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赵公子TXT下载赵公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赵公子全文阅读

作者:半城流烟     赵公子txt下载     赵公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一章 项燕

    山阳城内,蒙骜、蒙武父子相对而立。

    相比起二十万楚军,十万魏军明显实力更弱,按理来讲蒙骜应该先攻打魏军。

    然魏军统帅乃名将廉颇,想要在廉颇这等名将身上讨便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看似强大的楚军,反而会是秦军的突破口。

    楚国虽强,奈何楚国缺乏骁勇善战的名将,楚国贵族也大多奢靡无度,缺乏秦、赵将领那种彪悍特质。

    历史上列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吕不韦也正是选择先击溃强大的楚军,这才使得联军崩溃。

    楚军营寨,舞乐齐鸣。

    哪怕楚军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似春申君这等楚国贵族,仍旧没有忘记享受。

    十几个楚国高级将领,全都身穿锦衣,满脸含笑的举着酒爵,朝着附近之人敬酒。

    营帐正中央,气质婉约的楚女载歌载舞,那曼妙惹人遐想的娇躯,看得不少楚国将领双目放光。

    “将军,现在乃战争状态,如此恐怕有些不妥?”

    好在楚**中,倒也并非全是这些沉溺酒色的贵族,亦有将门出身的项燕出言提醒(前面搞错了,项燕是项羽爷爷,据推测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左右)。

    此时的项燕,虽继承家族爵位,却也没有太过显赫的战绩,若非出身不凡,根本没有资格入列席中。

    本来兴致大好的春申君黄歇,听到了项燕的声音,笑容当即僵在了脸上。

    其余醉眼朦胧的众楚将,闻言心中亦是有些不快。

    按照楚国传统,贵族出行哪怕是在军中,欣赏歌舞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今日却被一个不满三十岁之人当众提及,楚国诸将心中又岂会高兴?

    “此番楚、魏联军共有三十万人,山阳秦军只有十万,还被我等团团围困于城中。”

    “将士们长途跋涉,早就疲惫不堪,喝酒放松一下自无不可,汝初临战阵,岂会知晓其中缘故?”

    好在黄歇顾念项燕家世,倒也没有出言呵斥,只是隐晦的警告一番。

    不曾想,项燕好似没有听出黄歇的言下之意,起身朗声道:“楚、魏联军虽有三十万,却分兵六处围困山阳,若是我等防备松懈,蒙骜孤注一掷领兵来攻,又当如何?”

    项燕自幼喜读兵书,再加上出身将门世家,又对秦国多年辱楚抱有极大恨意,故此严于律己,年纪轻轻就暗中发誓,早晚必定率领楚国王师攻秦,一雪怀王之耻。

    故此,哪怕项燕亦为楚国贵族,却少了楚国贵族那种奢靡,多了份军人的铁血与肃杀。

    “砰!”

    黄歇闻言,却是猛然将手中酒杯拍在了案几上,脸色无比阴沉。

    黄歇作为仅存的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又是楚国国相,早就名满天下,登上了人生巅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黄歇在楚国地位仅次于楚王,就连楚国宗室都得给黄歇几分薄面。

    已经很久,没有人敢直面顶撞黄歇了。

    “那么汝以为,本相当如何行事?”

    此时,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酒杯,就连正在献舞的歌姬们,也都停了下来缓缓退出去。

    营帐内,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所有人都知道,春申君黄歇发怒了。

    项燕虽是一名较为纯粹的武将,却也并非不通人情世故,如何看不出自己惹怒了黄歇。

    然而,有时候明知这样做不太好,可是为了大局着想,也必须去那么做。

    楚与秦交战多年,不知受了多少屈辱,项燕作为楚国将门世家的继承人,自然有义务去拯救这个国家。

    他双手抱拳,朗声道:“两军对垒,身为将领当以身作则,保持头脑清醒,否则敌军来攻之时,没有将军指挥,士卒纵然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

    ”依末将之见,相国当撤掉酒席、歌舞,并且下令军中禁酒。“

    “营寨虽然建立,许多地方却也有不少漏洞,为了主帅以及三军将士安危着想,当加固营寨,并且砍掉营寨前面那片树林,让营寨内视野变得开阔,免得有敌军藏匿林中,趁夜发动袭击。”

    “除此之外,从营寨起至方圆三十里距离,当广派斥候监查各地,如此无论是城中秦军发动突袭,亦或是韩国援兵意图入城,我军都能提前掌握情报,从容应对!”

    项燕昂首挺胸,侃侃而谈,所说事情虽然简单易懂,却也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军事防备措施。

    这些楚国将领虽然奢靡,大多也自幼读书,对于兵法之道并非完全不知,他们听完项燕的建议之后,哪怕心中仍然有些不太高兴,却也没有人出言反驳。

    毕竟,项燕所建议之事,对于楚军而言都是有利无弊。

    黄歇脸上愤怒之色缓缓收敛,转而开始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

    对于项燕,黄歇以前并不熟悉,此番项燕能够跟随大军出征,也是楚王特意安排的缘故。

    为此,黄歇还特意询问楚王,为何要如此安排。

    楚王却是说,长公主芈芙与赵嘉书信中,都提到过项燕此人,特别是平岐君赵嘉,称项燕乃大将之才,早晚必为楚国栋梁。

    如今的赵嘉,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对方识人之能,更是天下闻名。

    有了赵嘉的举荐,再加上项羽本就出身将门,其先辈更是战功赫赫,楚王索性令其随军出征,也想要看看这位备受赵嘉推崇之人,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若果真如赵嘉所说那般,楚王不介意逐渐推项燕上位。

    毕竟,楚国力虽强,却缺乏闻名天下的将领,就连黄歇等人,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楚国的确应该开始培养年轻人。

    想到了楚王对自己说过的话,黄歇沉声道:“既如此,本相给予汝调动兵马之权,汝可以凭借手中之权,任意派遣斥候外出侦查或是调整营寨防御。”

    黄歇的反应,出乎了所有人预料,就连项燕也感觉不可思议。

    震惊过后,项燕当即单膝跪地,抱拳喝道:“多谢相国信任,项燕绝对会将营寨打造得固如金汤!”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成皋

    “大父,楚军正在砍伐西南营寨前面那块树林!“

    蒙恬握剑匆匆走进屋内,对着正在查看军情的蒙骜说道,声音有些急切。

    昨天晚上,蒙恬已经得知了蒙骜的打算,故始终派人盯着西南楚军动向,不曾想果然发现了对秦军不利之事。

    按照蒙骜的策略,最好是趁着夜色突袭西南楚军营寨,擒获楚国统帅黄歇,使得楚、魏联军崩溃。

    西南楚军营寨前面那块树林,正是秦军的最佳隐蔽地点。

    可是现在,楚军正在砍伐那片树林,看样子还是准备将树林砍伐一空,那时西南楚军营寨前面一望无垠,根本没有任何可以隐蔽的地方,更不用说是突袭那处营寨了。

    蒙骜闻言眉头微皱,不自觉放下了手中军情。

    “除此之外,楚军可还有其余动向?”

    蒙恬答曰:“楚军自营寨起派出了大量斥候,将方圆三十里都纳入了侦查范围,屡次截杀我方出城侦查之斥候。”

    “现如今,想要侦查西南楚军营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蒙骜闻言,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蒙骜才嘶哑着嗓子说道:“楚军其余几个方向营寨,可曾有变化。”

    “未有!”

    蒙骜起身,背着双手在屋内来回走动着,最终叹道:“看来楚**中亦有能人,要么是对方看穿了吾所定之策,要么就是对方治军严谨,未雨绸缪。”

    叹息完毕,蒙骜停住了脚步,转身对着蒙恬说道:“集中兵力突击楚军西南营寨,擒获楚相黄歇之策已然失败,为今之计当速速突围,否则待粮尽之日,我等皆死于城中也!”

    不得不说,蒙骜亦是果决之人,发现计划难以成功以后,就准备突围。

    是夜,月朗星稀。

    楚军西部营寨,此时虽然仍旧灯火通明,大多数楚军却已经沉沉睡去,就连负责巡夜之人,也都开着小差。

    正如黄歇所言那般,楚军长途奔袭而来,又刚刚建立营寨,将士们的确疲惫不堪,入夜没多久便沉沉睡去。

    楚军为了困死秦军,分别建立了四个营寨,西方这处营寨共有四万楚军。

    项燕虽然负责楚军西南营寨防务,却没有资格指挥楚军西部营寨,以致这里防备仍旧十分松懈。

    “杀啊!”

    忽然间,震天喊杀声打破了夜晚的平静,秦军拨开鹿角、拆毁木墙,冲入楚军西部营寨四处放火。

    大意没有防备的楚军,顿时乱成了一锅粥,被冲进来的秦军冲的七零八落。

    “将军有令,往前冲锋,休要恋战!”

    “将军有令,往前冲锋,休要恋战!”

    由于秦军特有的军功授爵制度,让秦军对于杀敌砍人头这件事非常热衷。

    以至于,本来只被下令冲破楚军营寨突围的秦军,看到楚军如此不堪一击以后,不少秦国士卒都忘记了主帅命令,反而开始冲入各个营帐击杀楚军。

    眼看局势逐渐失控,若秦军继续在楚军营寨内恋战,待其余各处楚、魏兵马抵达以后,秦军再想撤退可就不容易了。

    于是乎,蒙骜当即派出军法官四处宣扬军令,连续斩杀了百余不听军令的秦国士卒,并将他们人头高高悬起,这才威慑住了杀红眼的秦军。

    就这样,蒙骜率领秦军击破楚军营寨,并没有过多恋战,很快就凿穿了楚军营寨,带着十万秦军扬长而去。

    待黄歇、廉颇领军来援之际,已经追不上秦军的脚步了。

    好在秦军急着突围不敢恋战,楚军除了营寨被毁以外,伤亡倒也不算太大。

    “好险!”

    春申君黄歇看着被付之一炬的营寨,以及营寨内狼狈不堪的楚国士卒,震怒之余也感到侥幸。

    这处营寨的惨状,也让黄歇联想到,假如没有项燕的严密防守,秦军若是攻打楚军西南营寨,哪怕那里有七万楚军,结局也不见得会比这里好。

    那个时候,蒙骜可就未必会仓促突围,极有可能会直接杀入主帅营寨,擒杀黄歇这个楚军主帅。

    黄歇越想越觉得后怕,继而对于项燕这个毛头小子,反而产生了感激之情。

    却说蒙骜带领秦军突围以后,尚未抵达野王,就得知李牧、赵嘉合兵一处,双方共计二十一万大军,从长平自丹水南下,直扑野王。

    野王曾经也是一座无比牢固的大城,可惜前段时间韩军死守此地,在秦军不分昼夜的猛攻之下,野王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四周城墙残破,不少地方都倒塌了。

    最为重要的是,城中没有粮草。

    念及于此,蒙骜准备不返回野王,反而领兵南下朝着韩国都城而去。

    韩王得知秦军动向,担心秦军抵达新郑以后,将韩国都据为己有,当即又急又怒,令韩军北上,在成皋拦住蒙骜去路。

    说起成皋,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

    若是提起虎牢关,恐怕稍微熟悉历史之人,都知晓这个地方。

    成皋,正是后来的虎牢关。

    此地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韩国南阳郡北方门户。

    蒙骜所率十万秦军在成皋受阻,遂派遣使者面见韩王,请求韩军放秦军通行。

    依蒙骜所言:秦军内无粮草,外有追兵,若是韩王不让秦军南下,秦军要么被联军所破,要么只能返回秦国,任由韩国独自抵挡赵、楚、魏三国联军。

    韩王急召满朝文武商议,最终决定放蒙骜等人入成皋。

    只不过,韩王却要提前与蒙骜约法三章。

    第一,成皋乃韩国战略重地,城内粮草堆积如山,韩军可以供给秦军粮草,却要保证对粮草的完全掌控,秦军不得觊觎。

    第二,若三国联军来犯,北门交由秦军把守,负责抵御联军,保证韩国土地不被联军占据。

    第三,成皋南门由韩军把守,秦军未经允许不得靠近南门,更不得擅自跨越成皋南门南下。

    这三条约定,都表明了韩王对秦军的极不信任。

    奈何蒙骜若不想此时退回秦国,也只能接受韩王的要求,进驻成皋至少能够让秦军不再为粮草发愁。

    更何况,秦军真要进驻了成皋,也就由不得韩人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三城

    虎牢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历史上此地发生了两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其一乃是楚汉之间爆发的成皋之战,象棋上面的楚河汉界,也就是距离成皋不远位置的鸿沟水。

    那场战争,奠定了刘邦统一天下的基础。

    第二场战争更为夸张与惊悚,乃李世民主导的武牢之战。

    李世明率领三千五百骑兵占据虎牢关,切断了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诸侯之间联系,最终凭借手中三千余人,大破窦建德麾下三十万大军,就连窦建德都被擒获。

    而此时,蒙骜所率领十万的秦军,却被拦在了成皋城下。

    ”魏将军,韩王不是已经同意让吾等入城么,为何会突然反悔?“

    蒙毅进入成皋城内,看着满脸堆笑的韩文,脸色非常难看。

    秦军为了进驻成皋,已经奔袭数日,军中粮草几乎消耗殆尽,却没想到秦军抵达成皋之际,却被韩文率兵挡在了城下。

    “成皋狭小,不能容纳十万秦军。”

    “大王有意让蒙骜将军分兵驻守荥阳、平皋,好与成皋形成掎角之势。“

    “少将军但请放心,至于贵军所需粮草辎重,我等自会按照约定供应,绝不会亏待了秦军!”

    蒙毅眼看韩文无论如何都不让秦军入城,当即辞别了韩文,花费重金在成皋内多方打听,这才得知事情缘由。

    原来,就在秦军奔赴成皋之际,韩相张平却是被赵嘉释放,返回了韩国新郑。

    张平向韩王进言,希望韩王能够背秦盟赵,前后夹击击破蒙骜所率十万秦军,好在韩王畏惧秦国强大的国力,再加上韩国太子在秦国为质,韩王也担心自己背盟以后太子会遭受牵连。

    正是为此,韩王才没有采纳张平建议。

    随即,张平又劝谏韩王:“成皋乃南阳郡北部门户,虽然大王与蒙骜有所约定,也难保蒙骜不会仗着秦军势大,进驻成皋以后就占据粮仓,扼住韩国咽喉。”

    “大王纵不愿背秦盟赵,也不应该放秦军入成皋啊!”

    韩王被张平说动,这才出尔反尔,让韩文领兵在成皋挡住秦军,不让蒙骜等人入城。

    蒙毅探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匆匆出了成皋,返回秦军营寨,将此事禀报蒙骜。

    “你是说,张平被赵嘉放回了韩国?”

    蒙骜没有恼怒于韩王的出尔反尔,却是对张平被放回韩国这件事情非常在意,脸色也变得十分凝重。

    对于赵嘉,蒙骜向来戒备有加。

    更何况,韩相张平向来主张合纵抵御秦国,如今张平顺利返回韩国,秦、韩联盟就不那么稳固了。

    如今韩王不让秦军进驻成皋,秦军自己又缺乏粮草。

    假如蒙骜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韩人身上,待秦军粮草彻底消耗殆尽之时,一旦韩王出尔反尔,拒绝向秦军供应粮草,十万秦军就算不被活活饿死,也会被即将到来的三国联军剿灭。

    他转头看向蒙毅,脸色严肃的说道:“汝再入成皋,就说若韩人不让秦军入城,还请韩文将军先借给我等些许粮草,好让我等返回秦国。”

    蒙毅闻言,当即有些犹豫的问道:“大父真准备领兵撤回秦国?”

    蒙毅知晓蒙氏如今处境并不算好,假如此战能够大获全胜,纵然是以樊於期、张唐二人为主导,蒙氏在秦国境地也会好过一些。

    如果现在就撤兵返回秦国,恐怕蒙氏在秦国真的没有容身之地了。

    蒙骜闻言,却是叹道:“不能率兵进驻成皋,也就相当于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韩人身上,韩人信守承诺供给粮草还好,若出尔反尔,汝可知有何后果?”

    “为了避免那种事情发生,必须让秦军进驻成皋,否则也只能领兵撤回秦国了。”

    蒙毅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再次往成皋而去。

    成皋城,将军府。

    韩文得知蒙毅来意以后,脸上当即露出了惊慌之色,说道:“若秦军撤回秦国,韩如何能够挡住三国联军?”

    蒙毅冷笑道:“韩王毁诺在先,既不允许秦军入成皋,我等也只能撤回秦国。”

    韩文闻言,当即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此时,帷幕后面却是忽然转出一人,韩文看到那人以后,急忙上前行礼:“末将见过相国!”

    蒙毅听着韩文对那人的称呼,当即心中微动,出声道:“阁下莫非就是韩相张平。”

    那人答曰:“正是。”

    张平也没有过多客套,踱步走到了蒙毅身前,沉声道:“恕本相直言,成皋乃韩国北方门户,若秦军进驻成皋反客为主,韩国再也无险可挡秦军。”

    “正是考虑到此,本相才会让大王做出毁诺之举。”

    蒙毅沉声道:“既如此,还请韩相暂借些许粮草于我军,我等好撤回秦国。”

    张平闻言,却是摇头道:“秦军若果真撤回秦国,那么本相也只能上奏大王,让韩国背秦盟赵,否则仅凭兵微将寡之韩国,绝无可能挡住三国联军!”

    蒙毅沉默了。

    若果真如此,哪怕有韩国太子在秦国为人质,韩王为了整个韩国安危着想,说不得也会背秦盟赵。

    有了韩国的加入,联军势必会如虎添翼,秦国可就真的有麻烦了,导致这件事情发生的蒙氏麻烦更大。

    “既然张相直言,那么吾亦直说,正如张相信不过秦军,我等亦信不过韩人,张相不让秦军入成皋,若秦军于三国联军交战之际粮尽,张相不提供粮草辎重,岂不置十万秦军于死地?”

    “如此,要么我等先撤回秦国,待后续援兵抵达之际再出兵韩国与联军作战,要么还请张相提前提供给我军足够粮草!”

    张平摇头道:“成皋内虽有存粮,却难以供给十万秦军所用,还需不断从南方各城运输粮草,绝不可能提前提供给十万秦军足够粮草。”

    蒙毅闻言,当即长揖道:“既如此,蒙毅这就返回,让大父率领秦军返回秦国!”

    言毕,蒙毅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就走。

    也不怪蒙毅如此。

    早在秦、韩结盟之际,秦国已经打听到了,成皋粮草堆积如山,绝对能够供给十万秦军月余。

    可是如今,张平却说成皋粮草不足。

    对方如此说,要么是真的有心想要毁诺,将秦军置于危险境地,要么就是想要通过粮草挟制秦军。

    无论是哪种情况,蒙骜都不可能让张平计谋得逞,蒙毅这才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

    “且慢!”

    就在蒙毅走到门口之际,却是听到了张平的声音。

    “既然双方都有不得不如此做之理由,何不想出一个折中办法,令双方都满意呢?”

    蒙毅停住脚步,缓缓转过头,问道:“如何折中?”

    张平侃侃而谈:“我等不愿让秦军入成皋者,莫过于担忧秦军反客为主,仗着兵强马壮转而占据成皋耳。”

    “蒙骜将军所虑者,莫过于担忧我韩人毁诺,待秦军粮尽以后不提供秦军粮草罢了。”

    “如今城中有三万韩国守军,蒙骜将军可派遣三千秦军进驻成皋,用以监督吾等供给蒙骜将军粮草。“

    “若吾等毁诺,城内三千秦军完全可以与蒙骜将军里应外合,强行攻克成皋!”

    蒙毅闻言,却是目光闪动,觉得这个这种办法倒也不错,只是他很快就冷笑道:“既然张相信不过秦军,难道就不担心三千秦军进驻成皋以后,即可与城外秦军里应外合,将成皋纳为秦国所有?”

    张平却是大笑道:“若十万秦军全部进驻成皋,吾等自然毫无反抗余地,假如城内只有三千秦军,纵然与城外秦军里应外合,我韩人虽守不住成皋,却有时间将城内粮草付之一炬!”

    “彼时,纵然蒙骜将军拿下成皋,没有粮草又能如何?”

    蒙毅听到这里,当即感觉心中伐寒冷,继而说道:“三千秦军根本不够,至少要有五千秦军,且粮草堆积处必须有两千秦军把守。”

    蒙毅提议让两千秦军把守成皋粮草,也是担心韩人做出玉石俱焚之事,将城内粮草付之一炬。

    张平沉吟半晌,也看出了蒙毅心中所想,当即说道:“粮草不能全部由秦军把守,应当由两**卒共同看管,如此亦能相互监督。”

    “且粮草归我韩国,秦军有看守之权,对于粮草之进出却不能过问!“

    蒙毅闻言,当即道:“此事我尚且不能做主,还需先返回营寨禀报大父,方能给相国回信。”

    秦军营寨。

    蒙骜听完蒙毅的禀报,当即皱着眉头在营帐内来回走动着,脸上满是挣扎之色。

    蒙毅的提议,虽然能够将秦军被断粮的危险降到最低,却也多少存在着些许风险,假如韩人不顾成皋与城中粮草,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过很快,蒙骜就释然了。

    有了两千秦军看守粮草,韩人纵然心怀异心,也很难将粮草全部运走或者焚毁。

    秦军只要获得部分粮草,拖延到援军抵达,自然能够改变如今局势。

    最为重要的是,蒙骜迫于国内局势,若非逼不得已,断然不愿此时领兵撤回秦国。

    “汝再入成皋,先探查一下城内粮草存量,若粮草充足,汝就答应张平所提条件,吾自会派遣五千精锐入住成皋,另外分兵把守荥阳、平皋二城。”

    “有此二城与成皋依为犄角,倒也符合防守之道!”

    蒙毅领命而去,第三次进入成皋,当张平得知蒙毅想要先探查粮草存量以后,倒也没有刻意为难,亲自带着蒙毅前去储粮仓库。

    当蒙毅看着城内,那一个个堆积满粮食的大仓库以后,脸上表情由震惊逐渐转为喜悦。

    他知道,此番韩人铤而走险毁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只因成皋内粮草堆积如山,足够十万秦军半年所用,哪怕是强大的秦国,想要积攒如此多粮草,也并非容易之事。

    虽说韩国富裕,却也绝不可能平白损失这么多粮草。

    此时,蒙毅也终于有些明白,张平为何执意不让秦军大规模进入成皋了。

    若是蒙骜率领十万秦军进驻成皋,看到了如此多粮草,哪怕本来没准备占据成皋,也有极大可能会见粮起意,反客为主夺取成皋。

    毕竟,如此多粮草,的确有资格令蒙骜出尔反尔,哪怕为此将韩国推向三国联军,也在所不惜!

    蒙毅为了验查粮食真假,每到一个仓库,都会随机打开几个袋子,发现袋子内果然是粮草无疑以后,这才彻底放心。

    “张相,吾这就禀报大父,令其派遣五千秦军进驻成皋!”

    成皋内粮草堆积如山的消息,也让蒙骜这位沙场老将感到震惊,他眼神不停闪烁着,有心想要夺取成皋,将城内粮草据为己有。

    可惜思量再三,蒙骜终究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城内有五千秦军,若是里应外合之下,韩人的确守不住成皋,却有可能将那些堆积如山的粮草付之一炬。

    既如此,蒙骜也只能按捺住心中贪念,准备规规矩矩与韩国联盟。

    “阿毅,汝与汝兄先行返回秦国吧。”

    蒙毅闻言,有些错愕的问道:“为何?”

    蒙骜抬头看着蒙毅,叹道:“此战凶险,我蒙氏祖孙三代都在军中,若不幸战败,蒙氏岂不从此绝后?”

    “你们两人,今晚便返回秦国,顺便将此地军情带给相国。”

    蒙毅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是看到了蒙骜那坚毅的面容以后,终究还是垂首应诺。

    就这样,蒙恬、蒙毅两兄弟离开营寨,提前返回秦国。

    蒙骜为了万无一失,还派遣骁勇善战的蒙武,带领五千精锐秦军进驻成皋,其中两千秦军与韩军混杂着看守粮草,蒙武自己却是统帅三千精锐,驻扎在距离成皋北门不远的位置。

    至于蒙骜本人,却是统率五万人进驻平皋。

    平皋,位于黄河以北,济水以东,正好处于成皋正北方,除了城池、山势没有成皋那么险峻以外,战略重要性丝毫不在成皋之下。

    此地,亦是秦军狙击三国联军的第一道防线。

    令有两万兵马却被蒙骜派往荥阳。

    荥阳依山傍水,乃成皋东北门户,也是历史上楚汉相争之时的主战场,其战略位置可见一斑。

    荥阳东部的旎然水,更是一道天然屏障。

    有了成皋、平皋、荥阳这三座重城互为犄角,哪怕三国联军人多势众,蒙骜也有信心能够挡住。

    至于剩余兵马,却被蒙骜谨慎的布置在了成皋城下。

第二百一十五章 蒙武之死

    平皋,建于水边平阔之地。

    作为联军南下的首要目标,蒙骜亲自率领五万秦军驻扎于此,严阵以待。

    三国联军现已汇合,李牧所率赵军十五万,赵嘉所率赵军六万,黄歇所率楚军近二十万,廉颇所率魏军十万,共计五十一万大军。

    如今三国联军兵分四处,廉颇统帅十万魏军围困荥阳,黄歇率领二十万楚军围困平皋,李牧率领十五万赵军围困成皋,赵嘉率领六万赵军攻温县。

    温县乃秦国城池,建于黄河北岸,位于平皋西方,乃秦、韩交通之要道,赵嘉若能攻克温县,即可断绝秦国与蒙骜之间联系,纵然樊於期率领三十万秦军抵达,想要短时间攻克温县,也并不那么容易。

    平皋城内,蒙骜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秦军,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失算了啊。”

    “粮草未能及时运到,平皋如何能够挡住二十万楚军?”

    所谓成皋、平皋、荥阳三城互为犄角,在联军那庞大的数量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今联军分兵四处,已经三座城池团团围住,蒙武想要向平皋城内运粮,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之事。

    若平皋城内粮尽,蒙骜所率领的五万秦军,也就不战自溃。

    蒙骜本以为,自己亲自领兵驻守平皋,联军肯定会不惜代价发起猛攻,擒获自己这个秦军主帅,可惜蒙骜失算了。

    李牧围困成皋之举,变相切断了成皋对平皋的粮草运输。

    成皋城下,战旗猎猎。

    “开城门!”

    蒙武率领麾下三千秦军,与城门口韩军对峙,脸上杀机腾腾。

    如今战局骤变,不仅位于平皋的蒙骜由于缺粮,将会陷入危险境地,就算是城外两万秦军,面对李牧统帅的十五万大军,情况也是危在旦夕。

    为今之计,只能打开城门让城外秦军入城,然后再联合荥阳秦军,相助平皋蒙骜突围,秦军才有生还可能。

    可就在如此紧要关头,张平却是带着城内韩军,死死堵在了成皋北门,不让蒙武打开城门,蒙武又岂能不怒?

    张平遥遥看着暴怒的蒙武,冷声说道:“城外有十五万赵军,此时打开城门,假如赵军尾随秦军之后攻入成皋,又当如何?”

    “且你我两方早就有过约定,只能允许五千秦军进驻成皋,将军若执意开门,休怪我等无情!“

    言毕,张平高高举起了右手,在城门口严阵以待的韩军见状,纷纷拉满了弓弦,箭矢全部对准蒙武。

    蒙武见状,脸色变得越发阴沉,只是碍于韩军势大,哪怕心中怒火万丈,也只能暗自忍耐。

    “既然张相不放城外秦军入城,那么还请打开城门,让吾等出去支援袍泽!”

    张平再次坚决摇头道:“无论如何,城门都绝对不能开!”

    而此时,越来越多的韩军朝着城门口聚集,隐隐将蒙武等人都包围了起来。

    就在蒙武还想继续与张平理论之际,成皋粮仓所在位置忽然传来了喊杀声,蒙武当即瞳孔剧烈收缩起来。

    “汝等早与联军有所勾结!”

    到了这个时候,蒙武终于反应过来,顿时感觉背脊发凉。

    事实上,早在联军围困平皋之前,蒙骜就要求蒙武运输粮草抵达平皋,作为储备。

    那个时候,张平倒也没有为难蒙武,也没有卡着粮食不给秦军,反而十分大方的运输了可供五万秦军半月之用的粮草。

    却没想到,这些粮草尚未抵达平皋城下,就被王翦所率领的赵国骑兵偷袭,继而一把火将粮草付之一炬。

    粮草被毁,蒙武再度请求张平拨给平皋粮草,并且准备亲自带兵运粮。

    然而,由于前番运输粮草主力亦为秦军,张平这次却没有那么好说话,非但没有大方拨给秦军粮草,甚至还向蒙武兴师问罪。

    蒙武好不容易应付完毕,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张平再次答应运输粮草给平皋。

    得到了张平的许诺,蒙武就准备调动成皋城外秦军,亲自前去运粮,可惜就在蒙武准备完毕之时,张平却没有如约奉上粮草,反而朝着后面推诿再三。

    蒙武等了几日仍旧没有结果,当即怒火中烧,甚至以攻打成皋作为威胁,张平迫不得已这才妥协,开始调拨粮草。

    没想到,就在粮草调拨完毕,准备运往平皋之际,三国联军已然抵达。

    毫无疑问,张平再次毁诺。

    不过这一次,就连蒙武也没有办法说些什么,只因张平所言有理有据,此时运输粮草前往平皋,无疑是将粮草拱手让给联军。

    毫不夸张的说,蒙骜如今陷入此等危险境地,与蒙武未能及时运粮前往平皋有莫大关系。

    归根究底,还是张平一再推脱之举,才耽误了蒙武的运粮计划。

    想通一切的蒙武,只感觉热血涌上大脑,手握长剑大声咆哮,恨不能将张平撕成碎片。

    “放箭!”

    张平也听到了来自粮仓那边的喊杀声,终于也不惜继续掩饰下去,直接下令攻击秦军。

    “啾啾啾!”

    随着张平命令的下达,无数弓弩纷纷朝着秦军激射而去,站在最前面的蒙武正是首当其冲。

    蒙武此番领兵前来要求韩军打开城门,也只是抱着恐吓心思,并未想过双方真会爆发冲突,故此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保护将军!”

    跟在蒙武身边的那些秦国将士,看到对面密密麻麻射来的箭矢以后,惊恐之余纷纷挡在了蒙武身前。

    “噗噗噗!”

    箭矢宛若雨点般掉落,秦军距离韩人弓弩手距离如此之近,也根本没有提前作出防备,再加上韩国本来就擅长制造弓弩,射出来的箭矢劲道十足。

    一轮箭雨落下,秦军顿时伤亡惨重,蒙武身前那些将士倒地以后,蒙武疯狂挥舞手中宝剑打掉几支箭矢以后,终究还是未能发生奇迹,被十几道箭矢射成了刺猬。

    “蒙武已死,诸君随我杀敌!”

    张平猛然拔出了腰中佩剑,遥指前面被射得七零八落的秦军,厉声高呼。

    “杀尽秦军!”

    韩军见秦军主帅被杀,亦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朝前面冲去。

第二百一十六章 暴行

    天空阴沉的可怕,方才还是晴空万里,刹那间却风云变色,电闪雷鸣。

    成皋城内,鲜血被大雨冲刷着,汇成血水流走,蒙武以及众多秦军尸体,都浸泡在雨水中,显得如此凄凉。

    将军百战死,壮士无归期。

    战争便是如此残酷,任凭你骁勇善战,若是遭逢败绩,也难保不会横尸战场。

    “开城门,杀秦贼!”

    城内秦军已经被解决,哪怕五千秦军都乃精锐之师,可惜城中韩军有三万之众,在以有心攻无备的情况下,五千秦军很快被剿灭。

    张平看着被乱箭射死的蒙武,想到了这些年秦国对韩国的压迫,顿时感觉郁积心中多年的闷气,也消散了不少。

    而此时,李牧正率领十五万赵军猛攻秦军营寨,两万余秦军苦苦支撑,营寨终究还是被攻克了。

    当张平率领韩军出城与赵军汇合之际,城外两万余秦军几乎已经被彻底击溃。

    “将军,秦贼已灭,如今天降暴雨,不如先让士卒们入城避雨吧!”

    张平走到李牧身边,看着这位赵国冉冉升起的名将,根本不敢摆相国架子,满脸堆笑的邀请赵军进驻成皋。

    赵军的这种待遇,不知比秦军好了多少。

    须知,此前蒙骜费尽心机,派遣蒙毅几乎说破了嘴皮,最后才在威逼利诱之下,张平这才松口让五千秦军进驻成皋。

    可是如今,李牧尚且没有提出要求,张平就迫不及待亲自前来迎接赵军入城,这种区别对待,不可谓不讽刺。

    事实上,张平有此举动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此前蒙骜仰仗韩人粮草,气势上明显处于弱势,且秦国苦韩久矣,韩人对于秦人都抱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更何况,那个时候秦国面对三国联军,压力无比巨大,韩国作为秦国必须争取的盟友,自然可以拿捏蒙骜。

    可是如今,韩国背秦之举已经彻底得罪了秦国,若不与作为合纵中心的赵国搞好关系,纵然盟军不攻打韩国,待战争结束以后,韩国也难以承受秦国的怒火。

    为今之计,韩国也只能紧抱赵国大腿,争取将秦国打残,才能除掉韩国的后顾之忧。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向来记恨叛徒甚于敌人了。

    只因叛徒知道,以前的盟友会恨自己入骨,所以想要将以前的盟友彻底打垮,才能不再提醒吊胆。

    “多谢张相体谅,不过只需把受伤将士带入城中医治即可,这雨虽然来的急,却也去的快,也正好可以为士卒们解解暑意。“

    “如今战事紧张,只有趁着秦军主力未至之际,歼灭蒙骜麾下十万秦军,方能打击秦军士气,削弱秦国国力。”

    “吾将率领兵马赶往荥阳,荥阳以前乃是韩国领地,城内官吏、豪族、百姓皆为韩人,此番破荥阳之战,还需张相相助!”

    张平看着雷厉风行的李牧,再想想韩国那些武将拖沓的模样,顿时心生羡慕。

    好在张平也并非无智之人,也知晓越早歼灭蒙骜麾下的十万秦军,才能越快整合四国联军,才有充足时间准备与秦军主力的决战。

    “将军请放心,本相早在秦军入荥阳、平皋之前,就已经在这两座城内布下众多暗子,只要一声令下,两座城池旦夕可破!”

    李牧闻言大喜,道:“既如此,还请张相派人与廉颇将军里应外合攻下荥阳,相信以廉颇将军之统兵才能,又有城中内应相助,破城不在话下。”

    “我就不再赶往荥阳,这就统兵十万北上平皋与春申君汇合。”

    张平闻言,有些疑惑的问道:“将军麾下有十五万赵军,若只统兵十万北上平皋,另外五万又当如何安置?”

    李牧叹道:“此番攻打秦军营寨虽然大获全胜,士卒们伤亡亦不在少数,其中五万士卒多少带伤,不便正面与秦军交战,还是将他们留在成皋由司马都尉统帅,与韩军一起押运粮草吧。”

    张平脸色有些僵硬。

    才开始张平邀请李牧入城之时,对方断然拒绝,张平还觉得李牧放心韩国。

    不曾想,李牧居然来了这么一出。

    十五万赵军攻打区区两万人驻守的秦军营寨,若是能够伤亡五万,张平却无论如何也不相信。

    说白了,还是李牧信不过韩国,不想重蹈蒙骜覆辙,这才故意夸大了赵人伤亡数量,留下五万人进驻成皋,整个韩国对于赵国而言,也就等于不设防。

    那个时候,联军无论是要调动韩国兵马还是粮草,韩国都没有底气拒绝。

    深吸一口气,张平脸上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说道:“既如此,那李牧将军就放心离去吧,本相自会照料好五万赵国伤兵。”

    李牧转头看着张平,脸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此战不仅关乎赵国生死存亡,对于韩、魏两国亦是如此,联军若败,天下各国再也无法阻挡秦军东出,韩国必然首当其冲。”

    “此战,各国都当倾尽全力,杀出一个朗朗乾坤,还望张相多多劝说韩王!”

    言毕,李牧朝着张平郑重一礼,继而转头看着已经逐渐停歇的暴雨,大声吼道:“北上平皋!”

    张平目送李牧离去,想起了对方临走前的那番话,不由暗自苦笑。

    韩作为小国,根本经受不起太大损失,故每次与各国合纵攻秦,几乎都是处于打酱油状态,根本没有尽全力。

    李牧之言,既是劝解,也是暗中警告。

    “司马都尉,还请随我入城!”

    回过神来的张平,转头看着赵嘉麾下心腹爱将司马尚,脸上再次堆起了笑容。

    平皋城。

    蒙骜立于城墙之上,看着城外做出防守姿态的楚军,脸色阴晴不定。

    “楚军在等我城中粮尽啊!”

    蒙骜很快就看穿了楚将的心思,想到城中那所剩无几的粮草,脸上愁容越来越浓。

    如果蒙武在联军尚未抵达此地之时,就已经将粮草运到平皋,哪怕面对五十万联军的围攻,蒙骜也有自信能够受到秦国援军抵达。

    可惜城中无粮,哪怕秦军都悍不畏死,也不可能守住平皋。

    最为重要的是,蒙骜若不能据城死守,就只能率兵突围,可惜楚国吸取了山阳那场战争的教训,营寨都建的无比牢固,斥候也是派出去了许多。

    平皋被围困以后,蒙骜暗中派出去许多斥候,想要打探成皋、荥阳的动向,可惜绝大多数派出去的斥候都被楚国斥候围杀,能够侥幸逃出去者寥寥无几。

    时至今日,尚且没有任何一个斥候,带着其余各城情报返回平皋。

    “将军,将军,有斥候活着回来了!”

    就在蒙骜满脸愁容,思考着后续该如何应对之时,却是猛然听到了副将那略带惊恐的声音。

    蒙骜闻言,心中当即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人呢?”

    蒙骜话音刚落,就看到两个秦卒搀扶着一个浑身是血的斥候,朝着自己这里走来。

    那位斥候身中三箭,若非箭矢都没有射中要害,恐怕早就已经殒命,饶是如此,这名斥候能否活下来,也未可知。

    “受伤如此重,为何先不带去治疗?”

    蒙骜爱兵如子,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对方乃是齐人,仍旧得到许多秦国士卒拥戴了。

    “将军,快逃!”

    就在下一刻,当蒙骜听到那名斥候声音的时候,不祥的预感也越来越强烈,心也是已经沉入了谷底。

    “发生了什么事?”

    那名斥候虚弱的说道:“韩人背盟,射杀蒙武将军,与李牧勾结剿灭了成皋城下秦军。”

    “李牧击破成皋城下秦军以后,根本没有再做修整,直接领兵朝平皋而来,若此时不撤,就来不及了!”

    “踏踏!”

    蒙骜骤然听到了蒙武的死讯,顿时感觉天旋地转,身子踉跄后退两步,差点没有站稳直接摔倒在地。

    好在身旁副将眼疾手快,这才将蒙武扶住,没有让他摔倒。

    “呼呼呼!”

    蒙骜感觉有些窒息,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着空气,许久过后这才慢慢好转。

    “传我军令,迅速收缴城内百姓所有粮食,但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有秦将领命而去,副将却是有些焦急的说道:“韩人背盟,城中缺粮,就算将百姓粮草全部抢夺,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不如,我们现在就突围吧!”

    蒙骜转头盯着副将,声音略显嘶哑的说道:“温县已被占据,韩国又已背盟,我军退路皆被堵死,纵然强行突破楚军防线,能够活着回到秦国者,也十不存一。”

    “既如此,索性死守平皋,等待援军抵达!”

    副将脸色发苦的说道:“可是,粮草根本支撑不到援军抵达啊。”

    蒙骜眼中闪烁着寒光,招手示意副将卜和上前,附耳对着其交代了几句,卜和脸上顿时露出惊恐之色。

    “将军,如此做恐怕有伤天和!”

    卜和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说道。

    蒙骜眼中杀机凛然,喝道:“韩人背盟在先,恐怕早与联军有所勾结,城中百姓之中不知混杂了多少细作,你下不去手,难道是想让五万秦军被活活饿死城中吗!”

    卜和脸色变幻不定,继而抱拳喝道:“末将定会挑选心腹之人,扫除城内所有韩人细作!”

    平皋城内,本来虽然紧张却是秩序井然,可惜当一队队秦军开始冲入城内百姓家中之时,城中的秩序彻底被打破。

    “二三子,汝等作甚!”

    平皋城内豪右陈氏,陈氏家主看着闯进庭院凶神恶煞的秦军,当即大步走了上来,厉声呵斥。

    “韩与秦结盟,尔等岂能抢夺我韩人粮草、财物!”

    “砰!”

    不曾想,为首那员秦将根本没有与其废话,直接一脚将其踹开,随即喝道:“带走屋内所有事物,若有反抗者就地格杀!”

    “咳咳!”

    陈氏家主被踹翻在地,嘴角溢出了鲜血,他连续咳嗽了好久,这才感觉气顺了一些,当即大叫道:“尔等怎能如此!”

    “锵!”

    下一刻,那员秦将直接拔出了佩剑,架在了陈氏家主脖子上。

    “韩国背盟,害死了蒙武将军与数万秦军,若是汝再敢多言,则为韩国细作,吾必斩汝首!”

    陈氏家主闻言大骇,可是想到一旦家中粮食全部被抢走,家中老小都会被饿死,索性鼓起勇气道:“秦乃大国,有倾吞天下之势,待秦军攻占平皋之际,吾等亦为秦国百姓。”

    “将军缺粮,吾自会献上粮草,只望将军能够给家中留些余粮,免得家中老小挨饿!”

    “噗嗤!”

    然而陈氏家主话音刚落,当即身首异处,那员秦将手持染血宝剑,冷声说道:“蒙将军有令,收缴城内所有粮草,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阿翁!”

    “大父!”

    “主人!”

    陈氏家主忽然被杀,让陈氏族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哪怕韩国本土官吏,对待家主亦是礼遇有加。

    他们从未想过,秦人居然如此残暴、蛮横,一言不合当即挥剑杀人。

    继而,汹涌的骂声与哭喊声响起。

    他们固然畏惧秦军,却也知道,若是让对方将粮食全部抢走,家中老小都会被饿死。

    “全部杀了!”

    可惜的是,秦将早就因为韩国背盟之举怒火中烧,再加上被联军围困带来的死亡压力,已经感到心中无比压抑,此时看到有人胆敢辱骂自己,直接下令杀人。

    “杀!”

    秦军也都憋了满腔怒火,再加上秦人斩首可以计算军功,这些虽然只是百姓,却也是以抵挡秦军之罪被杀,秦国士卒自然能够得到军功,故此秦卒杀起人来无比疯狂。

    庞大的陈氏两百多口人,不到一盏茶功夫,就已经被屠戮殆尽。

    “卜将军有令,如今天气炎热,为了避免瘟疫发生,所有尸体都要统一处理!”

    将陈府屠戮殆尽以后,秦将一面让人搜刮府内粮草、钱财,一面派人将尸体全部集中运走。

    没过多久,陈府就变得一片狼藉,曾经的平皋豪右,就这样被灭门。

    甚至于,就连陈氏府邸都被秦军拆掉,木材、石料全部被运到了城墙上面,当做防守物资备用。

    相同的事情,在整个平皋城内发生着,仅仅半日时间,平皋百姓几乎被屠戮殆尽。

    城内大部分建筑,也被拆毁殆尽!

    曾经无比繁华的平皋,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侥幸活下来的韩人都成了苦力,在秦军的逼迫下帮忙拆毁房屋,并且将材料搬到城墙上。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书信

    “恭喜李牧将军凯旋!”

    黄歇听闻李牧攻破成皋秦军营寨,就连蒙武都被杀死的消息以后,当即大喜过望。

    他亲自领兵前来迎接李牧,准备为其接风洗尘。

    “此番若非有韩相相助,想要击破秦军营寨也并非易事,李牧还是平白捡了一个功劳,纵然换做是春申君麾下任意将领,都能轻易攻破秦军营寨!”

    面对楚相春申君,李牧并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跳下战马,十分谦逊的说道。

    春申君闻言当即大喜,上前挽住李牧手臂,说道:“李牧将军奔袭辛苦,本相已经令人摆下宴席,还请李牧将军与诸将能够赏脸!”

    李牧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他能够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生平更是无一败绩,除了擅长领兵作战以外,治军亦是极严,大战期间根本不可能像楚国将领那般,设下酒宴聆听歌舞。

    奈何李牧作为赵将,根本管不了楚相黄歇,也不能直言拒绝,否则可能会引起两国间隙。

    好在李牧情商也不算低,当即笑道:“楚相能为末将设宴接风洗尘,末将可谓三生有幸,又怎敢不去赴宴。”

    “然士卒长途奔袭而来,大多已然疲惫不堪,若舍弃士卒而让诸将前去赴宴,士卒岂不心寒?”

    “故还望相国见谅,待吾安顿好麾下士卒以后,定会摆下宴席为相国赔罪!”

    黄歇闻言,脸上笑容有些僵硬,继而转头对着楚国诸将叹道:“李牧将军治军严谨,爱兵如子,吾等与之相比,却是太过于贪图享受了。”

    “此战关乎楚国兴衰,且传本相军令:战时将官必须要与士卒同甘共苦,不得另起炉灶,更不能饮酒摆宴,如有触犯军令者,立斩不饶!”

    众楚将闻言,尽皆脸色肃然,哪怕心中有些不快,却也不敢表露出来。

    黄歇环顾诸将,好似看出了众人心中的不快,当即拔剑在手,厉声喝道:“此番本相必要以身作则,若是本相违背这条军令,诸将可斩本相首级,以正军纪!”

    众楚将见状,当即心中凛然,尽皆单膝跪地,厉声喝道:“敢不从命!”

    黄歇见状,眼睛瞥了瞥旁边的项燕,脸上这才浮现出了笑容。

    李牧目光闪动,暗自想道:“早闻楚国贵族奢靡无度,行军过程中亦时常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看来春申君已经察觉到此等弊端,这才故意借此机会立下军令啊。“

    李牧的猜测并没有错。

    虽说春申君黄歇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能够与其他三人并列成为战国四大公子,自然也并非浪得虚名之辈。

    前番山阳虽然由于秦军着急突围,楚军并未伤亡太多,却也给黄歇敲响了警钟。

    楚国贵族虽然奢靡无度,却也并非全是废材,更非不堪一击之辈。

    相反,楚人注重风骨。

    楚将领兵作战大败,鲜有活着回到楚国者,并非因为这些楚将被杀,乃是因为楚将战败有自杀以谢罪的传统。

    黄歇作为楚军统帅,若此战楚国大败,哪怕黄歇身份尊贵,也难道自戕命运。

    纵然是为了自己小命着想,黄歇也必须谨慎,这才与项燕设下这条计策。

    不得不说,但凡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之人,没有谁是泛泛之辈,黄歇长期身居高位,驭人之道已经练得炉火纯青。

    楚军主帅营寨。

    黄歇、李牧以及诸将静静等待着,只待魏军统帅廉颇前来,就要商议进攻平皋事宜。

    “踏踏踏!”

    沉稳的脚步声传来,众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黄歇更是亲自出门相迎。

    “廉颇将军,你可总算是来了!”

    黄歇大笑着走向廉颇,展现出了自己的豪爽与热情。

    有了张平早就安排好的细作为内应,廉颇自然非常轻松就攻下了荥阳,将城内数万秦军尽皆斩首,随后就将荥阳交还给韩人,自己却是带领魏军前来与楚、赵两**队会盟。

    “见过春申君!”

    面对楚相春申君,已经饱尝了人情冷暖的廉颇,倒也不敢有所怠慢,急忙上前行礼。

    黄歇也没摆什么架子,双方相处倒也十分融洽。

    “见过上将军!”

    就在两人见礼完毕,廉颇转头看向李牧等赵将之际,忽然看到以李牧为首的赵国诸将,全都双手抱拳,对着廉颇郑重行礼。

    这种礼仪,廉颇实在太熟悉了。

    他曾经在赵国担任上将军之时,所有赵国将领见到廉颇,都会如此行礼。

    看着无比熟悉的军礼,听着他们口中对自己的称呼,廉颇忽然感觉眼眶有些发热。

    “吾已离开赵国许久,再也不是赵国上将军了。”

    廉颇强忍住没有让眼泪掉下来,上前扶住李牧双臂,有些自嘲的说道。

    李牧却是抬起了脑袋,沉声道:“老将军为赵国立下的泼天功劳,我等尽皆铭记于心,于吾等心中,老将军永远是我赵国之上将军!”

    “上将军!”

    李牧身后那些赵将,亦是齐声呐喊,饱含深情,声若洪钟。

    “好,好,好!”

    此情此景,让在魏国饱受冷落的廉颇再也没能控制住情绪,眼泪刷刷流了下来。

    不过很快,他就擦干了眼泪,脸上变得斗志昂扬,喝道:“如今三国联军已然汇合,又有韩国供给部分粮草,此番定要与秦国分出高下!”

    “老夫此来,就是为了破平皋之事!”

    黄歇笑道:“纵观三国联军之中,唯有廉颇将军资历最老,战绩最为辉煌,不知将军能否告知,当如何攻下平皋!”

    廉颇没有回答,却是反问道:“早在秦军进驻平皋、荥阳之前,韩相张平已经在城中布下众多暗子,以备日后与吾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

    “吾之所以能够轻易攻破荥阳,正是因为有内应之故,却是不知为何,平皋直到今日尚且没有城破?“

    廉颇此问,倒也并非兴师问罪,而是想要了解平皋军情。

    廉颇相信,若是平皋城内细作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哪怕城中有蒙骜这等名将统帅五万秦军驻守,楚、赵联军也早就将城池攻克了。

    黄歇、李牧对视一眼,最终还是李牧答道:“蒙骜识破韩相计谋,几乎将城中百姓屠戮殆尽,细作亦难以幸免,我等自然没有内应能够攻克平皋。”

    廉颇闻言眉头微皱,道:“蒙骜将平皋城内有百姓尽数屠戮,未免有些太过?”

    继而,他再次疑惑道:“蒙骜既然已经得知韩国背秦,城中又缺乏粮草,为何不及早突围?”

    “彼难道不知,待三国联军会盟之际,完全能够仗着兵力优势将平皋围得水泄不通,我等纵然不发起进攻,待城中粮尽之日,秦军恐怕亦会不战自溃。”

    “若换做是我处于蒙骜境地,恐怕早就趁着三国联军没有全部聚集平皋以前,就率兵突围了。”

    廉颇的疑惑,也是许多将领心中的疑惑。

    蒙骜之统兵才能毋庸置疑,完全能够想到在缺乏粮草的情况下死守平皋,必然是自寻死路。

    可是现在,蒙骜却并没有及时撤退,反而待在城中摆出死守架势,这种行为多少让廉颇不解。

    廉颇的话,让营帐内陷入了短暂的平静之中,三国将领几乎都是面面相觑。

    “如果说,城中食物能够供给秦军拖延至樊於期抵达,蒙骜此举是否就能解释通透?”

    就在所有人都皱眉苦思,猜不透蒙骜想法之时,营帐内忽然传出了李牧的声音。

    “绝不可能!”

    李牧话音刚落,春申君当即出言反驳:“平皋缺粮之事众人皆知,纵然蒙骜将城中百姓家中余粮全部抢夺,也难以支撑到秦国援军抵达。”

    其余诸将闻言,亦是纷纷出声符合,显然不认为城中粮草,能够支撑到秦国援军抵达。

    唯有廉颇没有说话,待营帐内逐渐趋于平静之际,这才出声问道:“李牧将军可是有什么发现?”

    李牧环顾众人,沉声道:“昔者困十万匈奴人于诸闻泽,吾并未奢望匈奴粮尽以后就能将其全歼,诸位可知为何?“

    众人脸上皆露出疑惑之色。

    李牧继续说道:“诸闻泽畔牛羊虽然被匈奴人吃完,却有其它东西可供食用?“

    “什么东西?”

    “人肉!”

    平皋城内。

    有了蒙骜这位名将严密的防守,再加上五万虎狼秦卒,哪怕联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过了半月时间,仍旧未能将此城攻克。

    “开饭了!”

    “开饭了!”

    “开饭了!”

    城墙上,伙头兵带着香喷喷的肉粥,朝着城墙上的秦卒分发着。

    本来还十分疲倦的秦卒,接过那香喷喷的肉粥以后,顿时感觉整日高强度的防守战也值了。

    “咕噜咕噜!”

    一位秦卒将碗内肉粥喝完,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他将碗里面剩余残渣都舔舐干净,这才有些意犹未尽的对身旁袍泽说道:“不是说城中缺粮吗,为何这么久了还有东西吃,而且这里面肉还不少呢。”

    “只是这究竟是什么肉,为何以前从未吃过?”

    身旁那位秦卒闻言,却是嗤笑道:“瞧你那穷酸样,以前在家中吃得起肉么,这世上你没吃过的肉多着了!”

    最开始说话那名秦卒闻言,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不过很快就振奋道:“此番随蒙将军守城,吾亦斩获颇丰,说不得战争结束以后,还能成为上造!”

    “上造,做梦吧,先不说你斩首尚且不够,就算真的能够升上造,也未必有命享受。”

    那名秦卒闻言,当即沉默不语。

    是啊,面对几十万联军的围困,谁敢保证能够活着回去?

    要知道,短短半月时间,城中守军已经伤亡万余,这还是在占据城墙优势地形的情况下。

    如若不然,五万秦军恐怕早就伤亡殆尽了。

    “将军有令,不得交头接耳,汝等是想领受军法吗?”

    就在此时,什长却是走了过来,看着正在小声交谈的两人,脸色十分严厉。

    两人见状,急忙低下了脑袋。

    城外。

    廉颇等人看着始终屹立不倒的平皋,脸色都变得十分凝重。

    “已经过去了半月,城中仍旧没有断粮,看来是被李牧将军猜对了,没想到蒙骜那厮如此丧尽天良!”

    廉颇看着缓缓撤下来的联军士卒,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

    其余众将闻言,全都默然不语,唯有几个韩国将领,双目赤红,紧紧握住了双拳。

    过了半晌,黄歇打破了这种沉重的气氛:“蒙骜几乎将城中所有房屋都拆掉,当做是守城物资,能够想过破城的方法都试过了,全部被蒙骜识破。”

    “现在看来,如果城中没有断粮,想要在秦国援军抵达以前攻克平皋,恐非易事!“

    “除非,掘黄河堤坝水淹荥阳!”

    “此事万万不可!”

    黄歇话音刚落,几个韩国将领尽皆变色,急忙出口反驳。

    掘黄河堤坝水淹荥阳,的确能够让蒙骜及其麾下秦军葬送鱼腹,然而这里可是韩国领地,只要掘开了黄河堤坝,下游百余里地都会被洪水吞没。

    那个时候,韩国可就真的要哀鸿遍野了。

    黄歇却是反问道:“不掘黄河堤坝,如何攻破荥阳?”

    “报!”

    就在此时,忽有信使纵马朝着李牧奔来,紧张的气氛这才被缓解了些许。

    “李牧将军,平岐君亲笔书信!”

    众人听说是赵嘉的亲笔书信,全都神色肃然,脸上也都带着些许期盼之色。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

    赵嘉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闯下了诺大名声,诸侯都要对其敬重三分。

    此番能够促成四国合纵攻秦,也多亏了赵嘉从中斡旋。

    “快打开,看看公子嘉是否有破城之策!”

    李牧打开书信,看完里面内容以后,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继而将其传给廉颇,廉颇看完后亦是哈哈大笑,又传给了黄歇。

    “有时候,杀人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啊!”

    “公子嘉真乃当世鬼才也!”

    看完内容以后,黄歇也忍不住出声赞叹,继而将书信撕成了碎片,没有再给第四人观看。

    其余诸将虽然也都好奇书信里面究竟写了什么,却也知道事情需要保密,倒也没有人出言询问。

    李牧说道:“若上将军与春申君相信公子,我这就率领十万赵军前去与公子汇合!”

第二百一十八章 蒙骜之死

    “仅仅十万赵军又怎够?”

    “如今城内秦军不足四万,我楚国尚有近二十万大军,足以能够将平皋围得水泄不通。”

    “不如让廉颇将军也带领十万魏军,随李牧将军前去与公子嘉汇合吧。”

    春申君黄歇的声音响起,营帐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平静之中。

    众人皆知,春申君如此做有些私心,仅仅让楚军围困平皋,不仅能够暂时避免与秦军主力交锋,还有极大可能会拿下蒙骜,捡一个天大功劳。

    只不过,前番楚军在蒙骜那里吃瘪,春申君想要一雪前耻的心情,众人倒也能够理解。

    “既如此,那么吾便与李牧将军一同与公子嘉会师!”

    温县。

    “君上,秦军长途奔袭自黄河顺流而下,已经抵达函谷关。“

    边城拿着刚刚得到的战报,对着赵嘉说道。

    赵嘉闻言微微颔首,轻声说道:“速度比我预计的要快上不少。”

    边城疑惑的问道:“秦军主帅樊於期、张唐行军如此急切,莫非是想要前来救援蒙骜?”

    赵嘉沉吟半晌,道:“尚未可知。”

    边城闻言心中越发疑惑,问道:“公子何出此言?”

    赵嘉捋了捋胡须,道:“樊於期、张唐代表秦国本土将领,与蒙骜之间向来竞争激烈,且因为有吕不韦相助蒙骜,以致秦国本土将领饱受打压。”

    “若非蒙骜屡次领兵受挫,恐怕也轮不到樊於期、张唐成为此番秦军主帅。”

    “依我看,樊於期、张唐二人,更愿意看到蒙骜被联军所杀!”

    边城闻言,顿时皱着眉头说道:“既如此,樊於期为何还要日夜兼行,行军如此急切?”

    赵嘉笑道:“若不如此,如何给秦国上下一个交代?”

    边城这才恍然大悟。

    赵嘉给李牧等人的书信,里面就讲到了这点,断定樊於期等人未必会倾尽全力营救蒙骜。

    与其将大军都聚集在平皋城下,和作困兽之斗的蒙骜死磕,还不如撤走绝大多数兵力,来到温县一带提前布防,准备与秦军决战事宜。

    至于平皋数万秦军,只需将城池团团围住,哪怕蒙骜以人肉为食,终究也支撑不了多久。

    粮尽之日,平皋不攻自破。

    “君上,李牧、廉颇两位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赶来!”

    就在此时,王翦却是大步走来,脸上带着喜色。

    “召集诸将,随我去迎接两位将军!”

    温县城东二十里,赵嘉早早带着申岐之地诸将,在此地等候李牧、廉颇二人。

    忽然间,远方灰尘大作,旌旗遮天蔽日。

    “终于来了!”

    想到即将看到廉颇、李牧二人,赵嘉就感觉心中热血澎湃。

    自从赵嘉割据申岐之地以来,就根本没有再见到廉颇,两人说到底有师徒之谊,若没有廉颇的照拂,赵嘉恐怕早就被继母以及赵迁压得抬不起头了。

    更何况,廉颇在赵国历侍三代君主,可谓是劳苦功高,赵嘉身为王室子弟,自然对廉颇怀着感激之情。

    至于李牧,可是历史上战国末期赵国的唯一支柱,破匈奴之战以后,赵嘉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赵国战神级人物。

    当赵嘉得知李牧以奇计,轻松攻下燕国河间十城以后,心中亦是无比喜悦。

    赵嘉如今纵然割据申岐之地,却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与权势,都来自于强大的赵国,假如赵国衰弱或者灭亡,申岐之地不可能独存。

    唯有赵国越来越强,申岐之地才会更安全。

    哪怕赵嘉以前与赵偃有些不和,在面对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上,父子两人也终于开始摒弃前嫌,联手抗秦。

    “老师,李将军!”

    赵嘉看到廉颇、李牧以后,急忙上前见礼,二人倒也不敢怠慢,纷纷回礼。

    如今的赵嘉,可不仅仅是平岐君,更是誉满天下的赵国公子,李牧甚至还听说,赵王欲立赵嘉为太子,令其成为赵国合法的继承人。

    立太子这件事,看起来再正常不过,毕竟赵偃只剩下赵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是如此优秀的一个儿子,理所应当将其立为太子。

    不过知道两人往事之人,都晓得二人之间有颇多龌龊。

    若赵偃果真立赵嘉为太子,那么也就表明,赵偃与赵嘉二人冰释前嫌了,意义可就大不一样。

    三人寒暄过后,赵嘉先是让属下安排赵、魏二十万大军,进驻早就准备好的营寨内。

    继而,他却是迎着廉颇、李牧二人,前往温县县衙。

    三人来到挂在墙上的大地图前,赵嘉指着函谷关所在位置,说道:“秦军主力先锋已然抵达此地,按照秦军行军速度推算,半个月以内即可兵临温县。”

    “此番秦国出兵四十万,可谓是劳师动众,巴蜀之地粮草源源不断,秦国国内还在不断征兵,看来的确是想要与我等决一死战啊!”

    赵嘉脸色无比凝重。

    秦国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若是完全发动起来,绝对是极其恐怖的存在,哪怕赵、楚、魏、韩四国联军,也会感到巨大压力。

    更何况,其余各国只能仰仗一时,想要让他们齐心协力与秦国死磕,根本不现实。

    按照赵嘉推测,双方大军最多僵持半年,联军就会纷纷撤退,甚至可能仅仅三个月时间,联军就会分崩离析。

    那个时候,若秦国执意攻打赵国,赵国也就只能独自面对。

    李牧闻言,亦是皱眉说道:“联军虽有五十万大军,毕竟各怀鬼胎,此番两军对垒要么血流成河,要么就会像往常那般,僵持不下之际就先后撤兵,以致诸国空耗钱粮。”

    廉颇捋了捋胡须,道:“若是攻克平皋以后,集结所有兵马与秦军速战速决,可否?”

    李牧反问道:“上将军所统帅的十万魏军,可愿与秦军死战?”

    廉颇闻言,沉默不语。

    他虽然是名义上的魏军最高统帅,权利却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如今廉颇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其麾下魏将自然不会反对。

    一旦廉颇下令魏军与秦军死战,魏将必然反对,那时纵然是廉颇这位名义上的主帅,也不可能指挥得了魏军。

    “不能。”

    许久过后,廉颇才声音有些干涩的说道。

    赵嘉叹息:“魏军如此,楚军如此,韩军亦如此,联军可挡秦国一时兵锋,想要仰仗诸国联军击败秦国,绝无可能。”

    “更何况,纵然诸国齐心协力与秦国死战,秦国也未必会如吾等之愿,假如秦军再像往常那般,占据函谷关死守不出,又当如何?”

    “为今之计,我们只能依靠自己了!”

    李牧问道:“公子有何良策?”

    赵嘉指着函谷关所在位置,沉声道:“以往诸国合纵攻秦,皆被挡于函谷关外,最终不了了之。”

    “此番若能绕道蒲阪,南渡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或可出其不意,攻破秦国国都咸阳!”

    赵嘉此策,正是日后庞暖合纵攻秦之方略,联军也是在那一次攻到了咸阳不远处,可惜最终却是功败垂成。

    廉颇、李牧都是沙场宿将,很快就领会到了赵嘉的意思,当即眼睛大亮。

    不过很快,李牧就摇头道:“若公子尽早提出这个方案,趁着秦军尚未集结完毕之际,绕道蒲阪,南渡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或有可能成功。”

    “可是如今,秦军已然集结完毕,我联军虚实秦国尽皆知晓,若是绕道蒲坂,秦军必然早有堤防,难以奏奇效。”

    “且联军数量虽然庞大,士卒素质却良莠不一,军队臃肿而庞大,绕道而攻咸阳,想要统筹得当亦不容易,分兵又容易被秦军逐个击破,风险极大,得不偿失!”

    李牧不愧是未来的赵国战神,很快就发现了这条计策的弊端。

    “假如,让联军于黄河南岸拖住秦军主力,由我亲率申岐之地三万赵国铁骑绕道攻咸阳,能否成功?”

    赵嘉之言,再次让二人感到震惊。

    廉颇当即摇头道:“三万铁骑孤军深入,未免太过凶险,不可取也。”

    在廉颇看来,哪怕秦军主力被联军拖住,想要仅仅凭借三万骑兵就攻克咸阳,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稍有不慎,三万骑兵甚至会被秦军反围剿。

    李牧却是皱眉思量许久,这才说道:“此计虽然凶险,却也未尝完全不可行,只是若三万骑兵行踪暴露,想要奇袭攻破咸阳,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赵嘉却是笑道:“纵不能攻克咸阳,也足以让天下震惊,让秦军主力惊惧而撤兵回援。”

    “彼时,联军即可攻取秦国函谷关以东之地,也好让楚、韩、魏三国得到实惠,并且削弱秦国国力。”

    赵嘉从未打算,凭借区区三万骑兵就攻破咸阳,灭掉秦国。

    他只是想尽可能削弱秦国,继而壮大各国实力,这样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差距,才能逐渐缩小。

    廉颇继续说道:“若行踪暴露,遭秦军围剿,又当如何?”

    赵嘉却是笑道:“老师或许不知,这些年嘉已经将此战所要经过城池之地形、道路,全部探查清楚,且骑兵来去如风,纵然行踪暴露,秦国又能奈我何?”

    廉颇再问:“话虽如此,然三万骑兵长驱直入乃是孤军,粮草补给全被切断,如何能够供给三万骑兵人吃马嚼?”

    赵嘉眼中寒光闪烁,道:”兵法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pi gan)一石,当吾二十石。“

    “吾有铁骑三万,完全能够效仿胡人南下劫掠之策,所过之地,就食于秦,如有不从,大军剿之!”

    “秦如欲断我粮道,必当坚壁清野,我能转而攻其余秦地,秦国毁一地一季收成,却不能限制我军,自断手足也。”

    廉颇听到这里,眼睛变得无比复杂,相比起赵嘉的胆大妄为,廉颇感觉自己变得谨小慎微了许多。

    “莫非,我真的老了?”

    就在此时,李牧却是说道:“公子乃万金之躯,贸然领兵行此险事,恐有不妥。”

    赵嘉笑道:“吾与士卒皆为双手双脚、血肉之躯,又比别人高贵多少?若无士卒拼死守护,嘉岂能逍遥至今!”

    “吾意已决,望两位将军助我拖住秦军主力!”

    骑兵营寨,赵嘉正在巡视三万铁骑。

    巡视完毕,赵嘉看着闷闷不乐跟在身后的王翦,忽然出声问道:“未能手刃仇人,是不是感觉心有不甘?”

    王翦猛然抬头,抿着嘴唇,不发一语。

    “汝率领三千骑兵奔赴平皋,待手刃蒙骜以后,再来与吾汇合!”

    王翦眼中露出不可置信之色,道:“若如此,岂不是耽误了公子大事?”

    赵嘉笑道:“秦军主力抵达温县尚需半月,此前吾尚且不能进入秦国,以免秦军分兵把守各个要地。”

    “唯有秦军主力尽数抵达秦、韩边境,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才是我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入秦国之时。“

    “在此之前,你有足够时间手刃仇人!”

    王翦心中感动,沉声道:“君上大恩,王翦必然铭记于心!”

    时间缓缓流逝。

    秦军主力抵达温县的速度,却是大大出乎了赵嘉所料。

    秦军先锋抵达函谷关后,并没有继续东进,反而开始分兵占据各个要地,等待着秦国主力大军的到来。

    樊於期率领后续秦军来到函谷关,足足修整了五日才继续东进,速度也放慢了许多。

    当王翦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知道赵嘉的猜测完全正确。

    樊於期,的确不准备营救王翦。

    平皋。

    肉,终究有吃完的时候,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肉也非常容易变质,不能长久保存。

    不知何时,平皋城内也流传着蒙骜杀人食肉之事,许多秦卒也因此胃口大减,不少人甚至开始厌食,城中秦军士气大减。

    就在樊於期距离温县两百里之际,平皋城内已经断粮三日,秦军几乎吃完了城中所有能吃的东西。

    此时,曾经那些暗中憎恨蒙骜的秦军,反而希望能够再次吃到那样的肉粥。

    “等不到了吗?”

    面容枯槁的蒙骜立于城墙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楚军,自嘲的笑了笑。

    “我早就应该料到,会有这种结果。”

    七十余岁的蒙骜,想起了那些被屠戮的韩人,想起了自己被乱箭射死的儿子,忽然感觉头晕目眩。

    他没有站稳,居然直接从城墙上摔了下去。

    “砰!”

    一代名将,就这样戏剧般的结束了生命。

    “将军!”

    “将军!”

    “将军!”

    直到此时,那些饿得头晕目眩的亲兵,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趴在城墙上大声喊着。

第二百一十九章 使赵

    此处城垛已经塌陷了不少,根本拦不住蒙骜那高大的身躯,这才从城墙上面栽了下去。

    说到底,也与蒙骜的操劳过度有关。

    这段时间,蒙骜饱受打击,再加上年迈不堪,得知樊於期不可能来救援自己以后,终于彻底垮掉,居然十分戏剧化的从城墙上掉下去摔死了。

    蒙骜的死,缺乏了大人物战死时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张开双臂对着敌军大喊‘向我开炮’的豪迈,死的如此戏剧化,如此让人扼腕叹息。

    可以说,蒙骜并非死于联军之手,也并非意外摔死,乃是死于秦国内部斗争。

    假如蒙骜不是考虑到秦国本土将领的压力,当初在与韩相张平谈判之际,就不会勉强同意张平的苛刻条件,以致最终让秦军陷入绝地。

    如果说,蒙骜能够毫无掣肘的肆意发挥其统兵才能,整场战争也就不会如此激进。

    蒙骜有极大可能直接退回秦国,等待援军抵达再与联军交战。

    纵然蒙骜因为内部争斗犯下了激进的错误,仍旧能够在绝境中找到生存的希望,带领数万秦军死守平皋至今。

    假如樊於期等人及时援救,蒙骜等人也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只可惜,历史上从来都是成王败寇,纵然有再多借口,蒙骜最终仍旧兵败身亡,史书上不会记载蒙骜的无奈,只会记载其屡次大败之事。

    “将军!”

    城墙上面,早已饿得头晕目眩的秦国将士,见状全都骇然失色,继而挤在城垛前面厉声疾呼。

    而此时,在城外巡视的王翦也发现了秦军的异动。

    “报!”

    就在王翦还有些疑惑的时候,忽然看到斥候纵马狂奔而来,大声喊道:“秦军主帅蒙骜坠下城墙身亡!”

    王翦闻言,猛然瞪大了眼睛,继而吼道:“速速抢夺蒙骜尸体!”

    “轰隆隆!”

    三千铁骑朝着平皋发起了冲锋,好在城中秦军经过苦战,储备的箭矢早就已经消耗殆尽。

    没有了箭矢的威胁,三千骑兵几乎毫发无伤的朝着城墙下面奔去。

    而此时,早就被堵死的平皋城门,居然也也被缓缓打开,数千面露菜色的秦军,也朝着蒙骜尸体所在位置奔去。

    哪怕蒙骜死了,他们也要夺回尸体,不允许主帅尸体成为敌人的战功。

    “夺城!”

    王翦看到秦军打开城门涌了出来,当即眼睛大亮,非常精准的把握住了战机,果决放弃继续抢夺蒙骜尸体这个白捡的功劳,反而直接领兵朝着涌出来的秦军杀去。

    “杀!“

    战马奔腾,喊杀震天!

    纵然秦军勇气可嘉,结局仍然不言而喻。

    莫说秦军早就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哪怕秦军处于巅峰状态,面对蒙骜所率领的申祁之地骑兵,正面交锋之下也绝对没有丝毫胜算。

    双方交锋没多久,秦军就已经被王翦率领的三千精骑击溃。

    溃败的秦军朝着城门口蜂拥而去,王翦趁势杀入城中,夺下城门以后却并未继续冲杀,反而牢牢占据了城门。

    “都尉,如今秦军败局已定,何不趁机杀入城中,建功立业!”

    “是啊,蒙骜尸体仍旧在城墙下面,都尉为何不派人抢夺?”

    面对麾下将领的质问,王翦却是沉声道:“秦军虽败局已定,却已成困兽之斗,此时冲入城中固然能够建功立业,伤亡却也不会少。”

    “君上信任王翦,让尔等跟随我来此地报仇,王翦又岂会让兄弟们犯险?”

    “如今吾等夺取城门,已然轻松立下首功,倒不如将其余功劳让给楚军,如此既不会让兄弟们有过多伤亡,亦不会遭致楚国将领嫉恨。”

    诸将闻言,这才恍然大悟,遂不再多言。

    此时的王翦,已经展露出其圆润的为人处世态度。

    历史上王翦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关东各国灭掉,立下如此大功劳,非但没有居功自傲,反而非常识时务的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相比起王翦,廉颇这方面就相差太多。

    事实上,王翦守住城门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将功劳让给楚军,否则功劳都被王翦捞走,兴师动众围困平皋这么久的楚军,必然嫉恨王翦,甚至对于此番联盟不利。

    识时务,知进退。

    王翦此举,必然会得到楚国将领的感激。

    果不其然,当春申君得知蒙骜摔死,王翦攻破平皋城门之时,当即又急又怒,喝令楚军急忙攻入城中抢功。

    他也担心,假如功劳都被王翦捞取,春申君以及二十万楚军,都将成为一个笑柄。

    当众楚将随后得知,王翦只是占据城门,并没有攻入城中之际,绝大多数楚将都暗中嘲笑王翦胆小如鼠,放弃了如此好的立功机会。

    精通政治,善于揣摩人心的春申君黄歇,在得知王翦并没有派人抢走蒙骜尸体以后,当即领悟了王翦让功的心思,也暗自记住了这份人情。

    二十万楚军进驻平皋,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没过多久城中秦军就被屠戮殆尽。

    你道为何如此?

    只因秦军屠城之举惹怒了韩国,楚**中还有韩国使者,请求楚军将秦军斩杀殆尽。

    楚、秦两国积怨已久,而且此番乃是韩国主张,楚国自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杀死了城中所有秦军。

    只不过,正如王翦所猜测的那般,秦军虽然是强弩之末,却也是困兽之斗。

    楚军在清理秦军之际,也被熟悉地形的秦军制造了许多麻烦,伤亡虽不太多却也不算少。

    半日时间,楚军已然结束了战争。

    春申君看着地上蒙骜的尸体,想起了王翦让功的举动,当即说道:“此番得以轻易攻克平皋,王翦都尉及其麾下士卒抢夺城门之举,无疑乃是首功!”

    “传我军令,赏王翦都尉百金,并以酒肉犒赏其麾下将士。”

    “另外,本相听说蒙骜这老匹夫杀了王翦都尉叔父王纥,来人将蒙骜尸体送到王翦都尉那里!”

    对于春申君而言,斩首数万秦军这个功劳不可或缺。

    这个功劳无论是对春申君本人,还是对于整个楚国而言,都至关重要。

    正是为此,黄歇才会如此大方,甚至愿意将蒙骜尸体送给王翦处置。

    王翦收到蒙骜尸体之时,看着蒙骜那花白的头发被鲜血与泥土弄得脏兮兮,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怨气,也仿佛消散了。

    “人死灯灭。”

    “蒙骜终究乃当世名将,辱其尸身不妥,将蒙骜尸体清理干净,为其换上干净甲胄,重新送还给春申君吧。”

    平皋城破,五万秦军尽皆战死,截止战争爆发到现在,蒙骜所率领的十万秦军折损殆尽。

    哪怕对于秦国而言,十万大军的折损,亦是难以估量之损失。

    这个消息,很快就宛如风一般传遍了各地,得知这个消息的秦军士气大跌,樊於期再也不敢拖延,迅疾领兵奔赴秦、韩边境。

    至于合纵的几个国家,国内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无不欢欣鼓舞。

    赵国,邯郸。

    这段时间,好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让本来还有些担忧的赵偃,也慢慢放宽了心。

    “吾儿果真乃千里驹也!”

    此时的赵偃,对赵嘉放下成见以及防备之后,也开始欣喜于赵嘉的成就。

    虽说此番剿灭十万秦军的几场战役,赵嘉并没有参与其中,却也不能忽视赵嘉的功劳。

    如果不是赵嘉,四国联盟就不能建立,秦军恐怕已经打到了赵国本土。

    作为合纵倡导者的赵嘉,无论此战联军获得什么战果,都要给赵嘉记上一功。

    “大王,范先生求见!”

    满面春风的赵偃,听到宦官的通报以后,急忙说道:“速请范先生入内!”

    对于范增的才能,赵偃也非常欣赏。

    之所以没有给范增加封官爵,其一乃是赵偃担心此举有挖赵嘉墙角的嫌疑,其二乃是因为范增现在身份隐秘,尚且不能曝光。

    整个邯郸城内,知道范增在王宫之人,也是寥寥无几。

    “拜见大王!”

    行礼完毕,范增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将其递给了赵偃。

    “此乃公子嘉派遣心腹送来之书信,公子有事需要大王配合。”

    赵偃接过书信,看完里面内容以后,当即大惊:“嘉儿欲亲自领兵绕道蒲坂,南渡黄河攻打咸阳?”

    父子两人以前虽有许多不和,然而冰释前嫌以后,赵偃自然不愿意自己这个独子冒险。

    范增见状,心中略感欣慰,不过还是说道:“公子向来不做没有把握之事,既然定下如此计策,想必已有万全之策。”

    “大王若是担心公子,不妨在邯郸多多配合一下,好让公子之策能够施行!”

    赵偃皱眉思索半晌,最终咬牙道:“那么先生以为,寡人当如何行事?”

    “大王,燕国使臣求见!”

    就在此时,宦官忽然在屋外大声喊话,声音中满是激动。

    范增闻言,不由笑道:“燕国使臣来的正是时候,大王如此如此,定能助公子一臂之力!”

    王宫大殿,燕国使臣有些惴惴不安。

    本来燕国被秦、赵联军攻打,丢失了河间十城,已经元气大伤,燕国为了平息战争,甚至愿意献河间十城给吕不韦,以求得到秦国庇护。

    秦国倒是同意与燕国结盟,甚至不要燕国河间十城。

    燕国本以为,有了强大的秦国作为靠山,赵国很快就能被燕国踩在脚下。

    却没想到,赵国虽然退兵了,齐国却是打来了。

    这几年屡次大败于赵的燕国,如何使齐国对手,很快就被齐国攻下了几乎整个督亢之地。

    现如今,燕、齐两国大军僵持于安次,燕国终于凭借地利,暂时挡住了齐国大军,只是连年战败,已经让燕国库空虚,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

    燕国以前之所以苦苦支撑,乃是坚信秦国能够迅速击溃赵**队,那时齐国必然不敢继续在燕国境内撒野。

    可惜的是,燕国苦苦等到的消息,却是秦国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秦国上将兼上卿的蒙骜亦死于战场之上。

    这个消息对于燕国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燕国仅存那丝依靠秦国的心思,也断了。

    如今的燕国,恐惧无比。

    假如此战秦国败了,联军下一个目标肯定会是燕国,那时没有了秦国这座靠山,弱小的燕国极有可能会有亡国之祸。

    这份恐惧,终于让燕王派遣使者前来邯郸乞和,希望能够重新加入合纵大军。

    当赵偃得知燕国使者此来目的以后,不由暗赞范增料事如神。

    “吾等关东诸国,苦秦久矣,这才屡次合纵攻秦,唯有燕国时常与秦暗中勾结,蓄意破坏合纵联盟,尔等此番又有何颜面继续加入合纵大军?”

    燕国使者闻言,不由暗中腹诽:“前面还是不因为赵国率先与秦结盟攻燕,燕国这才想要通过割让土地结盟秦国,用以抵御赵国?”

    燕国使者心中虽然如此想,却是不敢说出来。

    他垂首道:“虎狼之秦乃天下大敌,此番我王诚心联盟各国伐秦,为表诚信,我王愿将河间十城割让给赵国。”

    庞暖闻言冷笑道:“河间十城已经被我赵国占据,纵然燕国不想割让,又能如何?”

    “汝等将这十座城池割让给赵国,莫非是想戏耍我王?”

    燕国使者却是摇头道:“河间十城虽被赵国占据,然城内百姓户籍仍旧乃是燕国,众人亦皆由向燕之心,若无我王首肯,纵然赵国可以强占河间十城,想要真正纳为己有,也须花费数年时间。”

    赵偃闻言,不由暗自点头,也对燕国的条件非常动心。

    不过想起了范增的话以后,赵偃当即说道:“让燕国重新加入合纵联盟,并且劝说齐国退兵之事,倒也并非不可。”

    “只不过,燕国需要答应寡人三个条件。”

    燕国使者闻言大喜,道:“大王但说无妨!”

    赵偃沉声道:“其一,除了已被我赵国占据的河间十城,燕国还需割让涞水以西四城给赵国。”

    “其二,齐国所占据燕国领地,从此归齐国所有,否则寡人没有办法劝说齐国退兵。”

    “其三,燕国需出兵十万加入合纵大军,协力攻秦!”

第二百二十章 尔虞我诈

    燕国使者听完赵偃的条件以后,脸上却是露出迟疑之色。

    河间十城已被赵国占据,且如今赵国势大,燕国哪怕十分不舍,也做好了将河间十城割让给赵国的心理准备。

    更何况,就算燕国不答应,没有秦国在背后撑腰,燕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断然不可能将城池夺回。

    故此,燕国使臣对于赵偃提出来的第一个条件,早就有所预料,也能够做主答应下来。

    至于第二个条件,燕国使臣却是有些难以决定了。

    河间与督亢之地,几乎是燕国最为富庶的两块土地,如果这两块土地都丢掉,燕国就真的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哪怕督亢之地基本已经被齐国占据,燕国也会想方设法夺回来,而不是将其割让给齐国。

    燕国惧怕赵国,却不等于害怕齐国。

    如今的齐国,早就失去了以往的霸主气质,若没有赵嘉极力推周子上位,齐国恐怕会苟安一隅直到亡国。

    燕国坚信,只要给燕国恢复的时间,早晚必能击败齐国夺回督亢之地。

    然而,夺回督亢之地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承认督亢之地从此归齐国所有,否则有了强大赵国作见证,燕国日后再想发动战争夺地,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至于让燕国出兵十万加入合纵大军攻秦,倒也并非什么大事。

    燕国虽屡战屡败,国内精锐部队根本凑不足十万,只是在战国末期这个几乎全民皆兵的时代,想要凑足十万人也并非什么难事。

    “外臣离开燕国以前,大王就已经交代过,愿将河间十城献给赵国,请求得到和平。”

    “至于出兵十万合纵攻秦,也是我燕国分内之事,不过燕国多年征战,府库已然空虚,恐怕难以供给十万大军远征所需。”

    燕国使臣抬头看了看赵偃,小心翼翼的说道。

    “无妨,燕国只需出兵即可,联军自会供给粮草,不过如此一来,燕国十万大军只能交由赵国统帅。”

    燕国使臣犹豫半晌,暗忖:“派出十万老弱病残,纵然交给赵国统帅,亦无大碍。”

    念及于此,燕国使臣急忙满脸堆笑道:“赵国名将辈出,善于统兵且骁勇异常,燕国士卒能够交由赵国统帅,吾等自然求之不得。”

    “只不过,督亢之地乃我燕国要地,若割让给齐国,恐怕我王不会同意。”

    燕国使臣抬起头,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赵偃脸色。

    赵偃闻言,却是脸色一沉,喝道:“齐国在我赵国危难之际,还愿意出兵相助,寡人又岂能让齐国劳师动众却毫无斩获?”

    “燕国盟秦,必须要付出相应代价,督亢之地既然已被齐国占据,自当割让给齐国,如若不然,寡人即刻征兵十万出河间,先与齐灭了燕国,以除后患!”

    燕国使臣闻言,当即骇得面如土色,唯唯诺诺的说道:“大王息怒,外臣这就返回燕国,将此事禀报大王。”

    此时的齐国,尚未全国动员。

    假如赵国真的出兵十万联合齐国灭燕,齐国必然会再次从国内大举征兵,那时积弱已久的燕国,又岂能挡住两国大军?

    燕国使臣匆匆离去,只是刚刚走到邯郸城门口,忽然看到了赵偃身边亲信宦官。

    燕国使臣车架继续返回燕国,只是速度却放慢了许多,燕国使臣却是暗中折返赵国王宫,秘密会见赵王。

    “不知大王秘密召外臣前来,所为何事?”

    赵偃一改大殿内咄咄逼人的气势,反而温和的说道:“此前在大殿之内,有些话寡人不便明言,这才召贵使秘密前来此处一叙。”

    赵偃自己先跪坐了下来,继而邀请燕国使臣坐在自己对面。

    “自长平大败以来,赵、秦两国已然结下死仇,赵人更是恨秦人入骨,赵国上下都希望与秦决一死战,以雪长平之耻,奈何国力不如秦国,这才不得不隐忍。”

    “对于其余各国,赵国并无野心,至少在没有击败秦国之前,赵不愿贸然与其余各国结仇。”

    “此前若非燕王以举国之力攻赵,赵、燕两国也不会冲突不断。”

    燕国使臣闻言,不由低头暗自苦笑。

    燕国想要趁着赵国长平大败衰弱之际,以举国之力灭赵,却没想到最终被廉颇击败,就连燕相也死于乱军之中。

    从那以后,燕国就沦为天下笑柄,更是成为真正的末流小国。

    几乎所有燕国人,想到那场战争之时都是羞愤难当,却又不至于太怨恨赵国,毕竟是燕国主动挑起的战争。

    “吾王对以往之事,也颇有后悔之意。”

    赵偃微微一笑,道:“寡人说这么多,只是想要告知与你,如果燕国不招惹赵国,赵亦不愿分心与燕国对抗。”

    “此番齐国为助我赵国之故,这才出兵攻燕,寡人不好让齐人寒心,这才要求燕王割让督亢之地。”

    “然,赵国也不希望在与秦国争锋之际,后方再出现一个强大的齐国。”

    “汝,可懂寡人之意?”

    燕国使臣闻言,顿时感觉心中狂喜,满脸期盼的说道:“大王的何意?”

    赵偃叹道:“寡人逼迫燕国割让督亢之地给齐国,乃是为了还齐国此次恩情,此后燕国若想重新夺回那块地,寡人自然也不会干预!”

    “若燕国不敌,寡人甚至可以暗中相助,以平衡齐、燕两国。”

    燕国使臣脸上喜色再也忍不住,急忙说道:“多谢大王,外臣知道怎么向我王禀报了了!”

    赵偃看着满脸喜色的燕国使臣,却是忽然脸色一沉,压低声音喝道:“今日之事,出寡人之口,入汝之耳,汝可以将寡人意思告知燕王,却不能再让其余人得知,更不能传到齐人耳中。”

    “否则,汝知晓后果!”

    燕国使臣闻言,急忙点头道:“此事纵然外臣传了出去,别人也会以为是外臣离间赵、齐两国,又有谁会相信?”

    “外臣如此做,非但得不到实惠,反而会因此得罪大王,岂敢多嘴?”

    赵偃这才转怒为喜,继而大笑道:“如此甚好,汝这就悄然返回燕国,只要燕王答应寡人三个条件,寡人自会劝说齐国罢兵!”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八十万大军

    “先生,平衡齐、燕两国固然重要,然若是为了燕国而得罪齐国,恐怕也不好吧?”

    燕国使臣离去以后,赵偃看着悄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的范增,有些疑惑的说道。

    范增当即笑道:“大王勿忧。”

    “齐国若有争霸之心,威胁到了赵国,自然要借助燕国之手打压齐国,如若不然,又何须因为区区燕国而恶了齐国?”

    齐国不仅商业发达,百姓富庶,也是产粮大地,与秦国交战少不了齐国的支持。

    至于燕国,几乎没有太大利用价值。

    以范增的智慧,又怎能因为区区燕国而得罪齐国?

    赵偃闻言却是疑惑道:“先生不是让寡人许诺燕国,日后燕国夺取督亢之地,赵国不会插手,甚至还会暗中相助吗?”

    范增笑道:“大王可有写下盟书?”

    赵偃先是有些发愣,继而眼睛大亮,道:“先生之意,乃是让寡人日后反悔?”

    范增颔首:“此次调停燕、齐两国战争,其一乃是为了将河间十城真正纳为赵国所有,其次也是为了让齐、燕两国,能够抽出兵马加入合纵大军,共抗秦国。”

    “若最终战争获胜,大王纵然盟齐灭掉燕国,又有何妨?”

    赵偃听到这里,不由暗自想到:“今日还说赵国无意染指燕国,愿意平衡齐、燕两国,转而就考虑着战后灭燕之事,这范增果然非常人也!”

    范增的举动,让赵偃对其越发器重,却也暗自产生了提防之心。

    “那么依先生之见,此番六国合纵攻秦,能够成功?”

    范增皱眉沉吟许久,最终还是摇头叹道:“若燕国同意大王所有条件,自然能够六国盟而攻秦,只是燕国羸弱,纵然能够派出十万大军,也绝对都只是老弱病残,只可押运粮草,不堪重用。”

    “齐国没有受到秦国威胁,哪怕能够供应粮草,也未必愿意与秦国死战,想要击败秦国,齐国可靠不住!”

    “除此之外,楚、魏、韩三国皆与秦有切肤之痛,若晓之以理动之以义,三国未必不敢死战。”

    “奈何韩国弱小,兵力匮乏,难堪大任。”

    “楚国虽强,军队积弱已久,顽疾颇深,恐难与秦争锋。”

    “魏军没有了魏无忌,纵然有廉颇将军统兵,也难以恢复以往荣光,此战若想破秦,赵国必须担起重任。”

    “也就是说,公子之策能否成功,关乎着此战胜负。”

    赵偃闻言,脸上却是露出了犹豫之色。

    本来在赵偃看来,六国联军纵不能灭掉秦国,也能让秦国元气大伤,可是经过范增这么分析过后,赵偃却发现想要击败秦国并不容易。

    “依先生所言,就算击败了秦军,我赵国也必然损失惨重,如此岂不是让其余各国坐收渔翁之利?”

    范增微微叹息。

    他终于明白,此前各国屡次合纵,整体实力明明在秦国之上,为何却屡次难以成功了。

    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各国国君都抱着如此心思,更不用说是那些将领、士卒了,合纵大军若不能拧成一条绳,纵实力远在秦国之上,又能如何?

    范增收回思绪,正色道:“大王可还记得,此番合纵缘由?”

    赵偃闻言这才想起,本来秦国欲联合魏、韩、燕三国攻赵,却被赵嘉一一化解,最终反而促成六国攻秦之壮举。

    若非如此,赵恐怕已有亡国之祸。

    范增看着赵偃脸色变幻,这才继续说道:“此战因赵而起,若连赵国都不愿奋死与秦国交战,其余各国又怎会出力?”

    “如战事不利,联盟解散,其余各国大不了率兵返回,唯有赵国可能会迎来秦国大规模报复!”

    “哪怕是为了保全自身,此战赵国也必须全力以赴。”

    赵偃脸色变幻数次,这才说道:“既如此,寡人就全国征兵,誓与秦国决一死战!”

    范增闻言,这才舒了口气。

    这一次,乃是重创秦国前所未有之良机,如果就此错过,以后再想寻到这种机会,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赵此时举国征兵,不仅可以鼓舞联军士气,还能让联军帮忙分担粮草。

    赵人本就善战,特别是融合了众多匈奴人以后,赵国民间虽然私斗之风越发浓重,民风却变得越加彪悍。

    如果赵国没有了粮草掣肘,所能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无比恐怖。

    时间流逝,秦军与联军对峙于黄河南岸,由于联军占据兵力优势,再加上秦军因为蒙骜及十万大军战死之故,军卒士气变得无比低落。

    以至于,秦将樊於期并未与联军在野外交锋,反而依据城池步步防守,将联军战线拉扯开了。

    没过几天,燕国使者就快马加鞭赶到邯郸,带来了燕王接受赵王所有条件的消息。

    赵偃大喜,遂遣人说服周子退兵,合纵攻秦。

    得到了富庶的督亢之地,还不担心燕国出兵抢回,齐国上下举国欢腾,齐王十分爽快的答应了赵王的请求,令周子统兵十万加入联军。

    与此同时,赵王全国大征兵,再次招募士卒十万,再加上燕军十万、齐军十万,由上将军庞暖统帅,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前线。

    而此时,纵然不算打酱油的韩国,联军总兵力也经高达八十万,几乎是前所未有之盛况。

    当然,其中有多少水分,只有各国自己知晓。

    得知这个消息的秦国,终于开始惶恐。

    要知道,历史上秦国灭楚,出动六十万大军都需要提前筹备许久,几乎将整个秦国都动员了起来。

    那个时候的秦国,可要比此时的秦国强盛许多。

    更何况,由于赵嘉的出现,让秦国丢失了不少领地,还损失了二十多万大军,哪怕强如秦国,短时间也恢复不过来。

    此战纵然秦国没有被联军彻底摧毁,只要再折损一二十万大军,也就失去了横扫天下的资本。

    秦国的情报系统,丝毫不弱于赵国。

    赵、齐、燕三国联军尚未会师,秦国已经开始举国征兵,而此时,赵嘉已经带着三万骑兵,悄然返回了申岐之地。

第二百二十二章 釜底抽薪

    八月,庞暖所率三十万大军,奔赴洛阳与廉颇等人会合。

    联军势大,分兵而攻秦国城池,秦军屡次受挫,只得且战且退,利用所有城池阻挡联军前进步伐。

    联军毫不停歇,继续往西推进。

    而此时,韩国上下却陷入欣喜若狂的状态,此战韩国只是提供粮草、军械,却是首个获得收益的诸侯国。

    只因联军占据洛阳及其附近城池以后,居然将曾经西周、东周所统治之地,尽数交由韩国。

    吕不韦灭亡东周没多久,洛阳及附近城池百姓,尚且没有真心归顺秦国,韩国占据东西周故地,并非受到太大阻碍。

    与之相反,周人以往并不适应秦国律法,这些年对于秦国的统治敢怒不敢言,对于韩国的到来却是欢欣鼓舞。

    此番韩国所占据秦国领地,北至邓县,西至渑池,南至鹿蹄山,数百里富庶之地皆归韩国所有。

    其余各国本来还有些想法,认为此番会盟韩国出力不多,不应该占据如此多秦地。

    好在李斯留在联军之中,代表赵嘉游说各国统帅:“就连没有出太多力之韩国,都能分到如此多城池,更何况诸位乎?”

    “之所以将这块地分给韩国,只是因为此地与韩国接壤之故,此战旷日持久,所能得到秦国之地不知几何,诸国皆能己广疆域也。”

    楚国早就与赵嘉约定,此战联军会相助楚国攻下秦国的南郡,自然不会有太大意见。

    其余诸国,最终也被李斯说动。

    事实上,真正让诸国没有过多计较者,乃因韩国所占据的这块土地虽然富庶,却也是块烫手山芋,无论哪个诸侯国拿下这块地,绝对会成为秦国日后东出的首要目标。

    如今的韩国,已经沦为诸侯国与秦国交锋的战场,自然虱子多了不怕痒,欣然笑纳。

    若给了其余各国,由于不与本土接壤,也未必能够守住。

    十月。

    秦军主力已然退至函谷关,函谷关以北曲沃,以及函谷关以南长丞山,三点连成一条线,几乎都密密麻麻布满了秦军营寨。

    整个函谷关,被打造的宛若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饶是如此,秦将樊於期以及张唐,面对数量庞大的联军,亦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怠慢。

    而此时,秦国国内仍在征兵,粮草源源不断从各地运往函谷关。

    秦国上郡,地广人稀,多荒漠、草原。

    当年王翦从咸阳出逃,正是绕道上郡这才躲开官府通缉,继而顺利抵达申岐之地。

    而此时,赵嘉率领三万骑兵自上郡南下,正饮马洛水,让大军修整。

    “王翦,如果我攻下整个河东,以广申岐封地,可否?”

    赵嘉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

    申岐之地本来就属于河东郡,只是由于位居河东郡北方,城池、人口都不算多。

    事实上,河东郡极其富庶,只是河东郡的经济中心是在南方,其富庶程度甚至不亚于赵国邯郸周围。

    如果赵嘉拿下整个河东郡,再加上韩国的上党,领土面积甚至能够堪比魏国,哪怕单独成立一国都不在话下。

    王翦闻言,却是摇头道:“河东南部归秦久矣,此地百姓早就以秦人自居,纵然君上以武力攻下河东南部,想要将其真正纳为己有,至少也需要十年时间。”

    “秦国,会让君上等十年吗?”

    赵嘉沉默不语。

    河东南部与两周之地不同,前者百姓对于秦国归属感非常强烈,后者却并不喜欢被秦国统治,这才能够背韩国纳为己用。

    “更何况,河东南部虽据生水、黄河之险,可供进军攻击之地亦太多,申岐之地兵微将寡,根本无力分兵把守,故得河东南部非但不能壮大己身,反而可能会成为累赘!”

    夺地,并非简单之事,还要考虑能否守住。

    昔年赵嘉敢于夺取申岐之地,正是因为有平周以及土军这两座要塞,如此赵嘉就能集中兵力抵御秦军,完全可以以小博大。

    可惜的是,河东南部虽然富庶,却没有这种能够阻挡秦军的必经之道。

    彼时若想阻拦秦军夺回河东南部,需要的兵力将会成倍增加,对于弱小的申岐之地而言,这根本乃不可能之事。

    “也罢,那就不考虑夺河东南部之事。”

    不过很快,赵嘉又说到:“河东毕竟乃秦国要地,人口约六十万,纵不能纳为己用,亦不能留给秦国!”

    六十万人口,几乎相当于弱小韩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甚至比例更多。

    赵嘉眼中,闪烁着寒光。

    由于知道历史的缘故,赵嘉对于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国,有着极其强烈的戒备心理,费尽心机想要削弱秦国国力。

    至于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标准,除了国土面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基数。

    秦国总人口将近八百万,占据了整个天下绝大多数富庶之地,只要秦国人口不锐减,哪怕秦国战败数次,也能很快恢复元气。

    故此,赵嘉就想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削弱秦国。

    王翦闻言皱眉道:“君上莫非是想迁河东南部百姓入申岐之地?”

    “非也!”

    不曾想,赵嘉却是摇头道:“申岐之地本来人口只有数万,如今之所以变得繁荣,绝大多数是因为吸纳其余各地百姓之故,迁入申岐之地的匈奴人亦不在少数。”

    “如今申岐之地,外来人实在太多,想要彻底融合稳固,还需要数年时间。”

    “河东南部百姓生活富裕,对于秦国归属感强烈,贸然迁这些百姓入申岐之地,必然会激起河东南部秦国百姓心中之怨恨,纵然强行迁入申岐之地,也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申岐之地也不足以容纳如此多人口。”

    王翦疑惑道:“君上可有其余想法?”

    赵嘉笑道:“此番六国攻秦,赵、楚、魏、韩四国皆与秦国接壤,能够分到秦国领地,唯有齐、燕两国位于东方,纵然给其飞地亦不能守住。”

    “然两国已经出兵,自不能厚此薄彼,若将河东秦民迁往齐、燕,想必两国亦会欣然应允!”

第二百二十三章 蒙恬

    王翦看着赵嘉那逐渐远去的背影,脸色却是无比复杂。

    假如将河东南部秦民迁往申岐之地,由于两地都归属于河东,再加上距离不远,迁徙压力可能会小一些。

    可是如今,赵嘉却准备将秦民迁往燕、齐两国,路途遥远,想必绝大多数秦民都会有抵触心理。

    秦国民风彪悍,律法严苛,上至官吏下至百姓,反抗迁徙者恐怕都不在少数,彼时河东南部定然血流成河。

    若再加上长途迁徙死在路中的百姓,此番迁徙之举,六十万秦民能够存活三分之二都已经很不错了。

    王翦虽然被迫投奔赵嘉,终究乃是生土长之秦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忍。

    只不过,王翦深谙为臣之道,知晓什么事情能劝,什么事情不能劝,此番真要位那些河东秦民求情,纵然赵嘉会打消这个心思,恐怕王翦日后想要再得到赵嘉信任,就难如登天了。

    “秦国负我在先,既然宗族俱灭,从此我便为赵人!”

    风吹过,王翦感觉到了些许凉意,下意识抬头望了望天色。

    “踏踏踏!”

    战马奔腾,铁骑纵横,短短五日时间,三万赵国铁骑已经沿着汾水南下抵达雕阴。

    “君上,继续往南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了。”

    王翦看着远处那广袤的农田,略显担忧的说道。

    上郡北方固然地广人稀,还多荒漠、隔壁,屡受外族袭扰,无比萧条,可是南方却被秦国经营多年,人口密集,富庶无比,洛水河畔更是产粮之地。

    上郡南方算得上是秦国腹地,人口数量甚至不在河东郡之下。

    “秦国主力都被八十万联军所吸引,恐怕根本没有料到吾等会绕道上郡,哪怕我军进入上郡以后被发现,以骑兵之行军速度,秦人亦不可能太快组织起军队进行防御。”

    “传我军令,二十骑为一队,派出百队作为斥候四处侦查!”

    “大军无需管沿途城池,直接绕过城池继续南下,缺粮了就在村落中借粮,不得强攻城池、邬堡!”

    对于眼下遇到的状况,赵嘉早就有所预料。

    既然决定发挥出骑兵优势,哪怕四周都有秦国村落,赵嘉亦丝毫不惧。

    “君上,此去咸阳有两条路。”

    “其一,按照原计划往东南绕道蒲坂,再沿着河水西进,这条道路虽然好走,沿途却有不少秦国重城,恐有大量秦兵把守。”

    “其二,乃是朝西南而去直扑咸阳,只是需要翻越北山,只是北山乃咸阳北方门户,那里道路狭窄难行,非常不适合骑兵行军!”

    赵嘉闻言,却是眉头微皱。

    从北山直扑咸阳,自然是条捷径,奈何北山太过难行,若赵嘉选择这条路,秦国只需在北山沿途派遣两千秦军把守,就能将赵嘉等人拒之门外。

    况且那里人烟稀少,想要借粮也不容易。

    只是思量半晌,赵嘉就否决了从北山直扑咸阳这条路。

    然而绕道蒲坂,如今也是危险无比。

    按照原计划,假如秦军主力与联军在两周之地交战,距离蒲坂非常远,赵嘉根本不担心被拦截的问题。

    可是如今,秦军为了避免重大伤亡,居然撤退到了函谷关据险而守。

    要知道,函谷关距离蒲坂只有两百余里,若赵嘉从那里经过,很可能会被秦军断了后路,继而被困死在秦地。

    赵嘉现在可是孤军深入,稍有不慎都会全军覆没,只能谨慎再三。

    只不过,赵嘉此时也深刻感觉到,孤军深入敌军腹地,哪怕是来去自如的骑兵,也并非简单之事。

    想要凭借这三万骑兵攻破咸阳,难如登天。

    好在赵嘉从一开始,对于攻破咸阳就没报太大希望,之所以仍旧坚持孤军深入秦国腹地,也是为了分散秦军注意力,给联军创造机会罢了。

    若事不可为,赵嘉也绝不会勉强。

    “报!”

    就在此时,却是有斥候纵马而来。

    “何事?”

    “启禀君上,我方斥候于漆垣发现了秦军踪迹,数量约有四万!”

    赵嘉闻言,当即心中大惊。

    漆垣乃赵军南下必经之地,如今那里却驻扎着四万秦军,如何不让赵嘉心惊?

    赵嘉急忙询问:“莫非秦国早就知晓我军动向,特意在漆垣布下重兵?”

    斥候却是摇头道:“这四万秦军乃刚刚从上郡征召而来,只因联军势大,秦国担心樊於期麾下三十万秦军难以抵挡,这才在秦国各郡开始征兵。”

    “此四万秦军,几乎囊括了整个上郡精壮之人!”

    赵嘉闻言,当即转忧为喜。

    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搅乱秦国后勤,让秦国主力不能全身心与联军交战。

    不曾想,就在赵嘉感觉难以抵达咸阳之际,却是遇到了这四万秦军。

    假如秦国早有准备,在漆垣布置四万秦军抵挡赵国骑兵,赵嘉还会畏惧三分,可是如今漆垣只有四万新征召的军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那可就成了一块肥肉。

    若是能在秦国腹地,剿灭这四万秦军,绝对会让秦国上下震动。

    “不仅如此,这四万新征召之秦军,还负责看护从整个上郡征调之粮草,城外粮草、辎重堆积如山!“

    赵嘉闻言更是大喜过望,当即喝道:“全军南下漆垣!”

    漆垣城外,蒙恬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悲色。

    短短几个月,先是父亲蒙武中计被韩人乱箭射死,继而祖父蒙骜又被困于平皋,最终摔死。

    失去了蒙骜、蒙武,再加上十万秦军的覆灭,本来权势滔天的蒙氏,却是变得一蹶不振。

    若非蒙骜、蒙武父子尽皆战死,恐怕就连蒙恬、蒙毅都会遭受牵连。

    两人死在了战场上,反倒给蒙氏留下了一丝生机,只是如今蒙氏再也不复往日荣耀,作为嫡长孙的蒙恬,也只能做些征兵、运粮的工作。

    就连这份差事,也是吕不韦极力举荐,蒙恬才得以担任,否则恐怕早就被冷落,没有复起的可能了。

    对以战功封爵的秦国而言,蒙恬所做的这些工作,除非秦国整个战役获得大胜,否则根本没有获得战功的机会。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秦军想要大破联军,机会微乎其微。

    “张平、樊於期、赵嘉!”

    蒙恬默默念着三人名字,双拳紧握。

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相见

    “轰隆隆!”

    战马奔腾,三万铁骑纵横上郡,秦民闻风丧胆,纷纷躲退避。

    对于能否歼灭四万新征召的秦军,能否将那些从上郡征调来的粮草烧毁,赵嘉从来没有怀疑过。

    在赵嘉看来,四万新征召的秦军尚未完全整合完毕,尚且只是乌合之众罢了。

    最为重要者,赵嘉以为此时正值秦国与联军大战之际,能够被派来做后勤的将领,必然也没有什么真本事。

    将乃兵之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若是面对这样一支军队还不能获胜,赵嘉麾下三万骑兵又怎敢称作精锐?

    “踏踏踏!”

    三万骑兵肆虐,宛若飓风般朝着漆垣奔去。

    漆垣城外,蒙恬正在清点着来自整个上郡的粮草,暗道:“要不了多久,整个上郡粮草都能聚集完毕,彼时就能带着新征召的士卒奔赴前线了。”

    想到前线,蒙恬脑海中就不自觉想起了樊於期,想起了自己祖父被围困致死,樊於期所率的秦军反而慢吞吞行军,再次不自觉握紧了拳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蒙骜之死,樊於期救援不及时负有极大责任。

    不过很快,蒙恬就平复了心绪,让内心变得平静起来,只因蒙恬知道,如今蒙氏失其势,若是不知收敛,反而想要在这个关乎秦国生死存亡的战场上搞事情,只会加速蒙氏的灭亡。

    为今之计,蒙恬也只能暗自隐忍,默默等待崛起的时机。

    “报!”

    忽然间,蒙恬看到自己派出去负责侦查的斥候,浑身是血的跑了过来,当即心中大惊。

    “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里乃是秦国腹地,按理来讲不可能碰到敌人,蒙恬派出去斥候也只是习惯使然,倒也不认为会遇到什么事情。

    可是现在,看到斥候那满脸惊恐的模样,蒙恬当即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启禀都尉,吾等在漆垣以北二十里位置,遇见了赵国骑兵,兄弟们死伤惨重!”

    蒙恬闻言大骇,急忙问道:“可曾探查到敌军统帅乃是何人,敌军数量是多少?”

    斥候大口喘着粗气,道:“吾等只与赵国斥候遭遇,并未探查到敌军主帅以及数量,只是小人在逃跑途中,隐约听到追击的赵国斥候说道:绝不能放走任何一个秦军斥候,免得坏了君上大计!”

    “君上?”

    蒙恬闻言,眼中顿时露出了仇恨的光芒,继而变得跃跃欲试起来。

    他正愁自己被冷落,没有机会建功立业,却没想到遇到赵人突袭此地。

    若能挡住赵国骑兵,蒙恬必然会在秦军之中崭露头角,再有吕不韦提携,那时蒙氏想要重新崛起,也并非什么难事。

    毕竟,蒙氏虽然衰落,军中仍旧有不少蒙骜旧部,只要蒙恬能够显露自己的领兵才能,得到秦王重用,那些人自然也会拥戴蒙恬。

    “传我军令,速速调集上郡各城原本郡卒,随我前往落马亭驻守!”

    “传令给蒙毅,令其速速将城中粮草、辎重运往城中,并且将士卒们全都转移至城内,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

    蒙恬非常熟悉赵国骑兵的作战方式,对方先锋骑兵斥候至少会领先主力二十里。

    己方斥候在二十里外遇见秦军斥候,说明赵军主力已经距离漆垣四十里左右,以赵国骑兵那变态的行军速度,在斥候回来报信之时,想必至少又行军了十里。

    也就是说,赵军主力现在距离漆垣三十里。

    漆垣城外的粮草辎重,由于要被运送到前线,故此蒙恬并未将其运往城中,反而在城外搭建营寨堆积粮草辎重。

    若此时不派兵拦截赵军,恐怕城外粮草辎重尚未完全运往城中,赵国骑兵已经来到了城下。

    那个时候,粮草被赵军所得,蒙恬真的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为今之计,蒙恬也只能带领三千郡兵北上,在易守难攻的落马亭阻拦秦军,给蒙毅往城中运输粮草创造时机。

    只有撑到蒙毅将粮草全部运往城中,秦军才有可能挡住赵军。

    落马亭,位于漆垣以北五里,此地占据山林要地,虽然并非什么关隘要地,却也是一处擅于防守的险地。

    当蒙恬率领三千郡兵杀来之际,落马亭已经被三十赵国斥候占据。

    “撤!”

    面对蒙恬所率领的三千郡兵,三十赵国斥候并没有强行阻拦,反而纵马离去。

    只是为首那名斥候首领,眼中却是露出忧虑之色。

    他没想到,秦军斥候居然如此难缠,哪怕相比起以前的匈奴人,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为重要的是,斥候首领从缴获的秦军战马上面,居然也看到了马镫以及马蹄铁。

    这也就说明,作为赵国骑兵最大依仗的马上三宝,也被秦军装备了。

    “若没有放走那个秦军斥候,秦人也不会反应如此迅速了。”

    赵国斥候首领,转头看着数千占据险道的秦军,面露懊悔之色。

    “速速砍伐树木,堵死道路,准备作战!”

    蒙恬不愧是将门出身,哪怕明知此番来袭之敌数量不在少数,也没有丝毫慌张之色,反而沉着指挥。

    “踏踏踏!”

    官道上,赵嘉带着骑兵呼啸奔腾,脸色却没有了才开始的从容,变得凝重了许多。

    他本以为,自己提前派出去的大量斥候,完全能够封死消息,让自己所率领的大军不被发现,却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暴露了。

    最让赵嘉感到凝重之事,却是秦将反应太过迅速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赵国骑兵,非但没有丝毫慌张,反而迅速组织秦军占据要道。

    这种心理素质与反应速度,绝非庸碌将领所能达到。

    “秦军统帅究竟是谁?”

    满心疑惑的赵嘉,带着麾下骑兵南下,很快就来到了落马亭所在位置。

    “蒙?运气怎会如此差!“

    当赵嘉看到秦军阵地上的‘蒙’字大旗时,脸色不由变得极其精彩,如今蒙骜、蒙武皆死,蒙氏也只剩下蒙恬、蒙毅两兄弟可堪大用。

    蒙氏两兄弟之中,也只有蒙恬擅长领军,若对手果真是蒙恬,那么赵嘉所遇到的就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根难啃的骨头了。

    与此同时,蒙恬站在高处,也看到了‘赵’字大旗,更看到了被众人簇拥着的赵嘉,当即忍不住握紧了双拳,眼中也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恨意。

第二百二十五章 蒙恬当斩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若没有赵嘉,当年蒙骜就不会弃赵转而攻魏,也就不会引出魏无忌这尊大神,更不会让蒙骜遭逢日后的大败,导致秦国丢掉了许多土地、城池。

    没有赵嘉,当年蒙骜统兵十万攻申岐之地的时候,也就不会几乎全军覆没。

    没有那场大败,蒙氏在秦国的境地不会变的那么差,蒙骜也就不会冒险留在韩地,最终兵败身亡。

    而主导此次合纵事宜者,也正是赵嘉,策反韩国诱杀蒙武者,还是赵嘉。

    可以说,蒙氏落到如此境地,几乎全部拜赵嘉所致,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血海深仇。

    “呼!”

    不过很快,蒙恬就收敛了眼中的仇恨,脸色变得无比平静。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蒙恬熟读兵书,自然知晓身为统兵将领,主帅不能在战场上有着太多个人情绪,否则就可能会因为这些情绪,导致了错误的用兵。

    “前排举盾,长矛兵待命,弓弩兵上弦!”

    面对无边无际的赵国铁骑,哪怕蒙骜麾下只有三千郡兵,仍旧没有乱了方寸。

    他知晓赵人擅长骑射,这才早早准备了大量盾牌,知道长矛兵能够克制骑兵,亦是早有准备。

    至于弓弩手,无论进攻亦或是防守,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兵种,蒙恬自然也带了不少。

    三千郡兵虽然不多,可是把守住落马亭据险而守,未必不能挡住赵国骑兵,继而给蒙毅争取到足够时间。

    “观其旌旗、编制,赵军约有三万,且彼皆为骑兵,假如放任这三万铁骑入关,后果将不堪设想!”

    蒙恬打量完赵**队以后,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他知道,此番联军战略上已然胜了一筹,若非自己侥幸提前派出了斥候,以赵国铁骑的行军速度,四万新征召的秦军以及上郡粮草,恐怕都要一战而没。

    继而,赵国铁骑就可以长驱直入扑向咸阳。

    若果真发生了这种事情,前线秦军主力必然震动,说不得就会给联军可趁之机,继而攻破秦国函谷关那道防线。

    函谷关若破,秦国咸阳恐怕再难守住。

    念及于此,蒙恬当即唤来心腹之人,喝道:“汝等带着吾所写书信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咸阳将此地军情禀报大王,另一路前往函谷关请求樊於期将军发兵来援。”

    咸阳与函谷关两者之间,无疑咸阳距离漆垣更近,可惜秦军主力都朝着函谷关一线汇集,哪怕秦王得知此地战况,也要重新派人前往函谷关调兵。

    如此一来一往,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如果换做是其余人领兵,蒙恬自信能够凭借漆垣新征召的四万秦军,挡住赵国三万铁骑。

    只不过,面对赵嘉这个屡战屡胜之人,蒙恬却没有那种自信。

    且蒙恬研究过赵嘉,知晓对方用兵天马行空,对于大局的把握无人能比,也从来不会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

    假如自己守不住落马亭,对方又攻不下漆垣,赵嘉极有可能放弃攻打漆垣,继而直接南下绕道前往咸阳。

    如此兵行险着,看起来乃取死之道,极少有人胆敢这么行事,可是以赵嘉的用兵习惯,未尝不敢如此。

    咸阳,秦王宫。

    “漆垣急报!”

    信使沿途用了最紧急之情报礼节,所有人见状都急忙退避,根本不敢挡了信使道路。

    “怎么回事,漆垣那里怎会有如此紧急之军情,莫非蒙恬出了什么事?”

    正朝着王宫行去的吕不韦,看到信使从身旁跑过去以后,当即眉头大皱,继而亦趋步跟了上去。

    哪怕他贵为秦相,也不能随意拦下信使询问状况,只能在王殿之内聆听军情。

    秦王政看着匆匆而来的信使,亦是满脸疑惑的想道:“联军都在函谷关一线,为何漆垣会传来紧急军情?”

    也不怪秦王如此想。

    信使胆敢用这种加急的模式汇报军情,那就说明事情非常严重,甚至关乎秦国生死。

    如若不然,不仅信使将会受到严惩,就连负责发送军情的将领,亦会受到责罚。

    “速速将军情呈上!”

    宦官迈着小碎步递来军情,秦王拆开信封看完里面内容以后,不由眉头大皱。

    继而,他转头看着刚刚走进来的吕不韦,说道:“平岐君赵嘉率领三万铁骑,自申岐之地绕道上郡,已然抵达漆垣城下。”

    “蒙恬建议寡人速速发兵,守住自漆垣前往咸阳的沿途各个城池,并且坚壁清野,将三万赵国骑兵围剿于秦国境内!”

    “对于此事,不知相国有何看法?”

    秦王话音落下,殿内众人脸上表情不一,有些人面露惊恐之色,有些人却是暗自冷笑,还有些人则是欲言又止。

    吕不韦尚且没有说话,当即有一位秦国本土将领上前说道:“蒙骜屡遭败绩,毁我秦国儿郎二十余万,其孙蒙恬居然亦胆小如鼠,手握四万兵马,纵无法击溃三万赵军,难道还不能将其挡在城下?”

    “末将请求领兵前往漆垣,接管蒙恬手中所有军务,无需再从其余各地调兵,必然能够让三万赵军寸步难下!”

    紧接着,又有秦国本土士大夫上前,奏道:“依臣之见,蒙恬当斩!”

    秦王目光微凝,问道:“为何?”

    那名士大夫喝道:“蒙恬当斩,原因有三。”

    “吾虽不通兵法,亦知骑兵不擅攻城,以蒙恬麾下四万秦军,据城而守完全能够挡住三万赵军。”

    “蒙恬未战先怯,辱我国威,其当斩有一也!”

    “国内除了新征召之军队,主力几乎全部集结于函谷关一线。”

    “若想派兵把守漆垣至咸阳各个城池,必然要从函谷关调兵。”

    “樊於期将军率领大军在函谷关一线与联军交战,我军本就占据兵力劣势,正是仰仗地势之利,才能堪堪挡住秦军。”

    “若此时调兵回援,必然使得前线军心动荡,彼时若联军趁机突破函谷关防线,整个秦国岂不都因蒙恬之议,而陷入危险之中?蒙恬当斩有二!”

    “漆垣至咸阳一代,皆为我秦国重地,无数为秦国抛头颅、洒热血之将士,封地都在这些城池,若行坚壁清野之策,这些将士今岁出产必然付之一炬,岂不寒了天下有功将士之心?”

    “未遇敌而先伤己,使大王威信扫地,使秦国将士寒心,蒙恬当斩乎!”

    “当斩!”

    那名士大夫话音刚落,大殿内当即响起了整齐的呐喊,出言附和者皆为刚刚崛起的秦国本土人氏。

    秦王闻言,不由眉头微皱,忍不住将目光放在了吕不韦身上。

第二百二十六章 挖坑

    平心而论,秦王对于蒙恬非常欣赏。

    当初秦国谣言四起,秦王政并非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出身,也并非没有怀疑过吕不韦。

    只是秦王政非常聪明,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坐稳王位,那么就必须将以前的传言定为流言,将散播流言者尽数处死,唯有如此才能维护秦王政的纯正血统。

    那场政变,秦国宗室死了许多,若非吕不韦与蒙骜竭力支持,秦王这个位置恐怕早就易主。

    于公于私,秦王政都不希望蒙氏彻底倒台。

    只是秦王如今尚且年幼,虽然也会临政,却没有决断权利,臣子让秦王发言,更多只是做做样子,表达对这位秦王的尊重罢了。

    最终能够做决定者,还要依仗秦相吕不韦以及朝中公卿。

    秦王政知晓,吕不韦也绝不会作视蒙恬被人攻讦,这才将目光投在了对方身上。

    方才出言那位秦国士大夫,见状亦是将目光放在了吕不韦身上,脸上还隐隐带着挑衅之色。

    吕不韦权势虽重,终究很难做到一手遮天。

    这里毕竟是秦国,假如吕不韦所作所为能够让秦国变得强大,哪怕权倾朝野,有些人还能够忍耐下去,放任吕不韦掌权。

    可惜的是,吕不韦担任秦相期间,数次启用蒙骜都让秦军大败,士卒折损严重,已经损害到了秦国的利益。

    此番权利角逐之下,吕不韦这才落入下风。

    假如此战樊於期等人能够挡住联军,甚至在战场上取得局部胜利,那也就可以宣告吕不韦倒台了。

    甚至于,吕不韦如今的相国权利,相比以前也有了些许削弱。

    眼看众人都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吕不韦却是气定神闲,轻笑道:“蒙恬之言纵然有些不妥,亦只是向大王进谏罢了,我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哪条法令规定了能够因臣子进谏而定罪!”

    众人闻言,尽皆默然不语。

    商君乃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至关重要人物,哪怕商鞅最后没有逃过被车裂的下场,秦人对于商鞅仍旧心存感激。

    秦若无商鞅,就没有今日之强秦。

    感受到了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转变,上至君主中至官僚下至百姓,对于商鞅都从心底感到敬重。

    秦律,也是在这种环境下被世代推广下去,最终深入人心。

    在秦国,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违背秦律。

    眼看众人无言以对,吕不韦再次说道:“兵事本相自然不太懂,然蒙恬自幼熟读兵书,昔年更是凭借千余人攻克土军要塞,其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蒙恬既然如此建议,料想有其必然缘由。”

    众人听到这里,当即有人冷笑道:“蒙恬大父蒙骜尚且屡战屡败,毁我秦国二十余万大好儿郎,蒙恬这个黄口小儿,相国居然也敢说此人通晓兵事!”

    “蒙恬若通晓兵事,就不会不知此时从函谷关调兵回援,对于前线士气打击有多么大。”

    “蒙恬若通晓兵事,就不会不知从漆垣至咸阳一线坚壁清野,对于秦国有多么大损失,对于那些封地于此的将士们伤害有多大!”

    “依我之见,蒙恬纵然无法战胜三万赵国骑兵,亦能据城死守,不让漆垣失陷。”

    “敢问相国,假如你是赵军统帅,在后方漆垣有数万敌军的情况下,会不会冒险绕过漆垣,前来兵犯咸阳?”

    面对这员秦将的质问,吕不韦微微眯起了眼睛。

    对于兵事,吕不韦并非完全不知,甚至也熟读兵书,有着不俗的领兵才能。

    按照常理来讲,赵国统帅断然不会做出那种事情。

    只因那样做是在太冒险,假如绕道漆垣转攻咸阳,且不说攻下咸阳的概率微乎及微,后路却也会被彻底掐断。

    那个时候,三万赵国骑兵被困于秦国腹地,显然会成为瓮中之鳖,不攻下咸阳也只能全军覆没。

    除非赵国统帅脑子有问题,否则绕道漆垣,留下数万秦军断自己后路这种事情,绝对做不出来。

    看着对面咄咄逼人的那员将领,吕不韦嘴角却是勾勒出了一个看不见的浅浅弧度。

    按照常理来讲,赵国统帅的确不会那样做,也不敢那么做。

    可惜的是,此番统帅赵国骑兵者乃是平岐君赵嘉,自从首次在赵嘉手中吃瘪以后,吕不韦就开始了解、揣摩赵嘉性格与行事方式,并且逐渐将此人列为生平大敌。

    别人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换做赵嘉未必不会,也未必不会做成功。

    纵观赵嘉生平事迹,所做的哪件事情不是惊天动地,让人不可置信?

    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敌人。

    毫无疑问,吕不韦已经将赵嘉当做了首要敌人,对于赵嘉的了解也是无人能比。

    他坚信,赵嘉若受阻于漆垣,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极有可能会冒险南下。

    “我正愁如何扳回一局,没想到赵嘉就恰巧出现,看来是想出手助我减除政敌啊。”

    收敛了嘴角勾勒起的那抹弧度,吕不韦反问那员出言质问自己的将领:“赵军不会绕过漆垣直扑咸阳,只是汝之猜测罢了。”

    “汝可曾想过,此时关中空虚,咸阳没有城墙无险可守,假如赵军果真绕过漆垣直扑咸阳,岂不置咸阳于危险之中?”

    不曾想,那员将领闻言却是大笑道:“咸阳虽然没有城墙,却有各处围墙高大的宫殿,更有无数老秦人居住于此。”

    “莫说赵军统帅不可能如此莽撞,就算真的胆大妄为,不惜代价围困咸阳,只要大王振臂一呼,数十万百姓都会成为可战之兵,区区三万赵军何足道哉!”

    “故依我之见,三万赵军不足为据,既无需调动函谷关兵马动摇军心,亦无需坚壁清野不战自乱!”

    吕不韦眼睛微微眯起,有句话在心中徘徊:“纵然赵军没能攻克咸阳,仅仅是兵临城下,亦会让整个秦国震动,更是会影响到前线与联军交战的秦军士气,彼时对于秦国危害更大。”

    只不过,吕不韦并未说出这句话,反而佯装生气的问道:“咸阳之安危,岂能寄希望在侥幸以及百姓身上,汝如此谏言,可担负得起赵军来犯咸阳之后果!”

    那员将领闻言大笑道:“若赵军胆敢绕过漆垣直扑咸阳,末将愿以死谢罪!”

    “鱼儿上钩了,可惜远远不够!”

    吕不韦心中暗自冷笑,表面仍旧强词夺理道:“仅凭汝一人,如何能够与整个咸阳安危相提并论!”

    “加上我呢?”

    “还有我!”

    “还有我!”

    吕不韦话音刚落,当即又有三个秦国本土将领站了出来,力挺方才说话那人。

    “又蹦出来了几个,可惜还不够!”

    吕不韦眼中闪过微不可查的寒光。

    既然来了机会,哪怕做出危害秦国利益的事情,吕不韦也要狠狠打压政敌,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眼下这个坑很大,能够埋葬更多人!

    “仅凭你们几人,还是担不起这个责任,本相认为大王采纳蒙恬建议最好!”

    吕不韦睥睨那几个将领,脸上满是不屑。

    “如果再加上老夫呢!”

    吕不韦循声而去,看到了那个屹立朝堂多年而不倒之人,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

    大鱼,终于上钩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283/ 第一时间欣赏赵公子最新章节! 作者:半城流烟所写的《赵公子》为转载作品,赵公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赵公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赵公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赵公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赵公子介绍: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伤亡惨重。
西有强秦虎视眈眈,北有匈奴屡次寇边,东有燕国倾力来犯。
值此危难时刻,赵孝成王长孙赵嘉,遇到了声名狼藉的未来战神李牧。
从此,赵国与他们的命运,就被牢牢绑在了一起。
赵公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赵公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赵公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