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TXT下载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全文阅读

作者:宁小白     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txt下载     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256章 八月十五4

    所以,中秋节傍晚,风轻雪就在厨房忙碌,在陆天隽和关城的帮忙下做了一大桌子菜。m.www.uu234.net

    基于陆江的提点,她不敢再明目张胆拿出很多肉了。

    桌子上的肉菜不多,就两样,干豆角烧肉和青椒炒腊肉。

    素菜摆在两道肉菜的周围,酸辣土豆丝、清炒小白菜、青椒炒鸡蛋,再加一盘五香花生米,月饼装了一盘、麻花装了一盘。

    当时托张跃进买了六斤月饼,给风二叔家送一斤,回来陆续给三个舅舅和小姨家各送一斤,剩下一斤自己家就留着过节,一共就四块月饼,对半切开,里头是二十一世纪备受攻击或者拥护的五仁馅,冰糖花生芝麻红绿丝。

    陆父见风轻雪只挑素菜吃,忍不住道:“小雪,你吃点肉补补。”

    “爹,我晚上习惯不吃肉,不过您放心,我不会亏待自己。”风轻雪笑道。

    “是不能亏待自己,有啥好吃的你自己也吃,别净留给孩子。”别以为他没看到风轻雪见几个小孩子胳膊不够长,老是把肉挟在他们碗里,吃得他们满嘴流油。

    风轻雪一笑,“爹您就放心吧,我哪能亏待自己?你看我像亏待自己的人吗?”她独居东间卧室,每天早起都会吃三个核桃三颗红枣一把花生米或者一把坚果,每天还会给自己补充叶酸等,当时考虑到自己会结婚生子,空间里准备了很多孕妇营养品。

    陆父见她脸色白里透红,确实不同于营养匮乏的样子,微微放了心。

    “婶,你也吃肉啊,别不吃。”陆天智煞有其事地挟起碗里的肉片要放在风轻雪碗里。

    风轻雪忙道:“我不喜欢吃肉,你自己吃,你们都快吃,吃饱喝足溜达一圈再睡觉。过了十五,差不多就开始农忙了,到时候天天在外面和人家一起吃干粮,咱们得准备和人家一样的干粮,枪打出头鸟,咱们家好长时间都不能吃肉了。”

    陆父不住点头,“这话说得没错,我正准备提醒你,做点杂粮窝窝头或者杂粮煎饼,出工带出去,就着咸菜吃就行了,黑面白面都别拿出来让人瞧见。”

    “对,对,婶子你可得注意了。”关城十分赞同。

    他经常带着弟弟和风轻云去外面挖野菜捡柴火,遇到王楼大队的人都会问他们平时在家里偷吃什么好吃的,不拿出来当着大家的面一起吃。

    很多人说他们家孩子长得好,脸上有肉,一定吃了满肚子油水。

    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意思十分清楚,就是怀疑他们家日子过得好,吃得好。

    “我记住了,你们放心吧!”风轻雪摸了摸坐在自己身边的关域头顶,“等到农忙的时候你们都不上课,得在家里出工干活,我早上给你们做点好吃的下肚了再去干活,中午在外面和人家吃一样的食物,过后忙完了再给你们好好补补。”

    陆父道:“秋收一定是趁着天气好早出晚归,你早上别忙活,就一天三顿在外面吃,那么多年都过来了,没那么娇贵。”赶在出工前起来做饭,那得起多早?

    “我知道了,爹!”

第0257章 秋收开始1

    八月十五刚过没两天,一大早王正国就敲锣通知父老乡亲准备秋收。www.uu234.net

    王楼大队一共十二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的土地是分配好的,只负责自己生产队的农活。

    于是,王正国先把那些土地的庄稼抢收耕种任务和牛棚的牲口分配到各个生产队,由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全权负责,自己统率整个生产大队的事情。

    陆家属于生产七队,队长是风轻雪的大表哥王大春。

    王大春从小就跟着父亲管理生产大队的事务,这些年早就历练出来了,熟练地安排陆父和几个年纪差不多的老人赶牲口轧场,接着安排人修整生产队的地窖,然后安排剩下的人去地里割红薯藤,将之运到牛棚附近摊开晾晒。

    红薯藤晒干了就是牲口冬天的饲料粮。

    山地红薯熟得早,长得好,年年都种夏红薯,赶在霜降前收回来做种。

    种粮比口粮更重要,关乎到下一年的庄稼。

    很多生产大队饿殍遍野,不就是因为头一年非旱即涝,庄稼颗粒无收,导致他们没有种粮,无法种下一季的庄稼,才有持续至今快三年的灾荒吗?

    现在收割的是春红薯,为了腾出地来种小麦。

    秋收刚开始,不算特别忙,学生们没放假,不上学的男女老少则是齐上阵。

    风轻雪也不例外。

    因为陆江临行前的千叮咛万嘱咐,又有陆父暗中相托,王正国早就提醒过王大春,他就给风轻雪安排了一个记工分的轻活,同时统计粮食收成数目,不认字的人无法负责这份工作,倒是给了王大春一个现成的理由。

    整个王楼大队,除了陆家的人,所有佃农之后当中只有王正国读书识字,连带子孙后代也不是文盲,但陆家的人并不属于生产七队,除了陆父一家子。

    王大春安排给表妹,没安排给两个弟弟和妹妹,别人也挺服气。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风轻雪在钻研医术,让他们敬畏,同时王大春说了,因为风轻雪不出工干重活,所以每天只有六个工分。

    工分是什么?农民的命根子。

    年底分粮食分钱就看工分的多寡了,谁不把工分当宝?无论男女,恨不得早出晚归一天挣十二个工分,可惜他们这里最高的工分是一天十个工分,谓之满工分。

    风轻雪背着背篓,带着没上学的三个孩子下地,途中路过场地,就是晒粮食的场地,陆父几个人驱赶骡子或者牛马驴子,拉着一个套了木框架的石磙子,一圈又一圈地转着碾场,场地慢慢变得平整,陆父手里拎着一个粪筐,伸过去接住骡子拉出来的粪便!

    其他人和陆父一样,一边赶牲口,一边注意牲口拉屎不拉屎。

    风轻雪没敢多看,到了地里,绝大部分的人都到了,包括王正国一大家子,连平时最懒的王娇都出工了,戴着大斗笠,挽着裤腿。

    “秋老虎厉害得很,我细皮嫩肉的可不能晒黑了。”王娇朝风轻雪挤挤眼睛,说道。

    轻雪莞尔一笑,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戴了斗笠,有新有旧。

第0258章 秋收开始2

    风轻雪也戴了一顶边沿很宽的斗笠,穿着灰色长袖衬衫和黑裤子。www.uu234.net

    竹篾夹着油纸编出来的斗笠,遮阳遮雨。

    王大春一声吆喝,全部开工。

    先割红薯藤,红薯藤运走了,晾了晾地,然后挖红薯。

    挖过红薯的空地立即就由王大春安排壮劳力赶牛耕地,后面跟着妇女撒小麦种。

    活儿很多,但一样一样有条不紊,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风轻雪手里拿着生产队的人名册子,先点名,但不是一大早就给大家记录工分,而是根据一天的考察,当天农活干得最多干得最好的才记十个工分,不分男女,如苗凤琴和王大春兄弟妯娌都没少干活,喜欢偷懒干活少的如王娇只记六个工分。

    在这方面,王正国管理得极其严格。

    所以,他自己需要巡查所有生产队的情况,巡查的间隙之间才会下地干活,以免有队长和会计徇私,给亲朋好友记高工分,给不识字的老百姓记低工分。

    绝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文盲,又因为生产队长总管所有事,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王正国的做法,受到很多人的拥护。

    弯腰割红薯藤不是轻活,弯身下腰时间久了,哪个不是腰酸背痛,得直起身拍拍腰继续忙碌,不趁着天气好赶紧把庄稼收回来,难道要等天气不好的时候再下地吗?

    挖红薯也是一项技术活,技术好的不伤红薯丝毫就能把红薯完整地从土里挖出来了,有的人手里没个轻重,一耙子下去,红薯挖出来了,皮肉也受伤了。

    红薯一伤,难免沾上土,自然就显得不干净了。

    挖出来的红薯用竹筐竹篮粪箕子运到地头,因为春红薯用来切片做口粮,所以不论大小全部用红薯刨子刨成片,均匀地洒落在已经运走红薯并种上小麦的空地上,迎风晒干。

    现在的土壤不干不湿,利于挖红薯和种小麦,虽然土壤湿度微微低于种小麦的标准。

    整个生产大队一共有六千多亩地,一个生产队约有五百亩,活重时间紧,不能有丝毫耽误,谁知道接下来的天气是狂风暴雨还是晴空万里?如果下了大雨,很长时间都没法挖红薯种小麦,如果一直不下雨,也不利于挖红薯,更不利于种小麦。

    所以,就算湿度不够,小麦还是赶紧种下地。

    种过小麦的地就是晒红薯片的天然场地,一部分红薯片就地晾上,地方不够,则运到碾好的场地上摊开。

    黑褐色的土壤,白生生的红薯片,形成明显对比。

    用来刨红薯片的红薯刨子是一块长约**十公分、宽约二三十公分、厚约三四公分的长方形木板,木板中间开了一道口子,口子下边固定一块铁片,非常锋利的铁片。

    大部分妇女和年纪大些的爷们就干着刨红薯片的工作。

    他们坐在一堆一堆的红薯跟前,红薯刨子置于身前腿间,斜坡状,上高下低,手拿一个红薯擦着红薯刨子滑下去,由铁片割成片,直接从木板中间的口子掉落下去。

    感冒不舒服,先更二章,剩下两章下午或者晚上更新。

第0259章 秋收开始3

    刨出来的红薯片白天晒,傍晚收。顶 点 X 23 U S

    如果夜晚的露水落在红薯片上,容易发霉,所以不能淋到雨。

    一群放学后或者没上学的大小孩子纷纷拎着竹篮子或者柳条编织的篮子,大手小手捡起地上的红薯片,装满了篮子倒在大竹筐里,继续回去捡红薯片。

    江河和张二丫一群孤儿跟着忙前忙后,风轻雪根据王正国的意见给他们记工分。

    次日早上,太阳露头,再把收回来的红薯片撒到地里继续晾晒,傍晚再收起来。

    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红薯片晒成干。

    干透了的春红薯片一边入仓,一边开始收夏红薯和玉米。

    负责采挖夏红薯的都是老庄稼把式,他们有丰富的经验,挖出来的红薯受到的损伤少,通过他们精心的筛选,去掉伤、病、残以及带水渍的红薯,将完好无损而且饱满大块的红薯按照以往的储藏方式运入地窖,过程中全部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争取给明年留下最好的种。

    种好,育出来的苗子好,长出来的秧子壮,收成自然也水涨船高。

    玉米则是由男劳力一棵一棵地将玉米秸秆砍倒,整齐地放到地上,一排一排,每一排都有妇女孩子蹲着拿锥子挑开玉米棒子上的苞皮,剥开皮,把玉米棒子掰下扔到空地上。

    一堆一堆的玉米棒子,金灿灿,饱满又好看。

    丰收的喜悦,布满每个人的脸。

    王楼大队土地肥沃,玉米棒子长得又长又大,产量不容置疑。

    有些玉米生长在树荫下,受到的阳光不足,秸秆瘦小,长出来的棒子也小,而且苞皮青翠,里面玉米棒子的玉米粒很嫩,软软的,戳一下汁水四溅。

    这时候就得有人监督,免得大伙饿极了直接偷吃生的嫩玉米。

    还是王正国比较会做人,大声道:“嫩玉米单独拣出来放一堆,下工时一人带两个回去煮着吃!不算在工分里。所以,别在地里偷吃,被我抓住了,大家脸上可都不好看!”

    一听此言,大家轰然叫好,干活更卖力了。

    风轻雪两个多月没来事,虽然没有时间去找大夫把脉,但完全可以确定怀孕的事实,除了记录工分,她也得干活,不过她很小心,不干那些弯腰下身压迫小腹的活儿。

    不能说不干活,因为很多大腹便便的妇女在地里挥汗如雨。

    甚至,有的怀孕**个月了都没闲着。

    这种情况下,风轻雪怎么可能以怀孕为借口而不出工?

    砍完玉米秸秆的男劳力把装满玉米棒子的竹筐或者粪箕子背到骡车上,运到场地上摊开晾晒,此时夏红薯中被不能做种的红薯切成片都撒在地里晾晒,不占用场地。

    玉米秸秆则运到地头堆放,种完小麦后再运到牛棚附近堆成垛子。

    玉米秸秆和红薯藤一样,都是牲口的饲料粮。

    中午,为了不耽误干活,大家都在地头树荫下吃带来的干粮,一些人带来自己烧的凉开水,有的直接喝河里流动的生水。

第0260章 秋收开始4

    陆家的干粮是杂粮煎饼卷咸菜,没比别人家强多少,就是喝水用军用水壶和搪瓷缸,军用水壶里灌着烧开的水。m.www.uu234.net农忙以来日日如此,吃的不比别人家好,所以没人再对他们家的伙食表示好奇,哪怕他们心里明白陆家表面上是这样在家里未必如此。

    谁家有点好吃的不藏着掖着偷偷吃?

    大家都一样,谁也别说谁,知道就行了,别点破,点破了就不够意思了。

    风轻雪坐在树荫下,周围是一群孩子和王娇。

    江河等人和关城关域关系好,手里攥着张二丫几个女孩子做的野菜杂粮窝窝头凑到陆家这边,说说笑笑,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王正国说了,忙完分粮食,他们都有口粮,而且按王楼大队的标准分给他们。

    他们现在吃的粮食,有陈明给弄来的,有自己出门乞讨来的,有王正国借口他们夏天绑着干了很多农活而提前支给他们的,再加上风轻雪私下资助,虽然都是粗粮,但凑凑活活可以填饱肚子,也有力气干活挣工分。

    今年春夏两季,光靠打草喂牲口,他们就挣了不少工分。

    五斤草,一个工分。

    等到秋后冬初,王正国允诺他们的茅草屋建好,他们也是王楼大队的一份子了,真真正正地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下去,长长久久。

    “雪姨,你做的咸菜真好吃!百吃不厌!”风轻雪用罐头瓶装的咸菜随便几个孩子吃,因为她知道几个孩子手里没有盐,没法腌咸菜,平时都是吃窝窝头喝水,所以这些天她都会准备一罐咸菜招呼他们,江河吃得特别香。

    风轻雪抿嘴一笑,“好吃就多吃点,今年自留地种了不少芥菜疙瘩和青菜,秋冬天我多烀两锅咸菜,给你们留两坛子。”

    “谢谢雪姨!”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道。

    王娇道:“小雪,我也要。”

    就是风轻雪烀的咸菜格外好吃,这段时间她天天拿着自带的干粮凑在风轻雪身边。

    一样黑乎乎的老咸菜,风轻雪家的就是不一样,让人吃得欲罢不能。

    说白了,就是风轻雪烀咸菜的时候舍得放佐料,姜片、花椒、八角、油盐、辣椒、酱油等调料一样没缺,烀出来的咸菜自然香辣可口。

    “行,表姐出门子,我送你一坛子老咸菜!”风轻雪笑道。

    王娇啐了她一口,低头伸筷子挟一根咸菜缨子卷到自己的红薯面煎饼里。

    姐俩正说笑,突然就有人急匆匆地过来找风轻雪,“陆江他媳妇,快跟我过来!”

    “怎么啦,表嫂子!”见来找自己的人是金翠华,风轻雪站起身,她是自己第一次来找王正国时给自己指路的那位妇人,也是王正国本家的侄媳妇。

    金翠华拉着风轻雪往自己来的方向走去,“秀英在地里正剥玉米棒子,突然要生了,一问才知道光顾着挣工分,忍了半天了。这一时半会找不到接生婆,咱们大队接生婆是三队,他们生产队的地在最南边,咱们的地在西北边,相差好几里路,找她是来不及了。”

第0261章 地头产子1

    秀英是谁?是金翠华的妯娌,全名叫牛秀英。顶 点 X 23 U S

    金翠华的丈夫为长,秀英的丈夫是老五,妯娌三个当中她俩感情最好,这不,一听说秀英要生了,第一个跑来找风轻雪。

    他们生产大队就一个接生婆,虽然很熟练,但接生的死亡率极高。

    即使如此,仍然人人找她,因为干这一行的人太少了,在旧时候是贱民的职业。

    现在这位稳婆年纪也大了,接生也不太稳,有时候又找不到她,很多妇女都是在家里自己生,家里有年长的女性长辈,就靠着自己那点生产经验来为晚辈接生。

    是生是死,全看天意。

    这是牛秀英生的第三胎,头胎一个闺女活了,二胎一个儿子没活成,总共活了十天不到。

    风轻雪赶紧和金翠华过去,一边走,一边叫陆天隽跑回家,把自己放在衣柜中一个带红十字的药箱子和家里装满热水的两个暖水瓶拿过来。

    药箱子是离开军区医院前,郭大夫送她的。

    既然她潜心学医,那么不能没有行当,于是郭大夫和医院的几个教过她的护士东拼西凑倒也凑齐了一套,装在药箱里。

    “还有咱们家的新马桶,也拿来!”

    关城霍然站起,“我和天隽一起去!”

    两人腿长脚快,等风轻雪到牛秀英跟前没多久,俩孩子就背着药箱子、拎着热水瓶和马桶飞速地赶来了,跑得气喘吁吁,满脸大汗。

    牛秀英躺在地头哎哟哎哟地叫着,身下铺着一层玉米秸秆,生产大队的壮劳力都远远避开了,只有几个中老年妇女围着她,给她打气。

    这样的生产条件简陋得让风轻雪叹气,太不卫生了。

    现在告诉他们要讲究卫生已经来不及了,风轻雪挽了挽袖子上前,路上她已经听金翠华说了牛秀英的情况,现在主要任务就是检查胎位,又打开药箱子,用这个时代简易的听诊器测听胎儿心跳,又给剪刀毛巾消毒,忙得不可开交。

    剪刀消毒用的是酒精。

    瓶子里装的是酒精,自己空间准备的,对外宣称是白酒。

    之前就用开水煮过的干净毛巾则用倒在马桶里的热水浸洗,风轻雪也洗了洗双手,叫旁边帮忙的妇女帮忙倒掉桶里的污水,再倒点热水进去晾凉。

    没办法,条件如此简陋,她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牛秀英有生产的经验,大概一个多小时,产道就开了十指,毫无悬念,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孩子,还是带把的,可把跟前守着的她婆婆给乐坏了。

    生产过程很重要,产后护理也很重要。

    风轻雪没嫌脏,细心地给孩子剪掉脐带,倒热水进马桶和凉水兑成温水,洗干净后用金翠华叫儿子跑回家拿来的旧衣服包好,等牛秀英排下来的胎盘后,发现一切正常,没什么出血迹象,她才对躺在草堆上呼呼喘气的牛秀英道:“好好在家里坐月子,出了月子再干活,别不把自己当回事。”又跟她和金翠华讲了一点产后卫生知识。

    “谢谢你啊,大妹子!”牛秀英侧头看着刚出生的儿子,十分喜悦。

第0262章 地头产子2

    王正国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当即就叫牛秀英的丈夫用平板车把媳妇孩子拉回家,然后再回来干活,“不扣你的工分,快去!回家给你媳妇弄点好的补补!”

    牛秀英的丈夫小名叫小五,他家弟兄按排行叫的。

    他飞也似地拉着平板车走了,很快又气喘吁吁地赶回来,倒是金翠华惦记着牛秀英回家没饭吃,也不顾扣不扣工分,跟着回家没回来。

    眼见这一幕的风轻雪一阵叹息,突然一阵胃酸上涌,“哇”的一声侧头吐出午饭。

    她怀孕已经两个多月了,除了早起偶尔干呕几声,没别的妊娠反应,现在血气太重,熏得她全身都很难受,立刻表现出来。

    牛秀英的婆婆见状,忙道:“他妹子,我去把脏东西给埋了。”说的是牛秀英排下来的胎盘污血等物,马桶里给娃娃洗澡的水也很脏,她一股脑地给处理了,又在河里涮了涮马桶,才提起来送到已回树荫下的风轻雪跟前。

    生产队的妇女们对风轻雪充满了敬畏,有条不紊的样子很有大医生的架势,看她拿出来的接生工具就知道非同凡响,那可是连他们生产大队接生婆都没有的洋玩意!

    到了晚上,小五端着装了鸡蛋和带壳花生的小笸箩给风轻雪送来。

    “大妹子,今儿谢谢你了。”

    “五哥,花生我留下给孩子当零嘴,鸡蛋你拿回去,给嫂子补补。”风轻雪执意把十个鸡蛋放回笸箩,“咱们日子都不好过,别那么客气。赶明儿我头一个接生的这孩子长大了有本事了,叫他来给我送东西谢我也不迟。”

    话里好像是等着孩子长大后孝顺自己,但小五听着却很高兴,上一个儿子没活到十天,这个孩子寄托了他夫妇的全部希望,风轻雪这么说,反倒更合他意。

    等孩子长大不就是说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吗?当爹的听着顺耳。

    再三推让,鸡蛋到底还是小五拿回去了,以及风轻雪叫陆天隽硬塞给他的半包红糖。

    送走感恩戴德的小五,陆天隽闩上大门回屋,不禁问道:“婶,为什么你不收鸡蛋反而送了他半包红糖?红糖可比鸡蛋金贵多了。”

    风轻雪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家日子艰难,产妇压根补充不到什么营养,咱们家生活强过他们,能帮点就帮点吧。咱们王楼大队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很淳朴,现在处处与人为善,将来对咱们家没坏处。”就算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他们也不好意思来批斗陆家。

    坏人固然有,但终究是好人多,大部分老百姓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吵吵闹闹,追根究底是个穷字闹的,心却真的不坏,嫁过来这几个月,她早就看得透透了。

    陆天隽听了,若有所思。

    “快去睡觉,别想了,明儿还得出工呢!”第一次单独为人接生,风轻雪精神高度集中,现在一个劲地打哈哈,催促陆天隽休息后,自己也洗洗睡了。

第0263章 地头产子3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闲事少,大家猫冬,小夫妻有精力,所以**月间扎堆生孩子。www.uu234.net

    这个**月指的是阴历。

    给牛秀英接生没两天,就有同一个生产队的大毛来找风轻雪,说他媳妇快生了,等风轻雪赶到他家,结果和大毛家隔了两家的三毛也跑过来说他媳妇要生了。

    好么,妯娌两个同一天发动,也都没出工。

    风轻雪看了看大毛媳妇的情况,目前为止动静不大,还跟自己有说有笑的,按照自己的估计,至少得半天才会产道全开,就叫大毛给她做点吃的养足力气,再烧热水准备着,然后越过中间的两户人家,到了三毛家,三毛媳妇却是等不了了,风轻雪先给她接生。

    半个小时后,三毛媳妇生了个女儿,大毛娘的脸色一下子拉下来了。

    再看那女婴脐带绕颈,绕了两圈,小脸憋得青紫,没气了,大毛娘松了口气,“既然没气了就扔了吧,白白浪费我十个月的鸡蛋。”

    三毛媳妇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可是一条命,领导人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不准重男轻女!”风轻雪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迅速接过女婴,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给救过来,也是脐带绕得不紧,之前检查胎心时跳得强健有力,才有抢救回来的机会,如果脐带多绕一圈或者胎心微弱,就很难救回来了。

    三毛两口子抱着哇哇哭的闺女感激涕零,大毛娘则气哼哼地去看大儿媳妇。

    这边收拾好了,大毛那边还没生产的迹象,风轻雪就在跟前守着,直到晚上,产道才开到十指,顺顺当当地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大毛媳妇的第五胎,前四胎死了两个活了两个。

    看到孙子,大毛娘顿时喜笑颜开,硬塞了一大碗冒尖的白面给风轻雪当谢礼。

    三天内连接三胎,次次母子或者母女平安,连脐带绕颈的孩子都能救回来了,风轻雪一下子就名声大噪了,出工时不少人都抢着替她把活给干完了。

    掰完玉米可不算完,腾出来的地赶紧种上小麦,不管晒没晒干的玉米棒子都得脱粒。

    玉米粒晒起来可比玉米棒子晒起来轻松多了,而且晒得快。

    没有脱粒机,怎么脱粒?

    全靠人工。

    风轻雪就坐在场地上和大伙儿一样,三五成群地守着一堆玉米棒子,先用比较尖锐的筷子在玉米棒子上从底部往上地钻出一条线,隔两排玉米粒钻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玉米粒脱离玉米棒子出现的,接下来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就就容易搓掉了。

    有人的人直接用手,有的直接用鞋底,有的人就用搓掉玉米粒的玉米棒芯和钻过线的玉米棒子相互摩擦,金黄色的玉米粒跟流水似的脱落下来,最后只剩一个光秃秃的玉米棒芯。

    夏红薯顺利下窖,壮劳力都去种小麦了,搓玉米的都是老弱妇孺。

    很多人席地而坐,只有风轻雪坐在凳子上,以免压迫小腹,别人一看她这架势,还有啥不明白?怀孕和没怀孕的女人走路姿态和坐姿就不一样,有经验的妇女一看就知道。

    四五点爬起来码字,oo我先去吃饭,然后去输液,早去等到八点多输,不然人很多,快的话,一个多小时就能回来,然后继续码字更新。

第0264章 地头产子4

    “陆江媳妇这是有了吧?恭喜恭喜!”

    “有多长时间啦?都没听你说。你也真是傻,自己有了,还去给人接生。”

    “一看就知道你有福气的,刚结婚就有了,明年生个胖小子。”

    在大家的恭喜声中,风轻雪看到了不断搓玉米的牛秀英。

    她戴着一顶打补丁的斗笠,衬衫袖子挽到肘尖,脚边的竹篮子里偶尔传出一阵婴儿啼哭声,搓玉米的架势完全看不出是刚生下孩子不到十天的产妇。

    牛秀英一边搓玉米,一边伸手拍拍篮子里的孩子,真是太辛苦了!

    风轻雪感慨万千,由衷地佩服她们。

    王凤巧注意到外甥女的眼神,看了牛秀英一眼,回头笑对她道:“农忙的时候,谁家媳妇能坐满月子,那是顶顶有福气的女人,一般生下孩子没几天就下地干活了。不过你放心,等你生孩子,我伺候你坐月子,坐满月。反正你家陆江疼你,不稀罕你田地干活挣的那几个工分,不然不会在走之前一路上都在拜托你大舅,就怕累着你。”

    当时她就猜风轻雪可能是怀孕了,私下跟几个嫂子说,她们都不大信,现在信了吧?

    怀孕和没怀孕的女人看起来完全不同。

    风轻雪抿嘴一笑,心里甜甜的,“到时候就麻烦小姨啦!”她有条件不学牛秀英一类的妇女,绝不会像她们那样临近生产、产后数日就辛苦地参加劳动。

    月子,肯定要坐,而且坐足四十二天。

    家里没有女性长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孩子的衣服尿布不用担心,空间里有足够的布料,陆父和几个侄子可以帮忙洗,倒是不用担心,就是自己产后换洗的衣服比较麻烦。

    “陆江走的时间可不短了,该到部队了吧?”王凤巧问道。

    风轻雪点点头,“早就到了。”

    大半个月前她收到了陆江的电报,他坐了十天的火车,先回部队,平安抵达,然后再去医院复查,最近倒是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恢复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按照吴峥的叮嘱请郭大夫或者郭秀英帮他针灸推拿刚刚痊愈的胳膊腿。

    正聊着,王正国走过来道:“雪,有你的信和包裹,邮递员直接送到咱们大队了。”

    风轻雪一愣,刚开始她以为是陆江的,拿回家才知道是陆江战友寄来的。

    他这个战友叫**,在信里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和情况,目前在东北的一个林场工作,陆江想给妻子弄点好东西补身子,他就给寄了很多当地特产,一大包松子、一大包榛子、一大包干木耳和一条风干的野猪腿、两只风干的野鸡、半片风干的傻狍子。

    他们那儿靠近深山老林,堪称处于天然宝库当中,经常在山里找吃的,倒也饿不着。

    他没说自己需要什么,风轻雪想了想,借故找吴峥给自己诊脉去了城里一趟,给**寄了三十斤玉米面和二十斤白面,就说自己家乡今年丰收,才有余粮交换物资。

    瞬间降温十几度,今天还会下雨,好冷,阴冷阴冷,好多好多感冒的,幸亏去的早,不然没位置。

第0265章 交公粮了1

    风轻雪没浪费自己出门的机会,寄完东西就去找吴峥。

    吴峥确诊她已怀孕两月有余而三月不足,脉象稳健,气血充足,情况很好,同时也细心地解答了她最近灯下研读医书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近日的接生等等。

    在风轻雪告辞前,吴峥找出几本旧时候妇科名医留下的医书给她。

    其中,就有关于接生的内容。

    风轻雪顿时如获至宝。

    目前的医疗水平注定了她必须学习古人的接生技术,学习应对分娩以及产后遇到的种种问题,因为像后世的剖腹产等接生手段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广大农村。

    出了门,坐在骡车上聊天的关城和陆天隽就道:“婶儿,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陆父不放心风轻雪一个人出门,就让两个孙子陪着。

    不过,风轻雪寄东西时,他们也像现在这样,在外面守着骡车而不跟进去,才给风轻雪从背篓里取粮食的机会,如果他们跟前跟后,她就只能写信向**道谢,而不能寄东西了。

    有人陪着出门,有好处,同时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不方便从空间中取东西带回家。

    风轻雪心底叹了口气,好在自己在跟家人交代何人寄东西时,把**送的东西数目翻了一倍,另外还添了一些空间囤积的东北特产,再加上最近农忙不敢在人前吃好的,一时半会不需要从空间里取用物资了。

    收庄稼的时候难怪叫农忙,真是忙得分身乏术,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

    因为没有农用机械,连拖拉机都没有,全靠人力物力,所以粮仓里囤积了很多晒干后没有脱粒的玉米棒子,即使如此,每个人脸上依然挂满了笑容。

    玉米高产,玉米丰收,代表他们不用挨饿,忙都忙得开心。

    王楼大队还有水田种了水稻,他们这一生产队一共有六十亩地,一部分老弱妇孺继续搓玉米,大部分人都来割水稻,打成捆,运到场地上摊晒,晒得差不多了,就用牲口拉着石磙子碾了一遍又一遍,让稻粒和稻草分开,挑走稻草,剩下稻粒继续曝晒。

    幸运的是,粮食全部入仓之前,只遇到一场不大不小的中雨。

    因为早在天阴下来的时候,大家就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把曝晒在场地上的粮食收拾好了,只有最后一点收尾的粮食没来得及收拾,淋到一点雨水,影响不大,所以大家都叫侥幸。

    王楼大队的主食是粗粮,红薯、玉米,细粮则用来交公粮。

    吃什么不能填饱肚子?一斤细粮能换三四斤粗粮,谁也没金贵到顿顿吃细粮。

    交公粮也不能全部用细粮,按照粗细7:3的比例。

    于是,老弱妇孺还在搓玉米的时候,王正国就组织各个生产队的壮劳力,把搓下来的玉米粒、准备好的红薯干、鲜红薯和刚刚晒干的稻谷,按照地亩应交公粮的数量装麻袋装筐,用骡车、牛车、驴车、小推车、平板车、自行车等运到粮管所。

    风轻雪的自行车都被借走装载粮食了。

    先更一章,捂脸,遁

第0266章 交公粮了2

    所有大车小车装不下了,就有很多壮劳力挑着扁担,两头竹筐、麻袋里装满了粮食。

    有些身材粗壮干活有劲的妇女也跟着去,肩膀上挑着扁担。

    紧接着,王正国又安排年纪大些的老人家和一些半大孩子赶车,基本上就是男女老少齐出动,场景之壮观,让风轻雪这个没见过的人大开眼界。

    大家踊跃前往的行为令风轻雪觉得很纳闷。

    不管是挑扁担还是赶车,人都得靠着两条腿步行,肯定很辛苦。

    问明原因,她才恍然大悟。

    原来,国家规定了交公粮的时间,务必在这几天送到粮站交上去,所以时间很紧迫,到了粮管所排队等候,经过验收,合格了粮管所才会收下,不合格就会被打回来再送好的过去。

    怪不得玉米棒子没全部搓完就急着交公粮。

    粮管所有陈明在,加上王楼大队的粮食一直都比较好,这些年没被打回来过。

    这时候的人都很淳朴,一心想着国家,交给国家的粮食一定是最好的,所以除非遇到天灾**,否则交的粮食都是颗粒饱满,无可挑剔。

    因此,跟去交公粮的人可以记十个工分,排队交公粮期间,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可以用多带的一部分粮食在粮管所附近的国营饭店换午饭,夏天用小麦换馒头包子面条,秋天用稻谷、玉米换二合面馒头或者米饭。

    家家户户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吃不到也舍不得吃细粮,就等着交公粮这天打牙祭。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可以给家里省一顿饭。

    江河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关城和陆天隽也跟着陆父一起赶车拉粮食,直到夜深了才回来,给风轻雪姐俩和弟弟带了几个白米饭酸菜馅的饭团子。

    “婶,一人分了一斤饭团子,可好吃了,你快尝尝。”陆天隽对风轻雪道。

    风轻雪心中十分感动,东西不多,但贵在心意。

    很明显,像哥俩这么做的绝对不止一个人。

    关城点头证明她的猜测,“人人都有,但很多人都舍不得吃,饿得受不了就拿自己带的干粮果腹,说把饭团子带回家给孩子吃,或者熬锅粥全家一起吃。”

    江河就没舍得吃,说带回去熬粥给大家尝尝大米的滋味。

    风轻雪听了心中一酸,温柔地笑道:“想法不错,咱们明天早上也熬粥喝。你们累了一天,快去泡泡脚,我烧了很多热水放在锅里等你们回来,洗完脚再去休息,你们明天都可以歇息。”又叫陆天隽先给陆父送一壶热水过去,自己则等两个孩子都睡了才熄灯歇下。

    次日早上,她遵守诺言,用饭团子熬了一锅粥,又切了点碎碎的腊肉放进去。

    味道鲜美得让几个小孩子喝了一碗又一碗,都不愿意吃拉嗓子的杂粮窝窝头了,“还是在家里吃婶婶做的饭比较好吃,什么时候不用在外面吃饭就好了。”

    听了陆天智的话,关域和风轻云相继点头,点得就像小鸡啄米一样。

    风轻雪抿嘴笑道:“等粮食分下来,咱们就在家做饭吃。”

    两个小时一章,我晕了。

    剩下两章下午更新,还得查点资料。

第0267章 分粮分钱1

    分粮食,就宣告秋收的落幕。www.uu234.net

    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就是老百姓自己的。

    具体按照什么比例,风轻雪最近忙着接生并治疗跌打损伤,没有参与最后的算账,不清楚其中的规则,但她知道王楼大队因为收成高,口粮数目远胜周边的大部分生产大队。

    六十岁以下分成年人无论男女都可以分到450斤口粮,三岁以下的孩子口粮是150斤,三到七岁是200斤,七到十二岁则是260斤,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男女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则有360斤口粮,全是一年的量。

    其他生产大队收成低下,成年人都分不到300斤粮食,更遑论老弱之人。

    难怪王楼大队的人精气神永远那么充沛。

    这份口粮全部是按粗粮来算的,就是红薯干玉米粒等都算在内,而且是带皮的毛粮。

    大家也可以要求领细粮,按规定,他们可以领取占三成口粮数目的细粮,也就是遵循粗细7:3,不得超过这个比例。

    这个规定,不是按口粮标准分给你315斤粗粮和135斤细粮,而是你可以选择从450斤口粮当中拿出135斤来换细粮,三换一。

    细粮就是小麦、稻谷,135斤粗粮只能换45斤细粮。

    这么一来,成年人最多可以领315斤粗粮和45斤细粮。

    除了这种兑换方法,还可以用粗粮换刚挖出来的鲜红薯,一斤粗粮可以换四斤鲜红薯。

    粮食不是谁想领就能领的,工分足够,可以领全部口粮,工分不足就只能领工分挣来的那些口粮,倒挂户得先把去年欠的账还上,剩下的工分才能参与今年的粮食分配。

    今年王楼大队获得了大丰收,每个生产队的收入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总收入去掉各项开支,然后除以总劳动日,一个劳动日就是十个工分,生产队不同,收成不同,收入不同,最后算出的工值也不同,风轻雪他们生产队的工值是五毛钱。

    工值五毛钱就是十个工分五毛钱,一个工分五分钱,是王楼大队中工值最高的一个生产队,工值最低的是第十生产队,只有三毛五。

    虽然只有三毛五,但比草湖大队两毛钱的工值那是一点都不低。

    从去年秋收后到今年秋收后的一整年,陆父总共挣了1800个工分,按照工值来算,总收入是90元,今年毛粮价格是七分二一斤,这笔收入首先就得扣除450斤的口粮钱一共32.4元,如果不需要扣除柴火费等费用,他最后可以领57.6元。

    陆天隽、陆天智、关城、关域、风轻云和风轻雪在同一个户口本,他们工分都不高,陆天隽965个工分,陆天智357个工分,关城560个工分,关域226个工分,风轻云165个工分,风轻雪1360个工分,总共3633个工分,总收入为181.65元。

    风轻雪口粮450斤,陆天隽、关城各360斤,风轻云200斤,关域、陆天智各260斤,一家子总共1890斤,需要扣除136.08元。

    最后剩下45.57元,首先得算柴火费。

    脱粒后的玉米棒芯、麦秸秆都是集体的,可不是免费分到家家户户。

    于是,算上其他的支出,风轻雪一家子最后只剩二十块六毛钱,一年的收入。

第0268章 分粮分钱2

    虽然自己家一门妇孺,但一家人一年总共二十多块钱的收入还是让风轻雪傻了眼。www.uu234.net

    更让她傻眼的是,生产队里还有一个倒挂户。

    倒挂户就是一家人劳动力少,挣的工分少,最后折算的钱不够口粮钱,要么自己掏钱交给生产3队买工分,也等于买粮食,要么领了口粮就得欠生产队的账,有的一年累积一年,年年欠债,俗称老倒挂户,在父老乡亲当中没面子的很。

    像陆家这样能余钱的就叫顺挂户。

    王楼七队的工值高,按道理来讲,只要是勤快的人就不会成为倒挂户,偏偏那一家倒挂户只有一个妇女可以出工,家里公婆长年卧病在床,丈夫腰腿痛不能出工,膝下四个孩子嗷嗷待哺,导致他们一家人根本挣不够领口粮的工分。

    即使如此,分粮食时,仍然是人人兴高采烈,粮仓前排起了长队,人头攒动。

    未来一年能不能吃饱,全看这一天了。

    排队等着分粮食的人很多,王大春拿着户口本和工分册子,先给陆家算账,根据风轻雪的意思,粗七细三,1890斤粮食可以领567斤细粮,风轻雪要了300斤小麦和267斤稻谷,又要了400斤鲜红薯,最后1223斤的粗粮则领了800斤玉米和423斤红薯干。

    对于风轻雪先领粮食,没人反对。

    负责装粮食的人是大毛和三毛,俩兄弟极有眼色,发给陆家的粮食都是好的,红薯干没有霉点子,稻谷小麦玉米粒颗颗饱满,都达到了公粮的标准。

    “谢谢,谢谢,辛苦各位了!”风轻雪也不是不知好歹。

    王正国招呼二儿子和三儿子一声,在几个壮劳力的帮助下,给风轻雪送到家,鲜红薯下地窖,其余粮食按照风轻雪的要求堆放在西偏房。

    陆父的200斤红薯干和250斤玉米也都送到儿子和儿媳妇家了。

    之所以不要细粮,不是他不想要,而是他担心以后有人以他坏分子身份却娇贵得吃细粮为缘由而攻击他,这种事不是没在别的生产大队发生过,在一些人眼里,坏分子就没有资格吃细粮,没有资格享受学校招生、工厂招工、部队征兵等待遇。

    风轻雪没有异议,反正她有空间,空间里的物资足以养得活家人。

    一家七口未来一年的口粮都在这里了,风轻雪看着屋里的两千多斤粮食。

    如果没有副食品,光靠这些粮食根本吃不饱。

    成年人平均一天一斤多,一顿也就三四两,难怪平时大家都说半年瓜菜半年粮。

    不同于风轻雪心中的叹息,陆天智一手拉着关域,一手拉着风轻云,三小却乐不可支地蹲在西偏房,直勾勾地望着所有粮食,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粮食堆放在一起,想到粮食都是自己家的,他们恨不得扑上去亲一亲。

    “终于不用挨饿啦!”三小异口同声,兴奋得脸都红了。

    陆天隽和关城也激动得直点头。

    风轻雪莞尔道:“大家累了这么久,今儿中午咱们吃白面饼子!”

    “太好了!”欢呼声此起彼伏。

    白天出门吹风了,头很疼,我去码神算,这篇文先说一声,明天不确定什么时候更新,原因是窝有约,不得不去的约,oo真心不想去。

第0269章 关城认亲1

    用之前的白面,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葱油饼。m.www.uu234.net

    粗粮拉嗓子,梗着脖子往下咽,嗓子跟着疼,白面猪油做的葱花饼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别说孩子,就是风轻雪自己也喜欢吃细粮。

    家里有三百斤小麦,风轻雪在陆天隽和关城的帮助下淘洗了一百斤,掺杂在小麦里的麦芒、麦瓤、土坷垃都挑出来,虽然里面的杂质极少,但不是没有,毕竟是土质场地晒出来的。重复淘洗了三四遍,最后只余干净饱满的麦粒,晒到七八成干。

    接着,风轻雪处理了二百多斤玉米的杂质,玉米粒里也有玉米须、玉米毛等杂质,玉米不用淘洗,但风轻雪还是用干净的湿布仔细擦洗一遍。

    然后,借用大队的骡车,风轻雪和陆天隽关城把小麦玉米和一百斤稻谷运到城中磨坊。

    王楼大队有好几个石磨,也有舂米的工具,不过风轻雪不喜欢用。

    第一就是累,全靠人力推磨,磨盘又大又沉,风轻雪真没那个力气推着转了一圈又一圈,无法分离面粉和麦麸,最后出来的是粗面,粉质很粗,玉米面也一样粗。舂米也全靠人力,舂出来的米粒很多都是碎的,而且是糙米。

    磨坊就不同了,磨坊中是国家配备的电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要的成品。

    因为是秋后刚忙完,农民手里有粮,城里也有乡下的亲戚,可以拿到一些新粮,总有需要大米白面的,所以磨坊门前有很多等着磨面舂米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或是推着单轮车,或是推着自行车,或是挑着扁担,一边排队,一边休息。

    风轻雪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前面长长的队伍,一边去拿准备好的背篓,一边对关城和陆天隽说道:“你们在这儿看着咱家的骡车和粮食,我去朋友家要点热水,顺便给他们送一点玉米,以前他们家帮过我。”

    陆天隽以为她说的是以前讨饭期间,这家人给她食物帮过她,对于她给对方送三十斤玉米的行为毫无异议,陆父早把家交给风轻雪了,更不会说二话。

    “婶,我陪你。”关城立刻从车上跳下来。

    说完,他就把背篓背在肩上。

    在陆家吃得好穿得好,营养充足,短短半年他就长了大半个头,干活也很有力气,区区三十斤玉米压根就难不倒他,表现得很轻松。

    风轻雪想了想,“行,你和我一起去,天隽,你在这儿等着,我们很快就来。”

    “知道了,婶子!”

    徐大爷不在家,徐大娘却在,不料她却没看风轻雪送的粮食,一双眼睛只盯着关城。

    风轻雪感到很奇怪,“徐大娘,您怎么了?”

    关城也莫名其妙地回望着眼前的老妇人,因为他根本不认识对方。

    徐大娘颤声道:“你……是不是姓关?关公的关。”

    风轻雪和关城同时一愣,前者脱口问道:“徐大娘,你认识我家关城吗?他是姓关。对啊,大娘您也姓关,难道你们是同一个关?”说到后来,风轻雪想起了徐大娘的姓氏,只不过平时喊她徐大娘,一时没想起来。

    今天没法补更,所以还是四章,剩下三章中午一次性更新,明天补更。

第0270章 关城认亲2

    一听徐大娘也姓关,关城的反应却很平淡,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顶 点 X 23 U S

    “我是姓关,我叫关城。”他回答徐大娘的问题。

    徐大娘紧紧地抓着他的双手,“你姓关,你叫关城,你今年十三岁对不对?你爸爸叫关之轩,出国留过学,你爷爷叫关箜,箜篌的箜,对不对?你还有一个姑姑,小名叫玲珑,玲珑剔透的玲珑,嫁给一个乡下大地主家的公子,姓陆,对不对?”

    关城愣了愣,“您认识我爷爷和我爸?我姑姑的确是嫁到陆家,已经去世很久了。”

    徐大娘激动得又哭又笑,说不出一句话,只顾着狂点头。

    等她哭过一场之后,风轻雪和关城才听她道:“关城,我是你的姑奶奶啊!你爷爷是我的亲弟弟!你出生的时候,我给你打了一套金手镯金脚镯金项圈和一块长命锁,你肯定不记得,那时候你小嘛!关家出事的时候你年纪不大,我也不知道你爷爷有没有跟你提过我。”

    姑奶奶?这是多么近的血缘啊!风轻雪惊呆了。

    她是关城的姑奶奶,也就是陆天隽之母的亲姑姑了。

    关城绞尽脑汁地想了想,模模糊糊当中好像有一点印象,家里没出事前,他经常坐在祖父怀里听他讲古,似乎提过他有一个姑奶奶在上海待过一段时间。

    “您……您以前是不是送过我一块玉锁片?白色的,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

    关城小时候,脖子上经常用金项圈挂着这块玉锁片,直到出事才离身而去,被抄家的人抢走的,家人经常告诉他那是姑奶奶送他的,印象自然而然就很深刻了。

    “没错!”徐大娘激动极了,“是有这么一块玉锁!那是你一岁的时候,我用最好的羊脂白玉,请最好的玉雕大师给你雕刻的,一面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一面刻着流云百福的图案,是希望你此生长命百岁,福寿安康。”

    徐大娘一边说,一边撸起他左臂的衣袖,“让我看看,让我看看,我记得你左手臂上有一块红色的胎记,当时就跟黄豆一般。”

    随着关城的成长,米粒大小的红色胎记已经变成花生米大小了。

    很明显的一块红胎记,长在关城的左上臂。

    抚着胎记,徐大娘顿时泪如雨下。

    “关城,你还活着,你还活着,活着让我见到了你。真好,真好,我们关家有后了!我们关家有后了!”徐大娘用力抱着关城,一边哭一边道:“关家出事后,我这边也出事了,差不多时间出的事儿。当时自顾不暇,没办法,根本没办法打听什么,等到后来稍微有点自由了,托了很多人去打听,一些人说关家的人死绝了,也有两个人说你妈把你带走了。我常想,这世道,天灾**连连,饿殍遍野,你妈带着你能活下去吗?我不敢抱一点希望。可是我又希望你活着,至少,哪怕我见不着你,至少还给咱们关家留下一条血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043/ 第一时间欣赏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最新章节! 作者:宁小白所写的《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为转载作品,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介绍:
原名《重回六零年:军嫂的奋斗生涯》六零年代物资极端匮乏,农村靠工分,城镇靠粮本,衣食住行处处需要票证,穿衣要布票,吃饭要粮票,粪票都是宝,幸亏她有一个随身空间,里面装满了物资,嫁军人,做军嫂,衣食无忧。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