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文阅读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     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零七章 什么是假腹豆 (第一更)

    “来,向专家,我先来给你介绍一下。”

    在修复室里,有三位老人正站在里面,牛局长先招呼了一声,然后对向南笑道,

    “这三位都是青铜器修复老专家,这位姓马,这位姓何,这位姓钱……三位老专家早就已经退休了,原本修复师等级考核的事情他们是不管的,不过,听说是专门给你开的考核,三位老专家都自告奋勇地跑来了。”

    “三位老爷子好。”

    向南赶紧走上前去,规规矩矩地朝三位老专家行了一礼。

    “呵呵,不用这么客气,我们早就听说过你了,小伙子不错,有天赋,是咱们华夏文物界的福气啊!”

    马老专家顶着一头雪白的头发,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他看着向南,笑呵呵地说道,“我们三个老头子就是想过来看看你,你也别太拘束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考核吧。”

    向南笑着点了点,“行,听您的。”

    文物修复师等级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察修复师的专业知识储备。

    对于文物修复师而言,专业知识储备远比高学历更重要。

    事实上,近些年来,先后进入了各大博物馆文物修复岗位的一大批新生力量,大多都需要经过文物保护、历史、考古、化学、物理、艺术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培养,等到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文物修复行业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需要后,才会真正开始跟着文物修复师们进行实践体验和经验的积累。

    当然,文物修复师等级考核需要考察的,自然不会是这些基础而又浅显的知识,而是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

    比如说,在青铜器修复师的等级考核中,修复师不仅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诸如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征。

    众所周知,华夏各地目前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纹饰,但青铜器身上的纹饰并非是随意刻画的,它是反映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观念形态。它作为装饰艺术,和器物造型也是统一的、协调的。

    青铜器的纹饰,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

    商代前期,青铜器一般是光素无纹;而到了商代中期,青铜器的纹饰只有一层,即平花;西周晚期时,青铜器的纹饰主要以环带纹、鳞纹和瓦纹为主;而战国晚期到汉代这段时间,青铜器器身上大多是素面。

    除了纹饰之外,还有一种是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又被称作“金文”、“钟鼎文”。青铜器的铭文也同样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

    比如说,商代前期的青铜器大多数都没有铭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都是铸字;战国时期的铭文大多是刻字,内容则以记载做器工名、器物的所有者以及使用地点等为主。

    还有一种铭文,是“后刻字”,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一直到了汉代才刻字,另外一种就是,将青铜器上原有的铭文磨掉后再刻上铭文。

    以青铜器器身上的纹饰和铭文,来大致判定器物的年代,是青铜器资深级以上修复师必须掌握的。

    每一个类别的文物,实际上涉及到知识并不只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形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也就要求了文物修复师必须博学,否则的话,连一件文物的基本情况都说不清楚,别人怎么可能相信你能将它修复好?

    就好比华夏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的那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它出土时剑身弯曲成近似九十度,如果文物修复师不懂历史,不知道这件青铜剑文物,实际上涉及到当时的一种葬俗叫“毁器葬”,没准就直接将弯曲的青铜剑给掰直了。

    这要是真掰直了,这件西周青铜剑本身所附带的文物信息,就完全被破坏殆尽了。

    话说远了。

    言归正传,文物修复师等级考核的第二部分,自然是实际操作。

    当然,这一部分不可能让前来参加考核的修复师现场修复一件残损的青铜器。要知道,不管是古陶瓷、古书画还是青铜器,每一个类别的残损文物,真正要修复起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搞定的。

    如果这件文物残损得严重一点,水平不怎么够的修复师真要修复起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修复得完的。

    哪个修复师参加等级考核,会在考场里耗上一两个月的?

    就算修复师本人吃得消,那些负责考核的专家们也吃不消啊。

    他们又不是没有别的工作要做,他们也很忙的。

    因此,这第二部分考核的实际操作环节里,通常由考官指定某一项技艺,让参加考核的修复师现场完成,然后再由几位考官分别点评,只要超过三分之二的考官认可了,那考核就算通过了。

    在古书画修复师等级考核中,一般都是考核揭裱,这也是古书画修复中,除了接笔之外,最难的一项工艺。

    而在青铜器修复等级考核中,考核锡焊和粘接工艺也是比较常见的,青铜器修复可不只是焊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即便是同一件青铜器,有些地方适合用焊接,有些地方则只能用粘接,这就需要修复师具有很强的判断力。

    当然,不同的考核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看运气了,要是碰到一个不那么好打交道的考官,非要你给残缺的青铜器现场补配底板,估计大部分青铜器修复师都会哭出来。

    这,太难了!

    西江省文物局二楼的青铜器修复室内,向南正在面临第一部分的专业知识考核。

    “考核现在开始!”

    马老专家说完之后,边上的何老专家便一脸严肃地说道:

    “大家都知道,历代青铜器,大致可以分为礼乐器、度量衡、钱币、符玺、服御器、古兵这六种。其中,礼乐器又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又可以分为食器、酒器和水器三小类。”

    “在食器当中,鼎、鬲([li])、甗([yǎn])这三样属于彝器中较常见的炊器,那么,我想问的是,豆是什么器?它出现在什么年代?什么又是假腹豆?”

第八百零八章 专门来“为难”向南的 (更新完毕)

    何老专家一开口,向南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从一般的提问思路上来看,越是大而化之的开题,到最后问题的出现,绝大部分都是很刁钻的。

    只是,当何老专家的问题提出来后,向南原本一脸淡然的表情,居然有点微微动容。

    “这个问题不是很难啊,向专家怎么感觉好像不知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这些人从事青铜器修复至少都是十年以上的,当然觉得这问题不难,可听说向专家学习青铜器修复才不过半年时间,不知道什么是豆也很正常吧?”

    “嗯,修复技术容易提高,但专业知识的积累可是急不来的,尤其是青铜器的文物历史,太庞杂了。”

    “……”

    原本待在门外的那些青铜器修复师们,此时已经进了修复室,在墙角处旁观向南参加考核,此刻见到专业知识考核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向南变了脸色,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不少人心里面隐隐地还有些担忧。

    向南不会通不过考核吧?

    牛局长对向南不太熟悉,此刻也是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想看看他怎么处理这个难题。

    另外一边坐着的颜文聪倒是一脸淡定,他可不相信向南会那么容易被难倒,和向南虽然接触得时间不长,但他对向南却是很了解的。

    要知道,向南当初在荆楚协助修复保养古墓群出土文物时,连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壁画临摹都能做到让几位壁画修复专家都震撼的地步,这文物修复界里,还有几人能难得倒他的?

    “就这个问题?”

    向南在听到何老专家的提出来的问题后,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个念头,他之所以变了脸色,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没错,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说这个问题简单,倒不是向南托大,因为,“豆”这个玩意儿,可不只是有青铜器“豆”,还有陶瓷“豆”呢。

    远的不说,在向南最为熟悉的金陵博物院里,就有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名叫“鱼龙变化纹瓷豆”。

    这件鱼龙变化纹瓷豆,造型犹如高脚盘,上面装饰有“鱼龙变化纹”青花,这是传统的吉祥图案,整件瓷豆的器形和纹饰都十分精美。

    除了瓷豆,实际上在历史更早的西周时期,还有陶豆。

    陶豆在金陵博物院的展馆里也有。

    身为古陶瓷国家级专家,向南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更何况,他要了解瓷豆,就必须追根溯源地了解“豆”这种器具的历史,早就已经对“豆”的前世今生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什么是豆?

    豆指的可不是咱们如今吃的各种豆子,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说文解字》中说:“豆,古食肉器也”;《礼记·坊记》记载:“觞酒豆肉”;《国语·吴语》中则有:“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也就是说,豆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食器和礼器,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用来祭祀,后用于盛放肉酱和肉羹了。

    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在商周时期,豆大多为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就比较多了,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面有盖可以仰置盛放食物,也有方形的豆。

    除了陶豆、青铜豆、漆器豆外,唐宋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豆变身为了瓷豆。不过,后来豆形器慢慢变少,其形制也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作为容器的豆似乎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到清朝时,出现了一位“好古”的皇帝乾隆爷,因此,瓷豆有一次出现了。

    不过,乾隆时期的瓷豆,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器物的一种复刻和改良。

    至于“假腹豆”,实际上是豆的一种样式。

    假腹豆的豆盘很浅,盘以下粗胖,内空,底部填实,形成空腹,腹中有十字形镂孔。

    假腹豆主要流行于商代早期,到了商代晚期时,就已经几乎绝迹了。

    “豆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礼器和食器……”

    虽然向南不明白几位老专家为什么会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但他也没耽搁时间,很快就将这个问题回答得一清二楚,回答的内容,甚至还超出了问题的本身。

    这让围观的那群青铜器修复师们既高兴又吃惊。

    吃惊的是,向南不是才接触青铜器修复技艺半年多时间吗?怎么可能将这个专业知识了解得这么清楚?

    高兴的是,这一次真的是没有白来,不说别的,光是听向南回答了一个问题,自己就感觉真像是上了一堂历史课一样,对“豆”这种食器的了解,已经远远不至于青铜器了,甚至连陶器豆、漆器豆和瓷器豆都了解了不少。

    身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不管是哪一个类别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

    有时候,哪怕是野史趣闻,也可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打开一条全新的思路,更别提是向南这种身兼两大类别文物修复专家称号的人的讲课了。

    这简单是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能够听得到的课啊!

    另一边的颜文聪看到向南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地回答了这第一个问题,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虽然知道这个问题不应该会难得倒向南,但也想到向南能回答得这么详实,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这小子,脑子里是不是有一台刻录机?过目不忘的吗?”

    接下来,三位老专家又各自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甚至让围观的一些老修复师都皱了眉,不过向南还是很轻松地全都回答了出来。

    一个多小时之后,第一部分的专业知识考核,总算是结束了。

    其他人,包括颜文聪在内,都舒了一口气,看这三位老专家提问的样子,个个问题都刁钻得要命,感觉像是专门来“为难”向南的啊。

    难道他们跟向南有仇?

第八百零九章 实践考核 (第一更)

    其他人都觉得三位老专家是在“为难”向南,可向南却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都没感觉到有什么难度,反正这些问题他都看到过,至少还没有超出他的知识范围。

    “这三位老专家以前都不主持修复师等级考核的,现在专门跑来做我的考核专家,不会就是为了给我‘放水’吧?”

    向南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道道来,只好将原因归结在了这上面,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真要‘放水’,也应该有人提前跟我打个招呼啊!”

    摇了摇头,不想了,简单就简单吧,没准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就是这么简单的呢。

    这想法幸好也只是在向南脑子里转一转,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站在一旁围观的那十多二十位青铜器资深修复师估计一个个都得气得吐出老血来:

    “这问题叫简单?很刁钻了,大哥!连青铜器出土的水坑、脏坑、发坑这些都问出来了,要是换一个见识不多的修复师,估计连听都没听过这些词!”

    “这简直就不是青铜器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估计国家级考核的难题也就这个程度了吧?”

    “……”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考核结束,向南可以说是完美通过。

    三位负责提问的老专家们面面相觑,没错,他们是故意“为难”向南的,倒也不是对向南有什么恶意,纯粹是好奇心发作了,想要看看这位文物修复界里名声大噪的“奇才”,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他能够在刚刚接触青铜器修复技艺才半年多的时间,就来参加资深修复师的等级考核,这就说明他对于自身的实力是很有自信的,这要是不多问几个难一点的问题,怎么体现我们老专家的知识渊博?

    只是,三位老专家也没想到,事先琢磨了好久的“难题”,在向南的面前根本就没起到作用,实在是——

    太欺负老头了!

    “不行,第二轮考核实际操作,一定要难一点!”

    三位老专家统一了共识,决定给向南再加点难度,不然自己就太没面子了。

    三个人眼神交流了一下,马老专家轻轻“咳”了两声,微笑着对向南说道:

    “向南,你的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很丰富的,这说明你看过很多资料,这很好。不过,文物修复师,最重要还是实践操作能力,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文物修复实践中来。”

    说着,他看了看何、钱两位老专家,又回头接着说道,“我听说,你在修复古书画和古陶瓷时,速度极快,这样吧,我们也不进行单独的工艺考核了,这边有一件残缺的商朝时期的青铜鸮([xiāo])面纹方尊,你将它粘接配补完就成了。”

    他抬眼一看,发现围观的一众修复师们一个个眼珠子瞪得老大,满脸惊愕的模样,似乎感觉自己这么做好像的确过分了点,于是干咳了两声,解释了一句,

    “向南,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也是出土于海昏侯墓中的,你把它修复了,其他人也就少修复了一件,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场地,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

    向南扭头看了一眼旁边工作台上的那件青铜鸮面纹方尊,笑着点了点头。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呈不规则的方形,口沿外撇,鼓腹,底座呈正方形,器身上有八条直棱,分别分布于四角和器身正中,器身上则装饰有浮雕鸮面纹,整个器物器形、纹饰十分精美,应该是海昏侯从前朝留存下来的古物。

    鸮,通枭,在青铜器纹样中指的是俗名猫头鹰的猛禽,是商代人崇拜的图腾之一。

    实际上,鸮和枭并非同一种鸟类,但在青铜器纹样中已经很难加以区分。

    鸮形纹这种纹样,仅见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不但有铸出的鸮形纹样,也有仿鸮的器形。

    在周朝时的青铜器上,至今尚未发现鸮形纹样。

    在晋省博物院里,就收藏了一件“网红文物”,它就是商代晚期的鸮卣([you],酒器),它的造型就是两只猫头鹰背靠背站立,以盖为首,以器为身,有四足,盖上有一捉手,工艺精湛细腻,纹饰精美。

    这件鸮卣,有着圆圆的大眼睛、尖尖的小鼻子,胖乎乎的短翅膀,像极了前些年风靡一时的网络小游戏“愤怒的小鸟”,一时间被网友们戏称为“最萌”文物。

    言归正传。

    向南看到的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实际上破损得并不严重,它浑身长满了绿锈,口沿处有一块小孩巴掌大小的缺口,其他地方倒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也就是说,向南只需要将残缺的部位配补完,再焊接上就可以了。

    这个对于向南来说,并不算难。

    事实上,实践考核的内容,比他之前修复的残碎的青铜剑,以及丁春城让他修复的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都要简单的多了。

    向南认为这件考核任务很简单,围观的那些青铜器修复师们,却是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这三位老专家,真的是跟向南有仇啊,而且,这仇大了去了!

    否则的话,只是一次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而已,怎么会出这么难的考核任务?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看似残缺得不严重,只是缺了一小块而已,但是要将它配补完成,要完成的工艺可是一点也不容易!

    配补不难,但錾刻花纹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可是青铜器修复工艺中最难的环节,不要说别的,单说錾刻纹饰所需要的时间。

    在一边围观的这些青铜器资深修复师们,没有一个人能有十足的把握,在一两天之内就将小孩巴掌大的残缺纹饰全部錾刻完毕。

    錾刻完毕之后,事情还没有完呢,你得再将錾刻好纹饰铜片,再焊接到原器物身上去,这又是一道工艺了。

    如果换作其他前来考核的修复师,就这两三项工艺,就得花上至少一个星期。

    当然,这两三项工艺,实际上也是整个青铜器修复工艺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

    可问题是,向南能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完成这些任务吗?

第八百一十章 青铜鸮面纹方尊 (更新完毕)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也许之前就是为了拿来给向南用作实践考核的,它身上的有害锈早在之前就已经处理干净了,因此,向南省却了这一个清洗除锈的步骤。

    不过,这也是应有之意,否则的话,光是清洗除锈,就需要消耗好几天的时间,文物局的专家们可没有这么多时间拿来浪费,修复师们也同样耗不起。

    向南穿上修复室里提供的白色大褂、戴上口罩之后,便来到工作台边,他也不客气,拉过一把椅子就坐了下来,然后一手扣住青铜鸮面纹方尊的口沿处,倾斜着细细打量了起来。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或许是因为在墓室中受到过挤压,除去口沿处有一块残缺之外,还有几处胎壁薄弱之处,有明显的变形。

    这就意味着,向南在配补之前,还需要对青铜鸮面纹方尊的器身进行矫形处理。

    青铜器埋藏于地下,由于受到水土运动或者棺椁垮塌等外力作用,出土时大部分器物都会存在破损变形的情况。

    再加上腐蚀、矿化等各种因素,其中有些青铜器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失去金属的韧性。

    按照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随形就形”,将残损的青铜器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但有些青铜器变形严重,那就必须要进行矫形处理了。

    如果胎体情况较好,一般采用冷整形方法,比如模压法和锤打法,但是这些方法的缺点就是用时太长,而且矫形之后,并不能完全消除变形部位的应力。

    如果青铜器胎体疏松且变形严重,大多会选择采用锯解方法。即先将青铜器分锯成若干块,各自稍加矫形之后,再焊接成一件完整器物。

    只是,这种方法会破坏青铜器器形与表面纹饰的完整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修复方法。

    向南手中的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在海昏侯墓中埋藏了2000多年,还一直被地下水浸泡着,胎体腐蚀、矿化还是比较严重的,按照一般的处理情况,只能用锯解方法来处理了。

    但向南不想用这种方法。

    沉思了片刻,向南放下手中的青铜鸮面纹方尊,站起身来四处张望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

    站在不远处的一名工作人员立刻走上前去。

    向南对这边的修复室并不熟悉,因此,牛局长专门让这名工作人员守在一旁,随时可以提供给向南他所需要的工具或修复材料。

    这也算是“特殊”待遇了。

    向南朝工作人员笑了笑,然后低声说了几句。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很快就门旁靠墙处的一个大柜子里翻了一阵,取出了一件红外线热像仪,交给了向南。

    而向南则从脚底下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块厚度和青铜鸮面纹方尊差不多的废弃铜板,然后取过氩弧枪引燃,开始在红外线热像仪的监控下,进行控温试验。青铜

    向南在工作台前旁无若人地试验,之后便开始对变了形的青铜鸮面纹方尊进行矫形。

    看着工作台上散发出刺眼的高温电弧,让那些围观的修复师们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继而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向专家这是……”

    “高温矫形法,想不到啊,他连这种出现没多久的青铜器矫形技术都掌握了!”

    “我看过论文,这种高温矫形可不好掌握啊,如果加热时青铜器表面温度过高,会造成青铜器表面氧化变色以及锈层破坏的,所以必须同时控制好温度和过火区域,没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般人可掌握不了。”

    “我怎么感觉,向专家不像是在考核资深修复师啊,他这水平,跟专家也没差不了多少了吧?”

    “……”

    高温矫形技术,主要是利用氩弧焊对青铜器局部进行瞬间加温,可以让矿化腐蚀的青铜器恢复韧性,从而避免在矫形修复时,变形部位发生断裂。

    向南当初在论文上看到这种方法后,顿时就来了兴趣,让许弋澄为他的小修复室里添置了氩弧焊设备后,抽出时间来练习了好一段时间。

    这种高温矫形技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青铜器文物都适用,它只能用于拥有比较好的铜质本体,不能完全锈蚀或完全矿化的青铜器。

    在此前,像这类青铜器,只能使用锯解矫形方法来处理,只是锯解矫形实际上已经对青铜器造成了二次伤害,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今,又多了一种高温矫形技术,对于那些锈蚀或矿化严重但又没有完成被锈蚀矿化的青铜器文物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向南手上的动作很快,利用氩弧焊对青铜鸮面纹方尊变形的部位瞬间加温之后,便开始用手动液压装置,慢慢地将变了形的部位矫正过来。

    矫正完一处后,他又重复之前的动作,一直到将青铜鸮面纹方尊所有的变形部位都矫正完毕,这才开始准备青铜器修复的下一道工艺——配补。

    向南的这一连串工作,如同行云流水,虽然很快,但每一步都有条不紊,丝毫不显得慌乱,让围观的那些修复师们一个个都看傻了眼,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你,你们看出什么来了吗?”

    “很舒服,看向专家操作高温矫形,很顺畅,就好像,就好像……”

    “就好像便秘的人忽然肠道通畅了一样,对吧?哈哈!”

    “咦,老刘你真恶心!不过,你说得还真挺形象的。向专家这一套实践操作,就跟标准示范工作一样……”

    “诶,你们录像了没有?”

    “……”

    围观的修复师们在窃窃私语,殊不知,另一边坐在那儿的三位老专家,也是看得有些傻了眼——

    向南这技术,也太娴熟了吧?

    这是半年多时间能够学会的?别tm逗我了!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子呢?

    可之前他们可是专门跟魔都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中心的张春君联系过的,张春君信誓旦旦地表示,向南就只跟他学习了半年,而且,上门找他的次数都不超过十次……

    这意思是,向南更多的还是自学的?!

第八百一十一章 难道这是向南的秘诀 (第一更)

    “向南这小子,不是好人啊!”

    马老专家看了看向南,一脸无奈地转头对另外两位老专家轻声叹了一口气,“他是文物修复界千百年都难得一见的天才没错,可你们看看,他天才得太过分了,对其他的修复师来说,打击可实在太大了!”

    说完,他朝站在门边围成一个半圈的二十来个修复师们努了努嘴。

    老何和老钱两个人闻言望那边一看,差一点笑出来,那些年纪都在三四十岁左右的资深修复师们,一个个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了吧唧的。

    好不容易忍住了笑,老钱轻“哼”了一声,小声道:“打击一下他们也好,一天天的,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呢,才干了一个来月的活,就要死要活的,想当年,我们……”

    “诶,老钱,别提当年了!”

    老何连忙摆了摆手,打断了老钱的话,笑道,

    “时代不同了,咱们总不能老按原来的条件要求年轻人。不过,老何你也没说错,让向南打击一下他们也挺好,让他们知道知道,技术那是锻炼出来的,是用汗水换来的,可不是吹牛打屁就会提高的。”

    三位老专家在一边感慨,坐在他们身后的牛局长和颜文聪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颜文聪是意外。

    他知道向南青铜器修复应该是达到了资深修复师的水准,否则的话,也不会来参加修复师等级考核,只是没想到,向南的水平似乎比一般的资深修复师高明得多了。

    而牛局长则是完全没有想到,他的确是听说过向南的种种传闻,但毕竟没有亲眼见到,心里面多少还保留了一点怀疑。

    他知道向南肯定是一位天才,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如此年纪就成为两大类别文物的修复专家,但天才多得是,向南只不过比一般天才厉害一点罢了。

    而且,听说向南很勤奋,以前学习古书画修复技艺时,还三天两头睡在修复室里呢。

    如此勤奋上进的一个人,比别人优秀一些,突出一些,并不奇怪。

    然而,当他亲眼看到向南修复那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再听到这三位老专家的对话后,他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看法是有多么狭隘了。

    如果换一个人,别说半年多时间,哪怕再多学个一年,也不可能达到向南如今的水平。

    这是努力就能达到的成就吗?

    不,这是天赋!

    向南,他就是为文物而生的!

    “人才啊!”

    牛局长暗自感叹了一声,心里面忽然冒出了一种想要不顾一切拉拢向南,然后将他留在西江省文物局的冲动。

    这想法一生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可是,还没等这想法成熟,就仿佛遭遇了强效除草剂一般,瞬间湮灭了。

    且不说西江省的发展环境比不上魔都,单单是向南自身,也不是西江省文物局能够留得住的。

    他如今自身就拥有一家资产上亿的文物修复公司,而且经常会收到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邀请,前去协助修复文物,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愿意被人拘束呢?

    自由自在,想上哪儿去修复文物就上哪儿去修复文物,难道不香吗?

    带着一丝丝遗憾,牛局长看向向南的眼神,莫名地复杂了起来。

    ……

    向南倒是没有不知道这些人有这么多的想法,他此刻已经沉浸在了文物修复的世界之中,专注而又认真。

    他右手拿着一把钢錾,左手扶着被松香胶板粘得严严实实的铜板补块,一点一点小心地沿着描绘好的纹饰线条錾刻着。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身上的纹饰是阳雕,并不是阴刻,因此,向南需要将纹饰线条以外的底子全部铲掉,这些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需要非常小心。

    因为一旦没注意,将细细的阳雕线条给铲断了,那就意味着这片铜板补块已经作废了,之前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无用功,需要再换一块铜板补块从头来过一次。

    如此一来,消耗的时间就大幅增加了。

    向南静静地趴在工作台上錾刻着纹饰,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颇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味。

    可那些旁观的修复师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出什么名堂来的,再加上之前连续紧张工作了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此刻已经感觉有些疲累了。

    此刻,就有一部分人开始东张西望,窃窃私语起来。

    “诶,这都十二点多了,大家怎么都不去吃饭?”

    “啊?都这么晚了,那我得先走了,下午答应好了要带女儿去动物园看猴子呢,上次食言了,她气得一个星期都没理我。”

    “哎,等等我,咱们一起去……对了,老戴你们不去吗?”

    “你们去吧,我再看一会儿!”

    “……”

    悄无声息地,原本门口有二十多位修复师在围观的,此刻一下子走了五六个,只剩下十多个人还在坚持着,似乎还真有人看出了点名堂。

    而另一边,牛局长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到三位老专家的身后,悄声问道:

    “三位前辈,已经到饭点了,要不,你们先去吃饭?”

    “这不大合适吧?”

    马老专家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又往向南那边飘过去,笑道,“你没看到向南还在忙着修复文物吗?人家做事的人都没说要去吃饭,咱们在边上看的人怎么好意思去吃?”

    “那我去跟向南说一声,让他先歇一歇。考核虽然重要,但也得吃了饭才有力气干活啊。”

    “别打扰他。”

    老钱连忙抬手拦住了牛局长,没好气地说道,“向南现在状态正佳呢,你要是过去这么一打搅,要是他把补块錾刻坏了怎么办?你好好坐着,别碍事,一顿不吃饿不死!”

    “哎,哎!”

    碰到这么几个老顽固,牛局长也没办法,只好讪讪地回到座位上重新坐了下来。

    向南这小子,还真是拼啊,修复起文物来,居然连饭都可以不吃。

    不过,听说他以前在魔都时也是这样的,也不怕把胃给饿出毛病来。

    “难道,这就是向南比别人更成功的秘诀?”

第八百一十二章 这一点都不科学 (更新完毕)

    錾刻纹饰并不容易,向南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堪堪将铜板补块錾刻完毕。

    将松香胶板上的松香熔化后,向南将铜板补块取出来,然后在青铜鸮面纹方尊的口沿残缺处比对了一下,补块稍稍比缺口处大了一些。

    实际上,这也是正常操作。

    在补配时,修复师所裁剪的铜板补块,一般都是要比缺损处大上一圈,因为铜板补块一般都是平板,而青铜器残缺处大部分都是弧形的,等到将铜板补块錾刻好纹饰之后,再调整到和原器物相同弧度时,基本上就差不多大小了。

    而且,补块大了不要紧,要是小了,这补块基本就等于是废了。

    向南将补块用手动液压装置将补块的弧度稍稍调整了一番,然后再和原器物残缺处比对了一番,这下就刚刚合适了。

    接下来,就是焊接了。

    焊接对于向南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先将几个焊接点用锉刀锉出铜色来,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用锡焊焊上,很快就完成了。

    到了这一步,三位老专家的要求,向南其实已经完成了。

    不过,青铜器修复到这里,也只剩下“加固”和“做旧”这两个步骤了,要是没做完,向南总感觉会少了点什么似的。

    因此,他将青铜鸮面纹方尊补配完毕之后,也没停下来,继续对补配部位进行加固处理。

    青铜器的加固工艺,分为两种。

    一种是化学加固。通常是用丙烯酸树脂,进行浸泡,或者喷涂。

    另外一种是机械加固。

    这种加固方式,主要是针对十分脆弱的青铜薄片,用薄丝织物、耐腐蚀合成织物或者是玻璃纤维织物,附着于薄片的内部或者是背部,然后再使用3~5%的丙烯酸树脂溶液涂抹,使得加固材料能够很好地附着于薄片之上。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自然不属于青铜薄片,因此,向南选择了化学加固,用丙烯酸树脂进行喷涂处理。

    向南这边不紧不慢地给青铜鸮面纹方尊做着加固处理,另一边一直守在修复室里观看向南考核过程的那十多个修复师们此刻已经看傻了眼。

    这不科学啊!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尽管残缺部位并不大,只有小孩巴掌大小,但口沿处的位置,纹饰最是精细复杂,换作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次就能錾刻成功。

    而且,就算是一次錾刻成功了纹饰,那花费的时间也不可能这么短。

    可向南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明明就站在向南的身边,亲眼看着的——他动作又不快,又没看到他用什么不得了的绝技,怎么就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里,就把铜板补块给錾刻完毕了?

    还有,还有!

    还有那锡焊……

    我们都是在看戏吗?

    否则的话,过程我们明明看清楚了,可结果却是看不懂啊!

    这一点都不科学!

    ……

    六月份的豫章,太阳落山得很晚,一直到下午将近七点钟,外面还有丝丝金黄色的余晖,在窗沿处不断地跳动。

    此时,向南已经将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完全修复好了,正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扭了扭有些酸痛的脖子,歪着脑袋一整天,感觉整个颈椎都要僵掉了。

    他伸了一会儿懒腰,感觉整个人都舒服了不少,这才慢慢地将工作台收拾干净。

    此刻,修复室里一片寂静,连不远处的修复师们的呼吸声都听得见。

    这就修复完了?

    一天不到就修复了一件残缺的青铜器?

    而且还要矫形、錾刻纹饰?

    这……变态吧?!

    三位老专家已经顾不得震惊了,他们也陪着向南从早上饿到了现在,此刻见向南已经修复完毕了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工作台前,将向南往边上一推。

    然后,三个老专家就像变戏法似的,各自从口袋里掏出来了一柄手持放大镜,对着工作台上的那只青铜鸮面纹方尊细细地看了起来。

    那些修复师们,则站在三位老专家的身后,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垫着脚尖,左摇右晃地想要从人缝里看一眼那只被向南修复好的青铜器。

    自己也是耗费了一整个休息天,饿着肚子站在修复室里等了那么久呢,要是不看上一眼向南修复的青铜器,岂不是太亏了?

    当然,修复得好跟不好,他们是不在意的,但向南能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就修复了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想必他的青铜器修复水平不会比自己差。

    一群人围在向南待过的那张工作台前,就好像农村里赶集一样,熙熙攘攘,摩肩擦踵。

    而正主向南,反而早就被挤到一边去了。

    他有些愕然地看着眼前的这副场景,神情还有些茫然:

    “发生什么事了?这些人这么激动,到底想干嘛?”

    “向南,你小子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这时候,颜文聪也走上前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感慨。

    他身为国家文物局考古处的副处长,虽然不是文物修复师出身,但他接触的文物修复师可不在少数,自然也不是什么菜鸟。

    这一整天,他也没有离开过,始终都在看着向南修复那件青铜器,别的他不一定懂,但光是看向南修复文物时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就让他感觉到很舒服。

    一个修复师,要是修复文物的过程能够让行外人看得很舒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华夏都不见得有多少个。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位修复师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而向南,正是其中的一个。

    颜文聪原先以为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水平,能在半年时间内达到资深修复师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的资深修复师,还真是拍马也不一定赶得上向南。

    “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水准达到了专家级?”

    这个念头一起,颜文聪连忙晃了晃脑袋,将这可怕的想法甩了出去。

    向南已经是古书画和古陶瓷修复专家了,如果再加一个青铜器修复专家的头衔……

    不敢想,不敢想!

第八百一十三章 你故意耍我们的吧 (第一更)

    “向专家,您的修复技术,真是令人惊叹啊!”

    向南还没来得及和颜文聪说话,一旁的牛局长也走了上来,一脸感慨的说道,

    “就您这水平,就应该直接到京城里去参加青铜器修复专家等级考核,在我们地方上,最多也就只能给您认定资深修复师了。”

    牛局长的确是被向南给震撼到了,连说话时都一时间没忍住,居然还用上了敬语。

    “牛局长过奖了,我这水平,离专家还差了点。”

    向南连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有资深修复师的资格认定就足够了,这次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我也就不会错过参与修复工作了。”

    如果真去京城参加青铜器修复专家等级考核,他大概率能够通过,不过,一个专家的头衔,如今对于他而言,吸引力已经不那么大了。

    整个华夏文物修复界里,本来就只有一个双料修复专家,再变成三料修复专家,除了让其他人震惊一下,就再也没什么其他的作用了,何必那么招摇呢?

    有这个来回奔波的时间,还不如留着精力多修复一两件文物呢。

    “向专家就是谦虚。”

    牛局长能感觉得出来,向南对这专家头衔并不是太在乎,笑了一下,便转移了话题,说道,

    “为了这场考核,咱们一伙人自从早餐过后,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吃过东西呢。我已经让人安排了晚餐,等三位老专家判定过那件青铜器后,还请向专家赏个薄面,到时候一起喝几杯,也算是我们文物局感谢向专家千里迢迢带人来援了。”

    向南既然都不在意专家的头衔了,那庆祝资深修复师考核通过的理由就未免有些不恰当了。因此,牛局长便换了一个理由。

    向南点头应了下来,笑道:“好,那就麻烦牛局长了。”

    “诶,向南,我很好奇啊。”

    颜文聪等牛局长把事情说完了,也凑过来拍了拍向南的肩膀,笑着问道,

    “你现在青铜器修复技艺已经完全掌握,接下来也就是慢慢磨练到更深层次了,那么接下来你打算再学习修复哪一类文物?你不会打算将所有文物修复技艺全都掌握吧?”

    牛局长一听,也连忙竖起耳朵来,等着向南的回答。

    说实话,向南现在才二十三四岁,换作是其他人,如今才刚刚从大学毕业开始接触文物修复呢,以向南的天赋和能力,再掌握几个门类的文物修复技艺丝毫不在话下。

    “啊?”

    向南有些懵,说实话,他现在还没考虑过掌握下一门类的文物修复技艺呢,更何况是全类别文物的修复技艺?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物类别实在太多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以不同的形式保存和传留至今,品类庞杂,内容广泛。

    单单是以文物质地来区分,就有石器、玉器、骨器(含骨器、牙器)、木器、竹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铅锌器、瓷器、漆器、玻璃器、珐琅器、纺织品、纸类文物等等。

    要想将全类别文物的修复技法全都掌握,实在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他摇了摇头,笑着说道,“颜处说的有些远了,光是我现在掌握的三个门类文物的修复技艺,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呢。”

    颜文聪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他觉得,向南心里面肯定已经有些想法了,不过,他为人谦逊,口风也挺紧,还没确定的事情,大概不好透露。

    然而,实际上他真是想多了。

    向南根本就没有掌握新技能的时间表,更别提掌握全类别文物的修复技艺了。

    三个人坐在修复室的角落里闲聊了一阵,那三位老专家总算是将自己的注意力从那件青铜鸮面纹方尊里移开了。

    半蹲在工作台前,盯着那件青铜器鉴赏了半个来小时,三位老人家的老腰都快断了,他们颤颤巍巍地在几个修复师的搀扶下站起身来,一步一步朝着向南等人这边走了过来。

    “向南,你这小子,是不是故意来耍我们这几个老头子的?”

    马老专家刚一走过来,就气呼呼地对着向南“兴师问罪”起来,连带着另外两位老专家也是一脸“不虞”。

    “啊?”

    向南一脸茫然,故意耍你们?

    我哪有那么闲!

    “哼,就你这青铜器修复水平,还用得着来这里考核资深修复师等级?你就应该直接到京城去考核青铜器修复专家!”

    何老专家也是吹胡子瞪眼的,他说道,“你说说看,你都有专家的水平了,还来这儿考核资深修复师,这不是耍我们是什么?”

    向南:(o′?ェ?`o)!!!

    一脸无辜!

    我真没这心思啊,我只是想拿到一个能够光明正大修复青铜器文物的资格!

    再说了,我也没觉得我的青铜器修复技术有多高啊,应该没达到专家级的水准吧?

    “行了行了,你们两个老东西就别逗向南了。”

    看着向南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钱老专家总算是忍不住了,他裂开嘴,笑呵呵地说道,

    “谁不知道你们现在心里都美着呢,咱们青铜器修复界里什么时候出过这么年轻的专家?这回可算是有了,下次碰到那些老货,看他们还吹不吹牛,向南可不只是他们古书画修复界的,也不只是古陶瓷修复界的,他还是咱们青铜器修复界的!哈哈!”

    “说得对!看他们还嘚瑟个什么劲!”

    何老专家这会儿也笑了起来,他盯着向南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

    “向南你就不该去学什么古书画和古陶瓷修复,要是没被这两类文物给耽误了,单单学习青铜器修复的话,哪还轮得到那些人在咱们头上耀武扬威?咱们青铜器,可是国之重器,又岂是古书画和古陶瓷这些艺术品能比的?”

    听着这三位老专家在这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没停,向南和颜文聪等人都是目瞪口呆——

    这三位,是不是太兴奋了一点?

    至于嘛!

第八百一十四章 这徒弟带的,值了 (更新完毕)

    向南还没说一句话,三位老专家就“自我攻略”了好一会儿,在一旁听着的牛局长实在看不过去了,连忙走上前去,出声打断了他们的话,笑道:

    “三位老爷子,这都快夜里八点了,咱们是不是到食堂那边,边吃边聊?”

    这话一出,马老专家等人这才惊醒过来,原来自己都已经饿了快一天了。

    之前忘记了还没觉得有什么,此刻一想起来,顿时感觉浑身都快没力气了,几个人的肚子也适时地“咕咕”叫了起来。

    “走走走,赶紧去吃点东西,填一填肚子。”

    马老专家一挥手,正要走出去,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过头来看着向南,一脸遗憾地说道,

    “向南啊,这次你可真是亏了,我们三个老家伙虽然承认你已经具备了青铜器修复专家的水平,但地方文物局只能给你颁发资深修复师的登记证书,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也只有这个权限。”

    向南连忙摇头,笑着说道:“不亏不亏,能认识三位老爷子,我已经赚了。”

    “哈哈,小伙子真会说话!”

    马老专家抬起大手拍了拍向南的肩膀,大笑道,“好好努力,我们还是很看好你的,文物修复界的未来就看你们的了!”

    向南和颜文聪等人陪着三位老专家离开修复室以后,之前那些站在门口围观的修复师们,也都有些怅然若失地离开了。

    牛局长倒是邀请了他们一起到文物局的食堂里吃点东西填填肚子,不过,他们还是婉拒了。

    没心情。

    比饿着肚子更难受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从事青铜器修复行业十多年后,忽然发现自己的修复技术还不如一个学了半年多的年轻人。

    实在是太打击人了!

    当然,打击是被打击了,但他们心里面还是很敬佩向南的,无他,文物修复技术这种东西,并不是靠拼爹拼妈拼颜值来的,而是实打实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来的。

    如果向南光有天赋不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如今这种成就。

    在文物修复界里,文物修复师都是骄傲的,家世背景并不足以让人折腰,惟有自身掌握的技术,才能让人倾心。

    只是很可惜,他们一直想着,等向南修复完那件青铜鸮面纹方尊以后,可以和他交流交流,没想到一转眼,向南就被三位老专家给拖走了。

    “现在回去家里差不多都吃过饭了,要不,咱们干脆找个地方,一起喝几杯?”

    一位留着平头,年约四十来岁的修复师忽然笑道,“都一个个别丧着个脸了,时间还长嘛,等咱们再回修复室的时候,有的是机会向向专家请教。”

    “吃饭可以,喝酒就算了吧。”

    在他边上,另外一个有些精瘦的修复师瓮声瓮气地说道,“我休息一天就够了,明天就准备回修复室继续做事。”

    又一个修复师附和道:“我其实也不怎么累,明天也跟你一起回去吧。”

    “我也回去,在家待着也不知道干什么,还不如去修复室里帮忙呢。”

    “……”

    “好啊,那大家就一起回去好了,不过饭还是要吃的。”

    那位平头修复师笑了起来,“到时候咱们可要跟向专家搞好关系,他随便传咱们几招,咱们一辈子都够用了!”

    “哎,不服不行啊,人家就是厉害,我这一整天的,都跟在梦游一样!”

    “可不是,我看那三个老专家都看傻了。”

    “哈哈哈……”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说笑着,很快就出了文物局大院,转眼就消失在了黑夜里。

    之前那种稍显压抑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也一扫而空。

    ……

    从文物局回到宾馆,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

    和颜文聪在楼下道别之后,向南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来到卫生间里好好地洗了个温水澡,将身上这一天的灰尘与疲惫全都冲洗干净,这才换了一身干净的睡衣,一身清爽地走了出来。

    他在沙发上刚刚坐了下来,准备看一会儿书再睡觉,放在床头柜上充电的手机忽然“嗡嗡嗡”地震动了起来。

    “这么晚了,还会有谁给自己打电话?”

    向南有些疑惑地来到床边,拿起手机一看,电话居然是孙福民打来的。

    “向南,你到豫章那边了?”

    电话刚接通,孙福民熟悉的声音就沿着电话线传了过来,他笑呵呵地说道,“海昏侯墓的情况怎么样?”

    “老师,我昨天就到了豫章了。”

    向南在孙福民面前还是比较放松的,他靠着床沿坐下了下来,笑着说道,“昨天刚到时,我就到海昏侯墓考古现场看了一下,整个墓葬的规模很大,出土的各种文物数量更是惊人,有好一些都是能够震惊国内外的考古大发现!”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只是可惜呀,没有发现纸质文物……”

    “你想什么呢?别说西汉那个时候纸张还没广泛运用,就算这座海昏侯墓当初在陪葬时放置了纸质文物,这都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了,你觉得还能保存得下来?”

    孙福民听了向南的话后,忍不住哑然失笑。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尽管已经出现了纸张,但还是很粗糙,并不被广泛应用。

    一直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基础之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蔡伦也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向南明知道西汉海昏侯墓里不可能出现纸质文物,还是这么说了,这是因为他考虑到了孙福民是古书画修复专家,故意来安慰他的。

    这小子,就知道逗我开心!

    不过,他的心里面还是很受安慰的。

    开门收徒,将自己一身的本领和毕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门下的弟子,除了让徒弟继承自己的衣钵,不至于让文物修复技术失传以外,还不是因为自己将徒弟当成了半个儿子来对待?

    如今向南能时不时地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孙福民自然是老怀大慰。

    这个徒弟带的,值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 佛系生长 (求订阅)

    “对了,向南,我这次给你打电话,是有好事情要告诉你的。”

    两个人聊了一阵海昏侯墓的闲话,孙福民在电话那头语气一顿,笑着说道,

    “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画修复技术的产品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咱们在一家工厂里租借的生产线,已经试制出来了成品纸质文物修补纸浆,产品外形跟洗面奶的差不多,采用的是塑料软壳包装,开口也比较小,直接挤压就可以修补画芯上的破洞。”

    “是吗?这么快?”

    哪怕向南一贯淡定,此刻也感到有些惊喜。

    在金陵组建的文物修复科研机构,办公地点就设在金陵大学内,主要是以张伟利、邓维、王明耀等金陵大学在读博士为科研主力,之后又招聘了一部分行政、财务、后勤人员,将科研机构的主体框架给搭建了起来。

    目前,科研机构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将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画修复技术进行产品化,将修复纸浆做成一个市场化商品,提高纸质文物的修复效率。

    让向南没有想到的是,科研团队组建了才没多久,第一个项目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这由不得他不吃惊。

    “嗯,小张他们几个还没毕业,第一次自己主持这种研发工作,还是很负责任的,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很晚。”

    孙福民看起来对张伟利等人都很满意,笑呵呵地说道,

    “不过,现在做出来的产品还是有缺陷的,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防腐剂,目前市场上的那种防腐剂,不能用在文物上,会对文物本身造成破坏,所以修复纸浆的保存时间不长,尤其是夏天,很容易腐坏。”

    “哦,关于文物防腐剂的问题,可以多让京城那边的邹金童多思考了一下。”

    向南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之前在哪份资料上看到过,好像国外的一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广谱、无毒、环保的防腐剂,这种防腐剂可以直接作用在文物上,而不会损伤到文物,更不会污染博物馆内的环境。”

    孙福民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应了下来:“我明天再提醒小张,让他联系小邹吧。如果真能找到这种防腐剂,那咱们的第一个产品就可以成型了。”

    原先,孙福民除了在学校里上上课,其余时间大部分都是耗在金陵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中心里带学生,如今向南留了一个文物修复科研中心在这边,他倒是也对这事上了心,几乎都没什么时间往金陵博物院那边跑了。

    这也是向南所希望的,孙福民年纪都这么大了,总是跑来跑去也不大合适,如今只是在学校里的几栋办公楼之间来回走动,比以前要让人放心得多了。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工作上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孙福民忽然说道:“对了,你复习得怎么样了?打算什么时候回学校?这个月的月底可就要考试了,你上个学期没参加考试的几门课程,还要提前几天考。”

    “复习得差不多了。”

    被孙福民问到考试的事情,连向南都感觉有些头大了,他说道,“主要是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太多了,我还得再在这边待一段时间,半个月吧,半个月后,我抽时间回一趟金陵。”

    回是肯定是回去一趟的,不说期末考试的事情,就是文物修复科研机构那边,他也得回去看一眼,前前后后往里面投了几百万了,总不能放任它佛系生长吧?

    和孙福民打完电话以后,向南看了看时间,都已经快到十一点了。

    他也不打算继续看书了,将手机放到一边继续充着电,便关了房间里的灯,开始休息起来。

    ……

    凌晨五点半,一轮朝阳从赣江对岸缓缓升起,在江面上撒下一片鱼鳞般的金色的光辉。

    向南穿着一身短袖短裤,脚下踏着一双白色的跑鞋,沿着江边的景观带慢慢跑着。

    眼前不时晃过在这边起早锻炼的老人,他们要么手持长剑,不紧不慢地挥舞着,要么身穿白色的练功服,慢吞吞地打着太极拳。

    耳边传来的,除了岸边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还有在江中缓缓移动的运沙船的汽笛声,以及走街串巷的古老的吆喝声:

    “磨剪子叻,戗菜刀!”

    在各种各样的声音里,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慢慢清醒了过来。

    沿着江边跑了一个来小时,汗水淋漓的向南这才慢慢回到了酒店的房间里,然后匆匆洗漱了一番,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这才来到楼下的餐厅里吃早餐。

    颜文聪他们早已经坐在里面开吃了,见到向南以后,他赶紧咽下嘴里的食物,说道:

    “向南,快去拿点吃的,我有事跟你说!”

    “哦,好。”

    向南点了点头,又转头跟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鲁立军等人笑着打了个招呼,这才拿了一个餐盘,去选餐了。

    豫章这边的早餐十分丰富,但最具特色的,还是要属拌粉和瓦罐汤。

    豫章拌粉,是属于赣菜系里的一道风味小吃,将米粉放入沸水中涮热后装盘,并放入剁椒、花生米、萝卜丁、食用油、酱油、葱花等佐料调拌而成,鲜香爽口。

    一碗鲜香辣爽的拌粉,再配上一盅豫章特色瓦罐汤,那就是地地道道的豫章风味早餐了。

    向南昨天早上就吃过一次,感觉还挺对胃口,今天也没多想,又要了一份拌粉,一盅墨鱼肉饼汤,然后又拿了两根油条,就回到了颜文聪那一桌坐了下来。

    颜文聪已经吃饱了,此刻一边拿餐巾纸抹着嘴,一边看了看向南的餐盘,笑着说道:“你就吃这么一点,一会儿干活不饿吗?”

    “够了,中午又不是不吃饭。”

    向南在他对面坐了下来,夹起油条吃了一口,然后才问道,“颜处,你刚刚说有事跟我说?”

    “嗯,今天早上,博物馆那边打来电话,说你之前在现场库房里发现的那三件青瓷双系瓶,确实是成熟的瓷器。”

    颜文聪喝了一口豆浆,咂了咂嘴,接着说道,“现在这三件瓷器已经送回来了,文物局方面的意思是,这三件瓷器,交给你来修复。”

第八百一十六章 鸭梨山大(更新完毕)

    “这还真是个好消息。”

    向南愣了一愣,紧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古陶瓷检测机构对那三件青瓷双系瓶的残片进行了检测,已经认定这是成熟瓷器,这就意味着,瓷器出现的历史将往前推到西汉时期,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出去,绝对又是震惊全球考古界的一次考古大发现!

    而这三件青瓷双系瓶,作为“华夏第一瓷”,其本身的文物价值和关注度也将会迅速提高。

    “你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激动嘛。”

    颜文聪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向南,看到脸色很平静,忍不住揶揄了一句,“这可是‘华夏第一瓷’啊!”

    “我应该激动吗?”

    向南已经吃完了早餐,从桌上的纸巾盒里抽了一张纸巾擦了擦嘴,笑着说道,

    “你都知道这是‘华夏第一瓷’,那关注的人肯定很多,要是没修复好,说不定就成了千夫指了,我应该是鸭梨山大才对。”

    再说了,之前向南就修复过南宋曜变天目盏,这可是全世界第一只被修复的曜变天目盏,论起修复难度来,比青瓷双系瓶大多了,而且关注度丝毫不比“华夏第一瓷”低。

    那个时候的向南都没激动,现在又有什么可激动的?

    “你还会鸭梨山大?逗我的吧?”

    向南说他有压力,颜文聪是半个字都不会相信。

    这三件青瓷双系瓶,虽然顶这个“天下第一瓷”的名头,但实际上修复难度并不大,不要说和向南之前修复的南宋曜变天目盏相比较了,就是那些斗彩瓷器、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修复的难度也要比青瓷双系瓶大多了。

    对于向南而言,简直就是小case。

    两个人吃过了早餐,看了看时间还早,便坐在那儿聊了一会儿。

    这时候,陕省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鲁立军也笑着走了过来,拉开一张椅子坐下,笑着说道:

    “向南,听说你昨天去参加青铜器修复考核,把文物局请来做考官的三位老专家都给惊到了?”

    “消息传得这么快?”

    向南还没开口,颜文聪就咋了咋舌,然后看向向南,一脸认真地说道,“向南,你又出名了。”

    向南:“……”

    颜文聪这个人,刚刚认识的时候,说话做事都挺严肃认真的,没想到等相处得熟悉了一些,向南才发现,颜文聪有时候还挺逗比的。

    “传言大多言过其实。”

    向南没理他,转过头看向鲁立军,笑着转移了话题,“鲁老师,一会儿博物馆那边会接收三件西汉青瓷双系瓶,我一个人一下子忙不过来,你要是不太忙,也帮忙修复一件?”

    鲁立军也没在意,随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哦,西汉的青瓷双系瓶啊。”

    过了几秒钟,他才猛地反应过来,一双眼睛瞪得老大,“你刚刚说什么?西汉的青瓷双系瓶?不是东汉的?”

    “老鲁啊,你是不是还没睡醒啊?”

    颜文聪和鲁立军也很熟悉,闻言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西汉海昏侯墓里,还会出现东汉时期的文物?是海昏侯生前穿越到了未来,再把未来的东西带回西汉来陪葬的吗?”

    鲁立军这时候也反应过来,知道是自己被之前向南说的话给弄懵掉了,也没理会颜文聪的说笑,又急急地问道:“真的是成熟瓷器?”

    他是古陶瓷修复专家,自然知道,实际上原始瓷器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但成熟瓷器的烧造时间,考古界公认的是在东汉。

    可现在他居然听到有人说,海昏侯墓里出土了青瓷双系瓶,这个不奇怪,也是这青瓷双系瓶也属于原始瓷器的一种,但如果是成熟瓷器,那就真的又是一件震惊考古界的大发现了。

    “已经送到古陶瓷检测机构检测过了,确定是晚期瓷器。”

    向南虽然跟鲁立军差不多时间知道这个消息,不过他性子恬淡,脸上早已经平静了下来,淡笑道,“青瓷双系瓶一共有三件,一大两小,到时候鲁老师也选一件来修复吧。”

    “这,这可是‘天下第一瓷’,你真的让我来修复?”

    鲁立军到现在还是有些不敢置信,且不论这青瓷双系瓶好不好修复,但谁都知道,只要参与修复了这“天下第一瓷”,不说名扬天下,至少也能在国内文物修复界里名声大噪。

    向南他,怎么舍得将这份荣耀分给自己?

    “颜处都在这里呢,我还能说话不算数?”

    向南瞥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颜文聪,笑着对鲁立军说道,“如果鲁老师没有什么意见,那就这么样吧,等回了古陶瓷修复室,你就过来挑一件。”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一会儿我可能还需要让姚嘉莹、覃小天他们两个过来协助我一下。”

    “好。”鲁立军深吸了一口气,深深地看了向南一眼,一脸诚恳地说道,“向南,谢谢你。”

    这机会,向南也可以给别人,但他却给了自己,鲁立军自然要记在心里。

    向南摆了摆手,笑道:“客气什么?工作而已。”

    一共三件青瓷双系瓶,向南自己修复一件,鲁立军一件,剩下的最后一件,他打算留给姚嘉莹和覃小天两个人来修复。

    作为这次海昏侯出土文物修复工作的总指挥,向南还是有点小私心的,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当然也愿意推自己人一把。

    当然,前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件任务。

    姚嘉莹的文物修复水平,实际上已经到达了资深文物修复师的顶端,突破到国家级专家水平,也只是差一个机会罢了。

    甚至在向南的眼里,这次到场的一些古陶瓷修复专家的修复水平,甚至都有些不如姚嘉莹。

    抛开青瓷双系瓶“天下第一瓷”的头衔,姚嘉莹要将它修复,除了自己和鲁立军之外,没有人比她更合适了。

    几个人坐在餐厅里聊了一阵,看到姚嘉莹和覃小天等人也吃完了早餐,向南等人便一起朝着西江省博物馆的办公楼慢慢走去。

第八百一十七章 拿国家的文物卖自己的好 (第一更)

    “真的让我和小天两个人合作修复这件青瓷双系瓶?”

    姚嘉莹看着工作台上的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一堆褐色,还带着泥点的碎瓷片,原本如冰山一般冷艳的脸上,此刻布满了诧异。

    向南正在将姚嘉莹旁边的一张空着的工作台收拾出来,闻言抬头瞥了一眼,笑道:“怎么?你不想修复?”

    “那倒不是,可是……”

    姚嘉莹摇了摇头,开玩笑,这可是“天下第一瓷”,要不是大部分人能力不足,估计早就抢着来修复了。

    这可是在文博界里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啊,多少人等了一辈子都等不到这样的机会。

    只是,这次来豫章城协助修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古陶瓷修复专家,并不只有鲁立军一位,就算向南不打算修复两件青瓷双系瓶,那也应该分给其他的古陶瓷修复专家,不应该分给自己一个资深修复师啊。

    要是其他专家闹意见,向南又该怎么办?

    “别可是了。”

    向南风轻云淡地朝她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的话,“你好好准备一下,做好你的事就行了。”

    “哦。”

    姚嘉莹不再多说什么,转身开始准备和覃小天一起,先将这些碎瓷片清洗干净了再说。

    她总觉得向南这么做肯定会惹出事情来,不过她可不管这些,天塌下来,还有向南这个高个子顶着呢。

    姚嘉莹这边还没开始清洗碎瓷片呢,从修复室的另外一头就过来了两三个人,领头的一个胖胖的中年人她有些眼熟,好像是北方一个地市博物馆的古陶瓷修复专家,叫窦卫贤。

    窦卫贤看了看姚嘉莹,笑了一下,转头看向一旁的向南,直截了当地说道:

    “向专家,我听说海昏侯墓中刚刚出土了三件青瓷双系瓶,现在都已经送到了您的手里,有一件已经被陕省的鲁专家拿去修复了,另外还有两件,我觉得我的修复水平应该还算不错,不知道能不能分一件给我修复,也好减轻一下向专家的负担。”

    “哦,不用麻烦窦专家了。”

    向南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这青瓷双系瓶的修复难度不大,我已经交给小姚来处理了,那边不是还有几件白陶铏([xing],古代盛菜羹的器皿)吗?窦专家要是有空,可以将它们修复一下。”

    这一次跟随三件青瓷双系瓶一起出土的,还有两件白陶铏。

    与其他陶器相比,白陶铏颜色洁白似玉,质地坚硬,三足较短,鼎立,两耳竖起,外侈,盖如穹庐,高高隆起,上有三爪,与下面的三足对应,周身布满印纹,间有阴线装饰,既是实用器,又是艺术品。

    海昏侯墓出土的陶瓷器大约有500多件,包括日用器皿和建筑材料等。

    在日用器皿中,用白陶制作的只有铏,属于印纹硬陶,仿青铜礼器风格。

    因此,考古专家推测,白陶在西周以后很少见到,而海昏侯家族一直珍藏着,说明这些白陶铏很可能与墓中出土的西周青铜提梁卣和东周青铜缶一样,都是前代的器物。

    相对而言,这两件白陶铏的珍贵程度,在所有的陶瓷器中,仅次于青瓷双系瓶。

    “给小姚修复了?小姚还是资深修复师吧?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窦专家皱了皱眉头,根本没理会向南所提的白陶铏,也不说修复,也不说不修复。

    我修复了白陶铏,能让我名声大噪吗?能让我在收藏圈里的修复费用大幅提高吗?

    不能!

    可我要是修复了一件青瓷双系瓶,不仅名声会有,地位会有,财富也会有的。

    因为它是“天下第一瓷”啊!

    可现在,向南居然把这个机会让给一个资深修复师!

    一想到这里,窦专家就觉得难以接受,你就算不把机会给我,给其他专家他也心里好受一点啊,你居然给一个资深修复师……

    “怎么不合适?我觉得挺合适的。”

    向南总算是停下了手里的工作,也不管窦专家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一脸认真说道,“抛开‘天下第一瓷’的名头,它就是一件青瓷双系瓶,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修复难度,我觉得资深修复师来修复就已经足够了。”

    顿了顿,向南接着说道,“而且,我觉得那两件白陶铏,作为西汉前朝的器物,也是极为重要的文物,正需要窦专家这样技术精湛的修复师,去将它们好好修复啊。”

    “你……”

    窦专家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被人从后面扯了一把。

    他一个踉跄,差一点跌倒在地,一肚子火憋了半天,正要冲身后这人发出来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哎呀,向专家,不好意思啊,老窦这家伙昨晚喝醉了,到现在都还没清醒呢,我先带他出去醒醒酒。”

    “原来是马专家,没事,这事也是我不对在先,应该先跟大家打个招呼的。”

    向南朝这边赶来灭火的马专家笑了笑,又转身开始做事去了。

    窦专家青着一张脸,被马专家拉到修复室门外的走廊以后,猛地一甩手,气呼呼地瞪着马专家,怒道:

    “老马,你拦着我干什么?向南这个小子,仗着有点天赋,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你难道没听说,昨天他刚刚去这边的文物局参加了青铜器修复师等级考核,把三位老专家都给镇住了?要是地方文物局没那个权限,他今天就是古书画、古陶瓷和青铜器三系文物修复国家级专家!”

    老马也不在乎老窦的态度,掏出一包烟来递给他一支烟,然后自己抽出一支来点着,吸了一口,似笑非笑地说道,

    “他这就是你嘴里说的有点天赋?”

    “那又怎么样?”

    老窦脾气还是有点倔的,怎么可能在老朋友面前拉下这个脸来,他梗着脖子说道,

    “就算他天赋好,是三系专家,那也不能这样明着欺负人啊!把‘天下第一瓷’让给一个资深修复师来处理,也不肯给专家,他这是拿国家的文物来卖自己的好!”

第八百一十八章 不服就用实力说话 (更新完毕)

    “你这顶帽子,扣得还挺大的。”

    老马将抽了半根的香烟在地上摁灭,然后将烟头扔进一旁的垃圾桶里,笑着说道,

    “你可不要忘了,这三件青瓷双系瓶,是文物局那边指定交给向南来处理的,这意思就是,向南想把它们交给谁来修复就交给谁来修复,只不过要是修复出了什么差错,那也是由他来承担罢了。”

    见老窦不说话了,他接着说道,“鲁立军是向南早先就认识的,姚嘉莹是他公司里的同事,他当然愿意给他们兜底。但是,他为什么要给你兜底?跟你很熟吗?”

    “哼,说什么技术为上,我看这文物修复圈里,也开始走关系靠人情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老马就是接受不了,他愤愤地说道,“早知道是这样,当初还不如不来呢。”

    “你呀,你呀,说你又犟又蠢,你还不承认。”

    老马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左右看了看,见附近没什么人,便凑近老窦的耳朵,低声说道,“你真以为那个姚嘉莹是资深修复师,古陶瓷修复水准就比你差?”

    “你什么意思?”

    老窦被惊得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甚至比之前被向南拒绝还震惊,“你是说姚嘉莹一个资深修复师,古陶瓷修复水平比我这个专家还厉害?你是不是想笑死我?”

    “笑死你得了。”

    老马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然后语气忽然变得有些复杂起来,“姚嘉莹昨天修复一只残损的黑陶罐时,我是特意关注了一下的,她的处理手法能不能比得上你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自叹不如的。”

    老马心里也在哀叹,现在的小年轻,怎么都这么厉害了呢?

    出了一个向南还不够,连向南公司旗下的姚嘉莹和覃小天,年纪轻轻的也都是资深修复师了。

    尤其是这姚嘉莹,她哪里是一个资深修复师,她的古陶瓷修复水平,比一般的专家都要厉害了。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是因为跟向南在一起共事久了,连天赋也都变强了?

    “你,你自叹不如?”

    老窦也被吓了一跳,脸色难看得厉害。

    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虽然顶着个专家的名头,但他也没比老马强到哪里去,两个人半斤八两罢了,连老马都自承不如姚嘉莹,那说明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否则的话,凭什么要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老马都不如姚嘉莹了,他哪来的自信,自己的修复技术水平比姚嘉莹更厉害?

    老窦结结巴巴地说道,“她,她不是资深修复师吗?”

    “嘁,多新鲜!”老马瞥了他一眼,不屑地说道,“她水平达到了,但没去京城参加修复师国家级专家考核行不行?”

    老窦张了张嘴,老马的下一句话又让他将刚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向南不也是青铜器资深修复师吗?可人家的青铜器修复水准,连三个老专家都震惊!”

    “你当时的意思,应该是想跟姚嘉莹比一比修复技术的吧?幸好我拦住了,要不然,丢脸的可是你。”

    老马颇有意味地看着老窦,见他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行了,别沮丧了,向南不是让你去修复白陶铏吗?那咱们就去修复白陶铏,只好修复好了,也不会差的。”

    老窦怅然若失,低声嘀咕道:“修复得再好,也不如修复‘天下第一瓷’。”

    “那你可真是小看向南了,他可没你想得那么狭隘。”

    老马笑了起来,凑上来神神秘秘地说道,

    “我已经听说了,向南跟博物馆那边商量过了,以后开新闻发布会,会让修复师也跟着去参加。就比如这白陶铏,那可是重要文物,如果到时候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它,就必然会提到是哪个博物馆的修复师某某某修复了它,要是还能出席发布会,还愁没机会上新闻吗?”

    还有些话,老马没说透,但老窦的眼睛却已经开始发亮了。

    上了新闻,还愁没名声吗?有了名声,还担心没收藏家找上来请他修复文物吗?

    “少耍心眼,多做事,没坏处的。”

    临了,老马又拍了拍老窦的肩膀,一个人先回修复室去了。

    作为朋友,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老窦要是还作妖,那就随他去吧,谁还会为了他,去得罪一个在文博界越来越耀眼的向南呢?

    这账,傻子都算得出来!

    ……

    窦专家的打岔,并没有影响到向南。

    实际上,他对于这些不满的声音,心里面多少还是有点底的。

    既然选择了做这次海昏侯出土文物修复工作的总指挥,有些事情他也知道的确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他也没必要去考虑这些问题,只要坚持一个原则——一切以技术实力为标准就可以了。

    所以,哪怕看起来他将另外两件青瓷双系瓶分别交给鲁立军和姚嘉莹,是在拉拢人心和施恩于人,但实际上,这两个人的文物修复水准哪怕放在古陶瓷修复专家的层面上,也是极为优秀的。

    鲁立军就不说了,他不仅仅是陕省古陶瓷修复专家,而且还和向南一样,都是华夏文物学会古陶瓷修复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修复水准自然是没得说的。

    而姚嘉莹尽管还顶着个资深修复师的头衔,但她在向南的文物修复公司里锻炼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早就已经达到国家级专家的水准了,只不过她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刚刚晋升专家级的许弋澄想比,还差了不少,因此一直都没去京城参加考核罢了。

    做一个堪堪达到专家级水准的挂尾专家,还不如做一个能力压一般专家的资深修复师呢。

    这是身为冰山美人的姚嘉莹的骄傲。

    所以,正如那位马专家所说的那样,如果窦专家纠缠不休,到最后也只能安排他和姚嘉莹比上一场,这也是文物修复师之间意见不一时,最好也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头衔和口才在这一行里,是最无力的辩解,如果不服,那就用实力说话吧!

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是烦躁 (第一更)

    “喂,这,还修吗?”

    姚嘉莹不是向南,她心里面还是对之前窦专家“找茬”的事有些不安。

    窦专家虽然被人劝走了,但古陶瓷修复室里可不是只有一个窦专家,谁知道后面还会不会再来个蔡专家、范专家,或者是汤专家什么的?

    文物修复原本就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修复师们集中精神,保证修复过程中不会出现失误。

    可现在因为这件所谓的“天下第一瓷”,修复室里只要自认有点水平的,都在觊觎自己手里的这件青瓷双系瓶。

    这么想出名,这么想赚钱,做什么文物修复师啊?

    去做娱乐圈明星多好!

    因此,姚嘉莹现在很烦,她尽管性子里有些冷傲,但思想上还是比较传统的,并不想出什么风头,她希望的生活就是,在家可以相夫教子,出门可以安静地修复文物。

    平心而论,她倒真希望直接将这件青瓷双系瓶送出去好了,谁爱接手修复谁拿去,她才不想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

    只是,向南的一片好心,她不想随随便便辜负了而已。

    “修啊,当然修。”

    向南抬起头来,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这姚嘉莹是不是傻了?自己把青瓷双系瓶交给她,不就是让她和覃小天一起修复的吗?

    居然还要再问一遍。

    “哦。”

    姚嘉莹也不多说话,她和向南之间,本来就没多少话可说,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向南就想生气。可要是看不到向南,有时候又会莫名其妙地想起他。

    真是烦躁。

    “老师,嘉莹姐的意思是,那些人不会来捣乱了吧?”

    覃小天凑了上来,替姚嘉莹说出了心里的担忧,他低声说道,“要是还有人来,我们也没法安心做事啊。”

    向南摇了摇头,说道:“不会有人来了。”

    窦专家之前过来,估摸着很多人都在观望着呢,结果连窦专家都没再折腾了,其他人哪里还会冒头?

    当然了,就算有人冒头,也没用,实力在这儿摆着呢。

    不过,窦专家离开已经好一会儿了,其他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安安静静地做事,向南觉得应该不会有人再来自讨没趣了。

    “啊,为什么?”

    覃小天没想那么远,听了向南的话后,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

    “没什么,你赶紧做事去,整天没个正形。”

    向南回头瞪了他一眼,便不再理他,转身继续修复自己手中的那件大青瓷双系瓶了。

    覃小天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赶紧回到自己的工作台前,继续做事去了。

    ……

    事情正如向南所料,接下来古陶瓷修复室里很平静,有了窦专家出来“试探”了一番,又“无功而返”后,再也没有人跳出来“抢”这青瓷双系瓶了。

    或许有人心里面还是会不满,但至少目前来看,一切都很显得平和。

    他们可能觉得为了修复一件文物去得罪向南,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觉得向南“照顾”自己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照顾”自己人,反倒不正常了。

    总之不管如何,这件事情算是就这么过去了。

    这次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并不是商业修复,而是属于抢救性的考古修复,这也就意味着,整个修复工艺变得很简单,只需要将残损文物清理干净后,对拼粘接成型就可以了,至于残缺的地方,配补完全就好,不需要再上色,更不需要仿釉、作旧等比较复杂的工艺。

    向南手中的那件青瓷双系瓶,他只用了半天时间就修复完毕了。

    做完了手里的事情,向南在古陶瓷修复室里转悠了一圈,看了看其他修复师的修复工作,偶尔看到修复不怎么严谨的情况,就开口指点两句,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从第二天开始,向南就开始在各个类别文物的修复室里四处转悠,身为此次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的总指挥,实际上他手上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四处查漏补缺,避免出现文物修复事故。

    而在这段时间里,修复工作组也是惊喜不断。

    首先,金银器修复室里,几位金银器修复师在清理几箱金银器时,意外地在一堆马蹄金、金饼中发现了一小批银器,经过考古专家们鉴定,这是银当卢。

    这些银当卢呈树叶形态,正面有雕刻极为精美的山羊浮雕,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生喜爱。

    当卢在汉代之前又称作“锡”,在《诗经》中就有“钩膺镂空锡”的记载。

    《华夏青铜器综论》中的解释则是:“当卢之‘卢’同颅,是以皮条系于马络头上的,置于马面额前的装饰物,因位于马头颅正中,故称”。

    当卢这种车马器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到汉代之后就基本上已经消失不见了。

    而金银器修复室里发现的这一批银当卢,考古专家认为,这些银当卢应该是古代丝绸之路从西域带过来的,上面的图案样式有很浓厚的西域风格。

    这一批银当卢,作为反映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西域图案实物,自然也算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的一大发现。

    其次,在竹木器文物修复室中,那一批约5000枚竹简和约200版木牍仍旧在紧张有序地清理之中。这些竹简和木牍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出土时已经软得像面条一样了,因此,清理修复的难度极大。

    修复师们目前仅仅对其中1000余枚竹简进行了初步辨识,除了之前就已经公布的《齐论语》知道篇,这段时间里,修复师们又发现其中有《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以及一些医书和赋等文学作品。

    不过,由于有《齐论语》知道篇珠玉在前,如今发现的《易经》、《礼记》等文字资料,反而变得不那么显眼了。

    最让向南和颜文聪等人振奋的是,在青铜器修复室里,修复师们在整理一堆杂乱的青铜器碎片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

第八百二十章 国宝啊 (更新完毕)

    “这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出来啊,到底是什么东西?”

    颜文聪和向南一起来到了青铜器修复室里,跟在他们身后的是西江省博物馆业务副馆长熊嘉正。

    颜文聪毕竟不是考古专业人员,他能看得懂一部分文物的价值,但对于连形制都不知道的一堆文物残片,他基本上就抓瞎了。

    他转头看了看熊嘉正,笑着说道,“熊馆长,您怎么看?”

    “这看着像是一面屏风啊,你看这上面,好像还有画像和文字,就是被污渍给掩盖了,不知道是什么。”

    熊嘉正在考古界里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曾经多次参与过大型墓葬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古墓葬中的出土文物,知道得比颜文聪多多了,他想了想,转头对向南说道,

    “向专家,咱们还是得找几个修复师来把这些文物残片清理干净,然后我再去请几位考古专家来研究一下。”

    “嗯,好。”

    向南点了点头,说着,就转身让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到隔壁的漆器修复室里,找两位漆器修复师过来。

    随后,他又把魔都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中心的资深修复师卢国强喊了过来,招呼他帮忙一起将这堆文物残片中的几块青铜器残片也一起清理干净。

    这一堆文物残片,之所以会引起向南和颜文聪等人的注意,是因为这些残片里面,不仅有青铜残片,还有漆器残片,而且让人震惊的是,在其中的一小块漆器残片上,还发现一些模糊不清的文字。

    一般情况下,出土的器物上记载了文字,大多都是比较重要的文物,尤其是现如今连墓主身份都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这件文物身上记载的文字,是不是墓主的生平和经历。

    因此,一得到消息之后,向南和颜文聪等人就匆匆赶了过来。

    向南和卢国强在忙着清理青铜器残片的时候,从门口匆匆走进来两个人。

    这两个人向南都认识,一位是荆楚博物馆漆器修复中心漆器修复专家陶勇,另外一位,则是陶勇的学生,漆器资深修复师路博飞。

    “陶老师,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向南擦了擦手,笑着站起身来迎了一下。

    “我就是个干活的,还能坐在那儿摆架子呀?”

    陶勇是一位六十来岁的小老头,也没什么架子,跟谁都是和和气气的,他笑眯眯地说道,“我手头上的事情刚好处理完了,听说这边有急事,就带着小飞过来看一看。”

    一边说着,小老头还不忘跟颜文聪、熊嘉正两位打招呼,做起事来真是滴水不漏。

    向南跟陶勇师徒简单解释了一下,说道:

    “陶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在一批漆器残片上发现了模糊的文字,想麻烦您帮忙将漆器残片先清理出来,好先辨认一下这些漆器究竟是哪一种器物。”

    “就只是清理漆器残片吗?这个简单。”

    陶勇看了堆放在地上的那些残片一眼,忽然笑着说道,“向南啊,其实你自己也可以清理的嘛!”

    “额?”

    向南有些没反应过来,说道,“陶老师说笑了,我哪会修复漆器?”

    陶勇笑眯眯地说道:“漆器修复又不难,你想不想学?你想学我教你啊!”

    “咳咳,暂时还没这个想法。”

    向南被陶勇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只好赶紧转移话题,笑道,“陶老师,这些漆器残片的清理,就交给您和小飞哥了,我这边还要协助卢老师清理一下青铜器残片。”

    “行,先干活吧,其他事等空了再说。”

    被向南岔开了话题,陶勇也不恼,仍然笑着点了点头,他也不多说什么,又和颜文聪等人招呼了一声,就带着路博飞开始清理起漆器残片来。

    所谓漆器,一般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

    华夏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xiu])涂;而到了殷商时代,古代的漆器匠人们就已经研发出了“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漆器工艺也是日新月异。

    到了明代时期,髹饰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明代江南漆器名家辈出﹐明初有张德刚、包亮,明代中期有方信川,明末有江千里等,并出现集漆器工艺之大成的著作:黄成著,杨明注《髹饰录》。

    即便是到了如今,漆器仍是华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漆器工艺,包括榕城的脱胎漆器,江都的螺钿漆器,晋省的推光漆器,蓉城的银片罩花漆器等。

    竹木器漆的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胎质和漆膜。

    胎质是承受漆饰的器物,分为竹质和木质两种,胎质决定和维持着器物的外形和机械强度;而漆膜是漆涂在胎质表面形成的结膜,保护着胎质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蚀。

    修复室里的这些漆器残片的胎质,就是木质的。

    在上涌的墓室地下水的侵蚀下,这些残片大部分已经腐朽、老化,内部分子结构已经完全被水饱和,因此,一般称其为饱水漆器。

    饱水漆器的主要病害一般有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等,修复起来十分复杂。

    不过,如今陶勇和路博飞两个人只需要将这些残片的表面污渍清理干净,就要轻松许多了。

    两师徒来到一张工作台前,将这些平放在一块大木板上的漆器残片用去离子水轻轻漂洗,将残片表面的污物清洗干净后,再用质地柔软的塑料薄膜将残片小心地包好,并在残片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过的棉花,以防漆器残片的水分快速蒸发掉。

    文物修复师习惯了一边修复文物,一边观察文物的特征,身为漆器修复专家的陶勇自然也不例外。

    在清理了几片漆器残片之后,他一下子没忍住,惊呼了起来:

    “哎呦,国宝啊,这漆器上面有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第八百二十一章 孔子衣镜 (第一更)

    “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一直在一旁盯着的颜文聪和熊嘉正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是震惊。

    这时候,向南和卢国强也清理完了手里的青铜器残片,听到陶勇的话后,连忙到洗手池边洗干净了手,拿过一条干毛巾擦了擦手,一边往这边走,一边问道:

    “陶老师,您怎么知道是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你自己过来看。”

    陶勇回头瞥了他一眼,抽出手来指了指工作台上的一块残片,“这画像下面有标注的。”

    “啊,老师,这块残片上面还有字。”

    陶勇话音刚落,在另一边清理漆器残片的路博飞忽然也开口说道,“这不是什么屏风,是衣镜!”

    “是衣镜?”

    熊嘉正一愣,他邀请的那几位考古专家都还没赶过来呢,没想到才清洗了一小部分漆器残片,就已经确认这些文物残片是属于什么器物了?

    “那几位考古专家还要从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赶过来,估计还没这么快呢。”

    颜文聪看了一眼熊嘉正,笑着说道,“要不,咱们先看个新鲜?没准还能认出是什么文物呢。”

    “先看看吧,颜处先请!”

    熊嘉正也是一笑,伸出手示意了一下,待到颜文聪往那边走时,他也赶紧跟了上来。

    “如果是衣镜的话,那就可以解释了。”

    向南看了一眼路博飞手中的那块残片,笑着对颜文聪等人说道,“从以往古墓中出土的衣镜可以知道,古代的衣镜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镜掩(盖)、青铜镜,以及镜框。镜掩和镜框一般都是漆器。”

    顿了顿,他抬起手指了指卢国强那边,又说道,“我跟卢老师刚刚清理的青铜器残片,我也注意观察了一下,残片的边缘厚度在1.2厘米,整个背面为素面,有五个长3.8,宽2,高1.8厘米的半环状钮,应该是用于将整面青铜镜固定在镜框上的。”

    向南这么一解释,在场的几位专家基本上都有印象了。

    实际上,1978年在齐鲁省临淄窝托村发掘的西汉早期某代齐王墓的五号陪葬坑中,曾经出土了一面矩形铜镜,在其背部也有五个半环状钮,但铜镜的背面有浅浮雕连弧纹、柿蒂纹和夔([kui])龙纹。

    向南所清洗的青铜器残片的背面尽管没有浮雕,不过也有五个半环状钮,也足以说明这就是一面青铜镜了。

    “如果文字不足以说明,那这个就足够证明,这整套文物,的确是衣镜了。”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陶勇又小心翼翼地将一大块漆器残片轻轻托放在工作台上,他笑道,

    “大家来看,这块残片,应该是整个衣镜的镜框上半部分,在残片的顶端还残留了两个类似铜钉状的物件,应该是起到将镜框固定在镜框上端的横木上的作用,不过很可惜,这些残片之中,好像没有发现固定衣镜用的横木或镜架。”

    “嗯,从陶老师发现的这几块漆器残片,以及向南在青铜器残片上的发现,再结合博飞清理出来的漆器残片上发现的文字,应该可以确定,这些漆器残片以及青铜器残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衣镜。”

    西江省博物馆业务副馆长熊嘉正,也是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此刻他在见证了确凿的实物和文字之后,很稳重地肯定了大家的发现。

    随后,他又回到了之前漆器修复专家陶勇提到的重点,问道,“陶老师,您之前说的孔子和颜回的画像,是在哪块残片上?”

    “这里!”

    陶勇抬手指了指几块已经按照残片断茬暂时拼合在一起的残片,笑道,“我刚刚仔细注意了一下,博飞清理出来的,应该是镜掩残片。”

    “镜掩残损得比较严重,已经破损成几十块了,上面大部分图案和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只有比较大的两块还能辨识。镜掩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也都有彩绘和墨书文字。”

    顿了顿,他又抬手指了指路博飞刚刚清理出来的那块漆器残片,解释道,“刚刚博飞发现的文字,实际上就是其中比较大的一块镜掩残片正面上的墨书文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

    向南和颜文聪、熊嘉正等人探头过去仔细看了看,镜掩残片正面上的文字,主要是对衣镜的功能以及上面的图案内容进行了描述,而彩绘图案则主要是仙鹤、朱雀等吉祥物。

    向南朝路博飞示意了一下,路博飞又小心翼翼地将两块较大的镜掩残片翻了一个面。

    “这是……”

    两块较大的镜掩刚刚翻了一个面,由于向南正站在路博飞的正对面,看到反面文字都是倒过来的,一时间还没理顺过来,颜文聪却是已经看清楚了,忍不住大吃了一惊。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了站在他一旁的熊嘉正,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颜处应该没有看错。”

    熊嘉正也是表情严肃,他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卢国强,说道,“这上面记载的,应该是孔子生平,那画像大概率就是孔子了。”

    “嗯,这画像上的两个人物的头脸部位虽然模糊不清,但下面都标注了画像的名字。”

    卢国强也是个挺稳重的人,他伸手指了指工作台上的其中一块残片,说道,“这两个人人物,分别是子张和曾子,画像旁边残存的文字,是孔子弟子的传记。”

    颜文聪立刻问道:“陶老师,那孔子画像是在哪儿?”

    “我正要说呢。”

    陶勇笑呵呵地说道,“我刚刚说了,博飞那边的是镜掩残片,我这里的应该是镜框,孔子和颜回的画像就在镜框的背面。”

    不用他介绍,向南实际上已经看清楚了。

    这件镜框呈长方形,由四周的厚方木和背板围成,已经破裂成了七块,左下角部位被压扁了,而且还有缺损。

    整个镜框的表面涂了一层红色的漆,内框四周边框正面上绘有一圈神兽和仙人图案。镜框的背板以黄色粗线在四周绘有方框,方框内有三组人物彩绘以及文字。

    在最上面的一组人物彩绘,赫然就是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作者:十三闲客所写的《我为国家修文物》为转载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为国家修文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为国家修文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为国家修文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为国家修文物介绍:
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谁能触及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 
我睁开时光之眼,看见了这样一个世界:权谋、艺术、战乱、马蹄与火光……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腐朽的画卷、铜锈密布的铜器、支离破碎的陶瓷所掩盖。 
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等待着再次绽放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叫向南,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为国家修文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