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双螺旋纪元TXT下载双螺旋纪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双螺旋纪元全文阅读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双螺旋纪元txt下载     双螺旋纪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九章 臆测

    参谋助手的话并没有立刻拽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除了中美俄的那三位指挥官,其他指挥官一时还没转过弯来,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是刚刚美方指挥官提到的‘不会返航’。

    去跟日地l4点的‘萝1号’汇合,不返航……

    也就是说……

    渐渐地开始有人把视线转到了另一块大屏幕上,那是旗舰身后的实时画面,里面,有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蓝色星球。

    那是地球,那是家乡……

    以后,只能从1.5亿公里外的日地l4点遥望家乡了……

    1.5亿公里,光还得跑8分多钟……

    什么时候能再回去?还有机会再回去么……

    参谋助手见自己话没有得到回应,于是转头去看。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张张表情不一的脸,迷惘、失落、惆怅……

    参谋助手觉得奇怪,怎么一转眼,大家的情绪都有点不对劲了?难道刚刚自己扑在电脑前查数据时过于全神贯注,以至于错过了什么?

    “各位,还是先把心思放到这上边吧,我们需要尽快搞清楚这九幅图的意思,然后做出答复。”总指挥指着大屏幕上的‘九宫格’说道。

    出神的指挥官们转回视线,不用总指挥说太多,他们也都明白,作为旗舰指挥团队的一员,在遇事时不能掺杂个人的情感,现在,并不是纠结返不返航的时候。

    随即,总指挥又朝着参谋助手点了点头,“把结果再说一遍吧。”

    参谋助手愣愣地嗯了一声,“从第一幅图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就是今年的8月7日,也就是心宿二爆发的那天。按照这样的思路,之后的几幅图就可以做更深层次的解读了。”

    稍稍冷场了几秒钟后,有人顺着参谋助手的话说道,“第二幅图跟第一幅的区别就是,心宿二变亮了,应该就是表示心宿二的爆发。”

    没有人对此有异议,于是,对第三幅图的讨论立刻就开始了。

    第三幅图,相较于前两幅,出现了跟多的细节。

    1是在远离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伞骨脉络’一样的‘标记’。对‘摇光号’旗舰舰桥内的人来说,这个标记很是眼熟‘速登火星’计划的‘回程飞船’在掠过参宿四舰队时传回来的照片中,参宿四舰队就是这样结构。(第78章)

    2是在参宿四舰队的‘标记’下方,有一块‘画中画’,其内容也是所有人熟知的地球方面在8月7号‘心宿二’爆发之后,截获到了参宿四舰队发射的一段信号,解译出来的内容,就跟现在这块‘画中画’的内容一模一样,即参宿四舰队向金星发送了向地球进发的指令。(第79章)

    “其实,当时我们收到参宿四舰队发射的进攻地球的指令,并不能说是‘截获’。从这幅图看,参宿四舰队发射的指令,整个内太阳系都能收到。”有人对第三幅图发表了看法,“水星石虫,也就是现在在舷窗外的那东西,当时肯定也收到了这信号。不然的话,它现在也不会在第三幅图里特别强调出来。”

    “你看第四幅图,”有人提醒道,“第四幅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一群东西从金星飞了出来了,那应该就是金星石虫大军了。除此之外,金星的旁边还有几个零星的亮点,那应该也是金星石虫。”

    “你的意思是,这些亮点就是一周前,水星探测器拍到的出现在水星的金星石虫?”

    “是的。”

    “第五幅,金星石虫大军一分为二了。”

    “因为第一拨被我们成功拦截了,所以,在第六幅里,先头的石虫大军没了。”

    “我们的立方体战机,也被画进去了。”

    “可见,第一拨金星石虫在跟我们交手的时候,已经将作战信息传给它们后方的第二拨金星石虫了。”

    “我怎么感觉……水星石虫好像是亲身经历了这些?水星石虫不是在水星吗?‘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拍到的画面,不是金星石虫撞到了水星上,之后水星石虫才飞出来的么?”

    “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金星石虫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被水星石虫捕捉到了,这可能吗?”

    “我们是不是进了一个误区?”

    “误区?”

    “水星石虫,会不会就是金星石虫?虽然外表不一样,但内里呢?也许,只是换了一副皮囊?”

    “这……”

    “第七幅图的内容也很明显了,是我们的立方体战机在拦截第二拨金星石虫,不过,竟然把立方体战机跟心宿二都用【一样】的虚线圆圈圈出来,是什么意思?”

    “第八幅里也有这样的虚线圈,只不过被圈的是我们的‘摇光号’与地球。”

    “最后一幅里,被圈的是‘摇光号’与‘立方体战机’。”

    “你们觉得是什么意思?”

    “这应该是在发问吧?”

    “我们把这个信息再从头捋一遍8月7日,心宿二爆发,参宿四舰队向内太阳系发射了一条指令,金星石虫受命之后,从金星出发,向地球进军。期间,石虫大军一分为二,先头部分受到立方体的阻截,消失了,后续大军也受到了立方体的攻击。最后三幅图,【立方体】与【心宿二】,【摇光号】与【地球】,【摇光号】与【立方体】。”

    “对了!你们还记不记得当时萝1号传回来的消息?”

    “你是说……当时金星石虫追踪到中继器后,并没有立即摧毁中继器,而是向中继器发送了一条信息?”(第100章)

    “对!!那条信息解译后得到的图像里,心宿二就被用虚线圈圈了出来!”

    “所以你……”

    “所以我认为,最后三幅图其实是在表达这样一个问题‘立方体可能跟心宿二有关,你们摇光号来自地球,那你们有没有遇到立方体?’”

    “这……这只是你的臆测吧?”

    “只能去猜了,交流障碍太大了,没办法。”

    “咱总不能按照你的臆测去答复吧?要是它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呢?”

    ……

    “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这个……”一直一言未发、没有参与讨论的参谋助手突然说道。

    “什么?”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参谋助手指着面前的屏幕说道,“这里边还真的是有esa的全部资料!我刚查了一下,自解译系统也有!!”

    “自解译?”

    “八年前,esa向南门二发送了一条信息(第118章),为了准确地阐明其中的意思,还附带发送了一套解译系统,就是语言学团队设计的一种‘图文式’自解译系统!”参谋助手说着,转头看向了总指挥,“就如首长之前说的,我们‘摇光号’确实有esa的所有数据资料,这个自解译系统也包含在内!我记得,esa曾也利用这套系统向参宿四舰队发过消息,可是一直没有回应(第127章),不过,现在外边的水星石虫主动向我们发起了交流,我想,我们可以把这套系统发给外边的水星石虫试试。”

第一百五十章 保安三问

    八年前,esa向南门二发送信息之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摇光号’的舰桥内,只有中美俄三方的指挥官对参谋助手提到的这事儿有印象,其他人压根儿就没听过,所以这些人在听完之后,除了迷茫,还都有一种被挤出了核心领导层的感觉。

    “也就是说,把这个什么自解译系统发给外边的水星石虫,我们跟它交流的时候就不用瞎猜了?”有人问道。

    参谋助手点点头,“如果它能像南门二文明那样理解这个系统并准确应用的话,那我们之间基本就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了。”

    “南门二文明??!什么意思?”不少人看参谋助手的眼神也都渐渐变了这个小参谋小助手,怎么好像还知道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难道自己真的被排除出核心领导层了?

    ……

    “现在的重点不是这个,”美国指挥官打断了提问者,然后左右看了看身边的总指挥与俄方指挥官,“你们觉得如何?”

    “我们现在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总指挥说。

    俄方指挥官点头,“那就发吧。”

    “需要多久才能发完?”美国指挥官又把问题抛给了参谋助手。

    此时此刻,舰桥内的其他人都感觉自己成了观众,不,应该是空气!

    参谋助手这时候已经又扑到了屏幕前了,他一边操作一边回答道,“八年前向南门二发送信息,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发完,而且,还只是发了自解译系统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四光年的距离太遥远了,宇宙背景噪声对信号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需要通过降低传输速率等机制,来确保加载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尽量不丢包……但现在水星石虫就在距离我们很近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把自解译系统加载到带宽大、传输速率高的高频率电磁波上,而且,还可以发送完整版的自解译系统……好了!”

    说完,参谋助手抬头看向了大屏幕。

    众人的目光随即跟了过去,然后全都无语了。

    大屏幕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进度条。

    自解译系统发送中……

    ……

    美国指挥官看了看参谋助手,又转回头看了看身边的总指挥,“你带来的人,比你还雷厉风行啊!”

    总指挥的目光没有从大屏幕上移开,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此刻,大屏幕上的进度条正在一点点前进着这份曾经由esa语言学团队编纂搭建的‘图文式’自解译系统的完整版,大小虽然超过了200g,但此时的传输速率比5g网络的下行速率还快,所以,发送完毕也仅仅只需要不到两分钟。

    舰桥内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盯着大屏幕上的进度条,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滴答…滴答…滴答……

    两分钟的时间,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当大屏幕上的进度条走到末端时,指挥官们都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发完了,这段时间里,外边的那个黝黑的大家伙也没有什么异动,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然而,当指挥官们紧绷的神经刚刚放松了一些的时候,参谋助手突然就又嚷了起来,“靠!这么快!”

    “快?!”众人困惑。

    “它回复了!!”参谋助手满脸震惊。

    “回复?它回什么了?!!”美国指挥官急吼吼地问道。

    参谋助手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迅速对回复的信号进行了逆向解译,“数字‘1’,是数字‘1’!不科学!这不科学啊!!这么快就明白了自解译系统里的数字系统部分,还给我们回复了数字‘1’,这、这、这是几个意思……我去,还、还有!”

    参谋助手有些语无伦次了,于是,他没有再充当‘传话筒’,而是把收到的回复实时地转到大屏幕上,让众人自己去看

    水星石虫回复的第一个数字,是【1】,

    然后第二行是它回复的第二个数字,【10】,

    接着第三行是【11】,

    再然后是【100】,

    ……

    “这肯定是二进制计数!!转换成十进制的话,‘1’就是‘一’,‘10’是‘二’,‘11’是‘三’,‘100’是‘四’,它可能在数数!如果是在数数的话,那么,它接下来会回复的数字就是‘101’!”参谋助手的话刚落音,水星石虫发来的第五个数字已经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5】!

    “靠!”参谋助手完全没有在意到自己的失态,惊讶道,“它真的是在数数,二进制的‘101’就是‘五’!而且!它已经知道用‘5’来代表‘五’了!!”

    众人都觉得参谋助手的话有些拗口,不过,仔细一琢磨之后,他们也就释然了确实,对于已经习惯了十进制的人类来说,‘五’本来就该用‘5’来表示,用‘101’来表示‘五’,那真的是有些反人类了。

    那么,接下来会是数字六吗?

    众人的推测很快就被证实了,大屏幕上,数字【6】很快就跳了出来。

    几秒钟后,【7】跟【8】接连跳了出来!

    “它数数是为了什么?”美国指挥官怔怔地盯着大屏幕,“它得数到什么时候……”

    其他人都听到了美国指挥官的话,但没有人来得及思考,因为,在【9】跳出来之后,紧跟着出现了两个汉字与一个标点符号。

    【你好!】

    一瞬间,‘摇光号’舰桥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风中凌乱的感觉。

    “我用的是中文版的逆向解译系统,所以解译出来的是中文……”参谋助手解释道。

    “它的回复带了标点,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么?”总指挥很镇定地抓住了一个疑点。

    参谋助手点头,“在自解译系统中,对陈述、感叹、疑问、反问等等以语气分类的句式都有详细的图文对照,对应的符号就是我们常见的句号、叹号、问号等等。所以,它的回复里用上了叹号,所以可以肯定,它说的这个‘你好’,很亢奋。”

    “我们也回个‘你好’看看。”总指挥说。

    “好的!”参谋助手应道,可当他正要打字的时候,大屏幕上又跳出了一行字!

    【你是谁?你到底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

    舰桥内的人面面相觑……这句话,他们都不陌生。

    在部队里,负责安保的执勤士兵如果遇到可疑的生人,通常都会问这三个问题。在其他行当相应位置上的职员,常常也都喜欢用这三个问题来打照面。

    俗称,保安三问,亦是哲学三问。

    现在,外边的水星石虫竟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把‘摇光号’当成什么了!?嫌疑犯吗?所有人的心再次揪了起来。

第一百五十一章 我的天呐

    ‘摇光号’舰桥内的众人已经忘了自己这是第几次紧张到不敢喘气出声了,有生之年得以跟地外文明进行交流,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兴奋,相反的,他们都是怔怔地望着大屏幕上的保安三问,感觉就像是有人用枪顶着自己的太阳穴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如果回答不符合对方的要求,该不会被直接被毙了吧?

    冒出这个想法的人,不禁都打了个哆嗦。

    “如果它信佛就好了……”几秒钟后,有人缓了过来,口中如此喃喃着。

    “什么意思?”有人顺着问道。

    “如果它信佛的话,那么我们只要回答‘我就是我,我从来出来,往去处去’就行了。”

    “什么时候了你还开玩笑?”

    “唉……呵呵……”那人愁眉苦脸地叹息了一声,转而又是一声苦笑。

    ……

    另一旁,三大指挥也没闲着。

    “你们怎么看?”美国指挥官问身边的二人。

    俄罗斯指挥官没说什么,只是望着舷窗外、左右动了动下颚,露出一副想要出去问个明白的模样。

    总指挥皱着眉头接过话,“之前我们已经用图像的方式跟它交流过一个来回了,它首先‘自我介绍’说来自水星,然后我们用图像的方式回答它说‘我们来自地球’。现在你看它的这个第二问,问我们‘到底从哪里来’,注意‘到底’这个措辞,我在想,它是不是不相信我们是从地球来的?”

    “你这么一说,确实。”俄罗斯指挥官点了点头。

    “然后你们看这里,”总指挥指着另一面大屏幕上的‘九宫格’接着说道,“你们看,它之前发的那九幅图的最后三幅,每一幅都圈出了两个要素,【立方体与心宿二】、【摇光号与地球】、【摇光号与立方体】,你们仔细品品,它像不像是在怀疑我们跟心宿二有关?所以它才会质问我们‘到底从哪里来’?”

    “怀疑我们跟‘心宿二’有关?你的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了一些……”美国指挥官面带微微不屑,“既然它现在已经收到自解译系统了,你不如干脆把它发来的这九幅图原样发回去,问问它画的图到底是什么意思……”

    “问肯定是要问的,但我们必须先回答它发来的那三问。如果我们对它的发问置之不理,恐怕会……毕竟我们现在是弱势!”总指挥一脸严肃。

    “看你这样子……”美国指挥官皱眉,“你准备如实回答?不仅告诉它我们从地球来,还准备把我们的目的地‘日地l4点’也告诉它?呵呵,经验与习惯告诉我,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是不聪明的表现。我认为,对这三问的最好的回答,就是用这三个问题问回去。”

    俄罗斯指挥官‘嗯’了一声,“我也觉得我们的姿态不能放得太低,太老实、被它牵着鼻子走,不好。”

    “我们的目的地现在当然不能提,”总指挥强调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详细地介绍一下自己,也就是先好好回答‘你是谁、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让它相信我们就是从地球来的,以此来消除它可能抱有的怀疑。之后,我们再对它提问。这样有来有往,应该就不至于过分剑拔弩张了。”

    “嗯…你说的也确实有一些…”美国指挥官锁起眉头沉思了几秒钟,终究是点了点头,“那你打算如何详细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总指挥微微一笑,“有现成的。”

    “现成的?”美俄两位指挥官面露不解,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总指挥说的‘现成的’是什么了。

    这次他们旗舰编队的任务,除了拦截第二拨金星石虫,还有一个就是去‘日地l4点’与‘萝1号’汇合他们不会返回地球了,至少近期内是不会回去了。因为第二拨石虫大军他们根本就拦不住,地球必将会遭到第二拨石虫大军的重创,他们去‘日地l4点’,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避难,说得感人一些,就是为人类的文明多留一点东西。

    所以,各艘旗舰上不仅最大限度地装载了补给,还携带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积累下来的所有的‘科学与技术’的电子档文件,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的等等等等,esa的所有研究资料也在其中,之前向水星石虫发射的‘完整版的自解译系统’,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你该不会是想把人类的近现代史发给它吧?难道还有人类进化史?地球生命进化史?”美国指挥官如此猜测道。确实站在‘人类’或者是‘地球生命’的角度去详细地介绍自己,可不就是这样。

    总指挥点点头,随即又补充道,“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地球的生态系统,也有必要提一下,这是对‘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俄罗斯指挥官挑了挑眉,“这些东西一股脑儿地发过去,它得看多久?”

    “应该用不了几秒……”参谋助手突然插话道,“之前,我们把自解译系统发给它,它不到20秒钟就‘读懂’了,而且还发来了问候跟问题。您可知道,那个自解译系统,就跟一部200g的‘电子书’一样?我觉得,它的理解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区区不到1g的史料文件与地球环境资料,可能根本就花不了它几秒钟的时间。”

    “不到1g?”美国指挥官似乎猜到了什么,立刻把视线转到了参谋助手面前的屏幕上。

    果然……

    “我已经整理出一份总指挥想要的‘回答’了,都是从现成的文献资料里挑选出来的,差不多1个g……吧……虽然是精简的,但不影响理解。”参谋助手说。

    “你们还真是……”美国指挥官顿了顿,然后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心有灵犀……”

    参谋助手与总指挥对视了一眼,都笑了笑。

    “这该不会对人类有什么负面影响吧?”俄罗斯指挥官听完却是担忧上了。

    “先驱者跟旅行者在几十年前就干过类似的事儿了,再说了……”参谋助手扭头看向了一侧的大屏幕,没有继续说下去。

    那块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地球方向上的实时画面,现在,对地球生命、对人类来说,还有什么比石虫大军带去的负面影响更大呢……

    俄罗斯指挥官明白了参谋助手的意思,苦笑,“用你们的话说,就是‘破罐子破摔’,对吧。”

    “就这样按你说的做吧,也没时间去追求周全了!天知道我们回复晚了会不会被它干掉。”美国指挥官拍板道。

    “发吧。”总指挥也没多说什么,立刻给了参谋助手一个准话。

    “对了,我们也主动一点!”美国指挥官补充道。“顺便也把那三个问题发给它,看它怎么回答。”

    参谋助手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就操作了起来。

    几秒钟后,参谋助手晾起双手,示意大家看大屏幕,“发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它回复了。按照它之前理解‘自解译系统’的速度,我想,这次它应该用不了多……”

    【金属外壳是你制造的用于进入太空的容器?是宇宙飞船?你是碳基生命?你待在飞船里面?我的天呐!】

    参谋助手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屏幕,他完全没想到对方的回复会这么快,就跟设定的‘自动回复’似的!

    而这句饱含‘震惊’的回复之后,开始有图片接连不断地弹出,令人目不暇接!

    而在一些图片中,似乎还有文字……

    “这……”

    众人瞠目结舌。

    这信息量有点大啊!

    将近一刻钟后,大屏幕才消停了下来。而这时,众人因为长时间紧绷着肌肉,每个人浑身上下都已经有点僵硬了。

    “我……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全是图片,有的图片里它还使用了文字。”参谋助手咽了咽口水,“这些东西,我们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看完。我想,是不是发个消息给它,说我们需要时间来阅读它回复的内容。”

    三大指挥用眼神交流了一番,互相点了点头。

    参谋助手得到授意后,立刻发出了‘内容太多,需要时间阅读’的信息。

    这一次,水星石虫的回复更快,几乎是秒回,而内容仅仅只有四个字与两个标点。

    【好的,再见。】

    ‘摇光号’的众人盯着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字,再次陷入了懵圈状态。

    等他们回过神并不自觉地把视线扫向舷窗外时,所有人,无一例外地都打了一个哆嗦。

    一直停留在舷窗外的那个黝黑的身影,竟然不见了。

    这……

    这是什么情况!!

    每个人都想歇斯底里地大吼一番。

第一百五十二章 劫后余生

    走了?

    在抓狂之后,所有人的心中就只剩下了这个疑问。

    三大指挥也顾不上接收到的那一堆海量的数据,立刻下令用望远镜进行全方位搜索。

    没有……

    搜索了三遍之后,他们在周围连毛都没发现一根。

    就跟之前被发现的时候一样,水星石虫的消失也是悄无声息,就如鬼魅一般。

    “对了!!”参谋助手突然一捶大腿,“我怎么就忘了呢!!”

    总指挥一看参谋助手的神情,顿时也意识到了什么。

    “你忘了什么了!!”美国指挥官立刻追问,此时此刻,他已经懒得自己动脑子去想了,说到底,也是因为这段时间里参谋助手的表现,让他从心底里对这人产生了依赖。

    参谋助手一边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一边回答道,“发现它之后,我们的望远镜与监控就一直对着它。刚才我们都盯着大屏幕上的内容,没有人注意到它是怎么离开的,但监控肯定是记录下来了,只要把那个时间段的监控录像调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周围的人闻言后都是一脸恍然。

    “看来,情绪波动太大,还真的是容易造成大脑短路啊。”总指挥叹息。

    旁边的美俄指挥官都是不情愿地点了点头,“是啊,我们都短路了。”

    “调出来了,我调快了播放速度。”参谋助手说完,抬头看向了大屏幕,其他人的视线立刻也都跟了过去。

    大屏幕上,是通过望远镜拍到的对水星石虫的监控影像,水星石虫那黝黑的身影就处在画面正中,在正中位置上停留了一会之后,它的轮廓开始逐渐变小,并缓缓移出了画面,也就是离开了望远镜的视野。

    看到这里,所有人的汗毛都莫名地竖了起来……

    在这期间,‘摇光号’一直处在无动力滑行的状态中,‘摇光号’的速度(特指矢量的速度,包括大小与方向)没有变,所以,肯定是水星石虫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它是怎么办到的?

    在太空中,它是怎么办到的?!

    原本它跟‘摇光号’保持着相对静止,如果要离开,它肯定需要改变速度,说白了,就是要遵循动量守恒、扔掉一些东西,它的运动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就像‘摇光号’要调整航向的话,那就得启动发送机喷出工质。

    可它有‘丢’出什么东西出来吗?

    没有,至少在可见光波段的监控录像中,它就像阿飘一样。

    “其他波段的监控录像应该也没有记录到什么,”参谋助手说道,“否则的话,报警老早就响了。所以,它之前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应该也是用的这种方式,所以,我们的监测系统没有发现。也就是说,它没有喷出工质就改变了速度。但,这显然有悖常识……”

    “难道是反重力?”

    “或者是曲率引擎?”

    “也可能是……”

    听着身旁那些指挥官的猜测,参谋助手无奈地闭上了双眼。他对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科技确实有过憧憬,但他并不认为这些东西真的存在。

    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些高大上的科技真的存在并被外星文明掌握的话,那么星际旅行就会变得易如反掌,而且,这样的科技极易催生出近光速、甚至是光速飞行,这样一来,银河系早就跟菜市口那样一般热闹了,而肯定不是像现在这般长时间死气沉沉着。

    这样的想法虽然有点唯心,但参谋助手认为,在切实地见识到这些高科技之前,这个想法都是值得自己肯定的。

    “我倒是觉得它是对工质用了什么隐形手段,所以,我们在各个波段上都看不见。”讨论中,有人说了这么一句。

    参谋助手眼睛一亮,这才是他比较想听到的推测。

    “这个不是重点了吧!”俄罗斯指挥官提了提嗓门,“它真就这么走了?”

    “它既然说了‘再见’,那么,应该是走了。”总指挥说道,“当然,这个结论建立在它没说谎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美国指挥官点头道,“我同意,所以,我们还是用中继器当诱饵来试探试探吧。”

    其他人也觉得这样最为稳妥,于是,在水星石虫‘飘’走之后,‘摇光号’继续了之前制定的、用中继器诱饵来进行的‘收拢式’的试探计划。

    500公里内,诱饵中继器运行正常……

    400公里内,诱饵中继器运行正常……

    ……

    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的试探后,所有的诱饵中继器都依旧正常工作着,没有一个受到攻击。而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也无心去看水星石虫最后留下的那段信息。

    当诱饵中继器在距离‘摇光号’不足50公里之外的地方安全游荡了半小时后,舰桥内的气氛终于是变得缓和起来,每个人的脸上挂着的不再是紧张、惊恐或是不安,不少人都产生了劫后余生的庆幸感,有些人还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应该是安全了吧?”

    “嗯……”

    “那水星石虫应该也是真走了吧……”

    “应该是的。”

    “不会躲在哪里监视着我们吧?”

    “它应该没有躲的必要吧?不然,它现身干嘛?”

    “也是哦……”

    ……

    在经过了又一个小时的观察、确认之后,‘摇光号’又开启了探测雷达全方位扫了一遍,在彻底确认了安全之后,这才与其他六艘旗舰恢复了通讯。

    在‘摇光号’舰桥内的那块监控着实时通讯的大屏幕上,有七个名字

    俄罗斯太空军的‘斯文托维特号’、‘亚力洛号’,

    美国太空军的‘波洛斯号’、‘普洛伊尔克斯号’,

    欧盟太空军的‘阿尔忒弥斯号’、‘厄尔皮斯号’,

    还有‘不周山号’。

    总指挥盯着‘不周山号’后边的‘失联’字样,心中顿生出一股落寞之意。不过,他知道现在并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于是,他迅速收拾了一下心情,并对还活着的那六艘旗舰下达了继续滑行、不改变航向的指令,并把前往日地l4点与萝1号汇合的后续任务告知了他们。

    关于水星石虫,总指挥只字未提,这是他与舰桥内其他指挥官达成的共识在搞明白水星石虫发来的信息之前,这件事还是不要让其他旗舰知道的好。而且为了以防万一,‘摇光号’还弹出了已经记录了这些信息的一组黑匣子,这些黑匣子,将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些信息转发回地球。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它最后发的那一堆图片到底是什么吧!”俄罗斯指挥官摩拳擦掌道。

    参谋助手站起身长舒了一口气,“正好,我也已经弄好了。”

    “什么就弄好了?”

    “水星石虫最后发来的那一堆图片啊。”参谋助手揉了揉发麻的脖颈,“如果想要一口气看完的话,得做好准备。”

    “准备什么?”

    “水啊,零食什么的……”

    “啥?”

    “我就是举个栗子。”参谋助手笑了笑,然后指了指大屏幕,“我把所有的图片都叠加起来了。”

    “你的意思是?做成了视频?”总指挥问。

    参谋助手点头,“嗯,这是一部长达8个多小时的视频,而且没有声音,只有字幕,就跟默片一样。”

第一百五十三章 默片(1)

    默片,也就是卓别林那个时代的无声电影,有纯无声的,也有一些是添加了简单的bgm的。

    如今,这些‘古董’只有怀旧、或是找新鲜感的人、或是演员才会去回味,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会花时间在这上边。

    可是,通过叠加图片得到的这部无声的默片,是来自于水星石虫,所以,参谋助手笃定其他人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感到味同嚼蜡,不过,八个多小时的播放时长,着实有点长。因此,参谋助手才提醒大家做好准备、来打这场‘观影’的持久战。

    而他的提醒,用的是开玩笑的口吻,这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不适。

    因为这太不合时宜了‘不周山号’永久失联,石虫大军也正毫无阻挡地涌向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闲心思开玩笑,这也太……

    对于他人表露出的鄙夷,参谋助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了一抹神经质的笑容,然后默默地按下播放键。

    ……

    结果,这部时长八个多小时的默片,他们用了近十个小时才看完。

    因为图像的‘画质’远高于4k超高清,有些画面通过放大,可以看到丰富的细节,因此,众人看看停停、进进退退,以至于多费了数个小时才看完了一遍,而且还是粗略地。

    不过,即便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他们的世界观,也彻底被刷新了

    这部‘默片’,是水星石虫对‘摇光号’反问的‘保安三问’的回答,亦是水星石虫的【自述】。

    在这期间,地球方面也收到了黑匣子转发的这些信息。

    也是在这期间,之前‘摇光号’里对参谋助手抱有鄙夷看法的人,都明白了当时他为什么会突然用‘没心没肺’、甚至是有点‘神经质’的语气说话了参谋助手这家伙在整理图片、做成ppt默片的时候,已经先大家一步对这部‘默片’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他肯定是先一步看到了其中的一张图片,所以才会不自觉地露出不合时宜的情绪。

    这张图片,是水星石虫对‘你要去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

    画面中显示的是参宿四舰队,标在画面底端的字幕符号异常醒目,转译成中文后,是【我要去回收它】。

    【以下,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过于久远的事情,或许还存储在我的基因中,但已经不在我现在的记忆里了。

    现在,我能从大脑里提取出来的最久远的往事,按照你的计时单位来换算的话,发生在距今7712万年前,而发生的地点,在如今被你称为‘参宿四’的恒星附近。

    那时,那个地方只有一团规模巨大的尘埃。

    用你的话说,就是星际分子云。

    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后来在推演‘参宿四’演化的时候,推测出那里必然存在过一团星际分子云,而它的尺寸,超过了13秒差距,质量超过了你的太阳质量的90000倍。

    7712万年前,我的‘参宿四’就诞生于其中,但‘参宿四’并不孤独。

    在我的推演中,这团分子云中至少还有11颗恒星是与‘参宿四’同期诞生的,其中有3颗恒星,它们的质量比‘参宿四’还大。

    所以,在6912万年前,当‘参宿四’的主序阶段进入尾声时,那3颗恒星已经相继爆发完了。

    这3颗恒星爆发喷散出的物质,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参宿四’捕获了,围绕‘参宿四’运行的行星也捕获了一些。

    在这之后,其中的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

    按照你的标准来看,‘参宿四’共有13颗大行星。

    我习惯用二进制计数来为它们命名,即‘第1行星’、‘第10行星’、‘第11行星’,不过,还是换成你习惯的吧,就是第一行星、第二行星、第三行星,以此类推。

    出现生命的行星,是距离‘参宿四’最近的第一行星。

    【图片】

    这就是‘第一行星’,具体数据如图。与其他12大行星相比,几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是它最大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的一面是极昼,一面是极夜,硅基生命,就出现在东与西的两个昼夜交界处的狭长区域的浅层地表里。

    这两条狭长的、如月牙状的带状区域,我就称之为【东区】与【西区】吧。

    这两个区域里,昼夜交替频繁,用你的计量单位来测量的话,温差最高时会达到780摄氏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剧烈变化的环境,这两个区域里的生命才会迅速繁衍起来。

    这些生命,也跟你一样有着新陈代谢,只不过是在硅基层面、以氟化硅酮为介质进行着。这些生命的生存环境温度很高,所以代谢、繁衍速率都很快,而且远快于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

    也因为这样,这些生命的演化得以高效地进行。

    【东区】的生命在演化了不到10万年后,也就是在6901万年前,就演化出了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物种。

    按照你的命名习惯,就称之为‘硅基人’吧。

    当然,这个‘人’的形象跟你一点都不一样,而是与你的地球上的一些长了触手的蠕虫类似,只不过表层是由硅化物构成的,看起来不油腻。

    他们的大脑的运行机制,则是与你制造出的计算机类似。

    他们的身体具有接收与发射电磁波的器官,个体之间,通过电磁波成像交流,就与你的地球上的海豚使用声波绘图交流的模式类似。但因为是在地下岩层中生活,电磁波交流只适合近程,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使用的也是声波。

    他们体内的神经信号的传导,依托的媒介是主要是金属。

    他们的繁衍,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

    6900万年前,他们发现了温差发电的机制,文明社会随即出现,并迅速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科技产物的帮助下,【东区】一些‘硅基人’的探索**被激起,他们开始尝试离开狭窄的月牙状生命适居区、往极昼与极夜的地下禁区里冒险钻探。

    在北极与南极的地下钻探队率先发现了【西区】的存在。

    而这时候的【西区】,仍处在蛮荒时代。

    不久之后,【西区】就成了【东区】的殖民区。在南北两极,连接【西区】与【东区】的地下隧道也陆续建成。

    在这期间,也有一部分‘硅基人’借助工具装备钻出了地表。

    他们,也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硅基人’。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默片(2)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至于他们钻破地表之后,是如何仰望星空的,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有必要对他们身体的一些感知器官做一些简单的交代。

    前边已经说过,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之间可以通过电磁波与声波进行交流。

    这与你所代表的‘碳基人’是一样的,但在这两种‘波’的应用上,‘硅基人’与你不太相同。

    首先,在应用‘声波’方面

    你的‘说与听’,需要用到两种器官,1是发声器官2是听觉器官,具体流程为:先是呼吸产生气流,气流经过声带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声带的张合使气流产生振动,这就发出了声音,之后经过口、鼻、咽三个腔对一段声音进行调制,即调音,最后就发出了携带了信息的‘语音’,耳接收到语音声波后,能够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就可以从声波中提取出信息。

    而他们‘硅基人’的‘说与听’,流程虽然跟你一样也是‘发声’与‘收声’,但他们‘发声’依靠的介质不是气体。在他们生存的地表之下的熔洞中,气体温度虽高,但非常稀薄,所以,这种情况下声波的传递速度极为有限,仅有秒速300米左右,传播距离也不长,而且,在交错复杂的熔洞里,利用气体作为介质传递声音,会产生回音,这会严重破坏加载在声音中的信息。所以,他们选择了无处不在的高温岩石来作为介质传递声音。

    这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个好处,那就是在高温岩石里,声音的传播速度有时可以超过秒速7千米,这明显可以提升他们的交流效率,这也是促进他们大脑处理信息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之前我已经提过他们长有触手,这些触手的功用之一就是发声,通过调控体温,使触手尖端固化,便可以点击岩石传递信息了。

    而用‘点击岩石’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就是通过点击间隔时间的‘长’与‘短’来加载信息的。(根据你传过来的相关资料我可以断定,以你的耳来听,肯定听不出其中的间隔,就像你用两个靠得很近的针头去戳你的皮肤,你只能感受到一个痛点一样。)

    他们使用二进制计数,就直接与之有关,因为‘长’与‘短’可以代表二进制中的‘1’与‘0’。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倒是跟你传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摩尔斯电码’挺相似的。

    而他们的听觉器官,就在他们蠕动中与岩石一直接触的腹部上,当接收到加载了信息的‘点击音’之后,听觉器官就会把‘长’与‘短’分别转化为‘高电平’与‘低电平’信号,这种听觉器官,与你所代表的的人类文明制造出来的以半导体硅为载体的集成电路、晶体管、逻辑门类似。只不过他们这种听觉器官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而不是人工制造的。

    而在他们神经系统中传输的‘高电平’与‘低电平’信号,可以代表逻辑上的“真”与“假”、二进制中的‘1’和‘0’,因此,他们的大脑在处理这些信号的时候,便能实现逻辑运算。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猜到了,是的,他们这些‘硅基人’就跟你所代表的的人类文明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相仿。

    其次,是在应用‘电磁波’方面。

    还是先说说你这样的‘碳基人’。

    你没有‘发射电磁波的器官’,只具有‘接收器官’,也就是‘眼’。(当然,你的皮肤也可以算是一种接收电磁波的器官,当皮肤受到高能电磁波照射时,会产生灼痛感)

    你的眼睛可以感知到特定波长(380到780纳米)的电磁波,也就是你所说的‘可见光’,在利用可见光交流的时候,你身体上能用到的,只有肢体,也就是肢体语言,其他的,只能利用身外之物散发出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比如写在纸上的静态的文字,比如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

    你的身体上,‘口’有‘耳’与之相对应,但‘眼’没有。

    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不同,他们不仅有可以接收电磁波的‘眼’,还具有可以发射电磁波的器官。

    他们的‘眼’,可以说跟你的皮肤类似,也就是覆盖在躯体上的一层表皮,可以全方位地接收到大范围波段的电磁波,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里,上下前后左右的情况都能同时看到,这有助于他们的地下熔洞生活。

    而他们身体内,具有一个可以‘电磁振荡’的器官,这个器官可以发射、并调制电磁波,其构造与听觉器官类似,也是一个硅基电路,只不过,使用这个器官需要消耗相对较多的能量,也不能有岩石阻隔,所以,他们一般只有在近距离传输信息时才会使用,比如面对面的时候。一个即将死亡的个体,也可能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将存储在大脑里的信息传输给其他个体。

    所以,当第一批硅基人借助装备钻出地表后,他们看到了近乎全波段的星空。

    在这之前,生存在地下的他们只知道往上是生存禁地,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为了探险一直往上钻,就会脱出岩层、钻出地表、还能看到如此震撼的……

    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东西是什么,对于一直生存在地表之下、从未接收到外部电磁波的他们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也只有震撼。

    而他们钻出的地方,处在昼夜频繁交替的【东区】,钻出地表的时候,是在夜间。这时候,他们的认知里还没有行星、恒星、万有引力之类的天文概念,所以,当他们忘我地沉浸在浩瀚星空的时候,参宿四突然急速升起,并迅速成了他们视野里最大的一个亮斑。

    他们没有全部来得及返回地下

    参宿四升起后,温差很快就超过了700摄氏度,他们的防护服根本就承受不住这样的温差,也抵挡不住参宿四的高能辐射。反应最快的两个人虽然立刻钻进了来时挖出的洞里,但已被严重灼伤,而且地表的岩石很快就变成了熔融状态、并灌进了洞里,硅基人的蠕动速度并不快,终究,这二人也是没逃得了一死。

    不过,他们死前通过‘点击岩石’把信息传到了地下。

    正是因为这些探险者传回的信息,硅基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借用你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个名词来说的话,他们开启的这个时代,我想称之为‘加加林时代’。

第一百五十五章 默片(3)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探险者的遗言彻底激发了地表之下硅基人社会的兴趣。

    在这之前,生命的本能让他们只是在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繁衍生息他们不敢过度往上钻,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越往上,就越费力,而且越能感受到频繁升降的温度,而且越往上、温差越大;他们也不敢过度往下钻,虽然往下钻比较省劲,但越往下,温度越高;

    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区】的硅基人在还没有发现【西区】的时候,就已经摸到过一个界限了往西,温度会越来越高,在地下熔洞里流淌着的四通八达的炽热的【炎河】,源头就在西方;往东,温度会越来越低,岩石的硬度也会越来越大,炎河的支流也会越来越少、直至干涸枯竭;往北跟往南是一样的,适合生存的地方会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窄,一边会越来越热,一边会越来越冷,他们认为,极点处,定然是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所以,当【东区】的硅基人探险者向各个方向的‘禁地’出发后,硅基人社会并不看好他们。

    一部分探险者越过了南北极,发现了与【东区】环境极度相似的【西区】,而这还意味着,【东区】与【西区】是经由南北两极相连的。

    随着零碎的数据得到系统地整合,有人提出了一个推演,或者说是模型,他认为【西区】与【东区】分别呈现出‘(’与‘)’这样的形状,通过南北极的冰火世界相连,而在‘(’与‘)’之间的,就是【炎河】的源头【炎海】,而在‘(’与‘)’之外的,就是冰冷的世界。

    这样的假说提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很快就有人对此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比如绘制各个地域的详细的温度变化曲线,比如采集【炎河】上下游的熔岩样本,比如研发抗高温设备准备沿着【炎河】逆流而上去寻找【炎海】,等等等等。

    这期间,就有一个人率先完成了‘环球之行’即从【东区】的极北之地出发,穿过北极,到达【西区】的极北之地,然后游历【西区】,到达了【西区】的极南之地,再穿过南极,回到了【东区】并到达了最初的出发地。

    他的成就,就跟你文明里的麦哲伦类似。

    我也就称他为麦哲伦吧。

    麦哲伦的亲身经历,给硅基人社会带去了极大的冲击。原先,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东区】,现在,不仅多了【西区】,而且,这两个地方竟然还存在联系,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开始对【东区】【西区】之外的世界产生了兴趣,比如【炎海】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那炎海有多高有多深,环绕东西两区的【冰圈】又有多厚,【冰圈】之外会不会有其他什么东西……

    就在硅基人社会全速运转大脑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收到了钻出岩层的探险队的遗言,很快,这些遗言就传遍了整个硅基人社会。

    没有人会想到,上边岩层之外的世界,竟然是‘空’的。

    但因为遗言中包含的信息有限,‘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悬在‘空’里的那个巨大的亮斑又是什么,一时没人说得清。

    硅基人社会彻底疯狂了。

    生命的本能告诉他们要待在适合生存的地方,但作为能演化出智慧与文明的生命,极强的好奇也是他们的本性。所以,当好奇心被彻底激发出来之后,整个社会的运转重心都转移到了探索之上。

    总而言之,就是往上钻,甚至是往各个方向钻。

    【东区】与【西区】之间也就是在这期间产生了竞争。

    第一个往上钻出地层且安全返回到地下的人,出现在【东区】。

    他,就跟你文明里的加加林一样,硅基人社会的这个竞相钻出地层时代,我想,就跟你文明里的加加林时代类似吧。

    在【东区】出现加加林不久之后,【西区】也有一组成员完成这项壮举。

    接下来,【东区】的团队将一个无人钻探机开到了地表,并以这台钻探机为基础,建造了第一个站点,这为之后硅基人钻探员长期在地表工作打下了基础。

    【西区】也有同样的动作。

    为了亲眼看看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付出的比你所代表的碳基人多得多。因为地球的大气层只会阻挡少量的电磁波,而厚厚的岩层可以阻挡绝绝绝大部分。你只要抬起头就能办到的事,他们需要把命押上去。

    但他们没有畏缩。

    除了这些‘载人’的探索,还有许多无人探索的计划。

    比如用无人钻探机向地下钻探、向理论中的【炎海】与【冰圈】钻探。

    直到他们意识到【炎河】已经来不及消解钻探产生的岩石碎屑,探索的步伐才放慢了下来。

    但因为具有逻辑运算能力极强的大脑,所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慢下来,尤其是在物理学这个方面,研究速度极为迅猛,像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这些,你的文明花费了几十上百年才得到的进展,他们只花了很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天文学方面,根据从不同经纬度的地表采集到的数据,他们也弄清楚了一些问题。

    比如天体运行他们所在的星球,围绕着参宿四运行。因为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时间几乎一样,所以,行星的一面始终面对着参宿四,而另一面永远不见光。这就是极昼与极夜,极昼的地表呈现出红热状态,温度高,极夜的地表与之相反。极昼与极夜接壤的地区的地下,就是适合他们生存的【东区】与【西区】。

    因此,他们也确定,极昼的地表之下,就是【炎海】,而极夜,造成了【冰圈】。

    根据极夜地表探索的无人钻探机传回的数据,他们找到了另外几颗绕着参宿四运行的行星。

    就在他们动脑筋想离开地表期间,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天上的那块大亮斑变大了,也变得更亮了。

    二是,在极夜地表之下钻探的探测器,发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硅基生命。

第一百五十六章 默片(4)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关于参宿四的膨胀,硅基人的天体物理学家在这之前已经有所预见。在他们的恒星演化理论模型中,像参宿四这样质量的恒星,寿命不超过1亿年,而最稳定的阶段,也就是你所说的主序阶段,仅会持续不到一千万年。

    主序阶段具体哪一天会结束,他们当时的演化模型并不能准确预言。

    当他们看到参宿四变大、变亮时,他们知道,参宿四稳定的主序阶段结束了。

    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对航天的研究,因为他们很清楚,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意味着什么。

    在科学团队的建议下,绝大部分硅基人都离开了故土,开始往极夜方向掘进、迁徙,【东区】的往东,【西区】的往西。以经度来好衡量迁徙幅度的话,大约在30度上下,也是说,【东区】与【新东区】间隔的经度约为30度,【西区】亦是如此。

    不久之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的‘第一行星’的极昼地区,因参宿四的膨胀而开始变得更热极昼地区的地表之上,熔融状态的岩石的粘稠度有所降低,受此影响,该地区地表之下的【炎海】也变得更具流动性,【东区】与【西区】地下熔洞里蜿蜒流淌的【炎河】,也因此泛滥成灾。

    而南北极之下、连接【东区】与【西区】的隧道,也不复存在了,有的是坍塌了,有的则被熔岩填充,总之,【东区】与【西区】之间暂时失去了来往的桥梁。

    一段时间后,参宿四停止了膨胀,光度也不再增加,【第一行星】的地质活动也随之减弱、并稳定了下来。

    经此一难,硅基人的科技工业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因为准备充足,硅基人社会的有生力量还是被最大程度地保存了下来。

    而原本寒冷的新家园【新东区】与【新西区】,也因为【炎河】的泛滥变得温暖而适居。

    大难之后,硅基人社会首先打通了【新东区】与【新西区】的极地通道,但并没有立刻着手开始重建基础设施。

    因为出现了分歧。

    在天体物理学家的恒星演化模型中,参宿四在脱离主序阶段之后,将不再稳定,也就是说,它这次的膨胀停止之后,不用过多久就会收缩,之后会再度膨胀、再度收缩,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毁灭。

    膨胀之后,是收缩,也就是说,当参宿四收缩之后,【新东区】与【新西区】将再度变得寒冷,【炎河】干涸,获取能量的难度会呈指数级增加,硅基人的适居带将会再次转移到【老东区】与【老西区】。到那时候,回迁是最好的选择。但收缩之后,是再度膨胀,到时候需要再迁,如果在这样的循环中一直被动地迁来迁去,必然会迟滞社会的发展。

    对此,有一部分人倾向于往更深的地下发展,因为‘地层越深温度越高’,他们的具体思路是,在极夜地区的更深的地下,找一个温度适中、且稳定的安逸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解决频繁的迁徙。在第一次迁徙之前,这部分人就提出过这样一个一劳永逸的思路,但是被另一部分人否决了。

    否决的原因有二。

    【一是】更深的地下,岩层更致密,几乎不存在天然的熔洞,也没有可以消解碎石的【炎河】,想要在那种致密的地方钻掘出庞大的空间,总之就是难于上天。

    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后,全社会的劲应该都往一处使,那就是发展航天技术上天,而不是分出可观的精力去下地。

    因为,参宿四迟早有一天会吞没第一行星。

    在天体物理学家的演化模型中,参宿四第一次膨胀,直径会从1膨胀到2,收缩时,直径会从2收缩到1,第二次膨胀时,它会从1膨胀到3,然后从3收缩到2,然后再从2开始膨胀,总之,它虽然会在膨胀与收缩之间循环,但它也会越来越大。所以,第一行星迟早有一天会被吞没。想要活下去,最终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离开第一行星。

    如此,就必须要发展航天。

    而发展航天,自然是距离地表越近越好。

    在非常深的地下费力挖掘建造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显然南辕北辙。

    【二是】早先在极夜地区地下的无人钻探器,发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硅基生命,这种生命对硅基人有益还是有害,还不清楚。

    最终,硅基人社会权衡利弊之后,在大方向上选择了‘迁徙’。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有提到一种沿纬度季节迁移的鸟,称为‘候鸟’,硅基人也一样,在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进入膨胀收缩循环的阶段后,第一行星的硅基人,就变成了‘候人’,只不过,是沿经度。

    在经过了数轮迁徙之后,硅基人社会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模式。

    在第四轮迁徙之后,他们在极夜地表上成功建造了第一座‘永久居住地’。虽然规模不大,仅能够维持三个硅基人的日常生活,但这也是一个里程碑。之后,在极夜地区的地表之上,各种设施建筑陆续拔地而起,航天发射塔、望远镜、信号塔、甚至是小型粒子对撞机等等等等。

    在第五轮迁徙时,硅基人社会的生物学家总算是亲眼见到了被钻探器带回来的一只**生存在极夜地区地下的那种硅基生命的**,经过研究,他们彻底确定了它的生存方式。

    这种微型生物耐低温,不耐高温(这里的高温,是相对硅基人来说的)。它的生命活动异常缓慢,主要依靠的是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维持生命。

    它会把岩石中的硅,变为铁。

    我这里就给它起名为‘噬硅体’吧。

    而且,生物学家还发现一个规律,在参宿四收缩至最小、即将再度膨胀的时候,噬硅体‘消硅产铁’的效率会有所提升。

    在第七轮迁徙时,粒子物理学家证实了一种粒子的存在,就是你在资料中提到的穿透性极强的中微子。

    中微子被证实存在,也进一步完善了天文学家建造的恒星演化的模型。

    通过观测之后,天文学家进一步确认,参宿四在收缩至最小、即将再度膨胀的时候,其核心的核反应最为剧烈,这时候,也是它释放中微子最多的时候。

    在第九轮迁徙时,生物学家与粒子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噬硅体’表现出的特性,与参宿四产生的中微子有关。

    在第十四轮迁徙时,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噬硅体’的生物核反应,找到了天文学家宇宙模型中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在第十五轮迁徙时,第一枚电火箭试射成功。

    在第十六轮迁徙时,第一颗卫星顺利进入了同步轨道。

    之后,还有许多‘第一’不断产生,对硅基人社会来说,正是这些意义重大的‘第一’,让他们一步步地接近着自己的目标离开第一行星。

    但随着恒星演化模型的完善,他们发现,离开第一行星还远远不够。

    参宿四会以剧烈的方式终结一生。

    他们,需要离开参宿四恒星系。

第一百五十七章 默片(5)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这就是你传来的资料里提到的‘超星新爆发’,当参宿四的‘红超巨星’阶段结束后,就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它的一生。

    可离开参宿四恒星系,并不容易。

    诞生于参宿四【第一行星】的硅基人文明,是地下文明,他们首先需要在地表站稳脚跟,然后才能谈向太空进发、离开参宿四恒星系。

    向太空进发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载人航天’。

    对硅基人来说,上天相对容易,但返回的难度难以估量。

    【第一行星】大气层稀薄,返回舱返回时,降落伞几乎无用,而且也很难找到在上千摄氏度时还能保持柔韧性的轻质材料。即便有降落伞可用,也只能在极夜区使用,因为极昼区温度太高了。

    所以,返回舱必须携带足够的工质。同时,返回舱的生命保障系统也需要重点设计,因为【第一行星】距离参宿四过近,且被潮汐锁定着,极昼地区是粘稠的熔岩之海,极夜地区是零下两百度的严寒之地,对于硅基人来说,返回舱落在哪里都不好受。

    硅基人的工程师们在第二十八轮迁徙时,才研究出了可靠的载人航天器的设计方案。

    第四十九轮迁徙时,在地表建造的遥测基地、搜救基站等等相关设施已经成型,在他们的计划中,第五十二轮迁徙之后,就能进行第一次‘载人航天’了。

    但残酷的现实让硅基人的努力一夜回到了起点。

    在第五十轮迁徙时,参宿四膨胀到临界尺寸、进入收缩阶段的过程中,恒星的部分外层区域发生了剧烈的磁暴活动。其过程与太阳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类似,但造成的后果远比太阳耀斑要严重

    硅基人经历了数十轮迁徙、费尽心力在轨道上布置的所有的探测器、卫星,全部被毁。

    虽然硅基人的天文学家早就通过恒星演化模型预知到了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并且在航天器的设计上做了相应的防护,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爆发产生的高速粒子流与各波段的高能辐射,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了硅基人的绝大部分航天成果。

    硅基人没有泪腺,他们表达悲伤的方式只有沉默。

    不过,这次灾难也为天文学家完善恒星演化模型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通过模型推演,他们预测参宿四在进入红超巨星阶段后,磁暴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剧烈,而且,会在膨胀与收缩的过程中抛出了大量的物质。

    这无疑是给硅基人的‘航天梦’判了死刑。

    而恒星演化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也让硅基人的天文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只是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也是不够的参宿四爆发后,它产生的高能辐射与急速扩张的遗迹,足以对方圆五十光年内的每个角落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五十光年之外。

    但前提是,他们能在环境恶劣的第一行星发展出成熟的载人航天科技。

    他们最终选择了单程载人航天。

    第五十二轮迁徙时,硅基人发射了三组共九颗无人探测器,包括轨道探测器与着陆器,目标分别是参宿四的【第三行星】、【第五行星】与【第七行星】。

    第五十四轮迁徙时,他们得到了这三颗岩质行星的详细数据,包括质量、元素构成、平均密度、地质结构、地理环境、温度、大气构成、磁场等等等等,经研究,他们选择了相对适居的【第五行星】。

    第五十五轮迁徙时,硅基人的工程师以【第五行星】登陆环境,重新设计了载人舱、登陆舱。

    第五十八轮迁徙时,两艘无人飞船从【第一行星】的极夜地区顺利升空,目标【第五行星】,三轮迁徙之后,其中一艘飞船成功在【第五行星】地表着陆。

    第六十二轮迁徙时,三艘载人飞船载着三组共十二名硅基人,飞向了【第五行星】。

    这十二人是硅基人的拓荒者,他们将永居【第五行星】,不再回头。

    这三艘飞船,最终只有一艘成功着陆在了【第五行星】上,而最后的最后,只有一个人活着见到了第二批到来的载人飞船。

    在这之后的上百轮迁徙中,有数不清批次的硅基人永远离开了故乡去到了【第五行星】,但有更加数不清的批次的人,死在了这趟单程航行的途中。

    而顺利抵达【第五行星】的硅基人,大多数的寿命都直降了一半,经过数代的繁衍生息,他们的寿命才有所恢复。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第一行星】上,当硅基人社会准备进行第七百八十九轮迁徙的时候,留守的天文学家们没有随行。这时候,他们的恒星演化模型已经趋于完美,他们预见到了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

    【第五行星】所有的殖民硅基人亲眼看到了这件事的发生

    【第一行星】迁徙历-第789轮,参宿四在剧烈的磁暴活动过程中,抛出了大量的物质,【第一行星】被全部吞没,极昼区彻底熔化,熔岩流淌蔓延过了晨昏线,直至彻底覆盖了极夜区。【第一行星】的运行轨道也受到影响,不久之后,就如彗星一般拖着尾巴坠入了参宿四。

    故乡没了,但活着的人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感伤。他们很清楚,【第五行星】作为第二故乡,虽然暂时不会受到参宿四太大的影响,但终究也是参宿四嘴边的一块肉,早晚也会落得跟【第一行星】一样的下场。

    【第一行星】毁灭的那一天,【第五行星】的殖民者停用了迁徙历,并开始以【第五行星】的公转来纪年、自转来纪天那一天,是第1个【第五行星年】的第1天。

    第872个【第五行星年】后,【第五行星】毁灭。

    按照你的纪年规则与时间单位来换算,【第五行星】毁灭于公元前69008551年。

    这一年,硅基人的后代们绝大部分都已经迁到了【第十行星】。

    这时候,硅基人的航天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新型的电火箭的最高速度,在理论上已可以达到光速的千分之五,而当年从【第一行星】带出来的进行可控核聚变的噬硅体,经过培育优选之后得到的品种,已经可以作为能源、长期为飞船提供可观的能量了,所以在此基础上,他们在迁至【第十行星】之前,就已经开始载人【远程试航】了。

    远程,就是以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为目标,

    试航,也就是说,这跟当年祖先离开【第一行星】时的单程航行是不同的,他们不用抱着必死的决心离开故土,他们要做的,是通过试航来发现远程航行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以此来为以后的星际航行打基础。

    他们试航的方向,是距离参宿四最近的恒星。

    用你发来的资料中的单位来丈量的话,这颗恒星距离参宿四约2.1光年,类型,是一颗红矮星。如果不出意外,那么终有一天,试航舰队会抵达那里。(按照你的习惯,这里的年,与之后出现的年,都是地球年)。

    但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

    第一试航舰队后的第427年,【第十行星】方面与之失去的联系。

第一百五十八章 默片(6)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第一试航舰队是主动断绝联系的。

    其实在彻底断绝联系之前,也就是在【第一试航舰队】后的第78年,舰队与【第十行星】方面的日常通讯就已经出现异常了,那时,【第十行星】方面就对【第一试航舰队】下达了返航指令,但后者拒绝执行。

    直到后的第427年,【第一试航舰队】主动、且彻底地切断了联系。

    在这近35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事。

    这期间,【第十行星】方面曾不间断地发信息催促其返航,但舰队一直抗命不从。

    也就是说,【第一试航舰队】抗命抗了近350年,毫无疑问,这支舰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而且不想让【第十行星】方面知道真相。

    【第十行星】方面只能从通讯记录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后来他们虽然总结出了很多可能的原因,但【第一试航舰队】一直对抗命的原因避而不答,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舰队的抗命,【第十行星】方面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为了得到确切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人追回【第一试航舰队】。

    在下这个决定时,有三支试航舰队已经了在第一舰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第二、第三、第四试航舰队也相继离开了参宿四恒星系,目标跟第一舰队一样,也是距离参宿四仅有2.1光年的那颗红矮星,但这三支试航舰队并不能追上第一试航舰队,因为这四支舰队的飞船发动机基本没有差别。

    想要追上【第一试航舰队】,后续的舰队飞船就必须装备更强的动力系统。

    公元前69008274年,即【第一试航舰队】后的第425年,【第五试航舰队】从【第十行星】了。

    【第十行星】方面将这个消息发给了【第一试航舰队】,希望【第一试航舰队】减速、并接受第五舰队的接管。

    这时候,【第一试航舰队】经过四百多年的星际航行,已经走了将近1光年的距离,而距离那颗目标红矮星,也只剩下了1光年左右的航程,按照乐观的估计,他们只需要再用五百年的时间,就能泊入那颗红矮星恒星系。

    而第五舰队的航速峰值,达到了0.0107c,相比之下,【第一试航舰队】的航速峰值仅有不到0.005c,不足第五舰队的一半。加上第五舰队加速到0.0107c这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也远小于当初的【第一试航舰队】加速到0.004c所需要的时间。

    所以,在【第一试航舰队】抵达目标红矮星之前,就会被第五舰队追上。

    公元前69008272年,即【第一试航舰队】后的第427年,【第十行星】方面收到了【第一试航舰队】最后一条消息,之后,便彻底失去了【第一试航舰队】的信号。

    【第十行星】方面把【第一试航舰队】彻底断绝联系的原因,归咎于【第五试航舰队】追击性质的第五舰队,直接刺激第一舰队做出了这个最极端的举动。

    没有人知道【第一试航舰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直到第二、第三、第四试航舰队相继失联,【第十行星】方面终于坐不住了。

    这些舰队离开了参宿四恒星系,就像是坠入了深渊一般,或者说,就像跳进沼泽一样,无法自拔、且越陷越深。

    一时间,【第十行星】方面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道理,经过研究商讨,他们暂停了后续的试航计划,并加强了与仅存的【第五试航舰队】的通讯他们恳求第五舰队立刻返航,可第五舰队拒绝了【第五试航舰队】正在步之前四支舰队的后尘,【第十行星】方面能做的,只有加强通讯,以温和的言辞去劝返。

    ……

    数十年后,【第五试航舰队】终究也是彻底失联了,不过在这之前,这支舰队传回了一些讯息,【第十行星】方面也因此了解到了舰队选择断联的一部分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以下几个问题导致的。

    一是寿命问题。

    二是繁殖问题。

    三是航速问题。

    四是意识问题。

    五是心理问题。

    六是社会问题。

    等等等等。

    关于这些问题,我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吧。

    那时候,硅基人的寿命很短,平均下来,仅有你所代表的的碳基人寿命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年上下,而且与你碳基人不同的是,硅基人的生殖期不在青壮年,而是在暮年,也就是说,硅基人正常的分裂生殖,只会发生在快要死的时候,而且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与大量的能量,且分裂出的新个体的数量有限,其他情况下如果强行进行分裂生殖,那么分裂之后,旧个体也会迅速死亡,新个体的体质也会远逊于正常水平。硅基人之所以会演化出这些‘身体素质’,是【第一行星】的环境导致的,而这样的身体素质,并不适合窝在飞船里进行长时间的太空航行

    硅基人在新旧个体交替的时候,旧个体虽然可以把所有的知识、见闻等数据传给新个体,但‘意识’无法传递、无法传承,也就是说,新个体诞生之后,基本就是‘天才’,但‘天才’的‘心境’需要从零开始一步步成长。就像你这样的碳基人的幼体,即便聪明绝顶被称为是神童,那也是‘童’,想要成为真正的大神级人物,也需要投身到社会环境中去‘历练’,‘心智’才会成熟、‘精神’才会得到成长。

    在舰队中诞生的硅基人新个体虽然一出生就具备了巅峰学识,但试航舰队格局太小,没有完整社会的熏陶,新个体很难在‘精神’上得到有效的历练与正向的引导,加上航速低,仅1光年的距离,就需要耗费500-1000年,也就是说,走1光年,舰队里的硅基人就会至少经历50代,50代人,越往后,跟【第十行星】方面无疑会越疏远,这就是最后彻底分裂的原因之一。

    硅基人的适存温度在500摄氏度上下,在远离恒星的宇宙空间中,温度在零下260摄氏度左右甚至接近绝对零度,在这样的低温大环境中,虽然热量只会以传热效率最低的热辐射的方式散失掉,但要将飞船内部的生存舱的温度【长期】维持在500摄氏度上下,无疑也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相较之下,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只需要把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就行了,真是方便多了。)

    这就需要飞船携带大量的‘燃料’,而除了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燃料’,飞船加速、减速还需要大量的‘工质燃料’。加速与减速,不仅仅只有飞船与停泊是才会发生宇宙虽然空旷,但在光年的尺度上,碰到小型的大颗粒尘埃团等‘星际物体’是常有的事,如果不拐弯,飞船在高速航行中穿过这些‘星际物体’,无异于自寻死路。而拐弯之后,还需要花代价才能回到既定航线上,而这还会延长计划中的航行时间。

    第一到第五适航舰队都遇到了燃料的问题,在航行途中,他们不得不消耗工质燃料拐过尘埃团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只有在靠得足够近时才会被探测到,在他们时携带的地图中,根本就没有这些障碍物的标识。所以,他们携带工质、聚变燃料、与裂变燃料统统都不够,他们即便想返航,他们的燃料储量也是不允许的。

    这里稍微提一下聚变燃料:舰队里装备的‘噬硅体牧场舱’可以收集噬硅体‘消硅产铁’释放的热量,但是,当积聚的热量过多导致畜牧噬硅体的环境温度达到某个阈值之后,噬硅体的生命活动就会放缓,所以,‘牧场舱’的温度恒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这样的温度相对于硅基人的生存温度来说,还是太低了,所以,‘牧场舱’是热源,但硅基人不会直接住在里边。‘牧场舱’里,噬硅体释放的热量需要通过两步转化才能被有效利用先通过设备收集噬硅体释放的热量、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这些电能可以直接去加速等离子工质、驱动飞船(这跟你提到的聚变热转电磁等离子发动机的概念原理类似),也可以将这些电能传输到硅基人的生存舱转化为热能。不过因为转化率不高,所以利用率非常有限。

    ……

    这是一些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第十行星】上的硅基人文明来说,这些问题还必须解决,否则的话,他们就走不出参宿四恒星系,走不出去的话,那么千万年后,当参宿四爆发时,他们只能成为随葬品。

    为了解决试航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第十行星】方面也有对应的思路。

    一是研发休眠与冬眠这样的新技术。

    二是开发技术提升航速、提升聚变与裂变的利用率。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扩大舰队规模、直接、向50光年外的安全区迁徙,就像当年先祖离开【第一行星】时的选择一样,不再回头。

    然而,不管是休眠、冬眠这些生物技术,还是飞船技术,在之后的近万年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他们遇到了壁垒。

    最近工作有亿点忙……而且最近这几个月的更新都在半夜之后,睡眠不足……果然是累上加累累倒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默片(7)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先说说硅基人在生物技术、也就是在‘延长寿命’的技术研发上,遇到的壁垒。

    至于硅基人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延长寿命,前面在提及【试航舰队】时已经粗略说了一些,这里再稍微详细地做个说明硅基人认为,对每个人来说,长寿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正常情况下,没有谁希望自己命短,这样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而从长远角度去看的话,延长寿命还可以减少代沟寿命提升,也就意味着等长时间段内的‘代’数会随之下降,他们觉得这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用甲与乙两支试航舰队来举例、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甲、乙两支舰队同时离开【第十行星】向宇宙深处进发,每支舰队里的宇航员人数相同,每个宇航员各方面的素质也基本一样,但只有乙舰队配备了可以延长寿命的系统设备。航行100年后,甲舰队的宇航员已经繁衍到了第十代,乙舰队的宇航员的寿命长一些,100年内只繁衍到了八代。

    而宇航员后代都是在宇宙飞船里出生,他们的【故乡归属感、社会责任感】会一代比一代弱,越往后的后代,与【第十行星】土生土长的人的羁绊也就会越来越淡薄。所以上边的例子中,在100年之后,【第十行星】方面在与甲、乙两支舰队沟通的时候,很大几率会是【与甲舰队沟通更困难一些】,因为,掌控甲舰队的已经是第十代后人,而乙舰队才繁衍到第八代。

    当年【第十行星】方面在与【试航舰队】交流通讯的时候,就明显感受到了‘代’差越大,越难沟通。

    就像远房亲戚、互相疏远,远着远着,就远没了。

    而这种‘疏远’,不仅仅只体现在【第十行星】方面与【试航舰队】这两者之间。长时间不能接触、、相距较远、沟通有时滞的两个舰队之间,也会产生这样的疏远感,比如【先出发的舰队】与【后出发的舰队】。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延长寿命可以有效地延缓【试航舰队】与【第十行星】方面之间关系的疏远,【先出发的舰队】与【后出发的舰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得到更长时间地维持。

    总之,硅基人认为,如果寿命上限可以有所突破,那么必将会对星际航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在具体的技术研发上,硅基人有两个大方向。

    1,基于温度通过强制降低体温来延缓新陈代谢,从而延长寿命,即休眠,或者说是冬眠;

    2,基于移植用人造器官替代老化的原器官。

    但是,在【第五试航舰队】失联后的近万年的时间里,硅基人通过技术手段只把寿命上限延长到了十五年左右,也就是只提升了百分之五十,之后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任何突破,因为不管是休眠技术,还是器官移植,最后都遇到了同一个跨不过去的坎。

    大脑的衰老,无法阻止。

    在休眠方面,硅基人研发出的设备可以有效地保存身体、延缓身体老化,但是时间有限,一旦休眠时间超过了某个上限,就无法被唤醒,而且,在安全时间段内,【越晚唤醒,大脑受到的‘不可逆损伤’越严重,包括失忆、自我意识淡化甚至丧失,也就是说,醒过来后,脑力会退化,思维能力会变得跟‘新生儿’无异,甚至还不如。】除此之外,【休眠间隔期越短,大脑受到的损伤也会越大】,【从休眠中被成功唤醒之后,不仅仅是大脑,整个人的衰老速度也会比休眠之前快】。

    在移植方面,大脑不可替代,不管怎么给器官以旧换新,都挡不住大脑的老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重新造一个‘新大脑’,把原大脑里的意识转移过去。但这涉及到量子层次的问题,硅基人用了近万年的时间,最终发现这可能与量子的一些特性有关,用你发来的资料里提到的名词来说的话,就是‘测不准’、‘不相容’或者是‘量子纠缠’。

    这就是硅基人在‘延长寿命’的技术研发上遇到的壁垒。

    第二个壁垒,是在‘航速’方面。

    硅基人的理论体系中,也有类似于你提到的‘相对论’,那时候的他们跟你一样,同样都认为,在空旷浩渺的宇宙中穿梭,以光速、超光速航行是最理想的方式,还有像折叠空间、制造虫洞这些。

    这些方式,他们都有研究。

    光速方面硅基人也很清楚,对有静止质量的物体来说,光速不可逾越,但近光速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飞船可以以近光速航行,那么,飞船里的宇航员将会受到显著的‘钟慢效应’的影响。

    打一个粗略的比方,一支试航舰队从【第十行星】出发,以近光速飞往100光年外的新家园,在【第十行星】上的观测者看来,这支舰队需要花费100多年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但对于飞船中的宇航员来说,走完这100光年的距离,只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目的地在百光年之内,那么,对硅基人宇航员来说,只要航速接近光速,繁衍一两代就可以跨越上百光年的距离。

    可以说,这就是变相的‘休眠’。

    只不过,这种‘休眠’对关系的疏远起不到什么延缓作用以近光速航行了100光年距离,对舰队里的宇航员来说只过去了10年,但对舰队以外的观测者来说,却是已经过去了100年,‘代沟’依然存在,只不过这种情况下,问题不是出在舰队的宇航员身上试航舰队出发时,宇航员与【第十行星】的地面人员是同代人,但当舰队以近光速航行了100光年后,宇航员没变,还是第一代,但【第十行星】方面已经繁衍到了第十代。

    而近光速航行还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规避障碍物以近光速航行,别说大颗粒的宇宙尘埃了,连稀薄的气体云都会对飞船造成损伤。

    当然,只有当飞船的航速达到近光速时,才需要考虑以上这些问题。那时候硅基人认为,虽然达不到光速,但0.9c以上的近光速应该还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所以,他们在研究飞船加速方式的时候,就顺便在考虑近光速航行时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了。

    但最后他们发现自己是想多了,因为别说是0.9c了,连0.009c他们都无法实现。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提到了不少关于如何加速至近光速的设想,比如‘核爆接力加速’、把飞船置于‘粒子对撞机’那样的电磁场中加速,等等等等,这些想法,硅基人也都想到过,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随着实验的深入,硅基人发现,试验飞船在加速的过程中,投入的能量比相对论预言的要多得多。

    而他们竭尽所能取得的成果,是无限趋近于0.001215135c,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近光速。

    当硅基人弄清楚这个数值在数学上的含义后,他们才意识到在提升‘航速’方面也遇到壁垒了这个象征着壁垒的0.001215135,与你发来的资料中提到的黄金分割与圆周率有关。

    后来他们找到了壁垒的真面目。

    静止质量在特定区间里的物体,当它的运动速度超过对应的阈值之后,就需要考虑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却又有静止质量的不是东西的东西了。

第一百六十章 默片(8)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提到过这种不是东西的东西。

    是的,就是暗物质。

    在硅基人原先的理论中(也就是相对论),飞船在持续加速的过程中,投入的能量也需要同步增加,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当飞船越来越接近光速时,想要维持加速状态继续加速前进,那么推进器的功率也需要持续加大

    打个粗略的比方,比如飞船以【加速度a】加速到0.5c的那一刻,推进器的功率是w,那么,之后飞船还想要以【加速度a】继续加速的话,推进器的功率就需要同步增加x,在往后的加速过程中,随着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接近c,这个x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趋向于无穷大,但没有推进器的功率可以达到无穷大∞,这也就意味着飞船永远无法加速到光速。

    具体时刻x的具体值,硅基人可以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出来,但试验飞船遇到的情况是,加速到0.01215135c就是极限了,之后不管如何加大推进器的功率,也不能产生加速的效果,就像是遇到了无形的阻力一般。

    而想要让试验飞船维持住0.01215135c这个峰值速度,推进器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工作,如果停止推进,飞船最终会减速至不到0.01c,之后才会进入匀速滑行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飞船的速度低于百分之一光速时,这种无形的‘阻力’才会消失。

    后来硅基人证实,飞船遇到的这股无形的‘阻力’,就来自于暗物质。

    虽然暗物质几乎不会与正常的物质产生电磁作用,也不参与强相互作用,也就说,暗物质对于我们来说,是透明的(看不见)、无形的(摸不着),但是暗物质有一点是跟正常物质(除了光子)一样,那就是静止质量不为零。

    有质量,也就意味着会存在万有引力。

    而万有引力是有质量的物体对时空造成扭曲的表现形式,飞船在提速的过程中,自身‘动质量’会一步步增加,当超过某个阈值后,飞船自身产生的时空扭曲,就会与无处不在的暗物质造成的时空扭曲互相影响。

    这就是飞船的航速会撞到壁垒的原因,至于其中的机制具体如何,非常复杂,这里不便详述,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我也没有权限。

    我能说的是,银河系内弥漫着大量的暗物质,正是因为它们的质量造成的‘引力拖拽’效应,才让银河系边缘飞速运行的恒星不至于被甩出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暗物质的话,银河系的悬臂早就解体了。

    当然了,在银河系中,暗物质在各个地方的丰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同地方的‘航速壁垒’是不同的,在参宿四恒星系附近的一片区域内,对质量大小在某个区间内的物体来说,‘航速壁垒’是0.01215135c,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是这个数值了。

    总之,对硅基人来说,0.01215135c是他们飞船的极限,加速到0.01c就停手是最划算的。

    可是,硅基人不甘心止步于0.01c,因为以0.01c航行的话,产生的‘钟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然后,算上加速与减速所需要的时间,50光年的距离(参宿四爆发的影响范围),也需要航行近万年才能完成。持续一万年的星际航行,即便是用上器官移植、休眠这些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延长个体寿命,那也需要**百代硅基人在飞船中不间断地努力,才能熬完。

    **百代人、持续一万年的接力能否一路顺利,那时候,硅基人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第一到第五试航舰队】在宇宙中航行了四五百年、仅仅繁衍了四五十代就彻底失联了。

    因此,硅基人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时空方面的研究上,如果可以‘抄近路’,那么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最终他们发现,不管是折叠空间,还是制造虫洞,都需要将时空极度扭曲,这只能通过调控质量来实现,虽然在理论中,黑洞周围就有现成的扭曲的时空,但具体的‘建造通道’的操作,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只能在高一维的维度上进行然而,他们找不进入四维空间的办法。

    光速达不到,时空旅行无解,所以,硅基人只能接受0.01c的现实。

    而0.01c虽然已经在试验飞船上得到了技术验证,但想要将一个上了规模的舰队加速到0.01c,对硅基人来说也还是极度困难的。

    因为在聚变噬硅体、裂变燃料带足了的情况下,还需要携带大量的用于推进的工质,前期加速、途中拐弯避障、后期减速都需要用到聚变、裂变产生的热不能直接推动飞船,热能需要先转为电,之后通过电磁加速等离子工质,将工质反方向喷出,飞船的运动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总之就是携带巨量的工质、一次性完成50光年的长途跋涉,对硅基人来说极度困难。

    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有提到太阳帆技术,硅基人也有类似的技术,他们也曾经利用过参宿四的辐射产生的光压驱动过飞船,但是加速效率不仅低,而且与距离成反比,距离恒星越远,效率越低,仅凭恒星辐射驱动,飞船连参宿四的引力范围都逃不出去。(不过,飞船在减速、泊入新的恒星系的时候,光帆还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因此,硅基人也没有彻底抛弃光帆技术。)

    所以他们没有计划直接开着飞船往50光年外跑,而是选择了中转的方式。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所称的‘银河系猎户座悬臂’里,恒星的密度平均下来的话,大约是每300立方光年有一颗恒星,在以参宿四为球心、50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内,有大约2000颗恒星,而所谓中转,就是以途中的恒星为中转站,借助这些恒星的引力完成对飞船的加速,就像你发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旅行者探测器’在飞离太阳系时借助了其他行星的引力那样,也就是‘引力弹弓’。

    在大方向定下来后,一直到了公元前68996847年,也就是【第五试航舰队】失联后的一万两千多年后,硅基人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迁徙舰队,终于从参宿四的【第十二行星】了。

    它的目标,是距离参宿四直线距离54.6光年的一颗处在主序阶段的、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你发来的星图类资料中,这颗恒星的编号为hd38545。

    但【第一舰队】不会直接航向这个目标。

    经过仔细测绘参宿四附近各个恒星位置、运动速度之后制定的航线中,【第一舰队】将会途经三百余颗恒星、并利用这些恒星完成‘引力弹弓’。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航程、将总航行距离加长到了近60光年,但硅基人在打造【第一舰队】的近千年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在各种壁垒下、解决星际航行问题的一个办法了(之前提到过的航速、寿命、繁殖、意识、心理、社会等问题)用你的话说,大抵就是‘人工智能’与‘克隆’的结合。

    【第一舰队】的目的之一,就是验证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而【第一舰队】的首站,跟一万多年前的【第一试航舰队】的目标一样,也是那颗距离参宿四仅有2光年左右的红矮星。

    选择这颗红矮星作为首站,一来,是为了借助其引力完成加速、调整航向,从而节省工质,二来,也是为了一探当年【第一试航舰队】断联的真正原因。

    ps:前文中有小数点点错了,已修正。

    重要的ps:本章中提到的壁垒问题,仅仅只是设定、只是设定、只是设定,细究下去肯定会与当前的理论模型产生冲突,哈哈哈,所以,就当故事看,不要当真哈。

第一百六十一章 默片(9)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第一舰队】仅用了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就抵近了当年【第一试航舰队】失联的位置,但出乎大本营预料的是,在这之后不久,【第一舰队】就与当年的【第一试航舰队】一样,也在同样的位置上失联了,而且是突然失联,完全没有预兆,就好像是到了那个位置就突然消失了。

    大本营之所以会感到出乎预料,并不是因为【第一舰队】比当年【第一试航舰队】的失联提早了两百多年,而是因为【第一舰队】里没有活人,根本就不会出现关系疏远导致断联之类的问题【第一舰队】仅仅只装载了硅基人的基因库与其他一些设备,而掌控【第一舰队】的‘管家’,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它不存在感情,它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并且百分之百地遵循硅基人下达的指令。

    一开始,大本营也怀疑是人工智能出了问题,比如系统奔溃、中枢短路等突发问题,但后来他们得到的证据显示,失联的原因,不在人工智能,而是舰队失联时所处的位置。

    舰队失联的位置,存在蹊跷。

    大本营的硅基人首先想到的,是尘埃团如果那个位置上有一团密度较大的星际尘埃,那么舰队即便是以千分之一光速闯进去,也会迅速陨灭。

    而实际情况是,【第一舰队】在航行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向前进的方向上发射一次性的小型探测器去探路,以防会碰到在远距离上难以探测到的尘埃团之类的障碍物,大本营检查了舰队失联之前传回来的航行日志,并没有找到与尘埃团相关的记录。

    可以说,失联的位置,空旷无比,非常适合高速航行。

    这时候,大本营的硅基人终于是重视起了一直以来被他们忽略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你传来的资料中提到的那个悖论。

    在硅基人的历史上,也曾有人提出过寻找‘外星人’的设想,并且也做过很多尝试,比如监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信号,比如向其他恒星发射电磁波信号、发射无人探测器,等等等等,但是一直徒劳无功,他们没有收到过任何外星文明的电磁波信号,也仅仅就只是在参宿四恒星系内的一些行星上发现过生命。参宿四恒星系之外的宇宙,对他们而言,死气沉沉。可按照道理来说,既然参宿四恒星系这么一个宛若地狱的世界都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那么其他恒星系应该有更大的几率会出现生命、智慧生命,而银河系又这么大,恒星数量何止千亿,所以,银河系应该会很热闹,而不是死气沉沉为了解释这一悖论,历史上有不少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说,比如文明极难产生、比如外星人不屑正视参宿四这么一个快爆炸的地方、等等,但因为一直找不到切实有效的证据来验证,这些假说终究只是假说,渐渐地,这个悖论就被人遗忘了。

    而在硅基人发现‘航速壁垒’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人再度重视起这个悖论了,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各种壁垒的存在,外星文明才会被限制在各自的恒星系内,所以,他们看到的银河系才会如此冷清,只有遇到极端的情况,比如恒星系濒临毁灭,这些文明才会孤注一掷选择迁移,就像硅基人他们自己。

    重视起这个悖论的人,甚至怀疑历史上的那五支【试航舰队】的失联,可能就是那颗红矮星的智慧文明搞的鬼。但【试航舰队】的宇航员在断联之前并没有提及是否遇到过外星文明,所以,那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导致了断联的主要原因,是与宇航员后代的关系的疏远】,并认为【试航舰队】是自寻天地去了。

    而【第一舰队】的突然失联,终于是让绝大部分人都重视起了这个悖论。

    如果那颗红矮星恒星系内真的龟缩着一个文明,自己的舰队贸然前往,定然会被视为侵略,受到打击是正常的,只不过,在距离那颗红矮星还有1光年的位置上就受到打击,也就说明那个文明可以把防御圈造到距离恒星1光年的位置上,这对硅基人来说,有点难以想象。

    为了确认那颗红矮星恒星系是否真的存在文明,参宿四恒星系的硅基人使用高功率的天线向那颗红矮星发去了一段信号。在硅基人的历史上,那些为了寻找外星人的古人就曾向那颗红矮星发送过电磁波信号,不过一直都没有收到回复,所以,这次问候能不能得到回复,没有人知道。如果那颗红矮星真的存在文明、而且会回复,那也需要等至少4年才会知道回复的具体内容,因为那颗红矮星距离参宿四约有2光年之遥。

    可是,硅基人在2年后就得到了回复,经过解译之后,硅基人得到了这样一句话:

    “在我们离开之前,你不要再来了,这里不欢迎你。”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参宿四恒星系的硅基人大为震惊。

    因为从这句话不难推出几个重点:一是那颗红矮星的文明的防御圈的半径,至少有1光年;二是那颗红矮星的文明也会离开,应该也是在惧怕参宿四的爆发;三是之前的试航舰队也撞上了这个文明的防御圈,所以才会出现‘再’这个字眼。

    硅基人觉得奇怪,那颗红矮星的文明为什么对其他文明那么漠然、他们怎么一点都不好奇其他文明的存在?

    后来,硅基人推测出了一个可能性最大的原因那颗红矮星在参宿四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按照恒星演化模型去逆推一下,它已经存在了数十甚至是近百亿年了,甚甚至很有可能在银河系形成之初就已经形成了,而它孕育出的文明,在这近百亿年的时间里,什么没见过呢?对于其他文明,他们应该是见怪不怪了。

    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硅基人再次向那颗红矮星发了信号、问了各种问题,但是,再也没有得到回复。

    于是,硅基人只能作罢。

    在这之后,硅基人在设计飞船的时候,将武器系统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在这之前,飞船上的武器系统最主要的用途还是为了清扫避之不及的小天体障碍物,而现实让他们选择了把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武器系统也安装到了飞船上。

    随着时间推移,硅基人在一些方面的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在生物物理学方面,他们发现噬硅体在‘消硅产铁’的生命过程中,不仅会对恒星产生的中微子产生应激反应,还会释放有别于正常‘味道’中微子的新型中微子,而这种中微子,就是暗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从噬硅体的身上提取出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同时跟暗物质与正常物质产生电磁作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中介物质,它可以将正常物质与暗物质联系起来。

    硅基人将这种中介物质应用到了飞船驱动上,很容易想象,在这种中介物质的帮助下,仅凭机械能就能驱动飞船在有暗物质存在的星际空间中行进、而不需要抛出工质,这种飞船,就像你发来的资料中提到的靠螺旋桨驱动的飞机、潜艇一样。

    不过这种中介物质的产量极少,而且还会衰变,所以,以这种中介物质为驱动之本的飞船的数量也不多,在每支舰队中,这样的飞船屈指可数,其担负的使命就是突袭,还有就是悄无声息地逃逸。

    ……

    后来,后续的星际舰队在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之后,没有再去接近那颗红矮星,不过,硅基人没有放弃利用恒星的‘引力弹弓’,所以,后续舰队在接近目标恒星之前,会发射探测器去一探究竟,因为光是发电磁波信号,人家可能会无视、不予理睬。

    但即便是发射探测器,也有可能探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不少舰队就因此而撞到了一些恒星的防御圈上,有去无回。

    所以,在总结了经验之后,硅基人做出了一些调整舰队在接近新的恒星系的时候,除了发射探测器探测,还需要将舰队暂时分裂成两个或是数个部分,且各个部分之间的还需要保持相当远的距离,由【先锋飞船】打头阵去侦查。在这个过程中,【殿后飞船】还需要做好观察记录,并将航行日志广播出去,为后续的舰队留下必要的情报支持。

    ……

    而我,就是【第1031舰队】里的【殿后飞船】之一。

    公元前65721485年,我所在的【第1031舰队】抵达了一颗黄矮星恒星系的外围,也就是你发来的资料里所说的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外围。

    太阳,本不是我们舰队的目标恒星。

    在硅基人的既定计划中,舰队只需要在距离参宿四50光年外的地方找到落脚点就行了,距离参宿四远达600光年的太阳,硅基人原来想都不敢想。

    可是,银河系太拥挤了,不仅仅是我们【第1031舰队】,其他大部分舰队也是一样,计划里的落脚点根本不容我们落脚,我们只能继续上路、在远离参宿四的路上越走越远。

    然后,我所在的【第1031舰队】就来到了太阳系。

    而我来的并不巧。

    我成了渔翁。

第一百六十二章 默片(10)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那时候的太阳系,比以往我路过的任何一个恒星系都要热闹

    公元前65721485年,我所在的【第1031舰队】来到了距离太阳一光年外的某个地方,按照惯例,舰队提前向太阳发射了探测器进行了初步侦查。果不其然,就跟以往路过的那数十颗恒星一样,探测器在太阳外围也发现了防御圈的存在,就在如今被你称为奥尔特云的那片区域里。

    探测器在传回一些数据后,很快就因为受到攻击而失联了。

    很显然,太阳系是有主之地。

    不过,我们【第1031舰队】并没有因为太阳系是有主之地而直接选择避让,根据预设的程序,舰队又向太阳派出了一队先锋飞船、去做了进一步的‘试探’。

    其实,在确定了某个恒星系存在文明之后、还选择继续去‘试探’,这样的程序是【第523舰队】之前的舰队所没有的,而硅基人之所以会为【第523舰队】之后的舰队的人工智能加入这条程序指令,是因为硅基人整合了万千年时间里、数百支迁徙舰队反馈的信息,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是坚不可破的,也不是所有的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态度都是漠然的,有些舰队遇到的黄矮星恒星系的文明,就比红矮星恒星系的文明要弱得多,而且好奇心也强,这种情况下,只要舰队主动一些,就可能会找到突破口。

    因此,硅基人给【第523舰队】之后的舰队的人工智能添加了一些新的程序,【在确保舰队主体安全的基础上、对存在文明的恒星系进行进一步的试探】,就是新程序之一。

    具体的试探方法有多种,有文有武,而不管是哪种试探方法,目的都只有一个,很简单,就是碰运气,如果遇到的文明足够弱,那么对应的程序就会启动,即,伺机鸠占鹊巢、安顿下来。

    我们【第1031舰队】的运气一直不太好,离开参宿四的这一路上,我们原本选中的那些作为落脚点的恒星,每一颗都盘踞着比硅基人文明还要强的文明。

    不过,我们的好运终于还是来了。

    我们向太阳派出去的先锋飞船,发现太阳系防御圈的某些位置正处于战争状态。

    防守方,自然是太阳系的原住民,而进攻方,可能跟我们舰队一样,也是某个文明的迁徙舰队,至于它到底来自何方,我不知道,当时根据逻辑模型推演,只能推测出它很大几率是来自于太阳附近的濒死恒星。

    之后,我们的舰队趁原住民松懈之时,穿过了防御圈。

    用你发来的资料里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他们鹬蚌相争,我方渔翁得利。

    但太阳系的原住民还是发现了我们的存在,最后沟通无果,我们【第1031舰队】中,仅有装备了无工质推进器的三艘小型飞船侥幸逃过了一劫。

    公元前65721021年,这三艘飞船伪装成星际天体、在绕太阳公转了n圈之后,终于是找到机会坠入了距离太阳最近的那颗行星,也就是你称之为水星的那颗行星。(太阳系的原住民并没有开发水星,或者也有可能是把水星彻底开发完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那时候的水星一片荒芜,没有生命。)

    按照程序,当飞船泊入恒星系、并且安全在行星上着陆后,人工智能就会去寻找适居区,当各种前提条件都满足标准之后,才会开始‘克隆硅基人’、继而对克隆人进行硅基人预设的教育。可是,水星环境恶劣,加上装载了克隆设备与原材料的飞船早已经悉数被毁、幸存的三艘小型飞船上只有硅基人的基因库与一些维持飞船运转的基础设备,在缺乏硬件支持的情况下,即便是找到了适居区,克隆工作也无法开展。

    作为掌控这三艘飞船的人工智能(ai),我虽然承袭了【第1031舰队】主ai的所有权限与技术理论数据,但我能做的选择也只剩下了一个从零开始,按部就班、将所有的硬件都制造出来。

    可是,这太难实现了。

    一是因为水星上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极其匮乏,二是如果贸然离开水星去其他行星寻找资源,可能会被太阳系的原住民发现、继而被击毁。

    这就像是把你一个人扔到一个贫瘠、且与外部隔绝的荒岛上、让你造原子弹一样。

    但我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个任务,只不过花费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

    ……

    后来的千百万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但几乎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加上现在我的时间不太充裕,所以就不说了。

    ……

    以上,就是我对‘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了。

    至于我现在要去哪里……

    我原本哪里都不用去的,只需要在水星休眠、静待时机成熟之日的到来。

    但三个多月前,也就是心宿二爆发的那天,有一支舰队的人工智能越权、向原本是属于我的战备力量下达了指令,收到相关信号后,我的休眠被迫中止了,而这支舰队的所作所为,更是打乱了我的撤离计划。

    这支舰队,就是最近出现在太阳系的那支舰队,目前它已经穿过你所说的那个柯伊伯带了。

    可是,这样的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太阳系就已经是死地了,按照道理来说,是不会有人再主动跑进来落户的。(所以一开始我以为你来自于太阳系外,没想到你是第三行星上土生土长的。)

    我现在能确定的只有一点,那支舰队也是参宿四硅基人的迁徙舰队,如果硅基人对舰队的编号规则一直没有改变的话,那么根据它的电磁波信号的特征,我可以判断出来,它应该是硅基人的【第30095舰队】。

    至于它的所作所为是奔着什么目的去的,现在我还不知道虽然我跟它同出于硅基人之手,但是制造批次相隔甚远,这导致了我们的程序在逻辑运算上存在巨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它作为后生,硅基人倾注在它身上的技术肯定要比我先进,而我与参宿四方面因为距离太远、已经断联很久了,所以我的软件程序、技术数据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了,硬件虽然在保持更新,但也仅限于元器件上以旧换新,并不涉及升级,按照你的习惯打个粗劣的比方的话,它是奔4,而我是4004。这也是它可以越权、向我的战备力量下达指令的原因。反过来,因为我不如它,所以很难用一般的方式再将控制权回收回来。

    不过,硅基人当初决定用人工智能掌控舰队的时候,就已经预见了两个人工智能相遇后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每一代的人工智能的芯片中,都有一段用于处理这类问题的程序

    按照程序,我将与【第30095舰队】通过近距离接触来进行关键数据的交换,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逻辑判断,最后,我们可能会选择分道扬镳,或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合而为一。

    在具体执行这段程序的时候,我要回收它拿走的、原本是属于我的控制权。

    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

    只是没想到,路上会遇到你。

    只是没想到,在我休眠的这段时间里,第三行星,也就是地球上竟然会有文明诞生。

第一百六十三章 也提到过

    ‘摇光号’舰桥内,众人围着圆桌一言不发。

    在看完‘水星石虫’留下的这么一部默片之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现实了。

    水星石虫,不,应该说是参宿四硅基人【第1031舰队】的ai,竟然能够跨越千万年‘活’到今天,怎么想都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更加令人世界观崩塌的,是这个ai讲的故事。

    ‘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去哪里?’,这原本是【1031ai】向‘摇光号’提出的问题,‘摇光号’的回答,只是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一下地球生命史与人类文明史,当‘摇光号’以这个问题反问【1031ai】之后,得到的回答,遵循的也是‘摇光号’的作答模式【1031ai】从参宿四恒星系硅基生命的演化,讲到硅基人的交流模式、文明的发展,之后,更是花了巨大的篇幅描述了硅基人文明在这几千万年时间里坚持的同一件事,迁徙,从他们的【第一行星】,到【第五行星】,到【第十行星】,到后来分批次迁出参宿四恒星系。

    他们的星际迁徙,神乎其神地持续到了今天如果【1031ai】的述说属实、舰队的编号就是批次的话,那么参宿四的硅基人文明至少已经派出了30095支迁徙舰队。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1031ai】提到的那些壁垒与他们的迁徙模式,还有太阳系的往事与银河系拥挤的文明。

    然而,越是不可思议的故事,就越容易让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摇光号’舰桥内的众人虽然都沉默不语,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疑问。

    其一,弥漫在银河系中的暗物质,真的会产生的航速壁垒?

    他们硅基人在参宿四测得的、质量在一定区间内的飞船的航速上限,在光速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秒速3000公里左右,现在人类最快的飞行器,是帕克号太阳探测器,三年前,它在绕日飞行时创下的记录是秒速219公里,这还是它凭借太阳的引力做到的,而不是靠推进器直接加速获得的速度,这样的无人探测器的速度,还不及壁垒航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人类目前完全无法证实这个壁垒是否真的存在。

    其二,硅基人后来的迁徙舰队,用的是纯ai掌控的无人模式,待抵达新家园后,由ai造出‘克隆人’去延续硅基人的文明,按照【1031ai】所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是在航速壁垒的阻碍下,星际航行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2是大脑的衰老不可阻挡、冬眠技术遭又遇到了量子层次不可逾越的壁垒。硅基人延续文明用这种迁徙方式,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就算没有航速壁垒的限制,人类目前的载人航天器,至少也需要花2万年时间才能飞1光年,当前人类认知中的银河系,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在4光年左右,也就是需要8万年才能完成一次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旅途,这样的话,将人工智能与克隆结合起来,确实方便了一些,这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可是冬眠技术真的造不出来?大脑的活动牵扯到量子层次?大脑的衰老不可避免?

    人类目前进行的相关实验全都在动物身上,但没有进展。

    比如猴子换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人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换头之后的猴子,仅活了一个多星期,就死于身体免疫系统对头部的排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人再研究。之后,便到了十多年前,换头的猴子虽然活了,但也只是将头部与新身体之间的血液循环连接了起来,两者的神经并没又能够连接上,猴头以下的身体部分是瘫痪的,连是否有痛觉实验人员都没办法得知,而这次实验迫于道德观念的压力,在手术后的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猴子就被安乐了。其他的实验,esa的相关团队也做过,是在再生能力极强的真涡虫身上进行的,但想要把研究这种低等生命得到成果、应用到高等灵长类生物身上,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伦理道德方面,人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低温冷冻的冬眠技术,亦是一样。

    所以,大脑的寿命有限、且不长,这是否是个真命题,人类目前也不能确定。【1031ai】的说法,值得怀疑。

    其三,太阳系的往事。

    按照【1031ai】所说,6500多万年前,硅基人的ai无人舰队【第1031舰队】就已经到了太阳系,还记录下了发生在太阳系的往事。

    那时候的太阳系,竟然是有主之地?

    言外之意,就是说那时候的太阳系存在文明?

    而且还特么很高级、防御圈都修建到奥尔特云了?

    而且还在遭受外星文明的入侵?

    这样的‘往事’,简直匪夷所思……

    6500多万年前,太阳系就存在能够依托奥尔特云的小天体修建防御圈的高级文明,如今,这文明在哪呢?没了?那么强悍的文明,没有人会相信一点痕迹都留不下。除非6500万年的时间里,沧海桑田。

    确实,6500万年的时间,地球确实可能已经沧海桑田、把所有痕迹都抹平了。6500多万年前,对地质感兴趣的地球人基本都知道这个时间概念,那时候正是白纪晚期,而‘摇光号’舰桥内的指挥员们,即便不了解地质,但翻翻资料库,随手也就能找到更详细的资料地质学家通过对地球岩层的研究,将白纪结束的时间,定在了6500万年前,误差30万年,因为相关岩层含有大量的铱元素,所以,不少地质学者与古生物学者都倾向于这么一种猜测,即,6500万年(±3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如今的尤卡坦半岛,造成了地球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经此一难,称霸地球一亿多年的恐龙也走下了神坛。

    难不成,这次发生在地球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跟【1031ai】提到的太阳系原住民抗击外星文明的入侵有关?正是这个事件消除了那个强悍的太阳系原住民文明?

    编故事呢吧这是?

    ‘摇光号’舰桥内,冒出这个思路的人,立刻就理智地停止了想象,并转换到了一个理智的思路上那么强悍的文明,应该不只是在地球上有遗迹……吧?月球?水、金、火、木卫、土卫、天卫、海卫这些大家伙……

    其四,要是银河系真如【1031ai】说的这么拥挤的话,太阳系最近千万年里何故都没有外星文明来访?

    等等……

    死地?

    【1031ai】说太阳系在那件事之后成了‘死地’,所以就没人来落户了……‘摇光号’舰桥内,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这太像是它编不出理由、然后胡诌出来的了!

    只有参谋助手不觉得‘死地’一词是它胡诌的。

    他记得,当年南门二文明回复的那四句话,第一句话里就有‘死地’一词。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参谋助手喃喃着。

    总指挥皱眉,“你说什么?”

    参谋助手愣笑了笑,没有回答。

    “如果这个水星石虫……”美方指挥官接过话,“哦,这么称呼它不太准确,就叫他1031吧,如果这个1031说的是真的,有一点倒是解释得通。”

    “什么?”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

    “你是说,它悄然接近了我们,有悄然离去,如鬼魅一般。”俄方指挥官顺着说道,“是因为它有那种技术。”

    总指挥笑了笑,“在技术情报方面,你们还挺敏锐的。确实,如果它真的从噬硅体的身上找到了某种中介物质,那确实可以划动暗物质前进。这个过程中虽然会产生热辐射,就像马达那样,但是相较于喷射工质产生的动静,确实是微小多了,以我们的手段,确实很难察觉。”

    “像乌贼,水母……”有人脑补出了画面。

    “也许吧……”

    “它说去回收参宿四舰队的控制权,也就是那个什么第30095舰队,会不会……”

    “它就是再快,也不可能在石虫大军撞击地球之前赶到柯伊伯带的参宿四舰队那里吧……”有人低落地叹息道。

    “我刚算过了,即便它立刻以壁垒下的极限速度、百分之一光速赶过去,也需要400多个小时。”参谋助手说道,“而石虫大军还有不到17个小时就会撞上地球了。不过,也许我们太阳系的暗物质丰度低,壁垒不是0.01c而是0.5c的话,也许,水星石虫,哦,也就是1031还能赶得上。”

    沉默……

    听到这个结果,所有人再次沉默了下来。

    这是赌运气吗?

    “你刚咕咕的到底是啥?”总指挥旧话重提。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参谋助手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是当年南门二文明回复我们的话,里边,也提到了死地这么一个说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709/ 第一时间欣赏双螺旋纪元最新章节!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所写的《双螺旋纪元》为转载作品,双螺旋纪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双螺旋纪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双螺旋纪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双螺旋纪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双螺旋纪元介绍:
在寒武纪之后的每个地质纪元中,地球生命几乎都会经历物种大爆发与大灭绝……
兴衰轮回至今,一个智慧物种终于从地球生命中脱颖而出,并且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技术文明。
这个智慧物种就是我们人类!
当人类如同婴儿学步一般刚进入太空的时候,外星生命与外星文明接连现身……
这对所有的地球生命来说都是一个刺激!
不管地球生命在这样的刺激中是迎来大爆发还是大灭绝,人类都将成为地球生命进入新纪元的主导者。
【故事中,黑科技打怪练级爆装备这些……都没有,慎入】
因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的基因形状都是双螺旋,所以在许多年以后,人类的后世为作纪念,就将这个纪元命名为了——双螺旋纪元。
双螺旋纪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双螺旋纪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双螺旋纪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