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晚唐TXT下载晚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晚唐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晚唐txt下载     晚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67章 节度都使

    卢携刚向军乱的三镇军头们退让,把王承颜与崔碣贬官,还没来的及松一口气,又有人拿着文书闯进政事堂。

    “泗州急报!”

    几位政事堂宰相一听是泗州来的急报,身子不由的都一颤。

    虽然说朝廷的泗州防御黄巢的计划是卢携提出来的,而朝中其它相国们与卢携也并不都是政见相同,若是泗州防御出现了严重情况,这确实是攻击卢携的大好机会,但是眼下的泗州防御计划,可也关系极为重大。万一泗州防线被黄巢突破,草贼北上中原,这可是能支摇大唐国本的。

    一旦让黄巢打过淮河进入河南,那么贼军一路北上,自然而然就是沿汴、颍北上,然后汇聚洛阳。眼下河北四镇反,使得河南的兵马都集结于洛阳一线防守,若是草贼杀入河南,不说威胁东都,就是忠武、宣武、感化、泰宁、天平、义成诸镇,只怕对以对抗。一旦黄巢如当年与王敬武合流一样,与河北四镇隔河联盟,背靠背汇合起来....一想到这个后果,卢携就不寒而粟。

    然后事实无比残酷,先前卢携提出的泗州防御计划,下达到了地方之后,诸藩镇执行起来却是偷工减料的。

    前有李璟和高骈这两个统兵大将做榜样,后有河北的叛军和淮南的草贼威胁,河南一线各藩镇对朝廷的旨意懈怠起来。

    十一月,黄巢就在高骈的眼皮子底下横行劫掠一番之后,兵马再次扩充到了十五万人马。

    对于扬州城中的高骈。黄巢虽然一度大军迫至城下。可对于这座天下闻名的都会。却并没敢轻易进攻。黄巢很清醒的明白,扬州城中,至少还有三万淮南军,其中高骈的精锐虽然在江西损失了不少,但依然保持着至少两万人马。特别是有扬州的坚强墙防守后,黄巢虽有十万大军也并不敢轻易攻城。特别是眼下长江上还有一支精锐的镇**水师舰队巡弋江中,三百里外的长江口,更有两万镇南军驻守胡豆州。两日就能到达扬州城下。

    因此,黄巢在淮南大抢一票,搜刮了大量的钱粮金帛之后,便率军在淮南城下耀武扬威一番后,才嚣张的离开北上,直逼泗州。

    十一月,黄巢迫近泗州,到达淮水南岸。

    而这个朝廷计划重点防御的重镇,此时却只集结了六千唐军。

    面对着对岸的十五万草贼,刚被朝廷不久前任命为东南副都统兼天平军节度使的曹全晸。此时心凉无比。由于朝堂上的争斗,曹全晸这几年来官职也是调动的厉害。从淄青镇下的淄州刺史,到天平军的都押牙,再到天平军节度使,然后又调江西节度使,转眼间,又从江西调回到了天平军,并被授予东面副都统之职,负责泗州防线。

    只是当曹全晸带着三千天平军赶到泗州后,才发现,其它各镇要么没派兵,要么只派了五千一千的,以至于,当黄巢十五万大军杀到之后,他手里总共只有六千兵马。

    六千对十五万,黄巢的兵马是曹全晸的二十五倍,敌我悬殊!

    就算瞎子也看的出来,此战凶多吉少了。

    曹全晸只得一面紧急向朝廷报信,一面向高骈求援。

    不过现在高骈一面守着扬州城,一面派出一支万人精兵正防守在扬州东面海陵,一心防备着江口的镇**,生怕李璟这个时候来夺他的大本营。眼下他连皇帝的诏令都不听了,又哪里会理睬曹全晸这个被天子调来调去的节度使。

    曹全晸每天向高骈派数道使者求援,可高骈却是完全见死不救,拥兵不发,坐观到底。

    十一月八日,曹全晸既没待到高骈的援兵,也没有等到其它各镇的援兵,他等来的黄巢的进攻。

    乘着冬季的浅水季节,黄巢十五万大军发起渡河战役。曹全晸只有六千兵马,根本不敢出城据河而战,眼看着黄巢大军轻松的渡而淮河,然后直接杀奔泗州治所盱眙城下。

    曹全晸率六千兵马血战一日夜,最后寡不敌众,面对着无数蚁附攻城的黄巢军,这位刺史只来的及派自己的子侄带着自己的血书突围。

    六千唐军,只有曹全晸的儿子曹翔和侄子曹存实率十余骑突围,其余六千余尽与城偕亡。

    眼下卢携收到的,正是曹全晸临死时向朝廷写的血书,奏报泗州防御线被突破。

    卢携当初提出这个泗州防御计划时,他真正期待依靠的并不是曹全晸,而还是指望扬州的高骈。希望高骈能在黄巢渡淮之时,从黄巢后背出兵。

    只可惜,高骈从始至终都按兵不动。

    基于这个错误的判断,卢携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泗州防线能挡住黄巢。泗州防线的计划,不过是等高骈出兵。正因如此,泗州本属感化军的地盘,但感化军却被卢携调往了滍水防线。

    滍水,是淮河的支流,后世称沙河。自河南道东部与山南东道交界的伏牛山发源,经河南汝州、忠武军许州、蔡州、陈州,和宣武镇的颍州入淮。

    滍水在汝州与许州边境上与同样发源自汝州的汝水汇合,在蔡州境内又与小溵水汇合,最后形成了大溵水,然后在陈州的溵水城汇入了淮河的重要支流颍水,南下汇入淮河之中。

    整条河流,全长八百三十里。东西横跨汝、许、蔡、陈四州。

    这条河流虽然称不上天险,但在一马平川的豫东,却也是东道和长安的一道天然屏障。

    相比于泗州防线,卢携更加注重于这道溵水防线。毕竟,黄巢若是突破了泗水,杀入河南,还不算是最灾难的。朝廷最担心的还是黄巢进攻洛阳和西进长安。因此。防守洛阳才是第一重要的。

    而把防线设置于溵水一线。而不是集结于淮泗一线。也是担心黄巢会舍弃淮泗一线过河,而杀到西边来,直奔洛阳长安。对于卢携等人来说,长安和洛阳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卢携先前还把徐泗的感化军和沂沭的泰宁军都调到溵水,其实也还有一个期望。那就是如同在泗州设防是希望高骈最后能出兵一样。

    现在卢携把从泗州到淄青一路上的感化军和泰宁军都调到了西面,就是希望黄巢能够看清楚形势,希望他不要西向,而是直接奔向更富裕的淄青登莱方向。

    若是黄巢真的奔向了淄青镇。那么到时不管李璟再怎么沉的住气,也得被迫出兵对付黄巢了。

    河南各镇在卢携的再三催促之下,不管是否情愿,这个时候也不敢如高骈和李璟那般,陆续开妈了溵水。

    泰宁军节度使刘克让积极出师,率军进驻汝州。

    感化军时溥也进驻颍水。

    新任忠武军节度使薛能表现的十分积极,毕竟,黄巢北上,忠武军首当其冲。不过薛能虽然能写不少诗,但对于兵事却是不通。因此。薛能派忠武大将秦宗权、孙儒二人到蔡州调兵,然后他又将忠武军的主力都交给了另一大将周岌。让他率领前往与齐克让会师。

    天平军与感化军驻守泗州。

    忠武军、泰宁军、感化军一部驻守溵水!

    同时,崔安潜、张自勉、杜慆又率义成、东都畿、山南、陕虢、河中数镇兵马集结于洛阳,建立了第三道防线。

    以卢携为首的朝堂中央,面对南北叛军,一直到现在,制定的还主要是比较保守的对策。

    在李璟与高骈先后拥兵不发之后,朝廷的战略上便主要倾向于防守。特别是制定了以洛阳和太原二都为主的防御计划。唐军以防御为主,特别是对南面的草贼,进攻的任务,交给了九部胡兵。

    泗州失守,高骈依然坐视,黄巢十五万大军已经进入河南,这个消息传到长安,让皇帝和卢携等人都忧心忡忡。

    十一月十五日,朝廷加封南节度使高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尉、江淮盐铁转运使,晋渤海郡王。

    同日,下旨加封镇海节度使周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徒、天下租庸副使,晋封汝南郡王。

    当日,天子又下旨,加东北、河北道元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李璟太傅兼加太尉,并加侍中,河北、东北盐铁转运使、营田支度大使、河北、东道道租庸大使,并加淄青镇、登莱镇、恒清镇、建安镇、辽西镇、抚顺镇、卢龙镇、义武镇、成德镇、魏博镇、义昌镇、大同镇十二镇节度都使,持节节度十二镇军事兵马。

    为了能让李璟出兵,朝廷现在已经算是一再破例。

    李璟原本担任三师之太傅,现在同时给他加三公之太尉。三师三公这样的职务,虽说是正一品的虚职,但却无比荣耀。大唐开国以来,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加太尉兼领司徒,同时担任两个职务。

    而除此外,李璟任同平章事这个使相荣衔外,原本还担任着中书令,这次又加领侍中。

    这些都是一再破例,可见朝廷现在对于李璟的忌惮。

    河北、东北两道元帅之位外,朝廷见李璟兵马迟迟没有出动,心急担忧之下的李儇,更是亲自在延英殿上提出授李璟节度都使,节度十二镇兵马。

    如果说授李璟元帅职,这还不算太过份,毕竟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都曾担任过元帅这样的职务。

    但是节度都使这个职位,可就不简单了。

    安史乱后,玄宗发诏令,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把全国划分为四大作战军区,各以亲王为节度都使,担任战区最高军政长官。即: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区,以李亨兼任节度都使;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区,以永王李磷为节度都使;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节度区,以盛王李琦为节度都使;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区,以丰王珙为节度都使。

    天下兵马大元帅其下便是四位节度都使,在四个节度都使之下。才是各道的元帅、副元帅。最后才是各镇的节度使。

    当时天下的节度使稍少。每个节度都使统领的节度区内一般都是四到五镇。

    而现在,天下有超过五十镇,天子将河北、东北以及河南、河东一部份共十二个藩镇划为一个节度区,以李璟为节度都使。

    李璟一下子掌握了超过天下五分之一,相当于天下四分之一的兵马大权。

    虽然,这只是名义上的,但这样足够震惊天下了。

    大唐天国以来,这个命令。足以让李璟堪与李靖、李绩、李晟、郭子仪、李光弼相提并论了。

    若不是封一字王不能如节度都使、元帅这样战后取消,李儇都已经准备给李璟封一字王了。

    他面对的压力太大了,李璟和高骈手里的兵马,任何一人投入战场,都能马上对战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就是如此,朝廷明明有这么多的军队,还处于叛军后方,可却不能用。可知李儇这个年青皇帝心中的压力了。

    既然已经加了李璟两道元帅,现在皇帝也不在乎再给李璟加个节度都使了。只要能换取李璟出兵,哪怕只是先派出一部份兵马。也能立即打消其它各镇的怀疑和担心,起到鼓舞天下士气。打击叛军气焰的重要作用。

    李璟在这个时候的按兵不动,让李儇和卢携这些人是吃不香睡不着,生怕一觉醒来就听到李璟反了的消息。

    现在天子心里已经不敢奢求李璟马上率大军入关平乱了,他现在希望的是李璟马上表个态,声明他依然忠于朝廷,坚持会镇压叛乱。

    就在朝廷快要崩溃绝望之时,李璟终于回复前往宣旨的使者,会立即先抽调一部份兵马参与平叛。

    就在这个消息快马五天传回长安之后三天,长安便收到了消息。

    李璟终于动了,驻守于海州郁洲岛上的两个军一万二千镇**终于率先出动,镇**以最快的速度,突然在海州登陆,然后进驻了淮北重镇泗州下邳城,并同时驻兵海州沭阳、和海州治所朐山。一万两千镇**以郁洲岛为粮草后勤基地,然后控制着泗水、沂水、沭水上的三座重城,下邳、沭阳、朐山。迅速的封堵了黄巢沿沂沭河谷通道,北上沂密、淄青、登莱的通道。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李儇激动的满面通红,差点叫喊出声来。其它的大臣们同样激动万分,一直等待猜测,生怕李璟这个时候也拥兵而反,就算李璟不反,若是他一直拥兵不发,对朝廷也是个极大的打击。

    现在,李璟终于出动了。虽然李璟的这次出兵,只是出动了一万二千人马,而且还是强行进驻了感化军的东面沿海三座城池。并且从这次行动来看,也许李璟只是为了防范黄巢北上,以免攻击淄青等地盘。但无论如何,这次出兵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随后,河北又再次传来消息,李璟派出一万兵马,分驻于蓟幽二州的边境鲍丘水、檀幽二州的边境潞水东岸。

    而在李璟出兵之后,原本一直按兵不动的高骈,也终于派大将梁缵与侄子高杰率两万兵马北上,重新‘夺回’了淮河南岸重镇盱眙、淮阴、山阳、招义、钟离、寿春诸重城。

    浙西的周宝、浙东的刘汉宏,也都开始派出一部份兵马,押送着一批钱粮赶赴溵水防线。

    李璟出兵驻守下邳,高骈又出兵收复了泗州临淮对面的盱眙,在这样的局势下,黄巢没有在临淮多呆。他兵马虽多,但并不敢同时与高骈和李璟的军队做战,虽然这两军中李璟和高骈都不在,合起来兵马也不到两万人马。可黄巢还是很职前的弃泗州而走。

    面对着朝廷在溵水的防线和李璟在沂沭二水的防线,以及高骈在淮河南的防线,黄巢仔细思考了许久。首先放弃了沿沭沂向北往淄青珠想法,李璟派出兵马把守下邳,意识很明显,就是不想他去淄青。

    李璟的镇**太变态,上次去打了一次淄青,差点就没能回来的黄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条路线。

    而再回头南下,上次高骈虽然张璘一死就退缩避战,但黄巢与高骈军交战,十战九败,唯一的一胜还十分侥幸。现在高骈既然又出兵了,那他可不敢再去试运气。

    想来想去,还是北上有出路,一来现在中原各镇十分虚弱,没有强大的对手,正好横行河南。二来,如果能趁河北四镇反的机会夺下洛阳,那可就真正是鲤鱼跃龙王了。就算是不行,如果能夺下天平镇,与河北军联合起来对抗朝廷,也有机会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之地,不用再这样四处流窜了。

    再三思虑过后,黄巢终于下定决心,北上直攻洛阳,如果失败,再打回老家曹州去,在那里背靠着河北军建立根据地。

    下达了这个决定之后,黄巢没有等待,立即放弃了泗州临淮城,全军向西而行,直杀向东都洛阳!(未完待续。。)

第668章 失控

    (求推荐票、求月票!)

    政事堂已经取消了轮值旧例,所有的宰相,每天都必须到堂。

    所有河南的军情报告,一律使用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李儇现在每天都要仔细阅读下面送上来的奏折,凡河南河北以及东北淮南这四道送上来的奏折,一律不需要贴黄提示。这四镇的奏章,一送到长安,就会第一时间呈交皇帝与政事堂、枢密院。

    枢密院的杨复恭、宰相兼兵部侍郎侍郎双眼密布着血丝,疲惫却又坚定的向皇帝禀报道:“溵水防线,镇镇有责,朝廷和河南各镇已经在溵水防线集结泰宁、感化、忠武、宣武、浙东、浙西、江西、淮南八道共计八万兵马防守,绝不让草贼越过防线一步。”

    八镇是有,不过所谓八万兵马,却是连民夫也一起算进去了。八镇在溵水防线,真正的战兵不过三万余人。

    不过在溵水防线的后面,还有一道东都防线,那里有崔安潜、张自勉、杜慆等人所集结起来的各镇三万余人马。

    虽然泗水防线被破,黄巢已经渡过了淮河,但是李璟和高骈这两员大将迟来的出兵,依然使得都满朝上下对剿灭黄巢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坐镇徐州的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挤走了原节度使支详没多久,眼下刚得朝廷授予节度使之位,正是一心打算给朝廷卖命挣些表现,稳固地方的时候。

    当看到海州对面郁洲岛上不请自来的那些镇国军客人突然出兵,进驻朐山、沭阳、下邳三城后。时溥不但没有半点不高兴,反而十分激动。

    他刚坐上感化军节度使,黄巢就打过淮河,占了他手下重要的大城泗州临淮,这对他的打击可不小。若是没有李璟和高骈的出兵,弄不好黄巢就要以此为根据,他这节度使之位还没坐够了,哪能让黄巢抢了?

    不过感化军在安史之乱以后,一直就是一支真正的骄兵悍将。

    感化军,是大唐最有名的兵老爷集团之一。无理还要闹上三分,动不动就军乱兵变。

    徐州地区自古就是承南接北的军事战略要地,特别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徐州之地对于大唐更是十分重要。

    不过自设立节度使起,这里便一直不平静。设立之初,朝廷特赐号武宁军,领有徐、泗、濠、宿四州。

    武宁军夹在淄青镇与淮南镇之间,一直以来都是唐朝极为重视和稳定的地区。但武宁军自建立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进入不完全由朝廷掌控期,几乎每十年就会武力驱走一位节度使,小一点的兵变更多。

    不过十八年前,王式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后,却对跋扈的武宁军大开杀戒,几乎杀光武宁军,朝廷因此废除武宁军,最后只保留了三千人。

    武宁废节后,许多军人成为草寇,并与江淮私盐盗贼相结合,最后这些被招安的盗贼盐贩等组成的徐州驻桂林戍军,因为戍期到任不得返回等原因杀官造反,由此揭开了懿宗年间席卷东南的徐州庞勋之乱。

    平定徐州之乱后,朝廷有感于徐州兵力空虚,最后又新建了节度使,定名感化军,希望此地能够受朝廷感化,成为中央的助力。不过感化军建立八年以来,朝廷依然没能真正控制徐泗。

    如今的节度使时溥,就是告哗变驱赶了原节度使支详,而登上感化军节度使的地方军头。

    虽然控制着感化军,但这支新建没多久的感化军并不强,与北面的李璟、南面的高骈比起来,实在是太弱了。

    当他看到李璟出兵进驻他的地盘后,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无能为力,并不敢有半点不满的表现。反而是十分爽快的将三城中的军队撤离,把城池交给了镇国军。

    时溥眼看着李璟和高骈出兵,朝廷方面也是调集各镇,一时认定此次黄巢必败。

    为了能立些功劳,以免将来朝廷回过头来和他清算先前哗变驱走支详之事,时溥十分积极的再次向溵水防线派出了三千兵马。当然,若说时溥没有半点私心也是假的,几次派出去的这近万兵马,其实大多都是不属于他控制的感化军,领兵的也多是些对他哗变取得节帅之位心有不满的感化军将领。

    派他们往溵水,既能讨好皇帝和朝廷,同时,也能借刀杀人,清除异已。就算这些人将来能活着回来,利用这段时间,时溥也差不多完成了对感化军的控制了。

    三千感化军虽然不情不愿,但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只得不情不愿的离开徐州,一路西来。

    途经许州之时,领兵之将对部下道:“许州城中的忠武军节度使薛节帅,原本也是我们感化军的大帅。正好碰到了,咱们就去许州城里休息一二。”

    薛能是感化军的前前任节帅,是时溥前任支详的前任。

    正在府中烤火吟诗喝茶的薛能听说前往汝州路过的旧部感化军想入城休息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说来领兵的感化军将领他也是认识的,也算是他的旧部。如今他乡遇故知,为人生快事。当下觉得他们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便吩咐打开城门,把城中的一个球场腾出来,为徐州的将士们安置。

    薛能对这些旧部还是十分热情的,不但迎接他们入城,而且还热乎的饭菜送上好吃好喝管够。与感化军将领们喝了一顿酒后,薛能才放心回家去睡了。

    不过薛能前脚刚走,结果这群感化兵老爷们借着酒劲反而发起牢骚来。先是骂时溥借刀杀人,派他们去汝州,是要借黄巢之手除掉他们。骂着骂着,又有人开始骂起了薛能,认为薛能接待的规模太差,许州这么繁华的城池,居然让他们睡在球场,连接风的晚餐也没有想象中的好酒好肉,更没有赏钱。

    如此发着牢骚,到了最后,有人干脆喊找许州官府要赏钱去。

    结果这群感化军本来就是半醉,一哄而起,拿着刀兵一到了街上之后,很快就已经转变成了当街抢劫,甚至有人借机调戏、奸淫妇女。

    许州城中顿时一片混乱,薛能被从睡梦中叫醒,登上内城城头,询问乱兵原因,才知道是感化军酒后闹事,索要赏赐等等。薛能看见这群老部下一个个拎着刀吓的酒也醒了,对下面的老部下们几乎是有求必应。

    如此折腾了大半夜,感化军乱兵酒醒的差不多了,混乱才慢慢平息。

    乱兵们带着抢到的各种战利品,满意的回去睡觉了。

    话州城中的兵马,此时正由忠武军大将周岌率着前往溵水。不过周岌对于这个任务并不上心,有李璟和高骈的榜样在前,为什么还要学曹全晸?因此,虽然出发了很早,但周岌所部走了几天,却依然还在许州附近,并没有离开太远。

    结果,他很快收到了家丁带来的感化军在许州闹事的消息。

    周岌与部下将士们的家眷也都在许州城中,听到这个消息他先是愤怒,但随后稍一转念,不由的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感化军的时溥不就是兵变登上节帅之位的吗,他能这样,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节度使的将军自然也就不是好将军。

    周岌是个想当节度使的好将军,带着几分兴奋之色,他当即下令,“杀回许州,教训这群欺负我们忠武军兄弟姐妹的感化军。”当然,感化军做乱,主要还应当归罪于薛能的吃里扒外。

    在周岌的煽动之下,担心城中家眷的许州军将士们立即愤怒起来。他们迅速调头转向,当晚的下半夜,周岌就带着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回了许州城中。

    忠武军是许州本场作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又是突然袭击。

    因此,这一战,根本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三千还在醉意睡梦之中的感化军,无一幸免。

    杀光了感化军,周岌又煽动着士兵直接又杀向了帅府,要薛能出来给个交待。

    薛能早在听说周岌率兵杀回城中的时候,就预感到了不好。直接带着家人连夜坐马车逃走,结果半路上,还是被周岌派出的骑兵追上,一家人全都被杀。

    杀了薛能之后,周岌迫不急待又顺理成章的自封为忠武军留后,并向朝廷上书请封。

    不过忠武军下辖三州,许州、陈州、蔡州。而薛能现在控制的,也不过是一个许州而已。

    正在蔡州的秦宗权,得知许州发生兵变之后,与孙儒一商议,便以平叛为名,集结手上兵马,突袭了蔡州刺史,然后自任刺史。

    同时,陈州的军头们听到兵变的消息之后,同时并不接受周岌的管辖。历史上,陈州本来是由陈州的军头赵犨兄弟控制。不过如今赵氏全族都迁到了登州。但是赵犨走了,这里自然有其它人代替。

    当初崔安潜在忠武军时,建立了黄头军忠武八都,后来崔安潜虽然调任朝中,但八都依然成了忠武军主力。此时八都便驻守于陈州。

    兵变的消息传来后,八都将中的老大鹿宴弘一狠心,与其它七都将兄弟们一番商议,便有样学样,赶走了陈州的刺史,鹿宴弘成为陈州刺史。下面的七个兄弟,也都是各发了一笔小财,瓜分了陈州的府库。

    转眼之间,忠武军一分为三,蔡州系,陈州系,许州系,以州为一镇兵马。

    正坐镇溵水防线的诸镇指挥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忠武兵变,薛能被杀,忠武军一分为三,各据一州。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齐克让惊的目瞪口呆。

    经此一变,溵水防线的主力忠武军已经一分为三。

    这个时候,可以说,周岌、秦宗权等诸将都已经是行同叛乱。齐克让和其它几镇的军队呆在忠武军的地盘上,已经是不安全了。谁也不知道,周岌会不会继续前来把其它的感化军也杀了,会不会干脆造反!

    思来想去之后,齐克让却是不敢继续呆在溵水了,一面向东都和长安奏报,一面当天连夜率泰宁军后撤。

    溵水防线其它各镇的兵马第二天一早,突然发现防线指挥齐克让节帅和他的泰宁军突然全消失了。随后忠武军兵变的消息传出,各镇兵马震惊之余,却是纷纷跟着撤离。

    转眼之间,原本三万多战兵,数万青壮辅兵,多达十万人的溵水防线,转眼就已经不再而弃!

第669章 人口

    (感谢fumin1980、梦梦梦梦梦梦、四尺们的打赏和月票,求张月票!)

    杭州湾,钱塘江。

    港口,一支由十艘明州船组成的海商船队正在做启航准备。

    “主桅、前桅、后桅,还有帆,全部再仔细检查一遍。长生,你去看下淡水。大头,你给老子滚一边去,别碰那罗盘,那是你小子能动的么...”

    船队的东家谢成深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的空气,远远望着依然笼罩在晨曦白雾之中的杭州,心情充满着复杂。

    终于要离开生他养他,祖辈世代居住的家乡了。

    他忍不住回头瞄了一眼船舱口,那里面,十几个孩童正在擦洗着甲板。

    谢成今年刚好三十,步入而立之年。他本是靠近钱塘江的越州西陵谢氏子弟。谢家乃是越州大族,虽然不能与兰陵萧氏这样的南方顶级豪族相比,可谢氏在钱塘江一带,甚至就是越州都是前十的家族。

    不过谢成的父亲虽然是谢氏的当代家主,但是他的母亲却只是一名卑微的侍女,家主的一次酒后乱性,十月之后有了他。做为一个母亲连妾都不是的婢生子,谢成在谢氏的地位很低,不说不能与那些嫡子兄长们同样待遇,就连那些妾生的庶出子地位也比他强太多了。

    他在谢氏,其实就相相当于一名仆人。至少,他从小说不能称家主为父亲,也不能称那些兄弟们为兄弟。

    不过做为家主之子,他的命运比普通的仆人还是要强一些的。自小也有机会跟着读书。稍长后。还开始跟着族中管事学做生意。他的命运早就注定,如果没有意外,长大后,家中的一切财产和地位等都与他无关,他没有半点继承权。不过告着身上的谢氏血脉,也能做一个不错的管事,帮着打理谢氏子弟们并不愿意花费精力的商铺等事。

    不过自小读过书的谢成很聪明,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

    偶然的机会。谢成与当初还只是一个镇将的安东郡王李璟有了生意上的往来,慢慢的生意越做越大。李璟这些年青云直上,谢成的生意也因此突飞猛进。

    到如今,谢成一边给谢氏经营,一边慢慢的给自己积攒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如今,他终于决定,抛弃谢氏的一切,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以及母亲,举家迁往辽东。谢氏家主也早知道这个婢生子与李璟的关系,这些年谢成为谢氏赚的钱是整个家族以往百年所赚到的财富。

    谢成一开始劝谢氏家主举族迁往辽东。认为能给谢家带来更大的发展,这个发展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还有可能是权势上的。不过谢崇犹豫不决,舍不得谢氏在越州数百年的传承经营。或者说,谢崇对于前往辽东之地,明显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那里是蛮胡的地盘。

    最后谢成决定脱离谢氏,谢崇答应了。他拒绝了儿子以及族中兄弟们提出的让谢成净身出户的决定,他知道这个儿子,短短几年的时间,能给谢家带来这巨大财富背后的原因,谢成与李璟一直经商往来。虽然,谢成在李璟的眼中也许算不得什么,但谢崇不想做太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站在甲板上,谢成也是心绪起伏。虽然他并没能劝动谢崇把整个谢氏迁移到辽东,但他也知道,国人家乡观念根深蒂固,让谢氏背井离乡,举族迁移,前往辽东的蛮荒之地,并非易事。凭他费尽唇舌,想尽办法,也免不了最后失败。

    谢成倒并未因此而失落,这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能成功。

    除了如他这样的庶出子弟,或者是没落的世家豪强地主,若未遭大变,他们的确不会轻易的就受到几番话语的诱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辽东,那几乎就等于野蛮、苦寒等同起来。

    与这些人比起来,反倒是谢玄这些常年奔跑于辽东、登州以南东南沿海一线的海商们,清楚的看到了辽东这一块地盘收复之后,其上面所展现出来的勃勃商机。只要有利可图,商人们都全然无惧。别说辽东如今已经成为了安东郡王的地盘,郡王手握二十万兵马,横扫辽东。就算是东北依然还是那些野蛮胡人的地盘,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一样敢深入虎穴。

    谢成把这些年在越州置办的一些商铺还有田庄,全部转卖给了谢氏。最后,谢成所有的财产,换来了这十条明州大海船,每条船都是五桅三千石大船。

    这次除了谢成一家北上外,他本来还说服了与他差不多的一些大族豪弱家没继承权的庶子,以及一些穷困文人,甚至是一些追逐利益的胆大商人,不过到现在,船就要启航了,可最终还是有近半的人退缩了。

    不过他并不沮丧,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们要做的事业,是那些软弱胆小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谢成在安东郡王攻灭高句丽国的时候,才从辽东返回。他清楚的知道辽东眼下是个什么样的局势,那里现在遍地都是机遇,满地都是黄金。

    无数的矿山都已经堪探测绘好了,只等着商人们拿钱拍下开采权,就能开采,那些煤、铝、黑油、铁、等各种矿物,那都是暴利的行业。还有那辽河两岸无数的田地,在中原,一亩上田要十贯钱,而现在在辽东,一亩土地只要两贯钱而已。像是那次一些的山坡地,最便宜的更是只要五百文一亩。

    此外,在辽东除了开矿、种田,更大的商机在等着他们。无数的工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商品发明制作,随便抢到一样商品的经销权或者是生产代工权,都能大赚特赚。

    这次最后愿意随他前往辽东的人中,有三十来个商人。他们先前已经跟随他前往登州辽东考察过。谢成已经与他们签了合约。一众商人最后成立了一家新的商行。按股份,谢成的拥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成为了这家商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剩下的还有大约两百多名文人士子,这些人都是穷困文人,出身平民,科举不第,又无法进入官府幕府中做事,家中也无余钱长期负担他们这样一直读下去。最后。听了谢成等人的描绘,最终从谢玄这里拿到了每人二十贯钱的借款后,终于决定闯关外。

    几十位商人合伙人,再加上二百余文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就已经有千余人。不过他有十条三千石的船,每条船都能装一千余人。谢成此时手上并没有多少本钱,他们的船除了一些杭越等地的土产,剩下大量空舱,却无法装满。

    不过精明的谢成是不肯空船北上的。如今的安东郡王手下,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按郡王所颁下的规定,所有的商人,只要能想办法介绍带来新的移民,只要不是绑架抢来的,都能得到一笔介绍费。其中以各类文人的介绍费最高,然后是各类技术工匠,再次就是农夫,然后是青壮男女,就连孩童少年,只要带到镇**地盘,都能得到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除了大唐子民不许绑架贩卖外,若是各商队从其它各蕃国贩运蕃奴到安东郡王地盘,却是能进入官府控制的蕃族奴隶专卖场的。

    算来,奴隶交易算是眼下最火爆最暴利的一样买卖了,但由于奴隶买卖有诸多限制,谢成却是无法做这生意。不过这次新商行的第一单买卖,除了做些丝绸、茶叶、瓷器买卖外,他们的第一票主打生意就是运送人口往辽东。

    一个成年工匠,按技术不同,可以从郡王那里拿到五贯到二十贯不等的介绍费。就算是普通的青壮,也能拿到二到五贯的介绍费。哪怕最低的孩童,都拿拿到五百文介绍费。

    一船若是装两千人,光介绍费就能收四五千贯介绍费,更何况,这一路运送到辽东,船票钱和路上的饭钱还是要收的。另外他们还给这些闯关外的人提供借款,虽然不是高利,但利息也不算少,这同样是一笔收入。

    如果十条船装满,其实利润比起贩运粮食来,还要高。

    想到这里,谢成对于自己的新商行,充满信心。

    “大官人,马上就要开船了。”一个童仆走到他的身后,提醒道。

    谢成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轻轻嗯了一声。这小孩子又黑又瘦,个头不高,脑袋却不小。谢成问过他年纪,差不多有十二岁了,但看起来,却似乎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谢成这一趟十条船上,一共有三千多个这样的小孩子。

    这些孩子从四五岁到十三四岁,全都是杭越明湖常诸州中的乞丐孤儿。这些都是他费尽辛苦才找来的,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找来这些孤儿,又在他的各个庄园中收养了一小段时间。

    这些孤儿当中,其中一部份聪明伶俐又长相端正的孩子,被挑出来做了家僮侍女,再长大些,他会送入自己的商行中安排做学徒伙计。剩下的那数千孤儿,他则打算送给郡王。辽东最缺人口,这些孩子虽然还做不得什么事情,但辽东却是来者不拒。

    这些孩子在各州县都是没人要没人管的孤儿,可谢成要带走他们,当初却还是付了官府一笔不小的钱粮。这还是以收养孤儿的名义,虽然州县平时不管这些孤儿,但当地人丁数量增长,其实也是官府的考核政绩之一。因此,官府都不愿意本地的人口流失,就是谢成与那些合伙人带走的这些家丁家眷,甚至是佃户伙计,都还是请了谢氏族长出面,然后又花了一笔重金才让官府开具了公凭。

    若没有这凭证,在港口是不允许登船的,否则被查到的话,将是重罪。

    谢成这一趟出海,所带的茶叶、丝绸等都是轻便之物,并没有占多少空间。其余的,全部装人。十条船三万石的容量,原本是载一万五千人标准,最后谢成和他的合伙人,硬是弄来了三万人。

    三万人,谢成只办了不到一成的凭证,其余的都都是无证的人,虽然说重金收买了众官员,可这也还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起锚罗!起桅罗!”

    十余个大汉的声音齐整宏亮的叫了起来,顿时唤回了正在出神的谢成,他不由转过头去,只听见桅杆下的转轴发出“嘎嘎”的巨大声响,但这声响瞬间就被淹没在众多水手们兴奋的叫喊声中。帆船上的桅杆在转轴的带动卜,数丈高的后桅、高达七八丈的前桅、还有那根十丈有余的粗大主桅,缓缓的竖了起舰。

    “啊,哦,哦!”带着无比的惊叹,一阵尖锐的孩童声音大叫了起来,顿时吓了谢成一跳,他看着身边的这个“小童仆”,但这个“小童仆”却全然忘记了他,又是兴奋,又是震惊的呆呆望着眼前巨人的主桅,嘴里聆自发出单调的叫声。

    这个来自市井的小乞丐,显然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的场面,激动之下,早将这些日子在越州庄园中刚学到的规矩抛到了脑后,完全是没有规矩的又叫又跳。

    谢成脸上浮起一阵微笑,又有几分理解。

    想当初,他在沙门镇见到郡王的铁甲海鹘战舰之时,还不是一样的震惊万分。

    船上的水手开始忙碌起来,这些水手都是这些年跟随着谢成一起跑船的老伙计。桅杆下的绞盘不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白色的船帆被十几个水手合力持上桅杆,身处巨大的主帆和前帆之间,谢成几乎感觉自己被朵朵白云笼罩着,他双手紧紧的按住船舷,竭力的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从今天起,自己就是这支商队的东家了。

    五年前,他是如何也不敢相信到这样的结果的。一个婢生子,居然也能有朝一日,成为人人敬重的大商队东家。甚至,也许有朝一日他还能成为一名勋士。如今的辽东,就有一百多名爵士和三百多名勋士,这些新出炉的贵族们,原本都只是底层的军官,现在却一跃而成了贵族。

    辽东不但对于士兵极为尊崇,对于文人也相当尊重,在辽东,不论是官员还是教师或者学生,都是极受人尊重的。而他们这些商人,虽然不比战士和士人,但却也远比在中原更得尊重。听一些传言,安东王准备要给一些杰出贡献的商人们授勋。这个消息,让谢成心向往之,想想就激动万分。

    一艘小艇飞快的驶到船队前面,上面的人正向他们挥舞着旗帜。那是港内的指挥船只,正引导他们驶了港口。

    帆船仿佛行驶的很慢,但身边的其它景象却在飞快的消逝,落在后面,越来越远。

    谢成站在船头观看着前方的风景。

    日出东方,红霞万丈,是那么的美丽,如同此时他心中的希望,如同美好的未来,让人迫不急待的想要靠近。

    船队缓缓驶出杭州港,各条船上的甲板,涌出许许多多闯关外的人,一个个目光回望故乡,也许这一去,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670章 黄袍加身

    (来一块打赏,给一张月票吧!)

    辽东城。

    原高句丽王宫金殿之上,安东郡王,河北、东北道兵马元帅,淄青等十二镇节度都使、观察大使、慰抚大使等一长串名号加身的李璟,披着一件小翻领皮夹,穿着一条紧口直筒皮裤,腰间勒着一条白犀牛皮带。一头长发束起在头顶挽了一个髻,没有戴冠,而是直接插了一支羊脂玉钗。

    殿内墙壁内有火道,烧着火,即使此时十一月的辽东季节,可殿内依然温暖如春。

    李璟翻看了一眼留用的高句丽太监朴正恩恭敬呈上来的折子,招头目光先扫了一遍殿中站立的那名河北使者。这名代河北四镇前来出使的使者是李璟的老熟人了,现任河北卢龙军莫州刺史兼卢龙军定霸都指挥使刘仁恭刘窟头。最早他是李茂勋的部下,后来又成了李可举的部下,然后做了李全忠的部下,现在转眼间又归到了刘岳的部下。

    因为刘仁恭与李璟多次能使,因此,这次河北四镇便又派他前来。

    目光收回,扫过一遍刘窟头的表书后,李璟轻轻的微微笑了笑。

    不出他的所料,刘仁恭此来,还是因为先前他终于做出了表态,南北同时调派了兵马,表达了支持朝廷的态度。

    李璟在幽州北派兵一万进驻边界,同时,又在黄河南面的青淄齐一线调动布置了两万兵马。这番调动布置,确实让河北四镇感到压力极大。

    河北三镇除一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义武军,三镇扩大为四镇外。之后便反而一时沉寂了下来。并没有如想象般的出击进犯朝廷各镇。反而是招兵买马。各自守着各自的地盘,将重兵布置在了太行山一线,以及黄河一线,还有幽州一线。四边守御,而中部空虚。

    四镇的布置,明显是准备不足,不敢仓促进攻河东之地。同时,也不难看出。他们对一直没表态的镇**十分的忌惮。镇**的地盘极大,不但在辽东有巨大的地盘,而且在幽州北面已经占据了蓟檀平营四个原先卢龙军的州,直逼幽州。同时,在南面,镇**的淄青镇,虽然没有与魏博镇接境,而是与义昌军隔相相望,但这也使得河北叛军并不敢直接进攻义昌军,害怕以此触动镇**的反击。

    另外。镇**拥有强大的水军,可以随时从东面海岸攻入幽州或者成德。可以说。在战略地理上,河北三镇现在完全落在李璟的下风。他们不得不防着李璟,万一李璟从背后突然出兵,这是相当麻烦的。

    现在李璟已经表态,站到了朝廷的这一面。这对河北四镇打击极大,此次派刘仁恭前来,其实就是希望能改变这一结果。

    四镇送来的礼物很不轻,歌伎舞姬各二十人,外加美人十名。此外,还有黄金一万两。不过这些还算不上最让李璟惊讶的,因为李璟在翻到礼单第二页时,看到上面的礼物时,都不由的震惊了,眉头紧皱一起。

    第二页上面所标明的四镇礼物,赫然是天子六冕。

    六冕也就是唐朝皇帝的皇帝服饰,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六种,分别是皇帝在六种不同场合下所穿的皇袍。

    六冕一应俱全,每样都相当完全。甚至,河北四镇还给李璟刻了六枚天子玉玺。

    看到这里,李璟真有些想要大叫一声荒唐的想法。

    怪不得人说五代之时,将军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拥戴别人做皇帝,也正是在五代这样的时代,才有可能出现宋太祖黄袍加身的事情。原来李璟一直认为,宋太祖黄袍加身,一定是他授意下面的人做的。

    但是到了大唐这么久后,李璟终于有七分相信,宋太祖的黄袍加身,绝不是他授意属下做的。而是那些属下将领们,自己主动做的。就如眼下,李璟是大唐的安东郡王,可只因为他先前对皇帝的命令有所保留,结果,现在这些惧怕于他的河北四镇,马上就主动的送来了天子六冕,甚至连玉玺都帮他刻好了。

    若不是李璟远在辽东城,而这河北四镇也还不是他的部下。李璟相信,这些人要是他的部下,此时就在辽东城中的话,搞不好也会直接给李璟来一个黄袍加身。

    不过只是一想李璟也就完全明白了河北四镇的想法,他们先前一直是半割据的藩镇,因为几个误会,最后被逼造反。可是眼下形势,却又让他们心里没有底气,毕竟当年的四镇造反,可比眼下的声势大多了。可最后还是被朝廷平了,而如今朝廷的动员来看,不比当初声势小。

    更加让他们担心的是,如今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一个手握二十万兵的安东郡王李璟。若是他一心为朝廷卖命,率兵攻打他们的后背,那他们很难撑的住朝廷的数面夹攻。

    因此想来想去,最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当年德宗时朝廷派淮西南平郡王李希烈讨伐淄青镇,结果最后淄青镇派说客说动了李希烈,反使李希烈与四镇结盟,临阵倒戈。李希烈反了没多久,就建楚称帝。

    以李璟如今的兵马,声势不比四镇小。而且看他先前对皇帝旨意的态度,以及李璟这几年来的行事,说明李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一番商议过后,四镇派刘仁恭带了皇袍前来,意思很简单,四镇愿意奉李璟为天子,他们为臣。

    对四镇来说,这事情若成,李璟只要起了反心接下,那李璟一称帝,从此就再不可能回到朝廷这边了。如此一来,最大的敌人变盟友,反军不但势力大增,而且朝廷势力大降,彼消此长,这形势可就大变了。而他们付出的,不过是一个君巨名份而已。反正,四镇也没有想过要取李唐而代之,他们更大的想法,其实不过是把河北四镇变成永远的割据势力,世代相传而已。

    不得不说,河北四镇的这一招,很出人意料,而且也很有诱惑力。

    若是一般的人,只怕很难抵挡这种诱惑力。要知道,李璟现在手下,加上在辽东城一带新设的辽中抚顺军,一共有六个镇,二十一个州二十万军队五百多万民。

    而如果河北四镇愿意奉李璟为帝,那只要一点头,便又能得到四镇十六个州至少三十万军队。

    如此一来,拥有三十七个州,五十万军队的叛军,就是说取代李氏坐江山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股诱惑力,天下间又有几人能拒绝的了?

    不过李璟的头脑很清醒,四镇的这个黄袍加身的举动,李璟并不是头脑一热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对于李璟来说,答应四镇的要求,他除了能得到一个皇帝的空头名号外,并不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现在冒然称帝,坏处会有很多。首先就是辽东内部军心民心动荡不稳,必然会让辽东内部元气大伤。其实,他当了皇帝,河北四镇名义上臣服于他,可实际上他也绝不可能指挥的动这四镇。反而因为四镇归附于他,他也不可能再去打四镇地盘的主意,这是自缚手脚。再有一个,一旦李璟称帝,那可就真正是唐朝不死不休的头号大敌了。

    河北四镇称王,朝廷要是觉得平不定,还能拉下面子来赦免其罪,维持他们双方现在地盘。可一旦李璟称帝,唐朝就绝不可能放过他了,两边之间只能是你死我亡。从此,李璟就成了朝廷第一号敌人,必将承受所有的火力,这太蠢了,完全就是吸引火力的全地图炮。

    而李璟现在,拥兵辽东,坐山观虎斗,朝廷和河北叛军都不敢来主动招惹他,反而得对他处处小心。保持现状,李璟一面可以加速建设辽东,一面继续对付契丹等后院邻居,还能继续干老本行商贸,积蓄更强在实力。

    这利弊得失只要一对比,李璟哪还会被这皇帝的名号就引诱的不知东西南北。

    黄金和美女李璟收下了,至于这烫手的黄袍,李璟原样不动的还回去了。

    刘仁恭回到客栈之后虽然有点小失落,倒也早就明白,李璟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轻易的就被一件黄袍给打动。正打点行李准备明天返回,客栈的门却被敲响了。

    打开一看,却是数名不认识的人物,一个个绫罗绸缎,富太无比。

    没等他询问,这几人却是已经自报家门,居然都是各大商行的大掌柜。

    “我们想与刘将军等做笔生意!”当中一名自称为五丰商行掌柜的中年男子直接道。五丰商行名下,主要有一支大型捕鱼船队,以及拥有十几家罐头厂,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罐头,且以鱼罐头为主,兼营一些如灯油等买卖。

    五丰商行掌柜想做的生意其实很简单,用罐头换人口。不管大人小人男人女人,只要是五十岁以下的,没有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他都要。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拿来交换罐头。

    刘仁恭听的心中一跳,目光转向其它几位商人,他们虽然经营的产品不同,但要求也差不多,都是打算拿他们的产品,来换人口。(未完待续。。)

第671章 抢人

    (近六千字大章,求月票推荐票票!)

    王宗泽是义武军节度使侯固衙内军的一名都头,他很不幸,在李全忠向义武军的突袭之战中虽然坚持到了最后,可节帅被杀,最后也只得听从牙将的命令弃械投降。不过他也很幸运,义武军自都级以上军官全部被李全忠战后直接处死,他刚好是都头,他级别以上的军官全处死了,他级别相同及以下的保了一条命。

    原本王宗泽在投降后,见新的义武军节帅李全忠没有杀他们,估计李全忠仍然打算留用他们。他也想过,扛兵拿刀吃这断头饭也有十年时间,这些年来将军节帅也换了不少个。他打过庞勋、讨伐过李克用,也算是经验丰富,当兵十年,总算熬成了一个指挥百人的都从九品都头。

    王宗泽对于给谁卖命倒也没有多在意见,哪怕知道了如今的河北四镇叛乱,如果给李全忠当兵,那就意味着成了叛军。可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关系,乱世人命如草。当了十年兵,他不知道自己除了当兵扛枪吃粮,还能干什么?他没有田没有地,也没有手艺和本钱做买卖,眼看着这世道越来越乱,除了当兵还能做什么?

    不过在定州的俘虏营中整训了两个多月,今天却突然被押解上路。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要分编到各个营中去。后来看那架式根本不对,然后不少人又担心说李全忠可能要处死他们。王宗泽笑了笑,却是一点也不担心这个的。乱世虽然人命贱如狗,但像他们这样的老兵。特别不是牙兵。却也是一样宝贵的财富。没有哪个舍得轻易的杀掉。

    一路走了三天,他们最后到了滹沱河边,那里有一支船队在等着他们。而到了这里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押解来的并不只有他们这三千牙军,除了上次战斗剩下的三千义武军牙兵,另外好像其它的义武军也几乎都被押了过来,人数足有七八千人。另外在远一些的河岸。还有更多的人,不过那些不是军人,而都是些百姓。男女老少都有,王宗泽很快发现,这些都是原义武军将士的家眷,甚至有不少是原本易定二州的大族豪强巨商之家。

    不过此时,这些人却被绳子绑成了一长串一长串,站在河岸边吹着北风瑟瑟发抖。

    王宗泽心中一暗,没有想到居然发是这样的结果。

    李全忠居然赶尽杀绝,把原来易定二州中的军将士兵和当地有身份的宦官士商一网打尽。举族拔起。他这是要干什么,他难道不想要易定二州了?

    他想不明白。再强横的军阀,也不可能这样干。

    他心中突然茫然起来,不知道李合忠要把他们装船送去哪里?

    定州滹沱水北岸的无极城外,李全忠和刘仁恭站在那里,远远的看着河岸。看着那船队上跳下许多人,把押解到的人清点登州然后一一装上船。

    “大帅,真要把原义武军全卖了?”刘仁恭沉声问。

    李全忠与刘仁恭原本都是李茂勋父子的部下,到如今,李全忠依靠当初与刘岳结盟背叛李可举,加上这次突袭易定二州,最终也终于拥有了易定瀛三州之地,成为义武军新节帅。而刘仁恭则划归到了刘岳的部下,不过也正式拥有了莫州这块地盘。

    如果可以,李全忠也是不愿意把这上原义武军给卖掉的。本来他杀了都头以上军官,剩下的人打算整训一段时间后,再分散编入他的军中,壮大实力。不过这次刘仁恭去辽东带回来不少商人,他们做的是人口买卖,愿意拿罐头、牛羊、蓣薯粉丝等物资来换取人品。

    李全忠所取的义武军,正守着直通河东大同军蔚州的飞狐陉要道。做为一镇新军阀,李全忠现在不缺兵员,缺的是军械是粮草。在与这些辽东来的商人商议许久之后,李全忠考虑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把原义武军以及家眷还有那些不肯真心归顺于他的十家豪族商人们,全部抓了然后与辽东商人交易,换取那些粮食乃至于箭矢、铠甲等。

    一万原义武军,其中三千牙兵,七千镇兵。骑兵两千,步兵八千。李全忠全把他们卖了,有这些原本忠于朝廷的义武降军在,李全忠总担心他们会在朝廷进攻时反水。现在把他们换一笔重要物资,麻烦省了,需要的也得到了。

    一万兵,加上家眷还有那几个不肯效力的大族和商人等,全部加起来,足足五万人口。

    一下子卖掉五万人口,这对于李全忠这个新义武军节度使来说,都是让他几度犹豫的事情。

    五万人口,义武军牙兵中骑兵每人五十贯钱,步军四十五贯钱,镇兵每人四十贯钱。一万牙兵,卖了三十七万贯钱,差不多也就是一人一匹挽马的价钱。

    剩下的那些人,青壮男子每人三十贯,青壮女子每人二十贯。未成丁男的十五贯,女的十贯,老人一律十贯。

    最后这四万人卖了八十万贯,加上一万兵,五万人口卖了一百一十七万贯钱。

    虽然这个价格很低,不过辽东商人也并非直接付钱,而是拿李全忠急需的军用物资支付。

    蓣薯粉条、山药粉条、藕粉、鱼肉、牛羊肉、禽肉罐头等,都比市场价便宜了许多,完全以出厂价批发给李全忠。最关健的还是李全忠向辽东商人们购买了一批军用物资。

    其中铁札甲三千套,皮甲一万套,虽然这些铁甲和皮甲都只有五成新,可却依然算是难得的军用物资。辽东商人们开的价也不高,五成新的铁札甲八十贯一套,皮甲五十贯一套。除此外,还购买了两万把长矛、一万把横刀。

    虽然最后,两相合计。李全忠的五万人**易给辽东商人。还要拿出一百万贯来补贴。不过他已经觉得很值了。况且,这一百万欠款辽东商人也不需要他马上还,而是订了一个分期付款合同,分成一年之内四季度还款。虽然分期付款,最后还得多付二十万贯的利息,但李全忠觉得还是不错了。

    毕竟算起来,他等于一分钱也没有掏出来,就弄到了三千铁甲。一万皮甲,外加一万把刀,两万把长矛。而且,还有那些粮食也不少。再说,他卖掉了五万人口,这些人口的财产田地房屋等,也全都归了他。算来算去,还是很划算的。

    本来他还想要再买些弓和弩,可惜辽东商人却说这些属于限制出售武器。

    这是一笔双方都十分满意的买卖,李全忠铲除了风险。解决了隐患,还大发了一笔横财。又得了一笔粮食和军械。

    辽东商人同样也赚了一笔,那些军械不过是从年中开始镇**大换装换下来的旧式装备。这些装备王府交给他们的时候,并不贵,他们拿来出售给河北军,一转手就挣了三成,再加上分期付款的利润,又是一成。而通过以货换人,这些人口送到辽东,又能赚上一笔。虽然郡王早有严令不许买卖人口。但实际上,辽东对人口的需求极大,各个工坊等招工,都很难找到人,最后都得付一大笔介绍费用。当然,王府那边最后会给这些用工单位减税退税,并发给补贴,以促进他们想办法引进更多的外来人口。

    五万人口不是小数,辽东商人租请了大量船只前来运送。

    王宗泽没有家眷,早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因此当他听到船上的人对他说他们已经被李全忠卖给了辽东时,心里也只是叹了一口气。

    不过船上的那个年青的船员很快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们虽然被李全忠卖了,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奴隶。因为买他们的这笔钱,辽东的官府会通过减税、退税以及补贴的形势,最后交还给那些商人。然后他们到了辽东后,其实依然是zì yóu民。

    那个船员说的并不太清楚,让王宗泽听的有些一头雾水,他有些不能相信。虽然他们一人只卖了一匹小马的价钱,可一人也是几十贯啊钱啊。辽东的安东郡王怎么可能花这么笔钱把他们弄去,然后又让他们成了zì yóu民呢?

    他想不明白这些,不过船上的人对他们确实不错,王宗泽和他的同僚以及部下们,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不但能吃饱,而且没有人打骂。甚至在船上,因为他是都头,所以他被委派管理这条船上的人。

    这条船上的上百人都呆在甲板下,王宗泽和船上的船员和商队管事们呆在船首。那些商人既没有把他绑起来,反而对他十分客气,甚至还会认真的回答他的问题。

    巨大的船队一路向东北方向行驶,出了义武军地盘后,便进入了幽州地盘。不过沿岸的卢龙军看到这些辽东商人的船队之后,根本没有人上来查看,任由他们一路北行,最后扬帆入海。

    王宗泽这些天在船上与商队的船员们相处后,已经有些明白和相信,他们此去辽东并不是做奴隶,不是去修路筑城,也不是挖矿做苦工。按商队说的,他们到了辽东后,会根据各自的本领手艺,安排不同的工作。不但有不低的薪水,甚至只要干满一定时间,表现好的还能得到授田,如果没有妻子的,官府甚至会帮忙给他们介绍娶老婆。

    他把这些情况告诉舱中的部下们,不过却没有几个人愿意相信。根据以往的经验,战败的俘虏,如果不能整编入军中,那么接下来的rì子肯定很惨。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发配到军屯中去种田,或者去矿山挖矿,最后十个人里有九个会活活的累死。

    在海上飘了几天,船队沿着海岸最后到了辽东湾,然后沿着辽河口逆水而上,进入了辽河。如此又行了几天,最后船队终于在一片大码头上停了下来。

    船一停,船上的商人大声的喊道:“辽东城到了!”

    出乎王宗泽和部下义武军士兵们的意料,迎接他们的既不是前来接管押送的军队,也不是商队的那些护卫。

    辽东城中的安东郡王李璟亲自带着一大批文官武将前来迎接这些被李全忠卖掉的猪仔。一次五万汉人迁移到辽东。这对于整个辽东地区来说。都是极为震动的。

    “兄弟们饿了吧?”李让带人清点过人数之后,给商队写了文件。然后就笑容满面带着许多人抬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准备的食物很丰富,不但有新鲜的江鱼、海鲜,还有大米饭、蛋花汤,甚至每十个人还发了一个十斤装的野营大罐头,一打开,里面是油汪汪的红烧肉块。“快吃吧!”

    王宗泽怔怔的看着眼前碗里堆的高高的大白米饭,这明显是刚刚收获不久的新米。然后又看了看眼前的那一大罐头红烧肉,起码十斤重。

    周围的其它人也都在发愣,王宗泽伸手在大腿上狠揪了一下,一阵疼痛传来,这不是梦!码头上那片空地,已经临时搭起了许多帐篷,五万多人一下船,都先在这里吃一顿热饭菜,稳稳心神,然后再安排他们登记。

    许多人都掐脸的掐脸。掐腿的掐腿,都沉浸在不可思议之中。

    安东郡王亲自前来迎接他们这些奴隶。提供的饭菜甚至比起一些军官和地主们以往的伙食都还好,这不像是接收俘虏,倒像是迎接凯旋的将士了。

    李璟自灭了高句丽之后,为了稳固辽东局势,实行了一个重要的计划,那就是把高句丽人通通迁往淄青和平、蓟、檀、平等地,主要还是把他们迁往淄青齐登莱五州之地。然后把淄青齐登莱等地的汉人,和其它地方招募来的汉人迁移到辽东地区。

    不过这个计划实行开始,虽然把辽东地区的高句丽人往中原迁还算顺利,但是辽东之地原本有各族胡人百万以上,现在就算只先迁高句丽人,也一下子少了上百万人。辽东本来人口稀少,少了这上百万人,除了辽南地区,现在整个辽东到处空荡荡的,就连辽东的中心辽东城,都只剩下了几万人而已。

    李璟简单的计划了一下,按辽东的面积,要想彻底的控制辽东,把这里变成汉人的疆土,起码得让汉胡比例控制在6sì甚至七三。他需要至于向辽东移民一到两百万人,才有可能实现辽东地区汉人的主导优势,并有实力开始东北。

    要稳固辽东,他要在辽东驻军十万。

    他还要在辽东开矿、修路、筑城,最关健的还要在辽东开垦更多的土地,让辽东能产出供应二百万以上人的粮食,免去从外供应进来的麻烦和高成本。

    一切的一切,需要的都是大量人口。

    灭掉了高句丽后,李璟不但没有解决‘用工荒’‘人口荒’反而更加加剧了这一情况。

    正是因为如此强烈的人口需求,特别是汉人的需求之后,李璟才不得不半明半暗的支持李让提出的新计划,那就是让各商队返回的时候,想办法带回人口来。只要带人回来,官府就通过减税、退税、补贴等变相的买下他们的这些不是奴隶的奴隶。哪怕是用这笔巨额的开支,也要把这个人口的缺口堵上。

    甚至,为此,李璟最后不得不把这次战兵大换装换下的大量军械铠甲拿了出来,本来这批装备是准备换下来装备乡兵部队,可现在,却被拿出一大部份来做为与河北诸镇乃至中原其它诸镇专门用来做人**易。

    因此,听到派出的商队成功的和李全忠做成了一笔五万人口的买卖之后,李璟都不由的兴奋了。

    “大肉包子,随使吃了!”在码头上,一个穿着丝绸的商人带着一群伙计赶来,把铜锣敲打的震天响,一担担冒着热气的大肉包子,在临时营地摆着。这是辽河上一个大船队的老板,专门跑现在刚开通的辽河运输。近水楼台先得月,听到有这么多的青壮到了辽东,立即赶来招工。

    “张董事长,你这也太不地道了吧。”又是一群人赶到,这些却是承包着辽东境内几条重要在建道路的包工头们,他们修路更加需要人手。

    这边还在争的不可开交,那边又有商人们赶到,“来我们炼钢厂干吧!”炼钢厂的老板热切的一掌拍在王宗泽的肩膀上,“一天吃四顿,顿顿大米饭,每天还有早晚两餐加肉,就算是学徒期,每月也有两贯钱月薪啊,学的快还有奖金!”

    看王宗泽还仿佛在嫌少的样子,老板连忙又补了一句,“在登州,两贯钱可以买四百斤大白米啊,干一个月包吃包住,学徒期干一个月都能赚吃一年的大米啊。若是出了师,光一级技工,一月就涨一千钱工资,若是当上九级大师傅,一月十万钱高薪喽。”

    更多的商人闻讯而来,如同是闻到腥的猫一样。

    不但那些商人们急急赶来,辽东新建各州各县的官员们也是带着各自手下的公务员们一路赶来,开出众多优惠的条件,吸引着这些新移民前往本州本县落户。

    “去沈城吧,不论男女,成丁就每口分地一百亩,就算是没成丁,中男中女一人也分五十亩,官府还租耕牛挽马,租给种子,提供贷款啊!”一名穿着绿sè官袍的七品沈城县令,站在热闹的如同过年的码头,完全不顾官员身份形象的高声向这些新移民宣传着落户本县的好处。

    五万人口的到来,让辽东城码头如同上元佳节一般的热闹。

    各州县官府还有商队等都争相前来招工抢人,场面如同战斗一样的激烈。

    从一开始的兴高彩烈,很快变成了剑拔怒张。

    不少老板为了抢人,更是爆发了小规模的暴力冲突,一天之间,就发生了数十起老板们的斗殴事件。

    等到第二天,越州商人谢成带着十艘巨大的明州船驶进辽东码头,一开始那些商人们还以为又来了一批强力竞争对手。结果,随后他们惊喜万分的发现,这位越州商人谢老板,居然一次xìng从浙西带来了三万人口。

    顿时,无数的商人纷拥而至,很快就把这些还没来的及下船的浙西人给堵在了船上!

    〖

第672章 虎妻

    (感谢烟雨江南●徵羽 、longgepi、屠夫李、怕蛇的牛、君子柏、梦梦梦梦梦梦、无畏所谓 诸位支持,谢谢大家!)

    阴山,白道。

    沙陀王的传令骑兵带着飞虎子的令箭奔向四方,号令各部的战士们集结。

    有飞虎子李鸦儿沙陀王的威名,加上如今朝廷新赐封的阴山都督、阴山以北行营节度使的官职,阴山附近大大小小的胡人部落纷纷响应出兵。

    短短时间之内,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胡人战士赶来汇集。这些战士们骠悍强壮,而且都是天生的骑士,他们甚至无须李克用为他们提供装备,他们自已骑着战马,背着弓箭、挎着战刀,四方而来。

    这次入关,李克用也把自己的人马全部集结了起来。

    两万青壮,李克用留了五千人留守大营,剩下一万五千青壮战士都集结起来。此外,刘氏也将一同南下,带着她的三千青壮娘子军。

    一万五千黑鸦军,外加三千娘子军。

    这还不是李克用的全部力量,各部正不断涌来的战士,并没有计算在内。

    自接到圣旨之后,李克用的心情一开好似一天,每天都是满脸笑容,与沙陀诸将沉浸于各种地图上的计划之中。

    对于那些响应前来的各部战士,李克用相当的热情与大方,每天晚上都要摆下酒宴,欢迎这些头领,并给前来的勇士们赐下美酒烤肉。酒杯交错之间,李克用总是会大声的向这些胡骑们描绘着入关为唐作战的好处。讲述当年回鹘人为大唐作战所获得的无数财富和女子人口。惹的所有的胡人们双眼发红。

    刘氏并不喜欢出席这样的宴会。她喜欢骑在马上,检阅巡视着自己的三千女兵。

    跨坐马上,刘氏双眸似水,却带着淡淡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

    十指纤纤,肤色略带些小麦色的健康,却又透着粉红。一双朱唇,语笑若嫣然。

    三千青丝绾起。在头顶挽起一个髻,插着一支金簪,简洁却又干练,额头上系着一条宝蓝色的抹额,上面有火红的焰火纹。一袭小翻领的小羊皮窄袖皮衣,更显利落。峨眉淡扫,面上不施粉黛,却仍然掩不住那份动人的气质。

    北风中,裙角飞扬,恍若起舞的花中蝴蝶。神情冷漠。却更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琼宫女神将。

    刘氏听着远处风中传来的李克用高声笑声,却是有些怔怔发神。

    李克用接受朝廷的赦免、赐封和召唤。南下归唐这个决定很是赞赏。但是在另一方面,做为李克用的妻子,她却知道李克用内心并不如表面表现的这般。表面看来,李克用在先前反唐兵败之后,整个人变化极大,变得不再那么锋芒必露,变的开始很尊重、敬重唐朝。

    可刘氏清楚,这些只是表象。

    李克用不止一次曾经向她透露过,他想要建立一个沙陀国的目标。

    如今对朝廷的恭顺,其实不过是李克用吸取了当初的教训,换了一个策略罢了。内心里,他比谁都恨李唐。

    丈夫所图甚大!

    刘氏不知道这一切是好还是不好,她心中充满着担忧。

    但做为李克用的妻子,她别无选择,只能全心的支持他。

    李克用在阴山等来了将近五千名各部族草原骑士,然后拔帐南下入关。

    庞大的马队前行,李克用如他的先祖一样踏上回归中原之战。所不同的是,当年他的祖辈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而且前途未卜。

    冬季的草原到处都是高高的枯草,马上行走于其中,仿佛在一片汪洋的黄色海洋中。

    入关没有多久,李克用便得到消息,监军陈景思带着他的叔父李友金,带着康君立、李克修等人已经到了。

    李克用亲自派侍卫前往三十里外把一行人迎入营中。

    “李友金见过族过!”当初代北之战,盖寓向李克用提出计谋,让李友金给李克用等殿后,然后让他主动投降唐军。正是靠着李友金当时的殿后,李克用才逃出了包围。后来虽然转逃千里,还是在丰州被李璟堵上,全军尽没。但不管怎么说,李友金当初的表现,让李克用以及其它沙陀将士都十分的敬重。

    “叔父不可如此,若没有叔父,沙陀族早已经覆没了。”李克用郑重的避过李友金的礼,然后反给李友金行了一个重礼。

    这次朝廷赦免李克用,并调沙陀军入中原平乱。不过为了控制沙陀族,朝廷虽然派李友金带着十余名沙陀将领前来李克用营中。但李国昌和李尽忠等一些将领,还有李国昌和一些将领的家眷却都还留在长安,实为人质。

    汇合了李友金等诸将后,沙陀军军心士气更盛。当军队进入了代北之后,李克用更是不断的派出使者,带着他的令旗和令箭,前往代北这块沙陀人经营了几代的地盘,大肆招兵买马。

    当初反唐大败,匆促逃往漠北,虽然最后在阴山北打下了一块地盘,可沙陀族以及当溶入沙陀的代北各族,依然还大部份留在这里。虽然最精锐的那些沙陀青壮几乎被李璟搜捕一空,可这里依然还有许多各胡之人。

    李家在代北几代经营,威望极高。

    很快,李克用所到之处,陆续有人前来投军,大多是沙陀人、粟特人、回鹘人、奚人、鞑靼人等胡族,也有一些代北边地汉人。这些人原本以前都与沙陀族关系密切,沙陀败亡之后,这些人也被打压,比之从前过的并不如意。李克用卷土重来,大量的人前来投奔。

    从阴山北出发时的一万五千骑加三千娘子军,到现在,李克用手上已经汇集起了足足五万人马。虽然这五万人马。也有很大一部份其实只能算是从军辅兵。不过就算除去这部份壮声势的。李克用手上也足有三万代北各族骑兵。还没算刘氏的三千娘子军。这三千女兵,可同样是骑兵,而且都是训练了两年时间。

    有了这雄厚的本钱,李克用意气风发。

    不过五万大军,数万战马,后勤压力也十分巨大。

    不过李克用认为既然已经成为了官军,那按界出食粮的老规矩,这粮草自然得由如今的上官。原来的仇家河东节度使兼河北西面行营都统郑从谠来供应。

    李克用让刘氏代为书信一封,派人前往太原讨粮。为了震慑下郑从谠,李克用直接让刘氏把沙陀军的数字给翻了一翻,写成代北铁骑十万。

    文书送到太原,郑从谠看过之后,皱了皱眉。

    对于朝廷要招安沙陀等各胡人入关平叛,郑从谠一直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做为以政事堂宰相出任北都留守、太原尹、东都节度使,先任代北行营招讨使主持讨伐沙陀叛乱,如今又任河北西面行营都统,主持河东与九部蕃兵讨伐河北叛乱。郑从谠是朝中极有声望份量的重臣。因为李璟如今的态度,实际上郑从谠就是整个讨伐河北叛军的总指挥。

    郑从谠与前相国郑畋同族。都是荥阳郑氏,天下号称‘二郑’,与清河崔、博陵崔这一姓两家虽然比起来略逊一些,可也依然是德高望重。在他看来,用天德、大同、夏银的五蕃,就已经是有些冒险了。毕竟,朝廷势渐弱,如果用蕃人平叛,很可能给这些蕃人们坐大的机会,以后尾大不掉。

    更不掉,沙陀、奚、鞑靼这几族更加危险,特别是沙陀人之前的代北之叛可就在不久前。

    面对李克用那带着些挑衅味道的‘十万代北铁骑’的请粮折子,郑从谠眉头紧皱半天后,提笔在后面写了一行批示,“钱千缗,米千石!”

    郑从谠批给李克用的只有一千贯钱和一千石米,按李克用十万的宣称,等于沙陀军每人能拿十文钱和一斤多点米。

    这批粮食和赏钱很快送到了李克用的营中,李克用看到郑从谠居然只给了他这么一点点的钱粮,简直比打发叫花子还要小气。当场气的火冒三丈,拔剑一剑斩断了帐中案头,大叫侍卫,就想率兵前往太原与郑从谠理论理论。

    李嗣源站在帐中,听李克用的咆哮,心中忧虑。他知道,眼下这样的时候,是绝不能如从前那样,他们没有对朝廷跋扈的本钱了。出了帐,李嗣源没有马上去传令集结兵马,而是沉吟了片刻,转头向刘氏的营帐赶去。

    刘氏听到李嗣源的报告也是大吃一惊,连忙前往李克用军帐。

    “夫君这是欲让我沙陀族灭亡乎?”刘氏进入帐中后,直接大声的对李克用说道。

    刘氏的一句话,立即让李克用冷静了下来。沉静片刻,李克用恨声道:“可这口气实在难以忍受!”

    “不能忍也得忍,当年韩信也有胯下之辱,可最后不也做出一番大事。夫君现在这样去找郑从谠,除了自取其辱,不会有半点结果。我若是夫君,此时不应当去找郑从谠,而是应当去河北!”

    “去河北?”

    “朝廷赦免沙陀,重征沙陀,为的就是用沙陀之兵对付河北四镇叛军。眼下夫君手中握有五万兵马,此时正是拿河北叛军立威的时候。只要能打一个胜仗,朝廷岂会不重视我沙陀之理?只要我们打的越好,朝廷就越得依赖我们。到那个时候,夫君就是提出要取代郑从谠做河东节度使,只怕朝廷也会郑重考虑的!”刘氏娓娓道来。

    一番话立即打动了李克用,最后用力的一拳砸在桌案上,“就依夫人之见,郑从谠,到时我们再和他老帐新帐一起算,今天他加给我的耻辱,到时必让他加倍偿还!”(未完待续。。)

第673章 内需、国债 、爵位

    (来一票吧!)

    十二月的登州,呼呼的寒风直往衣服里的每个缝隙里钻,冻的让他恨不得把脖子缩进衣领。登州在的码头依然有无数的船只依靠,港口大量的船只乘冬季季风前往渤海、新罗、东瀛,也顺风南下。但也有一些南方的商队,凭着此时发达的风帆技术,逆风北上前来登州。越临近年底新年,登州的港口船只反而越多。

    新登州城外围早已经没有了城墙,不过新建了八座城门,在每座城门处,新修了一批棱堡等军事据点。

    年关将近,无数的车队以及百姓进出来往,一片忙碌奔波的景象。

    这座港口城市、手工业城市、东方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军、民、工人已经突破了百万之众。已经成为了此时大唐东方毫无疑问的手工坊商品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无论是粮食还是各种生活必须品,甚至是各种奢侈品,登州城的需求都极为的惊人。

    而相比于登州消费的火热,登州的手工制造业更加的发达,从最简单的缝衣针,到布料、乃至马车、船只等等,登州已经拥有了完整和庞大的商品生产规模。

    在乾符五年的大半年时间,由于黄巢先是烧毁了广州,然后又毁灭了江陵,最后占据江西、攻进江淮,河北四镇叛乱这些变故。

    对于登州的商贸发展予以了重创,特别使得镇**国内商品的贸易受到巨大打击。南北运河、淮河、长江、黄河这几条输送着登州商品的水上运输线,都受到巨大威胁。

    在乾符五年的第三季度,登州各个工坊都受到重大冲击。甚至许多货物无法发出。造成产品积压。无法回收货款,资金链条面临着中断的危险。

    不过在这危险的关健时候,李璟攻灭高句丽,没有立即率兵调头返回关内参战,反而开始了一轮巨大的东北大开发。

    东北大开发计划一开始,大量的东北高句丽人被迁回中原,这些人安置到内地,使得建筑、房产等行业首先回暖。然后带动了建筑材料市场解冻。随后,各种生活用品有关的纱厂、染布坊、衣袜店、衣帽店,还有家具店、家具店等作坊和商铺也好了起来。

    然后是钱庄、养殖场等一样跟着受益。

    上百万人的大迁移安置,李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政府财政,大量的工坊商铺们接到政府订单。

    随后那些在辽东变卖了家产的高句丽胡人开始重建家园,一切从新开始,每个人都需要房屋以及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等。

    最后,这些人的到来,又便利各工坊矿场等,拥有了大量的新劳力。

    而这还只是冰水一角。真正让登州工商界重新繁荣起来的,还是东北大开发。无数新移民前往东北、修路、铺桥、筑城、修建军城要塞堡垒等。还有大量的新的村庄城镇的兴起修建,光是这些基础建设,就完全使得更多的工坊商铺矿山获得了大量政府订单。

    按李璟的话来说,既然因为大唐内乱起,商品出售受到影响,那么就干脆开发东北,以此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扩大内需。与此同时,李璟也与李让等人尽量的把登州的商贸做远洋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乱,把更多的货物销信、南亚、东非、阿拉伯世界、地中海、红海等更遥远的西方世界。

    利用这些贸易的利润,回过头来又支持东北的建设,加速东北辽河平原的垦荒囤田,扩大粮食生产。

    只要镇**内部稳定,没有战乱,没有灾难饥荒。人人有工作,粮食足够让治内百姓温饱,那李璟的治下只会越来越富强。

    于是,整个东北道下六镇二十一州一百县境内,大至一镇,小到州县,数以百计的工程开工进行。

    好在这些工程虽然众多,但李璟也早有过计划,因此并不是乱糟糟的各自为政,胡乱上马。为此,李璟特意设立了一个审计司。这个审计司就如同晚唐北宋之时的三司一样,也是仿后世的发改委一般,权力巨大,不但主管财政,而且涉及到财政的事情无所不管。从军到民甚至是地方州县财政也同样能管,虽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但一样让人惊叹。

    李让担任着审计司的司长,全面负责这一切。

    整个移民、安置与东北开发,全都由审计司主管,各州县修路、筑城、水利、军事等工程,从立项到审核到拔款到监察,都由他们主管。

    审计司委员会调入了多达上百名官员,专门统筹这一工作,防止了事务的混乱,保证了整个庞大的移民安置和东北开发计划的顺利进行。

    因为有了这个审计司,地方州县与唐朝其它的州县相比,特别是属州的权力,大大降低。不但失去了藩镇内的大部兵权、以及司法权、如今又失去了财权。

    登州的审计司衙门,每天都有十六州一百县的办事吏员们守在这里,上报审批项目,争取资金。

    元帅府有钱,但是一面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一面还要支撑这巨大的移民安置以及东北开发计划,自然不可能所有州县一视同仁。如此一来,要争资金,就使得审计司衙门每天都是战场一般。

    为此,李璟与李让商议几次之后,最后将原来的钱庄更改为东方银行,并第一次发行了东北地方债券。

    债券这种东西,李璟和李让仔细的解说了一遍之后,长于经营的李让立即眼睛都红了。最后还是李璟保守起见,第一期东北债券发了额度为三千万贯,为五年期记名债券,年利率为百分之五。三千万债券五年之后,李璟要支付的利息是七百五十万贯。

    虽然这笔利息不轻。但李璟认为还是可行的。毕竟。国债是后世通行的一种财政方式。

    定下三千万贯这笔数字。李璟也是考虑了许久。唐朝富裕时,朝廷一年的两税收入也就三千万贯,当然还有几千万石的粟没算进去。

    唐朝其实也是这种借债,不过不是发行债券,而是朝廷没有钱的时候,直接向富室强行借钱,唐朝中央几次强行向长安地区富户借钱,都是借财产的十分之一。有些类似于一种财产税。但朝廷的这种举措,却是不得人心,往往惹得天怒人怨。

    李璟搞债券,自然不能这样来。

    他的东北债券是自愿购买,买债券还有百分之五的年利率,同时,李璟还向购买了的富户们提供一些税务上的优惠规定,给予一定额度的减免。

    当然,李璟推出最具诱惑力的还不是利率和减税。

    登州城的最内城,原老城东大街。

    如今的登州城一再扩建。而最老的这登州城也经过全面规划改建。新改建之后的老城区,完全成为了寸土寸金的贵族区。这里有最豪华的高官府第。也有家财十万百万贯的巨商。这里的几条街道,甚至都是禁止马车等通行的商业步行街。

    整个东北道最好的商品都在这老城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这里都有,而且几乎全是那些名牌店铺。

    在这片贵族区中,东区是东北道高官们的集中住宅区,而西区则是那些巨商们的住宅区。这些商人多是些海商,个个巨富无比。其中刘宅在西区占地极广,宅子的主人刘守业便是在登州也极为有名的大海商。他手下有一支百余艘的远洋船队,专门跑登州到队拉伯和拂林(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中海国家。

    靠贩卖登州的玻璃、白酒、香水、棉布、冰糖、白砂糖以及南方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到西方,再带回西方的各种物色商品,他赚的盆满钵满。特别是自登州发明了海上用的罗盘、千里镜和改进了水密舱技术后,再有登州生产的这些蔬菜水果罐头,使得海上远洋的风险大大降低,利润更加的高昂起来。

    五十余岁的刘守业保养的极好,现在已经不再跟船跑海上了,他的几个儿子轮流代替他跑海以及负责购买商品、销售商品。在海上跑了大半辈子,现在彻底的停下来颐养天年,老头子很享受这种生活。

    虽然是快要到年关,外面呼呼寒风,可是老爷子的房间里却垒有火炕,屋子里十分暖和。

    刘守业穿着一件裁剪得体的棉袍,半躺在软榻上,聆听着十二岁的长孙清朗的声音为他读报。

    刘守业识字不多,早年出身贫寒,一开始做过乞丐,后来给人做学徒,然后慢慢的从学徒到船队的管事,东家。他也识得几个字,不过识的不多。这一生中,他最佩服尊崇的还是有文化的读书人。可惜,他虽送了几个儿子去读书,重金请了先生,可最后还是没有一个成器的。现在,几个孙子都开始上学,进了登州的书院学习,带着他的期待希望。

    闭着眼睛聆听着孙儿读报的刘守业很满意,这个长孙虽然不如他的几个儿子一般有他的那股子气,有点柔弱了点。但书读的不错,起码这报纸读的就很不错。

    正想要赞叹几声,刘守业却突然听到孙儿读到一条内容。有些惊愣了一下,安东郡王居然要发行债券?债券是什么东西,难道和钞票一样?

    刘守业的眼光很老辣,当初从广州跑到登州来,把自己的经营重心移到了登州,事实证明,他当初的这个决定让刘家的家业翻了一倍有余。而当初来到登州时,他就对登州的钞票十分有趣。在郡王的治下,这里的货币体系与朝廷其它地方完全不同。

    他经商多年,见过朝廷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可以说就一个混乱可以形容。钱荒、物价混乱,假钱,甚至百姓得以物易物等等。可登州却完全不一样,金银铜币一起流通,另外绢也通行,更关健的是他们用纸来做钱,可这本来应当更混乱的情况,在登州这里却没有发生。在这二十几州,货币统一,物价稳定。不看其它,光看一个粮价稳定在五文钱一斤上,就足以让人震惊了。登州一斤米五文钱,可出了登州,几乎都是六百文钱一斗,相当于一百文钱一斤,是登州米价的二十倍。

    思绪有些发展之中,却听到孙儿又接着念下去。

    “凡此次购买东北债券最多之十人,将由安东郡王亲自授予仁爱勋章!”

    听到这里,刘守业眼睛一下子睁的老大,目中异彩连连。先前安东郡王给将士们授勋章,所有获功勋章的都成为贵族,一百多个爵士,三百多个勋士。难道说,这次不论士农工商的身份,只要是购买最多的十个人,就能获勋,成为贵族?

    刘守业一个孤儿,虽然经商起家,家财千万。但是虽有钱财,但却无身份。

    以往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毕竟商人一直地位最低。可在登州这几年,他却发现,登州的商人地位其实不低。特别是安东郡王李璟对于商人的态度,更与天下其它的上位者不同。

    而现在,一个商人居然也有机会成为贵族。

    刘守业不由的怦然心动,胸膛急促的呼吸起来。

    学而优则仕!

    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联明的孩子读书。如果书读的好,便能做官。一做官为官宦之家,那么整个家族的地位就从此改变。

    可商人不行,一旦从商,很多时候甚至连科举这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都没有了。再有钱的商人,也被看做是低人一等。经商,更是贱业。

    刘守业到了这一步,商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想着,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刘氏家族的命运。

    但从商跨越到官,这一步太难了,比从农到士这一步都更难。

    可现在,李璟居然为了发行债券肯拿出十个授勋名额来,这等于刘守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机不可失,也许失不再来的机会,一个改变刘家子孙命运的机会。

    刘守业呼吸粗重、腾的站了起来,吓了正在读报的孙子一大跳。

    “刘安,马上备车,去东方银行!”他记得,刚才孙子读报时读到过,这个债券在东方银行发行!(未完待续。。)

第674章 圈钱

    (凌晨更新,求月票!)

    李璟一大早起来,照例慢跑了小半个时辰,然后又练了一遍剑术,打了一套拳,再出去遛了一趟马。如此前后差不多活动了半个时辰,整个人的精气神顿时无比振奋。

    昨晚他批阅公文到很晚,便在元帅府中休息,服侍过夜的是大月儿。

    攻灭高句丽之后,李璟使把重心移到了辽东,开始常驻辽东城。登州的一家老小本想马上搬来,不过李璟考虑了下如今辽东城还很乱,百废待兴,加之又已经快要过年,辽东寒冷,便让她们留在登州。不过李母韩氏考虑了许久之后,还是把萧玉楼以及大月儿、张惠三人送来了辽东。

    妻妾之中,王惋君刚生了第三个儿子,婉儿和裴氏姐妹也都有孕在身。梅根和茱丽这两个胡女子一向不太得老夫人喜欢,且远在东南军中。剩下几个,萧玉楼和张惠都还没有怀上,大月后虽有一女可也两岁。老夫人也不放心李璟一人在外,身边没个照顾之人。便把三人送去辽东,桂娘也没有身孕,不过她是正室,家中这么多孩子和几个怀孕的妾侍,还得她留在登州主持府中之事。

    原本李璟在辽东城也并不是没人侍候,公孙兰和李惠儿这段时间便都在辽东城中。前些天张莺莺也来了一趟辽东城,从李璟这里又要了一大批的物资,并送来一大批新罗和日本奴隶。

    李璟回到帅府后院,大月儿已经起床,并吩咐侍女为李璟准备好了热水洗浴。跟了李璟三年。女儿都已经两岁了。大月儿早已经死心塌地的跟着李璟。不管如何。其实跟了李璟,比在高昭康身边时还是要好许多的。虽然堂堂渤海公主,如今成了李璟的一个七夫人,但她也并无太多在意。

    浴室里,大月儿穿着一袭薄纱,拿着丝瓜嚢亲自给李璟擦拭着身体。要说跟了李璟之后,一直让她有些觉得遗憾的地方,还是常年聚少离多。就算李璟在登州的时候。也往往是忙于公务,回到府中,家里一大群的女人,还都分好了时间。很难的,她才有一次机会与李璟单独相处,同床共枕。

    “郡王,奴刚才看今天送来的早报,不少人称夫君卖官鬻爵。”昨晚一夜滋润,大月儿今早的精神特别的好,拿报纸上一些保守的文人们批评李璟给商人授爵之事说笑起来。

    这次李璟发行债券。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次发行三千万贯的债券,原本许多人认为如果不强买强卖的话。这么多债券肯定卖不完。

    可结果却完全相反,李璟在报上亲自写了一篇文介绍债券的性质后,又许下了减税、年利率百分之五,以及前十授勋的消息后,前天银行正式发行债券,结果前来购买的人直接把银行的大厅挤满了。

    李璟的这债券属于东北道元帅府发行,东北道六镇二十一州一百县是欠债人,这个信用可是极高。再说,五年期每年百分之五利率,这个收益已经不错了。更何况,还有减税的优惠。谁都知道,这是安东郡王发行的债券,不管是商人也好,百姓也罢,如今跟着李璟日子过的不错,温饱日子。

    看到李璟发借钱,他们当然要顶力支持。其中官员们自然不用说,反正登州的官员和公务员们的待遇都不错,因此大部份人愿意拿钱来买债券。而商人和农民、工人们,也是相当热情。

    其中工人、农民们,更看重的是百分之五的年利率。以前钱庄的时候,存钱可没利息,还要保存费。现在大家温饱解决,把赚到的钱放到银行保管五年,存个十贯钱,一年就有五百文钱利息,五年可就有二千五百文钱。这钱放在家里也是放,放在郡王老人家的银行里,过个五年,可就相当于多了四分之一的钱。这样的好事,哪找去!

    而那些商人们,尤其是大商人们,他们倒不是那么看中百分之五的利率,毕竟,对商人来说,资金的周转是很重要的。不过他们热情而来,最重要的还是减税的优惠措施,以及人人都十分热烈的那个前十名授勋。

    三千万贯的记名式中期利率东北债券,短短的一天时间就卖光了。这次发行的债券,面额最低为十贯,最高为一千贯。

    结果,其中登州有名的远洋海商刘守业,一出手就购买了五百万贯的债券,一千贯一张,足足五千帐,装了好几大箱子。刘守业的这个一掷五百万的举动,当时可是震惊了整个银行的人。而且这件事情还以光的速度迅速传遍了整个登州,刘守业此举,让所有的人重新认识了这个海商,知道了他的巨富。

    不出所有人意外,刘守业买下五百万贯的债券后,直接就荣升为了此次购买债券最多的人。

    其余的九个,最多的也就两百万,最低的一百万。

    三千万的债券,前十名就买了一千八百万。而其中有五家是海商,剩下的则是经营煤矿的煤老板,造船的船老板,以及韩、萧、崔这三大家族。

    许多想要购买债券的人,甚至排了半天队,还在银行门外,债券就已经发行完了。

    刘守业一下子就成了整个登州甚至东北道最为有名的人物,许多人甚至传言他有几千万上亿的家产。

    连李璟在辽东城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大为惊讶,没想到这些海商居然有如此多的钱。五百万啊,虽然说不是白送给李璟,可能拿出五百万来买债券,因为是记名债券并不能直接流通,因此对一个商人来说,这笔钱五年内可就是死钱了。这完全说明,刘守业至少不低于一千万贯家产。

    李璟对刘守业倒没有杀猪的想法,只要他们守规矩,那境内的富商多其实是一件好事。

    李璟没有食言。当即把这前十名请到了辽东城。然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授勋仪式。

    对于这些非战士的授勋。李璟所授的勋章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五常勋章中的仁爱勋章。获勋者成为勋士,最低一级的贵族。拥有二十亩免赋勋田,并授勋章,赐九品官服一套,见官免拜,享受县令的政治待遇,非世袭。

    这个勋士的爵位,最大的不是实质上的奖励。实质奖励并不多,二十亩田而已。但却能让他们享受同县令级别的政治待遇,比如哪怕获勋的原本是个商人,或者是贱业的乐工这类身份,他们的儿子也享受良家子待遇,从军或者入学、考试等都按良家子记录。

    由于刘守业购买了五百万贯,李璟特别给他的长子也授了一枚仁爱勋章,刘家一下子出了两名勋士。这不但对于刘守业来说惊喜万分,就是对整个登州和东北道的所有人,也是大大震惊了一把。

    结果。这几天报纸上就开始有保守的士人开始写文批评李璟这是在卖官鬻爵。

    “这些商人对官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完全值得成为受人尊敬的爵士。”李璟笑道。其实李璟也有意借这次之机。开始提升一下治下百姓对商人的观念,提升商人们的地位。无商不富,无工不活,无农不稳,工商农都同样重要。虽然眼下仍然是农业社会,但以如今的时代,加强工和商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如今东北道所走的这一条路,更加需要加强工和商的地位,李璟也希望借此吸引来更多的工和商。

    “夫君发行这个债券,一下子借三千万贯钱,帅府没有钱了么?奴听说帅府让商人们从各地迁来百姓,然后帅府还要给他们一大笔钱?”大月儿有些担忧的问道。

    李璟轻笑出声:“发行债券并不是因为帅府没有钱了,相反,如今帅府钱还有不少。”

    “那干嘛还要借这么多钱,还有,我们如果缺钱,不是可以印钞票吗?”

    听到大月儿这明显外行的话,李璟并没有觉得好笑。其实如今大部份东北道的官员们都有这种观念,大家的理财观念就如同平时治家一样,认为当行节俭,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借钱,在许多人眼中都不是好事情。

    但对于李璟这样的后世人来说,发行债券是很多国家都做的事情。就如比做生意一样,当产品销售火爆之时,适当的借一些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这是十分正常的举动。公司上市,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李璟手上不是没钱,但李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实打实的花掉。李璟得预备一笔钱,但是又需要花钱。因此,李璟在计算到未来的收益后,发行一笔债券,这是很合理的做法。

    至于说没钱了印钞票,这就更加是外行人的话了。李璟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取消金银铜与绵的货币地位,也是有详细考虑的。所有的货币都是需要保证金的,没有保证金乱印钞票,最后只能是通货膨胀,李璟可看过太多这样的事情。许多国家货币崩溃,买一个面包,得直接称几十斤的钱交易。

    如果李璟的钞票也如此,那才是真正的灾难,一切现在努力构建的经济秩序就将崩溃,东北道下也将难以稳定。

    李璟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保证金和东北道的金银铜粮本位兼行的做法,不过看大月儿满头雾水的模样,李璟便自嘲笑笑不再说了。他这个后世人都搞不清这一套,如何能让一个渤海国的公主几句话就能弄明白这一切。

    虽然没听懂为什么不能多印钞票,但大月儿也知道李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缺钱,心里也放心下来。

    “铛铛铛...”

    外面突然一阵洪钟响亮,大月儿吓了一跳,很快醒悟过来这是帅府里的那座大座钟的声音。对着李璟脸红的笑了下,“奴到现在也还不太适应这个大座钟,每隔半个小时就会敲钟报时,老让人一惊一吓的。”

    李璟哈哈一笑,这座钟可是最新鲜的事务。座钟的生产技术也算不得太复杂,当各手工制造业和材料行达到一定的程定后,就完全满足了生产条件了。李璟不过是找了一批机械方面的工匠,然后给他们指出了钟表的这个方向。

    这些专业的工匠按着李璟的方向去研究,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找到了方向,然后不断的改善,到如今,一年多的时间,第一款座钟终于定型生产。

    李璟元帅府中的这一架,就是正式生产出来的第一座座钟。镶金嵌玉,还有玻璃镜面,美观漂亮奢华无比。这座钟足有三尺多高,也是按照十二小时标志,半个小时响一次。

    对于李璟提出的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一小时六十分,一分六十秒的新时间提法,钟厂的人都有些不太习惯。不过李璟却是坚持了用小时。反正座钟半小时响一次。转满一圈就是六个时辰,再转满一圈也就是一整个十二个时辰了。小时、刻、分钟这样的时间单位,比起以往的一柱香、一盏茶来,倒确实是精确了许多。

    一生产出来,所有人都已经认定这将是一件既玻璃之后,会大卖特卖的商品。

    虽然座钟注定只能是奢侈品,但如果把他贩运到西方,这可是极有前景的。

    李璟十分有商业头脑的让钟厂开发出了数种型号,分成珍藏版、收藏版、豪华版、普通版等型号。座钟的内部构造其实都差不多,李璟只是让他们把外面的这些材料换成珠玉宝石、珊瑚玛瑙、黄金白银、铜铁木制等几类,就能完全卖给不一样的客户。

    “这座可是宝贝,你知道咱们这座钟值多少钱吗?”李璟笑着问。

    大月儿摇了摇头,不过也知道如座钟这样神奇的计时工具,绝对不会便宜。更何况,这还不仅仅是一件计时工具,还是一件收藏品、奢侈品。

    “现在暂时还只有这种三尺高的大座钟,普通版售价三百贯、豪华牌一千贯、收藏版三千贯,珍藏版一万贯!当然,暂时工坊还刚建立,标准件生产线还在完善,工人也在培训。因此,短时间内,这种神奇的计时工具还只能少量生产,每一座钟都会采用拍卖的模样,起码一年内,是不会生产普通的座钟了。按我估计,这第一架拍卖的座钟,怎么也得拍卖个一百万贯,专门卖给那些在食人,狠赚他们一笔。”

    “一百万?”大月儿深吸了一口气。

    李璟笑了笑,物以稀为贵,想历史上法国王后曾经花了三十万金法郎买一面镜子,三十万金法郎可是相当于后世至少十亿人民币了。

    座钟这东西,本来就是专门面向富豪们的。皇室、王室、巨商、贵族们,有好东西还怕没人买?等赚的差不多了,又可以推出多种版本,甚至推出普通版本,到时普通的卖个百来贯,相信大部份的大户商人和官员们,都能买的起。

    座钟的价钱降下来,那时李璟说不定已经把怀表、手表技术研究出来了,又可以再赚一轮。

    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赚头一笔钱的人,永远都是暴利。(未完待续。。)

第675章 大齐开国皇帝

    (感谢中国最大的店、越溪懒人、梦梦梦梦梦梦、无畏所谓的支持,今天只有一张月票吗?)

    京师,长安。

    李儇一早起来,骑马击剑半个时辰,在王美人的服侍下沐浴后,便早早来到御书房处理政事。

    伶人石野猪因伶俐会说话,且十分聪明,并不一味的只是奉承于皇帝,因此李儇如今很是看重他,每日都让他陪在身边。刚一进御书房,石野猪已经把今天的报纸都摆放整齐放在御案之上。除了京师发行的各份当日的报纸外,甚至连洛阳和登州、扬州、太原等地的报纸也有,不过虽然皇帝派在各地的专人收集快马送来,但这些外地的报纸一般都是数日前的旧闻了。但就算如此,皇帝也专门下过旨意,要求一期不漏的收集天下各镇的报纸送来。

    皇帝坐下,石野猪马上第一时间送上一杯热腾腾的参茶,并把摆在最上面的一份皇家新闻报递到他的手中。

    自李璟数年前在登州改革了造纸术和印刷术,随后开办报纸以来,报纸这种新奇的物事,就迅速的在大唐各地蔓延开来。一开始只是在几个府开办,到现在,大唐三百多个州虽然不说全有办报纸,但起码五十多个藩镇却是镇镇皆办报纸。

    大唐的士人百姓们,也早已经习惯了订报买报听报,走到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读报的声音。

    朝廷中央一开始没有在意这报纸,等后来发生了秦报泄密事件之后,也有人提议举行报禁。毕竟。报纸出现后。百姓对于天下时事也热情起来。人人都能议论下国政,甚至不少人在报纸上说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并且往往泄露朝廷的机密。不过报禁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最后就还是解禁了。

    最大的原因当然是皇帝虽下令报禁,可是各藩镇遵从的并不多。许多藩镇中,办报的都是藩镇的节帅,或者是统兵的军头,乃至世家大族等办的。办报不但利润不少。而且还掌握着喉舌,能控制舆论,谁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扩大自己影响的极好通报。如此一来,最后京师禁报了,可天下其它地方的报纸依然如故,这报禁最后也只得夭折。

    不过朝廷也想出了几个补救的办法,既然不能禁,就试着参与、控制进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长安的皇家新闻、洛阳的东京日报,太原的北方要闻。成都的蜀报,凤翔的京西时报。大唐五都都开办了由朝廷直接开创的大报。

    由于属于朝廷开办的报纸,因此也是最具权威性的报纸,朝廷的许多新的政令等,都第一时间刊登其上。也正因如此,这五份报纸都很红火,特别是皇家新闻报,更是后来居上,如今已经成为了关中地区第一大报,每日光长安就销售达五万份以上,而且在关中以及山南、河东、河南、三川等地销量也极高,皇家新闻报每期销量都能达到十万大关。

    每份报纸的纯利润高达一文,十万份就是一千贯钱,而皇家新闻报同样打广告,且广告费更高,现在皇家新闻报几乎每期能给报纸的老板李儇带来五千贯的收益。一年就是将近两百万贯,几乎等于河东解县的一个盐池的收益。虽然皇家新闻报能与这么高的销量,其实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为这是皇帝办的报纸,带有强大的皇家背景,而且各州县与学校、军队等全部订阅,加上商人们也被半强订等原因,但这份报纸成为大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也是事实。

    喝了口暖暖的参茶,李儇摊开皇家新闻报,头版就是沙陀族李克用五万代北骑兵已经到达大同,进至蔚州的消息。上面还有皇家要闻的外探记者在代北的采访,写了他在代北亲见沙陀大军的鼎盛阵容和骠悍战意。李克用也在采访之中,诚恳的为当初的年少轻狂犯下的错误向皇帝认错请罪,然后感谢了皇帝对他的赦免,给予了沙陀族一个赎罪的机会。他表示,这一次沙陀族绝不辜负君恩,沙陀战士们将用手中的刀枪,用战马的铁蹄,将河北的叛军一一践踏成泥!

    看到这个消息,李儇脸上微微露出笑容,这个李克用总算是态度不错。

    五万代北胡骑,这黑鸦儿果然彪悍,当初被朝廷打的几乎全族覆灭,短短几年时间,就又聚起了这样的一支力量。只要他真的对自己忠心了,他倒也不介意原谅他当初犯下的罪责。

    想到这里,李儇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那座大钟,高达三尺的黄金钟,镶金嵌玉,光是座钟顶上那座马踏飞燕的玉雕就价值万贯了,还有那用宝石雕刻成的十二个数字。

    这座钟是李克用刚刚派人送来的,据说是登州新出产的计时宝物,每隔四分之一时辰响一次,称为半小时,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端的是神奇无比,虽然当当当的让人一时无法适应,可这种自鸣钟,依然让天子不胜喜悦。

    据说这钟名贵无比,登州拍卖了十座,全是奢华无比,每座都拍出了百万贯的高价。李克用派人拍下了一座,然后立即护来长安,进贡给了自己。

    收到李克用的朝贡,李儇确实十分高兴。不过心里又有些失落,这钟是登州产的,很明显肯定又是李璟的产业。以往李璟弄出了玻璃、香水等物,总会第一时间进贡给自己。可这回,李璟却根本没有派人送来,甚至自河北叛乱一起,李璟已经彻底中断了对他的进献了,甚至连去年说好的一年四百万的两税加盐茶税也停掉上供了。

    想及此,李儇的脸色又黑了起来。

    对李璟,真是爱之切,现在恨越深。

    如太宗所说过的一样,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到如今国家需要用他李璟的时候,李璟却是如此表现,实在让李儇伤透了心。可偏偏眼下局势,他还不能对李璟说半句斥责之语。

    “李克用虽然先前背叛朝廷,可毕竟如今一心忠于王事。反倒这个李璟,当初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博的朕的重用,屡次加官晋爵,可如今一朝势在手,却是开始拥兵自重,真是让朕失望至极。人心难测,人心难测啊!”李儇丢下手中的报纸,长叹一声。

    好半天,李儇才平复了急促的呼吸,又拾起另一份报纸观看。

    这一份,却是大名报。

    看到这个报头,李儇有些怔了一下,将目光转向石野猪。

    大名报是河北叛军魏博镇办的报纸,而大名这个名字,是当初田悦自称魏王后,把魏州僭改为大名府。李儇平时所看的报纸中,并没有叛军的大名报。不过石野猪办事十分伶俐,从不出错,不可能因为疏乎才把叛军的报纸拿来,肯定有什么原因。

    李儇低头看去,头版头条一串加粗的黑字映入眼中,顿时让李儇眼前一黑,差点把手中的报纸撕碎。

    大名报上的头条,极具冲击力。

    因为这上面的这条新闻,乃是登载着韩简、王景崇、刘岳、李全忠四个叛贼的联合声明。

    在报上,四个河北反王宣布他们即日起尊李璟为大齐开国皇帝,河北四镇将士宣誓从此效忠李璟。自今日起,河北四镇都为大齐所有。

    摇身一变,大唐的河北四镇,就成了大齐的河北四镇,四反王成了大齐的开国四王,依然担任河北四镇节度使之职。

    李儇将报纸一把扔到了地上,腾的站起,眼中喷火。

    愤怒之下,甚至把那心爱的玉麒麟镇纸给砸在了庭柱之上,摔的粉碎。

    足足小半个时辰之后,当一侧的自鸣钟铛铛的响起,连续敲打了七下,表示着早上七点钟的到来,进入辰时。

    李儇在钟声中清醒过来,坐回御座,转头对着脸色都有些吓的苍白的石野猪道:“把那报纸捡来!”

    接过报纸,李儇重新的看了起来。

    在大名报头版中,韩简还在后面宣示,他们已经请最好的绣工制作了天子六冕,并进献给了大齐开国皇帝陛下。而且文中韩简还说,四镇向大齐皇帝进言,将以辽东城改为辽阳城,立国大齐国都。后面还有一大堆的话语,都是些关于‘大齐’帝国的话语等等。

    虽然这报纸只是一面之辞,并没有消息表示李璟真的接受了四反王的劝进,叛唐立国。

    可这依然让李儇心中愤怒万分,愤怒渐息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恐惧。

    河北四反王突然要尊李璟为皇,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离间计,可万一李璟心动了呢?

    若是李璟真有不臣之心,以李璟的地盘和兵马,加上四反王的兵马,那已经是东北半璧江山不保,如果再算上刚刚杀入河南的草贼,大唐的半壁江山都要不保了。

    “立即宣政事堂诸相国还有枢密院、宣徽院,还有左右神策中尉延英殿议事!”李儇一张脸惨白无比,声音都带着些颤抖道。

    “把六部堂官也都请进宫来!”李儇最后又加了一句。

    低头目光又落在那份大名报上,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如一把把刀箭,刺的他遍体遍体鳞伤!(未完待续。。)

第676章 东北道大行台

    (感谢ermaozhao、繁华字口令月票支持,跪求月票啊!)

    大名报虽然是魏博镇办的报纸,但也影响力不小。新一期的大名报上的头版头条,迅速自黄河、渭河传入关中。当天子李儇看到这份报纸时,京师长安已经有不少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

    随后,这个消息如同风一遍的迅速在长安城中传播着,那些被商人和驿员送入长安的不多的大名报,迅速珍贵无比,无数人传阅。

    皇帝派人前去召诸大臣入禁中议事之时,十有八、九的大臣们都已经知道了这条轰动京师的消息。

    每个进宫的大臣都忧心忡忡,每个人都知道这条消息的震憾性。

    若是李璟真的叛唐自立,又得到四镇支持,那可就真正是河北东北甚至河南都将不保了。

    “陛下,这是河北叛军的离间之计,李璟忠于大唐,绝不会背叛陛下和大唐!”宰相于琮第一个出列发言。于家和李璟关系密切,于琄是李璟的老师,于琄的嫡女在李璟府中住了几年,跟着李璟不明不白。不论自己怎么看,在别人的眼中,于李两家关切极为密切,若是李璟出事,于家肯定受到震荡。当年于家因为朝中争斗,便举族受到牵连,于琮哪怕就算是驸马和宰相,家中三个兄弟也都是一镇节帅,可万一朝廷认为李璟要叛乱,只怕于家站的越高,摔的越重。

    宣徽北院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张泰也上前道:“陛下,老奴也以为此乃河北叛贼之离间计。意在离间朝廷和安东郡王之间。使朝廷和郡王相互猜忌。陛下切不可轻信叛贼。以免伤了忠臣将士们的心。”

    事实上,眼下别说李璟没有叛,就算李璟叛乱了,只要没称帝,朝廷都得想办法安抚而不是镇压。一个黄巢和河北四镇,朝廷就已经手忙脚乱了,哪还能承受起李璟造反的灾难性后果。

    “安东郡王先前出兵下邳,迫使黄巢撤出泗州临淮。随后又出兵北逼幽州、南临黄河,迫使河北叛军不得不分兵防范。臣以为,正是李帅先前出兵威胁叛军,才使得他们出此离间计。要对付叛军之离间计,朝廷当重重嘉奖李郡王,免郡王担忧猜忌,如此一来,叛军之离间计不攻自破,天下百姓也能安心。”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李蔚也跟着开口道。这位宰相从自己负责的财政方面上算,也认定朝廷这个时候根本无力承担李璟叛乱的后果。

    “对李璟宜奖赏安抚!”这是延英殿中一众臣子一致的认同。

    哪怕如卢携、田令孜等人也明白。这个时候绝不能把李璟惹火了。虽然他们痛恨李璟,但也知道。眼下李璟不管加入哪一方,都将给眼前的局势带来颠覆性的结果。为此,朝廷必须不惜代价的安抚住李璟,最起码,得先让朝廷解决了黄巢和河北四反王。到了那时,再来和李璟秋后算帐不迟。

    “杨枢密使,关于此事枢密院可有掌控到详细情况?”李儇目光如电射向杨复恭。

    被皇帝如此锐利的目光盯着,杨复恭也感觉一阵压迫感传来,忙出列恭敬回道:“回陛下,职方司密探刚传回消息,河北四反王确实派了莫州刺史刘仁恭刚出使辽东城见过李璟。他们给李璟送去了天子六冕,想要拥李璟为帝。”

    听到四镇果有拥李璟之事,连李儇在内众臣都不由的面色一沉。先前大家还都认为这事情只是离间计,可现在看来,这也许不只是离间计这么简单的。

    “不过,李璟拒绝了四镇提议,并赶走了刘仁恭。”

    李儇紧张的心为之一松。

    “但是,随后东北的商人与占领义武军的李全忠做了一笔交易。李全忠把易定二州原义武军及家眷还有众多反对于他的近五万口全部卖给了东北的商人,然后换取了一大批包括铁甲、皮甲、长矛、横刀在内的军械物资。”

    一阵吸气声音响起,这条消息让殿中近半大臣脸色又变。

    不管这笔生意表面是谁和谁做的,但所有人都明白,本质上这就是李璟在与叛军交易,而且还是人口与军械的交易。这其中的意味,就复杂了。叛军刚刚要尊李璟为皇,李璟这边把叛军使者赶走,可随后却又与叛军做起了这军械人口生意。这可是在战时,这种生意,那就是通敌,等同于叛乱!

    可眼下,大家虽然明白李璟所为等同于叛乱,可只要李璟没有叛乱,朝廷却是不敢揭开此事的。

    李璟已经势大了,上次朝廷先封李璟元帅,李璟都不肯表态出兵。后来一直加封到了十二镇节度都使,才调动了一部份兵马。可到现在,李璟也还没有真正的进攻叛军,这种行为,态度暧昧,十分的危险。

    朝廷当然希望李璟能出兵河北,可李璟却摆明了不想出兵与叛军交战,这使得朝廷十分无奈。

    眼下的李璟,除了淄青镇和登莱镇五州之地在河南东部,其余的十六州之地,全都在河北的东北,不说现在有河北做乱和黄巢流窜,就算是河北没有反,朝廷对他也是鞭长莫及。

    “臣提议建东北道行台,授李璟为东北道行台令,再加赐李璟齐王,令他出兵河北。”豆卢瑑咬了咬牙,出列沉声道。

    听到豆卢瑑的这个提议,殿中所有人都是震惊万分。

    行台属于州以上道一级的官职,早在北魏之时,就已经普遍设置行台省,之后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都沿用,在隋唐之时,也一度设立。唐初也设立过行台省,不过天下平定后就已经废除。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行台制度存在数百年,性质也有不同。但大致为四种类。

    即做为临时中央政府的行台。做为尚书省分支机构的行台。处于过渡形态下的行台,还有就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的行台。

    北魏北齐之时,行台已经成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北魏前期的行台便是皇帝亲征之时,所设立的临时性中央政府行台,在这种情况下,原京师之地还设立一个留台。

    而十六国时期,在地方建立行台,这种行台已经是尚书省分支机构。

    而在北魏六镇起义之前。朝廷常常抽调一部份官员组成行台,到处地巡查或处理军政事务,这些称为使者行台、出嫁行台或者统军监军行台。因为北魏后期战乱不止,尚书省无力承担行台,行台的官员多是由中央其它各部官员担任。由于战事持久,这些行台渐成长期机构,节制地方军事,甚至战事停止后,由于地方不稳,行台也不会马上撤消。而是成常驻地方机构,在一些军事重镇。行台区已经开始形成。

    到了北魏末期,已经形成了七个固定的行台区,而且行台官员已经从中央调任变成了地方官任行台,从中央派出机构,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台的官员升迁亦在行台内部升任,而不必转道他台。

    唐初,全国分设六道,建立了六个行台省,其中最大的行台省为陕东道大行台省,由李世民担任大行台尚书令。不过唐初的行台,只维持了十年,最后便全部撤消。

    唐初的六道行台为中央尚书省派出地方机构,总管军事兼领民政,位高权重。

    襄州道行台,就曾一度领有交、广、安、黄等二百五十七州。

    六镇行台,以李世民等皇子为尚书令,但显州道和东南道二道,却是以淮安土豪杨士林与和州贼帅杜伏威任尚书令。

    唐初的行台官员品级,与中央尚书省的设官相当,品级相同甚至只低一阶。

    如中央尚书省尚书令正二品,大行台尚书令也为正二品,行台尚书令为从二品。

    其它如左右仆射、左右丞、都事、主事,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也都同样设置。

    由于行台权柄太重,因此最后只维持了十年,待唐朝中央基本掌握局势后,便一一撤消了六道行台。

    整个大唐,正式的尚书令只有李世民一人担任过,但行台尚书令,却还有数人担任过此职。李世民、李元吉、杜伏威、杨士林都先后任行台尚书令之职。

    唐初的六道行台,比起唐玄宗的十道节度使权利要大的多。而唐玄宗时的十镇节度使,比如今的节度使也是权利大上许多。

    朝廷上次封了李璟节度都使,统领一个节度区,辖制十二镇,换来了李璟终于调动了几万兵马。

    现在,局势更加危险,河北四镇都尊李璟为皇帝了,这个时候,豆卢瑑想来,也只有给李璟更大点的权利才能诱使他出兵。行台的权利巨大,但若是比起大齐皇帝来,明显还是差一些的。

    而这个时候,朝廷承担不起李璟叛乱的后果,想来想去,也唯有给李璟升官,给他行台尚书令和齐王的官职。虽然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李璟以后更加难以控制,尾大不掉。

    但就会是饮鸩止渴,也绝对要比马上渴死的好。先稳住李璟,解决掉河北叛乱,然后再来徐徐图李璟。

    田令孜听到豆卢瑑的提议,眼睛一翻,差点准备跳出来怒骂他一顿。可转念一想,眼下他还是低调一些,因为除此外,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计策。真的李璟反了,大唐要是没了,他这个太监难道还能再投靠李璟不成。

    不少官员也和田令孜一样,感觉这个封赏太高了,哪怕是为了安抚李璟,可这也给的太高了。

    卢携出言反对,豆卢瑑据理力争,先前已经给李璟加到了节度都使了,除了给行台,齐王,难道其它的官职李璟还会在意?与眼前的局势比起来,虽然行台和齐王的官职爵位很高,可他们不也是没有办法么。再说了,眼下李璟控制的二十一州地盘,朝廷给不给行台,实际上李璟还不是如行台一样的完全控制着?

    豆卢瑑指出,眼下河北形势已经十分的危险了,若是李璟真的被反贼说动,那对朝廷的危害太大了。朝廷应当趁着李璟还在观望之际,拿出能让李璟安心的条件来。

    李儇听着满殿大臣的议论,心中气血翻腾,恨不得甩袖而走。可他也明白,虽然这些话让他听的愤怒,可他也没有其它的更好办法。豆卢说的没错,朝廷现在承担不起李璟马上叛乱的后果。

    最起码,朝廷得做出更强的准备。

    至少,朝廷得拖到解决掉河北四镇,或者说重创河北四镇之后。

    节度使、元帅、节度都使,一路给李璟高升,到了现在,节度都使都已经满足不了李璟了。今天给了行台,那以后李璟就真正的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东北道二十一州就彻底的掌控在李璟的手中了。可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就算他想与李璟开战,可起码不是现在。

    想了许久,李儇目光再一次扫过殿中。

    众臣都等待着皇帝的决定,自皇帝一心亲政以来,众臣也渐习惯皇帝参与这些军政大事中来。

    “传朕旨意,加安东郡王、河北、东北道元帅、淄青等十二镇节度都使李璟东北道行台尚书令!”李儇冷冷的说道。

    众臣等了一会,没有听到预料中的加封齐王的旨意,都有些奇怪的抬起头向皇帝望去。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难道还要吝啬一个王爵?

    李儇确实不肯加封这个王爵,李唐虽然给异姓功臣封王,但封一字王的却是极少的极少。一字王,可是位比亲王,这次加李璟亲王,那下次又要拿什么来加封李璟?

    既然皇帝心中已经不喜李璟,他心里便下意思的想的多了起来。

    众臣没有想到皇帝这个时候居然还会有这样的打算,都愣愣的跪坐在那里。

    看着诸臣的反应,李儇心中一阵怒火闪过,胸口起伏几次,最后强忍着怒火补充道:“给李璟加封东北道大行台,大行台官员由李璟自行考核任免。令李璟接到旨意后,立即出兵攻打幽州!”

    最后,李儇宁愿给李璟大行台,也不愿意给李璟一字王爵位。

    殿中众臣见此,想了想,便也沉默接受,没有人再出声!(未完待续。。)

第677章 小朝廷初具气象

    (感谢飘渺¢风、大风包子两位的月票支持,谢谢大家,感动常在!)

    眼看着年关将近,帅府又开始筹备起年节的节赏。今年灭掉了高句丽,攻取了整个辽河的中下游和鸭绿江的下游两岸,再加上辽西走廊和燕山的蓟檀二州。

    乾符五年,李璟的地盘一下子扩充三倍以上。

    虽然中原之地战乱四起,可东北道的地盘上却是极为丰收与喜悦的一年。去年不但军事上取得极大的胜利,同样也是粮食的大丰收的一年。而得益于东北大开发计划,各种基础建设的上马,登州的手工制造业和商贸也是极为红火,各州的矿产等,也一样火爆。

    打了这么多胜仗,且如今又是多事之秋。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璟早已经和李让等人计划好了,要拿出一大笔赏钱来,给将士们发一笔厚赏。同时,为了让那些迁移去淄青登莱的高句丽人,和迁到东北的中原汉人能过个更丰富的新年,李璟也准备特别拔出一笔钱来购买各种年货下发给他们,这也算是一种补贴。

    对于李璟的这个提议,李让与其它人都是赞同的。这次的节赏以发实物为主,这又是一大笔zhèng fǔ订单,那些商铺工坊老板们赚一笔的同时,最后帅府也一样能得到一笔税钱。

    新年渐近,年味渐浓,到处都是拿着攒下的过年钱上街采购年货的人们。温饱之余,大家也都有了些余钱,这新年自然就得丰富一些。给家中的婆娘扯几尺花布做身新衣裳,给孩子们买几斤棉花,一人做一件暖暖的棉袍。还要买门神镇年兽,买新桃符,另外现在还流行过年在门前贴对联,在门上贴福字,这些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别人家既然都有了,自己家也不缺这两钱,当然也得有。

    此外,还得买点糖块、瓜子、山楂、榛子这些,梨子、桔子这些也买些装盘。还得买些茶叶待客,大过年的,酒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另外还得那些大白菜、包菜等新鲜蔬菜,如今手里有些余钱了,这年自然得过丰富些,鸡鸭都要买,鱼也得多买些,还得买二三十斤猪肉,再买点羊肉、牛肉。

    到处都是满脸带着满足自豪微笑的男女,身边或带着孩子,或带着媳妇,一派喜悦。

    而此时,李璟却坐在原来高句丽的金殿中,与诸将一起议事。

    先前大名报突然发文,公开四镇要拥李璟为帝的文章,确实让李璟有些震惊。这件事情,很快也传到辽东各镇,引起将士们和底下百姓工人商人们的议论纷纷。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相互争论,形成了三种意见。一部份人认为李唐乃是正朔,不希望看到李璟成为叛臣。这部份人代表了眼下大多数人的观念,那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藩镇一面强大自立,一面却又继续尊李唐为正朔的这种情况。大家都习惯这些年来的现状,愿意看到镇**强大自立,但又不希望藩镇彻底的反唐,而是愿意看到藩镇和朝廷如chūn秋是周王室与诸侯般的关系。

    说到底,这种想法固然与当前唐安史之乱后百年来的现状有关。毕竟,藩镇强大自立,只要不反唐,大家相安无事,百姓rì子也过的安稳。可一旦反唐,朝廷被迫与之讨伐,战乱一起,结果必然是百姓遭殃,这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不管最后谁胜谁负,战争中最吃亏的都是百姓。如今东北道各镇下的rì子过的这么好,谁愿意这种rì子突然发去。因此,大家更安于现状,而不想承担改变带来的战乱。

    另有一部份人则是支持元帅干脆反唐,毕竟大家把李璟管辖镇**之后地盘上的变化。大家家中粮食满缸,有摭风蔽雨的屋子,有避寒的衣服。每个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孩子能够读书,甚至读的好还有奖学金。读不好,也可以送去军校。这种rì子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每个人都知道这种生活的难得,没有人愿意再回到过去。因此听到报上说,河北四镇愿意奉李帅为皇帝,一起推翻唐朝时,众人都十分兴奋与支持。在大家看来,有河北四镇支持,再有郡王领镇国大军,取李唐而代之,并非没有可能。如果李璟成了天下的皇帝,那大家的rì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也再不用提心吊胆的,总担心一觉醒来后,发现如今的美好生活只是一个梦。

    当然还有不少的一部份人,则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管报上和大家怎么说,他们都只是看着听着接受着。

    知道外面的讨论后,李璟派出了不少人前去收集大家的意见,最后得出的调查结果。

    在现阶段,大约有六成左右的百姓,其实是愿意支持李璟成为一个割据藩镇,但却又反对李璟反唐。而又有大约三成左右的百姓,则支持李璟此时反唐,认为由李璟取代唐朝,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剩下一成左右的人,则对这种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随大流而已。

    这个调查结果,让李璟也明白了眼下大多数百姓的观念想法。就连镇**治下这些受益于他的百姓,都有半数以上不支持反唐,那其它唐朝领地上的百姓,肯定还会有更多。

    李璟本无意此时反唐,看到这个也越加坚定了自己的计划。

    那期大名报之后没有多久,朝廷便又派来了使者,正式授李璟东北道大行台尚书令,正二品。并诏令李璟,东北道大行台的属下官员,一律由李璟自行选拔任用。

    接到这个诏书着实既在李璟意料之外,又有些意料之中。

    这明显就是因为河北四镇那拥戴所带来的后果了,朝廷反应很快,加封很大方。

    居然是东北道大行台,这大行台尚书令与朝廷zhōng yāng的尚书令相同品级,虽然比zhōng yāng尚书令比起来,含金量似乎低一些。但实际上,以李璟如今实际割据东北的情形,朝廷给这个职位,那就是彻底的让李璟完全的真正割据东北了。

    以后李璟就能真正的建立一个小朝廷,全权管理东北,成为名符其实的东北王。

    不过李璟也清楚的明白,朝廷越是如此迫不及待的加官,越是如此大方的加封,越说明了朝廷对他深深的忌惮。

    朝廷每给李璟加一次官,代表的不是朝廷对李璟的依赖与期待,而是对李璟的忌惮。这样下去,要么李璟彻底的反王,要么最后朝廷腾出手来清算李璟,他们之间再无可能回到过去了。

    不过,不论是朝廷,还是李璟,都明白,他们之间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轻轻敲打了一下桌子,李璟高声道:“诸位,天使刚刚带来了陛下的诏书。陛下对我们灭高句丽,收复安东之地,扬大唐国威,十分满意,特下旨嘉赏全军将士,并且,自今rì起,东北六镇之地设东北道大行台,本王自即rì起担任东北道大行台尚书令,其余属官则由本王自行任免。东北道大行台,代表朝廷全权处理六镇二十一州一百县军政民事。”

    这番话一落,殿中文官武将们都喜形无sè,高兴无比。

    如此一来,李璟在东北各镇的地位算是彻底的巩固,再无半点漏洞,合法合理。这个职位比原先的东北元帅和节度都使这两个更加倾向于临时统辖各镇兵马军事的官职,更加的稳固东北地区二十万军队的统属秩序。

    东北道大行台-六镇-二十一州-一百县,整个东北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四级行政区分。

    众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脸上洋溢着兴奋之sè。

    李璟高声道:“现在本王宣布东北道大行台官职任免!”

    殿中一时安静,这可是小朝廷的建立。东北道大行台一立起来,以后几乎就是整个东北地区的统治机构了。如果将来李璟带领大家打下天下,这个小朝廷的各个官职,也基本上有可能就是将来金殿上各位功臣的位置了。

    “东北道大行台尚书令由某担任,其下设左右仆shè,从二品,授崔芸卿尚书左仆shè,授李振尚书右仆shè。”

    李璟大行台尚书令下,最重要的职务就是左右仆shè了,对这两个官职,有资格担任的人不少,不但六镇节帅,就是各军军主也都有资格问鼎。如大家猜测的一样,李璟最终把这两个重要的职务,交给了文官,而且不出意外,最重要的左仆shè之职,交给了在东北道地位尊崇,但实际上却是自身势力最小的新来没多久的李璟老师崔芸卿。而右仆shè之位,也不有例外的交给了以往一直是李璟手下第一谋士的李振李兴绪。

    崔芸卿和李振都各兼一镇节帅一州刺史之位,如今又任行台尚书省左右仆shè,顿时这权柄可就惊人了。

    不过李璟随后又宣布了一道任命,却让众人一怔。李璟宣布,免去崔芸卿淄青抚宁军节度使兼青州刺史之职,免去李振登莱镇**节度使兼登州刺史之职。

    听到这个任命,崔芸卿和李振面上都没有半点惊讶,其它人顿时马上明白,这样重要的事情,李璟事先肯定和这二人商量过。以李璟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来看,郡王最喜欢的就是平衡之道,绝不让人轻易的掌握太多的权利。如今升任崔芸卿和李振做了行台的左右仆shè,那么绝不可能再让他们担任一镇节帅了。这也是平衡之道!其实倒也和朝廷的情况差不多,要么出将,要么入相,想要宰相兼节度使,那只能是使相,而不是真正的宰相。

    看李璟的安排,明显是入行台,则不能担任各镇要职。

    行台的官职完全是仿zhōng yāng尚书省,zhōng yāng尚书省有的官职,行台都有。

    左右仆shè之下,最重要的就是六部尚书了。不过zhōng yāng六部以吏官为首,而行台则是以兵部为首。

    对于这个兵部尚书的人选李璟也是考虑了许久,甚至与李振崔芸卿等人商议过。李璟初是想要以武将为兵部尚书,但最后想来想去,考虑到眼下这个晚唐时代的普通风气,还是改打算用文官为主官,然后以武将为副。

    “授敬翔为大行台兵部尚书,正三品。免敬翔辽西平卢军节度使兼营州刺史之职。授林威、裴宥大行台正四品兵部侍郎,免林威平州防御使、免裴宥水军都知兵马使之职。”

    一个接一个的命令发出,整个东北道原先的重要官员都来了一次极大的变动。

    崔芸卿任左仆shè,李振任右仆shè。

    敬翔为兵部尚书,盖寓为吏部尚书,李让为户部尚书,郭承安为工部尚书,李良为礼部尚书,李纯为刑部尚书。

    六部下各有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二人。每部下设四司,六部共有二十四司。每司以郎中为主,员外郎为副。每司一郎中二员外郎四主事。

    除左右仆shè六部尚书外,还有正四品大行台左右尚书丞一人,大行台七品尚书省都事一人,九品大行台主事六人。

    原来的六镇节帅崔芸卿、李振、敬翔、盖寓、郭承安、李良六人,都进入了大行台,而他们原来的节帅位置,也全都空了出来。

    整个大行台有品级的官员,就多达一百余人。李璟暂时只任免了左右仆shè、左右丞、六部尚书,还有兵部的两位侍郎。其余的大多数官职还暂时空缺,需要与诸官商议。

    不过一下子空出了六个节度使之位和六个刺史之位,却是让在座的诸多军主们都眼神炙热起来。

    虽然李璟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以文官任节帅和刺史,但是现在,李振等人升任大行台任职,一时间,论资历声望,能担任这六镇节帅的人选,却是没有人比林武、王重等军主更高的人选了。

    实际上,李璟现在也没有什么合适的节帅使人选,任用武将为节度使,一直是李璟在避免的。李璟也曾想过撤掉节度使这个位置,但是暂时来说,他却不能这么做。

    而让大行台的官员来兼任节度使,这更是李璟所无法接受的。在李璟的计划中,他要借这次大行台组建之机,把各镇节帅的权利压缩削弱,把权利都收归到大行台来。

    不过,看到诸将一个个在盯着六镇节度使的空位,李璟心中明白,这一步并不好走。(未完待续。)

第678章 突袭幽州

    (感谢等我两年的月票支持,谢谢兄弟!)

    北国的冬天,空旷、辽阔、萧瑟。

    朔风在原野间呼啸,霜染的树叶,在这寒风之中猝然飘荡,在干燥的地面上随风打着旋、飞舞着。

    李璟骑在马上,举目四望,目力所及之内,除了身后绵延逶迤的骑兵队列,整个天地之间,压云低沉,似乎马上就会落到头顶。到处都是茫茫未化的白雪,冰河结冻,一片冰封。

    几支乌鸦落在远处河边那结成冰棱的杨树上,张开翅膀,刮刮的叫着。

    如此寒冷的天气,看着这不详的乌鸦,让鼻子冻的已经没有了感觉的骑士们心里不由的升起一种苍凉的感觉。

    此时正是乾符六年正月初一,刚辞去旧岁迎来新年的第一天,谁也没有料到,在这样的新年第一天,在这样寒冷的风雪之中,北面一直朝廷与河北叛军对峙交战,坐观成败的安东郡王、东北道大行台李璟,会选择这样一个日子介入到这场战争中。

    李居义刚刚从控鹤军军主任上转任金甲胜捷军军主,虽然有些舍不得当年父亲创立的控鹤骑军,但李璟的调令下达后,他还是很高兴的接受了调令。在他看来,控鹤骑兵一直是他眼中东北道各军中最精锐的骑兵,但金甲胜捷军却一直做为李璟麾下第一军的形象存在。一直都担任着护卫李璟的重要职责,完全相当于长安皇帝的神策军。

    能够被叔父调任金甲胜捷军的军主,这无终是升职。

    李居义更期待的职务是六镇节度使中的其中一镇节帅之位。不过他心中也清楚。郡王用人。讲究文武分立,以文统武,在兵部尚书、节度使、刺史、教导使这样的重要位置上,通通都是任用文人,武将是不可能担任这些职位的。虽然他心中认为,节度使是统兵之将,应当使用更知兵的武将,但郡王从私讲是他的叔父。从公讲是他的主上,不管怎么讲,郡王的安排他都得遵从。

    而且从某些方面讲,他自己也承认,如今东北道治下,文武并重,气氛很好。比其它地方单纯的重武抑文,明显要好上许多。

    不过六镇节度使的位置还虚位以待,李居义并没有完全对这节帅之位死心,在心里。他还是对这六个帅位充满着希望。这一次,节帅突然调集了控鹤骑兵和金甲胜捷军在大过年的时候悄然南下。李居义心中直呼好运气。

    按大帅的意思,河北四镇居然敢在报上大肆宣扬拥护他为帝的事情,这明显就是故意利用他。而大帅岂是那么好利用的,不给他们点教训,以后他们还真以为二十万东北军都是病猫了。另外,朝廷最近对东北军和大帅的态度,也让大帅感觉到一些压力。既然接受了朝廷东北大行台的赐封,那么就得做一些表态了。

    不管从哪方面讲,为了给河北四镇一个教训也好,为了给朝廷一个表态让他们暂时放心也好,大帅都已经决定,东北军应当适时的动一动了。

    虽然寒冬时节,又是新年,可李居义一想起这趟若是能立下军功,便离梦想的节度使之位又近一步,不由的感到一股兴奋。

    眼下是乾符六年,距离青泥镇被毁,家破人亡投入叔父李璟的麾下,转眼已经三年过去。

    从控鹤军到胜捷军,他不但是都知兵马使,而且还拥有都押衙的加衔,更拥有从三品青泥开国县侯的爵位。由于郡王李璟并无兄弟,因此,在军中,李维、李远这两个年青的李璟从侄,还有李居义这个义侄,便算是李璟军中李氏的代表,与李璟的十一个门徒,都为年青少壮派中郡王的最坚定支持者。

    这一年,李居义才十八岁,一个前途无量的年纪。

    这番出兵,李璟的计划是打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役,把东北军与卢龙军的界线从鲍丘水向南推进到潞水北岸。

    辽西、怀柔、潞县、雍奴四县,将是东北军这次的目标。

    拿下这潞水以北四县,西面,东北军已经打到了幽州西北大门军都关附近。东南面,潞水与桑干河汇聚后的运河段直到漳水入海口以北,全将被东北军占领。

    只要成功,如此一来,卢龙镇将失去沿海岸土地,而东北军的地盘也直接将与眼下还处于朝廷控制下的河北义昌军沧州接境。河北四镇将完全失去出海口。

    点到为止!

    李璟并没有打算直接杀到卢龙军老巢幽州去,这一次进攻,既是向朝廷和天下人表明如今李璟的立场。同时,也是向河北四镇表明自己的实力。当然,如果这次行动成功,能给东北军带来的好处也是极多的。起码,掌握了更多的海岸,而且一次吞下四县之地,也就随时能逼近军都关要塞与幽州城。

    幽州与檀州两州之间,潞水、鲍丘水等上游支流遍布。

    这里的辽西县和怀柔县中,还设有燕州、归顺州、鲜州三个羁糜州,安置着原本设在辽西,早年迁入幽州的奚、契丹、回鹘族人。往西便是幽州的西北大门军都关蓟门,往南,便是幽州城。

    潞水。

    辽西县北的桃谷山哨所。

    辽西镇遏使赵雄,率领着十余名亲兵和一个都的骑马步兵,正在巡视慰问这座位于幽州镇最北方的哨所。这个哨所左倚军都山,左面是高高的群山,往西正是军都关要塞。而前面则是一片平原,被燕山三面围着的檀州。

    檀州西面一半是三面包围的平原,东面一半则是燕山丘陵。

    桃谷山哨所,就是背倚西面山壁,守在檀州南下的通道上,其西面是潞水。

    原本这个哨所是守护军都关侧翼。但是现在。檀蓟二州丢失。这里却成了幽州北面与檀州东北军对峙的最前线了。

    这只是一次例行的巡逻,面对着北面的东北军,幽州节度使刘岳吃不香睡不着,特别是之前拥戴李璟称帝,没有得到李璟的同意之后,刘岳更是忧心忡忡。失去了檀蓟平三州后,幽州镇已经成了一马平川,对于据守燕山山脉一线的李璟来说。没有半点的防御力。

    这个哨所,刘岳没有半点寄希望在战争时能起到什么抵御的作用,他只是希望这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东北军的异动,起到警报的作用。

    这个哨所,现在完全是充当着烽烟台的作用。

    在新年前,朝廷加封李璟为东北道大行台尚书令,代朝廷全权管理东北道六镇二十一州一百县军政民事。随后,李璟领旨,向朝廷上奏谢表,并向朝廷提交了大行台的主要官员名单。朝廷全部批准。并随后把李璟的奏表与天子和宰相们的批复直接公布在了皇家新闻报上。

    这件事情,让河北四镇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李璟的态度。让河北四镇十分担心李璟会出兵南下。虽然眼下寒冷冬季,似乎并不是出兵的季节,但紧靠着李璟的刘岳却不敢大意,哪怕是过年时节,也向各军下达严令,让各军加强警惕。

    烽火台每日一报,每天都必须有兵马在界河巡逻。

    赵雄心里并不认为李璟真的会南下,尤其还是在这个大过年的时候,不过帅府的军令,却又让他不敢提以轻心,而且这几天他心里也总觉得不安,仿佛预示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便在他出神的这一小会儿,他的都头已经跑到了前面的河边,正翻检着一支商队的骆驼和马匹骡子。

    远远的还能听到他的大嗓门,“你们这些做买卖的商人,说来倒也跟我们这些当兵的一样,大年初一不能呆在家里陪老婆孩子,却还得在外面奔波。大年初一还在路上奔波,什么生意居然这么紧要?”

    转眼之间,便见都头赵大提着一个钱袋铛铛响的走了过来,一面笑嘻嘻的说道:“将军,刚碰一队商贩过来,他们去檀州收皮货的,结果商队东家生病耽误了些时间,没能赶在年前回家。这东家人还不错,不但足额交了税,他驮子里还有好酒,拿了两坛送给我们。这天寒地冻的,要不咱们把他们留在哨所过个夜避个风,一起吃顿热乎饭。”

    赵雄看了看天色,确实已经不算早了,今天是来不及回去了。

    “除了酒商队还有没有其它什么吃食没有?”赵雄问。

    “他们还有罐头和几只牛后腿还有羊!”都头马上道。

    “把这些全买下来,再把商队也请来,干脆咱们一起过个年。今天大家吃顿好的,明早再回县里。”

    身后一阵欢呼,几个亲兵立即跟着都头赶去商队那里,带他们回哨所,一边就去交钱拿牛腿牵牛搬酒。

    “正好俺们这还有几条昨天打的鱼,可以煮鱼汤喝。”哨所的队头在一边讨好的笑道。

    “嗯,有酒有肉,还有鱼,这个年倒也不错!”

    商队跟着士兵过来,这是一个小商队,也就二十余人,有十头骆驼,二十匹驮马,还有三十多头骡子,都装的满满的,看来在檀州收获不错。这些人看着也很平常,就是那种常见的收皮子的货商,并不起眼。

    赵雄打量几眼,见没什么扎眼的,且这些人身上又带着幽州这边发的公凭,身份很清楚,也就并不关注,打了个招呼,就回哨所的堡中去了。

    哨所原有十名士兵,赵雄这次外出巡视身边带了十名亲兵和一百名骑马步兵,哨所一下子就有了一百二十多人,再加上商队的二十余人,冰雪天里,顿时热闹起来。

    杀羊的杀羊,烧火的烧火,很快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已经做好,有了商队拿出来的好酒,除了值守的一伙兵只喝了一小碗外,其余的人都喝的十分尽兴。

    吃酒喝肉,划拳吹牛,很快就到了深夜,宴会散去,各自醉熏熏的返回屋中。

    商队的那二十余人也被安排在哨所石堡中休息,到了半夜,本来醉的一塌糊涂的商人们却一个个睁开了眼睛,目光清明,眼露神光,哪还有半分醉意!

    一个接一个的爬起,这些不起眼的商人们在黑暗中也不言语,只是比划着各种手势,然后迅速的分成几队,消失在黑夜之中。

    哨所的外面岗哨后面,突然一个商人潜至,一把捂住了他的嘴,然后一把涂着黑漆的匕首冰冷利落的划过哨兵的喉咙,哨兵来不及发出半点声音,眼中的光芒一点点消散,体温渐冷,软倒在了那名商人的怀中。

    一个接一个的岗哨被悄无声息的杀掉,那名为首的商人首领出现,一番手势交流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从怀里取出一支打火机,一连点燃了三支火把,三名商队伙计各持一支向着北面的河对岸一圈圈的晃动起来。

    片刻后,对岸也亮起了三支火把。

    突然之间,一队人马潜行而来。

    “哨所清除干净了没有?”一名年青的军官走在最前面,胸前挂着的胸章,显示他是一名队头,人九品上的陪戎校尉。

    商队首领低沉声音道:“事情有些变化,哨所中突然来了辽西县镇遏使高雄,他带着一百十一人前来巡视,现在正在哨所中。我们已经清除了哨所的哨兵,堡垒中还有一百人。不过,大多已经熟睡。”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变化,那名陪戎校尉眉头拧紧了些,拍了拍商人首领臂膀,“干的不错,正好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

    赵雄虽有一百余人,但是新来的这名队头手下也带着一队五十人。虽然是以一敌二,但先前已经清除了哨兵,算是攻其无备的突袭。

    “弩上弦,围住堡垒,三个一队杀进去,反抗者,就地格杀!”队头低沉声音下令,然后手持弩机,直接冲了过去。

    三人一组的突袭,加上配备了手弩,这完全是一面倒的屠杀。

    当赵雄被惨叫声惊醒的时候,哨所里已经剩下不到一半的人,而且他们被彻底的包围了。

    叫醒了自己的亲卫,赵雄提着刀想要冲杀出去,可刚一冲出房间,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阵箭雨。

    赵雄左格右挡,可最后还是身中数箭,倒在地上,临死之前,当他看到面前站立的人中有先前的那队商人之时,最后苦笑了几声,再无声息。

    那名商人头领带人将哨所中的敌人尸体每个都初了一刀,然后回来报告。

    队头点了点头,“告诉后面,我们已经拿下桃谷山哨所!”(未完待续。。)

第679章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感谢大罗格、五月花00、天蝎蝴蝶之风、雨亦晴O(∩_∩)O、风流浪子2013、梦梦梦梦梦梦、越溪懒人诸位的月票和打赏支持,谢谢大家!)

    正月初二,辽西县令范东俊一早起来就眼皮直跳,心中总感觉一股不好的预感。出门骑着大青骡往县衙赶,半路上,一群乌鸦在天空中低沉盘旋,刮刮的乱叫,给这阴沉的化雪寒天带来几分不详之感。虽然是新年,可由于大帅府接连下达的帅令,使得范东俊无法安坐家中。

    “张镇将到了没?”到了县衙门口,范东俊跳下骡子,向衙前站立的衙役问道。

    “回明府,张镇将昨日出去巡视,还未回来。”冻的脸色通红的瘦高衙役赶紧说道。

    范东俊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眉头向上挑了挑,心里不安的感觉更盛了几分。压了压心中的惊慌,表面干笑道:“估计昨晚是在哪个戍堡哨所里歇休了。等张镇将回来,马上通知某一声。”

    午后时分,有衙役来报,北面的烽烟讯号照常升起,一柱烟,平安无事。

    不过,赵雄却依然还没有回来。

    等又过了一个时辰之后,天都已经有些昏暗下来了,赵雄和他的人马却依然杳无消息。

    范东俊开始担忧起来,心中不安的感觉更盛。

    在烧着炭火的屋中焦急不安的转到第一百圈后,他终于沉不住气了。

    虽然烽火报的是平安,可赵雄这个人他还是清楚的,十分尽职的一员武将,如果不是出现了意外,他怎么可能现在还没回来。

    再想到帅府最近几日接连下达的帅令,范东俊心中已经有了最坏的感觉。

    “来人!”

    范东俊大喊一声,将县衙内里的几名副手县丞县尉主簿录事等都叫了过来,另外其它书令、令吏、佐吏等也都叫了过来。

    他一面派人往县西的张雄军营中打探消息,询问张雄一行的下落,并告诉那个捕快,如果张雄没有回军营,那么立即让张雄营中的军官们清楚眼前的情况,让他们集结人马,做好准备。

    同时,一面又派出县中的捕头带两着两人骑马前往桃谷山哨所打探情况。

    等把这两拔人派出后,他又让人立即召集城中的青壮,给他们分配兵长矛等兵器。

    天黑之前,他募集了三百人马。这三百人都是辽西县本地人,其中还有约百人的奚胡,这些都是当年从辽西迁过来的奚人,个个都精习武艺弓马,有近一半的奚人还骑了自己的马来。

    有这一百奚胡,范东俊心里总算是有平静了一些。

    到了天黑之时,派去军营的捕快回来了,他还带回了城西的镇兵,赵雄果然没有回营,留守的副镇将张得功集结了剩下的两百名兵丁,等到将近天黑时,依然未见赵雄回来,已经知道情况不好,果断的带着两百人马前来县城。

    两百镇兵到来,辽西县城中一下子有了五百兵丁。张得功来的时候,已经带来了营中的大部军械。

    其中最让范东俊高兴的是一百张弓,一万支箭。

    范东俊把指挥防范的职责交于了张得功,张得功是老军伍,立即让范东俊再召一批青壮前来帮忙搬石头木头放在城头,并在城上架起锅,开始烧热水、滚油。

    安排好这些后,范东俊先前派去桃谷山的捕头还没回来,连张得功在营中时派去的探子也没有半点消息。

    天色渐晚,范东俊和张得功都已经明白,估计这几人都出事了。

    李璟的军队要到了!

    之前还一直在等确认消息的张得功这个时候也沉不住了,转身叫来自己的亲兵,把自己和范东俊刚写好的急报让他送往幽州。

    虽然做了许多准备,可这里到幽州城也有一百二十里。他们加一起才二百兵三百青壮,这点人马,实在太少。如果真的是辽东兵进犯,从赵雄等人一去不返的情况来看,规模绝对不小。

    小小的辽西县城,无险可凭,城中的兵民,更是士气低落。

    即将入夜的时候,先前派出的捕头终于回来了,他和张得功派去的三名探子中的一名一起回来的,两人气喘吁吁,甚至背上还带着箭。两拔六人,回来的只有两个伤员。

    他们带来的消息让范东俊和张得功二人更加心情沉重。

    辽东军果然出兵进犯,桃谷山哨所已经被占领,据他们所看到的,辽东军的选锋,已经一路杀来。那名探子坚称光只辽东军的前锋,就至少有一千以上的人马。而且,这还只是前锋!

    前锋就有一千人,这让范东俊心如死灰。他心中相信探子的判断,辽东兵在西面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骑兵,那么在东面更广阔的平原上,那里的辽东兵也许更多。

    不过也有一个可能,辽兵为了保持突袭的隐秘性,也许他们的兵并不多。

    辽东军突然出兵,肯定不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辽西县而来。

    不过,幽州虽然离此只有一百二十里,但是幽州数百年来都是北方的军事中心,不是轻易能攻下的。

    也许,辽兵的目的是军都关?

    军都关在幽州西北,在辽西县西南方向,距离同样是一百二十里左右。

    幽州是河北第一大镇,而军都关则是幽州第一要塞。

    都是紧城要塞,但是军都关只是一座关隘,防御肯定不如幽州。可是军都关作为幽州的西大门,拱卫幽州却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如今朝廷所调的九部蕃兵陆续向大同集结。他们若是拿下了关外的妫州,那么军都关就成为幽州阻挡朝廷大军的最后一道门户了。

    张得功脸色渐渐发红,被自己的猜测判断吓了一跳。

    若是李璟此次的目标是军都关,旦关中守中被突袭失陷关隘的话,那妫州可就彻底的被官军包围了。而且军都关一失,妫州不保,随后必然是朝廷大军自军都关蜂拥而入,直接杀到幽州城下。

    幽州有刘大帅亲自坐镇,而军都关现在则是由刘岳之弟刘燕镇守,手上有一万兵马。

    张得功本已经打定主意要据城坚守,以待援兵。但现在仔细一番思虑之后,却又开始犹豫起来。军都关对于幽州的重要性他十分的清楚。若是军都关一失,那对幽州镇来说可就是个灾难了。更何况,他也不认为凭眼下城中的五百人就能守住辽西,挡住辽兵的进攻。

    也许,他应当趁敌军未到,带着这些兵撤往军都关。

    无军令他不敢撤回幽州,但如果是撤入军都关,他可以拿保卫军都关做为理由。说不定,不但不会有罪,还能有功。

    他把这个想法与范东俊悄悄说了,范东俊皱着眉头犹豫不绝。

    留在这里,九死一生。但是去军都关,表现上看似乎是个不错的想法。但辽东兵前锋已经即将杀到,他们这个时候要跑一百二十里去军都关,也绝非易事,起码辽兵先锋至少有上千骑兵。

    一旦在野外被辽东兵追上,只有死路一条。

    范东俊还在犹豫,拿不定主意,可没过多久,突然从东面跌跌撞撞冲来一支人马。

    打头一看,却是在辽西县东南面的怀柔县的一些败兵。

    那些惊慌的败兵带来了一个更加让范东俊沉重的消息,大队辽东骑兵突然杀到了怀柔县下,城中人措手不及。镇将周方和县令高隆下令关闭城门,但随后城下出现了李璟的大纛,辽东兵几句话喊出,怀柔镇兵都虞侯江守义就突然哗变,杀了周方和高隆,打开城门,降了李璟。

    镇将周方的亲兵队见势不妙,趁乱逃出城来。

    “往幽州的路上已经有辽东骑兵,过不去了!”那名怀柔来的亲兵队头周致是周方的侄子,叹气道。

    听到李璟居然亲自率骑前来,而且怀柔已经失守的消息后,这下连范东俊也明白此时的恶劣形势了。按周致的话说,怀柔城下,至少有五千骑兵,而且全部都是一人双马,精锐之中的精锐。那扑天盖地的骑兵队伍刚一出现,怀柔县中的士兵就崩溃了。

    虽然说骑兵攻城,还不如步兵。

    但是如果攻城的骑兵有五千精骑,而守城的只有五百,还有一半是刚募集的青壮,谁胜谁负已经一目了然。

    李璟攻下怀柔之后,已经派出了骑兵直插到了怀柔、辽西二县南面,拦截了他们退回幽州城的路。

    “走,去军都关!”张得功再顾不得等范东俊的意见了。范东俊也再无反对,立即把消息传下去。

    东面的怀柔失守,南下幽州的路上已经有了辽军游骑,现在,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往东了。军都关为要塞险隘,还有一万驻军,只要能逃过去,就还有一线生机。

    再无半分犹豫,范东俊、张得功、周致等人立即打开城门,向西面军都关前进。城中百姓此时已经听到了消息,到处都是一片混乱。

    因为蓟、檀、平三州早落入李璟的手中,因此卢龙镇北面的燕山山脉屏障早已经失去作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刘岳根本没有在潞水一线的怀柔、辽西、潞县等驻重兵,而是将兵马集结于幽州,以及驻于西北的妫州和军都关,全力防范西面的朝廷官兵。

    刘岳不在怀柔一线驻重兵,是因为这里无险可守,而李璟手下的骑兵最适用平原作战。与其把有限的兵力布置在潞水一线,还不如干脆收缩,以坚城幽州来做为防御李璟的中心。且另一方面,原先蓟檀本是幽州镇地盘,他也没在那潞水一线驻兵。等范兴隆一死,蓟檀军头杀范兴隆投降李璟,他就是想布置也来不及了,到最后,为了不刺激李璟,他干脆便没打算死守这条防线。

    在这样的结果下,潞水四县,加起来的兵马,零零碎碎不到五千。面对李璟的同时突袭,纷纷失守!

    正月二日晚,李璟兵至怀柔,城中都虞侯杀县令与镇将开城投降。

    三日凌晨,控鹤军军主林武率兵至辽西县,城中官员和士兵已经逃离,林武兵不血刃拿下辽西县。

    三日午时,控鹤军兵马使王彦章率一千骑兵至潞县,城中闭门死守。王彦章直接发动一波一波的猛攻,凭借着强弓硬弩,猛攻了城上惊慌恐惧不满千人的士兵和青壮组成的守军,潞县县令亲冒矢石上城墙指挥守城,结果被王彦章手下神箭手直接阻杀。

    半日之内,城上守军伤亡过半,县令、县丞还有镇将先后战死。

    王彦章随后暂停进攻,派使者劝降,在许下不杀降不劫掠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等承诺后,潞县城门终于打开,举城投降。

    正月四日,控鹤军兵马使高思继高率一千骑兵至幽州东南沿运河城池雍奴县,这座城池自当初镇国军劫掠幽州开始,曾经先后被镇国军三次占领,高思继突然率军到来后,没有遇到半点有力抵抗,城中的县令和守军将领直接就开城投降。

    自正月初一日正式向卢龙镇发动进攻开始,到正月四日拿下雍奴,李璟率领的这次战斗,前后出动一万精锐骑兵,兵分四路,在三日之内就已经完全拿下了辽西、怀柔、潞县、雍奴四县,达到了李璟出兵前预定夺取潞水以北区域的既定目标。

第680章 燕王

    (昨天家里停了一天电,去了网吧结果也没码成字,抱歉!在此感谢梦梦梦梦梦梦、条理分明、半把刀zsz、killpig、鹦鹉螺子、leonhard 诸位的支持,特别感谢鹦鹉螺子10000币打赏,谢谢。)

    -----------------------------------------------------

    在幽州牙城帅府节堂上,燕王、卢龙军大帅刘岳正召集紧急军事会议。

    与会的有卢龙军牙军,以及纳降军、宁武军、清夷军、广边军山前四军,以及新建的山后八军,另有银葫禄军、银鞍军、定霸都等诸军的大将以及代表,还有各州刺史。

    眼下刘岳称燕王,幽州镇实际上的地盘却是比当初锐减大半。

    营州多年前就失去实际控制,之后平州又被李璟趁机割去。后来幽州内乱,刘岳说明了李可举大将李全忠赶走了李可举,幽州也一分为三,实际上分别控制在刘岳、范兴隆和李全忠三人手中。范兴隆乘着李璟与契丹大战之时,被契丹人说动想要夺回平州,结果李璟提前赢利与契丹辽西之战,范兴隆惊惧退回,但其部下蓟檀四军使杀范兴隆献蓟檀二州投降李璟。

    李全忠攻下义武军称翼王,虽然莫州归还给了幽州镇,但瀛州却从此划到了义武军下。

    营、平、蓟、檀、瀛五州先后从幽州划出,刘岳这个燕王的手上,幽州镇便只剩下了幽、涿、妫、莫四州。而其中的莫州刺史刘仁恭。名为他的部下。但实际上和当初的李全忠一样。是个听调不听宣的不受控制军头。

    堂堂燕王,只能守着三镇之地,对于刘岳来说是极为恼怒的。

    自与三镇结盟起兵之后,刘岳总想扩充自己的地盘,但西南是李全忠的义武军,西北是奚人、鞑靼人,东北更是李璟这个杀才。虽有心想往东南面的义昌军下手,可那里紧挨着淄青镇。同样是李璟的地盘。而且成德与魏博虽是盟友,可他们也不愿意幽州镇的手伸的太远。

    想来想去,最后刘岳只得想了一个新的办法。

    那就是在现在的四州地盘上,再分建出几个州来。

    最后,在妫州的地盘上,分出了儒、武、新三州,又在幽州与檀州之间的潞水一带,分割出一个顺州。

    如此一来,刘岳的地盘便又有了八州之地,幽、涿、莫、妫、顺、新、武、儒八州。虽然地盘还是那些地盘,但起码名号听起来是要响亮多了。一眨眼,幽州镇便立即成为了河北四镇辖下州最多的一镇,比魏博的六镇还多出两镇来。

    当然,刘岳这些举动,也不全是为了名声响亮。

    新分四州,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对卢龙军的控制,此举真正的目的是削弱卢龙军军头们的实力。

    特别是原妫州一分为四,其主要就是冲着妫州的纳降军、清夷军、宁武军和广边军四军使去的。原先宁武军为高家控制,不过高家早在三年前就完全投靠了李璟,随后举族迁走。不过如今幽州与朝廷的对峙争夺关键区域,就是军都关之外的妫州几个盆地区。为了防止再有如高顺励一家当年那样的投敌之举。

    刘岳最后便把妫州为分四州,然后以四军军使任四州刺史,相互牵制,加强控制。最后,又在檀幽之间设顺州,以做为失去檀州之后,幽州的北面缓冲。

    纳降军、清夷军、宁武军和广边军四军,经过一番调整后,眼下称为山前四军,分别驻守于太行山与阴山之间的几个盆地区,是为幽州防御官军的前锋主力。四军每军辖三千兵马,共一万二千。

    此外,刘岳与四镇结盟后,大肆招兵买马,又新建山后八军。山后原本意为山北,以就是燕山北面,幽州地盘,也就檀、妫属山北。刘岳将新招的兵马命为山后八军,意思十分明显。山前四军是防范大同的官军,而山后八军的组建目的一开始就是奔着防范李璟去的。

    山后八军同样每军三千人,八军一共两万四千,几乎全是步兵。

    除山后八军这支新部队外,刘岳手里还掌握着幽州镇最精锐的牙军,共八千精兵,三千骑兵,五千步兵。然后还有三支部队,银葫禄军和银鞍军、定霸都三军。

    这三军都是胡人为主的军队。

    定霸都有兵八千,原本是李茂勋募集回鹘族人组建而成,一直由李茂勋的侍卫将领刘仁恭指挥。刘岳与李全忠、范兴隆攻打李可举,刘仁恭最后回到幽州,收拢了这支部队。到现在,定霸都兵马八千,不过回鹘骑兵却只有三千,剩下的五千则为步兵,以河北汉人为主。

    银胡禄军与银鞍军也都是胡骑!

    银葫禄军三千骑,以定居在幽州的奚人为主,箭术极强,因此以装箭的胡禄为名。

    银鞍军也有三千骑,同样都是胡人为主,却是以定居于幽州镇内的契丹人为主,因其马术极佳,便以契丹的雕花马鞍为名,号银鞍军。

    幽州镇所有的军队加起来,拥有五万八千兵马,其实骑兵一万六千,步军四万二千。

    刘岳是个卢龙老军头,家中世代卢龙军中为将,他十八军从军,到现在,已经在军中干了三十二年,终于在五十岁的年纪,一举登上了卢龙军的帅位,而且还做了燕王。

    平心而论,刘岳并没有什么太值得称道的能力。虽然在军中三十二年,但却在战场上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不过他在战场之下,却很有些手腕。此外,这位燕王最大的喜好便是赌博了。曾经干过一夜间把所部半年薪水输光的事情。不过刘岳好赌。但赌品却不错。在赌桌上有个好口碑,从不会赖帐。

    此时的刘岳双眼布满血丝,脸色苍白,如同在赌桌上即将输光筹码的赌徒。

    恐惧、悔恨,却又还带着一丝侥幸的期待。

    刘岳扫过一眼诸将,语调沉重的说:“诸位,山前传回消息,大同的唐军调动频繁。据估计,唐军似准备开始进攻我军。”

    说到这里,刘岳对着身后的侍卫一招手,“现在,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要告诉诸位。李璟向我们动手了,三天之内,已经把我们的顺州给攻占了。想必大家也听道些风声,现在就让顺州刺史元行钦向大家仔细介绍下。”

    年仅三十五岁的元行站起,向众人敬了个礼。

    元行钦低垂着头,有些惶恐道:“末将无能。顺州三日即失守,还请大王处置。”

    众将以前都不知道元行钦是何人。这次新建四州后,元行钦任紧领着幽州的顺州刺史,让诸将私下里猜测许久,不知道其身后究竟是何背景。现在诸将都已经探听到一些风声,元行钦本是定霸都的将领,算来是刘仁恭的部下。不知怎么的就被委为顺州刺史,自然无人多嘴。

    刘岳脸上并没多少怒意,说道:“此次你的对手是李璟,你部并无多少兵马,此非战之罪。元将军,给大家谈谈李璟此次出兵的规模。”

    元行钦扫了一眼从将,随后道:“此次东北军突然进犯,乃是李璟亲自率兵前来。不过其出动的兵马并不多,目前已经打探清楚,李璟所率之兵只有一万人马。”

    “只有一万?”闻言好几名将领用怀疑的目光望来。

    李璟手下二十万兵马,如果进犯幽州,怎么只率一万人前来,而且还是亲自前来。特别是李璟如果只有一万兵马,可是顺州却只三天就被李璟攻取。虽说顺州兵马不过三千左右,但凭城坚守,如果来犯的只有三千,怎么也不止守三天啊。

    银葫禄军使王思同与银鞍军使李承约虽然统领着胡兵,可却都是汉人,卢龙军中手握强兵的实权军头。两人扫过无行钦,眼神中都透着一股轻视之意。李璟不过一万人,他居然三天就丢了顺州。

    “李璟所率一万兵马虽少,却不可小觑,这次出动的二军乃是控鹤与胜捷二军,俱是李璟手下最精锐的骑军。”刘岳为元行钦解释了一句。

    “控鹤军、金甲胜捷军!”听到这两个名字,堂上立时沉寂了下来。李璟手下战兵就有近十万,拥有差不多二十个军,但控鹤军和胜捷军,乃是其中的精锐的精锐。

    刘仁恭坐在那里,看着刘岳那一脸惊惧的样子,心中突然一动。

    故意高声笑道:“若此次真的是李璟亲来,而且只带了控鹤与胜捷二军前来,那么李璟拿下顺州之后,定不会再继续进攻幽州。”

    “刘使君,这话何意?李璟可是如今公认的第一名将,当初入幽州,不也只是率两万兵马吗?”

    “是啊,刘使君,如何能认定李璟这次就不是真的打算直攻幽州呢?”

    “也许李璟不会来打幽州,或许他的目光是军都关,只要拿下军都关,那妫、武、儒、新四州可就被切割包围了。”

    堂上诸将顿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刘仁恭伸手压了压,让诸将安静下来。

    众将立时安静下来,包括刘岳全都将目光望向刘仁恭。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王思同抱拳道:“愿听刘使君高见。”

    刘仁恭点点头,笑道:“诸将以为李璟一心忠于唐室否?”

    李承约点头应道:“早个两年李璟也许是忠于李唐,但如今李璟雄据关外,兵强马壮,岂会再真心臣服暗弱之朝廷?看李璟行事,只不过是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功夫罢了。”

    “不错,李璟之心,路人皆知。现在没反,不过是有我们帮他控制着朝廷,留着现在的身份更加有利罢了。既然如此,那么河北维持着现状,绝对比朝廷安定河北对李璟更有利。如果李璟此时全力攻打我们,我河北四镇可能在朝廷两面夹击之下覆没。河北四镇要是平定,只会对朝廷更有利。唇亡齿寒的道理,李璟肯定比我们更清楚。”

    众人都听着有几分道理,不过还是有人问道:“若是如此,那李璟为何还要突袭攻取顺州?”

    “眼下我们与朝廷对峙,李璟岂会有便宜不占?”刘仁恭自认为对李璟的性格十分清楚,正因此,他才料定李璟这次只是来占便宜,而不是真要来打跨卢龙镇,“眼下形势,李璟与我们确实唇亡齿寒,但大家别忘记了,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再唇亡齿寒,我们与李璟的关系依然是敌非友。不过以李璟只率一万骑南下来看,李璟此次更应当是来乘机占便宜,而非真正来决战。因此,某以为,当立即派人前与李璟议和,只要我们陈说厉害,再许李璟些好处,相信李璟不会得寸进尺的,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肯定比我们更明白。”

    听到他这一番分析,刘岳心里也终于有了些底气。

    若李璟真是一心攻燕,那么在朝廷和李璟的两面夹击之下,他们绝对挡不住。哪怕南面还有三个盟友,可刘岳也并不认为就有多可靠。

    虽然刘岳心里也担心李璟会得寸进尺,一点点的侵袭。可在失去了蓟檀平三州后,幽州的北面门户早已经被洞开。

    不过与李璟的威胁比起来,朝廷的威胁来的更重一些。两害相比取其轻,暂时也只能先向李璟委屈求全了。

    “好。”刘岳点点头,对着刘仁恭道,“这个计划是刘使君所提出,没有人比刘使君更适合出使此次任务了。本王便请刘使君亲自往辽营走一趟。一定说明李璟停止南下!”

    刘仁恭早料到这个任务最后落到他的头上,也没有拒绝,点头应道:“职下定用心尽力,说明李璟停战。”

    刘岳点了点头,最后咬咬牙道:“只要能让李璟停战,我们可以适当的作些让步。”

    无行钦有些忧心忡忡的道:“大王,若是对李璟一味退让,只怕反而会令李璟以为我们软弱好期。到时若是他得寸进尺,今日趁机夺我顺州,来日又要取莫州,那却如何是好?与其步步退让,被李璟钝刀割肉,倒不如先发制人,趁西北面还稳固,立即集结兵马北上,击退李璟,夺回顺、檀、蓟、平诸州。起码,也得把顺州夺回,表明我们并非可任由李璟欺凌的对象。”

    应该说无行钦的这一提议还是有价值的,西面的官军和东面的李璟,都是敌非友。而西面还有军都关与太行握在手中,一时安全。可东面现在失了平州之后,就已经门户大开了。比起官军的威胁来,东北李璟的威胁更大。

    但是刘岳不以为然,或者说他根本提不起对李璟的战斗意志。眼下李璟没有大规模进攻幽州的打算,他便也就假装看不见,侥幸的期望李璟不会来进犯,或者期待能撑到先把朝廷打下去了,再回头来与李璟对抗的时候。

    “眼下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西面的唐军,实不宜主动却触怒挑动李璟。因此,目前我们对李璟还须行缓兵之计,以全力对付西面唐军。”

    刘岳这一表态,元行钦立即闭了嘴,其它几个担忧想要发言的将领也都不再吭声了。(未完待续。。)

第681章 昌平

    (感谢北昊苍、ye.huo两位支持,谢谢!)

    顺州。

    七渡河南岸,牛栏山。

    传说这里本是一片荒山秃岭,草木不生,百姓贫困。后来不知何处来了一头金牛,栖息山中洞穴,帮助百姓耕耘垦荒,使荒山成为良田。后人为了怀念这只金牛,便把此山称为牛栏山。

    此时,林武率三千控鹤军骑兵正从七渡河上游绕到此处,隐藏于山下树林之中。

    范东俊与张得功、周致三人,带着辽西、怀柔二县逃出来的兵丁和青壮,正跌跌撞撞,沿着山下的道路,急匆匆向西而行。这条道路并非大道,只容双骑并行,这些夺路而逃的士兵和百姓,也是稀拉拉的,跑在前面的是范东俊等约三百左右的骑马骑骡骑驴的士兵。后面还跟着大量的百姓,三两一群,拉成了几里长。

    一小队骑兵奔至山下树林,为首骑士跳下马,直接向李居义走来,行了个礼。

    林武十分客气的对这个胸牌上挂着从九品陪戎校尉的队头道:“郭陪戎,情况如何?”

    被林武客气称为郭陪戎的校尉名叫郭威,才二十五岁。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队头,但能让林武如此客气,却是因为他并不直属于林武麾下,而是隶属于大行台李璟自自管辖的监察厅下属九司之一的军情司。

    监察厅是一个新设立的机构,下设九司,分别是负责对外情报的丽竞门。负责对内情报的锦衣卫。负责军事情报的军情局。负责总分析情报协调各情报机构共享情报的调查局。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侍卫李璟等行台高级官员的特勤局,专门负责执行重要地区岗哨和鼾突然事件的特警局。

    还有专门负责侦察官员百姓,刺探可能威胁大帅李璟,威胁大行台和东北军的行为和言论嫌疑人的梅花内卫。

    然后有专门负责涉及情报方面以及叛乱谋反以及团伙犯罪逮捕与审讯六扇门,最后一个则是专门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负责军事逮捕审讯的宪兵队。

    监察厅九局,这个新成立的部门神秘无比。却又极其权重。

    监察厅长并无实权,只负责行政协调工作。下属九局互不统属,全部只对大行台尚书令李璟负责。丽竞门、锦衣卫、军情局、调查局全部都是负责情报机构。

    而特勤局和武警局、梅花内卫与六扇门、宪兵队,却是掌管侍卫、仪仗,掌管监狱,巡察辑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九局各有所司,互不干涉。权力巨大,整个东北军政无不在其范围之内。但各局却又相互监督制衡,如丽竞门只对外。没有国内任务,在国内也没有逮捕审讯权。而军情局只负责军事情报。调查局也只负责分析情报,协调各局。锦衣卫有侦察权,却没有逮捕和审问权。

    特勤局只负责侍卫,特勤局负责执勤、处突。梅花内卫也只有侦察权。六扇门则只有逮捕权和审讯权,却没有侦察权,必须由锦衣卫和梅花内卫侦察立案之后,把逮捕名单交给调查局,然后由调查局审核过后发给六扇门,六扇门才能抓人审讯。而宪兵队,虽然在维持军队纪律之外,也有逮捕审讯权,但却只限于对军事人员负有逮捕审讯权。

    这九个局各有不同任务,相互制衡。

    九局长官为郎中,仅次于仆射、尚书和侍郎的高级官员。特别是他们只对李璟负责,更加权重。

    郭威就属于军情局,军情局在各军之中都设立一个军情处,专门负责军中情报。军情局与宪兵队一样,在各军都有直属机构,各军的军情处和宪兵队,名义上也属于各军管辖,但实际上却是独立于其外。

    因此,林武这个新调任的控鹤军军主,对于控鹤军军情处下的队头郭威也是十分客气。

    对于李璟突然建立监察厅,还新设九个名为局,但实为仅次于部的九个司级机构,而且还是负责情报与侦察缉拿审讯这样的事务,东北军的官员们心里都很明白,这是郡王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手段。历来各朝各代都不缺少这样的机构,虽然官府有正式的司法机构,但做为上位者,却总是需要在暗中还设立一套直属于他,听从他意志的侦察机构。

    “禀报军主,大约有三百名卢龙军,他们都有坐骑,正向我们逃来,意图往昌平和军都关。在他们的后面,还有大约两三千人的百姓,这些百姓携带着数百头牲畜,几百辆牛车驼车,拖家带口。”郭威认真的报告。

    控鹤军五千人,此时分成了三部,王彦章、高思继分别率一千人进驻潞县、雍奴二县。

    林武拿下辽西县之后,便没打算放过逃走的卢龙军。不过他没有衔尾而钻,而是依靠军情司指出的路线,直接沿着七渡河西进,然后绕到了逃兵的前面,在此守候,准备伏击。

    军中的参军们都认为没有必要伏击,他们的兵力十倍于敌人。现如今,各军军中都有参军这个官职设立,在军中,有专门的参谋处,长官是参谋,其下属则是参军。这些参军们大多是从讲武堂进修后调任而来的,其余的则是一些年青的投军文士。李璟在军中设立参谋处,一来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后备军官,二来也是为了增加各军的指挥谋略水平。

    不过这些年青的参军们,虽然个个能写会算,还会写诗,但明显还经验不足。

    林武只是笑了笑,并没有采用他们的办法。

    从后面追击,虽然能胜,但难以彻底的歼灭俘虏敌军。

    手中有三千骑兵,林武可不满足只是击败这支敌军,他还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一个也不漏网。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计划,需要他全部拿下这支逃兵。

    他将手下的六个骑兵营分开,将其中的三个营藏在树林北面,为防万一,又在西面派了两个骑兵营,然后在南面派了三百骑兵,另外留了二百名骑兵做为预备队。

    这是万无一失的安排。

    如同郭威所报告的一样,范东俊等人此时慌不择路,一路直往西逃,根本来不及派人提前开路探道。数百骑兵急匆匆的,一头扎进了林武的伏击圈中。

    林武看着卢龙败兵毫无防备的闯入了伏击圈,举起弓,一箭射出正中一名败兵的眉心。

    那名骑兵惨叫一声摔落马上,就倒在他不到五十步远的地方。

    随着林武一箭射出,早已经守候多时的控鹤骑兵立即张弓射箭。

    一时之间,箭如雨下,冲在前面的这三百余败兵一个接一个的中箭倒下。惨叫与惊呼之声此起彼伏,那些败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片混乱。

    三箭过后,树林之中的控鹤骑兵便都停止了射箭,纷纷翻身上马,林武身的的号兵吹响了号角。

    号角声中,战马的铁蹄翻飞,重重的叩击在大地上,发出沉闷如雷的响声。

    树林中三个营一千五百骑兵杀出,如同洪流辗过。

    没有等其它三面的伏兵出击,林武已经带着北面的骑兵直接辗碎击跨了这支三百人的逃兵队伍。范东俊等人完全丧胆,根本生不起反抗之心,面对气势如洪的东北骑兵,他们面如死灰,扔下手中的武器,跳下战马,跪倒在地上投降了。

    “降了,降了!”

    范东俊面对着明晃晃的骑枪和马刀,声音颤抖着喊道。

    “报出你的身份!”一名东北军大声喝道。

    “顺州辽西县令范东俊!”

    “顺州辽西镇副镇将张得功!”

    “顺州怀柔镇队头周致!”

    ......

    林武骑在马上,俯视着网到的这几条鱼,满意的点了点头。

    昌平,军都关的屏障。

    黄昏时分,突然一队骑兵奔驰而至,近了,才发现他们狼狈无比。

    随着这队骑兵的出现,在他们的后面,还出现了稀稀落落的百姓长龙。

    城头上的守军不由的紧张起来,连忙敲响了警钟。很快,昌平城中的防御使段大山披甲登上城头。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和那些百姓,他眉头不由紧皱,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来者止步,通报姓名!”城头上的守军校尉张弓射出一箭,箭支划过一道狐线,落在城下六十步外。

    那些奔来的骑兵纷纷在那支箭前勒住战马,其中一人独策马至城下,高声喊道:“在下辽西县县令范东俊,后面还有辽西副镇将张得功,怀柔队头周至。”

    段大山旁边的一名校尉出声道:“确实是范东俊,前些日子他还押送过粮草去军都关。”

    “范明府,你为何突然来此?”

    “段将军,李璟突然出兵攻打我幽州镇,目前辽西县和怀柔县都已经失守,我等担忧李贼要来攻打昌平与军都关,因此特来报信与增援。请快开城门,追兵就在后面,还请将军派人接应后面的百姓入城。”

    听到李璟南下,辽西怀柔都已经失守,段大山也无比惊惶。

    昌平做为军都关的背后屏障十分重要,但城中只有三千守军。若是贼兵突然杀到,确实危险。不过段大山还是十分谨慎的派出了一队亲兵出城,先前验证过范东俊等人身份后,才下令打开城门。

    昌平城门缓缓打开,范东俊与张得张等人率着三百余骑败兵纷纷蜂拥挤向城门。(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9/ 第一时间欣赏晚唐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晚唐》为转载作品,晚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晚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晚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晚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晚唐介绍:
大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 大唐第十七任皇帝懿宗驾崩,夕阳中的帝国迎来了十二岁的十八任新皇僖宗李儇。 此时,距离私盐贩子王仙芝率十票帅起兵反唐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还有一个爱咏菊的私盐贩子黄巢也早已经对大唐心怀怨恨。 此时,晋王李克用还只是边疆小军官,十三太保也还未扬名天下。后梁的流氓老扒灰皇帝朱温在地主家喂猪,蜀王王建在杀驴。南唐的徐温在贩私盐,吴越王钱镠是盐贩打手,楚王马殷在做木匠,赖子南平王高季兴在商人家当小家僮。开闽三王的王审知三兄弟还是县衙小吏,岐王李茂贞是成德军中一小卒,吴王杨行密在庐州落草为匪。 此时,日后欺侮汉人数百年的契丹人还在草原游牧,日后割据西南的大理也还没有建立,将来雄霸西北的西夏党项人更还在为李唐皇朝卖命。 就在此时,李璟一不小心闯入了这个余晖中的大唐帝国。晚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晚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晚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