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文阅读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     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两百章 壕无人性 (更新完毕)

    卢卡斯和新来的那几个收藏家一个个脸上表情精彩,时不时地发出一两声惊叹声,倒是汉斯先生虽然也有些惊讶,但显然要比其他人淡定得多了。

    他盯着墙上的几幅古画看了几眼,转头望向向南,笑着说道:“向先生不愧是华夏文物修复界顶尖修复师,光是这一手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就让人大吃一惊了。”

    “谢谢汉斯先生的夸奖。”

    向南淡淡一笑,接着说道,“我的文物修复技术在华夏还谈不上是顶尖,在华夏国内,比我水平更高的,还大有人在。”

    “向先生谦虚了。”

    汉斯先生还没说话,新来的那位光头中年人弗雷德就走了过来,一脸佩服地说道,“我也见识过华夏古陶瓷修复专家,但他修复的古陶瓷,多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痕迹来的,可向先生修复的这些古陶瓷,哪怕是拿放大镜来看,也看不出哪里是修复过的。”

    顿了顿,他又说道,“向先生,其实我那里还有一件残损古陶瓷,之前是不知道向先生的修复技术,因此不敢让卢卡斯送过来,如今亲眼见识过了向先生的技术,倒是有点后悔当初的犹豫不决了。不知道向先生还能不能再给我一个机会?”

    向南听了他的话,顿时迟疑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我倒不是不愿意多修复一两件残损古董,只是,我留在博临的时间恐怕不多了,我们的访问团也许这两天就要回国了……”

    “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旁的汉斯先生忽然笑着说道,“我可以临时邀请访问团到我们博临几家私人博物馆参观游览一番,长了不好说,多停留一两天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说着,他转头看了看弗雷德,问道,“弗雷德先生,你不舍得拿出来的那件古陶瓷器,难道是那一件?”

    “没错,就是那件华夏北宋时期的汝窑天青釉洗,几年前,我清理藏室的时候,一个不慎将它碰到地上去了,结果裂成了七八块,简直是心疼死我了。”

    弗雷德脸上露出了肉疼之色,他看到向南的脸上依然犹豫不决,暗自咬了咬牙,说道,“只要向先生愿意出手帮忙修复这件汝窑天青釉洗? 我愿意拿出一件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作为修复费用!”

    这一下? 向南是真的被震住了。

    这弗雷德? 还真是壕无人性啊!

    他说的这两件古董? 不管是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还是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 那可都是国宝级文物? 可遇而不可求的。

    当然了? 单论市场价值,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只有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十分之一? 2010年11月份在京城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中? 一幅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拍卖成交价格高达两千两百多万元? 是当之无愧的价值连城。

    据向南所知? 《石渠宝笈》里一共著录了三幅“宋缂丝蟠桃献寿图轴”。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弗雷德手中的这件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应该是《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所录的三件中的其中一件。

    据目前公布的资料看,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尚无一家收藏有此三件缂丝作品中的任何一件,足见其珍罕程度。

    这弗雷德为了让向南出手修复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居然愿意将这幅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当作修复费用,也难怪向南会被惊住了? 一下子连反应都没有反应过来。

    看到向南有些没反应过来,弗雷德连忙又问了一句:“向先生,如果这个条件还不行的话,咱们还可以再商量商量!”

    也不怪弗雷德这么急切,要知道,他的那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当年可是他从拍卖会上花了2.44亿元才拍下来的,这一摔碎了,价值瞬间就跌落了一大截!

    这些年来,他也没少托人寻找华夏的古陶瓷修复师,试图将这件汝窑瓷器给修复完整,可他能找到的那些古陶瓷修复师的水准始终达不到他的要求,因此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至今仍然是一堆碎瓷片。

    现在好不容易碰上了向南,他又怎么肯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呢?

    相比起将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修复完整,一件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对于他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个……”

    说实话,弗雷德给出的条件,他还是十分心动的,无论是修复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还是能够收获一件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对于他而言都是十足的诱惑。

    别看向南修复了这么些年古陶瓷器,但还真没修复过几件北宋汝窑瓷器。

    要知道,汝窑瓷器近千年来地位至高,不仅代表华夏陶瓷艺术的精髓,历史意义更是深远,古今名藏都以汝瓷为首,只是它珍稀异常,一器难求。

    “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这句俗话可不是随意说说的。

    向南沉吟了片刻,才有些为难地说道,“弗雷德先生,这件事,我可能还需要跟访问团那边沟通一下才能答复你。”

    至于汉斯先生说什么他会出面邀请访问团参观游览私人博物馆,这话听听就算了,一个访问团出国访问的行程,可不是你邀请了就能轻易更改的,自己还不如先打电话问问团长赵炳天呢。

    “好,那就太感谢向先生了。”弗雷德满脸堆笑,连连点头。

    一群人在修复室里鉴赏了一番那些修复后的古董,也没再里面多做停留,很快就离开了。

    下了楼,向南先给赵炳天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一下访问团的回国日期。

    赵炳天听到向南这么问,笑着说道:“我们四天后回去。怎么,你打算多停留几天?”

    向南说道:“那倒不是,只是这边还有点事,还需要一两天时间才能结束。”

    “哦,一两天肯定来得及,哪怕你多留两天也没事。”

    赵炳天点了点头,想了想,他又叮嘱道,“不过你自己可得记好时间了,你肯定是要跟我们一起回去的,可别误了事。”

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缂丝《蟠桃献寿图》 (第一更)

    和赵炳天通过电话后,向南便来到客厅里,告诉弗雷德先生,他可以接下修复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任务,不过也只能修复这一件古董了,再多的话,他就没时间了。

    “太好了。”

    弗雷德一脸激动,他四下张望了一下,略有些急躁地说道,“卢卡斯呢?该死,我之前就应该开车来的,这样的话,我现在就能回博临市区的家里,把那件汝窑瓷器给送过来了。”

    看他的样子,似乎还想着让卢卡斯开车送他回家一趟去取那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呢,这也太着急了吧?

    “弗雷德先生,不用这么着急。”

    向南拦住了他,笑着说道,“晚上我也没办法修复,你明天上午把那件汝窑瓷器送过来就可以了。”

    说着,他抬起手指了指露台那边,接着说道,“而且,庆祝趴可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么开心的时刻,怎么能缺席离开呢?”

    “那好吧,也只能如此了。”

    弗雷德似乎也看到卢卡斯正在露台那边的烧烤架旁忙碌着,不可能有时间开车送他回去了,他只好点了点头,有些不情愿地说道,“不过,我明天一早就会把那件汝窑瓷器送过来的,嗯,顺便将那件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也送过来,给向先生鉴赏一番。”

    向南笑了笑,继续转头和汉斯先生聊起了天。

    这一场庆祝趴一直持续到了夜里十点多才各自散去,由于明天还有一件价值过亿的北宋汝窑瓷器要修复,向南当然没有喝酒,回到房间以后,他来到卫生间洗了个澡,靠在床头上看了一会儿书,就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向南刚和安德里亚斯一起吃过早餐,弗雷德就开着车停在了城堡门前。

    一进门,弗雷德就满脸笑容地对向南说道:“向先生,早上好啊? 我已经把两件古董都带过来了。”

    说着? 他就将手里捧着的一大一小两只古董盒放在了茶几上,然后一一打开,“这次就要麻烦向先生多多费心了。”

    向南站起身来? 走到茶几前坐了下来? 伸手拿起小古董盒中的一块陶瓷残片? 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块陶瓷残片上,釉色细腻光滑,宛如凝脂,呈现出天青色泽,釉色表面上的冰裂纹莹亮清澈? 就如同天然宝石结晶一般? 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的确是北宋汝窑的瓷器,也不愧“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名头。

    向南看了一会儿? 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已经裂成了七八块碎片,修复起来难度倒也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本身没有残缺? 要不然的话,配补起来就要麻烦多了。

    将小古董盒重新盖上放到一边,向南又打开那只长方形的古董盒,从里面取出了一件卷轴,在茶几上摊开。

    这就是弗雷德之前说的那件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了。

    这件缂丝作品,是以本色丝为地,用多彩色丝缂织一位仙翁持桃献寿的图案。

    画幅上天空中红日高照,祥云缭绕,一只仙鹤凌空飞翔。下方的蟠桃树枝干遒劲,果实累累,树下一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仙翁身着蓝色长袍,手捧刚刚摘下的一枚硕大蟠桃,欣然回首,健步而行。地面上、寿石旁,灵芝、水仙和翠竹生机盎然。

    向南仔细分辨,发现这幅《蟠桃献寿图》运用了平缂、勾缂、掼缂、结、长短戗和包心戗等多种技法,特别是合色线的使用,更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

    此外,在丝线的运用上,整幅作品采用了藏青、浅蓝、粉红、月白、淡黄、瓦灰、驼色和墨绿等色丝缂织而成。

    这幅《蟠桃献寿图》,构图简练,配色和谐,层次分明,缂工精细,是一件难得的缂丝艺术杰作。

    不过,看着看着,向南脸上倒是出现了一丝疑惑,眉头也忍不住皱了起来。

    弗雷德一直待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向南,看到他眉头都皱起来了,也忍不住紧张了起来,他小声地问道:“向先生,这……这幅缂丝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没什么问题。”

    向南笑了笑,将内心里的一些疑惑按了下来。

    问题还是有一些的,不过,说不说的,都无所谓了。

    心里想着,向南转过头来,看了看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的题签,上面写着“宋刻丝蟠桃献寿图”一行小字。

    虽然题签上是这么写了,但他仔细观摩了一下这件缂丝作品的缂织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发现它实际上和宋代缂丝并不完全符合,而更多呈现出的是较为典型的元代缂丝特征。

    宋代缂丝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华夏古代缂丝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后世千年间也无法逾越。

    尤其是在缂丝技术上,宋代缂丝已经能够灵活运用掼缂、构缂、结、搭梭、子母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和戗等多种技法,能“随所欲作花草禽兽”。

    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评价说:“宋人刻丝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每痕剜断,所以生意浑成,不为机经掣制。”

    这件缂丝《蟠桃献寿图》在技法种类上与宋代缂丝差别不大,但在技法的具体运用、丝理精细等方面与宋代缂丝相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来说,宋代纬密多为50-70根/厘米,部分也有100根以上者。而元代缂丝纬密普遍为40-70根/厘米,比如南宋沈子蕃缂丝《青碧山水图》纬密为64-66根/厘米,元代缂丝《八仙拱寿图》纬密为50根/厘米。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宋代缂丝的经纬线密度更为致密精细一点,元代缂丝相较于宋代,则要更粗放一些。

    而这件缂丝《蟠桃献寿图》的维密为43根/厘米,毫无疑问,自然是要更接近于元代缂丝的特性一些。

    实际上,除了丝理精细更接近元代缂丝之外,这件缂丝作品中还有一点就显得更为明显了。

    那就是合色线的运用。

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物以稀为贵 (更新完毕)

    在缂丝技法的运用上,合色线在宋代比较流行,南宋朱克柔、沈子蕃等缂丝名家的作品中,经常都能够看得到。

    可惜到了明代,合色线就几乎很少看到有人使用了。

    而在宋代和明代之间,合色线的使用相对于宋代而言,要少了许多,却比明代又要多了一些,通常一幅缂丝作品只会在一两处地方使用合色线。

    比如,京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也仅仅只是在东方朔的手指缝,用黑、白二色丝,和灵芝的茎部用石青和米色二色丝,总共也就两个地方使用了合色线。

    再比如,米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缂丝《花地鸟兽》中,也只在鸟腹部一个地方使用了合色线。

    而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仅在右下角竹叶丛中的最下方那片竹叶上,使用了淡绿和淡黄两种不同色相的合色线,而且面积极小,非常不显眼。

    就合色线使用这一点,对这件缂丝作品的断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向南目前的判断,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并非是题签上所写的宋代缂丝作品,而应该是元代缂丝作品才对。

    当然了,尽管这件缂丝作品不是缂丝技艺发展达到巅峰时期的宋代作品,它依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

    这就跟元代缂丝作品存世量有关了。

    由于政权时间短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留存至今的元代缂丝作品极少,中山故宫博物院藏了4件,辽省博物馆藏了2件,京城故宫博物院和大都会博物馆也仅藏了数件。

    而元代之前及之后的缂丝作品存世量就多了,光是在中山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70件宋代缂丝作品,以及32件明代缂丝作品,加上其他博物馆的馆藏数,那就更多了。

    物以稀为贵呀!

    不过,这些事就没必要告诉弗雷德了,毕竟跟一个外国人讨论这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缂丝作品,根本就说不清楚,还是不要浪费口水的好。

    总而言之,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用来当作修复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修复费用,肯定是可以的,对于向南而言,说不上是赚,也谈不上亏。

    这就好像古代交易中的以物易物,用一袋米换一块肉,只要双方都觉得合适就好,谁赚了谁亏了,那都是说不清楚的事。

    “这真是一幅工艺精湛的缂丝作品!”

    将目光从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上收了回来,向南又重新将它卷好,放回到古董盒里,抬头笑着对弗雷德说道,“弗雷德先生,那我现在就回修复室准备一下,开始修复这件汝窑瓷器。”

    “太好了!”

    弗雷德这才放下心来,一脸轻松地笑道,“向先生要是不介意的话,我能不能到修复室里去观摩一番?”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当然没问题,只要你不影响我工作就可以。”

    “向先生放心,我肯定不会影响你工作的。”

    弗雷德连忙说道,他又不是傻子,向南现在修复的可是他花了2亿多拍卖来的汝窑瓷器,这要是影响了向南,结果把这件古陶瓷修复坏了,这责任应该算谁的?

    他笑着说道,“我只是对文物修复有些好奇,想要近距离了解一下而已。”

    “那我们上去吧。”

    向南朝他点点头,将两只古董盒都捧了起来,然后转身朝二楼的修复室走去。

    弗雷德见状,也赶紧站起身来,跟在向南的身后,上楼去了。

    二楼修复室里,之前摆得满满当当的古董,早已经被安德里亚斯送入了城堡负一层的收藏室里,里面显得空荡荡的。

    向南走进修复室后,将手里的古董盒往工作台上一放,然后笑着对弗雷德说道:“弗雷德先生请随意,我要开始做事了。”

    弗雷德连忙说道:“向先生请便。”

    说完之后,他也没有四处乱看,主要是修复室里除了桌、椅、工作台之外,也没什么好看的,他往四周随便瞄了几眼,就没太在意了,而是搬了一张椅子,在向南身侧不远处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向南也没多管他,将那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残片都从古董盒里取了出来,然后用盆装了一点肥皂水,开始清洗古陶瓷残片。

    等他将这些古陶瓷残片清理干净,又用清水漂洗一遍之后,再把这些残片捞出来放在一旁晾干。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拼对粘接了。

    ……

    魔都向南文物修复公司,青铜器修复室内。

    许弋澄站在工作台旁,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摸着下巴,皱着眉头仔细盯着面前摆放着的一个古董盒,里面装的是一柄厚重的青铜剑,尽管剑身上锈迹斑斑,但锋刃处却是寒光闪烁,凶意逼人。

    这柄青铜器看似完好,实际上,它已经裂成了一堆碎片,如今只不过是按照原本的模样稍稍拼对在一起罢了,连粘接处理都没有过。

    许弋澄并不是很懂青铜器修复,盯着这柄青铜剑仔细看了一会儿,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站在周围的杜晓荣等人,一脸疑惑地开口问道:“这件青铜器,你们没办法修复?”

    “倒也不是没办法修复。”

    杜晓荣想了想,说道,“我们修复肯定是能修复的,只是,修复的效果可能不大好。”

    许弋澄皱了皱眉,又问道:“为什么?”

    “许总可能有所不知,这青铜器修复,跟古陶瓷器修复不一样,器形越小,越是难修复,尤其是像青铜剑、青铜矛这一类的兵器,还要更复杂一些。”

    杜晓荣看了许弋澄一眼,接着解释道,“你看这柄青铜剑的剑刃,上面崩了好几处米粒大小的缺口,像这样的缺口,修复起来极难,粘合剂不能多,多了就会鼓起来,也不能少,少了就粘不牢,一吹就可能又掉了。”

    顿了顿,杜晓荣继续说道,“尤其是我们这些人,差不多都上了年纪了,眼神也不大好,这么小的缺口,还不一定看得清楚。”

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第一更)

    以这件青铜剑的复杂程度,也只有资深修复师才能够搞得定,像杜晓荣的两个儿子杜子俊和杜子杰,虽然在修复技术上也差不多达到了资深修复师的水准,但这种价值高昂、修复难度又高的青铜剑,杜晓荣可不敢让他们上手,要是一个不慎把青铜剑修复坏了,他就是砸锅卖铁也赔不起。
    “那现在怎么办?”
    许弋澄见没人敢上手修复,也不由得大皱眉头,这些老一辈的修复师,就是胆子太小,这要是古陶瓷文物,他二话不说就撸起袖子自己上了。
    文物修复师是需要沉稳一些,但沉稳不代表温吞,年轻人还是需要一点冲劲的嘛,要不然,怎么进步,怎么成长?
    只可惜的是,自己不会修复青铜器,要不然哪还用得着在这里纠结?
    要是老板在就好了,这么一点小事,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说起来,他去博临那边参观访问,也有十多天了,应该也差不多要回来了吧?
    这个甩手掌柜,自己跑出去潇洒了,把公司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都扔给了自己,也不知道他心里能不能过意得去?
    许弋澄心里习惯性地“抱怨”着,杜晓荣和尤传勇等人互相看了看,腆着脸小声说道:
    “这件青铜剑太珍贵了,要不,还是等老板回来,让老板来修复?”
    许弋澄摆了摆手,说道:“那就这样吧,等老板回来了再说。”
    这柄青铜剑的确很珍贵,它是战国时期青铜错金银越王旨殹([yì])(不光)剑。
    越王殹(不光)是越王勾践第四代玄孙,这柄青铜剑就是他佩带的王剑。
    这柄青铜剑在剑格和剑首的位置,采用了金银混错技法饰鸟虫篆,铭文达三十字之多,最重要的是,这些铭文采取了竖写横列的形式,这在以往所见传世或出土的越王者殹剑(包括越王不光剑)中尚属首例,填补了越王者殹剑过渡到越王丌([qí])北剑之间在剑格铭文书写形式上的缺环,历史价值极高。
    这么珍贵的一柄青铜剑,真要让杜晓荣这些人来勉强修复,许弋澄还是有点不放心的。
    算了,反正老板也快回来了,还是等他回来了,让他自己来搞定吧。
    不留点活给他,自己在公司里辛辛苦苦地忙活了这么久,这心理上也平衡不了啊。
    许弋澄咧嘴笑了一下,有种“奸计得逞”的感觉,他跟杜晓荣等人打了声招呼,就急匆匆地离开了青铜器修复室,走了没几步,就一头钻进了古陶瓷修复室里。
    古陶瓷修复室里,姚嘉莹正坐在工作台前,认真地修复着一件清乾隆年制豆青青花釉里红加白松鹤大天球瓶。
    这件大天球瓶原先是一堆碎片,而且在瓶身上有两处婴儿巴掌大小的残缺之处,残缺的地方,正好覆盖了松树的枝干和针叶团簇的地方。
    不过,姚嘉莹并没有急着对大天球瓶残缺的地方进行配补处理,而是将现有的残片一片一片地粘接成型,很快她就将残片粘接到了瓶颈的位置。
    事实上,到了这个地方,就应该停下来进行配补处理了,否则,一旦粘接到瓶颈往上的位置,由于瓶口太小,手伸不进去,残缺部位的配补处理操作起来就很麻烦了。
    可姚嘉莹似乎没意识到这一点,依然继续将残片往瓶颈的位置拼对粘接上去,一直到将所有残片粘接完毕,她这才停了下来。
    许弋澄一直站在边上看着,也没有吭声,等到姚嘉莹停下了,他这才笑着低声说道:
    “姚主任现在这修复技术是越来越精湛了,等到了年底,也差不多可以去京城参加一下古陶瓷修复国家级专家的考核了,我觉得八成能过。”
    “是许总做考核专家吗?”姚嘉莹瞥了他一眼,脸上一点表情都欠奉。
    “咳咳,我哪有那个资格?”
    见姚嘉莹直接就怼了自己,许弋澄也不打算继续自讨没趣,赶紧转移了话题,说道,“这件大天球瓶的残片已经粘接完毕了,接下来,咱们就需要让人将大天球瓶的立体图像扫描进电脑里,然后传送给3D打印机厂家那边,让对方按照大天球瓶的立体图像,将残缺部位建模,再打印出来。”
    在向南跟随着访问团前往博临参观访问这段时间,许弋澄也没闲着,他带着姚嘉莹、朱熙两个人,前往米国的几家比较有名的3D打印机厂家考察了一番,对其中几个品牌的3D打印机比较满意,不过打印出来的材料能不能用于文物修复,这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才能知道。
    因此,从米国考察回来后,许弋澄就打算先让对方用3D打印机打印几份配补材料,再最终决定是否购买3D打印机。
    像文物修复这种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也只有工业级打印机才能符合要求,而一台工业级打印机,最便宜的也要十多万,贵的几十万上百万,许弋澄自然不可能拍拍脑袋就决定下来。
    “好,到时候朱熙回来了,我让他拍点照片,传给厂家那边。”
    姚嘉莹点了点头,将这件大天球瓶放在一边先不管,准备喝口水继续修复另外一件残损古陶瓷。她看到许弋澄还没走,便问了一句,“朱熙这两天跑哪儿去了?办公室里都没看到人。”
    “他还能干嘛?不在公司,就是在文物修复培学院那边呗。”
    许弋澄转头看了一眼姚嘉莹,笑着说道,“现在不是刚刚放暑假吗?他又在利用文物修复培训学院的场地,搞起了文物修复兴趣班,一刻也闲不下来,真是精力旺盛!”
    “人家朱熙是有上进心。”
    姚嘉莹喝了一口水,白了他一眼说道,“哪像你许总,天天抱着个手在公司里晃悠来晃悠去的,日子过得可真清闲。”
    “……”
    许弋澄一脸无语,我很清闲吗?
    这公司里那么多的事情,还不都是我在协调管理?除了公司这边的事,文物修复培训学院那边,我也没少管啊。
    说我清闲,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第一千两百零四章 制作开片 (更新完毕)

    博临郊外的城堡里。
    位于二楼的修复室内,显得颇为安静,如果不是工作台时不时地传来一两声轻微的工具放下的声音,都会让人怀疑坐在修复室里的两个人都是雕塑。
    此刻已经是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树梢,从宽大的飘窗里洒进来,落在地上形成一块一块的光斑。
    向南就坐在工作台前,脸上神情专注、认真,他一只手扣住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一只手拿着细麻布料裹着的棉球,蘸取着涂料液轻轻平涂在这件古陶瓷的粘接处,然后作圆圈状地移动抹擦。
    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尽管裂成了几瓣,但相对而言,修复起来并不复杂,尤其是汝窑瓷器一向都是单色釉,器身上也几乎没有什么其它复杂的纹饰。
    汝窑瓷器讲究素雅不艳,含蓄实华,十分匹配宋代人的尚真、顺应万物的世界观,这种品味连一代文豪王安石都十分欣赏。
    在上午的时候,向南先将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残片拼对粘接完成,又完成了加固处理,然后在打底这一道工艺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光是打磨修复部位,他就耗掉了大半个上午。
    一直打磨到残片粘接部位摸上去的手感,平滑如凝脂,他这才满意地停了下来。
    没办法,这是一件难得一见的珍贵的汝窑瓷器,向南只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将它完美修复,争取不留下什么遗憾,那么此行就算完美了。
    作色完毕之后,向南稍稍松了一口气,捏着这件古陶瓷器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低下头来,准备继续进行仿釉处理。
    汝窑瓷器,器表上的冰裂纹,也就是开片,是它其中的一个特征。
    汝窑的开片非常独特,也像汝窑瓷器的釉色一样丰富而多彩,古人留下来的称谓非常多,且形象贴切,如鱼子纹、冰裂纹、蟹爪纹、鱼鳞纹等等。
    而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上的开片,是网格状的,呈不规则方形,开裂痕也比较深,有白色短线纹,构成了如同片片鱼鳞般的形状。而且,开片有三四层片纹,立体感极强。
    这是典型的鱼鳞纹开片。
    向南沉吟了片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手术刀来,准备开始制作开片。
    实际上,开片并非汝窑瓷器独有,宋代的官窑、哥窑等窑口烧造的瓷器,都有开片。
    之前向南曾修复过哥窑瓷器,对于开片的制作也并不陌生。
    首先,用手术刀等利器先刻出裂纹,然后再根据原器物开片的颜色,用颜料调色填入裂纹中,擦干净多余的部分,最后用喷笔喷上硝基或丙烯罩光油。
    这是制作瓷器开片的一种方法。
    此外,也可以用描笔勾勒画线的方法来制作开片。
    为了制作的开片更为逼真一些,向南自然是选择第一种方法是制作开片了。
    他拿起手术刀,凝眉静气,在古陶瓷残片拼接部位上,将残缺的开片重新一点一点刻画出来。
    ……
    弗雷德对文物修复还是有些了解的,他从上午开始,就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向南修复他的那件汝窑天青釉洗,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一堆古陶瓷残片,一点一点组合在一起,重新变成了一件器物,然后再看着那上面遍布的疤痕一点一点消失不见,心里也忍不住赞叹。
    看向南修复文物,就如同在欣赏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一般,动作潇洒,姿态优雅,一举一动都让人赏心悦目。
    尤其是当他看到向南打磨修复痕迹时,面对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裂痕,竟然接连换了七八块水砂纸,在一个地方就足足打磨了两个来小时,他更是感慨不已。
    不愧是华夏文物修复界里的明星修复师啊,做事这么认真,这么细致!
    如果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真的能修复好,自己付出的那幅宋代缂丝《蟠桃献寿图》也值了——直到现在,他还以为那幅缂丝《蟠桃献寿图》是宋代的呢,当然了,向南没说,他不知道也正常。
    看着看着,弗雷德忽然看到向南拿起了一把手术刀,然后毫不迟疑地在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器身上刻着什么。
    这一下,弗雷德真是惊住了,这是怎么回事?手术刀那么锋利,不会把这件古陶瓷器给刻坏了吗?他心里一急,下意识地站起身来,就想要上前制止向南。
    刚一起身,弗雷德忽然想起进修复室之前,向南说过的话,让他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修复文物。
    他刚要迈出去的脚步顿时停住了。
    这要是忽然一喊,把向南吓一跳的话,向南手一抖,手里的手术刀在古陶瓷的器身上划一道伤痕怎么办?
    那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可就破了相了!
    “可要是不制止向南,他现在也拿着手术刀在上面刻东西呀!”
    一时间,弗雷德心急如焚,站在那儿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而不远处的向南,仿佛什么也不知道似的,依然低着脑袋,拿着手术刀在那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上一下一下地刻画着什么。
    “算了,让他刻!”
    眼看着向南已经在操作了,弗雷德就算现在去制止,也来不及了,他深吸了一口气,重新坐了下来,一脸紧张地看着向南的动作,心里嘟囔道,“要是真把这件古陶瓷刻坏了,你就等着赔偿我的损失吧!”
    ……
    弗雷德的坐立不安,向南当然是不知道的。
    此刻,向南一刀一刀地修补着古陶瓷器表面上的开片形状,认真又谨慎,等到刻好开片之后,他又调制好了颜色,将其一点一点地填入到裂缝当中,又将多余的颜料擦拭干净。
    这些都做完之后,他又往制作的开片上喷上丙烯罩光油。
    这一系列操作,向南做得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很快就将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给仿釉完毕了,紧接着,他又对这件古陶瓷器的修复部位开始进行做旧处理。
    等到做旧处理完毕之后,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修复工作,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神乎其技 (第一更)

    向南刚刚停下手来,还没来得及重新检查一遍,坐在不远处角落里的弗雷德就迅速地站起身来,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来到了向南的身边,伸出手来小心翼翼地将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捧了起来,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起来。
    向南愣了愣,本来还想说点什么,不过,在看到弗雷德一脸紧张的表情后,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算了,弗雷德也是太紧张这件汝窑瓷器了,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失态。
    要是换一个人这么不顾修复室的规矩,未经自己同意就直接冲过来拿走工作台上的文物,那向南肯定直接把他给拉进“黑名单”里。
    被拉进“黑名单”里的人,以后可就别再想着让向南帮忙修复文物了,花再多的钱也没用。
    其实不止是向南,但凡一个工作态度严谨的人,都不喜欢别人坏了自己的规矩,否则的话,那以后的工作都没办法做了。
    向南微不可查地摇摇头,不再理会弗雷德,自顾自地开始收拾起工作台来。
    这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几乎耗费了他一整天的时间才修复完,此刻,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窗前,将半个修复室都染成了金色。
    “真是神乎其技啊!”
    就在这时,已经将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从上到下,里里外外都检查了好几遍的弗雷德忽然长长呼出了一口气,他眼神复杂地看了看向南,一脸感慨地说道,“向先生‘上帝之手’的称号果然是名副其实啊,这件瓷窑瓷器修复得看不出丝毫痕迹,太让人激动了!”
    “上帝之手”这个称号,是向南当初在F国巴里斯,修复了晋代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后,当地的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时用的,到后来,文博界里干脆用这个称号来称呼向南了。
    当然了,这是国外文博界里的习惯,在华夏,向南依旧是向南,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了文物修复的一个水准,足以让众多人仰望。
    “谢谢弗雷德先生的夸奖。”
    向南将工作台收拾干净,又把工具放回工具盒里,听到弗雷德的话后,回头朝他笑了笑。
    “说来真是惭愧,我之前看到向先生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在这件汝窑瓷器上面刻画什么的时候,我差一点跳起来阻止向先生呢。”
    弗雷德说起这件事来,脸上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一脸庆幸地说道,“幸好当时我克制住了自己,要不然恐怕就要做出什么蠢事来了。”
    向南这会儿已经收拾完了,他一边走到洗手池旁洗了洗手,一边对弗雷德说道:“用手术刀刻画裂痕,是为了修补残缺的开片脉络,对这件汝窑天青釉洗本身是没有伤害的,只是为了修复效果更完美一些罢了。”
    他从一旁拿过毛巾擦干净了手,又说道,“弗雷德先生可以再多看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那这件汝窑瓷器就算修复结束了。”
    “没问题!”
    弗雷德将手里的汝窑瓷器放回到了工作台上,哈哈笑着说道,“向先生的手艺,我信得过!”
    “那我应该感谢弗雷德先生的信任。”
    向南笑了笑,心里却是忍不住嘀咕起来。
    与其说信得过我的手艺,还不如说信得过你自己的眼睛。你都拿着那件汝窑瓷器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几遍了,就算有什么没修复到位的,也早就给你看出来了。
    当然了,这话心里想想就可以了,没必要当面怼出来,好歹人家也是拿出了一幅缂丝《蟠桃献寿图》作为修复费用的,就要有点要求也是正常的。
    将修复室里的东西收拾干净之后,弗雷德和向南两人就一前一后下了楼,汉斯先生和卢卡斯已经到了,正在一楼的客厅里,和安德里亚斯在聊着什么。
    看到向南和弗雷德下了楼,卢卡斯就笑着迎了上来,说道:“弗雷德,你的宝贝修复好了?向先生的手艺没让你失望吧?”
    “‘上帝之手’出马,又怎么会让人失望?”
    弗雷德此刻心情很不错,他笑着说道,“我的那件汝窑瓷器当然是修复好了,而且一点修复痕迹都看不出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上帝之手’?”
    卢卡斯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一脸夸张地说道,“哦,是的,没错!向先生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
    向南听着两个人的吹捧,也难免感觉有些脸红,他快步走到汉斯先生身边,微笑着说道:
    “汉斯先生,这边的残损文物已经修复完了,明天上午我就打算回博临市区,跟访问团的其他团员汇合了。”
    “向先生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吗?”
    坐在一旁的安德里亚斯也忍不住扭过头来,一脸遗憾地说道,“好不容易才完成了文物修复工作,我还想着接下来几天时间,带向先生游湖钓鱼,或者到森林里打打猎放松一下呢。”
    汉斯先生也说道:“是啊,向先生,你到这边这么多天,都没有在周边好好转一转,看一看,不如再歇两天,好好玩一玩?”
    “谢谢两位的好意,不过,不用了。”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毕竟是跟团出来的,现在事情做完了,还是尽早回去得好。等下次有机会,我单独来博临时,再到这里来玩吧。”
    汉斯先生见向南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他点了点头,笑道:“那向先生可要说话算话,我们都会等你再来的。”
    安德里亚斯也连忙说道:“向先生要是再来博临,记得提前通知一声,我去机场接你。”
    几个人聊了一阵,就到了吃晚餐的时间了,吃过晚餐后,弗雷德就带着那件修复好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先离开了。
    他收藏的这件宝贝等了几年,今天终于修复好了,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得赶紧回去跟几个老朋友“炫耀”一番才行。
    等弗雷德离开之后,汉斯先生才笑着对向南说道:“向先生,既然你明天就要离开了,那今晚咱们就将这次的修复费用结算一下吧。”

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修复报酬 (更新完毕)

    向南和汉斯先生等人又一次来到城堡负一楼的古董收藏室里。
    收藏室里亮着一圈灯带,博古架侧面的墙壁上,一盏盏射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将一件件古董映照得光影重重,厚重感十足。
    “除了弗雷德先生带走的那件汝窑瓷器以外,向先生这一次一共修复了十二件残损古董,总价值差不多有三个亿。按照向先生的收费标准,修复费用大概在三千万左右。”
    汉斯先生转头看了一眼依旧堆放在那边的十多件古董盒。
    十二件残损古董,总价值三个亿,平均一件古董也要两千多万了,看起来吓人得很。
    不过,汉斯先生收藏的那幅王蒙的《秋山萧寺图》,其市场价值就高达1.36亿元。而卢卡斯收藏的那件清乾隆款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也是价值3500万元,还有向南修复的那件倪瓒的《霜林湍石》,市场价值同样高达4300万元。
    光是这三件古董加在一起,就超过两个亿了,至于其它的,一件古董也差不多要一千来万。
    他回过头来,笑着对向南说道,“这十二件残损古董,实际上不止是我们三个人的,其中有一些是其他几位收藏家的。不知道向先生是希望一件一件分开来计算,还是这十二件残损古董合在一起来支付修复费用?”
    分开来计算的话,向南修复了十二件古董,可以拿到十二件华夏文物作为修复费用;合在一起算的话,就更简单了,可能也就一两件华夏文物,凑够三千万的修复费用就可以了。
    向南连想都没想,笑着说道:“汉斯先生,要是不麻烦的话,就合在一起来计算吧。”
    合在一起计算,才有可能拿到国宝级文物啊,要是分开的话,文物件数虽然多了,但价值也就分摊开了。
    再说了,他明天还要回访问团跟大家汇合,带着一堆文物在身边,也不是太方便,件数少一点,还是要好一些。
    “好。”
    汉斯先生笑了起来,然后朝安德里亚斯示意了一下,后者随即转身往收藏室的里间走去了。
    看来,他们之前早已经商量过了,无论向南选择哪一种方案,他们都可以拿出恰当的文物来“支付”修复费用。
    过了没一会儿,安德里亚斯手里捧着一只暗红色的古董盒走了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向南面前的桌案上。
    看到向南盯着那只古董盒在看,坐在斜对面的卢卡斯笑着说道:“向先生放心,这件华夏文物,保准你满意!”
    “是吗?我先看看再说吧。”
    向南也笑了笑,他伸手将那只古董盒移到面前来,然后轻轻打开盖子,盒子里装的是几册装帧精美的古籍,封面上竖着用楷书写着一行字“昌黎先生集”。
    “这是……”
    向南浑身一震,深吸了一口气,伸出手来小心翼翼地托起一册来,将它放在桌案之上,然后仔细鉴赏起来。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豫省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向南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手中的这册古籍,这册古籍属于清宫旧装,织锦书衣,黄绫包角,黄绫书签,书内的纸张呈金黄色,是一种黄麻纸,正文用毛笔楷体字书写,字体端正,笔酣墨饱。
    在内页上,还盖有“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等十多枚钤印。
    向南这边还在小心地翻看着,坐在对面的汉斯先生开口笑道:
    “向先生,这是一函六册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也是我前几年在拍卖会上拍下来的,可惜,我虽然对汉文化有所了解,但对于古文确实不怎么理解,如今想一想,还是将它交到向先生手里比较合适一点。”
    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这一函六册古籍也是价值不菲,向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前两年在京城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上,它拍出了高达万元的价格。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买主竟然就是坐在对面的汉斯先生。
    兜兜转转,这套古籍最后还是落到了自己手中,向南也是感慨万千。
    见向南已经将目光从古籍中收了回来,汉斯先生又笑吟吟地问道:“向先生,这份修复酬劳,你可还满意?”
    “挺不错的,谢谢汉斯先生。”
    向南回过神来,笑着对汉斯先生点了点头。
    “是我们应该谢谢你才对。”
    汉斯先生摆了摆手,一本正经地说道,“要不是向先生出手,我们手里的这一批残损古董,哪里还有机会重现往日的光华?”
    几个人聊了几句,眼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向南和汉斯先生等人就重新回到了楼上。
    安德里亚斯和卢卡斯都是夜猫子,可没这么早休息,他们还打算一边喝着酒一边欣赏月色呢,向南和汉斯先生两个人倒是没有这种嗜好,上了楼之后,就各自回了房间。
    回到房间以后,向南将这一函六册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以及另外一件缂丝《蟠桃献寿图》都取出来看了看,心里也满是欢喜。
    这一次出来,辛苦了十来天时间,能带回去两件国宝级文物,也算是收获不菲了。
    带着这种欢喜的心情,向南洗了澡,刷了牙,然后换了身衣服,靠在床头上玩了一会儿游戏,接着就关灯躺下休息去了。
    明天就要赶回博临市区,去跟访问团的那些人汇合了,估计离回国也没几天了吧。

第一千两百零七章 热火朝天 (第一更)

    第二天一早,向南跑完步,洗漱完毕下来吃早餐的时候,发现汉斯先生和卢卡斯居然都在。
    看到向南下楼来了,汉斯先生笑着说道:“向先生,一会儿吃过了早餐,让卢卡斯送你回酒店,他正好要到博临市区去一趟,我和安德里亚斯都要赶回公司去,就不能送你了,真是抱歉。”
    “没有关系,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汉斯先生你们要是有时间,到时候也可以来魔都做客。”
    向南来到餐桌旁,一边拉开椅子坐了下来,一边笑道,“卢卡斯,那待会儿就要麻烦你一趟了。”
    “不麻烦,不麻烦。”
    卢卡斯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地说道,“原本今天还打算带向先生去打猎呢,看来这次是没有机会了。”
    向南笑了笑,又和几人聊了几句,就开始吃起了早餐。
    吃过早餐后,向南又上楼回房间收拾了一下东西,和汉斯先生、安德里亚斯两人告别之后,提着行李箱就坐上了卢卡斯的车子,朝着博临市区的方向驶去。
    卢卡斯的车子开得很快,不到半个小时,就进入了博临市区,没一会儿就停在了酒店门口。
    “向先生,到了。”
    停车之后,卢卡斯转头对向南一笑。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辛苦你了,卢卡斯,以后要是有空,欢迎你到魔都来做客。”
    卢卡斯说道:“有时间肯定会去的,到时候也可以到向先生的公司里参观一下。”
    向南朝他笑了一下,推开车门下了车,然后从后备箱里把行李箱提了下来,朝卢卡斯挥了挥手:“库卡斯,再见。”
    “再见,向先生!”
    卢卡斯点头一笑,一脚踩下油门,方向盘一转,轮胎摩擦着地面,发出尖锐的声音,一溜烟似的往前蹿了出去。
    等到车子汇入马路中的滚滚车流之后,向南才转过身,提着行李进入了酒店,直接回到了楼上原先住的那间房。
    房门打开以后,里面很安静。
    显然,钱昊良已经跟着访问团的其他成员一起,出去参加活动了,估计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向南收拾了一下房间,烧了一壶水,然后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来,给钱昊良打了个电话。
    电话刚响了两声,就被对面接起来了,紧接着,钱昊良熟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向南,你回来了?”
    “嗯,刚到酒店,结果发现你们都不在。”
    向南语气平淡,轻笑着问道,“你们今天又去哪里参观访问了?”
    “博物馆岛,就在博临市中心。”
    钱昊良笑着说道,“这里不光是博临博物馆界的核心,还是欧洲最大的文化投资项目,非常值得一看。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过来跟我们一起行动?”
    向南想了想,摇头婉拒道:“算了,我还是在酒店歇一会儿,等你们回来吧。”
    “我都忘了,你刚刚帮别人修复了十来天残损古董,现在身边还带着一堆宝贝呢,是得在宾馆里守着。”
    钱昊良忍不住笑了起来,又问道,“怎么样,这次收获还算不错吧?”
    “还行吧,等你回来就知道了。”
    “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忍不住想现在就跑回去了。”
    “算了吧,我又不会跑,你还是好好跟团行动吧。”
    向南笑了一下,跟钱昊良又聊了几句,这才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之后,他闲着有些无聊,干脆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来,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
    金陵大学。
    “向南”画芯修复液的销售已经进入了平缓期,原本已经轻松了一阵子的文物修复研究所员工,这顿时间又开始忙得热火朝天。
    古画揭展生物酶制剂的各项专利已经申请下来之后,这款有可能改变整个古书画修复行业的产品,很快就开始了试生产阶段。
    产品的内包装,在经过孙福民和张伟利等人几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采用类似滴眼液的那种带塑料尖头的圆柱形容器。因为每一次使用古画揭展生物酶制剂,只需要滴几滴进入清水中就可以了,滴眼液的那种包装更容易掌控分量。
    至于生产就相对容易得多了,采购一条滴眼液灌装流水线就行了,或者委托代生产都可以。
    一群人各自分工,孙福民则居中协调,大家倒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孙教授!”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了,朱熙浑身上下汗津津地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飞快地说道,“我联系了几家工厂,咱们古画揭展生物酶制剂的单子太小了,也不稳定,人家都不愿意代工,不过,有一家企业倒是愿意出让一条灌装生产线,我看了一下,那生产线有九成新,价钱倒是便宜。您的意思怎么样?”
    朱熙原本是在文物修复培训学院那边举办文物修复兴趣班,刚刚把教室、导师这些问题搞定,孙福民就一个电话把他给招过来了。
    没办法,他只好将文物修复兴趣班的事情交给了办公室的其他人来负责,自己则是跑来金陵忙新产品的事情了。
    “旧生产线?”
    孙福民皱了皱眉头,说道,“实在不行,还是咱们自己采购新生产线吧,顺便再挖几个熟练工过来,毕竟找厂子代工也只是权宜之计,最后还是要自己来的。”
    “您不是想着尽快生产出试用品来吗?”
    朱熙摊了摊手,有些无奈地说道,“要是采购新生产线,那可快不了,还得找场地,招工人,新设备还要调试,总之,事情一大堆的。”
    “我是觉得,采购旧生产线和采购新生产线没什么区别,事情还是那么多。”
    孙福民摆了摆手,想了一会儿,说道,“要么你再去找找看,还有没有厂子愿意代工的,先生产一批产品出来看看效果再说。”
    朱熙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我再问问看。”
    “行了,你赶紧出去吧。”
    孙福民看了他一眼,说道,“这满头大汗的,还跑空调房来吹冷气,你也不怕生病。”
    “……”
    朱熙一脸无语。
    您这是真担心我生病,还是想着赶我出去干活啊?

第一千两百零八章 我就是个劳碌命 (更新完毕)

    向南看了一会儿书,很快就到中午了,他也没下楼,打了个电话到前台,让餐厅送了一份午餐上来,吃过饭后,正打算玩一会儿游戏放松放松,手机忽然震动了起来。
    是钱昊良打来的。
    上午不是刚跟他通过电话吗?怎么现在又给自己打电话了?
    向南尽管心里面有些疑惑,但还是很快就接通了电话,开玩笑似的说道:“钱大哥,连晚上都等不了啊?这么迫不及待想知道我收回来了什么文物?”
    “别把我说得跟个小孩子似的,我哪有那么重的好奇心。”
    钱昊良连忙否认,转而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向南,我告诉你一件事,我们上午参观完博物馆岛之后,刚刚又来到了附近一家私立博物馆里参观,这家博物馆的老板好像想通过赵团长,请你帮他们修复一件文物,对方话里话外一直都在提到你,还问你为什么没来。”
    向南“哦”了一声,问道:“什么文物?”
    “具体的我不清楚。”
    钱昊良在电话里说道,“不过,据他刚刚透露的一些信息,我觉得应该是一幅书法帖子……不跟你说了,赵团长找我了。”
    话说到这里,电话就匆匆挂断了。
    向南看了看手机,撇了撇嘴。
    书法帖子,华夏五千年来,有名的书法帖子多不胜数,谁知道对方手里的是什么书法帖?
    说得不清不楚的,还不如不说呢。
    向南没再去想这些事,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
    窗外艳阳高照,酒店门口的广场上,喷泉在不断地喷洒着水花,时不时地开进来一辆汽车,守候在门口的门童还等车子停下来了,就急忙赶上去,将车门打开,以方便客人下来。
    广场边的马路上,行人们匆匆而过,偶尔有三五成群的游客,穿着清凉的服饰,边游边看。
    看了一会儿,向南收回目光,离开了窗前,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又震动了起来。
    这一次打来电话的,是访问团的团长赵炳天。
    向南赶紧接起电话,语气平和地说道:“赵团长,你好!”
    “向南,你现在是在汉斯先生那边,还是已经回酒店了?”
    “我已经回酒店了,就在房间里。”
    “哦,那就好。”
    赵炳天说道,“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正在布罗姆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的拥有者尼森·布罗姆先生手上有一件华夏文物,不过已经残破不堪了,他想请你来帮忙修复一下。当然,他也知道你的规矩,会用价值相当的华夏文物来支付修复费用。”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当然了,这件事最多就是民间文物修复技术交流,愿不愿意的,都随你自己。”
    向南想了想,问道:“团长知道那是一件什么文物吗?”
    “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手卷宋代摹本。”
    赵炳天语气里也满是震惊,他长呼了一口气,说道,“你要是愿意来,我就让尼森先生派车到宾馆去接你,等你过来了,我们也能顺便鉴赏一下‘书圣’的帖子。”
    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手卷宋代摹本?
    向南第一反应就是震惊。
    时隔一千六百多年,王羲之直接手写的书法真迹早已经荡然无存了,哪怕是在北宋时期,也只有几件作品被视为王羲之的真迹,就比如米芾曾经得到的那幅《王略帖》。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后人勾摹的墨迹本,即从原迹上直接勾摹下来,或者从唐摹本上再勾摹下来,方法是双勾廓填或者双勾廓填兼临写。
    另外一种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碑帖从勾摹开始,经过上石、刊刻、捶拓,再经过装裱的过程,书法原貌往往会打了折扣。
    而现存的《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奉橘帖》等等,实际上都是唐代摹本。
    这件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手卷宋代摹本,被这位尼森先生如此重视,也就情有可原了,事实上,哪怕是宋代摹本,只要合乎“书圣”王羲之的笔迹风格,摹写精良,那也是一件极其难得的国宝级文物啊!
    “好,让司机来酒店接我吧,我收拾一下东西就下楼。”
    向南没再多想什么,一口答应了下来,先不管那么多了,等看到了字帖再说吧。
    挂断了电话,向南匆匆收拾了一下,想了想,干脆将之前拿到的那两件文物连带着古董盒一起,全都放进了背包里,然后往肩膀上一背,关好门就下了楼。
    在酒店一楼的大厅里没等多久,一辆黑色的轿车就缓缓地停在了酒店门口,随后向南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向南没接电话,从大厅的休息区里径直走了出去,朝站在车旁的司机扬了扬手机。
    司机问了一句:“是向南先生吗?”
    “是我。”
    “我是尼森先生派来接您的,请向先生上车。”司机伸手打开了后座的车门。
    “谢谢。”
    向南朝他笑了笑,低头坐了上去。
    等向南坐好之后,车子就一路朝着博临市中心那边开去,没过多久,就抵达了布罗姆艺术博物馆的门口。
    这是一座带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整个建筑线条简洁,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
    刚下了车,向南正要走进博物馆里去,钱昊良就从大门里大步迎了上来,一脸揶揄地说道:“向南,上午就让你过来跟我们一起行动,你不愿意,怎么样,现在还不是得过来?”
    “我就是个劳碌命,能有什么办法?”
    向南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跟着钱昊良往里面走去,问道,“团长他们呢?”
    “团长他们还在里面参观呢,现在就等你过去了。”
    钱昊良嘴里啧啧有声,感慨道,“这博物馆是布罗姆家族成立的,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还真别说,里面不少藏品都很有意思,在博临博物馆界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 (第一更)

    两人一路小声聊着天,很快就来到了博物馆二楼的一间展览厅里。
    这里是油画展馆,上面挂着各个国家油画大师的作品,这些画作都用木质画框装订好,错落有致地挂在墙面上,远远看去,一幅幅的油画,就好像一段段凝结的岁月,在面前一点一点地摊开。
    在展馆最靠里面的位置,一位须发皆白的德国老者,正带着团长赵炳天等一行人,一边欣赏着墙上的一幅油画,一边小声说着什么,不时传来一阵阵低笑声。
    赵炳天和那位D国老人说笑了一阵,转头看到向南和钱昊良回来了,顿时笑了起来,朝向南招了招手,说道:“向南来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说着,他转回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人,对向南介绍道,“这位,就是布罗姆艺术博物馆的尼森·布罗姆先生,这间博物馆,是尼森先生家族建立的,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向南走到尼森先生面前站定,朝他笑了笑,谦逊有礼地说道:“你好,尼森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很高兴,向南先生!”
    尼森先生眼中带着笑意,上下打量了向南一番,这才笑着说道,“向先生刚到博临的时候,我正巧在F国那边谈一个合作项目,事情忙完之后,我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现在总算是见到了向先生,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
    向南淡然一笑,说道:“谢谢尼森先生的夸奖。”
    “这次请向先生过来,实际上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向先生能够出手帮忙。”
    尼森先生抬起手来,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一边往前慢慢走着,一边说道,“我手上有一件华夏文物,是晋代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这幅字帖是我们从本国的一位收藏家那里买来的,可能是年代久远,再加上保存不善的原因,这幅字帖已经残破不堪了。这字帖太过珍贵,我们一直在犹豫交给谁来修复才比较稳妥一些,如今向先生既然来了,那这件事就好办多了,我代表博物馆恳请向先生能够出手帮忙,将这幅字帖修复保养一下。”
    向南不置可否,笑着说道:“尼森先生,咱们还是先看看字帖再说吧。”
    “好。”
    尼森先生微微点头,脚下加快了步伐,带着众人往一楼走去。
    赵炳天快走了几步,走到了向南的身边,侧过头来低声叮嘱道:“向南,不要贸然答应帮忙修复,先看看再说。”
    “嗯?”向南一脸不解地转头看了他一眼。
    让我不要轻易答应帮忙,那你之前叫我来干嘛?
    “之前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我说这事,我怎么好拒绝?再说了,这事最后还不得看你自己吗?”
    赵炳天抬眼看了看前面带路的尼森先生,又对向南说道,“这件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可不是一般的文物,我记得几年前它曾经在一个拍卖会上出现过,当时的拍卖成交价高达3个亿,现在肯定更值钱了。这么珍稀的文物,要是你一不小心修复坏了,那怎么赔得起?”
    “……”
    向南一脸无辜地看了他一眼,心里暗道,赵团长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我这还没修复呢,你就担心我修复坏了赔不起了。
    不过,赵炳天这么说确实是担心他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他又不是文物修复师出身,想得多一点也是正常的。
    这么一想,向南就理解了。
    他转头对赵炳天笑了一下,低声道:“谢谢团长提醒,我先看看字帖的情况再说,也不一定会帮忙修复的。”
    “嗯,那就好。”
    赵炳天也长舒了一口气,脚步也放慢了下来。
    他带着访问团出国参观访问,不惹麻烦是最好的,而且后天访问团就要回国了,他也不想在最后时刻闹出点事来,大家都没事,平平安安地回国,那是最好的。
    说话间,尼森先生就带着众人来到了一楼的一间会客室里,他对向南等人笑着说道:“各位先生,请稍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说着,他朝向南和赵炳天点头笑了笑,转身就出去了。
    会客室里,除了向南和赵炳天外,还有钱昊良、熊嘉正等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想借机观摩一下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至于访问团的其他成员,则依旧在博物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在楼上参观着。
    几人坐下后没多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给众人端来了刚泡好的咖啡,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直钻鼻孔,让人忍不住精神一振。
    坐了没一会儿,尼森先生就回来了,他手里捧着一个古董盒,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将古董盒放在了向南前面的茶几上。
    “这里面就是王羲之的那幅字帖了。”
    尼森先生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这么多年下来,它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以至于现在都残破不堪了。”
    向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伸出手来将茶几上的咖啡端到边上的一张小几上,然后把古董盒的盖子打开,从里面把那幅卷轴取了出来,在茶几上小心地摊开。
    这幅字帖一打开,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盖满了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的密密麻麻的钤印,上面还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可亚时晴帖”。
    在字帖原帖的边上,乾隆皇帝还亲笔将原贴用楷书抄录了一遍。
    字帖正文总共不过四十余字:“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而王羲之的原帖上,则是用草写的,整幅字帖行云流水,潇洒不羁,笔力柔中带劲,流畅婉转中富有变化。
    向南细细观摩了一遍,发现这幅字帖的材质是绢帛,也许是长时间缺乏保养的缘故,整幅字帖已经开始发脆,有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裂起翘,这是绢帛老化的一个明显迹象。
    如果再不修复保养,这幅字帖也许再过几年时间,没准就会变成一堆碎末了。

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元代哥窑胆瓶 (更新完毕)

    向南在观摩这幅字帖,钱昊良等人也凑在边上细细地看着,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欣赏着“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字帖,每一幅都是珍贵至极,平常想要见到都不容易,就算博物馆里也能看到,但那得隔着厚厚的玻璃,哪有现在这样近距离观摩来得畅快。
    钱昊良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小声赞叹道:“不愧是‘书圣’的作品啊,这一幅字帖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上去,还是带着一股潇洒肆意、狂放不羁的味道。”
    熊嘉正也是低笑一声,说道:“边上乾隆皇帝用楷书重新写了一遍的字帖,看起来倒是显得娟秀多了。”
    “向先生,怎么样,你有把握修复这幅字帖吗?”
    几个人正小声嘀咕着,边上的尼森先生忽然笑了一下,说道,“如果你成功修复了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我愿意将博物馆中的一件元代的哥窑胆瓶作为修复酬劳。”
    说着,他也不含糊,直接进入休息室内间,顷刻间就端出来一个古董盒,放在了向南的面前,显然他是早有准备了。
    “元代哥窑?”
    在场的众人,听了尼森先生的话后,全都浑身一震。
    当然,向南倒是显得很平静,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他之前连价值2个亿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都修复过了,怎么可能听到哥窑就被镇住了?
    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中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汝窑可是排名在哥窑之前的。
    咱可是瓷器之国,要淡定。
    看到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古董盒,想打开看一看哥窑胆瓶,却又不好意思动手的样子,向南只好暗叹一声,俯下身来,伸手将古董盒的盖子轻轻打开。
    一手拿住瓶颈,一手托着瓶底,向南将这件哥窑胆瓶取了出来,轻轻放在了茶几之上。
    这件哥窑胆瓶,瓶口呈圆唇口,细颈,向下逐渐增大,与腹部没有明显转折。瓶腹鼓垂,底部承圈足。整器线条流畅,极为柔美。通体伴随有开片,釉面大小纹片相间,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
    底足露胎骨的地方,色泽暗沉,是典型的“铁足”。
    宋代传世哥窑瓷器,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釉面具有如同“酥油”一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二是有“金丝铁线”的开片纹样;三是具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瓷器釉层一般都比较厚,釉层内含有气泡,像小水珠一样隐约可见。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紫口铁足”。哥窑瓷器的坯体,大多数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的,器皿口边缘釉层薄弱的地方,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四个特征,这件哥窑胆瓶都能够观测得到,显然是哥窑瓷器无疑。
    哥窑瓷器自宋代开始烧制以来,由于流传稀少,且格调高雅,因此很受当时一些文人雅士的珍爱。
    “这件哥窑瓷器,造型端庄大气,釉色光滑,开片细腻均匀,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古瓷啊!”
    身为陕省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的鲁立军自然在古陶瓷鉴定水平水准不低,他一脸激动地看着向南,低声说道,“向南,答应他,只要把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好,这件哥窑瓷器就是你的了!”
    至于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起来难度大不大,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反正他也不懂古书画修复。
    他只知道这件元代哥窑瓷器是一件精品古瓷,在去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跟这类似的元代哥窑胆瓶,最终成交价高达3100万。
    向南要是将它拿下了,绝对亏不了!
    另外一边,钱昊良看了看这件哥窑胆瓶,又看了看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忍不住心里暗叹一口气。
    说实话,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虽然残损比较厉害,但他也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将它修复,可惜,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不如向南,在文物修复界的名气也不如他,即便有这能力,他也没这机会去修复这幅字帖。
    当然了,他倒不是嫉妒向南,羡慕还是有一些的,名声在外就是好啊,都不用你自己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赚钱,别人听到你的名声,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胡思乱想了一阵,他也朝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向南,可以试试。”
    无论如何,向南赚了,他也是开心的,好歹也是自己身边亲近的朋友嘛。
    赵炳天倒是看了看向南,没说什么,他跟向南还没熟悉到那种地步,可不会帮向南做什么决定。
    尼森先生则是一脸希冀地望着向南,他相信这件元代哥窑胆瓶,肯定可以打动向南的。
    向南盯着面前的这件元代哥窑胆瓶,微皱着眉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对尼森先生说道:
    “尼森先生,这件任务我接了。”
    “太好了!”
    尼森先生大喜过望,脸上的皱纹都在这一刻绽放成了花儿,他激动地连连搓着双手,问道,“向先生,我带你去修复室看一看,如果还缺少什么修复材料和工具的话,我也派人去采购。”
    “好,去看一看吧。”
    向南点了点头,等尼森先生将那件元代哥窑胆瓶和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都重新收起来以后,这才跟在他后面朝三楼的修复室走去。
    至于赵炳天和钱昊良等人,倒是没有再跟着,而是在博物馆的各个展览厅里游览了起来,不过一个个的,都变得有些心不在焉,仿佛这些珍贵的文物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失去了原本的光华,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转过头,看着向南逐渐远去的背影,这些人心里面,多多少少都有些羡慕。
    文物修复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就是好啊,看看人家向南,分分钟就接下了一个报酬3000万元的修复任务,换作是一般人,十年都赚不了这么多钱!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你可赚大了 (第一更)

    在布罗姆艺术博物馆三楼修复室里看了一圈,这里面的修复材料倒是很齐全,只是修补画芯用的宋代绢帛不好找,这里同样也没有。
    布罗姆家族成立私家博物馆毕竟也有一百多年了,门路还是很广的,尼森先生只是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就笑着对向南说道:“宋代制造的绢帛,晚饭前就能送过来。”
    向南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很快就和尼森先生一起下了楼。
    赵炳天带着访问团的成员在这博物馆里已经逗留了几乎一个下午的时间,该参观的基本上都参观得差不多了,他看到向南下来了以后,便走上前去,说道:
    “向南,我们现在要回宾馆了,你是留在这里修复文物呢,还是跟我们一起走?”
    “你们先走吧,我还要留一会儿。”
    “好,那我们走了,你也早点回宾馆,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要注意安全。”
    赵炳天叮嘱了向南一句,就带着访问团的成员们上车准备离开。
    钱昊良经过向南的身边的时候,抬手拍了拍向南的肩膀,低声笑道:“早点回来,我还等着看你这十多天的收获呢。”
    向南笑着点点头,说道:“好,放心吧,我给字帖做一下准备处理,就回去了。”
    “尼森先生,趁着现在时间还早,把王羲之的《平安帖》送到修复室里去吧。”
    等赵炳天等人离开之后,向南这才转过身来,笑着对他说道,“我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要不然,我担心在回国之前,这幅字帖修复不完了。”
    “好的,向先生稍等。”
    尼森先生朝向南笑了一下,转身从会客厅里将那幅字帖取了出来,然后跟着向南又上了三楼。
    修复室里,向南将《平安帖》摊放在大红长案之上。
    这幅《平安帖》绢本画芯有不少地方撕裂和断痕,因此如果直接用清水来冲洗,很可能会将残破的绢片冲得七零八落,因此,首先需要固定。
    向南在《平安帖》画芯的背面,用纸和浆糊刷平固定住,然后在大红长案上铺一层细网网绢,用水排笔衬平吸干,再将字帖慢慢放在细网网绢上面,正面朝上,紧接着,再用水排笔淋洗画芯。
    画芯清洗完毕之后,向南又用毛巾将字帖上的水分一点一点吸干,再用稀浆水油纸刷平在字帖正面上,并在水油纸上面刷上两层宣纸保护层,最后动作轻慢地将字帖在大红长案上翻一个面。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揭覆背纸和揭命纸了。
    “要是这会儿,古画揭展生物酶制剂生产出来了,那就轻松多了。”
    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这幅字帖,向南不由得想起了文物修复研究所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不对,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试用阶段了,有了这款产品,以后揭覆背纸和揭命纸,比以前要轻松得多了。
    当然了,揭覆背纸和揭命纸,对向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耗费的时间要久一些罢了。
    等到向南揭完了覆背纸和命纸,他转头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再有明天一天,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怎么说也能修复了。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一直站在边上的尼森先生,淡笑着说道:“尼森先生,明天上午七点半左右,我就会过来继续修复这幅字帖,希望你到时候能安排一个人在这里开门。”
    “没问题,向先生。”
    尼森先生点了点头,说道,“博物馆里会有人守夜的,一会儿我会交代下去。”
    顿了顿,尼森先生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又转回头来邀请向南,“向先生,已经差不多到晚餐时间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能和你一起共进晚餐?”
    向南笑了笑,说道:“荣幸之至。”
    将修复室收拾干净之后,向南和尼森先生一起坐车离开了博物馆,在附近找了一家高档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吃过晚饭后,尼森先生又亲自坐车送向南回到了宾馆,这才对向南招了招手,笑道:“向先生,那我们明天再见!”
    向南说道:“明天见,尼森先生,再次谢谢你的晚餐。”
    等到尼森先生的车子驶离了酒店,向南这才将背包往肩上一背,朝楼上走去。
    说实话,今天才刚刚从安德里亚斯的城堡那边回来,才歇了半天时间,又被拉到布罗姆艺术博物馆修复王羲之的《平安帖》,饶是精力旺盛的向南,也有些累了。
    上了楼,打开房间的门,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听不懂的新闻,钱昊良则是躺在床上,双手捧着手机,也不知道是在谁打字聊天。
    向南瞄了他一眼,打趣地说道:“钱大哥,你听得懂电视机里的新闻说什么?”
    “诶?你回来了?”
    钱昊良一使劲,从床上坐了起来,笑着说道,“这里的新闻我哪听得懂,我听个声罢了。”
    说着,他朝向南连连招手,催促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赶紧把之前的收获都拿出来给我瞅瞅!”
    “其实也没多少收获,就两件华夏文物。”
    向南一边说着,一边将背包取了下来,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一大一小两只古董盒,放到了钱昊良的床上。
    “你这也太不讲究了,这么珍贵的文物,怎么能随便扔在床上?”
    钱昊良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从床上爬下来,然后再将被子叠好扔到向南的床上,这才打开了其中那只小一点的古董盒。
    “这是古籍?”
    钱昊良看着古董盒里面的六册《昌黎先生集》,愣了一下,然后取了一册出来,小心翼翼地翻阅着。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嗯,这是一函六册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
    “天禄琳琅旧藏?那可都是国宝级古籍啊。”
    钱昊良啧啧赞叹,一边翻看着一边说道,“而且这六册《昌黎先生集》都保存得相当不错,品相很完美,你可真是赚大了!”

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你心里有数就行 (更新完毕)

    “这一件又是什么宝贝?看这古董盒的样式,里面是一幅古画?”
    抱着这六册《昌黎先生集》看了好一会儿,钱昊良才恋恋不舍地将它们重新放回到了古董盒里,随后又将另外那件大古董盒取了过来。
    向南脸上笑眯眯的,没有说话。
    “得,我自己看。”
    钱昊良笑着摇了摇头,伸手将古董盒的盖子打开,然后将里面的文物取了出来,在床上小心翼翼地摊开,“还真是一幅古画……不对,这是缂丝画!”
    缂丝画,可比一般的画作创作难度大多了,要不然,业界也不会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尤其是,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在构图、画意和艺术价值上,丝毫不亚于一般的名家画作。
    盯着这幅缂丝画看了一会儿,钱昊良又转头看了看题签,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小字“宋蟠桃献寿图”。他忍不住啧啧出声:“你小子可以啊,这出去才十来天,就弄回来两件价值数千万元的国宝级文物,真是把我给羡慕坏了。”
    钱昊良一边说着,一边将缂丝《蟠桃献寿图》卷好重新放回到古董盒里,再将两只古董盒都交给了向南。
    向南将它们重新塞回到背包里,然后把背包放到沙发上,往床上一躺,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我这十来天时间每天都要修复一件多残损古董,可是一天都没好好休息过,都快要累死了。”
    “知足吧你!”
    钱昊良撇了撇嘴,嘀咕道,“我还想这么累呢,可也得有这个机会呀!”
    这话说完,他忽然发现向南那边没动静了,扭头一看,嘿,这小子连澡也没洗,就这么睡着了。
    “看来这些天是真累了。想要得到多少,就得付出多少啊。”
    钱昊良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口气,随手拿起遥控器把电视关掉,想了想,又把房间里的灯也关了,只开了一盏自己这边的床头灯。
    紧接着,他来到卫生间里冲了个澡,躺床上又和女儿聊了一会儿天,等头发干得差不多了,这才关灯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向南就醒过来了,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昨晚和钱昊良两个人聊着聊着就睡着了,连脚上的鞋子都没脱呢。
    他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换好运动背心和运动短裤,来到酒店楼上的健身房里锻炼了一个小时,等浑身汗淋淋地回到房间以后,钱昊良也醒了,正在那儿穿鞋子呢。
    看到向南以后,他笑着说道:“一大早就不见人了,我还以为你失踪了,赶紧洗漱一下,一起下去吃早点。”
    “好,稍等片刻。”
    向南飞快地洗了澡,刷了牙,然后换了一身衣服,就拎着背包和钱昊良一起下了楼。
    钱昊良扭头看了看向南,说道:“向南,悠着点,别太拼了,钱又赚不完,你现在年轻还能熬一熬,等到我这个年纪,那你真是有苦说不出了。”
    “我知道的。”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过完这两年就差不多了。”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钱昊良撇了撇嘴,过完这两年你就能歇下来了?就你这不修复文物不舒服的性格,我觉得你到了七八十岁,都不一定会认输服老。
    在酒店的自助餐厅吃过早餐后,钱昊良就回房间里去了,今天访问团还有最后一天的活动,明天大家就要回国了。而向南则是出门打了辆车,直奔布罗姆艺术博物馆。
    抵达布罗姆艺术博物馆门口时,还差几分钟才到七点半,向南也不急,慢慢悠悠地走了过去,抬手敲了敲大门。
    过了片刻,里面传来一阵响动,一个背部有些佝偻的老者打开大门,看了向南一眼,嘶哑着声音问道:“是来自华夏的向先生?”
    “是我。”向南点了点头。
    “快请进!”
    那老者一听,连忙将门打开,笑着说道,“尼森先生昨天夜里已经跟我说过向先生很早会过来,哦,对了,尼森先生晚一点也会过来的。”
    向南朝他笑了笑,说道:“谢谢。”
    “向先生太客气了,你请自便。”
    老者对向南说了一句,又转身将博物馆的大门给关上,现在还没到博物馆开门的时间呢。
    来到三楼的修复室里,向南四处扫了一眼,很快就发现大红长案边上有一个小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果然是宋代制作的绢帛。
    看来,昨天尼森先生送自己回了酒店之后,又专门跑了一趟,去取了这绢帛,再送到了修复室里。
    这一批绢帛,是拿来修复王羲之《平安帖》画芯用的,既然修复材料到了,那就可以继续开展修复工作了。
    向南昨天已经将王羲之《平安帖》的覆背纸和命纸揭裱完毕,下一步就是修补画芯了。
    修补画芯,一般有三种方法:贴补法、斩补法、整托法。其中,贴补法最有利于绢本画芯的保护,不会损伤画芯,又省补绢,效果最好。
    不过,贴补法修补画芯很繁琐,很考验修复师的技术和耐心。
    向南先用小喷壶往王羲之《平安帖》的画芯喷上水雾,让画芯变得潮湿,然后再用小刀尖刮去画芯破洞口旁边多余的单丝、杂丝。
    补绢前破洞口的油纸上,用小毛笔涂上厚浆水,每个破洞口的补绢,需要根据画芯绢帛的经纬线对准,不能弯曲。
    绢补之后,用小毛笔涂上厚浆水,再用手指轻轻抹平。等浆水干了以后,将破洞口周围的多余补绢用小刀轻轻刮去,一直到以手抚摸感觉平滑为止,最后再用小毛笔涂上补浆水,使补绢与破洞口四周粘连。
    做到这一步,画芯上的一个破洞才算修补完成。
    修复室里很安静,七月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一个一个明亮的光圈,细小的灰尘与微粒在光柱里上下飞舞,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
    楼下不远处的马路上,偶尔会传来一阵汽车急刹的声音,听上去很刺耳,却又感觉很遥远,仿佛不在一个时空里似的。
    向南俯身在大红长案前,神情专注而又认真,一点一点地修补着画芯上残破的地方。

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修复《平安帖》 (第一更)

    忙碌了好一阵子,向南总算是将王羲之《平安帖》画芯上大大小小的破洞给修补好了,至于剩下的一些小裂缝和小芝麻洞,只需要用加染过颜色的细网网绢,用小毛笔蘸着浆水点滴上去就可以了,以免这些小裂缝和小芝麻洞因为各种因素,越变越大。
    画芯修补完成后,向南长舒了一口气,站直了身子打算歇一会儿。
    就在这时,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向先生,喝杯咖啡歇一歇吧。”
    向南转过头一看,这才发现修复室的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了,尼森先生正端着一杯冒着热气和香味的咖啡,满脸笑容地往这边走来。
    “尼森先生,早上好啊!”向南笑着打了声招呼。
    “早上好,向先生!”
    尼森先生将咖啡递给了向南,笑着说道,“之前我就来过一趟了,不过看到向先生正在做事,我就没敢打扰,就到楼下去煮了咖啡,听到这边有了些动静,这才上来的。”
    “谢谢尼森先生!”
    向南点点头表示感谢,实际上他对咖啡这种饮品没什么感觉,相对而言,向南还是更喜欢茶叶多一点。
    “向先生,我有几个收藏界的朋友,他们听说你现在身在博临,都想过来拜访一下你。”
    尼森先生看了看向南,笑着说道,“不知道向先生你有没有时间?”
    收藏界的人来拜访我?大概率还是找我修复残损古董的吧?
    向南对这些事心知肚明,要是时间足够,他自然不会拒绝,可现在的问题就是没时间了,访问团明天就要回国了,他总不可能还留在这里帮这些收藏家修复古董吧?
    想了想,向南一脸歉意地说道:“尼森先生,真是抱歉,我恐怕没有时间和你的那些朋友们碰面了,我们明天就要回华夏了。”
    “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吗?”
    尼森先生听了这话,显得很遗憾,他摊了摊手,说道,“那真是太遗憾了,看来只能期待向先生下次再来博临了。”
    “尼森先生,你和你的朋友们也可以来华夏魔都做客嘛。”
    向南笑了一下,说道,“到了魔都,我一定会好好招待大家的。”
    尼森先生笑着点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有空的话,我就到魔都去找向先生。”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向南也歇得差不多了,便转过身来准备继续修复王羲之的《平安帖》,尼森先生也很有眼色,看到向南要开始做事了,他便赶紧退到角落里,找了一张椅子安静地坐了下来,默默地看着。
    画芯修补完毕之后,向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托画芯。
    这一步倒是不复杂,向南很快就完成了,紧接着就是全色。
    王羲之的《平安帖》画芯虽然残破,所幸的是,并没有残缺,尤其是书法墨迹相当完整,这就为向南避免了一件“大麻烦”。
    要知道,“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接笔的,接笔接好了,最多也只是不留破绽,可要是接笔接坏了,那就相当于“狗尾续貂”,硬生生地把一幅国宝级的书法字帖给毁了。
    而这幅《平安帖》书法墨迹完整,那就不需要接笔,只要将修补过的地方全色完毕就可以了。
    至于全色,那就比接笔要容易得多了,尤其是向南这种经常可以做到全色“四面光”的人,那简直是不要太轻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临近中午的时候,向南总算是将这幅王羲之《平安帖》给修复完成了。
    尼森先生一直坐在边上看着向南修复,直到向南停下来以后,始终提着的一颗心才算是彻底放下来了。
    事实上,这幅王羲之《平安帖》残破得并不是特别严重,哪怕是国内随便一个古书画资深修复师,都有能力将它修复,但问题就在于,有能力修复是一回事,能不能抗住巨大的压力将它修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市场价值高达3亿多元,修复坏了,那可是要赔偿物主损失的,有几个资深修复师能担保自己在修复过程中一定不会出错?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尼森先生才会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修复师来对这幅字帖进行修复保养,不光修复师们会担心,会有压力,实际上尼森先生也很担心的。
    钱对于他们布罗姆家族来说,只是个数字而已,可珍稀的文物却是毁掉一件就少一件的,他也担心修复师会出错,把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给修复坏了。
    哪怕是这个修复师是向南,他也一样担心,毕竟,向南的名声都只是听闻而来的,他又没亲眼见过向南修复文物。
    因此,当他看到向南的修复工作完成之后,立刻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靠了过去,一边走,一边还显得有些急切地问道:“向先生,《平安帖》修复好了?”
    “嗯,基本修复完了。”
    向南转头看了尼森先生一眼,又很快把目光转回到了《平安帖》上,说道,“待会儿再将画芯进行一下装裱,就全部修复完成了。不过,你要是想现在就看看修复效果,也没什么影响。”
    “是吗?我就随便看两眼。”
    尼森先生说着,人已经来到了向南的身边,他伸长了脖子,往大红长案上的那幅《平安帖》仔细看了看,顿时就忍不住心里一喜,脱口而出:“向先生的修复技术果然精湛!”
    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原本是破洞连连,折裂起翘不断,绢帛都变得有些发脆了,可如今再去看时,原本那些破洞裂痕都不见了,发皱起翘的地方也都恢复了,就好像从来没有残损过一样!
    果然啊,当初趁着访问团来博物馆参观的时候,通过访问团的团长赵炳天邀请向南来修复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是请对人了。
    换一个人来,他敢不敢上手修复这幅字帖还是个问题呢,更别提修复得如此完美了!

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现在它属于你了 (更新完毕)

    “虽然代价是高了一些,不过,这钱也算花得值了。”
    尼森先生看着面前这幅依旧还是有些潮湿的《平安帖》,心里面暗自想道。
    实际上,尼森先生收藏的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需要修复保养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博临市里也有几位华裔文物修复师,甚至在F国、Y国那边拥有着偌大名声的几位倭国文物修复师都纷纷表示愿意出手为尼森先生“排忧解难”,不过,尼森先生始终没能下定决心。
    在他的心里,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文化,倭国文物修复师再厉害,修复倭国的文物也许还行,可要说修复华夏文物,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
    至于那几位华裔文物修复师,也许能修复这幅《平安帖》,可尼森先生不相信他们的能力,这可是王羲之的《平安帖》,不是什么小学生涂鸦作品,没有试错的可能,一错了就得损失好几个亿呢,哪怕布罗斯家族再有钱,也不是这么浪费的。
    更何况,这还不止是钱的问题。
    “尼森先生,这幅《平安帖》还有最后一道装裱工艺,不过现在是做不了,得先让画芯晾干了再说。”
    向南可不知道尼森先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他见对方盯着这幅字帖看了半天,也忍不住有些好笑,便开口说道,“我现在需要将画芯挂起来晾一晾,等它干了,就可以装裱了。”
    “哦哦,向先生请便。”
    尼森先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影响向南做事了,他讪讪地笑了笑,赶紧往边上退了几步。
    看着向南将修复好的画芯小心地搭在窗前的架子上,尼森先生又说道,“向先生,现在已经到了午餐时间了,与其在这等着画芯晾干,不如咱们先一起去吃个饭?”
    向南将画芯晾好之后,这才回过头来,一脸认真地问道:“尼森先生,这附近有口味好一点的华夏餐馆吗?”
    “华夏餐馆?”
    尼森先生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也对,身为一个华夏人,在异国他乡待了这么长时间,肯定很想念家乡的味道了,这个问题一点都不意外啊。
    他笑着说道,“当然,华夏餐馆在博临可是深受喜爱,不仅数量众多,几乎每个城区里都有,而且还有不少营业了数十年之久的传统华夏餐馆,等一下我就带向先生去一个很不错的华夏餐馆尝试一番。”
    “谢谢尼森先生。”向南笑了笑。
    的确,在博临的这段时间里,他要么吃面包配香肠,要么就是烤猪肘子配酸菜土豆片,总之,刚开始还能应付,反正他在饮食方面也不怎么挑剔,可时间稍微一长,就有点腻了,想想还是家里的饭菜可口啊!
    所以,哪怕知道明天就要回国了,向南还是没忍住想尝一尝博临这边的华夏餐馆的味道,也许和国内会有些差异,但好歹也能解解馋啊。
    将修复室稍稍收拾了一番,向南和尼森先生就下了楼,坐车直奔附近的华夏餐馆去了。
    这是一家湘楚口味的华夏餐馆,看得出来,店里的生意很火爆,餐厅里面十来张小长桌,几乎都坐满了人,有博临本地人,也有来博临这边旅游的华夏人,D语和华夏语混杂在了一起,仿佛交织出了一曲能情感共鸣却听不懂歌词大意的歌曲。
    尼森先生和向南两个人进门后,也不挑剔,随便找了一张空桌子就坐下来。
    尼森先生将菜单递给向南,笑着说道:“向先生,你是华夏人,应该比我更懂什么菜好吃,你来点餐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
    向南笑了笑,接过菜单随便扫了几眼,就拿起笔“刷刷刷刷”地勾了几个特色菜,然后将菜单交给了服务员。
    过了没多久,服务员就开始上菜了,剁椒鱼头、湘楚小炒肉、清炒三丝,再加一个西红柿蛋汤。
    有鱼有肉,有荤有素,还有汤,简直完美!
    “尼森先生,你要喝啤酒吗?”
    向南知道D国人爱喝啤酒,因此就多问了一句。
    “来一罐吧。”尼森先生想了想,笑着问道,“向先生不喝吗?”
    “不了。”
    向南摇了摇头,说道,“我吃过饭后,还要回去给《平安帖》进行装裱处理,不能喝酒。”
    “那好吧。”尼森先生耸了耸肩,他从服务员手里接过一罐啤酒,打开拉环,然后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然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舒服啊!”
    他喝啤酒觉得舒服,向南吃着**鲜香的剁椒鱼头和辣椒炒肉,浑身的毛孔似乎都大开着呼吸,那才叫真的舒服呢。
    吃了一餐华夏菜,向南心情就更好了,回到博物馆三楼的修复室以后,那幅《平安帖》的画芯早就晾干了,他将画芯摊放在大红长案上铺平,很快就将它装裱处理完毕。
    “尼森先生,这幅《平安帖》,以后不能总是放在古董盒里,隔一段时间,还是要拿出来挂起来吹吹风,晾一晾,以免潮气过盛,滋生霉菌病害。”
    向南一边将《平安帖》挂在阴凉处,一边叮嘱道,“当然了,这字帖原本的绢质已经老化,还是要尽量避免折叠挤压,否则的话,依然会缩短它的‘寿命’。”
    “好的,向先生,我会记得的。”尼森先生连连点头。
    把《平安帖》挂好之后,向南又将修复室收拾干净,这才洗了洗手,和尼森先生一起下了楼。
    两个人来到一楼的会客室里,尼森先生给向南倒了杯水,笑着说道:“向先生稍等一下,我去将那件哥窑胆瓶给取来。”
    说着,他又转身走进了会客室里面的一个小房间里。
    过了没一会儿,尼森先生抱着一个古董盒走了出来,将它轻轻放在向南面前的茶几上,说道:“向先生,现在它属于你了。”
    “谢谢尼森先生。”
    向南朝他笑了笑,打开古董盒的盖子看了一眼:
    这件元代哥窑瓷器,在光线的照射下,浑身的釉色如水银一般流光溢彩,它也知道自己即将回归故土了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作者:十三闲客所写的《我为国家修文物》为转载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为国家修文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为国家修文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为国家修文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为国家修文物介绍:
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谁能触及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 
我睁开时光之眼,看见了这样一个世界:权谋、艺术、战乱、马蹄与火光……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腐朽的画卷、铜锈密布的铜器、支离破碎的陶瓷所掩盖。 
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等待着再次绽放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叫向南,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为国家修文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