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新鸦片战争TXT下载新鸦片战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新鸦片战争全文阅读

作者:海之舟     新鸦片战争txt下载     新鸦片战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六警察局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六警察局

    “伍东家不要客气,你尽管讲。”

    “草民想投资修建一条铁路。”

    “好,你这个想法不错。朕准了,回头你就到工部去找林鸿年商议具体的事宜。当然你投资修建的铁路不能亏待了你,铁路修好以后,伍东家拥有使用权,运输产生的收益归伍东家所有,不过收益产生的钱伍东家不能都挪走,你必须保证将其中的一半继续投资在铁路上。”刘寄说到这里转头向林则徐说道:“今后不仅是伍东家,有愿意修建铁路的,朝廷都要给予支持。”

    伍秉鉴没有料到自己还没有说出口的话,皇上都帮着说了。他高兴地说道:“草民这条铁路打算从广州修到上海,途中经过惠州、潮州、嘉应州、漳州、泉州、福州、温州、杭州、苏州,这一路的工商业尤其达,建成后对东南数省的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往后生意也就好做了。”

    刘寄点头赞道:“伍东家此举利国利民,是一件好事。若是中国的商人都具有伍东家这种眼光就好了。”

    “承蒙皇上夸奖,草民不敢当,此举不过在拾皇上的牙慧,若不是皇上大规模的修建铁路,又有几个人敢在天朝提出修建铁路。”

    “伍东家,你放心的修建铁路。等路修好后,朕将赐给你一个爵位,以表彰你的功勋。”

    伍秉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从尽废捐官以后。伍秉鉴就没有奢望过还能光宗耀祖。这次提出修建铁路,不过是伍秉鉴看中了运输行业地展,断定这东西将取代镖局和马帮。没有想到此事竟然给他带来了如此殊荣,这让他有些喜出望外。当下伍秉鉴眼中饱含热泪,有些哽的说道:“草民谢主隆恩,皇上若有差遣,草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刘寄笑了笑说道:“伍东家放手去干。雷履泰不也是一个商人,朕不也封了他二等辅国公的爵位。朕将你们立为楷模。就是要告诉国人,不一定做官才是出路,人人皆可报国,人人皆可为大中华贡献一己之力,只要是众人认可你,社会认可你,国家也会认可你。朕就会奖赏你。也许有的人不屑朕的做法,认为朕乱了祖宗规矩,圣人传统。可是要想一想,规矩和传统最初不也是人定的,那里就一定要遵循着规矩和传统办。依朕看,只要体会了圣人仁德之心,有了光耀中华之意,便可放手而为。不必拘泥于规矩和传统。”

    林则徐听到这里跪伏在地上高声唱道:“我主圣明隆德,意图宏大盛世,臣虽不才亦愿效死。遥想玄成(魏征)当年,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臣冒死直言,愿我中华永世昌盛。”

    刘寄将林则徐扶了起来说道:“元抚你不用说得这么文绉绉的。起来直说,词语直白一些。”

    林则徐这才起身说道:“臣以为,我大清朝体制落后,朝廷机构冗员过大,效率低下,贪赃枉法地官员比比皆是,若要革新必效仿西洋诸国,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现在中央的内阁、军机处、六部以及理藩院和地方地巡抚、道员、知洲、知府、知县都归到行政中,司法一系可效仿西方的警察和法院体系,将绿营巡捕营全部改为警察体系。督察院改为法院体系。立法一系。可召集各省德高望重之辈组成议会,具体的人数和办法可详细制定。”

    刘寄没有想到林则徐居然提出这么激进的改革。他知道林则徐在广州吸收了很多西方思想,也和留洋学生商讨过许多兴国大计,但是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官员能提出这么西化的改革方案仍然让刘寄吃惊,在刘寄的记忆里另一个时空地林则徐是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改革方案的。刘寄在猜想,是不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不同了的原因,或者是林则徐看出了中国不能不改革,而刚才自己畅言了一翻不要墨守成规的话题又让林则徐长了胆子。

    深深的思考了一阵,刘寄说道:“元抚所言,朕深有同感。只是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此好比一艘海上航行的大船,船身虽然有些破败尚且能够航行,若是嫌弃船体太旧,在海上凿凿砸砸,弄不好也就沉下去了。”

    林则徐暗自松了口大气,他说出这话也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听到皇上并没有怪罪地意思心里的石头方才落了下来。

    伍秉鉴看到皇上和林则徐突然谈起了公事,他本想马上避开,可刚才的话题太沉重了,让伍秉鉴不敢开口,此刻见气氛松懈了下来,赶紧说道:“皇上,草民就先行告退了,皇家贸易公司的账本和财物都交给了内务府大臣卢家元。”

    刘寄也没有阻拦伍秉鉴下去,他点了点头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退下吧”

    等伍秉鉴退了下去,刘寄开口说道:“议会的事情,依朕看有些操之过急。可召集有爵位和功勋的部分官员以及各省地优秀子民组成参议阁。朝廷的法律和命令可部分交给参议阁讨论,讨论的结果报到朕这里来定夺。”

    林则徐一想这参议阁不是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那还不如不设这个参议阁,于是林则徐说道:“皇上英明,参议阁一事于大清朝国情不合,可暂时不论。但是警察和法院的建设,应该算是当务之急。”

    刘寄背着手缓步思考了一阵后说道:“督察院不能改为法院,此二者是不同的两个部门,前者是督察百官,后者是依法裁定案件。”

    说到这里刘寄又思考了起来,半响他回头指着林则徐说道:“这事,今晚就召开议会,四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元抚也来参加。海关的事情,元抚都交待好了吗?”

    “回皇上,海关的事情都交待好了,如果臣下不在担任海关总监,臣提议可让粤海关监督左宗棠接任臣下海关总监的职务。”

    刘寄有些吃惊,他又问了一边:“粤海关监督是谁?”

    “回皇上,是左宗棠,此人是前年中的举人,后来陶澍陶中堂大人特意将其推荐给下官,下官格外赏识此人地才情与能力。”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七警察局2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七警察局2

    曹振镛急急忙忙的穿好官服到了曹府的大门处,抬头看了看天色,西边的云彩已经黯了下来。眼看就要天黑了皇上却要召集众臣朝议。曹振镛一边猜想着到底是什么事情,一边上了自己的轿子。

    “起轿。”随着曹振镛的喊声,四人抬的轿子吆喝一声升了起来。

    曹振镛坐在轿中随着微微晃荡的轿子思量起来,莫不是东北的战事有变,又或者是西北的将军反了,在不是那位王爷又闯祸了。仔细一想都不像是,东北的战事俄罗斯人已经被打的没了脾气,最近还派使臣递交了两国休兵的国书。而西北的伊犁将军是僧格林沁,谁不知道此人是皇上的心腹爱将。再想想自从恪亲王绵恺死在东北叛乱以后,其他王爷谁敢不老实,一个个都安安心心的在自家王府安享天命,不见有谁不安份的。

    曹振镛正在胡思乱想,后面传来声音:“前面可是曹中堂的坐轿。”

    曹振镛掀开轿帘向外一看,旁边也是一顶四人轿子,轿子正中的窗口一张笑眯眯的胖脸,不正是穆彰阿吗。

    “曹中堂可借一步说话。”

    曹振镛正在烦恼猜不透皇上今日到底要议些什么事情,听穆彰阿这话,知道他有话要讲,当下回道:“穆宗伯过来与我同轿,咱们轿里详谈。”

    两人同时呼停了轿子,穆彰阿过来坐上了曹振镛的轿子。临上轿穆彰阿吩咐了轿夫:“小六子。跟在中堂大人地轿子后面,若有人问起,不准提起老爷我在中堂大人的轿子里面。”

    小六子应了一声,穆彰阿也钻进了曹振镛的轿子。

    穆彰阿上了轿子将嘴巴附在了曹振镛的耳边说道:“曹中堂以为今日皇上要议何事?”

    “穆宗伯以为何如?”

    “下官以为,皇上有大动作。”

    “何以见得?”

    “中堂大人不知道皇上召集朝议之前,林则徐正在皇上身边。”

    “哦!真有此事。”

    “不满您说,内务府广储司的郎中是下官的小舅子。他正好看见林则徐进了皇上的御书房。”

    “林则徐一向和朝中地留洋派走的很近,莫非皇上想学唱洋人地把戏。”

    “曹中堂和下官想到一块了。咱倆回忆一下。皇上这一步步的都是在向着洋鬼子那一套靠近。最开始皇上学着洋鬼子操练新军,不久便尝到了甜头,后来学着洋鬼子开了海禁建了新式海军,还真把鸦片的事情压了一压。接着又修了洋铁路,别说这玩意拉东西还真不错,往后要调兵遣将,这洋铁路肯定能立大功。最近在吉林与罗刹鬼子干上了。北洋水师的陈军门用新式战舰把罗刹人打的够呛。”

    曹振镛皱着眉头说道:“听你这么一捋,还真是这么回事。平常对洋鬼子那一套咱倆又不熟,这会怎么知道皇上要下哪一着棋。”

    “咱哥俩甭管那一着棋,皇上是下棋的人,咱倆是棋子,皇上叫怎么走,咱就怎么走,准错不了。”

    “有道理。就这么着。”

    今日的朝议是在养心殿召开地,群臣们进入殿中后便各自议论纷纷。这么晚了举行朝议通常来讲是比较重大的事情。因此百官都在相互打探着消息。陶澍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大学士大军机兼吏部尚书,自然向他打探消息的人不少。可陶澍也不知道朝议何事。他在路上问过户部尚书包世臣,可包世臣对此事也是一无所知。入了殿中,趁着皇上还没有到来陶澍走到了兵部尚:“大司马可知道今日皇上所议何事?”

    周围的人都竖着耳朵听着陶澍的问话。原本有些吵闹得殿中立刻安静了下来。龚自珍见是内阁大学士垂问,不敢怠慢立刻回答道:“下官也是一无所知,此事待皇上到了自然也就明了。”

    工部尚书林鸿年对此事倒略知一二,他与总理大臣杜受田一同前来的路上恰好遇到林则徐地轿子,三人谈起皇上的想法都深感赞同,只有林则徐略略有些担心,现在朝中权臣大都是未出过洋的老臣,他们会同意皇上的想法吗?林则徐最担心得还是怕闹出乱子,两次叛乱可都是前车之鉴呀。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皇上从中门进了养心殿。群臣在礼仪官的带领下跪了下来齐声吆喝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

    群臣爬了起来各人找到自个的位子坐了下来,对于皇上凳子坐地事情。现在百官们都习以为常,偶尔有良心的官员还在心中感激一翻。当然也不排除偶尔有中儒毒太深的,在心中一牢骚。

    刘寄快步到了龙椅上四平八稳的坐下,双目中神光闪烁。待下面百官都坐定了下来,刘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顺着龙椅下的丹陛走到了群臣面前,声音洪亮得说道:“原以为我中华上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周围皆是蛮夷边鄙。现在看来,世界大的很,北方有俄罗斯;西方越过浩罕汗国有奥斯曼帝国;西南有英帝国的殖民地印度邦;南方缅甸已经被英帝国开始侵略;我大清帝国的属国暹罗,越南已经陷入了被西洋诸国侵略的危险境地。朕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说到这里刘寄向曹进喜做了一个手势。

    众人这才注意到,殿中平白地多了一张巨大地桌子,这张长宽近五米的桌子用一张锦缎覆盖着,覆盖住地地方显得凹凸不平起起伏伏。曹进喜走到桌子前将锦缎揭开,一个造型精巧高度仅及膝盖的模盘露了出来,上面山山水水,田地房舍,道路河流,海洋岛屿都是一清二楚。有熟悉地图的人仔细一辨认,这不正是亚洲地图吗?

    刘寄走到了模盘面前,从曹进喜的手中接过了一根长木棍,然后向百官吩咐道:“大家都过来围着模盘。”

    百官人多,到了近前显然模盘周围的地形不够站。

    穆彰阿向刘寄进言道:“皇上让最前面的蹲下,中间的人都坐凳子,外围的站着,便都能看见了。”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七司法体系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七司法体系

    “诸位看这一串被蓝色的海洋包围的岛屿,这里离中国并不遥远。这里就是菲律宾群岛,现在已经被西班牙控制。”

    “在这里称呼为中南半岛,他包括暹罗、越南还有缅甸的贡榜王朝,认真算起来还有两个小国真腊(柬埔寨)和占巴塞(老挝)。”

    “大家注意看暹罗的下面。”

    “对,就是这里。”

    “这里是马来半岛,这个马来半岛简直是西方列强的赛马场。最初是葡萄牙人来到了这里,接着荷兰人赶跑了葡萄牙人,现在是英国人控制了这里。前几年英国人在这里建立了海峡殖民地,所谓海峡殖民地包括三坐英控城市:槟城、新加坡以及马六甲。英国人建立海峡殖民地的目的,就是控制这条亚洲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

    说到这里刘寄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待众人消化了一下,他默默的扫视了四周一眼。显然百官都不太习惯如此近距离的和皇上畅谈。人人都显得有些拘谨。靠前的人笔尖上都冒出了细汗。刘寄微微笑了笑,用细长的棍子指着户部侍郎伊里布说道:“是不是养心殿的炉火烧的旺了,还是在家里进了大补,怎么汗水都出来了。”

    群臣出一阵哄笑声,伊里布擦掉汗水笑道:“今日家中炖了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参须放得多了点。”

    “看来伊部郎家里的伙食不错嘛,怎么不把同僚们都请去享一享口福。”

    刘寄地俏皮话让群臣又笑了起来。气氛也轻松了不少,伊里布打着躬说道:“有皇上话,改日一定请。”

    “好了,咱们书归正传。朕继续和各位讨论一下东南的局势。”

    “在马六甲海峡以南,这里有一大片群岛,人们习惯称呼为千岛之岛。这里就是印度尼西亚,古称爪哇。现在是荷兰人的殖民地。”

    讲完了东南亚的形势。刘寄将木棍交给了身边的曹振镛。

    一时间,殿中没了声响。只有儿臂粗的蜡烛偶尔爆出一声脆响。纱质的灯罩让烛光柔和地洒在殿中。诸位大臣都在揣摩着皇上何以说出这翻话来,和今天要议的事情有什么关联。

    过了半响,刘寄又说了起来:“朕今日为什么要和诸位讲这些,是朕闲地慌,还是朕胡乱找话说。”

    刘寄声音越大了起来,他锵锵有声的说道:“是西方强大了,他们已经打到了中国的家门口了。”刘寄的话如同静夜里敲响的洪钟。话已说完仍有回音从远处传来,门口二字反复回荡了几次,犹自嗡嗡的在殿中作响。

    “西方的强大不仅仅是洋枪和洋炮,也不只是火车和蒸汽机,还有更重要地一项,不知道诸位知不知道。”

    刘寄的话刚一说完有人应道:“皇上,臣试言之。”刘寄朝话的地方一看,是总理大臣杜受田。

    “芝农你讲。”

    “遵旨。”

    “臣以为。洋人势大,举国上下,有目共睹。以前国人尚以为洋人只是懂得钟表天文,洋枪洋炮,现在谁人不知洋人懂得不止这些。大到国家典章制度,小到洋布洋灰。西洋人都有领先之处。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家需要师夷之技方能制夷。前者若不是皇上英明,学习西人编练新军建立西式水师,我大清帝国能从沙俄帝国口中争回库页岛吗?而夷技仅此而已吗?臣以为,不止与此。西洋诸国大都地小人少,能成为强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创新。不仅仅是创新出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新的国家制度。倘若我天朝上国不能求变,必将跟不上西洋诸国地进步,其后果恐怕不妙。臣以为变之要,在改变国家制度。”

    杜受田的话引起了轩然大*。众臣嗡嗡的议了起来。

    理藩院尚:“臣有话要说。”

    “讲。”

    “微臣以为。祖宗之法,圣人之言。历经千年沧桑不改。万物千变万化终归不离其中。改变国家制度,需要慎重,皇上切不可轻易为之。”

    军机大臣黄钺亦站了出来附和英和之言,一时间朝中分成了两派争辩起来。一派以林则徐、杜受田、林鸿年等以留洋生员为主,一派以英和、黄钺等老臣为。两派人唇枪舌剑,在殿中言来语往争论不休。

    刘寄冷眼旁观,见陶澍、曹振镛等人依旧保持沉默作壁上观。

    刘寄挥手说道:“大家各就各位,都不忙争辩,听朕说几句。”

    众人连忙安静下来,各自归了座位。刘寄也走到了龙椅上坐了下来。他冷眼扫视了群臣一眼,众人皆低着头一言不。

    刘寄这才说道:“各位爱卿说的都有理,也都是为了国家社稷。今天朕召集大家前来,就组建警察部和法院以及改组都察院一事和大家议一议。”

    刘寄一表了态,议论的形势立刻开始改观了。曹振镛、穆彰阿之流马上站了出来表自己的言论,他们纷纷赞同国家改制。而陶澍也开始垂询警察局和法院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机构。

    少不得,刘寄让林则徐将这个机构讲解了一翻。众臣这才得知,要将各地地巡捕营和捕头皂役等审案机构撤销,新成立警察局专门负责整顿治安,审查案件。为了方便管理又在各省一级建立警察厅管理下属各地警察局,在朝廷建立警察部管理下属警察厅与警察局,警察部不归六部管辖,而是直属于皇上管辖。同时在京城组建最高法院,在各省组建高等法院,在各地建立中等法院。今后所有案件的审判都由法院裁决。这样各地的知县、知府、知州、道台都不参与审案了,他们的职能只定位于司政。另外都察院在各省,各地都重新建立独立的下属机构,都察院的官员不准其他官员兼任。

    大家明了改革的目的后,殿中诸官都沉默了下来。这一个改革,所触动的利益和关系太多,各人都在心里盘算起来。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九司法体系2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九司法体系2

    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这次革新先便触动了刑部的利益。原本刑部的职能便是警察和法院的结合体。这样一来刑部便没有了继续存在的理由。

    对此刑部尚书汤金钊极力争辩,力陈警察和法院不合中国国情。又驳问宗室、觉罗氏犯罪该当如何?是否就不通过宗人府直接由警察查案法院审查。接着又提出了内外蒙古、热河都统等处边民犯罪,还通不通过理藩院审办?最后又提出死刑案件的审决是否也是法院自个判决了断,“秋审”是否还会同六部九卿会审。那么相关的法律条文不健全的情况下又该如何?

    这一系列的问题,御史魏源一一给出了答案。他昂然站立在殿中慷慨言道:“人立于悬崖,惶惶不可终日,恐落于万丈深渊。此时有好事者离崖两三尺牵一软绳,人稍安,徘徊于绳内。某一日,人有失足,滚落崖边,惊险万分,生死悬于一线。人恍然,于崖边建一铁栏,至此,人于崖上,方安然无恙。”

    “下官所说软绳便好比道德的力量,而铁栏便是法律的力量。一个国家必须重视他的法律,不然人人便好像生活在悬崖之上,惶惶不安。既然重视法律,便必须将法律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便要做到“王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司法一系必须高于其它各部,只受命于皇上。司寇大人所说宗人犯法的问题。下官以为可在法院内设立宗人法廷专审宗室中人,至于边民犯罪,本来满蒙汉和其他各族皆是一家,自然该一视同仁。关于死刑案件地终审查,下官以为必须由最高法院拟稿由皇上亲自定夺。”

    汤金钊的最后一个问题关系到立法机构的问题,当时的立法机构其实就是皇帝和他的一帮大臣。刘寄对立法机构的建立很是矛盾,思量再三他决定还是缓步慢跑。再过几年才开始立法机构的建设。

    这场朝议十分地热烈,一直进行到戌时末方才结束。

    第二天。朝议继续进行。讨论的焦点逐渐转变到具体地执行上,关于新机构的人事任命和基层建设成为了议论的焦点。当天的早膳和晚膳都是在殿内就餐。一直到深夜才议出了一个结果。

    刑部和大理寺的撤销已经成为了定局,经过激辩后新建立的警察部被改为了法部,法院改为了大理院。同时为了减少革新的阻力平衡各方地势力。刘寄将撤销的刑部尚书汤金钊改任为法部尚书,九门提督程廷华兼任法部侍郎,各地新建立的法部下属机构,省一级仍然称呼为警察厅。府、州一级仍称呼为警察局,各地巡捕营都划归到警察部门。新成立的大理院院卿由魏源担任,各地新建立的大理院下属机构,省一级机构仍称呼为高等法院,府、州一级仍称呼为中级法院。另外都察院不在担任审案,原本都察院下属十五道,增加到二十道,新增设辽沈、甘肃、新疆三道。改江南道为江苏、安徽二道,改湖广道为湖南、湖北二道。这样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制度从此废除。刑部和大理寺衙门也成为了历史。

    中国历史一次重大改革便这样默默的拉开了序幕。

    **********************

    这场变化虽然有些悄无声息,可仍然坚定的来临了。人们先现正阳门内刑部衙门的牌匾不知道何时已经改为了法部,街道上多了许多穿着黑色制服地警察。最令人惊奇的是顺天府的知府老爷不在审案了,那些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戴着一顶滑稽的大盖帽,瞅着便让人笑。可他们仍然严肃的出现在案地现场。不仅仅是京城里,便是各省各地的城市里都出现了这些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当然还有一些戴着白色大盖帽的法官。衙门里的那面鸣冤的大鼓放到了警察局的门口。原本有些失落感的知县老爷,很快便现了这样的好处,他们可以腾出很多精力来管一些以前无法忙过来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这些知县老爷想管这些事情。

    由于中国土地地辽阔,这项工作真正完全落实下去,已经是一年后地事情。很多地方仍然把事情办的有些走样,在一些偏远地县份,警察局就在县衙里面。法院的审判长由知县兼任。甚至有些边远地方根本就没有落实。那里山高皇帝远,真正说的上话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宗族势力。连地方官都得看他们脸色过日子。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疥癣之疾还不足以影响改革的大局,在各地的省城、大洲、大县事情都开始生变化。改革后的地方衙门职能清晰,效率提高了很多。伴随着一些重要铁路的通车,原本要拖上一年半载的案子,现在大都能很快解决。各地的治安形势在不同程度上也有所好转。

    ***********************

    左宗棠字季高、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中举,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他是在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以后才渐渐展露头角。现在左宗棠能如此迅的得到朝廷的重用,与吏部尚书大学士陶澍有关,亦和朝廷严废捐官制有关。捐官制度废除以后,又有部分贡生留洋。这样闲官极少,很多刚中举人的读。左季高便是这样的幸运儿。

    左宗棠的同乡大学士陶澍见到左宗棠写下的精彩句子“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欣然将他推荐给了海关总监林则徐。在林则徐手下,两位经世明臣相得益彰。左宗棠虽然心高气傲对于林则徐这样高风亮节而又深知人情世故的大臣亦是万般钦佩。特别是林则徐熟悉洋务,经常对左宗棠点拨提携,又将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借与左宗棠观看。这样两年间的熏陶,使得左宗棠对洋人情况十分熟悉。时常有留洋派的官员前来拜访林则徐,左宗棠在一则相陪,聊起天来,这些人往往称呼左宗棠为同学,误以为左宗棠是留洋的学子。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左宗棠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左宗棠

    1835年悄然的来临了,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一切似乎依旧。人们依旧穿着长衫,马褂,依旧摇头晃脑的读着四书五经,依旧扛着锄头耕种着黄土地。左宗棠从保定上了火车,沿途浏览着窗外的景致。火车穿过城市、乡村、田野、河流,沿途的一切像是滚动的图画。洋溢着燕赵大地上浓厚的乡土气息。

    左宗棠乘坐的虽然是头等车厢,可车厢里的人仍然特别多,显得十分嘈杂。这里的座位比起普通车厢来有些像现代火车的座位,座位背靠着背,两排座位之间摆放着一张桌子,相比普通车厢的硬坐,这里的座位上包着一层皮革垫子。

    由于乘车的人十分多,在头等车厢的走廊上拥满了站着的人。冬季里火车上的窗户关闭着,虽然暖和了许多,可是空气却十分混浊。

    这时有一群人在火车上大声的谈论着,引起了左宗棠的注意。

    “爷们以为火车是什么玩意儿,还是头等车厢,不就是这付德行,我看跟猪圈没啥区别。”

    “就是,早知道不如到春福堂去耍耍。”

    左宗棠顺着声音看去,只见隔着两排的位置,有两名衣衫光鲜的青年人正在高声谈论,其言语间颇为无礼。左宗棠见其中一人穿着明黄色的马褂,知道这人必定是王公贵族。

    这两人带着几名奴才将周围相对的两排座位完全占据了,八旗子弟地恶性暴露无遗。

    对于这些人。良善的百姓都躲避的远远的。可是有一名老妇人在火车的摇晃中,顺着走廊跌撞到了其中一名年轻人的身上。

    “哎哟”一身惨叫,老妇人被踹了一脚,呻吟起来。

    接着传来了一串骂声:“你个老不死的,敢撞本爷,看爷们不揍死你。”

    左宗棠看见那名穿黄马褂地青年人站了起来和一群奴才冲到了老妇人的跟前,他正要站起来阻止这些人时。

    一声清脆地声音呵斥道:“住手”

    接着一名带着轻纱的妙龄女子挡在了老妇人的前面。随着妙龄女子的出现,周围霎时间站了七、八名彪形大汉出来。人人怒目相向。看着这群八旗子弟。

    “哈,你们这些泥腿子敢反了。警察,有警察在吗?有人造反了!”

    几位八旗子弟这么一叫,还真把一名警察吆喝了过来。这人戴着一顶大盖帽,帽子中间一枚龙形徽章,穿着一身黑色制服。看样子睡眼惺松的,似乎刚才正在睡觉。

    这名警察醒了醒神。看见喊叫的人是一位穿着黄马褂的年轻人,他地态度立刻恭谨起来,点头哈腰的上前问道:“爷有什么事情?”

    “这些人想袭击爷们,你看着办吧。”

    警察的脸色如同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原本恭顺下垂的眉头立刻上竖了起来:“是那里人?把腰牌亮一亮。”

    “你又是谁?先把腰牌拿出来瞧瞧。”一名汉子挡在了戴面纱的女子面前说道:

    “嘿!反了你,老子是车厢里的警察,这制服能伪造吗?”

    戴面纱的女子推开了挡在身前地汉子说道:“谁说制服不能伪造?你不能证明你是警察,我们便可以拒绝给你看路牌。”

    清亮的话音一落。火车里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警察的脸色顿变,他恶相毕露。拿起胸口的哨子“居居”吹了起来,一面喊道:“今天不治治你们,老子不姓杨。”

    那名穿黄马褂的小白脸拉住了杨警察说道:“小娘子身材还不错,不如过来坐坐把话讲清楚,爷们给你讲讲情。这事就算了。”

    蒙纱女子有些刻薄的说道:“就凭你,先借块西洋镜来照一照自己。”

    “小娘们,给脸不要脸,爷们是怀亲王府地三贝勒阿昌阿。你这狗奴才,爷操了你是上辈子的福气。”

    “啪”的一声脆响,贝勒爷的脸上显出了火辣辣的五根指头印。

    阿昌阿还在愣,蒙纱女子又回到了原处说道:“好臭,难怪火车里气味这么差。”

    正在这时,一声大吼从火车铰接处传来:“什么人敢在火车上闹事。”

    随着声音一个高大的警察走了过来,这人一脸横肉。横眉怒眼。手中拿着一根粗大的辊子,他的身后跟着好几个同样拿着辊子的警察。这些警察走过的地方。走道中间地乘客纷纷让向两边。

    跟着蒙纱女子地一名汉子迎了上前,一手搭在了领头的大个子警察身上,口中说道:“兄弟,到外面谈谈。”

    这人大胆地举动让大个子警察忽然有些吃不准对方的身份,他色厉内荏的大声说道:“谈什么,咱们公事公办,该处理便要处理。”虽然声音不小,大个子警察仍然跟这人走向了火车的连接处,相对于车厢里,那里要僻静一些。

    车厢里的贝勒爷吃了一耳光,窝了一肚子的火,想要作,又暗暗打鼓,对方不像良善之辈,冲突起来,恐怕吃亏的是自己。现在看见大个子警察来了,以为救星来了,贝勒爷的威风又出来了,他抽*动着有些浮肿的脸颊说道:“好你个*子,敢打爷们,今天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还在骂着,大个子警察又和蒙纱女子的手下走了出来,大个子警察的脸上已经完全没有了骄横,温顺的似一只小猫一般。走了出来便朝着杨警察吼道:“杨三过来。”

    杨三献媚的跑了过去,还没站稳便吃了一耳刮子。大个子手重打的杨三眼冒金星,耳朵中嗡嗡作响。杨三已经听不清他的长官,胡老大在说些什么,只知道胡老大向他张嘴骂着。

    阿昌阿有些张皇失措,他现在有些吃不准对方的身份了,难道对方跟自己一样是朝廷某位亲王的子女,可自己怎么不认识对方呢?难道是跟皇上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阿昌阿还在想着,蒙纱女子走到了他的跟前,娇斥道:“立刻给刚才你踢倒的老人赔礼,并且赔偿老人一个龙圆。”

    阿昌阿还想嘴硬,看到蒙纱女子柳眉上翘,俏脸带煞,他立刻改变了主意,拉着身边的同伴走了过去老老实实的赔偿了老妇人一个龙圆,嘴里不住的道着:“对不住。”

    车厢里的群众爆出哈哈的大笑声,左宗棠亦露出了笑容,看来不需要自己出面别人就处理的很好了。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一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一

    中国,北京,紫禁城,内廷。

    怀亲王绵忻急急忙忙的进入了乾清宫,“噗通”跪在了殿中委屈地说道:“皇兄可要为老四作做呀,阿昌阿在火车上被人揍的脸都肿了。”

    “老四起来吧,朕今天有客人在这里,不要让客人见笑。”

    听到皇兄不瘟不火的回答,绵忻应了一声,从地上爬了起来。当他抬头打量殿中时,这才现殿中坐着一个蒙着面纱的妙龄女子。

    绵忻不由一愣,心中嘀咕着,莫非小三儿得罪的是皇上的相好。这么一想绵忻心中打起鼓来,原本这种扰民的事情皇兄帮不帮自己他也没底,如果小三儿是遇上皇上的相好,那更不用提了。

    “老四说吧,到底有什么事情?”

    “没事,是小三儿调皮,是该教训教训!”

    “那朕来替你说吧,阿昌阿仗着自个宗室的身份,在火车上欺压良善百姓,殴打老人,结果被一名侠女当场制止,可是这样。”

    绵忻有些傻眼,看来殿中的女子果然是火车上的女人,他连忙改口说道:“皇兄说的不错,小三儿该打,教训的好,回去一定好生管教小三儿。”

    “那好吧,没有其它事情就退下吧。”

    绵忻将满肚子的牢骚吞了下去,缓缓退出了殿中。

    一出了宫殿,绵忻对着脸肿的老高地阿昌阿又是一耳光。气冲冲的回府去了。痛得哎哟叫个不停的阿昌阿委屈的不行,他朝着手下的跟班喊道:“把脸伸过来。”那名奴才正是跟阿昌阿一起在火车的人,这会见主子火只好苦着脸伸了过去,阿昌阿当下也不客气噼噼啪啪一通乱打,把这奴才打的跟猪头一般这才消了火。

    阿昌阿回去后一打听才知道惹了皇上地相好,自个骂了几声晦气,不了了之。

    再说刘寄背着手看着绵忻远去的背影哈哈笑了起来。他回头看着蒙纱女子说道:“李姑娘对朕地处置还满意吧。”

    李巧儿缓缓掀开了面上的蒙纱,刘寄感到眼前一亮。一张秀丽的面庞露了出来。

    “皇上最近纳了朝鲜来的德温公主,听说德温公主有沉鱼落雁的美貌,民女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李巧儿说完盈盈行了一礼。

    刘寄注意着李巧儿说话的语气,她的秀气地眉毛微微上扬,亮晶晶的眼瞳稍稍下看,语气里一股淡淡的幽怨。

    “李姑娘大老远的赶来莫非只是为了道喜。”

    “这次民女前来京城有一要事亲自禀明皇上。”说到这里李巧儿站了起来。其妙曼的身材包裹在一件白色的披风中,披风头盖上毛茸茸的黑色皮毛衬托着李巧儿白皙的皮肤。此刻李巧儿清秀地脸庞透出一股凝重的神色说道:“广州一带的外商纷纷在流传,最近百名英国鸦片商上书英王,请求对我中华使用武力。”

    其实刘寄早已经得到了类似的情报,与洋人接触密切的伍秉鉴已经有书信送达宫中,连京华报的总编张之万也递了相关内容地书信,总理大臣杜受田不久前收到了中国驻英使节的密折,对华态度友善的英国相格雷伯爵已经于去年下台。新上任的墨尔本子爵接受了鸦片商人的请愿。目前新派遣的英国驻华使节罗宾生正在来华的途中。

    所以刘寄并没有李巧儿想想中那样吃惊,他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

    李巧儿有些担心说道:“皇上,民女所说,句句都是实话。”

    “朕已经知道此事,有一句话叫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李巧儿眼中的刘寄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的苍老,他身穿一件暖袍背着双手,说着这话时神情淡然,平静地脸上一双明亮地眼睛注视着远方。神态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让李巧儿心中觉得安宁,似乎在大的困难也会在刘寄地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李巧儿心底的情愫不由升了起来,她的脸上莫名的飞来了一抹红霞。

    “不管怎么样,李姑娘这次来京辛苦了。朕与姑娘算起来已经相识四载,怎么说都是老朋友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只要朕能帮忙的。一定照办。”刘寄一边说着一边将头转向李巧儿,这么突然一回头。刘寄看见李巧儿有些慌乱的低下了红扑扑的脸蛋。见到李巧儿脸红,刘寄不由笑了起来,开玩笑的问道:“李姑娘可有如意郎君,如果有朕给姑娘当主婚。”

    李巧儿突然抬起了头,气冲冲地朝殿外快步走去。

    刘寄意识到李巧儿生气了,连忙喊道:“李姑娘,李姑娘。”

    李巧儿只是不答,掩面而去。

    门口的御前近卫听到刘寄的喊叫,将李巧儿拦在了殿门口。

    刘寄走了过去,将御前近卫挥退了下去,上前扶着李巧儿说道:“刚才的话虽然有些唐突,可都是因为朕与姑娘相识数载,熟不拘礼。”

    “皇上,李巧儿年满十九,已经是一个老姑娘了,不是巧儿不想嫁人,一是整日忙于会中事务,二是巧儿心中择人的条件极高,怕今生是不能找到了。”

    “你给朕说说,朕不信给你找不到。”

    李巧儿的脸又红了起来,她有些羞怯的问道:“当真要说。”

    “姑娘请讲。”

    “天鹅飞去鸟不归,目木相对由心起,胡天八月不飞来,山回路口百草折,寸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叶送君去,千秋一放为三横,角方空留马行处。”

    刘寄没想到李巧儿出个哑谜,对于字谜这类东西,他当然不是强项,刘寄笑了几声说道:“好,李姑娘有文采,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头我琢磨一下,一定满足姑娘的要求。”

    “皇上,君无戏言,既然答应了,可一定要遵守。”

    “既然答应了姑娘,朕一定遵守。”

    刘寄看着李巧儿笑弯了秋月的眼睛,心中不仅有些后悔,莫非有什么圈套。

    李巧儿不知道为什么一下高兴起来,告辞了刘寄转身走了出去。望着李巧儿婀娜多姿的身形消失在门口,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传龚自珍。”刘寄立刻吩咐人把龚自珍找来,要揭开这些字谜,只好找这些文学巨匠来。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二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四十二

    龚自珍看到字谜便笑了起来,问道:“皇上,这字谜可是出自女子之手。”

    刘寄知道这家伙已经猜了出来,带着笑意呵斥道:“甭管女人男人,你给朕把谜底说出来。”

    龚自珍和皇上交情深厚,自然知道皇上不会真的怪罪,他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微臣说出谜底来,可要促成一段姻缘。”

    “什么谜底要成一段姻缘,说出来听听。”

    “字谜一共八个字,第一个字是我,……,最后一个字是起,合起来便是“我想能和你在一起”。”

    刘寄愣了愣,他还真没想到是这意思。

    龚自珍又在一旁笑道:“微臣可要恭喜皇上了。”

    刘寄淡淡笑了笑说道:“尔玉可想知道说谜的人是谁?”

    “不会是互助会的李巧儿姑娘吧。”

    “尔玉怎么会知道,正是她。”

    “这事说来话长,京师讲武堂一直邀请臣去演讲,今早偷了个闲去了北郊。早就听过皇上钦点左宗棠入讲武堂的故事,今日去正好遇见此人。臣也想试试此人,看看他到底有何才学?这人果然才学极高,只是跟臣年轻时的毛病有些像,轻狂呀!”说到这里龚自珍现自己跑了题,笑呵呵的说道:“和左季高一翻交谈,臣知道这次进京有一个敢得罪贝勒的女子,此女子有如此胆量。若没有陛下护着,恐怕吃罪不起,而陛下要臣帮着猜谜,想那谜底若是出自男人之口,恐怕要贻笑大方。如果是女子,左右一想,李巧儿最有可能。”

    刘寄大笑起来。上前拍了拍龚自珍地肩头说道:“尔玉心思缜密,果然厉害。你帮朕参考参考。该怎样回复李姑娘。”

    “陛下恕臣不敬,妄论陛下大事。”

    “你讲吧。”

    “陛下九五至尊,气吞河岳,胸中纳四海,而后宫寥寥,此等风气为我等百官所钦服。然陛下如今只有一子,且身虚体弱。终日积病,恐怕……。”龚自珍没有把话说完,但是道光唯一的皇子奕纬已经病入膏肓的消息谁都知道。他接着说道:“为了陛下今后的事业,陛下还是应该多纳一些妃子。并且李巧儿是互助会的教主,由于皇上的支持,互助会势力遍布大江南北,若是稍有不慎,恐怕尾大不掉。如果皇上能纳了李巧儿。可能更稳妥一些。”

    刘寄低头思索了一会,挥手说道:“你下去吧,让朕想一想。”

    ************************

    德温公主像一朵静静的水仙花,妩媚而不失端庄地坐在刘寄身边,她宽大的衣袖捋了起来,露出小巧地手腕正在为刘寄研墨。

    白天李巧儿的话让刘寄有些心乱。他推开摺子坐了起来,在书房里徘徊起来。

    娶李巧儿未尝不可,可是按照中国的规矩。李巧儿一但成为了皇上的女人,那她就不能在抛头露面。那无为教交给谁来打理,这么庞大的地方势力,若是将矛头对准了自己,那不是太平天国起义提前了吗。

    身后传来德温公主温柔地声音问道:“皇上心里烦闷吗?让臣妾给皇上跳一支舞解闷。”

    听到这声音刘寄的心情放松了下来,他回头看着娇艳如花的德温说道:“想跳就跳吧。”

    房中温暖如春,宫灯将屋里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德温公主被朝鲜服掩盖地身材在舞蹈中又展现了出来,她的动作形如流水。柔软的肢体在唱响的民歌节奏中舒展着。她的舞蹈中汇聚着古老汉江的悠悠灵气。仿佛有一曲悠然奏响的伽佴琴在为她伴奏。

    刘寄上前将德温公主拉了起来,在忙碌中积累下来的不快也随之而去。他伸出手细心地擦掉德温公主鼻尖上细微的汗珠。随口问道:“朕打算将一位侠女带回宫中,爱妃喜欢吗?”

    “皇上的妃子,比朝鲜的大君还少,是应当多纳一些妃子。”

    “你不怕朕移情别处,受到冷落吗?”

    “如果皇上的喜好只是在这后宫,臣妾也不在乎受到这样的恩宠。”

    刘寄深深地看了德温一眼,心中想到这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人,她真是受到了上天格外的照顾。

    “今天夜深了,朕想早点休息,咱们回宫去。”

    “皇上,摺子已经不多了,臣妾陪在这里,等皇上批阅完了再歇息吧。”

    听到德温的回话,刘寄倒不好坚持,只好将案头的摺子都批阅完了,方才回了后宫歇息。

    **************************

    李巧儿进入皇宫中没有大的张扬,刘寄只是在储秀宫摆下了十数桌酒宴,分了三处。

    正屋中原来的五位妃子和新来的德温和李巧儿再加上刘寄,刚刚凑齐八个人。

    外间摆了五席,让御前近卫军的武官入席,其他御前近卫军的士兵通通加菜。

    最外间摆了九席,入座地是太监宫女中管事地,和一些有功劳苦劳的,当然宫中地太监、宫女、婆子也都加了菜。

    刘寄入席后让李巧儿坐在了身边,今天的李巧儿乖巧了许多,一身皇家的服饰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华贵之气。

    今天的宴会更多的算是一场家宴,除了刘寄的几个妃子,那些御前近卫军和太监、宫女们都可以算是刘寄的家奴。所以刘寄也没讲究什么礼节,这也是刘寄不想张扬的地方之一,再说若是请来了王公大臣,将相百官,那少不得又要铺张一翻,现在国库正当困难,刘寄想能不这样最好。

    家宴中气氛随便了许多,刘寄和诸位妃子碰了杯。眼前这些女子在刘寄看来,是他必须担负的责任。历来刘寄都不忍心让这些女人守活寡,差不多每月刘寄都会找机会和她们说说话,偶尔也会临幸她们。所以这些女中怨妇很少,后宫也算平稳。皇后佟佳氏离去后,后宫中主事的是皇贵妃钮祜禄氏。总的来讲,钮祜禄氏还算识大体,能配合刘寄革新后宫。

    说起来后宫,经过刘寄历年的改革,人事已经大变。早在五年前,刘寄便下令停止了选秀和招募太监。历年来财政一有困难,刘寄便先减少宫女、太监。这些年来宫中的人数已经减少了许多,原来的三千多名太监,现在只剩余五百名。那数百名宫女也只剩下了八十多人。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三大国的冲突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三大国的冲突

    李巧儿是一个长期练武的姑娘,这种长期的锻炼让李巧儿骨骼匀称,身材完美,也让刘寄连第二天一早的晨练都取消了。*宵一刻值千斤,最难消是美人恩。曹进喜来叫皇上起床时,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的走了。

    要不是李巧儿起了床,刘寄还想赖在被窝里。

    春天已经快要来临,虽然寒冬仍然统治着大地,清晨的雪地里可以看见一丝绿芽在阳光中悄悄钻出了土壤。

    昨晚的阴阳交泰,让刘寄神清气爽。他在冰冷的寒风中深深呼吸了一口,冰冷而清新的空气让他的头脑格外的清醒。

    李巧儿将是后宫中一个违反惯例的存在,刘寄破格赐给她一面金牌,让她自由出入皇宫。这样做也是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做互助会,并通过互助会控制和分化社会下层的力量。

    事实证明,民国以前,由下层动的暴力**从来就没有救过中国,新的起义者最终变成新的封建特权阶级,或者是被地主武装集团赶下台。也就是赶走了狼来了只虎,下层的占据多数的人民永远是一群充当食物的绵羊。

    在今天的朝议中,有关鸦片的上奏又开始多了起来。沿海各省贩入的鸦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好转后,其形势又开始恶化了。上次便有了鸦片贩子用小火轮到武汉贩卖鸦片的记录,现在地鸦片贩子在水师缉捕的大势下纷纷改用小火轮。这样一来大江南北只要小火轮能进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鸦片贩子的踪影。鸦片的问题像是梦魇一般始终缠绕着刘寄。

    关于组建海事警察的提议,虽然已经上了议事日程,可是由于修建铁路造成的资金缺乏,短期内新组建地海事警察只有伍秉鉴捐助的一条小火轮和一些水师淘汰下来地老式快船,就这些少量的装备还要分散到沿海各省,虽然有各地水师协助缉捕。自鸦片贩子大量使用小火轮后,鸦片贩卖日渐猖獗。

    1835年就在这种难堪的境地中渐渐过去。国内由于铁路的建设带动了许多相关的行业,中国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矿山、机械、冶金等等行业,在兵器工业上也逐渐取得了进展,来复枪也开始在部队中少量装备。与此同时鸦片的流入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上上下下举国都形成了反对鸦片的呼声。

    这一年的公历6月22日,英国一船鸦片船强行闯入闽洋,被南洋水师和海事警察的快船围追堵截。击沉在当地,船上的英国鸦片商人被当地痛恨鸦片的群众活活打死。

    也就在这一年,利用传教掩护的英国间谍郭士立将历经数年考察地成果汇报给了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了详尽的军事侵华方案。

    当年1o月刘寄下令总理大臣杜受田晓谕英国公使罗宾生,约束英国鸦片商人,不可驶入中国境内贩卖鸦片,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两国的关系随之渐渐紧张起来,双方在鸦片的问题上为了国家的利益背道而驰。

    1836年也就在这种不安中到来了。这一年的1月1日,“查顿事件”让两国地关系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头。

    英船“查顿”号自伶仃洋驶往广州,在穿鼻洋被南洋水师认为是鸦片船,遭到南洋水师两艘护卫舰的阻拦。“查顿”拒绝停船检查,双方生炮战,“查顿”号落败逃往澳门。这次事件英国人被打死三人打伤四人。事实上许多英国商船都干过走私鸦片的勾当,“查顿”号拒绝检查,本来就是引起误会的事情。双方在这一事件上各执己见,相互指责。

    英国人事后将正在中国修建铁路的英国工程师全部撤走。

    眼看着中国的铁路建设就要陷于停顿,李善兰在这场变故中脱颖而出。早年李善兰便迷上了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数学系。在铁路大建设开始时,被安派到英国工程师身边做一些简单工作。由于李善兰在京师大学堂学会了英语,平素手脚又勤快,很快赢得了英国工程师的好感。这样李善兰获得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在英国工程师撤走时。他挺身而出。将平时记录下地测绘数据收集整理,不足地重新实地测绘。很快让京汉铁路的施工恢复了正常。这样工部原本打算重新聘请法国工程师地计划立刻进行了调整,让李善兰主持全国的铁路。并且组织了许多有经验的技工跟随李善兰学习,一支中国的工程师队伍便这样曲折地诞生了。

    事件后不久,英商驻华武官义律报告英政府,广州、上海等地的英国商人极为不满监督的沉默和平政策。

    1836年的春季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圆明园中的花草树木都开始焕出勃勃生机。此时的圆明园最美的地方莫过于杏花春馆,

    刘寄此刻正陶醉在花香和烂漫的杏花林中,去年以来,鸦片的问题日渐严重。像这样轻松的时刻是刘寄少能享受到的。今日刘寄之所以陪着德温公主到这里赏花,主要还有一个大喜事。

    德温公主恬静的坐在一株杏树下,身后是一片白里透红的花丛。看到刘寄的目光看了过来,德温公主有一丝幸福而又害羞的低下了头。半响抬起头来向刘寄问道:“皇上,如果孩子是格格喜欢吗?”

    刘寄笑了笑伸手摸着德温公主肚子说道:“格格好,你看安安静静的,在皇妃的肚子里一动不动,要是个贝勒,准把皇妃踢的够呛。”

    德温公主噗哧笑了起来,用手推了刘寄一下说道:“皇上也不正经,难怪把巧儿姐姐都气走了。”

    虽然李巧儿实际是去处理互助会的事务了,刘寄也没有争辩,他淡淡的问道:“奕纬去了,和妃还在伤心吗?”

    德温公主知道刘寄问的和妃是指奕纬的生母那拉氏,她轻声的回道:“和妃娘娘还在伤心,身子日渐消瘦,陛下去看看她吧。”

    “朕知道,昨天不是才去看过了吗?”对于奕纬的死亡,刘寄并不感到多少伤感,毕竟两人没有建立起多深的感情。只是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奕纬是个能接受新思想的孩子,可惜就这么去了,命呀。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四走向冲突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四走向冲突

    刘寄正和德温公主在春日里赏花,雷履泰的求见打断了两人。因雷履泰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德温公主也就没有回避。刘寄只是吩咐人在杏林中加了一付桌椅,添了一套茶具,上了一些点心。

    现在的雷履泰已经是白鬓鬓,虽说上了年纪老人家身体也还强健,走起路来挺胸抬头,举手投足间倒像一个年轻人一般。相互见过礼,雷履泰道出了来意:“皇上,洋商来华贸易,常常带有本国货币。这些外币我国商人也都认可,他们可在海外贸易中花费掉。这样一来,沿海通商口岸都有外币流行。臣在思考,这样一来是否会侵害到本国货币的利益,要不要禁止洋人携带本国货币交易。”

    “雷老这是个大趋势,只要和洋人贸易,必定会有这种现象生。现在我大清的龙圆不是也通行朝鲜、越南、暹罗等等各国。不过雷老,这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你可要把握好。”

    “皇上指的汇率是什么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一块龙圆等于别国的货币多少?比方讲一块龙圆换多少英镑?就这意思。”

    雷履泰点头说道:“这个臣明白,让龙圆多换英镑就好。”

    “这可不一定。”

    雷履泰有些不明白了,他疑惑的问道:“皇上让臣糊涂了,龙圆多换英镑不是便可以多买英国人的东西吗?”

    “那朕问你,如果别人地东西太贵了。你会买吗?”

    “这……。”雷履泰毕竟做了一辈子的金融生意,他已经悟到了什么,可又说不上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讲吧,现在上海的棉布已经行销到日本、朝鲜、琉球、菲律宾等等各国。这些国家中,除了日本和菲律宾都在使用我大清的龙圆,这些使用大清国龙圆的国家自然体现不出汇率的重要来。可是在日本、菲律宾就不一样了。我们用日本作个假设。假设日本人用1两银子可以购买两匹布,而在中国生产两匹布包括运费需要一块龙圆。这时汇率是1比1,也就是一块龙圆等于一两银子。这样我国的商人贩卖到日本地布匹肯定赚不到钱,若是卖高了,没人买,若是卖低了赔本,谁愿意做。如果汇率生了变化,变成了2比1。也就是2块龙圆等于1两银子。这时中国商人卖到日本的布匹肯定是好卖又赚钱了。”

    雷履泰恍然大悟,哈哈笑了起来:“皇上圣明,中国商人用一块龙圆产出地两匹布到日本卖一两银子,再把一两银子兑换成两块龙圆,不就赚了一倍的钱吗?高明,高明。”

    “当然这个汇率也不是越低越好,特别是汇率经常变动,会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誉感减弱。人们通常不愿意持有这样的货币。”

    雷履泰仔细聆听着,点头说道:“臣回头便让那些留洋回来的小伙子们组建一个汇率管制部门。”

    “具体怎么管制汇率,朕就不插手了。相信雷老对买进卖出这一套的体会比朕强。不过朕提议可以多收集信息,多加分析。对数据分析这一套洋人比咱们强,要给那些留洋学经济的年轻人一个挥地舞台。”

    雷履泰用一杆鹅毛笔将刚才的话记录了下来,刘寄又提醒道:“其实让中国商人把东西卖出去。最重要的原因是建立强大的生产力。有了强大的生产力,不仅是布匹,机械、钢铁、水泥、武器、大炮、军舰都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这些话,你也不用记,只当和朕随意聊聊天。”

    “皇上觉得,我大清还不够强大吗?”

    这个问题连旁边的德温公主也感到好奇,她用水灵灵地眼睛悄然注视着皇上,在朝鲜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难道还不够强大吗?

    刘寄笑了笑:“我大清离强大还远的很。虽然我国的地盘够大。”刘寄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在刘寄心目中让中国摆脱君主制,成为一个工业国家。那时地中国才真正的强大了。

    ***************************

    1836年的夏季鸦片走私越猖獗,御史王康玥奏请弛禁鸦片。不久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又提出允许鸦片照药材纳税,鸦片进口只准“以货易货”,同时提倡内地种植鸦片。这种鸦片贸易的钱自己来赚的思想渐渐在有些大臣的头脑中形成。

    刘寄给了这种思想当头一棒,当年1o月在内阁大学士林则徐、兵科给事中许球先后奏请严禁鸦片,驳弛禁之议。刘寄先后三次组织朝议驳斥驰禁言论,随后下旨有再言驰禁者革职问罪。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这时中国各地查禁鸦片进行地如火如荼,然而事与愿违,鸦片越禁越多。鸦片贸易巨额的利润驱使着外国商人前仆后继,利用一切手段走私鸦片进入中国。许多洋行买办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成为帮凶。

    这一年中英之间的贸易冲突已经从鸦片开始上升到其它领域,东南亚一带的棉布市场被中国商人优质廉价地布匹完全占据,英国棉布由于竞争力地缺乏退出东南亚市场。

    新上任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强硬地姿态应对和中国之间的纠纷。当年英国人中止对中国机械的出口,所有原有的订单全部退回。并且英国人利用强大的海军封锁马六甲海峡,禁止中国向其它西方国家购买机械。

    这件事情引起两国的对抗开始升级,负责谈判的总理大臣杜受田和新升任的英国领事义律在谈判中激烈地争吵起来。两国开始相互撤离领事馆,一场事关中国强衰的冲突以不可扭转的趋势展下去。

    面对机械的缺乏,京师大学堂在此时立下一大功劳。中国自行研制的蒸汽机在这里设计出来,1837年的年底,北方兵器工业公司生产出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五走向冲突2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五走向冲突2

    蒸汽机在1837年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这绝对是值得刘寄振奋的事情。然而不惜工本的试验制造和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工业体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中国在刘寄14年的奋斗下可以通过进口机械完成了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要想真正进入工业化,还有漫长的路要有。不得不提到的是,铁路在纺织业的量产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本中国的产棉区主要在松江府(上海附近),从明朝开始这里就衣被天下。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松江府在万历年间便植棉不止百万亩。皇家工业公司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便选到了这里。早在1825年便有皇家工业拓展公司的人在这里建厂进行规模化的生产。这种举动极大的刺激了当地的市场,工业公司生产出来的棉布规格统一、质量优良,当地小生产者受到致命的冲击。这时一些头脑灵活的大商人纷纷到工业公司的工厂取经。逐渐的冒出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同时得利于刘寄开放了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些商人有了条件认识外商。他们大胆地从海外购买机械,办起了新式的纺织厂。竞争在这些商人中无情的展开,一些人终于脱颖而出。日后成为北方兵器工业公司总裁的谢清高,也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他甚至请来了外国职业经理人。当时的松江府工厂林立,轰鸣地机械声终日不绝于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其中一些人开始引进产自中美洲的6地棉,他们将种子分给当地的农户,请来专家指导种植,手段不亚于现代商人。松江府一带的亚洲棉逐渐退出棉花市场,而来自中美洲的6地棉在铁路到来后迅的向北方地扩展。也正是因为铁路的延伸,北方草原地羊毛在汽笛声中千里迢迢的来到松江府的工厂里。亚洲市场的棉毛纺织品大势开始逆转,路途近上了许多的中国棉毛纺织品开始顺利的占据周边国家的市场。也正是如此引来了中英两国矛盾地升级。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轻易的封锁住了中国需要的机械的进口。

    中国在刘寄的牵引下,生拉活扯的想要进入工业化大门的关键当口。就这样被英国海军轻易地否掉了。

    刘寄想要谈判,英国公使已经撤退到了澳门,并且伴随着英国舰队的到来,义律的口气越来越强硬。

    难道鸦片战争要提前到1837年到来,刘寄陷入了沉思中。李巧儿乖巧的陪伴在刘寄身边,轻轻的摇着一把团扇。

    刘寄在脑海里回忆着英国人的谈判条件,他们地目的是让中国允许鸦片的进入。同时降低目前的关税,而且开放更多的沿海城市通商贸易。这些条件鸦片和关税是决不能妥协的,至于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那倒是可以商量。可是英国人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

    刘寄想到了从6路到达欧洲,可是奥斯曼帝国挡住了这条去路。而且6路的运输成本太高,来回一趟地时间也比海路多。猛然间刘寄想到了太平洋地彼岸。他向外间喊道:“来人。”

    曹进喜随着传唤声迅到了碧桐书院的雅阁里,刘寄侧躺在凉榻上说道:“将总理大臣杜受田请到四宜书屋等朕,让他带上有关美利坚地资料。”眼看着曹进喜要转身到了门口,刘寄又说道:“让杜受田带上林阿适。”

    刘寄松了口气。侧望着李巧儿。一时间,他的目光不由锁定在了李巧儿的胸口。

    热天里李巧儿穿着一套轻纱做成的薄衫,她一直不停的为刘寄扇着,汗水湿透了她的纱衣,透明的轻纱紧紧的贴着她的胸口,妙曼的身材在刘寄眼里暴露无遗。坚挺的无限峰光让刘寄喉头干。

    李巧儿被刘寄的目光看得低下了头,她撑起了身子要站起来,被刘寄一把将他拉到了身边。

    平日作风泼辣的李巧儿变成了绵羊似的,被刘寄搂进怀中,她刚想出声便被刘寄的大嘴吻了上来。

    两人缠绵在一起,让刘寄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良久头散乱的李巧儿推了刘寄一把说道:“陛下不是要接见杜大人吗?”

    刘寄从李巧儿的身上翻了下来,舒心的出了口气。回头看着李巧儿衣衫半遮半掩,鬓散乱,神态妩媚,他忍不住又凑上去狠狠的吻了李巧儿一阵。直到喘不过气来才笑嘻嘻的抬起头来。惹的李巧儿大口出着气在刘寄的胳膊上使劲掐了一把。

    倒是李巧儿先爬了起来。为刘寄梳理头,又整理好他的服饰。

    一切整理完毕。刘寄又轻轻的将李巧儿拥入怀中,在她面颊上吻了一下说道:“朕这一生不会再娶妃子,有了你们朕足够了。”

    这话出自皇帝的口,让李巧儿非常感动。她靠在刘寄的胸膛说道:“陛下是真龙天子,就是有再多的后宫也是应该的,怎么能说这话呢。”

    “多了朕忙的过来吗?让朕的女子守活寡,朕于心何忍。”

    虽然皇上是用玩笑的口吻说着这话,可李巧儿的眼眶仍然有些湿润,她主动的献上了一个悠长的香吻。

    刘寄的舌头在忙活着,脑海里却在想道:“德温公主看来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最深的,像这样的香吻,德温公主可不会主动献上的。”

    *************************

    刘寄到达四宜书屋杜受田已经和林阿适等在了那里。近来因为和英国人的外交摩擦越演越烈,两人似乎都没有休息好,在等皇上的空闲打起盹来。

    听到刘寄的脚步声,总理衙门总章办章京林阿适先清醒过来,他连忙扯了扯杜受田的衣袖自个跪了下去,口中称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章办章京林阿适给皇上请安!”

    杜受田猛的惊醒过来,也跟着跪了下去。

    刘寄挥手说道:“都起来吧,不用这么见礼。朕不是说过吗,礼在心里,不在外面。人少时大礼就免了。”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六走向冲突3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六走向冲突3

    “美利坚是一个刚刚独立不久的国家,至今也不过54年。这个国家实行的统治与大清帝国完全不同,他们没有皇帝,而是由两个党派轮流选举执政。美国人的最高领袖是总统,现任美国总统是安德鲁.杰克逊。”

    刘寄已经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他挥手止做了杜受田的照本宣科,问道:“美国在华使馆的领事是谁?”

    “索罗先生。”

    “通知索罗先生,朕明日与他会面。”

    “臣稍后就通知索罗先生到礼部学习天朝礼仪。”

    “这事就不用惊动礼部了,那些繁文缛节能省就省了,将索罗带到这里来,你和林阿适一起作陪。”

    “臣谨尊圣意。”

    “听说有美国人在上海建了一所博济医院,可有此事?”

    林阿适在一旁回道:“回皇上,确有此事。这位美国人是位传教士伯驾先生,当初江苏巡抚孙玉庭还奏过此事。”

    “听说很多美国商人在中国境内,有做鸦片贸易的吗?”

    杜受田想了想,还是回答了老实话:“各国都有做鸦片的商人,鸦片只要运到我国,其价格比得上黄金。”

    说到这话题刘寄的心中便一肚子的火,他语气坚定地说道:“鸦片不除,中国不宁。”

    杜受田在这事上也是坚定的严禁派,他当即躬身言道:“臣越誓死追随皇上。一日不除鸦片,一日不敢懈怠。”

    林阿适见状进言道:“皇上,微臣以为可向美利坚合众国购买机械和汽轮,如此自然可破除英国人地封锁。”

    刘寄点头道:“朕正有此意,明日和索罗先生详谈,可托人邀请伯驾先生到京城一趟,若条件合适。朕答应让他在中国内地传教。”

    ***********************

    美国自一八一二年和英国的第二次战争之后,开始了向西开的浪潮。新开的州不断的加入新生的美国。一八一六年的印第安纳州,一八一七年地密西西比州,一八一八年的伊利诺州,一八一九年地阿拉巴马州,一八二o年的缅因州和一八二一年的密苏里州,美国在地盘极扩张的同时,其国力也急剧地上升。在高额关税的保护下美国的工业也突飞猛进。在一八二五年后。打麦机替代了旧式的滚磨。不久,割草机和收麦机也先后明了,然而此时地美国还处在门罗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也没有实力向海外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第二天刘寄和索罗谈话后明白自己高估了此时的美国,此时的美国无法提供给中国大量的机械产品,而且美国人出于开西部的需要,反倒需要大量的机械、钢铁、水泥。

    索罗是一个红头地中年人,他穿着一身燕尾礼服。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他的动作比不上英法两国的外交官优雅,但是略显粗鲁的外表下可以见到他美国式的机灵。对于这次中国皇帝的接见,索罗格外重视。地球上稍好一点地地方都已经成为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地,作为已经失去了大好时机的美国人,明白中国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索罗在拒绝了美国卖给中国机械后,却眨着眼睛说道:“尊敬的中国皇帝陛下。对于您高贵的请求,我怎么能忽视呢?虽然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不能提供这些机械,可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合作。比如,我们可以代替贵国从英国买到贵国需要的机械,然后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运到贵国。”

    林阿适还在翻译着,刘寄已经大概知道了索罗的意思。

    接着索罗又说道:“其实贵国不用着急,贵国停止了和英国商人地贸易,我想英国商人会比贵国更着急,英国地商人可不像中国的商人好说话,如果英国政府无法维护他们地利益。英国商人会代替贵国向英国政府抗议。”

    刘寄笑了起来。这个索罗挺会说话的,不过他说的的确有道理。

    刘寄向林阿适说道:“你问问索罗先生。他能向英国公使传达一个口信吗?”

    索罗在听过了林阿适的回话后很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垂询需要传达什么口信?

    “请索罗先生告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一个正直的英国人不应该向他国播种死亡,像鸦片这样危害他人的毒品,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应该远离它,而不是靠着它以牺牲别人的生命和财产来致富。倘若英国一定要以鸦片来获得中国的市场,那么只能带来两国间永不言休的战争。不管英国的海军有多么强大,亚洲毕竟是亚洲人的亚洲,中国会给予英国海军不可估量的重创。这对英国海外事业并不有利。除鸦片外,中国愿意在平等的条件下和英国谈判。”

    刘寄说着这话时,长身而起,朝阳透过窗户射到刘寄华贵的皇家服饰上,绣着巨龙的黄袍映上了一层橘红色的金光,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中闪烁着光芒。索罗注视着这位高贵的中国皇帝,在他的眼光中中国皇帝的形象是如此儒雅而不失威严,皇帝口中每一个字如同投到地上的铁块,字字有声。一句“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让索罗思索良久,仿佛他又听到了美国前任总统门罗的演讲。

    ************************

    刘寄的话先传到了义律的耳朵里,这位已经在军舰上办公的英国领事冷笑着说道:“这是对大英帝国的威胁,大英帝国的领土遍布全球,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太阳永远也不会落下去,这样伟大的国家岂会害怕猥琐的远东人。”

    尽管如此,义律仍然将索罗带来的口信传往伦敦。

    1837年中国的禁烟力度显然过了以往,沿海各地的城镇,在城门附近都张贴有盖上了中国皇帝玉玺的禁烟令。每到天气好转的日子,张贴榜文处便有宣读圣旨的官员出现,在清兵的簇拥下官员们大声诵读着皇帝的禁烟令。相对这种庄严严肃的布告,各地城市都出现了草台戏班子,这些戏班子打破了往日只是唱戏的表演,他们将杂耍、花鼓、说笑组合到了一起,群众在欢笑之余不难现,戏班子宣传的内容和禁烟息息相关。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在中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七走向冲突4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七走向冲突4

    8月份的北京气候炎热,长春仙馆外的大榆树上知了在“喳喳”地叫个不停,小太监们在房屋的角落里使劲摇着蒲扇,木盆中的冰块随着一点点的熔化也冷却了周围的空气,蒲扇摇晃着把清亮的空气吹到了刘寄和林则徐的周围。

    大学士林则徐已经是近来第七次单独觐见皇上,相谈的内容都与禁烟有关。

    近来禁烟一事如同这火热的天气一般,在朝里朝外闹的沸沸扬扬。眼见南方日见严峻的禁烟形势,朝廷已经决定任命一位钦差大臣到广州严禁鸦片。林则徐在南方日久,对于当地情况熟悉,而且林则徐对禁烟态度坚决,办事严谨而不失灵活。关于林则徐任命为钦差大臣总督禁烟一事已经定了下来,这是临行前刘寄最后一次和林则徐的单独会面。

    小太监扇过来的凉风吹淡了屋子里的闷热,让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也冲淡了一些。

    刘寄在屋子里渡着方步,他一面走着一面向林则徐说道:“元抚,洋人用小火轮走私,岁入鸦片万余箱。将前些年禁烟的成果一扫而空。这次你前往广州肩负重任,朕希望你牢记…:第一,一定要区别对待各国的商人,即时他是鸦片贩子也要区别对待。”说到这里刘寄又追问道:“你可知道朕的意思。”

    林则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躬身回答道:“臣明了上意,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这次到广州禁烟主要针对英国鸦片商人。西洋各国虽然都是高鼻深目,可他们也有不同的国家。欧美诸国与英国矛盾重重,其中法、美两国更是与英国之间素有宿怨。这次禁烟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地条件,先禁止英国人往中国贩卖鸦片。将英国禁住了,再禁其它国家将是易如反掌。”

    听到林则徐的回答,刘寄点了点头,看来林则徐对他的话理解的十分透彻。这些日子两人间充分的交流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隔了片刻刘寄又说道:“其实英国国内也有反对烟贩的力量,这事就让杜受田去办理。元抚将南方地事情处理好就是了。”

    “皇上。这次禁烟动作如此之大,恐怕会引和英国人的战争,臣以为北方沿海也要加紧战备才是。”

    “这事朕已经着令6军大臣龚自珍处理。”说到这里刘寄沉默了片刻,他背着手走向了雕着花格地窗户,窗外炎热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大地,院子里几颗老树懒洋洋地矗立在红墙绿瓦之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墙头。光影斑驳的留在墙上,好似一墙的碎金。一切是如此安详和宁静,让人察觉不到轰轰烈烈的19世纪已经到来,在过5o年,不,用不了5o年,世界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电报、电话、电灯、汽车等等一切现代事务。将6续出现在地球,而中国还在为摆脱鸦片而苦苦挣扎。

    沉默了片刻,刘寄转过头向林则徐说道:“第二点,元抚要利用好三大水师舰队,若有战事多和海军大臣关天培商议。朕准备将南洋水师、长江水师和北洋水师汇合到一处,由关天培率领。配合元抚禁烟。”

    林则徐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根绝鸦片,此刻见皇上将宝贝似地三大水师全部交给自己调遣,他的心中知道皇上是下了最大的决心禁烟,林则徐心中禁烟的念头也越坚定起来,他的双目中精光闪烁,向刘寄托出了自己的心声说道:“皇上,这次臣到广州将不计个人得失,那怕身败名裂也要力禁鸦片。一日鸦片不禁,臣一日不回。”

    “元抚你坐下,朕问你一事。你认为我们的水师可以抵挡住英国舰队吗?”

    林则徐闻言抬起头来。目光坦然地回望着皇上说道:“臣以为不能,我大清的优势在6军。海军恐不能赢。”

    “元抚你可不能失了信心,兵法不是讲,扬长避短,趋弱避强。虽然海军不能硬碰英国舰队,可是阻击英国人地运输线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配合我沿海的炮台打击英舰。”

    “臣牢记圣意。”

    “至于第…,就是注意配合杜受田和英国人谈判。朕估计英国人会提出谈判,咱们也不能一味得打,打得好也要谈判地好。你说英国人和我大清隔着十万八千里,干嘛非得和我大清打仗。这其中不外一个“利”字,若是让英国人明白了打仗对英国无利,他自然就会谈了。”

    林则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良久向刘寄躬身说道:“皇上金玉其言,令臣茅塞顿开。臣一定牢记圣意,为我大清国拔除鸦片毒源。不知皇上还有何圣旨?”

    “其它的话朕已经说地够多了,这次元抚在广州禁烟是前线,朕在后方给元抚当后盾,再大的困难有朕和元抚一起抗。也有朝中良善正直之辈和元抚站在一起,你就放手干吧。”

    刘寄这话说完,林则徐单膝跪了下来,他头上的红顶子几乎垂到了地上,声音低沉地说道:“圣上,臣,臣鞠躬尽瘁,不能报皇上知遇之恩万一,皇上之英明睿智,仁德宽爱,臣终身铭记。日后即便粉身碎骨,臣也要为皇上效命。”

    ***********************

    林则徐被刘寄的话深深的感动了,带着禁烟的决心他乘坐着火车和随行的步兵第三镇开赴广州。因为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路只修到了徐州,大队人马在徐州下了火车,从徐州到了海洲,队伍改为坐船。到了上海,队伍又上了火车,这回队伍从上海一直坐到广州。

    从热带来的台风登6了广东,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广州这些天黑云压顶,暴雨连绵。就在这狂风暴雨中,缉拿鸦片贩子地行动突然地开始了。一队队绿营清兵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警察地带领下分头行动在城中。广州城的气氛像这天气一样令人紧张,被抓捕地人多不胜数,只要粘连上了鸦片甭管有什么人撑腰,这人准被抓走。

    与此同时,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也同时在进行着类似的行动,各地的监狱人满为患。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八走向冲突5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八走向冲突5

    这是几幢有些不伦不类的建筑,建筑的主体用砖柱砌成,外表抹上了洋灰。三幢房屋围成了凹字形,在中间留出一个大院子。宽敞的院坝里只是拴着一些马,或许是为了警察操练的方便,这里没有像其它衙门一样弄成一个花园。建筑中能让人找到中国味的地方,是一楼的长廊下那一溜红灯笼和门口的一对石狮子。这幢建筑就是上海的警察局。

    上海这座新兴的城市,大约是中国西化建筑最多的地方了,甚至连广州也赶不上这里。

    查顿的房屋是彻头彻尾的一幢带花园的小洋楼,这里邻近着长江,周围绿树成荫,作为临时住所,让查顿十分满意。能在中国拥有一栋房屋,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极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查顿在中国多年经营的结果,不论以前的那一任上海知县还是现在的那一任上海知洲,都感觉到了查顿的热情和好客。说起来连江苏巡抚、两江都督这位的朝廷大员都受过这位英国商人的好处。

    查顿经营着从中国购买丝绸、茶叶、瓷器贩卖到欧洲的贸易。不过这只是查顿掩人耳目的生意,他最大宗的收入还是来源于鸦片。从孟买将鸦片运到中国距离比中欧贸易近了许多,利润却了高了许多,当然风险是有一些的,可是不冒风险那里能赚到钱呢?何况欧洲人能遍布世界不就是靠得冒险吗?

    查顿是一个英国人,很多中国人的规矩他并不懂。要想在中国销售鸦片没有中国官员地同意那是屁话。而要很好的同这些官员交往查顿必须找一个合适的中国人。这人要能说会道,要有为了利益不惜一切的勇气,还要在官场上有些活动能力。郭亚平正好附合这些条件,在丰太行贺虢事后,“丰庆堂”的东家郭亚平成为了查顿的买办。

    在广州乱糟糟地火车站出来后,查顿随同郭亚平坐上了马车赶往洋楼。

    天气很阴沉,早早的便天黑了。位于长江岸边地杨村亮起了黯然的油灯。在渐渐昏暗地夜里油灯的光芒如同萤火虫一般地微弱。和对岸灯火辉煌的上海洲(新成立的洲)相比,杨村显得阴暗悄然。

    静静的傍晚突然传来了马蹄声。一辆赶着夜路的四轮马车打破了小村的宁静。

    伴随着狗哮声一间间砖房里出来了察看地农夫们,他们认出了车头举着火把的假洋鬼子郭二,众人知道是村尾洋楼的老板回来了,一个个又缩了回去。

    这辆车里坐着得正是查顿和郭亚平,回来的路上他们经过了上海洲的西门。比起平常,那里萧条了许多。偶尔仍然可以看到一队队四处巡逻的警察,看起来上海的形势一定也不比广州强上多少。

    两人在车厢里都显得心事沉沉。漆黑的车厢里让人越沉重。查顿撩开窗帘希望透进一些光线,他地眼睛中乌蒙蒙一片,黑夜的迷雾挡住了他的视线,他不禁骂道:“一个讨厌的国家。”

    沉闷的时间过得很慢,但总算熬过了。马车终于在洋楼外停了下来,屋子的仆人知道是主人回来了,他们迎接了出来,一位年壮地管家在张罗着重新准备饭菜。

    这些中国人手脚很麻利。这让查顿感到舒服了一点。

    上了洋房的二楼,查顿在一张铺着毛皮的座位上舒服的坐了下来。

    洋房的二楼上亮着橘红地灯火,照亮了屋子中间收拾地干干净净的餐桌。没有让查顿太多的等待,红酒、食物都已经准备好了。

    查顿叉起了一块红烧肉美美地吞了下去。虽然禁烟的时侯让查顿觉得中国讨厌,可这时他又感觉到了这个国家的好处,咸淡适宜。入口香滑,肥而不腻地感觉让查顿感到每一下嚼动,都是一次主的恩赐。

    “查顿先生,刚才下了火车我已经想法联系了这里地地方官员。”

    查顿用餐巾擦了一下手和嘴唇问道:“他们怎么说?”

    郭亚平地眼睛转动了一下说道:“没有问题,他们答应事情稍微平静一下,便和我们会面,看来上海要比广州安静地多。”

    查顿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他拿起了叉子,再次叉起了一块红烧肉。一边吃着,查顿一边在心底盘算着。直觉告诉他。眼前的中国人并没有说实话。似乎上海地局势并不比广州轻松。不过查顿并没有将心底的疑惑说出来。不管怎么样他已经决定,暂时离开疯狂了地中国。先到澳门待上一段时间。看看形势的展,再重新作打算。

    郭亚平之所以没有告诉查顿真实的情况,是因为他有一个打算。现在“丰庆堂”在广州的生意被端了几处,好在郭亚平多些心眼,但凡和鸦片有关的生意,他都写了别人的名字。那些平白无辜受到郭老板好处地人,现在都被关了起来。郭亚平起先还以为和往年一样,风头一过事情便过了,谁知道这次的情况出乎郭亚平意料之外,好些平日吃胆大钱的官员都被督察院的人看管了起来。当郭亚平去找老关系打探消息时,这些平常称兄道弟的贪官,现在一个个闭门不纳。郭亚平估计事情不妙,连夜赶到上海,没想到上海的情景如出一辙。现在郭亚平已经看出了苗头,这次朝廷是哑巴吃秤砣铁了心肠。郭亚平在想是不是该利用这次的运动,让查顿永久地留在中国,那他在中国的财产是不是就归我郭某人,待明日我赶紧去衙门告查顿,先立个功再看看形势。

    两人就这样心怀鬼胎的过了一宿,第二天起来,郭亚平声称再去活动,活动。

    查顿待郭亚平一走,也吩咐备车,他决定到上海洲去看一位朋友。

    到了城里,查顿觉一段时间不来,上海又生了一些变化。这座城市的脉搏似乎是和欧洲一起跳动的,在这里查顿常常有回到了澳门的感觉。当然上海的活力是澳门永远不能赶上的。

    在一处一楼一底的方形楼房下,查顿认出了门口那盏气死风灯,木柱灯杆上还有查顿去年来时用手杖划出的一条横线。

    推开朋友临街的木板门,查顿看见里面有三个人围着一堆黑黝黝的铁铸件忙活着。

    听见有声响一个人回头看着门口,查顿立刻认出了这人面孔,他高兴地叫道““嘿,我的朋友,保罗。”

    那位叫保罗的年轻人摊着一双油污的手站了起来,同样高兴地回答道:“真的是你,查顿,今天真的是一个好日子。”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九走向冲突6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九走向冲突6

    保罗净过手,招呼着查顿到了里屋坐下。屋子里张高档的红木座椅引起了查顿的注意。这套铮亮的家具工艺繁复,宽大的椅背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左右扶手处两颗麒麟兽头栩栩如生。

    查顿是见过场面的人,在广东巡抚的府上他便看到过类似的家具,此刻在这间装饰平凡的房屋里看见这么名贵的家具,让查顿有些惊奇的问道:“保罗兄弟在中国财了。”

    保罗笑吟吟的回头看了查顿一眼。他和查顿是在澳门认识的。当时保罗刚刚离开了荷兰不久,胸中满怀着淘金的梦想,可无情的现实不断的打击着这个小伙子。以至于沦落到几乎要乞讨了,是查顿给了他一口饭吃,并且将他介绍到了上海。凭着在一家工厂中当过修理工的经验,保罗先到了一家中国人的工厂上班。后来积攒了一些钱的保罗,自行在上海开了一家专门替人维修机器的店子,他的生意几乎和高展的上海纺织业一同起步,随着生意的扩大,他从家乡找来了不少的技工,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见查顿问起明显和这间简陋的会客室不衬的高档家具,他笑道:“这是我一个客户硬送给我的,那人很好,是一个开家具厂的老板。我替他修好了机器,挽回了一批大生意,所以这间房屋里也就有了一张好椅子。”

    看着点了点头的查顿,保罗将一杯朗姆酒递给了他。然后问道:“最近中国地局势很乱,很多商人被抓了起来,查顿先生没有受到影响吗?”

    查顿心里说到,没有受到影响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告诉保罗什么事情,这和鸦片有关的事情还是少一些人知道的好,查顿耸了耸肩头反问道:“那保罗兄弟,没受到中国人流氓的骚扰吗?”

    保罗喝了一口黑色的朗姆酒。醇厚的味道让他舒服的咂了咂嘴巴,这才回答道:“中国人很欢迎我们这些技工。特别是你们英国人走了以后。只要我们需要,他们地警察随时都会派人来保护我们。”说到这里保罗似乎想起一件事情,他向查顿说道:“你那位中国朋友郭亚平在这里的店被封了好几家,听我一位顾客朋友说他似乎要倒霉了。”

    查顿已经确定郭亚平在欺骗他,上海地形势和广州一样糟糕,他却说上海没有事情,那他一早出去干什么呢?查顿不安起来。他从红木椅子上站了起来向保罗说道:“能马上给我弄到一张到澳门的船票吗?”

    看到查顿的表情,保罗有些紧张地问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没事,我只是突然想起澳门有一件急事需要处理。”

    保罗似乎猜测到什么,不过他依旧说道:“先生运气真好,我的一个主顾正好要运送一船家具到澳门,你就坐他的船去吧。”

    查顿连东西也不敢回杨村去拿,当即催促保罗前往联系此事,当他们赶到江边时正好赶上即将出的商船。

    再说郭亚平到了警察局。他还没开口,便被局里的张管带认了出来,这名圆脸高壮地警官当即喝了一声:“拿下!”

    局里的人如狼似虎的将郭亚平拿了下来,郭亚平嘴里嚷道:“张管带是我,郭亚平呀!怎么就不认识啦?你刚上任时,我们还一起喝过酒呢?”

    “谁和你喝过酒。你这个鸦片贩子,也不照照镜子,我干嘛跟你喝酒,不准乱说,再乱说掌嘴。”

    “是,是不认识,我今天来,是来举报的,我举报一个大鸦片贩子,到中国的鸦片十之五六都是他运来的。”

    张管带见郭亚平还识趣。便没有为难他。吩咐将人带到审讯间查问。

    到了审讯间郭亚平一五一十将查顿检举了出来,又小心的打探了一翻。他这才知道,缉拿他的布告已经到了上海。

    局子里地人也重视郭亚平的检举,立马派人前往杨村,可到了杨村一打听,屋里的仆人都说查顿出去后就没有回来。张管带也还有些专业常识,当即派人到车站码头查问。可出入上海的洋人多如牛毛,那里又问得出结果。张管带不死心又在查顿的房屋里和车站码头守候了一天一夜,仍然连人影都没有一个,他不禁怀疑这郭亚平在掩护查顿逃跑,转移警察局视线。虽然只是怀疑,张管带在他的文书里把怀疑当成事实写了进去。之所以要这么写,张管带还有一个想法,督察院地人在各地的耳目众多,要是郭亚平把平日和他吃喝送礼的事说出来,那不是一个祸根,干脆把这家伙做了,一了百了。当然张管带对郭亚平这边还是要稳住的,他悄悄的告诉郭亚平已经在给他活动了,只是需要一些经费,郭亚平信以为真,让张管带取来纸笔书信一封,让张管带去找某人三四云云。一出了牢房的大门张管带便把书信扔进了臭水沟里,心里想到,要钱也得看时侯,官帽没了就亏大了。

    没过多久,林则徐一纸文书过来。郭亚平被提到了广州,他的案子被作为了典型严查。

    郭亚平作为查顿的代理商,替他在中国销售了数千箱鸦片,和丰庆堂有染的烟馆、ji院有数十家之多,一些烟馆根本就是丰庆堂所开。不仅如此,丰庆堂还养有一帮打手横行乡里。所有丰庆堂的这些资料被查地一清二楚,为了严惩鸦片贩子,杀一儆百,林则徐决定将郭亚平押赴澳门行刑。

    郭亚平在上海关押了月余,在广州又关押了数月。当他被押解到澳门时,才现自己地末日到了,那位张管带所说全是一翻鬼话。

    1838年的二月,天气寒风飕飕,距离澳门圣母堂不远处地南湾附近搭建了一座木台。郭亚平在寒风中被带到了台上,他的背后插着一根令牌,上书斩二字并且用红墨划了一杠。郭亚平穿着一套白色的囚衣在寒风中簌簌抖,周围围满了观看的人群,其中大半是洋人。有朝廷的官员用洋文在诵读着郭亚平的罪行。端坐在主席台上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在抬头观看着天色,广东巡抚陈中孚一言不苟的坐在旁边。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五十走向冲突7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五十走向冲突7

    郭亚平在澳门被斩让沿海的鸦片贩子感到了这次禁烟运动的猛烈,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新规禁烟八条》一出台后,对贩烟的处罚越严峻起来。1838年被处死的鸦片贩子是往年的总和,大理寺核实的死刑中大部分是贩烟。其中牵涉到一些外国烟贩。这些外国烟贩在总理衙门照会各国使馆后,同样按中国律法处罚,只是尊重了外国人的习俗,同意教会的牧师们给他们做最后的弥撒。这些事件极大的刺激了外国商人,即使是那些正常商人也在心惊胆战之余产生了对中国政府的不满。

    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位入住白金汉宫的英国国王,这栋灰色的建筑前有一座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有着众多的雕像,四周种满了盛开的鲜花。墨尔本子爵已经是这栋建筑里的常客,今天墨尔本子爵出现在这里,是准备向女王分析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像往常一样墨尔本子爵将双手放在那张典雅的法国式长条桌上,这张桌子是拿破仑一世使用过的指挥桌。似乎这样接触到桌子,墨尔本子爵便可以穿越时空和拿破仑心灵相通。

    墨尔本子爵用浑厚的声音滔滔不绝地向女王谈论起来:“大英帝国控制海洋已经三百年了,伟大的英国人完成了工业**,机器的轰鸣声使我们前所未有的富庶和强大,与中国人的接触方式应该改变了,规则该由我们来定。中国是一块巨大的市场。我们地商人不应该被排斥在这块市场之外。中国人北方的口岸应该让中国皇帝对我们大英帝国开放,我们的任何商品他们都应该无条件的接纳。这次他们杀害英国商人,拒绝和英国贸易必须受到惩罚。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的商人会对大英帝国失望,我们应该获得商人的支持,保障他们在海外的权利。”

    18岁地维多利亚女王有着越她年纪的成熟,通常这样地女孩并不喜欢政治。她却听的津津有味,不时还出一些疑问。在听完墨尔本子爵的介绍后。女王姿态娴雅地端起果汁喝了一小口,她掏出手绢擦了擦嘴角后问道:“中国人很弱小吗?”

    “尊敬的女王陛下,中国人的确很弱小,他们的国王极端**,甚至比俄国沙皇还要**。他们这些年来在做一些改革,也有了一些进步,比起以前的中国皇帝。现任地中国皇帝知道从大英帝国进口机器来强大自己。他们生产的棉布和成衣已经在和英国商人竞争东亚市场。可他们占主要的军队仍然是老式的弓箭和长枪组成的军队,舰船更是少的可怜。中国人现在疯狂地驱逐我国的商人,商人们已经在集会抗议中国人。我们可以向议会提出动这场正义的战争,强迫魔鬼一般破坏规矩地中国人重新签订公正的条约。”

    5o多岁的墨尔本子爵相貌堂堂,看起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长者。何况墨尔本子爵刚刚帮助女王谋划了一项不错的计划,赶走了女王讨厌地康罗伊,一个野心勃勃的爱尔兰人,女王家地前管家。这件事虽然让女王的母亲有些伤心。可是赢得了女王对墨尔本子爵的信任。对于遥远地中国女王并不熟悉,也不太上心,她在政治上还需要学习和依靠,需要依赖一个信得过地长者,墨尔本子爵是女王的选择。她很自然地同意了墨尔本子爵的提议。

    英国和中国的贸易纠纷因为文化的不同由由来已久,最初是因为双方的礼仪。以后是贸易的顺差,现在是鸦片。中英两国相距遥远,两国人并无太多的接触,双方民众间地印像都是片面地。当然萨克雷是个例外,到过中国的萨克雷现在是《弗雷泽杂志》和《笨拙》杂志地专栏作者。目前萨克雷正在准备创作长篇连载小说《名利场》。1838年的早春,他接到了来自远东的书信,打开质地名贵的帛纸,那帛纸上精致的图案暗花纹充满了异国情调,让他想起了脑海中一段难以湮灭的历史。萨克雷在落款处看到一枚印章,虽然他无法认识印章上的象形文字。可是他知道那是中国皇帝专用的玉玺。这让萨克雷想起了年轻地中国皇帝。一位日理万机的皇帝专门给他来信。萨克雷觉得心中一热。

    萨克雷详细地看完了散着香味地信纸,陷入了沉思中。

    萨克雷是一位有良知的英国人。不然他写不出《名利场》这样讽刺英国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和资产阶级暴户丑恶嘴脸的小说,也不会在小说中描写出英国社会中弱肉强食和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当看到了来信里证据凿凿地英国商人走私鸦片的描写以及中国吸烟者惨状地勾画后,萨克雷当即下定了决心要帮助中国向英国社会揭露鸦片商人走私鸦片的危害和事实。

    萨克雷很快就行动了起来,他先联系到已经迁移到荷兰的中国驻英大使馆,详细了解了情况。

    当萨克雷到达阿姆斯特丹找到使馆的中国官员后,大使馆的中国官员不仅向萨克雷提供了详细地情况,还提供了充足地活动资金。

    正当在萨克雷带着黑色礼帽穿着燕尾服的身姿忙碌地奔波在各地的时侯,维多利亚女王正在英国议会大厦向贵族议员们宣读着一份演讲。演讲稿是墨尔本子爵提供地,女王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议会的演讲台,比起宣誓就任英国女王时她已经老练多了。讲到漏*点的地方,女王年轻地声音会突然地高亢起来,到了最后结尾的时侯维多利亚女王几乎是尖叫道:“世界是伟大地英国人的,我们击败了西班牙,击败了法国,还有邪恶的奥斯曼。战争让我们占领了众多的殖民地,征服了印度,现在应该轮到中国了,击败中国,将中国变成另一个印度,这将为伟大的帝国商人带来巨额地财富,让英国更加强大,给与会的每一位英国绅士带来更多的机会。”

    女王的话音一落上千名英国贵族议员爆出雷鸣般地掌声,巨大地大厦内部只听见哗啦啦地声音,议员们纷纷站了起来向女王表示着敬意。靠前地人主动来到女王身边亲吻女王的手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504/ 第一时间欣赏新鸦片战争最新章节! 作者:海之舟所写的《新鸦片战争》为转载作品,新鸦片战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新鸦片战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新鸦片战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新鸦片战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新鸦片战争介绍: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鸦片战争的责任人是谁?林则徐?弥章阿?还是道光皇帝?
这两个苦涩的问题,每每令有血性的国人掩卷长叹。每当我看到这断丧权辱国的历史,心中总是不自禁的一阵紧缩。
我忍不住总是要想,难道非得像有些架空小说写的那样,要带着一只舰队,或者是一个师的武器装备,又或者是先进的知识和科技。除此外鸦片战争非得挨打了吗?
想那时侵略中国的英国,只不过还是英伦三岛的一个进入工业革命不久的小国,工业革命的力量还只是处于起跑时的状态,远非后来的日不落帝国可比。所用到侵略战争的不过四十艘舰船,四千人的军队,这些舰船都没有使用蒸汽机,也不是铁甲船,而当时中国已经有数亿的民众,虽然没有后膛枪,但也有火器,大炮。
我不禁又一次的想要问,难道真的就只能挨打了吗?新鸦片战争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新鸦片战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新鸦片战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