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佐君兴汉TXT下载佐君兴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佐君兴汉全文阅读

作者:画一局棋难解     佐君兴汉txt下载     佐君兴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汉末三国时期的官职称谓

    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第四章:狩猎

    距离城外半里之外,寻得的一处洼地,大军便将这里作为了临时的营地,一时间旌旗蔽空,从远处看起来也显得颇为渗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是郭嘉的挑的地方,正好卡在了高都城的城南,正在难民潮与城中护卫争执地的旁边,倒是让那汹涌的难民潮一下子平稳了许多。

    而回到了营帐门口,一袭甲胄的吕玲绮映入眼帘。

    手中握着方天画戟,骑着一匹白马,领着几十个人从一旁策马赶来,在邻近赵云旁边的时候忽然勒马停了下来,翻身站在了赵云面前。

    “向东数里,山林之间有人马痕迹与扎营的残余,看上去应当是黄巾军残党,或许是看到我们之后急忙离开了。”

    吕玲绮朝着赵云随意的拱了拱手,颇为骄傲的看向了赵云说道:“上党郡邻近司隶,还没有北那般过于混乱。”

    “你啊……”

    赵云轻笑着摇了摇头,沉声说道:“那些山贼匪徒都已然蔓延到了上党郡地界,看来这并州的情况是愈发混乱了。”

    “自然是这样。”

    郭嘉不禁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自从当初丁原麾下的吕将军与张将军带着并州军中的精锐赶赴司隶,没了他们三人的领导,剩下的并州军自然分崩瓦解,不成大器,这也是司空不让吕将军或者张将军率军北征的原因。”

    “那是朝堂之事,如今天高路远,哪里来的过多感叹。”

    吕玲绮无聊的摆了摆手,瞥了一眼自己手中的方天画戟,看着颇为严肃的气氛,忽然伸手拉了拉赵云身上的白袍,轻声道:“那一片山林之间有野兽出没,我们去狩猎一番如何?正巧打一些夜宵。”

    “打猎?”

    赵云笑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也好,何必在此处自寻烦恼?”

    “你们两个啊……”

    郭嘉无奈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罢了,这一路上也亏了大军顺手打了些猎物,倒是省下了些粮草。”

    “苦中作乐总是许多乐趣。”

    赵云轻笑着伸手拍了拍郭嘉的肩膀,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旁边的吕玲绮拉住了胳膊,径直扔在了一旁的夜照玉狮子身上。

    “郭祭酒,我们便走了。”

    吕玲绮随意的摆了摆手,手中的缰绳一甩,便载着赵云策马朝着西边的山林冲了过去。

    “真是……”

    郭嘉无奈的叹了口气,转过头看着一旁依旧拥挤的人潮,便朝着一旁的一名士卒摆了摆手。

    那士卒自然连忙的跑了过来,拱手说道:“祭酒。”

    “派些人下去,轮流帮忙那些护卫堵住难民潮的拥挤。”

    郭嘉指了指那拥挤的方向,补了一句话道了:“对了,切莫伤害到他们。”

    “诺。”

    士卒沉声应了一声,便转过头跑进了一旁的营帐之内。

    “祭酒!”

    正巧这时候又是一队人马赶了回来,为首的将领连忙从马背上翻身下来,拱手说道:“西北方向的深林之中有人马痕迹,颇为新鲜,应当还在其中。”

    “西北方向的山林?”

    郭嘉不禁皱紧了眉头,连忙转过了头来,厉声道:“归羽,快去西边的山林追赶,大将军与夫人还在其中。”

第五章:黑山军

    “驾”

    夜照玉狮子在山林之间的速度毫无阻碍,枝叶飘洒而过,赵云却忽然贴在了吕玲绮背上,轻声道:“在这里停下。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吕玲绮连忙一拉缰绳,让夜照玉狮子平稳的停在了一旁,环顾着四周,轻皱着眉头道:“有什么发现?”

    “有一点不太对劲。”

    赵云缓缓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扶着一旁的树木,在树丛之中随意的拨开,一根长绳颇为隐匿的捆绑在两旁的树干上,若是未曾加以观察,也看不出来其所在。

    “拦马绳?”

    吕玲绮不禁从马背上跟着跳了下来,看着四周的环境,缓声道:“看来那些人并未离开啊。”

    “伺机而动,是狼群应有的嗅觉。”

    赵云缓缓地站起了身,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忽然瞥到了一旁从地下翻出来的石子,下面的沾染的泥土显然还颇为新鲜。

    这让赵云不禁拉着吕玲绮走近了夜照玉狮子,开口说道:“四周尽然是潮湿,相必不怎么好受,何必如此躲躲藏藏。”

    “索索”

    一旁的树丛一阵悸动,一个身影缓步走了出来,随之四面八方上百个人便已经将这一片围了起来。

    “你看上去可并非什么简单人物。”

    为首的一人就站在赵云前数步的距离,而伴随着这个人的声音,又是一阵人潮涌来,约摸也有上千人吗之多。

    “北征军队途径,你们这上千人的部队居然并未留下一丝痕迹。”

    赵云被吕玲绮半拦在身后,不由得轻轻的拍了拍吕玲绮的胳膊上,上前一步道:“可敢问这位将军是何妙计?”

    “哼!这有何疑惑一处?我等混入难民潮之中教他如何识得?”

    这人看上去颇为自得的笑了笑,不屑的撇撇嘴道:“大贤良师虽去,然我黄巾百万之众,何来生惧?”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黑山军。”

    赵云止住了想要动手的吕玲绮,这四周的上千之众,只凭他们二人,哪里会出的去。

    “久闻黑山军之名,没想到的确有才能之士。”

    赵云真准备随口给自己按上一个别的身份,却忽然看见一个小兵附在了那人的耳旁,轻声数句,那人的表情也有了些许变化,便不再开口了。

    “哈哈哈!”

    那人倒是忽然笑出了声,摇摇头说道:“早就知道那狗皇帝使了一弱冠之子北征,没想到竟是真话。”

    赵云一下子明白了方才他们所说的事情,只得拱手而言:“正是云。”

    “说起来你与我还是同乡之人,可惜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这人忽然沉下了脸,盯着赵云道:“此处风景秀丽,倒也不失为一处好去处。”

    而随着这人的声音落下,周围的数千人顷刻间都动了,朝着赵云二人便冲了过来。

    吕玲绮眼疾手快,手中的方天画戟应声而出,将为首的几个人击退。

    赵云则是连忙拔出了马背上的隐名剑,堪堪挡住了身后的几个人。

    “天不绝我黄巾,如此恶贼,正落我黄巾手中。”

    这人笑着拔出了手中的长枪,“朝廷大将军,且看我马踏飞燕,映我黄巾中兴!”

第六章:张燕

    半刻钟的时间转瞬即逝,一阵马蹄声飘过,惊动了还在动手的黄巾军众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为首那人不由得加大了力量,将面前的赵云打的节节败退,手中的长枪随风而动,偶尔几下落在了赵云的身上,白衣渗红。

    一旁的吕玲绮则是帮助赵云拦住了大部分的黄巾军,同样是颇有伤势,手中方天画戟的势头也不免弱了许多。

    “啊!”

    听着愈发靠近的马蹄声,这人忽然伸手抓住了隐名的剑刃,右手的长枪一甩,将赵云手中的长剑打掉,反手抓住了后者的手臂,制住了赵云的动作。

    “都给我住手!”

    这人已经看见了骑兵的身影,喝声喊道:“赵子龙在我手中,可敢动手!”

    这句话一出,骑兵忽然一停,几十个人停在了一旁,就连一旁的吕玲绮也不再动手,有些焦急的看向了赵云。

    “兵书有云,一军之帅,不可涉足险地。”

    这人左手的伤口还在淌着血,不过他显然没有在乎,制着赵云,开口说道:“如此看来,所谓少年将军,亦不过可笑而已。”

    “我之作为,的确不配为大将军。”

    赵云感受着身上的伤口,轻喘着气说道:“只是将军杀了我,北征大军又如何?如今并州北部夷民霍乱,又该如何?将军心系百姓,相必不会如此草莽。”

    “哈哈哈!说来好笑,似你这般,即便大军北征,也不过落得一个全军覆没之说。”

    这人紧了紧手,喝声道:“倘若如此,还不如让你长眠于此,也省得遗臭万年!”

    “我不能死。”

    赵云脱口而出一句话,却忽然顿住了。

    “你不能死!哈哈!”

    这人不屑的一阵冷笑,随手扔掉了手中的长枪,接过了一旁递过来的长剑,抵在了赵云的脖子上,进而说道:“贪生怕死之徒,你倒是说上一说,你为何不能死?”

    “我……”

    赵云不禁看向了一旁的吕玲绮,还有自己在山中的师父,正要开口,却最终止住了,感受着脖颈处因为被长剑刺破而缓缓流下的血,轻声道:“我还不想死,家眷尚在,亲师亦在。不过若是因为立场问题,司空与我有知遇之恩,更何况身为其臣,为之赴死,死不足惜,动手吧。”

    “将军且慢。”

    一旁马背上的将领忽然开口,翻身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将身上的武器扔在了一旁,空着手走了进来。

    一旁的黄巾军众人不由得看向了这边的首领,直到这人点了点头,才让那将领缓步走了进来。

    “军师祭酒临行所言:难民潮中深藏黄巾余党,倘若大将军有所闪失,不论对否,皆数阵前斩杀。”

    这将领一路走到了这人的面前,拱手说道:“还请将军深思熟虑。”

    “你!”

    这人一下子停下了动作,愣了半晌,最终才缓缓地放下了长剑,朝着周围的众人摆了摆手,“我们撤退。”

    随即,看着部下们开始缓缓撤退,这人才沉声说道:“我乃黄巾军黑山军飞燕将军张燕,你这贪生怕死之徒,倘若有胆,日后必斩你于马下!”

第七章:邹燕

    人,生如蚍蜉,意图撼树。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人,死若两极,非左即右。

    两极者,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众人辗转反侧之间,原本就是难以抉择。

    身居大将军,亲封侯爵,汉室之臣,董卓之属,几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权。

    虽说之间并非推心置腹,甚至勾心斗角,那么生死之前,如何来抉择呢?

    赵云一路坐在马背上,随着这一支队伍返回营地,却是双眼迷离,思虑远去。

    若是初来之时,夹带着前世的记忆与思虑,必然是自己为先,所谓食君之禄,简直可笑。

    不过这十八年的经历却让他动摇了,或许是一种同化,知遇之恩,让他明白了其中的关联。

    “渊燕。”

    赵云缓缓地抬起了头,转过头与一旁的小将开口说道:“你这脑子就是灵光,看来文和先生与你的一些兵书确实用心了。”

    “大将军,那些兵书在燕看来确实使人心醉,这还要多谢文和先生之慷慨。”

    邹燕连忙的拱了拱手,轻笑着回应道。

    这邹燕,便是那一日汜水关上,替赵云一枪的少年,后来贾诩见他颇有才能,便亲身教导了一段日子,起字渊燕,意喻渊中之燕,也让贾诩与赵云二人自诩了一段日子。

    “若非我深知奉孝不会说出这种话来,我还真的信了你的说法。”

    赵云轻笑着摇了摇头,“看起来还是我最不适合这将军之位,实在是荒唐可笑。”

    “大将军岂有如此说法,当初汜水关一役,若非大将军之能,我等岂能大捷?”

    邹燕连忙跟着说道:“大将军一役闻达于诸侯,何来如此说法?”

    “我之能?”

    赵云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嘲着笑了笑,伸手摸了摸胯下夜照玉狮子的鬃毛,轻声道:“渊燕,你领一对人马,先行赶往太原郡内,打探一下夷民现如今的战线推到了何处。”

    “诺!”

    邹燕闻言再次一拱手,手中缰绳一紧,看着近在咫尺的军营,折身便冲了进去。

    依旧站在营口处的郭嘉看着邹燕风驰电掣的擦身而过,便将视线放在了缓缓下马的赵云,开口问道:“如何?看你这一身伤势。”

    “无妨,还是要多亏了渊燕及时赶来,用一计将黄巾军吓走了。”

    赵云还有些虚弱的被吕玲绮扶着,一路上朝着大营走了进去。

    ……

    大营内。

    “哈哈哈!”

    郭嘉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跟着说道:“不愧是文和教出来的人,实在是让人一眼瞧得出来。”

    赵云则是看着身侧的随军大夫给自己浑身上下的上着药,有些忍着痛的说道:“我便让他去领一对人马,去太原郡探路了。”

    “怪不得那小子方才那般匆忙,原来是你让他独领一对人马。”

    郭嘉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叹着气说道:“将才啊。”

    “是啊,他可比我像一个将军的多。”

    赵云无奈的摇摇头,跟着说道:“今日,我好像又被什么困扰的紧了,这一路回来想了许多,似乎是想通了,却依旧有一抹哽咽在心头,实在让人难受。”

第八章:循法

    “不得不说,你实在是不适合参与朝堂与军中之事,无论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世,你过于……理想化了些。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郭嘉倾听着赵云的阐述,末了方才轻声开口道:“说上一句比喻,倘若我与文和不曾与你相交,恐怕你早已在那些勾心斗角之间粉身碎骨了。”

    “你说的没错。”

    赵云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早已将一旁的随军大夫遣了出去,营帐之中只剩下了郭嘉、赵云与吕玲绮三人。

    “你啊……”

    郭嘉看着赵云的表情,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若是我来考虑这问题,则必然是不会为了司空而死,虽说有知遇之恩,必要之时会出手相助,却不会以命搏命。”

    “我知道了。”

    赵云轻闭着双眼,微微颔首,低声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没有明白。”

    郭嘉则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步的站起了身,继续的说道:“若是文和来考虑,你可知道又是怎样的做法?”

    “文和先生?”

    赵云不禁一愣,随即试探着说道:“与奉孝并无太多区别吧。”

    “区别大了。”

    郭嘉无奈的摇了摇头,跟着说道:“只要与自己无利益,即便眼看着司空身死,文和决然不会有丝毫动作。”

    “这……”

    赵云的声音顷刻间便沉了下来,“方才的我似乎是懂了,现在却又似懂非懂。”

    郭嘉忽然一笑,折身掀开了门帘,开口道:“这倒是简单,你们与我来。”

    ……

    营地最后,是临时的马厩与粮仓,而这之间,便立着一间颇为醒目的营帐。

    郭嘉便是一路引着赵云二人走了过来,因为是郭嘉负责布置军营,故而赵云也并不知道此处是作何用处的。

    郭嘉看上去并没有告诉赵云的意思,而是随手将门口的几名守门的士卒打发走了,随即掀开了门帘,带着赵云二人走了进去。

    这不算大的营帐之中坐落着六个人,分别两两而坐,这边的四个人在下着棋,另一边的两个人在无趣的翻看着手中的竹简。

    六个人看见郭嘉三人走了进来,下棋的四个人随意的瞥了一眼,便继续手中的棋子,不管不顾。

    而那翻看着竹简的两个人则是将目光放在了赵云的身上。

    赵云在进来的那一刹那,瞬间便将目光聚集在了那两个人的身上,那一日的生死之行,让他瞬间便认出来了那两个人正是那一日差点将自己刺杀成功的杀手。

    郭嘉自然是没有注意这么多,而是径直走到了那四个人旁边,窥看着棋局风云,缓声说道:“盘龙渠中,星罗难布。”

    “左右逢源,循声闻柳。”

    其中一个文士缓手将手中的白子落下,随即轻声道:“这局势,还是破了。”

    “破后而立,反而更妙。”

    坐在其对面的文士闻言缓缓地站起了身子,同样看向了一旁的赵云,“几日不见,大将军果然愈发神气。”

    “若非奉孝提及,云还真是遗忘了诸位随军之事。”

    赵云微微一拱手,继续的说道:“早便体会到计划,可谓是环环相扣,还未请教。”

    “若是说起来,你我二人倒是有一些关系。”

    方才开口与赵云问好的文士不禁一笑,推推手说道:“荀攸,荀公达是也。”

第九章:以民为本

    “荀公达?”

    赵云顷刻间便明白了面前这人的身份,拱手道:“原来是与文若先生是一家,如此说来,的确是有些关系。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叔父也曾与攸提及将军,言语之中倒是赞同颇多,也让攸颇为惊叹,毕竟叔父向来言及过要多于其能。”

    荀攸虽说比之荀要小一辈,却要比荀大上十几岁,此刻却是轻捋着胡子,缓声道:“随着攸在洛阳城中所见,兼之数人的看法与言谈,反而让攸对于将军愈发的感兴趣了。”

    “感兴趣?”

    赵云闻言不禁一愣。轻皱着眉头疑惑道:“不知道公达先生这是何意?”

    “如此心性,非但未在朝堂之深受其害,反倒步步高升。”

    坐在荀对面的中年人忽然开了口,不过并没有其余动作,“若非是洛阳城中,董卓之下,无论是哪一方势力,你都活不到现在。”

    “我并不否认,事实也相差无几。”

    赵云轻笑着摇了摇头,转过头看向了一旁的那两个人,拱手道:“两位,真是许久未曾见面了。”

    “大将军的确命大,在下自然甘拜下风。”

    靠左的人长得还是颇为俊秀,回礼道:“久闻大名,终于正经得见,在下越兮。”

    他旁边的那人便没有这般表现,拱拱手淡然道:“韩龙。”

    赵云再次的拱了拱手,这才再次的将目光转回了这边,看着这十个人,仿佛再说我们几个武夫都已经相互问礼,几位文士也该开口了吧。

    坐在荀攸对面的中年人先行站起了身子,轻声道:“老夫钟繇。”

    旁边的另外两个人也拱手而言:

    “郑泰。”

    “种辑。”

    听到他们自报家门,这倒是让赵云愣住了,半晌方才开口道:“几位皆是蔡司徒亦然推崇之士,没想到云在这天下间,竟有如此不堪了么?”

    这几个人也听贾诩阐述了朝堂变化,为首的钟繇不禁轻抚着胡须道:“不堪与否且不论及,倘若你死,洛阳大乱,方才有机会簇拥新帝,扶正纲常。”

    “我死?”

    赵云不禁失笑,“诸位当真觉得云之死,可以如此?”

    “并无可能。”

    荀攸接道:“只是一线生机,总是要拼上一拼不是?”

    赵云闻言,不禁看向了依旧轻笑着的荀攸,后者面相宽和,让赵云无奈的摇了摇头。

    “陛下年少,加之性格颇为懦弱,难。”

    赵云随意的跪坐在了一旁榻上,轻声道:“你们考虑了这么多,难道就没有考虑一番之后的事情?”

    “我等自然会尽心辅佐,倘若江山不稳,自然寻得汉室新帝。”

    郑泰忽然开口说道:“幽州刘伯安,徐州刘玄德,自然有其可取。”

    “哼!说起来真当是可笑,我本以为荆州刘景升可塑之才,却是狼心狗肺之辈!”

    剩下的种辑开口接道:“汉室有如此拥臣,实在使人气愤!”

    “诸位。”

    赵云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诸位认为汉帝,应如何德行?仁德?还是贤明?”

    荀攸闻言,不禁轻笑着摇了摇头,拿过了一旁的毛笔,在纸上写道:“仁德为怀。”

    钟繇自然跟在了后面::“社稷为重。”

    紧随其后是郑泰:“心怀汉室。”

    最后是种辑:“亲民复汉。”

    赵云看着,不禁笑了笑,同样拿起了毛笔,在上面写下了蔡琰教他了许久的书法:“以民为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666/ 第一时间欣赏佐君兴汉最新章节! 作者:画一局棋难解所写的《佐君兴汉》为转载作品,佐君兴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佐君兴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佐君兴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佐君兴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佐君兴汉介绍:
“东西两个汉,一十二绝传。不闻龙室倾,兴颓原是玄。”汉末乃是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之时,汉室倾颓、天下纷乱。此时正逢穿越而来的赵云出关下山,洛阳却流传着一首让群雄解密的童谣,让并不怎么熟知三国这段历史的赵云踏上了一条辅佐刘备复兴汉室的不归之路。“子龙一心向文,虽枪法出如百鸟佐君兴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佐君兴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佐君兴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