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我的第三帝国TXT下载我的第三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龙灵骑士     我的第三帝国txt下载     我的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44章 444差距

    事实上德军与英军的作战水平并没有战果上显示的那么巨大,英国作战部队事实上战斗力是非常优秀的,百年帝国的积累留给后人的东西是非常雄厚的,至少在军事实力上是非常可观的。

    双方单纯以步兵比较而言,战斗力绝对是在伯仲之间,德军在单兵火力以及战术革新上有优势,英国军队则是在炮兵火力以及武器射程上胜出,真正影响双方战斗力的东西,其实是装甲部队的质量与运用,还有空军的支援力度上。

    德国人所向披靡的进攻,事实上其实是在空军预先摧毁敌军集结地区,破坏对方的防线之后,再由数量质量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撕扯开对方的阵地,然后把已经肝胆俱裂晕头转向的残余敌军交给自己的步兵去收拾。

    这套作战模式依靠的是德国陆军和空军多兵种的紧密配合,以及各个部队在局部地区的经验发挥,说白了其实就是不对称的火力压制战术。用空军的打击还有坦克的快速突击来弥补自身炮兵火力不足的劣势,这也是尽量把德国产能制约下的大口径火炮数量短板隐藏起来的正确做法。

    不过在英国登陆前期,德国作战思想是更快更多的把部队运送到英国本土。这就导致运输力量的组成必须更加精确的计算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是装甲部队作为快速突击力量必须第一时间抢运到英国,为了保护滩头阵地步兵的数量也必须达到集团军水平——于是一些次要的装备就被压缩到了一个相当可怜的数量上。

    比如说汽车,除了一部分装甲部队需要运输油料而准备了部分汽车之外,大部分德军步兵都没有一辆交通工具,甚至连马匹都没有,伦德施泰特将军的集团军军部也只有20多辆汽车,规模竟然比部署在法国的二类步兵军都不如。

    因为缺乏了让德国在法国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摩托化步兵,所以德军的移动速度就成了制约德军作战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面对英国蒙哥马利的诺里奇反击,伦德施泰特麾下的a集团军反应迟钝的主要原因就是除了装甲部队之外,其他部队的调动速度确实不如本土作战的英国军队。

    同样,作为一直不太被重视的大口径火炮部队,因为重量体积的问题,以及炮弹的惊人消耗量,被放在了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毕竟在登陆滩头有海军的火炮支持,内陆上有飞机作为弥补,火炮的重要性就只能被忽略不计了。

    所以在2月20日时,德国才有两个团的150毫米口径火炮作为支援单位被部署在英国本土,而且这两个团缺乏牵引车辆以及炮弹,作战能力非常有限。而腓特烈火箭炮的数量倒是不少,不过因为弹药倾泻速度太快,又车炮一体而拥有较高的机动能力,成了不舍得使用的镇宅之宝,只能在关键时刻在关键地点上使用。

    因此,让英国人能够在夜晚打响反击作战,甚至如同开了外挂一般取得一定战果的原因,相信大家也就都清楚了。作为德国炮兵的补充存在的德国空军对地攻击机部队无法投入战场,所以一直被掩盖的炮火短板在夜间就被突出出来,依靠120毫米口径迫击炮和105毫米口径火炮组成的火力构成,与英国大量14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对战,输赢可想而知了。

    在白天被德国空军压得抬不起头来的英国炮兵在夜间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德军阵地,而在夜里德国步兵也只能以最脆弱的“直接对抗”方式与英国人一较高下——拿自己的短处去打对方的长处,自然事倍功半了。

    另一个导致德国在英国本土作战损失较高的原因,是因为德国进攻部队兵员素质下降。1919年德国国防军被压缩到了10万人,随后经过阿卡多的不断暗中扩充,一直到最后的井喷式爆发,德国国防军总数也不足百万。1938年2月德国国防军(含党卫军)总数超过500万——虽然三分之一还不具备上前线的能力,可是实实在在将100万精锐扩充了三倍,也是不争的事实。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国防军第1师当年是作为装甲部队训练的,老底子是古德里安手中的第1装甲师,后来因为部队扩充,一分为三,一部分成为了第一装甲军下辖第1装甲师,一部分成为了国防军第1步兵师,最后一批成了斯图登特手里的第1伞兵师。后来国防军第1步兵师又被分割,成了现在正在英国作战的a集团军第1步兵师,以及还停留在法国的第1机械化步兵师。

    如此一来,事实上德军被掩盖在战无不胜这个美丽光环下面的实际能力大家就都清楚了吧?德国号称500万大军其实水分是十足的。在后方看押集中营的部队作战能力并不比英国现在的童子军高多少,大部分后方士兵甚至连钢盔都没有配备,防毒面具更是奢侈品一般的装备。

    所以登陆英国的伦德施泰特将军麾下的德国a集团军早已不是鏖战法国时候的a集团军了,在法国伦德施泰特手中捏着第1,第2,第5,第7四个装甲军,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装甲掷弹兵是配有装甲车的真正王牌装甲掷弹兵。现在他手里只有第2装甲军和第5轻型装甲军两个装甲军,差不多能算主力的步兵部队也只有第1步兵师一个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夜里德国人打的没有英国人好,也就不难理解德国人为什么没有如同他们在法国时候一般势如破竹。英国的城镇太过密集,装甲部队突击受到阻碍,步兵挺近速度太慢,缺乏重武器只能在白天进攻,兵员作战水平下降,整体作战表现其实不如法国战役,这些都成了英国之战惨烈无比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阿卡多,事实上德国的将军们也在赌博,他们不愿意把真正的主力部队推到英伦三岛上去消耗。所以在补充了大量新兵之后,他们宁愿看着居高不下的损失数字,也咬着牙准备拿英国的新兵训练自己的新兵了。他们坚信经过惨烈的城市攻坚战之后,英国战场会为德国提供20万以上熟悉城市作战的精锐步兵,这对于缺乏攻坚战经验的德国步兵来说是莫大的好处。

    至于作战时间因此被拖延,其实早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果德国迟迟不登陆英国,那么时间对英国有利,现在英国本土已经成为战场,那么时间也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经过推测,美国人最快进入战争状态的时间是5月中旬,也就是3个月后。而阿卡多的将军们都预计英伦三岛之战大概在4月中旬结束,即便是美国抢时间提前进入战争,那时候英国之战也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美国即便是拿英国北部山区来做文章,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在时间上,德国现在是领先了一些的,于是德国的将领们也舍得15天的时间在英国打熬一下自己的作战部队,因为德国打过苦战的部队其实并不多,参战过的军队大约在190万左右,打过恶战的部队80万都不到,并不如那个在纸面上的550万正规军看着吓人。

    而3月3日这一天,德军在凌晨再一次打退了英国的象征性反击,他们现在已经占领了黑弗里尔、罗伊斯盾、布伦特里。在3月1日攻下了科尔切斯特,获得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哈里奇。滨海克拉克顿以及莫尔登也插上了德国万字旗。

    关键是这一天德军越过了大乌斯河,攻占了马奇还有亨廷登与威斯贝奇,彼得伯勒城头竖起了白旗,英国第7军残部向德军投降,英国中部地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防线缺口。

    德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科比、斯坦福、莱斯特相继易手,最北部的德国军队一直打到了诺丁汉城下的特伦特河沿岸才挺住了自己的脚步。而西部地区,德军猛攻考文垂,英军预备第12军仓促应战,最终败退向伯明翰。3月4日,考文垂成了德军的囊中之物。随后北安普顿被德军攻占,伦敦与利物浦之间的路上联系摇摇欲坠,整个英国的抵抗形势急转直下,让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德国已经做好了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的时候,英国人却投降了——说好的寸土必争呢?说好的视死如归呢?你们不是给平民都发了手榴弹,准备好玉石俱焚了么?到头来老子裤子都脱了,你就给老子看这个?

    中部地区英国守军的投降,确实给英国的防御计划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囤积的油料还有完整的机场以及数百架战斗机被拱手让给了德国敌人,甚至还有刚刚补充给第7军的100辆m3坦克。当然最让德国人开心的还有整整90门14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第445章 445分歧

    这一下德国的战斗机可以飞到利物浦上空肆无忌惮的扫‘射’和攻击了,英国防线的整体崩溃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南北防御力量的不对等。。 更新好快。

    所有人都在等着德军南下占领伦敦的时候,德军却北上了。伦德施泰特准确的抓住了战机,看到了通往胜利的更便捷的方式。脆弱的英国北部防线就像是一个脱光了衣服的妹子,在德国这个大汉面前毫无保留,任君采撷。

    那里有还算完好的工业体系,那里有重要的港口以及运河,关键是那里没有密密麻麻的英国守军。也没有如同树林一般的高‘射’炮和配发了手榴弹的平民百姓。

    为了应对德军空中力量的轰炸,英国几乎90%的防空炮都被调集部署在了英国南部地区,而为了防守伦敦,英国最‘精’锐的步兵也被部署在了伦敦附近,英国人做好了准备等德国人攻入伦敦,好在那里与德国人周旋到最后一刻——只要在伦敦的废墟上坚守几个月的时间,那么英国就有可能在美国的帮助下翻盘。

    当然似乎最后事情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下去,德国人丢下了近在咫尺的伦敦,反而一口气北上了。这一下打‘乱’了英国守军的作战部署,也让他们集中主力在英国南部决战的企图化为了泡影。

    北部地区的部队到底有多薄弱呢?第7军残部投降留给英国人的防线缺口一下子让英国人丢了十几个城市,而顶替第7军守住防线的是英国的一个预备军,这个第12军的指挥官只是勉强守住了伯明翰就已经让丘吉尔满意至极了。

    事实上并不是英国的这个预备第12军多么神勇顶住了“德国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势”——第12军的报告上是这么说的,而是德国人自己主动停止了进攻。因为这一次规模庞大的攻势也让德军消耗了不少储备弹‘药’和油料,在整合当地的缴获物质以及新的补给到来之前,伦德施泰特担心南部的英国部队会狗急跳墙向北反击。

    不过似乎英国人的灾难才刚刚开始,3月8日这一天,英国守军担心自己的侧翼被德国人击破,不顾上级命令放弃了沃什湾,‘波’士顿(英国也有这么一个城市)沦陷。而紧接着林肯还有劳斯等地区的英国部队主动后撤,让出了整个平原地区。

    其实这是北部苏格兰几个掌权者与张伯伦对德国“盟友”的一次“示好”。这些苏格兰当权者们觉得有必要保存实力,在未来的“德国-苏格兰-爱尔兰”三国联盟中保持一个靠上的位置。所以他们将手里的部队向山区撤退,保存实力以观后效。

    事实上德国,尤其是看问题比较清晰的奥古斯等人,是不愿意放走这些英国部队的,德国将领们更希望他们的装甲部队能够在英国的平原上歼灭这些英国有生力量,为今后更好的控制苏格兰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在张伯伦的“自保”计划前面全部落空了。

    北部英国苏格兰守军溃败的背地里,是英国北部山区的英军防线会在今后变得更加稳固,德国高层都知道如今看上去越来越好的前线情况,事实上在后面的和平谈判上却是越来越糟糕了。阿卡多已经几次提醒默克尔,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要承认英国继续存在,也要稳住北部英国这个尾大不掉的“盟友”。

    好处其实也不是没有,就比如说这些英国守军一路溃败,给德国人留下的数以万计的油料物资,德军经过短暂的统计之后发现这些质量远比国内汽油柴油更好的油料,足够德*队用上半年之久,虽然粮食数量相对于稀少一些,不过也够德国35万大军吃上一周还多。

    “张伯伦!这就是你最后捅我的一刀对么?这就是你看到的英国的未来对么?在德国人的‘裤’裆下面苟且偷生?当德国人的走狗?”举着电话,丘吉尔恶狠狠的骂道:“第7军就是苏格兰的老底子!撤往北部山区的第13军也是苏格兰居多!这就是你打算对么?卖掉英格兰?”

    “丘吉尔!你疯了!你和那些议员们都疯了!英国靠美国是靠不住的!你还不是靠出卖英国的利益和殖民地去换美国的物资?我早就说过应该和德国人讲和,结果你们都不听,还说我是个卖国贼。现在只有我能拯救英国了,知道么?”电话那头,张伯伦道。

    “把英格兰送给德国,放弃北爱尔兰,这就是你说的拯救英国?这是毁灭英国!蠢货!”丘吉尔破口大骂:“我是英国首相,国王陛下命令我死战到底!”

    “算了吧,丘吉尔先生。”张伯伦冷哼了一声:“你这个英国首相也快做到头了……国王正在想办法和德国人讲和,现在无论是继续战争还是和平谈判,你都是必死无疑的结局了。另外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你猜美国人援助你的物资为什么正在逐步减少?”

    “是你做的手脚?”丘吉尔有点要疯狂的意思了。

    “不!不不!”张伯伦否认道:“我哪有那个影响力啊。我什么都没做,不过你的国王陛下正在做而已……你以为英国皇室偷偷‘摸’‘摸’在加拿大做的事情美国人不知道?他们减少给你的物资,就是在警告英国皇室不要企图在加拿大建立英国流亡政权——他们更希望国王去美国而不是英属加拿大。懂么?”

    “……”丘吉尔沉默了,他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要凝聚人心往一个方向努力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英国皇室和一些大臣希望英国在加拿大重整旗鼓;他丘吉尔和一些人打算死守伦敦换取美国参战来扳回劣势;现在苏格兰抬出张伯伦来与德国人和谈也是一些人所谓的后路。这些人有自己的想法不足为奇,没有那才真是奇怪了。

    可问题是这些人想的办法是不是真的就是好办法:英国皇室带着一大群官员“空降”加拿大,那让加拿大本土的官员如何自处?这可不是类似中国皇帝的那种“南狩”(就是北面守不住了去南面逃难,自己找个好听的名义叫去南面打猎),因为加拿大并不是英国的领土,而是殖民地而已。虽然表面上看属于英国的一部分,但是其实是有非常高的自主权的半个国家。

    何况美国方面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加拿大出现在自己的北方,即便是罗斯福总统这样的支持英国抗德派,也非常不满英国人北逃加拿大的举动。他曾经不止一次联络过英国皇室,希望他们可以到美国来建立流亡政fu,而不是去加拿大。

    第二条路似乎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丘吉尔自己就是这条路的领路人。他知道这条路其实也没什么好处,只不过是他从一开始就选择好的,不容他临时更改而已。

    这条路就是依靠美国的援助物资,抵抗德国的侵略。听上去还不错,不过美国的物资可不是白白送给英国的,而是依靠英国无数海外殖民地的利益去‘交’换的。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都已经让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的问题也被丘吉尔视而不见,这些都是依靠美国的代价。

    然而事情当然还没有结束,战争结束之后,即便是丘吉尔自己也知道,陪着德国万劫不复的,还有一个英国维持了100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到了那个时候英国就只是美国圈养的一条宠物狗,再也不是叱咤风云的世界第一强国了。

    当然,张伯伦和苏格兰那边做的生意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们不过是选了另一个主子,还是当狗,不过是给德国人当狗而已。好处是不用和德国人打仗了,省下了不少气力骨血,坏处是与德国比邻,没有战后给美国人当狗舒服。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我最后还是败了!败给了你们这些‘混’蛋手里!”丘吉尔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也就没有再破口大骂,而是冷笑了一声说道:“不过你也不要以为你们就一定赢了!历史会记住抵抗到最后的伦敦,会记住我这个英国首相丘吉尔!至于你,只会是一个可怜的苏格兰走狗!”

    “你看!你又说错了。”张伯伦笑着说道:“我让英国人少流了无数的鲜血,就和贝当正在法国做的一样。历史上怎么评价我和你,我现在不知道。不过至少我能活着看到结局,而你,已经注定要在半路离场了。”

    “别得意的太早!张伯伦!”丘吉尔大声的说道:“谁能笑道最后还不一定呢!我亲自坐镇在伦敦,让那个该死的德国元首来打吧,我留给他的就只是一片废墟!”

    “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吧。”张伯伦在电话那头开口说道:“如果你真的希望百万伦敦市民为你一个人陪葬,那说明我确实没有看错你。”--93337+dsuaahhh+29325420-->

第446章 446积累

    在另一个时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中,德国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末世科技。这也是很多战争迷关注德国,喜爱德国的直接原因。

    德意志民族因为严谨和固执死板,痴迷于机械的发展和开发。他们执着于用机械的完美与契合来宣泄他们对于严密精确的追求。所以德国的坦克飞机精密到故障频繁,精密到让人诟病其生产率低下。

    虎式坦克好不好?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这种坦克确实是一场生产效能浪费的灾难,这种坦克的精密和沉重让德国那脆弱的工业体系雪上加霜,最终虎式坦克那可怜兮兮的几千产量被淹没在m4坦克和t34坦克的汪洋大海之中。

    不过至今我们不喜欢t34坦克那粗糙的做工,不喜欢m4谢尔曼坦克的脆弱,唯独却对德国人那毁誉参半的虎式坦克青睐有加,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不过这里要说的其实是一个悲剧的事实,那就是德国人从用上虎式坦克开始,就一路输回到了柏林。

    当然,如果您愿意去查一查资料,那么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残酷的事实,德国人在技术方面,比起世界各国来说确实并不怎么占优势。而且绝大多数的德国技术,其实是落后并且可靠性低下的。

    比如说让人神往的飞翼“隐形”轰炸机,事实上最先开始研究飞翼技术的是英国人,而比较系统的使用飞翼技术来设计飞机试飞的是美国人,反而是德国的那架科幻的飞翼轰炸机,到最后还可怜的停留在图纸阶段。

    另一个被故事掩盖的真相是,德国的v2火箭技术只能说是世界同级别水平中比较靠前的,因为当时美国和英国都有自己的火箭发动机问世。只不过因为可靠性的问题,只有德国人将其用在了实战当中——战果不用多说了,昂贵的v2导弹以一枚平均杀1个人的战绩赢得了“v2狙击枪”的绰号。

    梅塞斯密特公司的me-262战斗轰炸机,是世界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不过因为可靠性问题导致了诸多德国王牌飞行员坠机身亡。事实证明德国人抢先投入实战的me-262战斗机也就只比英国的喷气式战斗机“流星”早了几个月而已,至于谁先起飞谁先服役,还在争论之中。

    至于雷达技术,电子技术,双方都是半斤八两,反而在坦克柴油发动机和飞机发动机技术上,德国人似乎都落后了半拍。究其原因,其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就留下的病根。

    众所周知,德国一战战败之后,被压榨到了一个近似于崩溃的状态。它的军队和科技发展几乎说是停滞的。所以德国的科学技术只能偷偷摸摸在暗中积累发展,自然而然也就沾染上了一些邪气。这些邪气就是发展方式的投机取巧。

    因为空军被取消,只能暗中装备少量的战斗机,这让德国空军迫切需要完美的战场制空战斗机,于是短腿高速全面的me-109战斗机被幸运的开发出来,成了德国空军战争前期制霸欧洲上空的原因,这是成功的例子。

    当然不成功的例子更多,比如说和me-109战斗机几乎同时服役的me-110战斗机、do-17轰炸机,就都是追求高速最终得不偿失,结果只能凑合用的“半失败”作品,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点错了科技树。

    在战争初期阶段与其说是德国人的先进技术帮助德国打赢了波兰还有法国之战,不如说是兵种配合加上新颖的战术让德国人赢得了战争。事实上如果了解二战历史,那么就知道德国二战初期除了me-109战斗机确确实实领先了对手一些之外,它的武器装备大多数都不如自己的对手。

    德国步兵用毛瑟98k步枪,和对手差不多;德国的装甲部队用1号2号坦克还有捷克的38t型坦克,除了有无线电便于协同之外性能都不如法国还有英国坦克;德国的斯图卡性能本身就非常一般,轰炸机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所以一幕诡异的画面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德国人的坦克炮只有50毫米的时候,打得对手跪地求饶,当德国人用上88毫米坦克炮的时候,反而被对手打得灰头土脸。德国人只有毛瑟98k步枪的时候,横扫法兰西,当德国人用上mp-44的时候,只能蹲在柏林的战壕里苦笑着看苏联红旗在国会大厦上升起。德国人驾驶着短腿火力弱的me-109战斗机的时候,他们在欧洲天空上罕逢敌手,可是当德国空军用上me-262的时候,却眼看着密密麻麻飞过柏林的b-17轰炸机无能为力。

    阿卡多带给德国军队的并不仅仅是战术上的正确革新,更是为德国大幅度缩短了摸索发展的时间。他带给德国国防武器发展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思路,也是最有效率的科技攀升路径。不用再走进歧途,不用再去探索和论证,因为有历史为镜,自然就能得出最快捷效率的发展方式。

    所以德国在这个时空中没有为了me-110双发战斗机这种东西浪费自己的产能和时间,虽然好用但是短腿的me-109也没有成为德国空军固步自封的理由,当然德国也没有在性能落后的1号2号坦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可惜的是有些事情阿卡多可以帮助德国科学家做到,有些事情却是他也无能为力的。比如说他可以说服德国用更大的坦克火炮口径,却无法解决后坐力的问题——这就要求德国的科学家自己去实验和改进了。

    而另一方面,阿卡多提出的东西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原理,自然也就没办法帮德国的技术人员去解决难题。比如说他提出应该发展电子计算机,不过人类历史上的那种巨大的电子管计算机究竟是什么个原理,他作为历史助教确实一问三不知。

    于是阿卡多迫切的需要人才,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过自己赫赫大名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帮助阿卡多填补他指明的宏观发展方向与德国实际科技进步之间的空白。一旦这个空白被他所填补,那么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将被加快,世界也就进入到一个独特的“阿卡多时间”,这段时间里无人能够打败他,他就会成为20年里步步领先世界的科技领航人。

    那些原本会出现在美国的发明创造将会出现在德国,那些美国主导的科学变革将会在德国诞生,而这个德国将是一个独霸欧洲的强大国家,而他阿卡多自己也将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国家领袖。

    正因为如此,阿卡多比任何人都重视德国的技术储备,他甚至要求辛德拉每隔几天就要提醒他注意一次德国科学家的近况还有他们研究的课题还有项目,而且他早就开始垂涎英国还有美国的技术人才,想尽办法将这些人才“挖”到德国。

    那些请不来的科学家以及技术工程师们,阿卡多想尽办法让他们永远的闭上嘴巴,英国喷火战斗机的设计者乘坐的船只,就被当初还弱小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击沉在了北大西洋。那次行动差点把德国推向了英国的对立面,不过冒险总是有着超乎想象的回报,阿卡多赌赢了,他让英国在现在依旧没有能够完成喷火战斗机的设计定型工作,让德国战斗机继续在性能上保持着对世界各国的领先优势。

    而那个有意拖延军事科技研究的爱因斯坦最让阿卡多头疼,他已经亲手把和自己有交情但是信仰不同的朋友希特勒送进了坟墓,所以实在不想再把一个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的伟大科学家也杀死了。

    怪就怪那个固执的老头儿实在是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啊。即便是不赞同德国对外扩张的政策,也不要刻意拖祖国的后退好么?阿卡多很难想明白这些科学家脑子里的想法,也真的恨不得质问一下爱因斯坦这么做到底是因为什么?

    德国的军队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德国的女人正在后方加班加点的工作,凭什么就你这么光明正大的阻挠着德国扩张的脚步?凭什么就你这么一个人敢理直气壮的举着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违背我的意志?阿卡多有的时候真的很想抽爱因斯坦一个耳光,大喊一声:爱干就好好给我干,不爱干这份工作就给我去地狱吧!

    不过想起那些在国防军年代的时光,想起两个人一起在下午时分喝茶笑着谈论原子知识的那些日子,阿卡多还是决定再给这个曾经的好朋友爱因斯坦一个机会。

    想到这里,阿卡多勉强挤出了一个微笑,在码头的风中走向了停靠的船只上走下来的英国科学家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来到德国,我冒昧的请大家过来,只是想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各位免受战乱之苦而已。”

    第一个走下船只的,是白天被德国特种部队带上船的图灵,阿卡多因为看过这个人的照片,一眼的认出了这个男人:“您好,图灵先生,欢迎您来到德国,也非常感谢您愿意为德国人民服务。”

第447章 447并非邋遢

    一名穿着德国少校服装的男人跳下了轮船的悬梯,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感觉到非常满足一般的闭上了眼睛。他的身后跟着两名军官,一名上尉一名少尉。

    而不远之处,一辆涂着沙漠黄的野战汽车正在被一群光着膀子的意大利士兵从船上调运下来,虽然只是三月中旬,不过古老神秘的非洲大陆上依旧是炎热无比。

    “听说凯特尔将军的b集团军正在向荷兰境内移动,元首已经下定决心准备支援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了?”少校带上了皮手套,避免被太阳晒伤皮肤,开口问道。

    那名少尉点了点头:“英国不是一个集团军可以征服的对手,何况我们已经被抽掉出来了。”

    两名意大利的军官迎面走了过来,身上的衣装满是黄沙和尘土,看上去有些狼狈不堪的意味。不过看得出来他们只是刚刚从远处的沙漠里回来,并非是吃了败仗。

    “欢迎您来到非洲,隆美尔将军……为了欺骗英国情报部门,不得已让您穿着少校的服装来到这里。”意大利负责接待的军官伸出手来和隆美尔握了握手,笑着说道。

    隆美尔背着手走到自己刚刚被放下来的汽车旁边,似乎很满意这辆跟随了他自己多年的旧款奔驰汽车,满脸微笑说道:“怎么来的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怎么走的。”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远处的方向:“元首对我说,和给伦德施泰特将军的承诺一样,什么时候我拿下了开罗,什么时候就给我元帅的权杖。”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然后开口:“不过我的部队现在还在路上,这一次你们的失败让元首非常恼怒,原本已经在谈判的英国人的投降又因为你们的战败终止了。”

    “将军,在战争开始之后中东石油进口就已经被英国人切断了,现在意大利的燃油储备根本经不起消耗,北非的我们是意大利唯一的指望了……不过英国人显然比我们准备的更加充分,他们拥有非常精锐的步兵。”意大利军官解释说道。

    “这些都是你们的问题,我这一次来只是旅游的。”隆美尔坐上了那辆已经卸掉了帆布顶棚的敞篷汽车,少尉已经发动了车子,那名上尉则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隆美尔对站在一旁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大利军官说道:“如果你们真的着急,那就把火车开快点,好让我的部队快点到达港口,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告诉你们的领袖先生,准备好油料还有保证弹药的运输通畅……”

    意大利的后勤供给体系已经因为提前开战而变成了一滩烂泥,没有人知道意大利的军队何时才能准备好战争,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在******的意大利军队差不多是整个意大利王国里最能打的一支军队了,可惜还是输给了兵力远不如他们的英国北非守军。

    已经丧失了地中海制海权的英国海军大部分不是退入埃及就是直接进入印度洋了,意大利海军却因为缺少油料和战争准备无力追击英国海军。虽然控制和基本切断了地中海的英国运输线,不过意大利海军没有能够控制苏伊士运河,唯一的一次炮击埃及还被英国空军击沉了一艘驱逐舰。

    至于意大利那个和德国空军比起来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的空军部队,在北非却焕发出了自己的青春。意大利的飞机性能非常一般,却胜在数量庞大并且结实耐用,很适合在北非这种广袤的地区使用。

    当然了,现在意大利的空军战斗机部队最精锐的一批使用的是me-109c型战斗机,数量竟然有300架之多,而且意大利购买了这种飞机的生产许可,这种战斗机的数量在意大利部队中还在持续的攀升。

    隆美尔麾下的新建l集团军可不是意大利部队,这个正规的德国主力集团军下辖4个步兵军和德国第7装甲军,总兵力超过30万人。整个集团军汽车多达1400辆,第7装甲军经过加强之后拥有3个坦克师,坦克有800辆之多。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还有油料有多么庞大就可想而知了,加上作战需要的弹药以及磨损的零件补充,后勤方面就足以让人头痛欲裂。

    所以自从意大利在北非被英军击败,不得不向德国人求助之后,意大利的领袖墨索里尼亲自视察了意大利军队针对北非作战的后勤准备工作,在德军部队进入非洲之前,勉强把北非方向上的运输补给等后勤工作给准备妥善,甚至不惜抽调了一部分意大利军队的补给,让德国l集团军的后勤补给达到了90%的水平。

    这个后勤补给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德国军队自己的后勤物资补给无非也就是85%左右的水平,一些次要物品的运输和发放都要慢上几天。不过德军的这个成就,已经让补给一团糟的意大利汗颜了。

    意大利的部队物资补给基本上只能维持在60%的水平,这个脆弱的补给率让意大利的部队只能打出本身作战能力的50%甚至40%来。如果再计算一下意大利军队本身作战水平只有英国军队作战水平的80%,那就可以轻易的换算出来意大利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大约只有英国军队的三分之一。

    “两个月之后,我就要在这里展开反击了。”站在汽车的座椅上,隆美尔端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铁丝网还有意大利守军的防御阵地,开口喃喃自语:“算上意大利的部队,我手里大概会有60万的作战部队,是英国人的二倍。如果油料和弹药以及食物充足,一口气打到托布鲁克?会不会太快了?”

    一阵风沙吹来,打在汽车的风挡玻璃上,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响,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遮挡住了眼睛。少尉趴在方向盘上,咒骂着这种他从未见过的鬼天气。

    “一马平川的沙漠,只有丘陵还有广袤平坦的地形。”隆美尔兴奋的不顾黄沙漫天,大声的喊道:“这里是装甲部队的天堂!在这里给我1000辆坦克我就能够横扫一切!哈哈!打赢了英国佬,我就是德国元帅了!”

    喊着喊着,他的声音就变了味道,在风沙过后,他吐了一口唾沫,吐出了满嘴的沙子。然后发现嘴里依旧是涩涩的,还是可以感觉到沙子摩擦牙齿的吱嘎声。

    从此之后,他就要远离欧洲主战场,在这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了,他就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统领一切,也对一切作战负责。胜利了,他会赢得如同勃劳希契一样的荣誉,失败了,他就要战死这片沙子当中。

    他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已经在意大利接受技工们的改装,安装特殊的空气过滤器等等设备,用来让金贵的战斗机适应北非的沙漠气候,整整300架战斗机和200架老旧的斯图卡以及150架do-217被划分给他指挥,确保他的军团上空的制空权。

    不得不说自从有了新式的斯图卡2型攻击机,德国的攻击机部队就在逐渐的淘汰斯图卡,所以这一次空军的凯瑟琳能够慷慨的一口气拿出200架斯图卡来支援隆美尔,更多是怀着旧物利用的心态而非忍痛割爱。当然这些飞机比起英国人在北非使用的战斗机要先进了不止一点,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也正在接受沙漠黄的迷彩涂装,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给发动机安装适合沙漠地区使用的空气过滤系统,临时给部队配发睡袋和防风帐篷,还有几十台海水淡化系统也被运输到了意大利港口,准备送往******。

    灰色的经典德国军队服装也不能继续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意大利一家布厂生产的淡黄色布料生产的同款式德国军服。一些地方还根据沙漠地理环境做了适当的改进,比如领口就设计成了可收紧的款式。

    根据前期的考察以及专家的建议,隆美尔的l集团军还在意大利临时定制了3000个风镜,配发给坦克车长还有驾驶员,侦察部队还有汽车司机,同时所有的部队都在进行沙漠中的各种生存训练,包括野外宿营以及如何躲避沙暴袭击。

    另一个困扰隆美尔的问题是,意大利的运输能力无法保证他的部队全部到位,而且他的部队也不可能全部到位,意大利声称他们只能一口气运输大约3万人和装备同时到达非洲,而隆美尔自己知道号称35万大军的l集团军事实上只有15万人,另外的20万人还在训练和招募中。

    “让我们看看非洲的英国人到底有多厉害吧。”隆美尔终于还是吐干净了嘴里了沙子,坐回到车子里苦笑着看了看自己身上那套已经被黄沙吹得变了色的少校礼服:“看来意大利军官原本并不是那么邋遢,我在这里生活几天,估计也是那副模样了。”

第448章 448哈洛

    “你是说那些原本被我们牢牢控制的技术人员都不见了?”丘吉尔这几天可没有什么好心情,他不得不躲避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看着地图上那些已经都不存在的英国部队发呆。

    事实上前线的指挥官们已经下令将一些只有几千人的不满员师拆分,编入一些真正的作战部队当中,所以丘吉尔的地图上那些只有名字却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部队其实已经不见了。但是一些老字号的部队得到了加强,而这些部队奉命扼守着几个通往伦敦的重要通道。

    听到丘吉尔的质问,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不知道该什么回答。他的人员确实对那些重要的人物进行了保护,派出去的都是还算机警的老手,结果依旧在自己的腹地利物浦被人干掉了上百人。

    德国的特种部队神出鬼没,他们在伦敦制造了各种麻烦,让他这个情报部门的负责人焦头烂额,然而在利物浦又出现了这样的一支德国部队,这就让他崩溃了。事实上德国特种部队的出现,让英国有关部门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机构可以抗衡这支特殊部队。

    传统的情报局虽然在情报分析和获取上能够抗衡德国的这些特种行动小组,不过他们却没有足够的打击力量。军队虽然可以镇压这些特种部队,却因为行动迟缓根本适应不了这些特殊部队的行动节奏。警察就更不是这些特殊训练过的德国军人的对手了……

    而且战争状态下的英国一片混乱,人民流离失所,失去了以往各个部门对整个国家的监管,流民无法统计,陌生人到处都是,更给了德国特种部队横行无忌的环境。

    “首相先生!对方出动了一支可以在我军占领区独立行动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不同于以往的间谍活动,并非是骚扰,他们拥有很强的作战能力,而且目的明确情报完善,不是我们一个部门能够对付的……”熟话说责任都是大家的只有功劳是自己的,这种情况下还不推卸责任,他估计自己的情报部门负责人也就干到头了。

    于是他赶紧把准备好的话推了出来:“海军的检查不全面也不完善,陆军方面也不配合我们的行动……我们情报部门也是没有办法啊……”

    找到海军将领的时候,海军将领的说辞是:空军没有办法提供掩护,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找到空军将领的时候,空军将领的说辞是:陆军把前线机场丢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找到陆军将领的时候,陆军将领的说辞是:海军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现在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也这么说:事情是陆军还有海军的责任,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换成是多么好脾气的人,几天来听到互相踢皮球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推辞,也会爆发出自己的怒火吧?所以丘吉尔怒了,当着情报部门负责人的面大发脾气:“你也没有办法?陆军没有办法!海军没有办法!空军也没有办法!你们都在等我想办法?还是说你们其实已经想好了办法,准备去投靠张伯伦那个新主子了?”

    一看首相翻脸了,情报部门的负责人知道自己的官位可能是保不住了,不过他也没有太难过,现在这正时刻当不当官还是次要的,能不能保命才是主要的问题。

    于是这个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很是麻利的从自己西装的里面口袋抽出一张写好的辞职信,放在了丘吉尔的办公桌上,非常为难的说道:“首相先生,既然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我愿意辞职。”

    什么叫做无耻?这就是了。德国人都快兵临城下了,你说辞职不干了准备跑路?你丢下的烂摊子谁来接手?那些已经丢了的科学家还有工程师们,可都是大英帝国未来的希望啊,你说丢了就给丢了,辞职就算完了?

    “行李收拾好了?准备去利物浦?然后乘船到美国?那里安全,还有薪水可以拿。”丘吉尔冷笑了一声:“那里有很多人等着你,随便说出一点英国的机密就能让你活的很好。你们每一个都为自己想好了退路,谁为英国人民想过?谁为大英帝国想过?”

    我只是辞个职而已,用不着用大英帝国的未来压我吧?而且英国现在这个下场,还不是你们这些大人物祸害的?管我什么事?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腹诽道。不过他还是没有勇气把这些话说出来,只能默不作声表达着自己的不屑,或者说不满。

    “首相!您的电报。”这个时候,一个秘书走进了丘吉尔的办公室,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里面的尴尬气氛,不过丘吉尔只是接过了电报看来了一眼,就又一次大发雷霆了。

    “他们是猪么?他们是猪么?一个师的部队守不住一个小城!那是整整一个师的部队!”丘吉尔一边大声的咒骂,一边挥舞着手里的电报,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不说话,因为他不用看也能知道,那是哈洛丢了。

    德国军队在北部巩固了自己的防御部队之后,又一次展开了南部的攻势,英国守军被北方自己人丢弃的140毫米口径榴弹炮打的抬不起头来,节节败退一直到哈洛城下。

    原本丘吉尔希望哈洛可以坚守三天甚至是十天的时间,为他的伦敦保卫战争取更多的时间,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哈洛的守军只坚持了5个小时,就把伦敦的门户哈洛丢给了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

    如果不出所料,中午的时候德国人的大炮——确切的说是英国人丢弃的大炮就能够打在伦敦的街头了。他丘吉尔计划的百万伦敦人死战伦敦的计划还没有取得进展,就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不久之后他丘吉尔就能够听到德国人的大炮声,听到机枪的嘶吼,他自己也会成为第一个在位时首都被敌军陆军攻击的大英帝国首相。

    “出去吧……都出去吧。”丘吉尔无力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无奈的挥了挥手说道:“让我自己静一静吧。”

    如蒙大赦的两个人赶紧退出了首相的房间,来到了宽敞的地下防空洞的走廊里。

    “我们,真的完了么?”女秘书看着情报部门负责人开口问道:“德国人已经打到哈洛了?”

    “恐怕是真的,小姐。”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叹了一口气说道:“虽然几天前我们在北非击败了意大利人的进攻,不过我们这里的情况确实非常糟糕。”

    “如果,我愿意给你一些报酬,你能安排我离开伦敦么?去北面或者去美国都行,加拿大也可以。”女秘书轻声问道。

    看了一眼女秘书那妖娆的身段,情报部门负责人吞了一口口水:“你打算给我什么报酬?”

    “晚上,你在防空洞出口等我。”女人一看男人的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想法,越发妖娆的笑着,开口说道。

    “好的,这没有问题。我会安排你离开这里到美国去,只要你能够取得离开的许可。”男人点了点头。

    “要是没有许可呢?”女人又开口问了一句。

    男人一愣,然后依旧点了点头——这年头谁还在意那个许可?也许哪天丘吉尔发现自己的女秘书已经不见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他还有心情去找一个失踪的女人么?

    果然不出意料,中午的时候德国人开始了炮击伦敦。十几发炮弹落在了伦敦的东北角市区内,将几个尚且完好的楼房炸成了废墟,几十名平民死亡,上百人受伤。

    伦敦的大街小巷如今已经看不见什么平民在走动了,偶尔看见几个拎着弹药箱和枪支的士兵匆匆跑过街头,也都是弯着腰,这里已经成为了前线,这里已经成为了战场。

    丘吉尔下午的时候和自己的秘书还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伦敦守备军总司令的陪同下,视察了被德军炮击的地区,和几个被临时找来的老人握了握手,给随行的记者留下了几张照片之后,首相大人就匆匆撤回了自己的地下室。

    晚上的时候英国守军暂开了对哈洛地区的反击,双方激战了整整一个夜晚,也没有能够分出胜负。两国军队在废墟之中反复争夺,结果是英国人夺回了哈洛的南部城区,不过付出了5000人的沉重代价。和原本坚守哈洛的英国新兵不同,这一次英国守军损失的是从各个角落里抽调的老兵,所以这一次交战英国人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第二天的时候双方的战斗继续进行,英国人控制的哈洛南部城区被德国轰炸机反复光顾,最终英国人放弃了这里退回到了伦敦近郊,哈洛争夺战以德国胜利结束。

    德国a集团军司令伦德施泰特在当天的夜里给柏林发送了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言简意赅:我已占领哈洛,伦敦攻防战明天即将展开。元首阿卡多?鲁道夫万岁!

第449章 449无声无息

    “德国人已经这么近了?我的上帝啊。”听到德军已经可以炮击伦敦的时候,约翰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上一次听到德国人进攻的消息,还是在剑桥附近,天晓得怎么这么快就打到伦敦了。

    作为约翰靠山的那名军官一脸苦笑,这些不利的战争消息自然不会随便到处宣扬,理所当然的能少说就少说,如果不是瞒不住了,政府甚至还会宣称德国人被打跑了呢。

    他们的中午饭没有吃,并不是因为太忙,而是因为已经没有了粮食。德军已经开始攻城,给平民提供粮食这种小事情自然而然的被人遗忘了。整个伦敦沉默异常,就如同一个濒死的巨兽,安静的让人窒息。

    约翰和军官两个人出去找吃的,结果两个人在废墟里翻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像样的食物。两个人一前一后往所在的防空洞走去,心中充满了沮丧。

    听说军官花了一大笔钱,甚至拿出了一直藏着的金条,才买通了关系弄到了一个前往美国的名额。可是因为战争情况急转直下,他还没来得及将儿子送走,德国人就打进了伦敦。交通一片混乱,德国飞机的轰炸变得凶狠无比,于是军官的儿子错过了登船的时间,只能和约翰一家一同蹲在伦敦的防空洞里忍饥挨饿。

    这些天军官的心情非常不好,原因不用问也能知道。两个人在一个街角停了下来,军官抽出两支香烟,两个人就这么站在街角吞云吐雾。

    “上面有命令,要分发汽油,刺刀。”军官一边抽烟一边说起了刚刚分配给他的任务:“那个混蛋丘吉尔是想要让所有人和他一起下地狱。”

    “让他去见鬼吧,军队守不住阵地,让女人和孩子陪葬,也真难为他想得出来!这种混蛋怎么就成了英国人的首相呢。”约翰跟着吐出一股白烟,破口大骂道。

    远处跑来十几个英国士兵,看装束就知道是一直在前线的英国主力部队。他们的衣衫有些残破,上面布满了灰尘还有泥土。这些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却依旧紧紧抓着自己手中的枪支。

    有人拎着弹药,有人扛着机枪,还有人一手拎着手榴弹一手拿着步枪,这些人弯着腰小心翼翼的贴着墙移动,经过了约翰还有军官身边,没有人敬礼也没有人停下,眼神就如同在看两个死人。

    倒数第二个士兵停下了脚步,伸出手来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开口:“有烟么?来一根。”

    约翰摸了摸口袋,苦笑着摇头。军官摸出了烟盒,抽出一支来递给那个士兵。然后又划着了一根火柴,帮那士兵点上。

    那士兵吸了一口,然后点头道谢:“谢了,你们最好离开宽敞的地方,德国人有一些喜欢渗透进来的小队,他们的狙击手打的很准。”说完,他就跟上了自己的战友,向着远方不停冒着黑烟的街区跑去。

    “说的好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军官鄙夷的看了看那些跑远了的士兵,一脸的冷嘲热讽:“他们连阵地都守不住,还好意思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要是我……”

    约翰正听着军官的抱怨,突然看见靠山军官的胸口被什么东西击穿了,鲜血四溅喷洒在他的脸上,他吓得赶紧缩了一下脖子,然后连滚带爬的逃向了一边的拐角。

    响亮的枪声传来,约翰也大概听出了枪声的方向,他调整了一下自己隐蔽的角度,避免自己被狙击手击中,然后贴在墙上蹲下身体看着已经倒在地上的军官。

    “嘿!你没事吧?”约翰吓得连烟都掉到了地上,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军官悄声问道,生怕惊动了什么人一般。

    “我……被……打中了!救……我……”靠山军官似乎连呼吸都伴随着疼痛,在地上一点一点挣扎,断断续续的艰难开口求助:“救命……”

    “上帝啊!我不敢靠近你!长官!他就在那边的大楼附近,我出去就会被击中的!”约翰靠着墙壁流着眼泪说道:“你……你等等我!我去找个棍子来!你抓住棍子,我拉你过来!”

    他急中生智,赶紧反身跑向相反的方向,丢下了地上依旧在一遍一遍重复喊着救我的军官,跑到了一片废墟附近,在上面抽出了一条破烂的窗帘,赶紧又跑回街头军官倒地的位置。

    不过他跑到地方之后并没有把窗帘丢出去,因为地上倒着的军官已经没有了呼吸和挣扎。他睁着眼睛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安静万分。约翰靠在墙上喘息着,看着那个已经逐渐变得冰冷的尸体,眼里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和自己在这个地狱一般的伦敦相依为命这么久了,照顾自己这么久了,临走的时候你竟然连一句遗言都没来得及留下,可悲。

    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坐在这里看着尸体看了多久,一直到几个英国士兵跑过他的身边,他才回过神来。一个英国士兵绕过拐角靠在墙上喘息,然后看了一眼脚下坐着的约翰。

    “说了可能有狙击手,你们不听。”那士兵冷笑了一声,然后踢了踢脚边坐着的约翰的大腿,指了指墙的另一边:“你如果想死可以继续在这里坐着,那个方向二百米不到的十字路口边上有一辆德国坦克,要不了多久就能开过来。”

    约翰又看了一眼军官的尸体,他不敢在这里停留,只身站起来跟着几个英国士兵跑向街道的另一侧,在到了终点的时候,他回过身来又看了一眼军官的尸体,发现那边的拐角处,他刚刚坐着的地方另一侧,正好有一个德国士兵漏出了半个脑袋正在看向他这边。

    他赶紧跑进这头的拐角处,隔开了双方的视线。这是约翰一生之中第一次见到德国士兵,那个年轻的德国小伙子有点像他邻居家的儿子,只不过看上去要大上几岁。

    约翰这才知道自己距离德国士兵究竟有多近,他看了看自己家所在的防空洞的方向,从一名英国士兵的手中接过了一支李恩?菲尔德式步枪。他端起枪来,拉动了一下枪栓,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那颗还带着温度的手榴弹,拉开了保险环用力的掷向了德军冲过来的方向。

    战斗在街头巷尾激烈的进行,约翰端起步枪来也不敢瞄准,只是打出子弹之后机械的给步枪里的弹药上膛,然后继续射击。他和几个英国士兵坚守在街角的几间屋子里,随后赶到的部队推来了一门反坦克炮,几十个英国士兵奇迹般的坚守住了阵地,一直打到傍晚这里的枪声才渐渐平息。

    在交战的过程中,时不时有爆炸从周围的建筑物里传来,很多平民知道德国人打了过来,自己又没有胆量去袭击德国军队,就选择了提前自杀这个办法,那些发给人们的手榴弹,就成了最好的自杀工具。

    然而当约翰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那支步枪在几个新“战友”的陪同下,回到自己的家里的时候,却发现今天离开这个世界的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军官那么简单。

    那几个被约翰赶走的痞子流氓又回到了这里,他们因为饥饿又开始在附近作案,这一次是趁着约翰不在刻意来报仇的。不料准备对约翰的妻子还有孩子们行凶的时候,不堪****的约翰妻子拉响了留在家中的那颗手榴弹。约翰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还有几个地痞流氓的尸体现在还躺在防空洞里,玛丽太太则蹲在墙角疯疯癫癫。

    约翰面无表情的看了看防空洞里剩下的几个老人还有女人,突然笑了起来:“呵呵呵,哈哈哈。好,很好,我拼死在外面作战,而你们就是这么酬谢我的……”

    气急攻心的他一把抓过了战友身上的手榴弹,拉开了保险环。几个战友吓得赶紧逃出了防空洞,随后防空洞的大门就又因为一声爆炸喷出了浓浓的灰尘。

    约翰死了,作为一个最普通的伦敦小人物,最默默无闻的死在了自己的“家”中。他拼命的活过,有过美好的希望,想要拼命给孩子争取一条活命的道路,失败之后他家破人亡。

    而作为约翰靠山的军官也死了,他曾经有希望比约翰的结局更好,不过他依旧死了,死在了一个街角,死在了那个曾经无数次走过的熟悉地方。而他的孩子下落不明,妻子被约翰杀死在了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伦敦的巷战依旧在进行着,英国的士兵死守在每一个角落,他们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阻止德军的进攻,在每一个街区每一条道路上争夺,在每一个大楼的每一个房间里争夺,在每一个房间的厨房和客厅里反复争夺,至于争夺什么,他们自己似乎也不知道。

    伦敦巷战开始的第一天,德国军队攻入了伦敦城郊,在市区外围与英国守军猛烈的交火。英国人经过一天的苦战,夺回了德军占领的大部分街区,把德国人赶回到了城市的边缘地区。

第450章 450伦敦之战

    “轰!”一枚炮弹击中了伦敦市中心的一栋建筑物,爆炸让这个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终于在灰尘中倒塌,腾起的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几个街区之外都能清晰的看见这里的地动山摇。

    地下室里,因为剧烈的震动掉落下了几缕灰尘,丘吉尔靠在椅子上落寞的看着硕大的伦敦城区地图,在那里他可以真正的看清如今的形势,真正的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远离战场的时候,他总是埋怨前线的部队为什么如此不堪,在德国人的攻势下几天就败退了下来。现在他自己身临其境,这才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一次世界大战,这才想起在战火中渡过一个小时那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

    伦敦是非常巨大的城市,德国人在市郊的进攻其实距离丘吉尔所在的地方还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不过一些远程的大炮依旧可以光顾他现在头顶上的街区,而那些大炮无一例外都是缴获自英国军队的武器。

    守备司令部一个小时前来过电话,德国人距离那里的直线距离只有不足300米了,一些德军掷弹兵正在用“楼房拆除器”攻击他们附近的大楼,在电话里就能听见那种地动山摇的爆炸声。

    想象中那种大范围的市民用手榴弹和德军同归于尽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倒是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时不时传来用手榴弹自杀的爆炸声。德军早就已经领教到了市民用手榴弹进行的袭击,所以对待伦敦的英国市民也格外的小心翼翼。

    凡事有市民投降的,他们都要求在远距离上高举双手,然后接受搜身检查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才被专人押送到后方,不过依旧有各种记录表明,德国军队为了图方便而随意枪杀投降的伦敦平民百姓。

    伦德施泰特在接到了一封阿卡多的电报之后,在伦敦实验起了一种新式的攻击战术,这种战术就是快速突击进入城市,攻击之后撤退回原本的防线,把已经成为废墟的地区重新让给对手。

    然后利用火炮和飞机的优势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压制,将扑出来想要夺回阵地的英国士兵歼灭在自己早就熟悉的地形区域内。看似攻击速度减慢,不过能够有效的杀伤英国士兵。如此反复的攻击城市的一个角落,消耗整个城市的防御兵力,达到消耗对手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而那片反复被让出去的地区,早就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和野外毫无区别,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巷战优势,作战方式也更加适合德军部队。

    不过英国人也不是傻子,在反复争夺了几个街区之后,他们开始停止无意义的反击,也并不试图夺回已经丢失的阵地,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坚持着,一打就是整整一天。

    区别是德国军队的伤亡越来越少,英国平民的伤亡越来越多。而伦敦这个英国首都城市,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已经大约有五分之一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废墟。

    也不怪英国平民咒骂自己的政府,同为战败国的法国,巴黎现在还丝毫无损的摆在那里,市民要忍受的无非就是德国巡逻兵的滋扰而已,而英国伦敦现在已经毁灭,至于剩下多少才算结束,只有上帝知道。

    英国人不是傻子,德国人显然也不是。前线的德国步兵越打越精也越打越熟练,最高统帅部练兵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着,已经有大约2万名熟悉城市作战的老兵被运回本国,充当各支新组建部队的教官和骨干。

    而且德国人开始用各种办法来拉近巷战中的差距。他们用“楼房拆除器”将怀疑有英军的楼房打得千疮百孔,用腓特烈火箭炮对某一地区进行冷箭一般的突袭齐射,这种压制打法让英国守军吃了不小的亏,因为运气的关系,至少有三个营的英国士兵曾经被德军火箭炮覆盖过,损失了至少700名老兵。

    原本这么打城市作战,是在给后勤增添压力,不过德国缴获了不少英国大炮,至少在英国境内补齐了炮兵火力的短板,而获得的燃油让德国运输舰省出了不少空间运输腓特烈火箭炮的炮弹,所以攻打伦敦的德军弹药还算充足。

    相反却是英国的补给开始捉襟见肘了。美国因为英国皇室逃难加拿大,暂停了一部分对英国的援助,这一下让英国本土的守军彻底陷入了没有补给的尴尬境地——子弹还好说,储备的多少还有一些可以拿来应急,重型武器装备就彻底绝了来源。

    美国的m3坦克彻底断货,英国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的现状直接导致了伦敦周边守无可守,a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沿着伦敦郊区的边界横扫一圈,轻松完成了对英国首都的合围工作。泰晤士河上硝烟滚滚,英国首都危在旦夕。

    丘吉尔没有忙着逃走,他依旧还在伦敦市中心的地铁下面,他的那间地下办公室里。英国人在伦敦有大约10万可堪一战的守军,还有大约10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这些人守卫着丘吉尔的伦敦,守卫着曾经的大英帝国最后一道防线。

    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医院的玻璃都被炮火震碎破裂,虽然已经是3月,外面也并不太过寒冷,不过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老人和伤患们,依旧只能无助的等着他们最后时刻的来临。德国的炮弹可不长眼睛,已经有不止一处医院被炮弹击中,也已经不止一处挤满了平民的房间摇晃倒塌。

    英国的士兵如同鼹鼠一般,在废墟和满是灰尘的建筑物里寻找吃的东西,他们满身灰尘,拎着步枪小心翼翼的从街道的一侧跑向另外一侧,然后钻进楼房的大门,一点一点迈步,走上吱吱呀呀作响的楼梯,用枪托砸开锁着的房门,翻找自己能用的东西。

    御寒的毯子,一些调味品或者是主人来不及取走的钱还有一些急需的弹药——很多人都把政府分发的手榴弹留在了家中,他们没打算和德国人同归于尽,更多的人选择了离开逃难或者直接投降。预想中满城决死的场面没有出现,更多的是面黄肌瘦垂死挣扎的平民百姓蹲在防空洞里等待他们最后的命运。

    这些搜索民宅的英国守军们和做贼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要躲避德国人的炮弹还有狙击手,然后取走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努力不把自己的小命搭上。有的时候运气并不怎么好,他们用脚踢开大门的时候空气里弥漫着恶臭,房屋主人的尸体已经腐烂多时,样子能够让人恶心的吐上几个小时。

    更倒霉的时候,他们踢开房门或者拉开抽屉就会被手榴弹或者地雷炸上天,有些时候是其他英国守军埋设的诡雷,有些时候是德国特种部队在几天前就布置好的陷阱。

    不过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也需要活着,而活着就需要吃的,需要必须的物资还有补给。可怜的是他们比起德国人要悲惨很多,德军有按时的物资补给,虽然经常迟到但是好歹总会有些,而他们只能靠自己去寻找。

    丘吉尔盯着地图已经看了快三个小时了,上面原本用红色的笔标注了被摧毁成废墟的建筑物,不过因为红色的标记越来越多,现在这幅可怜的伦敦地图上已经一片鲜红。在鲜红色的边缘,几个成建制的英国步兵师的师部分布在几个方向上,不过距离他所在的地方越来越近了。他缓缓的起身,这才发现脚有些麻木了,自己也有好些天没能看见伦敦那灰蒙蒙的天空了。

    “秘书!”他喊了一声,却没有人答应。他微微一愣,然后自己一瘸一拐的走出了房门,看见了一个少尉军官一脸迷茫的盯着自己。

    “琼斯小姐人呢?她今天没有来上班么?”丘吉尔盯着那个少尉军官,用略微有些嘶哑的声音问道。

    “首相……我没有看见她,昨天我也没有看见她……”那少尉紧张的说道:“很多人都找不到了,机务室的班妮小姐昨天死于德军的炮击,托尼少校今天早上没说什么就走了。”

    “你呢?你为什么不走?”丘吉尔认识这个年轻少尉是电报室的,负责收发首相办公室的电报文件。

    “长官……我没有接到命令离开。”那少尉小声的回答。

    丘吉尔点了点头,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这也许是他这么多天来听到的最让他欣慰的话了,于是他笑着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接过了年轻少尉手里的电报,开口问道:“是哪里发来的电报?”

    “长官,是皇室从加拿大发来的电报。”年轻的少尉声音更低了,这语气让丘吉尔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他冲忙的打开了电报,看到了上面的内容,只看了几句话,他就感觉到了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栽倒在地。在年轻少尉焦急的呼救和喊声之后,那张电报缓缓落地。

    上面的内容确实字字剜心:你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大英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惨败,因此作为大英帝国的国王我宣布解除你英国首相的职务。

第451章 451东线

    “东线我们必须保持防御状态,苏联境内的战争准备究竟进入到了什么状态,我非常清楚,可是元首的命令是必须坚持战略防御的作战方针。”李斯特将军拿着电话对那边的一个师长命令道。

    他挂了电话之后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克卢格将军,苦笑了一下然后端起了自己的茶杯:“克卢格,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错过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的士兵已经准备就绪,整整230万大军囤积在东线,却要等着苏联人先动手。”

    “元首下令等待,我的部队就原定等待。”克卢格笑着回答道:“即便是莫斯科就在眼前,只要我接到了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就停下脚步等着。”

    比起李斯特将军来说,克卢格的指挥能力并不出众,说的直白一些克卢格和雷德尔一样,被安排在东线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让人放心的忠诚。所以阿卡多乐意把军队交给克卢格,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克卢格从来不会做一些画蛇添足的事情。

    有些将领容易擅自更改作战命令,他们天资聪颖也有很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他们抗命的理由就是能够赢得胜利,这些将领是比较强的“天才”,所以阿卡多给这些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邓尼茨、古德里安、隆美尔;有些人老成持重,不动如山,是传统的德国军事将领,这种人用起来放心,结果也中规中矩,比如说伦德施泰特、李斯特、凯特尔;而有些人是有能力但是却用着不太顺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凑合用着,比如勃劳希契、博克;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用着不太舒服,忠诚也有问题,已经几乎被元首赶尽杀绝了……

    而最后一类德军将领,就是雷德尔还有克卢格这类的将领了,他们对阿卡多个人忠心耿耿,不过指挥作战的能力有待提高。阿卡多喜欢用这样的将领,因为他们忠实的执行阿卡多的命令,这在阿卡多精准的“预测”下,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惊人战果。

    所以东线最高的指挥官阿卡多选择了中庸的克卢格,而不是更能打的李斯特或者是莫德尔。而克卢格也尽心尽力的约束住了李斯特等将军,一心一意的加固东线的防御体系,等着苏联人在某天早晨发起“突然的”进攻。

    此时此刻东线的几个集团军正在想尽办法完成自己辖区内的防线,德国这一次为苏联的进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阿卡多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苏联部队大举进攻局面,提前拿出了大纵深防御理论,在波兰地区给苏联人准备了整整15条防线。

    上百万大军闲着也是闲着,训练和休假之余,剩下的时间就是配合波兰的集中营劳工挖战壕了,虽然这15条防线都不是什么工程浩大的永备防御工事,不过用来对付火力和机动性都不占什么优势的苏联红军,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这些防御工事被部署成了齿轮边缘的形状,或者说有点儿像长城上的城墙垛口。一些坚固的防线顶在前面,侧面也同样精心构筑,一旦苏联人开始进攻,他们就会发现有的地段容易突破,而有的地段却无法前进半步。

    在这些突出的防御阵地后面,部署着精锐的德国步兵和装甲部队,一旦苏联进入到这些凹齿状的阵地凹进去的部分,也就等于说是一头撞进了德国守军精心布置的口袋里,德国守军将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配合下封闭这些口袋,围杀里面的苏联“侵略者”。

    德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个大纵深防御阵地进行过无数次推演和评估,勃劳希契等将领保守估计了一下,苏联可能要用150万人来填满前面10道防御阵地,而比较乐观的一些将领认为,这条防线吃掉苏联200万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至于德国所要付出的代价,大家的预测比较一致,只有大约20-30万人的损失。

    不过一旦苏德战争全面开始,德国边境的230万正规军后面,可是还有大约70万左右的预备队。正面双方兵力对比也并不是简单的300万对比500万,而是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法国共计500万军队对阵苏联的500万部队——德国在装甲力量和空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算上潜在的盟友土耳其那边至少70万正规军的投入,以及芬兰爱尔兰等国家可能提供的兵力,轴心国集团甚至在兵力上拥有优势,至于优势有多大,那就要看正面战场上德国突击力量打得有多好了。

    事实上这些天苏联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调兵遣将正在积极准备着“将红色的火焰烧遍欧洲”。数百万斯大林的信徒拿起了武器,被武装成了苏联红军,准备与罪恶之源德国展开一场旷世大战。为了这场战争,苏联准备了整整500万正规军,这些部队可不是当年苏联攻击波兰时候的软柿子了,而是经过加强的真真正正的苏联红军,他们在装甲力量上甚至并不输给不可一世的德国,一些局部上甚至还有优势。

    总结了这两年来各国的经验教训,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比美国还要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苏联工程师改进了t-26坦克,加强了正面装甲。当然除了已经在德国人面前吃了亏的t-26坦克之外,苏联人的真正杀手锏是整整2500辆的kv-1重型坦克。

    在苏德边境方向上拥有5000辆坦克的苏联军队有理由相信他们的部队刻意突破德军防线,斯大林和赫鲁晓夫都对苏联突袭德国的战争信心满满,他们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斯大林甚至连华沙以及柏林的市长还有书记都任命好了。

    而且一些熟悉德国军队的苏联将军们也非常看好这一次作战,比如现在已经成为远东苏联军队副总司令的朱可夫就对进攻德国信心满满,他在研究了德国军队战斗方式之后,提出了德国军队炮兵数量不足的观点。

    朱可夫准确的找到了德国炮兵数量不足这个短板,而且提出了他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德军在进攻过程中不停的推进,也就是不停的在快速移动,所以他们更青睐于灵活的小口径火炮,因此他们并不善于防御作战,在防御中他们缺乏火炮支援,会比其他对手更快崩溃。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苏联很多将领的看法。所以苏联高层的论调是:“与其等着德国人来进攻,不如我们集中力量先打过去。这样一来德国人就只能被迫防守,我们则具有优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的介绍一下苏联的军队与其他国家军队在细节上的不同之处。

    苏联习惯封存淘汰的武器,将一些不用的武器装备封存保管起来,而且有专人保养维护,这些武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过时的装备,但是却依旧是能用的真家伙。

    苏联军队在和平年代,每一个主力师都有一个师长和两个副师长。同样的道理,每一个团都有两个副团长,每一个营都有两个副营长,而每一个连则有两个副连长,每一个排都有两个排班长……

    一旦苏联进入战争状态,这个主力师奉命开往前线,就会留下一个副师长,两个或者三个副团长,四个或者六个副营长,十几个副连长,数百个副职的班排长——现在大家知道了,这几乎又是一个师的骨架。

    当然论起战斗力来说,这个留下的“影子师”当然不如离开的主力师,不过补充了兵力之后,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师,一个能够作战的新部队。

    这支新的部队由预备役和退役人员组成,领取过时的旧装备。这些旧装备正好是预备役人员和退役士兵用过熟悉的武器,于是这个五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部队能够立刻形成战斗力,并且能够迅速的投入前线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另一个时空中二战德国一口气歼灭了苏联300万大军之后,苏联前线依旧保持了超过300万军队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苏联部队看似无穷无尽的“秘密”。

    和另一个时空中一样,德国的间谍没有窥破这个简单的小秘密,他们如实的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汇报了他们努力探知的情报:情报显示苏联部队大约有370个师,总兵力大约在500万到600万之间。而直到苏联虚实的阿卡多则心中有数,苏联真正的作战兵力在1000万左右——前提是他们有这么多武器装备武装这些士兵。

    和希特勒相比,阿卡多和现在的德国将领拥有一个看不见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英国和美国的补给不会和另一个时空中的1942年的时候一样多。英国现在已经自顾不暇,也没有那么多物资提供给苏联红军了。所以苏联人能不能够拿到美国的援助,能够拿到多少,这些现在都不好说了——但是,阿卡多知道,一定不会更多。

第452章 452惹不起

    随着一声“进攻”的嘶吼,在遥远的东方,一场新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一群矮小的,打着绑腿穿着淡黄色军装的日本军队,在蒙古的广阔平原上,摆开了架势打响了诺门坎之战。

    这是日本作为轴心国与德国早就确定好的一场战争,日本按照双方的合作承诺,早在半个月前就应该打响这场约定好的战争。不过日本大本营耍了一个心眼,他们将这场战争拖延到了今天,因为直到今天他们才确认德国在登陆英国的会战中已经稳获胜利了。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加拿大的新英国政府已经宣布,困守伦敦的丘吉尔政权倒台了。

    即便是合作伙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怪,锦上添花的事情每一个国家都乐此不疲,而雪中送炭却少有人为。提前站队的风险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承受,但是一旦确定了胜负需要一些国家落井下石,那下手的盟友就会一夜之间多到数不胜数。

    就在丘吉尔被英国政府放弃的这一天,西班牙对英国宣战,打响了直布罗陀战争。弗朗哥调集了数十万大军猛攻英属直布罗陀地区,虽然因为英国守军的反击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过这种树倒猢狲散的悲凉气氛,确实动摇了美国参战的决心。

    现在对德国采取行动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看着轴心国集团名单上那一长串国家的名字,罗斯福总统的心情就有点悲凉:德国、意大利、日本、罗马尼亚、西班牙、维希法国、爱尔兰……弄不好还要加上土耳其和芬兰。虽然说这些国家看上去就算加在一起也并不如何强大,不过蚂蚁多了毕竟咬死象啊。

    何况现在美国的潜在盟友并不多:英国北部的张伯伦正在和加拿大的英国皇室争夺正统英国的指挥权;中国这边虽然美国一直在援助不过蒋委员长暗地里一直和德国人眉来眼去;苏联还没有正式参战离场也不好说;戴高乐的法国流亡政府倒是很坚定的支持美国对德宣战——不过除了支持,他们连像样的作战部队都没有。

    于是在这么一个几乎已经可以确定结果的情况下,日本陆军北上派占据了上风,大本营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决定,这一次双管齐下玩一次梭哈。于是日军的作战计划竟然被一分为二,好好的一次北上攻击苏联的作战计划,变成了北上南下同时进行的疯狂豪赌。

    继西班牙对英国宣战之后,日本同样准备对英国宣战,日本海军将负责掩护南部的日本军队进攻香港,夺取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同时越南的日军开进缅甸,攻击缅甸境内的英国部队。

    当然,日本关东军调集一个军的作战兵力,向北进攻蒙古,试探苏联方面的反应。如果苏联进入外蒙古与日军作战,日本陆军将全力击溃苏联红军,重现日俄战争的辉煌。

    这个作战计划看上去狂妄到了极致,不过却有着日本大本营的考虑。他们经过一番讨论认为这个计划全面而且有效,是更有效率的扩张行动,完全符合日本未来的发展战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陆军认为苏联红军不堪一击,他们有把握打败苏联远东军队。这种自信来源于多个方面,比如那一场标志着日本正式崛起的日俄战争;比如苏芬战争时期苏联红军的拙劣表现,比如两次苏波战争时候苏联军队的丑态。

    所以日本高层认为这一次对苏联的试探进攻很可能会是这么一个模样:大日本皇军进入外蒙古,苏联红军被迫迎战,双方一战之后日本大胜,开始乘胜追击,于是外蒙古成为日本囊中之物,海参崴之类的地方都将成为日本的领土。

    既然如此乐观,闲着的海军还有南边的军队自然不能继续这么闲着,总要找点事情来做才算合理对不?于是一直和陆军剑拔弩张的日本海军顺势提出了自己的“大战略”——你们陆军不是要北上去苏联踢馆么?我们海军就要南下去踢英国美国的屁股!你去惹苏联,我就抽美国!绝对不能弱了海军的气势,绝对不能被陆军抢了风头!

    所以说日本南下战略中,打香港入侵新加坡攻击缅甸这些都还只是开胃菜,隐藏在日本海军心底的执着其实是枪挑菲律宾刀砍马来西亚脚踏澳大利亚虐杀美利坚——你个小小的意大利也就那么点志向了,仅仅想把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湖你们就满足了?你看看我们大日本帝国海军多牛掰,要把整个太平洋当成我们天皇的澡盆!

    陆军的盲目乐观不知道来源于何处,超过九成的日本士兵认为苏联红军不堪一击。超过七成的日军指挥官根本不知道苏联红军的情况,就自信的宣称一个日本师团可以完胜苏联三个师。

    所以就在3月15日这一天,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和第7师团两支部队就这么浩浩荡荡开到了中蒙边境,然后拉开了日俄诺门坎之战的序幕。

    “小松将军,这一次日本陆军似乎志在必得,请问您对这次作战的把握到底有多大呢?”一名随军的记者用手捧着记录本问站在山坡上看23师团蜿蜒前进的日本前线最高指挥官小松原中将。

    这个小松原中将是日本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是日本军队中的苏联通,他担任这一次进攻作战的总指挥,也算是实至名归。

    小松原背着手,修长的日本战刀垂在腿边,看上去颇有将军的气势,为了这一次会战日本关东军倾尽家底准备了第1坦克师团、第7师团和第23师团整整三个师团的兵力,如果再打不赢他小松原估计也该切腹自尽了。

    以他早先对苏联红军的观察来看,虽然不能盲目乐观的说一个日本师团顶苏联三个师,但是他觉得三个日本师团打苏联三个师或四个师还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小松原笑着对那名日本记者说道:“战争没有必然获胜的说法,不过这一次日本不会输!”

    “啊,将军,那就先恭贺我大日本皇军胜利了。”那名记者自然就坡下驴,赶紧记下了将军的话,然后拍出了自己的马屁。

    3月16日,日军前线侦查部队第一次与苏联红军接触,双方立刻投入兵力展开激战,小松原将正面交给了自己麾下的第23师团,下令第7师团和第1坦克师团向北迂回攻击,切断并且孤立23师团正面的苏联部队。

    17日上午,苏联红军溃败,日本陆军报捷的电报如同雪片一样飞往东京。最离谱的一封电报上声称“击毙苏联红军5000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不过小松原自己发出的电报否认了这个夸大的战果,他如实的汇报了当天的战果:击溃苏军,击毙270名苏联士兵,俘虏4人。

    这一次胜利让莫斯科恼怒,气愤的斯大林撤换了远东苏联红军的前线总司令,把指挥权交给了苏联高级指挥官中所剩不多的明白人朱可夫,朱可夫一上任就重新部署了作战计划,扩大了会战的规模,苏联远东方面投入了更多的作战部队,诺门坎之战全面爆发。

    大量的苏联装甲部队进入到战场之上,立刻发挥出了让日军恐惧的威力——苏联装甲部队可是被德国坦克在波兰虐出来的半个徒弟,对付日本陆军那几辆“老爷车”可谓是牛刀杀鸡,瞬间就让日本坦克部队学会了如何做人。

    苏联被德国豹式坦克虐得体无完肤的t-26坦克性能原本就比日本的坦克好上不少,结果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之后又加强了前部装甲厚度,简直成了日本坦克的克星。一些俄国坦克兵们总算找到了昔日德国坦克虐杀他们时候的感觉,创下了一辆坦克击毁日本数辆坦克的辉煌战绩。

    一辆因为故障被日军击毁的t-26坦克被千辛万苦的运回了沈阳,立刻被前来观摩的日本战车设计人员奉为神器。

    一名设计人员摸着t-26那在德国坦克炮面前脆弱的如同纸板一般的装甲,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种坦克的装甲厚度,非常值得我们日本学习和效仿。”

    当然,效仿归效仿,诺门坎会战还是要继续打下去,只不过日本的军队和另一个时空一样,被朱可夫指挥的苏联红军打了个满地找牙,凄凄惨惨戚戚的败退回了自己出发的地方。闹得就连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都知道了,苏联的大炮厉害得很,连日本人都惹不起。

    会战的结果一点也没出阿卡多的预料,日本损失了5000多人,丢盔弃甲退回了中国境内,朱可夫比想象中打的好一些,苏联人大概也损失了5000人。被抽肿了脸的日本陆军再也不提北上的事情了,而苏联人也暂时推后了他们进攻德国的时间,斯大林和莫斯科的高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远东方向。

第453章 453真惨

    我的元首:

    来到日本已经很多年了,我作为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也作为对日军事实力观察员,这是第十次向国内提交我的观察报告了。就在几天前,日军刻意邀请我前去参观了他们在诺门坎地区进行的战斗,这场战斗的结果却是以日本失败而告终。

    不得不说的是,就我的观察结果而言,日本缺乏对抗苏联重型武器的准备,他们和法国一样使用各种小口径武器来对付超过20吨的苏军坦克和装甲车,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亲眼看见日军被迫组织士兵背着炸药包冲锋,企图与苏联军队的坦克或是装甲车同归于尽。这种战术的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因为在损失了大约300人之后,日军才勉强阻止了苏联坦克的进攻,而我甚至觉得是苏联人自己打累了才停止前进的。

    日军携带的火炮无论口径还是威力都不如苏联部署在远东的炮兵,双方差距非常巨大,我曾经在指挥部里看见苏联炮火的还击,非常难以置信苏联方面在大清洗过后依旧还能保持如此可怕的战斗力。

    炮弹如同雨点一般落在日本军队的阵地上,覆盖了日军的主要屯兵地点,给日本军队造成了成百上千的伤亡。我身边的日本指挥官甚至恳求自己的炮兵不要开火还击,避免引来更大规模的炮火报复。

    另一方面,日本的89式中型坦克其实要比法国b1坦克的整体水平略低一些,甚至在主要性能上比b1坦克还要落后一代。这种坦克的装甲不如b1坦克的一半,而且那门57毫米口径的战车炮主要功能是支援步兵,而非打击对方坦克。

    总的来说这种日本坦克更贴近我国的突击炮而非真正的坦克,作战内容是支援步兵作战,不过它比3号突击炮造价更贵,反坦克能力和火炮支援能力也更弱——我实在不知道这种坦克到底为什么还在继续生产,也许在中国战场上它确实能够胜任它的作战任务是理由之一。

    不过我了解到日本海军在与日本陆军争夺钢铁使用的配比,而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如同英国一样更为重视海军方向的发展,所以在这场争夺钢铁产量使用权的内斗中,日本海军最终获得了胜利,因此陆军的武器装备发展也就被遏制了。

    在日本军中很少装备冲锋枪,对于机枪的运用也制约颇多。日本训练步兵更中意精确射击,这主要是陆军强调节约弹药的思想在作怪。所以日本陆军的坦克部队装甲普遍偏薄,重量也低的可怜。这是因为陆军发展一直缺少钢铁。

    日军在诺门坎的失败让人惋惜,不过他们确实有其可取之处。经过日本独有的武士道精神洗脑的日本士兵并不惧怕死亡,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死去可以为他们的皇帝带来胜利。当然,事实证明他们的死亡并没有什么独特的魔力,日本在诺门坎地区也并没有取得胜利。

    但是日本军队那种悍不畏死的作战风格很让人震撼,很难想象如果这支部队学会了先进的战术之后,能够执行多么艰巨的任务。他们普遍进行了非常精准的射击训练,重视刺刀拼杀和冲锋战术,说实话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标准来看,这支部队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

    当然,面对坦克和火炮还有机枪构成的进攻或者防御体系,日本军队的作战方式明显的过时了。他们反复用呆板落后的战术进行英勇作战的下场就是,除了居高不下的伤亡数字之外,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

    日本航空兵的表现也非常令人失望,他们与苏联战斗机部队争夺制空权,并且在战争初期听取了我们德国空军观察员的宝贵建议,对苏联前线机场进行了突击,不过在这一次成功的行动之后,他们的表现简直就可以用愚蠢来形容了。

    他们没有利用自己掌握制空权的优势,没有起飞大量的飞机支援对地作战,空袭竟然仅限于起飞轰炸机对某一地区进行草率的轰炸,并不如我们德国空军那样,反复起飞少量飞机持续为前线部队提供对地压制火力。

    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除了在几次轰炸中苏联军队损失了一部分炮兵之外,丧失了制空权的苏联炮兵竟然多数情况下可以毫无压力的作战,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炮兵作战失败的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中国内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似乎在有组织的撤退,放弃了一些并不发达但是面积巨大的地区。这也让远东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日本国内更多的人转而支持继续扩张——原本因为在中国的进攻受挫,日本内部已经开始有人觉得应该停止进攻转而与中国谋求和平,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声音已经非常弱小,日本继续扩大战争的可能性非常高。

    现在我们都知道日本北上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那么日本海军的南下作战方针就值得我们注意了。这个作战计划包括整个东南亚地区,显然会和美国英国甚至是我们德国的利益发生冲突,请元首您在遥远的柏林早做准备。

    在遥远的东方,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我那伟大的祖国。希望上帝保佑您,我的元首,保佑您一直健康,也祝福您万事顺利,帝国对英国的作战早日胜利。

    ——神圣大德意志第三帝国驻日本国领事馆一级武官,哈德利特?冯?博勒特

    阿卡多看完了电报,把文件放在了办公桌上,看向了勃劳希契和奥古斯两个人。

    “日本人真的在诺门坎用刺刀砍苏联坦克?”勃劳希契显然不太相信这场作战的最终结果:“日本在日俄战争时期战斗力不容小觑……怎么现在会这么不堪?”

    “如果你知道日本正在建造第5艘航空母舰,就知道他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孱弱。”阿卡多看向了桌子右上角那一摞关于日本海军的作战能力分析,揉了揉鼻梁说道:“在内陆作战,不是日本的强项。”

    “接下来日本会南下?”奥古斯皱着眉头问道。

    “是已经开始南下了。”阿卡多苦笑着指了指桌子上的情报说道:“日本的两个军已经进入缅甸,与蒙巴顿将军麾下的英国部队发生了激战,今天上午刚刚得到的准确消息,香港英国军队被迫投降了。”

    “这么说?”奥古斯挑了挑眉毛。

    “没错。日本和美国开战只是时间问题了,两国国家现在虽然依旧在大喊美日和平,不过只要不是白痴都知道,战争在一年之内就会彻底爆发。”阿卡多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和日本的蜜月期到头了,打完了诺门坎之战,日本就不会对我们接下来的战略产生什么影响了,今后对付日本方面的任何要求,都以拖为最核心的应对措施吧。”

    “我的元首,能冒昧的问一句么?”勃劳希契想了想开口说道:“在盟友的选择上,您似乎一直对日本没有什么好感,要知道,日本现在的钢铁产量是中国的100倍,如果选择一个较强的盟友,我们应该和日本站在一边。”

    阿卡多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中国单独对阵日本,可以说确实没有什么胜算,毕竟中国现在的工业基础太过落后了。可是如果加上一个美国呢?”

    奥古斯也跟着站起身来,拍了拍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接话的勃劳希契的肩膀:“这就是为什么你只是一个元帅,而元首始终是元首的原因……日本在元首眼中,一直是和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而不是盟友,至于中国……那才是暗中捅美国一刀的致命一击啊。”

    “那这封电报……怎么回复?”勃劳希契知道自己也看不穿这些政客们的弯弯绕,索性也就不再深究,开口问道。

    “这个中校完成任务完成的不错,有机会晋升一下。”阿卡多又看了一眼那份电报,笑着说道:“现在远东局势吸引了苏联人的注意力,至少还能把战争拖上几个月。有了这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耐心的等英国本土战争的结果了。”

    温斯顿?丘吉尔,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阿卡多看着纸上用花体字写着的这个名字,心中颇有一些感慨:戈培尔、戈林、希特勒,眼下估计还要再加上这个丘吉尔——又一个熟悉的人就要离开历史舞台了,接下来还会有谁?

    想起了远方伦敦那个炮声连连的地方,那个深深在地下的首相办公室,想想那个坐在阴暗角落里的丘吉尔。阿卡多扬起了嘴角笑了出来,他脑海中想象出来的情景还真是似曾相识啊:另一个时空中,希特勒最后的时刻也是这副模样吧?也是昏暗的地下室,也是毒药和手枪,也是在绝望中等待着自己最后的结局。

    还真是悲惨啊。

第454章 454冰岛

    英国,伦敦。也许这个城市很快就要变成德国伦敦了,但是至少在丘吉尔心中,它永远都只是英国的伦敦。丘吉尔站在地下室的门口,看着远处爆炸的炮弹腾起的黑色烟雾,看着脚边的碎瓦砾以及几步之外的三个被绞死的英国军官。

    三个人的尸体就那么挂在路灯上,胸口还挂着我是懦夫的牌子,这几个军官都是企图逃走或者败退丢失阵地的人。但最关键的一点并非是他们真的懦弱,而是他们质疑丘吉尔的领导权。就在接到国王陛下的电报之后,他们就想要推翻丘吉尔的领导权,不过却被丘吉尔提前察觉,派人绞死了他们。

    现在丘吉尔依旧在英国南部一言九鼎,因为这里留下的大部分都是他的心腹和死忠。他们对外宣称国王的命令是假的,电台广播已经被德国人控制,鼓动人们继续抵抗到最后一刻。不过依靠英国满是疮痍的南部地区,如何抗衡有德国支撑着的a集团军数十万军队?

    失败,对于现在的丘吉尔来说,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他回过头来,看了看跟在自己身后的几个士兵,落寞的指了指那三个人的尸体说道:“放下来吧,选个墓地好好安葬了吧。”

    伦敦那灰蒙蒙的天空让人怀念。丘吉尔苦笑了一下,看着自己的士兵手忙脚乱的从电线杆上解开绳子弄下尸体,突然觉得自己从前不应该抱怨伦敦的天总是灰色的。因为即便是灰色的天空,似乎祖国的天也要比沦陷区的天空好看一些。

    不过也由不得他感慨了,因为德国军队的又一轮炮击开始了。他在几个士兵和军官的护送下,重新又回到了那昏暗的地下室里,又重新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德国军队距离他所在的地方直线距离只有700米了,这个距离就连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都可以轻松的射击了。

    “首相……我们没有必要困守在这里,如果您愿意,很快我们就可以离开,到布莱顿去。我们在南部地区上船,然后退到西南康沃尔半岛去。”丘吉尔身后,一个军官开口建议道:“只要缩短正面的防御面积,现在我们手中的兵力,守住康沃尔半岛应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要再劝我了。”丘吉尔摆了摆手说道:“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我也非常感激。不过你们的建议忽略了一点,如果丢了伦敦,我们的抵抗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只要德国军队占领了伦敦,英国也就彻底完了,那个时候即便我们守住了康沃尔半岛,也不会有人愿意跟随我了。”

    还有一个问题丘吉尔没有说明,那就是以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在城市里尚且还算好说,一旦到了野外战场上,谁能说自己守得住防线?到时候还不是一个节节败退的下场,而如果自己从伦敦逃走了,最终自己又能败退到哪里去呢?

    事实上自己在这里依旧掌握权力,皇室或者说其他英国势力没有落井下石也是一部分原因:张伯伦代表的苏格兰政权希望丘吉尔能够打疼德国,给未来的英国北部政权争取地位和赢得安稳。另一个原因是英国皇室在加拿大的举步维艰,他们也需要时间来寻找自己真正的栖身之所。

    北渡加拿大说白了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英国政府真正寻找的安家之所是冰岛,是冰岛这个丹麦的海外属地。英国皇室在南部抽调了兵力,正在部署一个金蝉脱壳的庞大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进攻冰岛,占领那里并且在那里安家。

    现在大概有2000名英国士兵已经登陆冰岛,岛上的居民没有进行什么像样的抵抗。德国海军正在忙着在英国附近捕杀大鱼,也没有闲情逸致去冰岛这么一个地方找英国小股部队的麻烦。等到德国人意识到英国人准备在冰岛建立基地的时候,为时已晚了。

    英国整整1万人从英国本土被调到冰岛上布防,甚至美国把本来应该送到英国本土的战略物资都囤积到了冰岛,一些英国战斗机部队也逃至这里,组成了数量可观的冰岛防空力量。

    为了支持英国不在加拿大地区动美国的后花园,美国甚至抽调了4000名自愿者,携带武器装备当做雇佣军被运送到了冰岛,这些部队奉命帮助英国控制并且巩固冰岛的防线。等到德国海军发现了英国与美国的企图的时候,冰岛英国的实际兵力已经超过2万人,战斗机超过300架。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对冰岛展开攻击并不现实,德国也只好故技重施,命令德国潜水艇部队北上,开始新一轮绞杀冰岛运输航线的作战。不过显然这种绞杀作战并不怎么奏效,原因是冰岛事实上远离挪威和英国本土,潜艇前往冰岛以西作战的距离非常遥远,自然比封锁英国难度要增加许多。

    而英国俨然要把冰岛当成他们反攻英国本土的前进基地了,在冰岛囤积物资,训练部队,竟然一点一点把部队扩大到了让德国人都颇为头疼的规模,在3月20日时,冰岛上的英国守军数量扩大到了2万3000人,被编为两个整编步兵师,甚至还装备了110辆崭新的美国m3lee型坦克。

    原本冰岛上的居民就不多,所以此时此刻整个岛屿上基本上都是英国的作战部队,物资补给数量也就少得多,事实上即便是维持5万英国部队一周作战的物资补给总数量,还不如一个英国伦敦每天需要的粮食多。

    所以困死冰岛上的英国守军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尤其是在德国海军力量没有全部从英国本土抽出来的时候,更加如同天方夜谭。而再次组织登陆部队抢回冰岛,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德国的运输船正在全力以赴维持英国本土a集团军的补给,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抽调出来对遥远的冰岛运输作战兵力和物资。

    “海军方面可以保证登陆作战的展开,可是预计会损失3000名士兵,而且维持冰岛驻军的运输任务海军无法保证。”这是雷德尔对阿卡多说的原话,自然也就间接的判了登陆冰岛计划的死刑。

    另一个让人无语的消息是,陆军方面推算的结果比海军更加悲观,三次登陆的推演结果有两次失败,一次惨胜。凯特尔的b集团军将为这一次登陆付出1万人的代价,而且在胜利之后德国也最多在冰岛上维持5000人的驻军,这个规模日后美国或者英国想要夺回冰岛,也是轻而易举。

    当然空军方面给出的计划更加简单:用屠夫轰炸机轰炸冰岛可以,不过只能依靠海军航空兵进行护航了。至于轰炸的效果,狄克和凯瑟琳两个空军总指挥官都非常悲观:冰岛上什么像样的工业体系都没有,除了攻击一些机场之外,完全是在浪费炸弹。

    最后海军和陆军还有空军的指挥官们一致认为,矛盾集中在德国海军方面。如果德国海军在未来强大到可以横行大西洋上,那么冰岛上的英国军队也就不是什么威胁了;当然如果德国海军日后无法单独完成封锁冰岛的任务,那么即便是现在夺取了冰岛,日后也会因为海军孱弱丢掉。

    所以德国军方对于冰岛英国军队的动向,竟然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阿卡多现在也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对付冰岛方面的英国军队,他无法保证自己的部队能够横跨数百公里登陆成功,也无法彻底封锁冰岛航线困死上面的英国人。

    而其实英国皇室或者说正统的英国流亡政府,此时此刻正在加拿大与当地的执政者们吵得不可开交。事实上加拿大作为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在前几年就已经开始行使大部分独立自主的主权了,现在英国政府跑来准备在加拿大复国,显然是让当地执政者非常不满的举动。

    所以英国皇室在加拿大碰了一个软钉子,除了宣布支持英国政府对抗德国之外,加拿大甚至不愿意为英国提供一块复国的地区,所以英国流亡政府在到达加拿大之后,却迟迟没有宣布迁都之类的消息。

    最终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美国将支持英国本土作战的物资运往冰岛,支持英国在冰岛建立一个复国的前沿基地,并且在那里继续与德国作战;加拿大也为这个英国的反击计划出人出力,但是英国皇室必须“滚蛋”;英国承诺离开北美,不再加拿大搞迁都之类的事情。

    这个协议名字叫做《美英加三国同盟协议》,这个协议让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开始联合在冰岛部署反击力量。当然这个条约的另一个结果是,因为在加拿大失去了工作,所以蒙哥马利奉命前往北非,作为英国驻北非军队的参谋长,正式开始与他一生之中的宿敌隆美尔展开了对阵。

第455章 455巷战

    一个穿着鞋面上满是灰尘的德军弯着腰跳进了一堆废墟之中。他一手扶着自己的钢盔,一手拎着一支g43步枪。滑进坑底的时候带起了一片灰尘。

    “长官!对面大楼里有一些英国士兵,他们手里有机枪。”这名负责侦查的士兵在弹坑里面看见了自己的连长和排长。而这个弹坑的附近,散布着大约70多名德军士兵。

    那名连长仔细的看了看街区附近的地图,然后看向了身边的副手:“敌军在这里和这里布置了防御阵地,我们如果正面强攻会遭受损失。要么等‘拆楼大队’的那些火箭炮,要么迂回过去强攻打一次试试。”

    “等一等吧,营部来的消息,说是下午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厉害的支援武器赶过来。”副手看着地图,比划了两下开口说道:“这么一个破烂街区,硬来不值得。”

    街角处传来隆隆的声响,一个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了街道的一端,紧跟着是另外一辆奇怪的坦克,不过坦克车体上那个黑白相间的铁十字让德国的掷弹兵安心了不少。

    打头的是一辆德国的3号突击炮,这辆坦克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看着炮管上十几个战绩,就知道这辆突击炮绝对也是步兵里面的佼佼者。而后面的那辆同样是3号坦克地盘的奇怪车体,就让士兵们有些陌生了。

    在3号坦克的车体上,有一个看上去有些巨大的圆形半敞开式炮塔,这个炮塔的正面并不是一门大炮,而是四门看上去威风凛凛的小炮。没有错,这是一辆德国30毫米口径的四联装自行高射炮战车。平时这些特殊车辆是隶属于师部的防空力量,不过他们现在被调了过来,作为城市战里炙手可热的“超级武器”参与到巷战当中来。

    “嘿!我说!营部说的支援就是这个?”一个掷弹兵吞了一口自己的口水,开口对愣在那里的几个战友还有连长问道。他可是听说了这玩意的厉害,简直比那些工兵手里的“楼房拆除器”更加厉害。

    “不知道……”那名掷弹兵的连长摇了摇头,不过眼神里显然带着一丝笑意。他料想的支援无非是一些火箭弹之类的武器,没想到的是能有这么厉害的装备赶到。看来一会儿的进攻将会变得异常简单,他的部队又可以少损失几个士兵了。

    很快德军的新一轮攻击就又拉开了序幕,这一次打头的是那辆3号自行高射炮,四门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英国军队驻守的高楼大厦,然后以可怕的速度喷射出了耀眼的火舌。

    “嘭!嘭!嘭!”炮弹轻而易举的打穿了原本厚实的水泥楼体,将里面的家具打成了碎裂的粉末,带着碎石还有断裂的钢筋碎屑,这些金属洪流击穿了里面的人的身体,然后带着鲜血还有断裂的残肢四处飞溅。仅仅只是十几秒钟的时间,一栋英国数十人把守的大楼就成了满是弹孔的残桓断壁,里面除了绝望的呻吟之外就只剩下偶尔发出的碎石掉落的声响。

    “呯!”一声清脆的枪响。英国守军终于开始了还击,不过跟刚刚德国军队那宛如潮水的铺天盖地般的火力比较起来,这一声枪响就好像呻吟一般无力。

    “叮!”子弹打在了3号自行高射炮正前方的火炮防盾上,建起了一个火星,不过这发子弹显然对高射炮上厚重的防盾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很快这辆高射炮的巨大炮塔就开始旋转起来,对准了刚刚开火的窗子。

    “嘭!嘭!嘭!嘭!”四门高射炮再一次怒吼起来,炮弹直接把那扇窗子打的千疮百孔,整个窗框都掉落到了大街上,原本长方形的窗子开口硬是被高射炮密集的炮弹打成了类似椭圆的形状。后面观看的德国掷弹兵们毫不怀疑,这间屋子里的人绝对已经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自行高射炮因为仰角够高,又有比较全面的装甲防护,在这种巷战之中简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因为要对付飞机之类的目标,所以这种武器调整炮塔角度的速度非常快,相对的反应时间也就更短,因此对付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也就更加迅速。

    经过长久以来的使用,德军也掌握了在巷战中运用这种武器的方法。比如安排突击炮伴随作战,应付可能出现的对方坦克威胁;比如说让步兵掩护后方,保护高射炮比较脆弱的后方敞开式炮台等等。总之这种武器在巷战之中运用起来非常顺手,简直就是最可怕的攻坚战武器。

    随着一声令下,德国掷弹兵们开始跃出战壕,从几个方向上对这个英军阵地发起了冲锋,不过本来应该出现的英国守军还击却没有到来,一直到德军冲进大楼之后,才从里面传来了稀稀落落的枪声。

    十几分钟之后,一名叼着香烟的德国排长走出了大楼,来到了靠着自行高射炮挡泥板上的连长身边:“搞定了,里面有45个英国士兵,我们进去的时候剩下17个,在几个房间里顽抗了一会儿,我们有2个人阵亡,4个人受伤。”

    “什么时候走?”连长问站在高射炮车体上的那名中士。

    那个车长微微笑了笑,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街角,用浓厚的鲁尔区口音说道:“我们奉命帮你们拿下那边,然后就回师部补充弹药和油料。”

    于是战车的引擎被发动起来,排气管抖动着喷出了黑色的浓烟,德国人的进攻继续展开,英国人开始从周围地区撤退。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德国人占领了附近的半个街区,控制了两个防空洞,并且歼灭了大约200名英国士兵。

    这名掷弹兵的连长送走了支援他们的装甲车辆,走下了一个漫布着腐烂气味的英国防空洞,看到了里面让人作呕的景象。

    这里可能已经被废弃了几天了,里面横七竖八的堆满了尸体,虽然现在仅仅只是三月份,可是里面已经能够看见驱虫还有成群结队的苍蝇。因为关闭了换气扇的原因,温度很高,所以这里的尸体也开始了腐烂与变质。

    尸体里有平民的,大约有数十人,从破烂的衣装上看得出来里面有孩子和老人,以及男人和女人。当然,现在这些尸体的脸早就已经无法辨认,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从场面上来看,很多人是被手榴弹炸死的,就在这个防空洞的中央位置,爆炸了几颗手榴弹,结束了这个防空洞里这些尸体的生命。

    当然还有十几具英国士兵的尸体,这些尸体显然是被后挪过来的。是附近英国守军被击毙的士兵,在这里还被英国人控制的时候,被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停尸间来使用着。

    从一些细节上看得出来,这里也曾经被当成是医院还有指挥部来使用过,后来可能是因为断电了的原因,被废弃了。两具明显还被抢救过的英国伤兵尸体旁凌乱的丢弃着几条绷带,地上扔着几张地图,看上去已经满是灰尘。

    “通知工兵营的人来一趟,处理一下这里。”连长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说道:“告诉大伙,不要在这里过夜,消毒完之后也尽量离这里远点。”

    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躺着的一具没有手腕的尸体,从痕迹判断是这个英国士兵举着手榴弹在这里爆炸的。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和这些平民同归于尽的举动,不过显然很多人并没有被炸死,而是离开了这个曾经拥挤的防空洞。

    这名德国掷弹兵连长走出了防空洞,从新回到了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他回过头来,问自己的副手:“另一处防空洞里检查过了么?”

    “那里非常干净,只有几十名惊慌失措的英国难民。他们交出了自己的手榴弹,非常合作。”副手一边给自己点上一支香烟,一边回答道。

    连长点了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开口继续问道:“有俘虏么?”

    “有!两名伤兵。”那副手回答:“他们的人离开的时候没有带走他们两个,都是重伤,估计是知道抬走他们也无济于事了。”

    “嗯。”连长也点了一支香烟,然后把空了的香烟盒丢在脚边,苦笑了一声说道:“给他们个痛快吧,我们也没有多余的药物给他们浪费了。让兄弟们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下午3点准时,我们再试试进攻一次。”

    这就是战争,当看见数十具尸体横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除了恶心你再也没有什么别的特殊情绪,你不再怜悯也不再悲伤,有的只是冷漠,让人分不清好坏的冷漠。

    下令处决对方伤兵的时候也再没有一丝一毫的负罪感,因为那仅仅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下一秒有可能那些节省下来的药物就能拯救你自己——当然了,这些药物能不能同时救下你的良心,那就只有上帝才能知道了。

    3月21日,巷战在伦敦继续。

第456章 456红色蓝色

    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办公室内,苏联特使正坐在罗斯福总统的面前。他这一次前来是为了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跨国合作,他对自己提出的合作非常有信心。

    “总统先生,一个强大的,在欧洲拥有无与伦比影响力的德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同时,这也绝不是苏联愿意看到的结果。”苏联特使微笑着说道:“我们两国都需要一个分裂的,孱弱的欧洲。这个欧洲最好被切割成数十个弱小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对你我两国构成威胁。”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我同意您对于欧洲局势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今天坐在一起讨论合作的基础。”罗斯福点头说道。

    苏联现在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它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比毒药还要可怕。德国现在在欧洲横冲直撞说白了其实只是资本主义内战,如果苏联加入其中,那整个战争的味道就变了,变得让美国都有些不敢轻易品尝起来。

    如果美国援助苏联,那么即便是打败了德国,战后美国能否顶住一个强大的苏联给予的压力,谁也说不清楚。而一旦这个游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之后,最终美国的世界霸权能否延续,这可就只有天知晓了。

    现在苏联带来的合作计划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援助计划,美国要向苏联提供技术和原材料等等一系列的支援,帮组苏联打赢对德国的战争。当然德国的战略空间被压缩之后,美国的利益也就更加稳固了。

    这才是罗斯福真正动心的原因: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这是既定方针,当年的英法绥靖政策与美国的想法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鼓动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打起来,大家在一旁呐喊助威。

    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有了点小小的改变,那就是德国先打了法国和英国,却迟迟没有对既定目标苏联动手。不过现在错误似乎被纠正了,两个国家最终还是要打起来了。于是美国有了一个重新下注的赌桌,赌的是这一次德国和苏联谁胜谁负。

    至于苏联承诺的那条绝不越过的欧洲影响线,或者说红色政权最终开花结果的范围,这美国人一点也不感冒。苏联或者说其前身沙俄,是世界上单方面撕毁条约最多的国家,它现在承诺的东西和放屁就没有任何区别,到最后欧洲是彻底变红还是一分为二,完全是双方实力说的算的,和条约内容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说,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不是什么战后划分承诺,而仅仅是苏联和德国打起来——只要这两个国家打起来,那么后面的问题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既然打起来,就有削弱作用,削弱德国和削弱苏联对于美国来说,都是好消息。

    “苏联特使先生,我承认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可是美国也同样不希望看见一个红色的欧洲出现,你我两国的意识形态还存在严重的分歧,所以我不得不慎重的考虑贵国的提议。”想到这里,罗斯福决定先进行一轮讨价还价再说。

    “我听说美国在北大西洋上被德国潜艇击沉了几十艘货轮,而为此向德国提出的抗议被那位自负的元首给无视了?”苏联特使开口问道。

    “是的。德国无视了美国的抗议,他们也挥霍了美国的友谊还有信任。”罗斯福冷哼了一声说道。美国对英国进行援助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德国偷袭美国船只的事情也都众所周知,只不过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谁也不愿意提起这其中的猫腻罢了。

    美国现在正在为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的事情与英国人周旋,英国人为了他们的几个殖民地都快要向美国典当裤子了,当然亚洲的日本侵华事件也让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双方现在在太平洋上剑拔弩张,这些没有完结的事情都使得美国暂时不敢直接插手欧洲问题。

    在德国被一个愣头愣脑的苏联惦记上的时候,美国也因为德国埋下的一颗无理手搅得晕头转向。世界上不缺乏那种让别的国家看不懂的存在,比如说一心想要播撒革命种子的苏联,比如说不知道自信心来源于何处的日本。

    “苏联会击败德国,我们的要求非常简单,那就是一旦出现两国僵持或者说苏联不利的局面之后,美国可以对苏联施以援手。”苏联代表拿出了自己的条件,他也知道那些什么瓜分欧洲的废话打动不了美国,必须要拿出一些实际有用的东西才行。

    如果苏联进攻德国之后势如破竹,那也就没有美国什么事儿了,结果就是苏联独霸欧亚,世界第一超级帝国诞生。但是如果苏联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作战目标呢?那么后续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如果两国战场出现了胶着的状态,那么美国的立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一旦苏联获得了美国的援助之后,打败德国的胜算也就更大了。当然,另一方面,苏联如果作战失败,战争向着有利于德军的方向发展下去,那么美国给苏联提供的援助就更加重要了,这些物资至少能够让一个更加均衡的世界格局出现在未来。

    作为隔岸观火的美国来说,最好这一次世界大战能够打得所有国家都穷困潦倒,只剩下一个美国可以独善其身。这样一来美国就能成为世界领袖,代替英国成为下一任世界霸主,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

    现在看来八成美国将会卷入这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在远东和日本人打一场,就要在欧洲与德国人打一场。现在就要看美国想要如何选择未来的竞争对手了,是联合苏联打掉德国,还是坐视不理德国的壮大在未来和德国竞争世界领袖的位置。

    “这样的结果更容易让人接受。”罗斯福考虑了许久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我会提出有关的议题,提议国会通过苏联加入《美加英三国同盟协定》,成为同盟协定内的第四个国家。”

    不过他说完之后不等苏联代表开口就继续说道:“但是,苏联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约国,苏联计划建造的8艘战列舰已经完工了4艘,这些先进战列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苏联航空母舰的数量必须加以控制,我们两国应该就海军数量问题开始谈判。”

    “这没有问题,总统先生。”苏联代表赶紧点头同意,毕竟现在这个时候苏联还没有实力与美国进行世界争霸的游戏,所以它现在的目光也非常短浅,能够获得美国支持赢下即将爆发的苏德战争才是它目前的首要问题。

    然后苏联代表就丢出了自己的诚意:“苏联海军远东舰队将访问美国拉斯维加斯与旧金山,为两国友好关系打开局面。另外,苏联海军愿意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因此作为条件请美国出面帮苏联一个小忙。”

    “诺门坎?”罗斯福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苏联担心的真正问题究竟是什么。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希望自己的军队两线作战,在进行战争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后院保持一个相对来说稳定的状态。

    但是诺门坎之战爆发的实在是太过巧合了,巧合到让苏联人和美国人都有点愤怒。这件事明摆着有德国人的影子在里面,包括中国境内的日军作战取得一系列战果都可以看成是德国用远东利益与日本政府的一次交换。

    然而这一次交换确实是有效的,它让苏联不得不考虑一旦陷入两线作战的后果。所以原本已经准备妥当的西线战争被迫停止,等待着远东的日本还有更远处的美国给自己一个妥当的说法。

    “是的,罗斯福总统。苏联希望美国向日本施压,结束诺门坎事件,并且让日本彻底放弃北上的念头。”苏联特使点了点头说道。

    “需要美国做什么?”罗斯福问道。

    “很简单,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就能够保证日本不会对苏联产生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苏联特使直接回答。

    “这会引发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会让美国卷入这一次世界大战!”罗斯福皱着眉头说道:“美国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

    “到了这个时候,美国还想要置身于战争之外么?即便是美国不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也会在合适的时机攻击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的。”苏联特使说道。

    日本南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进攻英国和法国属地更是节节胜利,以日本南下的速度来看,似乎用不了多久就会撞上美国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地区,而这些地区是有日本短缺的石油资源的。虽然产量很少,不过好歹还是有一些不是么?所以日本一定会和美国开战,这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让我好好想想!我需要和顾问开一个会议。三天……三天后我才能给你答复。”罗斯福闭起眼睛,感觉到自己劳累无比。

457爆发

    躺在‘床’铺上,享受着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结束的悠闲假期,雷恩都快被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动哭了。-..-复制网址访问 他没有选择去战火纷飞的英格兰,也没有申请调到眼看就会有大战发生的北非,却选择了目前看来最和平的东线。

    而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是502重型坦克歼击营的教导1连连长了,肩膀上竟然扛着上尉的军衔。要知道这在一些非主力部队里,已经是营长的级别了。

    所以作为一名真正的军官,他有自己的休息室,而不必和其他的士兵们挤在一起。当然因为教导连比较特殊,他的休息室并非是自己一个人的休息室,而是他车组里五个人共有的休息室——很不巧的是那个车长专用的有帘子的‘床’铺,被爱丽丝占去了。

    他捧着一本厚厚的俄语词典看得不亦乐乎,很久以来雷恩的外语水平就非常不错,他对法语和西班牙语都有研究,不过车组成员们都知道他曾经说自己说的最好的是俄语,遗憾的是没有人听过他用俄语‘交’谈而已。

    房‘门’被人敲响,坐在一起打牌的雷恩车组成员都看向了‘门’口的位置。那里有一张非常欠揍的脸庞。马库斯似乎是打定了主意报雷恩的大‘腿’了,甚至拒绝了一个连长的位置也要留在雷恩的部队上给雷恩当僚车。按照马库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跟着雷恩就会遇到好运气。

    “营部开会,听说部队要开拔了。”马库斯无论到哪里都属于那种消息灵通的家伙,何况502营的后勤补给连是那个他们认识许久的老爷子。

    雷恩从‘床’铺上起身,合上了那本词典,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自己的‘床’头枕边。接着他伸展了两下胳膊,从墙边放着的个人柜子里‘抽’出了一本笔记本,拿出了钢笔检查了下,就陪着损友马库斯走出了自己的宿舍。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向不远处的营部,路上又看见了几个熟人车长。

    到了营部,车长们都找了位置坐下。雷恩和马库斯也不例外,随便找了两个挨着的位置坐着,就好像一群等待老师上课的小学生一般。不一会儿,营长和副营长都到了,会议也就正式开始了。

    “侦查部队提‘交’的情报显示,我们对面的德**队正在频繁的调动,看起来有进攻的迹象。”营长把黑板上的幕布掀开。‘露’出了里面的地图,用教鞭指了指边境方向苏联控制区说道:“第102师的正面。也就是我们奉命前去加强的地方,苏联人大约部署了一个团的坦克部队……”

    资料非常详细,可见德军对苏联部队的动向了若指掌到了什么程度。通过间谍的渗透还有侦查部队的反复确认,德军前线部队了解对手的每一支部队的番号编制战斗力,甚至知道他们的师长军长究竟姓甚名谁。

    “50辆以上的kv-1改进型坦克?苏联人的苦头还没吃够么?”一份文件被传递到了雷恩手里,只有两页,内容是有关苏联军队坦克数量和型号的分析,还附上了详细的照片讲解。

    “这可不止一个团的苏联部队。”马库斯接过文件来仔细的翻阅了几秒钟,就开口对营长说道:“整整70辆的t-26配合上超过50辆的kv-1改进型。这差不多有苏联两个装甲团的兵力了。”

    营长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和我们一样,对手也是一支主力部队,不然也不会把我们顶上去。他们是苏联近卫坦克第1师的一个主力团,听说苏联的二号人物赫鲁晓夫曾经参观过这支部队。”

    “没看出来,还是主力。不过什么主力遇到我们,也得夹着尾巴做人!不然的话。我们就让他做不‘成’人。”马库斯冷笑了一声,把文件递给了下面的一位车长。

    “预计102师的正面会被突破,第一道阵地这里到这里会在敌军发起进攻之后1小时内放弃……这里后面是一个不大的空旷地带,我们可以事先埋伏在尽头的树林里,等待敌军的装甲部队出现在空旷地带的另一端。”营长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位置。

    “打多久撤退。”不远处一名车长举手问道。

    “半个小时左右就必须撤退了,让出第二道防线给苏联人打。”营长点了点地图苏联后方:“他们在火炮上有优势。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的炮兵,树林位置并不保险,占点便宜就必须撤退。”

    “营部在这里设置补给点,各个车组在完成任务之后立刻返回这里集结待命。然后我们还有其他的作战任务。”营长看没有人提出什么问题,就继续介绍任务说道:“返回宿舍之后清点物品,检查坦克状态,所有人不得离开军营。二十四小时在营区待命。”

    “是!”所有人起立立正回答。

    党卫军第3装甲师是在5号口袋防御阵地的右侧负责埋伏的部队,而国防军第1装甲师则是在6号口袋的左边。这样一来第1装甲军的部队就可以在合围苏联部队之后,汇合起来成为一支集中的力量。

    “营长!万一我们打得太狠了,给苏联的坦克部队打跑了,怎么办啊?”马库斯在大家已经散会的时候又扯着嗓子喊了这么一句,这一句话把开会的大伙都给逗笑了。

    “这个苏联近卫坦克团的后面有一个近卫坦克师的师部,这个近卫坦克师的师部后面有一个近卫坦克军的军部,如果你马库斯能够打跑苏联的第1近卫坦克军,我们502营给你向元首请功。”营长裂开嘴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所有人都跟着笑了起来。大伙儿笑的肆无忌惮,有点大战来临前发泄的味道。不得不承认有了马库斯这么一个开心果,整个坦克营里的气氛都活跃了好多。

    雷恩笑了两声,就恢复了一副面瘫的表情,因为他突然想起了克拉克,想起了老连长卡特。马库斯有人请功了,那么他们呢?他们这些已经离开了世界的人们,谁还记得呢?谁还会为他们请功?又有谁会在很多年后,给他们这些人的墓碑上,套一个‘花’环?

    后面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各个车长去后勤部领分发的罐头还有黑面包等便于储藏的食物,又都去坦克停放的场地上检查了一遍涂装还有设备细节。随后车组成员都被集合起来,开始试车还有检查炮弹与机枪弹‘药’的储备情况。

    德国在宽大的东线正面战场上一共给苏联挖了29个口袋,这些口袋都是依照地形‘精’心布置的防御阵地。只要苏联军队开始进攻,这些防御阵地就会变成绞杀苏联有生力量的血盆大口,一口气将苏联一线的‘精’锐部队吃个干干净净。

    这个防线是东线一个并不出众的参谋长提出来的,这个参谋长在军队内部小有名气,因为提出了闪击法国的挥镰行动被晋升为中将,名字叫做曼斯泰因。

    曼斯泰因将军提出的这个防御阵地被德军内部称之为齿轮,而元首个人更喜欢叫这条防线为长城。这条类似城墙垛口的齿轮状防线并非为了固守而设置的永备防御工事,而是单纯为了屠杀而设计的一个血腥泥潭。这条防线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杀戮苏联的有生力量,高效快速的杀戮。

    统帅部预计正面苏德战场上的29个口袋型防御阵地,大约能有一半发挥正常的功能,但是只要有超过15个口袋成功绞杀苏联的进攻部队,那么苏联红军就要损失100万以上的‘精’锐士兵。

    曼斯泰因个人也因为这条防线被勃劳希契称之为防御大师,因为正是他在提出这条防线的同时,系统的提出了大纵深防御理论和以杀伤对手有生力量为核心思想的效率防御论。他大胆的提出了防御作战应该以杀伤对方兵力为主,而非为了坚守一城一地的说法,得到了“德军第一战术大师”的美誉。

    只有曼斯泰因自己知道,站在他背后的那位元首,才是这些旷世军事理论的真正发明人,而他只是一个技术工,负责用他的知识来修改和完善元首那些惊世骇俗的战术革命。

    一旦苏德双方开战,那么德国‘精’锐的东线部队将用一次近乎于完美的防御反击,打掉苏联一线作战部队的全部兵力。德军会在大的包围歼灭作战之中贯穿无数个小的包围歼灭作战,这些作战已经细微到了团,甚至是营的级别。对于上百万人的大部队作战来说,简直就是在一张巨大的画卷上用针绣一朵朵小‘花’,当然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完成,那么这幅作品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旷世奇作了。

    3月25日上午,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经济制裁日本,遏制其在远东的扩张行为。日本朝野一片震惊,不过却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4月6日凌晨,在苏日诺‘门’坎事件的谈判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苏联前线最高指挥部下达了全线进攻德国的作战命令。

    4月6日凌晨7时整,苏德战争全面爆发。--93337+dsuaahhh+29470712-->

第458章 458不如意

    话说人生多是不如意,这句话可能是少有的对人自身期望值的精准评估了。所以说,现在有很多人非常非常的不如意,或者说是不爽。因为他们在千算万算之后都没有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说他们的努力都没有获得最好的结果。

    比如说阿卡多现在就非常郁闷,因为日本人的无能,他精心营造出来的诺门坎事件,并没有起到拖延苏联红军进攻的作用,仅仅是把应该生在3月中旬的苏联入侵德国事件,延迟到了4月上旬而已。

    也就是说,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又一次生了,德国被迫开始了两线作战,并且是在巴尔干半岛没有被征服,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两线作战。

    英国本土作战还需要德国6o万至8o万人的兵力;法国境内以及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也需要大约7o万部队维持应有的秩序;在意大利和北非,德国已经部署了3o万(并不满员)的非洲远征军;国内的治安和稳定需要德国3o万军队的维持;东线上23o万大军和7o万战略预备队枕戈待旦——还没算上巴尔干地区的兵力牵扯,德国已经把自己看似庞大的5oo万正规军用了个一干二净。

    虽然说英国和法国境内硬是要抽调兵力,估计还能抽出大约3o万士兵来,不过阿卡多和勃劳希契等人都认为,还是保持西线上的优势兵力,早日结束两线作战来的更为实际一些。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是德国结束西线战事,也至少要保留1oo万军队的常备防御力量,能挪往东线的,最多也就只有4oo万军队。

    假设西线战事结束,如果算上芬兰、土耳其、罗马尼亚还有意大利等国的部队,德国在东线大约能够集中的兵力差不多有6oo万到7oo万,对阵苏联大约1ooo万部队,这个力量对比在德军高层指挥体系里并非是不能打,而是“非常有把握取胜”。

    当然好消息是苏联人也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大清洗还没有全部完成,元气流失严重并且没有完成战争准备,只是看到德国一家独大之后草率的进行了战争干预。在这种大前提下阿卡多有把握打掉苏联的这一次进攻,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日本人更加郁闷,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硬着头皮打了一场诺门坎之战,惹得天怒人怨损失惨重。6军丢掉了话语权不说,就连美国人都对日本采取了制裁行动——整个诺门坎事件日本当局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当然另一件事情更加让日本人焦急,那就是德国人原本说好的援助彻底打了水漂。豹式坦克的设计图德国人根本就没给,煤转油的技术也是只提供了几台初始设备就不了了之。6军航空兵除了1oo架me-1o9c战斗机之外,原定计划引进的3条飞机生产线也都成了泡影。原因非常简单,德国和苏联正在准备死斗,哪有功夫理睬遥远的日本当局?

    最让人气愤的是,德国在和苏联决战的百忙之中,虽然没有理会日本当局的各种要求,却是从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抽调了5o架me-1o9c战斗援助给了中国,这就让日本军方有些哭笑不得了。日本外交大臣扬言退出轴心钢铁协定,竟然也不讨价还价,直接签订了苏日诺门坎条约,划定了双方实际控制范围之后就全面停战。

    不过美国人的制裁可是实实在在的要命招数,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仅仅只够日军三个月的行动还有本国工业消耗,换句话说日本如果不想想办法,三个月之后它的军队就只能在没有坦克飞机轮船战舰的状态下作战了。子弹是打一颗少一颗,炮弹是用一枚就少一枚——那不用说美国了,就是中国也能打得它满地找牙,这绝对不是日本政府愿意看到的消息。

    于是很多事情都被打乱了原本的顺序,轴心国在北非准备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全部被迫推迟,而意大利和德国联合进攻巴尔干地区的计划也被无限期延后。

    当然英国方面获得了时机,再一次苟延残喘起来。英国皇室集体登上冰岛,在那里囤积物资准备反攻战火纷飞的英国本土。丘吉尔在伦敦表声明,恬不知耻的宣布反击德国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要求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德国的侵略扩张。当然,斯大林在莫斯科表讲话,宣布欧洲革命已经到来,苏联讨伐资本主义罪恶之源德国的战争已经打响了。

    回答这些声音的并不是元阿卡多的咆哮,而是沉默着缓缓开向边境地区的德国5ooo辆坦克以及将近4ooo架各种型号的飞机。4月6日凌晨7时整,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会战正式拉开序幕,苏德战争开始。

    “嘿!我说……我们眼看就要接近边境了,小心德军飞机。”蓝天之上,一架改装成封闭式座舱的苏联i-16战斗机正在白云上飞行,这种改进式战斗机的时已经过了45o公里,是一种还算先进的苏联战斗机。而这架苏联战斗机的后方,密密麻麻飞着整整11o架苏联同型号战斗机。

    这些战斗机奉命越过苏德边境,在开战之后掩护苏联的轰炸机部队还有攻击机部队,摧毁德军的前线机场。

    “红色4号,注意你的上空!注意你的上空!我看见德国战斗机了!我的天啊!我看到德国战斗机了!”耳机里面,战斗机部队的指挥官大声的吼叫道。

    德军既然已经知道苏联军队的到来,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在飞机场上等着苏联空军偷袭,边境上的德国飞机通过地面上的雷达指引,准确的找到了苏联飞机机群的所在位置。

    “德国飞机!德国飞机!散开!散开!”耳机里到处都是叫喊声,还没有等飞在苏联机群中央的克里诺维奇少尉驾驶自己的飞机做出什么反应,灾难就降临到了他所在的苏军飞行部队身上。

    在差不多近千米的距离上,占有高度优势的德国空军突然开火了,而这一次开火,德国空军次在空战中大规模使用了火箭弹。大口径火箭弹德军战斗机每一架都能携带8枚左右,上百架战斗机一口气射火箭弹,可想而知场面有多么的壮观。

    这一下可是苦了苏联红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们,他们为了更好的指挥和作战,此时此刻正在用密集的空中编队飞行,他们的下方是作为诱饵的苏联轰炸机群和攻击机群,整个空中编队密密麻麻上下三层,每一层都有近百架飞机组成的密集编队,夺得开这么多的德军火箭弹么?

    就在这么一瞬间的犹豫之后,苏联飞机的飞行编队就彻底开了锅。一架接着一架的飞机被德军火箭击中,成了一团绚烂的烟火在空中爆炸,好好的一个飞行编队,只几秒钟的时间就被德军空军打得乱成一团。

    “爬升!爬升!躲避德军的战斗机!小心!小心你的左翼!加!白痴!”耳机里到处都是喊声,克里诺维奇赶紧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开始爬升,仅仅比他慢了一秒的僚机就被德军的3o毫米机炮打中,拖着浓烟坠向了大地,不过却在半空中撞上了另一架坠落的苏联飞机,炸成了一团火焰。

    德国战斗机开始俯冲攻击,在优势距离和优势高度上疯狂的虐杀着性能落后的苏联i-16战斗机,在这么一个短暂的交锋中,至少15o架各种型号的苏联飞机坠毁,而德国空军却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双方战斗机在8ooo米高空展开了厮杀,这里正好是德国战斗机最适合的飞行高度,德军飞行员如同游戏一般玩弄起自己的苏联对手来。

    很快,耳机里传来了撤退的命令,克里诺维奇看着天空中所剩无几的友军飞机,赶紧加钻进了云层之中,作为苏联的飞行员来说他今天是幸运的,因为直到最后他都没有被德国飞行员盯上,而作为这一天的苏联空军来说他又是不幸的,他亲眼看见了双方空军实力上的差距,亲眼见证了苏联空军丢失制空权的过程。

    对于苏联空军来说,这一天的灾难才刚刚开始,德国空军在一口气打掉了前去进攻的苏联几个空军部队之后,掩护着黑压压的轰炸机出现在了苏联机场上空。

    苏联人在这一天是准备进攻的,他们预计这个时候空军已经摧毁了德国人的机场,取得了局部的战场制空权——可是返航的苏联飞行员们如丧考妣,还没等他们哭诉自己的惨败经历,德国人的轰炸机群就到了。

    这一天注定属于德国空军,在天上击落了97o架苏联战斗机之后,德国空军的突击又把整整15oo架苏联战斗机瘫痪在了地面上。在4月7日也就是第二天,能够起飞迎战德军战斗机的苏联空军,只有可怜兮兮的11o架,而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总数过1ooo架的德国同行们。--104+2013274-->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880/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龙灵骑士所写的《我的第三帝国》为转载作品,我的第三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第三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第三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第三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第三帝国介绍:
当整个欧洲都在梅塞斯密特机翼下战栗,
当海平面下的狼群已经撕开女王的喉咙,
当虎式坦克轰鸣着碾碎了莫斯科的城墙,
阿卡多站在众多记者面前,满脸微笑:
“除了上帝,没人能阻止第三帝国的扩张。”
我的第三帝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第三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第三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