亦添稳重。新婚燕尔,举案齐眉。

    扶夫人下车,入堂拜见超母。再独去后院,寻马超等一众兄弟。

    “大哥。”马超等人,整衣来见。先前喂羊,衣衫不整。潘璋先出相迎,众人后至。

    “众贤弟。”张郃含笑回礼。

    共入干栏重楼二层,马超居室。

    重楼五层,层层皆置前后大平座。檐窗已先于邻里,换装双层清钢琉璃。左右无不艳羡。皆知乃赛马所获。来路清白。

    多年前,时楼桑令乐隐,见缝插针。沿西林边界排建高楼、院落。安置分到楼桑的千户北地羌人。又以清溪为界,辟成北溪、南溪,二街衢。每衢五百户。前院良田,户户五十亩,下楼便可耕种。周围皆东羌族人,抱团取暖,互相帮衬。掐指一算。自打举族贩来,已历经数载,生活安逸。早成蓟人。

    后院林中野地,今亦盖满连绵楼宇。横三竖五,纵横街衢,合称大溪地。蓟王舅父、儒宗门徒,先后迁入。聚拢繁华,远超先前。

    楼桑乃蓟国商都。商贾齐聚,八方客来。西林港,横跨清溪两岸,港东背靠大溪地。将西林与楼桑连成一体。西林、楼桑二地,城港相加,常住人口破百万。其中蓟人五十五万。客庸四十五万。谓客庸者,多与蓟人沾亲带故。假以时日,买田迁户,入学落籍,因功入籍,皆可为蓟人。尤其周遭部族,嫁入蓟国者,十有**。此非虚言。

    三郡乌桓,十四部鲜卑,南北高车,甚至南匈奴,牧民之家,八成以上,皆与蓟人结亲。得姻亲担保,便无需五户联保。可入蓟国,经商学艺,客庸千里国境,往来四百城港。便是应募佣兵,亦有权限。

    如前所说。凡客庸,皆录入《客籍薄》。满五载,得雇主举荐,五家连保,便可落籍。若无五家亲眷,亦无五家雇主,则由市楼据客庸口碑,代为作保。落籍后,享有蓟国《圩田制》并《二十等爵》,及《蓟法》所定立之诸多便利。

    便是客庸,晋升之途,蓟国亦设置完备。治下吏民,皆有出路。

    蓟国爵民,已取代豪门大姓,为国之基石。

    国中大儒,先前还忧心,千里国土,不够分割。自蓟王立江表十港,辟海外荒洲。忧思渐止。待万舟并发,救回帝乡百万民。将蓟国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前,先放之于大汉十三州。几成天下共识。

    尤其幽、冀、并、凉,四州,渐与蓟国趋同。众皆以为,河北之地,当先于十三州并入。

    此乃大势所趋。谓“天命不可违”。

    合肥侯割据江左之心,人尽皆知。若再失河北,今汉当真气数已尽。

    “营中可有军情。”马超问道。

    “四海升平,何来军情。”张郃笑道。

    “既如此,为何演武场并白湖(水军)大营,操练声不绝于耳。”朱桓又问。

    “王傅治军,向来如此。”张郃又答。

    “闻洛阳又出权臣,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不知,国中作何解?”马超问道。

    “董卓必死于非命。”众兄弟当面,张郃亦无须顾忌:“那时,主公上洛勤王,还是另立新君,尚未可知。”

    “王上于易县立甘泉宫。安置甘夫人并麟子。闻,亦有人上疏,改易县为易京。若易京立帝,据河北半幅汉土,当易如反掌。”潘璋忽道。

    “何以知之?”张郃反问。

    “乃听阿父宴上所言。”潘璋父潘鸿,为横海左校。与右校朱盖,并吕冲、魏袭二绣衣尉,皆为蓟国宿将。追随蓟王多年。会宾客大宴,此言既出,必有所指。

    潘璋又道:“门下司马祭酒,今为万石国老。为与之相配,王上擢升门下署,五绣衣尉,秩比二千石。家宴时,吕、魏二位叔父,皆在。”

    “吕、魏二尉,执掌顺阳卫多年。论忠君护国,无出其右。”张郃言道:“却不知,擢升绣衣吏,是否与此相关。”

    “十有**。”潘璋言道:“绣衣吏,监察百官,拱卫王都。出则直指,闻风奏事。王上此举,必与另立帝都相关。”

    众皆心领神会。正因要在王都之外,另立帝都。故蓟王扩充绣衣吏。拱卫帝都。

    朱桓却道:“若洛阳生变,王上上洛勤王。另立新帝于洛阳,命绣衣吏拱卫,亦未可知。”

    “有理。”马超言道:“天将变矣。今汉国祚将尽。正是我辈,风起云涌时。”

    张郃笑问:“孟起欲乘风乎?”

    “只恨年岁不足。”马超言道。

    “无妨。”张郃劝道:“逐鹿天下,非一日之功。诸位贤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44 徒有虚名

    马超忽道:“王上之所以,坐视时局崩坏。只因大汉十三州,徒有虚名。”

    “何以见得?”张郃忙问。此语出自兄弟之口,自当问清缘由。若无所指,恐为人诟病。

    多年前,马超母子,并北地十万羌人,不分男女老幼,被“着匈奴衣胡”一锅端来蓟国。正因如此,故有感而发:“大哥本鄚人,璋弟老家桂阳,桓弟祖籍荆州,我乃扶风茂陵人。可谓地北天南。然却相聚于此。安居乐业,甘为蓟人。料想,千五百五蓟人,皆如你我这般。且问大汉十三州,除去世家豪强大族,蟊贼佃户,还剩几人?”

    “闻黄巾乱前,十三州广有五千万众。乱后只剩二千万口。如今千五百五,皆为蓟人。十三州百姓,所剩无几。”张郃言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百姓,皆奔国中。十三州,还有何所谓?”马超自拜入蔡少师门下,学业有成。蔡少师常言,吾门千里驹。足见爱护有加。

    “王上曾言,豪门、寒门,皆是百姓。”毕竟出身不同,潘璋斟酌言道:“即便十三州遍地豪强宗贼,亦不可不救。”

    马超信服:“言之有理。”

    张郃却另有体会:“孟起言下之意,汉帝于我主,已成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弟,正有此意。”马超答曰。

    “中夏地薄。”朱桓忽有感而发。

    潘璋心领神会:“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若只论地利,大汉十三州,多有不及。”

    马超忽道:“王上之所以,坐视时局崩坏。只因大汉十三州,徒有虚名。”“何以见得?”张郃忙问。此语出自兄弟之口,自当问清缘由。若无所指,恐为人诟病。

    多年前,马超母子,并北地十万羌人,不分男女老幼,被“着匈奴衣胡”一锅端来蓟国。正因如此,故有感而发:“大哥本鄚人,璋弟老家桂阳,桓弟祖籍荆州,我乃扶风茂陵人。可谓地北天南。然却相聚于此。安居乐业,甘为蓟人。料想,千五百五蓟人,皆如你我这般。且问大汉十三州,除去世家豪强大族,蟊贼佃户,还剩几人?”

    “闻黄巾乱前,十三州广有五千万众。乱后只剩二千万口。如今千五百五,皆为蓟人。十三州百姓,所剩无几。”张郃言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百姓,皆奔国中。十三州,还有何所谓?”马超自拜入蔡少师门下,学业有成。蔡少师常言,吾门千里驹。足见爱护有加。

    “王上曾言,豪门、寒门,皆是百姓。”毕竟出身不同,潘璋斟酌言道:“即便十三州遍地豪强,亦不可不救。”

    马超信服:“言之有理。”

    张郃却另有体会:“孟起言下之意,汉帝于我主,已成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弟,正有此意。”马超答曰。

    “中夏地薄。”朱桓忽有感而发。

    潘璋心领神会:“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若只论地利,大汉十三州,多有不及。”

    张郃却另有体会:“孟起言下之意,汉帝于我主,已成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弟,正有此意。”马超答曰。

    “中夏地薄。”朱桓忽有感而发。

    潘璋心领神会:“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若只论地利,大汉十三州,多有不及。”

    “”

1.245 更始决裂

    卢暒所谓“四面合围”。便是曹孟德所言反·远交近攻之计也。

    蓟王立四方都护,隔绝四裔,拱卫中夏。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先中西域而立幕府。又开漠北、东瀛、岭南都护。分设四辅将军领衔。各陈精兵五万。再加天下属国,汉室宗王,蓟王可轻松组建百万大军。四面齐攻,天下可定矣。

    “为夫所虑,乃是利弊。”刘备言道:“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今合肥侯割据寿春,董卓立帝洛阳。即便董卓死于非命,尚有合肥侯领关东群雄。大江上下,宗贼遍地。天下宗王,虎视眈眈。稍有不慎,群贼蜂起,乱舞群魔。”

    卢暒这便醒悟:“天下皆以夫君马首是瞻。是尊王攘夷,还是另立社稷。群雄皆拭目以待。夫君需权衡利弊。一意孤行,反授人以柄。”

    “美人所言极是。”刘备不置可否。

    胡旋舞罢,蓟王遂与诸妃共浴。稍后宽衣解带,同赴巫山**。

    月朗星稀,寒霜满地。安车驷马,回城车驾。

    儒宗郑玄,与双博士祭酒服虔,暖炉对坐。蓟国安车,大利机关。车厢阔长,华室生香。

    席间未能尽兴。服虔再温美酒,与郑玄对饮闲话。

    “先生席间似有未尽之言。”服虔为太学坛并王子馆,双博士祭酒。且与儒宗相交莫逆。说是心腹,亦不为过。故深知儒宗。

    郑玄落杯笑道:“卑不谋尊。主公心意,我等臣下,岂能妄自揣测。”

    服虔心领神会:“先生已知主公行事矣。”

    郑玄叹道:“我主既全甘夫人母子性命,心意不言自明。”

    所谓一语破天机。服虔略作思量,这便醒悟:“我主当效光武矣。”

    郑玄言道:“遥想当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光武随兄起兵于南阳,号‘舂陵军’。(更始)三年,与更始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洛阳。历经十二载,灭四方割据,拾祖宗神器。后励精图治,柔道治国。整饬吏治,省减吏员;厚赏功勋,休养生息;大兴儒学,教化万民,遂成‘光武中兴’。”

    “更始决裂。”服虔一语中的。

    郑玄笑叹:“少时,卢少保断言,我主‘可比光武’。时至今日,何必见疑。”

    “原来如此。”服虔亦叹道:“《书》曰:‘惟克果断,乃罔后艰(惟果断在先,方无后难)’。我主历来如此。此事焉能例外。”

    “诚如子慎所言。”郑玄举杯与之共饮。

    落杯后,服虔又问道:“许攸其人,究竟若何?”

    “乃足智多谋,才智高绝之士。”不料儒宗评价竟如此之高。

    “何以见得?”服虔求问。

    “甘夫人之事,足见端倪。”郑玄言道:“不惜以身涉险,正本溯源。沉舟障道,自断后路。斜趋汉津,已料知我主心意也。”

    服虔慨叹:“断汉水上溯樊城航路,又领甘夫人斜趋汉津。便是料定我主,必自汉津登岸。”

    “能有此谋者,当可与贾文和比肩。”郑玄言道。

    “无怪我主重用。”服虔信服。

    “谋略只有优劣之别,并无善恶之分。为主设谋,必投其所好。为握胜算,而无所不用其极。能为谋主者,皆不世之奇才。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故曰,上行而下效是也。”郑玄深知谋主也。

    服虔叹道:“谋主,非我辈可及也。”

    “子慎精于学识。非谋略见长。”郑玄宽慰道:“故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注1)。’”

    儒宗言下之意,治国并非只凭谋略。士农工商,各有所长;文经武略,皆有裨益。治大国,如同烹制鲜美:酸、苦、辛、咸、甘“五味”;春酸、夏苦、秋辛、冬咸,兼有滑、甘“六和”;需与一年十二月之食,相辅相成,调和相济。故治大国,五味、六和,缺一不可。

    “服虔受教。”

    董卓尚未授首。然蓟国上下,已论其身后事。

    远见卓识,可见一斑。

    蓟王利落果决,从不拖泥带水。先前,与恩师促膝长谈。

    恩师问:为帝可乎?

    蓟王答:可也。

    只需权衡利弊。于国于家,于人于己皆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即便不能全其美。只需利大于弊,亦可称帝。

    天下民心所向。便有豪强宗贼障道,又有何惧。

    再者说来。蓟王春秋鼎盛,何必心急。

    北宫,瑞麟阁。

    一夜酣畅淋漓。神清气爽,饱食更衣,蓟王入阁理政。

    士贵人等,领瑞麟博士,恭候多时。

    “可有要务。”蓟王笑问。

    “今日无急。”士贵人答曰。宋贵人昨夜侍寝,必然迟睡。

    “国策何去何从,众皆议论纷纷。”马贵人进言道。

    “有何异见。”不出蓟王所料。

    安贵人答曰:“尊王攘夷,独握神器,兼而有之。更有‘中夏地薄,譬如鸡肋’之言。”

    “中夏地薄,不可废耕。宗贼祸乱,不可弃家。”自家人前,蓟王遂道明心意:“大汉十三州,乃祖宗基业。锱铢必较,寸土必争。”

    “夫君明见。”安贵人眸生异彩。

    “洛阳情势如何?”蓟王又问。

    “王太仆暗中联络义士,不日当除董贼于宫门之下。”安素答曰。

    “万年公主又如何?”蓟王乃汉室宗亲,先帝骨血,自当保全。

    “万年由卫将军张济,并中郎将张绣,将兵守卫。张绣位列五凤,当可保公主无碍。”安素又答。

    “《诗》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蓟王笑道:“道听途说,自有空穴来风。”

    士贵人柔声进言:“甘夫人,宜早入宫。”

    “阿斗之母,不可弃也。”蓟王亦有决断:“待甘泉宫营毕,再昭告天下,告庙列祖不迟。”

    “甘泉宫,非一日之功。待造毕,天下定矣。”士贵人心领神会。

    “嫡长子并麟子,如何安置。夫君亦需早决。”士贵人又道。

    “为夫知晓。”刘备轻轻颔首。

1.246 假有天下

    如不出意外。

    嫡长子当承蓟王位。余下诸子,女为县主,子为海外藩国之主。虑母之出身,就近安置,最大得利。西域诸妃子,择都护百城封之。东胡诸妃子,当分封半岛及近郊。十夷王妃子,自是岭南无疑。诸如七妃子、安氏四妃子,则封国内。

    或有人言。远离故土,恐为人所乘。无妨。紫渊王子馆,便为教导百子所置。若言传身教,仍不足以归心。妄动刀兵者,必绳之以法。大汉一藩,广济天下。五胡四夷皆臣服。何惧蕞尔小国,些许乱军。

    终归实力与野望相匹配。

    若后继无人,国无明主。倒行逆施,苛政猛于虎。天下共讨之,亦怨不得旁人。

    终归江山代有人才出。

    十一月中。大河冰封,渤海冻结。四海船商,拔锚。巨马水路,终为蓟人所用。泉州闭港。海船纷纷转往金州等,不冻良港。亦助推商贸繁盛。

    冬初信风,正当其用。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分明,因时化育。蓟王言,祖宗基业,寸土必争。中夏先民,历经数千年,繁衍生息。又岂是一句“中夏地薄”,能够道尽。

    《素书》曰:“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然“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繁衍出文明初火的大地,如何能轻弃。

    楼桑老宅后院,家马寺。

    赵云、陈到,伤愈入寺。挑选良驹。

    赵云已有白龙。只需假以时日,治愈眼疾,则无忧矣。陈到先前获赠西极马,半途倒毙。家马令苏双,有言在先。待伤愈,当为其挑选千里驹。

    此亦是蓟王之意。

    蓟王后院大马厩,堪比先帝西园厩马。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历经苏双优选繁育,各个异常神骏。论饲马,蓟国无出苏双之右。

    且苏双与蓟王,少小相识。感情深厚。蓟王“苟富贵,无相忘”,亦是美谭。为时人津津乐道。

    陈到择马,不啻蓟王选妃。

    槽头千里驹,争强好胜之心,溢于言表。陈到少年英雄,亦难免眼花缭乱。

    依次看过。又走回赵云身边。

    低声问道:“何马可比白龙。”

    赵云言道:“且看此马。”

    陈到顺看。但见一匹神驹,通体如墨乌黑。唯鬃尾略显青灰。“蹄至背高八尺,头至尾长丈二”。果称神骏。

    陈到越看越喜:“此马何名?”

    “名唤‘风骊驹’。”苏双答曰:“又唤‘相风乌’。”

    “何为相风乌。”陈到又问。

    “相风乌者,铜鸟也。饰于高处。”苏双答曰:“前汉时,‘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便是指此。”

    “可否一试?”陈到又问。

    “可也。”苏双遂命人备好鞍具,牵出马间。

    陈到徐徐靠近。伸手接过缰绳,牵马遛行数圈。乘其不备,翻身跨上。

    相风乌怒急暴走。

    “速避!”一干人等,慌忙躲避。

    陈到坐稳马背。任凭相风乌暴跳如雷,驾雾腾云。亦无法甩脱。

    待力竭,遂驯服。

    “哈哈,多谢令君!”纵马冲突,迅捷如风。陈到大喜过望。

    “无妨,无妨。”苏双又道:“且去演武场量身,定制将官甲。”

    “得令。”陈到遂与赵云同去演武场。

    演武场下函匠,为将校量身定做将官铠。自赵云、陈到归国。专属吞光甲片,便已不惜工本,加紧锻造。吞光铠乃蓟国顶级甲胄。即便历经多次改良,成甲率亦十不存一。尤其吞光搪瓷釉,极难附着。稍有鼓凸,前功尽弃。

    历经:锻坯、磨光、酸洗、水洗、烘干、喷砂、搪烧等诸多工艺。甲片好似龙鳞。故釉面鼓凸起泡,俗称“鳞爆”。凡有鳞爆,甲片遂弃之不用。回炉重造,周而复始。

    直至全无瑕疵,无可挑剔。遂编纂成甲。号吞光神铠。

    《墨子-备城门》:“十步一长镰,柄长八尺。”

1.247 爱屋及乌

    俗谓见多识广。又说:“三折肱知为良医。”

    演武场看客,早练出一双火眼。赵云、陈到,一登场。人马如龙,气势如虹。陪练队伍,皆久经沙场,仍一败涂地。

    二人并驾齐驱,往来冲突,无一合之敌。尤其手握粗坯,尚不及细锻。再加裹缠麻布,一身本领,折去对半。饶是如此,亦所向披靡。

    便有人高声断言,必是万人敌。

    左右无不心有戚戚。

    闻二人皆入中垒,领白毦精卒。众皆信服。

    蓟国精兵,各有名号。白毦精卒,首屈一指。乃绣衣吏之所出。尤其丹阳白毦,号步战无敌。随蓟王征战天下,履立功勋。中垒将军典韦,成名已久。逐虎过涧,周典并进。另有逆曳牛尾,伏虣藏虎,护军左校尉许褚。可与之相当。

    今日一战,便是先前山越六骁帅,今护军六司马,亦闻讯而来。

    蓟国十万精兵,皆百里挑一。白毦精卒,更是精益求精。历年来,虽有如西南夷犀甲勇士千余,夷洲山夷勇士千余,不断加入。今亦不过万五之数。皆分兵与典韦、许褚二将。为国之重器。

    护军左校尉许褚,统领白毦八千。另有七千,编为幕府中军,由中垒将军典韦统领。

    蓟王已下令。

    赵云、陈到,各领二千五百白毦。于是护军六司马:金奇、毛甘,陈仆、祖山,潘临、费栈。并山夷司马鲁比莫纳,齐来演武场,一探究竟。

    众皆以为,赵云、陈到,乃国之上将。

    齐入幕府,助典韦拱卫中军。我主当无忧矣。

    幕府与封国并立。幕府五将各领精兵一万,另有偏裨二将,各领麾下五千兵马,拱卫大震、大散二关。军门都尉华雄,隶属中垒,率本部三千兵马守卫函园。换言之,中垒亦有一万精兵。

    辅汉大将军营,计六万精兵。另有四万营士(营吏、工匠、商贾、辅兵)。合计十万众。

    封国水陆大军,由蓟国双壁,护军将军黄忠,并横海将军黄盖,统帅。国中精锐,亦足有十万余众。且国中后备兵员充足。更有许多准军事武装,被编入佣兵组织。

    若组联军。幕府、封国,必出为中军。余下各部,再由都护府、属国依次填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蓟国千里稻作,年年大熟,一国济天下,蓟王犹不敢大意。另辟江表十港,海外寄田。便为囤聚粮草。

    待天下有变,挥师南下,重整河山。

    更有甚者。蓟王武备,细分层级。一伍一什,一屯一曲。如臂使指,整齐划一。

    先前,有扬武校尉高览,入演武场交割兵马。个中情形,足见一斑:“盾弩一曲,刀盾一曲,突骑二曲,铁骑一曲;战马三千匹(一骑双马),驽马二千匹(一车双马),机关兵车一千辆。辅兵一千,百工营官若干。”

    赵云齐射俱佳。五曲白毦,皆为精骑。

    陈到步战无敌。五曲白毦,皆出丹阳。

    余下兵车、营士,大同小异。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演武场火炼真金。更助扬名。

    汉人素重英雄。长坂坡评书,大热街头巷尾。事出必有因。

    待入营交割兵马将令。二人告假,赴常山国接回赵云宗族。又马不停蹄,赴汝南,接陈到老母。一来一回,或至正腊假期。

    岁末渐至,冰雪如期。

    不等十一月末,大雪纷飞。

    千里蓟国渠,两岸白雪皑皑,居中东流碧水。路上机关雪橇,自临渝入滨海道,转运新谷去辽海郡。百万南阳民众,初来乍到,立足将稳。尚不及营城、圩田。还需国中输送供给。得一季休养生息,待来年开春,当不误农时。

    冬季施工,蓟国上下,驾轻就熟。冬季运送,亦不例外。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先前,洛阳京师,聚拢十三州之人气,四郭辖民百万之众。冬季车马不绝于道,亦不觉酷寒。如今人口凋敝,半数百姓避入函园。四郭遗民,只剩十之一二。门前可罗雀,路上车马稀。冰雪堆积不化,越显奇寒无比。

    十万黄门,屡遭血洗。再加西园广厦千间,皆毁于大火。二宫内外,更显冷清。一切阴谋诡计,皆被大雪冻毙。万不得已,不出暖室半步。

    然十里函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水路断绝,仍有丝路流金。自蓟王归国就藩。二崤城中堡,瑶光殿多空置。今有五千西园妃入住,一时人满为患。

    军堡更涌入万余西园卫。

    西园八校,为先帝所置。拱卫何太后多年。今西园尽毁,何后尸骨无存。八校六神无主,皆归蓟王麾下。再加华雄三千兵马,拱卫函园,绰绰有余。

    五千西园妃,如何安置。函陵令鲁肃,上疏求问。

    二位国相谏言,宜当分批入蓟,填充王宫。却被蓟王婉拒。

    先暂居园中。待甘泉宫建成,再送入离宫不迟。

    到时,天下既定。甘夫人究竟何许人也,已无所谓。蓟王昭告天下,当不会提及。然告庙列祖,则无需忌讳。

    如此天地人神皆知。阿斗名正言顺,入蓟王家门。

    话说,史上张春华年老,色衰爱弛。司马懿宠幸柏夫人。逢患病卧床,张春华前往探视。司马懿斥道:“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张春华羞愤难当,欲绝食自尽。诸子皆不食。司马懿遂被惊动,亲向发妻道歉,张春华乃止。事后司马懿对柏夫人言:“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司马懿为人如何,权且不究。

    然足见母凭子贵。

    (魏明帝曹叡)常从文帝(曹丕)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明)帝射鹿子,(明)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细究起来。曹丕立曹叡,亦是杀其母,立其子。

    将心比心。蓟王与何后,并无深情厚爱。然虑及阿斗,蓟王又如何不善待。

    杀其母,立其子。非仁主所为。爱屋及乌,便是立甘泉宫之初衷也。

1.248 火炼真金

    一言蔽之,母凭子贵。

    俗谓见多识广。又说:“三折肱知为良医。”

    演武场看客,早练出一双火眼。赵云、陈到,一登场。人马如龙,气势如虹。陪练队伍,皆久经沙场,仍一败涂地。

    二人并驾齐驱,往来冲突,无一合之敌。尤其手握粗坯,尚不及细锻。再加裹缠麻布,一身本领,折去对半。饶是如此,亦所向披靡。

    便有人高声断言,必是万人敌。

    左右无不心有戚戚。

    闻二人皆入中垒,领白毦精卒。众皆信服。

    蓟国精兵,各有名号。白毦精卒,首屈一指。乃绣衣吏之所出。尤其丹阳白毦,号步战无敌。随蓟王征战天下,履立功勋。中垒将军典韦,成名已久。逐虎过涧,周典并进。另有逆曳牛尾,伏虣藏虎,护军左校尉许褚。可与之相当。

    今日一战,便是先前山越六骁帅,今护军六司马,亦闻讯而来。

    蓟国十万精兵,皆百里挑一。白毦精卒,更是精益求精。历年来,虽有如西南夷犀甲勇士千余,夷洲山夷勇士千余,不断加入。今亦不过万五之数。皆分兵与典韦、许褚二将。为国之重器。

    护军左校尉许褚,统领白毦八千。另有七千,编为幕府中军,由中垒将军典韦统领。

    蓟王已下令。

    赵云、陈到,各领二千五百白毦。于是护军六司马:金奇、毛甘,陈仆、祖山,潘临、费栈。并山夷司马鲁比莫纳,齐来演武场,一探究竟。

    众皆以为,赵云、陈到,乃国之上将。

    齐入幕府,助典韦拱卫中军。我主当无忧矣。

    幕府与封国并立。幕府五将各领精兵一万,另有偏裨二将,各领麾下五千兵马,拱卫大震、大散二关。军门都尉华雄,隶属中垒,率本部三千兵马守卫函园。换言之,中垒亦有一万精兵。

    辅汉大将军营,计六万精兵。另有四万营士(营吏、工匠、商贾、辅兵)。合计十万众。

    封国水陆大军,由蓟国双壁,护军将军黄忠,并横海将军黄盖,统帅。国中精锐,亦足有十万余众。且国中后备兵员充足。更有许多准军事武装,被编入佣兵组织。

    若组联军。幕府、封国,必出为中军。余下各部,再由都护府、属国依次填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蓟国千里稻作,年年大熟,一国济天下,蓟王犹不敢大意。另辟江表十港,海外寄田。便为囤聚粮草。

    待天下有变,挥师南下,重整河山。

    更有甚者。蓟王武备,细分层级。一伍一什,一屯一曲。如臂使指,整齐划一。

    先前,有扬武校尉高览,入演武场交割兵马。个中情形,足见一斑:“盾弩一曲,刀盾一曲,突骑二曲,铁骑一曲;战马三千匹(一骑双马),驽马二千匹(一车双马),机关兵车一千辆。辅兵一千,百工营官若干。”

    赵云齐射俱佳。五曲白毦,皆为精骑。

    陈到步战无敌。五曲白毦,皆出丹阳。

    余下兵车、营士,大同小异。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演武场火炼真金。更助扬名。

    汉人素重英雄。长坂坡评书,大热街头巷尾。事出必有因。

    待入营交割兵马将令。二人告假,赴常山国接回赵云宗族。又马不停蹄,赴汝南,接陈到老母。一来一回,或至正腊假期。

    岁末渐至,冰雪如期。

    不等十一月末,大雪纷飞。

    千里蓟国渠,两岸白雪皑皑,居中东流碧水。路上机关雪橇,自临渝入滨海道,转运新谷去辽海郡。百万南阳民众,初来乍到,立足将稳。尚不及营城、圩田。还需国中输送供给。得一季休养生息,待来年开春,当不误农时。

    冬季施工,蓟国上下,驾轻就熟。冬季运送,亦不例外。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先前,洛阳京师,聚拢十三州之人气,四郭辖民百万之众。冬季车马不绝于道,亦不觉酷寒。如今人口凋敝,半数百姓避入函园。四郭遗民,只剩十之一二。门前可罗雀,路上车马稀。冰雪堆积不化,越显奇寒无比。

    十万黄门,屡遭血洗。再加西园广厦千间,皆毁于大火。二宫内外,更显冷清。一切阴谋诡计,皆被大雪冻毙。万不得已,不出暖室半步。

    然十里函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水路断绝,仍有丝路流金。自蓟王归国就藩。二崤城中堡,瑶光殿多空置。今有五千西园妃入住,一时人满为患。

    军堡更涌入万余西园卫。

    西园八校,为先帝所置。拱卫何太后多年。今西园尽毁,何后尸骨无存。八校六神无主,皆归蓟王麾下。再加华雄三千兵马,拱卫函园,绰绰有余。

    五千西园妃,如何安置。函陵令鲁肃,上疏求问。

    二位国相谏言,宜当分批入蓟,填充王宫。却被蓟王婉拒。

    先暂居园中。待甘泉宫建成,再送入离宫不迟。

    到时,天下既定。甘夫人究竟何许人也,已无所谓。蓟王昭告天下,当不会提及。然告庙列祖,则无需忌讳。

    如此天地人神皆知。阿斗名正言顺,入蓟王家门。

    话说,史上张春华年老,色衰爱弛。司马懿宠幸柏夫人。逢患病卧床,张春华前往探视。司马懿斥道:“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张春华羞愤难当,欲绝食自尽。诸子皆不食。司马懿遂被惊动,亲向发妻道歉,张春华遂止。事后司马懿对柏夫人言:“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司马懿为人如何,权且不究。

    然足见母凭子贵。

    (魏明帝曹叡)常从文帝(曹丕)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明)帝射鹿子,(明)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细究起来。曹丕立曹叡,亦是杀其母,立其子。

    将心比心。蓟王与何后,并无深情厚爱。然虑及阿斗,蓟王又如何不善待。

    杀其母,立其子。非仁主所为。爱屋及乌,便是立甘泉宫之初衷也。

1.249 幸有一子

    水榭有玉石阶,通往渠水。

    暖玉生烟,如雾似幻。

    拾级而上。甘夫人与何妃行礼后,双双入座。

    水榭,由火山(石)条石筑基,阴沉大木悬空搭建。人居泉上,水绕楼榭。云蒸霞蔚,宛如仙境。蓟王常与后妃,游曲水至此休憩。欢声笑语,绕梁余音。

    四人对坐,心思各异。万籁俱静,一时无语。

    “先前,夫人登船,劫走贵子。便为今日相见。”董太皇有感而发。

    时与窦太皇二人,行陈仓暗度之计。假送嫁为名,双双弃宫潜逃,北上辟祸。不料被何后识破。明以华云号相送,却携人潜入暗道,一举掠走贵子。令董太皇北国立帝之苦心,付诸东流。悔恨交加,乃至一病不起。若非蓟王帘下宽慰,恐已撒手人寰。今日相见,骨鲠在喉。

    王美人贵子,便是董侯。亦是当今董卓所立天子。

    “太皇明见。古语曰:‘蝮蛇螯手,壮士解腕。’为求脱身,唯行此计。”甘夫人诚实作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时至今日,亦无需后悔。

    “那时,夫人已知,史侯无从久居大位。”董太皇又问。

    “荀子曰:‘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甘夫人答曰:“妾,窃以为。权谋之术,先权而后谋。唯大权在握,方能顺势而为,操弄权术人心。无权而谋,乘危履倾,自寻死路也。”

    “时史侯为帝,何谓无权?”董太皇反问。言下之意,贵为九五之尊,岂无皇权。

    “凡今汉,言独揽大权者,又岂是少年天子。”甘夫人答曰。主弱臣强,几成今汉惯例。

    “唉……”董太皇一声长叹:“夫人果称神智。”

    窦太皇遂问:“计谋与权谋,有何异同?”

    “同为损人利己。”甘夫人答曰:“不同在于,计者,算也。权者,衡也。”

    “算、衡,又有何异同。”窦太皇追问。

    “算者,取其重。权者,取其平。”甘夫人又答。

    “夫人言下之意,算取轻重,权择平衡。”窦太皇心领神会。能有此真知灼见,甘夫人果有神智之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甘夫人并未说破。言语间,似有所保留。

    “蓟王擅谋乎?”董太皇忽问。不刨根问底,又岂能甘心。

    “蓟王情长远谋,焉能不善乎?”甘夫人反问。

    “蓟王行事,计(谋)乎,权(谋)乎?”此乃董太皇,真心求问。亦是心中所忧。

    “爱恨分明者,如何行权谋。”甘夫人一语破天机。

    “心中必有轻重。”不料窦太皇,竟已领会。

    一直枯坐无言之何妃,忽出惊人之语:“计分善恶。而权谋无。”

    “何以见得。”窦太皇眸透赞许。

    “袁隗本无罪。史侯却诛其满门。”何妃言道:“足见史侯心中,并无善恶之念。”

    “道义。”甘夫人一语中的。

    “正是道义。”众皆信服。

    “正因蓟王爱恨分明,光融天下。故诸如贾诩、李儒、许攸等,足智多谋之辈。纷纷投王之所好,勿投王之所恶。”甘夫人早将蓟王君臣看透。

    “许子远,设五星连珠奇谋,便为证蓟王之真伪善恶。亦让天下皆知,王之道(义)。”窦太皇如何还能不醒悟。

    “计谋、权谋,合称谋术。又称谋略。善此事者,称谋主也。’”甘夫人言道:“谋主多无善恶。然人主(谋主之主)当有之。而后一气贯通,上行而下效,便是王道。人主若无,一气贯通(沆瀣),上行而下效,遂成霸道。”

    “道者,途也,路也。”董太皇终于动容:“夫人神智,我等小觑多矣。”

    “妾,不敢。”甘夫人再拜。

    谓“殊途同归”。甘夫人并二宫太皇,先后北上,避入蓟王宫。时过境迁,恩怨情仇,皆如过眼云烟。皆该放下。举重若轻,何乐而不为。

    “王上另筑甘泉宫,意欲何为?”前事既了,董太皇又问时政。

    “乃为阿斗认祖归宗。”甘夫人,旁观者清。

    “若为易京又当如何。”董太皇追问。

    “若为易京,当比寿春。另立新帝,割据河北。”甘夫人直言:“先据幽、冀、并、凉,四州之地。而后上下夹攻,四面合围。灭关东群雄,除近(长)江宗贼。待重拾祖宗神器,昭告天下,告庙列祖。行认祖归宗大典。如此,蓟王当为太上皇。无需受禅,便已称帝。”

    “而后又当如何?”董太皇急问。

    “太皇不闻海内十洲乎?”

    窦太皇已先醒悟:“语出《海内十洲记》。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十洲,皆人迹所稀绝处。”

    “天有五帝,海有十洲。秦汉和亲,蓟王娶秦后,续白帝血脉。若有一日,得海西大秦之地。与秦后所出,可称西方天子乎?”甘夫人笑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董太皇眸生异彩,莫测心机。

    窦太皇亦慨叹:“闻蓟王欲将所辟海外荒洲,皆封为诸王子国。如今看来,蓟王雄心,尽揽海内十洲,亦不足以纳也。”

    “幸为夫君生一子。”何妃与有荣焉。

    闻此言。座上三人,各异神情。

    “常来共浴如何?”董太皇出言相邀。语气真诚,不似作假。

    “敢不从命。”二人异口同声。

    言罢,四人相视而笑,心结尽消。这便结伴入水,畅游曲水石渠。

    蓟王宫,一里之回(“回”字一里),七层错落。若铺展开来,比南北二宫亦不逞多让。身处其中,全无拘束,乐得逍遥。只需错峰出行。不与蓟王碰面即可。

    正如甘夫人,顺下伊水。许子远,循走夏路。终归有迹可循。若每每出人意表,行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乃至意外频发。绝非人主之福。

    如此,趁蓟王入寝,四人结伴而来。畅游一渠曲水,乐哉,乐哉。

    待回宫。

    帘内阿斗,早已饱食酣睡。

    甘夫人,隔琉璃暖窗,俯瞰静夜雪落,万家灯火。一时神游天外。

    如小妹所言。与君,幸有一子。

1.250 与君年少

    水榭有玉石阶,通往渠水。

    暖玉生烟,如雾似幻。

    拾级而上。甘夫人与何妃行礼后,双双入座。

    水榭,由火山(石)条石筑基,阴沉大木悬空搭建。人居泉上,水绕楼榭。云蒸霞蔚,宛如仙境。蓟王常与后妃,游曲水至此休憩。欢声笑语,绕梁余音。

    四人对坐,心思各异。万籁俱静,一时无语。

    “先前,夫人登船,劫走贵子。便为今日相见。”董太皇有感而发。

    时与窦太皇二人,行陈仓暗度之计。假送嫁为名,双双弃宫潜逃,北上辟祸。不料被何后识破。明以华云号相送,却携人潜入暗道,一举掠走贵子。令董太皇北国立帝之苦心,付诸东流。悔恨交加,乃至一病不起。若非蓟王帘下宽慰,恐已撒手人寰。今日相见,骨鲠在喉。

    王美人贵子,便是董侯。亦是当今董卓所立天子。

    “太皇明见。古语曰:‘蝮蛇螯手,壮士解腕。’为求脱身,唯行此计。”甘夫人诚实作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时至今日,亦无需后悔。

    “那时,夫人已知,史侯无从久居大位。”董太皇又问。

    “荀子曰:‘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甘夫人答曰:“妾,窃以为。权谋之术,先权而后谋。唯大权在握,方能顺势而为,操弄权术人心。无权而谋,乘危履倾,自寻死路也。”

    “时史侯为帝,何谓无权?”董太皇反问。言下之意,贵为九五之尊,岂无皇权。

    “凡今汉,言独揽大权者,又岂是少年天子。”甘夫人答曰。主弱臣强,几成今汉惯例。

    “唉……”董太皇一声长叹:“夫人果称神智。”

    窦太皇遂问:“计谋与权谋,有何异同?”

    “同为损人利己。”甘夫人答曰:“不同在于,计者,算也。权者,衡也。”

    “算、衡,又有何异同。”窦太皇追问。

    “算者,取其重。权者,取其平。”甘夫人又答。

    “夫人言下之意,算取轻重,权择平衡。”窦太皇心领神会。能有此真知灼见,甘夫人果有神智之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甘夫人并未说破。言语间,似有所保留。

    “蓟王擅谋乎?”董太皇忽问。不刨根问底,又岂能甘心。

    “蓟王情长远谋,焉能不善乎?”甘夫人反问。

    “蓟王行事,计(谋)乎,权(谋)乎?”此乃董太皇,真心求问。亦是心中所忧。

    “爱恨分明者,如何行权谋。”甘夫人一语破天机。

    “心中必有轻重。”不料窦太皇,竟已领会。

    一直枯坐无言之何妃,忽出惊人之语:“计分善恶。而权谋无。”

    “何以见得。”窦太皇眸透赞许。

    “袁隗本无罪。史侯却诛其满门。”何妃言道:“足见史侯心中,并无善恶之念。”

    “道义。”甘夫人一语中的。

    “正是道义。”众皆信服。

    “正因蓟王爱恨分明,光融天下。故诸如贾诩、李儒、许攸等,足智多谋之辈。纷纷投王之所好,勿投王之所恶。”甘夫人早将蓟王君臣看透。

    “许子远,设五星连珠奇谋,便为证蓟王之真伪善恶。亦让天下皆知,王之道(义)。”窦太皇如何还能不醒悟。

    “计谋、权谋,合称谋术。又称谋略。善此事者,称谋主也。’”甘夫人言道:“谋主多无善恶。然人主(谋主之主)当有之。而后一气贯通,上行而下效,便是王道。人主若无,一气贯通(沆瀣),上行而下效,遂成霸道。”

    “道者,途也,路也。”董太皇终于动容:“夫人神智,我等小觑多矣。”

    “妾,不敢。”甘夫人再拜。

    谓“殊途同归”。甘夫人并二宫太皇,先后北上,避入蓟王宫。时过境迁,恩怨情仇,皆如过眼云烟。皆该放下。举重若轻,何乐而不为。

    “王上另筑甘泉宫,意欲何为?”前事既了,董太皇又问时政。

    “乃为阿斗认祖归宗。”甘夫人,旁观者清。

    “若为易京又当如何。”董太皇追问。

    “若为易京,当比寿春。另立新帝,割据河北。”甘夫人直言:“先据幽、冀、并、凉,四州之地。而后上下夹攻,四面合围。灭关东群雄,除近(长)江宗贼。待重拾祖宗神器,昭告天下,告庙列祖。行认祖归宗大典。如此,蓟王当为太上皇。无需受禅,便已称帝。”

    “而后又当如何?”董太皇急问。

    “太皇不闻海内十洲乎?”

    窦太皇已先醒悟:“语出《海内十洲记》。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十洲,皆人迹所稀绝处。”

    “天有五帝,海有十洲。秦汉和亲,蓟王娶秦后,续白帝血脉。若有一日,得海西大秦之地。与秦后所出,可称西方天子乎?”甘夫人笑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董太皇眸生异彩,莫测心机。

    窦太皇亦慨叹:“闻蓟王欲将所辟海外荒洲,皆封为诸王子国。如今看来,蓟王雄心,尽揽海内十洲,亦不足以纳也。”

    “幸为夫君生一子。”何妃与有荣焉。

    闻此言。座上三人,各异神情。

    “常来共浴如何?”董太皇出言相邀。语气真诚,不似作假。

    “敢不从命。”二人异口同声。

    言罢,四人相视而笑,心结尽消。这便结伴入水,畅游曲水石渠。

    蓟王宫,一里之回(“回”字一里),七层错落。若铺展开来,比南北二宫亦不逞多让。身处其中,全无拘束,乐得逍遥。只需错峰出行。不与蓟王碰面即可。

    正如甘夫人,顺下伊水。许子远,循走夏路。终归有迹可循。若每每出人意表,行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乃至意外频发。绝非人主之福。

    如此,趁蓟王入寝,四人结伴而来。畅游一渠曲水,乐哉,乐哉。

    待回宫。

    帘内阿斗,早已饱食酣睡。

    甘夫人,隔琉璃暖窗,俯瞰静夜雪落,万家灯火。一时神游天外。

1.251 入乡随俗

    “因我弟,鲁基乌斯·奥雷里乌斯·柯莫杜斯·安东尼努斯(lucius aurelius odus antoninus)。后被称为康茂德的罗马暴君。”鲁琪拉答曰:“为承父(帝)位,康茂德急需一位将军盟友,来获得罗马军方的支持。如此,才能与元老院抗衡。”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长姐不解:“为何要你屈就,舍身行美人计。”

    “长姐有所不知。与大汉不同。自五贤帝始,罗马帝位,便由‘养子继承’。作为亲生子,康茂德若要除旧规,承帝位,须握强权。于是,罗马将军们的支持,尤为重要。”

    “原来如此。”简单了解了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养子登基”,公孙长姐轻轻颔首:“如此行事,当可防一家独大。”

    “元老院正是此意。”鲁琪拉言道。

    养子继位,今汉亦有先例。且君王无嗣,择宗室子承帝位,亦是宗法所规。灵帝继位,便循此例。

    “既如此,为何与之同谋,助其登基。”长姐又问。明知“亲子继位”不可为,为何还要履行这场政治联姻。行美人计,笼络罗马将军,助康茂德登基为帝。

    鲁琪拉答曰:“康茂德言其患有隐疾,不能生养。又许诺认我子为养子。”

    长姐心领神会:“养子登基为帝。”

    “正是如此。”鲁琪拉眸中恨意,一闪而逝:“谎言终将败露。不久便传闻,康茂德妻,克丽丝庇娜孕身。”

    如此一来。刺杀便合情合理。参考康茂德的所作所为,自此往后,罗马帝位,必行父死子继。百年后,传位亲生子无疑。

    更有甚者,康茂德继承帝位,打破了五贤帝以来,“养子登基”的罗马传统,引起元老院强烈不满,被视为异端。于是在几位议员的劝说下,妒火中烧的罗马皇后鲁琪拉,遂遣人行刺。

    史载,大汉光和五年(182年),康茂德在剧院遇袭。虽逃过一劫,却性情大变。

    刺杀事败,几位受牵连的元老院议员皆被处决,而鲁琪拉本人则流放卡普里岛。若无蓟王万里救援,稍后亦会被康茂德秘密处决。

    此次刺杀,于姐弟二人,皆是一场悲剧。

    时过境迁。身负行刺罗马皇帝未遂恶名的鲁琪拉,却在蓟王宫中,道破心声:“刺客非受我指使。背后主谋,另有其人。”

    公孙长姐,并不意外:“与其择广庭大众之下,挥刀相向。不若暗携毒酒一杯,无声无息。此乃离间计也。”言下之意,有人假行刺,暗行离间。且行刺失败,亦早有预谋。只需将刺客当场活捉,再经严刑拷打,必吐露实情。之所以令康茂德深信不疑,甚至连刺客亦言之凿凿。必是鲁琪拉亲信,乔装假冒。且“铁证如山”。

    “长姐明见。”鲁琪拉言道:“能假我之名,又说动元老院议员,参与谋刺。此人身份,必然显贵。”

    “何人?”

    “克丽丝庇娜。”鲁琪拉叹道:“康茂德之发妻。”

    略作思量,公孙长姐亦醒悟:“父死子继。知己怀有身孕,又知你与罗马皇帝之约定。故欲除之而后快。”

    “能盗我信物,暗中串通元老院议员,必是此人。”鲁琪拉言道:“枉我对她,颇多善待,引为知己。”

    母亲被流放,其子女的命运可想而知。离间计成,为亲生子继任帝位,扫清障碍。

    姐弟反目成仇。

    “最大得利者”,许正是克丽丝庇娜。亦或是另有其人,亦未可知。

    然此皆是猜测。究竟何人指使,尚无定论。唯一确定,鲁琪拉非行刺主谋。

    知晓前后诸情。公孙长姐,终是安心。毕竟。能泯灭亲情,狠心行刺胞弟之人,常伴小弟身侧,恐非长久之计。

    虑及此处,长姐遂劝道:“即来则安。今为秦后,又行和亲。前情往事,皆可抛也。”

    “长姐所言极是。”鲁琪拉表情,已道明心意。得夫如此,夫(fu语气词)复何求?

    俗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再看。康茂德力排众议,破除陈规。废假子继位,立亲子继位。待蓟王君临罗马,再行父死子继。当少阻力。

    此都是后话。先诞下麟儿,再言后事不迟。

    话说,蓟王刘备,与罗马皇帝康茂德同岁。鲁琪拉长刘备十一岁。掐指一算,三十又八。驻颜有术,华贵雍容。久未经人事,远不及言老。只需假以时日,珠胎暗结,水到渠成。终归天道酬勤。

    实无需太过心急。

    正腊祭祖。庙见成妇。入蓟王家门,方为头等大事。

    汉人常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入乡随俗,嫁夫随夫。

    心念至此,秦后鲁琪拉,收拾心情,饱食自去。

    补汉宫仪乃其一。习练汉隶亦日日不缀。瑞麟阁女博士,言传身教。秦后敏而好学,日有精进。不出数载,当与汉妃无异。

    得知详情。公孙王后,已先行前往增城殿,禀报王太后当面。

    知秦后并无弑君刺弟之逆举。王太后亦得安心。娶妻娶贤。秦后位同王后,乃是妻。若叵测心机,如何能常伴蓟王身侧。至于西征大秦,制霸海西。皆可从长计议。蓟王春秋鼎盛,无需心急。

    北宫瑞麟阁。

    “顿逊海渠如何?”

    “水衡都尉上报。物料齐备,人手充足,正全力开凿中。”士贵人答曰。

    “江表十港如何?”

    “筑路修渠,圩田圈地。海船往来,向化岛夷。协同如一。”马贵人答曰。

    “寄舱券,寄田券,又如何?”

    “寄舱劵大卖,一券难求。寄田券也已发毕。然与之相应,海外寄田,尚未足辟。还需数年,方可足用。”安贵人答曰。

    言下之意,券书已签订完毕。奈何海外寄田,并未足量开辟。只因人手不足。荒洲民情各异乃其一。向化岛夷,多不通稻作,亦是主因。

    此事,亦急不来。

    所谓循序渐进。只需耐心传授,不出数载,岛夷当可领会。

    安贵人又问:“寄田券已签,各家多已出资。且国人皆知,一季三熟。寄田新谷,当如何支取?”

1.252 长城自毁

    “劵书既定,自当如约获利。”蓟王言道:“海外寄田,皆以亩产十五石计,月月足额录入各家账户。不可减一分一厘。”

    “喏。”安素并无意外。所谓一诺千金。蓟王威信天下,如何能言而无信,令长城自毁。

    须知。蓟钞,皆是券书。面值如何,乃是约定价值。蓟王威信四海,天灾**,无有例外。之所以,以一国之君,令天下信服。

    蓟王乃亦步亦趋,积威至此。便是凉州羌氐诸胡,日赚二百大钱,蓟王亦足额支付,未曾食言。谚语“一口唾沫一个钉”,便是言此。

    今年血亏,明年大亏,后年小亏。不出三载,足可转圜。而后与日俱增,大利于国。

    蓟人稻作,耕一余三。再得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足称无忧矣。便是天灾**,百年不遇。大汉十三州青黄不接。仅凭海外寄田,足可饱食。

    时武帝私藏桃核,欲种仙桃。

    王母言:“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闻此言,不知武帝心意若何。

    若蓟王在场,必有此问:“何处可种之?”

    却不知王母,当作何解。

    再者说来。蓟钞与角钱,比率究竟如何。唯有赀库令并蓟王,二人可知也。自补上西凉弥天大缺,蓟国货币体系,稳如泰山。如今再少许泛滥,亦可控风险。

    实不足为虑。

    气候风土,乃生存所i必须。气候趋寒,北疆寸草不生。乃至游牧民举家南迁,挤压汉人生存空间。于是大战一触即发,不可避免。

    如今蓟国圩田大成。稻草青储饲料,足量供给。于是北疆牧民,改游牧为农牧。与蓟国互通有无,再加冬季采暖,日趋完善。生存无虞,何必以死相拼。

    终归饥寒起盗心。

    “劵书既定,自当如约获利。”蓟王言道:“海外寄田,皆以亩产十五石计,月月足额录入各家账户。不可减一分一厘。”“喏。”安素并无意外。所谓一诺千金。蓟王威信天下,如何能言而无信,令长城自毁。

    须知。蓟钞,皆是券书。面值如何,乃是约定价值。蓟王威信四海,天灾**,无有例外。之所以,以一国之君,令天下信服。

    蓟王乃亦步亦趋,积威至此。便是凉州羌氐诸胡,日赚二百大钱,蓟王亦足额支付,未曾食言。谚语“一口唾沫一个钉”,便是言此。

    今年血亏,明年大亏,后年小亏。不出三载,足可转圜。而后与日俱增,大利于国。

    蓟人稻作,耕一余三。再得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足称无忧矣。便是天灾**,百年不遇。大汉十三州青黄不接。仅凭海外寄田,足可饱食。

    时武帝私藏桃核,欲种仙桃。

    王母言:“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闻此言,不知武帝心意若何。

    若蓟王在场,必有此问:“何处可种之?”

    却不知王母,当作何解。

    再者说来。蓟钞与角钱,比率究竟如何。唯有赀库令并蓟王,二人可知也。自补上西凉弥天大缺,蓟国货币体系,稳如泰山。如今再少许泛滥,亦可控风险。

    实不足为虑。

    气候风土,乃生存所i必须。气候趋寒,北疆寸草不生。乃至游牧民举家南迁,挤压汉人生存空间。于是大战一触即发,不可避免。

    如今蓟国圩田大成。稻草青储饲料,足量供给。于是北疆牧民,改游牧为农牧。与蓟国互通有无,再加冬季采暖,日趋完善。生存无虞,何必以死相拼。

    终归饥寒起盗心。

1.253 阴相与谋

    史门弟子,遂将王允等人,阴相与谋,往来过密之事,和盘托出。

    奈何王允行事缜密。密会时皆屏退左右。府中一干人等,皆不得靠近。故史门弟子亦无从知晓详情。

    然,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三人与王允往来过密,而王允素不与董卓一心。如何能不令人生疑。

    “可知因何往来。”董卓多此一问。

    “丞相恕罪,卑下不知也。”史门弟子,不过府中苍奴,并非王允亲信。

    “且去领赏。”董卓摆手道。

    “谢丞相。”史门弟子大喜拜退。

    史夫人随史侯,就藩弘农。京中史门弟子,群龙无首。不料竟被董卓收归己用。却不知,背后是否有史夫人暗中授意。

    正如十万黄门子弟。史门弟子,亦需傍树而生。

    “来人。”略作思量,董卓沉声唤道。

    “卑下在。”中郎将牛辅,闻声入内。时称“卑下”,有二意:一为低贱之人,二为品秩低下。史门弟子自称卑下,言出身低贱。牛辅自称卑下,乃指官秩低下。其意并不相同。

    “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三人家小何在。”董卓问道。

    “不其侯伏完,乃阳安长公主之夫。立第永和里。今已举家迁入函园仙台里安居。卑下听闻,凡朝中宿吏,皆已迁入园中栖身。如左中郎将吕布居琼台里,司隶校尉桓典居瑶台里。”牛辅满脸艳羡,如数家珍:“函园九坂悬楼,六街七宅,如梯台逆升。自上而下,仙台里、天台里、琼台里、瑶台里、鸾台里、露台里。台内所居,非富即贵。便是最接地气之露台里,亦有金市子钱十家所居。号称‘贵台’。”

    “好一个贵台。”董卓龇牙一笑:“既为蓟王庇护,自不便招惹。且遣人伏于园外,打探三人家小行踪。”董卓料定,三人家眷,必不会蛰伏不出。只需车驾出园,终归有机可乘。

    “喏。”牛辅领命自去。

    之所以令董卓起疑。乃因先前,董卓欲废立新帝时,王允据理力争,被逐下鱼梁台。后避而不见,今更称病不朝。本该卧床不起,闭门谢客,却与不其侯等人暗中往来。过从甚密。意欲何为?

    再加宫中府中,接连遇刺。董卓如何能不忌惮。

    收买史门弟子,充作耳目,亦是痛定思痛。更加尽收洛阳之铜,铸小钱无数。所谓“财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必有鸡鸣狗盗之辈,斗筲之徒,助纣为虐。

    二崤城,军堡大营。

    军门都尉华雄,自南阳回。便深居简出,不与董卓擅起纷争。毕竟南阳一战,五百王骑大破秦胡铁骑。西凉大人胡轸,更一合落马。正因先败华雄,又加轻视赵云。终至惨死矛下。

    华雄护驾有功,蓟王本欲升其为牙门将。却因在邓城憾失甘夫人行踪,自觉无功,故坚辞不受。

    时下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牙门守将,称牙门将。位在裨将下。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冠服与将军同。

    洛阳人尽皆知。先前西园“无故”大火,何后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万余西园卫,见事不可为,遂护西园众出逃。今已大半迁入函园。

    蓟王念及乃先帝所置,不忍相弃。遂收归己用,令其护佑王陵。

    身份亦由西园卫,更为函园卫。

    西园八校,遂更名函园八校。蓟王擢升华雄之意,意欲使其统领园中八校尉。奈何华雄自觉无功而返,固辞不就。

    蓟王遂退求其次。擢升助军右校尉冯芳,为上军校尉。自伍孚遇害,上军校尉,一直空置。冯芳乃美人冯嫽之父。蓟王外舅(岳父)是也。身份之贵,与先前不可同日而语。擢升其为八校之首,无有异议。余下诸校,各有变动。

    先帝初置时,西园八校,各有来历。内官宦党、董氏外戚、汉室宗亲、行伍世家,不一而足。后历经变动,待再入函园,先前八校,早已物是人非。

    前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执掌三千板楯蛮。继任助军右校尉一职。先前,何后以平“板楯蛮反”为名,豪掷亿钱,令赵瑾入巴蜀招募三千“神兵”。既此。

    俸禄遂仍为比二千石。然领蓟国比二千石,与先前可谓云泥之别。八校以降,军俸皆大涨。士气振奋,军心可用。

    万余函园卫,交由华雄领兵训练,不敢有一日之疏。

    得食蓟禄,则为蓟吏。八校尉皆迁居二崤城官堡。未及婚娶,亦可入国邸栖身。余下兵士,皆入军堡大营。衣食住行,尤胜西园。

    “见过诸校尉。”华雄昂然入帐。

    “自家兄弟,都尉无需多礼。”冯芳笑道:“速坐。”

    “谢校尉。”华雄自居末席。

    冯芳居首,余下七校并华雄,分居左右。环视众人,冯芳朗声道:“王上有令。命我等守备函园,为二宫接应。凡有变故,当听函陵令调遣。不可有违。”

    “函陵令代主守王陵。我等听命行事,亦无不可。”助军左校尉赵融言道。

    “既出王命,我等自当奉命。”中军校尉张范亦道。

    话说。蓟王辅政时,前太尉张延三子,大兄张范,二兄张承,三弟张昭,先后出仕辅汉幕府。被举为八关都尉。后董卓专权,借口朝堂无人可用,将三人悉数调回。却弃之不用。三人遂重返函园,助华雄掌理营事。待西园卫齐入军堡,遂被蓟王补八校尉之缺。

    张范位列中军校尉,张承为下军校尉,张昭居典军校尉。三人乃初汉三杰,留侯张良之后。父张延又曾为太尉,掌天下兵马。家学渊源,足堪一用。又同出辅汉幕府,忠心可鉴。

    众人皆看华雄,足见持重。且众皆心知肚明。华雄今虽暂居末席,然稍后自当居首。

    华雄面色不改:“自当奉命行事。”

    “如此,甚好。”冯芳唯恐华雄心生间隙,不尊号令。

    华雄见状,索性直言:“我等皆为主公效命。敕令既出,无有不从。诸位多虑,实无需多此一问。”

    “都尉所言极是。”冯芳慨叹。

1.254 除旧布新

    华雄毕竟武人出身。不通官场陋习。且蓟国吏治清明,亦无陋习可循。

    然冯芳等人,尤其赵融、夏牟等人,宦海沉浮,深谙此道。故有此一问。今日华雄言明,众皆心领神会。所谓入乡随俗。蓟国吏治如此,往后自当收敛,乃至痛改前非。不可将官场习气,带入新主。

    “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可谓一语中的。不能与时俱进,如何侍奉新主。更何况,得食高俸,坐享荣华富贵。何必因小失大。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累及性命,延祸全家。

    谓投其所好,勿投其所恶。蓟王明以照奸,光融天下。再暗行苟且,岂非自寻死路。智者不为也。

    然,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三人与王允往来过密,而王允素不与董卓一心。如何能不令人生疑。

    “可知因何往来。”董卓多此一问。

    “丞相恕罪,卑下不知也。”史门弟子,不过府中苍奴,并非王允亲信。

    “且去领赏。”董卓摆手道。

    “谢丞相。”史门弟子大喜拜退。

    史夫人随史侯,就藩弘农。京中史门弟子,群龙无首。不料竟被董卓收归己用。却不知,背后是否有史夫人暗中授意。

    正如十万黄门子弟。史门弟子,亦需傍树而生。

    “来人。”略作思量,董卓沉声唤道。

    “卑下在。”中郎将牛辅,闻声入内。时称“卑下”,有二意:一为低贱之人,二为品秩低下。史门弟子自称卑下,言出身低贱。牛辅自称卑下,乃指官秩低下。其意并不相同。

    “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三人家小何在。”董卓问道。

    “不其侯伏完,乃阳安长公主之夫。立第永和里。今已举家迁入函园仙台里安居。卑下听闻,凡朝中宿吏,皆已迁入园中栖身。如左中郎将吕布居琼台里,司隶校尉桓典居瑶台里。”牛辅满脸艳羡,如数家珍:“函园九坂悬楼,六街七宅,如梯台逆升。自上而下,仙台里、天台里、琼台里、瑶台里、鸾台里、露台里。台内所居,非富即贵。便是最接地气之露台里,亦有金市子钱十家所居。号称‘贵台’。”

    “好一个贵台。”董卓龇牙一笑:“既为蓟王庇护,自不便招惹。且遣人伏于园外,打探三人家小行踪。”董卓料定,三人家眷,必不会蛰伏不出。只需车驾出园,终归有机可乘。

    “喏。”牛辅领命自去。

    之所以令董卓起疑。乃因先前,董卓欲废立新帝时,王允据理力争,被逐下鱼梁台。后避而不见,今更称病不朝。本该卧床不起,闭门谢客,却与不其侯等人暗中往来。过从甚密。意欲何为?

    再加宫中府中,接连遇刺。董卓如何能不忌惮。

    收买史门弟子,充作耳目,亦是痛定思痛。更加尽收洛阳之铜,铸小钱无数。所谓“财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必有鸡鸣狗盗之辈,斗筲之徒,助纣为虐。

    二崤城,军堡大营。

    军门都尉华雄,自南阳回。便深居简出,不与董卓擅起纷争。毕竟南阳一战,五百王骑大破秦胡铁骑。西凉大人胡轸,更一合落马。正因先败华雄,又加轻视赵云。终至惨死矛下。

    华雄护驾有功,蓟王本欲升其为牙门将。却因在邓城憾失甘夫人行踪,自觉无功,故坚辞不受。

    时下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牙门守将,称牙门将。位在裨将下。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冠服与将军同。

    洛阳人尽皆知。先前西园“无故”大火,何后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万余西园卫,见事不可为,遂护西园众出逃。今已大半迁入函园。

    蓟王念及乃先帝所置,不忍相弃。遂收归己用,令其护佑王陵。

    身份亦由西园卫,更为函园卫。

    西园八校,遂更名函园八校。蓟王擢升华雄之意,意欲使其统领园中八校尉。奈何华雄自觉无功而返,固辞不就。

    蓟王遂退求其次。擢升助军右校尉冯芳,为上军校尉。自伍孚遇害,上军校尉,一直空置。冯芳乃美人冯嫽之父。蓟王外舅(岳父)是也。身份之贵,与先前不可同日而语。擢升其为八校之首,无有异议。余下诸校,各有变动。

    先帝初置时,西园八校,各有来历。内官宦党、董氏外戚、汉室宗亲、行伍世家,不一而足。后历经变动,待再入函园,先前八校,早已物是人非。

    前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执掌三千板楯蛮。继任助军右校尉一职。先前,何后以平“板楯蛮反”为名,豪掷亿钱,令赵瑾入巴蜀招募三千“神兵”。既此。

    俸禄遂仍为比二千石。然领蓟国比二千石,与先前可谓云泥之别。八校以降,军俸皆大涨。士气振奋,军心可用。

1.255 非淬不铦

    诚然,今二日并天。

    关东群雄,并徐豫诸国主,多半俸合肥侯为主。献费亦输往寿春。幽冀诸国主,当紧随蓟王上(计)洛(阳)。

    余下各州诸侯,当视国情而定。若紧邻关东群雄,不敢忤怒。唯献费寿春。距蓟国近者,则献费洛阳。终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路远贼众,轻言废止者。必被群起而攻之。诸如益州刺史刘焉,慑于董卓淫威。且诸子俱在京师任职。今季亦有奉献。

    董卓手握十万雄兵,人吃马嚼,可想而知。先前尽收洛阳之铜,盗铸小钱无数。又强令洛阳税赋皆由小钱足额支付。一进一出,敛财无数。更加借口兵粮不足,借出太仓、常满仓等积粮无数。皆屯于万岁坞中。不得已,朝廷唯向蓟王求购。

    蓟王有求必应。足额供给。奈何朝廷国库空虚,再加西园大火,亟待重建。中署亦无余钱。不得已,献帝唯以近郊皇家苑囿为质,向金市子钱家举债。

    城上金乌,河间姹女,死灰复燃,甚嚣尘上。

    自黄巾乱后,群盗蜂起。蟊贼遍地,宗贼坐大。十三州皆大兴屯田,为何年年缺粮。囤积居奇乃其一。人吃马嚼乃其二。先前郡兵不足,如今私兵过度。大量口粮被人马消耗。尤其洛阳百里之土,如何能养活满朝权贵,四郭百姓,更加十万兵马。

    董卓乃西州虎狼。大权在握,首当其冲。刮地三尺,将洛阳钱粮,齐聚一坞。至于万岁坞外,是死是活。又何必在意。古往今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不足为奇。

    焉有董某例外?

    蓟国稻作,季季大熟。本以为广输天下,待十三州恢复元气,蓟人当可积存备食。不料年年丰产,年年输粮。除十三州外,远至西域、北海、象林,贩粮车船,不绝于道。究其原因,农牧不产粮,西域不产稻,籼稻风味差。诸如此类。

    可否惜售。

    不可。

    豪强缺粮,百姓绝食。最先断粮的必然是广大黎庶。

    蓟钞大兴,大利于国。正因蓟国粳米,贩运天下。蓟钞才随之兴起。若蓟钞无从购粮,必遭弃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莫过如斯。

    巨马水路,大利匠人城。

    蓟王泛舟入城。登将作寺大舡,观摩清钢琉璃甲的制备。清钢琉璃,又称淬火琉璃。单凭此名,其工艺,便可窥知一二。

    具体工艺为:切割、钻孔、开槽、磨边、洗涤、烘干、炉烧、淬火。

    整个工艺,皆在一艘工舡内完成。巨马水虽四季不冻。然两岸早已白雪皑皑。冷风刮面,彻骨极寒。将天然冷风引入“风舱”之“冷风囊”,混入“暖风囊”中暖风调节,再经“风排”鼓入“淬火炉”,经炉内“风栅”上排列“风嘴”,淬火琉璃。

    经将作寺良匠,反复试验。用于战象披装的琉璃甲片,日臻大成。

    刘备临来时,心中便有疑虑。时下并无汞柱温度计,准确测温。匠人如何控温?

    如淬火时,风速、风压,风度,又如何精确调节?

    首先,冷风温度,如何控制。

    待观摩后,刘备恍然大悟。

    巧用风囊。风囊如汲水囊。由尺寸相同的小囊,如蜂巢般组合而成。每个冷风小囊存量恒定。灌满之后,与同样蜂巢构造的热风囊按比例混合。再经风排鼓入。

    如何按比例。

    此处需借用一物:冰瓶。

    早在先秦时,匠人便造出此物。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有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便指此物。

    通过观测结冰厚度,来对应温度。

    而在刘备看来,冷热风囊混合的目的,乃为缩小温差。再经风排加压,送入风栅,自风嘴四面喷出,迅速淬火。

    所谓淬火。指锻造刀剑时,将烧红刀剑浸入水或其它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时下淬火,多用冷泉。如“清水淬其锋”,“越剑性利,非淬而不铦。”皆言此技。

    冷风淬火,虽是首创,然原理皆通。正如冷泉浸泡,风吹亦需环绕。局部骤冷,易至破碎。谓匠心独运。晓其理,炼其技。总归有所成,有所不成。不成回炉重造,成则存以备用。如此日积月累,战甲所需琉璃甲,自当完满达成。

    见蓟王对淬火,兴趣十足。

    大利令苏越进言道:“启禀主公,臣,窃以为。既为淬火,冷风若可,寒水亦行。”

    “可曾验证。”刘备遂问。

    “我等已取冰水试过。”便有匠师答曰:“皆未能功成。”

    蓟王宽慰道:“许冰水尚不足用。可换别水试之。”

    “别水还有何水?”匠师求问。

    “卤水、油水、石脂水,皆是别水也。”刘备随口一说。

    良匠各有所悟。

    之所以清钢琉璃,只能制象铠。因受技艺所限。琉璃淬火,最小亦足有巴掌大。可想而知,人马皆无从披装。然造琉璃楯,却正当适宜。更有甚至,双层夹胶,鎏金铜边。手持此盾,视线不减。若要坚固难碎,可由数个同心环面,甚至同心扇面,拼组而成。前面破碎,还有背面(双层夹胶),整扇破碎,还另有扇面可用。

    皆试造之。

    稍后,刘备又观铸币署(铸币)大舡、小水貊(造弓)大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蓟国重臣,皆陪同在列。

    便有双博士祭酒服虔,暗问儒宗:“主公因何立匠户于此?莫非只为借水利之便。”

    儒宗顾左右答曰:“子慎且看,只需船翼翻转,割断绳缆。一众匠人,便可乘船顺下,广游四海。”

    “可守可逃?”服虔幡然醒悟。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门日渐式微。匠人虽位列国之石(四)民,却屡遭轻慢。主公恐百年后,终为人所害。故设此城,已备后患。若事不可为,匠人当弃城而走,另寻安身之地也。”言罢,儒宗叹道:“此乃匠人后路也。”

    “原来如此……”服虔叹服。

    以备不虞,真仁主也。

1.256 茅塞顿开

    儒宗言道:“主公情长谋远,四百年未有也。”

    服虔环顾左右,又看两岸。不禁慨叹:“主公每有多出,必有所指。立匠人城于此,先前不解其意。闻先生之言,茅塞皆开矣。”

    此典出《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儒宗言道:“墨门,历代君王多用其奇(淫),唯主公用其技(巧)。”

    略作思量,服虔试言道:“譬如光武战昆阳。‘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当是墨门霹雳发石车。”儒宗答曰。

    服虔这便醒悟:“先生所言极是。历代君王多用其奇。奇者,不可告人也。唯主公用其技。技者,广输天下也。”

    “《书》曰:‘(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儒宗亦叹:“今日方知,奇技、淫巧,大有不同。”

    儒宗言道:“主公情长谋远,四百年未有也。”服虔环顾左右,又看两岸。不禁慨叹:“主公每有多出,必有所指。立匠人城于此,先前不解其意。闻先生之言,茅塞皆开矣。”

    此典出《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儒宗言道:“墨门,历代君王多用其奇(淫),唯主公用其技(巧)。”

    略作思量,服虔试言道:“譬如光武战昆阳。‘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当是墨门霹雳发石车。”儒宗答曰。

    服虔这便醒悟:“先生所言极是。历代君王多用其奇。奇者,不可告人也。唯主公用其技。技者,广输天下也。”

    《书》曰:‘(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儒宗亦叹:“今日方知,奇技、淫巧,大有不同。”

    儒宗言道:“主公情长谋远,四百年未有也。”服虔环顾左右,又看两岸。不禁慨叹:“主公每有多出,必有所指。立匠人城于此,先前不解其意。闻先生之言,茅塞皆开矣。”

    此典出《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儒宗言道:“墨门,历代君王多用其奇(淫),唯主公用其技(巧)。”

    略作思量,服虔试言道:“譬如光武战昆阳。‘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当是墨门霹雳发石车。”儒宗答曰。

    服虔这便醒悟:“先生所言极是。历代君王多用其奇。奇者,不可告人也。唯主公用其技。技者,广输天下也。”

    《书》曰:‘(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儒宗亦叹:“今日方知,奇技、淫巧,大有不同。”

    儒宗言道:“主公情长谋远,四百年未有也。”服虔环顾左右,又看两岸。不禁慨叹:“主公每有多出,必有所指。立匠人城于此,先前不解其意。闻先生之言,茅塞皆开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185/ 第一时间欣赏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 作者:熏香如风所写的《刘备的日常》为转载作品,刘备的日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刘备的日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刘备的日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刘备的日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刘备的日常介绍:
瓒:嘿!刘备。绍:哈!刘备。术:哼!刘备。操:呸!刘备。众美:啊!刘备。-------------------------------------哔!阅读前提示:①:这是一簿大汉继承者们的青春修炼手册。②:这是一本用减字白话文书写的成长日志。③:这大体上是个古装励志言情传记故事会。PS:你就当是真的吧。刘备的日常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刘备的日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