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晚唐TXT下载晚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晚唐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晚唐txt下载     晚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07章 鸭渌水

    (生病断更了两天,实在抱歉!十分m、半把刀zsz、梦梦梦梦梦梦、书友091201083937663等书友的支持,谢谢大家。)

    乾符四年二月底,辽海上的结冰都已消融,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春天的气息。

    梅根和茱丽没有穿铁扎甲和皮甲,而是穿着一套华丽而张扬的全身板甲,两套银白色的铠甲造型漂亮,线条圆润、贴身、优美。

    两人各骑着一匹粟色骏马。

    在她们的头顶,高高飘扬着镇**的赤色战旗和绘有插翅天狼的李璟侍卫亲军旗。两员女将的旁边,一队队的士兵如同衬托着红花的绿叶一般包围着她们,在两人那美艳的面孔上,满是从容。

    大队人马跑动时铠甲、武器哐铛做响。

    李璟也穿着一套新型铠甲,不过与梅根和茱丽两个冷艳的佳人所穿的贴身圆润造型不同,李璟的这一套却是式样简单、棱角分明的充满着机能性,看上去更大气和运动性能更好。这种充满棱角的设计,不但让整副铠甲更加的英武,而且大量的棱角状设计,还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能,能够改变箭矢的弹道,避免直接的撞击,甚至还能偏转近战的力度。核心的技术理念就如坦克的装备一般,在不增加铠甲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大大增加防御性能。

    茱丽、梅根和李璟身上所穿的这种耀眼无比的新式全身甲,是军械司最新的成果,李璟新自惕名天狼式与朱雀式。原本李璟想要把那棱角分明的全身式板甲取名青龙式。结果想到带着龙字有些犯忌讳。转而也想过取白虎式也很不错。但虎字在大唐也是很犯讳的。最后只好改为天狼式。

    天狼式和朱雀式,实际上也就是李璟根据后世欧洲最有名的两种全身铠改进而来的,相当于哥特式板甲和米兰式板甲。

    早在南北隋之时,当时大规模装备的明光铠也算的上是一种板甲,不过这种铠甲并非全身甲。而只是胸前和后背的两份大块铠甲,虽然这种铠甲防御效果不错,但穿着这种铠甲,铠甲的所有重量却几乎都是由肩膀承担。长时间披甲做战,将士们负重极大。

    这也是明光铠到了唐代后渐渐被舍弃的原因,如今的唐军多数装备的都是札甲。扎甲是无数的小部价串连而成,不论是山文甲还有鱼鳞甲或者索子甲,柳叶甲都是如此,这类铠甲前后有两大件披在肩上,比起明光甲单纯靠皮带勒挂在肩上要好上许多。但这样的铠甲制作烦锁,而且重量不轻。

    镇**大量装备铁札甲和皮甲,将士们的防御是上去了,可行军时却更加困难了。特别是对将士们来说。如今在辽东做战,山地地形对于大量装备铠甲的镇**来说。负担很大。同时,高句丽人和契丹人、渤海人都大量装备弓箭,铠甲防御仍然不够理想。

    李璟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让军械司的工匠们研究铠甲提升问题,甚至提出了制造半身甲、人身甲的计划。

    不过要想打造出防御性能增加,重量却不增加的全身甲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有不少。

    好在李璟是个穿越者,有些问题放在这个时代可能永远解决不了,但对李璟来说,却早已经知道了正确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努力解决其它的小问题就行了。两年多来,军械司铠甲局一直在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材料的强度改善,二是制造技术的加强,三就是铠甲的结构和造型的改良。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登州冶铁炼钢局已经建立了性能更好的冶炼高炉,利用煤炭提炼焦炭炼钢,将钢材的质量大步提升。同时,水力锻锤也研究的越发的成熟,在登州甚至已经建立了一座十万斤的水力锻锤。利用各式水力锻锤,能对新炼出来的钢进行锻造,直接成型。

    水力锻锤的出现,让镇**开始具备了锻造大型弧形金属的能力,奠定了打造全身甲的基础。特别是焦炭高炉冶炼的技术提升,使得铸造铁得以使用。

    如今镇**进入辽东之地,面对的高句丽、契丹、渤海,都是骑射极强的军队。面对着强弓的威胁,李璟不得不加速了全身甲的研制。

    冷兵器的战场上,全身甲的意义极大。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镇**如今规模不断扩大,可铠甲的装备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镇**现在二十多个军,加上预备的乡军,多达二十万人。但拥有铁札甲的只有正军中约两成的士兵装备,其余的多是装备皮甲。

    铠甲制作难度大,哪怕李璟扩大了作坊规模,实行流水作业,产量也一直难以大量提高。军队规模越大,需求越多,铠甲制作的压力也就越大。李璟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走另外的一条路子,生产出更好的钢,然后直接锻造板甲,然后组装,用水力锻锤和高炉来省去大量的人力。

    李璟和梅根、茱丽的这三套铠甲,属于试验品,三套铠甲总造价高达万贯,且是前后两年多的时间才打造出来的。就算是以后大规模制造,可能每套也至少要数百贯钱。不过这样的铠甲只能是军官们的铠甲,普通将士们和普通军官们的铠甲是不可能如此华丽与完美的。

    大批量只会更简便,李璟的打算是大规模打造更简便的板甲装备将士。

    不过越是想要做的简单,其实生产起来反而越难。军械司报告,如这种豪华型的板甲半年后就能开始小规模生产,然后简化了一点的高级型一年后能生产。但是想要更简化的中级版和普通版,反而更难,至少得两年后才能批量生产。

    对此。李璟除了给铠甲局发下重赏。并再悬以重赏。让他们加快改进速度外,也没有其它的好办法了。

    新的铠甲还得等,不过战争却不能等人。

    二月底辽海的冰刚融化,李璟已经立即召集军队向娘娘山城一线外围发动了春季攻势,同时派兵向辽河一线骚扰。不过李璟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娘娘山城,这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计策罢了。

    真正的行动十分隐密,李璟亲自带兵出动,并且将刚刚已经在月初纳入齐国公府的九夫人梅根和十夫人茱丽都召集了起来。金州石人柱港。水军都知兵马使裴宥率领水军的三个厢已经在海边等候。

    李璟在水军的迎接下登上了天狼号高高的甲板上,俯视着码头上的兵马。天狼号是当初裴宥做为都里镇联合舰队指挥官时的旗帜,是一艘堪比五牙楼船,却又具有船舷铁甲板,并拥有三百名浆手,以及七座桅杆的超级战舰。这艘一次就能装走整个五千侍卫亲军的超级战舰,是李璟的坐舰,也是整个舰队的旗帜。李璟不使用的时候,一直停泊在港口维护,这次还是李璟亲自出海。裴宥才把这艘船带了过来。

    除了天狼号旗舰外,这次同行的还有一共十条五牙楼船。并三十条斗舰,以及五十条海鹘,六十艨艟,八十走舸,一百条游艇,另外还有粮船、柴船、水船等后勤补给船三百余艘。

    自从李璟收拾了大谢砦和登、莱、青水师,并彻底的征服了都里镇,整合了青泥浦与石人柱港的水师之后,李璟早就已经成为了整个大唐,甚至是整个北方诸国中最大的水上势上。虽然李璟一度裁减水军规模,可水军依然保持着大量的战舰。在水上,不论是新罗还是渤海或者东瀛,都无人是李璟的对手。

    而更遥远的地中海,阿拉伯人和东罗马人的舰队,却根本不会远涉重洋到达南海来。

    到现在为止,整个北方辽海都是镇**水军的地盘,无人敢来挑衅。正因为如此强大的水军,李璟才敢从登州入辽东,又强势在幽州夺下平州插上一脚,把自己的兵马沿着渤海分成了三部。

    海上一家独大,这个滋味就是爽啊。所有人都在争夺陆路,把守寨城关隘,可拥有强大的海军,却能让李璟在现在的争斗中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辽东的防御,其实还是高句丽人时留下的防御体系。

    这个体系,防的还是辽西走廊直通辽东腹地。因此才有辽河东岸,从扶余到安市的高句丽千里长城。另外还有辽东半岛上的防御唐军从登州渡海入辽,因此在辽南端的大黑山卑沙城以及建安、娘娘山城、凤凰山城等诸多山城。高句丽人这样的防御体系本来也没有错,他们拥有七十万户人口,三十多万大军,甚至关健时候能全民皆兵。

    重点据辽河阻挡了辽西走廊的出口,便能阻止中原军队陆路而来。虽然海上也能来,但海上向来只能算是奇兵,毕竟海上而来,后续的补给困难,只要守住卑沙等城,中原军队就算登陆,也只能挡在群山与大海之间,无法进入腹地。

    不过镇**和当初征辽的隋唐军队可不一样,如今的镇**拥有了大半个辽东半岛做基地。镇**强大的海军也再是得从登州港出发,而是可以直接在都里镇或者青泥浦,石人柱港等辽南之地出发,也就意味着唐军水军的攻击范围更广。

    想必在高句丽和渤海人的眼中,镇**的水军也就只能是投送接运下小部队,对渤海人沿海的运输线进行一些小打小闹的袭扰吧。李璟微笑着心想,这一次,就得让他们知道,镇**的海军拥有着改变整个战局的力量。利用去年冬天的小打小闹,已经麻痹他们了,再加上刚刚长达三个月的结冰期的休战,他们的警戒心现在更低了。

    梅根穿着那身华丽的朱雀甲,一手按剑一手抱着头盔,锵锵做响的登上甲板。

    “禀报大帅,军队已经全部登舰完毕!”

    李璟转头,仔细的打量了梅根几眼,这身银色的全身甲穿在她的身上,确实漂亮堪称完美。对于这个在洞房之夜都得在上位的要强金女美人,婚后强烈要求继续呆在军中的选择,李璟并没有为难,甚至还有些欣赏。

    他清了清嗓子。“清楚命令了吧,黄副军主?”

    “是的,大帅。我们沿着海岸行驶,保持与陆地距离,绝不进入陆地视野之内,直到抵达鸭绿江口。”

    “在鸭绿江口有大行城,若是被他们提前发现,该当如何?”

    “若对方发现,立即截杀他们的信使,另外派人围住大行城,其余的船只继续前进!”

    李璟点了点头,大行城不是此行的第一目标,如果不被发现自然是最好,万一被发现了,那么就先分兵在城外设围,不让他们报信和出城。其它人则继续按计划行进!(未完待续。。)

第608章 齐人之福

    (感谢醉笑道掌门的月票支持!今天只有两更,谢谢大家支持!)

    李璟派裴宥坐镇浮波号斗舰代他指挥全舰队,以吴迁为前舰队指挥,张烈、孟洋为副将,又派了李绪指挥后队。

    这次行动,除了把水军四厢中的三个厢都调了过来外,李璟也抽调了诸多陆上兵马。从辽东将银枪郊节军与金甲胜捷军外,还有刘守谦与张承宗二人的鹰扬与豹骑军。此外,还从登州秘密抽调了王重的捧曰军、王普的铁林军。

    三万最精锐的战兵,六千精锐水军,此外还有从登州、辽东抽调的四个团结军两万人,外加乡兵六个军三万人为辅兵,这次动员兵马八万六千人。可以说,李璟是将所有能抽调的兵马都抽调过来了。表面上,建安城与安市城两面动步频频,实际上不过已经是虚张声势而已。

    林武、周德威、刘守谦、张承宗、王重、王荣、裴宥等大将云集,甚至李璟还从平州将选锋军中的诸弟子除了刘寻外悉数调来。十一个弟子,除了刘寻还有李让外,剩下九个都应令前来。

    集中了八万六千大军,近半数的大将,甚至李璟亲自率军,而且形动还搞的如此机密,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大战。

    能让李璟如此大动作的计划,肯定是不得了的。上一次大帅亲自出马,可是绕了大半个大唐天下,一路上击败了无数对手。

    渤海人、高句丽人和契丹人。

    在李璟的心里,这三个势力曾经是高句丽人最强,然后是渤海人,最后才是契丹人。但是现在,李璟心中三族的排位,契丹才是最强,甚至高句丽与镇[***]的对抗中也占有主场优势,处于最下风的其实是渤海人。

    契丹人现在拥有至少两百万人口,二十部有超过十万战兵,加上辅兵至少能达到三到四十万兵。对付这样强大的势力,很难一棍子打死。尤其是在这三国之中,渤海和高句丽人都是建城定居的农耕国家了,而契丹虽然也开始定居建城,但还刚刚进入这种定居方式而已。跟这种民族做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真正的打死他们。一旦战败失利,这些人就会立即远循。无垠的草原,漫长的距离,就是最好的防御。加以时间,便又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反倒是定居的要好对付些,虽然有城池防御加大了难度,可一旦攻下一城,他们就一地完蛋。

    对付这三国的围攻,李璟最后还是同意了参谋司的建议,西守东攻,各个击破。

    柿子拣软的捏,契丹最难打,那么按理本来应当打最弱的高句丽人。毕竟高句丽人就算复国了,他们全民皆兵也就十来二十万人。而渤海,哪怕再衰弱也得有三四十万军队。

    不过李璟最后还是选择了先对付渤海国,毕竟渤海国是远道而来,他们并非辽东高句丽人这些地头蛇。他们五万军队看似强大,但李璟却清楚,如果能歼灭这支军队,渤海人很有可能就会害怕,转而退出这个对付镇[***]的联盟了。毕竟,战斗还没有打到渤海国去。先前他们出兵,是觉得受到了威胁而且能够对付的了唐军,还想借机收复辽东之地。但如果吃了败仗,且真正受到威胁,以现在渤海国外强中干的情形,大玄锡十有**是不敢再战的。

    高句丽人既然刚刚复国,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再退让的。这个时候,跟他们打,只能是长期战。

    李璟想要做的,就是先把渤海人打出这个联盟。

    经过经冰期这段时间的情报侦探显示,渤海人和高句丽人在岫县地区集结了约八万兵马,驻扎于娘娘城山城等二十八座山城之中。镇[***]要想强攻,难度极大。不过与此同时,渤海人的后勤运输却压力极大,他们从渤海国内调动粮草,顺鸭渌水而下,最后在乌骨江口的虎山城、乌骨江尖口城、鸭渌水江口的娘娘城三城护卫鸭渌江,同时将粮草在尖口城转运,然后北上先运到凤凰城中,再运往岫县地区的娘娘城山城以及哨子河诸城。

    从尖口城到岫县娘娘城山城,有两条路,一条是沿海岸到哨子河口,再沿河北上到娘娘城山城诸城。另一条路是沿着尖口城附近的乌骨江北上,到乌骨江上游的军事重城凤凰城,然后往西到娘娘城山城。

    两条路,沿海岸的这条路更顺畅,不过却受到唐军的威胁。走北上的那条,虽然安全些,但路途艰难,输送不便。唯一的好处,就是中间有凤凰城这座周长十六里的要塞级城市守护粮道。

    更加关健的是,李璟得知鸭绿江口的三座城池,娘娘山城与尖口城、虎山城这三座城池都只各有三千渤海守军。乌骨城北上的凤凰城也就是乌骨重镇,也只有五千守军而已。

    李璟得到这个情报,不趁这个机会从海上绕到岫县八万敌军的后面去包抄他们,还更待何时。

    六个精锐王牌军,加上四个团结军,六个乡军,以及三个水军厢,这样的精锐之兵,如果还不能完成这次战略突袭计划,李璟也就不用再留在辽东,可以直接带兵退回登州了。

    王普、裴宥、林武、王重等七位王牌军军主,还有其它团结军和乡军这些二三线军的军主,再加上各厢的厢主,李璟的天狼号船舱中济济一堂。

    行军参谋李良向诸将正式宣布此次的作战计划,各将依次上前领命。舱外寒风呼啸,惊涛骇浪,舱中悬挂的马灯吱吱呀呀摇晃不停。李良穿着一件锦袍,手中拿着军令,滔滔不绝。

    李璟听的有些打瞌睡,好不容易等到军令念完,李璟便将九个门徒叫到身边,“这一次我给你们每人一千人马,到时表现的好,我直接升你们兵马使之职。”

    舰队启航,各将各自返回自己的船上,李璟也回到了舱中。舰身不断的摇晃,让李璟本来想要看公文的想法不翼而飞,一个人在舱中干脆睡了起来。等醒来时,外面依然是一片黑暗,问外面的侍卫,回答已经是子夜了。

    李璟坐在舱中却是已经睡不着,便披衣而起,去下面的几层船舱中巡视了一遍,与将士们聊了会天,回去的时候,把依然精心抖擞的梅根和茱丽给拉了回去。

    这两个女人,虽然已经和李璟成了亲,可却与以前没有丝毫的变化。眼下数百条船在海上航行,却是让她们最兴奋的事情。

    “你们嫁的可是我,不是战舰!”李璟拉着两人回舱笑着道。

    “你可是答应过我们嫁给你后也可以继续在水军的。”梅根立即说道。

    “送你们的朱雀铠甲喜欢吗?”李璟转换话题。

    “喜欢,朱雀甲看起来像是个铁罐子,可穿在身上才发现,其实比起普通的山文铁甲还要轻便些,而且连头带手脚全包了起来,防护力比山文甲并不弱。不过冬天穿着还好,包着挺暖和的,但是夏天的话,估计很闷热。”出乎李璟的预料,一向冷冰冰的茱丽倒是先开了口,而且对这铠甲印象很好。

    李璟笑了笑,开玩笑,这三套铠甲花了一万多贯钱,都相当于打造两百套铁甲的钱了。要是不好,那还说的出口。要知道,光是这全身甲所用的钢板,那就是最新式的千锤钢,虽然看起来比原来的铁甲要薄,可却反而更坚固。加上这种新的结构式样,看似会更沉重,但穿在身上,铠甲的重量分摊于身体,反而感觉不如以前的重。

    “你们俩个要是谁先给我生个孩子,我就把这天狼号送给谁!”李璟知道这两个女人都爱战舰,自己这艘天狼号两个女人羡慕许久了。由于这是李璟的坐船,因此虽然造船厂有能力制造出这样的船来,可也没有提这样的不敬要求。

    果然,梅根和茱丽一听李璟的话,立即就眼睛明亮起来。

    “你说真的?”梅根激动的问道,那边茱丽已经开始宽衣解带了。

    “你干嘛?”梅根有些惊讶的望着茱丽。茱丽却只是一如既往的冷冷回道,“我想要天狼号!”

    听到这个解释,梅根不由急了,“可你也不能这样啊。”不过一边抗议茱丽,一边却也开始脱衣了。

    李璟有些目瞪口呆,没想到一句话会引来这样的结果。看着衣物渐少,两具美妙的**开始呈出在面前,李璟不由的吞了口口水,这是齐人之福啊。虽然他有十个老婆了,可是这种大被同眠的事情,他还真没干过。

    尤其是梅根和茱丽二人,一个金发碧眼,一个红发蓝眸。在床上时,梅根热情似火,而茱丽冷艳诱人。

    “你还等什么呢!”梅根直接上来解李璟的衣带。

    片刻之后,舱中已经响起了诱人的呻吟。

    “别叫这么大声,让外面的侍卫们听到了不好。”享受着冰火两重天的李璟,爽快之余也不由的提醒了一声。梅根太狂野了,毕竟是在行军之中,还是应当低调些的。

    “有了快感就要叫,这不是你以前跟我说过的嘛。”梅根一面仰着头一声高过一声的呻吟,一面骑在李璟身上快速驰骋着,还不忘记拿出李璟和她洞房时对她说过的话出来堵他的嘴。

    茱丽刚刚抢先出场了第一轮,现在正中场休息,手指轻轻的掠过李璟的发梢,“侍卫听见了就听见了,让他们让打飞机去!”

    听到茱丽和梅根的话,李璟差点就要弃械投降,好好的两个姑娘,被自己教坏了,当初就不该跟她们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大帅,娘娘城还有二十里距离!”舱门外传来侍卫的高声禀报!

第609章 海军陆战队

    (感谢bv6579、半把刀zsz、海岸贡献、砍你**、宙殇、梦梦梦梦梦梦诸位的支持,谢谢大家。抱歉的说声,今天人还是不舒服,只有一更了,抱歉!)

    辽东多山城,七百年高句丽灭国时,总共有二百五十多座山城。

    不过,除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山城之外,高句丽也拥有诸多平地城。如辽河中游的重镇辽东城就是一座平地城,而在鸭绿江入海口上游一点,乌骨江从乌骨城一路南下,在此汇入鸭绿江,在江口便有两座城池。其中在乌骨江汇入鸭绿江的交汇之地,便是平地城尖口城。在尖口城东面二十里虎山上,还有一座占据着制高点的虎山山城。

    虎山山城同时也是高句丽与渤海的边界,山城以东是渤海,以西是高句丽。

    鸭绿江,直通大海。

    庞大的舰队已经到达江口,裴宥站立在船头。

    楼船与斗舰等大船都停在江口外,裴宥带领着走舸与游艇为前锋。

    二月的寒夜江上,大雾弥漫。

    裴宥扭过头望着身后的高思继,“对于此战,高衙内有多少把握?”

    八万大军不可能一拥而上,他们从海上远来,甚至绕过了娘娘城,为的就是突袭高句丽人。大帅与大部队留在江口,袭城的前锋任务交给了九位衙内和水军轻舟部队。

    高思继笑了笑,眼神中充满自信。

    “老师常说,裴军主所率水军当世无敌。有裴军主亲自出马护送我们登岸。何惧之有?”

    裴宥闻听。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大帅收的这些门徒确实都十分出色。年纪轻轻却全都已经勇名远扬。裴宥对高思继越加喜欢,白马银枪一表人才,而且家世不错。虽然高家当初是幽州将领,但归附了大帅后,举族迁到登州。高家一族在军中数十子弟从军,高顺励为军主,兄弟也都是高级将领,更难得的是年青一代中。高思继三兄弟最为出色,都是营以上军官。

    镇**有一个特色,上到大帅李璟,下到诸多高级中级甚至底层军官们,都十分的年青,甚至是刺史县令等文官,也多是年青官员。不得不说,这是因为镇**这个藩镇崛起的速度太快。如李振李良盖寓敬翔等文官,李居义刘寻高思继等一众武将,也多是没有成家。

    现在大帅的几个夫人们都整天在忙碌着给大帅麾下的这些文武们介绍对象。其中尤其以王惋君和萧玉楼两个最上心。裴宥本来是不关心这些的,但他听大女儿说起过。这件事情其实是大帅交待给两位夫人去做的。据说起因为自萧玉楼入门后,便开始和王惋君对上了,两个女人明争暗斗,大夫人王桂娘又无力管束,最后只得大帅出面。大帅便给她们一个任务,让她们负责帮助镇**内高级文武未婚官员们介绍对象。同时,也给这些高级官员们的兄妹子女等介绍。

    一开始裴宥倒不太在意,不过转念一想,却觉得这事情不是表面这么简单。在已经介绍成的几家中,结亲的双方背景让人深思,如李纯的女儿嫁给了敬翔,李良又娶了王重的族妹,萧恺娶了张宏的女儿。这些亲事,文武做亲,还有世家与普通出身的官员家做亲。

    这些亲事几乎都打破了门第之间的十分严格的那种门当户对,不但文武之间互通婚,而且世族豪门也与普通士宦勋家通婚。特别是,这些婚事都是因为李璟让几位夫人插手其中的结果。

    主上插手下面人的婚事,这不算稀奇。如高宗时甚至下旨五姓七门这几个大族不得相互自婚。裴宥两个女儿全嫁给了李璟,也算是李璟的外戚,他找幕僚仔细的讨论了下,最后认为这确实是出于李璟的意思才对。用意也很明显,由李璟插手部下之间的婚姻,通过相互之间的这种介绍联姻,既可以加强文武之间与世族与普通门第之间的界线,增加部下们的关系。同时,也能防范一些重臣之间的相互联姻,免得被部下们结成权利联盟架空自己。

    裴宥自从归附李璟来,对于李璟也是研究了许久。他总结了几条,李璟是一个枭雄人物,很多事情做的十分的出色且胆大。比如他的擅权,拥兵自重,甚至通过义父、师徒、联姻等关系,以及收买等,拉起了一张大网,建起了一个级强的势力。但同时,那些李璟自己做过的,他却并不希望自己的部下也去做。他拜了宋威为义父,自己却不收义子。他和诸多大族豪门联姻,却极力控制不让自己的部下也如此相互强强联姻。他大把的收买朝廷官员,拥兵自重,可对镇**内部的控制却极强,甚至诸大将们手中根本没有实际的掌兵权,就连文官,也一样被分权。

    镇**内,李璟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可镇**的其它将领们,他根本不给予半点这样的权力。

    “听说最近王夫人和萧夫人都要给你牵红线,怎么样,都说的是哪家的千金?”裴宥笑问道。

    一说到婚姻之事,高思继立即有些羞怯,“王夫人介绍了李维将军的一位从侄女,与我倒是年纪相当。萧夫人则是介绍了水军李绪将军的侄女。”

    两位夫人介绍的都不是本家女子,不论是李维的从妹还是李绪的从妹,那都是大帅的族人。论辈分是李璟的侄女,与高思继的辈份相当。不过从这里可心看出,两位夫人所为,确实是大帅在幕后掌控的。

    大帅李璟原本与族中人分开居住生活,等他发达之后,李氏家族的人便都过来依附李璟。李璟对此倒没什么意见,毕竟宗族,可以算是最可靠的一种力量。不过这几年下来,李璟虽然也大量安排了族人进入镇**中,但所任职务都不高。唯有李纯、李维、李绪等几人职务稍高。

    不过这几年来,李璟倒是通过族人与部下诸文武家族大肆联姻,李家的男子娶部下文武家族的女子,又把李家女子嫁入各家。通过这样的联姻,李璟与许多部下不但是上下关系,而且还有了宗族的亲族辈份关系。

    通过这样的联姻,他们不但是李璟的部下,而且还成了李璟的亲族。

    “令弟也还未定亲吧,我族中倒是有不少年龄相当的晚辈,若是不嫌弃我裴氏,我倒是愿意也充当一回媒人,给牵一回红线,做一回月老。”裴宥知道高思继做为李璟的门徒,李璟肯定是想要许给他一个李氏女子。不过他也看好高家,想让裴家与高家结亲,不论怎么说,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李璟,又生了两个外甥,他也想要给女儿和外甥们找几个有力的支持者。

    裴宥乃是河东裴氏出身,虽然是旁枝,可也是正枝中刚分出没几代而已。裴氏的名望,在如今,可是与萧氏、崔氏等一样的大唐顶级名门。高思继听了果然动心,连声感谢,表示回去后就与父亲禀报。

    “军主,马上就到乌骨江口!”士兵禀报。

    裴宥听罢,轻轻点头,表示明白。

    他旋即抬起手,传令下去,所有人做好准备。

    各船上早就熄灭了灯,划着浆逆河而上。

    数条小舟最先靠近尖口城码头,没一会,码头上晃动着几枝火把。

    裴宥心中一喜:“好样的,码头上敌军没有防备,立即抢滩登岸。”

    一条接一条的船迅速靠向码头,裴宥指着地图上早标明的尖口城水门位置,叫来了水军的特战营,海军陆路队,把装着神火的船送上去,直接把水门炸开。裴宥沉声喝令。

    海军陆战队是水军新建的特战营,听命之后立即前去。

    高思继这时已经和麾下的一千兵马成功登上码头,尖口城上的高句丽人才终于回过神来,明白发生了什么。

    “放箭!”高思继一声大喊,已经迅速在码头上结阵的一厢二营千人,奔跑着冲向城下,距离五十步之时立定,蹲下张弓射箭。

    “放箭!”

    伴随着高思继的一声令下,三轮箭雨压制住城头的守军后,第四排开始放起了火箭,一排排火箭腾空而起。

    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已经将参谋司早前下发的地图拿着手上,按着地图上精准标示的尖口城水门位置发起了攻击。几条装满了火药的小艇冲向水门,到达栅栏后,将舟锁在栅栏上,然后点燃了火线。

    砰的一声巨响,满满几条船的火药猛然爆炸开来,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半边水门直接炸飞。栅栏更是没了影踪,原来的位置,只剩下了一个通畅的水道。

    “潜进去!”爆炸过后,陆战队的士兵已经直接冲了过来,纷纷跳入水中,潜入水渠,从水下潜入了城中。

    高思继的弓箭手将南门的守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王彦章、李存孝等李璟门徒率各部都冲到了城下,对着城头猛攻。城中只有三千高句丽人,闻警讯纷纷赶来南门。

    正当高句丽人都赶到了南门时,东南的水门却突然传来剧烈的爆炸之声,惊的高句丽人面无人色。紧随其后,一阵阵的呐喊之声从东南城内传来,一支兵马已经绕到了东门,从守军背后杀出,夺下东门,引符存审、杨师厚、高季昌、王檀等率众抢入城中!

    东门既失,唐军攻势更加猛烈,又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很快就已经一举将整个尖口城夺下!(未完待续。。)

第610章 开辟第三战场

    (感谢龙的起飞、黎明审判官、梦梦梦梦梦梦、支持月关诸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二月寒夜,倒春寒流让整个黑夜越发的冷冽。

    虎山上,山城高高盘踞山顶,犹如一只猛虎卧方丘。

    城头上寂静无声!

    高句丽守军都躲在城门楼、角楼、藏兵洞中,三五成群,凑在一起,靠着炭火热酒取暖。

    虎山城与渤海鸭绿府交界,先前倒是驻有不少兵马,不过眼下高句丽复国,并且与渤海结为盟友,高德贵便从这边抽调了一批兵马往哨子河一线。虽然去年秋冬之时唐军屡次袭扰沿海的运粮线,但上面已经做出应对之法,等冰封之后便放弃现在的运粮路线。渤海人的粮食到了尖口城后,便往北去乌骨城,然后转运到哨子河前线。

    寂静的暗夜突然响起几声炸雷之声,响彻天地。

    “打雷了?”城门楼里的守卫惊讶的抬头向外望去。

    “瞎说个球,惊蜇还没有到,哪里来的雷?”值守的军官喝斥道。

    “那这是什么声音?”

    “听说唐军有天火,还有神雷,一击如雷霆之威!”另一名小军官神色有些紧张的说道。

    “听声音好像是从西面山下尖口城方向传来的。”

    “莫不是唐军打过来了?”

    听下面的人越说越玄,虽然值守军官也觉得这推断可信,不过依然是面色肃然喝止了众人的讨论:“唐军怎么可能无声无息的摸到尖口城下来,西面还有娘娘山城呢。休要胡说八道。扰乱军心。”

    “城外好像有人来了!”

    一名被喝斥了的士兵突然大声叫道。将众人的目光引向远处。果然。只见一条火线蜿蜒而来。

    值守军官一下子紧张起来,大声喝道:“敲响警钟,上城防守!”

    铛铛铛的警钟声响起,一队队的守兵抱着长枪站上城头。

    远处的队伍越来越近,大约有千余号人马,打着火把。不过这些人却十分狼狈,行进没有队列章法,似乎正一路向这里逃命。

    “什么人!”

    “我等是尖口城高将军麾下。尖口城被唐军突袭攻破了,我们拼死突围而来,快开城门。”

    城下的队伍中,一个骑于马上的军官高声喊道。

    城上的军官仔细的望了望下面,这些人模样惊慌,不过确实都穿着高句丽军的军服,打着高句丽的旗号。就是那个开口说话之人,他也认识,是尖口城守将王利的小舅子,担任着王利的亲卫头。

    “王将军人在哪?”

    “王将军陷于唐军之中。已亡于乱箭之中。”

    “唐军有多少人?”

    “唐军从海上来,至少上万精兵。请将军速开城门。晚了唐军就要杀过来了。”

    这时虎山城的城主赵升已经闻警登上城楼,扫视了一遍众人,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值守军官将事情仔细说明,赵升点了下头,站在城上向下面望了一眼,“开城,放他们进来,他娘的老子早知道唐军早晚会从海上打过来的。王利那个蠢货,居然连片刻都守不住。”

    值守军官小声道:“将军当心有诈。”

    “下面的那个家伙是王利的小舅子,我认识,其它的人也都是尖口城的人马。唐军来袭,虎山城也兵马不多,放他们放城,正好帮助守城。”赵升顿了顿又道:“马上派出人马,一面向乌骨城报信,一面向渤海鸭绿府报信,告诉他们,唐军大举来袭,让他们速来增援!”

    值守的军官还想要劝说一二一,哪知赵升却已经是十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速去办吧。”

    他带人下了城楼,命人将城门打开。

    城门缓缓打开,吊桥放下,那些站在城外瑟瑟发抖的尖口城败兵,立即争先恐后的抢入城中。甚至有许多人因为争抢而相互口角,甚至大打出手。城门处顿时拥挤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打斗之中,上千号人挤在了城门内外。

    值守军官看着这场面有点恼怒,这些该死的家伙,就不该放他们进来,让他们全都冻死在城外好了。他不断的呼喝,可惜这个时候他的声音完全淹没在打斗的声音之中。场面反而越来越混乱,城门值守的士兵都已经被裹了进去。

    山下,一名身着高句丽军服的汉子大步跑下山。

    “衙内,一切都如计划中一样,城门已经被降兵们堵住。”

    李存孝一拍大腿,身上铁甲锵锵作响,痛快道:“好,他奶奶的,还等什么,杀上山去,一举夺下虎山城。”

    伴随着李存孝的一声令下,他麾下两营一千兵马立即从山下冲起,直奔山城。

    李存孝手执浑铁槊,披着战甲,大步疾冲上山。

    唐军突然杀出,城上的高句丽人守军此时并没有发现城门处的尖口城败兵其实早已经是唐军降兵的事实,他们还在大声的喝令他们停止打斗,让他们入城。

    眼看着唐军越来越近,那些已经渐停息了争斗,就要全部进入城中的败兵中突然一声大吼,然后这些人发了疯一般的见人就砍,逢人就杀,打了城门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城门迅速的失守。等城上的赵升发现这个事实时,李存孝已经带着一千麾下顶着盾牌冲入了城中。

    李存孝控制了城门,王彦章、高思继诸将也已经把尖口城控制完毕,率兵前来增援。九衙内各领精兵杀入城中,左冲右突,城中不过三千守军,凭的只是虎山城的坚险。一旦城门突破,高句丽人无险可凭,便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被扫荡。

    黎明的晨曦,微光照亮大地。

    李璟已经带着大部队鱼贯进入鸭绿江。驶达尖口城码头。李璟跳下天狼号登上码头时。九位弟子在码头上站成一排恭迎多时。

    “干的不错。一夜间拿下两座城池!”李璟高兴的拍着弟子们的肩膀,战事比他预料的还要顺利。尖口城和虎山城相当重要,扼守着鸭绿江口与乌骨江口。拿下了这两城,就等于截断了渤海军的退路,而且也阻断了们的粮路,甚至可以说直接威胁到了渤海本土。

    这一战,完全是打了高句丽人一个突其不意。高句丽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辽东城与安市州一带,以及小哨河与建安城一带。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李璟这次居然会突然大举从海上跨海而来,直接打到他们的背后。

    虎山城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泊汋城,泊汋城往东北三十里,便是泊汋口,也就是高句丽与渤海的边界线。东面就是渤海国的鸭绿府,鸭绿府有恒州、正州、神州、丰州,其中神州做为鸭绿江府的治所,又是渤海五京之一的西京。

    而在鸭绿府南面。则是与新罗交界的南海府,有沃州与椒州。其中沃州的沃沮城既是南海府的治所,也是渤海国的南京城。

    同时,鸭绿江南岸沿海地区因为有大量山城,因此也一直还掌握在高句丽人手中,重镇平壤,就在高句丽人手中。

    拿下了泊汋城后,李璟现在可谓是在整盘棋局中占据了一个相当有利的形势。

    与诸将进入了泊汋城后,李璟凭城远眺,不得不感叹,如此要城,若非是高句丽人轻敌加上奇兵突袭,正面强攻,绝非易事。只要城中坚守个半个月,乌骨城还有渤海都会有援兵到达。而且一般来说,在鸭绿江南的娘娘山城,也就是大行城一直都是泊汋城的卫城。只是他们不会想到,李璟会从海上来,而且力量这么强大,一夜就拿下了尖口与泊汋城。

    拿下泊汋城,让李璟十分欣喜,有这样一座坚固要塞在敌后,李璟便能阻断渤海,然后包围在岫县地区的八万高句丽与渤海军。不过更让他欣喜的是,尖口城中的收获更是惊人。

    “粮食五十万石,另外刀枪器械也有一万余套,这些都是从渤海的西京与南京运来,准备运往渤海军的物资。”

    这么多的粮食,李璟这八万人马三个月内,都不需要为粮食补给的问题担心了。

    “下一步怎么打?”王重问道。按战前的计划,拿下尖口城和泊汋城后,便要回头把大行城拿下,然后北上攻取乌骨城,以形成对哨子河一带八万敌军的包围。

    王重当然是知道这个计划的,现在他问下一步怎么打,自然是因为眼下的进展比预计中的要顺利的多,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分出一部份兵马,来夺取更大的胜利果实。

    李璟扫视了一眼诸将,见王重外,王普、林武、裴宥、刘守谦、张承宗等诸将都是一副期待的表情,微微笑了笑。

    “你们有什么计划吗?”他问。

    王重点了点头,“我们有八万多人马,我觉得兵马足够干几票大的。先拿下大行城,然后把一部份团结军和乡军留下守卫三城。乌骨城方面有一两万精兵足矣,我们可以分出一支兵马来,直接杀向渤海的鸭绿府和南海府,趁两地现在兵马尽数抽到了辽东,去袭击他们的西京和南京,迫使他们退兵。也许,顺利的话,我们还可以把渤海的两京直接拿下。”

    李璟笑了笑,望向其它人,“你们也都这样想的吗?”

    裴宥起身,“大帅,我们水军也有一个作战计划。”

    “说说看!”李璟不置可否。

    裴宥有些激动的道:“我与李、吴、孟、张几位将军还有两位夫人们商议过后,觉得我们水军可以直接沿岸南下,直接攻打平壤城。只要夺下沿海的平壤,那么鸭绿江南岸属于高句丽的这些地盘,将尽为我们所收复。”

    李璟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案,很认真的思考着麾下将领们的提议!(未完待续。。)

第611章 半岛

    (感谢joel0001的月票支持!)

    乾符四年三月。

    王仙芝死后,成为各路反唐草军兵马公认领袖的黄巢,没有再沿用天补平均大将军和海内诸豪都统的名号。他换了一个新的名号,虽然看上去新名号不那么威风,但却更具战斗性。

    亳州城下,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并且自建年号‘王霸’!虽然黄巢并未建朝立国,但他却已经正式打出了自己的年号,拒绝再使用唐朝的年号,不再承认唐朝的正朔。

    刚剿灭了王仙芝的崔安潜正调动兵马从四面八方向黄巢包围,准备一举将黄巢剿杀于河南。眼看包围圈越来越小,黄巢向新任天平军节度曹全晸送交请降书函,请他代为提交朝廷。

    朝廷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痛快的答应了招安的要求,并大方的任命了黄巢为从三品右卫将军,让他前往郓城接受任命,并解散军队。不过这不过是朝廷设下的一个诱饵,田令孜密令崔安潜调动各镇兵马,准备于郓州一举全歼这支贼军。

    朝廷打算来个将计就计,但黄巢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投降朝廷,所谓的请降,不过是一着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而已。

    就在朝廷各部赶往郓州四面设伏之时,黄巢并没有前往郓州受降,而是突然转了个身,率部杀进了宋州、汴州境内,然后攻打卫南、叶县,兵锋所向,正是大唐的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在与草贼的战争中。就是大唐的一个致命弱点。每一次草贼被痛打之时,只要草贼将兵马指向洛阳,便能迫使官军改变围剿计划,退保东都。

    朝廷从没有认真的考虑过李璟征战辽东之余给天子写的奏章,李璟给天子奏章中表明,黄巢并没有能力攻占洛阳。因此,其实草贼攻打洛阳,是一件好事。一旦草贼顿兵紧城之下而不克。官军只要塞住洛阳外围各要塞,便能轻易的彻底围困草贼继而全歼草贼。

    不过李璟写这奏折的时候,就已经料到朝廷绝不会同意他的提议,写这封奏折,不过是表面参与一下中原之战而已。

    事实上朝廷果然如李璟所料一般,面对黄巢向洛阳进兵,而且是不知道第几次向洛阳进兵,朝廷依然是下意识的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全力保护洛阳。为此下达一系列紧急命令,以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为东都应援防遏使。紧急抽调河阳、宣武、昭义三镇军队归他指挥,进驻洛阳防守。

    其次。给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崔安潜下令,立即驰援洛阳。第三,调义成镇兵马防守洛阳外围的轘辕、伊阙、河阴、武牢四处隘口,御黄巢于洛阳郊外。

    朝廷不顾一切把兵马都调往保护洛阳,原本如铁桶一样的包围圈顿时成了筛子。

    黄巢成功的调动了各路官军,终于创造了南下的条件,他迅速的捉住了这一个短暂的契机,带着草军从洛阳外围悄悄撤走,挥师南下。

    一路上,黄巢避实击虚,几乎避开了所有的坚固城池和军事据点,很快就越过淮河,再次冲进了淮南。

    在三月底,黄巢与尚让领着草军在和州一带渡过长江,第一次冲进了大唐帝国的软腹部,直取宣州,也就是后世安徽宣城。

    调动敌人,打破围剿,转进江南,这简直就是神来之兵,李璟得讯后甚至暗自感叹,黄巢的这个战略转进,简直就能后世太祖的四渡赤水相媲美。

    大唐的藩镇,大抵可分为四类,即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卸边型和东南财源型。长江以南,正是东南财源型藩镇扎堆的地方。

    顾名思义,这种类型的藩镇是唐帝国自安史之乱后,赖以生存的摇钱树。而这些摇钱树之所以能够长出钱来供朝廷摇,除掉南方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开始趋于富庶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兵微将寡,军费负担低。如江西、福建、湖南、浙东等东南大镇,其额定兵力都不过万人。

    没有利爪獠牙,却长了一身好肉,这样的猎物当然是猎人的最佳选择。同时,在江西有王重隐、徐唐莒,宣歙有曹师雄的王仙芝旧部在活动,黄巢也有南下与诸部会师,将他们统一在自己的冲天大将军旗下的想法。

    黄巢转战江南之时,朝廷解除了崔安潜的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的官职。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天下间有各种猜测。有人认为是官军没有能够按计划在中原剿灭草贼,使黄巢跑了,朝廷因此需要找个人顶。也有人认为草贼退出中原,朝廷感到安全了,飞鸟尽故而良弓藏。更有人表示,这实际上是朝中党争,后台为宰相王铎的崔安潜后台不够硬,有传言说卢携和田中尉有意要提拔荆南节度使高骈为招讨使,崔安潜这是被迫给高骈让位。

    李璟听到这些传闻时,只笑了笑,说了一句,崔安潜下台,那些都是原因。

    四月初,黄巢先是在宣州城西的南陵击败从采石渡口追来的官军,斩都将王涓,但胜的不彻底,有败兵四、五千人逃入宣州。黄巢乘胜进攻宣州,唐宣歙观察使王凝集合内外兵力,拼死抵抗,“草军”猛攻不克,黄巢只得移师向东,准备进取富庶的镇海,辖区相当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总部润州,即今江苏镇江。以及浙东,今浙江大部,总部越州,即今浙江绍兴。

    黄巢进攻润州,田令孜与卢携趁机急调荆南节度使高骈出任镇海节度使,出兵求援润州,担当剿匪重任,也为提拔高骈下一步任招讨使造势。

    草贼转战于东南,朝廷轻松了一口气。虽然东南为朝廷财赋重地,但起码远离中原和关中京师重地。

    就在草贼转战东南的同时,镇**也在东北打了一系列胜仗。消息传达于京师,让天子和朝中诸公都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乾符四年二月,李璟率镇**从海上突袭高句丽人后方重城,鸭绿江口的泊汋城和尖口城,随后又攻占大行城。二月中,李璟轻率一支兵马沿乌骨江北上,假扮渤海运粮队伍,诈开了乌骨城城门,杀入城中。

    周长十六里的重镇乌骨城抵挡不到半日,被李璟攻破,五千守军尽亡。

    随后,李璟派军继续北上,攻占了北面山城沟山城,和规模很大的李家堡山城。

    二月底,李璟完成了对岫岩地区八万高句丽和渤海联军的包围。

    三月初,高句丽王高德贵集结高句丽和渤海扶余方面兵马共五万人南下,准备撕开唐军包围圈救出八万被困兵马。双方在安市东面千山山脉展开激战。

    赵犨率飞熊军,曾元裕率神捷军,牢守李璟传达的军令,据城坚守,不与野战。凭借着安市城、千山城、城子山城、小窖沟山城、摩云山城给成的防线,赵犨曾元裕以一万精锐战兵,加两万团结军与之激战一月余。高德新与大玮瑎损失近两万兵马,却未能突破赵犨的防线。

    三月中旬,辽河口水军运送三千骑兵直插高德新背后,在辽东城附近登陆,袭扰高德贵后方粮道,并威胁辽东城。高德贵粮草不继,又担心辽东城,被迫撤军。

    同一时间,水军军主裴宥与梅根、茱丽诸将率水军舰队,并张承宗的豹骑军以及两万团结军和乡兵,共计三万兵马突袭平壤,袭取平壤城。随后,张承宗率豹骑军迅速出击,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扫荡了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控制诸城。

    而刘守谦也在二月底开始率鹰扬军进入渤海境内,将全军分成了五部,每一厢为一路,分路进入渤海鸭绿府和南海府。按照李璟的命令,鹰扬军的任务是敌后游击作战,不许攻打坚城,正面对战。李璟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

    到四月初时,娘娘城山城与哨子河的八万高句丽与渤海兵马已经只剩下了半月粮草。镇**将他们包围,却并不急着进攻,只是紧守防线。随着时间的流逝,形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

    高句丽与渤海从安市方向南下救援不成,渤海人也试图从东面方向解围,可镇**坚守泊汋城与乌骨城。虽然这两座城池高句丽丢的很快,可在镇**的手上,却坚如盘石。而且鹰扬军进入了渤海境内后,四处烧杀破坏,来去无踪,渤海人焦头烂额,虽然这些唐军不敢攻打城池,可这般流窜作战,却使得鸭绿府与南海府五州之地不得安宁,甚至连西京与南京两京之中的百姓也是惊恐不安。

    眼看着没有援兵到来,粮食将尽的高句丽和渤海军向东北方向的山城沟山城与李家堡山城发起突围。

    八万兵马放弃了娘娘城山城与哨子河等二十余座山城,向东北方向突围。李璟亲自坐镇李家堡山城迎战,从四月初七一直打到四月十五日,高句丽和渤海联军丢下了足足三万具尸体,一连攻破了李璟在李家堡前沿三十里内建立的十八道防线,可距离李家堡城依然有十二道防线。

    这个时候,联军粮草已尽,开始宰杀马匹充饥。

    四月十六日,曾元裕、李良率一万军从安市城杀到,郭镇山、盖寓、敬翔率一万军从建安城杀到。

    镇**五万大军将五万弹尽粮绝的高句丽渤海联军重重包围,四月十八日,联军最后一次突围,镇**与之激战一日夜,彻底击溃联军,一战歼灭联军近三万众,俘虏两万余。缴获刀枪战马等众多,整个辽东半岛被镇**彻底收复。(未完待续。。)

第612章 天子御封,安东郡王!

    (感谢小飞龙ぜ剑、半把刀zsz两位支持,谢谢!)

    长安,一骑飞驰而来。

    “大捷,齐国公李司徒率镇**大败高句丽、渤海联军,歼敌十万,收复辽东半岛与平壤,扬我大唐军威!快哉、齐国公,壮哉,镇**!”

    坊市门前告示墙上,一名罗纱幞头月白长袍胡须花白的半老书生神情激昂,手指着墨迹未干的布告,大声的念诵着,声音抑扬顿挫。后面,聚集着无数的市井百姓,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

    “齐国公李司徒?是不是就是前年带兵入京的那位李大帅啊?”有人问。

    “除了这位李大帅,谁还能有如此本事。可了不得啊,大唐失去辽东百余年矣,未曾想到李大帅居然如此厉害,一战就把那些关外胡虏们打的落花流水,一举歼敌十万,收复了半岛与平壤呢。”

    “平壤在哪啊?”又有人问道。

    “这平壤么,听说是以前高句丽国的王都,从长安到幽州有三千里,而从幽州到平壤还有两千里路。离我们这里可远着呢!”

    五千里的距离,在许多人的心中,那是永远无法跨越的距离。没想到李司徒居然如此厉害,一路打到了那么远的地方去。

    郦山华清宫,天子李儇正在这里泡汤池,长安大明宫中的张泰接到辽东李家堡大捷的消息之后,立即亲自赶到华清宫中报捷。李儇听说李璟在那个他从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战歼灭了十万胡军,并收复了从鸭绿江口到辽河口一线以南的整个辽东半岛。外加上鸭绿江以南平壤及周边之地时。也不由的欣喜不已。

    “歼敌十万?消息可曾确认?”

    张泰连忙道:“已经确认。李司徒去岁夺下辽东半岛南部之后一直做着准备。二月辽海一融冰,便立即悄悄集结了八万大军,自海上出发,直接绕到高句丽与渤海军的后面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先断了渤海人的退路又断了他们的粮道,前两个月围而不攻,待敌粮尽,迫其突围,据城迎敌。以逸待劳,化被动为主动。一连串的战斗打的极为精彩,高句丽人和渤海人本来兵力占优,可他们的大军却被分割为几块,先是契丹人被拒之于辽河与高句丽长城之外,然后辽东城与扶余的渤海人又被挡在了安市城一线的千山山脉以北。各个击破,李司徒真是用兵如神啊。”

    “打的好,涨我天朝上国之威!”已经十六岁了的李儇年纪渐长,对于李唐国事也渐渐关注。早在武后临朝之时,李唐就已经几乎失去对安东之地的控制。到了安史之乱后,更是彻底的失去了控制。李璟自就任安东大都护以来。没有要朝廷分文和一兵一卒,可却凭着一镇之力,连战连捷,从收复辽南,到现在收复了整个辽东半岛,这真是大涨李唐威风。他这个天子,也感觉十分的兴奋。

    “朕要重赏李季玉!”

    “陛下,李镇国派人送来捷报同时,还派人送上了进献礼单,价值五百万贯的进献正在西来的路上。有新罗女子、渤海战俘、还有高句丽的奴隶,以及战马、鹰鹞海东青、登州盐,以及登州的玻璃、美酒、香水等等。”

    听说李璟又送来这么多的进献,李儇不由的笑了起来。最近黄巢虽然被官军赶到了长江以南,但这乱贼也因此把朝廷的税赋财源之地弄的乌烟障气,政事堂已经报告上来,东南有半数州今年无法上交税赋,损失极大。还是李璟办事牢靠又忠君爱国啊。不但帮朝廷收复了辽东半岛,而且还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送来大量的钱帛等物。

    “若中天下之臣都有李季玉一半忠心,大唐早已中兴,再继盛世了。张泰,你说李季玉如此忠心,朕该拿什么来赏赐他?”

    张泰笑了笑:“李司徒忠心天下皆知,陛下不论如何赏赐,雷霆雨露都是君恩。”顿了顿又道,“李司徒派来送信的使者还有封请求书信送到政事堂,不过被卢相国否决了。”

    “什么请求?”李儇问。

    “事情是这样的,李司徒收复辽东之后,便在收复之地重设州县,目前将辽东半岛设立金州、积州、建州、安州还有岫州,平壤之地设立清州。六州之地加上平州与登莱二州,李司徒暂时提拔了九州以及各县官员,此次希望朝廷通过,正式任命。”

    “卢携没有同意?”李儇问。

    张泰点了点头,卢携没有同意,那是因为田令孜没有同意。李璟现在拥有了九个州的地盘,外加上淄青镇的十五个县的地盘,李璟占据的地盘极大。虽然说李璟往辽东发展,让田令孜一度降低了警惕,可是李璟只用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就把个辽东半岛拿下了,这仍然大出于田令孜的预计。李璟发展的太快了,再给李璟时间,李璟弄不好就能把整个辽东辽西给平了。那个时候,李璟手握重兵,谁能真正制衡他。田令孜感觉自己被李璟骗了,李璟渡海经营辽东,让他以为李璟不可能对他再有威胁,谁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便想要渗透李璟的地盘。李璟想要自己任命各州县官员,他绝不能再容忍。

    李儇想了想,大致明白了一些卢携拒绝的原因。他早知道田令孜与李璟不和,不过年纪渐长,他对于驭下之道也开始有了更多的理解。田令孜和李璟都是他的重臣,他们起争斗,早先他是希望化解让他们和好的。但是现在,他却觉得两个重臣之间的不和其实对他来讲是一件好事。李璟和田令孜不和,裁判是他,他们都需要得到天子的支持。而他。可以让两人相互制衡。

    田令孜一直在他耳边说李璟的坏话。说李璟拥兵自重。嚣张跋扈。不过李儇却不这么看,李璟也许有些缺点,但李璟对他的忠心还是很赤诚的,起码到现在李璟没有显露出半点的不臣之心。他需要李璟,需要李璟的大方的进献,需要李璟这位强有力的臣子和他的兵马。有李璟这样的能臣猛将在,天下的藩镇对于朝廷便能多几分恭敬。

    至于说李璟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什么的,李儇是不太相信的。他让李璟担任淄青节度使。可李璟却只控制了淄青镇一半的地盘,甚至将一半的地盘让给了王敬武。若是李璟真有不臣之心,怎么可能把青齐淄等地让给王敬武,自己不往中原发展反而向着海外辽东发展的。

    起码,当年李师道割据青州时,就是向中原发展,割据了天平军与泰宁军的地盘的。李璟不向中原发展,那就说明李璟没有这样的不臣之心。

    “当初朕授李璟为安东大都护时,就言明安东之事尽由他决定。辽东新建诸州县官员任命之事,朝廷当支持他的决定。这件事情。朕会和政事堂诸公说明。”

    当天,李儇摆驾还京。第二天便在延英殿召集政事堂诸相国以及枢密院左右院使、宣微院南北院使和神策军左右中尉一起议事。

    “李司徒收复辽东半岛以及平壤,复我安东大部旧地,功劳显著,扬我国威,复我疆土,朕十分欣慰,决定,要大大酬谢李司徒,为李司徒赐封安东郡王之爵!”李儇一坐下,立即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

    在座的诸相国和诸权势大太监们一听,都懵了一下。

    大唐异姓封王的不少,可每一个异姓王那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有再造大唐之功。安史之乱后,如汾阳郡王郭子仪、临淮郡王李光弼甚至在代宗时进位临淮王,位与亲王等。

    代宗、德宗时被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李晟,先因大破吐蕃封合川郡王,后又因泾源兵变时平定叛乱也被改封为西平郡王。与李晟同时代的马燧、浑瑊也因奉天定难之功被封为北平郡王和咸宁郡王。

    还有一些是藩镇异姓王,如河北三镇田承嗣,李怀仙、朱希彩,以及淮西李希烈等朝廷无法控制且威胁到朝廷的强藩,朝廷封王以安抚他们,或者封王以牵制其它藩镇。

    此外还有一些是先叛后降而被封王者,如朝廷征讨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时,李师古部下大将刘悟便是先叛后降,临阵倒戈为朝廷攻灭了李师古,战后朝廷以功封其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

    大唐各种各样而封的异姓王有一百多人,可谓是各朝中都极多的。不过自宪宗以来,异姓王者很少,因功而异性王者更几乎没有。

    改姓王封号中带“安”“平”“宁”“定”等字的,都是因功异姓王,西平郡王李晟、南平李希烈、北平马燧。

    天子李儇要给李璟异姓封王,封号安东郡王,这是以功异姓封王,而非因为藩镇势大而安抚封王。李璟虽然姓李,但非李唐宗郡王,他封王一样属于是异姓王。封王之后,享有同宗室诸王一样的权利待遇,郡王从一品,可荫子五品官,甚至子孙可以袭爵。唐初太宗曾与诸臣议封建,制定了异姓非功不王的制度。

    虽然如今的大唐不如当初强盛,封王也不如当初的荣耀,可王爵依然非普通人能得之的。自宣宗到懿宗与现任天子三朝以来,都还没有封过异姓王。

    天子要封李璟安东郡王,这是三朝以来第一个异姓王。

    诸将目瞪口呆,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立即拟诏宣告天下,加封李璟安东郡王,实食封五千户。”李儇没有与众臣讨论,而是直接下了命令。“另外,李璟上奏所奏请安东都护府下各州县官员名单,朕皆看过,一律准奏,吏部即刻发出官职告身。”说完之后,李儇直接起身就离去了。

    田令孜坐在殿中,一直看着天子身影远去,最后转身消失不见,心中说不出的失落。他知道,这件事情上,他无法扭转了!(未完待续。。)

第613章 战争赔款

    五月的辽东,似乎没有经过春天,就直接从冬天进入了初夏。

    山花烂漫,野花遍地。整个辽东的局势也完全变换,从三韩半岛的浿水中游到鸭绿江虎山城,又从鸭绿江口一直到辽水入海口一线以南,如今尽数为大唐安东大都护府辖地。金州、积州、建州、安州、岫州、清州、平州,登州、莱州,李璟坐拥九州之地。

    在李璟的春季攻势之中,高句丽国失去了大片土地,而渤海国却失去了大量兵马。李家堡与千山之战,渤海国失去了六万余兵马,高句丽失去了四万余兵马。

    渤海国丢失的六万兵马,并没有全部战死,还有两万被俘虏。夺取了整个辽东半岛之后,李璟没有乘势大举北上,而是重新进入了防御态势。同时,派出了数十支游击骑兵进入北面辽中之地和渤海之地游击骚扰,与此同时,李璟向渤海派出使团,在鸭绿府南京城会面恰谈。

    渤海人对于这次谈判十分重视,把王子大玮瑎从扶余府派到南京,亲自负责谈判。一战损失六万兵马,而且失去了五十多万石粮食,两万多匹战马,这对于渤海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加让他们不安的是,李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并没有付出多少损失。据说,李璟夺下整个半岛和平壤之地,全部伤亡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万人。一万比十万,一想到这个数字,渤海王大玄锡坐在龙泉府王宫中,就连玻璃杯中的葡萄美酒都喝的没有滋味了。

    李璟派出的使团。以敬翔为全权使者。

    谈判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虽然是在渤海的地盘上谈判。但敬翔反而咄咄逼人,气势汹汹。那样子,像是来下战书,而不是来谈判的。

    敬翔直接向大玮瑎提出了条件,渤海国立即退出与高句丽和契丹的联盟,同时,撤回所有在高句丽境中的兵马。同时,渤海国将国内城以西之地交还大唐。所辖之地包括渤海国现今的鸭绿府的恒州、正州,长岭府的河州、扶余府的仙州四州之地。同时,渤海国要为这次轻启战端付出代价,需要赔偿唐军一万匹马,十万头牛,五十万只羊,另外加上五万青壮奴隶。

    一听到这个要求,大玮瑎差点掀了桌子。

    这哪是谈判,这简直就是扯蛋。

    渤海国虽然战败了,可只是败了一阵而已。渤海依然有近三十万军队。还有五百多万人口,拥有一百多县之地。而且他们并非单枪匹马与唐军对战。他们还高句丽人与契丹人盟友,甚至能拉来新罗人一同对抗大唐。

    大玮瑎甩袖而走,敬翔不为所动。谈判第一天不欢而散,第二天一早,大玮瑎还准备晾晾唐使。却没有想到,侍卫将领高怀盛匆忙闯进屋中。

    “殿下,唐使团已经在打点行装,准备返程!”

    “什么?”大玮瑎难以相信,唐使怎么能一言不和就返回。他们懂不懂什么叫谈判,他们开出那么荒唐的价码,难道还不允许自己还个价?“这不可能,李璟一人面对三家联手,他肯定比我们更希望让我们退出。”

    高怀盛苦笑了下,“也许,他们并不太在意我们。”

    李璟那么轻易的就击败了十万渤海与高句丽兵马,两国之兵在唐军的眼中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那我们就给这些该死的,自大的唐军一个好看,让他们后悔到肠子都青掉。我们再调集大军前来,给他们瞧瞧渤海军的厉害!”大玮瑎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的跳了起来,脸色难看的咆哮道。

    高怀盛心中对王子鄙视了一番,经此一战,上京那位渤海王哪还有半点胆量与唐军一战。现在唐军放出和好的意识,愿意与渤海和好,渤海王早已经迫不及待与唐军签订好合约了。渤海王大玄锡的为人高怀盛很清楚,自负其实,自高自大,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先前渤海朝中有人认为唐军进入辽东,会威胁渤海,大玄锡便立即要与唐军开战。拉上契丹一起,其实目的还是听信了朝中有臣子所说的驱虎吞狼之策,想借此战,让高句丽和唐军两败俱伤,渤海好从中渔利,夺回辽东的控制权。可结果,不到一年,渤海国就损失了六万兵马。

    眼看着唐军如此勇猛彪悍,大玄锡立即就退缩了,一败之后就迫不急待的想要和解。这个时候和唐军和解,那还不是伸长了脖子给人宰,而且还是人家想怎么宰就怎么宰。高怀盛觉得,就算是想和唐军和解,更应当再豁出去与唐军打一仗,哪怕不能胜利,也得打回点脸面。唯有手中的刀枪够犀利,谈判桌上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筹码。

    只可惜,大玄锡是决不肯再打的。

    这场谈判,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了。

    大玮瑎发了一阵怒火,最后还是只得带着人赶到城门口,把唐使团请了回来。

    如此一来,谈判桌上渤海人更是完全处于下风。

    双方谈判,渤海一方完全招架不住,稍微对唐使提出的条件强硬一点,敬翔立即要终止谈判返程。一次又一次,大玮瑎只得让步。

    足足谈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敬翔主动做出了让步,渤海将鸭绿江国内城向北沿新开河过浑水一直到富尔江源头,这一线的西面之地都归于大唐安东大都护府。包括国内城、丸都城、望波岭关隘、霸王朝山城等二十三座城池关隘,其中山城十五座,四座关隘、四座平地城。相当于恒州一部、正州与河州各一小部之地。

    同时,大唐安东都护府会将已经打到南京和西京附近的飞鹰军撤回到新划定的界线以西。另外,安东大都护府也将分批释放渤海国的两万战俘。另外,新划定边界以东二十三关城中的渤海人可以由他们自愿迁回渤海国境内。不过只限于渤海靺鞨族人,其它如汉族、高句丽族、突厥、契丹、室韦、鞑靼等不在可迁之内。

    而渤海人则需要向安东大都护府交纳军费赔偿,包括战马一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只,另外粮食一百万石。

    同时,双方签约和约,渤海和大唐大安东都护府以新划定边界为线,互不相扰。渤海国退出与高句丽和契丹人的联盟,不得再有一兵一卒跨过边界。而唐军也撤回所有进入渤海境内的兵马,从此不得有兵马非法侵入。

    这一次的谈判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唐方虽然最后做了很大的让步,可这也只是在他们一开始的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现在虽然让步,可最终依然割掉了渤海很大的一块地盘。二十三座城池关隘,特别是国内城乃是一座平原城,与丸都山城相互倚靠。

    国内城和丸都城都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国内城作为“别都”,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渤海国时期,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

    这里一直都是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联通着与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唐军将国内城在内的二十三座城池割走,还将至少三分之二的百姓,至少有十万人口强行留下。

    除此之外,战争赔款也相当巨大,一万匹战马,三万头牛,十万只羊,还加上一百万石的粮食。

    大玮瑎很想当场拒绝,可又担心最后唐使再次摆出终止谈判的姿态。更关健的是,在先前的谈判期间,他父王大玄锡已经从上京派出了一位左平章政事前来参与谈判,虽然名义上他仍然是谈判的渤海方全权代表,可实际上左平章政事才是全权代表渤海王之人。

    大玮瑎不愿意同意唐人开出的最后条件,但左平章政事却担心唐军会真的终止谈判,最后急匆匆的点头同意了唐人的要求。

    谈判一天未停,唐军那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骑兵就一天不停止活动,这些骑兵来去无踪,已经直逼西京和南京城下,绑票劫掠,袭扰不断,而在虎山和乌骨城,唐军正在集结兵马。

    渤海王的使者很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唐人就要再次向渤海开战。

    而这断时间,渤海王更是不断的派使者隔三差五的前来,催促他们早日和唐军达成协议。眼看到唐人终于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渤海王的代表很担心若是他们再不同意,弄不好这些唐人真的要停止谈判了,因此,最后他不顾大玮瑎的反对,在谈判桌上与敬翔达成了这个苛刻的协议。

    协议初步达成之后,双方各自快马将协议送回后方审议。

    很快,李璟和大玄锡对同意了这份协议,并签署了各自的名字和加盖印章。协议快马送回渤海南京,两国交换协议书,整个协议便算达成。

    第二天,双方立即展开行动。

    渤海开始将协议中的二十三座城池关隘交给唐军,而李璟也下令召回刘守谦的飞鹰军各游击营。二十三城中的百姓也开始陆续撤回渤海,镇**在国内城下向渤海国交还了第一批俘虏,渤海也向唐军交纳了第一批赔款。(未完待续。。)

第614章 胜利者的烦扰

    (感谢南营玉、无谓所谓的支持,谢谢!)

    新夺下了辽东半岛,外加鸭绿水下游两岸的平壤与国内城大片地盘,还迫使渤海人退出了与契丹和高句丽人的联盟,并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长安又有信使报告天子已经下旨让政事堂拟诏赐封他为安东郡王。

    可是李璟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激动高兴,他反而很是忧愁。

    刚从渤海人手中接掌过来的国内城西面二城门的西南门安武门城楼上,五月暖风吹拂,撩起几缕散落的发绺,拂在李璟的脸上。他动都懒得动弹一下,惬意的躺在躺椅之上,感受着这凉爽的轻风拂面。

    “郡王,敬先生、李先生和盖先生都在四处找郡王呢。”公孙兰戴着一顶红色的软笠帽,身上一件罗纱袍,缓缓的走到李璟身边,伸手帮他将披散着的发头扰到一起,熟练的为他结起发髻。

    李璟眼睛也没有睁一下,他知道三个谋臣找他做什么。加上从渤海人手上勒索来的新设恒州,镇**现在辖有十州外加淄青镇的十五个县。如此大的地盘,可除了金州、登州、莱州外,其它的七个州,多为新占之地。七个州加起来,才二十余万人。镇**需要大量的人口充实诸州县,同时,七州几十个县也需要大量的官员和吏员管理。

    还有各州各城的兵马驻扎,外加上百姓迁移来后的安置,以及粮食住宅,甚至是夏收眼看要到来。田地中粮食的收获。以及夏种的开始。各式各样的事情太多了。这段时间忙于打仗,李璟也是殚精竭虑。现在终于战事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李璟就想着要轻松的休养段时间。

    镇**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却也带来了迅速占领了大量地盘之后的诸多繁琐事务。如果不能稳固新得地盘,那么引发的各种问题,甚至能让这胜利的果实腐烂。

    李璟发现,要全面稳固这些新占地盘。可能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镇**无法再发动大的战役。因为后勤难以跟上,必须把新占的地盘转化为稳固的控制区,镇**才能放心的继续进攻。

    这个发现,让李璟十分的郁闷。他本来还想趁渤海退出这个契机,一举把高句丽整个连根拔起,一口吞并。可现在看来,如果不能把现在占领的地盘稳固,就算能侥幸拿下高句丽的其它地盘,但却很难守住。一旦某个地方断开。整个链条就可能断裂。

    不过李璟虽然有这样的意识,可手下的诸将却并不这样认为。诸将都为眼下的胜利所鼓舞。都想要一鼓作气的攻灭高句丽,甚至直接夺取辽西。

    平州的李振、林威连续发了好几封急信前来,信上说平州的刘寻、傅文达、李居义三位军主都数次请战,希望兵出山海关,直取辽西,夺回营州。虽然信上写的是三位军主求战心急,可李璟却看出来,平州并不是只有刘寻等人请战心切,就连一向被李璟认为十分稳重的李振和林威二人,都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看着李璟带着其它将领,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连夺六州之地,他们能一直按捺到现在,也算是不容易了。

    而辽东这边的诸将更是轮流前来请见,无不是几句话之后,就开始请战,愿意领兵出战。

    不但各军主前来,就是李璟的九个门徒,眼下虽然只是厢主,却也都拍着胸脯喊着只带本部兵马就愿意出战。不少将领甚至喊着要夺下某某城,如果夺不下,就提头来见云去。

    一拔拔来求见请战的部下,让李璟不得安宁,不得不躲到了国内城来。到了这里,也依然有不少将领赶来请见,李璟不得已只好躲到这城门楼上来了。

    “帮我煮杯茶来!”李璟睁了睁眼皮,对着公孙兰道。

    公孙兰总是能让李璟舒心的女人,一杯热茶很快就端了上来。托盘中除了茶以外,还有牛肉干、凉拌海带丝以及一大碗稀粥。“看你的样子肯定没吃早饭,喝点稀粥垫下肚子,光喝茶可不行。”

    李璟一碗粥还没有喝完,李良、盖寓和敬翔三人就找上城门楼来了。一看到这三位都是一身白底黑缘的儒袍,手里握着把折扇,仿佛是浏览国内城时不经意间遇到他的样子,李璟就只得叹了口气。

    “本还以为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不料三位先生半点机会也不肯给啊。自己找地方坐!”

    李良三人也不以为意,直接让侍卫搬来了几个马扎坐在李璟对面,敬翔更是直接对着李璟道:“郡王真是好兴致,此处风光确实更胜别处,佳人在旁,又有白粥小菜,羡煞旁人啊。”

    李璟白了他一眼,“想吃直说就是。”李璟扭头对公孙笑道,“给我们的三位刺史先生也来一份稀粥小菜。”

    李良三人都身任刺史之位,而且还是镇**与安东大都护府任重要职务,现在的北伐行营也还未解散,三人也都任着重职。三人结伴前来,自然不可能是来浏览风光的。几句话说着说着,便开始谈到公务正事。

    “这新设的岫州、恒州、清州三州的刺史、防御使、按察使以及下面的十二县的县令等主官,还有下面的各曹官员乃至吏员等都需要马上任免,蛇无头不行。只有了主事之官,下面的移民等各项事务才好进行。”李良一边扒着稀粥一边说道,看他喝粥的那样子,倒像是几天没吃饭一样。三五下扒完,又转头望着公孙兰道,“大娘再来一碗粥!”

    敬翔和盖寓也立即道:“给我也再来一碗。”一边还说着,“坐在城门楼上喝粥,味道就是不一样。”气的李璟直瞪眼。

    李璟也知道这些事情确实是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便对三人道:“你们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一下。”可惜这三人却都十分的狡诈。对于刺史这样重要的职位任免人选。三人都相当聪明的摇头,根本就不接话。虽然李璟开口问他们,可这样的州级官员的任免,可是李璟手中最大最核心的权利,他们绝不会轻易的去碰触。

    见状,李璟也知道自己问他们有些不太合适。想了想后,最后道:“我有个初步的名单,让李纯任岫州刺史。曾元裕任岫州防御使。萧定邦任清州刺史,裴宥任防御使。韩安国任恒州的刺史,郭顺励任防御使。三州的按察使,随后再与三州各县县令人选一起议一议。”

    李璟发现,随着自己地盘的急剧扩大,他的藩镇内部的官员们几乎都同时兼任数职。特别是那些军官们,虽然李璟实行文武分开,但军官们一面在藩镇的军队中任职,一面又在藩镇的各州中任职。十个州的防御使,基本都是由各军军主们担任。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李璟却暂时没有其它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说到底,李璟手下现在合适的官员还是太少了。

    三人对于李璟让韩安国和萧定邦这样的世族出身的二人。出任两个州的刺史,似乎都有些话想说,可却又一句没说。其实李璟也在这两个人选上有些犹豫,可实际上,如果不用他们,李璟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其它的人选根本没有足够的资历,有资历的却多是武将。文武分开,这是李璟自己定下的制度,他不希望自己再来打破他。

    反倒是各县的县令、县丞、县尉这些人选,李璟并不担心无人可用。自从李璟在登州建立了文华阁,并给那些前来的才子名士们顾问的闲散官职,以及请他们出任教授、教员等职,另外还帮他们印刷出版文集后,顿时引来许多文人来投。而且自登州印刷的报纸、周刊还有半月版一月版杂志发行之后,那些文人们开始可以在这些地方轻松的发表自己的诗文以及经典释文见解学说,甚至可以公开批评以及参与到镇**地方的一些事务中来后,引得更多的文人前来这块让所有文人们激动兴奋的土地。

    这些人中虽然有许多只是单纯的文人,诗人,可也有许多人对于时政,对于吏治很是擅长。李璟从这些人中挑选了许多合适的出来,请他们担任了顾问以及咨议的头衔。现在镇**需要大量的官员,这些州县官员可以从现在登莱几州原有官员中提升,提升后留下的空缺,可以让这些顾问和咨议们填充。

    敬翔又提出了关于需要大量向辽东各新占州移民的事情,按他的提议,辽东的积州、建州、安州、岫州、恒州、清州六州,现在只有二十万人,人口太少,对于镇**控制各州不利。因此他提议,至少还需要向各州移民四十万人,使各州达到十万人的规模。如此一来,才能彻底的让辽东之地成为真正的大唐安东大都护府下的稳固地盘。

    “需要人就去登莱招募,向平州招募,甚至直接派人去中原招募。不管是难民还是流民,只要是年轻手脚没残疾的,都可以招募来。甚至可以走远点,派船去淮南、镇海、浙东、浙西招募。”

    敬翔咂巴了下嘴,“有些难啊。这两年灾情缓解,草贼去年闹的虽然有些动静,可被朝廷剿的厉害,许多被裹挟的民众都被朝廷夺回安置。而且去各地招募也不容易了,现在各地没有灾情,只要是没过兵灾的,地方官府根本不可能让治下子民弃土离开。”

    李璟皱了皱眉头,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前大量难民涌入登州,甚至在登州外起队,那是因为连续的灾荒导致的饥荒逃难。但现在各地并没有这样的大灾,兵祸也不重,那么官府哪会容许百姓弃地逃荒。百姓逃光了,就无人耕种,就没有税赋钱粮。那些庄园中的地主豪强们同样不会轻易的放自己的佃农离开。

    可是他现在需要大量的百姓,虽然他已经有三百万人,可镇**下不光光是耕种,还有大量的工坊和矿山需要人。没有人,打下的这些州县如此稳固。向朝廷请求迁民是不可能的,朝中人不可能同意李璟从其它地方迁民。

    李璟有些想骂娘,前两年人到处都是,他还得挑挑拣拣,现在就是残疾估计也不好弄了。

    “想办法,花钱去各地官府买那些乞丐,流民、无产者。再派人去散布消息,说我们这里需要大量人口,来的就给安家费。再派人去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大河沿岸设立招募点,只要到那报名的就把他们接来送过来。”

    盖寓在一边提了个主意,“还可以直接花钱买奴隶,我们的商品可以直接换奴隶,中原的那些地主庄园主都有许多奴隶,咱们可以直接买过来,另外还可以和新罗、日本、渤海购买奴隶。买来之后,我们可以声明,这些人给我们屯田多少年后就能获得自由身,想必他们会认真留下的。”

    “这是一个办法!”李璟点了点头,如此一来,镇**可能要为获得人口而支出一大笔钱。但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人口毕竟是一种重要资源。

    如果可以,其实打几仗能更快的获得人口。但是向哪打?渤海方向刚刚与他们签订了协议,此时向他们出手,那等于撕破协议,必然将逼的渤海再次倒向敌方,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也可以向新罗动手,不过新罗那边情况也不太好,新罗一直对他们的行动没有敌意,如果出兵新罗,也将导致增加一个敌人。

    高句丽这边倒是可以动手,但李璟现在缺的不是地盘,而是人口。

    “这是逼我抢人啊。”李璟长叹一声。最后出声道:“诸将不都喊着要请战打仗么,那就打吧。子明,你一会通知各军军主,三天后来国内城议事,既然要打,那就干脆打场大的。”(未完待续。。)

第615章 各怀鬼胎

    (两万字爆发,补偿前两天生病时减少的更新!)

    五月初五,端午。

    长安来的天子使者率队伍到达国内城,原本李璟是打算前往登州迎接使者,不过这次出使的使者却是李璟的老熟人宣微北院使兼右监门卫上将军张泰。他直接派人往登州传话,说奉天子之诏要亲自前来辽东,观看镇将士们的功绩。

    不过李璟虽然没有亲往登州迎接,还是让自己的弟子李让和监军使张承业前往迎接,并一路护送来到国内城。

    张泰对于辽东之行很是满意,从登陆渡海到都里镇,一路海上行了六百五十里才到鸭绿江口,又换乘小船行了六百余里才到达国内城。从长安到达国内,一路五千余里,他足足坐车马舟船两个月。不过看到辽东如此大的地方都为李璟所收复,也是心中自豪。

    在国内城,镇诸将云集,李璟率诸将一起迎接张泰入城,然后在北城大校场上,一起恭听圣旨。

    张泰宣读圣旨,皇帝赐封骠骑大将军、左武卫上将军、上柱国、安东都护府大都护、镇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卢龙军节度使、平卢军节度使、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李璟安东郡王,实食封五千户,进太尉,兼安东盐铁转运铁兼铸钱使、押新罗渤海契丹三蕃使。

    同时,张泰还宣读了皇帝的另一封圣旨,免去安东大都护府下诸州三年两税以及差役。镇下主要的文武官员,也得到圣旨嘉奖,升阶赏爵赐钱。

    宣读完圣旨,张泰笑着对李璟道:“恭喜上将军荣升郡王,自宣宗、懿宗与当今天子三朝以来,第一位功封异姓王。”

    李璟对于这个王爵的封赏倒是很喜欢,虽然只是从一品的郡王,上面还有嗣王和亲王,但也算是位极人臣了,一般情况下,是没机会再升上一字王了。虽然说树大招风,不过眼下他在辽东,如果有一个郡王的封号,再加上这个押新罗渤海契丹三蕃使的官职,以及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李璟现在完全具有了对东北面边疆事务的处置权。

    而且这个三年免赋税差役的旨意,更让李璟欣喜。虽然说,就算是不免,如安东大都护府这样的衙门,也相当于一个藩镇,可以截留税赋做为军费。不过有一个圣旨特别声明的免税和差役,对于李璟招募人口的计划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田令孜这次没有反对陛下的提议?”李璟将张泰迎接入府。

    “怎么没有反对,不过陛下这次心意坚决,田令孜和卢携等人只是提了一下被陛下驳回之后就没再说了,事情确实有些反常。”张泰轻轻抿了一口香茶,继续道:“其实陛下也是一个有大志的天子,只可恨自小被田令孜这老狗巴给yin*带坏了。但陛下对于郡王收复辽东之功还是十分满意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先前崔安潜和王铎等人,在上次黄巢那贼假装攻向洛阳时,是附议郡王你的奏折准备以洛阳为yòu饵围击聚歼那贼的。结果当初田令孜和卢携一力在陛下面前反对,才有了打开围堵去守洛阳,把草贼放走跑去了江南。”

    “之后崔安潜背了黑锅被免去招讨使之职,也是田令孜的意思。可如今草贼在东南做乱,东南一半之地今年上缴的税赋全没了。朝廷连年用兵,国库空虚,陛下对负责的田令孜十分不满啊。田令孜代陛下掌政,外不能平贼乱,内不能解库空,让陛下失望不已。倒是郡王,对外开疆扩土,对内也是连平诸贼之乱,而且不但所部兵马不动用朝廷一分一文,而且每年还能向陛下输送大量的钱帛,解陛下之忧,陛下可是念念不忘,早就要重酬郡王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

    李璟眉头一挑,“陛下的内库很空虚么?”

    张泰苦笑着道:“天子前些rì子和寿王等诸王斗鹅,辅了钱却拿不出钱来,大失颜面啊。”

    “田令孜难道也没钱?”

    “田令孜只会收贿,哪会真正的理财。陛下没钱,他便只知道带神策军去长安东西两市上抢劫商人而已。”

    李璟点了点头,“以后我每月向陛下进献一百万贯钱帛,够么?”

    张泰愣了下,然后微微笑了起来,目光望向李璟充满了赞赏。“好,很好,只要郡王真能每月进献一百万贯,相信田令孜就是再到陛下面前说郡王的坏话谗言,只怕陛下也会始终向着郡王的。只是,一月一百万可不是小数。”

    “让天子高兴,本就是我等臣子的本份。”李璟缓缓道。一百万确实不少,可与能得到天子的支持与信任相比,就显得十分的廉价了。现在的李璟,最需要的就是天子的信任和支持。

    在辽东呆了半个月,张泰带着李璟送的重礼,还有给长安诸公的礼单,外加上李璟给天子送的一百万贯进献,十分满意的在李璟派出的一营骑兵护送下返京了。

    送走了张泰,李璟立即将诸将召集开会。

    会上李璟向诸将下达了新的任务,抢人。

    李璟从辽东诸军中抽调出了三万人马,将他们分成数路人马,分别向高句丽、辽西契丹和漠北的室韦等草原进攻。同时,又派出水军舰队绕过三韩半岛,向东瀛进发。

    对各路兵马的要求只有一个,李璟不要求他们去攻城夺地,只要求抢钱抢粮抢人。特别是抢人,这一点李璟毫不犹豫的大声说明。

    五月底六月初,是夏收的季节,到时各地的百姓都得忙于田间抢收。

    李璟这个时候派出军队,就是要去抢粮抢人。把能抢到的人全都抢回来,送回登莱,然后换回汉人前来充实辽东占领区。

    “遇到小城和防守空虚的城池,能吃就吃掉。但是对于大城坚城和有重兵防守的城池,则绝对不许张攻。记住,你们的任务就是去抢劫。”李璟大声向诸将喊道。

    契丹人最喜欢的就是打草谷,一到收获的季节就开始成群结队的往其它的部族抢劫,特别喜欢抢劫汉人。面对这些强盗,一般的地方只能逃往山中,或者逃入城中。小一些的城池会被他们攻破,大一些的城池,这些强盗虽然不会硬攻,但如果城中的人敢出战,往往也会遭遇痛击。

    现在,李璟就是要让自己的人去抢劫契丹人和高句丽人,甚至让海军却抢劫东瀛人。反正契丹和高句丽是自己的敌人,抢劫他们,李璟不用担心他们的报复,壮大自己的同时,还能削弱敌人,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这次没抽到出兵的各军也不要泄气,我们每次派出的兵马半个月轮换一次,半个月之后,就换另一批上前。每一次,一万正兵带两万辅军出击。这不光是抢劫,这也是实战练兵。因此,每一次出动,必须得有详细的作战计划。另外,我们的行动都是军事计划,是战斗,不是散兵游勇四处打劫,因此军纪仍然是第一重要的。禁止jiānyin杀戮,缴获的财物同样得交公。”

    虽然抢劫是解决人口的好办法,而且抢劫还能实战练兵,也能获得钱粮。但是李璟不希望因为这样的一个行动,而使得镇严明的军纪败坏。因此,对此特别强调,强调再强调,而且,还派出了随军宪兵营、增派虞侯,监督军纪。

    契丹黄水河边,遥辇部族,契丹痕德可汗大营。

    “李璟封王了?”

    痕德可汗最近与迭剌的争斗中屡败不止,一直处于下风。之前在草原上大受欢迎的中原商人李掌柜找上来,言明自己是镇李璟的特使,代表李璟为与他联络,并声称李璟愿意帮助他对付迭剌部时,他还将信将疑。虽然后来证实了这人确实李璟的使者,但从心里,痕德可汗并不愿意别人插手到契丹内部争斗之中。

    不过迭剌部掌控契丹兵马多年,痕德可汗毕竟新任可汗没多久,虽然遥辇和大贺分下的六部都支持他,可几次冲突下来,却反而居于下风。

    就在前几rì,他率六部与迭剌部又在黄水大战一场,双方出动兵马总共三万多骑,jī战一rì,最后痕德可汗再次被击败。就在昨rì,他得到消息,李璟大败了渤海与高句丽后,唐室正式册封李璟为安东郡王兼押新罗渤海契丹三蕃使。

    “钦巴,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遥辇大将钦巴忙道:“已经确认,那李璟能封王也不稀奇,他仅凭一人之力,就入主辽东,一年多的时间,就夺下了辽东半岛。更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歼灭了高句丽、渤海十万兵马,逼的渤海退出联盟,割地陪款。”

    痕德可汗手持着金刀坐在椅上,沉思许久,抬头向钦巴问道:“你说,如果我们接受李璟的提议,怎么样?”

    “迭剌部咄咄逼人,可终究是契丹族内争斗。若是我们接受李璟的提议,与他们合作,只怕此事会引起其它各部的不满。毕竟,我们契丹与大唐打了多年的仗,血海深仇!”

    “我知道,可是我们与迭剌之间的争斗已经是不死不休。如果这次我退让了,那么我遥辇氏就会被迭剌部彻底的取代,我们将失去世袭的契丹可汗之位。我不能让契丹可汗之位,在我的手里,被迭剌部夺走。契丹遥辇氏可汗之位已传九代,不能在我的手里被夺去。”遥辇痕德咬牙道。

    “只怕李璟也并没有安好心,与李璟合作,只怕是与虎谋皮,引狼入室啊。”辨发花白的钦巴叹道。

    “我知道。”痕德可汗道,“我知道这些,可现在各部族都在隔岸观火,我们不与李璟合作,难道还会有其它的出路吗?”

    见痕德可汗坚持,钦巴低头沉思,许久后道:“此事不亦火中取粟,但也许还有一线机会。我们可以答应与李璟合作,让李璟出兵对付迭剌,只要迭剌在李璟手下吃一两个亏,折损一些兵马。那时我们再出面迫迭剌部臣服,然后以抵挡唐军的名义号召起各部在可汗的旗下,一致对外。”

    “如此,与李璟合作必须秘密进行,绝不能让其它各部知晓。”钦巴低沉着声音道,如同一头草原上的凶狼在低吼。

    痕德可汗闻言眼前一亮,眸子闪过着明亮的光芒。一握拳头,“好计,借李璟之手对付迭剌,然后再借对付李璟之名将各部团结于银狼旗下,借此,让我遥辇氏真正掌握契丹!”

    “钦巴,你马上去和李维商议此事,记得,要秘密行事!”

    “明白!”钦巴郑重点头,转身出帐。

    半夜,李维被扮成商队伙计的shì卫叫醒,等他出了帐,才看到帐外痕德可汗的大将钦巴正穿着一件羊皮袍子在等他。若不是与钦巴见过多次,李维绝不会相信遥远部族的大将居然穿成一个普通牧民的样子。

    将他请入帐中,钦巴很直接的将痕德可汗愿意与李璟合作,一起对付迭剌部的消息告诉了李维。

    “不过,可汗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我们的结盟是秘密的。原因一是为了能更好的对付迭剌部,毕竟如果隐秘的话,迭剌部不知道我们联盟,会疏于防范。其二,契丹与唐朝关系并不好,眼下可汗还在争取其它部的支持,若是让大家知道了我们为了对付迭剌部而联结大唐,那么我们将失去其它部族的支持,反而会将各部推到迭剌部那边去。”

    李维低头当初思,契丹人愿意全合,他还是很高兴的。虽然这个合作他们要秘密进行,与大帅的计划不合。不过,当初提出与契丹可汗合作,本就不过是要以此让契丹能够继续内乱,以免痕德可汗被迭剌部击败,让迭剌部统领整个契丹与大唐为敌。现在既然痕德可汗愿意继续与迭剌斗下去,那不管是秘密结盟也好,还是他们要单独斗下去也罢,李维当然是没有反对的理由的。

    “安东郡王愿意全力支持可汗将迭剌部击败,维护契丹可汗的威严!”李维笑着伸手出,与钦巴紧紧握在一起!RS!。

第616章 税收

    (感谢大风包子、alan2007、zjm3246 、半把刀zsz、南阳火、梦梦梦梦梦梦诸位的月票支持和打赏,特别感谢大风包子一万币打赏,谢谢!)

    转眼已经进入盛夏,夏收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的学校都放了农忙假,就是州县各衙门,还有地方的团结军与乡军也都解散回家农忙。

    李璟也从辽东返回登州,领着一从官员四处巡视各州县的夏收情况。麦收与占城稻抢收之后,还得赶着晒场打谷。镇**在各州县都设立了粮管所和粮仓,各粮管所都开始增派人手忙着收购粮食。镇**下的百姓基本上都有自己分到的田地,不过镇**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征税的问题。

    大唐此时的地方藩镇,除了东南的数镇外,其它的藩镇几乎都不用向朝廷纳税,税收都是留作藩镇养兵等用。之前镇**没向朝廷纳过税,李璟也不缺这点钱,为了吸引更多百姓前来,李璟对于新分的田地和新开垦的田地,都是实行一定时期的免税赋的规定。只是对原有的田地主人,按两税法征收税收。

    不过这两税法虽然是不到百年前才改革过的新税法,但李璟却觉得这个税法并不算太好,至少,对于眼下已经拥有十个州的李璟来说,这个税制就不够合适。

    不过税制可谓是根本,不但关系到镇**的藩镇财税收入,同时也关系到镇**下每一个百姓家庭。

    在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准备之后,李璟准备将这个税赋改革正式提上议程。

    登州城中。十州的刺史以及辖下一共五十五县的县令。还有各州的司户参军等一同接令前来。

    “本朝之初。实行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每户农民有一块土地。凭这些土地,可以承担朝廷的租税和瑶微,并维持一家征讨,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实行的。”

    李让做为安东大都护府的司户参军事,也是李璟手下实际的钱谷管家,首先发言。对于李璟要改革税制,本来他是不太支持的。毕竟税制牵涉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镇**并算不上多稳固,要是改革不好,就容易引发动乱,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特别是,他觉得德宗时杨炎提出的两税法比起早先的租、庸、调制要好的多。

    在唐建中之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官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

    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到天宝年间。户税钱达二百余万贯,地税粟谷达一千二百四十余万石,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已经和租、调大约相等。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藩镇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

    德宗建中元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

    “两税法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取消租庸调以及各项杂税,保留户税和地税。同时量出制入,朝廷先以某一年的各项税收钱谷数,作为之后征税的总额,再按这个数量分摊给各州,各州又分摊于各地。

    户税则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按九等分摊),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

    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

    另外无论户税与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且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

    李璟对于李让的总结很是满意,他也一直在研究杨炎的两税法,说起来,这两税法对于均田制早崩溃的唐朝来说,效果不错。两税法不分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同时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并且规定夏秋交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

    两税法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两税法的“舍人税地”使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并且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两税法以土地资产纳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没有土地的贫苦农民的负担,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李司户说的那些不错,可是两税法的弊端也有不少。”李璟敲了敲桌子,缓缓道,“由于长期不调整户等,无法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而且两税中的户税部份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官府只征钱不征物,而大唐本就钱荒,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因而导致钱重物轻现象。每当夏秋税前之时,物价更是大跌,百姓就得贱卖绢帛、谷物以及其它产品以交纳税钱,大大增加了负担。

    并且在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特别是地方上实行的是联保的制度,每个村子的税额是早定好的,十户人中如果有一户破产逃亡,剩下的九户依然得交十户的税,如果两户三户逃亡,剩下的人负担更重,如果更多人逃亡,那么沉重的税就会直接把剩下的人给压跨,逼他们逃亡。”

    在李璟看来,量出为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税制。而且无论何时,土地兼并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李璟认为,新的税制,起码得在这方面有些准备。

    众官员都望着李璟,不知道自家这位三朝以来第一个异姓封王的郡王,要怎么继战场上无往不利之后,又要在这税制上提出自己的新观念。

    在场的都是文职,虽然也有不少高级武将和诸多带着咨议、顾问、教授等头衔的著名文士们列席,但他们都只是列席,并不能直接参与到讨论之中来。但显然,今天在场的人,并没有人会相信,李璟能想出一个取代两税法的更好税制来。

    “我一直在思考一种更合理的税制,对更多的百姓来说合理,又要让官府有税可征的新税法。两税法以前,大部份贵族、官僚都并不交税,新税法后,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官府的收放。两税法以土地资源纳税,减轻了没有土地贫苦农民的负担,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这是极好的事情,但是,这还不够。”

    李璟停顿了下,整理着脑中的思绪,对于新税法改革他思考了许久。

    “我有个想法,首先新法将是以土地多少纳税为主,并且,我打算废除人头税!”

    一石惊起千层浪,李璟的话让在座的官员们都吓了一跳。人头税,也称丁税。这几乎是自秦以前就开始收的一个税,而且十分的重要。

    秦代以后的课税均有人头税性质。人头税效率高,但最不公平。从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人头税的征收,只能使贫富差距加大。在后世,由于人头税很不公平,现代国家几乎都不再征收。李璟的想法,便是要首先将这个明显对贫富间不公平的税取消。

    在清代时,摊丁入亩新税法,最终取消了人头税的征收。

    李璟现在的十州地盘,大部份都是新打下的地盘,并大量从中原移民。这些新移来的百姓都因此分到一块土地,十分类似于唐初时的均田制。对于朝廷来说,更多的自耕农,绝对比土地大量兼并在少量大地主手中要强上许多。在这样的时代,农耕时代中,土地是最重要的。

    土地大量兼并后,必然导致大量无地丁民,沦为大地主们的隐户佃农,大量人口的损失,必然会导致丁役不均。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又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危及到朝廷的统治。

    历史上,清朝摊丁入亩后,对于土地兼并有很大的缓和作用。

    摊丁入亩的原则就是“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而地主田多丁少,农民田少丁多,于是“富户也困于役,而置产困也。”

    摊丁入亩其实是一项极大的改革,历史上两税法沿用了八百多年,后来明朝时又经历了一条鞭法重要改革,最后到了清朝时,才又在一条鞭法上再次改革,变成了摊丁入亩。李璟现在一下子把这个千余年后的税制抛出来,满堂官员全都一头雾水,茫然不解。(未完待续。。)

第617章 三十税一

    税制这些东西,就算是专门的人也一定就能全部弄的清楚明白,李璟也不指望一两句话就让这些刺史县令们都明白清楚。特别是如今的这些州县主官们,其实具体的庶务大多不会亲自办理,反倒是吏才是真正的办事员。

    不过,对于新税法改革李璟已经下定了决心,镇**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新税法越早施行越有利。

    李璟的新税法也简单,就是把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直接拿来,取代现在的两税法。

    说白了,两税法的关健在于保留了户税和地税,户税是按九等户等征税,而地税则是按地亩征税。而现在李璟要做的,就是首先把这个含有人头税性质的户税废除掉。

    同时,最重要的一条,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促使税赋趋于稳定。如今大唐制度是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李璟的计划便是直接按明朝的一条鞭法,将之全部简化为一体,将各种差役归于田地,计亩征收。而原来的这些差役瑶役等,则全部改为雇役,由官府 雇佣人代役。如此一来,百姓便可以出丁役钱免劳役之苦。而代役之力虽然服役,可却是有工钱可拿。而且赋役统一之后,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将得以稍安。

    同时。官府将全面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负相对均平,不使地主们隐瞒土地逃税。

    同时,还将实行计亩征钞,官收官解,将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之前朝廷都是征实,两税后虽以货币算,但缴纳仍折实物。这样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故意钱重物轻的情况发生。让百姓大受其害。李璟的计划便是新法之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钞差,而且田赋也一律改征折抄。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保长等办理,而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存。从此,不按实物征课,省却输送储存之费。不由里长保长等代缴征解,又能免除侵蚀分款之弊。

    李璟耐心的向众官员们讲解这新的税制,说的都有些口干舌燥了。不过一眼望去,能明白的却没有几个。

    “李平州。不知对此你有何想法?”李璟见无人出声,便主动的点了节度行军司马、平州刺史李振的名。

    李振的资格不算最老,但却一直深得李璟信任,是镇**内除李璟外,第二个任刺史的官员。李璟点他名,便是有让他打破眼下这份沉默的意思。

    李振起身,清了清嗓音,徐徐道:“听郡王解说许久,对于这新税法职下倒是有了些轮廓。丈量土地这一条,某觉得可行。郡王所领十州之地,登莱二州与淄青十五县的部份土地外,其实诸州县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郡王新取分给百姓之土。将十州之地丈量一遍,并非难事。”

    “只是,废除户税,把其它各项额外加派全部简化于一体,将之归于田地,并且差役也要归于田地,计亩征收,这一条,只怕会触动不少大户豪强地主啊。”

    李振眼光很准,李璟把前后一说,他立即就已经看出了这条新税法的真正用意。那就是以前的税制纳税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的百姓,而现在,纳税的主体将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豪强们。这样一来,可就要触动不少人的利益。哪怕镇**下因为多数是新占之地,可是原来登莱平金诸州的地主也是不少的。甚至有许多大族子弟,也是镇**中任重要职务的。

    李璟明白李振话中劝他谨慎之意,不过他觉得眼下正是好机会,如果再等几年,说不定新打下的诸州已经有各大家族大量深入,那时反而不如眼下这么好推行了。

    笑了笑,李璟望着下面的韩安国、萧定邦这两位大阀出身的刺史,“韩使君和萧使君二位相信不会反对我的新税法吧,虽然说土地要多纳些税,可你们的商队商铺工坊上赚的可比土地中多多了。而我们的新税,对于商税方面可是很优惠的,相信你们的目光不会如那些老人一样,只盯着那一亩三分地吧。看看我们镇**,如此繁华,如果只靠那几亩地的产出,怎么能有今日景象?”

    萧定邦和韩安国如果能选择,他们自然不愿意支持这新税法,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李璟说的很对,虽然他们做为大族的代表,可实际上在登莱等镇**内占有的土地并不是最多的。而且,李璟说的很对,他们在镇**中那些商队商铺工坊所取得的利润,是土地中所根本不能相比的。而且他们都刚刚坐上刺史之位,眼下不论怎么说,都是绝不会与李璟唱反调的。

    二人都是坚定的站到了李璟这边,领头支持新税法。

    倒是盖寓对于李璟计划征钞代替实物和钱,有些担忧。虽然镇**的钞票已经发行了三年,而且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可这毕竟只是一张纸钞,如果需要便能大量印制。他对于征税全征钞,感到有些不安。

    李璟征钞的计划也是考虑许久之后的结果,唐朝两税征钱,结果钱重物轻,而且唐朝本身就钱荒,李璟当初印钞也就是因为对付钱荒。甚至还规定了钱不许出境的规定,并且加印了金银币来解决钱荒的问题。明朝时,是实行征银。但唐的银开采不多,还无法大量使用。而且明朝征银后,还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火耗的问题。李璟直接征钞,既能解决钱荒又能解决火耗,唯一的麻烦就是钞票是个双刃剑,用起来得十分小心。

    不过李璟自己有信心不会滥印钱钞,也许以后他的子孙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还是把眼前的这一关渡过再说。

    看到众人对于这一条鞭法有些适应接受了后。李璟微微点了点头。马上又抛出了更深一步的摊丁入亩制度。

    一条鞭法可不是李璟真正要用的税制,摊丁入亩才是。

    摊丁入亩,就是把丁税合到田税之中,按田亩征税,彻底终结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和役一元化。

    “摊丁人亩”则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促使了地赋和丁役完全彻底地合而为一,自后丁摇和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外,另无徭役矣。

    特别是“摊丁人亩”将使城镇工商业者免除了丁银。上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新的税制将放弃对农民特别是无地农民的直接控制,农民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迁徙或者是改行业都不再受严格的户籍限制。

    李璟挥动着手臂,有些兴奋的高声道:“摊丁入亩按土地的单一标准收税,即以土地占有和占有多少作为赋税征收的依据,“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使我镇赋役负担达到合理、平均的分配,使纳税百姓的财产与其赋税负担成正比,从而保证藩镇的正常税收。维持藩镇正常运转。”

    摊丁入亩一开始就是李璟准备用来缓和土地兼并,防止地主逃税。减轻普通百姓负担,防止逃亡隐户,增加藩镇收入的大杀器。

    如果把摊丁入亩税制拿到朝堂上去,肯定难以实施,因为这个制度对朝廷和对普通百姓都有极大好处,但是对于那些大族地主富户们来说,却是一个触动他们利益极大的坏计划。

    不过对李璟来说,来自这些方面的抵触他不用太担心,因为他治下十州之地几乎就是割据之地,而且只有少部份土地现在是富户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其实都是新分下去给移民军户们的,他们绝不会反对这个对他们有利的计划。

    关于新税制的会议一连开了五天,五天之后,会议通过了李璟的摊丁入亩新税法。同时,还通过了专门的工商税法,对于关税、商税等定下了标准,商税三十税一。

    新税定下之后,李璟便请参会的这些刺史县令还有司户参军事,以及那些列席的咨议、顾问、教授们一起给报纸、杂志、周刊上写文,让他们赞扬新税法。同时,李璟还派宣传司的人组织说书、卖唱的等人,宣扬新税法的具体情况。

    六月初一,李璟治下十州加十五县开始征收夏税,按照镇**下税务总局所核定的田亩以及丁银等计算,丈量十州五十五县之地,得田约一千万亩。每亩额定税三十文钱,相当于亩产一石三十税一,亩税三升三合,按市价四斤多米二十一文钱,加九文钱丁钱杂项等。这三十文钱已经包括丁钱和赋钱,同时免除了户税。分为夏、秋两季交税。

    这个税定的并不算高,整个十州的税收才三十万贯,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按地征收,地多税多,地少税少。更关健的是,以前最让百姓们害怕的瑶役差役已经没有了。

    税务总局派下税务员下到各州县乡下,与县令吏员衙役等一起收税。百姓们也不用再交粮,也不用再去拿粮换成钞,担心商人们故意压价了。税务总局只收钞票,而且都是事先已经定好了,每亩三十文,按拥有田地缴纳。

    夏税一直收到八月结束,之前百姓们可以将自己的粮食送到各县粮管所和粮站出售。官府在夏收前已经统一定下了今夏各类粮食的收购价格,统一收购,付给钞票。

    官府根据每户农民拥有的土地,会下达收购粮要求,每户百姓需上缴的收购粮一般为留足所需口粮后剩下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可以自己留下,也可以继续出售给粮管所,任由自便。

    这些新的制度规定,宣传司每天都会组织人下乡宣传,夏收一结束,各州各县的百姓们都早已经对这些收税收粮的事情一清二楚了!(未完待续。。)

第618章 深谋远虑

    七月中旬,夏收夏种,收夏税、购夏粮诸事都终于告一段落,各州县官员们都松了一口气。今年新税制上台,郡王整天往返奔走于州县田地百姓家中,各州县的官员又哪个敢安心躲在衙门里避暑。

    这段时间,郡王甚至把辽东修城筑路的民夫还有协助防守的团结军、乡兵都轮替调回各地,帮助抢收抢种。

    李璟十三日从齐州返回,到达黄河济水沿岸,淄青交境的淄州高苑县城。高苑和方面都十分良好,夏收夏种夏税夏粮这几件事情都已经办好。高苑的县令罗邺与积州碧河县令罗隐、安州海城县县令罗虬并称江东三罗。罗隐最先投李璟,与司空图等人合称四贤。罗隐向李璟举荐罗邺,李璟见过后,亲自请他出任高苑县令一职。

    李璟刚到高苑城时,才住进邮局,罗隐就已经带着县上的几个官员,还有县上驻军镇将王东也带着部下的军官们一身整齐戎装赶来拜谒。

    看到当初一同出村的十个少年中的王东带领着一众军官前来,一身威武的铠甲,英气逼人的面孔上没有半分昔日的稚嫩,嘴唇上的两撇短须很是有些气势。看到这个同村的部下,李璟高兴的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上次看到李司马传来的公文,调你来高苑镇军中任镇将,倒是许久没见了,越长越有气势了。”

    罗邺站在一旁,对于李璟一上来就先与王东如此热切,倒也没有其它的想法。他早就知道。这位在高苑与他文武并驾的王东王镇将。来头不小。虽然眼下只是一员统领千人的镇遏使。但却是郡王的同村。而且还是当年郡王出村从军时同行的那十个同伴之一。可以说,这些年一直跟随着郡王的脚步前行。若论资历,甚至能与郡王的几位结义兄弟军主们相比。

    不过这位郡王同乡一直比较低调,从没听他亲自说过与郡王有关的事情。到来后,一心练兵,治下军纪严明,也从来没找过他这个县令的麻烦,两个人虽然同处一县。但却并没有什么私交。不过打心里,罗邺还是挺喜欢这位同僚的。

    “王镇遏确实威武,前些天一伙棣州马贼从河北而来,想要抢劫县粮库,自以为行踪隐秘,其实早为王镇遏所侦察得知。来了个将计就计,在粮站前设下埋伏,将一百余马贼一网成擒,没有损伤一个弟兄,就活捉了一百二十八名马贼。缴获刀枪一百余副,马匹两百多匹。”

    当日的事情经过。县衙这边和镇遏府这边都向帅府送信禀报,不过李璟这些天一直在各县跑,并还没有收到这信。

    听到王东立下这一功,李璟十分高兴。不但高兴他捉了一批马贼,更关系他对付马贼的办法,一网打尽了贼人,自己却未伤一兵一卒。能做到这样的战绩,他手下的兵确实不错。

    “干的漂亮!”李璟哈哈一笑。

    王东微微一笑,“区区百余不自量力的马贼而已,郡王二月里,短短几月时间就拿下了辽东数州之地,打的渤海人割地赔款求和,那才是让我等佩服万分。”

    李璟把一众县上官员请进自己邮局所居住院中,在大槐树荫下摆下桌椅,叫人送上茶。

    与几个人聊了聊,李璟对于高苑文武两套班子很是满意,其实骁骑司就有专门的一个局监察辖下各州县的官员,从他们呈上的报告中李璟也略知高苑县罗隐与王东干的不错,地方安宁,生产有序,既没有盗匪境内做乱,甚至连宗族械斗等情况也没有。至于说贪腐等情况就更没有了。

    王东是自己同村老部下,虽然比起王石等人来,他的官职并不算高,可为人却是十分可靠的。

    至于罗邺,本是余杭人,他父亲曾为盐铁吏,家赀钜万。罗邺极为才名,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间,有诗虎之称。不过在咸通年间,屡试不第。到现在,已经年过五十。得罗隐推荐,李璟亲自面见后授为高苑县令,到任后大感知遇之恩,可谓是十分用心。

    罗邺穿着一件绿色的袍子,却浆洗的有些发白,模样很是出老,额头上有着一道深深的川字纹,脸被太阳晒的黝黑,腰也有些佝偻,与上次在登州相见别时的那副胡须打理的精致,绸衫仗剑的风采完全不一样。眼前的他没有半分文人的样子,倒更像是个辛苦劳作的老农。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居然如此大的变化。

    聊了许久,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李璟留众人一起用餐,一众官员都是十分的激动,一顿饭倒吃的十分拘束。饭后,李璟留下罗邺单独谈话。

    “新推行的税法,罗明府觉得如何?有没有什么建议?”李璟询问他对于新税的意见,最近一段时间,每到一地,李璟总要询问别人对于这新税法的意见,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官武将。

    罗邺虽然说有诗虎之名,但年过五十,阅历十分丰富,为官时间虽然不长,但在高苑也算是很有些贤名。听到李璟询问,微微笑了笑,对李璟道:“这新税法施行后,确实简便了,摊丁入亩,丁赋合一,而且征税只收钞,其实倒是让我们地方县中省了大力气,而且也免除了下面人有贪腐的可能。做为一县主官,从官府这面来说,新税法比两税法要简便。”

    “下面还有个不过吧,不过什么呢?”李璟轻笑着问。”

    罗邺被李璟看破心思,有些尴尬笑笑,“不过,这个税定的很低,田税和商税都是三十税一。特别是田赋,是按亩产一石的标准三十税一,一亩田才征三升三合,不过四斤左右粮食。眼下我们整个十州十五县才一千万亩地,夏收的钞也只能买一千斤万粮。不过八万多石粮食而已。就算还有秋税。加起来也是太少了。”

    “三十税一。并不算少。”李璟捏着下巴很直接的回道。

    罗邺对于李璟的这个回答倒不意外,“大帅能够薄赋轻瑶,这是对百姓的仁爱之心。这是好事,爱民之举。不过某担心的是,藩镇如何养官养军,另外还要办学,甚至每年还要拿出一大笔钱来补贴物价。如果帅府因为无税收支持不住,那时新税也无法长久。对百姓来说,那才是最坏的结果。”

    顿了顿又道:“田赋三十税一,某也支持,毕竟正税低些,乃爱民之举。可各项加税杂费等加上瑶役丁钱,一亩才算九文钱,这真的是太少了。新税之后,以后修路等,便不能再免费征发民役,必须给钱雇工。一千万亩才九千万钱。合钱不过九万贯,这些钱干不了什么。两税之后。朝廷最好的年头,平均每户一年都得纳税四千钱左右。而我们现在,一户一年税钱才不过六七百文。税收太少,难以维持开支啊。”

    李璟轻轻转动着茶杯,认真的道:“这些我都考虑过,眼下我们拥有十州之地,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太大的战事动作,我们需要时间,需要发展。怎么才能发展,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前来,怎么才能让大家积极的垦荒屯田?我认为,轻瑶薄赋是最需要做的。”

    “夫腹饥不得实,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本帅安能以有其民哉!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

    望着罗邺,李璟问道:“今辽东初定,十州之地将进入难得的安宁之时,思所以生息之道如何?”

    罗邺马上回道:“生息之道,在于宽仁。”

    李璟点了点头,“不施实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宽仁必当阜民之财而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仪,不禁暴则民无以遂其生,如是而曰宽仁,是徒有其名而民不被其泽也。”

    当听到罗邺担心新税法太过宽仁时,李璟立刻纠正说:“以宽得之,则闻之矣。以宽失之,则未闻之也。夫步急则踬,弦急则绝,民急则乱。居上之道,正当用宽,但云宽则得众,不云宽之失也。辽东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惟廉者能约已而爱人,贪者必腹人以肥己。民犹树也,树利土以生,民利食以养,养民而尽其利,犹种树而去其土也。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传,岂所以养民哉!”

    听李璟这一番话后,罗邺点头。

    “其实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之所以敢定这么低的税,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以前本就没收过这些钱。从始至终,不管是三合也好还是五合也好,我们都没有收过百姓手中的税。我们走到今天,不是靠他们的税,而是靠我们自己的工坊、商队赚的钱,还有我们的军队夺下的钱粮。”

    “十州之地多是新打下蛮荒之地,等待的是开拓,短时间入只能源源的投入,是难以直接见到收益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让人前来帮我们开发辽东,而不是急急忙忙的杀鸡取卵。既然我们并不真正的需要那点税钱,那何不把税定低一些,以此赢得百姓拥戴,引来更多百姓呢?就算是我们要修路筑城新修水利,我们以前也是以工代赈,或者直接拔钱雇工。因此,这个人人痛恨的瑶役力役废除掉,只象征的收百姓几文钱丁役入亩钱,又有何不可。”

    “咱们栽好梧桐树,自然能引来金凤凰。等辽东诸州都开发出来了,我们还怕没有收入。告诉你,辽东的铁矿占天下之半,淄青的金矿占天下三分之一,还有各种各样的矿产。等我们打下了辽河两岸,那里是一个极大的平原,把他开发出来了,就相当于一个淮南。目光放长远些,我们什么都会有的。”

    罗邺被李璟所说的这些远景给说动了,是啊,大帅和镇**本来就不能以常理来看待的。既然如此,他何不看向更远呢!(未完待续。。)

第619章 名将之威

    (感谢无畏所谓打赏)

    夏税结束,李璟打开李让递上来的夏税报表,看着上面的一排排阿拉伯数字,不由的嘿嘿笑了起来。

    现在整个李璟治下各州县都在说安东郡王爱民如子,换了个极仁慈爱民的新税法,摊丁入亩之后,田赋与各种加收和瑶役的丁役钱等一起,每亩才只收三十文钱。如果只有十亩田,那只要交三百钱,就算是那些拥有万亩良田的大地主,也不过是三十万钱,折合一下才三百贯。对于这些大地主们来说,三百贯,也就买一套上好的玻璃饰品而已。

    就连最近登州发行的几份报纸和杂志与周刊上,都有无数的文人们争相的给李璟写诗颂扬,让李璟每天看报时都有些小小得意。

    人人都以为李璟吐血大亏本了,其实李璟一点也没有亏本。在今年以前,李璟对于那些移民们根本没征过税,今年是第一次征税。而那些中原百姓常见的加派啊杂税什么的,李璟的治下根本就没有这样干过。

    大家只看到李璟治下十州五十五县之地,三百余万百姓,只收得了三十万贯钱的夏税,还因此得向百姓承诺不再免费征他们做瑶役、力役等等。

    可谁又知道,其实这三十万贯是李璟白赚到的。起码,前几年,李璟就一文钱税也没收到过。

    当然,这指是的田赋。

    李璟前几年商税还是收了不少的。就算现在公布的三十税一的商税,也只是表面的情况而已。实际上,完整的商税还是不少的。在镇**的地盘上。济水、黄河。还有渤海、黄海,以及辖内沿海的诸港口、补给点,都设立关卡。商队路过,这是要交税的。另外,各个州县城,商队入城也是要交税的。再加上所有在镇**境内的商铺、商队都得办理经营执照,这也是要交税的。有铺面经营,还要交税。

    各种的税交下来。绝不会少,不过与商人们的利润相比,也算不得什么。这个收税的数字,镇**可是控制的很好的。更何况,镇**还有诸多特种经营的商品,如盐、茶、铁、铠甲、武器、酒、香水、玻璃、冰糖等等,这些都被列入特种商品。无一例外,这些商品都被课以重税。

    镇**的登州盐,产量巨大销售各地,几乎已经达到倾销的程度。没有哪个盐池或者盐厂的盐能与登州盐相比,登州盐质量好价格更便宜的跟沙子似的。可再便宜也挡不住镇**拥有的巨大市场销量相比。薄利多销的模式下,登州盐搞死了同是海盐的淮盐,弄跨了湖盐的解盐,更冲击了西北的青盐。

    晒盐这种无投入,纯暴利的生意,每月都能给李璟带来大量的利润。

    现在李璟根本不需要再自己去卖盐,几十个盐厂只顾生产盐,然后直接运到港**给那些盐商好了。那些盐商们交纳一笔重税后,便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登州盐。要多少就有多少,无限量。

    登州港现在已经超越了广州,成为了大唐第一大海港。登州城现在的拥有的居民也达到了五十万人之众,成为大唐十大都市之列。李璟建的新登州城已经扩建了两次,拥有了三道城墙,内有无数街坊,是整个北方的不夜之城。

    夏税田赋方面的只收了三十万贯钱,可是商税这边却收了足足一千多万贯。

    李璟数了好多遍,才终于确认,不是他看错了,确实是一千多万贯。这个数字,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这还并不是李璟最大的收益,李璟最大的财源不是税收,而是镇**拥有的这些藩镇所有的工坊、商队、海上船队。整个镇**拥有无数的工坊,同时还有无数与那些商人和大族们合作经营的工坊商铺等。

    光是玻璃和白酒以及盐这三样垄断性的商品,带给李璟的利润就是极为惊人的。

    乾符四年上半年,李让呈给李璟的报表上清楚的写明着,镇**现在拥有两千三百多万贯的库存,粮食更是拥有一千二百多万石的米、麦、粟、大豆,以及一千多万石的薯药粉、芋粉和藕粉。

    镇**的库藏无比的丰富,足够支撑五年之久。

    薯药和芋头虽然属于粗粮杂食,并不太好吃。可对于那些饿怕的移民百姓来说,这些高产的食物简直就是宝。特别是李璟在各县乡建立了制粉厂后,今年更是引得更多的百姓栽种薯药和芋头。去年镇**总共种植了约二百万亩薯药和芋头,结果收获喜人,平均一千五百斤一亩,总共收获了两千五百万斤。五斤左右的薯药和芋头就能出一斤粉,五百多万斤粉。

    听说去年有一户原先从中原逃难来的百姓,冬天时就用薯药粉、芋头粉、藕粉,加上萝卜一起,最后做成了粉砖,在家里砌了一堵粉砖墙。据说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这样做成的砖墙,就是几十年都不会坏掉。遇上大饥之年,可以直接把砖取下来泡水,然后煮食充饥。

    听说现在很多百姓家里,都多多少少弄了那么一截粉砖墙。

    听到这些事情,好笑又心酸。没有经历过那种大饥荒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明白粮食的可贵。草根树叶吃光,连土都吃,甚至吃人。在镇**的生活虽然让他们已经开始温饱,但大家虽然不缺粮了,可耕种的时候,却依然会种上许多薯药和芋头,平时也经常做腊肉,干鱼,咸蛋、皮蛋等。无论走到谁的家里,虽然家中交了收购粮之后,还有充足的口粮,可每餐却依然是要搭着粗粮吃。

    不过虽然已经开始有了余粮,可李璟却没有停止向东南岭南之地购粮。每个月都有船队运着粮食从海上过来,然后存入在辽东都里镇、卑沙城、建安城、安市城、娘娘城、尖口城、乌骨城、平壤城等重多城池之中。另外在山海关、卢龙塞,登州州、莱州等地,李璟也继续储粮。

    不少官员觉得眼下情况,镇**就算不再买粮,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用不着再花那么大的力气和价钱去买粮,可璟不但没有停止买粮,反而下令加大买入量。

    时间已经到了乾符四年,李璟很清楚,黄巢之乱马上就要进入一波新的**,紧接着各镇就会开始乱起来。世道一乱,粮食就是最重要的物资。李璟要多存粮,不然等到那时可就难买到粮了。有了粮食,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钱这东西,只要流通起来,才是真正的有用之物。

    夏种之后,李璟也开始把从各地买来运来骗来各种方式弄来的百姓,一船船的送往辽东,带着各工坊打造的诸多农具,还有在辽东存储着的诸多牛马,将他们分到各州县,进行热火朝天的大垦荒行动。同时,轮流出击实战抢劫的各军,也源源不断的把抢劫到的人口牲畜送回后方。

    那些被抢来的契丹和高句丽与东瀛的百姓,李璟一律让他们先到辽东修路。

    在辽东半岛,从都里镇为南端顶点,一条沿着西面海岸,经积州、建州、直到辽河口的安州。同时,另一条干道则沿着辽东半岛的东海岸,一路经碧流河、庄河穿越石城、石人汪,然后到大行城,最后到达尖口城、虎山城。然后在此分成三路,向北直达乌骨城、李家堡城。向南越过鸭绿江,直接修到平壤。另外一条则继续一路向东到达国内城。

    同时,还将修建一条从安市到李家堡到国内城的东西干道,修建一条从建安经过娘娘城到达尖口城的东西干道。

    通过拓宽道路,把辽东半岛各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开始开采辽东的一些大铁矿、铜矿、煤矿等。

    辽东的开发如火如荼,可却总是还差人手。有那么多的城池,那么多的田地,那么多的矿山,缺的就是人。

    而到了这个时候,唐军出击也很难抢到人了,高句丽人和契丹人都开始收拢部族百姓,依靠各个紧城之下。镇**人少了讨不了便宜,人多了,就有可能引发大战。而眼下,李璟却不愿意这么早和他们真打起来,辽东各个新占领下的州都还没能巩固,出战又不能一战灭掉契丹或者高句丽,那就绝不会冒然出兵。

    一面忙着稳固开发辽东各州县,李璟也一边密切的关注着中原和草原的动静。

    痕德可汗与李璟秘密结盟之后,李璟这边从平州山海关、卢龙塞以及安市辽水向契丹人派兵袭扰,痕德可汗也开始与迭剌越打越厉害。

    同一时间,高骈到达镇海之后,正攻打镇海总部润州的黄巢闻风而逃,一路南下,于七月攻下杭州,八月攻克浙东总部越州,擒浙东观察使崔璆。

    不到两个月,以富庶号称“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的杭越之地,落入了黄巢之手,但他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自己胜利果实的美味,刚刚在润州走马上任的高骈就已经指挥大军追了上来。

    高骈以手下最得力的两员大将,张璘和梁缵统兵任前锋,分道攻向杭、越。高骈之名并非浪得虚名,黄巢鼓起勇气与之交战,却连连失利。

    手下大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许勍等数十员大将纷纷战败投降高骈。

    重挫之下,黄巢只得又放弃了杭、越二州,遁入深山老林,转道仙霞岭,劈山开路七百里,逃入穷水恶水的福建。

    一战之后,高骈威名更盛。

    李璟率镇**扫荡辽东,高骈却镇镇海军威震东南,大唐当今最为勇猛的两员将领,一北一南遥相呼应!(未完待续。。)

第620章 来者不善

    越过仙霞岭之后,黄巢终于找到了战无不胜的感觉,率“草军”横扫兵微将寡的八闽之地,冲天香阵透福建。

    名将高骈自把黄巢赶出杭、越之后,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反而学了霸王呆在镇海争名夺利。与朝中的后台卢携一派,正与对头郑畋相国一派,积极发扬着大唐官场自牛李争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嘴皮子战中去。

    卢携在朝中提议由威震东南的高骈大将军接替崔安潜的招讨使之职,结果卢首相的表哥郑相国坚决反对。

    高骈又在镇海上书朝廷,与卢携主张与南诏国的新皇帝和亲,郑相国再次反对。

    被卢携高骈等人免去了招讨使之职的崔安潜也不是吃索的,发动了族兄礼部侍郎崔澹借机弹劾高骈与南诏的外交失败,高骈上书抗辩……

    燕国公高司徒很忙,自然顾不上黄巢这个穷寇败贼。况且,高司徒对于自己这位为大唐征战无数,打了一次次大胜仗的大功臣,眼下却不如李璟那个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家伙官大。

    他在安南大败二十万蛮军的时候,李璟还在乡下放牛。眼下李璟倒是成了三朝以来第一异姓王,身兼四镇节度使,手下握着十州之地,封安东郡王,进位太尉,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进中书令。

    他到现在却只得一个燕国公,连司徒都还是检校的,这口气哪能忍的下去。

    因此。高骈一心想要换个对手。好显示一下自己的能战。小小的黄巢。太不经打了,就算剿灭了他,也无法和李璟收复辽东的功绩相比。他倒是想回西川继续和南诏人打仗,可惜酋龙一死,南诏就立即缩了。西南的南诏不敢打,西北的回鹘早亡了,剩下一个黠戛斯灭了回鹘之后早跑到金山以西去了。西北之地留下的吐谷浑、党项人、铁勒人、鞑靼人等,早就没有敢和大唐打仗的胆量了。唯一一个敢挑战大唐的沙陀。还被那个该死的小子和其它藩镇联手灭了,现在李国昌还带着几千被阉割了一样的鸦儿军跟在自己手底下混饭吃呢。

    看来看去,也就东北方向还有用武之地,大唐隔了百余年没揍契丹人,他们就又抖起来了。连灭了两百多年的高句丽,居然都复国了。还有一个渤海,一直躲的大唐远远的,却只敢对着周边的小部族们无耻的自称海东盛国。可现在,这个该死的渤海,两百多年了。好不容易看到他们终于勃起一回,像个爷们了。结果被李璟轻松就关门打了狗,一战丢了六万人,马上就成了缩头乌龟,居然那么轻松就给李璟割地陪款,躺回海东哭去了。白白便宜了李璟,成全了他好大名头,让他做了三朝以来第一郡王。

    想想这些他就生气。

    他想去辽东,要么去辽西也行啊,可是田令孜居然不肯,一个太监而已,自己给他几分面子,他居然还真就开起染坊来了。

    留在东南打一群泥腿子私盐贩子,这日子有什么意思。让他们去打吧,谁爱打谁去打。

    高骈看不上东南的这些草贼,其它人倒是争的不亦乐乎,正争相痛打落水狗。

    李国昌、李友金、李尽忠沙陀三将带着三千沙陀骑兵,一出手就把一路草贼首领王重隐斩了脑袋。

    都监军杨复光上次被穆仁裕黑了一把,这次终于找到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率军将江西的草贼首领徐唐莒大败,并将其俘杀。

    前任镇海节度使裴璩就算临走前,也露了一手,将一路草贼首领曹师雄斩杀。

    九月初,高骈终于忍耐不住,派出使者前往登州向李璟借粮。

    李璟得到消息时正在平壤,与张莺莺会面。张莺莺一直坚持在清海镇与新罗对战,新罗腐朽,双方互有胜败。张莺莺闻知李璟辽东大捷,并渡过鸭绿水夺取了平壤诸地之后,这次前来,便是想与李璟合作。他希望李璟能派兵攻打新罗北部,声援他在南面的战事。

    对于这样的要求,李璟并没有马上答应。虽然张莺莺是他大女孩的妈,可他也不会随便就拿着自己的手下弟兄的性命开玩笑。新罗再弱,那也是一个统一的新罗,数百万人口,李璟没解决掉高句丽前,没理由再去主动惹棒子们。

    不过看在张莺莺和孩子的面子上,李璟也不可能就完全不帮。在了解了下双方的情况之后,李璟提出愿意派出一支舰队前去,水陆约五千人马。当然,这些人将打着清海镇的旗号作战。而且,这支军队并不会受张莺莺的指挥,拥有独自作战的权利。李璟肯派这支军队前去,其实还打了另一个主意,那就是让他们打着清海镇叛军的旗号,去劫掠新罗南部沿海地区,抢劫人口。

    现在李璟是缺人缺到要疯了,辽东之地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扔几万人进去,连个泡都不会冒一个。缺少的人太多了,没有人,那么辽东就无法稳固。那更谈不上继续向北进攻了,军事是为了政治服务。

    李璟很清楚这一点,如果打下来不能守,那费力去打的做什么。

    与张莺莺的谈判很是轻松,张莺莺的清海镇是在新罗南面的群岛上,借着水战优势,一直与新罗人打了个相当。且一边打仗,还能一边经营海上商贸,日子过的倒并不是很艰难,特别是一直有李璟这边可以与他交易。

    从长远考虑,秘密出兵支持张莺莺对镇**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灭掉了高句丽之后,如果有机会,李璟肯定愿意顺手再把已经处于末代之中的新罗灭掉的。最起码,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威胁到镇**在辽东的安全。若是张莺莺真的能把新罗拖的半死不残,那新罗可就成了一块放到嘴边的肥肉。镇**到时就能在这里掠夺到大量的利益。

    达成协议之后。张莺莺又从李璟这里买了大量的粮食还有一些武器船只。而李璟则得到了一批张莺莺手中的新罗战俘和奴隶。

    送走急匆匆的张莺莺后,李璟没有马上去见那位高骈的使者。先把他晾在了登州,然后召来了公孙兰,向他询问高骈使者的身份。

    吕用之,方士。在李璟的记忆中,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可以说,晚唐混乱中,一直手握十万雄兵的高骈。本来拥有左右整个晚唐局面的能力,可却一直没有半点动作,错失了大好机会。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被活埋,可以说吕用之有很大的责任。

    这人本来祖辈是商贾,吕用之少年时为孤儿,依附舅家,却私盗其室。后亡命九华山,事方士牛宏徽。据说有役鬼神之术。后来下山卖药于广陵市集,为图进身之阶,造访高骈的部将俞公楚,表演法术,因而得以见到高骈,居然被延入幕府,稍补右职。结果小人弄权,祸乱一方。逼反了毕师铎、郑汉章、张神剑。最后吕用之召杨行密助战,杨行密平叛之后将其斩杀。

    吕用之这样的人物,就好比是李儇身边的田令孜,甚至比起田令孜来更可恶。眼下的样子,他应当是刚投奔到高骈的帐下,高骈派他前来做什么。

    “借粮!”公孙兰已经见过了吕用之,看来印象极不好,连多说几个字都不愿意。

    李璟皱了皱眉头,“镇海统润、苏、常、湖、杭、睦六州,乃是东南最富之地,就算先前草贼作乱东南,也不可能高骈还需要向我们借粮吧。”镇海军,便是以前的浙西观察使,所辖六州,在今浙江北部及江苏江以南镇江以东的诸地,总部润州,便是后世南京。占着苏湖常杭南京这些地盘,怎么可能会没粮。

    况且就算借粮,高骈也应当向距他更近的淮南节度使和浙东观察使以及宣翕观察使借粮才对。

    公孙兰回说李良已经试探过,不过吕用之顾左右而言他,却是没有说明真实来意。听到这样的结果,正好办完了事,李璟便与公孙兰一起坐船回登州。毕竟,吕用之虽然是一个李璟鄙视之人,但他身后的高骈却非等闲之辈。李璟并不想马上得罪高骈这样的人物。

    这个妖道长的倒是一表人才,而且吕用之起于市井,熟其人情世故,知道公私利病。初见面开口说话,很能打动人。若不是李璟早熟知吕用之的底细,还真会被他的表面给迷惑。

    “燕国公差你前来,是何事?”李璟没给他什么好脸面,有些冷淡的道。

    吕用之见李璟根本不被他的话所动,倒是微微愣了下。连高骈那样的人物,都被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视他为奇才,更是信任有加。却没料到,李璟如此年轻,却根本不为所动。当下面上微微有些僵硬,讪笑道:“高侍中在镇海闻得郡王不但神通善战,而且还爱民如子,有一颗仁慈之心。郡王在登州改革税法,弄的摊丁入亩百姓只须缴纳数十文钱税赋,便能连丁役也免除掉,高侍中闻知都感叹不已。高侍中也是个仁慈之人,对于郡王乃是名将惺名将,他老人家到任镇海之前,草贼已经祸乱各州许久。虽然高侍中击败赶走草贼,但是镇海却是损失极大,各地都是粮食不足。高侍中知郡王仁慈美名,特差小人前来借粮渡此难关。”

    李璟眼睛扫过吕用之,一边想着高骈的真正用意,一边冷冷问道,“燕国公打算借多少?”

    “不多,一百万石而已,想必安东郡王当不会驳高侍中的这个面子吧?”吕用之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执着杯盖轻轻撇过杯中的浮茶,似漫不经心的抬头对着李璟淡淡道。(未完待续。。)

第621章 高骈的挑衅

    (感谢alan2007、五月花001的支持,谢谢!)

    听到吕用之轻飘飘的说出借一百万石的数字,李璟不由的冷哼一声。一百万石可不是小数,按亩产一石算,得需要一百万亩地的产出。光是要装运这些粮食,按普通一千石的海船,得一千艘船。就算动用万石的超级粮船,都得装一百艘。

    哪怕现在不似前两年这般粮食宝贵,可一百万石粮食依然是一大笔宝贵物资。李璟自己还在不断购粮,又怎么会明知把粮借给高骈是肉包打狗有去无回,还要借给他们。

    “嘶!”

    李让、崔致远等闻言也无不抽了一口冷气,这个高骈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真当镇**欠他镇海军的么?哪怕高骈有名将之名,资历威望高,可也不能开这样的口啊,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去年两季加上今年夏季都收成不错,还有几年来坚持购买的粮食,除了治下民众的消耗,眼下仓库中还有稻粟麦豆等粮食一千三百多万石,加上一千多万石的薯药芋头等粗粮。此外肉鱼等罐头、干肉干鱼、养殖场的牛羊猪兔鸡鸭鹅等有许多。

    然后这些再多也都是镇**下百姓们辛苦所得来,是维持几百万人安定发展的基础。

    李璟每月向天子进献一百万贯的钱粮物资,那是物有所值。

    可高骈并不是李璟的上司,他只是与李璟身份相当的一镇节帅而已。就算是当初崔芸卿和崔安潜、杨复光等人向李璟借粮,也不过是十万二十万的借。而且还要附加上一堆条件。

    高骈凭什么敢一开口就要一百万。还一副非借不可的模样?

    李璟怒过反倒是笑了。望着吕用之道:“听说高司徒有撒豆成兵的方术,难道就没有点石成金之术?”

    高骈这人好方术,就连在西川打仗之时,也曾经每战前要开坛设祭,并且要扎纸人纸马等。

    吕用之便是因为高骈好方术,才得以用骗术进入高骈帐下。听到李璟的讥讽之意,却并无半点恼怒之色,一脸傲色。昂然答道:“就在数日前,天子陛下已经已经授高司徒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进位侍中。高侍中正在调集兵马,准备入福建一举剿灭叛党。因此,特遣某前来借粮以资军用。”

    厅中不免又是一阵惊叹声响起,李璟等人早就料到高骈最后会出任都统,没想到这么快,而且还兼任了江淮盐铁转运使,可谓兵权财权一把抓。

    李璟却是从吕用之的话中听到另一个信息。吕用之从长江南的润州前来,路上花了大半个月。加上等他的时间,离开镇海近一个月的时间。可现在高骈任都统的消息他都还没收到,吕用之也说是几天前天子才授下的职。那说明这条消息是高骈那边快马送到的,也就是说借粮之事是在高骈升任都统之前定下的事了。

    现在李璟也有些摸不清,借一百万石粮这个数字,究竟是高骈的意思,还是吕用之得知高骈升官后自作主张加的了。

    一甩袖,李璟起身直接将吕用之晾在了厅中,自己带着诸人离开。

    高骈的升任都统,意味着田令孜和卢携等人在朝中已经对郑畋、西门思恭一派取得了又一轮胜利。肯定会有一连串的变动,李璟现在需要弄清整个形势。

    当天晚上,公孙兰就收到了从长安发来的最新情报。

    忠武节度使崔安潜继被免去招讨使之职后,又被除去了忠武节帅之职,调入长安任吏部尚书,这明显是明升暗降之举。同时,岭南东道节度使崔芸卿在广州没有呆多久,也再次调动,从岭南东道调任江南西道,朝廷改江南西道观察使为江西节度使,建号镇南军,崔芸卿任镇南军节度使。

    同时,朝廷调李迢任岭南东道节度使,调感化节度使薛能任忠武节度使,朝廷又调原大同防御使支谟的弟弟,司农卿支详为感化军节度使。

    一连串的节度使调动,让李璟看的都有些眼花缭乱,这还不算完,真正最厉害的两个调动,是朝廷升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之后,又调高骈任淮南节度副大使,取代了无能的刘邺。原镇海节度使的位置,则调来了神策右军出身的大将周宝,接任镇海军节度使位置。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刘邺在淮南是任淮南节度使,而高骈接任后,却是淮南节度副大使。

    这番大调整过后,淮南副大使高骈,镇海节度使周宝,镇南节度使崔芸卿,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忠武节度使薛能、感化军节度使支详,朝廷一次性调换了六镇的节帅,并把原招讨使、忠武节帅崔安潜调入长安任吏部尚书。

    六镇中,高骈、周宝、李迢、薛能、支详五帅都算是田令孜和卢携的人,唯有崔芸卿不是。

    高骈比历史上还要早一年坐上淮南节帅和诸道兵马都统的位置,看来,高骈要步入他的颠峰之时了。

    新任镇海节度使周宝比高骈要大十来岁,周宝祖父是平卢军的牙将,父亲担任过天德西城防御使,他以荫封千牛备身。后跟随天平节度使殷侑前往天平任部将,武宗时,入值宿卫。与高骈都为神策右军军官,两人关系很好,高骈称周高为兄。周宝球技很好,在军中久不得升官,便向武宗请求担任球手,在一次比赛之中,周宝在武宗前比赛击球,一只眼睛被打瞎了,都没有下场,坚持打完比赛并赢得胜利,唐武宗很是欣赏,擢为金吾将军。后来又升任了泾原节度使,在任时于军中以练球之法训军,练出一支精,并在地方积起二十万石粮食,号为良将。

    这一次调任镇海节度使,与高骈兄弟两人,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占据着整个大唐最富裕的江淮之地。

    这两个官二代联手,若是来找李璟的麻烦,对李璟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虽然说李璟现在还不用担心他们会有什么大动作,可起码李璟现在的的商贸可避不开江淮,不论是长江还是淮河,甚至是东南沿海,若是高骈要找李璟的麻烦,拦截商队等等,那李璟的损失可就大了。

    第二天,李璟再次见吕用之。

    “既然高侍中是为朝廷剿贼,某当抽调一批粮食借予高侍中。不过某有一条件,粮食可以借,不过高侍中须将捉到的俘虏交于某,老少妇孺每人换一石粮,年青妇人每人换两石,青壮男子每人可换三石粮。如果是全家交换,还可以额外加两石粮。有多少我们换多少,高侍中得到需要的粮食,还不用安置那些流民,而我们也得到需要的人口,两全其美。”

    经过一夜的思虑之后,李璟决定向高骈做些退让。这并不是说李璟害怕高骈,而是李璟跟高骈硬碰硬,也没有任何的好处。俗话说以和为贵,如果只是给高骈点面子,能维持现在的局面,李璟还是愿意的。毕竟,镇**全靠商贸支撑,而这商贸一半是对大唐各州,一半是对外。其中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避不开江淮的淮南和镇海二镇。

    不过李璟却是有些低估了高骈此时的心境,高骈如李璟预料的一样,并不缺粮。就算真的缺粮,他也绝不会跑来找李璟借粮。所谓的借粮不过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找碴挑事。高骈虽然升任都统,可到现在还对李璟加封郡王之事耿耿于怀。

    现在升任了都统,又有周宝前来镇海,加上感化、泰宁、天平、岭南、忠武、宣武等诸镇连番调动下,都已经属于田令孜、卢携这一条阵线上人。再有田令孜等在后面煽风点火,高骈自然马上就来找李璟的麻烦了。

    吕用之看到李璟让步,得意的微笑道:“不,高侍中借一百万石粮,没有其它附加条件。不过如果郡王需要人口,完全可以向高侍中买嘛,大家都知道郡王财大气粗。老少妇孺每人换十石粮,年青妇人每人换二十石,青壮男子每人可换三十石粮。如果是全家交换,还可以额外加二十石粮。这个价格,很公道吧?”

    李璟好心好意主动退让一步,却不想反道被看做是好欺,吕用之的意思很明显,那一百万石粮食看来是当交的保护费了。后面的人口买卖价格,更是直接涨了十倍。这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意思,这是砸场子来的。

    “吕先生,镇**二十万将士,战舰千艘,你觉得你可以随意惹怒我们吗?”李璟阴测测的说道,语气中含着怒火。

    吕用之被李璟的目光瞪的有些头皮发麻,可却还依然梗着脖子坚持着:“镇**二十万不假,不过郡王莫忘记了,高侍中现在是诸道都统,东南各镇甚至是中原各镇可都是其麾下,镇**虽勇,难道还敢主动挑起战端不成?”

    李璟咬牙,却一时又力反驳。

    面对高骈这样的无赖,李璟难不成真的要发兵攻打他?可是高骈也不是好对付的,先不说他的那一系列辉煌的战绩,还有周宝等诸镇军队。

    关健让李璟忌惮的是,李璟一直试图低调发展,现在辽东的战事还没有结束,这个时候如果与高骈他们打起来,弄不好,李璟就会成为叛军,到时可就真是四面受敌。那样的结果,不是李璟想要的。

    投鼠忌器,李璟现在真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感觉!

    面对高骈的挑衅,李璟必须想办法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来,只是,现在他满头怒火,根本想不到如何才能摆平高骈。(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9/ 第一时间欣赏晚唐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晚唐》为转载作品,晚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晚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晚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晚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晚唐介绍:
大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 大唐第十七任皇帝懿宗驾崩,夕阳中的帝国迎来了十二岁的十八任新皇僖宗李儇。 此时,距离私盐贩子王仙芝率十票帅起兵反唐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还有一个爱咏菊的私盐贩子黄巢也早已经对大唐心怀怨恨。 此时,晋王李克用还只是边疆小军官,十三太保也还未扬名天下。后梁的流氓老扒灰皇帝朱温在地主家喂猪,蜀王王建在杀驴。南唐的徐温在贩私盐,吴越王钱镠是盐贩打手,楚王马殷在做木匠,赖子南平王高季兴在商人家当小家僮。开闽三王的王审知三兄弟还是县衙小吏,岐王李茂贞是成德军中一小卒,吴王杨行密在庐州落草为匪。 此时,日后欺侮汉人数百年的契丹人还在草原游牧,日后割据西南的大理也还没有建立,将来雄霸西北的西夏党项人更还在为李唐皇朝卖命。 就在此时,李璟一不小心闯入了这个余晖中的大唐帝国。晚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晚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晚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