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武侠升维TXT下载武侠升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武侠升维全文阅读

作者:呓梦痴人     武侠升维txt下载     武侠升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46章 忽悠**

    杨小姐听到李江的理由,不由得噎了一下,芳心暗恼。

    她缓了缓后,说道:“张真人是有可能知道倚天剑的秘密,这条算你过关。但黄女侠是把倚天剑传给了她的女儿郭襄女侠,因此倚天剑就是峨嵋的传承。你未经人家主人同意,不告而取不是君子所为!”

    李江撇撇嘴,不再争辩反而提问道:“杨小姐,你既然知道黄女侠将秘密藏在倚天剑和屠龙刀中,那么你知道她为什么要把秘密藏在其中吗?”

    杨小姐点点头,说道:“她是想让后人得到屠龙刀中的兵书后,可以将蒙古人赶出去。而如果屠龙刀落入奸邪之手,或者屠龙刀的主人成为了九五之尊后为害天下苍生,那么倚天剑的主人就可以凭剑中武功去刺杀他,拨乱反正。”

    李江面露笑容,两掌互拍发出“啪啪”的声音,嘴里更是称赞道:“对,杨小姐说的太对了。”

    杨小姐冰雪聪明,一见李江奸笑就知道自己上了他的套,于是怫然不悦道:“但是,这也不是你抢夺倚天剑的理由。”

    “十万火急啊!”李江表情夸张,又道:“我的大小姐,你是在古墓里呆得太久了,不清楚现在的情况。今天下大乱,民生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我欲修得高深武功,不仅是为我自己,而是要做那要离专诸之事!”

    杨小姐横眉冷眼,斥道:“谁是你大小姐?别乱叫。”

    “呃,我觉得叫你小姐不太好,又不知道你的名字,所以……”李江无奈道。

    “那也不能叫我大小姐,你又不是我的仆人。至于我的名字就算了,不方便告诉你。”杨小姐直言道。

    万恶的旧社会!李江暗暗吐槽,表面无辜道:“哦,是我唐突了。反正我觉得叫小姐不太好,要不我叫你杨姑娘、杨妹子?”

    杨小姐可能继承了杨过不拘小节的性格,玉手一挥道:“随便你。你说你要去刺杀元帝?”

    “是!元帝骄奢银逸,如今天下灾异频仍,他不悔己过、不赈济灾民,反而不恤民力、疯狂压迫,视我汉人同袍如同猪狗,杨妹子,你说他该不该死?”李江慷慨激昂。

    杨小姐听到“杨妹子”这个称呼微微皱了下眉,不过她没有深究,接着李江的话问道:“你得了《九阴真经》几年,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动手?”

    “是啊,我为什么还没有动手?”李江反问自己,脑中急转。

    “因为这些都是你的托词,你就想将《九阴真经》占为己有。”杨小姐仿佛看穿了一切。

    “并不是”李江已想好了理由,先否定了她的猜测,接着又解释道:“我去过大都,也潜入过皇宫,还摸到了元帝的百花寝宫,就当我举起倚天剑要下手之时,我却停了下来。”

    “为什么?有高手护卫?”杨小姐听到李江与元帝失之交臂,不禁气息都粗了点,杏眼更是睁得溜圆。

    李江低沉而带着磁性的声音响起,“高手有几个,不过以我的武功当能刺杀成功。至于成功后能不能逃脱,我当时根本没有考虑过。我只是突然觉得元廷有一个昏庸的皇帝,反而是个好事,所以我没有动手。”

    杨姑娘一点就透,并没有责怪李江手软,反倒沉默着若有所思。

    半响后,她说道:“怪不得我这次下山发现处处狼烟,就连关中都成了你们明教的地盘。”

    “对啊,那狗皇帝只会荒银,任用奸对各地的起义处置失措,这才有了我明教的此番局面。”李江补充道。

    杨小姐点点头,仿佛认同了李江的说辞,便话锋一转道:“那你该把《九阴真经》还给峨嵋派啊!”

    她话刚出口,李江立马问道:“杨妹子,你知道灭绝师太的为人吗?”

    杨小姐道:“知道一点,她性格果敢刚毅,处事宁折不弯。”

    “对啊,你既然知道灭绝的为人,当知道她和我明教有仇。她只顾门派小义却不顾天下大义,如果让她学会了《九阴真经》,这可如何得了?”李江叫苦不迭道。

    杨小姐想了想,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可是峨嵋与她渊源不浅,她也不忍心峨嵋传承落入外人之手,所以芳心踌躇觉得难办。

    李江见她沉思,知她听进了自己的话,遂加上砝码,说道:“我也不是不还给峨嵋。我和灭绝说好了,只要她们与明军合作,我就会根据她们的表现传一些《九阴真经》,直到传完为止。”

    杨小姐眼睛一亮,随即又摇头道:“让一批女子上战场,不合适。”

    李江急忙道:“没让她们上战场,只是在后面当下护……医者,救治战场上送下的伤兵。”

    “嗯,这还算可以。”杨小姐轻点螓首。

    李江见她认可峨嵋的安排,便知道这事了了,于是再次出声邀请她入座。

    杨小姐摇摇头,说道:“不坐了,我要回去啦。还有个事,我希望你能帮我。”

    李江道:“杨妹子有何难处?只要我能办到的,肯定帮忙。”

    杨小姐杏眼挑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还是和倚天剑里的武功有关。我前段时间帮了丐帮一个小忙,扶立史火龙之女史红石做了帮主。但是史火龙天资愚钝,只学会降龙掌十二式,故此,史红石也只会十二掌……”

    “没问题!本人虽然没有杨小妹兴亡继绝的大仁义,但完壁归赵的小侠义还是能做到的。你随时带史红石来,我亲自教她。”李江拍着胸脯抢先应承下来。

    杨小姐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说道:“既如此,我便先代史红石妹妹谢过了。今日事已了,告辞!”

    “你来这么久了,我水都没有给你倒一口,真是简慢了。请上坐我去给你泡杯茶。”李江极力挽留。

    “不了,已是深夜不再打扰李顾问休息。”杨小妹说走就走,李江连忙相送。

    当她跨出门口时,忽又出声道:“希望李顾问善待峨嵋。”

    说罢她不等李江回话,莲足轻点,“休”的一声射向了墙头,旋即落下鸿飞杳杳。

    “唉,真是急性子,都还没约下次的时间。”李江摇摇头回房去了。

    没过半分钟,房门又“吱呀”一声打开,李江钻出来唤过护卫小旗官交待了几句,这才放心的回了房,吹熄蜡烛进入了梦乡。

    ps:求保底月票,不要多了只要一张。

第347章 妖女的提议

    翌日,大军继续向巩义开进。

    李江破天荒的没有骑马,而是钻进了赵敏乘坐的马车。

    赵敏对于他的到来欣喜之余也有一点奇怪。这人平时强调与士卒同甘共苦,没机会创造机会都要在士卒面前露脸,现在是怎么了?

    因此赵敏关心问道:“海川哥,是昨晚没睡好吗?”

    李江心里一跳,不经意间瞟了眼赵敏的表情,见她关切之意不似作伪,便抬手揉着太阳穴,同时说道:“这倒不是,我昨晚早早就睡下了。只是因为事务太多,有些失眠。”

    赵敏见他一副疲惫的样子,心疼道:“海川哥,明教军机处又不至你一人,你至于如此拼命吗?”

    李江耸耸肩,状似无奈道:“张大教主是不管事的,一心修炼武功;杨逍是掌总的不管小事;韦一笑和范遥在西路军中;谢逊就不说了,他已经是半个和尚了。你说,我不管谁管?”

    赵敏柔声道:“是啊,我的海川哥最了不起了。现在离中午还早,要不你眯会吧?”

    “好嘞”李江身体侧倒,头顺势就枕在了赵敏的腿上。

    赵敏“呀”了一声,两手轻轻推了推李江的头,可见他已经闭上了眼睛,只好挪动两下调整坐姿,让他躺得更舒服点。

    李江确实不是在同情占便宜,他是真的累,精神上累。

    昨晚他与杨小姐谈话时,一直在调用精神试图连接杨小姐的脑海,可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次都没成功还消耗了大量的精神力,导致现在都没恢复过来。

    李江也纳闷,杨妹子看起来没多大啊!怎么不但入了先天,而且精神属性还很强大?难道杨过的“默然**掌”在精神修炼上有独到之处?有机会搞来练练。

    他一边想着一边枕着软玉温香,没过多久就睡了过去。

    大军行至中午,按李江拟定的条例得吃一顿饭和休息半个时辰,因此即使没有李江的吩咐,下面的香主们也会照此操作。

    赵敏见李江睡得安稳便没有叫醒他,也拒绝了护卫送来的饭食。

    一个时辰后,大军继续迤逦而行。

    日落后,当大军选好场地驻跸时,李江终于醒了过来。

    他伸了个懒腰,只感觉精满气足,仿佛一日间沉疴尽去。坐起身后,他正要感谢赵敏的照顾,却发现赵敏秀靥桃红,小幅度地扭动着身子。

    李江一愣,说道:“敏妹,是我把你的腿压麻了吗?”

    赵敏脸更红了,一把推开车门,“嗖”的一下冲了出去。

    “呃……哦!”李江明白了,人有三急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知道了缘由,李江不由得心生感动,她宁愿不动也不愿叫醒自己,真是美人恩重无以为报啊!

    半响后,赵敏回来了。

    傍晚的光线已经很暗了,但李江仍发现她脸上还残留着一丝红潮。于是当不知道此事似的,问道:“敏妹,你饿了吗?”

    “饿了,我中午也没吃。我要吃烤肉,就要海川哥烤的。”赵敏大方回应。

    “好好,我叫人拿点羊肉来,我亲自给你烤。”李点笑着点头。

    赵敏听后喜笑颜开,又加了句:“就我们两人,别叫其他人。”

    李江招手的动作停了停,调侃道:“那无忌兄弟该不高兴了,肯定要说我俩吃独食。”

    赵敏不以为然,撇嘴道:“你放心,你的无忌兄弟有人照顾,还是个大美女哦!”

    “周芷若?”李江问道。

    “对呀,周姑娘温柔如水,你兄弟说不定巴不得你不去打扰呢。”赵敏撅着嘴说道。

    这时,被招呼的护卫已过来了,李江给他说了要求便让他退下。

    看着护卫走远后,李江扭头对赵敏问道:“你什么时候发现周姑娘去找无忌的?”

    赵敏见他问得郑重也严肃起来,说道:“三日前,我无聊去峨嵋营地溜达时,发现张无忌走了进去,不久后又领出了周姑娘,一起往他往的地方去了。”

    “哦,我知道了。他俩从小认识,周姑娘对无忌还有恩,两人说说话很正常。”李江沉吟道。

    赵敏颦眉片刻,问道:“海川哥,周姑娘我和她打过交道,不是盏省油的灯。她会不会给你带来变数?”

    李江笑了,捏了捏赵敏的脸,调笑道:“有什么变数?我连你这个小妖女都能收伏了,还会怕一个弱质纤纤的普通女子?”

    赵敏一把打掉李江的手,关注点立即不同,眼里亮晶晶的发问道:“海川哥,你也觉得周姑娘长得很普通呀?”

    李江无语,心想我是说的相貌吗?我是说她的才能!在周芷若没有黑化之前,就是个有点小心思的普通女子罢了。

    可是话肯定不能这么回,李江昧着良心点头附合道:“嗯!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嘻嘻”赵敏高兴了会,又转回话题:“海川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也不要大意。你为了兄弟之义不好动手,我是女子可以随意进出峨嵋驻地,不如我去……”

    李江吓了一大跳,赶紧出声打断:“打住!我从来没想过那样。你也不要那样想。”

    赵敏见李江紧张的样子,不禁咯咯娇笑道:“海川哥,你不是说我是妖女嘛!妖女就该那样想啊。”

    李江知道她是以开玩笑的方式想帮自己免除后患,心下着实一暖,忙摆手道:“你不是妖女。你只是习惯了做事直来直去,为达目的不拘小节。”

    赵敏听后眼眉弯弯,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升腾。

    李江还怕她不死心,正色道:“敏妹,你在明教已呆了不短时间了,当知道我设计的军机制度吧?”

    “知道”赵敏点头。

    李江沉默几秒,透露道:“明教大政归于军机处集体领导。教主垂拱而治,只起到个批准的作用。这么说,你懂了吧?”

    赵敏“啊”了一声,捂住了嘴巴。半响后,她左右看看,然后才低声问道:“他是教主,军机处的人敢不听他的吗?”

    “谁愿意放弃手里的权力?”

    “军机里也有他的人。”

    “两个而已,狮王不管事,鹰王一人不足为虑。”

    “周姑娘会提醒他的。”

    “不怕,他的兴趣在武功上。”

    “万一他兴趣变了呢?”

    “所以我们要赶时间,在变之前定下制度。”

    “什么时候能定下?”

    “拿下河南山东,打通淮河江南,我会劝他称王,正当其时。”

    李江止住了赵敏再问,示意护卫东西拿来了。

    架起烤炉,两人吃了一顿温馨的烤羊肉。

    (感谢书友“石头哥”的打赏!)

第348章 双喜临门

    至正十四年五月中旬,明教中枢军与西路军范遥会师,合攻巩义。

    只用了半日,明军一鼓而下。

    接下来逐次向东,一路所过荥阳、郑州、中牟的元兵早已望风而逃,每一处城池在明兵到来前便四门大开,城内民众恭立道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明教的主要精力都花在安抚群众,接收城池以及赶路中了。

    六月底,军机大章京童德荣冲入辅臣值房,欣喜地报告了最新消息:南路军克新密、新郑、尉氏、通许,已距开封南面三十里。

    值房内杨逍、李江、韦一笑讨论了下,均觉此事合理。韩山童只是简单的军事斗争,打下城池留点兵镇守就行,不用考虑正治工作,所以他高歌猛进,比西路军快是正常的。

    三人议定西路这边也不要温吞吞的安抚了,宜加快速度与南路军一起合围开封。

    军令下达军营中的范遥处。

    范遥接令后不禁腹诽,早干嘛去了?你几人一副仁义的嘴脸,非要拖慢进度,现在却又嫌进度慢了!

    他将桌子一拍,大吼道:“传我命令,大军收拾半日,傍晚开拔。”

    三日后,被狗撵似的西路大军赶到了开封。

    经过两军的交流商讨报军机处后,第二日两路大军擂起了战鼓,全部出动。

    南路军围南面。

    西路军围西、北两面,他们是中枢军团,战斗力爆棚,因而多做一面的工作。其实北面是河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

    放开东面,给元兵留条生路,削弱他们死战的决心。

    不是明军不想给他们吃掉,而是情报处传出消息,城内尚有十万余元兵。

    军机处,实际当时只有李江和范遥两人,认为明教河南大军加上才二十万人,倘若围开封四面再攻城,损失应非常之大。所以,他俩在洛阳时就定下了围三厥一之策。

    明军的浴血攻城之战开始了。

    十日间,元兵守得有模有样,他们粮食饮水不缺,士气尚可,给明军带来了极大的杀伤。

    在几十万人的战场上,个人的武力真得不值一提,李江带着亲卫队,也就是以前的敢死队冲击了几次城门,仍然夺不下来。

    张无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带着峨嵋派成立了战前救护队。每当有明军战士医治无效、伤重而死时,他都会默默地垂一回泪。

    十日后,明教的后手出现了。

    厚土军挖通了一条地道,装上了渣药。可惜开封城高墙厚,此次天雷攻击效果不大,只是炸塌了几丈的缺口,在明军还没有冲入多少人时,元军很快就堵上了。

    李江远远看着陷入城内的几百人,心里清楚他们的结局。此时他万分的悲痛,更想扇自己几个耳光,他无比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读理科,不然万炮齐发,还需要明兵拿命去填吗?

    一天的战斗停了下来,夏日的晚风送来了几许的清凉,也吹淡了开封城内城外的血雨腥风。

    就当明教因为啃了个硬骨头而头痛时,事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虽然此次天雷行动失败了,但却极大的震憾了城内的守军。他们根本没想到世上还有这种攻城术,有聪明人立马就想到既然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总有一次城墙会顶不住的。

    开封城里的最高长官,元帝的堂兄弟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

    他笼络了一票军官,商量后决定保存实力,从东门弃城转进。

    元军从铁木真时代开始的战术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因此没有人笑话他。

    但有人提出了疑义:“明教放开的东路会不会是个陷阱?”

    众人哈哈大笑,均奚落发言之人,说道:“我们是马上民族,是骑兵。凭明教泥腿子们的两只光脚板能追得上吗?”

    一票人做好了逃跑的打算,临了还坑了其他人一把。

    开封城内不仅有蒙兵,还有色目人、北方汉人兵卒,而蒙古王爷却以防守为名小规模分批次调集蒙兵去了东门,根本没有通知其他人自己的逃跑计划。

    又是几日过去,两方都做好了准备。

    明教又挖通了一条地道,这次塞了十个棺材的装药。

    蒙古王爷聚集的五万余蒙兵也齐了。

    就像商量好似的,当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时,开封东门“依依呀呀”打开了,蒙兵如潮水一般涌了出来。

    探马立刻将情况报到军机处,李江大喜下发布命令,南路军绕向东门,西路军从缺口攻入,要求两路军攻城时大叫:“铁穆尔跑了,弃兵器投降者不杀!”

    此举果然有效,本来城墙豁开十丈缺口就打击了剩余人员的战心,接着又听见老大都跑了,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大部分人纷纷失去了战意,伏地投降。

    只有一小撮色目人还在负隅顽抗。他们也没办法,因为他们身为蒙古老爷下的小老爷,平时也对汉人作威作福。他们知道明教的正策,对于有极大民愤的都会秋后算账。

    从这日清晨到傍晚,一整天时间,明军终于平息了城内的反抗,控制了全城。但是城内的大火仍然没有熄灭,这都是小部分反抗的人心有不甘,或者趁乱发财的人干的。

    当大火吞噬了快半个开封城时,天雷滚滚,大雨倾盆而下。

    全城军民一齐欢呼。

    有老学究见此后断言,明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遇难成祥当有天命!

    应和者无数。

    一夜的大雨浇灭了大火,明教中枢于克城第二日进入了已成半个废墟的开封城。

    战后的安抚、赈济、执法工作把军机处忙得不可开交,范遥也回来帮忙。

    如此又过了两日,范遥突然扔下了笔,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说道:“我经历这几年的血战积累,在前日总攻开封后终有所得,现在欲闭关冲击先天。”

    说罢,他推开临时值房走了出去。

    杨逍看着气势凝重的范遥,心里一片苦涩。当年并称明教逍遥二仙的范遥已经要进阶先天,而稍微走在前面的自己却一点也没有头绪。

    想到这里,他放下了手中案卷,心里生起了阵阵乏味之情。

    李江愣了愣,连忙也扔下了笔,追着出去,边跑边说道:“老范,先不要忙。进阶凶险,我得帮你护持。”

    走出十几米远的范遥停了下来,转过身目含感动之色,他知道有李江这个大高手看护,冲关之时当无虞也。

    但是,李江真是这样想的吗?

第349章 明教巨变

    开封府,军机处占了一处官署办公。

    教主张无忌,各位军机大员以及军机章京的生活区也在里面。

    自从五日前,军机值房包括章京办公区里的人在处理公务时,都呈现出漫不经心的状态。

    特别是童德荣,过两个时辰就会去一趟后院。

    每当他回来时,其他章京就会围上来看他的脸色,只要他摇头,众人都会大失所望。

    其间,值房内杨逍首辅也召问过童德荣,详细问起他去后院时的见闻。

    童德荣面对杨逍不敢摆架子,老老实实地回答:“首辅,大门紧闭,一如之前。”

    通常听到这个回答,杨逍都会叹一口气。

    这天下午,又到了童德荣探视的时间,他放下公文摇头晃脑地走了。

    童德荣边走边想:照理说以恩辅的武功,没道理这么多天都还没有出来啊?难道……

    他悚然一惊,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可能,会不会范军机冲关失败,恩辅正在给他疗伤,所以时间才拖了这么久?

    童德荣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心里祈祷着,范军机你必须成功啊!恩辅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帮你,就是要在军机处里得到你的支持,你可不能让他心血白费了。

    他以小人度君子之心不断揣测着李江的用意,很快就踱到了后院一个月亮门前。

    正当他想扒门缝时,月亮门倏地打开了,李江和范遥说说笑笑地走了出来。

    童德荣“嗷”了一声,像中箭的兔子似的转身就跑。

    李江看着他跌跌撞撞的背影,失笑道:“老范,你看把我们这个大章京给吓的,哪儿还有一点稳重的样子!”

    范遥满面红光,说道:“他不过是回去报信罢了,次辅不必苛责。”

    “哦,老范你觉得德荣还成?”李江惊奇道。

    范遥认真点头道:“次辅选的人肯定没错,我很看好他。”

    “老范,多谢你的理解。”李江感动了,双手提起,握着范遥粗砺的大手左右摇晃,满含期望地说道:“老范,以后的工作还需要你的大力支持啊!”

    范遥郑重点头,承诺道:“次辅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好啊,好啊!”李江重重地拍了拍范遥手背,携着他的手走向前院。

    两人还未到前院,就见杨逍、韦一笑带着一波人出现在了路上。

    杨逍大踏步走到两人身前,拿眼仔细打量着范遥,嘴唇颤动半响却说不出话来。

    韦一笑没有他那么激动,先开口道:“老范,你成功了?”

    范遥含笑点头。

    “哇!哦!呀!”两人身后响起一片欢呼声。

    韦一笑惊喜道:“好,我明教又多出一个先天高手!”

    杨逍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也回过了神,一手抓住范遥的胳膊,一手大力拍打范遥的肩膀,眼里有泪光闪动,喃喃道:“好兄弟啊好兄弟,苦尽甘来厚积薄发,哥哥恭喜你了。”

    范遥反手抓住杨逍胳膊,真诚道:“杨大哥,你只要专心致志,早就成功了。哪里还轮得到你来恭喜我?”

    杨逍苦笑道:“好弟弟,明教现在摊子铺得这么大,各处事务繁多,我哪儿还静得下心来!”

    范遥神色一动,说了句“杨大哥,我有办法,晚上去你那儿商量。”

    杨逍呆了呆,狐疑般点了下头。

    众人都恭贺过后,又拥簇着范遥向前院而去。

    刚到军机值房,听到消息的张无忌和谢逊也来了。

    张无忌是真高兴,谢逊则有点唏嘘,感叹着岁月易老。

    接下来,众人又热闹了一会儿。

    当晚,明教中枢大开宴席,除了明教高层及各都统堂主,还邀请了各大门派代表一起庆祝。

    明教邀请自己人庆祝是应有之意,而邀请各大门派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无非是夸耀武功,起到震慑作用。

    六大派也确实被震慑了,纷纷由掌门亲自出席,还备上了丰厚的礼物。他们不得不小心,小林千年底不过才三个先天高手,明教现在也有了。

    最关键的是,小林三个高手均已垂垂老矣,而明教三个高手却正当壮年、如日中天,就是其中年龄最大的范遥也不过才四旬多点,而别外两个妖孽,张无忌二十多,李江看不出来,仅看面相大概也超不过三十?

    酒宴之后,范遥应约来到杨逍房间,两兄弟说起了私密话。

    范遥先介绍了自己冲关时的九死一生,然后大力赞扬了李江的出手相助。最后总结道:“没有李顾问不惜耗费功力的护持,兄弟必定陨落于心魔当中,哪里还有现在的风光!”

    杨逍不禁咋舌,以范遥的深厚积累都差点失败,自己岂不是更没有希望。

    范遥安慰道:“没关系,李顾问功力高深,即使冲关不成功也能保你无事。现在哥哥还是应该先把内力提升上来。”

    杨逍想到了下午范遥的话,急忙问道:“好兄弟,你下午说你有办法帮我提升功力?”

    范遥点点头,说道:“是!不过首先你不能再像现在这么忙了,必须多花点时间练功;然后我帮你去求李顾问要点聚气丹,这是他师门重宝,对内力增益有巨大作用。”

    杨逍思忖良久,说道:“找李顾问求药我也能办到,相信我在他那儿还是有点面子的。就是这事务……”

    范遥打断道:“杨大哥,功进先天能提高寿命几十年,你看张真人现在过了百岁依然逍遥。听说不悔有了身孕,你难道不想多活些日子,带带外孙吗?何必因为一时权利而失去天伦之乐!”

    寿命问题终于打动了杨逍,他提议道:“我倒不是舍不得权利,就是我能交给谁呢?要不,你别带兵了,回军机处接我的位置。”

    范遥连连摆手道:“这怎么行?我们怎能越过李顾问私相授受首辅之位。何况,我也喜欢沙场厮杀。”

    杨逍默然,好一会儿后说道:“李顾问资历太浅,入明教不过几年。凭着教主信任才做了次辅,恐怕不能服众。”

    范遥质问道:“李顾问能力不行吗?”

    杨逍道:“堪称当代邓禹。”

    范遥追问:“那你还犹豫什么?”

    杨逍道:“众人或非议之。”

    “教主同意,我们不反对就行。”范遥来了个一锤定音。

    杨逍长叹道:“老弟,让我再想想吧……”

    隔了两日,当明教众人才从范遥进阶先天的高兴中走出来时,又听闻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大消息。

    明教首辅杨逍辞去首辅之位,退居次辅;

    次辅李江递进首辅;

    追认冷谦军机之位。

    (感谢书友“南宫一叶”投出的两张月票!我这个月都不会再烦你们求月票了。)

第350章 人才问题

    至正十四年的整个七月和八月,明教大军一直在河南境内攻城掠地。

    最南端打到南阳,与明教中部军区通过襄阳接上了头。

    最北端东出拿下兰考,防守黄河一线,未再越界。

    最东端止步于商丘,这里集结了一个重兵集团约十万人,由范遥带领随时准备进入河南江北行省,也就是后来的安徽部分。

    最西端不用管了,本已和陕西交界,由陕西新训军前来接收即可。

    七月初,新任首辅李江发出招兵令。

    招兵令要求,对一切民族平等,只要认同明教再造新乾坤的理念、盼望和平的人都可以在经过整训后加入明军。

    此令一出,明教控制地盘中的少民、色目人,以及投降的元兵们纷纷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好多人虽然不愿意为明教卖命,但也清楚自己的命算是保下来了。

    当然也有很多只会当兵打仗而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只管吃粮哪管为谁打仗,于是把原来的衣服一脱进了明教的新兵营。

    短短一个月时间,明教在河南就招了将近二十万人。这还是古代通信不便,正令传达不远的缘故。

    据军机处估计,再过两月,当山西、陕西也收到命令后,明教中枢军将突破百万。

    八月初一,李江的第二把火烧起来了,他发出第二份正令,《广求天下贤士令》。

    在正令中,他号召汉人士子们挺身而出,加入明教。为推翻暴正,建立大同社会尽自已的一份力。

    此令由快马送至明教控制地区,包括江南几省。

    消息传出后,各地士人纷至沓来。

    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士人想过要加入明教,现在又出现了井喷呢?

    这是因为以前的明教是个紧密的教会组织。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出明教已成了大势,但是要加入明教的前提就是必须改变信仰,只这一点就挡住了九成九的士人。

    士人们通常不信鬼神、只敬祖宗,抑或信佛、信道都有,但明教不行。明教几百年来均是以邪教的面目出现,涉及道统之争就是你死我亡。因此没有人愿意被祖宗、同门、家人、朋友戳着脊梁骨卖身求进。

    也只有类似于童德荣这种活不下去的“士人”才会不管不顾地投入明教的怀抱。

    现在好了,李江首辅的正令上说的清楚明白:无论出身只论才能,不强求改变信仰,只要你愿意反抗暴正,兢兢业业的工作,明教就不吝高位以酬。

    读书人的消息一般来说都比较灵通的,没到九月,开封就来了上千个士子。

    明教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之中。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安排得了?再说了一个个都看起来人五人六、出口成章的,令负责初选的军机章京处所有人头都大了三圈。

    李江嫌章京办公室离军机值房太近,成天吵吵闹闹的好像一处菜市场,故而下令童德荣另找地点接待。

    童德荣不敢怠慢,这些人都是听了首辅正令请来的大爷,对他们的处理,关系到首辅正令的推行。

    所以他找了处好地点孔庙,把这些人通通塞了进去。

    士人们这下没意见了。毕竟大多都是读至圣先师的书长大的,在他老人家的庙中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军机处清静了,可童德荣却坐蜡了。

    就他肚子里那点可怜的知识怎么能够考人?

    孔庙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怪异的场景:童德荣端坐堂上刚问了一两个问题,然后就被堂下的士人滔滔不绝的声音给打断了。童德荣偶有不同意见,立马会被人披的体无完肤、无地自容。

    童德荣最先是气得想甩手不干,可是残存的理智马上阻止了他。

    他十分清楚李江派自己来选拔人才的意义。第一,信任自己,这没什么说的,我乃首辅门下走狗我骄傲。第二,替首辅笼络士人人心,他们以后可看做首辅一派。第三,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让人滥竽充数。

    童德荣带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壮烈之情,任由口水喷一脸也不生气,等人喷完了把脸一抹,还要关心问道:“说口渴了吧?要不再给你添点茶?”

    他如此的好态度,让士子们尽展所学,从盘古开天可以说到长生天,从三坟五典可以说到四书五经。

    士子们高兴了,却不可避免带来了时间上的低效率。八月底,他仅初选了五个人。

    童德荣月底盘点大吃一惊,拍着大腿懊丧无比,这不是给恩辅耽误事儿吗!过两天九月十五,恩辅过问工作进度我可怎么交待?

    童德荣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内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他没办法,咬着牙豁出去了,决定实话实说。

    他跟随李江最久,摸清了李江对下属的要求:不求你有多大本事,但只求你一个“诚”字!办事办错了只要你不推诿不遮掩,一般都是骂几句就算了,否则,呵呵。童德荣不敢想,反正前面有两个章京发往了军前效力,现在活没活着童德荣就不知道了。

    当他火急火燎求见李江,把情况这么一说后,果然不出他预料,李江并没有惩罚他,更稀奇的还没骂他,而是皱眉沉吟。

    半响后,李江说道:“德荣,此事不能怪你,是我没有考虑周到。你是个事务性人才,和那此书生去耍嘴皮子岂不是本末倒置?”

    士为知己者死!这一番话直击童德荣心灵,他当场眼泪就下来了,哽咽道:“多谢首辅体谅,我办事不利,请您收回前命。”

    李江摆摆手,安慰道:“德荣,你办事我是放心的,你也放下心,我不会临阵换将。”

    “我……我……”童德荣涕泪无言,膝盖一软就要上来抱大腿。

    可他那点武功怎能纠缠先天高手,李江脚下真气一涌,突然闪现于办公桌后,正色道:“停,德荣。我给你支个招,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童德荣立刻停住了膝行,站起身来抹掉眼泪道;“什么招?”

    “考试”李江一脸神秘道。

    童德荣愣了愣,说道:“科举考试?谁出题啊?他们的答案我都看不懂怎么取才?首辅啊,别逗我了,您老请再想个办法。”说着他膝盖发软,又要跪地抹泪。

    李江厉喝道:“给我起来。你是猪脑子吗?谁叫你考四书五经啦?就考策论、时事!”

    “呃,好像是个好方法。”童德荣膝盖半弯,再也跪不下去了。

第351章 抡才大典

    童德荣回了孔庙,行事与以前大相径庭。

    他不失礼貌地淡笑着推离了那些凑上来要和他辩论的士人,一头扎进了房间闭门谢客。

    他三天三夜没有出过房门,就连饮食都是明兵送进去的。

    三日后,在士人们越发感觉蹊跷时,他红着眼睛精神抖擞地出了房门。

    有人注意到,他首先唤过了一名明兵,递过一卷纸面色郑重地在交待着什么。

    接下来,他走向了大殿。

    好奇的人遂跟了上去,看他究竟要做什么。

    童德荣来到大殿外,亲自把着钟捶,敲响了大钟。

    “哦”尾随的人们清楚了,他这是在召集人群,好似要宣布什么。

    一刻钟后,除了出外游山玩水的士人外,留下的人都集中到了主殿之外广场上。

    童德荣看着下面摩肩接踵的士人们,意气风发地一笑,咳嗽两声清了清喉咙,再运起自身那点可怜的内功聚于喉部,声震全场。

    “奉明教军机处令,拟于本月十八日召开抡才大典,经考试合格后可入明教人才后备班。”

    广场上立刻响起了一阵“嗡嗡”声。

    此时的士子并不都是死读书的弱鸡,还是有人会武功的。于是也有人声震全场,问道:“那不还是科举吗?”

    士人们纷纷点头。

    他们中间有参加过今年三月元廷科举的,也有没参加过的。没参加过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可能不想为蒙人效力;二个是他们不是“德才兼备”的人,出身不好或者钱没到位,总之没有人推荐,亦就没有科举的资格。

    但是甭管参没参加过的,都知道科举会考什么。

    元廷科举对汉人、南人分三场。

    第一场明经、经义二问,不出四书五经。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各一道。

    第三场策,经史时务内出题。

    三场均过后,才有资格选官。

    所以人群们讨论来讨论去,都认为只要明教想做正统,必不出此类窠臼。

    童德荣等他们吵闹了一会儿后,才着颌下短须继续声压全场:“不是科举,我们明教是公务员资格考试!”

    “切,以为换个名字就不是科举啦?还不是考以前那一套!”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童德荣微微一笑,再次了把胡子,说道:“这却是不同。我们只考两类题,申论和行测。”

    “何为申论、行测?”士人们重视了起来。

    童德荣解释道:“很简单。申论就是我们给定一部分内容由你们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行测就更简单了,考考大家在生活、读书和处事中通过积累而形成的能力。具体的解读,我已令属下张贴于大门墙侧,你们可以去看看。”

    能到这里来的大部分人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因而童德荣话音一落,广场上的人跑了一大半。

    仅有几十人悠哉悠哉,不慌不忙地往外踱步。

    童德荣深深看了他们几眼,力争把他们全记住、重点关注。这些人里面要不就是胸有成竹,是个大材;要不就是装潇洒其实是个草包。

    不多时,文庙大门一侧已围得是人山人海,不仅士子们看,路人们也被吸引了过来。

    不停有人拉着身边人问:“怎么啦?出了什么事儿?”

    “你不知道自己看吗?”

    “不识字,你给讲讲。”

    “我也不识字!”

    “噗嗤,不识字你俩挤个蛋。让让,本公子进去看看。”一个白衣公子嘲笑着挤了进去。

    “我干他老木,真想打死他。”

    “别别,你没看这里好多都是戴头巾的吗?我们惹不起。”

    ……

    布告并不长,众多士子只瞧一遍就明白了上面的意思。果真和那不学无术的童章京说的一样,很简单嘛。

    士子们逐渐散去,留下一头雾水的吃瓜群众们。

    终有人拉下面皮求恳士子问明了原因。

    哦,原来如此。吃瓜群众们恍然大悟,原来真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是明教在开科取士。

    吃瓜群众们虽然不懂那些什么论啊测的,但是他们脑里都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只有朝廷才会开科取士!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改朝换代了,自己人明教要坐了江山!我们成了新朝的人。

    身份的转变,让吃瓜群众们放下了担心,挺起了胸膛。他们此前还时时担心,明教会不会捞了一把就走,不再管当地人的死活?

    如今可好,我们都成了新朝治下子民,哪有自家的皇帝不管自家人的呢?

    这个消息如旋风一般传遍了全城,再以超音速向各地扩散。

    看完布告的士子们也放了心,见考试这么简单,连四书五经都不考了,遂各自呼朋唤友,趁着还有两天时间一起去寻幽访胜,培养感情。

    在他们看来,明教这就是在走过场,以他们现在缺人的程度,恐怕这一千多人都会留下来。那么大家以后都是同事,提前结交,先结个善缘总不会错。

    两日后,明教“公务员资格考试”如期在孔庙举行。

    一脸轻松准备走过场的士子们打开试卷,齐齐傻眼。

    只见第一道行测题是:某甲和某乙交流近斯各自的活动,某甲说:“我外出游玩,外出七天。这七天的日期数之和是九十八,请问,我是某日出去的?

    再看下面:把五棵高矮不同的小树种于花园一侧,正中间种最高的,两边都由高到矮种植,共有几种不同的种法?

    此类题几十道,全部人头皮发麻。有人扔掉他们,看另一张卷子上的申论,心想申论同策论差不多,这总可以答上了吧!

    一眼之下,他们不约而同的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错了,但抬头左右看看都在揉眼睛,他们心情顿时坠入谷底。

    有人满头大汗的再次读题:“建设法治国家”。

    《书.武城》:“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治天下。”

    《战国策.齐策五》:“当是时,秦王垂拱授西河之外,而不德魏王。”

    《文选》卷四七王褒(子渊)《圣主得贤臣颂》:“雍雍垂拱,永永万年。”

    从此三条古语中分析,帝王是放权于下依法而治好,还是出口成宪一人而掌天下权柄好?请说明其中的利与弊?帝王有贤有不肖,能否修法限制帝王的权力,请予以证明此事的可能性。

    全场人面色煞白,明教军机处想干什么?

    哪怕诗书人心里都这样想,你也不能直接写出来问出来啊!

    这可怎么答?

第352章 沧海有遗珠

    日落后,孔庙广场上的考试完毕。

    除去咆哮考场、弃笔不考的几十人,监考人员一共收上来998份卷子。

    临时抽调的监考人员是一个明军千户官,他命手下将卷子封入了铜柜。

    此后又令手下将铜柜抬入后院一座偏殿中,童德荣和五个军机章京正等在殿内。

    待铜柜送进去后,千户亲自关上了殿门,然后一挥手,上百兵丁将偏殿团团围了起来。

    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三日内不放任何人进出,即使是送饭也必须由守卫人员办理。

    这些都是李江手下亲卫成员,执行命令起来一丝不苟。

    大殿内,童德荣正了正衣冠,严肃道:“各位,请牢记首辅之前吩咐,秉持公心为明教选出人才。如有徇私,自有军法治你!”

    说罢他冷冷逼视五人,五人一起点头凛遵。

    “开始吧!”童德荣搓着手吩咐道。

    立时站出两人各持一把钥匙,打开了铜柜上下的两把锁。

    柜子门正中尚有一把大锁未开,两人又看向了童德荣。

    童德荣郑重从怀中摸出一把钥匙,神圣地捅开了大锁。

    开锁后,童德荣没有立即打开柜门,而是回身再次说道:“外面的士子与我们两不相知,因此首辅便没有要求卷子糊名。但是我却知道,最近你们都参加过好些士子的宴请或者文会。”

    几人慌忙解释,童德荣大手下划道:“以前的就算了,既往不咎。希望你们把这些全部忘掉,秉持一颗公心。我还要提醒你们的是,除了被点中的卷子,黜落的卷子首辅也会看,更别说后面还会开班,是龙是虫他藏不了。谁取的谁,一眼便知。”

    五人心里一个激灵,抱拳应承下来。

    童德荣这才满意地点头,让开了身后的铜柜。

    五人战战兢兢地各自上前捧出了一叠卷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开始批阅。

    行测题是有标准答案的,他们只须对着答案给分就行。

    总分一百分,虽然他们不理解首辅为什么要定个分数,而且还恰恰是一百分,但没有人敢有异议。

    其实能做手脚的就是第二部份:申论。这毕竟是主观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分数也较多,50分。

    可是经过前番童德荣的警告,没人敢有什么小心思了,遂按照事先的安排将申论答案分为三类。

    一类为反对限制皇权的,此类最多,好像不喷几句就枉读了半辈子的书,枉受了半辈子忠君爱国的教育。

    一类是模棱两可的,或者干脆是交白卷的。嗯,童德荣认为,交白卷也表明了态度,属于可以教导走上正路的潜在人群。

    一类就是主张限制皇权的,不管什么理由要重点关注。

    两日后,结果出来了,总分100分以上榜上有名,一共107人。

    六大章京阅卷是比较粗狂的。行测够80分的就算过,然后看申论。

    反对者0分;中立、白卷者20分;支持者通通40分,管你写得好不好,只要语句通顺即可。

    当晚,结果和试卷送到军机处,李江邀请杨逍一起审核。

    张无忌没兴趣,正在练功谈恋爱。韦一笑看不懂懒得理。至于谢逊,他是盲人看不见。

    李江大略看了看,童德荣六人是用了心的,基本没有错误。

    令他惊喜的是,他在其中看到了三个历史留名的大人物,李善长、刘基和宋濂。

    三人代表着三种正治见解。

    李善长支持限制皇权,得分130,意味着他行测拿了90分,确实是个人才。

    刘基行测更牛,98分,只错了一道题,但他总分低于李善长,只有118分。因为他申论交了白卷。

    宋濂属于强烈反对者,行测92分,申论0分,被黜落。

    看着这张把军机处批成篡位反叛却又文采飞扬的卷子,李江沉吟着有点舍不得。

    想了想,李江把卷递给了一旁正看得专心的杨逍。

    杨逍接过瞟了两眼,嫌弃着递了回来,说道:“这种腐儒之见,还是不要污了我的眼睛!”

    没错,杨逍倒入了李江一边,为了先天亦为了权力。

    李江有聚气丹能快速增加实力,而且李江还承诺了帮助护持冲关,光这一点杨逍就不能拒绝。

    而关于权力这方面,其实杨逍很早就从李江的行事上发现了端倪。军机处的议事规则张无忌不了解,杨逍这个独自与四法王五散人斗了十几年的人会不了解吗?

    明教大政归于军机处,由军机处集体议定上报教主,教主可批复同意亦可发回重议。

    这里面还有教主什么事儿?哦,他可以打回决议。但是他没有了提议权,没有了否决权!

    军机处就是吃果果地削弱教主权力的机构。

    杨逍当时基于对自己也有利的原因,并没有发声反对,此时加入李江阵营更不会反对。更加之,李江说了他当不了几年首辅,最终这副重担仍然是要还给杨逍的。

    因此杨逍的心态变了,此时一见宋濂的文章如见狗屎臭不可闻。

    李江笑呵呵接过卷子,说道:“老杨,此子虽然文章立意不好,但仅从其字里行间里能够看出,这是一个正直忠厚的人,可酌情任用。”

    杨逍点点头道:“嗯,你是首辅你拿主意。”

    “老杨,别摞挑子!我经验不足尚需你的提点,但凡是你的意见我都会重视,以后该说就说别有顾虑。”

    李江一边埋怨着一边提笔在宋濂的卷子上写了个“取”字。

    杨逍看着他优雅的动作,暗里撇嘴,我信你才怪!

    第三日,孔庙大门外另一边墙上张贴上了红榜,上面以金字录有108人的名字。

    李善长高居榜首,刘基59名,宋濂108名。

    这时留在孔庙看榜的人已经很少了。

    大多数士子均已返乡。他们都有自知之明,知道明教和自己不是一路人,而且还有一层顾虑,自己在卷子上大骂明教出卷人有二心,谁知道会不会因言获罪被秋后算账?

    这些人中就包括宋濂。

    当发榜后七日,明教后备干部开班报名时,童德荣发现少了一人,一检查,宋濂没来。

    童德荣吓得魂飞魄散,大骂自己糊涂大意,恩辅特意从黜落试卷中简拔出来的人怎么能掉以轻心!

    他不敢隐瞒,飞报李江。李江愣了愣,斥责了他几句,说他对新进人员关心不够,中榜之时就是自己的兄弟了,为什么要放任自流?

    童德荣也很委屈,谁特娘地想得到中榜的人不是欢天喜地等着入职,而是跑了呢?

    李江罚了他一月薪俸,立即调来亲卫队,下令四出搜索,务必找到宋濂给带回来。

    要不是李江现在位置还没坐稳当,说不定他还会效仿先贤来个“月下追韩信”。

第353章 挺进山东

    宋濂在十日后被亲卫队“请”了回来。

    通过亲卫的禀报,李江得知了他走人的原因。

    他并不是怕死,而是自知考中无望,因而考完后隔日就离开了开封,一路向西游山玩水去了。

    据他给亲卫头目“透露”的消息,他是想去山西陕西看看,这怀有二心号称要效仿周召共和的李首辅,他的治下究竟如何?

    李江来了兴趣,问汇报人道:“然后呢?他有什么看法?”

    亲卫小小尴尬了下,嗫嚅道:“他没说……不过,呃,下属猜测他没去什么地方。他到了洛阳后一直在眠花宿柳,我们在青……里面找到他时,他还残酒未消……”

    “哦?呵呵,年少轻狂、才子风流,可以理解。”李江失笑摇头。

    唏嘘间,李江走神了,他想起了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好多年前,他不至一次想过要去考察失足妇女的生存状况,可一次都没能成行,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因为那个原因,每次下定决心要去时总会阴差阳错地错过。

    亲卫保持着抱拳躬身的姿势,一直没听到李江叫起,纳闷间抬眼偷瞧了一眼,只见首辅抬头望天,嘴角挂着一丝……银笑,好似在回忆着什么。

    亲卫的身体不自然地抖动了两下。

    在李江的山寨神念里,没有人可以在十米内瞒过他!

    再微小的动作也惊醒了李江,他佯装咳嗽了一声,说道:“好了,我知道了。你将人送去后备班,交给童德荣,他会处理的。”

    亲卫应命退下。

    至正十四年十月初一,明教后备班正式开课。场地还是孔庙,只是多挂了个牌子,“明教公务员培训学校”。

    “公务员”“培训”为新词,不过词义浅显直白,对于108个人尖子来说望之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根本不需要班主任童德荣专门讲解。

    非但如此,很多学员还给童德荣提出了意见:这学校名也太土太白了,完全体现不出高档、大气、神秘、威严的感觉,应改为“太学”“国子监”,至不济弄个“官学”也好么。

    童德荣一句话给他们打了回去,“这是首辅亲笔!”

    一群人噤若寒蝉。

    开班仪式上,学校首任校长李大首辅于日理万机中拔冗出席。

    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李首辅做了《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展望未来做横梁之材》的讲话。

    学员代表李善长随后上台,宣读《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的誓言。

    此后,李首辅亲切接见了每一位学员,详细询问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所遇到的各种情况。

    接见完毕后,李首辅做了重要的指示,他要求学校不仅要关心学员的学习,更要做好学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要让学员们心无旁骛,早日学成毕业为推翻暴元贡献力量。

    在学员的一片欢呼中,班主任童德荣表示,校方一定会牢记首辅指示,会后立即研究后勤保障问题,争取尽快落到实处,请首辅放心,也请学员监督云云。

    最后,在全校师生依依不舍的相送中,李首辅登……安步当车离去。

    时间缓缓而过,至正十四年过去了,至正十五年来临。

    在正治民生上,明教已经完会消化了河南的地盘。虽然是军管,但可以预料到等后备班一毕业,这些地方将会回归正常。

    在军事上的成果更为显著。

    首先,明教中枢直接领导的兵力已达百万。

    其次,朱元璋奉令运动到河南江北行省(安徽)北部,与范遥接上了头,归于范遥麾下。

    第三,中部军区盘踞湖广北部襄阳地区,与明教河南连成一片。

    至此,明教已经做好了下一场大战的各方面准备,就等李江一声令下,挺进山东。

    至正十五年二月,后备班毕业了。

    李江为了学员们专门开了军机会议,最终决定:新人不宜一时拔擢高位,应从基层做起。

    调令下达后备班:

    征调积极分子、班长、考核甲等生李善长入后勤部,任粮食划拨厅副厅长。

    征调甲等生刘基入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赞画处任二级赞画,授卫镇抚军衔(副厅级)。

    征调甲等生宋濂任宣传部北方局副局长(副厅级)。

    其余乙等生、丙等生授三省各地正处级县令,副处级县丞。

    安排完所有人员,明教的战争机器开动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李善长一上任就处于了水深火热之中。大军未行,粮草先行,因此他的工作很重要,不但要催促各地上缴的粮食,还要计算各军的人数,安排调拨。

    三月一日,天气转暖。李江发出解放山东、安徽的军令。

    三月五日,快马送达军令至商丘范遥处。

    十一日,范遥率军进入安徽,与等在亳州的朱元璋汇合,南下攻击阜阳。他们的目标是进抵淮河北线,沿河向东扫荡,过洪泽湖直至元廷设在淮安的重兵集团右翼。

    十五日,明教中枢离开开封,一路往东,三日后进入兰考。

    在兰考,三十万大军已陆续集结。张无忌擂鼓聚师,登坛拜将,授李江大将军总领明教各路军马。

    李江随后登台,以大将军兼近卫军统帅名义发布军令:兵进山东。

    台下手臂如林,山呼海啸:“驱除鞑虏,解放山东!”

    元廷方面,他们虽然将重兵集于江南,但在山东也布置了二十余万大军防守,这个大都南大门他们不敢丢。

    明军一路血战,遇城拔城,连克荷泽、济宁、泰安,进抵济南南面。

    元廷终于慌了,明教再特么拿下济南,黄河以南可就失控了,淮安的军团也就成了孤军。不得已之下,他们集中了大都最后的卫戍部队,连大汗亲军都派出了出来,一共十万人紧急渡河支援济南。

    不过李江没有给他们机会,抢先一天以“天雷滚滚”法拿下济南,又分兵沿黄河向东直至入海口,彻底将十万援军堵在了黄河北侧。

    援军们望河兴叹,大都更是一日三惊。他们生怕明教大军趁机过河,进入河北大地,这里一马平川大都危矣!

    就这么提心吊胆过了好几日,前方传来消息让大都的贵人们松了一口气。

    明军仅派人防守黄河几个渡口,然后大军掉头反而向南扑去。

    除了元帝因解除了威胁仍然醉生梦生之外,大都的很多人都意识到,大元的淮河军团完了,他们腹背受敌,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淮河接近百万的元军一完,大元也就完了!

    (感谢书友“方格子de灵魂”投出的两张月票!)

第354章 短兵相接

    至正十五年五月,明教中枢军进入河南江北行省东部,也就是如今的苏北地区。

    在淮安的元军当然知道后背来人了,连忙分兵二十万北上拒敌。

    这些都是元廷真正的战兵,明教遇上了硬骨头。

    明教大多为步兵,对着元军骑兵占有先天上的劣势。

    但是架不住明教有科研人士开黑,烈火军在第一次战斗中大发异彩。

    烈火军经过河南渡过之战后,已成功量产出火箭。

    当然此“火箭”不是后来的东风牌,就是字面意思,放火的箭。

    具体做法是在箭杆上加挂容器,一般为长条形尖型陶罐,以符合“空气动力学”,这是首辅说的词。匠人们试过后,果然有很大作用,它解决了火箭在飞行时乱飞和摇摇欲坠的问题。

    发射方法是用强弩射出,可达百步之外。

    另外,烈火军还有秘密武器。

    他们根据首辅的大致形容,成功研发了酒杯粗的“炮”,前细后粗,中有底坐可转动角度,抛射或平射炮内铁籽,以火药击发,杀伤范围可达一百五十步。

    这种炮被首辅命名“虎蹲炮”。

    匠人们对首辅的命名一头雾水,就这小小的身子,和老虎差得太远了吧?叫个“腾蛇炮”还比较形象。

    明教现在有钱、有人,火箭弩车、虎蹲炮各三百门在阵前一字排开。

    元兵为骑兵,擅使骑弓,但至少要抵进一百米内射击。

    于是他们遭到了当头一棒,明教火箭的距离是一百步,大概一百五十米,炮就更远了,两百多米。

    当他们冲进一百米时,挨了三轮箭,二轮炮,瞬间就削去了上千人。

    这其中取得最大战果的是虎蹲炮,它是散射,天女散花似的,一门炮能打出一个宽达十米的扇形。

    而火箭虽然杀伤力不大,但更关键。它们成功打出了一条火线,分割了元兵冲锋阵型。

    几千人被隔于火线之前,暴露在明教阵前。

    接下来就是屠杀了,全军放箭,这两三千人身中几万支箭,就算有灵活的冲进明军,也架不住后面严阵以待的长枪兵。

    这波人干完,明军大鼓声起,缓缓向前。

    再接近一百多步时,明军又把刚才那一套再来一遍。

    就这么切香肠似的,一截一截地切,元军几万人没了!

    元军首领一看不行,鸣金收兵,元兵有序退了回去。

    明军没办法追击,一是因为元兵阵形未散,尚有战力,二是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此战,明军半热兵器对上全冷兵器元军取得了野战大胜。

    李江下令扎营,他不得不如此,此次大战,火弩和虎蹲炮打废三成,质量极其堪忧。

    歇息两日,主要是修理箭炮后,明军再次南下。

    未行一日,元兵又堵在了前方。

    这回他们学精明了,大部份马匹后加挂了一个大皮囊,听着那晃当的声音,应该是水。

    李江暗笑,天真!汽油是你们用水烧得灭的?

    果然,元军再一次吞下苦果。

    火箭烧起火线后,元兵纷纷取下水囊浇水希望灭火,哪知油比水轻,浮上水面后与空气接触面更大,火势更旺。

    此举不但没救了前面被分割的元兵,反而还烧死了好多浇水之人。

    一片烟熏火燎之后,元兵抛下几千人的尸体又跑了。

    就这样,明军节节胜利,元兵节节抵抗,两军一路纠缠到了宿迁。

    在宿迁城外十余里处,两军再次大战,这回结果与前相反,明军差点蹦飞了大牙。

    元军在数次的火攻下总结出了方法,战马后不挂水囊了改挂土框。

    当明军又来老一套时,战场上沙土飞扬,好似一个几十万人会战的大建筑工地,火被扑灭了。

    元军士气大涨,乘机冲锋,在付出上千人的损失后,他们顶着葡萄弹冲入了明军阵中。

    两军终于短兵相接。

    明军虽然站得稳,但终究抵不过万马奔腾所挟冲力,阵型转眼大乱。眼看着就要崩溃之时,李江带亲卫队出动了,不但他,连张无忌都出动了,六大派高手也被迫出动了。

    一千多个武林高手死死抗住随后的冲击。

    李江刀剑通通不用,捡起了一个明兵的长枪,他没时间看人的破绽了,只以满含真气的长枪见人就戳,真气附加之后,长枪没有任何元兵能够挡得下来,一捅就死。

    这番血战杀得是日月无光、天地变色、血流成河,明军虽猝不及防但在武林高手的拼命阻拦下,终于止住了颓势,稳住了阵形。

    大战一天下来,明元两军两败俱伤。元兵抛下上万具尸体,明军更惨点,死一万余,伤近两万。

    两军收兵后,开始各自舔舐伤口。

    元军退回宿迁城,李江则选了处地势高处扎下了营头。他也怕元兵前来冲营,地方高点至少能缓解下马匹的冲力。

    战后明军伤兵营一片繁忙,李江在这里遇到了张无忌。

    张无忌放下手中工作,拉着李江走到无人角落,说道:“李大哥,我们在河南缴获了几万马匹,为什么不组建骑兵呢?如果……如果我们能有骑兵,我们的兄弟就不会……不会死这么多。”

    说着说着,他的眼眶变红竟怔怔落下泪来。

    李江心里也很悲痛,长叹道:“无忌,我们招的兵都是种地的出生,骑马怎么能比得上在马背上长大的蒙人?要训练他们达到今日蒙人的程度,没有几年时间根本不行。”

    张无忌问道:“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李江摇头道:“这是我的失误。我过于依赖火箭和虎蹲炮了,一直想着早日鼎定中原,等日后追亡逐北时再训练骑兵也不迟,哪知现在……”

    旋即他咬牙道:“不过,我们这些练武的身体协调能力很好,可以组织一千余骑兵,先起个骚扰作用,然后再着手训练更多的骑兵。我立即发令,让洛阳把更多的马送来。”

    张无忌拍手道:“李大哥,我要加入骑兵。”

    李江赶紧摆手道:“不行,你是教主怎能亲自上阵。”

    张无忌奇怪道:“今天我不是也上阵了吗?”

    “哪是没有办法了,是我没有保护好你!千金之子还不坐垂堂呢,你以后就和峨嵋呆一块,医治伤兵。”李江斩钉截铁的说道。

    张无忌感动之下,扭捏道:“老让我和女人呆一起,会让别人笑话的。”

    李江把脸一正,严肃道:“无忌兄弟,看来你还没有认识到医治伤兵对我们明教的意义。我来告诉你,这是对我们士气的巨大提升。你想想,士兵在作战时想到受伤后能有人管,不会一伤就死,他们会是什么心态?”

    张无忌沉默良久,点头道:“我明白了,李大哥。”

第355章 明教耍赖了

    江苏六月的天气,酷热难耐。

    特别是温度高了水汽蒸腾云遮雾绕,让几乎由北方汉子组成的明军非常地不适应。

    军营内中暑的明兵越来越多。李江看着这一天天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无比揪心。他知道再耽误下去会严重影响明军的战斗力。

    可他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攻城已十几日了,元兵依然守得稳稳当当。

    不管是明战、夜战、地道战,元兵都有相应的办法。

    火箭也没有建功,元兵早就在城内备好了沙土,随时准备灭火。

    直到有一天,张无忌找来了,他郑重提醒李江,不能把三十万人总拘在一处,不然引起疫病后果不堪设想。

    李江转着圈,考虑着分兵的利弊。

    宿迁城内尚有十五万左右的元兵,己方除去伤员可以作战的有二十二万人。表面上看起来兵力领先,但这些大部份是新兵。如果分兵转掠,极有可能被一一击破。

    而且中军大营留多少人合适?兵太少被元兵一个冲锋就可打败,兵多了,那还分兵干嘛?

    李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心里一直拿不定主意。

    张无忌也跟着着急,可李江晃得他眼晕,于是他埋怨道:“李大哥,你别老转啊,转得我头都晕了!”

    “你晕了?”李江停下问道。

    “对啊,李大哥,心情急躁于事无补,你不如坐下来平心静气,说不定就会想出好办法了。”张无忌劝慰道。

    “哈哈”李江突然手一挥,眼睛发亮。

    “怎么了?”张无忌莫名其妙,不知道李江在笑什么。

    李江语气激动道:“无忌,我有办法了,你回去等我的消息!”

    张无忌“刷”一下站了起来,欣喜问道:“什么办法?”

    “天机不可泄露!”李江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

    “唉,你……”张无忌还要发问,却被李江笑着推了出来,说让他再等几天就会看到效果。

    张无忌半信半疑的走了。李江则返回了房间,拿出了他久违的战袍夜行衣。

    是的,这就是李江想出的主意:武侠的世界就应该用武侠的思维解决问题。

    他当然不是去搞刺杀,这基本没用,元军指挥层级简单分明,杀了他们的统领还会有另外的人接手。即便能引起一些混乱,但对于守城的部队来说,他们还有调整的时间。

    李江又不能把所有元兵军官全干了,那得花费多少时间?现在的明军等不了啦。

    他准备用另一个办法,这是从刚才张无忌喊头晕时临时想出来的。他要去“说服”元军指挥投降。

    于是,他的夜行衣派上了用场。

    当晚深夜,李江出动了。

    但是他想要摸进城非常的不容易。元军城墙上遍布火把,五米间隔就有一根,而且每几十米城墙还有突出的梭堡,两个梭堡的火把光芒就能照射到这段城墙,让夜袭者无所遁形,明教还为此而吃了好几次亏。

    可是再好的防守总有漏洞,火把的光亮只能防止大部队的偷袭,对于单人就没那么严密了。

    李江找了个两边火光的都照不到的地方,虽然只有一两米宽,但对于他来说足够了。

    这次李江没有用潇洒的轻功跳上去,而是老老实实地爬墙。

    城墙上亮如白昼,李江找了个元兵巡防的间隙有惊无险地溜了上去。

    进了城他也不能大意,元军知道明教有武功高手,所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可惜他们防不了开了挂的人,在李江的神念里……算了不吹了,反正他能提前绕开。

    元代的宿迁城并不大,李江花了半个小时就摸到了目标周围。

    为什么这么容易?因为这个将领还保持着蒙人的习俗,一片大圆帐明晃晃地耸立在城中。

    这下容易了,李江只需找最大的那个就行。他也不怕认错人,这统领交手了好多次,早就认识了。

    在一个明显是贵族的帐篷里,李江发现了目标正在高卧,此人一脸疲惫之色想必才睡下不久。

    一般来说,带兵的高级将领精神属性都很高,但是,他们终究还是比不上先天高手,李江稍微多花了点功夫,在他脑海里种下了一个念头。

    出了帐篷,李江仍嫌不够保险,又找了几个高端大气的帐篷钻了进去,如法泡制后才悄然离去。

    接下来,就是等这几颗种子开花结果了。

    当天,太阳照常升起,宿迁城没有任何变化,该打还在打。

    第二天,事情有了变化,城内烟尘阵阵,砍杀声不绝于耳。

    明军也听见了,李江手下将领都猜测城内可能起了内哄,纷纷请战。

    但是李江拒绝了,众人大惑不解问起原因。

    李江真不好跟他们解释,他的能力是禁忌,绝对不能暴露。

    他只能强扯道:“小心有诈!我们先以不变应万变。不管里面发生的内哄是不是真的,对我们都有好处。假的,我们避免了损失;真的,他们的自相残杀后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众将均觉有理,安静下来强势围观。

    第三天,结果出来了。宿迁四门大开,一票元兵将领自缚出城,请降!

    “天佑我明教!”李江右拳高举,大吼出声。

    “天佑明教!”四周的明兵跟着发声,声浪越传越远,直至全军一起高吼,响遏行云。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古代受降都有一套仪程的,李江带着众将,接过元将捧上的武器,接收了宿迁。

    对于投降元军的安排,军机处稍后讨论了一下,杨逍几人觉得带一群降兵在侧不太安全,而且明军也没有那么多粮食给他们吃,不如坑之!

    李江反对,他以杀俘不详的理由驳了回去。

    可这十万人怎么安排呢?带又不能带着,送又送不走,光押送他们得派多少人才合适?

    留在宿迁也不行。明军南下淮安后,这里就是明军的后背,岂能交给外人?

    李江觉得他们说的有理,自己虽然控制了几个头领,但却不敢保证他们下面的人都会一直听他们的,万一又反了到时明军反倒成了夹心饼干。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李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建战俘营。

    收缴元兵战马、武器、甲胄,关进集中地点,一天给他们吃一顿饭不饿死就成。

    这样可大大节省外围看守的兵力,不影响接下来的战役。

    于是,明教又多留了几天,大搞土木工程。

第356章 决战前奏

    宿迁城外几平方公里内,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

    明兵、元兵在其中熙熙攘攘,如蚂蚁般勤劳工作。

    对明兵来说是在建集中营,而对元兵来说则是在建设自己的家园。

    没错,元兵就是这样认为的。

    从咱们祖上论起,打仗历来就是克一城屠一城,俘虏是没有生存权的。但是,伟大的明军却不同,他们本着人文主义的关怀,没有擅杀一人,反而尽量救死扶伤。现在竟然听说他们还要帮咱们建一处营地,这怎么可以?必须帮忙!

    于是,元兵们开开心心地砍树伐木钉起了围栏。

    至于说为什么只建围栏不建房屋?需要吗?咱们有帐篷。

    因为要围起几平方公里,所以导致了一个结果,宿迁城周围二十里范围内的树都被砍光了。就这样还不够,一辆辆马车开动,去往了更远的地方。

    李江看着城外光秃秃的土地,为此而感叹道:“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没有给我们的子孙留下青山绿水!”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一同出来视察工作的军机要员、章京们没有一人附和。

    韦一笑更是不屑道:“又来说文人的酸话。树长那儿不砍留着给你上树溜鸟吗?”

    “嘿嘿”“噗嗤”“咕咕”……

    一票人有的大笑,有的偷笑。

    李江猛然回头,斥道:“你个粗坯,懒得和你解释。对了,鹰王怎么说?”

    韦一笑才从东部战区回来,这时听到李江问起正事,赶紧收起嬉皮笑脸,正色道:“殷老哥说了,完全配合中枢军的行动。我走时,他已安排下去,大张声势拖住元人派不出援军。”

    “嗯”李江点点头,对身旁的杨逍道:“老杨,鹰王他们毕竟是佯攻,想必过不了几天元军就会反映过来。我们要抓紧鹰王给我们争取的时间,早日修完集中营。”

    杨逍会意,招过一个章京安排了下去。

    五日后,当前方哨探传来元兵再次派出增援时,明教将将修好了分为三处的集中营。

    李江留近卫军天军副统领和副堂主,领一万明兵看守这三外营寨。

    此外,张无忌领五千兵驻于宿迁城内,看护伤员。

    峨眉派李江带走了,以战时急救的名义。灭绝也愿意跟着李江走,因为上次战役后李江传给了她们《九阴真经》上的飞絮劲,她现在正是热切之时,盼着再立新功好得传更多的经文。

    明军二十万大军整队南下。

    行出不到百里,元兵援军的旗帜就出现在了李江眼里。

    李江唤过一名投诚元将,问起了对面元军的虚实。

    元将眺望片刻,禀道:“此为脱了不花贴木儿的旗帜,此人贪生怕死,将骄兵惰实不堪一击。我明军当可一鼓而下!”

    “好,将军请端坐。看我们的军队大展风采。”李江满意点头。他心里是相信元将所说的,因为这人正是他亲身入宿迁城“策反”的。

    元将确实没有撒谎,当明教又把那一套火箭+虎蹲炮组合拿出来时,对面的十万人果然被打懵了。

    脱了不花没有强顶,而是首先逃跑,接着就是全军的大崩溃。

    事后清点,明军小炮轰死和火箭烧死的不到千人,俘虏竟然抓了三万,其余差不多七万人跑得满山遍野,抓都抓不过来。

    李江无语了。元人想干嘛?他们是想多送点人把我们吃垮吗?这算不算就粮于敌的变通版本?

    愣了一会神,李江叫过随军参谋刘基,让他传令地军派出三千人把这三万人押回宿迁。

    刘基旁观大战,正是心神激荡之时,立刻大声应诺,风风火火地传令去了。

    三千人能不能押送三万人?呵呵,李江表示没有问题。元人下了马就如褪了毛的鸡,就他们那长期骑马形成的罗圈腿,让他们先跑一公里明军也能追上,你信不信?

    大军休息一晚,接着南下。

    第三波元兵阻截又来了,不过元兵援军越来越少,这次只有五六万人。想必元军淮安军团也不敢再多派兵了,否则动摇了淮河防线,明军肯定会乘隙渡河。

    李江在想,妥妥丞相肯定很焦灼吧?眼看着利剑就要刺到自己菊花了,可就是不敢动,只能被动地等着冰冷的利器入体的感觉。

    投诚元将适时上前,汇报他观察后的结果:他认不出来对面是由谁领兵,因为他们没竖旗帜。

    明军众领均不以为意,五六万人对明军来说塞牙缝都不够。

    当两军接近后,明军鼓噪向前打算一口吃下。

    出乎人意料的是,这六万元军并没有一触即溃,在经受了几轮火箭炮弹洗礼后,他们死战不退,犹自狂喝着与明军鏖战。

    血色染红了大地,一整个白天过后,战斗结束了。

    元兵无一人逃跑,全军覆没,明军伤亡上万。

    李江默然无语,打成这战损,还是明军占了火器优势的原因,如果仅是两军以冷兵器对冲……

    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打了个寒颤。

    事后打扫战场时,元军战斗力暴增的原因找到了。

    还是投诚元将找到的,他禀报道:“在尸体中发现了领兵之人,此人乃妥妥大人亲卫统领。他虽是亲卫,但闻战则喜,如若出战则必身先士卒,勇猛直前,莫之能御者也。”

    明军众将均沉默不语,他们今天确实见识到了什么叫莫之能御!也就是他兵少,如果再给他十万人,说不定他真能扭转战局。

    李江打破沉默出言道:“虽两军交战,但各为其主,他们身处劣势战至最后一人,此等武勇值得我们敬佩。传令下去,掩埋尸体,领兵之人厚葬。”

    元将当即滚落马鞍,半跪哽咽道:“多谢大帅看顾我蒙人!”说罢他涕泪不止,以头触地叩头不已。

    李江一叹,对他说道:“起来吧!此事就由你去办,好好的送一送他们。”

    亲兵连忙上前拉起了元将,两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战场中心而去。

    因为要掩埋尸体,明教大军多耽搁了两日,再次南下。

    这次行军,前路再也没有了阻拦的元兵,明军顺见顺水地开到了淮安。

    此时淮安元兵军团号称的百万大军只剩下不足五十万人。北线拦截损失了三十多万,与明教东部战区相互拉锯也损失了好几万人。

    妥妥丞相盘坐于淮安大营,一筹莫展。他知道,自己的丧钟即将被敲响了。

第357章 失败与成功

    “蹦蹦蹦”

    “咻咻咻”

    满天飞舞的箭矢划破空气的声音以及弓弦振动的声音接连响起。

    一个黑衣人在摇曳暗淡的火光中,狼狈从城墙上跃下。

    令人奇怪的是,大部份箭支到了他身前半米时仿佛遇到了一堵无形的墙,纷纷落下或者滑开,并没有给他造成多大的伤害。

    仅有几支箭穿透了这堵无形的墙,射中了他。

    但看那箭支钉在他身上随着他的跑动而颤颤巍巍的样子,想必入肉不会很深。

    当黑衣人跑出弓箭的距离后,城墙上的守兵们才骂骂咧咧地缩了回去。

    黑衣人没有冲进城下不远处的明军大营,而是中途一拐,猫在了一处小土坡下。

    李江一阵的呲牙咧嘴,真气聚于后背猛然一震,几声“咻咻”声响起,插在身上的几支箭应声崩飞。

    “艹,特么的妥妥老儿,你要不要调几百人守着自己睡觉?你是个暴露狂吗?”李江低声咒骂着。

    过了好一会儿,当伤口肌肉收缩不再流血后,李东脱下了夜行衣换上了道袍。

    “丢人呀,丢人呀,堂堂先天大高手,竟然被小兵撵得像狗一样,真是丢人。”李江摇着头叹着气往明军大营走去。

    李江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这说来话短,一句话可以概括:他想故计重施说降妥妥,结果失败惨遭追杀。

    辕门口,守卫忽见一个人影,一个激灵把枪一挺,大喝道:“谁?报上口令!”

    来人说了句“我”,然后继续靠近。

    另一边的小旗也紧张了,这人怎么通过外围暗哨摸进来的?恐怕来者不善。他来不及多想,转身就要敲响身后铜钟。

    剑拔弩张时,来人终于对上了暗号:“今晚吃鸡”。

    噢!自已人。

    打钟的人手臂放下了,持枪的人也收回了长枪。

    来人走到了两人面前,一副仙风道骨的道士模样。

    小旗揉了揉眼睛,心想这人这么像大帅呢?他参加过誓师大会,有幸以有功人员站在前排见过李江一面。

    正诧异间,又听道士说话了,“不错!你二人尽忠职守、一丝不苟值得表杨。”

    哇!真是大帅的声音。小旗瞬间激动,脸色涨红,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李江两手分别拍了下他们的肩膀,自顾自地走进了营地。

    小兵依然懵懂,转头问还一脸敬仰之色的小旗道:“老大,这小子谁呀?”

    小旗怒了,一巴掌拍在他头上,骂道:“什么小子不小子的?这是大帅!再胡叫,看我撕了你的嘴。”

    小兵挨了打也不在意,憨笑着摸着被打的部位,小声欢呼道:“娘咧,大帅拍了我的肩膀还表扬我尽……尽,尽什么来着?老大。”

    “滚”小旗立马转身去拿纸笔,他要把大帅给自己的考语记下来,等以后打完仗返了乡,再请人写个条幅挂在家里,传之于子孙后世。

    李江完全不知道有人能把自己随口一说的话当作圣训给传下去,他已经回了自己的大帐正在惆怅。

    “说服教育”失败令他很是失望,他真不想浪抛将士性命,所以想取个巧,就像在宿迁时一样,敌人望风而降纳头就拜。

    可是经过这一次的行动,让他明白了此招暂时用不了。妥妥把他的中军大帐守得像铁桶一样,别说耗子了连苍蝇都飞不进去。

    那就只能硬来了!想到这里李江站起来走入前面的议事大帐。他睡的地方就在中军大帐,只不过隔了一层布,毕竟他也老爱干刺杀工作,所以也怕死。

    前帐里的军机章京以及几个赞画歪七竖八的躺着,鼾声此起彼伏睡得正香。

    李江没有打扰他们,坐到自己的案前,提笔开始写信。

    他要给白眉鹰王写信。因为鹰王是明教老资格,年龄最大还是教主的外公,下军令不太合适,写信显得比较尊重一点。

    在信中,他与鹰王约定了总攻的日期和步骤。拟定于至正十五年十二月初九,由北线李江处首先发动,全线压迫元军,力争调动元兵防线,让他们首尾失顾,而鹰王则抓住机会挥军过河,两面夹攻。

    现在是八月,选择拖三月多月的时间,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淮河冬季最冷时水量减少,还有十几天的结冰期,利于大军过河。

    写完信,李东揪着童德荣的耳朵把他叫醒,让他封上火漆派人给鹰王送去。

    童德荣答应了,又从纸堆中找出一份公文递给李江,嘴里还说道:“范军机已带军运动到淮安右翼,目前还没有引起妥妥的重视,他们请示要不要继续前进给予妥妥压力。”

    李江欣喜道:“好得很,他们能来此战必胜。你以军机处名义下令,让他们不要进入妥妥军视线范围,暂时潜伏。至于何时出发,让他们等军令。”

    “嗯”李江又沉吟了下,补充道:“再加一句,目前因无战事,可调安徽作战有功人员秘密前来中枢受奖。我听说朱元璋、汤和、邓愈、傅有德这些人就很不错嘛。”

    “是”童德荣磨着墨开始打起了腹稿。

    九月初七,安徽军团有功人员来到了淮安。

    李江热情接待,并以重阳佳节来临而招开了酒会。

    在酒会上,他频频举杯与朱元璋几人痛饮庆功酒。

    酒宴撒去后,李江醉意醺醺拉着几人不放,非要与几人抵足而眠。他是大将军,醉话也是军令,几人无奈应承下来。

    翌日。

    当朱元璋几人睡醒后,摇着仍然晕沉的头纷纷感叹:“大将军礼贤下士,待我等如待兄弟矣!”

    几人出了帐上马欲返,李江匆匆而来,与每人执手话别。他的谆谆话语如清泉流过抚慰人心,几人闻之大,眼泪滂沱中誓言:敢为大将军效死耳!

    李江也红了眼眶,反复叮嘱他们要保重身体,争取为明教更立新功。

    最后,李江亲自把他们扶上了马,又送了一程。在依依不舍中,几人抱拳号淘而去。

    李江看着朱元璋的背影,暗自感慨:“朱洪武,这是对你我最好的结局了。以你的能力,等我离开这个世界后,你未必不能接杨逍的班当上首相。”

    他叹息着回了中军大帐。

    时间缓缓而过,树叶由黄转枯,随着一阵北风纷纷打着旋儿地落入了泥土之中。

    至正十五年的十二月来临了。

第358章 声东击西

    当十二月到来时,一封明教军机处发出的军令送到了范遥手中。

    范遥在洪泽湖畔藏了好几个月,感觉身体都要发霉了。

    当传讯筒拿到手中后,他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平静了好几秒钟,然后才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木筒封口上密封的火漆。

    光滑、整治,没有一丝隙缝也没有一片颜色掉落。

    他一把扯开木筒,抽出了里面的纸张。

    他等不及摊在桌上看了,就举在手上凑近烛火观看。

    只见上面写着:着军机范遥统近卫军南下纵队于接令后七日内运动到淮安城西五十里处,就地潜伏不得暴露。十二月九日清晨,接到淮安升起之传讯烟花后,务必不惜体力迅速出去,猛击淮安元军左翼,同时占领淮河阵地接应东部战区部队过河。此令。

    范遥重重将军令拍于桌上,立时感觉身体热了起来,一股热气从胸口升起直趋喉咙,让他不吐不快:“来人,召朱元璋、汤和、邓愈、傅友德入帐!”

    十二月七日,淮安明军明目张胆的大规模调动,二十万人根本不理会淮安城,直扑淮河元军防线。

    妥妥贴木儿大惑不解,明军不管后背是想干什么?他深思很久得出了结论,以明军的兵力不可能撼动淮河全部防线,他们要不是调虎离山,要不就是迷惑视听,有什么想要掩藏的目的。

    八日上午,明教掩藏的目的露出来了。妥妥接报,明军主力正在猛攻西线渡口。

    这下妥妥明白了,明教想集中优势兵力以点击面,打开缺口放对岸明军过河。

    他立即下令,西线几个渡口必须守住,再调两万驻守淮安城的元兵前去支援。

    当他紧张关注于局势时,警报又至,明军主力出现在东线。他们使用了火箭和炮,东部防线已有不稳之势。

    “哈哈”妥妥在此紧张的时刻不但没有大惊失色,反而笑了出来,他环顾大堂里所有人说道:“李江小儿技止此耳,不过声东击西之策也。众将,整军随我出城,会同东线守军一起夹击明军。我要活捉李江这个头号钦犯!”

    “是!”众将哄然应诺。他们不得不佩服丞相的高瞻远瞩。明军调动时他判断其中有诈,西线出现险情时他手握大军岿然不动,直到等到了明军的主力。

    为什么东线就是明军的主力?这还不明显吗?明军最大的依仗就是火箭和炮,既然出现在了东线,那东线的明军肯定就是主力。

    淮安城十万大军倾巢而出,马蹄声阵阵如擂战鼓,旋风一般向东线卷集而去。

    奔行大半日后,妥妥来到了东线,他刚出现就有当地守军将领上前禀报,明军冲杀了一阵后便围起车阵摆起了防守阵型,仅以远程武器杀敌,而对岸明军也只是佯攻,船到中途又转了回去。

    嗯?明军在防守!妥妥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他打马上了一座土坡,远远观望明军军阵。

    一杆大旗竖立在营地正中央。

    妥妥看着旗帜上面被风吹着正在颤动的“李”字,心里至少有八分肯定,这面旗帜下站得不是李江。

    “报……”一个拖长的声音从坡下传来,逐渐接近,很快又来到了坡顶。

    一个元兵斥候跳下马,半跪禀报道:“西线明军打出了火箭,竖起了李字大旗。”

    妥妥眼前一黑,身体摇晃了下,左右赶紧上前搀扶。妥妥摆了摆手道:“我没事,传令:大军立即回头,向西!”

    淮安援军接令后,纷纷上马掉头向西。

    行不多时,元军前方突然传来一声“轰”的巨响,大量的马儿当即受激发狂,马背上的元兵也猝不及防被颠了下来。

    妥妥安抚好马匹,对着淮安城方向长叹道:“淮安已丢,不必从那儿过了。为今之计是赶紧与西线守军汇合,我们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左右皆默,簇拥着他往西疾驰。

    九日凌晨,援军接近西线渡口。妥妥预料中的西线摇摇欲坠并没有出现,他们打得还挺好,逼迫明军已处于守势。

    妥妥纳闷了,李江小儿究竟想干什么?他两边都打不过,就是想抢个淮安城?就算他把淮安城拿到手,那东西两线的接近二十万明军他不想要了?

    他正要下令援军压上,吃掉此地明军时,一个血葫芦似的元兵被带近前来。

    亲兵介绍道:“这人是斥候,他从最西线带来了紧急军情。此地守军见事关重大,特让他前往淮安找丞想,刚才被我们截住,就给带了过来。”

    妥妥点点头,对斥候道:“说,你看到了什么?”

    斥候流血过多,已经很虚弱了,断断续续道:“洪……泽湖……方向杀出一支明教大军,已占领最西的周庄渡口,对岸明军……明军过来好多……好多……”

    斥候声音越来越小,翻着白眼晕了过去。

    妥妥挥手让亲兵将他带走,呆坐马上久久无言。

    有元将出声道:“丞相,明军大军过河,此战已是必败。如今我们还没有加入战场,尚可抽身而退。”

    “是啊,丞相,趁着明军还没过来,我们现在退还来得及。”

    “放屁,加上我们在西线还有二十余万大军,怎么就必败?”

    ……

    众将七嘴八舌,纷纷发表着意见,有想跑的,有想决一死战的,不一而足。

    等众将都争论够了,见妥妥还是一言不发,遂同时抱拳道:“丞相,请速速决断!”

    妥妥叹道:“我们朝哪儿跑?南北西方向都是明军,难道向东入海游水回大都吗?再说,败军之将,有什么面目再见皇帝。”

    说着他一提马鞭,向前指着战场中的明军,怒吼道:“背水一战正在此时,击败此地明军,整合西线守军或可趁洪泽方向明军立足未稳,杀出一条血路逃生。”

    众将不管愿不愿意,均大吼着接令,呼啸着回转本部带兵去了。

    十万生力军的加入,明军没过多会儿就顶不住了,渐渐后撤被压缩成了一团。

    元兵大喜,他们都是老兵,知道只要把人挤在一起,里面的人兵器都抢不圆,弓也开不了,只有一个结局,就是被屠杀。

    这时,明军阵后突然响起了号角声,明军拼命蠕动着让开了一条通道,紧接着就从中杀出了一批身着不同衣衫、拿着不同武器的人。

    李江正在其中,他带领着五大派高手敢死队出现了!

    (感谢书友“魔鬼#飞鹰”投出的两张月票!还有,您中间那个符号我打不出来,请原谅。)

第359章 胜利会师

    从明军阵中冲出的李江,手提红缨枪,脚踩风……登云靴,风风火火杀入元兵群中。

    只见他枪杆一扫,一大片元兵哀嚎着倒下。

    又见他枪头溅起点点寒星,无数元兵捂着喉咙倒下。

    他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当之力,生生在元兵中开辟了一条血色通道。

    后面五大派高手们随之冲入,不断将通道往两边扩张。

    他们大多是耍剑的,杀伤力自是比不过舞枪的李江,但杀伤力亦是不小,给元兵带去了极大的伤害。

    眼看着就要击败明军,妥妥是决不允许功亏一篑的。

    他足踩马镫站立而起,戟指李江高呼:“听我号令,不管其余,戮力将那白衣使枪者拿下。”

    几百元兵听令后一拥而上,片刻后几十人又纷纷倒下。

    余者胆寒,委委缩缩进退失据。

    妥妥大怒,从亲兵手中抢过一把大弓,拉弦上箭大喝道:“左右,随我射杀此贼!”

    “丞相,那里还有我同袍。”有人提醒道。

    妥妥似若罔闻,弓如满月,喝道:“射!”

    “蹦蹦蹦”弓弦急响,箭如飞蝗铺天盖地向李江处扎去。

    好个李江,只见他银枪飞舞状若银盘,一阵“叮叮当当”乱响,袭来之箭被通通打落。

    其他元兵就没他那个武功了,惨叫声起,倒了一地。

    更有倒霉者,没有被第一波箭雨打击,却被李江反弹的箭支射中。这比中了自己人射出的箭伤得更重,李江反弹时是带着真气的,相当于给箭支加了一把力。

    妥妥见此,再次弯弓搭箭,正要喝令齐射,忽然耳朵一动望向西方。

    西线外围烟尘斗乱、杀声四起,元军开始骚动起来。

    亲兵们也看见了,着急道:“丞相,明军援军来了,我们该走了。”

    妥妥目眦欲裂,眼前的明军就吊着一口气,只要杀散前出的敢死队,明军就是待宰的羔羊,都不用杀他们只需派少量元兵看守,然后腾出手来的元兵就可以合兵转向、西御强敌。

    可是他明军就是这一口气咽不下去啊!

    妥妥颓然扔下弓箭,定定看了一眼那白袍亮银枪的矫健身影,无奈道:“传令,撤回东线!”

    命令一级一级地传了下去,半小时后,除了与西边明军接触的军队基本上都得知了命令,渐渐向妥妥这里集合。

    面对二十万大军,李江所带这几万人也不敢再上前挑衅,紧守阵形目送他们缓缓退去。

    此时李江已返回阵中,有将领着急道:“大都督,就任由他们走了?”

    李江把枪一杵,泰然道:“别忙,他们跑不了,我们先等范军机来汇合再说。”

    一个小时后,范遥杀散当面之敌找来了。

    两方见面没有过多寒喧,范遥只是给李江介绍了下东部战区带兵过河的徐达,然后两军排了下队形,急匆匆向妥妥追去。

    元军新败士气不振,二十万人的队伍行军队列也拉得很长,当妥妥过了淮安时,城内两万明军不惧生死开门杀出,侧击元军尾部,狠狠给他们咬下了一截。

    妥妥接报后,黯然道:“不必再救以拖慢大军行程,随他们去吧,听说明军善待俘虏。”

    元军忍痛壁虎断尾。

    十二月十一日,妥妥还未至东线,探马来报,东线明军大军已过河,正是几年来的老对手殷天正亲自指挥。

    妥妥呆立良久,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再次东向。

    十一日下午,妥妥军汇集东线守军三十余万人,与明军过河部队及明军中枢部队汇合的二十余万人展开了大战。

    几个时辰后,天色已黑。元军为挣一条生路,点起火把猛攻不止。

    这一夜,两军不知道有多少士卒掉入了淮河,给里面的鱼虾送上了丰盛的食物。

    十二日上午,李江率军赶到战场。他们晚来差不多一天是因为明军基本为步兵,和骑兵终究不能比。

    三十万明军的加入,不止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而是加上了一块巨石,仅过中午元军就顶不住了。

    明军控制了渡口,对岸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涌来。

    妥妥当机立断,率最精锐十万人死命冲击北线明军。守在此处的明军在李江的命令下已鏖战了三日,均是力尽身疲,虽血勇还在悍不畏死,但终究不敌,除了留下几千元兵,仍被妥妥突围而去。

    余下的十几万元军残兵见统帅都跑了,在明军的喊话下也逐渐丧失了斗志,纷纷投降。这是李江早就安排好的心理攻势,他留在此地的明军中有原宿迁投降元军。他们作战时就在喊,争取瓦解元兵士气,但一直收效不大,直到妥妥的逃跑终于收到了奇效。

    元军投降后,因中枢近卫军消耗过大,殷天正原想率东部战区明军北上追击,但李江拦下了他,毕竟老爷子岁数不小了,快八十了。

    当然,李江肯定不能说:”老爷子你太老了,不宜长途追击,你没听过日行百里必蹶上将军吗?“

    他敢这样说,殷天正绝对会认为李江讽刺他,反而要争一口气。

    因此,李江的理由是他不能拒绝的。

    李江将他拉到一旁,说道:“鹰王,现在我明教已奄有天下泰半,形势已逼得我们不得不占据大义名份。故而我想请无忌称王,不然我明教名不正言不顺,以后不好领袖群伦。“

    接着李江貌似无奈道:“可无忌的性格你也知道,我怕你不留下来帮他做主,他会不答应。”

    “啊?”殷天正睁大了眼睛,半响后气急道:“他敢!军机处商量好的事他不能拒绝。”

    “呃,军机处还没商量呢?这是我个人的初步想法,还没同其他军机讲,先来问问你的意见。”李江道。

    殷天正白胡子翘起,大力鹰爪手狠狠拍了下李江的肩膀,夸道:“不愧是无忌孩儿的好兄弟,事事都为他着想。放心,我立刻去淮安城劝他。”

    “好,有鹰王这个外公出马,无忌兄弟必会俯首贴耳。我就先预祝你成功了!”李江拱手道贺。

    “哈哈哈”殷天正开心大笑。

    李江适时插话:“不过,还是得有人带兵去追击妥妥,鹰王你看谁比较合适?”

    殷天正正是老怀大慰时,随手一挥道:“首辅看着办,哈哈……”

    他长笑着唤过亲随,一刻也不耽误上马就向淮安方向而去。

    李江见他走远后,叫过一直在身旁默默听着的童德荣道:“东部战区部队我暂时不好插手,你去通知徐达,领十万人北上追击。再把刘基派过去,让他充当东军和济南近卫军联络官。”

第360章 明王以及《宪章》

    童德荣记下命令后却不马上就走,而是欲言又止。

    李江问道:“说吧,有什么事?”

    “教主……教主称王,恩辅您……”

    李江打断了他,说道:“我自有主张,你不必再管,去传令。”

    童德荣忧心忡忡地走了。

    淮河东线大战的收尾工作整整持续了五天。

    打扫战场,救治伤员,还有最关键的两方尸体处理。

    明军的尸体好说,找一个地盘修立公墓即可。

    元军的难办点,但肯定是不能往淮河里一扔就行,那样会引起瘟疫,对以后的明教统治得不偿失。按理说应该土葬,就是要多花点功夫刨坑了。

    这时,宿迁元将提了个有益的建议:按蒙人的习俗,穷苦者都是野葬,富贵者才会土葬。而当兵的大多是穷苦者,实行野葬就行,也就是扔野外不管喂动物。但是呢,淮河平原不是草原,很快就会有汉人来种庄稼,不可取。因此,最后一个习俗就很重要了,火葬。

    火葬一般对喇嘛,非正常死亡者使用。元兵战死,当然可以算是非正常死亡,所以用火葬不违首辅怜惜之意。

    李江挑了挑眉,看着躬身侃侃而谈的降将,心说:小子,有前途,正解吾仁义困局,好!

    于是,淮河旁边烟火袅绕了两日,烧结的骨灰撒入了田地做了最后的贡献,肥田。

    李江亲自主持了英灵入公墓仪式和元军招魂仪式。

    他是道士正好合适,当然也没人敢和他抢,让他顺利收割了明元两军的人心。

    因为两个仪式的耽搁,他成了军机处最后一个返回淮安的人。

    此时的淮安一片喜气洋洋,上到军机下到统领,都知道教主要称王了。现在称了王,那以后称帝还会远吗?我明教从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终于能扬眉吐气坐了江山!

    李江感受着全城人的喜悦,走进了临时军机处。

    刚进值房,韦一笑就凑了上来,笑嘻嘻说道:“李首辅,恭喜你荣升首相!”

    李江摆摆手,随口道:“八字都还没一撇呢,说什么首相?”

    “怎么没有?我听殷老哥说,教主已经同意了。”韦一笑反驳道。

    李江没好气说道:“哪有那么简单?称王了,都城定在哪儿啊?王宫修不修?总不会就在这个小小的淮安城吧?”

    “呃,小子总有道理。”韦一笑明白了,尴尬地坐了回去。

    李江和杨逍相视而笑。

    第二天,军机处全体到齐,商量起称王的事宜。

    王的称号,大家没有异义,明教的王不叫“明王”叫什么?

    接下来商议王都定在哪儿?

    殷天正提议:元廷淮河军团已灭,明军反手就可光复金陵。金陵有王气,可为王都。

    范遥不认同,说长安为十三朝古都,理应建都于此。

    两人为了能建都在自己打下的地盘,争执不休。

    杨逍见李江笑而不语,遂插言道:“你们听听首辅的意见。”

    两人只好停止争论,看向了李江。

    李江道:“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蒙元还没有消灭,不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因此我们得身临前线才能更好的指挥作战。我的意思是先设个临时王都,等击败了蒙元再根据天下形势定下京都,一步到位。”

    三人点头表示认同。

    李江续道:“以现在的形势看来,我们以后与蒙元的争斗重心将在北方,所以南方并不合适。陕西太远更不合适,那里没有运河,粮食供应是个大问题。”

    杨逍眼睛一亮,说道:“河南,洛阳!”

    “不错,洛阳也是十三朝古都,符合帝王规格。”李江肯定了杨逍的提议。

    军机处取得了共识。

    至正十二月十八日,军机处接连发出几道军令。

    调常遇春入近卫军,任雷军副统领,率十万近卫军南下,过长江夺金陵,占领江渐行省北部(也就是江苏省);

    调朱元璋、汤和入东军,任统领副统领,率二十万东军主力随中枢军一起行动。

    调邓愈入中部战区,任副都督,配合中军都督颜垣带兵光复湖广。

    调傅友德入徐寿辉军团任副统领,配合徐寿辉肃清浙江、江西残敌。

    令后军都督辛然率南部战区,全力反攻,拿下福建两广。

    令西军都督吴劲草伺机进攻四川。

    十二月二十日,明教中枢起程,赶往河南。

    往北的路上,已经没有了元兵人影,明教一路接收了过去。

    可惜明教暂时没有那么多文臣治理,基本是大开城门的又是汉人当官的都留任,反抗的打破城池留下百人队实行军管。

    至正十六年的春节,明教是在路上过的。

    十六年一月底,明教中枢到达洛阳。

    二月初二龙抬头,明教广布天下,张无忌称“明王”,建临时王都于洛阳。凡明王治下土地,暂时取消各地设卡厘金,农业税三十取一。废元朝法律,各地官府暂用宋法。各族一律平等,无分汉人南人蒙人色目人,均称明人。

    消息传开后,天下沸腾。

    在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时,洛阳军机处议事厅里却气氛冰冷。

    隐隐有两波人正在对峙,一波以李江为首,有范遥、杨逍、冷谦。另一波人以殷天正为首,支持他的是谢逊。

    还有一人两不相帮坐得远远的,他就是韦一笑。

    李江清咳一声打破了沉寂,说道:“既然我们谁都说服不了谁,我看就依军机处议事原则,投票吧!我们少数服从多数。”

    殷天正冷哼一声,摆手道:“不用了!你们明显人多欺负我们这两个又老又瞎的人。”

    “唉呀,鹰王怎会如此认为?我们仅是就事论事而已!”李江分辨道。

    “哼!什么就事论事?李江小儿,我真是看错了你。没想到你心机掩藏这么的深,早在几年前在总坛就布好了局。如今,你占着人多,还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殷天正再次怒斥。

    李江还未出言,杨逍说话了,“殷老哥、谢大哥,俗话说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这个制度并不是首相为了自己而设,而是为了我们明教好。”

    谢逊怒道:“你们都串通好了的。”

    殷天正更来了气,手指一个个点着李江四人道:“你们四人狼子野心,就是想架空教主。不用多说了,狮王我们走!”

    说罢,他怒气冲冲拂袖而去,谢逊紧跟也走了。

    李江转头对身后的小透明童德荣说道:“记下,军机处经过投票以四票赞成、两票反对、一票弃权通过了《权利宪章》”

    “是!”童德荣小声领命,下笔如飞。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291/ 第一时间欣赏武侠升维最新章节! 作者:呓梦痴人所写的《武侠升维》为转载作品,武侠升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武侠升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武侠升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武侠升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侠升维介绍:
我被系统坑了怎么办?我在这个武侠的世界怎么生存?我要怎么做才能找到回家的道路?这是一个青年被忽悠着走上武道的故事!武侠升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武侠升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武侠升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