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崇祯有把枪TXT下载崇祯有把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崇祯有把枪全文阅读

作者:梦吴越     崇祯有把枪txt下载     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六十三章 进化

    “所以朕必须要学会适应,适应突然有一天,自己从天下之主,沦为固守一隅?”

    朱由检仰天长啸,再低头时,双目已然噙满泪水。

    莫斯科不需要眼泪,北京城也不需要。皇极殿中,大明群臣见皇帝陛下神色黯然,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唉声叹息。

    “郑氏逆贼,裹挟浪人武士,浮海而来,一路所向披靡,南方各部,虽死战不退,却不能遏制贼人攻势,福州总兵刘志远战死,潭州总兵殉国,叛逆兵锋,已到湖广,大眼下大军驻守京畿,一时难以驰援,为今之计,只有选派使者,与郑成功谈判,看看能不能谋得个划江而治。”

    崇祯皇帝此言既出,皇极殿中顿时死一般沉寂。

    “王承恩,给朕”

    朱由检口干舌燥,正要让人给添些茶水,话刚出口,才想起王承恩已经不在,旁边方正化连忙捧来茶碗,凶残的面孔上挤出一抹微笑。

    “皇上,请。“

    朱由检没有说话,群臣默然,一种强烈的绝望感笼罩在大殿之上。

    崇祯二十三年的大明王朝,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实际上几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一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多年辛苦经营,全部化为乌有。在评定流贼,消灭建奴后,另外两个对手强势崛起,成为比建奴流贼恐怖十倍百倍的存在。

    北方糯康卡,凭借穿越者优势,在短短数年间,强势崛起,只用短短两年时间,将两千多流浪辽东,备受欺凌的汉人包衣,训练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百战强军。给他们配备最新式火铳糯康卡在金三角制毒贩毒时,不仅熟悉海洛因熬制手法,他对金属冶炼也颇有心得,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

    装备有新式火铳的乌真哈超大营,四处攻城略地,将建奴女真逼入绝境,将他们曾经的主子杀得一个不剩。

    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占据辽东全境,不仅占据辽东,包衣们还从明军手中夺取了蒙古,朝鲜,日本国的控制权,俨然成为盘踞在北中国的巨无霸。

    就连以人肉为食,杀人如麻的哥萨克骑兵也感觉到巨大压力。

    在与糯康卡几次正面对抗后,哥萨克骑兵连战连败,一败涂地,丢下数百具尸体,仓皇逃回他们老家西伯利亚吃草。

    面对北方这股强势崛起的势力,崇祯皇帝还没有做好准备,便被迫与对方展开决战。

    不出意料的,藩王军全军覆灭,明军在辽东战场上连续惨败,被迫退守京师。

    与此同时,郑氏集团在福建咄咄逼人,与糯康卡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

    事已至此,再去悔恨当初没有任何意义,面对南北两拨势力,崇祯皇帝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只有硬着头皮走向去了。

    崇祯二十三年七月初,朱由检派出的使者终于抵达南直隶,在这里,使者将于来自闽南的海盗们议和谈判,准确说来是讨价还价。郑氏集团此时也已进攻乏力,他们虽然人数众多,船坚炮利,但在中卫军顽强防御下,损失惨重,保守估计已经死伤五万多人,剩余不到三万人止步于长沙岳阳之间,再无力往前进攻了。

    所以这次谈判的结果,大概率上也就是划江而治,以长江为界,以南疆域全部割让给宏光朝廷以及汹涌而来的郑氏海盗。北方,则继续归于大明。

    如和议签订,朱由检所辖疆域,只剩下北直隶,湖北,山东,河南。

    考虑到此时南方经济已经远远超过北方,华北各地粮食能源几乎全部依仗运河供给,若南北划江而治,华北各地百姓的处境,怕是要比崇祯十七年还要惨淡。

    “议和当然是不可能议和的,朕不亲手宰了郑成功,便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

第二百六十三章 赴死

    向北相望,无论是南方的海盗巨头郑森,亦或是北方的糯康卡,对崇祯皇帝来说,都不是能轻易对付的主。

    郑森也就是郑成功,此时麾下战舰千艘,甲兵十万,郑氏集团控制着整个东海乃至日本朝鲜的商业贸易。其水师陆战能力也不容小觑。要知道,这是一支具备与荷兰军队正面对抗的铁血强军,即便是与建奴遭遇,也丝毫不显畏惧之色。

    至于北方的糯康卡,他所领导的乌真哈超军,几乎是这个时代陆地最强大的存在,没有之一。除非脑子进水,否则朱由检是不会让他的精锐部队和这些包衣奴才们死磕到底的。

    崇祯二十三年,尽管南北交困,形势已到极度危急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坚持血战到底。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当然不是痴人呓语,而是崇祯皇帝现在必须要做的。

    尽管控制区域只剩北直隶河南山东,区区数省份,尽管手中不过区区五万人,尽管困难重重,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果断坚决,坚决要和南北两边开战。

    同时开战当时是不现实的,崇祯皇帝采取的是先南后北进军策略,明军主力迅速南下,一举击败郑成功势力,而后抽调兵力扼守京畿,防止糯康卡乘机南下。然后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收复辽东。

    崇祯皇帝制定的作战计划,听起来颇为简单,然而真正开始实施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且不说从南向北攻略最终统一中国,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单是说对付汹涌而来的郑氏海盗,明军有几成胜算都是个问题。

    郑成功麾下兵士都接受过严格训练,绝非普通流贼或是河匪所能对比。

    朱由检将一大批新兵投入到这场平叛之中,也就相当于把自己推进了火坑。这些新兵绝不是这群百战强斌

    崇祯皇帝幻想的,先南后北的战略,多少有些抄袭宋太祖赵匡胤,周世宗柴荣的意思。然而这样的战略听起来太过冒险,万一初战不利,所有一切都将付之东流额,而且大概率是多少你再朱由检不敢与赏赐给你完全是痴人说梦,他想要效法周世宗柴荣,抑或是宋太祖赵匡胤

    皇太极时代,清一统天下的帝国**日益膨胀,但在它逐步征服朝鲜的过程中,却始终维持与日本在朝鲜利益和平共处的局面。虽然日本的锁国政策以及清长时期地关注于关内外的征战,在客观上减少了双方直接冲突的机会,但是对于尚武,且实现内部统一为时不久的满清政权来说,当其在朝鲜后来居上,并处在征服者的地位时,能够长时间地在朝鲜问题上未与日本发生任何利害冲突,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偶然性的结果。应该正视在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清处理在朝鲜与日本相涉关系问题上有既定的政策,即采取审慎克制的态度。这一政策应起源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的对日本的认识。1626年皇太极继位,1627年出兵朝鲜,但丝毫未扰及釜山的“倭馆”;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虽然曾指令朝鲜“通信日本”“导其使者赴朝”,但最终也并未强制朝鲜执行。与此同时,清始终对日本保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虽然清始终对朝鲜以“倭情叵测”为名修筑内地城防严加管制,但是“釜山等地已为许筑”。31 1639年清派赴朝鲜的使节风闻“(日本)听命于中原,将欲出来”的消息后,立刻关照朝鲜边关“凡有消息,皆即通报沈中”。321644年春夏之交,清军已大举入关与明军及李自成部逐鹿中原,朝鲜派赴沈阳的使节“所赍倭情咨文,呈纳于兵部,则承旨者传其帝命曰:‘倭情可虑,须严饬边备,不忘战守之具’云。”33此时已是清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执政的时代了。在关键时刻日本始终处在满清最高统治者的政治视野之内,这应与其对东亚国际政治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尽管如此,但仍应该承认直至入主中原,并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央政权,清始终没有十分强的来自于日本的压力感,除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外,还应该解释为此期清对锁国中的日本的政治外交立场的了解和把握。

    那就兵部的名义发布公文,与蜂拥而上的人群海蜇相望。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下

    大明上下开始筹备南征之时,崇祯皇帝已然将他的先南后北的战略反复演练了无数遍,每次演练,到最后都被证明是自己这个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这个时代的沙盘演练,到底有多大可信度,还是个问题,不过朱由检有理由相信,后周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能做到的事情,他崇祯皇帝也能做到。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灭郑森个,再对付糯康卡。

    崇祯皇帝野望颇为清晰,不过到底能实现几层,他表面满不在意,其实心中早已经是忐忑不安。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若是任由海盗北上,到时越过长江,北京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

    朱由检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就像当年明太祖一样,将这些个宵小之辈全部赶回老家,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事已至此,除了这样自己安慰自己,朱由检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不要说对付开挂一般的糯康卡,就是和郑成功对阵,朱由检也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毕竟在去年刚刚结束的东南海战中,双方战成平手,不分胜负。而今,郑成功势力更加膨胀,而明军,刚刚经历惨败,士气低落。

    朱由检没有多想,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选择,要么被糯康卡碾压,退出历史舞台,要么被郑成功他们击败,将黄伟让给那个才疏志大的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经过整整三个月休整、备战,以及在此之前与郑森长达一月之久的马拉松谈判,朱由检终于将十二万大明精锐集结完毕,秘密集结于襄阳南阳之间。

    无论如何,此战只能胜,不能败,朱由检输不起,大明输不起,再输就只剩下北直隶河南了这几块地方可去了。

    天佑大明,正当朱由检准备倾巢而出与郑森决战,正当皇帝准备御驾亲征起身南下时,辽东方向传来消息说,毛子来了。

    俄罗斯人在他们的殖民先锋哥萨克骑兵全部覆灭后,立即派出重兵防守太祖爷崇祯皇帝在心底安慰自己,

    朱常渭被押往登州后可谓万人空巷,登州所有百姓都想来一睹宏光皇帝风采。

    为防止意外发生,锦衣卫增派人手加强防卫,朱由检本人亲往城东迎接李定国凯旋。

    “真乃朕之卫青,霍去病也!

    崇祯皇帝颇为激动,江南平定,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偶然性的结果。应该正视在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清处理在朝鲜与日本相涉关系问题上有既定的政策,即采取审慎克制的态度。这一政策应起源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的对日本的认识。1626年皇太极继位,1627年出兵朝鲜,但丝毫未扰及釜山的“倭馆”;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虽然曾指令朝鲜“通信日本”“导其使者赴朝”,但最终也并未强制朝鲜执行。与此同时,清始终对日本保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虽然清始终对朝鲜以“倭情叵测”为名修筑内地城防严加管制,但是“釜山等地已为许筑”。31 1639年清派赴朝鲜的使节风闻“(日本)听命于中原,将欲出来”的消息后,立刻关照朝鲜边关“凡有消息,皆即通报沈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忠臣

    “朝廷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皆由奸佞在皇上身旁挑拨是非,今有宏光皇帝主持大局,灭奸佞,清君侧,”

    “主公的意思是,不与崇祯谈判,直接杀了京城来得使者,大军渡江,攻略武昌?”

    “胡说!我父亲郑芝龙是大明朝福建总兵,我们郑家身负皇恩,怎可做出如此不忠不义之事!谈判当然还是要谈的,不过大军渡江,也不能停,只要能先平定湘人叛逆,便可举兵北上,铲除奸佞!”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长沙府。

    闽南王郑森抬头望向站在身前的大将陈泽,脸上露出忠贞坚毅之色。

    陈泽对郑森表现出的忠君爱国颇为感动,几乎就要被主公感动的热泪盈眶。

    然后,他转身使了个眼色,很快地,一名红色涂面,狰狞如恶鬼的副将,手捧黄袍,径直朝闽南王走来。

    “这是何意?”

    郑森故作惊讶之状,大声喝问大将军陈泽。

    “主公,不,皇上,这是末将与何斌等人的意思,是明藩王朱常渭的意思,也是江浙士绅,闽南几位知府总兵的意思,还请皇上不要违抗天命,天命所归,朱明当亡,郑氏大兴啊!”

    陈泽手捧黄袍,不由分说,就要披在他主公身上。

    郑森愣了片刻,连忙往后退去。拜父亲郑芝龙所赐,郑森六岁时,便拜入著名大儒钱谦益门下,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对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典故当然是了然于心。

    看这架势,陈泽等人是想上演一出明末版的陈桥兵变了。只是郑森到底有没有兴趣做赵匡胤,这恐怕还是个问题。

    郑森自幼受到儒家忠君爱国熏陶,尤其在忠君爱国钱谦益(变节前)影响下,对儒家各种教义产生了精神层面的信仰。

    话说钱谦益门下,几位弟子都算是传奇人物,除了大名鼎鼎的郑森也就是后世的郑成功,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也是出自钱大师门下。后来众望所归的钱谦益因嫌水太亮投降清军,而他的弟子郑成功与柳如是,却坚持抗清,师徒三人分道扬镳,让人唏嘘。

    “诸位是想让我放在火炉上烘烤吗?到底是何居心!”

    谁也没有料到,刚才还和颜悦色的郑森勃然大怒,拂袖而起,一把甩开快要披在他身上的黄袍,怒气冲冲,按剑而立。

    陈泽一脸尴尬,上前低声道:“主公,这都是兄弟们一片好心,主公不可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郑森抬头看时,却见陈泽后面密密麻麻站了一大群武将,此刻全都抬头朝这边望过来。

    “主公!主公!崇祯暴君无恶不作,末将朝不保夕,主公若不答应,我等只有去死了!”

    “我等只有去死了!”

    “你们”

    郑森抬头看时,却见知府官邸内黑压压跪倒一片,四周此起彼伏的铠甲叶片撞击声,兵刃晃动声,再望着一屋子飘扬的红缨,不由心头发颤。

    “你们想要反我吗!谁是主谋!郑森宁死不能背叛皇上!”

    左右亲随纷纷拔出利剑,护卫在主公身边,生怕陈泽等人上演一出兵谏之类的把戏。

    “主公若是不从,就将我等绑起来,送给暴君,让朱由检将我们熬汤煮了吃!”

    站在最前排的几位武将口中怪叫道,铠甲震动发出令人胆寒的声响,陈泽更是抽出兵刃,架在了自己脖颈之上,怒目圆睁,望向郑森,看架势,若是郑森不从,便要当场自刎了。

    “罢了,罢了,既如此,我也不为难你们,你们想要怎样就怎样吧,”

    郑森心如死灰,他看见自己正在一步步成为自己曾经最鄙视的那种人。

    崇祯二十三年,十月初一,郑森于南京称帝,建大郑国,建元章武,以南京为都城,立郑经为太子,组建六部,设置百官,传檄天下,不日将挥师百万,征伐暴明。

    自此,华夏之内,从南向北,依次出现大郑、大明、大宋,共三个割据政权。

    三位皇帝中,以大宋皇帝糯康卡实力最为强盛,而大郑皇帝郑森,手中掌控财物最为富饶,倒是最为正统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现在却成为三人中势力最为弱小的那个。

    如果不发生意外,大概率上,崇祯皇帝和他所剩无几的大明王朝,将会在南北夹击下迅速灭亡。

    然唇亡齿寒这个道理,郑森还是懂得,在亲眼目睹糯康卡惊人实力后,郑国君臣一致决定,暂时放弃进攻大明,让朱由检和他的中卫军成为挡在江南与辽东之间的屏障,挡住如狼似虎的辽东乌真哈超。

    除了忌惮辽东,促使郑军暂停北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源自内部。

    短短半年时间,郑氏大军便攻占江浙闽南湖南大片土地,连同台湾,日本南部,爪哇,数以亿计的人口,财帛,土地,利益如何重新划分,让各方都能够满意,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郑军内部已经分化为两股势力。一边是投降过来的明军将领文官,另一边是郑氏旧部,陈泽加入黄袍加身大戏,可不是义务出演,对这些人又该如何封赏,这都是很大的问题。

    更要命的威胁来自内部,

    截止郑森登基称帝时,郑氏已经占领浙江、广东、广西全境,其前锋进入湖南,占据郴州,韶关,潭州,长沙等地。

    将近三十万大军银马长江,渡过长江,大概率上,武昌襄阳便会不保,襄阳失陷后,中原一带就会陷入无险可守的境地,换句话说,崇祯皇帝末日也算是来临了。

    然就在这时,在郑氏大军进入湖南之后,郑国上下发现,想要完全平定湖南,将其吞并,尚需要一定时日。

    湘人极富血性,明军守城时,湘人青壮自发上城协防,明军溃败后,他们没有跟着逃走,而是拿起明军丢弃的武器,继续反抗,直至被杀尽最后一个人,流干最后一滴血。

    湘人火器不利,战力不强,然蹈死不顾,霸蛮不屈的性格,给郑军留下了极深刻印象,以至于郑森不敢下令轻易屠城,因为湘人被杀越多,反抗越是激烈。

    到此时,章武皇帝才醒悟过来,郑军攻陷的城池,只有少部分是真正臣服于己的。

    要想取得长治久安,怀柔政策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不能再继续往前攻打了。

    崇祯二十三年十月,因为兵力不足,更重要是北方糯康卡威胁,章武皇帝占据北直隶,占据京师,恢复大业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了。

    仗虽然不能打了,不过这次兴师动众,必须要崇祯皇帝给他们一点补偿。

    “传朕旨意,和明国使者继续谈,看看朱由检到底想玩什么把戏!”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国

    在崇祯皇帝不懈努力下,六年浴血拼杀,十万汉家男儿马革裹尸,到崇祯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50年,北至辽东,南至岭南,广袤的疆域内出现了大宋,大明,大郑三个鼎立政权。

    三足鼎立,格局称雄。

    大业皇帝,崇祯皇帝,章武皇帝皆奉自己为正统,视他人为叛逆,相互攻伐,兵祸之烈,不亚于原本历史位面。

    或许也就只比清兵南下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稍稍好那么一点。

    战事不休,兵祸不止,生灵涂炭,一度让崇祯皇帝对自己六年来的所做作为产生了怀疑。

    连续遭受打击的朱由检,此时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六年来,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眼见得就要功成名就,中兴大明之时,辽东闽南,糯康卡与郑森强势崛起。

    朱由检耗费心血锻造的中卫军,在辽东岭南两线作战,皆损失惨重。明军面临的是装备有犀利火器的乌真哈超以及兵力十倍于己,这个时代最强大海军之一的郑氏海军。

    崇祯皇帝早已疲惫不堪,接连遭受一系列打击,他没有像其他穿越者那样打着鸡血逆袭人生,毕竟人生不是小说,开挂什么的是不存在的,这一次,他终于心灰意冷。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十九,在大军开拔南下的前一天,崇祯皇帝支开贴身护卫,给那八名中卫军战甲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自己则漫步走出紫禁城,沿着斑驳陆离的宫墙,一路往西走,来到煤山脚下。

    “王承恩,你在歪脖子树上等着朕吗?”

    自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壮烈殉国后,崇祯皇帝越发变得郁郁寡欢。小米粥几乎不喝了,用膳也很不准时,有时半夜爬起来低声抽泣,吓得张皇后周皇后不知所措。

    很快地,坚持六年如一日的早朝制度开始荒废,因为皇上经常连续三四天不上早朝,所幸大明内阁制度已经足够完善,所以才能经得起皇上这样折腾。

    周皇后张皇后以及孝庄太后秦淮八艳等,见皇上日渐憔悴,各人心中焦虑,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知从何时起,崇祯皇帝对女人也失去了兴趣,御医诊断皆束手无措。

    可见朱由检的冷淡并非生理原因,而是心理原因。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的走向毁灭,而崇祯皇帝本人,则很有可能成为这场毁灭的见证人。

    崇祯二十三年中秋,按照祖制,到这一天,大明皇帝该当拜谒太庙,祭祀先皇。

    自崇祯十七年到崇祯二十二年,朱由检已经坚持了六年,然而到今年中秋节也就是第七年中秋节时,皇帝竟然把这件事情给忘在脑后了。

    好在厂公方正化前来提醒,朱由检才喃喃自语道:

    “谷正化死了,李若琏死了,高文彩死了,朱聿键死了,连王承恩都死了,朕应该先去拜拜他们,”

    边说边望外面走去,吓得文武百官连忙磕头死谏,诚然,若是任由皇上这样发疯下去,他们也活不成了。

    然而没人上前阻挡,毕竟朱由检披头散发,手中一把鲁格尔左轮手枪,裤裆里有没有藏雷谁也不知道。

    “不肖子孙朱由检不仅彻底丢掉了辽东,还将江浙大部割让给了郑森也就是后世现在终于进入三国时代了?”

    “悔不该当初没有灭掉郑森,使郑氏坐大,这都是朕的过失啊!“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兵败

    “传朕号令,杀光郑军!杀!一个不留!生擒郑森者,赏银万两,升湖广总督!”

    崇祯二十三年,冬,十二月二十八,武昌。

    天地苍凉,荒草萋萋。

    小冰河气候下的冬季漫长寒冷,江汉平原荒凉如梦,长江两岸一片肃杀,江面结冰,轻甲勉强可以通行,骑兵与重甲走在上面则有冰裂的危险。

    长江北岸,河滩空地上,一张巨大的华盖下面,崇祯皇帝朱由检穿着件破旧的防暴服,手持一把美军制式步枪,腰间悬挂着手雷匕首之类的七零八碎,此时正虎视眈眈望向长江对面。

    朱由检身上那件制服已经穿了快整整七年,除了领口madechina标志显得模糊不清,其余并无大碍,不得不让人感慨中国制造的品质保证。

    在崇祯皇帝身后,整齐排列着明军方阵,连绵不绝的红缨平铺在长江北岸,铳手在前,长枪兵居中,炮兵处在最后位置。

    为了对抗汹涌北上的百万郑军,大明王朝空前动员,朱由检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家底都带到了武昌,辽南华北防线上,只留下一万藩王,两千中卫军,军迟滞宋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平心而论,这一万两千人很难抵挡住糯康卡麾下如狼似虎的进攻,不过有总比没有要好,多少能起到一点震慑作用。

    朱由检咬定糯康卡正在与哥萨克八旗残部纠缠,暂时不会南下,他也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郑森已然坐大,如若不除,朱由检将很快变成下一个建文帝。

    为应对这次决战,三万中卫军,七万藩王军共计十万大军被抽调到武昌,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郑氏大军。

    当然,如果朱由检知道郑森的真实实力,他或许就不会再轻易南下了。

    十万明军从北直隶各地陆续抵挡前线,集合重整这支大军,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两天。

    尽管如此,明军的对手,号称百万雄师的郑氏大军还是比他们晚到了整整五天。

    郑氏之所以晚到,主要原因有亮点,首先是因为崇祯皇帝突然背弃盟约,率军南下,让郑森措手不及。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其刚刚占领不久的湖南境内,由于倭寇海盗烧杀抢掠,湘人坚强反抗,湘潭,长沙,衡阳,郴州,三湘大地上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短短旬日之间,便有两千多郑军被湘人杀死。从福建广东往湖广的粮道也被湘人多次断绝。郑森暴怒,几乎就要勒令大军屠城,后被大将陈铎劝止。

    郑森遂下令严禁劫掠百姓,并亲自下手处死了几个公然抢劫的日本浪人,这才勉强收拢军纪,湘人也遂停止了报复。

    在平定湘人反抗后,郑森遂加速进军,于崇祯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占据汉口,与进驻武昌的十万明军隔江相望。

    最后决战的时候,就这样来临了。

    朱由检有条不紊的筹备防守,而他的对手郑森,天天望着墙上的巨幅地图,研究改从那个方向

    郑军进入汉口征地的第二天,不等郑军安歇完毕,明军炮兵便开始疯狂发射火炮,从半斤到十斤重的铁球将郑军营地全面覆盖。

    明军火器犀利,尤其是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在郑森炮兵之上。

    所以在当晚的揭幕战,以明军完胜结束。

第二百七十章 炮击

    崇祯二十三年,章武元年,十二月十八。

    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响彻长江两岸,如春雷涌动,让置身小冰河气候冬季的人们产生春季提前到来的错觉。

    冬天来了,春天离得当然还很远,至少在今年冬天,长江沿岸人们感觉到的,是彻骨的寒意。

    伴随尖锐的呼啸,雨点密集的铁弹穿越江面,砸向对面壕沟阵地,高速飞旋的铁球掀翻泥沙尘土,在人群中翻滚跳跃,很快留下一片狼藉的尸体。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章武皇帝郑森,三年前,在京师神交,当时可谓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就差睡一个被窝了。

    然局势变迁,大明帝国与郑氏相互仇杀,朱由检亲手将郑芝龙凌迟处死,而郑森则将派忍者将朱由检妻儿杀戮一空。

    所以在明郑开战之前,两位皇帝已经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仇人相见,来不及畅叙旧情,来不及互递战书来,直接隔着长江相互开炮。

    皇庄兵工厂生产的二代榴弹炮,三里之外,可穿城墙,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远在对岸郑军之上,这次朱由检南下,下令将可以携带的重炮用漕船悉数运来。不连虎蹲炮佛朗机炮,单是榴弹炮就超过两百门。

    朱由检的初衷是,将郑军盘踞的武昌城炸成平地,哪怕死掉数万名大明百姓,他也要为自己妻儿报仇。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郑森选择出城野战,没有巨城坚守。

    平心而论,郑军野战能力不在建奴之下,甚至可以与北方糯康卡麾下较量一番,然而他们这次面对的对手是更为强悍的中卫军,所以一场血战不可避免。

    朱由检见郑军出城浪战,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大好良机,遂命令炮手集中所有火炮,对准郑军大营轰击。

    所谓先发制人,第一日炮击,明军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将对面鹦鹉洲郑军炮兵阵地彻底摧毁,打死打死郑军炮手三百多人,杀死战甲不计其数。

    郑森大怒,阵前连斩两名炮手把总,又从长江下游调集上千门红夷大炮,凭借压倒性数量优势,与对岸明军相互炮击。

    郑军以三比一的数量优势,超过七百门红衣炮对抗明军两百多门榴弹炮,勉强打成了平手,第二日炮击下来,双方都损失惨重。

    即便如此,明郑双方也没有刻意用火炮轰击结冰可行的江面,大概是他们都以为,己方能够步兵渡河,在野战中将对手一举击溃。

    朱由检忧心忡忡,出乎意料,郑森实力之强,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在短短数月之内,就能动员集结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这也难怪,郑氏在海上贸易所得,每年就比大明国库收入还要多。

    不过事已至此,也就无需多想了,拜郑森所赐,朱由检现在已经算得上是家破人亡,哪怕拼到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报仇雪恨。

    曾经腹黑谲诈的暴君崇祯早已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嗜血残暴的朱由检,嗯,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暴君崇祯。

    同样的,对郑森来说,经过两日炮击,他基本也算摸清楚了明军底细,看对面如此果敢态度,可知崇祯皇帝是要和自己血拼到底。

    死战到底,这也是郑森想要的。

    不过眼下己方伤亡陡然提升,士气低迷,更重要的是,郑森虽贵为皇帝,郑氏大军却并不完全归他节制,军中山头众多,尤其是新近归附的日本武士,朝鲜王军,以及爪哇、西班牙、北非、荷兰士兵脑子里想的只是发财,指望他们拼命,也是不太现实的。

    “皇上,明军炮火犀利,大军宜避其锋芒,回城固守才好,”

    郑军炮兵阵地以东三里之外,章武皇帝郑森在众将簇拥下,正手举望远镜,仔细眺望对岸明军阵地,每次己方炮击过后,郑森都要仔细查看对岸受损情况。

    站在章武皇帝身边的有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朝鲜国王,还有两位荷兰海军上校。

    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望见己方炮兵伤亡惨重,忍不住向他主子劝谏。

    “崇祯喜欢打炮,就让他打,等到明日舰队进入长江,他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可是,“德川家光欲言又止,这位命运多舛的幕府将军,近两年颇为不顺,先是被长崎奉行打败,然后又被糯康卡征服,不等喘口气过来,现在又跟着郑森来到大明腹地,参加这场莫名其妙的战斗了。

    “那就停止炮击,你们武士打头阵,渡江步战!”

第二百八十一章 渡江

    “主子,我们德川家一直忠诚于大郑,不敢有半点私心,主子不可这样对我”

    “给你说了多少遍,不要叫朕主子,朕不是建奴,滚!“

    郑森一脚踹开匍匐在地上求饶的德川家光,抽出利刃就要上前劈砍,被东王田川七左卫门死死拦住。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东瀛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上不必和他置气。”

    旁边陈泽等几位将领也为德川家光求情,大郑皇帝喟然长叹,心想这德川龟孙不知给这些文武大臣们多少好处,才让众人都替自己求情。

    然而官场往来,本也无可厚非,尤其郑氏集团与日本交往甚多,郑森亲弟弟田川七左卫门在倭国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

    郑森冷静下来,缓缓收回佩刀,抬头望向德川家光,冷冷道:

    “看在众将面子上,今天暂且饶你不死,去召集武士,准备渡江吧!”

    德川甲光连连点头,朝郑森行礼过后,连忙召集倭国武士去了。

    众将不再求情,和他们有交情的只有德川龟孙一个,其余的倭国兵士,他们就爱莫能助了。

    众人将将目光转向眼前苍茫一片的大江,风卷动雪花在空中乱舞,挡住了众人的视线,往前几步路远便看不清楚,对岸炮声还在继续,不时有滚烫的铁球,呼啸着,从众人头顶上掠过。

    “朱由检打不了多久了,等他炮声停下来,就让倭人填上去,”

    郑森说到这里,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大声笑道:“倭人身材矮小,走在冰面上也不会摔倒,今天,今天他们终于可以为大郑建功了。”

    的确如此,自从郑家在渤海附近战胜糯康卡海军,夺回了对日本的控制权,德川家光和他麾下幸存的大名藩镇们被郑氏舰队一网打尽,德川龟孙和他的徒子徒孙们便对郑家开始死心塌地,不敢有任何异心。

    倭人天生热衷服从,所以郑森治理起这些倭人倒是得心应手。

    所以才有了今天让日本人当炮灰的道理。

    倭国人快开始渡江了,也不知道对面明军会不会放过自己,只是大声汉

    喊着叫着,用旁人不能听懂的语言,缓缓向死神逼近。

    此时长江江面上,已经形成一层不肥不瘦的冰层,除了重型武器,普通人经过,倒也不会发生什么危险。

    倭国武士们缓缓走在冰面上,冰面很滑,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在地,这是一支约莫五百人的队伍,就这样走到对面,不用会有多少人在路上撑不下去。

    战马远远跟在主人后面,暂时也就没有风险。

    “马猴子,多拍几个人好好查下,看看明军是不是想要开炮。,看看我刚才发给你的那样电影是”

    镇守城头的皇帝朱由检,只是微笑望向江面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要去泰坦尼克好,

    如果不是沉入水底,就是被对面明军用火器打死,死相相当凄惨。

    倭人们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机会锻炼锻炼,接触一下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力是怎样的。

第三百章 樱花

    “不知火山下的血樱,快要开了吧?幕府武士的生命,也要凋零了。“

    “平川君,今日就让你我战死在这遥远的异国吧!“

    崇祯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明郑两军相战于武昌。双方炮手几轮炮击下来,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二十日一大早,章武皇帝郑森令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率领倭国幸存的八千多武士,踏着薄冰,穿越长江,直接进攻对岸明军大阵。

    身着鲜艳武士铠甲,将面门涂抹成血红色的岛国武士,走在小冰河气候下结着薄冰的长江江面上,充满魔幻现实主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崇祯皇帝也不会相信,郑军竟然驱动日本武士进攻。

    “看来郑森是等不及了。,着急要和朕决战,连兵法大忌都顾不上了,主动让倭寇渡河,不过这样更好,

    朱由检遂命令炮手,等到倭国武士走到长江江心时,所有火炮一起向倭人开炮,务求将倭寇全部留在长江江底。

    所谓半渡而击,就是这样。

    春秋时期,传说中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倡导仁义,希望恢复西周时代的礼仪,确切说来就是贵族风度。

    在与楚军的战争中,宋襄公下令麾下宋军,不击半渡,不擒二毛,不重伤。楚军在对岸渡河时,宋军不进攻,楚军上岸整理队列时,宋军不进攻。等到楚军列好队伍,蓄势待发时,宋军这才开始进攻,而且宋襄公还要求不准擒获老年人和小孩,敌军受伤就不要再次伤害…….诸如此类的礼仪规则不胜枚举。

    最后,宋军被楚军击败,宋襄公本人大腿上还中了两箭,逃回宋国,不久便郁郁而终。

    宋襄公由此成为千古笑谈。

    崇祯皇帝朱由检当然不会向宋襄公那样,面对半渡而来的倭寇,崇祯皇帝毫不手软。

    “既然倭寇不远万里,来我大明,就应该将这些客人都留下,以尽地主之谊。“”

    “传朕命令,所有炮手,暂停向对岸发射,将炮口全部调向江面,给倭寇准备一份大礼。“

    在崇祯皇帝命令下,三百多门火炮,包括红衣炮、佛朗机跑,红衣六磅炮,一起瞄准江面。

    而朱由检本人,则将他珍藏已久的最后三门迫击炮抬到江岸阵地上,将仅存的五箱迫击炮炮弹全部堆在身边,准备做最后一次精确打击。

    经过六七年消耗,穿越带来的枪械火炮大都消耗磨损,因为缺乏必要的器械维护,零部件补充,朱由检带来的两把鲁格尔手枪,一把巴雷特几乎完全报废,那个威力强劲,令人心惊胆寒的火焰喷射器,现在已经喷不出火来,放在皇宫深处落满了厚厚灰尘。

    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个时代的工业技术,即便是有穿越者脑洞加持,因为缺乏必要的车床机械,流水线设备。单凭匠人之手,根本不可能造出合乎品质要求,能够替代现代武器零部件的器材。

    皇庄兵工厂建设一直在进行,虽然相比同时到,大明火器制作已经先进很多,不过想要达到现代工业水准要求,那就是痴人说梦。

    “朕就剩下这点武器了,今天就送你们全部上路吧!“

    朱由检举起一把轻型狙击步枪,在茫茫江面上寻寻觅觅,搜寻着理想中的猎物。

    忽然,一个身穿草鞋,头戴明盔明甲的武士出现在大明皇帝视野中,他手持一把比自己还长的鸟铳,背上背着把破旧的武士刀,腰上还挂着一个大明女子的头颅,在江面上小心翼翼往前走。

    朱由检仔细打量这人,忽然感觉此人有些熟悉………

第三百零二章 冰火

    身处冰面之上,耳边是密集的铅弹箭石,头顶上是呼啸而过的炮弹,这样的体验,是幕府武士们从没有体验过的,最令他们不安的是,脚下的积冰,在明郑双方炮击下,已经开始破裂。

    不断有人尖叫着跌入不断裂开的冰窟窿中,一些侥幸逃到北岸的岛国士兵,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残酷的命运。

    崇祯皇帝朱由检手持65式火焰喷射器,将冰封江面映成通红色,刚刚逃到江边的倭寇,来不及看清楚江对面明军战阵,便被熊熊燃烧的火焰吞没,各人立即或作火球,在冰面上翻滚在烈火中痛苦。

    “地狱在何方?”

    “地狱在此地!嘻!“

    井上三郎望着江面上燃烧的火球,感觉胸口沉闷,头晕脑胀,跌跌撞撞往前爬去,半年前,他好不容易在正黄旗下抬了旗,清军旋即被糯康卡击败,他本人被俘虏到南方,成大毒枭的奴隶。

    皇太极时代,清一统天下的帝国**日益膨胀,但在它逐步征服朝鲜的过程中,却始终维持与日本在朝鲜利益和平共处的局面。虽然日本的锁国政策以及清长时期地关注于关内外的征战,在客观上减少了双方直接冲突的机会,但是对于尚武,且实现内部统一为时不久的满清政权来说,当其在朝鲜后来居上,并处在征服者的地位时,能够长时间地在朝鲜问题上未与日本发生任何利害冲突,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偶然性的结果。应该正视在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清处理在朝鲜与日本相涉关系问题上有既定的政策,即采取审慎克制的态度。这一政策应起源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的对日本的认识。1626年皇太极继位,1627年出兵朝鲜,但丝毫未扰及釜山的“倭馆”;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虽然曾指令朝鲜“通信日本”“导其使者赴朝”,但最终也并未强制朝鲜执行。与此同时,清始终对日本保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虽然清始终对朝鲜以“倭情叵测”为名修筑内地城防严加管制,但是“釜山等地已为许筑”。31 1639年清派赴朝鲜的使节风闻“(日本)听命于中原,将欲出来”的消息后,立刻关照朝鲜边关“凡有消息,皆即通报沈中”。321644年春夏之交,清军已大举入关与明军及李自成部逐鹿中原,朝鲜派赴沈阳的使节“所赍倭情咨文,呈纳于兵部,则承旨者传其帝命曰:‘倭情可虑,须严饬边备,不忘战守之具’云。”33此时已是清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执政的时代了。在关键时刻日本始终处在满清最高统治者的政治视野之内,这应与其对东亚国际政治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尽管如此,但仍应该承认直至入主中原,并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央政权,清始终没有十分强的来自于日本的压力感,除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外,还应该解释为此期清对锁国中的日本的政治外交立场的了解和把握。

第三百零五章 渡江

    在明郑双方共同努力下,在炮手与铳手连番打击下,半个时辰不到,滞留在长江江面上的三千多倭国武士便损失过半。剩余的武士或奋起血勇,朝对面明军铳手发起绝望的冲击,或蜷缩在已经开裂的冰面上,手足无措,等待着命运最终的惩罚。

    “暴君崇祯真是蛇蝎心肠,杀人如麻,朕将这些倭人带到明国,真是害了他们,”

    章武皇帝郑森在众将簇拥下,抬头望向江面上挣扎的日本武士,脸上露出同情之色,眼角瞟向江边,一些被明军火器吓破胆的日本武士哭嚎着往后退去,眼看就要退到己方铳手身前。

    郑森眉头一皱,旁边大将陈泽立即心领神会,对岸边铳手大声喝令道:

    “胆敢后退者,立即射杀!一个不留!“

    火铳兵望着一群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倭兵,跌跌撞撞往己方军阵逃来,立即大声呵斥,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听到,有没有听懂,纷纷扬起手中火铳,瞄准冰面上摇摇晃晃朝这边冲来的目标,只等将官下令发话。

    “杀!”

    刺耳的铳声连绵不绝在江边响起,整个江岸很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烟雾之中。

    “杀!“

    两阵枪响过后,武士们丢下几十具尸体,已经快逃到岸边的倭寇被打倒一大片,如倒伏的麦子,齐齐倒了一地,身上喷涌而出的鲜血将冰面染红,宛若盛开的樱花。

    幸存的武士们终于不再犹豫,立即转身向江对岸冲去。郑森的冷血残酷终于激发了岛国武士的荣誉感,他们选择面向明军而死,也不愿做懦弱之鬼。

    幸存的一千多名倭人,拼起最后一股血勇,在片刻之间,将手中标枪,弓箭全都倾泻向对面明军阵地。

    然而江面宽阔,除了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武士,后面蜂拥而上的人群,他们投射出去的武器,对明军造成的伤害实在有限。

    朱由检坐在岸边,从容不迫的向他的火焰喷射器添加桐油仅剩下五桶汽油柴油,不到最关键时候,崇祯皇帝是不会拿出来使用的。

    至于什么时候才算是最关键的时候,朱由检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今天赶来送死的岛国倭寇们,估计十有**是回不了家了。

    “没想到郑森发起狠来,连自己亲戚都动,简直六亲不认,朕今日真是涨了见识了。“

    朱由检表面故作镇定,实际上他现在忐忑不安,从前他一直以为郑森不过纨绔子弟,没有他老爹郑芝龙那样的手段,现在看来,却是大大出乎崇祯皇帝预料。

    “等到江面上的倭寇被清理干净,就该轮到咱们上场了!朕今日要将郑氏集团倾家荡产,让他们天天想着赚钱。

    崇祯二十三年三月,穿越者朱由检终于迎来了他的末日。

    就在明郑双方在长江两岸紧张对峙之际,一位来自河北的信使出现在大帐之中。

    “皇上!京城完了!”

    使者跪倒在地,声音低沉,已然说不出话来,额头,脸上,到处都是伤,身上的铠甲也已经残破不堪,这样一个人,仿佛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般。

    朱由检冷冷望向使者,没等皇帝问话,那使者便大声哭嚎起来。

    “皇上,三日之前,京城被辽东乌真哈超攻陷了,几位总兵大人全都力战而死,南北镇抚司的番子们战死大半。就连张皇后也”

    崇祯皇帝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地。

第三百零六章 后院

    正义或许迟到,然而却从不会缺席。

    崇祯二十三年,即公元1651年,滥杀无辜食用人肉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终于迎来了他的末日。

    如果不是因为七年前的穿越,这位大明皇帝将会沿着固有的历史轨迹,吊死煤山,死不瞑目,注视大明沦丧。

    然而因为穿越者的介入,历史轨迹发生严重偏移,大明局势为之一振,而崇祯皇帝本人,也在接连从胜利走向胜利中,逐渐黑化,最终成为万夫所指的独夫民贼。

    当然这里的民主要指的是一些翻盘朱由检的贪官污吏,他们现在都已经不能说话了,大部分人被关押在镇抚司诏狱,半死不活,活着的人,也已经被折磨的半死不活了。

    朱由检的野望还没有实现,不过现在看来是永远无法实现了。

    北方局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就在明军南下与郑森决战之时,潜伏在各地的晋商,贪官污吏,以及建奴留在中原的各路渣渣,不都像是野火后的青草,纷纷冒出头来。

    而支持他们的最大势力,就是盘踞辽东的大业皇帝糯康卡,糯康卡自封为大宋皇帝,他所建立的帝国也被称之为大宋帝国。

    宋国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定论,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位金三角大毒枭的审美趣味。

    当然,在命运降临之前,大明皇帝的骨肉至亲,心腹好友,都会先行离他而去,而且死相一个比一个凄惨。

    天道饶过谁。

    三月初,大业皇帝糯康卡从上京(沈阳)出发,率乌真哈超主力西征,将盘踞在宁古塔区域的三千五百名哥萨克骑兵全部歼灭,连同随行牧师神父,没有人能逃过大毒枭的惩罚。

    糯康卡前世销售毒品时,曾经满世界跑,可以说是绝命毒师,对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手段,可以说是见惯了各种大世面,而今来到这个陌生国度,当然知道该如何与毛子打交道。

    如何与毛子打交道,这也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只需要自己的拳头比他们的更大。

    大业皇帝是这样教育他的臣下的,这句话到底有多大可信度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

    在糯康卡的指挥下,侵略到远东的哥萨克骑兵集团,全军覆灭,甚至连回去报信的人都没有留下。

    大毒枭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惩恶扬善或者什么替上帝代言,他不信任任何神仙,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他所信奉的只是最简单的丛林法则。

    简单粗暴的丛林法则。

    解决掉哥萨克骑兵威胁后只是为了给自己南下攻打朱由检铺平道路,是的,糯康卡的目标在于朱由检,他已经从很多却道得知,自助游建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个的地步,只有一鼓作气,才能将这个竖笛容消灭,而,所有盟约都是不存在面对,平定建奴余孽叛乱将多尔衮枭首盛京后,旋即扩充兵马,还从各地招徕流民,作为大家进攻时的炮灰。

第三百一十章 浮萍

    所有人都将化作尘土,这场战争的意义已经不那么明显,对崇祯皇帝来说,大明中兴以及保家卫国不再那么重要,因为他心中的大明几乎沦丧殆尽了。

    整整八年,在穿越者的努力下,大明曾经无限接近帝国往昔的辉煌,疆域辽阔,蒸蒸日上,大明的海军甚至将要南下与欧洲殖民者争霸。

    不过现在,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崇祯二十三年十二月,朱由检带着仅存的三万多名残兵,沿长江漂流而下,沿途不断遭到郑森所部袭击,朱由检苦心经营七年之久的大明海军伤亡殆尽,三百多艘战舰损失近半。

    崇祯二十三年年底,朱由检率领他的残兵败将们,历经艰险,终于抵达长江江口,此时追随崇祯皇帝身边的文官武将连同士兵,不过区区一万八千多人。

    所幸章武皇帝郑森正忙于和他的新对手,大业皇帝糯康卡争夺长江沿岸区域,再加上朱由检已经沦为丧家之犬,尤其在残余明军出了长江口,进入茫茫东海后,两边对朱由检并没有赶尽杀绝,只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对付真正的敌人上了。

    谁能击败对方,谁就能占领整个东亚,而朱由检在两位皇帝眼中,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进入长江口后,朱由检迅速平定了两起针对他本人的刺杀行动,他曾经赖以依仗的中卫军,现在也有了分崩离析之势,在外部威胁刚刚解除不久,残余的一万多人就分裂成为两派,崇祯皇帝的对立面,是主张向糯康卡或是郑森投降,以换取留在大陆的机会。

    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在朱由检看来,留在大陆是绝对不可能的,糯康卡与郑森,两人与朱由检皆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真让自己落在他们手里,大概率上,他将会被凌迟处死。

    七年来朱由检不断杀人,其中包括很多无辜者,用恶贯满盈来形容他也并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皇上心中坦荡,不畏生死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朱由检万万不会留在大陆,他的计划是先攻下台湾岛,台湾虽然是郑森的后方,但当下郑森主力都被拖在长江一线,此时来进攻台湾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崇祯皇帝的谋士们分析说,攻打台湾至少会有三成胜算,换句话说,基本上是必败的事情。

    朱由检倒是毫不为意,因为他现在也没有什么选择了。

    求生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所有阻挡自己前路上的人都必须死,包括曾经与皇上浴血拼杀,并肩战斗的士兵们。

    在舟山群岛,二十三名参与刺杀行动的文官武将被处决,一千多名士兵被腰斩。剩余的一万名士兵,只是呆滞的望着自己的同袍弟兄,功名利禄现在已经成为空头支票,对这支濒临崩溃的军队来说,只有严刑峻法,或许能挽回他的颓势。

    所以暴政就无可避免了。

    在灯火幽冥的舱底,崇祯皇帝会捧着葡萄酒瓶发呆,他目光呆滞,双鬓生起了白发。

    皇帝大开杀戒后,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七零八落的舰队,晚上航行在暗黑无边的大海上,枕边是此起彼伏的波涛生声,朱由检裹紧被褥,谁在床尾的两个宫女正在给他暖和身子。

    这天晚上,朱由检梦到了死于辽东的王承恩,梦到了宁武之战惨死的朱聿键,梦到了众叛亲离最后身首异处的朱常渭,当然还梦到了两位美丽端庄的皇后。

    梦醒来,朱由检披上长袍,登上甲板,举目四望,繁星若水,远山笼罩在云朵阴影之下,大明王朝仅存的一百艘战舰,一万多名士兵,在暗夜中沉睡。

    台湾海峡风平浪静,如果一切顺利,三日之后,崇祯皇帝便将踏上这块宝岛,在这里,他将开启自己全新的人生。

    “咱们三个就比一比,到底是谁杀人最多吧。“

    朱由检说罢,嘴角露出淡淡的不易察觉的笑意。

    想要征服台湾,除了对付镇守要塞的郑氏海盗,还要对原住民也就是所谓高山族,斩尽杀绝,一个不留,这也符合朱由检阴鸷的性格。

    “就先拿这两位试刀,“

    前面兰若寺,抓一个叫燕赤霞的道士!

第三百零八章 正统

    朱由检死后,谁将是九五之尊?谁将是大明帝国继承者,谁将一统寰宇,成为千古帝王?

    三个尖锐问题摆在各路军阀面前,如同宇宙洪荒终极真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

    思考这样的问题,当然是没有意义的,毕竟糯康卡他们不是哲学家,闽南王对现代哲学也并不感兴趣。

    实际上,如果不是逆天开挂或是科技树附体,局势将彻底糜烂,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包括最富饶的苏杭江浙,在兵祸之下,已经快要化作废墟。

    上千万饥民等待救援,而粮食却是没有的,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在几个月内饥饿而死。

    崇祯二十三年,在朱由检,糯康卡以及郑森等人的努力下,长江沿岸,赤土千里,颗粒无收,就连向来以富庶著称的的苏杭,也成为人间地狱,数十万百姓流落街头,等待他们的,将是无穷无尽的苦痛。

    朱由检最痛恨的东林党楚党,此时也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糯康卡还是郑森,在洗劫财物方面,都有非凡天赋,甚至比李自成他们做的还好。

    大毒枭自不必说,郑森可是正儿八经海盗出身,对打家劫舍自有一套手段。

    崇祯二十三年,京师沦陷,明国覆灭,大明皇帝朱由检败退长江,下落不明。

    军阀并起,南有郑森,北有糯康卡,川渝一带还有张献忠残部,各路豪强互相残杀,只想着自己能够取代大明,成为这片土地上新主人。

    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还是发生在糯康卡与郑森之间。

    崇祯二十四年初,来不及欢度春节,南北双方便长江沿线爆发大规模冲突。

    这场筹划已久的大战并没有朱由检想象的那样精彩当然崇祯皇帝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去猜想千里之外战局如何发展,攻克台湾,占据台湾,是他活命的唯一希望。虽然这种希望看起来是如此渺茫。

    正月初二,天寒地冻,江面雾气弥漫,糯康卡与郑森手举望远镜,相互打量对方,在此之前,两位枭雄从未蒙面,却彼此颇为重视,毕竟能打败明军的人,一只手也是能数过来的。不过眼下不是英雄惜英雄的时候,无论是大毒枭或是大海盗,心中盘算的,都是如何尽快将对方消灭,实现自己的千古霸业。

    按照既定套路,宋郑双方大军集结,在长江对峙,两边统帅并没有立即宣布开战,而是先派出了各自使者,希望用自己的诚意或者说是恫吓,让对方屈服,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状态。

    通常来说,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无论是糯康卡还是郑森,显然没有和谈的诚意,更不要说让他们放下武器,共建和谐社会。所谓的谈判,实际上变成了两边拖延开战的掩护,双方都在为战争做最后的准备。

    崇祯二十四年正月十八,在经过长达半月漫长马拉松式谈判后,两位大佬终于失去耐心,用对方使者人头祭旗,同时向对方不宣而战。

    延绵数十里的长江两岸,乌真哈超与东南海盗们相互轰击,漫天倾泻的炮火恨不能将对方完全吞噬。

    实心炮弹威力有限,而且大多数都落在了质地松软的沙滩上,不过却还是给双方造成严重伤亡,经过短短一个时辰炮击,郑森麾下伤亡一千多人,糯康卡指挥的乌真哈超大营,也有一千五百人伤亡,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

第三百一十章 屠岛

    “郑家的兄弟们,不要再负隅顽抗了,郑森已经抛弃咱们了,郑森在北边打得不可开交,哪里顾得上你们,你们有多少没看见朱印船南下了?明国皇帝给你们一条活路,现在,只要走出城堡,弃暗投明,皇上既往不咎,饶你们”

    密集的火铳声打断了明国使者的喊话,五六发铅弹同时射中他身体,从后背穿透而出,使者当场毙命,正式宣告和平占领台中失败。

    朱由检望着遍布弹痕的尸体,面目狰狞,他麾下的将士,有一个算一个,不过才两万人,死一个少一个,指望从大陆补充当然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台湾海峡已经被郑森封锁,之所以没有立即反击朱由检,是因为闽南王还有更重要事情要做。

    长江沿岸的南北对决胜负未分,大概率上郑森大军会伤亡一半,至于最终的胜利属于谁,现在只有天知道。

    不过最低限度的封锁海峡,郑森还是能做到的。

    此时台湾尚处于未开发状态,南部皆为高山密林,为本岛土著高山族占据,远非郑氏所能控制。而台北台中,驻守的汉人百姓,郑氏军队,平时生活,完全依仗海峡对岸补给,在这种情况下,郑森希望像当年对付荷兰人那样,将明军困死在台湾岛上,即便是付出两千多人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

    崇祯皇帝的台湾经略,说起来也非常简单,联合高山族,消灭郑氏驻军,不过在与高山族初步接触的经历告诉朱由检,和这群半开化民族谈论合纵连横,与对牛弹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大军抵达台南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立即向落后文明发动攻击,而是采用文明世界的做法,派遣十多名精锐,携带珍贵礼物,前往台南,带着大明皇帝的祝福,准备拜访诸位酋长。

    为了这次历史性会见,朱由检还亲自书写一道圣旨,大意是说大明乃天国上朝,只要愿意合作,共同对付北方的郑氏,将来台湾平定后,就将台湾全部赏赐给高山族。

    崇祯皇帝已成丧家之犬,四处流放,不要说是赏赐台湾岛,就是连立锥之地也拿不出来。

    所以朱由检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和历史上的萝莉控孙大炮颇有相似之处,也算是得到了孙氏的真传。

    好在高山族同胞对空头支票这套把戏并不感冒,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高山族被荷兰人,郑森一伙欺骗了无数次,即便是如何淳朴的民族,在经历各种出尔反尔尔虞我诈之后,也开始怀疑人生。所以崇祯皇帝提出联盟方案后,很快被高山族拒绝。

    不仅如此,明国皇帝派出去的使者,皆一去不返,甚至连一个人都没有回来。除了两个在路上被猛兽吃掉,其余人据说都被高山族战士猎头,在苍山密林中化作累累白骨。

    敢于直接屠戮明国使者,这种事情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了,上次发生还是多年之前,那是多尔衮做的,他杀了朱由检派往辽东的使者,崇祯皇帝大怒,提兵北上,建奴几乎全军覆灭。

    所以崇祯皇帝的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从联合高山族到屠戮殆尽、

    “那就把不愿合作的人都杀光吧,朕需要一个干净的,纯净的台湾岛,至于郑森留在台北的两千多守军,困死他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826/ 第一时间欣赏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 作者:梦吴越所写的《崇祯有把枪》为转载作品,崇祯有把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崇祯有把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崇祯有把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崇祯有把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崇祯有把枪介绍:
崇祯有把枪,杀尽天下贼!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多尔衮:皇上饶命,建州八旗再不入关,就要全部饿死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我是无辜的·····“那不是理由!”朱由检熄灭雪茄,扣动鲁格尔左轮手枪扳机。吴越与鹤群:226342842。崇祯有把枪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崇祯有把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