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文阅读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     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章 就是你了

    忽然接到临摹《千里江山图》局部图的任务时,向南是懵逼的。www.uu234.cc

    当然,他只是愣了几秒钟,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立刻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好,明天中午之前,我会准时把作品交上来。”

    晚饭,是在食堂里解决的。

    胡乱填饱肚子以后,向南就一个人躲在文保科技部的会议室里,准备开始工作。

    临摹古画,前期工作很重要。

    既然想要达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效果,那么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要苛刻得多了。

    “还是得使用古代绢纸来临摹。”

    向南想了想,拿出手机给贾昌道打了电话,将事情说了一遍。

    贾昌道很爽快,一口应了下来:“哈哈,不就是要一点北宋的古绢吗?没问题,我马上安排人给你送过去。”

    “贾教授,谢谢您了!”

    挂了电话,向南也是舒了一口气。

    贾昌道说得轻松,实际上,对于一般人而言,古绢并不容易获得。

    在书画修复行业里,如果有古画需要修补画芯,所采用的古绢大多来自没什么名气的古画。

    这些古绢,在修复装裱店也有出售,但价格极其昂贵,毕竟古绢属于消耗类物品,真的是用一尺少一尺,用完了就不可再生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古绢都可以用,还要同时代的古绢才可以。

    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每个朝代的画家所使用的绢纸材质并不一样。

    在唐朝以前,画家多用单丝绢;唐五代时期又多用双丝,唐绢粗而厚密,五代绢粗如布。

    北宋时期,国家设立画院,画院用绢净而细密,光润如纸。

    元朝用绢与宋相类,但质量多不如宋绢;清朝以前画家们大都用园丝绢,明末清初画家们才开始大量使用扁丝绢。

    也就是贾昌道身在故宫博物院,否则的话,向南一时间想要找到北宋时期的绢纸,那还真不容易。

    过了没多久,贾昌道指派的人就将绢纸送到了会议室里。

    向南连声感谢,将人送走以后,便关了会议室的门,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实际上,在他的右眼里,“回溯时光之眼”又开始回放王希孟作画时的场景。

    又是那间熟悉而又简陋的民房。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偶尔一阵寒风吹过,将不知道什么时候蒙在窗户上的破布,吹得“哗啦啦”直响。

    一位身穿青色长布衫、面容稚嫩,唇上刚刚长出了一层灰黑绒毛的少年,手握着毛笔,正弓着身子,凝眉专注,一笔一笔在绢纸上细细描画。

    随着他的动作,巍峨连绵的山峦出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出现了,碧波荡漾的湖泊出现了……

    青山绿水,小桥人家,渔船唱晚,沿街叫卖的货郎……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如妙笔生花般,跳跃着呈现在了画卷上。

    ……

    过了半晌,向南才缓缓睁开双眼,伸手捏了捏鼻梁,“时光回溯之眼”非常消耗精力,这一次回放看得过于仔细,频频倒放、快进,让他也有点吃不消。

    此刻,已是深夜。

    京城的夏夜颇为清凉,尤其是,这会议室窗外正对着潺潺流动的内金水河,习习凉风吹来,带着丝丝水汽,让人精神一振。

    歇了一会儿,向南又回到案前,将那张北宋时期的绢纸铺展开来,一手拿起毛笔,笔尖轻蘸墨汁,缓缓落笔。

    在落笔的瞬间,右眼的“回溯时光”又重新开始回放。

    而在这一刻,向南仿佛听到了王希孟的喃喃自语:“山水画,当用皴法。皴法种类繁多,各有妙用。

    披麻皴中锋运笔,圆而无棱,弯曲如兰,线条遒劲。

    卷云皴,屈曲迂回,向心环抱,犹如云彩。

    小斧劈皴,笔线细劲,顿挫曲折,如刀砍斧劈。”

    王希孟侧头凝眉,思忖了片刻,忽然眉心舒展,笑道,“我作此画,当用荷叶皴,亦刚亦柔!”

    向南听懂了,这是在选择最合适的山水画技法。

    荷叶皴,因皴笔从峰头向下,其皴法结构主体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

    荷叶皴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出现的深刻裂纹。

    荷叶皴的外轮廓亦柔亦刚:柔美的,用于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刚劲的,则用于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向南如同一名虔诚的学生,在认真领会千百年前的老师的传授。

    这是一次跨越了千百年时光的教学。

    这是一场跨越了空间纬度的会面……

    ……

    刘老、齐老和楚老等老专家们团团围坐,在他们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两张画。

    一张是《千里江山图》真迹,一张是向南刚刚交上来的《千里江山图》局部图的临摹图。

    两张画一上一下,整整齐齐,让在座的每一位老专家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刘老等人坐在这两幅画面前,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仍然没有一个人开口点评。

    整个会场里,安静得像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仿佛连心跳声都能听得见。

    “咳咳!”

    刘老轻咳了两声,像根针一样将这诡异的气氛扎破,一脸严肃地说道,“都说说吧,向南这幅临摹图,究竟怎么样?”

    又沉寂了片刻,齐老也收起了平日里常挂在脸上的笑容,稍显激动地说道:

    “天才啊!这就是天才!整幅临摹图,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仿佛他才是这幅画的原作者一般!”

    说着说着,齐老忽然站了起来,将向南的临摹图覆盖在了真迹的上面,刚好将局部图替换掉,又接着说道,

    “你们再看,是不是与其他部分完美融合,丝毫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连接得非常自然!”

    楚老也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我现在是真心想让他做我外孙女婿,就怕他对我家那丫头没感觉。”

    这一次,其他老专家都没笑话她,这么优秀的小伙子,谁不喜欢?

    楚老要是真把这事儿办成了,估计大家都会羡慕死她。

    只恨自己没有一个漂亮的孙女或外孙女!

    没办法,谁让自己基因不够好呢,我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楚老虽然说的是题外话,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向南这幅临摹图,她无话可说,绝了!

    就连一向严苛的陈老,脸上也似乎没以前那么黑了,他缓缓说道:

    “向南这画,无论是皴法的使用,色彩的调配,构图上的布局,都显示出了超人一等的水平,至少目前来说,他是最合适的接笔人选。”

    几位大佬都开口认可了这幅临摹图,其他人自然更没什么意见了。

    虽然都是专家,但专家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见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刘老的脸上这才荡漾出笑容来:“既然大家都一致认可了向南的水平,那么,《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就由向南全权负责!”

第三十二章 他叫向南

    向南得到消息时候,正在房间里蒙头大睡。UU小说

    一个通宵外加一个上午,不休不眠地作画,虽然不至于太劳累,但短时间内频繁使用“回溯时光之眼”的能力,却让他精力透支得厉害。

    回到房间后,匆匆洗了个澡,向南倒到床上就睡着了。

    这一觉,一睡就睡了一整个下午。

    傍晚时分,向南还在赖床,房门忽然就被人砸得“哐哐”作响。

    “向南,快起床了,月亮都照到屁股了!”

    是吴茉莉的声音。

    向南一脸无语,只好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往身上套了件衣服,就赶紧开了门。

    门刚打开,吴茉莉的脑袋就挤了进来,左右看了看,一惊一乍地叫道:“咦,居然没有妹纸?躲卫生间里去了?”

    向南一听,干脆大开房门,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请吴姐查房。”

    “嘁!没意思,跟你开玩笑懂不懂?”

    吴茉莉嘴角一撇,倒是毫不客气地走了进来,左看右看,还真像是查房的。

    在她身后,钱昊良、赵波以及付洪涛等人也都笑眯眯地走了进来。

    向南挠了挠头,他们今天都跑我房间来干嘛?

    想了想,没想明白,干脆就不去想了。

    几个人坐下后,向南拿起房间里的烧水壶,准备去烧一壶水给大家泡茶。

    不料,钱昊良摆了摆手,拒绝道:“别麻烦了,咱们一会儿去外面吃饭,有的是酒水喝。不过说好了,这次你请客啊!”

    向南一听,放下手里的烧水壶,笑道:

    “可以,我请客。”

    “你就不好奇,为什么让你请客?”吴茉莉忍不住了,插了一句嘴。

    “大哥大姐们愿意吃我的饭,那是我的荣幸,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你赢了!”

    吴茉莉翻了翻白眼,一脸无语地朝他竖了竖大拇指。

    赵波“嘿嘿”一乐,不无羡慕地说道:“下午专家组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让你负责《千里江山图》的接笔工作!”

    赵波能不羡慕吗?

    这可是国宝级文物的接笔工作啊,那么多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临摹高手们,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能进入专家组的眼线,可偏偏向南做到了,而且还拿下了这份工作!

    这下子,向南想在圈子里低调,那都是不可能的了。

    不止是赵波,就连钱昊良、吴茉莉他们也都很羡慕。

    付洪涛更不用说了,平时他跟谁都不怎么说话,安静得像个得了忧郁症的诗人。

    可此时此刻,他也时不时地向向南身上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要你多嘴!”

    吴茉莉瞪了赵波一眼,把赵波吓得一缩脖子,话都不敢说了。

    “是楚老跟我说的,还让我别打扰你休息,他们准备明天再通知你的。”

    吴茉莉朝向南挤了挤眼睛,一脸促狭,“楚老还说,无论如何都要让你到湘楚玩一趟,到时候,让你跟章楚瑶偶遇一番。”

    向南一愣,脱口而出:“章楚瑶是谁?”

    “忘了说了,章楚瑶是楚老的外孙女呀!”吴茉莉“嘿嘿”笑道。

    钱昊良等人也是笑意盎然。

    向南一脑袋的包,这楚老真是文物修复专家?该不是哪个婚介所里出来的吧?

    闲话说完,一群人就出了门,直奔外面吃饭去了。

    第二天一早,专家组就在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室里宣布,将由向南全权负责《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

    消息一出,临摹高手们失落的同时,纷纷四处打听,这向南究竟是何方大佬?

    等他们得知,向南不过是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而且还在大学里读书时,一个个都震惊了!

    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怎么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来给国宝接笔?

    这是修复国宝吗?

    不!这是毁国宝!

    当然,临摹高手们好歹也是常年和书画打交道,不至于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

    他们不敢也没有资格去找刘老等人质问,到他们可以故宫博物院啊!

    因为《千里江山图》就是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国宝嘛!

    没毛病!

    可怜的贾昌道又被推出来负责接待,不过他底气十足,接笔人选完全就是凭借实力来遴选的,又没有什么黑幕,怕什么?

    用膝盖都能想得到,修复国宝这种事,谁敢拿来卖人情,再者说了,你就算想卖,也得有人敢买啊!

    没有那个技术和水平,傻子才会往自己身上背责任。

    心里这么想着,贾昌道也不敢给这些临摹高手们脸色看,人家好歹也是各个博物馆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再者说了,故宫这边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求到人家头上呢。

    “各位不要生气,这件事情,故宫博物院方面肯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一个长得略略有些胖的秃头冷哼一声:“把我们一群人从大老远召了来,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我说不生气,你信吗?”

    “恐怕我们这些人本来就是被叫过来配合着演一场戏呢!”

    “演戏?不至于吧?刘老、齐老这些老专家们可是主导者,慎言,慎言呐!”

    “虽然我挺敬佩刘老、齐老这些老前辈的,但我们想要求个明白,这很正常吧?不能稀里糊涂地来,又稀里糊涂地走啊!”

    “……”

    贾昌道见这些人越说越过分,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他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将向南的那幅临摹图拿了出来,“啪”地一声拍在了会议桌上。

    “这是谁画的?”

    “这画……好像比我画的要流畅得多了!”

    “这皴法不错,笔法细腻,不刚不柔,用在这儿真是绝了!”

    “诶?这色彩,原来可以这么渲染?我怎么就想不到!”

    “……”

    一群临摹高手围着这幅画,看得是如痴如醉,浑然忘了自己来这儿是干嘛的了。

    原本有些生气的贾昌道,看到这一幕后忽然摇头一笑。

    这就是一群痴迷画技的小老头而已。

    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为自己讨个说法,而是想知道,取代了自己的那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水平,能够胜任《千里江山图》的接笔。

    过了半天,终于有人抬起了头,一双眼里满是血丝,他激动地问道:“这是哪位大师的大作?”

    “对对对!快告诉我们,是哪位大师?”

    看着临摹高手们一个个一脸焦急的模样,贾昌道忽然玩闹之心大起,他故意装作轻描淡写的样子,一脸无所谓地说道:

    “什么大师?你们是问这幅画的作者呀?

    他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大师,不过是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罢了。

    哦,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他的名字叫向南。”

    说完,贾昌道双手负于身后,施施然地转身离去,心里爽得不要不要的。

    只留下一群临摹高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一个全都是目瞪口呆。

第三十三章 世间唯有他最懂

    临摹高手们的震惊,向南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也无暇顾及。www.uu234.cc

    在接到要全权负责国宝《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后,他就来到故宫博物院方面,专门准备的一间修复室里,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事实上,对于接手这项工作,向南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更谈不上惊喜。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全球范围内,论起对这幅《千里江山图》的了解,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他曾亲眼看到了王希孟短暂的一生。

    他看到,一个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少年,一步落入凡尘,又一步踏上巅峰,甚至到最后因精力透支过度,即将逝去的那一刻,依然还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眷恋。

    他曾亲眼看到了《千里江山图》的诞生,是那个怀揣着梦想的少年,无日无夜,不休不眠,一笔一划勾勒出的美好未来。

    他曾亲眼看到了王希孟下笔作画时的专注与坚持,亲耳听到了他的喃喃自语……

    他比谁都清楚王希孟画下这幅《千里江山图》的初衷,也比谁都了解王希孟内心深处的渴望。

    谁人敢说自己真正懂得王希孟这个人?

    没有人!

    这世间,唯有他最懂!

    ……

    向南忙碌着《千里江山图》的接笔工作,钱昊良和吴茉莉四个人就没什么事了。

    也不对,事情很多,只是《千里江山图》的事,他们插不上手而已。

    于是,在向南忙着接笔的时候,他们四个人就只能躲在书画修复室里,帮着修复故宫博物院里面的书画藏品。

    再怎么说,故宫博物院里头的藏品也要比自家博物馆的丰富,见得多才能识得广,哪怕是平日里最为跳脱的吴茉莉,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

    连向南这么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都比自己这些人牛逼了,那自己还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哪怕是为了以后能愉快地吹牛逼,那现在也必须得努力!

    “那么多破损的地方,向南一个人接笔,估计得好几个月吧?”

    吴茉莉从一张古画的画芯背后,揭下了最后一片破碎的命纸,这才直起腰来,伸出手使劲捏了捏后脖子。

    “不清楚,反正好几天都没见着他了。”

    钱昊良一边说着,一边握着马蹄刀,小心地剔除宣纸上的脏污。

    赵波端着一杯温水,一脸讨好地送到吴茉莉的手中,笑道:“听酒店的服务员说,向南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晚上要过了十二点才回来。”

    坐在一边休息的付洪涛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深了,仿佛连忧郁都加深了几分。

    “那哪行啊?”

    吴茉莉喝了一口赵波端来的水,一听这话,音调都拉高了几个分贝,“这么拼命,身体会垮掉的!他虽然年轻,但也不能这么糟蹋自己的身体啊!”

    “对对对!谁说不是呢!”

    赵波连连点头,像是一只骚公鸡在啄米。

    “不行,我得说说他去,好歹也叫了我一声姐!”

    吴茉莉想了想,“啪”地一下将水杯摁在桌子上,就想往外走。

    “别去了,说了也没用,这小子别看挺有礼貌的,脾气犟着呢!”

    钱昊良总算将视线从画上挪开了,他站直了身子,扭了扭腰,感觉舒服了,这才说道,“刘老、齐老,还有楚老他们都说过了,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一转眼又是这样,嘿,这小子!”

    “那也不能由着他来啊!”

    “没办法,不过刘老他们也交代食堂了,每天让食堂的大师傅都给弄一些补身子的菜,专供给他!”

    “臭小子,倒也有口福!”

    吴茉莉撇了撇嘴,这才止住了去找向南的想法,“看来,是得尽快找个女人来管管他了,不然他得飞上天!”

    赵波忽然感觉一股寒意袭遍全身,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他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地左右看了看。

    怎么回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

    ……

    “申请书,我已经递交给国家文物局了,能不能通过审批,就看领导们怎么想了。”

    刘老坐在房间里的单人沙发上,手掌心里捧着一个精致的小茶壶,美滋滋地啜了一口,一脸的惬意。

    齐老坐在刘老斜对面,一边翘着脚晃荡着,一边问道:“咱们五六个老家伙联名申请,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不好说,不好说啊!”

    刘老虽然这么说,可那抑制不住的笑意,显然是没把这事当回事。

    齐老也看出来了,指着他笑骂道:“你这个老家伙,还跟我打马虎眼!”

    一转眼,他又有些担忧地说道,“咱们这么做,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别忘了,树大招风啊!”

    “老齐啊,你怎么越活越胆小了啊?”

    刘老一点也不担心,依旧笑眯眯地说道,“难道就因为树大招风,树就不长大了吗?那开了窗就会进蚊子,你是不是就不吹风了?”

    齐老哭笑不得:“你这是歪理!”

    “我怎么就是歪理了?”

    刘老不干了,反驳道,“我就是要让他树大招风,这风啊,越猛越好,不然的话,咱们这门手艺,就真要带进棺材里喽!”

    齐老一听这话,就没再继续这话题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这两天我没在,向南那小子做到什么程度了?”

    刘老叼着茶壶嘴,一脸不在乎的模样:“就那样,才完成了六成不到。”

    齐老一下瞪大了眼睛,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你,你骗人的吧?这才过了一个多星期!”

    “我骗你干嘛?又没好处可以拿!”

    刘老这会儿也不装了,眼睛里都是笑,“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小子速度快,手法又稳又老道,之前那幅临摹图,别人用了两天两夜,他才用了半天一夜,还比所有人都画得好!”

    “你得意个什么劲?”

    齐老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忽然笑了起来,“应该楚大姐得意才对吧?人家可是有个漂亮的外孙女,都准备许给向南了。你有什么?”

    嘿嘿,让你这个老东西成天在我面前瑟,现在吃瘪了吧?

    刘老被齐老这话堵了半天,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哼了一声,一脸自傲地说道:“等会我就去找向南,让这小子认我做干爷爷!”

    齐老又一下被震惊了:刘老头这,这也太不要脸了!

第三十四章 你可以安心了

    向南仿佛身处在一个密闭的水晶盒里,外面喧闹的世界,与他无关。www.uu234.cc

    他已经沉浸在了王希孟的时代里,随着他的画笔的落下、提起,又一处缺损画面接笔完成。

    就在此刻,已经摇摇欲坠、憔悴不堪的王希孟,不知为何忽然停下了手中的笔。

    他转过头,略有些呆滞的眼神仿佛没有聚焦,只是看向某一处,喃喃开口:

    “该走了,该走了……”

    向南忽然浑身一震,险些扔掉了手中的画笔!

    他心中大骇,难道他发现了有人从千百年后的未来,回来偷看他作画?

    “应该不可能吧,这只是记忆回放。”

    向南有些不确定,心中想道,“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

    “矿物之毒已入膏肓,我命不久矣。”

    王希孟说着这话,猛地一阵剧烈的咳嗽,嘴角上血迹斑斑,让人触目惊心。

    但他并不在意,随意拉过长袖一揩,又挣扎着拿起笔来,继续作画。

    “我须得加紧,时日无多矣。”

    “原来说的是他自己。”

    向南长舒了一口气,还真以为有人能看破自己的“回溯时光之眼”呢,要真是那样,那说不定自己就危险了。

    “他好像知道自己中了毒!”

    放松下来后,再细想一下王希孟之前的话,不由得让他毛骨悚然。

    向南忽然明白了,为何王希孟要没日没夜不眠不休地作画,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中毒已深了。

    如果只是为了讨好宋徽宗赵佶,他完全没有必要如何拼命,早一天晚一天献画上去,能有什么区别?

    赵佶本身就是个丹青高手,他不会不知道,画这么一幅长卷,耗时良久。

    哪怕王希孟慢悠悠地画个一年两年,估计赵佶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说不定赵佶还会称赞他精益求精呢!

    可是,如果王希孟已经知晓,这或许不,不是或许,是肯定

    这肯定是他此生画的最后一幅画的话,那么他如此拼命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短暂的生命即将结束之前,他想留下点东西,证明自己曾来过。

    那么,也许这幅《千里江山图》,就是他能拿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了。

    “这幅《千里江山图》传世千百年,已经成为了国宝,名扬天下,你,可以安心了。”

    向南看着王希孟那消瘦而又单薄的背影,心中忽然生出无限感慨。

    王希孟仿佛听到了一般,浑身微微一颤,抬起头来看了看窗外,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屋外,大雪纷飞,一株新栽的腊梅,骄傲地挺起了枝桠,那红艳艳的花儿,在一片纯白的世界当中,孤独而又傲然,向着阴沉沉的天空怒放……

    ……

    “向南出关了?”

    “出关了,刚刚回酒店!他这几天吃睡都在那个修复室里,整个人看起来邋遢得要死!”

    “邋遢?邋遢那也很帅啊,这在时尚圈里,叫邋遢风!”

    “呵呵,花痴。”

    “我花痴,我乐意!”

    “……”

    两个看上去才十**岁的少女,坐在京城饭店的服务台前,叽叽喳喳地聊个没完。

    向南在这里住了两三个月,想不被认识都难,更何况,跟他一起进进出出的,不是专家就是大师。

    就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得又帅,看起来又多金,那些年轻爱做梦的女服务员们,没有追着屁股跑,都已经算得上很矜持了。

    吴茉莉等人下楼时,正好听到了这些话,眉头一皱,道:“这小子,还挺会招蜂引蝶,不行,我得替我那小妹子看着点!”

    钱昊良一听这话,不由得笑道:“优秀的男人,才能吸引女人。庸碌的男人,才会安分守己。

    你到底是想你那小妹子,找一个优秀的男人,还是找一个庸碌的男人?”

    “嗯?”吴茉莉一愣,感觉这话说得好有道理,她略显烦躁地摆了摆手,“算了算了,我不管了,让那小妮子自己挑,我才懒得帮她选呢!”

    “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儿!”

    赵波跟在吴茉莉屁股后面,连连点头,还是像骚公鸡啄米。

    “对你个头!”

    吴茉莉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庸碌的男人,哼!”

    赵波:“……”

    我说什么了呀?我什么都没说啊!(一脸无辜的表情)

    钱昊良假装没看见,“咳咳”两声,抬头挺胸出了门。

    跟在最后的付洪涛,忧郁地望了望天,也出门去了。

    一行人刚走进文保科技部的院子,就听到刘老爽朗的笑声传了过来。

    “好,好!这接笔,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啊!”

    会议室里,刘老站在《千里江山图》真迹的面前,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啧啧,哪怕是你我技术最巅峰时,能做到的程度也不过如此!”

    “你可以,我就差了一些了。”

    齐老摇了摇头,笑道,“我能做到色彩渲染和整体布局不无二致,但做不到接笔笔法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向脸黑的陈老看着面前这幅画,也叹道:“这就是天赋啊,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原来我不信,现在,我信了。”

    “嗯,我这外孙女婿,还是挺有才的。”

    楚老煞有介事地点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

    “你外孙女婿?那是我干孙子!”

    刘老也笑呵呵地说道,“你想把你外孙女许给我们家向南,那得先过我这一关!”

    齐老等人将头扭向一边,假装没听见,这两人,真不要脸!

    尤其是刘老头!

    那天他说要让向南认他做干爷爷,结果第二天他就真追上门去了,也不知道向南这小子怎么想的,还真喊他刘爷爷了。

    把这个一向严肃正经的刘老头,给乐得都找不着北了。

    “咳咳,说正事,说正事!”

    齐老听不下去了,打断了即将互怼的两个老头老太太,一脸严肃地说道,“《千里江山图》的接笔工作完成了,向南居功甚伟,而且这段时间也确实累坏了,也该让他好好休息休息了。

    接下来的装裱工作,我建议交给钱昊良他们四个人就可以了,大家的意见呢?”

    “可以!”

    见谈到《千里江山图》的修复问题,刘老也收起了玩闹之心,一脸感慨地说道,

    “向南确实辛苦了,这段时间,几乎是不眠不休,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拼命三郎的态度,他的文物修复技术水平,才能达到如此成就吧!”

    “像这么肯拼的年轻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陈老也感慨了一句,“装裱工作就交给钱昊良他们吧,也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他们很快就能搞定。”

    “行,那就这么定了!”

    刘老一敲桌子,就算是定下了这件事,他又笑道,“哦,对了,昨天接到国家文物局那边的消息,咱们的申请书,今天会上局里的会议讨论,能不能通过,就看今天了。”

第三十五章 惊喜不惊喜

    向南回房间休息去了,《千里江山图》的装裱工作,就交给了钱昊良等人。

    在文博界有句俗话,叫“三分画,七分裱”。

    这里说的并不是价值,而且指衬托之美,修饰和衬托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保护字画。

    尤其是像《千里江山图》这种流传千百年的古画,就更是需要依靠装裱来保护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画芯保存,哪里经得起千百年的岁月摧残,恐怕早就不知道烂成什么样了。

    装裱的流程并不复杂,刚好和揭裱的顺序相反。

    首先,就是根据古字画的题材和立意,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以以利于更好地烘托原作气质。

    其次就是托裱画芯。

    先将画芯反铺在干净的画案上,用喷壶在背面均匀喷洒水花。

    待画芯潮润且平整得贴附在画案上时,用排笔在画芯背面均匀刷浆。

    然后,一手持特制的装裱棕刷,一手持略大于画芯的托纸,对齐一边,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扫托纸,逐渐使整张托纸平整贴附于画芯背面。

    最后用手指在托纸边缘均匀抹上浆糊,待画芯略干后,轻轻揭起,转贴至挣墙晾干。

    第三步是镶条。

    待画芯干透,用裁刀将其从墙面取下,裁去托纸不整齐的边角部分。

    然后在画芯四角均匀抹浆,镶上助条;最后在助条边缘抹浆,镶上边条。

    第四步就是腹背了。

    腹背与托裱画芯流程一样,需要托的平整,没有一丝褶皱。

    最后一步程序,就是装框。

    已制成的画作,如需装框则在画作干透后进行平整,镶装画框;如做成卷轴,则应在画作上下装上天杆和地杆,并牵上挂绳,拴入选好的丝带。

    古书画修复后的装裱工作,与之略有不同,但这也难不倒钱昊良、吴茉莉等人。

    四个人齐心协力,只花了一天的工夫,就将手上的工作全部完成了。

    这还是因为这幅画是国宝《千里江山图》,如果换一幅档次与级别低一点的古字画,速度还能再快一些。

    可别忘了,钱昊良、吴茉莉等人,可都是古书画修复行业的高手,在各自的博物馆里,那也是骨干级人员,装裱一幅画,对他们来说,只是小试身手而已。

    “一点挑战性都没有,太简单了!”

    装裱完成后,吴茉莉拍了拍手,有些意犹未尽,接着又叹了一口气,“给国宝接笔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有这种水平?”

    “对对对!装裱什么的,分分钟的事!”

    赵波这个骚公鸡又来啄米了。

    吴茉莉翻了个白眼,懒得理他。

    这就是个应声虫,天天就知道对对对的烦都烦死了,幸好《千里江山图》修复完成了,过不了几天就该打道回府了。

    不回府也不行了,这都出来好几个月了,博物馆里的工作,怕是要堆积成山了。

    想到这里,吴茉莉就忍不住后背发寒。

    钱昊良也笑着说道:“咱们总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晚上把向南叫上,一起出去庆贺庆贺,要不然等过几天咱们散了,就很难再聚了。”

    “好啊,这小子睡一整天了,也该歇够了吧?”吴茉莉一口答应了下来。

    吴茉莉答应了,赵波自然没意见。

    唯有付洪涛,一个人搬了一张小凳子,坐在修复室的门口,孤独而又忧郁地望着天。

    几个人也没理他,这老小子就是这个熊样,反正到了吃饭的点,他自己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

    向南并没有像吴茉莉说的那样,睡上一整天。

    事实上,还没到中午,他就被刘老的一个电话给叫起来了。

    “快到会议室里来,我们要给你一个惊喜!”

    惊喜?

    对于没日没夜辛苦工作了大半个月的他来说,什么惊喜能比睡觉还重要?

    可惜,向南的心里话还没说出口,刘老的电话就挂断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爬起来,冲到卫生间里匆匆洗漱一番,就直奔会议室而去。

    会议室里,刘老、齐老、楚老等一群老专家们,坐成一圈,嘻嘻哈哈地聊着天。

    相比之间,他们确实要轻松了许多,毕竟,国宝《千里江山图》已经完美修复了,依旧如从前那般绚丽夺目、光彩照人。

    甚至,修复后的《千里江山图》,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一打开就往下掉颜料,以至于故宫博物院方面都不敢轻易拿出来展览。

    可现在,这个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还是在他们讨论决定的修复方案的基础上解决的,这怎么能不让老专家们老怀大慰?

    开心!

    必须的!

    向南刚一进门,就被刘老等人发现了。

    “哎呦,大功臣来了!”

    “看看,年轻就是好嘛,睡一觉又是精神奕奕的!”

    “嗯,小伙子不错,大有前途啊!”

    “来来来,大家欢迎一下!”

    “噼里啪啦!”

    一阵清脆的鼓掌声,在向南的四周响了起来。

    在一群老专家们面前,向南哪敢托大,连忙团团作揖,嘴里说道:“老前辈们,太高抬我了,受不起,受不起啊!”

    “你小子,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

    刘老故意板着脸,教训道,“太谦虚了!年轻人嘛,要有年轻人的朝气,狂一点怕什么?傲一点怕什么?你有这个资本!”

    “行了,行了,刘老头,你就别装模作样了,看得人牙酸!说正事!”

    楚老一脸不爽地摆了摆手,我的外孙女婿,轮得到你一个外人教训,真是没眼色!

    刘老也见好就收,又换了一副笑脸,对向南说道:“前几天,我跟这群老家伙们一起,给国家文物局递交了一份联名申请,今天这份申请,已经在文物局的内部会议里通过了。”

    向南看着刘老,没有说话,但眼神里却仿佛有千言万语。

    然后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你打电话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理由?

    刘老显然是看懂了,他轻轻拍着桌子,一脸得意地说道:“鉴于你高超的古书画修复技术水平,以及在修复国宝《千里江山图》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国家文物局特此批准,授予向南同志‘国家级古书画修复专家’称号!”

    就问你一句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第三十六章 会不会太高调了

    文物修复师,实际上还没有被华夏职业大典收录,因此,也不存在什么职业等级划分。UU小说

    专家的称号,更多的是一种荣誉。

    但即便是如此,一向淡然的向南也是被吓了一跳,国家级古书画修复专家?

    他还是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呢,忽然给他一个这么高的头衔,会不会太高调了?

    实话实话,刘老他们也觉得将向南抬得这么高,有些早了。

    但没办法,谁让这小子表现得这么抢眼?

    如果华夏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又提前让海外的那些个博物馆发现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勾走了。

    这也是他和齐老等人商议后决定的,决不能让向南外流,哪怕稍稍高调一点也无所谓!

    再退一万步来说,高调怎么了?咱有这个实力!

    只要我老刘、老齐这些老骨头还没死,我看谁敢冒出来对向南不利!

    就是这么霸气!

    还没等向南反应过来,刘老又笑着问道:“你下个月就大四了,应该就要实习了吧?”

    向南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我代表魔都博物馆欢迎你的到来,如果你毕业后愿意留在魔都,魔都博物馆将会负责为你解决魔都户口,以及你的副研究馆员职称!”

    向南又吓了一跳!

    魔都博物馆,是华夏博物馆九大馆之一,藏品丰富,文物修复高手也多。

    尽管魔都博物馆收藏的本地文物不多,大多是都是外地的,还有不少是高价从海外收购的精品文物,但架不住人家钱多啊!

    更何况,还帮忙解决魔都户口以及馆员的职称问题。

    魔都户口,向南并不怎么在意,但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的职称,就有点吓人了。

    文物修复师隶属于博物馆,因为没有单独的职业等级划分,因此一向都以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身份申报业务职称。

    博物馆专业人员的业务职称一共有五级,分别是:管理员、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都属于高级职称,其区别就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和教授。

    这就意味着,只要向南愿意,等明年七月份学校毕业以后,进入到魔都博物馆工作,直接就能拿到高级职称了!

    向南正在恍惚间,还没来得及开口,楚老冷笑起来:“一个魔都户口和副研究馆员就想把向南给拐走?太欺负人了吧?”

    老太太哼了一声,转头看向向南时,脸上立刻就换了一副笑容,和蔼可亲地说道,“向南,来我们湘楚博物馆,刘老头小气,我们不小气!

    只要你来,立刻在市内给你解决一套120平米的住房!另外再破格解决你的研究馆员的专业职称!

    还有啊,我们这儿不仅好吃得多,美女更多!尤其是我那外孙女……”

    “咳咳!”

    齐老听不下去了,连连咳嗽打断了楚老的话。

    还有完没完了?有个外孙女了不起啊?

    天天拿你们家外孙女说事!

    楚老也不在意,笑呵呵地说道:“向南,你可要考虑清楚啊!”

    湘楚博物馆,在国内博物馆里排名不高,已经在十多名之后了,为了拉拢人才,那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

    陈老和郭老也想开口说几句,嘴巴刚张开,喉咙里还没发出声音,齐老就连忙抢先开口了:“行了行了,都别说了,这还在故宫博物院里面呢,别让人家笑话!”

    故宫博物院,无论是藏品和人才,那都是华夏国内当之无愧的老大。

    谁不知道贾昌道很早以前就盯上向南了?

    你们居然还想在老大的家里抢向南,可不是让人家看了笑话吗?

    不过在齐老看来,不管是眼前这群老家伙,还是贾昌道,他们都是在做无用功!

    且不说向南家附近的金陵博物院本身就位列华夏博物馆九大馆,地位甚至比魔都博物馆还要高,单是孙福民那一关,就不一定过得去。

    你想想,孙福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好徒弟来,能这么轻易地让你们给摘了果实吗?

    这要是让他知道了,还不跟你们拼命?

    想到这里,齐老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对依旧一脸懵逼的向南说道:“有空到宝岛来,记得找我,我给你做导游,还管饭!”

    向南一听,顿时反应过来了,连连点头:“好,去了宝岛,一定到中山故宫博物院拜访齐老!”

    几位老专家也很豁达,之前邀请向南去自家博物馆工作,本就是临时起意,成了最好,不成也无所谓。

    到了他们这把年纪,实际上已经很少管事了,颐养天年,偶尔给年轻人一些指点,那才是正事。

    挖掘人才?

    那是博物馆馆长该干的工作!

    几位老人家和向南又闲聊了一阵,便各自散去了,《千里江山图》已经修复,出来了这么久,他们也该回各自的博物馆了。

    出了会议室,钱昊良的电话适时地打了进来。

    “晚上别急着走,大家聚一聚,茉莉和赵波他们明天就要回去了。”

    晚上,一群人在东来顺碰了头。

    等饭菜上齐了之后,钱昊良作为老大哥,率先端起了酒杯,说道:“来,今天第一杯酒,祝贺国宝《千里江山图》修复成功!”

    众人都笑喝完了杯中酒。

    “第二杯,敬我们自己!咱们天南地北聚在一起,共同合作一场,那也是缘分!”

    大家又喝干了酒。

    钱昊良又拿起酒瓶,给大家满上,笑道:“第三杯嘛,祝贺向南荣获‘国家级古书画修复专家’称号!”

    “等等,这一杯酒要喝,不过等敬完之后,向南要单独敬我们!”

    吴茉莉眼睛骨碌碌地转,看着向南笑眯眯地说道,“向南,你说是不是啊?”

    向南虽然不怎么喝酒,但酒量并不差,两杯下肚,几乎没什么感觉,他笑道:“是,是该我向各位大哥大姐敬酒。”

    “嗯,这才乖!”吴茉莉笑得眯起了眼睛。

    敬完酒之后,几个人才坐下来吃起来了菜。

    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吴茉莉又开口道:“我明天一早就要跟楚老回湘楚了,就不跟大家告别了,大家有空来湘楚玩,我全程陪同!”

    说着,又转头看向向南,笑着问道:“向南,你要不要跟姐一起走?”

    赵波急忙问道:“那我呢?”

    “你?”吴茉莉瞥了他一眼,“嘁”了一声,“你哪儿来回哪儿去!”

    众人哄笑一声。

    向南想了想,有些歉意地说道:“我还有些事,可能还要在京城待几天,之后学校就开学了。”

    “那算了。”吴茉莉小手一挥,尽显豪爽,“等有空了再来,姐姐随时恭候大驾!”

    钱昊良这时候插话道:“向南在京城还有事?可别忘了我这个地主啊!”

    “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向南想了想,又说道,“我打算去一趟荣宝斋,听说里面收藏了一本古籍,是采用京派绝技‘珠联璧合’修复的,所以打算去碰碰运气,看有没有机会观摩一番。”

    钱昊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幸好你现在跟我说了,要不然的话,你肯定会碰一鼻子灰!”

第三十七章 古籍《古诗源》

    古籍和古画,实际上都属于纸质类文物,古画在形式上,只有一面,而古籍则是以线装册页为主。

    形制上的不同,导致了古籍和古画在修复手法上,不尽相同。

    向南目前接触得比较多的,还是古字画,即单幅的古书法和古画。

    因此,听老师孙福民说,荣宝斋里有一本古籍,而且还曾采用过京派绝技“珠联璧合”修复过,就兴趣大增。

    只是之前,他一直忙着《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因此未能成行。

    如今,《千里江山图》已经修复完成,趁着还在京城,向南自然打算前往荣宝斋看一看。

    可现在听钱昊良的意思,似乎自己贸然上门,很可能会吃闭门羹。

    荣宝斋的门这么难进?

    看到向南略有不解的神情,钱昊良笑道:“你说的那本古籍,我看到过,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沈德潜所选编的大开本写刻板《古诗源》,一共有四册,非常珍贵。

    你贸贸然上门就想要看荣宝斋收藏的这么珍贵的古籍,不把你打出门就算好的了。”

    向南当然知道《古诗源》这套古诗集。

    《古诗源》是唐之前古诗最重要的选本,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全书共十四卷,录诗七百余首,因其内容丰富,篇幅适当,笺释简明,已经成为了近代以来流行的古诗读本。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使用了京派绝技修复的古籍,居然是《古诗源》珍本。

    他正想说,自己可不是贸贸然上门,我老师可是说了,他在荣宝斋那里还有几分面子的。

    咱也是有靠山的人!

    向南还没来得及开口,吴茉莉就抢先笑道:“听钱大哥的意思,你跟荣宝斋有渊源?如果有认识的人,就帮向南引荐一下好了。”

    “这还用你说?他是你弟弟,就不是我的小老弟了?”

    钱昊良故意板着脸,又接着说道,“京城里搞文物修复的人就那么一些,几乎都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竿子打不着,那三竿子绝对能打着。

    别的不说,咱们故宫博物院里退休的好几个文物修复大师,都还在荣宝斋里养老呢!这事儿交给我,错不了!”

    一行人边吃边聊了一个多小时,等到散场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吴茉莉有点微醺,拉着向南的手有些不舍,红着眼眶说道:“小弟,以后有时间一定要来湘楚看望姐姐呀!”

    “嗯,我会去的。”

    向南也有些不舍,五个人在一起朝夕相处了三四个月,关系都很融洽,尤其是吴茉莉,真像个姐姐一样,处处护着他。

    赵波明天也要回去了,他搓着大手,一脸憨厚地笑道:“向南,有空也到我那里去玩,我带你去参观兵马俑!”

    “好!”向南笑着点了点头。

    付洪涛有点喝多了,一双忧郁的眼睛看着向南,嘴巴动了半天,这才憋出一句话来:“燕赵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向南好不容易才憋住笑,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应道:“谢谢燕赵人民的热情!”

    付洪涛一开始看起来有点高冷,接触久了才知道,这人其实不错,做事很认真,就是话有点少,相比较而言,吴茉莉就是个话痨。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千里江山图》修复五人组,到现在也算是正式解散了。

    看着众人纷纷离去,向南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竟然有点伤感。

    ……

    钱昊良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天中午,他就打来电话说,荣宝斋那边已经搞定,随时都可以过去。

    “你什么时间有空?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去荣宝斋,免得你一个人都不认识。”

    向南想也没想,直接说道:“我没事,随时都可以出发。”

    “那好,你在京城饭店等我,我开车过来。”

    挂了电话,向南简单收拾了一下,钱昊良的车就到楼下了。

    荣宝斋位于京城和平门外,琉璃厂的西街上,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

    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荣宝斋”三个古体大字。

    一眼望去,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

    向南跟在钱昊良的身边,径直走进了荣宝斋的大堂。

    两人刚一露面,立刻就有一个中年男子从二楼探出头来,人未至声先到:“哎呦,这不是钱爷吗?今儿个是什么风,把您老给吹来了?我说怎么今儿早上,老听见喜鹊一直在枝头上叫唤呢!”

    钱昊良一听,就知道是谁了,笑骂道:“俞老板,您这是寒碜我呢?我一个靠手艺活吃饭的人,搁以前,那就是走街串巷的货色,还钱爷呢,钱大爷还差不多!”

    一句话的工夫,这俞老板就从楼上下来了,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身体有些胖,穿着一件素色唐装,颇有一种文化人的味道。

    “那哪能呢,叫你钱大爷,那不显得我更老了?”

    俞老板脸上带着笑,又转头看了一眼向南,低声问道,“这位小爷是?”

    钱昊良一笑,指着向南介绍道:“向南,国家级古书画修复专家,金陵人,全程参与了我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接笔工作就是由他一人独自完成的!”

    说完,他又转头对向南介绍道,“这位是荣宝斋股东之一,俞老板,也是我的老熟人了。”

    “俞老板好,这次要麻烦你了!”向南笑着朝俞老板点了点头。

    俞老板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呢。

    之前听钱昊良介绍向南时,他是听一句,脸色就变一变,等介绍完了,他脸上的笑容都变成了惊骇。

    不过这俞老板毕竟也是场面上的人,这惊骇也只是一闪而逝,不动声色地问道:“这位向爷可别怪我失礼啊,请问您多大年纪了?在哪儿高就?”

    向南笑着应道:“21了,目前在金陵大学读书。”

    俞老板脸色又变了变。

    不变不行啊,到哪儿也没听说过这么年轻的专家,这还在大学里念书呢,结果头衔比自己学校的老师都高了。

    “哎呦,今天碰见个妖孽了。”

    俞老板心里暗自开心,一会儿回去了,可有得吹了,他心里想着,脸上却不漏半分,又问道:“尊师是哪一位大师?”

    “我老师是金陵大学考古文物系教授,孙福民。”

    “您是孙教授的学生?”

    俞老板脸上笑容更盛,哈哈大笑起来,“我跟孙教授,那可是三十多年的交情了!嗨,您要来荣宝斋看那套古籍,直接让孙教授给我打个电话就得了,哪还用得着这么麻烦!”

    几个人又套了几句近乎,俞老板就带着向南上楼去看古籍去了:

    “钱爷,您先歇着,我给向专家带个路,一会儿就下来陪您喝个茶唠个嗑!”

    钱昊良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他本来也就是给向南领个路,看古籍他就没什么兴趣了。

    到了二楼的一个茶室里,俞老板将四册《古诗源》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张大案上,笑道:“您是孙教授的学生,本来呢,是应该让您把古籍带回去好好研究,可惜,这里我一个人做不了主,就只能委屈您在这里看了。”

    “不碍事,还是要谢谢俞老板。”向南朝俞老板微微点头。

    俞老板呵呵一乐:“行,那您在这儿看,我就不打扰了。我就在楼下待着,有事儿您言语一声儿!”

    房门一关,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向南看着眼前这四本古籍,伸手轻轻摩挲了一番。

    《古诗源》,是清代诗人沈德潜所编选的。

    这个人,有故事啊!

    向南轻吸了一口气,“回溯时光之眼”在这一瞬间,悄然开启……

第三十八章 人生七十辉煌始

    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初,京城的天气,稍有寒意。UU小说

    京城东长安街上的翰林院的藏书库里,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伏案抄写一本唐时诗选。

    在他身边,一位年约三十的断须男子也在翻看一本古籍,忽然他转头看向这老者,开口道:“(què)士兄,你天天抄写这古诗,又有何用?”

    士,是这老者的字,他姓沈名德潜,如今已是七十古稀之龄了。

    这年轻男子,姓袁,单名一个枚字,字子才,今年刚满三十岁。

    沈德潜和袁枚虽然相差四十岁,但却是同科进士,如今都是翰林院庶吉士,关系也还不错。

    “子才,再有半月,便是庶常馆散馆日,你有何打算?”

    沈德潜避开了袁枚的话题,笑呵呵地问道。

    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但这样一个满腹才学的读书人,竟然科举屡不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被录为长洲县庠生后,40年间屡试落第,竟多达17次。

    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沈德潜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又被朝廷斥贬,他的诗作被禁止流传。

    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以67岁的高龄荣登二甲第八名,与比他小40岁的袁枚一起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捋了捋不长的胡子,淡然道:“无甚想法,随遇而安罢了。”

    翰林院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

    考核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沈德潜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如今三年之期已到,考核即将来临了。

    对于袁枚的想法,沈德潜嗤之以鼻。

    正所谓,京畿之地好升官。

    在那天高皇帝远的偏僻之地为官,哪怕你做出了天大的功绩,还不如讨得皇帝的欢心更重要。

    因此,沈德潜对于能否留馆,甚为关心。

    时间一晃,转眼就到了4月19日,这一天正是翰林院庶常馆散馆日。

    沈德潜、袁枚和其他的庶吉士们,早早地来到大殿上,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考核。

    掌院学士早有严令,散馆之日,庶吉士们须得严阵以待,若有迟到者,一律取消考核资格。

    众人虽有疑惑,但不敢将自身前途当作儿戏,哪怕是一向淡然的袁枚,也是早早赶到大殿,寻了一处位置,正襟危坐。

    沈德潜虽已古稀,身子早已不如从前,但也是不敢怠慢,坐得腰杆挺直,心里却在担忧:但愿之前那四十年的霉运,别再落在头上为好。

    倘若不能留馆,最好也能派往六部任职,若是被遣至地方任职,他这把老骨头,只怕还没到地方,就很有可能途中颠簸劳累致死了。

    沈德潜正神恍惚间,忽然听得一声尖锐的高喊:“皇上驾到!”

    满殿的庶吉士们全都大惊失色,皇上虽然偶尔也会前来翰林院,但此次前来,却是毫无征兆。

    众人连忙拜倒在地,俯身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微一抬手,轻笑道:“众爱卿平身!”

    待得众人又重回大殿坐好,乾隆皇帝便坐在大殿上方的宝座上,正色道:“开始考核吧。”

    翰林院教习们将题目和答卷一一分发下去之后,庶吉士们便开始埋头作答。

    乾隆皇帝这次来翰林院,并非是为了庶吉士散馆考核,而是他诗兴大作,眼见夏日将至,有心作一组《消夏十咏》的诗来,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今仍只作出一咏来。

    心情烦闷之下,竟不知不觉来到了翰林院,正巧又碰上了这事儿。

    乾隆皇帝坐在宝座上,望着下方埋头答题的庶吉士们,忽然发现,在一群黑压压的人头之中,竟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甚为刺眼。

    他不由得好奇心大起,向一旁的掌院学士询问。

    掌院学士答道:“启禀皇上,此人姓沈名德潜,今年已七十高龄,于乾隆四年得中二甲进士第八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皇帝闻言,顿时大感兴趣,遂让人召沈德潜前来回话。

    沈德潜听闻皇帝相召,不由得心跳不已。

    尽管此时的乾隆皇帝,不过三十一岁,与他孙儿年岁相仿,但那可是大清朝的真命天子,手握整个大清的江山,更能一言让他荣华富贵,一言让他跌入万丈深渊!

    别说是他,哪怕是当朝宰相,见了乾隆皇帝,那也得战战兢兢!

    刚来到乾隆皇帝跟前,沈德潜便一骨碌趴在了地上,山呼万岁。

    乾隆皇帝见了老态龙钟的沈德潜,颇有兴致地问道:“文成乎?”

    沈德潜汗颜不已,答道:“未也。”

    乾隆笑道:“汝江南老名士,而亦迟迟耶?”

    沈德潜闻言,竟一时间怔住了,不知该如何作答。

    等他醒悟过来后,才发现乾隆皇帝不知何时已经离去了。

    一连两日,沈德潜心思浮动,寝食难安,心中更是懊悔不已。

    如此一个接近讨好皇帝的大好良机,自己却是错过了。

    更让他难受的是,他考核并未答完就被乾隆皇帝召去问话,等他回来时,考核早已经结束了!

    这可如何是好?

    难道真要被遣出京畿之地,去往偏远地区为官?

    这一去,就算侥幸抵达,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京城了。

    一时间,沈德潜惆怅不已。

    就在这煎熬之中又过了一日,沈德潜忽然接到文书,他竟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留馆了!

    自己考核未曾结束,居然留馆了!

    沈德潜喜极而泣!

    他留馆了,袁枚却没这么幸运。

    因为考核成绩不理想,他被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r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1749),袁枚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自号随园主人,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的遭遇,正应了沈德潜之前的那句话:京畿之地好升官。

    不过,此刻的沈德潜并没有在意袁枚的去向,他正为自己能够留馆而处于兴奋之中。

    都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沈德潜并不知道,他却是“人生七十辉煌始”。

    翰林院编修,只不过是他仕途之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起点而已!

第三十九章 乾隆爷的枪手(为舵主亡灵笙歌加更)

    翰林院编修,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按惯例是由榜眼、探花担任。www.uu234.cc

    庶吉士散馆考核成绩优异者,也可留任翰林,授予编修或检讨。

    翰林院编修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沈德潜初任翰林院编修,颇有点意气风发之姿。

    正七品啊,这品秩与一县之长相当了,更何况,自己还留在了翰林院,随时都有机会再见到皇帝。

    别说是知县了,哪怕是换个知府,沈德潜也不一定会愿意去做!

    忙碌了几日,沈德潜方才熟悉了编修的日常工作。

    可就在这时,他就接到了乾隆皇帝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唱和(hè)诗。

    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唱”,是指吟咏歌唱,即一个人先写了一首诗;“和”,是指声音相应,第二个人依第一个人作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第一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酬答。

    唱和之作,关键在于内容上要互相配合,而不能南辕北辙。

    乾隆皇帝怎么会找沈德潜唱和诗?

    这就不得不说起乾隆皇帝的一大爱好了并不是下江南,而是写诗。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专业写诗60余年,写了9000多首的大才子陆游?

    可惜他只能排第二位,第一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有雄材伟略的君主,在文坛上怎能落后?

    所以他卯足了劲写诗,他写诗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多”。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御制诗有40000多首!要知道,清代收录的《全唐诗》也不过48000首,乾隆皇帝的诗不可谓不多。

    第二特点是“快”。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曾见识过乾隆皇帝“风一般的速度”上一次厕所,他就作出来了四首诗!

    这可不是造谣,而是记在当时笔记里的。

    写诗就跟现在的人发朋友圈似的,一会儿一首不算,还天天刷屏!

    所以,乾隆皇帝找沈德潜唱和诗,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可问题就在于,乾隆皇帝只给了一首诗,让他和九首诗!

    沈德潜看了一下题目《消夏十咏》。

    这里面,乾隆皇帝写了第一首诗《消夏十咏其一荷》:

    “澄思临池镜,含情对月窗。春光回洛浦,秋水忆湘江。

    爱看花无万,宁闻格有双。坐参兼倚咏,声色任。”

    沈德潜并没有因为难度太大,而心生不满,反而欣喜异常。

    他活了70岁,早就成了人精,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可是讨好乾隆皇帝的好机会啊!

    唱和诗?写9首?

    这算得了什么?

    沈德潜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诩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

    因此,唱和诗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很快,沈德潜就写下了《消夏十咏其二蝉》:

    “何处咽笙簧,千林曳响长。怀秋予有意,入夏尔偏忙。

    暂息缘朝雨,群兴噪夕阳。中郎精博物,琴韵识螳螂。”

    这首“和”诗,不仅在诗意上,而且在题材乃至风格上,均与“唱”诗保持了一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没过多久,沈德潜便完成了《消夏十咏》唱和诗。

    除了其二以蝉为题外,之后的八首和诗则分别以扇、蛙、萤、冰、月、雨、瓜和蛩为题。

    写完之后,沈德潜又得意一笑,就像一只偷到了鸡的老狐狸一般。

    沈德潜的诗作很快便呈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案上。

    乾隆皇帝细细地品过之后,满意之情溢于言表,他轻拍着桌子笑道:“德潜,真乃江南老名士也!”

    沈德潜呈上诗作之后,等了几日,没听到宫里有什么消息传来,心下不免有些惴惴。

    “皇上莫非不喜?”

    不过,翰林编修的工作颇为繁琐,一忙碌起来,沈德潜便没时间胡思乱想了。

    又隔了几日,沈德潜又接到了乾隆皇帝的和诗任务。

    “看来皇上不是不喜,而是国事繁忙,一时无心作诗罢了。”

    沈德潜身在翰林院,接触机密文件的机会比以往多了不少,当然也知道如今国事甚多。

    乾隆七年(1742)入夏以来,南方多雨,山水暴发,黄淮交涨,湖水漫溢,河道决口,致使江苏、安徽等多省田园庐舍被淹,夏麦、秋禾无收,人畜死亡难计。

    淮北盐场、荡地、盐池尽被水淹,灶户停扫。扬州一带中产之家至极贫之户,俱都流离四散惨苦万状。江苏、安徽两省灾民有数百万之多。

    乾隆皇帝闻报,焦急万状,正想尽办法赈灾救民,哪有什么心思作诗取乐。

    如今他又让沈德潜和诗,想必是受灾之地燃眉已解。

    “既然皇上忧心,那便要作一首好诗,好为皇上稍解烦忧。”

    沈德潜如此想着,便看了看“唱”诗《问柳絮》:

    “惯能迷客眼,偏解污花心。借日糊天暗,因风卷屋深。

    镜浑圆水面,雪聚小墙阴。触处成憎厌,何如在故林。”

    “皇上果然是愁绪难消啊!”

    沈德潜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了“和”诗《柳絮答》:

    “故枝多眷恋,薄质岂无心。奈可全脱,而当春复深。

    沾泥成梦幻,认雪是陶阴。识得原无住,何殊坚固林。”

    沈德潜原以为这首《柳絮答》,应该能让乾隆皇帝心意稍解,不料第二日一早,乾隆皇帝又送来了一首“唱”诗!

    “皇上这是要考验我?”

    沈德潜哭笑不得,只能继续写“和”诗。

    殊不知,此刻的乾隆皇帝早已对沈德潜的和诗能力大为赞赏,并认为让沈德潜屈居翰林院,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而实际上,乾隆皇帝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准备将沈德潜调到身边,做他写诗的众多“枪手”之一了!

    乾隆八年,沈德潜升为左中允,不久又升任侍读、左庶子,之后又升任从四品的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日讲起居注官是干嘛的?

    跟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言行录的呀!

    这下子,给皇帝做“枪手”就更方便了。

    短短不到一年工夫,沈德潜就从一个“副处级”干部变成一个“副市级”干部!

    其升迁速度之快,简直就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就停不下来!

第四十章 以诗始,以诗终

    沈德潜升任从四品的侍讲学士之后,除了隔三差五地给翰林院庶吉士们讲学一场之外,便是偶尔为乾隆皇帝和和诗,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

    有了空余时间,沈德潜便开始思考一件事。

    他早年曾师从叶燮学诗,作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

    在诗学一道上,沈德潜很有造诣,为康乾以来拟古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

    但想要将“诗教”这种诗词创作的思想传扬出去,光靠一首首的诗作是不行,必须著书立说,形成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

    如今,他官居从四品,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功成名就了。

    作为一位文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诗人,他已经有了著书立说的资格。

    沈德潜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从探寻诗歌之源的方式入手,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

    他开始选编《古诗源》。

    至于为什么要选编《古诗源》,沈德潜自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

    意思是,诗歌到了唐代时,已经达到了极为昌盛的地步,因此唐代并不是诗歌的源头。

    宋代、元代的诗歌都不如唐诗,而唐朝以前的诗歌,才算得上是唐诗的发源。

    因此,沈德潜需要翻阅大量唐代以前的古诗集,也幸好翰林院后院的藏书库中有历朝历代大量的藏书,这也为他提供了选编《古诗源》的基础。

    就在沈德潜埋首故纸堆里,潜心选编《古诗源》之时,乾隆皇帝又要下江南了。

    下江南,也算得上是乾隆皇帝的爱好之一吧,只比写诗差了那么一点点。

    作为宠臣,沈德潜当然是乾隆皇帝钦点的随行人员之一。

    乾隆下江南,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桥段了,在电视剧里,他经常带上三两个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实际上,乾隆是最好面子,也最讲究排场的皇帝,他下江南必然带着整套的出行仪仗,随行人员多达两千多人。

    像那种电视剧里,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还被贪官污吏关进大牢里的情节,纯属扯淡。

    浩浩荡荡一行人,从紫禁城南下,来到杭州府时,已经是冬天了。

    这一日,乾隆皇帝兴致颇高,带着一帮大臣游西湖。

    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乾隆皇帝忽然诗兴大发,顿时张口就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众大臣站在乾隆皇帝的两侧,正准备等他念完诗后,大声叫好呢,结果乾隆皇帝卡壳了!

    乾隆皇帝正尴尬着,心想:完犊子,这下子要在臣子们面前丢人了!

    众大臣也一齐发愣:皇上怎么了?最后一句念下去呀,我们正等着拍龙屁呢。

    就在这时,有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赞道:“皇上高才壮采,所作之诗,寓意无穷,回环流转,畅然不息。令老臣茅塞顿开,诗意顿生。请皇上恩准老臣狗尾续貂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想皇上之所想,急皇上之所急”的沈德潜!

    乾隆这首诗,前三句平淡无奇,加上续上的这第四句,这意境顿时就深远了起来。

    众大臣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皇上是卡壳了呀!

    于是,连忙纷纷恭贺乾隆皇帝,又作得一首妙诗。

    与此同时,众人心中也在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没这么激灵呢,续上一句诗又有什么难的,偏偏自己就没这个悟性,又让沈德潜抢了先。

    乾隆皇帝的龙屁被拍得很舒服,心里对沈德潜更是欣赏。

    这老头,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察言观色的功夫也很了得啊!

    回到紫禁城之后,沈德潜又重新伏案选编《古诗源》,乾隆皇帝每有诗作,也会命其和诗,每每都能让他龙心大悦。

    乾隆十一年(1746年),沈德潜所选编《古诗源》已经大功告成,全书共十四卷,上溯先秦,下迄隋代,录诗七百余首。

    在这部选编作品中,沈德潜崇尚雅正,故尤重作品的风骨,提倡自然,反对雕琢。

    他评曹操诗“沈雄俊爽,时露霸气”,评左思诗“拔出于众流之中,丰骨俊上”,评庚信诗“悲感之音,常见风骨”。

    这些诗人中,沈德潜最推崇陶渊明的“无意为诗,斯臻至诣”,他说:“陶诗合于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灵运)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古诗源》编校完成之后,即付刊印。

    因沈德潜在朝中身处高位,诗作又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皇帝唱和、论诗,《古诗源》甫一面世,即受追捧,一时间竟洛阳纸贵。

    沈德潜亦是老怀开慰,喟叹道:“吾之诗学,能传扬于世,何其幸也!”

    《古诗源》诸事皆毕,沈德潜便向乾隆皇帝乞假归葬。

    乾隆皇帝不仅给他三代都加封典,还赐诗一首,其中有一句是:“我爱沈德潜,淳风挹古福“。

    乾隆皇帝对沈德潜的荣宠众所周知,但一言不合就表白那也是没谁了。

    在古代,皇帝题词就不得了,何况还特地写诗相赠呢?

    这件事在当时,就引起了“文艺界”大震动,当时歌咏其事的不知凡几。

    乾隆十二年(1747年),沈德潜回朝之后不久,便被任命在尚书房行走,又擢礼部侍郎,正二品大员。

    沈德潜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破格提拔,这让朝中大臣们颇为微词。

    乾隆皇帝为此还专门颁谕,特别指出,他是因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才特别加恩,以鼓励老成积学之士,并非因进诗而优擢。

    但这好像不能服众,毕竟沈德潜政绩平平,如果不是因为诗写得好,还兢兢业业为乾隆校刊《御制诗集》,为诗润色,怎可能受此荣宠呢?

    一个“枪手”做官做到这份上,只怕死了也会笑出猪叫声来吧?

    八十多岁时,沈德潜因为老迈不堪,辞官回故里。

    乾隆皇帝颇为不舍,这么好的一个“枪手”,还没有给朕写出更多的诗来呢,怎么就走了呢?

    虽然不舍,乾隆皇帝依旧恩准了。

    还为沈德潜加礼部尚书衔,长孙赐举人,获准在沧浪亭北面建生祠……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沈德潜寿终正寝。

    乾隆皇帝感怀不已,追封沈德潜为太子太师,赐谥文悫(què),入贤良祠祭祀,乾隆还亲自为他写挽诗,荣极一时。

    乾隆皇帝曾说过“朕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也是一语成箴。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震惊朝野的《一柱楼诗》案爆发,诗集作者已故举人徐述夔被抄家,并被剖棺戮尸,数名校对之人皆被斩。

    作为清代四大文字狱之一,此案波连甚广。

    沈德潜曾替徐述夔立传,并称他“品行文章皆可法”令乾隆皇帝大怒,下令对沈德潜追夺封衔、仆碑、罢祠、磨平碑文。

    虽然治了沈德潜的罪,但乾隆对他的感情还是很复杂的,乾隆四十四年,做过一系列怀旧诗,仍把沈德潜列为“五词臣”之一,并写道“且知余不负德潜,德潜实负余”。

    沈德潜前半生蹉跎,后半生荣极一时,死后又被夺衔仆碑,一生可谓是跌宕传奇。

    在他被乾隆皇帝治罪之后,他所编著的《古诗源》由原先的风靡一时,变得无人问津,不消数年,便再也踪迹难寻。

    谁也没想到,当年踪迹难寻的《古诗源》,在两百多年后,竟会出现在京城荣宝斋里!

第四十一章 把这儿当成收破烂的了

    向南揉了揉眉心,心中倒也有些感慨。www.uu234.cc

    这沈德潜,虽然有一肚子好文采,可惜太过醉心于功名,一心想要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

    当然,他做到了,生前也是恩宠无限,荣极一时,但死后却不得善终,连碑文都被磨平了文字。

    只是,为人处世,还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这是向南的老爸向海洋一直以来灌输给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当然,向海洋说得没这么文雅罢了,他是这么说的:

    “儿子,咱们做生意,就要讲究个诚信,不短斤少两,不以次充好,踏踏实实地做,总会有回头客的,到时候发财是发不了,但生意也绝对差不了!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让人给坑了。谁要是想坑咱们,就揍他丫的!”

    向南:“!!!”

    沈德潜的故事,以及古籍《古诗源》的诞生,只是附带,并不是向南此来的目的。

    因此,看过就算了,也算是了解一段尘封的历史。

    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看一看修复《古诗源》的京派绝技珠联璧合。

    端起俞老板放在桌上的茶,喝了一小口,茶温刚刚好,一股淡淡的茶香在口腔里弥漫,让人忍不住精神一振。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又重新开启了“回溯时光之眼”。

    ……

    1936年冬,北平。

    前两天刚下过一场大雪,将整个天地都染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往日里热闹非凡的街市,此刻人影凋零,不时地有一辆骡车从远处艰难驶来,又匆匆往远处而去,只在雪地里留下深深的两道车辙印。

    被白雪掩盖的乌黑的烂泥,也随之露出了原本就狰狞而丑陋的真面目。

    天色渐亮,琉璃厂街的一处名叫“博古轩”店面里,突然传来了一阵“”的声音,紧接着,店门的一块门板被卸了下来。

    一个身穿着厚厚的棉袄子,头戴羊皮帽的小伙子从店里探出头来,惺忪着双眼左右看了看,嘴里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又将头缩了回去,将门板一块一块全都卸了下来,这才回身拿起鸡毛掸子,收拾店面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棉布长袄,头戴瓜皮帽的中年男子,踩着厚厚的积雪,从远处踉踉跄跄地奔了过来。

    许是跑得太急,他呼吸微微有些有些急促,嘴里的热气刚一呼出来,就变成了一股白雾,将鼻梁上架着眼镜镜片都给模糊了。

    中年男子取下眼镜,拿手指胡乱擦了两下,又重新将它戴好,站在雪地里四处张望着,等看到“博古轩”的招牌后,又一手拎着长袄的下摆,跌跌撞撞地朝店门奔去。

    “老板,老板!”

    中年男子一进店门,就喊了起来,“我要出手老物件儿,有没有人呐?”

    “喊什么,喊什么?这不来了吗?”

    刚刚那个开门的小伙子从后堂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低声嘀咕道,“吃个早饭都不让人安生,这小rb都快来了,还开门做什么生意,命都要没了,赚钱有什么用?”

    中年男子一见,顿时眉头一皱:“老板呢?你一个小伙计能做得了主?”

    “这是我家的店,我怎么就不能做主了?”

    小伙子一听不乐意了,梗着脖子说道,“你不是有东西要出手吗?拿出来看看!”

    他说着,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中年男子,看他身上穿的长袄也是破破烂烂,就连戴着的眼镜镜腿也断了一条,用白色的棉布条紧紧地扎了起来,心里更是鄙夷了。

    就他这副穷酸模样,能有什么好东西?

    中年男子见状,有心想换一家店铺出手,可如今这种情况下,还真是出了这个门,没了这家店!

    就在今年九月份的时候,倭国鬼子的军队已经强占了丰台,四处调兵,对北平虎视眈眈,有点家底的人家早就逃难去了,哪里还有心思在这里开店?

    如今他也是将家里面能卖的东西全都给卖了,准备携带家小前往山城寻找亲戚避难去。

    “罢了,罢了!”中年男子暗自叹息一声,想道,反正都要离开了,又何必在意这点意气之争?前往山城路途遥远,也许还会碰到比这更难缠的人呢,要是一个运气不好,碰到鬼子兵……

    中年男子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下去,连忙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来,放到了柜台上面:

    “这是一套古籍,是清代著名诗人……”

    “行了,行了,我自己会看!”

    小伙子一脸不耐,一看这穷酸样,就是个书呆子,除了那几本破书,还能有什么?害得小爷连早饭都没能吃好。

    心里不满,他也没给什么好脸色,伸手拿过包裹,小心地打开。

    他再混,也是出生在古玩店里的,自然也知道古籍这玩意儿很值钱,尤其是孤本之类的珍贵古籍,价钱那更是翻上了天,这要是弄坏了,他老爷子不得揍死他?

    打开外面的布包裹后,里面又有一层牛皮纸层层裹着。

    小伙子一乐,总算给了个好脸色:“您这还挺细心,裹得这么严实。”

    “这不是怕损坏了嘛!”中年男子陪着笑,有点心虚。

    小伙子不再说话,又一层层将牛皮纸打开,四本暗青色封面的线装书露了出来,在封面左侧竖写着三个大字:“古诗源”,下方则是作者名:沈德潜。

    轻轻翻了翻这书,小伙子的脸色渐渐难看了起来,这四本书是古籍没错,乾隆年间大开本写刻板的古籍,倘若是善本,价钱上也是很可观。

    如果运气好,碰到了识货之人,或许还能要一个大价钱。

    所谓善本,一般情况下,是指那些保存完好,且具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书籍。

    “您这包得挺严实,我还以为是善本呢,没成想这都烂成这样了!”

    小伙子变脸的本事挺高,刚刚才露了好脸色,这一会儿又变得阴阳怪气起来了。

    古籍倘若保存不善,很容易导致各种病害发生,严重的甚至会损毁。

    眼前这四本古籍,已经严重絮化,尤其是是在书口和地脚。

    书口靠下的部位絮化十分严重,几乎不能触碰。

    而整个地脚部分,则干脆已经完全絮化消失,有的甚至伤及下栏,还有缺字。

    就这样的四本破书,他怎么就好意思拿到古玩店里来卖?

    把“博古轩”当成收破烂的了?

第四十二章 不赚别人的救命钱(为舵主此城危加更)

    中年男子闻言,脸色一阵变幻。UU小说

    过了良久,才喏喏开口道:“这四本古籍的作者沈德潜,是清代著名诗人和学者,也是康乾以来拟古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

    “你说这些有什么用?”

    小伙子冷笑几声,斜着眼睛说道,“它就算是诗仙李白的诗集,那也是破烂货啊!”

    中年男子闻言,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

    他没有看到,小伙子的眼里,闪过了一丝狡黠之色。

    “博古轩”是什么?古玩店呀!

    实际上,清楚这家店底细的人都知道,博古轩最出名的并不是货架上摆的那些个古董,而是修复古籍的本事!

    这家店的老板薛钊博,是京派古籍修复的唯一传人,手艺精湛,哪怕是再破烂的古籍,只要到了他的手上,都能起死回生!

    这小伙子,是老板薛钊博的小儿子,名叫薛铁,从小就在古玩店里长大。

    他自然深知自家老爷子的本事,他一看就知道,这四本古籍虽然损毁得厉害,但并非没办法修复,之所以要对这中年男子如此说道,那还不是为了压低价钱?

    做生意嘛,不管是古玩还是酱醋茶盐,不都是买低不买高的吗?

    眼看这中年男子脸上渐渐露出失望之色,似乎打算放弃了,薛铁知道,火候差不离了,再等下去,估计人家直接拿着书就走人了,那他说了这么半天,岂不是白费了口水?

    他清了清嗓子,漫不经心地说道:“这年月,大家都不容易,算了算了,我就勉为其难把这四本破书收了吧,好歹也是个老物件儿,你开个价吧。”

    中年男子闻言,就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一脸欣喜,踌躇了半晌,才试探着说道:“十,十块大洋?”

    “十块大洋?”薛铁两眼一瞪,把中年男子吓得退了一步,“你想什么呢?!最多给你两块大洋,这还是看你这书是真古籍,要不然,送给我我都不要呢!”

    在三十年代的北平,一块大洋能买十六斤上好的大米,或者是五六斤猪肉,相当于如今的一百五十六块钱了。

    十块大洋,那就是一千多块钱!

    就这么四本破破烂烂的书,就想卖一千多块钱,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中年男子也下了狠心,咬了咬牙道:“五块大洋,再少我就拿回去,不卖了!”

    这四本古籍,是家里传下来的,如果不是要全家避难,家里又确实缺钱,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拿出来卖的。

    他本就是个读书人,又不是真的书呆子,知道有专门修复古籍的地方,可如今……也真是没办法了。

    “行吧行吧,看你也不容易,我就当发个善心,五块大洋好了。”

    薛铁见中年男子一脸悲愤之色,知道再压价,估计对方真要走人了,于是赶紧应了下来。

    他返身走进柜台后面的小间,不一会儿就从里面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五块大洋,放到柜台上面,笑着说道:“您数数?钱货离柜,慨不负责。”

    就五个大洋,还数数?你当我是三岁小孩不识数吗?

    中年男子没理会薛铁,一把抓起柜台上的大洋,转身就出了门。

    中年男子刚离去,从店铺后院进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袍,年约五十六岁的清瘦男子,看了一眼薛铁,略带不满地开口问道:

    “小铁,一大清早的,跟谁在这儿咋咋呼呼的?有时间还不多去练练手艺?”

    这薛钊博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嫁人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原打算将自己的一身手艺传给他,也好有个糊口的本事。

    谁知这小子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压根就对修复古籍没兴趣,到现在也没学出个样儿来。

    薛铁一点也不害怕,笑嘻嘻地凑了上来:“老爹,我刚刚可是帮您赚了一大笔!”

    说着,就将刚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谁知,薛钊博听了以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脸色一黑,怒斥道:

    “混账东西!一直以来我是怎么教你的?人家的救命钱你也赚,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见薛铁仍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狠狠一跺脚,从柜台后面的里间又拿出了二十多块大洋,二话不说,直接出门追那中年男子去了。

    刚刚薛铁一说,薛钊博就知道,这中年男子必定是要携家带口离开北平避难去了,否则的话,也不会变卖祖上传下来的古籍。

    这四本一套的清代《古诗源》珍本,哪怕再破,也不止五个银元啊!

    国难当头,他再是商人,也不能赚人家逃难用的救命钱,这是要遭报应的!

    半晌之后,薛钊博回来了,脸色稍稍好看了些。

    他是循着雪地里的脚印追去的,也幸好积雪够深,那中年男子来时匆匆,回去时就慢了不少,总算让他给追上了,又补了他二十多块大洋。

    事实上,薛钊博也知道,如果那四本《古诗源》修复好了,价钱远不止这些。

    但有句古话说得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也只有在盛世时,古董才真是古董,在这人人都仓惶避难的年代,古董就是个累赘!

    这四本《古诗源》出手是不可能的了,有些家底的人,早离开了;没离开的人也不会去买这玩意儿。

    最重要的是,他家里也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帮子人需要养呢。

    之所以还没有撤离,也有想攒点钱的意思,因此,他也不可能给对方太多。

    真等到局势恶化,他也是要带着家人背井离乡的,到了那个时候,钱再多也没办法让人安心。

    薛钊博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指望中年男子报答,只是留个善念罢了,希望等到自己一家人不幸落难时,别人也能这么真诚待他。

    中年男子显然没想到还会有这一出,连连作揖,感激不已。

    多了这二十多块大洋,他拖家带口前往山城,也多了不少底气。

    这路上万一有个好歹,这些大洋可都是能救命的啊!

    薛铁看到老爹回来了,脖子一缩,他虽然不怕老爹,但也不想挨骂。

    谁料,薛钊博只看了他一眼,便朝他说道:“把店门关了,然后把这四本古籍带到后院来,随我一起修复一下,不然这书真要毁掉了。”

    “哦。”

    薛铁苦着脸应了一声,心想,还不如骂我一顿呢。

    将门板重新上好,又落了锁,薛铁这才小心翼翼地捧着四本腐朽不堪的《古诗源》,往后院里走去。

    博古轩的后院,有一间专门用来修复古籍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两张半人高的大桌子,上面摆放着羊毫笔、宣纸以及其他一些工具和材料。

    自从北平局势越发紧张之后,薛钊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手修复了。

    此刻,他将工作台上的东西收拾了一番,这才示意薛铁将四本《古诗源》放了上去。

    “今天这活儿我自己来,你在一边好好看着。”

    薛钊博回头瞪了儿子一眼,这才转过身去,开始忙碌了起来。

第四十三章 修复《古诗源》

    古籍和古画的修复,在道理上是相通的。UU小说

    事实上,在宋代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并不分家。

    到了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单独的技艺。

    古籍的修复在程序上十分繁复,包括了分析病害、拆书、拆页、选纸、水洗、补洞、压书、装订等数十道工序。

    薛钊博先是将《古诗源》其中的一册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拿着放大镜细细地观察了起来。

    古籍破损的原因形形色色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

    但眼前这一册《古诗源》珍本,却是破损得有些厉害,除了书口和书脚絮化严重外,就连书页内,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虫洞。

    可以这么说,如果这珍本不是到了他的手中,已经可以说是彻底毁掉了。

    观察了一会儿,薛钊博心中似乎已经拟定了修复方案。

    一抬头,对站在一边发愣的薛铁说道:“去,将另外三本书也拆开,记得拆页时一定要编好顺序,不要弄混了!”

    “知道了!”

    薛铁拖长了声音应了一声。

    不是说让我看着么?怎么又让我干活了?

    还有,拆书拆页这种事,自己都做了两三年了,用得着每次都叮嘱一句吗?

    抱怨归抱怨,薛铁也不敢怠慢,“噔噔噔”跑到另一个房间,搬来了一张椅子坐下,开始小心翼翼地拆书。

    薛钊博也在拆着自己手中的那一册《古诗源》,看到薛铁老老实实地在干活,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只是很快,他又愁眉不展,鬼子军队来意不善,北平越来越不安全,世道也越来越乱了,自己在倒还好,要是自己不在了,这个傻小子干什么都不行,可怎么活下去啊?

    心里想着事,薛钊博手下却不慢,很快就拆开了一本书。

    说起来挺快,实际上,拆古籍也是一种技术活儿。

    面对一些破损严重的古籍,将粘连的古籍分页也绝非易事,得使用“干揭”或“湿揭”等手法。揭好页后,需要为每一页书籍编号,否则书籍顺序会被打乱。

    这套《古诗源》珍本,已经絮化严重,已经不能用竹镊子分开,因此,薛钊博便选择了“湿揭”的手法。

    所谓干揭,就是通过揉捏,使书本松散,然后用镊子挑,起子起,把书拆成单页,再进行后续修补。

    湿揭则是,古籍的书页一张张完全粘连,书本已凝结成团,完全无法拆分。

    这时,就需要借助外力,如用蒸笼蒸,或用毛巾包着在水里泡,蒸与泡的时间视书本具体板结情况而定。

    薛钊博则是采用了用喷壶喷水的方式,将书页微微打湿,然后再将书页拆开。

    拆页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选择配纸。

    在正式开始修补之前,需要先为古籍配纸。

    古籍修复手工纸可以分为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

    修复古籍不是选择最贵的纸,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纸。

    选配的纸张,通常要与待修的古籍材质、帘纹相同、颜色相仿。

    如果遇到材质特殊,或带有颜色的纸张,还需要自行调配纸浆或为纸张染色。

    薛钊博轻轻捏起一张书页,细细地观察着。

    过了半晌,他扭头看了看儿子,见他也已经拆完了一册古籍,心中有些满意。

    这小子,做起事来还是很认真的,可惜的是,沉不下心。

    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扔到一边,薛钊博开口吩咐道:“去,拿些皮纸来!”

    薛铁也不多问,站起身来,从隔壁房间里拿来了一叠包装整齐的皮纸。

    “说说看,配纸为什么要选择皮纸?”

    薛钊博一边接过皮纸,一边问道。

    薛铁显然没想到老爹会考他,怔了一怔,讪笑道:“皮纸更结实?”

    “哼!”

    薛钊博怒哼一声,最终还是压下了火气,解释道,“皮纸并不是补纸,而是用来托裱书页的。

    这套《古诗源》古籍,书口和地脚已严重絮化,破损不堪,再者,它本身的纸质也较差,因此必须用皮纸托裱。

    而且,它的地脚全部絮化没有了,还须每页用补纸平补。懂了吗?”

    “哦,懂了。”

    薛铁乖乖点头,心中却是不以为然。

    薛钊博瞧见儿子这副模样,也知他并没有听进去,只能暗自叹息。

    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的路终究要靠他自己走。

    薛钊博没再说什么,按部就班地托裱、补地脚和书口。

    等做完这一系列程序后,接下来就是修补书页上的虫洞了。

    一直在看着这一切的向南,此刻也是精神一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终于要出现了!

    只见薛钊博先是来到一旁的一个大锅旁,先将一直燃烧着的火炉打开,然后往锅里倒入小半锅的清水。

    等清水烧开后,薛钊博又从靠墙的一个柜子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些细长的豆荚状物,放入水中。

    这是什么?

    向南连忙回放了一下,再将画面放大,顿时恍然大悟,这是晒干了的皂角!

    他小时候在乡下见过的,村子里的姐姐阿姨们,一到夏天时,头发不仅油腻腻的,头皮还很痒。

    于是,他们便会摘一些树上的皂角,用来煮水洗头发,比如今的洗发水都要好用得多。

    以前向南年纪小不懂,如今却是知道,皂角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皂角碱,具有很强的清洁作用,不仅可以祛油腻,还能清除头皮屑。

    薛钊博,这是在煮碱性溶液?

    向南心中好奇,继续看了下去。

    在那间修复室里,薛钊博放完皂角以后,并没有停手,而是又从不同的抽屉里,拿出了桂皮、花椒、蜂蜜、明矾和白芨等诸多材料,一并扔进了锅中。

    最后,他将挑选好的补纸撕碎,也扔入了锅里。

    这些东西,向南倒是清楚。

    明矾的作用,是防止墨迹晕染。古代有些书籍印刷时,油墨里面添加了面粉,而且明矾本身可以防止霉病。

    蜂蜜则是为了降低纸张的膨胀系数,对于点镶、和补虫眼很有作用,也有防止油墨晕染的作用。

    花椒和桂皮可以驱虫,而白芨则能够增加粘性。

    锅里的水又沸了一阵,薛钊博拿起一柄大勺子搅了搅,这才拿起锅盖盖好,又将炉子里的风口关小,炉子里的火势也随之变小了。

    他看向已经拆完了第二本古籍的薛铁,说了一句:“先去吃午饭吧,午饭之后,就可以开始补书页虫洞了。”

    薛铁也不说话,低眉顺眼地跟着出了门。

    他知道今天已经惹老爹了生气,可不能再作死了。

    否则的话,真是会死人的。

第四十四章 绝技的秘密

    吃过午饭之后,薛钊博照例回房间休憩了一会儿,这才回到工作间里来。UU小说

    薛铁也早就到了,正拿着勺子在锅里缓缓地搅动着。

    此时,锅里的水、皂角和补纸纸屑,已经成了粘稠的粥状物。

    薛钊博走过来看了看,微微点头道:“差不多可以了,我修补书页,你继续将拆开的书页托裱、补书口和书脚。”

    说完,他就不再理会薛铁,准备开始修补书页上的虫洞。

    在修补之前,薛钊博已经提前将书页上的脏污清理完毕了。

    在这一步上,和古画的清洗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经过皮纸托裱的书页,纸质强度增大不少,这之后的修复就轻松了许多。

    薛钊博将锅里粥状物搅拌均匀以后,用勺子舀起一小勺,倒进一旁的瓷碗里。

    随后,他拿起一支羊毫笔,轻轻用笔尖蘸取一点,小心翼翼地涂抹在书页的虫洞上。

    所有破损之处都涂抹完毕之后,一张书页就基本修补完成了,薛钊博便将它放在一旁慢慢等着晾干。

    这一步,说来简单,实际上却很耗费时间,一整个下午,薛钊博也才修补了七八张书页而已。

    而薛铁就更慢了,他不过才补了两张书页,就再也坐不住了,坐在凳子上的屁股扭来扭去,一脸难受。

    薛钊博抬头看了看窗外,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如同有一只巨手扯来了一张遮天黑幕,将这光亮给掩盖了起来。

    他心情莫名地有些沉重,暗自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明日继续。”

    “哦。”

    薛铁苦着脸应了一声,乖乖地将火炉的风口又关上一些,只留下一道缝隙,以免炉子里的火熄灭,然后又往锅里加了一些清水,重又盖上锅盖。

    锅里的粥状物,还需要继续温热着,否则的话,第二天就会冷却成固态状,便不能再用了。

    做完这些之后,薛铁这才垂头丧气地离开。

    第二天一早,薛钊博就带着薛铁又继续修补书页。

    薛铁一副仿佛已经认命的模样,低眉顺眼地跟了进来,然后打开风炉口,掀开锅盖。

    顿时,一股香气混合着热水,霎时间蒸腾而起,扑了他一脸。

    薛铁挥了挥手,将雾气驱散,舀了一些粥状物,便坐下来继续埋头苦干。

    薛钊博没管儿子,在工作之前,他先是拿起昨日修补完毕的书页仔细看了看,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效果很不错,修补后的书页几乎看不出曾经有过破损。

    一直在看着的向南见状,也是极为惊讶,他一直以为京派绝技“珠联璧合”,是修复手法上的不同,没想到最关键的是那个粥状物!

    不对,确切地说,应该是那粥状物的配方,而那些添加进去的东西以及分量,自己都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

    “难怪这绝技会失传,这种神奇的配方,一旦泄露,自己吃饭的本事可就全暴露了。”

    向南喃喃自语,随即又认真地继续看下去。

    修复古籍,是一个极为耗时且耗精力的事情。

    四册《古诗源》,修补完全部书页,又再次喷水润湿,拿干燥的吸水纸盖上,再用木板和石块压实,隔日更换吸水纸。

    这样,就可以将书页压得平平整整。

    等所有书页全部晾干后,三五张一叠,锤平折页,配上护页,再按原有的顺序理齐、打眼、穿纸捻钉……

    最后是粘上封面,用真丝线装订,修复工作就彻底完成了。

    哪怕是薛钊博和薛铁两父子日日不休,也一直忙活了小半年的时间,才总算将四册《古诗源》珍本全部修缮完毕。

    此时再看,四册古籍早已没了之前的那般破烂不堪,看上去如同一部保存完好的旧书,古意盎然,完全符合了古籍修复中的“修旧如旧”的原则。

    “小铁,今天晚上,让你娘烧几个好菜,咱们爷俩喝两盅!”

    薛钊博很高兴,对着薛铁吩咐了一句。

    一是古籍珍本历时几个月,总算是成功修复了。

    二则是因为,他的儿子薛铁竟能够耐得住枯燥与乏味,陪着他一直将这古籍修复完成!

    “这孩子,怕是真的对这一行没什么兴趣了。”

    薛钊博一只手轻抚着刚刚修复完成的《古诗源》珍本,暗自想道。

    知子莫若父。

    薛铁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更多的,只怕还是因为担心他生气罢了。

    “儿子能有这孝心,我也该安慰了!”

    薛钊博一声长叹,也不知是喜,还是悲。

    时间就如同沙漏,在不经意间,就已悄然逝去。

    一转眼,就到了七月。

    这时,距离《古诗源》珍本修复完成,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爹,咱们这条街的米店都关门了,以后都得跑七八里的路,上别的地方买了。”

    薛铁一口气喝了一瓢凉水,朝薛钊博抱怨道。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无袖短褂,一身腱子肉被炽热的阳光晒得黝黑,被汗水一浸,油光发亮。

    薛钊博正捧着《骆驼祥子》,读得津津有味。

    这是老舍去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之前一直忙着修复《古诗源》没时间看,正好趁现在有空,可以拿来好好品味一番。

    听了薛铁的抱怨,他微一抬头,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年轻人跑几步,算得了什么?”

    当晚,薛钊博又看了一会儿书,正要睡下,忽然耳边“轰隆”一声巨响,将他吓得浑身一颤,手里的书都掉了!

    正在他懵神之际,院子里一阵鸡飞狗跳,薛铁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爹!娘!快起来!鬼子和咱们打起来了!”

    紧接着,远处传来的枪炮声隆隆不断,火光就如同炸开了的烟花一般,照亮了半边天!

    “快!快收拾收拾,咱们立刻出城!”

    薛钊博脸色苍白,立刻吩咐下去,自己也急急忙忙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都胡乱塞进了一个包裹里。

    一家人正要出门时,他忽然想起《古诗源》来,又急匆匆地返身,将四册古籍全都小心地装好,这才和薛铁一起,手忙脚乱地架好了马车,摸黑里跌跌撞撞地朝着南门而去。

    1937年7月7日夜,倭国鬼子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华夏守军严辞拒绝。

    鬼子遂向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华夏守军遂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华夏由此开始了全面抗战。

    7月29日,北平沦陷。

第四十五章 离家出走,人不如狗

    惨!

    太惨了!

    从北平一路仓皇出逃,薛钊博总算是真正理解了一句话的含义。www.uu234.cc

    离家出走,人不如狗!

    这一路行来,拖家带口的逃难之人随处可见,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

    其他人都是一脸麻木,仿佛没有看见一般,依旧迈开沉重的双腿,向着未知的未来,挣扎着往前挪动脚步。

    第一次看见有人倒下的时候,薛钊博连忙上前将那人扶了起来。

    那是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半大小子,看年纪也不过跟薛铁差不多大。

    这小孩身高有一米五六的样子,但薛钊博将他扶起来时,却吃惊地发现,他似乎连一百斤都没有,瘦骨嶙峋,粗大的骨头硌得他手疼。

    “孩子,醒醒,醒醒!”

    那小孩艰难地睁开一双无神的眼,看了一眼薛钊博后,忽然伸出双手死死地掐住了他的脖子,然后猛地张开干裂的嘴唇,朝着他的脸就咬了过去!

    “啊!”

    薛钊博被吓得差点三魂出窍,惊叫一声,一把将那小孩往外猛地一推。

    小孩失去了支撑,“砰”地一声摔倒在了地上,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地转过头看了薛钊博一眼,呢喃了一句什么,脖子一软,就不甘地闭上双眼。

    薛钊博顿时只觉得头皮发麻,连退了好几步,最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他刚刚就在那小孩的身边,听见了那句话,他说:“我好饿啊!”

    一直在等着老爹的薛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连忙赶了过来,看到他坐在地上,连忙将他扶了起来,一脸关切地问道:“爹,怎么了?”

    薛钊博看着天边翻滚的乌云,天空阴沉沉的,让人压抑得呼不上气来。

    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并不宽敞的马路上,灰尘四起。

    一眼望不到头的逃难之人,三三两两互相依靠着,蹒跚前行。

    头顶上空,不时有战斗机低空呼啸而过,惊得逃难的人四散奔逃。

    远处,还有轰隆隆的枪炮声,断断续续地传来,硝烟的气息随风而动,一直飘进了他们的鼻子里……

    这一刻,薛钊博心中再也坚定不起来了。

    前方,就一定安全吗?

    前方,就一定有足够的食物吗?

    前方,就一定有他们要的未来吗?

    没人知道,但每个人都坚定地往前走着,不屈不挠。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对于生存的渴望。

    死亡也不行!

    人,很多,却安静得吓人。

    薛钊博看到,成群的乌鸦,在逃难队伍的头顶上盘旋,发出难听的“呱呱”声。

    也看到了,成群的苍蝇,在倒下的人身上飞舞,“嗡嗡嗡”地让人作呕。

    他心中猛然升起一个念头来:无论如何,也要将家人带到安全的地方,哪怕他死了也愿意!

    “我没事。”

    薛钊博回过头来,看了看薛铁,语气前所未有的柔和,“来,帮爹一把,把这孩子埋了。人没了,不能让尸体也被野兽给糟蹋了。”

    薛铁第一次见到老爹这副模样,颇有点不习惯,他连忙点头:“好!”

    将那小孩埋好以后,薛钊博站在小土堆前沉默了一会儿,喃喃道:“孩子,希望你下辈子,能投个好人家,天天都能吃饱饭。”

    回到车上,薛铁又拉着车继续往前走,他和老爹早就商量好了,这一次要去金陵,那里是军事重地,鬼子应该不会往那边去。

    傍晚的时候,薛铁将车停在路边的一条小河旁,架起锅子烧起了热水。

    吃的干粮,他们已经不敢再拿出来了。

    刚从北平出来的那阵子,他们什么都不懂,嫌干粮太硬,想拿开水泡软了吃,结果几个饿得已经开始吃树皮草根的难民,拿起几块大石头就朝他们冲了过来。

    薛钊博一个手艺人,哪见过这个场面,连忙将手中的干粮扔了出去。

    谁知道难民越聚越多,将他放在车里的食物都抢走了,那些更值钱的古籍、大洋反而没人要。

    到了最后,饥饿的人群不管不顾,甚至将薛铁拉车的马匹也给抢走了。

    他们将那马拉到马路上,一刀就捅进了马脖子,鲜血像喷泉似的直往外冲。

    这些人如同恶魔一般,马还没死透,就开始割肉,撕下血淋淋的一块,直接放进嘴里嚼几口,就那么生生咽下去了。

    一匹马,被一百多人围着,不到半个小时,就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连那些内脏,都被人抢走了。

    薛钊博看得目瞪口呆,浑身直发抖。

    他的老伴,也就是薛铁的娘,身子骨本来就弱,这一次惊吓过度,当晚就发起高烧,直接病倒了。

    没了马,还有车,薛铁正年轻,又身强体壮,就成了拉车的车夫。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薛铁老娘靠在车厢里,一阵咳嗽。

    “孩儿他娘,快了,很快就安全了。”

    薛钊博伸手握住她干瘦又冰凉的手,端着一碗刚烧好的热水,放在嘴边吹了又吹,低声说道,“等到了金陵,咱们再买一套院子,里面种点花花草草,再也不走了。来,先喝口热水。”

    薛铁老娘费力地支起身子,喝了两口水,气色也好了不少,反手抓紧薛钊博宽厚的手掌,泣不成声:“老薛,我怕是挺不过去了。你,你可一定要好好照顾铁儿,不然我死都不安心。”

    薛钊博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了,他连忙背过身深吸了一口气,再转过来时,脸色已是铁青,低喝道:“你胡说些什么呢?!好好歇着,我不会让你们有事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说完,薛钊博也不敢再留在车厢了,连忙掀开帘子,钻了出去。

    薛铁看到老爹这副模样,一脸担心地问道:“爹,娘怎么了?”

    “没事!”薛钊博此刻心情沉重,也不想跟儿子多说什么,他摆了摆手,说道,“饿了就到车厢里去吃块饼子,别发出声音。”

    离家之前,薛钊博本能地将一些耐放的饼子、肉干放在了车厢底层的暗格里,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没想到路上还真被难民强抢了,这些暗格里的食物就成了他们最后的保障。

    如今已是八月份,晚上也有些闷热,薛钊博和薛铁父子俩靠在马车的车轮上,迷迷糊糊地过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薛钊博还没醒来,耳边就传来了薛铁的哭喊声:

    “爹,爹!不好了,娘,娘她,她没了!”

    薛钊博犹如被人在心尖上扎了一刀,一下子从地上跳了起来,来到车厢里想要将老伴拉起来,却发现她的身子早已冰冷僵硬了。

    “起来!你给我起来!”

    薛钊博红了双眼,使劲拽着老伴的手,声音愤怒无比,“你好自私啊,一死了之?让我一个人在这世上活着?我偏不!”

    “你一辈子都听我的话,老了老了,就敢不听了?”

    “你给我起来!我不让你死,你怎么就敢死?!”

    薛钊博疯狂的模样,把薛铁给吓坏了,他一把抱住老爹,哭着说道:“爹,娘死了,你让她安静一会儿吧。”

    “死了,她死了!”

    薛钊博仿佛耗尽了全身力气,整个人都瘫倒在了薛铁的怀里。

    直到这时,他的眼泪才像决了堤的河水,哗哗地往下流,薛钊博却死死地咬住了嘴唇,一声也不让自己哭出来。

    周丽娘,生于1889年,卒于1937年。

    6岁时因家贫被送入薛家做童养媳,16岁与薛钊博成婚,先后生下三女一男,一生为人贤淑本分,勤俭顾家。

    死时,仅草席裹身入土,以及一块刻着姓名的木牌。

    没有棺材,也没有墓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作者:十三闲客所写的《我为国家修文物》为转载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为国家修文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为国家修文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为国家修文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为国家修文物介绍:
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谁能触及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 
我睁开时光之眼,看见了这样一个世界:权谋、艺术、战乱、马蹄与火光……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腐朽的画卷、铜锈密布的铜器、支离破碎的陶瓷所掩盖。 
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等待着再次绽放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叫向南,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为国家修文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