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神圣罗马帝国TXT下载神圣罗马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圣罗马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新海     神圣罗马帝国txt下载     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四章、战略分析

    随着安德胡伊攻防战的结束,俄军终于在阿富汗地区获得了一个立足点,取得了暂时领先。

    消息传到维也纳,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密切关注阿富汗战争的弗朗茨,此刻正盯着中亚地图研究。

    他承认安德胡伊风景很不错,每一个山谷都是一个风景点,抬头是雪山,低头是绿地,远望有瀑布,近观有果树。

    可是俄国人万里迢迢打过去,总不可能为了去安德胡伊看风景吧?

    除了风景不错外,当地的自然条件也相对优渥,算得上是阿富汗地区的富庶之地了。

    至于战略价值,坦率的说弗朗茨并不认为这里有多重要。

    从战略上来看,俄国人无论是夺取偏西的赫拉特地区,还是夺取东边的瓦罕走廊,都比安德胡伊地区有价值。

    尤其是瓦罕走廊,跨过去就是英属印度。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好奇心,弗朗茨也不例外。

    自己的军事水平有限看不出来俄国人的真实目的,那就找看得出来的人问,奥地利可养着一大帮子参谋,就当是临时考核了。

    维也纳宫,弗朗茨临时召见了奥地利总参谋部的几名后起之秀。

    “英俄战争已经爆发快一个月了,抢先动手的俄国人,没有调集重兵夺取战略要地赫拉特和瓦罕走廊,反而攻克了安德胡伊。你们觉得俄军指挥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道没有答案的送命题,考验的是脑洞。理性分析也罢,连蒙带猜也可以。

    在弗朗茨看来,这道题适合运气比较好的人回答。

    毕竟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和俄军指挥官最初的计划截然不同。怎么理性理性分析,也抵不住战场上千变万化。

    对军人来说,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有点儿迷信的味道,但有时候不相信都不行。

    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够从战场上一路杀出来的将军,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运气的成分也非常重要。

    运气不好的家伙都在半路上倒下了,这一点翻一翻奥地利的军校记录就知道。

    每年成绩排名最前面的军校生,个人能力都不差,但是能够混出来的仍然只是少数。

    剩下的都是倒霉蛋,比如说:战场上领了盒饭、训练中受伤退役、该提拔的时候突然犯错误……

    “陛下,安德胡伊有可能只是俄军虚晃一枪,用来迷惑英国人的。

    俄军的进攻方向虽然不确定,但是他们的最终战略目的是明确的,不管干什么都是围绕着夺取阿富汗地区展开的。

    我觉得俄国下一步应该是赫拉特,英国人在当地部署了重兵,强攻的损失太大。

    或许俄军指挥官想要打破常规,挑选一条出人意料的进攻路线,比如说:学习蒙古人当年的大迂回包抄。

    强行从波斯借道,穿插到赫拉特的后方,切断守军的后路,然后进行围攻。”

    丹克上校的计划可不可行,没有当地的详细资料,弗朗茨无法下结论,不过这个脑洞首先就值得肯定。

    古往今来的无数经典战例,都是依靠常人无法想象的脑洞,再加上最重要的运气。

    想要复制这种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大迂回包抄战术也是如此,蒙古人玩儿成功了,不等于俄国人也能够效仿。

    万一波斯人头铁了一回,不配合俄国人的行动,出兵拦截了俄军借道,那就有乐子瞧了。

    没有进行任何点评,弗朗茨只是对丹克上校微微一笑,然后对旁边的侍从吩咐道:“先记录下来,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么?”

    作为奥地利脑洞最大的部门,从来都没有统一意见的时候,弗朗茨的话刚落地,又有一名军官开口了。

    “陛下,我觉得俄军的指挥官就是单纯的为了占领安德胡伊,没有别的目的。

    从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分析,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土地相对肥沃的地区,就只有安德胡伊地区和赫拉特地区,其它地区都相对贫瘠。

    俄军现在打着解放阿富汗地区的旗号,和阿富汗人的关系暂时还不错,一旦占领了这两个地区后,就可以从当地获得一部分粮食充当补给。

    俄军的后勤体系非常混乱,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应该清楚国内那帮官僚的属性。

    这次战争又是提前发动的,前线部队的后勤物资并不充足,如果战场上推进的太快,后勤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

    换我是俄军指挥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至少要保证前线的部队不会饿肚子,而不是如何获得胜利。

    英军在赫拉特地区部署重兵,俄军能够轻松夺取的只有安德胡伊地区。占领了当地,至少可以解决几万俄军的吃饭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俄国人夺取安德胡伊的战略意义,并不比夺取瓦罕走廊小多少。”

    尽管有些难以接受,不过弗朗茨还是认为真的有可能发生。毕竟俄国官僚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坑死前线的作战部队的事情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

    英俄都是大国,阿富汗地区对两国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注定了战争不是短时间就能够结束的。

    不先想办法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万一遇到突发情况,那就完犊子了。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安德胡伊地区最多解决几万俄军的吃饭问题,但是弗朗茨不这么看。

    要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一地区就能救下俄军的命。毕竟粮食不够吃,还可以出去抢当地人的。

    完全解决粮食问题不可能,但是个把月的口粮,还是有希望筹集到的。

    战略物资不足,大不了停止进攻,就地构筑防御工事减少消耗。只要不让大家饿肚子,别的问题一切好说。

    至于得罪阿富汗人的问题,到了那种地步,估计没有哪个俄军指挥官还会在乎。

    ……

    一个个神奇的脑洞,令弗朗茨耳目一新。如果不是知道到这些都是瞎猜的,他都要怀疑俄军指挥官是不是当世名将,夺取安德胡伊还有这么多门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仑四世

    不管俄国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安德胡伊攻防战带来的影响,都是恐怖的。

    一堆水平连弗朗茨都不如的专家学者,纷纷跳出来指点江山,仿佛战火明天就会烧到印度似的。

    电报的出现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欧洲舆论的不看好,同样影响到了英国舆论,一时间英国政府压力大增。

    “前线发生了什么,安德胡伊为什么会失守,帕特里克是干什么吃的?”

    一连三个为什么,足以证明格莱斯顿首相现在的心情非常糟糕。

    阿富汗的面积不小,安德胡伊也不是什么核心战略要地,仅仅只是丢掉安德胡伊周边那几万平方公里,对整个战场来说不值得一提。

    同样是丢城失地,刚刚开打就丢失了大片土地,和经过长时间鏖战丢城失地是截然不同的。

    安德胡伊就是刚开打就丢失的,外界的舆论质疑英军的战斗力,反对党也趁机搞事情,弄格莱斯顿首相狼狈不堪。

    陆军大臣罗萨里奥满脸愤怒的回答道:“都是俄国人太卑鄙了,不等宣战的消息传到前线,他们就发起了偷袭。

    我们在阿富汗地区的部队正忙着剿灭游击队,安德胡伊因为战略价值不高,在当地部署的兵力有限,让俄国人有机可趁。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帕特里克中将已经放弃了之前围剿游击队的计划,出兵增援前线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前线已经稳住了,只等我们的援兵抵达,就可以发起反攻。”

    不解释还好,听了帕特里克的解释,在场的众人反而越发感到不安了。

    放弃围剿游击队,同样也意味着被围困的游击队可以出山了。外有俄国人大军猛攻,内有游击队肆掠,这让人如何能够放心?

    援兵抵达就反攻,这话拿出去忽悠普通人还行,在场的众人对自家的军队可没有那么强的信心。

    怀疑归怀疑,格莱斯顿首相还是没有泼冷水。战争已经爆发了,就必须要打下去。

    “战场上局势变化非常快,陆军部要承担起责任来,开战都快一个月了,为什么援军还没有出发?”

    面对首相的指责,罗萨里奥硬着头皮解释道:“首相阁下,部队劳师远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

    绝大部分士兵都没有出过海,大西洋风浪又大,如果不进行训练的话,非战斗减员会非常的多。

    如果可能的话,运兵船最好还是走苏伊士运河,不仅时间短而且风浪小。”

    没有办法,即便是海洋民族,也不等于每个英国人都不晕船,大部分的陆军士兵都没有离开过英伦三岛。

    从英伦三岛到印度,最快也要两三个月,不经过专业训练,很多人都会坚持不住。

    要是强行将从未训练的陆军士兵送上船,死亡率会非常的惊人,半路上就把军心士气折腾没了,还怎么打仗?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外交部已经和法奥两国进行多次沟通,结果都不乐观。

    苏伊士运河在开通之初,就发布了公告:运河公司将会在战争时期保持绝对中立,禁止交战国的任何军用船舶通航。”

    别说战争时期了,平常时期不列颠的军舰都无法从苏伊士运河同航,每次都要从好望角绕路。

    为此英国外交部做了很多努力,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在这个问题上,法奥两国政府根本就不出面,把问题推给了运河公司。

    运河公司最初的资金是法奥两国政府出的,理论上属于两国全体民众,上市之初就有很多奇葩规定。

    比如说:股票只能在法奥两国流通;公司运营理念发生重大变更,必须要经过法奥两国民众的同意……

    这些条款,直接堵死了英国人想要插手运河的可能,就算是有钱也入不了股。

    “绝对中立原则”是运河公司的核心运行理念,想要让运河公司放行,先要让法奥两国民众同意。

    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英奥民间关系还过得去,可惜政府关系糟糕;英法政治上是结盟了,民间关系却是一团糟。

    可以说苏伊士运河是不列颠永远的痛,因为在运河开辟之初没有当成一回事,然后就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停顿了一下,格莱斯顿首相问道:“能不能说服法国政府帮忙,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可以。”

    规定也是人定的,想要绕开也并非不可能。运兵船无法通航,不等于普通商船也无法通航。

    大不了武器装备都走好望角,士兵脱下军装乘坐商船,冒充护卫混过去。

    不过这只是针对小股部队,动则数万人的援军,除非运河公司内部有人配合,要不然根本就行不通。

    外交大臣乔治眉头一皱回答道:“这恐怕很难,就算是法国政府愿意帮忙,也很难保证不被发现。

    俄奥两国可是盟友,一旦发现了问题,他们会很可能会扣留我们的士兵。

    法国人是靠不住的,一旦事情曝光,巴黎政府是不会支持我们的。”

    没有办法,英法互坑已经好几百年了。就算是现在结了盟,谁也不能保证法国人不会故意坑他们。

    万一前脚和他们达成协议,后脚就卖了他们怎么办?

    吃了上家吃下家,本来就是时代特色。万一英军士兵在苏伊士运河被扣留,阿富汗战场就完蛋了。

    英法结盟除了要法国人牵制奥地利外,更重要的还是避免俄法奥三国走到一起。

    尽管发生这种事情的几率很小,可是英国政府不敢冒险,毕竟影响国家政策的除了利益之外,还有仇恨。

    英法可是世仇,万一法国政府头脑发热,跑去加入俄奥同盟,不列颠就完犊子了。

    只要想想之前法国金融界替俄国人发行战争债券的事情,就知道英法关系有多么不靠谱。

    权衡一番利弊过后,不等首相表态,陆军大臣罗萨里奥就果断的选择了放弃。

    “阿富汗战场不容发生任何意外,援军还是走好望角算了。把希望寄托在法国人身上,实在是令人难以放心。”

    ……

    巴黎新凡尔赛宫,看着英俄两个讨厌鬼互掐,拿破仑四世的心情非常不错。

    为了挑起英俄战争,法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只不过做得比较隐蔽,很多人都忽视法国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包括英法结盟,替俄国人发行战争债券,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没有法国政府的努力,英国政府不会那么快下定决心出兵阿富汗,俄国人也不会针锋相对的出兵中亚,自然也不会有现在的英俄战争。

    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陛下,英俄两国都在催促我们履行盟友义务。”

    法国政府居然和英国人玩儿无间道,暗中和俄国人有密约,这个消息要是传了出去,估计全世界都要被震撼了。

    也不是完全没有蛛丝马迹,前面法国金融界替俄国人发行战争债券,就证明了法俄两国之间有联系。

    只不过法国政府没有参与,承接业务的是法国财团,资本家为了利益干出点儿奇葩事,也不算什么大新闻。

    拿破仑四世冷笑道:“告诉英国人,只要奥地利不反对,我们就同意他们在苏伊士运河自由通航。

    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出兵阿富汗地区。

    考虑到后勤体系不一样,我们要自行负责后勤。为了方便补给,让他们在印度洋给我们提供一个出海口。

    告诉俄国人,我们会封锁苏伊士运河,禁止英国人的军舰通航。

    至于出兵的问题,让他们先说服维也纳政府。只要奥地利对英国人宣战,我们就立即跟进。”

    法军出兵阿富汗,英国政府是欢迎的。可是要在印度地区给法国人提供一个出海口,那就万万不可能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把法国人的势力放进印度,再想要把他们驱逐就难了。

    到时候不列颠在印度的竞争对手就不只是俄罗斯帝国,而是法俄两国,没准还会增加一个奥地利。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英国政府脑子没有进水,就不会这么作死。

    给俄国人的答复同样是敷衍,不让英国人利用苏伊士运河运兵,主要是为了让俄国人在战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只有俄军占领了阿富汗地区,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英俄战争才会持续下去。

    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这么答复会不会不太好?”

第一百三十六章、法兰西的计划

    停顿了一会儿后,拿破仑四世点了点头:“确实不太好,回复的太过直接,我们的盟友心里会不舒服。

    要不你们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多谈谈我们面临的困难,安抚一下他们受伤的心灵?”

    卡雷尔·卡德莱茨欲言又止。不管怎么回复,都改变不了法国政府做渔翁的事实。

    或许在英俄战争爆发之前,法国政府还要顾忌他们的感受,现在么已经不需要了。

    就算是英俄两国有怨气,那也是战争结束后的事情。

    现在的国际局势非常明显,奥地利是支持俄国人的,法兰西的立场将直接影响这场战争的胜负。

    法兰西保持中立,或者是支持不列颠,这场战争还可以继续打下去;要是法兰西支持俄国人,不列颠是无法同时抗衡三大列强的。

    这种敲竹杠的机会,怎么能够放弃呢?

    刺激一下英俄两国,实际上也是为了让两国给出更有诚意的价格,毕竟人不是随时都能够认清自我的。

    首相特伦斯·布尔金提议道:“陛下,英俄战争已经爆发,看样子短时间内是结束不了的,我们考虑实施下一步战略了。”

    对法兰西帝国来说,敲英俄两国的竹杠,只能算是零头小利。

    英俄战争爆发给法兰西带来的最大好处,还是施加在他们头上的枷锁没了。

    现在能够制约法兰西的只剩下了奥地利,但这也仅仅只是制约,并不足以令法国政府惧怕。

    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最后还是先等等,英俄战争才刚刚开始,双方还没有打出真火来。

    我们的动作幅度太大,刺激到了他们的敏感神经,英俄两国很可能会先停手。

    就如同当年的近东战争一样,奥地利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交战中的各国不就先停手了。

    要是奥地利人克制一下情绪,等到近东战争末期再出兵,恐怕谁也挡不住。”

    维也纳政府当年利用第一次近东战争企图统一德意志地区失败,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干涉,最后仅仅只是兼并了南德。

    在卡雷尔·卡德莱茨看来,就是现成的反面例子。要是再多些日子,等俄军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再动手,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经济大臣艾尔莎反对道:“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失败,不光是欧洲各国的干涉,最主要还是普鲁士王国的激烈反对。

    维也纳政府没有打一场内战的底气,只能坐视德意志地区发生分裂,就算是等到最后也一样。

    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同,只是要比德两国出让几座煤矿,又不是直接吞并两国,英俄两国就算再怎么不满,也会先忍着。

    唯一有能力干涉的只有奥地利,比德两国都没有和我们一战的勇气,我不认为维也纳政府会为了比德两国和我们打一仗,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只要造成了既定事实,奥地利人多半也就嚷嚷几嗓子,外交部出面安抚一下就是了。

    最近几年,我们的经济恢复很快,但是想要超过巅峰时期仍然还有一定的难度。

    制约我们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国内的煤炭供应量不足和价格太高,增加了工业生产成本。

    这么说或许不太直观,举个简单的例子:

    英俄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的出口贸易都出现了增加,就在上个月我们的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加了0.7个百分点,创下了八年来的最高增速。

    但是欧洲各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大都超过1个百分点,奥地利的出口贸易总额至少增加了2个百分点。

    我们又落后了。这不是国内的工业界不努力,事实上在赚钱的问题上,没有人比资本家更努力。

    可是国内缺煤,比德两国明明有多余的产能,但是他们偏偏要囤积居奇,逼迫我们拿出更多的钱去购买。

    他们就是一帮吸血鬼,趴在法兰西工商业界的头上,吞噬我们的财富。

    现在拖一天,法兰西都会流失……”

    吞并比德两国的难度太大,即便只吞并一家,都会惹来大麻烦。

    虽然没有经受过社会毒打,但是反法战争的阴影,还是有残留的痕迹在。

    为了降低风险,法国政府默默的降低了目标,将吞并比德两国的计划进行了细分,准备先从两国手中讹诈几座矿山回来。

    “囤积居奇”只是艾尔莎找出来的借口,事实上煤炭价格上涨,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资本家们想要牟取更大的利益,自然不会放弃任何机会。英俄战争爆发后,欧洲的很多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小幅度上涨。

    只不过法国国内的资本家们不能忍了,本来准备好了要发战争财,结果突然间发现能源价格也上涨了。

    预计能赚一千万法郎的,现在因为能源价格上涨,只能赚九百万法郎,那就等于亏损一百万法郎。

    法国的资本家们自然不甘心和别人一起分享利润,为了能够利益最大化,大家纷纷发动自己的影响力,鼓动政府去抢比德两国的煤矿。

    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摇了摇头:“不要忘了煤矿都是有主的,如果比德两国政府以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由,拒绝我们提出的交易怎么办?

    出兵打过去强抢,你确定他们不敢和我们开战?

    比利时就算了,德意志联邦的实力可不弱。那一堆小邦国一旦联合起来,就算是我们也不能短时间就拿下。

    战争一旦出现了僵持,奥地利人就会趁火打劫,英俄两国也会推波助澜。

    如果只是奥地利一家我们也顶得住,问题是他们会鼓动欧洲各国一起和我们作对。

    帝国陆军就算是再厉害,也无法和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匹敌。战争一旦开始,后面我们就控制不住了。

    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最好是等英俄两国打出真火来,逼迫欧洲各国进行站队。

    等欧洲各国分成两波过后,我们再逼迫比德两国让步,就算是局势失控,有联盟在我们也不至于孤军奋战。”

    失败使人成长,作为法兰西的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深刻的认识到了法兰西在反法战争失败的根源——盟友少,敌人多。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卡雷尔·卡德莱茨一直主张:挑起欧洲各国的矛盾,分化各国间的关系。

    这次英俄战争,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

    听了外交大臣的解释,拿破仑四世那颗热切的心一下子冷却了下来。已经过了年少无知的年纪,拿破仑四世也学会了权衡利弊。

    “卡雷尔说得不错,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继续推动英俄战争的进程。

    只有等他们两败俱伤了,我们的东进计划,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外交部再刺激一下俄国人,告诉沙皇政府只要他们攻克赫拉特,或者是瓦罕走廊,我们就替他们发行十亿法郎的战争债券。”

    鼓动俄国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英国政府太理智了,想要忽悠他们太难。

    一旦英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将俄国人驱逐出阿富汗地区,英国政府就会见好就收。

    换沙皇政府就不一样了,一旦攻克了阿富汗地区,俄国人的战略重心就转移到了印度。

    谁也无法阻挡俄国人对印度的野心。在这个问题上,英国政府是无法妥协的,双方只能死磕下去。

    这方面法奥两国的判断一致,维也纳政府同样是出钱出力,支持沙皇政府一路向印度打过去。

    至于俄国人在夺取印度地区后会不会做大的问题,这种担心完全多余的。

    这年头的大英帝国可不好惹,一旦拼起命来,足以令任何国家为之动容。

    就凭俄国人的实力,想要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印度,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要是没有金主支持,要不了多久,俄国人就被会巨额的军费开销给拖垮。

    特伦斯·布尔金首相提醒道:“陛下,英俄战争已经爆发。作为英国人的盟友,我们现在替俄国人发行债券,已经不合时宜了。”

    坑盟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暗中挖坑没有关系,这种旗帜宣明的搞破坏、拖后腿,那就违反了游戏规则。

    传出去法兰西的国际声誉就彻底完蛋,没有国家敢和他们一起玩了。

    拿破仑四世微微一笑:“没有关系,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操作方式,英国人就没话说了。

    比如说:我们替奥地利发行十亿法郎的商业债券,奥地利人再把这笔钱借给沙皇政府。”

    ……

第一百三十七章、互相算计(二合一)

    阳光挥洒向大地,映照着白雪,散发出闪闪金光。

    满地的白雪,冰封的涅瓦河,宣誓着冬天的来到,圣彼得堡还是和白雪更配。

    往日里遇到这种好天气,亚历山大三世一定会带着家人出门,沐浴冬日里的阳光。

    此刻,加特契纳行宫内沙皇政府高层集聚一堂,正在商议着接下来的国策。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昨天晚上,法国公使在宴会上透漏了一个消息,法国政府正准备加大对我们的援助力度。

    只要前线的部队攻克了赫拉特,或者是瓦罕走廊,就替我们承销十亿法郎的战争债券。

    法国人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借我们的手削弱英国人,英法同盟可以说是名存实亡。

    在此之前,奥地利政府同样也流露出类似的意思,只不过法国人更着急一些。

    英国人平常坏事干得太多了,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是他们的敌人。现在的国际局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接下来就看军方的了。”

    把敌人变成盟友,在外交史上都能够算是一个奇迹。不过考虑到英法之间的复杂关系,发生这种事情就很正常了。

    英法是世仇,坑英国人完全不需要理由;要是法国政府全心全意帮英国人,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陆军大臣伊万诺夫:“前线进展的非常顺利。我们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和东部交通枢纽昆都士。

    任意一点取得突破,我们都会占据战争的主动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英国人援兵抵达前拿下赫拉特、或者是瓦罕走廊,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

    现在考验我们的唯一问题就是后勤,随着战线的向前推进,后勤物资运送越来越迟缓。

    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改变,要不了多久前线的部队就要停下来等物资了。”

    甩锅谁都会,何况伊万诺夫说得也是事实。

    俄军前期的进展顺利是建立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之下,随着战争的爆发之前储备的物资被消耗一空,现在必须只能依赖后方运送了。

    听到后勤物资供应不上,亚历山大三世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起来,夹带着杀气的目光投向了后勤部长阿根特,似乎在说:你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要不然……

    早有准备的阿根特,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后勤物资供应不上,这可不是我们的责任。

    中亚那一段路不太平,时常有游击队搞破坏,严重影响到了后勤运输进度。

    还有前线的部队隔时常的调动,很多时候都没有提前通知后勤部门,下面的人经常要跑冤枉路,怎么能够不慢呢?”

    伊万诺夫冷笑道:“如果你们后勤部干不了,就把物资运输的事情交给我们陆军部负责,别找这么多烂借口。

    游击队袭击?

    军方已经清缴了周边的抵抗组织,沿途还派出了重兵保护运输队的安全。

    开战到现在,运输队一共遭到了游击队袭击十七次,人数最多也不超过五百人,其中还有九次是你们主动挑起的事端。

    为了减少冲突,我们甚至迁移了周边三十公里的原住民,就这你们都能够走错路。

    至于没有及时通知你们,那都是狗屁。

    后勤部的大规模物资调动,需要你们在圣彼得堡批准,前线的负责人仅仅只有权利调动师级以下规模的物资。

    战场上局势千变万化,我们前线的将军们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需要随机应变,怎么提前通知?”

    军方和后勤部的冲突,实际上是军方和政府官僚矛盾的延伸,归根结底还是话语权之争。

    后勤是政府制约军队的最佳手段,在政府官僚们看来,为了限制军方做大,牺牲一点儿效率完全不值得一提。

    尤其是电报发明过后,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后,欧洲很多国家都增强了后勤物资的控制。

    不要说这个年代,即便是到了二战时期,各国后勤体系还是乱得一批。

    不是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是政府一旦将后勤交给军方,就失去了对军队的制衡,很容易出现军方做大的局面。

    虽然大家的后勤体系都存在问题,不过这本来就是比烂的时代,只要别人好一丢丢那就算成功了。

    阿根特淡定的回答道:“元帅阁下,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干。

    恕我直言,要是让你们军方管理后勤,情况只会比现在更加糟糕。

    别忘了后勤部除了发放物资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筹集物资,这里面牵扯的问题多得去了。

    至于调配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后勤部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了,再过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交出后勤物资调配权,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要是没有了这部分权力,后勤部就真的是奶妈了,还是那种没有工资的。

    除了权力损失外,更重要的还是切身利益损失。后勤部的岗位可都是肥差,只有同时把控了物资采购和发放,大家才能够从中大发横财。

    为了打消军方的念头,阿根特不惜直接进行威胁。明确告诉伊万诺夫元帅,没有后勤部的配合,军方根本就筹集不到物资。

    手下人的斗争,亚历山大三世假装没看见。

    管兵马的和管粮草有矛盾,那也是他乐见其成的;真要是两人亲如兄弟,亚历山大三世才真的要睡不着觉。

    见气氛不对,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开口劝说道:“好了两位,后勤部增强前线调配官员的权力,直接向奥金涅茨上将负责,以保障前线物资的及时调配。

    另外增加国内的物资运输速度,数量不够就从奥地利采购,反正要竭尽全力保证前线部队所需。”

    金主的面子不能不给,无论是后勤部还是军方,都要靠财政部拨款。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大臣也充当了协调各部门矛盾冲突的润滑剂。虽然没有首相之名,实际上也行使着部分首相的权力。

    伊万诺夫元帅没有幻想着真拿到后勤权,普俄战争时期军方都没有拿到的东西,现在就更加不可能了。

    只要能够让一线指挥官拥有对前线物资的临时调配权,保障部队的物资供应,他就满足了。

    伊万诺夫元帅接受了,阿根特也找不到借口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的接受。

    物资调配混乱,也不是他故意给军方拖后腿。发生这种事情的根本原因,还是物资总量供应不足。

    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原因了,其中牵扯到的利益集团太多,阿根特只能选择捂盖子。

    在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免不了拆了东墙补西墙。很多时候的物资发放错误,就是前线的官僚被逼的没办法,借口发放错误拖延时间。

    反正调换物资的程序很复杂,一来一回时间就过去。

    本来该三个月的物资,很可能发放两个月的就糊弄过去了,剩下的一个月就省了下来。

    不对,应该说是欠了下来。什么时候能够兑现,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反正只要玩得不是太过分,就不会出现大乱子。

    物资不足前线的俄军怎么办?

    这个问题,老祖宗早就想到了解决办法,派兵出去抢就行了,反正这是俄军的传统。

    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原时空一战时期,因为战争持续时间太长,俄军找不到地方抢物资,这种套路就玩儿崩溃了,直接埋葬了俄罗斯帝国。

    小插曲过去,亚历山大三世笑道:“现在的局势越发有意思了,奥地利人支持我们向英国人开战,法国人也支持我们向英国人开战。

    法奥两国居然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背后要说没有阴谋,我是不会信。

    你们觉得法奥两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利益,足以让他们送这么大的便宜给我们?”

    多疑是统治者的本能,法奥两国的手段并不高明,存心挑起英俄战争的痕迹太明显。

    明知道这里面有阴谋,俄罗斯帝国可能成为了一颗棋子,但是看在利益的份儿上,亚历山大三世还是选择了跳坑。

    没有办法,现在的国际局势非常明朗,俄罗斯帝国西进的道路已经被堵上了。

    有普俄战争的教训在,即便是最激进的主战派,也不认为向欧洲大陆扩张有前途。

    剩下就只有北上、南下、或者是东进。毫无疑问北上是没前途的,北冰洋除了冰块还是冰块,仅有的北欧联邦又是一个硬骨头。

    东进也不是什么好选择,气候实在是太恶劣了。从西边到东边光路程就要一年时间,根本就不适合大军行动。

    南下成为了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要和英国人竞争,可是这年头干什么不要竞争呢?

    就算是当棋子,亚历山大三世也要做一颗随时能够跳出棋盘的棋子,而不是糊里糊涂就被人当成了弃子。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从现在的国际局势来看,法奥两国支持我们和英国人开战,外交部认为主要有三个可能。

    其一、让我们和英国人血拼,消耗我们的实力,法奥两国可以坐享其成发战争财。

    从目前两国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来看,发战争财的嫌疑可以排除,他们给我们提供的资金光贸易还收不回成本。

    其二、利用我们重创不列颠,然后瓜分不列颠。

    这种可能性更小。尽管法国人再三许诺,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同英国人开战,但他们要求奥地利先向英国人宣战。

    我们试探过了,维也纳政府没有做好同英国人翻脸的准备,更不用说和英国人开战了。

    其三、法奥两国想要利用阿富汗战争,拖住我们和英国人,以方便他们在欧洲大陆采取行动。

    具体是什么行动,暂时还是无法确定。从法奥两国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判断法国政府表现的更热切一些。奥地利政府表现的相对冷淡,他们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初步可以判断,法奥两国并没有达成一致,甚至两国这次的战略目标还有可能发生冲突。

    我个人觉得法奥两国的目标应该是中欧地区。

    奥地利想要趁机统一德意志地区,但是他们心里又没有底,没有把握在法国人的阻扰之下完成统一,又不甘心放弃这个机会。

    法国人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向中欧地区扩张,目标应该是吞并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的部分地区。

    主要是莱茵河以西的领土,那里有法国人最需要的煤矿,可以弥补他们资源上的短板。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法国政府的胃口未必有这么大。

    毕竟德意志联邦的实力也不弱,还有奥地利在侧,肯定会出兵干涉。从实力上来看,法国人对德奥联军的胜算并不高。

    除非法国人能够速战速决,抢在奥地利出兵前,造成占领上述领土的既定事实,以莱茵河天险阻挡德奥联军。”

    战略计划不是想藏就能够藏的,不需要证据,只要有动机就够了,毫无疑问法奥两国都有向中欧扩张的动机。

    在发起同英国人战争的同时,沙皇政府也没有忽视对欧洲大陆的关注。

    事实上,要不是欧洲大陆上法奥两国互相牵制,沙皇政府也不敢全力南下。

    陆军大臣伊万诺夫摇了摇头:“我赞成阁下的判断,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

    不过具体细节上,我有不同看法。法奥两国对中地区有兴趣不假,可是德意志联邦的实力不弱。

    奥地利要兼并德意志联邦,可以通过政治手段从内部动手,还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性。

    法国人要是强攻德意志联邦,就算是奥地利不出兵干涉,他们都会蹦掉几颗牙。

    这一点法国政府不可能看不到,与其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吞并比利时算了。”

    因为普俄战争的关系,沙皇政府对德意志邦国的战斗力评估,全部提升了一个档次。

    单纯从纸面上来看,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实力可不弱。

    军事实力和昔日的普波联邦差不多,经济总量仅次于英法俄奥四国,重工业和法兰西持平,人口两千五百多万。

    以己度人,伊万诺夫元帅不认为法国人会去啃这个硬骨头,尤其是这个骨头后面还有一头准备狩猎的狮子。

    相比之下,吞并比利时的难度就要低得多了。比奥密约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从明面上看来吞并比利时也就得罪了英国人。

    不过就英法关系而言,得罪也就得罪了。连给俄国人发放战争债券的事情都干了,还有什么是法国人不敢干的。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耸了耸肩:“元帅,法国人可没有你这么理智,他们可是一直以世界第一陆军自居的。

    你没有去过法国,可能不知道,法国人特别的傲气。从拿破仑三世开始,法国政府就在宣扬法兰西无敌论。

    很多法国人的观念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自认为天下无敌。即便是我们在近东战争中曾经击败过他们,也没有改变这一切。”

    近东战争不能算,英法俄三国都以胜利者自居,唯一承认自己是输家的只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卡·希门尼斯可以拿近东战争说事,伊万诺夫元帅却没有脸提近东战争。

    虽然俄军确实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但是在战术上却输的一塌糊涂。所谓的胜利,完全是靠人命堆出来的。

    俄军的战损比,根本就没法看。很多时候俄军两倍的兵力,还被人家按在地上揍。

    在伊万诺夫元帅这种正统军人看来,那不是俄罗斯军队的胜利,反而是一种耻辱。

    觉察到气氛不对,亚历山大三世开口道:“好了,法国人的胃口大小,只是一个小问题。

    尽管不想承认,但是最近这些年欧洲四大列强之间的实力平衡确实被打破了,我们是最弱的一家。

    英法奥三国的实力都在我们之上,我们现在能够和英国人争夺阿富汗地区,也是法奥支持的结果。

    不过,法奥两国能够挑起我们同英国人的战争,以坐收渔翁之利,我们又何尝不能够效仿呢?

    中欧问题是法奥两国的核心矛盾,无论是奥地利要统一德意志地区,还是法兰西要东进中欧,只要其中一方踏出第一步,就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现在我们和英国人在开战,法奥两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果我们从背后推上一把,他们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只要利用战争让法奥两败俱伤,我们就有机会重新确立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再不济也可以把他们拉到同一起跑线上。”

    坑队友谁都会,法奥两国可以拿俄罗斯帝国当棋子,亚历山大三世同样也能够反击。

    英俄已经打起来了,战后两国肯定会损失惨重。要是不消耗法奥两国的实力,那么四大列强之间的实力差距就要彻底拉开了。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提醒道:“陛下,法奥两国一旦爆发了战争,我们就丧失了外来援助。

    没有法奥两国的支持,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阿富汗战场恐怕……”

    亚历山大三世打断道:“不用担心,挑起法奥战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就算是要采取行动,那也是阿富汗战场快要尘埃落定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们都是好盟友。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向法奥两国要贷款、要物资,他们想让我们卖命,那就必须要拿出好处来。”

    听了这个解释,众人松了一口气。挑起法奥战争没有关系,只要不影响到阿富汗战场就行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势和游击队

    阿富汗的冬天很冷,不过严寒没有挡住战争的脚步。不知道是英国人太无能,还是俄国人太厉害。

    1889年的最后一个月俄军如同开了挂一般,先后拿下了马扎尔谢里夫、昆都士、恰赫恰兰,阿富汗地区五分之一的领土易主。

    就连英军重兵云集的瓦罕走廊和赫拉特也是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攻克。

    打开窗户,寒风呼啸而过。望着飞舞的雪花,帕特里克中将打了一个寒颤。

    零下十几度的鬼天气,对英军实在是太不友好了,不列颠就从来没有过这么冷的天。

    不要说出去作战了,就连呆在烧着火炉的指挥部,帕特里克中将都感觉寒风刺骨。

    国内那帮官僚们错估了形势,准备的预寒棉衣是按照国内温度配置的,根本就不顶事。

    幸好后勤部的官僚们发扬了优良传统,按照之前的人数准备了棉衣。

    阵亡、失踪的士兵自然是不需要了,外出执行任务的官兵能够套上两层棉衣。

    即便是如此,入冬已来英军非战斗减员人员还是急剧增加。某些地区非战斗减员人数,还超过了和俄军作战的伤亡人数。

    前线的失利,与其说是俄军太厉害,还不如是阿富汗的冬天太磨人。

    尤其是对一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印度士兵来说,阿富汗的冬天就是人间地狱。

    手、脚、耳朵、脸……全身上下只要露在外面的,就没有一处是好的。

    相比之下,对面的俄军就要好得多,虽然也有非战斗减员,但那只是极少数。

    除了个别地区外,阿富汗的冬天比起俄罗斯帝国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暖冬。

    结果自不用说,俄军士兵在这里如鱼得水,英军在这里度日如年。

    炮火的轰鸣声还在继续,赫拉特攻防战再次开始了,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的帕特里克中将,此刻已经慌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俄国人敢在冬天降临前发起战争了。

    “国内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印度援军是指望不上了,战争进行了三个月,印度总督已经先后给他派出了十五万援兵。

    数量看起来是不少,可惜战斗力实在是太感人。依托工事防守还凑合,参加野战就是送人头。

    尤其是冬天降临后,长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印度士兵,很多人都出现了冻伤,近十分之一的人丧失了战斗力。

    相比之下,不列颠的本土士兵就要好得多了,不仅战斗力更强,就连抗冻能力也要强得的多。

    英伦三岛也是有冬天,尽管没有这么冷,可是零下几度的天气还是有的。

    在这种背景下,英军士兵的普遍适应能力,都要比从来没见过雪花的印度士兵强得多。

    背后的中年军官回答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国内的首批援兵,将在一个半月后抵达。”

    从战斗爆发到援兵抵达,仅仅只花费四个半月,对大英帝国来说,这也是质的提升。

    按照以往的惯例,能够在半年内将援兵派过来,那都是国内的官僚勇于任事。

    当然,这次高效率也是被逼出来的。敌人是不可一世的俄国人,又是冲着印度来的,英国政府想不紧张都难。

    尽管这个效率已经不低了,但是帕特里克中将还是不满意。前线的局势刻不容缓,拖得时间越长,后面的仗就越难打。

    “再派人去催,另外通知他们准备好御寒物品,阿富汗的冬天可不好过。”

    尽管现在说这些,可能已经有些晚了,帕特里克中将还是选择了提醒。

    远征军司令官不好做,印度殖民军的伤亡无所谓,可是英军主力一旦伤亡惨重,帕特里克中将就要倒大霉。

    国内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远征军遇到的情况虽然汇报了上去,可是等国内那帮老爷们做出决定,再组织生产、运送过来,冬天估计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让援军做御寒准备,实际上也是让官兵们自己想办法。

    英军沿途要经过不少地区,理论上来说是能够采购一部分御寒物资的。

    反正命是自己的,要不要为了增加战场上的生存几率砸钱——随意。

    ……

    顶着寒风,一支运输车队缓缓驶出了杰曼城。从车队前进的方向上判断,大致可以确定这是通往阿富汗地区的。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马上就要进入阿富汗地区了。那边可不太平,一不小心就要提前见上帝。”

    中年军官响亮的声音传遍了运输车队,所有的人神情都严肃了起来。

    阿富汗地区可不太平,外有俄军扣关,内游击队肆掠,就连看上去老实本分的老农,都有可能随时暴起袭击运输队。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英军运输车队被袭击四百七十六次,其中四十六次损失惨重,更有五次全军覆没。

    共计阵亡护卫官兵1371人,阵亡民夫3476人,损失物资更是无法统计。

    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押送物资虽然威胁,可是收获也丰厚。

    一般来说,物资运输是允许发生损耗的。这就是大家财源,只要不超过规定的上限,上面是不会过问的。

    要是遇到了游击队袭击,还可以向上报损失,可以捞上一笔。

    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上面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当然,该分出去的那一份,肯定是要给的。

    如果不是阿富汗地区的游击队太猖獗,运送物资实际上也是一份美差。

    油水不少、危险小,前线打赢了,运输车队的功劳不小;打输了战争,和他们完全没关系,通常是镀金军官的首选。

    遗憾的是阿富汗地区是个例外,单纯从伤亡比例来看,运输队的伤亡率并不比前线的部队小。

    远征军有关系背景的,都负责印度境内的物资运输,打发到阿富汗地区执行运输任务的,都是关系背景不够深的主。

    一名青年军官应声回答道:“放心吧,中校。这段路我们都走十几次了,就遇到一次乱民袭击,真正危险的路段在前面。”

    这是事实,越是深入阿富汗境内越危险,这已经是英军的共识。大部分袭击都是发生在内陆地区,尤其是山林地带最危险。

    经过长时间的袭击与反袭击斗争,英军也总结了一套对付游击队的方案。

    比如说:发生意外袭击,就报复在周边的原住民身上,逼迫他们站在游击队的对立面。

    为了立威,屠村灭镇的事情,英军可没有少干。在激发当地人仇恨的同时,也带去了恐惧。

    人性是最复杂的,不是所有阿富汗人都能够视死如归,同样也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游击队投靠英军的二五仔。

    越是人烟密集地区,越不利于游击队的潜伏。袭击过后也不方便跑路,所以大部分袭击都转移到了城外。

    “闭嘴,韦尔!你的经验都是狗屎,战场上想要活得长,最重要的就是谨慎……”

    中年军官的话还没有说完,一颗子弹飞啸而来,命中了他的右臂。

    紧接着乱七八糟的枪声响起,所有人都知道游击队来了。慌乱之中押韵物资的民夫已经乱作一团,部分马车已经奔驰了出去。

    护卫的官兵急忙拿枪反击,受伤的中年军官强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战斗。

    似乎是意识到了运输队不好惹,约么一刻钟功夫过后,游击队放弃了继续强攻的准备,留下了几俱尸体就扬长而去。

    类似的袭击,几乎每天都在阿富汗地区上演。游击队如同例行公事一般,时常出去打伏击。

    也不管双方的实力差距,遇到了英军就袭击。袭击过后立即撤退,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见游击队退去,受伤的中年军官松了一口气,急忙对手下人喊道:“别追了,快清点伤亡,继续上路。”

    他们的任务是运送物资,而不是追击游击队。剿灭了游击队只是意外军功,可要是因为剿灭游击队丢了物资,那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可不少,有人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前脚刚出去追究,后脚就被游击队端了运输车队;更有人追究游击队进山,直接被人家反推了回来,下场那个惨……

    运输车队人数不多,除了八百多民夫,就只有一个营的护卫队,清点的伤亡的速度很快。

    片刻功夫后,韦尔的青年军官就上前汇报道:“中校,这次我们损失惨重。

    人员伤亡共计184人,其中护卫官兵伤27人、亡11人,民夫伤127人、亡19人,物资损失7车……”

    中年军官挥了挥手,可能是碰触的伤口,脸色一下子苍白了起来,强忍着不适吩咐道:“传令下去继续上路。

    天黑之前,我们必须赶到下一个据点,要不然到了晚上就危险了。”

    这是杰克中校总结出来的经验,但凡是被游击队盯上的车队,都不会只袭击一次。

    很多时候就算是明知道袭击不可能成功,但是游击队还是会发起袭击。就像是牛皮糖一样,只要粘上了就甩不掉。

    莫说这种数十人的游击队,就算是遇上了独行侠袭击,杰克都不敢多停留。

    发现杰克中校右臂受伤,韦尔关心的问道:“中校,你的伤先处理一下吧,拖下去容易发炎。”

    这年头枪伤也是致命伤。即便是只击中胳膊,要是处理不及时,伤口一旦发了炎,同样有可能丧命。

    很多被截肢的士兵,并不是说弹片把肢体炸没了,很可能只是被子弹擦破了皮。因为身体没抗住,伤口发了炎,不得不做截肢处理。

    杰克中校摇了摇头:“处理什么?这里又没有军医,况且我们也没有时间耽搁。

    放心吧,我已经包扎过了。现在是冬天,没有那么容易发炎的。

    带上伤员,立即出发。阵亡官兵先不管了,等回来的时候,再给他们收尸。”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便是中层军官,在战场上安全同样没有保障。

    英军中医疗医院非常有限,还没有奢侈到给运输队配备医护人员的地步。

    就算是有医护人员,杰克中校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接受治疗。

    作为这支运输车队的指挥官,杰克非常清楚手下人是什么货色。

    别看他们刚刚打退了一次游击队的袭击,要是游击队再次发起袭击,能不能挡得住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是部队没有战斗力,主要是军心士气被折腾没了。

    本来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运送物资,大家心里就有一肚子的委屈。要是再没了士气,士兵们就要跑路了。

    前面就发生过,因为运输队多次遭遇游击队袭击,押运物资的官兵承受不了压力,跑路的真实案例。

    为了降低再次遭遇袭击的风险,杰克中校不得不抓紧时间赶路。以至于阵亡官兵的尸体,都没有功夫处理。

    明眼人都知道,回来处理只是一个拖词。等大家把物资押送过去,再折回来的时候,尸体早就不知道喂什么动员了。

    不过人都是自私的,且不说任务的问题,光在荒郊野外露宿的事情,大家打心眼里排斥。不是吃不了苦,主要是真的很危险。

    随着车队离开,大地再次恢复了平静,只有地上的乱七八糟的尸体,证明这里曾发生过战斗。

    夜幕降临,英军运输车队终于抵达了塔卡尔小镇,危险之旅暂时结束了。

    荒野之中,一堆篝火旁边几名青年男子正在交头接耳。

    一名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子厉声说道:“我不同意你们的计划,现在还没有到和英国人决战的时候,强攻塔卡尔小镇只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俄国人只是我们暂时的盟友,你们不会天真的以为,他们就是真的来帮我们驱逐英国人吧?”

    拿人手短,吃人口软。

    拿到了俄国人的武器援助后,阿富汗游击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一大节,从最近搞事情的成功率上就可以看出来。

    再怎么提高,要靠一支人数几百人的游击队,跑去强攻英国人控制的城镇,还是有不小的压力。

    ……

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国人的新战略

    随着阿富汗战场局势利的不断恶化,英国政府高层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陆军大臣罗萨里奥:“俄国人在阿富汗战场突飞猛进,完全是得益于法奥两国的支持。

    现在我们面临的敌人根本就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俄国人出兵、法奥两国出钱出物资的三国联盟。

    不列颠虽然强大,却也没有同时对抗欧洲三大强国的实力。想要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必须要断掉法奥两国对沙皇政府的支持。”

    前线打了败仗,总是要给国内一个交代的。况且,罗萨里奥也没有胡说八道,俄军的胜利确实离不开法奥两国的支持。

    确切的说是奥地利的支持,法国政府也在支持俄国人,不过受限于英法同盟,动作幅度还是要小些。

    对陆军部来说,扩充陆军的目的已经实现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赢得战争。

    罗萨里奥非常清楚英军的实力,短期内没有反败为胜的能力。赢得战争的最佳手段,就是切断俄国人的外援。

    没有法奥的金钱、物资援助,仅凭俄国人自身的实力,战争持续个一年半载,沙皇政府的财政就顶不住了。

    无论是正面击败俄国人,还是耗死俄国人,只要赢得战争就行了。罗萨里奥是实用主义者,可没有那么多讲究。

    外交大臣乔治解释道:“外交部已经在相关工作了,但是结果却不容乐观。

    法奥现在支持俄国人,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俄国人消耗我们的实力,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外交部几次挑起矛盾,都被三国政府给压制了。短期内想要切断法奥两国对俄国人的援助,非常的困难。”

    现在的被动局面,实际上也是英国长期对外政策的后遗症。法奥两国对不列颠都有怨气,支持俄国人就是大家报复手段。

    就算是没有任何利益,法奥两国也会支持俄国人。国家之间用利益说话没错,但人是会记仇的。

    以法兰西为例,正常情况下俄国人的债券根本就没有市场,但是法国人还是买了。

    很多买主并非单纯的想要投机,更多的还是想要报复英国人,发泄一下心中的恶气。

    就如同广告上宣传的一样,购买债券的每一法郎,都会变成子弹打在英国人身上。

    奥地利也差不多,最近这些年一直被英国政府打压,在海外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维也纳政府早就想要报复了。

    除了仇恨之外,利用俄国人消耗不列颠的实力,法奥两国也能够获得大量的利益。

    假如英国人战败,印度沦为战场,牛逼哄哄的日不落帝国就要日落了。

    皇家海军的霸主地位,离不开财力的支撑,一旦印度打烂了,仅凭英伦三岛和别的殖民地,可压制不住法奥两国。

    当仇恨遇到利益,就是现在的局面。法奥两国把支持俄国人进攻阿富汗,当做拉英国人跌下世界霸主之位的手段。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摇了摇头:“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法国人还是我们的盟友,反英同盟是不会出现的。

    从支持力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支持俄国人的,只是法国政府中的一小部分人,并不能代表法国政府的立场。

    奥地利也不是傻子,俄国人一旦占领了印度,他们东线的压力就大了,他们对俄国人的支持肯定是有限度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旦俄国人赢得了阿富汗战争,奥地利的支持就会结束。”

    如果法奥俄三国真的靠拢,剩下的墙头草国家用膝盖想也知道他们会支持谁,欧洲大陆一旦联合起来,不列颠的霸权就终结了。

    不列颠挑拨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避免欧洲大陆统一或者是联合,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经过英国政府几百年的努力,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欧洲大陆早就矛盾重重了。

    法奥两国支持俄国人不假,可这并不影响俄法奥三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一个欧陆霸主的位置就让三国无法真正合作。

    单纯从发展潜力上来看,俄罗斯帝国远超欧洲各国,即便是奥地利在没有吞并奥斯曼帝国之前,也没有办法和俄国人比。

    只要补上经济上的短板,俄罗斯帝国瞬间就会浴火重生,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法奥两国都没有继续放任俄国人继续做大的道理。

    尤其是作为邻居的奥地利,从地缘政治上来看,俄奥两国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百分之百。

    陆军大臣罗萨里奥点了点头:“阁下分析的不错,从逻辑上判断确实是如此。

    但我们现在不可能让俄国人赢得阿富汗战争,即便是短时间的都不行,政治上根本就不允许。

    想要短时间内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必须要让法奥两国放弃对沙皇政府的支持。

    要不然即便是援军抵达,击败了俄国人也没用。俄国人还会源源不断的增兵,就如同普俄战争一样,只要财力物力跟得上,沙皇有得是兵。

    陆军部建议鼓动法国人向中欧扩张,或者是放任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激化法奥矛盾,引爆欧陆战争。”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有效的办法。单纯的挑拨各国关系,各国统治者又不是傻子,根本就不会上当。

    想要人家上当,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益。只要拿出的利益足够大,阴谋就变成了阳谋,明知道有问题还是无法拒绝。

    外交大臣乔治警告道:“放任法奥两国的野心,确实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但是后果呢?

    一旦法奥两国分出了胜负,新的欧陆霸主就诞生了。

    如果赢家是法国人,我们还有可能鼓动欧洲各国掀起新的反法战争;要是奥地利赢得了这场战争,我们可没有能力掀起反奥战争。”

    这个世界用拳头说话不假,可有时候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欧洲各国都不是傻子,不可能被牵着鼻子走。

    法国人向中欧扩张会让大家产生不好的联想,只要引导一下,为了遏制第二个拿破仑诞生,大家有合作的基础。

    奥地利统胜利就不一样了,神圣罗马帝国本身就是存在过的,现在又重新统一,并不属于入侵。

    只要奥皇不斩尽杀绝,保留各邦国存在,大家也不会感到兔死狐悲。

    对小国来说,无论谁做欧洲老大都轮不到自己,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会去拼命。

    陆军大臣罗萨里奥笑道:“阁下多虑了,法奥两国都是大国,哪有这么容易分出胜负。

    这场战争一旦开启,就注定了旷日持久。无论是谁胜谁负,最后都会元气大伤。

    赢家或许有可能成为欧陆霸主,但是输家却死不了。只要我们及时干涉,战败者仍然是欧洲有数的大国。

    在仇恨的力量之下,两国还会长期对抗下去。

    法国人赢得了战争,欧洲大陆的格局就是俄奥同盟对抗法兰西;奥地利赢得了战争,欧洲大陆的格局就是法俄两国对抗奥地利。

    付出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伤亡,仅仅只赢得了名义上的欧陆霸主,哪里有什么赢家。

    况且,你们不觉得法奥两国太强大了一些么?再这么下去,恐怕皇家海军也……”

    这也是法奥两国政府保持克制的原因,毕竟击败对手容易,想要消灭对手难。

    法奥两国都没有能力吞并对方,就算是现在灭了国,仍然会有新的政权诞生,两国对抗的局面不会得到改善。

    除非玩儿种族屠杀,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很遗憾,现在已经是19世纪了,在海外这么干还行,在欧洲大陆这么玩儿,其他国家会干涉的。

    法奥都没有独战群雄的能力,自然要保持克制了。要不然只会两败俱伤,便宜看戏的渔翁。

第一百四十章、经不起考验的外交关系

    国际上风云变幻,弗朗茨已经没有过多关注,现在他正盯着一季度的物价变化清单。

    按照常理来说,战争年代粮食等刚需日用品价格必然会涨价,尤其是欧洲第一原粮出口国被牵扯到了战争中。

    因为战争的缘故,从去年开始俄罗斯帝国对外出口的粮食总量就大幅度减少,光流入奥地利的减少了四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部分缺口被奥地利本土粮食增产的量给抵消了。

    虽然去年才刚刚开始推广钾肥,民间并没有大规模使用,但是奥地利有国有农场啊!

    事实上,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农场数量一直都在减少中。因为管理成本的缘故,很多中小农场都出租给了个人。

    再怎么减少,国有农场占据的土地面积仍然不低。仅计算欧洲部分,国有农场占据的面积已经不足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可是加上其它地区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小亚细亚半岛,除了贵族封地和军功授田外,剩下的耕地基本上都属于国有农场。

    并非弗朗茨愿意搞这么多国有农场,主要是现实需要。政府不安排人接手,奥斯曼遗留下来的农田就要荒废了。

    向民间出售是不可能的,这会削弱军功授田的诱惑力,动摇奥地利的根本。

    除了最初的土地赎买,和开辟殖民地那一段时间外,普通人想要获得土地的最佳方式只有军功授田。

    别问为什么,换谁知道还有一场欧陆大战等着,也必须要提前做准备。

    没有足够的回报,凭什么让士兵卖命?不囤积足够的土地,战后拿什么封赏给士兵?

    欧洲大陆现在可是人烟密集,早就没有什么无主之地,战利品根本就指望不上。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知道国有农场运行成本高,弗朗茨也只能咬牙认了。

    实在是亏损撑不住,还可以承包给个人经营。反正土地属性只要还是国家的,就不影响未来拿出来封赏给个人。

    事实上,法国政府的大农场计划,也是被奥地利给带出来的。

    看到奥地利政府手中有一堆农场,他们跟着效仿的。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奥地利的农场也是勉力支撑。

    因为背后有配套加工企业支撑的缘故,从表面上看起来,奥地利农场都是运营情况良好,每年都能够给政府上缴利润。

    实质上,利润都是农场旗下附属企业贡献的。大多数农场本身只能够保本,直接产生利润的是极少数。

    又不是上市企业,国企财务报表同样是保密的,对外公布也只是公布总利润,具体企业构架、资产配置,外界根本就一无所知。

    落入拿破仑四世眼中,这些都是利好的数据。

    有人提议效仿,那就跟着效仿好了,没有道理奥地利政府能干的事情,法兰西干不了。

    具体内情下面的官僚不报告,深宫内院中的皇帝,怎么可能知道呢?

    尤其是阿尔及利亚之行后,拿破仑四世直接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了——官僚渎职、**上。

    国有农场土地虽多,但是粮食种植面积不大,真正的意义还是带动作用。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聪明人,政府在推广钾肥,国有农场又在大规模使用,自然有人敢冒险了。

    尤其是政府中的官员,最先接受了钾肥,在自家的土地上使用。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奥地利去年粮食产能大幅度提高。

    最终的增产数量,并非农业部估计的百分之三,而是百分之六点七。

    当然,这也包括新增耕地面积,带来的粮食产能增加。

    不要小看这个百分之三点七的误差,以奥地利的粮食产能基数,这就是几百万人一年的口粮。

    加上英法各自的农业计划,增加了殖民地粮食产量,减少了粮食进口。

    最终的结果就是,俄国人粮食出口减少了,国际粮食交易市场的价格不升反降。

    如果说粮食价格下跌,还可以接收。那么纺织品、钢铁等多种商品价格也跟着下跌,这就让弗朗茨看不懂了。

    这可是战争年代,英法两个大国的鏖战,战略物资的价格怎么可能下跌呢?

    拿着手中的文件,弗朗茨难以置信的问:“你们确定这份物价清单没有拿错?”

    经济大臣莱因哈特:“陛下,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确定了,上面统计的确实是一季度的平均物价。

    不光是国内的物价没有上涨,实际上全欧洲都一样。除了去年战争初期物价上涨一波外,一季度的物价是市场恢复了理性。

    英俄战争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我们事先预想中那么大。尤其是对物资的需求量,远比我们计划中少得多。

    英国人暂且不论,他们可以依靠国内生产。俄国人的进口量不足,经济部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沙皇政府提前进行了战争准备,很多物资都是战前购买的,我们去年的出口贸易清单可以证明这一点;

    其二、阿富汗战场上的物资消耗量,远比我们预料中的要小。

    我咨询过参谋部,俄军物资消耗量减少,一方面是受限于阿富汗的地形,不利于重武器展开;另一方面是英军太无能,没有爆发势均力敌的大战。”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无话可说。战争强度不够,物资消耗量自然不高。

    本来消耗量最高的粮食,但是俄国人不缺,根本就不需要进口。英国人又可以从印度筹措,犯不着从欧洲运过去。

    收到英俄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全欧洲的资本家都放开了手脚扩充产能,企图大赚上一笔。

    怎奈产能上去了,两大交战国进口的战略物资却赶不上预期,这就悲剧了。

    自由贸易时代,无论是商品,一旦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就成为了必然。

    要不是英俄战争还在继续,市场的信心没有崩,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叹了一口气后,弗朗茨无奈的说道:“算算时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又快要来了。

    资本家们都幻想着英俄战争是比普俄战争场面更加宏大,一个个都奔着发战争财去的。

    现在的情况非常明显,英俄战争再怎么扩大,也不可能出现几百万大军混战的情况。

    如果现在的局面得不到改变,恐怕这次英俄战争,就是欧洲各国产能过剩的导火索。”

    每一次产能过剩,都是资本家对市场预期的失误。如果是聪明人的话,现在还有机会割肉止损。要是持续到英俄战争结束,那就真的要完犊子了。

    知道归知道,弗朗茨却没有干涉的意思。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除了拉仇恨、背黑锅外不会有任何收益。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产能过剩只是小问题,无非是一次产业洗牌,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麻烦的是最近这段时间,英法俄三国都是小动作不断。尤其是英国人,不断的在我们和法国人直接制造摩擦。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要是次数多了,我们同法国人的关系,可经不起这种考验。

    尤其是前不久,英国政府还非常隐晦的表示,只要我们放弃对俄国人的支持,他们就支持我们统一德意志地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英国人给法国人也有类似的许诺,甚至有可能许诺的更多。”

    不要说法奥关系了,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

    明知道这是英国人的阴谋,但这些矛盾是法奥两国本身就存在的,还是解不开的那种。

    法奥两国政府再怎么压制,心里都会留下疙瘩。日积月累之下,这些矛盾总是会爆发的。

    卡尔首相摇了摇头:“问题的核心不在我们这边,关键要看法国人怎么想。

    如果法国人经不起诱惑,接受了英国人的提议,那么欧陆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按照原来的计划,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只是时间问题,维也纳政府自然可以克制**不去冒险。

    换法兰西就不一样了,中欧战略已经关系到法兰西能不能更进一步的问题。

    如果无法向中欧扩张,现在就是法兰西的巅峰时代,再往后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事实上,法兰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放眼全世界,法兰西国际地位最高、横向对比实力最雄厚的时代是1870~1881年之间。

    随着巴黎革命的一声枪响,法兰西再次元气大伤,现在也不过刚刚恢复过来。

    和英奥相比,法兰西直接浪费了八年时间。如果迟迟无法解决能源问题,未来的情况还会更加糟糕。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法国政府不甘心跌落下去,选择放手一搏,只是时间问题。

    弗朗茨眉头一皱,缓缓说道:“这种情况不得不考虑,我们也要加快备战进度,免得事情发生了措手不及。

    加强对法国政府的监控,一旦发现他们有备战的迹象,必须立即汇报。”

    奥地利的备战工作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为了保密,动作幅度一直都很小。

    毕竟现在不是决战的好时间,奥地利还没有发展到极限,国力仍然在高速增长中。

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灾

    物价下跌不等于企业生产成本下跌,甚至因为人工、工业原材料上涨的因素,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英俄两国提供的均需订单低于市场预期,多个行业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加工制造业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了。

    为了生存下来,大家不得不打价格战。反应快的企业还好,起码在去年战争爆发初期大赚了一笔。

    一季度市场有所回落,总体上来说利润也是不错的。进入二季度过后就悲剧了,一堆幻想着发战争财的家伙加入了进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退出是不可能的,资金已经变成了机械设备、厂房,这个时候离场根本就找不到接盘侠。

    相对而言受冲击最小的是英国企业,政府采购优先国内,无形之中占据了最大的优势。

    大国之中最惨的无疑是法国工商业,英国政府的订单抢不到,俄国的订单又面临着奥地利的竞争。

    法国政府肯给俄国人发放债券,实际上也是为了争夺市场,拿了法郎自然要采购法国商品了。

    即便是如此,也法国工商业也只能拿到一部分日用品订单,利润最大的军工领域根本就竞争不过奥地利。

    不是法国企业不努力,也不是俄国人区别对待,主要是军工体系不一样。

    俄奥武器口径一致,买了可以直接用,后勤维护保养都很方便。

    要是买了法国人的产品,不仅士兵需要重新培训,后勤补给、维护保养更是大问题,战争年代沙皇政府必须要考虑实用性。

    ……

    1890年5月24日,又是一个上市公司公布财报的日子,巴黎证券交易所已经是人山人海。

    从大家有说有笑的表情,就可以知道大家的心情很不错。盼星星盼月亮,才盼的英俄战争爆发,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

    从英俄战争爆发到现在,巴黎股市平均股价涨幅高达23.7%,外贸企业板块涨幅更是一度突破57%,股价翻倍的都不在少数。

    基于普俄战争时期的丰厚回报,大家对英俄战争的期待非常高。尤其是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财报,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物价下跌,抱歉法国民众没有感受到。因为关税壁垒的缘故,法国的物价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年头消息传递又缓慢,资本家都是精明的主,出口收益不及预期、产品积压严重,这些消息自然要严格保密了。

    要是提前走漏了风声,谁给他们接盘呢?这年头的市场监管约等于零,从一季度销售出现问题后,大家就在缓慢减持股份。

    在不断利好的消息下,普通投资者根本就不知道危机已经临近。

    交易所前,一名略中年发福的胖子正拿着一份财经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亚米克斯,在看什么呢?”

    中年胖子亚米克斯略带遗憾的回答道:“财经报纸,海克斯纺织厂正在和俄国人进行谈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又是一笔三千万法郎的大单!

    可惜我胆子小,前些日子听说海克斯纺织厂产品积压严重,退出了一半转而买入了菲多伦机械厂,错过了这一波行情。”

    来人安慰道:“没有关系,菲多伦机械厂也不错。下游市场这么好,企业都在扩充产能,上游设备生产商的业绩又怎么可能差呢?”

    这是最通行的经验,行业一旦好了,整条产业链上的企业都会受益。

    亚米克斯摇了摇头,上游企业会受益不假。但股价涨幅,绝对没有当事企业涨幅大。

    现在是战争时期,凡是和战略物资相关的行业都是利好,怎么可能出现大规模产品积压呢?

    就算是积压,那也是企业囤积居奇啊!想到这里,亚米克斯直接问候传递消息家伙的全家。

    看着满脸笑容的来人,亚米克斯试探性问道:“安东尼,我记得你也买了这支股票,想必这次应该收获不错。”

    安东尼微微一笑:“碰巧赶上了而已,没买多少,也就两万股而已。

    不过亚米克斯,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做我们这行最重要的就是心态,要分析整体市场,根本就没必要关注小道消息。

    资本家又不是傻子,如果产品积压严重,他们早就知道裁员、减产了,哪像现在大街小巷都是招工广告!”

    听到朋友一分析,亚米克斯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仿佛是又亏了一个亿。

    从劳动力市场上判断企业运行情况,这是普通投资者最基础的能力,哪怕股市小白也该知道。

    尤其是对制造业来说,企业大肆招兵买马的时候,绝对是市场最好的时候。

    似乎是意识说过了,安东尼急忙补救道:“好了,亚米克斯。现在等企业耐心公布财报吧,反正都是赚,无非是多少的问题。

    没准机械厂的业绩曹鹏,股价涨幅还在纺织厂之上。要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冒出来的新厂可不少,他们都是需要采购设备的。”

    话音刚落,就听到有人再喊:“这不可能!”

    “这不是真的,一定是在骗我对不对?”

    ……

    随着一家家企业的财报亮相,类似的声音开始不绝于耳。

    意识到了不对,还在人群外围的亚米克斯和安东尼,急忙向交易所中挤去。

    不过这一切都晚了,拿到了财报的股民,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已经开始抛售股票。

    市场上尽是卖单,根本就看不到买单。现场的所有投资者都知道,市场要完蛋了。

    见局势失控,一群早有准备的警察出现在了市场没,开始维护现场秩序。

    截至到当天晚上收盘,巴黎股市直接下跌8.6%,部分个股直接被腰斩。

    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天公布的财报的企业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企业还会在后续一周内公布。

    如果大多数的企业都不及市场预期,那才是真正的灾难,现在只能算是开胃菜。

    只不过这道开胃菜,把巴黎股市大半年的涨幅直接折腾没了一半。

    ……

第一百四十二章、阴谋

    股市上的动荡,很快就波及到了全社会。

    在大幕拉开之前,资本家们为了转移损失,人为制造出市场火爆的行情,现在不需要了。

    窗户纸被捅破后,企业裁员的裁员,减产的减产。经济危机还没开始,失业潮已经先来了。

    原本掩盖的新闻,现在也不需要藏着捏着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所谓的利好完全是凭空捏造。

    所谓的采购订单确实存在,只不过签订合同的不是俄国政府,也不是英国政府,而是一家家刚成立的皮包公司。

    既然是皮包公司,自然代表不了政府的立场。所谓的委托采购,更是假的不能再假了。

    坦率的说,这场游戏并不高明。或许在别的国家,可能出现政府委托公司采购,但是在俄罗斯帝国是万万不可能存在的。

    沙皇政府有最任恼任怨的官僚队伍,这种辛苦的活计,怎么可以外包呢?

    号称是俄罗斯帝国最清廉的采购部,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中间商赚差价,浪费国家财富的事情发生。

    在危机来临前,能够联合众多资本家一起行动,控制主流舆论,人为制造市场繁荣,这些都证明了法国财团力量的强大。

    菲多伦机械厂,作为法国制造业的后起之秀,创立于1867年,现在已经成为法国机械设备的龙头企业。

    工业技术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能够在短短二十年内,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创始人菲多伦男爵是居功甚伟的。

    本该功成名就的菲多伦爵士,此刻正叼着一支雪茄,不断的吞云吐雾。

    秘书低声汇报道:“男爵阁下,最新统计的消息,包括赛德纺织厂、爱多伦罐头厂、艾伦堡纺纱厂,在内的十八家企业要求退货。

    这些退货产品的总价大约在3000万法郎左右,其中还有约657万法郎的尾款,我们至今都没有收到。

    另外还有二十七家未交付机械设备的企业,直接宣布订单违约,不会再支付后续费用。

    这些机械设备,我们早在去年就安排了生产,现在停工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不能找到新的买家,初步估计我们这次的损失会高达5400万法郎,没收的违约金可以充抵大约1400万法郎,最终损失将在4000万法郎上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一名贵族资本家,菲多伦和国内资本界的关系非常一般。

    这次财团策划的撤退行动,菲多伦男爵就被排斥了在外,成为了受害者之一。

    菲多伦机械厂从事的机械设备制造属于上游产业,主要市场都在国内,几乎没有国际订单。

    年迈的菲多伦男爵,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明显不够,事先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英俄战争期间会出现产能过剩。

    一时的判断失误,就酝酿了现在的苦果。企业接了一堆订单,结果不等交付完成,就收到了违约通知。

    停顿了一会儿功夫后,菲多伦男爵狠狠的说道:“告诉他们,退货是不可能的。

    只要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我们就没有退货服务。并且让他们快点儿把后续的尾款给支付了。

    后面违约的订单,按照合同约定,追究他们的违约责任。

    吩咐下去暂停全部订单的生产,派人联系剩下的客户,确定订单能够顺利交付后,再继续组织生产。

    确定违约的订单,能够转移的其它订单中的,立即进行调配。实在是不行,就拆零件用吧!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根本就找不到买家,我们必须要及时止损。”

    机械设备不同于其它产品,一旦生产了出来,还会产生维护成本。积压在手中的时间越长,企业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菲多伦男爵不认为短时间内,市场有回暖的可能。

    问题发生前,可能会被市场上的利好所忽略;问题已经爆发了,菲多伦男爵自然觉察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英俄战争物资消耗不及预期,只是引爆矛盾的焦点。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到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产能过剩不会只是法兰西的问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难以独善其身。

    这年头有资格爆发经济危机的国家,一共那么几个。法兰西的工业生产成本比英奥两国高,在国际竞争中天然处于了劣势。

    现在遇到了危机,最先撑不住的自然是法国企业。打定主意要发战争财的法国财团,成为了最早的受害者。

    只不过这些家伙,反应非常快。在危机爆发前,就开始转移风险,让股民顶了雷。

    这么快引爆危机,不是财团已经吃饱了,主要是市场上快没钱了。

    金本位时代,受制于黄金储备限制,法郎的发行量是有限的,市场上流通的资金更少。

    割韭菜也要韭菜长出来才行,前期的利好已经将散户忽悠了进去。没有逃出来的,实际上已经出不来了。

    现在大家是炒股炒成了股东,再不进行收割,一旦消息泄露那就收割不了啦。

    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菲多伦男爵可以断定,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这场危机会持续一到两年。

    等危机结束,市场开始过暖,需要的时间更长。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机械设备又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

    留着一堆机械设备在手中,简直就是活腻了。不仅要冒血本无归的风险,还会消耗企业宝贵的现金流。

    相当于拆半成品设备,企业损失可能高达生产成本的五六成,继续生产下去就有可能赔上生产的成本一点几倍。

    秘书提醒道:“男爵阁下,此前我们签订的合同中,有过使用不满意,退还部分款项的约定。

    如果……”

    菲多伦男爵不耐烦的打断道:“不要管那么多,如果他们不满意可以去法院起诉。

    到了现在这种地步,我们还怕打官司么?”

    一下子出现了数千万法郎的损失,运行情况良好的菲多伦机械厂,直接被带到了沟里。

    银行催收的电话,已经打得菲多伦男爵快要崩溃。桌上被拔掉电话线的电话,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菲多伦男爵冷冷的说道:“进来!”

    一名中年男子低声道:“男爵阁下,巴黎银行的人来了,正在会客厅休息。”

    话音刚落,就有两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为首一人说道:“抱歉,菲多伦男爵。我们这次冒昧来访,主要是为了……”

    菲多伦男爵直接打断道:“我知道你们是为了什么,不过距离银行贷款到期,还有一个月时间。

    有问题我们到时候再谈,或者是和公关部的人联系,现在请不要打扰我工作。

    谢谢!

    菲克,带两位先生去休息。”

    听了菲多伦男爵的话,菲克的中年男子立即做出一副请的样子,说道:“两位,请跟我来。”

    为首一名中年男子不为所动道:“菲多伦男爵,你误会了。今天我们前来是替你解决问题的,并非提前催收贷款。

    如果方便的话,请给我们半个小时。接下来的谈话,需要保密,我们最好是单独沟通。”

    菲多伦男爵一愣……

第一百四十三章、风波起

    办公室的门再次合上,众人退了出去。两名银行代表一人留在室内,另外一人守在门外,似乎是在禁止其他人靠近偷听。

    菲多伦男爵眉头一皱,这分明是不信任的表现,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糟糕处境,他不得不收敛了自己的火气。

    “说吧,什么事要搞得这么神秘?率先说明,要是想要打机械厂的注意,就不用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机械厂就是我的孩子,就算是再怎么落魄,我也不会交出去的。你们巴黎银行,还没有资格从我手中夺走它!”

    说这话的时候,菲多伦男爵是底气十足。贵族集团的力量虽然衰落了,但依然掌握着法国政府的大权。

    资本家们虽然有钱,但是政治上的发言权,仍然比不上贵族。

    作为贵族中少有的成功商人,菲多伦男爵拥有强大的人脉,一旦发动起来即便是财团也会感到头疼。

    在这种背景下,窥视机械厂的人很多,真正敢付出行动的却非常少。

    中年男子尴尬的一笑:“男爵阁下多虑了,我们怎么敢打你的主意呢?

    最近一个星期,股市连续下跌,市场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这次代表巴黎银行来,就是和你商议度过这场即将爆发的经济危机。”

    毫无疑问,巴黎银行也打过机械厂的主意,只不过发现这是一根硬骨头,肉都在骨头缝里,硬啃的话会硌牙。

    菲多伦男爵翻了翻白眼:“够了,老头子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经济危机是我能够决定的,现在也不会为钱发愁了。”

    突然遭遇大规模违约,机械厂缺少现金流,这是资本市场上人所共知的事情。

    藏是藏不住的,菲多伦男爵没有准备打肿脸充胖子,更没有想过能骗过银行那帮吸血鬼。

    中年男子收敛了笑容,严肃的说道:“男爵阁下,接下来的事情非常重要,如果你决定要听的话,那么就必须要保证谈话的内容不泄露出去。

    我可以保证,接下来聊的内容,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包括现在你遇到的麻烦,都可以迎刃而解。”

    **裸的激将法,不过看在有机会解决资金缺口的份儿上,菲多伦男爵还是决定继续听下去。

    至于要不要保密,那就要看是什么消息了。只要利益足够大,保密就是一个笑话。

    “说吧,如果对我有好处,你还犯得着担心消息泄露么!”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男爵阁下,你应该发现了。现在欧洲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产能过剩,唯独法兰西的损失最大。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工业生产成本太高,没有办法和英奥两国竞争。

    为了解决工业原材料的问题,我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可还是收效甚微。

    主要是能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不得不从国际上购买天价煤,还时常出现供应量不足,各行各业都深受其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希望国内的工商业界能够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发力说服中央政府早日实施中欧战略。

    只要解决了能源问题,国内的工商业,马上就会迎来春天。

    到时候阁下的订单,恐怕可以直接排到几年后,现在违约取消订单的企业,也会求着给你支付尾款。”

    要实施中欧战略,光靠嘴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法国政府肯定要进行扩军备战。到时候国内滞销的战略物资,马上就会消化掉。

    如果奥地利出手干涉,爆发欧陆大战,那么需要的战略物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上游的机械设备生产企业,菲多伦男爵的机械厂自然也是受益者。

    利益虽大,菲多伦男爵却眉头紧锁,沉默了半晌功夫的后才缓缓说道:“你们这是在玩火,一旦发生意外,就会把法兰西帝国毁掉!”

    利益虽然大,可是伴随的风险更大。法国政府的中欧战略,从制定开始就被当成是理想战略。

    从拿破仑三世时代到现在,计划制定已经三十多年了,法国政府仍然没有付诸实施。

    不是大家不想,事实上历届法国政府都想要完成这一伟大战略,关键是实力不允许。

    法兰西虽然强大,可是和欧洲各国联合相比,还是差距悬殊。一旦操作不好,引发新一轮反法战争,那就要命了。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男爵阁下,高风险才有高收益。如果不想冒险,怎么可能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呢?

    况且,现在也是动手的最佳时机。英俄两国在中亚鏖战,互相牵制了起来,这个时候挡在我们前方的拦路石只有一个奥地利。

    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英俄战争一旦结束,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别看最近几年,我们的经济恢复的不错,但是对比欧洲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快要垫底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还会越来越严重。现在采取行动,我们还有几分胜算,越到后面我们的胜算越低。

    事实上,早在1880年普俄战争时期,我们就该采取行动的。可惜因为有些人瞻前顾后,白白浪费了一个机会。”

    单纯从实力对比来看,1880年确实是法兰西挑战欧洲秩序成功率最高的一次。

    紧接着巴黎革命的一声枪响,法兰西的经济遭受了重创,直到现在才恢复过来。

    可惜这不是事情的结束,仅仅是灾难的开始。眼瞅着经济危机,如果想办法度过危机的话,法国经济将再次遭到重创。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光阴完全不值得一提。但是对法兰西来说,浪费的这个十年,却是经济全面掉队的十年。

    早在十几年前,法国本土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英伦三岛,到了现在却被英国人给反超了回来。

    和奥地利对比,经济实力差距更大。再这么折腾下去,或许到了下一个十年,双方的差距就不是以百分点为单位,而是换成了倍。

    这年头大家都低估了经济的重要性,在计算综合国力的时候,经济上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凭借拿破仑时代留下来的威名,经过政府多年的宣传,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法兰西还是世界第一陆军强国、世界第二海军强国,普通民众感受不到压力。

    可是财团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最经济最敏感的。经济繁荣就意味着钱多,要是经济长时间处于劣势地位,也会逐渐拉开他们同英奥资本的实力差距。

    无论是从长远发展,还是短期利益,财团都有推动中欧战略的需求。

    拉拢菲多伦男爵,主要是资本看中他的人脉关系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

    这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够换来的。即便是到了现在,法国财团在政治上的代言人,话语权都不高。

    影响一些小决策还行,想要推动中欧战略,那就必须要争取贵族的支持。

    “唉!”

    叹息一声过后,菲多伦男爵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激烈的心里斗争中。

    知道的越多,烦恼越多。法兰西的现状,根本就瞒不过他们这些精英。越是深入了解,菲多伦男爵越难做出抉择。

    见菲多伦男爵陷入犹豫中,中年男子补充道:“只要阁下肯推动中欧战略,无论最后成功与否,银行的贷款都可以延期到明年。

    如果中欧战略在政府通过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向机械厂提供一笔贷款。”

    “银行的贷款”而不仅仅只是“巴黎银行的贷款”,其中的言外之意菲多伦男爵非常清楚,无非是法国的几大财团在联合推动这一计划。

    不同于贵族和法兰西绑在了一起,一旦帝国毁灭,大家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

    资本家们选择的余地,一直都是非常大的。就算是赌输了,他们同样可以抽身而退去别的国家发展。

    只不过需要从头开始,花费的成本要更高一些。如非必要,大家是不会轻易舍弃法兰西的。

    菲多伦男爵讥讽道:“你们可真大方啊!行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接下来我还有一个会议,就不多留阁下了。”

    被无礼对待了,中年男子也不恼,他知道事情办成,带着满脸笑容冰冰有礼的离开了办公室。

    至始至终,菲多伦男爵都没有问过中年男子的姓名、身份。不是他傲气,而是真的没必要关心一个小人物。

    替政府做决定,推动中欧战略也是犯忌讳的事情。大人物们根本就不会冒头,出来搞串联的都是可有可无的小卒子。

    计划成功也就罢了,万一计划失败,引来了法国政府的敌视,这些小卒子就是现成的替罪羊。

    望了望窗外,许久之后菲多伦男爵接上了电话线,拿出了电话本,开始连线……

    ……

    被游说的不仅仅只是菲多伦男爵,从股灾爆发开始,资本家就在暗地里开始了串联。

    先是工商业界,接着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关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不知不觉间,法国民间舆论也开始发生变化。专家学者们把股灾、失业潮、工人待遇低等一系列问题,都归结到了比德两国炒作煤价上。

    总结起来就是:卑鄙无耻的比德两国,通过抬高煤出口价格,掠夺了法兰西的财富。

    当然,一部分街头小报为了博人眼球,也顺便捎带上了约翰牛。毕竟这年头不列颠才是世界第一煤炭出口国。

    这都是小问题,英法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再多记上一笔也没有关系。

    本着柿子找软捏的原则,专家学者们果断的选择没看见,只是要求政府对比德两国采取强硬手段,避免国家财富流失。

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还是向东?

    随着舆论上敌视比德两国呼声的高涨,民间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

    从巴黎到罗马,法兰西任何一个人口超过五万人的城市,都爆发了游行活动。

    各种乱七八糟的口号不绝于耳,反煤暴利、反失业、要求提高工资待遇、要求政府进一步放开选举权……等等,不管相关还是不相关的社会团体都跳了出来。

    一时间全欧洲,都听到了法国民众的呼声。只不过这种呼声有点儿乱,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

    凡尔赛宫,听着外面民众们撕心裂肺的呐喊,拿破仑四世怒了。

    民意?

    这年头可没有互联网,如果没有人操纵,光靠消息自然传播,三五个月都不一定能够传遍全国,更不可能全国各大城市一起爆发游行示威。

    “警务部给我查,看看是谁在后面捣鬼!”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受人摆布,拿破仑四世也不例外。就算是要实施中欧战略,那也是在他的主导下进行,而不是被人赶鸭子上架。

    警务大臣亚度尼斯忐忑的回答道:“陛下,这次的参与人数很多,资本家、学生、贵族、军方、政府官员等群体均有参与。

    根据警务部掌握的情报,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国内的工商业界,而后迅速蔓延开来。”

    最终的幕后黑手是谁,警务部不得而知,这种明面上的消息,还是能够查到的。

    亚度尼斯的政治头脑还是非常灵光的,从舆论爆发开始,他就开始思考对策了,现在自然是沾手即来。

    法不责众,这是法兰西最大的特色。就连上一次革命的参与者,拿破仑四世都没有办法全部清算,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知道是工商业界干的没用,没有办法锁定最初的元凶,拿破仑四世想要算账都找不到人。

    猛的一拍桌子,拿破仑四世恶狠狠的说道:“该死的财团,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了。”

    既然工商业界主导,那么自然少不了财团发力,把这笔账记在财团身上,没有任何毛病。

    事实上,从波拿巴家族和法国财团的关系一直都不怎么样,因为利益的缘故双方没有少发生矛盾。

    尤其是巴黎革命时期,财团的推波助澜和趁火打劫,更是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别看拿破仑四世让步妥协了,可是心中的那一口怨气却积攒了下来。为了遏制财团壮大,拿破仑四世没少下工夫。

    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财团势力不断在扩大,法兰西这块蛋糕没有做大,新兴势力扩张必然要和既得利益集团发生碰撞。

    波拿巴家族是受农民阶级和贵族阶级支持才复辟成功的,拿破仑四世必然要代表这两个阶级的利益。

    法国财团财力雄厚、影响力大,可政治、军事却是短板,面对掌控政治权力的贵族,明显不是对手。

    想要继续壮大下去,就只能想办法做大蛋糕。

    推动中欧战略就是最好办法,不仅解决了国内工商业发展的短板,还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财团的力量。

    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提醒道:“陛下,追查幕后黑手的问题,我们可以慢慢来。

    最近一段时间,欧洲各国都在不断询问我们关于中欧战略的问题,国内民众的闹腾已经引起了各方的警惕。

    就在上个星期,比利时政府决定再扩编一个预备役军团,一旦计划完成,比利时的总兵力将达到15.4万。

    德意志联邦也召开了邦国会议,乔治一世提出了效仿奥地利实施全民预备役制度,再训练一百五十万预备役出来。

    并且在现有主力部队不变的情况下,常备军增加三十万预备役部队,现在他们正忙着讨论每个邦国的兵力分配问题。

    如果让德国人的计划完成,那么他们实际的常备军数量将超过五十万。极限动员之下比德两国加起来,总兵力将突破两百万。”

    毫无疑问,比德两国是被法国的内部变局给吓着了,在竭尽全力扩充军备。

    真要是让两国完成了计划,将国内所有的青壮都武装了起来,法兰西的中欧战略还能不能实施,就有待商议了。

    “他们公然要撕毁军备协议,就不怕遭到国际社会制裁么?”

    刚刚说完,拿破仑四世就意味到了自己失言。眼瞅着战争就要爆发了,谁还会考虑那么多。

    以欧洲各国警惕法兰西的习惯,多半会对比德两国的扩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乐见其成。

    这种明晃晃的拉偏架行为,对法兰西可谓是非常的不友好。

    停顿了一下,拿破仑四世缓缓说道:“外交部必须要想办法破坏比德两国的扩军行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做出安全保障承诺。”

    不管要不要实施中欧战略,法国政府都必须要打断比德两国的扩军计划,要不然就不是法兰西威胁别人,而是要受人威胁了。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的敌人多呢!万一哪天奥地利说服了比德两国,再拉着瑞士、西班牙一起围攻法兰西怎么办?

    不要说不可能,历史上的反法战争就发生过。现在同样也有可能发生,毕竟周边这些国家都是被他们吊打过的,利益冲突、仇恨基础都是具备的。

    卡雷尔·卡德莱茨苦笑着回答道:“外交部已经采取行动了,但是比德两国根本就不信任我们。

    况且还有奥地利人捣乱,昨天上午弗朗茨还给比德两国政府发去了一封公开信,高度赞扬了两国政府为维护欧洲稳定做出的努力。”

    添乱这种事情,弗朗茨一贯都是最擅长的。鼓动比德两国扩军,对奥地利百利而无一害。

    欧陆战争一旦爆发,首当其冲的比德两国就是奥地利的天然肉盾,无论他们愿不愿意都拦在了法国人东进的道路上。

    要是欧陆战争现在不爆发,奥地利就赢得了继续种田的时间。反正奥地利现在的盘子足够大,近东地区一旦开发出来,靠综合国力直接就可以压死敌人。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如果不能打消比德两国扩军的念头,我们就只能提前启动中欧战略了。

    要不然真让他们把穷兵黩武完成了扩军计划,我们就失去了先机,再想要实施中欧战略就难了。”

    特伦斯·布尔金首相摇了摇头:“问题的关键不在比德两国,他们的扩军计划也只是听起来厉害,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比利时的扩军计划,理论上来说还可以实现,可是他们养的起那么多部队么?

    德意志联邦更不用说,那么多小邦国,可不是所有邦国都和我们有利益冲突。

    真要是爆发了战争,光协调各邦国的军队,都是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对邦国统治者来说,汉诺威这个中央政府同样也是敌人,没有谁愿意轻易交出军队。

    真正麻烦的是奥地利,我们一旦实施中欧战略,奥地利介入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我认为要实施中欧战略,必须要重创奥地利,让他们无力干涉我们的行动。”

    法国人入侵比德两国,奥地利几乎是确定要参战;可是法奥两国爆发战争,比德两国却很有可能中立。

    不要说什么短视,一旦帮奥地利击败了法国人,德意志地区统一就成为了定局,乔治一世这个皇帝就尴尬。

    这种损己利人的事情,乔治一世不可能干。中央政府出头,下面的小邦国也乐得轻松,亲奥只是因为利益,不等于他们就要替奥地利卖命。

    没有德意志联邦,比利时就更不可能参与了。有密约也不行,比利时王国实力有限,根本就掺合不起。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否决道:“首相阁下,你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没有半分可行性。

    我们同奥地利的关系能够维系这么多年,并非是两国关系友好,更不是因为利益冲突小,关键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阿尔比斯山脉是天然边界线。就算是我们能够击败了奥地利人,最后也会止步威尼西亚。

    奥地利可不是什么小国,丢掉了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维也纳政府不可能就此认输,然后我们就要面对源源不断的奥地利军队,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一直和我们耗下去。

    如果只是单独一个奥地利,我们仍然有信心赢得最后的胜利。

    问题是欧洲大陆还有其他国家,西班牙、德意志联邦、比利时、瑞士等国都有可能关键是时刻倒向奥地利。

    尤其是英俄两国,别看他们打得激烈。可是阿富汗的地形限制了他们的发挥,根本就谈不上尽全力。

    除非我们能够保证英俄两国会在阿富汗地区两败俱伤,并且把战争时间拖到两国元气大伤后发动,才有可能避免来自英俄两国的干涉。”

    普俄战争的经典案例,已经让欧洲世界明白,轻易不要和大国开战,尤其是人多的那种。

    在没有办法速战速决的情况下,两个大国开战就是一次自杀式战争,输家固然会赔得底朝天,可是赢家一样会损失惨重。

    单纯从军事上出发,法奥两国要是开战,最好也是在中欧地区打,赢家从比利时借道一路杀过去。

    要是在意大利地区开战,最多也就局部胜利,双方都有阿尔比斯山脉的保护,无法杀进两国的核心领土。

    迎着拿破仑四世期待的目光,卡雷尔·卡德莱茨摇了摇头:“如果和奥地利爆发战争,在分出胜负之前,外交部还有几分把握让欧洲各国保持中立。

    一旦我们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欧洲各国必然会介入进来,并且大都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

    即便是我们的盟友英国人,也不会例外。对英国政府来说,任何打破欧陆平衡的事情,都是不允许发生的。”

    没有办法,历史上的法兰西帝国太强大了,直接强大到没有朋友。

    欧洲各国对波拿巴王朝一直都是万分警惕,有拿破仑的开挂模板在,即便是巴黎革命过后,法兰西损失惨重也没有改变大家的认知。

    ……

第一百四十五章、奥地利的准备

    民间一闹腾,全世界都知道法国人想要干什么了。比德两国开始备战,其它的邻居们也没有闲着。

    瑞士征召五万民兵,进行为期半年的军事训练;西班牙扩编五个步兵师,对外宣布用来镇压殖民地叛乱。

    奥地利政府宣布今年退役官兵延迟半年,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入侵演练。

    尽管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这是针对法国人去的。欧洲大陆的局势突然紧张了起来,处于风暴中心的法国政府就尴尬了。

    解释?

    那是越抹越黑,即便是知道法国人的目标多半是比德两国,但大家还是提高了警惕,就怕法国人玩儿暗度陈仓。

    受欧洲局势紧张的影响,奥地利外交部热闹了起来。欧洲各国纷纷表明立场,希望奥地利能够制衡法兰西的野心。

    对千篇一律的外交辞令,弗朗茨向来都不感冒,随手翻了翻后,皱着眉头问道:“有没有实质上的内容?

    这种没有意义的精神支持,只能拿出去糊弄小孩子,对我们来说没有丝毫意义。”

    具体支持没有提,反正都在支持奥地利和法国人对抗,最好是法奥两国打个两败俱伤,大家好过安心日子。

    外交照会中自然没有后面的内容,不过弗朗茨也是会脑补的。平心而论,这并不算过分。

    要是易位而处,在欧洲各国的立场上,弗朗茨也会鼓动法奥两国自相残杀。

    无意义的支持,也比没有的好。至少证明奥地利的人缘还不错,没有被大家孤立。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鼓舞士气,增加己方的正义性,在舆论上取得优势。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有!巴登公国邀请我们驻军,联合防御法军入侵;比利时提议三国进行一次军事演习,震慑法国人的野心。”

    自古以来,邀请外**队入驻,都是一件政治风险非常大的事情。

    巴登绕开中央政府邀请奥地利驻军,弗朗茨还是微微一惊。不过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又不觉得奇怪了。

    尽管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了数十年,可是招牌却没有倒下,尤其是民族主义崛起之后,神圣罗马帝国更是大德意志思想的法理基础。

    一般来说反对外**队进驻的主力就是民族主义,可是在巴登的民族主义眼中同为德意志民族的一员,奥地利也是自己人。

    内部隐患没了,外部的德意志联邦政府根本就无权干涉巴登的内政,中央政府要是不满,那就派兵来守边疆好了。

    帝国议会还在进行中,各邦国为了兵力分配正吵得不可开交,作为中央政府的汉诺威防御莱茵兰地区都有压力,再增援巴登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除了这些因素外,巴登政府敢邀请奥地利驻军的最核心因素还是因为两国之间的姻亲关系。

    奥地利吞了谁,也不可能翻脸不认人吞了巴登,要不然哈布斯堡王朝就没法在贵族圈子里混了。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摇了摇头:“这两个提议都不现实。在这个时候驻军巴登,不仅会刺激法国人,还会恶化我们同德意志联邦的关系。

    一旦法国人东进,德意志联邦就是最好的肉盾,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鼓动他们去和法国人死磕,而不是替他们去扛法国人的压力。

    比利时的演习计划更不靠谱,参与演习的部队太多费钱,法国人毕竟还没打过来,他们又没有勇气主动去寻找法国人的晦气。

    参与的部队少了,不仅震慑不了法国人,恐怕还会激发法国人的野心。没准法国政府先下手为强,直接干掉参与演习的部队。”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借口。归根结底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弗朗茨不愿意当冤大头,冲在抗法第一线。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别看现在大家说得漂亮,真要是击败了法国人,大家防御的对象就变成奥地利了。

    与其出力不讨好,还不如坐在家中静待局势发展。等比德两国遭到法国人的毒打之后,再出手帮忙情况又大不相同。

    卡尔首相忧心忡忡道:“法国的局势变化的太突然,有些让人看不懂,总感觉背后有人在操控。

    法国人受舆论引导,刺激到了他们的自尊心,主张对比德两国采取强硬措施,还可以理解。

    可意大利人跑去凑什么热闹?我可不相信,他们对法国政府有这么强的归属感。”

    法国真正吞并意大利还不到二十年,老一辈都还活着,年轻一代也是那个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谈归属感就是一个笑话。

    波拿巴家族出自意大利不错,可他们的根基太浅,在意大利地区根本就没什么实力。

    除了拿破仑时代留下的影响力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影响力要转化为实力,没有人配合是无法完成的。

    原本支持法国政府的意大利资本家,因为在和法国资本竞争的过程中失利,直接被推到了对立面。

    如果不是震慑于法兰西的强大,意大利地区早就狼烟四起了。起码被架空的那几个邦国王室,都想要夺回权力。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意大利地区的问题,驻罗马使馆已经搞清楚了。

    背后有意大利独立组织的影子,他们参与进来就是为了挑起欧陆战争,为意大利地区独立创造机会。

    从活动经费来源上看,苗头直接指向了英国人。结合目前的国际局势,英国政府确实有挑起欧陆战争的动机。”

    活动经费最好查,意大利独立组织共有两大金主,奥地利政府没出钱,那一定是英国政府掏的腰包。

    别的国家就算是有心也没胆,万一消息泄露了,挑起欧陆战争的锅扣下来,那是能压死人的。

    财政大臣马克-利奥-冯-约瑟夫:“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战争还有可能避免么?

    如果可能的话,最后把时间再往后推十年,哪怕是五年也行,到时候我们就能够一次性打死法国人。”

    一次性解决法国人,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反法战争都没有能够真正解决掉法兰西,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在欧洲大陆,击败一个国家容易,要彻底解决一个国家难。战场上要付出的代价姑且不论,关键是国际干涉。

    法兰西这种欧洲大国,要是不能一次性解决,留下来就是后患无穷。

    奥地利没有无视欧洲各国干涉的实力,这就意味着和法国人干一仗过后,西边会多一个死敌。

    要不然的话,早在巴黎革命时期,奥地利就对法国人落井下石了,根本不用等到现在。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这个问题恐怕要问法国人。如果他们要实施中欧战略,这场战争就无法避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仅仅只是震慑,恐怕不能打消法国人的野心。”

    奥地利的近东开发计划已经初露真容,普通人的感受不深,却瞒不过精明的政客。

    沙皇政府被忽悠到了中亚,一半是因为要收复中亚,洗刷之前耻辱;另一半则是被逼无奈。

    眼瞅着奥地利这个邻居日渐壮大,俄罗斯帝国却在每况愈下,任谁都会感受到压力。

    如果没有选择,那么俄奥两国肯定会分道扬镳,最后因为战略冲突走上对立面。

    结果这个时候英国人送上门了,本来准备收复中亚后就停手的沙皇政府,见英军废材后,没有抵御住印度的诱惑冲上去。

    从战略上来说,沙皇政府的决策没有错。在陆地上打英国人,绝对比打奥地利胜算更高;击败英国人能够获得的收益,也比击败奥地利的收益大。

    反正只要吞并了印度,俄罗斯帝国的短板就补上了,自然不用忌惮奥地利。

    俄国人主动出击,英国人被动应战,大国之中有闲功夫就剩下法奥两国了。

    产能危机爆发后,英国人一挑拨,损失惨重的法国利益集团、野心家们就忍不住了。

    问题被挑明了,政客们想当鸵鸟都不行。不完成中欧战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法兰西就会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沉默了许久的弗朗茨,缓缓开口道:“不用期待了,到了现在这一步,法国政府已经没得选择了。

    除非法国政府都是一群没有丝毫野心,只想着混吃等死的家伙,要不然战争早晚都会爆发。

    从现在开始,国内进入三级戒备状态。所有军工企业,从现在开始全部都要运转起来。

    各地政府对辖区内的退役官兵登记造册,政府要保证在战争爆发后一周内,能够动员出五十万预备役。

    命令中东总督、东非总督做好一级战备,一旦法国人入侵中欧,就夺取苏伊士运河和埃及。

    通知各邦国政府,下个月11日召开帝国会议,商议抵御法军入侵的问题。”

    不管法国人的进攻方向在哪儿,反正弗朗茨都打定注意,奔着苏伊士运河去。

    至于非洲其它地区,不是战略要地,又有茫茫沙漠阻隔,弗朗茨暂时没兴趣。

    对维也纳政府来说,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既是灾难也是机遇。

    在此之前,维也纳政府只拿到了发钞权和关税,军队指挥权那是皇帝的,中央政府无权插手。

    司法体系虽然统一了,但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不受外界干扰,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司法体系独立在政府之外,包括法院、反贪局等司法部门,都只需要向皇帝负责。

    这种背景下,对高度自治的邦国政府,中央政府自然是无能为力。

    除了通过经济手段影响外,维也纳政府从来没有给邦国政府下达过正式行政命令。

    理论上来说,如果邦国政府搞得天怒人怨,中央政府也是可以介入的。

    遗憾的是享受到了扩张的红利,最近这些年奥地利整体上经济发展的都不错,各邦国政府的声誉都不错,中央政府根本就没有介入的机会。

    现在不一样了,一旦战争爆发。邦国政府就没有办法拒绝中央政府的统合了,尤其是地处一线的邦国,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他们可顶不住。

    具体怎么干,那是内阁和邦国政府之间的问题。权力斗争从来都是争出来的,原地不动是不会有人给送上门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搅屎棍上线

    邻居们都开始备战,法国政府自然是没得选择了。到了现在这一步,就算是不发动战争,法国政府也只能跟着备战。

    反正拿破仑四世是不相信所谓的睦邻友好,以法兰西和周边各国的关系,一旦实力出现失衡,分分钟就有人打上门来。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弱小就是最大的原罪,何况大家本来就有仇呢?

    自古以来,扩军都被认为是战争的前奏,法国政府的行动再次加剧了大家的恐慌,一时间欧洲大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伦敦

    英外交大臣乔治指着墙上的欧洲地图说道:“计划进行到现在,总体上还是顺利的。

    虽然没有鼓动奥地利出兵统一德意志地区,但是法国人已经上钩了。

    受局势紧张的影响,巴黎政府已经开始大扩军,踏出了这一步再想回头就不可能了。

    唯一麻烦的是牵扯进来的国家太多,法国政府的外交实在是太垃圾,一个盟友都没有找到,就连西班牙人都没拉住。

    按照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出手帮忙的话,战争爆发后奥地利有很大可能组建反法联军,拉着比、德、瑞、西等国一起围攻法国人。”

    扩军备战可不是儿戏,尤其是在局势紧张的时候。政府一扩军,就给外界释放了一个战争信号。

    资本家会加大对军工相关领域的投资,原有的军工企业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产能。

    法兰西可是刚刚爆发产能过剩和失业潮的,借着战争的风口,企业满血复活、工人重新找到了工作。

    想要停下脚步,资本家们首先就不会答应,真金白银投下去了不能看不到回报;好不容易再就业的工人,同样也不会答应。

    在利益的推动下,爆发战争是早晚的事情。法国政府能够决定的无非是和谁打,从什么地方开始打。

    格莱斯顿首相点了点头,法国人没有盟友,这是英法能够结盟的基础。

    只不过想现在这种,一动就引发所有邻居同时警惕,还是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我记得西班牙政府是法国人扶持的,最近十几年法西关系一直都很不错,他们没有道理倒向奥地利吧?”

    西班牙爆发革命后,波旁王室流亡到了法国。拿破仑三世和波旁王朝做了交易,以扶持阿方索十二世上位为代价,换取了波旁王朝不给他添乱。

    阿方索十二世上位后,法西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外界一直怀疑法西两国在暗地里有一份盟约。

    这样的关系,在没有特别大的利益冲突下,两国翻脸的可能性非常小。

    乔治解释道:“法西关系确实友好了一段时间,但是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大。

    尤其是阿方索十二世死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摄政,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本的亲法改为亲奥。

    现在的法西关系,只是面上还能够维持,远远够不上盟友关系。

    就在上个星期,奥地利还向西班牙政府提供了一笔两千万神盾的无息贷款。拿到了这笔贷款后,西班牙政府第一时间宣布扩编五个步兵师。

    不光是西班牙,最近一个月内奥地利先后向比利时、德意志联邦、瑞士三国发放了金额不等的贷款。

    在这方面法国政府反应的非常迟钝,事情发生后他们也没有采取正确措施拉拢各国,反而派人去警告、威胁。”

    作为好邻居,法西两国从来都没少打仗,这方面哈布斯堡王朝也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

    不过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已经谈不上什么仇恨,令西班牙人记忆犹新的还是反法战争。

    如果说英国人击败了无敌舰队的神话,将西班牙从海上霸主之位上拉了下来,那么拿破仑就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终结者。

    墨西哥、中美洲、秘鲁、哥伦比亚、智利、巴拉圭等十几个国家,上千万平方土地都是因为反法战争而独立的。

    要说西班牙人没有怨气,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只不过法兰西势大,西班牙势弱内部矛盾又一堆,不得不忍下来。

    再怎么隐忍,有这笔仇恨在法西关系就好不了。阿方索十二世活着的时候,因为复辟之恩的缘故,双方的关系还不错。

    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摄政后,没有了亲法的君主,国内反法的声音自然就高涨了起来。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光从这方面来看,法国政府的做法并没有错。

    他们本身和邻居的关系就不好,想拉拢盟友,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

    仅仅只是许诺利益,大家根本就不会相信,拼财力他们又不是奥地利的对手。

    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法军的赫赫威名,拉拢不了这些国家,就震慑住这些国家好了。

    反正都是一堆墙头草,只要法兰西保持足够的强势,这些家伙就不敢妄动。

    况且,法国政府强势惯了,要是突然放下身段去拉拢各国,反而会让大家产生不好的想法。”

    这是公道话,拉盟友真不是法兰西的强项,要在这上面和奥地利拼,除了劳神费力外,很难有实质性作用,还不如武力震慑有效。

    格莱斯顿眉头一皱,法国人的处境比事先预想中的还要糟糕,武力震慑确实有效,可万一要是法奥两国在战场上僵持不下,这些国家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弗朗茨对盟友的大方,可是举世闻名的,尤其是在慷他人之慨的时候,那绝对是没话说。

    “外交部必须要想办法让各国保持中立,要不然五国联手,法国人根本就没有丝毫胜算!”

    法国人有信心,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宣传,政府高层都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潜意识里就认为法兰西陆军天下无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格莱斯顿对法军的战斗力就没有那么自信,在他的印象中法兰西陆军确实是天下第一,但是第一不等于无敌。

    蚁多也能咬死象,单对单法兰西对奥地利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要是再多添几个对手进去,仗就没法打了。

    不列颠要得是法奥两败俱伤,可不是为了让奥地利趁势而起,现在不得不拉偏架。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这很难办到,除非法国人从意大利地区进攻奥地利,我们有办法让各国保持中立。

    要不然的话,我们只能让西班牙保持中立,最多再加一个瑞士。

    他们是中立国,只要法国人不主动找事,外交部有把握说服瑞士政府中立。”

    没有办法的事情,法奥对上就是因为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法国人要侵吞他们的国土,让比德两国中立根本就不可能。

    格莱斯顿首相无奈的点了点头,本来比德两国还是他们扶持的小弟,现在为了帝国的利益也不得不舍弃了。

    想到这里,格莱斯顿又头疼了起来。比德两国都是哥达王朝的一份子,要是法国人战败也就罢了,万一法国人赢得了战争,哥达王朝的损失就大得去了。

    要是知道这次事件是他策划的,估计维多利亚女王砍死他的心都有了,现在格莱斯顿都不敢去王宫。

第一百四十七章、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

    拿破仑三世吞并撒丁王国后,流亡到伦敦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组建了撒丁流亡政府。

    后来法国人吞并意大利剩余地区,为了意大利反法运动的需要,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被动成为了领袖。

    原因非常简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无所有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有和法国人死磕到底的勇气。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邦国王室就不一样了。虽然被法国人夺走了国家,可名义上还挂着王冠,每年可以领取一笔年金。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大家都非常不满,却没有跳出来和法国人死磕的勇气,只是在暗地里搞小动作。

    最初的撒丁独立组织只有英国人支持,组织构架总体上还是稳定的。后来扩大成为了意大利独立组织,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奥地利也成为了独立组织的支持者,多了一个金主,很多事情就变得复杂化了。

    1878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死后,年仅9岁的儿子继承王位,一个小屁孩自然没有能力平息内部矛盾。

    意大利独立组织名存实亡,渐渐分成了四波,分别代表着撒丁王国、教皇国、那不勒斯、托斯卡纳四个邦国。

    意大利独立运动也因此陷入了低潮,即便是巴黎革命爆发后,他们跟着发动起义,也只是昙花一现。

    狮象搏兔,亦用全力。欧洲战争爆发在即,弗朗茨自然要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

    意大利独立组织的实力虽弱,但是他们在意大利人中的号召力强啊!

    想想看,法奥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法军中的意大利士兵突然撂挑子不干了,那个画面有多么喜剧。

    毫无疑问,意大利独立组织中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自然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嫡系撒丁独立组织。

    别看撒丁王国已经被法国人吞并了,法皇头上还多了一定王冠,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才是欧洲公认的撒丁国王。

    不管法兰西多强大,非法抢来的王冠,欧洲贵族圈就是不承认。这方面弗朗茨也是居功甚伟的,哈布斯堡家族可是带头否认波拿巴家族对撒丁王位的合法性。

    伦敦郊外一座庄园内,一老一少两名男子正在钓鱼。看得出来两人都心不在焉,水上的悬浮物不断的被拉扯,也没有理会。

    奥地利驻伦敦公使乔纳斯:“陛下,欧陆战争爆发在即,你复国的机会来了。”

    年轻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微微一笑:“那也仅仅只是机会,法国人的实力依旧强大。

    意大利想要摆脱法兰西的统治,还是非常困难。除非贵国能够在战场上重创法国人,要不然就凭独立组织的实力,根本就是送死。”

    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争议的焦点。

    乔纳斯希望意大利独立组织能够先发动起义,动摇法国人的军心,以增加奥军在战场上的胜算。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则希望奥地利先在战场上击败法国人,独立组织再发动起义。

    乔纳斯摇了摇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警惕,他是理解的,撒丁国王和奥地利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要是赶走了法国人,又迎来了奥地利,那就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了。

    “陛下,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不付出代价,就获得民族独立,那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也理解的心情,但是你应该知道奥地利从来不亏待盟友。

    既然做出的承诺,要支持贵国独立,我们就会履行约定。

    不过奥地利也讲究等价交换,付出多少代价,就拿走多少战利品。

    如果你们等大局已定再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将无法保证贵国的领土完整。”

    这是**裸的“威胁”,显然乔纳斯是认定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不可能和法国人合作,想要复国就必须获得奥地利的支持。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脸色大变,倒底还是太年轻,无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公使阁下,保证意大利地区的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底线!要是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没得谈了。”

    乔纳斯公使提醒道:“陛下,你只是撒丁国王,并没有资格代表其他三个邦国。

    事实上,我们已经三国代表达成了协议,现在和你谈的只是撒丁国王。”

    这年头意大利只是一个地名,现在国际上承认的是四个邦国,意大利独立组织那是草台班子,不具备任何法律意义。

    听到这个答案,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脸色越发难看了。

    作为意大利独立组织的领袖,原本他以为赶走法国人后,自己就是意大利国王了。

    然而,现实非常打脸。乔纳斯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意大利独立组织代表不了什么,奥地利承认的只是撒丁、教皇国、那不勒斯、托斯卡纳。

    奥地利不承认,意大利国王自然无从谈起。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非常的不甘心,可惜他没有翻脸的底气。

    他不愿意和奥地利合作,下面有得是人愿意。别以为独立组织成员就有多么清高了,人都是要吃饭的。

    作为国王即便是流亡海外,同样可以过灯红酒绿的生活,可是下面的追随者就悲剧了。

    即便是身家厚实的,这么多年折腾下来,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家境贫寒的已经在伦敦找工作上班了,依靠独立组织下发的那点儿补助金,早就把人给饿死了。

    这么多年下来,昔日的热血少年,早就被生活磨去轮廓,复国是他们翻身的唯一机会。

    无论是意大利,还是撒丁国王,只要能力建立政权,他们就能够摇身一变成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谁都不会撒手。谁要是挡了大家的路,谁就是大家的敌人,即便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这个名义上的领袖也不例外。

    停顿了一会儿,调整思绪过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缓缓说道:“公使阁下,我们可以想办法牵制法国人,但以我们的实力并没有直接和法军对抗的能力。”

    见目的达成了,乔纳斯微笑着回答道:“陛下,请放心奥地利是不会坑朋友的。

    战争爆发后,你们只需要在后方搞搞破坏,影响法军的后勤运输就行了,并不需要直接上战场。

    比如说:散播谣言,动摇法国人的军心;号召意大利人不要为法国人卖命;破坏道路桥梁、组织工人罢工……

    为了减少损失,你们也可以号召民众非暴力不合作,这些都是贡献。”

    听到乔纳斯的解释,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松了一口气,喊口号什么的他们最在行了,独立组织的短板在于军事上。

    只要不和法国人战斗,在后方搞搞破坏,他们还是能行的。

    停顿了一下,乔纳斯公使又补充道:“你们为这场战争做出的贡献,将决定你们战后获得的收益。

    只要做出的贡献足够大,领土、战争赔款都会有的。原来撒丁国王和法国人存在争议的领土,你们也有机会拿回来。”

    这不是画大饼,只要赢得了战争,无论是他们的表现怎么样,存在争议的领土都会划个撒丁王国。

    奥地利没有吞并法兰西的胃口,战后法奥两国的仇恨肯定会加深,甚至有可能数十年都解不开。

    为了西线的稳定,奥地利政府必须要削弱法国。除了意大利地区能够独立外,法兰西的本土实际上还是很稳定的,根本就拆分就不了。

    即便是强行拆分,要不了几年也会重新统一,弗朗茨不可能去做无用功。

    这种背景下,除了拉上周边的邻居一起瓜分外,奥地利政府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况且,瓜分的也不仅仅只是土地,还有与之伴随的仇恨。

    拿了法国人的地,就只能和法国人死磕下去。除了抱奥地利的大腿外,根本就别无选择。

    没有任何犹豫,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果断的回答道:“公使阁下放心,我们尽全力给法国人添乱的!”

    条件已经非常优厚了,比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之前预料的要好得多,奥地利没有打撒丁王国领土的主意。

    唯一遗憾的是,奥地利反对他统一意大利地区,不过这对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来说问题不大。

    从出生就开始流亡,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是饱经沧桑,虽然年少却不中二。

    ……

第一百四十八章、墙头草

    伯尔尼,受欧洲局势紧张的影响,瑞士这个中立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作为“欧洲屋脊“的瑞士,并非后世键盘侠们认为的战略位置不重要。

    恰恰相反,位于西欧中心的瑞士,东接奥地利、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巴登和符腾堡,自古以来就是欧洲重要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因为多山的缘故,瑞士拥有很多战略要地,比如说:圣哥大、圣伯纳德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欧陆战争爆发在即,作为中立国的瑞士成为了风暴的中心,怎么站队成为了一个难题。

    作为轮值主席的本哈德·海默,非常不幸的赶上了。唯一令他欣慰的是现在各国还是以利诱为主,没有直接逼迫他们站队。

    这是必然的结果,瑞士易守难攻,又有大名鼎鼎的瑞士雇佣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根硬骨头。

    在全民皆兵的体制下,瑞士还是有可能拉出三五十万部队的。尽管现在的瑞士还是一个穷**丝,这么多部队的武器装备都凑不齐。

    可只要站了队,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法奥两国都不会嫌己方的兵多。

    本哈德·海默解释道:“公使阁下,瑞士是一个中立国,我们是不会参与欧陆纷争的。”

    类似的话,本哈德·海默已经不知道说过多少遍,可是前来拜访的人仍然是络绎不绝。

    在大多数人看来,他这是在待价而沽,只有本哈德·海默自己清楚,他是真的不愿意让瑞士参与欧陆纷争。

    没有办法,瑞士的家底实在是太薄了。固守本土还可以借助地利优势,参加战争主动出击,那就只能硬拼了。

    对瑞士这样的小国来说,参与法奥纷争,赢了收益有限,输了家底儿赔净,完全是得不偿失。

    奥地利公使埃利·德卡兹摇了摇头:“元首阁下,不要说得这么绝对。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大家都是迫不得已。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不愿意进行这场战争,但是法国人不答应。

    法国人的野心有多大,想必你是清楚的。如果我们现在不站出来阻止,任由他们向中欧扩张,未来必定会深受其害。”

    本哈德·海默沉默不语,内心深处他已经进行过了无数次吐槽。本质上来说,法国人的野心也是奥地利放纵出来的。

    如果不是奥地利当年放纵法国人南吞意大利,也没有今天这个牛逼哄哄的法兰西帝国,自然也不会有现在的烦恼。

    想归想,说出来是万万不可能的。现在瑞士也需要奥地利顶上去,要不然等法国人吞并比利时和莱茵兰地区后,瑞士就真的危险了。

    “公使阁下,遏制法国人扩张确实非常重要,但我们的实力有限,实在是没有能力掺合这场战争。”

    参战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参战。遏制法国人的行动,我们在精神上支持就行了。

    本哈德·海默的拒绝,埃利·德卡兹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仅仅只是为了遏制法兰西扩张,还不足以令瑞士人卖命。

    “那好吧,如果贵国不愿意参战的话,可以先行中立。

    只要在关键时刻放开关卡,让我们的军队过去,打法国人一个措手不及就行了。

    作为回报,战后贵国可以获得孔泰地区。如果贵国肯出兵的话,还可以获得萨瓦地区。”

    不得不承认,在利益分配上奥地利是非常大方的。即便是打定主意要中立的本哈德·海默,也不经有些动心了。

    孔泰地区包含杜省、汝拉省、上索恩省和贝尔福地方省,总面积高达16202平方公里,相当于五分之二个瑞士。

    要是再加上萨瓦地区,那就是大半个瑞士的领土。这已经是极限了,再多送给瑞士他们吃不下去。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本哈德·海默还是抵御住了诱惑。利益再大,那也是击败法国人之后的事情,要是战场上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奥地利一方明显是大占优势,但是架不住法军威名远播。

    拿破仑当年也是在劣势之下,击败反法联军的,谁也不知道法国人会不会复制先祖的奇迹,本哈德·海默不敢跟着冒险。

    “抱歉,公使阁下。我们对法国人的领土没有野心,瑞士只是一个小国,从来都没有想过对外扩张。”

    必须要拒绝,这个时候要是优柔寡断,传出去就是瑞士窥视法兰西的领土,要是让法国人知道了,瑞士政府可兜不住。

    埃利·德卡兹笑道:“元首阁下,不用担心。战后法国人自顾不暇,根本就不可能向贵国索要这些土地。

    要知道,法国人的领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抢来的,战后肯定会物归原主。

    比如说:意大利地区的各邦国会重新独立,他们夺取西班牙的上比利牛斯需要归还,侵占德意志地区的洛林、阿尔萨斯也要归还,北部的……

    如果贵国担心安全问题,奥地利完全可以给你们提供保护,战后我们还会签订一份共同遏制法兰西的条约。”

    听了埃利·德卡兹的解释,本哈德·海默的心乱了。如果让奥地利的计划成功,现在的**兰西帝国,至少会缩水一半。

    只要各国能够履约,法兰西将失去重新崛起的可能。就算是拿破仑复生也不行,邻居们不会给他做大的机会。

    如果只是这些,瑞士也是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本哈德·海默完全没有理由反对。

    可是伴随着分赃的同时,也奠定了奥地利的欧陆霸主地位,这就不是本哈德·海默想要看到了。

    奥地利现在看似人畜无害,很少在欧洲大陆搞事情,但谁也不能成为欧陆霸主的奥地利同样会这么安分。

    万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奥地利打起了瑞士的主意,他们就危险了。

    别说不可能,这里可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祖地,几乎历届哈布斯堡君主都在打这里的主意。

    冷静下来后,本哈德·海默断然拒绝道:“公使阁下,瑞士是一个中立国,早在维也纳会议时期就确定了下来。

    这是我们的根本国策,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尽管你的提议很诱人,但我们还是只能遗憾的拒绝。

    不过你放心,在遏制法兰西的问题上,我们还是和贵国站在一起的,今天的谈话绝对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拒绝归拒绝,本哈德·海默还是不想得罪奥地利。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奥地利多半会赢。

    没有那么多理由,就凭刚才那份计划,奥地利就占据了优势。

    法国人虽然强大,可是架不住敌人多啊!一旦欧陆战争爆发,法兰西要面临的就是内忧外患。

    见事不可为,埃利·德卡兹没有继续勉强,摆摆手道:“那好吧,贵国不愿意参战、借道我们也不勉强。

    不过出于打击法兰西的需要,我希望战争爆发后,贵国在贸易上能够给法国人设置障碍。”

    现在谈不拢,不等于未来也谈不拢。等反法联军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再来拉瑞士入伙,难度就要低的多。

    实在是不行,大不了威逼利诱。小国都是墙头草,所谓的原则,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

    犹豫了一会儿后,本哈德·海默回答道:“设置贸易障碍,这没有问题。

    法兰西不是自由贸易体系中的一员,不适用自由贸易原则。战争爆发后,我们可以禁止战略物资流入法兰西。”

    口头上的承诺,本哈德·海默没有压力。战略物资禁运,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要是反法联军优势明显,那就真的对法禁运。站在胜利者一边是小国的生存本能,根本就不需要考虑。

    要是双方僵持不下,那就名义上禁止,暗地里走私,两边都可以交代过去。

    反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239/ 第一时间欣赏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新海所写的《神圣罗马帝国》为转载作品,神圣罗马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圣罗马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圣罗马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圣罗马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圣罗马帝国介绍:
一部奥地利的复兴之路,一部哈布斯堡家族的奋斗史!!!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复兴了!!!已完本老书《地中海霸主之路》,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神圣罗马帝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圣罗马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