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阉党二世祖TXT下载阉党二世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阉党二世祖全文阅读

作者:有限无敌     阉党二世祖txt下载     阉党二世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章 南京保卫战(二十三)

    剩下的七十多名清军退入房内,他们没有携带火器,对上明军的神机营吃亏很大。那个牛录也是久经战阵的老手,知道远距离根本打不过明军神机营,所以才进入周围的房子,意图依托房屋与明军周旋。毕竟在这些清军眼中明军火器厉害,但是单兵作战能力是远远不如他们的。

    清军的算盘很精,但是他们对上的是明军最为精锐的神机营。神机营这次来东城增援,除了火铳外,还带了几十门火炮。马铖设计的火炮因为使用了精钢,重量远比清军的生铁红衣大炮轻得多,所以在城内坚实的地面上七八个士兵就可以推动。

    那个明军百户看到清军意图利用房屋的砖墙抵挡自己的枪弹,骂道:“这帮鞑子,真是不知死活!来人,将大炮推上来,换霰弹轰死这帮孙子!”

    负责推炮的小旗听百户大人说了,赶紧招呼手下将一门火炮推了上来对准一栋房屋。炮膛里早已装满大号霰弹,火药也是双份,在百户的命令下这门大炮开炮了。

    南京的一般民居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只有在关键部位才是砖墙。木板对以前那种明军火铳有很好的抵挡作用,但是对新式火药推动的铅弹就不行了。

    明军火炮使用的是大号霰弹,这种霰弹每发中包含十八颗如鸡蛋大小的铅弹,目的就是对付中距离的密集目标,这种铅弹在新式火药的推动下能达到每秒将近四百米初速度,不要说厚木板,就是两层砖砌的墙都挡不住。

    火炮一响,屋中传出一阵惨叫声,躲入屋中的十多名清军被打死一半,剩下命大的也受了不同的伤,正躺在地上哀嚎。

    明军百户看到火炮起作用,对掌炮的小旗喊道:“对着这些房子,每栋都来一下!”说完叫过一个总旗,让他领着手下开始清缴没死的清军。

    神机营前队已经和清军接上火,马铖在后面登上一栋房子的屋顶,站在上面观看周围的战况。现在的时辰大概是子时,也就是半夜,城内除了火光外在看不清任何状况,马铖只能看到火光中的人影,还有传来的密集的枪炮声,证明战况的激烈。

    看了一会儿马铖也搞不准进来多少清军,从自己这里到太平门到处是火光,到处是喊杀声,看这情况入城的清军应该不少,估计最少也有一万人。

    马铖带来的只有五千人,对上清军处于人数的劣势。马铖想了一下对身边的亲兵说道:“去,派人去西城,抽调罗炳然的新军五千,不!七千人!还有抽调卫所军五千人,让他们来东城这里助战!”

    马铖说完又对另一个亲兵说道:“你从皇城绕过去,去龙广山看看谢广坤是不是还活着,如果他还活着,让他从东面攻击清军的侧翼!”

    这个时候马铖也顾不得其他城门了,南城的聚宝门与正阳门战斗激烈,马铖不敢抽调他们的军队,但是西城一直没什么动静,让罗

    炳然他们来帮助自已一下吧。

    等传令的亲兵走了,马铖对顾勇说道:“顾勇,你带着三百亲兵去周围收拢东城守军,将他们编组后逐步投入战斗!”

    现在东城这里虽然乱成一团,但是马铖看到整个东城到处是火光喊杀声,证明东城的明军并没有都放弃抵抗,肯定有一些人在基层指挥官的带领下抵抗清军。马铖给顾勇的命令就是让他去收拢这些小股部队,毕竟他们各自为战没什么用处,将他们集中到一起才是正途。

    顾勇听马铖这么说犹豫道:“军门大人,末将走了您的安全怎么办?这里都是鞑子,大人您身边只有二百人,如果碰到大队鞑子怎么办?”

    马铖听顾勇这么说骂道:“放屁,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没用的,如果让鞑子在城内站稳了脚跟,老子也离死不远了,还不快去!”

    顾勇听马铖这么说也没办法,只好将守卫马铖的任务交给副手,然后留下最为能打的二百人,他自己带上三百人去城内收拢明军残余部队。

    马铖这几项应对很管用,清军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明军中新军的战斗力也不弱,经过将近一年攻防战的洗礼,新军早已经锻炼成不次于满清八旗的精锐。只是新军被清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指挥官马锡临阵脱逃,这才群龙无首被清军压着打。

    当顾勇将东城内分散的新军集合起来统一指挥,清军的压力马上增加,作为清军前线指挥的勒克德浑发现明军抵抗开始加强,马上命人去给城外的多铎送信,让清军大队迅速进城剿灭明军。

    可是勒克德浑急多铎比他还急,清军的火药威力有限,七千多斤才炸出来二十多米的口子,半个时辰过去了才进城不到一万清军。多铎得知城内的消息后,马上派出自己的三百巴牙喇亲兵,让他们进城迅速将太平门打开,只有城门打开,门外的清军才能迅速进城支援勒克德浑。

    这三百巴牙喇亲兵是精锐中的精锐,每人都身穿三层重甲,再加上精良的武器,很快将太平门拿下。这时候太平门的守军大部分都跑了,剩下一些卫所军那里是巴牙喇亲兵的对手,所以太平门的内外两层城门终于被打开。

    多铎得知城门被打开心中大喜,马上命令集中在城墙破口处的清军从城门进城,然后又命令驻扎在孝陵的五万清军大队,迅速赶来从太平门这里进城。但是昨晚多铎为了迷惑城内的明军,命令孝陵的清军按兵不动,甚至还让他们按时吃饭睡觉。

    现在多铎虽然让他们起来赶到太平门助战,可是古代军队那里有后世军队令行禁止的速度,再加上清军人数众多,没有几个时辰根本集结不好队伍。

    虽然五万清军还没赶到,但是进城的这两万清军也够明军受的。这些清军可不是南城外攻城的新附军,这些清军除了五千满洲八旗外,都是蒙古八旗与汉军旗,这些

    人都是满清的绝对主力,虽然战斗力比满洲八旗差一些,但是也差不到哪去。

    两万清军的入城让马铖的压力突然增加,原本稳步推进的防线突然退后好几百米,最危险的时候清军距离马铖的指挥所只有二十米,要不是马铖的亲兵带着马铖紧急转移,很有可能这位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官就成了清军的俘虏。

    就在马铖狼狈逃窜的时候,罗炳然带着一万五千援兵赶来了。罗炳然为了保险起见,将手下一万新军全部带来了,援军的加入让明军马上稳定了防线,并且开始稳步前进,慢慢挤压清军的生存空间。

    东城这里虽然不同于南城和西城的闹市,但是也有很多民居。马铖的神机营在这种巷战中其实发挥不出来十成的战斗力。因为神机营火铳足有一尺二长,射程最远达二三百米,巷战这种三四十米内的战斗,神机营的火铳威力很受限制。

    可是新军就不一样了,马铖的新军是半火器半冷兵器配置,同时马铖按照戚继光的鸳鸯阵训练他们。鸳鸯阵是一种讲究配合的军阵,有十一人和五人两种,这种军阵十分适合巷战这种近战,同时新军中大量迅雷铳也十分适应巷战这种模式。

    迅雷铳与传统意义上的火枪不同,迅雷铳就是小口径的佛郎机,每支迅雷铳有四个子铳,可是快速更换,保持火力的持续。不过这种东西发明后并没有什么用,明代火药威力不行,再加上当时的加工工艺不行,子铳与枪管闭合不严,漏气严重,所以射程威力都不怎么样。

    马铖在发现这种武器后,感叹这不就是后世的霰弹枪吗!霰弹枪射击远处目标当然不行,但近战可是无敌。所以马铖将迅雷铳改进,扩大枪管口径的同时又改进了制造工艺,解决了子铳与枪管闭合不严的问题。再加上用新式火药当发*射药,这种新式迅雷铳在二十米的近距离中威力十足。马铖做过实验,在二十米内可以打穿一层铁甲,十米内就是三层铁甲也顶不住。

    这种后世称为战壕枪的神器一投入使用,马上对清军造成了巨大威胁。迅雷铳每个子铳中装填八颗铅弹,这种东西根本不用瞄准,也不用火绳点火,看到敌人大概位置后直接开火就行。所以罗炳然的新军投入战斗后,对清军的威胁比神机营还要大得多。

    明军援军的到来让多铎重新感到了巨大压力,没想到城内的这支明军这么能打,多铎看到自己的两万清军慢慢被压缩到太平门附近,气的骂道:“来人,去后面看看,孝陵的清军怎么还没到?给金声桓传令,半个时辰内不赶到就要他的脑袋!”

    多铎气急败坏马铖却指挥若定,这个时候的马铖不在像一个时辰前那样狼狈逃窜,现在明军已经打出节奏,罗炳然新军的投入战斗,龙广山谢广坤的背后偷袭,让清军腹背受敌,现在清军已经被赶到太平门周围三百米附近,很快就能被赶出城去。

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京保卫战(二十四)

    南京城在绍武二年二月十八日这天的晚上,陷入了围城战以来的最大危机,从中午开始满清就在南城聚宝门、正阳门处攻城。到了晚上子时,更是挖掘地道炸开了太平门城墙一段,现在整个南京城里是遍地烽火,鬼哭狼嚎。

    虽然在城破时形势危险万分,但是经过马铖的临阵指挥,再加上明军将士的拼死搏杀,终于将进入城内的五千多八旗精兵驱逐到太平门一带。可是现在满清牢牢控制住太平门,明军在这狭窄的地形施展不开火器的火力优势,所以一时间两方在这里僵持在一起。

    多铎这时已经入城,正站在太平门的城头观望城里,远处正阳门火光冲天,大概攻城战正酣。更远处的聚宝门也灯火通明,看样子也正在战斗。唯独太平门这里,清军派出了最为精锐的满蒙八旗,却被堵在太平门这里举步维艰。

    多铎看到城内的明军还在一**的发动攻势,气的骂道:“去传令,问问金声桓为什么还不来?”

    现在的战斗被打成了添油战,大批精锐的两白旗勇士被明军的火器杀死,多铎知道自己手头只有六七千两白旗精兵,如果都死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攻城战中,对自己兄弟的实力有很大影响。所以多铎希望金声桓带着生力军来接替自己,同时消耗一下明军的火药也算不错。

    太平门上的多铎焦急,可是城内的马铖却十分满意,自己这边打的越来越顺手,原本乱成一团的明军开始逐步反应过来,在中低级军官的指挥下,开始逐步转入反攻。

    这时就看出来基层军官的重要性,马铖培养基层军官需要两个要点,一个必须识得三百个字,还有一个就是必须在战场上砍过两个敌人的脑袋。具备这两点才能进入马铖的亲兵队,马铖的亲兵队实际上是军校,马铖每日都要带领亲兵读书识字,同时教他们研究古今各种战例。

    经过两个月的加强训练和洗脑教育,这些亲兵就可以进入军队担任总旗、百户等中低级军官,而一个军队的战斗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些基层军官。这次明军能在这种逆境中慌而不乱,正是基层军官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时天色已经微亮,这场战斗从昨天夜里打到了今天日出,随着太阳的升起局势越来越对明军有利。这时城内的明军已经反应过来,北城、西城等处兵马司、巡检司、锦衣卫等二线部队开始往太平门这里集结。

    现在马铖手中已经有了两万多人,再加上与龙广山的谢广坤联系上,对守在太平门的清军开始了两路夹击。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多铎期盼已久的援军终于赶到了。

    金声桓,原本是陕西榆林的强盗,后来投靠了左良玉积功当上了总兵。在左良玉从武昌起兵东进的时候,左良玉作为最亲近的五营总兵跟在左良玉身边。

    可是没想到左良玉在九江就死了,这时候偏偏碰到阿济格带领的清军南下,金声桓就跟着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投降了满清。

    阿济格在收编左良玉的士兵后,将原本八十万的杂牌军精简成十八万大军,将这帮家伙南下交给多铎,金声桓作为总兵也跟着归了多铎指挥。

    这次南京围城战,南城那边一直是江北四镇的将领在打,金声桓就带着原本自己的部下去了长江边上的龙潭镇,在这里扎营围困南京。

    多铎对金声桓的部下不太了解,所以一直没有使用他们。这次围攻天堡山的任务被多铎交给了金声桓,虽然天堡山战斗打的一般,不过多铎还是对金声桓的部下有些了解,那就是还凑合。

    使用金声桓也是多铎没办法,他在去年元月离开北京时,一共带了满蒙汉联军三万人。阿济格作为对付李自成的主力,兵力比多铎多一些,也不过五万。这些军队要占领广大的北中国,各地关键隘口都要留军队驻防,所以刚到江南的时候,多铎手中只有满蒙汉联军四万多人,再加上不适合南直隶的气候损失的,现在多铎手中能调用的满蒙汉联军不到三万人。

    为了准备这次偷袭,多铎将手中所有的亲信主力都调到太平门,可是现在战事胶着,没办法多铎只能寄希望于战斗力不强的金声桓,希望他来能分担一下自己的压力。

    金声桓昨晚接到多铎的将令,赶紧号令手下准备,可是大军调动集结那里是这么容易完成的事?废了牛劲金声桓才集合了一万多人。原本金声桓要将五万人集合完毕再去支援多铎,可是多铎那边等不及了,调兵的命令一个接一个,没办法金声桓只好先带着这一万多人去太平门支援,命令其他的人集合完毕后尾随到太平门参战。

    金声桓赶到太平门时天色已经大亮,城里城外打的正欢,清军死死守住城墙破口与城门,不让明军将自己撵出城去。而城内的明军像疯了一样,拼死也要将清军赶出城。

    金声桓来到城门这里,冒着明军的炮火登上城头,看见多铎赶紧磕头道:“王爷,末将金声桓来了!”

    看到这个时候才来的金声桓多铎火气上冒,不过这个节骨眼实在不是发火的时候,多铎压住火气问道:“金声桓,你带来多少人?”

    “回王爷,末将带来一万余人!其他的人马随后就到!”

    一万人也行,可以分担一下自己的压力!多铎指着不远处的城墙破口说道:“金声桓,你带着你的人去替换勒克德浑,他从昨晚一直坚守到现在,换他们下来休息一下!”

    勒克德浑所带的都是两白旗精锐,多铎心疼自己的子弟兵,现在有了援兵自然要将他们换下来休息。不过多铎没想到正是这个命令,让他这半年多的准备功败垂成。

    金声桓答应一声,下了城带着自己的手下去换防,金声桓这么一动弹城内的马铖也看到了。现在马铖距离太平门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城头上人影都看的清清楚楚。刚才金声桓上城头请示,马铖还没注意,现在金声桓带着手下士兵移动,马铖马上发现不对。

    金声桓手下的士兵都身穿明军红蓝服色,毕竟他们才刚参加清军不久。可是多铎的满蒙汉八旗都是按照八旗着装,比如正白旗外穿全白棉甲,镶白旗是白甲带红边,很好辨认。可是金声桓的手下这么一副打扮,马铖马上发现这是新附军。

    新附军是清军南下投降过来的所有武装力量的统称,这其中又以明军为主,谁叫江北四镇就有四十多万军队,至于武昌的左良玉更是号称八十万。

    这些新附军战斗力良莠不齐,向来是马铖最喜欢的软柿子,这次不知道多铎是不是脑袋进水了,为什么在这么紧要的关头让这帮废物来参战。

    马铖看到新附军来了,赶紧叫过来一个亲兵,让他去给龙广山的谢广坤传令,让他暂停攻击,好给新附军时间与满清八旗换防。

    “告诉谢广坤,一定要等这帮二五仔上来后在进攻,还有使出全力,用大炮轰他娘的!”

    那个亲兵点点头跑去传令,而金声桓这边也领着先期的五千人来到破口处,清军的副将贝勒勒克德浑正在这里指挥。

    勒克德浑从昨晚到现在水都没喝上一口,原本他以为战斗应该很顺利,天亮时就能攻进城内。可是事与愿违,这帮明军渡过刚开始的慌乱后,开始绝地反击,现在勒克德浑已经被压缩至城墙破口处,如果在没有援兵来,几个时辰以后就要被赶出城外。

    勒克德浑看到金声桓到来松了口气,虽然这帮新附军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毕竟也能帮一把,哪怕他们能顶半个时辰也好,好让自己手下换换气,喝口水休息一下。

    金声桓上前抱拳说道:“贝勒爷,十王派末将来接替贝勒爷!”

    勒克德浑点点头,拄着腰刀说道:“金总兵带着人上前,好接替我们下来!”

    就在这时候对面明军的攻势逐渐减弱,勒克德浑一看大喜,看来真是老天帮忙,对面这些明狗也知道累了。金声桓也算有实战经验的老军人,知道这种机会难得,赶紧招呼自己的军队上前换防。

    退下来满清八旗终于松了口气,他们原本人就少,从昨晚一直打到现在,五千两白旗精锐只剩下三千多,足足两千人死在了城内。

    勒克德浑看到死伤惨重的两白旗十分痛心,这可是满洲八旗入关来损失最大的一战,上次如此损失的战斗还要算十多年前的宁远之战,没想到这次又碰到了。

    勒克德浑刚要招呼自己的部下休息一下,可是那知道不远处枪炮声大作,明军竟然趁着满清换防的时候偷袭。

    清军的防线是三百米外的一片破房子,这里原本是一处寺庙,清军依托这里与明军对抗,明军火炮厉害,原本的寺庙早已经成了废墟。

    金声桓刚带着手下进入防线,那知道街道对面的房屋中火光四射,明军竟然在这里埋伏了数十门大炮。金声桓的部下那里见过这种阵仗,呆了片刻,马上一哄而散逃出城外。

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京保卫战(二十五)

    谢广坤是东城的副将,也是马铖手下唯四有副总兵头衔的高级将领。在这半个多月的天堡山保卫战中,谢广坤一直驻扎的龙广山,对城外的天堡山进行火力支援。

    龙广山就是后世的富贵山,山高八十多米,是钟山的支脉,被包裹在南京城墙内。这里地势开阔,站在龙广山上很容易看到孝陵清军的动静。马铖将东城的六十门火炮调到龙广山,利用山势可以对城外的天堡山形成支援。

    谢广坤是龙广山的指挥官,负责这六十门的大炮,不过谢广坤手中没有新军,只有三千卫所军,负责保卫龙广山的安全。

    昨晚城破时谢广坤也下了一跳,不过好在城墙破口距离龙广山足有七八百米,再加上清军的主要目标是入城,才将龙广山炮兵阵地忘到脑后。

    一开始谢广坤不知情况如何,只能带领三千多人严守龙广山,等马铖的传令兵找到他,谢广坤才知道太平门破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马锡跑了,而谢广坤本人也被马铖临时任命为东段指挥官,负责指挥东段城墙上的守军与龙广山炮兵,夹击入城的清军。

    谢广坤手中并没有多少军队,东城明军大部分都和马锡跑了,留在城墙上的只有两千多人,不过好在大部分都是新军,就这样谢广坤带着两千新军与三千卫所军,开始与清军战斗。

    当然一开始仗打的很辛苦,现在是巷战,龙广山上的火炮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不过好在两千新军很给力,将将能抵挡清军的进攻。

    随着罗炳然的援兵赶到,谢广坤这里也获得了五千新军的支援,这时谢广坤才能与满清八旗打个平分秋色。不过满清八旗占了东城的香林寺,依托这里与明军开始顽抗。

    谢广坤接到马铖的命令后马上让自己的手下退下,他也知道新附军是个软柿子,正好趁这个时候好生捏一下。谢广坤利用这个机会将龙广山上的火炮弄下来十几门,埋伏在香林寺边上的民房中,就等新附军上钩。

    很快金声桓带领的新附军进入香林寺换防,谢广坤等那些满清八旗退出后,马上命炮兵对准还没准备好的新附军开火。

    金声桓的新附军一年前还是武昌的老百姓,被左良玉强征入伍,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军旅生涯能勉强成为一名士兵,可是现在这些新附军面对的是最为精锐的新军。

    这些新附军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但是碰到用近代化武器武装的新军,新附军那里见过这种炮弹如下雨般的阵势,在等了不足十秒钟后,新附军一哄而散,纷纷从香林寺中逃了出来。

    谢广坤没想到这帮新附军的战斗力比满清八旗差了这么多,第一轮霰弹就让他们退却,谢广坤抓住这个机会对身后叫道:“兄弟们,鞑子跑了,咱们上!抓住这个机会将这帮鞑子撵出城!”

    谢广坤说完起身带着所有新军战士,一共七八千人冲出民房,冲入香林寺中,看到留辫子的新附军不问

    青红皂白挥刀就砍。

    新附军刚到战场就被一顿霰弹打昏了头,现在又看到这么一帮不怕死的家伙上来拼命,一个个吓的丢掉手中的刀枪,头也不回的往后面跑。

    被新附军换下的满洲八旗刚来到城墙根,还没坐下喝口水,就看到刚才上去的新附军一窝蜂的跑了下来,这些两白旗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个被惊慌失措的新附军搞的人心惶惶。

    被金声桓带进来的新附军第一批是五千人,剩下的五千人正集中在城墙破口处等待入城,那知道刚进城的兄弟们突然大呼小叫的跑了回来,吓的破口处的新附军也没了主意,一时间堵在破口处。

    这时三千多满洲八旗,一万金声桓的新附军都集中在城墙内外,完全成了沙丁鱼罐头,出城的出不去进城的进不来,就连那些满洲八旗想要重新上前抵抗明军也办不到,人太多实在动不了。

    就在这时明军到了,他们原本离的也不远,来到近前看到清军堵成了一团,马上基层军官让手拿迅雷铳的火枪手开火。这下可好,迅雷铳这种面杀伤的武器对上罐头一样的清军真是绝配,大片清军被打死在当场。

    后面赶到的谢广坤一看这种形势,马上让人去后面推来几门火炮,火炮的霰弹可比迅雷铳威力大上数百倍,靠近前线的清军马上被还原成零件。

    那些新附军那里见过这种热*兵器战争,不要说他们,就是骁勇善战的满洲八旗也没见过这种大炮直接对着人群轰的,一时间清军如同炸了锅的蚂蚁,纷纷往城外挤,争取被明军打死前逃出城去。

    其实这个时候清军的数量远比明军要多,谢广坤只有七八千人,还不能在这里全部展开,第一线的明军只有三千多人,而挤在城墙根处的清军足有一万多人,这时如果有基层军官组织,完全可以来一个反杀,毕竟满清八旗的战斗力并不弱于新军。

    可是人都是从众的,当一个人看到周围的人都在逃命,从内心中也想跟着同伴逃命,这不是勇不勇敢的问题,而是人性使然。后世的现代化军队为了克服人性的弱点,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与军纪,才能保证逆境中军队不崩溃。可是清军这种中古时代的军队那有后世科学的训练,就是骁勇善战的满清八旗,也不可能与后世的哪怕一帮民兵相比。

    所以不管是满清八旗还是新附军,只要信心没了马上成了一堆散沙,只剩下被明军屠杀的命运了。

    站在远处的马铖看到谢广坤这边取得了战果心中大喜,他原本只是想借着换防的机会打一个小反击,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清军竟然阵脚大乱,一些清军为了能快些逃出城开始对身边的战友下手。

    看到这样马铖决定不在留后手,对身后的亲兵说道:“传令炮兵,对准太平门上的敌军将领开炮!同时传令顾长卫与许大虎,他们神机营休息的够多了,反击开始!”

    马铖的炮兵阵地距离太平

    门七百多米,换上实心弹完全能打到城头,只是马铖不想这么早暴露手中的杀手锏,才让多铎在城上风光多时。现在反击的时刻已到,马铖也就不再留后手,最好能将多铎打死在城头才大快人心。

    马铖的命令传下,神机营剩下的十门火炮对准太平门城头开炮,第一炮就将多铎的大纛打碎,白色的羊尾大纛落到城下。

    大纛是军队的令旗,它代表着主帅的安危,多铎为了鼓舞士气才将自己的大纛立于城上,那知道被马铖捡了便宜,一炮打断了旗杆。城下的上万清军看到自己一方的帅旗被打断,马上士气大丧。这时马铖也跟着凑热闹,让手下明军高喊:“多铎死了!多铎死了!”

    清军中的满洲人与蒙古人不懂汉语还好,可是汉军旗可是懂汉语的,他们听到多铎死了,在看到城头帅旗倒了,那里知道真假,马上调头往城外跑。这种关键时刻气氛是可以传染的,汉军旗的逃跑行为马上传染给其他人,那些蒙古人与满洲人看了看左右也丢下刀枪逃跑。

    刚才明军的炮击并没有打死多铎,只是让他受了一些伤,等多铎站起来看到大纛倒了马上知道事情不妙。他扒着城头往城内看,城内原本打的有声有色得清军开始掉头逃跑,多铎知道自己败了。

    多铎没想到自己一个疏忽,让金声桓这个废物来支援,城内的马铖狡猾的很,借着自己手下换防的时机搞了这么一手,真是千里堤防溃于蚁穴。当然多铎一个满洲人不知道这句典故,但是不妨碍他心中大骂金声桓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多铎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战场指挥官,也是满清最为杰出的将领,但是多铎不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军队。马铖的军队不管从训练与武器装备上已经远超这个时代的军队,已经达到了1840年的英军标准。而多铎还在以古代军队的老眼光看待明军,用自己想法来套明军的想法,不吃亏才怪。

    如果换上普通明军,昨晚城破时就应该逃亡了,也就没有了激烈抵抗。如果换上普通明军,没有出色的基层军官临场指挥,也不能在第一时间抵挡住清军的猛攻。如果换上普通明军,也根本不能抓住清军换防的短短瞬间反击。所以多铎的失败并不是败给他自己认为的运气不济,而是败给落后于马铖三百年的见识。

    多铎被身边的戈世哈搀扶起来,看到城内城外乱成一团的清军,叹了口气说道:“传令下去,都撤吧!”

    清军主帅都已经传令撤了,手下更是兵败如山倒,城里城外的清军挤成一团,都要早一刻出城逃命,这可给城内的明军可乘之机。神机营在两个游击的带领下,跟在清军后面有条不絮的开着枪,屠杀那些没逃出去的倒霉蛋,新军跟在神机营后面收拾那些落单的清军。

    多铎有巴牙喇保护先跑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以为太平门战事结束了,但马铖可不这么认为。

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京保卫战(二十六)

    在中国战争史里面,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比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李世民的洛阳之战等等。这些战例中成功一方的指挥官,会被很多后世将领奉为神明,因为赢的一方表面上是一手烂牌、胜负已定,结局却是逆风翻盘、惊为天人、大跌眼镜、眼珠子掉一地。

    可是这种以少胜多的战斗并没有什么定式,当事指挥官往往事后也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赢的。那么在古代战争中,人多到底有没有用呢?

    其实,从整个战争史的角度讲,军队人数多,还是很占优势的。以少胜多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案例少,才格外难得。

    1915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就提出过“兰彻斯特方程”,方程很复杂,直接说结论,就是兵力是战争,特别是大规模遭遇战争中,取胜的最直观条件。

    当然这个优势,未必就一定能决定战场的胜负。因为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单依靠人数来决定,往往还会取决于兵种、阵型、偶然因素等等原因。

    拿兵种来说,在南北朝以前,马镫和马槊普及,骑兵的杀伤力就要比步兵大的多。

    在战场上,骑兵会冲击、分割步兵的队列,打乱步阵原有的指挥序列,造成步兵集团的混乱乃至整体失控。

    所以,有时少量的骑兵就能击败数量巨大的步兵。

    南北朝时期的沙苑之战,西魏宇文泰率领一万人马迎击高欢的二十万大军。双方刚一接触,宇文泰的人数劣势就暴露出来。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宇文泰的右军主将李弼率骑兵猛冲东魏军大阵,凭借速度和防御的优势切割敌阵。

    满血的骑兵遇上步兵,就像篮球中的错位单打,使对方一下陷入混乱,高欢的二十万大军就这样被轻易击垮。

    此外对统帅来说,在实战中指挥上万人的大型军队,绝对不是轻松的事。

    由于古代军阵通讯困难,没有手机和电话,不能发微博和朋友圈,所以士兵的视野范围有限,很容易造成信息不畅与群体紧张。明代名将戚继光说过:“则愚民一时迷失方向,即难认。”在军阵里面,士兵很容易变成愚民。

    在比如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中,双方一开始隔水列阵,没有决战空间,晋军提议让前秦军稍稍后撤,老实的前秦军就真的答应了。没想到前秦军后撤途中,晋军猛地打了过来,再加上阵中有人高喊“秦兵败矣”等反动言论,搞的前秦军士兵心惶惶,前秦军队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

    当然前秦军队八十万大军一战即溃,也跟军队士兵成分比较复杂有关系。这支军队虽然人多,不过都是拼凑而成,军队凝聚力差,战斗力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以少胜多其实并不玄幻,背后是外因内因综合的结果。军队庞大,不意味着就能稳操胜券,兵力不足,也不是就判了死刑。

    现在多铎的满蒙汉联军就碰到了当年苻坚一样

    的难题,清军一共有四十多万,其中种族众多,通信十分不便。满洲人还算差些,毕竟不到一万人,可是两万的蒙古人就麻烦了。这些蒙古人来自各个部族,这些部族有满清的死忠科尔沁部,还有满清的死敌察哈尔部。这些蒙古人心怀鬼胎,如果满清一路取胜还没什么,但是满清现在吃了败仗,各部台吉将领不免心中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汉军旗也是两万人,他们来自汉军八旗,他们没有蒙古人的问题,反倒成了满洲人最忠实的部下,可是人数太少。

    清军中占多数的是新附军,这帮家伙来源复杂,有高杰的陕西铁骑,还有刘泽清的山东兵,有刘良佐的淮安兵,还有跟着左梦庚一同投降的武昌兵。其中左梦庚的军队来源更加复杂,有李自成投降过来的流寇,还有在武昌本地强征来的地方兵员,还有河南河北一带的卫所兵。这些士兵来源中国北方各省,很多地方口音都不一样。

    军队成分如此复杂,偏偏满清高层为了防范新附军,在各部都派驻了满清将领指挥新附军。这种情况在满清占优的时候倒没什么大问题,可是碰到现在这种大败退就成了大问题。

    多铎的命令是缓步撤退,可是多铎的命令传达到各部出现了问题,清军将领很多不懂汉语,但这个时候那里去找翻译?而原本那些汉人将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反正是你们清军将领的问题,出了事和我们也没关系。

    就这样一开始的有序撤退很快变成大溃败,太平门外的上万新附军,裹挟着少数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沿着太平门外的官道一路狂奔。期间这股溃兵碰到孝陵大营来的增援军队,这帮家伙按照金声桓的命令好不容易组织好队形,刚到太平门这里就被前线退下来的士兵冲垮,再加上听到前线败了,这些足有三万多人的新附军一同加入溃败的队伍中。

    太平门外的官道左边是玄武湖,右边是钟山,原本道路就不宽,现在清军五六万人聚集在这个地方,一时间又形成了城内的景象,出的出不去,进的进不来。

    城内的马铖原本没想到出现这种情况,一开始他以为将清军赶出城就好了,自己赶紧组织民夫抢修城墙破口。可是马铖来到城墙上才发现,就在两里地外的清军却出现这种情况。

    马铖一看这可是的大机会,抓住身边的罗炳然问道:“老罗,你看这帮鞑子出了什么状况?为什么乱成一团?”

    罗炳然虽然并不像马宝、张国柱那样的战将,但是罗炳然深知人情世故,看了眼马上知道清军出了什么状况。

    “军门大人,这帮鞑子好像堵在了官道上!”

    马铖大喜的点点头说道:“老罗你说的很多,现在鞑子大乱,你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鞑子一举消灭?”

    罗炳然听马铖这么说大吃一惊,就算对面的清军乱了阵脚,可是太平门外才多少人,撑死了五六万人,要知道清军总数足

    有四十多万。而城内的明军才有二十四万,这还是将那些民夫、卫所军全算上,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

    罗炳然赶紧劝说道:“军门大人绝对不行,鞑子的数量远在我军之上,如果出城浪战,可能取得些战果,但是让鞑子反应过来那事情就不妙了!”

    马铖犹豫的摇了摇头:“老罗你说的很对,可是城内的情况不妙啊!”

    现在城内虽然不缺粮,但这是建立在剥削普通老百姓身上的不缺粮,如果清军在围城一年半载,城内的存粮总有吃光的一天,到时候怎么办?难道要学张巡守睢阳那样吃人肉?现在虽然马铖发现了土豆和玉米,但是数量太少,在两年之内完全指望不上,所以如何解决满清围城才是唯一的办法。

    马铖知道罗炳然不是政治家,他也不会从政治这方面考虑问题。马铖想了一下决定还是试验一下,如果真的成功了呢?

    “老罗,东城这里交给你,你带着民夫与卫所军赶紧抢修城墙!”

    马铖说完对身后的亲兵说道:“传令下去,神机营与所有新军集合!老子有话要说!”

    城下的新军正在打扫战场,经过昨晚一夜的战斗新军损失很重,一万五千新军足足伤亡了五千人。不过新军毕竟受过严格的训练,听说军门大人有话要说,一个个强打精神站在太平门下,等着马铖训话。

    马铖站在高处看到自己手下士兵,一万新军大部分都有伤在身,五千神机营到没什么问题,他们昨晚损失不大。

    马铖看到手下这样十分感慨,高声喊道:“各位兄弟,昨晚辛苦你们了!没有各位兄弟的奋战,根本不能将进城的鞑子撵出去,所以本督会为你们在皇帝面前请赏!”

    马铖说完看了看手下,然后接着喊道:“但是各位兄弟还不能休息,本督也知道大家很累,但是城外的鞑子更累,他们现在军心大乱,正是咱们一举解围的好机会!现在本督命令,给大家一刻钟修整的时间,喝些水吃些饭,一会儿跟着本督出城与鞑子决一死战!”

    马铖的话让新军一片沉默,大家都知道城外清军什么规模,就算昨晚消灭了一万多清军,可是清军总数还有四十万。反观自己一方只有一万五千人,四十万对一万五,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输赢的几率有多小。

    以顾长卫、许大虎、谢广坤等高级军官为首的将领看到士兵不说话,气的刚要开口骂人,但是马铖却挥手拦住他们。马铖放缓语气说道:“诸位兄弟,本督也知道大家很累,也知道城外鞑子人数很多,但是本督与大家交个实底,城内军粮不多了,只够大家吃半年的,如果半年内还没解决围困,那大家只能吃人肉了。”

    马铖说完指着人群中的一个小旗说道:“徐老三,你是应天人吧,你以前是卫所军,因为战斗勇敢被选入新军,还当了小旗。你的家人在城内,你就眼看着半年后粮食吃光,你的家人被饿死吗?”

第二百一十四章 南京保卫战(二十七)

    马铖的新军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南京本地人,这也是新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家人就在城内,没办法不死命战斗。

    同时马铖对新军的家眷很好,城内普通居民每日只有半斤口粮,可是新军士兵的家眷每日口粮足有一斤,保证每天的一干一稀还是没问题的,所以马铖在新军中的威望很高。

    马铖说完徐老三后又点了几个基层军官的名字,马铖这一年多与他们并肩作战,对很多人十分熟悉。这几个基层军官知道马铖说的是实情,再加上全家深受马铖大恩,这几个军官出列单膝跪倒说道:“末将愿为军门大人效死!”

    有人表态就好办,很多士兵纷纷跪下表示一定遵守军门大人的军令,愿意出城与清军死战。

    看到军心可用马铖十分满意,他对身边的谢广坤说道:“谢广坤,你这次为本督副将,现在将城内可用火炮收集一下,全部带出城,咱们不要与鞑子死战,要驱赶他们回营,用这些鞑子冲垮他们自己的军营知道吗?”

    谢广坤点点头,下去开始收拢炮兵,准备出城与清军决一死战。同时后勤将早饭运了上来,让新军士兵与神机营吃饱饭。

    都准备完毕,马铖带着这一万五千人离开太平门,向着城外两里处的清军队伍冲去。

    清军这时已经乱成一团,后队的清军发现明军出城了,吓的赶紧往前挤,希望能离这些杀人恶魔远些。可是五六万人聚集在一起,那里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跑得了的,很快清军后队与明军前队接触上了。

    这次因为有马铖的命令,明军并不与清军战斗,而是直接推出来几门火炮,装上霰弹直接轰击。清军后队大部分都是新附军,他们看到明军又开始使用那些威力惊人的火器,吓的纷纷四散奔逃。很多人慌不择路逃进了玄武湖,大量身穿铁甲的士兵被淹死的玄武湖中,很多人逃进了钟山。

    马铖并不管这些逃跑的清军,因为马铖知道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来源是组织,这些没了组织的清军士兵根本没什么威胁。所以马铖带着明军放弃追杀那些逃跑的士兵,而是尾随清军大队来到了龙潭镇大营。

    龙潭镇就是后世南京栖霞区的龙潭街道,明初龙潭镇这里原本是炮厂,专门负责郑和西洋舰队的火炮生产,但是随着朝廷停止下西洋,龙潭炮厂也就没落了。

    不过龙潭镇地处长江边,与南北交通重镇镇江不远,所以清军在这里设立龙潭大营,算是围城的后勤基地。

    金声桓的部下大部分都是龙潭大营的,现在碰到危险自然往这里跑,再加上明军在后面有计划的驱赶,所以清军溃兵沿着官道来到了龙潭大营。

    今天龙潭大营负责坐营的是一个副总兵,他接到消息太平门那面败了,刚要带着军队出营去接应,但是那知道清军溃兵的速度比他快,刚出营就碰到漫山遍野的溃兵。

    这些溃兵经过一路上的损失,还

    有三万多人,这些人看到增援来了心中狂喜,赶紧冲了上去。这可吓坏了那个副总兵。他原本带着一万士兵,没想到刚出大营队形就被溃兵冲垮,自己的手下那里能阻挡住这么多溃兵?没办法这个副总兵只能长叹一声,带着手下随波逐流,被溃兵裹挟冲进了龙潭大营。

    龙潭大营原本有十万清军,被金声桓带着五万精锐后,还剩下四万多人。这些人听到周围喊杀声一片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出了帐篷观看才发现是自己的同伴退了下来。并且这些同伴还大声宣扬明军不可战胜言论,吓的所有人大惊失色,跟着冲进营中的溃兵一起逃跑。

    马铖带着一万五千明军跟在后面追杀,明军就像赶着羊群的牧羊人,看到有羊想要离群,就用鞭子抽两鞭子,然后继续赶着羊群前进,马铖就这样利用清军作为先导冲进龙潭大营。

    龙潭大营是清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这里存放了大量的粮食与攻城工具,马铖人手不够,同时为了制造混乱,命令人在龙潭大营中开始放火。

    二月份正是春季,原本就干燥,大火很快借着风势剧烈燃烧。火势又增加了混乱,现在整个龙潭大营完全成了火海。看到龙潭大营毁了,马铖又带着明军驱赶清军向下一座军营冲去。

    清军为了围困南京,在南京外围建立了四座大营,分别是北面的龙潭大营,东面的淳化大营,还有南面的将军山大营,最后是长江边上的大胜关大营。依托这四座大营,清军还建立起四十多座小军营,人数从数千到数万不等,这些小军营用来断绝城内明军与外界的联系。

    清军的这种安排很有效果,南京城内外已经失去联系将近一年。可是这种联营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力量分散消息不通。

    现在明军驱赶的五六万清军来冲击军营,那些小军营根本没有抵抗的实力,就是有些清醒的军官想要带队抵抗,可是在绝对的人数优势面前,那些军官手中的几千人根本没什么作用。就这样清军溃兵人数越来越多,在来到淳化大营时,清军溃兵已经成为将近十万人的一股巨浪。

    在慌张、绝望与绝对的人数面前,淳化大营也没坚持多长时间,很快淳化大营中的几万清军也加入溃兵的队伍,冲着五里外的将军山大营而去。

    将军山距离南京聚宝门二十一里,这里地势很高视野很好,是清军的大营所在地。

    多铎从太平门逃回来刚进入大营,水都没喝上一口,属下就来报告,明军距离将军山大营只有五里了。

    多铎听到这个消息长叹一口气,他没到自己一生征战,从冰天雪地的辽东到南直隶,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没想到在南京城外被一个二十不到的马铖击败。

    现在清军败势已成,就是多铎的老子努尔哈赤复生也无力回天,多铎叹了口气问道:“营中两白旗还剩多少?”

    多铎的副将勒克德浑不知所踪,大概是战死在军中,现在将军山大营负

    责的是贝勒尼堪,他听多铎问起赶紧说道:“十五叔,现在营中两白旗只剩八百人,还大部分都是病号,蒙古八旗还有一千多人,也都是病号,汉军旗都跟十五叔去了太平门,不过新附军到还有三万多人,都是刘良佐的部下!”

    多铎没想到自己带来的三万八旗联军,再加上阿济格留下的两万八旗联军,到现在只剩下不到两千人,想到自己兄弟最为依仗的两白旗只剩下八百人,多铎喉头一甜,狂吐了几口鲜血后昏了过去。

    多铎是军中主将,他的昏倒让各个将领乱成一团,大家上前掐人中拍后背,好容易将多铎唤醒。这时多铎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已经气若游丝,面色如同死灰一样,多铎叹了口气说道:“这次失败都是本王之过,现在本王命贝勒尼堪统帅大军退到大胜关,从那里渡江北返!”

    多铎说完拉住尼堪的手说道:“尼堪,你要记住,一定要将两白旗带回北京,还有跟十四哥说,我对不起他!”多铎说完闭上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多铎这个人原本风流成性,府中女人很多,身体一直不太好。到了南方后更加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历史上记载多铎在占领南京后马上返回了北京,但是就这样还在家中养病多年,以后对南明的战斗再也没有上场。

    现在多铎在南方足足待了一年半,南直隶的各种没见过的疾病,再加上潮湿闷热的气候,早已经让多铎消耗掉最后一丝精力。如果不是想要占领南京这一个信念在支持他,很可能在去年多铎就已经病倒了。

    现在战争失败、两白旗损失惨重,这些都成了最后一颗稻草,生命力已经枯竭的多铎再也支持不住,满清最能打,对马铖威胁最大的豫亲王,就这样死在南京城外的大营中。

    这时的马铖还不知道那个号称“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多铎已经死了,这时的马铖正瞪着通红的双眼,指挥手下士兵驱赶清军去冲击将军山大营。

    将军山这里距离南城聚宝门只有二十里,马铖叫过来一个亲兵,让他去聚宝门告诉马宝,自己在将军山这里苦战,让马宝带领一半人马来助战。

    经过一天的血战马铖带出来的一万五千人只剩下不到八千人,大部分不是死了就是失踪,马铖知道现在对面的清军还有十多万,虽然清军完全没有组织不足为惧,但是马铖害怕多铎反应过来组织抵抗,那自己的八千多人再能打也不是清军的对手。

    南京城的聚宝门与正阳门在今天早上已经结束战斗,城外的清军接到命令都撤回大营。马宝和张国柱都知道马铖带着军队出城了,但是他们谁也不相信马铖能凭一己之力将清军击垮。

    马宝接到亲兵的传信后大吃一惊,没想到马铖这么厉害,一万五千人就将清军四十万人击溃,这是什么?这已经是战神了!想到这马宝不再犹豫,派人给张国柱送信同时,亲自带领五千新军与一万卫所军,打开聚宝门大门出城助战。

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与死

    南京城,马府,马士英从昨晚开始就没有休息。清军挖地道炸塌太平门城墙,与守城的明军血战已经好几个时辰,最危险的时候清军已经攻进上元县学。要知道上元县学在北城,这里往南都是密集居民区,如果清军突破明军的防线进入西城和南城,那整个南京城就彻底失守了。

    不过好在关键时刻马铖带领军队顶上,将清军逐渐赶回了太平门。虽然局势有所缓解,但是马士英心中半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面色沉重坐在屋中,等候前线的消息。

    屋中除了马士英还有马銮与马锡兄弟俩,马锡从太平门逃回来就跑回了家,现在正在家中苦劝马士英逃跑。

    “爹,北虏已经入城,现在不跑就晚了!”

    马士英坐在那里没说话,边上的马銮怒道:“三弟,你擅离职守就不说什么了,难道你还想让爹不忠不孝吗?”

    马锡被骂也没办法,他原本想自己跑的,但是没想到回家被老爹与大哥堵个正着,没办法马锡只能劝说马士英与马銮一同与自己跑路。可没想到马士英这个人虽然是个奸臣,但对大明朝倒忠心的很,不管马锡如何苦劝就是巍然不动。

    看到父亲与大哥不附和自己,马锡也没办法,只好在屋中团团乱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马銮瞪了马锡一眼,然后低声问道:“爹,东城已经破了,咱们父子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下,万一那个时刻到来,也好报效皇帝对咱家的厚恩?”

    马銮的意思是父子三人一同为国尽忠,但是马锡那里肯干,他今年才十八岁,还有大好的日子好活,听马銮这么说赶紧说道:“大哥,你怎么这么迂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有咱们走了,到了安全之地才能更好的组织抵抗北虏!”

    马士英面无表情的看了眼马锡,然后叹气道:“锡儿,为父以前认为你读书上进,远比你二哥强得多,但是今天你太让为父失望了!现在国破家亡正是我辈读书人为国尽忠的时候,你受圣人教诲,难道要苟且偷生?”

    马锡被马士英骂一通也不敢反驳,刚要解释自己为什么擅离职守,就听门外有人高声叫道:“老爷,老爷!东城有消息了!”

    随着喊声,一个家丁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这个家丁浑身狼狈不堪,进屋后赶紧跪倒说道:“老爷,东城一片战乱,到处都是火光,鞑子进城到处在杀人!”

    这个家丁正是马士英派去东城打探消息的家丁,马士英赶紧站起来问道:“鞑子进城多少人?”

    “这个小人不知道,不过小人碰到二爷的亲兵了,听他们说大概有上万鞑子进城,不过二爷已经带着人上去了,现在正与鞑子激战中!”

    马士英听到这个消息长出一口气,不过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他虽然不怎么喜欢马铖这个儿子,但毕竟是自己的血脉,现在听说马铖孤军奋战,不免心中担心。

    马銮与马士英父子同心,再加上马銮与马铖一母所生

    ,自然也十分担心,不过他不能表现出来,反而还要说好话安慰自己的父亲。

    “爹,您放心吧,二弟骁勇善战,肯定能将北虏击败的!”

    马锡在边上听马銮为马铖说好话气的只撇嘴,心中暗骂:马老二这个混蛋,怎么不死在军中!

    马士英看马锡的神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前马士英对这个三子很好,但是现在这个危难关头这个三子却让他大失所望,反而那个一直不看好的儿子让他刮目相看。

    马士英这时候越看马锡越生气,气的骂道:“马锡,你也算是个秀才,读的书远比你二哥多,但是你看看你成什么样子?现在情况危急为父没工夫管你,你给老夫滚回你的房间,滚!”

    马锡不敢说什么,只好起身出去回了自己的院子。马銮今年三十岁,也是为人父,自然知道自己老子看到儿子如此不堪有多么失望,为了宽慰父亲只能在边上劝解道:“爹,三弟毕竟年纪小,沉不住气也是可以原谅的!”

    马士英痛苦的摇了摇头并没有说什么,这个时候他那有闲心管自己儿子,马士英起身叫来丫环,为自己换上全套官服,马士英决定就是死也要死得有模有样。

    看到自己父亲决定死节,马銮叹了口气没说什么,也回到家中换上三品官服,同时告诫自己的妻子张氏,如果城破希望张氏殉节。

    张氏今年二十七岁,大好年华自然不想死,可是丈夫已经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没办法只好含泪答应,想到自己的女儿马绣娘才七岁就要与父母同死,不免失声痛哭。

    马銮看到哭成一团的妻女,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他抱起大女儿马绣娘与刚满三个月的小女儿马绣娥,心中万般不舍,可是能怎么办?国破家亡,国家都没有了你还能独活吗?

    马銮亲了亲女儿们的脸颊说道:“女儿,不是爹爹狠心,这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如果落入敌军之手肯定没有好结果,只有一死才能解脱!”

    小女儿马绣娥还小不知道什么意思,看老爹亲自己只能嘿嘿的傻笑,可是大女儿马绣娘已经七岁,懂了一些事情,听父亲这么说坚定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请父亲放心,女儿愿与父母同死!”

    听只有七岁的女儿说的如此坚定,马銮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放声痛哭。

    马銮将自己妻女都安排完毕,换上官服来到马士英的书房,陪着自己的老爹一同坐在屋中,两尺白绫都已经准备好,就等事情不可为时上吊殉国。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马府在西城朝天宫,距离东城战场足有七八里,但是在马府这里都能听到东城的隆隆炮声,足见战况之激烈。不过能听见炮声就代表马铖还在激战,说明南京城还在自己手中。

    可是时间慢慢过去,天色已经大亮,东城那边的隆隆炮声慢慢的没有了,这可不是好事。这样只有两种结果,第一种就是马铖打赢了,将清军打出城外,不过马士英也算带过兵的,知

    道这种结果八成不可能。

    除了这个那就还有一种结果了,那就是马铖失败了,清军大队已经进城,明军已经完全失去组织,不能抵抗了。

    马士英用颤抖的双手拿起桌子上的白绫,虽然马士英下了必死的决心,但是事到临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心中怕死的恐惧。

    马士英手抖得拿不住白绫,只好对马銮说道:“銮儿,你来,将这白绫搭上,为父要去了!”

    马銮听自己老子要自杀,再也控制不住悲伤,跪在地上放声大哭。马士英自然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但是这个时候还能说什么,只好伸出手轻轻的抚摸儿子的后背。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屋外又有报信的家丁喊道:“老爷,老爷!大喜啊!”

    那家丁跌跌撞撞的冲进屋中,高声叫道:“老爷,大爷!二爷带着神机营与鞑子血战一夜,就在刚才,终于将鞑子撵出太平门,现在东城已经安全了!”

    马士英刚才都要自杀了,现在听不用死了,二儿子将清军打败,一时难以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双眼一翻直接昏了过去。吓的马銮赶紧扶住自己老爹,连喊带叫才将昏迷的马士英唤醒。

    马士英醒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住那家丁问道:“你刚才说什么?东城保住了?”

    “是的,二爷神勇异常,带着神机营与入城的鞑子血战一夜,听说整个东城血流遍地,到处是死人!”

    马士英这时已经听不进去那个家丁的唠叨,他现在心中只有为能活着的狂喜。

    马士英激动的说道:“没想到,老夫真没想到,铖儿如此勇敢,竟然能转败为胜!”

    马銮也十分高兴,毕竟自己与妻女都不用死了。马銮在边上也附和道:“是啊,没想到二弟这么厉害,真是堪比古之名将啊!”

    “好,既然如此老夫要入宫,要去给陛下报喜!”

    马士英是个政治家,现在生命已经不受威胁,马上就要考虑朝堂的事,今晚上马铖又立了大功,马士英自然要去皇帝面前表现一下,借机也好打击一下东林党。

    马銮看到马士英有些被好消息冲昏了头脑,赶紧拉住马士英说道:“爹,虽然二弟立了大功,可是三弟呢?爹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下,提防东林党在这件事找麻烦!”

    马士英听马銮提起这件事马上晴转多云,马士英骂道:“老三这个混蛋,怎么不如铖儿的一半?临阵逃跑可是斩立决的大罪,这样为父如何是好?”

    马士英也没办法,手心手背都是肉,马锡虽然是庶出可毕竟也是自己骨肉,那里能看着马锡掉脑袋?

    马士英看了看马銮问道:“銮儿,你有什么好主意?”

    “爹,二弟是南都镇守,三弟也应该归二弟节制,如果二弟不将三弟的丑事上报,估计也没什么事!”

    马士英想了想也只好点头答应,虽然临阵逃跑是大罪,不过现在毕竟打赢了,希望皇帝能饶过马锡吧。

第二百一十六章 马铖你还是人吗?

    大明绍武二年二月十九日,这天的朝阳东出,照在了马府的书房中。

    马士英的书房还是那个书房,马士英的穿着还是那个穿着,但是马士英的心情与昨晚的焦急、绝望完全不同。马士英忠于大明,在历史上最后被俘也决不投降。不过不怕死并不代表马士英不想活,昨晚就在马士英要上吊自杀的时候,突然接到明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怎能不让马士英喜形于色呢?

    马士英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笑着说道:“銮儿,看来你二弟真是帅才啊!小时候只觉着他顽劣不堪,现在看来确实与众不同!”

    马士英在这里大赞儿子马铖,原本马铖那些劣迹也就有了合理解释。小时候不读书成了胸有锦绣,长大后打架斗殴成了少年英雄,成年后不学好吃喝嫖赌成了不拘一格,反正现在马士英看马铖怎么看怎么满意。

    马銮也知道父亲的想法,在边上笑着称赞道:“这都是爹爹的培养有方,二弟才能出人头地!”

    马士英听儿子这么说连连点头,自己这个大儿子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二儿子现在更是优秀,想到自己年界六十,终于后继有人,马士英不免十分自得。

    就在屋中父子俩感慨万千的时候,书房外又有一个家丁来禀报。

    “老爷,老爷!东城有新消息了!”

    马士英听后一喜,看来自己这个二儿子又有什么好消息了!

    这次马士英亲自打开房门,问道:“说,可是铖儿又传来什么喜报了!”

    院中那个家丁脸都白了,磕磕巴巴的说道:“老爷,大爷!二少爷带着一万五千人出城去了,说是要与鞑子决一死战!”

    刚才马士英还在称赞这个儿子,现在听马铖带着一万多人出城,不免骂道:“混账,这个逆子,一万多人就敢出城浪战?城外的北虏可是足有四十万!”

    马銮这时也顾不得自己的弟弟由少年英雄变成了逆子,赶紧对马士英说道:“爹,这可怎么办?城外清军数十倍与二弟,这次出去肯定要吃亏的,爹快想个办法!”

    马士英也是急的团团乱转,他除了担心儿子外,还担心儿子带出去的那一万五千精兵。如果这些精兵都损失在城外,那南京城里还守个屁啊!可是马士英着急并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他是内阁首辅不假,但是却管不了军事。

    明代军事直接由皇帝负责,出征将领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内阁的兵部不过是个后勤部门,负责粮食补给而已。

    “对,老夫去找皇帝,现在只有求圣旨才能让这个逆子回城!”马士英反应半天才想起来去找皇帝,这时候马士英也顾不得什么官场威仪,直接让家丁备了匹马,骑上马奔着皇宫而去。

    昨晚东城打成一片,最危险的时候清军都到了地安门下了,所以守卫皇宫的锦衣卫一夜没睡觉,都在宫墙上防备清军。

    不过好在马铖的新军给力,在天亮的时候终于将清军撵出城,这帮锦衣卫才终于松了口气。

    这时西

    安门外来了一匹快马,上面坐着一个老头,不过这个老头一看身份就不低,身上穿着大红衮龙袍,能穿这身衣服的不是勋贵就是冠盖。不过那些锦衣卫十分狐疑,城内的宗室亲王都死得差不多了,勋贵公爵们也都被处死大半,怎么还有这么嚣张的人骑马在皇城外急奔。

    随着那老头走进,西安门守城的锦衣卫千户才发现,这个老头并不是外人,正是内阁首辅马士英。

    按理说马士英身为黔国公、首辅,出行向来八抬大轿,前呼后拥威风的紧,怎么今天骑上马了?

    那千户赶紧探出身子叫道:“下面可是元辅大人?不知有什么事吗?”

    马士英这时那里有闲心解释,从马上下来后高声叫道:“快开门,老夫要见皇帝!”

    按理说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再加上昨晚满清攻城,现在东城战事虽然结束,可是还有零星战斗并没有停止,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开城门的。

    但是那个千户知道门外这个马士英自己可惹不起,不要说他首辅的身份,就是他的儿子自己也惹不起。那千户想了想不敢不开门,只好命人将城门打开一个缝隙,放马士英进来。

    马士英将马交给守城的锦衣卫,也不管其他,迈开腿小跑着冲进紫禁城。

    皇帝朱伦奎与太后马宏宁正在乾清宫,这时他们已经接到马铖胜利,清军被撵出城的消息,朱伦奎不用自杀殉国十分高兴,正在与太后谈天。正在这时宫外的小太监通报,元辅马士英来了!

    皇帝现在心情不错,听说马士英来了笑道:“太后,看来马爱卿是来报喜的!”

    马宏宁心情也不错,笑道:“是啊!传马卿觐见!”

    马士英这一路跑的浑身是汗,走进大殿看到皇帝与太后,赶紧就要跪地行礼。马士英虽然是太后马宏宁的亲爹,但是朝廷法度在这里,他看到太后也要行君臣之礼。

    朱伦奎看马士英跑的满头是汗,笑着说道:“马爱卿请起,来人为马卿赐座!”

    太后马宏宁看到自己老爹六十了,跑的浑身汗十分心疼,不免关心的问道:“爹,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想来传喜讯?本宫与皇帝已经知道了,贵阳侯马铖已经将北虏逐出城外!”

    提到这件事朱伦奎也十分高兴,在边上接着说道:“贵阳侯今天是大功一件啊!朕已经传下圣旨,要好好犒赏有功将士!”

    马士英这时才将气喘匀,赶紧抢着说道:“陛下,太后!老臣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来了!老臣接到消息,马铖带着一万五千人出城了,说要与北虏决一死战,毕其功于一役!”

    朱伦奎听马士英这么说大吃一惊,现在马铖对于朱伦奎来说就是宝贝疙瘩,除了皇帝这个位置,哪怕马铖要朱伦奎的老婆,朱伦奎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交出去。因为朱伦奎知道,南京城在满清的四十万大军围攻下挺了一年多,完全就是马铖的功劳。

    现在朱伦奎听说大功臣马铖带着一万多人出城要与满清死战,吓的好悬没拉

    裤子里。朱伦奎虽然不懂军事,但是简单的人数对比还是知道的。城外清军四十五万,就算这一年多攻城战中死了很多,但是三十七八万还是有的。

    马铖只带了一万五千士兵就敢出城,要面对的可是二十多倍的敌人,朱伦奎实在不看好这次军事冒险。

    朱伦奎气急败坏的说道:“马士英,你是内阁首辅,还是马铖的老子,为什么不拦着他?”朱伦奎气急败坏下也忘了尊重马士英,直呼其名起来。

    马士英也有苦难言,只好解释道:“陛下,臣是内阁辅臣,没有权利指挥将领,还有臣当时在家,不在马铖身边啊!”

    朱伦奎听马士英这么说也知道冤枉马士英了,赶紧问道:“马卿,那现在怎么办?”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请陛下下圣旨,严令马铖回城!”

    朱伦奎一想也只能这样,赶紧叫来小太监执笔,给马铖下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圣旨,让马铖赶紧带兵回城。可是就在朱伦奎下圣旨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个时候马铖已经带着兵冲向龙潭大营,根本不是朱伦奎一封圣旨就能阻止了的。

    传旨的小太监带着皇帝的圣旨与一百名锦衣卫护卫来到太平门,从留守的罗炳然嘴中得知马铖早已经走了半个时辰。那小太监看了看城外到处是死人,到处是乱军,吓的不敢出城。

    可是皇帝的圣旨还不能不传达,没办法小太监只好与护卫的锦衣卫百户商量一下,硬着头皮出了太平门,往龙潭镇方向而去。

    在距离龙潭镇十里的地方,传旨的队伍不敢走了,前面已经看不到明军的踪影与旗号,现在这里到处是清军的散兵游勇。这些清军完全被明军吓破了胆,上百人数千人的到处逃难。

    看到遍地的溃兵,那个锦衣卫百户也吓的够呛,他只是一个宫中守卫,哪里见过这种杀人盈野的场面。而现在明军根本没有踪影,这支传旨的队伍没办法只好回城复命。

    小太监回到皇宫将详细情况讲给皇帝知晓,皇帝一听城外这个样子,看来马铖这一万多人凶多吉少。得知马铖很可能战死,朱伦奎心情大坏,将所有怒气都发泄到这些倒霉的小太监与锦衣卫身上。这帮倒霉的家伙被皇帝下令关入监狱,如果马铖真是战死殉国,就让这一百个倒霉鬼给他殉葬。

    不知道城外的确切消息,三人只好在乾清宫这里等待。这一等就是一整天,从日出东方一直等到太阳西斜,三人终于等来了聚宝门的消息。

    马宝带兵出城时为了安抚城内的众人,派了一个亲兵将具体消息传给马士英。但是这个亲兵去了马家后得知马士英去了皇宫,这才转道来了皇宫。

    朱伦奎听到有消息来了赶紧传那个亲兵进来,那亲兵进入乾清宫后大声说道:“恭喜陛下,贵阳侯带领一万五千人击破四十万清军!现在贵阳侯命南城守将马大人带领援军出城助战!”

    朱伦奎与马宏宁、马士英听完下巴好悬没掉在地上,一万五对四十万?还打赢了?马铖你还是人吗?

第二百一十七章 招降

    就在朱伦奎与马士英震惊马铖惊人战绩的时候,城外的马铖正带领士兵在拼死冲杀。

    这次的最终决战被后世称为应天之战,马铖的子孙更是将这场战役列为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中国古今三大以少胜多战例之一。

    虽然后世子孙为了吹嘘自己祖宗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马铖指挥的应天之战确实有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比肩的能力。赤壁之战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让孙权的江东集团和刘备的东州集团可以存在下去。淝水之战中东晋打败了前秦,也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让东晋在江南偏安上百年。

    同样这次的应天之战也差不多,马铖击败了南下的满清大军,战胜了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还第一次将满清进攻的矛头阻止在长江南岸。这样全中国最为富庶的太湖流域并没有落入满清之手,同时也为将来的北伐准备了经济条件。

    不管后世怎么吹,但是作为当事人的马铖却心中百般无奈。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脱离他的控制,他只带出来一万五千人,却要面对满清四十万的军队,这种困难可想而知。

    所以马铖在出城时定下的战略就是乱,明军因为有完备的基层军官,普通士兵也受过基本的教育,所以完全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就是在战斗中队形被打散,也可以很快在基层军官的组织下,形成数百人上千人不等的小团队各自为战。

    反观满清就不同了,这个时代读书人还是个稀缺资源,军队中除了很少的书办外都是文盲,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如果战事顺利还好,但是碰到这种情况不明的混战,满清军队就完全失去了组织力。

    没有组织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虽然人数比明军多上二十倍,但并不具备任何威胁。清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可是马铖面前碰到的难题并不是来自清军,而是自己军队士兵的体力不支。

    马铖的明军从昨天晚上在太平门战斗,在经过今天一整天的高强度作战,已经连续作战十二个时辰,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完全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在支撑。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再不休息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就在马铖感觉支持不下去的时候,救命稻草来了。马宝与张国柱带领的三万五千援军来了。

    看到城内援军到来马铖十分高兴,靠上去问道:“你们带来多少人?”

    马宝与张国柱抱拳回答道:“军门大人,聚宝门来了一万五千人,正阳门来了两万人!都是生力军!”

    听到这个好消息马铖十分高兴,南城的军队虽然也经过昨天的苦战,但是毕竟今天白天休息了一天,有他们加入更能保证自己一方的胜利。

    “好!马宝,你带着你的人跟着老子,现在北虏的四座大营还剩最后一个,你跟着老子去大胜关!张国柱你带着你的人掉头清除有组织的北虏,记住要让他们乱,千万不要让他们反过劲来!”

    马铖的知道自己的人数少,加上马宝带来的援军也不到五万人,可是清军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有几十万人,如果让清醒的清军将领反应过来可不好办。所以马铖让张国柱带兵继续搅乱战场,用清军自己打败他们自己。

    张国柱听清楚后抱拳离去,马铖看了看天色,这时太阳西斜,已经快要天黑了。马铖对身边的许大虎与顾长卫说道:“你们两个今天立了大功,现在援军来了你们带领手下进城休息吧!”

    马铖带出来的一万五千人现在还剩下八千多人,这些人打了一整天的仗人困马乏,在打下去就要对身体有损伤了,这些人经过如此惨烈的战斗能存活下来,将来都是马铖手中不可多得的力量。马铖不想让自己的手下再受什么损失,所以要让他们回城休息。

    顾长卫担心的问道:“大人,我们进城那您呢?”

    马铖笑了笑说道:“放心,本督还坚持的住!在说这里还有马宝呢,你们放心吧!进城好好休息,以后还有很多战斗在等着你们!”

    顾长卫等人看马铖主意已定,没办法只好带着仅剩的八千多人进城休息。

    马铖的亲兵原本是五百人,经过这一整天的血战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进城的,马铖没办法只好带着他们继续战斗。

    大胜关距离南京二十里,是清军在长江南岸最后一座大营。大胜关原名大城港。在元末时军阀混战,朱元璋在此设伏击败了陈友谅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于是改名为大胜港并在此设关,即后来的大胜关。这里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转港口。

    清军的临时指挥官尼堪,带着最后的几百两白旗护送多铎的尸体来到这里,看到远处将军山大营的火光,这帮清军不敢耽搁,赶紧找了十几艘船准备渡江。

    大胜关这里有阿济格从武昌带来的左良玉舰队,虽然岸上清军败的一塌糊涂,但是清军的长江水师并没有什么损失。

    这支舰队归总兵田雄管理,他看到清军狼狈不堪的退到大胜关,知道一定是前线失败了。田雄与其他投降的将领不同,当年朱由崧潜逃至芜湖,正是田雄与马得功二人抓住朱由崧,然后交给清军领赏,这种二五仔明军是绝对不可能放过的。

    田雄也知道自己落在明军手中没有好结果,现在看到清军败了十分焦急,对尼堪问道:“贝勒大人,现在应该怎么办?”

    尼堪等人现在急着逃命,那里顾得上这帮新附军,尼堪不耐烦的说道:“你们自己看着办,实在不行你们回武昌吧!”尼堪说完不管田雄等汉军将领,上船护卫多铎的尸体渡江回到浦口北返。

    田雄看着远去的尼堪等人叹了口气,没办法看来自己只能回武昌了。这时候武昌还在满清手里,算是在长江南岸不多的几个据点。

    田雄的长江水师刚离开,岸上马铖带领的明军就杀到了。清军已经被失败的气氛感染,虽然大胜关

    大营中还有三万多军队,可是面对明军的一万多人竟然不敢抵抗,纷纷退到长江边上。

    可是这时候偏偏水师都撤了,这样从其他大营退下来的溃兵,再加上大胜关大营的三万军队,一共将近十万人被堵到了长江边上。

    原本按照马宝的意思将这帮家伙都撵到长江中淹死他们,可是马铖却不同意马宝的观点,因为马铖要招降他们。

    现在满清在江南的失败已经定局,可是现在九江与武昌等沿江各府还在清军手中。马铖要想渡江北伐就必须一一铲除这些长江南岸的据点。现在马铖手中能用的军队全算上不到二十万,这还是将那些民夫也算在其中,这点人保卫南京当然够了,可是要想对付满清就有些兵力不足了。

    现在岸边这十万人大部分都是满清的新附军,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经过阿济格与多铎挑选,大部分都是壮丁,这些家伙经过训练就是一支不错的军队,也省去了马铖招兵的辛苦。

    所以马铖并没有同意马宝全部杀光的意见,而是派出一个百户,让他去招降这些失魂落魄的清军。

    这个时候清军的十万已经被驱赶到长江岸边一个长五里,宽只有二里的狭长地带,明军士兵已经将火炮推了出来,在清军面前五百米处设立阵地,就等上面令下开始屠杀这帮倒霉蛋。

    派出招降的那个百户整理一下衣服,大摇大摆的来到清军面前,用一股云贵口音的官话叫道:“你们这帮家伙,想活命就叫出一个当官的来!”

    这个百户是马铖的亲兵,来自贵州安顺,一口贵州官话谁也听不懂。对面的清军大部分都是武昌人,如果是南直隶官话还能听得七八分,可是贵州离着武昌太远,没一个人听懂的。

    那个百户看自己的话没人呼应,气的让身后的明军拉来一门大炮,骂道:“在他娘的不说话就开炮了!”

    清军见识过明军火炮的厉害,虽然听不懂对面说什么,但是实际行动还是能看懂的。一个清军游击站出来战战兢兢的问道:“这位官爷,你说的什么我们听不懂!”

    这时那百户才知道原来问题出在自己,没办法只好回身找来一个南直隶出身的明军士兵,让他来当这个翻译。

    经过翻译那个游击才知道原来明军想要招降他们,得知不用死清军都长出一口气,纷纷跪在地上乞求活命。

    看到清军都跪地投降那百户十分满意,对清军游击说道:“投降简单,不过我家军门大人有个条件,那就是交出你们军中的北虏和鞑子!”

    这个条件很容易,很快清军中所剩不多的满洲人与蒙古人被抓了起来,连那些说着辽东官话汉军旗也都抓了起来。

    那个百户看着跪在地上的上千鞑子,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让身后的士兵出来将这帮家伙都捆了起来。原本按照马宝的意思是将这帮家伙都杀了了事,但是马铖却要留着这帮正牌鞑子,也许以后有更大的作用。

第二百一十八章 打扫战场

    马铖站在江边一处小山上,看着清军井然有序的被明军押回大胜关大营。现在清军已经放弃抵抗,下一步就是将这帮家伙择强汰弱,挑出年轻力壮的填补进入新军。当然剩下的老弱也有用,马铖准备将这些老弱编入军屯,在南京周围开始种植玉米和土豆。

    马铖虽然对自己最终取胜没有任何怀疑,但是这个过程必定是艰辛的。按照马铖的估计在未来的十多年内,全国各地都要被战火波及,到时候谁手里有粮食那就占据了不败之地。

    所以马铖已经下定决心要大力推广玉米与土豆的种植,南直隶这里气候温暖,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庄稼,这样在五月份玉米土豆就能成熟,经过马铖全力推广,大概过个两年就可以形成规模产量。

    这场大胜为马铖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除了无数的劳动力外,还有清军大营中那数万匹战马。清军从北方带来的都是骑兵,双马乃至三马是这些精锐骑兵的基本配置,而马铖这里目前最缺的就是战马。

    虽然随着火器的发展骑兵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在自动连发火器出现前,骑兵在运动战中还是有不小的作用的。拿破仑虽然凭借大炮和训练有素的基层军官打的全欧洲无还手之力,但是法军的骑兵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就在面前的大胜关大营中就有七八千匹战马,再加上其他大营的,四散逃跑的,马铖估计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匹战马现在价值都在五十两白银以上,只是这些战马就够马铖这一年来的损失了。

    马铖从昨晚开始投入战斗,已经连续两天没有休息一下,现在战斗结束,马铖不免从心理到身体都十分乏累。马宝看到马铖通红的双眼,赶紧说道:“军门大人,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末将就能处理的了,请军门大人回城休息吧!”

    马铖看了看周围,因为天黑,远处的情况看不清楚,不过大胜关大营这里的战斗确实结束了,马铖看了看真没什么重要事情,然后对马宝说道:“六叔,南都的围虽然解了,但是周围各府县都在北虏手中,六叔你明天带着部下沿着长江而上,收复太平府!”

    太平府就是后世的芜湖市,这里是南京最后一道防线。这个时候长江沿线都在清军手中,马铖为了保护南京一定要占领太平府。

    马铖看马宝点头答应,又说道:“还有要派出士兵收拢四乡跑散的战马,这可是咱们组建骑兵队伍的关键!”

    马宝手下的游击田伯光听马铖说要组建骑兵队伍,眼睛冒光的问道:“军门大人,真的要组建骑兵吗?”

    田伯光是贵阳军户,被马士英带到南直隶充当自己的标兵,算得上马家的嫡系。

    马铖笑了笑说道:“这个是自然,等将来北伐,骑兵才是主力!”

    “军门大人,能不能让末将参加骑兵?”

    马铖听田伯光这么说一愣,这家伙不是贵阳人,怎么也会骑马?要知道古代骑兵可是个技术兵种,完全和后世的装甲兵差不多,不

    是随便找个农夫就能行的。

    马宝看到马铖狐疑,赶紧在边上解释道:“军门大人,这小子是末将的外甥,当年末将跟着老爷来南直隶,就将这个外甥也带来了,想要历练一下。这小子在家中学过骑马,但是大人知道,贵阳那里都是山地,那里能组建什么骑兵,所以这小子的愿望一直没有得到实现。”

    原来是马宝的外甥,怪不得家中有钱能学骑马。马宝的远祖是马家庶子,虽然经过几代人血缘关系远了,但是毕竟也算自己人。再加上这一年的战斗中马宝与马铖配合无间,算是四大总兵中最得马铖信任的,还有田伯光是最早跟在马铖身边的十二人之一,所以马铖也就将这家伙内定为自己的骑兵指挥官。

    “好,既然你小子有这个心思,那收拢战马的事情就交给你,至于人手吗先从你舅舅手中调一千人,官职就先当个参将吧!”

    田伯光听马铖这么说大喜,跪地磕了一个头后站起来,带着自己的手下开始四处收集战马。

    都安排完毕后,马铖将军中事情交给马宝,然后自己带着三百多亲兵回到聚宝门。

    昨天一战聚宝门这里也死了上万人,现在这里满地是死人与伤兵,以前战后城内守军要派出人打扫战场,可是现在城内守军都派出去清缴清军去了,城下的死尸也就无人管理。

    现在聚宝门下如同鬼域一样,到处都有伤兵在惨叫,经过一天伤兵死的差不多了,要不惨叫声会更大。

    马铖经过这一年的战争见惯了生死,早已经不在乎什么死人鲜血这些。马铖骑着马来到聚宝门下,门上守城的士兵看到城下来人了,大声叫道:“城下何人?在靠近就要放箭了!”

    马铖的亲兵统领顾勇催马上前大声叫道:“镇守大人回城,让你们守城参将出迎!”

    现在聚宝门的守城将领是参将安镇南,听到马铖回来了,赶紧下城打开城门,然后跪在地上迎接马铖入城。

    马铖来到安镇南面前看了看这家伙,下马搀扶起安镇南说道:“镇南,你弟弟死在了东城,你要节哀!”

    安镇南早已经得到自己弟弟阵亡的消息,现在听马铖说起,悲愤的说道:“阿西是为国尽忠!”

    这次东城血战新军损失惨重,当年最早跟随马铖的十二人中就死了三个,分别是参将安镇西、游击薛贵、游击董霸,至于新军士兵更是阵亡七千多人,可以说是马铖从组建新军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

    这次东城的损失都应该算在马锡头上,如果他不在城破后逃跑,新军完全不用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所以马铖这次回家打定主意要收拾这个弟弟,好祭奠死亡的新军士兵。

    马铖拍了拍安镇南的肩膀:“镇南你放心,本督一定会给你弟弟与死去的所有兄弟一个公道!”

    安抚完安镇南,马铖上马回到自己家中,就是以前的魏国公府。不过现在门前牌匾已经换了,成了贵阳侯府。

    新任管家陈七接到消息赶紧出门迎

    接,看到马铖浑身血污,吓的陈七赶紧跪地磕头。

    马铖将马匹交给顾勇,然后问道:“陈七,家中夫人在家吗?”

    陈七战战兢兢的说道:“回老爷,老太爷府上传来消息,让夫人与所有生子的姨娘都去老太爷府上,现在并没有回来,家中只有另外几位姨娘在家!”

    都去了马府?马铖不知道自己老子干什么,难道以为城破了,好将家眷集中到一起跑路?

    不过马铖并没有多想,他现在困得要死,只想好生睡一觉。

    “好,让带本督去寇媚的院子!”

    寇白门被马铖收入后宫后,有了一个独立的院子,不过寇白门因为出身太低,在马铖的妾中没有任何地位,所以寇白门的院子远离后院,是一个独门独院。

    陈七带着马铖来到寇白门院前,问道:“老爷可是需要用饭?”

    马铖困得根本不饿,摇了摇头然后推门进入小院。

    这时已经是后半夜,寇白门早已经熄灯歇息。听门外响动,屋中重新亮起灯火,一个年轻女子问道:“院中是谁?”

    马铖来到房门前低声说道:“是我!”

    屋内的丫环听到是马铖的声音,赶紧打开房门跪在地上说道:“侯爷回来了!”

    那丫环没想到门口的马铖浑身血污,在月亮的照射下如同饿鬼一样,吓的一失手将烛台跌落,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叫道:“有鬼啊!”

    屋内的寇白门听到外面丫环的惊叫,披着一件外衣出来,看到马铖的样子也吓的面如死灰。她知道昨晚东城血战,马铖带着军队去救援,可是东城打的怎么样她并不清楚。现在看到马铖这个样子出现在门前,还以为马铖已经战死,这是马铖的魂魄回家来了。

    “老爷,妾身知道老爷为国尽忠,以后一定会为老爷多烧纸马香烛,请老爷不要回来惊吓妾身!”

    看到寇白门吓成这个样子马铖十分好笑,骂道:“说什么胡话,老爷是人!活生生的人!不信你摸摸!”

    听门口的恶鬼这么说,寇白门才战战兢兢的上前,摸了摸马铖的双手,虽然双手沾满了血污,但确实是温的。

    发现马铖并没有死,寇白门这才松了口气,赶紧问道:“老爷您怎么这副模样?”寇白门说完赶紧让丫环烧水给马铖梳洗。

    经过两天的拼杀,马铖身上的血污都已经结痂,甲胄的皮带扣根本解不下来,没办法只好用剪刀剪断。

    经过梳洗后马铖终于又恢复了原样,寇白门这时才问道:“老爷,听说昨晚东城破了,老爷带兵去支援,不知东城那边怎么样了?”

    马铖谈了口气说道:“北虏被老爷打退了!”

    寇白门听完后长出一口气,然后说道:“退了就好!”

    寇白门以为只是清军被撵出城外,那知道马铖接着说道:“老爷我带着一万五千人出城与北虏血战,用一天的时间击败四十万北虏,现在北虏已经退回长江以北!”

第二百一十九章 紫禁城骑马

    马铖刚说完,就听咣当一声响,原来屋内端着铜盆的丫环听到马铖所说,被吓得将铜盆扔在地上。

    寇白门还不敢相信马铖以一万五破四十万,睁着美丽的大眼睛问道:“老爷,你说什么?所有北虏都被老爷打败了?”

    看到寇白门通红的小嘴就在面前,马铖色心大动,上前在寇白门的小嘴上亲了一口,然后大言不惭的说道:“那当然了,你以为你相公是废物吗?一万五破四十万,比当年的岳飞都厉害吧!”

    虽然马铖有些吹牛,这次胜利除了马铖指挥得当外,清军上下通信不灵,被马铖钻了空子才是主要原因,不过马铖能打赢这一仗也算不容易了。

    寇白门今年二十四岁,从她记事时就听人传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现在听面前这个男人说带着一万多人就打败了四十万八旗军,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看到目瞪口呆的寇白门,马铖笑着说道:“怎么?还不相信?你是老子的女人,老子骗你干什么?”

    马铖实在困得不行,站起来拉着寇白门进入内屋,然后上床就要安歇。当然这不是马铖精*虫上脑,而是马铖经过一年多紧张的战斗,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放松,他太需要一个女子来给自己安慰。

    马铖搂着寇白门一头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传来了沉沉的呼噜声。

    看到自己怀中的马铖,寇白门轻轻叹了口气。原本寇白门对马铖没有一点好印象,阴损狡猾无恶不作,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

    可今天听说就是怀中这个恶棍,竟然带着区区一万五千人就取得了那么多朝廷大军都没取得的战果,寇白门冰冷的心中竟然有些松动了。

    明末南京秦淮河上的妓*女有很多,可是为什么只有秦淮八艳流传后世呢?这是因为这八个女子除了是女子外,爱国情怀半点不次于那些阁老大臣们。

    寇白门虽然出身于世代娼门,可是却有一颗爱国的心,当年寇白门嫁给保国公朱国弼,就是希望朱国弼能带领士兵北伐光复大明江山。

    可是让寇白门失望的是朱国弼完全失去了祖先的勇武,除了吃喝嫖赌以外一无是处。原本寇白门以为自己一生就这样了,没行到半路杀出来一个马铖,将寇白门抢了过去。

    当时在寇白门心中这个马铖不比朱国弼强多少,跟了马铖也只是为了避免马铖迫害自己的好友李香君与柳如是。可是没想到这个马铖竟然这么厉害,年纪轻轻就能统领大军打败不可一世的满清八旗。

    想到刚才马铖轻薄自己,寇白门竟然有些羞意,看着熟睡的马铖,寇白门轻轻的在马铖的脸上亲了一口。

    这一口正好被寇白门的丫环秋香看到,秋香低声笑道:“小姐,你以前总说要嫁给大英雄,这不大英雄就在眼前吗?”

    被说中心事的寇白门双脸微红,清啐一口说道:“你个死丫头,小心奴家撕烂你的嘴!”

    不知道小妾与丫环的打闹,马铖这个时候正在做着噩梦。从马铖穿越到现在二年的时间里,满清这个名字如同大山一样压在马铖的心上,这也是这两年中马铖变得越来越疯狂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压力太大了。

    这时马铖在梦中还在城头与满清死拼,正在一刀刀砍杀满清的时候,突然发现身边一个人都没有,顾勇带着亲兵原本护卫在他身边,可是马铖一回头发现顾勇等人都被清军砍死,而自己被大批清军团团包围。

    一个清军士兵拿着刀狰狞对马铖走来,马铖想要努力挥刀砍杀,却发现双手周围清军牢牢把住,怎么都动弹不得。就在那个清军举刀砍马铖之际,马铖已经醒了过来,才发现自己原来做了一场噩梦。

    马铖满头大汗从床上坐了起来,才发现自己原来躺在床上,窗纸透进来阳光,看来自己睡了一整天。

    外屋的寇白门听里屋传来响动,赶紧撩开门帘走了进来,看到马铖醒了赶紧问道:“老爷醒了?可要喝水?”

    马铖点点头,寇白门来到桌前为马铖倒了杯茶水,马铖接过一口而进,然后问道:“我睡了多长时间?”

    “老爷睡了两天,今天是二月二十了!现在是巳时!”

    没想到自己睡了两天,看来真是累得够呛。

    马铖又问道:“城外怎么样了?可有人来找我?”

    “城外到没什么消息,顾勇过来几次,说城外一切顺利!不过宫内来人看过,请老爷醒后去趟宫里,皇帝有请!”

    皇帝找自己?大概是询问城外战斗的事情,马铖点点头招呼寇白门来为自己穿衣服。

    这时寇白门已经转变对马铖的看法,边轻手轻脚的为马铖穿衣服,边低声问道:“老爷,可要用午饭?”

    经过寇白门提醒马铖才知道自己睡了两天,肚子早已经空空如也,赶紧说道:“好,就在你这里用饭,老爷我已经饿得要死,能吃下一头猪!”

    随着马铖的苏醒,整个贵阳候府开始运作起来,后厨将各种吃食准备好,流水一样送到马铖眼前。现在马铖接手了魏国公二百多年的家产,虽然不能说富可敌国,但富可敌省还是差不多的。自然有钱了马铖也不会亏待自己,每日的餐食都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正在马铖享用美味的午餐时,小院的大门一开,一群女子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女子,正是马铖的正房大老婆顾妙音。

    顾妙音进屋瞪了寇白门一眼,然后坐在马铖对面问道:“老爷醒了,这里十分狭窄,要不去妾身的房中用餐?”

    马铖这面还一大堆事要办,哪里有空管家中妻妾的争风吃醋,皱眉说道:“不用了,一会儿老爷我还要进宫面圣,就在这吃一口得了!”说完马铖又问道:“昨日我回来你们去哪里了?陈七说你们都回朝天宫那边了。”

    听马铖这么说顾妙音赶紧回答道:“是这样的,当时不是说城破了吗,婆母大

    人说万一老爷守不住城,家中的女子都要殉节,这才让妾身与生过孩子的姨娘去朝天宫那边!”

    马铖没想到马士英还有这股勇气,城破就要玩殉国。看来幸亏自己打的卖力将清军消灭,要不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要殉国了。

    顾妙音今年刚十六岁,正是八卦的年纪,在马士英家她就听说马铖带着一万多人打败了清军,只是当时顾妙音顾着身份,不好意思追问马士英。现在回到自己家看到自己相公,自然要问个仔细。

    “老爷,你真的带领一万五千人打败四十万鞑子吗?”

    马铖哼了一声:“哼,这还用说吗?城外的消息已经传过来了吧,你们没收到吗?”

    “我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哪里能听到准确消息!”顾妙音听马铖确认了消息,两只眼睛如同小星星一样,崇拜的看着马铖问道:“老爷,能不能给妾身详细的讲一下经过?”

    马铖知道顾妙音出身军户世家,对这种战争向来好奇的紧,但是今天马铖还有重要事情,哪里能和这帮女人闲扯淡。马铖这时已经吃完,站起身擦了擦嘴后说道:“详细经过你问顾勇吧,老爷我还有事情!”说完马铖起身在几个妻妾脸上都亲了一口,然后出门去了皇宫。

    马铖战胜清军这件事震动了朝野,皇帝朱伦奎在得知马铖回城后,马上派出小太监传马铖入宫,可是没想到马铖实在劳累,回家就睡觉了。没办法朱伦奎只好传下圣旨,让马铖醒了就进宫,自己要对大功臣马铖进行封赏。

    南京之围被解可以说完全是马铖一人的功劳,朱伦奎的上位也是马铖的功劳,如果朱伦奎不给马铖一个合适的赏赐,不要说那些血战的士兵,就是朝野上的非议也够朱伦奎受的。所以经过昨天一整天的深思熟虑,朱伦奎决定给马铖一个天大的礼物。

    马铖现在成了南京城中的风云人物,从离开夫子庙的家,街道上的市民们就开始出来围观马铖,从马铖的家到皇宫的西安门只有三里的路程,却走了足足两个时辰。

    马铖来到西安门,守门的锦衣卫千户看到马铖来了,赶紧双膝跪倒在门口,口中叫道:“末将恭迎贵阳侯!”

    马铖点点头,刚要下马步行,那个锦衣卫千户赶紧说道:“侯爷,陛下有旨,赐贵阳侯紫禁城骑马!”

    紫禁城就是皇宫,是皇帝居住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就能出入的,更不要说在里面骑马了。现在就是马士英身为内阁辅臣、国家一等公爵的身份,在宫内移动也要老老实实用脚来走。整个明代赐给臣下紫禁城骑马与坐轿的官员有数,也就是明初的徐达、李善长,明中期的张居正等寥寥几人。所以今天皇帝赐给马铖这个特权,真是莫大的荣誉。

    不过马铖并不知道这种荣誉代表着什么,马铖在后世看电视剧动不动就是赐什么紫禁城坐轿骑马, 还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赏赐,所以马铖也没推辞,骑在马上大咧咧的走进西安门。

第二百二十章 镇国侯

    紫禁城骑马代表着一种荣誉,但是也不代表着你就可以骑马在皇宫中狂奔。

    马铖骑着马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乾清门,这里再往里就是后宫了,可不能让你骑马进入。

    马铖下马跟着小太监来到乾清宫门前,门口的小太监高声唱喏道:“贵阳侯、南都镇守、江南总督马铖觐见!”

    很快宫内传来命令,让马铖进来。马铖低下头小步快走,当然这不是马铖脚小迈不开步子,这是大臣拜见皇帝的礼节,小步快趋。当年曹操封魏公后,就有一项待遇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说的就是拜见皇帝不用叫名字了,走路也不用小步快走了。

    当然现在马铖没有曹操的地位,自然也要谨守礼法,当好这个臣子,最起码表面上要做的像那么回事。

    进入乾清宫大厅,马铖不敢抬头,双膝跪倒叫道:“臣马铖觐见,吾皇万岁!”

    朱伦奎今天心情很不错,看到马铖进来高声笑道:“朕的大功臣来了,来人!为马卿赐座!”

    有小太监搬来绣墩,马铖站起身来坐在绣墩上,这时马铖才能打量起皇帝朱伦奎来。这几天皇帝看来休息不错,满面红光。不过马铖一想也应该如此,这个家伙原本只是个藩王世孙,要不是自己这家伙早已经当了满清的俘虏,那里能坐在这里人五人六?

    朱伦奎不知道马铖心中的龌龊想法,笑道:“马爱卿,这次南都解围都是马卿的功劳啊!”

    马铖听朱伦奎这么说赶紧谦虚的说道:“回陛下,臣只是居中指挥之功,还需要将士用命,天佑陛下,太祖保佑,才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南都之围!”

    马铖现在也算半个官场人,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一点不懂的愣头青,知道这种场合要将领导摆在首位,什么功劳都是领导占大头,自己只不过是次功而已。

    朱伦奎很满意马铖的回答,站起来边走边说:“马卿说的很对,但是这个首功却是马卿的,朕在年前就说过要重重赏赐马卿,只是钱谦益说不易封赏太重!现在马卿取得如此战功,朕以为应该给你个合适封赏了!”

    朱伦奎说完对身后的卢九德点了点头,卢九德拿出圣旨,打开后开始朗读。

    马铖看到宣读圣旨,赶紧从绣墩上站起来后双膝跪倒。只听卢九德那鸭子般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至于说的什么马铖一句没听明白。

    圣旨的前半部分还是朱伦奎阐述自己的合法性,还有这次胜利的必然性,当然这属于官方语言,马铖听不懂也没什么。

    圣旨的后半部分就是马铖的功劳了,从马铖上承天意拥立朱伦奎,到马铖拼死与满清作战,最后是马铖领兵击败满清的四十万大军,所有功劳都在上面记录的清清楚楚。

    马铖没想到这一年多自己立了这么多功劳,就在马铖自鸣得意的时候,卢九德又念道:“马铖立有不世之功,朕心甚慰,封马铖为镇国侯、中军

    大都督!钦此!”

    马铖听封自己为镇国侯满心的不高兴,没想到这个皇帝小气得很,自己为了他拼死拼活就给了个没用的头衔。那个中军大都督也差不多,明代将军队分为五军都督府管辖,有些像后世的大军区,但是这个中军都督府权利很大,除了负责掌管地方卫所外,还负责全**队中的将领升迁、士兵训练等重责,所以中军都督府和后世的总参差不多,这个中军大都督就是后世的总参谋长。

    不过这是明初,朱元璋在后期发现这个中军大都督权利太大,所以有意削减中军都督府的权利,到了朱棣上位更是将将领升迁的权利掌握到皇帝自己手中。

    到了宣宗时期,文官阶级壮大,将士兵训练的权利也从中军都督府中分离出来交给兵部,以后到了正德时期,更是将五军都督府所掌管的地方卫所削减,至此原为大军区一样的五军都督府彻底成了一个名词,当年由徐达担任的中军大都督也成了一个名誉职位。

    当然皇帝的封赏也不是一点干货没有,这个镇国侯就是这个干货。

    按照明初会典规定,明代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级,并没有镇国公这一爵位。不过明代中期出了一个奇葩皇帝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这位皇帝十分喜欢打仗,但是朝中那些大臣不让他领兵出征,没办法朱厚照就发明了一个官职,这就是镇国公。

    朱厚照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朱寿,然后下圣旨说命朱寿为镇国公、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军队去蒙古打仗。虽然朱厚照这都是闹着玩,不过镇国公这个职位却保留了下来。不过担任这个职位的是皇帝,所以也没有那个将领敢担任这个职位。

    朱伦奎这几天在宫里仔细的想过如何封赏马铖,按照马铖的功劳,就是封王都可以,可是明代根本没有活着的异姓王,如果马铖死在城外,朱伦奎到十分愿意封马铖一个王爵,就是单字的一等王也可以。

    可是马铖活着回来了,这个封赏就要十分慎重了,既不能重了也不能轻了。封赏过重以后怎么办?难道直接将皇位让给马铖?封赏轻了又怕马铖不高兴,毕竟现在满清还占了大明一半的国土,还需要马铖这种武将去北伐中原,所以朱伦奎为了这个合适的封赏真是没少死脑细胞。

    不过办法总是多过困难,在朱伦奎前思后想后,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职位,那就是镇国两个字。

    镇国公这个爵位当年是朱厚照当过的,当然不能封给马铖,不过降一等成为侯爵不就行了?所以马铖现在的爵位就成了镇国贵阳侯、中军大都督、南都镇守、江南总督!

    同时镇国这两个字还有一个隐形福利,当年朱厚照担任镇国公的时候可是开府的,并且还有三卫亲军,这都是按照亲王的标准来配置的。不过马铖的镇国侯因为低了一档,三卫亲军改成了两卫,不过开府的职能还是得到了保留。

    开府是让皇帝属意的高级官员建立府

    署并自选僚属,在汉代这可是实打实的大权力,不过到了唐代有些削减,因为李世民就是靠着自己的天策府上位,自然不想后来人有样学样。

    开府到了明代就完全成了礼仪性质的权利,当年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有权利开府的只有徐达一人,不过僚属也成了仪卫司、承奉司这种象征性的部门。

    朱伦奎这么做可是煞费苦心,既安抚了马铖这样的武将,又让朝中那些反马势力意见不那么大。不过朱伦奎这番作为到了马铖眼中完全成了无用功,因为马铖不知道这镇国两个字有什么含义。

    马铖来自后世,那些明代的普通官职还是知道一些的,比如什么总督、提督、总兵、巡抚等等,但是镇国侯这种稀有的爵位那是完全不了解。所以马铖听完圣旨后神色并没有什么变动,而是很程式化的跪倒谢恩,然后说了些感谢皇帝的信任,以后必定拼死杀敌等等官话。

    朱伦奎看到马铖这个样子有些不悦,不过朱伦奎也没说什么,而是笑道:“马卿不要嫌爵位低,毕竟你父亲是公爵,你身为人子却与父亲同级,实在有些不好!”

    马铖听皇帝这么说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有些过了,赶紧解释道:“陛下,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那里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刚才臣想到自己受到封赏,可城中还有那么多有功将士未得封赏!”

    说到这里马铖语气不免哽咽起来:“陛下,从去年五月十八日围城开始,经过一年的血战,南都守军阵亡总兵一人、指挥使三人、指挥佥事十二人、副将六人、参将二十五人,其他各级将领三百多人,普通士兵阵亡十多万人!臣想到了这些死难的战友,所以。。所以才。。。呜呜呜!”

    马铖这顿哭有转移视线的成分,但是心中也确实想让皇帝封赏那些死亡的士兵。这些人都是马铖的战友,很多就死在马铖身边,作为总指挥官不为手下争取荣誉实在说不过去。

    南京围城战虽然最后赢的风光,马铖用一万五千人打败满清四十万人,可是在这背后是全城十多万普通士兵,还有数万民夫血淋淋的生命。

    明军的总体数量并不比清军差多少,这一年来经过马铖多次扩大军队数量,一共有二十五六万明军参加了战斗,可是这些明军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不强的卫所军,要不就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

    这样的军队怎能打得过如狼似虎的满清八旗?所以马铖的两万五千新军伤亡并不大,但是算上全体明军,那伤亡数字就很可观了。

    这还是军队的伤亡数字,如果算上东城混战中被杀的居民,再加上南城周围各府县的百姓,那伤亡数字足有数十万。

    朱伦奎听马铖心中也十分悲痛,朱伦奎缓了缓然后说道:“马卿放心,朕绝对不会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马卿你回去将所有有功之人整理成册,然后报到兵部,朕要对这些将士封赏!绝对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

第二百二十一章 芥蒂

    马铖看到朱伦奎答应自己的请求,也就不再哭闹,站起来重新坐在绣墩上。

    今天朱伦奎让马铖来除了对他封赏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决定未来的军事方向。现在满清虽然退回了长江以北,但是长江上游的湖广、江西两省还在满清手中。南直隶除了应天府,其他十二个府中的大半还在满清手中,所以当前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下一步怎么办。

    “马卿,现在南都周围的府县都已经光复,可是江北与长江上游还在北虏手中,马卿你看下一步应该先取那里?”

    这个问题马铖昨天回城的时候就想过,南京地处长江下游,虽然有长江天险,但是因为南京就在长江岸边,没有半点战略缓冲空间,所以当年南宋将首都选在了更南边杭州。

    如果按照马铖的意思也学赵构迁都去杭州或者更南方的广州,可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官场生涯,马铖知道只要自己一提出迁都,马上就会被朝中那些东林搅屎棍骂死。

    既然迁都不成只能扩大南京的缓冲防御圈,好在中国历史数千年,这种情况历史上早有先例。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就将首都建在南京,为了保卫首都东吴政权将防御圈扩大到淮河流域的扬州,还有长江上游的武昌。再加上东晋、南朝、还有五代十国的南唐,这些割据政权如果想要保证南京的安全,必须要占领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扬州,也就是淮河流域。第二个就是武昌,也就是三国时期的荆州。

    不过现在南京距离武昌还隔着两个省,想要迅速的占领长江中上游基本上不太现实,但是扬州就在长江北岸,距离南京不到两天的路程,占领扬州就成了摆在马铖面前一个最急切的目标。

    马铖听皇帝问自己,赶紧站起来回答道:“陛下,古人说守江必守淮,淮河流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扬州也是南都在江北的屏障,所以臣以为可派一路主力北上趁机占领扬州,然后命一偏将驻兵太平府,防备上游北虏南下!南直隶这里历来富庶,也是当年太祖龙兴之地,只要给臣一年时间,就可以编练出十万精兵,到时候一路从扬州出发北伐中原,另一路从太平西进光复江西、湖广、四川等地,陛下的大业可成也!”

    马铖说的基本上就是当年朱元璋的套路,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北方与四川、湖广乱成一片,现在整个中国唯一还算平静的产粮区就在南直隶。只要保护好这个富庶之地,再加上给马铖时间,很有可能复制当年朱元璋取胜的过程。

    朱伦奎听马铖说的热血沸腾,赞赏道:“马卿果然是太祖皇帝赐给朕的擎天保驾之臣,朕决定按照马卿说的办!马卿你看扬州与太平府都派那个将领去?”

    马铖想了想说道:“总兵张国柱性子沉稳,可派去扬州!总兵马宝作战勇敢,可派去太平府!”

    朱伦奎点点头:“好,马卿说的名字朕记下了,等明天早朝交予内阁审议!”

    马铖

    听朱伦奎答应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兴,没事情马铖也就不想多待,起身告退离开。

    马铖出去后朱伦奎满脸笑容的神态慢慢冷淡下去,过了许久朱伦奎对身边的卢九德问道:“卢大伴,你看马铖这个人怎么样?”

    卢九德这次并没有直接说马铖的坏话,而是低声说道:“主子,贵阳侯这个人能力是有的,但是老奴害怕他将来成为陈霸先!”

    陈霸先当年原本是南梁武帝萧衍手下的小官,因为十分能打仗,慢慢就成了南梁的重臣,等到后来萧衍死后在无人能制得住这个武将,篡位也就成了必然。

    现在马铖与陈霸先差不多,都是年纪轻轻十分能打仗,都是解了南京之围,也都是年纪轻轻就登高位。但是马铖与陈霸先还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当年梁武帝萧衍还能控制住陈霸先,陈霸先的篡位也要等到萧衍死后才敢进行。

    可是目前的马铖可不是这样,朱伦奎原本就是个弱君,还是马铖带兵拥立的,如果马铖实力膨胀,分分钟就可以再换一个新皇帝。

    卢九德看皇帝不说话, 准备在加把火:“主子,刚才马铖从西安门进宫,得知陛下赐他紫禁城骑马,并没有下马叩谢君恩,而是大摇大摆的直接骑马入宫!还有刚才宫中接旨的神态,主子不可不防啊!”

    朱伦奎想到刚才马铖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就气的直咬牙,他为了奖赏马铖,镇国侯的爵位都搬了出来,这个马铖还不知足,难道真要封他为王才能满足吗?

    朱伦奎虽然气的要死,但是朱伦奎与卢九德身份不同,卢九德只是个太监,依附于皇帝活着。而朱伦奎确是明朝的皇帝,他要为整个的明朝考虑。马铖虽然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但是目前朝中在无人能统率大军,要知道明朝现在连偏安都算不上。朱伦奎想要光复大明、延续祖宗的基业,目前必须要依靠马铖。

    朱伦奎强压怒气,好半天后才问道:“现在还不能对付马铖,但是有没有什么好计策牵制马铖,不让他发展成尾大不掉之势呢?”

    卢九德听朱伦奎这么说就知道今天自己的话又白说了,不过卢九德并不灰心,虽然这次没成功不代表没希望,只要皇帝在心中提防马铖就好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弄死马铖。

    “主子,既然如此老奴认为应该在军中培植忠君的将领,马铖的新军是能打,但是数量太少,军中还是有大批将领忠于主子的!还有就是削减马士英的权利,这样双管齐下必定能减弱马家父子的权势,到时候怎么处理不就是主子的一句话吗?”

    朱伦奎听卢九德这么说连连点头,幸亏现在朝廷上不是铁板一块,虽然马士英能独霸朝政,但是东林党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如果再加上皇帝的支持,那东林党与马士英就成了势均力敌,这样作为皇帝的朱伦奎才好居中平衡。

    朱伦奎听卢九德说完低声说道:“好,卢大伴你去将钱谦益请来,就

    说朕有些话与他说!”

    卢九德得了皇帝的吩咐,出了乾清宫去请钱谦益入宫。

    马铖这时并没意识到自己的一次无意义的举动,竟然惹得皇帝要对付自己。马铖骑着马重新回到西安门这里,汇合自己的亲兵,这次马铖要回家好生收拾一下马锡。

    这次新军损失惨重可以说完全是马锡的责任,再加上马铖原本就不喜欢马锡,所以这次马铖是真的对马锡起了杀心。

    马铖回到朝天宫的马府,守门的家丁看到马铖回来,一个个上前溜须拍马,大声称赞马铖的战功。马铖那里有心思搭理这帮家伙,问清了弟弟马锡是否在家,将缰绳交给家丁,提着马鞭带着亲兵走入家中。

    马锡现在没有大婚,还住在以前的院子中,马铖来到院前也没有叫门,一脚将院门踹开,然后大摇大摆冲了进去。

    马锡这几天真是过得心惊肉跳,他生怕自己的二哥来找麻烦,所以一直躲在家中不敢出去。几天下来马锡发现并没有人在乎自己,还以为马铖将自己忘了,那想到今天下午祸事上门了,马铖亲自带人来了。

    马锡听屋外有动静,赶紧推开房门观看,看到气势汹汹的马铖走了进来,马锡吓的跪倒喊冤道:“二哥,二哥你听我说!当时小弟实在没办法,城墙已经破了,小弟的士兵也乱成一团,小弟并不是逃跑,而是准备退到北城组织手下继续抵抗!”

    马锡说的天花乱坠,马铖那里能相信他?马铖对身后的亲兵说道:“将这个家伙抓起来!”

    马铖的亲兵都是跟随马铖拼死作战的战友,最反感马锡这种临阵脱逃的怕死鬼,听马铖这么说上前将马锡抓住,然后压住跪在马铖面前。

    马铖看到这个混蛋弟弟就来气,挥起手中马鞭上下翻飞,将马锡打的如同死狗一样满地乱爬。发泄完后马铖抽出腰刀,就准备在家中将这个混蛋弟弟就地正法。

    马锡原本以为自己肯定要吃些皮肉之苦,但是没想到马铖要杀自己,马锡吓的哇哇大叫:“爹!大哥!马铖要杀我,快来救我啊!”

    看到马锡这幅样子马铖气的骂道:“你这个混蛋,你知不知道你的刻意妄为死了多少兄弟?安镇西、薛贵都死在鞑子手中,今天不杀你老子怎对起死去的兄弟?”

    马铖说完就要动手,这个时候远门外一个威严的声音叫道:“马铖,你疯了不成?在家中怎么还要动刀动枪?”

    马铖转身一看正是自己的老子马士英,马铖怒道:“爹,这件事您不要管,要不是马锡这个混蛋逃跑,东城之战能死那么多人吗?今天儿子就要为马家清理门户,杀了这个混蛋!”

    马锡虽然是马士英的庶子,但毕竟也是亲儿子,作为父亲的马士英那里能亲眼看着兄弟同室操戈?所以马士英快步走到马铖身前,用身体挡住马锡,然后骂道:“马铖,他是你弟弟,怎么你还敢在为父面前杀了亲弟弟吗?”

第二百二十二章 兄弟齐心

    马锡看到父亲进来,赶紧靠上去抱住马士英的腿叫道:“爹,二哥要杀我,快救救我!”

    马锡跟着马铖从军一年多了,深知这位二哥是个笑面虎,表面笑嘻嘻,下起手来可是毫不留情。当年违抗他军令的几个指挥使不就是这样被杀的吗?所以马锡知道马铖绝对不是开玩笑,这家伙真能下手杀了自己。

    马铖看马士英进来将马锡护住,没办法只好将刀交给身后的亲兵,然后用马鞭指着马锡说道:“爹,您知不知道马锡犯了什么错误?按照军纪临阵逃跑要斩首的!”

    马士英也是带过兵的,自然知道军中规矩,但是马锡是他的亲儿子,他怎能眼看着儿子被杀头?

    “铖儿,这是你亲弟弟,你是南都镇守,难道不能法外开恩放过你弟弟吗?”

    “绝对不行,父亲!东城之战因为马锡的逃跑,他的手下死了好几千人,参将游击死了一大堆,这种人不杀,儿子以后怎么带兵?”

    马铖说完就要上前拽马士英身后的马锡,那知道马士英一把推开了马铖,然后骂道:“马铖,他是你弟弟,这次立了大功,不能用你的功劳救你弟弟吗?”

    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十分不情愿,救他?自己的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拼来了,那里能救这么一个废物。

    “爹,儿子的功劳是皇帝赏的,这不是儿子能做主的!”

    马铖打算将事情推到皇帝身上,那知道马士英却说道:“这个好办,明天老夫就去求皇帝,拼着老夫的爵位不要,也要保住锡儿!”

    马铖看自己老子都不准备要爵位了,也要保住马锡,知道今天在马士英面前是绝对不可能收拾马锡了。没办法马铖只好让亲兵放开马锡,然后退出院外。

    马士英看到自己三儿子终于保住性命,长出一口气,对马铖说道:“铖儿,你刚才去面君了吗?皇帝给你什么赏赐了?”

    提到这个马铖就一肚子气,马铖满腹牢骚的说道:“爹,皇帝小气的很,只给儿子一个什么镇国贵阳侯,还有一个中军大都督的闲差!”

    马士英和马铖不一样,马士英可是知道这个镇国侯的分量,骂道:“马铖你说什么呢?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马士英说完对马铖使了一个眼色,意思这里不是说这话的地方,然后马士英带着马铖从马锡的院子出来,来到前院书房。

    进入书房后马士英将仆人都打发出去,然后低声说道:“铖儿你以后说话注意些,防备家中隔墙有耳!”

    马士英说的也是实情,虽然马家的仆人大部分都是可靠的,但是谁能保证全部可靠呢?明代锦衣卫无孔不入,万一马铖的话传到皇帝耳中可是大祸一件。

    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也十分紧张,低声问道:“爹,你发现府中有情况了吗?”

    马士英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但是不得不防啊!现在北虏退了,你我父子就成了朝

    中某些人的眼中钉,你也要小心!”

    马铖点了点头,低声恨恨的说道:“爹,儿子要是早知道朱伦奎这个混蛋这么提防咱们父子,当时就不应该拥立他,不如儿子拥立父亲称帝得了!”

    马士英听马铖这么说大吃一惊,赶紧低声喝道:“胡说什么,记住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想也不要想!”

    “爹,你怕什么?现在儿子手中十多万军队,朝中大臣很多都唯父亲马首是瞻,这不是天赐良机吗?”马铖实在搞不懂自己老子在想什么,现在办什么事都缚手缚脚,真不如扯旗子单干了。

    马士英听马铖又撺掇他当皇帝,气的马士英骂道:“马铖你胡说什么?你以为手中有十多万军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你手下的军队除了那八百贵州兵,真到关键时刻有几个肯跟着你干的?还有跟随为父的那些朝中大臣,你以为他们真是实心实意跟随为父吗?”

    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也明白了父亲在担心什么,自己手下兵员复杂,除了新军外还有卫所兵、城里兵马司、巡检司等等,这些人可不敢保证能与马铖一条心。马士英那边也差不多,手下的张捷、徐沾之流虽然是阉党,可是他们心中真正所想谁也不知道。更别说阮大铖这个老家伙了,马铖敢打包票,只要马士英稍微露出一点反叛的意思,阮大铖这家伙肯定第一个跑去皇帝那里出首告状。

    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也知道事情不好办,朝廷上的事还是交给父亲来办吧,毕竟父亲宦海二三十年,经验远比自己这个愣头青要强。

    马士英看马铖低头不说话,知道这个儿子也有些灰心了,没办法马士英只好转移话题问道:“铖儿,你下一步想怎么办?”

    “能怎么办?现在北虏跑回了江北,但是咱们的势力还局限于南都周围几个府县,所以刚才儿子跟皇帝说了,要派兵先去占领扬州与太平府,最起码要先保证南都的安全!”

    马铖自以为安排的很不错,但是马士英听完后却苦笑道:“铖儿你错了,皇帝绝对不会这么办的!”

    马铖一愣,自己说的两条是最好的办法了,难道皇帝还有什么好主意?不过马铖看朱伦奎那个傻逼模样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办法。

    “爹,不可能吧?守江必守淮,难道皇帝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抵挡北虏?”马铖知道马士英也当过军事将领,虽然战术指挥不怎么样,但在战略上还是有点能力的。

    “铖儿,你说的这两点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你忘了朝中除了为父还有东林那帮人,这帮家伙的家业都在松江、太仓一带,现在南都解围,他们怎能置家业不顾,同意你的什么占领扬州、保卫南都的提议?”

    马铖听马士英说完目瞪口呆的愣在当场,他忘了东林党这帮家伙大部分都是南直隶的人,很多官员的家就在太湖流域。现在南京之围解了,满清也已经退到江北,这帮家伙自然要回到家中收拾家产,至于什么国

    家兴亡,嘴上喊喊还可以,真要碰到与自己的核心利益冲突,没有一个人能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心态。

    马铖虽然心中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嘴上却狡辩道:“爹,朝中各位大人不能这么没有家国情怀吧?他们不知道只有国家稳定了,他们的家产才能得到保全吗?”

    马士英听马铖这么说冷笑一声:“哼哼,这些话骗骗刚入仕的年轻人还可以,钱谦益那些老油条?老夫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可是。。爹,刚才在宫中,皇帝已经答应儿子的提议,也准备派张国柱去扬州,六叔去太平府,难道事情还有反复?”

    马士英听马铖说完,低声的说道:“这就是事情的关键,现在你我父子权力太大,皇帝陛下必定对咱们有所防范。为父估计你走后皇帝肯定要召见钱谦益,而钱老家伙肯定要提出收复松江、太仓等地的意见!”

    “那怎么办?爹你也是带过兵的,现在北虏败退,正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渡江占领扬州,最好能将淮安一同占了,这样才能解决南都的北方威胁。如果皇帝鼠目寸光非要去光复什么松江,过几个月让北虏缓过劲来,不又是一次兵临城下吗?”

    马铖说的很对,清军的主力现在被打败,长江以南各府虽然还在满清手中,但是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只要派出一支偏师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复各府。但是扬州就不同了, 扬州与南京只有两天的路程,如果不趁这个好机会重新占领扬州,那就会给满清机会,再次集结兵力南下包围南京。

    这次南京的胜利运气成分很大,马铖也不敢保证下一次南京保卫战能不能碰到这种好运气。

    马士英当过宣府巡抚,对兵事还是有些了解的,他虽然知道马铖说的对,但是马士英也无能为力。马士英是首辅不假,还是辅政大臣,但马士英并不是摄政大臣,对国家大政只有建议权,最后还是需要皇帝来拍板做决定。

    马士英叹了口气说道:“铖儿,这不是你我父子能决定的,为今之计只能这样。铖儿你加紧训练新军,需要什么可以与为父说,为父尽量满足你!还有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为父知道你与锡儿不和,但是眼下到了马家危急时刻,为父希望你与锡儿同心协力,一同协助为父渡过这次危机!”

    目前的情况对马家父子十分不利,虽然马士英对朱明十分忠心,但是防备手段还是要有的,马士英在忠心也不可能坐在家中等死。所以现在马士英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在朝堂上利用权势排挤东林党,将权利抓在手中。二是让马铖做好准备,预备万一那个时候的到来。

    马士英说完在心中叹了口气:老夫一生忠于大明,希望皇帝不要将老夫逼到死路,那样只能鱼死网破了!

    马铖知道马士英害怕自己在军中人单势孤,这才让自己饶过马锡,好在军中增加一份助力。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还能怎么说?只好叹了口气答应下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 游湖

    历时十个月的南京保卫战结束了,虽然南京避免了扬州那样的屠城,但是在这次保卫战中南京也付出了十多万人伤亡的代价。除了在战场上死亡的士兵,还有大批民夫死在战场上,城内的普通居民也因为马铖的余粮征集制,被饿死了两万多人。

    虽然人死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南京解围后,周围各府县贩运粮食的商人重新进入南京。城里的那些大粮商基本都被马铖收拾干净,这么大的一个空白市场可是具有极大的诱惑。所以不到一个月,南京城内的粮食市场重新被瓜分完毕,而南京城也重新开始了往常的歌舞升平。

    南京慢慢的转入正轨,但是马铖却闲了下来。马铖已经估计到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必定被人所妒忌,皇帝也必定对自己有所提防,可是让马铖没想到的是,朝中东林党这帮搅屎棍这么无耻,在钱谦益的带领下对自己大加指责,什么不顾与满清实力对比悬殊出城浪战,幸亏上天保佑这场战斗胜利,要不置皇帝的安全于何地?

    皇帝朱伦奎也站在东林党那边,最后朝会的结果竟然直接解除了马铖的兵权。

    当然马铖的功劳摆在那里,皇帝也不会直接下旨让他回家,而是委婉的说马铖这一年来为了保卫南都身心俱疲,所以给马铖放了两个月假,让他在家好生休养,同时将南都提督这个最为关键的职位交给了卢嗣业,还将城内兵马司这个职务交给了立有大功的孝陵卫指挥使梅春。

    这样下来马铖虽然还兼着南都镇守的职务,但是手下的权利基本被卢嗣业、梅春这二人架空。所以这一个月来马铖十分郁闷,今天趁着天气好,带着老婆孩子去玄武湖畔的别院散心。

    三月份的天气虽然还有些冷,但是湖边的柳树都已经发芽,随着春风飘荡。湖上的画舫开始增多,虽然南京保卫战中太平门这里死了很多人,但是这不能耽误城内的那些达官贵人游湖散心。

    马铖的别院是原魏国公府的,画舫也自然是一等一的豪华。马铖一家坐在画舫上游历玄武湖,几个妻妾站在船边看着风景,而马铖却没有这个闲心,他正坐在船仓中看着外面发呆。马铖的女人们知道自家老爷心情不好,所以也没有人敢过来与马铖说话触霉头。

    寇白门在马铖的妻妾中属于另类,她因为出身问题并不被其他人接受,所以寇白门陪着夫人顾妙音站了一会儿就回到船仓中。

    寇白门看到马铖坐在那里发呆,知道自家老爷因为啥郁闷。马铖的妻妾要不年纪小不知愁滋味,要不就是年纪太大都已经看破红尘,而寇白门虽然出身娼家,但是一直心系天下,所以心中十分理解老爷的苦处。

    寇白门来到马铖身边,低声问道:“老爷,今天天气不错,不出去与夫人他们观景?”

    马铖叹了口气,将寇白门拉过来坐在自己腿上,然后摸着寇白门的小手问道:“寇大家,你说老爷我是韩世忠还是岳飞呢?”

    白门听马铖这么说抿嘴一笑:“老爷你不是韩世忠也不是岳飞的,当今圣上也不是赵构!如果老爷你是岳飞,那老太爷岂不成了秦桧?”

    马铖听寇白门这么说呵呵一笑,他现在虽然被皇帝闲置,但是处境可比韩世忠、岳飞强太多了。岳飞的结局不用说了,韩世忠也被免掉一切官职回家养老。但现在皇帝对马铖只是让他回家休养,手中的权利一点没有削减,当然提拔卢嗣业与梅春只是皇帝在保护自己而已。毕竟在信任你马铖,皇帝也绝不会将自己的安全放在马铖一人身上。

    “老爷放心,现在北虏的威胁还很大,皇帝只要还想光复大明,必定会重新启用老爷,也许皇帝真的想让老爷休息一下呢?”

    马铖听寇白门的劝解心中放松不少,心中没了压力马铖手也开始不老实,正要将手伸入寇白门的亵裤中抚摸,那知道门帘一挑,马铖的大老婆顾妙音走了进来。

    顾妙音刚才正在外面观景,他来自贵州山区,还没见过江南这种秀丽景色,所以心情十分好。按照礼节大夫人在外面所有妻妾都要陪同,所以马铖的其他小妾都站在顾妙音身边伺候,过了半天顾妙音才发现寇白门不见了。

    顾妙音原本就看不上娼家出身的寇白门,认为这种坏女人只会勾引自己男人,所以对寇白门十分防范,现在自己一愣神的功夫寇白门就没影了,这还用想吗?一定是趁着自己不注意进仓勾引老爷去了。

    争风吃醋的心思一起顾妙音哪还有心看风景,转身从观台上下来,进了船仓。

    进仓后正看到马铖对寇白门动手动脚,而寇白门一副欲拒还迎的样子,看的顾妙音都心动不已,更不用说那个色鬼老爷了。顾妙音看到马铖一副不要脸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进仓瞪了寇白门一眼,然后问道:“寇姨娘好心思,我等在外面观景,你却进来勾引老爷?”

    寇白门看顾妙音进来,赶紧站起来整理衣服,然后站在马铖身后一言不发。寇白门知道这种场合下说什么都没用,一句话不说反而还好些。

    果然寇白门不说话让顾妙音的注意力转移到马铖身上,顾妙音冷笑道:“老爷不是说心情不好吗?不是说要游湖吗?怎么还有心思与小妾调笑?”

    好事被大老婆撞见,马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咳舒一声说道:“没什么,刚才寇媚身体不舒服,老爷我给她检查身体!”

    马铖的大小老婆都被检查过身体,知道这个代表什么,一时间几个女人都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马铖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只好站起身抱过来长子马源,现在马铖的这个长子已经满了一周岁,按照明代规矩已经三岁了,马铖抱过来儿子在脸上亲了几口,然后问道:“宝贝,外面风景可好?”

    马源刚满一岁,那里知道什么风景不风景,不过自己老子抱自己还是十分高兴的,抱着马铖的脸一顿啃,弄得马铖满脸口水。

    马铖

    这番动作让小妾云娘狂妒不止,云娘在三个月前产下马铖的第二个儿子马滢,虽然也是马铖的亲生儿子,但是身份地位与长子马源就差的太远了。

    马源出生时马士英拜祭了祖宗,并且亲自为马源起了名字,同时老夫人顾氏还亲自探望了顾喜英。可是马滢出生就没有这些了,当时南京围城战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候,再加上庶子的地位根本没法与长子相比,所以老夫人也没过府探望,就连名字都是出生两个月后,马士英闲下来才给起了马滢这个名字。

    同时从名字上来看就能看出来马士英对这两个孙子不同,马源的源字代表起源,说明马士英十分看重这个长孙,希望将来这个长孙将马家发扬光大。可是马滢就不同了,滢代表的清澈,马士英只是希望这个孙子将来做一个清净无为的好人而已。

    “老爷只知亲近源哥,忘了滢哥!”云娘原本就是小辣椒一样的脾气,现在看到马铖偏心自然要为自己儿子说两句公道话。

    看到小妾不高兴,马铖一瞪眼睛骂道:“你知道什么?源哥、滢哥都是老爷我的儿子,自然要一视同仁!源哥现在已经是轻车都尉,将来等老爷我在立功,为滢哥也讨个爵位!”

    云娘听马铖这么说才放下心来,赶紧说道:“老爷,滢哥已经多日没见过老爷,这几天哭闹不已,是不是请老爷回府去看看滢哥?”今天出来游湖并没有带马滢,因为湖面上风大,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抗生素,万一感冒了可就不妙了。

    马铖听云娘这么说点点头:“好,正好这几个月老爷我没事情,今晚上就去云娘的院子住上半月!”

    云娘听马铖这么说大喜,其他的妻妾则是妒火中烧,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云娘都已经死了一万遍。

    就在马铖的妻妾争风吃醋的时候,门外管家陈七说道:“老爷,工部徐大人求见!”

    徐振业原本是工部侍郎,主要负责武器生产,这次在南京保卫战中保证了武器供应立有大功,所以战后叙功被升为太常寺卿。

    太常寺卿虽然手中没什么权利,但是毕竟是小九卿之一,妥妥的从二品,所以徐振业还是比较满意的。

    现在马铖手下最大的文官就是徐振业了,原本马铖的老师宋应星也应该升官的,但是老宋早已经看透了官场。所以不要说升官了,就连先前的工部侍郎都辞了,一心一意扑在军器局搞他的重炮,所以现在与马铖亲近的高官只有徐振业一人。

    至于其他几个与马铖有关系的文官,原应天府知府吴家周去了都察院当御史,原溧水县知县徐沾接替吴家周成了应天知府,虽然应天知府也算从三品官员,但毕竟是地方官,朝廷上的一些风声还是听不到的。

    马铖知道这个时候徐振业来必定有重要事情,赶紧对陈七说道:“快请!”

    船仓中的妻妾看马铖有客人来,没办法只好在顾妙音的带领下进入后仓。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丁忧

    马铖等家眷都退到后室,才对陈七说道:“快请徐大人进来!”说完马铖整理一下衣服,然后站在门口准备欢迎徐振业。

    现在的徐振业和以前那个破落知县可不同,现在的徐振业官居从二品,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已经达到了明代文官的顶点,当然小九卿上面还有六部尚书、阁老,但那些位置就不是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就能取得的,运气、时机、后台缺一不可。

    当然从二品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达到的,明代活着的官员没有一品,所有官员级别从正二品到正七品不等,全国上下三万多个职位,除了总督、督师这些封疆大吏,朝中具有二品服色的官员不到三十个。阁老虽然牛逼哄哄负责辅政皇帝,但是大学士的真正官职只有正五品,远远不是六部尚书、大小九卿能比的。

    正因为升官的艰难,所以徐振业心中十分感激马铖的帮助,让他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从一个七品知县升到了从二品的朝廷大员。

    当然马铖的提携非常重要,但与徐振业的个人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在南京守城战中,徐振业基本上吃住在兵器局,正因为徐振业的如此卖力和投入,前线的武器保障才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马铖站在门口,听外面陈七说道:“陈大人,我家侯爷有请!”

    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好,请管家带路!”

    话音刚落,陈七挑开船舱的门帘,一个身穿灰布长衫的中年人出现在门口。

    徐振业家中并不缺钱,以前穿的也是绫罗绸缎,可是今天穿成这个样子就让马铖意外了。

    “徐大人来了,快请进!陈七为徐大人上茶!”

    徐振业进屋后看到马铖站在门口迎接自己,心中感动,赶紧躬身说道:“下官何德何能,烦劳镇国侯屈驾迎接!”

    马铖呵呵笑道:“老徐啊,你我还说这些干什么?快进来,今天湖上的风很大,进来暖和些!”

    马铖说完拉着徐振业的手走进船舱,然后将徐振业让到首座,自己坐在主座。

    陈七奉上茶水,然后躬身退下。舱中只剩了马铖徐振业二人,马铖笑道:“恭喜徐大人啊,现在荣升为小九卿!”

    “侯爷取笑了,下官知道这些功劳都是侯爷的,下官只是适逢其会罢了!”

    “徐大人,屋中没有外人,就不要说这些话了,没有徐大人的日夜操劳,兵器局那里能在一年中产出三百多门火炮、上万柄火铳,这都是徐大人的功劳啊!”

    马铖说的并不夸张,兵器局除了保证火器供应外,还在一年的时间内制造了两万多付盔甲、十万多柄刀枪。虽然马铖在战前为了保证兵器局的供应,将南京周围府县的煤炭、生铁都调到南京,可是兵器局的运作、产能的分配、工匠的培训等等,这些都是徐振业在负责。

    徐振业听马铖夸奖自己,赶紧谦虚道:“那里,兵器局能正常运作宋大人也是有功劳的!”

    提到宋应星

    马铖就一肚子气,按照宋老头的资历和功劳,马铖完全可以将宋老头运作成兵部尚书,可是没想到宋老头当官当腻了,非要去当工匠头,没办法马铖只能答应这个老家伙,谁叫老家伙是马铖的老师呢!

    “别提老家伙,一提这老家伙本侯爷就一肚子气!对了,徐大人这次来找本侯有什么事吗?”

    马铖大骂老师可非同小可,明代尊师重教,如果马铖的所作所为传出去马上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不过徐振业是马铖的心腹,再加上也知道马铖认宋应星当老师也是没办法,所以并没怎么放在心上。

    徐振业听马铖问起自己来干什么,叹了口气站起来跪在马铖面前说道:“镇国侯,下官从七品知县被提拔为从二品九卿,知道这都是镇国侯使的力,原本下官应该成为镇国侯的鹰犬,为镇国侯效犬马之劳!可是就在月前,下官接到江西老家的消息,家中老母已经病逝两个月!这次下官来见镇国侯就是要丁忧回家,为老母尽孝!”

    马铖听徐振业这么说马上晴转多云,他对徐振业这么下力的栽培,为的就是在朝中有个人帮助自己,现在徐振业成了重臣,没想到偏偏家中死了老娘。

    中国古代孝道为先,深受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更是如此,官员的父母死了,官员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三年二十七个月的孝,这就是丁忧制度。

    当然除了丁忧还有一个制度叫夺情,毕竟父母死亡不能控制,很可能有的官员正在忙于朝政,比如说发生战争叛乱等等,朝廷实在离不开这个官员,所以这时就要由皇帝出来夺情。大概意思就是皇帝知道你很孝,但是国家没了你就要完了,皇帝我没了你也不能活,你就坚持一下,化悲痛为力量,不要回家守孝了,留下来接着为皇帝我卖命。

    明中期以前丁忧与夺情并没有什么政治含义,可是从万历初年的张居正开始,夺情就成了大逆不道的代言词,所以在以后哪怕朝廷已经火上房了,官员只要知道老子娘死了,马上就要放下一切回家丁忧,皇帝就算夺一百次情也不行。

    徐振业虽然是从二品的九卿,但是他这种官职完全不在皇帝眼中,皇帝也根本不会为徐振业夺情,所以徐振业不管为公为私,都要老老实实的回家守孝丁忧。

    马铖十分需要徐振业在朝中当自己的喉舌,因为马铖的官职是武职,对朝政根本没有发言权。可就算马铖去求老子马士英也不行,马士英也不会背负朝廷官员的辱骂,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徐振业去找皇帝求情。

    马铖看着跪在地上的徐振业,心中充满了无奈,没办法只好站起来搀扶起徐振业,然后关心的说道:“徐大人放心吧,不就是三年吗,本侯等得起!”

    马铖说完对门外的陈七说道:“陈七,一会儿回府给陈大人送去五千两银票!”

    五千两相当于后世五百万,这可是个大数目,徐振业赶紧推辞道:“侯爷,这钱下官绝对不能要!”

    马铖握住徐振业

    的手说道:“徐大人,这钱不是给你的,是让你回乡为先考与先慈挑选一块风水宝地!”

    马铖这么说啊徐振业还能说什么,只好感激的收下这份大礼。

    “镇国侯,下官虽然回乡丁忧,但是还有一条妙计提供给侯爷,可以让皇帝陛下重新启用侯爷!”

    马铖听徐振业这么说大喜,他这一个月心中正是担忧这件事,很简单,马铖的所有实力都来自军队,没有军队马铖什么都不是。如果皇帝闲置马铖一年,那军中马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战友情就会被稀释,到时候军中对皇帝忠诚的态度就会成为主流,那马铖还当个屁的司马懿?

    “徐大人请说!”马铖赶紧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将椅子拉到徐振业身边准备听徐振业讲什么。

    看到马铖这样徐振业心中也十分激动,一个知识分子最看重的是什么?不就是主子对自己的信任吗?徐振业心中涌起当年诸葛亮的心态,完全准备为马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侯爷,您应该知道杭州潞王的事情,现在浙江传来消息,鲁王朱以海在张国维、钱肃乐等人的拥立下,于绍武元年八月在绍兴监国!”

    潞王的事情马铖知道,潞王当年被弘光皇帝封在杭州。等南京被清军围困的时候,从外面传来最后一个消息就是潞王在杭州监国。现在没想到潞王的事还没解决,绍兴的鲁王又开始闹腾了。

    第一代潞王朱翊,是穆宗朱载第四子,所以这一代潞王朱常算是朱由检的堂叔。当年潞王也是帝位的有力竞争者,不过最后因为血统没有朱由崧近,再加上朱由崧获得了江北四镇的支持,所以皇帝归朱由崧所有。

    可现在接替朱由崧的是周藩朱伦奎,按照统序,朱伦奎与朱由检的关系要排到朱元璋那里去,这个血统自然没有堂叔朱常近,所以杭州的一些东林党低级官员知道朱伦奎当了皇帝后,马上拥立朱常监国。

    绍兴的朱以海是另一番模样,朱以海继承鲁王后被朱由崧封到绍兴,在得知南京被满清占领,皇帝朱由崧下落不明后,朱以海便在绍兴一些逃亡官员的拥戴下即监国位,同时收拢杭州各地卫所,组建了一支十多万人武装。

    这些消息马铖了解的比朝廷还要详细,毕竟马铖的军情司不是吃素的。现在马铖听徐振业这么说,知道老徐这家伙打的什么鬼主意,无非就是借助外来力量压迫朱伦奎而已。

    其实马铖就是这么准备的,他早已经命令守苏州的张国柱停止一切军事活动,就让杭州的朱常做大,反过来压迫皇帝朱伦奎。

    马铖还以为徐振业有什么好主意,这不是和自己想的大同小异吗?想到这马铖叹气说道:“徐大人可是让本侯挟军自重?”

    马铖以为自己与徐振业想到一处去了,但是那知道徐振业低声笑道:“侯爷想错了,这样太慢了,如果侯爷能让张提督放弃苏州呢?让潞王的大军再次兵临城下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24/ 第一时间欣赏阉党二世祖最新章节! 作者:有限无敌所写的《阉党二世祖》为转载作品,阉党二世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阉党二世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阉党二世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阉党二世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阉党二世祖介绍:
三流大学生穿越了,运气还不错,有一个首辅老子,还有一个兵部尚书岳父,但是阉二代是什么鬼?
看阉党余孽马铖如何在南明乱世中逆袭成功,转变身份成为皇二代!
阉党二世祖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阉党二世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阉党二世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