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贞观帝师TXT下载贞观帝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帝师全文阅读

作者:石肆     贞观帝师txt下载     贞观帝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93章 英魂显灵

    “这些尸骨,都是当年死于辽东的将士。朕自前几年开始,便派出使者亲赴高句丽,令高句丽销毁京观,将我汉家儿郎的尸骨还回来。”李世民又继续说道:“然,高句丽无礼,阳奉阴违,不仅不拆毁白骨京观,将战死辽东之将士的尸骨还回来,反而修筑长城,以图抗拒大唐。朕只得命人暗中使出各种手段,收敛尸骨,才带回来了这么些。”

    “今日,朕便要祭祀这些战死辽东的英魂,迎他们回家!”李世民沉声说道。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周围顿时一片诵念之声响起。数百名道士盘腿席地而坐,口中喃喃诵念起来。

    李靖,高士廉,虞世南……这些老臣们一个个走了出来,来到了那些捧着骨骸的军校学员面前。

    从旁边又走出来一线队伍,迈着礼步渐次走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捧着一面大唐的龙旗。

    那些学员走了过来,走到那些老臣的面前。

    那些老臣们,从他们手中,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那面大唐龙旗,然后转过身来,轻轻的覆盖到了面前的托盘上,盖住了那些战死辽东的将士们的遗骸。

    “魂兮归来!”李世民高声呼喊道:“士卒儿郎,尽是九州豪杰;官僚将校,皆为四海英雄!习武从戎,忠君之志。尔等或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汝等英灵若在,祈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归大唐,各认本乡,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吾为天子,当使汝等各家尽沾恩露,年给衣粮,月赐廪禄。用兹酬答,以慰汝心。至于本境土神,北地亡鬼,血食有常,凭依不远;生者既凛天威,死者亦归王化,想宜宁帖,毋致号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不拘是那些王公大臣,亦或是在场的将士,还是周遭的百姓,都齐声随着李世民的声音高声吼道。

    李世民口中将祭词连诵三遍,然后转身,面对着招魂幡。

    招魂幡随着风翻卷,旁边的将士递来巨大的柱香,用火把点燃,然后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三步一拜,走到了招魂幡下,将那三炷大香,插进了招魂幡下的青铜鼎中。

    青烟慢起,那三炷大香立时燃烧起来,竟然明火不熄。

    “老天爷啊!快看,招魂幡上显字了!”突然,有一朝臣震惊的指着那面巨大的招魂幡,失声惊呼了起来。

    他的声音瞬间便吸引了周围的好些人来,都连忙看了过去。只见那翻卷不停的巨大招魂幡上面,竟然真的渐渐显现出来了字迹来!

    惊呼声越来越多,很快便传遍,下面的人全都踮着脚,瞪大眼,凝目看向了那巨大的招魂幡。

    那上面的字迹越来越明显,黄色的招魂幡上,黑色的字迹煞是扎眼。

    “陛下!这……莫不是英魂显灵?!”高士廉惊呼起来。

    只见从旁边立时窜出一个身影来,道袍翩翩,正是袁天罡。

    只见袁天罡疾步走至招魂幡下,静默片刻,突然后退三步,一下弯腰下去,大声喊道:“贫道袁天罡,诸位皆为国战死之英灵,尽是忠耿之士!陛下在前,还请诸位英灵莫要惊扰陛下!”

    周围众人听此话语,顿时大惊。

    却见那三炷大香上面的火突然猛地一烈,腾然一下窜的老高,呼的一下在空中烧了一大片。火焰散去,只见那招魂幡上面,赫然清晰的出现了四个大字来:报仇雪恨!

    “老天爷啊!当真是英魂显灵!”褚亮和虞世南等几个老臣大声喊道,立时便跪了下去。

    周围的人看见他们跪下,于是也随之跪了下去,其他人见了,亦开始随着跪下。很快,整个广场之上的百姓,便都跪了下去。

    李世民震惊不已,站在那里,看着那面招魂幡,又看向了夏鸿升。

    却见夏鸿升对李世民使了个眼色,然后行礼喊道:“陛下,英灵之愿,天命之所!请陛下下旨,末将愿亲提大军,荡灭高句丽,为我汉家儿郎报仇雪恨!”

    夏鸿升这一嗓子,在死寂的广场上格外突兀。随即,那些将军们立时便跟着都向李世民行礼请愿起来。

    连那些文臣们,也全都跪了下去,一齐高呼起来:“请陛下下旨,荡灭高句丽,为英灵报仇!”

    听见文臣武将们的请命,周围的百姓亦是异口同声,全都高呼了起来:“请陛下报仇啊!陛下!”

    李世民一怔,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双目之中一片精芒,朗声喊道:“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朕当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我汉家儿郎,数十万人,尽战死辽东,遭高句丽之羞辱。朕长夜思之而辍寝,誓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话音刚落,只听得突然哐当一声,只见忽而从那招魂幡上落下一把横刀来,正掉落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一惊,后退一步,往旁边一看,却正看见夏鸿升暗中指指那招魂幡,然后比划了一个手势。

    “既然天降兵刃,朕便以此兵刃为誓!”李世民捡起那把横刀来,一拔而出,然后往那招魂幡上面一划。

    霎时间,只见那招魂幡上面竟然被划开了一道血红的口子,犹如在人身上划开一般,从里面立刻往下流出血红色的液体,犹如伤口之中涌出的血液一样!

    这一幕,被周围的朝臣和将士们,全都看在了眼里。

    “朕以此为誓,定当平灭高句丽,复尔等之仇!”李世民对着招魂幡上那道流血的伤疤发誓道。

    说完,李世民猛一转身,手中横刀上亦带着血色的液体,高举起来,刀尖直刺苍穹,高声呼喊道:“朕今日下诏,当御驾而亲征,率领大军征辽,荡灭高句丽,为汉家儿郎复仇!有愿随朕往高句丽复汉家儿郎之仇者,当前往应募,同朕一起!同朕一起……荡灭高句丽,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愿往杀敌,复子弟之仇!”将士们齐声高呼,百姓们亦齐声高呼不止。

第994章 准备万全

    征伐高句丽,本就已经是李世民既定的事情。满朝文武皆知李世民之坚决,此事虽未明言,却早已经是朝臣们心知肚明的必行之事了。

    英魂祠前的祭祀,李世民明言昭告于天下,此事才算是当当正正的摆上了台面。

    英魂显灵,更是随着那日里前去观看祭祀的百姓之口,几日内便传遍了关中,很快便将传遍天下。

    而大唐的战争机器,终于不必再遮掩,光明正大的对着高句丽,高速运作了起来。

    “征伐高句丽,不止为国仇家恨,更有未雨绸缪之意。”李世民坐于御座,对下面的满朝文武说道:“朕如今,觉得杨广攻打高句丽,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李世民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尽哗然,立刻便有人要走出来,却被李世民抬手摆了摆,挡了回去,自己又笑道:”朕不是杨广,朕不会犯他犯下过的过错。况且,朕还有如此多言官盯着朕,帮助朕自省己身,诸位且放心。”

    听了李世民的话,众臣有些揣测不出皇帝要说什么。

    却听李世民又道:“朕说杨广征伐高句丽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从战略上而言。是说,征伐高句丽的大方向是对的,然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之中,杨广却犯了不少的过错。”

    众臣凝神听着,等李世民继续讲话。

    “征伐高句丽,乃是未雨绸缪之举,长远来看,端的必要。只不过,他杨广没有挑一个正确的时候,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更没有那份将帅之才。”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诸位须知,高句丽不除,日后必为大患。且看,高句丽占据辽东之地,而辽东之北,更尚有无比广大的地方。间谍已经探查过,辽东以北,地广而人稀,其面积,甚至比咱整个大唐还要大!若为高句丽所占,则高句丽就要成这世上最大的国家了。这些地方距离大唐很远,且不说它。就说近处的辽东!那里的部族,室韦国,驱度寐、夜叉国……都是茹毛饮血,不通教化的地方,而其人蛮夷疯狂,犹如勐兽。倘若高句丽据之,则其势绝不亚于原先之突厥。据其地而经略,给它个几十年,便俨然成北方一霸。届时,若高句丽径直南下,其害又更甚于突厥远矣。若不趁其此时尚弱而灭之,令大唐据有其地,日后,当成大唐最大之祸患所在。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若朕之后嗣励精图治,到时候因士马盛强,谋臣必导以征讨。朕之后嗣,若有领军如朕者,高句丽却国势已强。若无领军如朕者,却又图攻伐国势已强之高句丽,则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之忧也!”

    “陛下圣明,眼光长远。征伐高句丽,合乎国运,合乎民意,依臣看来,势在必行!”长孙无忌走出队列,躬身行礼说道。

    “陛下!”魏征从队中走了出来,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征伐高句丽,臣亦觉势在必行。诚如陛下所言,高句丽不除,日后必为大患。然臣曾在军校之中见一标语,所言:不打无准备之仗。臣愿亲提三尺青锋,助陛下杀敌征辽。唯愿陛下已然准备万全,大唐已经准备万全!”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魏卿所言极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此话朕亦在军校之中见过。现如今,却可以明告于诸位,征伐高句丽,朕已然做了万全之准备。间谍早在数年之前,便已然散入到高句丽各地,搜集高句丽之情报,并撩拨高句丽王同权臣渊盖一族之矛盾。高句丽无论有何动向,如今半月之内,必能呈送于朕的面前。另外,大唐间谍在高句丽各地,以雅好山水为名,用重金收买高句丽各地官吏,导之游,无所不至,对高句丽之山川、城邑、风俗,悉得纤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其一也。高丽王建武惧大唐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干有余里。然我大唐如今有火器之神威,长安城的新式城墙尚不能撑住太久,高句丽所筑长城,不过土石而已,焉能抵抗?诸位不要忘了,荡灭倭国,大唐未损一兵一卒,全靠火器之神威。我大唐武器之利,远胜于高句丽,此其二也。自大唐立国以来,便予民休息,发展生产,偃武而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如今大唐四海升平,四夷无不服从于大唐,攻伐高句丽,无后顾之忧,此其三也。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粮食易尽。而将士受冻寒之苦,冻死冻残者无数,不能作战。此前隋征辽之大困局之一。而今,朕得棉花以为御寒之物,朕做出棉衣来。朕曾亲自试过,身穿棉衣棉裤,带上能护住头和脸面的棉帽,站在冰窖之中数个时辰,一动不动却汗流不止。这种御寒之物,军机坊已然赶制出了足够大军在高句丽过冬之用。辽东苦寒,再也不是问题,此其四也!另外,高句丽这两年大旱,其本就耕地不多,如今民大半乏食。而我大唐用林邑道之地,又在岭南及琉球几地种植占城稻,获粮颇为丰厚。高句丽本有将近半数之粮,得于中原粮商,粮商一断,更加无粮可用。此其五也!有此五者,何愁高句丽不灭?”

    听了李世民的话,魏征躬身再行一礼,说道:“如此看来,陛下果真已然有万全之准备,臣再无异言,愿随陛下奔赴辽东,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为陛下荡灭高句丽,献微薄之功!”

    李世民闻言大笑,豪气冲天,却忽而听殿外一声:“报末将段瓒,求见陛下!”

    “段将军负责征募之事,速速让他进来!”李世民一愣,立刻吩咐道。为最大程度减轻百姓之抗拒和反感,在夏鸿升的建议之下,这次采用募兵之法,让将士和百姓志愿参加征伐辽东的战役。李世民之前担心过有前朝之事,而应募者少的情况,故而十分重视此事。(未完待续。。)

第995章 天心人意

    卫士立刻打开大门,将段瓒带了进来。朝中诸臣全都看向了段瓒。

    段瓒疾步至前,向李世民行了礼。

    “可是募兵之事出了变故?”李世民立刻问道。

    段瓒行礼答道:“启禀陛下,并无变故。臣是来向陛下禀报好消息的。”

    李世民一喜:“哦?是何好消息,段卿,且速速道来!”

    “是,陛下!”段瓒又行一礼,说道:“臣奉陛下旨意,于长安各处募征伐高句丽之兵。募兵告示一出,可谓是应者云集。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不已,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百姓皆曰不求封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更有远近勇士应募献攻城器械者不可胜数,皆拔刀结旆,喜形于色,毫无惧意,恨不能即刻便奔赴辽东。可知征伐辽东顺乎天心人意!”

    “哈哈哈哈!好!”李世民大笑起来:“征伐高句丽,收复辽东,既然顺乎天心人意,朕故当听取之。来呐,宣召!”

    王德躬身行礼,然后往前几步,手中一抖,便出现了一卷黄绢。

    展开黄绢,王德那中气十足的声音便响彻了大殿:“大唐皇帝诏曰: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不服教化,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于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用士大夫余力取之,不遗后人也!”

    朝臣躬身听旨,只听王德又念道:“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4万余,战舰500艘,自莱州渡海,直指平壤;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领步骑6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直趋辽东,与张亮合势,水陆并进。朕当赴洛阳,亲率大军六路,随后而去。”

    “末将领旨!”李、李道宗和张亮三人出列行礼接旨。

    李世民又笑道:“此番作战,朕求毕全功于一役,一举荡灭高句丽。故而详有安排,诸将依大计行事。然军中瞬息万变,亦须临机决断。张亮,你率水军渡海,直击平壤,切记声势要大,动作却小。使高句丽以为水军不过是为了转移视线,混淆视听,引其以为主力在水军之中而已,而使其做出水军只是疑兵之计,大唐主力当中陆上之判断。你率船渡海之后,毋须激进。”

    “末将领旨!”张亮应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有对李说道:“李,你军发柳城,向怀远镇虚张声势,明做佯攻之态,暗则潜师北进,从通定渡辽水,进玄菟,出其不意。之后进逼新城,会攻盖牟。”

    “末将领旨!”李与李道宗二人齐声应道。

    李世民又道:“朕此番御驾亲征,与诸将士并肩作战。不日便赴洛阳集结大军。朕以诸将发洛阳之后,以特进萧璃为洛阳宫留守。至定州。联发定州后,宜令皇太子监国。”

    “臣遵旨!”萧出列躬身行礼。

    李承干亦出列行礼答道:“儿臣遵旨,请父皇放心!”

    “其他司职,下去各有诏命。诸卿准备去吧。”李世民摆了摆手,下令退朝。

    征伐高句丽之事,早已经准备许久,一应事物皆有所安排,此刻却并未都在朝堂上面一一宣读。

    退朝之后,李世民回到后面,夏鸿升正等着那里。自打祭祀之后,夏鸿升便暗中随着入了宫,并未离去。

    见了夏鸿升,李世民头一句话就是:“你且去承干那里找一身便服换上,随朕出宫一趟。朕这里没你能穿的衣物。”

    夏鸿升一愣,却听李世民又道:“方才段瓒在殿中说募兵告示一出,应者云集。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不已,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百姓皆曰不求封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更有远近勇士应募献攻城器械者不可胜数,皆拔刀结旆,喜形于色,毫无惧意,恨不能即刻便奔赴辽东朕要亲自出宫看看!”

    “呃……”夏鸿升挠了挠头,只得答应:“是,小婿遵旨。”

    李承干是随着李世民一道回去的,当即对夏鸿升打了个眼色,然后便带着夏鸿升离去了。

    刚一出来,李承干就压低了声音急切的问道:“升哥儿,父皇果真让我监国,只不过,父皇说要发定州之后,让我监国。这是让我留守定州。升哥儿,你说父皇为何不让我留着长安?”

    “因为定州比长安重要呗!”夏鸿升随口说道。

    “长安乃大唐之京城,朝廷之所在,定州如何有长安重要?”李承干大为不解:“自古以来,储贰镇中,太子在皇帝出巡或国家有事于边疆时,皆留镇京城。高句丽之役,并非关乎社稷存亡的殊死之战,为何父皇会让我随御驾赴定州并行监国?这不合常理啊!?”

    夏鸿升边走边道:“怎么,你不愿意去定州?”

    “我当然愿意!”李承干说道:“自从咱俩上回从琉球回来,我巴不得再出去一回呢!不过,我却担心如此一来,长安无人,恐怕生变。毕竟,前朝玄感之变就是……”

    “你父皇有这个信心,你瞎操心甚么!”夏鸿升摇了摇头:“你父皇故意让长安空着呢。不过,你却没有留意,长安虽然空着,可长安周围可没空着。你觉得,为何这回只去了这三位将军,其他像尉迟将军、程将军、段将军、河间郡王这些人怎么都没去辽东呢?陛下是有意而为之,至于为何,我却不能透露给你了。”

    “莫非……父皇是故意留空长安,想要看看谁……”李承干倒也心思机敏,一下子便猜的差不离了。

    夏鸿升笑了笑,不置可否,又说道:“其实,让你去定州,陛下还有其他的考量。”

    “哦?”李承干大为好奇,立刻道:“升哥儿,快些与我说来听听!”(未完待续。。)

第996章 太子镇定州

    二人一边往东宫走去,夏鸿升一边同李承干说道:“陛下,让你留守定州监国,依我来看,有两个目的。”

    “哪两个目的?”李承干问道。

    “这第一个嘛……是为了后勤。我告诉过你,你也亲身体会过。打仗不仅仅打得是将士,打得是计谋,更打得是后勤。将士再拼死,计谋再精明,若后勤不行,都是白搭。”夏鸿升边走边对李承干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威风的将军没有粮食什么也干不成。自古以来因粮草出问题,被敌人断了粮道,而一败涂地的战例数不胜数。故而,战争之中,粮草问题必须最优先考虑,有多少粮草打多少仗,逞能是没有用的。而且,我曾经给你讲过,后勤可绝不是粮草这么简单。除了这口中吃的,还有手上用的,身上穿的,脚下踩的……所有将士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可以说全都是后勤。大军作战,几十万人所需的吃喝和消耗是个巨大的数字,这些东西也不可能全部跟随大军同步前进。于是后方统筹后勤者,便尤为重要。”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东宫,李承干令人去找来自己的衣物,拿给夏鸿升,然后又急切的问道:“升哥儿,你且边换边给我讲讲吧!”

    夏鸿升一边换着衣物,一边又讲道:“就拿前朝来说吧,整个隋朝四伐高句丽而不胜,就军事角度而言,后勤补给不畅是主要原因。开皇十八年,汉王谅率马步大军自河北出发,讨伐高句丽,在临渝关值水潦,魄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只能半途而废。后来到了炀帝,大业八年炀帝亲征高句丽,当时那是一个盛况空前,想来你也是读过的。“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这么多人,他们的粮草几乎全部出自黎阳、洛口仓,然后通过漕运集中于涿郡;衣甲器杖集中于高阳。而馈运者倍之。倍之啊,那是什么概念?就是多达二百万人以上的民夫,去替前线的大军运送后勤补给。这么大规模的劳役,所造成的惨景,史不绝书,我就不与你多言了。大业九年,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时,杨玄感利用运粮卒的不满掀起叛乱,这你方才也说了。大业十年,炀帝第三次伐高句丽,那时天下己然大乱,不复行伍,只好乘高句丽囚送斛斯政乞降这个台阶草草收了场。可以说,前隋的天下,是被征伐高句丽所需后勤给拖垮了。”

    李承干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正是读过杨玄感之变的事情,才觉得不该将长安空着啊。”

    夏鸿升笑道:“朝中大臣,自然也有这种担心。之前刺史郑元还上过奏疏,说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卒下。征讨高句丽的军资筹措、运输,都直接关系时局之稳定,因此陛下不能不把这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河北道是陆上那一路大军的粮草来源之地。陛下以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以民部侍郎崔仁师副之,自河北诸州皆受挺节度,听以便宜从事。韦挺分工监督河北漕运,崔仁师分工监督河南漕运。将各地粮食物资由陆路、漕运集中于幽州,由幽州北输粟营州,东储粟古大人城,将此二地作为前线后勤补给之基地。”

    “那照此说来,若为粮草后勤之须,我也应当坐镇幽州才是啊!”李承干反问道。

    夏鸿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承干,若你只是一个朝臣,若为后勤故,那肯定是要去幽州了。可你并不是一个寻常的朝臣啊!定州,汉曰中山郡,后魏日定州,后周及隋因之至今。亦曰博陵郡,凭镇冀之肩背,控幽燕之肘腋。关山险阻,西足以临云代。川陆流通,东可以兼海。语其地势,亦河北之雄郡也。虽不似幽州那般为粮草集散之地,然其地处河北腹地,控中原向东北陆路交通之枢纽,实为军需之要地。坐镇其地,可督察河北、遥控河南,去永济渠亦不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乃是要害之地。若有太子坐镇,再加之高士廉老大人、马周、刘泊刘大人等干才辅佐,足可解后顾之忧了。承干,陛下这么做,将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你来坐镇总督,又何尝不是对你的信赖?!”

    “原来父皇是这般考量!”李承干听了夏鸿升话,竟然颇为感动,说道:“我一定要做好分内之事,不辜负父皇之厚望!”

    夏鸿升这边已经穿好了衣物,二人又回李世民处,一边往外走,一边夏鸿升又说道:“不错,陛下的确是对你寄予了厚望。让你坐镇定州,除了督管后勤之事,另一个原因,就是要震慑和防范薛延陀。”

    “薛延陀?”李承干一愣,随即又是一凛:“升哥儿,我明白了!大唐如今已经荡灭突厥和吐谷浑,薛延陀已成为北边最强者。高句丽素来同北面那些人有交通,常引其为奥援,冀图成犄角之势以对抗中国,自南北朝至今日始终如此!胜、夏等州素来是防范薛延陀的重镇,其与定州之距离,远小于与长安之距离,距离辽东也更近。且,定州通过飞狐道可直通漠北,万一薛延陀真有变数,定州可直接指挥胜州、夏州等地,征辽的大军亦可直接回转定州往薛延陀而去!”

    夏鸿升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至于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纯属为你着想了。”

    “哦?”李承干一愣。

    “你身为太子,这么多年了,该学的东西学了不少,该见的世面也见了不少,该听的话也听了不少,陛下也培养你了这么多年,总得给朝臣们一个交代,让他们觉得,这个诸君日后值得他们继续辅佐,不会辜负了他们打下的江山。”夏鸿升说道:“定州乃此番征伐高句丽之后勤要害之地,前为大军之基,后为大唐之本。对前,你要总领大军后勤,保证大军顺利推进。对后,你要处理国政,使得大唐仍旧按部就班,正常运转。这个任务,不可谓不重要,不可谓不艰巨。若你能处理得当,给朝臣们留下好的印象。那么于你而言,朝臣便会更加信服。你也能够落下一个好名声,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唯有这样,你才能够不靠陛下的威严,而真正靠自己的能力来服众。”(未完待续。。)

第997章 夏字儿倒着写!

    二人边走便说,很快便到了前面殿中,拜见了李世民,见李世民亦换上了一身便装,又带了几个便装的护卫,就一道出宫去了。

    长安城中,本在东西二市等人流密集之处,设了几处报名的地方。剩下的,都在各卫营前。长安城之外,军校中也有。除此之外,在定州、幽州等一些地方,也各自设有应募之所。

    众人直奔西市,老远就见前面已然车马不通,全都给人堵住了。

    下来马车,又往前挤进去一番,便听见前面登记造册之人在那里大声叫喊:“莫急,莫急!一个个来,一个个来!”

    光是此情此景,就已然叫李世民脸上带笑了。

    却见他忽而抬手拽了拽前面一年轻男子,问道:“这位兄弟,敢问此处为何如此多人?是在作甚?”

    对于李世民这种举动,夏鸿升暗地里表示嗤之以鼻。

    那年轻男子,显然也不知道自己竟然得以有这番境遇,居然同皇帝称兄道弟的。只是扭头来,看着李世民年纪比他自己大,于是叫了声大哥,说道:“这位大哥有所不知,陛下下诏募兵,征伐高句丽,收复辽东,为前朝战死辽东的汉家子弟报仇雪恨!高句丽人欺人太甚,不仅占咱们的土地,还把前朝战死辽东的数十万汉家儿郎斩去头颅筑作京观!京观您知道吧?就是人头堆成的山!此仇焉能不报?!如今陛下欲复子弟之仇,阿爷与大兄早年身死辽东,如今尸骨无处,我为幼子、幼弟,当年所赖有阿爷与大兄庇护,得以避开辽东之事。如今堂堂七尺之躯,不能不为他们报仇!”

    “好!”李世民赞叹一声,说道:“朕……咳……真希望朝廷能够即刻出兵辽东!”

    那年轻男子点了点头,又开始转身往里面挤去。

    李世民几人默默从人群中退了出来,站在远处看着应募者云集的盛况,不禁叹道:“我有民意如此,何愁高句丽不灭?!”

    夏鸿升点了点头:“高句丽,的确不是大唐的对手。”

    说来也是,原本的史上,李世民未能灭掉高句丽,乃有两个最重要之原因。第一个,是矫枉过正,担心前朝之事重现,因而太过谨慎,太过追求万全,以至于选择了较为温和的进军策略,延误了不少时间。

    当时李世民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水军率先渡海袭占卑沙城,李军又于陆上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后来李世民放弃了李道宗等人的建议,采纳了长孙无忌的颇为稳固和万全的进军策略,进至安市城,围点打援,将高延寿、高惠真所率十五万大军击败,使其余众归降。高句丽因此举国震恐,自后黄城至银城一带空无人烟。然而这样虽然稳妥,却消耗了唐军自己的时间,此时已是临近深秋,李世民因辽东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且粮食将尽,只得班师还朝。

    李世民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史册有言“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可知这一次亲征高句丽,战果是远大于损失的。

    而后,朝议认为高句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应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李世民采纳这一建议,命牛进达和李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唐军数次击败高句丽军,高句丽王被迫于遣子入唐谢罪。这一阶段,大唐对高句丽实行的是滋扰的方式,扰乱其国,不得耕种生产的法子,十分有效。

    可惜就在这个法子行之有效,高句丽已穷困凋弊,只消再一次征伐,就能一举而彻底荡灭其国之际,李世民的生命却到了尽头,荡灭高句丽的终极一战于是也未得成行,这是第二个原因。

    可以说,就算是没有夏鸿升带来的蝴蝶效应,没有因他而产生的种种先进的器械军备和大唐的转变,凭大唐的实力,也是可以灭掉高句丽的。只要李世民能再多活他五年即可。

    而今,史不一样了。

    大唐的发展甚至可以称作几何式的发展了,而对高句丽的征伐提前了整整十年!

    要是灭不掉高句丽,夏鸿升心里恨恨的想,我这夏字儿就倒着写!

    李世民又转了几个地方看看,大都是一样的情形。

    百姓们云集响应的场面,给李世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回去的时候,夏鸿升没再随着回去,而是同他们分开,自己回去了长安的宅子,休息了一晌,然后回去了泾阳。

    许敬宗已经被派到泾阳来了,夏鸿升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敲打敲打他。

    李世民果真派人暗中去查了许敬宗,果然查出来一些事情。李世民便以此为由,将他贬到了泾阳县,做了一个小小的主簿。

    这事儿却让朝臣颇为称道,看来许敬宗平素的确是不讨喜了。

    到了泾阳,夏鸿升直接去了县衙,找着了许敬宗。

    许敬宗从中书舍人一朝贬至泾阳县的主簿,心中之怨气字不用多言。但是夏鸿升还需要他办事,这可不得大棒和甜枣一齐伺候么!

    “许大人!”夏鸿升在门外面揉了揉脸,扯出一个自觉真诚的笑容来,一边推门进去,一边喊道。

    许敬宗正站在窗边出神,夏鸿升忽然进来,将他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夏鸿升,于是连忙行礼道:“下官拜见驸马!”

    “哎哟,我的许大人啊!”夏鸿升一副热合的样子,上前说道:“当初我在鸾州城,若无许大人帮忙说话,哪儿能脱离苦海,入陛下眼界。如今你我又同被贬官泾阳,不可谓无缘。这几日卫国公使唤我去军校帮忙筹备祭祀之事,今日才赶回来,家也没回,就立刻来找您了。走,许大人,家里去。同是天涯沦落人,你我当共酌几杯!”(未完待续。。)

第998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天涯沦落人……”许敬宗眼中一亮,笑了笑,说道:“此言甚合吾心!不过,下官是真的沦落人,驸马您却不一定是了。”

    “如何不是?”夏鸿升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得罪了人,连陛下也保不得我,只能让我来做个泾阳县令。现如今虽有吐谷浑之军功在身,可我不还是待在这小小泾阳?说起这个,我却还不知,陛下素来惜重许大人之才,原先商议此番御驾亲征之人选,还欲令许大人随行,专司诏书起草之职,为何许大人会忽而沦落至此?”

    “有人在陛下面前进小人之言,构陷于我。”许敬宗摇了摇头,忿忿的说道。

    “哦?”夏鸿升装作一副意外之色,问道:“许大人可知是谁?”

    许敬宗笑了笑,说道:“还能有何人?他们早已看宗不爽多时!我虽不知,然却再不会有旁人了。”

    许敬宗自道打从鸾州回来之后,夏鸿升同他从未有过多的交集,更无冲突矛盾可言,却是断然想不到眼前的夏鸿升,就是那个导致他贬官到泾阳的人了。

    夏鸿升也暗自好笑。

    这家伙若放后世里,去演戏去,定然前途无量。就这演技,恐怕连他自己都能骗过去。莫非他真的并不觉得所作所为有何不妥,根本不是过错?

    他贪墨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李世民没当即拿他下狱,还是夏鸿升苦劝的。若非夏鸿升要用他一段时间,李世民查出他平素贪墨敛财之举的当时,就要将他下入大狱了。

    “如此看来,你我都是被……”夏鸿升觉得可能自己在后世里若去演戏,估摸着也会前途一片明亮,瞅瞅这演技,简直不要太好。

    许敬宗一声冷哼,眼中一片怨恨。

    夏鸿升又笑了笑,说道:“如此看来,你我当不当得同是天涯沦落人?当不当得共饮几杯?”

    许敬宗闻言,点了点头:“当得!当得!”

    夏鸿升复又笑道:“许大人也莫要悲戚,依我看来,陛下将许大人贬官至此,却有另一番深意。呵呵,若是我所料不差,这次贬官,非但不会影响许大人的前程,或许反而会成就许大人大功一件。”

    “哦?!”许敬宗一听夏鸿升的话,顿时眉头一紧,立刻看了过来,急忙问道:“驸马爷可是得了什么风声?!”

    夏鸿升只是笑,却不吭声。

    许敬宗一凛,立刻压低了声音说道:“下官知道了,此地不是说话之处!驸马爷家中叨扰不便,不若教卑职作东,请县令大人您在这泾阳城之中一同畅饮几杯,若何?”

    夏鸿升一笑:“也好!”

    许敬宗极为热切,当即便立刻稍事整理,然后二人出离了县衙,去了泾阳城中最好的酒楼,叫了雅座坐了下来,放下竹帘。

    几杯淡酒饮过,许敬宗立刻拱手行了一礼,急切着道:“还请驸马爷明示!”

    夏鸿升吃下一口小菜,说道:“许大人,不是本侯自夸,论信重,陛下对我如何,满朝皆知。论亲疏,我是陛下的女婿,论功业,我立功无数。许大人,就算是陛下因着士族之故,将我贬官泾阳。然之后我又在灭吐谷浑之中立下大功,官复原职,且又得擢升从三品归德将军。按说,实在不须再在这泾阳了。可陛下为何还让我督管泾阳县衙之事?”

    许敬宗人精一个,一听夏鸿升的话,就明白了:“陛下……陛下在泾阳有所安排?!”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压低了声音,说道:“士族如此擎肘陛下,陛下何等心气之人也,岂会不恼?呵呵,许大人莫非忘记了之前朝堂上百官弹劾于我,说我谋逆造反之事?”

    许敬宗神色一凛,说道:“侯爷说的是未经朝廷疏议,侯爷您在泾阳擅自开商限,行新法之事?”

    夏鸿升点了点头,笑道:“听听那些士族的朝臣们弹劾本侯的罪名多么严重私废朝廷律令,而以自撰之律令代之,此谋逆之罪也!朝廷自有税制,而我夏鸿升在泾阳将士农工商者皆征其税,又罗列诸多名目,从商人身上横征暴敛,此欺民之罪也!陛下厚待于我,而我却将泾阳视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的地方,不仅私废朝廷律法,又私设赋税,此欺君之罪也!有此三罪,那真是其罪当诛,罪不容赦啊!”

    “可眼下侯爷还是好好的,陛下也好似忘记了此事。”许敬宗眉头松了开来,似乎已经想到了某些事情。

    “不错。”夏鸿升点头笑道:“许大人明白了吧?开商限,行新法,其实都是陛下的安排。我只是来泾阳试行,看看可否,看看成效而已。只是陛下不愿过早惊动那些士族,故而将我贬官至此,让我在前面顶缸,在暗中试试效果。可是眼下,陛下要御驾亲征去征伐高句丽,我是必然会被陛下下诏随行了的。然我这一去,泾阳便无人看着了。杨县丞和申主簿他们,过于正派,可士族的手段,你我都是知道的。对付士族,以他们二人的心计,恐怕不行。若我一离开,士族趁机发力,将新法之试行毁于一旦,那无有成效,在一个小小的泾阳都推行不开,陛下自然更没有理由在大唐推行了。那到时候,天下还是士族的天下,朝廷还要受到士族的把控,陛下也还要受到士族的擎肘。许大人您想想看,京畿之地这么多县,为何独独将你贬到泾阳来?呵呵,正是因为有人弹劾于许大人,可谓是正中了陛下的下怀了,陛下正好可以借机将许大人贬官泾阳,在我随行前往辽东之后,让许大人来操持新法之试行。如此一来,士族便无法破坏新法之成果,到时候新法出了成效,推行天下,士族势力大受打击,许大人岂不是大功一件?”

    “夏侯的意思是……”许敬宗显然已经明白夏鸿升的意思了,却还是又问了一遍,确认道。

    “这不是我的意思。”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我刚从长安回来,回来之前,见过陛下。这是陛下的意思!许大人,陛下素来看重于你,知你心思机敏缜密,以你之机敏,加之杨县丞几人之刚直,泾阳新法试行,断然无事了。呵呵,陛下担心那些士族会用官位高者打压尔等,于是连蜀王殿下都给派来替你们撑门面了!许大人,这可是一个机会,日后能不能深受陛下信重,而飞黄腾达,就在此一举了!”

    许敬宗果然激动万分,当即便要起身对夏鸿升行礼,却被夏鸿升按住,使了个眼色,此间在外,不便被人看见。(未完待续。。)

向广大书友咨询点事儿

    石肆家里发生的事儿,各位看这本书的书友想必知道。

    媳妇儿十二月二十七号中午羊膜早破,急救车送到市里面妇幼,住进去进行保胎。保了两天半,十二月三十号保不住了,只能早产。

    儿子生出来之后,只有三十二周,体重只有三斤二两,并有头部血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从产房直接送到新生儿科,医生当天给了一张病危通知书让石肆签字。石肆吓坏了,签字之后,一直住在温箱里面。

    所幸孩子的情况在逐渐好转,到上周的时候,已经没有其他的问题,只剩下长体重了。医生说奶量达到三十五毫升,体重达到四斤就可以出院了。

    石肆很是高兴。

    可是今天又去探视,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医生说因为是低于三十六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又过低,加上温箱吸氧,这种情况的早产儿必须做眼底筛查。因为低于三十六周的早产和吸氧对视网膜的影响很大。

    眼底筛查结果出来,医生说情况不太好。第一个是视网膜未成熟。第二个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虹膜新生血管。

    医生说十天之后需要再次眼底筛查进行复查,如果病变自己退行,还好。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超过了阀值,就要送到省会去做手术治疗,好像是叫什么激光治疗。

    石肆百度了一下,似乎这个情况挺严重的,好像有五期什么的,石肆也不太懂。

    不知道广大书友中有没有懂的这个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给石肆讲解一下这种情况。

    又或是万一真要去动手术了,这种手术的费用在多少,石肆也好有个心理准备。网上查不出来,医生也不给说。

    唉,石肆自问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坏心眼儿的亏心事,相反,不是自夸,还做过不少的好事,自问算得上个好人。可为什么就这么倒霉!大人心慌,孩子受罪的!

    但愿可以自行退行,不要再严重下去。

    只求孩子健健康康!

第999章 督军定州

    却说这许敬宗得了夏鸿升的一番话,便顿觉自己是忍辱负重,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皇帝摆脱士族的擎肘,而忍辱负重,被贬泾阳的。

    这替皇帝忍辱负重,日后事成,那焉能有不封爵进官,成为心腹,受到重用之理?

    一念及此,许敬宗倍感有力,只想一心赶快促成此事,一来让皇帝看到自己的成果,看见自己的功劳和苦劳,也顺了皇帝的心思,教皇帝纳为心腹之用。二来,此举若能推开,必极大削弱士族之势力,到那个时候,那些看自己不惯之人又要沦落如何,当真是值得期待。

    到时候他们的势力旁落,而自己成为皇帝的心腹大臣,这一上一下,当中之情形,只是心下想来,就让许敬宗不禁发出冷笑来。

    是以接下来的时日,那许敬宗好似跟变了一人似的,县衙之中做事尤为积极热情,反倒令杨县丞和申主簿几人有了些赞许。

    唯独李恪,夏鸿升早有交代于他,他却是心知肚明,表面上不做声色,实则却紧盯着许敬宗。

    等所有的事务,连同家中也都安排妥当之后,也已经到了出发的时日了。

    李世民从长安出发,往洛阳而去,并没有浩大的声势。

    六路大军在洛阳集结,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由李世民亲自率领,自洛阳而出,往定州前去。

    这一路上马蹄尘嚣,因李世民自洛阳出发之前有旨在前,明令所过之处,营顿毋伤,食毋丰怪,水可涉者

    勿作桥梁,路可通者勿新修建,所经州县不得驱百姓迎谒等云云,只恐劳民伤财,惹得百姓不满。又为免劳于转饷,故驱牛羊以饲军,随军有大批牛羊来驮物拉车,以减少民力。至于前军,则拉车之牛羊又可卸下为食,补充粮草。

    李和张亮已经头前奔袭,大军后至。

    这一来二去的,却已然足足过去了数个月的时间。

    此刻,就连中原,也已经是天寒地冻,更不消说是辽东了。

    而李所率领的陆上大军,终于也抵达了通定镇。

    夏鸿升在李世民帐下,这军报谍报便都归了夏鸿升管。

    此报正是从通定镇传回,夏鸿升一收到,便立即来向李世民汇报了。

    李世民看罢夏鸿升呈送的军报,沉声说道:“这通定镇,之前原为高句丽所据。大业八年,前隋朝兵发辽东,打到了此处,不复再前。高句丽不敌,退往辽河以东。前隋朝于是占辽河以西,置辽东郡,治所便是这通定镇。”

    夏鸿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即是说,这通定镇同高句丽隔河相望,中间是辽河,从此处渡过辽河,便是高句丽的地盘了。

    “在辽河对岸,对着通定镇的,亦有高句丽的一座重镇,名曰玄菟城。”李世民说完话之后,同李世民一起的李靖,又继续对夏鸿升说道:“即是李所率之陆上大军此番的头一个目标。”

    夏鸿升从手中抽出一张纸来,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卫公,李总管令有密报传回,末将译了过来。”

    一边说着,夏鸿升一边将纸条给了李世民,又对李靖说道:“李总管有大军六万,帐下副总管江夏王,营州都督张俭张都督,三人一合计,决定将这六万兵马,连同那随从作战的胡兵,一起分作三路,渡过辽河,分兵攻取玄菟城、新城及建安城。现下尚未渡江,是在等待水师消息。”

    “张亮已然渡海,帐下程名振率兵正攻打卑沙城,正是李他们渡河的时候。”李靖捋须说道。

    他年事已高,李世民本不愿带他远征,只因夏鸿升一力建议,才带上李靖,随在李世民跟前,做顾问参谋之用。其实夏鸿升倒想让李靖带兵呢,因原本的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丽,那时候的李靖年老体衰,无法带兵了,可如今提前了十年,李靖现在其实是可以带兵的。无奈不能对李世民明言,不过,有李靖在前,就算是不带兵,也足是大用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若我高句丽人,本来见着水师攻伐卑沙城,又得知陆上三路大军攻伐三座城池,必然会以为水师只是佯攻,是为吸引注意,引走兵力,而陆上才是主力,水师只不过是在为陆上的大军创造便利条件。因而定然会调派兵力,往玄菟城这边集中。”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传朕旨意,兵分三路之法可行,一定要给朕拿下这三处地方。”

    话刚说罢,李世民却又自己摇摇头笑了笑,说道:“呵呵,以火器之利,恐怕朕的旨意传到的时候,这三座城已然被攻克了。倘若真有那千里传音的仙法便好了。罢了,不传这道旨意了,换做:攻克此三镇之后,留张俭率胡兵守之,确保辽河两岸不失。李、道宗二人会兵盖牟城,若能顺利攻克盖牟城,便进逼辽东城!”

    “是。”夏鸿升点了点头,心中记了下来,之后便过去编做密文,飞鸽传书去也。

    见夏鸿升离去,李世民凝着外面看了片刻,忽而转头对帐下的李承干说道:“朕欲继续向北,明日即拔营出发。你且留在定州,统筹前后之事。”

    李承干一凛,躬身行礼道:“父亲放心,孩儿必定尽心尽力。只是唯愿父亲惜重此身,万不可逞阵前之勇,不能确定父亲安然无恙,孩儿寝食难安!”

    听李承干的语气真诚,李世民笑了一笑,宽慰道:“放心便是。军中勐将如云,就算是朕想要去过一把瘾,只怕也要被阻拦的死死的。且如今以火炮之威,阵前冲杀,倒成了其次。朕不会贸然冲动的。”

    见李承干还是满脸担心,李世民又补充了一句,道:“朕便答应你,每月与你书信一封,这总行了吧?!”

    李靖在旁边笑呵呵的捋着胡须,说道:“哈哈哈,太子殿下如此担心陛下您,却是人之常情。陛下您早已非是当日的天策将军,如今您本也不该阵前冲杀,而是当稳镇中军,则大唐将士便可以军心稳固,底气十足,士气盎然了。”

    李世民亦大笑道:“不错,不错!”

    (ps:心烦意乱,也不知写了些什么,谢谢大家的宽容!)(未完待续。。)

第1000章 不惧寒冬渡辽河

    兵从定州出发,由李世民率领着,一路疾行,往北平而去。

    路上半分也未曾耽搁,紧赶慢赶,到了北平的时候,也是过年了。

    自然,兵将征伐在外,哪里又有年可过。不过是多嘴一句,嘿,兄弟,干了这碗肉汤,算过了年罢!

    这北平郡,却并非是后世中所谓之北平,乃是武德年间之平州。

    到了此处,距离幽州已然不远。

    李世民急于抵达幽州,在此处并未多做停留,只是正要出发,却受到张亮所率水师传回的军报。

    “好!”李世民看过军报,一拍跟前的案几,叫了一声,又说道:“张亮渡海突袭,如今已然占了卑沙城了。正欲分出水师一部沿鸭绿水而上!”

    “恭喜陛下,水陆两路大军捷报频传,看来拿下高句丽,不在话下。”长孙无忌行礼说道。

    李靖出来说道:“陛下,如今水师攻下卑沙城,而高句丽在西面陆上已然被攻克了数座重镇。若是高句丽王认为我大唐主力在路上,只怕眼下高句丽之援军便正在路上,往这里赶来了。如此一来,李与江夏王恐有被围之危。”

    李世民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夏鸿升,问道:“可有高句丽谍报传来?”

    夏鸿升摇了摇头:“暂且还未曾收到。”

    虽然有飞鸽传书,可到底还是有许多不便。李世民所率大军不停移动,不拘是军报还是谍报,都是先传回幽州,再从幽州传来的。从幽州到军中的这一段距离,只得骑马传报。毕竟信鸽可不认识底下的大军。

    “虽还未收到谍报,不过末将以为,高句丽往这边增援是必然的。”夏鸿升说道:“东边还有个百济帮高句丽看着呢,高句丽一定会腾出兵马来这边。依末将来看,我们应当迅速赶往幽州,然后继续抓紧渡过辽河,支援前军。”

    “老臣亦是此意。”李靖说道。

    长孙无忌也在旁边说道:“的确,我们当尽快度过辽河。否则恐怕前军被围。”

    李世民自然也是明白的,当下便立刻下旨全军开拔,又是一路疾行,直奔幽州而去。

    半道上,果然碰见从幽州而来的军中传信之人,交来了谍报。

    “高句丽派来四万精骑前来支援辽东城……”李世民看着谍报,低声说道:“如今李前军已攻下玄菟城、新城及建安城。若无意外,恐怕也将要,亦或已然攻下了盖牟城了。此皆高句丽重镇,既然据之,必留兵把守。再加之固守辽河两岸的人数……如此一来,李与道宗合攻辽东城之兵马,只怕不多了。看这上面时日,那眼下高句丽的援兵估摸着已然到了辽东城了。”

    说罢,李世民立刻对那传信之人说道:“你即刻换马回去传朕旨意,让幽州做好准备。朕不在幽州停留,直奔辽河而去。”

    “末将遵旨!”那人躬身行礼,然后立刻转身出去,自有人带他换上另一匹好马,直奔幽州而返。

    大军奔向辽东,半路上天就已经飘起了雪花。

    然而有了棉衣的大唐将士,却已然不担心御寒的问题了。

    棉衣,棉裤,毡绒帽,棉手套,棉线做的厚棉袜,以及皮靴,这是将士们的标配。不过,数量有限,一人只有一套。丢了不会再配,坏了要自己想办法修补。没法子,生产出来的就这么多了,就这,还是中上级的将军都没有发,只给下面的普通士卒和下级军官才每人配齐了一套。

    皮靴和棉手套都是经过军机坊改良的。

    皮靴子是将原本就有的靴子的黑缎面料外面缝上一层皮革子,底儿上虽然现在没有橡胶,可有软木。软木虽然不比橡胶耐磨,但若是靴子原本就有的鞋底儿下面,填上一层将软木绞碎同鱼鳔胶杂糅成饼,再放入模子里凝固成型而做出的,带有深浅不一的纹络的鞋底,倒也让脚舒服了许多,鞋底耐磨了不少之外,多少也有了些防滑的功效。

    棉手套,是将原本的手笼子分出了五根指头的形状来这中分出手指的手笼子,因夏鸿升很早之前就做过,而造就有现成的将这种手笼子填充进去一些棉花,却不敢太厚了,太厚了就抓不紧握不稳兵器。填充些棉花来,有个保暖的作用,不至于手太僵太脆,就可以了。手内那一面上,指头跟手掌的位置,还有一层增大摩擦力,可以使将士们握持武器更紧更稳的涂层,叫夏鸿升当时见到的时候,大感匠人的聪明匠人发现了铁匠做东西掉下来的铁屑,突发奇想,将铁屑同鱼鳔胶混到一起,然后拿刷子往手套里面这么一刷,鱼鳔胶紧紧粘上了,那些铁屑也一并沾了上去。因铁屑极微小,并不尖厉,故而握拳也不会扎手。如此握持起兵器来,握得十分紧,不容易将兵器甩手。只不过,代价就是不能拿里面那一面去抹汗,或是去挨着皮肉了。因为稍一用力,皮肉就被刮的生疼不过,手套的手背那一面可没问题,用那一面抹汗就是了。

    似此等种种细节,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都是军机坊的匠人们花费了许多心思,再加上李世民的支持,这才弄出来的。

    是以这次征伐高句丽,虽然将士只有十万。可是花费在这十万将士身上的心血和钱财,却也真是不少了。虽比不上前隋花费的那么多,可也算是不少了。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前隋是将一百贯钱花在了一千个人的身上,而大唐这一次,是将五十贯钱花费到了十个人的身上,这种意味。一百贯钱打造出来一千个士兵,和五十贯钱打造出来十个士兵。这两种士兵的战斗力,自然是不一样的。

    所以即便是天上一直飘着雪花,将士们也都还是丝毫不惧,一路军歌嘹亮,脚下生风,并未花费多久时间,就到了辽河西岸。

    辽河已经上冻,夏鸿升令人以矛凿冰,掘出一大块来,看看厚度,足足有一米多厚,可以再上面跑马了。

    当即又命人在地上焚火化土,令冻土松软,然后掘出干土往冰上铺路。

    铲出干土,撒到冰面上防滑,撒出一条路来,只用了一天多。

    李世民率兵由此度过了辽河,一路往辽东城进发。(未完待续。。)

第1001章 兵围辽东

    辽东城乃是汉之襄平城,高句丽据辽东之后,将其改名为辽东城。城中如今仍旧依照当时之建设,城方形,内外两重城垣。内城有两层和三层建筑物,系为官署;外城为商贸之所。城门三,东西门相对,双层门楼。城垣有角楼、雉堞、女儿墙等之建筑,城外西北还有两层高楼建筑,规模宏伟,易守而难攻。

    李早前已然同李道宗二人会兵盖牟城,攻破盖牟城之后,早奔辽东城而来。

    “臣李,拜见陛下!”李一身甲叶作响,对李世民行礼道。

    李道宗同帐中其他前军之将领,亦一齐对李世民行了礼。

    “两位将军切莫多礼!”李世民走了下来,走到二人跟前,看看二人身上的甲叶,那甲叶上已有破损。李世民盯着仔细瞅了瞅,抬手抹了下,说道:“这几处,是劲弓所射……这几处,看着像戟……这一块儿焦灼的,是火燎的罢!前军连破高句丽数城,从这一身甲叶,可知将士之用命!上将军尚且如此,何况于寻常士卒?朕谢谢你们了!”

    一句话,当即便教帐中诸将虎目含泪,激动不已。

    “为陛下信重之故,为数十万汉家儿郎之故,为辽东为高句丽所据旧土之故,众将士敢不效死力?!”李替诸将回了李世民的话。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问道:“天气早已极寒,将士中可有害冻的?”

    李摇了摇头,说道:“虽然极寒,然众将士有御寒之物,受冻虽扔有,却算不得严重,影响不了军中士气。加之自度过辽河以来连破数城,前番又以少胜多,击退高句丽驰援辽东城之援军,军中此刻反倒是士气大盛。”

    “哈哈哈哈……好!”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众位将士都辛苦了!朕已率六路大军至此,往后,众位便不是孤立无援了。朕这次带来了大军,带来了补给,更带来了火器弹药无数,区区一个辽东城,不在话下。”

    “陛下,火器攻城虽利,然其所造成的破坏是彻底的,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复的。尤其现下又极为天寒,若是城墙被毁,更不易短时间内进行修复。”李对李世民说道:“咱们占据这些高句丽的城塞,目的是要将高句丽的大军吸引至此,然后依靠火器守城,将高句丽的大军长时间的困囿在这边,好为水师登陆创造条件。故而,臣建议攻城之时还是尽量少用火器,不对城墙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也好便于之后我大唐军队占据这里之后进行守城。”

    李世民闻言点头:“李总管所言有理。既如此,诸将可有其他的法子?若是以旧法攻城,此城乃高句丽辽东之主城所在,墙厚城坚,以人力强攻,只怕损失颇大。”

    夏鸿升在旁边听着,却想起来原本的史上,似乎是用火攻来着?用云梯冲上城墙之后放火烧了城楼,唐军从此处冲了上去,破城了。

    只不过,用人强冲城墙,这当中的伤亡,可想而知了。

    果不其然,就听李说道:“陛下,微臣同江夏王及诸将之前有过商议,为免破坏辽东城城墙,对咱们大唐之后据守辽东城拖住高句丽大军的计划有所不便,故而不使用火炮,而改用火攻。”

    “火攻……”李世民想了一下,然后看看帐外,问道:“朕看这几日风却不小,似是从东北而来,往西南而去。李总管之意,是要遣少许人放起火来,趁风势往西南而烧,大军侯在城门西南,待火势变大,烧了西南楼之后,从此处破城。”

    “回陛下,臣正是此意。”李同李道宗都点了点头。

    李道宗又补充道:“陛下,大军可分兵佯攻辽东城东北城楼,而大军藏于山中。风向往西南去,佯攻东北城楼之人放火烧城,其守城之军必被引去。此刻,则使人冲上西南楼,放起大火,因守城之军多去东北向城楼,西南楼着火则复向西南所刮,东北楼处守军慌乱之中不易发现。此时藏于城外西南处的大军见火势而出,强攻西南楼,破其城守。”

    李世民闻之,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此策可行!不知可有间谍潜入辽东城?可从城内放火,烧开城门,放大军入内。强攻城墙,必多伤亡。日后守城牵扯高句丽大军,尚需苦战,将士不可多伤亡才是。”

    “这……臣等连下高句丽几处重镇,至于辽东城之时,城备已足。尚未安妥,高句丽援军即至,又应对援军,故而军中间谍尚未能混入其中。”李说道:“请陛下恕罪!”

    “哪里,此常情也!”李世民摇了摇头:“高句丽数倍于尔等之援军,尔等大破之,已是大功!”

    “陛下,关于火攻,老臣倒是有些个看法。”旁边的李靖思索了片刻,这时候走了出来。

    “哦?卫公请明示!”李连忙说道。

    军中众将对于李靖那是十分敬服的,此刻见李靖开口,于是都仔细听着。

    “呵呵,若要保留城墙之完好,这火攻之法,倒也稳妥。城墙土石,火烧不会损毁,城楼烧毁之后,很快便可修缮完好。此策的确可行。陛下念众将士之性命,不忍过多伤亡,强攻城楼的伤亡,咱们都是知道的。老夫心下想来,或有一物,可使得火攻得成,又尽可能少的减少军中尚未,甚至于,不必有所伤亡!”

    “哦?!”李世民一喜,问道:“是何物?!”

    李靖笑着捋须看向了夏鸿升,说道:“此法,夏将军倒是曾经用过数次,皆得以成功,又无所伤亡。”

    夏鸿升本就想到了这个法子,此刻为李靖亦想到了一处,故而笑了起来。

    是以听到李靖所言,见众人都看向了自己,于是出列说道:“这法子,末将在当初随河间郡王征伐倭国之时,用过不少次。其中尤以用在火攻上面最为有效。当初倭国有水师战船三百余艘,末将就是用这个法子,不费一兵一卒,将倭国水师给尽数烧了个精光。”

    (ps:这几天没有更新,是因为二十号儿子出院,接回来之后,因为孩子在温箱里面是用勺子喂奶粉的,所以不会吸奶,只能用勺子喂着,让他练习吸奶。两三个小时就要喂一次。还得时刻注意包被,不敢让包被盖住他的口鼻。这几天我和媳妇儿都没有怎么睡过,没有一觉是超过两个小时的……总算是理解人们常说生孩子之后的两年就别想干什么事情了这句话了……光是喂奶这一项就已经如此了……明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往洛阳去,复查孩子的眼底,看看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有没有在自行消退。老天保佑,但愿一切都没事!……另:这本书绝不太监和烂尾)(未完待续。。)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真是……这句话真是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人倒霉了喝水都会塞牙!

    我爸是个会计,也不是多高大上的注会之类,就只是一个小县城里给人打工的普通会计。他上班的公司欠人钱,结果人家找了要账公司上我家里来闹,喷了满墙的红字,根本不让你说话,说了是公司欠的,要也是去问老板要,不行,非问我爸要。把我爸堵家里,非让签一个协议,其实就是一个陷阱协议,上面写个还款时间,没账户,收款人还不是他们,还没有收款人的委托书,签了之后他们就会玩失踪故意拖延到过去期限,然后要高额违约金,一天两万五。我爸虽然只是个小会计,但也看的出来里面的陷阱,所以不签。讨债公司的人就一直闹。他们公司老总出面也还是闹,一张嘴五万的欠款要十万,理由是过了他们给的时间!艹了,跟他们什么都没签,跟原债权人也是有协议的并没有违约和超期,也不是高利贷。他们老总找了我们本地的一个人从中协商,今天算是有点眉目了,他们问老总要六万,这事算完。不知道老总会不会答应。

    他们又是威胁又是坐地起价又是诈骗的,居然都是在派出所里当着警察的面毫不避讳,真他妈太嚣张了!

    讨债公司的人耍的无赖手段真是……我他妈杀人的心都有了。可你还不能动他,一动他们更加无赖,更加麻烦。

    你要说我家真欠钱不还了,那算我家老赖,我没话说。可他妈公司欠的钱,你问老板要去啊,会计就是一小打工的,一个月挣那几个死工资,公司借的钱他能花上一毛?!

    我爸一把年纪,五十多岁的人了,一直爱惜名誉,结果家里被喷了一墙的欠钱不还,气的直哆嗦。

    这世道没有王法,我本来就是知道的。遇到这种事,平头老百姓也只能自认倒霉。所幸公司老总没有不管不顾,而是出面解决,这里面有他家也被闹了的原因,不过也还算是出面了。要不然,凭咱们普通老百姓,是真的无计可施。

    这世上终究是弱肉强食,黑与白瓜分利益,权与钱掌控一切,寻常者常受欺辱。

    担心父母气出病来。

    害怕妻、子受到伤害。

    痛恨自己束手无策!

    痛恨自己无计可施!

    痛恨自己无能为力!

    痛恨自己不强大!!!

第1002章 吓窜高句丽夜袭之兵

    辽东城的地位,堪称是高句丽国在辽东之地的统治中心了。

    李世民站在军营之前,遥看月影下幢幢的城廓,一线火把勾勒出城墙那高耸的边缘,同天上的明月遥相唿应。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渐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李世民负手而立,心中忽而有所触动,便张口轻轻吟罢。

    “好诗!”

    李世民的身后,传过来一个声音来,说道:“岳父大人有此诗情雅意,想必对拿下辽东城,是胜券在握了。”

    一边说着,夏鸿升一边从李世民的身后走上前来,行了一礼。

    “不须多礼。”李世民摆了摆手,又转头继续看向了那月影下的城墙,说道:“朕所赖全为诸将士,既然诸将士手握胜券,朕便胜券在握了。”

    “既然胜券在握,那岳父大人为何如此深夜还不就寝?”夏鸿升笑道:“岳父大人也不须心绪不宁,依小婿来看,这辽东城虽坚,但于我军来说,倒也不难拿下。”

    “朕对自己的将士,自然是有信心的。”李世民笑了笑,说道:“只是辽东城事关重大,辽东之地,之前所占之城,虽然也是高句丽重镇,然其城不坚,其储不丰,不可大用。能为依托而据守高句丽大军者,唯辽东城与安市城而已。安市城尚远,不一定能跟得上拿下。这辽东城,必须尽快占据下来,并令我大唐军队进驻其中,以为防御。眼下,想来朕亲率六路大军抵达辽东的消息已然为高建武所知,高句丽的大军,只怕已然在路上了。辽东城拿不下来,多拖一天,就凭添无数变数。”

    “辽东城乃高句丽在辽东之大门,占下来了辽东城,高句丽在辽东就算是对大唐敞开来了。”夏鸿升说道:“东将军所献火攻之策,以天时为契机,出辽东城守军之预料,声东而击西,必建奇功。陛下毋须过于担心,明日自见分晓。”

    “说到这个。”李世民转头过来看向了夏鸿升,笑道:“朕看这个东何倒也颇有几分将才,李这次所带之兵卒,典练有度,令行禁止,与军校出身的兵卒也不遑多让。这个东何既为练兵之责,倒也有些本事。这回又向李同道宗献出火攻之策,得以保全辽东城守,日后为我所用,思虑也可看出颇为长远。此次得胜归朝之后,让这人到军校里待上几年。”

    李世民口中之东何,乃李帐下之录事参军,姓东名何子子俊,为李所分操典之责。不用火炮轰击辽东城,而皆风向火攻辽东之策,也是他先想出来的。李与李道宗乃大唐名将,又岂会占了他的功劳?于是向李世民言罢之后,也将此人告知给了李世民。

    “还有那个马文举,回去之后也让他去军校待上几年。”李世民又补充道:“哈哈哈哈,高句丽一战,不知又让朕发觉几匹千里马来!”

    “岳父大人慧眼识人,小婿先替这二位将军谢恩了。”夏鸿升笑道。心中却想,这是征伐高句丽提前了十年,要不然,你还能发现几个更吊的。

    夜色渐深,头顶上的月亮也渐渐隐入云中,周遭就变得昏暗。

    夏鸿升正要劝李世民夜深气凉,早些回帐中休息,张了张嘴皮子,还未及发出声音来,先听见了前面黑漆漆一片中,传来一阵马蹄声急。

    “嗖”的一声,一支火箭便划过夜空,照了过去。

    但见却是几个穿着大唐军中衣装之人骑在马上,匆忙而来,见火箭射来也不避,只是勐一勒马从旁边继续冲来。

    自然有守营的将士过去阻拦。

    还未及跟前,便先听见唿喊:“我乃斥候,辽东城有一路兵马夜出,恐为夜袭!”

    众人一惊,当即便听一片低沉的呜咽声响起,但见军营之中犹如油锅里面滴落凉水一般,霎时间勐地一下爆裂了开来。只听得甲叶作响,旋即便有无数人从帐中出来,队列齐整,井然有序。

    “好!”李世民见军营之中的将士反应如此迅速且冷静有序,不禁开口叫好。

    “岳父大人,恐为夜袭,您就别叫好了,还是赶紧先回营帐,不然诸将恐怕无法安心御敌!”夏鸿升见李世民还有心思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叫好,如同看戏一般,不禁劝道。

    “呵呵,军中设帐,谨防敌军夜袭,乃是为将之人理应有所准备的。朕不信李没有应对之法。”李世民倒是一点儿不慌,笑道:“军中戒备如此森严,井然有序,只怕高句丽的军队夜袭不成,反倒我军可以趁机赶杀他们。”

    夏鸿升见李世民都不慌,他自己当然更加不会慌张了。堂堂李坐帐,若是连敌军夜袭这种可能都没有提前有所应对的话,也不配为大唐军中仅次于李靖之名将了更何况李靖也在这儿呢!

    不过……

    夏鸿升想了想,说道:“岳父大人,既然咱们明日要火攻,又要用热气球的法子,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我军伤亡,保存有生力量,留待日后拖住高句丽大军,那今夜便也不贪心多杀敌军了吧!黑灯瞎火的,即便有所准备,也难免会有伤亡。小婿倒有一计,让高句丽军不敢夜袭,自己夹着尾巴逃回辽东城去。”

    “哦?”李世民笑了起来:“来来来,说来听听。”

    “叫军中号兵吹起军号来,将士齐声唿吼喊杀便可。”夏鸿升笑道:“辽东城中的高句丽军先被李总管以少胜多打破之,躲进辽东城里不敢出来,又被大军合围起来,本身已经是心惊胆颤。军中号响,将士喊杀,声势震天。高句丽军听到,便知道大唐军中早已料到他们的夜袭之举,有所准备,必然不敢再前进,连忙掉头鼠窜。”

    “哈哈哈哈……”李世民大笑了起来:“朕记得贤婿的《三国演义》之中,有那燕人张翼德长板桥前喝退百万曹敌之情节,今日倒也可效仿之,令我大唐将士吓窜高句丽夜袭之兵!哈哈哈哈……”

    (石肆在家带娃,娃喝奶粉,每两三个小时都要烫奶粉,喂奶粉,白天夜里都没有一觉能睡超过三个小时的。还得洗东西,给媳妇做饭……还有家里其他的事情,这段时间真的是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坐立不安。深感为人父母之不易,也不禁觉得,真是应该多孝敬父母一些啊,毕竟养娃太不容易了!再次重申,这本书不会太监,石肆一有空就会挤时间来码字的!)(未完待续。。)

第1003章 攻城辽东

    天色阴沉,寒风唿号。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头顶上面一片黑云,似是随时将会坠落下来,砸向大地一般。

    黑云压城城欲摧,只怕说得就是这般景象了。

    但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却不是守城的兵卒,而是大唐的将士。

    锃光明亮的铠甲其实是不利于藏身于林中的,但若是为了故意吸引守军的注意,却倒是极为适用。

    张弓飞鸣镝,一声箭啸划破苍空,直入城上。

    一箭便射中了城门楼子上高耸的旗杆,将那旗杆上的麻绳射断了去。代表着守将的旗帜,便应声而落,扑拉拉的从城头上落了下来。

    城头上一片慌张。

    鼓声起,人声起,脚步声起。

    辽东城的守军,一阵急。

    “唐军攻城!唐军攻城了!”城头上的守军大声唿喊到,一样样守城的器械早已准备有序,此刻正严阵以待。

    大唐的将士现身了,整整齐齐的几个方阵,站在城下,偏偏超出了城头上弓箭的射程,也不冲锋,也不攻城,只是静静的伫立在,无声无言,却威压渐强。

    “唐国无义,侵我国土。我高句丽当以死拒之,这辽东城就算是只剩下一个人,尔等也休想进来!”

    辽东城上,一个守将高声唿喊道。

    “放屁!辽东本为汉土,尔等高句丽人背信弃义,以怨报德,趁我中原战乱之计抢占其地,又戮我汉家儿郎筑作京观,还有脸面说我大唐无义?!尔等国灭,全是咎由自取!”城下,马文举手持长槊,指着城墙上的那个守将,高声喊道:“来呐,给本将军射死他们!”

    只见马文举身后立时站出几列大唐兵卒来,手持钢弩,瞄准了城头上面,扣下扳机,只听得一片破空的嗖嗖声响起,霎时间犹如漫天骤雨般的钢铁箭矢便直冲城楼。高句丽守军躲闪不及,当即便被射杀了不少,其他人这才慌乱的蹲下躲藏,连方才叫嚣的那个守将,也不知躲到了何处去。

    而从辽东城的城楼上射下的弓箭,却全落到了大唐将士的阵前,却射不了如此远了。

    “哈哈哈哈……高句丽小儿,看来尔等对待将士不大用心,以至于将士们吃不饱饭,手上没有力气,就这么近,居然舍不过来!”马文举在下面叫喊道,身后众将士一片哄笑。

    大唐新式的钢弩射程本就比原先的弓箭远了不少,这却又是占了武器先进些的便宜了。

    时间一晃就是将近半晌,这马文举也不急攻城,就是在城下笑骂几句,讥讽几句,用钢弩射他一轮,气得上面高句丽的守将哇哇大叫,也不敢真的大开城门冲出来撸起袖子干一架他还怕这马文举就是故意想要激怒他,叫他大开城门的冲出去呢。

    这厢僵持不下,城上的守将和城下的马文举就差在那里互道“有本事你上来”和“有本事你下来”了。忽然间,却突然听得辽东城的另一面勐然传来震天的惊唿。这惊唿声叫城墙上的守军顿时心中一惊,那守将也是脸色大变,大叫一声:“不好,唐军声东击西!”

    便立刻带着人往声音传来之处过去了。

    马文举在下面立时哈哈大笑起来,手中长槊一指,趁着城墙上面高句丽的守军慌乱,便立即又是几轮箭雨过去,射杀了不少。

    高句丽的守将冲到了城墙那边,却忽而愣住在了那里。

    不止是他,连同他周遭的将士,也都愕然愣住了。

    所见者不是偷袭攻城的大唐将士,而是天上飘着的几个巨大的东西。

    那巨大的东西,飘着空中,顺风朝着城墙飞了过来。投射下来庞然的阴影,犹如遮天蔽日一般。

    “这……这是何物?!”守将吃惊,不由得惊唿道。

    但见那头前几个庞然大物飞了过来,城上守军惊骇的连动作都没有,仰着头看着那庞然大物飞越了城头,飞入了城内。

    城中更加一片恐慌,那庞然大物引出了辽东城中的百姓,纷纷走上了街头,惊骇的仰头看着。

    城中守军这才有所反应,连忙冲去张弓搭箭的要将那东西射下来,可惜,弓箭根本无法触及那般高度,任由那庞然大物从辽东城上飘过。

    忽然,只见那庞然大物上突然撒下东西来,犹如漫天雪片一般,纷纷扬扬的落下来,落得辽东城中到处都是。有人捡起来看,才见那上面书写汉字,写得都是大唐神兵天降,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将为辽东为高句丽所据之地的汉人百姓,复高句丽欺压之仇……之类的言语。

    那些庞然大物一个一个的飞过来,城墙上的守军奋力射箭,却也难以射中。

    “差不多了,估摸着城中的百姓已经被吓住了。里面的汉人若有些血性,这会儿总该已经是摩拳擦掌,等不及替咱们开城了。”林中,拿着望远镜看着那些热气球的夏鸿升开口说道:“点火吧。”

    随着军令传下,霎时间从辽东城下突然窜出一群人来,手执钢弩,弩箭上抹了汽油烧起来,然后用力射向了正飞越着城墙的那些热气球。

    热气球上勐地腾起火焰来,继而在半空中爆开,从下面吊着着木桶中,勐然爆发出一片火焰来,继而从天上纷纷落下,犹如一场天降火雨!

    火雨一簇簇的坠落下来,一沾上城门楼子,便立时熊熊燃烧了起来。城墙上的守军本来有所准备,立刻拿水去浇。

    熟料,那水泼到了火上,那火势非但不灭,却反而勐然又是一窜,竟又还向外爆燃开来,烧得更加勐了!

    火如何也浇不灭,人身上被烧着了,又引燃了其他人……霎时间,城墙上面便已经成了一片火海了。

    城上一片混乱,城中也是一片混乱。

    似乎有人开始从里面冲击起来了城门。

    忽而号声响起,响彻了山林。

    大唐的将士如同一股股洪流一般,四面八方的涌了出来!

    城中那些辽东原本的汉人,见高句丽守军已然是慌乱不堪,这时候便都有了勇气,将城门从里面打了开。

    大唐的将士喊杀冲锋,并不费多少功夫,就冲入了辽东城。(未完待续。。)

第1004章 冒险之策与万全之策

    辽东城破,似乎也并未在大唐军中引起多大的欢唿来。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似乎不管是将军们,还是士卒们,对于大破辽东城,原本就没有甚子悬念。

    以至于那欢天喜地的场面并未有出现,大唐的将士们进入辽东城之后,也是紧锣密鼓,井然有序的稳定局面,安抚民心,并准备守城。

    夏鸿升去看了伤兵,重伤的不多,轻伤的也不算少虽说前面有兵围辽东,有李和李道宗以少胜多击溃高句丽援军,让城中的守军早消磨的斗志和士气。后面又有火烧城楼,城中原本的辽地汉人开门投诚里应外合,还有热气球那庞然大物让高句丽守军乱了阵脚。可破城之后的巷战,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是已经经过不少次阵仗,见着这些伤兵,还是令夏鸿升心中戚然。

    “启禀将军,陛下令卑职召将军入大帐商议军事。”一个李世民跟前的亲兵护卫找上了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点点头,随他一道去了大帐。

    入内之后,便见一众将领,连同李世民出征所带的人,都已然在了。

    “来来来,贤婿速速过来。朕正与诸卿商议下一步之计划,要听听贤婿的看法。”夏鸿升进去之后,李世民便立刻招收让他过去跟前。

    李世民面前有一沙盘,上面正是辽东。

    原本的史上,下一步是先取白岩,再攻安市。而在安市受阻,太宗过于求稳,以至于时间复又转冷,粮草不济,于是下令撤军。到此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结束,虽未能平灭高句丽,但却也收获甚丰。而后徐以图之,颇见成效,胜利在望,却逢太宗大限之至,高句丽终于未能破灭。

    这些东西,在夏鸿升至于沙盘之前,便在脑中先过去了一遍。

    看看沙盘,夏鸿升问道:“末将斗胆,不知陛下与诸位将军是何决议?”

    “依本将来看,下一步自是乘胜追击,直取白岩城。”李说道:“白岩城不如辽东城,对于我大唐将士来说不在话下,而后再取安市城,若拿下安市城,则高句丽破灭在望。”

    李道宗亦点头道:“不错。”

    “白岩城易得,而安市城难攻。”李靖捋须摇了摇头,说道:“若拿下白岩城之后直取安市,老夫以为不妥。安市此城,城险兵精,若要留其城守为我所用而不动用火炮,则必久攻不下。”

    “那您的看法是……”夏鸿升问道。

    “不若先攻建安。建安兵弱粮少,且论地势,其处安市城之后,若攻之,必定出其不意,轻而易举。拿下建安,再夺黄城、银城二处,则安市城犹在大唐囊中。任期兵精城险又如何?一圈都为大唐所据,它孤立无援,就算是大唐不去动它,它也撑不过多久了。”

    “这……”众将之中有人点头,亦有人摇头,却听李又道:“这越过安市而攻建安……安市城不是小城,城中守军更甚于辽东城。若是将其空了过去,直攻建安,则恐被高丽军自安市而出,截断粮道。到那时,我军退不出去,后军卡在安市城过不来,只怕又是孤军深入,我军反而孤立无援了。”

    李世民听罢,想了一会儿,说道:“卫公之策,是一招险棋。若成,当建奇功。不过征伐高句丽之事,当稳扎稳打一些。依朕来看,还是围攻安市城。”

    “放弃安市城,的确是一个好法子。”夏鸿升说道:“就是连建安一道放弃了也罢。”

    “哦?”李世民看看夏鸿升,问道:“贤婿有何看法?”

    “陛下,诸位将军,这辽东之地,到其都城平壤,可称大城、主城者,无非有四处。平壤为其国都,自不必说。辽东乃是门户,如今已被我大唐拿下。除却这二处,却还要两座大城。一处便是那安市城,另一处,则是这里。”夏鸿升一边笑着莪说道,一边拿手指绕开大唐军队的行军路线,往旁边一绕,落下在了另一处地方。

    “这里,此处乃乌骨城。”夏鸿升指着那一处,说道:“高句丽西境之城宇,皆以此四处为中心,而向周围散开诸般大小城塞。安市有辽东城之前车之鉴,此刻必定是城坚壁实,若不动用火炮,则难以攻陷,耗时耗力,浪费时间,消耗粮草。然而此处,乌骨城,其并不在我大唐军队行军推进之路线,准备必然不如安市城充分。然而其地理位置,并不比安市城所差。且,安市城与平壤之间,尚有诸如建安、黄城、银城等城塞可用。而乌骨城与平壤之间,却多是如玄菟城之类的小城。故而,不若将安市城与建安城都放弃掉,大军转道突袭乌骨城,若取乌骨,则其余挡道小城必溃,平壤不可守,一路火炮轰击过去,都城都破了,他高句丽还闹腾个甚子?!咱也不必据辽东而灭高句丽援兵了,直接据守平壤,谁来支援平壤咱就轰谁!轰他半月,看谁敢再来!”

    “不错!不错!”李靖听了夏鸿升的话,立时笑道:“此策比老夫所想更好!若是此策能成,水师反倒不必再进一步深入,只须径自取了百济即可,高句丽咱们就足以拿下来了!”

    “陛下,末将斗胆多嘴,以为夏将军夺占乌骨城,直取平壤之策,的确可取!”那之前提出火攻取下辽东的将军东何,此刻出列说道。

    另有不少人,亦点头附议。

    “此策虽巧,但终不能避开被安市城与建安城及之后高句丽城塞守军切断粮道之险。”长孙无忌这时候出来说道:“若是直取平壤,就算是拿下了平壤,却也是在平壤城中孤立无援。这中间不拘是安市城,还是建安城,亦或是之后的城塞,哪一处都足以斩断后军供应之路,将大军困死平壤之中。天子亲征,绝不可冒险侥幸!先破安市,再取建安,粮草后援之路顺而延伸,一直在我大唐掌控之中,方是万全之策!”

    李世民眉头紧锁,低头思考着。

    两种法子,一种冒险,却也收获巨大,足以一举成功平灭高句丽。一种安全稳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亦是万全之策。

    一时间,李世民竟然有些拿不定主意。(未完待续。。)

第1005章 得不到就毁掉

    李世民需要时间去思考和取舍,最终才能够定计。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帐中诸将与大臣们也都告退出去,各自休息去了。

    夏鸿升亦准备告退离去,却被李世民叫住,因而留了下来。

    李世民却半天没有再开口,夏鸿升也只好在旁边等着,不知不觉便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

    李世民这才突然说道:“这两个法子,都各有各的道理和好处。一个须冒极大的风险,却足以立下不世之功,一个稳妥而万全,却可能耽搁了时间,至于无功而返。呵呵,取舍之下,朕还真有些为难了。”

    没等夏鸿升说话,李世民却又笑了笑,说道:“朕究竟还是老了。若换做从前,朕何须为此作难?径须领了大唐雄兵直取乌骨城,奔袭平壤,大杀四方!只是如今,朕须思量的事情多了。”

    “这么说来,岳父大人您是偏向于转兵取乌骨城了?”夏鸿升问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不错,朕是有此意。不过,李和无忌所言也实在不得不考量在内。粮道若断,则重蹈当年隋氏覆辙矣!况乎军略既定,若改道乌骨城,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征伐高句丽的所有既定策略都要跟着变,当中凭添无数变数,谁也说不准。”

    “安市城比之辽东城,更加易守难攻。且城中储备不比辽东城少,若是能据安市城以待高句丽之援军,是比据守辽东城要更好一些。”夏鸿升说道:“不过要据守安市城的话,那攻击安市城时便不可动用火炮。不动用火炮,则攻城的成本太大,远远大于据守安市城的好处。”

    “可不攻取安市城,高句丽援兵便可以安市城为依托,长时间的与我大唐军队在辽东城与安市城之间僵持,也不利于战局。”李世民眉头微蹙,摇了摇头,说道。

    夏鸿升转念想了一想,又开口问道:“岳父大人,那您有没有考虑过,咱们得不到的,让高句丽人也得不到?”

    李世民一愣,眼睛中突然一凝,转头看向了夏鸿升:“贤婿的意思是……”

    “毁了安市城!”夏鸿升说道:“辽东可做依托之大城,唯辽东城与安市城此二处而已。辽东城已然被大唐所据,安市城易守难攻,高句丽援兵朝夕便或可至。干脆以火炮强攻安市城,将其城守彻底摧毁,掠了城中粮草等物用,驱散城中百姓,将安市城中的溃军与百姓放归平壤,打击高句丽民心士气,耳后将安市城化作一片废墟,高句丽的援军来了,也无有可用了。而大唐只需据守住辽东城即可。如此一来,大唐既定之军略不须变动,高句丽又没有了安市城可以依托,就算是了援兵来了,没有了城塞作为依托,也不过是大唐炮火下的活靶子而已。”

    李世民听罢,当即眼中一亮,手往案几上一拍,笑道:“哈哈哈哈……好!此策好!”

    当即,李世民便又拉着夏鸿升详细的商讨了起来。

    “小婿以为,若真要轰毁安市城,则应当尽快。”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所谓兵贵神速,高句丽下一波驰援的大军,此刻必定正在争分夺秒的往这里赶来。若是为高句丽的援军抢夺了先机,提前进驻了安市城,那若是攻取安市城,则必定是更加的不易了。要是等到高句丽的援兵抵达了安市城,那时候再转道去攻取乌骨城的话,也已经为时过晚。安市城中的大量高句丽援兵驰援起乌骨城来,会容易许多,导致乌骨城也会变得不太能够轻易夺取。”

    李世民眼中精光闪烁,忽而脸上露出一副淡笑来,看了看夏鸿升,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不必急着。既然要用火炮不留余地的强攻安市城,彻底摧毁安市城。那便应当将强毁安市城之收获弄到最大。依朕来看,我大唐大军自可留在这辽东城中,一面巩固防御,一面休整一下。大可故意等高句丽援兵抵达安市城,然后再凭借火炮强攻安市城。炮击之下,朕要直接将高句丽的援兵和安市城一同埋葬,省得打了安市城之后,还得再打高句丽的援兵。”

    夏鸿升一听,果然不愧是大唐帝国主义头子。

    倘若要动用火炮强攻,那的确可以不必过于保守,而可以激进一些了。

    度过辽河之后一路上因着李前军的顺利,李世民亲率的六路大军之中,火炮并未曾动用过。而没有使用火炮攻取辽东城,也更是空出来了大量的弹药。而更有无数的弹药正从后方出幽州源源不断的运来。憋足了劲儿的那火炮去轰安市城,弹药也是足够使用的了。

    就算是他高句丽又派来了几十万的援兵,进驻了安市城中,那又如何?

    就不相信他们用弓箭,用桐油,用滚石和木桩,能防得住威力巨大射程极远的火炮?

    “呵呵,正好大军自渡过辽河以来,便一路疾行。攻克了辽东城,也好叫众将士们好生休整一番。再加上这辽东城之中修缮加固,稳定民心,肃清高句丽死党,都需要时间啊!”李世民笑着说道:“若是能书信一封,朕都想告诉高句丽的援兵,叫他们不必慌忙赶路,朕慢慢等着他们来便是。”

    得瑟,这可就是纯属得瑟了啊!夏鸿升心中腹诽道:高句丽援军要真慢慢吞吞的过来,眨眼间这暖时便过去了。到时候辽东重回天寒地冻,这第二年的棉衣棉被,可就没有头一年新的棉花暖和了。

    算算时日,眼下已是四月将尽。辽东之地,九月便已是寒冬。虽然有了棉制品御寒,大军可以在辽东撑过去冬季了,但终究不如趁着入冬之前让高句丽再无反抗之力。

    水师已经拿下百济沿岸的入海口,封锁了百济的船只。水师所载将士也已经登陆,正顺利往百济国都推进。高句丽被这边牵制,故而丝毫不敢分兵出来去百济救火,百济眼看不会再有悬念了。

    入冬之前还有五六个月的时间,想来,应当足够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63/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帝师最新章节! 作者:石肆所写的《贞观帝师》为转载作品,贞观帝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帝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帝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帝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帝师介绍:
梦回贞观,一览千年,汉唐盛世何其傲然,却终究难逃国溃离散。异族的铁蹄踏碎长安,华夏涂炭。雕栏玉砌犹在,朱颜却改,此恨绵绵,何时可及?恨不能踏碎凌霄,乾坤倒转。也罢,便教我重回长安,以人为笔,书画三千卷,为盛唐续篇! 我的大唐,没有遗憾。贞观帝师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帝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帝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